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的发展机遇范文

时间:2023-07-04 17:23:4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商业银行的发展机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商业银行的发展机遇

篇1

关键词:商业银行;财政业务;机遇对策

中图分类号:F83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31(2009)08-0075-02

一、引言

在金融形势动荡、国内经济增速放缓的宏观经济环境下,企业利润和财政收入增速下降,资本市场持续低迷,宏观调控的难度加大。2008年积极财政政策的推出将在2009年经济、社会各方面特别是民生工程、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009年财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有五个方面:一是深化税收制度改革;二是规范非税收人管理;三是深化财政体制改革,理顺财力与事权关系,完善转移支付制度。增强基层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实现从“保工资、保运转”向“保工资、保运转、保民生”转变;四是创新财政管理方式,推进“省直管县”财政管理方式改革,推进“乡财县管”财政管理方式改革;五是逐步建立完整的预算体系,推进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试编工作,加快建立完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本文旨在通过对国家宏观财政政策调整的分析,预测财政业务市场、财政客户对商业银行业务需求可能发生的变化,并提出了商业银行可以采取的应对措施。

二、财政政策变化对商业银行业务的影响

(一)商业银行开展财政业务面临的机遇

2009年财税改革内容中有三条与商业银行的业务关系密切相联。一是行政事业性收费逐步被规范。非税收入管理进一步加强,各地方非税收入改革的力度和广度还会进一步加大,2009年非税收入将面临较大发展机遇;二是转移支付制度的进一步完善。一方面中央将继续扩大财力性转移支付的规模,弥补地方尤其是中西部地区财力不足的状况;另一方面财政部门将进一步加强对专项转移支付的管理与控制,加快推进转移支付资金国库集中支付的改革步伐。三是县级财政实力进一步加强。“省直管县”和“乡财县管”的模式通过在部分地区试点,财政部门已取得了相应的经验。从2009年财政改革的方向看,这两个改革的力度都会进一步加大,基层财政,特别是县级财政的实力将进一步增强。根据今年财税改革的重点分析,在非税收入收缴业务、转移支付业务和县级财政客户这三方面,商业银行拓展财政业务将有较大作为和突破。

根据对宏观财政政策变化的理解和对2009年财政收支的重点要求分析,总体来看,2009年以财政资金为龙头的积极财政政策对国民经济将会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可以有效的刺激国民经济发展,对于商业银行财政业务乃至各项业务的发展是一个非常难得的机遇。此次出台的积极财政政策在资金投放力度、投放模式和投放方向的变化,带来了资源重新配置的机会和商业银行业务的拓展空间。

1,从投放力度上看。目前中央明确提出的是两年内拉动4万亿投资,其中中央投资1.18万亿,这种投资规模是从未有过的。按以往年度的财政投资力度和近年来投资正常增长速度估计,正常情况下2009、2010年两年政府的投资规模大概在3-3.2万亿间,4万亿的数字已经超出一般预期20%-25%,可以说,2009年以政府为主导的投资力度是空前的。以海南省为例,截至2009年3月24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共下达海南省2009年部分新增中央投资15.21亿元(占计划总额18.92亿元的80.4%),这对海南省来说,投资规模是空前的。

2,从投放模式上看。一方面此次积极财政政策政府借助企业、个人投资的力度在增加。4万亿项目完全依靠财政独家承担难以实现。所以各级政府都在呼吁包括企业与个人在内的全社会共同参与投资。另一方面政府在此次积极财政政策推出项目的决定权上也与以往不同。此次国家首批安排的1000亿元投资,除了大中型项目由发改委审批外,地方项目改由中央切块到省级财政部门,由省发改委会同财政、行业管理部门安排到具体项目。地方财政部门参与政府投资管理的力度进一步加大,审批权下放使省级财政部门在各类地方中小型投资项目中的地位更为重要。

3,从投放领域上看。政府对民生领域的投资力度加强,在中央财政2009年新增的1000亿投资中,超过350亿元的投资用于保障性安居、农村民生改善及医疗教育等民生工程,占全部新增投资的30%以上,直接涉农资金接近200亿元。

结合以上几方面看,2009年政府业务板块在积极财政政策指引下,显现了良好的发展前景。商业银行应该充分发挥财政客户的龙头作用,积极捕捉业务合作机会,并为其他部门的业务搭建发展的平台。

(二)商业银行开展财政业务面临的挑战

I_中间业务收入受到影响。此次积极财政政策中的减税力度很大,造成财政收入减少,同时由于取消利息税等项目,使得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受到直接影响。同时,在地方财政可支配收入受到影响的情况下,面对财政客户中间业务收入的议价空间进一步受到压缩。

2,负债业务难度加大。在减收增支的背景下,财政的平衡压力进一步增加,沉淀在银行的资金将被更快的投入使用。同时,按照政策要求,收支两条线管理力度进一步加强,支付通过零余额账户,收入通过非税,使得资金沉淀减少。特别是在各家商业银行提出“存款立行”后,同业对于财政客户的竞争将会更为激烈。

3,不确定性因素。在积极财政政策背景下,也存在政策、制度的不确定性,例如4万亿中政府投资与民间投资的比例如何分配、配套投资来源、政府融资手段等问题都有待明确。

三、商业银行发展财政业务的对策建议

(一)一条基本原则

一条基本原则是坚持大财政视点,充分发挥商业银行合力,突出财政业务平台作用。随着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的不断扩大和深化,财政资金将会更为高效透明的运转,滞留在商业银行存款的数量和时间随之减少。应该充分发挥财政客户的龙头效应,有效利用财政客户对资金与项目的掌控优势,携手全行相关部门、相关条线,关注下游客户群体,为相关业务提供支撑。同时,要抓住政府投资力度加大的机遇,早期介入相关项目,充分发挥银行在基建资金管理和财政业务方面的传统优势,通过提供对资金来源、资金掌控使用、资金监管审核等全套的服务方案力争资金在银行内部流转,并利用政府对商业银行的投资需求,拓展有关负债及中间业务。

(二)两类关注账户

两类关注账户是对国债资金专户和转移支付专户加强关注。在积极财政政策背景下,中央国债成为今年弥补财政赤字,保证财政政策得以有效贯彻落实的重点。预计

2009年国债发行规模将会超过1万亿元,远远超过以往年度4000亿的平均水平。在国债资金安排使用的过程中,尽管各地资金规模和拨付方式有所区别,但考虑到地方配套资金的使用,国债资金下划和资金归还所使用的过渡性账户的经济效益会逐步显现,将成为商业银行关注和营销的焦点之一。此外,转移支付额度和种类近两年大幅增长,转移支付专户成为部分县级支行支撑性的存款来源。从今年转移支付的政策趋势看,一方面为缩小地区差距。一般财力性转移支付力度会进一步加强;另一方面为解决各项民生领域问题,中央专项转移支付种类会增加,转移支付资金面会扩大,同时管理会进一步规范。因此在今年加大对“三农”支持力度的财政政策要求下,转移支付专户资金的沉淀量势必进一步增加。

(三)三种传统业务

三种传统业务是指集中支付业务、非税收入业务和公务卡业务。从集中支付业务看,自各级财政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初期到各项财政业务领域的拓展延伸,零余额账户逐渐成为商业银行与政府机构、预算单位开展全面合作的基础平台。公务卡的广泛推广就是很好的印证,大部分地方财政部门规定公务卡业务与零余额账户绑定,国库集中支付业务市场份额大的分行就具备相当的竞争优势。同时零余额账户也是财政资金走向和预算执行最直接的信息来源,能够为下游客户的相关业务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为商业银行提早把握市场先机创造条件。另外,以资金来源相对单一的政府机构类客户而言,零余额账户未来很有可能替代基本账户。从非税收入收缴业务看,积极财政政策推进后,更多的收费项目纳入非税收入管理,非税收入收缴业务发展空间放大,对存款和中间业务收入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从公务卡业务看,公务卡业务是粘合政府类客户对公对私业务的重要平台,是财政政策中严控支出的有效工具,与国家鼓励消费的精神吻合。2009年将是公务卡推广工作关键的一年,各级政府必将会加大公务卡改革的实施力度。为商业银行公务卡的广泛营销创造市场环境。因此,商业银行要提高对公务卡业务的重视程度,提高对市场竞争态势和公务卡衍生效益的认识。采取更为积极有效的措施。实现财政制度改革和银行业务拓展的双赢。

