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技术标准范文

时间:2023-07-04 17:24:5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节能技术标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节能技术标准

篇1

介绍了GB/T 21295―2014《服装理化性能的技术要求》的主要修订内容,分析了新旧标准之间的差异及其成因,阐述了修订的理由和意义,提出了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服装;理化性能;标准;修改

1 引言

2015年8月1日,GB/T 21295―2014 《服装理化性能的技术要求》 (以下简称新标准) 开始实施,代替了GB/T 21295―2007《服装理化性能的技术要求》(以下简称旧标准)。新标准是在旧标准的基础上进行修订和完善后,作为我国服装现行的基础类标准,可为服装企业提供参考依据,旨在对我国服装行业的产品质量控制和提高起指导作用,更适用于、有利于促进国内生产销售的服装企业发展需求,也便于检测机构规范操作。本文对新标准修改内容进行了总结归纳。

2 主要修订内容

2.1 范围

新标准未对适用范围作修订,适用于以纺织机织物为主要原料生产的服装产品。由纺织机织物造成的服装可以以新标准作为基础,在此基础上选择相对应的产品执行标准,严格把控产品质量。

2.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与旧标准相比,新标准新增了4项标准,即GB/T 14644―1993 《纺织织物 燃烧性能 45°方向燃烧速率测定》、GB 18401《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GB/T 21294―2014《服装理化性能的检验方法》和GB/T 29862《纺织品 纤维含量标识》。

2.3 术语和定义

补充并修改了术语和定义,将婴幼儿年龄由原来的“24个月及以下(或身高80cm及以下)”调整为“36个月及以下(或身高100cm及以下)”。该项修订主要是为了使该标准与GB 18401《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的规定保持一致。与旧标准相比,新标准中的术语和定义使用得更加规范,有利于相关部门及企业的理解。

2.4 要求

2.4.1 基本安全技术要求

旧标准执行的是FZ/T 01053―2007《纺织品 纤维含量的标识》,而该标准已于 2014年5月1日被GB/T 29862《纺织品 纤维含量标识》替代,因此,新标准将“纤维含量”的执行标准作了修订。而改动后的标准将“宜”采用公定回潮率改变为“应”采用公定回潮率,国家强制性标准GB 5296.4―2012《消费品使用说明 第4部分:纺织品和服装》于2014年5月1日实施,对于未明示 “净干”的含量将视同为公定回潮率来考核,为了使产品标准与强制性标准一致才作了修改。

2.4.2 色牢度指标要求

新标准增加了耐热压项目,只考核面料,里料不考核,原理是干试样用一块湿的棉贴衬织物覆盖后,在规定温度和规定压力的加热装置中受压一定时间,看样品潮压变色、沾色的情况,这样可以预防样品因环境变化而发生颜色变化。

增加拼接互染程度(沾色)项目, 随着款式设计的不断创新,市场上出现越来越多的拼接纺织品 ,深色面料与浅色面料拼接,深色面料与深色面料拼接,不同的组织结构,不同的染色方法,拼接在一起各自的色牢度存在差异,这些纺织品在洗涤后容易出现相互沾色现象,增加此项目是有必要的。

增加染料迁移性能项目,主要考核深浅色拼接、色织间色或印花的产品,不同颜色部分组成的织物,在储存中有时会发生染料由一处向另一处迁移,通常是由深色部分向浅色部分迁移,造成移染现象,加上在一定的温度、湿度、压力条件下,会加速这种现象的发生。检测此项目可以预防织物在储存、堆放、运输等紧密接触时,染料迁移潜在可能性。

增加酚黄变项目,主要考核白色系产品和浅色产品,由于服装产品的生产都有一定的提前性,生产的区域性和时间性,白色系产品和浅色产品在储存和运输不可测的条件下,会发生外观变黄现象,给商家带来很大的损失,如果在产前提前预防可以大大减少后续不必要的麻烦。

耐洗色牢度其他产品不分深、浅色,按3级判定;耐光汗色牢度其他产品提高半级。

色牢度指标见表1。

2.4.3 燃烧性能

燃烧性能修改产品分类,将婴幼儿分类改为14岁及以下儿童睡衣,除其之外按其他产品考核,其他产品不再分未起绒与起绒要求。燃烧性能指标见表2。

2.4.4 水、干洗尺寸变化率指标

新标准对水、干洗尺寸变化率指标放宽,领大只考核关门领,其他领不需要考核。

新旧标准水、干洗尺寸变化率指标对比见表3。

2.4.5 接缝性能

新标准将“纰裂”修改为“接缝性能”,新标准规定在缝子纰裂试验结果出现织物断裂、滑脱、缝线断裂的现象,判定为不合格。轻薄类丝绸产品、镂空、烂花类织物不考核,但应在产品使用说明中明示相关注意事项的警示用语。接缝性能指标要求见表4。

2.4.6 撕破强力

撕破强力修改了产品分类,指标要求见表5。

2.4.7 增加功能性及其他项目

增加功能性项目,耐静水压性能、防紫外线性能、抗钩丝性能、吸湿速干性能、拒油性能、易去污性能项目,随着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和消费者质量意识的提高,从原来的美观、舒适性提升到对某些功能性追求,市面上出现好多功能性的项目,如何考核和判定产品的功能性,新标准给出了明确的要求,给生产此类型产品的厂商带来明确的指引。

增加了“阻燃剂具体物质名单”、“邻苯二甲酸酯具体物质名单”、“烷基酚(AP)和烷基酚聚氧乙烯醚(APEO)具体物质名单”,这些物质在国际生态相关要求中有体现,包括中国的一些方法标准中都有涉及,国际上一些地区已经明令禁用或者限用;目前在中国大陆地区,可分解芳香胺染料是GB 18401强制禁用的,重金属等一些项目在中国生态产品标准中有指标要求。因此,对有毒有害物质的控制,也是企业社会责任的一种表现。这些物质主要表现在纺织生产过程中和成品残留。主要来源有:纺织印染助剂中的前处理助剂,如精练剂、润湿剂、渗透剂;染色和印花工艺配方;印花浆料、粘合剂、涂层胶、软片、氨基硅油、防水剂,一些特殊整理试剂等等。

增加耐磨性能项目,耐磨性能是服装重要的服用性能之一,也是生产企业和消费者主要关注的指标。耐磨性不佳的服装,穿着后容易破损,直接影响产品的耐用性和使用效果,增加此项目是必须的。 新增加项目指标要求见表6。

2.4.8 其他

起球项目修改了允许程度,统一要求是不小于3级;删除保温率、透气率的具体指标,此修改更切合产品质量的品控。

3 建议

篇2

本文介绍了GB/T 21295―2014《服装理化性能的技术要求》新标准增加和修改的主要内容。

关键词:服装理化性能;技术要求;新标准;修改内容

2015年8月1日,GB/T 21295―2014 《服装理化性能的技术要求》标准(以下简称新标准) 开始实施,代替了GB/T 21295―2007《服装理化性能的技术要求》(以下简称旧标准)。新标准是在旧标准的基础上进行修改和完善,作为我国服装基础类标准,可作为企业参考依据,旨在对我国服装行业的产品质量控制和提高起指导作用,增加了多个项目的质量考核指标,有利于促进企业发展需求,也便于检测机构规范操作,本文对新标准修改内容进行了总结归纳。

1 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以纺织机织物为主要原料生产的服装产品。意思是纺织机织加工的服装可以以新标准作为基础,在此基础上选择相对应的产品执行标准,严格把控产品质量。

2 新版标准主要修订内容

(1)补充了规范性引用文件,补充并修改了术语和定义,与旧标准相比,新标准中的术语和定义使用更规范,有利于相关部门及企业的理解。

(2)增加了耐热压项目,只考核面料,里料不考核,原理是干试样用一块湿的棉贴衬织物覆盖后,在规定温度和规定压力的加热装置中受压一定时间,看样品潮压变色、沾色的情况,这可以提前预防样品在储存时因环境变化而变化。

(3)增加拼接互染程度(沾色)项目, 随着款式设计的不断创新,市场上出现越来越多的拼接纺织品 ,深色面料与浅色面料拼接,深色面料与深色面料拼接,不同的组织结构,不同的染色方法,拼接在一起各自的色牢度存在差异,这些纺织品在洗涤后容易出现相互沾色现象,增加此项目是有必要的。

(4)增加染料迁移性能项目,主要考核深浅色拼接、色织间色或印花的产品,不同颜色部分组成的织物,在储存中有时会发生染料由一处向另一处迁移,通常是由深色部分向浅色部分迁移,造成移染现象,加上在一定的温度、湿度、压力条件下,会加速这种现象的发生。检测此项目可以预防织物在储存、堆放、运输等紧密接触时,染料迁移潜在可能性。

