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文化的重要性范文

时间:2023-07-04 17:25:0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传承文化的重要性,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传承文化的重要性

篇1

学校教育是一个国家和文化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具有多种社会功能。我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认为:第一,学校教育是一种武器,是民族、人民解放的武器,是动员民众最可靠、最有效的武器。他强调用教育点燃中华民族生命的火焰,放出中华民族生命之光明;第二,学校教育要提高民族素质,使人天天改造,天天进步,天天往好的路上去;第三,学校教育要使中国实现民主和富强,“教人创造富有的社会,不创造富有的个人。”学校教育的功能还体现在它的延续作用上。通过教育,可以把老一辈优秀的行为、思想和感情传给新一代,并在这基础上不断继承和发展。因此,学校教育是传承民族音乐文化的最佳渠道。而民族音乐多姿多彩,具有丰富的地方特色和历史内涵,见证中国文化的发展,是学校教育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音乐教育是教育的一部分,民族文化是文化的一部分,而教育和文化是相辅相成的,没有文化的教育是不可行的,没有教育的文化就失去了它的实际存在价值,教育和文化是不可分割的整体。所以,民族音乐传承与学校的音乐教育是分不开的。

长期以来由于一些学校不重视音乐课,片面理解音乐课程的价值与目标,使得美育和德育在有些学校全面发展教育中一直没有占据有效地位,这就必然造成人们对音乐课程的价值与目标的理解产生严重偏差。苏霍姆林斯基曾多次表明过这样的观念:音乐教育并不是音乐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音乐课作为审美教育的前沿阵地,首先就是要培养学生正确健康的审美观。学校要正确理解音乐课程的价值与目标,抓紧建设传统音乐教育课程,使之不要处于被忽视的地位。

音乐是人类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是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和智慧结晶。学生在学习中国民族音乐,了解和热爱祖国音乐文化的同时,还可以提高自己的审美价值、创造性价值及道德观念。

我国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在教育学生时教授的是“六经”,即“礼、乐、诗、书、易、春秋”,其中他把音乐教育放在了重要位置,充分体现了音乐在教育中的地位。《乐纪·策篇》也说:“乐者,德之华也。”认为音乐是道德的精华,可见,音乐对道德的重要性。这种重要性不仅仅在古代,在现代教育中,音乐作品同样渗透着德育教育的内容。我国优秀的民族音乐遗产和建国以来优秀的音乐作品中,大多蕴藏着进步的思想内涵。很多优秀作品是通过音乐来感染和教育学生,把思想与艺术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接受德育,在潜意识中提高学生们的道德品质和爱国精神。

音乐的独特之处在于能使人的心灵发出震颤,音响流动的每一瞬间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情绪、情感变化。音乐的产生过程是全部的创作过程,无论学生的表演或欣赏都必然伴随着创造性的表现和产生丰富的联想和想象。音乐又具有“不确定性”特点,同一首作品,有多少听众就会有多少种不同的感受,这一特征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具有比其他学科较大的优势,使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得到充分的发挥。音乐课应以丰富学生的审美情感体验,使其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让生活变得丰富多彩、人类变得更加和谐文雅和充满爱心为教学目标。优秀的民族音乐不仅让学生在欣赏美的同时提高了自己的创作思维,而且在潜移默化中也提高了自身的道德水平。

民族音乐作为我国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内涵,它反映了一个民族的民族精神。在我国的历史长河中,它以最具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伴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在教育中将反映我国社会生活的优秀民族音乐作品,纳入音乐课的教学中,通过学习和聆听民族音乐,使学生充分体验蕴含于民族音乐当中的美和丰富的感情,使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增强民族意识,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毋庸置疑,民族音乐文化在教育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几千年来的中国音乐史及现代的音乐教育现状看,我国音乐要得到真正的发展和提高,必须以中华民族本土音乐为主,如果把西方或者其他流行音乐当成主流,而将民族音乐作为附庸的话,必然会带来民族音乐衰退乃至消亡。学校教育作为传承文化的重要方式,要使民族音乐文化在学校音乐教育中得以很好地传承,就要强调民族音乐教育在音乐教育中的重要性,所以要加强民族音乐教育,改善教育措施是关键。

篇2

关键词:民族音乐文化;传承;学校音乐

民族音乐文化在我国的发展过程中一直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出人类的音乐文化发展程度和今后的发展方向,而学校音乐教育在我国更是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可以说学校音乐教育也是民族音乐文化的形成和后期发展的重要环节和条件[1]。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在不同的背景和环境下,对音乐的理解也会存在一定的差异,尤其是在文化理念的影响下,音乐的种类和表达形式更是会受到影响,也会反映出不同文化和民族音乐在表达形式的不同。所以,在对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中怎样更好开展和进行就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帮助。针对这种情况,本文就将对民族音乐文化传承和学校音乐教育展开研究,希望对这项工作的开展奠定良好基础。

一、民族音乐文化和学校音乐教育的关系

在对民族音乐文化和当前学校音乐教育关系研究过程中,一般会从两个方面深入:

第一点就是学校的音乐教育在发展过程中需要将民族音乐文化作为基础环节。学校在音乐教育的开展过程中要对民族音乐文化进行充分尊重,在一定意义上说,如果没有民族音乐文化,那么就不会有学校音乐的出现。随着当前全球化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民族文化的重要性也逐渐受到了关注和重视,不仅是我国,世界上各个国家都开始将发展本民族音乐文化作为了一项重要工作。因此,民族音乐文化作为当前学校音乐教育的基础环节,是音乐在发展过程中的必然环节。虽然当前我国民族音乐文化资源得到了十分有效的发展,但是在实际发展中仍然存在不完善的情况,学生对民族音乐文化的学习很难得到良好进展[2]。

第二点则是学校音乐教育主要来源于对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在对民族音乐文化进行的传承的过程中需要寻找一个有效的载体,但是在民族文化的实际发展过程中,却没有正确认识到学校在其中发挥的积极作用。通常民族音乐文化会将自身的传播借助于民间团体、音乐组织,但是相比较而言,学校在这个过程中反而像是传播民族音乐文化的辅助环节,致使民族音乐文化在这种背景下难以得到有效发展。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学校只有作为民族文化发展的主体环节,才能保证民族文化音乐的有效发展。

二、在学校音乐教育中对民族音乐文化进行传承的策略

通过上文的研究,可以确定当前我国学校音乐教育中对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还存在十分不完善的情况,严重影响和制约了我国音乐文化的整体发展。针对上述问题,无论是学校还是教师都应该正确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从而制定更为有效的方案对其进行解决。下文中笔者就将结合自身经验提出一些传承的策略,希望对这项工作的开展起到一定帮助。

(一)相关部门要对民族文化在学校音乐教育中的环境进行科学营造

对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环境进行营造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环境一般情况下需要从两个方面进行,第一点就是社会环境,这也是最为基本的一点,也就是在国家政策和规定的指引下,对于各个地区中的音乐文化进行传承和发展也将起到十分重要的帮助[3]。其次就是学校环境。学校作为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环境中的重要环境和载体,这对于营造更为有效的学习环境十分重要。所以这也要求学校要加强对这项工作的宣传工作,不断培养一些民族音乐教师,或是鼓励一些在职音乐教师对民族音乐知识进行学习,从而进一步对民族音乐文化教学的质量提升奠定基础,更好的促进民族音乐文化[4]。

