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公司日常管理范文
时间:2023-07-04 17:25:0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保险公司日常管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保险公司;资金管理;资金控制;风险;建议
从当前的保险市场来看,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风险规避意识进一步加强,保险市场的利润空间增加,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公司投身于保险行业中。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对于保险公司来说,做好企业的内部控制与管理显得尤其重要,特别是在资金管理上,一旦公司的资金管理出现问题,就会影响到公司的正常运行与管理,甚至可能引发财务危机,造成公司破产。为此,对于保险公司来说,资金管理就像是公司运行的命脉,只有优化资金管理的方式,强化对资金活动的监督,对资金进行统一的调度与管理,才有利于维护公司现金流的平稳运行,为公司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持。
一、保险公司资金日常管理概述
保险公司资金的日常管理主要指保险公司内部资金日常清算活动、基础风险管控等,一般来说,包括账户管理、收支管理、内部控制以及基础管理等内容。保险公司主要通过建立健全资金内控和检查体系,以有效防范资金风险。
(一)账户管理
保险公司的账户一般采用的是集中管控的管理方式,通过强化账户开设、变更、升级、撤销的集中审批管理,从而确保账户使用安全。对于分支机构银行账户的开设与撤销一般需要总机构的授权,并且一般需开设在国有商业银行或股份制商业银行,对开户的数量一般也有限定。
(二)收支管理
保险公司收支管理采用收支两条线管理模式,需要及时的上划所属的分支公司的保费汇缴户的资金、监测各个分支机构的费用支出户以及赔款户的资金余额,进而来提升对资金使用效率,避免出现资金闲置的现象。同时应做好资金头寸管理,每日对资金余额予以监控,确保日常收支所需。
(三)内部控制管理
在管理职责上,保险公司建立负责人对本公司资金内部控制的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以及资金的安全完整负责机制。在岗位设置上,保险公司资金的划拨、支付需要设置两个及以上的岗位,坚持不相容岗位相分离的原则,来保证资金的安全。
(四)基础管理
在资金基础管理方面,主要包括现金管理、支票管理以及印鉴管理等。现金管理方面,要及时核定每日的库存现金,严格履行提取、缴存等审批手续,落实现金盘点执行,强化监督力度。支票管理方面,明确支票购买、保管、领用、背书转让、核销、登记和盘点等环节的职责权限和处理程序,尤其关注支票签发需有相应管理人员的签字认可,在签发支票的时候要严格按照要求进行。对于废弃的支票,也不能够随意的丢弃,会计人员应该要定期开展清查工作,检查支票的使用及保存情况。印鉴管理方面,坚持安全性、合规性、审慎性原则,强化集中审批,重点关注印鉴日常保管和使用的规范管理。
二、保险公司资金日常管理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一)资金管理的监督管控力度较弱
保险公司的分公司在开展财务管理工作时,一般根据总公司的要求来执行,一定程度上缺乏自主性。在总公司下属的各分公司所开展的资金监控的目地主要在于要保障资金的安全性,提高资金使用的效率。而基于此目的上的资金监控工作,由于公司的规模过大与内部制度不够完善等因素的制约,就会大大弱化监督的作用。与此同时,总公司在对各分公司资金管理监管手段不足,常常会出现检查不够仔细,对基础操作不够重视等问题。而这些工作的不规范,就会引发资金内部控制管理的漏洞,从而影响给保险公司带来经济损失。
(二)业务操作流程复杂化
对于保险公司来说,因地区经济环境差异、分支机构较多等原因,有许多的业务操作的设置都过于繁琐复杂,并且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其灵活性、适应性较差。保险公司在制定相关的业务操作流程的时候,很难站在一个全局的角度上综合的考虑资金管理的问题,在资金管理中权衡强化资金内部控制管理与提高人员工作效率等方面关系考虑不足。在实际中,保险公司内部一项报销费用处理往往需要经过很多个层级与部门的审批,中间的周转环节十分的复杂,再加上每天需要报销的费用项目多种多样,就会影响到资金管理的效率。此外,保险公司还存在现金收付行为较多,非现金管理执行不到位,银行转账授权率较低等问题,易产生较大的风险隐患。
(三)资金管理系统功能不全面
目前,保险公司所使用的资金管理系统一般包括资金清算和监控、账户管理等,基本实现了公司各层级间的资金调拨等功能,但仅仅是将公司内部账户的资金清算进行了电算化,相较于现行支付方式多样化发展趋势,对外支付功能的开发仍有待加强。而且,在保U公司内部缺乏统一的数据管理平台和管理机制,限制了资金管理系统的业务范围,对于资金的管理无法保证其有效性和实时性,从而无法满足资金计划编报精细化管理、资金清算集中化管理的要求。
三、优化保险公司资金管理的建议
(一)强化资金管理的监控能力
对于保险公司而言,要强化公司的资金管理,就需要加强其资金的监督与控制力度,从而来保障资金的安全性,提高风险规避的能力。首先,保险公司应该强化对各个事项资金的监督检查,完善公司的内部管理与控制制度,严格的考核资金内部控制管理的不同环节,确保能够实时的监控到各项资金的使用情况。一旦发现有违规操作的人员,就需要给予严厉的处罚,从而来提高工作人员工作的责任感与谨慎性。其次,还需要对保险公司的银行账户进行严格的监控,特别是在对周转资金的监控上,需要根据各项规章制度来办事,提高检查的规范性与全面性,保证监督工作的开展能够不留死角,避免出现“放水”的行为。
(二)优化保险公司业务操作流程
对于保险公司来说,存在着业务操作流程过于复杂的问题,就需要针对于流程节点的效率来加以改进,不断的完善各项业务开展的效率。一方面,保险公司需要提高管理的意识,学习优秀的管理经验,优化公司的业务操作流程。另一方面,保险公司还需要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力度,不仅要从理论知识入手,拓展员工的知识面,还需要提高员工的实际操作能力,提高他们的业务办理能力,从而来强化员工的素质,为客户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三)构建信息化的资金管理系统
构建信息化的资金管理系统,既有利于优化公司的资金管理效率,提高资金的运转速度。还有利于提高企业在信息技术上的应用能力,大大提升企业内部的信息化程度,提高交流与沟通的效率。要构建信息化的资金管理系统,一方面需要综合的考虑保险公司资金的使用情况,特别是与各个银行、分支公司账户之间的运转情况。其中,强化信息化系统的构建,还需要加强与银行、第三方支付公司如支付宝、微信支付等平台、银企直联之间的合作,方便资金之间的流动,提高运转的速度。另一方面,需要提高人才队伍的实力。有意识地培养与招聘优秀的计算机方面的人才,使得资金管理系统能够顺利的开展。
(四)优化资金管理的模式
随着不嗟氖导,资金管理的模式不断的创新,为了进一步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保险公司需要及时的创新与优化公司内部的资金管理方式,如采用集中化的管控方式,来加强对资金活动的监督。再比如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在互联网金融发展的背景下采用新型的结算方式,加强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合作,来提高公司资金的运转速度,进而有利于提高资金管理的效率。
四、结束语
据上述的分析可知,资金管理,不管是对哪个企业来说,都是极为重要的一项管理工作。一旦公司的资金管理出现问题,就会引发财务危机,很有可能导致企业破产。对保险公司来说,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更需要考虑到公司的资金管理问题,从各个方面入手,如强化资金管理的监控能力,构建资金管理的信息化系统,优化业务的操作流程等等,来优化资金管理的方式,对企业的发展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邓雅婧.保险公司资金管理信息化的收益浅析[J].财经界,2016,05:55-56.
