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管理体制范文

时间:2023-07-04 17:24:3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行政管理体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行政管理体制

篇1

关键词: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挑战;优化对策;公众参与;电子政务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提高,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也在陆续推进,其中主要包括管理体制和管理职能等方面。相关管理措施的出台,不仅有效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还能更好服务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推动社会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对各项工作有效开展产生积极作用。但目前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仍然面临一些挑战,需要采取改进和优化对策。文章将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分析,并提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优化对策,希望能为实际工作有效开展提供借鉴。

一、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面临的挑战

改革开放以来,为更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也陆续推进。其中关键的内容包括政府职能转变、推进依法行政的法律和制度建设、推动行政管理方式创新、进行政府决策机构改革等内容。目前这些工作已经取得重要进展,在提高政府服务水平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但目前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仍然面临以下几个方面的挑战。

1.政府职能转变

政府职能转变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主要包括精简机构设置,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体制,并明确政府职能应该在经济调整、公共服务和监督管理等方面。虽然目前这方面已经取得较大进步,但仍然存在不到位的情况,机构设置有待进一步调整和优化,其经济调整职能,监督管理方面仍然存在不足,需要采取措施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2.公众参与机制

在政府重大决策和项目安排方面,不仅要让政府制定有效方案,提高决策的科学性与合理性,还要调动公众参与热情。将决策和项目向外公开,让广大公众积极参与决策,提出意见和建议,促进决策方案改进和完善。但一些地方对该问题不重视,公众参与机制不完善,在政府重大决策时,很多公众未能有效参与项目之中,对相关工作开展可能带来不利影响。

3.电子政务建设推行

电子政务建设也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有利于提高行政机关办事效率,为各项决策提供支撑和保障。目前电子政务建设虽然取得一定进展,但仍然存在不足,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存在不足,对提高行政机关办事效率带来不利影响。

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优化对策

为应对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面临的挑战,提高工作水平,结合当前新情况和新问题,笔者认为今后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改进和完善措施。

1.注重转变

政府职能新常态下,为有效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应该结合新形势和新需要,从根本上推动政府部门的职能转变,提高服务效率。要将不需要政府管理的事项从其职能中剥离,避免机构冗杂,结构设置不合理现象出现。依据政府部门的经济调节职能,结合行政管理工作需要,对政府部门的职能明确界定。同时还要结合行政管理工作基本情况和实际需要,将政府部门的各项职能分解落实到相关部门,明确工作人员职责,让他们有效履行职责,促进行政管理部门工作效率提升。要转变行政管理方式,优化和调整行政管理程序,适当减少管理层次,密切上下级部门之间的联系,促进行政管理工作效率提升,更好适应新情况和新需要。

2.优化政府组织结构

根据新常态和新需要,落实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充分了解当地区域特点,实现政府组织结构优化,有效满足政府部门日常工作需要,并制定有机统一的行政管理体制。根据行政管理单位基层人员编制与机构设置现状,对当地行政管理单位的机构设置进行优化和调整,合理设置工作人员,并落实责任制。结合当地工业、交通运输部门、特色产业、经济发展等内容,进一步优化政府组织结构,提高政府机构设置的合理性,推动行政管理创新发展。

3.健全公众参与机制行政管理单位

在涉及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干部任免、重大项目安排、大额资金使用时,应该重视基层调研工作。并广泛听取公众意见,进行民意调查,收集相关的数据信息资料,由领导班子进行集体讨论,避免决策盲目性。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应该进行社会公示和听证,听取广大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同时进行技术论证,技术咨询和决策评估,认真听取各方意见和建议,促进决策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提升。明确决策主体责任,推行行政问责制,建立纠错机制,减少甚至避免决策失误,让广大公众有效参与各项决策之中,促进行政管理水平提升。

4.推行政府政务公开

实行政务公开,推行民主管理,保障广大民众的知情权,进而将政务公开范围和程度提升到新高度。除涉及国家秘密、商业机密、个人隐私的内容,其它政务信息应该向社会公开,接受广大群众监督,改进行政部门的作风,促进管理工作水平有效提升。重点公开政府部门不正之风,容易滋生腐败环节,与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内容也要公开,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也要公开,保证广大群众监督权,改进政府部门的作风。

5.推进电子政务建设

推动政府部门上网工程建设,实行电子政务,从而有效提升政府部门工作效率。重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让政府部门快捷、高效的履行职责,提高政府部门工作透明度,有效提升工作水平和服务质量。另外还要改革行政审批,减少审批环节,以方便人们生活为出发点,提高审批工作效率。并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健全公共服务设施,更好满足人们日常生活需要。

三、结束语

为推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顺利进行,提高服务效率和服务水平,增强人们的满意度,应该结合实际工作需要,有针对性的采取改进和完善对策。从而更好适应新情况,激发工作人员热情,优化组织结构,提高行政管理单位的服务水平,提高人们的满意度和服务质量。

参考文献

[1]李莉.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进展与面临的挑战分析[J].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4,(3):393-394.

[2]王一程.中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面临的挑战[J].政治学研究,2006,(3):1-7.

[3]陈世香.大部制视角下地方政府文化管理体制改革进程及其挑战[J].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10,(5):38-48.

篇2

关键词:简政放权;高校行政管理体制;学术权力;行政权力

目前,一些高校面临办学自主权落实不到位、高校与政府的关系不协调、社会经济发展与高校教育活动联系不紧密等问题,因此,高校行政管理体制的“简政放权”已成为高校改革的主要方向,也是推动高校“双一流”建设的必经之路。同时,多个省份的教育厅也制定、颁布了高等教育领域简政放权的相关指导文件,高校办学的自主性大为增强。在此背景下,高校如何提升管理效率、提升办学水平成为备受关注的问题。

一、现阶段高校行政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学术权力行政化

高校大部分资源都掌握在行政管理部门,内部权力多集中在行政群体,学术群体的正常权力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束缚和压制[1]。与此同时,行政人员越来越热衷于参与职称评定、课题申报、教学任务、科研工作等学术事务,学术组织无法行使学术自主权,造成学术权力行政化,这就严重制约了高校的有序发展。

