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管理法规范文

时间:2023-07-04 17:24:4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水利工程管理法规,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水利工程管理法规

篇1

关键词:水利工程;工程管理;启示;对策

中图分类号: TV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目前我国水利工程管理已基本逐渐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同时从结合计划经济到结合市场经济转变,管理体制的初步建立促进了我国水利工程管理向现代化、规范化、科学化迈进。但是这只是初步的现代化,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实现,日益表现出水资源供求短缺、水污染的日趋严重、洪涝灾害频繁发生等现象,这些现象充分表明了我国的水利工程管理与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以及国外西方国家水利工程管理相比,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就目前的水利工程管理现象表明,现执行的水利工程管理制度措施等不适应我国水利工程建设的发展,如何加强我国水利工程管理成为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本文通过结合国外水利工程管理的成功经验,分析我国目前水利工程管理中所存在的若干问题,提出适合我国水利工程管理的若干对策,以改善我国水利工程管理存在的问题,促进水利工程管理的发展。

1国外内水利工程管理对比分析

即使我国与国外西方国家的政治体制上完全不同,而且经济发展情况也不尽相同,同时各国的水利工程管理的体制以及发展历程都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别,但可以肯定的是,通过对各国的水利工程管理体制等进行对比分析,仍可找出各国之间在水利工程管理观念上的某些一致性,从国外的成功经验上得到启示借鉴,以改善我国水利工程管理的发展。

1.1水利工程管理体制上对比

(1)国外的管理体制。国外西方发达国家对于水利工程管理已经实行了分级管理体制,也就是通俗意义上的分工管理。就以在水利工程管理有卓越成效的德国来说,其水利工程管理又不同部门分工管理,主要由联邦环保部、州环保局和水利协会。其各级水利工程管理部门都职责明确、政企分开,突出分工协作的重要性。水利工程的管理、建设等由该国的堤防工程部门负责执行,而其余利工程政府全不直接负责水利工程的建设与管理。管理体制上很突出的特点是分级明确、分工协作。

(2)我国的管理体制。就目前我国的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来分开,主要分为生产经营型和社会公益型两类水利工程管理体制,即中央管理以及地方管理。与国外管理体制相比,显然我国的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是处于政企不分、政事交叉以及职责不明确的管理状态;经常出现水资源的统一管理权、防洪安全的管理权等工作的错位或缺位;同时在水利工程管理机构上存在较多矛盾。显然,我国水利工程管理体制的严重缺点就是政企不分,职责不明确。

1.2水利工程管理法规上对比

(1)国外的管理法规。在西方发达国家,建立完了完善的水利工程管理法规,可以说各项水利工程管理都是有法可依的。如以法规的形式明确水利工程建设的工作程序等。如荷兰的水利工程管理的成效得益于水利法规体系的完善,无论是防洪工程的规划、管理,还是洪水预警预报等都有相应的法律法规规定以及相关部分执行。

(2)国内的管理法规。从上世纪开始,我国以及各省份都相应出台相关的水利工程管理法规,如《江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办法》等为水利工程管理实现有法可依提供了基础。但是从最近几年的水利工程管理工作来看,我国的水利工程管理法规不如西方发达国家法规的完善。水利配套法规体系仍需要不断完善建设,另外,即使有法可依但仍存在有法不依或者执法不严等问题,不利于我国水利工程管理法规的实施。由此表明了我国应借鉴国外成功经验,首先不断完善水利配套法规体系建设,其次落实这些法律法规的实施,以真正做到有法可依,以法治水。

1.3管理技术

(1)国外的管理技术。在西方发达国家,水利工程管理的成功得益于国家注重管理技术的推广以及应用,有效合理的管理技术的应用不仅有效地降低工程造价以及运行费用,而且正确的管理技术还能确保工程的正常运作,对提供合格的水产品起到关键的作用。就拿德国的水利工程管理来说,该国十分重视工程管理技术的推广应用,制定了行业标准以及技术手册等,通过技术手册等介绍水利工程管理中的最先进管理技术,让行业及时地得到学习。对于一些新技术、方法等先通过公报的形式在协会内部交流,供参考使用。

(2)国内的管理技术。对于我国水利工程管理来说,部分管理手段还是相当落后。部分工程在先前建设时,由于没有考虑必要的管理技术,致使现今工程存在养护维修阶段,防汛抢险技术水平相当落后,设施也出现严重缺乏。如部分地区水利工程管理设施中还没有水文自动化调度系统或者下游警报系统。现代化的管理设施,以及先进的管理技术手段严重缺乏。

2我国水利工程管理存在的突出问题

针对以上分析的国外与我国水利工程管理方面的对比,可发现我国在水利工程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管理体制落后,权责不明确。水利工程管理单位仍采用传统管理体制,没有建立完善的水利工程管理法律法规;管理表现出权责不明确,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经营性资产产权过于单一,所制定的产权制度已经不适应市场经济,导致缺乏活力。

(2)机构过于多而复杂,管理技术水平以及管理人员素质落后。这问题在我国水利工程管理中尤为突出,相当多的管理部门责任存在交叉重叠,导致权责不明确;而且并没有通过有效途径去宣传管理上的新技术、新方法,导致所采用的管理技术已沿用多年,根本不能适应水利工程管理的发展。

(3)过于单一的治理目标。目前我国每年都尚有发生水污染、洪涝灾害等问题,归咎原因在于水利工程管理方法过于单一。例如进行水利工程建设时,只顾及工程问题,如没有兼顾考虑到生态环境保护等问题,造成水利工程建设完成后仍会出现各种弊端。

3启示和对策

结合国外对于水利工程管理的成功经验所得到的启示,并针对我国所存在的突出问题,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对策进行改革。

(1)借鉴荷兰的经验,完善水利配套法规体系建设,做到有法可依,依法治水。建立完善水利工程管理法律法规同时,与城市规划法等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一切水事活动都做到有法可依。同时加大执法力度,做到依法行政,使水利法规能够真正落实到每个水利建设工程中。

(2)精简机构,提高水利工程管理水平和管理人员素质。基于现代网络化的不断普及,网络化管理已日趋成熟。采用网络化、智能化的管理手段,不仅精简多余的管理机构,而且还能使管理更为规范化。采用先进的管理水平,通过杂志等刊物来宣传管理的新技术等。同时,提高管理人员素质,促进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的进程。

(3)注重结合生态保护。借鉴德国水利工程管理的经验,应注重环保,主要不符合环保要求的工程都不应该建设。尤其是在治水观念上应从过去单一的防灾减灾工程建设转变为结合生态保护的多目标综合治理。

(3)正确处理好建设和管理的关系。首先,每一项水利工程在立项审批、规划设计、施工组织中都要考虑工程管理问题。要把工程管理设施、监测观测、交通通信及信息化工程等管理项目纳入工程建设计划,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验收投入使用。其次,工程验收中要把管理作为重要内容。任何一项水利工程建设都要按照其等级履行相应的验收程序。对没有组织验收的水利工程,不得交付使用。验收报告中应附具水利工程管理预案,验收后必须由验收主持单位出具验收纪要或验收单,并纳入工程管理档案。验收纪要(单)中,应对工程交付使用后的管理提出要求,对管理预案提出评价意见。对列入建设计划的管理措施没有完成的项目不能通过验收。最后,建立水利工程管理台帐。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要对所分管的各类水利工程定期进行普查,建立小(二)型以上水利工程管理台帐,需要报废的,可以按规定程序申请报废;需要交付使用的,要通过验收后交付使用;对存在突出问题的,要及时研究予以解决;需要维修改造的,可按轻重缓急,编制维修改造计划,逐步实施。对微型水利工程可实行动态管理,以行政村为单位进行总量控制,通过产权改革,实行社会化管理。对每年需要上水利工程管理台帐的,可由工程管理单位按管理权限向水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经审查同意后方可列入,作为水利部门编制规划和年度计划的依据。

