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艺术的审美特性范文

时间:2023-07-04 17:23:3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民间艺术的审美特性,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民间艺术的审美特性

篇1

[关键词] 庆阳;民间美术;审美价值;趋向

【中图分类号】 J20-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3)07-207-2

民间美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范围广阔,影响深远。它表现了劳动人民心目中的真、善、美,是培养人民生活情趣、丰富和增进生活娱乐的重要养料。因此,民间美术是中华民族文化瑰宝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庆阳是中华民族古老的农耕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有着丰富多彩的陇东民间美术,堪称中华民间艺术的一座宝库,在此,就陇东民间美术的审美价值做以简要论述,以供同仁商榷。

一、庆阳民间艺术的运用范围

(一)日常生活方面

庆阳民间美术在日常生活方面主要包括:服装及其配件、床上用品、家具、建筑装饰等。

(二)节日活动方面

庆阳民间美术在节日活动方面主要包括:年画、剪纸、玩具等。

(三)祭祀活动方面

庆阳民间美术在祭祀活动方面主要包括:年寿用具、祭祖、祭神用具等。

二、庆阳民间美术的表现形式

庆阳民间美术主要以刺绣和剪纸为主体,以木偶、雕塑、皮影等为补充的表现格局。

三、庆阳民间美术的审美特性

(一)真善美的审美特性

“民间美术通常把现实生活中的生活需求和生命需要作为自己的审美理想,以自身的功利意愿和要求作为审美判断和审美选择的标准,将征服客观世界、改造世界和向往美好生活的愿望和理想诉诸审美形式。”陇东民间美术中的许多艺术形象和形式正是现代艺术家梦寐以求的目标。更为重要的是庆阳民间美术包含着艺术家创立的评判艺术标准的真、善、美,且达到至高无尚的统一。“最原始的往往是最现代的,最幼稚的往往也是最成熟的。”《国语・楚语》中石:“大美也者,上下,内外,大小,远近皆无害焉,故曰美”。这不仅体现劳动人民美好的心愿,也是民间美术的“美”的另种含义。民间社会所有的祝愿与期盼,所有的幸福都寄托在其中。

(二)清新、质朴的原发性

从庆阳民间美术的存在形态来看,具有与现实生活重合的性质,张道一称其为“原发性”。庆阳民间美术的创作者大多是处在社会底层的劳动人民,他们的生活实践和对生活的感受,决定了陇东民间美术一直保持着中华民族原始艺术的基本品质。庆阳民间美术的原发性不仅在于民间美术的生产是自发的,更重要的是它显示了广大民众对生活的直接需要,而不是一种纯粹的艺术审美创造活动。在内容上,它往往贴近于生产和日常生活情景;在形式上,一般不做过多的雕琢、修饰,保持着清新、质朴。因此,愈是具有广泛群体性的民间美术门类,就愈能反映中国本原文化内涵与艺术形态。

(三)充满浓郁乡村色彩的地域性

庆阳民间美术以其独特的造型语言和艺术形式反映着当地人民的情感生活和生活追求,蕴含着当地社会生活、历史文化、风俗习惯、和美学观念等方面的丰富内涵。通过陇东的民间美术,人们可以探究到陇东地区的民族文化和民俗礼仪。乡情、乡音、乡土培养着一方人,又影响着一方人,陇东民间美术是对民间劳动和生活的歌颂。

四、庆阳民间美术的审美价值

(一)庆阳民间美术审美价值在艺术发展层面的体现

1.庆阳民间美术的言情性、自炫性、自御性、自娱性和造型上的夸张性、隐喻性、象征性、随意性、多样性,正是美术创作中最初原的动机和最自在的表现。所以有人说陇东民间美术是专业美术的原料、半成品,有着“艺术之根”的美誉。言情性是真心诚意的表露,而其中有很多是对异性的表白,因此庆阳民间美术品往往作为爱情的信物出现。自娱性作品中多为玩具如布老虎、泥哨子、纸风车等。