(二)加强对民族音乐文化教材的整合和完善

在民族音乐文化的发展过程中,教材起着核心和决定性作用,在适合的教材指导下才能帮助学生进行良好的学习。相关教材研究者需要不断加强对教材的制定和完善,进一步对教材进行优化[5]。在对民族音乐文化教材进行制定或是选择的过程中,也可以根据各个地区的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编写。因为每个地区本身就具备独特性,因此在音乐形式上也将存在不同的表达方式,这样的教材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才能对地方特色进行充分展示,为体现民族音乐文化特征奠定良好基础。总的来说,民族音乐文化在实际建设和发展更需要站在多样化的角度上进行选择,将民族音乐文化得到良好丰富和发展,为实现学生的有效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三)加强师资力量的完善和强化

民族音乐文化在实际发展过程中,要做到对精华的有效传承,特别是在对学校音乐文化的传承过程中,更需要引起重视和关注。在传承和发展过程中,教师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6]。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就要求教师要对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重要性引起重视,同时学校在这个过程中也要注重对教师的培训和指导,定期组织一些培训活动,让教师对这一环节重要性和知识进行强化,通过自身专业能力的提升,进一步对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进行提高。

三、结语

通过上文中对民族音乐文化和学校音乐教育的简单论述,笔者也提出了一些自身的意见,在学校音乐教育中要将民族音乐文化作为主要环节,因此就将涉及到教育体系的建立和l展,在这种情况下更需要在科学的帮助和指导,从而为教学提供更有效的帮助。总之,民族的音乐文化在我国建设和发展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和作用,但是在长期建设和发展中,我国想干单位或是学校等部门更应该积极展开研究,从而让学校在这种背景下将民族音乐文化进行更好的传承,为实现学校音乐教育和民族音乐的整体进步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冯光钰.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与学校音乐教育[J].中国音乐,2013(01):20-22.

[2]邹五英.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与学校音乐教育[J].北方音乐,2016(20):24.

[3]张竞月.浅析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与学校音乐教育[J].大众文艺,2016(23):211.

[4]白布和.探究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与学校音乐教育[J].中国民族博览,2015(10):19-20.

篇3

音乐是一个国家或民族文化中瑰宝,是历史发展道路上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音乐需要通过集体的力量进行传承以确保音乐的绵延不断。本文就此加以分析,并就音乐与教育之间的关系加以分析,继而提出在教育之中如何推动音乐的传承。

关键词:

音乐传承;音乐教育;关联影响

音乐在我国历史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从古至今的文化建设中均可以发现音乐的影子,尤其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科技的进步,呈现出了越来越多的优秀音乐作品,不仅丰富了社会文化而且为社会大众提供了“精神食粮”,是社会发展中不可获取的重要资源之一。就此而言,在社会发展中我们应当保持音乐的传承趋势,尤其要借助音乐教育的功能以提升音乐传承的力度和保障音乐传承的力量。不论是音乐传承还是音乐教育均不是彼此独立的,两者相互依靠才能互助前进。

一、音乐传承以及音乐教育的实质

音乐传承的实质也即要确保一种音乐能够绵延不断的传承给后代人,则需要通过各种教育方式来实现。同时,在传承过程中需要依靠集体的力量而非单个人的力量来推动传承。音乐是社会文化的一种,代表着民族文化、语言、发展历史,是民族文化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形成的宝贵资源。在音乐作品中可以感知到一个民族的文化、历史、精神,是民族或人们的情感表达。音乐的传承不仅仅是对过去的记载、回忆、尊重,更是对未来的一种渴望和向往。音乐是不仅仅是一种符号更是一种精神层面的享受,是人类社会发展中的财富,其中蕴含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将之传承下去是民族发展过程中的必然要素。当前,对于音乐教育实质的定义尚无统一的观点,因学者从不同的研究角度或方法等因素的影响,其对于音乐教育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差异,主要有以下两大类观点:其一,认为音乐教育的实质就是通过专业化的学习以获得音乐相关的知识与技能;其二,认为音乐教育的实质通过学习音乐或聆听音乐以感知音乐中蕴含的魅力也即满足个人精神层面上的享受,同时激发个体的思考。不论是那种观点,均不可否认音乐的魅力所在以及音乐教育的价值所在。

二、音乐传承的重要性

(一)音乐是一个民族最宝贵的财富之一

音乐一直被称为一个民族形成的最深刻的记忆,承载着一个民族从古代到现在,所有的悲伤和喜悦,在联盟的分离所有的连接和所有的沧桑,音乐,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是一种情感寄托民族音乐文字、语言是人的最宝贵的财富的一个民族。

(二)音乐传承是对历史的尊敬

音乐不仅含有历史文化而且更是情绪的一种表达,其中有悲欢有离合,音乐是一个国家的整体精神状态的情感表达。通过民族音乐,我们才能真正感受到一个民族乃至国家的生命力所在,同时可以在音乐里面去感知民族或国家的发展历程,进而激发社会大众对于民族和国家的尊敬与热爱。

(三)对音乐的传承是世界对人类文明保护的要求

当前,世界文明在不断发展与完善,不论是政治还是经济以及文化均处于快速发展之中,音乐作为文化的一种不仅是各民族的宝贵资产更是世界范围内的重要文化资源,国际社会越发重视对音乐的传承、传播、保护,以推动人类文明的健康发展。

三、音乐教育作为音乐传承实现方式的概念和重要性

(一)音乐教育的概念

其一,就广义层面而言,音乐的教育功能在于通过音乐的展现形式让聆听到的人们能够从中得到思想上感悟,能够触发其从音乐符号中有所思考的所有形式;其二,狭义层面而言,音乐的教育功能仅仅指的是学校音乐教育。

(二)音乐教育的重要性

其一,在音乐传承过程中要注重传承的方式。任何一个民族的音乐是其历史发展中逐渐沉淀下来的,要将之传承万代必须要借助社会各界的力量也即通过集体的力量来推动音乐的发展和传承。在此过程中,将音乐纳入到教育体系之中是最佳的方式之一,能够使之与每一代的青少年乃至中老年人有所学习的机会;其二,音乐教育有利于传承精华音乐。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高素质人才而且教育的内容本身就是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精华内容。在音乐教育过程中,专家学者会对现有的音乐进行筛选,将其中的精华内容纳入到教育体系之中,进而形成了一种体制化的教育内容,便于学生系统化的学习;其三,音乐教育有利于在对传统音乐进行传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传承音乐的目的不在于将现有的东西原原本本的保留而是可以在现有的基础之上运用新时期的思想以及元素加以创新,形成具有新时代特色的新音乐。此举不进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且更利于推动音乐的发展。

四、音乐传承与教育的关联性以及通过教育更好地传承音乐的措施

(一)音乐传承与音乐教育具有相互关联性

音乐传承与音乐教育两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在音乐传承过程中亦是音乐教育的一种形式,而在音乐教育过程中可以推动音乐的传。尤其是在专业化的音乐教育体系之中,通过运用教育的措施可以加速音乐的传承和绵延不断。