[2]石彩霞.太平洋保险公司资金管理内部控制的应用研究[J].科技、经济、市场,2016,02:70-72.
[3]李静.保险公司资金管理[J].企业研究,2014,05:60-60.
篇2
一、将内控制度建设作为头等大事来抓。
内部疏于管理和控制是诸多问题产生的根源。外资保险公司在健全内控制度方面是非常严肃而认真的。我国监管机关对各保险经营主体的内控制度建设也较为重视。中国保监会在1999年8月就下发了《保险公司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指导意见》,但由于该文件只提供指导性意见,各保险公司在制度落实上主要依靠自律,监管机关在该《指导意见》颁布后又较少开展有针对性的检查,因此很多保险公司虽然有内控制度,但执行的自觉性和执行效果却大打折扣,存在着制度上写的是一套,做的是另一套的现象。
二、强调权力和责任间的制衡性。
外资保险公司组织机构、管理部门和业务管理岗位间相互监督、彼此制约的特征十分明显。公司内部强调行政和业务双向管理,讲求制度第一、权力第二。重要职能与关键岗位的设立也存在一定制衡。公司总经理在行政管理上可行使直接决策权,但在涉及风险选择和业务决策上却须业务垂直管理的部门决策。另外,外资保险公司都配备专职核保、核赔人员,实行承保与理赔职责分离,展业与核侏相分离。公司内部建立了承保和理赔人员的分级授权制度,规定各级承保和理赔人员的授权范围和职责。
三、重视授权工作并严格权限管理。
外资保险公司内部“等级森严”,这种等级反映的是日常管理工作中的权限管理,包括核保权、核赔权、核单权、查询权、报账权、法人授权等。有效的权限管理,以及双签制度的广泛使用等,虽然在某种程度上影响效率,但可以增加管理工作的透明性和少出差错。中资保险公司在管理上也强调授权管理,但往往存在授权职责不清,或权力过于集中的问题。
四、采用内部稽核与公正的外部审核相结合的方式监督检查。
外资保险公司总公司设有独立的稽核部门,直接对公司董事会负责,可定期不定期地对下属单位的内控制度执行情况采取随机查询,重点多是权限的控制和执行情况,包括制度建设是否完备,财务制度和会计规则是否有效执行等。
篇3
保险公司分支机构的特点
保险公司的分支机构具有以下特点:①没有独立于保险公司的名称。分支机构的名称前都要冠以本公司的名称,且须标明是该公司的分公司、支公司或办事处。例如平安保险公司广州市分公司天河区办事处等。②没有独立于本公司的资产。分支机构占有和使用的资产均为本公司的资产,从公司财务会计角度讲,分支机构尽管可能设立会计人员和会计工作的账册,但这都是本公司财务工作的组成部分。③没有独立于本公司的组织机构。分支机构的组织应由本公司依照有关规定设置,其经营管理活动也是按本公司的规定进行的。④保险公司的分支机构不具有法人资格,不能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其民事责任均由本公司承担。分支机构开展业务是以本公司的名义进行的,由此产生的一切法律后果均由本公司承担。在保险业务活动中,尤其在民事诉讼中,分支机构只有得到本公司的授权,方可以本公司的名义进行诉讼,分支机构未经授权不得随意处分属于本公司的资产。
保险公司分支机构的设立条件
根据《保险公司管理规定》的规定,保险公司可以根据业务发展的需要,申请设立分支机构。由于保险公司总公司营业部负责管辖总公司所在城市的支公司与营业部,因此总公司所在地不再设立分公司。全国性的保险公司可以申请设立3家分公司,区域性保险公司可以申请设立2家分公司。此外,每申请增加一家分公司或者省级以上分支机构,应当增加资本金至少人民币5000万元。全国性的保险公司;实收货币资本金达到人民币15亿元的,区域性的保险公司实收货币资本金达到人民币5亿元的,在偿付能力充足的情况下,增设分支机构可以不增加资本金。
保险公司设立分支机构由其总公司统一向中国保监会提出申请。保险公司设立分支机构应当具备下列条件:①有利于当地保险市场的发展;②总公司开业1年以上,且资本金符合法定要求;③内控制度健全、机构运转正常、偿付能力充足;④最近2年无重大违法、违章行为,拟设分支机构的上级机构年检合格;⑤具有符合中国保监会规定任职资格的分支机构高级管理人员;⑥上次批准设立的分支机构筹建成功,运转正常;⑦中国保监会要求具备的其他条件。
保险公司分支机构设立的程序
保险公司设立分支机构,首先应当提交正式的申请报告。申请报告内容主要包括:业务经营范围、3年业务发展规划和市场分析、筹建负责人、计算机设备方案及拟定的办公地点等。
中国保监会在接到保险公司的申请报告后,应当根据市场发展需要并结合保险公司的保费收入规模、偿付能力、经营效益、经营管理水平、内控制度建设、已有分支机构的分布和数量等情况进行审批。中国保监会在收到设立分支机构的申请后的3个月内作出是否批准的决定,逾期未答复的,视为不批准。申请未获批准的,保险公司在6个月内不得再次提出同样内容的申请。
保险公司设立分支机构的申请被获批准后,保险公司应当立即进行保险公司分支机构的筹建工作。筹建期一般不得超过6个月,逾期未完成筹建工作的,原批准文件自动失效。经保险公司申请,中国保监会批准,筹建期可以延长3个月。筹建工作完成后,保险公司应当向中国保监会提交开业申请,申请领取经营保险业务的许可证。开业申请的内容主要包括:筹建工作的完成情况、业务经营的范围、机构负责人、办公场所及有关证明、计算机设备配置情况、内部机构设置及从业人员情况等。
保险公司分支机构在取得经营保险业务的许可证后,应当向分公司所在地的市、县公司登记机关申请登记,公司登记机关予以核准登记的,发给营业执照。保险公司的分支机构在获得营业执照后,即可进行相关的保险业务的经营活动。
保险公司分支机构的特点和设立条件相关文章:
1.设立保险公司需要满足的条件有哪些
2.保险公司经营管理
3.保险公司管理制度怎么写
4.2016年保险公司怎么注册
篇4
【关键词】银行 信用卡 风险 建议
在我国信用卡业务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业务的发展模式和运作流程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原来发卡银行不计成本、大量发卡“跑马圈地”的传统粗放型营销,到现在逐步向综合收益、规模、质量、效益的均衡发展的精准型营销的转换,各发卡行的策略趋于理性化,不再盲目地加大投入、扩张市场。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围绕管理规范、风险可控、效益良好的发展目标,加快产品和业务创新,加大优质客户拓展和经营力度,加快分期和收单业务推进,加强风险防控,使信用卡业务保持了良好快速发展的势头。但在当前信用卡业务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风险隐患以及影响发展的不利因素,值得关注。
一、信用卡套现呈现专业化、集团化、规模化、科技化、跨区域、跨银行新趋势,隐藏群发性风险特征
近两年来,信用卡套现较过去传统方法,呈专业化、集团化、规模化、科技化、跨区域、跨银行等新趋势,且实施过程更为隐蔽,手法不断翻新,而且多数是他行、外地商户,隐藏群发性风险特征。以商业银行现有的监控手段难以发现,给银行的风险防控造成困难,同时威胁银行和持卡人的资金安全,成为制约银行卡业务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新的套现表现形式主要有:
(1)同一存款账户当日分别向不同户名持卡人转入资金,且持卡人当日均在同一商户刷卡消费。(2)同一存款账户不同日分别向不同户名持卡人转入资金,且持卡人不同时间均在同一商户刷卡消费。(3)多张信用卡由同一个人通过网银还款,信用额度恢复后,短时间内以接近信用额度的金额交易,多次循环套现。(4)持发卡行信用卡疑似套现者绝大多数是在他行POS机上循环交易。
二、分期业务的真实性、政策性、合规性风险不容忽视
信用卡分期业务相对普通信用卡消费而言,具有信贷额度高、信贷周期长的优点。在仅需支付较低的手续费和利率的情况下,持卡人以套现为目的进行分期付款,相当于以较低的利率进行信贷融资,相对增加了信用卡风险,特别对以下环节,应予关注。
