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审计策略范文

时间:2023-07-04 17:24:3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内部审计策略,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内部审计策略

篇1

关键词:高职院校;内部审计;探究策略

中图分类号:F239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5年12月21日

完善高职院校的内部审计制度对高职院校的发展意义深远。通过长期的努力,我国高职院校内部审计制度已日趋完善。但是我国高职院校对内部审计制度的开发起步较晚,经验不够丰富,缺乏科学的管理手段等问题,使我国高职院校的内部审计管理发展进程缓慢。毫无疑问,健全高职院校内部审计制度,探索内部审计管理策略是高职院校加强审计管理,提高审计建设,完善审计制度的紧迫任务。

一、高职院校内部审计的涵义

高职院校内部审计是通过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的独立监督,评价本校及所属单位的财务状况和经济管理有效性的过程。加强高职院校内部审计能够反映校内经济活动的真实性,提高校内经济行为的合法性,从而达到促进校内审计管理,提高高职院校综合管理能力的目的。

二、加强高职院校内部审计的重要性

(一)内部审计有利于营造高职院校民主的校园环境。高职院校作为我国教育发展与进步的重要标志,其严谨的办学作风,民主的政治氛围,和谐的校园环境都反映着我国教育的核心理念。高职院校内部审计使财务管理公开化、透明化,这是极大程度尊重广大教职工民益的表现。高职院校内部审计正是维护教职工个人权益,营造民主校园环境的有效手段。

(二)内部审计有利于促进我国教育审计制度的开展。为了促进高职院校内部审计的顺利开展,国家颁布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对高职院校内部审计工作进行监督管理。高职院校内部审计的有效实施也同样促进了我国教育审计制度的顺利开展。一方面高职院校内部审计促使审计法规的现实化、合理化;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内部审计保障了审计法规的有效执行。

(三)内部审计降低了高职院校的腐败现象,保证了资产安全。随着近年来高职院校经济案件的频繁发生,高职院校内部审计的实施迫在眉睫。高职院校的权利划分缺乏制约和平衡导致部分院校领导权力过于集中。高职院校内部审计是对管理进行内部监控,对经济进行强效综合治理,防患恶性经济犯罪,健全防腐体制的重要途径。只有进行彻底的管理,强化内部审计才能最大限度降低高职院校腐败现象,从而保障高职院校资金的有效使用,保障资产安全。

三、高职院校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

一直以来,国家教委对我国教育系统内部审计工作比较重视,并通过制定相关规定突出教育审计的作用与地位,完善内部审计管理,提升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规范内部审计程序,明确内部审计法律责任等。虽然我国高职院校在不断探究健全内部审计管理的措施,但是由于高职院校对内部审计缺少全面的、客观的、正确的认识。所以高职院校内部审计的设备资源、人员配备等方面都存在一些问题。

(一)高职院校对内部审计的认识不足。高职院校内部审计是推动高职院校发展的动力,因此高职院校必须正确认识内部审计的作用,才能不断健全内部审计管理。但高职院校的领导以及教职工对内部审计仍缺乏主观的、全面的认识。大部分高职院校普遍较为注重内部审计的监督特性,片面地认为审计就是对财务的强制性监督管理。所以相关部门的负责人难免产生抵触心理,从而忽略了内部审计的作用与潜在职能。高职院校领导必须高度重视内部审计的作用,客观分析内部审计的针对性与有效性,加强内部审计的管理与建设,提高教职工对内部审计的认识。

(二)高职院校对内部审计的重视不够。高职院校对内部审计的认识程度低导致了对内部审计实施的重视性不够。高职院校一直把丰富学生文化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经验、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为主要工作目标,而忽视院校内部审计的完善。实际上,高职院校内部审计是健全学校管理制度,规范高职院校经济管理的重要措施,高职院校只有具有完善的管理,雄厚的办学实力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存活与发展。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必须高度重视内部审计的重要性。

(三)高职院校内部审计方法落后。高职院校目前内部审计的发展水平不是很高,内部审计的方法主要以传统的财务审计为主线,缺少高级的绩效审核、管理审核等先进手段。传统的审计方式注重对资金的支出核算,而忽视事先预算的重要性及经济活动实施过程与绩效管理的有机结合。这种模式不利于高职院校对其经济活动的准确审计监控,也严重制约了高职院校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现代化的内部审计强调的是审计职能的转变,内部审计要服务于高职院校的管理机制,因此只有掌握先进的内部审核方法才能促进高职院校的平衡发展。

(四)高职院校内部审计人员专业素质有待提高。高职院校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主要以财务管理和经济管理为主,而内部审计需要工作人员要掌握财务支出、经济效益、基建维修、经济责任、预算决算和内控制度评审等方面的综合知识。内部审计要想顺利开展就必须要提高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这才能精确审计工作,减少审计失误,降低审计风险,提高高职院校内部审计质量。

四、高职院校内部审计策略探究

(一)以国家审计法律法规为依据,创造高职院校内部审计环境。目前,我国已经颁布了一系列关于高校审计的法律法规,并结合实际高校内部审计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法律法规,以保证为高职院校实行内部审计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因此,高职院校完全可以以法律为后盾,开展适合自己发展的内部审计管理。首先,高职院校要提高对内部审计的认识。高职院校想要不断健全内部审计制度离不开校领导及教职工对内部审计的充分认识,只有领导的大力支持,教职员工的积极贯彻才能为内部审计的实施创造和谐的环境;其次,高职院校要建立自己的内部审计监控组织。任何工作有效性的实现都需要完善的监督管理体制。高职院校涉及的部门多,自然更离不开审计监控组织的有效监督。

(二)提高审计人员专业素质,优化高职院校内部审计管理结构。高职院校的各级领导者要洁身自好,以清正廉洁的精神领导校审计人员强化内部审计,完善校管理体制。高职院校内部审计实施是否有序,开展是否顺利,一方面取决于内部审计管理结构是否规则清晰,权责明确;另一方面则取决于校领导的个人素养、道德观念和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而后者所占的比重更为突出。因此,高职院校各级领导要时刻坚持道德底线。审计人员要不断学习先进的审计技术与方法,提高自身的审计能力和职业素养。

(三)学习先进的内部审计方法,创新内部审计管理。正可谓“:活到老,学到老”。无论是个人还是单位组织都要坚持长足学习才能保证自己的不断成长。我国高职院校内部审计从起步时间就不占优势,因此高职院校要学习先进的内部审计方法,通过结合学校发展实际大胆创新,不断完善内部审计制度。

五、结语

高职院校内部审计的开展有其内在动力,提高高职院校经济水平管理、优化高职院校管理模式、突出高职院校管理特色等因素都是内部审计工作得以开展的必要条件。我国高职院校内部审计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完善,但各种客观因素的制约使高职院校必须高度重视内部审计策略的探索,使高职院校内部审计更好地服务于学校建设。

主要参考文献:

篇2

一、常州地区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的特点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民营经济的规模和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份额都在逐步扩大。民营经济的发展趋势说明民营经济的经营机制和管理体制是符合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其组织结构的设置和管理模式有许多可取之处。从最新调查的常州地区民营企业的情况看,设立内审机构,开展内审工作已成为一种好的态势,令人欣喜。根据对常州市区注册资本1000万元的11家民营企业调查,已经设立内审机构的就有5家,配备内审人员16名。国有企业改制为私营企业后,内审职能虽然受到一定影响,但总体上讲还占有一定的位置,表现在有的单位保留了原有的审计机构,有的单位把原本不是独立的内审机构设置为独立机构;有的单位配置了人员;还有的单位内审机构内审力量得到了加强.如江苏华夏农药有限公司、武进中天钢铁有限公司、江苏阳湖棉纺集团等在改制为民营企业后,都保留了内审机构。2001年10月侨俗集团有限公司改制时,从财务部门单独分开设立了审计部,并配备了专职人员。江苏新城集团公司财务与审计合署办公,设有4名专职人员负责基建预、决算审计工作①

目前常州民营企业内部审计有以下主要特点:

1.为强化管理自发开展内审工作。区别于国有大中型企业法定要求建立内部审计监督制度,虽然国家和政府对民营企业建立内部审计监督制度没有法定的要求,但民营企业为管理需要自发设立内审机构或配备内审人员,开展了内部审计工作。

2.开展内审工作的为一些大中型企业。这些民营企业大都是规模较大、经营状况良好、管理层次和幅度较复杂的企业,决策层对间接管理的下属控制线较长,需要通过专门的机构或人员实施控制职能。

3.内审工作与日常管理活动紧密联系,有的内审工作已经上升为企业的高层管理活动。与国家审计相比,企业内部审计除了监督控制外,还承担着日常的企业管理工作,如侨裕集团审计部门加强对公司资金运作过程和状况的审计,通过审计,分析资金使用效益是否与计划相一致,根据资金运动态判断资金的进行质量,协助领导进行科学的决策。江苏新城集团公司内审机构参与包括子公司经营目标、经济指标的制订,每季度对子公司经营状况进行事中审计,并及时反映审计情况,有针对性地提出建议,协助领导加强内部管理,确保了经营的有效性,使企业的经营活动朝着良性方向发展。

二、常州民营企业发展内部审计的现实意义

民营企业发展内部审计,关键在于正确理解内部审计价值,具体表现在内在价值、现实价值、潜在价值三个方面。

1、民营企业发展内部审计具有内在价值。所谓内在价值,是指企业内审机构存在的本身,对本企业特别是对所属单位具有约束力,能有效地促进企业加强自我约束,完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2、民营企业发展内部审计具有现实价值②。所谓现实价值,是指企业内审机构通过对本企业特别是对所属单位的审计监督,堵塞漏洞,挖掘企业内部潜力而实现的直接经济价值.