(二)通过教育更好地传承音乐的措施

其一,在现有课程基础之上进一步优化音乐课程,以符合学生的需求以及音乐传承的需求。在音乐教育过程中教材是最佳的读本,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学生个性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在教材的编写上要兼顾学生的需求,将之作为编辑教材与制定教学课程的重要因素,如此方可起到提升教学效果的目的,进而有利于促进对音乐的传承和发扬;其二,借助现有技术条件与设备不断丰富教学形式,以最大程度上的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使之参与到音乐学习与传承之中。例如,借助多媒体设备可以播放各类音乐,包括纯音频、视频类音乐、舞台剧等。同时,还可以设置情景教学,让学生模拟其中的人物进而达到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目的。

五、结语

音乐是一个国家或民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具有自身特色的情感灵魂,是人类社会发展中的瑰宝。对于历程传承中的音乐我们应当给予尊重和保护,将之纳入到教育体系之中,借助教育的力量将之传承万代,继续造福下一代子孙。在音乐传承过程中,教育是最佳的方式之一,能够借助群体的力量乃至国家的力量,形成全民族的传承。

参考文献:

[1]吴琛.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在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中的作用[J].《音乐时空》,2015,35(9):86-86

[2]李晓燕.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在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中的作用[J].《美与时代•城市》,2014(7):69-69

篇4

[关键词]档案,文化,中华文化,民族传统文化,传承

中图分类号:G27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40-0328-02

“档案与文化建设”是在我们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新目标,即重要及时又明智。经济是国家的“壳”,文化才是国之 “魂”。从人类几千年的发展史证明: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均强大,这个国家才能算是强国。一个国家的文化影响,远比经济影响地持久、强大。文化的影响是内在的、长久的,而文化建设的发展和文化的世代传承,是离不开档案事业的发展及档案事业的现代化的步伐。建设文化强国,必须要建设与之相配的档案强国,“档案与文化建设”是文化强国与档案强国这两个目标相结合的完美体现。

档案与文化建设包括了什么呢?在2012年的中国档案的年会上提出了四个方面:第一,把档案转化为文化产品;第二要为文化建设提供档案;第三,为文化建立档案;第四,要建设档案文化;在此文中,主要浅谈一下第三个方面,即为文化建立档案,从下面几个方面讨论这个问题。

档案是什么?如何为文化建立档案?为文化建立档案的重要性?

一、档案的概述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总则中档案定义:是指过去和现在的国家机构、社会组织以及个人从事政治、军事、经济、科学、技术、文化、宗教等活动直接形成的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也就是档案是组织或个人在以往的社会实践活动中直接形成的清晰的、确定的、具有完整记录作用的固化信息。

档案是直接形成的历史纪录。“直接形成”说明档案继承了文件的原始性,“历史纪录”说明档案在继承文件原始性的同时,也继承了文件的记录性,是再现历史真实面貌的原始文献。正因为档案继承了文件原始记录性,具有历史再现性,所以档案才具有凭证价值的重要属性,并以此区别于图书情报资料和文物。

从文献中得知,档案是由官方机构、半官方机构、非官方机构以及一定的个人、家庭和家族形成的。 。

档案是由文件有条件地转化而来的,这里的“文件”是指广义文件,即一切由文字、图表、声像等形式形成的各种材料。档案是把分散状态的文件按一定逻辑规律整理而成的信息单元。

档案的形式包括载体、制作手段、表现方式等。从载体来看,有甲骨、金石、缣帛、简册、纸质、胶磁等;从制作手段来看,有刀刻、笔写、印刷、复制、摄影、录音、摄像等;从表现方式来看,有文字、图表、声像等。

档案的功能表现在人类能穿越时空,没有阻隔与历史对话,接受档案并传达的历史文化气息,让后代在人类丰富经验的浩瀚海洋里自由的遨游,以此来把时间定格在过去的某一时刻。

档案是文化统一的重要资源,文化的历史记录和传承,离不开方方面面的档案。它不仅忠实地记录过去,维护过去,还把过去,现在和未来贯穿在一起,在继承和保持文化统一性和完整性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文化---中华文化

何为文化?文化(culture)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给它下一个严格和精确的定义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不少哲学家、社会学家、人类学家、历史学家和语言学家一直努力,试图从各自学科的角度来界定文化的概念。然而,迄今为止仍没有获得一个公认的、令人满意的定义。《辞海》 解释为:从广义上说,“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英国爱得华.B.泰勒先生认为:“文化是与自然现象不同的人类社会活动的全部成果! 它包括人类所创造的一切物质的和非物质的东西。”无论哪种对文化的解释,都说明了这样一个基本点:文化产生于人类从蒙昧到文明的升华过程中,是文明的标志,也是人类区别于地球上一切生命活动的最显著标志。

何为中华文化?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是以汉文化为主体的文化系统,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形成了有别于世界上其他民族的独具特色的传统文化体系,可谓丰富多彩,博大精深,为世人所瞩目。这一特色可归纳为五大部分:

1.大一统政治理念,高度集中统一的理念,排除了神权的统治地位,维护了民族的集中统一。

2.以家族为基础的社会道德观念和宗法观念,这也是中华民族的基础所在,也是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的基础所在。

3.天人合一,与天地共和的民族意识,所谓“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哲学观,这也是中华民族和谐发展的基础,是中华民族强有力的同化和包容能力的基础所在。

4.“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这是中华民族生存和不断壮大的基础。

5.内涵丰富而独特的汉字系统和艺术体系!这也是中华文化的魅力所在。

从广义上讲,五千年中华文化的传承是内涵丰富、艺术感强、而独特的汉字的传承,更有着自己国家民族的伟大提点,伟大的辉煌,所以说,忘记中华文化的历史,就是忘记了老祖宗,丢了国魂。现今的档案重现了我们五千年中华文化的历史,并以档案各种形式的载体记载了我们中华文化的渊源。

曾敏锐指出“中国实则不是一个政治体,而是一个文化体”。中华文化发展于华夏文明,华夏文明的源头有两个,即黄河文明与长江文明。中华文明是历经千年以上的时间历史演变中国各大古代文明长期相互影响融合。如今,一个拥有灿烂文化的中国,带着丰富多彩的文化元素屹立在世界东方。

三、为什么要为文化建立档案和其重要性

让・皮特尔・瓦格在第十二届国际档案会议上说:“我们所处的现代社会淘走了多少历史的积淀,就如那些为淘金去淘沙的河流,而档案这种金子就是人类记忆,文化和文明的金子。”

韦庆远教授所言“档案的内容主要是借助史籍的流传而得以一脉相承,源远流长”。没有档案的记录和存贮,人类的知识不可能集中,延续和继承。因此,档案是传承知识与历史文化的载体。

挪威档案学家列维・米克伦在第十二届国际档案大会上的报告―《从职业到专业:档案工作者的职业特性》中也写道:“档案的重要性在于它不仅仅是一种信息,而且是人类进行各种活动的记录,反映人类所获得的知识和经验,是反映人类文化和文明的基础。没有档案的世界,是一个没有记忆,没有文化,没有法律权利,没有历史的世界。”