(1)家装分期商户内部员工以虚假分期套现。由于目前对家装分期交易仅需客户提供房屋产权证明及装修意向,个别资质较差的装修公司借机协助客户套现,成为专业化的融资平台。(2)汽车分期首付款支付方式不合规。以本人信用卡支付首付款,变相形成零首付或低首付,降低了持卡人的违约成本,增大了信用风险,与监管要求背离,存在一定政策风险。(3)个别营销人员未履行见证职责。在未亲见客户现金缴存首付款的情况下,即在首付款收据复印件上注明”亲见客户现金首付”或”亲见客户以储蓄卡支付首付”字样,并加盖”亲见本人、已核原件、亲见本人签字”的条形章,与实际缴付方式明显不符。在前后台分离的操作模式下,审批决策是建立在报审资料真实的基础上,营销人员减程序操作甚至弄虚作假,存在一定风险隐患。(4)信用卡家装分期的相关制度流程对”一房多贷”的情况尚缺乏有效的控制措施,导致出现个别客户用同一房产证办理多笔信用卡家装分期付款业务且造成逾期的情况。
三、相关信息资源整合利用不够,不利风险控制
由于系统中相关信息资源未得到有效的整合利用,导致在信用卡业务发展及管理中不能及时发现、化解客户的信用风险。主要表现为:
(1)目前各商业银行个人客户信息分布在不同的业务系统中,信用卡业务部门与个人贷款部门之间尚未共享个人客户信息,导致信用卡业务部门在发卡及后续监测中,不能及时掌握持卡人的个人贷款还款情况以及信用变动状况,对出现拖欠及不良个人信用客户未采取暂停发卡或调低信用额度;少数个人贷款客户出现拖欠后,发卡机构仍为其发放信用卡。(2)各银行间信息未实现共享,难以获知持卡人在其他银行的存款信息,或即使是在同一银行内,但由于客户在省外行的存款情况也不能及时掌握,致使对个别信用卡核销客户不能及时扣收其账户存款。(3)人行个人征信系统部分信息不准确,影响信用卡征信审核判断的准确性。
四、POS机具日常管理亟待规范
目前各商业银行的POS机具的日常管理薄弱,亟待规范。存在员工责任心不强、监督检查不到位;拆机销户商户机具未能及时收回、机具的使用、更换、维护、撤销等各环节记录不清晰;移动POS机具因不能关闭省级行政区域内的漫游功能,无法对商户违规移机或将机具转借他人使用等行为实施有效控制等诸多控制缺陷。
五、信用卡缴纳保费隐藏的风险
近年,部分保险公司人员利用本人或他人贷记卡代客户缴纳保费。代客户刷卡缴纳保费现象大量存在的原因,与保险业”见费出单”的结算方式密切相关。由于保险公司规定以刷卡方式缴纳保费,在客户现金缴款、无卡可刷的情况下,由保险员代为刷卡;或是由保险员先用自己或他人多张贷记卡 的授信额度为客户支付保费,出单后再向客户收取款项,”刷卡代缴费”被大量催生。部分保险人员主观上虽无刻意套现的意愿,但事实上占用了银行资金或额度,实际是将保险公司的”应收保费”风险转嫁给持卡人,最终转移给银行。
针对以上的风险隐患和控制缺陷,提出以下建议:
(1)完善信息资源获取渠道,充分利用IT技术和现有系统信息资源,将分散的客户信息以及存贷款等账务信息充分整合,提高效率和质量,促进信用卡业务进行精细化管理。(2)完善制度规定和操作流程,加强对保险公司POS交易主体真实性的监管力度,根据保险公司结算方式研究相应对策、优化业务流程,规避我行风险。(3)处理信用卡业务发展与风险控制的关系,在扩大规模的同时注重提高发卡质量,进一步改善客户结构,全面提升风险控制力;在大力快速发展分期业务的同时,借鉴传统消费零售信贷产品的经验教训,加强对关键控制环节的把控,警惕虚假分期业务,保证业务持续健康发展。(4)加强对信用卡交易数据的动态监测,将现场检查和非现场监测相结合,拓展监测数据来源,对可疑交易、套现行为及时进行跟踪调查,提高对商户日常运营环节的风险管控能力。
参考文献
篇5
经过多次调研和探讨,针对我区各医疗机构现状,单独建立医疗风险基金或实施医疗责任风险均难以从根本上解决医疗责任风险的问题。结合全区实际,先提出以下工作方案:
一、 背景
近年来,全国各地医患关系日益紧张,医患矛盾日渐突出,出现了以下几种现象:一是医疗治疗中有过错,患方主动索赔,但是坚决不走法律途径;二是医院尽力医治无效后死亡,虽然院方无过错,但是患方为了寻求安慰而想方设法找医院索赔;三是患者有时将就医过程中琐事、生活或其他环境中的不如意直接发泄到医务人员身上,甚至出现伤及医务人员的行为发生。
一些纠纷通过协商解决了,一些纠纷升级为维稳事件等等。医院和医务人员只能无奈面对纷繁复杂的各类纠纷,在没有建立医疗责任风险良好地化解机制前,有的单位和个人往往只能是选择退避,要么让病人转院,要么自己离开。
二、思路
根据《关于卫生应急示范区建设专题会议的纪要》精神,结合实际,建议采取建立医疗稳控基金和医疗责任保险相结合的医疗风险化解方案。
三、方案
(一)医疗稳控基金
基金规模:100万元以内,财政投入50%左右,剩下的从各医疗机构中按比例提取。基金实行总量衡定原则,如当年未动用该风险基金,下一年度不在增补;如当年使用风险基金,下一年度按最初建基金的比例补齐基金。
使用要求:一般纠纷不予动用,主要用于解决全区范围内公立医疗机构发生的难以化解的医疗纠纷或影响到全区稳定、有区域内较大影响的医疗纠纷,基金使用由医疗纠纷防控领导小组联席会议通过后使用。
监督管理:风险基金实行专业账户、专款专用,专用账户设在区卫生局;区卫生局、区财政局负责风险基金的缴纳;区卫生局、区财政局负责风险基金的使用和支付等日常管理工作,区纪委(监察局)、区检察院、区审计局负责对风险基金使用的监督管理和审计。
(二)医疗责任保险制度
按照等文件精神,在我区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推行医疗责任保险工作,从根本上建立化解医疗责任风险的机制。
参保范围:全区范围内的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公立医疗机构、民营医院、个体诊所、卫生所、门诊、村卫生室)。
承保单位:按照市上规定,选择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南溪支公司承保。
费率标准:由保险公司按市上确定的医疗责任保险责任限额及保费计算标准进行测算。
篇6
关键词:商业保险;新农村建设;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一、商业保险参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简介
2003年我国推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下称“新农合”)制度,即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等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截至2008年9月30日,全国开展新农合的县(市、区)数达到2729个,参合农民达8.14亿人 ,参合率为91.5%。仅2008年前三季度全国筹集新农合基金达710.02亿元,人均筹资水平达87.2元,支出总额为429.10亿元,全国累计受益3.69亿人次。新农合在减轻农民负担、缓解因病致贫返贫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1.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特点
与原来的农村合作医疗相比,新农合呈现出新的特点:首先,政府的支持力度加大,新农合明确规定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对参合农民每年按人均不低于10元给予补助,确立了个人缴费、集体扶持和政府资助相结合的筹资机制,2009年西部地区地方财政补助不少于人均40元;其次,保障以大病统筹为主,将重点放在农民的大额医药费用或住院医药费用的补助上;第三,统筹层次和能力也得以提高,新农合以县代替了过去的乡、村为单位来开展统筹,增强了抗风险管理能力;最后,规定由政府负责和指导建立
组织协调机构、经办机构和监督管理机构,对新农合加强了领导、管理和监督。另外,还明确了农民自愿参加的原则,并赋予农民知情权和监管权,以维护制度的公开、公平和公正;同时附以建立医疗救助制度,通过民政、扶贫等部门资助贫困农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2.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经办方式
