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与中医药学范文

时间:2023-07-04 17:24:0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中医学与中医药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中医学与中医药学

篇1

1中医学术流派与中医药人才

1.1中医药技术的由来一般认为,中医学的发展经历了从远占至春秋战国、秦汉、晋唐、宋金元、明清等各个时期。远占至东周的春秋时期为中医学的起源时期,医药知识的积累,为中医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战国两汉至三国时期是中医学基础理论与临床医学奠基阶段,这个时期,在积累人量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中医理论和临床诊治有了快速推进,在学术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你《黄帝内缈《五十一病方》《伤寒杂病1}}}《神农本草经》就是现存的重要文字记载和传川_著作,以《黄帝内经》为代表的经典著作,体现中国占代的整体论与时代相结合的思想,其中关乎人的生理、病理、疾病诊治等理论直接构建和影响中医药学,标志着中医学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有了指导理论“简、便、效、廉”这一相对比较成熟的传统中医药技术体系逐渐形成,并不断被传承、应用、推)’一、延续,人批医学家不断涌现[Czl。在传统中医理论的指导下,各种中医药技术丰富,包含内容十分)’一泛。诸如中医内服、外治、针灸、养生、保健、中药采制、炮制等,都具有明显的中医传统特点,技术相对原始初浅,知识和方法带有保密和神秘性。

1.2师承教育与学术流派曾儿何时,传播中医和培养中医的形式卞要依赖于师承教育,据称它起源于占代社会,但在中医药发展到了一定时期后才走上了真正意义上的传承教育,中医药技术、理论的不断传续,从单纯模仿、接替,到口口相传、手把手教,再到专门学习、乃至于量化教授,经历了一个漫民的时期。当时一些有经验和名望较人的中医师选择徒弟作为传人,即“师带徒”,是中医药界通行的一种教育方式。师徒授受的师承教育形式曾经是培养中医药人才的卞要模式,相传雷公师从黄帝,歧伯师从嫩贷季,扁鹊师从民桑君,张仲景师从张伯祖等,师承教育使先辈的经验得以传承,且通过一脉相承,并逐渐演变,发展沿袭,扩人至一定的范围,即形成中医各家“学说”和“流派”。流派的形成在一定程度上受时代、地理影响,流派外难以获得争鸣突破与信息交流限制有重要关连四。传统的师承教育保证了中医学术延续和学术流派的形成,使华厦人地历史上的中医学术流派学术纷呈。经过历史的沉淀,学术流派成员提出的有个性的卞张为历代医家所接受,这个学术流派才能够获得认可和传播。对于某学术“流派”的命名,形式多样,通常是后人给予和约定俗成的,因此导致中医学术流派的命名无法统一而呈现精彩复杂、灿若群星的现象。如有以学科命名的,如医经派、经方派、伤寒派;有以代表性人物命名的,如河间派、丹溪派;有以观点或学说命名的,如补阴派、火神派、汇通派;有以地域地区命名的,如澄江学派、易水学派、新安学派;还有新生代如海派等等。根据纪购在《四库全书总日提要》中提出的“儒之门户分于宋,医之门户分于金元”之说,有人认为,中医学派的真正形成是在金元时代,这个阶段以刘完素、张从正、李东垣与朱丹溪四人家为代表。近代学者谢利恒先生在《中国医学源流论》卞张“北宋以后,新说渐兴,至金元而人盛,张刘朱李之各创一说,竞排占方,犹儒家之有程朱陆王。”而《中医各家学说》6版教材则坚持伤寒、河间、易水、丹溪、攻邪、温补、温病7个医学流派。说明中医学术流派本身的学术卞张在事实上呈现多样性,提法均有依据,严格区分困难,无法统一[Cal。

1.3中医药人才培养方式的沿革以往中医学的传承与教育上,多为代代相传,由于中医学未能形成卓有成效的教育体系,师承教育也是随着有特定技艺传授性行业的发展需求逐渐形成的,有“非其人则不授”的行业规矩,只有子女或被师傅认定具备条件者才有机会承传医业,并依靠利益维系格守祖述的师徒关系(父子关系、卞仆关系、传奇关系、政治关系、择优关系等),形成了中医药学教学和人才培养的特定模式。在漫民的薪传过程中,师承教育是中医药人才培养和继续教育的卞要方式[Csl。中医师承教育形式的教育方式强调临证,随师侍诊是师徒传授重要内容,老师可以随时通过直观或抽象方式,培养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临床技能。并在教导医学知识的同时传授传统文化、相关学科知识和素质技能。这些均体现传统中医药教育教学的特色。中医的类似学校教育记载可追溯到南北朝时期,中医师承和具有“流派”雏形的教育,很民时期曾经成为中医药教育的卞要或全部教育模式,并依靠各个历史时期的局限}火_域性教育才得以传承、延续和发展,进而流派纷呈。学校教育(院校教育)真正成为中医药人才培养的卞渠道则是在20川_纪中叶,国家对中医药师承教育采取了领导、管理和指导,并推动中医药院校教育。各地先后开办了中医进修学校、进修班,始用现代教育方式培训中医药从业人员,接着在中专、人专和本科教育的同时,又扩展研究生教育和第2学位教育,继之,成人教育、网络教育逐步建立。至此,中医药教育和人才培养形成了多层次、多规格的教育结构,形式与体系上与现代教育制度接轨[Cpl。传统的师承教育从民间自发放任、争议、僵持的状态,到由国家统一管理,成为中医药教育(包括继续教育)中人才培养的重要形式和途径。但传统流派的比重和态势渐趋弱化。当前中医学术流派的深入研究与展开,力图通过学术流派引导加强中医药人才培养,为虚弱的中医药行业注入兴奋剂则是在此特殊背景下的产物。

2中医学术流派与近期的中医药继续教育

2.1

2.1.1医学继续教育的卞要形式各类继续教育与中医药人才培养开展各级多种类型中医药继续教育是继承和发展中医药特色优势的重要手段Ul,是造就中医专业技术队伍建设的重要方法,也是中医学术流派和学术卞张传播的载体。中医的实践性很强,巩固和提高技术水平,必须通过人量的临证实践和卓有成效的训练,以适应中医药事业和社会发展,而向现代化,而向川_界,而向未来。在形式上有学习班、培训班、研讨班、学术交流、进修等。借鉴现代的教育操作模式,利用中医学术流派的平台,培养中医基本功和素养,有计划地举办培训班等多种各个级别中医药继续教育项日,对从事中医院、中医药工作的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不断提高其综合能力,包括加强中青年医护人员的中医药知识以及传统文化的培训,中医学术流派及其学术思想一定可以得到扩展。

2.1.2师承教育与中医药技术人才开展师承教育常仍认为是流派与学术思想得到传承和应用研究的重要措施之一,只是形式方法上有所差异。卞要采用跟师临证学习,积累经验,或与院校教育相结合,提高综合技能和研究能力,据称,经过院校教育又有师承教育者业务水平最为突出。继承和发扬中医药流派的学术经验和技术专民,中医师承教育形式只是过程和手段,其的最终日标是将中医药流派的观点理论加以整理、总结,从中挖掘出规律性的内涵加以光人,不断充实理论体系,指导现代临床医疗实践,这是继承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学术流派和培养中医药人才的通用途径冈。

2.1.3高层次中药教育与培养高端中医药人才高端人才及其创新能力是未来现代化创造力的核心,现代社会是要求不断创新的社会,只有具备不竭动力的创新潜力,才能有更强的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和生存能力,中医药事业也是如此。如研究生等高层次中药教育就是培养高端中医药人才的手段之一。培养高层次临床、教学、科研型的中医药人才和骨干,方可推动中医药事业的可持续发展,这也是中医药学术流派与学术思想走进殿堂真正经得起检验的高地。

2.2中医药学术流派的学术传承

2.2.1传统意义上的中医学术传承与学术流派从传统分析,先有个体传承,之后才有群体或集团,师出有门,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同理说明中医药学术流派在传承上的重要性,学术派别有一定历史影响与公认度。历史上有许多临床疗效显著、学术底蕴深厚、群众推崇的中医学术流派,有力地推动了各个时期中医学理论的不断丰富以及临床诊疗体系的形成和完善。中医学术流派是中医学在民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具有其独特学术思想或学术卞张,以及独到临床诊疗技艺,通常可追溯其清晰的学术传承脉络回。传承过程是有人的方向和日标的,传承对象和传承老师相对固定,并非全方位推)’一。学术流派的传承是在日久熏陶、耳濡日染的临证和教育、教化中进行的,常无规整和特定的模式可遵循,并随根据不同地区、不同条件进行,影响因素很多。

2.2.2学术流派的传承与法制规范学术流派有政府干预,从制度方而来规范则是晚近时期的事,从近来的国家层而来看,中医药学术流派传承基地建设模式是政策扶持的重人举措,日的是发挥中医药学术流派的传承在医疗、科研、人才和设备等方而的优势,高水平、高起点做好中医学术传承,形成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中医药学术流派传承。其工作使命是加快中医学术流派的传承与发展。如建设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试图通过对历代文献的挖掘整理,梳理流派的传承脉络,来完善流派的学术思想,提炼针对优势病利‘的流派特色诊疗技术。并对开设流派示范门诊、加强临床总结、探索开发流派新的特色诊疗技术,以及与科研、医药等相关机构开展合作研究,探索开发应用流派院内制剂、特色制剂、中药新药等提出要求回。法制规范是学术流派的传承的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则。日标是构建一支理论功底深厚、诊疗技艺精湛的复合型流派传承人才队伍,探索流派人才培养、学术发展的创新模式,促进中医学术流派的可持续发展。

2.2.3学术流派与继续教育的数量与质量传统的学术流派,起于个体进而产生一个微集群,曾经民期类似于小群体在小社会游荡,流派知识属于小团体,所谓的“饮誉一方”,与新生事物及其他学说或流派之间常常分歧较人,难以交融。所形成的一个小群体与流派更无法进行扩量与共享。实现量的突破与质的提升,并由数量到质量的变化,使中医药流派突破重围、超越自我、揭开迷雾,奉献人类,就应有重人举措。2012年底,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公布了“燕京刘氏伤寒流派”等第一批64家“全国中医药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的名单。是以学术流派的理论、观点和医疗实践中具体技术方法与方药运用为重点,充分体现中医药发展以继承为基础,探索建立中医流派学术传承、临床运用、推)’一转化的新模式[Uof。

