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水电行业发展趋势范文

时间:2023-07-04 17:24:5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水利水电行业发展趋势,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水利水电行业发展趋势

篇1

0引言

 

对于水利水电工程而言,工程设计规范的编制非常重要,不仅是工程施工方案设计的重要依据,而且对工程整体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也会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工程设计规范编制是否科学,需要编制人员综合考虑我国当前社会经济发展对水利水电工程的需求,同时结合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所在地的实际情况进行编制。只有这样,才能够确保工程设计规范具有参考价值,可以在真正意义上推动水利水电工程的可持续发展。

 

1水利水电工程设计规范编制的现状

 

纵观我国水利水电工程发展历程,对于设计规范的编制主要开始于解放之后。最初,设计规范的编制主要以苏联的规范和技术为标准,这对我国水利水电工程质量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脚步的不断加快,国内水利水电发展呈现出新的局势。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依旧沿用国外的规范和技术,势必无法适应国内需求。所以,从60年代初开始,我国开始结合实际国情制定了与水利水电设计相关的规范与技术,以此来为我国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提供指导。

 

经过长时间的研究与探索,国家基本建设委员会发出了关于水利水电设计规范的通知,通知下达之后,各级水利水电部门开始着手对其进行编制和修订,以期使其更加完善、系统。截止到目前,我国水利水电设计规范的编制已经相对来说比较成熟,能够为水利水电的发展提供充足的保障。就我国目前水利水电设计规范来看,呈现出来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设计规范的编制严格遵循了安全适用、经济合理、技术先进等原则,试图以此为依据,更加有效的为生产建设提供服务。例如,在《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中,编制人员在原有基础上对施工技术和整体结构进行了优化,不仅大幅度降低了钢筋使用量,而且对结构整体安全系数的提升也有现实意义,单从这一方面来看,现行设计规范就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设计规范是在深入研究、科学试验的基础上,经过反复修改和补充而形成的,具有可靠的理论基础。就目前设计规范的内容来看,主要包括三个部分,即总则、规范条文和附录。比如说,在对《混凝土重力坝设计规范》进行编制的时候,为了确保设计规范具有针对性,规范编制之前,编制人员展开了对坝置、坝体应力计算、设计基本要求等多项内容的调查分析,并对坝体设计的抗滑稳定措施进行了优化,以此来提升坝体设计的安全系数。此外,对于设计温度的控制,适当放宽了基础容许温差,这样可以使温度控制措施简单且有效。(3)设计规范中的每项内容都有与之相应的适用范围。施工单位可以根据工程类型、工程规模参考相应的设计规范。比如说,《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洪水计算规范》、《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以及《水工水利动能设计规范》分别适用于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各个阶段的设计洪水计算、工程烈度为7、8、9度的水工抗震设计以及中型水工初步设计等,为工程建设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提供了充足的保障。

 

2工程设计规范使用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就我国目前水利水电工程设计规范的使用现状来看,其内容大致可以满足工程建设的根本需求,使得各项施工作业均能够有章可循,可以使工程建设保质保量的完成任务,同时也可以间接提升工程的管理水平。但随着水利水电工程发展脚步的不断加快,在未来的时间里,若想将设计规范的作用充分发挥,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2.1正确选用设计规范

 

上文提到,每项设计规范都有与之相应的适用范围。所以,在开展项目工程施工的时候,需要根据规范的适用范围,正确选择设计规范。但需要注意的是,有些设计规范具有较强的灵活性,比如说,《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只规定了该规范适用范围为“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混凝土及其结构设计”,却没有对工程的规模进行明确规定。在这种情况下,尽管此设计规范可以对工程建设提供参考,但约束力不强,无法在工程建设中发挥作用。此外,在众多设计规范中,还有一些规范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遵循此规范时,还应遵循与之相关的设计规范。比如说,对地震区混凝土重力坝进行设计的时候,除了要遵循《混凝土重力坝设计规范》之外,还要遵循《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工程建设满足区域经济发展需求,达到施工效果。

 

2.2正确理解规范各部分的作用

 

总则、技术条文、附录是当前设计规范的三个重点内容,其中,总则所涉及的内容主要是对规范中所提及的内容进行概括,使应用者可以通过对总则的阅读,了解规范的对象、适用范围、技术特征以及原则性问题等,以此来为日后的使用提供方便。技术条文主要是阐述工程设计的主要原则、质量指标、计算规定以及安全质量指标等。技术条文是设计规范的核心,也是工程设计的重要参考资料。附录的内容则主要是对技术条文进行补充,其作用与技术条文的作用相同,都是为使用者提供参考。一般来说,附录的内容主要包括工程设计中常用的表格、图例和工程计算方法等。但由于缺少相应的理论依据,从而使得附录的约束性普遍不高。

 

2.3必须维护规范的严肃性

 

一旦设计规范推行之后,就具有了一定的约束力,水利水电工程在建设过程中,无论勘测、设计,还是施工、验收,都需要严格按照设计规范进行,如果设计文件未能达到设计规范要求,那么该设计将不得继续使用。如果在工程设计中,遵循现有设计规范有一定困难,那么可以向有关部门说明原因,提出暂缓贯彻执行的期限和贯彻执行的措施报告,主管部门同意之后,可按照暂行办法进行设计操作。只有维护规范的严肃性,才能够将其约束力最大限度发挥出来,为工程设计提供充足的保障。

 

3水利水电工程设计规范的经济效益

 

水利水电工程设计规范的经济效益可以从多个方面体现出来,首先,设计规范可以为工程建设提供充足的理论依据,确保工程各项施工作业能够高效率完成,避免诸多因素给工程建设带来的影响。一旦工程建设周期缩短,其所需的建设成本也自然会降低,从而实现对工程造价的有效控制,有利于提高工程建设的经济效益。其次,水利水电工程若严格按照设计规范对施工方案进行设计,那么工程质量势必会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从而更好的将工程的社会效益发挥出来,推动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由此可见,水利水电工程设计规范具有较强的经济效益,做好设计规范的编制至关重要。近年来,随着我国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行业发展脚步的不断加快,相关部门必须结合实际情况,做好设计规范的编制工作,使其充分满足行业需求,完善工程质量,提高工程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4结语

 

总而言之,我国当前水利水电设计规范编制还有一些有待完善的地方,需要相关部门在日后的时间里,根据水利水电行业发展趋势对其进行优化。此外,为了确保设计规范的作用能够得到充分发挥,规范编制部门需要明确规范使用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够将设计规范的经济效益发挥到极致,在确保工程质量的同时,提升工程建设的整体效益。

篇2

关键词:水利工程;质量检测;技术应用;发展

1水利工程质量检测技术应用现状分析

1.1专业检测机构明显不足

根据笔者多方进行资料搜集发现,当前我国的水利工程质量检测甲级资质的单位并不多,其中岩土工程有42个,混凝土53个,金属结构18个,机械电气6个,量测26个。根据这组数据不难发现,检测机构多集中在混凝土工程和岩土工程两个类别中,而其他专业工程方面则相对少一些。而笔者在对不同地区进行区域性调查的过程中发现,部分甚至连甲级资质证书的检测机构都没有。基于此,我们不得不面对检测机构数量不足、专业不全的现实问题,而为了符合达标要求,水利工程中的诸多业务则不得不分包给其他行业的检测机构,而很显然,其他机构的行业标准与水利工程领域标准是必然存在某些不同之处的,而这样做的结果,就注定了检测结果必然存在偏差。

1.2检测乱收费问题突出

在水利工程检测费用中,主要有如下几方面的问题:第一,检测收费乱象多,并没有一个统一的行业规范和标准可去遵循,不合理收费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更大的问题是,市场对于收费手法也并没有明确的界定,因此,不同的检测机构可以采取不同的参照物进行随意性的收费,笔者在调查中发现,同一地区的不同检测机构的检测收费都有很大的出入。此外,工地抽检中还存在着乱收费和弹性收费问题,加之市场上恶性竞争的存在,更给检测收费统一标准的制定带来了一定的难度。而实际上是水利工程质量检测本身所需投入的成本相对其他行业就要高一些,而一旦出现了收费水平低的情况,则很容易发生检测数据失真的问题。

