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教育评论范文
时间:2023-07-04 17:24:5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劳动教育评论,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论文摘要:从学校体育工作地位和作用以及体育教师劳动的特殊性,来说明体育教师的劳动有其特有的价值,他们的劳动应该得到社会的尊重。
体育教师从事的是学校体育工作,学校体育的地位和作用决定了他们的劳动价值,只有正确认识学校体育工作的特点和体育教师劳动的特殊性,才能正确评价体育教师的劳动价值。
一、学校体育的地位和作用
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合格人才的重要途径。我国学校教育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有协调的发展,学校体育在其中承担着重要的教育责任。青少年正处在长身体、长知识的重要时期,同时也是个性品质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或长或短都要经过几年、十几年的学校生活,在这阶段,学生的身心状况不仅直接关系到他们能否以充沛、旺盛的精力从事文化学习,以健康的心态进行各种交往,还影响着学生今后能否很好地面对社会迎接各种挑战,适应紧张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体育教育能实现这一功能,它不仅能增强学生体质,而且能培养学生勇敢顽强、团结互助、热爱集体等优良品质,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另外,科学实践证明,体育锻炼能增强大脑的功能,培养敏锐的反应能力,灵活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以及良好的注意力和记忆力,使人变得更加聪明,有利于学习和运用科学文化知识。
学校体育是促进群众体育发展和提高运动技术水平的战略措施。体育分为学校体育、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群众体育是民族强弱的标志,竞技体育是国力盛衰的体现,而学校体育是二者的基础。学生身体的生长发育水平和体质水平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而体育锻炼是影响他们最积极最重要的因素。青少年学生在我国人口总数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学校体育本身就是普及我国群众体育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学生在学校不仅能通过体育运动增强体质,还能了解体育运动知识,掌握运动技能,并养成“终身体育”的态度和习惯,成为终生热爱体育运动的一员。另外,系国魂于民心的竞技运动始终受到人们的关注和喜爱,而竞技运动的基础也在于学校体育。许多优秀运动员都是经过学校体育打下的基础,最后才攀登上竞技运动的高峰。所以说,学校体育工作的好坏,也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竞技水平的高低。
二、体育教学的特点和体育教师劳动的特殊性
体育教学的特点和体育教师劳动的特殊性是相对于其他学科教学而言的。其特点在于其他课程的教学主要是通过思维活动使学生掌握教师所传授的知识、技能,而体育教学虽然也要传授知识,但它主要是通过各种身体练习来进行。学生在反复练习中,通过身体活动与思维活动的紧密结合来掌握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并在练习中得到发展身体、增强体质的成效。这样,在体育教学中就具有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高度结合和理论与亲身实践的高度结合这样两个显著特点。
体育教学的特点决定了体育教师的劳动特点。一般的教师是以脑力劳动为主,而体育教师的劳动从表面上看主要是由示范动作、保护帮助、组织训练等体力劳动所构成,但是构成这些表面形式的实质基础却是颇大的脑力消耗。知识技能的传授,技战术的演练,示范保护的完成,在教学中对不同学生各类情况的分析和处理,对教学方法、手段的选择和灵活运用等等,都是分析、判断、记忆、思维、想象等大量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相结合,以脑力劳动为基础,以体力劳动为主要表现形式的一种特殊劳动。
体育教师的劳动也具有一般劳动的三种形态。即劳动的潜在形态、流动形态和凝结形态。体育教师的劳动在这三种形态中与其他学科也有不同的特点。首先,体育教师除作为潜在形态劳动所必须的知识、技能的储备外,他们还必须不断地为维持和提高这种水平而付出新的劳动。诚然,其他教学也有这种需要。但却远不如体育教师表现得那样明显、突出和迫切。体育教师为了适应新形式下的体育教学的要求,一方面必须不断地补充新的学科知识,另一方面还必须努力保持一定的体能储备。人到一定年龄后,体力必然下降;锻炼停止一段时间,动作就呆滞,技术就生疏,平时不进行身体运动的备课,课堂上就再现不出应有的示教水平。这些因素决定了体育教师潜在形态劳动的特点。
其次,由于学生身体素质、性格和运动技能的明显差异,因此,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在考虑学生共性的同时还必须特别注意个性的特点。做到因材施教、因人制宜、个别辅导、区别对待。与其他教学相比,体育教师在这方面所花去的劳动量要大得多。另外,体育教师的劳动场所多在室外,他们除了要面对不同的学生外,还要经受风雨寒暑等恶劣环境的考验,这较之其它课任教师不能不说要辛苦许多,这是体育教师劳动过程中流动形态的表现。体育教师劳动的凝结形态(劳动成果),如前面所述,也体现着不同的价值和特征。
再从体育教师劳动范围的广度和劳动作用的深度来看,在同等条件下,体育教师的劳动比其他教师的劳动有着更多的教育效应。这是因为体育教师的劳动范围大大超过了其他学科教师的劳动范围。他们除了校内的“两课两操两活动”外,还有校外的各种体育竞赛、交流辅导等各类工作。仅就校内来看,他们的劳动范围就比一般教师大20%左右。从体育教师劳动的作用深度来看也是如此,他们在工作中表现出的勇敢顽强、坚忍不拔、吃苦耐劳、机智果断、乐观活泼等优良品格,以及娴熟的技巧、健壮的体魄、优美的动作都将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尤其是体育本身的竞技性、娱乐性等特点与青少年的心理需要是相适应的,这既是体育引起他们关注和追求的原因,也是体育教师劳动的作用深度所深化的原因。所有这些对学生的作用和意义都是重要的,也是体育教师劳动效应的客观反映。
三、体育教师劳动价值的评价
从上述分析,可以归纳出体育教师的劳动价值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体育教师的劳动价值表现在学生体质的增强上。这种价值在通常情况下既可观察得出,也可用定量的方法测量出来,这是一种有形的价值体现。
2、体育教师的劳动创造了大量的潜在的无形价值。吃苦耐劳、勇敢顽强、机智果断、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等高尚思想品德和情操。这是一种以意识和能力为表现形式的.无法进行测量的无形价值。
3、体育教师的劳动影响着未来一代社会劳动力的质量。
4、体育教师的劳动促进了我国竞技水平的提高。
5、体育教师的劳动价值也表现在学生智力的发展上。体育教师的劳动不仅通过学生体质的增强而间接地作用于他们智力的发展,而且也直接培养他们智力的发展。
四、结论
1、体育教师的劳动是一种复杂而特殊的劳动。是以脑力劳动为基础,以体力劳动为主要表现形式的一种强度较大的劳动。
篇2
[关键词]苏霍姆林斯基 个性发展 全面发展 和谐发展
[中图分类号]G40—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2)05—0008—03
