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本知识及技能培训范文

时间:2023-07-04 17:23:3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中医基本知识及技能培训,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中医基本知识及技能培训

篇1

【关键词】中医理论和技能 护理人员 在职培训

我院是一所国家级三级甲等中医医院,开放床位530张,拥有临床科室19个,护理人员386名,她们几乎都是西医护理专业毕业生,中医、中西医结合护理专业毕业生寥寥无几,缺乏系统的中医基础理论和实践操作技能的学习。因此我院特别重视对其进行中医理论和操作技能的培训,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人们健康水平的不断提高,为了发挥中医护理的优势,体现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护的特点,培养贴近临床、贴近患者的合格的中医护理人员,我院于2007年以后对临床护理人员进行有计划、分阶段、分层次的规范化培训,培训后护理人员从事中医、中西医结合临床护理工作的能力(基础理论和技能考试成绩、护理文件书写、护患沟通能力、辨证施护能力)显著提高。现将培训方法介绍如下:

1 培训方法

根据不同年资护士实施有计划、分阶段、有针对性的中医知识和技能培训。

1.1参加工作五年内护士

处于这一阶段的护士全部来自西医院校,从未进行过中医理论知识的学习,中医理论很抽象,不同于西医知识,所以宜采用多种形式相结合的培训方式,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对于这一阶段的护士更注重中医基础理论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培训。

1.1.1发放护士手册,内容包括中西医知识和其它护士必须掌握的内容(包括中医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护理紧急风险预案、护理工作流程、法律法规等)人手一本,以自学为主。

1.1.2采取学习班集中授课,完成中医理论、中医药知识入院三年内培训时间≥100学时学习。学习班别邀请科主任、老中医、主治医师结合临床病例和实际工作,讲授中医辨证知识,便于理解和掌握。

1.1.3专题知识讲座,讲授中医、中西医结合新进展,每季度1-2次。

1.1.4成立中医护理技术示范小组,举办中医护理技术操作培训班,每季度1期。培训班主要采取集中示教、分散练习、统一考试的形式,将拔火罐、艾条灸、刮痧、耳穴压籽等操作技术进行现场演示,讲解相关注意事项,并通过现场提问互动讲解难点,强化记忆。

1.1.5利用院内计算机局域网将中医理论知识(中医基本知识、中医护理常规等)和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和操作示范课件,发送到临床各护理单元,供大家阅读训练。

1.2参加工作五年以上的护士

处于这一阶段的护士经过前期培训,具备一定的中医理论基础和实践操作经验,对她们更注重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进行病情观察和中医健康教育的培训,运用中医理论做好临床宣教沟通工作。

1.2.1根据中医专科疾病护理特点,各科室制定专科中医护理常规,内容包括疾病证候分类与治疗原则,一般护理,辨证施护,健康教育等,每天坚持利用晨会时间学习,提高其病情观察能力。

1.2.2举办中医健康教育大课堂,将中医饮食指导、情志护理、起居调护、养生康复等基本知识传授给病人,做好自我调护和出院后护理。护士在讲课过程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 转贴于

1.2.3对特殊病例实施中西医结合护理查房,利用掌握的中医知识,制定最佳护理方案,进行中西医结合护理,不足之处由护士长补充,通过参加此类查房,不断提高她们的实际工作能力。

1.2.4选拔综合素质好、专业技术过硬的护师以上人员担任实习带教老师,督促其不断加强自身的中西医操作技能,在带教学生过程中提高自身水平。

1.2.5选送护士参加省、市各类学术会议及学习班,通过外出学习提高中医知识水平,每名参加者回院后必须完成一次讲座,提出1-2项合理化建议,在临床工作中有新的起色。

1.3高年资护理人员的培养

高年资护理人员除继续强化前两个阶段的培训内容外,重点加强对中医急、危、重症及疑难病例抢救护理的培训,既要不间断的对其进行培训,又要充分发挥高年资护理人员的作用。

1.3.1自学并写学习笔记,护理部根据各科特点推荐必读的中医书籍,定期抽查学习笔记。

1.3.2举办高年资护理人员中医培训班,针对临床各科出现的急、危、重症病人病情观察和急救护理进行情景模拟培训,通过反复实践提高处理技能。

1.3.3选出理论基础扎实、操作技能娴熟的高年资护士协助护士长做临床科室总带教老师,负责实习生、见习生、本科护士的中西医培训和考核工作,通过授课、操作培训和考试考核提高自身素质,培训低年资护士。

1.3.4鼓励外出学习提高中医护理水平。

2 考核

各层次护理人员培训后每月接受护理单元、科室、护理部的逐级考核,按照计划参加院内各项考试,高年资护士定期参加护理部考试。

3 结果

通过系统培训,护理人员掌握了一般中医护理操作技术,如拔火罐、刮痧、艾条灸、耳穴压籽、中药保留灌肠、中药换药、中药超声雾化吸入、中药热敷、中药熏蒸、中药足浴等;能将中药的服药方法、饮食指导、情志护理、起居调护、养生康复等基本知识在临床有效应用,并收到良好的效果;基本能运用中医术语书写护理记录;根据辨证分型,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对病人实施中西医结合的整体护理。全院护士中医护理理论考试、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考核均达标。

篇2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护理;临床教学

随着医疗体制的深化改革,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法日益在临床医疗中显示出其优势。作为综合性医院的中西医结合科,我们承担着西医院校护理学生的中西医临床教学任务。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临床教学的质量将直接影响向临床一线输送的护理人才的质量,西医院校护理学生在中西医护理中的临床教学已引起高度重视。

1 中西医结合临床护理教学的必要性

1.1 将“辨证施护”融入“整体护理”,构建中西医结合临床护理

“整体护理”是当前我国护理学理论与实践发展的重要理念,其核心是以人为中心,将人看作一个统一的整体,保持人与内外环境的平衡。中医认为人是一个有机整体,其与自然和社会相统一。这种将患者置于自然和社会的整体中通盘考虑的护理理念与现代护理所提倡的对病人进行系统、整体、全身心的护理理念不谋而合[1]。而其中“辨证施护”又是中医护理的特色,其通过运用望、闻、问、切的方法收集患者资料、运用中医理论进行护理评估,进而辨病辨证,用具有中医特色的护理方法实施护理措施。因此,“整体观念”及“辨证施护”是中医护理的基本特点。为丰富整体护理的内涵,近年来有人提出将辨证施护融入现代护理的新观点[2],认为中医“辨证施护”和“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念有利于整体护理模式的发展,是现代护理理论的有效补充,可以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在继承祖国医学基本学术思想如整体观、辨证论治观等基础上,吸收现代护理理论及工作模式和护理技术操作技能,将中西医护理的优势结合起来形成的中西医结合护理模式,已在临床工作中逐渐成为防治疾病,解除病痛的重要护理手段。因此,对此加以发展巩固应用,对提高护理的价值和地位是十分必要的。

1.2 加强中西医结合临床护理教学,使学生具有中西医护理双向技能

在西医院校开设中医学课程是我国医学教育的一大特色,也是培养中西医结合人才的重要途径。但课程设置时间较短,往往只着重于介绍中医学理论体系中最基本的知识,如中医基础、中医诊断、中药方剂学、针灸经络学等基本理论,对针灸学等在临床上更有实践意义的内容则浅尝辄止[3]。而一些常用的中医护理操作技术,如穴位按摩、拔火罐、刮痧、熏洗疗法、敷脐疗法、捏脊等,至今在临床护理上仍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手段,在预防、治疗和康复护理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4]。因此,西医护理的学生有必要学习中医护理知识和技能,将在中西医结合或中医科室的临床护理实习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进一步掌握中西医护理的双向技能,将中西医护理的优势相结合,从而提高护理实践的有效性。

