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的现状范文
时间:2023-07-04 17:24:4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传统文化的现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传统文化;批判与创新;发展
中图分类号:CO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309(2012)01-20-02
一、传承传统文化过程中取得的成就
1、确立了“和谐”文化的理念
当前,“和谐”已成为新时代的核心话题,追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更是当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课题。党的十七大以来,总书记在“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的中国化发展”的论述中对此问题进行了透彻而深入的分析,指出和谐社会理论既源于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中“和”之精义。又融通对人的自由主体性的褒扬,对人的全面发展的历史建构以及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追求提出了美好期望。
在当代中国。传统文化是不断向前发展着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应当既面向现代化、又面向世界、更面向未来。中国传统文化一直将能够成为“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的文化作为发展的目标。从内容上来看,传统文化包含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经过的指导,将社会主义元素融入传统文化。必将是高尚的思想道德与现代科学技术的结合。从政治上来看,传统文化虽具备封建残余和资本主义腐朽的东西,但在的主导下,顺应了历史的发展,同我国现阶段社会基础一样,均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从文化的横向发展上来看,中国传统文化中先进部分,是中国建国以来的精神文明成果以及人类共同创造的先进文化成果。
2、重塑了传统文化的自信
现代社会中人的思想与视角均发生了不同于古人的变化,无疑对传统文化精神的传承必然有一个重塑的过程。但无论以何种姿态重塑传统文化精神,尊重自然发展规律是必要的前提。只有在此基础上。人们才能够对传统文化的糟粕与精华进行明白无误的批判与继承。首先,要以开放的心态,以现代的观点对传统文化进行重新解读、阐释,着眼于现代与未来,而不是过去;其次,要以辩证的思维来看待文化的继承与创新,以一种批判地继承的态度来对待人类所创造的一切文明。
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内涵是博大精深的,这是不可否认的。相对于先进的西方文化而言,中国传统文化也散发着自己独特的魅力。他指导着人们如何做个有道德的人、如何做事、如何充实个人的精神世界,实现道德自我评价。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佛、道、儒及诸子百家的光耀,还有诸如爱国主义、民本主义、自强不息等优秀传统在新的历史时期仍发挥了重要作用。重塑对传统文化的自信。加强中国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只有拥有了对自身文化的自信,才能谈及对自己文化身份的认同、谈及中华民族振兴的问题。
3、分配方式的公平正义
“不患寡而患不均”是经典的传统社会财富分配思想,这种思想几千年根深蒂固的影响着中国人。字面上看,体现了人人平等的分配方式。迄今为止仍具有强大的号召力。但经过仔细思索不难发现,这种思想在高度集权的封建社会仅仅是一种愿望。只有在封建统治后才具有实践意义。而封建统治的前提就是伴随着严重的社会动荡。也正是这种矛盾的存在,使得这一思想几乎成为空想。但也恰恰是这种思想对后代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就今天而言,这种思想不可避免存在消极的一面,但是它仍适应着现代社会发展进程的。社会的稳定,实际上也正是在这种平均之下实现的。贫富差距过于悬殊。社会极有可能分崩离析。且“不患寡而患不均”也符合社会主义的公平和正义的思想。
4、交换过程的诚实信用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诚信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道德规范,是一种内在的道德价值观。它要求“言必行,行必果”、“内不欺人,外不欺己”。诚信规范在当代社会为我们所继承和弘扬,构成社会主义道德的主要部分。并被赋予更为广泛的涵义。
传统诚信能与现今社会相适应,其重要原因就是因为二者在本源上是相似的,仅是在适用环境的不同而出现差异。主要表现在现代市场经济所提倡的诚信更趋向于社会化、功利化和理性化。所倡导的契约规则和信用机制指导着传统文化中的诚信理论精神,它强调诚信所具有保证利益关系有序的外在功能。因此。传统的诚信要更适用于现在,仅需要完成从理论继承到实践行动的转型。
二、传承传统文化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1、现代文化的压力
中国传统社会在走向现代化社会的道路上遇到了诸多困难。首先是内在传统文化的因素,其次则是长期并存的二元制结构的影响。随着现代化的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和意识形态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文化意识也随之改变。与传统文化意识产生了差异。一是大量的西式化教育与周边国家文化环境使青年一代对传统文化的忽视、遗忘甚至不齿。文化传播媒介的多样化,使少年儿童受到大量的西式教育,对中国历史与传统了解甚少。也不屑于去认同这些传统。二是在现代文化的实用主义影响下,人们歪曲了传统文化。在教育下一代时,“厚德”、“礼让”的词汇已经很少听闻,而“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被误读,甚至断章取义。三是经济的快速增长,使人们更为重视物质,认为传统文化会阻止经济的发展。经济学家们开始撰文对传统文化进行批判,认为封建落后的传统文化完全不适应或阻碍了现代社会的发展,应当顺应时代,完全融入全球化时代。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是“人道精神”,当代中国人民背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愿。中国社会正处于转型的时期,经济体制的转变、从农业国向现代化国家的转变,中国传统文化必将不适应这些变化。长期的封建思想在国人们思想中仍占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社会变迁的大背景下,意识的茫然和恐惧为愚昧和迷信提供了群众基础。我们虽有引以为豪的古代辉煌历史、震惊中外的四大发明。但近代科学却源于西方,文化中相对缺少科学因子,这是我们不可否认的事实。
2、盲目排外。抵制西方文化
20世纪初,西学东渐,以民主、科学精神为代表的西方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形成强烈冲击。百年前,倡导国学的人们是为了抵制民主、科学精神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冲击。时下“国学”鼓吹者们大力主张复兴国学,不仅在于抵制外来文化的影响,更主要在于对我国走向现代化过程中形成的社会主义新文化的轻视与抵触。中国早期现代化伴随着国难与屈辱而艰难前行。因此。现代化的因素虽然崭新、发达,但很难介入,传统文化依旧强大并广泛存在。“师夷长技以制夷”、“自强”、“保教”、“保种”、“实业救国”等贯穿早期现代化过程的口号,体现了深沉的民族主义情节。在民族危机面前,中国知识分子被迫在追求民族解放与社会进步的变革中把建立强有力的政府作为首要重任。这就在客观上造成了人的现代化、教育现代化、政治民主化、以及其他领域现代化的发展遭受阻碍。在面对由古至今的民族情愫。知识分子阶层也泛滥情绪化的崇古排外从未削弱。这种对西方文明的盲目排除。与民族主义纠缠在一起,所以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构成中国人走向现代化的阻力。甚至还会导致人们作出不理性的判断,常使西方文明作为爱国与否的判断标准。其实。爱国与否。应当将那种更符合整体民族利益来作为判断标准。在狭隘的民族意识影响下的知识分子,必将极大地对“现代化”与“传统”的结合产生负面影响。
三、继续传承传统文化的前景
篇2
关键词 传统文化;设计学;现代设计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3)12-0057-03
在当今的世界范围内,几千年沉淀下来的传统文化在经历了工业革命的冲击、世界文化一体化的洗礼后,逐渐失去其原有的色彩。在中国,传统文化也渐渐淹没在飞机大炮、高楼大厦之间,甚至被冠以僵化、保守、封建余孽、重玄学轻科学等罪名,总之是不符现代社会的需求。但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了重新思考,并大声疾呼传统文化的重生。于是有人开始办私塾、穿汉服,以微薄的力量唤起传统文化的重生。甚至有人喊出“西方文化已死,21世纪就是儒学复兴的世纪”的口号。作为设计人,笔者看到西方的设计理念、西方的美学原则正一步一步影响并代替中国五千年的传统美学原则,一批又一批的学生走出学校后拿出来的都是现代主义、简约风格……让外国人也叹息“上海只不过是纽约的一个缩影”。
1 中国传统文化的遗失
中国传统文化即指中国千百年来流传下来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如儒家、诸子、阳明心学等。自从西方人用火药炸开中国的大门之后,中国的传统文化开始了一次又一次的灾难,加以“中国文化西来说”的泛滥,西方文化中心论在中国深广的影响,导致几十年来对传统文化批判多于继承,否定多于肯定,缺少认真的总结。时至今日,很多人已经忘记了传统,更不会去评价它的好坏,中国的传统文化似乎正在渐渐淡出人们视野。
