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学方法的特点范文

时间:2023-07-04 17:24:4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校教学方法的特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高校教学方法的特点

篇1

成本會计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形成而产生的,主要核算商品生产、流通过程中发生的种种耗费。现代成本會计拓宽了传统成本會计的内涵和外延,成本會计的对象不仅包括产品生产成本、期间费用,还包括标准成本、责任成本等专项成本;成本會计的职能也有所扩大,由传统的核算职能向成本预测、决策、控制、分析转变。有著名学者指出,一个好的成本管理者,胜过一打经济学家。现代社會对成本管理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在校学生而言,由于缺乏企业实践,对工厂管理组织机构、生产组织形式等实践知识知之甚少,这些对于成本會计教师有效实施教学方案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一、成本會计课程教学的特点和难点

(一)成本會计课程特点

成本會计课程计算方法多,公式多,计算量大。例如完工产品与在产品成本的核算方法共计有七种方法,如约当产量比例法、定额成本法、定额比例法等方法,每种方法教材都总结了一系列公式,死记硬背只能使学生痛苦不堪,而且公式记住了还不一定會做题;其次,成本核算的程序复杂,图表多。例如采用分步法核算连续型复杂生产企业的完工产品成本,核算方法有逐步结转分步法和平行结转分步法,逐步结转分步法中可以采用综合结转的方法计算成本,还可以采用分项结转的方法计算成本。但是采用综合结转的方法,虽然计算出了最终完工产品的成本,但完工产品成本中的各成本项目金额不清楚,不利于成本分析,所以有必要逆工序进行成本还原,目的是为了明确完工产品成本中各成本项目的金额及构成比例。wwW.133229.CoM而成本还原是一个非常麻烦的计算过程,成本还原时,数据的汇总和分配过程中會产生许多成本计算表,而且表与表之间有数字的引用关系,彼此联系,整个计算过程复杂,一不小心就會出错。

(二)成本會计课程教学难点

首先,从知识掌握角度看,学生对成本核算过程各章节内容和单一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并不难,但相似知识点容易混淆,不會把各知识点融合成一个完整系统,“猴子掰包谷”现象严重;其次,从知识应用角度看,学生难以将成本會计所学知识应用于具体实践,针对不同生产组织特点和类型的具体企业,不知道如何组织成本會计工作、如何进行成本核算并编制成本报表。

二、民办高职院校学生特点

近年来,民办高职院校的生源竞争日益激烈、背景复杂,生源素质参差不齐,生源的文化层次和学生自身素质偏低是客观事实,虽然其中有一部分学生属于高考发挥失常,没有考出正常水平,但大部分学生都属于低分层次,甚至是迫于父母所逼来学校上学的。

其次,相当一部分同学有强烈的自卑感。民办高职院校的很多学生都有很强的自卑心理,这些大学生在刚刚踏进大学校门的那一刻起,认为自己是被高考所淘汰的,是高校录取中的最后一批,他们往往过低估计自己的实力,总是自己看不起自己,缺乏自信心和勇气,不敢面对竞争。

最后,还有部分同学学习动力不足,纪律松懈,作风疲沓。这些同学缺乏自我管理能力,不會合理安排时间,不懂得珍惜时间,“混文凭”的思想严重,甚至有个别同学自甘“堕落”,逃课、旷课等行为屡次发生。

三、成本會计教学方法探析

针对上述成本會计课程的特点以及民办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成本會计课程在教学方法方面除了与其他會计学专业课程有相同之处以外,还应有其特殊性:采用多样的课堂教学方法,尽可能地做到授课方式灵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解决学习中的难点与重点问题。其次,在传授专业

转贴于

知识的同时,要求授课教师不忘“德育”教育,采用点滴“渗透”“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尽量不要采用训诫的方式,而是要鼓励学生,引导学生,让学生感受到授课老师的关切,理解体會授课老师的良苦用心。

(一)实践教学

通过走访生产企业的方式,组织学生亲自到面粉厂、造纸厂、汽车厂、机床厂等生产场所参观,使他们了解企业的生产组织形式、了解产品的生产技术过程,知道产品是经过哪些环节生产出来的,让学生充分了解教材中讲授的现代工业产品单步骤生产和多步骤生产两大类型。不具备条件的,教师要准备有关影像或图片资料,在课堂上采用多媒体进行播放、讲解,使学生对企业的生产过程有所了解。采用实践教学法,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增强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程度,比教师单纯的课堂说教讲解效用要大很多。

(二)引导跟踪式教学

传统的成本會计课堂教学,教师整堂课都在口干舌燥地为学生讲解教材表格中数据的计算方法和数据来源,使学生容易厌烦,而且前讲后忘,拿到题仍然不會做,教师讲解的效果大打折扣;也有教师采用多媒体方式,虽然活灵活现地体现了数据间的勾稽关系、来龙去脉,但由于屏幕显示速度过快,只重“结果”忽视“过程”,对于数据计算方法学生仍是一脸茫然,对于课堂练习和作业学生仍然感到困难重重。要想知道梨子的味道,必须亲自尝一尝。为了破解教师难讲学生难学、教师前讲学生后忘的矛盾,笔者采用了引导跟踪式教学方法。采用此种方法,教师事前要做大量的基础工作。备课时每堂课要精心准备2—4道课堂练习,并为学生设计好成本计算表格,清空表格中的数据,将其电子化,让学生打印或复印,整个一学期完毕,每个学生打印或复印的成本在两元钱左右。然后要求学生每人必备一个简易的计算器,团购价格大致在10元左右,也就是说每个学生花在本门课程的成本大致在12元左右,“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个价格对于民办高职学生而言一般还是能接受的。准备工作就绪以后,教师每堂课只进行10~20分钟必要的计算方法讲授,其余时间全部给了学生,让其完成事先布置好的课堂练习。对于空白的表格,教师引导学生一行一行填写数据或者一列一列填写数据,在遇到难点时,教师及时点拨,整个表格完成后,教师与学生核对答案,总结计算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和出现的失误。课堂练习刚开始,第一道题、第二道题可能會稍慢一些,第三道题、第四道题学生得“道”以后,计算速度大为加快。采用此种方法,教师讲授的时间大为缩短,可以腾出时间在教室进行巡回检查,甚至利用间隙进行个别辅导,从而了解学生本堂课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对课堂练习的“量”进行灵活处理,掌控授课节奏。在学生计算过程中,整个教室只听见“沙沙”的计算器按键声,犹如春蚕吃桑叶,给原本枯燥的课堂奏响了一曲美妙的音乐,让师生都体會到一种和谐的美感。有学生感言,通过练习才真正学到了“东西”。

转贴于

(三)类“诊所式”教学

诊所式教学是把医学院临床诊断模式引入到高等教育的教学中,是上个世纪60年端于美国的一种新的教学方法。诊所式教学法是把课堂看作“诊所”、把教师与学生关系视为“医师”与“患者”关系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它有如下特点:首先,可以变学生被动为主动,使学生自愿学习;其次,可以变教师权威性、单向性演讲为师生平等、双向交流,使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最后,可以变“满堂灌”为对症下药和有的放矢,使学生有效学习。诊所式教学法使学生既学到了知识,教师也提高了教学技能,符合孔子主张的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教学相长的教育思想,也使教育达到了以人为本的境界。笔者在这里把诊所式教学稍加改造,所以称为类“诊所式”教学,可以达到同样甚至更高的教学效果。诊所式教学把学生视为“患者”,类“诊所式”教学把学生视为“医生”,让学生为教材“看病”。古人云,“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教材中往往也隐藏着各种各样的差错,成本會计教材也不例外。在采用引导跟踪式教学法完成课堂练习后,笔者按照学生座次分组训练,让他们进行教材例题的讲解,要求讲清表格中数据的来源和引用关系,学生这时充当起“医生”,用刚刚学到的理论和方法发现了教材中的一些错误数据或不妥当之处。有时笔者讲解过程中也“故意”出错,让学生去“诊断”,并给出正确的“处方”。通过这种教学方法,帮助一些本来很自卑的学生树立了自信心,也锻炼了他们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