3、民营企业发展内部审计具有潜在价值。所谓潜在价值,是指企业内部审计机构针对被审计单位及所属部门生产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管理上的薄弱环节,提出加强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意见或建议,被企业管理当局或被审计单位采纳,而在以后期间内实现或逐步实现的、暂时难以用货币计量的价值。

三、常州民营企业发展内部审计的优势和局限性

1、民营企业发展内部审计的优势:企业内部审计贴近管理,熟悉情况,容易发现管理上的漏洞;企业内部审计的时间、方法、方式灵活,成本较低,可提高审计效果和审计效益;企业内部审计提出的处理意见和建议操作性强,能从根本上改善企业管理。

2、民营企业发展内部审计的局限性:企业利益与内部审计人员利益的一致性,会影响审计作用的发挥;复杂的人际关系,影响了内部审计工作的深入开展;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有限,限制了审计工作的深入开展。

四、常州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存在问题分析

通过对常州市统计局和审计局有关资料的研究和归纳,我认为目前民营企业发展内部审计主要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1、民营企业内部审计机构设置混乱常州民营企业内部审计设立之初,缺乏政府的指导和支持,以及法律法规的管理和约束。民营企业对内部审计的认识和需求尚处于一种非理性的阶段,是企业基于提高自身经营活动的效益性而做出的一种主动选择,因此缺少内在的发展动因。设置的内部审计机构并不规范,既有独立设置的,也有与财务或监察合并的;既有受董事会、监事会管制的,也有受总经理或总会计师领导的。内部审计机构形式多样,方法不同,工作随意性大,使整个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处于无序状态。

2、民营企业对内部审计存在认识上的差异。具体表现在:一是区域之间的差异。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在市区、武进等发达地段发展较好,大部分民营企业都设有内部审计机构,常规性的开展内部审计工作。但在一些经济欠发达的区域,民营企业内部审计仅处于萌芽阶段,甚至有的乡镇,目前尚未有民营企业设立独立的内部审计部门。二是企业之间的差异。同一地区同一层次的民营企业,有的很重视内部审计,将内部审计作为自己的左膀右臂,内部审计人员地位高、薪酬高;而有的却忽视内部审计,把内部审计看成是现代企业管理的一种时髦摆设,并没有真正发挥内部审计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更有甚者,有的根本就不知道企业应该设立内部审计机构。

3、民营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素质不高,审计手段落后一般民营企业大都采用家庭管理模式,审计工作作为核心部门更要有业主亲属主抓。这种管理模式严重制约了审计队伍的人才开发培养和更广泛的择优选聘,造成人员素质差,结构比较单一,缺乏专业技术、工程技术、物资管理等方面的专业人才。另外,虽然电子信息和通信技术在各个领域不断推广应用,但民营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对会计电算化还不太熟悉,许多审计工作还停留在传统手工查账的基础上,造成效率低下,准确性差,严重影响了审计工作的正常进行。

4、民营企业家族式管理模式对内部审计工作开展的制约民营企业大多依赖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家族网,靠家族的凝聚力逐渐发展起来的,往往用管理家族事务的方法管理企业,企业的命运实际上与家庭的利益捆绑在一起,管理制度中过分揉进了亲情的因素,削弱了企业管理者的制度意识,部分人员凭借特殊身份破坏企业规章制度的现象比比皆是,而且极为严重。内部审计部门的人员也由家族成员构成,素质不高,在审查时往往顾虑血缘关系,不能正确反映甚或背离企业目标,时有损害所有者利益的行为。因此,家族式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顺利进行。

五、完善发展常州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的策略

要解决常州民营企业内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必须提高内审工作的有效性,使其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有更大的生存空间。基于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和规定,本人认为可采取如下对策:

1、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模式选择根据常州民营企业组织形式不同,分别选择不同的内部审计机构,设置模式如下:

第一,对于小规模的民营企业可以实行内部审计外部化,即不设立内部审计机构,其内部审计工作可由会计师事务所来进行。这种聘请专业人员进行内部审计的模式,既可降低企业的内部审计成本,又能提高内部审计质量。但采用这种方式的企业需设立内部审计主管,以监督审计业务的执行,并起到沟通会计事务所和管理层之间的桥梁作用。

第二,对于实行公司制的大规模民营企业,可以实行双重内部审计机构模式。第一层次,通过审计委员会对管理层和董事会进行监督审计,对股东会负责。第二层次,在审计委员会下设内部审计机构,与经理层同级,帮助经理及时考核下级各职能部门的制度执行情况和管理层的日常经营管理活动。这种内部审计模式能较好的顺应公司制民营企业的特点,并充分体现了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利于内部审计人员顺利开展工作。

2、提高领导对内部审计的重视。内部审计是企业强化内部管理,完善自我约束机制和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的一个重要手段。随着市场化程度的加强,经营者要对投资者负责和承担风险的责任也增强,迫使企业领导者自发地转变内部审计理念,从“要我审计”转到“我要审计”,以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对改善经营管理,提高企业经营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和增加组织价值的作用。只有领导重视,内部审计工作才能真正服务于实现企业目标,民营企业的内部审计才能不断发展。

3、培养和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审计队伍,实现审计工作的现代化内部审计的工作人员要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提高民营企业审计人员的政策水平,使其不仅能熟练掌握审计技能,而且还应熟悉审计制度的规定,不断提高自己的审计工作能力。同时国家也要对民营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及职称等自身因素有具体的规范。内部审计人员素质、层次越高,其作为才能越大,内部审计的作用才能真正得到发挥。

4、优化审计环境,在审计重点的工作上实现新突破

审计作为一种社会行为,与社会的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法律环境和文化环境构成了审计存在和发展的方向。审计要发展必须有良好的环境。一方面审计机关、内部审计协会、企业领导要进一步营造内部审计的外部环境,确保审计的权威性。另外,内部审计机构和内部审计人员要进一步树立大局意识、中心意识、紧紧围绕企业工作大局,立足微观审计,着眼宏观服务,从机制上、体制上、制度上提出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紧紧围绕企业管理重点,积极开展调研,服务领导决策;紧紧围绕领导关心,群众瞩目的事情,开展对热点部门、焦点事件、重点问题的审计力度,做到审计重点与企业工作中心合拍,与群众利益合拍。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党和国家对民营企业发展不断鼓励和扶持,我国民营经济必将为繁荣市场、拉动供需、增加就业、增加财政收入发挥重要的作用。只要采取上述措施,真正有效落实,那么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一定会打开新局面,取得突出成绩,从而实现更高的目标。在发展过程中,民营企业只有正确认识和开展内部审计工作,使内部审计成为企业内部监督体系的主体,成为企业生存、发展不可缺乏的重要组成部分,使其充分发挥职能,真正改善企业经营管理,健全内部控制,实现企业资源优化配置,使其利国利民,也利于企业。

篇3

关键词:企业财务;审计;问题;策略

一、企业内部财务审计含义与重要性概述

(一)企业内部财务审计含义

企业内部财务审计是指由企业内部审计机构或审计人员依照国家的法律法规、企业的管理制度对企业及所属单位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的合法、合规、相关内控制度的健全、有效,以及财务信息的真实、正确进行审查和评价的独立的经济监督、评价活动。

(二)企业内部财务审计重要性分析

由笔者实际工作分析来看,企业内部财务审计具有以下方面重要性:第一,保证企业发展。企业内部财务审计工作地有效落实不仅可以使其确保生产经营中各项资金使用的合理性以及安全性,并且更能够在实时监督财务资金状况基础上规范生产经营活动,这样一来既能有效地避免资金滥用和浪费现象产生而保证自身经济效益,同时又可以促使借助于生产经营活动规范性确保企业发展有序性,从而为其实现健康稳定地发展打下坚实基础;第二,强化企业管理。进入新时期以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不断深入,我国企业在此背景下得到了极大程度地发展与进步,但这也造成了部分问题地产生,而通过开展企业内部财务审计工作,可以使得企业借助于生产经营中各项财务实时监督与管理来确保其活动规范性与合法性,这样一来有助于保障企业生产经营得到有效地管理。

二、企业内部财务审计中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内部财务审计职能定位有待提高

在新形势下,许多企业仍沿用传统的观念进行管理,没有设立独立的审计部门,只是把审计工作往财务会计方面的审计靠近,从而使审计职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因此,为了实现企业经营活动监督、统一管理的目标,提高审计职能定位势在必行。

(二)缺乏完善的审计管理体系

目前企业改革处于初级阶段,审计管理体系不够完善,企业内部审计部门职权、责任没有落实到位,从而使内部财务审计失去权威性,对管理秩序造成严重影响。其次,许多审计人员并没有对企业投资、筹资和资金运作情况进行审核,只是为企业提供一些简单的建议,没有真正参与到企业的重大战略决策当中,严重阻碍了审计管理目标的实现。

(三)内部财务审计缺乏执行力度

虽然有些企业建立了独立的财务审计部门、审计制度,但人员专业技能普遍偏低,进行审计工作时常常出现“马后炮”的现象,缺乏执行力度。因此,内部审计人员必须具备较强的专业能力、反应能力和敏锐度等,只有这样才能对企业活动的危害进行瞻远性预测并编制相应解决方案。

(四)内部财务审计独立性得不到发挥

进行财务审计时,由于一些企业领导没有意识到审计工作的重要性,没有授权财务审计,严重影响了审计工作的权威与效果。由于内部财务审计没有独立性,导致审计无法公正、客观。

三、企业内部财务审计中问题的应对策略

(一)准确定位企业内部财务审计职能

现代企业内部财务审计不应止步在简单的账务核查上,而是应该拓展审计管理的范围,准确审计职能定位。传统的审计职能主要以监督为主,无法满足现代企业管理的需求,因此审计职能要逐渐向服务导向型改变。新形势下的审计职能应能发散性思维,除了为企业的资产提供保护信息、防弊差错报告外,还要针对内部管理的缺陷提出措施、建议及评价。

(二)建立有效的企业内部财务审计组织机构体系

企业想要建立有效的内部财务审计组织机构体系,就要根据企业经营特点、经济条件等来选择适用的审计管理方式。常见的有:分散管理和集中统一控制两种,企业无论采用哪种管理方式都要强调制度权威、划分权责、进行科学的职务分工,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分权有度、授权有章、管理有序、集权有道”,从而实现企业规划和内部控制的共同发展。

(三)建立并完善内部财务审计工作机构、提升执行力度

专业性强的审计队伍有利于提高审计工作的执行力度,因此审计人员要不断学习、提升自身专业素养。其次,企业要优化组织架构,建立健全的财务内审制度,提高财务审计的强制性和权威性,为审计工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提供保障。