(5)增加酚黄变项目,主要考核白色系产品和浅色产品,由于服装产品的生产都有一定的提前性,生产的区域性和时间性,白色系产品和浅色产品在储存和运输不可测的条件下,会发生外观变黄现象,给商家带来很大的损失,如果在生产前提前预防可以大大减少后续不必要的麻烦。

(6)增加了“阻燃剂具体物质名单”、“邻苯二甲酸酯具体物质名单”、“烷基酚(AP)和烷基酚聚氧乙烯醚(APEO)具体物质名单”,这些物质在国际生态相关要求中有体现,包括中国的一些方法标准中都有涉及,国际上一些地区已经明令禁用或者限用;目前在中国大陆地区,可分解芳香胺染料是GB 18401强制禁用的,重金属等一些项目在中国生态产品标准中有指标要求。因此,对有毒有害物质的控制,也是企业社会责任的一种表现。这些物质主要表现在纺织生产过程中和成品残留。主要来源有:纺织印染助剂中的前处理助剂,如精练剂、润湿剂、渗透剂;染色和印花工艺配方;印花浆料、粘合剂、涂层胶、软片、氨基硅油、防水剂,一些特殊整理试剂等等。

(7)增加功能性项目,如:耐静水压性能、防紫外线性能、抗勾丝性能、吸湿速干性能、拒油性能、易去污性能项目。随着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和消费者质量意识的提高,从原来的美观、舒适性提升到对某些功能性追求,市面上出现好多功能性的项目,如何考核和判定产品的功能性,新标准给出了明确的要求,给生产此类型产品的生产商带来明确的指引。

(8)新标准将“纰裂”修改为“接缝性能”,新标准规定在缝子纰裂试验结果出现织物断裂、滑脱、缝线断裂的现象,判定为不合格。轻薄类丝绸产品、镂空、烂花类织物不考核,但应在产品使用说明中明示相关注意事项的警示用语。

(9)修改了起球允许程度要求不小于3级。增加耐磨性能项目,删除保温率、透气率的具体指标,此修改更切合产品质量的品控。

3 结论

篇3

关键词 建筑 节能技术

一、引言

我国是一个能耗大国,建筑能耗约占总能耗的1/4左右,居住建筑在建筑能耗中占较高比例。为此,国家建设部提出建造”节能省地型建筑”。建筑节能是要提高建筑中的能源利用效率,不是消极意义上的节能,是以最节约资源、最佳利用资源与最少废弃物产生的方式来营造安全、健康、舒适、高效、环保及低环境负荷的居住空间,达到人、建筑与环境和谐共生的目标。针对目前我国现有建筑建造和使用中能源消耗高、利用效率低的问题,在生态住区中应用与推广建筑节能技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建筑节能的发展现状

我国建筑节能工作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起步较晚,经过20多年的努力,建筑节能技术已取得多方面的发展。如加强了建筑节能的组织管理,制定了一批建筑节能及其相关的技术标准、规范,初步建立起了一支建筑节能管理和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开展了建筑节能相关产品的开发和推广应用,与有关发达国家的相关机构开展了建筑节能技术合作交流,已建成初见成效的法规体系, 初步形成了以《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定》为主体的法规体系。但也缺乏有效的建筑节能综合评估体系,目前,在房屋建成后开发商根本无法提供建筑能源消耗量的基本数据,而仅以“节能建筑”为招牌去推销,导致购房者无法根据图纸或在房屋现场做出是否是节能建筑的判断。

三、建筑节能的主要方面

居住建筑的节能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建筑护结构的节能,室内配套设施的节能,运行管理的节能。护结构的节能,主要是控制建筑物的耗热量指标不能超过《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以下简称《标准》)规定的最大值,例如北京市在室外平均温度﹣1.6℃,采暖天数为125d,度日数为2450℃.d时的耗热量指标为20.6W/m2。室内配套设施要选用具有节能作用的产品;运行阶段的管理要具备达到节能高效的运行手段,通过以上三方面的手段,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

(一)护结构

护结构主要包括外墙,外窗,屋面及一层地面。护结构的保温性能直接影响了建筑物的耗热量指标,保温越好,建筑物的能耗就越低,建筑就越节能。

(二)室内配套设施

室内配套设施主要包括室内采暖系统、给排水系统、电气系统等方面,它们在节能方面也很有潜力。

1.采暖系统的节能

①设置分户计量和室温控制装置。②选择节能型采暖产品。选用安全可靠、轻、薄、美、新的散热器,节省原材料、提高了散热效率

2.给排水、电气系统的节能

①使用各种节水型产品来节约水资源。②充分利用太阳能。通过太阳能热水器供应生活热水,节省电能。③使用节能灯具。

(三)运行管理的节能

主要表现在供热系统和冷控系统节能运行管理两方面。

供热系统主要是做好热网调节,消除热网水平和垂直失调,通过运行管理,严格按照调节曲线调整供热参数,在保证供暖质量的基础上最大限度的节约能源;科学的调整燃烧,使锅炉及辅助设备在最大负荷下运行,提高运行效率;充分利用微机监测自控系统和变频调速技术,力争科技节能;注重设备维护与保护,做好水质处理,提高换热面的换热效率;及时解决系统的跑冒滴漏和不热现象。冷控系统的运行管理主要是最大限度地减少运行时间;优化制冷剂压力和制冷机运行:做好变流量调节。

四、建筑节能技术在推广和应用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20多年来,建筑节能技术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推广和应用方面尚有许多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对节能工作重要性认识不到位、重视不够

建筑节能技术已有20多年的发展,但是建筑节能技术的普及和推广始终缓慢。没有从长远的角度考虑,没有充分认识到建筑节能的重要性,在建筑设计中,建筑师认为建筑节能需要额外的设计,要增加设计工作量;开发商认为建筑节能就要额外选择节能建筑材料和建筑设备,要增加投资。导致的结果就是政府大力推广和鼓励建筑节能,但结果却收效不大。

(二)缺乏行之有效的新技术和新管理模式的推广交流平台

近年来,建设规模和总量增长比较快,但科技投入没能同步跟进,建筑的科技是滞后的,对建筑发展的贡献率一直不高。不少所谓的“创新”,实际上是在建筑的概念炒作和表皮包装上下了功夫,着力点没放在内在品质的提高上,甚至生搬硬套一些概念性的东西,缺乏技术支撑,结果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状况没有根本性改变,严重影响了节能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三)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进度缓慢

我国可再生资源分布总量非常大,但还没有国家相关的技术标准、应用的成套技术和配套的政策法规,应用规模目前比较小。由于技术和资金投入的原因,我国在这方面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和很长的路要走。

(四)各类建筑材料的循环利用效率较低

虽然不同结构类型的建筑所产生的垃圾成分含量有所不同,但其基本组成是一致的,主要由土、渣土、散落的砂浆和混凝土、剔凿产生的砖石和混凝土碎片、打桩截下的钢筋混凝土桩头、金属、竹木材、装饰装修产生的废料、各种包装材料和其他废弃物等组成。建筑业是产生垃圾的大户,每年产生的建筑垃圾只有相当少的一部分被再生利用,绝大部分是采用传统的露天堆放、卫生填埋、焚烧等进行处理,而这些处理方法已不能解决我国日益增长的建筑垃圾排放问题。(本文能顺利完成,得益于刘忠梅老师的悉心指导,在此感谢!)

参考文献:

[1]刘浩江,樊荣.节能建筑离我们还有多远—浅析节能建筑发展现状及前景[J].中国科技信息,2005,(17):140.