(四)归类教学

成本會计这门课程计算公式特别多,如果逐一记忆,学生的负担非常重。因此可以将性质类似的计算公式合并归为一个类别进行记忆和使用。例如原材料费用的分配、工资费用的分配、制造费用的分配、外购动力费用的分配等等。每一种费用的分配教材都总结了一大堆文字公式,学生根本记不下来。但通过观察,虽然具体情况不同,但可以归属一类,即分配规律可以概括为找准受益对象、选好分配标准、将费用带回“家”。计算公式如下:

费用分配率=待分费用总额/σ分配标准某受益对象应分配的费用=该对象的分配标准额(即受益量)*费用分配率

公式的分子就是我们要分配的要素费用总额,分母是与之相适应的分配费用的依据,即分配标准总额。“谁受益,谁承担费用”,把握住这个分配原则,费用分配率的意义是一个分配标准应负担的费用额,即该公式的意义是某个受益对象使用了多少分配标准,它应该负担的费用就是该分配率的多少倍。深刻领會这个公式以后,在各种要素费用的分配时就能运用自如了。

篇2

论文关键词:普通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方法

教育部颁发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指出,努力倡导开放式、探究式教学。在实际的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的教学中教师仍然过多的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直接制约着学生能力的发展,影响了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的教学水平和质量。

1 普通高校教师对《纲要》指导思想的认识与贯彻情况

《纲要》指出,教学方法要讲究个性化和多样化,提倡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多边互助活动,努力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创造性。不仅要注重教法的研究,更要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和练习方法的指导,提高学生自学、自练的能力。普通高校教师对《纲要》的认识情况和在公共体育课教学中贯彻情况进行问卷调查。

通过对调查问卷的统计分析(见图1)发现,教师已经重视到这一指导思想在教学过程对学生起到的作用,82.8的人都认识到它的重要性,说明了在《纲要》改革背景下,大多数普通高校体育教师从教学思想上已经认识到了它的重要性。在对这一教学指导思想是否真正的贯彻到公共体育课教学中的问卷调查中发现(如图2显示),在教学方法的实际选择与运用上,选择经常有58.4,较经常与一般的占到了36.8%。从某种意义上反映出了一些问题:说明了普通高校体育教师还没有真正的把这一指导思想贯彻到体育教学过程中,还没有真正的围绕着“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发挥学生的创造能力”来设计教学方法,这与《纲要》对教学方法改革的有关精神是不相称的。

2 普通高校教师对体育教学方法内涵的理解情况

对体育教学方法概念的理解会直接影响着体育教学第一线的教师对体育教学方法的理解和使用,也影响着体育教师对体育教学方法的掌握和体育教学能力的提高。因此,怎样对众多的教学方法进行合理的选择与运用,有必要对这一概念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下面针对这一问题对普通高校体育教师进行问卷调查(见图3)。

通过对普通高校体育教师的调查问卷中“体育教学方法”的理解情况的统计分析发现,教师已经能够较好的认识和理解体育教学方法的内涵,认识到了体育教学是为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服务的,是师生共同参与,也认识到教学方法既包括教师“教”的方法,也包括学生“学”的方法,既要重视教法的研究也要注重学法的研究。

3 普通高校教师对体育教学方法形成因素的认识情况

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方法的形成与发展,必然受到来自多方面的影响因素制约,揭示与分析社会与教育内、外部这些制约因素,对普通高校教师更好的掌握和运用教学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对普通高校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对所获取的资料经过统计处理后,得到如下结果(见表1)。

从表1可见,在调查表列举的11个影响因素的平均值都大于或等于3.0000。这表明大多数被调查者一致对这些因素持认同态度。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得知,普通高校教师为了能更好的掌握和合理的运用体育教学方法,要加大对教学方法的改革力度,使教学方法改革与教学理论、教育目标的更新,教材与教学条件的改革相配套,必须大力提高普通高校教师能力,并充分考虑学生实际特点,必须符合信息技术发展水平,顺应社会历史文化的发展潮流。

4 普通高校教师选择体育教学方法的依据分析

由于教学方法运用的具体要求比较复杂,运用过程中还存在着对教学方法的内涵研究不够、对运用的方法把握不准、运用目的不明确的现象,导致了体育教学方法选择不尽合理、运用目的与效果不一致等情况。因此,认真研究体育教学方法选择的依据对提高体育教学方法选择和运用的能力,是每个普通高校体育教师都应该重视的问题。通过调查、分析,教学方法选择依据的情况(如表2)。从表2的数据显示,教师主要是根据教学目标和任务、教学内容和学科特点、教师特点和能力、学生的特点、教学设施条件来确定采用何种体育教学方法的。相比之下,时间是次要的。

5 普通高校教师运用体育教学方法的具体情况

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教学方法,是指通过教师运用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运动技能的教学方法。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是教师通过对实物或直观教具的演示,使学生利用各种感官直接感知客观事物或现象获得知识的教学方法。以身体练习为主的体育教学方法是指学生在体育教师的指导下,是那些通过身体练习和技能学习使学生运用掌握的方法去反复完成一定的操作技术,以形成技能、技巧进行身体锻炼的教学方法。

篇3

1艺术体操项目的特点分析

1.1艺术体操是一项极具自然性、韵律性及优美性的运动项目

艺术体操的动作十分细腻,任何一个技术动作的正确完成都需要学生身体各部位的相互协调配合,要求学生动作做到自然、流畅。总的来讲,艺术体操是一种在自然动作的基础之上而派生出来的一些跳跃、旋转之类的动作。从其本质上来分析,在做艺术体操动作的时候,需要学生有效利用自身各部位的重力以及惯性作用的自然性,这便体现出艺术体操的自然性。说艺术体操具有韵律性则指的是它是一种需要在音乐伴奏下进行的运动项目,学生在做动作的时候要能够跟随音乐的节奏韵律进行舞动。除需要音乐伴奏之外,艺术体操还与舞蹈、美术等极具美感的艺术形式紧密相连,艺术体操的动作造型、运动者的服饰、队形的变化以及动作的图案等多个方面都体现出了艺术体操的优美性。

1.2艺术体操是一项集体操、舞蹈以及音乐为一体的运动项目

艺术体操将体操中的身体动作、器械难度动作与音乐、舞蹈相互融合的特点是其他运动项目不可比拟的。对于学习者的体操风格有极其重要影响的有两个因素:一个是音乐的挑选,另一个是舞蹈的编排。舞者要想获得较好的表演效果,其舞蹈动作还必须要同音乐节奏相吻合。除此之外,舞蹈的情感流露也必须与其伴奏音乐相吻合,从而起到一个以情传神的表现效果。假如其舞蹈动作与伴奏音乐互相分割,都难以表现出艺术体操的魅力。

1.3艺术体操是一项能够突出表现女性美的运动项目

艺术体操是一项针对女子的运动项目,其项目动作以及舞蹈表现形式能够充分展现出女性柔软的美、协调的美以及融合的美,使得许多男子运动项目也开始借鉴女子艺术体操的这一独特的训练形式,并且现如今已经有部分国家开设了男子艺术体操项目。除此之外,作为一项集舞蹈、音乐、体操为一体的运动项目,它还极具艺术性以及观赏性。1.4需合理地运用器械进行练习艺术体操的练习形式主要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徒手艺术体操;另一类是手持轻器械的艺术体操。在手持轻器械的艺术体操练习当中,器械一直都是处在一个运动的状态之下。所以,其器械动作同练习者的身体动作是否协调一致,是艺术体操有别于其他项目的主要特点。因此在练习的过程当中,练习者必须要合理地运用器械进行练习。