(四)四个重点客户

四个重点客户包括地方发改委、财政专员办、基层财政部门和地方政府融资机构。地方发改委是项目的审批者、申报者,第一手的信息来源;财政专员办是重点项目中央拨付资金的监督者、监管者和资金拨付进度的控制者之一,在中央直接管理的项目中有一定的地位;基层财政部门主要指县级财政部门。它的话语权不断加强,直接成为“三农政策”、“民生保障”政策的落实者。资金实力会显著提高;地方政府融资机构在地方债难以正式出台的前提下,是推动积极财政政策得以实现的关键渠道。以上四类客户都是在2009年积极财政政策背景下,资源掌控能力和业务地位有所提升的客户,商业银行都应引起足够关注。

(五)五项领域有待拓展

篇2

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今年要坚持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概念提出到上升为我国“十三五”发展主线,其内涵不断丰富和升华。经济决定金融,经济政策的调整和变化,将会对金融行业的发展带来影响,同时金融业的变化也将反作用于经济的发展,在供给侧改革中商业银行面临着新经济变化带来的机遇,也承担着助力供给侧改革的使命。

二、供给侧改革中商业银行面临的挑战

(一)对商业银行创新能力的挑战

一是互联网金融等新兴业态快速发展给商业银行创新能力带来挑战。互联网金融在保险、理财等方面对现有的资金模式进行有效补充,有机融合了互联网技术与金融双重优势,具有极强的渗透性、穿透力,“互?网金融+”战略对各个行业的融合创新均产生巨大影响力。但互联网金融不能取代传统的商业银行,两者之间有着天然的互补职能,互联网金融补充了传统金融机构的功能不足,商业银行与互联网金融应互取短长,加速创新。改变间接融资占比大、直接融资占比小的格局,构建多元化金融生态是金融改革的方向;二是消费主导的经济增长新格局给商业银行创新能力带来挑战。消费金融在为中国中小企业提供大量信用支持的同时,消费端恰好响应了对供给方拉动。“十三五”期间我国将实现由物质型消费为主向服务型消费为主的转变,目前我国城镇居民进行物质型消费的比重约为60%,预计服务型消费支出比重将由2017的40%增长至2020年的50%。消费金融需求的增长,使商业银行机遇与挑战并存。目前支付宝、京东白条等新兴金融渠道了产品正逐渐占领原有商业银行个人业务份额。京东有过一些测试表明,金融产品供给植入到场景中,白条可以拉动用户的消费上升30%~50%。由此可见新兴的金融创新给资金使用者带来的便利性与低成本,也造成银行存款流失严重,同时利率市场化所导致的银行利差空间进一步收窄,金融结构落后对经济结构升级构成了制约,商业银行转型压力逐渐凸显,从商业银行自身生存和发展的现实出发,金融创新是必然选择。

(二)对风险管控能力的挑战

一是处于经济与金融系统中核心位置的商业银行,具有显著的顺周期特征。在经济面临降速调档、结构调整和政策吸收三期叠加的新常态下,商业银行的快速扩张阶段已然过去,银行利润增幅下降,同业之间竞争压力增大,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持续增加,风险管控难度加大;二是供给侧改革中,未来要大力发展高端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民营中小企业,这些企业具有高知识、高技术、高风险、轻资产、缺乏抵押物等特点,这与传统银行主导的金融体系不匹配,对银行的风险管控体系提出挑战。

三、商业银行应做供给侧改革的先行者

(一)建立健全商业银行机制,持续提高竞争力

一是以供给侧改革为契机,提升综合金融能力。不同的企业、项目对资金的需求不同,应针对不同客户的特点实现资金供给与资金需求的有效对接,从以往单一的“存贷汇”服务向综合化、全流程、一站式的综合金融服务转变;二是在去库存进程中,积极调整个人信贷资源配置的格局,支持居民合理购房消费,加大对个人信贷类消费支持。创新个人信贷业务渠道,为个人融资和消费贷款提供便捷性、自助化、全流程服务,促进盘活存量与稳步增量并重格局;三是健全风险管理机制,通过优化风险管理组织架构、考核机制和报告制度,推进全面风险管理。

(二)大力发展金融创新

商业银行应从六个方面加快创新,发展新的金融形态。一是加强普惠金融创新,如小微企业及“三农”金融产品与服务创新、担保方式创新、审批流程创新、还款方式创新,便民支付方式创新等;二是加强财富管理创新,如银行理财业务品种、模式、投向的创新,各类代销业务的品种、同业合作模式、资金投向的创新,贵金属业务创新等;三是加强科技金融创新,如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专属或特色信贷产品创新、审批流程创新、担保方式创新、贷款定价方式创新及投贷联动机制等;四是加强互联网金融创新,如直销银行、电子商务平台、投融资平台、资金管理平台及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各类网上银行、手机银行、远程自助终端创新等;五是加强风险化解与不良资产处置创新,如不良信贷处置方式创新、不良资产转让方式创新、不良信贷资产证券化等;六是加强组织架构与机构建设创新,如业务治理体系变革、新设或引进各类事业部、新设特色分支行等。

(三)把控风险,加快不良资产处置进程

一是对“僵尸企业”和特困企业细化分类,不强退,不死退。综合运用信贷、土地、产业等政策,分类精准处置。对公司治理良好、产品有市场、发展有前景但出现暂时性经营困难的企业,可通过再融资、期限调整、变更借款人等方式帮助渡过难关。对半停产、已停产、亏损严重、资不抵债的“僵尸企业”,有序推动重组整合或退出市场。对必须实施破产清算的,注意控制信贷退出的方式与节奏,制定清晰可行的退出计划,防止处置不当引发新的风险;二是加快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进程,将不良资产证券化试点作为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全新出口,不良资产证券化的推进对于缓解资产质量压力及预期将产生显著的正面效应。

四、商业银行应助力供给侧改革

(一)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一是支持“新供给”发力,重塑中国经济增长红利。目前主要经济体围绕新一代互联网、生物技术、新能源、高端制造等新兴战略产业开展了新一轮的增长竞赛。这些新兴产业的发展需要商业银行的资金支持,商业银行应对国家鼓励进入的行业进一步加大信贷政策支持力度;二是支持现代服务业发展。中央经济工作会指出,要坚持生产业与生活业并重,现代服务业与传统服务业并举,不断实现服务业量的扩大和质的提高;三是降低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助力企业发展,把发展小微企业业务提到战略性业务高度。当前我国小微企业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价值全全国GDP的近60%,纳税额占国家税收总收入的50% 左右,已经成为扩大就业、推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实现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载体。针对小微企业客户“短、小、急、频”特点,应下放审批权限,扩大基层网点的业务自主权,放宽业务自动化处理系统审批面,并简化服务和审批流程,提高服务效能,降低服务费用和时间成本。同时商业银行要大力发普惠金融,满足小微、三农、个人等经济主体在生产、创业、消费过程中的金融需求。