篇4

技术经济评价类属于技术经济学领域,在进行经济评价的过程中参照了技术标准知识,同时融合了经济效益的权重。具体而言,技术经济学评价是指利用技术经济学的相关知识对各种技术方案的成本收益进行分析,从而形成客观化可对比的方案,在技术标准以及经济效益上形成最优化的选择,从而为各种技术决策提供了相关的依据。技术经济学将侧重对技术经济的量化分析,通过量化对比来选择较为合适的方案。一般而言,技术经济评价将选择合适的要素,对各个要素进行赋权,从而形成综合性的评价结果,这种评价方式具有系统化综合性的特征,在评价中能够直接预测技术的经济效益,评价结果将直接应用在实践中,具有较强的应用性。技术经济评价是针对技术效益的多少的应用型学科,根据技术经济评价的内容可以将技术评价分为技术评价、社会评价以及综合评价。在进行技术经济评价中,首先需要确定评价的对象,然后根据评价对象确定评价的目标,根据市场上的因素来确定评价的标准以及评价的指标,采用恰当的评价方法以及评价方案,最终得出较为合理的评价结果。技术经济评价体系的构成包括评价主体、评价客体、评价标准、评价指标、评价指标权重、评价方法以及评价结果几个部分。评价主体是对技术按照评价标准进行评价,并得出主观意见的个人或者是团体组织。评价主体是与技术不相关的第三者,从而确保技术经济评价能够客观公正。评价客体是指评价的对象,在评价中主要围绕其经济效益以及节能减排的相关维度进行评价。在评价中,不同的技术在维度上所表现出来的状况将有所区别。一般在技术评价中,根据综合性的评价体系来进行评价技术获得较为全面的评价结果。在技术评价中存在着评价标准,以便统一化地采取衡量的模式来实现对不同的技术进行评价。对技术的评价采用不同的指标,根据不同指标的影响力赋予相应的权重。同时,在技术经济评价体系中,将采用科学的评价方法保证评价结果的客观性以及科学性。

二、节能技术经济评价原则

节能技术经济评价中需要坚持一定的原则保证评价的结果能够符合客观的实际情况,结合节能技术的特殊状况,在进行经济评价时需要对技术要素的各个指标进行科学的划分,以此来强化节能减排工作效果,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节能技术经济评价体系需要能够按照一定的原则进行构建,通过最基本的原则来把握分析的边界,将全面与重点、系统与分层相结合,实现对节能技术经济的整体性评估。1.协调性原则。对节能技术进行经济评价的过程中需要考虑节能技术的各个指标,综合各个指标才能得出较为全面的分析结果,才能保证对节能技术评价的客观性,才能够得出节能技术的综合效益,为节能技术的采用以及优化提供相对科学化的决策依据。同时,节能技术的经济评价关系到企业的经济效益,也关系到国家关系到社会群众的利益,在进行经济评价时需要兼顾协调各个行为主体的利益,把握主体利益的关键节点,对经济评价要考虑节能技术是否能够达到国家的标准,在节能技术经济评价指标以及权重的设定上要考虑协调国家在这一方面的规定。总之,在技能技术经济评价体系中,想要得出科学化的评价结果,就需要对经济评价体系的内容、对其各个部分因素做出较为相应的协调。2.系统性原则。要完全地呈现出节能技术经济评价结果就需要能够对评价对象进行系统化的考核,在指标设定上能够全面地反映其特征。系统性原则正是从整体性的角度来考虑,将节能技术体系作为一个系统化的工程,对系统工程的每一个要素都予以关注,特别是在评价的过程中利用生命周期成本理论来考虑节能技术的效益,将节能技术的经济评价从空间上延伸到时间维度上。节能技术经济评价应该是整体性综合性的评价,这样才能在经济评价中较为完整地呈现出其影响。3.可操作性原则。节能技术经济评价需要能够确定相应的评价指标,即能够反映其节能效果的具体因素,通过经济学的方式来计算经济价值,用数据来说明节能技术的具体效果。在节能技术的指标选择上,有些数据信息不能够完整地呈现出来,如果需要这些数据,将会花费很大的精力,而且这些数据的可靠性并不是很高,因此无法满足节能技术经济评价的要求。有的指标数据很难获得,这些指标纳入到评价体系中也存在着很大的困难。同时,在节能技术经济评价体系的构建中也需要有一定的评价方案,有的评价方案所需要的成本投入较大,在付诸实践中将需要大量的资源投入。为此,在技能技术经济评价体系中需要坚持可操作性原则,通过与实际情况的对接来获取较为实用的节能技术经济评价体系。4.动态评价原则。节能技术是一个时间段社会发展出现的产物,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技术的提高改进,节能技术的效能也会有所改进,这些将会进一步推动节能技术的淘汰升级。在对节能技术的经济评价体系构建过程中,需要坚持一种动态性的评价标准以及评价原则,能够保证评价体系随着社会发展以及技术进步仍然能够发挥其评估的效果,能够准确地衡量节能技术的经济效益。在节能技术经济评价体系的构建过程中,需要能够提供一定的自由空间,以便能够在必要的时候提供可以丰富体系的内容。节能技术经济评价体系应该能够反映出社会发展的诉求以及国家在节能和生态环保方面上的政策导向,体系的建设应该能够动态性地反映这样的过程。5.重要性原则。节能技术提高了企业生产的成本,同时也带动了其他行业在使用节能技术的成本。出于经济利益的考虑,为了最大化地获得经济效益,一些企业或者是个人会从短期出发采用非节能的技术,导致环境的污染以及资源的浪费。在长期的时间成本投入下,使用节能技术的滞后化给经济以及社会带来更为严重的问题。节能技术解决了资源问题,同时也解决了环境问题以及社会效益的问题。但是在几种权益中,往往是经济效益处于优先考虑的地位,其他的效益都是最后关注的。在节能技术经济评价体系中注重社会环境效益以及经济效益,存在着突出的重点,但同时也强调着协调的必要。在对技能技术经济评价中应该依据重要性原则,按照重要的程度对比较紧要的指标排在评价指标的前面,同时也赋予较大的权重。6.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在对节能技术进行经济评价时,需要把握节能技术所带来的经济效益,需要定量化经济学意义上节能技术所创造的价值,对比节能技术与非节能技术的差别,用数字来量化比较两者之间存在的差距。同时在节能技术经济评价中,需要计算出在当前以及未来一段时间中可产生的经济效益,能够建立经济模型对节能技术进行经济效益的计算,按照模型来构建或者是优化节能技术体系。节能技术的经济效益需要利用定量的原则来计算,同时也需要坚持定性指标来诠释节能技术的优缺点,对节能技术做出整体性的评价,特别是在最后的评价结果上,需要采用定性的方式来判断节能技术总体性的效果。只有坚持定性与定量两者方式相结合的原则,才能全面立体化地呈现出节能技术经济评价体系。

三、节能技术经济评价指标及其相关权重

节能技术经济评价指标的确定,是根据当地的自然环境以及当地的社会文化环境来确定的,受制于这些客观化的因素,在选择指标上主要根据重要性原则、动态性原则、系统性原则,选取空调效率、电梯效率、卫具效率、炊具效率、太阳能、灯具效率、自然通风以及采光等各种指标。具体而言,在建筑领域中,节能技术还需要考虑建筑建造节能、建筑的运行节能以及建筑的设备节能等等。从家具用品上的节能技术来看,主要是能够使用较少的电量。但是在单位电量下产生了更多的电能,在有限的水资源、电能资源下,更少的资源耗费带来更多的效果,都将提高技术的使用率,无论对经济还是对社会都会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就建筑物本身的节能技术来看,建筑物在建造的过程中能够利用更多的资源环境,如利用自然的采光来减少灯光的使用,通过自然采光来改变居民的生活满意度,同时自然采光也减少了冬天对电能以及热能的诉求,利用自然通风也减少了对空调技术的使用。总之,在节能技术经济评价中,应该从实际的情况来确定评价的指标,全方位地来看待节能技术的经济评价效果。节能技术经济评价指标上选择遵循重要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全面地展示节能技术的各个要素。但是尽管从整体上呈现出了相应的影响因素,其因素的重要性也并没有凸显出来,在进行评价中也不能按照统一的标准来进行衡量。因此,需要确定各个指标的权重,保证各个指标真实地反映其在节能技术上的作用。在权重的确定上,由于方法和角度的不同存在多种权重确定方法。其中,主要存在着两大类的权重确定方法:主观赋权法和客观赋权法。主观赋权法主要是评价者根据自己的主观态度以及价值来判断各个指标的权重,这一类的方法中又可以细分为专家咨询法、环比评分法、模糊聚类法以及AHP法。在这里,主要以专家咨询法为主进行详细的介绍。专家咨询法的适用范围较广,并不需要相关数据的束缚,而是需要专家能够在独立思考的状态下得出相关的权重方案,并经过多个专家的交流以及修改形成一致性的意见,最终将统一的标准权重作为依据。这种方法在使用的过程中受到专家的经验知识影响,很少能够兼顾到一些特殊的情况,因此也有一定的缺陷。在对权重进行确定的过程中还可以采用客观赋权法,顾名思义,客观赋权法将以更精确的数据来说明权重的大小,其解释力论证性较强。但是在某些时候,其逻辑性的验证无法满足实际的情况。具体来看,客观赋权法包括主成分分析法、多目标规划法、灰色关联度法、因子分析法、回归分析法以及人工神经网络定权法。以灰色关联度法为例,该方法主要考虑的焦点是各种因素之间的关联程度,通过这种联系的方式方法来判断在动态的演变过程中各个因素之间的联系太适合,通过用曲线的集合形状来对比两者或多者之间的关联度。在节能技术经济评价体系中存在多种指标,这些指标并不是相互孤立存在的,而是受到其他指标的影响。利用这种关联法将可以对节能技术进行系统化的评价,同时根据关联程度的大小可以判断节能技术各项指标上的权重大小。在对节能技术经济评价体系指标以及权重确定后,可以通过对节能技术评价标准进行确定。通过对各项指标的标准进行判断评价来保证评价结果的客观性以及科学性。在评价体系的构建中坚持定性与定量两种方式相结合的原则,因此在评价标准上也应该存在着定性与定量两者不同的形式,通过定量的具体数据来判断,然后根据汇总的定量数据来定性判断具体的特征值情况。在对节能技术经济评价体系指标标准的确定上,应该与国家或者是国际的标准相一致,将其作为重要的参照物,以此为依据来确定更具细化的评价标准。在不同地区、不同文化中,对节能的要求有所不同其标准也有所差异,为了能够更好地实现对节能技术经济评价,在标准等级上可以确定为五个等级,即“优秀”“良好”“中等”“合格”“不合格”,这五个等级可以赋予不同的分值,根据不同指标的分值情况来计算节能技术经济效果。

