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投资核算方法范文
时间:2023-07-06 17:42:0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长期投资核算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长期股权投资;会计核算方法;新旧会计准则;比较分析
中图分类号:F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9)01-0218-02
与2001年1月18日财政部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投资》相比,我国2006年2月15日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发生了较大的变动,新准则更加规范了我国企业会计核算及其信息披露,更好地与国际会计准则(IAS/IFRS)趋同,从而取代了原来的《企业会计准则――-投资》(简称为旧投资准则)。新准则与旧准则相比,长期股权投资在核算范围、初始投资成本计量、核算方法应用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本文就针对新旧会计准则下长期股权投资会计核算方法进行了比较分析。
1 新旧会计准则下长期股权投资会计核算方法主要差异
《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以下简称新准则)主要是规范长期股权投资的确认、计量和相关信息的披露。新准则基本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在长期股权投资的确认和计量上与1998年6月24日颁布、2001年1月18日修订的《企业会计准则一投资》(以下简称旧准则)相比变化较大。其主要差异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1 规范范围的变化
旧投资准则规范范围包括股权投资、债权投资且划分为长期投资和短期投资。因为引入了金融工具的概念,新准则仅规范长期股权投资,将短期投资修改为交易性证券投资,长期债权投资修改为持有至到期投资,均纳入《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规范。《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未予规范的长期股权投资(如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无控制、无共同控制且无重大影响,但在活跃市场中有报价、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的长期股权投资)也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
1.2 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计量不同
旧准则规定投资在取得时应以初始投资成本计价,初始投资成本是指取得投资时实际支付的全部价款,包括税金、手续费等相关费用。新准则对长期股权投资成本的初始计量按照是否是由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分为合并形成和非合并形成两种,而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又分为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和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在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所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是以在合并日按被合并方所有者权益帐面价值的份额作为初始投资成本,按其差额调整投资企业的资本公积,资本公积不足的,调整留存收益;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所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购买方在购买日应按照《企业会计准则-企业合并》确定的合并成本作为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
1.3 成本法和权益法应用范围的变化
旧准则规定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无控制、无共同控制且无重大影响的,长期股权投资应采用成本法核算;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的,长期股权投资应采用权益法核算。新准则规定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的,长期股权投资应采用权益法核算;投资企业能够对被投资单位实施控制的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成本法核算,这是由于采用权益法或成本法核算对企业合并的结果并没有太大影响,新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取消了投资企业能够对被投资单位实施控制的长期股权投资按照权益法核算的规定,改为采用成本法核算,只是在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应当按照权益法进行调整;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并且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成木法核算;短期投资和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公允价值能可靠计量的长期股权投资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的规定核算。另外,长期股权投资权益法的初始确认和减值的处理差别很大。
2 新旧会计准则下长期股权投资会计核算方法的比较分析
旧投资准则最早于1998年6月,2001年l月,财政部针对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修订,明确了一些基本概念,对投资的核算方法进行了改进,使投资成本、投资收益的会计核算和信息披露更加严谨、规范。但旧准则下的长期股权会计核算方法与新准则相比,存在以下问题:
2.1 投资的入账价值存在问题
旧投资准则的投资计价以投资企业的资产账面价值为基础。采用这种方法处理减少了企业利用公允价值进行盈余操纵的空间,但又使得企业投资价值与实际价值产生背离。因为基于历史成本原则的账面价值,很难准确反映投资者在被投资企业的权益。尤其那些已经使用了较长时间的资产,其经济价值与账面价值可能相去甚远,导致投资账面价值无法反映其在被投资企业中的权益。另外,《国有资产评估管理办法》及其实施细则中规定,企业合并、出售、联营和股份经营应当以评估确认的资产价值确认母公司在股份公司中的股权份额。可以看出,不同的制度规定造成同样一项非货币性资产投资,在投资企业和被投资企业中的入账价值不一致。这不仅给会计和审计实务带来了困难,而且使得企业投资价值偏离其实际价值。
2.2 成本法核算下存在的问题
按照旧投资会计准则的规定,企业的长期股权投资在采用成本法进行核算的情况下,除追加、减少、收回投资或被投资单位发放清算性股利以外,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一般保持不变,确认的投资收益总额也仅限于所获得的被投资单位累积净利润的分配额。换句话说,即使被投资企业获得了高额利润,只要未对利润进行分配,投资企业就不可以记录投资收益。显然,企业可能因未收到股利而低估投资报酬率,对企业进行投资分析不利。
2.3 权益法核算下存在的问题
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份额往往难以确定,具体表现在:①投资企业投资时,所能取得的应享有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份额的数据只可能是以前期末的数据,即历史数据,而不是投资时的数据。若按这一历史数据进行会计处理,易于操作,但不符合实际。②假定投资企业通过各种途径能够取得投资时被投资单位当日的相关数据,其应享有的所有者权益份额能够确定,则此时投资企业需要区分其所享有的份额,即获得的利润或现金股利是投资前还是投资后被投资单位所实现的净利润的分配额。这个“区分”的过程较为烦琐,甚至无法真正“区分”清楚,因为净利润是一个动态数据,其实现的具体时间难以确定。在投资损益确认方面,权益法下无论被投资单位是否分配股利,投资企业都要按持股比例、持股时间和被投资单位的净利润计算确认投资收益,并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在控制范围下,被投资企业为投资企业的子公司,股权投资和投资收益要在合并会计报表中予以抵销,对损益的影响还不是很大。但如果是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时,即投资比例在20%一50%之间时,被投资企业并不纳入合并会计报表范围,会计报表直接列报账面记录的投资收益额,就无法真正反映投资企业实际的投资效益。另外,股权报资差额的确认违背了初始投资成本的概念,股权投资差额摊销的会计处理不也符合实际。假设股权投资差额按旧投资准则规定计算并摊销,必然导致未来有关各期的投资收益相应增加或减少,而这仅仅是以前交易会计处理结果的抵销处理,并不是当期发生的损益。因此,不能直接用投资收益的数据进行投资效果判断。
2.4 期末减值核算存在的问题
准则规定应将可收回金额低于长期投资账面价值的差额,确认为当期投资损失。可收回金额,是指企业资产的出售净价与预期从该资产持有和投资到期处置中形成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两者之中的较高者。由此产生的问题是,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的主观性明显,对非公开发行股票公司的投资价值的判断标准难以把握等等。例如,近年来,南方证券公司的财务状况不断恶化,与南方证券关系紧密的股东却作出了不同的反应。上海汽车和首创股份同为南方证券的第一大股东,各持10.41%的股份,但是从2003年年报看,上海汽车对此项长期投资计提了100%的准备,而首创股份却仅计提了15%的投资减值准备,差距之大,其可靠性令人怀疑。
而针对上述问题,新准则下的长期股权投资会计核算方法作了补充与修订,规范初始成本计量,在规定的范围内允许以公允价值为计量基础,取消股权投资差额科目,减值准备确认后不允许转回等等,进一步完善了长期股权投资准则,使得更加能合理反映企业财务状况,提供高质量的财务信息。
3 新会计准则下长期股权投资会计核算的影响及建议
执行“新准则”后,企业长期股权投资的分类和核算方法上变化都较大,产生的影响也很大。从单个报表来看,对子公司的投资如果由权益法改按成本法核算,在被投资企业取得盈利情况下,投资企业的资产和权益将减少。在旧准则中,对股权投资差额要进行摊销,将影响损益;新准则下的股权投资差额相当于商誉,不摊销,但可能计提减值,这种不同处理,也会对企业财务状况产生影响。长期投资计提减值准备后,旧准则在价值回升时可以转回;新准则规定不能转回,这将使企业利润减少。企业执行新准则后,应对原有投资进行重新分类和计量,并在财务系统中对会计科目重新设置,以满足新准则对长期股权投资核算规范的需要。首次执行新准则时,对于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产生的长期股权投资,尚未摊销完毕的长期股权投资差额应全额冲销,并调整留存收益。企业在二级市场上进行短期证券投资时,按照旧准则,只要报告期末没有出售,即使账面实现了盈利也不能体现为当期收益,而新准则将短期证券投资修改为交易性证券投资,按公允价值入账,账面盈利就能肢解计入当期收益,反映在报表上,增加当期利润。执行新准则后,企业采用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因被投资单位除净损益以外所有者权益的其他变动而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处置该项投资时应当将原计入所有者权益的部分按相应比例转入当期损益,将增加处置长期股权投资当期的损益。
参考文献
[1]夏鹏.新企业会计准则的主要变化及对企业的影响(四)[J].财务与会计:综合版,2006,(7).
