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的背景范文

时间:2023-07-04 17:24:1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土木工程的背景,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土木工程的背景

篇1

关键词:卓越计划;土木工程施工;全英教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1-0146-03

一、引言

“卓越计划”,即“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1-2],是教育部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重大改革项目。该计划旨在培养造就一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为国家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战略服务,对促进高等教育面向社会需求培养人才,全面提高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示范和引导作用。

作为首批获批该计划的高校之一,我校目前正积极布署,并进一步突出英语能力,拟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的创新人才,推行“卓越全英计划”建设。而土木工程专业属于传统的工科应用型专业,更是“卓越全英计划”实施的主要专业之一。《土木工程施工》是土木工程专业本科阶段的一门主干必修课程,属于学科基础课,为确保“卓越全英计划”的顺利实施,该课程迫切需要进行配套改革。因此,本文就该课程的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剖析,并探索相关教学改革和创新措施。

二、本课程总体现状及存在问题

《土木工程施工》主要研究土建产品(建设项目或单位工程)生产过程中各主要工种工程的生产工艺、原理和方法等,以及生产过程中各生产要素之间的合理组织问题,即:包括施工技术和施工组织两大部分内容,具有涉及知识面广、基本理论与实践性紧密结合、更新较快等特点。根据当前高校教育现状[3-5]、用人单位和已毕业学生的意见反馈,并结合我校自身的实际情况,对本课程教学中所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进行剖析,具体如下。

1.教材内容陈旧单一,不能与时俱进。目前市面上相关土木工程施工的教材种类繁多,各出版社、不同作者的教材不下几十种。但通观其内容,基本上大同小异,甚至部分章节基本一致,没有明显的特色。另一方面,教材内容明显滞后于工程实践、滞后于现行施工规范,基于其实践性强的特点,却未能与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等紧密结合,不能与时俱进。例如:冲孔灌注桩、旋挖灌注桩目前在桩基工程中的应用已较为广泛,但翻阅现有的各类施工教材,却很少涉及此类灌注桩的施工工艺。再者,近些年不少相关施工的规范更新越来越多,如:《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2011)的出台,对混凝土结构施工方面的内容和规定做了较大的调整和变化,但按照新规范修订后的课程教材目前还屈指可数。

2.教学课时量不足、教学内容有所偏颇。本课程内容涉及了技术和管理两大专业领域,而且针对某一具体建设项目或单位工程介绍时,以建筑工程为例,包括了从地基基础到上部主体及屋面工程、防水装饰工程,以及各类质量安全、文明施工、降低成本、技术组织措施等内容,虽然目前我校安排了64学时,但从教师教学感受和多届学生修完本课程后的反馈中,均认为课程内容繁多,学时量偏少。对教师来说,较多内容未能充分展开讲授;对学生来说,由于课时较紧,加之其他课程在大三学年扎堆开设,没时间去充分领会。此外,教学内容讲授过程中也存在偏颇,如预应力工程、钢结构工程、结构安装工程施工,这一方面由于课程学时的限制,另一方面由于该部分教学内容的专业性很强,甚至一些教师都不太熟悉。但这些内容却与国家目前推行建筑工业化、倡导绿色建筑、绿色施工的主旋律密切相关。

3.教学方式与师资队伍存在不足。教学方式手段的优劣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但与教学师资水平密切相关。教学方式上,目前国内各高校普遍存在一些问题,如:以教师讲授、学生听讲为主,互动交流较少;虽然以多媒体方式生动了传统的板书教学,但对于缺乏工程经验的学生来说,还是较难想象或体会出实际施工的工艺流程、操作方式等。针对我校的“卓越全英计划”,对于土木工程的所有主干课程都需要全英教学,但目前《土木工程施工》课程的相关任课老师基本缺少海外经历,英语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4.实践教学环节实施方式和效果有待改善提高。因《土木工程施工》具有较强的实践性特点,较多内容若能结合现场教学将会使教学效果大大提升。但由于不少高校存在诸多原因,如:学生人数较多、教师数量不足、工地安全、资金、学校重视程度等问题,使得认识实习、生产实习等实践环节,要么是集中式的走马观花,要么是分散式的“放羊”,缺少行之有效的监督措施。而且由于实习时间限制,很多情况下现场实习的内容只能是其中的部分分项工程,窥豹一斑。此外,与《土木工程施工》课程配套的课程设计,一般仅安排一周时间,在选题和时间方面都存在一些不足,如:部分选题脱离实际,凭空发挥,某些时候多人一题,甚至一班一题,造成只有少部分学生认真撰写课程设计,而其他学生就投机取巧;时间仓促,学生无法充分收集素材、调研,深入思考并展开训练等,由此造成实践教学环节的效果甚微。

三、与“卓越全英计划”相适应的课程改革与创新

如前所述,我校在教育部“卓越计划”基础上,更进一步推行了“卓越全英计划”改革,在土木工程专业试点了“卓越全英班”的招生和培养。通过选拔优秀学生,集中优势资源,进行全英教学,并注重实践环节、注重国际交流和联合培养。通过这项改革计划,旨在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适应21世纪土木工程建设发展的需要,获得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并具有创新研究能力、良好的国际交流能力和国际视野的土木工程领域的高级专门人才。另一方面,近年来土木工程专业的毕业生去施工单位、地产公司就业的比例逐年升高。因此,该形势下,《土木工程施工》课程也需做以下相关改革和探索。

1.建立课程组制度,打造教学团队。师资力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科的发展水平,而师资构成的合理性则决定了其传承的持续性。欧美在土木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方面是将施工方面的知识技能融入到企业的培训中,高校很少设置专门的施工课程或进行较为强化的系统训练[3]。而在国内则较多依赖高校进行系统的学习和训练,企业倾向于招收能“直接上手”的毕业生。因此这就需要高校施工教师既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还要具有较强的专业实践知识和技能。另外,《土木工程施工》课程作为土木工程专业“卓越全英计划”的一门主干课程,还需要教师具有熟练的英文授课和对外交流能力。为此主要做一下几点工作:①对该课程成立专门的课程组,课程组成员组成以老中青相结合,合理搭配,分工协作,群策群力。积极创造条件鼓励青年老师在教学工作中担当重任,并聘请经验丰富的退休老教师作为顾问,与青年教师座谈交流经验,使其尽快成长起来。②课程组整合资源,教师积极参与工程施工方面的科研实践工作,这样既能提高自身的科研能力和水平,也可积累工程施工经验,并掌握施工领域新动向,做到科研与教学相辅相成,互为促进,从而为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支撑。③为适应全英教学要求,我校和学院积极支持,并下拨专项教师培养基金,资助教师出国或出境进行短期进修和强化训练。此外,尤其是青年教师还应积极争取国家留学基金资助,出国或出境做博士后或访问学者,提升科研水平、英语交流能力,并拓宽国际视野,来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

2.理顺和充实教学内容,编制立体化教材,丰富教学手段。①该课程内容上面广量大,在学时数有限的情况下,学生不易理解和掌握,因此教学时必须首先理清思路、划分层次。内容总体上涉及技术和管理两大领域,对本科阶段从层次上来讲可分为两个层次[3],即:工种工程施工、项目工程施工。其中工种工程施工,是基于分项、分部工程为基础而划分,这部分内容是土木工程施工的基本内容,也是本科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对于项目工程施工,是在掌握工种工程施工基础上的综合、深化和应用,以提高学生融会贯通和创新能力。在规定的有限学时数下,对于原理性较强的内容适当多分配些学时,对于纯操作性的内容可分配较少学时。②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基础建设事业发展很快,且规模庞大。就体量、高度、跨度、施工条件复杂性等方面创造了多项世界纪录,这也使得与工程施工有关的各类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和新理念等不断涌现,因而教学内容上也应与时俱进,结合新规范不断更新充实。更新的途径包括:现场调研、参加学术交流会、网络媒体以及教师直接参与施工科研和实践等。③对于本科教学来说,合适的教材较为重要。我校目前采用了本课程组张原老师主编的《土木工程施工》(上、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这本书内容丰富,特色鲜明,是国内首部系统采用3D多媒体技术编写的施工教材,配有生动逼真的视频动画,且获得首届全国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多媒体教学课件竞赛一等奖,该教材也受到学生们的好评。为适应全英教学要求,还需不断更新充实内容,结合文字、图片、表格、动画、录像等立体化方式,准备再版这套教材,并编写专门的英文讲义或教材。④在教学手段方面,除传统的课堂讲授方式外,还应积极探索其他手段。如:邀请知名专家教授、一线工程技术人员等进行针对性的专题讲座,来拓宽学生视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近两年来,我们先后邀请了香港大学、清华大学、同济大学、东南大学、重庆大学、利海集团、格力地产等单位的专家进行了专题讲座。此外,我校设置了《国外及港澳台地区知名专家短期讲学资助计划》,通过该计划,我们也聘请了香港大学教授给本科生进行了为期五天的短期集中英文授课。⑤当前,通信与网络技术发展迅猛并渗透到各行各业,将该技术与传统课程教学手段相结合,建立专门的具有开放性和交互式的课程网站、学习论坛、交流群、微博等也是一种趋势和常态。但目前我校该课程还没有专门的网站。为此,我们将着手具有自身特色的课程网站建设,并引导学生同时浏览学习其他兄弟院校的施工课程网站,尤其是已获得国家精品课程的网站,如:同济大学、东南大学土木工程施工精品课程网站。