就目前的工程建设发展速度来看,我国水利工程数量将有迅猛的发展势头,若不结合生态保护,水利工程对自然环境影响将日益严重。通过借鉴国外经验,应采用适合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可持续发展水利管理模式,注重水利工程管理环节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建议多目标的综合治理方式。

结语

通过国内外水利工程管理方式的对比,分析我国所存在的问题,提出我国水利工程管理的对策,改善我国水利工程管理工作,促进水利事业发展。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水利工程;水利管理;新要求;新思路

中图分类号: TV 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对于水利工程来说,水利工程的管理是十分关键的,它关系着未来经济发展的大局。所以逐渐地受到国家的重视。水利建设也在这样的形势下,实现了非常大的跨越。无数的水利工程,也在国家的关注下相继建成,并且逐渐地产生着相应的经济效应,为民生创造了良好的水利条件。当然,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还有待进一步地加强,可以支撑水利事业往更良好的方向发展。本文就重点地分析一下,当前我国新形势之下,对于水利工作有哪些相关的要求,并且提出相应的解决新思路。

一、当前水利建设的新要求

目前的水利工程建设,对于我国来说,是一个重点的转折时期,是传统水利向着现代水利的转折点,也是我国走向全面的小康社会,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所以水利建设的任务,相对来说就会更加繁重。管理方面的责任会逐渐加大,对于水利工程管理,明显有新的要求。

1.水利改革新要求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经济发展获得了突飞的成果,而对于水利建设,也越来越频繁。水利工程建设的不断增加,显然,不管是管理的理念,还是管理的体制、思路等,都在不断地完善和进步。如今,我国的水利建设已经进入到一个关键的时期,在水利工程方面面临的困难在逐渐地加大,任务也在逐渐加重。因为水利项目对于我国国民来说,是一项利民的措施。但是对于国家来说,这是一项公益性的项目,主要都是采取国家财政拨款的办法,随着水利工程的逐渐增多,对于国家来说也是一项比较大的负担。因此应当建立起完善的水利项目申请及管理模式,提高公共财政的使用效率以及投资效益。从建设管理的角度来看,也必须要建立一个健全化、完善化和规范化的水利建筑市场,让竞争更加具备公平和公正性。形成一个比较完善和规范的市场信用体系。

2.水利现代化要求

水利现代化,对于水利的可持续发展来说,是一个宏伟的目标。目前,在我国很多的水利工程,都存在着年久失修,或者是有一些隐患的危险存在。而一些水利工程的管理单位,因为管理观念比较落后,采用传统粗放式的管理。使得水利工程得不到有效的管理,再加上维修经费的不足,使得整个水利工程系统运行相对困难,而且在我国很多的地方,由于基础工作比较地薄弱,很多的基础资料都是采用文本式存放,监测手段也非常落后,导致信息资源出现分割状况,这些问题,都是阻碍水利现代化的重要因素。这些问题如果处理不好,水利想实现现代化、传统水利想要向现代水利转换就相当困难。所以必须要努力地适应现代水利发展新形势,积极地推行各种可持续发展的治水思路,转换管理者的工作理念,让现代水利尽快地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水利工程管理的意义

水利工程的发展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非常大的意义。目前,水利事业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并成为人类社会文明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加强水利工程管理确保其正常运行和生产,是对国家和人民的负责,维护水利工程的良好性能不仅能保证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还能为人民和国家带来经济和社会效益,水利工程管理部门要运用科学技术和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加强工程管理工作,实现资源的优化组合,生产任务的合理分配,在高科技技术的支持下发挥高效率取得高效益,为企业和国家带来综合效益。

三、水利工程管理新思路

1.责任落实明确

对于传统水利存在的各种问题,比如说病险水库的除险加固,大坝运行安全,工程建设管理,水管体制以及河道管理等各个不同的领域,都需要健全管理制度。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照章办事。将责任彻底地落实到具体的岗位,甚至是具体的人员,实现工作责任制,一定要做到管理到位,责任到位,任务到位,形成一个循环的管理模式,一环扣一环,层层相扣,层层监督。当然,为了提供工作人员的积极性,还应当建立健全奖惩制度,来约束工作人员的行为,对于一些出现重大责任事故的相关责任人,一定要给予追究。对于管理到位,工作表现优秀的,也要给予适当的奖励,这样才能使管理工作更好地开展。

2.健全管理法规

水利工程,是一项利民的措施,所以一定要抓好,抓紧,才能够让民心所向。所以对于新形式下的水利,也一定要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来约束相应的管理机构。比如说建立质量法规,河道采砂方面的管理法规以及安全管理方面的法规等等;其次,对于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管理经费不到位,或者是拖欠工程款,以及影响到民生方面的问题,也应该有正确的管理办法;对于河湖管理,以及水域岸线管理方面的,也应该有相应的法律法规出台,让水利管理更加现代化、规范化、法律化。

3.强化基础设施

对于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最明显的表现就是要使它更加地信息化,这样才可以提高管理效率。所以,应该将一些水库大坝的基础数据,以及关于水库病险加固等处理措施,水利施工企业相关信用等建立信息数据库,河道水域的管理数据库等。这些我们都应该摒弃传统的方法,要将他们尽早地信息化,将这些数据全部建成相关数据库,以方便查阅和调取。对于一些重大的问题,也要加强它的深入研究,加快水利现代化的进程。其次,就是对于水利管理,最重要的还是管理的团队,我们应当建立一个专业的水利管理人才班子,使用各种手段,健全水利管理的用人机会,对水利管理人才进行全面的管理,加强他们的管理能力。当然,对于一些有能力的人才,还需要通过政策的优惠来吸引他们加盟。当然,对于这些管理人才,我们在培训的同时,也必须要加强他们的社会主义道德观念的建设,水利建设是一项利民的措施,要让他们意识到也感受到奉献的价值,加强他们法规方面的富有,这样就能够使得他们的综合能力,得到进一步地提高,能够更好地落后水利现代化的管理。

结语

俗话说“三分建,七分管”,水利工程管理的好与坏将影响到其正常运行以及效益的发挥。实践表明,一个无论设计是否存在缺陷的工程,只要针对具体问题,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并在运行中不断加以改善,仍然能充分发挥其作用;反之,如果管理不善,工程损坏不能及时得到维护与修复,就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综上可知,水利建设是民生的重要基础,也是国家正在积极落实的思想方针政策,对于水利工程的管理,我们应当改变旧的观念,提高水利工程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加强水利现代化、信息化的建设与管理,为我国推进可持续发展的治水思路作出应有的贡献,必然使水利事业高速发展,是我国小康社会建设的重要基础。

参考文献:

[1]金龙.浅谈农村水利工作管理的新思路[J]《农民致富之友》2013年第07期.

[2]林平宏.浅谈我国水利水电工程的发展新思路[J]《科学之友》2010年第18期.

[3]宋晓黎.刘颖慧.宋立英.姚新会.浅谈白沙灌区水利工程经营管理新思路[J].《河南水利》2006年第05期.

