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节能市场现状范文

时间:2023-07-06 17:42:0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工业节能市场现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工业节能市场现状

篇1

关键词:水泥 余热发电 现状 市场前景

一、水泥余热发电的概述

水泥工业作为一种资源性产业,是最具节能减排潜力,最能消耗各类工业固体废弃物、最能体现发展循环经济的行业之一。水泥工业余热发电主要采用水泥窑发电的原理,就是利用生产水泥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大量的余热,利用窑头窑尾排放的废气进行余热发电,这样可以提高水泥生产的综合利用率,节能减排的效果非常明显。

我国主要是利用新型干法水泥窑纯低温余热发电技术,这是一种将水泥窑中低温废气转化为电能的新型节能技术,可以有效降低能源消耗,减轻工业生产带来的环境污染。目前,我国新型干法生产线已达到1000条以上,如果这些生产线全部配套余热发电,那么我国将实现节电近270亿千瓦时,等同于节约1000万吨的煤炭消耗,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约2300万吨。由此看来,水泥工业利用余热发电在节能减排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未来几年水泥业利用余热发电项目会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我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了《水泥工业节能减排的指导意见》,其中出台了“十二五”节能减排的目标。在我国有关政策的推动下,加快水泥产业战略重组,推进节能减排,改进落后生产技术,使工业生产向更为环保、健康的方向发展。

二、中国水泥余热发电的现状

1、国内外水泥余热发电市场

根据我国第二次经济普查以及全国建筑材料联合会的统计数据,2008年我国水泥熟料生产能力达到13亿吨,其中新型干法水泥生产能力为8.1吨,立窑等其他熟料水泥的生产能力为4.9吨;水泥水泥生产能力将达到21亿,仍有4吨的淘汰空间。到2009年底,我国有近1000多条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生产能力9亿吨。我国新型干法生产线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是“十一五”期间,也是余热发电发展最快的时期。“十二五”期间,新型干法熟料生产高峰期已过,但是还有4亿吨要淘汰的生产能力,需要将近200多条生产线进行弥补。如果“十二五”期间,每年投运60条生产线,那么按照每年2%的速度增长,新增的生产能力将近1亿吨,前三年的生产余热电站可以保证。

除此之外,国外水泥市场的发展也要引起我国水泥工业的关注。国外水泥市场除了日本和我国台湾地区以外,其余国家的水泥余热发电普及率不高。我国很多大中型企业承接了国外水泥余热发电的工程,例如海螺、中材节能、阳光基业、中信重机等,在埃及、越南、菲律宾、韩国、希腊、马来西亚等国家均洽谈了水泥余热发电工程,并且发展速度很快。海德堡、拉法基等著名的水泥公司均选择我国公司承担余热发电系统的建设任务。

2、水泥余热发电存在的问题

2006年起,应国家发改委的号召,我国开始大力建设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余热发电技术在“十一五”期间可谓是突飞猛进,遍地开花。但是,随着时间的推进,余热发电技术暴露出很多问题。俗话说:爬得越高,摔得越惨。我国的水泥余热发电技能技术作为十大节能技术之一大力推广,一路高歌猛进,由于发展的太快,在发展到一定阶段以后各种问题开始显现,例如水泥工业未能与余热发电技术真正结合,从而导致电耗、煤耗升高,熟料产量下降;水泥窑纯低温发电机组经过几年的运行之后出现了发电效率低、运行故障等诸多问题,后期面临的维修、技术改进等大量工作;有的余热发电机组实际运行功率到不到装机功率,很多设计单位设计较为保守,致使吨熟料发电量跟不上,因此很多企业为了追求发电量,选择了牺牲熟料热耗。最重要的问题还是“并网”问题,甚至将问题反映给省级单位都得不到解决,形成了水泥余热发电热量消耗下不来,发展效益上不去的尴尬局面。

三、中国水泥余热发电的市场前景

1、节能技术未来前景广阔

水泥企业纷纷转变了企业发展的方式,重点推进技能减排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并取得了很多成效。例如海螺集团投产了68条生产线,日产5000吨以上。该公司力推水泥余热发电技术,不断拓展节能减排的新途径;通过对国内外实地考察和研究,凭借高温废气处理技术领域的研究和经验的积累,自主研发了利用新型干法水泥窑处理生活垃圾的系统,解决了城市垃圾填埋、污水处理等众多问题。此外,亚东水泥公司的余热发电技术采用了目前使用不多的闪蒸技术,是一种通过蒸汽和热水带动汽轮机工作从而产生电能的节能技术,闪蒸技术可以回收很多蒸汽,可以利用更低温的热能降低余热锅炉的排烟温度,以提高热能的使用效率,从而提高发电效率。这种技术很适合水泥窑纯低温余热发电的应用。

2、带动水泥行业外市场

近年来,我国提供水泥余热发电技术的很多设计公司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积累了经验,服务对象已经不局限于水泥行业。例如中材节能在化工、钢铁气、焦炭等行业均承担了余热电站的建设。中科节能将水泥窑余热发电技术应用于玻璃窑炉余热、垃圾废气等发电项目。由于我国水泥余热发电起步较早,利用废弃进行余热发电的技术、装备等较为成熟,加之钢铁、化工等行业的废气温度也较高,因此可以肯定的是我国冶金、化工等行业的余热发电市场潜能很大,值得大力开发。

四、结束语

节能减排、清洁发展是我国对世界的庄严承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也是我国大力推行的基本国策。发展具有良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技能减排技术,对于加速我国实现节能减排战略目标具有重大的意义。因此,政府相关部门、节能企业、能耗企业、科研单位等都要广泛参与到余热发电的行业中来,提高余热发电的技术,从而推动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为我国节能减排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陆秉权,刘桂林.中国余热发电行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分析[J].中国建材,2010(12)

篇2

关键词: 生态文明 照明电器 产业转型 低碳消费

中图分类号:F7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4)05-0044-01

在“绿色经济”涤荡全球的今天,从节能、循环、低碳等来说作为耗电大户之一的照明产业如何降低污染和能耗,实现产业转型,做到真正的绿色照明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照明电器产业是指电光源、照明灯具和灯用电器附件及其他照明器具产品制造业,属于劳动密集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上虞市是国内照明电器行业起步较早的区域之一,目前上虞市照明电器产业已具有一定的规模和较为完整的产业链,但在生态文明建设推进、时代要求逐渐转变的情况下,日益凸显出如整体产业经济效益较低、企业管理模式相对落后等一系列问题。

出于该背景,契合照明电器产业面临转型与改变这一关键时期,实地考察灯具生产企业,走访相关事业单位,辅之以问卷,对照明产业的发展现状以及未来趋势作了剖析。

一、居民低碳消费现状

居民低碳消费现状,可以说是通过是照明行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引导与参考。在对上虞市城镇居民关于照明电器使用倾向的调查中,考察了“低碳消费”在民众生活中的践行现状。

经问卷分析,可知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上虞市民照明电器消费倾向有以下几点转变:第一,居民对于“低碳生活”等环保理念的关注度日益高涨;第二,居民购买照明电器时,是否“节能环保”这一因素愈显重要;第三,居民对于节能灯的认识仍停留在“含汞节能灯”等传统节能灯阶段,对于新型节能灯“LED”照明缺乏了解。

二、照明行业发展现状及其转型趋势

1.上虞市照明行业发展存在问题

根据阳光照明集团、晨辉照明有限公司等企业相关人员的访谈,以及上虞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等单位提供的资料,对上虞市照明行业发展现状进行了以下概括总结:

第一,产业发展初具规模但外向依存度相对较高。从统计数据来看,上虞市照明电器产业的出货值占比达到了28.1%,可见其过于依赖国际市场,国际市场的波动和外贸政策的调整都会对行业的生存和发展产生极大的影响。

第二,企业规模总体偏小且管理模式相对较落后。相关资料显示,目前上虞市照明电器产业共有规模以上企业102家,其中,大型企业仅世纪阳光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一家,成为领军企业。但总体来说,上虞市照明电器企业规模依然较小。根据2008年规模以上企业的统计数据,照明电器产业中年销售收入在3000万元以下的中小企业占据了一半以上。

2.上虞市照明行业发展面临新形势

2.1打好节能高效的牌 抓住LED这支潜力股

LED照明作为战略新兴产业,与十提出的“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建设都密切相关。LED照明被公认为21世纪“绿色照明”,具有高节能、寿命长、多变幻、利环保、高新尖等特点。自2008年以来,LED照明的规模不断扩大,特别是在近几年急速增长。这种新型节能灯有可能成为节能灯市场最大的潜力股。

2.2环保淘汰含汞灯 品牌选拔占主流

现有灯具中不少含有对人体有害物质,特别是含有大量汞的传统节能灯,其废弃后将对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由此,生产推广“低汞”、“微汞”节能灯即是一个技术难题又是一种存在巨大市场潜力的商品。再者,消费者在选择灯具时,品牌效应的重要性日趋显现。而上虞市照明企业主要以制造为主,创造为辅。打造自主品牌,由运营向品牌自主发展可以说是上虞市产业转型必须迈向的一条道路。

三、对策及建议

1.处处节能:居民低碳生活的建议

作为能源消费中最零散的消费群体,居民能源消费有着不可统一的现实,要想在这一方面实现节能,主要在于居民从自身做起,让低碳生活的理念深入生活的行动,这样才能积少成多,实现节能的新要求。对此政府也要不断的进行宣传和教育,提供各种节能的方式,让居民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节能生活新模式。

2.迈向“后节能时代”:企业低碳发展的建议

企业作为灯具生产的源头,材料的选择绝对是环保的最重要的要求。在“节能环保”时代的今天,照明灯管的微汞、低汞是生产的最核心环保标准,这要求我们不仅要做好废旧灯管的回收工作,更要努力搭建创新平台,在政府的协助下,加强企业自主创新的研发能力,也要做好LED进一步推广,打造好后节能时代的绿色照明。

四、结语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体现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上虞市照明行业所面临的产业转型之路,虽然仍充满崎岖坎坷,但只要以国家政策为指导,以人民需求为目标,坚持正确的发展方向,定能实现真正的突破,为社会节能减排贡献一份沉甸的力量。

参考文献

[1]翁茂源. 浙江照明电器行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J]. 浙江统计,2009,07:4-6.

