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基础知识范文

时间:2023-07-04 17:25:1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中医养生基础知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中医养生基础知识

篇1

良好的记忆品质是人在再认和回忆经历过的事情时,所表现出的记忆的敏捷性、持久性、准确性和准备性的一致性。培养学生良好的记忆品质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要求,因为具有良好记忆品质的人能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积累经验,扩大经验,储存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在未来知识与能力竞争的社会中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然而在初中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记忆品质的工作还做得很不理想:许多学生对课文应掌握的知识如过眼的烟云,往往是学到后面忘了前面,回忆不起需要回忆的事物,经常想错试题的答案,记错英语单词或数学公式,背错文章等等。这种情况不能说我们教师没有责任,不能不说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失误。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我们教师在如何培养学生良好记忆品质的认识和作法上,都有一定的片面性。如:有的教师认为只管完成教学任务,至于学生对知识掌握如何,那是学生自己的事。于是他们对课文中的知识不引导学生进行全面系统地归纳、整理,对其中的重要部分也不明确要求学生记下来,更谈不上去对学生进行培养良好记忆品质的方法指导和能力训练。因此,造成了学生所具备的基本素质与新时期人材需要的差距。由此看来,在初中教学过程中,必须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记忆品质,提高记忆能力,获得牢固的知识。

怎样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记忆品质呢?下面试探根据我们的体会,将培养学生良好记忆品质的方法指导和能力训练结合起来,谈谈自己的一些认识和做法。

一、加强记忆的目的性和自觉性的指导。

心理实验证明,记忆依赖目的和任务。教师可在课堂教学中,要求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一定的记忆任务。如:背诵课文中某个精彩片断,记住某个公式或定理等等。与此同时,教师可对学生不断地进行前途理想教育,培养学生具有直接和间接的学习兴趣,从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使他们更多地、主动地、自觉地提出学习任务和记忆的任务。还可在不同的场合、环境,训练学生注意力集中、感知认真、观察仔细、思维积极、记忆专注的品质,以此来促进记忆的目的性和自觉性的形成。

二、提高使用正确识记方法的能力。

科学的记忆方法,能使人获得牢固的知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要注意引导他们:

1、发展意义识记的能力。充分理解材料是发展意义识记的必要条件。对于有关材料要让学生充分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编写提纲,列表格和图示来识记。对于相关的材料可指导学生进行比较,寻找出异同点来识记,并在比较的基础上对识记材料进行加工、整理、归类,然后分别采用“联想记忆法”、“分类记忆法”和“重点记忆法”进行识记。这样可以调动思维的积极性,取得良好的识记效果。

2、应正确组织学生复习,锻炼记忆能力。复习是增强记忆,克服遗忘的主要方法。组织复习应注意:第一,要及时复习。对刚学过的内容要及时多加复习,随着记忆巩固程度的提高,复习的次数可相应减少。第二,复习要注意科学性。在复习时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正确分配复习时间,合理安排复习内容。第三,复习方法多样化。多样化的复习方法可以避免枯燥、单调,提高学生智力活动的积极性,从而使掌握的知识更透彻、更牢固、更灵活。

三、运用多种分析器协同记忆。

记忆本来就是一种复杂的心理过程,只有调动心智器官和心理机能,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古人强调读书要做到“心到”、“眼到”、“口到”就是这个道理。例如:我们在进行语文和英语教学时,让学生视、听、读、写相结合的效果要比单一视或听的效果好,再如:学化学做实验时,不但进行了操作,看到了各种光、色,还闻到了气味,甚至尝到了味道,耳、眼、手、鼻、口全都动员起来投入学习,记忆就特别清新。

四、养成自我检查习惯,提高正确再认和回忆的能力。

篇2

论文摘要:中等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目标的实现,必须注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满足和适应学生就业以及发展创新的需要。这是广大中等职业教育工作者长期以来孜孜不倦追求的目标,并通过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学生专业意识、注重实践教学、推进产学结合几方面来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我国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应以培养社会大量需要的具有一定专业技能的熟练劳动者和各种实用人才为主。”以此培养目标为指导的中等职业学校教育必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大量具有实际动手能力、操作能力的生产、服务、经营、管理等专业技能型人才,其落脚点是使学生能顺利地走向社会,适应工作岗位和社会发展要求,提高学生的就业率。由此,中等职业学校必须加强学生的专业技能的培养,使学生具备较强的就业竞争能力、从业能力、岗位适应能力和发展创新能力。

一、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专业技能的构成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专业技能一般由基本能力、专业能力、关键能力和优良的思想品德素质构成。

基本能力,是指从事社会职业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的、通用的能力,它具有在社会不同职业和岗位之间普遍的适用性、通用性和可迁移性等特点,是作为一个现代职业人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和从业能力,主要由语言表达能力、文字表达能力、自理和自律能力、责任感、诚信度、计算机操作能力、基本的判断能力和辨别能力等构成。

专业能力,指专门知识、专业技能和专项能力等与职业直接相关的基础能力,是职业活动得以进行的基本条件。这是作为一名岗位技术人员所必备的能力,主要由专业岗位知识、实践操作能力、应用能力和推广能力等构成。

关键能力,指的是具体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以外的能力。它强调的是,当职业发生变更,或者当劳动组织发生变化时,劳动者所具备的这一能力依然起作用,从而能够在变化了的环境中重新获得新的职业知识和技能。这是一种从事任何一种职业的劳动者都应具备的能力。可以理解为在一般专业能力的基础上掌握的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及创业发展等必须具备的能力,主要有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包括合作能力、沟通能力、交往能力等;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运用科技的能力等;心理承受能力,包括自信心、独立性以及适应环境、承受挫折和风险的能力等;组织管理能力,包括预测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判断力、决策能力、设计能力、协调能力、经营能力、管理能力等;发展创新能力,主要包括想象能力、思维能力、进取心、上进心、毅力、获取知识的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等构成。

优良的思想品德素质,是从事职业活动所必备的素质,也是形成良好专业技能的基础。思想品德素质在职业实践中,主要表现在职业道德的优劣,对待劳动的态度和劳动能力的强弱及自强、自立、自尊、自律意识等方面的构成上。

二、培养学生良好专业技能的现实意义

1.专业技能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学会从业

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要求学生在德、智、体诸方面得到全面发展的基础上。获得某一特定职业所需的实际能力,即学会做事,学会从业。这是职业教育的基本目标。对学生进行专业技能培养,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因此,为强化学生实际的工作能力,必须综合职业的知识和技能,并以从业能力的培养为核心,既注重实际操作技能的娴熟,又注重新时期对职业人心智、技能的训练。所以,在学生独立完成某项任务时重视综合能力的培养,将使学生在今后职业实践中具备在职业岗位上发现和解决实际问题的从业能力。