篇3

据介绍,农田水利在山东农业发展特别是粮食“十连增”上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全省已建成各类农田水利工程200多万处,基本形成了农田水利工程体系;灌溉面积达558万平方米,有效灌溉488万平方米。

但同时,农田水利建设滞后仍然是制约山东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最大硬伤。

为了加快建设“旱能浇、涝能排”的高标准农田,从根本上解决农田水利问题,亟须制定一部农田水利建设管理法规,用法规构建农田水利发展长效机制。

《办法》明确,农田水利工作应当遵循“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农民参与、社会支持”方针,坚持“因地制宜、统一规划、建管并重、注重效益”原则,逐步实现“耕地灌区化、灌区节水化、节水长效化、环境生态化”。

为了了解决农田水利建设投入问题,《办法》提出各级政府要建立健全“政府主导、主体多元”的稳定增长的农田水利建设投入机制,逐步增加农田水利专项财政资金,并从国有土地出让收益中计提10%专项用于农田水利建设,地方水利建设基金应当优先用于农田水利建设。鼓励农民投资投劳和社会投资,进行农田水利建设。对村级和农户建设的农田水利工程,给予适当补贴,符合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的,优先纳入奖补范围。

篇4

关键词:水利工程;质量监督;安全监督;管理

在水利工程建设进程中,各参于建设主体和各管理主体在相关法规约束下,对水利工程建设质量与水利工程的生产安全进行监督管理的组织模式及其运行保障机制,共同构成了水利工程建设质量与安全监督管理体系。

一、我国水利工程建设的发展进程与现状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水利工程基本建设领域推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将过去投资领域以政府投资为主、指令性投资计划为基础的政府直接管理模式,转变为以企业投资为主、政府宏观调控引导的模式,逐步形成以投资主体决策自主、风险自负为基础的市场调节资本配置的机伟。在我国水利工程建设中,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等已得到全面实现。随着我国水利工程建设投资力度的加大,逐渐形成了投资主体多元化、融资渠道市场化和以流域性公司负责的多项目开发管理格局。大、中型水电水利工程项目多具有建设规模和投资巨大、工期长、涉及专业多、牵涉范围广、参建单位多等特点,在项目法人责任制的建设管理模式下,对水利工程项目法人的工程项目建设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可以说,水利工程建设质量与安全监督管理体系的发展经历了从政府全面行政管理,到建设单位质量安全管理政府督察结合,最后到水利工程建设质量与安全的政府监督的三个发展阶段。时至今日,我国在水利工程建设方面,已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社会主义特色的水利工程建设质量与安全监督体系。

目前,我国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方面的现状是:现行的《水利工程质量监督管理规定》是

1997年就已的,相对于中国水利工程建设的迅速发展,其内容显得尤为落后,甚至存在种种问题,这就使得国家法制法规对水利工程的建设管理,缺少具有专业性、针对性、乃至可操作性的法律。其次,改革开放以来,因为我国在水利工程基本建设领域推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各级水利工程行政主管部门机构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各地水利工程质量监督机构也出现了几种不同的组织形式。也正因为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组织机构设置不够统一,最终仍然导致水利工程建设质量与安全监督机构难以实行统一领导。众所周知,水利工程建设质量与安全监督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其关键之处在于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法规制度的执行,然而目前水利工程建设质量与安全监督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却存在着执行困难的问题。例如,在水利部将水利工程质量监督总站正式更名为水利工程建设质量与安全监督总站后,国家管理部门虽然相应地增加了水利工程建设中安全生产监督的职责,却未能相应的增加安全监督管理工作人员与其对应的费用,甚至缺乏行之有效的安全监督工作规范准则,这一系列的问题都影响了水利工程安全监督工作的顺利实施。

二、完善水利工程建设质量与安全监督管理体系――借鉴国外先进工程项目管理经验

为了提高我国水利工程项目建设管理水平,规范项目法人的建设管理行为,国内水利工程项目建设管理实践中,可有效借鉴国外工程项目管理经验,以完善我国尚处于发展阶段的水利工程建设质量与安全监督管理体系。

针对我国水利工程建设质量与安全监督管理体系现状中出现的问题,结合国外先进工程项目管理经验,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善。

一、实施严格行政许可制度。

调查显示,为完善市场管理,发达国家采取在管理过程中依据法律法规对专业组织和专业人才实施注册许可制度,并对工程项目管理实行项目的申报建设许可、施工许可和使用许可制度,甚至在生产过程中,严格实施检查检测、质量认证、安全检查制度,进而实现政府对项目工程的质量和安全的全面管理。例如,结合我国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实际情况,要求政府应对所有水利工程实行强制性监督审查,并根据保证质量是否合格决定是否颁发“工程投入使用许可证”,并保证任何工程在得到政府相应部门的使用许可之前,均不得投入使用。

二、大力健全建设工程质量与安全监督法规体系

学习发达国家的先进工程项目管理经验,不难得知,只有以严格、完善、统一的法制为基础,水利工程建设质量与安全监督管理体系才能得到进一步的完善。例如,可以以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的工程质量与安全监督管理法律为依据,对工程技术和管理的实施程序及细节作出明确规定,进一步细化法律条款,大力建全建设工程质量与安全监督法规体系,从而更有力地进行水利工程建设实施。

三、完善监督管理体系

前文已经提到,我国水利工程建设质量与安全监督体系面临的一个重要现实问题,便是法规体系不够完善。结合国外先进的工程管理理念与我国水利工程现阶段的发展情况,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我国水利工程监督管理体系进行完善:健全水利工程法规体系;理顺政府在工程中与施工方的管理关系;规范水利工程建设管理。

四、加强专业人士和行业协会的作用

分析国外的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体系,非常值得我国借鉴的一点就是:加强专业人士和行业协会的作用。这些专业人士和行业机构可以是经过国家认可并以专业人士为核心的非政府安全监督组织,他们的加入,无疑对加大工程建设质量与安全监督方面起着重要的监督作用,从而使得工程的建设质量也有进一步的保证。

总之,水利工程建设质量与安全监督工作是水利工程建设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加深对水利工程建设质量与安全监督管理体系的研究,进一步进行对水利工程质量与安全监督管理体系的完善,对水利工程建设的发展有重大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戴金水,徐海升,毕元章,著《水利工程项目建设管理》,黄河水利出版社,2008年

[2]彭立前,著《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水利水电出版社,2009年

[3] 石庆尧,著《水利工程质量监督理论与实践指南》[M],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1年

[4] 中国水利工程协会组织,著《水利工程建设监理概论》,水利水电出版社,2007年

篇5

关键词:现代化 水利工程 管理

在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通信和计算机等技术的介入,使得各行各业都把其列于行业必需的装备。工程建设管理随时代技术的发展,也逐步由传统型的经验管理转向为现代化管理。相比较传统的经验管理而言,在现代化管理的过程中,工程建设管理部门在加强骨干性工程建设的同时,也要注重加强非工程性措施的建设。加强对于现代化手段的运用,配置相应的硬、软件设施,建立通信传输、信息采集、计算机网络、和视频监控等系统;利用通信、计算机、图文视讯和遥测遥控、程控交换等现代技术;实现水情、施工建筑物的自动控制、工情信息的实时采集、水利工程视讯异地会商、作业现场的远程监视等。