档案记载的文化具有保存记忆,传承文明的功能。档案文献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上中占有独特的地位。它揭示着社会发展特别是文化发展演进的历史轨迹,凝聚着中华民文化精神,是中华文化进步文明的象征。为文化建立档案,可以让我们这些档案人,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同时也是我们建设文化强国大国的重要任务, 具有相当地急迫性和重要性。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包罗万象。具体而言中华传统文化应包括古文、诗、词、曲、赋、民族音乐、民族戏剧、曲艺、国画、书法、对联、灯谜、射覆、酒令、歇后语等,传统节日(均按农历)有:正月初一春节(农历新年)、正月十五元宵节、四月五日清明节、五月五日端午节、七月七七夕节、八月十五中秋节、腊月三十除夕以及各种民俗等,包括传统历法在内的中国古代自然科学以及生活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各地区、各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而这些宝贵的民族传统文化,在时间的长河中逐渐的模糊,这样一来,对于我们,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发展中去查询它的源头和发展史,就出现了一定的困难。所以,加快为文化建立档案是迫在眉睫的事情。就目前而言,我国有些民族文化在逐渐消失,比如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古典戏曲,独有中医药文化,璀璨宫殿建筑、祠祀建筑、陵墓建筑、佛教建筑,惟妙惟肖的传统园林建筑,饕餮美食文化,斗茶品茗、琼浆美酒、玉盘珍馔等等等,不在此一一列举。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特定年代,损毁了相当一部分,虽恢复了一些,但很不完整,另外随着历史的发展变迁,一部分城市街道的再建设的需要,有些古老的建筑体要彻底消失,如:北京的四合院,古老的城门,城墙等,古老的祠庙寺院等,这就需要我们及时把这些建筑文化建立档案,风俗习惯文化建立档案,千年的宫廷食文化等等,在逐渐的模糊和消失前,建立档案,以待传承和发扬光大。

由此得知,档案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不仅为各种文化研究工作提供看大量详实的第一手资料,同时也大大的丰富了各种的文化内容。档案资源的留存过程也是人类文化的积累过程,注重发挥档案的文化传承和历史教育作用,正确认识档案文化建设的定位,处理好档案文化建设涉及的相关问题。积极利用档案中所展现的文化价值,从而使人类更好地享受文化成果。

21世纪的中国,现代的科技为我们提供了记录文化的多种载体的档案形式,产生了以代码形式记录在磁带、磁盘、光盘等载体上,依赖计算机系统存取并可在通信网络上传输的电子文件,这些具有保存价值的已归档的电子文件及相应的支持软件以及参数和其他相关数据称为电子档案。自从有了这些档案载体的变革,它让这些档案更好的保存下来,供后人参考。

上面只是浅浅的一些思考,以及对“为文化建设档案”这个问题的一些设想。中华文化是中国档案的内涵,中国档案又是中华文化传承的基石;因为国家的文化体现了这个国家的精神,同时传统文化的传承是取之精华,弃之糟泊,为传统文化建立档案,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尊重,是对中华传统文化历史的记录和保存。为中华文化建立档案,就是赋予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生命,注入了生命中需要的血液,文化的传承与档案是缺一不可的,档案离不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丰富内容,同时要完整准确传承这些内容和活动,没有档案的建立是万万不行的。

中华文化的传递下去,需要档案来支撑。档案保存的工作也应分类来进行,比如按照区域,按照不同文化的形式、内容,依靠不同形式的档案载体,来进行不同规模不同路径的档案建立,如可以以纸质为载体建立档案,也可以以电子、影像、图片的载体等形式建立档案。从国家,到家庭个人均来为已经模糊或即将消失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建立各自不同形式,不同级别,不同载体形式的档案。以此档案让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按不同的地域,不同的领域得以传承和发展。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即将消失和已经模糊的,要加快建立档案,让我们中华儿女在数年后,能有档案来查询当时的文化。

所以说,“为文化建立档案”是为实现中国文化强国建设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工作,也可以说是迫在眉睫的工作。有些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现在建立档案,可能已经晚了,但为了不让再有更多的文化消失,现在存在的文化或者即将消失的文化,一定需要立即马上去建立档案。这些档案既要为今天的中华民族文化留下记录,留下凭证,也要为将来的中华民族文化留下参考的依据和继承的遗产;同时也应该自觉自愿的加入到我们中华民族文化建立档案的保存里,与已有的档案记载在这一起,来把今天的文化,频危文化,后记无人及将要失传的传统文化用不同的形式记录下来。因此,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要代代相传,一定要建立档案。中国档案是中华民族文化历史道路,历史传承的基石,是建设中国现代化强国不可缺失的一个环节。

档案的记录凝聚着社会的共同记忆,同时也体现着中华儿女的广泛的生活习俗。简而言之,档案是历史的再现,文化是历史的命脉。没有文化的历史是失败的历史;文化传承的完整、真实是档案事业发展的体现。

参考文献

[1] 谭仁杰.档案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石(J).上海档案.2003(4)

[2] 王莹.档案的文化价值与文化传承(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1(7).

[3] 许娜.档案与文化传承[J].机电乒电档案.2011(2).

[4] 马素平.关于档案文化建设若干问题的思考(J).北京档案. 2012(8).

[5] 赵林林.论档案与文化传承(J).山东行政学院学报. 2013(1).

[6] 白久红.档案文化建设的意义(J).工作研究.

篇5

摘要:陶瓷雕塑作为一项传统行业艺术,一直备受人们关注。陶瓷雕塑的制作工艺和质地各不相同,其中蕴涵了丰富的艺术元素,这也是现代陶瓷雕塑应吸取的精华部分。本文分析了我国现代陶瓷雕塑艺术保护保存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我国现代陶瓷雕塑艺术发展的发

展思路。

关键词:现代;陶瓷雕塑艺术;存在问题;发展思路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也留下了很多文化产品,陶瓷雕塑就是其中重要的文化艺术形式之一,其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底蕴,需要后人对其传承并弘扬发展。然而,目前来看人们常常为了当地经济发展而对传统文化进行过度改造,使其失去了原有的韵味,将现代经济发展的因素过多地融入其中,这非常不利于历史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历史价值逐渐被人们遗忘。因此,在新时期新环境下,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必须有相关的法律法规来支撑,加强对其保护力度。陶瓷雕塑是我国传统文化产品中最具代表性的,本文就我国现代陶瓷雕塑艺术的发展思路进行浅谈。

一、我国现代陶瓷雕塑艺术保护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陶瓷雕塑传承的外界环境不断恶化

传统的历史文化产品是我国悠久历史发展的记录与印证,现代社会人们过分的追求物质生活,对文化产品的重视也多是源自于其背后所具有的经济效益,很多传统文化产品随着时代的发展已逐渐消失,主要原因是人们对经济效益的过分追求和过度盲目改造导致的,使传统文化产品本来的韵味消失殆尽。陶瓷雕塑是我国一门传统的艺术学科,其中蕴涵的文化底蕴十分丰富,是无数先人智慧的结晶,但受当前经济发展形势的冲击,陶瓷雕塑传承的格局已经被打破,植入了更多的商业元素,使其本质发生改变。