(二)发挥金融的市场导向作用,推进产业结构优化

一是利用差别信贷政策加快“去产能”和“去库存”进程。针对产能过剩行业、“僵尸企业”,制定合理的压缩、退出贷款计划,调整信贷结构,保证银行信贷资产安全退出的同时,注意给这些行业、企业合理的“过渡期”,以使“去产能”成本最小化;二是加快房地产行业的信贷结构性调整。房地产投资增速已由以往的高增长回落到最新的月度同比负增长,当房地产投资增速由负转正时,将是房地产投资乃至中国经济从需求侧?砜吹拇サ仔藕拧I桃狄?行应关注国家相关政策,关注青岛市区域内的去化周期,合理安排信贷资金,确保公司类房地产贷款信贷投放平稳有序、信贷结构持续优化、资产质量保持稳定,大力支持个人住房需求;三是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力度。根据IMF的数据,2010年中国人均基础设施拥有量仅是西欧的38%,是北美的23%,是日本韩国的18%,据李稻葵预测,如要花二十年让我国人均基础设施拥有量赶上西欧,未来五年可平均每年拉动GDP1.5%;如果赶上北美,每年拉动GDP3.1%;如果赶上日韩,每年拉动GDP3.9%。由此可见我国在基础设施领域的发展仍有较大的潜力空间,特别是高铁、地铁、中西部的交通设施行业等。商业银行应把握住供给侧改革中大力发展基础设施的机遇,加强信贷支持力度,同时通过支持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密切银行与各级政府财政的关系,从而带动机构业务、个人银行业务等多项业务的发展;四是助力青岛市经济结构发展,结合青岛市区域特点,助力建立以创新、服务和海洋,为特色的新型经济结构。顺应跨界融合和消费升级趋势,支持服务、信息、绿色、时尚、品质等新型消费业态。提升旅游目的地功能,支持发展滨海度假、海洋休闲、融合创新、品质乡村和服务输出旅游业务。以青岛市开展国内贸易流通体制改革发展综合试点为契机,推动内外贸易融合发展,发展跨境金融和国际金融业务。支持信息网络、充电设施、旅游休闲和健康养老服务等新消费基础设施建设,扩大对基础设施、城市空间综合开发、新技术新产品等领域的支持力度,支持智能家电、信息服务、电商微商、文化创意等消费型产业及相关基础设施。

篇3

城市经济体系不同是,农村中需求理财产品的客户仍处于零散状态,以及我国农村特有的农村民间金融形态,也在一定程度上稀释了用于理财的资金数量。另外,农村人口的理财意识薄弱、商业银行的理财品质不高等问题,都严重限制了农村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发展。因此,农村商业银行的理财业务应主要针对本土农业人口,且应认真考察本地的农业种植和养殖特征。

【关键词】

农村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发展

随着农业人口人均收入的增长,他们已不再满足一般的储蓄业务,而对于农村商业银行的理财业务提出了期望。在这一市场需求的拉动下,农村商业银行在理财产品开发和销售上也呈现出可喜态势。然而与城市经济体系不同是,农村中需求理财产品的客户仍处于零散状态,以及我国农村特有的农村民间金融形态,也在一定程度上稀释了用于理财的资金数量。为此,关于农村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发展及探讨也就十分必要。

本文用农村商业银行指代农村信用合作社,以及中小股份制涉农商业银行,从而意味着:在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大背景下,农村商业银行需要增强自身的增值业务创新能力,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生机。另外,本文也将购买理财产品的消费群体界定为农业人口。

1 农村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发展中的困境分析

从笔者的工作体会出发,目前的发展困境可以归纳为以下两个方面。

1.1 农村人口的理财意识薄弱

不难理解,若要实现农村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可持续健康发展,首先就需要广大农业人口的需求拉动。尽管部分农业人口通过自主创业和外出打工积累起了一定的资金,但在农耕文化的作用下难以涉足商业银行的理财增值业务。而且这一传统意识具有很强的稳定性,无法在短期内得到改善。这就意味着,农村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发展的上述困境,将在长期内持续存在。

1.2 商业银行的理财品质不高

根据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定义可知,银行理财业务是指“理财师通过收集整理客户的收入、资产、负债等数据,倾听客户的希望、要求、目标等,为客户制定投资组合、储蓄计划、保险投资对策、继承及经营策略等财务设计方案,并帮助客户的资金最大限度地增值。从中可以知晓,良好的农村商业银行理财业务,不仅需要理财师专业能力的支撑,还需要具有吸引农民眼球的理财产品。结果,似乎这两点都不十分完美。

2 分析基础上的现状反思

在上述分析基础上,就有必要对当前发展现状进行反思。在反思之前还应强调,在未来发展路径的构建上需要遵循可操作性的原则,即关于改变广大农业人口的传统意识并不在本文的讨论范围之内。

具体而言,现状反思可从以下两个方面展开:

2.1 针对需求方的现状反思

上文已经指出,农村商业银行的理财业务无论在理财师水平,还是在可供选择的理财产品上都不尽如人意。这一点加上农业人口的传统意识,就进一步限制了对理财产品的需求。这些都是在短时间内无法解决的问题,从而能否从农业生产所需资金的循环特征出发,来设计出符合农业人口偏好的短期理财产品,则是值得思考的问题。不难理解,这里的理财业务须满足区域植根性要求。

2.2 针对供给方的现状反思

上面已经提到了供给方需要着手开展的问题,即设计出满足农业人口偏好的理财业务来。另外,针对农户作为农村经济系统中的基本单位,还需要通过农村商业银行人员的上门访问,来建立起银行与零散分布的农户的联系。

以上两个方面的现状反思表明,在推动农村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发展中,应主要从供给方面下功夫。而对于需求方,则可以在选择机制下进行针对性的偏好引导。

3 反思引导下的发展路径探讨

根据以上所述并在反思引导下,农村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发展路径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建立。

3.1 提炼出区域植根性元素

本文一直在强调,农村商业银行的理财业务应主要针对本土农业人口。因此,当地农业人口的收入来源就与本地的农业种植和养殖特征息息相关。之所以指出这些特征在于,设计变现能力强的理财业务需要认真考虑其中的变现周期。这不仅关系到银行的运营成本,也涉及到理财产品的成功与否。从现阶段的诸多文献中,很难找到这一观点。

3.2 优化当前理财业务结构

农业人口文化水平普遍不高,这就要求在理财业务开展中应简化产品的设计内容,并能在通俗易懂的语言下来告知农户有关增值效果。因此,对于城市银行中的诸多理财业务,在农村区域中就需要抛弃。这里笔者建议,可以将农户自主创业时的资金安排作为理财业务来开展,这样也有助于农村商业银行深入了解该农户的经济能力,并为放贷提供原始信息支撑。

3.3 提升人员上门访问力度

在成本控制基础上的人员上门访问,仍需要借助市场营销学的原理,即需要界定目标客户。一般而言,对于理财有需求的农业人口,往往具有商品经济意识,并积累起了一定相对稳定的资金量。因此,可以将当地的专业养殖户、种植户,以及乡镇企业的管理者作为重点访问对象。

综上所述,以上便是笔者对文章主题的讨论。因我国农业人口分布广泛,且各农村区域的自然禀赋条件存在显著差异,因此本文并没有结合特定区域展开讨论,而是结合当前问题从发展趋势层面进行了原理性探讨。但本文的结论,将支撑各地理财业务开展中的思路。最后,对于本文主题的讨论还可以从其它方面展开,但笔者仍在独特的视角下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4 结语

本文认为,农村人口的理财意识薄弱、商业银行的理财品质不高等问题,都严重限制了农村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发展。因此,农村商业银行的理财业务应在提炼出区域植根性元素、优化当前理财业务结构,以及提升人员上门访问力度等三个方面下功夫。

具体而言,当地农业人口的收入来源就与本地的农业种植和养殖特征息息相关;将农户自主创业时的资金安排作为理财业务来开展;将当地的专业养殖户、种植户,以及乡镇企业的管理者作为重点访问对象。

【参考文献】

[1]胡左浩,蒋方明,余伟萍.在个人理财服务中影响服务质量的因素以及作用分析[J].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03)