“个性全面和谐发展”教育思想是20世纪中期由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提出并广泛流传的教育思想,传入我国已是改革开放以后的事。但是,这种教育思想一经在我国传播就受到教育理论界和实践领域的广泛重视,一时间教育理论界都在研究和评论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中小学校教师中也掀起了学习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的热潮。今天,当国外各种教育思想如潮水般涌入我国时,“个性全面和谐发展”教育思想仍然焕发着耀眼的光芒。然而,这种教育思想即便是早已被我国教育界广泛接受,但并不代表它就被人们真正理解了。相反,在对“个性全面和谐发展”教育思想的认识上,仍然存在某些误区。
一、把“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理解为狭隘意义上的“人的全面发展”
“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是苏霍姆林斯基从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个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原理出发,在大量的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提出的。苏霍姆林斯基指出,社会主义教育的任务就是要培养“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人”。所谓“个性全面和谐发展”,按照他的话说,即“意味着劳动与人在各类活动中的丰富精神的统一,意味着人在品行上以及同他人的相互关系上的道德纯洁,意味着体魄的完美、审美需求和趣味的丰富及社会和个人兴趣的多样”。对这一观点的诠释,我国教育界有人将其理解为狭隘意义上的“人的全面发展”,即人人都在德智体美劳方面受到全面训练,得到全面发展。这种理解必然导致:其一,不能理解“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对象是单数的现实的“个人”而非抽象的复数的“人”;其二,只重视“个性全面和谐发展”中的“全面发展”,忽视了“全面发展”、“和谐发展”和“个性发展”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在教育理论和实践工作中,教育工作者若从这种偏见出发,必然会给我们的教育事业发展带来严重伤害。
首先,我们应注意到“个性全面和谐发展”思想是以马克思的个人全面发展学说为基础的,我们必须对马克思关于个人全面发展学说的特定历史背景进行考察,才能更好地理解“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对象范畴。马克思提出的个人全面发展学说,其历史背景有二:一是,当时只有少部分特权阶层有权接受教育,而广大劳苦大众只能参加生产劳动,这种劳动与教育的分离直接导致人的片面发展;二是,深入到工业生产过程内部,由于受过细分工的制约,每个人都终其一生地从事一种职业,成为整个机器中的一个部件,从而造成人的全部潜能的一部分过度畸形发展而另一部分闲置荒废的片面发展局面。因此,马克思指出,所谓个人的全面发展就是“社会中的每个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中每个人的智力和体力全面、自由、充分地发展。可见,马克思是在“有人受教育,有人受不到教育”的背景下,在“社会中的每个人”的视野中提出个人智力和体力全面发展的。
苏霍姆林斯基的“个性全面和谐发展”教育思想也正是基于这样的历史背景提出的,是对马克思的个人全面发展学说的进一步发展。他认为,教育要因人而异,必须使人的多种多样的才能、天资、意向、爱好、兴趣等个性特点得到充分地发挥,教育“就是让走向生活的每一个青年男女的才能得到最充分的发挥”。可见,苏霍姆林斯基的“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对象指向的是单数的现实的“个人”。
篇3
一、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的优势
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其特点是寓教育于体育活动中,同其他学科比较具有明显的优势和得天独厚的条件。
1、体育学科是学校中开设年限最长的一门学科,也是各学科中唯一的一门从幼儿园一直开设到大学的一门必修课程。学生在整个学校生活种都接受体育教育,通过体育教学,保证了学生从幼儿园直到大学,连续的接受思想品德教育。
2、学生的各种思想意识和言行等一般不是表现在口头上,而是从他们的实际行动中表露出来的。而体育与健康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的一个显著特点,主要是通过各种身体练习和活动进行的。教师根据学生反映出来的言行,及时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德育渗透,既具体又实际,其效果是有些学科所不及的,容易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体育学科的教学内容,本身就具有广泛的、较强的思想性和丰富的教育因素,它处处与人的思想道德、意志品质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二、具体抓住体育教学中德育教育渗透的时机
在体育教学中既要发挥其德育渗透的优势,还要根据事态形成发展过程适时进行教育。所谓适时就是每位体育教师都应当在课中把握信有利的时机,培养学生的优良品质。归纳起来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时机有以下几处:
1、教师言行中的教育时机:教师上课就必然要在学生面前亮相,学生能从教师形象中体察到教师的气质,对事业的热情和信心,通过教师的仪表来感染学生,并增强学生对仪表美及其重要作用的正确认识。教师用语要文明、简练,应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幽默是可取的,但切忌低级庸俗。教师通过自己的语言来影响和感染学生,使学生养成文明用语良好习惯。
2、组织教学中的教育时机:建立切实可行的课堂常规。严格的课堂常规应体现在三个方面,即严格的课堂纪律、严格的考勤制度和严格的考核制度。通过认真实施使学生接受严格的要求与训练,不断规范自己的言行,以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培养学生听从指挥、遵守纪律、服从组织的良好习惯。
如利用布置场地、器材和使用、送还器材等环节,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从中受到良好的劳动教育,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及爱护公共财物的教育。利用分组及不分组轮换和分组教学,培养学生互相尊重、讲礼貌的文明行为。
3、结合教材特点进行教育的时机。通过教学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提高学生现代体育意识,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培养学生活泼愉快、不怕困难、顽强拼搏的心理素质和意志品质;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正确对待个人和集体、成功和失败的优良作风。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激发了学生勤奋学习,积极锻炼身体的自觉性,为培养终身体育意识奠定了基础。
如充分利用体育游戏课吸引和组织学生参与教育活动,帮助他们充分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把外在教育要求转化为自身内在的需要,从而提高自身素质。在游戏教学比赛中还要让学生懂得胜利是人人向往的,失败也是每个人都会遇到的,如何看待失败,如何面对失败,如何承受失败,此时教师的诱导是必不可少的。在帮助学生分析失败原因的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调节心态的能力,养成良好的个性心理素质,使他们清楚失败的是成绩,决不应是精神和人格。从而塑造他们豁达、开朗的性格和永不服输的心理素质。
三、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思考