1.3行业竞争意识和服务意识缺乏

当前从事检测工作的多数机构中,很大一批都没有独立的法人资格,多从属于施工单位或者科研单位,而且甚少与跨省或跨行业业务,这就加剧了建设领域的“同体”现象。检测机构超强的依附性,消磨了其服务意识,加之缺少竞争意识,相应的竞争机制也不够健全。

1.4从业人员专业水平参差不齐

我国专业水利工程质量检测员的统一管理及其考试起步都相对较晚,根据资料查阅发现,我国的第一次行业专业性考试是从2010年开始的,而当前我国多数的检测人员是没有专业上岗证的,因此他们虽然都在从事检测工作,但实际上其工作能力是良莠不齐的,虽然他们中多数都具有本科学历,而且也是具有专业工程师证书,但综合来说,检测人员的整体素质是有待提高的,综合检测能力低已经成为行业内不争的事实。

2水利工程质量检测的未来发展

2.1质量化和服务化方向

水利水电建设工程检测必须全面加强质量管理,结合行业和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的建立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并通过各项制度和规范要求等确保其能持续、有效的正常运行,确保其运行中始K具有公正性、权威性的特性。尽管就当前国内的情况,加强内部质量管理还非常困难,但是我们必须硬着头皮走下去,多学习同行的经验,尽量使管理体系更科学、更完善。此外,由于水利工程检测工作是一项技术行业,同时还具有政策性、信用性和服务性的特殊属性,因此,要想在行业发展中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不断强化服务意识,在公正性的基础上提升检测行业的满意度。

2.2统一化和制度化方向

对于水利检测行业而言,网络化监管将贯穿于检测全过程,并实现数据信息的共享,统一化管理将有效提升监管质量和效率。除了管理方式的统一外,检测价格的制定也必须实现统一化,规范收费市场,通过制定价格机制来建立公平有序的市场秩序,提升服务水准。在制度监管过程中,应逐步提高市场准入门槛,根据行业实际情况制定准入机制,严格资质审批、信用备案和年检制度等,使质量检测行为和标准有据可查,有法可依。因此,检测部门应在当前水利部出台的《水利工程质量检测管理规定》的基础上,进行细则细化,并适时组建行业协会,以起到约束检测市场行为、加强行业自律的目的。

2.3规模化和竞争化方向

就当前我国水利工程建设整体规模而言,检测单位数量少和能力低的问题十分突出,已经与当前我国水利工程规模日渐壮大的现实不相适应,而规模扩张和业务范围的纵深发展则成了当务之急。而除了这些举措外,为了提升检测机构的市场竞争力,还应该加大在检测机构的投入,及时进行设备的更新换代,大力兴建工地实验室,严格按照检测仪器的使用说明书进行操作,定期检验,此外还应为检测设备和仪器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以此来提升检测水平,提高检测质量,使检测机构竞争力有所提升。而对于政府部门来说,还应通过独立管理的方式加强自身建设,以彻底消除工程建设“同体”问题,满足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

2.4人才化方向

水利工程建设检测质量的提升,除了要进行硬件设施的改良以外,还必须加强对软件人才的培养力度。可通过经常性的开展专业知识培训的方法和定期开展交流会的方法,带动本单位人群的学习兴趣,形成“赶帮超”的氛围。此外,鉴于检测人员工作环境的恶劣性,为了留住人才,还要适当提升其薪资福利水平,通过制定奖惩制度来科学合理的进行人才管理,严惩使用虚假数据的检测人员,如情形恶劣,还应取消其做任职资格;对于表现好的人员,应酌情进行奖励。

2.5第三方检测方向

施工承包商的质量检测,需要加强内部全过程的质量检测,而且它是其他各方检测的基础部分。无论是业主方还是监理工程师一方,他们进行质量检测的标准就是必须与合同约定要求一致。而第三方检测,其目的就在于加强工程质量的监督检测,提升工程质量,确保人民财产安全不受损坏。基于此,推行第三方检测是大势所趋。

3结束语

综上,只有对当前水利工程质量技术应用现状有清楚充分的了解,并对未来发展趋势有准确的判断,方可在质量检测中提高水利工程建设检测水准,确保工程质量安全。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 生态文明 照明电器 产业转型 低碳消费

中图分类号:F7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4)05-0044-01

在“绿色经济”涤荡全球的今天,从节能、循环、低碳等来说作为耗电大户之一的照明产业如何降低污染和能耗,实现产业转型,做到真正的绿色照明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照明电器产业是指电光源、照明灯具和灯用电器附件及其他照明器具产品制造业,属于劳动密集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上虞市是国内照明电器行业起步较早的区域之一,目前上虞市照明电器产业已具有一定的规模和较为完整的产业链,但在生态文明建设推进、时代要求逐渐转变的情况下,日益凸显出如整体产业经济效益较低、企业管理模式相对落后等一系列问题。

出于该背景,契合照明电器产业面临转型与改变这一关键时期,实地考察灯具生产企业,走访相关事业单位,辅之以问卷,对照明产业的发展现状以及未来趋势作了剖析。

一、居民低碳消费现状

居民低碳消费现状,可以说是通过是照明行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引导与参考。在对上虞市城镇居民关于照明电器使用倾向的调查中,考察了“低碳消费”在民众生活中的践行现状。

经问卷分析,可知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上虞市民照明电器消费倾向有以下几点转变:第一,居民对于“低碳生活”等环保理念的关注度日益高涨;第二,居民购买照明电器时,是否“节能环保”这一因素愈显重要;第三,居民对于节能灯的认识仍停留在“含汞节能灯”等传统节能灯阶段,对于新型节能灯“LED”照明缺乏了解。

二、照明行业发展现状及其转型趋势

1.上虞市照明行业发展存在问题

根据阳光照明集团、晨辉照明有限公司等企业相关人员的访谈,以及上虞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等单位提供的资料,对上虞市照明行业发展现状进行了以下概括总结:

第一,产业发展初具规模但外向依存度相对较高。从统计数据来看,上虞市照明电器产业的出货值占比达到了28.1%,可见其过于依赖国际市场,国际市场的波动和外贸政策的调整都会对行业的生存和发展产生极大的影响。

第二,企业规模总体偏小且管理模式相对较落后。相关资料显示,目前上虞市照明电器产业共有规模以上企业102家,其中,大型企业仅世纪阳光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一家,成为领军企业。但总体来说,上虞市照明电器企业规模依然较小。根据2008年规模以上企业的统计数据,照明电器产业中年销售收入在3000万元以下的中小企业占据了一半以上。

2.上虞市照明行业发展面临新形势

2.1打好节能高效的牌 抓住LED这支潜力股

LED照明作为战略新兴产业,与十提出的“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建设都密切相关。LED照明被公认为21世纪“绿色照明”,具有高节能、寿命长、多变幻、利环保、高新尖等特点。自2008年以来,LED照明的规模不断扩大,特别是在近几年急速增长。这种新型节能灯有可能成为节能灯市场最大的潜力股。

2.2环保淘汰含汞灯 品牌选拔占主流

现有灯具中不少含有对人体有害物质,特别是含有大量汞的传统节能灯,其废弃后将对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由此,生产推广“低汞”、“微汞”节能灯即是一个技术难题又是一种存在巨大市场潜力的商品。再者,消费者在选择灯具时,品牌效应的重要性日趋显现。而上虞市照明企业主要以制造为主,创造为辅。打造自主品牌,由运营向品牌自主发展可以说是上虞市产业转型必须迈向的一条道路。

三、对策及建议

1.处处节能:居民低碳生活的建议

作为能源消费中最零散的消费群体,居民能源消费有着不可统一的现实,要想在这一方面实现节能,主要在于居民从自身做起,让低碳生活的理念深入生活的行动,这样才能积少成多,实现节能的新要求。对此政府也要不断的进行宣传和教育,提供各种节能的方式,让居民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节能生活新模式。

2.迈向“后节能时代”:企业低碳发展的建议

企业作为灯具生产的源头,材料的选择绝对是环保的最重要的要求。在“节能环保”时代的今天,照明灯管的微汞、低汞是生产的最核心环保标准,这要求我们不仅要做好废旧灯管的回收工作,更要努力搭建创新平台,在政府的协助下,加强企业自主创新的研发能力,也要做好LED进一步推广,打造好后节能时代的绿色照明。

四、结语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体现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上虞市照明行业所面临的产业转型之路,虽然仍充满崎岖坎坷,但只要以国家政策为指导,以人民需求为目标,坚持正确的发展方向,定能实现真正的突破,为社会节能减排贡献一份沉甸的力量。

参考文献

[1]翁茂源. 浙江照明电器行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J]. 浙江统计,2009,07:4-6.

