传统文化论点范文

时间:2023-07-06 17:42:1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传统文化论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传统文化论点

篇1

翟恒民:咏明伦堂

经典一路伴春来 孝道之花次第开

中华五千润华夏 明伦设坛好抒怀

春雨濛濛入心田 微风习习掠学斋

贤聚文庙情未了 盼得玫城百花开

霜降风吹棂星门 状元桥畔泮池深

明伦堂里读书声 唤来众贤拜至尊

展恩华:明伦说

明伦堂里说明伦 明伦尽在孝与仁

仁者为圣世人尊 不孝哪如兽与禽

修身治国平天下 仁在境界孝在心

世人皆行此大道 家国胜似泰山稳

阴中元:

明伦堂里聚贤尊 弘扬孝悌启善门

云蒸霞蔚彰文明 开拓进取道义真

应时而生与时进 继承发展成果新

传统文化根系壮 平阴大地处处春

张晔:

盛世甲午/熔融暖冬/平阴大地/孝道方兴/圣火呈递/菩提传灯/少长雅集/满堂群英/儒家文庙/追觅贤踪/法喜充满/古殿新生/学员谈感/讲师道情/克己复礼/附凤攀龙/维护道统/博施济众/种福收惠/大道持中。

继往开来/天佑苍生/文庙堂高/明伦殿幽/大智大德/人大胡公/大愿大行/白氏弟兄/法施财施/风雨兼程/舍物舍己/刻苦用功/天心月圆/大爱玫城/心系孝道/立党为公。

杜淑芹:走进明伦堂

篇2

关键词:中国传统元素;风格;传统装饰图案

中图分类号:J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24-0160-01

一、中国传统元素的概念

中国传统文化是五千年来中华民族共有的、以儒家思想为基线的、包括其他各种不同思想文化内容的有机构成体系。中国传统文化是针对中国文化的传承而言的,它所强调的是中国文化的渊源和传承下来客观存在的文化遗产,而从传统文化中吸取出有代表性的精华部分就可以称之为传统文化元素 。

二、中国传统元素的特点

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是东方文化中的独特景观和宝贵财富,有它独有的特点:首先它具有多样性,题材广、内涵丰富、形式多样。中国传统元素语言的资源极其丰富,尤其是吉祥图形符号,它是中华文化最典型,最有代表性的“典籍”。在现代设计中将其逐步的挖掘、变化,内涵丰富意义深远。传统元素从装饰内容到装饰技巧都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在创作时可将其好的装饰形式和处理手法应用到现代室内设计中。传统元素中有很多极其艺术性的图形,我们可以直接挪用,但是,不是任何的传统元素都可以直接照搬的,我们更多的是对其部分图案、造型的吸取,装饰技艺上的采用,以及装饰内涵、装饰风格等元素进行采纳。直接使用传统装饰元素的做法同时要注意两点:一是量要适度、手法要合理,讲究文脉,尽量不具要把不同风格的装饰元素同时堆砌。二要注意现代装饰对象和装饰题材上的吻合,要考虑其暗含的文化寓意,在造型、色彩中选用切合主题.其次它具有历史性,中华民族在这五千年文明历史进程中,形成的文化知识流传久远,在世界艺术大森林中,它那独特的东方文化魅力正熠熠生辉。传统装饰元素的提取和重构传统装饰元素中的造型、图案、色彩等进行装饰形象上的概括,设计者运用各种设计元素、造型规律、文化内涵和艺术设计法则,将传统图形元素加以提炼、组织、整合,运用,融入现代的审美理念,最终创作出富有现代设计感作品。在设计时,需要按照现代设计手法,将部分传统元素进行现代形式感的抽象与变形,再按照传统设计手法进行组合。我们可以从中国传统元素中,挑选出可以被现代室内设计所吸取的图案元素,再将其重构。这种方法在将传统装饰艺术进行现代创新性设计中是非常有用的,具有很强的运用性,运用得比较广泛。但是它并不是简单机械的拼接与罗列,而是在理解对象的前提下进行有机的组合。因此,设计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和分析传统元素的特点和组合方式,保证提取的元素具有独立性和代表性,合理将传统装饰元素提炼出最符合现代审美倾向的装饰元素,在设计里体现一种传统性格.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是在对传统文化艺术表现方式的理解基础上,加以改造提炼和运用,使其更加富有时代的特色。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是中华民族在改造和创造世界的实践过程中产生的艺术精华,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载体,是人类不断完善生命力的自由表现,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三、中国传统元素在现代室内设计中运用

对中国传统装饰元素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运用的研究,探索传统元素与现代设计其科学技术的融合所达到的实用性和审美性的艺术效果,体会其视觉美感和文化精神,对现代室内设计十分的重要。由于传统文化和审美意识的影响,中国传统装饰元素存在着一定的限定性。人们在生活水平逐步提高的今天,对室内空间的实用性和审美要求也越来越高,这样就出现了人们日益争长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矛盾,设计师们在传统形式和现代时尚之间的矛盾冲突之中,需要努力的调和达到美的和谐。怎样在现代室内设计中充分体现时尚中国传统装饰元素的精髓呢,怎样巧妙的因地制宜,构造民族文化特色的个性空间设计是我们永无止境探索和研究的,我们不能只一直关注表面传统装饰元素,还要对其进行深入透彻的研究,分析,理解。学会积累,提炼,分解重构,变换形式,结合现代科技和综合化材料,学会古为今用,从而运用到现代室内装饰设计中,达到现代人的实用和审美标准,只有对中国传统装饰元素在现代室内设计当中,达到现代人的实用和审美标准。只有对中国传统元素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运用进行深入的研究,分析,清晰的理解,得出其精髓,才能有所创新,做到个股鼎新,古今融合,才能使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室内装饰元素在现代室内装饰设计中的运用发扬光大,更加趋向于理性良好的发展,有着充分的理论研究基础,做到形变但意在,需要创新使艺术设计感生生不息,而不是盲目的沿袭传统。中国传统装饰元素有着浓郁的历史沉淀,其外在以其形式表达,内在文化综合创新运用到现代室内设计中,充分体现了实用性和审美性的融合,有着非常重要的实践意义,现代室内设计的发展已经到了科学的,理性的轨道上来,人们越来越重视人文精神和怀旧情感的需求,设计师分别从不同角度探寻中国传统元素的人文价值切实努力实现其价值。这个选题和探讨,将对设计实践有着很强的指导作用和应用作用,有着积极的重要意义。

四、中国传统元素在现代室内设计的发展趋势

在众多的现代家居设计元素中,中式风格占着举足轻重的位置。随着时代的发展,国际设计界开始越来越重视中式元素和符号的使用,如今在我国的室内设计作品中中国元素的广泛运用正是说明它在设计中具有极其广泛的使用基础。我们可以运用新技术新材料在原来传统文化元素的基础上,运用现代的材料和技术,在不失去传

统韵味的基础上添加了科技美,创新美.从而保持着新与旧,古与今,传承与发展的高度契合。无论现在还是将来,中国元素都将会成为室内设计中的重要元素之一。作为设计师,如何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将传统的中国元素完美的融入室内设计当中去是一门必修的课题。将现代元素导入其中,结合实用主义和功能主义,利用人体工程学,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对其形式进行重新组合创新,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中式设计。传统的中式设计,由于主要运用对称均衡的手法,四平八稳,色彩上多采用朴素稳重的颜色,材质上主要运用木材和石材,总体上显得过于陈旧沉闷。所以需要有所突破,在布局上对称均衡中寻求变化,丰富其空间变化;在色彩上增加亮色,以画龙点睛,带来活泼生气,添加音乐的跳跃感;在材质上可以运用现代材质,采用对比手法,如使用玻璃和不锈钢灯与岩石、实木等材质的对比,则能增强现代感, 此外每年还应当力求开阔视野和舒展创作心态,精心全面地处理中式理论中的理性与感性,艺术论中的空间与环境,消除“虚伪、造作、精陋”的劣迹。要赐予空间与环境中以独特的表情——丰富的中式文化内涵及其令人难忘的外显特征而独具风采。在整体景象的创造方面力求做到:“熟悉中又不失整体中式感,协调中有刺激,平淡中有味道.随着全球化的东方潮流和新式古典主义的流行,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又将被重新发掘,并延续到我们的现代生活中来,更起到一个民族文化传承的作用,随着人们对现代室内空间的认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将会以不同的方式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

参考文献:

篇3

所谓传统会计就是我们所熟知的手工会计,而会计电算化就是将电子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应用到会计工作当中。会计电算化通过计算机安装的软件系统代替人工进行会计工作,代替人脑完成对会计信息的收集、分析、预测、决策等工作。传统会计工作与会计电算化可以说是会计发展的不同时期,随着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传统会计信息必然会被会计电算化逐渐取代,所以两者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

1.1传统会计与会计电算化的信息来源相同无论是会计电算化还是传统会计,会计信息的来源都与会计主体发生的经济业务原始数据有关,换言之,传统会计与会计电算化所依据的原始材料是一样的,并无本质上的区别。

1.2传统会计与会计电算化的目标一致传统会计与会计电算化的最终目标都是要充分发挥会计的职能,为企业的财务管理和决策发展提供信息,并参与到企业的经营管理当中,帮助企业提高经济效益,完成企业会计工作的目标。

1.3二者都必须遵循会计恒等式不管采用传统会计方法还是会计电算化,都必须遵循会计恒等式,运用复式记账基本原则。总体来说,恒等式是会计核算方法的理论基础,而复式记账法则是会计恒等式在实际会计工作中的运用。

1.4二者必须遵守会计规范传统会计与会计电算化是会计发展的不同阶段,但是无论会计发展到哪一阶段,都必须遵守《企业财务会计规范》,必须严格遵照《规范》的规定、准则与各项要求。

1.5传统会计与会计电算化都必须建立健全档案管理会计档案具有一定的保存价值,它是在会计审核工作中形成的会计记录,是对企业或单位经济活动的记录和反映。通过会计档案就可以了解企业或单位的经济运行情况,了解资金的来龙去脉,检查企业或单位是否遵纪守法,有无在会计资料中弄虚作假、违法乱纪。所以说,无论是传统会计还是会计电算化都必须加强档案管理工作。

2会计电算化对传统会计工作的影响

2.1会计电算化改变了传统会计对数据的处理方法在会计还没有发展到会计电算化之前,传统会计主要依赖于人工操作完成,人工操作过程中必然会发生错误。因为会计数据的种类很多,工作人员在处理每一项数据的时候都非常复杂,只要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导致总账数据出现问题,进而影响会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但是当会计发展到电算化阶段以后,只要电脑上预装了会计工作相关软件,输入相关会计凭证,会计电算系统就可以自行识别工作,而且通过系统运算不会出现人为错误,提高了会计工作的速度和准确率。同时,会计电算化系统具备自动生成记账凭证,这样使复杂的会计核算变得简单,易操作,大大提高了企业会计工作的效率。

2.2会计电算化促进了会计工作向管理方向发展会计信息处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建立健全会计信息处理系统是企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所以说会计信息系统对于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是传统会计模式仅仅是对会计信息进行简单地核算,根本无法对信息进行系统化分析,更无法给予企业管理者任何决策信息。但是会计电算化的发展,让任何复杂的会计核算方法都变得更加简单,同时,会计电算化的软件系统不断升级完善,这更加快了会计职能的转变,让会计工作从传统的以核算为主变成了当今以管理为主的发展模式,为企业发展提供了更多有价值的决策依据。

2.3对企业内部控制的影响从表面上来说,会计电算化取代了传统会计,是传统会计信息、数据梳理方法的转变。但是从本质上来说,会计电算化的应用实现了企业内部控制的改变。传统会计工作主要是研究人工工作的对接,所以企业的内部控制也是针对这种会计关系进行的。但是会计电算化取代传统会计之后,给会计核算、财务管理和企业内部管理都增添了新的内容。所以说,现代会计电算化的数据信息处理技术赋予企业内部控制全新的内涵,对企业发展产生了更加深远的影响。

2.4会计电算化对企业原则的影响会计核算原则指的是会计核算工作过程中的规范准则,是所有会计工作人员从事会计工作的重要依据。自会计电算化出现以后,会计工作信息变得更加流畅,同时会计信息、会计工作方法也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会计工作可以更加充分、形象地反映出会计信息的质量,同时对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对企业成本具有实际影响。作为会计工作人员,必须清楚成本原则,包括企业发展过程中的物资安装、各项财产获得的实际成本,即使市场上的物资价格有变动,也不能随意调整账面价格。所以说实际成本的原则已经成为传统会计工作的重要组成,同样也是其他会计原则建立的基础。

3电算化会计发展趋势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会计电算化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首先,会计电算化会得到更广泛的应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应用将扩大信息处理网络。随着软件评审工作的深入展开,未来会有更多的企业用计算机和网络代替传统手工会计工作。其次,会计电算化将与企业管理会计信息系统进行结合,以此促进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和完善,加强对企业的内部控制管理。目前,我国会计电算化虽然已经开始兴起,但并不能算是完全意义上的会计电算化。因为企业会计还囊括了成本管理和财务会计两大体系。所以要想建立完整意义上的会计电算化,就应该实现财务管理和管理会计的全面电算化。再次,会计软件开发、销售及售后服务会逐渐分离。未来会计软件的成功将不仅仅取决于软件本身的性能和质量,更多的取决于软件的售后服务。软件开发、销售与售后服务集于一身的时候,软件公司虽然可以开发出性能更好的软件,但不能为消费者提供满意的售后服务,而有些软件产品虽然性能不是最优的,但是其售后服务好,恰恰这两种情况都是消费者所需求的,因此为了解决消费者的需求,会计软件将逐步分离开发销售与售后服务,让开发商和服务公司可以各司其职,更好地为用户服务。最后,会计电算化系统将朝着智能化、网络化和信息化方向发展。我国很多企业在使用会计电算化的最初都是单机处理。但是随着网络技术和信息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尤其是针对较为完整的会计信息系统,单机操作已经无法满足会计信息处理的要求。因此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转向网络,而整个网络上的计算机既可以单独操作,又可以实现会计信息的传递和共享,真正实现了会计电算化的网络化、智能化发展。

4结语

篇4

(德州职业技术学院旅游,山东 德州 253000)

摘要:我国是礼仪之邦,在其传统的历史文化积淀中,礼仪已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将以传统礼仪文化在酒店现代服务理念的导入为论述的主线,通过对我国传统文化礼仪的内涵及其在酒店现代服务中的应用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最后将就如何围绕传统礼仪文化的价值内涵对酒店现代服务理论的构建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旨在为推动酒店行业的服务升级、弘扬我国传统礼仪文化做些有益的研究尝试。

关键词 :礼仪文化;酒店管理;服务理念;重构

中图分类号:F71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4)19-0134-02

在酒店的发展运营中,所推行的价值观应是酒店的发展核心与终极目标,更是企业文化建设的灵魂,是对酒店员工言行进行统一管理的规范和考核依据,它能使酒店员工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打造成具备竞争力的服务团队。重构员工道德和礼仪文化,更能使酒店取得经营上的突破与成功,这些文化所形成的动力必然能促进酒店实现应有的发展,在市场竞争中更具优势。

一、传统礼仪文化及酒店礼仪文化的简述

1.传统礼仪文化及其价值内涵

追溯礼仪的源头,是由原始社会人们进行祭祀产生的。人类的行为与发展一步步进入文明的轨道,国家与阶级也随之建立,早期的礼仪是稳定社会的一种标准与规范。在西周时期,通过礼教推行国家制度,因而有周公吐哺的典故,是遵礼的模范。尤其到春秋时代,礼仪成为孔子所倡导的育化方式。孔子指出,礼是人在社会与生活立身的根本,“不学礼,无以立”,正是最好的体现,一个具有道德标准的君子,需要符合“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标准。朱熹是我国南宋著名的儒学大家,他在白鹿洞书院讲学时制定了著名的《白鹿洞学规》,在此文中向学生们指出了,要形成“长幼有序,朋友有信”这样的礼仪。

综上所述,我国传统的礼仪文化深入到教育,并在整个社会中得到了很好的推广。使其渗透到人们的生活当中去。而礼仪也因此在人类的历史中世代相传。所谓礼仪之邦便是这样形成的。

2.现代酒店服务行业的礼仪文化

综观酒店业的发展史,客栈是它的古代形式,以及后来的大饭店与商业饭店和新时代的饭店不同时期有不同的经营模式。酒店业的管理机制越来越健全,新的更为明确的礼仪进一步规范起来。19世纪初期,也就是大饭店时期酒店礼仪得以发展,那一时期饭店的主要客户群就是王公贵族等高层的消费群体。以豪华、奢侈为主要特征,自然仪式与礼节也格外注重。i在之后的发展历程中,这一传统被保留并且发展起来。现代化的酒店文化,不只将礼仪的形式与物质方面做为发展核心,而且更侧重内在的精神领域的发展。