1、对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问题的探讨,目的就是挖掘其特殊、鲜明、持久的教育功能,以提高学生思想觉悟,激励学生积极科学地参加各项体育锻炼,使他们从思想上热爱体育,逐步形成终身体育意识;从行动上积极主动参加体育锻炼,关心集体,团结互助,遵守纪律;从精神上培养学生勇敢顽强、不怕苦、不怕累,克服困难,努力拼搏的坚强毅力。
2、小学时代既是长身体、长知识的黄金时代,又是道德品质形成的的关键时期 , 学生的可塑性很大。因此,就学校来讲,不断深入、全方位地营造一个 良好的育人环境显得十分重要。在学校体育工作中,体育教师不仅承担着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工作,同时还承担着学生早操、课间操、课名体育竞赛和课余训练等工作,这些课外体育工作更拓宽了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的领域,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将课内、课外相结合,全面捕捉德育渗透的时机,加强德育渗透。根据实际及时对学生进行恰当地表扬、鼓励与批评,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行为规范,不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辨别是非的能力,逐渐养成自我教育的良好习惯。重视加强与各班主任、德育处等工作人员团结协作,使学生通过学校体育受到连续、科学、全面的教育。
篇4
【关键词】体育教学;德育渗透
学校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发展,使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德育与体育是学校教育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体育教学中,教师针对学生的不同观点、信念、情感和意志品质,有的放矢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体育教学责无旁贷的任务。
1. 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要看准“火候”
在体育教学中既要发挥其德育渗透的优势,还要根据事态形成发展过程适时进行教育。因此,每位体育教师都应当在课中把握有利时机,培养学生的优良品质。
1.1 教师言行中的教育时机。
(1)教师的仪表和教师的语言。教师上课就必然要在学生面前亮相,学生能从教师形象中体察到教师的气质,对事业的热情和信心,从而决定向你学习的程度。做为一名体育教师既要有一般教师庄重严肃的风度,又要充分体现其职业的特点健康而朝气。通过教师的仪表来感染学生,并增强学生对仪表美及其重要作用的正确认识。教师用语要文明、简练,应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幽默是可取的,但切忌低级庸俗。教师通过自己的语言来影响和感染学生,使学生养成文明用语良好习惯。
(2)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之间。体育教学中教师之间的配合显得十分重要,不仅要共同研究教学工作,而且要经常在一个“大课堂”里一起上课。教师之间的关系往一会使学生联想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上来,所以教师之间必须互相尊重、密切配合、互相帮助,使学生从体育教师这个团结战斗的集体中学到助人为乐、团结协作的优良品质。教师尊重学生、关心学生既是教师高尚品德的表现,又是一种教育手段,在塑造学生的灵魂中是一种巨大的力量。特别是对那些能力较差、组织纪律较差以及不重视体育学科学习的学生要耐心帮助,决不能用讽刺的语言刺激他们,更不能侮辱谩骂学生。在教学中应创造机会给技术水平较差的同学锻炼的机会。
1.2 组织教学中的教育时机。
(1)建立切实可行的课堂常规。体育课堂常规,是为了保证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对师生提出的一系列基本要求,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严格的课堂常规应体现在三个方面,即严格的课堂纪律、严格的考勤制度和严格的考核制度。通过认真实施使学生接受严格的要求与训练,不断规范自己的言行,以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
(2)课前备课。认真备课是上好课的重要前提,课前不做好充分的准备,课上必然是杂乱无章,学生没有兴趣,教学效果必然差。其中,课前场地的布置要井井有条,做到既美观又便于组织教学。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有条不紊的工作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3)布置场地、器材和使用、送还器材。这是体育教学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从新生入学、新学期临时代课,都应有计划地指导学生做好这项工作,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从中受到良好的劳动教育。要向学生讲清楚学校各种场地、器材的使用方法、要求及进行课外体育活动时要求学生看明白有关场地、器材的标志牌上注明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可通过校内、外具体事例重点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及爱护公共财物的教育。
(4)分组及不分组轮换和分组教学。在分组及不分组轮换调队时,要提倡让兄弟班、组先行通过,切忌抢行或互相穿插,对本班调队中互相谦让的组长及时给予表扬,培养学生互相尊重、讲礼貌的文明行为。在分组教学时,特别是分组轮换教学时,要培养体育骨干的组织能力;提倡认真观摩、学习别人长处,热情帮助、保护同伴改进技术的好作风。这样,既有利于提高练习质量,又有利于培养学生自觉遵守纪律、团结协作、互相帮助的优良品德。
1.3 结合教材特点进行教育的时机。
通过教学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提高学生现代体育意识,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培养学生活泼愉快、不怕困难、顽强拼搏的心理素质和意志品质;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正确对待个人和集体、成功和失败的优良作风。
(1)通过对体育教学的目的、饮食、营养与健康、全运会、亚运会、奥运会等知识的介绍,组织学生观看 2008 年北京奥运会的申办成功,观看反映我国体育事业巨大成就的录像、收听广播等,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激发了学生勤奋学习,积极锻炼身体的自觉性,为培养终身体育意识奠定了基础。
(2)耐久跑教学是培养学生顽强意志品质的良好时机。现在的学生独生子女多,生活条件比较优越,多数学生缺乏艰苦的锻炼,怕长跑、怕吃苦的比较多。教师要认真进行思想教育,深入了解情况,从严要求,有意识培养他们吃苦的精神,不给怕苦者留有余地,让他们在实践中得到锻炼。
(3)在跳跃、障碍跑或支撑跳跃等项目的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勇敢果断、不怕困难、不怕失败的精神。在实践中实例很多,例如,在支撑跳跃教学中,从一些同学的身体素质、技术来看完成动作是没有问题的,而他们就是不敢过器械。在跳高练习中,过较低杆时技术动作很好,但横杆一升高动作就变形了……这是因为精神因素起了作用。所以,我们通过这些项目的教学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及勇敢果断的意志品质。
篇5
一、加强理论学习,转变教育观念
小学教师是实施小学素质教育的主体,教育观念的转变直接影响着素质教育的进展,要落实小学素质教育,搞好课程改革,教师首先必须转变观念。长期以来,小学教育深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一直是以一张考卷的考分作为衡量教学质量的唯一依据,严重的背离了素质教育的轨道,导致小学
二、抓教育技能训练,提高教师素质
