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估算计算方法范文
时间:2023-07-04 17:25:0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投资估算计算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根据2006年新《企业会计准则》的颁布,对会计核算内容进行了大量的修改。文章从长期股权投资的取得、成本法与权益法下的核算、处置等方面探讨了其会计处理方法。
【关键词】
长期股权投资;初始计量;后续计量;成本法;权益法
在会计核算中,长期股权投资的会计处理常常被人们看成是重点和难点,甚至也是各大类考试中的关键知识点,此账户如此受到关注,是由于它直接影响了企业的利润、报表等信息,特别是会计核算中两个方法(成本法和权益法)的选择容易混淆,加大了核算的难度。此文仅就个人的观点分析对此账户的认识。
一、长期股权投资概述
长期股权投资是以取得被投资单位的股份为目的而进行的投资。该投资的时间是长期持有,并通过投资对被投资单位进行控制、共同控制或起到重大影响的程度。由此可见,此投资没有时间的约束,更不能随意地抽回投资,并且根据投资的目的不难看出,该投资的金额也是非常之大,因此投资的风险也是很高的。根据上述投资的目的可知,长期股权投资根据其对被投资方的影响力度不同,又可分类为控制、共同控制、重大影响,各自所对应的占被投资方表决权的股份比例分别是50%以上、50%、20%~50%。注意新准则已把无控制、无共同控制且无重大影响的投资归纳为综合权益投资,因此所占被投资方表决权的份额不同对被投资方的影响力度是不同的。因此,长期股权投资与其他投资(如交易性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相比,其“野心”较大,不仅仅为了投资获得收益这么简单,它希望通过投资能够参与企业的经营、参与企业的决策、影响企业的发展,甚至想把被投资方占为己有。根据上述长期股权投资的定义以及目的不难看出,投资方是挑战性的企业,正所谓风险越高要求的收益也就越高,投资方追随这样的理念,来完成这项投资。
二、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计量
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计量是取得投资时投资金额的确认。投资方投资金额的多少并不完全确认为投资额,比如对于被投资方来说新的投资者,可能要出高的价格才能享受到一定的股权份额;对于信誉度以及知名度比较高的投资者可能不需要出高的价格,就可以得到自己想要的股权份额。因此,当投资者对被投资者的影响不确定是哪种类型时,企业应当以占被投资方表决权的股份比例为前提来确认投资额。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计量可以分为以下两种情况:
(一)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
企业合并是指将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单独的企业合并形成一个报告主体的交易或事项。一般的企业合并所占被投资方表决权的股份比例都在50%以上。企业合并分为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和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1.同一集团内投资股份50%以上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同一集团内投资股份50%以上是指在同一个集团下,投资方占被投资方股份50%以上的投资。该投资方式,投资方以支付现金、转让非现金资产或承担债务方式作为控制对价的,应当在控制日按照取得被投资方所有者权益账面价值的份额作为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投资成本与支付的现金、转让的非现金资产以及所承担债务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应当调整资本公积;资本公积不足冲减的,调整留存收益。投资方以发行权益性证券作为控制对价的,按照发行股份的面值总额作为股本,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投资成本与所发行股份面值总额之间的差额,应当调整资本公积;资本公积不足冲减的,调整留存收益。注意,在进行投资时价款内若包括已经宣告发放的股利或利息但还没有真正地发放出去的金额时,应该单独进行核算,计入应收股利或应收利息账户。合并时发生的审计费等各项直接相关费用应计入当期管理费用。举例如下:【案例1】甲企业2013年1月1日以银行存款280000元向同一集团内乙企业投资,取得甲企业80%的股权,并与当日起能够对甲企业实施控制。合并后甲企业仍维持其独立法人资格继续经营。2013年1月1日,甲企业的账面所有者权益总额为500000元。则甲企业的会计处理如下:借:长期股权投资——乙企业(500000*80%)400000贷:银行存款280000资本公积——资本溢价1200002.非同一集团下投资股份占50%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这类投资应按购买方付出的资产、发生或承担的负债、发行的权益性证券的公允价值以及企业控制过程中发生的各项直接相关费用之和作为其初始投资成本。对未来事项做出约定且购买日估计未来事项很可能发生、对合并成本的影响金额能够可靠计量的,也应将其计入初始投资成本。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投资成本与支付的现金、转让的非现金资产以及所承担债务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应当计入营业外收入或营业外支出。注意,在进行投资时价款内若包括已经宣告发放的股利或利息但还没有真正发放出去的金额时,应该单独进行核算,同样计入应收股利或应收利息账户。与同一集团下企业控制点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会计核算最大的不同之处就是差额计入的科目不同,由于同一控制下企业的投资是在同一集团之内差额的影响只是所有者权益的变化,不存在营业外收入或支出。换句话说,投资双方没有脱离集团,还是在同一个区域范围内,所以对集团的影响不明显。但是非同一控制下的投资时投资双方没有任何关系,因此,投资差额对于投资者来说可能是营业外收入或营业外支出。两种方式的会计核算类似,不同之处上述已经表述,这里就不再举例说明。
(二)投资股份低于50%长期股权投资
企业控制以外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一般来说是投资方所占被投资方的表决权股权在50%以下的投资。此投资方式应当分别按照具体情况使用公允价值或历史成本属性计量其初始投资成本。若投资方是以支付现金方式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则应当按照实际支付的购买价款作为初始投资成本(也就是使用历史成本属性计量)。初始投资成本包括与取得长期股权投资直接相关的费用税金及其他必要支出。企业取得长期股权投资实际支付的价款或对价中包含的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金额应作为应收股利或应收利息处理。若投资方是以发行权益性证券或投资者投入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按照投资协议或合同的公允价值作为初始投资成本,但是协议或合同约定价值不公允的除外。注意,若是发行权益性证券取得长期股权投资,其股本的金额是发行股票的面值。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投资成本与股本或实收资本之间的差额计入资本公积。以债务重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等方式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其初始投资成本应当按照相关准则的原则确定。这里不再一一陈述。
三、长期股权投资的计量方法
长期股权投资的计量方法包括成本法和权益法。
(一)成本法
采用该方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投资企业应当按照享有被投资单位宣告发放的现金股利或利润确认投资收益,但除取得投资时实际支付的价款或对价中包含的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或利润外,在成本法下,长期股权投资以初始投资成本计价,一般不调整其账面价值。只有在收到清算性股利和追加或收回投资时应当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案例2】甲企业2015年1月购入乙企业股票20万股(占对方总股本0.3%),每股成交价30元(其中包括已宣告未发放的现金股利每股5元),相关税费共计2万元,均以银行存款支付。3月收到乙企业发放的现金股利100万元。半年后,乙企业宣告每20股发放现金股利5元。次月,收到乙企业发放的现金股利5万元,存入银行。编制甲企业的相关会计分录如下:根据题意可知,甲企业进行长期股权投资的后续计量适用成本法核算。①借:长期股权投资——乙企业(股票投资)(25×20万+2万)502应收股利——乙企业(5×20万)100贷:银行存款602②借:银行存款100贷:应收股利——乙企业100③借:应收股利——乙企业5贷:投资收益5④借:银行存款5贷:应收股利——乙企业5企业按照新会计准则规定确认自被投资单位应分得的现金股利或利润后,需要考虑长期股权投资是否发生减值。判断是否发生减值则按照准则规定,当测试结果可收回金额低于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的,应当计提减值准备。接上例【案例2】若期末股票市价下跌为20元。分析可知:此时账面余额为502万元,而可收回的金额为180万元(20万股*20元=400万元),假如长期股权投资发生减值并且股价持续下跌,其减值金额为102万元。会计处理如下:借:资产减值损失102贷: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102
(二)权益法
该方法主要关注的是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的变动情况,如果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发生变动,那么投资方则按照所享有的份额对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进行调整。注意,只有在初始投资成本小于变动份额时才需要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金额,因此可总结为长期股权投资的金额是按照金额较大的一方来确认的。投资收益的确认时,投资企业取得长期股权投资后,应当按照应享有或应分担的被投资单位实现的净损益的份额,确认投资损益并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投资企业按照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的利润或现金股利计算应分得的部分,相应减少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案例3】甲企业于2011按协议收购价40万元购买乙企业的股票,占丙企业20%的股权,对丙企业有重大影响。此时丙企业的净资产公允价值为250万元。应编制甲企业会计分录如下:借:长期股权投资——丙企业(投资成本)50贷:银行存款40营业外收入10【案例4】承接上例【案例3】乙企业于2011年实现净利润10万元;2012年2月宣告分派现金股利6万元,3月甲企业收到现金股利;2012年末乙企业由于意外事件,全年亏损120万元;2013年扭亏为盈,实现净利润6万元。①2011年末甲企业会计处理:借:长期股权投资——丙企业(损益调整)2贷:投资收益2②2012年2月甲企业会计处理:借:应收股利1.2贷:长期股权投资——丙企业(损益调整)1.2③2012年3月甲企业会计处理:借:银行存款10000贷:应收股利10000④2012年末甲企业会计处理:借:投资收益24贷:长期股权投资——丙企业(损益调整)24⑤2013年末甲企业会计处理:借:长期股权投资——丙企业(损益调整)1.2贷:投资收益1.2采用该方法进行核算计量的长期股权投资,处置时还应将与所处置的长期股权投资对应的元计入资本公积项目的金额转出,计入处置当期的投资收益中。权益法发生减值的确认与成本法相同这里不再陈述。
四、结语
综上所述,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主要根据投资方所占被投资方表决权股份比例来进行确认,特别是后续计量方法的选择是长期股权投资的重点内容。但是,并不是说使用了成本法就一定不能使用权益法,二者之间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换的。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2006版)[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篇2
【关键词】 长期股权投资; 初始计量; 后续计量; 成本法; 权益法
一、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计量
《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按形成或取得来源,将长期股权投资分为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和其他方式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并分别规定了不同的初始投资成本计量标准。
(一)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
企业合并,是指将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单独的企业合并形成一个报告主体的交易或事项。新准则将企业合并分为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和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参与合并的企业在合并前后均受同一方或相同的多方最终控制且该控制并非暂时性的,为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参与合并的各方在合并前后不受同一方或相同的多方最终控制的,为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
1.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合并方应当按照下列规定确定其初始投资成本:以支付现金、转让非现金资产或承担债务方式作为合并对价的,应当在合并日按照取得被合并方所有者权益账面价值的份额作为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投资成本与支付的现金、转让的非现金资产以及所承担债务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应当调整资本公积;资本公积不足冲减的,调整留存收益。
合并方以发行权益性证券作为合并对价的,应当在合并日按照取得被合并方所有者权益账面价值的份额作为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按照发行股份的面值总额作为股本,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投资成本与所发行股份面值总额之间的差额,应当调整资本公积,合并方发生的权益性证券的交易费用,也应当调整资本公积。资本公积不足冲减的,调整留存收益。