(二)组织运行效率低

简政放权背景下,高校二级管理结构逐渐成形,一些日常性的管理事务逐渐由基层院系包揽,无形中增加了广大教职员工肩上的压力。如今,各大高校招生数量逐年递增,各种考核评估和材料申报工作日趋烦琐,加大了学校管理工作压力。由于院系一级管理的工作重心大多放在教学方面,行政管理人手相对不足,很多事务不能在第一时间得到处理,造成组织运行效率下滑。

(三)人事管理机制不健全

目前,高校在人事管理制度方面存在一些问题,特别是在职级设置、编制管理、用人机制等方面的问题较为突出。多年以来,高校在人事管理制度方面一直沿用政府机关管理模式,虽然在选拔、引进、辞退和评选人才等方面都履行严格的人事管理程序,但是缺乏相应的人才退出机制,不少教职员工都抱有一定的“铁饭碗”心理,严重缺乏工作自主性和创造性[2]。此外,高校的人事管理分配机制僵化,没能充分考虑学校自身的实际情况,导致人力资源得不到充分有效的利用,高度控制、僵化的人事管理制度也对高校教育与社会的衔接造成了严重影响,导致高校活力不足。

二、简政放权视角下高校行政管理体制的优化策略

(一)妥善处理党、政、学之间的关系

首先,学校应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明确划分党委和校长的职责权限,利用权力清单的形式使权责关系更趋规范、具体、法治。其次,正确处理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的关系。高校在加强行政管理的前提下,也要逐渐地将行政事务从学术事务中剥离开来,彰显高校以学术为主的办学原则和特色,凸显学术人员在高校发展中的主导作用。最后,完善高校章程治校机制。高校应依法制定章程,章程应当切合学校实际,并明确赋予其法定地位,还应定期对章程执行情况进行检查,以章程统领高校的治理体系。

(二)优化内部管理组织结构

第一,精简组织机构。高校应大力推动组织机构改革,提高组织运作效率。在此基础上,高校还应加快行政机构设置的统一化、精简化,把管理职能相似、业务相近的部门整合,并通过合理设置机构、结构性调整,使高校后勤、机关和教辅单位的职能责任、机构设置更加合理。第二,科学处理院系与学校的关系。高校主要从大方向上把握学校发展的战略、规划等,学院承担科研和教学职责,系重点负责学术管理,落实科研和教学目标。院系级教学单位要不断优化工作流程,并采取与之配套的机构设置,妥善解决机构扁平化与垂直化之间的矛盾。

(三)加快人事管理体制改革

在学校人事管理方面,高校应全面落实自主权,结合自身战略定位和发展实际管理人力资源,按照实际情况制定和调整学校内部组织岗位设置、机构设置、考核评价和人员聘用等有关的制度和政策,构建灵活的、动态的人员调整和人才流动机制。对于高校人力资源配置和机构编制管理方式,可推行教职员工岗位聘任制和教师分类管理制度,还要加强职业化导向,积极探索不同类型职员的发展通道[3]。

三、结语

在简政放权视角下,高校要通过妥善处理党、政、学间关系、优化内部管理组织结构、加快人事管理体制改革等措施不断优化行政管理工作,提升高校行政管理工作水平,使高校行政管理工作更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问卷调查组.简政放权:高校有哪些期盼[N].中国教育报,2014-05-04(9).

篇3

关键词:行政管理体制 创新 问题分析

1.对当前行政管理体制进行创新的意义和必要性

行政管理的概念主要是指国家的行政机关正常行驶宪法赋予的国家权力,并依据宪法及其他法律管理国家事务、公共事务以及行政机关的内部事务,在这一过程中的管理行为称之为行政管理。行政管理体制则是保证行政管理工作有效开展的制度保障,所以,想要实现行政管理高效化,就要对当前的行政管理体制进行创新,使行政管理体制适应当前的社会发展趋势,使行政管理体制促进社会的整体发展。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行政管理制度已经成为了国家存在的重要制度,对于我国而言,要想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建设小康社会,就要不断创新行政管理体制,发挥行政管理体制的积极作用。

2.我们在对行政管理体制进行创新的时候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

由于行政管理体制的特殊性,我们既要对其进行有效创新,又要保证其创新符合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实际,同时还要保证其创新在国家的总体掌握之下。所以,我们在对行政管理体制进行创新的时候,必须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2.1对行政管理体制进行创新,需要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

无论是国家还是政府,根本的发展方针都是为人民服务,都是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为目的,这就决定了在对行政管理体制进行创新的时候,我们需要遵循以人为本的创新原则。行政管理体制创新是一个持续的过程,我们一定要有清晰的创新原则,要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

2.2对行政管理体制进行创新,需要突出政府职能

行政管理体制创新,主要是针对政府部门而言的,因此在对行政管理体制进行创新的时候,我们必须要明确政府的职能和权力,在创新的过程中,突出政府的职能作用,使行政管理体制创新目的性更强,使整个行政管理创新过程能够凸显政府的地位,明确政府的权力和责任。

2.3对行政管理体制进行创新,政府在分权放权的时候要注意尺度

在对行政管理体制进行创新的过程中,会明确政府的权力和责任,会对一些领域的政府权力进行分解和下放,保证整个社会和谐高效发展。但是在政府分权放权的过程中,我们必须要慎重,必须要注意分权放权的尺度,既要发挥行政管理体制创新的作用,又要保证政府的权力在有效控制之中。

3.对行政管理体制进行创新的手段和措施

通过对目前行政管理体制创新的案例分析后发现,对行政管理体制进行创新的时候,我们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采取具体的创新手段和措施:

3.1对目前的行政管理理念进行创新,增强政府的公共服务意识

在我国,长期以来受到计划经济的影响,人们对于政府的行政管理理念相对滞后,没有形成良好的政府行政管理理念。而我国实行市场经济以来,社会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社会对政府的行政管理理念和需求都产生了变化。所以,我们要加强对行政管理理念的创新和引导,并增强政府的公共服务意识,保证政府能够为社会为人民更好的服务。

3.2对目前的行政管理审批制度进行创新,促进审批制度改革

政府行政管理的一项重要职能就是对一些社会事务履行审批的权力,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事务会越来越多,完全依赖政府的审批,不但会增加政府的负担,也会使政府的行政管理机构不断扩大,最终降低总体效率。所以,我们要对目前的行政管理审批制度进行创新,促进审批制度改革。