[2]邵天营.新准则对长期股权投资会计核算的改进[J].财会通讯:综合版,2006,(11).
[3]王学锋; 新会计准则下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思考 [J].财会通讯(综合版); 2007,(2).
篇2
关键词: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权益法;比较;转换
一、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方法简介
1.成本法
当投资公司对被投资公司经营活动无影响能力时采用的长期股权投资会计处理方法,即投资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账户,按原始取得成本入账后,始终保持原资金额,不随被投资公司的营业结果发生增减变动的一种会计处理方法。成本法下,投资企业账上的长期股权投资账户按投资成本入账以后,除非投资企业再次购入被投资企业的股份,或将购入被投资企业股份部分出售,或收到清算股利以及股票发生永久性跌价时,其长期投权投资账户的余额始终保持不变。被投资企业报告的利润或亏损,投资企业都不予确认,直到被投资企业发放股利或分配利润时,才作为投资收益入账。
2.权益法
权益法是适用于长期股权投资的另一种会计核算方法。该方法是指投资以初始投资成本计量后,在投资持有期间根据投资企业享有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的份额的变动对投资的账面价值进行调整的方法。根据这一方法,投资企业要按照其在被投资企业拥有的权益比例和被投资企业净资产的变化来调整“长期股权投资”账户的账面价值。
二、长期股权投资两种核算方法的比较
1.应用基础的比较
(1)成本法认为投资企业与被投资单位是两个独立的法人实体和会计主体。投资企业只有在与被投资单位之间发生以原有资产增减变动为条件的经济业务,或对被投资单位税后利润或现金股利的要求权实现时,才进行相应的会计核算。相关投资的持有收益为实际收到或确定将收到的利润或股利。
(2)权益法认为被投资单位是投资企业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被投资单位的所有经济活动都部分或全部被看作是投资企业的经济活动,投资企业对此均应在活动发生时或年终进行会计结算时进行相应的会计核算,相关投资的持有收益则因核算方法的不同而不同。从财务的角度不难推导出,非完全权益法下相关投资的持有收益理论上一般应为投资额与市场利率的乘积,与被投资单位个别利率无实质联系;完全权益法下相关投资的持有收益理论上最后则为所享净投资额(所有者权益)与被投资单位个别利率的乘积,体现了投资企业与被投资单位的整体一致性。
2.应用范围比较
在我国会计实践中,核算方法的具体应用范围通常依赖于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或会计核算制度的明确规定。根据会计核算制度的规定,如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无实质控制权,对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可用成本法,反之则应用权益法。而这个规定并不完善,它并未考虑长期股权投资在投资企业总资产中所占的比例情况。实际上,在这一比例较高的情况下,即使投资企业在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中所占份额难以使其对被投资单位产生实质性影响,但被投资单位的盈亏及资产的受赠等行为仍会在实质上对其财务状况及相关指标产生影响。如果投资企业仍按前述规定选用成本法对相关的长期股权投资进行核算,投资企业投放到相关长期股权投资上的那部分资产的运营状况将得不到充分的披露,进而极大地影响到投资企业会计信息的质量。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投资企业使用权益法对相关的长期股权投资进行核算应是最优的选择。
三、长期股权投资两种核算方法的转换
1.成本法转换为权益法
(1)原持有的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长期股权投资,因追加投资导致持股比例上升,能够对被投资单位施加重大影响或是实施共同控制的,在自成本法转为权益法时,应区分原持有的长期股权投资以及追加长期股权投资两部分分别处理。
①原持有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余额与按照原持股比例计算确定应享有原取得投资时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前者大于后者的,不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前者小于后者的,根据其差额分别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和留存收益。
②对于新取得的股权部分,应比较追加投资的成本与取得该部分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份额,前者大于后者的,不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前者小于后者的,根据其差额分别调增长期股权投资成本和当期的营业外收入。进行上述调整时,应当综合考虑与原持有投资和追加投资相关的商誉或计入损益的金额。
(2)因处置投资导致对被投资单位的影响能力由控制转为具有重大影响或者与其他投资方一起实施共同控制的情况下,首先应按处置或收回投资的比例结转应终止确认的长期股权投资成本。在此基础上,应当比较剩余的长期股权投资成本与按照剩余持股比例计算原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份额,属于投资作价中体现的商誉部分不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属于投资成本小于原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在调整长期股权投资成本的同时,应调整留存收益。
篇3
【关键词】浅议;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方法;转换
对企业因处置投资导致对被投资单位的影响力下降,由控制变成了具有重大影响,或者是与其他投资人一起实施了共同控制,从而影响企业长期股权投资由成本法转换为权益法,笔者通过举例的方式进行解析转换的过程,包括个别报表和合并报表层面。在投资企业的个别报表层面,首先将处置的长期股权投资成本予以结转,在此基础上,将剩余的长期股权投资由成本法追溯调整为权益法,具体来说是由成本法核算的一步(被投资方发放现金股利,投资方进行账务处理,否则不作账务处理)变为权益法下的7步(即比较长期股权投资成本与在被投资方享有的公允的可辨认净资产的份额作比较;被投资方实现净利润时投资方进行账务处理;被投资方发生亏损进行账务处理;被投资方发放现金股利时进行账务处理;被投资方因其他原因导致所有者权益变动应享有的份额,投资方调整长期股权投资――其他资本公积,或者其他综合收益;投资方和被投资方因为发生逆流交易和顺流交易,投资方进行相应的账务处理)这是整个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方法转换的核心思想,若将此处的会计处理全部弄清楚,后面的问题迎刃而解。在合并会计报表层面,按照2个层面进行处理,首先将原来成本法下的的处置长期股权投资追溯调整成权益法下的处置,因为合并会计报表编制的基础是权益法而不是成本法,同时将个别报表层面的追溯调整的长期股权投资进行空买空卖。同时将原来记入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其他综合收益相关账户的金额转入到处置当期的投资收益。下面通过举例的方式进行相应的解析:
2015年1月1日,甲企业支付600万元取得乙企业100%的股权,投资当时乙企业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为500万元,商誉100万元。2016年1月1日至12月31日,乙公司的净资产增加75万元,其中按购买日公允价值计算实现的净利润50万元,持有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升值25万元。2017年1月1日,甲企业转让乙企业60%的股权,收取现金480万元存入银行,转让后甲企业对乙企业的持股比例为40%,能对其施加重大影响。2017年1月1日,即甲企业丧失对乙企业的控制权日,乙企业剩余40%股权的公允价值为320万元。假定甲、乙企业提取盈余公积的比例均为10%。
2015年1月1日: 借:长期股权投资长 6000000
贷:银行存款 6000000
2017年1月1日: 在个别会计报表层面
借:银行存款 4800000
贷:长期股权投资: (600000×60%)3600000
投资收益: 1200000
对剩余的长期股权投资进行会计追溯调整(把1步变7步,按步骤依次进行)