(四)提高企业内部财务审计的独立性

赋予内部财务审计工作独立性。企业应设置审计机构、引进技术、划分审计责任及授予权力、空间,保证财务审计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首先,企业领导应深化企业制度发展的需要,强调审计工作的重要性,让各部门、职工认识到开展审计工作的必要性,从而积极配合审计工作的进行。其次,企业领导还要带领全体员工正视审计工作、配合审查。但就目前的实施情况来看,虽然已有企业把审计工作纳入到发展规划当中,但执行力度普遍偏弱,这就需要领导带领全体员工站在全局的角度配合审计工作。最后,为了实现企业内部财务审计的独立性,无论是管理人员、各级领导都不能使用强令、授意或其它途径控制审计人员,要严格遵循审计管理规章制度。

(五)提升企业内部财务审计人员专业技术水平及综合素质

对企业内部财务审计工作来说,工作人员专业技术水平及综合素质高低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这项工作的成效,因而除了采取相应措施提升他们专业技术水平及综合素质就显得尤为必要。为此,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实践总结了以下几方面要点:首先,企业在内部财务审计人员招聘环节上除了要求应聘者学历达到一定要求及具备一定实际工作经验外,还需要对初选合格者开展笔试及面试这两个环节的严格考核,这样一来可以让企业招聘到一些具备真才实干的专业人才充实到财务审计队伍中去,进而为保障此项工作良好成效奠定基础。其次,针对现有财务审计人员专业技术水平及综合素质提升上。企业要充分结合内部财务审计工作实际,并搜集当前一些新方法与内容制定出针对性教育培训计划,随后组织财务审计人员开展培训。另外,为了充分调动出财务审计人员学习积极主动性,企业还应采取奖惩相结合的教育培训考核机制,即当他们培训完成后进行考核,并将成绩合格与否和他们绩效或奖金相挂钩,合格者可适当给予一定奖励,反之则扣罚。最后,企业还可以定期邀请相关专家或其它单位优秀财务审计人员举行交流学习活动,如此一来也有助于提升本公司内部财务审计人员专业技术水平及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赵永彬.如何对企业加强财务审计工作[J].财经界:学术,2010(5):155-155

篇4

【关键词】内部审计信息化审计系统

【中图分类号】F239

一、内部审计信息化的内涵

(一)内部审计信息化的含义

内部审计信息化是指内部审计组织以信息技术为手段,计划组织审计项目、实施审计计划的审计过程,以及确认审计风险和评价企业信息战略、优化组织运营,对组织运营的信息系统进行独立的、客观的咨询活动。它将企业的制度规章、企业经营活动、审计过程、企业管理等关于企业的一切经济行为信息化,并全部纳入到内部审计平台系统上,通过分析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等经济活动的信息化数据,实现对企业运营管理全面广泛的自动监控与自动预警,使内部审计能够在企业日常管理活动中更好地实现其职能、帮助企业管理层优化企业管理,从而不断增强企业竞争力。

(二)内部审计信息化的必然性

1.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是内部审计变革的时代要求。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计算机和网络通讯技术的发展,企业的生产运营越来越广泛地采用计算机、数据库等现代科技,企业管理也日益趋向于信息化。因此,内部审计想要在新时代和新环境下顺利开展工作,必须要紧扣时代脉搏,将内部审计工作融入信息化的发展,才能更好的发挥其作用。

2.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是内部审计本身发展的内在要求。要顺利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就必须解决内部审计的矛盾,其主要矛盾表现在工作数量和工作质量的矛盾,简单来说就是由于内部审计人员所掌握的资源有限,因此无法全面地监控整个企业的所有经营管理活动,导致内部审计的工作质量无法保证。所以,内部审计必须寻求新的出路,完善和发展,克服本身固有的缺陷,才能真正实现其价值。社会信息化的发展为内部审计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而信息化的嵌入和融合可以有效解决上述内部审计的工作矛盾。所以,内部审计信息化的发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或者说很大程度上克服内部审计的矛盾,推动其本身的变革、发展和完善。

3.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是优化企业管理的必然要求。正是由于上述时代的变革和内部审计本身的发展需求的存在,内部审计想要在这样的新环境下发挥优化企业管理等职能,就必须将其嵌入信息化建设。内部审计的信息化建设可以为企业的管理者和决策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助力其更好地履行受托责任,调整企业战略目标、优化企业生产经营、协助管理层进行全面管理,全方位地提高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二、内部审计信息化的机遇与挑战

(一)内部审计信息化面临的机遇

一是随着信息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与提高,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和诱导了内部审计的发展。信息技术和计算机网络已经逐渐成为了高效、便捷、效益的代名词,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重视信息化的建设,如果内部审计能够把握这个时代机遇,在结合传统内部审计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相信能得到巨大的进步。例如,内部审计人员可以运用计算机技术全面自动监控与自动预警,使企业管理者能够迅速采取相应的措施、优化企业管理。

二是由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越来越规范以及内部审计的作用日益凸显,内部审计的工作越来越受到企业管理层重视,相应的内部审计的投入所占的比重也越来越大。那么在新的审计环境中,信息化作为内部审计的发展趋势,相信其建设力度也将不断加大。

三是内部审计的人才培养体系不断完善、人才输入不断增加、专业人才能力不断提升,这也为内部审计的信息化提供了良好的机遇。而随着学校内部审计教育的普及和深入,企业对内部审计的加大投入丰富了人才培训体系,使得内部审计人才不断涌现,内部审计人员能力不断提高,内部审计也将会因为有力的人才支持不断进步、不断完善。

(二)内部审计信息化面临的挑战

一是由于内部审计信息化需要借助计算机网络开展审计工作,因此计算机网络本身的特性将会造成内部审计风险的复杂化、多样化。一方面,计算机风险容易被更改,而且更改后没有痕迹,所以会加大内部审计查找问题的难度,即检查风险增加。因此内部审计必须及时开展工作,及时发现问题、汇报问题,在最短的时间内解决问题,降低检查风险。另一方面,信息系统由于其本身的设计漏洞,导致内部审计不能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增加了控制风险。因此想要将内部审计信息化的作用发挥到极致,那么企业就必须加大投入,积极弥补系统漏洞,只有坚实的信息网络基础才能为内部审计的工作开展提供最有力的支撑,内部审计才能在此基础上实现其最大的价值。

二是在信息化的企业环境中,由于原来的纸质文件消失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程序化的数据处理,因而信息化加大了内部审计取证可靠性的难度。作为内部审计的工作人员想要查询业务凭证或者交易活动,不必再前往某部门查询纸质凭证,而是根据制度规定在计算机网络查询电子文档,虽然一方面方便了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但是另一方面为确保这样的工作流程顺利开展,就必须确保输入的业务文件具有较强的可靠性。另一方面审计人员如果想要获取相应的审计证据,不能再按照以前的传统模式来取证,而是必须要从动态的信息系统中获取相关的审计证据,想要确保内部审计获得的实时资料准确可靠,就必须保证资料的输入可靠,而这会受到企业整体计算机操作水平的影响,因此想要提高内部审计的工作质量,就必须提高企业整体人员的计算机操作水平。

三是由于内部审计信息化审计技术的方法复杂而且多样化,这就对审计员胜任能力提出了更大的考验。许多企业内部信息管理系统存在信息孤岛现象,信息沟通不通畅,管理条块被分裂成一块块,导致管理活动过程中出现脱节,成本、进度、质量信息反馈进度缓慢的情况,最终严重影响管理人员的决策效率和及时性。而随着企业信息化广泛深入的覆盖,管理条块分裂和信息孤岛现象逐渐弱化,但随之带来了内部审计的方法的复杂化和多样化,这使得对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想要将“信息化”在内部审计中合理运用并发挥最大的功效,而不是反而因为信息化审计技术的复杂化、多样化阻碍了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就必须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水平,与时俱进,顺应时代要求提升业务能力,才能正确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和职能。

三、内部审计信息化的发展策略

(一)抓好内部审计的制度建设

制度建设是内部审计工作开展的基础。现在许多的企业仅仅有一套空洞、模仿的制度,导致内部审计工作形同虚设或者效率、作用低下,只有建立一套真正符合企业实际情况以及能够适应新的审计环境的制度,并不断加以完善,工作的开展才能够做到有章可循,才能让内部审计的工作规范化,提高内部审计的工作效率和效益,真正发挥其职能。

(二)制定统一标准化工作体系

这里的标准化工作体系是指专门针对内部审计工作开展的标准化体系,是上述规章制度的具体化表现。具体如下:

一是在规章制定规范化和实用性的同时,具体的审计标准化工作体系也应建立和完善。审计的对象、操作流程、审计风险的防范以及后续应对措施,都应在标准化体系中做出明确的规范。

二是针对内部审计对象而言,为确保企业经济业务能够准确无误地为内部审计工作提供依据,必须规范业务信息化的操作。规范的经济业务信息化的操作流程,是进行内部审计的必要条件之一。例如,对于某采购业务活动,一方面应设计可以全面反映业务活动的表格,另一方面也要明确职责,在表格上应有对应经办人和填制人的信息,为后续内部审计的发现问题、整改问题明确责任人。

三是在标准化的工作体系中,应规范人员制度,包括人员准入、人员权限、人员责任和义务等内容。例如,业务的经办人应与系统填报的操作人分离,系统填报的操作人的权限不能包括内部审计工作者的权限,同时系统填报的操作人应对自己的工作内容负责。

(三)建立企业信息共享平台、内部审计信息化操作体系、企业管理系统

首先,应建立一个信息共享平台,包括财务审计信息化、经济合同审计信息化、经济业务审计信息化、大型项目审计信息化、审计技术信息化等模块,并利用计算机网络共享所有的信息。该信息共享平台可以反馈业务操作、通知公告、查阅企业文件、查询工程进度、进行学习交流等作用,因此搭建此信息共享平台,可以提高工作透明度、随时掌握工作进度、共享经验成果,更重要的是为内部审计信息化的操作提供了信息化的审计对象,提高内部审计工作的效率和效益,是开展信息化内部审计的基础和必要条件。