新华网曾报道,超过半数的大学生对京剧或其他各种地方剧种“不感兴趣”。关于传统文化的抽样调查发现,大学生中传统文化观念淡薄,小学生中文化品味比较西洋化;在对待食品方面,只有12%的人选择中餐作为大餐,51%的人选择麦当劳、肯德基作为大餐,还有26%的人选择牛排作为大餐;在对“最喜欢的一首歌”的选择上,37%的人选了英文歌曲(占的人数最多),只有20%的人选择大陆老歌,28%的人知道国歌的原名是什么。另外,在对中国传统文化方面的调查中,38%的人不知道什么叫座右铭,31%的人没有座右铭;25%的人不知道文房四宝是什么,只有39%的人会写毛笔字。被调查者总体上呈现出对传统文化认识不足、兴趣不浓、传统文化意识淡薄的趋向,四成的大学生对传统文化发展不抱乐观态度。在关于节日的调查中,除了儿童节,孩子们最喜欢过的是圣诞节,只有33%的孩子喜欢过春节,14%的孩子喜欢过中秋,12%的孩子喜欢过国庆节。
近一个世纪以来,已经没有多少人回答得出来什么是四书五经了。学生对以《大学》《中庸》《论语》《孟子》《易经》《尚书》《诗经》《礼记》《左传》为代表的古代中国的支柱思想体系一头雾水。20世纪90年代出生的学生从周杰伦的《东风破》里开始接触古典诗词之美,学琴(指的是钢琴而非古筝)一定要考级,下棋除非是想成为国手,书画是少年宫的常备项目,为的是升学时加分……那种初始的风雅在父母的严责和考级的压力下已经被扭曲,再也保持不了它们唯美的意境。
仔细想来其实丢失了很多,不仅仅是丢失了过年摸门钉放鞭炮、上元吃汤圆放花灯扭秧歌、端午插艾条挂香符赛龙舟等民风民俗,更多的是忘记了忠、孝、仁、义、信、礼、智、勇这些传统的思想道德。何为忠孝仁义?何为信礼智勇?古人曾把道德修养视为人生的终极追求,不过在全球化的今天,个人奋斗、快乐、自由通通比道德来得重要,现在的人还有很多别的事要忙。
2 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
目前,社会各界将更多的目光投到传统文化上,关于传统文化的讨论也越来越多地出现。人们各抒己见,其中不乏客观的、冷静的思考,于是传统文化的重现和复苏开始出现在人们面前。现代私塾的出现最直截了当地将传统文化带到人们面前,它的目的很明确,就是想让孩子从小就系统地接受中国文化的熏陶,培养一种对中华古典文化的切实的爱好,打造一些可以承担继绝兴亡之责的毛坯,期冀他们成为栋梁。他们所接受的都是传统的道德准则,忠孝仁义信礼智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任侠之气 、匹夫之责。人们无权去评价它的优劣,但至少可以让家长重新审视传统与现代的区别,给传统的琴棋书画一个正确的定位。
学术界更是早已掀起对传统文化的大讨论。钱钟书老先生让国人认识到中国文化的丰富及中国古人的智慧,中西文化是应该平起平坐的;钱穆主张知识在水平线以上的国民对本国历史应有所知,否则“只算是一有知识的人,不能算是有知识的国民”,对本国家的历史与文化要存有一种温情与敬意。一民族失去历史,如一人之失去记忆;一民族没有哲学,如一人之丢失灵魂;一民族忘却先祖,如一人之背却血统。各种形式的讨论、探讨正在沸沸扬扬地进行,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越来越多的人给传统文化做了新的诠释。
传统文化的复苏,正在影响社会的每个角落。中国文化的乳汁喂养了中华民族几千年,中国文化是中华民族全部历史和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对人类的伟大贡献,小心地把这些好东西择出来,精心地研究、总结,薪火相传,中华民族才会生生不息,中华文化才能发扬光大。
3 传统设计思想现状
作为设计人,笔者更多地关注传统设计思想的现状。在传统文化大量遗失的情况下,传统设计思想也没能幸免,从近些年兴起的城市建设中就可以看到,传统特色已经荡然无存,即使出现些许带有传统设计符号的建筑形式,也只是拙劣的模仿,完全没有体现出古典建筑的气质、内涵。
建筑是城市记忆的载体,以北京为例,这个古老的城市正在慢慢失去记忆,亲切的胡同没了、热闹的四合院没了,连老北京的小吃也变了味。2008年奥运会让北京沸腾,可是胜利的狂热过后,北京是什么样子?国家大剧院、中央电视台、鸟巢、水立方……一座座现代建筑落户中国,有人说是为了给中国带来一些新鲜的设计元素,可当你抬头看看身边,哪个不是新鲜的或曾经新鲜的设计元素?而所谓的陈旧的落后的设计元素还有吗?正当国外反思疯狂建设的后果时,中国为什么还在重蹈覆辙,而且乐此不疲呢?任何城市都是在建筑的实验中发展的,北京当然不能只拘泥于四合院,还需要给后代留下一些新的好的东西,但是不能让北京成为外国建筑师的实验场。所谓的大师们带来他们的文化,将他们的价值与理念强加给中国,这也是文化殖民主义的表现。
文化是一个城市最珍贵、最本质的东西,局外人不管贴上什么标签,也不可能对异族的文化有切身的感受,更不能深入这种文化的精髓。任何表面上的做法只能造成水土不服,因为任何建筑不是孤立的,要融入城市,融入生活。如果说大师们的实验是一种文化的殖民,那么听之任之就是一种自觉的殖民主义,其结果是逐渐用外来的观点观赏建筑,用外来的思维方式思考建筑。北京与过去相比是有了不同,不同就是满身是瑞士的影子、德国的影子,而惟独没有北京的影子,所以为北京的记忆担忧,也为现在的建筑风气担忧。不反对国际先进的技术和理论在中国创造,但是反对国外的殖民文化;不反对向国外的大师虚心学习,但是反对自觉的殖民主义。
虽然对建筑形式起作用的结构、材料、技术等已经世界化,古老的生活方式和审美习惯也已改变,当代建筑应当积极适应新的功能、新的工业化技术、新的经济条件和新的审美趣味,但是建筑的精神功能所具有的民族化内涵和对于文化空间独特的表述方式决定了建筑不同于大工业生产所造成的其他现代物质产品。要清醒地知道形式可以改变,但唯一不可改变的也是不能改变的是内在的无形的精神产物。
与狂热的城市建设相对比,民间艺术更显冷清,如剪纸、皮影、戏曲、民族服饰等民间的民族特色似乎成了外国人眼中的珍宝、中国人眼中的砂土。中国的民间艺术大师多半生在农村,至今处于温饱的边缘,大量的艺术作品得不到保护。即使少量的作品被地方文化站收购,其价格也与其真实价值极不相符。艺术价值无法实现造成这些民间艺术随老一辈艺术家的去世而失传,这不能不说是一大遗憾。严峻的现实向人们提出该如何保护传统文化的问题。
在此对比一下日本的做法。在日本,凡历史悠久的文化古迹都被国家定为“国宝”。日本最多的国宝是寺庙,很多都有上千年的历史,如京都的金阁寺,奈良的东大寺、招提寺等。它们是古代建筑艺术的瑰宝,更是历史与文化的见证。同时,日本很多城市也都有保存完好的古城,如名古屋、熊本古城等。日本每个城市都有博物馆,里面有各种各样的文物、书籍、模型和画像,让人们对历史和传统文化有一个直观的认识。日本保护传统文化是官民并举的,大家都在自觉地保护着文化传统。保护文化传统对日本人来说有两重作用:一是了解自己的历史,知道自己的根,在精神上没有失去自己的家园,从而产生自信和面对未来不失前驱的勇气;二是丰富精神世界,提高生活质量。随着物质生活的丰富,人们越来越重视精神生活。放松紧张的神经,每天有个好心情对任何人来说都十分重要。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日本人并没有把传统看成是现代化的对立面,传统并没有影响日本的现代化进程。日本人的观念中有迷信的成分,但他们又是现代人,有时间观念、金钱观念和效益观念。个性张扬不够,这是东方文化的特点,日本人个性张扬不够却并没有阻碍日本的进步,恰恰相反,团队意识对增强日本人的向心力还大有帮助。
4 对设计学教学改革的思考
设计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主要研究的是设计史、设计理论、设计批评。其中设计史是主要的研究方向,但对于设计史的研究只是近几年的事,所以还有很多欠缺之处。现在的设计已经不仅仅局限于感观上的冲击,设计已经背负起设计生活方式、塑造高尚完美的人格精神的重任,所以就要更加慎重地对待设计学尤其是其中的传统文化部分。在当前这个社会转型期,存在道德危机、生态危机、社会诚信缺失,传统美德被破坏,现实在呼唤一种规范和一种理念,呼唤民族的文化重建和再生,呼唤民族文化的创新和超越。设计界也有同样的呼声。作为理论性的学科,往往对实践起着指导性作用。笔者认为更应该对传统的、民族的文化进行深入研究,以怎样的角度看待传统,以怎样的态度继承传统,以怎样的方式发扬传统,等等这些都是急待解决的问题。
现代设计教育是源于包豪斯设计学院教学系统的完全的现代教学体系,在我国几乎是全盘照抄。经历了这几十年的检验,年轻的一代设计师懂得了现代主义,懂得了构成,但没能打上中国的印记。所以,在教学中,中国传统文化的注入尤为重要。
1)传统手工艺技能的教学。如传统刺绣、剪纸、蜡染、手工木雕、泥塑等,这些是最直接接触到传统文化的途径。各地区也可结合当地特色加入地方特色手工艺。如在呼伦贝尔地区,作为北方三少民族及蒙古族的聚居地,当地特色手工艺很多而且特色鲜明,所以将蒙古族传统皮画制作工艺加入装饰画的教学中。另外还有桦树皮工艺、刺绣、剪纸等课程。
2)传统文化内涵的教学。传统工艺的学习是让学生能够接触到传统文化,但这不是目的,理解传统工艺背后的文化内涵才是目的。所以在教学中并没有采用聘请民间艺人教学的方式,而是组织教师学习传统工艺,然后进行教学,并在教学中加入教师自己对传统文化的思考,解读传统工艺背后的内涵。这样,学生学到的不仅仅是一项技能,更多的是文化内涵,这对学生今后的设计应用起到很好的帮助作用。
3)传统文化的设计应用。传统文化的学习最终就是要完成设计应用,所以在教学中要主动加入传统文化应用的设计项目。学生的设计课题中经常会有当地的设计项目加入,这样直接将所学转换成现代设计成果,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传统文化。
总之,传统文化在现代设计艺术教育体系中已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全国各大院校都在进行有益的尝试,并取得成效。现代设计界已经有很多中国设计师的席位,相信今后会有越来越多的中国设计师带着传统文化的精髓走向世界。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全部历史和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对人类的伟大贡献。只有把好东西择出来,精心研究,薪火相传,中华民族才会生生不息。
参考文献
[1]林皎皎.中国古代建筑与传统文化[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7(1):91-93.
