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的开题报告范文

时间:2023-07-04 17:24:5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土木工程的开题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土木工程的开题报告

篇1

【摘 要】针对民办高校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毕业设计中普遍存在的不足问题,结合指导毕业设计的体会,提出了毕业设计在科学选题、过程管理及指导教师培养等方面的建议和措施,从而更好地保证毕业设计的质量,提高毕业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关键词】民办高校 ;土木工程 ;毕业设计; 指导

毕业设计是土木工程专业教学计划中最重要的一个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对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理论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核[1 ]。同时也是学生进入土木工程的设计、 施工、 管理和科研领域的开始[2 ,3 ]。由于学校类型和层次不同,因此,毕业设计应具有基本质量要求和层次特征,对于民办高校,要面对现实,采取措施,主动适应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保证毕业设计质量要求显得尤为重要。

1 民办高校土木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

民办高校由于学生综合素质较差、指导教师经验缺少,毕业设计工作存在着诸多的问题[1 ,2 ]。还有学校经费投入不足、学生重视不够、时间投入少等问题。有些学生在毕业设计的前期基本上不做任何工作,而到了后期,存在着严重的抄袭情况;有的学生到了结束时,根本拿不出来一份象样的毕业设计成果。这里面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如学校没有建立完善的毕业设计质量监控体系;学生的知识面偏窄,限制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薄弱等等。从目前的现状来看,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还是停留在建筑施工图、 结构施工图、 结构计算书和设计说明等四大内容基础上。此外,还有教师方面的原因,如毕业设计选题不当,毕业设计题目大多是假题假做或假题真做,缺少实际工程背景,涉及的实际问题较少,需要学生分析的客观资料不多,对学生要求过低等,没有在设计内容的深化和范围的扩展上进行探索,通常是指定学生按规定的形式和要求完成结构计算、细节设计、图纸绘制等,占据了训练过程的主要时间,而对工程项目全过程从立项、 基本资料收集、 方案比较的前期工作到施工可行性分析、 实际经济指标考核等后期环节重视不够,对与相关工程的配合了解甚少,因而对学生综合解决问题能力的训练是不足的[3 ]。因此,目前,民办高校毕业设计质量十分堪忧。如何办证毕业设计质量,采取过硬措施是当务之急。

2 着力打造毕业设计的基础条件,确保毕业设计质量

2.1 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是保证毕业设计质量之本. 教师是教学质量之本。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毕业生毕业后将直接到生产第一线从事设计、 施工、监理、检测、造价、咨询等工作,学生专业理论水平的高低,实践技能的强弱,直接取决于教师素质的高低。努力建设一支既能传授理论,又能指导实践的专业教师队伍,是城建学院一直努力探索和追求的课题。近年来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1)提倡专业教师积极参加住建部组织的执业资格考试,如注册建造师、注册结构工程师、注册监理工程师、注册造价工程师等;2)支持专业教师在不影响教学的前提下积极参与各类工程实践;3)要求青年教师每人必须参加至少一个学期的企业挂职锻炼;4)从企业引进理论功底扎实、实践经验丰富的高级工程师来充实教师队伍;5)要求教师及时了解本学科的最新发展动态,经常查阅现行规范,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拓宽视野。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教师在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方面善于教给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倍受用人单位的欢迎。

2.2 指导教师科学选题是保证毕业设计质量的关键. 题目决定了毕业设计的内容,是完成毕业设计工作的第一步,好的选题是毕业设计成功的一半。毕业设计题目一般是由指导教师下达的,对教师来说,毕业设计选题是一项艰苦的准备工作,如果选题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完成设计的积极性就不会高,这样就很难提高毕业设计质量。就此对毕业设计选题提出以下建议:首先,题目应基本反映现代科学技术工程设计、施工的发展水平。指导教师要提前半年甚至一年收集相关资料,对相关的工程问题应尽可能多的了解,仔细斟酌后再定题,并且在第七学期期末任务书要与学生见面,好让他们提前做好相关准备工作。其次,毕业设计的选题既要满足教学要求,又要结合实际工程。如综合楼、商住楼、办公楼、教学楼、实验楼等实际工程中应用较广泛的课题,这类课题虽然不大,但覆盖的知识面广。其三,为了与工程实际联系得更紧密,可以采取“真题真做”或 “假题真做”的方式,或建立校外毕业设计基地,把学生放到生产实践单位去做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如清华大学、 同济大学、 东南大学、 湖南大学等已有这方面的尝试[4 ]。其四,选题要有益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可以不拘一格选题,因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分配范围很广,所以毕业设计题目不应仅限于设计题型,可尽量选择与学生就业方向较近的题目(选题时已有学生找好了工作),这样将增强学生对工作的适应能力。设计任务书的布置,不但要考虑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要考虑培养学生适应各种工作的技能,因而设计任务书中应针对具体题目对建筑设计、结构设计、工程造价概预算编制、施工组织设计等方面做不同的设计要求,借此培养学生多方面的实践技能。

2. 3 学生做好知识准备是提升毕业设计质量的前提. 通过大学前三年半的学习,对土木工程专业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尽管在教学中学生经历了很多的课程设计、课程实验、认识实习、生产实习等诸多实践教学环节的训练,由于大都以课堂教学为主,学生对本专业的工程技术问题多以点状形态记忆,对土木工程的全貌缺乏认识。要把学生点状的知识连成线、形成面、构成体,使学生对土木工程有较为完整的概念,毕业设计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过程。在毕业设计准备阶段,1)要求学生做好知识的准备:即复习巩固基础知识,认真参加毕业实习,了解本专业的学科发展动态及土木工程设计、 施工、 管理等方面的相关知识。2)能力的准备:要逐步培养查阅文献资料、分析文献资料的能力;培养调查、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查阅外文资料的能力;提高计算机应用能力;树立吃苦耐劳精神和团队精神;养成脚踏实地的工作习惯。3)做好选题准备,根据自身的知识结构、能力状况、兴趣爱好,选好毕业设计课题。学生是毕业设计的主体,做好这些准备工作是提升毕业设计质量的前提。

3 建立毕业设计监控体系,加强毕业设计过程指导

3.1 开题指导. 对这一环节的控制主要是对每一个学生进行开题检查。在毕业设计前段,学生查阅大量相关资料,对所选课题的建筑、结构、施工组织等部分进行初设计即对这几个部分要做什么、怎么做胸有成竹,完成建筑设计方案。应先由指导老师审核设计方案,学生设计方案经指导老师同意后方可参加开题报告。由教研室组织相关教师进行开题报告,开题报告时由学生介绍方案特点、水平及效益情况,教师帮助分析优缺点,提出修改意见。另外学生必须回答老师提问,考察学生毕业设计准备情况,根据学生情况与会教师给出分数,达不到要求的学生不得进行下一阶段的设计工作。学生建筑设计方案一旦最终确定,指导教师将其记录在案,学生据此开展毕业设计,未经指导教师许可,不得进行原则性修改,以防学生抄袭。

3.2

毕业设计过程监控与指导. 方案设计确定以后,在施工图设计阶段,分为建筑专业设计、结构专业设计、施工组织等几个步骤交叉进行。这是土木工程毕业设计的主要环节,要求指导老师每天到毕业设计室进行指导,随时答疑,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避免返工,并适时举办相关专题讲座,主要是讲解设计技巧和工程项目设计中所遇到的具体问题。在建筑设计完成后,再组织全体老师进行中间检查,主要检查设计进度和结构设计质量,交叉审查学生设计的第一版建筑图纸,指出设计中的问题和不足,启发学生找出修改的方法并由指导老师审查学生拟定的结构方案和措施是否安全可靠,是否经济适用和技术先进。只有通过建筑和结构相互衔接达到共识后,才能转入结构计算和结构图绘制。在结构设计中,指导教师及时审查和帮助确定结构计算简图,指导计算方法的选取。建立学生考勤制度,由学生自己完成每周的进程检查,教师核查,并结合完成的实际情况给出评语,以供指导教师评定成绩提供依据。院系质监小组进行不定期的抽查,若发现问题,及时对学生或指导教师提出整改意见。

3.3 最后把关. 在毕业答辩前评阅教师和指导教师要对学生的毕业设计成果进行审查,只有审查合格后毕业设计的学生方可参加毕业答辩。并建立责任追查制度,对原则性错误,指导老师要负责任。

4 合理评定成绩,激发学习热情

毕业设计成绩评定由三部分构成:指导老师评分、评阅老师评分及答辩评分。其中指导老师评分可根据工作态度、独立工作能力、毕业设计进行情况、图面质量、业务水平、创新能力、遵守纪律情况等进行综合评分,评阅老师主要从专业审图师的角度去评分。答辩评分主要根据答辩小组对学生所设计的课题提一些相关问题,考查其设计成果是否为个人所为,考查学生对新规范、新标准的熟练程度,能否解决不同工程背景的一些实际问题,设计是否有创意等。根据学生答辩的情况由评委老师综合给出评定成绩。答辩时,教师提问后要当众点评,对学生的回答要给予正确与否的解释,一来可促进教师严谨治学,二来给学生打分时避免盲目性;当众点评可避免印象分,保证了答辩成绩的公平、公开、公正。点评时,老师尽可能多的予以鼓励,使答辩学生和旁听的学生产生成就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5 结语

毕业设计是提高培养质量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通过这一环节的实训,学生对设计、施工、科研工作的全过程有了相对完整的认识,为毕业后从事工程领域的设计、施工、研究、 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因此,对于民办高校来说,不断进行毕业设计的实践探索和思考,从而更好地保证毕业设计的质量,提高毕业生的综合素质是非常必要的。

参考文献

[1] 刘铮 王海莹 孙俊. 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模式研究[J ] .高等建筑教育,2004 (3)

[2 ]

夏鲁惠.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教学情况调研报告[ R] .高等理科教育,2004 ,53 (1)

[3 ]

廖志凌 邵学军 刘贤兴. 高校本科毕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 .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 ,2004 ,26 (2)