其次,在信息共享平台建设的基础上,应建立内部审计信息化操作体系,包括内部审计制度、内部审计目标、内部审计计划、内部审计实施、内部审计报告等模块。以信息共享平台的信息化内容为内部审计对象,依据内部审计制度、根据内部审计目标,进行内部审计,包括计划内部审计、实施内部审计、报告内部审计三个阶段。由于在信息化的审计环境下,内部审计人员借助计算机可以获得更多不同渠道、不同来源的大量数据,因此依据数据分析平台,内部审计不但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而且能够将内部审计过程覆盖到事前、事中和事后审计。

最后,内部审计的最终目标是助力企业更好地履行受托责任,调整企业战略目标、优化企业生产经营、协助企业全面管理,所以内部审计信息化应基于内部审计信息化体系,建立企业管理系统,包括审计专家系统、审计决策支持系统、人力资源系统、风险控制系统、文档管理系统等模块,创新了企业经营管理的方式,更好地为企业经营管理提供有力的支持。

所以,建设内部审计信息化的发展战略中最重要的一步是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内部审计信息化体系和企业管理系统,并逐渐实现三个平台的高度融合。

四、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内部审计信息化的实现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石化”)是一家集上中下游一体化、石油石化主业突出、拥有比较完备销售网络同时在境内外上市的股份制企业。中国石化是于2000年2月25日设立的股份制企业。它的167.8亿股H股股票于2000年10月18、19日分别在香港、纽约、伦敦三地交易所成功发行上市;2001年7月16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成功发行28亿股A股。中石化的内部审计建设一直走在前沿,建设水平高,受到了同行和社会的好评。

(一)内部审计信息化的制度建设

中国石化的内控制度覆盖了整个企业,自内部控制制度建立以来,中石化根据每年在内部审计工作执行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不断加以完善和补充,修订和更新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使得中石化的内部审计工作更加规范化和标准化。同时企业的内部审计理念从“要我内控”向“我要内控”转变,理念的转变使得内部审计工作自发地变革和改进,内部审计的发展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内部审计工作上了一个新台阶,公司透明度不断提高,获得了市场的好评,给其他的企业提供了借鉴。

(二)制定统一标准化工作体系

在制定统一的标准化工作体系方面,中石化建立了相关的内部审计工作规范,如《内部审计职业道德规范》、《内部审计通知书规范》、《内部审计证据规范》、《内部分析性复核规范》等。为内部审计工作提供了标准化的规定,使得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更加规范化,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效益,降低和防范了内部审计风险,不断完善的标准化体系给其他公司提供了更多的借鉴。

(三)内部审计信息化的平台建设

1.信息共享平台

如图1所示,中石化的信息共享平台主要包括石油勘探和开发、油品加工生产、油品销售、石油工程项目、审计技术信息化等内容,并利用计算机网络共享所有的经济业务信息。其中石油工程包括生产计划、生产营运、工程辅助决策、工程技术支持等。该信息共享平台可以反馈业务操作、通知公告、查阅企业文件、查询工程进度、进行学习交流,提高了工作透明度、随时掌握工作进度、共享经验成果,更重要的是为内部审计信息化的操作提供了信息化的审计对象,提高了工作的效率和效益,是信息化内部审计的基础和必要条件之一。

2.内部审计信息化操作体系

如图2所示,中石化内部审计信息化操作系统包括内部审计制度和工作标准、审计信息门户、审计统计报表、审计工作底稿系统、审计辅助查证系统、审计风险防范等模块。其中,审计信息门户主要是有关内部审计的信息化对象,通过总部门户的登录,可以在该系统上查阅相关的信息、文档;审计统计报表系统是业务填报者录入、业务审核人审核、计算机完成自动统计以及内部审计人员查询的系统,主要包括录入、审核、统计、汇总、上报和管理6个流程和模块;审计工作底稿系统是为内部审计工作开展专门设计和研发的一套文档,为内部审计工作提供了统一的模板,规范化了操作行为,提高了内部审计工作的效率,也提高了工作底稿的可阅读性,使得不同的内部审计人员可以相互查阅,提高了其利用率。审计辅助查证系统主要是针对财务管理系统的审计,查阅相关凭证、账表和财务指标,进行系统的分析,发现财务问题、汇报问题、解决问题,满足中石化的审计工作。

3.企业管理系统

如图3所示,企业管理系统包括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全面预算管理系统、合同管理系统、资金集中管理系统、客户关系管理系统、风险控制系统等。内部审计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为企业提出有效的优化管理建议,协助管理层有效地履行其受托责任以实现组织的目标,不断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中石化的企业管理系统即是针对这样的目标,运用以上系统提升其管理水平。

(四)取得的成绩

因中石化所处的行业、经营业务以及企业大力的投入等原因,中石化的内部审计信息化工作一直走在内部审计的前沿,创新了内部审计的流程管理等内容,受到了社会和同行的好评。其取得的成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是创新了审计工作流程的信息化,审计工作更加高效、规范和统一。按照中石化标准化业务体系之一的《内部审计工作方案规范》中指出,内部审计包括十个业务环节项目组成、审计前调查方案、审计实施方案、审计通知书、现场审计、审计报告、审计项目审理、审计决定书、跟踪落实整改情况、审计项目归档,并且这些操作流程都运用计算机技术开展,使得内部审计工作更加高效、规范和统一。

二是创新了实时监控和管理的内部审计工作。依赖计算机进行的内部审计工作,使得管理层可以在线了解每项工作业务的开展情况和开展程度,查阅电脑就可以及时了解,同时内部审计可以对全部流程和环境进行实时监控,并及时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了企业管理的水平和效率。

三是创新了企业的管理方式和模式,使得内部审计工作和企业的管理更加紧密。中石化的内部审计工作起步早、规模大、影响广,企业的管理层对内部审计有较强的关注度,因此内部审计信息化在组织管理中起到进一步推动了其发展、巩固了其地位的作用。另一方面内部审计信息化的建设使得企业的管理更加及时、高效,依靠内部审计的企业管理发挥着补课替代的作用,在管理中不断加强其地位,发挥其职能。

四是提高了办公效率,节省了企业的人力和物力。中石化的内部审计信息化系统可以实现所有经济活动的信息共享和交流、内部审计的过程和成果自动汇总和保存、系统可以及时发现问题,确保了审计数据的真实可靠,减少了重复录入的必要,节省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大大提高了内部审计的办公效率,让管理层对内部审计的关注需求不断增加。

五是明确了操作员和内部审计人员的责任和权限,提高了他们的责任意识。中石化的内部审计制度明确了每个业务环节的责任以及各人员的操作权限,使得各操作环节和各操作过程相互制约,例如业务的录入者与审核者分离,审计的工作者与业务录入者分离,这样的制度使得权责分离、明确权限,出了问题能够找到相应的责任人,提高了各人员的责任意识,从而促进内部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

五、结论

内部审计信息化表现出集成化、智能化和全程化的发展趋势。内部审计想要在新的审计环境下,发挥其“公司警察”的职能,就必须了解和把握社会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加大信息化建设的步伐。要实现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首先需要以客观性、效益性、重在应用、开放性、全员参与为原则,加大对软硬件等设备的投入,实现内部审计对象的信息化提供基础支持。其次应有明确的建设实施步骤,制定适合信息化发展的内部审计制度和标准化工作规范,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内部审计操作体系、企业管理系统三大平台,防范内部审计信息化的风险,提高领导对内部审计信息化的重视度、加大内部审计建设的投入,加大培养内部审计信息化人才力度、建设具备复合型知识的内部审计队伍。

主要参考文献:

[1]刘文汉.关于内部审计信息化的实务探究.财政监督[J].2014(02).46-49.

[2]黄友宾.内部审计信息化的发展现状及趋势.数字化用户[J]. 2013(11). 67-69.

[3]龚明.内部审计信息化发展的思索.审计月刊[J]. 2013(06).41-42

篇5

一、小微企业内部审计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按照内部审计之父索耶的定义,小微企业内部审计指对企业各项经营业务和内部管控进行客观、独立评价,以确认小微企业是否遵循公认的原则和程序,是否合乎管理规定和操作标准,资源利用是否高效经济,组织目标是否有效实现。内部审计的参照遵循依据有:国家政策法规、企业管理制度以及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制度,审计水平观测点则是信息真实、合法、合规、内控制度健全、有效。内部审计旨在是通过对小微企业资产负债、成本收益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的审计,从而有利于小微企业改进经营管理,逐步建立健全内控机制和自我约束机制。小微企业资本金少、组织规模小,业务范围窄,随时面对风险多变和激烈竞争的市场,市场环境迫使小微企业必须着手改善管理,将内部财务审计工作置于企业核心地位,管控风险、约束越轨、预防失范行为。小微企业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凭借审计行业的信息管理与分析软件工具,依托专业的技术和方法,经过全过程内部审计,能够预测风险并及时预警,评价风险并改进风险管理,控制风险、治理风险,使得小微企业从容应对市场风险、操作风险,从而保证其稳健应对“两高两难两门”:成本高、税负高;用工难、融资难;玻璃门、弹簧门。

二、小微企业内部审计的主要问题

(一)内部审计机构在企业处于弱势地位。

小微企业规模小,成本缩减、投入受限,所以组织机构精简、人员配备简单,少有专业内审机构与内审人员。管理者主要精力集中于日常生产与销售等常规事务,故其认识上存在偏差与短视,片面认为内部审计是企业内部的非增值环节,不能创造直接的经济效益,未能认识到内部审计在改善管理、风险控制、参与价值创造方面的积极作用。其实内部审计通过增加组织价值,能从根本上实现小微企业预设的组织目标,进而实现自身成长。而现实中小微企业内部审计要么全无设置、要么形同虚设。小微企业内部组织设计中没有赋予内审机构对同级财务部门、管理部门的监督权,在其业务管理流程中也未深度嵌入内部审计监督的制度设计。