3.3对目前的行政管理方式进行创新,促进政务制度改革

行政管理体制创新的目的就是改革行政管理方式,使政府的行政管理能够更加高效更加多元化,从目前的行政管理创新情况来看,对行政管理方式的创新势在必行,通过创新行政管理方式,极大的促进了政府制度改革,使政府的工作效率大大提高,有效满足了社会需要,提升了政府形象。

4.行政管理体制创新中的问题分析

虽然我们采取了积极的措施对行政管理体制进行了有效创新,但是受到社会发展和政府管理职能的限制,行政管理体制创新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4.1行政管理体制创新,在公共服务体系和公共财政服务体系建设上还存在欠缺

目前我国的行政管理体制,对于公共事务的改革力度还不够,在构建公共服务体系和公共财政服务体系的时候,还存在着过分依赖政府的现象,从根本上说,就是行政管理体制创新没有有效的发动全社会的力量参与进来,由此导致了在公共服务体系和公共财政服务体系建设上还存在一定的欠缺。

4.2行政管理体制创新,政府管理的监督作用需要进一步加强

行政管理体制创新是为了政府能更好的行使自己的权力,并保证权力在行使的过程中,能够得到社会的有效监督,发挥权力的正面作用,简单的说就是为人民群众更多的谋福利。但是在目前行政管理体制创新中,政府管理的监督作用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和加强,做到权为民所用。

4.3行政管理体制创新,营造的创新氛围和发展环境还有进一步提高的空间

我们创新行政管理体制的目的,就是要营造社会管理创新的氛围,使整个社会的具有良好的发展环境,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从实际的行政管理体制创新情况来看,创新氛围和发展环境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只有如此,才能发挥行政管理体制创新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中医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战略

我国中医药发展的总体目标是2015年完成中医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实现中医药的全面发展。随着中医药事业的快速发展,中医药对国家发展和社会稳定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医药在发展过程中,还需要不断完善管理体制,实现中医药事业的快速发展。

一、我国中医药发展现状分析

随着中医药的快速发展,中医药的优势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中被发挥出来。如今,中医药机构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健全行政管理体制,服务能力显著提升。如:在汶川大地震中,中医药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十一五”期间提出了中医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方案,“十二五”期间,国家和相关部门对中医药的发展给予了高度重视,并提出了“坚持中西医结合”的发展理念,深化中医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指明了中医药的发展方向,明确了中医药的发展目标。党和国家为中医药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营造了良好的气氛和环境,并加大了中医药行政制度改革方面的资金投入,为中医药的改革提供了资金保障。在中医药快速发展的同时,中医药发展过程中的问题也日益突显。目前,我国中医药的优势并未得到充分发挥,服务能力还有待提高,还无法满足人们对中医药的新需求。中医药在治疗和预防疑难疾病方面的技术成效并不显著,中医药工作人员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社会对中医药的认知度还不够高。除此之外,我国中医药缺乏专业人才,严重阻碍了中医药的发展。偏远地区的中医药基础设施不足,工作基础相对薄弱,无法满足中医药发展的需求。目前,我国中医药行政管理制度的改革比其他方面的改革进度缓慢,这也是中医药管理部门必须重视的问题。

二、我国中医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战略分析

1.创新中医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方法

要想对中医药行政管理体制进行深化改革,相关部门必须坚持正确合理的改革方式。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中医药也得到了迅猛发展,中医药管理部门认识到了行政管理体制深化改革的重要性,对行政制度进行改革,提高自身的行政管理能力。要想保证中医药行政管理制度深化改革的合理性,中医药管理部门就必须充分了解中医药的发展现状,结合中医药的发展现状,合理的制定行政改革方案,推动中医药的发展。在中医药发展的过程中,国家应该加强对中医药的调控,完善中医药发展机制,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原则,统筹规划。在新的中医药行政管理体制下,确定中医药发展的目标,创新中医药发展模式。

2.明确中医药行政体制改革的目标

中医药行政管理制度深化改革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相关部门一定要明确责任,合理决策。目前,我国中医药行政管理制度的改革比其他方面的改革进度缓慢,主要原因是医药部门没有明确行政管理制度深化改革的目标,改革过于盲目,管理缺乏目的性,改革深化过于形式化。如今,我国中医药行政管理部门法律不够健全,行政管理缺乏政策保障。要想推动中医药行政管理体制的深化改革,国家必须不断建立和完善中医药行政管理制度改革相关的法律法规,为中医药行政制度的改革提供政策保障。我国中医药行政体制改革具有长期性的特点,行政体制改革必须把多种因素结合起来,比如:要考虑到国家政策对中医药行政体制改革的影响、社会经济发展对中医药行政体制改革的影响等等,只有降低外界因素对中医药行政体制改革的影响才能推动行政体制改革的开展。

3.加强中医药人员培训

在我国中医药行政管理体制深化改革的过程中,相关部门无法把理论研究和指导结合在一起,过于注重理论研究,忽略了指导的重要性,导致行政体制改革先天不足。除此之外,中医药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对中医药行政体制改革成效有很大影响。要想推动中医药行政体制改革,就必须加强中医药人员的培训,不断提高中医药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中医药管理部门可以联合当地政府成立中医药培训基地,加强中医药知识的培训,丰富培训手段,创新培训模式,壮大中医药人员队伍,为中医药行政体制改革奠定基础。

4.中西医相结合

中医药是我国的瑰宝,对国家发展和社会稳定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实践表明,中医药和西医都有其自身的优势,可以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在中医药行政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国家出台了《中医药行政体制改革的意见》,明确了我国中医药行政体制改革目标。政府和相关部门也加大了扶持中医药行政体制改革的力度,中医药得到了更多人的肯定和鼓励。《中医药行政体制改革的意见》提出,在深化中医药行政体制改革过程中,要把中医药和西医相结合,进而推动中医药的快速发展。

三、结语

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对国家发展和社会稳定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从中医药发展现状可以看出,传统的中医药行政体制已经无法满足中医药的发展需求。如今,中医药行政管理体制必须不断深化改革,才能满足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需求。要想对中医药行政管理体制进行深化改革,相关部门必须坚持正确合理的改革方式,创新改革模式。要想推进中医药行政体制改革,还必须明确中医药行政体制改革的目标,避免出现盲目改革的现象。在中医药行政体制改革的过程中,还要把中医药和西医结合起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璀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构建研究[D].齐鲁工业大学,2013.