(二)陶瓷雕塑艺术品制作传承断代

陶瓷雕塑手工艺术品是当时历史年代艺术思想凝结而成的,和时代的发展融合异常艰难,这就要求在传承的过程中需要经历“淘洗”。但是当时的手工艺人们忽视了制作技术的重要性,手工作坊是家庭生产模式,技术传播范围狭窄,导致了手工家庭的陶瓷雕塑艺术品虽然有着深远的历史,蕴藏着宝贵的历史文化,却文化水平有限、不懂手工制作技术重要性的传承人认为是“没价值”的破烂东西,而在生产制作中,忽视了传统技术的传承,导致了大量优秀的艺术作品和制作工艺在今天断代失传,使我国陶瓷雕塑艺术品的保护工作陷入了困境。

(三)我国现代陶瓷雕塑艺术发展机制不完善

从思想层面来说,对陶瓷雕塑艺术品保护的重视程度不高,没有强大的思想意识,撑不起健全的保护机制,没有完善的保护发展机制,导致了保护工作异常艰难,众多种类的陶瓷艺术品被损坏,甚至是消失,这是艺术品保护工作中遇到的最为现实和严重的问题。这就要求各地政府要加强对所在地区陶瓷艺术品保护的重视,正确认识它们的文化价值,做到千古文化在今天的有效传承。

二、我国现代陶瓷雕塑艺术的发展思路

(一)营造良好的传承陶瓷雕塑艺术品的舆论氛围

艺术品的创作最重要的思想便是创作性思维。这就要求今天的传承者们在创作陶瓷雕塑艺术品时,不仅仅要基于传统的制作工艺,更要发挥创作性思维,将陶瓷雕塑艺术品创新发展,这样才能做到有效传承。陶瓷雕塑艺术品不仅是当时历史时期文化的凝结,同时不同地区的艺术品也蕴藏着当地的文化传统,在当今的传承过程中,大量的陶瓷雕塑艺术品为了适应商业发展的需求而改变得面目全非,这不仅仅不利于文化的传承,更加会制约商业的长期发展。这就要求当地将目光放长远,在创作性发展艺术品的同时,分一部分资金用于传统经典艺术品的保护,在此基础上建立艺术节等等相关的第三产业,延长商业线,吸引文化投资。这样共赢的举措,既能够保证当地陶瓷雕塑艺术的保护工作顺利进行,又能够为当地带来文化影响力,从而增加了经济效益,建立共赢模式。

(二)加强陶瓷雕塑艺术品保护和传承发展

各地陶瓷雕塑艺术品的保护工作上,政府部门要起到牵头作用,在财力、物力和人力上提供帮助,加强对传统工艺制作人的保护力度,完善保o体系。聘请专业人员,将这些代表文化遗产的陶瓷雕塑艺术品进行有效保护。注重特色性和区域性,将特色陶瓷雕塑艺术品保存下来,收集带有当地特色文化及本土知识的艺术品,使得文化精髓得到最大程度的保护和流传。同时保持创新性,在传统的陶瓷雕塑艺术品的制作风格上,融合加入当代的时代元素,丰富艺术品的文化内容。只有将保护工作落实到位,才能将当地的悠久历史文化发扬光大,使优秀的艺术品良好的传承与发展。

三、结语

总之,我国的陶瓷雕塑艺术想要得到多样化的发展,必须以吸收传统陶瓷雕塑艺术精髓为基础,将创新性思维融入其中,追求艺术的真谛,这是陶瓷雕塑艺术创作的灵魂所在。

参考文献:

篇6

李丽莉

(安远县第一中学,江西  赣州  342100)

摘  要:《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对语文教育的本质进行了诠释,认为语文教育要以“培养人的素质,提高人的素养为目的,同时还要着眼于人的终身学习。”这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也是提高学生素质、促进社会发展的需要。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除了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知识水平之外,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使高中语文课堂成为文化传承的主阵地,使自己成为文化传承的使者。本文分析了高中语文教学中文化传承的重要意义及相关策略。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文化传承;运用

文化传承主要是指文化的传递和继承,在此基础上实现文化的创新和发展。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是重要的教育资源,也是学校教育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在高中课程中,语文与传统文化的关系最为密切,在文化传承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高中语文教师要积极转变教学观念,应用多种教学方式和手段,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为文化传承工作做出自己的贡献。

一、高中语文教学中文化传承的重要意义及现状

新课标认为,语文教育要使学生认识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要让学生吸收到民族文化的智慧,培养学生热爱民族传统文化的感情。因此,语文教学是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主要渠道,也是传承传统文化的主阵地。高中语文教师要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积极对学生进行引导,让文化传承成为高中语文课堂的主旋律,努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在语文教育的大环境下,当代高中生在传统文化方面存在着严重的缺失,不少学生缺乏基本的古文化常识,对传统文化也知之甚少。有很多学生的历史知识极度贫乏,逐渐淡忘了传统文化。有的学生对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呲之以鼻,不但没有继承和发扬,反而在道德和修养上存在着严重的问题。在这种形势下,高中语文教学要积极探讨实现文化传承的有效渠道,努力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和整体素质,使学生成为文化传承的主体,从而实现语文教学的目的。

二、高中语文教学中文化传承的运用策略

(一)高中语文教师应成为文化传承的使者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才的主要培养者。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努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知识水平,还要以自己的学识修养和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教师要积极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使自己成为一个合格的文化传承者,培养学生热爱传统文化、传承传统文化的兴趣。要做好这些工作,高中语文教师首先要具备较高的人格魅力和人文素养,要有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其次,高中语文教师还要具备深厚的文化底蕴,在教学过程中以身作范,努力陶冶学生的情操,培育学生的人文精神,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因此,高中语文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在积淀文化素养的同时,也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化解读能力,使自己符合文化传承的要求。

(二)引导学生成为文化传承的重要力量

首先,在课堂教学中,要努力挖掘教材中蕴含的传统文化因素,营造一种文化气息浓厚的教学氛围。在高中语文教材中,蕴含传统文化的优秀篇章比比皆是,这些课文是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资料。高中语文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进行积极的引导,激发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使学生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采取一些具体的措施。比如,可以在墙上悬挂古人的名言警句,增添文化信息;将教学方法和手段与传统文化有机结合起来,在课前导入时尽量选取一些与课文相关的诗文典故或名人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次,重视课外活动,让学生走进传统文化。要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实现文化传承的目的需要长期的积累和努力,仅仅依靠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高中语文教师要积极开展课外教学活动,为学生创造更多的走近传统文化的机会。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读一些经典作品,使学生受到良好的熏陶和启发。作为语文学习的重要途径,课外阅读的作用不可低估,在传承传统文化方面具有比较明显的优势。还可以举办多种形式的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活动,使学生近距离的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比如,可以举办各种旨在传播传统文化的讲座、辩论赛等活动。

最后,还可以将课内外结合起来,提高学生使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具有丰富的传统文化信息,也是一种深厚的文化积淀。系统的学习语言文字是传承传统文化的根本途径。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要以文化的角度去了解汉语字词的文化内涵,去品味语言文字和传统文化。高中语文教师要让学生认识到积累语言文字的重要性和长期性,使学生在积累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使其热爱传统文化,从心理上亲近传统文化,这对于文化传承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总结

    综上所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要充分认识到文化传承的重要性和意义,针对文化传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加以解决。教师作为文化传承者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在课堂上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同时还要重视课外活动对于文化传承的作用,积极开展各种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活动,尽最大努力让文化传承成为高中语文教学的主旋律,切实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使学生成为文化传承的重要力量。

参考文献:

[1]罗墅森.把传承文化作为高中语文教育的责任[J].考试周刊,2011,(87).