2.在造型上,庆阳民间美术并不以写实性为追求目标,相反是以不真实、随意性和多样性为其特点。在这些夸张变形的作品中,有的因其荒诞而带有一种神秘感,如皮影戏。有的因其凝练、挤压而带有种巨大的能量感。

庆阳民间美术在其功用及造型上所体现出来的动机和表现,正是今天美术家们孜孜以求的,也是他们创作灵感的源泉。在这个意义上说,庆阳的民间美术的审美价值对陇东,乃至全国的文艺事业的发展起到了推陈出新的作用。

(二)庆阳民间美术审美价值在内容层面的体现

民间美术的作者主要是农民,他们的文化程度较低,也没有接受过专业的艺术教育,其创作完全带有自发的性质,将眼中所见和心中所想事物直观的表现山来。因而显得质朴、率真,没有拘泥和做作。庆阳民间美术贴近生活,多以描绘农民丰收的景象,节日的欢腾,幸福的家庭,朴素的劳动感情,乐观的生活态度,美好的理想追求,以及辟邪扶正和吉祥如意等。庆阳民间美术粗犷中蕴涵着细腻,浓艳中蕴涵着淡雅,稚拙中有着精巧。从陇东的民间美术中不仅能够窥见陇东人民的审美心态,也能体察到当地的民族精神所在。庆阳民间美术以劳动人民的感情、理想、愿望为载体,完全符合人民的审美心态,并且得到了人民的垂青。这样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广大人民参与民间美术创作的热情,势必将推动陇东民间美术的发展。

(三)庆阳民间美术审美价值在色彩层面的体现

色彩作为民间美术重要的构成元素,是人们寻求精神情感表达的一种方式,以不同的色彩表达特定的观念,反映了民族民间美术的传统习俗及审美观念的延续和发展。

1.装饰功能

庆阳民间美术的色彩首先是饰美娱目。其设色是极富代表性的,用色艳丽浓烈、丰富鲜明,突出吉祥喜庆热闹的气氛。画中配色口诀:“红与黄,喜煞娘”,“要喜气,红与绿,要求扬,一片黄”等都体现了这种心理,富有节奏的对比,同时又讲究和谐统一,色彩整体效果鲜艳、热烈、轻松、明快。庆阳民间美术以喜庆、绚丽、丰富为主。无论哪类色彩的运用,又都是写意不写形,不求现实的真实,色彩在原来基础上更为大胆。

2.象征功能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色彩最能引起人们奇特的想象,她最能拨动感情的琴弦。色彩效果不仅体现在视觉上,更体现在象征意义上,使大众得到心理上的体验和理解,从而得到心理上的满足。在庆阳民间美术创作中,对色彩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的依托是时常要遵循的。 “图个吉利”是在传统的民间文化观念下表现出的审美观念,以表达求生、趋利、避害等功利意义为主。

老百姓常常是依自己的切身利益和功利愿望去理解和使用色彩。“吉利”所包含的审美意义,在广大民众心目中总是和纳福招财、避害去灾等基本生活需要和世俗意愿交织重叠。庆阳民间美术多是歌颂丰收的田野,欢腾的畜群,崭新的房屋等,其中绿色寓意万年长青,红色寓意四季红火,在其美术中,色彩是一种喻意和心理暗示,色彩的作用超出了视直觉与自然环境等同的色彩结构和这种表现形式。

综上所述,庆阳民间美术作为中国民间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我国民间美术的一般特性,也有其自身的审美特性和审美价值。庆阳民间美术之所以能被广大人民喜爱,能在庆阳地区流行,与它所特有的审美特性密不可分。因此,整理和研究庆阳民间美术的审美价值趋向的意义非常重大,它将对庆阳民间美术的定位、发展和流行产生深远影响。

参考文献:

[1]田自秉.中国工艺美术简史[M].杭州:浙江美术学院出版社,1989.

[2]张少侠.亚洲工艺美术史[M].西安: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1990.

[3]王冠英.中国古代民间工艺[M].北京:商务印书馆出版社,1997.

