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民族特色文化范文

时间:2023-07-04 17:23:5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传统民族特色文化,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传统民族特色文化

篇1

我校地处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长白山角下的边陲小镇,为了让北方的孩子感受南方的民族传统文化,体育课堂引进黎族的竹竿舞,更好的拓宽学生视野,增强体质,感受少数民族运动的快乐,激发民族自豪感。

竹竿舞是黎族、佤族和苗族等少数民族特有的一种舞蹈竹竿舞是黎族、苗族和广西京族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其动作优美,节奏活泼欢快,符合初中生的生理心理特征。我校决定让北方的孩子学习和感受海南的风情,加上竹竿舞充满青春的活力,对学生有很大的吸引力。“竹竿舞”对益智、缓解压力、塑造形体美和提高心肺功能等方面的积极性作用,盛赞为“世界罕见的健美操”。

下面是我在实施竹竿舞教学的一些做法和反思:

课前,请学生观看视频中黎族竹竿舞资料,领悟跳法、竹竿的敲法,让学生了解竹竿舞,了解黎族的民俗民风,了解竹竿舞的故事,激发学习竹竿舞的兴趣。

课中,我认为竹竿舞课堂教学,要着眼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力求在实践体验中获得一定的心理感受,体验到体育运动的乐趣。

1教法上:注重教师的地位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欣赏者。教师充分抓住教材,感知学生的心理特征。通过引导、帮助、学生共同探讨体验等形式引导学生学习。

2学法上:学生是参与本文由收集整理者、探究者、表演者。学生通过观察、体验、讨论、观摩、尝试等形式,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快乐的学习方式掌握跳多根平行竿的动作方法。

3教学组织手段:力求在新颖、趣味、独特上下功夫,利用竹竿进行有趣的游戏教学。在轻松气氛中体现“动”-让学生生动、活泼、主动的学习,体验体育的乐趣;“情”-让学生尽情活动,尽情发挥,尽情展示;“全”-面向全体,关注差异,全面发展。

4教学特点:利用结伴过竿,小组学习创编动作等活动形式,使学生在参与体验中,学会合作、与同伴友好相处,感受运动的乐趣。

竹竿舞的教学一般可以分为学习基本技术,提高技术,合作创编三个阶段:

1基本技术:教师先示范,指导学生学习打竿的方法和节奏,打好竿是关健,学会进出竿的基本步伐是前提。

(1)击掌模仿练习打竿和原地练步伐。

(2)在地上画线练习和在不动竿上练习。

(3)分小组练习过两根到四根开合竿。

充分活跃课堂氛围,让学生边练习边喊节奏,“进出进出——进进出出,开合开合——开开合合,高兴高兴——高高兴兴”或节奏童谣,或向少数民族一样跳者与击竿者互相喊“嘿!嘿!”。

2提高技术:提高学生过竿的数量和熟练性,提高学生跳动节奏的持久性与稳定性。教学方法如:(1)设计“挑战”游戏:“挑战1”跳平行8根竿 ;“挑战2”跳平行16根竿 “挑战3”跳平行24根竿。通过“挑战”,提高学生跳动节奏的持久性与稳定性。(2)通过练习难度的逐层加深,让学生感受到集体合作获得成功

的乐趣。另外,在学生跳跃多根竿时提出钻洞、击掌、手拉手、转身变向、左右脚变换在前跳,手臂做舞蹈动作等要求提高难度。改变竹竿的摆放跳过由三层竹竿组成的方格形,从而提高学生跳动的熟练性。(3)结合音乐练习,强调跳竹竿的节奏韵律,跳竿时充分发挥音乐的作用,增强跳竿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强化动作节奏,提高练习的积极性。

3合作创编:在学生熟练的基础上,通过学生的想象,探索创编新的跳竿方法。教师组织学生分组,启发引导学生共同探讨竹竿的摆放,新的过竿方法和在尝试新的花样时的安全问题,组织小组或个人展示及评价等。教师启发学生,双脚一起过竿、不出竿来回跳、转身回来;每个小组编出不同的多人一起过竿的动作如:四人手拉手,两组从同时从两端跳,单个依次跳(多根平行竿)两人做交谊舞姿势跳,跳方格形时怎样转圈跳等等。

课后,特别要注意的是,教师在启发学生时一定要给学生留有一定的思考空间和创编时间。

篇2

关键词:民族特色;旅游文化;新元素

Abstract: Tourism economy is called as the rising sun industry, or smokeless industry, become drive economic growth, promote consumer,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of the important support factors. National characteristics tourism is the rise in recent years the new tourism economic growth point, is to promote the countries all over the world, in this pape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ourism culture national characteristics are analyzed, and the hope for a follow-up study help.

Keywords: National characteristics; Tourism culture; The new element

中图分类号:U695.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经济贸易界有一句术语。“民族的,也是世界的;世界的,根本上来说,就是民族的”。作为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和人类消费行为,旅游在生产力极端底下的古代社会,是难以想象、难以被理解、难以实现的。但在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今天,旅游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劳动者放松心情的绝佳机会。旅游文化不仅包含了人类群体传统行为方式的构成部分,也是个体心理所认同选择的行为模式。旅游文化是一种综合性的文化现象,是由多种重要元素所共同构成的。本文主要探讨旅游文化中的新元素――民族特色,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

一、民族特色是旅游文化的新元素

随着生产力的不断提高以及时代的不断发展,旅游开始形成其自身的文化现象。虽然交通运输、通讯信息、自然环境和政治环境等因素都能影响、左右旅游产业的发展,但其中最重要的决定元素之一就是文化,文化对消费具有更深的心理暗示含义。而在影响旅游文化的众多条件之中,民族特色成了决定旅游文化的新元素。因为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特色是有差异的,旅游者对司空见惯的、共有的东西不感兴趣,他们探究的是见所未见,追寻的是与众不同,体验的是新奇怪异。

我们可以发现,世界上旅游文化得到长足发展,都是民族特色特别浓郁的地方,如法国巴黎市中心的埃菲尔铁塔、中国的长城和天安门,都是由于其民族特色独一无二而吸引了无数的旅游者,从而成就了他们的旅游文化。这些也是大城市所无法复制的。