被合并方账面所有者权益,是指在考虑以下因素的基础上计算确定形成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1)统一合并方与被合并方的会计期间和会计政策;(2)被合并方账面所有者权益是指被合并方的所有者权益相对于最终控制方而言的账面价值;(3)如果被合并方本身编制合并财务报表的,被合并方的账面所有者权益的价值应以其合并财务报表为基础确定。
根据财政部2010年7月印发的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4号通知,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合并方发生的审计、法律服务等中介费用以及其他相关管理费用,应于发生时计入当期管理费用。
通过多次交换交易,分步取得股权最终形成企业合并的,应以持股比例(原持股比例与追加持股比例之和)计算的合并日应享有被合并方账面所有者权益份额作为该项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初始投资成本与原持股比例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加上合并日追加投资支付对价的公允价值之和的差额,调整资本公积,资本公积不足冲减的,冲减留存收益。
例1:甲、乙公司同受S公司控制,2009年1月1日甲公司增发1 000万股普通股从S公司取得乙公司100%的股权,发行的股票每股面值1元,市价3元,发生权益性证券交易费用600万元。合并日乙公司可辨认净资产账面价值 3 500万元,公允价值4 500万元。乙公司相对于S公司而言的可辨认净资产账面价值4 000万元,公允价值4 800万元。甲公司在合并日又发生法律服务费500万元。
甲公司合并日
借:管理费用500
贷:银行存款500
借:长期股权投资4 000
贷:股本1 000
资本公积――资本溢价3 000
借:资本公积――资本溢价600
贷:银行存款600
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其初始计量的特点是:不以公允价值计量、不确认损益。甲公司应以合并日相对于S公司而言的乙公司可辨认净资产账面价值的份额4 000万元 (4 000*100%)作为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计量成本,其与发行的普通股账面价值1 000万元之间的差额3 000万元计入资本公积,发生的权益性证券交易费用600万元计入“资本公积――资本溢价”,发生的法律服务费用500万元计入管理费用。
2.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购买方应当按照下列规定确定其初始投资成本:(1)一次交换交易实现的企业合并,合并成本为购买方在购买日为取得对被购买方的控制权而付出的资产、发生或承担的负债以及发行权益性证券的公允价值,资产的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额,作为资产处置损益记入当期利润表,发行权益性证券的公允价值与其面值总额之间的差额计入资本公积,发行权益性证券的交易费用计入“资本公积――资本溢价”;(2)通过多次交换交易分步取得股权最终形成企业合并的,应以购买日之前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与购买日新增投资成本之和,作为该项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
购买方为企业合并发生的审计、法律服务、评估咨询等中介费用以及其他相关管理费用,应当于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
购买方对合并成本大于合并中取得的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差额,不要求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在合并报表中应当确认为商誉;购买方对合并成本小于合并中取得的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差额应当在合并报表中确认为营业外收入,计入投资当期的损益。
例2:甲上市公司与乙公司是不具有关联关系的两个独立的企业,甲公司于2009年7月1日以公允价值为800万元、账面价值为600万元的无形资产作为对价取得乙公司30%股权,能够对乙公司实施重大影响,投资当日乙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2 500万元,发生审计费用50万元。2010年4月1日甲公司又支付1 200万元取得乙公司35%的股权,购买日乙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3 000万元。2009年乙公司实现净利润300万元,2010年一季度实现净利润100万元。
甲公司会计分录:
2009年7月1日
借:管理费用 50
贷:银行存款 50
借:长期股权投资――成本 800
贷:无形资产600
营业外收入――非流动资产处置利得200
2009年12月31日
借: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 90
贷:投资收益 90
2010年3月31日
借: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30
贷:投资收益 30
2010年4月1日
借:长期股权投资 1 200
贷:银行存款1 200
借:长期股权投资 920
贷:长期股权投资――成本800
――损益调整120
本例题属于多次交换交易分步实现企业合并,2009年7月1日甲公司发生的50万元审计费应计入管理费用,甲公司作为购买对价支付的无形资产公允价值为800万元,与购买日乙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750万元(2 500*30%)之间的差额50万元,作为商誉体现在甲公司合并资产负债表中,无形资产公允价值800万元与账面价值600万元之间的差额作为资产处置损益计入甲公司当期利润表。甲公司持有的30%股权至2010年4月1日持续计算的账面价值为920万元,与购买日追加投资所支付的对价的公允价值1 200万元合计作为甲公司该项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即2 180万元。
(二)其他方式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
以其他方式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按照下列规定确定其初始投资成本:
1.以支付现金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按照实际支付的购买价款作为初始投资成本。初始投资成本包括与取得长期股权投资直接相关的费用及其他必要支出。
例3:甲公司与乙公司是不具有关联关系的两个独立的企业,2009年1月1日甲公司以公允价值为800万元、账面价值为600万元的无形资产作为对价取得乙公司25%股权,对乙公司能够产生重大影响,同日乙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3 000万元,甲公司另发生审计费用50万元。
甲公司2009年1月1日的会计处理:
借:长期股权投资――成本850
贷:无形资产600
营业外收入――非流动资产处置利得200
银行存款 50
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其合并时发生的审计、法律服务、评估咨询等中介费用以及其他相关管理费用,应当于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企业合并以外的其他方式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其发生的审计、法律服务、评估咨询等中介费用以及其他相关管理费用,应于发生时计入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
2.以发行权益性证券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应按照发行权益性证券的公允价值作为初始投资成本,权益性证券的面值总额与其公允价值的差额应调整资本公积;资本公积不足冲减的,调整留存收益。
3.投资者投入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按照投资合同或协议约定的价值作为初始投资成本,但合同或协议约定价值不公允的除外。
4.通过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其初始投资成本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确定;通过债务重组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其初始投资成本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债务重组》确定。
值得注意的是,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计量,无需区分成本法和权益法,仅需从长期股权投资形成或取得的角度,按照上述标准予以确定即可。在后续计量中,对按照权益法进行后续计量的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与投资时点被投资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进行比较,分情况对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成本进行调整。
二、长期股权投资的后续计量
《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对长期股权投资的后续计量从区分长期股权投资类别的角度,根据不同类别的长期股权投资的特点,分别采用成本法和权益法进行后续计量。
(一)成本法
成本法,是指长期股权投资按投资成本计价的方法。《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规定,下列两类长期股权投资应当采用成本法核算:一是投资企业能够对被投资单位实施控制的长期股权投资;二是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并且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长期股权投资。值得注意的是,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并且在活跃市场中有报价、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的长期股权投资,应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与计量》的规定,按管理层持有的目的或意图将其确认为交易性金融资产或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已经确定采用成本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按照初始投资成本计价。追加或收回投资应当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投资期间,因被投资单位实现净利润或因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等原因而引起所有者权益增减变动的,投资企业不按持股比例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的现金股利或利润,投资单位在确认为应收项目的同时确认为当期投资收益。对于被投资企业分派的净利润,不再区分是“被投资单位接受投资后产生的累积净利润”还是“被投资单位接受投资前产生的累积净利润”,投资企业应按其持股比例将所应获得的利润或现金股利全部确认为当期的投资收益。
例4:2009年1月1日,甲公司取得丙公司80%的股权,支付购买对价1 500万元,丙公司在购买日的可辨认净资产账面价值为1 600万元,公允价值为1 800万元,差额是由于一项管理用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600万元与其公允价值800万元不同引起的,该固定资产预计剩余使用年限为10年,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无残值。2009年12月31日丙公司实现净利润580万元,因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而计入资本公积100万元。2010年1月10日丙公司宣告分派现金股利200万元,2010年2月5日甲公司收到分派的现金股利。
甲公司的账务处理:
2009年1月1日
借:长期股权投资 1 500
贷:银行存款 1 500
2009年12月31日,由于采用成本法进行后续计量,甲公司对于丙公司实现的净利润、所有者权益变动都不做账务处理。
2010年1月10日
借:应收股利――丙公司160
贷:投资收益 160
2010年2月5日
借:银行存款160
贷:应收股利――丙公司 160
(二)权益法
权益法,是指长期股权投资最初以初始投资成本计价,以后根据投资企业享有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份额的变动对投资的账面价值进行调整的方法。《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规定,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采用权益法核算。
确定采用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其初始投资成本大于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不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小于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其差额应当确认为营业外收入而计入当期损益,同时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
权益法下,投资企业取得长期股权投资后,应当按照应享有或应分担的被投资单位实现的净损益的份额,确认投资损益并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投资企业按照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的利润或现金股利计算应分得的部分,在确认为应收项目的同时相应减少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投资企业确认被投资单位发生的净亏损,应当以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以及其他实质上构成对被投资单位净投资的长期权益减记至零为限,如果投资企业负有承担额外损失义务的,应按预计将承担的金额确认相关的损失。被投资单位以后实现净利润的,投资企业应按以上相反顺序逐步恢复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
权益法下,投资企业在确认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净损益的份额时,应先对投资单位与被投资单位采用的会计政策及会计期间进行统一,其次应考虑取得投资时被投资单位各项可辨认资产的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不同对被投资单位折旧额或摊销额的影响,对被投资单位的净利润进行调整,按持股比例计算确定投资损益,并在此基础上再消除投资企业与被投资单位的内部交易。投资企业对于被投资单位除净损益以外所有者权益的其他变动,应当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并计入所有者权益。