(二)内部审计缺乏独立性、客观性。

独立即为“审计机构无阻碍地决定工作范围和无阻碍地完成工作的能力”,独立是内部审计的必要条件,也是保证内部审计效果和绩效的重要要求,独立程度的高低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审计综合职能的作用范围和实施效果。遵守独立性有助于达到客观性,审计机构独立是为了保证审计结果客观,独立是手段,客观是最终目标。内部审计部门提出的改进经营管理与流程控制的分析与建议是客观的,才能有助于现实组织目标,提升小微企业附加价值。小微企业的特殊组织结构与运作体制决定了其决策、管理、执行与监督高度融合,四位一体边界模糊,难以相互独立、相互制衡,既导致内部审计活动、审计人员失去独立性,又导致审计结论丧失客观性。实践中专业的审计技术和审计方法难以充分应用,大大减损了审理效果和效率,最终导致从查错防弊到验证财务报表的公允性、服务高层决策的内部审计目标都无从实现。

(三)企业内控机制薄弱,会计审计基础差。

小微企业极易从主观上简单化的进行成本—效益核算,千方百计减少人力物力投入,牺牲必要的“安全性、保障性”投入,导致财务管理基础薄弱;同时没有依照现代企业制度投入资源建设内控机制,内部监控管理也随之失去依凭、流于形式。

据不完全统计,三成以上小微企业财务清查、成本核算、财务收支审批等基本制度没有落实;没有执行不相容业务分离原则。会计制度执行非常不严格、不规范,会计操作随意性强、出入较大,很难做到账物相符、账账相符,会计基础工作及其薄弱,甚至个别小微企业至今从未建立明确的成本核算方法与制度。

此外内部审计长期受忽视,决策管理层认识存在严重偏差,内部审计部门往往附属于财务部门,既没有独立性,有没有权威性,导致内控机制软弱无力,低能无用。

(四)业者水平与素质普遍不高。

一般的现代中大型企业都是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因此传统的内部审计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降低成本而设计的。但是小微企业业主往往集投资者、经营者于一身,所有权与经营权的高度统一,这种企业运行模式势必给内部审计带来负面影响。大部分小微企业业主专业水平不高、缺乏现代财务管理意识,对审计理念和方法缺乏基本的理解和重视,又喜集权揽权,又致使其动辄越权行事,处处干预,监审不分,使得内部审计地位不显,作用不彰。

此外,由于小微企业的职业前景、薪酬待遇、劳保水平等方面社会认可程度低,其对优秀审计人员的吸引力远不如中大型企业。实践中小微企业内部审计人员普遍素质较低,专业知识与技能训练既系统又不扎实,基本的业务能力尚付阙如,这使得内部审计人员在实务操作中囿于能力,很难发现深层次问题。

三、改善小微企业内部审计的对策建议

(一) 转变观念,重塑内部审计的核心地位。

小微企业内部审计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业主,小微企业的投资人、管理人应重新发现内部审计对小微企业的贡献,尽管此种贡献往往是无形的、长期的且不可精确测量。在高度竞争且成本“过敏”的市场环境下,小微企业负责人应重塑内部审计的核心地位,充分发挥其检查、鉴证、评价职能,努力创造良好的内审

计工作环境,不断提高内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

(二)内审工作方式逐步标准化,实现独立性与客观性。

小微企业应学习行业服务机构如咨询管理公司走专业化、标准化、信息化道路,,建立标准 化内部审计体系,在企业内部开展综合审计业务,加强内部审计管理工具部署,适时利用IT工具、审计软件对财务报告和合规性审计进行自动分析,进行系统化、专业化的风险分析与识别。

在此基础上,小微企业坚持内审的独立性和客观性。在决定审计范围、开展工作及形成结论、汇报成果时不受干涉,这是独立性要求。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提出以下原则以确保客观性:(1)禁止内部审计师参与任何有可能影响其出具公允的评估结论的活动或关系;(2)防止内部审计师接受任何可能影响或假定会影响其职业判断的东西;(3)向内部审计师披露全部重要事实,确保审查不被歪曲。

(三)扩大内审风险管理职能,提升人员素质。

小微企业虽有船小好调头的优势,但面对内外部环境的高度不确定性,企业风险暴露、风险敞口仍大量存在。大中型企业惯有的资产流失、资源浪费和无效使用等现象在小微企业同样存在,财务信息不足、审计标准贯彻失败是其自身固有的风险积累点,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国家政策调整、消费者偏好变化等外部不可预知、不可克服的风险,迫切需要小微企业建立内部审计系统,扩大风险管理职能,用科学规范的方法来评估风险、改进风险治理。

小微企业成长性强,人员素质的不断提升应是重要的支撑因素。内部审计与风险管理岗位要求从业人员专业知识结构合理、综合素质全面,既能宏观掌控全局,又能微观剖析细节,因此内部审计成为准经理培养的重要步骤,审计师、风险官最有可能成为准经理的候选人。小微企业应通过内部审计与风险管理机制培养职业经理人,增强内部审计职位吸引力并进行有效的职业生涯培养。

(四)改进内审组织方式与手段。

促进内部审计职能组织由分散化向集中化转变。小微企业内部审计集中化有助于标准化的审计流程执行简单易行,同时有利于企业审计资源调度更加有效,也增加了内部审计独立性、权威性及方便小微企业负责人对内审的直接管控。

推进内部审计外部化。随着分工的细化与专业化,在小微企业内部部署所有需要的审计技术及资源变得既不可行又不经济,因此出现了许多企业从外部购买内部审计服务,服务仍在企业内部进行,同时并未完全放权给外部服务机构。内部审计外部化在降低成本、保持企业的合理规模、使得领导者专注于提升核心竞争力、加强质量控制与专业保障方面独具优势,从根本上可以提升组织价值、实现组织目标。

(五)内审向管理导向转型,最终增加企业价值。

小微企业内部审计不能局限于财务会计审查,应该扩展到管理运营的方方面面,将重心从传统的“查错防弊”转移到内部管理、决策上来。内审人员要实现角色转换,从传统的合规监控角色转向管理角色、服务角色。管理审计业务应成为未来内部审计的基本职责,促进内审重点由财务审计向管理审计转变,通过流程审查和系统分析来增强小微企业效率,确保对流程再造和结构的战略性塑造,实现内部审计职能的转型。

内部审计角色定位于提供独立、客观的鉴证和咨询服务,旨在增加价值并改进企业的经营。这就要求内部审计积极参与价值创造活动,尽管内部审计对价值创造的贡献往往是间接的,但其关注的焦点跃升至组织整体的层次,能从价值链整合来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促进合作,这就实质扩展了内部审计的价值。

参考文献:

[1]秦荣生.内部审计[M].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

[2]陈丹萍.我国内部审计管理现状与对策[J].审计研究.2007,(06).

[3]董华.基于公司治理的内部审计模式研究[J].财会研究. 2007,(07).

[4]黄晓曼.现代企业制度下内部审计的角色转换对公司治理的影响[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4,(06).

篇6

【关键词】内部审计;信息化;发展策略

引言

随着经济和时代的发展,对于会计工作,会计电算化已经逐渐代替了传统的手工操作。传统的审计方法、审计环境和审计手段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这也就给内部审计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那就是内部审计人员如何在复杂多变的经济条件下适应信息化,并且更好的发挥职能和作用。所以,内部审计信息化是一条必然的发展方向。

一、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发展概述

(一)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概述

1.审计信息化

审计信息化是指被审计对象进行财务工作和经营时,审计人员为了实现其审计目的,收集必要的审计证据,采取必要的审计程序,对企业的运营的合规性以及利用计算机以及网络生成的财务信息进行审计的工作。信息技术在经济金融领域的广泛应用,使审计环境和审计对象发生变化,作为经济监督重要组成部分的审计工作,必须进行变革,审汁作业方式必须与时俱进,全面实现审计信息化,才能有效解决我国审计力量薄弱与审计任务繁多之间的矛盾。

2.内部审计信息化

内部审计信息化广义地讲,是指内部审计组织以信息技术为手段,组织计划审计项目、实施审计的全过程,以及以确认审计风险或评价企业信息战略、优化组织运营为目标,对组织营运所依赖的信息系统进行独立的、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国内有观点认为内部审计信息化的内容包括两方面:一是以信息技术为手段开展内部审计工作的过程,即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二是指内部审计部门以组织的信息系统为对象,以风险评估或内部控制检查为手段,对该系统所产生会计信息的真实、合法性做出确认,或通过优化企业信息管理,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即信息系统审计。

(二)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发展必要性

1.是适应审计环境变化的必然要求

随着经济多元化和计算机的迅猛发展,企业各个方面都发生了较大变化,特别是企业信息化建设步伐加快。财务会计管理等软件趋于普及,企业确认客户订单,安排工厂生产,控制采购计划,财务账户处理等都由计算机软件自动完成。为了适应计算机软件新环境的变化,企业内部审计也只有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内部审计信息化,才能把审计人员从大量枯燥的工作中解脱出来,更好的实现企业内部审计的目标。

2.提高了内部审计的工作效率和质量

在以前的审计工作中,审计人员开展审计工作时大部分是手工操作。审计人员需要翻阅大量的纸质材料和文件。但是在信息化深入内部审计后,计算机的使用替代了审计人员了大部分手工操作。利用计算机进行资料的收集整理、信息传递、数据统计以及数据分析等等,大大减轻了审计人员的负担,也提高了内部审计的效率。

3.解决了审计力量和审计任务这一矛盾问题

过去,企业内部审计人员主要依靠详查法,审计人员逐一排查或者抽样检查堆积如山的各类凭证,报表等。在当前审计人员和审计力量相对薄弱时期,这一方法往往会造成审计成本增加,审计效率降低,审计工作质量低下等。加快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发展无疑可以提高审计效率,扩大审计工作范围,有效化解审计力量不足等问题。

4.适应了现阶段的审计体制改革和业务发展的内在要求

实现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可以积极开展绩效审计和风险导向审计,为企业实现价值增加并提高企业运作效率。绩效审计和风险导向审计具有一个最大的特点,通过计算机系统不断收集信息、指标评测、模型计算,得出全面、客观和科学的评估结果,以及及时的风险监测线索,这是传统的现场手工审计和审计人员的个人判断所无法完成的。