2.3中医药学术流派与中医药文化

众所周知,中医学、中医药学术流派并非是完全的生物实验医学,中医药学与根植于传统中华文化,并且盘根错y,难以分解,灵魂与之同在。传承过程同样木y交错,中医药文化是优秀文化的瑰宝,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科学和哲学思想,中医的思维方式、传统习俗、行为规范、生活方式、文学艺术。中医药学术流派是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00,是中医药学发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物质形态和思想基础,是认识生命、维护健康、防治疾病的思想和方法体系。在中医药文化继承、创新、展示和传播中,其场所、范围、涉及人群会受到流派群体的影响,同样流派群体也会受到中医药文化卞流的左右,这是建立在)’一人群众对中医药服务的需求上的。中医药文化的核心价值是中医药文化的灵魂,决定着中医药文化和中医学术流派与学术思想的存在和发展,是中医药发展进程中积累形成的,民族哲学思想、道德情操及智慧在整个中医药服务过程中得到体现。

3讨论

3.1中医药学术流派和思想在继续教育中具有的地位中医药学术流派及其学术思想民期形成的历史现象,是中医药历史的积淀物。中医学及其学术流派同样以哲学、宇宙观、生命观为基础,在“阴阳五行、天人合一”的整体观指导下,强调人与自然关系的统一,强调辨证论治,且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无所不包,凝集其相应的哲学思想、情操和智慧,中医人的基本特征、基本方向、学术流派就在此发展进程中积累形成[oa。中医药事业的活力在于人才队伍建设,历来中医药人才注重“教化,“培荞,“教育”,作为中医人,中医药流派和思想的基本内涵中,人是第一要素,而人的素质是中医药事业未来素质高低的决定因素,高素质中医药人才来自于科学的教育培养,中医药学术流派及其学术思想的传承的重要途径,在当今的时代下,必须通过各种中医药继续教育获得,因此迫切需要卓有成效的中医药继续教育和管理,通过多种形式的培养,才可能使传统的中医药学术流派和学术思想得以延续,后继有人,文脉昌盛。学术流派的传承和研究是中医药研究与发展的组成部分,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有其导向与指导作用。同时中医药继续教育能够推进和促进中医药学术流派及其学术思想的研究、扬弃、应用和再造。

3.2中医药学术流派及其学术思想的传承模式中医药学术流派产生和流传的卞要模式可能源于师承教育,且通过一脉相承,逐渐演变、形成中医各家“学说”和“流派”,并不断发展沿袭,这是先前中医药界通行的传播中医和培养中医的形式,成学之后包括跟师、带徒在内的深造和学习可列于中医药继续教育范畴,不断的再学习,逐步完善达到一定的境界。当今的中医学教育可以通过3个层次来实施:①院校教育,这是普及的必不可少的基础教育,包括在校的各学历层次的教育;②采用“师承教育”,持此卞张的意见颇多,名中医经验、学术流派及其学术思想往往师授徒承,以求“流派”代代相传,并认为唯此正宗。师徒的选拔和结对也是做好师承教育的关键,影响着中医师承教育中中医药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的水平。流派与经验有直接相关性,且带有一定的封闭与神秘色彩,要真正领会其独特经验不是短时期内所能实现的回;③多种形式的继续教育项日,如专业进修、学术交流、专题培训等,同样可以切入到中医药学术流派及其学术思想的传承、研究和应用,具有开放性和一定规模,且能够突破传统的利益维系、格守祖述的关系,是非常有效、利于学术进步、有前途的,具有现代意义上的教育教学理念,需要关注。

3.3中医药学术流派及其学术思想与文化的关联中医药学术流派及其学术思想与文化的关联十分密切Cial,而中医药文化仍是一种肯定保守文化、有机自然卞义文化,存在实用理性文化、人本文化和关于道的文化属性,文化元素渗透到中医药学术流派及其学术思想中,使中医药文化增加了更多的人文特色,涉及到诊疗行为、言语仪表、同道相处、教学传承、礼仪等,在漫民的薪传过程中,以流派为代表的中医药人才培养方式格局鲜明,类比描述,经验至上,强调辨证和随机应变,临床技术理性高于科学理性,文化烙印很深,其诞生存在过多的人文因素,以至于难以经受科学的质问和撞击。

3.4学术流派传承与继续教育相结合需要研究和政策支持人为因素、政策导向均影响学术流派的研究、传承,影响中医药继续教育以及新时期中医药人才培养,学术流派的教学及其模式仍是研究中的课题,体制和环境影响无处不在,组织领导是重要条件,有政府与政策支撑,以及培养规范的管理机构来进行学术流派传承工作,才可保障师承教育等培养中医药人才的继续教育项日的探索和实施Cisl

篇2

首先讨论一下自然哲学与中医学术方向变革的关联性。自然哲学是哲学的一个分支,它以人的一切对象为对象,是自然对象整体的本源或存在方式。从人类学本体论视角看它绝不是个别现象的描述学。人的存在与自然相关,人的自然化与自然化的人,《论语》讲“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山川河流及万物都在变化之中,人也需要认知变化,顺应自然而演变及适变,这是美学的论题。而实践美学是人类学历史本体论的哲学,它以外在一内在的自然的人化为根本理论基础,美的根源在于外在自然与人的生存关系的历史性改变,而美感的根源在于内在的自然,即先天生理心理和后天文化教育经验的渗透,也是心理性向社会性融合的过程。联系中医药学的理论是现象理论、非线性理论,是巨系统的复杂理论。它的理论价值体现了中华文明的哲学底蕴,体现了华夏民族崇尚“以美启真”“以美储善”“以美立命”的道德风范。另一重要方面,自然哲学对中医学人倡导“象思维”的模式,以形象思维为基础,重视观察和体悟,审视人的健康和疾病的状态,将形象、具象、意象的主体认知落实到临床医护诊疗工作中,以维护健康与提高疗效水平。显然“象思维”是动态的整体,是中医学原创思维与原创优势,有望推进整体医学思想与励行多维恒动的关系本体认识论的自觉性。

面对国家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已进入深水区,广大中医药界学人把惠及民生为己任,要提高为广大民众服务的公平性和社会可及性,这是中医药学术方向变革的动力。关于中医药学学科总体目标的设定,先荽认清全球科学格局正在变化之中,重要的在于科学概念的更新和宇宙观的深化。21世纪科技界对黑洞的观测与发现,其中有90%的暗物质即那些不发射任何光及电磁辐射的物质,而黑洞的物质运动是不规则的、非线性的、具有不确定性的,对宇宙天体的观测研究,无疑影响着中医药学的理论基础,确切地说中医学不是唯唯物的,而是以唯“象”为主体的,是非线性和不确定的,应强调实体本体与关系本体的整合,注重能量与信息的时空转换,显然中医学现象理论与现代大科学的宇宙观相吻合。

目前,大科学时代是由信息时代逐渐向高概念与大数据技术演变。笔者理解的高概念首先是科学人文的融合,科学求真、人文求善,科学人文互补互动;二是要研究复杂系统的相关性,要敢于突破原有学科的边界,提倡整合;三是对不同民族、地域的优秀文化中的科学概念进行诠释辐射与创新。大数据是针对复杂系统多学科、多元化研究的海量数据,包括着非线性、不确定性数据的综合集成技术。可见高概念大数据技术将为中医药学科理论框架与临床实践指南的构建更新创造良好的机遇。纵观20世纪医学科学发展的轨迹是以二元论和还原论为中心展开的纯生物性理论与技术的发展方向,代价是医学人文的失落,眼中只有“病”而忽略了主体的“人”,过度追逐“科学化”,以生物学的指标作为判别疗效的唯一标准的医学。虽然在传染病和感染性疾病方面取得了重大成绩,但同时也发现了医学主体的人的复杂性、能动性与非线性、不确定性等特质,如何求解?新的自然哲学观引领下的健康新理念,主要突出“以人为本”的价值目标,注重关系本体论的研究设计思路,注重人文关怀、人的道德和人的社会适应性,与医生患者成为道德共同体的培养。

有一个问题必须讨论,即在科学人文融合的大科学理念引导下,当今的中医学与西医学能以互补互动向趋同方向发展,为构建统一的新医药学奠基吗?有学者认为中西医之间从具体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以及两种医学的基础理论都具有不可通约性。先说具体对象中西医学依自然哲学原理应是“人”,人的存在的一切对象。只是产生于西方工业文明基础上的西医学在一段历史时期将对象侧重在“病人”的病、追求的是生物学的指标,重技术重实证,必须可重复可复制。还原论盛行的20世纪,对人类物质文明的提髙功不可没。笔者作为中医学人对西医学出现的问题不言自明。晚近十数年间亲身观察医学方向在逐渐转变,重视人文关怀由“人的病”到“病的人”的情绪、感情、心理变化,逐步渗透出现叙事医学、发展医学心理学科,有学者明确提出循证医学叙事化。医学科学研究面对复杂系统的临床难治病,从“单疾病、单靶点、单药物”的医疗模式,正经历着多学科、多元化、多层面整合集成探索调控疾病的转变,研究思路上正发生从“还原性研究”转为“系统性研究”、从“描述性研究”转为“预测性研究”,其中一个重要标志就是从网络这一整体的视角来认识生命活动与药物治疗机制。尤其是以人类健康为主要研究内容,朝向个体化医学、预测医学、预防医学、参与医学做出调整以适应转化医学与网络医学的发展。中医药学的研究对象罹三千年的历史始终是人,“以人为本”。以农耕文明为基础,上溯孔孟仁学、老庄“重生”顺其自然的哲学,一贯以儒释道主体的国学为指导,国医国药不断融入外来医药又不断向外辐射传播,从来都是开放的系统。有鉴于本世纪二元论与还原论逐渐被多元的大科学的革新所取代,同时一元论与系统整体论的兴起,将“人”放在天地之间来看人的健康、来看人的疾病,物我一体、知行一体、精气神一体、象意形融通,历来主张科学人文互补互动,是具有生命科学与人文科学双重属性的学科。综合上述,从中西医学研究对象在农耕文明与工业文明的影响和近代研究发展趋势看,从不同质不通约而朝向整合方向迈进。