3.重视实践教学环节,注重培养创新能力。《土木工程施工》具有较强的实践性特点,因此实践教学环节显得非常重要。①与“卓越计划”宗旨相配套,完善现有的课程设计、实习制度。课程设计应结合具体的工程实例,先让学生自行收集素材,独立进行完整的训练,再与实际的实施方案进行对比,以培养其实际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实习环节中的生产实习一般与土木工程施工密切相关,由于前述种种原因,统一采用集中式的实习方式不太现实,目前较多采用开放式和集中式相结合的实习方式。开放式生产实习相对灵活,实习环境是开放的,实习过程也是开放的。但该方式必须采取有效的监控手段来保证实习的质量,否则就成了“放羊”状态。为保证开放式实习效果,可采取随机抽查、委托实习接受单位监督等,并借助现代通讯网络技术,如:电话、电子邮件、群、微信等,与学生保持密切联系,随时跟踪其实习动态。②提倡推行土木工程施工实训制度。施工实训类似于结构课程的实验环节,理论授课后,为加强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应让其亲自动手进行实践训练,例如:当讲授完脚手架工程的基本构造、搭设工艺及注意要点后,可让学生动手尝试脚手架的搭设,这样既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又能形象直观地加深对书本知识的理解。③加强校企联系,建立基于长期合作的实践基地。“卓越计划”的特点之一是行业企业深度参与学生培养过程,因此我校积极拓宽思路,与企业建立实践基地,为产学研一体化和学生参与实践提供平台,如:近年来我校相继与广州市重点公共建设项目管理办公室、格力地产、利海集团、深圳鹏程等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

四、结语

我校“卓越全英计划”的宗旨可概况为创新性、实践性和国际化,《土木工程施工》作为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主干课程,如何在教学与实践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并拓宽其国际化视野,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作为教师,只有在教学实践工作中,不断交流、思考、探索和提高,为培养更多的“卓越人才”而奋斗。

参考文献:

[1]张安富,刘兴凤.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思考[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4):56-59.

[2]邱红胜,谭细明,陶红梅.“卓越计划”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与方法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2,(11):67-69.

[3]郭正兴,武雷.新形势下施工课程的教改与实践[C].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建设的研究与实践——第九届全国高校土木工程学院(系)院长(主任)工作研讨会论文集(南京),2008:167-172.

[4]李立军,杨秋学.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高等建筑教育,2011,20(1):83-85.

篇2

课程的教学定位非常重要,教学定位决定了在教学过程中所应用到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等。在“大土木”背景下,《土木工程概论》课程教学目的是:使学生较全面地了解土木工程专业所涉及的领域、包含的内容、所获得的成就及未来发展情况,从宏观的视角了解土木工程专业的综合性、社会性及其在技术、经济与管理方面的统一性,初步涉及一些基础专业概念;引导学生了解自己对大土木下众多学科中感兴趣的方面,建立热爱土木工程专业的感情和对土木工程事业的责任心,为今后积极主动地学好专业课程、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打下思想基础。《土木工程概论》这一课程的定位,就是让学生通过教师的讲授,对“大土木”背景下涉及到的学科,包括建筑工程、交通工程、岩土工程、桥梁隧道工程等方向所涉及到的基础的工程各类、所需要的专业技能都有一定的了解;在了解清楚每一个学科的内容及相关方向后,逐渐对土木工程专业产生浓厚的兴趣,为今后选择方向的时候做好充分准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最大的前进动力,是学生在以后工作岗位上能做出贡献的最重要的前提条件。只有使土木工程学生真正选择了一个自己喜欢的方向,才能真正喜欢这一份职业,才能发挥最大的潜能。因此,《土木工程概论》这一课程应定位于激发学生对土木工程专业的兴趣,并挖掘在“大土木”背景下自己感兴趣的学科方向,为将来选择学科方向及就业方向做好充分的准备。

二、教学方法得当

教学方法是课堂的灵魂,是学生激情的催化剂。不当的教学方法,会使课堂毫无生气,教学效率低下;得当的教学方法,能使学生学习起来事半功倍,并能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土木工程专业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众多的设计理论、施工技术方法等都是在实际的工程中遇到了相应的问题,然后集众多工程人员的智慧而提出来的。对于刚入学的新生来说,如果在还没有充分了解土木工程内涵、特点的情况下,对他们讲解一些专业术语、专业词汇、专业理论,他们是难以理解和接受的。作者认为,想要让土木工程新生快速地了解一个设计理论的来龙去脉、一种施工方法的技术要点,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便是结合相关的工程实例进行讲解。当教师把工程实例展示给学生后,学生能非常直观、快速地领会这种理论或者方法的背景,理解起来就非常容易。加强工程实例的讲解,使土木工程专业新生快速了解土木工程专业入门知识,形象地再现土木工程所涵盖的学科内容和涉及的多方面知识,达到提高对土木工程的兴趣、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因此《土木工程概论》课程教学中工程实例的讲解显得十分重要。在授课的过程中列举工程案例,通过分析案例的背景、发生的机制、产生后果的原因等可以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进而引发对此类问题处理方法的思考;其次,要求教师所列举的工程事故一定要带有较为强的时效性,接近学生的实际生活,让他们的切身感受更为强烈。例如当讲到关于地基不均匀沉降的专题时,除了讲授一些书本上已有的经典例子外,还可以列举近期上海一商住楼的突然倒塌的工程实例进行讲解分析。这样,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也可以起到培养学生现代工程意识和思维方式的作用,使这些未来的工程师们能够树立现代工程人才的价值观,养成严谨的工程观并把它贯穿于以后的学习和工作当中去。

三、教学手段灵活

教学手段是课堂的推进器,合适的教学手段能使学生更快速地掌握大量的信息。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应用的日益普及,多媒体技术越来越多的应用在高校教学中。多媒体技术可以是一种利用多媒体仪器,将授课内容集合文字、图像、声音以及动画等形式,多角度、多视角、全方位的呈现教学内容的教学手段。多媒体技术的使用,可以让课堂教学形式新颖、活泼。特别是对于《土木工程概论》这一信息量大、与实际工程紧密相关的专业课程的讲授,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辅助教学,能够将抽象的理论通过计算机技术惟妙惟肖地演示出来,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视觉、听觉和立体图像等刺激性环境,进而极大地诱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愿望。在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过程中,多媒体技术担当着信息载体与传达手段的角色,其教学目标、教学组织和进程控制仍需由教师掌控。因此,对于课件的制作,教师应先仔细研究教学内容,并依据教学大纲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从而建立一个完整的教学框架结构,该结构可借鉴传统教学方式中循序渐进的结构,以体现教学方式的连贯性。对于多媒体技术的使用,不应仅仅局限于对课件的制作,还应充分利用已有的丰富的网络的资源,如一些视频资源。对于《土木工程概论》来说,英国国家地理频道推出的系列纪录片“伟大工程巡礼”就是一部非常优秀且合适的视频资源,该系列纪录片纪录全球最具野心和愿景的工程建筑案是如何展开的。藉由各式各样的档案以及高解析度、专业拍摄的影片,节目里将叙述每项工程落成背后的精彩、戏剧性、充满英雄胆识的故事。由主要设计师、工程师、专案经理及工地人员,来说明他们如何克服挑战,打造现代最高、最长、最快和最复杂的工程建筑案。在《伟大工程巡礼》系列节目中,可以见识建构我们日常生活的建筑工程奇观。因此,通过该系列片的播放,不但可以激发起学生对土木工程专业的强烈兴趣,而且看到各种伟大的建筑在自己同行手中从无到有地落成,有利于培养他们的专业自豪感与成就感,从而找到对土木工程专业的高度认同感,与此同时,也学习了相关的专业知识,了解了当今世界最全的建筑技术。因此,充分利用网络上优质的资源进行教学,是一种一举多得的教学手段。

四、小结

篇3

【关键词】土木工程;发展现状;发展趋势

0.引言

在人类文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土木工程也随之发展起来。在人类生产、生活需求不断提高的过程中,土木工程紧紧跟随时展的步伐,以此来满足人们更高的要求。在人类发展的过程中,土木工程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此种情况下,土木工程企业在应对市场发展的情况下,应当对当前土木工程的发展现状与发展趋势进行准确定位,同时在结合行业特点与企业自身性质的情况下,制定发展策略目标,以促使土木工程企业能够适应市场发展需要。

1.土木工程的概述

从专业领域来说,土木工程属于一个综合性的学术名词,该种理念涵盖了各种工程学科技术。但是从具体层面来说,土木工程是各种工程设施建设的相关科学、技术以及工程。在利用建筑材料、设备应用的前提下,展开施工设计、维修与勘测等相关的技术活动,同时土木工程也能体现出人们生产生活中必备的工程设施[1]。在社会与经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土木工程随着人们需求的改变而发生变化。从土木工程的发展历程来看,该行业的发展历史非常悠久,可以将各个时代的文化背景与经济反映出来。就目前我国社会基础设施建设的状况来看,土木工程的发展在国民经济增长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土木工程获得了加快的发展,并在各个方面获得了重大突破。虽然我国土木工程发展已经到了一个较为满意的地步,但是不可否认的一点是,土木工程还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2.土木工程发展现状

就当前土木工程发展的现状就可以了解到,土木工程的发展主要集中在两个领域。一个是高层建筑;另一个是公路建设。土木工程在这两域内获得发展是非常瞩目的。

2.1高层建筑

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我国城市建设在发展中逐步完善,市内可利用土地渐渐减少,人口增幅不断加大,这与城市资源逐步减少成为一个鲜明的对比。正是这些原因,促使高层建筑在城市发展中表现得非常明显。高层建筑占地资源较小,可利用资源较多,在此种条件下加速了城市化建设的步伐。在高层建筑持续增加的过程中,我国经济发展速度非常明显,但是不可否认的一点是,高层建筑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经济发展的负担。现如今,人们使用到高层建筑的时候,立马会想到经济与现代化、城市化[2]。但是在此过程中应当仔细分析高层建筑,研究高层建筑在我国经济增长中的重要作用。在城市化建设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土地资源越来愈少,这是我国土木工程发展过程中的一种体现,当然也是我国现代化进程发展的必然要求。