5.有助于强化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机制

首先,伴随企业信息化水平的提高,企业的内部控制机制正在不断更新。规章制度和操作方法有了新的内容,企业各个岗位,各个环节相互制约机制的形成,标志着贯穿于监督与管理全过程的相互制约的内部控制逐渐完成。同时,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对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一方面也可以加快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机制的构建。

二、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发展现状与不足

(一)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意识提高但认识程度仍然不够

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应用和“金审工程”的建设,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正逐步受到重视。但是现阶段,一些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领导和审计人员对内部审计信息化的重要性认识仍然不够,管理层不愿投入更多的金钱和人力建设内部审计信息化。缺乏对审计信息化发展的信息和远见,认为与其花费时间学习计算机信息化技术,不如用手工审计方法多完成一些审计任务,对审计信息化仍持观望的态度。

(二)现阶段中国缺乏统一的内部审计信息化的准则和标准

对于经济和计算机信息化的发展,审计在审计方法,审计环境和审计范围等方面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原先的内部审计的准则和标准已经不能适应内部审计信息化的要求,而关于内部审计信息化的准则和规范还没有出台,这就阻碍了内部审计信息化的进程。另外,如果内部审计人员对计算机知识缺乏足够的理解,以及不安全的数据采集方式可能会带来对企业机密与商业机密的泄露。

(三)缺少相应的内部审计信息化实践经验

我国内部审计信息化起步晚,所处的发展层次较低,审计实践较少,从而阻碍内部审计信息化发展的建设。从目前的实际情况看,研究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的理论性的东西相对不少,但是实用性、可操作性的东西并不多,且可以借鉴的经验相对匮乏。另外,许多正在开发研究的,或者已经研究出成果的审计软件,看似对内部审计工作很有帮助,但是实际上与审计工作应用差距还是较大的。

另一方面,我国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较高的往往是一些大型的国有企业,而其他类型的企业尤其是中小型企业如何建设发展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没有可供借鉴的经验。

(四)培养了一批审计人才但是信息化发展条件下的内部审计人才仍然缺乏

1.对计算机知识的掌握率不高

虽然全国审计机关都通过各种途径来推广审计计算机系统的应用,而且计算机知识较为丰富的大学生也给审计人员注入了新的血液。我国内部审计协会致力于推动国际内部审计的考试(CIA),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人才。但是应该看到的是,部分企业内部审计人员计算机水平仍然停留在较低的水平阶段。

2.能够熟练运用审计软件的人才较为匮乏

随着“金审工程”的逐步建设,审计署也着力于改进和开发原各特派办和地方审计机关开发并研制的审计软件,现阶段已形成了一系列较为成熟的审计应用软件。但是真正具有较高软件应用水平的人员仍然不多,大多数审计人员对软件的使用仅仅停留在表面和较为肤浅的应用程度上。

3.既精通财务审计知识又熟练掌握计算机信息的复合型人才缺乏

目前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比较单一,大多数审计人员对财务知识比较精通,但掌握的其他专业知识少之又少,尤其是计算机信息方面的知识。

三、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发展策略

(一)进一步提高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重要性的认识

需要进一步转变企业管理层和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观念,加大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的宣传力度,使企业上下全体都能正确认识内部审计信息化的重要性和发展的必然趋势。认识提高有助于建设内部审计信息化的审计环境,因而加快内部审计信息化的建设进程。

比如国家大力宣传“金审工程”,出台相关政策规定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的程度,对不同规模不同性质的企业各定下标准,对内部审计人员的考核增加计算机信息系统等,并每年进行计算机等方面知识后续教育和考核。

(二)制定科学完善的内部审计信息化的标准与规范

制定科学完善的内部审计信息化的准则与规范是内部审计信息化发展和实行的重要保障和坚强后盾。我国审计信息化制度并不规范,在审计信息化不断发展的前提下,审计信息化的规章制度也需要不断的细化和完善。制定《内部审计信息化指南》等,明确内部审计信息化具体要求。另外,在制定准则与规范时,我国需要结合中国国情并且吸收国外先进经验,制定出注重内部审计信息化概念,内部审计流程和内部审计人员资格等的标准与规范。

(三)建立内部审计的软件平台,提高审计软件的通用性和实用性

由国家审计部门组建专业团队,利用其计算机编程技术和相关审计知识,开发审计软件,并确保审计软件的实用性。同时应当考虑到审计工作的实际情况,并定期进行改进、完善和升级。另外,应当鼓励有实力开发软件的公司进行开发推广,尽快发展完善中国内部审计市场,在竞争中逐步完善。

(四)注重企业内部审计人才的培养工作

内部审计人才在内部审计信息化进程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1.加大对内部审计人员信息化建设的认识。一方面,注重加强对内部审计人员思想认识的教育和培训,使审计人员真正认识到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的重大意义,认识到内部审计信息化将给审计人员的自身素质和思维模式带来重大影响。

2.完善企业人才培训制度。可以一方面在审计小组中配备信息化审计专业人才负责审计技术难题,其他审计人员可以只精通学会审计软件的操作。另一方面,应当根据具体的审计问题,先学习信息系统问题,既可以节约时间也可以更加专业,掌握的更加牢靠。

3.企业可以拓宽用人范围。一方面应当加大对审计人员的培训,另一方面,可以对一些专业的人才可以聘用来为审计工作服务。另外,也可以采取激励措施来提高审计工作人员建设信息化的热情等。

(五)加强企业信息系统内部控制执行情况的检查

在内部审计信息化环境下,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措施可以极大的降低审计风险,所以内部审计人员应当利用自身优势,充分了解被审计单位信息系统基本情况以及相关控制措施,可以先通过实地观察、问卷调查、实施穿行测试等手段对被审计单位信息系统的一般控制进行测试,根据查出的问题来确认应用控制的审计重点。

结束语

计算机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迅猛发展,给金融经济等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和环节都带来了巨大变化。信息化的进程已经势不可挡,这给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信息化审计的发展是审计所需,信息化内部审计的发展也是企业内部审计所需。我们必须转变的审计理念是,仅在审计工作硬件的配置上符合信息化要求并不是内部审计的信息化,仅利用计算机实现数据的输出输入、数据存储也不是信息化,信息化是要利用计算机对数据资料的分析处理、对审计软件的合理利用等更高层次的审计电算化应用。如果做不到这些,内部审计信息化就无法促进内部审计对企业实现价值增值,从而只能增加审计成本和企业的投入。

虽然我国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已经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是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我们仍然需要对内部审计信息化不断的研究和完善,做好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各方面的准备,跟上经济和时代的发展,更充分的发挥企业内部审计的职能。

参考文献:

[1]时现.内部审计学[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9.

[2]瞿索函,伊微.信息化环境下高校内部审计的思考[J].经济师,2010(1):145-146.

[3]朱延海.邮政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的几点思考[J].现代邮政,2008(2):45-46.

[4]欧世意,李丹.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三江论坛,2011(4):33-36.

[5]张平风.关于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的探讨[J].财经界,2010(23):332.

[6]刘正军.信息化内部会计控制的内部审计对策[J].管理,2008:16.

[7]王春云.加强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的探讨[J].当代经济,2009(2):34-35.

[8]齐新利,剧杰,袁新.从内部审计的历史演变透视现代内部审计发展态势[J].广东审计,2003(1):

31-34.

[9]李晓林.对加快审计信息化建设的思考[J].科协论坛,2007(2):191.

[10]王春云.加强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的探讨[J].当代经济,2009(1):34-35.

[11]谭海云.内部审计信息化的优势[J].科技广角,2011(8):53-55.

[12]赵爱玲.ERP环境下的内部审计信息化嵌入问题探讨[J].审计月刊,2008(7):33-34.

[13]陈杰.内部审计信息化的思考[J].宁夏电力,2009:285-289.

[14]仲福英,赵永军.内部审计应对信息化发展策略探究[J].中国内部审计,2011(2):44-45.

[15]中国农业银行审计局武汉分局课题组.农业银行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农业银行武汉培训学院学报,2011(3).

[16]何克飞.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的新视野[J].当代经济,2011(12):10-11.

[17]曹燕,常京萍.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战略研究[J].会计之友,2010(10):52-53.

[18]高波.浅谈集团内部审计信息化发展[J].经济与管理,2010(2):88-89.

[19]满海艳.浅谈审计信息化的研究与实践[J].财会研究,2010(9):191.

[20]张英.浅议信息化环境下企业内部审计风险及对策[J].财会研究,2010(9):243.

[21]郑红艳.审计软件: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的助推器[J].辽宁经济,2009(8):92.

[22]王雪峰.审计信息化的建设与发展[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9(2):80-82.