篇2

关键词: 中国民间美术 承载性 时代性

一、中国民间美术承载的内容

东方艺术对赋予人类生存条件的大自然一般采取和睦、亲近、热爱的态度,即“天人合一”。这就造就了中国民间艺术家特有的淳厚、质朴的品格,又和自然是和谐统一的。民间美术就其本色而言是浪漫的、实用的,表现形式是多样的,在内容上又是多元的。

对于人而言,淳厚、质朴、和谐,主要表现在其精神和外表,内心与行动的统一,这正符合民间美术生产者的天然条件。这是因为民间美术的创作正是心与物的交流,实用与美的和谐统一。在外部表现中显示自身的内在特征,古往今来众多艺术家、文人都把这一标准作为自己追求的最高境地,即“宁拙勿巧”、“大象无形”、“返璞归真”、“和谐统一”。这就验证了民间美术的淳厚、质朴、和谐的艺术价值是广域的,深藏着无穷的魅力和民族精神。这也正是民间美术承载的意义所在。

二、中国民间美术的时代性

一个没有幻想的民族是不可能进步的,一个没有纯真与天趣的民族是不可想象的,寻找自我、纯真、天趣是民间艺术的又一特性。自然是有生命灵魂的,可以和人沟通的,关键要有纯真与近乎童心的天趣同自然进行交流。在物质文明高度发展的今天,人们渴望着亲近自然,追寻本色,寻找自我,民间美术正是以这样一种心态展现自身的朴实、纯真与灵性。民间美术作品的创作与欣赏也是本着这一特性才能领悟、体味出其精神内质的,才与那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相契合。这是因为艺术在某种程度上是靠心灵体味的,是通过感官的认知用心灵感悟的。

民间美术作品的表达形式没有固定的形态,但有一定的规律性。如陕西和东北的剪纸,往往都是对称的、成双的,一只公鸡可以有两只尾巴,两个头可用一双眼睛;一个“喜”字剪成双;剪纸人物的两只脚是各向一边的。蓝色印花的图案既是单独文样,又可是连续文样。绣花鞋垫的文样是打破时空的,把不同的物象放在一起进行绣绘。这在严格的西方绘画中是不符合焦点透视的,是不符合“法理”的,只有在西方现代派的绘画可以见到。中国民间美术往往通过散点透视表现其自身的审美特征,所以,欣赏民间美术作品要从审美的角度,勿从科学的角度衡量它,民间美术既有自身独特的审美特征与艺术理念,又有独特的表现形式和表现方法。往往民间艺人都是本着自我的表现,用幻想、天趣进行主观上的创造,这种艺术创作活动是本着创造者本身的丰富生活积淀而进行的一种艺术活动,这里面表达了其独特的思想情感、性格特征,具有很高的生活情趣和艺术价值,是不可多得的民族艺术财富。

三、民间美术永久的延续性

中国民间美术具有永久的艺术感染力,为什么这么说呢?这是因为它有无穷的生命力。中国民间美术产生于社会,来源于广瀚的民间,也就是说,只要有人类社会的存在,就有人类社会的活动,就有民间的美术创作活动。

民间美术的艺术感染力和生命的内涵还体现在其表达内容上往往和一个民族的民间故事、神话传说、民俗民风、审美情趣是一致的,是同缘而生的,同步发展的,人类社会在前进,所以说它具有永久的生命力。人们能否回想一下,从远古发展至今,人类社会从原始的陶品用品、古象牙的装饰品,到民间用符号表达的神话故事,民俗、民风的绘画作品,以及用动物表现的原始图腾到现代人们日常所用的民间美术工艺品,等等,无时无刻不伴随人类社会在前进、在延伸,这种创造源远流长,永无停止,具有无穷的生命力。总之,民间美术的淳厚、质朴、天趣、幻想和无穷的生命力是民间美术家在美术创作中的诸多元素,是表达劳动人民的心灵之声,是把生活进行理想化的艺术再创造,是把美好的人格自然化,中国民间美术始终遵循着自己的天性,用独特艺术语言进行着创作的活动。

参考文献:

[1]唐进.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油画比较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

[2]毛连鹏.《母狼》和《马踏飞燕》比较研究――浅论动物雕塑的神性化处理[J].鄂州大学学报,2003,3.