A:首先比较剩余的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成本和在被投资单位享有的公允的可辨认净资产份额,原来40%的初始成本为240万元,享有份额为200万元(500万×40%),通过判断,属于吃亏情况,不作账务处理。
B:当被投资方盈利时:
借: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 200000
贷:利润分配―― 利润 180000
盈余公积 20000
F:被投资方因其他原因导致所有者权益变动应享有的份额,即其他综合收益
借:长期股权投资――其他综合收益 100000
贷:其他综合收益 100000
在合并报表层面共分为2步,第一步在合并会计报表当中,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方法是权益法,而不是成本法,因此要将原来的处置部分进行追溯调整,然后再处置,同时与个别报表已处置的长期股权投资进行追溯调整。
A:对已处置的部分进行追溯调整,调整后再处置:
借: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 300000
――其他综合收益 150000
贷:其他综合收益 150000利润分配 300000
借:银行存款 4800000
贷:长期股权投资――成本 3600000
――损益调整 300000
――其他综合收益 150000
投资收益 750000
借:其他综合收益 150000
贷:投资收益 150000
B:成本法下处置:
借:银行存款 4800000
贷:长期股权投资 3600000
投资收益 1200000
C:追溯调整:
借:投资收益 300000
贷:利润分配 300000
第二步:对个别报表层面已经追溯的长KS进行空卖空买
借:长期股权投资 3200000
贷:长期股权投资 2700000
投资收益 500000
借:其他综合收益 100000
贷:投资收益 100000
篇4
[关键词] 长期股权投资 成本法 权益法
成本法,当投资公司对被投资公司经营活动无影响能力时采用的长期股权投资会计处理方法。即投资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账户,按原始取得成本入账后,始终保持原资金额,不随被投资公司的营业结果发生增减变动的一种会计处理方法。新准则规定对以下两类长期权益性投资采用成本法核算:一是企业持有的对子公司的投资;二是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且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长期股权投资。
权益法是指长期股权投资最初以初始投资成本计量,其后根据投资企业享有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份额的变化对投资的账面价值进行调整的方法。新准则规定,当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时,长期股权投资应采用权益法核算,但同时又规定,若投资业能够对被投资单位实施控制的,被投资单位为其子公司,投资企业应该将子公司纳入合并财务报表的合并范围,合并财务报表时应按照权益法进行调整。
一、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转为权益法的核算前提和方法
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由成本法转为权益法时,应区别形成该转换的不同情况进行处理:
1.持有的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共同控制、重大影响且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长期股权投资,因追加投资导致持股比例上升,能够对被投资单位施加重大影响或实施共同控制但未达到控制的,由成本法转为权益法核算时,应区分原持有的长期股权投资以及新增长期股权投资部分分别处理。
2.处置投资导致对被投资单位的影响力由控制转为具有重大影响或者与其他方一起实施共同控制的情况下,首先应按处置或收回投资的比例结转应终止确认的长期股权投资成本,然后再按照权益法的核算方法进行相应处理。
二、权益法改为成本法的条件
1.企业会计准则中有明确规定的情况。《准则》第十四条规定,投资企业因减少投资等原因对被投资单位不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的,并且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改按成本法核算,并以权益法下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作为按照成本法核算的初始投资成本。由此可见,当投资企业与被投资单位之间的关系由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变为不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此时投资企业对长期股权投资核算应由权益法改为成本法。
2.企业会计准则中没有明确规定但是可以推断的情况。当投资企业与被投资单位的关系由共同控制或者重大影响变为控制关系后,根据《准则》第五条的规定推断,此时投资企业能够对被投资单位实施控制,因此长期股权投资应当采用成本法核算。
三、长期股权投资中成本法改权益法的条件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因追加投资等原因,使得对被投资单位的投资份额增加,从而实现控制、共同控制,或者具有重大影响,对长期股权投资的会计核算方法就需要由成本法改为权益法,应按会计政策变更的原则进行处理,采用追溯调整法。
1.因持股比例上升由成本法改为权益法
(1)持股比例部分会计处理如下:①原取得投资时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余额大于应享有原取得投资时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份额,不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原取得投资时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余额小于应享有原取得投资时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和留存收益;②原取得投资后至新取得投资的交易日之间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相对于原持股比例的部分,属于在此之间被投资单位实现净损益中应享有份额的,调整长期股权投资和留存收益,余部分调整长期股权投资和资本公积。
(2)新增持股比例部分新增的投资成本大于应享有原取得投资时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不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新增的投资成本小于应享有原取得投资时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调整长期股权投资和营业外收入应说明的是,商誉、留存收益和营业外收入的确定应与投资整体相关。
(3)对于原持有投资和追加投资环节产生的相当于商誉部分或者是营业外收入部分要综合考虑:重点是两次投资是确认不一致的情况,两者金额要相互抵减,按照两次投资商誉和营业外收入的金额相互抵销后的净额确定长期股权投资入账价值。其中第一种类型是原投资成本与追加投资成本之和大于(或等于)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之和,对于这一类型的追加投资,在由成本法转为权益法核算时,长期股权投资按追加投资的实际成本确认,即借记“长期股权投资”,贷记“银行存款”等。第二种类型是原投资成本与追加投资成本之和小于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之和,在由成本法转为权益法核算时,长期股权投资的入账价值均为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减去已入账的原投资成本,长期股权投资的入账价值与追加投资成本的差额,如果是由原投资形成的,贷记“盈余公积”、“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由追加投资形成的贷记“营业外收入”,原投资成本与追加投资成本都形成差额的,贷记“盈余公积”、“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营业外收入”。
2.因持股比例下降由成本法改为权益法
(1)按处置或收回投资的比例结转应终止确认的长期股权投资
(2)剩余持股比例部分会计处理如下:
①剩余的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初始投资成本)大于按剩余持股比例计算的应享有原取得投资时被投资单位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份额,不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剩余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小于按剩余持股比例计算应享有原取得投资时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份额,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和留存收益。
②对于原取得投资后至转换为权益法之间被投资单位实现净损益中应享有的份额,调整长期股权投资和留存收益,其他原因导致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变动中应享有的份额,调整长期股权投资和资本公积。
减少投资成本法转为权益法核算的,精髓在于初始投资和出售投资之间剩余投资部分对于应该享有的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的份额为基础来进行追溯调整。资产评估增值部分构成了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化但是不构成所有者权益的账面价值变化。因此在追溯调整的时候要特别注意对于净损益的把握和对于资本公积的调整,而且在分析的时候不能直接找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变化份额的有关数据,只考虑所有者权益的变化。
最后,因为成本法的会计处理比较简单,但投资公司无法在账面上反映其在被投资公司股东权益中所占份额,所以成本法只适用于投资公司在被投资公司权益中所占份额不足以对被投资公司在被投资公司权益中所占份额不足以适用对被投资公司经营决策、理账决策等施加重大影响的情况,且被投资公司系非上市公司;若被投资公司为上市公司,则根据谨慎原则,应采用成本与市价孰低法重新确定投资的账面价值和投资收益。而采用权益法,能真实地反映投资公司在被投资公司权益中所占的实际份额,并可防止人为地操纵利润,但由于投资公司与被投资公司毕竟是两个独立的法人,权益法的处理与法律现实相悖,所以国外一般在投资企业能对被投资企业的股利方针施加举足轻重的影响时,才采用权益法。
综上所述,需要在不同的情况下针对企业的具体情况对长期股权投资会计核算方法进行转换。应此在转换时要注意以下两点:
1.在追加投资前按成本法确认投资收益时,应注意该投资收益仅限于获得的被投资单位在接受投资后产生的累积净利润的分配额,所获得的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的利润或现金股利超过被投资单位在接受投资后产生的累积净利润的部分,作为投资企业成本的收回,冲减初始投资成本,具体处理时应分投资年度和以后年度分别处理。
2.如果按成本法核算的时间跨度长,比方说五年、十年,然后再改按权益法处理,用以上方法来做调整分录的话工作量就比较大。
参考文献:
[1]胡亚洲:《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成本法与权益法的比较》.《会计之友》,2006年第7期
篇5
企业会计部门主要对成本费用、收入以及企业资产进行核算,有多种的会计核算方法。不同的核算方法对于企业的成本费用和收入都有较大的影响,主要是因为不同的核算方法会影响纳税的金额发生变化,下面对税收筹划在企业会计核算中的应用进行分析。
1.1收入结算方式的选择
企业对于销售的货物有着不同的结算方法,不同的结算方法计算时间也有出入,纳税的时间也有出入。税法规定,对于直接收款的销售方法,当天必须把提货单交给买方,并且确认交货时间;委托销售收款或者银行销售收款方式,对于发出的货物办理好委托手续,并且确认当天收货;采用赊账或者分期付款的销售收款手段,把合同的签订日期作为收款日期。通过货物销售收款手段的调整,可以延缓纳税的时间。
1.2费用列支的选择
对于费用列支的税收筹划,尽可能的列支当期的费用,对于可能造成的损失,要改为减少所得税和延缓纳税的时间,获得税收的利益。
1)对于已经发生坏账,对于货物的亏损情况要及时进行货物记录。
2)对于能够预测到的损失,要及时入账进行核算。
3)减少成本费用的摊销时间。
1.3长期投资核算方法的选择
长期投资核算方法主要有成本法和权益法两种,投资核算方法的选择主要由投资企业在被投资企业所占有的股份比重,以及投资企业在被投资企业权利的大小决定。根据投资的理论可以看出,当投资的比重小于30%时,采用成本法进行投资;当投资比重在30-50%之间时,采用权益法。因此,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投资方法。一般情况下,被投资的企业是先盈利后亏损,选择成本核算法,先亏损后盈利选择权益核算法。如果被投资的企业发生亏损,采用成本法进行资金核算,则无法对企业的获得利润进行核算;但是采用权益法进行核算时,会导致投资企业的亏损,而减少对利润的核算,可以起到延缓纳税的作用。尽管两种核算方法的纳税金额相同,但是纳税时间却有很大区别。
1.4存货计价的选择
企业存货计价的高低,对于企业的盈利核算有很大影响。选择不同的存货计价方法,对于企业每个季度的利润核算收入有很大区别。按照会计核算的相关规定对企业存货计价进行划分,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个别计价法、先进先出法、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移动平均法、毛利润核算法、售价金额核算法等。采用那种核算方法进行企业存货的计价,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当出现物价上升时,发出的货物采用加权平均法,此种方法稳定性能较好,可以多计发货的成本,并且会增加存货成本,可以产生较低的季存货,减少相应的税收;当出现物价降低时,采用先进先出法对期末存货进行核算,加大了当期成本,较少了相应的纳税。当企业出现经济危机时,延缓企业纳税,就等于从国家借出一部分无息贷款,可以使企业作为运营资金,从而取到利润。这个做法对于企业的发展和竞争都是很有利的。
2结语
篇6
关键词:新会计准则;长期股权投资
一、前言
2007年1月1日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开始在我国所有上市公司中实行,总共包括1项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其中关于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的规定相对于旧的会计准则来说变化较大。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在会计核算方法、长期股权投资的规定范围、初始成本的确定、报表的信息披露等方面都有较大的改进。尤其是公允价值的引入标志着我国企业财务进入了一个与国际会计惯例趋同的新时期。鉴于这些改变会对我国的企业财务工作产生比较大的影响,因此,作者结合新准则实施一年多来的情况,在分析完新旧准则差别的基础上,着重对新会计准则中长期股权投资变化的影响进行探讨。
二、新会计准则中有关于长期股权投资的规定
长期股权投资指持有时间超过一年的对企业的股权投资。长期股权投资是一种虚拟资本的体现,是企业的一项金融资产。其对投资方而言通常是一项金融资产,而对于被投资方而言则是一项权益。按是否指定为套期的项目,长期股权投资可以分为未被套期长期投资和被套期长期股权投资。
新的会计准则中规定当企业的投资占被投资企业股权比例低于五分之一且没有重大影响的情况下,会计核算方法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采用成本法核算,初始投资以投资支付现金或者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计量,后续计量按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确定是否计提减值准备;另一种情况是当公允价值能可靠计量时,按公允价值计量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初始计量和后续计量均按公允价值,后续计量时前者的计量差额计入当期损益,后者计入所有者权益。