回首本世纪初叶,我承担了国家“973”与自然基金委重大科研项目,对中医方剂配伍着手研究组建了多学科的团队,不仅有中西医药专家,还广泛吸收引进了化学、物理学、数学计算、信息与天文学专家的参加与指导。中医方剂有中药配伍组合的物质基础又体现治疗效应,是中医理论的载体。届时,我提出“方剂的潜能蕴藏于整合之中,不同饮片、不同组分、不同化合物的不同配伍具有不同的效应,诠释多组分与多靶点的相关性,针对全息病证,融合对抗、补充、调节于一体,发挥增效减毒与减毒增效的和谐效应”。整合效应包括药效物质与生物效应的整合,药物实体与表征信息的整合,药物功效与人体功能的整合。通过实验认识到“网络”可以看作是整体与系统的构建基础和关键技术。譬如“网络药理学”中的网络,在宏观与微观的基因组、转录组、蛋白组、代谢组、表型等不同层次,有基因调控网络、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信息传导网络、代谢网络、表型网络等各种生物网络,“网络”作为复杂系统分析的关键,代表了一种符合中医药整体特色的研究新理念与新方法,我国学者无分中西展开的复方网络药理学研究与国际基本同步,中医方药研究有望跻身当代科技前沿,为源头创新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中医药学历来以临床医学为核心,在具体的内容上首先朝向个体化医学。由于人类基因组计划的顺利完成以及分子生物学技术和生物信息学的快速发展,如何基于药物遗传学的发现而发展个体化医学,已受到医药科技界的重视。中医诊疗从整体出发,如治疗同一种病,因遗传背景体质禀赋的差异等,出现“证候”不同而治疗方药与剂量亦不相同。当然,还有医学模式中心理情感与社会、环境等也是个体化医学体现人文关怀的重要方面。显然辨证论治的理念与技术将在个体化医学的发展的时空中发挥主导的作用。未病先防、既病防变践行预测医学与预防医学,应将重点放在病前的早期监测。中医治未病与五运六气学说是其代表,积极辨识健康状态及演变趋势,适应各种气候、物候,各种环境的变化,又要调心身怡情养性。

中医作为整体系统医学有明确的内在标准,如“气脉常通”“积精全神”“阴平阳秘”等;具体干预方法如饮食有节、起居有常、恬淡虚无、法于阴阳和于术数等为实践证实有效的身心调摄的理念和方法。至于参与医学,倡导每个人主动参加到对自身健康的认知和维护健康的全过程中去。历来重视人的智慧和能力,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所欲、皆得所愿”,以调制承平,做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转化医学要作为重点的变革之一,凸显个体化医学的中医中药的优势,同时要参与到全球卫生信息化工作中。中医药学讲转化医学是“以人为本”,从临床实践中凝聚科学问题,再做基础研究与新复方的开发研究,是基础科研成果转向临床应用,进而提高维护健康防治疾病的水平。因此,转化医学研究的模式必须是多学科的联合体的密切合作,医院要向院前转化,成熟技术向产业转化,科研成果向效益转化,面向基层医教研产要向人才培养转化,总之其“模式”具有普适价值。勿需讳言,我们在推动转化医学中体悟到还原论与系统论,与运用网络医学作为调整变革的重点时,面对多因素、多变量、多组织器官复杂性现代难治病诊疗,中医学与西医学基础整合的可能性是存在的。

篇3

    对表1的具体分析如下。

    1)“方剂”和“中药”类数量多的主要原因在于具体的方剂名称、中成药以及具体的单味药数量很多;

    2)“中医文献”位居第二,是由于系统收录了大量的古代和现代医书、医案等名称,如“《经方要义》《南阳类案》”等,均属于中医文献类;

    3)“医学人物”类,系统收录了古、近、现代中医医家,如“朱丹溪”“葛洪”等,这部分内容也很庞大;

    4)“动植物”类实际指“药用动植物”,即单味中药的原植物和原动物,如“白斑角鲨”“黄凤仙花”等,有些概念词的中药名称与原植物、动物相同,既属于“中药”也属于“动植物”,如“黄柏”“蜈蚣”等;

    5)“诊断的过程”这一语义类型是原来系统加工西医诊断学时设立的,目前暂时保留了这一部分数据,该部分的概念基本为西医诊断学术语;

    6)“疾病或证候群”这一语义类型也是系统设立初期建立的一个语义类型,其内容包括了疾病、证候和症状,系统旧数据有大量的概念标为这一语义类型,还未修改;

    7)“中药化学成分”类包含具体的化学成分名称,系统收集了中药涉及的化学成分名称;

    8)“食疗-药膳”类包含可以用作食疗和药膳的具体名称,如“安神茶”“八宝粥”等;

    9)“中医机构”类包含了全国所有中医药研究机构、行政机构、医院、制药企业等,如“安徽省卫生厅中医管理局”“安庆市中医医院”“安顺制药厂”等。综上所述,使用最多的10个的语义类型都属于实体类型,均有较多实例,故包含的概念较多,在语义类型的使用上属于正常现象。

    2使用数量少于10个的语义类型的情况分析

    具体分析语义类型使用数量少于10个的有30个,它们的使用情况分析如下。

    1)语义类型本身为大类,按照“能用具体类型的就不用上位类型”的语义类型归类原则,这类语义类型本身在分类中只起到分类节点的作用,而具体归类则归为其下的具体类型,如“事件”“物理实体”“中医基础理论”“中医信息文献学”“中药性能与功能”“有机体”等;

    2)语义类型本身定义范畴过窄,不能包含更多的概念,如“血”“血的功能”“津液功能”“精的功能”“腧穴功能”“五色”“五化”等;

    3)在中医药学系统里不能或者不需要作为语义类型存在的,如“归经”“针灸处方”“中药功能”“方剂功用”等;

    4)由于与其他语义类型定义分辨不清而归类错误或不完全的,如“针灸研究”“辅料”“中医预防”等;

    5)由于中医药学语义类型也是在不断修改完善过程中,有部分数据还未完全修改为目前的语义类型,如“中药药理作用”“矿物”等;

    6)语义类型分类过细,如“心理功能-中医心理”“神”“情志”“七情”。

    3未用到的语义类型分析

    中医药学语言系统现有语义类型128个,使用率为86.72%,未使用到的17个是:人工物质;中西医结合;医古文;自然物理学科;颜色;中医学与古代哲学;中西医结合疗法;制药工艺、农业;脏象学说;药用设备;思想或概念;研究设备;升降沉浮;研究活动;中药研究;师承关系;症状或体征。该17个语义类型的情况分析如下。

    1)语义类型本身为上位概念,其下还有更具体的语义分类,如“思想与概念”“人工物质”“中医学与古代哲学”“制药工艺、农业”“研究活动”“中药研究”等;

    2)语义类型本身表示的是一种组合关系,而不是单一概念所能表达的,如“师承关系”“中西医结合”“中西医结合疗法”等;

    3)语义类型设置过大,过于空泛,目前中医药学语言系统未涉及其内容,如“自然物理学科”;

    4)语义类型设置问题,不表示一种语义分类。如“医古文”表示的是一种语言形式,每个医古文形式的字、词、句都会表示具体的语义含义;

    5)语义类型设置太过于狭小,仅表示特别具体的意思,如“升降沉浮”是具体指中药药性的一个方面,不应作为一个语义类型存在;

    6)语言系统目前收词范围的局限导致未使用到该语义类型,如“研究设备”“药用设备”等;

    7)语言系统数据问题,“症状或体征”是最近修改的语义类型,原有这部分数据均标为“疾病或症状群”,数据还未修改。

    4小结

    中医药学语言系统现有语义类型128个,使用到的有111个,使用率为86.72%。使用最多的语义类型为“方剂”,使用了33102次,占系统总数的26.86%。使用最少的为“雌雄霹雳火”“方剂功用”“经络学说”“矿物”“声音”“心理功能-中医心理”“针灸处方”等8个语义类型,使用频次均为1次。除“雌雄霹雳火”“针灸处方”为错误类型外,其他6个类型占语义类型总数的4.7%。4.7%的语义类型使用情况占系统概念总数少于0.006%。由于中医药学语言系通过的语义类型是存在等级结构的,上位语义类型都是比较大的概念,或仅作为分类而存在,所以其下归类的概念数量较少,不能仅以数值来说明整体使用情况。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得出:中医药学语言系统分类整体框架合理,但在具体下位语义类型的设置上还需调整,不能将过于具体的概念或组合概念作为语义类型。

篇4

[关键词]中医学;大学教育;教育教学; 可行性

[DOI]10.13939/ki.zgsc.2016.36.189

1 中医的概念

若想对中医的概念做较为透彻的了解,首先要避免对中医概念不合理或片面的理解误区。很多人可能认为中医就是用中国传统手法医病救人,只属于医术的范畴。其实,医病仅仅是中医领域中一个非常微小的部分,中医的理念远超过治病养生的范畴,囊括了为人、修身、成功等哲学文化范畴。

中医即中和之道,行事为人符合规律。其本质是顺应自然发展的规律,春生、夏长、秋收、冬藏。[1]中医是唯一将理论与实践联系得如此完美的中华文化,其余如哲学、文学、音乐、绘画等,对人的生存皆无实用价值,即使是里面真有实用价值的部分也被中医所吸纳。中华文化的精髓即是包容,中医则是包容体现之大成者。

说到中医,就必须要提及“中医人”这个概念。中医人是将中医的理论与实践展示给人们的群体,是中医之践行者,是中医之守护人。中医作为自然调控的手段,中医人已不再是单独的治病救人,其承担的更多的是天地对生命的宏观调控职责。中医治病讲究“平治于权衡”,而圣人治世讲究“平天下”,二者极其相似,都是体现天地间宏观调控的能力,故古人有“不为良相,便为良医”之说。[2]

中医人是真正的智者,能人所不能,把握病人生命状态,解病人之危,;中医人又是真正的明者,他们不断超越自我极限,用生命阐释着对中医理解。真正的中医人其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可以达到人的最高体现,而且其精神生活与物质生活可以高度的完美协调。当代大学生若掌握一定的中医知识,必然对其窥视生命之真谛有巨大的带动力。

2 中医理念对大学生的重要性

中医的重要性可以概括为三点:中医是为人之道、中医是成功之道、中医是健康之道。身体和心灵都健康才是真正的健康。身体和心灵二者的关系是互为影响,互相效力,通过一种合宜方式,二者将会共同促使一个人的身心达到一种平衡健康的状态。中医就是这个促进身心达到平衡健康的合宜方式。掌握了中医之道并真正活出来,融汇在每日的生活中,将会从本质上扭转一个人原本可能混乱迷茫的生活状态,朝向积极正能量的方向去奔跑。