教师整体素质的高低,决定着素质教育的落实程度。要使教师的素质提高,必须抓好教师的基本技能。因为,教师基本技能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职业技能,对于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搞好素质教育、落实课程改革有着重要的意义。小学教师除了要具有“三笔字”“简笔画”“普通话”“思想教育”“电教知识”等一般小学教师的基本功以外,尤其要加强“语言”“板书”“教具学具的使用与制作”“组织管理”与他人合作、开发课程资源及“教学机智”等基本技能。
1.语言。语言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手段,教师的语言能力可以直接决定教育效果的好坏,同时也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效率。小学教师的语言必须准确、精炼、有条理、生动形象。例如,数学语言是利用一些数学的名词术语、关系符号来表达数学概念、结论或说明解题思路的语言。教师不仅自己要做到正确使用数学语言来表达,而且要求学生随着年级的升高,也能逐步学会使用数学语言。例如,把算式(65+35)÷(40-35)读作“65与35的和除以40与35的差,求商是多少”。这样,不仅能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还有利于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总之,语言修养是与思想修养分不开的,每一个教师都要下功夫进行语言基本功的训练。
2.板书。板书是小学教师的第二基本功。教师的板书对学生理解概念、系统掌握知识有极大的影响,并对学生有重要的示范作用。教师的板书应规范、有条理、重点突出、简练明确、布局合理。板书的方式要不拘一格,有的用表格式,有的用提纲式,有的边讲边板书,也有的在新课结束时系统板书。不管以何种形式进行,一节好课的板书,在教学时犹如一幅具有整体结构的蓝图,把教学的重点和关键,鲜明而又形象地印在学生的脑海之中,起到提纲挈领的重要作用。
3.教具、学具的使用和制作。在小学教育中,有些学科知识比较抽象,而小学生又处在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要解决这个矛盾,恰当地运用直观教具就十分重要了。使用和制作教具、学具也成为小学教师的另一个基本功。首先教师要能够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以及儿童的年龄特征,选择恰当的教具和学具。例如在小学数学学科中学习几何初步知识时,低年级可多用大小、颜色不同的纸或其他材料剪几何图形;中年级可多用钉子板;高年级可发动学生自制教具。其次,使用教具要突出对象的本质特征或发展过程,使用时要注意恰当的时机,做到适时、适量、适度,以达到直观的目的。教师还要具有操作使用电化教学手段的基本功。
4.教学中的组织管理。教学中组织管理的基本能力,不仅表现在课内的教学环节中,如收发作业本、使用学具、订正作业等都应有统一的常规,反映在教师敏锐的视察力、说话的感召力和行动的感染力方面。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神情、言语、气氛上洞察学生的内心活动,做到及时发现问题,正确解决问题。教师的讲话要有鼓舞力,要有激情,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还要以教师自己谦虚好学的精神、自信和不怕困难的乐观情绪来感染学生,以自己的一切行动来有效地组织学习。
5.课程资源的开发。在未来的新课程中,将出现课程资源的概念。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保证新课程实施的基本条件。学校和教师应该成为课程资源开发的重要力量,教科书不应该也越来越不可能成为惟一的课程资源了。课程资源需要教师去组织、去开发、去利用,教师应当学会主动地创造性地利用一切课程资源,为教育教学服务。教师还应该成为学生利用课程资源的引导者,引导学生走出教科书,走出课堂和学校,充分利用校外各种资源,在社会的大环境里学习和探索。
三、落实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
1.改革学科课程。学科课程是义务教育教材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内容。学科课程的改革主要应围绕下列3个方面进行。
(1)学科课程必须坚持德育首位。现代教育必须培养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使学生既有为社会主义服务的高尚的道德情操,又有全面发展的科学文化素质。学校开设的各门学科都必须渗透思想教育。那么,各门学科又怎么渗透呢?这主要从3个方面进行:①注重挖掘各门学科的思想教育内容,有机渗透思想品德教育;②注重学生文明行为的养成教育;③注重“三风”(校风、教风、学风)建设。
(2)把原来单一的学科课与活动课程结合起来。素质教育的目标要求学生“全面发展”。这就需要我们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主动地去学习,去获取新的知识,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我们只有通过活动课程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才能使学生动静结合,书本知识与实践锻炼相结合,发展语言与认识事物相结合,掌握基础知识与发挥特长相结合。
(3)国家统一课程与地方课程配合进行。学校必须开足国家规定的全部课程,不能削弱音、体、美课程,适当增加一些地方课程,把劳动教育与地方课程挂起钩来,既有育人性,又有社会性。
2.把活动课程落到实处。活动课程是义务教育课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使活动课程落到实处,必须从几个方面去抓:①学校要成立活动课程领导小组;②学校要把活动课程排入课表;③活动课程有专人指导,检查、落实;④活动课程要做到有组织、有目的、有内容、有计划、有场地。通过活动课程的改革,使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特长、道德情操、知识能力、身体心理全面地、和谐地发展。
3.创设环境课程。环境课程是一门新型的、比较隐蔽的课程。它包括学校环境、社会环境、家庭环境的教育,具有开放性的特点。学校开发环境课程的途径有:(1)加强学校环境教育。学校环境教育是一种比较稳定的、经常的、大量的教育,利用学校环境教育可以使学生获得丰富的知识。例如:①留心观察学校周围的人和事,引导学生写有正面教育意义的文章或小评论;②利用黑板报、壁报、画廊、宣传栏等,搞好德、智、体、美、劳诸方面的宣传教育工作;③利用小记者、小编辑,充分发挥课间一分钟新闻的作用;④利用升降国旗仪式,进行国旗下的讲话活动;⑤张贴名人画像、名言、宣传标语、举办各种展览;⑥开展使用礼貌用语,净化学校教育环境。(2)开展社会环境教育。社会环境教育应是一种比较广泛的、长期的、普遍的教育,利用社会环境教育可以使学生扩大视野,拓宽知识面。例如:带领学生走出校门,观察体验社会生活,深入社会调查,参观访问,了解国情,了解工农业生产、科技卫生、教育事业改革创新、发展腾飞的大量的社会信息。(3)进行家庭环境教育。家庭环境教育应是直接的、随时的、经常性的教育。好的家庭环境教育可以使学生养成良好
的生活、行为习惯。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是教育孩子的第一场所,孩子的成长、培养、成才都与家庭教育有密切的关系,所以必须要创设一个很好的家庭环境。
四、改进教学方法
要使学生的智力得到充分发展,体现素质教育,除了有一套良好的教材外,更重要的是有一套先进的、合理的教育方法,才能使教学取得良好成效,体现素质教育。
所谓教学方法,是教师为达到一定教学目标所采用的一种师生互动的教学活动方式。但方法不能只限于几种,它应随教学任务、教材及教学对象而不同。如:讲解法、练习法、实验法、启发式谈话或发现法等,都是在一定情况下适用的。总之,无论那个学科采用何种教学方法,都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既要重视学习的结果,又要重视学习的过程;既要重视传授知识,又要重视培养能力,体现素质教育。
篇6
一、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的优势