2.2公路建设

经济发展与公路建设相互制约又相互促进,土木工程对公路建设非常重要。要想在各方面建设获得长远发展,就需要大力促进经济发展,而社会很多方面的发展都依赖于经济建设。由此就可以看出,经济发展是社会进步的集中体现。经济得以发展,社会各行业也就会快速发展。公路建设的发展,可以改善产业整体结构,促进副产业快速进入市场得以发展,保障质量健康、高素质的发展。从总体上来看,公路建设能够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相较于过去,我国交通与经济发展不断提高,但是在一定程度上难以满足国民经济高速发展的需要,于由于经济发展落后,道路建设相对落后,道路与经济发展不协调,就会严重制约我国社会主义的发展。现如今,在各方面综合能力不断提高的过程中,发展交通事业,推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

3.土木工程未来发展趋势

在社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可利用资源消耗不断增加,而可利用资源越来越有限。针对此种情况,需要合理配置现有的资源,促使资源的利用达到最佳状态。现如今的土木工程发展逐渐朝着低消耗、集约的方向发展,进而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3.1向高空蔓延

从调查中发现,当前世界人工最高的建筑位于波兰的长波台钢塔,其高度已经超过640m,是目前全球最高的人工建筑,该栋建筑的承载能力较强[3]。从这就应该可以了解到,向高空蔓延是土木工程建筑发展的一种趋势,并且向高空蔓延的距离可以是无限的。在各方面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建筑物向高空蔓延是一种切实可行的发展方向。这样的建筑可以将工作、商业、购物以及休闲、娱乐等集为一体,有助于节约土地资源,有效节省城市化建设中土地的利用。我国上海地区的方生大厦,期望达到1250m的高度,这将属于我国土木工程发展的标志性建筑。

3.2向海洋拓展

地球向来被称为是“水球”,70%的面积被海洋覆盖,陆地面积仅占30%。现如今,在技术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在条件成熟的时候,向海洋发展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同时也是全世界人民不断向外扩展的一种体现。海洋情况比陆地还要复杂,但是其中蕴藏的潜力始终诱惑着人类向该领域蔓延。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时代进步的过程中,土木工程已经在海洋领域中获得相应的成绩。如,减小机场噪音对城市居民产生的影响。最近几年我国土木工程在海洋领域的发展也非常明显。上海的黄浦江是我国近年来取得可观成就。从这就可以充分说明,在科技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土木工程向海洋发展具有相应的科技支持,进而促使其更好的朝着该领域快速发展。土木工程向海洋发展不仅仅是行业技术发展的结果,同时也是人类技术进步的一种表现。

3.3向环保节能方向发展

现如今,环境保护已经成为世界性的话题,在土木工程发展的过程中,部分建筑直接与自然环境相互接触,对环境产生较为严重的影响。在自然环境日益恶化的过程中,土木工程建筑同样会受到一定的影响[4]。并且在土木工程逐渐发展的过程中,该行业的应用材料进一步扩大,建筑能耗相应增加。从这就可以看出,土木工程朝着环保节能的方向发展已经成为必然。土木工程能够与环境保护相互连接,就能够协调处理好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促使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现如今,环保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各行业发展的充分重视。土木工程在其自身发展的过程中重视环保工作,就能够进一步推动环保事业的发展,进而保障土木工程得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4.结语

总而言之,土木工程是我国经济发展中一种重要行业,在其自身不断完善与建设的过程中,需要着重于世界经济发展水平,促使该行业的发展能够于世界接轨,促使土木工程在经济建设中发挥出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晓霞.基于新时期我国城市化进程加速的背景下,如何合理利用城市中的土地[J].新时期土木工程,2009,8(03):63-64..

[2]晓丹.土木工程在我国发展的现状及未来的发展前景[J].土木工程,2009,10(06):23.

篇4

关键词:土木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复试工作

一、土木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复试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一个统一、全面、科学、客观的复试评价体系

许多招生单位当前的研究生复试评价指标体系都既不科学也不全面,对从事该专业研究所必需的素质和能力没有进行有效的考察[3]115。同时,选取的评价指标也没有依据土木工程专业的专业性质及考察重点进行拟定。现有的复试评价体系中,对于同一指标,缺乏一个便于量化操作的复试评价标准或量化标准并不明确,而参加面试的主考教师绝大部分是相关专业的导师,专业水平高,但普遍缺乏专业性的面试技术和评价技巧[4]173,难以在有限的面试时间内准确地了解和评价考生,从而造成面试工作效率低下的现象。实际面试中,对于同一个考评对象,由于部分评价指标(如创新能力、科研水平等)定义太过笼统,同时缺乏便于量化操作的面试标准,考官从自身价值观出发进行判断,从而导致不同的考官之间的考评结果相差较大。

(二)复试占比小、内容少

据调研结果显示,各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复试权重分布在30%左右,换言之,大部分的复试比例远远小于初试。复试成绩相对初始成绩来说相对权重较小,而初试复习的任务重、周期长,初试成绩区分度明显,也直接导致了“重初始,轻复试”等现象的产生,初试权重大极大地冲击了本科教学,不少学生对于与初试无关的科目通通视而不见,而这些被牺牲掉的很多重要专业课如岩石力学、隧道工程、桥梁工程等重要课程都未能考查到,这些知识对于考生在录取后进行科研甚至日后工作都至关重要,最终造成了考生整体素质降低,本科教学被严重冲击的现状。

(三)复试工作不重视,存在形式主义

许多招生单位在研究生复试过程中在对于复试的认知和执行方面暴露出许多问题,形式主义十分严重。复试由于时间短、任务重、工作量大、人员紧张。面试时,理论上平均每人20~30分钟,但实际上却只有10分钟左右,在有限的时间内,面试官无法全面考查考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因此,为了在短时间内解决问题,面试时常常参考考生出身背景和初试成绩,结果导致复试成绩往往取决于考生背景“硬不硬”和初试排名,复试成为走过场。

(四)复试模式单一

最近几年出现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应该与“学术学位研究生”有所区别,更加注重其“职业背景”“应用型”等方面,从而与“理论研究”“学术研究”有所区别[6]165。而就目前来看,大部分的专业性研究生和学术型研究生无论是在复试选拔上还是培养模式上都没有太过明显的区别,甚至很多高校将其统一进行复试,仅排名时区分开来。对于土木工程专业这类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工科,学术型硕士和专业型硕士的差异更大,在复试中采取“一刀切”的模式显然是不合适的。

(五)复试考评内容有待完善

复试考核几乎完全凭借考生的现场表现,无法客观真实地反映考生的真实水平,对考生的真实情况无法佐证。有部分招生单位在复试资格审查时要求考生提供本科阶段的成绩单、各类获奖证书、英语四六级证书等获奖情况,以此来评价考生的综合能力,但由于复试时间和成本的限制,招生单位根本无法核实材料的真实性[7],同时,复试中的考题题库难度和数量有待完善,需要斟酌以加大或补充,无论是专业课笔试还是面试题库,很大程度上是依赖几套题循环使用,考生做到原题的概率很大,使得复试成绩很难做到像初试那样具有实质性、参考性意义。

二、土木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复试工作改革

(一)针对土木工程特点构建复试评价体系

土木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复试工作改革应以教育部颁发的文件为依据,以招生单位拟定的硕士研究生复试细则为指导,参考国外土木工程研究生复试评价体系,依据我国土木工程专业背景,构建一个全面、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前期收集与研究土木工程专业复试背景资料、设计实验、分析与统计等研究方式对土木工程复试考评指标进行深入研究,遴选出能够客观公正考查考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复试指标(科学有效的研究生复试指标),提高复试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复试工作要建立一个统一、全面、科学、客观的复试评价体系,采用“三步走”战略,即拟定科学全面的复试评价指标;合理分配指标权重;制定便于量化的复试评价标准,全面提高选拔决策的合理性及正确性,增加复试工作的效率。

(二)增加土木工程专业复试的权重和周期

当前研究生招生体系中,大部分复试成绩总成绩小于50%,历年重庆交通大学土木初试复试比例为6∶4,复试占比小,考生对于复试的积极性相较初试不高。在研究生教育培养过程中,考生专业基础薄弱、综合素质较差的现象便显现出来。因此,招生单位应对于土木工程专业权重占比具体取值,根据考评标准,建立科学的模型分析来确定,复试比例不应低于现国家最低要求30%。加大复试所占权重,对于提高考生与招生单位对复试的重视程度起重要推进作用,为完善复试考评内容奠定了基础。复试考核难度大,很多时候是由于复试时间紧、任务重,考查要素多而结构化程度低导致。招生单位必须根据自身条件安排,从实际需要出发,适当延长复试周期,彻底贯彻复试细则,杜绝考生面试环节缩水,使复试流程走向科学化、正规化、公平化,丰富复试内容与评价指标,从而有更多的时间对考生的资料进行整理和考评,可以避免面试里面所谓的形式主义发生。

(三)根据土木工程专业培养方向指定不同的复试模式

在土木工程研究生复试过程中招生单位应针对学生报考类型,建立多样化的复试模式。对于学术型研究生,要求偏重于基础理论的创新;对于专业型研究生,应重点考核其解决工程实际的能力和水平[6]166。因此,在土木工程专业中,对于参加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复试的考生,招生单位应针对其科研能力及创新能力进行相关的考核,强调创造能力,重点考查考生对研究背景的了解、科研能力及研究兴趣、所选科研方向的兴趣、了解程度和研究潜力。而对于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复试考生,招生单位则应注重其专业技能及实践经验的考查,强调知识运用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重点考查考生的工程经验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通过观察其对具体工程问题的解决能力进行考查。