篇7

关键词:旅游文化;含义;传统旅游文化传承与发展

旅游,一个非常可爱的词语,给我们多少的惊喜和乐趣。尤其是现在这个社会,经济飞速发展,人民已经不仅仅满足于物质的享受,越来越多的人们去追求更多的精神食粮,于是旅游产业热起来了。旅游产业,当今我国经济体系中最重要的第三产业,同时也是人们最重要的精神文化生活产业。随着人们经济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相应地对精神生活的要求也在悄然发生改变,于是促使现代旅游文化应运而生,而且逐渐成为现代旅游的主旋律。通过研究我们发现,现代旅游文化重视文化旅游,即是将旅游与文化统一起来,旅游不再是简单的旅行游览,而是更注重对文化的一种履历和践行。因此,本文就我国旅游文化的内涵,传统旅游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的课题进行简要的探析,并对其文化传承的方式等进行详细分析,从而解决其存在的问题。

一、旅游文化的内涵

(一)旅游文化与文化旅游一样吗?一看概念差不多,实际是不同的。旅游文化和文化旅游两个严格区分有一定的联系和概念。旅游文化属于文化的范畴,是一类文化,文化旅游类是运动,是有机联系的存在的意义一类的旅游和旅游业。

(二)旅游文化是具有综合性的文化

旅游文化是文化的各个方面组成。如果你需要源文化,东道国文化和服务文化。一个独立的文化交流形成这些文化的融合。这一综合性的文化主体由两部分人:一是游客,他们是旅游者的文化载体;二,从业者的旅游目的地和其他目的地的接待和工作人员和游客都直接或间接地接触他们是在主机的文化和服务文化的载体。在旅游这两个过程或提供劳务为游客之间的关系,并促进文化的交流,创造了旅游文化。因此,无论是从旅游文化的内容,还是从旅游文化的形成过程来看,它都具有综合性的特征。

二、传统旅游文化传承的必要性

(一)传统旅游文化是我国旅游业的源泉和基石实际上,旅游最主要的就是文化的游历,主要包括自然文化、历史文化、生活与饮食文化、文化等多方面,这些文化要素都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和民族属性。我国是一个拥有960万平方公里疆域、56个古老民族、5000年悠久历史的传统国度,自然资源丰富优美、历史文明厚重绵长、宗教文化古老神秘……这些都构成了我国传统旅游文化的要素。事实证明,虽然我国旅游业起步较晚,但正是因为独具魅力的传统文化才吸引全世界游人蜂拥而至,从而促进我国旅游业蓬勃

发展。因此,传统旅游文化是我国旅游业最重要的源泉和基石,必须要永远传承和发展。

(二)传统旅游文化是我国旅游业的品牌基础和核心竞争力近年来,随着世界旅游格局的进一步开放,我国传统旅游业也经受了来自于西方旅游文化的冲击。在这种冲击的影响下,一些旅游主管部门、旅游单位、旅游从业人员出于急功近利的心理,盲目迎合西方旅游文化而弱化了我国的传统旅游文化,这是一种极其短线的行为。众所周知,旅游业具有一定的地域性、民族性、承续性,盲目把外来旅游文化嫁接到我国旅游业上。久而久之就会减弱甚至埋没我国我国本土旅游品牌的影响力,从而最终丧失我国本土旅游的竞争力。

因此,我们在引进和借鉴西方旅游文化的同时,更要注重对我国传统旅游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以此为基础

打造更多我国专属旅游品牌,提升我国旅游业的核心竞争力。

三、传承传统旅游文化对策分析

(一)保护性传承与发展

我国旅游资源非常丰富。近些年随着我国旅游业的炽热发展,很多优势旅游资源被开发,但在开发的过程中却暴露出过度开发以及破坏性开发的严重问题。我们知道,诸如许多自然景观、非物质历史文明遗产、古建筑等都是不可复制的,更不可能再生,一旦遭到破坏将使我们永远失去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和旅游资源。因此,我们在传承和发展传统旅游文化的过程中,首先要高举保护的大旗,严禁过度和破坏性开发传统自然旅游资源和文化资源,给其足够的生存与延续空间,从而有效保障我国传统旅游文化的健康承续性。

(二)规范性传承与发展

我国传统旅游文化是经历了人们长期积淀而形成的,是人们集体智慧的结晶,因此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整体性。正是因为这种稳定性和整体性,才使传统旅游文化拥有独特的魅力和传承与发展的价值。所以,我们在传承和发展传统旅游文化时,要注重保持传统旅游文化的稳定性和整体性。同时,由于传统旅游文化的珍贵性、重要性,传承与发展一定要在有法可依的前提下进行。没有法律和制度的约束,很难保证传承与发展在正确的轨道上进行,避免失去对传统旅游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意义。

篇8

一、民间美术在高校美术教育体系中的作用 

(一)完善高校美术教育体系 

我国高校美术教育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套较为成熟的美术教育论文体系。然而我国高校美术教育体系模仿西方美术教育体系,缺乏民族特色,而民间美术作为传统美术形式之一,如果将其与高校美术教育体系相结合,将有助于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高校美术教育体系。 

民间美术形式多样,种类繁多,如建筑、刺绣、剪纸、木雕、民族服饰等,体现了传统文化的精髓。民间美术能够为高校美术教育提供丰富的研究资料与素材,可以作为美术教育的课堂资料,也可以让学生实地考察当地的民间美术,亲身感受民间美术的艺术魅力。民间美术不仅丰富了教学素材,而且增强了高校美术教育的文化根基,丰富了文化内涵,促进了高校美术教育的发展。 

(二)保护和传承民间美术 

民间美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然而在当代社会,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科技产品和外来文化极大地吸引了人们的注意力,使人忽视了身边的民间美术。由于诸多原因,大量民间美术作品被遗失或损坏,难以找到它们的踪迹。在这种形势下,保护和传承民间美术迫在眉睫。高校作为培养专业美术人才的地方,对保护和传承民间美术具有义不容辞的责任。高校美术教学体系应当引入民间美术,使更多的学生认识和了解民间美术,增强对民族文化的理解,激发其对民间美术的热爱。高校学生是发展我国美术事业的栋梁,是传承和弘扬民间美术的重要力量。通过高校的引导,让学生加入到对民间美术的研究活动中,使其对民间美术产生兴趣,才能够积极主动保护和传承民间美术。 

