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复习重点范文

时间:2023-07-04 17:24:3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中医基础理论复习重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中医基础理论复习重点

篇1

【关键词】 中医基础相关课程 优化整合

《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及《内经》均为中医基础相关课程。这三门课程在教学内容上多有交叉、重复,个别地方还存在知识点的遗漏等问题。因此优化整合这三门课程,使课程之间的联系及分工更为合理,具有积极的意义。

1

《中医基础理论》与《中医诊断学》教学内容的交叉重复

这两门课程之间的交叉重复主要体现在《中医诊断学》的脏腑辨证与《中医基础理论》脏腑的病理表现之间。这部分内容两门课程之间的重复过多,讲解的时候又都作为重点,实属不必要的重复。

2

《中医基础理论》与《内经》教学内容的交叉重复

《内经》是高等中医药教育中医学专业的基础课程,也是学习《中医基础理论》之后的提高课程。中医基础理论课在讲解中医基本概念、基本理论时经常用《内经》原文进行了引证。这些原文及原文中体现的医理在两门课程中都要进行讲解,也属于不必要的重复。相反有些内容如十二经脉循行原文等,两门课程又都没有介绍,这样就造成了这部分内容的脱节。

3

优化整合三门课程的方法

3. 1

重新修订三门课程的教学大纲和教学方案

组织三个教研室的教师认真研究三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对课程之间交叉、重复及遗漏的内容做出明确界定,进一步做出合理分工,重新修订三门课程的教学大纲和教学方案。

针对《中医基础理论》与《中医诊断学》在脏腑辨证方面存在的重复,采取《中医基础理论》中详细介绍脏腑的生理功能和病理表现,《中医诊断学》则以引导学生复习《中医基础理论》中讲过的脏腑病理表现入手,加上四诊中的舌诊和脉诊即由学生推导出脏腑辨证的证候特点。这样既避免了不必要的重复,又有利于学生的创新思维和个性的发展。

对于《中医基础理论》与《内经》中重复的原文,在中医基础授课时主要引用内经原文进行解释中医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侧重介绍医理部分。《内经》授课时除介绍文理以外,对于医理部分应在中医基础介绍的基础上进行拔高和深入展开。对于经络循行这部分内容,则明确了由《内经》进行讲解原文并要求学生背诵,而《中医基础理论》则用白话文进行简单介绍。这样既可以减少重复,又可以避免知识点的遗漏。

3. 2

培养教师能够讲授三门课程

通过组织三个教研室的教师互相听课、集体备课,共同研究三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使每名教师都能够兼上其他两门课程。这样由一名教师同时讲授三门课程,可以清楚地掌握哪些地方已经讲过了,或者将要在其他两门课程中详细介绍,这样可以最有效地避免不必要的重复,使这三门课程更加有机地结合起来,使课程设置更加合理。

参考文献

[1]陈彩燕.论整合课程与分析课程的并存关系[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119124.

[2]李云海.张雪荣.论中医经典课程合作学习的基本理念[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5,(2):101102.

[3]孙爱云.中医学在当展的思考[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23(2):13.

篇2

【关键词】 PBL教学模式;中医基础理论;研究与实践;教学改革

《中医基础理论》传统教学模式通常以教师讲解为主,以传授知识为主,学生只是被动地学习和接受,这种教学法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维和团队协作等能力的培养。PBL教学法倡导以学生为中心、基于问题学习的教学理念,通过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独立地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凭据,并交流合作,最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实现知识和能力的构建,从而弥补了《中医基础理论》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

1 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和分组

浙江中医药大学滨江学院2009级中医学专业本科学生,随机分为研究组(PBL教学法组)和对照组(系统讲授法组),最终符合研究要求(包括收回有效问卷)的学生数分别为研究组23人,对照组21人。

1.2 教学内容和时数

《中医基础理论》课程病机、治则章节内容,教学时数为14学时,其中病机教学8学时(2学时为课堂启发,4学时为集中讨论,2学时为归纳总结),治则教学6学时(1学时为课堂启发,3学时为集中讨论,2学时为归纳总结)。

1.3 实施方法

研究组采用PBL教学法,具体实施过程如下:(1)提出问题:在学习病机、治则章节前一周,教师以教学大纲为核心,根据学生知识结构和能力,选择相应的病案,要求学生分析其病机、治则,以建立问题情境。(2)分组思考:学生每8~10人为一组,复习或预习教材相应内容,查阅相关资料,独立思考并交流讨论,每组形成初步的认识,也可提出新的问题。(3)课堂启发:教师在课堂上简要介绍有关问题的背景资料、思维方法、知识要点和研究进展等内容,便于学生更好地分析、讨论,但不做结论性发言。(4)集中讨论:各组推选代表阐述各自的观点和看法,展开交流辩论,畅所欲言;教师从中启发和引导,控制讨论的节奏,协调各组的关系。(5)归纳总结:教师对各组的观点从知识和能力等多方面进行点评,详细分析有普遍意义或争议较大的问题,总结归纳病机、治则章节重点、难点知识。

1.4 考评指标

通过教学质量考评(态度、过程、效果)、学生问卷调查(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协作能力)和智能考核(论述中医基础理论相关问题)等对PBL教学法进行综合评估。

2 研究结果

2.1 教学质量考评

学习态度考评听课状态、课堂纪律和学习兴趣诸方面,其中学习兴趣方面PBL教学法组(86.96%学生具有学习兴趣)较系统讲授法组(80.95%学生具有学习兴趣)有所提高;学习过程考评自觉学习、理解接受、课堂气氛诸方面,其中课堂气氛方面PBL教学法组(91.3%学生感觉课堂气氛活跃)较系统讲授法组(66.67%学生感觉课堂气氛活跃)明显改善;学习效果考评完成作业、掌握知识和学以致用诸方面,其中学以致用方面PBL教学法组(82.61%学生能较好地分析案例)较系统讲授法组(71.43%学生能较好地分析案例)有所增强。

2.2 学生问卷调查

通过对学生问卷调查,PBL教学法组认为有助于提高自主学习、独立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的学生分别为82.61%、86.96%和78.26%,系统讲授法组分别为61.91%、71.43%和52.38%,PBL教学法组好于系统讲授法组。

2.3 智能考核

结果显示,PBL教学法组学生论述中医基础理论相关问题的优良率为78.26%,系统讲授法组为66.67%,PBL教学法组好于系统讲授法组。

篇3

根据医院的工作目标和发展思路,结合护理部20xx年部署护理工作的主要任务和计划,特制定20xx年护理工作计划如下:

1、加强病区护理管理,在我院护理部的领导下以创二甲医院护理要求为目标,保障护理安全,为病人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同时积极配合护理部加快专科人才的培养,并做好我科护士的量化和绩效考核工作,加强增收节支,创造护理经济价值。

2、加强护理安全管理,完善护理风险防范措施,有效地回避护理风险,为病人提供优质、安全有序的护理服务。

3、将各项规章制度落到实处,定期和不定期检查,监督到位,并有监督检查记录。

4、加强重危病人的管理,把重危病人作为科室晨会及交接班时讨论的重点,对病人现存的和潜在的风险做出评估,达成共识,引起各班的重视。

5、对重点员工的管理,如实习护士、轮转护士及新入科护士等,对她们进行法律意识教育,提高他们的抗风险意识及能力,使学生明确只有在带教老师的指导或监督下才能对病人实施护理。同时指定有临床经验、责任心强的护士做带教老师,培养学生的沟通技巧、临床操作技能等。

6、完善护理文件记录,减少安全隐患。重视现阶段护理文书存在问题,避免不规范的书写,如漏字、涂改不清、前后矛盾,与医生记录不统一等,既要体现综合护理问题记录,又要体现专科护理的特殊性,使护理文件标准化和规范化。

7、完善护理紧急风险预案,平时工作中注意培养护士的应急能力,对每项应急工作都要做回顾性评价,从中吸取经验教训,提高护士对突发事件的反应能力。

8、以病人为中心,提倡人性化服务,每月组织病人召开工休座谈会,加强护患沟通,提高病人满意度,避免护理纠纷。

9、加强管床护士与病人及家属沟通,包括健康教育、了解病人的病情转归、生活需求、用药后的效果及反应等,护患沟通能缩短护患之间的距离,是做好一切护理工作的前提和必要条件。护理部工作计划10、定期与不定期护理质量检查,保持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充分发挥护理质量控制小组的作用,每周进行质量检查,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处理,不断修改完善各种护理质量标准,并组织学习,按标准实施各项护理工作。

11、护士长定期与不定期进行质量检查,不足之处进行原因分析并及时整改,强化护理人员的服务意识、质量意识,每月对质控小组检查反馈信息进行综合分析,查找原因,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并检查整改落实情况。