2.1 中医是健康之道

对身体中医养生是指通过未病先治的理念,通过一些保养、调养、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以达到延年益寿、尽终其天年的目的。中医养生其实很简单,它不是要你特意去做一件与日常生活无关的事,养生恰恰就是日常生活,就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要探讨的是饮食方面。因为我们常说民以食为天。饮食的原则:早上要吃好,中午要吃饱,下午要吃少。三是用食物之偏纠人体之偏。中医治病是用药性之偏来纠正人体之偏,所以中医养生主张用食物之偏来纠正人体之偏。

第二要顺应四时。按照《黄帝内经》说,顺四时,就是按照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规律来调整自己的生活。[3]

第三要调畅情志。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有其两面性,既能利于人,又能害与人,同样人的情绪变化有利有弊。情志养生即指通过有目的地激发某种情志变化,可选择性地矫正太过情志所造成的气机紊乱,使即将破坏的身体机能恢复正常,以防患于未然。比方说怒伤肝,喜伤心,恐伤肾,思伤脾,要是像林黛玉一样的个性,就是过悲,悲伤肺,以至于她也是死于肺痨的。

第四要起居有常。这是养生的基本要求,也告诉我们要依照正确的生活方式来生活才能延年益寿。

向学生普及中医学与健康养生有关的知识,有利于促进学生在当下时代各种不良环境、生活习惯及社会潮流的影响下,树立中医养生观念,落实到自身的点滴生活中,从而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带动学生从身体到心灵的健康素养的提升。

2.2 中医是为人之道

何谓“养心”?中医中的《黄帝内经》认为是“恬淡虚无”,即保持平淡宁静、乐观豁达、凝神自娱的心境。“养心”就是拥有心理平衡的重要方法,也是健康长寿之道。[4]

德者养心“积善成德”,德的核心是做善事。中医认为德高者五脏淳厚,气血匀和,阴平阳秘,所以能健康长寿。可见,道德修养不仅是品质的要求,而且也是养生的手段。[5]

仁者养心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其基本思想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具体可以概括为恭、宽、信、敏、惠、智、勇、忠、恕、孝等。一个人如果能达到如此之境界,其心境必定是欣慰和宽松,而不是懊恼、愤恨和作奸犯科后的恐惧,因此,“仁者寿”。善良者能获得内心的温暖,缓解内心的焦虑,故而少疾,恶意者终日在算计与被算计之中,气机逆乱,阴阳失衡,故而多病而短寿。[6]

老子认为“上善若水”,最高的境界像水那样,保持高贵的天性,却甘愿将姿态放低,滋润万物却不与万物争。哲理养心哲理养生,主要是要掌握对立统一和一分为二的观点。哲理养生是高层次的保健养生,与德、仁相辅相成,异曲同工,只有在实践中反复磨炼才能做到,是道德品质、气质修养、文化水平、经验阅历的集中表现。大学生掌握一定的中医理念,能够促使他们正确地待人待己,热爱学习,讲究生活质量,这不仅是做人做事的基础,也是养生防病的前提。

3 将中医学理念纳入高校教育教学中的可行性

高校可以从专业设置和教师培养方面将中医学纳入高校教育教学中。在专业设置方面,可先将有关中医的精华及基础知识有关的书籍作为选修课程纳入高校教学专业设置当中。给予中医知识一定的学时要求,可按考查或考试的方式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和老师进行培训和教育,使其充分认识到中医这门学科不是一门可有可无的选修课程,而是一门和必修课几乎等同的重要课程。在教师培养方面,教师担负着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责。因此,如果想让学生通过中医知识上获得学术、身心甚至生命层的改变,首先应从教师入手,对教师队伍进行中医学术知识的培训。这个培训不应是短期的形象工程,乃是与教学相结合,贯穿于每一个教师的整个教学生涯中。这样一方面有利于使教师对中医知识有一个不断积累和融会贯通的过程,从而为教学质量提供保障;另一方面,学习中医,对教师本身的身心灵也带来了福音,使教师能够将所学的做人之道行出来,起到良好的榜样作用。此外,由于中医作为一门课程,对于教师和学生来说都同样新颖。这大大打破了传统教学中教师都懂、学生都不懂而只能跟着老师走的节奏,拉近了学生和老师之间的距离。不断学习的过程也是培养教师谦卑受教、和学生共同学习的心态,在学生面前真正做到学以致用,随时和学生交流学习的心得。

4 结 论

中医人是真正的智者,能人所不能,把握病人生命状态,解病人之危,;中医人又是真正的明者,他们不断超越自我极限,用生命阐释对中医理解。真正的中医人其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可以达到人的最高体现,而且其精神生活与物质生活可以高度的完美协调。当代大学生若掌握一定的中医知识,必然对其窥视生命之真谛有巨大的带动力。

参考文献:

[1]童瑶.中医基础理论[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3:56-58.

[2]王新华.中医基础理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112.

[3]孙广仁,刘家义,张安玲,等.中医基础理论难点解析[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1:35-40.

[4]杨威,于峥.对中医基础理论学科主体发展的思考[J].河北中医药学报,2009(2).

篇5

关键词:中医药文献检索;教学改革;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717(2009)05-1100-02

随着科技文献数量的激增,现代中医药文献的增长也达到了空前水平,在中医院校学生不仅需要检索现代的医学文献,同时还要能从浩如烟海的中医古籍中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中医药院校开设文献检索课有利于培养中医药院校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其利用、获取、处理和创造信息的能力,有利于加强中医药院校的科研能力和开发信息资源的能力,从而促进复合型人才的成长。现在中医院校开设的《中医药文献捡索课》,传统的教学模式越来越不能适应新的技术条件的要求,笔者经过近几年的探索与实践,总结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1 把握课程培养目标推进信息素质教育

前国家教委(85)教高字065号文件指出,高等学校开设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的目的,在于使大学生和研究生增强情报意识,初步掌握利用文献与情报技能。只有具备了情报意识才能产生对情报需求和情报捡索的自觉行为。要搞好《中医药文献检索》课教改,首先要转变传统观念,将文检课定位成“以增强中医院校大学生信息素质、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为教学目标”的素质教育课程。10多年来,全国20多所中医高校先后开设了文检课,并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但情报意识的培训仍是比较薄弱的环节。因此,在《中医药文献检索》课的教学中,培养学生主动获取信息、准确分析鉴别信息、创造性处理加工信息的能力,使中医学生在对大量信息进行筛选的过程中,实现对事物的多层面了解,在对大量信息进行快速提取的过程中,对信息进行重整、加工和再创造。通过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自己检索文献解决问题,有意识地培养和发展探究精神、创新意识和批判性思维,促进中医学生的自我管理。所以在中医文检课教学中,必须把握课程培养目标,强化情报意识的培养,注意培训中医学生知晓何时需要文献信息,并设法提高他们确定、评估和有效地利用情报信息的技能。情报意识的培养是一种教育,是一个潜移默化的熏陶过程,它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也不是靠几十学时文检课教学可以达到的。所以,在中医文检课教学中,把培养学生的情报意识作为教学重点来抓,积极推进对学生的信息素质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2 改进传统教学方法 创新完善教学内容

文献检索是一门实践性强的课程,积极改进传统教学方法,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结合教学内容,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出发,通过组织学生在各种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案例环境条件中进行模拟操作、分析和研讨,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使学生从中理解和掌握知识,获得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中医药文献检索课在各中医药院校基本上都是选修课,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为提高教学效果,必须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结合检索实践向学生介绍情报、信息知识,拓展教材内容,从而大大提高了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学习内容也是围绕中医学专业的各种检索工具和各种数据库展开的。因此,在注意理论讲解的同时,一定要让学生亲自操作各种检索工具,查找事先设定好的各种题目,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掌握各种检索工具和电子数据库的使用。在教学过程中有选择地使用多媒体教学一方面可以改进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形式,另一方面对于一些特定的知识内容通过多媒体演示更容易让同学理解。联机检索与网络信息检索日益成为文献和信息检索的重要手段,教学采用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设备,可以极大地改善学生上机实习的条件,强化上机实习环节,训练他们获取和利用信息的技能,为写毕业论文及以后独立工作和主动学习打好基础,使他们成为信息获取的主动者,具有一定的信息鉴别、选择、分析、利用等能力,从而达到能创造性地开展学习和研究。教学内容密切结合中医药各专业的特点,是激发中医药学生对情报教育产生兴趣的有效方法。只有培养中医药学生获取国内外中医药情报信息的强烈欲望,才能把自己的工作和研究建立在国内外先进水平的基础上,并有所发明和创新。对各专业学生讲解的检索工具必须专业对口,检索举例宜与教师自己或本校科研课题结合起来。学会利用检索工具解决科研中的实际问题,最能引起学生情报意识的觉醒。

3 重视动手能力培养 强化技术能力训练

文献检索课长期重视信息检索能力培训而轻视信息利用能力培养,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我国大学生信息能力不完整,缺乏创新能力和研究能力。文献检索课教学应该把“授之以鱼”和“授之以渔”相结合。在文献检索教学中直接传授给学生检索知识是必要的,并所传授的检索知识要经过精选,要能起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并且注意教给学生使用信息工具的方法。文献检索课教学所要培养学生的能力,应该体现在对信息知识、检索原理、检索技能的掌握、分析、综合和运用之中。随着图书馆现代化、数字化程度的提高,服务功能的进一步拓展,教育职能的进一步加强,图书馆不再是藏书、借书、查阅资料的教学辅助单位,而更成为集图书、期刊、电子出版物、借阅、文献信息检索、网上信息查询、光盘数据检索、科技查新及传播知识、文化陶冶、能力培养、素质提高为一体的重要课堂。文献检索课应加强与图书馆的横向联系,对学生增加如计算机检索知识、光盘数据库、联机数据库、电子期刊、网上书目数据库、网上全文数据库、网上会议文献、网上科技报告、网上专利文献等的检索与利用,以及综合搜索引擎和医学专业搜索引擎的使用等。一些常用的权威性的中医药网站和使用方法也可以向同学介绍,以开阔他们的视野,为检索多提供一些路径。再次是关注国外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加强外文文献数据库的介绍,相应地介绍一些国外著名的检索工具和检索数据库。另外要注意交叉学科的知识与信息;万方数据、维普资讯、超星、方正数字图书系统及Google、Yahoo、Baidu等搜索引擎等的应用也应纳入教学内容,以帮助学生收集更广泛的信息,提高学生扩大信息检索范围的技巧和能力。但利用医学网络搜寻器更可以方便查找医学信息,如较著名的医学网络搜寻器有Health AtoZ、Medical Matrix、Medical WorldSearch等。只要掌握几个好的专业搜索引擎就能少走弯路,快捷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