当投资企业对被投资企业有重大影响时按照权益法进行核算,权益法核算内容与原会计准则规定有一定不同。初始计量:初始投资成本大于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不调整;小于的,初始投资成本调整为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二者差额计入当期损益。后续计量:被投资单位发生损益和宣告分派利润或现金股利的,进行相应调整;投资企业的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和其他实质上构成对被投资单位净投资的长期权益,减至零为限,投资企业负有承担额外损失义务的除外;被投资单位的损益应当以投资时的公允价值、投资企业的会计政策和会计期间为基础进行调整;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的其他变动,也应当调整。当投资企业占被投资企业股权比例超过50%。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具有控制权,采用成本法核算,但编制合并报表时按权益法调整。分为企业合并形成的和非企业合并形成的。其中企业合并形成的,又分为: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和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具有控制权的长期股权投资的后续计量: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的现金股利或利润,确认为当期投资收益;资产负债表日,按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确认是否计提减值准备。
当终止确认所有长期股权投资,均将原计入所有者权益的部分转为当期损益,并且将账面价值与收到金额之间的差额确认为当期损益。在了解完这些基本情况以后,接下来我们将对新旧会计准则会计核算方法的主要差异进行分析,进而探讨新会计准则中长期股权投资变化的影响。
三、新旧会计准则中会计核算方法的主要区别
对于企业长期股权投资的处理方法,新旧会计准则存在不同的处理方式,并且新会计准则下长期股权投资的会计处理在很多方面和旧的会计准则有不同。以下将具体探讨细节上的差异:
1.缩小了准则规范的范围,同时对投资进行更细致的分类
原投资准则规范的内容包括短期投资、长期债权投资和长期股权投资。新准则仅包含了长期股权投资。同时新的《长期股权投资》准则又将投资细分为:投资企业能够对被投资单位实施控制的长期股权投资;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的长期股权投资;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并且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长期股权投资;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并且在活跃市场中有报价、公允价值能可靠计量的长期股权投资。相比较而言,我们知道新准则考虑了更多具体情况,这本身对于不同种类的长期股权投资的会计核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了。
2.对于初始投资成本的计量更加规范了
旧的准则中对初始投资成本的确认方法主要区分成本法和权益法两种方法,并在权益法下对初始投资成本与应享有被投资单位所有者账面权益份额的差额,计入股权投资差额;同时,在旧准则中则明确指出准则不涉及企业合并。而新准则在企业合并业务下分为同一控制下和非同一控制下两种情况处理。权益法核算中取消了股权投资差额的做法,对初始投资成本大于取得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差额,属于商誉的部分,不需调整初始投资成本;如小于时应计入当期损益,调增相关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可见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的业务活动不再单一,股权投资也从简单的直接对外单位投资和股票投资向外扩展,采用企业合并战略已经为很多企业所接受,成为企业的一项重要的投资业务,相关的会计账务处理也需要统一规范。
3.两种会计核算方法(权益法和成本法)的确认差别
权益法转为成本法:当投资企业因减少投资等原因对被投资单位不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的,并且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改按成本法核算,并以权益法下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作为按照成本法核算的初始投资成本。成本法转为权益法:因追加投资等原因能够对被投资单位实施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但不构成控制的,应当改按权益法核算,并以成本法下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或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中关于金融工具的规定确定的投资账面价值作为按照权益法核算的初始投资成本。这项规定,运用的是未来适用法,不需要对长期股权投资进行追溯调整。同旧准则相比,新准则简化了此种情况下长期股权投资的会计处理。按旧准则规定,成本法转换为权益法时,需要对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进行追溯调整。
此外,长期股权投资确认时原投资准则按持股比例确定享有被投资单位账面净利润的份额,确认为投资损益;而新准则主要以取得投资时被投资各项可辨认的资产的公允价值为基础,对被投资单位的账面净利润进行调整后进行确认。
4.长期股权投资减值会计处理的差别
新会计准则规定如果按成本法核算的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应当按照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的方法处理;其他按照资产减值准则规定方面处理;在减值损失核算方面,新准则规定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这就意味着长期投资减值损失一旦计提将永久的减少企业利润,企业无法再通过减值损失转回来调高利润。原准则在处理减值损失时对由于被投资单位经营状况变化等而导致其可收回金额低于投资的账面价值,应将可收回金额与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计提的减值准备,确认为损失,以后会计期间恢复时,可以转回。
四、新会计准则中长期股权投资变化的影响
1.两种会计核算方法(权益法和成本法)规定的影响
由上面的差别分析,我们知道新企业会计准则中规定当投资企业对被投资企业有实际控制权时,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方法由原来采用权益法核算改为采用成本法来核算,然而当编制会计合并报表时有应当按照权益法进行调整。这实际上是说母子公司型的企业必须要编制两张表报:一张用成本法编制和一张用权益法编制。这项变更不影响合并报表的财务指标,但对母公司报表的影响较大,主要影响母公司投资收益,进而影响母公司的年终分红的能力。
2.不再确认投资差额的影响
新企业会计准则中不再确认长期股权投资差额,也取消了有关股权投资差额摊销的规定。这一规定将会使那些存在巨大的长期股权投资借方差额的企业受益,使他们的净利润增加;反之,若股权投资差额为贷方余额的,净利润将减少。这样做的道理是显而易见的,如果这些差额与企业合并没有关系,且没有办法和被投资企业资产和负债的账面价值进行区分,其结果是对于该类企业的利润将不再需要对其股权投资差额进行摊销。
3.公允价值应用的影响
新准则中有两处提到了公允价值:一处是在投资成本的确定时,对于发行证券取得长期股权投资的采用公允价值确认初始投资成本;另一处是在后续计量中,采用权益法核算时引入了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概念,以公允价值作为会计计量的基础。事实上早在1998年的时候我国政府就曾将公允价值引入债务重组的计量中,结果由于制度不健全而成为上市公司利润操控的一个靶子,最终于2001年取消。现今在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大量引入公允价值这一计量基础会对于企业的权益产生重大影响,同时能否发挥出其积极的作用或者是否会再次成为企业盈余操纵的工具,还要继续研究。
4.关于长期股权投资减值损失规定的影响
新会计准则中对于长期股权投资规定其减值损失一旦确认,在以后年度期间就不得转回。通常企业会在亏损年度通过转回前期所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以达到减少当期费用,增加当期利润的目的。相反在盈利年度进行反向操作,大幅计提减值准备,增加当期费用,降低当期利润,以便以后期间利润下降时再予以转回。因此,这一规定的实施能够有效地遏制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操纵的行为。
总之,新企业会计准则在原来会计准则的基础上变化较大,尤其是有关于长期股权投资的会计处理规定方面。这些新规定更加规范了企业有关于长期股权投资的会计实务操作,最终使得企业提供的会计报表信息更加准确。然而新会计准则的实行时间不是很长,有些存在的问题还需要我们进一步探索。
参考文献:
[1]钱莹.新准则下长期股权投资会计处理探讨[J].市场周刊,2007(2).