12、严格落实三基三严培训计划,提高护理人员整体素质,按护士规范化培训及护士在职继续教育实施方案抓好护士的三基及专科技能训练与考核工作,重点加强对新入院护士、聘用护士、低年资护士的考核,加强专科技能的培训,强化她们的学习意识。

具体措施:

1)、组织学习医院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护理核心制度。

2)、制定我科常见病中医护理常规并组织学习,完成中医自学笔记一万字。

3)、制定中医业务学习计划,中医技能操作计划,基础理论和技能操作计划,并准备好课件,组织全科护理人员学习并进行考核,记录成绩。

4)、护理查房时提问护士,内容为中医护理常规,基础理论知识、专科理论知识、院内感染知识等。

5)、利用科晨会提问医院护理核心制度及常见病中医护理常规,使每个护士都能熟练掌握并认真落实更好的为病人服务。

6)、每周进行中医护理质量进行自查,内容包涵(病房管理,危重病人管理,护理文件的书写,护理安全)并提出整改措施,总结并持续改进。

7)、每月举行一次中医护理查房,指导做好危重病人的中医护理,提高护士的业务能力。

8)、经常复习护理紧急风险预案知识并进行模拟演练,提高护士应急能力。

9)、熟练掌握急救器材及仪器的使用,加强急救设施的常规检查意识,平时加强对性能及安全性的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维修,保持设备的完好。

13、抓好实习生的带教工作:对进入的每一批实习同学,都要给予科室的岗前培训,并制定实习生带教计划,予以专科知识讲课,进行专科理论和操作考核,护理体温单的绘制及护理记录的书写,合格后方可离科。带教老师必须认真带教,注意言传身教的影响。

14、加强护理员,清洁工的管理,抓好病区清洁卫生工作,保持病房干净,厕所无臭。

总之,我们要在医院护理部的正确领导下,团结一心,扎实工作,以创二甲为目标,使各项护理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不断提高,以便更好的为患者服务。

护理工作计划范文二

20xx年优质护理服务工作是在20xx年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活动的基础上,为进一步深化优质护理服务工作内涵,以提升职业素质、优化护理服务为主题,以创建二级甲等中医医院为契机,提升服务水平,持续改进护理质量,在总结上一年度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活动经验的基础上,特制定 20xx年优质护理服务工作计划。

1、修订各种制度、标准

继续完善修订各项规章制度、工作职责、工作流程、疾病护理常规、临床护理服务规范及标准。继续完善修订质量检查标准与方法,完善护理不良事件上报与督查制度,加强对危重病人的管理。严格落实《护士条例》,严格执行护士执业准入制度,单独上岗护士有执业证并注册。

2、全面提升职业素质、优化护理服务

严格落实三基三严培训计划,提高护理人员整体素质,按护 士规范化培训及护士在职继续教育实施方案抓好护士的三基及专科技能训练与考核工作,重点加强对新入院护士、聘用护士、低年资护士的考核,加强专科技能的培训,强化她们的学习意识。

具体措施:

1)、组织学习医院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护理核心制度。

2)、制定我科常见病中医护理常规并组织学习。

3)、制定中医业务学习计划,中医技能操作计划,基础理论和技能操作计划,并准备好课件,组织全科护理人员学习并进行考核,记录成绩。

4)、护理查房时提问护士,内容为中医护理常规,基础理论知识、专科理论知识、院内感染知识等。

5)、利用科晨会提问医院护理核心制度及常见病中医护理常规,使每个护士都能熟练掌握并认真落实更好的为病人服务。

6)、每周进行中医护理质量进行自查,内容包涵(病房管理,危重病人管理,护理文件的书写,护理安全)并提出整改措施,总结并持续改进。

7)、每月举行一次中医护理查房,指导做好危重病人的中医护理,提高护士的业务能力。

8)、经常复习护理紧急风险预案知识并进行模拟演练,提高护士应急能力。

9)、熟练掌握急救器材及仪器的使用,加强急救设施的常规检 查意识,平时加强对性能及安全性的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维修,保持设备的完好。

3、落实责任制整体护理

根据患者病情、护理难度和技术要求等要素,对护士进行合理分工、分层管

理,体现能级对应。明确岗位职责,小组内不同层级护士能力互补,满足患者的需求,护士之间相互合作,低年资护士在高年资护士的指导下工作。每个护士分管一定数量的患者,每名患者有相对固定的责任护士对其提供全程全面整体护理服务,履行基础护理、病情观察、治疗、沟通和健康指导等护理工作职责,提供连续、全程的护理服务,责任护士不在班时交由本组其他护士分管,保证同一组病人护理的延续性。常态情况下,护士在病房或病人身边,把工作站前移到病房,配置流动治疗车,车上有病人需要的护理用具,减少来回走动时间,定时巡视,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认真执行床边交接班。

4、加强管理,确保护理安全

1)、加强病人重点环节的管理,如病人转运、交接、圧疮等,建立并完善护理流程及管理评价程序。抓住护士交接班、每月一次的护理查房等关键环节,加强护理管理确保目标实现。

2)、加强护理安全监控管理,每月组织科室进行护理安全隐患排查及护理差错、护理投诉的原因分析讨论,分析发生的原因,应吸取的教训,提出防范措施与改进措施。

3)、加强科室管理。每周对科室在病房管理、基础护理、护理安全、病历文书书写、分级护理、消毒隔离、中医护理等进行检查,每月组织科室护理人员开会讨论,分析原因,提出改进措施并实施。

5、夯实基础护理

切实做好基础护理,使护理工作更加规范化。保持病床整洁、无异味、无污迹,物品摆设整齐规范,输液滴数与医嘱相符,勤巡视输液病人,善于观察病人,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满足住院患者的基础护理和基本生活照顾需要,增加晨晚间护理时段的护理人员,主动帮助患者进食、饮水、服药、翻身、拍背等,实行关爱式的基本生活照顾,切实让患者体会到优质服务。

6、落实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贯穿患者入院、出院的全过程,在治疗护理过程中讲述疾病相关知识,教会患者适合的康复训练,让健康教育落到实处,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提高患者满意度。

7、开展满意度调查,促进优质护理服务持续改进

大力开展满意度调查,每月召开护患沟通会,并进行优质护理服务满意度调查,以了解优质护理工作的落实情况以及患者对服务的感受,对患者提出的有待改进的方面科室及时进行分析整改,使薄弱环节得以及时纠正,以促进优质护理服务持续改进。

护理工作计划范文三

手术室工作涉及的知识面广,技术操作性强,要求手术室护士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及熟悉的操作技能。手术室的医护合作是处于手术时紧张,焦虑的应激状态下跨科室的医护合作,手术室护士要做到准确而默契的与医生配合,不但要求护士应有对此种特殊合作关系的经验,而且要熟悉医生的工作习惯,且手术室护理工作专业性强,技术更新快,是一个需要不断学习的过程。我要加强常规手术器械准备和配合,我在术前准备常规器械时,要善于观察,配合手术时注意总结和记录医生在手术中对使用器械的特殊要求,力求掌握一些特殊器械的具体使用方法。我制定了适合本手术室特点的下半年的工作计划如下:

一、思想政治方面

能够认真贯彻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通过早会、报纸、网络积极学习政治理论,遵纪守法,爱岗敬业,积极拥护医院以及手术室的各项方针政策和规章制度,一切以病人为中心,严格以一名优秀护士的标准要求自己,坚持以医疗服务质量为核心,以病人的满意度为标准,牢固树立团队合作精神。

二、工作态度方面

作为一名手术室护士,我要做到在工作中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程和流程,遵守医院、科室的规章制度,时刻注意保持消毒无菌观念,做到不怕苦累、全天侯待命以应付突发事件。树立强烈的集体责任感和荣誉感,团结同事,以工作为中心。坚持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优质服务,与手术医师密切配合,积极协作,打造和谐融洽的工作氛围 , 保证手术顺利进行和完成。

三、专业技能方面

在工作中能积极参加危重病人的抢救工作,熟练掌握护理急救技术,抢救程序及抢救药械的使用。日常做到严格查对,严谨细致,杜绝细小差错事故的发生,在保质保量完成手术过程的同时,还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操作水平,积极参加各项新业务的开展。

篇4

[关键词]黄金分割;翻转课堂;中医药;中医基础理论;教学改革

[基金项目]北京中医药大学2018年思政示范课程资助项目—《中医基础理论》(KCSZSF-08)

[作者简介]莫芳芳(1982—),女,天津人,医学博士,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糖尿病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中医基础理论藏象学说;马淑然(1964—),女,河北顺平人,博士,教授(通信作者),研究方向为中医基础理论。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20)35-0184-03[收稿日期]2019-10-30

一、“黄金分割”翻转课堂的提出

为了适应新时代大学教育的发展需求,不斷提高教学质量,国内外教育工作者纷纷尝试各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如布鲁纳(J.Bruner)发现法、戈登(J.J.Gordon)创造法、同伴教学法(PeerInstruction)、翻转课堂教学法等。尤其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近年来备受中国大学教师青睐,纷纷开展相关教学实践和研究。