[2]郁聪,康艳兵. “中国绿色照明工程”实施――“十一五”回顾与“十二五”规划建议[J]. 建设科技,2010,14:14-17.

[3]韩瑜. 低碳照明:我国城市照明发展的必然趋势[J]. 科技信息,2010,23:478+448.

[4]沙之杰. 低碳经济背景下的中国节能减排发展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

[5]鲍健强,苗阳,陈锋. 低碳经济:人类经济发展方式的新变革[J]. 中国工业经济,2008,04:153-160.

[6]杨,郝洛西,蔡烨震,邵荣镝. 节能降耗――城市照明规划的新视角――对《杭州市“十一五”绿色照明规划》的实践研究[J]. 照明工程学报,2008,03:12-17.

篇4

关键词: 续建配套;节水改造;技术支撑;体系

在我国农业的稳定发展中,大型灌区一直提供着可靠的依托基础,但是由于大型灌区往往修建较早,设施较为落后,一些普遍性问题逐渐凸显出来。其一,灌溉水来源不足,水资源的严重匮乏导致灌区可利用的水量日益减少,长此以往将无法满足灌溉要求;其二,灌区的基础设施与灌溉需求配套性较差,导致灌溉率偏低,实际灌溉面积远小于设计灌溉面积;其三,由于修建较早,灌排设施过于陈旧老化;其四,管理水平落后,不能有效利用灌溉水。基于以上原因,在大型灌区中广泛开展以节水为主要目标的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作已成为我国水利灌溉行业发展的当务之急。

1 相关技术发展情况

灌溉节水技术与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技术是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技术支撑体系的核心,其在发展上总体呈现出如下的趋势。

1.1 综合性的发展目标

以往对于灌溉节水技术的研究多重点强调如何能有效提高农业灌溉用水的利用率,提升农业的经济效益。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意识的提高,灌溉技术对灌区生态环境的影响日益成为节水技术发展的目标之一,并占有越来越多的比重。

1.2 多元化的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

长期以来,理论界着重于从自然科学技术角度出发,对灌溉节水技术进行研究。现阶段,经济、管理、体制、政策等与技术推广应用相关的社会科学研究正逐步纳入到灌溉节水技术的研究范畴之内,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研究走向融合。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高新技术更多地应用到灌溉节水技术中,技术集成在节水综合目标的实现中所占的比重明显增加。

2 国内外相关技术总体发展趋势与主要特征

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技术的发展是基于“高效低耗”的可持续发展理念,这一工程的实施前提是要保证农业用水的高效率。在这样的前提下,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技术发展的主要特征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1)推行构建可持续发展工程设计的理念,利用现代的高科技手段对传统技术与产品进行升级改造,以是提升产品科技含量、提高工程的技术水平。

2)加强研究农业节水技术,注重开发农业节水产品,强调提升农业节水技术的集成配套,重视研究农业节水的综合技术,力求开发节水新产品。

3)在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的技术研究中,农业灌溉节水技术的精量化、农业用水管理技术的智能化、水资源开发利用技术的高效化等已成重点内容。

3 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技术支撑体系的技术难点

在构建大型灌区节水续建配套与改造的技术支撑体系时,综合考虑了设备类型、灌溉对象和应用功能三个方面,文章选取诊断技术、改造技术和环保技术来组成整个支撑体系。在这一体系下,技术发展的难点主要体现在如何提升诊断技术、突破改造技术、探索环保技术。

1)诊断技术的提升主要体现在对灌区现状的分析诊断逐步趋于系统化。通过发展建立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综合分析体系,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评价指标,利用可定量化的评估方法,来科学有效地分析灌区的现状,诊断灌区现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需要着重解决的若干方面。

2)改造技术的突破主要强调要开发灌区水资源的最优管理模式。灌区水资源管理的关键环节是泵站改造,要选取适用于大型泵站改造的技术指标,构建改造效果的综合评价体系,总结大型泵站的故障诊断方法,开发大型泵站技术系统的测试检验方法,建立能有效支持泵站运营的管理决策支持系统。

3)环保技术的探索重点在于如何将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与灌区的水循环过程进行有机结合,通过建立适用于当地生态环境和这一工程的环境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发挥二者的协同效应,改善农田的生态环境。

4 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技术支撑体系

4.1 现状评价体系

首先需要进行的是分析该灌区的改造紧迫程度和改造标准,选择定量化的方法来评估大型灌区的现状;在此基础之上,对灌溉水源、灌溉设备、灌溉管理和灌溉环境等影响改造工程的要素进行全面梳理,进行综合评估;最后,针对大型灌区所处的社会环境、水土资源条件、灌排设备老旧程度、灌溉管理机制、生态环境效应等诸多影响因素,进一步对大型灌区综合现状进行诊断与评价,选取适用于该灌区的改造模式。

4.2 技术集成模式

该模式应对灌区自身的情况进行详尽分析,其主要内容包括:灌区所在地的田间节水灌溉技术适用条件和相关的灌溉节水配套技术。分析之后,在不同区域渠系确立适用于该渠系的节水改造技术模式和标准。技术集成模式还应该包括不同的田间溉条件下作物水分定量供应模型以及不同供水条件下田间节水灌溉方法与农作物种植技术相配合的高效灌溉模式。

4.3 大型泵站升级

大型泵站的维修升级是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的关键环节,现有的研究多以整个灌溉工程作为对象,泵站的老化状态无法得到确切地判断,导致工程科学合理性的缺乏。目前我国泵站的日常管理多数尚处于人工控制状态,因而亟待加强对泵站技术改造的模式研究。该研究的重点内容应包括:构建大型泵站改造技术的评价指标体系;在充分了解原有泵站设施

的老化原因基础之上,完善泵站的维护机制。

参考文献:

[1]韩振中、姚宛艳、张顺尧,大型灌区现状和节水改造紧迫程度评价[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2(6).