[2]郁聪,康艳兵. “中国绿色照明工程”实施――“十一五”回顾与“十二五”规划建议[J]. 建设科技,2010,14:14-17.

[3]韩瑜. 低碳照明:我国城市照明发展的必然趋势[J]. 科技信息,2010,23:478+448.

[4]沙之杰. 低碳经济背景下的中国节能减排发展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

[5]鲍健强,苗阳,陈锋. 低碳经济:人类经济发展方式的新变革[J]. 中国工业经济,2008,04:153-160.

[6]杨,郝洛西,蔡烨震,邵荣镝. 节能降耗――城市照明规划的新视角――对《杭州市“十一五”绿色照明规划》的实践研究[J]. 照明工程学报,2008,03:12-17.

篇3

在近期国务院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国发〔2010〕32号)一文中, 节能环保产业被列于七大战略新兴产业之首, 同时被定义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合同能源管理(EMC)被认为是推动节能减排发展的最重要和最有效的商业模式之一。在节能改造项目EMC 机制中, 节能运营服务公司(EMCo)利用其资金或技术优势, 通过为客户提供资金支持、 节能项目运营管理、 能源审计、 节能改造方案设计、 节能工程实施与能源效率托管的解决方案, 最终实现全面节能与多方利益共享的商业化运作。EMC已经成为了中国政府在节能环保领域的重点推进对象[1]。

EMC始于20世纪70 年代的美国节能市场。国外对EMC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 对EMC的合同模式进行介绍和比较, 以及对各国EMC和节能服务的发展过程、 现状和经验教训作总结和归纳[2-4]。由于国情的差异, 国外的相关理论很难在国内得到应用。目前国内EMC尚处于起步阶段, 关于EMC的研究较少, 主要是集中在总结分析欧美发达国家EMC行业发展状况[5-6], 以及调研和总结分析国内节能服务市场现状和EMC发展障碍[7-8]两个方面, 而对影响EMC发展最为关键的投融资问题的研究涉及很少[9-10]。由于目前我国节能服务企业普遍处于发展早期, 用能企业不愿为EMCo提供反担保, 金融机构对节能技术缺乏了解及EMC模式投资回收期长等原因, 造成目前EMCo从银行等金融机构进行内源性直接债务融资不可行[11]。目前文献提出的外部驱动融资方式主要有第三方担保、 融资租赁和风险基金3种方式[11]。但是这3种融资方式对节能服务企业提出了较高要求[12], 并不能适用所有的节能服务企业, 因此只能在较小的范围内解决部分节能服务企业的资金需求, 与我国节能服务企业普遍规模较小的现状不匹配, 无法撬动整个EMC行业的发展。本文首次把政府引导基金框架引入EMC模式中, 提出了政府引导EMC运营基金融资模式, 以期较大范围地解决EMC行业发展的投融资难题, 对决策者引导节能环保产业健康、 快速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二、 政府引导EMC运营基金融资模式基本框架

政府引导基金模式在我国创业投资领域发展较为普遍, 其基本模式是政府出一部分钱, 商业机构出一部分钱, 共组一个基金, 基金由专业的基金管理公司进行运营管理和对外进行股权投资。目前政府引导基金模式已经成为了中国创业投资领域的重要力量, 是地方政府调控经济、 扶持优势产业、 调整经济结构的一个重要的经济杠杆[13]。结合EMC模式的特点及其发展现状, 我们在EMC中引入政府引导基金模式, 提出了政府引导EMC运营基金的融资模式, 见下图:

1. 基本架构

政府引导EMC运营基金模式拟由3方发起设立, 包括政府、 节能服务企业和风险资本。政府作为国家节能减排事业的推动者, 有义务, 也有积极性参与EMC投融资平台的建设。同时, 由于EMC行业是典型的政策主导型产业, 政府资金的介入有利于政府引导行业的发展方向, 有利于加大对社会资本的吸引力, 有利于EMC业务的拓展, 是基金设立和成功运营的基石。同时由于EMC合同周期长, 回报低的特点, 政府引导EMC运营基金必须有较大的规模, 较长的存续期(大于EMC合同期)。因此, 参与的节能服务企业和风险基金必须具有较强的资金实力。

2. 运作模式

基金以EMC项目运营为主营业务。EMC运营基金与客户签订EMC合同, 运营基金通过购买节能服务企业的服务和节能设备企业的设备实现系统集成并进行节能项目运营, 与用能企业分享节能效益。运营基金模式一方面可彻底解决了节能服务企业的生产与资金回收不匹配问题, 保证其资金链安全; 另一方面鉴于基金的性质和规模, 运营基金不需要融资或融资难度较低, 解决了EMC项目的投融资难题。同时, EMC运营基金也可以为节能服务企业的EMC项目提供直接投资、 第三方担保及融资租赁等多种融资服务。政府引导EMC运营基金模式能够较大范围地解决EMC项目资金难题, 推动我国节能减排事业的发展。三、 各主体特点及重点关注问题分析

1. 政府的参与突出了政府引导性

传统的EMC模式中的资金提供方是规模相对较小的节能服务企业。一方面, 由于EMC模式的长周期性, 企业未来收益不能在当期体现; 另一方面, 随着EMC业务的扩展, 节能服务企业势必面临现金流问题。政府引导EMC运营基金模式消除了上述问题, 由于第三方提供资金, 可以帮助企业在第一时间实现资金回收, 实现资金良性循环, 全面解决我国节能服务企业的资金矛盾问题, 切实做到帮助产业发展。政府引导EMC运营基金模式是将政府引导基金模式应用于EMC领域, 将形成政府与市场战略合作的“双赢模式”, 政府层面的介入, 可间接提高基金收益, 增加对社会资金的吸引力, 增加项目来源, 有效引导社会资本进入节能产业, 解决节能产业发展的资金瓶颈。

2. 节能服务企业的参与可提供技术保障

节能服务企业考虑到其EMC业务的发展及融资需求也会积极投入到EMC投融资平台的建设。节能服务企业的参与可为基金提供EMC运营和节能专业技术方面的保障。目前, EMC行业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 一定的EMC项目成功案例有助于客户了解和接受EMC模式, 成功的EMC合同设计、 能源审计及项目运营经验对于EMC项目的成功运营至关重要; 同时节能服务企业的参与可为基金提供节能专业技术的保障。除了具备较强的资金实力之外, 由于节能服务项目涉及面广, 工艺流程多样, 需要多领域的技术支撑, 参与的节能服务企业应该具有一定的EMC项目成功案例和较强的技术实力。

3. 风险资本的参与可提供资金及资本运作保障

风险资本是由专业投资者投入到创新的、 高成长的、 核心能力强的企业中的一种与管理服务相结合的股权性资本, 是投资于新兴产业最重要的社会商业资本。风险资本普遍被认为是EMC行业的重要资金来源。对于政府引导EMC运营基金, 政府资金的参与降低了投资风险, 再加上运营模式有稳定的收益, 风险资本参与基金建设的积极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EMC周期长, 收益低的特点决定了参与的风险资本必须有较大规模, 能够在较长时间内保证EMC运营基金的运营; 同时参与的风险资本也需要具有丰富的政府引导基金运作经验, 为政府引导EMC运营基金的资本运作提供保障。

4. 与其他节能服务及设备企业的合作

节能技术涉及规划、 建筑、 土木、 设备、 机电、 材料、 环境、 热能、 电子、 信息、 生态等众多学科的专业知识。EMC涉及工业高低压变频器、 工业余热回收利用、 工业锅炉, 建筑、 配电系统、 LED路灯系统等多种领域。因此, 政府引导EMC运营基金有必要与一些专业的节能服务和设备企业建立合作关系, 作为业务和技术上的补充。一方面, 对于自有的大型的EMC项目, 合作的节能服务和设备企业可作为上游为EMC项目提供服务和设备; 另一方面, 基金也可为这些节能服务和设备企业的EMC项目提供融资服务, 扩大基金受益。从服务和设备提供商的角度来说, 参与合作的节能服务及设备企业必须具备一定的核心技术或产品; 从融资的角度来说, 参与合作的节能服务及设备企业必须具有一定的行业地位, 具有自我拓展EMC项目的能力。

5. 客户最关心节能效率及其分享比例

在EMC模式中, 客户前期无需投入, 在参与节能效益分享的同时, 还可实现设备升级, 降低运行成本。EMC模式中客户最关心的是节能效率及其分享比例。其中, 节能效率和EMCo的技术能力和工艺水平相关; 分享比例以确保EMCo在项目合同期内收回其项目成本以及利润为前提, 由EMC合同双方根据项目特点合同约定。在合同期内每一年双方分享节能效益的比例一般并不固定。

从欧美EMC产业的发展历程来看, 在EMC发展初期, 主要的市场是在建筑和公共设施领域。然而, 鉴于我国能源压力重, 能耗水平高的基本能源国情, 工业节能也将快速发展。因此EMC的目标客户主要包括政府机关、 公共事业运营单位及工业企业等用能企事业单位。

6. 主要关注问题

对于政府引导EMC运营基金模式, 需要重点关注以下问题: 1)EMC行业是典型的政策主导型产业, 目前我国EMC行业政府专项支持政策不足, 目前国家出台的奖励、 税收等方面的扶持政策由于地方细则未出和流程长且滞后等原因还未落实, 政府引导EMC运营基金的持续发展急需相关支持制度和政策的出台、 落实; 2)我国EMC行业尚处于起步阶段, 相关法律、 法规及行业标准还不健全和规范, 因此考虑到政府引导EMC运营基金模式健康、 持续的发展, 有必要建立市场准入机制, 完善监督约束机制及健全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的激励机制; 3)鉴于政府引导基金在创业投资领域暴露出来的管理和运作模式不成熟的问题, 以及考虑到节能技术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政府引导EMC运营基金的运营管理团队应该具备足够的资本运作经验和专业技术能力, 才能针对具体EMC项目做出科学决策。

四、 结论与展望

1. 政府引导EMC运营基金模式引入了政府引导资金, 以EMC项目运营和EMC项目投融资服务为业务单元, 能够极大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是一种可行、 有效的EMC融资方式, 有望大范围的解决EMC行业的投融资难题。

2. 国家政策的支持, 相关行业标准的规范以及专业团队的管理是政府引导EMC运营基金健康、 持续发展的关键。

3. 政府引导EMC运营基金融资模式作为新的EMC融资模式, 牵涉主体较多, 有必要下一步从博弈的角度进行分析。同时政府引导EMC运营基金融资模式也需要在实践中发展、 改进。

参考文献:

[1] 李万寿.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投资策略[J]. 中国风险投资, 2010, 9(4): 38~39.