虽然国外很多著名大学甚至将翻转课堂作为大学课堂的主要教学手段。然而针对中国大学课堂情况,完全的课堂翻转也并不适合。因为在翻转课堂教学过程中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学生一方面非常喜欢翻转课堂教学方法,另一方面又强烈要求教师在课堂中多讲授。这种矛盾的出现在我国大学教育背景之下是必然要出现的。

针对中国大学实际教学情况,越来越多的大学教师不再完全照搬国外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而是对其进行不断深化改革与实践,其中以启发式教学思想为基础的讨论式教学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讨论式教学包括教师讲授、学生讨论和教师总结三个环节。在讨论环节,教师提示、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这种教学方法似乎比较适合中国大学教学。

可是,目前中国大学教育已经从精英教育转型到大众教育,学校扩招严重。而讨论式教学需要教师深度参与,不适合大班教学。由于讨论的开放性特点,如果按学生的思路展开,极易偏离教学内容,影响学习的系统性;如果教师按教材内容去引导,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可能沦为表面现象,实际上还是跟着教师的思路走。这就使得讨论式教学更适合学生学习动机普遍较强的课程,如研究生课程。

此外,教师讲解时间有限,学生需要预习才能展开有效讨论,而大学本科课程反映学科积累、专业性强,学生自己预习很难把握分寸、容易受挫。中国学生大学课程的知识量大,课前查找和阅读资料会构成较大负担,加上规避冲突、言谈审慎的文化传统,都会影响讨论效果。

总体来说,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课堂占用率太高,而采用完全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对现行体制高等学校的学生来说课堂占用率又太低[1],讨论式教学通过课堂讨论引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提升学习积极性,方向是正确的。然而课堂大部分时间用于讨论,讲授过少,不能充分发挥教师价值,而且具体的实施方法也不适合中国学生的现实情况。

结合传统课堂、翻转课堂以及讨论式教学的特点,如何取舍折中,才能既保证教师的课堂讲授,又保证学生在课堂上能够进行有效的讨论,充分发挥各自优势,达到最佳教学效果?针对这一问题,一些学者在不同学科领域已经开展了相应的教学方法改革。

比如,复旦大学的张学新教授提出了“对分课堂”。对分课堂的核心理念是把一半课堂时间分配给教师进行讲授,另一半分配给学生以讨论的形式进行交互式学习[2]。张教授的对分课堂被多所大学教师引入到实际教学中,比如,英语课、化学课、思想政治课、旅游市场学等课程[3-4],也取得了初步成效。然而对于这种对半分的翻转课堂是否能达到最佳教学效果并没有深入的比较研究。

为了对课堂教学改革方法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估,以寻找最佳教改方法,上海交通大学的董占海教授提出了课堂“翻转度”的概念,既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参与程度。为了确定最佳翻转度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董教授对此问题更是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与探讨,他开展了课堂翻转度的实验研究,研究包括翻转度的量度及其确定、不同翻转度教学效果的实验检验等方面的内容。

他比较了低翻转度(传统模式)、高翻转度翻转课堂(教师讲授占1/3课堂时间,学生互动占2/3课堂时间)、“黄金分割”翻转课堂(教师讲授占2/3课堂时间,学生互动占1/3课堂时间)三种模式的教学效果,通过比较发现教学效果最好的翻转课堂模式是教师占用2/3的课堂时间讲授,留出1/3的时间供学生使用,而这也正是大多数学生所期望的翻转课堂黄金分割教学模式[5]。

二、“黄金分割”翻转课堂的初步实践

笔者教授的《中医学基础》这门课程涵盖了中医基础理论和中医诊断学两门课程的主要内容,知识信息量很大,但是学时又严重不足,教师摘取其中核心知识点,采用“满堂灌”教学,才刚刚能完成教学任务,教学压力大。而从学生角度来看,“满堂灌”学生参与度太低,很难提起他们学习的兴趣,上课睡觉,玩手机,甚至逃课的现象屡见不鲜。

针对这种教学现状,必须不断尝试新的教学模式,推动教学改革。努力将教师讲授与学生参与相结合,一方面减轻教师课堂教学压力,一方面提高学生参与度,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翻转课堂教学方法恰恰满足这两个方面的要求,能够有效解决教与学过程中的矛盾,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另外,针对中医基础课程的特殊性,开展翻转课堂时,除了保证学生的参与度,还必须保证教师在课堂中的讲授时间。因为中医理论博大精深,对于刚刚高中毕业、普遍缺乏中国文化背景和中医思维的大一年级学生来说,准确把握中医理论精髓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老师讲授不到位,学生不能把握知识核心,不仅影响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甚至还可能会被一些错误的言论所误导。

所以,中医基础理论的翻转课堂既要保证学生适当的参与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更要保证教师对课堂的主导地位,保证学生对中医基本知识学习与理解的正确性。董教授的“黄金分割”翻轉课堂教学模式比较符合中医基础课程的教学要求。

因此,笔者在2018-2019学年中,有意识的应用了“黄金分割”翻转课堂(见图1),所讲授的药事管理本科班29人,采用《中医学基础》教材,每周上课2次,每次连续2学时,每学时45分钟,实际上课14周。

第1到第7周采取传统教学方法;第8到第14周采取黄金分割翻转课堂教学方法,即第8周第1次课讲授新一章要点内容,要求学生认真听讲,课后自主阅读教材及参考书籍、完成学习笔记。第8周第2次课上课前作为作业提交学习笔记。

第8周第2次课前60分钟,学生6人一组开展以学生为主的讨论学习与展示,温习教材内容、分享学习体会、互相解答疑难,并尝试回答教科书章节后面的复习题。第2次课后30分钟,教师对学生存在的疑难进行解答,展示、点评学习笔记,并对该章节内容进行重点及难点总结。

第10~14周的模式与第8周类似,具体安排依据讲授内容灵活调整。第14周安排情景模拟剧表演,给定学生具体的病例,让学生模拟医患角色完成根据中医理论进行诊断病证的表演,从而实现知识从记忆到应用的转化,大大提高知识内化的程度,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最后,在学期末,由学生填写调查问卷,对各教学环节及总体效果收集学生的反馈和评价,每道题目的认同度均值均介于4分(比较认同)和5分(十分认同)之间,可见,学生对于“黄金分割”翻转课堂还是比较认可的。

三、结语

“黄金分割”翻转课堂对课堂时间进行黄金比例分割,课堂上师生充分互动,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主动去“学”,也调动了教师“教”的热情,有效提升了教学水平,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从目前应用情况来看,“黄金分割”翻转课堂在中医基础教学中具有优势。

(1)在培养学生能力方面

首先,该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从整体大知识框架下准确把握中医核心概念及术语。让学生能够提纲挈领的对教材内容充分学习、讨论、并内化吸收。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参与系统梳理知识并应用知识。其次,能够提升学生综合能力。学生亲身参与梳理知识脉络,能够培养学生的总结能力。课堂交流演示能够锻炼学生的演讲能力、批判性思维、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做到学生真正的学在平时,能够学以致用,能够避免学生临考前突击学习的弊端。

(2)在提升教学能力方面

篇5

    1 明确课堂教学的重要性

    要想正确、有效地进行中医专业西医内科学教学工作,就必须对教学目的有深刻的认识。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对中医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医专业人才不但要有过硬的专业素质,而且对西医的思维模式和诊治手段也要有深入的了解。高等中医药院校临床专业学生,毕业后能够顺利从事临床工作,适应当前医疗服务特点,学习与掌握西医内科学等各西医临床专业课,尤为重要。因此,中医专业学生绝不能忽视对西医的认识和了解。对中医专业进行西医内科学教学的目的是使拥有扎实中医专业知识基础的中医专业学生对西医内科学也有深刻的理解。内科学是临床医学各科的基础,是学习临床医学的关键,学生务必扎实地掌握内科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从而能在毕业时承担适当的临床职责,而课堂教学则是实现这一教学目标的重要环节。长期以来高等中医院校始终重视西医临床专业课的设置与教学,其中西医内科学为最重要的临床专业课之一,其课程教学时数在众多高等中医药院校,近年来有明显增加的趋势,同时多数中医院校已将其作为毕业理论考试与技能考核的内容与重点。明确了目的,就应该适当加大西医内科学教学力度,增加西医内科学课时比重,更为重要的是要使教师、学生以及教学管理部门和领导认识到中医专业西医内科学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 高等中医院校西医内科学教学的特点

    2.1 前期西医基础课课时较少,为临床教学增加一定的难度

    相对于西医院校,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药理学等主干西医基础课课时较少。前期西医基础课课时较少,部分学生西医基础知识较薄弱,应掌握的相关知识在临床课的教学中显示出不足,为临床课的教学增加一定的难度。