篇5

旅游电子商务课程建设构想

一、课程建设的背景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民数量爆发式递增,旅游电子商务已成为网民的热门应用之一。根据中国旅游研究院的《中国旅行社产业发展报告(2012)》显示,2012年全年,国内旅游业总收入约2.59万亿元,其中在线旅游市场交易规模达到2530亿元,已占到10%的份额。

旅游企业之间、旅游企业与旅游者之间的电子商务活动将彻底改变现代旅游企业的运作方式,给中国旅游业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同时也对旅游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未来的旅游商务活动必然要求从业人员都具备相当的电子商务知识,因此,培养具备电子商务职业素质的旅游业一线人才成为旅游管理专业教育的新课题。

二、课程的教学目标

根据学院的专业特点和人才培养目标,结合行业发展背景,我们将课程的教学目标定位为紧扣旅游产业核心竞争力和创新力、电子商务理念、网络信息技术等主题,从旅游企业战略的角度和旅游业应用的角度出发,通过分析电子商务如何影响旅游市场结构、产业和企业组织结构等系列问题,力图向学生介绍旅游电子商务目前的发展成果,同时以开放的、启迪性的、系统性的认识方法,指导学生综合思考现象及分析发展趋势,强调对学生分析、管理以及应用能力的培养,为旅游行业培养“学术型”与“应用型”相结合的专业人才。

三、课程教学体系的构建

关于旅游电子商务的研究和建设在几年时间内取得了快速发展,但是作为一个新兴的课程,不同视角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这直接体现在了教材上。目前市面上《旅游电子商务》的教材内容差别较大,有的教材是从电子商务专业教材改编而来,内容偏重电子商务技术,对旅游电子商务应用的着墨较少;有的教材直接翻译自国外著作,所有案例均来自国外应用,难以适应国情;还有的教材过于强调个别旅游电子商务具体功能的应用,但对电子商务在整个旅游业中带来的影响以及旅游电子商务的整体应用缺乏系统说明。这些现象的存在,更加要求课程建设小组要认真思考,全面分析,合理组织教学内容。

根据教学目标,我们将课程的教学体系分成以下几个模块:

1.旅游电子商务基础知识

这一模块主要介绍旅游电子商务是什么,具体内容包括:旅游电子商务概述、旅游电子商务的技术与方法、旅游电子商务的业务模式和概念等内容。

2.旅游电子商务的应用实务

这一模块主要介绍旅游电子商务在当前的具体应用,除了旅行社电子商务、酒店电子商务、旅游目的地电子商务这三大旅游类企业的电子商务运作实务以外,我们还将旅游产品与服务网上零售也加入进来,使得学生对当前旅游电子商务的主流应用有一个较全面的认识。

3.旅游电子商务运营及管理策略

这一模块主要回答如何做的问题,内容包括旅游电子商务的网站建设、旅游网络营销、旅游电子商务运营模式与特征、旅游电子商务战略管理等内容。

此外,在授课中,还应适时加入案例分析和应用实践的说明,为课程提供丰富的实践支撑。

四、课程建设的建议

1.加强对教师的培训

旅游电子商务作为一门基于电子信息技术与旅游商务的交叉性课程,要求教师不仅要兼具电子商务和旅游商务学科的知识,而且还有具备一定的实践指导能力。但是从目前的教师队伍来看,师资偏弱的情况还较为严重,要搞好旅游电子商务的课程建设,必须要加强教师的培训,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从思想上认清课程对教师队伍的要求。旅游电子商务是一个综合性和实践性要求很强的课程,教师必须有扎实的知识储备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善于把握行业发展的最新动态,了解市场对相关人才的素质要求。同时,还要具备良好的教学设计能力和知识传授能力,善于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动力。

第二,创造条件,加强对教师人才的引进和培育。在引进和培育之间,我们认为培育的重要性更重要,因为旅游电子商务本身是一门新兴课程,对口人才稀缺,因此培育显得更切实际。为了提高教师的水平,首先,应该鼓励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在旅游企业一线搜集第一手资料,积累电子商务应用的实战经验,促进教师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提高。其次,是支持教师到校外课程进修和学习,邀请企业电子商务方面的专家进行专题交流,以扩大教师的知识视野,提高专业素质。再次要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调动教师的科研积极性,引导教师到实习基地搞调研、搞项目,促进教师综合能力的提高。

2.做好课程的实验实训工作

旅游电子商务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课程,设立课程目标时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而且应该努力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在授课中,必须打破教师讲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方式,努力做好课程的实验实训工作。

第一,尽量设立旅游电子商务实验室。在旅游电子商务的活动中,存在多种要素,如系统平台要素、交易角色要素、交易过程要素。系统平台要素是指旅游电子商务的web平台,包括软件和硬件;交易角色要素包括个人、旅行社、饭店、景点、银行、购物点等,不同角色对应不同功能;交易过程要素,是通过模拟实训,让学生掌握每个交易活动和过程。按照这样的思路安排实验室建设,使学生的学习能从枯燥的纯书本式教学中脱离出来,掌握符合旅游电子商务规律的工作模式。

第二,对于没有条件建设实验室的,也应该想方设法引进适用的教学软件,开展实操教学。后期的教学内容,比如旅行社电子商务、酒店电子商务等内容,要尽量让学生动手,如果没有真实的软件,仅凭课堂的PPT演示或者网页浏览介绍的方式学习,是无法让学生真正感受旅游电子商务的,更无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旅游电子商务的设计与实施。

第三,课程建设小组也应该认真总结教学规律,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一是合理设置教学情境,安排实训项目,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二是将校园课堂教学与企业观摩教学相结合,三是引导学生参与同教师、同业界的对话甚至是合作。通过这样的多维教学路径,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更为深刻的感悟和体会,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邵映红.高职《旅游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探讨[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0,(3).

[2]章牧.旅游电子商务[M].水利水电出版社,2008.

篇6

关键词: 职业技能 工程造价课程 实践教学

技能是职业学校学生的谋生之本,立足之本。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就是高素质的技能人才。加强实践教学,重视学生技能培养,是高职教育有别于普通高等教育的根本点。

现阶段,工程造价课程的课堂教学,普遍采用的是以教师理论讲授为主的单一式教学法。由于重理论,轻实践,课堂教学十分枯燥,无法培养学生具有熟练的职业技能。这就要求教师在发挥自身主导作用的同时,尤其要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注重在教学中体现职业技能。

一、开展项目教学,提升职业技能

项目法教学是目前培养实用型人才有效的教学模式。工程造价课程采用以案例为引导的项目教学法,课程采用的教学案例都来源于建筑工程实例,包括施工合同和施工过程中的签证单,完全是做实际工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由“单价”项引申定额的概念和作用(直接套用和换算、补充定额),由“定额号”“项目名称”和“单位”引出列项工作,由“工程量”引出工程量计算手算和计算机软件算量(这是工作量最大的一项任务),由“工程费用计算表”引出建筑安装工程费用的构成,这样就能很有联系地完成定额计价的教学基本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角色是导演者,其任务是引导项目教学的全过程。首先,教师讲解定额的概念和作用,接着在学生自主练习的过程中教师辅导说明定额项目与工程量计算规则,最后进行总结,对整个情况作出评价。这种与课堂理论教学内容密切结合的造价案例,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而且可以引导学生在案例计算中发现自己学习上的薄弱环节,从而加以弥补,提高自身的实际操作能力,提升职业技能。

二、造价软件的切入,加强职业竞争力

目前使用软件编制造价已经是行业发展的趋势。加大对应用软件的使用力度是教学改革的主要方向之一,也是学生未来进行造价工作并形成实践技能、核心专业技能的重要途径。为此,我在教学中引入了“鲁班软件”、“广联达软件”等造价软件的应用教学,结合多媒体教学让每个学生上机操作,学习编制造价的步骤、方法及技巧。通过之前已经手工计算过的工程实例让学生掌握如何利用造价软件完整地做一套施工图预算,从工程创建到工程量计算,综合费用取定等直至报表打印,使学生在工程实例的练习中熟练掌握每一个步骤。同时引入图形算量和钢筋算量,使学生能用各种类型的软件熟练地编制工程造价。作为教师,在教学的同时不仅要有意识地结合社会经济的发展趋势在教学中进行工程造价行业价格信息的灌输,而且要鼓励学生关注行业的信息和发展,了解行业的最新动态和行情,激励学生不断更新知识,学会自我学习,提高学生的职业竞争力。

三、完善系统训练,巩固职业能力

工程造价是一种技术含量较高的技能,一是要熟悉工程量计算规则及列项和计算工程造价,二是必须具备解决复杂的实际问题的能力,这都需要通过反复动手训练才有可能达到。理论课之后,我安排大量的课时系统地给学生做综合练习。针对学生的实际水平来确定案例的难易度,选择学生熟悉的教学楼为案例。要求学生做一个结算,并安排计算机上机训练。从分项工程到分部工程到单位工程,由局部到整体,我通过系统的练习,使学生基本具有了常用建筑工程造价的编制能力。在系统训练时我特别注意在工程量计算过程中重点训练学生的识图能力,包括读懂施工图的能力及准确找出构件尺寸的能力,并在训练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分析综合单价的构成,判断项目的综合单价是否合理。通过两三个工程系统的训练,学生熟练掌握了整套结算的工作步骤,具有了建设工程投标报价能力和实战能力,巩固了职业能力。