2.专业技能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学会创新

专业技能的培养,着眼点应在于结合实际的生产环境和过程,使学生在掌握基本从业能力的基础上,训练其综合运用技能、知识与经验的能力。可以这样认为,专业技能的培养是造就具有创新思维的高素质从业人员队伍的必然要求。

3.专业技能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学会生存

随着科技进步和经济活动规模的扩大,岗位的相互替代性、新型劳动组织和管理机制的出现,都会使劳动力市场的不稳定性增加,因此,要求从业者以稳定的心理适应职业的变迁。专业技能的培养,特别重视学生的心理训练,既强调智力因素的开发,又注重非智力因素的开发,教育鼓励学生走向社会、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教育,增强承担实际生活中产生的各种心理压力的能力。其目的在于使学生在今后的职业生涯中,具备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正确认识社会和集体合作的能力,正确处理和化解矛盾的能力。

4.世界各国对职业技能的定义

从总体上看,现代职业教育已从单纯满足专业技能的培养走向培养学生持续发展的能力。比如,美国劳工部提出的关键技能共有五个方面:学习技能、思考技能、交流技能、技术技能、人际交往技能;日本中央教育审议会将培养学生的“生存技能”作为教育改革的目的,其中包括:沟通技能、实践技能、判断技能、独立思考技能、问题解决技能、信息处理技能、同情心和正义感等基本素质和综合技能;澳大利亚也对劳动者提出了必须具备的关键能力,包括收集、分析和组织信息的能力,交流信息的能力,计划和组织活动的能力,与工作伙伴合作交流的能力,运用数学和基本技巧的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运用科学技术的能力。这是当今世界职业教育面临的挑战与主要倾向。由此可见,重视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已成为世界性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

三、专业技能的培养途径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学生专业技能培养的好坏,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是关键。坚持“以就业为导向”要求教师们在业务能力上要由单一型教师向全能型教师发展,其专业理论知识必须与实践技术能力紧密结合,使得教师在教学上必须强调理论教学与实践训练并重,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兴趣、职业态度、职业敏感性及对自身知识与技能进行不断更新的良好习惯,以达到“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的要求。因此,必须加强师资培训力度。对此,我校着重采取了以下措施:首先,对新参加工作的教师,学校根据其特长,帮助其进行职业生涯设计,选择发展的方向,同时加强岗前培训;其次,对在职的教师,学校制定了相关的政策并加大投入,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其成为“双师型”教师;第三,加快形成学科带头人合理梯队,重视对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培养,为其提供进修深造的机会,拓宽其专业面,提高其学历层次、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第四,立足校本培训,以自身作为师资培训的基本单位,把培训与教育教学、科研活动紧密结合起来,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认识水平和实践水平;第五,增强科研意识,注重教师的研究能力,把教师是否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研究能力,做为一名教师是否是专业教师的根本评价标准。

2.培养学生的专业意识

所谓专业意识,是指专业工作者在反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专业思想、观念、情感和意志。专业意识可以使人的专业活动更具有目的性和方向性,可以引发强烈的专业热情,使学生尽早地树立专业意识。可以从如下两方面进行:一是采取多种形式向学生提供大量的专业信息,尤其要注意突出专业领域的发展空间,使他们看到大有发展的未来;二是在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教学中,努力寻找与专业理论课和专业实践沟通的渠道,真正体现其对“专业”应有的基础作用。加快学生角色向职业角色的转换,达到使学生对专业产生强烈兴趣和求知欲的目的。

3.注重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是专业技能培养的有效途径。实践教学是符合教育部《关于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所规定的适用于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学习,实践教学是职业教育区别于其他教育形式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专业技能培养的重要环节。职业教育的实践教学应突出“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思维为核心、能力为目标”的教学理念。在理论教学上要以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应用和学习的能力为核心,尽可能结合岗位工作的过程与要求进行技能训练和能力培养,逐步养成学生的综合专业技能。应从四个环节抓起:一是围绕职业活动开发课程,制订出切实可行的教学大纲及技能规范要求,以避免教学的随意性;二是在教学活动中,让学生通过探究活动,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去寻求、去发现新的问题,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问题,在教学过程中着重培养学生去发现知识、发现问题,而不是被动地获得结果,教师通过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如学前教育专业的范例教学、模拟教学等,使之有效地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有利于知识的正迁移和问题解决技能的养成;三是加强检查指导,以达到技能规范要求;四是严格考核评定,并使之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引起学生足够的重视。

4.推进产学合作,实施“订单式”人才培养

以就业为导向的中等职业教育需要行业、企业的深层次参与。通过产学合作的途径,加强技术与技能培养,提高学生对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适应程度。其中的关键是要探索和建立产学结合的长效机制,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瞄准人才市场需求,主动根据用人单位的需要进行课程安排、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与方法等方面的调整,从而适应企业技术岗位对专业技能人才的需要,使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后很快能进入角色,适应职业环境。以我校学前教育专业为例,与北京红黄蓝幼儿教育集团、北京爱儿坊幼儿教育集团、北京金色摇篮幼儿教育集团等企业共建了实训就业基地,实行联合办学,实现校企结合,每年吸收近200名毕业生进行顶岗实习,合格后择优录用,从而极大地促进了学生专业技能形成。

5.加强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优良的职业素质

篇3

1.1中医护生来源缺乏二中医护理人才的充足是发展中医护理的关键而中医院校又是人才的主要来源。我院是中医医院海年来院实习的护生中几乎没有中医护理专业的汉新疆院校近十年中就没有培育中医护理人才,而我们院护理人员都是从西医院校毕业的基本上没经过系统的中医基础知识的学习,中医基础知识欠缺,中医护理三基知识及临证能力薄弱。

1.2中医院校办学无中医护理专业定向二目前中医院校的护理专业办学大多数是定位在中西医结合方向,也就是说学习中医的同时也学习西医的护理理论、知识与技能。由于总的学时数不多,为了满足就业市场需求适应医疗护理工作,中医护理课程的教学时数一般受到压缩这让学生对中医知识掌握比较浅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毕业后从事中医临床护理工作的能力。