    2.2 学生思维不够活跃,有模式化倾向

    西医基础课程开设的同时,开设中医基础课程,由于中医基础课程多数需要学生熟记,以达到熟能生巧,使学生养成按条例记忆的学习习惯,而西医基础课程的学习,很多内容不需强行记忆,应用思维与推理的学习方法,掌握的知识才能灵活运用。教学中发现基础知识掌握较好的学生,存在不能灵活应用的特点。

    2.3 西医内科学课时相对较少

    尽管西医内科学的教学课时在很多院校有所增加,但相对于教学要求与教学目的,仍显紧张。众多院校西医内科学均在一学期内完成教学任务,课时多为90~126学时,使很多疾病的讲授受到一定的限制,不能充分进行理论联系临床实践,穿插疾病诊治的进展内容。

    2.4 学生对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

    通过问卷调查发现,绝大多数学生在未接触临床,不了解临床的情况下,对西医课程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很多学生抱着应付考试过关的心理学习。因为中医与西医的学科特点明显不同,如果没有任课教师的引导,对为什么要开设西医课程,很多学生存在疑惑。

    3 教师的素质及行为是保证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

    扎实的理论基础、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和教学经验是对内科学教师的基本要求。内科学理论来源于实践,只有临床经验的教师才能充分理解理论的深度与广度,把握重点及难点,这是分析教材的基本要求。把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传授于学生则是课堂教学的目的,而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又起到了主导作用,只有具备丰富临床实践经验的教师才能使这一传授过程变得生动活泼,具有实践性,也才能使学生容易接受和建立起理论概念。由于相关基础医学、生物医学工程等学科的迅猛发展以及医学模式的改变,使得内科学理论不断丰富,如果教师的理论基础不扎实,则很难适应内科学的发展,更谈不上站在教材的理论高度之上得心应手地传授知识。与西医专业学生相比,中医专业学生西医基础相对薄弱。如何在较短的时间内使基础较差的中医专业学生获得较好的西医内科学学习效果成为我们思考的问题。要避免以下 3 种情况发生:①有些教师认为中医专业学生学习西医内科学以后用不上,了解一下就行了,于是对授课内容大删大减,敷衍了事,使知识缺乏必要的连贯性,学生听起来似是而非,难以理解,从而丧失了学习西医内科学的兴趣。②有的教师过分低估了学生的基础水平,害怕学生听不懂,所以讲课总是点到为止,对知识点既不深究也不展开,更不介绍学科的新技术和新进展,使得学生掌握的知识不够深入,知识面也过于局限。③还有一部分教师虽然重视西医内科学教学,但是他们往往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这样使教学效果事与愿违。

    4 理论教学模式的改革

    内科学是一门涉及面较广的临床学科,传统的教学手段已远不能满足现代教学的需要。随着理论教学改革的深入,多媒体教学给内科教学工作注入了生机,但是,单一的多媒体教学并不能完全满足完整的教学需求。多媒体教学可使教学内容形象、直观、生动,便于理解、记忆,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但从学生和教师的反馈信息可以发现,它同时存在着许多不足。一是教学速度快,学生难于记笔记,也难于跟上授课节奏;二是多媒体教学过分强调直观,忽视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三是教学按部就班,忽视即兴发挥,教学互动性差,抑制了教师的一些突发灵感和创造;四是喧宾夺主,课堂实效性差。传统教学虽然不及多媒体教学形象、直观,但其最大的优点是教师能根据学生课堂听课的信息反馈,及时判断学生对所学知识的了解程度,可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另外教师也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得他们能跟上授课节奏,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教师除可用语言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外,还可用板书及肢体语言增加互动性,可即兴发挥,帮助学生理解所学内容等。由此可见,多媒体教学的优势,也正是传统教学的不足之处,而多媒体教学的弊端,又可以用传统教学的长处来弥补。

    5 多元教学方法的运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篇6

关键词:护士资格考试;护理;策略

本文为河北省教师学会课题(课题号:JJS2010--055)相关论文

进入21世纪护士职业环境发生了较大的变化[1],凡申请护士执业者必须通过全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获得护士执业证书。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简称GLEN,我国从1994年开始在全国推行,每年举行一次,而2009年报名范围发生了变化:在校护理专业应届毕业生也可以参加考试了,而且考试由两年滚动通过改为一年通过,使执业护士资格考试这项全国性的考试成为护生进入卫生职业队伍的准入证,越来越受到重视,具有从业资格和法律效应。而其考试范围的改革更增加了考试的难度,为护理人员的资格获得提出了更高要求。

学院要发展必须靠教学质量,而护士资格证考试在在校生中进行,正是考验教学水平,做好社会宣传的最好途径,也是在校护理专业学生就业成功的重要保障。本课题期望了解近两年初级护士考试各个科目的过线情况及学生对考试改革的想法和复习方法进行问卷调查,为提高今后考生的过线率并为今后的考试辅导提供事实依据。尤其是研究资格考试改革对在校护生的影响及应对策略,为护理专业在校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安排具有指导意义。

一、护士资格考试各个科目的过线情况统计

1.对象和方法

选取我院2009、2010年参加护士资格证考试的护理专业大专班的学生。采用历史性研究方法,对参加护士资格考试的611名全体大专学生的成绩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见表1~2)

表1:2009、2010年初级护士资格考试通过情况

表2:2009、2010年初级护士资格考试4个科目通过情况[n(%)]

从表1、表2可看出两个特点:一、是由于人们对考试的重视,过线率显著提高;二、是基础知识、相关专业知识这两项过线率低,特别是基础知识最低。

二、问卷调查

1.对象和方法

选取我院2009、2010年参加护士资格证考试的护理专业大专班的学生。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法。在参考相关文献的基础上自行设计问卷,在报考初级护士资格考试前,由经过培训的调查人员向其发放问卷并当场收回。共发放问卷611份,回收有效问卷611份,有效回收率100%,并对数据进行统计描述及相关分析。

2.结果

(1)100%的学生在参加考试之前都做过模拟题或看过相关辅导资料,说明学生都很重视考试。

(2)2009届学生在参加考试之前均未参加考前辅导班,因为学院未举办这类辅导班,院外辅导班也很少;2010届学生考前有1.3%的学生参加了考前辅导班。且参加辅导班的42名学生(36名过线,过线率为85.7%)的过线率高于未参加辅导班的281名学生(229名通过,过线率为81.5%)的过线率。

(3)参加考试之前感到紧张的学生2009年占97.6%,2010年占96.6%,说明学生普遍有考前紧张,需要进一步的心理疏导。

(4)我国是一个传统观念很强的的国家,无论经济状况如何,绝大多数家庭其独生子女均视为掌上明珠,成为几代人呵护的对象。在一定程度上,怕苦怕累、娇生惯养成为这类学生的通病。我校生源进入独生子女高峰期,本次调查中,在未过线的学生中,2009年独生子女占76.7%,2010年独生子女占74.1%,均较高。

(5)本次调查中,在过线的437名学生中,农村学生过线率为79.4%,明显高于城镇学生的53.1%。可以说明农村学生成绩优于城镇学生。

三、讨论与策略

护理工作是一项涉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重要工作,护士对其执业能力负有法律责任。对护士进行严格的考试,注册制度是一种国际惯例,如美国CGFNS国际护士注册考试等考试在国际上40多个国家开设考点。我国从1994年开始了护士执业考试(GLEN),这对于加强临床护理工作管理,提高护理质量,保障医疗和护理工作安全,巩固护理教育成果,促进我国护理事业与国际接轨,都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从2003年度起护士执业考试与护理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并轨。我国护士资格考试报考条件:(1)获得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卫生行政部门护理专业设置评审合格的中等卫生护士学校护理专业毕业证书;(2)获得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批准的护理专业专科毕业证;(3)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认可的境外中等或高等医学院校护理专业毕业证和护士执业执照,其中外国人应当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规定的汉语水平考试合格证明,并在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医疗机构中见习3个月以上。2009年报名范围发生了变化:在校护理专业应届毕业生也可以参加考试了,而且考试由两年滚动通过改为一年通过,使执业护士资格考试这项全国性的考试,成为护生进入卫生职业队伍的准入证,具有从业资格和法律效应,越来越受到重视。而其考试范围的改革更增加了考试的难度,为护理人员的资格获得提出了更高要求。

初级护士专业资格考试分为4场4个科目,即基础知识、相关专业知识、专业知识和专业实践能力,其中前3个科目内容又包括临床内科、外科、妇产科和儿科等知识,内、外科知识各占35%,妇、儿科知识各占15%;专业实践能力均为护理学基础知识。但不管是哪一个科目没通过,都不能拿到初级护士执业资格证[2]。专业基础知识主要内容涵盖常见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生理及常用药物的药理作用;相关专业知识主要内容涵盖常用实验室检查,X线等辅助检查,一些特殊检查、特殊治疗;专业知识主要内容涵盖常见病的临床表现、治疗原则、并发症、护理;技能操作主要指专业实践能力,其主要内容涵盖护理学基础知识的有关理论与操作。