四、节能技术经济评价方法策略

节能技术经济评价体系的构建在评价指标以及评价标准得到确定后需要有科学的评价方法,按照科学的指导才能获得较为科学的经济评价效果。节能技术是一个系统化的工程,因此在节能技术的评价上需要采用综合评价方法。综合评价法,将以统计而来的数据作为参考依据,利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对各项数据进行综合的考察,然后得出一般性的概括规律。综合评价方法借用了各个学科之间的思维方式,形成交叉的学科领域。具体而言,在综合评价方法之下又存在常规评价方法、统计方法以及运筹学方法、神经网络方法。以常规评价方法为例,常规综合评价方法将根据对指标的不同特点细分为不同的方法,以便针对性地对指标进行评价。具体而论,有总分评定法、指数综合法和最优值距离法。总分评定法是在评价体系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它是将各个评价指标的分支进行汇总然后进行量化处理,最终根据评分的多少来排名,从而来确定指标的大小。而指数综合法则是将单项指标值与对比标准值进行对比,然后得出单向的得分,然后对单向得分进行加权平均,最终将是综合评价总得分。最优值距离法是指根据各项的经济评价指标的具体实际值与最优值进行对比,将两者之间的差距作为对节能技术经济效益的高低状况衡量标准。在对节能技术经济评价体系构建中还可能用到层次分析法,该方法将直接通过矩阵比较,利用矩阵的最大特征值作为相应的系数,最终将综合处各种方案选择中的权重以此来诠释多个指标上的权重应用以及数值评估。这种方法也是将定性与定量的方法向结合,体现了在评价体系建构前的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根据评价体系建构的需要可以选择不同的方法,利用这些方法将得出节能技术经济评价的最终效果。方法的选择将根据条件的变化而有所不同,完善的方法论体系将保证获得最优的结果,也进一步地对节能技术的改进提供明确的方向和路径。在科学的方法保障和客观的评价指标及评价标准的规范下,节能技术经济评价体系基本上可以获得最为初始的数据。为了保证体系研究的完整性,需要在综合评价后能够整理出完整的评价报告。在对节能技术经济评价体系构建的研究中,需要紧密结合节能技术的具体实际情况,运用技术经济学的相关理论成果为体系的构建奠定相关的理论依据,完善体系的逻辑性。同时在研究中,需要确定节能技术经济评价指标,明确指标的内涵以及指标标准,确定指标的权重大小,以便准确地得出节能技术经济评价的效果。节能技术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趋势,在未来,将会有更多的节能技术融入,因此在节能技术经济评价体系的构建中,还要能够坚持动态性的观念,坚持从长远的角度来看节能技术。

作者:王攀 杨益 单位:陕西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1]龙惟定.建筑节能与建筑能效管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2]张雷.我国绿色建筑发展和建筑节能的形势探究[J].美与时代:城市版,2016,(12).

[3]刘戈,黄明强.村镇住宅建筑节能技术推广应用全寿命周期经济效益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12,(3).

[4]杨芗珍.建筑节能体系经济学分析[J].中外企业家,2013,(24).

[5]顾敏琦.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的技术经济评价方法研究[J].西部探矿工程,2010,(11).

[6]任宁芳.节能减排项目的技术经济评价体系及其优化研究[D].太原:太原理工大学,2011.

篇5

关键词: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节能技术

引 言:建筑节能技术不仅可以为国家节省建筑的能源和资源,还能够帮助工民建的工程在降低建筑成本的前提下实现对于建筑质量的提升。因此,我们一定要采取措施努力推动节能技术在工民建工程中的应用。

1 工民建工程中节能技术的概述

1.1 工民建工程中节能的含义

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提出和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使得建筑施工节能技术成为备受关注的话题。作为能源消耗大国,进行施工节能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对我国有着重要的作用。建筑节能一般来说是指为人们提供比较舒适、健康、节能和安全的居住和工作场所。对于建筑行业来说,工民建筑企业要参照国家颁布的行业节能标准,认真贯彻执行有关建筑节能标准中的主要条款,保证建筑行业朝着节能的方向发展。国家颁布的节能标准是为了高效的利用土地、水资源、建筑材料等能源,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实现建筑行业的节能施工。在建筑工程中的建材、图纸设计、施工技术等方面都要引入节能理念,促进我国建筑行业的节能技术的发展。

1.2 工民建工程中节能的特点

节能的主要标志就是绿色环保、降低能耗,应用于工民建工程中,就是要采用节能环保的资源,降低资源的消耗,实现绿色施工,这也是工民建工程节能的特点。具体说来就是要注重工程建设与节能理念的完美结合,在工程的选址、工程规划、工程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都要采用节能技术和节能措施,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实现绿色施工,对于施工材料的采集方面,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实现材料的可重复利用。

2 工民建工程中节能的意义

21世纪以来,建筑工程行业在我国取得了飞速的发展,成为了我国市场经济中极为关键的一个经济支柱。为了实现国家能源与资源的优化配置与高效利用,国家正在通过使用新的节能型建筑材料以及建设技术等,来推动建筑工程施工成本的降低以及工程质量的提升。而工民建作为建筑工程建设中占据比例极大的一类,工程施工建设中对于建筑节能技术的运用正逐渐趋于深入,而且建筑节能技术也为工民建提供了诸多的效益。具体而言,建筑节能技术在工民建中的运用对于工程建设的意义可以通过以下两个方面来分析。

2.1 建筑节能技术的运用能够有效地节省工民建施工的成本

新型的建筑节能技术的运用带动着建筑节能材料的研发,并使二者在建设中一同发展,它们的运用是工民建工程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进行建设的一种表现,这些新型的建筑技术以及建筑材料不仅以可持续、可循环以及节能环保为工程建设的起点,还低于传统的建筑材料的花费。因此,建筑节能技术和节能材料的运用,既可以为国家优化生态环境以及能源使用状况,还能够通过减少工民建工程对于高经济成本的传统建筑材料的应用,从而降低工民建施工建设的工程成本。

2.2 建筑节能技术的应用能够从整体上提升公民建筑的工程质量

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各个环节紧密相联,而建筑技术的应用则是其他各项工作开展的必要前提,工民建通过使用节能型的建筑技术可以有效地带动其他各项工程建设。建筑节能技术的应用极大地推动节能材料的开发及研究,使节能型材料得以在更广泛的程度上实现有效的开发及应用,而技术与材料作为建筑建设的基础性部分,其使用贯穿于整个建筑建设的全过程,一定可以极大地提升建筑建设的整体质量,使得公民建筑获得更为美观的外形以及更加舒适的建筑环境。

3 工民建工程中节能技术的具体应用

工民建工程中,应该充分利用节能材料,实施节能技术,充分利用可再生资源进行施工节能设计。

3.1 节水技术的应用

工程项目节能施工中重要的环节就是对新技术的引进和利用,通过相关的技术来降低对于能源的依赖。因为工民建筑工程的施工工期较长,工艺相对复杂,在建设过程中对于水资源的需求量很大,特别是混凝土对于施工用水需求量很大。从我国工民建筑工程中对水资源的使用量来看,每年能够消耗约为3.7亿吨的水资源。可见,引用节水技能进行节能施工,降低对水资源的使用量,对于我国水资源相对紧缺的国家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可见节水技术是节能施工中不能忽视的问题。