2高校艺术体操教学方法的运用分析

所谓体育教学方法,指的是体育教师为了实现其教学目标而使用的一系列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手段的统称。我们可根据教学目的的不同而将教学方法进行分类,例如从教学的过程来进行分析,可将教学方法分为完整教学法、分解教学法、语言教学法、竞赛教学法等等。而在高校艺术体操教学当中,则需要教师能够充分考虑到艺术体操这一运动项目的特点来进行教学方法的选择。有学者在研究高校艺术体操教学方法选择的时候,指出高校艺术体操教学宜用直接性、开放性、探索性以及融入一定情境的教学方法。在前文当中,我们已经对艺术体操的特点进行了详细分析,它极具韵律性、音乐性、观赏性等等,所以在艺术体操教学当中宜采用分部教学法、节奏教学法、情景教学法等等。

2.1分部教学法

有研究人员在人体运动解剖学的理论基础之上,将人体划分为了13个部位,这13个部位分别为头、颈、肩、背、手、脊柱、腰背、胸、腹、臀、腿、膝、脚。这一划分标准也更有利于我们进行舞蹈的练习。在高校艺术体操的教学过程当中,因为教学课时较少,并且教学条件有限,难以将人体的这13个部位都训练到位,因此对于艺术体操训练来讲,就可根据其项目动作特点来重点对练习者的肩部、腰背部位、胸部、腹部以及臀部进行训练。这样既可以依据教学要求,又能够具有针对性地、有重点地训练好学生,使学生能够建立一个正确的动作概念,并且形成正确的身体姿态。通过教学实践也发现,通过这些主要部位的定位操以及变化练习,可以较好地完成艺术体操动作所具有的自然性以及优美性。但是在采用分部教学法的时候还必须要注意练习者身体各部位动作的全面、协调练习,千万不可对某一部位的练习强度太大或者太弱。总而言之,在训练的过程当中,既需要突出训练的重要部位,又要做到兼顾所有部位的全面协调发展。

2.2节奏教学法

艺术体操是在音乐的伴奏下进行的运动项目,因而其各个技术动作都是在音乐节奏中完成的。因此在高校艺术体操教学当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有节奏的信号,例如具有节奏性的口令、击掌以及音乐等进行指导,从而帮助学生练习,让学生的肌肉紧张与放松协调之间能够相互转换,要让学生做到呼吸与节奏相一致,从而达到练习的最好效果。例如,在做波浪动作练习的时候,应该选择的是一种柔和的、起伏的并且具有流畅感的节奏;在做各种部位操练习的时候,应该选择的是一种明快的、热烈的节奏。现如今,节奏教学法在高校艺术体操教学当中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运用,所以这一教学方法十分符合艺术体操的项目特点以及练习要求。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应该在节奏的选择上、在节奏方式的运用上进行钻研。根据艺术体操动作的不同、所使用的器械的不同以及个性特征的差异来进行节奏的选择。

2.3情景教学法

艺术体操,假如缺乏其内在的“情”,便难以表现出其技术动作的内涵。模仿动作很容易,但是要做到以“情”来表现这一动作却很难,在动作中融入情感也是艺术体操的主要魅力。情景教学法的主要特点便表现在形真、情景以及意境三方面。在情景教学法的运用过程当中,应该要做到通过伴奏音乐来渲染形象,通过技术动作来显示形象,通过人与器械来突出形象,所以在教学的实践过程当中,要让学生进入一个情景当中,让学生融入到这一情景当中,来激起学生的情感。情景教学法在运用的过程当中还应该努力做到与“表演”相结合,这种教学方法不但能够提升学生在动作质量上的表现,同时还能够突出舞蹈艺术性的表现。正所人们所说,艺术体操不是一种配乐杂耍,它需要运动员其自身的听觉情感转化为一种视觉情感,音乐能够赋予艺术体操生命,而运动员则必须要将这种生命的活动充分地展现出来。

2.4和谐教学法

艺术体操,不但具有人的肢体运动与器械运动协调一致的特点,而且运动者的肢体动作还应该与音乐相协调,与同伴的动作相协调,这其中便表现出一种协调统一的和谐性。所以在高校艺术体操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应该要整合各种教学要素,使各要素之间能够合适恰当地配合,以达到一种和谐,这样才能够使其教学发挥出更好的效果,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要实现这一和谐性,就应该要让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实现一种教学相长、相互促进的关系,实现一种人与人之间的和谐;还应该实现人与器械、人的身体与心理、人的表现力以及技能之间的和谐统一,以实现一种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除此之外,人与音乐节奏、人与伴奏音乐、人与其穿的服饰之间也应该达到协调一致、和谐统一,从而创造出艺术体操的和谐美。和谐教学法,其实质是教学方法的优化组合。所以在运用和谐教学法进行教学之前,教师必须对每节课的教学任务进行具体的分析,必须对学生的每个阶段都进行详细的划分,并且还应该对教学方法所具有的功能进行提炼。例如,分部教学法的运用,其目的在于训练学生的身体姿态,对学生身体各部位进行有针对性地训练,在练习的最初阶段,可采用口令节奏的方式,逐渐过渡到音乐节奏,最后再通过情景音乐来对学生进行身心一致的训练。

3结语

艺术体操虽然是一项体育运动项目,能够使用一些常见的体育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但是它还具有一些固有的特征,因而在高校艺术体操教学当中,除使用一些常见的体育教学方法之外,还应该根据艺术体操的项目特点来选择一些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通过教学实践发现,将艺术体操的动作同运动者身体的各个部位、音乐的节奏、情景的变化相统一,采用分部教学法、节奏教学法、情景教学法、和谐教学法进行教学,具有较好的教学效果。同时高校艺术体操教师还必须要有创新精神,要明白“教学有法,但无定法”的道理,要在实践过程当中不断探索创新,以寻求更加符合艺术体操项目特点的教学方法,促进艺术体操在高校的推广与发展。

作者:周茜 单位:北京大学医学部体育学系

参考文献:

[1]王聪.我国高校艺术体操教学方法及其运用[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3(1):79-81.

[2]唐枢秀.高校艺术体操的实践与探讨[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3(2):63-64.

[3]戴朝,李凌.体育教学方法在艺术体操课堂中的应用[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3(1):87-90.

[4]武金陵.浅谈高校艺术体操教学中的示范教学法应用[J].中国科技创新导刊,2010(9):217.

篇4

[关键词] 网球 公体课 教学方法

1.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天津体育学院、天津大学、天津师范大学、天津城市建设学院、天津财经大学、天津理工大学六所高校网球公体课为研究对象。对其网球公体课开设情况、教学效果等进行调查分析。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天津体育学院图书馆、CNKI、维普等网络资源,查阅有关网球公体课教学的相关资料。

1.2.2 访谈法

通过对六所高校的网球公体课任课教师、实习教师及相关领导进行访谈,了解其网球公体课开设状况、学生状况及教学效果等。

1.2.3 观察法

深入以上六所高校,观察其网球公体课教学过程。

1.2.4 逻辑分析法

根据实地考察情况,结合天津市高校网球课程成功教学经验以及网球运动的特点,对以上六所高校网球公体课的教学方法进行系统分析。

2. 天津市网球公体课开设现状及学生特点

2.1 天津市高校网球公体课开设状况

通过对天津市六所高校网球公体课的实地考察了解到,网球运动在各大高校中已被普遍接受,深受学生喜爱。然而在其网球公体课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教学观念陈旧,没有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走上终身体育锻炼之路。其次,许多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再适应当今网球公体课的发展需求。最后,许多学生经过网球公体课的学习,并没有真正掌握网球基本技术,而且对网球规则、礼仪等理论知识了解甚少。