(三)创新高校美术教育模式 

民间美术在造型和色彩方面具有鲜明的特色,学习民间美术能够训练学生的创作技法,培养其审美能力。学习民间美术能够帮助学生获得独特的创作经验,对专业美术学习具有借鉴作用。当代社会各种文化和思想碰撞,民间美术以民族文化为根基,应当引起高校美术教育的重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引入民间美术以丰富教学内容,挖掘民间美术的内涵,将其与高校美术教育相结合,并研究出适合我国学生的美术教育体系和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美术素质。 

二、在高校美术教育中继承和发展民间美术的措施 

(一)转变对民间美术的认识 

近年来,受全球化的影响,各国文化与艺术涌入我国,吸引了大量学生的关注,而忽视了对民间美术的学习。一些教师认为民间美术相对落后,不符合时代的发展,因此轻视剪纸、刺绣等民间美术,更没有将其引入到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应当转变思想,认识到民间美术的重要性,意识到传承和弘扬民间美术的积极意义,进而肩负起向学生传授民间美术的责任。在高校美术教学中,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展现民间美术的魅力,吸引学生的关注,激发兴趣,使其加入到传播和弘扬民间美术的队伍中。 

(二)丰富教学内容 

当前的高校美术教师比较注重向学生传授基础知识和理论,容易忽视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致使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创新能力,这不利于学生未来的学习与发展。在高校美术教学过程中,应当加强对学生的引导,打破陈旧的思维模式,在课堂中加入民间美术的内容,让学生感受其魅力。高校还可以邀请一些民间艺术家走进课堂,与学生进行交流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其加入到研究民间美术的队伍中。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参观当地民间美术工作室,了解民间美术的制作过程,以加深认识传播民间美术的重要性。 

(三)转变教学模式 

目前,高校美术教育更多的是沿袭教师讲课、学生听课的教学模式,学生过于被动,对教学内容不感兴趣,容易失去学习的动力。教师应当转变教学模式,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增强其参与性和互动性,主动学习民间美术。作为专业美术人才,学生对于民间美术的传播和传承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结语 

民间美术是我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校教育体系中具有重要意义。在当前民间美术的传承难以为继的形势下,高校美术教育应当引入民间美术的内容,肩负起传承和发展民间美术的责任。因此,高校应当转变对民间美术的认识,传承民间美术,发扬传统文化,丰富教学内容,转变教学模式,构建适合我国学生的美术教育体系,以更好地为我国美术事业的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杨洪文.论民间美术在地方高校美术教育体系中的意义[J].大家,2011(8). 

篇9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一、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

进一步加强我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和健康发展,结合我县的非物质文化实际情况,福海县委、政府高度重视,抽调专业人员组成专家组,成立了由分管副县长任组长,县委宣传部、文体局、财政局、教育局等单位为成员的领导小组,明确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义、具体要求、方针原则、保护范围、保护制度等,落实了组织保障、工作职责、经费来源、宣传交流等工作责任,确保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顺利开展。

二、措施得力,非遗保护工作稳步推进

组织实施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对我县民间文化事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因此在工程启动之初,我们便制定了《福海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施方案》,确定了具体目标、工作原则和主要保护对象。2007年以来,对全县民族民间文化资源进行了系统普查,基本摸清全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起源、延续、发展、分布和保存现状等情况,建立了《福海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登记表》,及时将普查资料上报到了自治区、地区等上级主管部门,并对搜集与征集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典型实物和文献资料,做好了陈列、展示、研究和管理工作。对确属具有重要历史、文化、科学价值而面临濒危消亡的项目,采取了拍摄音像资料、收集实物、派专人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进行抢救性保护。

三、加大传承人的保护力度,建立传承保护机制

采取了发掘、培育、扶持等有力措施,努力改变目前民族艺术队伍后继乏人的现状,并给予必要的政策扶持,为传承活动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对具有重要价值的民族民间艺术传承人,尽力保护,在政策上给予重点扶持;鼓励民族民间艺人带徒授艺,加强中青年艺术骨干的培养,使民族民间艺术绝技后继有人、代代相传。

福海县《哈萨克族达斯坦》传承人哈孜木・阿勒曼同时也是第二批国家级代表性项目传承人,他是福海县阔克阿尕什乡齐勒哈仁村牧民,是现在唯一一位吟唱哈萨克族达斯坦数量最多的人,可以吟唱100多部作品。据了解他十三岁开始学艺,受其父阿勒曼的影响早年迷恋上了哈萨克族达斯坦,经过几十年的磨砺,掌握了大量的哈萨克族达斯坦唱法。同时,他还可以在不翻看任何文字资料的情况下,将一部成千上万行的哈萨克族达斯坦完整地背唱出来,形成了他自己独特的演唱风格,被形象地称为“活录音机”。2009年被文化部评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先进个人。这么优秀的传承人对于我们来说是一种资源、一种荣耀、一处宝藏,因此我县充分认识到了其重要性,对传承人加大保护力度进行重点扶持,通过建造住房、发放生活补助金、划拨耕地等方式解决了住房、生活、医疗等问题,以保证传承人无后顾之忧,专心进行传承培训工作,目前已经培养传承人多名,并积极参与如“文化遗产日”、“纳吾热孜节”、“古尔邦节”等宣传活动,多次进校园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及、培训。通过努力在福海县形成了良好的保护《哈萨克族达斯坦》的社会氛围,民众参与积极性较高。

2014年福海县又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授予“中国哈萨克族达斯坦之乡”荣誉称号。

福海县哈萨克族众多,阿肯阿依特斯是哈萨克族最具代表性的文化活动之一,截至今年,我县已成功举办了26届阿肯阿依特斯大会,每次都在县乡村组织阿肯海选与培训。2015年由自治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自治区民间文艺家协会为福海县喀拉玛盖镇荣获“阿肯阿依特斯”之乡进行了揭牌,这是对我县民间阿依特斯文化的高度肯定,必将推动我县哈萨克族阿肯阿依特斯文化发展和传承,哈萨克族阿肯阿依特斯文化得到进一步弘扬和宣传。

四、加强传承人培训,民族民间文化走进校园

对传承人的传承培训工作加强管理,积极与传承人签订传习协议,把任务落实到位,将培训与教育、辅导相结合,使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进社区、进校园。福海县是哈萨克族居住较为集中的地方,我县将《哈萨克族卡拉角勒哈》作为课间操进行普及,使每个在校学生都了解并掌握了该技艺。尤其是中小学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兴趣爱好随着传习的开展,学员人数不断增加。我们利用这种优势将《哈萨克族达斯坦》、《哈萨克族卡拉角勒哈》等资源进行了集中培训推进校园,这些代表性项目列入了日常学习课程,使民族民间艺术绝技后继有人、代代相传。

五、认真做好“文化遗产日”宣传活动

加强宣传,营造保护氛围。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互联网等媒体上开设专栏,不定期刊登、在人口密集处发放宣传单、举办展演、展览、培训班等介绍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知识,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扩大知晓面,广泛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种类及保护重要性,增强全社会的保护意识,动员社会力量和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相关“搜遗”活动,有效的提高了全县人民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保护意识。

六、有效利用,做大做强品牌

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利用与爱国主义教育、思想道德教育等相结合,大力发掘并充分利用乡土文化,激发广大群众的民族自豪。与培育和发展旅游业、文化产业相结合,促进形成富有地域特色和庆元优势的民族民间文化产品系列,做大做强特色品牌。