[2] 李志清. 新型节能融资机制“合同能源管理”的制度和福利效应分析―基于两种合同模式的比较[J]. 绿色金融, 2010(3): 57-62.

[3] Edward Vine. An international survey of the energy service company (ESCO) industry [J]. Energy Policy, 2005(33): 691-704.

[4] Esin Okay, Nesrin Okay. Views on Turkey’s impending ESCo market: Is it promising[J]. Energy Policy, 2008.36(6): 1821-1825.

[5] 吴刚. 美国合同能源管理( EPC)市场发展现状 [J]. 大众用电, 2006(6): 15-16.

[6] 续振艳, 郭汉丁, 任邵明. 国内外合同能源管理理论与实践研究综述[J]. 建筑经济, 2008, 12: 100-103.

[7] 王李平, 王敬敏, 江慧慧. 我国合同能源管理机制实施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 ]. 电力需求侧管理, 2008 , 10(1): 16-18.

[8] 张春雷. 国合同能源管理机制实施的难点分析与对策研究[ J ]. 能源技术与管理, 2008 , (1): 113-115.

[9] 戴建如. 中国合同能源管理融资模式研究[D]. 北京: 中央财经大学, 2005.

[10] 刘炜. 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分析报告[J]. 创新, 2011(1): 32-40.

[11] 王歆效. 求解投融资方程式[J]. 中国节能服务, 2011(2): 20-23.

篇4

一、大连信息与通信技术产业应用现状

1、ICT行业自身对节能降耗贡献巨大(1)ICT产业能耗水平在工业各行业中最低

由于数据获得受到局限的关系,本文以统计年鉴中的通信设备、计算机和其他这一行业数据来表示大连ICT产业的能耗水平。2009年大连市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行业综合能耗为96811吨标准煤,仅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耗能0.6%。万元综合能耗为0.03吨标准煤/万元,为整个大连市规模以上工业行业最低水平,这就说明ICT行业是大连市能耗水平最低的行业,他的发展将对大连市节能降耗工作产生最有力的支持。

(2)ICT产业规模扩大促进节能降耗工作的进步

ICT产业其得天独厚的节能优势,因此它产业规模的壮大将直接促进整个社会的节能降耗水平的降低。大连“十一五”取得的节能降 耗成就离不开ICT产业的作用。2010年大连“四个基地”建设中的电子信息工业达到132.5亿元,比上年增长42.6%,相较于2005年59.3亿元,四年累计增长123%。随着ICT产业的扩大,大连市节能降耗水平也逐渐降低。到2009年,全市实现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综合能耗0.83吨标准煤,同比降低5.7%;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1.28吨标准煤,同比降低7.3%。 从2005年的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1.01吨标准煤下降到2009年的0.83吨标准煤,四年累计下降17.8%,全国在这四年中单位能耗累计下降11.68%,大连的降速要远远高于全国的水平。2、ICT产业对其他行业节能降耗的带动作用加大

ICT产业不但自身可带动节能降耗工作的进步,而且作为一项新技术,对大连市其他产业的支持作用也不可小觑,应用ICT技术产生的智能建筑、智能电网的项目在大连已经取得了初步进展。大连市旅顺区正在大连旅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着手开展智慧民生科技示范工作,重点围绕智慧医疗、智慧公共事业、智慧楼宇、智慧交通等,按照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的发展趋势,建设成为旅顺乃至大连市的智慧民生科技产业的研发、远程服务和本地应用示范区及高科技产业集聚发展区。未来,主导产业方面引入1-2个具有一定规模的综合性智能医疗项目,与2-3家跨国高科技公司合作建设智能电网、水网以及智能楼宇,并吸引其在本地建设研发设计、后台服务等机构;努力争取国家及国际试点项目,如科技部、世界银行、联合国等试点项目。逐步将智能医疗、智能公用事业、智能楼宇等行业形成完整产业链,并根据市场机遇,发展其他智能产业,如智能交通、智能政务、智能通讯等。

智能电网作为信息通讯技术的重要应用,极大提高了传统电网的使用效率。利用智能电网对电力进行分配,通过多样控制对用电高峰和低峰进行调节,通过不同计量方式使数据互相传输,采用电网分布式的信息存储与计算、信息传送以及智能电表综合信息服务,以实现电网的全面信息化。位于大连市开发区的优山美地小区是大连市首批应用智能电网工程的住宅试点小区,小区内部推进“四网”合一工程。从前,普通居民家中的电网、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需要分别安设独立的传输线路,而该小区现在只需接入一根电力光纤,安装一个转换器后就能实现用电、上网、看电视、通电话等功能;水表、电表、煤气表也都可以实现智能控制和远程信息采集,省略人工上门抄表的麻烦。

二、大连ICT产业存在的问题

1.产业结构有待深入调整

从世界范围的历史进程看,现行工业化国家工业化阶段的能源强度历史曲线基本呈现“先升后降”的抛物线趋势,并与产业结构的阶段性演进呈现很强的对应关系。能源强度高峰通常发生在产业结构呈现重工业化的工业化加速发展期,当产业结构的重工业化完成后迈入后工业化时期,工业化结构趋向于高加工化和高技术化,能源强度呈现下降趋势,大连经济发展趋势与此大致相同。目前,大连正处于“重化工业”为主的阶段,据《大连市提升重点行业节能降耗水平研究》报告内容,大连市重点行业主要是重化工业,2008年重点行业工业总产值仅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的54%,能耗水平却占规模以上工业的80.2%。这就说明重工业化的产业结构亟待调整,将重工业化的产业结构调整为高加工化和高技术化的产业机构,将为ICT产业的发展带来新的契机。

2.应用ICT技术节能的范围不广

技术进步历来是节能降耗的重要推动力,技术创新是提高能源技术效率和经济效益的核心手段。目前,大连市节能降耗水平降低难度大的直接原因就是工业和技术装备落后,设备能源效率低。据世界专家测算,我国的电机能源效率比国外先进水平低20%,中小电机平均效率低87%,大连目前也处于同等水平,没有形成ICT技术为主的智能电机系统。此外ICT技术发挥主要水平的智能城市仅在旅顺有一个试点,智能建筑还未形成规模。再者,ICT技术需要政府的有力推广和引导,对此政府的鼓励措施还不够,虽然大连ICT技术应用了有了一定基础,但是这些成果推广和引用范围还不够。

3.对ICT技术优势的认识不足

篇5

关键词 俄罗斯;能源效率;节能

中图分类号TD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3)87-0032-02

随着石油、天然气、煤炭等主要能源的过渡消耗及能源消耗对环境造成不利影响的日趋严重,世界各国开始重视提高能源效率及节能,关注可再生能源及清洁能源的研发与利用。俄罗斯作为典型的资源依赖型经济国家,也已将提高能源效率和节能作为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突破口。

1 俄罗斯能源效率与节能现状

近年来,俄罗斯经济发展主要以能源工业为主,这就使得俄罗斯生产成本较高,能源危机、环境污染等问题更为严峻。目前,俄罗斯国内生产总值的能源消耗比世界平均水平高2.5倍,比发达国家高2.5~3.5倍。据俄罗斯联邦2005~2009年能源平衡表显示,2005~2009年俄罗斯各领域天然燃料使用情况:工业生产领域占33.4%~36.9%、交通及通信领域占22.3%~27.2%、居民生活占32.3%~35.2%、其他领域占4.5%~5.5%。此外,2005~2009年俄罗斯能源损耗十分严重。为减少能源损耗情况,2009年俄罗斯政府用于提高能源效率与节能的科研经费占全部科研经费的比例已由2006年的2.7%提高至4%。

目前,俄罗斯能源的有效利用还受到制度、法规、财政、科技、信息、市场等方面的制约。主要表现在:执行节能政策的国家部门未尽其责,能源价格的制定并未以市场行情为依据;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节能标准制定和推广存在局限性、现行节能规范的调整不及时、能源消耗预算及监督部门工作不到位;国家资金投入不足、银行贷款利率过高;节能领域科研活动较少、研究成果不足、研究成果推广未见成效;节能企业信息数据库尚未建立、媒体对节能重要性的宣传力度不够;节能技术及设备市场发展缓慢、市场调研及企业发展规划经验不足、取得突出贡献的企业未能获得相应奖励。

2 俄罗斯能源效率与节能战略和立法

近年来,俄罗斯政府高度重视提高能源效率与节能,出台了众多能源效率与节能战略和立法。

2009年1月,俄罗斯政府批准《2020年前利用可再生能源提高电力效率国家政策重点方向》。该政策明确了可再生能源利用的宗旨和原则,规定了可再生能源发电、用电规模指标及其落实的相关措施。

2009年11月,俄罗斯政府批准《俄罗斯联邦2030年前能源战略》。该战略分三个阶段实施:第一阶段(2013~2015年),核心任务是尽快克服经济危机对能源业造成的影响,为在后危机阶段的加速发展创造条件;第二阶段(2016~2020或2022年),核心任务是提高能源效率,推动能源综合体创新发展,加快实施东西伯利亚、远东、亚马尔半岛及北极大陆架地区的大型能源项目;第三阶段(2021或2023~2030年),该阶段将实现传统能源的高效利用,并创造条件向未来能源过渡。

2009年11月,俄罗斯联邦颁布《节约能源和提高能源利用率及对俄罗斯联邦某些立法行为的修正》。该法主要用于协调节能领域的各类活动,为能源的有效利用提供条件。该法对不同领域的节能标准做出了规定:1)自2010年1月1日起,财政预算单位需确保水、柴油、重油、其它燃料、天然气、热力、电力、煤炭的消耗量与2009年相比至少减少15%,确保以上资源消耗量每年至少减少3%;2)凡是俄罗斯境内生产及进口商品应标明能耗,包括日常耗能设备、电子计算机和其他电子设备及以电子计算机为主的办公设备等;3)自2011年1月1日起,俄罗斯境内交流电路中禁止使用100瓦以上的白炽灯,市、地方政府禁止订购在交流电中使用的白炽灯;4)楼房、建筑物严格按照能源消耗标准修建,同时执行建筑施工、建筑业主、建筑物等有关规定,建设项目的使用年限不少于5年,对楼房、建筑物的审查频率不少于每5年1次;5)制定提高能源利用率和节能的国家政策、区域方案、组织方案,针对楼宇业主制定专项措施,为提高能源利用率和节能提供信息保障,制定提高能源利用率和节能的措施,并由预算机关和国家单一制企业监督执行。