[2] 王本兵.我国城镇化发展的制度创新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

[3] 郭平.我国公办大学内部治理结构研究[D].西南大学,2012.

篇5

[关键词]高校行政管理;体系创新;教学质量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12.177

[中图分类号]G64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6)12-0-02

时代的进步与发展让高校教育进一步开放,从而促进了传统高校行政管理工作向现代化管理方式的转型。传统高校行政管理体制暴露出诸多弊端,不利于校园秩序的稳固和教学质量的提升,不利于学生的未来发展和成长。高校行政管理作为一项重要的制度体系,只有采用有效的措施和手段来全方位提升各部门的积极性和热情,才能不断整合学校资源,促使学校各项工作顺利完成,促进教学过程的顺利开展。

1 高校行政管理体制创新的必要性分析

1.1 促进高校管理与社会发展的融合

随着高等教育的开放性不断加强,高校教育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提升空间。对于高校行政管理体系创新来说,能够直接深化高校教学改革,提升人才的竞争优势,更好地提升学生未来发展潜能。从长远来看,在未来的几年中,高校将面临生源短缺、招生竞争加剧等问题,为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必须不断促进高校管理与社会发展的整合。总而言之,高校作为与社会化发展直接对接的窗口,必须不断实现行政管理体制创新改革,为学生发展铸就蓝图。

1.2 保证高校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

纪律是成功的保证,对于高校教学来说,要想从根本上保证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就必须积极推进高校行政管理体制的创新,为正常的教学活动提供环境支撑。面对越来越开放的高校校园,各类思潮和文化形态涌入学生的视野和大脑,导致他们出现思想异化、行为失控等问题,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教学质量的下降,不利于帮助学生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中去。而通过高校行政管理体系创新,来对教学行为进行有效控制,能够促进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

2 高校行政管理体系建设中现存的问题

2.1 行政权力泛化,挤占学术权力

行政权力的泛化降低了行政管理质量,导致学术权力被大大缩减,从而降低了教学效果。在教学管理过程中,行政权力的泛化让很多教师的业务诉求、合理意见等无法得到有效地解决和采纳,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行政管理的有效性。高校作为学术研究的重要场所,必须以学术研究、专业教育为主,而行政权力的泛滥存在致使学术权力没有决定权,不利于学生综合水平的提升,在根本上阻碍了学术的创新与发展。

2.2 服务职能缺失,管理效率较低

高校行政管理体系建设中服务职能缺失,管理效率较低,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高校行政管理质量和效果。服务意识、服务质量是高校行政管理体系的灵魂所在,作为重要的育人场所,一切教育管理活动都应该以受教育者为中心,不断解决师生的教学需求,从根本上提升高校的教育效果。然而在目前我国高校行政管理过程中,机构结构过于庞大、管理方式手段单一、服务意识淡薄、服务效率低下等问题层出不穷,不利于高校行政管理质量提升。

2.3 过程控制严格,降低教师动力

高校是教育的主要场所,强化教学质量、提升教师能力和创新素质应该成为教育的重点和难点。实现必要的高校行政管理体系创新与改革对于教学质量提升有重要影响作用,但目前很多高校对此进行了过于规范化的管理,导致具体约束规制和评价体系过于繁杂,缺乏教师活动空间。高校管理体系它包括多方面的内容,涉及教学、科研、育人、社会服务等方方面面,并且对于每一个工作细节也进行严格地约束和管制,这在很大程度上遏制了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利于他们主观动力的提升,容易造成急功近利短时效应的出现,这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学目标的实现。

2.4 行政管理市场化程度不高

高校行政教育管理市场化程度不高,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教育质量的下降。多元化时代的到来,让高校教育更加自由化、开放化,这种教学发展趋势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与社会市场化发展的对接。然而,高校的形成管理体制创新却没能反映市场化需求,导致与市场化发展断层。特别是在当今社会,随着社会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高校后勤服务越来越成为高校行政管理的重要方面,但由于高校行政管理市场化程度不高,阻断了与市场化发展的联系,从而让学校的后勤服务依旧处于一种较为落后的状态,体现出较强的封闭性,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行政管理秩序,不利于从根本上提升高校的教育水平,阻碍了学生未来的长远发展和进步。

3 促进高校行政管理体制创新的措施

3.1 完善二级院系管理工作机制,提升管理主动性

完善高校二级院系管理工作机制,不断提升管理者的主动性,有效促进高校行政管理体制的创新与发展。具体到实践中,应该从两个方面着手和实践。第一,要推进校院两级管理,有效均衡高校工作的重心,不断规范和健全二级学院内部管理制度,推进民主决策制度的建立,对涉及教职工切身利益等的问题进行明确考虑和思考;充分重视学术研讨工作的开展,创新学术管理体系,有效进行专业建设、教学科研活动创新,这对于不断提升教学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促进意义。第二,下放财务管理权,对于党和国家的各项财经政策、法规制度都进行有效的管理和监督,严格审核年度经费等问题,形成相对来说较为规范化的审计制度,同时还要根据学校的教学情况来编制学院年度财务预算方案和业务经费支出预算方案等。总而言之,要想从根本上提升高校行政管理体制的创新与实践,就必须不断完善二级学院管理机制。

3.2 营造人性、和谐的高校行政管理环境

营造人性、和谐的高校行政管理环境,保证行政管理制度的可实践性和可操作性。从根本上来说,高校是人才汇集的重要场所,要想推动教学质量提升,就必须以提升师生的主观动力为核心依据和工作前提,这主要取决于两个重要方面。第一,高校教育组织应该体现独立化的特点,高校教育的自由性和开放性,要求教师工作环境、组织氛围都具有一定的自由性,这个过程主要依赖教师的自我约束作用来实现。第二,高校的教育必然要体现创新的特质,大学教师的工作应该是充满挑战和创新的,在教学的时候,他们的灵感、思想、思维得到了有效激发,有利于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因此,必须将以人为本的观念落实到高校行政管理中去,保证管理秩序的人性化和自由化,有效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和主观动力,这对于不断提升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3.3 促进高校行政管理市场化发展和进步