在前期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和推广过程中,形成了三种类型的经办方式。三种方式各有优势,一是由卫生部门所属合作医疗管理中心经办。这种做法比较普遍,有利于规范医疗机构行为和控制医疗费用,但暴露出专业治理能力不足。二是由劳动保障部门所属社保中心经办。这一方式在东部农业人口较少地区采用较多,能够利用现有社保中心力量, 节省管理成本,但由于是第三方付费, 社保中心对医疗行为没有直接的约束控制,需要卫生行政部门的协调配合。三是保险公司经办方式。商业保险公司专业技能较强,费用理赔经验丰富, 用人机制灵活,有利于降低管理成本和提高服务质量,由此可以减轻政府设立机构、聘用人员等前期投入和压力,但保险公司亦属于第三方付费, 需要卫生部门配合加强对医疗行为的约束控制。一些东部地区和少数中部地区,采取委托保险公司进行基金管理和审核报销,卫生、财政部门进行监管的做法,探索形成了“政府组织引导,职能部门监管,商业保险公司经办,定点医疗机构提供医疗服务的‘征、管、监’分离”的模式。
3.保险公司参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主要模式
按是否承担基金营运风险分类,保险公司参与新农合的运作模式主要分为基金型、契约型和混合型三种。
(1)基金型。由政府负责基金盈亏、保险公司提供管理服务。在这种模式中,政府和有关部门负责新农合方案制定、组织协调、宣传发动和资金筹集等工作;保险公司以第三方管理者的身份,受托承办新农合运行管理中的工作量比较大的审核支付业务;政府单独向保险公司支付管理费用,不从基金列支,基金亏损由政府弥补,基金结余转入下一年度合作医疗基金。
(2)契约型。采取政府作为投保人、保险公司作为保险人、参加新农合农民作为受益人的保险契约管理方式。在这种模式中,保险公司与当地政府主管部门就保险责任、赔付比例、赔偿限额、收费标准等方面协商一致后,按照保险合同方式运作新农合基金,履行保险责任,承担基金运作盈亏。
(3)混合型。介于基金型和契约型之间,是指保险公司代政府管理新农合基金,收取管理费,基金节余转入下一保险年度,基金亏损由政府和保险公司按一定比例分摊。
4.保险业参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内在原因
如果由地方政府直接运作新农合,首先需要设立具体经办机构来负责资金筹集及日常管理监督和报销支付业务。由此需要安置大量人员,从而带来很大管理成本和财政压力。其次,政府部门缺乏专业的资金管理队伍,合作医疗方案设计及医疗费用管控技术性也非常强,如果不熟悉审核支付业务知识和专业技能,报销支付中极易出现漏洞。而保险公司拥有这样的专业管理人才和技术。因此商业保险公司参与新农合工作,是保险公司与地方政府双向选择的结果,政府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社会资源,保险公司则可以发挥自身的风险管理、理赔技术、服务网络等优势 ,同时可实现参合农民、政府部门和商业保险公司三方的共赢。
二、商业保险参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主要成效
商业保险积极参与新农合,按照“征、管、监”协调运作的机制,接受政府委托,提供专业化管理和服务,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1.实现了新农合的“征、管、监”分离
保险公司作为第三方机构承办新农合的业务管理,这样既可有效利用保险公司现有的专业技术、服务网络和人力资源,也将政府从办医保转为管医保,从繁杂的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把主要精力转向筹资管理、组织管理和监督管理,有效地促进了政府职能的转变。
2.降低了新农合的运行成本
保险公司参与新农合,利用已有健全的机构网络、完善的信息系统和专业的人才队伍等资源优势,在较短时期内建立起业务管理机构,减轻了政府设置机构、配备人员的压力。同时,保险公司利用灵活的人事制度,强化了聘用人员的管理和考核,提高了运作效率。
3.提高了新农合的业务管理和服务水平
保险公司利用管理经验和精算技术,配合政府制定新农合方案,提高了方案的合理性;运用风险管控技术,规范审核、补偿支付流程,提高了方案执行的公开性、公平性和公正性;建立精简的、独立于医疗服务机构的专管员队伍,搭建有效的信息处理平台,提升了新农合的信息化管理和服务水平,提高了农民的满意度。
4.有利于构建多层次的农村医疗保障体系
保险公司利用自身农村资源优势参与新农合,在农村地区逐步建立起基本医疗保险服务平台,增强了农民的风险意识和保险意识,促进了较富裕农民投保商业医疗保险,为构建新农合和补充商业医疗保险相结合的农村医疗保险体系奠定了基础。
三、商业保险参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存在的问题和风险
1.缺乏政策支持和法律保障
现行保险法规对保险公司参与新农合业务没有明确定性,造成保险公司参与新农合的定位不明。保险公司能否持续参与新农合受制于当地政府的决策,政府换届、领导更换等因素增加了保险公司参与的不确定性。缺乏法律保障也造成了部分地区新农合资金不到位或不足额到位,这样从短期来看,保险公司可能因考虑社会效益等因素,积极参与,但从长远而言,由于保险公司权益难以保证,其参与的积极性肯定会受影响。
2. 医疗体制不够完善
目前政策规定不报销自费药品费用,农民、保险公司和有关监督机构要求医疗机构更多地使用公费药品,影响了医疗机构的盈利性,部分医疗机构对商业保险参与新农合存在较大抵触情绪。此外,医疗体制中的不规范现象也导致赔付率人为上升,增加了合作医疗基金经营管理风险。
3.保险公司承担风险较大
一是目前相关政策法规不配套,地方政府控制风险措施力度不到位,逐级转院制度不严,道德风险难以控制,小病大治等问题都会造成保险公司经营上的风险。二是由于农村地区疾病发生率和疾病平均医疗费用数据不完善,医疗费用的持续增长,由保险公司完全承担基金亏损,责任风险较大,在契约型模式中尤为突出。这样由谁来承担基金的最终风险,成为是地方政府与经办公司博弈的焦点。
4. 理赔时效较长
由于县支公司人力有限,保险公司提供的医保服务有时还不能及时到位,同时在工作流程和服务规范上,也缺乏统一的标准,个别地区由于结报点铺设不足、网络系统不健全,导致结报效率不高,从而导致理赔时效较长。
四、对商业保险参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建议
1. 进一步完善机制,促进保险业持续参与
尽快通过法律的形式,明确“征、管、监”相分离的运作机制的核心――政府、卫生部门及保险公司三方的义务、权利和责任,同时对新农合基金的提取、保管、使用和监管做出相应规定。政府及有关部门负责基金征缴到位,制定补偿方案和相关管理制度,管理和监督基金使用并承担基金运作亏损风险,委托保险公司进行新农合业务中的审核支付工作并支付管理费;卫生部门负责规范定点医院的诊疗行为和合理用药,支持保险公司管控医疗环节的风险。三方定期沟通共同促进“征、管、监”机制的健康运行。
2. 合理界定保险公司在参与新农合中可承担的职责
一是有限参与,主要承担新农合结报补偿的审核支付业务等服务性工作,收取管理费,也可参与新农合补偿方案及相关管理制度的拟订,但必须体现政府的主导和决策地位。二是应自觉遵守新农合财务会计管理制度,严格基金使用,自觉接受审计等部门的监督。三是监管部门应从法律的角度明确参与的性质,将保险管理服务列入保险公司的经营范围。
3. 改善服务,不断提高参合的能力和水平
对保险公司而言,参与新农合是一把“双刃剑”,如运作良好,将借此扩大在广大农村的品牌影响力和知名度,带动农村业务发展,如服务不好,将可能导致农民抵触,给保险公司造成负面影响。因此,保险公司应以农民满意为宗旨,优化内部流程,简化理陪程序,提升服务水平。对内加强培训对外重视宣传,使广大农民和有关部门充分了解保险业参与新农合的目的和意义,提高社会认同度。
4.不断提高管控能力,积极防范经营风险
一是卫生主管部门和保险监管部门应加强指导和监督,对保险业参与新农合制定准入条件,规范工作流程和服务标准。同时加强对新农合医疗保险业务的监测和风险评估,堵住管理上的漏洞;二是要发挥商业保险公司的优势,不断提高保险公司参与新农合工作的能力和水平,用优质的服务赢得当地政府和参合农民的信任。
参考文献:
[1] 李 杨,陈文辉.中国农村人身保险市场研究[M] .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5
[2] 刘 菲. 商业保险参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背景和方式[J].中国金融,2005(23).