四、利用技能大赛,检验实践能力

如今在职业学校每年都举行技能大赛,通过技能大赛积极引导学生学技能、练技能、赛技能,同时利用技能大赛检验学生的实践能力。例如我校房管系组织的工程算量技能大赛,虽然平时教学中安排有预算实习,也要求学生掌握工程算量的基本操作,但是对于工程算量应达到的水平、完成一定工程算量所需的时间并没有量化要求,学生也没有真实的质量意识。通过组织工程算量技能大赛,参赛学生对工程算量标准和工程算量水平有了明确的认识,也知道了自己距离一个合格的预算员存在的差距,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进取心,实现了由“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房管系也通过技能比赛,进一步明确了工程算量实习的教学标准,增加了工程算量训练的时数和项目数,加强了实践教学训练体系的投入。由于技能大赛要求必须有真实的结果或数据,因此对比赛项目的设计、实施,都要求教师必须真干实做。这对来自院校没有实际动手经验的教师,也是一个实战学习的机会。教师通过指导技能比赛,找到了实践教学改革的一个切入点,为开展实践教学奠定了基础。

总之,在工程造价课程的教学中体现学生的职业技能是多途径的,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同时,项目法教学作为培养实用型人才有效的教学模式,还必须依靠教师丰富的知识作为支撑。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新要求,教师应不断学习,更新知识结构,掌握多种工程造价知识,这样才能积极稳妥地推进工程造价的课程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唐明怡,石志峰.建筑工程定额与预算.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知识产权出版社,2006.

篇7

关键词:城市水环境;水质污染;生态修复;绿色环保

Abstract: in the comprehensive improvement of the urban water environment and ecosystem restoration project, the construction of green ecological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ity home, is the current city relieve contradiction between supply and demand of water, improve the urban residents daily life work quality level, realizing urban social economy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sustainable and stable development the important action. On the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water environment problems after city, with many years experience, to the city water comprehensive environment and ecological system repair technology measures on detailed analysis research.

Keywords: urban water environment; Water pollution; Ecological restoration; Gree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中图分类号:X32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城市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城市人口急剧增加,城市面临着地下水环境性能变差和内河生态环境严重恶化等问题。如何加快城市水环境综合整治及生态系统修复重建工作,改善城市水环境和生态环境性能水平,是关系到城市社会经济可持续高效稳定发展的重要问题。因此,对城市水环境现存问题及其变化趋势进行认真分析,研究有针对性的综合整治措施方案,不仅有利于城市水资源的可持续高效利用,为城市经济发展提供重要物质基础,同时也能促进城市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1]。

1 城市水环境现状分析

城市人口急剧增长和城市工业化、商业化、经济化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推动城市向现代化方法快速建设发展。水资源短缺、水土流失严重、以及水环境恶化等是城市水环境综合整治及生态修复重建的三大技术难题,同时也是制约绿色环保、生态城市家园建设的重要因素。生态环境急剧恶化、水体水质严重污染、以及城市内河洪涝灾害逐年增加等一系列问题,也成为城市规划建设发展必须面临的重要问题。

1.1 供水水量不足,水环境人为破坏严重

城市工业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加上城市人口的急剧增加,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对用水量需求急剧增加,这在很大程度了加剧了城市供水供需矛盾问题。另外,在城市水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没有结合城市供水水源、规划年供水能力预测、规划年需水量预测等数据信息进行综合考虑。只是简单根据城市供水现存问题,采取在河流上游侧大量修建蓄水工程、引水工程等水利设施,这样导致枯水期由于人为修建水工建筑物的隔阻、拦截等影响,城市河流原有的水循环被认为破坏,导致有限水资源在河流上游侧就被拦截储蓄,造成河流下游城市河道中正常生态环境用水得不到有效保障,河流水环境被严重破坏,进而出现臭水沟等不利问题,直接影响到城市内河生态环境的正常良性循环,不仅影响到城市美观,同时还严重破坏城市河道中的水生环境,河道生态环境修复难度大大增加。城市河道中“三化”(即:河流平面形态直线化、河道断面几何规则化、以及河流加固护岸材料硬质化)等不利现象在城市河道中普遍存在,这样导致城市河道中生物群落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稳定性遭受大大破坏,河道调蓄自净能力大大虚弱。城市有些区域因经济发展而大肆破坏河道生态系统,甚至采取填河等措施,直接影响到河道正常蓄洪以及灌溉供水等功能。

1.2 与水争地,水体面积不断萎缩

城市建筑行业发展和城市化建设进程的加快,与水争地现象已成为城市水环境保护必须面临的严重问题。过度无序的开发抢占有限城市水环境用地,造成水体面积不断萎缩,给城市安全可靠用水埋下巨大水患。

1.3 城市污水乱排问题突出,水质污染相当严重

由于城市排污系统规划设计不太科学合理,加上城市居民水环境保护意识不强,城市河道不仅成为城市防洪排涝的主要河道,同时也成为城市居民进行日常生产生活污水和垃圾的处理场所,导致城市内河水水质污染十分严重,甚至出现发黑变臭、生态环境恶变等恶性循环,不仅直接影响到城市居民用水安全水平,同时还大大增加了城市水环境综合整治及生态系统修复保护工程的难度。城市水环境的严重污染和逐步恶变,导致城市内河中的水质普遍达不到城市景观绿化用水水质相关技术标准要求,这样大大降低了城市景观绿化美观水平,增大城市生态环境修复和绿色家园建设难度和成本。

2 城市水环境综合整治技术措施

2.1 加快城市供水水利设施的建设步伐,为城市提供充足可靠水源

根据城市河流和周期区域河系情况,建设一批重点的骨干水利工程项目,减少城市水资源供需矛盾程度。同时对现有城市水利工程设施,进行全面系统的排查,结合完善的除险加固和配套改造工程,尤其要积极发展小微型水利工程建设,巩固和提高城市现有水利工程的综合和运行效益,有效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2.2 充分调动居民水环境修复保护积极性,全面开展街村河道整治工作

要加强党员先进性教育培训,充分调动城市居民水环境修复保护积极性,全面开展村庄河塘疏浚整治工作,以城市内部村庄河塘疏浚工作为首,全面掀起城市城中村河道疏浚整治工作,按照“沟通水系、调活水体、营造水景、改善环境”等整治工作开展思路,有效推动城市水环境整治工作中在城市居民中自发开展。

2.3 建立完善系统城市污水收集系统,逐步回复城市水环境修复能力

建设污水处理厂、重新规划城市污水排放和雨水收集系统、加强城市防洪水利工程功能巩固工程建设等。科学合理地利用雨水、洪水等来涵养城市地下水源,这样不仅有效环境城市水资源供需不足问题,同时还可以增加土壤中的含水量,为水环境生态调节修复提供重要水源,并可以起到调节城市气候环境作用。

3 城市河流生态系统修复重建措施

3.1 缓冲区生态系统修复

缓冲区是指城市河流与陆地间的交界区域。缓冲区河流具有分蓄、削减洪水等功能;同时缓冲区城市河流与河漫滩间的水文连通性能是影响城市河流物种多样性和生态性能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城市河流缓冲区应结合当地地质、气象等条件,规划种植适应的植物带来有效控制城市河流缓冲区的水土流失,防止或降低洪水等对河道河岸冲刷,同时通过河流水生环境的自净能力对河流中的部分污染物起到一定过滤和净化作用,进而为鸟类、水生生物等提供栖息场所,改善城市河流缓冲区的水生环境,为城市河流的综合整治及生态修复奠定强大的基础。