例5:2009年1月1日甲公司支付800万元购买丙公司40%的股权,采用权益法进行后续计量,丙公司在购买日的可辨认净资产账面价值为1 600万元,公允价值为1 800万元,差额是由于一项管理用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600万元与其公允价值800万元不同引起的,该固定资产预计剩余使用年限为10年,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无残值。2009年12月31日丙公司实现净利润580万元,因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而计入资本公积100万元。2010年1月10日丙公司宣告分派现金股利200万元,2010年2月5日甲公司收到分派的现金股利。
甲公司账务处理:
2009年1月1日
借:长期股权投资――成本800
贷:银行存款800
甲公司支付的购买价款800万元与购买日丙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720万元(1 800*40%)之间的差额,不对甲公司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进行调整,在甲公司编制的合并资产负债表中作为商誉项目反映。
丙公司2009年实现净利润580万元,甲公司应在考虑购买日丙公司固定资产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对丙公司当期折旧额影响的基础上,对丙公司实现的净利润进行调整后,按照持股比例在调整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的同时确认投资收益;对于丙公司因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计入资本公积的100万元,甲公司应按持股比例在调整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的同时确认资本公积。
应确认的投资收益=[580-(800-600)/10]*40%=224 (万元)
2009年12月31日
借: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224
贷:投资收益224
借:长期股权投资――其他权益变动40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40
2010年1月10日
借:应收股利――丙公司 80
贷: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80
2010年2月5日
借:银行存款80
贷:应收股利――丙公司 80
(三)后续计量方法的转换
1.成本法转换为权益法
(1)投资单位因追加投资等情况导致持股比例上升,由成本法改为权益法,其会计处理步骤有:①原取得投资时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大于原取得投资时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不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如果是小于的情况,则应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同时调整留存收益。②对于原取得投资交易日至追加投资交易日之间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变动相对于原持股比例的部分,属于原取得投资时至追加投资当期期初被投资单位实现的净损益中应享有的份额,调整留存收益;属于追加投资当期期初至追加投资时点被投资单位实现的净损益中应享有的份额,调整投资收益。属于其他原因导致的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变动中应享有的份额,在调整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的同时,应计入“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③追加投资时的投资成本大于应享有的追加投资时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不调整长期股权的账面价值;如果小于的,应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同时确认为营业外收入。④商誉、留存收益和营业外收入的确认应综合(原投资时点与追加投资时点)考虑,应与投资整体相关。
例6:2009年1月1日A公司取得B公司10%的股权,成本500万元,当日B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为6 000万元(与账面价值相等),A公司对其采用成本法核算,A公司按净利润的10%提取盈余公积。
2010年5月1日,A公司又以1 700万元取得B公司20%的股权,当日B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为8 200万元。A公司能够对B公司的生产经营决策产生重大影响,应改为权益法进行核算。B公司2009年度实现净利润1 300万元,2010年1月1日至4月30日实现净利润500万元。
2010年8月8日B公司分派现金股利300万元。
A公司的账务处理:
2010年5月1日,对原取得投资时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的调整。由于原取得投资时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为500万元,小于原投资时点B公司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份额600(6 000*10%)万元,差额100万元应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和留存收益。同时,将原采用成本法进行后续计量的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转入“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明细科目,按权益法进行后续计量。
借:长期股权投资――成本100
贷:盈余公积10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90
借:长期股权投资――成本500
贷:长期股权投资 500
2010年5月1日,对于B公司在2009年1月1日至2010年5月1日之间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变动2 200万元(8 200-6 000),相对于A公司原持股比例10%的部分,属于B公司2009年实现净损益1 300万元的原因导致的公允价值变动,应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同时调整留存收益;属于B公司2010年1月1日至4月30日实现净损益500万元的原因导致的公允价值变动,在调整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的同时应调整投资收益。对于其他的原因导致B公司在2009年1月1日至2010年5月1日之间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变动400万元,相对于A公司原持股比例10%的部分,应在调整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的同时计入资本公积。
借: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 180
――其他权益变动40
贷:盈余公积13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117
投资收益 50
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40
2010年5月1日,追加投资时的账务处理:
借:长期股权投资――成本1 700
贷:银行存款1 700
追加投资时的投资成本1 700万元大于追加投资时B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1 640万元(8 200*20%),差额60万元;原投资时的投资成本500万元小于原投资时B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600万元,差额100万元;综合考虑两项差额,应确认留存收益40万元,因此应冲减留存收益60万元。
借:盈余公积 6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54
贷:长期股权投资――成本60
2010年5月1日以后,A公司对B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应采用权益法进行后续计量。2010年8月8日,B公司分派现金股利300万元,A公司应按其对B公司30%的持股比例确认投资收益,同时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
借:应收股利 90
贷: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90
(2)投资单位因部分处置投资等情况导致持股比例下降,由成本法改为权益法,其会计处理步骤有:①按处置投资的比例结转应终止确认的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收到的处置对价与应终止确认的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确认为投资收益。②如果剩余的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大于按照剩余的持股比例计算原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属于投资作价中体现的商誉部分,不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如果是小于的情况,应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同时调整营业外收入或留存收益。③对于原取得投资时至部分处置投资时被投资单位实现的净损益以及其他原因导致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变动的金额,投资单位应按部分处置投资后剩余的持股比例计算享有的份额调整留存收益和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
例7:2009年1月1日,A公司以6 500万元取得B公司60%的股权,当日B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10 000万元(与账面价值相等)。2010年6月30日A公司将其持有的对B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的50%转让给E公司,取得转让价款5 000万元。2009年B公司实现净利润2 000万元,因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而计入资本公积120万元,2010年1月至6月末B公司实现净利润400万元。假定A公司按净利润的10%提取盈余公积。
A公司账务处理:
2010年6月30日,长期股权投资被处置部分账面价值为3 250万元(6 500*50%),取得转让价款5 000万元,两者的差额1 750万元应确认为处置利得,计入投资收益。并将成本法核算下的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转入权益法明细科目核算。
借:银行存款5 000
贷:长期股权投资 3 250
投资收益1 750
借:长期股权投资――成本 3 250
贷:长期股权投资3 250
2010年6月30日,处置后剩余持股比例30%,剩余部分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3 250万元,大于原取得投资时点B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3 000万元(10 000*30%),两者的差额250万元属于投资作价中体现的商誉,不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
2010年6月30日,对于B公司2009年实现的净利润以及所有者权益的变动、2010年截至6月末实现的净利润,A公司应按剩余的持股比例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
借: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 720
――其他权益变动 36
贷:盈余公积60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540
投资收益 120
资本公积36
2.权益法转换为成本法
(1)因追加投资等原因导致持股比例上升,由权益法改为成本法核算,属于多次交换交易分步实现企业合并的,其会计处理步骤为:①购买方于购买日之前持有的被购买方的股权投资,保持其账面价值不变。②对于追加的投资,按照购买日购买方支付的对价的公允价值计量,确认为长期股权投资。③购买方对于购买日之前持有的被购买方的股权投资涉及其他综合收益的,待购买方全部或部分出售该项股权投资时,将与所出售股权相对应的其他综合收益转入出售当期的损益。
例8:2009年1月1日,甲公司以500万元取得乙公司10%的股权,作为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投资时乙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4 500万元。2010年1月1日,甲公司又支付3 000万元取得乙公司50%的股权,能够对乙公司实施控制,购买日乙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5 500万元,乙公司2009年度实现净利润1 500万元。
本题属于多次交换交易分步实现企业合并的情况,2010年1月1日甲公司对乙公司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为3 650万元(500+1 500*10%+3 000)。
(2)因部分处置投资等原因导致持股比例下降,由权益法改为成本法核算,其会计处理步骤为:①按处置比例终止确认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收到的对价与处置投资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确认为资产处置损益。②按处置后剩余持股比例、剩余投资账面价值作为采用成本法核算的基础。
三、长期股权投资的减值及处置
新准则中,长期股权投资的减值方法有其特殊性。按照成本法核算的对被投资单位不构成控制、共同控制、重大影响的,且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长期股权投资,其减值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处理。其余的长期股权投资,其减值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处理,即长期股权投资存在减值迹象的,应当估计其可收回金额,可收回金额应当根据长期股权投资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与长期股权投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两者之间较高者确定。如计量结果表明,长期股权投资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的,应当将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减记至可收回金额,减记的金额确认为资产减值损失,计入当期损益,同时计提相应的资产减值准备。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