总之,酒店礼仪是一项具有悠久历史的职业礼仪,它经历了长期的酒店行业发展,得到了广泛的认可,酒店礼仪文化从根本上来讲是一项服务,也就是说,它是酒店向顾客提供的一项产品,酒店不断总结概括出来的有关工作人员的言行标准与规范,具有指导性。同时,它还是一项酒店经营制度。礼仪文化良好的氛围是以一些规定为基础,还需要员工自觉的从内心真诚的为顾客服务。

二、传统礼仪文化在现代酒店管理中的导入及必要性

酒店把握住礼仪文化的意义,并且按照其发展的方向在实践中运用到酒店经营各个方面,充分表现在酒店工作的实际当中。

1.提升员工的核心凝聚力,规范酒店内部管理水平

礼仪已经形成一种观念中的既定符号,它将人们交际言行进行了充分的提炼与总结,可缓解人们不安的情绪,使交往最适宜的情绪与言行派上用场,引起对方的关注,以此达到预期的交际目的ii。能使企业的整体效益有所提高,还能杜绝各种不应有的浪费,使员工对酒店这一集体更有归属感。所以,酒店礼仪文化是提高内部人际氛围的有效方法。

2.巩固消费者的忠诚度,塑造酒店的良好公众形象

马斯洛将人类的需求进行了这样的划分:生理、安全、自我实现、归属和爱、受尊重这五类。顾客在酒店不只能得到一些表面应对,顾客需要得到的基本生理上的满足,像吃、住等那是理所应当的,除了这些还要得到礼遇。顾客进入酒店不光是要求物质方面的满足,还有精神上的需求,有时顾客更注重得到尊重和礼遇。酒店应该从顾客的心理特点出发,既要让顾客得到酒店硬件上的享受,又要得到酒店的整体尊重的心理享受。

3.形成酒店的品牌影响力,提升酒店市场竞争能力

在当前竞争日益激烈的酒店行业里,只有把握住酒店服务质量,提升服务水平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据统计,顾客在面对一样的酒店硬件设施时,首当其冲的就会选择酒店的服务水平,酒店的服务理念会直接影响选择的结果。礼仪、礼貌就是优质服务的重点。酒店行业要运用礼仪文化提升竞争力,礼仪文化能够树立酒店优质形象,打造酒店的品牌。这就要从礼仪的基本内容入手,注重酒店员工的行为举止、仪表谈吐、待人接物的礼貌规范等。还有,国内的一些酒店实行工装统一,标牌统一,甚至色彩也要求一致,这就从整体上构建了整齐划一的品牌印象,促使员工自觉遵守礼仪规定。要向优秀的同行学习,形成自己的品牌文化,比如香格里拉殷勤好客五项核心内容:真诚质朴、温良恭谦、彬彬有礼、乐于助人、尊重备至。如家的服务理念:快乐的微笑、亲切的问候、热情的服务、真心的亲爱。海景花园大酒店的“以情服务,用心做事”。因此,礼仪文化创造的价值在酒店行业竞争中发挥重大作用iii。

三、传统礼仪文化对我国酒店现代服务理念构建的途径

1.提升“礼”的思想认识,构建酒店礼仪文化体系

酒店礼仪文化机制建立的基础是强化礼仪观念,以规范、协作、融洽的礼仪规律作为从酒店制定整体政策、发展方针,武装酒店员工的个人思想。

其一,需要改变酒店管理层在礼仪文化上的观念。作为酒店的管理者首当其冲要认识接受酒店礼仪观念,还要把礼仪文化运用到酒店的管理政策与运行标准中去,规范酒店的经营行为。只有酒店管理者的礼仪观念根深蒂固,通达明白,才能具备传授一般员工礼仪文化的资格,高效传达酒店的礼仪文化精神。管理者礼仪观念强、素质高,才能有效的建立执行酒店礼仪文化。所以,酒店管理者需要立足工作实际不断创新管理理念,倡导有效的礼仪文化竞争的新思维,从考评思想觉悟,文化水准以及对酒店的展望等角度入手,挑选和任命酒店管理者,管理阶层需要首先武装正确的礼仪文化理念,不断培养酒店员工的思想认识。

第二,要让酒店员工从整体上形成酒店礼仪文化的共鸣。酒店的礼仪文化构建需要酒店员工深入了解酒店礼仪观念,并切实运用到个人自身的工作实际中去。通常情况,提高酒店员工的礼仪文化理念,可从以下几点入手:首先,培养礼仪文化理念要有选择性,侧重强调青年、遵守规章制度意识弱化的员工的培训工作;其次,要科学合理的传授礼仪理念,要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待礼仪观念的生成,不断在实际工作中解决员工的问题,加强员工礼仪服务的理念;再则,礼仪观念需要润物无声、渐渐形成,通过酒店的内部刊物酒店文化网站等途径形成员工深入的学习的氛围,构建员工有序、协作的工作环境和生活氛围,提高员工自觉的礼仪文化观念。

2.完善酒店礼仪制度内容,保障礼仪文化的实施

长期不断的酒店营业和管理经验衍生出礼仪制度,这是一种遵循酒店礼仪规定的文化现象,目的是增加酒店社会经济效益,在酒店的礼仪传统中,它对其文化的根基与发展以及不断的创新,都起到了最为关键性的作用。其内容有管理与组织构建规范章程等,旨在使酒店管理更为正规,员工的言行更为规范,是带有强制色彩的。酒店行业的制度章程,在文化构建上主要可通过下边几点着手:

首先,开展酒店礼仪文化的宣传工作。依据酒店的实际情况,由酒店人力资源部门所属的培训部门制定酒店礼仪制度,请礼仪培训讲师向员工传授礼仪规范,担任具体执行礼仪制度的责任人。酒店的质监部门要把酒店的礼仪制度纳入到监督范围之内,保证切实执行。酒店的礼仪文化管理高层由酒店高层领导兼任,主要是监督和全员执行酒店礼仪制度,担当酒店礼仪文化运行中的重要事件处理工作。酒店必须构建上述机构组织,才会真正切实的把酒店礼仪制度落实到位。

其次,制定完善的酒店礼仪制度。酒店礼仪文化需要从酒店所出台的各项礼仪规定和制度去体现。当前酒店行业的规章制度基本上大同小异,但细分到各个酒店中去就不尽相同。所以,酒店之间要互相学习,总结好的经验方法,突出酒店自身特点,出台适合酒店自身运行的礼仪规定,让酒店员工的行为有所依凭,有所约束,让酒店员工在实际的执行时呈现最佳状态。

第三,要关注酒店礼仪制度落实过程中的具体问题。据统计,礼仪文化建设中最亟待完善的就是礼仪培训的过程和师资问题。酒店员工对礼仪文化接受的程度有赖于培训师的水平高低,正确合理的礼仪培训影响员工向顾客展现优质的礼仪服务。当前的酒店现状是,将礼仪制度和关联的服务行为规定施行捆绑制定,礼仪和服务是相辅相成的,可混合不是混淆,不能忽视礼仪制度的发展,要把礼仪制度具体化,让礼仪行为有所依凭。

3.营造酒店良好的礼仪文化环境,增进员工及客户之间的沟通

酒店不能停留在已有酒店礼仪文化的成绩上,还要促进礼仪文化的不断进步,这样酒店文化才能长久下去。从当前的整体情况来看,一般酒店和酒店的员工行为活动都可以满足行业礼仪规范,能够达到客人的基本需求。但具体起来,在酒店礼仪细节方面还需要完善和发展。比如,个人礼仪要在酒店员工行为上加倍具体和专心。有调查显示,许多酒店的员工在服务礼仪的实际运用上还需要加强管理,这种现象说明酒店员工没有专心学习,对工作不热情。对酒店员工的要求不能仅仅停留在整体上符合操作规范,满足客人一般需求,还要进一步提高到优质的礼仪服务。有一些具体要求需要强调,比如微笑服务,举止优雅等。顾客不能忍受冷冰冰的机械式的服务,顾客需要热忱用心的服务。往往在一些小的方面就会改变顾客对服务的看法,一些误解的产生就源于服务细节。酒店员工的言行举止属于个人行为,表现出一个员工的素质,同时也反映了一个酒店的面貌和服务水准,所以,必须从整体出发,注重整体服务,不断使员工的服务理念有所提升,培养他们的职业修养,培训员工的职业行为。酒店的礼仪文化具体由酒店员工去展现,必须把酒店礼仪文化贯穿到实际的酒店礼仪服务中,才能达到酒店礼仪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现代社会,酒店的基础设备方面已经不存在对比优势,只有不断提高服务和质量,构建良好的文化气氛,树立优秀品牌形象才能在酒店行业的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所以,一定要跟上潮流发展的趋势,积极调动酒店的礼仪文化元素,正确解读酒店礼仪文化的含义以及发展趋势。

注 释:

[1] 周丽洁.饭店管理概论[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5:12-19

[2] 顾希佳.礼仪与中国文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49

[3} 牟红、杨梅.旅游礼仪实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23-27

参考文献:

[1] 周媛.酒店员工形体素质教育初探[J].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02).