3.2 植被恢复

植被恢复是城市河流生态系统修复工程中广泛采用的技术之一,它是利用植被来影响城市河流中河水的流动性能,提高河岸抗冲刷强度,降低城市河道泥沙沉积程度等。同时合理规划布置植被带,有助于构建城市河流生态廊道,进而改善河流中的水生环境和城市局部环境性能,保护城市河流中的生物种群的多样性,减轻洪涝灾害。另外,植被修复措施可以有效改善城市河流的水体水质,进而为城市景观绿化提供丰富的水资源供应,提供城市绿化景观休闲场所和多种生态服务功能,而城市建设绿色环保家园提供丰富的水资源。对于城市河流生态修复的植被搭配,应遵循植物进化法,即城市河道生态修复植被应包括草类、灌木、以及乔木等多类型多样性的植物种群,这样即可以为城市营造出丰富的绿色环境景观空间,同时也可以为其它生物种群提供栖息、繁殖等场所。通过植被修复,长期保障城市河道的生态水质,确保城市河流生态系统安全健康的生长发展[2]。

3.3 生物-生态修复

生物-生态修复技术是将生物自净能力与修复重建工程有机结合起来的城市河道生态系统修复技术,其具有工程总投资较少、管理费用低、能源利用率较高、以及可持续稳定发挥治污和生态修复等功能优势,在城市水环境综合整治及生态修复工程领域具有较高的应用前景。生物-生态修复技术利用城市河流自然生态系统中拥有的自净能力来净化水体水质,主要包括:人工曝气复氧、生物强化人工河道、生态沟渠、以及生态护岸等多种生态修复措施。

3.4 河流水生环境生态修复耦合系统

生态修复耦合系统是综合人工湿地、微生物、以及水生生物协同净化等性能,而通过合理的规划设计和搭配形成的河流水环境综合整治及生态系统修复重建系统,可以有效去除城市河道中的营养盐和有机物,进而达到修复城市河流水生环境的目的[3]。

4 结束语

城市水环境综合整治及生态系统修复重建规划工程,所涉及的部门和领域众多,亟待社会各界通力合作,确保工程高质、优质、稳定的建设发展。在城市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可持续稳定发展”理念的支撑下,城市水环境综合整治及生态系统修复工作,已成为相关政府必须面临的核心问题。在完善相应的城市污水综合治理和生态环境修复重建技术措施和法规政策文件保障体系的基础上,要形成“技术支撑-机制保障-系统管理”为一体的城市水环境综合整治及生态系统修复制度措施和管理模式,促进城市水环境质量和生态系统性能持续改善,创建“人水和谐”的绿色环境城市空间氛围。

参考文献

[1] 廖文根,杜强,谭红武,等.水生态修复技术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J].中国水利,2006(17):61-63.

[2] 刘文高,刘岳洲,张为民,等.浅议太湖流域水环境问题与水生态系统的修复[J].西南给排水,2009(3):6-8.

[3] 孙东亚,董哲仁,许明华,等.河流生态修复技术和实践[J].水利水电技术,2006,,3(12):4.

篇8

【关键词】工业建筑;民用建筑;管理

1 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

建筑物是指供人类生活、居住、学习、工作,以及从事生产和文化活动的房屋。建筑物按用途可分为三类:①民用建筑,指的是供人们工作、学习、生活、居住等类型的建筑。②工业建筑,指的是各类生产用房和为生产服务的附属用房。③农业建筑,指各类供农业生产使用的房屋等。

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就是质量形成的过程,对于工程量的管理要坚持事前控制,防范于未然,把质量问题放在工程管理的首位。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要注意以下几点:

1.1 技术支持。

无论是工业建筑,还是民用建筑,工程本身都是由许多环节构成的。在工程质量管理中,每一环节的设计与具体实施都需要足够的技术支持。缺乏了技术的支持,工程的质量必然难以保证,而且各工序之间的衔接也要有相应技术的支持。

1.2 严格技术标准。

为了保障工程质量,任何工程项目都有严格的技术标准。工程技术标准是由专业技术人员和工程师共同研究和制定的,具有性、客观性、可操作性的特点。只有工程各环节都严格按照技术规范施工,才能保证工程的整体质量。

1.3 严格检查隐蔽工程 。

在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施工中出现很多隐蔽工程,对于隐蔽工程的管理也是工程质量管理的重要环节之一,国内已经有很多成熟的、科学的管理理论和方法,只有工程管理者加强监督和监理,才能有效保证隐蔽工程的质量。

2 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的进度管理

工程的进度管理是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的主要管理内容之一,工程的进度不是单方面就可以保障的,而是需要设计方、施工方、投资方的通力合作,才能保证工程的整体进度。工程进度就是工程从立项、设计、预算,到施工、验收等步骤所需要的全部时间,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的进度管理,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2.1 加强各方联络,认真落实工程进度

在工程进度管理中,设计方、施工方、投资方要随时进行沟通与交流,各方要及时了解工程的具体进展情况,一旦发现问题,必须马上研究对策和解决方案,严格保证工程的进度。

2.2 要严格保证建筑材料的供应

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的施工都离不开建筑材料,建筑材料的供应一旦出现问题,工程的进度就必然会受到影响。因此,施工单位必须按约定将自己所负责采购的建筑材料、机械设备及时运送到工程现场,并及时提品合格证、使用说明书和检测报告等,确保工程进度不受影响。

2.3 投资方要按时支付工程款

工程款是确保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正常运转的前提,如果出现资金流转不畅,必然导致无钱购买建筑材料、工人罢工等现象,施工就难以进行。所以,为了保证工程进度,投资方一定要按时支付工程款。

3 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的验收管理

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项目的验收是工程管理的最后一道工序,一般可分为分项工程验收、分部工程验收、单位工程验收等几类。

3.1 分项工程验收 。

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验收中,一般分项工程由施工单位组织有关人员进行检查验收,并将验收记录提交监理单位,由监理单位核查确认。对于重要的分项工程和关键部位的分项工程,施工单位在自检合格的基础上,由建筑工程管理人员根据设计、图纸、规范和质量标准进行检查验收。

3.2 分部工程验收 。

与民用建筑工程的施工,常常需要分别承包给不同的部门来进行。分部工程一般是由施工单位各施工队组织有关人员在该分部工程所包含的分项工程验收的基础上,按分部工程的质量标准进行验收。对于重要的和关键的分部工程,在施工单位自检的基础上,由监理单位组织验收。

3.3 单位工程验收 。

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在单位工程完工后,首先由施工单位自检,在自检合格的基础上,向监理工程师提出验收申请。监理工程师在接到施工单位的验收申请后,应对单位工程的质量保证资料进行审查,并组织建筑工程管理人员、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建设单位、质量监督部门的人员进行现场检查,并将检查结果与合同、规范、标准相对照,最后判断该单位工程的质量是否达到规定要求,是否同意验收。

4 全面加强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的管理的创新

目前,我国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的管理已普遍实行的管理制度和方法,但是方法多是照搬、照抄其他行业的科学管理方式,并不完全适应工程管理工作的实际需要,在实际操作中,很多弊端和缺点都逐渐暴露出来,如果长期的硬性坚持下去,必将不利于整个建筑行业中的和进步。我们必须在现有工程管理方法的基础上,加以适当的创新,以满足建筑行业的整体发展需求。工程管理方法的创新需要从以下几点做起:

4.1 吸收和借鉴世界先进经验,对我国的工程管理方法加以创新

一些发达国家的建筑行业发展较悠久,在长期的管理工作中,早已形成一套完善的工程管理理论和方法。国内的工程施工单位要注重对国外先进管理理念的吸收和借鉴,但绝对不是全部将其拿过来,直接应用于国内的工程管理工作中。而是要对外国的工程管理经验做充分的分析与研究,并坚持“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的学习原则,结合国内工建筑行业的现状和行业发展需求,加以适当的创新,逐步形成符合建筑行业市场,并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