[3]张国祥.“扬州八怪”的形成及其“怪”的艺术特色[J].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1.

篇3

 

引言

 

察哈尔民间美术孕育于蒙古高原的游牧部落,其精髓核心就是当地草原文化艺术,集中体现了内蒙地区人民的生活与生产方式。同时,察哈尔民间美术是当地拉动人民在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直接推动了当地民间文化的发展与进步。

 

察哈尔民间美术的美学意义分析

 

察哈尔民间美术发展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它以内蒙古民族文化为基础,同时也融合了其他民族的文化特色,形成了更具层次性、更具民族性的文化形式,为当地民间美术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根基。一般来说,察哈尔民间美术代表了美的化身,是美好的事物、美好生活的象征,主要是通过对当地人民自然生活、民族精神的描绘,展现艺术气息和人们对美的向往。察哈尔民间美术是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从其产生到发展,经历了几个不同的阶段,并呈现出了不同的性质,它与宫廷艺术不同,民间美术文化的艺术极高,充分展现了当地草原的原始生态环境、宗教信仰以及价值观念等等,民间美术充分展现了察哈尔特色,完美融合了民族追求与文化内容,充分展现了当地居民自强不息、百折不挠的精神内涵。能够有效提升民族凝聚力,同时,民间美术文化海域当地游牧经济紧密相连,与农牧发展背景下的内蒙古经济保持意志,十分具有区域特色,在区域文化大融合的背景下,民间美术为当地文化内容与形式的丰富,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从察哈尔民间美术创作的过程来看,民间美术的表现效果在其发展的过程中,也在不断完善,艺术形式也更加丰富。

 

察哈尔民间美术审美特征分析

 

1.兼顾审美性与实用性,两者相辅相成

 

从察哈尔民族美术本质分析,它属于一种十分具有代表性的草原文化,是在长期生产过程中产生并发展的,也是在人们的需求之下产生的,因此具有定的实用性,同时察哈尔民面美术的审美性也十分突出,总结来说,察哈尔地区的美术艺术作品本质特征就是实用性。这与当地居民勤劳、朴素的生活方式不可分割,美术作品源于生活,当地游牧文化背景下的美术作品,直接反映了居民生产生活,因此其主流性就是实用性。察哈尔地区的民间美术还具有一定的审美性,在美术作品被创作的过程中,融入了作者对自己美好愿景的体现,牧民心理与信仰、道德观念,一同影响着创作者的创作意图和初衷,因此全方位的展现了美术中的审美价值。在此过程中,广大的牧民与民间艺术家,还充分利用了业余劳动时间进行文化艺术的创作,用来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艺术文化需求,他们也不断将自己的审美融入到美术作品中,使审美与创作达到同步。在这些之外,察哈尔地区的民间美术还展现出了很多其他性质,比如:多元性、差异性以及分支性等等,从很多相关资料中可以发现,察哈尔地区的民间美术与民族民俗活动的发展密不可分,民族民俗活动在民族作品内容与形式的丰富上起到了巨大作用,特别是当地的一些婚嫁丧娶等活动,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查哈尔滨的民间美术,作为运用当地美术的沃土,察哈尔民间文化为其提供了丰富的营养,不同的部落,不同的种族,孕育出来的民间美术也存在很大差异性,但从总体来看,察哈尔地区的民间美术特质就是实用性与审美性的融合。

 

2.自然风情与物质原始材料元素的浓郁体现

 