[3] 邹姗珊.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运行及研究[D] .南京理工大学, 2007 .
篇7
关键词: 机动车辆保险 营销模式 保险市场
1 保险市场营销模式研究的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保险市场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1980年我国恢复保险行业至今20多个年头,保险经营主体从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一家发展到现在上百家,保险中介的数量和规模与日俱增,保险消费的观念越来越被人们所接受,保险市场的业务份额突飞猛进,无论是人寿保险还是财产保险,已日益发展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财产保险中,机动车辆保险是发展最快的业务之一。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在1980~2006年的26年间,全国保险市场承保的机动车辆从7 922辆迅速上升到1 900万辆,总保险费也从人民币728万元猛增到人民币1 107.4亿元,到2006年机动车辆保险保费已经占到财产保险业务总量的一半以上。机动车辆保险已经成为各家财产保险公司的当家险种,机动车辆保险的地位已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与此同时,伴随着我国保险市场开放程度的进一步加深,保险业面临的市场环境也更加复杂多变、竞争更加激烈。为适应世界经济一体化和金融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从2003年开始,以机动车辆保险市场为试点开展费率市场化改革。费率市场化改革的根本宗旨是通过费率体制的改革来改变整个保险市场的运作机制,使我国由政府主导型保险市场逐步向市场调节型保险市场过渡。
然而我们不得不正视的一个问题是——在2003年至今的几个年头里,费率市场化改革初期阶段的效果不佳。各家企业的经营状况没有得到改善,连续几年,车险经营已经陷入全行业亏损的状态,与此同时,市场的无序竞争状况却日益恶化。这无疑将引起人们对机动车辆保险经营问题更深层次的思考:既然费率市场化改革的方向没有错,那么目前阶段保险运行的环境和保险公司自身的经营管理肯定存在问题。我国保险市场属于典型的寡头垄断的市场类型,这种市场类型在许多保险业发达国家都存在,应该说,这不是影响保险业经营的根本原因;公司经营管理问题由多方面因素集成,包括公司产品特性、产品的市场营销机制、公司自身的成本控制等方面。产品优势是保险公司取得竞争优势的根本,也是影响保险公司未来长远发展的核心因素。这一点在以后的论述中还要详细讨论。但是保险产品的特性决定了产品优势的取得不是短时间内能够突破的。在产品同质化的前提下,保险公司经营绩效的改善取决于市场营销绩效的差异以及公司自身成本控制的好坏。
保险产品的市场营销同普通商品的市场营销一样,涉及的因素众多,市场营销绩效的差异从多方面可以体现。在我国现阶段,保险企业主体众多,规模各异,各家公司所采用的市场营销手段在基本模式相同的情况下有自己的侧重点和倾向性,但是经营绩效不同。其中,车险营销模式的选择对车险营销的绩效具有直接影响。
2 我国车险营销模式的特征及利弊分析
建国以来,财产保险的营销模式发展主要经过两个阶段:一是从建国至20世纪末,产险公司主要采用“一元化销售体制”。其特点是,产险公司依靠自身所属业务团队销售保险产品,业务人员既直接开展业务,也通过中介渠道(主要是保险兼业机构)开展业务;二是从20世纪末到现在,产险营销体制向多方向发展逐渐形成以直销、个人营销、兼业、专业中介、专属等多种方式并存的营销体系。其特点是新型销售渠道的重要性逐渐上升,传统的直销方式受到挑战。国际保险业发展的经验表明,当保险业发展到一定水平时,营销体制的健全与否将直接决定保险业的规模大小。相对寿险营销制度来说,产险营销体制正处在探索和逐渐完善的阶段,远远落后于寿险营销制度,尚有许多值得探索的问题。以下从直接营销和间接营销的角度分析各种产险营销模式的特征及存在的问题。
2.1 直接营销模式
直接营销模式是指通过保险业务员、电话、信件、短信、报纸、杂志、电视、网络等媒体直接向顾客提供信息,通过获得顾客的答复达成交易的销售方式。电话、网络营销虽然是车险市场中新近兴起的一种销售方式,但是最引人关注的一点是不论用网络或是电话的方式,保险公司都能直接和客户沟通而不需要通过第三方人或者经纪人。节约下来的手续费可部分反馈给被保险人,更可显著改善整个车险行业的赢利情况,提高本身的抗风险能力。
2.1.1 个人营销模式
个人营销模式的发展经历了“正式聘用制”和“个人制”两个阶段。其中,“正式聘用制”属于直接营销模式,而“个人制”属于间接营销模式。①“正式聘用制”。主要存在于我国20世纪80年代的人寿保险业和90年代至今的财产保险业。是指保险公司雇用业务员作为其正式员工,按照“相对营业佣金制”领取固定薪酬,同时按照销售业绩获得奖金。保险公司和业务员之间存在雇佣关系,作为正式员工的业务员与其他员工之间没有区别,还可以凭借自己的努力获得晋升机会,同时心理状态也可以保持稳定,对所属公司有较强的归属感。但这种个人营销机制的运作要求保险企业具备完善的经营管理机制,这正是我国保险业普遍缺乏的;②“个人制”。“个人制”是保险公司通过签订合同委托个人人从事保险产品的销售,采取“相对营业佣金制”,按照个人人的销售业绩给与提成。这种营销机制于1992年由美国友邦公司引入中国国内保险公司中,平安公司率先以这种方式开展寿险营销,随即原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在上海分公司进行了寿险营销试点,并于1996年开始向全国各分公司予以推广。在这种营销模式下,个人人和保险公司之间并不存在雇用关系,通常也不享受保险公司的福利待遇,但却接受保险公司的日常管理和考核,造成个人人在保险行业边缘人的地位。这种营销机制能够发挥个人人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但对企业缺乏归属感和认同感却成为今天个人人业务和管理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2.1.2 电话营销模式
篇8
关键词:机动车辆保险营销模式保险市场