促进高校行政管理市场化发展和进步,应该成为高校行政管理体制创新的主要依据和重要方向。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是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断结合时代化发展要求来对后勤保障体系进行必要创新,能够有效提升高校行政管理效果,从而不断为学生未来成长和发展铺就道路。善于打破目前高校管理中的落后性和封闭性,鼓励相关的社会企业竞争,拓宽高校后勤服务市场。只有巧妙地结合社会力量和资金来提升高校行政管理服务,才能不断规范高校管理质量,这对于促进高校行政管理创新有着重要的促进意义。总之,对于高校来说,时刻促进合作经营、多元投资模式的形成,不仅能优化高校行政管理体系,同时还能加快高校后勤企业化进程,促进高校与社会市场的有机融合,为高校各项秩序的有效建立打下坚实基础。

3.4 实现对高校行政管理质量的监督与考核

实现对高校行政管理质量的监督与考核,对于不断促进高校行政管理体制的创新有着无比重要的促进意义。对于高校行政体系管理来说,应积极推行两级管理,保证高校管理权限下移,同时更要对二级院系的绩效进行严格而明确的考核,保证制度和体系的完整性。首先,在进行考核的时候,应保证内容的完整性和考核方式的多元化,从二级院系工作的完成情况、工作细致与否、工作质量等方面来进行有效监督和管理,通过科学化的方式来对之进行有效的管理和考核。其次,对于高校行政管理质量监督与考核来说,应保证监督方式的灵活性,只要二级院系的相关工作能够顺利完成,就不应该过分干涉他们的工作方式,而是要给予工作人员足够的空间和机会来进行调整,提升他们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第三,对于高校行政管理质量监督与考核来说,应该给二级学院放权,但这并不意味着允许其权力过分夸大,而是要结合具体的情况来进行有效的引导和组织,发挥高校行政管理体系的约束作用,调动二级院系的工作热情和工作积极性,从而稳定高校工作秩序,为学生未来成长和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4 结 语

高校行政管理制度的改革和创新,在根本上决定了高校教学管理秩序的稳定与否,培育了教学管理者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素质,从客观上为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打下了坚实基础。有效促进高校行政管理体制的创新实践,不断完善二级院系管理工作机制,提升管理者的主动性;营造人性化、和谐化的高校行政管理环境、促进高校行政管理市场化发展和进步;实现对高校行政管理质量的监督与考核,从这些角度来对高校行政管理体制进行创新,保证整个管理制度和体系的完整性,不断促进高校教学秩序的稳定,为学生的健康和成长创造有利条件。

主要参考文献

[1]花长友.高校内部管理体制创新的理论与模式[D].南京:河海大学,2002.

[2]李小芬.新形势下高校行政管理体制创新研究[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9(7).

[3]朱泳轶,郑岚.高校行政人员管理机制创新研究[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2014(1).

[4]林力.简论高校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创新[J].赤峰学院学报,2010(6).

[5]黄晔凯.我国高校服务型行政建设研究[D].南京: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5.

[6]刘胡敏.新形势下高校行政管理体制创新研究[J].科学中国人,2015(6).

[7]刘诗波.高校行政管理中的反馈机制研究[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 ,2006.

[8]曾艳.我国高校行政管理效率评价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 2013.

[9]郝贵昌.高校行政管理中的绩效管理研究[D].兰州:兰州大学 ,2010.

[10]胡冠中. 我国高校行政管理人员专业化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 ,2009.

[11]牛亚芳.高校行政管理伦理失范及对策研究[D].西安:长安大学 2010.

[12]张亚靖.我国高校行政管理干部绩效考核研究[D].秦皇岛:燕山大学, 2010.

篇6

关键词: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探讨

一、对过去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反思

在当今的社会当中,人们对于行政体制的改革已经逐渐的有了新的认识,据调查结果显示,自从1982年开始,我国就已经有过五次大规模的行政体制改革模式,每一次的改革对于政府和人民来说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和内涵。但是每一次的改革和变更都有着一定的相同之处,就是每一次的改革都是由上一次的继续和发展,每一次的改革对于人民和政府都有着一定的重要作用。在过去一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时候都伴有人员增减的现象,但是多数的时候都是在减员。但是最关键的是权力格局和权力关系的重新调整和分配。

二、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难点

(一)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成为制约各项改革的突破口。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改革方式和改革突破口,近些年来,我国对于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非常重视,因为行政体制改革与各项改革的整体性和配套性都非常强,并且也伴随着很大的难度问题。行政管理体制不仅仅关系到经济体制的改革,还关系到政治体制的改革,无论从哪一个方面去看,行政体制的改革都具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综合各个方面可以知道,行政体制的改革在政府制度的改革当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如果行政体制改革不到位,则会影响着各种的改革制度和改革体制,对于其他的改革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二)人民群众对公共服务的需求越来越高。从调查的结果显示来看,近些年人们对于行政服务的管理越来越重视,随着人们对于行政管理制度认识的不断加深,我国有关部门也将不同城乡之间的发展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和掌握。但是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目前行政部门的改革力度还是受到一些因素的限制,例如资金方面的限制,很多时候政府部门由于没有足够的资金去进行投资和建设,造成一些政策的无法实施。这就会导致人们在思想上和所要期待的期望值形成巨大的反差。

三、加快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主要途径

(一)在改革战略的谋划上,应注重系统思维与问题意识的统一。在改革战略的谋划问题上,笔者建议有关部门一定要注重现实问题与实际问题之间的整合。这一工程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和配套性,需要有关人员去对其进行深入的调查和研究才能够制定出最终适合人民长期发展的战略和目标。除此之外,在制定改革战略谋划的方面,注重系统思维与问题意识的统一性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无论是解决任何一个问题都离不开探讨与实践的相结合。