总之,民族特色已经成了旅游文化发展的新元素,成为决定消费者旅游产品消费意愿的重要条件,是决定旅游产品卖点的关键指标之一。只有深刻挖掘出当地的民族特色,方能促进当地旅游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二、如何运用民族特色发展旅游文化

虽然我国不少地区的旅游文化形象较过去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但几乎都是以自然风光为核心形成旅游产业格局,自然文化和人文文化还没有得到有机融合。更确切地说,不少地区的民族特色文化在当地的旅游产业发展中的灵魂作用还没有彰显出来。那么,应该如何实现民族特色文化在旅游产业发展中的统领作用呢?关键要做到以下几点:

1、在各种旅游业务中增强与活化民族特色文化元素

民族特色文化元素决定着旅游业务本身的吸引力和生命力,它主要体现在旅游产业的“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之中,从事这六大要素生产经营的从业者,无论是谁,只要占领了民族特色文化的制高点,就能吸引并凝聚到更多的旅游消费者,从而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所以。当地旅游开发者要在各种旅游业务中增强与活化民族特色文化元素,最大限度地发掘出当地的民族特色,以促进当地旅游产业的良好发展,吸引旅游者想来,愿意来,而且还会再来,这样才能保证当地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以云南香格里拉为例,景区内有雪山、冰川、天然佛塔、高山牧场、清如明镜的湖泊、壁立千仞的峡谷、传奇的藏族村落……所有这些元素组合在一起,就成了人们追寻的“香格里拉”。但是,在“秀色可餐”之外,也要让游客享受到独特的民族文化体验。通过旅游发展,让老百姓们知道民族歌、民族舞,甚至房前一棵树、房后一股水都是我们的旅游资源。在多年的旅游开发中,迪庆藏族自治州在资源合理配置的基础上,实施政府主导、全民参与的发展战略。通过搞好旅游基础设施,并向国际和国内整体营销“香格里拉”旅游品牌,制定旅游游戏规则,引导全民参与旅游的建设和服务,并分享旅游收益。通过群众的参与提升了文化融入产品中的程度,实现了民族特色产品与民族文化的融合。

2、实现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高度融合

我们都知道,云南、广西、湖南等地,不仅有令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的自然美景,更有令人陶醉痴迷的民族风情。“五朵金花”引多少痴情男女相约云南,“刘三姐”招四海宾朋相聚桂林,“天仙妹妹”一时间成为网络红人,创造网络点积量的新高度,这些再度告诉了我们什么是民族性,什么是民族特色,什么是旅游产品开发的根基。实践证明,只有将民族特色与旅游产业高度融合起来,才能将当地的民族风情发扬光大。

3、在全社会营造浓郁的民族特色文化氛围

营造民族特色文化氛围就是要形成一个特色文化圈,只要进入这个圈,就会受到这种特色文化的冲击和感染,民族特色文化的凝聚力和感染力是吸引旅游者来旅游的理由和信念,是旅游产业持续兴旺的不竭动力。所以,旅游开发者要从点、线、面展开民族特色文化的挖掘,在全社会营造浓郁的民族特色文化氛围。

结语:

在当前经济全球化和全球人员流动普及化的背景下,可以说市场上从来不缺少旅游意愿,不缺少旅游产品,不缺少为旅游产品、为旅游消费进行配套的行业,但一些地方坐拥自然却开发不起来,发展不起来,重要的原因就是产品设计存在缺陷。只有将民族特色融入旅游产品开发设计中,才能在旅游市场上赢得消费者的认可。

参考文献:

[1] 卢竹. 凤凰古城家庭旅馆的调查分析[J]. 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02) ;

[2] 陈全. 浅析小旅馆消防安全现状及对策[J]. 安防科技. 2009(08) ;

[3] 王春霞,马归民. 酒店文化空间的营造[J]. 山西建筑. 2009(22) ;

[4] 侯凤斌,张彤. 无声符号――中国菜肴表现形式研究[J]. 北方工业大学学报. 2010(04) ;

[5] 于军华. 内蒙古特色饮食文化与地区经济发展――以“小肥羊”为例透析地区餐饮业发展前景[J].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07(12) ;

[6] 梁钟荣. 龙脊梯田景区家庭旅馆发展对策研究[J]. 零陵学院学报. 2005(03);

[7] 王德刚. 民俗旅游开发模式研究――基于实践的民俗资源开发利用模式探讨[J]. 民俗研究. 2003(01) ;

[8] 宗晓莲. 丽江古城民居客栈业的人类学考察[J]. 云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04) ;

篇3

1.1国内外研究水平和发展案例俄罗斯对本国古代宗教文明小城镇——苏仕达的开发、意大利对其南部阿玛尔菲海岸最漂亮的小镇——波西塔诺进行的整体规划。我国四川九寨沟等著名的风景名胜区、以及正在规划的黑河新生乡的鄂伦春族聚居区等。

1.2对于怎么样保护和传承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

(1)保证民族文化艺术赖以生存发展的土地和环境正所谓“一方水土,一方人”比如黑龙江省黑河市新生乡鄂伦春族聚居区,该村和周围的一些村子至今仍保留着传统的习俗。而正在研究当中的齐齐哈尔市梅里斯区的哈拉新村,民间也还普遍保持着传统的种种民俗,乡村里还自发组织的民间歌舞、民族节日等活动。对民族文化的保护也会使更多的民间艺术表现形式层出不穷。

(2)提高对民族特色文化的自知、自识、自尊、自重的意识民众的文化品位、认识水平、时尚潮流是需要正确地引导的。由于受城市建筑现代化的影响,很多居民都想拆掉传统的土木结构房屋改建钢筋水泥房,认为这才是进步的。事实说明,当前中国的文化建设最为迫切的就是对民族特色文化的自知、自识、自尊、自重的意识,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减少“文化灾难”。

(3)采取多元性的方法进行民间文化的传承发展

①政府扶持

②民间艺术的经营

③居住环境的建设

④当地民族文化与旅游开发相结合

2达斡尔族文化旅游的原则及规划

2.1达斡尔族文化旅游的原则

(1)开发民族旅游资源要做到保证其“原汁原味”由于民族传统文化的生存环境是变化着的,产生于特定环境下的民族文化也就不可避免地要随之变异,要想“原汁原味”地加以保护,需要很多因素结合才能保留它的神韵。