(四)完善和丰富土木工程专业复试考评内容

首先,招生单位应切实提高本科成绩在研究生复试中的地位,发挥其在研究生选拔中应有的重要作用。我国研究生复试招生体系可参考国外研究生复试,通过建立一套便于量化、科学的评分体系,科学有效地对考生的本科成绩及学术表现进行评价,为以后的研究生培养遴选出学术潜质高、科研创新能力强的学生。对于土木工程专业大学重要学科,招生单位应以重庆交通大学为例,对“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弹性力学、钢结构设计原理”等学科成绩应有相应要求,这有助于保证通过学校复试考评的考生都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其次,在英语水平测试中,招生单位的考点更应侧重于土木工程专业方向,应针对土木工程专业词汇、阅读土木工程类外文文献、利用英语进行行业内交流等能力进行考查。面试时,对于通过了四级或六级的学生,招生单位应根据情况给予不同的加分,可以减少英语水平测试的工作量,提高考生对英语的重视程度,使评价结果更趋近于考生真实水平,从而强调英语与土木工程专业的结合,重点考查学生的专业英语及运用能力,特别是运用英语查阅相关文献的能力。此外,复试题库应当与时俱进,复试题库应当紧跟时代脚步,体现学科特色与学术前沿,不断更新试题内容,同时做好试题的保密工作,确保研究生复试试题的新意,在保证新意的前提下保证考题的难度,确保能够体现考生的学术潜质和学术底蕴。若条件允许,招生单位亦可利用计算机组织上机考试,对考生的CAD软件看图识图能力和有限元专业软件模型建立分析能力等专业技能进行考查。

篇5

【关键词】土木工程概论;大土木;教学现状;专业责任感;工程思想

《土木工程概论》是“大土木”各专业方向的入门性质的课程,是构建土木工程基本概念、基本内容和方法的专业基础课。我校作为地方性教学研究型高校,其土木工程专业从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出发,培养目标定位于:立足贵州,辐射西南,面向施工企业、面向基层、面向生产管理第一线,服务于土木建筑事业发展,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会设计、能施工、懂管理”的工程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土木工程概论》作为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入学后最早接触一门专业课程,肩负着把完全外行的学生引入土木工程行业的大门,使其了解并热爱这个专业、激发其学习兴趣的重要使命,在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过程中起着奠基与导向的作用。

1 课程开设的意义

1.1 课程开设背景

1998年教育部新修订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新目录中土木工程专业覆盖了建筑工程、交通土建、矿井建设、城镇建设等8个专业领域,成为一个宽口径的大专业。

在“大土木”历史背景下,高校教师迫切需要向学生介绍“大土木”的教育思想和“强基础、宽口径、多方向”的教育理念。土木工程具有内容广、支系多、科目繁等特点,涵盖领域极为广泛。这就要求学生必须站在大土木的高度,对学科全局有充分认识与把握,毕业后能在房屋建筑、地下建筑、道路与桥梁、矿井等的设计、研究、施工、管理等部门从事技术或管理工作[1]。为满足以上教学要求和人才培养目标,开设《土木工程概论》势在必行。

1.2 课程定位与任务

《土木工程概论》的开设立足于“大土木”的理念,定位是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高校通过不断动态扩充教学资源、持续开展教学研究,提倡教师“以学生为本”因材施教和创造性的教学工作,为学生的主动学习创造和提供平台[2]。

该课程的任务是培养学生“大土木”的专业范畴:一是,使学生比较全面地了解土木工程所涉及领域的内容和发展情况,初步构建专业基础知识;二是,为学生提供一个清晰和有逻辑性的工科学科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 课程教学现状

2.1 内容多,学时少

作为一门引导性的专业基础课程,其内容涉及到建筑工程、道路与桥梁工程、工程材料、水利工程、给排水工程、项目管理、防灾减灾、建筑施工等,涵盖十分广泛,其教学效果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对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热情及效果。经调查,《土木工程概论》一般设置在大一上学期,受到军训等入学教育的影响,授课学时最少的只有16学时,最多的是28 学时,多数介于两者之间。较之一般课程的36学时,如此少的学时,是不能达到预期教学目标的。

2.2 对教师要求高

教育部要求: 要配备对土木工程有着深刻认识且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来讲授这门概论课。多数高校的实际情况是,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往往承担着更为繁重的教学任务或指导研究生作科研与生产,该课程只能由年轻的讲师承担。青年教师通常对自己的研究方向比较熟悉,而对于其它方向则知之甚少。由于实践经验的不足,讲述工程实例时难以做到旁征博引、生动活泼、深入浅出[3],从而难以到达培养目标预期的效果。

2.3 几点建议

鉴于上述问题,笔者认为:第一,合理取舍授课内容。任课教师须对教材内容进行取舍,在有限的课时讲清楚基本知识、重点及难点;针对各校专业方向,有侧重地详细讲授有关知识,使学生对所学专业的基本内容、性质和特点有系统的了解;授课内容尽可能反映该学科在近几年所取得的新技术、新方法和新成绩。第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该课程涉及工程领域较多,要求教师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扎实的专业背景、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因此,建立一支稳定的、高素质的“双师型”队伍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新开办的学校应在中青年教师中培养一批专业知识广、实践能力强、教学基本功扎实的骨干教师,并定期的派出参加工程实践培训与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实现“教师进工地,工程师进课堂”。第三,引导和鼓励学生在课外利用资料室、图书馆或网络收集相关资料,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弥补课时过少的缺陷。

3 课程教学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3.1 丰富教学方法,挖掘学生潜能,激发学生对专业学习的兴趣

在平时的教学中,根据不同章节的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专业学习的兴趣。一如,启发式教学:让学生将生活中遇到的土木工程问题提到课堂的层面上来进行讨论。首先学生自己进行讨论解决,实在有争议的,再由老师进行提示解决。这种模式既能有效的防止思维上的定式,也能有效的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二如,实景式教学:讲授建筑物基本构件如板、梁、柱等时,引导学生观察教室里基本构件的布置及形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体会并结合荷载传递的基本路径知识去理解和掌握荷载传递的基本原理、基本构件等有关知识。三感染式教学:让学生了解国内外土木工程领域的一些重大工程和有重要影响的土木大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专业荣誉感。例如,世界上第一大水利枢纽工程“三峡工程”的建设历史与意义,耳熟能详的“水立方”和“鸟巢”,茅以升老前辈如何修建钱塘江大桥‘梁思成的建筑思想等等。

3.2 分析工程事故案例,培养学生专业责任感

土木工程专业建设对象涉及到人类的生命财产安全。在课堂中可以引入一些实时的工程事故案例,特别是对人为造成的事故案例,让学生时刻认识到事故造成的严重后果。对刚入门的新生灌输专业责任感,使其入学开始就养成严谨的工程观非常重要[4]。例如杭州地铁工地塌陷(2008年);上海在建商住楼整体倒塌(2009年);辽宁抚顺市月牙岛西桥竣工前垮塌(2012年);遵义楼房倒塌半栋楼断裂如悬崖(2015年)等等一些案例。通过工程案例的讲授,让学生自己分析这些案例中涉及到的问题,哪些是人为,哪些还是理论技术缺失造成的,并且发散思维提出这些问题的处理方案,培养专业责任感。

3.3 注入工程思想,培养大工程观

现今的“大土木”范畴并不是之前土木相关专业的简单归并,而是更高意义上的整合与扩展。“大工程观”的本质就是将科学、技术、非技术、工程实践融为一体的,具有实践性、整合性、创新性的“工程模式”教育理念体系[5],是以“整合、系统、应变、再循环”的视角看待大规模复杂系统的思想。

教师讲授专业知识的同时,适合科学地灌输工程思想,将历史人文内容、哲理贯穿于教学过程,逐步建立基本的法律意识、风险意识、环境意识和人文意识,并树立可持续的发展观。工程思想教育一是帮助学生了解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总任务、总目标和本专业学习的关系, 启迪学生把祖国的前程与个人的历史责任紧密联系起来, 激发自己学习和成才的主动性;二是揭示本专业和工程事业对人才的全面素质要求, 使学生体会到社会发展对他们在知识、能力、观念和心理品质等方面的需要;三是帮助学生在总体上认识学习的目的、方向、任务和规律, 认识各门课程在本行业和工程事业中的作用和地位[6]。

3.4 了解专业构成,方便学生职业选择

近年来,各高校新开设的土木工程专业都属于“大土木”的培养模式。一般而言,学生在大二或大三年后自然会选择一个或两个的学习方向,这些学习方向的形成,除了部分家长或老师指导外,多数由学生的兴趣来决定的。而这种兴趣又是建立在学生对大土木各方向的初步了解的基础上。因此,教师应该针对不同专业方向的“专业课程、所需知识和就业前景”等系列问题进行详细的讲解,在目标的引导下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与积极性,拓展专业知识面,促进学生更好的择业与发展。

4 结语

《土木工程概论》教学任务的特殊性,以及涵盖内容多、知识更新速度快的特点,决定了该门课程教学的重要性及意义。因此,只有对该课程的重要性进行认真分析,才能确立共同的教学目标;只有进行积极的教学改革和探讨,才能促进该课程的教学发展,才能体现该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真正意义。

【参考文献】

[1]王琰,等.对现代土木工程专业教育的几点探讨[J].高等建筑教育,2003(9).

[2]王清标,等.大土木背景下《土木工程概论》教学模式创新研究[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4).

[3]方薇,等.《土木工程概论》教学现状与课程改革[J].广州化工,2014(7).

[4]颜荣涛.《土木工程概论》课程教学中的几点思考[J].科技视界,2013(1).