3俄罗斯能源效率与节能领域主要发展方向

根据俄罗斯科学研究和统计中心于2012年5月发表的研究报告,俄罗斯能源效率与节能领域主要发展方向如下:

1)最大限度降低能源损耗。能源损耗过大涉及俄罗斯经济活动的各个方面,在能源的生产、运输、使用过程中损耗现象十分常见。因此,俄罗斯必须进行技术创新,完善现有技术,进行设备更新,提高民众的节能意识,从根本上解决能耗过大问题;

2)降低工业产品生产能源耗量。目前,俄罗斯工业产品生产面临着生产设备老化、专业人员缺乏、企业对能源耗量过高现象不够重视等问题,为降低工业产品生产能源耗量,俄罗斯将积极研发并大范围推广节能技术和设备,提高工业产品生产企业的节能意识;

3)减少能源资源产品出口量。石油、天然气等能源资源产品一直是俄罗斯出口产品的主要部分。能源资源产品的大量出口间接削弱了俄罗斯本国的竞争力。为此,俄罗斯将减少能源资源产品的出口量,提高以本国创新技术为支撑的能源产品的出口量;

4)建立欧亚区域能源供应体系。俄罗斯作为世界主要能源供应国,为保证能源供应更为高效和节能,俄罗斯学者建议建立欧亚区域能源供应体系,以降低俄罗斯在能源开采和传送中的损耗,并保证为包括俄罗斯在内的欧亚国家在能源需求量较大时提供后备能源保障;

5)回收固体生活垃圾研制固体燃料。由于受技术限制,从生活垃圾中提取固体燃料的想法迄今未能得到有效实施。目前,俄罗斯正在不断进行技术革新,研发能够有效将生活垃圾转化为固体燃料的方式,生活垃圾的合理利用将成为未来俄罗斯节能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 新型纺织机电技术 变频器 纺织设备 必要性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6.02.022

1 新型纺织机电技术专业简介

新型纺织机电技术专业是培养适应纺织工业发展需求,培养纺织、机电复合型高级技术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培养的学生应熟悉纺织原料、纺织设备工艺流程;会纺织生产基本操作、仪器设备维护保养;具有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纺织机械电气技术问题的能力。主要从事新型纺织机电设备的操作、维修、调试、保养、管理等工作。现代纺织设备自动化程度和控制精度都越来越高,并且国家提出的节能理念,都使得变频器在纺织设备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因此,该专业学生应在学习相关的专业核心课程之后,掌握变频器的原理及应用的相关知识。

2 变频器的国内外发展现状

随着全球能源危机,低碳经济已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的一个永恒的话题。这场绿色革命的浪潮中,节能仍是绿色革命中最具推广意义和边际经济效益的领域。而变频器在节能上具有独一无二的特质,因此,低碳时代又推动了变频器市场的快速发展。根据清洁技术市场情报公司Pike Research的报告显示,到2017年,全球再生能源用变频器市场将超越190亿美元。

变频技术快速发展的主要动力来源于变频调速的突出优点及市场的广泛需求,传统的直流调速技术虽然调速性能好,但因体积大故障率高而使应用受到限制。并且随着电力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自动控制技术及电机控制理论的快速发展,新的变频技术层出不穷,使其得到了更广泛的应用。

2.1 国外发展现状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美、日、德、英等发达国家的VVVF变频器技术实用化,商品投入市场,得到了广泛应用。并且在市场大量需求的推动下,以及大功率集成器件以及控制理论和微电子技术迅速发展的技术支持下,使得国外变频器都已形成了较完整的变频器技术产业体系,并且控制方式较多,控制精度高。完善的工艺水平和较高的技术水平使得国外的高端变频器产品迅速抢占了大部分国际市场。例如,法国阿尔斯通和意大利ABB公司在大功率交-交变频调速技术方面抢占大部分市场;德国西门子在中功率变频调速技术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日本富士在小功率交流变频调速技术方面比较成熟。①

2.2国内发展现状

20世纪90年代中国企业界才开始认识并尝试使用变频器,但国内的变频器整机技术落后,并没有形成一定的技术和生产规模。差距主要体现在:变频器技术开发难度大,变频器的核心器件始终依赖进口,成为制约变频器国产的瓶颈。性能不够稳定,以及产品性能指标较低,因此,国内企业在变频器发展初期所使用的变频器大部分依靠进口,但由于其价格昂贵,没有得到大面积推广应用。

如今,中国正在坚定不移地推动低碳经济,而节能是实现低碳的主要策略。其中,电动机做为最重要的设备动力源,其耗电量占全国总发电量的60%以上,而且80%为异步电动机,大多数电动机长时间处于轻载运行状态,特别是风机、泵类负载的电动机,电机能耗占比高,节能潜力大,通过使用变频调速装置,使用变频器的电机系统节电率普遍20%~30%,最高甚至可超过50%。2014年11月,国家发改委、工信部印发《重大节能技术与装备产业化工程实施方案》,明确在电机系统领域,将重点推广高压变频器等。同年12月,全国电机能效提升工作会议指出:要将电机能效提升计划作为未来三年工业节能减排领域的重要任务之一。②近年来,随着电机变频调速节能效果日趋显著,变频器产品技术日趋成熟,而且价格不断下调的共同推动下,企业投资改造电机积极性越来越高,驱动了电机变频调速行业快速发展。未来几年,该业务有望保持30%~40%的高速增长。

目前,国产变频器的功能不断得到提升、产品越来越多样化。其中,智能化、全数字化、网络化的产品日趋成熟。另外,矩阵式变频器、绿色变频器等新型变频器也开始进入市场。近年来,国内变频器企业通过自主创新来应对不同应用领域的挑战,变频器行业正在从以往单纯提品,向用户提供系统化解决方案转变。多家变频器企业在合同能源管理方面也取得不小成绩,同时也将推动高压变频器实现外延式增长,发掘出新的市场增量需求。步入21世纪后,国产变频器逐步崛起,它们已能挑战国外的品牌,而且这支队伍还在不断扩大,现已逐渐抢占高端市场。例如:利德华福、英威腾、森兰等众多知名国内企业提供量身定制的整体方案及全球联保服务。成都佳灵成功改变了国产变频器停留在V/F控制方式的这一现象,其推出的直接速度控制方式(DSC),则标志着中国在电机控制技术方面取得了质的飞跃。

3 变频器在纺织设备上的应用现状

3.1 纺织设备采用变频调速的必要性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者对纺织产品的质量及舒适性的要求越来越高,而纺织工艺的水平取决于纺织机械,用自动化、微电子信息方面的新技术改造传统纺织机械行业已经非常迫切。③如今的国内纺织设备生产厂商主要采用PLC及32位高速微处理器作为设备的控制中心,并且大多采用变频调速实现控制要求。变频技术的运用能有效的简化设备结构,从而提高了电机驱动效率、方便工艺调节和降低维护量、缩短新机械设备的规划开发周期。而且提高了纺织设备的可靠性、加工精度,扩大了品种的种类和适应性。

温度和湿度是提高纺织品产量和质量的重要环境因素,而控制纺织车间温度和湿度的常用机械设备是空调设备和水泵,而带动风机和泵类负载的电动机,通常工作在轻载运行状态,电机运行状况较差。当使用变频调速器控制后,其节能效果非常显著,大大降低了功耗,节省了用电支出。④因此,大多数纺织加工企业都要求纺织设备采用变频调速技术,以降低生产成本,节能减排。

早期的纺织设备其机械结构非常复杂,不仅耗电量大,而且控制精度差。采用变频调速可大大简化设备的传动机构,并可提高设备的调速性能,进而提高产品的质量。

3.2 变频调速器在纺织中的应用现状

交流变频调速技术在纺织设备上的应用是必要的,对传统的纺织设备推广应用也是可行的。变频器在纺织设备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原有旧设备的升级改造,另一方面是研发采用变频技术的新纺织机械设备。目前,粗纱机、细纱机、络筒机及各种化纤机械都已经使用了变频技术,另外,对于织造机械中的浆纱机、整经机以及针织机、无纺布、化纤机械、印染机械上也大量使用了交流变频调速器。

为了满足市场需求,扩大国产纺织机械在国内市场的占有量,我国的纺织机械的机电一体化的水平应不断提高。而不断开发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高质量、高水平的变频器以及交流伺服电机控制器,并更好地将其应用于纺织机械的控制之中, 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目前,变频器在纺织设备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下面以在粗纱机和浆纱机中的应用为例来分析一下其应用现状。

3.2.1 粗纱机

筒管卷绕与前罗拉的转速在开停时容易产生差异,造成粗纱张力的过大与过小,这样就很容易形成粗纱的粗细节。传统粗纱机的防细节装置采用的是低压电子器件与机构相配合的方式实现,这种防细节装置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存在严重缺陷,且在实际生产中能保持的很少,粗纱的防细节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⑤目前新型粗纱机及老机改造采用交流变频技术,使这一工艺难题得以解决。

无锡宏源机电科技有限公司研制的FA415A、ASFA411A型粗纱机,是吸收国际先进技术研制的高速悬锭粗纱机,它的能效之高已被国内外用户所公认。最高锭速可达1300 rpm,其主电机采用变频器调速装置,实行柔性起动和调速,速度平稳,无机械冲击,纺大纱时PLC能自动控制扁平装置多级降低主电机速度,减少大纱离心力对粗纱张力影响,使张力处于最佳状态,以降低断头率,提高纺纱质量。

3.2.2 针织大圆机

针织大圆机是将棉纱织成筒状的棉布,设备经常要求有急停,并要求有灵活的点动运行功能。工作过程要求电机平滑运行且启动转矩要求高。

高性能矢量变频器很好地满足了针织大圆机快速响应,平稳运行,快速停机等要求。在速度控制上针织大圆机要求两个速度,一是点动运行速度,二是正常运行速度,点动是6HZ左右,二是正常速度40HZ左右,并且要求能够根据所织布情况随时调整电机速度。这些要求只有采用变频调速采用实现,因此,变频器在针织大圆机的控制系统中几乎成为标配件。并且变频器的平滑软启功能减少设备对电网的冲击,优越的保护功能大大改善了设备的工艺,提高了产品的质量。

4 开设变频器课程的必要性

通过前面对变频器的纺织机械设备中的应用现状的介绍,使我们深刻地意识到:要想提高国产纺织机械设备的机电一体化水平和产品质量,缩小其与国际先进水平之间的差距,我们应把交流变频技术更好地应用于纺织机械的控制之中。不仅可以大大简化纺织设备的结构,提高纺织设备的控制精度,并顺应了低碳节能的社会发展需要。新型纺织机电技术专业的原有培养计划中并没有变频器原理及应用这门课程,随着变频器在纺织设备调速控制中重要性的不断提高,对于毕业后将主要从事纺织电气设备维修、调试、保养、管理等工作的学生来讲,掌握变频器技术的相关知识,已成为其必须掌握的技能之一,因此,开设变频器原理及应用这门课程是非常必要的。

注释

① 张祥星,杜慧慧等.变频器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装备制造技术,2011(9).