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其特点是寓教育于体育活动中,同其他学科比较具有明显的优势和得天独厚的条件。
1.体育学科是学校中开设年限最长的一门学科,也是各学科中唯一的一门从幼儿园一直开设到大学的一门必修课程。学生在整个学校生活中都接受体育教育,保证了学生从幼儿园直到大学连续地接受思想品德教育。
2.学生的各种思想意识和言行等一般不是表现在口头上,而是从他们的实际行动中表露出来的。而体育与健康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的一个显著特点,主要是通过各种身体练习和活动进行的。教师根据学生反映出来的言行,及时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德育渗透,既具体又实际,其效果是有些学科所不及的,容易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体育学科的教学内容,本身就具有广泛的、较强的思想性和丰富的教育因素,它处处与人的思想道德、意志品质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二、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时机
我们在体育教学中既要发挥其德育渗透的优势,还要根据事态形成发展过程适时地进行教育。所谓适时就是动机问题,因此,每位体育教师都应当在课中把握有利的时机,培养学生的优良品质。在实践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的时机是很多的。
1.教师言行中的教育时机
(1)教师的仪表和教师的语言。教师上课就必然要在学生面前亮相,学生能从老师的形象中体察到老师的气质、对事业的热情和信心,从而决定向老师学习的程度。体育教师既要有一般教师庄重严肃的风度,又要充分体现其职业的特点――健康而朝气,通过仪表来感染学生,并增强学生对仪表美及其重要作用的正确认识。
(2)体育教学中教师之间的配合显得十分重要。教师尊重学生、关心学生既是高尚品德的表现,又是一种教育手段,对塑造学生的灵魂是一种巨大的力量。特别是对那些能力较差、组织纪律较差、不重视体育学科学习的学生要耐心帮助,能用讽刺的语言刺激他们,更不能侮辱谩骂他们。在教学中教师应创造机会给技术水平较差的学生锻炼的机会。
2.组织教学中的教育时机
(1)建立切实可行的课堂常规。体育课堂常规是为了保证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对师生提出的一系列基本要求,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2)课前备课。认真备课是上好课的重要前提,课前不做好充分的准备,课上必然杂乱无章,学生没有兴趣,教学效果必然差。课前场地的布置要井井有条,做到既美观又便于组织教学。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有条不紊的工作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3)布置场地、器材和使用、送还器材。这是体育教学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教师应有计划地指导学生做好这项工作,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从中受到良好的劳动教育。
(4)分组及不分组轮换和分组教学。在分组及不分组轮换调队时,要提倡让兄弟班、组先行通过,切忌抢行或互相穿插,对本班调队中互相谦让的组长及时给予表扬,培养学生互相尊重、讲礼貌的文明行为。
3.结合教材特点进行教育的时机
教师应通过教学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提高学生的现代体育意识,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培养学生活泼愉快、不怕困难、顽强拼搏的心理素质和意志品质;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以及正确对待个人和集体、成功和失败的优良作风。
(1)通过对体育教学的目的、饮食、营养与健康、全运会、亚运会、奥运会等知识的介绍,组织学生观看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申办成功,观看反映我国体育事业巨大成就的录像、收听广播等,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勤奋学习、积极锻炼身体的自觉性,为培养终身体育意识奠定基础。
(2)耐久跑教学是培养学生顽强意志品质的良好时机。现在的学生独生子女多,生活条件比较优越,多数学生缺乏艰苦的锻炼,怕长跑、怕吃苦的比较多。教师要认真进行思想教育,深入了解情况,从严要求,有意识培养他们的吃苦精神,不给怕苦者留有余地,让他们在实践中得到锻炼。
(3)在跳跃、障碍跑或支撑跳跃等项目的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勇敢果断、不怕困难、不怕失败的精神。
(4)在球类项目的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其集体性和竞争性的特点,培养学生群体意识、应变能力,团结合作,充分发挥集体力量,让学生感受到球类比赛取胜要靠集体力量和相互之间的密切配合,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教育学生正确对待同伴的失误,正确对待对方的犯规,决不允许施以报复的手段;要正确对待裁判的漏判、误判,站在公正的立场上对待裁判对双方的判罚。
三、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思考
1.对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问题的探讨,目的就是挖掘其特殊、鲜明、持久的教育功能,以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激励学生积极科学地参加各项体育锻炼,使他们从思想上热爱体育,逐步形成终身体育意识;从行动上积极主动参加体育锻炼,关心集体,团结互助,遵守纪律;从精神上培养学生勇敢顽强、不怕苦、不怕累,克服困难,努力拼搏的坚强毅力。
2.中学时代既是长身体、长知识的黄金时代,又是道德品质形成的的关键时期,学生的可塑性很大。因此,就学校来讲,不断深入、全方位地营造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显得十分重要。在学校体育工作中,体育教师不仅承担着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工作,而且承担着学生早操、课间操、课名体育竞赛和课余训练等工作,这些课外体育工作更拓宽了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的领域,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将课内、课外相结合,全面捕捉德育渗透的时机,加强德育渗透。
篇7
学校德育工作总结 一、树立“以人为本”的德育理念
新时期背景下,需要我们树立新的德育理念,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以顺应新时期学生发展的特点。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我们首先确立“以德立校”的德育指导思想,积极树立“立人先立德”的管理方针,将德育工作摆在学校各项管理工作的首位,并根据学校的总体办学思想,确定了我校德育工作的定位,树立了学校德育管理的“三大理念”:
1、“以人为本”,“激励为先”
一切教育都必须以人为本,这是现代教育的基本价值观。因此,我们在学校的德育工作中,以尊重学生个性特点为指导思想,遵循青少年个性发展的特点,着眼于学生终身良好思想道德与行为习惯的形成,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真正落实“全员德育、全面德育、全程德育、重点德育”,建立以“激励”为中心的德育管理机制,帮助学生树立自信,激励学生战胜困难。
2、以“实践”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生命