1.3中医护理继续教育缺乏系统性二中医护理继续教育与专科护理岗位教育均缺乏规范性、系统性、实用性。如今崖国各地还缺乏统一的中医护理专业认证体系洛个医院进行中医护理继续教育培训的起点、深度、广度及课程课目各不相同。有的医院把培训、考核的重点放在了中医护理技术操作流程上忽略了中医知识、技能的系统培训造成了护理人员在开展中医护理技术操作的时候缺少理论和技术的支撑这就形成了护理人员培训之后只是会做是不会运用的局面。

二、中医护理教育的发展展望

随着社会与经济的高速发展疾病谱发生了变化沐们的养生保健需求越来越高再加上昂贵的医疗费用等问题成为当前医学界面临的焦点与难点。中医护理因其浓厚的人文主义特色古老而又先进的护理知识理论简单而又实用的操作技术历史久远的养生保健方法在现在与将来的社会发展中肩着极大的发展潜力。在很多如糖尿病合并症、老年病、骨伤病、肛肠病、眼病等专科中,中医护理的运用能够有宽广的实践前景与发展空间。同时,随着医疗卫生体系的深入改革与社区卫生服务的有效开展使中医护理逐渐从医院发展至社区、家庭充分发挥其在老年病、‘漫性病、预防、康复、保健等方面的作用。

三、作为中医医院的护理人员建议:

①高等中医院校的护理学专业应成立教学联盟洪同改革和发展中医护理教育,探析培养的目标、教育方式、课程设置、岗前教育内容与评价体系等。

②各级中医护理管理机构与中医护理学会应充分发挥行政管理与学术带动作用,依据中医护理专业的特征与对护士知识、技术、能力的要求广泛开展护理专题研讨。

③积极主动地参与中医药的立法工作净取把中医护理的立法工作融入其中制定法规、规章与规范使中医护理事业能够向着健康、规范、科学、有序的方向发展。

篇4

表1~表3显示,护士对中医药基础知识及专科护理认知平均值不高,说明二级中医院护士对中医药专业及护理知识掌握程度低,尤其在中医病因中药学及专科病护理特色康复较陌生,相对护士对临床较常用的中医操作项目及应用较熟练。

2改进措施

2.1实施护士分层次中医药知识的强化培训根据护理队伍现状(初级护理人员约占临床45%)、参考文献报道及护士管理经验,护理部制订各类人员培训计划实施护士分层次培训。即新职护士(N0级)强化岗前中医药护理知识35学时培训并考核;1年~3年低年资护士(N1级~N2级)院内培训或半脱产中医药理论及技能100学时培训;3年以上“住院护士”重点培训专科护理兼顾基础培训,分期分批实施培养计划。目的加强住院护士对中医药护理专业的认知及辨证施护应用能力,使中医护理元素融入到责任制护理中。通过短期强化培训结合个体化训练,结合院内中医护理“扫盲”班突击培训,每季度护理部针对住院护士进行中医专病辨证、案例分析及中医技能考核,半年度组织中医药基础知识竞赛及中医护理操作技能大赛活动。1年后追踪护士对中医药及专科护理的认知均提升10%以上。

2.2加强中医专病护理与特色康复指导按照中医护理工作指南及医院等级评审检查标准,建立中医专科专病护理常规、制订中医特色康复指导手册,科室拟订专科专病护理常规并征求医生意见,护理部审核校对形成汇编册下发至各护理单元。科室根据专科专病特点实施开展,并探索中医专病临床路径。针对中医特色康复宣教这一薄弱环节,科室制订专病宣教手册、刻录光盘、培训演示及视频播放等形式,护士熟悉掌握专病知识后指导给病人。通过科内自查、护理部督查及专项培训考核相结合,对病人实施中医特色康复宣教明显提高,并于2012年10月通过二级甲等医院评审。

2.3从整体观着手综合提高中医护理的软件建设根据医院等级评审检查要求,强化中医护理继续教育的频度与力度,借鉴他院培训经验建立护士培训手册及个人技术档案。护理部及部门制订中医护理培训内容及学时,要求每次培训做好记录并阶段考核,个人技术档案轮转科室延续培训及考核,年末个人技术资料汇总到护理部,使中医护理教育及档案管理上升一个台阶。护士长通过晨间提问、病例点评及查房等,使护士掌握了专科护理及专病施护特点,并运用望、闻、问、切等评估病情及书写记录,既锻炼护士系统观察病情和健康评估能力,也锻炼了护士收集、分析及归纳能力。

篇5

官方养生团队新鲜出炉

“其实热衷养生的人只是希望做自己的‘家庭医生’。”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主任医师赵吉平说,“然而,全国每年出版上千种养生书籍,其中真正权威专家撰写的寥寥无几,这些专家连医院的病人都看不过来,哪有时间写书、上电视?”

赵吉平等251名医师被北京市卫生局聘任为首批健康科普专家。这个庞大的官方健康养生团队涉及18个专业和学科,包括内科、外科、中医、妇产科、精神心理、肿瘤等,其中中医医师近50名,数量最多。

北京市卫生局副局长赵春惠说,这251人中,北京市卫生局选出的专家225名,还有26人是卫生部、中国健康教育协会特聘的健康教育专家及全国相约健康社区行的巡讲专家。“此次选出的专家除了有真本事外,还要会表达,能说老百姓听得懂的话。”赵春惠说,为保证选出的专家能将真才实学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传递给大众,北京市卫生局已经对所有入库专家进行过两次统一“包装”,对健康科普专家免费进行健康科普传播技术与技巧等相关内容的系统培训。

首批健康科普专家将获得证书。人选者都是二级以上医疗机构或疾控中心在职和离退休专业技术人员,其中近九成为主任医师,其他为副主任医师。

记者在专家库名单里看到,绝大部分专家是各医院热门科室的号源抢手专家。比如北京安贞医院主任医师洪昭光、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胡大一、北京肿瘤医院主任医师季加孚等。

官方认证的养生专家并非以媒体出现的频率为依据。“专家必须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熟练掌握本专业基础知识,有较丰富的实践经验。”

官方认证不能成为“金书铁卷”

有媒体评论担心,“当下院士论文也抄袭、‘脊梁’评奖亦作假。跻身认证养生专家意味着拥有官方的金字招牌,那么卫生行政部门在筛选时是否有猫腻?”