② 吕明磊.浅谈变频器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J].机电信息,2012(3).

③ 周建明,顾明等.变频器在纺织行业应用调查:应用空间待突破 节能前景更广泛[J].变频器世界,2012(10).

篇7

关键词:建筑空调; 能耗分析; 节能途径

一、目前中国空调能耗的现状

1、我国目前的能耗现状

建筑的发展将会带来新的建筑能耗问题。目前,中国的能耗由三大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工业用能,我们人均10000元GDP消耗的是200多吨的煤。我们所说的工业用能主要是冶金、建材、化工、石化、煤炭、有色等六大领域,这六大领域的能源消耗占工业用能的80%以上,第二部分主要是交通用能,主要取决机,轮船、汽车等公共交通用能。第三大用能就是建筑用能。但在目前现有的400亿平方米的城乡建筑中,95%仍然属于高能耗的建筑,许多建筑的单位建筑面积能耗为发达国家新建建筑的3倍以上!全国空调高温负荷已达到4500万kW/小时,按照目前建筑能耗水平发展,到2020年,建筑能耗将达到10.89亿吨标准煤。一句话,能耗问题相当严重,情况十分紧迫。据不完全统计,采暖空调用能占全部建筑用能的60%,生活热水用能占全部建筑用能的15%,电器用能占全部建筑用能的14%,炊事用能占6%。可见,空调能耗问题已经逐步成为影响我国建筑发展的突出重要的问题。

2、空调普及率和应用

与国内建筑发展相对应的是空调市场的高速增长。目前,空调在我国建筑物中普及率的不断提高使得我国已经成为继美国,日本之后世界第三大空调市场,占全世界空调市场利用率的12%。这主要得益于上述房地产市场的蓬勃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尤其是近10年内我国空调的社会生产量增加20%,大大高于GDP增长速度。

空调普及率可分房间空调器与中央空调两部分来看。近年来,在大城市里房间空调器发展迅猛。1997年每百户家庭空调普及率北京为35%,上海为50%,广州为55%,到2001年家庭空调普及率北京为90%,广州为100%,上海100%,也就是说,在南方的大城市房间空调的普及率基本达到100%,相比大城市中央空调的发展,中小城市以及农村的发展相对滞后,但发展空间广阔,很可能在很短时间里达到接近大城市普及率。

与房间空调器相比,由于气候条件不同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各地中央空调发展也不尽相同:南方中央空调的普及率为60%~70%,长江流域大城市为40%~50%。华北地区大约为20%~30%。据统计,各地普及率发展还在进一步提高。

3、空调限电和能耗

空调的快速普及带来了新的能耗问题。在我国,家用空调基本是用电力驱动。据统计,我国每年家用空调装机容量为3000万千瓦,2003年,国家批准开工的大中型电厂项目装机容量约为3300万千瓦,这基本与空调的装机容量相同,因此,从某种角度上看,新增电厂的装机容量基本被中央空调的装机容量消化掉了。

目前,在我国采用中央空调的新建工业建筑中普遍存在着中央空调的高能耗问题。据重庆、上海的统计,中央空调的用电量占全市总用电量的23%和31.1%,中央空调的高能耗问题给各城市的供配电带来了沉重的压力。根据数据显示,其在总电量中的比重仍呈上升的趋势,空调用电已经直接影响到国家能源安全战略和国民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

二、目前国内空调形势和节能发展方向

为缓和电力瓶颈,很多公司和专业人士在推广应用燃气空调。目前,在世界范围内80.4%的空调是以电力为能源。其余19.6%中的90%是用燃气为能源。电力空调仍然占据着主导地位。但由于燃气空调有着不用氟利昂,有利于环保,用电少,运行成本低等优点,使得它在平衡城市能源结构,缓解城市用电紧张方面起到了较好的作用。在上海就出台了鼓励使用燃气空调的相关政策。但此类空调在北京等燃气资源短缺的城市则缺少必要的使用条件,电力空调仍占相当大的比重。因此,降低电力空调的能耗,提高其能效比仍是目前空调节能的重点工作。

空调系统的节能措施主要有水力系统的平衡技术、水泵和风机的变频技术、变水量和变风量技术、热回收技术。以及为提高水系统、通风系统的保温水平、减少热损失、采用自动控制技术、蓄冰蓄能空调技术等等。

但就我国空调系统的整体水平而言。空调能耗仍比较高,首先表现在系统设计不合理。由于目前我国建设规模大,建设周期短,空调系统的设计很难做到精心设计、合理设计、优化设计;其次,由于节能措施应用很不普遍,业主、投资方对采用新型节能措施仍认识不足;此外,还有投资费用有限、运行管理水平低等因素也制约了节能效果。根据测算,具有良好的运行管理的中央空调系统可轻松节能10%一20%。

针对以上在能耗方面存在的问题,空调的节能方向主要应该从设备和系统两方面着手进行。首先要提高空调设备的能效比。制冷设备制造厂家要加大科技投入和科技创新,不断提高制冷设备的能效比。

其次是提高空调系统的能效比,关键在于提高空调系统设计合理性。在投资性能价格比合理的情况下尽可能采用各种节能措施。

三、关于空调能耗及节能技术的建议

1、当前我们要尽快出台有关空调节能设备的标准、空调系统的节能设计标准、空调系统运行管理的规范。

  2、加强空调用能方式的研究。目前新型用能方式很多,科研企业和高校要联合起来加强空调节能系统的开发研究,推广普及节能新技术,让大家接受、掌握,特要注重节能理念的推广。

3、加强暖通设计师空调运营管理人员的技术培训,真正提高节能技术水平。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节能,新型建筑材料,节约型社会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城乡建筑迅速增加,建筑耗能的问题日益突出,资料显示:建筑行业能耗占到了全社会总能耗的40%~50%。因而建筑节能问题已越来越被政府和社会各界所重视,''''建设节约型社会''''已成为当今社会广泛关注的一个重要主题,我国政府适时制定了中长期节能规划,在规划中建筑业被列为节能与环保的重点行业。而建材行业作为消耗自然资源、能源高,破坏土地多,废气、粉尘排放量大,对大气污染严重的行业,节能问题更是重中之重。

1.发展新型节能型建材的必要性

长期以来,我国建材行业沿用了粗放型传统生产模式,对自然资源重开发、轻保护,对生态环境重利用、轻改善。''''十一五''''是我国社会建设的重要时期,也是建筑材料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因而建筑材料的发展应以满足建筑节能需要为重,节能建筑材料作为节能建筑的重要物质基础,是建筑节能的根本途径。在建筑中使用各种节能建材,一方面可提高建筑物的隔热保温效果,降低采暖空调能源损耗;另一方面又可以极大地改善建筑使用者的生活、工作环境。因此,走环保节能建材之路,大力开发和利用各种高品质的节能建材,是节约能源,降低能耗,保护生态环境的迫切要求,同时又对实现我国21世纪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有着现实和深远的意义。

此外,在传统建筑材料基础上大力发展新型建筑材料也是节能建材研究领域一个重要的方面,主要包括新型墙体材料、保温隔热材料、防水密封材料、陶瓷材料、新型化学建材、装饰装修材料以及各种工业废渣的综合利用等。

因此,发展新型节能型建筑材料,就成为未来建筑材料的主要发展方向和趋势,对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新型节能型建材的发宸趋势

2.1.新型墙体材料

墙体材料在房屋建材中约占70%,是建筑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绿色建材是建材发展的方向,因而发展墙体材料,一定要按照建材绿色化的要求,与资源综合利用、保护土地和环境紧密结合起来,通过限制粘土砖,优化墙体材料产业与资源、环境、社会发展的关系,实现墙体材料的可持续发展,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新型墙体材料的发展应有利于生态平衡、环境保护和节约能源,既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要求,又要能改善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同时坚持''''综合利废、因地制宜、市场引导''''的原则,要充分利用本地资源,综合利用粉煤灰及其他工业废渣生产墙体材料,加快轻质、高强、利废的新型墙体材料的发展步伐。如利用资源丰富的粉煤灰、煤矸石、矿渣等,取代粘土生产粉煤灰烧结砖,煤矸石烧结砖,矿渣砖。

就其品种而言,新型墙体材料主要包括砖、块、板等,如粘土空心砖、掺废料的粘土砖、非粘土砖、建筑砌块、加气混凝土、轻质板材、复合板材等。其中加气混凝土是集承重和绝热为一体的多功能材料,根据目前国家的节能标准,唯有加气混凝土才能做到单一材料达标(节能50%)的要求,而用板材做墙体材料是今后墙材发展的趋势,因此加气混凝土制品作为今后墙体材料的首选,有着巨大的发展前景。又如蒸压轻质加气混凝土板具有质轻、保温、隔热、防火等优良性能,应用于新结构体系如钢结构中,被认为是理想的维护结构材料。