篇2

依据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全日制工程硕士课程体系需要适应的目标,构建以基础理论与知识、专业素养与能力和科学系统的思维为三大平台的复合课程目标体系,见图2所示。三大目标的实现自下而上,同时相互配合,发挥整体作用。第一平台为基础理论与知识,是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所要掌握的基础理论。其中数理类知识包括数值计算、应用数理统计、结构动力学、有限元分析等课程,学会应用数学模型和物理方法进行理论计算和试验分析;计算机类课程包括数据库设计与实现,通过程序设计帮助实现系统模拟仿真等;专业基础课程包括高等钢筋混凝土结构、高层结构结构分析与概念设计、工程结构减振与控制理论等,学会房屋建筑工程结构设计、控制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课程体系改革与评价与优化原理与方法;专业课包括现代工程施工组织、高层结构工程施工技术等课程,掌握专业前沿知识;交叉类课程包括建设系统工程、工程经济学原理与应用、现代管理原理与方法,培养学生交叉学科视野和系统思维方式;实践课包括实验、设计、模拟、校内外实习等,锻炼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人文课包括英语、哲学及德育等课程,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第二平台为职业素养与能力的提升,它建立在基础理论与知识的平台上。职业素养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工程职业道德、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丰富的人文科学素养;学习能力要求学生具有信息获取、知识更新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要求具有综合应用建筑与土木工程理论、独立地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设计能力要求学生具有开拓创新意识和进行建筑产品开发设计的能力,以及建筑工程项目集成的基本能力;创新能力要求学生具有由跟随创新、集成创新和原始创新组成的技术创新能力;管理能力要求具有良好的组织管理能力,较强的交流沟通、环境适应和团队合作能力[3]。第三平台为科学系统的思维,是在基础理论与知识的学习和专业素养与能力的培养中逐步形成的。系统性思维要求学生从全局的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直觉思维和逻辑思维,具有统筹与预见能力。

复合型课程的支撑体系

为了顺利实现课程体系改革的目标,构建自内向外的复合型课程支撑体系,内部为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外部为导师队伍建设和产学研结合,如图3所示。

(一)课程设置

一要加强实践课程,包括实验、设计、模拟、实习等,处理好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比例关系,提高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工程硕士研究生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二要加强交叉课程建设,合理调整技术、管理、经济、法规课程的比例,使工程硕士研究生立足于“大土木”工程背景之下,概览建筑与土木工程各学科相互间交叉、渗透和融合的特征,拓展专业并形成较高的视野;三要加强人文课程,通过专题课或者学术讲座的形式,丰富研究生的人文科学素养。

(二)教学方法

教学内容首先要更加重视其宽广性、应用性和实践性,培养工程硕士研究生的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4];其次要反映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最前沿的知识,使研究生熟悉研究方向的新动向,增强科研兴趣;同时要做到与后续课程和论文研究的有效衔接,减少研究生课程学习的盲目性。教学形式要以研究型形式为主,如讨论式教学、参与导师课题等,实现研究生从被动接受到主动钻研的有效转变,教师起到启发引导的作用。教学方法还要灵活多样,如模拟软件、实地调研等,优化教学过程并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三)考核方式

考核方式的改革首先要改变本科阶段一贯的终结性考核制度,将课程互动评价、阶段成果和终结性考试三部分作为每门课程的成绩。在论文或设计研究阶段,要加强论文开题、阶段报告、中期报告和论文答辩的过程考查,提高专业学位的授予水平,改变目前中国“严进宽出”培养模式的不利局面;其次,要将理论课程与实践活动结合,评价学生理论知识掌握情况和与之对应的实验或实践活动完成情况,形成多元化综合评价体系,促进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四)导师队伍建设

导师是研究生学习和生活的指导者,导师的责任感、知识结构和学术水平是保证研究生质量的关键因素。因此,要建立公平的竞争机制对导师严格遴选,从源头上提高导师队伍水平;要鼓励导师定期深入企业了解生产实际需要,与企业合作开展科学研究工作,推动科研成果的转化。这样一方面促进导师知识结构的不断更新和学术水平的持续提升,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导师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有针对性的指导能力。

(五)产学研结合

学校一方面吸纳社会上具有一定学术造诣的同行专家加入导师队伍,不仅满足工程硕士研究生规模扩大的需求,而且将行业课题带进学校;另一方面通过加强与建设领域内的投资建设、项目管理、工程设计、施工总承包、工程咨询等单位的联系,使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工程硕士研究生达到其课程学习内容适应企业和社会需求,论文或设计选题来源于工程实践的目的。

课程改革的评价体系

根据复合型课程的目标体系和支撑体系的内容,建立相应的评价体系。结合层次分析法对评价系统进行分析,计算各指标权重,进行方案层的优先排序。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笔者设计调查问卷,由国内相关高校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的专家对各指标权重评判,结果如表2所示。表2数据显示,建筑与土木工程全日制工程硕士课程评价体系的一级指标中,相对重要程度依次为:课程设置、导师队伍建设、产学研结合、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二级指标中,课堂授课、实验、设计和实践课程的合理安排、学生参与行业单位的项目实践和导师的学术水平是最重要的三项内容,也是建筑与土木工程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课程体系改革的首要任务。

课程改革的建议

(一)优化课程设置

优化课程设置是基础,关键要合理安排课堂授课、实验、设计和实践课程比例,形成以实验、设计和实践课程为主,理论授课为辅的课程结构。通过适当减少人文课程学分和课时数、增加学科基础课和专业方向课的实验和设计环节,以学科基础课和专业方向课将实验和设计为课程主线,增加实践课程的时间安排等优化课程设置。这样的课程结构更有利于工程硕士研究生主动吸收知识和掌握研究方法,提高研究生在科研工作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加强导师队伍建设

加强导师队伍建设是关键,侧重提高导师的学术水平。针对面向实践的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要改变以往以论文、论著和科研成果的数量作为衡量导师学术水平的单一指标的不利局面,将导师带领学生参与企业实践和社会课题也纳入导师学术水平评价体系。学校应对全日制工程硕士导师加强工程实践训练,同时吸收不同学科领域的专家、学者和实践领域有丰富经验的专业人员担任兼职导师,承担部分教学指导工作。“双导师制”培养学生,形成优势互补,从而改变导师过于理论化的学术现状,引导导师重视工程实践,全面提高导师的学术素养。

篇3

关键词: 工程管理;培养方案;社会对接

1.工程管理专业培养方案编制通识

1.1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由土木工程技术知识及与国内、国际工程管理相关的管理、经济和法律等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组成的系统的、开放性的知识结构,获得工程管理工程师基本训练,能够在建筑施工企业、工程咨询机构、建设行政管理部门、金融机构等国内外土木工程领域领从事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招投标文件编制、施工管理、工程决策及工程项目全过程管理与控制等方面工作,具有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高级应用型复合人才。[1]

1.2培养要求[2]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与能力:

1.掌握土木工程技术基础知识,与国内、国际工程管理相关的管理理论和方法,相关的管理理论和方法与相关的法律、法规;2.具备综合运用上述几个方面的理论、知识、技术和方法从事国内、国际工程的技术管理、专业管理、综合管理和全过程管理的基本能力;3.具备对工程管理专业外语文献进行读、写、译的基本能力;4.具备运用计算机辅助解决工程管理专业及相关问题的基本能力 ;5.了解国内外工程管理领域的理论与实践的最新发展动态与趋势。具备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具备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达能力;6.具备相关行业与领域工程管理类(建设类)专业人员国家执业资格要求的理论知识 。

1.3主干学科和课程设置

主干学科:管理科学与工程、土木工程。

主干课程:工程图学、工程结构、建筑施工技术、管理学、运筹学、管理信息系统、工程经济学、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工程估价、工程项目管理。

主要实践环节:课程设计、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

主要专业实验:工程材料、工程经济学、工程估价、工程项目管理、工程信息管理。

学制:四年。

2.大多数高校工程管理专业培养方案编制认知

2.1专业设置与结构调整 。本专业是根据学院发展规划和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管理规定》等文件精神,依据社会发展需要,结合学校的办学定位和办学条件而设置的。[4]在专业设置上,工程管理专业坚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发展应用型学科专业为重点,兼顾学科专业结构的优化,对人才的社会需求和就业形势进行了充分论证,保证了学科优化与社会对人才需求的统一。

2.2人才培养方案 。工程管理专业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以管理科学与工程为主干,土木工程、经济学为支撑,在“厚基础、宽口径”的原则下,以服务行业、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为导向,构建专业人才培养与建造师、造价工程师和监理工程师等执业资格准入相结合的特色专业,突出实践教学,紧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

按照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要求,培养方案把教学内容分为三大教学平台(通识教育平台、专业教育平台和实践教学平台)和四大(管理科学与工程基础模块、土木工程技术模块、工程项目管理模块及工程投资与造价管理模块)教学模块。

2.3教学内容与课程资源建设 。培养方案制定了详细的教学计划,明确了各种课程与教学环节的地位和作用,确定了合理的时间分配比例。本专业制定有完善的课程教学大纲、实纲,实习任务书,毕业设计任务书及指导书等教学文件;制定有各门课程的教学计划以及教学进度安排;编写有实践环节的教学大纲和教学指导书等;在教学计划中开设了足够的专业基础和专业选修课程,占总学分的24%左右;学生跨学科公共选修课程不低于9分,满足学生多向发展需要。

重视网络课程和主干课程建设,目前建设有4门院级网络课程,学院重点建设主干课程3门。

鼓励教师合理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80%以上的课程采用多媒体教学;在教材选用方面,根据人才培养定位,注重选用应用性较强的教材。

2.4实验教学 。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开设了一定数量的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项目。平均每学年开设实验项目近15项,实验开出率100%,为学生提供课余实训。

2.5实习实训 。工程管理专业在第2学期、第4学期和第8学期分别安排认识实习1周、生产实习3周和毕业实习8周,共 12周,此外还安排1周社会实践时间。

采取集中实习与分散实习相结合的方法,分散实习学生占40%;集中实习学生占60%。分散实习的学生自己寻找实习单位,承担实习单位的技术或管理工作,并且带薪实习,责任心强,实习效果很好,受到用人单位的肯定。

集中实习的学生,指导教师和教研室负责联系实习单位和实习工地,统一安排。在施工岗位、监理岗位或咨询公司等承担一些具体的技术或管理工作,得到一些工作的训练。

学生实习期间,均为毕业设计(论文)开题积累了第一手资料,获得了实践经验,做了充分的技术准备。实习开始,系部和教研室集中进行实习动员,讲解实习计划,基本要求,强调实习安全。