七、健全队伍,加强业务培训

篇10

1.1独特的自然资源

热贡作为一个通用的地理名称,其范围被公认为指称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县。同仁县位于青海省东南部,是黄南藏族自治州州府所在地,东邻甘肃省夏河县,西连贵德县,南接泽库县,北与循化、尖扎县接壤,因此,热贡是多元文化交流融合的中心地带。长20多公里的隆务河谷是整个黄南州的农业区。隆务河贯穿阿米夏琼山与阿米德合隆山之间的隆务峡谷奔腾注入黄河,形成中部河谷地区和东西部山区。境内山峦叠嶂,河谷相间,地貌多样复杂,自然景观奇特优美。同仁县囊括了隆务河谷地带的农业区、森林茂密的麦秀林场、兰采药水温泉、风格迥异的双朋西丹霞地貌、风光秀丽壮观的坎布拉国家森林地质公园、钟灵毓秀的曲库乎、还有素有“天堂草原”美称的牧区瓜什则乡。每一年热贡都以其独特秀丽的自然景观和瑰丽多姿的人文资源,吸引大量国内外游客前来休闲避暑。

1.2古老的历史遗迹

自古以来热贡就是游牧地区,早在后汉时期,这里已是刀箭之战,兵连祸起。汉朝时期,同仁北部成为汉朝屯田之地。到唐中宗时,热贡作为金城公主的汤沐邑,赐于吐蕃。至元明两代,亦有中央屯军的伸入,形成了以隆务寺为中心地带的、青海最大的藏传佛教、政教合一统治体系。因此,保留了隆务寺建筑群、年都乎古村落、保安军屯古城堡、吴屯传统民居大量古城古村寨、明清屯堡等古老的历史遗迹。1994年,同仁县被授予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称号,2007年,郭麻日古堡被命名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

1.3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自古以来热贡就是多元文化交流融合的中心地带,当地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和生产实践中创造、积淀、传承下丰富多彩的文化形态。包括闻名遐迩的热贡艺术、民间娱神祭祀活动热贡六月会、寺院宗教法会、佛教音乐、黄南藏戏、民间傩舞於菟、民族服饰、民族饮食、民间传说、民间酒曲、拉伊传唱、格萨尔传唱、民间故事等,承载着那些被人们渐渐遗忘的历史记忆和文化信息。热贡艺术是15世纪藏传佛教艺术在青海藏区扎根生长的一支,其艺术形态绚丽多样。2009年,热贡艺术以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和艺术特色进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同时,热贡艺术、热贡六月会、黄南藏戏、土族“於菟”、刻板印刷,和日石刻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根据地方普查结果显示,热贡现有国家级非遗传承人10人,省级非遗传承人5人。

2热贡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2.1处于初步发展阶段

近年来热贡文化产业得到了长足发展。2012年5月8日新华网文章,青海黄南探索文化发展的“热贡模式”提出“当前黄南州热贡艺人达到9000余人,共有各类热贡文化企业100多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4家“,公司+农户”模式的热贡艺术品公司14家,同仁县吾屯、郭麻日、年都乎等村几乎“家家有画室、人人是艺人”,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去年黄南州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约3600元,而热贡艺人平均收入近2万元,实现文化产业经营性收入近2.4亿元,占全州GDP的5.48%。”

2.2传承方式多元化

千百年来,热贡艺术的传承一直以寺院传承为主,以家族传承为辅,作为寺院僧人修行的方式以原生自然状态生存、延续和演进。21世纪以来,热贡艺术的传承伴随社会结构的变迁及外来文化的冲击,自身也不断发展、演变。热贡艺术的传承不再仅仅局限于寺院和家庭,学校、企业、作坊也纷纷承担起了传承民族传统文化的功能。同时,轰轰烈烈的文化产业化发展由政府牵头主导在热贡大地上大力推进,成立热贡艺术协会、热贡艺术职业鉴定中心;颁布《热贡唐卡》地方标准;举办唐卡艺术博览会、唐卡艺术研讨会;实施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国家级文化生态实验保护区等项目;申报国家、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可见,热贡文化资源的挖掘、热贡产业化的发展与政府的鼓励扶持是分不开的。目前,寺院传承、学校传承、家族传承、企业传承、作坊传承为热贡文化传承的等五种主要模式,传承的主体、传承方式、传承场、传承内容、传承目的呈现多元共生态势。每一种传承方式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也存在某些弊端。

2.3借助现代技术扩大对外宣传

为了使更多的人认识唐卡、了解唐卡,中央电视台及当地政府牵头拍摄了一系列片子,试图从不同的视角去解读唐卡的保护与传承《。热贡唐卡——绽放在青藏高原的一朵艺术奇葩》《、唐卡艺术老树新枝》《、马头明王堆绣珍珠唐卡》《、小撒印象——唐卡》、《热贡传奇》《、中国热贡文化》《、青海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唐卡——传承大师更登达吉》《、热贡祈愿大法会》《、热贡艺术》《、热贡六月会》《、热贡年俗》《、走进黄南》《、欢乐中国行——魅力同仁》等都是其中的代表作。同时通过互联网平台的广泛传播功能,唐卡被更多的人了解认识。网络上不计其数的唐卡图片、音频、视频;以唐卡为主题的QQ群及论坛;数字博物馆中的唐卡数字化展示;网站中唐卡的在线销售与定制。黄南藏族自治州政府及文化部门为了大力宣传热贡文化,建立了新华社热贡文化网、热贡智源网、坎布拉旅游网等互联网站,并将有关热贡文化方面的图片资料加载到新华网、信息中心等互联网群,拓展了热贡文化及热贡地区的宣传面,丰富了宣传形式。

3发展热贡文化产业的思考

3.1从民族文化自身的特点入手

不同的民族文化因其所处的独特天地系统而具有自身独特的特征。热贡地区自然环境独具特色,千百年来多种文化相互影响、融合、促进,形成了一种具有多元性、丰富性、全民性、宗教性和融合性的特有文化内涵和表现形式,在藏区的其它地域是不多见的。因此,热贡文化产业发展必须突出其独特性和民族性,结合独特天地系统中的文化特质,在此基础上理性选择能够带给当地人利益,并能够促进民族文化发展的产业化之路。

3.2坚持民族文化旅游的原真性

文化旅游的发展不仅涉及经济增长,还关乎社会发展的问题。重视在文化旅游发展中体现本民族文化的价值追求,不仅可以真正地丰富文化旅游的创意,而且有助于多元文化参与的、共享文化共性并兼容文化差异性的文化建构的实现。美国人类学家MacCannell最先提出了原真性(Authenticity)概念。他认为旅游体验是旅游者用来回应现代生活的方式,一种寻找生活真实性的体验。根据是否符合当地的风俗和传统作为标准,民族艺术品、民间仪式、民俗节庆、日常饮食、建筑民居、民族服饰等民族文化旅游产品经常被描绘成原真或非原真。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原真性意味着传统文化和原生形态,真实感,真正的,或者唯一的。”

3.3以促进民族文化主体的发展为主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