一、我国水利工程建设的发展状况

纵观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发展过程,我们发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前期是以人工管理模式为主的,主要是以长期的工作实践经验为基础,以传统的通信手段、机电设施为基本技术手段,主要是靠人工观测工作方式,对工程建设管理中所出现的各类图表绘制、数据,以人工的方式进行计算,合理的控制工程质量、进度、投资,同时也要求完成水情、工情调度指令。从总体上讲,完全的以人工为基础完成工程建设的方方面面的管理工作。不过从上个20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由于技术的更新换代,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初步应用通信、计算机技术,但从应用的情况来看也只是作为一般的辅助工具,并没有从实质进行推广。从具体的情况来说,并没有摆脱对于传统经验型管理模式的依赖,更多是用于通讯联络、文字编辑、图表绘制等工作,应用的最大程度也只是作些简单的编程计算。由于先进的技术手段未能得到全面普及和应用,因此不能使其系统效益得以充分体现,从整体上降低了先进技术的能力。

二、水利工程建设现代化管理系统的基本解决方案

工程建设管理的相关管理规定和基本建设程序由国家规定,但从工程建设现代化管理的角度来讲,并没有现成的东西可以借鉴,也没有在行业内形成固定的模式,没有制定具体标准,从实际操作上说也不能进行量化。从这个实际出发,制定临时(建设期)与永久(运行期)相结合的现代化管理系统是迫在眉睫的大事,根据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业务特点,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是水利工程建设管理部门在目前也是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要做的事情。

工程建设管理并不孤立存在的,从长期的工程实践得知,现代工程管理也不能完全脱离传统的经验。所以在建设现代工程管理模式的时候,应该结合以往积累的工作经验,把现代的先进科学技术应用到实际的工程管理当中,对于硬件设施和软件系统要通过对比选择最合适的,最终构成一个性能稳定、实用性强、技术先进、系统开放、扩展灵便、质量可靠的管理操作控制现代化平台,在这个平台上能够综合处理各类业务,方便资源共享、信息交互,以强大的网络服务环境,实现水利工程建设现代化管理的系统化。

现代化管理系统是通过对现代的通信、遥测遥控、计算机、图文视讯等技术的统一、协调运用,并配以专用的通信传输链路实现传输,依托高效的计算机网络,集中的进行数据处理,实现动态的远程监视监控网络,实现远程监视监控和水利工程的优化调度,把工程建设管理办公自动化作为一个重点来抓,从而提高整体的效率。

三、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对策及建议

1.依法规范项目法人职责

项目法人的建设行为对项目至关重要,针对项目法人的建设行为进行考核管理,建立相应的制度,以此来规范和约束其行为。防止恶意低价中标行为,推行合理低价中标,加强对评标专家和招标机构的管理,遏制违法分包和转包的现象。

2.提高监理人员素质,积极推进监理改革

工程监理人员是以外部的监管来提高施工单位内部的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积极提高水利工程建设监理人员综合性工程咨询服务业务的素质,以此实现水利工程建设监理单位的体制改革,真正提高监理人员和监理企业的活力。

3.健全施工图纸的审查制度,提高设计水平

设计人员的素质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工程的核心质量,因此提高设计人员的整体素质是十分重要的。设计人员在设计图纸时要严格遵循勘察设计的有关条例及规范,为此,施工单位要将施工图纸的审查制度全面的建立健全起来,以防设计人员随便变更设计图纸。

水利工程建设的现代化管理需要一支专业、敬业、高效的质量监督队伍。质量监督部门的职责是代表政府对工程参建各方进行强制性监督。优质工程评审和工程建设评优的工作需要全部转由行业协会来履行。因此,只有加强质量监督队伍业务培训,提高其法律法规的业务素质,才能充分发挥其职能。质量监督要不断完善其监督体制,采取“上级监督下级”或“谁验收、谁监督”的原则履行其进度职责。

4.整顿规范水利建筑市场,广泛融资

加强行业自律,建立信用体系;加大对项目法人等市场主体的监督力度,完善市场监管体系;建立“同体”回避制度,建立有效的监督管理制衡机制,同时对工程分包进行规范管理;严格管理监理单位、设计单位以及施工单位的资质,强化市场的准入及清出制度;严格执行三项制度标准,健全工程项目的质量管理制度;严格检验进场的产品、材料、设备的质量,严禁不合格产品混入施工现场。

四、总结

简而言之,社会生产力一直在不断的发展和进步,水利工程的建设想要适应时代的需要,就必须及时开展现代化管理,跟上社会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将水利工程建设做到与时俱进,水利工程工作者才能真正的适应岗位,做好本职工作。

参考文献

[1]李利,翟伟奇.浅谈水利工程建设现代化管理模式[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31).

篇6

关键词:水利施工水利工程管理控制

中图分类号:TV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在现代的水利工程建设施工中,企业对工程的质量控制和管理水平是企业在行业内发展的关键因素。近段时间以来,国家为了提高企业单位对工程质量的重视,从宏观的层面制定并颁发了一系列工程质量管理法规,以《水利工程质量管理规定》为首,颁发了工程建设程序、质量监督、质量评定、质量检查等一系列规章制度。水利工程质量管理法规体系框架已基本形成。目前,我国水利工程质量总体水平已有大幅度提高,但质量问题依然存在,一些质量隐患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暴露出来,影响水利事业的健康发展。

一、目前水利工程施工质量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1.1、资金不足和行政干预。在某些水利工程建设中,当地行政干预过多,这些严重干扰工程建设正常程序,某些施工单位压缩合理工期;而且资金不足、资金运作出现问题,建设方随意压价并要求承包方垫资,拖欠工程款项,造成盲目压缩工程的建设成本。导致严重影响水利工程建设的质量。

1.2、管理和施工人员质量意识薄弱。加强对水利工程的质量控制,出发点必须从相关人员着手,即,需不断的提高水利工程管理和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但现状是,目前在很多的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管理人员的质量意识较为淡薄,一味注重施工进度,质量的重要性并未考虑到。主要表现在在,当进度和质量发生冲突时,管理者常以进度为主;当资金与质量冲突时,常以降低费用为主,这些都严重影响了施工质量。

1.3、存在施工不规范的工程项目。通常小型的水利工程立项很少组织可行性论证,导致工程建设常常出现不合理或不规范现象。国家和水利部已经出台一系列的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及规范,但某些水利基层单位和个人并未掌握并付诸实施。

1.4、质量监督部门监督缺乏力度,难以发挥作用。①部分地区无有效的检测手段和质量评定手段,缺乏权威性。②质量管理职能交叉,责任不明,质量问题难整改,质量监督机构作用难发挥。 ③质监员专业知识水平不足,监督时力不从心。④质监机构为事业或是企业编制,收费标准低,财力和人力不足,工作难以深入到位。

二、加强水利工程质量控制的建议 及措施

2.1、加强对水利工程的设计工作。在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论证通过并立项后,工程设计将成为影响工程质量关键因素。工程建设的工期、进度、质量、成本与工程设计的合理与否密切相关,也决定着工程项目建成运行后的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合理的设计应采用先进的技术、工艺和设备,考虑环境、经济和社会的综合的效益,合理地布置场地和预测工期,组织好生产流程,降低成本,提高工程质量。

2.2、完善落实责任制。要提高水利工程的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相关主管部门必须高度重视质量控制问题,做好质量控制管理工作,从根本上落实责任制。明确单位领导、项目负责人、工程技术人员和具体工作人员的各自责任,层层落实责任制,并加强监督及检查。一旦水利工程施工质量出现问题,都要追究责任,相关负责部门和人员必须对质量问题进行解释。只有这样,各专业管理人员才会对施工质量引起足够的重视,也才能避免类似的质量问题再次发生。