[2]马齐飞.中国建筑与传统文化关系的思考[J].西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1999(3):43-46.
[3]姜晓萍.中国传统建筑的历史文化意蕴[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000,12(1).
[4]马玉鹏.关于中国传统建筑的思考与研究[J].小城镇建设,2000(12).
[5]苏叔阳.别让中国传统文化被西方一体化[EB/OL].cn.
篇3
【关键词】现代包装设计 中国传统文化
1 现代包装设计的发展现状
包装设计是伴随着人类造物的产生而出现的,在历史的长河中每个阶段的包装设计,都具有着规定性的一面,也具有不断变化的一面。无论是原始的动物皮毛、植物根茎等天然材料,还是现代的塑料、纤维铝箔、复合材料等人工材料,都不难看出包装的功能与包装的目的是基本一致的,即保护产品、有利运输、便于储藏、美化产品、有利销售。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地域文化的差异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现代包装在内涵、形式和结构上都需要不断地创新与发展。
1860年,美国人爱默生在《生活指南》一书中首度提及关于商品包装设计的内容。当时,人们发现商品在运输过程中会出现不同程度上的破损,为了保障商品的安全便产生了以安全功能为主的包装设计。到了20世纪初,在美国开始了现代包装方面的专业化研究,特别是“包豪斯”的现代设计理念被人们广泛认可,此后,现代包装设计开始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
现代包装设计的改变应该是由人们新的购物方式所引发的。超市购物、自助购物使得人们摆脱原来那种需要向售货员了解产品信息、由售货员包装称重的年代。商品需要以独立的方式去面对消费者,如果生产商想销售更多的商品,那么就必须要有效、全面的设计产品的外包装,使其具有个性化的包装结构、鲜亮明快的色彩搭配、更多的使用功能等等,以吸引消费者的眼球,使商品更具有市场竞争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军队以罐头包装的方式作为军队食品补给,使包装设计逐步成熟与发展。而随着新材料新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人们审美理念的变化,现代包装设计在内涵和功能上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包豪斯的设计思想影响着全球的设计风格,其提出的“少即是多”的设计理念,同样对我国现代包装设计产生深刻影响。当前我国绝大部分现代包装设计还处于盲目跟随国际设计潮流的阶段,还没有形成完全属于自己的包装设计风格。特别是受非情感化、功能主义美学思想影响,导致了包装在外形、结构、颜色、纹样、功能等方面出现相似感,不能突出产品的个性。因此,我们需要找到真正属于中华民族的设计语言。
2 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包装设计中的应用
美国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1871年在谈到文化时曾有过这样的描述:文化是一个综合体,其中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习俗以及作为社会成员所掌握的其他能力和形成的习惯。文化在人的意识中可以潜移默化,可以形成精神力量,并具有极强的塑造力。由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企业都有自己的特有文化,那么,如何在现代包装设计中,通过文化的洗礼塑造产品文化内涵,使人们在享用包装产品的同时,又可以丰富精神世界,这应该是现代包装设计需要思考的。
中华传统文化是一种理性的文化,是华夏子孙五千年的实践结晶。众所周知,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从最早的文字之一甲骨文到不同流派的书法表现形式,从最早期的器皿到被世界认可的中国瓷器,从百姓生活中常见的建筑风格,到民间的剪纸、纹样皮影戏等等,都属于中国博大精深传统文化中的一隅。而由于不同的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不同,又使得中国传统文化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比如,在导演李安的眼中,中国传统文化是徽派文化,在徐悲鸿的眼中中国传统文化是画卷中的一丝墨香。而在巴黎时装周的舞台上,模特脸上的柳叶弯眉就是中国传统文化,在百姓眼中过年时的张张红色的窗花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体现。应该说中国的传统文化元素就是在众多文化元素中提取出来的。
2.1 在现代设计中渗透中国哲学元素
很多设计师认为中国传统文化中没有哲学,只有伦理学,所以进行设计时不能合理有效的运用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这是由于自改革开放后西式文化的“入侵”使得大部分人都是站在西方哲学体系下思考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中国的哲学就是中国历代的各种思想,在现代设计中最多被大家使用的就是儒家思想与道家思想。例如市场上化妆盒的包装设计就是运用了道家的“太极图”的形式与理念,在“太极”的基础上增加分区,这充分的体现了道家的辩证统一、收放自如的哲学观点,也传递了动静结合的观点,实现产品在功能美与形式美。
2.2 在现代设计中整合天人合―造物思想
中国的造物特点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着重体现,在《礼记・曲礼》中说:“天子之六工,日土工、金工、石工、木工、兽工、草工,典制六材。”这都是阴阳五行的特点,五行之间的联系是古人对自然规律的理解,也是平衡的处事准则。五行中每个元素缺一不可,造物的材料全部从自然中所得,在造物时也要权衡它们之间的关系。“天、地、人”的思想是古人对自然的认识,对材料选择。不违背自然规律,与自然和谐发展是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天人合一”的体现。日本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较深,包括文字、饮食、哲学思想等等,在日本的现代包装设计中充分的体现了“天人合一”的设计思想,其包装形象更注重自然美,选材上基本是稻草、木、竹、布、麻、纸等,以直观而朴实地展现出产品的新鲜、温馨、清纯。
2.3 在现代设计中融入中国的文化传承
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在道家和儒家思想的影响下,形成自己的思想体系与价值观,在这些博大的思想体系中不难找出属于我们的设计语言。
2.4 在现代设计中注入世界多元文化元素
尽管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但中国文化体系中内敛、中庸的特性又使其具有高度的封闭性和一定的保守形象,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和世界经济一体化,中国的传统文化需要与不同的文化碰撞并在交融中不断获取新生。
2.5 在现代设计中挖掘表达产品文化内涵
目前一些产品包装设计,在表达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时,大多是将富有中国特点的符号标志简单地印在产品包装上,这种做法只是表面的体现传统文化元素,缺少对产品文化内涵的深入挖掘,这对我们如何找到属于自己的设计语言毫无帮助,很难促进中国的现代包装设计的进一步发展。看来我们只有通过内部的机制运动、调整、变化和完善,加强内在的运动特质,给自然传统元素在现代包装设计中的有机运用创造“本土化”的个性设计,这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变迁与整合具有强烈的实验意义。
结语
现代包装设计作为一种文化传播的符号,是一种美的语言,是一种传播商业和文化等信息的视觉设计。它能够映射出一个国家的民族传统与社会文化。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包装设计的初步了解,对它们的分类及特点有了进一步的认知,总结归纳出它们的平衡点和相互联接的环节与因素,通过深入、细致的调查与研究,选取符合设计的相关元素,进行比较全面、完美的结合,使其可以古今通恒,既不丢掉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精华,也不失现代包装设计的时尚感与先锋感,成为了当下包装设计的一大课题。
参考文献
[1]易元明,黄金发.《浅析产品设计中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江西理工大学赣州.