篇6

关键词:土木工程概论;课程教学;教学方法;考核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21-0068-02

土木工程作为一个专业覆盖面广、行业涉及面宽、对国民经济发展具有巨大推动作用的行业,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1998年教育部颁布《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将原来的桥梁、道路、岩土等专业合并为土木工程,形成了一个宽口径的“大土木”专业,这一调整的目标是培养具有较宽理论基础、较强适应能力、较广专业视野的土木工程专门人才。在这一大背景下,“土木工程概论”课程应运而生。目前,国内各高校普遍针对土木工程及其相关专业本科生开设了该课程。“土木工程概论”的教学目的是:[1-4]使学生较全面了解土木工程专业所涉及的领域、包含的内容、所获得的成就及未来发展方向;从宏观视角了解土木工程专业的综合性、社会性及其在技术、经济与管理方面的统一性,初步涉及一些基本专业概念;引导学生了解自己对大土木下属众多学科中最感兴趣的方面,建立热爱土木工程专业的感情和对土木工程事业的责任心,为今后积极主动地学好专业课程、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打下基础。

相对于“土力学”或“画法几何”等专业基础课程,“土木工程概论”课程开设历史较短,目前还没有形成较为成熟的、被普遍认同和推崇的教学方法。因此,针对该课程展开深入的教学教法研究,对于切实提高课堂效率、改善教学效果无疑都大有裨益。

一、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土木工程概论”课程在高校一般是作为土木工程专业的必修课及其他相关专业的选修课,开设时间一般为大一或大二期间。“土木工程概论”范围涵盖本专业全貌,这就要求学生必须站在学科全局的高度,对学科全貌充分认识与把握,以期做到理论基础扎实、专业知识面广、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并有较强的运用和推广能力。[5]“土木工程概论”课程的任务是培养学生认识土木工程的专业范畴,初步建立解决问题的工程方法,掌握各类土木建筑工程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为学习相关的后续课程打好必要的基础,能应用土木工程的理论和方法对一些简单的工程实际问题进行定性分析。[6-8]目前“土木工程概论”课程教学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内容宽泛粗浅,缺乏实践性的内容

作为一门引论性质的课程,它所涵盖的领域极为广泛,其内容涉及到工程材料、建筑工程、道路与铁道工程、桥梁工程、隧道与地下工程、岩土工程、水利工程、给排水工程、海洋工程、机场工程、项目管理、防灾减灾等,内容庞杂粗浅,课本往往只能点到即止。另外,书本概述性文字偏多,但囿于课时,课堂上大部分时间只能用于理论知识的讲解,缺少实践性的内容作为支撑。土木工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所有相关理论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工程实践。[9]若能将讲授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学习效果的改善都将产生巨大的帮助。

2.经典教材匮乏

开设土木工程专业的高校很多,相应的《土木工程概论》教材不一而足。事实上,出于各种原因,各高校往往热衷于组织本校师资力量来编纂教材,以满足课程开设需要。笔者认为,这样做虽然可行,但其合理性仍值得商榷。一方面,由于“土木工程概论”是一门内涵丰富、更新迅速、适用广泛的专业基础课,对于上海地区高校适用的《概论》教材,在四川或北京的高校同样适用,各校各自为政式地编著自己“独特的”《概论》教材实非必要,反而造成了人力物力财力的巨大浪费;另一方面,当师资力量不足时,教材之间抄袭严重,内容编排几近相同,与其说是自力更生,还不如说是自欺欺人。

3.对任课教师的要求很高

鉴于课程的重要性,教育部曾要求“要配备对土木工程有着深刻认识且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来讲授这门课”。高校的实际情况是,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往往还承担着更为繁重的专业课程的教学任务,而“概论”课程常常是由经验不丰富的讲师承担。但青年教师通常对自己的研究方向比较熟悉,而对于其他不相关的方向则知之甚少。由于实践不足,在讲述工程实例时就难以做到旁征博引、生动活泼、深入浅出。

4.课时过少,考核方式简单

就笔者的教学经历来看,“土木工程概论”课程的授课学时介于16~24学时之间,也就是说,每次上课(90分钟)都要讲完一章的内容,如建筑工程、道路与铁道工程等,由于知识点很多,难度较大,教学效果令人担忧。“概论”的考核方式大多采取开卷考试或提交小论文的形式,急功近利的学生常常只盼着“毕其功于一役”,疏于平时的学习积累,掌握知识的牢固性大打折扣。

二、“土木工程概论”的教学改革

1.增加课时量,增添实践性内容

建议在以后的课程设置中适当增加课时量。在现阶段的教学中,由于课时较少,课程教学质量难以保障。对于关键问题的讲解,应当更为全面而周详地讲述,尽量讲细讲透。例如讲述斜拉桥与梁桥的关系时,应结合“构造特点”“传力路径”“受力特征”“建造材料”等要点来综合讲述,这就需要增加课时量作为前提和保证。

“土木工程概论”的教学内容必须“理论联系实际”,从而培养出实用型人才。一方面,任课教师在授课前可通过网络等渠道收集关于土木工程的最新案例,对其新知识、新技术等进行整理、分析和总结,确保传授的知识与现实世界不脱节。另一方面,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地认识各种土木工程,可适当安排一些现场教学,增加其感性认识,加深其对于土木工程的认识和理解,同时也有利于增加其学习兴趣。

2.重视教材及教师队伍建设

教材是教学观念和方法的反映,教材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教材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教材的内在质量要求教材具有科学性、可读性、知识性、思维性、启发性和教学的适用性。《土木工程概论》教材应当坚持实用性原则,尽量选用内容浅显易懂、条理清晰、图文并茂,且着重以介绍土木工程各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共同特性为重点的教材。笔者建议应由全国性的各大学会组织人手联合编纂教材(每3~5年更新修订一次),然后在高校推广使用。

从教学规律上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教学效果与教师素质直接相关。本课程由于涉及工程领域较多,这就要求任课教师不但要有丰富的教学经验,而且还要有扎实的专业背景知识和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因此,建立一支稳定的、高素质的教学队伍是改善教学效果的必要条件。就目前国内高校实际情况而言,主要有以下两种途径:一是在中青年教师中培养一批专业知识广博、科研实践能力强、教学基本功扎实的专业骨干教师承担本课程的教学任务;二是采取不同学科多位骨干教师共同授课的方式,每位教师讲授自己最擅长的学科方向,共同完成整门课程的教学任务。此外,应鼓励开设课程教法研讨会,各相关学科的教师聚集一堂,共同商讨、探索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对于有条件的高校,还可提倡国际合作交流,尽快了解和吸收国内外土木工程领域的最新成果,以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

3.教学方法和手段创新

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应逐步推广和不断完善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方法,处理好教师主导和学生主动的关系,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对于认真思考、积极回答问题的学生可以给予适当的奖励绩点,计入期末总成绩。要重视现代化教学技能,积极探索多媒体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通过图像、声音、文字三者的有机结合,把教学内容立体、有序、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尤其是对于信息量大、难以描述的教学内容和最新研究成果、重大工程介绍等,更应该采用现代信息技术。例如在每一章讲授部分结束后,笔者会给学生播放一段事先精心准备好的土木工程教学视频,并同步进行必要的讲解,如“超级工程”“Discovery”等都为“土木工程概论”课程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4.考核方式改革

考核是检查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为了提高“土木工程概论”课程的教学质量,对现行的考核方式进行改革势在必行。应积极探索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消除传统考核方式的弊端。笔者建议丰富考核内容,采取多种手段和方式对学习效果与成绩进行评价,如考勤、课堂问答、课后作业、读书(考察)报告、课程论文、开卷考试等,这样可以弥补单一、枯燥的考核方式的不足,逐步形成有利于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和能力培养的考核评价机制。有条件的高校还可以推行理论考试和实践考试相结合的方式。

5.人文素养与综合素质的养成

人文素养的核心内容是对人类生存意义和价值的关怀,这就是“人文精神”。这其实是一种为人处世的基本的“德性”“价值观”和“人生哲学”,科学精神、艺术精神和道德精神均包含其中。人文社会学科包括美学、艺术、社会学、经济、人文历史、文学、哲学等等。[10]这些学科不直接对专业发展提供作用,但对于造就土木工程师的社会与人格素质具有极大的意义,并由此影响着其价值观与相应的思维、行动。人文素养是培养综合型人才的前提和基础,这对于理工科学生的教育具有独特而重要的作用。在对学生进行专业教育的同时,进行人文社会学科的灌输和熏陶,并把这些纳入人才培养计划和教学计划,从教育内容、教育主体、教育环境和教育方式上把德智体美几方面有机统一起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实现培养目标。

三、结语

第一,应根据“土木工程概论”课程特点,编制浅显易懂、条理清晰、图文并茂、与时俱进,且着重以介绍土木工程各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共同特性为重点的教材,同时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学队伍。

第二,增加课时量,增加实践性内容,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的教学方法,处理好教师主导和学生主动的关系,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重视现代化教学技能,积极探索多媒体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

第三,丰富考核内容,采取多种手段和方式对学习效果和成绩进行评价,弥补单一、枯燥的考核方式的不足,逐步形成有利于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和能力培养的考核评价机制。有条件的高校还可以推行理论考试和实践考试相结合的方式。

第四,在对学生进行专业教育的同时,进行人文社会学科的灌输和熏陶,从教育内容、教育主体、教育环境和教育方式上把德、智、体、美几方面有机统一起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并为其以后的专业课程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培养出适合时代需要和科技发展要求的土木工程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董菲,徐春媛.试论现代土木工程教学的创新方法[J].建筑工程,2012,(10):90-92.

[2]何忠明,刘建华.浅议高校《土木工程概论》课程教学改革[J].科技资讯,2011,(7):169-171.

[3]王琰,周戒.对现代土木工程专业教育的几点探讨[J].高等建筑教育,2003,12(3):12-14.

[4]王清标,初明祥.大土木背景下《土木工程概论》教学模式创新研究[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4(4):75-77.

[5]叶志明,宋少沪.把教的创造性留给老师,把学的主动权还给学生[J].中国大学教学,2006,(8):8-9.

[6]刘云平,相琳.《土木工程概论》课中的人文素质教育[J].南通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23(2):84-85.