2.3科学地规划施工进度,避免因工期紧而造成的水利工程质量问题。通常在水利工程施工中,因为事前规划不合理或对工程所在地的气候条件估计不足常会造成工期紧张的情况。有的企业为了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工程项目、减少企业工期因延误而造成的成本增加,所以在工程施工过程中会相应缩短各个工序的施工时间。例如:水泥混凝土浇筑速度提高、浇筑后固结时间缩短、养护时间不足等。这类问题都会严重影响水泥混凝土强度,甚至可能会导致混凝土工程开裂,其严重的影响了水利工程中坝体安全。针对此类的情况,水利工程施工企业应当在工程造价编制阶段即考虑工期对施工的影响,科学地规划工程施工工期,将可能影响工期的各项因素进行分析,以此来确保工期的合理、科学,为有效避免工期问题造成的质量隐患奠定基础。

2.4、加强建设资金的管理。确保工程建设的重要保证是工程投资,固,投资应统一管理,实行专户储存、专款专用。单项的工程应单独记账,以避免投资被挤占或者挪用。必须严格控制资金的使用,需按照合同要求、工程进度及质量分期付款。凡是存在质量不合格的,工程进度未按要求以及违反合同条款的,均可以拒付款。对各项分部工程采用分项招标,预算总价大包干的办法进行承包,从而降低工程造价,提高工程质量。

2.5、制定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加强合同的管理。施工单位决定了工程质量的好与坏,所以,工程项目需要通过招投标的形式选择资质较高的承建单位。在开工前,施工单位必须对工程方案全面了解,进行整体评估,保证建设难度在自己施工水平范围之内。为了保证工程质量,杜绝事故发生,所以必须严禁没有经验的技术人员参与施工。对于工程项目的难点制定质量等级,与施工单位签订合同,建立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

2.2 提高对施工项目的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素质。要从根本上提高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的素质水平,必须从这几点做起:①需定期对其进行培训,对于项目管理人员要加强管理方面的培训,学习相关的科学管理方法,对施工人员也要加强他们的技术水平,多聘请技术专家进行技能培训。②必须持证上岗。不论是管理者还是作业者都应该具有相应的资格证书。③不同单位的相关人员要加强沟通,共同提升共同进步,有利于提升施工水平。

3.6 对项目环境因素的控制。工程地质的处理是水工建筑物施工的质量控制要点,不同地质状况会对工程的施工方案和质量的保证造成不一样的影响。例如气候的变化可能会对工程的进度计划造成影响,有时甚至可能会严重威胁到工程的质量。劳动环境。施工场地的狭小会造成大型施工机械设备进场困难,而不得不更换成简单的施工机械,这样对工程质量的保证也会造成影响。如在建筑物施工中由于进场道路的不畅与场地狭小,本可以施工商品混凝土进行混凝土灌注桩施工,而改用传统的小推车加现场搅拌机的施工方法,则对工程质量质量也会造成不同影响。对环境因素产生的影响,要予以充分重视,根据工程特点及具体情况,灵活机动的进行动态控制,将影响减少到最小程度。施工环境。不同类型的施工环境都会对工程质量造成一定的影响。外界环境的干扰因素也会对工程造成影响,如在不断航的河道进行水下疏浚施工,则必须考虑来往船只的航行,安全合理的确定水下排泥管埋设的位置及深度。

三、结束语

近年来,水利工程建设的越来越快,但在质量控制方面依然还存在着诸多问题。这便需要各相关部门重视水利工程的建设,加强对水利工程的质量控制。同时,各施工企业和基层管理人员应积极转变自身的观念,学习掌握新技术、新工艺,加强对参与施工的各部门单位的约束,以便实现保质争优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栗涛.闫宇振,余梁蜀.水利工程项目质量监督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J].安徽农业科学, 2007,(32).

篇7

关键词:水利工程建设管理解决方案

1我国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的现状

近几年来,我国的综合国力在不断的增强,人民的生活水平在不断的提高,水利工程在国家基础设施兴建中,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我国建立了一大批水利工程,包括葛洲坝工程、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南水北调工程等。具有防洪、抗旱、排涝、灌溉、供水等功能,其中一些水利工程更具有发电等作用。这对我国农业稳定发展,水土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改善具有促进作用。目前,我国的水利工程建设多为国家支持投资型水利工程,各个工程基本上能够按照法律规定建设,甚至有些水利工程的建设水平已与世界先进水利工程建设接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经济的全球化,我国在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和设备的条件下,积极创新尝试,在水利工程建设各个方面(如勘测,爆破,安全检测,施工技术工艺等)均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在爆破时只一次就爆破成功,几乎没有给周围水文地质的造成改变,并且已经建成并运行,没有出现任何事故。但是,某些具体技术以及设备运行维修上,我国还是需要国外专业人员的支持,如超高超薄防渗墙技术,我国仍处于落后状态。同时,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水利工程管理方面也取得了很大成就。无论是在管理体系还是在法律建设上均有加大提高。在管理体系上,我国实行分级管理政策;在法律体系上我国出台了《水库大坝安全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合国水法》、《土石坝安全检测检测技术规范》等法律法规。这些管理制度和法律体系保证了水利工程的建设与管理。总而言之,水利工程的建设和管理虽然不及国外技术先进,但是一直处于上升状态,在稳步的发展着。

2我国水利工程在建设与管理过程中存在的的问题及原因

2.1工程质量不能保证

水利工程与普通的土建工程不同,其工程量大,施工难度以及对施工材料的要求高,并且社会效应广泛。水利工程质量关系着工程周围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尤其是像三峡水利枢纽这样的大型水利工程。造成水利工程质量不合格的原因有很多。首先,水利工程项目前期地质环境勘测不仔细、工程选址不合理。这会造成工程不能施工,或施工难度大,甚至是工程完成后不能发挥其应有作用。其次,施工工艺、设备、技术以及材料落后,施工人员的素质不高,很多高科技设备不能使用;最后,施工管理人员施工质量意识以及施工安全意识差,疏于监督管理,也是造成工程质量不合格的原因。

2.2已建成的水利工程维护管理不足

改革开放以后,国家兴修水利,但是维护管理能力不足。已建成的水利工程使用过程中,因使用年限较长或施工质量不合格等原因,工程设施会出现老化破坏,坍塌等现象,需要管理和维修养护[1]。但是由于管理不善出现:工程设施无专职人员定期检修,出现问题,管理人员不上报;水利工程界碑警示范围内不合理建设构建筑物等问题,这些均会造成问题。同时,监控设备的落后也会造成管理人员不能及时检测出问题,造成事故。缺乏专业的维护管理人才,这也是水利工程维护管理水平低的原因。

2.3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体制之不健全

在施工过程中,由于水质工程建设管理体制的不健全,常常会出现:工程由不具备施工资质的企业单位施工管理;施工单位管理疏松,施工现场脏乱差,人员安全意识不强;施工管理过程中不能责任到人,一旦发生事故,管理人员相互推诿责任;工程监督人员,责任意识差,不能发挥自身职责作用等现象。管理体制的不健全,会导致工程施工质量差,施工安全性低,工程不能安全验收以及后期工程使用维护困难等不足。

3关于水利工程建设管理问题的新思路

3.1保证水利工程施工质量

水利工程由于施工难度高,在选择施工单位时,选择具有较高工资质,施工设施完备先进的企业单位;在选址时,严格勘测分析周边环境,选择安全性高的地址;对施工作业现场严格管理,对员工严格培训,提高员工素质。在选择施工材料时,尽量选择使用性能较高、耐用合格材料,采用新材料新技术,提高工程的安全系数。同时,应对施工方法及施工工艺进行规范,对于不同的施工环境,进行模拟分析,找出适合严谨的方案,防止因施工方法出现的安全事故。