[2]朱国勤,吴飞飞.《包装设计》.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6.
篇4
产品也是这样,一个产品的包装,是产品品牌理念,产品内在属性的综合表征,也是建立产品与消费者亲和力的有力沟通手段。包装是产品的外衣,这种外衣必须与产品有内在的联系,而不能只是注重豪华的外表,成为那些急功近利的的商家迎合市场,糊弄消费者的幌子。包装是有生命的,也是有人格的,它的生命在于能够伴随产品诞生、成长、成熟和衰退的每一个生命周期,并为产品树立好品牌形象;说包装是有人格的,是因为包装要有产品的个性,要符合产品本身的价值和形象,而不是刻意的吹捧,要对消费者大众做到诚而不欺,包装所传递的信息和追求的风格要符合大众的心理需求。
2为何在现代包装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
2.1传统文化为现代包装设计提供设计根基
经济的全球化带来了设计的全球化,包装设计也不例外。这种全球化并不代表包装设计要全盘西化,盲目照搬和复制国外的设计风格。而是在包装中要体现中国的本土文化,具体来说,就是包装中所体现的民族风格和人文特色要反映和折射出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产品转化为商品,靠的是包装设计,设计师在进行包装设计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包装的使用者,尊重他们的认知心理、审美习惯、风俗习惯、个性喜好和民族禁忌等,最大限度的满足消费者大众的审美情感和个性需求,在此前提下,将自身个性和风格融入设计师独特的创新设计思想,然后借助相应的技术和前卫的想象力表现出与产品本性相符合,迎合时代潮流的包装设计精品。如何使中国的包装设计更具有民族性和本土文化的特性,这是中国包装设计走向世界的根本,也是立足世界的根本,传统文化可以为现代包装设计提供设计根基。
2.2体现传统文化特色的包装设计成为时尚新宠
包装设计是传统文化的承载者,它不仅可以揭示神秘梦幻、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化,也体现了现代设计的文化审美情操。当今社会经济一体化和设计同质化现象严重,呼吁个性化包装设计的声音越来越高,并作为设计的主流提上了设计日程。
然而,不同国家、民族有不同的文化特色,因此,只有设计体现这些不同国家、民族的特色,我们的设计才有真正的价值。保持包装设计的民族文化个性,增强包装对消费者的文化亲近力,才可以提高设计水准。将传统文化元素用于现代包装设计中,强化现代商品的民族风格、地域特色,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引起大众的共鸣,从而提高商品的信誉与知名度,达到促销的目的,因此,这种体现传统文化特色的包装设计逐渐成为当下社会的时尚新宠儿。
2.3不同民族的文化展现了不同的民族艺术风格
篇5
服装在本质上是一种文化现象和社会现象,它与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发展历史息息相关,不同时期、不同地点、不同群体在服装方面也会有所不同。它是一个民族社会文化基本情况的载体,与看不见、摸不着的文化历史不同,它是一种物态的、可视的存在,是人们认识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最为直观也最为简易的方式。正如哲学家法朗仕所说:“假如我死后百年,要想了解未来,我会直接跳进一本好的时装杂志,看看我身后一个世纪妇女的着装。”服装的社会文化内涵显而易见。基于服装的社会文化意义,服装设计师应当注重传统文化元素在服装设计过程中的全面融入,提升服装在本民族的认同感以及对其他民族的吸引力。必须注意到,一些世界知名服装品牌已经逐步演化为本民族的文化宣传符号,在色彩、造型、材质等方面都彰显着独特的传统文化信息,具有强烈的艺术魅力和较高的文化品位,能够很好地向世界传达本民族的文化理念和社会发展情况,同时这些服装设计紧跟时尚潮流,不失时尚色彩与时代气息,对消费者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品牌的知名度,可谓一举两得。
二、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包罗万象,设计师必须对其精神内涵具备全面而透彻的把握,才能成功将其运用到现代服装设计之中,达到传承中华民族之魂、彰显服饰特色、打造品牌影响力的效果。具体来说,中国传统文化主要体现为以下三种精神:第一,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精神。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积极践行并努力弘扬着积极进取、坚韧不拔、互帮互助、和谐共处的传统美德。第二,天人合一的精神。我国传统文化崇尚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至善至美的境界,这一点在中国的传统书法、绘画和园林建筑等方面都有显著体现。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生态意识也逐步增强,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成为整个社会的共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相互依存的天人合一精神得到进一步彰显。第三,融会贯通的精神。中国传统文化善于吸纳其他文化体系的优势,并加以创造性的应用,从而丰富自身内涵,这在我国各个时期都有体现,比如在文化艺术领域,我国艺术家始终提倡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思想,强调要把握好传统内涵与时代潮流之间继承与发展的关系,促进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的完美结合,最终形成我国文化艺术的独特魅力。
三、传统文化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价值体现
传统文化是现代服装设计的灵感源泉,是现代服饰展示深刻内涵与美好寓意的完美依托,它于现代服装设计而言,具有极高的社会价值、人文价值和艺术价值。首先,就社会价值而言,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生活习惯、历史发展、思想理念和审美情趣的综合体现,中国传统文化就包含着中华儿女对生态自然的热爱、对道德伦理的看重、对和平清净的向往。现代服装设计若想获得大众的关注,就要以人们的视觉感受及其引发的心理效应为根本立足点,对传统文化因素造成的接受差异进行分析研究,进而设计出能够为社会大众广泛接受的服饰艺术形式。针对中国消费市场的服装设计师必须注重在其作品中彰显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满足中国消费群体的情感诉求,同时又不偏离时尚的轨道,促成传统文化与现代元素的有机融合。其次,就人文价值而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人文精神的结晶,彰显着深刻的文化内涵,比如上文所提到的以人为本、天人合一、融会贯通等思想,现代服装设计师应当透彻理解这种深厚的人文意识,充分考虑中国消费者的审美特征和思想趋向,在设计中有机融入寓意美好的传统文化元素,比如龙、凤、牡丹、仙鹤、蟠桃、鲤鱼、喜鹊、福字等,透过这些美好、祥和、富贵的人文意蕴元素来契合中国人的内在情感需要,同时参考现代流行元素的艺术处理方式,实现传统文化元素与时代环境融为一体,进而提升我国现代服装设计的艺术水准。最后,就艺术价值而言,文化与艺术两者在本质上是相互连结、不可分割的,中国的传统书法、绘画、建筑、手工艺等各个方面,都具有极高的艺术审美价值,这也就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服装设计必须以文化元素为依托,如此才能深化设计的艺术感,保证设计作品符合主流的审美情趣。在现代服装设计的过程中,设计师应当深入历史、深入文化、深入艺术、深入群众、深入生活,全面洞察消费者的审美理念和美学感受,以消费者的审美需求为创作先导,将传统文化的审美精神贯彻到设计过程的各个环节,实现现代服装设计与中国传统文化在精神内涵与审美理念方面的无缝对接,从根本上提升服装作品对于中国消费者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另外,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在艺术文化体系和枝节方面有许多不同之处,但在艺术审美和美学感受领域也有很多共通的内容,设计师还应当全面考虑中西方文化在艺术价值上的相似之处,彰显出文化对于社会生活和精神世界的崇高意义,令设计出来的作品同时满足中国消费群体和西方消费群体的艺术审美需要,继而推进本地或民族品牌早日进入国际化轨道。