篇4

关键词:商业银行;分支机构;信用卡;发展;思考

中图分类号:F830.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5-0-02

随着金融国际化进程的逐渐加快,国内外各商业银行之间竞争激烈,各家银行在传统的存贷款业务上的盈利水平呈下降趋势,市场要求各行开发新的利润增长点。信用卡无担保、小额循环消费的产品特点决定了信用卡业务是一项风险较高的业务。但它高达18%的年透支利率,加上以信用卡为载体的分期消费信贷手续费、信用卡年费、信用卡消费商户回佣、滞纳金等各项收入,远高于一般个人业务和传统信贷业务。因此,信用卡业务作为商业银行最重要的中间业务之一,进入一个高速发展阶段。本文拟探讨我国商业银行分支机构信用卡市场发展的主要特点和存在问题,提出适合我国商业银行分支机构信用卡市场发展的指导性建议。

一、研究商业银行分支机构信用卡市场发展的现实意义

商业银行分支机构是指以商业银行财产设立的相对独立活动的商业银行组成部分。为便于拓展业务,在中国境内的大多数商业银行都会设立分支机构。目前,各商业银行的业务基本都由其辖下的分支机构直接经营,而随着信用卡业务收入贡献度的快速增长,其在商业银行分支机构的地位日益提升,因此,研究商业银行分支机构信用卡市场发展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一是有利于提升商业银行整体收入。通过研究商业银行分支机构信用卡市场发展,找出稳健快速发展信用卡业务的有效方式和措施,确保信用卡收入总量和占比的逐年大幅增长,进一步提高信用卡业务对商业银行分支机构收入的贡献度,促进商业银行整体收入的提升。二是有利于提升风险防控的水平。商业银行分支机构直接经办各项信用卡业务,包括发卡、商户、消费信贷等,从受理、审批、催收等各环节都会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风险防控措施,加强对商业银行分支机构市场发展的研究,可提炼形成共性的高效的风险控制的手段和策略。三是有利于打造具有较大影响力的信用卡品牌。研究并促进各商业银行分支机构的竞争和创新,使各商业银行分支机构在当地同业竞争中知己知彼,扬长避短,通过不断的业务创新,增强自身的市场竞争力,打造具有较大影响力的信用卡品牌。四是有利于用卡环境的进一步优化。只有竞争的市场才是有活力可持续发展的市场,通过研究各商业银行分支机构信用卡市场发展,可促使其在竞争中加大投入,增加ATM、POS等机具的布放,促进信用卡受理环境的进一步优化。

二、我国商业银行分支机构信用卡市场发展的主要问题

1.收益方面

按照国际标准,资本回报率达到20%-25%,资产回报率达到2%,信用卡业务才能实现可持续盈利,连续三年达到上述标准,才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但是目前国内商业银行分支机构资产回报率和资本回报率普遍偏低,信用卡市场盈利能力与国际先进水平尚有较大差距。

2.风险方面

受到巨额利益的诱惑,与信用卡相关的违法违规行为不断滋生。由于中国征信服务体系的及时性、完整性和准确性尚待加强,个人信用风险评级的程序仍在建立中,发卡机构利用第三方数据防范欺诈的手段单一,申请欺诈成为欺诈风险中最主要的形式。市场上还出现了数目众多的套现公司,一些商户和持卡人与犯罪分子相勾结进行信用卡套现,不仅给银行信用卡业务带来风险,也给持卡人埋下了安全隐患。

3.竞争方面

信用卡产业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发卡机构的竞争日趋白热化。信用卡的“跑马圈地”导致了价格战、额度战,市场上甚至出现仅凭一张身份证件就给出数万授信额度的情况。少数发卡机构违背根据持卡人信用情况确定授信额度的原则,重复授信严重。超出持卡人的偿还能力的风险授信,不但造成了信贷资源的浪费,也加大了银行可能面临的信用风险。

4.收单方面

目前,我国大中城市商家受理信用卡的普及率在10%左右;而美国信用卡商户普及率超过90%。我国POS和ATM在消费市场的覆盖率和覆盖范围距离成熟的信用卡市场环境还存在一定差距。居民使用现金的习惯弱化了信用卡的作用,我们需要进一步培养消费者刷卡习惯,培育发达的收单市场。

三、建议

篇5

关键词:建设银行 电商业务 发展 问题 对策

随着国内金融业竞争的愈来愈激烈,银行的业务创新也越来越多。电商业务的出现与发展给银行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目前,国内部分银行尝试推出电商业务,银行为客户提供了电商与融资业务的结合,从而提高了银行的综合市场竞争力。在国内各家银行中,建行是最早试水电商业务的银行之一,发展势头良好,也必然成为新的利润增长点及锁定客户的利器。因此,建设银行电商业务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课题。

一、建设银行电商业务的发展现状

今年年初,在试验半年以后,建设银行正式推出了电商业务的服务平台――“善融商务”。

“善融商务”在试验阶段就不断传来喜讯,截至2012年底,上线半年的企业商城已累计成交35亿元,线上融资达到近10亿元。据部分已在建行电商平台上线的客户介绍,他们在建行渠道的销售量已超过了同期在天猫等渠道的销售量。

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建行电商业务发展的势头良好、前景广阔。在进入电商领域之前,建行与其他国有商业银行在经营范围、经营方式、渠道建设方面并没有太大的区别。近年来,建行高度重视资产、负债、中间业务的发展,大力拓展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电子银行业务、大力推进客户经理队伍建设,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效,但仍未完全走出以柜面服务营销为主的经营模式。建行在业内率先开办的电商业务,是在上述业务之外的一次创新。

二、建行电子商务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与其他银行系电商平台相比,建行无论在开办时间上还是在业务扩展方面都属于领先者,但做为一项创新业务,刚刚开办时间又不长,在业务发展过程中总会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一些问题:

(一)电商平台知名度不高、推广力度不大

建行作为我国银行业的几大龙头之一,其经营网点比比皆是。但是,无论是从户外宣传还是网点宣传的角度分析,电商业务受众面较窄,知道建行“善融商务”平台的客户不多,实际交易过的客户更少。

据笔者随机对120户企业客户、500位个人客户所做的问卷调查分析,只有10户、占比8.33%的企业客户、33位、占比6.6%的个人客户知晓建行有“善融商务”平台;而在同一批客户中,有高达108户、占比达90%的企业客户、392位、占比78.4%的个人客户知晓淘宝网;

另外,只有1户企业客户、11位个人客户在“善融商务”平台上做过交易,占比分别为10%、33.3%;而有高达40户企业客户、322位个人客户在淘宝网做过交易,占比分别为37.04%、82.1%。

(二)电商平台商品不全、选择余地较小

截至2012年底,建行电商平台入驻商户已达万户,初战告捷,但与淘宝网相比,约为淘宝入驻商户的1/600,差距大且明显。

同样,在建行电商平台上,客户能够选择同一商品的“种类、卖家数量”与淘宝网相比,差距也很大。如笔者在“善融商务”个人商城中搜索“自行车”,建行提供了三个卖家的三个品牌,宝贝数仅有14个供选择;而在淘宝网中搜索“自行车”,淘宝网的卖家数量在150个以上,品牌达到18个,宝贝数达931469件。客户在淘宝网上的选择余地更大。

(三)电商平台界面不友好、服务项目不全面

一是搜索商品后,想进一步按产品所在地细分选择商品时,只能先选择省再选择市,比较繁琐;既不具备同时选择多个产地的功能,也不具备按经济区域如江浙沪等区域选择的功能。

二是购买商品时,客户收货地不能根据IP地址自动确定到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市,而是需要客户自行选择自己所在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市,操作较麻烦。

三是不能为客户提供诸如水、电缴费、话费充值、信用卡还款等服务,客户需要做上述业务,必须进入建行网银、悦生活等网址。但以淘宝网为例,其推出的便民服务,涉及客户生活的各个方面,很受欢迎。