因此,要适应建筑应用的需要,将新型墙体材料的发展与提高建筑性能和改善建筑功能结合起来,使其具有更强的生命力,因地制宜地发展各种新型墙体材料,从而达到节能、保护耕地、利用工业废渣、促建筑技术发展的综合目的。

2.2.保温隔热材料

墙体特别是外墙的传热在建筑物总体传热中占比例最大,我国多采用保温节能墙体。墙体保温式根据保温层位置的不同可分为:外墙外保温、外内保温和中空夹心复合墙体保温等3种。目前我的外墙保温技术发展很快,是节能工作的重点。时,外墙保温技术的发展与节能材料的革新是密不分的,建筑节能以发展新型节能建材为前提,必须足够的保温隔热材料作基础。而节能材料的发展必须与外墙保温技术相结合,才能真正发挥其作用。因此,在大力推广外墙保温技术的同时,要加强新型节能材料的开发和利用。

近年来,我国保温隔热材料的产品结构发生有明显的变化:泡沫塑料类保温隔热材料所占比例逐年增长,已由2001年的21%上升到2005年的37%;矿物纤维类保温隔热材料的产量增长较快,但其所占比例基本维持不变;硬质类保温隔热材料制品所占比例逐年下降。我国目前常用的外保温技术体系包括:胶粉聚苯颗粒外保温、现浇混凝土复合无网聚苯颗粒外保温、现浇混凝土复合有网聚苯颗粒外保温、岩棉聚苯颗粒外保温、外表面喷涂泡沫聚氨酯和保温涂料等。在上述几种保温体系中,保温涂料综合了涂料以及保温材料的双重特点,干燥后形成有一定强度及弹性的保温层,符合外保温材料的要求。

目前我国保温材料的主要发展方向有:

(1)现有产品性能的提高和改进。

(2)研制开发复合型保温涂料。应向固化块、憎水、粘结强度高、密度小和成本低等方向发展。

(3)注重环保,充分利用三废开发保温涂料,并遵循涂料发展的潮流,向水性化、环保化的方向发展。

2.3.防水密封材料

防水材料是建筑业及其他相关行业所需要的重要功能材料,是建材工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建筑与民用建筑对防水材料提出了多品种高质量的要求,而在桥梁、隧道、国防军工、农业水利和交通运输等行业和领域中也都需要高质量的防水密封材料。

我国建筑防水材料的发展十分迅速,已彻底摆脱了纸胎油毡一统天下的落后局面,目前拥有沥青油毡(含改性沥青油毡)、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建筑防水涂料、密封材料、堵漏和刚性防水材料等五大类产品。相比国外先进国家,目前我国防水材料行业主要存在以下问颢.

(1)产品结构不合理,新型防水密封材料的产量

不高,市场占有率不高;

(2)产品质量普遍偏低,假冒产品充斥市场;

(3)设计施工应用技术有待提高,工程建筑渗漏还相当严重。

因此,防水材料工业亟需调整结构、规范市场。在发展方向上,应重点发展新型防水材料,扩大新型防水材料(如SRS、APP、APO等改性沥青油毡和高分子防水卷材等)的市场份额。

2.4.节能门窗和节能玻璃

从目前节能门窗的发展来看,门窗的制造材料从单一的木、钢、铝合金等发展到了复合材料,如铝合金一木材复合、铝合金一塑料复合、玻璃钢等。目前我国市场主要的节能门窗有:PVC门窗、铝木复合门窗、铝塑复合门窗、玻璃钢门窗等。就玻璃钢门窗而言,其型材具有极高的强度和极低的膨胀系数,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除结构外,对门窗节能性能影响最大的是玻璃的性能。目前,国内外研究并推广使用的节能玻璃主要有:中空玻璃、真空玻璃和镀膜玻璃等。

(1)中空玻璃在发达国家已经是新建住宅法定的节能玻璃,但我国中空玻璃的使用普及率还不到1%,从国内外的实践来看,推广使用中空玻璃将是实现门窗节能的一个重要途径。

(2)真空玻璃在节能方面要优于中空玻璃,从节能性能比较,真空玻璃比中空玻璃节电16%一18%:

(3)热反射镀膜玻璃的使用不仅具有节能和装饰效果,可起到防眩、单面透视和提高舒适度等效果,还可大量节约能源,有效降低空调的运营经费;

(4)镀膜低辐射玻璃又称low-E玻璃,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新型节能玻璃,采用真空磁控溅射法在玻璃表面镀上多层金属或其他化合物组成的膜。这种玻璃对380nm一780nm的可见光具有较高的透射率,同时对红外光(特别是中远红外光)具有较高的反射率,既可以保证室内的能见度,又能减少冬季室内热量的向外发散,还能控制夏季户外热量过多地进入室内,提供舒适的居住生活环境,将是未来节能玻璃主要应用品种。

2.5.水泥的发展和粉煤灰的利用

水泥工业在我国建材行业中能耗最大,因此要大力发展生态水泥。所谓生态水泥就是广泛利用各种废弃物,包括各种工业废料、废渣及城市垃圾为原料制造的一种生态建材。这种水泥能够降低废弃物处理的负荷,既解决了废弃物造成的污染,又把生活垃圾和工业废弃物作为原材料,变成了有用的建设资源,从而降低了生产成本。生态水泥的主要品种有:环保型高性能贝利特水泥,低钙型新型水硬性胶凝材料,碱矿渣水泥等。

粉煤灰是燃煤发电场的废弃物,由于其具有轻质多孔的特点和潜在的水硬性,可以作为多种建材的生产原料。开发粉煤灰建材不仅可以解决能源和资源问题,同时解决了这种工业废弃物造成的污染问题。今后在粉煤灰综合利用方面,需要重点开发研究的前沿技术课题有:大掺量粉煤灰制品;各种免烧结、免蒸养自然养护工艺的粉煤灰砖制品和粉煤灰陶粒等。

2.6.建筑垃圾的综合利用

近几年,我国在建筑垃圾开发利用方面投入了相当大的资金,不少地区将建筑垃圾作为一种再生资源,对固体废弃物加以筛分、破碎后制成建筑垃圾砖或用作路基垫层及地基垫层;对不可理垃圾则堆山造景加以利用。其中,建筑垃圾砖取代传统粘土实心砖作为砌体材料,净化了环境,节约了能源,保护了土地资源,是一种具有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产品,从而使建筑业走上了一条良性循环的经济模式,成为建筑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2.7.其他节能建筑材料

太阳能是人类可以利用的最丰富、最洁净、最理想的能源,随着太阳能光电转换技术的不断突破,在建筑中利用太阳能成为了可能。因此,美、日、欧等工业发达国家非常重视太阳能的利用,纷纷推出开发《太阳屋计划》。我国太阳能的利用近年来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天津市奇信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已成功研制建材化太阳能集热器,成为国内建材太阳能技术发展的先行者;而号称为中国太阳能第一楼建筑的北京北苑太阳能示范工程,其能源全部采用太阳能,已良好运转半年之久。

可以预见,采用光能转换技术与建筑的屋顶、外墙、窗户等结合集结成复合产品,很可能成为2l世纪一类重要的新型建材制品,既可作为建筑的制品或部品,又可以进行太阳能发电,将有极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3.结语

综上所述,未来我国新型建材的发展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类:

3.1.大力发展资源节约型建材

发展资源节约型建材首先要通过建材企业对现有产品实行节省资源的措施,如降低单位产品原材料消耗,提高产品成品率等。其次要充分利用回收资源,目前我国工业废渣和生活垃圾年产量约320亿吨,回收利用,替代原材料生产新型建材,不仅可减少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更重要的是可实现经济、环境的可持续性发展。

3.2.大力发展能源节约型建材

发展能源节约型建材就是要发展节能型新型材料,如低辐射镀膜玻璃、太阳能发电材料、高性能保温隔热材料等。

3.3.大力发展环境友好型建材

发展环境友好型建材就是要求建材产品不产生建筑垃圾,不污染生活环境,不影响人体健康。随着物质水平的提高、消费观念的更新,人们的环保意识在不断增强,对建筑材料的环保要求不断提高。环境污染严重,对人体健康危害大的建材产品已逐渐被市场所淘汰,绿色环保型建材产品成为市场的销售热点。

3.4.大力发展多功能型建材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消费观念的转变,旧有的建材已远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开发新型多功能材料成为人们追求的新目标。同时还要重视研究与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新产品,包括制品加工新技术等,如将纳米技术与建筑材料结合,可开发出具有光催化性、抗菌、除臭、消毒等功能的生态建筑材料,从而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总之,节能环保型建材具有低物耗、低能耗、少污染、多功能、可循环再生利用等特征,集可持续发展、资源有效利用、环境保护、清洁生产等综合效益于一体,成为未来建筑材料发展的方向和趋势,符合人类的需求和时展的潮流。

依据标准及参考文献:

[1]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绿色建筑研究中心.《绿色建筑》.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1999.

[2]杨子江.《建筑屋面节能技术》.工业建筑,2005,2.

[3]王少南.《节能建材的发展方向》.建材发展导向,2006,1.

[4]张敏,蒋冬青.《我国加气混凝土制品市场现状与发展前景》.建材发展导向,2006,2.