四、现代服装设计对传统文化元素的具体应用
篇6
摘要:书籍作为历史的产物,是文化的结晶,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根源。书籍装帧设计伴随着中国文化的发展而不断变换着角色,从单纯的“传道受业解惑”到现代需求复杂的“内外兼修”,甚至发展到强调视觉审美需要的范畴,其间有着太多的转变。随着物质条件需求的增强,人们渐渐的疏远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对于现代的书籍装帧既要有中国个性,又要能够满足当代国人的心理需求。如何从传统文化入手,为读者指明一条心灵回归之路。
关键词:书籍装帧; 传统文化;传承
书籍装帧设计作为一门独立的造型艺术,通过读者眼观、手触、味觉、心会,领略书籍精华神韵的同时,得到畅快的精神享受,这正是书籍装帧设计整体性原则的根本宗旨。对于当代的书籍设计来讲,我们不仅要尊重传统文化,重视历史传承,更应具有中国化的符号特征。中国当代本土情结思潮在视整体性原则的基础上,巧妙的运用传统文化的元素作为设计语言,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贯穿其中,也使得这种本土情结跃然纸上。
1 文字
中国文字经历了象形符号、甲骨、金、篆、隶、楷、印刷字体等演变形式,使汉字多元化的面貌拥有了众多的审美功能,也给当代中国的书籍装帧设计提供了发挥创意和无限变化的机会。在书籍装帧设计中文字只能起到传达作用,通过多种设计手段的运用,使书籍产生出丰富的表情。而中国的书法艺术作为一门古老的艺术形式,是世界民族艺术殿堂的瑰宝,它简单的要素、复杂的表现手法、灵活多变的线条,给书法艺术带来了无穷的吸引力。
象形化的汉字和图形化的书写效果合二为一,使得书法艺术效果在书籍装帧设计艺术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书籍本身就是文化、语言、文字的传承者,书籍装帧设计不仅在封面扉页乃至插图的图形设计中利用书法艺术的形式来达到特定的审美效果,还能运用汉字的力量,在正文内容上发挥作用。例如图一《朱熹大书千字文》碑帖作品中为了表现著名书法家朱熹粗犷、豪放、瑰丽、洒脱的书法风格,特意将函套设计成仿宋代雕版印刷的形式,以皮带相连,如意木扣锁合,上面雕刻一千个反向的文字,以寻求一种古朴、大气的外部形态。内册封面以三种不同颜色的纸印刷中国传统书法笔画:点、撇、捺作为上中、下三册不同的区分符号,形式上既统一又各富变化,将中国传统的书法艺术精神融于其中,以达到外部造型和内部精神的统一、和谐的视觉效果。
还有一位叫吕胜中的大学老师,汇集了有关汉字的图象资料,出版了一本叫做《意匠文学》(图二)的书,将民间文字的图象符号特质发挥得淋漓尽致,中国汉字的想象力、象形性终于从沉睡中被唤醒。这本书的书籍装帧设计也在中国传统文字上下尽了工夫,不仅将传统文字与传统图案相结合,在装帧形式上也特别考究的运用了线装的复古题材,将文字的魅力衬托得一览无余。
2 图像
在书籍装帧设计艺术中,图象是辅助传达文字内容的设计要素。它的首要宗旨是对文字内容作出清晰的视觉说明,从形式上对书籍起到装饰和美化作用,再则是从意境方面对作品作出内在意义的解读、发现和挖掘。
在中国传统艺术中,对图象表达的形式美的追求是非常重视的,对于民间艺术的特色归纳,民艺专家张道一教授指出:“传统民艺有四项特质――俗、野、粗、简。‘俗’不是庸俗,而是能体现大众的心声;‘野’并非狂野不驯,而是情感的自然抒发;‘粗’不指鄙陋,而是摆脱了矫揉造作的虚饰;‘简’并非简单,而是直接和简练。”1这四个字道出了中国民间艺术历久弥新的精神特质,正是这种发展的特性让民间艺术形式与中国现代书籍艺术有了更多的结合点,使书籍装帧设计在图形图象的运用上借鉴传统艺术形式。例如作品《寓言十家》(图三)封面借鉴了民间剪纸艺术中的抓髻娃娃的形象,图形本身对称简练,形式趣味性强,视觉反差强烈,这样活泼生动的封面形象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全国第六届书展中全子设计的金奖作品《小红人的故事》(图四)也具有同样大胆抽象的图象特征,该设计记述了作者近年来在民间采风、考察的深切感受以及作者创作剪纸小红人的故事。整个设计从函套至书蕊、从纸质到装订样式、从字体的选择至版式排列,以及封面上的剪纸小红人,无不浸染着传统民间剪纸艺术的图象特点。同时,通过纸张所体现的自然之美与其剪纸的肌理、触感以及传统线装的工艺传达出书籍美感,创造阅读氛围带来的感染力。设计者熟练运用中国本土设计元素,与书中展现的乡土文化浑然一体,让读者越读越觉出其中纯朴的、浓郁的个性特色。
中国传统绘画(简称“国画”)是中华民族传统艺术宝库中的一朵奇葩。用笔、墨、颜料构成的二维空间同样也体现着本民族的智慧
和国人对世界的思考和认识。国画在造型上追求“以形写神”、“似与不似之间”的妙处,在意境上讲究“师法自然”“气韵生动”的境界,要求最终实现“天人合一”的理想。这种在图象方面的思维方式和艺术表现手段影响到了当代的书籍装帧设计艺术,很多设计师从寻求自然的风格入手,不仅在封面、正文、扉页、插图、版式上都追求浑然天成、空灵飘逸的图象艺术效果,在印刷和纸张材质的选择上也力求达到朴素、典雅、虚静的审美理想。
3 色彩
色彩是书籍装帧设计艺术中重要的视觉元素。不同民族各有其独特的风俗和审美习惯,对色彩的感受、理解以及意义的表达也不尽相同。在当代书籍装帧设计有一些视觉符号感相当强烈的色彩元素,他们来自我国的民间美术之中。中国传统艺术凝聚了广大人民群众对生活的热爱之情和创造的智慧,它遍布生活的各个领域,较之传统绘画更加色彩丰富、形容艳丽,显示着勃勃的生机,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中国民间美术的门类众多,例如《绘图金莲传》(图五)这部作品,它展现的是一个富有戏剧性的主题,穿越时空的阻隔,展示那个年代妇女的民俗民风。设计由女性服饰纹样、裤腿套、罗裙、绑带、裹脚布、三寸金莲鞋等原始材料作为基本元素,随着书函的开启,一幕幕有趣的故事娓娓道来。设计者准确的把握了中国传统民间美术中服饰文化色彩的优势,给读者带来了一目了然的视觉效果,同时也强化了书籍本身要传达的内容。
中国传统艺术在书籍装帧设计艺术中并不是以本身的艺术面貌出现,而是成为一种特有的表现手法,作为书籍装帧设计语言的形式存在。这些传统文化艺术的体现丰富了现代书籍装帧设计艺术的文化内涵,唤起了国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追求。
参考文献
[1] 柳林.赵全宜.明兰.书籍装帧设计[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08
[2] 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M].春风文艺出版社,1987.
[3](美)鲁道夫.阿恩海姆著,藤守尧译.艺术与视知觉[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1:292,308,465
[4]邱振中.书法的形态与阐释[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203,250-251.
[5](日)杉浦康平.亚洲的书籍、文字与设计――杉浦康平与亚洲同人的对话[M].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6.
[6]邱陵.书籍装帧艺术史[M].重庆出版社,1990.
[7]吕敬人.书艺问道[M].中国青年出版社,2006.