[2]董德志.新准则下长期股权投资的会计核算解析[J].冶金财会,2007(4).
[3]李平.新准则实施后公允价值在长期股权投资核算中的应用[J].审计月刊,2008(3).
[4]饶庆林,饶春林.新准则下长期股权投资会计处理方法[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7(11).
篇7
关键词:事业单位;对外投资;核算;探讨
对于事业单位来讲,其既不直接参与物质资料的生产及运营工作,同时也不具备社会经济行政管理能力,然而却通过精神商品及各类劳务方式间接或直接的向社会提供服务。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但部分经济业务或者事项的核算应当采用权责发生制;事业单位同普通的企业、行政单位有较大的差别,单位内部会计部门一般是以货币作为计量单位,全面核算、监管事业单位的预算资金及运营收入、支出过程的专业会计人员。以下简要针对事业单位对外投资的核算相关内容进行分析,仅供参考。
一、对外投资的定义及类别
事业单位的对外投资指的是事业单位在保证自身正常运转和发展的前提下,通过资金货币、真实事物、无形资产等方法对其他单位进行投资的行为。通常来讲,事业单位在进行对外投资操作时,依照相应的标准,可以将其划分成以下几种类别:其一,依照对外投资的对象标准,可以将投资行为划分成债券投资及其他投资两类。债券投资指的是事业单位利用购买国库券或者企业债券等开展对外投资行为。其他投资指的是事业单位去除购买债券活动以外的投资行为;其二,依照对外投资的性质标准,可以将投资行为划分成权益性的投资及债权性的投资两类。权益性的投资指的是事业单位利用投资获取被投资企业部分所有权,进而同被投资企业产生所有权管理。例如:事业单位利用协议、合同等形式向联营、合资企业施行投资活动。债权性的投资指的是事业单位利用投资获取被投资企业的债权,进而同被投资企业产生债权及债务关系。再者,事业单位对外投资按照时间可以分为长期投资和短期投资:其中,持有时间超过一年(不含一年)的股权投资和债权性质投资称为长期投资。依法取得的持有时间不超过一年含(一年)的投资称之为短期投资,主要是国债投资。按照对外投资的对象标准,可以将投资行为划分成债券投资及其他投资两类。
事业单位将空闲的资金用于购买证券、其他资产等,进行投资行为时;遵照我国相关法规标准的要求,应当进行必要的可行性论证,并经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报同级财政部门审批。事业单位对外投资收益以及利用国有资产取得的收入应当纳入单位预算,统一核算、统一管理。
二、提高事业单位对外投资核算水平的措施
(一)消除净资产类的投资基金项目
因为投资基金项目的核算工作不但对事业单位投资的范围进行了限定,同时该项目也很容易造成账户同对应金额不一致的问题。由资产的属性角度来看,对外的资产同无形资产相同,仅是表达的方法存在区别,由资产的运转流程方面看,无形资产同材料的增加与减少不一定与企业的净资产形成关联,更不会相对应。
(二)增多净资产的类别
在进行财务核算工作期间,核算事业单位资金亏损与收益工作是其重要的内容。现今,很多事业单位普遍不愿意背负国有资产流失的责任,因为会计核算多为成本计价,因此,对外投资项目的亏损数额并不会反应到账目报表内,账目上仅是初始的投资价值。因为没有做好减值准备,事业单位的资金投资情况不能反馈到账面上,从而影响了会计决算报告的质量。因此,建立利用投资收益项目来对事业单位对外投资的盈亏情况进行评估。
(三)改进并完善对外投资核算
对于事业单位来讲,其利用商品进行对外投资活动,无论是归属于一般纳税人或者小范围纳税人的事业单位,都需要遵照增值税的相关规定进行销售,核算并上缴增值税。遵照合同协议确定对外资产,遵照库存的成本确定库存的商品。遵照计算的增值税确定应缴税金,遵照合同的协议明确增值税的差额。事业单位在利用固定资产或者无形资产进行其他企业的投资活动时,需要遵照两方约定的价值,借记对外投资,遵照材料面价值的数额记录无形资产,遵照差额记录投资收益。
(四)参考企业会计标准中对外投资的核算措施
对于事业单位来讲,其在进行事业单位的投资活动核算期间,需要参考企业会计标准中的核算措施,消除不具备控制能力、影响较大、没有报价、公允性弱的成本核算措施,投资企业可以对被投资企业进行长时间的股权控制投资,也就是对下属企业的投资应用成本法进行核算,其他的内容遵照权益法进行核算。
(五)资金回收处理措施
当投资项目时间满以后,事业单位想要回收投资,借记银行存款或其他资产科目,贷记长期投资或短期投资,二者间的差额记录其他收入。
三、事业单位对外投资核算方法具体应用
(一)以货币资金取得对外投资的核算
1.短期投资;(1).事业单位在取得时,应当按照其实际成本(包括购买价款及税金.手续费)作为投资成本,例如:某事业单位将企业内部空闲资金60 000元,进行投资则会计的分录应为借记:短期投资60 000贷记银行存款60 000
(2).出售或到期收回短期债券投资时:借:银行存款贷:短期投资
其他收入――投资收益(或者在借方)如上例中收回短期投资和利息200元时,应借记银行存款60 200贷记短期投资60 000贷记其他收入――投资收益200
2.长期投资(1) 事业单位取得时应按照长期投资种类和被投资单位等进行明细核算:借记:长期投资――股权投资/债券投资贷记:银行存款同时借记:事业基金贷记:非流动资产基金――长期投资
比方说某事业单位以银行存款购买50 000元的3年期国库券,年利率为3.69%,半年付息一次;支付相关税费300元。会计部门应做如下会计处理。
借:长期投资――债权投资50300
贷:银行存款(50000+300)50300
同时借:事业基金50300贷:非流动资产基金――长期投资50300
(2)获取投资收益的核算转让或收回投资的账务处理
转让长期债券投资:借记:银行存款贷记:长期投资其他收入―投资收益(或者在借方),同时,借:非流动资产基金――长期投资贷:事业基金
(3)转让长期股权投资:借:待处置资产损溢贷:长期投资同时借记:非流动资产基金――长期投资贷记:待处置资产损溢
借记:银行存款贷记:待处置资产损溢――处置净收入
借记:待处置资产损溢贷记:应缴国库款
如果该事业单位收到上述债券半年利息922.5元,财会部门根据有关凭证,填制记账凭单,作会计分录如下:借:银行存款(50 000×3.69%÷12×6)922.5贷:其他收入――投资收益922.5
若该事业单位对外转让上述债券,取得价款52 000元,已收存银行,其会计处理如下:借记银行存款52 000元 ,借记长期投资―债权投资50300元,贷记其他收入(52000-50300)1700元;同时,借记:非流动资产基金―长期投资50300元,贷记:事业基金50300元
(二)以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取得的长期投资:(1)取得时。事业单位应按照评估价加上相关税费作为投资成本,应借记:长期投资贷记:非流动资产基金―长期投资 ;按发生的相关税费,借记:其他支出贷记:银行存款/应缴税费同时,按照投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对应的非流动资产基金,借记: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累计折旧/累计摊销贷:固定资产/无形资产。例如:事业单位经批准将一台专业设备用于对外长期股权投资,设备原始价值为100 000元,预计使用年限为10年,已使用4年,累计折旧40 000元。该设备评估价为70000元,发生评估费2000元,已用银行存款付讫。则财务部门应编制有关会计分录如下:借:长期投资――股权投资(70000+2000)7 2000贷;非流动资产基金―长期投资7 2000借:其他支出2000贷:银行存款2000借: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60 000借累计折旧40 000贷:固定资产100 000
(2)持有期间取得利息收入5000元,应作会计分录如下:借:银行存款 5000 贷:其他收入 5000
(三)转让或者收回对外投资的核算
当事业单位将对外投资进行转让或者收回后,需要依据真实的数额,进行记录。例如:如果事业单位购买的国库券到达期限,需要换抵现金,回收成本200 000元,同时收回利息20 000元,则编制的会计分录内容应为:借记:银行存款 220 000 元,贷记:对外投资 204 000元,贷记:其他收入16 000元。另外,借记:非流动资产基金―长期投资 220 000元, 贷记:事业基金 220 000元。事业单位需要加大投资的核算及管理力度,从而确保资产的增值与安全。
总结:
伴随着当前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想要保证自身在激烈竞争的局面下获有一席之地并不断发展,就需要加大对外投资的力度,不断改进并完善核算方法,从而增加企业的资金收益,增强事业单位市场竞争能力。因此,对事业单位对外投资核算的方法进行探讨是值得相关工作人员深入思考的事情。(作者单位:吉林省有色金属地质勘查局六0二队)
参考文献:
[1]张娜.加强事业单位对外投资管理的路径探析[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2(18).