2 中西医结合护理的临床教学方法

2.1 重视临床师资培训,提高临床教学质量

临床护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主导作用,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临床护理教学的质量。要使学生真正掌握中医护理操作技能,带教老师首先要懂得中医护理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而目前临床教师都是西医护理或中医护理专业的毕业生,缺乏中西医兼通的护理人才,中西医护理方法和手段也未能真正系统有效地结合,使得临床上中西医两套护理理论与技术并行,而且普遍存在重西医轻中医的现象。因此,作为临床护理教育者,首先,要确立正确的中西医结合护理理念和教育观念,正确认识中西医结合护理的科学性与必要性,认识各自优势和护理内涵的共同之处,并将其有机结合起来应用于实践。为此,我们组织西医护理专业的带教教师系统地学习了中医护理理论,并组织所有带教教师进行中医护理操作技术集中培训,共同探讨中医护理知识和技能,规范带教流程和方法,鼓励开展中西医结合护理的临床科研。最后,经过层层筛选严格考核才授予带教资格,提高带教教师的中医护理操作水平与实践能力,使教师能够有的放矢地将中西医护理操作紧密结合,为临床实习教学打下良好基础。

2.2 探索有效教学方案,提高临床带教水平

在临床教学中,首先,建立科学的临床教学管理体系,设立教学总带教,负责安排临床理论授课、护生的理论操作考核、及时听取带教教师及护生之间的相互反馈,进行经验总结,改进教学方案,确保教学工作管理科学到位。其次,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一带一”临床教学模式,安排一名带教老师带一位学生,分管4~8个病人,运用护理程序对所管辖的病人实施整体护理,开展从入院至出院的全程护理,运用“望、闻、问、切”采集病史评估资料,采用辨证施护的方法确立护理诊断实施护理措施,并完成健康指导、医护患的沟通、中西医结合护理病历的书写等工作。整个过程中自始至终一对一随师带教,并注意结合PBL教学法,带领学生到床边结合实际病例进行实地讲解、手把手操作示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随时根据学生薄弱环节进行重点指导及时整改。并开展中西医结合的护理病例讨论及教学查房,提高和巩固临床所学的中西医结合护理的理论及技能。

2.3 结合中医护理基本技术,开展中西医结合技能培训

通过改革带教方法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并随时与中医护理操作技术相联系。在相关项目的基础操作练习中增加中医操作方面的知识,如在注射练习中结合中医的穴位进行穴位注射,在大量不保留灌肠练习中结合示教中药保留灌肠,护理肿瘤化疗病人时采用药物止吐的同时配合穴位按摩、耳穴敷贴等方法,可以起到辅助治疗的作用。由于中医的护理操作技能较多,而实习课时有限,并且有些项目在带教中也不能由护生直接在病人身上练习,对于常用的中医护理操作技术我们便通过开展强化训练完成,让学生和师生之间相互操作共同提高。操作训练时由简到繁、循序渐进,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鼓励学生参加医生查房、典型病例讨论等,着重培养其临床分析判断的能力,拓宽学生知识面,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整体素质,为以后从事中西医结合临床护理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把现代护理理念与传统中医护理方法相结合,创建出中西医结合的最佳护理模式,是中西医护理同仁们义不容辞的责任。而临床教学是护理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只有积极探索中西医结合的最佳护理路径和临床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将中医护理和西医护理的优势进行互补,才能培养出适合新形势的中西医结合复合型护理人才[5]。

参考文献

1 黄君,毛喜莲,秦锋,等.临床护理教学中融入“辨证施护”的探讨.湖南医科大学学报,2009,11(5):85-87.

3 Tanner CA. Nursing education: current themes, puzzles and paradoxes .Community Nursing Research,2007,(40):3-14.

3 陶衔玥,区鸿斌,李华锋.临床西医院校中医教学现状分析及改革思考.西北医学教育,2009,17(5): 892-893.

篇3

关键词: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专业学位研究生;中医院校

为解决医疗人才建设滞后,2014年全国范围内全面推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提高临床医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基础之上,结合中医药人才特点设立的,对提高整体中医临床医师队伍素质和医疗服务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为使院校教育与毕业后教育无缝衔接,中医院校将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相结合,并同时进行。遵循教育发展规律,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发挥中医药特色,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以满足中医药事业发展对高层次人才需要的要求[1]。

1规范化培训的目标及意义

规范化培训的方式,能够让专业学位研究生真正的进入临床工作,成为合格的住院医师,注重培养其专业素质、职业道德,掌握扎实的医学理论及专业知识和技能操作,为社会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医学生毕业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临床高层次医师极为重要,对医学教育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2]。高等院校和附属医院在教改、医改双重背景下,要推进二者有机衔接形成合力,二者不能背道而行……既有利于培养胜任力强的中医临床医学人才,又有利于推动硕士生教育由以培养学术型人才为主向以培养学术型和应用型并重人才的战略转变[3]。

2传统硕士培养和规培硕士培养的比较分析

住院医师规范培训,是高强度临床轮转实习,专业学位性研究生实习的时间可以纳入规范化培养3年时间中。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大纲》要求制定培训计划,分为理论学习和临床轮训两部分。导师及导师组集体培养相结合,以临床技能为主,时间不得少于33个月。其中理论学习时间为1个月,其余以业余时间自学为主。临床轮训为24个月,专科培养为9个月。住院医师规范培训模式培养出的中医临床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效果,并与传统研究生培养模式进行比较,从而得出住院医师规范培训培养模式的优越性[4]。由于医学专业对毕业论文质量和深度的高要求,医学生将大部分时间投入到科研工作上,导致其动手实践能力极为有限,而实践教学是保证和提高医学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环节和必要手段[5]。培训的目的是使住院医师达到某一临床专科所需要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要求,成为能够独立从事某一专科临床医疗工作的住院医师[6]。为使院校教育与毕业后教育无缝衔接,为储备中医临床人才后备力量作出贡献,切实的执行专业学位性研究生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具有重要的意义。

3规培的具体实施策略

专业学位研究生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主要是对其进行规培医师基础知识及技能培训。基础知识培训:(1)科内知识讲座;(2)中医基础及经典培训;(3)典型病例临床示教;(4)规培医师试讲;(5)出科考核,进行理论知识、临床实践技能操作、平时工作成绩、病例考核等。考试需通过考核小组才可转科,否则继续留在该科室学习。

4规范化培训存在的问题

4.1医院及规培生认知不够重视

(1)医院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不够重视,如部分临床科室其认识停留在“为科室开展医疗工作为主,之后才是培养研究生”。(2)研究生自我认可度低,没有充分认识到规培的职责所在,未专心投入规培,加之管理考核制度不完善,导致学生临床能力较差等。

4.2中医药知识和技能培养不足

近些年来,受现代医学影响,诊疗过程到临床用药中医特色日减。医院在繁忙的临床诊疗工作中,对研究生的中医药知识和技能教育仍显不足。如何在培训与考核过程中凸显中医特色,发挥中医传统与现代技术相结合的优势,是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重点与难点[7]。

4.3科研能力培训不足

规培的学习主要围绕着临床医疗工作,对医师科研能力是一个挑战。工作之余,规培研究生应该自觉地不断的反省,回顾和总结临床中遇见的问题,从临床提升到科研中,达到临床、科研双丰收。在临床实践中,根据自己的情况,寻找考研目标。

5解决规培存在的实际问题

5.1进一步完善管理考核制度

对硕士规培医师应进行系统化、规范化管理。中医院规培应根据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管理考核制度,如考勤制度,考评制度,不定期查岗制度等,严格进行日常考核、月考核、年度考核和阶段考核等,认真执行规培。将职业道德教育贯穿于培训中,培养研究生的责任感,调动学习主动性。