[8]邓中和.书籍装帧创意设计[M].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
篇7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不断加深,越来越多的国人追求国外的科技文化,而冷淡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在中国与国际接轨的同时,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应该继承与发扬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针对这一现象,外国语学院特地开展以“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为主题的科技文化节活动。
二、活动目的
通过开展一些中国传统的活动,如下象棋,猜灯谜,书法大赛等,使同学们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活动期间,我们会向同学们介绍如何用英语表达传统文化,同时同学们可以互相用英语交流,在丰富自己的知识,提升能力的同时,还能传播中国的科技文化。
三、活动形式及时间
1、报名时间:象棋和书法大赛报名于12月10日截止
2、象棋比赛:初赛12月20日19:00—21:00
决赛12月25日19:00—21:00
3、书法大赛:12月22日19:00—21:00
4、猜灯谜、英语故事接龙、折纸比赛、瓷器资料文化展:12月24日18:30—21:00
四、活动地点
1、象棋比赛:英语咖啡屋
2、书法大赛:英语咖啡屋对面的教室
3、其余活动:大学生活动中心三楼舞厅
五、活动对象:
江西师范大学瑶湖校区外国语学院全体学生
六、活动开展
1、前期准备:
a、制作海报宣传
c、通知各班班长,再由班长通知各班成员
d、做好比赛选手报名和各种道具的准备工作
e、活动场所的布置(在大学生活动中心三楼舞厅门前贴对联,把中国传统音乐,如古筝曲、二胡曲作为背景音乐)
2、活动开展
a、首先负责裁判的安排和场地的布置,安排比赛选手入场
b、象棋和书法比赛正式开始
c、调动现场气氛,维持比赛场地秩序
d、青年信息中心负责选手的拍照,特别是获奖选手的合影
e、象棋比赛和书法大赛奖项设置: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二名,三等奖三名,同时给予奖品和奖状奖励
3、后期工作
a、主席团公布比赛结果
b、将相关内容结果发表到外国语学院的微博上
c、清理打扫现场,整理好物品
d、对此次活动进行总结和反馈
七、注意事项
1、象棋比赛时,各选手思考时间有限制,超过时间的,按棋局上优势明显的一方胜;若象棋比赛比赛人数较多,当晚时间不够,可在12月21日19:00—21:00进行
2、布置现场时,若人手不够,各部门应给予配合,调配人手。
3、其余部门学干注意调动现场气氛
4、注意维持现场秩序,避免比赛时出现混乱局面
八、活动负责
1、主要策划和负责:外国语学院分团委学生会勤工助学部门
2、协助部门:宣传部,青信部
3、活动评审:外国语学院主席团
九、经费预算
象棋
50元
笔墨、宣纸
100元
对联
35元
彩纸
15元
合计
200元
篇8
【关键词】传统屋脊 装饰文化 近现代建筑 影响
古籍《南史・王琳传》中提到“所居屋脊无故剥破,出赤蛆数升,落地化为血,蠕动。”屋脊是整个建筑最脆弱也是最重要的部分,为了很好的保护屋脊,工匠想办法对屋脊进行加固,同时为了不失美感也就有了屋脊装饰。装饰造型构思非常巧妙、想法新奇、形状美观,有着丰富的寓意,堪称中华一绝。从近现代中国建筑中可以找到传统建筑的影子,传统的屋脊装饰所蕴藏的深厚文化内涵也成为指引我国近现代建筑的重要理念。
一、传统屋脊上的装饰
“脊饰,即屋脊上的装饰,有大脊上的鸱尾(正吻),垂脊上的垂兽,戗脊上的仙人、走兽等,走兽的数目根据建筑物的大小和等级而决定。”我国古代建筑屋顶最常见的是一条正脊和四条垂脊,脊上安放走兽,俗称“五脊六兽”。
正脊又叫平脊,汉朝时,“屋顶两坡相交之缝,均用脊覆盖,脊多平直,但亦有两端翘起者。”“吻兽,汉代时称鸱吻。”鸱,是一种神鱼,能够喷水降火,所以把鸱吻放在屋脊上,希望能躲避火灾。从元朝开始,鸱吻逐渐由龙吻代替,在中国神话传说中,龙是雨神,能够下雨灭灾。例如河南洛阳白马寺的龙吻正脊、河南巩义康百万庄园的正脊望寿、故宫太和殿的鸱吻等。
垂脊,即建筑上从正脊两端到屋顶四个角的屋脊。垂脊上装饰的垂兽都是为了躲避灾祸,祈求幸福吉祥,同时也象征着一定的等级。仙人走兽只能在一些等级较高的寺庙建筑中才能使用,一般的民居不能逾制,也有一些建筑上会饰以瓦猫、瓦将军等,也可避邪驱鬼镇宅。如上海嘉定文庙和河南洛阳白马寺的垂脊上饰以瓦将军。
二、传统建筑装饰的文化内涵
屋顶是中国建筑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对屋顶的装饰主要体现在屋脊装饰上,它所包涵的文化意蕴深深扎根于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中。
(1)丰厚的民俗文化。有的屋脊上放有一个砖制的瓶子,上边插着三把戟,寓意“平升三级”。 “有许多攒尖屋顶,顶上装饰更是千变万化。一般用宝瓶、葫芦等物,也有的用一只仙鹤的雕刻设其上,以示吉祥。” “葫芦寓意吉祥如意、生产丰收、人丁繁衍。”中国建筑屋脊的装饰部件有很多的文化寓意,利用生动的形象以及谐音,使建筑有了独特的文化寓意。
(2)屋脊装饰文化所表现出的统一性和与和谐性,不仅是建筑物本身相和谐,而且与地域相统一。为了和建筑本身融为一体,工匠使建筑的零部件本身就带有装饰性作用,“从屋脊到屋面,从斜脊到檐部,都强调造型上的和谐,与屋顶造型十分和谐统一。”北方文化比较重视现实社会,垂脊上的走兽、仙人有着朝气蓬勃跃然蓝天的气势。南方文化更多表现的是人的本质力量,所以运用各种想象力,屋脊上的正吻形象比较夸张,有张牙舞爪之态。
(3)中国传统文化是典型的伦理文化,中国传统建筑的一大特色就是等级的严密。屋脊装饰与封建的伦理等级观念息息相关。走兽的安排一般是单数,分三、五、七、九不同的层次。“最高等级目前就属故宫太和殿用了九个走兽,从龙至行什。”对于龙形吻兽,只有皇宫才能用,平民百姓家是不能使用的,在民居正脊的端头会有类似吻兽的构件,甚至连吻都不算。家庭的伦理观念也使正房和偏房的差别明显的表现出来,显示出了父尊子卑的时代特征,反映了人们崇宗敬祖的心理。
(4)建筑的屋脊装饰物也与当时的宗教形态有关,“南北朝时大兴佛教,印度的摩羯鱼随之传入我国,摩羯鱼在佛经上是雨神的座物,能灭火。”由于在佛教里奇数表示清白,所以在屋脊上装饰的跑兽大多为奇数。除此之外,狮子的形象是在东汉时随佛教传入的,狮子具有的勇猛豪壮、护院等人文特征,都与佛教文化有关。由此可见,宗教意识也对建筑的装饰有很大的影响。
三、对近现代建筑的影响
(1)建筑的历史是历史建筑的不断发展与演变,一些优秀的建筑师会把传统建筑风格与现代化建筑形式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南京雨花台革命烈士纪念馆设计者杨廷宝将传统风格融入到现代建筑,特别是对檐部、檐下部的处理,脊的处理等。他说过“用古典、传统的大比例,采用现代的手法是个将传统风格带入现代建筑的好手法”。南京雨花台革命烈士纪念馆对传统屋脊的装饰加以提炼继承,对鸱吻、屋脊线脚等提炼出形态之神韵,并进行简化组合,斜脊端部饰以龙头,檐下飞椽以平行排列,脊面上饰以花纹,既有现代建筑之型,又有传统建筑之美。建筑与文化的和谐性在雨花台的建设中也有很好的体现。
雨花台革命纪念馆建筑群体主峰上的烈士纪念碑碑顶是抽象了的屋顶,似旗似火炬,将我国的传统屋顶屋脊设计与纪念碑要象征的革命寓意相结合。抽象了的屋顶是另一个形式的“简化”,不仅是对传统建筑文化的传承和创新,而且更重要的是求得现代感,要与现实环境相和谐、相统一。作为公共建筑,南京雨花台很好的融合了中国古代建筑装饰元素,有明显的中国风。
(2)燕京大学是欧美在华建筑师逐渐关注我国固有的建筑美德而颇有成就的建筑,把中国的传统建筑的韵味渗入到西式建筑中。“它的办公楼是燕京大学早期主体建筑之一,原名‘施德楼’,屹立于教学楼之中,具有魁首之势。”该建筑非常宏伟,由三个部分组成。中间的屋顶是单檐歇山,灰色的筒瓦,九条脊上有十个吻兽,七个小兽。燕京大学的集群建筑错落有致,又有主次之分,建筑与建筑之间还是有等级的差别的,建筑屋脊上兽的数量多少就表明建筑物的规模及重要性,这就是对古代屋脊装饰的继承。
20世纪初,为了促进中西方文化交流,教会大学盛极一时。教会大学兴起前期只是中国古典建筑与西方建筑的简单拼接,受到了很多批评与指责,而燕京大学是在认真考察中国建筑文化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燕京大学兴建于旧王府遗址,所以整体建筑风格与周围的环境和谐统一。
中国建筑从原始简陋到华丽屋宇,从山林洞穴到宏伟巨制,最终以明清时期规模庞大的皇宫建筑作为中国传统建筑的结束。相对于现在多元化的城市建筑,中国古代朴实和谐的建筑会受到更多人的青睐。
参考文献:
[1]李延寿.南史・王琳传[M].北京:中华书局,1975.
篇9
关键词:广彩瓷;传统纹样;诗意化;服装设计
中图分类号:TS941 文献标志码:A
The Poetic Integration of Traditional Kwon-glazed Porcelain Pattern and Modern Fashion Design
Abstract: Based on case study and practical applications, the paper discussed how to apply the traditional patterns of Kwon-glazed porcelain C a national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also named as Guangdongdecorated export ware C to modern fashion design. By investigat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Kwon-glazed porcelain patterns, it sorted out and extracted the bird and flower patterns, transformed them and then applied them to modern fashion design. The study shows that the poetic integration of traditional local culture and modern fashion design can facilitate the fusion and symbiosis of aesthetic and cultural value, which is an effective way for designers to construct their personalities in fashion design, especially in cross-culture background.