赵春惠说:“这些专家脱颖而出,都经过了严格筛查,卫生部门专门成立了专家评审工作委员会,由各大医院的临床专家和公共卫生专家等20多人组成,且有严格的遴选程序,经过对报名者专业特长、职称资质、从业经历等多方面考虑后进行投票表决。” 健康科普专家将持证上岗。在取得证书后,健康科普专家将在北京市健康促进工作委员会、北京市卫生局的统一领导与安排下,以北京健康科普专家身份参与北京电视台等在京新闻媒体关于健康栏目的健康科普传播。

健康科普专家证书有效期为两年。每两年,北京市健康科普专家遴选工作办公室将对专家的资质进行重新认定和遴选。

赵春惠说,凡是健康科普专家参与的健康科普宣传活动,卫生部门都要进行登记,接受社会和媒体的监督。凡在健康宣传活动中有夸大或不科学的传播等损害卫生系统形象的行为,或擅自以健康科普专家身份从事经营活动并与经营单位合作牟取非法暴利的健康科普专家,将被取消资格。

能否夺回养生“阵地”?

北京市卫生局指出,健康科普团队选出来后,将优先推荐健康科普专家参与电视、广播养生栏目以及进社区等场所宣传健康科普。

赵春惠说:“卫生局每年都要与媒体合作,进行大量的科普宣传,这些栏目会请专家库中的人来宣讲。至于媒体自己举办的养生节目,选择什么样的医疗专家,卫生部门并无权干涉。”

篇6

一年来,中傣医科秉持守正创新精神,以弘扬中医药文化为己任,在加强业务建设、提高医疗质量的同时,推动中傣医影响力迈上了新台阶。在严峻的疫情形势下,中傣医科严格做好疫情防控,同时有条不紊的开展中傣医工作,2020年中傣医科工作总结如下:

一、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牢固树立没有业务就没有效益、没有发展的理念,始终抓紧业务建设;以抓业务促效益、促发展为导向,紧紧围绕设备购置、制度建设、业务理论、诊疗技能、疫情防控5个方面,寻求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一)医疗设备加快配置。为了给患者提供更全面、完善、优质的服务,我科加快购置医疗、医辅设备,并引进各项新适宜技术,2020年6月我科开展了穴位贴敷疗法,2020年9月我科引进了多功能热透灸,10月我科引进、阿雅洗眼疗法。

(二)业务建设更加规范。结合本院“达标晋级”建设要求,切实加强与业务工作密切相关的各方面建设。一是加快实施建章立制工作,建立健全各项工作制度,相继完成了诸多规程、技术操作规范等各种标准并做到“制度上墙”。二是狠抓业务理论学习,以内部学习为主、外部培训为辅的双驱方式形成学习常规,努力提高我科从业人员的业务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处方及医嘱、门诊日志、辨证施治更加规范、完整。三是在“真刀真枪”方面下功夫,一手抓医疗水平,一手抓医德医风,以两手都要硬的不动摇精神,严肃对待医疗服务质量,针灸、针刀、理疗、中药熏蒸、艾灸、包药、拔罐等方面坚持良好的医德医风和医疗水平。四是继续保持中傣医药文化阵地较好氛围,在彰显独特疗效的同时普及了大众基础知识。

(三)中傣医药项目日益增多。我科室科室成员积极学习钻研医疗技术,努力提高医学医药业务素质,医德医风表现良好,对就诊患者热情接待,精心诊治,技术过硬,不仅对一般常见病、多发病能做到很好的疗效,而且对不少疑难杂症也有独特的治疗办法,现开展的项目有针刀、针灸、理疗、中药熏蒸、艾灸、包药、拔罐、牵引、泥灸、穴位贴敷、热透灸等的众多疗法,自然生态、特色鲜明的中傣医疗法项目在我科室得到长足发展,且能做到辨证施治,疗效显著。2020年,门诊人数由每月平均400人增加到500人次,总治疗人次达6000余人次,全年科室总收入达40余万元,较往年有显著增多,为中医药发展夯实了较好的基础。

(三)中傣医人才资源持续更新。我科室现有人员5名,其中,中医执业医师1人,傣医执业医师1人、傣医助理医师1人、康复士1人、针灸专业人才1人。为了提高全体医务人员在中医中药方面的综合素质,我们实行院内﹢院外培训模式。院内培训主要采用以老带新、专题讲座等方式;院外培训主要采用送培方式,将工作人员送到州一级中医科室进行学习,提高相关专业知识和诊疗技能。通过学习培训,全体人员对中医药事业有了一定深度认识,中傣医知识和治疗技术有了明显提高,至今无一例医疗事故或投诉发生。

二、存在的问题

1、人员配备不足,病房配置不够,中医药文化宣传不到位。

2、中医药学术发展相对滞后,中医人员科研意识、创新能力有待提高。

3、中医预防、保健、康复、养生、治疗未病的理念未能充分发挥优势。

4、理论知识和技术力量有待更加提升。

三、下一步打算

人才方面:积极向院领导申请,新招纳中傣医相关专业人才2-3名。

技术方面:计划2021年开展康复疗法、睡药疗法、中药饮片等相关中傣医技术。

篇7

关键词:合川区 市民 中医药 认知度

中图分类号:R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10(c)-0186-02

Abstract:To learn about the public awarenes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improve it in HeChuan to provide the refere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Medicine.We used methods,like randomsampling,questionnaire,collectingstatisticsby investigating.The citizens have a certain understanding of the applic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daily life but not sufficient on the concept,they may have the confidence on the future development while it is too poor.The paradoxical realization for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till exists with the highly interest though limited access to acquire the knowledge related,and the understanding of Chinese Medicine is influenced by the regional factors, especially teenagers know little about the common sense of Chinese medicine.We can see from the conclusion that Chinese medicine has a huge space for development and it can not be taken apart from the government's strong support and social recognition.