3.2 暖通系统应用

在工民建工程中,暖通系统的节能一直受到重视,在我国的一些建筑中,主要采用的是集中供暖的措施,这样每户中的供热系统不能单独调节,严重浪费了资源,因此节能技术的应用对于改善现状很有帮助,设计者可以根据具体的情况设计出单独调节系统,在供热系统中应用采暖温度控制的方法,当温度达到一定程度自动切断采暖系统,这样避免了资源的浪费。同时地源热泵技术在暖通系统中的应用也是十分可行的绿色技术。

3.3 太阳能节能技术的应用

太阳能节能技术,通过在工民建楼顶安装太阳能系统,将太阳辐射的热能转换成电能,从而实现工业与民用建筑内部的电力使用。我国北方天气寒冷、冬天漫长,将太阳能节能技术运用在节能降耗下的工民建施中会增强建筑的保温性,更好的实现采暖供暖,节省建筑使用者的用电量,节省电力能源;我国南方天气炎热、夏季漫长,太阳能节能技术的应用会使工民建通风技术与遮阳技术得到改善,减小了建筑使用者使用空调的频率,从而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太阳能能源纯净无污染、不消耗能源、没有使用限制,同时又方便安装及维修,是节能降耗下的工民建施工节能技术的重要措施。

3.4 采光技术的应用

在工民建筑工程的施工项目中,加强建筑物表面采光技术的应用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这里主要是指对于自然光线的合理利用。通常所说的采光技术可分为两种方式:直接利用和间接利用。在工民建筑工程中对光线的直接利用是指传统的侧面采光技术,利用侧面采光容易受空间的制约,所以,在现代工民建筑的施工工序中更加注重对光线的间接利用,这种技术能够在更加广阔的范围内进行采用,使得光线的质量和视觉效果都优于传统的技术,而且能够最大限度上节约建筑对于热能耗的消耗,从而节约资源。

3.5 墙体保温隔热技术

对墙体的保温和隔热技术是施工环节中节能的重要环节,墙体的保温层一般情况下设置在内侧,但是这样虽然技术简单,保温效果却不是很明显,因此可将保温层设在外侧,这样可以节省空间,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造价相对高,工艺技术不完善容易出现开裂、脱落的现象,因此需要改进技术,如利用机械固定方式外保温体系、粘结固定方式薄抹灰外保温体系、保温砌块外保温体系以及挂板式外墙外保温体系这些做法能够达到良好的效果。

4 建筑节能技术的发展趋势

当前时期,我国的建筑工程虽然在极大的幅度上实现了对于节能技术的应用,但是这种应用还缺乏必要的节能设计标准规范,而且,很多节能技术以及节能材料的开发也都处于较低的水平。因此,就未来的工民建工程的节能技术发展而言,这种发展与创新就要朝着完善必要的节能设计标准以及加强节能技术与材料的研发这两个方向进行。首先,我国在推广建筑节能技术应用的过程中,必须加大对于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建立及完善,通过建立一些专项的政策来强制公民建筑按照节能技术标准来进行设计及施工。再者,我国还必须加强对建筑节能技术以及节能材料的投入,并推动节能理论与技能实践的有效结合,争取实现在更广范围以及更深程度上实现对于节能技术的研发。总之,未来时期建筑节能技术在工民建工程中的运用必将获得更为光明的发展,国家通过完善对于节能技术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一定能够使节能技术得到更好的开发及应用。

5 结束语

总之,工民建工程中实施节能技术对于整个工程的规划设计与施工建设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从我国建筑节能的发展现状来看,在建筑施工中引入现代的节能施工技术,创造节能型的建筑行业的发展具有社会价值,能够促进能源的合理利用,实现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杨宝泉.节能技术在建筑设备工程中的应用与探讨[J].价值工程,2010,34.

篇6

省质监局:

乐山质监局按照《节约能源法》、国家总局、省局以及市政府的要求,在我市广泛开展了工业企业节约能源,降低消耗的监督检查和帮扶活动,现将今年来所做的 4、推进全市节能标准体系建设。加强了与行业部门的协调配合,会同行业部门建立健全了以节能技术标准为主体,管理标准、工作标准相互配套、相互协调的标准体系;鼓励和引导企业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制定严于国家、行业和地方标准的企业标准,从而提高我市节能标准整体水平。

(三)加强能效标识和能源计量工作监管,积极推进节能产品认证

1、积极组织了开展节能降耗有关认证知识的培训,满足区县局认证监管人员

篇7

【关键词】房屋建筑,施工,节能,技术,应用

前言:建筑节能伴随低碳经济发展要求的提高,愈发受到了世界各国的极力关注,属于建筑领域内举世瞩目的热议研究课题。随着未来诸多新型节能工艺技术的不断更新与完善,未来建筑节能技术应用于生态环保建设必然能够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1、房屋建筑施工中建筑节能技术的运用

从我国当前建筑工程的整体发展趋势而言,建筑节能技术已经成为了当前建筑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在工民建的施工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我国工民建施工中,建筑节能技术的发展以及运用,能够起到采暖、保温、对建筑结构起到维护等,本文针对当前工民建施工的根本现状,对建筑节能技术的运用进行分析与研究。

1.1.建筑节能技术运用于室内采暖。由于地区的差异性,我国南北方地区的温差比较大,在北方地区安装建筑采暖设备是建筑建设的必然要求。从我国当前节能资源而言,对于太阳能的开发是最为广泛的,太阳能资源在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同时,也具备低污染、大能量、多循环的重要特点,因此,在工民建工程中,将太阳能一体化技术运用其中已经成为了当前建筑施工的重要举措。除此之外,在我国北方工民建之中,可以利用水源热泵技术,这种建筑节能技术能够降低电能的使用,并且还可以将吸收到的太阳能作为建筑中采暖的必需品,是我国北方工民建最受欢迎的一项节能技术。

1.2. .建筑节能技术运用于外墙施工

房屋墙体的保温水平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比如外保温系统防水漏气、房屋保温层结构设置错误和建筑结构的裂缝等,因此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应格外注意这些问题。外墙的保温效果比内墙更为显著,但是施工材料和成本较高,粘结性较差,在施工不当的情况之下容易出现渗水和脱落的现象。在外墙保温节能施工中主要做到以下几点: ( 1)建筑节能施工应严格依照施工图纸规定的砖块排列方式来进行砌墙,施工时,施工技术人员充分考虑墙体裂缝与热阻等因素,采用整砖平齐法砌筑空心砖承重墙,严格遵照砌墙施工工艺,保证墙体的质量; ( 2) 慎重选择保温材料,市场上的保温材料多种多样,主要类型包括聚苯颗粒保温料浆和蒸压粉煤灰添加气混凝土,前者技术操作相对简单,可以有效解决墙体开裂的问题,后者作为一种新型保温材料具有良好的保温效果,是环保节能的绿色建材; ( 3) 外墙保温具体施工时严格按照施工图纸的要求,清除干净墙体外部的杂物,在墙体两端或墙角处开始施工水泥浆砂铺砌厚度为 5 公分左右。铺砌完成后,清除残余物,在干燥前做好防潮和保温处理。

1.3.建筑节能技术运用于建筑结构维护。

从我国建筑工程建设的整体上而言,将建筑节能技术运用到建筑物之中,能够起到相应的结构维护作用。现如今,各种建筑物的墙体所利用的建筑材料非常多,很多墙体建设对墙体结构的保护装置比较多,在对墙体进行建设的时候,所利用的材料损耗极大,在一定程度上对建筑成本有所影响。工民建建筑墙体所利用的建筑节能材料,从根本上关系了建筑整体的发展状况与损耗情况,在利用各种节能技术中,能够使墙面以及墙体进行保温。通常情况下,墙体的内保温可以通过墙体的保温材料进行维护,避免使建筑物遭受到雨水的侵袭,而外保温在通过墙体节能型的材料下,能够减少太阳辐射所带来的影响,从而使建筑物起到夏季隔热、冬季保温的基本效果。并且,伴随着建筑节能技术的不断发展,还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实体砖的使用比例,从根本上增强了墙体的坚固性。

2 房屋建筑施工节能技术的主要发展趋势

2.1高技术化发展趋势

建筑科技革命成果能够高度实现在于诸多新型工艺技术的全方位、多元化、多层次渗透,从而才能使建筑工艺技术应用具有活力,推动建筑技术工艺完成其内涵与外延的迅猛拓展。如此一来,建筑节能技术未来发展趋势必然是以高新技术应用研究为主,是集结构精密化、规划集约化、功能多元化、操作自动化、建筑智能化、运行节能化等技术形态特点于一体的高新技术发展方向。同样,在这种建筑技术工艺及建筑材料开发应用下,建筑节能工艺技术也不仅是在于对节能降耗、绿色减排等低碳技术的应用研究,同时也会更为注重其技术应用向智能化与功能多元化方向出发,以此才能全方位保全建筑产品的质量水准。