3.2加强已建成水利工程的维护和管理

对于已建成的水利工程,发现其老化破败或机械故障,及时维修养护。对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及时排除,并及时上报。并且要有专业人员进行维护,定期检查维修,保护水利工程安全。企业需要通过各种技术手段对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教育,以提高建设施工的管理水平。主要可以通过聘请高素质专业型人才来担任建设管理工作、定期组织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培训、定期对管理人员进行管理技能考核、定期或不定期对现场施工作业及日常管理进行检查评比等[2]。国家应培养水利工程相关对口专业的人才,通过对口聘请的形式,将人才引入水利工程的建设和管理中来,直接提升水利工程的施工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同时,应积极对水利工程维护设施,以及水利工程的监控设施进行更新,使其向方便快捷的方向发展。水利监控快捷方便,维护人员操作起来更简单。如建立计算机网络控制系统以及检测操作中心,利用摄像探头对水利工程设施进行检测[3],使工作人员可以从操控中心观察各个部位的设施是否正常工作。水利工程的维护管理直接关系到工程是否能正常发挥其应有的抗洪、蓄水、抗旱、发电等功能。故而必需对已建成的水利工程严格管理,使其更好的发挥其价值。

3.3健全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法制体系

建立完善的质量和管理法律体系。首先,健全工程建设管理法人责任制制度[4],努力做到责任到人。从工程的项目竞标、施工建设资金、施工质量监督以及检测验收等多方面分责到人,从而保证水利工程的施工进程中责任清晰明确,避免责任推诿现象发生,有利于管理。其次,建立严格的监督制度以及严格的合同管理体系[5],有利于选择资质较高的施工管理企业,并降低甚至杜绝工程转包分包等不良现象。最后,健全工程验收体质,由不同部门组成验收小组,建立一人否制度,各个阶段验收时,必须提交验收报告及质量检验报告,要求内容准却,责任人清晰。同时,可以积极发挥群众的作用,建立意见信箱或网站,提供举报电话,由有经验的专家组成检查小组专门负责。使群众能参与举报,发挥其积极性。健全的管理体制与法律体系,是保证水利工程质量、管理力度的有效手段。

4总结

水利工程具有的防洪、抗旱、蓄水、发电的功能,对我国农业发展,经济增长以及社会稳定具有重要的作用。水利工程的建设是基础,而维护管理则是核心,二者缺一不可。故而,必须建立健全的管理体制和法律体系,保证水利工程的建设质量以及运行维护管理,保障每一个水利工程均能科学稳定的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杨超.水利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改善建议[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04∶226.

[2]戴龙.新时期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创新思路探究[J].水利技术监督,2016,01∶60-61+89.

[3]买廷俊.水利工程管理的现状及发展建议[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5,11∶38.

[4]崔琳.浅析水利工程的建设管理[J].科技创新导报,2010,26∶192-193.

篇8

近年来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日益增强,我国的水利工程建设规模、种类、数量较大幅度增加,由于水利工程施工受环境因素、人为因素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导致水利工程管理存在较大难度,水利工程施工管理作为水利工程项目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水平对整个水利工程项目的建设具有直接的影响。为了做好水利工程施工管理工作,促进水利事业的发展,对水利工程施工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对策研究很有必要。

1水利工程项目施工管理的主要特征和内容

1.1水利工程项目施工管理的主要特征

水利工程施工管理同其他工程管理相比,具有其自身的特征:涉及面广、领域多,主要涉及环保、城建、道路、电力、工业、矿山等诸多领域;地区差异大,不同工程或同一工程的不同区段,地质条件、施工环境都相差很大,从而导致不同水利工程项目施工也具有明显的差异性;缺少统一的量化标准,施工管理表现形式多样;不确定性强,水利工程施工受自然环境、人为因素等影响较大,由于这些因素的发生具有明显的不可预见性,从而导致水利工程施工具有较强的不确定性;涉及学科多,工程施工管理工作涉及法律、园林、气象、经济、地质、管理等学科。

1.2水利工程项目施工管理的主要内容

水利工程施工管理包括施工过程管理措施和竣工验收管理,合同管理是工程项目施工管理的主要内容,它主要是指依据合同控制水利工程建设的质量、工期和投资,协调好施工方案编制、施工过程中的各方关系,形成以承包方、业主、监理三方相互制约,以监理为核心的合同管理模式。施工过程管理主要包括项目管理人员协助项目法人把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做好;确定设计图纸,设计部门、工程管理部门和技术部门对施工图纸进行综合会审;进行资质审核,确定承包与分包商;对施工进度、质量进行监察,对施工安全防护设备进行检测;制定施工工期计划,进行工程物资准备工作;严格按照工程施工单位的规章制度、国家有关行业标准进行施工。工程完工后,接受相关主管部门检查,并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做好竣工验收工作。

2水利工程项目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在水利工程项目施工管理中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2.1水利工程施工管理人员素质较低,项目法人行为的规范性不强。由于历史管理体制的限制,我国水利工程施工现场管理人员的综合管理素质普遍较低,缺少具有丰富专业技术经验和较高管理能力的管理人员。项目法人行为不规范现象大量存在:招投标工作不规范,虚假招标、违规操作现象仍然存在;资金到位较差,拖欠工程款现象严重,这会影响施工进度,有时会造成盲目压缩质量成本,降低工程建设质量的风险;质量意识淡薄,项目法人责任制没能很好的落实。

2.2目标管理缺乏科学性,监理市场不规范,监管力度不够。目前我国水利工程施工管理监管制度不完善,法规、法律不健全、不完善,执法力度不够,质量管理部门责任不明、职能交叉,责任追究力度不够。监理工作缺乏切实有效的方法与手段,监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部分监理人员的责任心较差。执法部门在执法过程中,有时会执法不严,没能做到严格依法监管,这会影响到监督管理工作效果。

2.3水利工程施工管理体制不健全,项目管理责任制有待完善。水利工程施工管理作为水利工程项目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一套完善的管理体制是做好该项工作的重要体制保障。目前我国水利工程施工管理责任制还不成熟,激励机制缺乏,员工参与水利工程施工管理的积极性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由于缺少一套科学的、正规的、成熟的评价体系,水利工程施工管理计划评价主观性很强,考核体系不完善,会很难针对考核体系作出切实有效的激励决策,这严重影响了员工参与施工管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此外,还存在着责任分工不明确、奖罚制度不合理等问题,这都会影响到员工参与并配合施工管理的热情。

3水利工程施工管理对策

水利工程施工管理是整个水利工程项目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于水利工程项目建设的全过程,它是水利工程项目建设顺利进行的重要前提。为了提高水利工程施工管理水平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3.1强化管理人员及现场施工人员的责任意识,建立健全责任管理制度,并严格落实相关管理责任,增强管理人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水利工程施工管理是一项牵涉多个部门和较多专业的复杂性工作,较强的责任意识是做好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工作的基础,健全的责任管理制度是水利工程施工管理的制度保障。依据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明确指定各责任人的管理责任,把管理责任落到实处,从而形成有序高效的责任管理网络。在责任制度的基础上,建立问题责任追究制度和奖惩制度,从而不断提高管理人员的归属感和责任感。