(二)在改革的任务部署上,应注重长期目标与近期重点的统一。在改革任务的部署上,设立一定时期的目标是必要的也是首要的先决条件。无论是想要实施怎样的长期目标,有关人员都应该对目标进行细分,这样就会将远期的目标划分为几个小的目标,有助于去完成和实践。这样的话能够满足于人们对于目标的期盼和盼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在不断的历史探索当中,行政制度会时刻的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民主政治体制建立和完善的整个历史时期。创造各种条件让人民群众和广大公务员自下而上广泛参与改革。

(三)在改革举措的实施上,应注重质的突破与量的积累的统一。在改革举措的实施上,有关部门不能够将目光仅仅放在资金的节省或是行政的调查情况上,更多的应该将目光放在质的突破和量的积累上,实施证明,我国很多的行政制度都是没有经过严格的筛选和证实才投入到真正的社会当中。因为中国的改革在本质上应该属于一场自我的革命,所以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当然也不能够例外。综上所述就要求我国的政府在实施行政的改革方面一定要制定一些强有效的制度和实效,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够制定出更有利于人民群众的规章制度和政策。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是笔者对于当今行政管理制定政策方面出现的一些问题和存在的一些解决策略的阐述和分析。综合上述分析可以清楚的了解到在当今的社会当中,政府部门对于行政管理体制虽然有着一定程度的重视,但是还需要对其进行加强,毕竟行政部门最终制定的改革方案会对人民对百姓有着一定的推动性。所以在以后的日常当中,行政有关部门应该对制定的和改革的政策进行严格的把关,只有这样才能够有力的推进中国特色行政管理体制的全面建立和不断的完善。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 高职院校 行政管理 体制问题 根源创新

高职院校行政管理是指高职院校凭借其结构和制度,通过组织、计划和实施等行动,积极发挥管理功能,引导全体师生员工,充分利用学校所有的资源,有效完成学校以教学为主中心的各项任务,实现其预定目标的组织活动。高职行政管理的基本目标是通过提高管理效率和质量, 实现高职院校的目标。高职院校行政管理体制是高职院校行政管理运行的保证,因此,合理的行政管理体制是高职院校发展的关键。

1.当前高职院校行政管理体制的主要问题。

我国高职院校普遍存在办学方向不明确, 办学定位不清晰,办学特色不突出,教学改革不深入等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反映出高职行政管理体制上所存在的缺陷。

1.1行政效率低下。

现有的绝大多数高职院校是由中等专业学校改建而来的, 机构臃肿、管理理念落后和制度建设不健全是常见的弊病,在日常管理工作中拖拖拉拉、办事程序复杂、管理职能交叉。这种局面的直接结果就是导致管理决策不科学,管理组织执行力欠缺,行政效率低下。

1.2行政权力泛化。

行政权利泛化是我国高校行政管理中一直存在的问题,而高职院校尤为突出。行政权力的泛化导致学术权力缩减,进而形成了学术权利日渐服务于行政权力的局面。“官本位”而不是教学、科研本位的观念普遍存在,具体表现在一线教师的业务诉求无法得到满足, 或者是学术专家的合理意见无法有效地被采纳。行政权力泛化成为影响我国高职院校发展的重大障碍。

1.3行政管理专业化程度不高。

教育行政管理专业化是世界范围内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趋势, 主要体现在组织机构机构专业化和行政管理人员专业化两个方面,其中关键是后者。行政人员的专业化欠缺突出表现为行政人员通常是管理和教学双肩挑、教师和行政人员之间转换频繁和行政人员进入门槛低。我国高校行政管理人员通常有两个极端,或者转为专职教师,或者充满“官本位”

的思维,缺乏服务意识。

1.4行政组织结构不合理。

我国高职院校组织结构大都沿用传统的金字塔式的科层治理结构, 其特点是由高层到底层层层节制, 呈金字塔状分布,权力集中向塔尖的高层,学校通过行政命令,利用行政组织实施管理职能。这种组织结构的弊端是容易滋生权力崇拜,结构呆板,阻碍组织成员的创新能力。我国高职院校除了上述问题外, 长期学术权力附属于行政权力的现状与现行的行政组织结构是密不可分的。

2.高职院校行政管理体制存在问题的根源分析。

2.1定位不明确。

我国高职院校通常沿用中专的管理模式或借用普通高校的行政管理体制,办学定位不准,办学理念模糊,具体体现在专业设置、课程开设、师资配备、基础教学设备建设、学生管理、校园文化建设等或者没有达到高等职业教育水平,或者不能满足当前高职院校教学与实习的需要。

2.2行政管理体制落后。

我国教育体制中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与所属高职院校之间是领导与服从关系,具有明显的科层制管理特征。学校活动大都遵循国家或主管部门的指令, 形成了按行政机构规则办事的运行机制,这种局面自然地延伸到学校内部管理之中,从而形成高职院校行政人员官僚化,形成体制创新的障碍。

2.3行政人员绩效考核方式陈旧。

合理的考核方式可以充分调动行政人员的积极性, 发挥组织的创新功能。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采用的是传统的绩效考核标准,该标准用于政府机关公务员考核,按照“德、能、勤、纪”进行考核。显然,该评价体系存在指标粗放,没有体现高职院工作的特点等问题。

3.高职院校行政管理体制创新。

3.1高职院校行政管理体制创新的基本理念。

3.1.1服务型行政管理理念。

“服务行政”一词最早由德国行政法学家厄斯特·福斯多夫于1938年提出,国内可以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初台湾学者陈新民对“服务行政”概念进行的介绍。此后,大陆的一些学者意识到建立服务行政的必要性,作了一些列研究,大致总结如下:(1)在市场经济中,最好的政府应是以行政权力为人民权利服务的政府;(2) 要不断创新行政体制, 增强其适应性,使之适应人民群众、社会组织和企业单位不断增多的对政府行政服务功能的需要;(3) 要使公共行政由国家权力的载体过渡为为公众提供服务的实体;(4) 人类社会行政模式经历了从“统治行政”到“管理行政”再到“服务行政”的演进过程,建构“服务行政模式”是人类行政发展的必然趋势。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主要围绕高校自主权下放、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人事与分配制度改革、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健全与完善、建设现代大学制度等主题而展开。其中,加强高校行政部门的服务职能是一个具有共性的问题。