(四)电商平台客户端有待进一步完善

平台上的即时通软件功能较为单一,仅作为买卖双方交流的工具,没有将商城的账户管理、订单管理等进行有效整合。另外,目前“善融商务”只有电脑客户端无手机客户端及手机网站,制约了部分客户的使用及业务拓展。

三、建行电商业务发展的几点思考

(一)加强对“善融商务”电商平台的宣传

让不知者知道、让观望者参与是当务之急。建行既要在网点内部如宣传橱窗、自助设备、跑马屏、电视屏等进行宣传,也要使用广告媒体进行宣传,如报纸、杂志、电视、电台、DM广告、POP广告、户外广告等;既要吸引买家、又要吸引卖家。

(二)多层次引进商户及商品

充分发挥建行整体营销的优势,既要发挥电商业务部门的牵头作用,也要发挥公司、个贷、个金、小企业等部门的作用,全行都积极参与进来,大力引进商户、大力增加商品数量及种类。

(三)逐步完善操作界面、增加客户端

篇6

关键词:旅游景区;银行信贷;风险控制

一、银行发展旅游景区类企业信贷业务的目标客户分析

不同等级景区的游客平均接待量差异较大,2012年,全国5A级景区平均接待量为425.17万人次,4A级景区平均接待量为68.58万人次,3A级景区仅为30.02万人次。根据企业周期理论,结合景区平均接待量,大致可以将旅游景区的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即起步阶段、成长阶段和成熟阶段。我们认为:3A级及以下景区可视为起步阶段景区,4A级景区可视为成长阶段景区,5A级景区可视为成熟阶段景区。4A级及以上景区声誉效应显著,周边的交通已经较为便利,也已经有了较为稳定的消费客户群,经营收入也较为稳定,同时经过较长时间发展,企业管理较为规范,财务实力较强。对于这类企业,银行可以采信的财务数据较多,对风险有一定的把控能力。因此商业银行发展旅游景区类企业的目标信贷类客户应定位在经营4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的企业。

二、旅游景区类企业客户独特的风险特征

4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大多经营的是稀缺性的资源或独具地理位置,因此它们自然的与政府联系密切。因此,存在以下风险:

1.存在多头管理的现象。旅游景区类企业普遍存在多头管理现象,不同资源对应不同行政机构,最直接的管理部门为国家旅游局、建设部、林业部,从而造成某些景区的产权不清晰,也造成缺少合格的抵/质押物。

2.承担资源保护、文物维护等职能的景区有很大一部分收入来源于政府补贴,一旦政府补贴政策发生变化,就会影响经营收入。

3.一旦有民间资本控股或参与,股权结构就更加复杂,易存在利益输送及关联方侵占资金的情况,且信息透明度差,财务报表失真。

三、商业银行发展旅游景区类企业信贷客户的相关建议

鉴于旅游景区类企业的风险特征,我们建议商业银行发展旅游景区类企业信贷业务时,选择景区收费权质押融资。

1.采用景区收费权质押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因素

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法律风险:《担保法》第七十五条第(四)项关于“依法可以质押的其他权利”这一规定,虽然为新型质权预留了可以出质的空间,但却未明确规定新型质权出质的法律条件,从而使新型质权出质存在着一定的法律障碍。一是:新型权利范围不明确。二是:法律没有规定新型权利质押的具体登记部门。传统质权要么有权利凭证,要么有特定的登记管理部门,而新型质权则难找特定的登记管理部门。由此可见,以包括景区收费权在内新型质权为标的出质,可能存在一定的法律风险。

(2)经营风险。以景区收费权出质,对于银行来说还可能存在一定的经营风险。一是价值评估难,二是质权实现难,三是第一与第二还款来源的高度叠加,银行信贷资金的偿还依靠景区客户的经营收入,而其收入的主要来源为景区经营收费,所以以景区收费权质押使得第一和第二还款来源产生高度叠加,当景区经营不善或发生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时,景区收费收入减少,收费权质押保障的功能相应降低。

2.景区收费权质押的风险控制措施建议

(1)确保建设项目合法合规。对景区项目贷款,或以特定资产收费权支持融资用于景区范围内综合配套等新项目建设的,必须确保项目取得合法有效,相关施工建设手续完整齐全。

(2)合理确定贷款总量及期限。贷款总量应考虑按景区未来5~10年可用于还贷的经营净现金流现值进行控制,或按其上年度经营收入的3~5倍控制。景区建设项目贷款或特定资产支持融资期限原则上控制在5年(含)以内,最长不超过10年(含),且贷款到期日至少早于借款人对景区经营期限终止日3年。可以考虑采取按月或按季分期还款方式,对经营季节性突出的景区,应根据景区经营现金流特点,合理确定分期还款计划,避免集中还贷可能产生的风险。

(3)严格落实景区收入账户监管,防止资金挪用和分流。景区收入是还款的主要来源,必须要求借款人在银行开立景区收费专用账户,所有景区收费收入应进入该账户,接受严格的监管,确保银行有权从该账户中直接扣划景区收费收入。

(4)落实景区收费权质押担保及其他保障措施。

篇7

城市商业银行是

二、城市商业银行现状存在的问题

1.市场细分不够,没有形成较为鲜明的市场定位。一些商业银行市场定位还只是流于形式,没有形成自己稳定的客户群体,对潜在的客户也缺少研究.致使目前许多业务还处于粗放经营阶段。

2.业务创新带盲目性, 金融 产品存在趋同现象。由于对市场缺乏 科学 的预测、详细的成本与效益分析,业务创新具有盲目市场跟进色彩,新产品有的不能很好满足客户需求,有的由于无规模不能带来效益,造成业务创新产品缺乏生命力。

3.经营管理理念落后,特色服务不突出。虽然目前各家市场商业银行广泛强调提高服务质量。但是服务的概念比较陕隘,有的只限于改进窗口服务、厅堂服务等,经营理念还比较落后,以客户为中心的思想不能贯彻到产品、管理、服务、人员等各个方面。

4.信息技术落后,制约了产品开发和对客户的服务水平。先进的信息技术是商业银行有效实施经营管理策略的保障绝大多数城市商业银行由于资金实力不强、技术基础薄弱等原因,对科技投入不够,信息技术相对于其他商业银行来讲显得落后。

5.银行之间合作不够,合作的深度和广度还需要加强。目前城市商业银行每年举行的一次 论坛 ,主要目的还是沟通和交流,对彼此间的业务合作探索不够,主要业务合作还只限于异地结算等方面,其他一些业务领域基本上还没有涉及。

三、城市商业银行的 发展 策略

1.加强内控机制改革。城市商业银行应吸收中外银行的先进管理经验来强化自身的内部管理。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有助于形成对经营者的产权约束,有助于城市商业银行建立以“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为特征的 现代 企业 制度,有助于城市商业银行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与自我约束的市场主体。同时,城市商业银行应积极地引进人才,加大业务创新力度。

篇8

关键词:人民币国际化;商业银行;机遇与挑战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117(2012)02-0119-02

一、引言

放眼世界,在进入21世纪这个金融全球化时代后,各国为提高本国经济的竞争能力,能在国际经济中抢占先机,纷纷抓紧制定应对策略。货币国际化不仅是一国金融全球化融入程度的标志,更为该国在国际地位的竞争中起到了决定作用。为争取谋求更快的发展,顺应国际的发展潮流以更深入融合世界,我国就势必要积极开启人民币国际化之路。

人民币国际化是一个过程,它要求人民币逐步实现跨越国界并境外流通,最终成为受国际普遍认可的能够担当计价、结算以及储备职能的货币。这包含着三个含义:其一,是对人民币在境外流通程度的要求;其二,要求在国际各主要金融机构甚至各国央行中,以人民币计价的金融产品能够成为投资工具,这点尤为重要;其三,要求以人民币作为结算货币的交易在全球贸易的总量中达到一定比重,这也是衡量货币的一则通用标准。