Key words: Kwon-glazed porcelain; traditional pattern; poetic; fashion design
纹样和服装同为造型艺术,在表达精神活动和主观情思方面有诸多相像之处。服装是对社会、文化、理念的艺术表达,服装设计不仅仅是对服装外观的体现,更多的是追求内在意境与外观美的有机统一。将广彩传统纹样同服装设计互为整合,既是对传统文化的有效保护与传承,更是对具有中国特质意境美的诗意化延展。
1 广彩传统纹样元素的提炼――以花鸟纹为例
在众多的广彩传统纹样中,花鸟纹是最具代表性的纹样之一。在满地构成形式中,花鸟草虫纹样是常见的装饰元素;而在开“斗方”的构成形式中,花鸟、蝴蝶等也是必不可少的装饰元素,既能够用在开光内成为主题纹样,也能够作为装饰开光外侧及饰边的角色呈现。同时花鸟草虫纹又可与人物纹、山水纹等搭配使用,因此它是广彩纹样中典型的、极具广彩特色的纹样。
广彩花鸟纹样通常是花卉、岭南蔬果、鸟雀、蝴蝶及其他昆虫的组合,其组合形式纷繁多样。就满地形式而言,花鸟草虫图案由许多单独纹样以近似或对比的形式出现,交替、重复,并无一定的方向,纹样之间相互呼应,最终形成与瓷器器型统一的整体。在开“斗方”式的广彩中,花鸟草虫纹样除了作为单个边饰装饰或以二方连续的边缘纹样形式出现外,还会以团组的形式出现,既有不同的花卉相互组合构成,也有花卉与蝴蝶鸟雀组合的情况。花卉的品类一般有牡丹、鸡冠花、石榴、荷花、、桃子、杨桃、荔枝、缠枝纹等;鸟类有锦鸡、鹦鹉、麻雀等;昆虫类有蝴蝶、蜻蜓、蝉、蝗虫等等,不仅具有岭南风情,而且造型生动形象,令人过目不忘。通过对参照素材的收集和整理,总结其形态构成规律,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艺术加工演变为单独纹样,在色彩上真实还原广彩传统纹样的色彩搭配,力图体现广彩自身特点和原真性的表达。
2 传统纹样的现代转化及在服装中的诗意化呈现
传统纹样形态进行现代转化方式有很多种,择取其中几种较为常用的转化形式,将提取之后的广彩纹样进行转化实验,并尝试将转化后的结果应用于服装设计之中,使服装无论从纹样造型、纹样色彩亦或纹样构成形式上均给人以复古、和谐和诗意之美。
2.1 转化为单独纹样
这是一种用最直观的方式来展示纹样之美的方法。将提炼后的广彩传统纹样在设计作品中直接以单独纹样的形式展现,可以有效使纹样成为设计中心,凸显服装中广彩纹样显性魅力。除此之外,亦可结合广彩纹样构成中的特色形式开“斗方”式――在瓷器的某些部分画出边框,并在边框内饰以主题纹饰,重点突出,主次分明。服装中可借鉴此形式,使纹样在斗方中形成视觉焦点,凝聚观者的视线,并使广彩纹样在服装中表达得更加自然并忠于原味。
2.2 转化为组合图案
组合图形的运用可以带来不一样的视觉冲突美感。尝试将不同种类、特点的花鸟纹样以多种序列或排列方式进行结合(例如旋转排列),使其转变为具有时尚感和视觉冲击力的新新图案形制,组合后的纹样可作为服装中的适合纹样、单独纹样或连续纹样使用。
2.3 转化为连续纹样
将单独或组合的花鸟草虫纹样以重复排列的二方连续、四方连续形式重组呈现,形成线状或面状的图案,组成既有秩序又不失美感的规律性花纹。四方连续纹样可以在服装中大面积使用,例如用于大幅印花中,也可以局部使用,因其多以块面效果呈现所以视觉整体感强烈。图 1 将各种花鸟单独纹样先组合,再构成四方连续,最终形成的图案华丽且时尚精致,为服装增添异域风情的同时也带来了强烈的节奏感和韵律感。二方连续纹样多出现于领口、门襟、裙边、腰间等位置,线性花鸟纹样带来流畅的律动效能和视觉流动感。
2.4 转化为解构纹样
广彩传统陶瓷纹样讲究“移步换景”。将花鸟纹样分解为无数局部,打破旧思维和原有秩序,再重组为更加合理和创意的新秩序,以实现“景观”重排。该种图案转化模式是现代设计中常用的有效表现手段,能带给人新鲜感的同时形成视觉冲击力,不失为一种个性鲜明的形式构成方法。
2.5 转换纹样色调
广彩用色不拘一格,颜料有古彩、粉彩、珐琅彩、新彩和自制彩料兼用。常用的色相有西红、水绿、水青、茄紫、大红、麻色、鹤春色、金色等,多使用对比色、互补色,总体配色大胆奔放,视觉效果冲击力强,带来热情、华丽之感。尝试打破广彩约定俗成的传统配色方式,使用同类色或邻近色系搭配法则,对传统花鸟纹样色系进行重置,赋予作品更多个性语言和灵性的释放,带来全新的广彩元素风情。
广彩传统纹样在服装上的应用,既有元素的继承,又有时尚创新,在保留中国传统特色的同时,又融入现代艺术形式,使古今中外文化水融。
3 结语
将广彩传统纹样运用现代设计语汇嫁接于服装之上,颠覆约定俗成的传统认知,这一过程既是对民间艺术的延续和创新发展,也是对服装艺术维度的有效扩展,使服装由内而外散发出一种人文气息,给观者带来诗意化审美体验,对满足现今人们日益提升的审美需求与个性文化品味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冷东,肖楚熊.十三行与瓷器加工制造业的发展[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0(10):87-92.
[2] 宁钢,何萍.绚丽华章:广彩瓷器艺术特征分析[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2009(5):138-142.
[3] 莫钧.江永女书图形艺术数字化传承与创新研究[J].美术观察,2016(8):126-127.
篇10
[关键词]传统装饰;图案语言;现代设计
[中图分类号]J0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0)14-0082-03
对于隐遁于历史烟云之中的中国传统图案装饰艺术,即便是粗略的回顾和赏析,也可感知其浩瀚与精彩。在造物和装饰艺术的审美文化发展过程中,创作主体的精神意志以及个体与社会群体的交流,民族及地区间的交流,国家及不同文化圈之间的交流,乃至各历史时期题材和风格之传承与演变,促成了异常复杂而又精彩纷呈的装饰艺术的形式体系和文化精神传统。
传统装饰艺术在中国古代具有代表性和深广的影响力。它们在视觉艺术的符号、样式、题材和审美意趣以及工艺手法等方面,仍以不同的方式和程度作用于当代的视觉设计文化及人文教育。在新的时代下,设计师重视寻找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创意思维表现相结合,不断创造出兼具现代精神和传统文化内涵的设计精品。本文以现代人的审美眼光审视装饰图案,力图全面、系统、深入研究传统装饰艺术的内涵、基本特征、创意和表现,以开拓初学者的创造性思维并培养他们坚实的技艺能力。
一、对“装饰”概念的理解
作为艺术范畴的一个专用词,“装饰”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具有名词性和动词性的双重属性。
一般来说,装饰是指建筑环境内外的所有设计及陈设,或指具体物品的个别装饰物以及图案、纹样形态的视觉现象。从广义上讲,装饰具有极其普遍和宽泛的适应性,它统一于一切艺术行为或艺术表象之中,规定或制约着其特定的形式结构和意象本质。而狭义上,装饰则是指艺术设计中具体的技巧、手法或图形、纹样等。“图案” 是外来词,最早由日本传入中国。日本人在明治维新以后,努力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优秀的传统文化,把英文的“设计” 译成“图案”。
20世纪30年代,我国对图案的认识基本趋于成熟。陈之佛在《图案法ABC》中说:“图案实际包含着‘美’和‘实用’两个要素。”这已揭示了图案设计的两个本质要素。20世纪50年代,他对这两个基本要素作了进一步说明,认为美的要素包括了内容美与形式美两个方面,而“构成”是一个近代造型概念,其含义是指将不同或相同形态的几个以上的单元重新组合成为一个新的单元,构成对象的主要形态,包括自然形态、几何形态和抽象形态。
二、图案艺术的母题