3.1.2“扁平化”组织结构。

20世纪70年代以来,新公共管理运动风起云涌,很多学者认为官僚体制模式不能解决后工业化时代政府面临的效率和责任两大核心问题,于是提出了组织结构“扁平化”。组织结构“扁平化”要求打破现行的部门界限,绕过中间管理层次,直接面向服务对象和组织目标。组织结构“扁平化”的现实意义是:

减少中间层次,管理中心下移,节省管理成本,促进信息有效沟通,等等。我国高职院校普遍存在层级多、等级森严的问题,这不仅增加了学校的运营成本, 而且束缚了学校行政组织的创新能力。实施“扁平化”组织结构,可以有效解决传统组织结构带来的诸多弊病。

3.1.3知识管理理论。

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于20世纪80年代提出了知识管理理论。知识管理不仅包括对知识进行管理,而且包括对与知识有关的各种资源和无形资产的管理,涉及知识组织、服务、资产、产权、人员的全方位和全过程的管理,包括知识开发、分类、加工、共享等环节。知识管理是一种全新的管理思想,它继承了人本思想的精髓,又通过知识经济形态进行了创新。知识管理重视知识的共享和创新、重视人才和管理知识、重视组织文化建设、重视领导方式的转型。我国高职院校知识管理的理论和实践更为滞后,国外的高校已经开展得很好,它们主要强调促进知识交流与共享的技术手段在学校中的应用, 以及如何将学习型组织理论应用于学校,把学校建设成学习型组织。

3.2高职院校行政管理体制创新的措施。

3.2.1转变管理理念,增强服务意识。

篇8

1.1

在现行土地制度下,政府低地价征用农民用地,农民不能充分享受土地的增值收益,造成了农民和政府之间的矛盾。在城乡规划管理中,应完善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互相协调的运行机制,各个环节更加公开透明,能够通盘考虑决策,考虑到农民的利益,保障农民应该得到的权益,不要以牺牲农村和农民的利益为代价换来城市的快速发展,这样长此以往会恶性循环,最终阻碍城市的建设。

1.2金融改革

金融对国民经济的运行具有重要作用,且金融改革已经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和试点推行工作经验。随着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金融体制改革的方向是由政府主导向市场主导转变,提高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金融最终将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

1.3户籍制度改革

城镇化速度加快,大量农民工涌入城市,农民工无法获得城市户籍,在购房、医疗、养老、子女入学等问题上存在很多现实壁垒。而户籍制度改革重点在于消除城乡之间的巨大差距,使城乡居民享受同等待遇。在城乡规划管理体制改革中,提倡中央政府宏观管理,减少对具体事务的管理,这一思想与户籍制度改革相一致。

2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城乡规划管理的关系

城乡规划管理工作存在着权责不清的问题,给具体工作的开展造成了一些困境和违规违纪的漏洞,对规划不重视,建设无序。《行政管理法》对行政权利和管理方式的规定非常明晰,如果《行政管理法》执行到位,城乡规划管理的有效性也就得到了保障。认真贯彻执行《行政管理法》是抓好城乡规划管理体制的根本。认真做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能帮助推动城乡规划管理,反过来,城乡规划管理改革也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需要。

3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背景下城乡规划管理对策

3.1简政放权

目前,城乡规划管理有集权和分权两种,集权有助于集中统一管理,但灵活性欠佳,影响员工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发挥。分权有利于充分发挥个体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但是在统一管理上有难度。城乡规划管理的职能权限划分需要朝着管理分权的方向进行改革,但是权限不宜过度分散,否则不利于开展工作。目前,城乡规划审批由政府和规划管理部门决策,城乡规划方案自上而下流动,而且始终都在政府管理部门之间流动,审批体系封闭僵化,已不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必须改进城乡规划审批体系,提高城乡规划审批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提高透明度,增加审批成果的科学化程度。

3.2组织协调

在现行的行政运行体制中,各个部门和单位有自己不同的职能,各个部门需要互相配合、协调工作,才能保证各项工作顺利、有序地完成。关于城乡规划管理,建设、国土、规划、发改、环保、交通、工信等部门都会涉及到土地利用规划等。现在城市建设中出现的很多问题,就是由于各个部门的工作各自为政,没有提前做好沟通协调工作,造成一些资源的浪费。

3.3管理监督

当前城乡规划管理的监督工作中存在很多问题,如规划设计不科学、受地方政府意志影响明显,城乡扩张利用土地二元制,一部分人阻碍城市开发等。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就在于监督制约机制不完善、城乡二元土地制度、法治不健全,为保证城乡规划管理良性发展,必须建立一个完善的监督管理机制。首先,完善内部监督。健全完善风险评估机制、规划管理成果考核机制、行政复议体系,提高规划的科学化、精确化水平,降低个别机构和个别人的影响。其次,推动城乡二元土地制度改革。改变现有的土地征收机制,保障失地农民权益,提高补偿标准,解决失地农民的生计和保障问题,让失地农民能真正享受到城市建设的成果。反思目前的城市扩张方式,过去的城市化快速发展,是以牺牲农村和农民、牺牲环境为代价的,未来一定要找到一条真正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路子。再次,做好政务公开和监督工作。做好公示工作,公开行政审批流程和审批规划项目,主动引入监督机制,欢迎专业机构、群众、媒体、社会监督,形成有效的监督和权利制约体系,制约个别部门和个别人员对城市开发的影响力。加大政务工作工作,积极听取专家、学者、开发商、群众的意见建议,重视听取城市市民的诉求,保证公共决策的准确性,保证公共利益,避免浪费公共资源。

4结语

篇9

各位领导、同志们:

今天是__*发展进程中值得纪念的重要日子。在__*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即将实施之际,县委、县政府决定召开这次高规格、大规模的动员会议,各位领导以及县直单位负责同志共同商讨__*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充分体现了县委、县政府对我镇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体现了县直部门对我镇加快发展的倾力支持和关心帮助。借此机会,请允许我代表__*镇党委、政府向所有关心支持__*改革发展的各位领导、各位同志表示衷心的感谢!