在实习的过程中,系加强管理,动态跟踪,指导教师每周考勤,填写实习指导记录,解决实习中出现的问题,保证了实习安全顺利完成。

实习结束后,要求学生及时提交实习鉴定,实习单位反馈意见表,对指导教师的指导进行反馈。每位教师及时批改实习日记,实习报告,打出实习成绩,写出实习评语,及时对实习反馈意见进行统计、分析总结。

2.6毕业论文(设计)与综合训练 。毕业设计(论文)的完成分为五个环节:选题、开题、写作、指导教师认可和答辩,在上一环节完成之前,学生不得进入下一环节。论文严格实行指导教师负责制,出现论文质量问题由指导教师负完全责任。实行校内外专家指导下的选题制度和教研室集体开题制度,组织专业教师对毕业设计(论文)提纲进行集体研讨,鼓励选择应用性强的设计类题目,减少理论性论文类题目。做到了每人一题,设计类选题占82%左右;来源工程实践、科学研究的题目达70%以上。[3]

3.河南地区建筑企业对本专业的人才需求标准

3.1河南六建建筑集团有限公司 。河南六建建筑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晁鲁先生介绍:“目前本公司对工程管理专业需求量相对较大,但学历层次有所提高,针对建筑工程专业本身特点而言性别主要以男性为主。由于工程管理专业学科的交叉性特点决定,本专业毕业生不可能面面俱到,但应力求有专业特色。目前针对工程管理专业,我集团公司每年都会从高校毕业生中招聘一些从事施工组织设计、造价文件编制的大学生用于市场部从事投标工作,也会招聘懂一些施工技术、测量的大学生做为管理人员,也就是技术员,如果按在校学习时间测算,就业前应有至少一年的实践实践经验。”

3.2河南技改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河南技改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梁先生提出:希望本专业学生在学校要加大施工文件编制,譬如应具有投标文件编制和可行性报告编制(自建自用房)的能力,要普及施工技术和施工管理的基本知识,再加上实践上的指导,基本就适应公司发展需要了。

4.2015版工程管理专业培养方案

4.1修订原则 。在修订工程中,严格按照洛阳理工学院十三五规划要求,立足服务于地方经济,以创建应用型本科院校为根本宗旨,结合2009版、2011版、2013版工程管理专业培养方案,修订出2015版培养方案。

4.2修订思路 。为了提高社会适应率,使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能够学以致用,拟提高实践教学环节在总学时中的比重。另外考虑工程管理专业的专业特色,使任课老师能够发挥专长,授课更加专业,拟采用土木技术类课程由土木工程学院承担,基础类课程部分由机械和材料学院承担,纯财务课程由会计学院承担。工程管理系仅根据专业特点承担专业课和部分技术经济类专业基础课。 (作者单位:洛阳理工学院)

参考文献:

[1] 天津理工大学工程管理专业培养方案(2010);

[2] 江西理工大学工程管理专业培养方案(工程造价方向)(2009);

篇4

[关键词]土木工程专业 实践教学 人才培养

土木工程专业具有很强的工程性,因此,实践教学是该专业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专业人才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专业素质的重要环节和关键途径。近年来,由于高校教育不断扩招和教育资源投入相对不足,在实践教学环节中出现了诸如实践教学体系设置和内容安排不完善,实践环节的教学管理、师资队伍建设不足等一些急待解决的问题。[1]本文从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开展学科竞赛、依托信息化教学以及加强实践教学配套建设等方面对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进行了探讨。

一、整合优化实践内容,构建实践教学体系

目前大多数高校的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主要由实验、实习、设计等环节构成,涉及到大部分专业课程,是知识与实践的桥梁。但是,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观念,实践教学从属于理论教学,学时偏少,且内容主要根据理论课程进行设置,相互关联不大,彼此间缺乏有机的统一。[2]实验中验证性、演示性内容过多,设计性、综合性、创新性实验较少,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为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应充分重视实践教学。在实验教学中,应分析各实验内容之间的衔接,整合实验课程,创新实验内容,建立实验教学体系,避免内容交叉重复,节约有限的实验学时。例如“土木工程材料”、“材料力学”、“混凝土结构”等课程中,均含有钢筋和混凝土材料性质的实验内容,在完成必要的验证性、演示性实验后,可将这几门课程的实验综合在一起,设计性成综合性实验。学生自行设计钢筋混凝土梁,从材料的配合比、构件的制作到加载破坏观察分析,学生都全程参与,这不仅加深了对知识的全面理解,更培养了他们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习教学中将学生从单一的课堂中走出来,来到工地现场,结合工程实际,提高学生的实践经验,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实习包括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等一列环节,由最初教师带领为期一周的参观认识实习,逐步深入到以小组为单位为期3-4周甚至更长的生产和毕业实习。为保证实习质量,对于分散实习,我院采取了监控措施,指导教师利用现场指导、电话、电子邮件联系学生等多种方式进行管理,并由施工单位和指导教师共同填写指导记录表和实习鉴定表,建立实习反馈制度。

设计包括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课程设计过程中,指导教师针对设计任务,提出具体要求,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大胆讨论、分析比较多种设计方案。在整个环节中,教师做好指导记录和总结工作,不断提高指导的质量。毕业设计是实现大学本科教育培养目标的重要阶段,是深化、拓宽教与学的重要过程,是对大学期间所学专业知识的全面总结。包括开题报告、外文翻译、论文大纲、中期检查、论文答辩、成绩评定等多个环节,学生在长达一个学期的设计中,充分锻炼了独立探索的能力。

二、大力开展学科竞赛,拓广实践教学内容

学科竞赛是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组合与判断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应用实验基本技能、发挥创造性的过程。[3]它改变了以往的演示、验证实验,拓展了综合性实验内容,极大地促进了实践教学的改革。对于低年级学生,可以参加数学、物理等公共基础类竞赛,中高年级学生参加力学、结构设计等综合设计类竞赛,全面提升学生创新能力。在日常课堂教学中,适当增加竞赛内容,引导学生思考讨论,而在实践教学中,将已开展的学科竞赛内容分解,研发适合开展的新的综合性实验教学项目。同时打破灌输式的陈旧教学方法,建立科学的考核体系,即不再只是重视结果,而是突出他们设计、操作、数据整理、工作态度等全过程内容,可以大大激起学生对实验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创新潜能。

为确保学科竞赛有序进行,学校出台一系列管理实施办法,各级部门相互协调,二级学院做好竞赛的宣传、组织工作,选拔优秀负责的教师进行指导,对获奖的学生和教师给予奖励,发挥激励作用。开放实验室,是对实验室时间、空间、实验项目和仪器设备等的全方位开放,这是开展学科竞赛活动和提升实践教学内涵的重要环节。竞赛准备期间,实验室提供各项保障工作,非竞赛期间,根据教师研发提供的项目,学生可在开放实验室进行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研究,不断培养他们的实践创新能力。

三、充分依托信息化教学,提升实践教学质量

土木工程专业中,一方面由于荷载参数变化复杂、实体试验成本过高、破坏实验有危险性等因素,很多工程结构无法通过实验去验证,另一方面,实习时间有限,学生只能学习实际工程的局部内容。为了让学生对实际工程项目的具体内容和施工组织管理有更深入全面的了解,在教学上,可以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充分发挥多媒体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数字影像技术等现代化信息技术功效,将施工现场的内容搬进课堂,学生通过室内实习提高实践能力。[4]同时,学校应加大计算机模拟仿真技术的开发,培养学生对各种应用软件和分析软件的使用技能,对不便于开展的实验以及难度较大的设计进行深入研究,提升实践教学质量。

四、 加强教学配套建设,提高实践教学能力

首先,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特别是青年教师的培养。建设一支结构合理、业务过硬的实践教师队伍是提高实践教学能力的基本保证。积极鼓励教师参加各类工程实践活动、业务培训,邀请相关企业的同行、专家进行学术讲座,担任实验、实习、设计教学的校外指导教师,通过不断交流,可以提高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

其次,加强实践教学资源建设。随着高校不断扩招,学生人数激增,学校的实验教学和实习基地资源都变得非常紧张。因此,一方面可以引进来,吸引企业到学校创建实验室,进行校企联合,让学校、企业、学生都受益;另一方面可以走出去,积极与相关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形成稳固的校外实习基地。

第三,加强实践教学规范管理。建立、健全实验、实习、设计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如实验仪器设备管理办法、指导教师工作职责、考核方法和标准等,并在教学过程中严格执行,使实践教学有序的开展。

五、结语

实践教学是学生掌握知识的重要环节,通过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开展学科竞赛、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加强教学配套建设等多项改革,经过学校、学生、企业等方面共同努力,学生的工程意识和实践能力将会大大提高,实现土木工程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的目的。

基金项目:本文系“金陵科技学院2012年实验管理专项课题(项目编号:syzx201208)”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阮建凑,陈颖.基于卓越土木工程师培养的实践教学研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7:166-167

[2]刘勇健,李友群,刘广静.加强实践性教学培养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J].高等建筑教育,2008,17(5):107-109

[3]李金昌,林家莲.实践教学与学科竞赛相结合,促进创新人才培养[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28(11):1-3

篇5

论文题目:武汉某高层建筑钻孔灌注桩的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

学号:

学生姓名: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

指导教师姓名: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

201x年月日

开题报告撰写要求

1、开题报告作为毕业论文(设计)答辩委员会对学生答辩资格审查的依据材料之一。此报告应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由学生在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前期完成,经指导教师认可后才能进行论文撰写。

2、开题报告内容必须按我院统一设计的电子文档标准格式。模版中的省略号(......)可删除,但所有文字部分不得删除.