雷圭元在《图案的母题》一文中曾提出:“古今中外的图案,无疑不是母题来决定其外貌的。”“母题是一个民族的标记,是人民意志集中的表现,也是时代的精神,我们应该研究它,重视它,发扬它。”因此,对于器物装饰艺术的设计和运用绝不会是点、线、面、图形、色彩的简单组合,它的主体和内容决定了图案的气韵和文化内涵。中国装饰艺术的寓意特征是在传统文化即在礼乐文化的氛围中被强化的。在装饰艺术中,无论是图案纹样或是装饰的图画,其所表达的中心主题是“吉祥”,这是一个绵延千万年的永恒主题。《周易・系辞》有“吉事有祥”之句,《庄子》也有“虚室生白,吉祥止止”之说。由此可见,吉祥是中国人对万事万物希冀祝福的心理意愿和生活追求,它从一个方面反映了装饰至善至美的本质。如靳埭强招贴作品“金、木、水、火、土”图形设计,充分显示了这种文化艺术的精神特征。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装饰图案可以说是一种具有民族特色和文化内涵的精髓。
装饰艺术设计的思维方式更多是从感性出发,从形象思维的角度来协同装饰的要求。从学习者来看,经历构成设计和装饰艺术等系列课程的学习非常有必要。通过学习,可获得不同的审美体验和情感体验,训练多种思维方法,拓展创作视野和创作技法,同时,可以提升传统的艺术修养,借鉴传统图案的精华,将本土传统文化和西方设计教育理念融为一体。
三、图案艺术的创意
图案装饰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在本质上具有广泛的适应性,装饰艺术显示出秩序化、程式化和理想化等造型特点。图案纹样是人类形象地把握世界的方式,它以一定的形式构成反映一定的观念。装饰纹样的吉祥主题,包含着传统文化的众多内容和人文主义精神,它是传统文化精神的一面镜子,是传统民俗文化的主要内容,吉祥主题通过创意组合被广泛用于图案艺术创作中。
(一)装饰图案的创意
创意是一个可以表现设计内容的主意。每一个设计内容都可以运用很多不同方法去表现,各种方法的效果可能不同,但可能达到相同的目的。设计者的责任是在各种方案中找到一个比较特别、令人欣赏的手法去表现主题并传达给受众。首先寻求可表达设计主题的可能性,在图案创意设计的时候,要养成用粗略的草图记录每个创意的好习惯。例如在图案造型上继承传统,色彩上不拘泥于传统,而是进行归纳、简化使之更现代化。常沙娜教授在熟悉和擅长运用传统图案创意的同时,注重探索艺术的“源与流”的融合关系,她从大自然的花卉形态中,不断汲取丰富多样的图案造型素材,描绘了大量千姿百态的“花”的形象,体察大自然赋予植物花卉美的神韵和情趣。
(二)装饰图案构思的方法
构思是设计的重要程序,也是最艰苦的环节。构思的过程伴随一系列的心理行为,如感觉、记忆、体验等,其中想象和联想行为最活跃,想象是在头脑中改造记忆对象而创造的形象过程,联想是由一个事物联想到另外一个事物的过程。因而,在对装饰图案的内容中,可以利用不同构思方法进行合理表现。
其一,素材构思法。装饰图案的素材包括花卉、动物、人物、风景、几何图形等。由于这些素材形态不同,各具特色,运用到设计就要符合人的心理,同时还需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借鉴并吸收其中合理的造型要素,使其与现代设计形式相结合。
其二,自由联想法。即运用丰富的想象和创造性思维能力,通过联想等进行构思。
其三,启发式构思法。主要对古今中外各种艺术流派及相关优秀艺术作品进行解读,如抽象艺术、流行艺术等,结合装饰图案设计意图,引发创意灵感。
四、图案艺术的灵感
灵感是艺术家在艺术创作过程中的一种特殊心理状态,它有偶然性、突发性、短暂性三个特征。它是在艺术家的注意力完全集中、艺术创作完全进入状态的情况下产生的,可能是某一理想“概念”的偶然组合,也可能是在对某个问题长期关注的情况下,由“触类旁通”或其他某些诱因激发而成。有人认为设计就是灵感闪现的一瞬间。但在现实中,设计其实是长时间的思考、表现和协调,灵感乍现确实存在,但能一锤定音却微乎其微。灵感的产生并不神秘,事实上它产生的前提是艺术家在对已拥有的素材资料进行持续的长时间的思考,反复探索,直至思维的饱和后形成的。我们进行图案创意表现时,要以大量的设计小稿训练促成灵感的闪现,设计者要学会用各种方法去表现灵感,并有能力和眼光在众多方案中找到最适合、最完美、最接近设计的意图。因此,在装饰图案创意中灵感的产生具有重要的意义,下文主要就设计灵感来源作一探讨。
(一)运用品牌名称的设计灵感
这是较为广泛的一种设计形式,即以品牌名称为设计题材。例如华央盛邦为真雨集团以品牌名称的汉文、英文为设计要素,所做的两款标志设计。直接用品牌名称的英文作为标志设计要素的中外企业案例也很多,如奥迪汽车等。这些都是字体标志,它把品牌名称和标志合二为一,缩短了信息链,其优点是直接传达信息情报,减少了品牌形象的中间转化环节。以品牌名称与装饰图案组合为创意灵感来源,这种设计形式是文字与图形综合的产物,它兼顾文字说明与图案表现的优点,图形与文字相结合。
(二)来自与品牌内在关联的设计灵感
即以与品牌具有内在关联性和能够表达、传递某种意义的素材为创意灵感来源来创作品牌标志。例如将名称转化为具象化的装饰图案造型,或象征性表现,或直接表现品牌的某个特征。看图识物、一目了然是它的特点,这种标志形象多以具象造型为主。
在这类设计中,设计师要对字体图案采用多种手段进行处理,以增强标志的视觉识别力,创造个性化的视觉记忆点,使标志融入品牌的信息和内容,赋予它辨认、识别和记忆的功能。同时,在使用传统元素进行现代设计的过程中,注意表现形式美的同时,更要注意发扬图案中所蕴涵的文化内涵及价值,如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张仃教授设计的作品。
五、图案装饰的内涵与现代设计
图案是最早唤起人类审美意识的艺术形式,它伴随着人类从新石器时代到网络时代,以其工艺性、实用性、装饰性三大特色和颜悦色地装点着大千世界。被称为“工业之母”的图案,在高等艺术院校教学中被列为核心课程之一,其原因就在于图案的学习与艺术设计的展开有着密切的关系。无论运用何种装饰造型方法,都要使形象的美感中蕴涵创作者的主体意识,使形象符合形式美的法则。形式是装饰绘画的外貌,是内在意蕴的外在表现。
心理学家认为,艺术家在创作思维过程中,始终体验着一种特殊的情感。图案的创意可以营造一种秩序之美、理性之美、抽象之美。图案具有相对制约性,其题材相对具象,形式规范,但这种源于生活、源于自然的抽象,展现的却是一种生动的感性之美。不言而喻,装饰的创作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带有明显的感性特征。装饰的抽象精神创造着自己独有的感觉、情绪,思考着自己的精神世界,张扬着人的主体精神。许多设计师就考虑到了中国人的审美心理,把本土民族传统文化的装饰语言结合现代设计进行创意,用设计理念和视觉趣味体现民族的文化意象和观念。如采用中国传统装饰艺术中的“喜鹊”、“鲤鱼”等有象征意义的图案,运用其作品表现语义,通过这种形象在大众的文化心理上达成情感诉求。张贴海报中“绳结”、“狮子”等形象的运用,让中国人在民族文化心理的层次上具有亲切感。首饰设计作品《爱心觉罗的天空》创意灵感来源于故宫的建筑,首饰中重复排列的“瓦片形”,象征着故宫重重叠叠的院落;呈向心状,围绕着象征皇权的红宝石,体现一种尊贵的王者气质特征。上海民族乐器古筝造型设计《余音袅绕》灵感来源于水中游动的鱼儿,琴体呈流线型,给人以流动之感。琵琶《玉软花柔》头饰及琴轴构思源于柳絮,琴背部偏向于扁平,中部有装饰图案,琴的重量有所减轻,便于站立演奏。可见,装饰语言无疑是一种有着巨大生命力和感染力的设计元素,尤其广泛地运用于现代设计中,铸就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纵观历史,开拓创新,新的时代将是装饰艺术发展的大好契机。透过传统艺术的历史延伸脉络,我们可以看出,艺术本身是一个开放的系统,不断地受到新的技术与意识观念的冲击而更新拓展,它的内涵与精神是民族历史长期积淀的结果,是中华民族所特有的,也是民族灵魂之所在。作为现代设计者,应该继承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加强文化艺术修养,以便充分挖掘传统的文化底蕴,从而更好的利用传统装饰图案艺术的魅力,以现代化、国际化语言来表达,把装饰语言的精神元素融入现代设计之中,使民族的文化精神和世界的设计语言共同融汇成现代设计艺术的主流,不断设计出更多符合时代精神和审美要求的设计作品。
[参考文献]
[1]英・罗伯特・莱顿. 艺术人类学[M].南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奚传绩. 设计艺术教育经典论著选读[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