3.2建立健全水利工程施工管理制度,完善水利工程施工管理体制,加大科技、资金投入及政策引导。水利施工企业应制定企业内部管理制度,设置专门的管理机构,并定期对其考核,从而使水利工程施工管理逐步科学化和规范化。充足的资金支持是正常开展水利工程管理工作重要的基础。在施工过程中,水利施工企业要积极引进并应用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和新技术,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施工成本,提高施工质量。此外,还要加强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提高施工人员的专业素质,树立进度、质量和成本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观念。严格材料进场制度,检查不合格的材料严禁进场和使用。完善水利工程施工监理制度,充分发挥监理的作用,减少对监理的行政干预。实施严格的工程监理对承包企业提高管理和技术水平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3.3完善招投标管理办法,从而减少施工单位间的恶性价格竞争,避免地方垄断,使中标价回归理性。建立对勘察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设计单位的评级制度,完善对各单位的工作监督及考核办法。完善对工程施工管理的奖惩制度,充分调动管理人员及施工人员参与施工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大对水利工程建设的扶持力度,增加资金投入,完善质量管理法律法规,壮大执法队伍,强化执法力度,为水利工程施工管理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从而确保我国水利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

篇9

关键词:水利工程 管理 问题

农村水利工程是农民抗御自然灾害,改善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农村生态环境条件的基础设施,是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物质保障条件。由于现有的农村水利工程分散零乱、效率低、渗漏严重、产权不明、管理机制不顺等状况与新世纪农村水利发展的要求相差甚远,于是,分析农村水利工程现状,明晰新时期农村水利工程管理特色,提出与时俱进的农村水利工程管理建议是当务之急。

一、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基本情况

农村小型水利工程是农村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型水利工程资产量占包括村级文教、卫生、电力和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的比例也近一半,防洪、排涝、灌溉为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农村的小型水库、小水池、小山塘等小型水源工程用于发展农村饮水,切实解决农村的饮水安全方面有重要意义。

农村小型水利设施大都分布在偏远地区,通过发展农村渠系改造、河道整治、中小河流治理、水库加固等小型水利工程建设,有力地改善了农村的村容村貌,有效保护了农村生态环境,提高了人居环境质量,为人水和谐、水与环境和谐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二、水利工程管理中常见的问题

㈠管理不善,群众集体观念差。农村实行生产责任制后,特别是近几年,农民的个体经济意识较强,集体观念淡薄,从而在水利工程管理上存在只知用水,不愿管水,致使水利工程老化失修,毁损严重。

㈡建设缺少统一规划,工程分布散乱,管理困难。最初的农村水利工程修建,是因局部有灌溉、排水或者防洪排涝的需求,从而进行小区域建设,而未统筹考虑流域或行政单位的情况,缺乏整体规划或远景布置,使工程呈现点多、面广、线长、施工地点分散等特点,给管理和运行造成了不少麻烦。

㈢技术力量单薄,业务水平偏低。设计或监理工作多由县(区)级以上相应单位负责,基层水利人员从思想上有了靠山并产生了惰性,致使整体技术水平徘徊不前,有的还出现下降趋势。另一方面,基层水利技术人员从事上传下达等事物性工作较多,没有或很少有时间进行深造,技术水平提高的速度慢,更缺乏深层次的实践经验,难以承担有一定深度的工作。

㈣工程权限不够明晰,影响工程效益发挥。农村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以来,农民群众仍然是农村水利的建设主体、投入主体,农村水利工程建设依然沿用过去的集体组织建设、集体所有、集体负责管理的模式,含糊不清,使工程产权不明晰,农民没能把水利设施视为与自身利益相关而积极地参与工程的管理。现有水利工程管理制度己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农民是农村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的主体,农民参与管理的意识淡薄,没有发挥农民在农村水利工程管理中的主人翁作用,村级工程几乎处于失管状态,由此,类似水库出险,渠道渗漏、泵站老化等问题层出不穷,影响工程效益的发挥。

㈤重建轻管体制欠妥,运营不畅体制堪忧。重建轻管一直是传统农村水利的顽疾。由于管理制度的限制,跨村以上的农田水利工程管理机构受行政区域影响,常带有垄断色彩的模式,缺少水务财务公开、民主监督的农户参与管理机制,工程养护管理经费短缺,向农户筹措难度又大,构成工程运行入不敷出,设施老化成就不能维护更新,服务质量下降,效益衰减,继而出现农民不满意不愿意交水费,工程运行难以维继的恶性循环。

㈥自力更生精神不强,伸手向上要思想严重。有些地方无论是建水库、电站、渠道,还是堤防加固甚至管理都依靠上级拨款,无钱不干,等靠要思想严重。按照中央要求,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应以群众自办为主,国家只能在器材方面给予适当支持。现在群众存在着一种偏向,国家不投资,水利没人搞,纯粹依赖国家的思想严重,影响了水利建设及管理。

三、相应措施

农村水利工程管理发展方向应确定为加强农民自主参与小型水利工程的建管,强化水资源管理,建设节水型社会,充分体现持续的、系统的和动态的科学发展观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要求,切实加大公共财政对农村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的支持力度,以政府安排补助资金为引导,以农民民主参与为主体,以加快农村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为动力,逐步建立起保障农村水利可持续发展的和谐自主管理体系。农村水利工程的建设管理应向下面几个方向努力:

㈠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改革开放的实践证明,先进的思想观念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水利事业的强大推动力,谁先解放思想,不等不靠,勇于开拓创新,谁就能抓住机遇,迅速发展。当前,我国的改革开放已进入攻坚阶段和成熟时期,如果我们还抱着那些落后陈腐观念不放,势必错失发展良机。在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新形势下,各水管单位要按照有利于水利事业的发展,有利于经济效益的提高,有利于调动广大水利职工的积极性的标准,解放思想,换活脑筋,大胆进入市场,参与竞争,在政策允许范围内,借船出海、借智生财,在注重社会效益的同时,大力提高经济效益,使水利行业早脱贫,水利职工早致富。

㈡强化对工程管理的认识,切实加强工程管理。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因此,认真管好水利工程是管理人员义不容辞的责任。

㈢开发人力资源,高度重视基层水利行业整体人力资源的开发。要有计划、按步骤地选拔人才去深造,以适应岗位需要和市场需求;鼓励职工在职学习,不断提高整体素质,使基层水利人力资源切实得到保值和增值。

对县(区)现有水利技术人员进行适当分工,明确每个人的业务主攻方向,尽早造就农田水利、水土保持、水资源管理、地质及地下水、水行政执法、财务管理等方面的行家里手,并能统揽全局,承担起相应的工作。同时,加强对乡镇水利技术人员的培训,并向其做好技术交底工作,使他们也能独当一面。

㈣加强质量教育,建立保证体系。“百年大计,质量第一”。要加强对全体水利职工质量意识和质量管理知识的培训,建立和完善质量管理的激励机制,积极开展群众性质量管理和合理化建议活动。国家兴建大中型水利工程前要组织专家审查论证,我们在小型工程立项时也应组织专家进行技术方案讨论,及时弥补设计中的不足,将隐患消灭在萌芽之中。

㈤加强工程管理措施,保障水利工程的正常运行。提高水利工程设施的安全防范意识,健全工程设施的管理制度和落实看管责任人。开展以打击偷盗、毁坏水利设施的专项斗争,公开审判,严厉打击,并通过媒体广泛宣传、弘扬正气、威慑罪犯,以保障水利设施的安全。

㈥进行科学管理,确保永续利用。要把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作为一门科学来对待,注重向管理要效益,扭转重建轻管的局面。建后形成的小型水利资产要及时移交给有关单位和个人,向他们颁发产权或使用权证书,采取专业管护、拍卖经营、个人承包等形式,以便形成切实有效、适合当地社会情况和不同工程类型的运行管护模式,使新老水利工程都进入良性运行轨道。