处置长期股权投资时,其账面价值与实际取得价款的差额,应当计入当期损益。采用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因被投资单位除净损益以外所有者权益的其他变动而计入“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的金额,在处置时应按相应的处置比例将原计入所有者权益的金额转入当期损益。
总之,新准则下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涉及多项具体会计准则,如长期股权投资、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企业合并、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资产减值等,需要会计工作者全面了解和掌握。
【参考文献】
[1] 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讲解[S].人民出版社,2010.
[2] 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S].2006.
[3] 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S].2006.
[4] 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S].2006.
篇3
关键词:输变电工程;经济评价;改进方法
输变电工程经济评价工作在实际工作中的重要性也越来越高,但是目前常常应用的输变电工程经济评价方法已经很难达到计算项目真实收益的要求,如何进一步改进、优化输变电工程经济评价方法,准确核算输变电工程的经济效益已经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一个重点问题。
1 输变电工程经济评价的相关概述
1.1 输变电工程经济评价的发展现状
目前主要包括正算、反算两种输变电工程经济评价方法,其中正算法主要是按照当前的电价政策以及相关的规定对项目财务内部收益率进行测算;而反算法主要是在准许收入、期望财务内部收益率的基础上对输配电价进行反算。这两种虽然都是最基本的计算方法,但是反算计算电量加价方法比较常用。比如,电网规划经济评价中,主要是通过反算的方法将预测运维费用以及估算投资总额预测到整个运营期内的电量中。单项输变电工程的可行性研究经济评价中,主要是通过反算方法将这个工程的运维费用以及估算投资费用预测到整个运营期内相应的区域电量中。反算计算电量加价方法计算的电量加价主要是理论上在当前的电价体系上再额外增加,无法在现实中得以补偿,这种并没有实际意义。
1.2 当前输变电工程经济评价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当前的电价体制下的输配电价主要是由各电压等级输配电网一起投资构建形成的。因此,应该从整体输配电价中将某一电压等级输变电工程项目的输电价格进行合理分摊。而且,因为电力企业目前并没有独立核算输变电工程费用。因此,如何归集输变电工程的实际运行费用也是当前经济评价亟待解决的重点问题。关于输变电工程的理论研究上,周冰等人基于新增网售电量以及平均输配电价等基础上计算某一电压等级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但是并没有思考把输配电价平均分摊到这个特定的电压层级上。当前仍然没有研究出一种科学、合理的输变电主网工程经济评价方法。
2 进一步改进输变电工程经济评价方法
2.1 输变电工程经济评价方法的改进思路
文章主要从费用归集以及效益分摊的角度改进当前输变电工程经济评价工作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关于输变电工程经济评价的改进因素如下图1。
根据图1所示,合理确定输配电价分摊比例是效益分摊的关键所在,归集电费的重点是准确的将输变电工程的工资福利费用、维护修理费用以及材料费用等相关的经营成本归集于被评价的输变电工程项目中。
2.2 财务效益分摊法
输变电工程通常包括110kV、220kV、500kV输变电工程,主要是区域电力系统的转供电环节以及输电环节。当前的输配电价体制并未分离,也没有明确划分不同电压等级的具体输电价格,为此,作者研究了输变电工程的三种财务效益分摊法。
2.2.1 资产比例法。通常区域内输变电系统主要是通过500kV电压等级电网将电力输送到110kV电网以及220kV电网,然后再将电力利用配电网配送到用电用户中。由此可见,输配电价主要是由输配电网整体相互作用形成的,每一个电压等级输变电工程根据工程占据总资产的资产比例计算其对于输配电价的作用。
2.2.3 电量比例法
上述介绍的容量比例法的计算基础仍然是有假设条件的,那就是所有输变电容量对于输配电效益的贡献都是均衡的,但是电力系统的内部容载比会有一定的固定规律,而且轻载和重载工程产生的实际效益也会存在一定的差异。
通过分析上述三种效益分摊方法可以发现每种方法都有自身的优点和缺点,而每种方法中,相同等级电压的分摊比例基本一致,但是电压等级不同的输变电工程效益的分摊比例存在很大的差异。在实际工作中,如果满意以上计算公式的条件,可以全部测算出三种分摊方法的分摊比例,然后按照输变电工程经济评价的基本原则以及主要目标综合加权后确定最终的比例。
2.3 归集输变电工程财务费用的方法
输变电工程的财务费用总投资核算方法比较简单,而且也可以确保核算结果的准确性,同时也可以按照企业的财税制度一一计算工程的财务费用、摊销费用、折旧费用以及税金,但是电网企业并没有独立核算输变电工程的实际运行成本以及工程维护成本,包括工资福利费用、维护修理费用以及材料费用等,在输变电工程经济评价的过程中应该归集这些相关的费用。
2.3.1 输变电工程的运行成本归集。这部分的成本费用主要包括以下三个部分:(1)管理费用。主要是指关于配电网运行管理的所有费用支出。具体计算方法:结合电力企业的实际运行管理水平合理测算工程运行费用和管理费用的比例系数,然后再估算输变电工程的运行费用。(2)运行巡视人员的费用。主要包括巡视人员的补贴、工资等费用支出。具体计算方法:可以按照运行规程中制定的工作内容,运行人员的待遇以及巡视周期测算,或者也可以按照输变电工程实际需要的机械台班、材料以及人工等进行具体计算。(3)能耗费用。主要包括输变电工程在实际运行需要消耗的能源以及设备,包括设备在实际运行过程中的线损成本。具体计算方法:可以进行实际调研统计工程运行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可以根据实际调研的数据以及设备厂家提供的各项参数计算设备能耗。可以按照线损电量准确计算设备的线损成本。
2.3.2 工程维护成本归集。这部分成本主要包括设备、材料更换费用、设备检修费用等,其中材料、设备更换费用主要是指更换的设备费用,二次保护以及监控设备费用,消耗性材料费用,备品备件更换费用等。而设备检修费用一般是指在检修过程中需要的机械台班费用、材料费用、人工费用等。可以根据电网运行的相关规定规程以及电网企业制定的工程检修费用支出规划、已经花费的检修费用的相关数据等合理预算维护成本。
综上所述,为了解决输变电工程财务效益分摊的相关问题,可以采用资产、容量以及电量比例法进行计算;为了解决费用测算的相关问题,可以采用财务费用归集方法(包括运行成本归集法、维护成本归集法),输变电工程经济评价方法进行改进后必须要求适用性良好,可以为电网投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确保投资决策的合理性,尽可能提高电网建设投资的经济效益。
篇4
【关键词】建筑工程造价;预决算;编制要点;问题;措施;
建筑工程造价中的预决算包括投资估算、设计概算、施工预算、竣工决算。其中投资估算是指在整个投资决策过程中,依据现有资料和一定的方法,对建设项目的投资额进行的估计。设计概算是指在工程建设项目的初步设计阶段。在投资估算的控制下,由设计单位根据初步设计图纸、概算定额或概算指标,材料价格、费用定额和有关取费规定,编制和确定建设工程从筹建至竣工交付生产或使用所需的全部费用的经济文件。施工图预算是指施工图设计完成以后,按照国家或省市颁发的现行预算定额、费用标准、材料预算价格等有关规定,进行逐项计算工程量、套用相应定额、进行供料分析、计算直接费、并计取间接费、计划利润、税金等费用,确定单位工程造价的技术经济文件。竣工决算是指建筑工程通过验收后,施工单位出具造价文件,建设单位通过并认定即可。
一、建筑工程预决算编制要点
1、重点看图修正图纸。按图纸会审记录的内容和设计变更通知单的内容修改、订正全套施工图,以避免事后改变图纸造成重复计算。
2、灵活运用“统筹法计算”原理。“统筹法计算”是人们按统筹原理规定参数的计算范围、计算规则,为达到简化计算、化繁为简的目的,而确立的一种近似计算方法。这种方法通过一系列经验数据和手册为预决算工程量的简化计算开辟了一条新路,该原理可灵活运用,按需摘用,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充分利用工程量计算手册和计算表格.这种手册是将本地区常用的定型构件、常用系数统计整理汇总而成。通过查表形式可大大加快计算速度,如砖基础中的大放脚、土方中的放坡等。还可以将自己从实践中精确计算过的数据标在标准图集上,以备日后查用。建筑工程项目多、小而杂,通过列表形式可以提高准确性和工作效率。有的表格可以做成标准格式打印出来,供反复使用。如独立基础工程量计算表、土方工程量计算表、门窗表等。记住常用数据和公式,灵活运用土建项目中经常要进行抽筋计算,如圆钢筋的变量换算,可以通过已简化过的公式来计算。
二、建筑工程造价预决算中常见的问题
1、由于当前我国对预结算编制误差的奖罚管理的不完善,建设单位对编制报表的误差无有效的约束机制,加上施工队伍素质的参差不齐,思想动机不纯,观念的错误,这是造成施工单位对工程量多估冒算的主要原因,有的单位错误的认为工程预决算不是施工单位算倒建设单位,就是建设单位算倒施工单位,由此多算糊算的报表,随处可见。建设单位如审查不到,施工单位就谋取非法之财,因此出现将工程量抛高计算是较为普遍的。
2、有的工程地理环境复杂,地质勘探不准确,设计深度达不到相应水平,使得施工中设计变更多,现场签证和技术核定多,加之竣工资料做得较差,致使施工单位预算员在编制结算时,易出现工程量的重复计算或漏算。
3、对工程量重复计算,施工单位预算员在编制结算时,常将定额项目中已包括了的工作内容重复计算。还有一些调试,按规范要求应做,而实际却没做,施工单位也给编入结算。
4、施工单位在套定额时往往就高不就低,低工程套高价定额子目。还有的定额项是以组、系统作计量单位的,施工单位采取以小组套大组,以小系统套大系统,谋取非法所得。
5、甲、乙双方订立合同时,由于条款不严格、不完善,缺乏约束性、规范性,是引起施工单位多算、冒算的又一原因。尤其是在包干工程项目中,对包干范围及调整和调整方式等没有明确规定,其结果是包干项目包不死,成为按实结算。
6、材料价格管理混乱。现行建筑工程造价的构成中材料费几乎占工程60%―70%。材料费在工程造价构成中占有核心地位,因此,控制材料价格对有效的控制和降低工程造价,提高建设投资效益具有重要意义。工程材料的供应一般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由销部门供应;另一部分由施工单位自购,供销部门认价。供销部门供应的材料除三大材料的价格在一定时期是统一的外,其余材料价格均是供销部门根据各种情况进行划价的,这就出现了同一型号、规格的材料价格相差甚远的现象,给施工单位造成可乘之机,以高价调拨单代替低价调拨单进行结算。施工单位自购的材料部分往往采取一个工号完工后,用报价单的形式向供销部门报价,供销部门统一签字认价,这给施工单位漫天要价、开假发票、高价发票谋取暴利留下洞。
三、改进建筑工程造价预决算的措施
1、改进建筑工程造价的预算措施。(1)根据实际情况编制建筑工程预算定额体系。针对建筑工程预算定额过程中的借用问题,建设单位在进行工程预算的时候,可以考虑根据建筑工程的地域分布和类型以及施工技术水平等因素,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出一套较为完整的预算编制定额体系。在进行预算编制的时候,可以根据建筑工程的地域差异和实际施工水平,按照定额进行灵活调整,即在工程预算基础定额基础上,根据工程的施工难易程度,设置难易系数,从而最大提高施工的经济效益,创造更多的固定资产,而且也要对技术发展和工艺进步所带来的定额变化进行及时调整,不断进行补充,控制部分工程造价失控问题。(2)提高工程造价计算方法的准确度。在进行工程造价预算的时候,常常会因为计算方法的失误,导致工程施工过程中,材料的实际价格因为市场需求和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而和工程预算价格不符合,最终造成工程造价失控。针对这种状况,首先需要建设单位在进行工程造价预算的时候,尽可能增加预算的材料种类,减少材料费,另外一方面,需要建设单位能够利用行业协会或者管理部门的作用,更广泛手机材料的市场价格信息,针对不同的时间和区域,材料价格变动的周期性信息,制定出建筑工程调价系数。(3)准确计算施工期的人员数量。由于建安投资和临时房屋建筑工程投资之间很难通过一个简单公式就把二者联系起来,因此,在进行施工项目预算编制的时候,应该尽可能按照实际施工状况去计算施工期的人员数量,然后计算临时性房屋的建筑面积和室外的工程量,最后再以相应的定额标准计算出较为准确的工程造价,从而避免由于公式的错误而导致的工程预算计算误差。
2、改进建筑工程造价的决算措施。针对建筑工程在决算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完善:(1)对于建筑工程决算中存在的高套定额的现象,我们要根据高套定额的不同,实施分类审核的方法,审核人员不仅要能够熟练掌握工程组计算的规则,而且也要掌握建筑项目施工的要求和竣工图纸,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知己知彼。(2)严格控制决算,避免重复计算。对于一些建筑工程在决算中重复计算的问题,最为根本的控制方法就是要严格控制决算中的计算方法。例如,首先要加强审计人员的工程量计算技能,并且要达到熟练掌握的程度,其次是要求项目主管部门有严格的隐蔽工程现场签到和记录制度,达到有证可查。
结束语
建筑工程预决算是决定和控制工程项目投资的重要措施和手段,是进行招标、考核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依据,也是审查机关掌握投资状况,监督经济活动的重要依据。因此,建筑工程预决算人员要在工作实践中不断的总结经验,以便更快、更准的编制工程预决算。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电力工程概预算;编制
一一 电力工程预算的认识
电力工程预算是工程招投标报价、确定工程造价和甲乙双方决算的主要依据,是施工管理的基础。将直接影响电力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电力工程建设规模大、技术性强,涉及面广,建设中的各个环节错综复杂,必须有一套科学的工程管理办法。因此,必须加强工程预算的管理工作,尤其要严格控制好每个标段工程前期预算工作。
二 工程成本超概预算的原因
概预算管理工作是基本建设的重要管理工具和经济监督手段,它意味着对于建设工程既要以其价值为基础合理确定工程造价,又要对建设全过程各个环节实行造价控制和监督,以上问题造成工程超概预算的主要原因:
(1)长期以来未能把基本建设产品视为商品,工程造价的构成没有体现社会必要劳动消耗,没有按商品经济规律办事。而我国是一个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中国家,财力有限,如何使有限的资源得到最合理、最有效的利用,做到“少花钱多办事”,切实发挥投资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既是基本建设概预算工作者的职责,也是概预算管理过程中一个重要研究课题
(2)由于过去只注重工程建设实施阶段的造价管理,忽视了设计阶段。以设计图纸被动地编制概预算,未能在设计阶段通过工程造价管理影响设计、优化设计,从而造成了概算超估算、预算超概算,结算超预算的“三超现象”,导致投资规模失控,工程造价失真。