[7]刘胜兵.《土木工程概论》课程教学及考试改革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2,(31):70-71.

[8]张文华.《土木工程概论》教学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4,(8):

69-70.

篇7

关键词:土木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引言

在城市建设和基础建设中土木工程的数量和规模呈现出巨大的增长,这不但扩大了土木工程市场范围,而且也为参与企业提出了施工质量方面更为严格的要求。土木工程施工管理中,必须运用现代较为先进的土木工程质量控制理论,结合现实土木工程工作相结合,进而有效完成施工质量的控制工作。控制工作的过程中,应该积极做好突发状况的准备工作,力求减少各方面造成的损失,确保土木工程施工能够顺利完成。做好施工质量控制是提高土木工程施工企业综合竞争力的不二举措,同时也是保障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的必要措施。

一、土木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的关键

土木工程的质量控制最重要也是最关键的,就是对工程施工工序上的控制。土木工程施工工序就是各个部分工程施工的规范性、施工材料质量的检验、机械配置检修方面的工作和人工活动方面的工作。首先,保证施工工人是持证上岗,全部通过对施工人员的素质和能力进行考核的工作人员。从人工活动上进行控制,避免对土木工程施工造成质量上的隐患。其次,材料上进行把关,对原材料的质量和性能,做全面的工程质量检测,材料对土木工程造成影响很大,要做到严格要求施工中材料质量和性能的高标准。然后,土木工程施工过程中,要配合做到施工机器的及时保养和维修,由于施工过程中,对基本的土木工程项目的精准度要求极为严格,因此在施工机器上,针对设计师或者施工人员的先进技艺质量,起到关键印象,做保证机械性能高,精准度良好,就要适时对施工设计师和工人进行技术性培训。最后,土木工程施工需要遵照各部分工程的顺序严格要求,依照步骤进行有序工作,才能更加缜密完成好土木工程质量控制工作。

二、土木工程施工质量控制主要内容分析

1、土木工程原材料质量技术检测

土木工程施工质量控制工作应该结合土木工程施工的关键环节,原材料是土木工程施工的最基本部分,土木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的一个根本环节就是要做到对原材料技术性能、产品规格、质量品质的检查和审核工作,以确保土木工程施工使用的材料符合相关的设计和规范,达到对土木工程施工质量的根本性控制。

2、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的控制

土木工程施工质量监督和管理人员必须深入施工的一线,对土木工程施工人员采用的技术与工艺进行全面地监督和重点地控制,特别在新技术的使用和因材料的应用之前,要展开对相关要点的交底和普及,使土木工程施工人员能够顺利掌握材料和技术的要点,做到对土木工程施工质量切实地保证。

3、对土木工程施工使用的机械设备进行检查

土木工程施工过程中,使用的机械设备较多,持续时间也较长。因此,要特别注意对机械设备进行检查和维修。首先,在开始使用机械设备之前,应当对其进行检测、保养,确保其在投入使用后能够给予充足动力,为土木工程施工顺利进行提供保障。其次,在使用机械设备的过程中必须要严格按照施工图纸及使用说明进行操作,切忌随意操控,造成人为损坏,降低接卸设备的利用率,影响土木工程施工质量。

三、土木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1、建立健全土木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体系

在实际工作中可以看到,当前有相当一部分施工企业并未建立土木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体系,对该项工作重要性认识不够。这样一来,很容易使土木工程施工工作带来安全隐患。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土木工程施工质量控制工作,使其取得预计效果,达到最终目标。具体而言,在建立管理体系时,施工方需要充分考虑自身实际情况。例如,施工环境、施工人员、技术、机械设备、资金预算等。将这些因素综合考虑,制定切合实际的管理体系。此外,还应当站在全局的角度来制定管理体系。也就是说,施工企业应当将施工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考虑进来,尽可能的考虑周全,避免出现遗漏,造成隐患。

2、提高监管能力

土木工程施工工序复杂,为了能够有效地控制施工质量,相关的监管控制必须到位,才能确保各个环节的施工质量。因此,建立健全监管体系是保证施工质量的重要举措,从工程招标、承包分包、工程设计、工程施工各个环节到最后的工程验收,土木工程施工项目监管需要贯彻整个工程项目。就目前土木工程施工项目管理来看,在监管力度上做的不够到位,不仅因为土木工程施工工序复杂,在监管的广度和深度上难以周全,也由于相关部门及负责人员对于监管效力认识不到位。监管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势在必行,只有严格监管、透明监管、公正监管,才能真正保证工程施工质量。

3、加强土木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人才培养

随着高科技信息技术的不断推广和运用,社会发展对复合型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企业想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注重先进科技人才的吸收和培养提高全体工作人员综合素质能力,才能使土木工程施工质量控制工作得到有效落实捉进土木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因此在人才培养方面企业必须定期开展专业技术培训课程赴施工人员不断学习新技术、新技能,以促进土木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有效性不断提高。现展中运用先进技术手段采用科学管理方法,才能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保证土木工程施工质量从而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

4、增强资金管理水平的措施

对于土木工程而言,除了技术上、管理上的质量控制外,还应在资金管理水平上展开控制。土木工程是阶段性的工程,每一个阶段完成后,都需要投入相应的资金以保证下一个阶段的正常工作。资金管理必须在以下几个方面完成控制:第一,预算应结合实际情况,不可过分压缩开支。增强资金管理,可保证土木工程施工中,有充足的资金能够运作,这样一来就能够更好的应对突发事件,实现质量的稳步提升。第二,必须对各项工作的开支予以限制,不能无限制的支取资金,应保证所有的资金都具有明确的用途,且对土木工程施工质量的提升具有较大的积极意义。第三,在资金结算当中,无论是正常花销还是突况,亦或是其他的问题,其资金都要得到规范性的记录,为下一个阶段的施工提供资金调取上的参考。

结束语

总的来说土木工程施工质量的控制是一项较为繁杂的工作,在土木工程施工现代化发展的背景下,要明确土木工程施工的环节和内容,建立起土木工程施工中完备的质量控制与管理体系,在提高土木工程施工质量的同时,促进土木工程施工目标的达成,推进企业向高质量和高水平层次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保义.土木工程施工中的质量控制分析[J].江西建材,2015(15).

[2]水华兵,隋彦峰,支小锋.土木工程施工中的质量控制措施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5(04).

篇8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体制的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同时教育模式也发生了相应的改变。远程教育是开放教育发展的基础,对人才的培养模式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随着社会对土木工程专业人才的要求不断提高以及远程教育在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应用,土木工程人才的培养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同时也迎来了发展的机遇。本文就远程教育土木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进行分析研究,希望能够为土木工程人才教育提供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

远程教育;土木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践;措施

随着我国科技实力的不断增强,教育事业的发展也非常迅速,教育改革也在不断深入,土木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也随着教育改革深入在不断变化,土木工程教育得到迅速发展。对于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除了掌握专业的技能之外,还要具备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要求。

一、远程教育土木工程人才培养现状

远程教育是科技化和信息化共同作用出现的新的教育手段,是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我国高校中的土木工程专业招生,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因此,各大高校都希望能够多出一些人才,符合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由于人才的培养速度加快,各大高校都引进了远程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和专业培养,已经积累了一些经验。远程开放教育的系统性比较强,我国很多的地方高校资源渠道比较多,但是自主能动性却比较差,致使资源整理工作繁重,整合的难度比较大。

1、远程教育土木工程人才培养的系统模式

第一,多层次人才培养模式。据调查显示,社会对土木工程专业的人才的需求主要是以技术类的高技能应用人才以及管理型人才为主,占到社会对该专业人才需求的80%-90%。人才的多层次培养模式,主要分为专科人才培养模式和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根据对土木工程相关企业等相关人士的问卷调查显示,不论是用人单位还是学生和教师之间,对多层次人才培养模式都非常认可,因为这样不但能够保证培养人才的主要方向是应用型人才,也保证了这些人才能够及时满足生产第一线对人才的实际要求。目前,很多的高校已经和企业联手,学校培养企业需要的专业人才,而企业为学生提供就业岗位,使学生在入学之初,就有具体的就业岗位。通过远程教育的系统理论学习和专业指导,学生能够更好地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应用能力,能够将专业技能及时应用到岗位中,实现多层次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学习的目的。本科人才培养主要倾向于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但是目前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和体制还不完善,因此还没有得到广泛使用,这一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是培养具有专业知识和较高职业素养,具有多项技能和较大发展潜力的多层次复合型人才,需要进一步完善这种人才培养模式。第二,特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为了实现人才宽口径、综合性的发展目标,学校要加强特色专业人才的培养。土木工程就是很多工科学校的特色专业。通过对资源的整合利用,从土木工程专业的特点出发,对专业课程进行设置,设计人才培养方案,以扩宽学生理论基础,提高专业技能为宗旨,加强素质教育和专业教育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要实行集中力量提高土木工程的专业化人才培养的目标,打造土木工程专业的特色品牌,提高多层次人才培养模式的水平,将两种人才培养模式相结合。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土木工程专业和建筑专业学生人数比扩招之前多出了将近4倍,相关专业占到高校专业的70%以上,特色专业建设的成果显著。

2、远程开放教育土木工程人才培养措施

第一,要明确人才培养的目标。我国的高等院校的土木工程专业的发展也历经了很长的一段时间,因此,土木工程专业指导委员会对该专业提出的人才培养目标为:第一,要培养适合社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第二,要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德智体等各方面都能够得到发展;第三,要求学生掌握专业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获得工程师方面的证书,对学生进行相关方面的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根据现在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学校要将人才培养的模式转向应用型人才和复合型人才培养方向上,实现远程教育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