5.2加强规培人员对规培重要性的认识

规培加强基础与临床之间结合,提高研究生其中医辨证思维及临床诊治能力,对研究生基础理论知识的运用、临床思维的培养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等有着重要的意义,应认知其重要性并积极投于规培中。5.3提升中医临床实践能力规范化培训,充分体现中医临床特点,结合中医师承模式,注重培养中医临床思辨能力,中医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其规范化培训基地,应注重中医基础知识、中医辨证思维及诊治疾病思路,通过内容丰富、不同层次的学术讲座、教学查房、知识竞赛等加强住院医师的中医基础知识,提升中医临床能力。

5.4加强培养临床科研能力

中医硕士规培过程中,跟师时间被分割,其专科培训时间减少,但总体上临床时间多,鼓励规培医师主动提出临床问题,培养通过学习专业的科研方法、查询文献,进行临床研究设计和评价。在实践中不断优化,提升临床及科研能力。

5.5强化导师及带教模式

(1)强化责任导师在规培中的重要角色,加强师承培训,督促导师对其学生进行指导。(2)选择中医理论、临床经验丰富的带教老师,并定期对医院带教老师进行培训、考核,达到规培的带教资质要求。实行具有中医特色的培养、带教模式,传统的师承模式是中医人才培养的一大特色[8]。

5.6培养医患沟通能力

如今医患矛盾大,对医疗服务提出高要求。医师不仅需要扎实的临床功底,还需要良好的沟通能力,才能顺利开展医疗活动、避免医疗纠纷、保证医疗安全、进行自我保护。因此培养中需要强化培养医患沟通的谈话方式、沟通技巧,激发道德观约束言行。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培训是社会发展的要求,也是院校教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改变了硕士教学脱离临床实践的状况,真正培养研究生的中医辨证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但由于我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最近才强制实行,为了提高学习和规培效果,应不断完善规培制度,贯彻其实施的真正意义。

参考文献

[1]李少源,蔡虹,李亮,等.提高中医科学学位研究生思想教育的思考[J].中医教育,2013(2):50-52.

[2]张红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存在问题分析与对策探索[J].中国医院管理,2013,33(22):58-59.

[3]沈晓明.教改医改互动规范化培训与专业化教育衔[J].中国高等教育,2012(2):9-11.

[4]郭华,盛淑祯,孔江联.江西省住院医师规培生申请在职研究生需求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教育与职业,2011(36):170-172.

[5]教育部,卫生部.关于加强医学教育工作提高医学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9]4号)[R].2009.

[6]彭义香,傅燕,王真,等.住院医师培训体系的建立与实践[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0,3(5):779-780.

[7]王彩红,许学军,高艳薇.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质量管理体系构建研究[J].亚太传统医药,2014,10(3):124-125.

篇4

钱鸿雁:女,大专,护师

钱鸿雁 黄蔚萍 陈红 刘玲 金艳

摘要目的:探讨情景模拟测试在临床护士应急能力培养中的应用效果,以提高护理人员对危急症患者救治及突况处置能力。方法:采用整群配额抽样方法,抽取临床科室护士50名进行模拟情景测试,比较2012年1~6月份与2012年7~12月份测试结果。结果:2012年7~12月份护士应急状况判断能力、应急处理措施、仪器操作、应急处理反应、急救用药处理情况高于2012年1~6月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物品准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临床护士情景模拟测试,可提高科室抢救物品完好率,完善应急急救流程,提高临床护士应急能力水平,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率与满意度。

关键词 应急能力;突况;模拟测试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4.03.057

应急能力是指应对突发事件的反应能力和应对能力,是人一种潜意识反应,当遇到某件事情,人的大脑立即根据以往经验和自我思维来处理这件事的能力。急救是临床工作中应急能力之一。急救能力关系到护士在临床工作中是否能够及时、有效地应对突发状况,正确判断情况,予以及时合理的处理,沉着果断地辅助医师进行急救。随着优质护理服务开展,患者及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期望值也日益增高,对护士应急能力要求也不断增高。当患者发生病情变化时,家属心情紧张急躁,有可能导致医疗护理事故、差错环节很多,针对性防范措施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对我院临床护士运用情景模拟形式对应急能力测试,以提高临床护士在各种应急情况下的处理能力,为危重患者争取最佳抢救时机,提高抢救成功率,同时,完善各项应急抢救流程,减少医疗纠纷发生,提高满意度。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2012年1~12月采用整群配额抽样方法,抽取临床科室护士50名,均为女性,年龄20~30岁,平均25岁。文化程度:中专6名,大专36名,本科8名。职称:主管护师6名,护师18名,护士26名。科室分布:小儿科3名,神经内科3名,消化肾脏内科5名,心血管科4名,内分泌科2名,妇产科3名,神经外科4名,普外科10名,骨科3名,五官科2名,血液肿瘤科2名,老年科3名,特需科2名,感染科1名,呼吸科2名,肺科1名。

1.2方法

1.2.1考核方法护理部安排科护士长1名及2名护士长作为考核人员,进行统一培训。制定标准模拟题。被抽到护士必须参加应急能力测试。护理部统一制定考核表单,从应急状况判断能力、应急处理措施、物品准备情况、应急处理反应、急救用药掌握情况6个方面进行测评。通过2012年1~6月份测评并进行现场指导后,护士自我练习,高年资护士指导,护士长测评后,在2012年7~12月份再次进行测试。

1.2.2测试内容护理急救知识:患者紧急状态时的应急预案及处理程序,如患者窒息、猝死、休克等;意外事故紧急状态时的应急预案及处理程序,如停水、停电、停气、火灾等。专科应急预案与处理程序:急腹症、羊水栓塞、消化道大出血、脑疝、小儿惊厥、急性肺栓塞等[1]。急救技能:包括胸外心脏按压、心肺复苏、心电监护、除颤仪的使用、呼吸机的使用、吸痰技术、气管切开套管意外脱出的处理等[2]。观察能力:观察患者病情的要点、观察的方法、病情的评估、病情恶化的表现,患者潜在的安全隐患等。其他相关知识:抢救仪器调配、抢救的配合重点,如药品和物品准备、常用急救药物的使用注意事项、如何正确执行口头医嘱、基本抢救程序等。

1.2.3培训方法实施多层次多方位培训方法。

1.2.3.1现场指导培训完成测试后,考核老师对被考核者存在问题当场点评,并解答疑惑[3]。当场做好指导工作,以利于今后应急能力的提高。

1.2.3.2操作视频培训由我院技能操作能手按照《基础护理学》进行示范操作,制成视频[4],在每月全院业务培训中有目的有计划进行学习;同时将培训视频放在OA网上,让全院护士随时进行学习,提高护士感性认识。

1.2.3.3护士长及科内技术能手培训考核每月由护士长或者科室内技术能手进行基本操作技能培训,每季度进行考核,考核成绩纳入绩效考核。

1.3统计学处理采用PEMS 3.1统计学软件,培训前后护士应急测试结果比较采用自身配对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3讨论

3.1情景模拟测试有利于临床护士提高应急能力情景模拟测试使临床护士系统、全面地学习急救技能操作和涉及应急预案相关的常规、制度、流程及处置程序。通过反复演练熟练掌握各项急救技能,提高应急考核能力,提升整体协调能力,护士把情景模拟测试中获得的技巧应用于临床工作中,从而提高抢救成功率[5]。同时,提高应急能力水平是实施系统化护理的基础,是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的保证[6]。

3.2情景模拟测试有利于培养护士急救意识及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通过应急能力测试,运用情景模拟案例,为护士制造出身临其境、紧张的急救气氛,有效地培养护士急救意识及应对突发事件处理能力。特别是对年资较低护士,在实际临床工作中经验较少,遇突发状况会出现手足无措,虽然对每一项急救技能能熟练操作,但是在紧急情况下,不是单单完成一个操作就能处理好问题,往往是多个技能有序有轻重缓急进行,或者是需要多人配合完成的。在测试过程中及时完善一些急救流程。同时在模拟救治过程,护士对患者进行全面的分析、检查和判断,综合运用急救理论基础知识和急救技能操作,有助于拓宽护士的思路,避免机械、死板的“克隆”学习模式,在面对复杂多变的临床工作时能够灵活处置,从容应对[7]。因此,有必要进行应急能力测试来提高处理突发事件能力。结果显示,通过2012年上半年应急能力测试后,下半年的应急能力测试有所提高。