1保险市场营销模式研究的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保险市场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1980年我国恢复保险行业至今20多个年头,保险经营主体从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一家发展到现在上百家,保险中介的数量和规模与日俱增,保险消费的观念越来越被人们所接受,保险市场的业务份额突飞猛进,无论是人寿保险还是财产保险,已日益发展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财产保险中,机动车辆保险是发展最快的业务之一。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在1980~2006年的26年间,全国保险市场承保的机动车辆从7922辆迅速上升到1900万辆,总保险费也从人民币728万元猛增到人民币1107.4亿元,到2006年机动车辆保险保费已经占到财产保险业务总量的一半以上。机动车辆保险已经成为各家财产保险公司的当家险种,机动车辆保险的地位已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与此同时,伴随着我国保险市场开放程度的进一步加深,保险业面临的市场环境也更加复杂多变、竞争更加激烈。为适应世界经济一体化和金融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从2003年开始,以机动车辆保险市场为试点开展费率市场化改革。费率市场化改革的根本宗旨是通过费率体制的改革来改变整个保险市场的运作机制,使我国由政府主导型保险市场逐步向市场调节型保险市场过渡。
然而我们不得不正视的一个问题是——在2003年至今的几个年头里,费率市场化改革初期阶段的效果不佳。各家企业的经营状况没有得到改善,连续几年,车险经营已经陷入全行业亏损的状态,与此同时,市场的无序竞争状况却日益恶化。这无疑将引起人们对机动车辆保险经营问题更深层次的思考:既然费率市场化改革的方向没有错,那么目前阶段保险运行的环境和保险公司自身的经营管理肯定存在问题。我国保险市场属于典型的寡头垄断的市场类型,这种市场类型在许多保险业发达国家都存在,应该说,这不是影响保险业经营的根本原因;公司经营管理问题由多方面因素集成,包括公司产品特性、产品的市场营销机制、公司自身的成本控制等方面。产品优势是保险公司取得竞争优势的根本,也是影响保险公司未来长远发展的核心因素。这一点在以后的论述中还要详细讨论。但是保险产品的特性决定了产品优势的取得不是短时间内能够突破的。在产品同质化的前提下,保险公司经营绩效的改善取决于市场营销绩效的差异以及公司自身成本控制的好坏。
保险产品的市场营销同普通商品的市场营销一样,涉及的因素众多,市场营销绩效的差异从多方面可以体现。在我国现阶段,保险企业主体众多,规模各异,各家公司所采用的市场营销手段在基本模式相同的情况下有自己的侧重点和倾向性,但是经营绩效不同。其中,车险营销模式的选择对车险营销的绩效具有直接影响。
2我国车险营销模式的特征及利弊分析
建国以来,财产保险的营销模式发展主要经过两个阶段:一是从建国至20世纪末,产险公司主要采用“一元化销售体制”。其特点是,产险公司依靠自身所属业务团队销售保险产品,业务人员既直接开展业务,也通过中介渠道(主要是保险兼业机构)开展业务;二是从20世纪末到现在,产险营销体制向多方向发展逐渐形成以直销、个人营销、兼业、专业中介、专属等多种方式并存的营销体系。其特点是新型销售渠道的重要性逐渐上升,传统的直销方式受到挑战。国际保险业发展的经验表明,当保险业发展到一定水平时,营销体制的健全与否将直接决定保险业的规模大小。相对寿险营销制度来说,产险营销体制正处在探索和逐渐完善的阶段,远远落后于寿险营销制度,尚有许多值得探索的问题。以下从直接营销和间接营销的角度分析各种产险营销模式的特征及存在的问题。
2.1直接营销模式
直接营销模式是指通过保险业务员、电话、信件、短信、报纸、杂志、电视、网络等媒体直接向顾客提供信息,通过获得顾客的答复达成交易的销售方式。电话、网络营销虽然是车险市场中新近兴起的一种销售方式,但是最引人关注的一点是不论用网络或是电话的方式,保险公司都能直接和客户沟通而不需要通过第三方人或者经纪人。节约下来的手续费可部分反馈给被保险人,更可显著改善整个车险行业的赢利情况,提高本身的抗风险能力。
2.1.1个人营销模式
个人营销模式的发展经历了“正式聘用制”和“个人制”两个阶段。其中,“正式聘用制”属于直接营销模式,而“个人制”属于间接营销模式。①“正式聘用制”。主要存在于我国20世纪80年代的人寿保险业和90年代至今的财产保险业。是指保险公司雇用业务员作为其正式员工,按照“相对营业佣金制”领取固定薪酬,同时按照销售业绩获得奖金。保险公司和业务员之间存在雇佣关系,作为正式员工的业务员与其他员工之间没有区别,还可以凭借自己的努力获得晋升机会,同时心理状态也可以保持稳定,对所属公司有较强的归属感。但这种个人营销机制的运作要求保险企业具备完善的经营管理机制,这正是我国保险业普遍缺乏的;②“个人制”。“个人制”是保险公司通过签订合同委托个人人从事保险产品的销售,采取“相对营业佣金制”,按照个人人的销售业绩给与提成。这种营销机制于1992年由美国友邦公司引入中国国内保险公司中,平安公司率先以这种方式开展寿险营销,随即原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在上海分公司进行了寿险营销试点,并于1996年开始向全国各分公司予以推广。在这种营销模式下,个人人和保险公司之间并不存在雇用关系,通常也不享受保险公司的福利待遇,但却接受保险公司的日常管理和考核,造成个人人在保险行业边缘人的地位。这种营销机制能够发挥个人人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但对企业缺乏归属感和认同感却成为今天个人人业务和管理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2.1.2电话营销模式
电话营销是直复式营销模式的一种。直复式营销是指营销者通过使用客户数据库、在分析客户购买行为和需求的前提下,综合利用一种或几种广告媒体,例如电话、短信、电视、报纸、广播、直邮、电邮、户外活动或优惠券等媒介,直接与顾客进行针对性地接触,形成顾客主动向营销者咨询购买或营销者主动邀请顾客购买的营销模式。2006年中国平安保险公司率先推出电话营销这一新型营销模式,随之各大保险公司陆续推出。电话营销的车险具有省钱、便捷、可靠的三大优势。例如,中国平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推出的电话销售的车险产品,车主只要拨打电话就可享受到低于其他渠道15%的车险投保费率。而且,由于保险公司与车主直接交易,省去了购买车险的中间环节,兼具价格与服务的双重优势。而这一销售模式也打破了长期以来4S店等中介机构销售车险的垄断局面。
电话营销不仅符合市场多元化需求,更是市场走向有序竞争的产物。从全行业角度来看,集中式管理的电销业务,由于实行的是集中管理和统一运作,会有效促进车险业务的规范、有序发展,起到维护市场规范的作用。电话营销的缺陷主要是语境缺失和对推销商本人和他提供的情报缺乏全面的了解。在不在场条件下的沟通困境主要来自于电话的另一端连接的是一个虚拟化的世界,这种虚拟化情节没有在场的语境难以消除。
2.1.3网络营销模式
网络营销是直复式营销的最新形式。是企业营销实践与现代信息通讯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是指企业以电子信息技术为基础,以计算机网络为媒介和手段而进行的各种营销活动。网络营销已逐渐被我国的企业所采用。