(2)开发民族旅游资源要以市场为导向要针对自己民族的特色以市场为导向,这样才可以为风俗文化旅游创造更多的价值。

2.2达斡尔族文化旅游的规划

(1)开发民俗旅游资源要突出民族特色,避免雷同化如果邻近两地民俗相近且都开发同类型的旅游产品则会导致两地竞争加大,且极有可能导致冲突的发生或者对当地旅游资源的破坏性开发,不利于长期发展。

(2)引进现代的管理模式加强政府的宏观指导和政策性扶持民风民俗的商品化、市场化。由政府制定政策、提供服务,企业归当地政府管辖,自主经营,同时发挥居民的作用,实施保护监管。

(3)充分利用互联网,建立预警机制建立预警机制,要收集信息,建立数据库,迅速有效的处理紧急情况并采取防范措施。

(4)引进、培养专业人才引进、培养专业人才是解决经营、管理、服务等问题的根本措施。

(5)开发民族旅游资源应该采用多种形式,注重创新。如建立民族保护区、开发民族博物馆、农家乐、生态园等多种形式。

(6)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政府主导,主要鼓励民众整合自身的资源开发经营,体现居民原有生活方式,突出原汁原味。专家规划,就是要因地制宜,发展具有达斡尔民族特色的旅游商品、食品、服饰,突出纪念性、实用性等特点。做到传统产品要巩固,新产品要开发。

3结语

篇4

关键词:民族地区;艺术设计教学;民族特色

近年来,许多民族地区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原有的民族建筑、民族服饰等特色文化形式在中青年人群中的出现频率越来越少。部分民族特色文化形式甚至处于消亡的边缘。

这种情况被部分人群称之为“汉化”,在此有待商榷。因为汉族的日常用品和服饰早已在和西方社会的交流中被不断融合,像现代风格几何形体的钢筋混凝土建筑替代传统木构的亭台楼阁、西装革履替代长袍马褂等等。在这个过程中,科学技术进步带来的交通系统的完善和网络信息一体化趋势的加强给现代人群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也促进了全球化趋势的加强。但是在这股趋势下,汉族各个地区众多的传统民间工艺和具有地方特色的生活用品的生存空间也受到消费社会的商品化的冲击,需要被保护的程度不下于那些处于弱势的少数民族文化形式。

传统文化形式在消费社会的商品化冲击下处于弱势地位引起了很多地区的重视,它们尝试着将本地的文化资源进行重组和整合以适应商品社会化的发展。以旅游业为例,许多拥有大量历史文化遗产的地区将传统文化形式以旅游产品的形式重新包装并且加以推广,例如将传统的木制建筑转包给经营者引进他们的资金和管理将木质建筑开发成迷你客栈、将原有高原牧场开发成“茶马古道”旅游线路、玉石商家和学校合作设计了一系列具有民族特色的时尚玉石挂件等等。这些经济活动可能做不到原汁原味的呈现出地方和民族特色文化的全貌,但是在一定程度上也保护了地方和民族特色文化。

在上述过程中,可以看到艺术设计和相关的旅游策划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同时将民族文化元素作为一种创意的形式出现在设计作品中也越来越受到众多设计师的青睐,许多设计师提倡在设计的过程中应该肩负起保护本土的历史文化财富的使命。如日本在设计住宅建筑的时候十分注重日式庭院的原汁原味、在工作的时候和现代人一样以椅子为坐具回到家也回归席地而坐等等。这有赖于日本人在设计的过程中提倡的“双轨制”的设计模式,对电脑、手机、汽车等现代时尚用品采用符合主流消费文化的设计手段和生产工艺进行设计;而对一些涉及生活习惯的传统工艺品尽量保存或者稍加改进使其更加适应本国人的现代需求。中国近年来在许多产品的外观装饰上也使用了传统的民族图案,如将青花瓷的装饰形式和日常服饰、厨卫用品的功能相结合,在运动鞋外观设计的装饰上借鉴京剧脸谱的图案和色彩等等。这些设计探索让民族文化和时尚消费品相结合使民族文化萌发了新的生命力。

这些已经得到市场认可的设计案例对艺术设计的教育提出了一些新的启示就是考虑如何在具有丰富民族文化资源的地区,在设计教育中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指引让学生对所处地区的传统民族文化元素产生兴趣,自觉的将传统民族文化元素和专业学习联系起来。以桂西南的崇左市为例,崇左市在秦代开发西南时即为象郡郡治所在地,拥有大量的历史文化遗址和少数民族文化遗产,像其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就是花山岩画、天琴、绣球、壮族戏台等。这些具有民族和地域特色的工艺品和文化古迹也面临着弱化甚至消亡的危险。很多学生对这些内容知之甚少或者仅仅停留在表象认识层面。如果在教学的过程中将这些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的艺术形式和日常的一些专业课程结合起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基础上也加深对民族文化的理解和认识,就可以取得一举两得的教学效果。对于如何在教学过程中体现民族特色,在此提出以下几种观点:

一、开展田野调查

学生认识一些民族文化的形式往往来源于书本、网络上面的内容。虽然内容精致概括性强,但是缺失一定的实际接触性可能会使得学生的认识流于表面。因此提倡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开展田野调查,组织学生们从校园中走出去,对一些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民族特色建筑和工艺品进行深入的调查和研究。调查研究的范围可以选择在一些日常生活中显而易见但是容易被人们忽视的区域如崇左地区的法式建筑、龙州一带的山顶景观、传统砖砌高架桥、龙州大桥等等。这些地方可能平时看来毫不起眼,但是都蕴含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和民族文化财富。带领学生在这些地方进行田野调查和实地考察,除了文字资料外,还可以结合专业特点对这些地方以摄影摄像、绘画写生、实地测绘等专业形式加以记录,等累积到一定程度后可以进行摄影或者绘画作品展览等。这些活动不仅能陶冶学生的情操,还能增加学生对本地文化的了解,拓展知识面。如果这类教学实践活动能够进行跨专业合作的话效果更佳。不过在开展田野调查之前,需要做好必要的准备工作,一定要让学生明确了解田野调查的目的和方法,相关的辅助和准备工作必须在出发之前全部落实,同时对可能发生的意外情况做好预防。