我们的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基础知识、相关专业知识过线率低,特别是基础知识最低。说明学生进入临床实习阶段后往往只重视实践和动手机会,而忽视基础知识的再提高。因此在临床实习期间要教育他们改变重临床、轻基础的观念,注意基础知识与临床实践的双向渗透,结合“三基”训练,通过临床实践来印证所学理论知识。在工作中,要善于运用所学基础理论知识解答护理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打破学科界限,并通过考试或自测形式,对所学医学基础理论有一个巩固和再认识的过程,以此来实现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扎实、打牢理论根基。

护士资格考试内容涉及面广,只有全面复习护理学基础知识及临床内、外、妇、儿等科的知识才能考出好成绩。考生要想在短时间内通过考试,必须端正态度、全面复习知识:既要强调动手能力的培养,又不能忽视理论的学习;既要重视护理专业知识,又不能忽视护理学基础理论。学校在着重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任不能忽视他们的理论学习。这就要求教师在讲课时,一定要重视知识的传授,不要错误地认为考生毕业及资格考试没有直接的考试科目而放松对学生的要求;另外考生在学校学习及实习后的复习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基础和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对掌握差的基础和相关知识,应肯下功夫、多下功夫,做到有的放矢。

本次调查结果还显示,农村学生过线率明显高于城镇学生,而独生子女低于普遍过线率,说明学生的学习态度直接影响他们的学习效果和成绩。城镇学生和独生子女家庭条件较好,怕苦怕累、娇生惯养,经常处于一种被动的学习状态,为改变生活环境而学习的愿望较弱,学习主动性较差。因而影响了对理论知识的学习,针对这种情况学校应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责任感,使其热爱护理事业,主动学习护理知识,提高资格考试的提高率,为今后的护理工作准备有效的“敲门砖”。

我们的调查结果显示考前培训能够明显提高过线率。增加考前培训、进行集中、系统的复习对学生考前知识的查漏补缺是效果显著的一种好方法。考前培训,可以保证考前学习的时间,尤其对那些自控能力较差、实习工作繁忙的学生,可以通过这种有组织的形式帮助他们系统地完成复习任务、保证复习的成效。学院应该加强对学生的考前培训,当然培训的教师、教材和内容选择都应该做到有针对性,高效率。我们2010年的做法是根据全国卫生专业资格考试护理学考试大纲,充分利用全国护理学卫生资格考试应试指导和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护理学院等权威院校编写的模拟试题,指定各科有经验并参加了全国护士资格考试师资培训的教师讲解相关内容,课时培训方式以集中讲解为主,针对全国护士资格考试涉及知识面广、重视基础理论的特点,根据大纲中的重点、难点进行授课,详细地讲解需要重点掌握的内容,并依照授课内容及复习进度定期安排考试。参考资料也显示随时了解学生对本阶段复习内容的掌握以及教与学之间的配合,授课教师在讲解过程中及时解答学员的疑问,可以有效提高过线率[3]。

另外,还应该在考试之前进行必要的心理疏导,减轻学生应试前的紧张情绪,做到心情轻松、准备充分的参加考试,从而有效提高考试通过率。

日前,2011年护士资格考试的考试大纲已经公布,最新考试大纲规定的考试范围和科目均有较大变动,考试科目改为专业实务和实践能力两个科目,改革后的考试内容主要按照各个系统进行编写,打破了原有的内、外、妇、儿基础护理学的分类方法,增加了《精神障碍病人的护理》《生命发展保健》《中医基础知识》《护理法规与护理管理》《护理伦理》《人际沟通》等学科,并且增加了疾病的护理问题和健康教育等板块,说明护士资格考试在不断地随着现代护理观念而改变,我们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策略也应该不断地跟随职业的需求而改变,才能使学生考试通过率提高,培养的人才才能满足护理职业岗位的需要。

参考文献:

1.乐杰.妇产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224-227.

篇7

[关键词]中医;临床实践教学;方法

“学好王叔和,不如临证多”,中医学要传承,临床实践教学是重点。毋庸置疑,中医的临床教学最好的模式就是师承制即跟师学习,然而在现有的大学式大规模培养模式和中医医院按系统分科形式,却不适合这种学习模式的展开,依靠理论讲授和学习是培养不出一个优秀的中医临床医生, 只有在深入学习中医理论的基础上, 充分利用临床实践的时间, 在临床中多诊治病人、技能操作、病例讨论、医疗实践, 才能对疾病有感性认识, 并将感性认识与课堂讲授的理论知识结合起来, 对疾病形成一个整体的正确认识。因此, 中医学应加强临床实践教学的管理, 构筑科学的中医临床实践的教学程序, 采取集中实践, 专人带教的方式, 根据不同的实践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 辅以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不断提高中医临床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下面对在培养中医本科毕业生临床实践教学改革探索中,归结临床带教体会:

一、完善制度,强化体系

1.强化临床教学, 创新课程设置。要提高中医临床实践的教学效果就必须加强科学管理和合理设置课程。承担临床实践教学任务的科室抽1 至2 名教学认真严谨和临床经验较为丰富的主治医师或住院医师专门负责承担临床实践教学任务, 加强临床实践教学质量管理,应根据学校每学期下达的临床实践课教学任务分解到每个临床实践教学教师, 临床实践教学教师根据教学任务在临床医学院的病房或门诊积极准备教学病例( 或已收集到的典型教学病例) 进行备课, 根据不同的临床实践教学病种特点, 采用参观法、实践法 、病例讨论法和实践讲座等不同教学方法, 不断改进临床实践教学方法, 强化临床技能实践, 提高临床实践教学水平。

2.强化技能培训, 完善评价体系。要提高临床实践教学质量就必须科学地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程序。临床实践教学内容要以常见病、多发病和独具中医疗效特色的病种为重点, 以提高中医临床诊疗思维能力和临床实践操作技能为目的。进行临床实践前最好能在学校模拟医院接受医疗工作知识培训和医德医风教育, 让学生熟悉临床医疗环境、医院工作流程和医疗规章制度, 掌握中医临床诊疗思维模式和医患关系沟通技能, 了解医疗纠纷产生的原因和防范措施, 为临床实践教学工作打下基础。避免学生刚进行临床实践时的紧张慌乱、茫然无序的现象, 纠正教师无备匆忙带教, 学生缺乏感觉茫然听讲的低水平不良教学习惯。要加强中医临床实践教学的质量管理, 建立和健全中医临床实践教学的质量评估和质量监控体系, 强化集体备课和听课试讲等教学制度,建立和完善临床典型病例和典型体征的临床实践教学资料的收集和编辑工作, 强化临床技能操作培训和考核, 努力提高临床实践教学的水平和效果。

二、改进教学方法, 提高带教水平

临床实践课的内容主要应以临床观察、技能操作和病例讨论为主, 基础理论主要在课堂讲授时完成, 在实践课中, 理论讲授的内容应少而精, 主要以课堂未讲授而与实习内容密切相关的理论知识及在实践过程中与疾病关系最为紧密的理论为重点, 起到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作用及重点知识的巩固复习作用。每一单元的实践课应调动学生围绕1至2个疾病为主题对相关的症状与体征进行深入的观察与思考, 并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讲解, 特别要强调要善于应用中医望闻问切四诊方法和辨证论治思维方式进行讲授, 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中医临床思维能力和医风医德行为。

1.参观法。是根据教学目的组织学生在医疗区、实验室等场所直接感知学习对象的方法。参观法多用于对某些基本症状和体征的认识,主要是给予学生以感性认识。由带教教师示教,在示教过程中现场讲授其症状与体征的询问、观察和检查要点及其临床意义等相关知识,特别是中医四诊的望诊和切诊。如舌诊,不但要望舌苔,还要观察舌质和舌体;不但要辨认颜色,还要辨认质地; 不但要掌握望舌的方法, 还要理解其临床意义和灵活应用等知识。在参观法中要重视教学病例的选择,实践教学病例的选择对临床实践教学是非常重要。只有好的教学病例才会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尽可能多的临床知识。在选择实践教学病例时要注意选择典型病例,能配合的病例,对病情影响小的病例,无医疗纠纷倾向的病例,充分利用现代教学辅助手段。

2.实践法。要求学生亲自动手, 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给予适当的指导或修正学生的动作,如完整病例书写(门诊和病房) 和医疗操作技能等。学生必须亲自进行全面的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然后作出临床诊断和提出进一步的处理和治疗意见,并完成完整的病历书写,带教教师主要对学生病史询问的缺陷、查体中的操作手法的正确性等进行点评、修正。医疗技能操作主要由带教教师进行示范、讲解,学生认真观察、领会,并能熟悉地复述医疗操作的方法和要点,在条件成熟时由带教教师指导,学生亲自进行操作,在具体操作实践中领会其要点和掌握其技能。