3.3模拟情景测试可对护士进行针对性指导在应急能力测试过程中,通过系统化进行现场操作指导,进行个体化培训。通过对测试对象实际操作情况进行针对性评估,确定其在应急状态下处理事件中存在问题,对测试对象及时指导,同时可共同探讨如何自我训练,这样使测试对象明确方向,有利于问题改进,快速提高应急能力,也是护士比较愿意接受的方法之一。

3.4抽查形式模拟情景测试可激发护士学习自主性通过抽查形式进行测试,有利于护士及时进行自我学习。可自行进行反复练习,有效激发了护士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并能够有机地将理论与实践知识融合在一起,培养护士临床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缩短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的距离,全面掌握急救护理操作技术[8]。

3.5模拟情景测试可提高科室的重视程度把应急能力测试与科室绩效考核挂钩,促使全科室人员重视。测试对象可在科室护士长或高年资护师指导下进行反复练习,以达到提高应急能力目的。特别是对新护士,指导其掌握正确的练习方法,严格规范化管理,通过应急能力培训测试,逐步提高新护士语言表达能力、动手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以让其更快适应临床工作,实现优质护理服务,确保临床护理安全,达到患者满意。

3.6情景模拟测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提高护士的应急能力不是1次或2次培训测试就能达到的,必须要建立长期培训机制和培训模式及不断进行演练。要使护士能够系统、完整地掌握急救知识和护理心理学知识,应掌握过硬的急救操作技能,具有良好的心理素养,就要坚持长期的培训、学习和考核,并在各种突发事件工作实践中不断的锻炼,才能真正达到提高全院护士应急能力水平。

4小结

情景模拟的应急能力测试能使临床一线护理人员系统、完整地体验与掌握应急预案抢救的基本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通过不断的强化操作演练,全院的急救操作技能有显著的提高,并能将模拟训练中获得的技巧应用于临床护理实践中,通过实施应急能力测试,大大提高了我院临床抢救成功率,减少纠纷的发生,得到医师肯定,对护士的综合素质及抢救配合能力感到满意。护士自身价值也有体现,保证优质护理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孔丽.分层级培训护士紧急救治能力的效果与体会[J].中医药指南,2012,10(16):394-395.

[2]袁春莲.临床情景模拟应急演练在低年资护士应急能力培养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6):104-105.

[3]林淑红.优质护理形势下新护士的操作技能培训[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32(6):76-77.

[4]刘文文.操作视频在临床护理技能培训中的应用及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4):82-83.

[5]林春蓉,郑佩璇,黄泽兰.应急预案情景模拟演练的效果分析[J].当代护士,2012,5:161-162

[6]马卫红,马艳红,海向军,等.浅谈临床实习前强化练习护理技能操作[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8,5(23):2184-2185.

[7]勾忠杰,李金林,贺钰,等.护理操作技能培训中培养护士发散性思维的实践[J].护理学杂志,2008,26(9):14-16.

[8]孙玉玲,陆晧,李娟,等.Microsim医学模拟系统在急救护理技能操作培训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外科版),2012,27(16):71-72.

篇5

1调研与总结

在进行中药学本科专业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调整改革前,我们专门召开教师和学生的座谈会,讨论中药学本科专业的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提出意见和建议,并到国内兄弟院校如南京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等进行调研,对收集到的建议和到兄弟院校学习的经验与调研结果,进行全面总结分析,提出我院中药学本科专业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的方案。

2调整与改革

按照“教育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高等学校本科教育中医学专业设置基本要求(试行)》”[教高厅(2008)3号]文件中有关本科教育中药学专业设置基本要求(试行),参考国内多所中医药院校中药学专业的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对我院中药学本科专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进行了修订和调整,对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进行优化、整合和重组,完善了基础课、实验课、选修课课程体系,精炼和确立中药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构建中药学本科生合理的知识结构,达到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的整体优化。

2.1教学内容调整中药学专业各课程的教学内容要体现现代教育理念和时代要求,及时反映和吸收本学科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根据中药学专业教育的目标和社会的需求及时进行必要调整、补充新的内容,使课程具有科学性、先进性,反映出本学科领域的最新科技成果,体现当前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在教学内容方面,突出各课程的主要内容,教师讲授基本的和共性的部分,减少讲授个性的和特殊性的部分;重点是讲方法,当向导,训练学生的思维方法和基本实验操作技能,在传授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及时讲授反映专业前沿的新理论、新知识、新技能。加强理论与实践的内在联系的教学,突出实践对促进知识理解和掌握、培养独立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作用。

2.1.1理论教学课堂讲授要精讲,讲方法、讲重点、讲难点和疑点。结合广西丰富的中草药资源和中药产业的需求,理论教学中融入广西特产药材和民族药知识,丰富教学内容,突出民族特色。教学过程加强传授中药的功效、鉴定、种植、采集加工、养护、炮制、质量分析、提取工艺、中药制剂和中成药的生产研究、强化中药安全性评价、中药临床实践等知识。

2.1.2实践教学中药学专业的实践教学占很大比重,主要由实验教学和毕业实习两大部分组成。在实践教学中,完善学生自我训练为主的教学模式,实验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前期、中期培养学生掌握基本实验操作方法和技能等,注重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综合应用,特别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综合能力的提高,使所学的知识能够灵活地运用并指导实践,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后期结合产学研基地实习、科学研究等,重点培养学生查阅文献、自行设计和独立完成实验的能力。在实验教学的前期、中期,采取统一集中教学和开放式教学相结合的手段。对于基础性、验证性实验,主要采取集中教学,教师讲授和学生动手实验相结合,有利于巩固基本实验技能;对于研究性、设计性、综合性实验,主要采取开放式教学,逐步建立学生自我训练为主的教学模式。后期重视毕业实习的开展,加强实习检查,及时与实习单位、实习同学沟通反馈,切实抓好后期教学实习质量,在实习点紧密结合生产实际使学生在实践中培养实干能力,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成为复合实用型人才。结合社会对中药学专业人才素质的要求,培养学生利用专业知识分析、解决各种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到野外认药,到药材市场调查,在大二、大三假期组织学生开展专业见习和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提前接触药品生产、流通、管理第一线,不但巩固了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又能更好地了解目前药品的质量及市场流通情况,增加学生对社会实际情况的了解,为学生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2课程体系改革重点是加强基础,拓宽专业口径,加强素质教育,加强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对中药学专业课程体系进行优化、整合和重组,调整基础课、实验课、选修课结构,完善课程体系。注意基础课之间、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程之间的衔接,精简融合相关课程内容,注重中药学与现代科学技术的融合,构建以中医药学为主干,以化学、生物学和基础医学为基础,以外语、计算机、管理学知识为支持工具,辅之以社会人文科学知识的课程体系。

2.2.1确定主干学科和主干课程确定了中药学、药学、中医学为中药学专业的主干学科,中医学基础理论、中药学、方剂学、生理学、高等数学、物理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生物化学、物理化学、仪器分析、药用植物学、药理学、中药鉴定学、中药化学、中药药理学、中药炮制学、中药药剂学、药物分析学(含中药制剂分析)、药物化学、药事管理学等课程为主干课程。在必修课中保证中药传统特色课程如中药学、中药炮制学、中药鉴定学、中药化学、方剂学等占有重要地位外,还开设现代药学课程,如药物化学、药物合成、药物分析等课程,使学生除了掌握传统的中药理论知识外,还具备现代医药研究的理论和方法。