3、学生选题通过后,选题所需查阅的参考资料及文献查询方向、范围可与指导教师协商。

4、所有正文内容字号为:宋体,小4号字,行距为22磅。(操作方式:点击功能栏中的格式---点击段落---点击固定值----选22磅行距)

5、标题都为:宋体加粗—4号字,行距为22磅。

6、有关年月日等日期的填写,一律用阿拉伯数字书写,如“2010年11月11日”。

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1.本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本选题目的要明确,充分阐明该选题研究的重要性,说明清楚其理论和实际意义,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建议400字左右

钻孔灌注桩由于其具有承载力高、可以穿越各种土层、对周边环境危害小等优点,在高层、超高层的建筑物和重型构筑物中被广泛应用。钻孔灌注桩在施工时都要把桩孔位置处的土排出地面,然后清除孔底残渣,安放钢筋笼,最后浇筑混凝土,整个施工过程工序较多,且属于地下或水下隐蔽工程,如果施工中操作不当,就可能会出现卡管、坍孔、钻孔偏斜、断桩等质量缺陷,影响桩身的完整性和单桩承载能力,从而对整个工程安全造成威胁。例如锦州女儿河大桥、锦州小凌河大桥、锦州大凌河大桥、沈山高速公路孙屯大桥、晋夏一级公路高家堡桥、株洲市石宋大道、上海轨道交通6号线港城路等项目分别发生了坍孔、钻孔偏斜、扩孔缩孔等工程事故,不仅拖延了工期,而且给工程造成了不应有的损失和浪费,影响了工程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由此在事故发生前的施工中采取一定的防治措施来减小事故发生显得极其重要。因此,有必要针对具体工程、地质等条件,探讨钻孔灌注桩的施工过程及质量控制方法,以确保工程质量。

本文将以武汉某高层建筑所采用的钻孔灌注桩的施工为例,应用本专业所学的课程,参考本专业相关的规范要求,论述钻孔灌注桩的施工工艺、质量控制要点及成桩质量检测,并对钻孔灌注桩施工中常见的事故原因进行了分析,进而提出防治措施。以对类似工程的施工提供一定借鉴作用。

2.国内外关于该论题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应结合选题,与参考文献相联系,是参考文献的概括,需要说明国内、国外的发展情况。

钻孔灌注桩系指在工程现场通过机械钻孔、钢管挤土或人力挖掘等手段在地基土中形成桩孔,并在其内放置钢筋笼、灌注混凝土而做成的桩。

钻孔灌注桩是按成桩方法分类而定义的一种桩型。灌注桩由最早的100多年前的1893年,因为工业的发展以及人口的增长,高层建筑不断增加,但是因为好多城市的地基条件比较差,不能直接承受由高层建筑所传来的压力,地表以下存在着厚度很大的软土或中等强度的黏土层,建造高层建筑如仍沿用当时通用的摩擦桩,必然产生很大的沉降。于是工程师们借鉴了掘井技术发明了在人工挖孔中浇筑钢筋混凝土而成桩。于是在随后的50年之后,即20世纪40年代初随着大功率钻孔机具的研制成功首先在美国问世,二战后,世界各地特别是欧美发达国家经济复苏与发展,时至今日,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发展,钻孔灌注桩在高层、超高层的建筑物和重型构筑物中被广泛应用。当然,在我国,钻孔灌注桩设计及施工水平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我国的灌注桩工程1963年诞生在河南省,以后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钻孔灌注桩在我国被广泛应用于高层建筑、地铁车站、城市立交桥、公路及铁路桥梁、大坝基础等领域、其成孔工艺及设备也在不断发展和改进。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其应用越来越广泛。

目前国内外对钻孔灌注桩的研究如下:

(1)对特定土层中影响钻孔灌注桩承载力的因素分析

张锦栋等对穿越软土钻孔灌注桩的质量问题进行分析。他们认为由于桩侧、桩端土层性质、桩身混凝土质量等都会影响钻孔灌注桩的承载力。由于桩底软土、沉淤厚度、成孔时间及技术等会对桩的承载力产生一定影响。软土的特殊性质,经常会出现一些质量问题。坍孔、钻孔偏斜、扩孔缩孔等都是钻孔过程中较易出现的质量问题。在实际施工时,必须根据场地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施工机具、清孔方法及成孔时间,增大孔壁粗糙度,减少沉淤及泥皮厚度,以增大桩侧阻力;为提高侧阻力发挥,桩端应尽量置于相对较硬的土层上;同时,也要尽量延长成桩时间,避免不必要的超载预压,以提高桩的承载力;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尽可能采用后压浆技术,减少沉降。

(2)对超长钻孔灌注桩承载性能研究

马晔等围绕解决超长桩的定义及计算方法人手,首次引入桩土刚度概念,进而提出桩身荷载传递的刚度法函数解,完成了全新理论及计算方法。在建立超长桩理论分析模型的基础上,采用室内外试验数据对模型进行拟合验证并分析超长桩桩侧、桩端土极限位移,讨论不同参数对超长桩承载性能的影响;用空间有限元仿真模型对超长桩承载性能进行分析;给出超长桩的界定方法和超长桩的定义;介绍了自主创新的大吨位锚桩反力梁测试系统的特点以及改进的自平衡法测试装置的特点及应用情况。

(3)对钻孔灌注桩施工工艺及质量事故的研究

钻孔灌注桩施工工序较多,工程质量安全与地质条件和施工人员的操作方法关系密切,针对具体地质条件和工程情况,得出产生斜孔、塌孔、缩颈、断桩等施工中质量通病的原因,并提出相应解决方法。

3、本选题的研究方法及预期达到的目的

应结合所要研究具体内容,思路明确、清晰,方法正确、到位,有针对性。

研究方法:

论文拟在收集工程项目资料及参考文献的基础上,首先根据工程的地质、水文、周围环境等情况分析该工程的特点和难点;接下来针对工程的难点和特点论述该工程钻孔灌注桩具体施工过程,包括放桩、护筒埋设、泥浆制备与循环、钻孔、清孔、钢筋笼的安放、灌注混凝土等各主要施工工法和质量的控制要点;再对施工中易出现的塌孔、钻孔偏斜、卡管、导管进水、钢筋笼上浮等事故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叙述采取的防治措施;拟在最后介绍钻孔灌注桩成桩质量检测方法和本工程成桩质量检测结果。

预期目的:

(1)探讨在特定地质、水文等条件下钻孔灌注桩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方法;

(2)对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进行巩固,并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工程实践进行总结,对类似工程起到一定参考作用;

(3)完成本科毕业论文。

4.本选题的参考文献资料

资料的参考文献应尽量选择近5年来的文献含[专著、教材、论文]不少于8篇。

1、朱奎.桩基质量事故[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2、滕延京,陈希泉,杨斌.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指南[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3、曾巧玲,崔江余,陈文化,等.基础工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4、江正荣.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禁忌手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5、汪月明,朱凯.桩基工程质量竣工资料实例[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5.

6、韩玉峰.旋挖钻机施工工艺及质量监控[j].中国科技纵横,2010,4.

7、宋迪.钻孔灌注桩质量控制要点及事故处理[j].北方交通,2010,3.

8、马晔,张学锋,张小江.超长钻孔灌注桩承载力性能研究与试验[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9,6.

9、张锦栋,舒翔,钟才根.软土中影响钻孔灌注桩承载力的因素分析[j].上海地质,2003,4.

10、阎西康.土木工程施工[m].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0.

篇6

作者简介:

孙德发(1969-),男,嘉兴学院教务处副处长,嘉兴学院结构工程研究所所长,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土木工程教学、研究和管理研究,(E-mail)sdf@mail.zjxu.省略。

摘要:

针对行业的发展和当前钢结构建筑市场对钢结构人才的需求,分析了一般本科院校钢结构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课程、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和第二课堂的内容进行了全面分析与研究,构建并实施与理论教学密切配合的实践教学,将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工程素质的培养寓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形成了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互动效应。

关键词:钢结构;第一课堂;第二课堂;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TU391-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1005-2909(2012)01-0066-03

近年来由于国家技术政策的扶持,建筑技术不断进步,建筑用钢量日益增长,钢结构在土木建筑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使钢结构课程在土木工程专业中的重要性不断增强,对钢结构课程的教学及人才培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钢结构行业现状和人才需求

2005年中国的钢材产量达到37 117万t(现已达6亿t以上),已跃居世界首位。钢结构具有工业化程度高、施工周期短、造型优美、可回收循环利用、综合性能优越等诸多优点,因此,其在建筑行业中的作用日趋重要。随着钢结构经济指标的不断优化,中国钢结构应用政策在建国60年来发生了很大变化,20世纪50年代“节约用钢”,80年代“合理用钢”,90年代“提倡用钢”,2000年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建筑钢结构会议发出了《关于推行钢结构住宅的倡议书》。政府的支持使钢结构得到了快速发展,推广应用面进一步扩大,上海、浙江、江苏地区钢结构加工量约占全国钢结构加工量的1/3以上[1]。

随着钢结构的快速发展,出现了与行业发展不适应的人才短缺问题,企业亟需大批钢结构设计和施工的专门人才。目前国内钢结构作为一个专业研究方向仅在研究生层次有所涉及,本科层次人才培养近两年来刚刚在浙江树人大学[2]和内蒙古科技大学等少数几所高校中起步,绝大多数本科院校还没有从以钢结构设计应用为主的钢筋混凝土结构领域转到钢结构领域。

二、钢结构人才培养现状

据统计,在大多数一般本科院校钢结构只是土建类专业的一门课程,学生在4年学习中,接触到的有关钢结构课程少则50~60学时,最多不超过100学时。这些课程主要讲授钢结构的基本计算原理,实践性环节仅仅是一周的课程设计,

中间没有安排任何实践性教学环节,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没有机会接触到实际的钢结构建筑物,也不知道如何进行钢结构制作。学生如果没有很好的空间想像能力则很难把图纸所表达的意义和实际的建筑产品对应起来,因而也不能把自己的设计思想在设计图纸上表达清楚。

虽然各个学校都安排了学生的生产实习,但根据各校生产实习的基本情况来看,在生产实习中学生还是以混凝土结构的工程为主,几乎就没有接触到钢结构工程。

从学生的毕业设计选题来看,绝大部分学生都选择了混凝土结构的毕业设计题目,仅有少数学生选择了钢结构的设计,这就让有志于从事钢结构建筑的学生失去了上岗之前最后的锻炼机会。学生得不到良好的系统性和整体性训练,工程整体观模糊,不符合钢结构产业一体化综合发展的市场需要。因此,土木工程专业学生毕业后即使在钢结构领域从业,也远不能胜任岗位工作。