网上保险通过网络实现投保、核保、理赔、给付。客户在保险公司网站选定保险业务,然后由业务员上门签订正式合同。网络营销的优势在于:扩大公司知名度,提高竞争力;简化保险商品交易手续,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方便快捷,不受时空限制;为客户创造和提供更高质量的服务。然而,网络保险在广泛发展的道路上还面临着许多难关:是网上支付系统不完善,这被视为网上保险发展的瓶颈;是网上安全认证问题可靠程度不高;是电子商务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
真正意义上的网上保险意味着实现电子交易,即通过网络实现投保、核保、理赔、给付。但现在虽然各保险公司都推出了自己的网站,主要内容却大都局限于介绍产品、介绍公司的背景,并与客户进行网上交流,宣传自己,用于扩大影响。几年来国内保险公司中在这一领域走在前列的是泰康人寿和平安保险。在他们看来,网上保险并不是简单地将传统保险产品嫁接到网上,而是要根据上网保险人群的需求以及在线的特点设计产品结构。保险公司的电子商务平台不是企业从传统到网络的一次简单移植,而是为客户提品、渠道和服务上的更多选择。2.2间接营销模式
间接营销的渠道主要有汽车经销商修理商,银行,保险超市、保险人等。按照其经营性质的不同,可分为专业保险机构和兼业保险机构。
2.2.1专业保险人模式
保险人指通过专业的中介人(人个保险人、保险公司和经纪公司)销售保险产品,是当今国际保险市场最盛行的保险营销模式。根本原因在于专业化的分工有利于保险公司集约化的经营。我国专业保险人和保险经纪人是20世纪90年代后逐步发展起来的,现在保险和保险经纪公司发展很快,但业务业务规模的扩展仍然停滞不前,尤其是在车险营销领域,还没有成为我国保险行业营销模式的主流。截至2005年,全国共有保险公司954家,保险经纪公司235家,二者共完成保费收入209.16亿元,占全国保费收入的2.99%。其中财产保险保费收入155.5亿元,仅占全国产险保费收入的6.44%。
2.2.2保险兼业制度
保险兼业在我国目前保险销售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2005年前三季度,保险兼业全国实现保费收入890.79亿元,占总保费收入的26.67%。其中财险保费收入228.94亿元,占全国财险保费收入的28.19%。同期,全国兼业机构共139313家。其中,银行兼业70726家,邮政兼业13270家,车商兼业8979家,铁路兼业1022家,航空兼业794家,其他19151家。
汽车经销商、维修商模式是车险营销的主要模式,主导车险市场70%的市场份额。兼业模式的优势在于网点众多、接触客户广泛,业务量大;缺点在于保险公司容易受制与兼业,手续费不断攀升,加上二者关系松散,兼业误导和违规行为很难控制,容易游离于监管之外。
目前,汽车保险已成为一些汽车销售商修理商主要利润来源之一。这种方式的弊端很明显。首先,从买保险到发生保险事故索赔的整个过程中,被保险人可能都不用和保险人联系,报案、索赔、领取赔款的人都不是被保险人,而是4S店和修理商,这中被称为“直赔”的方式在保险业被极为普遍。直赔很大程度上方便了被保险人,免去了被保险人要先支付修车款,再向保险公司索赔的繁琐过程,因此受到客户的青睐,也是各保险公司提升服务品牌的举措之一。
此外,这种约定俗成的方式存在极大的法律缺陷,也给保险公司带来了一系列的道德风险——让保险公司受制于4S店等兼业机构,为兼业机构谋取不正当利益提供了空间。我们知道,兼业机构收取保险佣金是其代卖保险的利润来源。在保险产品普遍同质化、保险理赔模式雷同化的前提下,客户选择保险公司的最终决定因素就是人的主观性——选择一家与自己有私人关系的公司或者佣金回报高的公司,私人关系最终还是以利益的多少来衡量。所以在几家保险公司同时争抢同一家保险人时,这种竞争方式本身就逼迫保险公司采取降价的方式争取客户。
这种兼业的模式一方面为车险营销扩大市场份额提供了有效渠道,另一方面也为保险市场的恶性竞争打下了伏笔。
2.2.3银行及邮政模式
银行渠道时下拥有10万家机构网点、15万亿元储蓄,邮政渠道拥有8万家机构网点、1.5万亿元储蓄,这无疑对保险业做大有重要意义。但由于当前银保合作还处于浅层次,银邮业务高速增长蕴藏了大量风险问题,导致这一渠道的优势没有完全发挥。问题主要有:一是资金运用风险,大量增加的保费收入如果在投资上运用得不好,就会产生和积累新的利差损;二是手续费问题,现行的高手续费造成了保险公司为银行“打工”的事实。
2.2.4网上保险超市
网上保险超市的出现是中国保险业探索保险销售模式的一个新的尝试,是电子商务进入传统保险销售领域的先河。起初由江苏平衡保险有限公司与上海经代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创立。这种保险销售方式得到了中国人保、太平洋寿险、太平寿险、等国内数十家保险公司大力支持。
网上保险超市是一种方便快捷的销售新模式,它提供了一个中间人品牌,但却省去了人等中间转化的费用和时间,降低了自身销售成本,从而使用户可以以最低廉的价格享受到全方位的服务,例如投保咨询、24小时无盲点救援等。通常,网上保险超市拥有一支经验丰富的保险专家队伍,接受顾客的咨询,予以解答并提供各种建议。仅2006年一年,车盟通过运用互联网和大型呼叫中心联动平台销售的车险收入就达到1200万美元。
2.2.5其他营销方式
2006年08月02日天平保险推出特殊“试驾”活动创新车险营销。除了传统的理赔服务外,还提供全面的汽车安全服务,如自助查勘服务,汽车安全驾驶模拟仪巡展体验,以及汽车安全工程师的全面讲解。通过操作模拟仪,可以发现驾驶员在驾驶过程中的不安全行为,仪器还会给出针对性的指导意见,帮助驾驶者提高驾驶水平,掌握正确驾驶方法。天平保险指出,目前车险对交通安全体系的参与度不够,保险公司的角色应由汽车保险提供商向汽车安全服务提供商转变。
3对策
以上分析了我国现成的车险营销模式,这些营销模式各有利弊,车险营销的创新之路还很长,在机遇与挑战的前提下,我们要不断的探索和总结经验,为我国车险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而努力。
参考文献
1叶安照,覃合.我国保险市场问题探讨[J].改革与战略,2004(6)
篇9
保险营销是关于保险商品的构思、开发、设计、费率厘定、推销及售后服务等的计划与实施过程,也就是保险公司以保险为商品,以市场为中心,以满足被保险人需求为目的,实现保险公司目标的一系列整体活动;或者说是一个险种从设计前的市场调研最终转移到保险消费者手中的一个动态管理过程。
对保险公司而言,保险营销有利于了解市场需求,从而推出针对性的保险商品,进而达到占有市场、提高企业竞争力的目的。相比较而言,我国保险公司无论在保险营销的意识、保险营销的理念以及保险营销的手段上都跟国外同行存在着明显的差距,其中又以财产保险公司的差距尤为巨大。
在国内,寿险公司率先引进国际先进的营销理念与营销机制,使其业务经营日新月异,业绩明显提高的时候,财产保险公司仍沿用传统的经营方式,导致财产保险公司竞争力下降,业务徘徊不前,经营陷入困境,行业地位下降。为了摆脱困境,寻找新的发展出路,一些有远见的财产保险公司开始着手探索财产保险营销方式。但由于受各种主客观条件的制约,国内财产保险公司探索营销之路注定是漫长和艰辛的。
一、财产保险公司进行保险营销的必要性分析
(一)巨大的市场需求潜力需要财产保险公司去挖掘