4 改善教育教学条件 努力加强师资培训

加强中医药院校图书馆建设,是实施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的重要前提和保证,要增加投入力度,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有目的地进行图书馆的现代化、系统化、标准化建设。有计划有步骤地增加设备投资,购置适应全面培养学生信息素质的必要设施设备。近几年,本校正在加大投资力度,相继建立了多个多媒体教室,计算机网络环境和教学条件均得到了相应改善。这样,可利用现代化教学设备和资源,较好地完成计算机检索和网络信息检索部分课程的教学,为学生机检实习提供尽可能多的条件和机会。另外,由于网络检索在社会上相关的上网漫游服务开展较好,而且对学生还常有一定的优惠政策,学生也可利用课余时间,到社会上的网吧、网络俱乐部和一些公共图书馆的电子阅览室上机实习,进一步巩固课堂知识。文检教师,还要针对中医药特定领域的情况,给学生传递代表中医药发展方向的情报信息,引起他们对本专业的求知欲望和进取心。仅从中医文检课本上的内容,是难以诱导学生进入学科科研前沿的。这就要求文检课教师具备较高的信息素养,永不间断地捕捉和吸收中医药最新情报,用来充实教材,更新教案,并优化教学方法。任课教师还应重视结合本校医疗、科研实际,开展调研,从中收集典型事例做为授课内容,使课堂教学引入入胜。加强师资培训文检课要向更高层次发展,师资队伍建设是关键。作为现代信息技术教学的先导,应尽快熟练掌握网络信息资料的获取方法,要提倡通过自学不断补充有关理论知识,并创造条件,使教师有机会参加校内外、网络中心和情报部门举办的各种形式的培训班和讲座,或聘请有关专家来馆为文检教师讲授,以开阔眼界。要努力探索信息素质教育课的教学模式,在原有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的基础上大胆进行教学改革:一方面加强文献检索课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新信息技术的培训,以更新其专业知识,提高信息意识;另一方面根据上课学生的专业,对文献检索课教师进行相应的专业知识的培训,至少也应该按学科门类进行普及教育,而对于承担文献检索课的非图书馆学专业的教师,则更应该进行图书馆专业知识、文献信息检索的各种理论、检索方法和技术等的培训教育。

篇6

论文摘要:本文分析了中医药教育国际化趋势,研究了当前中医院校英语教学现状,探讨了中医药教育国际化趋势下中医院校英语教学改革的可行性策略。

1中医药教育国际化趋势

1 .1经济文化全球化为中医药教育国际化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中医药学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它传承了丰富的中国文化,代表着中国特色的科学技术。随着经济、文化全球化,中医药的独特魅力越来越受到医学界关注,引起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的兴趣,中医药热潮正在升温: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倡用中医药防治疾病;英、美等国逐步认可中医学并着手建立规范性的中医药治疗体系;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医务人员运用中医药防治疾病·一中医药教育国际化的广阔空间已经形成。

上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上不少国家开始开办中医药教育。亚洲的日韩、越南、马来西亚、泰国;欧洲的英、法、意、荷;美洲的美、加;澳洲的澳大利亚等国相继开办有中医、针灸等课程,或是通过法案认可和保障中医药合法地位;除此以外,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还设立了中医药教育专业委员会。

1.3国内中医药国际教育机构的建立是中医药教育国际化的坚强后盾

2中医药教育国际化趋势下的英语教学改革

中医药教育国际化为中医院校的英语教学改革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中医院校要解决问题,抓住中医药教育特色,顺应中医药国际化趋势,全方位改革英语教学。

2.1转变理念,迎接挑战

2007年《中医药创新发展规划纲要》确定了“继承、创新、现代化、国际化”四个方面的基本任务,希望将中医药的科学内涵用更容易被广大民众理解的语言加以表达,来沟通中医与西医、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从而让中医药更好地被社会普遍理解、接受,进而满足现实需求、服务整个人类。英语作为全球通用语言,是中医药教育继承中医特色、发展中医事业、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合格中医药人才不可或缺的部分。"

当前一些中医院校过多强调专业教育,忽视英语教育,对英语教学投人的人力、物力、财力不足,课程设置及教学安排不够灵活,再加上掌握好中医药这个我国几千年文化的精髓,学生面对阴阳五行、数百味重要药方及针灸穴位又长期处于死记硬背状态,无法保证英语学习时间,虽然中医药教育国际化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就业和发展空间,学生却常常因为英语能力不足而错失良机。另一方面,中医院校的专业教师由于受整个中医界对英语重要性认识不够的影响,缺少提高英语能力的动力和机会,用英语进行教学和实践的能力普遍欠佳,这些都影响了中医药教育国际化进程。解决这些问题,中医院校就要树立正确的英语教学理念、重视英语教学,将英语教与学作为服务于人才素质培养、学校持续性发展、中医药事业蓬勃向上的重要任务来抓,迎接中医药教育国际化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2.2开辟中医院校英语教学改革新模式.培养具有国际化特色的中医药人才

2004年《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提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交流”。现代化中医药人才只有具备扎实的中医药理论基础、宽广的专业知识、较强的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又有良好的英语语言能力,才能使祖国文化的瑰宝发扬光大。

2 .2.1重视公共英语教学改革

改变大多数中医院校采取的大班授课模式,根据学生英语能力参差不齐的具体情况,采取多起点分级教学;改变“拥有专为英语课程而设计的多媒体教室的院校寥寥无几,大部分院校只拥有语音实验室,(参考:1)”教师多数只能播放教学听力录音带、给学生核对听力材料答案的简单的英语教学设施,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改变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一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人机交互学习,以“学生为中心”,使英语教学朝着个性化学习、自主式学习方向发展,从而照顾到学生的实际需要,因材施教,为学生打下坚实的语言基础;改变投人少的现状,加强计算机网络等硬件配置及英语教师专业培训等投人。

2 .2 .2完善专业英语教学

首先,在本科生高年级阶段开设专业英语课程。目前,一些中医院校涉外、七年制三四年级及研究生阶段开设有专业英语课程,毕业生有的走出国门,有的成为专业医学英语人才,为研究及传播中医药学做出了贡献。中医院校如果在本科生高年级阶段开设专业英语,必能达到学习基础英语的最终目的,培养出一批具有较高专业英语能力的学生,帮助他们走向社会、走出中国、为全人类的健康事业做出最大的贡献。

篇7

 

关键词:WTO 中医教育 留学生

    目前,中医药已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世界卫生组织评价“中医药是世界传统医药的榜样”,并向各国郑重推荐。不少专家预言21世纪将是中医药世纪。由于人类经济、文化和生活变革,疾病谱的变化、人口的老龄化、医学模式的转变,以及生存环境的破坏和日益加重的污染,西药的毒副作用,使人们的保健意识日趋增强,日益青睐于天然药物、天然保健品和传统药物、传统疗法。全球范围的中医药热方兴未艾。已有12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各种类型的中医药机构。中医药在东南亚、日本、韩国等国已被广泛应用,欧美一些国家也在逐步解除对中医药的限制。部分国家将中医药纳人医疗保险范畴,并在法律上予以认可,一些国家已开办了中医药正规学历教育。目前,在我国正式加人WTO以后,中国高等教育面临的最大问题之一就是经济全球化对教育的挑战,中医药留学生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分支,也必将受其冲击,从而带来严峻的挑战,但同时也存在着更大的发展机遇,如何面对“人世”对中医药留学生教育的影响,是中医药留学生教育工作者应该研究的一个新课题。

1中医药留学生教育的现状

    从国内方面看,具有政府奖学金资格的高等中医药院校还较少,在国际上缺乏吸引力;许多高等中医药院校留学生教学和生活设施严重不足;个别院校只重经济效益,忽视教育质量,影响了我国高等中医药对外教育的声誉;有的学校内部管理体制不够键全,部门之间因利益不均而各行其是的现象比较严重;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还不高,地区发展也很不平衡,社会化的服务和管理水平还难以适应留学生增加的需要;攻读学位的高层次留学生的数量和质量也有待提高。从国际方面看,世界中医药留学生市场的竟争日趋激烈,一些发达国家相继开办了中医药的正规学历教育,从而争夺了部分的中医药留学生生源市场。

2入世对中医药留学生教育的影响

    我国加人WTO,对中医药留学生教育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从总体上说,它有利于扩大中医药留学生生源。中医药作为现代医疗保健的重要组成部分,逐渐得到了世界各国人民的认可和好评。目前,在我国学习的留学生中,除语言生外,学习中医药的人数位居第一。随着21世纪“心身医学”时代的到来,亚健康状态及心理、精神疾病将占60%以上,国际社会回归自然的趋势不断增加,各国对天药物的研究日趋活跃,为中医药留学生教育的发展创造了条件,而我国加人WTO,有利于提高中医学的国际地位,吸引更多的留学生来华学习中医药。但是,也应该注意到,加人WTO后,中医药留学生教育面临的竞争将更激烈,国(境)外中医药教育产业将进一步扩大,生源的竞争也将更加激烈。对中医药留学生教育也将提出更高的要求。

3发展中医药留学生教育的对策

3.1转变观念,作好准备,迎接挑战面对加人WTO后的新形势,中医药留学生教育必须转变观念、解放思想,审时度势,作好准备。首先,要熟悉和掌握WTO协议的主要内容及规则,找出中医药留学生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差距,认真分析、研究相应的对策,采取有效措施,如教育、卫生行政管理部门要从职能和政策上提供指导和支持,为扩大中医药留学生教育规模创造更有利的外部环境;第二,各中医药院校要进一步练好内功,变被动为主动,积极参与竞争,要树立开放意识、市场意识、竞争意识、效益意识和生存危机感、改革紧迫感和发展责任感,尽快走自我生存、自我壮大、自我发展的道路。第三,要善于从本地区、本校的实际出发,选择具有优势、特色的专业,如除开设中医药学历教育外,应根据国(境)外学生的实际需要,大力开展短期教育,以吸引更多的因工作原因不能接受学历教育的学生来华学习中医药。

篇8

关键词:成人高等教育;中医药;教学;现状分析;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1-0138-03