[2] 孔凯、刘云腾.内部营销在酒店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08(20).

[3] 冯红瑞、孔春艳.浅谈酒店文化建设[J].中国商贸,2011(20).

[4] 陈妍如.酒店文化的精神品格和社会价值[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3).

[5] 徐耀强.企业礼仪:重要的企业文化型态[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08(03).

[6] 尹菲、宫宇宁.形体礼仪在酒店服务中的应用与培养[J].商场现代化,2007(28).

篇5

这类文章属于议论文的范畴,因此,学生在解读时就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抓住中心论点

社会论文的论点能表明作者对某一社会问题的看法和态度,是作者立场和世界观的反映。作者为了形成他的论点,需要对某种现象进行分析研究。抓住文本的论点能帮助读者把握文意,了解作者的观点。而社会论文的论点一般具有以下特点:

1.论点的概括性强。社会论文反映社会问题,揭示社会规律,关键是靠论点的确立。因此,学生在阅读时要关注篇首篇末或段首段尾的概括性强的句子,有时文章的标题就是文章的中心观点。

2.论点准确度高。论点如果表达不准确,就不能确切地反映社会现象,甚至还会给读者带来困惑。所以,学生在阅读时要关注语意明确的、直截了当的总结性语句。

3.论点的角度新颖。所谓新颖就是能关注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并具有创新性。当然新颖不是轻易可以做到的,这需要作者有敏锐的眼光,对社会现象作精辟的论述和深入的分析。

二、注意论证方式

社会论文肯定要通过讲道理使人信服。而为了充实内容,作者决不会一味翻来覆去地空谈抽象的大道理,而一般在确立了论点之后,会运用多种论证方法进行论证。

1.运用令人信服的事实论证。社会论文中的事实都是确凿可信的,因为事实是为观点服务的,在事实论证的前面或后面肯定要有一个总结,而这个总结可以让读者顺藤摸瓜,找到文章的中心观点。

2.运用经典的或权威的理论论证。在社会论文类文本中,经典著作的原文或学科权威人士的原话可以作为理论论据,各门学科的理论也可以作为理论论据,而某些经过时间检验广为流传的谚语、格言等也能作为理论论据。和事实论据一样,理论论据也是为中心观点服务的。

3.运用区别鲜明的比较论证。比较论证包括类比和对比两种论证形式:类比论证是根据两个对象在某些属性上的相同或相似,推论两者在其他属性上的相同或相似;对比论证则侧重于从事物的相反或相异属性的比较中揭示需要论证的论点的本质。因此,学生在阅读社会论文时要格外注意这种区别鲜明的论证方法,从而迅速切入对文本问题的解答。

4.运用形象风趣的比喻论证。为了把对社会现象的理解说得透彻,深刻,社会论文的作者往往采取比喻论证,深入浅出、形象风趣地让人接受自己的观点。所以,学生在遇到这种论证方法时,就要考虑本体和喻体分别是什么,二者有什么关系等。

三、注意语言风格

社会论文如果提出对某一问题的看法并进行深入剖析的话,那么其语言风格大体为庄重的、严肃的;如果它讽刺一定的社会现象,批判某种不良风气,表达忧患意识的话,那么其语言风格往往又会亦庄亦谐。因此,学生在阅读社会论文时应先思考其主要内容,进而注意其语言风格,从而更好地理解文本。

四、领会作者感情

作者在赞扬或批评某种社会现象的过程中,带着明显的感情倾向,而领会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明确了作者的态度观点后,对文章的解读便可势如破竹。

当然,表现手法的分析、构思特点的说明、句子含义的揭示等在其他文本中应当注意的问题在阅读社会论文时也应注意,这些题型的解题方法是相通的,我们可以灵活地加以运用,举一反三。

阅读训练一

理性看待中国发展

郑永年

中国的崛起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一直是个世界性的热门话题。外界的看法不外乎两种:一是把中国的崛起看成是一种机会;二是将其看成一种威胁。表现在政策层面,前者主张要积极参与中国的发展;后者则鼓吹要拖延、遏制和围堵中国的发展。

国际社会怎么看中国当然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中国本身如何理性地看待自己。如果不能理性看待,不仅内部的持续发展会出现问题,而且对中国的外交也会产生影响。

中国的确正在崛起。但现实地说,中国的崛起只是经济上的崛起,而经济上的崛起也只是一种数字计算而已。中国向外国政界解释中国的发展是和平的时候喜欢用乘法和除法,告诫人们不要光从数字来看发展。高速经济发展已经带来了很多的经济和社会问题,能源短缺、社会分化等现象越来越严重。

中国的经济崛起并没有带来军事上的崛起。经济现代化尽管为军事现代化创造了良好基础,但是中国的军事发展不仅受国际环境的制约,而且更受中国本身的国际战略的制约。如果经济上的崛起造就直接的军事崛起,那么中国就可能会步一些老帝国主义国家的后尘。实际上,中国是否会把经济能力转化成为军事能力,也是国际社会所担心的主要问题。如果军事崛起必须避免,那么文化崛起和政治崛起呢?

中国没有文化上的崛起。经济的崛起还没有带来文化的复兴,也没有造就新的文化。相反,传统文化正在加速消失。经历着工业化和城市化洗礼的中国越来越难以见到传统的痕迹。尽管有人提倡学习“四书五经”等传统经典,但这和整体社会的变迁又是多么不协调。在一定程度上,中国正在变成一个失去文化传统的文明国家。

政治上的崛起也尚未实现。这20多年来,中国的政治不仅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一个稳定的基础,而且也通过自身的变革适应和容纳了社会与经济的变迁。但这并不代表中国在政治上的崛起。如何保证政治体制改革的成功,并且在平稳中取得成功,是个巨大无比的困难。

从这些方面来看,中国目前单方面的崛起不仅较之目前世界的诸多强国有很大的不足之处,而且较之中国本身的传统也存在着很大的距离。很多人把中国目前的崛起视为复兴,这是很有道理的。在数千年的历史中,中国曾经有过数次真正的崛起,包括在秦汉时代、隋唐时代、明清时代的崛起。在那几次崛起期间,中国不仅是经济上的崛起,而且更是文化和政治上的崛起。在当时,中国不仅在经济发展水平上,而且在文化艺术和政治上远远领先其他国家。中国政治和文化的对外影响力在今天的亚洲国家仍然处处可见。当代人们所说的儒家文化圈就是中国历史上全方位崛起的最好见证。

更值得一提的是,中国以往的崛起并非是军事上的崛起。近现代西方式国家的扩张主要依靠的是军事上的扩张。但中国影响力的外扩依靠的是贸易和文化的传播。贸易是中国和各国交往的一种“双赢游戏”,而文化的传播则主要依靠其他国家向中国学习的动机。

由此看来,中国没有任何理由对目前的经济崛起沾沾自喜。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是因为“赶超”而崛起。而且,因为文化崛起和政治崛起的难度更大,中国仍有待建立起强大的制度机制来支持经济崛起的可持续性。因此,只有到完成文化和政治崛起之后,中国才能实现真正的崛起。

(选自《参考消息》)

阅读上文,回答下列各题。

1.外界对中国崛起的不同看法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什么地方?

2.请简要概括中国目前崛起的现状。

3.文中画线句子有什么内涵?

4.为什么“中国没有任何理由对目前的经济崛起沾沾自喜”?

5.作者认为“诵经教育”与社会的变迁不协调,你赞同这种说法吗?请简要阐述理由。

阅读训练二

警惕“专家观点”成为“利益俘虏”

李扬

搬出“专家观点”似乎已成时尚。然而,专家意见的可信度似乎也在大幅度滑坡。

在调控政策之手逐渐引导房价理性归位时,不少专家在许多场合发表力挺房价的高论。富有讽刺意味的是,先后有两个楼盘恰在此时盛大开盘,房地产商竟盛情邀请专家作现场演讲,请他们“房价不会下跌”的观点。不管说得如何动人,其实都只不过是引你掏钱。试想,他们跟售楼小姐比起来,恐怕只是多穿了一件叫“专家”的外套。

前不久,国内一家专搞环境研究的权威机构,经过一番研究竟然得出一个“科学结论”:中国城市环境污染不是由汽车而是由自行车造成的。这个凡有点常识的人都不敢相信的“科研成果”公诸于世时立即遭到质疑。很快,有报道“揭开了盖子”――这个环境研究课题是由一家汽车公司赞助的!此外,在“苏丹红”“雀巢奶粉”的风波中,专家的表现忽左忽右,难怪新华社记者感言:专家“别卖了科学精神”!