二、创建图形意库

完成田野调查之后,需要对所收集的素材进行整理和再创造完成图形意库的创建。图形意库的内容需要分两个部分来完成:

首先,结合专业基础课程如设计素描、图形创意、商业摄影等对学生的专业技能进行提升,再让学生结合实际作业对收集到的原始素材进行归纳总结和再创造。按照不同调查项目或不同艺术类型对素材和作品进行分门别类的整理,完成后保留成图形意库的原型部分。

其次,以专业引导的方式给学生们介绍一些成功的设计案例如安藤忠雄的住吉长屋设计、贝聿铭的香山饭店和苏州博物馆等。介绍设计师在处理作品中如何巧妙的将传统的文化元素融合到现代设计项目中的。指引他们关注设计师的设计理念和设计方法,在专业作业中尝试去体现设计大师们的思维方式和处理手法。然后要求学生结合所学专业的不同,完成一些不同专业的虚拟项目设计方案。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在前面进行田野调查和创建图形意库的过程中汲取了大量的图形素材,也伴生着许多设计创意。可以鼓励学生在完成作业的同时,思考如何将自己的创意和民族特色融合到虚拟项目中去,完成后可以将优秀的作业作为图形意库的实例部分加以保存。

三、进行设计实践

在学生充分掌握专业知识的基础上,结合实际设计案例对之前收集整理的地方和民族文化元素加以运用。国内已有不少相应的案例如近年将传统的水墨画作为素材制作成动画短片、将具有地方特色的木雕和室内装饰相结合制作墙体装饰或者家具等。特别是一些发挥空间较大的设计上,更要鼓励学生大胆的采用一些民族艺术形式创作设计作品。完成设计实践后取得的成果可以保存到前面所提到的图形意库中。

同时,可以指导学生参与外部的设计实践。例如为了提倡设计行业的创新风气,许多机构和企业设立了一系列的设计比赛。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里积极参加这些设计比赛,对学生而言,不仅是展示自身专业素养的平台,也是展示所处区域的民族文化特色的舞台;所处区域在城市建设的过程中,必然有大量的项目需要设计。虽然在校学生的设计理念和成熟的设计师相比有差距,但是学生的创意视角和积极性却可以在设计过程中提供一些有意义的概念,同时在一些设计的细节方面,学生们也可以发挥自身的优势进行创作。时机成熟的时候,还可以独立创作设计方案参与项目的招投标。这类教学活动的开展一方面需要得到相关的单位、公司的支持和协助;另一方面也需要相关的单位、公司认可学生自身的专业素质。

在教学过程中,也要考虑学生自身的爱好和性格特点。以引导和鼓励为主,切忌生拉硬套或者强加教师的个人意志于学生。即使部分学生对将民族特色元素运用到设计实践中兴趣不大,也可以鼓励他们从个人爱好的角度来参与这类教学活动。

在这个过程中不仅需要教育者不断完善自身知识结构,也需要对地方和民族特色的现实载体的历史背景和使用功能进行总结归纳。同时在指引学生将民族文化形式作为设计元素处理的过程中需要参考最新的设计成果特别是成果中具有指导意义的设计理念。总之,在设计实践活动中要努力创造条件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只有这样这一系列的教学和设计实践活动才可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李金福.我国西部地区开展民族艺术教育的思考――兼谈民族艺术资料库的建设[J].民族艺术研究.2004(04).

篇5

面对民族文化艺术存在的新情况新问题,我们的民族艺术馆,应要明确新时期发展民族文化重要性的认识,建立新艺术馆理念,克服面临的各种困难,为保护、创新、弘扬和发展民族文化做出贡献。

一、民俗传统的文化艺术需要积极保护

我国历史悠久,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各民族人民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自然和社会环境中创造出了丰富多彩、光辉灿烂的民族民俗文化艺术。这些民族民俗文化艺术真实地反映了本民族群众的内心情感、道德理念、文明成果,现已深深根植于广大群众生活之中,渗透在群众的生产生活各方面。为此,民族民俗文化最易于本民族广大群众所接受和爱护,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民族艺术馆要通过多种途径、多种载体,把那些传统优秀的、广为流传的、健康有益的、群众愿意参与的民族民俗文化活动经常性地组织起来,既可以满足群众的文化生活需求,又可以弘扬民族精神,还能有效地保护和继承民族民俗文化。

二、民族特色的文化艺术需要不断创新

保护传统和文化创新并不矛盾,民族文化艺术只有不断创新,才能生存和发展。创新和建设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就必须依托历史、立足现实、尊重过去,面向未来,通过对传统文化的深刻继承和科学扬弃,来创造和熔铸既有丰富历史底蕴又有鲜明时代特色并深受人民群众喜爱的新文化。我们朝鲜民族艺术馆面对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新需求和群众文化市场多样化的新形势,对风格独特的朝鲜族文化艺术进行不断创新,提升民族文化艺术的凝聚力、创造力,使民族文化更好地体现时代性、富于创造性。

在民族特色文化艺术的创新过程中,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按照文化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三贴近”要求,把朝鲜族群众喜闻乐见的有群众基础的文化活动,不断提高活动档次,进行艺术再创造。

三、民间优秀的文化艺术需要互相交流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我们已开始融入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新时期。文化是民族的灵魂,文化的交流是人与人心灵的对话和沟通,重视人的全面发展是世界潮流性的价值取向。优秀的传统民族民间文化艺术要互相借鉴、互相学习、互相交流,才能不断升华,不断繁荣、不断发展。墨守成规、因循守旧,只能导致民族优秀文化的丧失。只有敢于和善于吸取,融汇世界先进文化的优秀成果,才能推动民族文化的新发展。我们朝鲜民族艺术馆发挥民族优势,解放思想,开拓进取,大胆开辟了和韩国、朝鲜的国际文化交流新路子,广泛开展民族民间文化交流。通过国际民间文化的交流活动,既丰富了广大朝鲜族群众的文化生活,又吸取了民间优秀文化艺术的营养,又激发了民族的感情,推动民族文化的不断发展。