2.2.2减少必修课,增加选修课中药学专业的课程设置分为必修课、选修课(包括限制性选修课和非限制性选修课)。确立主干课程后,尽量减少必修课程比重,选修课程达到总课程的10%左右;将中药资源学、药学科研方法等传统必修课列为选修课,增加本草选读、药用植物栽培学、药学综合知识技能等专业选修课,结合学生毕业后部分到医药公司从事营销工作,增加了医药市场营销等选修课程。增加选修课程后,减少了统一要求,满足了学生能力拓展需求,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2.2.3减少上课学时,增加自学时间学分不变,减少学时。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的理论课时、实验课时由原来的18学时计1学分改为16学时计1学分,实习环节1周计1学分,所有课程减少总学时10%。在减少上课学时的同时,通过改革教学方法,加强多媒体教学,提高单位学时的使用效率。学生获得相同学分情况下,上课学时减少,自学和课外时间增加,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发展的空间。

2.2.4减少理论课程,增加实践课程减少理论课教学学时,增加实验课学时和实习实践环节,理论课和实践课程的比例达到1︰1,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通过改革,实现理论素养和实验技能并举,强化实验操作能力培养。

2.2.5增加学生毕业实习前的岗前培训为了加强学生热爱中药专业和服务社会的意识,提高学生对专业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问题的能力,并且能够顺利完成毕业论文,在学生毕业实习前进行岗前培训,邀请校内经验丰富的实习带教老师,医药生产企业、营销企业、食品药品检验所等单位和学校领导、专家分类分块做实习前的综合技能培训,使学生了解实习单位的情况和实习要求,能够尽快地适应实习岗位,安心实习。

3取得的成效

改革和调整后的中药学本科专业的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从2007级中药学专业开始实施,4年来,中药学专业的学生平均就业率达97%以上,特别是2011年中药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达到99%。教师共指导学生公开58篇,获专利授权2项;学生参加广西全区高校大学生化学化工类论文及设计竞赛,获一等奖11项,二等奖15项,三等奖15项;参加广西普通高校大学生化学实验技能竞赛,获二等奖1项,三等奖4项,优秀奖1项,参赛奖1项;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获广西赛区二等奖5项,三等奖7项,成功参赛奖4项;参加“挑战杯”广西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获一等奖1项,获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参加“老百姓杯”药师精英赛,获一等奖2项。升硕率也有大幅提升,考上区外重点高校的学生也不少。

篇6

一、医学一系工作

2010年医学一系承担了学校10个专业,14门临床课程的教学任务。共完成教学8197学时,其中理论课4768学时,实验课342时。加强教学管理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我们进一步完善了学生信息员制度和教学督导制度,并根据学校的统一安排,按质按量地完成了两个学期的期初、期中、期末教学检查工作,定期编写教学简报,将正反两方面信息及时反馈给各教研室和教师本人,并督促教研室提出整改措施,形成了封闭的教学监控环路。良好的教学管理,有效地保证了教学秩序和教学质量。我系2010届毕业生709人,报考硕士研究生并达到国家录取分数线有178人,占25.11%,实际录取122人,占17.21%,创我系历史上最好成绩。这充分反映出通过教学评估,我系的教学质量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医学教育是一门强调实践性的教学,由于学生人数的增加,我系的实践教学面临较大困难。为增加实践,强化学生的能力培养。2010年我系克服困难,合理安排,充分挖掘潜力,增添了主干课程的课间见习,并增加集中见习和实习前技能培训的课时数,从教学安排上保证了学生有一定的实践机会。为保证实习教学质量,我系在教务处的指导下坚持开展实习中期检查,并逐步增加检查范围,加大检查力度。2010年我系组成了内、外、妇、儿教研室的资深专家检查组,先后对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上海市闵行区中心医院、中国人民第四一一医院、上海市闸北区北站医院、无锡市锡山人民医院等5所教学医院进行了实习中期检查。本次教学检查工作受到了学校的高度重视,校领导和教务处领导亲临教学检查现场指导工作。通过此次教学检查,有力地促进了各教学医院领导和教学管理部门对实习带教工作的重视,进一步提高了各教学医院临床教师的教学意识和教学水平,也增强了医学院在各教学医院的影响力。作为临床医学专业,适应临床医疗形势发展的需要,不断改革教学模式是我系追求的目标。为使临床医学专业学生毕业后顺利通过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早日成为一名合格的医生。2010年我系改革了毕业考试形式,由原来的单一笔试模式改为笔试和客观结构化临床多站式技能考核相结合的模式。组织附院、二院及地区医院三十余名高职称临床教师,历时7天时间,逐一对709名毕业生,从病史采集与病例分析、体格检查与技能操作、辅助检查结果判读三个方面,全面考察了学生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考试前对学生进行了广泛动员,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毕业考试改革的必要性,并对学生进行细致的考前辅导,引导学生认真复习。结果709名毕业学生仅有8名学生不及格,经过补考全部通过。改革之所以取得成功,正如同学们所说的,毕业考试改革显示了极大的实用性,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热情,达到了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工程建设是国家教育部为提高高等学校教学质量而实施的一项重大计划,是提升高校教学水平的一条重要途径。2010年我系在教务处的指导下,积极参加学校的教学质量工程建设。在作好省级示范实验实训中心工作的同时,作为主要单位参加了学校申报国家级示范实验实训中心的工作。2010年我系内科学、诊断学被评为校级精品课程,外科学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显示我系的课程建设走上了一个新台阶。

二、附院工作

1.教学工作2010年附院共接收各专业实习学生623人,1月6日临床专业实习生正式进入我院实习,为使同学们很快实现从医学生向临床实习生转变,在吸取去年评建期间的经验基础上,我们精心组织了十三个理论讲座,包括医院介绍、医疗流程、实习管理规范、院感知识、医疗文书的书写、临床技能操作、无菌技术、影像诊断原则等内容,由医院的临床专家和管理人员主讲,对实习生进行上岗前的系统培训,岗前培训历时十天,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培训结束进行了结业考试。为完善各临床科室实习带教管理,提高教学质量,激活管理机制,我们一直紧抓各科室实习带教工作,并要求各科室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本科室实习带教计划和出科考核方案。今年组织专家组对各临床医技科室进行了4次实习带教检查,专家们均严格按照教学管理考核评分表逐项检查,对于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给予纠正和指导,并根据各科室的工作情况给予了切实公正的评价。通过检查,大多数科室按照实习带教管理制度建立了带教工作档案、完成了科室教学活动计划、学生出科理论考试和技能考核。

今年6月起,组织内、外、妇、儿教研室的专家对临床专业的实习医生进行了三轮大出科技能考核,考核的内容包括外科无菌技术、腹腔穿刺、胸腔穿刺、外科换药、影像读片等十几个单项的考核,基本上涵概了临床医疗常规操作的内容,通过考核极大提高了实习医生的临床综合技能和适应能力,加强了我院实习医生出科考核管理,全面提升了实习质量。为提高我院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水平,增强临床教师教学意识,于2010年8月组织举办了“医院2010年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竞赛”,本次竞赛共49名青年教师参加。本届教学竞赛分为临床医技组和护理组两组同时进行,采取集中竞赛,现场评分,专家组与学生组评分相结合的方式。每位参赛者均积极准备,经过现场专家及评委认真评分和评议,共评选出一等奖4名,二等奖6名,三等奖10名。教学查房是临床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提高我院副主任医师的教学查房水平,进一步规范教学活动,提高临床教学质量,《关于举办“副主任医师临床教学查房竞赛”的通知》要求,将医院所有副主任医师分为3个年度进行教学查房竞赛。

本年度的教学查房竞赛自4月15日起已进行了两个月,聘请6名教学督导专家作为评委,参赛选手为我院21个临床科室共30名副主任医师。教学查房实行全程摄像,由专家现场打分和观看录像打分相结合。查房内容为医学院临床医学本科实纲要求掌握的常见病、多发病,入选病例由选手自行提供。此次竞赛不但强化了我院教师的教学意识,提高了他们的带教水平,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了教学查房的规范开展,而且还涌现出一批优秀的临床带教教师,