在普通公众的心目中,学者是学术上颇具造诣、道德上堪为楷模的受尊敬的群体。但以上这些专家的表现玷污了他们得以安身立命的良知道义和学术操守。

专家观点失却公信力的背后,是部分专家与某些利益没有了距离。少数专家与开发商等利益团体构成了一个利益共同体,所谓学术研究的公正与科学也就蜕化变质了。诸如此类的“专家观点”,尽管有“专家”在场,但知识分子的理性与操守却缺席了。这些学者凭借耀眼的学术头衔,手中的鉴定权、签字权等去堂而皇之地攫取一笔可观的费用,玩“学钱交易”,做利益集团的代言人。结果,受利益主宰的专家意见又主宰了不知就里的善良听众。中国工程院院长徐匡迪曾愤言提出封杀“社会活动院士”,剑指的正是这类“利益的俘虏”。

如果最信赖的专家把屁股坐到“利”字上去了,日后谁还听专家的话?学者自贱,导致的将是学术自戕、文化自贬。什么是专家的责任?一是尊重科学的求真而独立的品格,二是全心服务公众的义务。做到这两点,也就自然远离利益的诱惑。

当越来越多的专家走进百姓生活、进入公众视野时,我们不仅要强调道德的自律,而且更要善用制度性的他律来共同维护专家观点的学术责任和社会责任。只有剔除那些“利益专家”,实现专家观点的“去功利化”,才能聆听到坚守科学精神又为公众服务的“专家观点”,如此既有益于社会,又裨益于学术。

(选自《新华日报》)

阅读上文,回答下列各题。

1.本文观点的提出有什么特点,第一段中的两个“似乎”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态度?

2.“他们跟售楼小姐比起来,恐怕只是多穿了一件叫‘专家’的外套”,这句话有什么深意?

3.作者写本文的目的是什么?主要采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4.请简要分析本文语言上的特点。

5.人格是专家的脊梁,中国工程院也告诫新增选院士要“自律”,请你结合社会现实谈谈专家学者应如何加强自律,保持操守?

本期参考答案

《实用类文本阅读之社会论文》

阅读训练一:

1.认同中国崛起的国家要积极参与中国的发展,而把中国崛起看成是威胁的国家则要阻挠中国的发展。

2.①中国是和平崛起的,中国不会搞军事扩张。②中国人口多,把国民生产总值平均到每个人身上就很少了。③经济的崛起导致了一系列问题的出现。

3.现在盲目地追求浅薄的“现代化”,流行的是快餐文化,没有营养,没有底蕴,没有令人回味的价值,缺乏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韵味和美感。

4.①在数千年的历史中,中国曾经有过数次真正的崛起。②在那几次崛起期间,中国不仅是经济上的崛起,而且更是文化和政治上的崛起。③在那几次崛起期间,中国影响力的外扩,依靠的是贸易和文化的传播。④现在中国的崛起只有经济上的崛起,没有文化和政治上的崛起,所以,没有任何理由对目前的经济崛起沾沾自喜。

5.不赞同。

因为五千年的中华文明,谱写了我们民族勤劳、勇敢、文明、礼仪的光辉篇章,凝结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我们要在尊重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融合西方文化精粹,做到不保守但有创新。如果从小学起就进行“诵经教育”,这能让学生从小接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道德的熏陶,延续民族文明礼仪,做到“读圣贤书,立君子德,做文明人”,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精神品格和生活质量,使民族道德精神发扬光大,培养出道德高尚、学识丰富、勇于竞争、敢于拼搏的中华民族新一代。(说赞同也可,只要能言之有理,自圆其说皆可)

阅读训练二:

1.开门见山提出了观点。

两个“似乎”是用看似否定的语气表达了肯定的意思,表达了作者对这类现象的不屑和鄙夷,引出下文辛辣的嘲讽和严肃的批评。

2.这句话把专家与售楼小姐相提并论,他们的行为都为利益所驱使,讽刺专家的为人不齿的行为。

3.目的是批判当前社会上出现的“专家观点”成为“利益俘虏”的学术腐败现象,倡导专家远离利益诱惑,坚守科学精神,承担社会责任。

主要论证方法是事实论证和道理论证。如第二段与第三段列举了某些专家成为利益俘虏的所言所行,所举事例的性质越来越严重,社会影响越来越恶劣,讽刺意味越来越浓。

4.①文章的语言犀利,如:“学者自贱,导致的将是学术自戕、文化自贬”一句一针见血地指出了专家如果不能坚持操守的话,带来的后果是非常严重的。

②语言中充满蔑视和愤慨。如“这个凡有点常识的人都不敢相信的‘科研成果’公诸于世时立即遭到质疑”一句用惊讶的语气说明了某些“专家”的做法竟到了让人难以相信的地步,以突出这类人的蜕化变质。

篇6

【关键词】地域文化;室内设计;探究

1 地域文化的重要性

地域文化是一个国家或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融合历史、风土人情、地域气候特征、人们的生活习惯与方式而形成的一种社会文化。在人类的长期历史发展中,不同的国家与地区的地域文化呈现出一种总体上相似、具体上不同的特点。地域文化对当地人们心理文化取向、日常行为习惯有着重要的影响。一个地区的建筑方式、室内设计风格是反映一个地区的地域文化的载体,因此地域文化是一个地区的宝贵文化财富。一方水土养育一方文化,一方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一方经济的发展。因此地域文化作为一项珍贵的文化遗产和文化财富,给地方的经济发展源源不断的注入活力。

2 基于地域文化的室内设计方法

在科学技术与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经济全球化使全世界在发展过程中把利益放在首位,文化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逐渐被日益浓重的商业化气息所取代。因此在室内设计过程中,提高地域文化的比重,降低商业化气息成为了人们的普遍需求。以下论点将从各个方面探讨在舍内设计环节中地域文化的应用方式,通过多角度、多层次的论证,阐述地域文化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2.1 符合地域文化标准

符合地域文化标准是在室内设计过程中应用地域文化首先要遵循的准则。设计师在设计室内景观之前应该先充分了解设计所在地的建筑风格,建筑特征,将地方风俗文化充分的考虑到设计方案之中,使装修后的室内景观与室外建筑风格在整体上保持一致、和谐,突出整体美感。其次,在文化元素的应用过程中应该适当考量已存在的室内设计方案,充分了解本地区室内设计时应该选取和规避的文化元素,让设计之后的室内景观给人一种温馨亲切的感觉,在心底上满足当地人的文化认同感与文化归属感。

2.2 突出个性化、人性化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追求个性成为了人们的时尚。因此设计师室内设计地域文化应用的过程中应该参考房屋所有人的生活习惯、兴趣爱好、文化取向等个性化因素。让室内风格在符合当地地域文化的基础上尽可能的满足室主人的个性,展示室主人的文化修养及个好等。另外,在室内设计过程中也要突出人性化的设计特点,在一些室内景观的设计上突出实用效果。在卫生间、厨房等室内设计上,要遵循室主人的自身条件进行设计,使设计出来的方案满足室主人的自身特点,体现人性化。

2.3 对地域固有文化进行创新

在室内设计应用地域文化的过程中,设计师不能一味的进行地域文化的照搬与模仿,要在设计过程中适当的进行创新,注入自身的新奇想法与概念,结合地域文化,在二者融合的基础之上做到创新与传统的融合。另外,也要适当的在设计方案之中加入一些当今的主流因素。可持续发展观念如今已经成功的渗透到人们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之中,设计师在室内设计时要适当遵循可持续发展观念,在室内设计过程中尽量加入一些环保、低碳、健康的设计元素,对于一些存在污染与浪费的地域文化因素要进行适当的取舍与扬弃。另外设计师在室内设计的过程中可以根据地域文化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进行天马行空的艺术创作,让室内设计方案在体现地域文化的同时不失时尚和潮流。

3 在设计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设计师在进行室内设计地域文化的应用的同时也应当注意问题,保证设计出来的方案满足人们的各方面要求。不同地域之间的文化存在着或大或小的差异,设计师应该谨遵地域文化的差异性进行室内设计。与此同时,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越来越繁荣,文化之间的融合与冲突也是设计师需要注意的现象,一些设计师在室内设计的过程中过分的照搬了异域文化致使室内设计风格失去本土特征,显得突兀,无法满足人们的要求。本论点将从设计师在应用地域文化进行设计时需要注意的问题入手进行简要探讨。