2.2 天津市高校网球公体课学生特点

经考察了解到,网球公体课的学生针对的是非体育生,平时注重文化学习,忽视身体锻炼,身体灵活性和协调性相对较差,大部分学生从未接触过网球这项运动。

3. 网球运动的特点

网球运动和其他持械运动(如羽毛球、乒乓球等)相比,网球的弹性较大、场地较大,需要的跑动多,初学者很难判断球的落点及合理的击球点,并且网球运动的击球技术需要全身协调用力。因此,对参加者的身体协调性、灵活性以及动作技术的流畅性,脚下步法的灵活性等都相对要求更高。

4. 网球公体课教学方法探讨

为提升天津市高校网球公体课教学效果,必须加强其教学方法的改革。通过深入天津市六所高校,对其网球公体课开设状况、学生状况、教学效果等进行实地考察,对网球公体课的教学方法进行了分析,结合网球运动的特点及天津市高校网球公体课成功教学经验,总结出适合天津市高校网球公体课教学的几种方法。

4.1 集体练习法与分组练习法结合

在课程的初始阶段可采用集体练习法,如握拍、挥拍练习,熟悉球性练习,步法训练等,这样可以缩短教师讲解的时间,提高教学效率。在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挥拍动作之后就可以采用分组练习加集中讲解的方法。分组练习时选择几个技术较好的学生担任小组长,来组织练习,这样既提高了技术骨干对网球技术的理解,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组织能力,更重要的是,同学之间能够互助合作,提升集体凝聚力,加深同学之间的友情。分组练习时,教师要亲临各个小组进行分别指导,发现共性问题时再集中进行讲解。

4.2 游戏法

快乐体育是我们既熟悉又热衷的一个话题,在网球公体课的教学中要以学生为本,注重情感交流,采用有趣并且新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并且愉快地参与锻炼。在网球公体课教学中运用游戏法,能有效地起到这样的作用。例如,在课前准备活动期间可以安排一些体育课常用的小游戏,如“贴人游戏”等,这样能够使学生在上课之前充分的做好热身,有效的避免运动损伤。随着网球课程的逐步进行可以加入一些球性练习、抛球、吊球等小游戏,使学生在熟悉球性、掌握技术的同时,也能激发学生对网球课程的兴趣。所以,游戏教学法是网球公体课教学质量提升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4.3 启发式教学法

启发式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与领悟,同时更要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式教学法的应用要遵循由易到难,所提出的问题要符合学生的具体实际,又要保持提高学生的好奇心来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在该教学过程中应强调学生的领悟和亲身体会,提倡学生自主积极的去探索。教师可以在网球公体课教学过程中提出并且示范多种技术动作,让学生进行亲身体会,也可以分组讨论。这样能够更好的加深学生对网球技术动作的理解,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4.4 分层教学法

每一个学生的身体素质、运动经历等都有所不同,在进行了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对网球技术的掌握程度就会出现差异,此时可以根据学生对网球技术的掌握程度分成不同的层次来进行教学。不同的层次可以安排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这样有利于分层进行集中讲授,提高教学效率。但应用这一教学方法的时候要注意考虑低层次学生的心理感受,多加鼓励和心理安慰。

4.5 比赛训练法

比赛训练法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生对网球技术、战术的应用,同时也能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对于比赛训练法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要结合学生的具体实际。不同阶段可以安排不同的比赛训练,例如在初学阶段可以安排用球拍颠球比赛、比一比用正手击球过网的数量等,随着网球课程的进行可以安排“多人底线对拉比赛”,或创造一些小比赛来提高学生控球的稳定性,到课程后期阶段可以安排一些短盘制的比赛。应用比赛法需要注意的是,不要安排与学生对网球技能掌握程度不符的比赛内容,以免导致学生的技术动作变形或让学生失去兴趣。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通过对天津市六所高校的实地考察了解到,多数高校教学方法单一且较传统,对以上提出的五种教学方法应用较少。部分院校网球公体课即使应用的教学方法较多,但对于不同教学阶段、不同人群的教学方法安排上不够合理,达不到预期教学效果。

5.2 建议

5.2.1 改革教学方法,适当创新。教学方法不应局限于某一种,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结合学生的需求适当引入新的教学方法。如在理论部分可以利用多媒体手段来学习网球基本技术、比赛以及网球运动的规则、礼仪等。

5.2.2 各大院校加强沟通交流,互相学习。天津市各大高校之间应该加强交流,互相借鉴成功的教学经验,改进自身教学方法。同时也可以借鉴其他项目公体课的成功教学经验。

5.2.3 合理应用教学方法。对于不同教学阶段、不同的人群要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也可以多种方法交叉并用,以最大限度的改革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陶志翔.网球运动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余军.普通高校网球选项课实施分层教学实验研究[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10,35(5).

[3]康长林.快乐体育与体育教学[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J],2010,35(5).

篇5

关键词: 地方高校 教学方法 创新 要素

在大学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的创新与正确运用的关键在于以下四个方面及其之间的相互作用:教学目标、学生基础、教师教授行为和教学环境。其中,教学目标是制约教学方法运用和选择的决定性因素;学习者的初始状态决定教学的起点,是教学方法选择的基础;教师教授行为特点是教学方法选择的重要条件;教学环境从外部制约有效教学方法的运用或选择。

一、地方高校的教学目标

依据目的――方法论,任何方法都离不开目的,离开了目的的方法如无皮之毛,正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因此,研究教学方法首先必须考察教育目标。一般认为,所有教育都要实现两个层次的目标:第一层次的目标是知识的传授与运用,这是教育的浅层次目标;第二层次的目标是社会化,人需要在社会环境中生存,所以,教育的深层次目标是让学生成为“社会人”,尤其是一般正规教育的最后一站――大学教育,学生接受此类教育后是要融入社会的。所以,第二层次的目标显得尤为重要。

地方高校也是大学的一种,同样需要实现这两个层次的目标。地方高校与其他大学的不同点在于其所传授的知识的侧重点及“社会化”的“接点”会有所不同。地方高校属“应用型”大学,清晰地说明,第一,必须传授侧重“应用”型的知识,“应用”的范围则可以很宽泛,即知识能应用于个人的学习、生活或者工作,应用于国家的繁荣昌盛、社会的发展进步是“应用”,应用于理论建构、实践指导、实践操作也是“应用”。第二,必须培养“应用性”强的人才,即地方高校学生的“社会化接点”是学生适应技术变化、促进技术变化的能力。正如亨利・M・列文所说,教育的最大作用是“提高工人适应变化的能力”,“教育对于那些在技术进步中需要适应变化的工作尤为重要。最新的内生增长理论认为,这不仅是由于受过良好教育的工人对技术变化具有适应性,同时因为受过良好教育的工人促进技术变化的能力”①。

因此,地方高校教学需要做的不仅是传达系统的专业知识,还要提供学习和实践知识的机会,加速完成大学生的社会化。大学的教学目标是由一个个具体的学科专业教学目标、课程教学目标、课堂教学目标分解完成的。因此,在具体的大学教学过程中,传授侧重“应用”的知识和培养“应用性”强的人才这两个层次的目标的实现,决定了地方高校必须选择、运用和创新教学方法。

二、地方高校的学生学习

学习者的初始状态决定教学的起点,是教学方法选择的基础。地方高校现在主要招收的是常规学生,即经历高考而获得学习资格的高中毕业生,有比较扎实的高中知识作为大学学习的基础,但也有经过高考之后考上正规大学的放松心理作祟。他们在生理上已经成熟,但与其他高考取得高分,考上社会所认为的更好大学的同学相比,或者与没有读大学、高中毕业直接参加工作的同学相比,既庆幸又不太自信,正面自身现状及心理的成熟度还不够。他们一方面因为生理上的成熟而表现出成人的某些特点,模仿成人的行为方式,以显示自己的成熟。另一方面,因为心理的不成熟和社会化程度不高,常常表现出单纯幼稚的一面。部分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不太爱学习,注意力不够集中,会在不恰当的时刻寻找不恰当的机会发泄自己的情绪,导致突发事件增加。因此,学校和教师需要注意两个问题:第一,传统的教学方式不再适宜录取率快速升高后的生源构成。第二,极端事件可能增加。因此,在学生不断变化的情况下,学校和教师应该对新生进行适应性调查,考虑学生的学习基础,创新教学方法,使教学模式多样化。