2.加强住院医师/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为促进我院住院医师/专科医师培训工作的进一步发展,统一领导和协调全院住院医师/专科医师培训工作,我院于今年9月成立了“住院医师/专科医师培训管理办公室”,办公室在医院住院医师/专科医师培训管理委员会的领导下,负责制定我院住院医师/专科医师培训管理办法、培训计划及考核方案,指导、管理全院住院医师/专科医师培训工作。经培训管理办公室人员的共同努力和各教研室的大力支持,住院医师/专科医师培训班开始了理论和实践授课。本学期侧重公共知识和临床技能培训,共计93学时。

3.学科建设及人才培养年中医院组织有关专家对我院第三周期省级临床医学重点学科进行了中期检查。临床药理学、消化内科、性医学科、超声医学科、普外科、妇产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感染疾病科共九个学科负责人分别就本周期第一阶段学科建设情况作了相关汇报。通过检查,进一步了解了各学科学科建设规划执行情况,为顺利完成周期建设目标提供了保证。今年,我院和同志被省人事厅确认为第六批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2010年10月,经个人申请、科室推荐、教授委员会及专家评审、院长办公会会议研究,确定我院第一周期(第二批)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12人,第一周期青年骨干医师10人,至此,我院共选拔第一周期学术和技术带头人16人,后备人选19人,青年骨干医师10人,培养周期为3年。为加快我院高层次人才的培养,给医院引进的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创造良好的科研条件和环境,医院出台了《医学院医院引进人才专项科研基金管理办法》,鼓励其早出成果。

4.科研工作2010年度我院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省科技厅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研究项目13项,其中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研究重点项目2项;省教育厅优秀青年人才基金2项;省卫生厅临床应用技术项目28项,省卫生厅中医药科研项目1项;市科技计划项目10项,医学院中青年及人文社科科研基金项目45项,医学院教学研究项目4项,本年度共获科研经费99.60万元。组织1项科技成果鉴定,已在科技厅登记科技成果共3项。截止2010年12月14日,全院共258篇,其中SCI期刊2篇,国家重点期刊20篇,国家级期刊89篇,主编著作2部,参编3部。

篇7

Abstract: In order to vocational training for clinical medical students have a preliminary understanding, shorten the period of adaptation to the hospital to practice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clinical practice and to carry out intensive training before practice is necessary. My experience with the school, the paper that the medical students in clinical practice following intensive training before: medical ethics education, health care system to learn, mental health guidance, legal security, education, skills enhancement, so as to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training quality.

关键词:医学生 专科 强化训练

Key words: medical students specialist intensive training

项目来源:本文为2009年江西省教改立项课题“高职高专医学生实习质量监控机制研究”阶段性成果, 项目编号:JXJG-09-27-4.

作者简介:姜丽:(1977年――)法学硕士,现为江西医学院上饶分院讲师,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方面的教学。

一、对高职高专医学生进入临床实习前进行教育的必要性

1、有利于适合角色转换的需要

绝大部分的学生从小就一直是在学校里成长的,学校环境相对来说比较单纯,而进入临床实习阶段,学生进行临床实习实际上是从学校到社会的一个转变过程。由学校到实习医院,由单纯的学生角色到实习医生角色的转换,往往会出现许多的不适应。学生也会感觉医院、患者、带教老师等新环境所导致的压力,甚至得面对社会上的许多诱惑。高职高专医学生相对来说素质更低,怎样正确处理,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和服务行为规范,这就要求我们在学生实习前进行必要的培训和正确的引导。

2、有利于学生顺利开展实习工作

实习医生在实习过程中虽然有带教老师的指导,但大部分教学医院的带教老师都不是从基本功开始传授,对学生的临床实习能力期望过高,而学生恰恰在这方面是不能达到要求的。理论和实践总是存在距离的,学生们不能很好地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实际工作联系起来,这就会影响到临床实习的质量。开展实习前强化培训,让学生在学校里尽快地适应实习工作,能很好地弥补学生这方面的不足,也为学生今后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从另一方面也保证了实习质量。

3、有利于提高学校的美誉度

每一届学生在进入临床实习的时候,医院里的领导乃至带教老师都会拿学生和历届学生进行纵向比较,和以往接收过各学校的实习生进行横向比较,比如从医德医风、法律修养到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等方面进行比较,这就直接影响着学生今后的实习生活、工作乃至就业,甚至影响到学校以后安排实习生的情况、就业等。因此,学生进入实习前进行综合的技能培训是提高实习质量的有效而必要的保证,学生实习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二、对象和方法

2007~2009年,我们对2005~2007级学生(包括临床医学、护理、影像、药剂等专业)共1012人进行了实习前技能培训。在学生进入实习前3个星期,由学校教务处统一在学生在校学习的最后一个学期下达教学任务,从中选派临床教学经验丰富、认真负责的教师,对学生进行为期3周的实习前强化技能培训工作,培训内容包括综合专题讲座、医德医风教育、医疗规章制度教育、服务行为规范教育、技能操作训练等手段,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实习质量。

三、高职高专医学生进入临床实习前进行教育的内容

1、医德医风教育

医德医风、优良服务是医院精神风貌的体现,它直接关系到医院的社会形象,也是学生今后医德行为的体现。首先,学校通过“两课”教学,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道德观。德育的教学效果通常可从如下三方面考虑:政治方向,对党和社会主义的认识态度、思想方面、要全心全意为社会为人民服务、爱祖国、爱人民、爱医学事业。品质方面,要有良好的道德修养与心理素质,特别是要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其次,对于临床专业的学生,学校还开设《医学伦理学》课程,让学生明白作为一名好的医学,不仅需要精湛的技术,更需要一颗美好的心灵、高尚的情操。最后,在学生临床实习前,学校还请德高望重、医术高明的老专家、老教授作专题报告,以他们的亲身经历感染学生,培养学生良好的医疗作风和崇高的医德修养。通过对医德医风等专题讲座,使学生进一步明确了救死扶伤的崇高医德,树立严谨的工作作风及高度的责任感,做到在工作中忠于职守、关爱病人,立志于祖国的医疗卫生服务事业。

2、医疗制度学习

我院有50多家实习医院,遍布福建、浙江沿海一带,加上实习的中后期面临专升本,找工作等问题,所以学生会有纪律松懈、学习懒惰、上班迟到早退等现象。针对实习中可能出现的违纪现象,我们在实习前就要对学生加强组织纪律教育,要组织学生学习《实习生管理条例》、《实习生手册》、《实习指导》中的有关规定,让学生了解实习的目的、意义、任务、要求、注意事项等,通过训练使进入实习前的学员熟悉和掌握医院工作的程序、内容与方法,有效地防止不应出现的医疗差错,甚至是医疗事故。要求学生自觉用《学生守则》、《实习医生守则》及有关条例,培养学生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的能力,到医院实习要遵守医院的有关规章制度,服从实习医院有关领导和带教老师的工作安排,加强劳动纪律观念,保证临床实习顺利完成。

3、心理健康指导

强调临床实习的重要性,使医学生对临床实习有深刻的认识,学生才会在心理上做好充分的准备。对于高职高专医学生来说,临床实习是在校学习的继续,是最重要阶段的知识学习。很多医学生对进行临床实习的心情是很复杂的,对临床实习都怀有很急切的心情,都想到实践中去显显身手,但往往对临床实习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准备不足。要及时做好医学生实习前的心理准备工作,让学生对临床实习有足够的认识和心理准备。首先,通过在全校范围内开设心理健康讲座,举办心理健康活动,宣传心理健康知识等方式强化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营造良好的学校心理健康的氛围。心理咨询室实习前随时为学生开放,每个实习班级选2名心理保健员,和咨询室保持信息沟通。其次,针对实习学生开展实习前的团体心理辅导等活动,心理老师可以班为单位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训练,如能力训练、情绪调控的技巧训练、小品情景剧的表演、心理平衡训练等。帮助学生正确客观的认识自己,减轻自卑、忧郁、焦虑等不良心理状态,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4、法律安全教育