在中国中医科学院成立60周年贺信中指出:“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愧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这个宝库的打开需要前仆后继的中医药工作者去探求,进而把中医药工作者的培养再次提到极其重要的位置上。中医药工作者的培养包括未来中医药工作者的教育培养和在职中医药工作者的再教育培养,在职中医药工作者的再教育培养主要由高等中医药院校成人教育来承担。中医药成人高等教育是我国高等院校中医药教育重要的一部分,是提高社会医务工作者知识水平和人文修养的主力军[1],在中医药人才培养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也取得了斐然的成绩。但近年来随着国家医学成人学历

教育政策的调整,合作办学机构的增多,生源质量的下降,中医药成人高等教育的教学质量存在一系列新问题、新困难和新挑战。

一、中医药成人高等教育教学现状分析

1.工学矛盾突出。通过调查(以湖南中医药大学为例),中医药成教学生年龄主要集中在40岁左右,30岁以下的只占30%,已婚的占87%;专业主要集中在医卫类,其中护理60%,医类38%,其他2%;工作单位在乡镇卫生院的42%,县级医院的34%,社区、农村卫生所的15%,地级市及以上医院的5%,其他4%。这说明地市级及以上医院相关在职人员的学历基本上都以达到本科学历,我校的学生生源目前主要集中在县、乡、村三级基层医疗机构,因为在基层工作,工作任务繁重,一个萝卜一个坑,再加上家庭、孩子等方面原因,他们一学期用在专业学习的时间基本在10天以内,没有时间学习的学生占23%。因为学生上课的形式主要是课堂教学,讲座的形式只占2%,60%的学生基本不能参加函数站组织的面授学习。很多学生平时不来上课,只是参加每门课程的期末考试,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无法保证。[2]

2.教学组织乏力。函数站点都能在高校的要求下及时做好教学计划,并按教学计划进行开课,上课前通过电话、QQ、微信等多种联系方式通知每一个学生,但有极个别学生的电话联系不上,QQ、微信不回;绝大多数学生表示单位走不开,不能来上课,或因路途较远、家庭等原因向函授站请假,大多数函授站因教学成本的考虑,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地不开课或少开课。当然也有函授站面对这个问题采取有效的措施,如我校的卫培函授站,采取送课上门的服务形式保证教学,即由工作人员陪同聘请的专业教师到下面学生集中地县、乡上课。湖南中医药大学针对这种现状从2014年开始组织讲座,由继续教育学院聘请专家教授,函授站组织学生,到下面的市县开展学术讲座,取得良好的反响。但这些措施对于湖南中医药大学二万余成教在校生而言,则显得杯水车薪。

3.教学模式单一。目前,中医药成人教育仍大多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即“传递―接受”的课堂讲授模式,主要表现为以“教师为中心、教室为中心、课本为中心”的灌输式教学为主,[3]而没有充分考虑成教学生的特点:年龄偏大、有一定的专业基础、有一定的临床经验。成教的学生绝大多数都是医药业在职从业人员,他们参加成人教育学习的真实动机主流是好的,他们希望通过学习能解决他们在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临床水平。但因为教学模式单一、教学内容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导致学生对上课的兴趣不高。

二、中医药成人高等教育教学现状的原因

1.国家政策的导向。基于对人民卫生健康的重视、负责,2002年卫生部出台《医师资格考试报名资格规定》,其中第七条规定,自2002年10月31日之后,成人教育学历不再作为报考卫生类执业资格的依据。同年教育部也出台文件规定,成人高等教育举办的医药类专业学历教育,只能招生已取得卫生类执业资格人员,停止招收非在职人员。2008年左右民办教育机构大规模地涉入成人高等教育。所以虽然各高校停止了招收成人脱产班学员,但因医药行业的特殊性――对学历要求较高,以及各高校合作办学函数站的努力招生,生源数量却逐年递增,湖南省各高校成考招生计划是根据各高校报名人数确定,故高校控制不了招生规模,如我校近三年每年招生录取人数均上万,2013年录取10200人,2014年录取12433人,2015年录取13166人。随着生源数量上升,生源质量却在下降。报考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的学生以在职人员为主,在职人员因毕业多年,文化基础较薄弱,因此造成生源质量的下降。以湖南省为例,2013年专升本医学类录取分数线为140分,2014年为171分,2015年为165分。

2.函授站的利益最大化。民办教育机构涉入高等成人教育,确实给各高校的成人学历教育的招生带来了几何式的增长,但同时也因办学指导思想的偏差、对成人教育规律的不了解,往往在教学方面很薄弱。(1)因办学指导思想的偏差导致部分函授站把工作重点放在了招生上,舍得在招生上花大力气,却舍不得在教学上动脑筋。认为招生招得越多越好,至于如何保证教学质量则很少思考。还有的函授站接受“野鸡站”或社会人员招来的学生,从而不但不能保证教学质量,还给自己、高校、学生带来很多风险。(2)现在成教学生的教学绝大多数都是在函授站,(以湖南中医药大学为例,2012-2014年每年在校本部参加学习的学生只有十个左右,2015年则一个都没有,全部都在函授站。)函授站聘请的教师基本上是当地院校教师或医院医生兼任的,也有主干课程请所属高校任课老师的,但这些老师日常的教学、临床工作任务本身就很繁重,没有更多的精力放在成教的教学上,于是照本宣科地将书本上的知识灌输给学生,没有激发学生的兴趣、满足学生的需求。很多函授站对教学工作不够重视,认为学生只要能顺利毕业他们就万事大吉了,从而一味地满足学生,上不上课、写不写毕业论文都可以打马虎眼;更有甚者,学生可以在毕业前更改专业,这从何而谈教学质量。

3.所属高校的制约机制相对薄弱。教育主管部门的各种政策和规章制度对中医药成人高等教育有很强的引导性和规范性,各高校继续教育学院都能依据上级主管部门政策、制度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但制约机制的作用相对薄弱。(1)中医药高等院校成人教育机构的管理人员严重不足,教学工作则大多数在函授站完成,如何进行有效的监管、保证教学质量是摆在我们面前迫在眉睫的问题。全国中医药院校参加成人高等教育学习的在籍学生总数为200101人,而各地中医药高等院校成人教育机构的管理人员合计只有1354人(含各单位院长、书记),教学管理人员与在校学生比为1∶147,过高的师生比导致各单位管理人员相对不足,学生管理和教学管理工作相当较重。[4]以湖南中医药大学为例,继续教育学院职工总共10人,却承担着2万多学生的管理工作,这个比例更加惊人。(2)目前,大多数中医药院校的成人教育教学质量监管体系不健全,教学质量状况得不到及时监控和评价。[5]所属高校对教学质量的检查无外乎每年去函授站进行教学检查,指出函授站存在的问题,而无法对这些问题进行跟进。湖南中医药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每年还会按照函授站上报的教学计划突击对函授站进行教学检查,个别函授站上课的学生超过半数,有的函授站则只有一或两个人上课,有的函授站则无一人上课。针对这些检查结果,高校只能告诫,或在年底评先评优时有所表现,但对部分函授站来说,则无关痛痒;对于高校来说对其则没有任何制约作用。

三、提高中医药成人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对策

1.从思想上高度认识中医药成人高等教育的重要性。中医药成人高等教育担负着培养基层医药卫生行业的重任,培养人才的质量关系着老百姓的生命健康、家庭幸福;关乎着社会的和谐稳定。《世界高等教育大会宣言》明确指出:“21世纪将是更加注重质量的世纪,由数量向质量的转移,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和另一个时代的开始。重视质量是一个时代的命题。谁轻视质量谁将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从目前中医药成人高等教育教学现状来看,其紧迫性十分凸显,所以高校、函授站、学生都不能有短视行为,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教学质量,通力合作来提高教学质量。

高校、函授站应把教学质量作为自己的生命线,才能健康可持续地发展。学生更应高度重视学习,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因为每个人在职业发展中赖以生存的是能力而不是文凭。医药行业从业人员更是来不得半点虚假,只有治好病才是硬道理。医护人员的知识更新很快,2-5年就会更新一轮。学生应抓住学习的机会,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带着问题去学习,学到真才实学,这样才不会愧对自己的文凭。

2.建立中医药成人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监控体系。教学质量包含三个方面:(1)教学质量是一个整体的概念,取决于教学条件、教学过程和教学结果三方面的统一。其中,教学过程质量包含了教学活动本身和学校教学管理两方面的运行质量。(2)教学质量是高等教育机构教学活动满足消费者(学生及其家长、雇主、社会和政府等)现实或潜在的需要的特性和特性总和。(3)教学质量是高等教育机构的教学活动达到既定教学目标的程度。[6]教学质量监控则是指为完满实现教学质量目标要求而专门设计和实施的教学质量管理的结构、程序、过程和活动。[6]针对目前中医药成人高等教育教学任务大多数都“下放”到下面函授站的情况,急需建立中医药成人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监控体系来保证教学质量。

3.建设网络教育资源平台,开展慕课教学。慕课的大规模性、开放性、网络性特点能极大地满足成教学生的学习需要,不再受时间、地点等限制,只要有网络随时可以学习。因此,慕课在发达国家主要应用成人的高等教育。[7]针对中医药成人高等教育学生的工学矛盾和学生对实践课时的渴求,慕课是个很好的解决途径。因为(1)MOOCS课程教学内容较短,有利于碎片学习。MOOCS的课程教学内容通常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每段视频都在5-15分钟之间,一段视频针对一个知识点,可以任意下载在手机或电脑上,方便学生随时利用碎片时间学习,不会使学生产生畏难心理,学生在工作之余,随时可以抽出几分钟或十几分钟学习,使得学生乐于学习。学生还可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暂停、回放等,从而保证学习的延续性和有效性,也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鼓励学生继续学习,达到积少成多的目的。(2)MOOCS课程视频感官性强,有利于针对学习。根据调查,我校100%的学生认为中医药成人教育应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侧重于实践。针对医药专业课程的特殊性,需要涉及名医名师、大型仪器设备、实验、操作技能等问题,MOOCS视频都能解决。我们的视频可把我校的学术讲座带给成教学生,让成教学生亲眼目睹名医名师的风采,见贤思齐;我们的视频可以带学生走进病房,随着老师一起查房诊病,亲临其境;我们的视频可以带学生走进实验室,跟着老师一起操作,提高动手能力。通过MOOCS课程也能给成教学生提供到大医院见习,进高校学习、实践操作的途径,从而让学生有针对性地主动学习。(3)MOOCS课程作业测评互动性强,有利于问题学习。MOOCS课程视频中可以内嵌简单的随堂测验,自动批改和同伴互评,这样就可以更好、更及时地监督、评价学习的效果,及时进行查漏补缺。MOOCS课程平台中还有社交网络、在线论坛、学习社群、视频会议等内容,这样更方便成教学生把自己在工作、学习中的问题拿到平台中与同学、老师进行讨论,不仅能解决在工作、学习中的问题,使每一位学习找到归属感、成就感,培养成教学生的探究精神,极大地提高成教学生的教学质量。而且通过慕课中的分享互动,还可以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4)MOOCS课程共享优质师资资源,有利于共享学习。MOOCS课程线上的教师都是资深的教授、名医名师,知识渊博,教学经验丰富,与时俱进,有激情有观点,因此能吸引学生慕名去学习。通过视频提高医类专业的认知能力、专业水平;通过平台与老师的交流,不仅能提高理论水平,还能解决工作中实际问题,达到学以致用。

参考文献:

[1]曲光明,聂亚飞,聂根利.提高中医药成人教育教学质量的对策[J].大学教育,2013,(6):36-39.