Key Words:He chuan;People;Chinese medicine;Recognition

中医学是从实践中产生的, 是中华民族长期同疾病作斗争过程中积累和沉淀下来的成功经验,并在历代医家的研究和临床应用中使之升华。我国是中医文化的发源地,几千年来,中医学在中华民族的祛疾治病、养生保健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是炎黄子孙的智慧结晶。而中医学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面临着新的挑战,它的传承与发扬问题关系到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健康事业的发展。一千多年以来,中医基础理论、中医临床学、中药学等中医学科都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而不断成长,有着及其鲜活与旺盛的生命力。该调查旨在了解合川区市民对中医药认知情况,希望可以为提高市民中医药认知度、促进中医药的发展提供参考依据,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

1 调查对象与方法

1.1 地方

合川区各个医院,包括合川中医院、合川人民医院、合川保健医院、合川城关镇医院,主要地点为合川中医院。

1.2 对象

各随机抽取5所医院的市民100名作为调查对象,共发放调查问卷500份,回收450份,有效425份,回收率90%,有效率85%。

1.3 调查内容

自行设置合川区市民对中医药认知度的调查问卷,内容包括调查合川区市民对中医药基本认识和兴趣、对中医药的态度及对中医药发展现状的建议。

1.4 调查方式

以5个医院的患者为单位,各随机抽取若干的100名市民,如实向被调查者说明调查目的、意义和填写注意事项,问卷当天收回。

1.5 分析工具

用Excel录入所有数据,采用SPSS20.0 statistics 进行统计分析。

2 调查结果

2.1 对中医基本知识的了解情况

92.31%的市民认为中医是一种治病方法,7.69%的市民认为中医辅助西医治疗,全部都认为中医可以起到治疗疾病的作用。

2.2 对中医药优缺点的认识

在对中医药优点的看法上(此题为多选),市民认为中医药的优点在于“副作用小”的比例最高,达到88.46%,其次是认为中医药“能根除”人数比例占73.08%,认为“价格比西药低”的人数比例占50.00%,认为“疗效好”的人数比例占34.62%。而在对中医药缺点的看法上(此题为多选),84.62%的被访者以“味道不好”为中医药的缺点之一,其次有73.08%的被访者认为其“煎服不方便”,另外有73.08%的被访者认为中医药“服用时间长”,65.38%的被访者认为中医药“不能治疗急诊”。

2.3 中西医对比下对中医的重视度

当自己或亲人生病时,73.08%的人选择中西医结合,15.38%的人选择西医,11.54%的人选择中医。对于中医和西医的发展前景,被访者中过半人(57.2%)认为未来中西医发展趋势是中西医结合。综上所述,大家最为看好的是“中西医结合占主导”这种医疗方式。

2.4 获取中医药知识的途径(此题为多选)

65.54%源自课本报纸,61.54%的人源自医生介绍,61.54%源自亲友介绍,42.31%源自电视广播,34.62%源自其他途径。

3 分析

(1)合川区市民对中医药的日常应用有一定了解,但对中医药理念认识不足。由于我国小学、中学、高中的基础教育主要是以西方现代知识体系为基准,有关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比例不足,特别是中医文化在基础教育中更为鲜见。市民对中医缺乏了解,同时在青少年卫生保健知识教育方面多侧重现代医学,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青少年与祖国传统医学文化的隔膜。

(2)合川区市民对中医药的信任度不够,但对中医药未来的发展有信心。调查中发现,被访者中选择生病时先看西医人数是先看中医的1.33倍,说明合川区市民对西医的信任度高过中医。然而在对中西医未来的发展前景的看法上,57.2%的被访者认为“中西医结合占主导”,说明大家对中医未来的发展有美好的憧憬与充足的信心。造成这种思维的可能原因有:①目前社会医疗环境大都以西医为主,客观上造成了中医的弱势状况。②近几年中医药行业的发展态势良好,政府开始加强关注中医药的传承与发展问题,有助于提升人们对中医药发展前景的期望。

(3)合川区市民对中医药的兴趣较高, 但他们获取中医药知识的最主要途径依然是课本报纸、家人或朋友。造成这种现象可能因为:①中医在养生调理方面有较大的优势,且较容易被人们接受。②市民接触到中医药知识的方式较少,多为医生、家人或朋友。③中医古籍晦涩难懂,文言文功底浅显者不易明白其中道理,对中医药文化的传播与发展造成了一定的阻碍。

4 讨论与建议

(1)对市民认为的中医药缺点进行改进,不仅要在中医药治疗急性病的应用和推广上加大力度,还应改进中药口味和整顿中医药市场,更多地投入到对中成药的开发中,更好地发挥中药简便廉验的优点,加大中药市场的管理力度,加强药品价格的监察力度,保证中医药健康发展,以此来提升人们选择中医药的心理趋向。

(2)增加中医药知识的基础教育和加大中医药知识的宣传,政府应对充分认识当代教育不可忽视古代文化的重要性,提高普通市民的语言文字功底,尤其是文言文水平。在教科书的编写上引入正确的中医观念,在语文课本中适当添加一些中医故事,如“神农尝百草、钱乙一味黄土救太子、扁鹊见齐桓公洞察入微的中医望诊”等,它具有故事性与文学性,使学生在课堂上通过趣味的方式来了解我国灿烂的传统中医文化,提高学习传统中国文化的兴趣。也可通过接受度较好的电视广播进行与中医药有关的电视节目(如:拍摄纪录片、电视剧、综艺节目“养生堂”)等形式的宣传。同时,随着网络的普及,通过互联网宣传中医药也是一个很有前景的方式之一,比如开设相关的官方微博,宣传一些中医药知识,向大众普及简单易懂的中医基础知识。

(3)医生在患者就医时应多向患者宣传中医,向患者普及一些中医知识,诸如:养生、保健之类的;多组织义诊活动,面向所有市民,利用外用宣传橱窗等载体深入社区及周边地区,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医。政府应倡导出版社严格审核,发行最接近原文意义的医古文翻译本(即白话文版本),使其不失其义。同时引入正确的中医观念,揭开中医的神秘面纱,使中医药文化平民化、大众化,纠正大家对中医的偏见、更快更好地将中医药推向合川区市民。

5 结语

从该次调查来看,中医药的发展前景是很可观的。但其需要政府加大对中医的投入和重视,大力倡导,建立强有力的政策和方针,让中医得到足够的经济支持,增设中医研究机构。同时也需要对市民加大宣传力度,将中医药文化投入到青少年的教育中,使中医药的发展后继有人。

参考文献

[1] 陈少仕,邱晓堂,谢小曼,等.海南省社会公民对中医的认知和需求现状调查[J].新中医,2010,42(8):147-148.

[2] 符美玲.重庆市社区中医健康管理现状及发展策略研究[D]. 重庆医科大学,2012.