农村水利工程的根本问题是管理问题,要确保农村水利工程优质服务于农村事业,就必须有一套健全合理的管理体制,使其能够充分长效的发挥其效益,确保农业生产的顺利进行和人民的正常生活。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水利工程;管理工作

中图分类号:TV5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管理是水利工程充分发挥兴利除害功能的关键,是整个水利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工程管理是基础,用水管理是中心,组织管理是开展这些工作的组织保证,经营管理则是促进巩固与发展是管理的重要手段,也是采用经济手段发挥工程最大效益的关键。根据新形势下的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加强水利工程管理,把水利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管理工作上来,确保工程的安全和提高发挥工程的综合效益,才能有利于水利事业的发展,有利于经济效益的提高,有利于水利管理工作跟上时代的步伐。

1 工程管理

水利工程,是为消除水害和开发利用水资源而修建的工程。其工程管理是整个管理工作的基础,也是一项技术性较强的管理工作。水利工程管理的内容一般包括工程的合理应用,工程的养护维修,工程的规则,工程的防沉抢险等。

1.1 合理运用

水利工程与河川往流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河川往流一样其变化是随机的,具有多变性和复杂性,但往流在一定范围内有一定的变化规律,要根据其变化规律,对工程进行合理运用,确保工程的安全和发挥最大效益。工程的合理运用主要是制定合理的工程防汛调度计划和工程管理运行方案等。

1.2 养护和维修

对水利工程而言,由于各种主观原因和客观条件的限制,水工建筑物在规划、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难免会存有薄弱环节,使其在运用过程中,出现这样或那样的缺陷和问题。特别是水利工程长期处在水下工作,自然条件的变化和管理运用不当,将会使工程发生意外的变化。所以,要对工程进行长期的监护,发现问题及时维修,消除隐患,保持工程的完好状态和安全运行,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1.3 检查和观测

水工建筑物的检查和观测工作,是工程管理工作中的耳目,也是一项极为重要的基本工作。建筑物在运用过程中,其状态和工作情况随时都在发生变化,有的是正常变化,对建筑物安全影响不大,但是,也有的属于异常现象,一旦处理不及时或不当会引起失事。为了及时掌握水工建筑物的变化状况、性质及其规律,应对建筑物进行经常的、系统的、全面的检查和观测,并及时分析处理、改善和提高工程运用条件,验证设计情况,从而不断提高科学技术管理水平。

1.4 防汛抢险

防汛抢险工作是全社会的公益事业,《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第三十八条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领导,采取措施,做好防汛抗洪工作。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参加防汛抗洪的义务。”《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也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单位,动员社会力量,做好防汛抗洪和洪涝灾后的恢复与救济工作,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防洪工程设施和依法防汛抗洪的义务。”

在水利工程管理中,对于存在隐患的建筑物,应及时做好防汛的准备工作,特别是大中型病险工程,更应该注意日常管理,因为水利工程一旦失事,将引起毁灭性的灾难,给国民经济和人民生命财产带来难以估量的损失。防汛抢险工作中,应立足于大洪水,做好防汛抢险的各项准备,防患于未然,确保工程的安全运用。

1.5 扩建和改建

对于原有水工建筑物不能满足新技术、新设备、新的管理水平的要求时,在运用过程中发现建筑物有重大缺陷需要消除时,应对原有建筑物进行改建和扩建,从而提高工程的基础能力,满足工程的运行管理的发展和需求。

2 用水管理

用水管理是整个管理工作的一个中心环节,用水管理工作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工程的效益和工农业的发展,一般用水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计划用水量水管理,水量调度等内容。

2.1 计划用水

计划用水主要是有计划地进行蓄、引、提、调和分配水量。实行计划用水,必须在用水之前,根据水源情况、工作条件、工农业生产安排的方面编制用水计划。实际上,用水计划就是合理地安排引水、输水、配水和用水等工作的计划。编制用水计划需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工作方案、计划表、工作图等,语言应通俗易懂,便于工作人员实际应用。

2.2 渠系测水

渠系测水是灌区管理工作中实行计划用水,准确地掌握引水、输水、配水等情况的重要手段,也是节水、节能和提高水利用率的一项必要措施。通过测水工作,可以保证正确执行用水计划和编制用水计划提供可靠的资料;可以按照用水计划的规定和水量调配组织的指导、调节、控制水量,准确地从水源引水、输水和按定额向用水单位供水;可以检查水质和水的利用率,并指导和改进用水工作;可以为设计和科研工作提供资料。

2.3 减少水量损失

对灌区灌溉而言,自水源引水到田间,其中一部分水灌到田间用于作物生长需要,而一部分水量则在各级渠道中损失掉了,因此,减少渠道水量损失,提高灌溉水的利用率是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其主要措施包括轮灌,改善灌水技术,严格控制水量,增设渠道防渗措施等内容。

2.4 用水试验

要为水利工程规划、设计、管理运用和正确拟定和执行计划用水,提供科学依据,应根据灌区的特点进行灌,排和盐碱地改良等试验研究工作。通过试验探索水分与土壤、作物、气候及农业技术措施等因素之间的关系,找出合理的灌排方法和制度,以达到科学用水,实现农业增产的目的。一般灌区灌排试验主要内容包括作物需水量试验,田间排水标准,田间排水效果和用水管理试验等。

3 组织管理

为了处理用水单位之间,用水利益上的关系,合理使用水利设施,水利工程管理组织一般实行“统一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采取专业管理机构和群众性管理组织相结合的办法进行管理。国有管理的灌区属哪一级行政单位领导,即由哪一级人民政府建立专管机构。根据灌区规模分别设管理局、处或所。集体管理的灌区由乡、镇级专管机构或专人管理。

工程管理机构主要任务是贯彻执行有关方针政策,上级有关部门的指示建立健全群众性民主管理组织,进行工程设施的维修养护,确保工程安全和正常运行。实行计划用水开展有关试验工作,组织水费计收,健全财务制度,开展多种经营,加强经营管理等各项工作。

建立健全管理机构是落实管理工作的组织保证,机构建立后还必须配备一支有技术、懂业务的管理队伍,这是搞好管理工作的重要力量和决定因素。

组织管理是做好工程管理,用水管理,经营管理等各项管理工作关键,是贯彻各项方针政策和具体执行各种管理制度。措施的组织保证,因此,应该注重运用组织管理手段,做好水利工程管理中的工作。

4 经营管理

开展水利综合经营,是实现以水养水,良性运行的重要途径。经营管理是在保证工程安全,充分发挥工程效益的前提下,结合工程管理,用水管理开展的综合利用,多种经营以及水费征收等工作,是充分利用水利工程设施以创造财富,增加收入,从而促进工程管理,用水管理。

5 结束语

加强水利工程管理不仅关系到水利工程建设目的的及时、准确、持续实现,而且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生命财产安全,关系到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和社会进步。对于水利工程而言,建设是基础,管理是关键,使用是目的。“三分建,七分管”,工程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水利工程的效益发挥以及工程的正常运行。因此,加强水利工程管理工作,确保已建工程安全并处在最佳工作状态,发挥、挖掘工程的潜力,更应放在工作的首要位置。实践表明,一个工程即使有缺陷,如果针对具体问题,采取有效措施管好、用好,在运用过程中,不断加以改善,仍然可以发挥很大作用;反之,一个较好的水利工程,如果管理不善,不断损坏,也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