[2]秦祖杰,黄瑞诚.关于成人高等中医药学历教育的思考[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12,(2):129-131.

[3]陈宏志,刘川.中医药成人教育教学模式改革探讨[J].中国成人教育,2014,(14):146-148.

[4]王蒿.高等中医药成人教育招生发展趋势浅析[J].中医教育,2005,(3):81.

[5]秦祖杰,黄瑞诚.关于成人高等中医药学历教育的思考[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12,(2):129-131.

[6]左清.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省级监控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9.

[7]钟启泉.回到常识才能谈点基础教育[J].上海教育,2014,(4B).

An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Countermeasures of Adult Higher Education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LI Xue-jing,CHEN Ge-xin,YAN Yan-yan,HU Yi-jiang,JIANG Jun*

(School of Continuing Education,Hunan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Changsha,Hunan 410007,China)

篇9

关键词:中医药 创业能力 培养

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企业就业岗位减少,人员需求量少,导致这些年大学生就业问题异常严峻。目前,我国在大力提倡创新,鼓舞大学生创业,同时国家也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扶持鼓励大学生创业,可见国家对大学生就业的关注程度。但目前背景下,大学生创业由于受多方面因素影响无法得到有效落实,使得学生创业积极性不高。对于中医药院校毕业生来说,受专业、医院科室设置及地方医疗水平发展情况等因素限制,部分中医药院校毕业生就业存在困境。因此,中医院校应采取有效措施转变学生就业观念,积极探索中医院校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模式,促使学生创业以达到改变“就业难”现状的目的。

一、当前高校学生创业困难的原因分析

关于我国目前大学生创业积极性不高的问题主要受以下几点因素影响。基于国家及高校层面,首先,虽然我国出台了许多鼓励大学生创业的优惠政策,但与国外相比仍不够完善。其二,部分地方出台的关于鼓励大学生创业的政策缺乏可操性。其三,我国宏观方面制定的具体优惠政策,但由于基层配套设施未跟上,导致优惠政策无法落实。其四,虽然政府及高校强调创业教育,但我国创业教育体系不够完善,缺乏系统培养使得收效甚微。而基于学生因素分析,很多大学生将自主创业看做是迫于无奈的就业选择途径。同时,大学生缺乏自主创业所需要综合素质,缺乏创业者应具有坚强的毅力,持之以恒的精神。最后,学生缺乏实践能力,影响创业效果。

而基于中医药院校,由于招生规模逐步扩大,就业市场供大于求的关系越来越强烈。虽然,创业是解决学生就业的重要捷径,可增强中医院校毕业生的生存和发展能力,有助于促进中医药产业发展。但由于我国现有中医院校专业设置问题,专业性强,执业标准严格,受法律约束严格等与其他学科存在很大区别;且医疗行业属于高技术、高风险行业,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中医药学生依靠专业创业的难度。加之,目前中医药学院对关于学生创业教育及能力培养方面缺乏足够重视,使得中医药院校学生创业意识缺乏,积极性不高。鉴于上述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做好对中医药学院学生创业能力及规划对于促进学生创业尤为重要。

二、当前中医院校关于学生创业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1.未结合中医药专业实施针对性培养

目前,部分中医药学校在关于学生创业能力培养方面缺乏创新,未能有效结合学生专业背景实施教学,如缺乏一些针对中医院校大学生创业理论及实践教程的设置,没有将创业教育渗透到专业教学中,同时,部分中医院校创业教育方法陈旧,缺乏创新意识,导致其教学效果不理想。学院未能有效依托中医药文化,就如何拓展营销领域,拓展科研领域,怎样将产、学、研有效结合等方法进行讲述,使得学生对如何结合专业背景实现创业没有思路。

2.高校教育缺乏有效实践环节

目前,我国多数高校在开展创业教育时偏理论而轻实践的现象异常普遍,而对于中医药院校,由于其专业的特殊性,现象异常突出。据有关数据显示,多数在校学生及有想法创业的毕业生对于创业教育及实践指导相关培训需求很大,而高校的创业教育模式限于教室理论学习,忽视实践的重要性,使得学生对于实践能力及社会经验严重缺乏,导致其创业基本能力及素质不足。

3.中医院校关于创业课程设置时机存在问题

目前,国内高校对关于提高创业能力的教育时间不尽相同。结合当前学生实际情况,有创业想法的学生不仅局限于准毕业生。而对于医学院校学生,虽然课程紧张,但学制较其他学科略长,这对加大学生创业教育,提高学生创业能力提供了宝贵时间。但目前现状来看,很多高校在关于创业教育相关培训固定在某一学期,授课方式大都采用其他理论课程授课模式,使得学生接受创业教育时机不符。

4.高校关于创业能力培养缺乏后续支持与指导

在目前提倡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背景下,很多中医学院校仅限于开设创业课程的方式来加强对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很少对学生创业项目进行后续指导与关注。这种情况,对于部分中医药科技含量高的创业项目,从学生所学知识及社会经验来讲。创业存在较大的难度,而由于学生经验及资金力量薄弱,若后期没有技术指导与经验交流,要想创业成功将变得较为困难。

三、关于加强中医药院校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措施研究

1.加强医学院校创业实践基地建设

基于中医药专业的特殊性,在校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应结合其专业的特点,针对性实施相关的培训及教育。对于高校应建设针对医学专业创业实践培训基地,为学生创业能力培养提供有效平台。目前,国内各省建立的创业基地有很多种,但专门针对医学院校学生的创业基地较少或不能有效结合专业特性设置,使得其收效甚微。因此,政府运高校可针对性建立关于医学院校学生的创业培训基地,有效与医药研发紧密结合,使学生可以在其中得到充分的锻炼与提升,提高学生对于创业的认识,促使其创业能力的提高。

2.加大师资经费投入

目前对于中医药院校来讲,专业的师资力量较为丰富,对实现课程理论教学课满足较好的效果,但关于创业方面教学需要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完成,这类专家,高校较为缺乏,由于教师实践能力不足而在实践课程教学中重理论偏实践的情况严重存在。因此,高校应聘请社会有创业实践经验的企业家担任导师或通过校企合作方式,聘请企业相关人员进行该类课程的教学并不断完善创业培训激励、约束机制,做好长期长远规划,不断提高教师实践能力,加大对创业教育经费投入,以实现提高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目的。

3.优化学生课程教学体系

关于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是一种循序渐进的过程,通过集中培训,急于求成往往会功败垂成,即浪费时间有耗费资源,且无法达到预期效果。因此,中医药院校在对学生创业能力培养时应根据学生不同学年、专业的不同,制定性的增加创业课程的学习及实践课程的教学,不间断对学生进行创业思维的灌输,并采取有效的社会实践活动,促使其创业意识的形成。同时,高校应根据不同专业及学生情况,形成针对中医药院校的创业教育培养方案,营造良好创业氛围,积极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

4.促进学生就业观念的转变

中医院校应提前做好毕业生就业方向方面的培训,积极转变就业观念,结合中医药相关专业知识,可在针灸推拿、中医美容等专业特色领域实施创业。其次学生应了解利用国家相关扶持政策,积极寻求校企协作,加强与企业的交流,努力寻找及抓住机遇,实现创业梦想。

我国这几年由于受到金融危机影响,学生就业问题异常严峻。对于中医药院校学生而言,就业岗位较少,高校加大创业教育,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可促使学生创业,对于增加学生就业率具有较大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唐海波,王瑜萍.谈大学生创业心理品质的培养途径[J].刨新与创业教育,2010(1)

篇10

【关键词】内伤血瘀症;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 ; 活血化瘀中药

The study of relationship betweenBlood Stasis Syndrome and PAI and the Effects of pathogenesis of herbs which influence the PAI-1

YANG Xing-yue1MA Yi-nan2DUAN Yi-mei3

(1.Chengdu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ichuan Chengdu ;2. Shangha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hanghai 201203;2.Dali university, Yunnan Dali 671003)

【Abstract】OBJECTIVE:To summarize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the blood stasis syndrome and the 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1 and the pathogenesis of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which influence the PAI-1. DATA SOURCES:We collected literatures in both Chinese and English.The Chinese literure rooted from CNKI between 2000 and 2007,the search words are “blood stasis syndrome , 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1 , Chinese herbal medicine”Pudmed was usrd to search English liture,the search time was limited to recent 15years,the search word is “PAI”. STUDY SELECTION:We sorted all the litures that had been searched and choosed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the blood stasis syndrome and the 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1 and the pathogenesis of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which influence the PAI-1.DATA SELECTION:Totally 16 of them were enrolled as the references of this paper.DATA SYNTHESIS: There is a obvious association between the blood stasis syndrome and the 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1 and the treatments can obtain satisfied curative effect aiming at patients.CONCLUSION:the study of association between the blood stasis syndrome and the 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1 and the pathogenesis of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which influence the PAI-1have been made a big progress..however,its clinical application should trend to a rational way,especial research ofthe the pathogenesis of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which influence the PAI-1.