篇9

关键词:内燃机产品;节能减排;标准化

中图分类号:F4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4年8月29日

引言

内燃机是交通运输、工程机械、农业机械以及国防装备的主导动力,从国内外能源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看,未来几十年,以石化能源为燃料的内燃机仍然是各种机械装备的主导动力,控制燃油消耗和CO2及其他污染物排放已经成为全球内燃机产业发展的重要趋势。2013年2月17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内燃机工业节能减排的意见》([2013]12号,以下简介《意见》)。《意见》要求到2015年,节能型内燃机产品占全社会内燃机产品保有量的60%,与2010年相比,内燃机油消耗率降低6%~10%,实现节约商品燃油2,00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6,200万吨,减少氨氧化物排放10%,采用替代燃料节约商品燃油1,500万吨;培育一批汽车、工程机械用发动机等在制造重点企业;实现高效节能环保型内燃机主机及其零部件生产制造装备的国产化、大型化;建立内燃机产品节能减排政策法规和标准体系。

一、内燃机产品节能减排战略意义和关键技术

(一)内燃机产品节能减排战略意义。2011年,我国内燃机产量超过7,700万台,总功率突破1.4亿千瓦大关,成为名副其实的内燃机制造大国。据中科院公布的“大气灰霾追因与控制”专项组最新研究结果表明,雾霾天气中检出了大量含氮有机颗粒。柴油内燃机在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细小颗粒物、二化硫、氮氧化物等在大气中经过一系列化学转化而成的颗粒物,是PM2.5的重要来源,也是构成雾霾天气的主要原因,成为了污染环境的一大源头。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部预测,到2020年,机动车的燃油需求为2.56亿吨,为全国石油总需求的57%,也就是说,到时候汽车将要“吃”掉超过一半的石油,新增的石油需求将越来越多地依赖进口。在当前我国一次能源的消耗结构中,内燃机产品年消耗我国60%以上的石油能源,以2010年我国生产内燃机总功率13.5亿千瓦计算,如每千瓦节省一克油品,每年节约汽油、柴油等能源数量将十分可观。内燃机产品的节能减排,不仅有效减缓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过快增长的趋势,又可加快内燃机工业的产业升级。

(二)内燃机产品节能减排技术发展现状。“十一五”期间,内燃机工业节能减排取得了积极进展,内燃机产品燃油消耗率明显下降,但总体上还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1)内燃机产品综合能效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相差10%~20%。我国内燃机关键零部件的设计制造基础薄弱,制约内燃机高效低排的高压共轨、增压、电子控制等关键技术完全依赖进口;(2)先进节能产品比例较低。我国市场保有量中高耗能落后产品还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商用车用柴油机绝大部分燃油消耗率偏高,工程机械和农业机械用柴油机90%以上属于能耗高、排放高的产品;(3)替代燃料内燃机发展正处于起步阶段。我国甲醇燃料发动机、生物柴油发动机等产品的研发和应用尚处于探索中;(4)内燃机绿色制造和再制造基础薄弱。我国内燃机绿色制造技术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阶段性差距,内燃机产品再制造处于初期发展阶段;(5)内燃机产业政策有待进一步完善。我国内燃机节能减排技术标准体系不健全,燃油消耗量综合评价标准缺失。

(三)内燃机产品节能减排关键技术。《意见》提出了内燃机产品节能减排11项重点任务和领域建设,包括加强工程机械、农业机械、渔业船舶、排灌机械、发电机组等非道路移动机械用柴油机与配套装置之间的优化匹配。实现内燃机节能减排的关键技术包括:(1)增压及增压中冷技术。国内科研机构要大力研发增压及增压中冷技术,推动以高效节能多缸小缸径直喷柴油机替代单缸大缸径柴油机;(2)内燃机产品再制造关键共性技术。内燃机制造企业必须要优选再制造技术路线,完善再制造工艺流程;(3)表面修复等关键技术。政府要建立健全有利于旧件回收的市场体系,推广符合标准的内燃机再制造产品。为配合内燃机再制造技术的开发,国家要鼓励对汽车、工程机械用发动机及其关键零部件开展再制造。

(四)内燃机行业节能减排重点专项工程。为加快内燃机先进节能技术推广和应用,内燃机行业未来将进行6个节能减排重点转向工程。(1)高压燃油喷射系统示范工程,实现节约燃油消耗5%~8%;(2)缸内直喷燃油系统示范工程,实现车用汽油机30%~40%的产品应用缸内直喷燃油系统,实现节约燃油消耗8%~10%;(3)高效增压系统应用示范工程,实现多缸柴油机增压技术普及率达到90%以上,车用柴油机达100%,车用汽油机达30%~40%以上;(4)节能节材型小缸径多缸柴油机示范工程,实现多功能型(微型)乘用车用柴油机20%的配套率,替代高耗能大缸径单缸柴油机50万台的目标;(5)高效应用替代内燃机示范工程,实现替代商品燃油500万吨的目标;(6)船舶柴油机能量综合利用示范工程,实现单船综合效能提高5%,CO2减排5%。

二、内燃机产品节能减排标准体系

(一)标准化对内燃机产品节能减排的意义。内燃机标准化工作是内燃机行业规范市场秩序、加快产品升级换代、提升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水平、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和抓手。分析内燃机标准化体系结构,有利于对现有的内燃机行业标准、国家标准进行梳理和分析。通过分析和完善内燃机标准化体系工作,初步建立适应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内燃机行业标准体系,从而有力地推进内燃机全行业的节能减排工作,对实现内燃机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1)内燃机节能减排减量化指标需要标准化提供技术基准。标准是实现节能减排效果的依据,能够使节能减排等技术活动指标化、择优化和规范化;(2)内燃机产品节能减排需要标准化提供技术规范。标准是内燃机行业进行产品设计、生产、检验、销售和服务的重要依据。标准研究应该与科技研发同步,标准实施与产业发展同步,尤其是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迅猛发展以及保护环境、节约资源消耗、降低振动噪声等要求的不断提高,不但要求进一步地降低车辆的有害排放物、燃油消耗量、振动、噪声等,还要求内燃机能够燃用多种燃料,实现燃料多样化和能源综合利用;(3)内燃机产品节能减排执法监督和科学管理需要标准化提供技术依据。节能减排是以法律为依据,以政府为主导的强制性活动,政府专管和执法单位必须严格按照标准的规定进行监测和检验,以便对节能减排效果进行检查、监督和评价。因此,需要在规定量化指标的基础上进一步制定检验要求、监测方法、评价程序以及审核标准;(4)标准是内燃机行业进行自主创新、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工具。总结符合我国内燃机行业可持续发展所需要的标准化体系,完善现行标准体系,尽可能解决标准缺失、老化、滞后、交叉重复甚至矛盾的现象,使标准全面适应内燃机行业发展的需要。加大自主知识产权标准的研制力度,提高行业标准的自主创新技术含量,保护内燃机产业安全,加快与国际接轨的步伐,进一步促进我国产品、企业和产业竞争力的提高。

(二)内燃机产品标准化现状。内燃机行业标准化对象范围主要包括燃机整机(含通用汽油机)、零部件、附属装置及配套设备的设计、生产、检验检测所需要的要求和方法、涉及内燃机性能、内燃机零部件和系统、节能、环保和各种代用燃料等,包括为各种用途(车用、船用、拖拉机等农业装备用、工程机械用、内燃发电用、摩托车用、机车用、航空用等)发动机燃料(含代用燃料)喷射系统,其他热能动力装置和燃烧器等所使用的燃料喷射(或供给)系统。

1、标准体系结构和布局。我国内燃机工业标准化工作经过几十年的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建成了一套基本上满足我国内燃机工业发展需要的标准体系,为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九五”期间,对1990年底以前批准的内燃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以及1997年1月1日前批准的行业内部标准进行了复审。这次标准复审工作是在“九五”期间标准清理整顿的基础上,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的规定,对标准代号、标准类别、标准内容和标准有效性的又一次较大范围的清理,废止了一批不适应内燃机工业发展要求和不适应市场需要的标准,从而使标准体系更加科学合理。2008年和2009年分别再一次对标准进行清理和行业标准复审,经过“十五”及“十一五”期间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和全国内燃机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及行业的努力,已初步形成了适应内燃机行业发展的标准化基础体系。

2、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情况。我国于1978年参加国际标准化组织下属内燃机技术委员会(ISO/TC 70),该委员会的主要任务是制定有关内燃机整机、零部件及其配套机械的基础、通用标准。上海内燃机研究所是ISO/TC 70、ISO/TC 70/SC 7和ISO/TC 70/SC 8的中国技术对口负责单位,几乎每年都派代表参加该技术委员会组织的标准制修订工作。从2007年起,全国内燃机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开始承担ISO/TC 70内燃机技术委员会秘书处的工作,加快与国际接轨步伐,提高我国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的能力,争取承担更多国际标准化组织的工作,力争实现从“国际标准本地化”到“国家标准国际化”的转变。内燃机行业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工作也取得可喜成果,在ISO/TC 70制定的66项内燃机标准中,到2007年底已有56项转化为我国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转化率为84.85%。而全国内燃机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177)在2008年底,其归口的77项国家标准中(含SC4的三项),有59项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采标率为86%,与国际标准水平相当。

(三)内燃机产品节能减排标准化范围。《意见》指出2015年将建立健全以下四方面的内燃机产品节能减排标准:(1)内燃机产品燃油消耗限值及测量方法标准,此标准将明确燃油消耗率限定值、推荐值和目标值,达不到限值标准的内燃机产品不得生产、销售、使用;(2)节能环保型内燃机产品技术标准,此标准将明确燃油消耗率及污染物排放技术指标,规范节能型产品分类;(3)替代燃料内燃机产品技术标准;(4)内燃机再制造工艺技术、产品质量、生产管理等标准,对替代燃料内燃机和再制造产品发展进行规范,开展行业能效对标活动,提高内燃机制造业能源利用效率。

(四)内燃机产品节能减排标准化工作进展。2011年l2月13日中国内燃机工业协会标准化工作委员成立,全面规划、组织并实施内燃机及其零部件行业标准化工作,建立内燃机行业的标准化体系,进行相关行业标准的清理、整顿、调整、协调、规划并组织实施等。委员会按照不同的专业成立专业小组,具体实施标准化工作规划。

2012年10月全国内燃机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可靠性工作组成立大会在山东潍坊召开,会上讨论通过了《全国内燃机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可靠性工作组工作细则》,初步搭建了内燃机可靠性标准体系框架,确定2013年申报标准项目及工作进度。可靠性工作组是由全国内燃机标准技术委员会批准成立,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备案,负责内燃机可靠性领域内标准研究与制定工作的技术组织。工作组主要成员有上海内燃机研究所、天津内燃机研究所、中国兵器工业集团等70家研究所;浙江大学、山东大学、同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潍柴、玉柴、锡柴、常柴、上柴等内燃机制造企业。同期召开全国内燃机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节能工作组会议,会议讨论通过了《柴油机用油清洁度分级和检测方法》立项建议书、中小功率内燃机清洁度试验方法和限制两项国家标准草案。

(五)对内燃机产品节能减排标准化工作的建议。建立健全我国内燃机产品标准化体系是一项综合性工作,为能顺利按时完成制标工作,必须从以下三方面入手:一是要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求出发,运用市场机制,引导企业成为标准制定和实施的主体,提高标准与市场的关联度,走出从立项到制定实施全过程探索市场取向的新路子;二是要适应经济全球化的新形势,进一步加大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力度,大力推进国内优势企业实质性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尤其要积极鼓励优势企业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使我国的标准或技术方案更多地被国际采纳;三是必须进一步完善标准化工作的运行机制,加快标准的制修订速度,提高我国标准的总体水平。

具体有以下建议:(1)完成国家标准的清理。理清国家标准之间、行业标准与国家标准之间是否存在交叉、重复、矛盾,解决国家标准适用性差、老化的问题;(2)抓好行业标准清理和备案;(3)推进产品采标工作;(4)进一步加强企业标准化工作,充分调动各方力量,建立和完善企业相应的标准化专业技术委员会,加强对节能减排标准的统一组织、协调,共同推进节能减排标准化工作的开展;(5)逐步建立健全对国内外技术法规的评议机制。从制度建设上尽快开展工作,充分发挥现有技术资源的作用,做好评议工作,维护我国利益;(6)进一步加强标准化领域的对外交流与合作,加强对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的统一管理,集中优势资源,提高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的有效性;(7)完善先进检测设备,为节能环保标准提供有力技术保障。

主要参考文献:

[1]于智伟.内燃机节能减排借势起跑[J].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2013.