3.讨论法。由临床实践教师带领学生对教学病例进行简单的病史询问和查体后,对其病历资料进行详细的分析与讨论, 在病例讨论中以学生发言为主体, 以诊断与鉴别诊断为讨论重点, 以培养学生良好的临床思维能力为目的, 教师进行提问和引导, 学生根据教师的提问和思路展开热烈讨论, 最后教师进行简要的小结和点评, 在点评中要充分将中医经典著作理论融入到临床实践中, 以加深学生对课堂理论讲授的理解和中医经典著作理论的理解, 提高临床思维能力和实践教学效果。特别要强调要善于应用中医望闻问切四诊方法和辨证论治思维方式进行讲授, 强化中医临床思维方式, 提高中医辨证论治的能力。

4.实践讲座。是对课堂授课的难点进行巩固性学习,或对课堂未讲授的内容进行补遗, 以教师讲授启发提问为主。如静脉补液实践中时, 由教师对液体疗法的原则与方法进行精讲,然后再选择一个病案让学生进行实际评价和计算,提出处理意见和处方医嘱,最后由带教教师进行点评和修改,以加深对临床理论课重点和难点的理解和应用。因此,中医临床实践课教学必须早临床,勤临床,多实践, 突出中医的临床辩证思维能力培训, 才能强化中医临床思维方式,提高中医辨证论治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杨光燃,姜立萍,钱冬梅. 内科教学中以

多种方式结合培养医学生临床思维能

力的探索[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 2011,

25(1):83-85.

[2]王家晓.中医内科临床实习带教的体会

[J]. 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03,6(2):111-

113.

[3]王丽娜,李翠萍. 抓好临床教学,走中西

医结合之路[J].中医教育,2006,20(5):53.

[4]周玉平,肖振辉,张碧伦. 在中医内科学

篇8

关键词:数字教材;针灸教学;多媒体;功能设计;特征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8-0075-03

《针灸医籍选读》是针灸专业的必修理论课程,以培养学生阅读古籍能力、提高针灸基础理论知识为主要目标,属于针灸学高年级层次的专业拔高课,由《内经》、《难经》、《甲乙经》、《针灸大成》等医籍中有关针灸基础理论和临床知识构成[1]。由于经典原文古奥难懂,《针灸医籍选读》一直是针灸教学中的难点,但是对于经典原文的学习可以了解古代针灸的学术成就,挖掘针灸临床技术,是提升针灸专业水平的重点,所以对该学科的掌握成为针灸学习中的重中之重[2]。传统教学采用“灌输式”的课堂教育方法,这种被动式的教育模式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再加上经典原文枯燥乏味,学生单靠死记硬背的方法去记忆,并未能完全理解和掌握原文真正的含义[3]。随着社会进步,科技迅速发展,数字化教材的融入为《针灸医籍选读》注入了新鲜血液,让原本枯燥难懂的课程变得生动形象。

数字化教材又称之为电子教材,它有别于传统教材,主要以传统纸质教材为依托,丰富了传统纸质教材内容,增加了大量多元化素材,转化为适用于各种多媒体终端的互动性教材[4],具有个性化、情境化、模块化与动态化等特征[5]。它是一类符合教学大纲编排要求、遵循学生阅读规律、增添大量教学以及W习工具、从而达到老师教学目标并完成学生学习要求、具有图书风格的多样性电子教材[6]。数字教学核心为课程教学增加了书本上的难点和重点,构建了电子教学资源库,缩减了时间成本,达到了资源共享、师生互动的目的。

一、《针灸医籍选读》数字化教材特征

《针灸医籍选读》数字化教材,融合了文字、教学工具、PPT、音频、视频、图片及动画等元素,使表达更具有渲染力,让老师能从多方面进行施教,让学生能从多角度进行学习,加强了师生间的交流,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和多样性,打破了呆板而陈旧的单一授课模式,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7]。

(一)以纸质教材为蓝本,使纸质教材数字化,丰富教材内容

数字教材的最基本特征就是将纸质教材转变为电子教材,严格依照纸质教材章节进行转化。《针灸医籍选读》纸质教材章节选取和排序需按照教学计划来编排,从古到今、由整体再延伸、由基础理论再到临床知识的过程,是教学工作者几十年来的经验总结,充分考虑到了学生学习的规律以及教育教学的原则,形成了比较科学的教学框架和体系。如:《针灸医籍选读》上篇医经选是为针灸学提供理论基础的《内经》、《难经》;中篇医论选《内》、《难》以后的医家对针灸理论做了进一步阐发;下篇歌赋选,对针灸理论的传播至关重要;最后附篇医案选,医案提供各医家诊疗方案,为学者提供思路[8]。所以电子教材需继承纸质教材科学的教学模式。《针灸医籍选读》数字教材在遵循科学的教学模式前提下,还丰富了纸质教材内容,如:注释内容做了进一步拓展,按语分析更为详细,降低了学生对原文理解的难度。另外,增加了大量的教学工具和教学资源,让老师能快速引导学生在短时间内击破难点和重点。

(二)构建多媒体数字教材资源库

多媒体数字教材就是多媒体电子教材,由PPT、音频、视频、图片及动画等多种元素融合而成。多媒体资源库属于数字教材的配套资源,是以电子课本为大背景,然后在课本中设置不同的图标,点击图标即可以获取配套的多媒体资源[9]。如:第一,在《针灸医籍选读》原文中标有注解图标,点击图标,注解便会弹出;第二,由于经典原文中生僻字与通假字较多,易读错,课堂上又未能及时掌握,所以录制有原文诵读音频,帮助学生在课后进行预习或复习;第三,每个章节的重点和难点处配有针对性讲解PPT,点击PPT图标,就会呈现在屏幕前;最后附篇医案选中,根据医案制作成动画,动画还原医案真实场景,更能加深印象,让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轻松学习。多媒体数字教材让课本上原本呆板的文字立刻就活灵活现起来。多媒体资源库的构建是数字教材的一大亮点,《针灸医籍选读》大多由经典原文组成,多媒体元素的融入打破了传统教材枯燥乏味的编写模式,多元化素材的增添使课程更加生动形象。

(三)打破传统教材局限,增加互动环节

21世纪就是互联网的时代,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大大缩短了世界各地交流和互动的距离,能够在最短时间内达到信息互通以及资源共享[10]。数字教材以网络为媒介,有效实现了师生交互、学生交互和人机交互,大大缩短了时间成本,构建了一个现代化的课程学习环境。《针灸医籍选读》的课程内容较多,且学习难度较大,对阅读和理解能力的要求较高,在单一的课堂教学环境下大量内容很难被完全掌握和吸收,且课时有限,所以很多同学的疑难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针灸医籍选读》数字教材的融入解决了这个难题,给老师和学生提供了解决问题的方法,老师可以借助网络平台给学生解答问题,同样学生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与体会,师生相互交流能够提升教学与学习效率。《针灸医籍选读》题库的融入给学生提供了自测的机会,可以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也给老师提供了检验教学情况的指标,便于及时调整教学方案[11]。

二、《针灸医籍选读》数字教材的功能设计

《针灸医籍选读》数字教材的构建打破了局限性的教学模式,构建符合现代化教学模式的新型教学体系,达到高效教学,快速学习的目的。数字教材由电子课本、多媒体资源库共同构成,以纸质教材为基础,不断延伸和发展,增加其多样性、趣味性和互动性。多媒体资源库的构建是数字教材的重点,它打破了陈旧教育模式的重要环节,其中包括音频、视频、图像、动画、PPT等内容方面设计。

(一)子课本

纸质课本具有携带不便、难以保存、成本较高的局限性[12];电子课本以网络为平台,只需账号登陆就能随时随地一键阅读;教学工具的添加可以简单存档学习进程、记录学习笔记及心得体会,关键词搜索能迅速翻到想要学习的章节,提高学习效率,节约学习成本。

(二)多媒体资源库

1.PPT制作。《针灸医籍选》每个章节都配有PPT讲解,点击PPT链接即可进入,对原文剖析深刻,还增加了一部分拓展内容,供学生学习思考和提升。每个章节中针对重点难点单独设计有PPT,老师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教学,学生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学习。

2.音频导入。《针灸医籍选读》由大量针灸经典原文构成,对经典原文的诵读有利于增加阅读和理解能力;但是由于古文拗口难读,生词较多,且每个学生知识面以及接受能力各有差别,无疑给老师的教学增加了难度,如果每个词都需要带读,则会影响整体教学进程,原文音频的导入正好充当了跟读辅助工具这一角色,学生可以课后自主学习,通过音频的反复播放也可加深对原文的记忆,提升课堂效率。