四、地方特有的文化艺术需要有效开发

篇6

关键词:文创;民族文化;旅游商品;传承保护

一、关于文创设计

“文创”是文化创意的简称,它是指以文化为元素、融合多元特色、整合学科知识、利用不同载体而构建的再造与创新的文化现象。在大众眼中文化创意是一种时尚现代的理念,设计师都喜欢借助世界性的设计元素和流行的设计语言及载体来进行表现。中国经济的发展带动了文化市场的发展,面对对市场中精神文化的需求,近年来文化创意产业更是蓬勃兴起,因为好的文创设计会给产品带来较高的附加值,在我国东部地区的深圳、上海、杭州等城市文创设计已逐步走向了成熟。不过现在许多创意设计中感觉还是缺少代表性的文化内涵和民族特色。中国地域广阔,各地方都有自己的文化特色,真正多元的民族特色文化却集中在欠发达的西部地区。文创设计要如何传递本土特色民族文化,值得思考与研讨,现在就以贵州在生态旅游发展过程中文创需求现状为例谈一点认识。

二、开发旅游产品需启动文创设计理念

优秀的文化产品,应该能够很好传递本土的民族文化特色。“我在贵州等你!”这是贵州在打造旅游宣传中发出的亲切邀请,贵州民族文化资源丰富,来到贵州你会发现,过去贫困落后的山区因为生态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使当地人逐渐走上了脱贫致富之路。最有本土特色的民族手工艺如银饰、刺绣、蜡染、织锦等,忽然间都转化成了旅游商品,但这种快速的转化并没有使当地人获得市场的最好回报!为什么呢?1.传统工艺品的盲目转换失去了本土文化特色贵州的民族艺术源于生活,其表现手法丰富多样,特别是民间手工艺造型质朴、稚拙,其纹样图案更富于抽象的美学特点,如苗族的服饰图案就承载着其几千年的历史故事和文化特征。但在文化交替大融合的背景下传统文化还是逃不开时代的冲击。今年去贵州苗寨采风,发现苗银苗绣饰品很多都变成了机绣和机器打造的,传统意义的手工艺概念完全改变了,再走进其它村寨,看到有的苗族女孩在绣十字绣?有的地方卖的蜡染的图案是海南的耶树风情?不是说不可以,只是感觉传递的文化信息太错位了。更有甚者是,许多小店中商品里还混杂了许多在小商品市场批发来的大众货,也就是在全国所有旅游市场都能看到的那种旅游商品,恍惚间怀疑自己是否还置身苗寨,实在让人感慨本土文化特色已慢慢被同化。2.既没有实用价值更缺乏艺术价值民族地区相对落后的现状决定了当地人的审美认知和大众需求是有很大差异的。近年来跟风似的打造旅游商品,可多数商品样式还是保持着原生态状态、制作质朴粗糙,缺少贴合市场需求创意和设计,如某县开发的旅游工艺品“时钟”,其设计的钟盘上是色彩复杂的刺绣,单从外表看就会发现,花哨的底纹使人眼睛无法看清“时钟”上的指针刻度,这种强加的艺术效果影响了“时钟”的使用功能,可见该商品最基本的设计概念都没有,何谈使用价值和艺术价值的融合。3.开发旅游产品需启动文创设计理念文创设计的行动就是搭建起传统文化与时尚设计的立交桥。贵州近年来旅游业井喷式的发展,给旅游文化市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和动力。迫于生活前些年卖手工原样物品,现在盲目制作粗糙工艺品,游客选购不到满意旅游产品,购买的愿望逐渐递减。怎么办?我认为需要本土优秀设计团队积极参与到民族文化创意设计中去,合理地挖掘和吸取可用于文创开发的元素,把传统文化和民族特色注入到时尚设计中去,开启传统艺术融于现代生活文创理念。

三、通过文创设计传递本土民族民间文化

特色民族文化是文创设计核心的竞争力,将民族特色文化引入市场,鼓励设计公司、大专院校师生参与文化的保护性开发和研究,与现代人的精神需求做好对接,用本土民族文化元素提升旅游商品的价值,为民族特色时尚产品烙上贵州印。1.走进本土文化加以深入研究很多贵州的设计师对本土文化缺乏了解和研究,所以可以由政府主导进行文化驱动,对有兴趣的设计团队提供学习了解民间艺术文化的机会,邀请他们参加各类民族节日的活动,深入村寨进行学习和研究。设计者要对民族的文化有正确认知,才能更好去开发和传承。贵州省政府通过几届的“两赛一会”活动,建立起民族文化艺术的交流平台,2015年已将“两赛一会”升级为每年一次的民族博览会简称“民博会”,其涉及范围更广,涵盖的民间文化内容更丰富。2.梳理本土文化发掘设计新元素民族文化艺术通常与宗教、历史息息相关,文创商品的设计运用不能生搬硬套,要进行保护性开发,哪些要传承,哪些可创新,哪些载体更适合消费品市场等,最好是由当地文化部门对其民族文化特点梳理归纳,可将其分为文化典藏、传承保护、设计开发等类别,通过网络数据平台进行资源共享,把可用于创新设计部分的文化元素提供给设计团队,作为文创设计和开发新品的依据。3.走出去学习借鉴增强文化自觉意识重新审视和关注传统文化形态,增强文化自觉意识,要借鉴世界优秀文创设计方式和做法,更好地将民族精神艺术化地揉进各领域的创意设计中去。如德国、日本、台湾等国家地区一直引领着世界的时尚与前沿设计,其文创设计就是传递民族文化、凝聚民族精神、提升产品质量并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值得学习。2012年,由贵州省一百多家专业设计公司和工作室结成的“绝对贵州”创意联盟,就是贵州设计界新生文创团体,其倡导具有地域文化特点的时代文创作品的设计,该联盟已推出了一批新颖的设计作品和一群年轻有为的设计师,他们将成为本土文创设计的中坚力量。