4.2 提高建筑工程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引导其主动参与工程管理方法的创新

建筑工程管理人员的素质决定了工程的质量和进度等诸多问题,因此建筑工程管理方法的创新关键在于建筑工程管理人员的素质高低。建筑工程管理人员只有具备了丰富的工程管理知识、工程施工常识、工程管理知识等基本技能,才能更好的完成工作,并对工程施工提供可行性、客观、有价值的意见。只有高素质的建筑工程管理人员积极参与到建立管理方法的创新工作中,才能有效改善国内工程管理方法较落后的现实。

4.3 在工程管理经验的基础上,对工程管理方法进行创新 。

我国工程管理工作虽然起步较晚,但是在多年的工程管理工作中,管理人员也积累了很多经验。建筑工程管理人员的工作经验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是工程管理发展与进步的基石。建筑工程管理人员只有在不断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对管理方法进行更新和完善,才能保证工程管理方法的不断创新。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优化设计

智能变电站建设作为我国“十二五”阶段中的重点项目,是智能电网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我国的电力行业发展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地提升,人民生活水平和工业水平均得到很大改善,致使人们的生活与工业生产对于电力的需求均提出了愈来愈高的要求,以致对电力行业也有着越来越高的要求,正因为上述原因,智能变电站实现二次系统优化已经成为非常迫切的工作需求。笔者通过多年的工作实践经验,对优化设计方案进行一定的分析。

1智能变电站中的二次系统进行优化设计概述

近年来电力技术发展愈发的快速,变电站智能化与信息化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2010年我国便开始进行智能变电站方面的试点建设,说明我国智能变电站已经发展到了全新的方向。其中智能变电技术也逐渐实现了向新领域的发展,它的发展和数字式互感器、计算机技术以及信息技术的支撑有着很大关联,智能变电站建设将会对传统变电技术实现彻底变革,在很大程度上提升我国变电站的集成化、智能化与自动化。对智能变电站中的二次系统实现优化设计,则是在电力科技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对智能变电站带来的全新需求,主要是要对变电站信息化加以逐渐地提升。通常而言,目前进行二次系统优化设计的主要工作内容有自动化系统网路、二次设备、智能辅助系统和状态监测系统等优化设计[1]。

2智能变电站进行二次系统的优化设计主要内容

2.1对自动化系统进行网络优化

从以往的数字化变电站逐渐发展成今天的智能变电站,其中自动化系统采用的核心内容始终为IEC61850标准体系,该体系所设定的变电站中的自动化系统采取分层分布形式的结构,在逻辑上将其划分成站控层、间隔层与过程层[2]。目前我国变电站所采用的组网方式大体上有如下三种方式,即站控层和间隔层采用以太网加SV总线加GOOSE总线加B码对时、站控层和间隔层采用以太网加SV点对点加GOOSE总线加B码对时、站控层和间隔层采用以太网加SV和GOOSE共网加IEEE1588对时,再加之保护直采直跳[3]。在进行自动化网络实现优化时应该从网络结构和交换机配置入手,对网络结构优化方面而言,可以采用如下方案,采取三层两网的模式,对站控层和间隔层的MMS网采取双星型结构,将GOOSE网与SV网实现合并,并且和IEC61588信息实现共网传输。对220kV电网设置星形双网,而110kV中的主变进线以外单元设置成单个星形网络,并对其中的测控装置实现跨接双网配置。对于交换机配置而言,可以将220kV交换机按照单间隔进行配置,而110kV交换机则按照双间隔进行配置,并与组屏方式相互对应,同时对交换机具有的光口数量进行优化。采取V-LAN方式实现流量控制,确保网络可靠性与快速性,为了解决变电站中无法有效监控网络运行状态的现象,将硬接点与基于V-LAN管理方面的交换机进行结合,这样能够保证不增加资金的基础上实现对交换机设备的运行状态监视[4]。

2.2对二次设备进行功能整合和配置优化

对智能变电站中的二次设备实现功能整合与配置优化所要达到的目标主要是提升变电站信息共享能力,进一步使其对一次相关设备的监控能力更强,使智能变电站能够实现一体化和信息平台的网络化,所以对二次设备进行功能整合和配置优化已经成为智能变电站建设今后的必然发展趋势。这项工作应该从如下几方面入手。其一,站控层中的监控主机实现将工程师站、高级功能、操作员站以及保护和故障信息子站等所具有的功能进行集成,取消以往专门设置的计算机五防系统、保护和故障信息子站、备用电源自动投入装置以及低频低压降负荷装置等,所有的功能都由变电站中的自动化系统独自具备[5]。其二,110kV线路、220kV线路及母联采取保护和监控功能集成装置,通过整合之后,能够减少主柜与交换机数量以及装置投资,并对网络结构实现一定的简化,有效地减轻运维工作量和节省建筑面积。其三,优化变电站使用的电源,对其中的自动切换装置进行优化,对具有相对较高交流供电稳定性的设备进行电源末端ATS的安装,保证能够进行自动切换,不再对变电站使用主变低压侧存在的自动切换装置进行设置,这样可以使回路更加简单和可靠,而且防止多重ATS出现时限失配导致重复动作,并减少大量的设备投资。其四,将故障滤波和网络分析仪进行科学整合,故障滤波与网络分析仪具有非常相似的运行原理,均通过对故障设备中的电磁设备作为主要的依据进行分析,最终得到故障原因,所以能够将它们实现整合,使两个设备能实现优势互补,并且能够有效地降低设备投资[6]。

2.3对状态监测系统进行配置优化

对于状态监测系统而言,对其实现优化能够更好的保证对一次设备进行实时监测时的效果,对此应该从如下几点实施优化。一方面,将状态监测系统和辅助系统主机实现整合,使其成为一个综合型的服务器,利用安全隔离装置使其和变电站中的自动化系统进行连接,从而能够通过监测系统与可见光及红外线设备的实时连接,利用其拥有的足够灵敏性,实现对设备运行状态进行及时与精准地判定。另一方面,对于主变压器方面的状态监测通常是对其中的油温、油中气体、微水以及铁芯电流等实现监测。DGA作为一项光谱分析技术,能够对多数故障和缺陷加以很好地反映,而且能够进行在线监测,不用对设备进行停电监测,拥有很好的技术和经济价值,超过四成的主变故障均是利用DGA得到及时发现的。通过对各类DGA监测原理进行分析对比,最终推荐选取燃料电池法作为基础原理的DGA监测方法,该监测方法中变压器油温能够对主变过热和绝缘老化等现象进行及时反应,为了使其始终成为重点监测对象,建议在主变压器上、下两端均进行油温监测。此外,对220kV避雷器进行放电次数和全电流方面的监测,通过对经济和技术等方面对比,将原有的阻性电流监测不再进行安装。避雷器方面的状态监测一般对全电流与阻性电流进行监测,其中全电流和避雷器绝缘状况间的联系没有阻性电流好,但是全电流监测能够更为简单的实现,只需在常规检测仪基础上加装通信接口保证具有4~20mA电流输出便可以,而且装置费用仅仅比常规设备提高6千元左右[7]。

2.4对智能辅助系统进行优化

智能变电站中存在的辅助系统分为诸多方面,诸如消防系统、安全警卫系统、照明系统、排水系统以及环境监测系统等,均是智能变电站中必不可少的构成部分。对智能变电站中的辅助系统进行优化所要达到的目标为使各个分系统间可以实现相互通话与交流,利用设备间快速的信息沟通,保证各个分系统间能够实现功能联动,可以对作业人员工作强度加以有效地降低,进而促进辅助系统的智能化与自动化水平地提升。对于智能变电站中的辅助系统而言,当前时期,视频跟踪功能尚不完善,事故发生前,无法进行故障预警,当事故发生后,无法为运行检修人员提供可靠的视频录像。所以,对辅助系统进行优化的过程中应该从如下两点入手,其一,视频录像功能,实现这一功能要通过众多的监控设备对变电站加以实时监控,使其能够在事故发生后对事故源进行分析,为事故分析提供有力的证据支撑。第二,红外热相判断功能,当前时期我国的变电站设备进行故障预警尚有不足,常常是在故障发生后进行检修,但是通过对红外热相进行诊断,能够有效地提升故障预报能力[8]。对此应该在辅助系统之中加装环境监测元件,并对视频服务器与后台服务器实现优化,加之对智能变电站中的配置加以优化,从而使变电站日常运行成本得以降低。

3结语

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信息技术以及光电技术等先进技术的发展对推动电力系统实现自动化、智能化、信息化等带来了应有的技术支撑,为电力系统智能化、自动控制技术和继电保护等带来了全新的改变,也导致保护、通信、监控、计量、远动、测量等众多专业领域间存在的界限不断地消失。通过对智能变电站进行建设,致使以往存在清晰界限的电气一次、电气二次专业愈发模糊,设计作为工程建设的基础内容,对整个工程有着最为直接的影响,通过对智能变电站中的二次系统进行优化设计,对于我国电网发展有着很好地促进作用,并为推动智能电网的建设和持续发展提供了良好地保障。

参考文献

[1]潘铮,王云茂.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在线监测系统的设计[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12,9(9):89-91,95.