3.视频、图像、动画融入。《针灸医籍选读》就是医古文,是医学中最乏味的课程,大部分内容必须靠死记硬背去记忆。而视频、图像、动画的设计增加了趣味性与多样性,在大量的文字中,如果出现图片和视频的调节,可以降低视觉疲劳和加深学习内容的印象。医案和动画的完美结合,用故事的形式叙述医学诊治疾病的经过,使书本上的人物栩栩如生,让学生寓学于乐,让老师有更多的教学素材。

三、《针灸医籍选读》数字教材的发展趋势

数字教材是数字化时代的新兴产物,它的发展之路应该在传统教材的基础上循序渐进地突破创新,逐渐从稚嫩走向成熟,实现从量的积累达到质的飞跃。随着科技迅猛发展,社会步入了数字化时代,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数字产品日益普及,促进了电子阅读业的发展。电子阅读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逐渐成为一种主流的阅读方式,从而把电子书的发展推上了快车道。数字教材作为一类面向教育教学的特殊电子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与关注。数字教材将学习教育与电子时代接轨,大大提升了教学效率。《针灸医籍选读》数字教材紧跟时代步伐,设计了具有多功能、多元化、多层次的多媒体教学资源库,让老师和学生可在多种电子终端上进行学习与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因材施教、发展个性的目的,让学习变得轻松快捷,让教学变得生动有趣,让原本枯燥乏味的课程变得妙趣横生。

总之,《针灸医籍选读》数字教材的发展无疑将引领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工作方式的大变革,发展针灸学术,有利于构建学生的知识体系,培养高素质的专业人才,不断推动针灸教育事业的前进与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耀帅.浅谈针灸医籍选课程的教学方略[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育,2015,24(13):104-105.

[2]高希言.《针灸医籍选》教材建设的探讨[J].中医学报,2009,24(5):109-110.

[3]金洵,张树剑,董勤.成教《针灸医籍选》网络助学平台的构建[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3,11(13):89-90.

[4]毕海滨.数字教材特征分析及其功能设计[J].科技与出版,2012,14(7).13-15.

[5]胡畔.数字教材的形态特征和功能模型[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4,(2).93-106.

[6]李达.论数字教材的影响[J].博士论坛,2014,22(4):32-34.

[7]陈朝军,武世奎,王荣雁.医学专业数字教材研究介绍[J].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2012,37(S2).187-189.

[8]王耀帅,张建斌,张树剑.以学生为中心的针灸医籍选教学模式与实践[J].中医教育,2016,35(4):26-28.

[9]张亚琴.医学数字教材前景[J].科技传播,2015,(2):189-190.

[10]郭炅,王晶晶.面向1∶1数字化电子化教材设计与开发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5,(3):90-96.

[11]孙竞争,汤丽娟,戴长春.基于移动互联网的云模式数字教材的设计[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6,24(3):42-50.

[12]黄应慧.教学设计思想与数字教材开发――以中小学信息技术学科为例[J].中小学教材教育,2015,(6):25-28.

篇9

针对中药学类专业特点、人才培养目标、能力需求等,通过明确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大纲,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先“药”后“方”,引入病案分析教学,融入中成药知识等方法,开展方剂学教学方法研究及实践,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

中药学类专业;方剂学;职业院校

方剂学是以中医学基本理论为指导,以中药学为基础,研究和阐明方剂学基本理论、方剂药物配伍规律及其临床应用的一门中医基础应用学科,是中药学类专业必修科目。中药学类专业是全国各医药院校学科设置中的核心专业,其分支专业包括中药学、中药制剂、中药营销、中药分析、制药工程等[1]。中药学类专业培养的人才应具备中药生产、检验、鉴定、分析、流通、制药及合理用药等方面知识和技能。通过学习方剂学课程,掌握的基本知识、形成的解析方剂配伍规律的基本能力,是学生今后从事中药科研与开发、生产及指导合理用药等工作不可或缺的知识和技能。

1方剂学教学现状

中药学类专业中方剂学教学基本沿用中医学专业教学思路和方法,即以培养学生处方能力为主。然而,中药学类专业学生的就业岗位主要为药品研发、药品生产、药品推介等,因此,在方剂学教学中,教学目标和内容应与岗位需求一致,而不是着重培养学生临床处方能力。目前,在中药学类专业课程设置中,多将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合并为中医学基础,从而导致该专业学生对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知识的学习不够深入。笔者通过几年的方剂学教学,发现学生在方剂学学习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学习目标不明确,大多数学生仍以死记硬背为主,缺乏思维拓展与实践能力;(2)由于学生前期中医中药知识掌握不牢固,因此对方剂学学习产生畏难情绪,学习质量不高;(3)部分教师思维固化,知识结构单一,从而影响学生学习效果;(4)教学目标与学生的岗位需求不一致,导致教学效率低下,学生学习动力不足。

2方剂学教学策略

2.1课堂教学先“药”后“方”

大多数中药学类专业学生对中医学基础、中医诊断学等知识理解困难,而对中药学理论知识掌握牢固,根据这一特点,我们在课堂教学中以组成方剂的“药物”为中心,逐步引入方剂的理、法、方,并结合多种方法进行教学。方剂学教学仍采用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根据中药学类专业特点设置教学目标,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为主,根据学生对药物性味、功效、临床应用较熟悉的特点,在方剂学的具体讲解中,从复习药物性味、功效及运用,过渡到具体方剂的学习。在具体药物选择中,以组成方剂的主药或具有特殊配伍意义的药物为主。如讲解白虎汤时,先列出方剂的组成药物石膏、知母、粳米、甘草,让学生看书并思考“该方中用量最大的是何药”。在此方中,用量最大的是石膏,让学生知道石膏在方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引导学生回顾中药学中石膏的性味、功效及临床运用,根据石膏清热泻火,可治疗汗出、口渴、高热、脉洪大等气分实热证的临床运用,告诉学生石膏是该方的主药,此时让学生思考并回答“主药”的定义,进一步引入方剂的治疗主证和功效。通过连续设问,既能让学生融会贯通,又可以对前期的中药学知识进行巩固,加深对所学方剂的理解。

2.2根据教学目标制定教学大纲

方剂学教学目标的确定和教学大纲的制定应顺应社会发展,与各类专业的特点相一致,符合人才培养的不同层次、不同类别,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为主。中药学类专业学生应明确方剂学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在于能够辨别方剂中药物的配伍规律、君臣佐使以及功效应用,并且逐步形成方剂解析能力,从而较好地将方剂学知识运用于中药制剂、中药营销等科目的学习中,为以后的工作打好基础。在教学大纲中,将与常用中成药相似度高、配伍特点突出的方剂作为重点掌握方剂。中药学类专业学生,通过学习方剂学获得的知识首先要利于提升与中药行业相关的实际能力而不是培养处方能力[2]。因此,学生应掌握以下方剂学课程的知识和技能:(1)对于目前临床常用中成药的处方,这些方剂的君臣佐使关系、配伍禁忌、用药禁忌、药后调护要重点掌握。(2)熟悉常用方剂的剂型选择,方剂的煎煮、服用方法、用药禁忌等方面的常识。(3)了解常用方剂的功效应用和相应的中成药处方。根据教学目标对教学大纲进行调整,使教学内容更加符合教学实际,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2.3引入病案分析法

方剂学教学目的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一定数量的方剂,而且要求学生通过对基础方、代表方的学习,掌握方剂的药物组成、功能主治、配伍规律[3]。教学中应注重开发学生思维,这是调动学习主动性的有益方式,也可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和分析思考的能力[4]。方剂学病案分析法是指在教学中引入具有代表性的典型病案,让学生通过对病案思考、分析、讨论,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病案讨论课一般安排4~6次,选择的方剂学案例应通俗易懂,保证所描述病例或医疗事件的真实性,学生通过思考分析病案,综合运用所学的方剂学知识和其他学科知识,达到融会贯通的目的。方剂学病案分析教学法由病案准备、病案引入、病案讨论、病案总结4个基本环节组成。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控制好课堂讨论节奏,协助学生厘清思路,使得讨论观点有理可依。病案分析教学法将病案直接呈现给学生,使教学更加形象直观。学生主动参与讨论,增加了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效果,锻炼了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

2.4融入中成药知识

由于中成药疗效好、不良反应少、便于贮藏、携带方便等优点,其应用日益广泛。近年来,随着中成药品种的不断增加,制备技术不断创新,中成药的命名、分类、配伍、保管贮藏等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因此,在方剂学教学中,应重视中成药知识的传授,强调中成药在方剂教学中的作用。中成药基本知识包括中成药命名、分类、配伍、不良反应、服用、保管及常用中成药等。针对中药学类专业特点,学生通过对中成药基本知识的学习,可对中成药的特点以及临床应用达到一定认识。在教学计划中,应安排一定课时讲解中成药。在教学目标上,应把中成药的应用作为学生掌握的内容。学生通过学习中成药基本知识、选用规律、引申应用,了解中成药选用的基本原则、药物组成、配伍规律,培养运用中成药的能力,满足以后中药制药、中药推介等岗位工作需求。

3结语

针对中药学类专业而言,学习方剂学可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如指导患者正确选用中成药以及合理用药,在方剂学理论指导下研制、开发新药。方剂学教学应符合中药学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辨证思维和处方分析能力,在方剂与中成药的运用上体现合理用药、辨证用药。

参考文献:

[1]侯少贞,高洁.针对中药学类专业特点的方剂学教学体会[J].中医杂志,2012,53(9):807-808.