在察哈尔民间美术中还包括物质材料与自然美的融合,其主要体现在美术作品材质、造型以及功能等几个方面。通常来说,当地居民会选择最为简单、常见的材料制作生活器具,比如原始方法编制的毛毡,还有各种极具特色的桦树皮制品,这些材料随之可见,容易获得,并且容易携带,散发着古朴与原始的气息。这些材料所制成的美术作品,也极大的丰富了察哈尔地区的民间艺术表演。在察哈尔地区的民间美术发展过程中,一直都存在着材料开发与利用并存的现象,它们体现在材料肌理与纹路的表现方面,带着浓烈的自然风情,自然性与材料的简单性,并且成为了察哈尔地区民间美术的主要审美特质。在肌理表现上,该地区的美术作品基本都比较夸张、大胆,这也是察哈尔地区民间美术的重要艺术特征之一,除此之外,自然风情也在察哈尔地区美术作用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在很多美术作品中,都自然能的流露着一种浓郁的自然色彩,这些作品都是原始材料堆砌而成的,极具纯真、朴质的民族特色,展现了当地自然风情。在察哈尔地区,人们进行美术作品创作,所使用的材料都是来源于大自然,造型比较夸张,极具表现力,其中也流露着浓郁的自然色彩,所以综合考量,这种美术物质原始材料,在经历千百年的历史积淀之后,展现除了察哈尔地区人民的纯真与朴质,是种极具原始特色的美术材料。

 

3.创作产生带有定的自由性与随意性

 

察哈尔的民间美术善于对真实生活进行展示与表达,深刻反映民族生活风貌及风俗习惯、注重民族心理状态的有效体现,带有本民族的内在艺术审美趣味性与风格特色。在艺术内容表达的过程中察哈尔民间美术没有特定的形式,没有烦琐的框架,可以让创造者自由发挥,具有非常高的自由性。创作者或以生活着手,或以物态着手,或事件着手,创作技巧千变万化,可以任其态意发挥。这种自由与察哈尔人民的生活环境具有非常紧密的关联,在定程度上展现了大草原中无拘无束、自由奔放的艺术特征,对其创作效果的提升具有非常好的促进作用,可以让人们折服在察哈尔民间美术的独特魅力中。

 

艺术是抽象的、夸张的,这就是为什么人们常说:“艺术是源于生活,但是又高于生活的”,从察哈尔地区美术作品来看,其布局和形象塑造是相对随意的,这种艺术形象与传统的艺术创作有很大的不同,它并不需要定具备典型性,只要能够将创作内容完整的展现出来即可,在夸张的表现中,只要人们可以从作品中感受到核心内涵就是完成了创作目的,这就是当地民间美术最具代表性的特征。只要是美术创作者认为这是好的,就可以对其进行加工、提炼,最终创作成为部作品,人们可以展开自己的形象,随意去发挥,去创作,没有的条条框框,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去调整和完善作品,这也是民间美术创作者与专业美术工作者的最大区别所在。可以说,在当地,每一个人都能够成为美术作品的创作者与参与者,都是艺术的挖掘者,都能够进。

 

结束语

 

时代的变迁,以及察哈尔民间美术的发展,使其内容与形式更加丰富,但是源于生活,朴质、自然的特性却一直保留在当地美术文化之中,是非常宝贵的民族文化财富。我们在传承民族传统文化形式的过程中,应该更加关注这种文化艺术形式,应该对朴质、单纯的艺术形态给予更多的发展空间与尊重。从察哈尔地区的民间美术中我们还能够看到,当期居民的民族精神、生活信仰,可以说民间美术作品就是当地历史的面镜子,是情感与艺术的另一种体现,研究察哈尔地区的民间美术作品,使我们更加了解中国游牧民族的文化形式与发展历程,促进了民族文化的融合与繁荣。

篇4

一、民间美术的基本特性

1、民间美术的生活实用性

民间美术的基本特性之一就是生活实用性,这种民间艺术品更多的是为了更好地运用于生活。因为在我国古代长期小农经济的经济背景下,人民多追求自给自足的生活理念,在这种观念引领下衍生出的民间艺术,也多是和经济适用性具有相关性的生活用品,只是这些生活用品经过长期的发展,与当代社会流行趋势不相吻合而逐渐没落,但是其中蕴含的是古代人们的艺术精神的结晶,其中的很多元素已经成为当今中华民族的标志性元素。比如,古代的小孩子穿的鞋子样式就有很多种,虎头鞋、无毒花鞋等,都是具备了很多美好的寓意,但其主要目的还是讲究实用性,是实用性与少许观赏性的有机结合,这种民间美术源于生活,最终又服务于生活,是民间美术生活实用性的典型体现。