[2]修黎明,高湛军,黄德斌,等.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设计方法研究[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2,11(22):124-128.

[3]娄悦,秦华,孙纯军.220kV西泾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的设计[J].华东电力,2011,5(5):732-736.

[4]纪陵,裘愉涛,仇群辉,等.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综合仿真培训平台设计和研制[J].浙江电力,2014,12(12):30-34.

[5]马凯,黄曙,侯艾君,等.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典型设计智能辅助方案研究[J].广东电力,2014,3(3):40-43.

[6]王克祥,王秀莲,李响,等.智能变电站网络通信引起的二次系统设计变化[J].电力勘测设计,2013,5(5):60-65.

[7]乔耀洲,赵晓冬,王斌,等.关于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优化及应用分析[J].河南科技,2013,6(6):22,29.

篇10

【关键词】安全;管理;建设工程

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建设事业的大幅度迈进,国家对各种建筑工程施工都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并颁布了相关的管理法规、条例以及地方法规,基于这种社会现状,建筑行业在施工的过程中其安全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但是由于在工作中管理工作人员水平参差不齐、管理策略和方法迥异,使得目前的建设工程施工中,安全管理工作仍然较为滞后,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因此在目前的工作中就需要我们结合各种先进的技术手段和管理策略进行深入总结和分析,针对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种种问题进行探讨,从而提出相关的预防和管理策略。

1.当前常见的安全管理问题

近几年来,随着建筑行业发展中,各种安全事故频频发生,这些事故的产生不仅严重威胁了国民经济的发展,更加制约了国民经济发展和国民经济的影响。就目前的政府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中还面临着种种不足与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1.1施工管理水平不高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与完善,大量的农民工涌入城市,进入建筑施工行业。这就难免造成了施工队伍和工作人员素质高低不齐,也造成了管理工作困难与影响。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仅造成了工程施工技术上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和差异,也造成了在工作的过程中存在着各种不足缺陷与问题,同时在工作的过程中施工企业和单位为了节省施工开支和提升工程效益,也没有对工作人员进行上岗培训,这就造成了这些工作人员在施工中严重缺乏安全生产意识,操作技术低下,自我防护能力较差的现象与影响。

1.2施工安全应对措施不完善

经过多年时间的社会发展,我国已经制定出了较为完善的法律法规和安全体系,但是建筑也的生产事故依然居高不下,究其原因我们发现,其中最为根本的原因在于我国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严重缺乏一套科学有效的管理体制和工作模式,使得多数工作人员和现场管理者在工作的过程中对于安全条例和规范认识不全面、流程不熟悉且在工作的过程中不曾全面落实和认真实行,使得这些技术和管理规范只是一种口号的形式。就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和总结得出,在目前的建筑工程项目中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是:首先,在施工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对于资料造假现象较为严重,同时不按照相关的施工规范进行建档和施工;其次在工程施工中对于脚手架搭设不够标准,安全管理力度和执行力度不够完善;再次,在施工的过程中对于模板支撑和基坑支护工程不够重视,其管理更是一个天马行空的说法,而未成得到良好的落实要求;第四,现场的各种线路布置混乱,尤其是以电线线路为主的带有安全隐患的线路规范应用不够实际和切实,这就造成了在工作的过程中存在着种种的影响因素,也使得在工程项目中存在着各种质量缺陷与隐患。总之,就这些原因进行分析和总结得出,目前的建筑工程项目中存在安全隐患和事故问题的最根本原因还是由于工作人员在施工的过程中安全意识担保,在工作的过程中不曾对自身安全和施工安全进行深刻、全面的了解和探讨。这就使得在工作的过程中存在着极多的缺陷与不足,也造成了相关工作人员的不够重视。

1.3缺乏先进的管理技术和信息技术

随着目前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在当前的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还存在着严重的质量缺陷,主要表现在目前建筑行业所采用的管理技术还是比较落后的,存在着很多的问题。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对建筑施工行业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新的管理技术和信息技术的诞生,为建筑施工行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和支持,使之与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要求相适应,也满足了广大建筑施工从业人员日益提高的安全要求和工作效率。

2.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的管理对策

2.1建立明确的安全方针、安全目标和安全计划[2]

安全方针是施工企业每个职工在开展安全管理活动中必须遵守和依从的行动指南;安全目标是企业根据安全方针的要求,在一定时期内开展安全工作所要达到的预期效果;;安全计划是制定实现安全目标的具体计划和措施。每个建筑施工企业的安全管理体系必须有明确的安全方针、安全目标、安全计划,才能把各个部门、各个环节的安全管理工作组织起来,充分发挥各方面的力量,使安全管理体系协调而正常运转。

2.2建立安全责任的考评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

通过考核和责任追究,目的是使企业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度真正落实到每个员工身上,使每个员工都能清楚认识自己所负的职责和责任,去做好自己应做的工作,同时,通过考核评定工作,能及时掌握安全管理工作所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预防措施,对不称职的人员及时做好教育工作和岗位调整调动工作。另外,对违规人员实行责任追究,这是体现到一个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责任制度能否得到贯彻执行的一个重要手段,其目的是使违反规章制度办事的人能得到及时的处理,但是,处理不是一种结果,而是通过一种违规事件,使其他人能真正吸取教训,举一反三,将工作、将制度的执行力做得更好,使每个员工真正懂得自觉去做好自己应做的工作,懂得自觉遵纪守法,为自己的工作负责。

2.3设立专职安全管理机构

为使安全管理体系卓有成效地运转,建筑施工企业各部门的安全职能充分发挥作用,就应建立一个负责组织、协调、检查、督促工作的综合部门,作为安全管理体系的组织保证。安全管理机构的设置,由建筑施工企业的生产规模、施工性质、生产技术特点、生产组织形式所决定。工程局、工程处设安全生产委员会,施工队设安全生产领导小组,班组设安全员。企业安全生产委员会由行政领导主持,各有关业务部门和工会的主要领导参加。

3.未来发展趋势

3.1事前控制,预防为主

安全生产要做到防患于未然,必须认真进行安全教育和安全技术培训。组织建筑企业的全体员工认真学习国家、行业和地方的有关法律、法规和规定;学习企业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安全作业指导书、劳动保护条例等;新员工上岗前要进行三级安全教育;特种作业人员必须通过安全技术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3.2职责分明,各负其责

《建筑法》明确指出:“建筑施工企业必须依法加强对建筑安全生产的管理,执行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同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规定“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负责”,“建筑施工单位应当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中也强调“施工单位应当制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保证本单位安全生产所需资金的投入,对所承担的建设工程进行定期和专项安全检查,并做好安全检查记录”。

4.结束语

安全生产管理是一门科学,它经历了从自发管理上升到科学的、规范的管理过程。随着新科技、新方法的出现,安全生产管理内容不断丰富,建筑企业应不断探求安全生产管理理论,建设符合自身发展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才能适应当前建筑业高速发展的新形势。

【参考文献】

[1]方东平,黄新宇.工程建设安全管理[M].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