一方面是钢结构专业技术人员严重缺乏,企业求贤若渴,另一方面是相对不景气的就业市场,高校应该看到和抓住这个良好的契机,对钢结构课程教学进行改革,培养出具有良好钢结构专业素质、为企业所欢迎的合格人才。

三、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首先,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建设以纸质教材为核心,以电子教案、多媒体辅助课件、网络课程等BB电子教育平台为支持的立体化教学资源库。课堂上集中突出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主要技术要点的讲解和讨论,在有限的课内学时中加大知识传授容量,用启发学生思考的模式代替被动接受教学内容的模式。课堂外,学生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通过网络进行自主学习、交流讨论,实现教学模式拓展。

其次,积极探索课程和设计内容的改革与融合,以便形成课程、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的紧密衔接,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整体工程意识。具体措施体现为以下三点。

第一,将钢结构课程与钢结构课程设计相结合。

钢结构课程的目标是在学习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等课程的基础上,学习和掌握有关钢材的力学特性、钢构件、连接和钢结构体系的分析计算与设计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课程设计是将课程基本理念转化为课程实践活动的“桥梁”。在课程教学期间,将课程设计计算部分作为课程大作业提前布置[3],有利于课程设计任务的分解,有利于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学生可以带着问题去思考、学习,明确设计任务和设计思想,注重课程学习与课程设计的有机结合。

第二,将钢结构课程设计与钢结构毕业设计相结合。

钢结构课程设计是钢结构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通过课程设计,可加深学生对基本构件构造及连接的理解,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钢结构基本构件的设计计算原理和方法,熟悉钢结构的设计过程,了解钢结构的构造要求,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在原有传统屋架设计与现代轻型门式刚架厂房设计相结合的基础上,可进一步拓展课程设计内容,实施双向选择,学生可以自主选题,也可以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一个较大的设计题目。学院亦积极为学生搭建最全面的灵活的学习平台,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团队意识。

但由于时间的限制,课程设计的广度和深度还比较欠缺,系统训练还不够,因此,在毕业设计教学环节尽可能安排一些有关钢结构研究和设计选题供学生选择,进一步拓展,打破设计题目单一的状况,使部分学生通过毕业设计阶段的学习获得更全面、更扎实的钢结构知识和应用技能。毕业设计阶段共安排16周时间,其中安排1周时间,结合指导教师的专业特点,引导学生关注钢结构的发展现状,促使其检索科学论文或进行调研。学生在毕业设计期间带着问题思考,最终以文献综述或开题报告的形式提交。毕业实习安排1周时间,由指导教师带队,在钢结构工地、钢构件加工厂实习,亦可聘请设计和施工单位的专家来校开展专题讲座。其余14周,指导教师按计划布置工作,每周都要辅导学生,密切关注

设计中的每一个环节和整个进度,既不包办代替,也不放任自流。教师还要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其主动性、创造性。

第三,课程、结构设计竞赛与大学生创新项目的“三结合”,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针对钢结构课程的特点,遵循工程类课程的学习规律,首先建立学生对钢结构的感性认识,通过结构设计竞赛与大学生创新项目,将课程教学的结构设计内容、综合方案、计算、制作、试验等有机结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整体工程意识,形成第一课堂(课程、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和第二课堂(结构设计竞赛与大学生创新项目)的互动效应,如图1所示。

四、结语

在培养方案中教学总学时未增加的前提下,钢结构课程改革的教学效果已初见成效。

以BB电子教育平台支持的立体化教学资源库包括通知、申报与检查、课程简介、课程规划、师资队伍、课程教学录像、教学大纲、授课教案、课程课件、参考资料、作业及习题集、教研活动、课程设计与毕业设计、结构竞赛与SRT、小组交流、讨论板、外部链接、同行评价和测试区。注册用户503个、参与用户457个,讨论板发帖1 368个、测试区在线测试题9套。通过多媒体教学(BB系统),引入工程实例、部分动画和模型,增强学生感性认识和理性思考,效果比较理想,再结合富有成效的传统教学方法,教学效果显著。学院钢结构网络课程荣获第七届浙江省高校教师教学软件评比三等奖,钢结构课程被评为浙江省高等学校精品课程。

在课程教学期间,将课程设计计算部分作为课程大作业提前布置,使学生明确设计任务和设计思想,注重课程学习与课程设计的有机结合,基本解决了课程设计教学量大与学生精力投人不足之间的矛盾,有利于师生的交流与沟通,课程设计质量明显提高。在此基础上,结合就业和毕业设计,进一步拓展,使部分学生通过毕业设计阶段的学习获得更全面、更扎实的钢结构知识和应用技能,培养工程能力。从用人单位反馈的信息来看,做过钢结构毕业设计的学生,普遍得到好评,已成为技术骨干。

课程、结构设计竞赛与大学生创新项目的“三结合”已建立,嘉兴学院“江南钢构杯”结构设计竞赛已成功举办了六届,大赛展示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提升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体现了团队合作精神。从2005年开始,作为教学实践检验,每年组织学生参加“浙江省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均获奖项。此外,近年来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已完成钢结构校内SRT项目10项、浙江省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2项,在研浙江省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3项。

参考文献:

[1] 陈禄如.我国钢结构行业发展的现状、趋势和存在的问题[J].建筑,2008(4):57-59.

[2] 邢丽,姚谏,陈新民,金小群.校企合作培养钢结构应用型人才的探索[J].中国大学教学,2010(9):23-24.

[3] 孙德发,李刚,刘俊英.关于提高钢结构课程设计教学质量的教改实践[J].嘉兴学院学报,2008(5):139-141.

Research and practices of teaching reform of steel structure course

SUN De-fa, LIU Jun-ying, NIU Zhi-rong, LI Gang

(Institute of Structural Engineering, Jiaxing University, Jiaxing 314001, Zhejiang province, P. R. China)

Abstract:

篇7

一、研究背景

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带动了经济持续增长,促进了社会全面进步,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暴雨积涝灾害。从古至今,暴雨积涝灾害一直是人类难以解决的问题。

近几年,中国的暴雨洪涝灾害愈发严重:“20XX年7月12日,哈尔滨多处上演‘水漫金山’”、“2012年7月21日,北京遭遇特大暴雨,导致严重内涝”、“2011年6月18日,到武汉看海”、“2008年深圳6.13特大暴雨”……数量之多,不胜枚举,这些新闻无不说明暴雨洪涝已成为长城内外、大江南北大多城市的通病。暴雨积涝灾害对城市水利、农业、交通、工业等方面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不可估量,同时通过人口死亡、疫病爆发等问题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造成的自然资源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退化程度更是难以估计。

造成城市暴雨积涝灾害的原因主要有气候和城市建设两方面的原因。从气候角度来说,由于全球气候变暖,水循环产生变化,降雨时空分布不均,导致城市出现暴雨积涝灾害;从城市建设角度来说,主要是城市建筑和硬化面积过大,植被覆盖率过低或者遭到破坏,城市的吸水、存水能力差,其次是排水设施的排水能力不足、重建轻管。

目前,城市针对暴雨积涝灾害采取的工程性措施主要有修建蓄水池、增加排水泵站、加大排水管径、在线蓄水等,这些措施需要占用大量的城市地下空间,投资大,维护困难,废弃后无法回收利用,会产生大量固体废弃物,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其他措施如增加绿化面积也会引起城市用地紧张等问题,浪费城市空间资源。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应用现状

LID技术于1990年末发源于美国马里兰州的王子县、西雅图和波特兰,是由马里兰州环境资源署首次提出。之后经过20多年的发展,LID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地广泛应用。在美国,LID设施的应用还形成了绿色道路、绿色社区等理论和方法;在澳大利亚,LID的应用称为水敏感城市设计;在英国,LID技术应用于城市排水系统,形成了可持续城市排雨水系统;在加拿大,LID和场地设计相结合,形成最优场地设计、保护性设计等;在新西兰的应用称为低影响城市设计与开发。

随着对国内雨水问题的重视,雨水方面的研究和应用也逐渐多起来,LID在国内已有10年的研究和实践,于2012年形成了“海绵城市”.

2012年4月中国北京大学在《2012低碳城市与区域发展科技论坛》中首次提出“海绵城市”一词。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于20XX年2月17日发表的《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20XX年工作要点》中首次提出海绵城市的概念,20XX年10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出台了《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

2017年4月2日,国家财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水利部宣布了海绵城市建设试点:西咸新区、武汉、重庆、贵安新区、遂宁、南宁、常德、鹤壁、济南、萍乡、厦门、池州、嘉兴、镇江、白城、迁安16个城市。

三、研究目标及意义

鉴于传统城市普遍存在的暴雨积涝灾害和道路排水问题,而国内的海绵城市和LID发展和研究较为薄弱,因此,对于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城市道路进行系统化设计研究很有必要。本研究主要通过对国内外已有研究成果的整理与分析,探讨海绵城市与LID、海绵城市道路与LID的关系,采用文献调研的方法系统地对城市道路进行了LID设施的选择及其组合优化设计;针对案例进行实地调查,探讨LID在海绵城市道路中如何应用。

论文的研究目标是建立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城市道路系统设计的基本理论框架,研究其具体的设计方案和技术。

论文的研究意义:为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城市道路系统设计提供借鉴和参考,对解决城市雨水问题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四、研究内容

论文的研究内容主要有三个方面:

1)研究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城市道路系统,分析其与LID的关系及对LID设施的选择。

2)构建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城市道路系统规划和设计的完整体系,从路网规划和道路设计两个层面进行具体研究。其中,道路设计重点研究停车场和广场的LID设施组合优化设计,道路与红线外用地衔接中重点研究建筑、小区的优化设计。