二、人民币国际化之路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后,人民币国际化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在境内的不断深入逐渐发展起来。2009年7月,在国务院的批准下,国内五个城市(上海、广州、深圳、珠海、东莞)的365家企业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并允许符合一定条件的国内商业银行为这300多家企业提供相应的跨境结算服务。2010年6月,试点地区扩至二十个省、市、自治区,境外区域则扩展至所有国家和地区。截至2010年底,试点企业扩至67724家,总结算额升至5063.4亿元,为2009年的141倍。2011年1月起,开始允许试点地区银行和企业开展境外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试点。

三、人民币国际化对国内商业银行经营的影响

(一)人民币国际化下国内商业银行之机遇

第一,资产业务的发展机遇。长期以来,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一直是其最主要收入来源之一。随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国内商业银行就不仅可以对行提供资金拆放、账户透支等业务,还可以将开展人民币贸易融资和境外贷款作为资产业务未来发展的有效路径。

第二,负债业务的发展机遇。在人民币国际化之前,我国的资本项目尚未完全放开,人民币离岸存款还未开展,因此国内离岸负债业务主要被国内股市、房地产资金分流等因素影响,与外界关联甚少。而人民币国际化之后,人民币存款业务必将受到世界各国的欢迎。一方面,随着境外流通的人民币数量的增加,国内商业银行境外人民币存款将被直接带动起来。另一方面,伴随着人民币债券的境外发行及资本市场的逐步放开和资本项目人民币自由兑换的带动,人民币资金回流必将得到有力促进,不断增加国内商业银行的负债来源。

第三,中间业务的发展机遇。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与贸易的发达程度和货币国际化密不可分。根据货币替代效应,银行国际中间业务中对交易货币的选择更倾向于流通范围广泛、在国际贸易中被广为接受的国际货币。因此在实行人民币国际化后,国内商业银行结算业务收入、清算业务收入和理财业务收入三类中间业务收入势必将得到增加,从而分享经济高速发展和人民币国际化带来的隐性收益。

第四,客户及机构的拓展机遇。首先,相较外资银行,国内商业银行具有无法比拟的竞争优势:规模巨大的人民币存量,发达的清算系统,全方位覆盖的经营网点等,这些都有力地保证了国内商业银行在满足境内外客户对于人民币结算需求方面的能力,使国内商业银行具有很大的客户扩展空间。其次,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项下,国内商业银行可以为行提供开立人民币清算账户、提供购售汇服务、提供人民币拆借和账户透支服务三个方面的服务,这将进一步有利于国内商业银行拓宽、加深与行的合作。最后,人民币国际化后,国际结算等人民币业务将通过国内商业银行海外分支机构得到发展,带动国内商业银行分支机构的发展。相应地,客户和海外机构的支持也为境外人民币的回流提供了渠道,并为人民币国际化的深化提供新的契机。

(二)人民币国际化下国内商业银行之挑战

第一,风险管理压力增强。首先,在开启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后,随着国内商业银行的各项业务逐渐延伸至国外,资产负债表中这些来自国际市场的资产和负债必将呈现上升趋势,逐渐占据愈来愈大的比重,这将考验到国内商业银行相应的管理和应对能力。其次,在人民币国际化下,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影响着商业银行的利率和汇率及资金流动性,商业银行出现了更多的不确定性因素,这要求国内商业银行加强对国际金融市场走势和本外币汇率走势的分析,及时调整存贷利率,严格控制结售汇周转头寸规模,提高利率和汇率的风险敞口管理能力,优化资源配置,控制中长期贷款规模,做好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再次,随着人民币国际化后客户的国际化和服务市场的国际化,国内商业银行将要面对满足全球24小时服务的挑战。

第二,跨境金融非法活动风险和信息不对称风险。一方面,随着人民币国际化的逐渐深入,各种境内外资金流的渠道也将被逐渐打通,洗钱等非法金融活动由此找到有乘之机,因此,在监测和防控跨境资金流动以及反洗钱等方面的工作应得到国内商业银行的格外重视。另一方面,随着人民币国际化下信息不对称风险的加大,国内商业银行需要在掌控好境内试点企业有关情况的同时,还应积极关注其境外交易对手及境外参加行的相关信息,保证业务的安全进行。

第三,业务操作风险的挑战。在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开展初期,国内商业银行的相关规定和操作流程尚不完善,国际结算和国内清算渠道等硬件设施还存在着一些在网络、行账户等方面的问题。在人员素质方面,当前国内商业银行尚缺乏具备掌握央行相关规章制度要求,熟悉业务操作流程规范和国际收支申报等素质的专业人才。

第四,外资银行的竞争。长期以来,外资银行凭借多年丰富的跨国经营经验在香港等境外市场中占据着主导地位。随着人民币国际化的深入,外资银行也势必将抓住这个进一步拓展中国内地市场的难得机遇。外资银行一旦发力抢占国内市场,必将给国内商业银行带来强大的竞争压力。

四、国内商业银行应对人民币国际化策略

(一)注重巩固和拓展客户

面对当前激烈的国际竞争形势以及境内外客户的特点和有差别的服务需求,国内商业银行应审时度势,采取一些强有力的营销手段和宣传手法。一方面,国内商业银行应注重银行对现有客户的巩固,另一方面,银行要尤其加强新客户的拓展。首先,相较其他企业而言,境内试点企业资信水平较高且具有最大的人民币结算需求,国内商业银行应其重点挖掘,这样可达到在较短时间将国内企业对人民币结算的潜在需求激发出来的目的。其次,在人民币流通程度相对高、人民币结算需求大的境外地区如港澳地区、东南亚国家以及俄罗斯、韩国等周边国家积极拓展客户。一方面抓紧在香港和东南亚等地区设置分支机构,利用商业银行境外分支机构向与我国进行贸易的企业直接营销,积极提供有针对性的人民币咨询、结算、融资等服务,为这些企业与境内企业谈判、签约提供便利,进一步推广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另一方面,通过推广人民币同业往来账户和人民币资金清算、购售、拆借等服务,利用境外参加行的现有网络吸引境外客户。

(二)加强跨境人民币业务产品创新

为更有效的拓展境内外客户,国内商业银行应以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为根基,不断推出新的跨境人民币业务产品,使跨境人民币业务产品线更加丰富完整,从而保证国内商业银行在国际化经营中不断创新以取得有利的国际竞争地位。

(三)增强风险管理水平

事实上,人民币国际化的深化与利率市场化、汇率自由化、资本项目可兑换的发展以及金融市场的开放程度是紧密相关、相互促进的,这些进程的不断深入给国内商业银行带来诸多机遇的同时,也为国内商业银行的经营带来了难题。利率市场化使受政策保护的5%的利差水平大幅缩窄,增加商业银行盈利压力;此外,信贷风险、银行存款稳定性的下降以及付息成本的增加也给商业银行以沉痛的打击。汇率自由化增加了人民币汇率的不确定性,加大的汇率波动风险给商业银行带来了更大的挑战。而随着资本项目的开放以及来自金融市场全方位的激烈竞争,资本流动将变得更加缺乏稳定性,金融市场的波动愈演愈烈,给商业银行带来更大的市场风险。国内商业银行面对这些严峻挑战,应注重风险管理水平的提高,使风险定价及风险盈利能力得到不断加强。

作者单位: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

作者简介:李娜(1986- ),女,北京人,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国际金融。

参考文献:

[1]鲁政委.人民币国际化历史潮流和政策选择[J].中国金融,2009,10.