[2]王璞,王亚旭,王嘉伦,等.中药学专业方剂学教学改革问卷调查和分析[J].中医教育,2015,34(2):18-20.

[3]郑攀.《方剂学》教学改革的探索与体会[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1,19(2):135-136.

篇10

案例教学法是我院目前中医内科学教学过程中运用比较成熟,并且取得了较好临床效果的教学方法,经过多年的课堂教学、临床教学实践,笔者总结了我院多年来的案例教学的经验,内容涵盖了案例教学的开展时间、难易度选择、对象选择、案例教学形式、案例教学的具体运用过程,较为系统的阐述了中医内科学的案例教学法的运用。

关键词:

中医内科学;案例教学法;传统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指以案例作为教学材料,结合教学主题,通过讨论、问答等师生互动的教学过程,让学生了解与教学主题相关的概念或理论,并培养学生高层次能力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改变了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方式,采用一种以学生为教学主体,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探索性学习的开放型教学方式。由于案例教学法能够极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潜能,并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案例教学被认为是代表未来教育方向的成功教育模式[1]。我院在多年的中医内科学的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案例教学法,提高学生对于课堂教学的兴趣,并且在生动、真实的案例的分析过程中提高了自己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特将多年来实施案例教学的一些经验和方法与大家分享。

1何时开展案例教学

开展案例教学宜早不宜迟。根据我们的经验,对于低年级(本科1、2年级)不宜使用案例教学,由于此时学生们刚刚入学,没有较为系统的中医理论知识,突然进行案例教学会造成难度过大,学生们讨论热情低下等情况,因此,案例教学适宜在3、4年级中开始运用,此时学生们已经学习过中医基础理论、中药、方剂、中医诊断学等知识,此时开展案例教学有助于学生们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提高临床能力。而具体运用案例教学法的时间需要根据教学的进度适当的进行安排,可以在中医内科学开课后3周左右进行,此时,学生对中医内科学的基本理论及辨证方法、治疗原则都有了初步的认识,同时,在某些疾病的具体理法方药方面知识并不系统,适时的开展案例教学,有助于学生们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并且强化理论与临床实践的结合能力,通过生动的案例,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高涨,可以加快理论知识转化为应用能力的效率。

2教学案例如何选择

中医内科学的案例选择需要教师细心揣摩,并且对临床案例进行适当的加工设计。首先,案例的难易程度应当适当变化,开始阶段(12个学时左右),由于学生掌握中医内科学教学内容与基本知识尚少,开展案例分析的难度较大,此时的案例分析重点在病名的诊断、辨证分析方面,希望学生可以通过自己已有的理论知识进行分析,教师进行引导和点评。学习中期(40个学时后),就可以进行难度较大的案例分析,比如多个证型兼夹、舌脉症有一定矛盾、寒热错杂、虚实夹杂的案例,案例内容不要超越教学大纲,这样,学生可以运用已经掌握的知识进行分析,便于检查与督促他们学习。其次,案例的信息完整度很重要。一个优秀的教学案例,需要具有明确诱因、症状典型、兼证有特点、舌脉有一定代表性、整个诊疗过程清晰准确、检查结果完整全面、患者经过治疗后有明确的好转或恶化及转归。我院的中医内科学教学,要求案例教学的比例在80%以上,即绝大部分的中医内科疾病均以案例教学法为引导,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根据学情来进行案例的选编非常重要,对于案例教学的效果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如何分层次进行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的对象选择在前面已经提到,但是在中医内科学的教学过程中会有不同层次的学生,他们的教学大纲有所区别,因此,在案例教学中要握区分层次,具体对象具体分析。首先,针对教学对象的不同,案例体现的知识点、侧重点、点评的内容均要有所区别。本科生的案例教学,案例的重点内容应该是疾病的诊断、辨证分析内容,教学时重点在于引导学生们对于案例相关内容的发现和分析,案例内容尽量不要超过大纲范围,当然可以适当提高分析难度。本科生的案例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暴露他们基础知识、分析能力、遣方用药方面的不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较多可以发挥和讲解的知识点,并且各种问题可以在后续的课堂教学和案例教学中依次解决。硕士研究生的案例教学,基于研究生不同的临床经历,他们的案例教学重点在提高他们的临床理论分析能力、遣方用药能力、症候鉴别能力,知识内容可以超出大纲,多使用临床真实并且有难度的案例。硕士研究生的案例教学过程中可以看到他们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过程中时的局限性,有时考虑问题比较机械,不够灵活,这些问题在之后的教学过程中可以着重解决。

4如何进行案例教学

4.1案例选择及编写案例教学的最重要一环是案例的选择,一个好的案例,必须是病史、诱因、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齐备的案例,并且最好有多次的复诊,并且有转归的真实案例。这样的案例,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真实的感受到中医的临床实际疗效,并且从中感受到治疗的成就感。

4.2课堂案例教学形式大纲为本、案例为标,标本兼顾。课堂教学以教学大纲确定的知识点为主、案例的内容要尽量覆盖这些知识点。选择典型病例,帮助学生理解教学重点和难点,对如何对疾病进行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有初步的认识。案例可以出现在每个教学内容中,如诊断、病因病机、鉴别诊断、治疗、预后等,将案例用活,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案例的优势和特点,让学生根据案例来学习,案例即为线索,将各个知识点串联起来。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灵活选用案例引入法、课末案例分析等方法。案例引入法有许多不同形式:可以先出1个医案,让学生独立分析,然后教师进行分析评论,找出问题,讲解解决问题的方法,进一步讲解案例反映出来的知识点的内容并可以适当拓展。也可以先由教师讲解案例的形式与分析的过程,再给出案例进行分析,由教师审读、点评。课末案例分析是在课堂讲解结束之后进行的,可使用典型病案考核学生对重点内容理论掌握情况,也可使用具有一定难度的不典型病案,目的在于考核学生的采集临床资料、分析、综合、判断的能力。

4.3临床案例讨论以临床实际案例为案例来源,案例分析的重点在于对理论学习的总结和复习,真实的临床案例讨论,加深学生对该病或该类疾病的理解和认识,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设计时应注意紧贴临床,在临床真实病例的基础上略作加工、整理,要求学生对相关知识作答[2]。在进行临床案例讨论在课前先将病案提前发给学生,使学生有充足的时间查阅相关资料、进行思考。在讨论时,以临床病例为中心,问题为基础,启发学生研讨疾病的发病机理、演变过程、临床特点,掌握对此类疾病鉴别诊断的思路。在病例分析时先将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其他同学可以补充或纠错,在这一过程中加深对疾病的认识。与此同时,参考、借鉴学习其他同学的思考方式,有利于发挥朋辈学习的优点。

4.4临床病案考核作为教学医院,本科生有较多机会到临床科室进行见习、实习,在这个过程中,我院一直重视学生们对于理论知识在临床实践中的运用,我们在每次的见习、实习过程中均会挑选1~2个典型病例为学生讲解,并且让学生亲自到床边进行问诊、查体等,然后在示教室进行讨论、分析,并撰写病历和分析,“熟读王叔和,不如临证多”。案例教学的目的是为了临床实践,而临床是进行案例教学的最好环节。我院积极在临床教学过程中实行案例教学,学生在住院部、门诊见习、实习过程中,只要条件允许,我们都进行案例教学的实践。结合案例教学的特点,我们也进行了考核方式的改革,传统的考试重理论轻实践,重笔试轻操作,我们根据学生们在门诊、病房的表现,将案例分析的作业计入平时成绩,并且占到学期末总成绩的20%~30%。我们经过多年的实践认为,采用临床病案考核的方法,能较好地反映学生的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是比较好的形成性评价措施。

5总结

案例教学形式多样,不但可以增加学生们学习的兴趣,也提高了学生们综合运用中医学专业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及知识层次,选用不同的案例教学法,综合训练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分析综合能力以及医疗文书规范书写、表达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必须转变观念,关注将医学知识转化为临床能力的培养问题;将单一注重学科知识体系传承逐步转向知识与能力培养并重;关注在医学教育中培养高素质、创新型和实用型医学人才的科学性、有效性。这无形中对教师提高自身业务及教学素养起到了促进作用。多元化案例教学模式中,“教”和“学”双方达到了“双赢”。

参考文献

[1]刘晓燕,郭霞珍,马淑然.中医案例教学实现若干关键环节的探讨[J].中医教育,2006(25)1:2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