篇7

关键词:企业;发展;内部审计

中图分类号:F239.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6)03-0079-01

近年来,我国企业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尤其是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之后,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有了新的发展空间,对于企业来说,改革和发展是十分重要的,但也具有一定的风险性,且随着时代的变迁,企业必须要提高自身管理水平才能够在市场站稳脚跟。

一、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对企业内部审计发展的认识不深

企业内部审计人员是增强整个企业内部控制的关键,是为企业领导层提供企业重要发展意见的顾问,但就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发展现状来看,多数企业领导层没有意识到企业内部审计发展的重要性,认为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只是负责在企业内部查错纠弊,或者将内部审计工作与纪检监察工作混淆。这样一来,企业领导层直接就将内部审计工作定位成了查处违法违规的工作,使得整个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偏离原有的工作定位,整个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根本得不到企业的重视。

2.对企业内部审计发展的设置不科学

通常来说,企业会为内部审计工作制定一个审计机构,并为其配备专业水平较高的审计人员,通过审计人员直接完成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但从企业内部审计机构的构成和设置模式来看,还存在着不合理、不科学的问题。首先,通过对企业内部审计机构的调查来看,目前只有不到20%的企业设定了专门的内部审计机构,并为其配备了高水平审计人员,其次,企业内部审计机构的直接管理人员是由企业经理或会计主管担当,并没有选取有经验、有实力的审计人员负责,最后,部分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是直接由企业董事会直接安排,没有真实性可言。

3.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管理较为落后

企业内部审计人员专业素质往往能够直接决定最终审计结果的质量,内部审计工作是一项高标准、极其严格的工作,要求内部审计人员具备较强的专业知识、工作能力,同时还要掌握财务管理、审计、会计、法律等相关知识。目前我国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管理较为落后主要是由以下几点引起:第一,企业内部审计人员数量与企业需求量不符;第二,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知识结构不稳定;第三,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后续培训工作没有得到支持;第四,企业对内部审计机构考核不合。

4.企业内部审计技术不合理

对于企业内部审计项目和企业内部审计对象、内容等缺乏系统的评价,尤其是只会采用经营分析、管理评审技术等,使得整个企业内部设计技术存在着不合理的问题,另外,由于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水平参差不齐,内部审计人员只能采取最简单的查账方式或者对财务支出进行分析,内部审计工作根本没有发挥其本身意义。

二、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发展问题的应对策略

1.提高对内部审计的认识

既然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关系着整个企业的发展,是作为帮助企业客观评价经营活动有效性和效率性而存在的,那么不同企业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自然而然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具体实施目标也会有所不同。要提高企业领导层对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认识,首先,应加强企业内部审计人员与企业领导层的交流,尤其是应该让企业领导层认识到内部审计工作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其次,在开展内部审计工作时要对企业发展目标进行结合,最后,要对企业体系有大致了解,这样才能实现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意义。

2.设置科学内部审计机构

设置科学的企业内部审计机构是帮助企业内部审计发展的关键,第一,选择一位有经验、有能力的直接负责人来负责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第二,内部审计机构要与企业领导层有着直接联系;第三,内部审计工作计划应与企业领导层商议和备案;第四,定期提交内部审计工作报告。

3.加强内部审计人员管理

内部审计人员作为内部审计工作发展的关键因素,自然要加强对内部审计人员的管理,第一,提高企业领导层对于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视度,尽早解决企业内部审计人员与企业需求量不符的问题;第二,及时引进复合型内部审计人才;第三,从内部审计机构中培养可造型审计人才;第四,安排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和内部审计咨询人员,并采用不同的管理方式进行管理。

4.改进内部审计流程技术

只有改进企业内部审计技术和改善企业内部审计流程,才能看到企业内部审计的可能性发展,首先,应建立完善的企业内部审计流程,并按照这一流程完成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其次,应及时培训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并让其尝试使用新技术和新方法来开展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最后,对新技术、新方法进行评价和研究,确定是否能够用于改进企业内部审计工作。

三、结语

虽然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但只要及时改进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技术流程,提高企业领导层对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认识和重视度,这样就能看到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未来发展可能性。

参考文献:

[1]崔飚.我国企业内部绩效审计存在问题及应对策略分析[J].会计之友,2011(16):82-85.

[2]雷红秀.论施工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J].财经界,2015(3):249.

篇8

关键词:高校后勤;内部审计;意义;策略

内部审计直接影响了高校的财务开支,若操作不当则会给学校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促进了高校内部结构改革的创新,后勤内部审计工作是当前需要积极关注与研究的焦点话题。

一、内部审计,服务教育工作

后勤部门的涉及到学校日常管理的各个方面,是向学生提供咨询服务的主要部门,高校领导积极重视后勤内部审计环节能给今后的教学体制改革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增值服务

后勤部门主要是服务于高校教育工作,重视内部审计能促进现有的资源实现优化配置,为学校领导、教师、学生创造出更多的增值服务。如:在内部审计结束后,学校领导可要求阅览审计结果,针对显现出来的问题进行思考研究,以更好的制定教学计划。

(二)风险评估

市场经济竞争程度日趋激烈,这使得高校日常管理运行中面临的风险也在增加。内部审计部门能够结合自身的性能特点,立足于眼下的社会环境来设置有效的风险评估机构,对学生将会面临的风险综合评估,以督促学校领导尽早采取相应的防范策略。

(三)监督效应

“资金运作”关系着高校的正常管理质量,但大部分校领导仅仅重视管理决策的制定,而忽略了监督措施的作用。内部审计则能弥补监督上的不足,开展内部审计能够尽早检查出一些违规行为,如:乱收费用、私设金库、偷税漏税等,发挥了良好的监督成效。

(四)维护权益

近年来,高校因教学费用不明而与学生出现的矛盾日趋激化,这些教学之外的问题严重损坏了学校自身的形象。通过内部审计环节在很大程度上维护了学校、学生双方面的利益,如:合同审计、物价审计、基建审计等,可明确各项费用,防止各类纠纷的出现[1]。

二、拓宽领域,提升审计质量

后勤内部审计队伍是高校教学水平提升的重要保障,为学校创造了诸多实用性的服务项目。为了让内部审计作用全面发挥,学校应结合实际情况逐渐拓宽内部审计领域,提供更加全面性、针对性、有效性的审计服务。

(一)质量第一,明细记录

“质量决定效率”,这是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必须时刻贯彻的理念,也是衡量高校后勤工作水平的重要指标。内部审计人员要把“质量”作为考核指标,从多个方面提升自己的审计质量。对审计时获得的资料信息明细记录,以供日后查询。

(二)放宽领域,优化服务

高校的内部审计不能仅仅局限于财务开支的资金管理,对于其它方面运用的资金也需要全面审核[2]。除了要把握教学费用外,还应该对服务性的设施给予关注,如:食堂、操场、图书馆等等。审计到的领域越广泛,内部审计的服务才会更加优越。

(三)终身学习,创造效率

良好的心态、心情是审计人员保证工作效率的基础,高校应需对内部审计队伍建设给予关注。一方面,需增强人员的实践技能,如:预算、核查等;另一方面,需增加人员的理论知识,如:法律、管理、计算机等都是要积极学习的。

三、借鉴经验,调整财务控制

财务控制是高校长期运行的关键,内部审计部门则要重点对资金实施控制管理。这不仅保障了各项资金落实到实际建设中,还能减少高校资金的浪费。后勤内部审计者要借鉴前人积累下来的经验,对财务控制环节进行优化调整。

(一)制度优先,改进核算

内部审计有序进行应依靠科学的制度,然后才能改进财务核算方法,让学校的财务得到全面控制。内部审计制度的编制要维持经营活动的正常开展,使得学校的财产能时刻处于安全状态,避免出现财务收支不明、项目资金丢失等严重问题。

(二)分配工作,明确职责

对于高校的后勤工作,国家教育部门指出了必须走社会化改革的道路,以正确引导学生树立先进的价值观念[3]。由于内部审计关系到高校多方面的内容,在审计时就需要对各人员的工作合理分配,以确定每个人需要担当的责任。

(三)信息披露,报告财务

信息披露是企业经营中常用的方式,将这一方法运用在学校的内部审计里再合适不过的。学校的财务部需配合审计部门开展工作,定期向学校领导出示有关的财务证明,如实反映学校的财务运行状况,这样才能为后勤服务提供保证。

四、结束语

国家财政部门对高校发展给予资金上的支持,但面对新时期的教育政策高校依旧遇到了不同的"新现象、新问题"。后勤内部审计方案的实施能够从客观角度认识到这一转变,且适时调整内部审计方案。

参考文献:

[1]祝君宇.探究高校后勤管理中内部审计的相关问题[J].现代经济,2009.

篇9

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工作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其一是内部审计工作的系统性,对于企业而言,内部审计工作是一项极其系统的工作,无论是内部审计工作的环境控制,还是企业审计人员采用的技术方式,都对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息息相关,因此,基于这种系统性,内部设计质量的控制工作需要从企业的不同层次乃至审计工作的不同环节着手。其二是内部审计工作的经济性,随着内部审计工作成本的提升,企业内部工作的审计效益也会不断上升,但当整个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达到某一临界点时,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效益的增长率会远低于预期,从而表现出与企业的成本价值不匹配,因此,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经济性迫使企业在内部审计成本和内部审计效益以及内部审计工作的总体质量三者之间找到平衡点,使得企业能够以较低的成本效益来保障内部审计工作的高质量。其三是内部审计工作的模糊性,同样是以交通企业为例,整个内部审计工作是基于《内部审计基本准则》所进行的,但由于交通企业的自身特点,各种工作所涉及到的内部审计工作往往具有一定差异,从而使得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工作的难度也因此而提升。

二、交通系统企业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存在问题及成因分析

(一)企业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环境不容乐观

交通系统企业作为社会经济的个体,整个经营状况是与内外界环境,包括整个市场经济发展情况,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情况、企业自身发展战略等因素息息相关的。但现阶段,以交通系统企业为代表的一系列企业所面对的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环境却不容乐观。在外部环境方面,随着市场竞争愈演愈烈,交通系统企业的业务量已有了显著增长,其相关的交易成本、交易金额也有了明显的变化,这就意味着整个交通系统企业对内部审计的需求已然达到了新的高度,内部审计工作也面临了更多的难题。在内部环境方面,由于我国交通系统企业一股独大等特殊情况的存在,整个监事和监事会受到企业章程中多数票表决权的制约,在审计监督方面难以发挥预期效果。再加之部分监事会的成员常年从事行政工作,对于企业的财务和经营状况还缺少专业性的认知,造成整个交通系统企业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存在难题.