四、做好保护与传承,推动文创市场健康发展

贵州民族民间艺术无论是刺绣、蜡染,还是挑花、织锦,民族元素在文创设计中的重新运用,可以让地域性特色得到充分的体现。对于本土民间文化的现状而言,文创设计需要进入良性的、可持续发展的轨道。要传承保护的,应保持和忠实于原生态;要创新开发的,就应吸取民间艺术精华,保持基本的民族风格,创意设计出适合现代人审美情趣的、使之能融入现代文化的时尚设计。一种是文化承袭,强调精神内涵,一种是商业开发,注重形式美感,两者互补调节,构成切实可行的保护措施。总之,文创艺术是现代生活的一种状态,将民族文化元素融于人们的生活,设计精美实用的文创产品,使文创市场健康发展,才能更好地创造出融合多元文化并具本土艺术特质的文创商品。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 特色文化 区域性 民族风情

1主要目标

到2020年,基本建立特色鲜明、重点突出、布局合理、链条完整、效益显著的特色文化产业发展格局,形成若干在全国有重要影响力的特色文化产业带,建设一批典型带动作用明显的特色文化产业示范区和示范乡镇,培育一大批充满活力的各类特色文化市场主体,形成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特色文化企业、产品和品牌。特色文化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特色文化产业产值明显增加,吸纳就业能力大幅提高,产品和服务更加丰富,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推动城镇化建设、提高生活品质、复兴优秀传统文化、提升文化软实力等方面作用更加凸显。

2主要任务。

(1)发展重点领域。鼓励各县(市)发展工艺品、演艺娱乐、文化旅游、特色节庆、特色展览等特色文化产业。工艺品业要在保护多样性和独特性的基础上,坚持继承和创新相结合,促进特色文化元素、传统工艺技艺与创意设计、现代科技、时代元素相结合。演艺娱乐业要鼓励内容和形式创新,创作文化内涵丰富、适应市场需求的地域和民族特色演艺精品,支持发展集演艺、休闲、旅游、餐饮、购物等于一体的综合娱乐设施。文化旅游业要开发具有地域特色和民族风情的旅游产品,促进由单纯观光型向参与式、体验式等新型业态转变。特色节庆业要发掘各地传统节庆文化内涵,提升新兴节庆文化品质,形成一批参与度高、影响力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好的节庆品牌。特色展览业要依托各地文化资源,突出本地特色,实现市场化、专业化、品牌化发展。引导特色文化产业与建筑、园林、农业、牧业、体育、餐饮、服装、生活日用品等领域融合发展,培育新的产品类型和新兴业态。

(2)发展区域性特色文化产业带。加强对地缘相近、文脉相承区域的统筹协调,鼓励发展优势互补、相互促进的特色文化产业带。发挥现有区域合作框架作用,建立和完善特色文化产业区域合作机制,加强整体规划,围绕重点产业和重点项目,推动产业要素有效配置,促进区域特色文化产业协同发展。按照国家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总体部署,依托丝绸之路沿线丰富的文化资源,调动各方力量,推动丝绸之路文化产业带建设。持续推进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建设,合理规划、引导实施一批特色文化产业项目,突出民族文化特色,推进文化与生态、旅游的融合发展,建成国内、省内知名的文化旅游目的地和有示范效应的特色文化产业带。

(3)建设特色文化产业示范区。加强规划引导、典型示范,鼓励各地结合当地文化特色不断推出优秀文化产品和服务,形成各具特色的文化产业发展格局,建设一批文化特色鲜明、产业优势突出的特色文化产业示范区。对投入力度大、工作取得明显成效的示范区予以重点扶持,充分调动地方政府积极性,引导各地深入研究评估当地可业开发的特色文化资源,提出资源利用和转化规划,推动特色文化产业有序集聚,形成一批集聚效应明显、孵化功能突出的特色文化产业基地、园区和集群。通过特色文化产业示范区的示范辐射作用,带动全国范围内特色文化产业创新发展,不断增强区域文化产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提升区域文化品格,打造地方文化名片。

(4)打造特色文化城镇和乡村。将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纳入新型城镇化建设规划,延续城市历史文脉,承载文化记忆和乡愁,建设有历史记忆、地域特色、民族特点的特色文化城镇和乡村。明确城市文化定位和文化产业发展重点,把特色文化产业项目与城市景观风貌、功能布局紧密融合,形成地域特色,避免千城一面。突出传统特点,彰显文化特色,保护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和乡村原始风貌、自然生态,鼓励文化资源丰富的村镇因地制宜发展特色文化产业,建设一批文化特点鲜明和主导产业突出的特色文化产业示范乡镇、特色文化街区、特色文化乡村,促进城镇居民、农业转移人口和农民就业增收。

(5)健全各类特色文化市场主体。培育和引进特色文化骨干企业,发挥其在创意研发、品牌培育、渠道建设、市场推广等方面的龙头作用,带动区域特色文化产业发展。打破地区、行业分割,主动开放市场,鼓励外地企业到本地投资发展特色文化产业,鼓励其他行业企业和民间资本通过多种形式进入特色文化产业,把引入外部资源和做强做优本地企业有机结合。鼓励各类合作社、协作体和产业联盟在整合资源、搭建平台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扶持各类小微特色文化企业和创业个人,支持个体创作者、工作室等特色文化产业主体发展。

篇8

关键词:少数民族;服装图案;设计;风格;应用

中图分类号:J0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1-108-1

了解服装设计的人们都知道,服装设计主要涉及了四个主要内容:服装的结构设计、服装的款式、服装的色调、材料以及服装的设计理念等。并且在当前时尚界发展过程中,服装设计独居首位。由此可见,服装之所以在现在的时尚界盛行无非是别具一格的设计吸引了大众的眼球。此外,少数民族的服装设计也是根据其民族特有的特色进行设计的,因此,其所代表的风格与其他服装也就不一样。

一、湖湘少数民族服装图案在时尚界设计过程中的重要地位

在湖湘少数民族服装设计方面,其服装独特的风格是吸引大众眼球的一个关键点,除此之外,其之所以在时尚界中占据主要地位还有一个原因――民族特色的融入。当然,服装的色彩调配在时尚界设计中也十分重要。另外,在当前国际时尚界的设计中,设计师们当前追求的是具有民族特色的服装。在当前时尚界实际过程中,我国民族特色服装设计不仅融合了我国传统的民族特色文化,同时,还逐渐融入了部分西方服装文化,力争“中西”结合,促使我国民族服装在时尚界中立于不败之地。少数民族服装之所以取得不错的发展,主要是因为其服饰上独特的图案。服饰图案虽然很小但其在服装领域占据,具有很大的作用可以说是整个服装的闪光点,从而在服装图案装饰的选择是相当重要的。除此之外,服装的款式选择也是非常丰富的,且模型、时尚是美丽的,在使用时必须与民族特色及流行元素相协调。