三、地方高校的教师教学

地方高校的教学组织形式基本上有四种:课堂教学、现场教学、自学、实践或科研教学等。与教学形式相应,可以采取的教学行为有:课堂教学、现场教学、自学辅导和实践或科研辅导等。在教授不同性质的知识的时候,教师必须采取不同的教学组织形式,运用不同的教学行为。

如在必须阐述基本理论或者学生比较陌生的关键知识点时,应以课堂授课为主,但绝不是所谓的教师的“一言堂”、“满堂灌”,地方高校的教师要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必须把握五种关键行为。一是清晰地授课。逻辑的、逐步进行的次序,清晰易懂的授课,没有会分散学生注意力的不良习惯;二是多样化教学。多样的教学材料、提问、反馈等;三是任务导向。成就(内容)导向,而不是过程导向,使内容覆盖面尽可能大,教学时间尽可能多;四是学生投入。限制分散注意力机会,使学生就教学内容进行操作、思考和探询等;五是学生成功率。把60%-70%的时间用在能给学生带来中高水平的成功率的任务上。

另外,地方高校的教师还需要有效教学的五种辅助行为。一是运用学生的想法和贡献。运用学生的回答促进课时目标的实现,让学生使用自己的想法、经验和思维模式等,详细阐述和扩展所学内容;二是组织课堂。教师是先行组织者,并具有一定的心理策略,用多种要求创建一堂课的活动结构;三是提问。运用内容问题(直接)和过程问题(间接)传达事实,并鼓励学生探询和解决问题;四是探询。诱导、澄清、探求额外信息,必要时调整探询方向;五是热情。在课堂讲授中通过语言的抑扬、手势、目光接触及活力等展示生气、投入、兴奋和兴趣。

一般而言,在所有的或绝大多数教学情景下,教学的关键行为比较有效,而辅助教学行为,诸如运用学生的想法和贡献、组织和提问等,只对部分学习者和部分教学目标显得重要。为了完成侧重应用的知识传授和运用及培养“应用性”人才,地方高校的教师教学需要把关键和辅助教学行为精心安排和组合,重视教学方法的创新运用,上好每一堂课,教好每一门课程。

四、教学环境

地方高校教学方法的创新受其本身的校情、国情和时代特征等外部环境制约。地方高校一般校史不长,办学特色还不突出,发展基础不太雄厚,在国家教育系统中学校地位不高,教职工也没有很大的国际国内学术上的影响力和教学实践上超越其他高校教师的能力。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物质生活条件得到改善,而精神上的需求也越来越高,但因转型期的社会不确定性,使精神上的困惑与迷茫越来越多。与此同时,当今时代现代科技、信息产业高速发展,师生所能接触的现代科技越来越高级、社会信息越来越丰富,所能掌控的事物却仿佛越来越少。纷繁复杂、真假难辨、精华与糟粕共生、碎片化的不系统的信息无所不在;未来的不确定性,无法掌控的局面,深深地影响着地方高校师生的教与学的行为。地方高校教学方法创新不仅要客观地面对现实的教学环境,更重要的是要利用好这些环境以提高大学教学质量。

总之,有着自身特色的校情、国情及时代特征的地方高校,要对一群知识较丰富、有一定的接收能力、但自主学习能力和自觉性不是很强的学生,依靠掌握基本的教学技能的教师,实现传授知识、培养实用技能的教学目标。与此同时,必须注意到,迅速发展的现代科技正在史无前例地改变着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信息高速公路和多媒体的应用使电脑终端具有全面处理文字、数据、图像、文本、音像等多种信息的能力,形成智能的个人电子产品之间相互作用的社会。这种现代化的人机系统极大地扩展了人的智力、能力,缩短了现实世界时间和空间的距离”②,地方高校创新教学方法将产生深刻影响。

五、师生关系

地方高校教学方法创新的四个关键要素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关系。其中,教学目标是制约教学方法运用和选择的决定性因素;学习者的初始状态决定教学的起点,是教学方法选择的基础;教师教授行为特点是教学方法选择的重要条件;教学环境从外部制约有效教学方法的运用或选择。地方高校要进行教学方法创新,必须正确认识教学目标,充分了解学生基础,恰当运用教学行为,有效利用教学环境。另外,还要特别注意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建立。

对于基础教学的对象――孩子来说,学校既是学习的地方又是监管场地,教师既是知识的传授者,又是临时保姆;对于大学教学的对象――大学生来说,大学是互相学习的地方又是一个小型的“社会”,教师既是学习知识的引导者,又是朋友。地方高校的师生交往既具有工具性价值,又具有目的性价值。师生关系就是教育本身的表现方式,是有意义的教育活动。教师与学生的相互作用包含着相互期待,即教师期望学生获得发展,而学生则期望得到教师的启迪和引导。

从具体的教学方法如问答法、对话法、讨论法、实践法的运用来看,地方高校师生交往应凸显主体间的对话意识。理想的沟通情境具有三个基本特征:每一个说话和行动的主体均可参与讨论;各人均可质疑任何提议,并可表达其态度、愿望和需要;讲话者不会受到外来或内在的禁止,应有行使上诉的权利。如果没有平等的对话环境,没有师生之间的交互主体意识,那么即使形式上在对话,实际上是一种强者对弱者的“对话式”压迫,是强者迫使弱者接受自己意志的过程。这种对话只会远离理解,徒增误解。因此,在地方高校师生交往的过程中,必须提倡真正的对话。即使有意见分歧,教师也必须消除话语霸权,不依靠权威或其他扭曲的手段强迫学生接受自己的见解,而是由师生双方各自用论证和事实支持自己的观点,通过反复讨论和检验达成共识。

从教学方法运用的结果来看,地方高校师生达成理解的实现,学生实践任务的完成缘于语言的有效性和行动的相互支持。语言的有效性要求包括:说出某种可理解的东西,提供给听者某种东西去理解,由此使他自己成为可理解的,达到与另一个人的默契;行动的相互支持要求教师创造实验知识的环境,做好实验的各种准备,学生具有积极学习的态度,共同完成知识的仿真应用甚至实际应用。为达到这些目标,师生要坚持基本的话语规则和行动准则。师生在对话过程中,均应态度诚恳、真实,所说的观念和想法都应发自内心,彼此用心交流;师生在实践过程中,应不怕麻烦,多次试验,勤勤恳恳,敢于接受失败,挑战自我,勇于创新。

注释:

①亨利・M・列文著,由由译,教育如何适应未来――以美国教育为背景的探讨.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3(2).