二、在进行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要通过不同方式进行,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建设人才培养体系。由于我国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体系目前还不完善,因此,在人才培养模式上也要分不同情况进行处理。要完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就要通过学校对专业人才的应用体系进行培养以及教育机构通过岗位实习来进行应用型人才培养。但是在实践操作中,两种人才培养模式的并没有表现出过大的差别,因此很多高校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难以区分两种人才培养模式。因此,在进行课程设置时,就针对这一特点进行专业知识的训练,通过模块化课程指导和远程教育人才培养方式的结合,使学生在发展的过程中能够保证个性化的发展。其次,提高人才的培养水平,提高人才发展层次,逐步将人才培养模式从应用型转为复合型。提高人才的培养水平,提高人才发展层次,逐步将人才培养模式从应用型转为复合型,不但是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更是土木工程专业发展的要求,更是远程开放教育对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发展的要求。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建筑行业的蓬勃兴起,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土木工程行业的发展非常迅速。2001年我国加入了WTO,这使得建筑行业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土木工程的竞争压力不断增强,因此,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但要求学生具有全面的知识储备,还要求其具有多种技能以及巨大的发展潜力,在和谐发展和竞争激烈两种环境交融的背景下,要培养人才的个性和创造性,加强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复合型人才在新时代下,越来越受到市场的青睐,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已经不仅仅局限于满足当前工作的需要,更多的是从企业未来发展的角度考虑。最后,要注重人才培养的质量,避免追求数量,忽略质量。注重人才培养的质量是远程开放教育对土木工程人才培养的要求,也是人才培养的重点,是未来学生就业的基础。要测试远程教育土木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是否有效,是否能够经得起社会和用人单位的检验,人才培养的质量就是重要的检验标准。第二,改进并完善教师队伍。教师是人才培养的关键,只要创新教师队伍,才能够保证培养出高质量、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远程开放教育的教学模式决定了教师队伍的组成是灵活多样的,不受固定模式的束缚,不但包括学校专业的教师,还包括外聘教师、专业方面的行政教师等相关人士,而且这些教师资源分散在不同的区域,存在与各大高校之中,因此,要对教师队伍进行创新建设,这样才能够保证远程开放教育的教育成果。第三,校企合作推动土木工程发展。校企合作使土木工程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之一,远程开放教育的主要特点就是开放、自学、面授补充等。为了实现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学校要深化和企业之间的联系,加强合作,培养企业需要的人才。企业为学生提供合适的就业岗位,促进远程教育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个性化和创新性。土木工程的教学教育形式灵活多样,这样就出现了难以评价教学效果的状况。为了使远程教育土木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实现高效率的目的,就要对对这种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创新和实践,在实践中积累经验。远程教育土木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也是一个时间跨度较大的系统工程,所以需要新的教育理念注入、新的教育思想指导。按照社会对土木工程人才的需求,进行符合标准和规格的培养。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把握好教学的内容,提前设定教学体系,制定符合远程教育土木工程人才培养的效果评价机制,对教育的整个过程提前设计,保证在进行土木工程教育的过程中能够真正的把知识传递给学生。通过对远程教育土木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的调查分析,可以得出远程教育对于土木工程的人才培养具有创新性和实践应用性,结合现代信息化的教学模式和学生特点,使土木工程教育能够迈入校企结合的阶段,促进土木工程专业的发展,培养更利于社会发展的人才。

作者:杨蕾 单位:博州广播电视大学

参考文献:

[1]初明祥.土木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2,11:14-15,29.

[2]郑健民,严超君.远程开放教育土木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2,05:101-107.

[3]王卫东,彭立敏,余志武,谢友均.土木工程专业特色人才多元化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5,01:144-148,160.

篇9

关键词 建筑行业;应用技能型;土木工程;毕业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2.47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4)18-0012-03

土木工程专业的实践性和应用性较强,毕业设计则是土木工程专业本科实践教学的综合,更体现了毕业生解决实际问题和独立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随着卓越工程师培养和应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要求不断提高,传统的毕业设计指导模式已无法满足毕业设计的质量要求[1-2]。同时,建筑行业也对土木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出新的要求。当前,在提出建设应用技能型高校,培养应用技能型人才的背景下,本文面向建筑行业需要,探索与创新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指导模式,建立团队指导、产学研联合培养、课程设计与毕业设计一体化、科研项目―创新实验―毕业论文一体化等毕业设计指导模式,以期提高毕业设计质量,锻炼学生运用综合知识的能力,实现卓越工程师和应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要求。

1 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

毕业设计选题单一,与实际工程脱节 从毕业设计题目看,大多数毕业设计选题以工程设计为主,单一且陈旧,脱离实际,不能体现本学科最前沿的知识。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主要是多层民用建筑,虽可涉及办公楼、教学楼、商场、住宅等,但基本均为框架结构,较少涉及钢结构、工业厂房、高层建筑等。对技能型高校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来说,只有少数学生可以进入设计单位,绝大部分毕业生从事施工、监理、造价、检测等工作[3],但毕业设计很少涉及,与实际工程需要脱节。

普遍存在前松后紧现象 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时间一般为14~16周。实践表明,在毕业设计开始时,部分学生无从下手,部分学生尚未进入状态,不急于开始毕业设计工作;另外,就业、考研成绩刚刚公布等因素,使得毕业设计的前期时间被大量占用,影响了毕业设计的质量和进度。随着毕业设计工作的开展,特别是到5月份,学生才意识到时间紧迫,于是开始加紧时间,加快速度,也使得毕业设计质量不高。总之,这种前松后紧的现象使得计算书和图纸错误较多,导致毕业设计质量下降。

照抄照搬现象亦较普遍 目前,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基本采用电脑绘图并完成计算书,锻炼了学生软件应用能力,但这也为学生照抄照搬别人的毕业设计成果提供了条件[4]。在毕业设计期间,不少学生能找到往届毕业生的毕业设计成果。很多学生由于前期进度较慢,后期直接将别人的毕业设计计算书和图纸稍加修改,从而短时间内完成毕业设计。这样完成的毕业设计往往错误百出,极易出现计算书前后矛盾、计算书与图纸自相矛盾等情况,失去毕业设计的目的。

指导教师水平有待提高 应用技能型高校,绝大部分本科办学时间不长,近年来引进教师较多,他们基本都是从学校到学校,对理论课程比较熟悉,但对实践教学内容明显不熟,工程实践训练更加缺乏,对规范条文也不够清楚,不能很好地指导毕业设计。同时,高校历来重视教师的学历层次、科研项目、论文、经费到账等,对教师的工程实践不够重视,导致部分高学历教师在指导毕业设计时,仅能解决毕业设计中的小问题,影响了毕业设计质量,与应用技能型高校的办学思想也不符。

2 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指导模式的创新途径

在应用技能型高校办学背景下,面向建筑行业需要,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指导模式亟需改革和创新。基于此,提出几种毕业设计指导模式。

团队指导毕业设计 土木工程专业涉及面广,其内容无法在毕业设计中全面体现。组建团队指导毕业设计,从科研、工程实际出发,由多名教师合作组建指导教师团队,指导多名学生完成较大的毕业设计课题[5]。例如,以某公路设计为团队毕业设计题目,学生团队可分别完成线形设计、路基路面设计、桥涵设计、概预算与施工组织设计、附属设施设计。另外,还可安排建筑工程方向学生完成加油站的结构设计。在这一过程中,团队成员之间相互交流、协调,最终完成一条公路的设计工作,每个学生都加强了对公路设计的全面认识,形成了比较完善合理的知识结构,加强了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这不仅符合卓越工程师的培养要求,也是应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思路。

产学研结合毕业设计模式 应用技能型高校应加强与企业单位的联系与合作,这对创新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指导模式具有指导作用。很多高校指导教师选题缺乏工程实际背景,历年毕业设计土木具有相似性,造成学生对毕业设计缺乏新鲜感和产生脱离实际感,对毕业设计兴趣不高[6]。通过产学研结合,聘请校外企业导师单独联合校内导师指导毕业设计,可以丰富毕业设计内容,紧跟工程实际,也可直接参与工程单位项目,这样可以大大提高毕业设计质量;同时,学生也可以在企业导师的帮助下迅速适应工作环境,对就业大有益处。

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一体化 土木工程专业本科教学中,毕业设计的内容基本是几门主干专业课程课程设计的综合。因此,可以利用某一完整的已完工的实际工程资料,根据课程需要,分解成各课程设计的原始参考资料,这样每个学生的课程设计内容整合后就是一个完整的工程项目设计。毕业设计时,只要将完成的课程设计有机组合成一个完整的设计文件即可。

以城市地下工程方向为例,该专业方向的课程设计除钢筋混凝土结构和基础工程课程设计外,一般还包括城市地下空间规划与设计、地下建筑结构、隧道工程和地下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等课程设计[7]。从教学内容和教学体系上讲,这些课程之间存在紧密的依存、制约关系,如图1所示。根据地下工程的实际情况,可将设计内容分为四大块:规划设计、隧道设计、地下结构设计及施工组织。毕业设计时只要整合好这四大块内容,即将课程设计内容进行有机整合,并优化之,便可得到与实际工程基本一致的设计方案,甚至更优的设计方案[8]。

毕业论文与教师科研项目、学生创新项目一体化 为培养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教育部、教育厅、高校设立了各级大学生实践创新项目,学生通过主持或参与这些创新项目,培养了创新意识、合作精神和工程实践能力。对于这些学生,允许他们以创新项目内容为基础申请做毕业论文,这样创新项目和毕业论文互为补充,实为一体。同样,指导教师也可以将自己的科研项目与毕业论文相结合,具体做法是将科研项目内容进行分解,以适合本科生毕业论文的要求,做到教学与科研相统一。在具体确定毕业论文课题时,应基于学生现有理论和专业知识,选择以锻炼动手能力和学习科研方法为出发点的课题。