二、湖湘少数民族服装图案的时尚设计

在当前发展中,时尚的设计其实就是一朵奇葩,例如,光可以起到“春色不作用有更积极的,万绿丛中一点红”。民族服装图案的设计就是致力于服装。一定程度上,民族服装的图案对服装质量的保存并没有直接影响,也就是说衣服不会因为图案存在而加快磨损,更不会影响到民族服装所特有的艺术魅力和视觉上的美感。此外,民族服装图案装饰的设计表现的形式主要是外在物质的插入。挂;装饰织物图案,是人们的心理需要,为了实现视觉和心理平衡和审美能力。外部对象,身体悬挂装饰在现代服装中使用模式的变化,层出不穷,如各种带是近年来流行的,以及流苏,花边,起到很好的装饰作用。一些织物纹理的马赛克,装饰效果好,整体的视野可以拓展服装的。近年来,纺织业装饰织物图案蓬勃的发展。各种花卉图案(文字,文章,图片,动画,不规则的图案等)随处可见。给大众展现了服装的与众不同,让人眼前一亮。

三、湖湘少数民族服装设计的特有的基本原则

(一)保持原有的“本土”特性

大家都知道,时尚界服装设计主要是艺术与技术的结合。少数民族的特性就是“本土”的民族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涵义。在进行服装设计过程中,其积极地将民族传统的文化和时尚个性相结合设计出所追求的风格。例如,在湖湘这些少数民族地区,其服装设计大都展现着其民族所特有的特色,像帽子上的装饰、衣服上的挂饰和图案等,无一不展现着民族所特有的特色,让人们一眼就能认出这些服装设计出的来源[1]。

(二)服装不可过于复杂

俗话说“简单即是美”,这句话不无道理。有些设计师为了能够使得服装“丰富多彩”,从而在上面添加各种各样的装饰品,结果很容易给人一种杂乱无章的感觉。仔细观察时尚界的服装设计,大都走的是“简约”风格路线,设计师通过简单的设计将民族特有的文化元素融入到现在的服装设计中去,并充分挖掘与之相关的传统民族文化元素与创意设计。

(三)积极融合少数民族的特色元素

所谓民族特色就是通过对服装设计,将民族的特色文化表现出来,让人们一看到服装就想到该民族所特有的元素和民族文化知识等。因此,设计师在进行服装设计过程中,不断创新和发掘新的设计,从民族艺术形式中提取元素,现代设计理念对其进行再次创造,设计出满意的服装。除此之外,服装设计的另一个重要点是――市场需求。市场是衡量服装成败的一个重点,一旦市场对其服装不认可,那么其设计远远是没有意义的[2]。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少数民族服装的设计在时尚界发展过程中是相当重要的,其通过独特的服装设计将名族特色展现给大家,不仅增强了服饰的艺术魅力和精神内涵,同时,还进一步提高了人们视觉形象的审美价值。在未来时尚界的发展过程中,人们对于服装的需求会进一步加强,其对“个性化”的需求日益强烈,因此,加强和创新民族服装设计的工作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王鸣.服装图案设计[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3.[2]孙世圃.服饰图案设计[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9,5.

篇9

关键词:鄂伦春族;文化创意产品;传统图形;特色文化;民族化

中图分类号:J5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27—0178—01

针对于鄂伦春族的文化创意产品,实质上就是指将民族的文化进行创意与再设计,形成一种文化创意产业。而文化创意产业的生成,是社会文化资源向文化资本转换和提升的过程,对于民族性的文化创意产业来说,民族文化资源就是根和本。

一、鄂伦春族文化现状

鄂伦春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但鄂伦春族文化已出现了逐步消亡的态势。表现在狩猎文化、萨满文化、等方面。首先,他们丢弃仙人住, 住上砖瓦房,告别了游猎生活,开始了现代化的农业生产,狩猎文化一步步的走向消亡。其次,上,鄂伦春人信仰万物有灵的萨满教,但随着现代化无神信仰的悄然渗入以及现代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使得鄂伦春族地区的人们观念在改变,对古老的萨满教形成严重冲击。最后,鄂伦春族因长期从事狩猎生产,形成的狩猎服饰,包括皮袍、皮帽、皮鞋、手套等,而随着文明程度的提高、生产方式的改变,皮制服饰失去了它的实用性,所取代的是现代服装。并且鄂伦春族只有语言而没有文字,他们的文化传承靠的是口头传授,族里汉族比重较大,加上汉族学校的不断兴起,鄂伦春族语言应用范围变小,语言流失非常严重。

二、鄂伦春族传统图形的提炼

(一)图腾文化

鄂伦春族历史上古老而奇特的图腾文化与现代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渊源关系,它承袭着民族文明的生命密码。在人类社会早期,各个民族普遍存在一种图腾信仰,把某些动物、植物视为亲属、祖先或保护神,这是人类在宗教产生之前指导其社会生活的一种观念,社会学将这种观念衍生的种种文化现象成为图腾文化。鄂伦春族坚守着一方土地,传承着一种文化,他们没有把自己看作是世界的主宰,而当作是其中的一部分,从世界万物中获得自身生存的权利,这种思想对于人类来说应该是非常有益的。

(二)萨满文化

提到萨满文化,或许只有研究或者关注传统文化的人才熟知原始的萨满文化,可以说当今社会绝大多数的人对于曾发生在我国北方的、影响北方民族几千年的萨满及萨满文化已十分陌生,甚至还远不如对于西方基督教中“天使”的认知,即便有所耳闻也大多将萨满文化等同于“跳大神”。

实际上萨满教是一种起源最早、持续最久远的原始宗教文化,在我国北方16个民族中,有12个民族信仰萨满教或保留一些萨满教的某些遗俗,这其中就包括鄂伦春族。萨满教对鄂伦春族的心理、文化习俗、观念信仰方面的影响是巨大的、深刻的、长久的。同时,鄂伦春还是具有多神崇拜习俗的民族,熊神也是他们最信仰和最喜欢的,它们构成了丰富多彩的、与鄂伦春民族生产和生活息息相关的“神灵世界”。这也正为我们提炼图形符号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三)桦皮文化