篇6

【关键词】高校体育舞蹈;教学方法

一、高校体育舞蹈概况

上世纪80年代,集体育和舞蹈于一身的新兴运动——体育舞蹈流入我国,由于既能够锻炼身体又能够陶冶情操带来美的享受,体育舞蹈获得快速发展,深受热捧。1987年,原国家教委把体育舞蹈列为高校体育的教学内容,在高校普及和推广开来,这门课程受到教师和学生欢迎,成为校园群体中参加体育锻炼的新形势。体育舞蹈在高校获得迅速发展,但由于其自身特点,对学校的体育教育方面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相对于传统的体育课,体育舞蹈不像武术、田径、球类等项目,能充分被人们理解与认识,体育舞蹈教学的开展受到多方面制约。教学由教与学两个过程组成,需要教师和学生密切配合,相辅相成。根据调查,目前高校的体育舞蹈教学多为教师占据主导地位,学生简单的跟老师学。在这种模式之下,教师更应当对自己的教学方法进行完善、改进,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获得最大的教学效果。因此,有必要对高校体育舞蹈的教学方法进行探讨,提升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二、高校体育舞蹈课程的教学方法论议

1.相似思维教学法

相似思维是为人类进行创造的基本途径,主要通过研究事物间的相似性,揭示事物某一规律,并通过事物相似性的优化,创造出更为先进的新事物。在体育舞蹈教学中,其形象思维多运用到教学初级阶段,例如对基本的技巧、技术的模仿上;而其中的幻想思维则多运用于教学高级阶段,即舞者表演之时所要求的呼吸与发力的意念,例如幻象舞蹈者用腰腹的呼吸运动发出力量,用背肌运动将人体重力向地板压,进而用地板反作用的力来完成舞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先介绍理论常识,让学生了解体育舞蹈自身的文化背景,让学生在影片、书籍等资料中探索相似感觉,从而学会思维形式的运用。例如,在跳“斗牛舞”时,教师引导男生幻想斗牛场之上的斗牛士手拿红斗篷的场景,把自己想象成一位阳刚的斗牛士;女生则引导其想象自己像一头野牛一样,野性十足。那些美好感觉,都是相似思维之产物,即情象、意象、境象以及舞蹈语言象的多元融合。

2.电化教学法

电化教学,即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现代媒体和传统教学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的信息传递,实现教学上的优化。这一方法可运用于体育舞蹈教学的任一阶段,有助于解决教学过程中动作标准不统一的问题,并让教学与时俱进,使得学生学习到更多新技术、新知识。例如,教授男女共舞的课程时,通过电化教学,可以让学生清楚的认识男女舞步间的区别、男士的手势引导、动作方向的变化、舞伴间感情的交流等。具体的做法可如下:课前,学生通过电话教学的资料对于将要学习的内容进行预习;课上,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观看和讲解,让学生对于将要学习的舞蹈动作有比较全面的认识;教师逐一观察学生的练习情况,对于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以增加学生的练习时间,让学生更快的掌握动作,从而实现教学效率的提升;课后,教师可将录制下来的课程情况,播放给学生观看,对学生进行学习结果反馈,便于学生互相观摩、指导,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3.分层次教学法

传统的授课制教学,容易导致学生成绩存在参差不齐,影响教学质量。分层次教学法能够针对学生存在的各个方面的差异而进行分别对待,根据不同的学生确定教育目标,并量身定制教学方法。由此,为学生个性的发展提供优良的环境,让学生们都能够发挥自身的最佳水平,

既能让有舞蹈基础的学生“吃的饱”,又能够解决基础一般的学生“消化不良”的问题。例如,根据班级学生的水平状况与学习的可能性,将学生分成三个层次,为学生制定学习近期、远期目标,帮助各个层次的学生通过努力尽可能发挥内在潜力,从而实现目标;根据学生的特点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使得全体学生都能够各得其所;对于各个层次的学生给予适当评价,对于他们的进步给予鼓励,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并定期更改层次划分。

4.动作组合教学法

体育舞蹈教学的最终目的在于让学生学会多种动作,并学有所用。这就要求教师将花步和套路教学作为重点与难点,但也因此容易忽略基本舞步与基本动作的教学。每个组成动作间的衔接都十分流畅,音乐节奏是其十分密切之伴侣,加上舞者淋漓尽致的舞台表现,才能称得上一个完整且完美的套路。动作组合教学法要求教师要依据对于整套动作的领悟和理解、整套动作的组成结构、学生学习的速度,将套路分成多个动作组合,而后教师根据学生的接受程度进行教授。在动作组合学习且巩固好之后,引导学生进行动作串联。这一方法有助于学生对于动作掌握的完整性,帮助学生更好的表现和发挥。

结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对于学校的人才培养要求也不断提升,高校教育正不断进行与时俱进的变革。体育教育作为素质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正从知识性教育向素质性教育转变。根据高校体育舞蹈的特点,进行教学方法的变更,实现素质教育,合乎时代的步伐和要求。

【参考文献】

[1]黄晓东.高校体育舞蹈教学创新探讨[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2008.

[2]张磊.对培养和提高优秀体育舞蹈运动员表现力的研究[J].体育科学研究,2006.

篇7

【关键词】任务型教学法 民办高校 英语教学

任务型教学法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改变了传统民办高校英语教学方式,任务型教学方法重视学生实际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切实提高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并按照教师的布置有效地完成了课堂学习的任务。随着英语教学的改革,任务型教学方法在民办高校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广泛,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任务型教学法的定义和特点

1.任务型教学法的定义。任务教学法是一种现代的教学方法,任务教学法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引起了教育界的广泛关注,这种教学方法侧重于教师在课堂的引导作用,按照学生的学习状况设置相应的任务,以此来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从而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任务教学法在民办高校英语教学中应用强调任务的完成状况,由于英语学科的特殊性,需要采用反复的训练强化才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教师通过对学生的了解以及课堂氛围的把握,积极和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任务的完成工作中,实现提高英语应用水平的目标。

2.任务型教学法的特点。任务型教学法的特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任务型教学为英语教学提供了明确的目标,教师布置学习任务时要具有差异性和针对性,明确学生的学习任务和学习目标,让不同学生按照不同学习任务来完成英语学习,提高其英语语言应用能力。(2)程序可控性,教师在整个课堂要侧重于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培养,整个课堂完成任务的步骤和程序是在教师的指导和控制下进行,教师要对学生的各个阶段的学习进行针对性指导。(3)内容具体性,任务型教学法要求教师做好课前的准备工作,尤其是选择适当的教学材料和任务内容,使英语任务更加具体化和明确化。(4)任务型教学法强调分组合作,教师通常要进行分组任务设置,发挥学生的协同合作能力,增强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让学生能够交流英语学习经验,并及时更正自身的学习问题,从而提高自身的英语学习水平。

二、当前民办高校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英语是一门重要的语言,随着全球化的进行,英语成为一门通用的语言。当前民办高校英语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教学方式依然延续着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对学生进行灌输式教学,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同时学生对英语学习的重点把握不准,从而制约了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民办高校的英语教学虽然已经开始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注重学生英语知识和应用能力的培养,但是教学模式依然是遵守预习、讲解单词语法、阅读课文、课后作业以及复习这一程序执行。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缺乏有效地沟通和交流,教师没有为学生设置针对性的学习任务,造成了学生的学习目的不强,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严重不足,长时间的传统教学方式造成了学生英语应用水平不能满足社会对于英语型人才的要求。

三、任务型教学法在民办高校英语教学中应用对策

1.教学中注重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培养。在民办高校中应用任务型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按照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可以设置较为新颖的英语任务,例如在课堂中设置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作为任务题材,可以通过相应的图片、微电影以及话剧等方式来模拟任务教学,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

2.教师要进行针对性引导。教师在设置任务型教学题材时,要根据学生性格特点和英语成绩,采用分层教学的方法对学生进行分组,对于不同组的学生安排不同的任务,在分组过程中要照顾不同成员的任务参与度,发挥全体学生的学习潜力,保证学生能够按时的完成设置任务。此外教师在设置任务时要遵守由简单到困难的原则,逐步的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从而实现既定的教学目的,切实提高学生英语的口语和写作能力。

3.任务型教学要及时进行总结评价。在任务教学完成之后,要及时进行教学效果的评价,以便于总结教学和学习经验,为下一步的教学开展提供参考,同时通过总结评价可以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针对学生英语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知识点总结,形成完善科学的英语学习体系。通常而言,评价过程包含学生的自我评价和教师评价两个方面,教师评价要结合学生的任务完成状况、学习成绩提升和课堂表现等内容,给出全面科学的评价成绩。

总之,任务型教学法在民办高校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极大提高了学生的英语水平,尤其是提高了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教师通过科学有效地课堂任务设置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任务型教学方法的评价作用更为科学严谨,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在民办高校应用教学中有很强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许向东.浅谈任务型教学法在民办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及存在的问题[J].大舞台,2010(2).