2.2生态化发展趋势

生态化发展要求促使建筑节能技术应用向更为高性能、长寿命、控能耗、高质量、能源再利用的发展方向迈进。在这种发展趋势与节能施工技术应用理念下,建筑结构设计、能源材料选择、组织设计目标等都更具方向性与目标性,即更加需求全面考虑技术工艺或是能源材料应用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以此力求建筑产品可以与其周边生态环境和谐一致。同样,基于建筑节能施工技术面向生态化发展趋势发展,关于建筑的灵活性研究也十分重要。也就是说,建筑节能施工技术不能一味墨守常规,应能兼顾高新科技运用与生态效益实现保持和谐统一,使其对周围生态环境的不良影响降至最小化。

2.3工业化发展趋势

工业化发展属于建筑节能技术应用的主流发展趋势,它力求将互换性与流水线概念引入到现代建筑施工组织活动中,强调通过现代化、工厂化的技术配套模式改变以往的传统加工方式。不论是在建筑构件材料应用方面,还是到最为常见的脚手架应用都将由工业生产模式完成,以保障建筑施工作业效率,为建筑节能技术应用成果实现提供可靠保障。

3、我国房屋建筑施工中节能技术的创新趋势

现如今,我国工民建建筑施工从根本上实现了对节能技术的使用与发展,但是这种应用还缺乏相应的节能设计标准以及设计规范,并且,我国建筑中有很多节能技术以及各种节能材料在开发中都处于比较低的水平。因此,从我国工民建施工的技术而言,这种发展与创新需要依靠节能设计标准,只有如此,才能从根本上加强节能技术,加强对材料的研发。首先,我国相关部门在积极推行节能建筑技术的时候,要加大对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建立以及完善,可以建立一项政策,对各种建筑进行施工,使其严格遵守节能技术标准。并且,我国还要加强对建筑节能技术以及各种节能材料的使用,从根本上推动节能技术的利用,将节能理论与节能技术相结合,从根本上获取到建筑节能技术的使用范围,实现对节能技术的研发与开发。总之,建筑节能技术在我国工民建建筑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能够促进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国家在积极完善各种人力、物力、财力的基础上,要对建筑节能技术进行开发,从根本上促进我国建筑节能技术在工民建中的使用。

4、结语

建筑节能技术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为国家节省能源与资源,并且能够帮助工民建工程降低施工中所产生的各种成本,并且能够提高建筑质量。因此,我国相关部门在发展节能技术的时候,要采取相应的措施,从根本上推动节能技术在工民建中的整体应用。并且,笔者也相信,我们建筑行业从业人员团结合作,齐心协力,便能够缓解我国资源短缺的现象,使建筑行业得到快速发展,从而促进国家建设,社会的进步。

参考文献:

[1]周玉斌. 关于工民建施工中节能技术的应用[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11:211.

篇8

关键词:建筑工程;物质能源;节能技术;意义

近年来,随着我国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下,坚持构建节约型社会,建筑节能开始受到各界的关注。建筑节能的核心是节约建筑物的使用能耗,尽量减少和降低排放物和污染物。建筑节能的关键是实施技术的应用。因此,如何将节能建筑的施工技术应用到现在建筑中,已经越来越重要。

一、建筑施工节能的现状与意义

(一)建筑节能工作的现状

世界经济的高速发展的今天,人民的物质生活不断丰富与提高,但也不断地消耗着地球上不可再生资源,另外人口数量的技术越来越大,也就意味着资源会被不断地利用,许多不可再生的资源也在逐渐枯竭。我们都知道能源是世界发展经济的根源,但能源危机正威胁着经济的发展。这促使我们不得不去了解当前能源所面临的严峻形势,并意识到节能之事迫在眉睫。

(二)建筑节能对我国建筑发展的意义

建筑的节能是一门跨学科、跨行业的技术性学科,其综合性与应用性都很强,它既有自然学科领域的专业知识,也包括了经济技术与人文学、行为学密切的关系。建筑施工节能正是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是建筑学科突破自我的的又一新的经济增长点,也是世界建筑业的大势所趋,它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发展,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建筑施工节能技术,它是节约与利用传统能源,尽量应用可再生的循环资源如太阳能、自然光线与天然材料等的科学技术。这些节能技术的应用意义是深远的,而在我国提出的节能减排口号也必将促进与推动节能技术的发展,不仅推动了建筑工程行业高新技术的发展,同时也间接促进了建筑节能技术应用水平的整体提升。

二、建筑施工节能存在的问题

建筑业的节能技术得到飞速的发展,取得不小的成绩。但由于我国的社会主义国情经济的发展以及自然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建筑施工节能技术的研究与发展也受到各方发面的制约。任然存在各种弊端,大致可以总结出以下几点:

1.对建筑节能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

建筑节能关系到亿万群众的切身利益,由于宣传力度不够,我国还没有形成对建筑节能重要性的基本认识。对建筑节能的了解不足。建筑行业的从业人员,尤其是中小城市和乡镇,由于建筑节能管理不到位,节能意识淡薄,对相关技术知之甚少,建筑节能开展较差。建筑节能设计人员当中,有些人未经专门培训,其设计质量让人难以信服。于是出现建筑节能设计与采暖设备的非节能设计之间的矛盾。实践证明,各级领导的重视程度会直接关系到建筑节能事业的发展。

2.缺乏配套完善的建筑节能法律法规

我国虽已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制定了一批建筑节能及其应用技术标准和规范,如《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推(采暖居住建筑部分)》中针对建筑节能50%的要求提出了不同地区采暖居住建筑各部分围护结构传热系数限值的规定。并且已被纳入《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部分)》。但未制定对建筑节能的相关法律、法规,因而建筑节能工作基本上处于无法可依的状况。同时建筑节能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工作,但国家及地方缺乏对建筑节能的实质性经济鼓励政策,建筑节能缺乏必要的资金支持。

3.国家对建筑节能技术创新支持力度不够

建筑节能的顺利推进,还有赖于经济上可以承受的先进成熟的技术,以及质量合,数量足够的产品的支持,但是,正在起步发展中的建筑节能产业。作为一个复杂多样的产业群体,存在起点低、技术水平不高、创新能力弱的问题。国家在建筑节能技术开发和创新方面的支持力度还很不够。导致目前建筑节能行业鱼龙混杂很不规范。大量的建筑节能建材质量都难以保证,建筑构造设计的疏漏,施工质量无法保证都使人担忧竣工后交付使用的建筑其节能指标能否达到设计要求。

4.建筑节能管理体制不顺畅

建筑节能工作除了应该注意建筑门窗、建筑屋顶和采暖制冷系统的用能效率外,建筑物的围护墙体节能也是十分重要的方面。

施工质量直接关系着外墙外保温的成败。除了施工中的人为因素,保温材料与节能设计水平也是影响外墙保温效果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所以在实际工程应用中,应从设计理念开始,直到工程用材、施工和验收,要严格按照国家的各种规范要求,勇于创新设计,加强节能材料的开发与应用,推进我国建筑节能更好更快的向前发展。

三、加强建筑施工节能措施

1.建立健全建筑节能技术管理体制

对建筑节能的监督和管理仍没有摆脱执法不严、缺乏监管的状况,扶持建筑技术创新、鼓励开发资源节约型项目的倾斜政策尚未全面建立。建筑节能工作之所以进展缓慢,与法制体系的乏力和激励政策的缺位不无关系。当前,非常必要抓紧研究和制定推进建筑节能的产业政策,强制性地执行现有的法规和节能标准,并期待政府加快相关标准规范的制定,逐步形成完善的法规标准体系,建立起强有力的约束机制。同时,要加快政策支持和技术服务体系的建设。

2.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建筑节能技术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和推广,最根本的就是为了降低资源的消耗量,改进建筑工程的功能和品质,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而有的人在对节能技术应用过程中,处于降低投入、控制预算等目的,没有严格遵守相关建设标准和规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尤其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公众的节能意识必将进一步增强,节能技术的推广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不能降低建筑物的综合性能和舒适度,确保土木工程的整体建设质量和水平。

3.加强对专业技术人员和施工人员的教育与培训

对建筑节能技术而言,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的缺乏是制约节能技术应用与推广的关键因素,因此加强对相关人员的教育和培训是至关重要的。通过专业知识的培训,有助于增强节能技术人员和施工人员的节能意识、责任意识,增强企业员工对节能技术的全面认识,进而更好的促进我国建筑节能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4.加快建筑节能技术的创新和发展

建筑节能技术的发展,最根本的还是要借助科学技术的进步,加强对节能技术的研究与创新,在满足基本建设需求的基础上,做到对可再生能源的有效利用或常规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减少不必要的浪费。例如,对建筑材料的应用可以借助现代科学技术,增强其强度、保温、隔热、隔声、防水等方面的性能,并减少污染性材料的使用,降低有害物质的排放数量。

结束语:建筑节能是最近几年社会建筑发展的一个基本趋势,也是建筑科学技术的一个新的增长点,因此,建筑企业应坚持不懈,抓住时机地推进建筑节能,并根据情况推进建筑节能,用不同的方式来加快建筑节能的脚步,使我国早日迈进世界能源大国的行列。

参考文献:

【1】 武涌,刘长滨.中国建筑节能经济激励政策研究[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7.