由于高职高专学生自身素质的原因,许多学生对法律知识不感兴趣,往往将自己的学习经历花在专业课上。所以,医学生的法律知识意识有待提高,尤其是与其职业相关的法律知识更是普通缺乏,比如对“知情权”的理解,“举证责任倒置”的普通的法律知识往往一知半解。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人们法律意识,法制观念的增强,通过法律维护权利,争取权益,解决纠纷的人越来越多[1],医疗纠纷也越来越多,这使得医学人员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更需要了解法律知识,培养法律意识,懂得如何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和病人的合法权益。在校期间所学习的《法律基础》远远不能满足临床工作需要,为此学样还相应增设《卫生法规》课程,以专题讲座的形式给学生授课,主要内容包括执业医师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同时邀请知名法律专家、律师来校讲课,对实际医疗纠纷案例进行剖析、讲评,案例新鲜、说服力强,深受学生欢迎。

5、技能强化训练

临床基本技能与诊疗技术训练是培养医学生技能操作、动手能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实践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医学生们可以先于实习而进行一系列的规范性训练,缓冲医学生由理论学习到临床实习的角色转变.从而增加他们的自信心,进一步保证临床实习质量[2]。 临床基本技能操作培训主要包括:体格检查、急诊基本技能训练等。首先请经验丰富的临床医师就临床上最常用的理论知识进行简单系统复习,同时,密切联系医院的实际工作,有重点的增加一些课堂讲解很少的基本知识,如医嘱的书写方法、如何开处方等,并有针对性的加强专业基础知识复习。其次,我们召集了各专业带头教研室主任对学员课堂教学全程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对课堂教学中的不足部分,通过组织计划手段进行临床实习前的强化学习。要求在强化训练过程中,老师先进行规范示教,然后学生之间模拟操作训练,老师在旁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操作错误,教师要逐一对学生的各种操作进行指导,利用一切机会手把手地教会学生如何完成操作,并强化学生在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和相关并发症的处理等。

实践证明,临床实习是医学生在校教育的最后环节,也是学生毕业后进入临床工作的重要保证。在学生进行实习前,根据学生临床实习需要,进行有目的的强化训练是非常必要的,也是提高实习质量的有效措施和保证。

参考文献:

篇8

一、基本原则和工作目标

(一)基本原则。坚持社区卫生服务的公益性质,注重卫生服务的公平、效率和可及性。坚持政府主导,部门配合,社会参与,因地制宜,积极推进社区卫生服务。坚持实行区域卫生规划,立足于调整现有卫生资源、辅以改扩建和新建,健全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坚持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并重,中西医并重,防治结合。

(二)工作目标。到2007年,中心城区基本形成布局合理、规模适度、结构适宜、功能完善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和信息化管理网络,配套政策落实,监督管理规范,居民可以在社区享受到疾病预防等公共卫生服务和一般常见病、多发病的基本医疗服务。到2010年,建成具有**特色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新体系,机构设置合理,服务功能健全,人员素质较高,运行机制科学,监督管理规范,能够满足居民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需求。

二、推进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一)坚持政府主导,建立健全网络体系。政府制定发展规划,有计划、有步骤地建立健全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服务站为主体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原则上以街道为单位(约3-5万人口)设置一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1.5-2万服务人口,步行10-15分钟左右的服务半径设置一个社区卫生服务站。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人员以1∶1.5-2千服务人口进行配备,工作用房面积不小于150平方米,规模适度,功能区分明确,实行统一管理。按照平等、竞争、择优原则,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发展社区卫生服务。

(二)坚持公益性质,完善提升服务功能。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具有公益性质,不以营利为目的。要以社区、家庭和居民为服务对象,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人、残疾人、贫困居民等为服务重点,推行“家庭责任制医生”,以主动服务、上门服务为主,开展健康教育、预防、保健、康复、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和一般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服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大中型医院建立起双向转诊服务网络。大中型医院要对社区卫生服务进行技术指导,及时将诊断明确的慢性病患者转回社区治疗。充分发挥社区卫生服务在基本医疗体系建设中的基础性作用,使居民放心在社区就医,促使病人合理分流和分级管理,真正形成“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新格局。

(三)推进中医药进社区,发挥其优势与作用。加强社区中医中药服务能力建设,合理配备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积极开展对社区卫生服务从业人员中医药基本知识和技能培训,推广应用适宜的中医药技术。在预防、医疗、康复等方面,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

(四)加强监督管理,严格机构与人员准入。规范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设置条件和标准,依法严格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从业人员和技术服务项目的准入,明确服务范围和内容,健全技术操作规程和工作制度,完善考核评价制度与方法,科学推进社区卫生服务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逐步建立社区卫生服务信息公示制度,规范社区卫生服务项目及价格管理。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标准化建设,对不符合要求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工作人员,要及时调整、退出,保证服务质量,确保医药安全。严格财务管理,加强财政、审计监督。

(五)完善运行机制,规范收支管理与分配。要按照服务工作需要和精干、效能要求,因事设岗、按岗定员,对工作绩效优异的人员予以奖励;对经培训仍达不到要求的人员按国家有关规定解除聘用关系。实行岗位工资和绩效工资为主要内容的收入分配办法,社区卫生服务从业人员的收入不得与服务收入直接挂钩。积极探索和建立科学合理的社区卫生服务收支运行管理机制,有条件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可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社区卫生服务诊疗服务实行专用发票。

三、完善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政策措施

(一)制定发展规划,落实相关政策与措施。制定社区卫生服务发展中长期规划和年度发展计划,并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及区域卫生规划,落实规划实施的政策措施。在城市新建和改建居民区中,社区卫生服务设施要与居民住宅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投入使用。

(二)加大经费投入,建立稳定的投入机制。市、吴兴区两级政府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建立稳定长效的投入机制,按照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对社区卫生服务给予财政补助。从2007年开始,对中心城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用房平均每年每站补贴5万元(具体由市卫生局根据不同情况统筹安排),按户籍人口每人每年15元的标准安排社区卫生服务专项经费,以后逐年增加。中心城区社区卫生服务财政补助经费由市、吴兴区按比例分担,市财政统筹。

(三)明确医保定点,方便群众就医。将符合条件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医疗服务项目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及支付范围,制定促进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员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的有关政策措施,以方便、可及的定点医保服务,引导参保居民充分利用社区卫生服务资源,发挥社区卫生服务在医疗保障中的作用。

四、加强对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领导

篇9

在这个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人们的自我保护意识相当强烈,尤其是病人,他们希望得到最好的治疗,于是对医院的医疗设备、医生的技术及服务人员的护理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目前,病人的安全越来越受到重视,而护理工作是医疗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直接关系到病人的安全。为了降低甚至避免护理事故的发生,以减少医院与病患的纠纷,基层护理人员一定要认清事故的原因,对可能发生的事故提前做好预防准备。

一、基层护理紧急事故发生原因

基层护理紧急事故在医疗过程中时有发生,导致事故发生的原因有很多,比如:

(1)职业道德缺失:护理人员高尚的职业道德能有效提高病人的生命安全系数,但是,有很多护理人员在工作中不能忠于职守、尽职尽责,有的时候自己不高兴,就把气撒到病人身上,甚至伤害病人的尊严。比如,在医院里,病人所使用的任何东西都要经过灭菌的,但有的护理人员为了偷懒,就不顾病人的安危,把没有灭菌的东西供病人使用,这有可能导致病人感染甚至死亡等问题。这种事情的发生会给医院带来很多麻烦。