篇9

【关键词】信用社 电子银行 发展策略

根据WTO协议,我国金融业己于2006年底全面对外开放,银行间的竞争愈演愈烈,尤其是近几年,全国各地商业银行遍地开花,进一步加剧了银行业的竞争。而信息化时代助推信息技术进一步发展,使得银行借助电子商务平台来突破传统业务模式,从而拓宽银行业务发展成为大势所趋。

一、电子商务与银行业务发展

信息技术推动了我国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而基于电子商务平台,CTC,BTC和BTB等电子商务模式应运而生,其给众多传统业务带来了颠覆性的挑战,更是一种机遇,如阿里巴巴的淘宝、天猫商城,以及京东、凡客、卓越等,都是非常好的典例。对于银行业而言,电子商务的发展同样给竞争激烈的银行业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和无限商机。体现在:一是开辟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作为信息技术与银行业务紧密结合的产物,电子银行有着低廉的成本和广阔的前景。二是提供了巨大的市场和全新的竞争规则。电子商务时代,网络经济大行其道,电子银行开辟并发展了网络市场,同时网络竞争的公平性、成本的低廉化等为电子银行业务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三是有助于个性化创新能力的提高。基于电子商务平台,金融创新氛围更易形成,包括银行产品的创新、业务渠道创新等。

二、电子银行业务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终端设备的丰富化、网络资源的便捷化、资费政策的低端化等促进了电子银行业务迅猛发展,可以说电子银行的产生得益于金融创新与科技创新的结合,即金融产品依托虚拟网络和实体终端,以电子商务的方式提供给消费者。针对电子银行业务的未来发展,现对其未来发展机遇与挑战作一具体剖析。

机遇:电子商务是未来发展不可逆转的趋势,它给银行业带来了多方面的机遇。首先,相对于传统银行业务而言,电子银行业务的营运成本和服务价格具有较大优势,比如存取款、查询、转账等银行基础业务基本可以通过自助终端实现,同时网上支付功能、转账业务等个性化业务可以直接通过网络平台实现。其次,通过网络的对接,不仅畅销了客户的选择渠道,而且能明显提升市场反应速度,尤其是不能当场解决的问题,网络沟通的优势进一步突显,如贷款申请、转账实时查询等。最后,通过网络平台,最大化的凸显了银行业务办理的低廉化和便捷化,因为电子银行业务能实现自动化处理,而且基于丰富的移动设备,以及广覆盖的网络平台,实现实时实地处理银行业务并不是难事,巨大的网络市场给银行、企业、个人等都带来了便利。

挑战:电子商务平台给银行业务发展带来了许多机遇,但作为一种全新的发展环境,面临的挑战同样不容忽视。一是网络安全问题。虽然电子银行业务给众多客户带来了便利,但是网络安全问题导致了案件频发,比如木马病毒、黑客入侵等使得有些人对使用电子银行望而却步。同时,现今移动设备的易丢失性及公众网络的安全性同样让人有所不放心。二是产品缺乏创新。在我国相对严格的金融监管体系下,银行金融产品的同质性较高,创新性不足,如各大行的电子银行业务基本雷同,而电子银行业务多是借助网络平台来完成传统银行业务的办理,真正的创新能力不足,包括产品的种类、功能等。三是风险管控不强。基于开放的电子商务平台,电子银行业务是存在风险的,而客户对风险的感知决定了是否使用这一产品。对于银行而言,现今投诉日益增多,主要是由于网上银行规范性不足、相关法规等不健全,这较大程度上体现了银行监管缺失或不够,也间接说明了银行风险管控能力不强。

三、借助电子商务平台,拓宽银行业务发展

电子商务是未来发展趋势,银行业借助电子商务平台,发展电子银行业务,不仅是机遇,更是挑战。如何把握机遇,迎接挑战,通过更好的整合资源,促进电子银行业务快速发展,对于拓宽银行业务发展而言意义重大。

一是树立电子银行安全屏障。安全问题是电子银行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如果不能保证业务资金安全,电子银行就是摆设,更何谈发展电子银行业务。在当前形势下,必须对电子银行业务的技术性风险管理给予高度重视,必须健全网上银行业务的技术标准和规范,确保硬件、软件产品及论证、加密、安全传输技术、用户接口标准等进行规范化,同时通过业务员及时告知客户在客户端操作时的主要网络风险,并建立风险承诺赔偿机制,赢得客户信任。

二是创新电子银行产品功能种类。随着金融信息化的快速发展,简单的技术加业务的创新方式已经过时,智能化是电子银行产品的重要趋势。电子银行业务的发展十分迅速,但金融产品的创新能力不高,产品的功能类别还有待进一步完善。通过金融创新不断丰富产品功能类别,并通过考虑安全性、便捷化等配套措施的改进提升产品的吸引力。

三是强化风险管控意识。电子银行的开放性必然带来一定的风险,发展电子银行业务时必须以最大化规避客户风险为基准点,具体做法有:强化客户风险意识、信息技术保障、风险预估,以及通过银行业监管进一步规范化网上银行等方式。只有通过不断强化风险管控,我国电子银行业务才能获得较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邵兵家,朱晓娜.我国商业银行电子商务水平及其特征[J]. 技术经济,2013,(05).

[2]中国工商银行北京分行电子银行部课题组,顾建纲,孙晶. 商业银行电子商务业务发展战略[J].金融论坛,2012,(09).

[3]许兴.商业银行发展电子商务对策研究[D].南昌大学,2013.

篇10

摘 要:金融业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地方商业银行是金融业的核心。地方商业银行关系到整个国家经济的发展。影响地方商业银行安全性的因素有三个方面:市场风险、信用风险及操作风险。在利率市场化的背景下,利率风险无疑是地方商业银行所面临的最主要的市场风险。利率市场化为地方商业银行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比如扩大经营自主权,自主定价权,有利于地方商业银行推动经营战略转型和金融创新及优化客户结构等。但是,在带来机遇的同时挑战也随之而来,利率市场化会对地方商业银行的经营和管理产生重大影响,加大了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及信用风险,管理面临更多的挑战。本文主要分析利率市场化对于我国地方商业银行发展机遇和挑战,以及我国地方商业性银行如何应对,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商业银行 利率市场化 机遇 挑战

一、引言

银行业的一项关键改革就是利率自由以及市场化的整改。在利率慢慢趋向市场化时,所有的金融机构都是市场的关键参与者,特别是那些中小银行,他们在整个金融领域中的地位很低,怎么顺应市场的改变,能不能尽快应对这种改变中对自身有负面影响的因素,与其成长和发展有直接联系。从加强利率浮动的一系列措施来看,利率市场化离我们越来越近,这对于我国地方商业银行来讲,既是一个重大机遇,也是一场严峻挑战,另外我国近期各地企业申请设立民营银行,掀起了一股“民营银行热”。因此地方商业银行不仅面临利率市场化带来的风险和竞争压力,同时不得不面临外资银行的强力竞争。在这种情况下,理顺国内的利率关系,加强地方商业银行的利率市场化意识便格外重要。

二、利率市场化对地方性商业银行的影响

(一)利率市场化为商业银行提供的机遇

利率市场化对于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带来的不仅仅是巨大的挑战,同时也为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带来了众多的机遇。本文根据对相关文献的总结,整理出了我国商业银行在利率市场化中潜在的机遇。

1.增加商业银行的市场竞争力

由于我国商业银行长期将存贷款利差作为其最主要的盈利方式,使得我国商业银行的金融服务业务以及投资业务的数量和质量都非常有限,这使得我国的商业银行的竞争力饱受诟病,但是通过利率市场化改革,我国的商业银行在一定程度上将会拥有一定的自主定价权,也就是说我国的商业银行拥有了利率定价权,这会使得商业银行可以根据市场的供求关系,有效的引导银行资本动向,对市场的敏感性也进一步增加,并且通过市场的供求关系,将会淘汰一些竞争能力较弱的商业银行,帮助那些竞争能力较强的商业银行获得更大的发展机会和空间,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的整体竞争力,这对于完善我国金融市场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2.创造更公平的竞争环境