[2]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内燃机工业节能减排的意见.00014349/2013-00025.

篇10

当前煤电油运紧张,能源结构调整难度加大,能源效率水平偏低

“九五”末期,能源供求的相对短暂平衡为能源领域提供了进行结构和市场调整的机会。如电力行业关停燃煤小机组、引入“厂网分开”的竞争机制等。但是最近几年,许多地方的能源消费增长过快,工业偏“重”,能效不高的小火电不仅没有关停,有些地方又新上了。大量充斥劣质钢材,缺乏综合利用的炼焦能力的中小高炉竞相上马,使部分主要产品的平均能耗不降反升。

总体看,我国能源开发与节约工作取得重大进展,能源效率有所提高。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能源效率水平依然偏低。

以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能耗为例,2003年按现行汇率计算的每百万美元能耗,我国为1184吨标准煤,比目前世界的平均水平高2.2倍,比美国、欧盟、日本和印度分别高2.3倍、4.5倍、8倍和0.3倍。当然,如果按照世界银行推荐的购买力平价(PPP)计算,我国单位GDP能耗与欧美发达国家的差距将大大缩小,但考虑到西方发达国家已经完成工业化,其交通出行和居民生活等不直接创造GDP的部门能源消耗很高;而现阶段,我国消耗的能源主要来自创造GDP的物质生产部门,而“住”、“行”等不直接创造GDP的部门所消耗的能源很低,在未来20-30年里这部分能源需求将会快速增长。从这个角度看,即使目前我国按PPP计算的GDP能耗与美国或世界平均水平相接近,也不能说明我国能源效率水平就高。

从单位产品能耗与通用耗能设备的能源效率看,我国能源效率偏低的状况就更加突出。按照有关部门的研究分析,2000年我国电力、钢铁、有色、石化、建材、化工、轻工、纺织8个行业主要产品单位能耗平均比国际先进水平高40%,其中,火电供电煤耗高22.5%,大中型钢铁企业吨钢可比能耗高21.4%,铜冶炼综合能耗高65%,水泥综合能耗高45.3%,大型合成氨综合能耗高31.2%,纸和纸板综合能耗高120%。2000年,燃煤工业锅炉平均运行效率65%左右,比国际先进水平低15-20个百分点;中小电动机平均效率87%,风机、水泵平均设计效率75%,均比国际先进水平低5个百分点,系统运行效率低近20个百分点;机动车燃油经济性水平比欧洲低25%,比日本低20%,比美国整体水平低10%;载货汽车百吨公里油耗7.6升,比国外先进水平高1倍以上。

需要指出的是,我国能效水平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有很大差距,但这并不意味着我国短期内可以将这些潜力全部挖掘出来。主要由于:(1)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不同。目前我国处于工业化初中期阶段,工业化本身就意味着对能源依赖程度较高;(2)我国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短期内难以转变成为以油气为主的高效能源消费结构,毕竟能源品质间在能源效率方面的差异,将使单耗水平、系统效率水平间的差距难以缩小。我国提高能效必须立足于调整经济结构和改善能源结构,这也决定了我国提高能效任务的长期性和艰巨性。

我国节能工作面临的难点

市场经济条件下,节能优先不能自动落实。产业结构调整效果目前仍难以预料;高能耗工业有可能继续发展;土地、矿产资源以及环境代价巨大。产业结构和终端需求的变化如果继续向高能耗方向发展,仅仅靠技术性节能难以解决问题。如果不切实采取全面而强有力的政策措施,可持续发展的能源战略难以实现。转贴于

“十一五”规划能否真正引导我国从目前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大于1的情况改变为弹性系数在0.5左右,是决定今后能源整个供需态势的基本前提。“十一五”能源规划要从全社会的能源消费和效率考虑,从发展道路着眼,不能局限于政府机构的有限职能。决定节能和能效目标能否实现的,首先是社会经济结构和大的产业行业发展趋势,是市场的发展方向。节能规划要注重引导全社会节能。

“十一五”期间节能领域的工作重点

(一)建立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能效目标

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我们不可能照搬发达国家的能源消费模式和发展道路。因此,必须开拓新的发展道路,探索合理的能源消费模式。从能源消费和经济发展的关系来看,选择合理的社会经济结构,引导社会能源终端消费行为,在影响能源需求的作用上,和依靠科学技术进步提高能效同样重要。

“十一五”期间,必须强化对能源需求进行合理引导和管理。要在科学研究和分析的基础上,经过多方论证达到共识,设立国家可持续能源需求总量和能源效率的社会控制目标,建立可持续的能源需求和能效变化预警指标体系,使能源消费总量控制目标和多层次多领域的能效技术和经济目标,成为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内容。

(二)向低能耗方向有效调整产业结构

不断调整经济结构(包括行业结构、产品结构),降低高耗能行业和高能耗产品的比例,是提高我国能源效率的前提,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先决条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终端消费的发展方向决定了经济结构的调整方向,选择正确的消费目标模式,调整内需和外需之间的比例,将极大地影响今后能源需求总量和结构调整。

完善产业发展政策,在产业发展政策中强化节能概念,将能源效率指标作为产业发展政策的重要量化指标,落实到产业发展战略、规划和工程设计、验收指标体系中。在未来产业发展过程中,要保证包括引进项目在内的新建项目的能源效率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提升引进技术的门槛,杜绝国外处于淘汰地位的落后、低效技术和产品的盲目引进,倡导一流、高效技术的引进,推动产业技术水平向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发展,从源头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水平,降低能源消费。

我国产业结构向高能耗方向发展的趋势,一方面源于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推动,但更重要的是我国在资源、土地、环境等外部性成本方面缺乏及时而必要的内部化,使高能耗产品和产业在我国的直接成本过低。一旦市场需求旺盛,高能耗产品和产业就成为集中的利润追逐点。由于资源环境土地的低价出让和使用,不但使高能耗产品的生产不断扩张,也使我国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民用建筑的发展长期处于低质高耗状态,短期内反复拆除重建,大量投资形成的有效资产累积量低。这样,浪费了大量的能源和其他自然资源。

我国目前面向外需的产业结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以我国的土地、环境、资源的高度消耗和破坏为代价,其中包括大量以矿产资源和高能耗为基础的产品、甚至是能源资源的直接出口。这种发展片面追求直接经营者短期利益,忽视了全社会的利益,忽视了长期利益。

“十一五”规划要从我国人民自身科学合理可持续的消费需求出发,重新研究和规划产业结构调整问题,要使产业结构的调整从市场信号和政策法规两方面得到引导。

(三)向社会公平和可持续方向引导社会能源需求

我国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目的是使全国尽可能多的人民能够过上比较富裕的生活,享受到较好的物质和精神文明生活。我们的发展目标要考虑让中国大多数人都可以分享,而不仅仅是为少数人服务。其中能源服务就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生活的基础。

在“十一五”能源规划中强调节能优先,强调提高能源效率,就是要使更多的人民得到更有保障的能源服务。建设节能型社会,就要在需求管理方面对各种只有少数人可以享受得到的能源服务提出更高的能效标准要求,或实行更高的能源价格。例如,各种以公用事业定价提供的服务都应该对超量使用的用户提高超额部分的价格,如供热、供水、供电等。

对生活方式的引导要比建立节能型生产方式困难得多。必须看到,目前我国的节能法律和法规不完善、节能投入不足,公众接受节约型消费观念存在极大障碍。“十一五”期间,要在强化公众节能意识方面有所突破。要安排一定的财力支持开展大规模的宣传、教育和培训,引入先进的、环保的、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发展理念和生活理念,明确建立在新发展观基础上的社会发展方向,鼓励社会合理的消费选择。

(四)建立市场经济条件下对节能和提高能效的激励机制

完善向节能倾斜的价格、财政、税收、信贷等政策,引导和激励企业和社会的节能行为。其中合理的能源价格体系是在市场机制条件下引导节能和提高能效的最基础力量,如果价格信号不合理,促进节能必然事半功倍。“十一五”期间要把能源价格体系合理化作为基础工作来抓。要改变过去对价格的管理着重讨论生产成本变化而较少引进外部成本的倾向。应加紧研究能源消费税的可行性,适时推行。要尽快实施和完善燃油税。制定节能产品鼓励目录,对生产和使用目录的产品和企业实行减免税政策。探索采用先进、高效的节能设备,实行特别加速折旧的政策。学习国外经验,研究实施能在生产和消费领域推动节能的税收优惠政策。指导国家政策性银行为节能项目提供贴息贷款,引导商业银行向节能领域投资。倡导地方政府建立节能发展专项资金(或基金),支持节能技术的研发和推广、节能工程的示范及相关的能力建设。

“十一五”期间应实施禁止能源直接出口和严格限制高能耗产品出口的政策。进一步变资源型产品的出口为高附加值产品的出口,提高出口的经济效益,以缓解“十一五”期间可能持续出现的国内能源紧缺状况。制定鼓励引进消化、研究开发、示范推广先进节能技术的政策,推动先进节能技术的国产化和市场化,提升我国节能技术领域的整体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