努力摆脱以说教为主的德育方式,积极开展校内外德育活动,让德育回归生活,让学生在日常生活的德育实践中体验道德与人格的魅力,使德育工作由“由外而内”,转变为以“内”为主,“内”、“外”结合的教育方式,让学生真正理解德育的内涵,自觉提高自身的思想品德修养。
3、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在德育工作中,不断关注社会发展和教育发展趋势,加强德育科研,根据学校实际和社会的发展变化不断更新德育观念,更新德育手段。摆脱一成不变的单纯凭经验的德育管理思想,让德育工作在不断创新中焕发出新的`活力。
二、多渠道、全方位地开展学校德育工作
根据学校确立的三个德育理念,学校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道德建设工作:
(一)“礼仪教育”正行为
我们中华民族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为了让这种优良的传统美德在学生中继续发扬下去,学校以“礼仪教育”为先导,引导学生学习文明礼仪,学会以礼待人。多年来,我们一直开展各种文明礼貌教育活动,努力提高学生礼貌意识,积极促进学生文明礼貌习惯的养成。
1、文明习惯养成教育
学校历来坚持多形式、多渠道的正面教育,引导学生人人懂文明,人人争做文明学生。一是每学期开学初,对学生进行一周的入学教育,组织学生学习《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守则》以及《文明礼貌读本》、《礼仪三字经》,让学生明白做文明学生的准则;二是利用每周升旗仪式中的国旗下讲话,有计划地进行“学习文明,鞭鞑丑恶”的演讲;三是在校园内设立文明、礼仪标语牌:如“请使用文明语言”“请讲普通话”“轻声、慢步、礼让、右行”,“宁可绕道百步远,也不践踏半寸草”等,让环境感化人;四是利用班会时间,让学生自由发言、讨论,对校内外事件发表评论。
2、设立礼仪岗、监督岗
学校在校门口设立礼仪岗,全校各班轮流值周,进行礼仪示范,与入校师生、来宾互致问候,让大家一进校便有一种亲切、温馨之感;在校园内主要位置设立监督岗,志愿者轮流值岗,对个别学生的乱扔、乱丢等不良行为进行监督,制止一些不文明行为的发生。
学校德育工作总结
这几年来,我校始终坚持“德育为首,育人为本”的办学指导思想,以提高师生思想道德素质为重点,全面实施《中小学德育纲要》,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把实现学生素质的可持续发展作为学校德育的主要目标。把德育工作与学校其他工作紧密结合、加强渗透,密切联系社会、家庭,加强德育队伍建设,拓宽德育工作渠道,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我们的一些作法与经验总结如下:
一、加强德育队伍建设,提高德育工作质量
1、提高学校领导班子的政治素质。
学校领导班子是学校改革发展的领导者、组织者和推动者,加强学校领导班子建设,是保证学校稳定化、深化改革和加快发展的关键环节,为此,我们学校的领导班子坚持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理论水平和思想素质,不断增强法律意识,学法、懂法,依法治校,依法治教。
2、加强和突出师德建设。
师德是教师职业道德的灵魂,是教育艺术的基础和前提。为此,我们学校每学期开校与每一位教职工签定师德师风建设目标责任书,把师德师风建设责任落实到每一位教师。坚持组织全体教职员工深入学习,认真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小学教师十不准》、《教育法》、《教师法》等一系列与教育教学相关的法律法规。让全体教师以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规范自己的言行。我们还坚持师德师风考核制度,由学校考核与学生评价,教师互评,家长评议相结合,把教职工师德考核的结果作为评价与考核教师的重要一环。我校教师特别重视师德修养,爱岗敬业,关爱学生,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去影响学生,去感染学生。在我们学校教师的口中你听不到“学生”二字,取而代之的是“孩子”这样的称呼。
二、用爱心感染孩子,塑造孩子健康的心理
爱是教育的真谛,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只有具有爱心的教师才能培养出有健康心理的学生。由于我们学校的特殊性质,因此也就决定了我们学校生源的特殊性:生源复杂,学生各方面的素质差异极大,其中更不乏许多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学生,针对此特点,我们认为作为小学教育,重在养成教育,一个学生具有一个积极向上的心态,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比学到一些知识更重要。
在我们学校之中,有不少这样的孩子,他们在转来之前,在其它学校是绝对的差生,在他们耳边响着的总是批评与训斥,表扬与鼓励从来与他们无缘。可以说,他们已认定自己就是差生,是坏学生,他们对上学毫无兴趣,甚至是畏惧上学。为此,我们认为这样的孩子最重要的是要有自信心,因为一个没有自信心的人,将是一事无成的,一个没有自信心的学生,就无法正确认识自己。为了了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我们要求我们的老师要关爱、欣赏与尊重每一个孩子,无论这个孩子学习是优还是差,个人品质是好还是坏,都不能有任何的歧视,特别是对哪些有问题的孩子,更是要关爱有加。
这里我们可以举几个例子:有一个孩子,在上五年级的时候从塔沟武校转到了我们学校,这孩子一进教室的第一个动作就是躺到椅子上,双脚伸到桌子上,一副小痞子的样子。据他的父亲所讲,由于家里做生意很忙顾不得管孩子,孩子从小与一些不三不四的人混在一起,染上了许多坏毛病,在市内转了几个学校都不行,无奈送到了武校,可在那里天天与人打架斗殴,又被武校劝退,恳请我们的老师收下他的孩子并严加管教,还说只要能让他的孩子上学,想怎么管教都行。还有一个一年级的学生,可能是这个孩子有多动症吧,据说从上幼儿园到一年级就转了四个学校,到哪儿哪儿头疼,只好在家休学了半年,后来才到我们学校报名上学。
这些特殊的学生,在他们自己的心目之中,自己坏学生,是没有任何一个老师喜欢的学生。我们的老师面对这样的学生,没有嫌弃,更没有讨厌,而是用一颗火热的爱心去接纳他们,关怀他们,从生活上,学习上,从一点一滴的细节上让他们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爱。老师们睁大眼睛关注着他们,发现他们的优点,发现他们的进步,那怕是一点点,老师也是大加表扬。老师们还对这些特殊的学生常常委以“重任”,让他们真正体会到自己能行,自己也在进步,自己也是老师心中的好孩子。从而他们的自信心增强了,他们也抬起头来走路,抬起头来做事,抬起头来学习。像这样的例子,可以说是太多了,几乎每一个班主任都能讲出那么几件来。我们学校有这样一句话“走进新星双的孩子是快乐的,走出新星的孩子是自信的。”也就是说我们要让每一个在新星的孩子都能够充满自信、快乐成长。
在我们们学校还有不少性格上有这样那样问题的很特殊的孩子,我们的教师同样在用爱关怀着他们,用爱开启了孩子的心扉。有这样一女孩子,由于孩子天生的缺陷,一直到八岁还没有入学,家长为了让孩子入学在市内的好几所“名校”都吃了闭门羹,后来才凑了钱把孩子送到了我们的学校。孩子入班后我们才知道孩子不仅是身体上有缺陷,更主要的是孩子的性格特别的孤僻,不愿意和任何人交流。家长刚离开学校她就开始哭,班主任吕老师左哄又劝,都无济于事,问什么话都不理,别的小朋友想主动接近她,可她却总以一种敌视的态度对待。于是我们的吕老师,这个年轻的小姑娘,就像孩子的母亲一样拉着她的小手,为她擦去脸上的泪水和鼻涕,还把她搂在了怀中。就这样,一天天地过去了,这个孩子终于开口说话了,脸上也偶尔有了笑容。有一天,孩子竟然在黑板上歪歪扭扭地写下了“老师,妈妈”四个字,吕老师看到后竟流下了眼泪,她明白,孩子的心扉已向她打开。后来孩子的性格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开始愿意与小朋友们一起玩耍,开始愿意向老师说这说那,一见到吕老师就主动拉着吕老师的手,很亲热地依偎在老师的身边。对这样的特殊孩子,我们的老师始终有一个信念,那就是“不嫌弃,不放弃,用爱塑造孩子健康的心理”。
三、注重校园文化建设,优化育人环境