(2)责任心差:基层护理是一项很费时费力的工作,尤其是对于农村的医院或诊所,工作环境差,设备老化,技术更新慢,在很多人眼里,护理人员的社会地位很低,不能得到大家的尊重,这使得部分护理人员产生厌烦情绪,在日常工作中,他们总是敷衍了事,不严格按照医院的规章制度对病人进行护理,即使知道自己做错了也不更正,认识不到潜在的事故,这种不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最终会导致医疗事故的发生。

(3)服务态度差:护理人员的服务态度直接影响着病人的心情,只有好的服务态度才能让病人身心愉悦,他们的病也会好的更快。但是,总有一些护理人员不能理解病人的痛苦,以一种冷漠的态度对待病人,甚至顶撞病人,缺少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意识。

(4)管理工作不到位:好的护理管理可以有效减少事故的发生,作为管理者,要健全管理制度,对每个护理人员的分工要明确,护理人员与病人的比例要协调,不能让护理人员超负荷,要有计划的进行每项工作。

二、对紧急事故的预防措施

(一)基本理论知识和技术培训:护理工作要求护理人员具备综合性素质,既要掌握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又要学会和人相处。主要的培训任务是学习护理学基本知识、药物名称及作用、经脉注射、心电监测、给氧及导尿等,当然不仅仅要培训书本知识,更重要的是开展操作技能培训,以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培训完毕,要定期进行理论和技术的考核。通过有组织的培训,护理人员就会意识到护理的质量、技术操作水平及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的重要性,在日常工作中就会认真负责,减少事故发生。

(二)健全规章制度、加强管理:管理人员要定期组织大家学习有关护理方面的规章制度,对不合理的要及时改正,实施责任到人制度,护理人员交替上岗,职责明确。管理人员还要根据每个人的特长,合理搭配,要尽可能的避免疲劳上岗。同时,管理人员要有危机意识,对护理人员的业务素质严格把关,及时发现他们的错误,并批评教育,对于做的好的,要给予奖励,做到常抓不懈,经常检查、帮助及督促他们养成严谨的工作态度、良好的工作习惯及求实谨慎的工作作风,护理人员要对自己、对病人负责,从而提高护理工作的质量,预防事故的发生。

(三)加强心理学理论的学习:在很多人眼里,护理人员的地位很低,他们经常被歧视,为了调整好心态,更好的为病人服务,心理学的学习非常有必要。病人住院后往往会担心自己的病情,他们就会感觉焦虑、孤独、恐惧等,那么这时就需要护理人员运用心理学知识分析病人的心情,给予他们心理上的支持,帮助他们有信心战胜疾病,引导他们走出阴影,加快病情好转。再好,事故总有可能发生,这就要求医院成立应急小组,小组要有小组长,负责紧急事故的指挥工作,小组成员由有临床经验的护士长及有抢救技能的护士组成。应急小组要定期对护理人员检查,实行护士长监督制度,护士长负责对护理人员工作的监督和巡查,按照制度对每个人员的服务态度、仪器操作能力、药品熟悉程度及应急处理流程等定期做出隐患评估,一旦发现有不安全问题,就要向上级汇报,这就保证了领导和护理人员之间有良好的交流。这样,一旦发生事故,应急小组就可以充分发挥其作用,减少人员及财产损失。

总之,对于护理人员来说,病人就是上帝,保证病人的生命安全是每一个护理人员的责任和追求的目标。应对基层护理紧急事故的发生是一项重要而又复杂的工程,这需要管理者和护理人员共同努力,考虑到方方面面,规范护理行为、提高护理人员的防范意识、制定有效的应对措施等,最终达到减少事故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春惠,雷红霞.急救链式护理管理流程在基层医院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11(08).

篇10

关键词:循证检验医学;医学检验专业;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17-0096-03

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 medicine,EBM)是以证据为基础的医学,其概念是由加拿大麦克马斯大学的David Sackett教授等提出的定义,即“谨慎、明确、明智地应用当前最佳证据对每个患者做出诊断和治疗的决定”。[1]将循证医学的原则应用到检验医学中,即为循证检验医学(evidence-based labo ratory medicine,EBLM),它是基于循证医学的概念,通过临床实验室和临床科室更紧密的沟通,从而提高实验的实用性和有效性。[2]检验医学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学科,是现代化实验室科学技术与临床医学在更高层次上的结合,它是涉及多学科和多种技术的一门综合性边缘学科。许多检验医学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术都来源于基础医学的理论,循证检验医学是临床检验医学发展的结果。[3,4]普通高等院校本科专业目录100304医学检验专业新的培养目标提出:“本专业培养具有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医学检验等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能力,能在各级医院、血站及防疫等部门从事医学检验、医学类实验室工作的医学高级专门人才。”而传统检验医学课程体系内容陈旧,理论过深,忽略了思辨能力、创新能力、检验医学理论和临床实践相结合的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培养,不能适应循证检验医学飞速发展的需要。为此,实用性、可塑性和富有创新性的高级医学检验人才培养还需要进一步探索。

一、医学检验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医学检验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缺少循证检验医学环节

目前国内只有少数医学院校开始了循证检验医学教学的探索,还没有正式开设循证检验医学这门课程。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中明显缺乏循证检验医学相关课程群,缺少现代医学检测技术、实验室管理学、分析生物学和分子诊断学等部分方法学、新兴学科内容的融入。

2.缺乏人文素质教育

随着高校的扩招,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医学院校往往在学生培养过程中过分注重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了学生思想道德和文化素质的培养。在实习检查过程中,我们了解到部分学生言语粗俗,行为失范,缺乏一名检验医学生应该具有的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3.缺乏思辨能力和创新创造能力的培养

根据历年实习检查实习单位对实习生的评价,我们了解到实习生在学校时虽然机械地掌握了一些医学检验基本知识,但思辨能力低下,缺乏医学检验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对临床实践中碰到的实验现象,他们缺乏分析思考,判断和总结归纳的能力。在实习过程中,他们只会按照带教教师布置的任务完成相应的内容,缺乏独立思考和创新创造能力。

二、教育改革措施

1.深化医学检验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完善新一轮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

根据循证检验医学发展需要,完善新一轮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我校至今已有五届医学检验专业毕业生,这些毕业生基本分布在省内各大医院检验科,他们是根据前几轮人才培养方案培养而成的。在修订医学检验专业培养方案时,除了征求用人单位意见、医学检验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意见之外,还可以广泛征求历届毕业生的意见。他们对教学计划最有发言权,可以提供一些实用性意见。在完善新一轮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过程中,我校对医学检验专业课程体系进行了初步改革和尝试。

(1)注重课程体系的总体设置,将循证医学思维的培养贯穿始终。医学检验课程体系共包含了五个课程群,即公共基础课程群、人文社科课程群、基础医学课程群、临床医学课程群和医学检验专业课程群。这些课程群间相互依存,互为补充,构成了科学规范、井然有序的课程群体系框架。以五年制医学检验为例,可以分三个阶段培养。

第一阶段:人文素质教育培养阶段,即公共基础课程群、人文社科课程群、基础医学课程群和优质选修课课程学习阶段,历时五个学期。此阶段的培养过程中,重点发挥我校以中医中药为主,医、管、理、工、文多学科协调发展的优势,注重“厚基础、宽口径”的培养,引入循证医学思维,加强学生责任意识,提升学生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第二阶段:临床检验综合能力培养阶段,即临床医学课程群和医学检验专业课程群学习阶段,历时三个学期。此阶段充分发挥我校临床教学资源优势,加强学生临床检验综合能力的培养。坚持以创新思维和循证医学思维培养为主,把现代医学检测技术、临床实验室管理学、分析生物学和分子诊断学等部分方法学、新兴学科的内容融入此阶段,以适应循证检验医学新形势下医学检验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