(3)一个工程项目从筹建到竣工投产,经过的环节多,参与的单位多,情况的变化多。由于各个单位、部门所处的地位、角度及经济利益不同,对待工程造价的看法就不一样,加之工程从投资估算到竣工决算各个环节以及相对应的编制、管理单位相互脱节,没有建立起前者控制后者,后者补充前者的工程造价管理体系。
(4)当前,工程造价的构成和形成机制不健全,甚至有些是不合理的,没有形成一套完整有效的工程造价控制制度,各个单位对工程造价的控制缺乏自我约束和相互约束的能力。
三现行的电力工程预算定额计价体系存在的缺点
现行的预算定额计价体系实际上只是广义的电力工程造价体系的一部分,即建设预算的编制体系,是微观上的建设预算体系,在市场条件下,仅靠建设预算编制体系,已不能有效地解决项目决策和造价管理等方面的问题,使得投资管理在项目管理中始终处于被动地位,主要表现在:
1、 在费用计定和建设预算编制方面,本本主义盛行,严重脱离实际我国现行电力工程造价体系,是由原电力工业部制定的一系列标准、规定和办法组成的,主要包括电力工程建设预算费用构成及计算标准、电力工业基本建设预算编制办法、电力工程基本建设预算项目及费用性质划分办法、电力工业引进成套设备基本建设工程预算编制办法以及与之相对应的电力行业定额体系。违背了工程造价”合理计定、事先预控”的原则,虽在名义上说是估算包概算、概算包预算,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往往是做不到的。
2 在决策机制上,否定了项目法人的决策权
现行电力工程建设预算管理体系所强调的是工程建设预算的审批机制,估算约束不了概算,概算对预算也起不到控制作用,决算也自然就成了实报实销,没有哪一个部门对此负责,在资金管理程序上违背了前、后一致的原则,在微观上不利于项目法人企业内部形成完整的造价约束机制,从客观上为造价的失控提供了可乘之机。
3 在资金使用和管理方面,缺乏有效的监督约束机制
现行建设预算体系没有建立与资金管理的有效联系,缺乏相应的自我约束机制和监督体系。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建立预算编制完成,上报主管部门审定批准后工作即告结束,在这种情况下,往往是主管部门或所谓的项目法人叫怎么编就怎么编,至于预算编制完成以后的事情,则无人考核和监督,缺乏完整统一的约束机制和调控机制。
四 提高电力工程概预算编制质量的措施
1 规范设计及项目划分是做好概预算管理工作的前提
概预算工作不仅要反映设计,更要能动地影响设计、优化设计,并起到控制投资的作用。一个工程,施工图设计的深浅度直接影响着概预算的编制与管理,影响着工程的质量和投资规模。划分过粗,不便于施工和概预算的管理,可能造成有关费用重叠和施工过程中的相互扯皮,使投资额增大,加大了各单位费用清算时的难度 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对于项目的划分要严格按照预规、各旌工单位所承担的任务以及平面坐标和明显的界限标志划分,避免那种以“路南、 路北”的粗旷型划分,从而减少施工单位之间的扯皮,解决了地下设施旆工界限不清的问题,有利于各单位的概算切块工作
的顺利进行,相应减少了概预算人员的工作量。
2 抓好基础工作。建立健全各种管理制度和流程,严格按程序办事。
一项工程,概预算管理工作水平高低,不但取决于技经人员的专业素质,而且也与管理制度的建立有着重要的关系。特别是概预算管理方面,形成包括基建投资计划编制、固定资产投资报表、提前竣工奖、设计合同、施工图预算编制、施工合同、经济签证、材料备料计划编制、工程进度款审查、材料划价、工程款结算等管理操作流程图,从各个方面规范管理工作,使概预算管理工作走向标准化、程序化并具有连续性。着重抓好从立项到设计、从施工到竣工、从估算到概算、从预算到决算的工程概预算全过程的管理,扎扎实实地做好基础工作,建立起设计、合同、验收、结算台帐,对财务、设计、合同、设备、物资等各个环节都要有逐项的原始记录。
3 加强概算管理,做好调概工作。
在概算管理过程中,可能遇到各种界限划分不清的问题,要视具体情况而定。对设备与材料的划分一般按其属性和有关规定进行,但对随设备带来的管道、阀门等,不管其属性和名称如何,均按设备计列;对于其它费用,按各单位具体承担的工作内容及有关规定进行划分。
五 结语
电力工程成本的控制这个问题已是老生常谈了,同时也是近年来出现的一个亟待解决的新问题。如何有效地合理地进行工程建设成本的控制,努力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是每一个电力企业需要思考的课题。采用以上对策,在一定范围内可以起到避免投资决策失误,降低投资风险,节省工程一投资,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目的。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建筑;工程;土地预算;审核
建筑工程土建预算审核就是利用系统的审核方法,根据建筑工程实际的设计和施工需要,对土建预算进行审理和估算,能够实现土建预算与预决算之间无明显差异,有利于建筑企业的经济收益和建筑效率的提高。
1审计工作的方法
作为我们工程预算的审计人员,要认真核对各项预结算指标,通过调整审核标准来确定造价,还要按照常规施工工艺计价。建设工程土建预算审计具有科学性、可行性和权威性,它的具体形式都有准确界定,注重合理分析,选择适合的审核方法。
(1)全方位法。全面审核法其具体计算方法和审查过程与编制施工图预算基本相同。这种方法适用于比较简单的项目和预算等。
(2)重点法。重点审核法是抓住施工图计算部分价值较高或占投资比例较大的分项工程量[1]。如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结构及高级装饰工程等。而对普通装饰项目、零星项目等往往有意不审,重点核实混凝土标号、抹灰砂浆的标号等。重点审查执行的取费表是否套用修缮工程的计费表或装饰工程计费表,审查审核费率的采用是否执行有关预算定额、工程材料价格信息以及各种费用提取标准的规定。要对工程进行全面、耐心的审核,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变更资料齐全、材料价格的调整合理。
(3)对比法。对比审核法是在总结分析上找出同类工程造价及工料消耗的规律性,整理出地区不同的工程造价、工料消耗指标。然后从中找出不符合投资规律的部分项目工程,针对这些项目剔除不合格部分,以此达到准确计算工程造价的目的[2]。
2建筑土建预算的审计重点
2.1基础审核
(1)土石方工程量与单价的审核技巧。需要了解回填土的数量是否将在运送的过程中剔除,施工人员在计算承台成砼基础的过程中注意不要将承台及地板的底标高取做外涂高度,而是应该在此基础上将地下室土石方工程施工中所产生的土方量归纳进工作面的土方量当中。土石方单价的审核还需要将地下排水费用也纳入其预算中,以防出现单价错套的问题。
(2)土建部分工程量的审核技巧。工程中的打桩项目的定额只适用于民用的桩基工程施工,需要在计算打桩项目预算定额的过程中予以扣减。在单价审核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需要把预算定额编制报告在打桩项目定额中予以体现。
2.2墙体分部
(1)墙基与墙身的分界线应分别计算。墙体工程量属于框架间墙应扣柱位[3]。墙体高度应计算拉接筋的工程量,一层砌体檐高应扣除定额内的垂直运输机械费,墙体计算中不得把异形门窗按矩形门窗扣除。
(2)脚手架分部。审查时应注意住宅底层层高低于2.4m的柴火间不能计算脚手架;六层以上应计算高层建筑增加费;临街房屋的天棚高度超过3.5m时应计算满堂脚手架;有装饰墙面或勾缝时满堂脚手架应计算30%的满堂脚手架[4]。在高层建筑中,裙房和主楼应分别套用相应脚手架定额。
(3)柱、梁、板分部。审查钢筋过梁与有梁板、平板的界线,应按相应钢筋砼墙计算,小于1M的按钢筋砼檐沟计算。有梁板计算中要注意主梁长应扣柱位,次梁长应扣板中柱位体积。
(4)门、窗分部.要注意门窗表中数量与各层平面图的门、窗数之和是否相符。门、窗数量计算还要与定额相同,否则必须换算。审查时要计算面层工程量后还需另计水泥砂找平层工程量,整体面层设计如果出现采用材料与定额不符时应进行换算,当设墙裙时必须扣除所含踢脚线含量。
2.3其余部分预算审核
在对运土量进行查看时要对地下室土方量的工程量进行计算时,要注意把承台和混凝土的挖、填运土量相应扣除;在计算土的高度时不能把承台的标高作为挖土的高度。
3建筑土地预算审核的建议
(1)构建审核机制。为了加强土建预决算的审核,需要建立规章制度,并根据批准总概算对施工图设计进行控制,使批准的初步设计符合土地预算的最高限额,通过该措施使工程造价降到最低。
(2)审核内容要全面。建筑土建预算结算审核的主要内容要结合具体建筑工程中的招标文件、投标书、建筑合同、地质勘察信息资料、隐蔽工程的验收记录以及整个工程的质量保证书等材料,按照计算的工程量与扣减项目时的遗漏之间的误差,一方面要分清建筑工程的限制范围,通过现浇混凝土构件,计算出土地的尺寸和图示中的标示尺寸是否一致,另一方面应该针对工程中的正负误差问题进行认真计算,防止出现土建预算的不足或剩余。并在此基础上防止土建预算中工程量的虚报。其次,认真核对避免预算计算的误差,准确的对套用单价预算进行审核。
(3)要确保土建预算审核与监理工作的有效实施。土建预算审核首先是结合土建预算对工程成本实施控制,并有效的控制工程进度,确保土建预算的合理性、科学性。其次是加强土建预算审核过程中的综合分析方法的应用,认真核实工程量的实际情况。从而确保每一笔款项使用的安全性和稳妥性。
4结束语
总之,要做好建筑土建预算的审核工作,工作人员就要不断提高自身预决算审核相关的各项专业知识的掌握,树立严谨的职业操守与思想道德水平,从而有效确保审核工作的真实合法,以此来提高工程造价控制的水平。
参考文献:
[1]刘淑芹.试析建筑工程预决算中的常见问题及应对措施[J].华章.2012,(8):46.
[2]黄丕生.工程造价预决算审核工作探讨[J].江西建材,2015,1(3):262-263.
[3]刘永奇.如何加强建筑工程造价预决算审核[J].会计审计,2014,(17):88-90.
篇7
关键词 : 概预算;编制;造价管理;地铁工程;方法;
中图分类号:U23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随着城市地铁建设在市场经济中的快速发展,地铁由于建立在地下,节省了城市土地,减少地面噪音,行车受到交通干扰很少,最重要的是,地铁行车速度稳定能够节省通勤时间,解约了能源消耗,如今地铁已经成为推动着中国城市交通以及社会高速发展的支柱,地铁的造价管理与投资控制理论的研究也随之成为工程管理上的一个重要课题,地铁概预算的方式方法对于地铁的修建成本控制有重要的影响,因此,需要有更多的研究人员投入到城市地铁工程项目投资管理研究中去,也需要有更多的概预算编制及造价管理方法能够应用到城市地铁工程建设中去。
一、地铁概预算编制的重要性
地铁建设工程概预算编制是地铁工程造价管理的基础工作, 它贯穿于地铁工程建设的全过程。即可行性研究及设计任务书的投资估算初步设计概算施工图纸预算施工预算完工结算竣工决算。
地铁工程设计阶段是控制工程造价的关键环节, 因此, 地铁工程建设概预算编制工作首先要从经济角度能动地影响设计, 达到优化设计, 然后才是合理确定工程造价, 正确反映设计, 并以批准概算作为开展限额设计的依据, 通过编制施工图纸设计预算来衡量和控制施工图纸设计, 发挥控制工程造价、合理使用和考核建设资金的特殊作用。
地铁建设工程概预算编制是施工计划、安排施工力量和组织材料供应的依据, 又是签订承发包合同以及办理工程拨款和完工结算的依据, 亦是招标投标工程编制标底和报价的依据。因此, 搞好概预算编制和审核工作, 对保证地铁工程顺利施工, 降低工程造价, 提高投资效益具有重要作用。
二、地铁工程施工概预算编制的影响
地铁工程的施工概预算编制是在工程开工前,在施工图预算的控制下,根据施工图纸、施工定额或劳动定额、材料消耗定额及机械台班定额,并结合施工组织计划及施工现场实际情况,具体计算建筑安装工程施工中所要消耗的人工、材料等费用的技术经济性文件。
施工概预算的编制在地铁工程建设中为编制施工作业计划提供依据,施工队向班组签发施工任务单和限额领料单有所依据,能够计算计件工资和超额奖励、并可实行按劳分配,减低成本,为地铁工程建设做经济分析和“两算”的对比,从而以便改进技术操作和管理,有效的控制施工中的人力和物力消耗,节约成本开支。
三、编制地铁工程概预算的要点
3.1做好先期熟悉地铁工程施工图纸的工作
先期熟悉地铁工程施工图纸和施工说明书是编制工程概预算的关键。首先,核对地铁工程图纸的目录,严格检查图纸的完备性,图纸的编号、图名及代号是这一阶段核实的重点。其次,检查图纸间的差异和矛盾,对于经常出现的标高、尺寸和形状方面的错误进行审查。其三,检查图纸殊要求项目的标注,特别是防水、隔音、保温和防火等特殊部位应进行单独注记,此外,在应用新材料和新工艺的部分,应单独计算。最后,做好特殊情况的记录,对于差错和疏漏及时进行调整和重新计算。
3.2搜集地铁工程施工的资料
其一,做好设计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对图纸类、标准类、配图类、材料预算价格表、本地相关费用估价表、费用定额以及相关的其他文件进行全面的收集和整理。其二,做好预算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对工程概预算定额、定额材料预算价格、机械台班费用定额等文件进行汇编和整理。
3.3施工现场情况熟悉
地铁工程概预算人员应该及时进入施工场地进行情况摸底和熟悉的工作,了解施工现场的实际条件,通过熟悉现场验证先期收集的资料和施工图纸的合理性,如出现施工现场与设计上的矛盾,应该组织相关单位和人员进行分析和判定一百年及时调整概预算项目的选用和费用。
3.4计算地铁工程的工程量
确定地铁工程的工程量是编制建筑工程概预算的关键步骤,应注意:首先,在计算工程量的时候计算方法应统一,根据施工图列出的分项工程与定额中相应分项工程的口径要一致,因此在划分项目时一定要熟悉定额中该项目所包括的工程内容。其次,计量选用的单位要符合国家标准,且应做到计算过程前后一致,严格执行定额中的工程且计算规则,确保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其四,采用各种方法保证计算过程的完整性,通过,从平面图左上角开始,按先横后竖,先上后下、先左后右的顺序计算,按图纸上注明不同类别的构件、配件的编号顺序进行计算等方式,努力做到:不漏项、不重复。3.5 做好地铁工程概预算书的编制工作
首先,把计算好数据按顺序填写到工程概预算表中,其次,从定额表中查出相应的分项工程定额编号、单价和定额材料用量,得出各分项工程的直接费和主要材料用量。最后,汇总单位工程的直接费用和主要材料用量。3.6做好地铁工程概预算书的汇总和复核工作
应遵照主管部门规定的地铁工程概预算汇总办法统一进行计算,工程概预算书计算完毕后,应该认真进行复核,确保地铁工程概预算书的准确。
四、对编制地铁工程概预算人员的要求
概预算工作是工程建设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工程建设具有投入大、工期长、不确定因素多的特点,决定了建设工程的概预算编制是一项比较复杂且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尤其是现在实行的工程量清单制,对工程概预算编制工作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概预算编制人员的素质是概预算编制质量的制约性因素,只有提高素质的人员才可以完成高质量概预算编制,才能确保建筑工程造价的合理,投资的效益最大化。为了加强工程造价专业队伍的行业管理和整体素质的提高,确保工程概预算的编制质量,维护建设市场秩序,概预算编制人员必须具备以下几个素质:
4.1 很强的责任心,始终将减少投资、提高投资效益放在第一位。
4.2 不但要相当熟练的掌握专业知识,还必须有相关的实践经验。
4.3 对概预算编制的相关政策、法律法规、定额标准以及相关的动态消息都必须能熟练掌握运用。只有满足了上述三个素质的人员才能够编制出高质量的概预算,避免出现 “错、漏、冒”等问题。结束语
前几年, 基本建设普遍存在“三超”现象( 即概算超估算、预算超概算、决算超预算) , 因此, 提高“三算”准确度, 正确反映工程造价是广大设计人员, 特别是工程经济人员应尽的职责。这就需要概预算编制人员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 不仅要懂技术, 而且要熟悉经济、经济法规; 不仅要懂设计, 而且要了解施工组织; 不仅会编“三算”, 而且要会管理投资。在工程造价管理中加强概预算编制, 正确合理地确定工程造价, 以提高投资效益; 在建设过程中进行造价的管理和控制;从经济角度影响设计、优化设计, 发挥控制造价、合理使用和考核建设资金的特殊作用。
参考文献
[1]李东力. 关于目前铁路建设项目工程造价管理的探讨[J]. 铁道标准设2005.