[2]李静.关于加强事业单位对外投资管理的思考[J].China's Foreign Trade,2010(Z2).
[3]冯广益,石国华.探讨事业单位对外投资会计核算中的问题及对策[J].河北企业,2011(03).
[4]吴强华.事业单位对外投资的核算与管理[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3(02).
[5]蒋岩,孙琪光,张天雷.加强对科学事业单位对外投资的管理[J].农业经济,2010(07).
[6]朱恒金,曹卫.国资公司对外投资效益审计思考[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1(03).
篇8
(1)采用单项比较法计提跌价准备时,短期投资向长期投资的划转
例1:假设甲企业采用单项比较法计提跌价准备,1999年6月30日因股票C市价明显下跌,为避免变现损失而划转为长期持有。
股票的有关资料如下:
成本890000元
市价890000元
跌价准备40000元
账面价值850000元
在划转时,甲企业应做如下会计凭证:
借:长期股权投资——股票C850000
短期投资跌价准备——股票C40000
贷:短期投资——股票C890000
上例中,划转日恰在资产负债表日(6月30日为中期报告日),此时股票c的市价正好等于其账面价值。但是,若股票C于7月26日划转为长期股权投资,而当日的股票市价为840000元,则甲企业应首先按成本与市价孰低法补提跌价准备10000元。甲企业应做会计处理如下:
补提跌价准备:
借:投资收益——短期投资跌价准备10000
贷:短期投资跌价准备——股票C10000
划转时:
借:长期股权投资——股票C840000
短期投资跌价准备——股票C50000
贷:短期投资——股票C890000
如果7月26日划转时股票C市价上涨至860000元,则应做会计处理如下:
借:长期股权投资——股票C860000
短期投资跌价准备——股票C40000
贷:短期投资——股票C890000
投资收益——短期投资跌价准备10000
(2)采用类别比较法或总体比较法,计提跌价准备时,短期投资向长期投资的划转
如果企业采用类别比较法或总体比较法计提跌价准备时,企业只能确定某类或全部短期投资的账面价值,而某一项短期投资的账面价值是无法确定的。因此,在这种情况下,短期投资向长期投资划转就只能从总体上冲减短期投资跌价准备。
例2:接上例,假定7月26日股票C的市价为840000元,则无论采用类别比较法还是总体比较法,甲企业的划转分录为:
借:长期股权投资——股票C840000
短期投资跌价准备——股票C50000
贷:短期投资——股票C890000
如果7月26日股票C的市价为870000元,则划转分录为:
借:长期股权投资——股票C870000
短期投资跌价准备——股票C20000
贷:短期投资——股票C890000
如果7月26日股票C的市价涨至895000元,则依据成本与市价孰低原则。应按成本890000元增加“长期股权投资”科目。划转分录如下:
借:长期股权投资——股票C890000
篇9
一、新旧准则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方法比较
(一)成本法和权益法适用范围的变化。原准则规定: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无控制、无共同控制且无重大影响的,长期股权投资应该采用成本法核算;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的,长期股权投资应该采用权益法核算。
新准则规定:企业持有的长期股权投资,在下列情况下采用成本法核算:1、投资企业能够对被投资企业实施控制;2、投资企业对被投资企业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并且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长期股权投资;3、被投资企业在严格的限制条件下经营,其向投资企业转移资金的能力受到限制。而投资企业对被投资企业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的长期股权投资应采用权益法进行核算。
(二)初始投资成本计量的变化。原准则规定:长期股权投资取得时的初始投资成本,是指取得长期股权投资时支付的全部价款,或放弃非现金资产的账面价值,以及支付的税金、手续费等相关费用,即以投出资产的账面价值作为计量基础。
新准则对初始成本的确定分为企业合并取得和非合并取得,分别做出规定:
1、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取得的股权投资,合并方以支付现金、转让非现金资产或承担债务方式作为合并对价的,应当在合并日按照取得被合并方所有者权益账面价值的份额作为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投资成本与支付的现金、转让的非现金资产以及所承担债务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应当调整资本公积;资本公积不足冲减的,调整留存收益。新旧准则比较存在明显差别:原准则以投出资产的账面价值作为初始投资成本;而新准则是以取得被投资方所有者权益账面价值的份额作为初始投资成本。
2、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取得的股权投资,初始投资成本是投资方在购买日为取得对被购买方的控制权而付出的资产、发生或承担的负债以及发行的权益性证券的公允价值,即以付出的资产等的公允价值作为初始投资成本。同时,规定了在对非同一控制下取得的子公司采用成本法核算时,按规定确定初始成本后,投资方对初始投资成本大于合并中取得的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差额,应当确认为商誉;投资方对初始投资成本小于合并中取得的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差额,应当计入当期损益。
3、非企业合并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其初始投资成本的确定与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取得的股权投资基本一致,也是以付出资产的公允价值作为初始投资成本。
二、新旧准则对控股公司会计处理的变化
原准则对有控制权的投资采用权益法核算;新准则规定采用成本法核算,但在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按照权益法进行调整。从单个报表看,对有控制权的投资如果由权益法改为成本法核算,在被投资企业取得盈利的情况下,投资公司的资产和权益将减少;就合并会计报表而言,企业按照权益法进行调整,仍将相关企业看作一个整体,相关企业之间的经济交易均被视为一个企业的内部事务,因此,会计报表的合并结果并不受影响。
新准则将控制分为同一控制和非同一控制,下文对非同一控制下取得的子公司进行研究,分析新旧会计准则核算方法的不同对于投资公司单个报表的影响。