【2】 王宗昌.建筑施工细部操作质量控制[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7・

篇9

关键词:建筑工程建筑工程;节能技术;应用

1引言

当今世界经济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就是资源和能源日益枯竭竭。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我国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标。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的提出并实施,给工民建的施工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工民建的施工过程当中,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和科学的管理经验的施工技术和科学的管理经验,同时将节能技术,运用到施工当中当中,不仅可以节约资源,同时还可以实现最大化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和社会效益。所以现阶段我国工民建行业既要满足发展的战略目标略目标,同时又要实现资源最大化的利用。

2采用节能技术的重要作用和意义

通过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通过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可以避免在施工过程中不必要的资源能源浪费必要的资源能源浪费,实现相关资源的合理利用,提高资源在施工过程当中的利用率施工过程当中的利用率。就像前面提到的那样,鉴于工民建施工的特点施工的特点,在施工过程当中会消耗大量的能源和资源,所以将节能技术运用到工民建施工过程当中将节能技术运用到工民建施工过程当中,对其他行业践行可持续发展持续发展、节约资源,树立良好的榜样和表率作用。同时在工民建施工过程当中运用节能技术不仅能够降低施工的成本民建施工过程当中运用节能技术不仅能够降低施工的成本,实现最大的经济效益实现最大的经济效益,同时还可以实现相应社会效应。工民建的质量一直是备受关注的话题工民建的质量一直是备受关注的话题。在施工过程当中中,采用节能技术措施可以实每一个环节都有相应的质量保障障,从而从根本上来提升工民建的整体质量和使用功能。同时由于大量节能措施和节能材料的使用时由于大量节能措施和节能材料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对我国的环境起到了保护和优化作用国的环境起到了保护和优化作用,同时还可以有效缓解现阶段我国资源能源紧张的问题段我国资源能源紧张的问题。

3节能技术的具体运用

对工民建本身进行节能措施主要体现在对工民建本身进行节能措施主要体现在:结构施工技术、隔热施工技术和保温施工技术隔热施工技术和保温施工技术;对自然资源的利用,主要体现在对太阳能进行有效利用在对太阳能进行有效利用。

3.1结构施工过程中的节能技术

对工民建的结构实施节能技术措施对工民建的结构实施节能技术措施,主要是对墙体实行节能技术实行节能技术。工民建行业当中的墙体主要是起到维护结构结构、对建筑物的结构以及整体起到支撑和保护的作用。在对墙面施工的过程当中对墙面施工的过程当中,涉及到的材料多、施工面积大,是工民建施工过程当中的重点是工民建施工过程当中的重点。所以在节能技术措施运用当中中,应当将墙体作为重点的施工对象。墙体保温材料是墙体是否能够有效保温的关键所在墙体是否能够有效保温的关键所在。所以在墙体保温施工过程当中工过程当中,应当对保温材料进行合理的选择,同时在保温技术实施方面应当结合建筑结构的具体情况术实施方面应当结合建筑结构的具体情况,以此来实施外保温和内保温温和内保温。在进行外保温技术的过程当中,要将保温材料、防水材料相结合防水材料相结合,这样可以在一程度上减少太阳对外墙的直射射,同时又在最大程度上减少了雨水对外墙的冲刷。内保温指的是在施工过程当中指的是在施工过程当中,对建筑结构的内部实施保温作业,避免结构内部的温度散失过快免结构内部的温度散失过快,这样就可以间接地节约了能源源。所以对于墙体使用大量的保温材料,不仅能够对墙体起到一个很好的保护作用体起到一个很好的保护作用,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实体砖的使用量体砖的使用量,减轻了建筑物的自重,提高了建筑使用的安全性全性。

3.2隔热施工过程中的节能技术

节能隔热施工节能隔热施工,主要是对于楼顶的隔热工程进行节能施工工。在建筑物房屋的结构当中,楼顶一直都是一个比较特殊的部分的部分,因为楼顶受到阳光直射的时间比较长,所以在选择施工技术的时候工技术的时候,可以采取空气层隔热的节能施工措施。空气层隔热措施的特点就是施工成本较低层隔热措施的特点就是施工成本较低,而且效果十分明显。在我国温度较高的地区在我国温度较高的地区,空气层隔热技术被大量运用,所以从侧面也可以说明这项节能技术措施是非常成功的侧面也可以说明这项节能技术措施是非常成功的。运用了空气层隔热技术措施气层隔热技术措施,对建筑物的屋顶、门窗起到了非常好的隔热效果热效果。对于墙体来说,运用空气层隔热技术不仅能够实现较好的隔热效果较好的隔热效果,同时还可以实现较好的保温作用,避免建筑物内部的热量散失过快物内部的热量散失过快,在一定程度上节约了能源。

3.3室内保温施工过程中的技能技术

室内的保温节能技术也是施工中的重点室内的保温节能技术也是施工中的重点。由于我国地域辽阔辽阔,南北之间跨度大,所以造成的我国北方冬天的气温非常低低。所以在工民建施工过程当中,对室内保温进行节能技术措施设计是非常有必要的措施设计是非常有必要的。现阶段我国北方的供暖措施主要有两种有两种。一种就是水源热泵系统,第二种就是政府集中对煤炭燃烧炭燃烧,输送暖气达到供暖的效果。但是第一种供暖措施受天气和地域的影响较大天气和地域的影响较大,第二种供暖措施对环境的污染较严重重,所以在具体的供暖措施当中,不建议被大量使用。

3.4有效利用太阳能

太阳能作为新兴的能源之一太阳能作为新兴的能源之一,在现阶,有着十分广泛的运用范围用范围。现阶段最先进的节能技术就是通过对太阳热量进行收集收集,并通过相关的装置转化为太阳能。现在太阳能主要被运用到太阳能热水器和太阳发电运用到太阳能热水器和太阳发电。太阳能热水器主要是利用太阳板当中的热量对水进行加热太阳板当中的热量对水进行加热,这样不仅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便利多的便利,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对天然气的使用,对环境保护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境保护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太阳能发电,指的是太阳能发电装置将太阳热能收集起来发电装置将太阳热能收集起来,将太阳热能转化为电能,并存储在蓄电池当中储在蓄电池当中,通过电线连接到建筑物的电器上,为人们提供照明所需要的能源供照明所需要的能源。

4节能技术的发展规划

虽然节能技术在我国工民建行业当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绩,但同时也应该意识到,我国节能技术的市场还很广阔,部分节能技术我国现在还不是特别完善分节能技术我国现在还不是特别完善。所以国家应该出台相关的政策关的政策,同时加大对节能技术研究的资金扶持力度,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与实际相结合。不断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和相关的技术标准和节能标准和节能标准,对工民建施工过程当中的施工技术采取节能措施强制性的规定施强制性的规定,以此提高材料的使用率,达到节能的最终目的的。但同时我们应该清楚的认识到,我国的建筑节能技术还处在发展的阶段处在发展的阶段,相关的技术措施还不够完善,没有最大程度上对材料进行利用上对材料进行利用。所以要注重引进国外先进的节能技术措施施,并同我国工民建发展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实现我国工民建行业的快速发展行业的快速发展。

5结语

通过以上的论述可以得知通过以上的论述可以得知,在工民建施工中采用技能技术术,不仅能够节约资源,同时还能够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具有重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重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随着我国工民建行业的飞速发展展,要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之下,将节能技术运用到施工当中的方方面面中的方方面面,全方位、立体化地实现节能技术的推广和实施实施。