篇8
一、设计阶段的控制
工程项目的施工阶段是将工程的设计构想转化为项目实体的阶段,是确定工程项目造价的主要阶段,是影响投资程度的最重要阶段。但是,就目前监理工作的来看,实施设计阶段建设监理的工程项目寥寥无几。
由于设计阶段没有监理,使得一些由于设计原因造成的工程项目质量、投资、进度等方面的问题在施工阶段显现出来,并造成许多不必要的浪费和损失:
1、设计图纸矛盾导致工程变更大量增加
如建筑图与结构图尺寸不符、位置有偏差;平面图与大样图尺寸有偏差;土建图与安装图标注矛盾,设备预留孔洞位置在土建图纸中没有标注;或设备、管道预留后混凝土构件无法布筋施工等。这些问题经常在建筑结构施工完毕后,进行安装或装修施工时出现,需要重新剔凿、补钻孔洞,或者拆除构建重新施工,既影响工程质量,又延误施工工期,还增加了工程造价。
2、设计与施工脱节,导致施工难度加大,增加相关费用
目前我区许多工程采用的内地设计院图纸,内地设计院对于新疆的地质情况及实际施工工艺水平缺乏了解,有时设计的图纸存在不易施工的情况,在实际施工中易出现因采取特殊措施而增加技术措施费用的情况。如某高层小区工程,设计人员按照沿海地区的设计经验,基础采用桩基础,该基础形式完全不适用于该工程地质情况,且施工复杂、造价高,经与业主、设计、施工单位多方协调,将基础形式修改为本地区常见的筏板基础,才使工程顺利进行,并节约了工程投资。
3、设计方案过于保守,造成投资上的浪费
部分设计人员设计方案过于保守,虽然提高了结构安全等级,但提高了混凝土构件的配筋率,直接导致钢筋增量,工程投资大幅增加。我公司曾监理过一个住宅楼工程,设计选用的楼板分布筋为φ8@150,按设计规范无必要配这么多,后与业主、设计单位协商,设计变更为φ6@200,仅此一项节约投资近30万元。
设计阶段实施工程监理能对工程的合理性进行审定,最大限度的避免施工阶段出现重大设计变更,在保证安全性的情况下,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工程量,降低工程造价。
二、招投标阶段的控制
1、建设单位应认真编制招标文件,通过招投标方式降低工程造价,择优选定施工队伍。招标文件的合同条款应包括双方责任、施工组织设计和工期、质量和验收合同价款与支付、材料与设备供应、设计变更、竣工与结算、争议、违约与索赔等条款。施工管理与造价控制其实就是严格合同管理,按招标文件中的合同条款进行管理,招标文件应尽可能考虑周到、编制详细,使之既有利于选择施工单位,也有利于施工造价控制,避免不必要的工程造价纠纷。
2、应及时处理合同规定允许调整工程价款部分,及时增补合同值,加强合同的动态管理。合同管理是控制和协调的依据,也是经济的法律手段,因此增强合同条款要完善,要严格执行合同示范文本。合同双方责任权利要明确,工程索赔条件必须清楚,合同价款的调整都要明确规定。
3、严格控制材料等可变价格。主要材料和大型设备供应对造价的影响很大,建议单独招标。招标前监理方应协助建设单位应进行市场调查,确定主要材料和大型设备的技术指标及质量、价格等,由投标单位按要求自行报价,形成投标价格,签定合同时就形成了固定单价合同。这样工程主要材料及大型设备的价格和质量就有了保证。为防止施工单位以次充好,对其供应的材料应严格检查。
三、施工阶段的控制
监理在施工阶段的造价控制,就是把计划投资额作为投资控制的目标值。在施工中定期分析投资实际值和目标值之间的偏差原因,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控制,保证投资控制目标的实现。
1、造价工程师应对施工组织设计认真审核,采用经济技术比较方法进行综合评审,加强投资控制。不同的施工方法,对工程造价影响很大。如某工程项目监理,原施工组织设计:土方开挖,考虑到地下水的影响,施工机械开挖占80%,人工开挖占20%,并有降水设施。经认真审核施工组织设计,发现基础开挖时正值枯水期,经计算调整,按机械挖土占90%,人工挖土占10%,进行土方开挖,且减少降水费用,为业主节约了投资。
2、造价工程师应严格控制工程进度款的支付。
工程款支付应注意不得超付工程进度款,工程款超付会占用建设方资金,降低投资效益;工程款支付也不能拖欠或拨付不足,这样会影响工程的进度和质量,且影响施工企业的效益。造价工程师应将工程进度款的支付与工程质量、进度紧密结合在一起,保证工程质量,按照结构划分的形象支付进度款,使建设单位资金投入程度较直接地反映在工程实际形象上。
3、严格控制设计变更,减少变更费用
造价工程师应严格核查工程变更,保证总投资限额不被突破。在施工中,经常会碰到由于设计工作不细致,或发生不可预见的事故及其他原因而进行工程变更的问题。因此,在很大程度上,对工程变更的控制成了施工阶段投资控制的关键。
造价工程师应依据工程变更内容认真核查工程量清单和估算工程变更价格,进行技术经济分析比较,检查每个子项单价、数量和金额的变化情况,按照承包合同中工程变更价格的条款确定变更价格,计算该项工程变更对总投资额的影响,应防止在工程变更付诸实施再去工程的核算计量。只有规范工程变更操作,实行事前把关,主动监控,工程变更的投资才能得到有效控制。
4、正确处理和防范施工索赔
在施工过程中,引起索赔的原因很多,一些承包商会寻找索赔机会,希望索取到费用赔偿,更想得到利润和工期补偿。这就要求造价工程师应精通施工合同条款,熟悉工程项目的专业技术标准,公正地维护合同双方合法权益。发生索赔事件时,承包商一般会根据自己的记录提出工期或费用索赔报告。造价工程师应认真研究合同条款,首先核查索赔报告是否在索赔事件发生后的有效期间28天内提出,否则索赔不成立,进而对索赔要求进行辨别和分析。
造价工程师应协助业主做好反索赔工作,促使承包商履行合同约定的义务,保证工程质量和按时竣工。
施工阶段涉及经济费用支出的停窝工签证,计日工签证,使用机械签证,材料代用和材料调价等的签证,均应由造价工程师审核。
5、及时确认合同新增综合单价。目前我们通常在用的是清单模式的合同形式,工程实施过程中难免有变更,这就会产生合同清单内没有的工作内容。尽早确定新增内容的综合单价可有利控制工程造价。现场监理人员应根据工程情况及时督促施工单位新增单价的上报,费用审核人员应根据类似工程的经验与现场多沟通,及时审定新增的综合单价。
四、结算阶段的控制
造价工程师在工程竣工结算阶段的控制中,应认真及时审核竣工结算,这是施工阶段进行投资控制的最重要环节。
审核的具体内容包括:竣工结算是否符合合同条款、招投标文件,结算是否按定额和工程计量规则、造价主管部门的调价规定等进行编制。要根据合同、图纸、定额及工程预算书等,对工程变更、工程量增减、材料替换、甲方供应材料设备逐项审核,不重不漏。有疑问时,查看当时的监理日记,并进行现场校核。
1、按竣工图对工程量进行有效控制
竣工图工程量包括三部分:一是未修改的部分,这部分则直接计算工程量即可;二是修改部分,如果是施工前修改的则直接计算修改后的工程量,如果是施工后修改的则应先计算原图纸及其拆除工程量,然后再计算修改后的工程量;三是增加部分,则直接计算增加工程量。
2、选用适合于本工程的工程量审查的方法
1)是全面审查法。即按预算定额顺序或施工先后顺序,逐一地全部进行审查的方法。其具体计算方法和过程与编制结算基本相同。此方法的优点是全面、细致,经审查的工程量差错比较少,质量比较高。缺点是工作量大。对于一些工程量比较小、工艺比较简单的工程,可采用全面审查法。
2)重点抽查法。抓住工程结算中的重点进行审查的方法。审查的重点一般是:工程量在或造价较高、工程结构复杂的部分。
3)概算指标审查。这种方法有赖于我们平时资料及经验的积累,而且此积累必须准确可靠;同时概算指标的套用只能是同类工程。
3、提高施工单位工程结算效率
篇9
关键词:建筑工程;工程造价;信息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TU198 文献标识号:A文章编号:2306-1499(2014)07-0186-01
工程造价管理从项目可行性研究开始,经历投资估算、设计概算、施工图预算、合同价确定一直到竣工结算,由于参与人数多、经历时间长、需求信息量大,再加上信息变化快,造价计算方法繁琐等难点,更需要同计算机应用和信息化相结合,从而实现更高的效率,对工程成本进行更准确的预测和分析。可以说,使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搞好建筑工程造价信息建设是大势所趋。
1.建筑工程造价信息建设的重要性
建筑工程造价的信息化管理即将建筑工程各环节相关信息进行收集、处理、储存,并将其应用于工程造价相关系统中,已达到对工程项目更精准化管理的目标。通过建筑工程造价的信息化建设,可以使工程造价管理工作更精准、高效,让管理人员了解的信息和施工过程中所有材料、施工成本、工程造价等信息实现联动,可以为其决策提供更准确的依据,也能对不足之处做出更及时的反应,制定更科学的应对措施,也能对工程成本进行更准确的预测和分析。
2.工程造价管理中信息化的应用
工程造价信息化建设的内容主要包括工程造价资料积累,主要设备、主要材料用量的用量、价格管理等方面,信息化建设在工程造价中的结合和运用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1将信息化与工程造价资料相结合
在对建筑工程工作投资分析、成本估算和管理中,利用信息技术构建完善的工程造价信息资源数据库,可以轻松实现对信息数据的快捷调用,有效地提高信息资源的动态积累和管理的效率,对买入价和底价提供全面的参考信息,因此可以防止盲目性报价。
2.2将软件与工程预算计价相结合
现在市场中存在多种软件可以实现对建筑工程造价的预算,通过对各类专业软件的运用,可以有针对性地对处理在工程中相对应的信息数据,例如,工程套价软件就可以在已知材料价格的基础上,对材料进行定额套算,其计算结果可以为业主、投标机构等提供工程造价方面的参考和控制。
2.3信息网络与工程造价相结合
随着网络的普及,信息网络与工程造价也密切结合,网络技术可以让工程造价结构化、信息管理平台透明化,建立各种工程资料库,建立透明的市场价格体系和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以达到建立共享资源的和谐的工程环境。利用信息网络多元的模块、广大的覆盖面和雄厚的技术性质,能有效促进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减少了工作量、降低工程造价成本,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工程造价的效率。
3.工程造价信息建设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已经初步建立起来了工程造价信息化管理的框架,相关的软件工具、网站的数量有了不同程度的增加,专业性也不断增强。但是,依然存在这很多不可忽视的问题:
3.1信息化管理相关标准急需完善,基础设施无法满足需求
目前的信息管理体系在信息的收集、储备和运用方面缺乏规划和编码标准,缺乏对信息的统一化整理与分析,使得信息的分类和交流出现障碍。同时,基础设施不完善,网络平台和支柱软件还不够强大,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信息的流通力,使得市场化竞争条件不够成熟。
3.2造价系统的时空局限性
由于我国建设发展迅速,再加上各地区生产力水平发展不平衡,造成了造价系统的时空局限性。由于东西部经济实力的差距,人工单价、建设材料单价等等价格都有着很大的差别。同时,由于一些客观原因,材料的价格也是随时间不断变化的,因为信息的输入大多依靠人工完成,具有一定的延时性,因而各地区的造价管理系统的信息价值有一定的局限性,给更广泛的联动与分享也带来了困难。
3.3信息化系统工作人员的素质不足,收集和处理信息的手段落后
将工程造价工作与信息化系统进行结合,就对工作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科技的快速发展无法避免地造成了一些工程工作人员的观念的落伍,无法跟上信息化的潮流,在信息收集、加工、分享方面手段落后、缺乏足够的敏感性、积极性、能动性,与现代社会的需求有一定差距。同时,现阶段处理信息的水平依然原始地下,采集信息的数量少、速度慢、效率低,信息分类处理能力也不够。信息的基本素质无法达到要求,更新和维护周期也较长。