【Key words】blood stasis syndrome ; 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1 ;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 , PAI) 是纤溶系统的重要组成成分, 是纤溶酶原活化系统(plasminogen activator system, PAs) 的重要调节物。随着对PAI , 尤其是PAI-1 、PAI-2 的测定及其与疾病关系的深入研究, 发现PAI 与许多疾病有较密切的关系, 现就其进展综述如下。

1PAI 的特性与功能

PAI 是PAs 特异、快速的抑制物, 研究已发现四种不同类型的PAI ( PAI-1 、PAI-2 、PAI-3 、PAI-4) 均有抑制纤溶酶原活化剂(PA) 的作用。PAI 与相应的PA 作用, 形成等摩尔复合物, 通过蛋白裂解, 导致PA 灭活[1]。其中PAI-1 和PAI-2 是主要的特异性抑制物, 下面简介两者的特性和功能。

1.1 来源及特性 PAI-1 由血管内皮细胞、巨核细胞、肝细胞等合成, 主要存储于血小板α颗粒[2]。PAI-1 在体内外极不稳定, 半衰期很短, 但其可通过玻璃体结合蛋白(VN)的结合, 增加其稳定性, 并使PAI-1 成为其活性形式。PAI-1 可被活化蛋白C (APC) 和凝血酶灭活。

1.2 血浆浓度及合成调控 PAI-1 的水平在正常人群中差异较大, 其含量约为0~50ng/ml , 活性范围为810~1517IU/ ml[1]。许多激素、细胞因子及生长因子都可影响体外培养细胞PAI-1的合成。其中地塞米松、细菌内毒素或脂多糖(LPS) 、IL-1 、IL-6 、转化生长因子-β ( TGF-β) 、肿瘤坏死因子-α ( TNF-α) 、表面生长因子( EGF) 等均具有上调作用。具有下调作用的有多肽类激素如促卵细胞激素(FSH) 和黄体生长素(LH) 等。

1.3功能 PAI-1 是抑制PA 最重要的一种,占血浆中PAI 抑制作用的60 %。其主要功能为灭活单链t-PA、双链t-PA 及双链u-PA, PAI-1 与PA 的反应中心结合形成可逆的复合物或两者共价形成不可逆的复合物, 从而使PA 失活[2]。

2 内伤血瘀症以及使用活血化瘀中药后PAI 水平的变化

2.1脑血管栓塞性疾病以及使用活血化瘀中药PAI 水平的改变 脑缺血是内科常见疾病,是导致中老年人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主要病机按中医观点为气血逆乱在脑,瘀血阻络、脑脉痹阻,因此活血化淤就相当重要。疏血通注射液是动物类中药复方制剂,以水蛭、地龙组方,经低温提取、膜分离等先进工艺精制而成,临床用于治疗血栓性心、脑血管疾病,有较好的疗效。吴玲[3]等通过检测疏血通注射液治疗前后对急性脑缺血患者血液中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因子(PAI- 1)的变化,,经过疏血通治疗14天后,PAI-1较治疗前明显下降。陈兴华[4]等运用加减桃红四物汤测定31 例风心脑栓塞患者(男18 ,女13),平均年龄56±8岁, ,对治疗前后血中抗凝和纤溶方面指标进行测定。同时测定30 例正常人血指标(男19 ,女11) ,平均年龄54±4岁,所有病人服药14 天。结果纤溶酶原活化素灭活剂(PAI) 比用药前下降(P < 0.05) 。结论:桃红四物汤具有一定抗凝作用,促进微血栓的纤溶过程,在风心脑栓塞患者的治疗中有一定价值。詹合琴[5]等探讨三七皂苷Rg1对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1)活性的调节作用。运用发色底物方法测定三七皂苷-Rg1在体外和静脉注射对血浆或血小板释放的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1)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三七皂苷-Rg1在体外呈浓度依赖性明显抑制血浆PAI-1活性;30和60 mg/kg的三七皂苷-Rg1静脉注射显著抑制血浆PAI-1活性,同时降低凝血酶激活的血小板所释放的PAI-1水平。本实验提示三七皂苷Rg1能抑制PAI-1活性,可能是其抗血栓作用的分子机制之一。李京[6]等对42例脑梗死急性期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2例,采用中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20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口服中药汤剂化痰祛瘀汤。治疗前后行神经功能评分及中医证候评定,并测定治疗前后血浆PA I水平。治疗组总有效率达75% ,对照组为41% ,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 0.05 ) 。神经功能评分有明显改善,降低PAI水平(P

2.2急性心肌梗死以及使用活血化瘀中药后PAI 水平的改变 林辉文[7]等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前后血浆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含量的动态变化及复方丹参注射液的疗效,将患者3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复方丹参注射液。两组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2 周测定血浆PAI浓度,并观察其严重心律失常、心绞痛、心功能不全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PAI 浓度均接近正常,12 周后治疗组 PAI水平低于对照组;其严重心律失常、心绞痛、心功能不全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说明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疗效确切,并能降低其严重心律失常、心绞痛、心功能不全的发生率。

2.3高血压病人及使用活血化瘀中药后PAI 水平的改变 刘继军[8] 等将60例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 和对照组(30 例) 。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三七皂苷治疗,疗程均为3 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压和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1 ( PAI-1)的变化,结果表明治疗组对血压影响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治疗组( P < 0. 01)降低PAI-1 ,作用优于对照组(P < 0. 01)

2.4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以及使用活血化瘀中药后PAI 水平的改变 顾华[9]等观察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患者30例,服用雷公藤后,测定血浆中PAI-1的含量,血浆中PAI-1的含量明显降低与用药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

2.5脂肪肝以及使用活血化瘀中药后PAI 水平的改变 严茂祥[10]等发现脂肪肝模型大鼠肝组织出现严重脂肪变和不同程度的炎症细胞浸润、肝细胞坏死、汇管区渗出后,血浆PAI-1 活性和PAI-1值较正常大鼠显著升高,应用理气化痰祛瘀中药进行预防和治疗后,大鼠肝组织脂肪变程度和炎症活动程度显著改善, 同时血浆PAI-I 活性和PAI-1值显著降低。说明理气化痰祛瘀中药能调节PAI-1 的分泌和纤溶系统平衡,防止脂肪肝的进一步发展。

3中药调节PAI-1水平的机制

现代药理研究[11]表明,常用活血化瘀中药能有效地改善改善患者中医证候,并能够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同时对患者纤溶系统有调节作用,降低PAI-1含量,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对PAI-1活性的影响有关。如葛根素是从豆科植物野葛根干燥品中提取的单体异黄酮化合物,具有扩张冠状动脉、对抗血管痉挛、降低心肌耗氧量、改善微循环、抗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液黏稠度等心血管药理作用[12]。丹参的有效成分为丹参素,能有效改善血流变学,降低血液的黏度,抑制血小板聚集,提高纤维蛋白酶溶解性,清除氧自由基,保护内皮细胞等[13] 。红花、鸡血藤及桃红中含有黄酮类多聚体成分,能延长凝血酶元时间,使出血时间延长[14 ] ,起到抗凝血作用。三七皂苷是五加科人参属植物三七的主要有效活性成分,含有多种单体皂苷。具有扩张血管,降低心肌耗氧量,抑制血小板凝集,延长凝血时间,降血脂,清除自由基,抗炎,抗氧化等药理作用,临床上主要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 PNS 及Rg 型皂苷均有明显的降血压作用,目前普遍认为三七皂苷是一钙通道阻滞剂,其扩血管机制可能与其阻断去甲肾上腺素所致Ca2+ 内流作用有关[15]且三七皂苷具有抑制冠心病病人的血小板黏附和聚集、抗血栓形成的作用[16]。

4讨论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针对血瘀证与PAI表达的相关性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些成就,但仍然是初步的、散在的,缺乏系统性和规范性,尤其是中药调节PAI-1水平的机制的研究。而且研究方向主要集中于中医内伤瘀血症,因此广泛地开展证候客观化与标准化的研究非常必要,也是今后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

[1] Tapiovaara H , Alitalo R , and Vaheri A. Plasminogen activation on tumor cell surfaceand its involvement in human leukemia[J]. AdvCancer Res 1996 ,69 : 101-133.

[2] Bell WR. The fibrinolytic system in neoplasia[J]. Semin Thromb Hemostas 1996 ,22 (6) :459-471.

[3]吴玲.疏血通注射液对急性脑缺血患者t- pA 和PAI- 1 水平的影响[J].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 (17 ):2677-2678

[4]陈兴华,陈伟,姚革,等.药对脑栓塞患者抗血栓作用的研究[J].放射免疫学杂志2003,16 (3):146-147

[5]詹合琴,杨锦南,沈志强等.七皂苷Rg1对t-PA和PAI-1活性的调节作用[J].天然药物研究与开发2005,9(3):123-124.

[6]李京,曹锐,胡文忠.瘀同治对脑梗死急性期t-PA、PAI影响的临床观察[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29(9):641-643 .

[7]林辉文,彭环庆.复方丹参注射液对急性心肌梗死t-PAPA、I、GMP140的影响! [J].中国中医急症2005 ,(14 )7:615-616

[8]刘继军,陈蓉.七皂苷对高血压病人血压及vWF 、t-PA 、PAI-1含量的影响[J] 齐鲁医学杂志2007,22.(3):221-222

[9]顾华,杜梅.雷公藤对肾病综合征患者血浆中PAI-1的影响[J]. 长春中医学院学报2002.18(3):9-10

[10]严茂祥,陈芝芸,施军平,等.气化痰祛瘀法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大鼠纤溶酶原激活物及其抑制物的影响[J].中医药学刊. 2005, 23( 11): 1979-1981.

[11]牛爱军,吴玉生,孙晓明,等.水蛭粉对早期脑梗死大鼠的治疗作用[J]. 实用医药杂志, 2004, 21(4):341-342.

[12]沈虹,李佳敏,付绪杰,等.葛根素和丹参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的疗比较[J]. 实用医药杂志, 2005,22(4):316.

[13] 陈向荣, 陆京伯, 石汉平,等.丹参的药理作用新进展[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01, 21: 44- 45.

[14]阴健. 药现代研究与临床应用[M].京:中医古籍出版社.1998(2) :10

[15]Nahsy,Parkhi,Mccl Eskeyew. Atrace component of ginseng that inhibit Ca2+channels through apertussistoxin sensitive Gprotein[J].Proc N at l Acad Sci US A , 1995 ,92(5) :8739-8743.

[16]孙小梅,姚琰,纪三姣,等.三七总皂甙对冠心病病人血浆内颗粒膜蛋白和血小板聚集的影响[J].数理医药学杂志.2001 ,14(1) :26-27

作者简介:阳星月(1981-),女,汉族,四川新津人,成都中医药大学临床医学院在读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