3.1 设计要具有文化内涵

文化内涵是一个抽象概念,设计师在设计室内景观时可以将文化内涵具体到各个文化元素之中进行室内设计创作。利用壁画、饰品、摆件、雕刻品、陶瓷、玻璃制品等,将地域文化融入到室内设计之中。需要注意的是,一些地区特有的文化内涵、风俗习惯、文化艺术作品等,设计师可以就情况而言具体进行考虑。地域文化内涵的注入要具有新意和内容,需要设计师具有很高的文化素养,在对文化内涵辩证的思考之后实现文化与室内景观的统一。

3.2 注意因地制宜

随着科技的发展,信息技术已经成功应用在各个领域,各方面文化的交流也变得频繁。在此存在一个很大的误区,那就是设计师在进行室内文化设计的过程中存在盲目借鉴的问题。有些设计师将一些文化元素进行堆积,试图创造出一种多元文化的效果,没有考虑到文化之间的冲突与互斥作用。因此设计师在室内设计的过程中应该以本地域地域文化为主,注重因地制宜,避免由于盲目的借鉴与交流给室内设计效果带来的不利影响。

3.3 与地方传统文化相结合

传统文化是一个地区发展的宝贵资源。在室内设计的过程中,设计时要想更好地将地域文化融入到室内设计之中,就应该首先了解当地的传统文化。对地域的传统文化有一个系统的了解之后设计时才能灵活的结合各种文化因素与文化符号进行室内设计创新。需要注意的是,在借鉴传统文化的同时,设计师需要注意鉴别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文化与糟粕,批判的进行继承与发扬。

4 结束语

通过以上文章的探讨我们可以很清楚的看出基于地域文化的影响,室内设计的方案与方法。室内设计中的地域文化是展示一方水土、一方风情的重要载体。室内设计是一个需要创新思维的行业,设计时需要将多种地域文化元素进行多角度融合,充分满足人们日新月异的个性化要求。所以设计师在设计时,应充分将文化进行传承,融合所在地区的地域特色,吸收本土建筑中的精髓元素加以创新,创建出具有现代特色的地域室内文化景观,让室内设计行业具有长久的生命力,促进室内设计行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赵斌,俞梅芳.浅谈地域文化影响下的当代室内设计[J].大众文艺(理论),2009(17).

[2]姜立善.浅析室内设计“中国元素”的应用与思考[J].艺术教育,2010(09).

篇7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积极、真诚、公道的人,具有一种正能量,散发一种强磁场。与这样的人交往,能令人感受到一种浩然正气,让你也活得风生水起,阳光明媚。而那些阴鸷、猥琐、贪婪之徒,则刚好相反。当今社会,既有英雄辈出,亦有沉渣泛起。一切见义勇为者,他们那可歌可泣的英雄行为,理应有更高的“见报率”和“出镜率”,从而增强激浊扬清的“正能量”。

如今,只要出现见义勇为者,公众莫不希望当面向他表示一份诚挚敬意。许多时候,一些不顾一己安危,或乐于伸出援手的人,往往事毕就悄然离去。如继青岛“微尘”公益群体之后,广州也有位化名“微尘”的老先生,每月匿名给许多需要救助的人寄去捐款……但助人者隐去,使被救助者受人滴水之恩,难以涌泉相报,尤为可惜的是,社会最需要的一种“正能量”,往往不能得到大力弘扬。

人心是向善的。不断涌现的最美女教师张丽莉,最美农民张永楠,最美司机吴斌,最美战士高铁成……他们那仁者爱人、光明磊落的高尚情怀,不仅感人肺腑,而且使人精神为之一振,进而会悄悄形成一种“见贤思齐”的“蝴蝶效应”。《人民日报》仅7月6日这一天,就有烟台开发区“周江疆用生命诠释‘高富帅’”、广西北流“八方爱心涌向英雄谢强华”、广东佛山“打工妹舍身救女童”、四川遂宁“激流中,他伸出生命的手”四篇报道,几位勇士中,既有14岁年轻的中学生,也有事业有成的“富二代”。他们为这个时代树立了一个个崭新而可亲的榜样!

由是观之,见义勇为者留下美名,有利于弘扬正气,提振士气;有助于扬善抑恶,蔚然成风。舍生忘死、见义勇为,绝非什么“作秀”。就个人而言,要低调做人,但也要重视名节,这二者相辅相成,并不冲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向认为,人生在世,不能欺世盗名,更不能骂名千载,但应向往流芳百世。美名善事,是美化大千世界的光与热,是消除社会毒瘤的白血球。我们要表扬那些救人于危难的勇敢者,而且要表彰那些在监督滥用公权、蝇营狗苟上不畏专横的爱国者。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这样的“正能量”应该多多益善。

篇8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学习应注重听说读写的相互联系,注重语文与生活的结合,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同时应密切关注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语文学习要求学生关注自然、关注社会、关注生活。而“热点时事”类阅读材料正是这种观点的体现。就今年笔者所拥有的102套中考试题来看,其中以“热点时事”为主题的阅读材料有8套,约占7.8%。

【中考热点考题链接】

2013年中考试题“热点时事”类主题的现代文阅读考查略举:

《“守德”如何不再难?》(2013年贵州省黔东南州卷);

《谨慎“行善”》(2013年四川省南充市卷);

《由“到此一游”想到的》(2013年江苏省苏州市卷);

《让我们相信人性的正能量》(2013年湖南省邵阳市卷);

《快乐带水族,引领节俭风》(2013年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卷);

《节俭是一种美德》(2013年辽宁省丹东市卷);

…………

【真题再现】

“正能量①”多多益善

文/肖 荻

①《论语・为政》有言:“见义不为,无勇也。”自古以来,见义勇为的侠义心肠,总是受人崇敬。传统戏曲《除三害》里对周处劝善规过的时吉老汉、《锁麟囊②》里扶危济困的薛湘灵、《秦香莲》里慷慨赴死的韩琪、《赵氏孤儿》里舍己为人的程婴……还有众多正史、野史里大义凛然的忠良豪杰,代代相传,感人至深。时至今日,见义勇为的“仁义礼智信”,在凸显民族精神、凝聚万众信心上,更被认为是社会上最美的“正能量”!

②“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积极、真诚、公道的人,具有一种正能量,散发一种强磁场。与这样的人交往,能令人感受到一种浩然正气,让你也活得风生水起,阳光明媚。而那些阴鸷③、猥琐、贪婪之徒,则刚好相反。当今社会,既有英雄辈出,亦有沉渣泛起。一切见义勇为者,他们那可歌可泣的英雄行为,理应有更高的“见报率”和“出镜率”,从而增强激浊扬清的“正能量”。

③如今,只要出现见义勇为者,公众莫不希望当面向他表示一份诚挚敬意。许多时候,一些不顾一己安危或乐于伸出援手的人,往往事毕就悄然离去。如继青岛“微尘”公益群体之后,广州也有位化名“微尘”的老先生,每月匿名给许多需要救助的人寄去捐款……但助人者隐去,使被救助者受人滴水之恩,难以涌泉相报,尤为可惜的是,社会最需要的一种“正能量”,往往不能得到大力弘扬。

④人心是向善的。不断涌现的“最美女教师”张丽莉、“最美农民”张永楠、“最美司机”吴斌、“最美战士”高铁成……他们那仁者爱人、见义勇为的高尚情怀,使人不仅感动肺腑,而且精神为之一振,进而会悄然形成一种“见贤思齐”的“蝴蝶效应④”。《人民日报》仅7月6日这一天,就有烟台开发区《周江疆:生命诠释“高富帅”》、广西北流《八方爱心涌向英雄谢强华》、广东佛山《打工妹舍身救女童》、四川遂宁《激流中,他伸出生命的手》四篇报道。几位勇士中,既有14岁的中学生,也有事业有成的“富二代”。他们为这个时代树立了一个个崭新而可亲的榜样!