篇8

关键词:应用型;高校;声乐;教学;改革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实行高校分类管理。从纲要中,我们可以看出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心在高校,特别是地方高校及新建本科院校在新时期中面对人才培养和教育改革中的准确定位。新时期,在经济发展方式快速转变、产业结构深度调整、实体经济迅速壮大的背景下,社会对人才需求的规模、质量和结构等方面均发生了新的变化。社会的发展变化对地方高校的办学层次与办学目标提出了新的挑战,转型发展成为我国地方高校高等教育改革的外在动因,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成为了地方高校首要任务,教学改革成为了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的必然趋势;声乐课程作为地方院校音乐专业的主干课程,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其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上都应该要进行有效的改革。

一、声乐教学内容中突出实用性

高校教育教学的目的就是为社会培养人才,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在高校人才培养教育中,教学内容是关键,它也是地方高校特色办学、生存发展的内在诉求。在我国现行高等教育体系中,地方高校由于办学历史短、基础薄弱、办学经验不足,绝大多数地方高校的音乐专业办学一直沿袭专业音乐院校的办学模式,在声乐教学内容上过于强调“专业性”,教学中一味地注重教学生如何“唱”,忽视了其他知识的讲解,致使重技轻文的现象严重。由于教学内容的不科学性,导致了许多地方院校的声乐教学出现定位模糊、学科专业趋同、人才培养同质化、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较弱等问题,培养出来的声乐人才在就业时“高不成、低不就”。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地方高校声乐教学内容要突出实用性。人才是为社会服务的,地方高校的声乐教学内容要以市场为导向,根据市场需求教以学生实用性强的知识,声乐教学内容的实用性是遵循职业技术教育发展规律的结果。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人们的审美意识也在不断的变化,总的来说,现在人才市场上需要演唱能力强、演唱风格多样、演唱歌曲时尚的声乐人才;那么,地方高校在声乐教学中就应该要掌握市场需求,以此要求为导向,在声乐教学中努力强化训练学生的演唱能力。声乐教师在声乐教学内容的制定上,除了重视学生们科学发声方法的训练外,还要重视学生歌曲演唱能力的训练;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的歌曲演唱质量,要求学生们做到声情并茂、张弛有度。在教学内容中要对学生演唱风格、歌曲内容进行科学训练,不仅培养学生能唱民族、美声、通俗歌曲,而且唱出来的歌曲要具有时尚性。现在的90后、10后年轻人更多的喜欢通俗音乐,培养声乐学生演唱风格的多样性和歌唱内容的时尚性,能让学生更好的适应社会的需求,能更好的获得社会的认可。

二、声乐教学方法上坚持实效性

地方高校声乐教学在积极推进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中,在教学方法上要坚持时效性。地方高校在声乐教学中要结合自身的学科特点和优势,制订“声乐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为声乐应用型人才培养服务”的专业学科中长期发展战略目标。教学方法是教育教学取得成功与否的桥梁,教学方法对教学质量至关重要,地方高校声乐教学方法的使用要科学有效。因此,地方高校在持续推进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教育改革中,要依据声乐学科的专业性及教学内容的要求,将声乐教学方法聚焦在实效性上,重点聚焦“因材施教”“寓教于乐”等专业知识构造和专业教学能力的关键方法上,突出声乐教学方法的应用研究。声乐教学具有较强的专业特性,是灵活的教学,声乐教学以培养和训练学生掌握歌唱技巧、表现歌曲内涵的师生互动的双边活动。新时期的声乐教学应不再单是“口传心授”的师承模式,地方高校在声乐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形成科学引导为主导、以学生能力培养为主体,以教学目标实现为重点的专业教学活动及专业建设格局。地方高校的声乐教师在教学方法上要做到深入浅出、灵活有效,能让学生领会声乐理论知识、树立正确的声音概念、掌握科学的歌唱技巧、提高歌唱的表现力。在声乐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声乐教师要致力于将声乐课堂教学转变为“师生共研”的启发式模式,形成平等、和谐、互助三者紧密结合的教学方法。声乐教学方法是灵活多变的,在发声技术教学中,教师采取引导、启发式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对专业知识知其然知其所以然,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歌唱方法的钻研;在歌曲演唱教学中,声乐教师在专业许可范围内,以学生讲心得体会、讲艺术处理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总的说来,在声乐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问题采取有效的声乐教学方法,同时又要根据每节课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努力达到教学目标。

三、声乐教学模式中把准实践性

建立和完善科学有效的声乐教学模式是现代声乐职业教育体系改革的迫切需要。目前,我国的职业教育模式还不完善,社会产业转型发展下的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是顺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趋势,是我国高等教育类型结构与培养层次结构分离的结果,也是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迫切需要。新时期的声乐教学模式应该要形成与经济产业结构相匹配的高等教育模式,要在声乐教学当中以学生的实践来体现学校自身的办学特色。声乐艺术是实践性较强的艺术,不管是声乐教师还是声乐学生,艺术实践是自我完善、自我提高、自我检验的标准,也是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中最有效的途径。声乐艺术是一门知识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的学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要求地方高校声乐教学过程中要坚持课堂学习与艺术实践相结合原则。在声乐教学活动过程中,声乐学生要重视自身的舞台实践锻炼,要通过声乐实践课程的联系,不断积累和丰富自身的艺术实践经验和心得体会,全面提升自己的艺术修养和艺术表现力。在声乐教学模式中把准声乐艺术的实践环节,能够对声乐课堂教学起到检验和促进的作用,能够有效的培养和提升声乐学生的自信心和表演欲。实践出真知,把艺术实践融入到声乐教学模式中,以声乐艺术实践为声乐教学活动的主体,通过舞台艺术实践使声乐学生们不断完善自己的声乐表演和艺术感悟,能促使声乐学生的专业技能得到较大的提升和发展。因此,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高校声乐教学中,组织教学活动的声乐教师要切实把握“实践”二字,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多创建小规模的声乐表演和交流活动、组织学生开展音乐会、参加各类演出等等,通过创建更多的声乐艺术实践的平台与机会,使声乐学生积极的参加到各种实践活动中,让其尽可能的多得到锻炼和提高。

四、结语

声乐教学是一门融技术性、知识性、艺术性于一体的学术性很强的学问,它以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形成了特殊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和教学体系。在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的今天,为培养出综合素质高、演唱能力强的高质量声乐应用型人才,作为传播人类优秀文化的声乐教师应该要从本质上对声乐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和探究。同时,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地方高校的声乐教学要时刻以人才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学生能力培养为目标、以学科发展为动力,努力提高声乐教师和学生们的演唱能力和实践能力,通过转型发展,以改促教,努力培养出更多、更好的声乐应用型人才。

作者:唐博 单位:湖南人文科技学院

参考文献:

篇9

摘 要 在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高校体育教学却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显然无法适应新时代的要求,亟需对高校体育教学方法进行创新性改革。本文分析了当前高校体育教学方法的诸多问题,并对教学方法的创新提出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对策与建议,以期能够有效推进高校体育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关键词 高校 体育教学方法 创新

一、高校体育教学方法改革的必要性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传统落后的教学方法已经无法跟上时代的脚步,也无法满足新形势下教学的要求。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影响着教学效果的成功与否,不仅能够使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得到提高,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教学方法是为了完成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师生共同采用的各种手段、方式等。传统的体育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中心,注重知识的传授与体育的竞技性,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的自主创新发展的能力得不到提高。