(二)企业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组织机构不够合理

在保证独立性的前提下,内部审计的客观公正性才有了立足之根,但现阶段,内部审计机构与内部审计人员均从属于企业的状况使得整个企业内部部审计质量控制的组织机构的独立性严重无法得到保证,部分交通系统企业的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组织机构甚至成为了企业领导的个人意志的体现。例如部分企业将内部审计机构与财务部门甚至是监察部门合并设立,部分企业让财务管理人员兼职内部审计工作,这些情况都使得内部审计人员乃至组织机构的独立性受到了严重影响,相关的客观公正性更是无从谈起。再加之现阶段交通系统对于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工作还缺乏的控制机制,大部分的交通系统企业往往不能够按照证监会的要求设立专门的审计委员会,或是设立的审计委员会形同虚构,亦造成审计工作的质量无法保证。

(三)企业内部审计人员能力与审计工作未能匹配

对于一名交通系统企业优秀的审计人员而言,较长的从业经验,扎实的专业能力是基础,相关的金融学、管理学以及人际交往能力亦是不可或缺。但现阶段,我国国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具体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是复合型人才缺乏,大部分交通系统企业的审计人员往往在知识结构上存在单一性,虽然具备了一定的专业知识,但对于其它相关的管理学科未能涉猎,造成在审计工作面临综合性问题时缺乏有效的解决方案。其二是职业道德欠佳,部分交通系统企业的内部审计人员往往会出于不同原因对内部审计进行主观评价,违反了内部审计所秉承的客观、公正等基本原则。其三是交通系统企业的内部审计人员所采用内部审计方法相较于发达国家而言还较为落后,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的迅速发展,我国的企业环境已经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而有来了巨大的改变,但我国的大部分交通系统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仍然是基于账目基础审计工作而建立的,相较于发达国家交通系统企业基于风险导向所建立的审计工作而言,往往缺少有效的风险管控措施,不利于企业实施长期战略目标的实施。

(四)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缺乏规范性

我国交通系统企业内部审计工作规范性的缺乏体现在多个方面,其一是相关内部审计部门所制定的相关规章制度不够健全,很多交通系统企业在展开内部审计工作时,整个事前计划———事中控制———事后复核的审计工作链尚未形成,不仅缺乏有效的审计工作底稿制定工作,甚至连后期的报告审计复核工作都有待健全,这就造成了企业因规章制度不完成所引起的审计风险大大加大。其二是企业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标准还有待健全,就我国现阶段的审计体系而言,内部审计工作相较于国家审计工作和社会审计工作仍然处于交易水准。虽然国家已经出台了部分审计质量控制的相关管理方法,对于审计责任的承担、质量控制条款的规定、审计报告公告制度的建立做出了详尽的规定,但由于缺乏强制的措施来规定相关的审计人员执行,对于违反相关规定的审计人员也缺乏具体的惩罚措施,进而造成了内部审计质量难以提升。其三是内部审计规范体系建设不够成熟,现阶段的内部审计工作偏向于对内部审计法律、内部审计职业道德和内部审计准则的相关建设,导致企业在执行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时,缺乏有效的标准作为指南。

三、交通系统企业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策略阐述

(一)优化我国企业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环境

我国交通系统企业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环境优化工作需要国家、企业、社会公众三方面的共同努力。在企业内部环境的优化上,企业可以连同内部审计协会、注册会计师协会等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相关部分,进一步对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中出现的违法乱纪事件予以惩处,从而提升整个企业的职业环境。同时,我国的交通系统企业也可部分借鉴国外交通系统企业的做法,设立专门的审计委员会的方式以加强企业内部审计的监督工作,保障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与权威性。在外部环境下,考虑到社会公众往往因缺乏相关知识对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了解深,造成企业在实际执行相关工作时会面临社会公众的阻碍。基于此,交通企业可以借助网络、报刊等媒体,进一步扩大对内部审计的宣传力度,努力让不同群体对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有进一步的了解,让我国交通系统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在民众的认可和支持下有更长足的进步。

(二)改善企业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组织机构

正如上文中所论述的,内部审计机构在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有着重要意义,审计学家劳伦斯亦曾说过,组织机构和人员的独立性是企业提高内部审计工作中的重要基础。考虑到我国目前交通系统企业的管理现状以及整个市场经济体系的发展状况,我国企业可考虑借鉴西方发达国家部审计机构的设置方式,采用内部审计机构双向报告制度,其核心在于业务上除去审计委员会所实行的必要监督工作以外,还需要面临管理当局和董事会的双重监督,这就使得整个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的信息渠道始终畅通,更是使得不同层次的需要能够借助不同的管理方式予以满足。但需要注意的是,交通系统企业在采取内部审计机构双向报告制度时,还需要保证所设立的内部审计机构能够在保障企业的经济责任基础上,对各职能部门实施有效的控制和监督工作。只有基于此,内部审计机构双向报告制度的优势才能够得到有效发挥,企业内部审计质量工作亦才能得到有效控制。

(三)提高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综合能力

为了提高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综合能力,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其一是建立起内部审计从业资格的考核制度,例如规定取得注册会计师资格的人员方能参加企业的审计任务,具有一定实践经验后并通过内部审计协会负责颁发的相关资格考试后,方能参与企业内部审计的相关工作。其二是加强对内部审计人员的后续教育工作,由于内部审计标准和相关技术随着经济体系的发展也在不断的革新,故为了保障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综合能力能够与内部审计工作的高要求相匹配,内部审计协会可考虑让内部审计人员在执业期间参加一定次数的单位内部相关培训和审计工作研究项目,并采用技术资格认定的方式保障其实施效率。企业亦需要为内部审计人员的后续教育工作提供合适的学习环境,以保障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综合能力能够在工作过程中不断提升。

(四)完善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相关标准

考虑到我国内部审计准则体系与当前内部审计工作规范性的缺乏,完善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相关标准已成为大势所趋。在当前全球化进程不断前行的浪潮下,我国内部审计协会的内部审计准则的制定需要与我国交通系统企业具体的发展情况相匹配,可考虑在已有的《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和《内部审计职业道德规范》的基础上,对包括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准则、内部人员后续教育准备、内部审计具体工作职责在内的一系列规章制度予以完善,确保其能够对我国交通系统企业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工作起到优异的推动作用。而另一方面,建立和完善相关的善内部审计质量责任追究制度同样对于企业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工作的不完善有着重要的改进作用,也只有正确明了企业各层次人员所承担的责任,才能有效实施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工作。企业借助内部审计质量责任追究制度,不仅可以帮助企业内部审计人员了解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重要性,降低了因人为因素带来的审计风险,而且对违规的内部审计人员实施了相关的责任惩处工作,帮助企业更好地完善后续的质量控制工作。需要注意的是,相关的交通系统企业在发挥内部审计质量责任追究制度中的惩戒作用的同时,也应当把握好具体的惩戒力度,避免挫伤内部审计人员的积极性使得质量追究工作适得其反。

四、结语

篇10

关键词:企业;发展;内部审计

近年来,我国企业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尤其是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之后,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有了新的发展空间,对于企业来说,改革和发展是十分重要的,但也具有一定的风险性,且随着时代的变迁,企业必须要提高自身管理水平才能够在市场站稳脚跟。

一、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对企业内部审计发展的认识不深

企业内部审计人员是增强整个企业内部控制的关键,是为企业领导层提供企业重要发展意见的顾问,但就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发展现状来看,多数企业领导层没有意识到企业内部审计发展的重要性,认为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只是负责在企业内部查错纠弊,或者将内部审计工作与纪检监察工作混淆。这样一来,企业领导层直接就将内部审计工作定位成了查处违法违规的工作,使得整个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偏离原有的工作定位,整个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根本得不到企业的重视。

2.对企业内部审计发展的设置不科学

通常来说,企业会为内部审计工作制定一个审计机构,并为其配备专业水平较高的审计人员,通过审计人员直接完成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但从企业内部审计机构的构成和设置模式来看,还存在着不合理、不科学的问题。首先,通过对企业内部审计机构的调查来看,目前只有不到20%的企业设定了专门的内部审计机构,并为其配备了高水平审计人员,其次,企业内部审计机构的直接管理人员是由企业经理或会计主管担当,并没有选取有经验、有实力的审计人员负责,最后,部分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是直接由企业董事会直接安排,没有真实性可言。

3.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管理较为落后

企业内部审计人员专业素质往往能够直接决定最终审计结果的质量,内部审计工作是一项高标准、极其严格的工作,要求内部审计人员具备较强的专业知识、工作能力,同时还要掌握财务管理、审计、会计、法律等相关知识。目前我国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管理较为落后主要是由以下几点引起:第一,企业内部审计人员数量与企业需求量不符;第二,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知识结构不稳定;第三,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后续培训工作没有得到支持;第四,企业对内部审计机构考核不合。

4.企业内部审计技术不合理

对于企业内部审计项目和企业内部审计对象、内容等缺乏系统的评价,尤其是只会采用经营分析、管理评审技术等,使得整个企业内部设计技术存在着不合理的问题,另外,由于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水平参差不齐,内部审计人员只能采取最简单的查账方式或者对财务支出进行分析,内部审计工作根本没有发挥其本身意义。

二、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发展问题的应对策略

1.提高对内部审计的认识

既然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关系着整个企业的发展,是作为帮助企业客观评价经营活动有效性和效率性而存在的,那么不同企业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自然而然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具体实施目标也会有所不同。要提高企业领导层对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认识,首先,应加强企业内部审计人员与企业领导层的交流,尤其是应该让企业领导层认识到内部审计工作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其次,在开展内部审计工作时要对企业发展目标进行结合,最后,要对企业体系有大致了解,这样才能实现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意义。

2.设置科学内部审计机构

设置科学的企业内部审计机构是帮助企业内部审计发展的关键,第一,选择一位有经验、有能力的直接负责人来负责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第二,内部审计机构要与企业领导层有着直接联系;第三,内部审计工作计划应与企业领导层商议和备案;第四,定期提交内部审计工作报告。

3.加强内部审计人员管理

内部审计人员作为内部审计工作发展的关键因素,自然要加强对内部审计人员的管理,第一,提高企业领导层对于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视度,尽早解决企业内部审计人员与企业需求量不符的问题;第二,及时引进复合型内部审计人才;第三,从内部审计机构中培养可造型审计人才;第四,安排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和内部审计咨询人员,并采用不同的管理方式进行管理。

4.改进内部审计流程技术

只有改进企业内部审计技术和改善企业内部审计流程,才能看到企业内部审计的可能性发展,首先,应建立完善的企业内部审计流程,并按照这一流程完成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其次,应及时培训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并让其尝试使用新技术和新方法来开展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最后,对新技术、新方法进行评价和研究,确定是否能够用于改进企业内部审计工作。

三、结语

虽然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但只要及时改进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技术流程,提高企业领导层对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认识和重视度,这样就能看到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未来发展可能性。

参考文献:

[1]崔飚.我国企业内部绩效审计存在问题及应对策略分析[J].会计之友,2011(16):82-85.

[2]雷红秀.论施工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J].财经界,2015(3):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