⑤由是观之,见义勇为者留下美名,有利于弘扬正气,提振士气;有助于扬善抑恶,蔚然成风。舍生忘死、见义勇为,绝非什么“作秀”。就个人而言,要低调做人,但也要重视名节,这二者相辅相成,并不冲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向认为,人生在世,不能欺世盗名,更不能骂名千载,而应向往流芳百世。美名善事,是美化大千世界的光与热,是消除社会毒瘤的白血球。我们要表扬那些救人于危难的勇敢者,而且要表彰那些在监督滥用公权、蝇营狗苟上不畏专横的爱国者。“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这样的“正能量”应该多多益善。

(选自2012年8月27 日《人民日报》)

【注】①正能量:物理学名词。英国心理学家理查德・怀斯曼在《正能量》中,将人体比作一个能量场,通过激发内在潜能,可以使人表现出一个新的自我,从而更加自信、更加充满活力。“正能量”指的是一种健康乐观、积极向上的动力和情感。②锁麟囊:绣有麒麟的“锦袋”“荷包”。③阴鸷(zhì):阴险凶狠。④蝴蝶效应:指在一个动力系统中,初始条件下微小的变化能带动整个系统长期的巨大的连锁反应。

1.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它是如何提出来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文章的论证过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第④段“最美”的内涵指什么?请介绍一个 “最美”人物的事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第④段主要采用了哪一种论证方法?其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3年湖北省恩施州中考试题)

【名师解读】

解题策略:

第1题主要考查学生寻找、概括文章论点的能力。本题分两个小问题,第一问要求写出中心论点。论点所在的位置一般在文章的开头、中间或者结尾部分,而本文的论点在文章的开头部分。第二问要求回答中心论点提出的方法。仔细分析文章的第一段就会归纳出问题的答案。

第2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文章论证过程的能力。答题时可以先给全文划分段落层次,归纳各层的主要意思。然后找出文章的中心论点,辨识论证中心论点所运用的方法及所运用的论据,最后用“首先”“其次”“然后”“最后”这些连词把语言组织起来,要指出中心论点、论据、论证方法及其表达效果。

第3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重点词语的理解能力。重点词语的理解要结合具体的语境。解答本题要将目光锁定在第④段,分析第④段中所列举的人和事,分析这些人物身上所具有的共同特点,可以归纳出“最美”的内涵。介绍 “最美”人物的事迹,关键在于平时的积累,只要是无私奉献、正直善良、见义勇为的人物都可以称为是“最美”的人物。

第4题考查学生辨析论证方法及其作用的能力。议论文常见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等。举例论证是通过列举具体的事例加以论证,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道理论证则通过讲道理的方式证明论点,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对比论证的作用就是突出强调。比喻论证可把道理讲得通俗易懂,容易被人接受,使论证的内容更加生动形象,更利于读者明白。这些论证方法的运用都是为了有力地证明中心论点。解答本题时要仔细阅读第④段,根据各种论证方法的特点辨析本段所运用的论证方法,并结合本文的论点来分析其作用。

错因探究:

上述真题中第1、2、4题失分较多。第1题失分的原因主要是不能正确归纳本文的中心论点,不少考生误认为标题就是中心论点,造成失分。第2题失分的原因主要是表述的内容比较空洞,不能结合具体的文章来分析,语言表达缺少条理性。第4题失分的原因主要是不能结合具体的论证方法来分析其作用。

《“正能量”多多益善》

1.见义勇为是社会上最美的“正能量”。文章通过引用名言及列举传统戏曲中众多见义勇为的英雄形象引出中心论点。

2.文章先引用名言、列举英雄形象引出中心论点,然后通过讲道理(或正反对比)、摆事实(举例子)进行论证,最后得出“‘正能量’多多益善”的结论。

篇9

但出名自有出名的道理。人生在世,可谓“譬如朝露,去日苦多”,耄耋之年已是长寿,年到期颐更属难得,谁不希望自己活得轰轰烈烈呢?(从正面肯定“渴望出名”本身是没有错的)

君不见选秀节目大红大紫,风靡一时,各路选手竞相笼络人心,引无数观众竞发短信,一个夏天捧红一批名人;君不见“芙蓉姐姐”以丑为美,自我陶醉,几张“玉照”立马走红,不断挑战大众审美观念,有多少人苦苦等待只为一睹更新的“芳容”;君不见胡戈恶搞《无极》,用一个馒头导演一场“血案”,引领恶搞风潮,更有“山寨”文化盛极一时,打造“山寨明星”……(运用排比句式“君不见…君不见…君不见……”,将现实生活中“一朝成名”的社会现象一一列举,寥寥数语,富有针对性,引人深思)

不要怕出名。但是正所谓出名不是你的错,出点小名就改变自己就是你的不对了。(用“但是”一转,文意又向纵深处拓展)

记得本山大叔在小品《小崔说事》中就对此作了幽默的鞭挞,让观众在笑声中记住了如此朴实无华又意义深刻的台词:“你白云就是个人名,还名人呢?”“本来都挺实在的,为啥你出点小名,人就飘起来?”(联系读者熟悉的小品,不乏幽默与启示)而在小品之外,本山大叔也奉行着自己的价值观,不为名利所累。虽然他被称为“小品王”,家喻户晓,好评如潮,但他对艺术的追求和个人信条的坚守始终如一。不仅如此,他还利用自己的名气推广东北传统文化,不断为演艺界推出新人。(说明出名不可怕,怕的是出名后为名利所累)

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是一个出名后不失气节的典范。在抗战期间,他毅然蓄胡明志,不为日本人演出,以昭爱国之心,品德高尚,受世人赞叹。(论证出名后要坚持做真实的自己)

怕出名是担心出名后不能坚守阵地,丧失品格,成为名利的奴仆,但如果我们洁身自好,正确对待名气,利用它广施善举,改良社会风气,这何尝不是一件利人利己的美事?(论证怎样正确对待出名)

不要怕出名。(点题并照应全文,有力地收束文章)

篇10

导读:论述类文本的阅读要抓住结构特点,认真读完文章就能明白;新闻短评题着重考查考生分析问题及语言运用的能力,文章结合实例告诉大家如何答题;关联词语误用会导致句子的意思与要表达的意思大相径庭,要好好掌握逻辑知识,不要粗心哦!

【例题】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文后问题。

关于中国新诗发展状态的思考

郭新民

随着经济大潮的冲击,大众消费文化风起云涌,价值观念多元共存,“文化快餐”挤占主流,整个社会文化向着世俗化方向发展,文学创作日趋边缘化,诗歌更是备受冷落。不少诗人滑向了迎合世俗生活趣味的境地,使得诗歌的生存窘境日益凸现。一些诗歌创作急功近利,粗制滥造,诗歌具有的那种诗意的光辉,那种圣洁与崇高感基本消失殆尽。如何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怎样创作出符合时代和人民需要的诗歌作品,就成了当代诗人需要深入思考、认真研究的重要课题。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在历史上,诗歌从来不以封闭为主流,都是与时代同呼吸共命运的,无论哪个历史时期,诗歌都具有着鲜明的时代性。诗歌的主题能否紧扣时代脉搏,体现浓郁的时代特色,是关系诗歌生命力的关键。纵观世界诗歌发展史,无论是《诗经》、《楚辞》,还是《圣经》、《神曲》、,无论是唐诗宋词元曲,还是文艺复兴时期的诗歌,都是每个时代、每个地区文明精髓的结晶,都以其鲜明的时代特点和时代精神,在世界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智利诗人、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聂鲁达曾说过:“我身为诗人的义务,不只是在散布蔷薇花的清香,调和音律……也歌颂着人类与工作的联结感。”这种“联结感”就是诗人对时代的把握和对社会的责任。诗歌要关注时代,贴近现实,要关注身边的人和事,要重点反映时代的变迁、社会的进步以及对处在时代前沿、风口浪尖上重大事件等及时准确的反映和把握。

范仲淹说“先天下之忧而忧”,作为一个诗人,无论是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都要关心,用真诚去感受这个世界,去发现这个世界和谐或者不和谐的音符,并行之于笔,发之以声,呼之以情,动之以性。要站在时代的高度写作,风花雪月无病,只能是肤浅的、粗糙的,它无法代表一个时言。如果我们对自身所处的时代都不了解,我们还能代表谁来说话?我们的诉说又有谁来倾听?通常来说,诗人只有把自己拥有的文化背景,与自己所处的时代精神结合起来,才能够打牢自己真正厚实的艺术根基。同时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诗人,就必须能够用超凡的思想觉悟和洞察社会的慧眼去观察了解现实世界,发掘内涵,发现本真,然后将自身的感受体悟艺术性地、卓越而超凡地用诗的语言表现出来。

诗歌的时代特点与时代精神是融为一体的,具有高昂格调的诗歌受到群众的欢迎,有利于人心的和谐与凝聚;那种萎靡不振、格调低俗的诗歌往往是灵魂和精神的腐朽剂,以及文化走向没落的催化剂。我们所鼓励的优秀诗歌应该以弘扬民族精神为主,关注时代与社会进步,以优秀的作品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并努力成为中国当代先进文化的代表者和继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体现者。