这次会议的召开,不仅为我们下步推进试点工作指明了方向,更让我们增强了信心,增加了底气,必将进一步激发全镇广大干部群众团结干事、激情创业的豪情壮志。

下面,就落实改革试点工作,作一表态发言:

一、改革意义重大,我们将用心领悟精神。作为这项改革的承担者,我们深感改革是探索、是创新、也是工作要求。推进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既是全省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探索和创新,也是我县“扩权强镇”改革的延伸和推进,体现了在省直管县改革背景下先行先试、探索经验的工作要求;改革是机遇、是挑战、也是重大考验。改革不仅有利于破解制约__*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同时也将赋予我们更多的任务和责任,对广大干部的思想境界、精神状态、能力水平和工作作风等,都是严峻的考验。为此,我们将认真研究政策文件,仔细领会改革精神,进一步把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统一到改革目标上来,落实到具体实践中去,努力营造全镇上下人人心系改革、人人参与改革、人人拥护改革的良好舆论氛围,确保改革平稳顺利实施。

二、改革重任在肩,我们将用情对待工作。这次改革试点成功与否,不仅关系到__*的发展,也关系到全县的形象。在责任面前,我们切实感受压力重大,唯有脚踏实地、真抓实干,才能不辱使命。我们将坚定不移地推动发展。始终把加快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把握改革机遇,扭住发展重点,夯实发展平台,着力承接产业转移,做大做强主导产业,加快建设美好乡村,全力落实民生工程,用实实在在的改革发展成果,赢得全镇人民的广泛支持。我们将矢志不渝地创新作为。始终把“在加快发展中创新、在创新中加快发展”作为工作的主旋律,主动创新,勇于探索。坚持以改革为突破口,用改革的办法解决发展中的各种难题。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按照先行先试的要求,在试点中探索、在实践中总结、在推进中完善,以更大决心和勇气全面推进各个领域的改革创新工作。我们将全力以赴地统筹推进。改革试点是一项综合性系统工程。当前,我们既承担着改革的重任,又面临着发展经济和维护稳定的压力。因此,我们将在工作步骤和时间进度上做到积极稳妥地有序推进,做到长远目标与阶段性目标相结合,规定动作与创新动作相结合,妥善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

篇10

(一)加强领导,优化方案。成立了以市长为组长,常务副市长为副组长,其他相关领导和部门主要负责人参与的改革领导小组,协调督促落实相关改革,确保改革工作稳步推进。深入学习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经验,广泛征求试点镇和相关职能部门意见,科学制定改革方案。(二)下放县级管理权限。根据试点镇实际需要,经充分沟通,重点在产业发展、规划建设、环境保护、安全生产、市场监管、社会治安、民生保障7个方面,从登封市“五单一网”制度改革行政权责清单事项和行政审批清单事项中,选择327项县级管理权限事项作为拟下放权限,涉及国土、规划、环保等28个部门。按照行业分:产业发展44项,规划建设161项,环境保护32项,安全生产37项,市场监管23项,社会治安2项,民生保障28项。按照权限类型分:行政许可44项,行政处罚245项,行政强制7项,行政确认9项,行政征收6项,行政检查3项,其他行政权力6项,基本公共服务7项。(三)优化机构编制配置。结合试点镇自身特色对其内设机构及下属事业单位进行整合,设置党政办公室、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办公室、经济发展局、组织人事和社会保障局、规划建设管理局、综合执法局、社会事业局、文化旅游局、农业发展服务局、便民服务中心。在编制总额内,调剂增加试点镇内园区管委会的编制,补充急需的管理专业人才,由试点镇统筹使用。将试点镇原有和承接的各类行政审批及公共服务事项,统一入驻镇便民服务中心,实行一站式服务。整合试点镇原有和承接的行政执法事项,由综合执法局实行综合行政执法,坚持行政执法重心下移,整合、充实基层一线执法力量,充分发挥属地管理优势,从源头上解决多头执法、重复执法、执法缺位等问题,切实为试点镇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四)理顺试点镇与派驻机构关系。强化对派驻机构的统一管理,派驻机构统一更名为“登封市伊伊镇伊伊分局”,其承担的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统一入驻镇便民服务中心。对派驻到试点镇的机构实行双重领导,业务工作接受主管部门指导,并接受试点镇人民政府的协调和监督,日常工作以试点镇为主。派驻机构的主要领导采取主管部门领导兼任或直接配备为副科级的方式配置。派驻机构工作人员的调动、任免事项按照干部管理权限进行管理,科级干部由组织部门负责,事先征得试点镇党委的同意,其他人员由主管单位或相关业务部门负责,事先书面征得试点镇党委的同意。试点镇党委、政府的意见作为主管部门对派驻机构工作考评、考核和干部任用的重要依据。(五)实行经济发达镇目标考核。围绕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推动新型城镇化和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改革目标,就部分县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下放后机构设置是否合理,职责关系是否顺畅,职能配置是否优化,行政环节是否减少,工作流程是否优化,经济发展能力、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是否提高等行政体制和运行机制问题,对试点镇进行跟踪式目标考核,加强目标动态考核评估,确保改革落到实处。

二、存在的问题

(一)财政压力巨大。近年来,受宏观经济形势影响,经济运行下行压力增大,传统产业企业效益下滑,财政收支矛盾突出。此外,随着新型城镇化步伐的加快,需要大量财政投入,但是在现行财政体制下,乡镇的财政收入大部分要上缴分成,试点镇可支配的财力远远不能满足其基础设施、社会保障、民生事业投入的需要。(二)人员编制不足。2005年乡镇机构改革以来,乡镇机构编制管理日趋严格,行政事业编制控制在80名左右,人员得不到及时补充,老龄化现象严重,因此迫切需要增加人员编制来满足不断增加的职能需要,随着部分县级管理权限的下放,人员编制缺口的问题也日益严峻。(三)配套改革不到位。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一系列的改革相配套,但目前与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相关的配套改革,如公共财政改革、人事制度改革等进程不快,没有及时跟进。(四)用地指标瓶颈。乡镇产业的培育,需要有一定数量的土地支持,但目前在土地指标使用上仍以县为单位进行规划,且按一般乡镇对待试点镇,没有明确其具体份额。

三、意见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