例:2007年1月1日甲公司以固定资产对乙公司投资,取得乙公司60%的股权。该固定资产原值160万元,已计提折旧60万元。投资当日,该固定资产公允价值120万元,乙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为150万元。12月31日乙公司实现净利润30万元。2008年3月1日乙公司宣告分派现金股利5万元,股票股利10万元。(股权投资差额按10年摊销)
(一)按照原准则要求,应该采用权益法进行核算:
2007.1.1
借:固定资产清理 100
累计折旧 60
贷:固定资产 160
借:长期股权投资
―乙公司(投资成本) 90
长期股权投资
―乙公司(股权投资差额)10
贷:固定资产清理 100
摊销:
借:投资收益
―股权投资差额摊销 1
贷:长期股权投资
―乙公司(股权投资差额) 1
2007.12.31
借:长期股权投资
―乙公司(损益调整) 18
贷:投资收益
―股权投资收益 18
2008.3.1
借:应收股利 3
贷:长期股权投资
―乙公司(损益调整) 3
(二)按照新准则的要求,应该采用成本法进行核算:
2007.1.1
借:固定资产清理 100
累计折旧 60
贷:固定资产 160
借:长期股权投资―乙公司 90
商誉 30
贷:营业外收入 20
固定资产清理 100
2008.3.1
借:应收股利 3
贷:投资收益 3
可以看出,由于新旧准则长期股权投资对有控制权投资的不同核算,对投资企业的资产和利润均产生了不同影响:
1、对资产的影响。(1)新旧准则中,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计量方法不同,原准则中换出资产账面价值与取得被投资企业所有者权益份额之间的差额10万元(100-150×60%)计入股权投资差额并进行摊销;新准则中以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与取得的被投资企业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差额30万元(120-150×60%)计入商誉,并且不予摊销,从而增加投资企业当期资产。(2)在成本法下,被投资企业盈利时投资企业不做相应的会计处理,因此投资企业资产将减少。
篇10
一般来说,所谓盈余管理是企业管理人员为了实现效用最大化及企业价值最大化所作出的会计选择。但是,也有一些企业利用会计变更以实现对盈余进行操纵的做法,导致会计盈余信息的不真实性,从而对投资者的判断造成错误引导。
所谓会计变更,包括会计政策变更及会计估计的变更。
会计政策变更是企业对相同的交易或事项采用另一会计政策行为,一般会计政策是不得随意变更的,但也以下两种情况需要变更会计政策:
1、推行了新的会计准则及会计制度。
2、为了能够提供更为真实可靠的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信息需要变更会计政策。
在实现会计政策变更后,有两种会计处理方法,一是追溯调整法,既对相关的项目进行追溯,以使交易或事项在初次发生时就开始采用新的会计政策,此时应当计算会计政策变更的累积影响数,并相应调整变更年度的期初留存收益以及会计报表。二是未来适用法,对过去已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不再追溯,只对变更当期及未来期间的交易或事项产生影响,这样企业也不必调整变更当年年初的留存收益。
会计估计变更,是企业对其结果不确定的交易或事项根据最近可利用的信息为基础作出的判断,以此对以往的事项作出估计和修正。会计估计变更有两种情形,一是企业赖以进行会计估计的基础发生变化,则会计估计需要调整,二是随着时间推移,企业对交易或事项掌握了更新的信息,需要对原有的会计估计进行调整。
可以看出,会计变更的本质目的是为了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但其判断具有主观性,也就是说,对于情况是否发生了变化,是否掌握了新的信息,是由企业管理层自行做出判断,外部人员无法知道真实情况,也难以无法确定变更是否合理。加之会计变更的处理方法也较为简便,对于企业来说,无疑是成本最低最为有效的盈余处理手段。
二、会计变更盈余管理存在的问题
1、会计政策变更
(1)坏账政策。企业对于坏账损失的核算有直接转销法和备抵法两种。直接转销法是发生坏账时才进行确认坏账损失。备抵法则是估计坏账损失,进行坏账准备,具体操作上又可分为余额百分比法、帐龄分析法、销售百分比法、个别认定法。会计制度允许上市公司自行选择坏账损失的核算方法。有企业通过变更坏账准备计提的方法,使企业提高了未来的坏帐准备,使当年的利润减少,进一步扩大亏损额,这样一来,下一年度的扭亏为盈的目标就要容易实现的多,也容易体现管理者的业绩。
(2)发出存货方法。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有个别认定法、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移动加权平均法和后进先出法等。一般来说,当物价上涨时,先进先出法高估期末存货,同时增加当期利润;后进先出法则低估期末存货,同时减少当期利润。当物价下跌时情况正相反。如果企业在处理盈余时人为改变发出存货方法,在帐面上就会体现企业的业务利润增加或减少,掩盖企业盈余信息的真实性。
(3)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方法。依会计准则,长期股权投资有成本法和权益法两种核算方法对于。对于重大影响的投资,应采用权益法核算,从而反映被投资企业损益;在成本法下,则不反映。但有的企业在进行对外投资时,对于重大投资却未按照权益法核算,使帐面信息难以反映企业真实的财务状况。
(4)合并范围的变更。对于投资企业的对被投资企业能进行实质控制的情况下,应当合并报表,以体现公司的业绩。而有的企业表决权资本已占到50%以上却无故不实行合并报表,难以反映企业真实业绩。
2、会计估计变更
(1)对于坏账准备计提比例变更采用不同的方法,就可以增加或减少当年的管理费用,从而操纵盈余。
(2)对于固定资产则折旧的方法、年限上进行变更,导致公司利润的虚增。
(3)对于公司坏账准备、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和长期投资减值准备等这些出于谨慎原则的会计估计下,通过变更这些不确定的估计,实现对盈余的操作。
三、会计变更盈余管理存在的规范
1、盈余处理往往出于企业管理者的职业判断,这些判断往往又在现行会计准则范畴内,因此光是片面限制会计变更,很难完全消除盈余管理问题,往往也可能打击激励对象的积极性。因此,在制定会计准则上,一是需要有一个长期的准则目标,对会计准则执行者提供正面的引导,二是需要兼顾相关利益者的合法利益,使其能遵循准则要求,三是对职业人员进行规范化培训,使其提高职业道德及职业素养,在作出判断时更为准确。进一步来说,适当限制会计人员的专业判断范围和对会计准则的选择权,增强会计准则的可操作性,都是较为合适的方法。
2、完善披露制度。对于因为信息不对称所造成的随意进行会计变更以操纵盈余的问题,需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定期公布公司有关信息资料,减少信息不对称,从而为上市公司会计变更行为提供合理性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