众所周知,我国保险市场发展潜力巨大。无论是从保险深度、保险密度,还是保费占居民储蓄的比重来看,我国和世界平均水平都有着非常明显的差距,更不用说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了。巨大的差距昭示了我国保险业的落后,同时也意味着我国保险业发展的巨大潜力。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居民收入不断提高,国内保险需求将进一步增长,而最近几年我国保费收入一直以高于GDP增长率的速度增长也表明了我国保险业蓬勃发展的势头。面对巨大的潜在市场需求,面对行业从新洗牌的机会,各保险公司只有采取积极主动的营销策略,变潜在需求为现实需求,变现实需求为对自身产品的需求,才能够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乃至在竞争中进一步发展壮大。否则,将逐渐失去市场份额,并被市场所淘汰。
(二)市场主体多元化加剧了财产保险市场竞争
在保险业开放之前,我国产险市场只有寥寥几家财产保险公司,而且市场份额也基本上由人保财险、平安财险和太平洋财险三家保险公司垄断,其中人保财险更是长期占据市场份额一半以上。在这样缺乏竞争的市场中,各保险公司维持其市场份额以及市场地位显得比较容易,因而各保险公司缺乏保险营销的紧迫性。
然而,随着我国加入WTO,保险市场进一步开放,国际保险巨头纷纷将眼光投向中国,或者设立分公司或办事处,或者设立中外合资保险公司,产险市场主体不断增加,产险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外资保险公司和新成立的中外合资保险公司由于没有历史的包袱,而且拥有巨额资本、先进的保险管理以及营销理念,给国内财产保险公司带来强有力的挑战。国内的财产保险公司不进行保险营销也能维持市场份额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各财产保险公司应充分利用在客户资源、渠道建设等方面的优势,通过探索适合自己的保险营销道路,采取积极主动的营销策略,来维持甚至扩大市场占有率。
二、我国财产保险公司保险营销的现状
(一)营销意识薄弱,营销理念落后
受计划经济体制以及过去保险展业经验的影响,国内很多财产保险公司主动进行营销的意识还很薄弱,营销理念也相对落后。版权所有很多财险公司的营销理念仍停留在以自我为中心的“产品观念”或“销售观念”阶段,过分强调自身,而忽视顾客及社会的需求。有的认为营销就是面向社会招聘人员,再经过短训后推销针对个人的分散性业务,把招聘营销员当成增收保费的措施和权宜之计;有的认为财险业务只宜于直销,而不应上营销;有的没有把财产保险营销制度的建设当作培育和完善保险市场的一个重要环节。总之,财险营销观念亟待改变。
(二)市场定位不明确,产品设计缺乏特色
市场调研和预测是现代营销的基础,市场定位则是营销的关键。但由于受错误观念及粗放经营方式的影响,财产保险公司,尤其是基层公司均不重视市场调研和预测工作,受此影响,相应的市场细分、目标市场选择、产品研发等便无法开展,市场定位也无从谈起。由于缺乏市场定位,各公司设计出来的产品往往没有特色,产品相互模仿现象严重,一些公司虽开发了一些新产品,但仍缺乏系列性及差异性,难以适应不同消费者不同层次的需求。
(三)营销渠道单一
国内财险业务自恢复以来,一直习惯于依靠公司外勤直接展业,并辅之以兼业等简单的销售方式,缺乏系统完善的营销体系。目前财产保险公司保险营销方式对传统营销渠道依赖性过强,而对新兴的营销渠道,例如:网络营销、保险社区营销、渗透营销运用很少,这样就很难从多渠道、多方位构建起复合型的保险营销方式。
(四)营销队伍素质偏低
目前,财产保险公司普遍缺少保险营销专职培训人员以及营销主管,导致营销培训不足,营销管理滞后。很多营销员基本上没有接受过任何的相关培训,只是在实践中边干边学或在简单培训后匆忙上阵,业务操作不规范,责任心也不强,致使业务质量不高,甚至出现截留保费、赔款的现象。
三、对改善财产保险营销的建议
(一)转变营销理念,重视营销工作
首先要统一公司内部对保险营销的认识,高度重视保险营销对实现公司发展战略的重要作用,并把保险营销工作纳入公司日常管理的轨道通盘考虑。其次,各保险公司应转变营销理念,立足于市场,以满足市场需求作为营销的根本目的,并最终实现消费者和保险公司双赢的目的。
(二)加大产品开发力度,推出适销产品
为了使产品保持较强的竞争力,财产保险公司应加大市场调研力度,在细分市场的基础上,根据公司长远发展目标科学地选择版权所有目标市场,然后针对目标市场的需求开发出具有自己特色的产品。只有这样,财产保险公司才能按各个市场的需要,分别开发出不同的险种,满足不同层次的客户需要,进而树立起自身品牌。
(三)丰富营销渠道
财产保险公司在完善传统销售渠道的同时,应该积极采用一些合适的新兴销售方式,例如:电话营销、网络营销、电视营销等等。这些新的销售方式由于具有成本低,交易方便、快捷等优势,因而也被认为是未来增长最快的销售方式。以网络为例,根据CyberDialogue的一项调查表明,目前美国约有670万消费者通过国际互联网选购财产保险产品,而根据美国独立保险人协会预测:未来10年内,商业保险交易的31%和个人险种的37%将通过网络方式进行。而在我国,人保财险在2005年4月签出国内首张电子保单,开启了我国财产保险产品网络销售的时代。
篇10
第一,各家保险机构之间业务竞争较激烈,导致保险机构以不代收车船税为条件来招揽业务。我们调查中,发现保险机构履行代收代缴义务的积极性很差,都认为自家代征车船税会导致客户转向不代征车船税的保险机构。客观上,因为保险机构代征车船税缺乏刚性,彼此执行上力度不一,也确实存在代征税款影响保险业绩的情况。
第二,保险机构下设大量代办点,不少代办点延伸到所属县市以外,不利于地税机关的监管。以我县为例,在县内设置机构的只有人民保险公司一家,但实际办理保险业务的有人民保险、太平洋财险、平安财险、人寿财险等四家,除人民保险以外的各家保险公司都以代办员的形式存在,没有机构,没有账簿,地税机关对其是否履行代收义务无法监控。
第三,县级以下保险机构施行报账制财务管理,使基层地税机关不易掌握全面的征管信息。保险机构施行报账制管理以后,账簿、报表甚至原始凭证都不在本地保存,给基层税务机关的日常管理带来了不便。
第四,车辆跨省经营的现象日益增多,也给车船税征管带来困难。由于各省之间车辆运管费征缴、养路费征缴的具体执行上存在较大的差异,而且车辆违章处罚系统也只能省内联网,所以挂外省牌照的车辆日益增多,我县大型运输车辆有半数以上都挂河北牌照。虽然国税发〔20__〕48号文件规定,这些车辆也可由经营地保险机构代收代缴车船税,但此条规定不是刚性的规定,不利于保险机构履行代扣代缴义务,也不利于车辆经营者之间的税费负担平衡。
针对以上各不利因素,地税机关应当加大税收宣传力度,建立车船税监控网络体系,以保证车船税代收代缴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一,地税机关要加强对非生产经营纳税人的税收宣传,特别要对以前不征车船使用税的行政单位、免征车船使用税的事业单位以及自然人,开展各种形式的税收宣传,使车船税政策深入人心。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保险学习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