3)将研究的设计理论成果应用于商洛城市道路系统,并通过SWMM模型进行模拟评价。

五、提纲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城市暴雨积涝灾害频发

1.1.2 传统城市道路排水存在的问题

1.1.3 LID与海绵城市理念的提出

1.2 相关理论的概念

1.2.1 海绵城市概念

1.2.2 LID概念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应用现状

1.3.1 国外研究应用现状

1.3.2 国内研究应用现状

1.3.3 国内外研究现状的不足

1.4 研究目标、意义、内容和方法

1.4.1 研究目标及意义

1.4.2 研究内容

1.4.3 研究方法

1.5 论文创新点和技术路线

1.5.1 论文创新点

1.5.2 技术路线

第2章 海绵城市与LID

2.1 海绵城市与LID概述

2.1.1 海绵城市-LID

2.1.2 海绵城市与相关理论的联系与区别

2.2 海绵城市与LID

2.2.1 海绵城市与LID的关系

2.2.2 LID设施的选择原则

2.3 海绵城市道路系统与LID

2.3.1 海绵城市道路系统

2.3.2 海绵城市道路系统与LID的关系

2.3.3 LID技术设施选择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海绵城市道路系统规划与设计体系

3.1 海绵城市道路系统规划与设计体系框架

3.2 海绵城市路网规划

3.2.1 影响因素

3.2.2 规划思路

3.2.3 规划原则

3.3 海绵城市道路设计思路

3.3.1 海绵城市道路设计思路

3.3.2 海绵城市道路设计注意事项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LID的海绵城市道路设计

4.1 海绵城市道路与传统城市道路的区别

4.2 海绵城市道路的LID设施组合优化设计

4.2.1 机动车道和公交专用道

4.2.2 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

4.2.3 路缘石、雨水。和路肩边沟

4.2.4 道路绿带

4.2.5 停车场

4.2.6 广场

4.2.7 高架桥、立交桥

4.3 海绵城市道路与红线外用地的衔接设计

4.3.1 道路与建筑、小区衔接优化设计

4.3.2 道路与城市绿地衔接设计

4.3.3 道路与城市水系衔接设计

4.4 海绵城市道路横断面布置型式设计

4.4.1 单幅路

4.4.2 两幅路

4.4.3 三幅路

4.4.4 四幅路

4.4.5 特殊形式断面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商洛市海绵城市道路系统设计应用研究

5.1 商洛市概况分析

5.2 海绵城市路网规划

5.2.1 商洛市现状路网分析及存在问题研究

5.2.2 商洛市排洪防涝、水系和绿地现状及存在问题

5.2.3 商洛市海绵城市路网规划

5.3 海绵城市道路设计

5.3.1 商鞅大道地理位置

5.3.2 商鞅大道现状分析

5.3.3 基于LID的商鞅大道横断面设计

5.3.4 商鞅大道公共停车场设计

5.3.5 丹江立交平面设计

5.3.6 商鞅大道综合设计

5.4 商鞅大道设计效果模拟评价

5.4.1 SWMM模型介绍

5.4.2 获取基本数据

5.4.3 开发前场地模拟

5.4.4 传统城市道路模拟

5.4.5 海绵城市道路模拟

5.4.6 三种情景模拟结果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不足和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六、研究方法

论文釆用的研究方法有:文献调研法、实地调查法、SWMM模型法等。

1)文献调研法论文通过对国内外文献的调研、对SEA Street等案例的研究,总结LID设施在城市道路中的应用情况。

2)实地调查法论文通过实地调查收集商洛市的路网、道路、绿地系统、水系、降雨等相关资料,为海绵城市理论的实例研究做铺垫。

3)SWMM模型法论文采用SWMM模型对城市道路设计后的雨水径流控制效果进行了评价。

七、进度安排

20XX年11月01日-11月07日 论文选题、

20XX年11月08日-11月20日 初步收集毕业论文相关材料,填写《任务书》

20XX年11月26日-11月30日 进一步熟悉毕业论文资料,撰写开题报告

20XX年12月10日-12月19日 确定并上交开题报告

20XX年01月04日-02月15日 完成毕业论文初稿,上交指导老师

20XX年02月16日-02月20日 完成论文修改工作

20XX年02月21日-03月20日 定稿、打印、装订

20XX年03月21日-04月10日 论文答辩

八、参考文献

[1]汪慧贞,李宪法。北京城区雨水径流的污染及控制[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2,02:16-18.

[2]张新会。城市雨水利用的意义[J].内蒙古水利, 2011 (1): 115-116.

[3]徐振强。中国特色海绵城市的政策沿革与地方实践[J].上海城市管理,2017,01:49-54.

[4]张旺,庞靖鹏。海绵城市建设应作为新时期城市治水的重要内容[J].水利发展研究,20XX,09:5-7.

[5]《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试行)》实施[J].城市规划通讯,20XX,21:8.

[6]Metropolitan Service District ( Or.)。Green streets : innovative solutions for stormwaterand stream crossings[M].Portland,OR :Metro,2002.

[7]Water Sensitive Urban Design Research Group.Water sensitive residential design : aninvestigation into its purpose and potential in the Perth Metropolitan region[M].Leederville,WA : Western Australian Water Resources Council,1990: 1-20.

[8] Planning Services,Scottish Government.Planning and Sustainable Urban DrainageSystems[R].Planning Advice Note 61,2001

[9]Center for Watershed Protection.Better Site Design: A Handbook for ChangingDevelopment Rules in Your Community[R] .Prepared for: the Site PlanningRoundtable.Ellicott City,MD :The Center,1998.

[10]Delaware Department of Natural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al Control,Dover,DE; andBrandywine Conservancy,Chadds Ford,PA.Conservation Design for Stormwater Management[R].September 1997.http: / / dnrec.state.de.us / DNREC2000 /Divisions /Soil/Stormwater / New /Delaware_CD_Manual.pdf

[11]Marjorie van Roon and Henri van Roon.Low Impact Urban Design and Development:the big picture[M].New Zealand: Land care Research Science Series,2009,(37):1-63.

[12]张伟,车伍,王建龙,等。利用绿色基础设施控制城市雨水径流。中国给水排水,2011,27(4):22-27

[13]DEBUSK K M,WYNN T M.Storm-water bioretention for runoff quality and quantitymitigation[J].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2011,137(9) :800-808.

[14]COLLINS K A,HUNT W F,HATHAWAY J M.Hydrologic comparison off ourtypes of permeable pavement and Standard Asphalt in Eastern North Carolina[J].Journal ofHydrologic Engineering,2008,12(13): 1146-1157.

[15]DREELIN E A,FOWLERL,RONALD CARROLL.A test of porous pavementeffectiveness on clay soils during natural storm events[J].Water Research,2006,40: 799-805.

[16]REEVES E.Performance and condition of biofilters in the Pacific North-west Center for Watershed Protection[R].Center for Watershed Protection,Ellicott City MD,2000.

[17]杨桦。浅析低影响开发理论体系及其在北京的应用[D].北京林业大学,20XX.

[18]马克·路易斯,克里斯·宾利,谭佩文。新西兰低影响雨水体系设计[J].中国园林,2013,01:23-29.

[19]白志远。以建设“海绵型城市”改善城市排水及生态环境的探索[J].中国建设信息,20XX,13:76-77.

[20]何卫华,车伍,杨正,李世奇,吕放放。城市绿色道路及雨洪控制利用策略研究[J].给水排水,2012,09:42-47.

[21]唐绍杰,翟艳云,容义平。深圳市光明新区门户区--市政道路低冲击开发设计实践[J].建设科技,2010,13:47-55.

[22]吕放放。杭州城区雨洪控制利用及道路应用研究[D].北京建筑工程学院,2010.

[23]马敏杰,姚敏,李英豪,奈超。昆明市市政道路雨水资源化利用的研究[J].林业建设,2011,05:49-52.

[24]刘国茂。城市道路与路面雨水利用的探讨[J].城市道桥与防洪,2005,04:63-65+146.

[25]张崇厚,高晓磊。中国北方城市道路横断面的生态设计[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06:794-797.

[26]李海燕,罗艳红,张悦。 LID措施在道路雨水利用工程中的应用[J].节水灌溉,2013,11:44-49.

[27]陈宏亮。基于低影响开发的城市道路雨水系统衔接关系研究[D].北京建筑大学,2013.

篇8

在工科大学教育中,实验教学、生产实习、毕业设计是三个主要的实践环节。相比而言,毕业设计无论从时间范围还是实际意义上而言,都更为重要[1]。它占据整个本科教学时间的八分之一,用来全面系统地锻炼学生对所学的各种理论知识和技能的综合应用能力,培养其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之前的一次重要实习[2]。受到高校扩招、经济发展新常态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学生的就业压力近年来不断加大。由于毕业设计与学生找工作时间重合,有不少学生不惜牺牲毕业设计去找工作,使毕业设计成果质量大打折扣。再加上学生人数多、指导教师少、经费投入少等多层面原因,致使毕业设计过程松散、质量不高,甚至出现为应付答辩而东拼西凑的现象。因此,加强毕业设计的过程管理与监控,提高毕业设计的教学质量,是目前工科院校教务部门和高校教师的当务之急[3-4]。本文基于过程控制方法,提出了毕业设计过程控制体系的构建策略,希望通过对设计准备、设计过程和答辩过程的监管等实现毕业设计的全过程质量控制,促进毕业生素质的全面提升。

2毕业设计过程控制体系的构建

毕业设计的过程控制体系,是一个毕业设计过程的全面控制体系。通过该体系,可使毕业设计的各阶段的工作都能按时有序完成,从而保证毕业设计的教学质量。毕业设计过程控制体系的构建思路:结合我校现有的各阶段文件进行过程化控制,建立健全毕业设计工作的制度和规范;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和工作水平;完善每个阶段的监控与管理,把好质量关。具体措施如下。

2.1题目申报阶段

选题是否有科学性、多样性和实践性是决定毕业设计是否具有创新性的前提条件。题目可由指导教师结合专业方向及或科研项目设计,也可由学生根据自己的未来工作取向提出、再经指导老师审核。选题要符合培养计划,达到教学要求,并努力与科研项目或生产实际结合。难度适中,工作量饱满,不能与近二年课题重复。题目数量应超过学生人数,给学生一定选择余地。填写《**大学毕业设计选题申报表》,说明其研究意义及现状、主要研究内容及方法,以及研究目标。院、系领导分别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对申报表的审查,重点审查题目的难度和工作量。若审查未过,则由指导教师重新修改,再作审定。

2.2选题阶段

选题方式遵循“双向选择”原则。首先由学生在规定时间内选题,原则上一人一题。学生上报后后,指导教师有权将学生选择结果作适当调整。然后,指导教师根据最终结果下达《毕业设计任务书》。题目一经选定,不得随意更换。确需更换的,须由学生填写《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选题变更申请表》经指导教师同意、院系相关领导批准方可。