作者:喻潜峰 单位:贵州正业工程技术投资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篇10

1南钢发展产业技术标准的过程与发展趋势

历经二十年的发展,南钢取得了一定的业绩,但是,实现快速发展的同时,以注重产量的增长为主要特征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也使南钢在环境、资源等方面与先进企业形成一定的差距。南钢尽管有别于“两高一低”型企业,即“高能耗,高污染,低附加值”,也存在“能源消耗”和“污染影响”的问题,所以节能减排尚有一定的工作空间。而当前循环经济的发展趋势,无疑是一个产品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绝佳良机。南钢需要围绕环保设计、降低消耗、节约能源和清洁生产方面工作,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从根本上逐步实现循环经济型企业的建设。南钢的管理层敏锐察觉到南钢的标准化工作与行业的技术发展要求还是存在相当差距,企业的标准化工作不但能直接产生经济效益,而且还是企业生存的根本,必须得到管理层的高度支持。近几年,南钢的标准化工作力度得到逐年加强,相继通过了ISO9000:2000、ISO14001:2004、ISO10012:2003、GB/T28001:2000认证,使南钢过去相对基础薄弱的标准化工作得到了提升,标准化工作也从原来的原材料采购、工艺制造和产品检验,逐渐向建设完整的南钢技术标准体系转移。南钢通过向积极参与国际、国家以及行业标准的制修订活动的宝钢、首钢等龙头企业学习,弥补在涉及事故和灾害控制、消防、安全防护设备指标技术等的标准化管理方面的不足。同时还将国家有关能耗、排放、职业健康和职工劳动等强制性标准纳入南钢技术标准体系,明确管理要求。针对过去由于产业技术政策要求不高,一些工艺设计不完善,造成环保设施不配套的状况,通过引入环保强制性标准,实施环保专项治理。近几年,投入6亿多元资金,投资建设了能源中心管控系统(EMS)、第二热电中心和具有国际先进技术的高炉软水冷却、TRT余热发电、转炉煤气回收、干熄焦等节能系统,避免或减少污染排放。随着硬件设施的大幅度投入,先进工艺技术的引进,对公司的节能减排标准化管理起到了有力的推动。

2技术标准是发展循环经济中的切入点

(1)企业既是技术标准体系的实施主体,在物质循环流程中也是循环经济的实施主体。南钢在技术标准体系的实施过程中,认识到循环经济原则体现在各种不同层次的循环经济形式上。一是工艺之间的物质循环形式,即从产品设计开始就强调减量、再生和环保原则,并在生产过程中制定清洁生产、节能降耗,减少污染排放目标指标。二是工序之间的物质循环形式,即以工业代谢共生原理为指导,在相关工序间形成不同品级使用价值链的生产与再生产的循环。比如南钢以工艺节能减排为基础,使用低硫原料矿,控制烧结混匀料中含硫量在0.056%以下,要求采购国内矿品位控制在64%以上,国外矿控制在66%以上,从而减少燃料的消耗与固体废物的产生。实践证明,由于实行精料标准,尽可能的把无用非金属杂质剔除在冶炼工序之外,从而使烧结矿返矿率、含率、含硫达到历史最低水平。三是资源利用过程的物质循环形式。从物质循环流程看,企业生产产品进入物流循环体系的最初环节,循环经济的原则是“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其核心是主动”减少废弃物,这主要取决于产品的形成环节;从物质流和能源流来看,产品在企业的生产是消耗资源最多、对环境污染最大的一环,因而也是资源节约和减少污染潜力最大的一环。因此,负责产品设计、生产、流通及延伸责任,从根本上说是发展循环经济的主体。只有企业注重生态设计、降低消耗、节约能源和清洁生产,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才能从根本上实现循环经济。

(2)建立和完善以技术标准为主要内容的标准化体系,是发展循环经济的根本途径和技术支撑。不论是清洁生产,还是产品整个设计、生产、流通等环节的环保性改造,以及清洁生产技术的研发、环境无害化技术、废旧物资的回收利用和再资源化技术、节能技术和新能源技术等都离不开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南钢近几年推广先进的节能和环保技术,淘汰或改造浪费资源、污染严重的落后生产工艺和装备,使老厂通过现代化改造,走上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少投入、多产出、低污染、高效益、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通过研发和实施体现循环与减量的产品设计、注重清洁生产过程中的物流与能流及产品使用寿命等技术标准,逐步建立和完善以南钢技术标准为主要内容的标准化体系,已成为南钢发展循环经济的技术支撑体系和基本技术途径。在节能新技术方面南钢紧紧依靠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积极引进和采用新的节能技术,为节能降耗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从今年开始,南钢引进中钢的管理经验,投资近亿元用一年半的时间建设ERP统,从系统的角度优化南钢生产工艺流程和工序间的衔接配合;从而实现对生产经营进行实时检测和控制,对主要生产流程及关键生产设备进行动态分析和预测,优化合同的生产安排,减少了非计划产品,提高企业资源利用率。以此为契机,南钢将不断完善能源管控中心(EMS)的建设,完善能源平衡预测系统,完全实现电力平衡、水量平衡、富裕气体充分利用,以减少能源浪费,减轻环境负荷。

(3)循环经济以人的健康安全为前提,强调环境保护,这与技术标准体系中引入和实施职业健康

与卫生和环境标准的目标一致。

首先,循环经济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基础,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强调经济的发展坚决不以损害人类自身的健康为代价。其次,循环经济通过清洁生产、净化生态环境,尽量少用或不用有毒有害原料、保证中间产品的无毒无害、减少废料和污染物的生成和排放,来促进产品在生产和消费过程中与环境相容,降低整个经济活动对于人类和环境的风险,体现了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南钢通过一系列标准化体系的推进工作,制定体系的方针、目标、指标,在制定过程中遵守标准,坚持可持续发展,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强调经济的发展坚决不以损害人类自身的健康为代价,使得企业发展与发展循环经济的目标保持一致。2007年国家要求南钢开展循环经济标准试点工作,建立包括能源、安全、职业健康、环境和信息等技术标准在内的南钢技术标准体系,其中强调职业健康与卫生标准的引入和实施,这也与循环经济所追求的目标相一致。

3实施技术标准战略、发展循环经济的设想

(1)企业需要彻底转变单纯追求利润的经营方针,明确在发展循环经济方面的主体地位和必须承担的责任与义务,一个经营行为良好、环境友善、内部和谐且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南钢更为消费者所接受和认可。事实证明,社会责任和南钢绩效之间存在正向关联度,南钢也将社会责任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竞争力。提倡社会责任不仅仅是为了提升南钢的社会形象,更能获得进入国际市场的通行证,提升南钢的长期盈利能力。因此,发展循环经济首先要求南钢全体员工转变观念,特别是南钢领导层,在制定经营规划时,正树立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观念,鼓励员工积极开展节能降耗、清洁生产和循环再用的方式方法,使南钢的标准化工作同发展循环经济有机地结合起来,并成为一种南钢文化和全体员工的自觉行动。

(2)企业需建立完善系统的、完整的、科学的技术标准体系。南钢正注意把消费者利益、员工职业健康和环境保护放到不可或缺的位置,将循环经济的3R原则融入到采购、设计、生产、产品和服务等产品供应链的每一个环节。在规划中,南钢将围绕城市区域规划功能建设都市周边型钢厂。可向社会提供余热和副产品(煤气、高炉渣、钢渣等);可消纳社会的废弃物(如废塑料、垃圾、废轮胎、废钢、各种合金返回料等);与相关工业形成工业生态链。以往的南钢标准化工作大多局限在产品标准和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随着工作的深入,对采用技术标准进行环保型设计和提高资源再回收利用率,特别是在贯彻和实施涉及污染物排放与职业健康卫生技术标准方面,得到了重视。随着循环经济意识的渗透,标准化工作将赋予其更新的内涵和更高的要求,并真正付诸于生产实践。

(3)企业在发展循环经济时需根据自身的技术水平与产品特点,从产品设计、生产、包装和流通等环节,依据循序渐进的原则逐项实施。其关键是建立适合南钢自身技术水平和产品特点的技术标准体系,用标准来规范南钢经营的每一个环节,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来发展循环经济。比如对标准化基础比较薄弱的南钢,可以先从原材料检验、提高生产工艺技术等做起,选择环保型、可再生型原材料,注重易回收和循环利用的产品设计,提高加工工艺水平,减少废弃物和不合格产品等。标准化基础较好,生产达到一定技术水平的南钢,在上述基础上,可以更多地关注降低能耗、清洁生产、减少排放,重视包括事故和灾害控制、消防。安全护设备、职业卫生健康和劳动保障标准的贯彻落实执行。虽然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会造成南钢成本的短期增加,但从长期来看,南钢产品质量与档次、产品市场竞争力、南钢形象和核心竞争力都会得到大幅提,这正是南钢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