4.完善信息管理体系,促进工程造价信息化的发展
应对以上提出的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4.1建立工程造价信息管理的相关标准及规章制度
标准不统一,各个行业之间的协作无法顺利展开,大规模系统应用开发也无法顺利进行。为了让工程造价信息化的发展更加透明公正、规范健康,对其建立规范、统一、权威的标准和规章制度的要求迫在眉睫。首先,需要建立健全工程造价信息管理体系,用法律法规来规范信息交流行为,保证诚实公正,其次,要统一各行业相关资料的各项标准,增加信息的通用性和流动性,为实现工程造价管理的便捷化、大规模化服务。
4.2缩小时空差距,建立更加流畅、公开的信息平台
工程造价信息市场是工程造价信息事业的基础,是打破垄断、提供更专业、准确的信息服务的保证,利用网络平台的扁平化可以拉近和缩小不同地区之间的差异,通过从内部局域网络到全球互联网络的发展,将资源和信息整合起来,打破地域之间的差异,同时,地方政府也应当以信息化为契机,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工作流程,提升为企业的服务能力,做好指导工作,从而增强本地企业在网络化的全球竞争中的实力。
4.3通过培训、‘换血’等方式建立高级高效的信息管理团队
由于竞争越来越透明化,市场供需的变化和新旧产品的更迭越来越快,为了增加在信息化社会的竞争力,降低成本,就必须建立一支高效的信息管理团队。首先,在需要选拔一批高素质的信息管理人员,对其进行精准的职能结构组织,使其拥有不同的权限以发挥本职作用。同时,要建立对信息管理人员的激励机制,使其有动力参与激烈的信息化市场竞争中去,为单位谋取更大的利益。再次,要加强对一些观念陈旧、落伍的工作人员的培训,使其跟上信息化潮流,称为了解信息技术和工程造价工作的双面手,解决人才短缺问题。最后,对于不合格的工作人员,要给予惩罚甚至调岗或开除的处理。
4.4主动增加价格信息品种与数量
互联网改变了世界的面貌,当今社会的合作和竞争已经不再局限于地区或者本国家,一味逃避只有慢慢死亡的结局,同时,更广泛的竞争合作也提供了更多的机遇和选择,对于工程造价工作来说,有了更多的选择,对资源拥有者来说,也有了广阔的利润空间。因此,必须主动参与竞争,在原有信息无法满足当前需求的情况下,丰富价格信息的品种和数量,增加具有独特竞争力的产品。同时也需要对收费标准拥有一套成熟的计算体系,方便不同地区的采购员进行价格换算。再次,要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厂商对价格的虚报行为,增加公正性和真实性。对于原始数据要进行深加工处理,减少数据计算的繁琐程序,开发其深层价值,为给各方面创造更大的利润空间而努力。
5.结语
随着信息化的发展,将信息化建设和建筑工程造价相结合势在必行,由于信息化有精细化、流程化、标准化、系统化、高效性、可追溯性、扁平化、现场化等等特点,将信息化建设与建筑工程造价相结合,可以起到积累工程造价资料、降低工作量,增加效率、及时准确捕捉市场价格信息,提供公开透明的竞争环境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何绮红.关于工程造价信息化建设的思考[J].山西建筑,2011(22).
篇10
公允价值的发展历程中一直都受到国内外会计学术界长期而深入的研究,其中包括 IASC(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 和 FASB(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等的研究。时至今日,各个机构对公允价值的定义并没有一致的标准,不同的机构形成了不同情况下的各有其特点的不同的定义。
我国所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指出交易的公平在于交易双方应当都是持续经营的企业,经营规模不会有较大程度的缩减,或者是在不利于自身的条件下仍然会坚持交易的正常进行。公允价值的定义根据机构的不同各有其特点和重点,但是都反映了几个共同的特点:一是公允价值形成于双方自愿交易基础上的公平交易;二是公允价值计量对象的全面性,体现在资产和负债的计量上;三是都有公允价值形成的有利条件。公允价值着重强调的是公开、公平的原则,面向市场,对外开放,我国对公允价值的定义是在借鉴国际的财务会计准则的基础之上充分考虑到我国的国情的情况下制定的符合我国经济发展要求的财务会计准则。
公允价值评估是价值的实现条件,强调的是为达到某一结果的过程的一种技术形式。公允价值的评估技术所采用的计量标准与资产计量的属性都有着相同的特点,即都可以采用历史成本、现行成本、可变现净值、重置成本等的现值。尤其是随着会计计量方式的转变,由过去主要依赖于历史成本逐步过渡到公允价值之后,计量标准与资产计量之间的关系也将深入到一个更高的层次,资产计量与资产评估可以统一于公允价值的评估技术来确定。公允价值的评估技术是交易双方在资产和负债的计量上全面的一种公平交易的科学合理的方式。
二、公允价值评估技术特点
(一)公允价值计量层级与获取方法之间的对应关系 对于会计核算对象来说,如投资性房地产、资产减值、债务重组、金融工具、租赁和套期保值等,使用公允价值计量相对于其他的计量方式明显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公允价值评估技术也必须面向市场,从市场得到的信息分析问题,不要把企业内部的估计和假设作为分析问题的依据。
公允价值计量层级反应的是变量的优先选择次序,也就是计量时的优先等级,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如何通过变量之间的关系来获取公允价值,这就需要获取技术的支持。公允价值的计量就需要通过与特定环境相适应的并且可以获取较为准确的信息的估价技术。从图1可以看出公允价值的计量层级和估价方法之间具有一定的对应关系。
(二)公允价值评估技术及方法 (1)市场法。市场法强调的是价值的对等性,是一项资产或负债的替代品的市场价格等值。公允价值中的市场价值是资产评估中最为典型的计量方式,通过被计量的资产或者是负债与市场上的同类的交易情况进行对比,与此同时根据市场反应的信息必要时进行适当的结构调整,以保证交易的正常进行。其运用的条件是:一是要明确价格可比的对象和目标;二是形成评估对象和目标之间联系因素,为两者之间的对比创造条件;三是调整在对比中发现的问题;四是通过分析定评估结果。市场法评估资产须选择与被计量的资产或负债之间存在一定的对等关系的交易条款或是交易条件作为参照物。在不受外来因素影响的条件下,被计量的资产或负债和参照物之间应该是完全对等的关系。但在现实的情况下是很难达到完全的对等的,须适当调整以满足市场评估的可靠性。
当在被计量的资产或负债存在较有利的活跃市场的条件下,通过市场法进行资产评估的公开标价是公允价值的最有效地证据。其中,所谓的活跃市场是指必须满足这几点条件的市场:一是从事市场交易中项目的性质具有相同的特性;二是买卖的双方无论在任何时候都具有存在的普遍性;三是价格具有公开的特性。根据市场法的新要求及固有的特点,在债务的变动中涉及到资产或负债的公允价值可以根据市场法进行评估。
(2)期望现金流量法。期望现金流量法是在计量对象现金流量的不确定的情况下,通过估算未来现金流量情况的期望值来得到现值的计算方法,期望中的现金流量是通过计量对象所反映的情况得到的数据,具有一定程度的可靠性。就其本质来说,公允价值它反映的是资产内在价值的计量属性。在资产价值评估中,“内在价值”的观念尤为重要,也就是资产在它存续期间所能产生的现金流量折现值。对于资产内在价值来说,资产是能够带来未来收益的经济资源,所以另一种表达方式就是从发展的角度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其内在价值的职能就是它能够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创造未来经济收益的能力,未来现金流量也常常用来反映未来经济收益的情况。同时,也为了使不同时点之间的现金流量形成具有对比的条件,通过数据的分析统一为现值,对公允价值评估的表达式为:
P=■■,E=∑Ri·Vi。
E为期望现金流量;r 表示折现率;n 表示收益期限;Ri表示的是第 i 种现金流量值可能出现的概率; Vi表示的是第 i 种现金流量的可能取值情况。其中∑Ri=1,且0≤Ri≤1。
期望现金流量法是一种较为广泛的公允价值方法。只要满足计量对象的未来现金流量能够得到较为准确的估算出来,并且有一个能与其现金流量相匹配的折现效率,那么,期望现金流量这一方法就适合于任何项目的公允价值的运用。
从公允价值的角度分析来期望现金流量法,对于具有未来获利能力的资产来说,进行公允价值评估都是可行的方式。
(3)期权定价法。期权通常采用公允价值来计量其属性,是一种在金融市场中诞生的一个新的名词。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在财务会计准则第133号文件《衍生工具和套期保值活动的会计处理》中指出:“公允价值是计量金融工具最有效的计量属性,对衍生工具来说则是惟一相关的计量属性。”我国所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22 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规定,对于金融工具初始化确认和计量及后续的计量等都应把公允价值作为其参考的标准,其本质就是要求公允价值计量模式能够在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或负债采用,为财务报告使用者的决策提供较为可靠地依据。
根据美国学者的研究成果,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采用布莱克—舒尔斯期权定价模型来实现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评估较为可行。公式为:
C=SN(d1)-Xe-rtN(d2)其中 :
d1=ln(S/X)2+(r+0.5?滓2)t÷?滓■,d2=d1-?滓■
公式中的C 为看涨期权价格;S 为标的资产初始价格;X 为执行价格;N(d1)、N(d2)分别是 d1、d2的标准正态函数值;r 是连续复利计算无风险利率;σ代表的是资产价格波动的标准差;t 为时间,表示的是距期权到期的时间段。
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评估不仅适用于期权定价法,而且,对于新的高科技成果的应用,同时也存在部分领域的设备更新方面的问题,无形资产具有投资不易于把握,所以对于投资、高科技企业并购等方面涉及到无形资产公允价值评估,可以参考期权定价模型的方式来分析解决。
三、公允价值与评估技术的联系
(一)新准则有关公允价值的规定 我国的新会计准是根据交易双方在资产交易市场上的活跃程度来确定的,按照市场活跃程度可将公允价值的运用划分成三个层次:第一层是交易主体的活跃性,此时应当把市场中的交易价格作为公允价值来应用于市场交易;第二层就资产本身而言,不存在活跃市场,但是在类似的资产中存在较为活跃市场,这时公允价值的基础应当以类似资产的交易价格来确定;第三,对于交易主体较为稳固,不存在交易价格的资产可比的活跃市场时,应当通过估值技术来确定公允价值。
(二)评估为公允价值的计量服务 在《资产评估价值类型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文件中的第21条明确规定了资产评估师得注册需要通过财务报告做为当前的资产评估业务,应当对会计准则及会计计量的基本概念和要求有所了解,在了解的基础之上选择恰当价值的类型及定义。在会计准则计量属性规定的条件下,一般来说公允价值就等同于会计准则指导意见下的市场价值;从公允价值的评估角度分析,会计准则涉及的公允价值与处置费用之差、现值或者是对未来现金流量的资产预计现值可以理解为于此相对应的市场价值之外的其他价值类型。