在利率管制时期我国的主要将存贷利差作为银行的主要的盈利业务,由于该业务的盈利能力极强,使我国地方性商业银行对于其他的金融服务业务的开展以及创新缺乏动力,而将银行的主要资源应用于银行的吸存业务,这使得吸存业务的竞争逐渐白热化,商业银行不断推出各种吸存手段,市场竞争的不正当性逐渐显现,这也体现了我国商业银行的一种极为病态的心理。但是在利率市场化之后,随着存款利率的提高,存贷利率的缩小,使得商业银行将会根据自身的实际需求以及银行的综合能力来决定吸存利率,从而使市场的存款利率公开化,使得我国商业银行的竞争环境更加公平。

(二)利率市场化对商业的挑战

1.直接减少我国商业银行利润

我国的商业银行与国外运作相对成熟的商业银行相比长期依赖存贷款利率盈利,造成了我国商业银行过于依赖存贷款的利差,从而严重影响了我国商业银行的其他金融业务的开展,以及对金融业务进行创新的动力。我国的利率市场化将会直接导致我国的存款利率迅速上升,尤其是活期存款利率的上升,根据央行的最新数据显示,我国活期存款总规模在2013 年超过了16 万亿元,而我国的活期利率仅有0.35%,我国的商业银行仅通过活期存款赚取的利差每年就高达上千亿,而在同期我国商业银行的总利润规模总量也就8000 亿人民左右,由此可见市场利率化对于商业银行利润的影响是相当巨大的,甚至有相当一部分的金融学者估计存款利率市场化将会是我国很多的金融机构破产,甚至我国的四大商业银行将会结束高利润的时代,甚至在四大商业银行中会有银行出现亏损。

利润规模的降低仅仅是我国商业银行所面临的困境之一,另一个困境就是存款的外流,近一段时间我们就可以发现由于余额宝等货币基金的出现,使得活期存款从商业银行大量流出,据央行统计,现阶段已经有超过5000 亿的活期存款从我国的商业银行流出,由此可见利润的降低以及存款的减少,将会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带来巨大的冲击。

2.利率风险增加

由于存款利率的市场化将会彻底改变我国的金融市场的格局,将存款利率的变动交由市场自行决定,也就是说存款利率将会受到供求关系的直接影响,这就直接增加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市场利率的多变性以及不确定性将会使我国的商业银行直接暴露在利率风险之下,尤其是我国商业银行长期执行的是央行规定的存款利率,对于市场风险的评估能力差,这就增加了我国商业银行在面对利率市场化的风险,对于利率缺少有效的评估机制将会导致我国的商业银行衍生更多的金融风险,其中比较主要的风险有定价风险、收益曲线风险、基准风险以及期权性风险等,我国商业银行应对这些风险的能力至今尚不确定,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可以通过自身已有的风险评估机制进行风险的规避,但是我国很多地方性商业银行将会直接面对这些风险,在利率市场化的大背景下,其发展前途堪忧。

由于我国商业银行主要利润来源是存贷款利差,利率的市场化造成存款和贷款利率之间的差值进一步减小,同时金融市场的不稳定增加,使得贷款资金的和金融投资的风险进一步增加,以我国的工商银行为例,其主要赢利点就来自原于存贷款利差,其中间业务以及金融服务业务在工商银行的总利润中仅占不到30%,这种盈利结构的缺陷,进一步加剧了工商银行所面对的风险。

3.商业银行潜在信用风险增加

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商业银行相比,我国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意识明显不足,尤其是在利率市场化之后,存款利率的上升对于商业银行盈利的压力进一步增加,商业银行会将现有资金的投资结构进行调整,将更多的资金投入到高风险、高回报的项目中,但是这些项目一旦出现大规模债务违约将会直接降低我国商业银行的流动性,将会使我国的商业银行爆发信用危机,由此可见潜在信用风险的增加,将会成为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的巨大威胁。

4.商业银行竞争压力加剧

在利率市场化的大背景下,地方性商业银行依靠利差的生存模式会被终结,根据相关数据显示,在美国利率市场化之前,美国商业银行的存贷款业务占到银行总业务量的80%以上,但是在经历过利率市场化改革之后,美国商业银行的存贷款的业务量已经不足50%,商业银行的核心业务也发生了改变。美国商业银行的转型过程也必然是我国商业银行所必须经历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商业银行将会面临金融产品创新以及金融服务创新等众多创新过程,这将会使得商业银行为争夺客户所发生的直接竞争将会更加激烈,另一方面,商业银行也面对银行和客户之间的竞争加剧。市场竞争的加剧将会给我国商业银行面临更大的盈利压力,极大的增加了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同时我国政府开放了商业银行牌照的发放,据最新的数据显示我国最新发放的银行牌照共67 块之多,这使得商业银行在面对资金压力的同时又加上了更加残酷的同业竞争,这使得我国商业银行在面临利率市场化时将面临更大的金融风险。

三、我国地方性商业银行防范利率风险的策略与措施

(一)对地方商业银行结构重整

从顾客角度出发,在理论管制阶段,顾客把资金放到不同银行中,不过利率在实现市场化后,会把这些资金都汇集到一家银行里,产生大量的存款从而得到高利润。这个时候,国有商业银行会控制所有优良的大顾客和项目,地方商业银行得到的市场份额很少,担任的角色都很小。另外,不同银行竞争的核心就是中高端私人顾客以及中小型企业。

(二)改变观念,立足市场

针对利率市场化将彻底改变过去单纯依靠存贷利差和存贷规模扩张来获取利润的客观现实,我国地方商业银行应从根本上确立以效益为中心的集约化经营战略。首先,实行扁平化管理。把顾客经济制度为凭借整改业务流程,组织一个顾客小组或经理为顾客制立一系列处理方案,从而有效实行各种业务。

(三)加强利率风险的管理和控制

首先,商业银行要增强利率风险的防范意识,不能忽视利率风险的存在。要大力发展中间业务,努力开发一些新产品,提高经营实力,应对利率风险,而且定期对银行潜在的利率风险进行评估。还要加强金融产品的创新,形成自身的经营特色,提高应对风险的能力。再次,建立利率风险管理制度体系。利率风险管理制度体系是管理利率风险的首要基础,我国利率市场化位于起步阶段,商业银行必须建立起相对完善的利率风险管理制度体系,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管理做出全面、系统的决策。最后,商业银行内部的风险识别、衡量体系和风险控制体系也不健全,缺乏具体的以风险评估及控制为核心的信贷风险管理监控,使业务一开始就潜藏着难以预测的风险。

(四)加快产品创新,增强市场竞争力

一方面,建立高效的产品研发体系,高度关注国内外银行业的创新动态,完善产品评价制度和持续优化机制,不断吸收和培养创新型人才,增强创新的前瞻性和针对性。同时要大力提高服务质量,“软硬兼施”,“硬”旨在改进技术手段,更新网络系统,开发各种新型银行业务等;“软”则是指利用商业银行独特的优势,结合实际,不断创新,开发高质量、有特色的服务项目。另一方面,要及时开发一批有竞争力的创新产品,如资产证券化和金融衍生产品等;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降低成本,建立有效的产品定价机制,提升产品的差异性和盈利性,增强整体竞争力。

此外,还应加强与其他金融机构以及企业的合作,优势互补,注重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形成规模经济。同时为中小企业提供方便快捷的融资平台,推动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成为其新的利润增长点。

参考文献:

[1]闾娇蓉.浅析中国商业银行应对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策略[J].经济研究导刊,2013.

[2]黄朱黎.利率市场化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其策略研究[J].经济论坛,2013.

[3]高桂霞.利率市场化对农业银行的影响分析及对策研究[J].金融天地.2013.

[4] 董榕. 利率市场化下的银行应对措施[J]. 时代金融.2013.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