(选自2009年第9期《诗选刊》,有删改)

下列对文章结构的分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一段,作者就旗帜鲜明地提出中心论点,即“文学创作日趋边缘化,诗歌更是备受冷落”,并对当前的这种现象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B.第二段作者以中外名著名篇为例,如剥丝抽茧般论证了分论点“文章何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诗歌要关注时代,贴近现实。

C.文章第三段,紧紧围绕“用真诚去感受这个世界,去发现这个世界和谐或者不和谐的音符,并行之于笔,发之以声,呼之以情,动之以性”展开论证,分析深刻。

D.最后一段,作者再一次从正面总结了文章,进一步强调了中心论点,收束有力,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答案:C

解析:论述文以议论为主,通过事实材料、引用材料和逻辑推理来解释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阐明某个道理,证明作者一定的见解和主张,表明赞成成什么或反对批驳什么。

首先要关注题目。题目或点明中心论点,或提出论述的问题,或点出议论的范围。从本文的标题看,“中国新诗发展状态的思考”表明了论述的范文,并不是中心论点。

其次要抓住中心论点或者分论点。中心论点或出现在题目,或出现在文中开头部分,或归纳于文章末尾部分。强调的是,并不一定在开头一段或者最后一段;分论点往往位于文段开头或结尾。本文的中心论点就不在第一段,而在文章的第二代,即“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因此,A、B两项全都错了。错误的主要原因是:僵化地认为论点在文章的第一段。

第三是论证,也就是结合论点或分论点对材料的分析,包括分析方法和分析过程、效果等。论证的思路一般是先提出论题、概述议论范围,或点明中心论点、交作目的;然后运用举例、引用、对比、比喻等方法对提出的论点进行论证和分析;最后或归纳论点、总结全文,或明确任务、提出做法。如上文第三段,就是先提出分论点,然后进行分析。

论证的结构一般有总分、并列、层进、正反四种形式。一般来说,大多议论文的整体结构属于总-分-总结构,在分说部分,往往会采取或并列、或层进、或正反的结构模式。上文就是总-分-总结构。D项的作用是总结了全文,但表述不全面,不单是“从正面总结了文章”,还有反面总结。

【解题总结】

论述类文本的阅读,首先要抓住论述类文本的结构特点:按逻辑思维划分,包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三部分;按篇章结构划分,常见的结构有并列式、对照式、层进式和总分式。如2011年高考新课标卷,就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结构模式。文章开头提出“在封建社会里,诗三百篇却被尊为‘经’,统治阶段拿它来做封建教化的工具”;文章中间部分分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证;结尾从“诗也就由乐歌逐渐变为纯粹的语言艺术了”和“诗三百篇在社会上的实际用途缩小了,封建士大夫就逐渐把诗的意义和封建教化的原则联系起来”两个方面总结了全文。

其次要注意文章中的关键词、句。

1.文章中的关键的标志词包括:

⑴衔接上下文的:如“首先……其次……”,“一方面……另一方面……”。

⑵表递进关系的:如“更、而且”。

⑶表转折的:如“但是、相反、与此不同”。

⑷表总结的:如“因此、总之、由此可见”。

⑸表态度的:如“我认为、我觉得、应该”。

2.文中的关键句:如过渡句;前后照应句;文段的首、尾句;文中反复出现的语句。

3.注意文中的标点,特别是分号。

4.注意文中表达方式的变换。

5.注意语句间的联系,看其是否围绕同一中心话题。

6.要密切关注各段的开头句和结尾句。它很可能是该段的分论点,即使不是分论点,也起着引领或者总结本段的作用。如2011年高考新课标卷的“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诗三百篇是一种配乐演唱的乐歌”、“在人民群众的生活里,诗歌也常用于表情达意”、“在外交宴会等场合,宾主各方往往通过‘赋诗’来表达愿望和态度”等,都是各自段落的中心句。

【强化训练】

阅读文字,完成1-3题。

纸寿千年 墨韵万变

刘仁庆

“纸寿千年,墨韵万变”非常好地概括出了宣纸的特色。宣纸润墨性强,易产生丰富的墨韵变化。古人云:落笔宣纸,墨分五色。这里说的“墨分五色”是指墨色在纸上的丰富变化,《历代名画记》解释是“浓、淡、干、湿、焦”。画家则要求水墨在宣纸上的变化要能适应画家的创作意图,即浓墨处新鲜发亮;淡墨处层次分明;湿墨处淋漓尽致;干墨处刚柔相济;焦墨处挺拔传神。

以科学的手法加以研究则会发现,宣纸的润墨性之所以好,首先在于其主要原料青檀皮纤维。这种纤维细胞壁的结构,与木材、稻麦草纤维的细胞壁结构不大一样,除纤维的规整度好、柔软适度之外,尤其是经自然干燥以后,青檀纤维细胞壁会发生收缩,出现了许多与纤维平行排列的“皱纹”;另外,“皱纹”中还积留着不少自然形成的碳酸钙微而是造纸过程中产生的。深藏在青檀纤维内的碱性的碳酸钙微粒,既能提高吸附墨、水的能力,又能起到中和作用,防止纤维素发生酸性降解;宣纸的润墨性还与纸本身含有的青檀纤维量以及它的变形状况有关。当纸面吸附墨、水以后,扩散的纵横向之比、吸墨的深浅和浓淡分明的层次感,主要依宣纸的品种和纸的“陈化”时间来决定。故有经验的书画家常用的是特净皮或净皮宣,并且不用当年买来的新宣纸而用陈年宣纸,以利作画时发挥润墨性的功效。

历代的许多书画珍品借助于宣纸才能保存和流传下来,所以有着宣纸“纸寿千年”的说法。这种说法有没有根据呢?笔者所在的研究小组花了4年时间,对宣纸等7种不同的纸张进行了老化对比试验。结果测出:新闻纸的寿命是150年左右;书写纸的寿命是400~500年;铜版纸的寿命约为700年;宣纸的寿命高达1050年,而且这个数值还是下限。

为什么宣纸的寿命如此之长?通过电子显微镜、酸碱性等研究手段,揭示了其中的秘密。首先,青檀纤维与木材纤维、竹子纤维不大一样,它的均整度高,同时纤维圆浑、细胞壁上皱纹分布均匀,皱纹内积留的碳酸钙微粒也助于其延寿。再者,宣纸的加工工艺处理条件温和,使纸内纤维没有受到伤害,而且制作时较少接触金属的器具,故纸中所含金属离子极少,不易引发其他化学变化。同时,纸内的碳酸钙含量有时高达7%~10%,使宣纸呈中性至弱碱性。这样即使在不良的外界条件下,也不会诱发出变色基团或者受空气中酸性分子的破坏。

(选自2010年第2期《百科知识》,有删改)

1. 下列对于“墨韵万变”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A. 墨韵万变指墨色在纸上有浓、淡、干、湿、焦五种颜色。

B. 墨韵万变指落笔宣纸,墨色会在宣纸上呈现出丰富的变化。

C. 墨韵万变指水墨在宣纸上得变化能适应画家的创作意图。

D. 墨韵万变是指根据墨的变化形成的独具风格的晕染技法。

2. 下列对文章结构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一段,作者就直截了当地提出中心论点,即中国宣纸的特点“纸寿千年,墨韵万变”,并分析了什么是“墨韵万变”。

B.第二段主要分析了宣纸的“墨润性”为什么这么好的原因,层次清楚,一目了然。

C.文章第三段,作者论述了宣纸“纸寿千年”的原因,并和其它的纸张进行了对比,增加了文章的说服力。

D.从总体上看,文章是典型的论述文结构,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模式。

3.下列解说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纸寿千年,墨韵万变”的说法不仅形象地概括了宣纸寿命长的特点,而且突出了墨色在宣纸上丰富变化的特点。

B.宣纸墨润性好的主要原因是宣纸的主要原料青檀皮纤维的细胞壁的结构与木材、稻麦草纤维的细胞壁结构大不一样。

C.宣纸的寿命最高可达1050年,所以我们不难解释历代的许多用宣纸创作的书画珍品能保存下来的原因。

D.青檀皮纤维细胞壁上分布均匀的皱纹内积留有碳酸钙微粒,加工工艺处理条件温和是宣纸寿命长的真正原因所在。

答案:

1. B(A项,原文说“墨色在宣纸上的丰富变化”;C项,是“墨韵万变”的作用,不是对其本质的解说;D项,“墨韵万变是……技法”,无中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