二、当前高校体育教学方法存在问题分

为了更好地掌握学生对体育教学方法的看法,对五个班的215名男生和108名女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你,当场发卷,当面填写收回以保证回收率。根据问卷的问答情况进行整理总结,得出85%的学生认为教学方法不够合理,学生上课没有积极性;10%的学生认为教师太过呆板传统,上课没有新意;还有3%的学生没有好好上过课;只有2%的学生还能接受。教师由于传统体育教学的影响,以传授运动技能为主要的教学任务和目标,学生机械地围绕教学目标进行练习。这种落后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的兴趣和个性发展受到阻碍,不被学生接受。

(一)高校体育教学方法仍以教师为中心

由于受传统教育理念教育思想的影响根深蒂固,许多高校的体育教学过程中仍以教师为中心,过分注重于教师自己的主导作用,牢牢的对学生进行控制,以让学生完成自己制定的运动技能为教学目标。至此严重的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会产生厌烦的情绪,无法积极主动地进行参与,达不到有效的教学效果。

(二)高校体育教学方法仍以灌输式为主

许多高校的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围绕教材,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教师仅仅满足于理论知识的讲解,动作技术的演示示范,然后学生进行重复单一的练习。这种单调的学习过程,不仅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不能使学生的创新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得到有效的培养。

(三)高校体育教学方法比较单一

高校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单一的教育教学方法,以传授体育技能为主。一般采用讲解法,练习法,示范法等,教师教,学生学,这些落后的教学方法严重的制约了学生的发展。每个学生有自己的特点,在这种单一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个体差异被忽视了,更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面对高校体育教学方法的诸多问题,只有积极的进行过研究与创新,才能更好地满足学生和社会的需要。因此,高校体育教学方法要摆脱传统教学的束缚,创新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

三、 当前高校体育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

(一)更新教学观念,转变灌输式的教学方法

高校体育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以素质教育的先进教育理念为指导思想,要充分认识到教学方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在体育教学中,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不仅没有重视学生的身心发展,更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因此要摒弃这种教学方法,以引导学生为主,采用启发式,探究式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学生的创造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得到培养与提高。

(二)以生为本,构建新型师生关系

在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的选择要是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为主,不能忽视学生的个体性差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分层教学,制定具体的教学目标,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一定的体育知识与技能。只有坚持以生为本,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真正调动起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也才能真正提高高校体育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三)教与学的有机结合,创新教学方法的综合性

高校体育教学中的教与学要进行有机结合,如果只要教师的教,则教学活动是不完整的,只有学生的学,学生也无法真正学到知识。每一堂体育课,教师都要根据学生的需要,适时调整相应的教学方法,以此来更好的适应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与学生的积极参与,才能使教学达到统一。在选用教学方法时,要注意创新,不能一成不变,比如合作性教学,小组合作教学,学生技能学到体育技能,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四)注重创新型体育教师的引进

高校体育教学方法的创新关系着体育教学的创新,这就要求有一批具有创新型的高素质体育教师,具有高水平的体育专业知识和创新能力,在教学的过程中,把这种创新能力渗透给学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结束语

面对新的教育形势,传统的高校体育教学方法已无法满足当今时代的学生需求,必须要随之改变,与时俱进,转变教育思想观念,创新体育教学方法,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体育学习过程中来,促使学生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努力为国家的体育事业培养出更多的体育类人才。

参考文献:

篇10

高校改革是一项长期伟大工程,也是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渠道。现如今,我国教育改革如火如荼的进行着,并取得了一定成果,很多新式教学方法、教学理念也不断融入到高校课堂中,在一定程度上完善了高校课堂教学结构、内容。在新课改背景下,高校招生正在朝向多元化方向发展,给予社会人群更多进入高校的学习机会,对高校课堂教学改革提出了更高要求。所以,高校必须要推动改革步伐,顺应时代潮流。

关键词:

新课改背景;高校课堂;教育改革;教学质量

引言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不断推进,高校教育作为教育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课堂教学改革能够实现更高层次的教育,同时也能够切实推动高校发展。虽然新课改在我国施行了几十年,但教育的有效性、质量与效率等问题依然是高校教育改革需重点解决的问题。所以,高校必须要能够进一步深化改革,让高校日常课堂教学能够更加顺利、高校展开,才能够真正的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从而为社会提供更多的高素质人才。笔者认为,高校课堂教育改革应从以下几点出发:

一、转变课堂教学理念,为教学改革奠定基础

高校作为科研与教学的重要机构,但二者之间的平衡问题一直有待改善,虽然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高校将精力都投入到科研中也无可厚非。但是,很多高校为了提高自身的竞争力,把太多的精力投入到科研工作中,而忽略了教学问题。高校作为教育机构,应当将教学作为根本任务,同时也在科研工作之上,所以,教师要正确平衡教育与科研之间的关系,认真履行自身的第一职责,以培养社会人才为第一目标。随着教育改革不断推进,高校教育呈现出大众化、多样化的形态,教学对象也不断扩张。但在传统教学中,高校教学往往还相对传统,教师也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对人才的培养非常不利。新课改下,要求教师能够以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追求课堂中的个性化教学,教学要做到针对性,即因材施教。与此同时,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断尝试课堂教学的新方法、新观念,以专业性、创新性人才最为培养基础。

二、推动教学方法多样化,构建新型课堂

在当前高校课堂教育中,其教学方法还有一些有待完善之处,“一把抓”的教学方法依旧是高校教学主流。教学方法会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进而影响人才的培养。教学目的不是为了让学生不能挂科,而是让学生能够真正的学习到有用的知识。但教师往往会忽略学生的学习方法,课堂教学方法也不符合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所以,教师要积极探究新式教学方法,加强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相结合,鼓励学生能够敢于提问、敢于探究,保障学生能够个性化发展,以学生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所以,教师要推动教学模式的多样化,以实现学生实际发展为目标,加强展开社会实践活动的力度,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1]。教师在创新教学模式过程中,应该以辩证性的看待传统教学模式,既不能原样照搬,也不能全部摒弃,要探讨传统教学方法中的不足与优点,从而在此基础上创新教学模式。例如合作教学、情境教学、分层教学等方法,都是新课改下的主流教学模式。同时,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学模式创新要根据学生的特点、需求作为出发点,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念,从而保障课堂教学创新的有效性。

三、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传统教学理念中,教师的地位要远高于学生,其关系也是管理关系,无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往往在课堂中过于被动。新课改要求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中要以学生作为课堂主体,教师要积极发挥引导作用,从而实现教学目标。在日常高校教学中,教师要以引导、启发学生为主,让学生能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来自主思考、分析,最大限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推动学生能够全面发展。

四、高校课堂教学改革要跟上新课改步伐,但不能原样照搬

高校教育的根本目标是为了社会提供更多的优秀人才。随着教育改革不断推进,新课改也取得了一定成效,高校通过一系列改革也在不断发展。但一些高校没有充分分析高校实际情况和学生需求,将新课改理念原样照搬到课堂教学中,这使得学生无法适应新教学理念,甚至会降低教学质量[2]。所以,在高校课堂改革中,教师要以新课改要求、理念作为参考,在融合高校情况、学生情况进行教学改革,保障课堂教学能够呈多样化形式发展,这也是保障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基础。与此同时,大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比较强,教师要针对学生特点采用针对性教学,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与个性需求,从而更好的对学生进行启发、引导,实现个性化人才培养。

五、结语

在课改背景下,教育领域中的各大院校都在积极进行教育改革,并取得了一定成效。现如今社会对高素质、专业性强、综合性强的人才需求非常大,高校作为人才培养基地必须要根据社会要求、学生要求,转变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模式、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跟上新课改的步伐才能够保障课堂教学的全面,为社会提供更多的高素质人才。

作者:吕峰 单位:集宁师范学院幼师学院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