陶行知先生说“一草一木皆关情”。环境不仅是学生生活的空间,也是培养学生文明素质的.载体。他们发掘、利用校园的环境,形成了浓厚的立体环境文化,使一草一木、一墙一板都能说话,都起到教育人、启迪人的作用。校园内有大小花坛遍布校园,内有品种繁多的花木。为了使花常红、树常绿,学校开展了“保护花草、爱我校园”的个人名言征集活动,孩子们积极参与,开动脑筋,一句句虽然稚嫩但却充分童真与个性的名言写了出来,将其制成标牌置放于花坛之中,既起到了教育作用,也起到了保护花草的作用,同时也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学校是我家,人人都爱她”。
校园是学生生活和学习的场所,这里的每一垛墙都是学生每天需要面对的。要让校园里每一堵墙说话,就要赋予校园生活的每一细节以丰富的生命力,并使其成为陶冶感染学生的“主体的画,无声的诗”。走廊之内,或标语,或板面,或书画均是本着突显特色、张扬个性的原则:所有的标语全是中英双语,内容均为中外名人的名言警句,对师生起到了很好的激励作用;所有的书画均为师生的佳作;所有的板面均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设计、制作的,而且主题鲜明,个性突出,真正做到让校园每一堵墙在潜移默化中发挥育人作用。各班的教室之内的布置一改过去那种整齐化一的格局,其布置既显出了各班学生不同的年龄特点,也表现了班主任不同的风格。黑板上方的班风标语从内容到字体都是各班师生共同拟定的。室内墙壁上各个板块更是构思巧妙,匠心独具,有作文天地,有数学之窗,有英语之角,还有剪贴绘画以及学生个人的名言等,无不闪烁着师生智慧的火花。
漫步校园,细心的你会发现,师生之间礼貌的问候,和谐的笑容,精彩的游戏,亲切的交谈,环境方面的弯弯腰、捡一捡、扶一扶、关一关,对学生的独立生活能力,自我约束能力和良好习惯的培养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现在行走于校园之内,学生的英语问好之声不绝于耳,学生入校前那种“小皇帝”、“小公主”的个性已改,一个个变得温文尔雅、落落大方,言行之间充满自信与快乐。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以活动促教育
1、加强德育阵地建设。
为了进一步加强了阵地建设力度,我校着重对阵地的规范性和教育性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德育室、少先大队部队部负责宣传橱窗、红领巾广播站的定期有质量地播出和更换内容,使全校师生及时了解时事和信息,关心身边的事,关心社会和国家的事。学校大队部队室、活动室在规范化布置的前提下认真实施开放制度,使其真正成为“队员之家”。校鼓号队组织了30名队员,在学校每周的升降国旗及学校的各种活动中担任演奏任务。各班教室布置整齐统一且富有创意,每个中队辅导员的带领下,布置出富有特色的教室布置。板报的设计也各具特色,根据大队部的主题精神,大家精心选材,设计独特新颖,使它成为学生展示才华的空间。阵地建设的扎实有效为我校少先队工作的有序开展夯实了基础,也有力地促进了我校校园文化的建设,因此我们学校在上期成为源汇区首批校园文化建设达标学校。
2、常规活动真正到位。
每周举行的升旗仪式规范而隆重。国旗下讲话内容丰富,富有教育性和时代感。每个中队每周一次的主题队会,开得有声有色。每周由少先大队部确定活动主题,各中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活动形式,从而使学生的思想道德得到进一步的提高,自理、自律等方面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3、专题活动丰富多彩 。
我们以节日、纪念日及学校德育工作不同时期的主题为契机,生动活泼地开展多种形式的少先队活动,做到在活动中育人,在活动中促进队工作的落实和开展。如:
(1)学雷锋活动。每年三月份学校都要开展学雷锋活动,整个活动做到有方案,有班子,有活动。先后有序组织宣传活动、慰问活动、“一帮一”活动,“雷锋在我心中”征文、主题班队会、“献爱心”捐赠等一系列子活动,让学生懂得关心他人,同情苦难,受到民族传统美德熏陶。我们还组织学生到附近的几个小区内,开展“文明新风进社区”活动。所有活动有计划、有总结、有表彰,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2)我为新星添光彩活动。我为新星添光彩活动,是我们学校的一项长期活动,我们要求学生:遵守小学生守则、日常行为规范和学校规章制度;不做违纪违法的事;刻苦学习,成绩好,全面发展强素质;积极参加各项比赛,勇为学校争荣誉;从小事做起,从自己做起,以我是新星人为荣。还专门组织研讨会,研讨具体、落实措施,要求德育处、大队部利用红领巾电视台、广播站发掘典型、弘扬正气,形成氛围。
(3)做生活小主人活动。通过做生活小主人活动,号召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别人的事情帮着做,要求学生在家做父母的小帮手,在校做老师的小助手,同学的小伙伴。对不同年级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低年级同学要学会自我服务。如穿衣叠被等,帮助爸爸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中年级同学要在自我服务的基础上,学会一些基本的劳动技能,学做家务,参与社会公益劳动;高年级同学要学会当家,管理自己的生活,主动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学校还组织如叠被子比赛等成果展示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自我服务、家庭服务、学校和社会服务的技能,培养自理能力,感受生活乐趣。
(4)六一、元旦节的庆祝娱乐活动。六一儿童节与元旦节,是学校工作中的一件大事,也是少先队工作的有效载体,我们千方百计为少年儿童轻松、快乐地过好节日,周密策划,精心组织,六一及元旦期间活动精彩纷呈,如少先队员入队仪式,文艺演出等,我们的文艺节目均是由各中队自编自导自演的,形式多样,生动有趣的活动,欢声笑语,喜喜洋洋的氛围,展现宜小少儿的素质,孩子们在活动中品尝了成功,体会到快乐。
此外,在每年的“三八节”我们还进行以“感恩母亲”为主题的演讲比赛、故事会、征文比赛等活动,教育孩子做一个有知母恩,孝父母的孩子。我们还把诵读经典与德育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如让孩子背诵《弟子规》的同时,教育孩子用《弟子规》规范自己的言行,从点滴做起,做一个行为文明,知书达理的好孩子。我们组织学生到我市福利院,为那里的孩子们送去了饱含爱心的图书、玩具等,并让我们的孩子与那里的孩子一起生活学习与游戏,从而培养了孩子们的爱心。我们组织学生走出校园,来到澧河畔,开展“爱我家园,护我母亲河”活动。我们组织了读书读报征文活动,讲故事、卡啦OK比赛,评选十佳少先队员等活动,全时段、全方位对学生进行生动有效的教育。
五、关注流守儿童,使每一个孩子都健康快乐成长
每学年在我们学校寄宿就读的流守儿童有300多名,他们大都来自农村或附近的县城。流守儿童一般存在亲情相对缺失,学习成绩较差,行为习惯不良,性格发展不完善等问题。
为使流守儿童在学校内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一是配备了专职生活老师。富有爱心的专职生活老师与流动儿童住在一起,不仅照顾流动儿童的生活起居,还时刻关注着流动儿童的思想动态,像妈妈一样生活上关心他们,学习上帮助他们,心理上温暖他们,让他们每天都在关爱和快乐中生活。二是开展城乡结对活动。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学生城乡结对子,由城里的孩子定期邀请乡下来的流动儿童到家中做客,让这些远离父母的孩子也感受到家的温暖。三是强化硬件建设。在配套高标准的餐厅、宿舍、图书室、活动室外,专门建立了流动儿童之家、卫生(心理咨询)室、“亲情话吧”等。特别在是亲情话吧,通过QQ视频一方面让流守儿童能够与父母常见面,常通话,以慰孩子思念之情。另一方面各班班主任又能及时将流守儿童的学习、生活等情况向家长汇报,并听取家长对学校工作意见建议等,进一步改善提高教育管理水平,真正使学校成为流动儿童学习的乐园,生活的家园,孩子健康成长,父母安心放心。
总之,我校德育工作在上给有关部门的正确领导下,经过我们领导的全体教职工的共同努力,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是,德育工作是一项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的工作,是一项不断超越自我、持续发展的工作,我们将查找不足,学习先进经验,积极探索新的渠道,加快发展的步伐,使我校的德育工作更上一个新的台阶,培养出更多具有崇高理想和高尚品德的新人。