因为鄂伦春的地理环境所致,他们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桦树林的陪伴。鄂伦春族桦皮工艺以它独特、夸张而抽象的纹饰悄悄传递着古老的信息。这些纹饰大多缘于他们对自然的感悟,因而云纹、花草纹、树形纹、花瓣纹、叶形纹比较常见,也有一些动物图形和几何图形,它们以对称、连续或对应的形式装点器物,显现出对称和谐、疏密相间、变化统一的艺术效果。

三、传统图形在文化创意产业设计中的应用

根据众多的民族文化底蕴的基础从而展开对鄂伦春族文化符号的设计和对创意产品的设计与创新,例如设计出有本民族特点的旅游纪念品,在颜色的运用上进行一些大胆的尝试,把握民族的风情,还可以着手于海报的设计,加大宣传的力度的同时从而达到宣传鄂伦春族的特色文化。同时,有助于提高鄂伦春族文化的影响力和传播力,有助于使大众提高对少数民族文化的认知,尊重少数民族的特色文化并保护少数民族独有的文化内涵。同时基于鄂伦春族的“文化符号群”因素的文化创意产品和衍生产品设计研发,有助于进一步加快少数民族产业结构升级,拉动地方经济增长,提高少数民族文化的影响力和号召力,提升鄂伦春族的文化品牌形象。

因此,深入研究当前本国少数民族的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状况,准确把握民族特色文化的创意产品设计的发展动向,开展基于鄂伦春族文化符号的设计产品研发与创新,对于实现宣传鄂伦春族的特色文化和特色创意产品具有重要的意义。

篇10

这里,藏家的土楼、晾架的经幡以及栈桥、磨房,将九寨沟点缀得如诗如画。

这里,春时嫩芽点绿,瀑流轻快;夏来绿荫围湖,莺飞燕舞;秋至红叶铺山,彩林满目;冬来雪裹山峦,冰瀑如玉。

山水相映,林水相亲。树上松果悬挂,林中布满地衣,倒入湖中的树枝、藤蔓,天长日久已被钙化成一件件艺术珍品,构成了一个个奇幻美妙的水下艺术展厅。

九寨沟的高峰、彩林、翠海、叠瀑和藏族风情被称为“五绝”。这里既是自然保护区,又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被列入世界人类自然遗产名录。

如果说九寨沟的第一道风景是被精美绝伦的自然风光填满的,那么九寨沟的另一道风景却是被浓郁的藏羌风情拉开的。

九寨沟位于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南坪县中南部。“九寨沟”的名字源于这条沟内分布着9个藏族村寨。原始古朴的村寨散落在绿树环抱的群山之中显得更加古老、宁静。

一个民族的建筑文化总是和它的生存环境、生命繁衍息息相关,有着人类文化学和地域文化学的色彩。九寨沟,平均海拔在2500米左右,属于寒温带地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因此,这里的传统建筑大都为木结构。

九寨沟的民居非常讲究,新居尚未建成,房主就请来画师,在墙壁、门框、房梁上画个不停。他们将各式各样的保护神画在墙壁上,以保佑他们全家平安,而且户户都有经轮、佛龛。

九寨沟的藏族服饰做工精细,华美洒脱。男子穿红、紫、咖啡色氆氇,或白色衬衫,衣袖宽松系红色或黄色腰带,腰间佩带腰刀和吊刀,头戴礼帽,显得英武潇洒,恰好衬出他们的健壮体魄和剽悍豪爽的性格。女子爱穿长至脚踝的黑色衫,系红色腰带,头戴羊皮镶边的圆形帽。

节日盛装时,背后从头到脚披一长带,上缀镂花银碟和珠宝,加系皮制窄腰带,上缀大银花。佩戴双耳环和玉石、琥珀、象骨、玛瑙等制成的项链、手镯和嵌珠银戒。中老年妇女常在肩上斜挂一个银制经盒,将头发梳成许多长而细的小辫披在肩上。冬天,男女都穿豹皮镶边的大皮袄,头戴漂亮的狐皮帽。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藏族女装进行了大胆的改革,腰间扎上腰带和银装饰品,既具有藏民族特色,又便于女姓参加各种活动。

这里的藏族人的衣食住行、婚丧嫁娶等生活、生产方式,至今还保留着浓郁而古朴的传统:精美的服饰、剽悍的腰刀、香醇的青稞酒和酥油茶、洁白的哈达、欢快的踢踏舞、稳健的二牛抬杠……展示了他们对生活的炽爱。

藏寨、经幡、白塔、龙达、寺院、转经、栈桥,让人目不暇接;吃藏餐、听藏歌、跳藏舞,采购具有民族特色的手工艺品,让人乐此不疲;走进帐篷,披上哈达,品尝着清香的青稞美酒,欣赏着阿坝藏羌歌舞的不同风情,让心灵被藏羌人积淀已久的特有文化气氛所震撼。

农历正月为藏族的年节。还有德朵节、转山节和“良敏王清”庙会等。而九寨沟最隆重的节日当数农历三月十五的“麻孜会”。这天男女老少都身着盛装去扎如寺参加庙会,烧香敬神,朝佛转山,向师长亲友、和尚喇嘛敬献哈达,表达美好的祝愿。庙会上还有唱歌跳舞、演藏戏等庆典活动。青年男女也常在这天寻觅知音,结交朋友。

这里的藏族风情不完全同于,带有厚重的边缘文化色彩,加上九寨沟周边,藏、羌、回、汉各民族融合聚居,草地上英俊的骑手,岷江畔大禹的传人,咂酒与锅庄,碉楼与羌笛,共同谱写着一首悠扬的民族融合之歌。

这里的藏族民俗文化、宗教文化以及生态、科学文化,以其深厚的文化内涵赋予九寨沟强大的生命力。

九寨沟民族艺术团,集藏羌歌舞文化艺术之精华,用歌舞演唱等艺术表演形式,展示了浓郁的藏羌文化。伴随着旅游文化的兴起,九寨沟内的树正村利用本村的自然历史条件和传统藏族文化资源,办起了藏民俗文化村,向中外游人展示藏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