篇8

【关键词】 中医学教学;现状;改革

在西医院校临床医学及相关专业开设中医学教学是我国现代医学教育和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客观需要。其目的是让西医学生对祖国传统医学有一定的了解,初步具备辨证论治的基本知识,为以后继续学习中医或应用中医药处理一些常见病,进行中西医结合打下一定基础。而如何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一直是西医院校中医教师所面临的困惑与难题。笔者近5年来一直在中医教学第一线,且自2006年开始担任本校中医学的教学秘书,与学生接触较为密切,从2006—2009年对心理学、眼耳鼻喉学、皮肤性病学、大临床本科1744名学生进行了有针对性的中医教学问卷调查,发现我校的中医教学存在诸多的不尽人意之处。现结合实际情况谈谈我校的中医教学现状及改革设想。

1 教学现状

1.1 课时少,内容多,任务重,教学难度大

课时少,内容多,任务重,教学难度大,似乎已成为西医院校中医教学的通病。现行的《中医学》教材囊括了中医专业的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针灸学及中医内科学等多门学科的内容,可以说是各科的浓缩版。这些课程的教学在中医院校至少需要700学时,而在我校临床专业为70学时,临床相关专业仅为48学时。其教学内容之多,任务之重,难度之大可想而知。因为课时少,导致很多内容只能点到为此,无法展开来讲,所谓的课堂互动,提问启发式等教学方法都成为空谈,老师有时想多举些临床实例来讲解,占用了部分时间,剩下的内容就只能开快车讲完。因此部分老师为了把教学大纲要求的内容讲完,只能采取满堂灌、填鸭式教学方法,而学生只能是囫囵吞枣,难以消化,如此一来形成恶性循环。

1.2 课程设置欠合理,内容杂,章节跨度大,学生不易接受

我校的中医学教学内容为:导论、阴阳五行学说、藏学学说、针灸经络、治则治法、中药方剂基础、病因证治药、中药饮片见习、四诊、八纲辨证、脏腑辨证、卫气营血辨证、六经辨证。由于课时少,很多内容无法上,本室只能根据实际情况将部分内容“有机”组合,方可完成教学任务。如病因证治药将病因、证型、治法和部分的常用中药组合在一起讲;而脏腑辨证的内容就如同一个小内科,将证型、治法、方药一起讲,却没有病名;卫气营血辨证、六经辨证亦是如此。但笔者从近3年的教学问卷调查来看,89.2%的学生并不认同此方法,认为这几个部分章节跨度大,内容太杂,很多内容在课本上无法找到,上课一味忙于抄笔记,而很少有时间顾及听课。

1.3 师资力量参差不齐,教师责任感欠缺

目前,我校承担中医学教学的教师中,有临床经验丰富的本科室医生,他们上课理论联系临床实例,课堂内容充实,气氛活跃,深受学生喜爱;亦有些医生常常忙于诊务,少有时间与精力备课,在临床实践中多同用中西药,不注重对中药疗效的观察与比较,因而较少在中医理论与实践上有所领悟与提高;更有刚从学校毕业不久的是青年教师,这些青年教师虽说是硕士研究生毕业,但多数学的是非临床专业,故临床经验相当欠缺,难免固守书本,难以将中医理论与临床实际相结合,其中还有一些年轻教师本身专业思想就不牢固,甚至在课堂上贬低中医,认为中西医不可能结合(这些在教学调查问卷上就能体现出来)。这些因素不仅影响了中医药学术的传承与发扬,而且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教学效果。

1.4 学生对中医普遍有兴趣,但多数缺乏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近3年来的教学调查显示,92.6%的学生对中医学课程感兴趣,是因为觉得中医在养生保健上有用。亦有56.3%的学生认为中医在有些病上疗效不错,特别是一些西医疗效不好而中医疗效卓著的疾病,他们也意识到中西医可以优势互补。诚然这些结果令人欣慰,但是空有兴趣,而缺乏相应的学习热情。85.9%的学生认为中西医理论相差甚远,中西医的诊疗思维模式亦不同,在学了西医的基础理论之后再学习中医学,甚至有些专业的西医临床课程跟中医学同学期开课,很容易因为先入为主的思想而对中医产生抵触心理,甚至有极少数学生受近几年社会上流传的中医是伪科学,取消中医等不良言行的影响而认为中医理论不科学。93.8%的学生认为中医难学,有些名词术语理解困难,教材中所引用的一些医古文艰涩难懂,这些给学生课后复习和自学带来了很大的阻力。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想通过一个学期的中医学习就可以开方治病,这种急功近利及不愿花功夫去加强中医基础知识的学习就想照着书本上的方剂开药治病的思想很不切实际,其结果往往适得其反,从而挫败其学习中医的信心。

2 改革设想

2.1 适当增加课时

调查显示,96.8%的学生认为现行的70学时太少了,很难学到东西,都希望能增加学时,甚至还有学生提出分两个学期上,一个学期上中医基础知识,一个学期上中医临床相关知识,这样可以更好的学习中医。笔者建议如果能将中医课学时增加到100学时左右的话,很多问题就可能迎刃而解,如很多内容可以讲得更透彻些,也可以开展中医临床见习。

2.2 精选教学内容,优化组合

针对目前课时少的特点,笔者提出以下教学内容设置:导论、阴阳五行学说、气血津液、病因、四诊、八纲辨证、脏腑生理与辨证、治则治法、中药基本知识及部分常见中药、方剂基本知识及部分常用方剂、针灸经络、中药饮片见习、内科部分常见病。本设置特点是既可以让学生掌握一定的中医药基本知识,又授予其对临床常见的内科病辨证论治的基本技能。

2.3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2.3.1 提高自身素质 中医学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不管是中医基础理论,还是临床相关内容的讲授都需要联系临床病例来讲述和分析,否则就会令课堂气氛沉闷,授课内容枯燥乏味,深奥难懂,学生容易产生厌学情绪。教学调查结果显示100%的学生要求老师能理论联系临床来讲课。所以任课教师不但要不断学习新知识,博览群书,提高理论水平,而且要加强临床实践,丰富临床经验。

2.3.3 完善集体备课、试讲、听讲三种制度 集体备课的目的是集所有任课老师的智慧,将每个上课的内容先由主讲教师把该内容如何讲授说一遍,再由其他教师发表看法和建议,从而完善授课内容。试讲主要是针对年轻老师上课经验欠缺,通过试讲让资深教师发现其不足,从而指点帮助其提高教学水平。听课,可以是任课老师互相听课,特别是年轻老师要多听经验丰富老师的课,从中学习其上课方法、技巧等,以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另外资深教师亦可不定期的听年轻老师的课,以及时帮助和指导年轻老师教学。充分发挥以上三种制度,可集思广益,互相学习,从而提高中医教研室的整体教学水平。