2.3开题阶段

开题是做好毕业设计的第一步,完成开题报告就相当于完成了一半工作。在《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下达后,学生要根据任务书要求实地调研或查阅文献,落实课题的研究意义和研究背景,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研究的重点和难点,制定研究方案,撰写开题报告,并按要求完成相关外文资料的翻译工作。开题报告内容包括选题意义、研究内容、研究方案、研究方法、已有基础、工作进度、参考文献等,要求中英文文献10篇以上。每个学生要进行开题答辩,由指导教师进行点评,提出修改意见,再由学生修改开题报告。开题报告完成后,交给指导老师进行审定,填写意见。指导教师审查开题报告是否合乎规范,同时注意学生中是否有雷同方案,尽早避免抄袭的可能性。

2.4集中设计阶段

集中设计是毕业设计的主要阶段,前后历经2个多月。为了保证这一个阶段的设计进度和质量,主要应采取如下措施:第一,不断探索新的指导方式,促进指导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指导教师对学生的管理指导和合理安排,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由于工科院校老师往往赋有科研责任,不能保证时时在校;而工科课题中的难题在出现后往往急需解决,所以必须在传统的面授辅导的基础上,创设新的指导模式,比如QQ、微信的视频交流等。第二,加强对学生的管理。让学生完整记录自己的每周进展情况和设计中存在的疑问,定期向指导教师汇报。通过这一记录如实地反映学生的工作进展和教师的指导情况,为完善毕业设计工作提供第一手资料。第三,加强检查制度建设。首先是师生自查,组织中期答辩和毕业预答辩。中期答辩、毕业预答辩都可以在毕业设计小组内进行,也可以在几个小组之间交叉进行。通过答辩,既能调整学生的研究思路,也能调整老师的指导方式,避免出现误入歧途的现象。其次是院系层面的自查和学校层面的毕业设计工作检查,可以采用抽查和重点复查等方式。主要检查教师的指导方式、时间和效果、学生的设计进度等内容,对于出现的问题及时发现及时解决。

2.5评阅与答辩阶段

包括教师评阅、毕业答辩和成绩评定三个环节。在规定时间内,学生提交论文相关的所有资料,包括论文、图纸、外文翻译、程序源代码等所有资料,进入教师评阅环节。学生毕业设计的最终成绩由指导教师成绩、评阅成绩和答辩成绩3部分组成。其中,指导教师成绩要体现开题阶段和集中设计阶段学生在设计中的表现,以及毕业设计的最终完成情况,并在设计图纸和论文上签字。答辩前,学生的毕业设计交给评阅教师,评阅教师首先审查每份毕业设计是否有雷同、抄袭等现象,根据最终成果写出评阅意见,给出成绩,并在设计图纸和论文上签字,这一环节采用背对背方式,避免指导教师意见影响评阅成绩。答辩前,应由学生根据自己的设计质量申请成绩等级,学院根据学生的申请,分级组织答辩。答辩小组严格按程序进行答辩,答辩秘书负责全程记录。最后,答辩小组在综合评价后给出答辩成绩。答辩未通过的学生要根据答辩意见及要求修改和图纸,然后申请二次答辩。答辩小组根据指导教师成绩、评阅成绩和答辩成绩,形成毕业设计最终成绩,报学院毕业设计工作委员会审核。

2.6评选与总结阶段

在毕业设计完成后,由学校教学督导全面检查毕业设计。组织各学院将学生的毕业设计成绩整理排名,评选出本学院院级优秀毕业设计名单上报教务处,教务处组织专家组进行再次审核后评选出校级优秀毕业设计,并进行表彰。同时,选取部分特别优秀的毕业设计进行整理汇总,编印成册。各系部组织指导教师进行讨论总结,找出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探讨解决方案,以便下次改进和提高。

3结语

毕业设计是高校人才培养中最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工程素质,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过程控制是加强理论、实践教学体系与毕业设计的关联的有效手段。在整个过程中,只有加强过程管理和控制,建立科学规范的毕业设计过程控制体系,才能真正达到毕业设计的教学目的。

作者:田海波 寇发荣 王勇智 魏若男 牛秦玉 单位:西安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1]李忠伟.毕业设计过程化管理方法的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3(11):30~32.

[2]高笑娟,李跃辉.土木工程毕业设计质量的全过程控制方法探索[J].高等建筑教育,2011,20(1):127~130.

篇9

关键词:园林专业;毕业设计;作假行为

DOI:10.14051/ki.xdyy.2015.24.174

园林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毕业设计是本科教学计划的最后一个环节,毕业设计教学质量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及走上工作岗位的适应性。网络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毕业设计作假行为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主要表现是通过扫描、拍摄、拷贝、网上下载、发送电子邮件等方式窃取他人的设计成果。毕业设计作假行为会引发一系列危害,如破坏学术诚信,破坏师生关系,损害学位制度,损害教风学风,导致人才培育质量和就业率下降等[1]。不可否认,弄虚作假行为是工科设计类专业毕业设计普遍存在的问题,但是,每个专业会有自身的专业特点,作假行为的方式也不尽相同。例如,园林专业毕业设计会有较多意向图,而建筑学专业则基本没有,园林专业毕业设计尚有较多手绘效果图,而机械设计专业已基本淘汰手绘效果图。基于此,本文探讨园林专业毕业设计作假行为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其表现,并提出针对性管理对策。

1园林专业毕业设计作假行为的主要原因及表现

1.1作假行为的主要原因

1.1.1学生自身方面的原因。学生自身的原因包括:①对毕业设计的重要性认识不够;②专业基本功不扎实;③手绘制图和电脑机辅助设计制图能力不足;④沉湎于网络游戏或赌博等恶习;⑤毕业前恋爱投入时间和精力过多;⑥在毕业设计之前已经找到与园林行业无关的工作,或对毕业后从事园林方面的工作根本没有兴趣,因而对毕业设计采取敷衍态度。1.1.2环境影响方面的原因。①虚假宣传、作弊、欺诈、以次充好、冒名顶替等社会上各种不诚信现象的影响;②学术腐败与学术不端行为的影响;③抄袭雷同已成为园林设计行业的普遍现象;④园林专业毕业设计作假容易,成本低,而找到确凿证据并进行查处则很难;⑤毕业设计一般安排在大四下学期进行,与找工作、毕业实习、考研复试、公务员考试、毕业清考等存在客观上的时间冲突[2]。1.1.3学校管理方面的原因。①重视园林专业毕业设计的结果,即园林专业毕业设计图件和文本,轻视毕业设计的过程管理,存在监控漏洞,对毕业设计过程放任自流;②选题环节的制度性漏洞,如设计题型不丰富,与上届相同的题目多,居住区景观绿化设计占比偏高等;③针对毕业设计指导教师的考核与评价制度欠缺,没有制度约束,仅靠自律意识,影响指导教师的工作成效;④毕业设计的答辩通过率太高,一般全班仅有1~2个人不能通过,争议答辩又沦为走过场;⑤缺乏园林专业设计图件和文本的规范化细则;⑥对毕业设计作假行为的查处力度小,缺乏举报及奖惩制度。

1.2作假行为的主要表现

1.2.1请他人代做。请他人代做毕业设计是设计类专业普遍存在的一个老问题,园林专业也不例外。现在校园常见一些小广告宣传毕业论文、代做毕业设计是值得警惕和打击的。1.2.2扫描或拍摄。很多书刊杂志上有园林设计图,以往还要依靠扫描仪、数码相机,现在的智能手机就能办到。有些园林专业的学生也做与室内设计有关的毕业设计,在一本室内设计杂志上就能拍摄到全套设计图。1.2.3拷盘或下载。在高校里,学生可能直接把上届学生的毕业设计成果拷盘,稍加改动即剽窃成功。也有学生会到网上去下载园林设计图,目前有筑龙网、园林人资料、天工网、百度图库、建库网、土木工程网等很多网站都提供园林设计方面的电子图件下载服务,有些是收费的,有些是免费的。1.2.4滥用设计意向图。以一个雕塑为例,如果用一张相似雕塑的照片来表达设计构思,即是设计意向图。互联网的存在,使得设计意向图正在被泛化和滥用,花架、廊、游船码头、门房、喷泉、茶室等很多本来可以亲自设计构思项目,都被用设计意向图来表示,因为网上随便就可以搜索下载到一大堆。意向图的滥用和泛化,使毕业设计教学的效果大打折扣。1.2.5偷换设计场地。例如在选题环节,学生的选题为A居住小区环境设计,指导老师也提供了现状地图,但是教研室可能并未对现状地图存档保存。到了毕业设计制图时,该学生可能因为某种原因未进行设计,而是到网上下载一套居住小区景观绿化设计图,指导教师也可能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让其参加答辩,并顺利通过。1.2.6抄袭设计文本。园林设计文本的作假主要是拷盘、抄袭。不可否认,很多场地的园林设计原理和方法是相通的,但即便如此,设计文本也应该由本人亲自完成,而不是拷贝。甚至有的指导教师直接把上届学生的设计文本拷贝给自己指导的学生。

2园林专业毕业设计作假行为的管理对策

2.1优化设计选题

应鼓励毕业设计题型多样化,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作假行为。公园设计、广场设计、工厂绿化设计、校园景观绿化设计、风景区规划、森林公园规划、休闲农业园规划、湿地公园设计、居住小区景观设计、公共建筑绿地设计、道路绿地设计、滨水景观带设计、屋顶花园设计、室内设计、庭园设计等都可以,如果没有具体的设计场地,虚拟的设计场地也是可以接受的。在选题环节,一定要将指导教师提供的设计场地具体化,并提供地形图建档保存,在答辩时进行对照,以免学生偷换设计场地,在网上下载全套园林设计图蒙混过关。