3 几点建议

鼓励年轻教师走出去,增强工程实践能力 充分调动年轻教师的工作积极性,鼓励年轻教师加强与工程单位的交流与联系,积极参与具体工程,包括设计、施工、监理等不同工作性质,全方面提高自身的工程实践经验,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同时,鼓励年轻教师参加注册工程师考试,熟悉工程规范条文,提高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取得注册师证书后还可更好地服务于工程单位。

加强毕业设计管理工作,实施全过程监控 学院要对毕业设计选题、教师指导时间、学生设计时间及毕业设计检查要求等方面做出详细规定,安排固定教室进行毕业设计,坚持毕业设计前期、中期、后期检查,并进行中期答辩,对中期答辩存在问题的学生进行红牌、黄牌、口头警告,做到全过程监控学生的毕业设计进度和质量。

保障毕业设计经费,调动指导教师和学生积极性 在教学经费比较紧张的情况下,务必要确保毕业设计经费,解决毕业设计过程中的经费问题,如毕业设计检查时相关资料的打印、复印等费用;对指导毕业论文的教师及学生可以解决一些试验材料、测试仪器等费用,充分调动指导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另外,在有可能的情况下,可以适当增加教师指导毕业设计的教学工作量。

严把毕业设计答辩关,大力提倡公开答辩 毕业答辩环节十分重要,它是学生毕业设计成果的综合体现,严禁走过场。同时,大力提倡公开答辩。其中,对于优秀毕业设计必须参加公开答辩,并允许低年级学生旁听,让低年级学生对毕业设计有一定的感性认识,掌握一些问题的处理方法,为以后自己做好毕业设计打下基础,还能够促进优良学风的建立。

4 结语

建设应用技能型高校势在必行。毕业设计是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思路的一个集中体现,是培养卓越工程师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建筑行业对应用技能型人才的迫切需要。本文以办好应用技能型高校土木工程专业为目标,总结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改革并创新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指导模式,并提出几点建议,希望对提高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全面素质,对应用技能型高校如何办好土木工程专业具有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刘铮,王海莹,孙俊.宽口径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模式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04,13(1):100-102.

[2]李方慧,赵永江,孟凡.基于卓越工程师教育计划的土木工程专业教学改革[J].高等建筑教育,2012,21(6):40-42.

[3]张亦静,何杰,肖芳林.基于团队协作的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模式探讨[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2008,22(3):

107-109.

[4]高笑娟,李跃辉.土木工程毕业设计质量的全过程控制方法探索[J].高等建筑教育,2011,20(1):127-130.

[5]李富荣,荀勇,王照宇.土建类专业毕业设计团队指导模式的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1(11):140-141.

[6]姜旺恒,钱国平.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教学的题目多样化改进对策分析[J].中国电力教育,2013(22):184-186.

[7]李富荣.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创新[J].教育与职业,2014(5):158-160.

篇10

关键词:土木工程建设;项目监管;质量管理;问题分析

Abstract: from a large number of quality management of civil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aspect, many construction enterprises in the process of civil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because of management method is not scientific, management consciousness is not in place, the civil engineering quality of serious defects, the presence of many quality problems of social construction and city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become the direct risks hinder social the development of. This requires civil engineering supervision departments and construction enterprises recognize their own responsibility, to enhance the level of civil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from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quality management of the project, to create a good environment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ociety.

Keywords: Civil Engineering; project supervision; quality management; problem analysis

中图分类号:TU71

引言

随着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的显著发展,城市化规模的不断扩大,对于城市规模扩建以及老城区改造等方面加大了建设力度,土木工程建设成为非常普遍的社会现象。这类情况的出现一方面为我国城市现代化发展注人了活力,同时还对建筑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充分的实践经验。

一、土木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重要性体现

土木工程建设对于社会的发展所具备的意义影响深远,尤其是土木工程建设所具备的社会责任性质非常重大。土木工程建设与一般商品生产具有本质区别,土木工程建设的开展是一项具备多方面要素的基本生产内容,由于土木工程施工需要考虑多方面条件,如施工区位特点、地形特点、水文情况以及地区气候状况等,这些因素对于土木工程质量的影响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对于工程质量的控制必须从多方面进行考虑。土木工程建设需要对施工的全过程进行全方位统筹,如对施工现场区域的划分、施工材料的选用、施工方法的搭配与组合等情况进行统筹规划,施工质量监管需要就施工方案的落实情况进行分析,如施工管理环节中所出现的设计遗漏问题,施工材料检验方面的缺陷,都会对土木工程建设的质量造成影响,从而使建筑企业的社会信誉降低。土木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是当前社会发展阶段的必然要求,是全方面提升施工企业市场竞争力,完善施工企业质量管控制度建设,提高质量管控意识的根本途径。

二、当前形势下,土木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发展现状

(一)土木工程施工质量存在缺陷

土木工程施工中的质量体现就是整个工程项目的核心部位,土木工程施工质量对于工程建筑整体发挥其基本效能具有直接的制约性影响,并且对工程建筑内的居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的威胁。当前阶段,我国城市现代化发展过程中土木工程建设已经屡见不鲜,市政建设中对于土木工程施工队伍的资质要求和素质要求方面存在较大的偏差,导致土木工程在施工建设过程中会出现各种技术缺陷,甚至一些不具备土木工程施工资质的企业在施工过程中违规施工,使建筑质量远远达不到基本质量要求;还有一些施工企业为了控制施工成本,在施工材料的选择方面使用劣质低价的材料,使得建筑物质量无法得到保障。

(二)土木工程施工监理机制不完善

土木工程施工过程中,参与施工的工程师、项目监理、技术员等必须具备专业化的施工资质,然而我国在进行全方位大规模土木工程施工的过程中,表现出施工监理人员的缺失,具有专业化的施工监理人员“供不应求”,一些小监理公司通过挂靠大型施工企业,在不具备独立工程监理资质的条件下参与工程现场的施工监理,一些监理人员工程施工技能不足,法律意识淡薄,无法在工程项目施工中对工程质量做到全方位监管,使得工程项目在施工过程中出现问题却无法及时得到解决,监理市场秩序混乱,无法对土木工程质量进行严格的监管。

(三)土木工程施工对于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土木工程在施工过程中会对周围环境甚至是区域环境造成一定的破坏。在当前城市进行大规模施工过程中,很多施工企业没有重视到土木工程建设对城市造成的污染情况,使得大量粉尘污染、噪音污染影响着城市基本生活环境。大部分施工企业不重视对于施工场地的环境保护,为节约项目成本,没有建立施工污染防护措施,使施工区域范围内的居民的正常生活受到影响。

(四)对于施工进度的控制监管不到位

土木工程建设是一项具有综合性技术指标的项目,施工管理涉及的目标众多,其中包括了对工程质量、工程进度、工程技术等多方面的管理,并且这些管理要素会受到各类条件的限制比较明显,如气候因素和降水情况会对施工进度造成一定的影响,尤其是在混凝土施工的过程中,不利于混凝土质量的保持。另一方面,由于施工管理不当,导致得工程进度衔接方面出现一定的问题,土木工程的进度得不到有效的控制,就会造成工期延误以及赶工期等现象的出现,从而影响土木工程质量的提高。

三、加强土木工程质量管理的科学建议

(一)建立健全土木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体系土木工程建设需要从工程效能的提升方面来提升工程质量的基本管理要求,理论上对于土木工程施工建设的基本要求是降低工程成本投人,采用多元化工程管理方法,完善工期衔接等方面。因此,土木工程施工的过程必须在项目施工之前充分做好工程质量监管体系的建设,从制度方面约束土木工程施工的各个环节。应基于质量管理体系明确方针政策,实施可行性分析,充分满足客户需求,将质量体系作为施工全过程的内部行为准则,并予以坚决贯彻落实。土木工程施工建设进程中应树立良好的前瞻性,确保每一项施工环节处于良好的受控状态,令各项施工活动与技术不与规定发生偏离,确保优质高效的实现各项指标要求,获取客户信任,提升其满意度。

(二)加强土木工程施工环境的具体建设

土木工程施工过程应当重视施工场地周边环境的基本情况,以合理有效的措施来应对土木工程施工对于施工区域附近居民正常生产生活方面的影响。工程项目施工企业应当培养科学合理的施工理念,对环境因素的两个方面进行重点防治:一是外部环境对于工程质量的影响,着其中包括天气因素、季节因素、交通因素等情况对于土木工程施工条件造成的影响,切实做好“因地制宜”的特殊环境防范措施,加强工程建设中的特殊情况应急预案的实施。

(三)全面提升土木建设施工人员的专业素质

对土木工程施工队伍应科学严格选择,了解其资金实力、施工设备与技术力量状况,并展开实地考察,广泛收集其多方信息资料并展开队伍综合实力分析,应严格杜绝走后门、舞弊询私行为,确保选择施工单位的公平、公正与公开。另外对施工人员整体综合素质应展开全面培训,提升其道德素质与专业技能水平,应通过定期教育培训增强员工质量与安全施工意识责任,进而科学避免不良安全隐患,合理提升土木工程施工建设进度与质量水平。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土木工程施工项目建设在城市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体现出重要影响,土木工程建设的质量管护社会基础设施的使用安全,对社会稳定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当前时期,我国土木工程建设表现出规模大,工程数量多和工程管理难等方面,在对一部分土木工程建筑进行验收的过程中,发现很多工程质量不合格的情况,在对土木工程建设的监管部门进行审查的过程中可以发现很多工程质量监督管理部门监管松懈,付工程质量的控制监管不到位,这就需要对当前土木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以加强土木工程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马鑫刘一鸣.如何加强土木工程施工项目质量管理[J].考试周刊.2012(56):192一193.

[2].杨雄业.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控制与管理[J].中国科技博览,2012(27):145一145.

[3].李志刚.土木工程管理与施工质量控制探讨[J].建筑知识:学术刊,2012(B07):169一269,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