学校德育工作总结 X德育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和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渗透在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中。对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和学校工作起着导向、动力和保证的作用。本学期我校的德育工作在校长的正确领导下,在全体教师,尤其是班主任老师的辛勤工作和鼎力支持下,在全体学生的努力进取和大力配合下,教育工作井然有序。开展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以树立远大志向为核心的理想信念教育、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的四大教育为主线,不断充实和完善学校德育内容,努力开创我校德育工作的新格局。
一、抓好师资队伍建设,营造全员育人氛围。
1、发挥德育领导小组的核心作用。加强德育工作领导,校长负总责,各部门密切配合,以班主任队伍为主,全员参与。领导以身作则,时刻接受广大教职工的监督,工作中做教师的表率;建立起“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的德育工作体系,探索学校德育工作的新途径。
2、大力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在依法治校的前提下,将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放在教师队伍建设的突出位置,采取切实措施,大力提高教师职业道德素质。组织教师定期学习时事政治、《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及有关教育法规,树立怎样的教育观、价值观、人生观,形成良好的校风与教风。本学期我们继续以“三德”学习为主线,开学初,对所有的教师进行德育学习,以领导讲座带头的形式号召我校全体教师进一步深入三德学习当中。在这一块工作中,我们以自主学习和集体学习为主,并及时反思,以各种活动为辅,来树立榜样和标兵,如根据我们每月评选出的师德标兵,进行演讲,起到了带头的作用;利用向学生进行调查并评选心目中最喜欢的教师来及时了解教师在课堂、生活中等存在的问题。另外我们还抓准机遇集体学习有关德育工作的理论和有关业务经验的文章,提高班主任的政治、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保证班主任:“以新思维、新方法、新目标、新要求来指导工作”;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力戒工作拖拉、浮躁。做到有令必行,有禁则止,及时完成各项任务;严于律己,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禁止体罚和变相体罚,对工作的巨大热忱和对教学的极其严谨给同学潜移默化的熏陶。
3、加强班主任工作的管理和指导。我们采用领导做讲座、请优秀班主任做经验介绍等不同形式,不断提高班主任的素质水平。坚持每周召开一次班主任例会,提高班主任的工作质量,有针对性地评价分析全校各班班主任工作情况,指出不足之外,提出改进要求和(本文来自,转载请注明)措施,加强常规管理的指导。
二、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育人环境。
(1)、精心布置宣传阵地。加强了对“红领巾广播站”、橱窗、报刊等文化阵地的指导管理,把好舆论导向。橱窗、班报等力求主题突出,图文并茂。
(2)、规范班级教室布置。在规范班级布置的同时,要求各班体现班级特点,营造生动活泼、洁净素雅、健康文明、催人奋进的良好育人氛围。
(3)、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本学期,我们通过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各项活动,在活动中挖掘学生的潜能,发扬学生的个性。从而加大学生课间文体活动,丰富学校德育工作的内涵。
1.根据上级关于一生双爱好的要求开展了一系列文体活动,通过各种兴趣班小组(口琴、象棋、跳棋、剪纸、美术等)的开展,进一步推动了素质教育的开展,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
2.结合学校的一校一品,为了加强学生体育运动,增强学生身体健康,开展了大课(本文来自,转载请注明)间活动,增加学生活动时间。并以各种活动为衬托,如没两周一次跳绳比赛,每次比赛都评选出获胜学生和优胜班级,活动形式多样,适合年龄特点。
3.为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养成学生的阅读能力,每周三下午3节课为阅读课。并开展了入手抄报、黑板报评比、讲成语故事、“我与好书同成长”演讲比赛、等一系列活动。
三、加强对学生的良好习惯的培养,狠抓学习习惯等养成教育。
1、开学初,我们借升旗的时间对全体师生进行号召,利用学校广播、橱窗等宣传阵地大力宣传行为规范、学习习惯等好的学生,使全体学生都能向好学生学习。并坚持每月有主题,每月有活动。
如9月份我们开展了全员性的主题班队会,以“学习习惯”为主题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并及时解决发现突出的问题,如学生的执笔、坐姿、讲话、听讲等。每月我们还进行一次学生书写规范评比活动,及时发现好的学生,利用橱窗广播等进行表扬,在这样的活动中,我们每次都评选出优胜班级并及时向班主任和学生公开。
2、安全教育做到了警钟长鸣、常抓不懈。加强了对学生课间活动的监督,坚持集体放学制度,做好交通安全等教育。每位班主任老师与年级组长签定《班主任安全责任书》,年级组长再与教导处签定《安全责任书》。并组织全校学生观看有关安全教育片,从而达到对学生进行安全知识教育。
四、大力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
从增强爱国情感做起,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从小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利用班、队会、升旗仪式和国旗下讲话重要的德育阵地,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以及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等,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和抱负。
1、结合重大节日和纪念日,积极开展主题教育活动。
活动是少先队的核心,将少先队思想道德教育和体验教育活动贯穿始终,注意传统节日和纪念日,抓住重大事件,渗透思想道德教育内涵,注重少年儿童的实践体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从而推动少先队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
本学期少先队大队部以教师节、国庆节、等各种节日为契机,以征文竞赛、校园广播、板报、德育基地、主题班会等为教育阵地,寓教于乐,着重抓好了爱国主义和传统美德教育,弘扬民族精神,促进了学生生动活泼、文明、健康地发展。
2、实行“主人教育”办学理念,放手让班干部对学生迟到、眼保键操、课间操、卫生进行检查,班级管理中注重蓄势借力,对学生放手不放任,指导不包办,创造条件让学生管理学生。如我校的“监督哨”同学每天对我校的一些常规工作进行检查和监督,卫生、行为礼貌、零食等问题有了明显的改善。
五、加强学校、家庭、社会德育合力建设。
1、加强学校、家庭、社会的联系,形成共同抓好德育工作的合力,做好家访工作、开好了家长会议。在此过程中提出学生在家、在校的学习常规要求,使孩子在家长指导下,加快常规养成。
2、进一步加强学校、家庭的联系,发挥家长作用。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劳动实践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