2.2加强过程管理

目前,很多高校的毕业设计选题在大四第一学期9月初即完成,接下来撰写文献综述和开题报告,11月左右进行开题答辩,到下学期6月中旬进行毕业设计答辩。完成毕业设计的时间跨度长达6个多月,而这期间的大部分时间,学生在进行毕业实习,找工作,参加招聘会,考研及复试,考公务员等。学生在大四第二学期前两个月根本不在学校,大部分学生真正开展实际的毕业设计工作是在返回学校后的5月份。因此,加强毕业设计的过程管理重点在毕业设计答辩前的一个多月时间。要防止学生的作假行为,应要求学生在手绘设计室和电脑辅助设计室开展毕业设计,并安排督导教师和指导教师巡查,检查学生的毕业设计并形成记录。记录内容包括:学生的到位情况及异常原因,毕业设计成果质量、进度,对毕业设计质量、进度不符合要求的学生提出整改意见;布置下一阶段毕业设计工作并进行辅导。要求学生在记录册上签字,以便检查学生和指导教师的出勤情况。而现实的情况是,大部分学生在寝室用电脑开展毕业设计,也无人监管。另有一些学生借口返校前已完成毕业设计,根本无法对其监管,而实际上他的设计作品可能是网上下载的[3]。

2.3真实性承诺与审查

真实性承诺,即要求学生签署毕业设计成果真实性承诺声明,指导教师和辅导教师也要签名,以防止有些指导教师或辅导教师不负责任,对学生的作假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另外,还要求1/4左右的同班同学提供真实性证明签名。真实性承诺能够在心理层面、道德层面、信用层面对毕业设计的作假行为产生震慑作用。资格审查的重点是指导教师相互交流评审,对于评审结果不合格者或存在弄虚作假者取消答辩资格,必须进行修改或重新做。不过,很多学校未实行盲审,评阅教师即使发现有弄虚作假者也可能碍于情面放水。要查证学生毕业设计成果的真实性,较好的办法是成立真实性审查小组,除园林专业教师外,最好有学生参加。审查内容包括是否变更设计题型,是否变更设计场地,是否由本人亲自完成,是否完成真实性承诺手续,毕业设计工作手册是否记录完整,文本是否存在抄袭行为等。在真实性审查阶段,可接受毕业设计作假行为举报,被举报者一经核实即取消答辩资格。

2.4设计进程图的答辩展示

目前,大多数高校园林专业毕业设计答辩都存在只看结果不看过程的弊端,学生凭借手绘图或电脑辅助设计图及文本即可参加答辩,至于其毕业设计成果是否由学生亲自完成,则无人考究。要改革这一弊端,可以引入设计进程图,所谓设计进程图,即学生在电脑辅助设计完成到50%~75%时,将其利用autoCAD、photoshop、3Dmax、sketchup等辅助设计软件绘制的图件保存为JPG格式文件,在毕业设计答辩时作为设计图件真实性的证明在ppt文档中展示。参加答辩的图件是一套完整的最终设计图,可通过扫描、拷盘或网上下载等途径获取,可以随时打印。而设计进程图是未完成的设计图,根本无法通过拷盘或网上下载等途径获取。对于手绘图件,因不便于制作设计进程图,最好的解决办法是将采用手绘图件答辩的学生集中到设计室绘图,由管理人员对其设计进程进行记录,防止雇请他人手绘设计图件的事情发生。

3结语

网络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毕业设计作假行为提供了极大地方便,园林专业作为边缘学科,更容易受到冲击。要想遏制各种类型的作假行为,必须加强制度建设和过程管理,从各方面促使指导教师和学生加大对毕业设计工作的精力投入,而不是幻想通过投机取巧、弄虚作假蒙混过关。只有在严格、公正、公开的规章制度监督下,学生毕业设计中的作假行为才能得到有效的遏制,不断提高毕业设计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相军,张卫东,何卫忠.毕业设计过程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3(31)

2苏艳红.本科学位论文作假行为产生的原因及对策[J].亚太教育,2015(9)

篇10

课题来源:老师提供

课题目的:

1. 通过本次设计,了解综合型公共建筑和高层建筑设计的基本方法以及建筑看哦关键组合方式。

2. 了解高层建筑的防火设计以及结构设计方法并熟悉国家有关设计规范。

国内外基本研究概况:

1.高层建筑定义:

中国定义

在中国,旧规范规定:8层以上的建筑都被称为高层建筑,而目前,接近20层的称为中高层,30层左右接近100m称为高层建筑,而50层左右200m以上称为超高层。在新《高规》即《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里规定:10层及10层以上或高度超过28m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称为高层建筑结构。当建筑高度超过100m时,称为超高层建筑。

国外定义

在美国,24.6m或7层以上视为高层建筑;在日本,31m或8层及以上视为高层建筑;在英国,把等于或大于24.3m得建筑视为高层建筑。

2.高层建筑简史

现代高层建筑首先从美国兴起,1883年在芝加哥建造了第一幢砖石自承重和钢框架结构的保险公司大楼,高11层。1913 年在纽约建成的伍尔沃思大楼,高52层。1931年在纽约建成的帝国州大厦,高381米,102层。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出现了世界范围内的高层建筑繁荣时期。1962~1976年建于纽约的两座世界贸易中心大楼,各为110层,高411米。1974年建于芝加哥的西尔斯大厦为110层,高443米,是目前世界上最高的建筑。加拿大兴建了多伦多的商业宫和第一银行大厦,前者高239米,后者高295米。日本近十几年来建起大量高百米以上的建筑,如东京池袋阳光大楼为60层,高226米。法国巴黎德方斯区有30~50层高层建筑几十幢。苏联在1971年建造了40层的建筑,并发展为高层建筑群。

中国近代的高层建筑始建于20世纪20~30年代。1934年在上海建成国际饭店,高22层。50年代在北京建成13层的民族饭店、15层的民航大楼;60年代在广州建成18层的人民大厦、27层的广州宾馆。70年代末期起,全国各大城市兴建了大量的高层住宅,如北京前三门、复兴门、建国门和上海漕溪北路等处,都建起12~16层的高层住宅建筑群,以及大批高层办公楼、旅馆。中国1986年建成的深圳国际贸易中心大厦,高50层。

预计达到的目标:

根据任务书的要求设计高层综合办公楼,并用图纸文字表达,进行毕业答辩。具体要求如下:

(1)建筑设计要求

1. 建筑规模:

2. 内容及要求:

①门厅:包括总值班室、接待室、卫生间、总台、贮藏室、消防控制中心等;

④部分商业店铺,咖啡厅,酒吧,休息厅,健身房,中西餐厅和厨房;

⑤电梯:13人客梯3~5部,另外设1消防梯(可兼作客梯或货梯);电梯必须设置前室; ⑥顶部:设置电梯机房、水箱等,屋顶绿化设置与否由设计者自定;【建筑学开题报告范文】

⑦地下室或半地下室,利用主楼基础空间设置水泵房、配电室、发电机房和空调机房等; ⑧不少于100个标准停车位。室外地面停车场和地下停车场的数量分配自己定。

以上面积学生自己拟定,可大可小。

(2)图纸内容及要求 【建筑学开题报告范文】

①总平面图:1:500~1:1000

②各层平面(底层、二层、标准层平面、电梯机房层平面和屋顶平面等):1:100~1:300,各层平面标注两道尺寸。

③剖面图: 1~2个,1:100~1:300

④立面图(2个,一定要有入口处立面,可用透视图生成):1:100~1:300

⑥透视图:外立面彩色透视表现图,手法不限

⑦图纸规格和效果: 6~8张a1图,全部彩色图。在每张a1图正面上写上指导教师、学生原学校和姓名;

另做3本a3图册:封面(彩图。注:在封面上写上指导教师、学生原学校和姓名)、目录、设计说明、透视图(彩图)、总图(彩图)、技术经济指标、各层平、立、剖等。以上各图的比例自定或不标。

(3)设计说明要求

①总平面设计对总图布局的道路、广场、人流、车流、周围环境以及建筑设计对城市景观及环境影响的系统叙述。技术经济指标。

② 平、立、剖面设计:建筑设计构思、功能关系和防火设计。

(4)参考地形图:见附图,城市自定

关键技术理论和技术指标: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建筑结构制图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民用建筑设计通则》、《地下车库设计规范》、《办公楼设计规范》。

完成课题的方案及主要措施:

老师讲解课题、调研分析、查找外文资料和翻译、写工作日志、写调研报告、构思方案、总平面设计、平面设计、剖面设计、立面设计、透视效果图表现、写设计说明和进行答辩。

课题研究进展计划

第1周:布置任务,学生收集相关资料并调研参观

第2~14周:分析地形环境,构思方案,完成毕业设计档案袋内的所有内容(3000字设计说明,1500汉字外文翻译,4篇日记,3000字含图调研报告,填开题报告表,帮老师填毕业设计任务书表,成绩记录单2页不填留在档案袋内),自己合理安排。所有cad设计图和设计彩图以及word文档都刻成光盘,放入档案袋内。答辩时档案袋内所有东西一起带来。 第15周:老师讲课、布置任务,调研参观

第15~18周:到华中科技大学,给指导老师改设计方案图,其中第15周:老师讲课、布置

任务,调研参观;第19周:毕业答辩

主要参考文献

[1]《现行建筑设计规范大全》1,2,3 .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 李必瑜主编.《房屋建筑学》.武汉. 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

[3] 何斌,陈锦昌,陈炽坤主编.《建筑制图》.第4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4] 罗向荣主编.《钢筋混凝土结构》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5] 龙驭球,包世华主编.《结构力学》(i、ii).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6] 方鄂华,钱稼茹,叶列平编著.《高层建筑结构设计》.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7] 王钊主编.《基础工程原理》.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

[8]《土力学》.第2版.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9] 张学文罗旗帜主编.《土木工程荷载与设计方法》.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

[10]《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

[11]《混凝土结构》(上册、中册).第3版.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12]《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03g101)

《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04g101)

《预应力混凝土管桩》(03sg409)

[13] 徐占发主编.《土建专业实训指导与示例》. 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6

[14]王亚勇,戴国莹主编.《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算例》.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15]《实用建筑结构设计手册》.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16] 沈蒲生主编.《建筑工程毕业设计指南》.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17] d.v.griffiths and gordon a.fenton, probabilistic slope stability analysis by finite elements ,new york:asce,2004/507

[18] 建设部.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部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19] 方鄂华.多层及高层建筑结构设计 北京,地震出版社,1992

[20] 冯晓宁.autocad2000中文版绘图教程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

[21] 《建筑结构制图标准》 (gb/t 50105-2001)

[22]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 50009-2001)

[23]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 50003-2001)

[24]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jgj 3-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