从《资产评估价值类型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文件中,通过“注册资产评估师执行以财务报告为目的的资产评估业务”这句话就可以看出评估可以服务于公允价值,其影响的因素就在于公允价值在会计实践中运用计量存在较大的困难,而且难以把握。从新准则在公允价值中运用的角度分析,公允价值的计量主要是通过估计的方式,新准则则是在公允价值的计量方式中产生,所以对公允价值的评估则需要上面的三个层次,其中,第三层次中只能采用估值技术来评估公允价值在资产评估中的发展是最成熟的,因此在涉及到公允价值的计算中,可以通过会计评估领域的价值为公允价值计量服务,来实现会计计量的准确性。
四、新评估体系中公允价值应用比较
(一)长期资产计量中公允价值应用比较 除了金融工具以外的长期资产在传统的环境中是按照历史成本估算计量且考虑到资产的时期的变更性及减值的影响因素外,从近年的公允价值发展模式中也可以看出有向长期资产会计处理发展趋势。下面就公允价值在投资性房地产和生物资产会计处理应用作简要分析。
(1)投资性房地产和生物资产的公允价值应用比较。
第一,投资性房地产准则和生物资产准则。投资性房地产其目的就是为了在投资中赚取资本增值的一种手段,但是用于管理目的的房地产或是用于商品或劳务的生产以及在正常经营过程中销售的房地产并没有参与资本的赚取或是买卖活动。生物资产指的是具有生命的个体或集体,生物资产会计则在一定的程度上为公允价值创造了有利条件,给公允价值评估技术注入了新的活力。面对投资性房地产和生物资产的市场发展状况,企业会计准则分别制定了CAS3和CASS用于应对会计的处理,根据国情不同,在美国就不存在专门为投资性房地产和生物资产而设立的综合会计准则。
第二,投资性房地产和生物资产领域会计处理中公允价值的应用。一是CAS中公允价值的应用。CAS3和CASS中都要求对投资性房地产和生物资产的报告主体按照历史成本模式进行计量。对于投资性房地产和生物资产来说,采用公允价值的计量模式必须要满足以下几个方面的条件:(1)投资性房地产所在地和生物资产有较为广阔的市场,而且这方面的市场也较为活跃;(2)投资市场具有指导性企业可以根据从房地产交易市场上获得的信息应用到其他的地方,指导同类相似于房地产和生物资产的市场价格等信息,从而给投资性房地产和生物资产中的公允价值做出合理的估计。二是在IFRS中公允价值的应用。在IAS40的报告主体被初始确认之后,投资性房地产通过公允价值模式进行会计处理,这就要求在投资性房地产中公允价值的变动情况及相关的收益或是损失在会计损益表中得到确认。而对于IAS41的要求,在公允价值无法得到较为可靠计量的情况下,生物资产应该按其公允价值减去在估计中的销售时所长生的费用并在初始确认和各个资产负债表日内完成计量。
在IAS40和IAS41中赋予了公允价值一个假定,一个也许并不成立的假设,公允价值的主体将能够在持续的基础上可靠确定投资性房地产。然而,在特殊的情况下,当投资的主体首次取得投资性房地产或是在主体的用途有变更时,主体将无法对投资性房地产中的公允价值评估进行确定。但是像这样只有可比的市场交易情况是不会频繁的发生的,只有在公允价值例如折现的现金流量预测中可靠地评估无法失效的状况下才会产生。在本准则假设的条件下,能够可靠地计量生物资产的公允价值。但是这只是在假设的条件下才会产生可靠的公允价值计量,然而初始确认生物资产时,是无法取得其市场价格的,很明显,公允价值的其他的评估方式在这种情况下也不可靠,并不能为公允价值的评估提供有力的证明,所以假设的情况无法成立。
第三,公允价值应用的比较。虽然在CAS和IFRS中都对公允价值应用于投资性房地产和生物资产领域的应用没有反对的态度,但是从具体的应用角度分析还是存在着较大的分歧:首先,IFRS中对公允价值计量的要求要明显的低于CAS中的规定,在CAS中强调的是确凿证据证明对于公允价值可靠条件的必要性。但是在IFRS中,对公允价值模式的采用只是要求在没有证据表明在初始确认时公允价值无法可靠计量,而没有严格规定公允价值可靠计量必须要活跃的市场作为前提条件。所以,在其他的估价方式中也可以接受公允价值所提供的信息。其次,在公允价值运用的模式不 同也会有不同的态度应对,CAS相对来说偏向于成本模式。IFRS则倾向于公允价值模式,如果对公允价值的计量主体有较为准确的信息,那么就应该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
(2)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中公允价值的应用。关于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的会计准则,在IFRS中与此相对应的分别是IAS16准则和IAS38准则。在CAS4和CAS6中计量模式是按照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的成本模式而进行的后续计量,是通过初始确认金额与减值后的金额之差来计量的,所以在后续计量中对于公允价值来说并没有直接涉及到公允价值的应用情况。IAS16和IAS38中都没有要求规定对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在后续计量中的估价模式定位,这就意味着对于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在后续计量中可以采用重估价模式,重估价模式是指在公允价值与减值后的余额的差值,即是在确认为资产之后,假如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得到可靠有效地计量,那么其账面金额就应该是重估金额。IASB给重估价的定义是资产在重估日的新起点计量,其目的就是为了按照公允价值在重估日对资产进行计量,已达到公允价值的评估。因此准则中对于重估应有必要保证运行的常态化,以确保其账面价值对公允价值的确定具有较为新的可靠的信息不至于该项资产的价值间距的扩大。
(二)长期负债的公允价值:以养老金为例 通过IFRS、CAS以及美国GAAP中养老金规定的相关准则,面对我国的实际国情,并没有提出关于收益计划离职后的福利负债计量的问题,只是对短期和传统的职工薪酬的会计做处理。
(1)退休后福利计划。关于退休后雇员福利计划从理论上讲可以划分为设定提存计划和设定受益计划两种类型。相对于设定收益计划来说,设定提存计划的会计处理较为简单,报告主体的义务取决于提存的金额;而设定收益计划是资产负债表上确认负债金额,是以下各项目的总计净额:一是资产负债表日设定受益义务的现值;二是未予确认的无损失的任何精算利润所得;三是尚未确认的服务多花费的成本;四是履行义务的计划资产。
(2)设定福利负债的计量方法。对于设定福利负债的计量方法,最理想的计划负债是同计划资产一样采用公允价值计量。但是由于活跃市场的要求较为严格,而满足条件的市场又极为有限,所以其公允价值则需要通过估价方法的验证。有预期福利法和应计福利法两种方法可设立福利负债的估价,二者之间的区别就在于对货币时间价值的处理的方式的不同。预期福利法强调的是所有应计利息平均性,要求成本在雇员服务期内平均分摊,所以在预期福利法之下无法反映负债的公允价值,产生的负债只是成本分配的结果。在应计福利法之下,在雇员服务期间按照正常方法对该折价进行摊销,在每个雇员服务期间对未折现成本产生的负债进行折现,按照这样的计量方式,随着雇员临近退休,成本折现的影响会减轻,所以雇员服务期后期成本肯定会远远高于早期的雇员服务成本。IAS19和SEAS87中所采用会计公允价值的计量方法都与应计福利法相同。
IAS19的折现率是通过资产负债表日的市场收益率来确定的,但是折现率的使用是需要一定的条件的,并不是所有的义务都可以进行,他是不允许采用短期折现率对长期义务进行折现,折现率反映的是在资产负债表日范围内的市场收益率,所以他所参照的债券预期期限和该义务的预期期限应该达到相互一致。对于SFAS87来说它所采用的是实际结算利率的折现率,其实际结算利率可能是高质量投资的收益率或者是用作实现债务中的有效清算年金合同的利率。这些收益率作为新的市场收益率的替代产品,在其适用的阶段有可能会造成现值计量的结果与公允价值计量目标的相互冲突,然而这也是正常的现象,新的事物的发展总是要经过一个较长的市场的认可阶段。
(3)养老金负债计量的评论。受益计划的计量方式对于公允价值在长期的负债中存在一定的难度。首先是长期负债体系的活跃市场的获取上存在较大的困难,所以,IAS19和SFAS87都强调应用专业精算人员服务的重要性,使市场参与者对负债评价更加全面。其次,养老金负债的公允价值在现值技术估计的理论运用上道路曲折,原因是没有体现债务人的信用状况,反映的只是报告主体应承担的义务。
(三)特殊业务:企业合并中的公允价值应用 对企业合并行为,各国各机构都制定了相关的企业合并的会计准则。CAS20将企业合并分为同一控制下的合并和非同一控制下的合并两种类型, 其依据主要是参与合并的企业在合并前后所受到的控制情况而划分的。CASZO中对于不是在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则要求通过购买法进行会计处理,购买方在购买日按照公允价值计量对企业的合并承担相应的责任和必要的义务,把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范围之内。当所取得的被购买方的各项资产在有保障的前提下,并且公允价值也能够得到可靠的计量,此时应当照公允价值计量方式单独予以确定企业合并的情况。
IFRS3和SFAS141和CAS20不同,他对企业不是根据参与合并的企业在合并前后所受到的控制情况而划分的,所以就没有同一控制和非同一控制之分,只是要求按照购买法来处理。新准则的规定主要是因为我国目前产权交易市场还在一个发展阶段,公允价值条件难以满足。
(四)公允价值在非金融工具中应用比较 在长期负债和长期资产中与金融工具会计处理相比,公允价值在非金融工具中的应用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1)应用范围的差别。IASB极力倡导公允价值,并将公允价值领域应用覆盖到资产和负债的长期计量之中,以公允价值的模式向报告的主体提供公允价值的相关信息。我国在非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应用上坚持以历史成本为主、公允价值为辅的会计模式。而美国GAAP则不承认投资性房地产、生物资产的公允价值模式,以及对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的重估价模式也持否定的态度。
(2)应用要求的差别。非金融工具公允价值计量对于新准则体系有更为严格的要求,在投资性房地产和生物资产的则中,要采用公允价值模式就必须有活跃的市场价格,在企业合并中,购买法的运用条件必须是在非同一控制下进行的,通过公允价值计量所取得的购买才可以判断资产和负债,这种规则上的不同,并不是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上的会计准则本质上的不同。
(3)非金融工具公允价值的计量中尚有一些未解决的难点。我国在非金融工具 的公允价值运用上与国际会计准则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异。由于我国现行相关法律的不够完善,没有设定收益计划等方面的会计准则,所以新准则没有涉及到长期负债的公允价值计量,从FASB和IASB对设定受益计划方案负债的计量的情况可以看长期负债的公允价值计量问题还需要一个较长的阶段。
参考文献:
- 上一篇:中医护理基本知识内容
- 下一篇: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