2.4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广 东 医 学 院 学 报 2010年第28卷 2.4.1 上好第一堂课,把好入门关,改变观念,正确认识中医 第一堂课非常重要,教师必须把握好入门这一关,要让学生认识到中医学作为我国的传统医学,它有自己的特色和优势,经过数千年的实践验证,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它的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思想以及将古代哲学的阴阳、五行引申到中医学来解释人体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等,从而形成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几千年来它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的伟大贡献,已经证明它的科学性及疗效是毋庸置疑的。虽然现在西医在很多方面也有它的的优势,但是也有它的局限性,西医是辨病论治,只有客观的检查结果才可以论治,对于身体的功能性病变、疑难杂症等方面西医却显得束手无策。中医在养生保健,调节身体功能及很多病种上都有自己独特的优势。中医也好,西医也好,其共同的目的都是治病救人,没必要厚此薄彼,互相攻击,而应该优势互补。

篇9

随着中医护理事业的发展,中医护理教育也逐渐向更高层次发展。中医护理教育在不断吸取现代护理学理论,结合中医护理学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护的特色,不断丰富和完善中医护理教育理论体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医护理教育发挥了一定的优势,但在很大程度和范围内还存在不足。中医护理教育应探索新的教育模式,应满足中医护理学科发展,应加速培养高质量的中医护理师资队伍,应加强对外中医护理学术交流与合作。积极探索中医护理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积极寻找中医护理教育新的发展空间,使中医护理教育在竞争中得到自我完善和快速发展。

1中医护理教育现状

1.1中医护理教育是中医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学以五千年华夏文化为深厚底蕴,糅合了博大精深的中国古典哲学思想,形成了以整体辩证观为核心的完整的理论体系。千百年来,中医医护合一,名医张仲景、华佗、孙思邈等都十分注重护理,《内经》、《伤寒论》、《千金方》等古典医籍均有关于护理方面的论述。中医护理教育以祖国传统医学文化为依托,以中医学整体观理论为指导,以辨证施护为中心,着力培养中医护理专业队伍,在临证护理、情志护理、饮食护理、技术操作以及卫生保健、疾病预防、控制感染等方面的教育有着丰富的内容和宝贵的经验,中医护理教育内容基本涵盖了护理工作的各个领域,在现代护理教育领域中也占有一定的优势。

1.2中医护理教育发展历程

1.2.1中医护理教育已初具规模40多年来,全国各地成立了中医医疗教学机构,北京、江苏、上海等地开办的中医护士学校、中医护士班。至今全国有中医护校7所,在55所中医或中医药学校开设了中医护理专业。为培养中医护理专业人才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全国各地相继培养了一支中医护理专业队伍,承担了大量的中医临床护理、教学、科研和预防保健的工作。中医护理教材也陆续问世,日臻完善。有关中医护理的专著也相继出版,其中有的著作已获得部级科技成果奖。护理高等教育恢复后,中医护理专业也增设了大专以上的高等教育,有些省市还开展了护理专业自学考试。

1.2.2中医护理教育稳步发展中医护理的专业教育与在职教育迅速发展。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培养了大批中医护理专业人才,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北京中医学院为中医护理专业高等教育首开历史先河,在全国率先成立了中医护理系,以后全国有10所中医学院相继增设了高级护理班和护理系(如南京、黑龙江、湖北、湖南、安徽、河北、河南、山西等),培养了一批既掌握中医学理论和中医护理学理论及中医护理技术,又掌握现代医学基础知识和现代护理学理论与技术的高级护理人才,充实了中医护理专业队伍,提高了中医护理人员的素质和专业技术水平。

1.2.3中医护理教育体系逐步形成中医护理教育在全面实施改革开放以后,加强了对中医护理人才的培养,护理人员接受中医护理教育的学习面拓宽了,中医护士接受中医护理教育的机会不断增加,中医护理教育体系正以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在全国范围内逐步形成。中专、大专、夜大、本科、函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及短训班等各种中医护理教育大量涌现。中医护理教育推动了中医护理学科发展,使中医护理的科研工作生机勃勃,学术水平不断提高。

2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医护理教育具有的优势

2.1教育理论的优势整体观、动态平衡观和对立统一观是中医护理理论的优势。中医护理应用“天人合一”理论指导基础护理,脏腑学说指导观察病情,经络学说指导护理技术。在认识逐步提高的基础上,确立了调和阴阳、扶正祛邪、攻补兼治的中医护理原则。同时注重预防、康复和养生保健。这些重视调动机体平衡和康复能力的中医护理教育思路和方法,充分体现了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有机结合的科学性和先进性。

2.2教育手段的优势灵活多样和丰富的治疗手段是中医护理教育的优势[1]。中医药在治疗上有药物和非药物疗法,方剂是辨证论治的理、法、方、药程序中最重要的一环,根据四诊八纲确定用药原则,运用内治和外治进行综合整体调节与治疗。针灸、推拿、拔罐、敷贴、刮痧、熏洗、气功等适用范围广泛,具有使用器具简单、操作方便、应用范围广、见效快的特点,是西医护理技能所不能比拟的。

2.3养生保健的优势[1]养护统

一、寓护于养是中医护理教育的优势。中医护理重视养生保健的整体观,经过千百年的实践和积累,形成一套“天人合

一、形神统

一、动静结合”为主的养生保健理论。根据“药食同源”的理论,辨证施膳(食疗、食禁、食补)对防病、保健强身具有调节免疫机制等功能;针对不同的人群,采用不同的中医养生保健法,可提高人们的健康素质和生活质量。

2.4操作应用的优势通俗易懂、简便易行、便于推广是中医护理教育的优势。许多中医护理方法在群众中广为流传。中医“四性五味”理论对饮食的调护很容易被护士理解和运用;气功、太极拳、自我按摩等方法亦在临床被掌握和运用。

3中医护理教育发展的思考[2]

3.1中医护理教育应当探索新的教育模式中医护理教育在全面实施改革开放后加强了对中医护理人才的培养和学术交流,护士受教育水平不断提高,中医护理事业正在从附属走向专业。但是中医护理教育在很大程度和范围内还存在不足,如临床需求与教学的矛盾、理论与实践的矛盾、师资与教学内容的矛盾等,致使一些中医护理人才进入临床后无法找准定位,在很大程度上不能体现优势和发挥作用。只有探索或创建新的教育模式,摆脱陈旧的教育模式,积极寻找中医护理教育新的发展空间,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为临床服务的目的,教育才能结出丰硕之果。新晨

3.2中医护理教育应当满足中医护理学科发展卫生保健的巨大变化导致中医护理实践环境的复杂性,这就要求护理教育改革应与卫生和卫生体制改革同步。提高教学水平,提高中医护理教材的知识层次,发展中医特色护理,走中医护理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满足公共卫生保健需求,满足中医护理学科发展的需求。

3.3加速培养高质量的中医护理师资队伍建设一支高水平的中医护理教师队伍,构筑中医护理师资人才高地是一项十分紧迫的战略任务。在中医护理人员中,具有本科学历的人员为数不多,而具有硕士学位的护理人才更是寥寥无几,要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地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扎实的中医理论基础、丰富的临床经验和开拓创新的中医护理人才,是中医护理教育发展的关键。加速制定中医护理技术职称的晋升条例及实施中医护理师资资格认定亦是重要的环节和保障措施。

3.4加强对外中医护理学术交流与合作中医护理要发展、提高和完善,中医护理教育作为先行官应走在前列,充当与国际间及地区性、港、澳、台护理界的学术交流与合作的桥梁,及时了解国际护理学科的发展,使一些先进的护理经验和信息为我所用。促进中医护理学的繁荣和发展,中医护理教育应充当角色,向国际护理界广泛宣传中医护理,让世界了解中医护理,让中医护理为世界人民的保健事业服务。

总之,中医护理教育应直面挑战,扬长避短,发挥中医的优势和特色,在竞争中得到发展。

【参考文献】

篇10

1、内容多,学时少

中医学概论教学内容多,医学专业性强,涉及面广,需要记忆的知识点很零碎、抽象,如望诊、问诊、切诊的相关内容。中医本科生300多学时的内容要在非医学专业80学时讲授完毕,并且这些专业的学生大多在一年级、二年级接触这门课程,没有经过西医基础知识的系统学习,对人体的解剖结构、组织生理尚不熟悉,因此如何把握教学的深浅度,成为一个难题。

2、学习认识不足,方法欠缺

通过与学生的交谈及问卷调查发现,在教学过程中一些学生甚至对开设这门课程的必要时产生疑问,如计算机专业学生认为只要学习好计算机编程就可以,体育健康专业学生认为练好自己的体育专项就行,学习医学尤其是中医学对其专业并不重要,对今后的就业也无帮助,因此学习动力不足,积极性不高,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一些学生虽然对中医学概论感兴趣,但认为需要记忆的内容繁多,也很抽象,不知从何学起,也不知道如何能在短时间内掌握中医的思想精华,并在本专业中得以应用。

3、实践性强,操作难度大

中医学是在实践中产生并不断发展的医学科学,临床实践性很强。但由于中医学概论学时非常有限,培养目标与医学专业有所不同,没有临床见习和实习阶段,与临床病人相脱节,因此缺乏客观性、具体性和操作性。如脉诊中脉象的学习,问诊的内容及技巧,用药的规律及疗效。

二、教学改革思路和方法

1、结合文化背景,诠释中医理论

中医学孕育于中国传统人文土壤之中,与西方现代医学有明显的异质性。因此,在中医基础理论内容讲授时,要时时结合古代文化知识,如中医学的气一元论、阴阳五行学说等哲学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病因学说中“风邪”与自然界中“风”的联系;兵法在治法中的运用等等。因此,我们在尽可能的条件下,组织学生进行中医多元文化背景的讨论与交流,从而让学生逐步领悟到中医学中阴阳、气血、藏象、正邪等基本概念的内涵,整体观和辨证论治的科学性,中医临床疗效的特色优势,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学习中医学的兴趣。

2、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从学生角度出发,换位思考,认真分析部分学生因内容多、学时少、医学知识面广导致学习积极性不高的原因,将教学内容安排合理化,尽可能“博览”,而不宜“精深”,以适应非医学专业学生的接受能力。在教学内容上层次深浅恰当,如详讲中医基础理论、中药学内容,而略讲中医诊断学、方剂学内容;并将相关重复的内容合并,如病机学中“气血失常”与辨证中“气血津液辨证”,病因与发病中“邪正与发病”与病机学中“邪正盛衰”、辨证中“八纲辨证-虚实辨证”。这样不仅节约学时,还可使内容有机整合。针对不同专业,教学内容有所侧重。如体育健康专业由于大强度的训练容易引起损伤及疲劳,因此对祛风湿、活血化瘀、补益方药等重点讲授;医学英语专业由于需要对中医药知识进行英语翻译,因此对中医药文化背景、医理的疏通、名医名药介绍及现代研究进展有所侧重。计算机专业由于长期接触电脑,颈椎病及视力下降较普遍,因此对经络学说、按摩手法及养肝明目中药进行重点介绍。

3、教学方式多样化

制作大量的多媒体课件,并购置了成套的VCD光盘,在课堂上运用了各种有效的直观手段,如图片、影片、动画等,以多方位刺激学生的感官,增强学生的理解力。整个教学活动都围绕着临床常见病和学生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展开,学以致用,并向学生灌输中医对老龄化社会“治未病”、养生保健、药膳、凉茶等所作的贡献。在讲授中医望诊、问诊、脉诊教学过程中,通过经过优化的情景演练,激发学习热情。通过临床模拟、病例分析学习辨证论治。对学习能力较强的医学英语专业还留出1~2学时让学生自行制作PPT,并上台试讲;对熟练掌握计算机网络知识的计算机专业开展中医药文化知识网页制作小竞赛,并作为平时成绩纳入考核范围。教学过程中灵活运用启发式、互动式教学方法,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我校中医药文化节,撰写中医药在本专业中的应用构想等相关论文。

4、以导为教,发挥学习的自觉性

虽然中医学概论课时缩减,但内容仍然博大精深,运用“填鸭式”教学模式不仅不利于课堂教学,而且忽略学生思维方式和学习能力的培养,因此,我们在给学生上课的第一节课时就给出具体参考书目,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中医学,要求每周做两次读书笔记,并就学生提出的问题做出相应解答。在讲授“阴阳”、“五行”、“藏象”学说时引导学生学习《内经讲义》;讲授“气血”功能时引导学生理解当归补血汤、补阳还五汤、血府逐瘀汤等方义;讲授“脏腑辨证”时不仅引导学生翻阅临床医案、医话,而且将医案提前拷贝给他们,以便节约课堂时间,加强辨证思维能力;讲授中药学时带领他们到我校药王山辨识中药性状、功能。始终引导学生处于积极的思考状态,去“发现”知识,而不是简单的给他们“灌输”知识。在整个教学实践过程中,注重将中医学宏观、思辩的内容向直观、形象化方向转变。

5、加强沟通,服务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