2、民间美术的审美性

民间美术体现的另一显著特性就是审美性,但是这种审美性并不是贯穿我国古代社会发展的始终,只是在特定时展下衍生的产物,其体现的是当时社会中人们生活中的一种闲适状态,是在经济发展较为迅速的阶段才产生出来的,其艺术作品的审美性也是对当时社会生活状态的一种影射。只有经济发展能够满足人们的物质需要,人们才有可能在生活中有超越物质性的精神方面的追求。以清代的青花瓷为例,当时的经济政策为重农抑商,农业实现了较快发展,农民丰衣足食,也就有了闲暇在一些器皿上作出精美的图案以满足自己的审美需要。这种艺术品主要是为了满足精神上的需求而不是为了生活实用性,是为了给生活增添一种美感而实行的专门性的创造性活动。

3、民间美术的民俗性

我国的民间美术大多数都是与民俗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的,由民俗活动中衍生出来的民俗文化,大多都包含着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一种期许,因此,这些民间美术多有着其美好的含意,其本身的文化价值已经超越了物质性价值。比如我国民间美术中的一些象征性的事物,风筝、年画等,其制作材料并不是一些稀缺珍贵的资源,但是在式样成型后,却总能带给人们心理一种美好的感受,使人们的精神寄托。

4、民间美术的本原性

民间美术是由最初的本原进而发展到二元和多元的,也就是说,开始的艺术创造是不讲究实用性和审美性的,只是一种单纯的适应,随着人脑的开化和生存环境的逐渐舒适化,人们才有了最初的实用性和审美性的模糊界限,将实用性和审美性明确分别开来又需要经过漫长的演变,进而才实现了最终的民间艺术的实用性偏向和审美性偏向。民间美术主要通过物质形态表现一种精神寄托,寓意会产生变化,但是物质载体却很少改变。

二、现代艺术设计的基本特性

1、现代艺术设计的经济性

首先,我们要明确一个概念,就是艺术设计和艺术创作在本质上是不同的。艺术创作主要是作者为了向世人传达自己的某种价值观而进行的艺术活动,其只注重最终的形象传达,对于实用性没有要求。但是艺术设计的目的之一便是能够产生实用性,为人们的生活提供相应的便利。这与当今的社会经济发展形势不无关联,艺术设计要想在注重物质化的环境下存活,就一定要具备一定的功利性特点,满足人们对于艺术品经济性的需求。

2、现代艺术设计的高科技性

科技为人们的社会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这是不争的事实,因此,高科技在现代艺术设计的广泛应用也是一种常态。电子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为现代艺术设计带来了灵感,各种高科技物质设施和设计软件的出现为艺术设计这个行业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这种高科技性也确实能够完成诸多人力无法完成的项目制作,因此高科技的使用已经在现代艺术设计中实现了长驻。

3、现代艺术设计的社会性

社会性也是现代艺术设计所无法规避的现实,因为人们对于艺术设计的需求已经不再是从前的小众效应,现代艺术设计已经成为涉及社会方方面面阶层的一种必需品,遍及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比如,楼梯的式样需要设计灵感的注入,现代意义上的楼梯已经超越了之前只注重实用性的时代,注重的是一种美感,要能体现出人们生活的一种态度,用当今社会的话来说就是要有一种“设计感”。一个简单的楼梯对于设计的需求尚表现如此,那么扩展到整个社会需求,可想而知,现代艺术设计已经无法规避社会性这一倾向了。

4、现代艺术设计的文化性

现代艺术设计不能规避的一个问题便是文化性方面的问题,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民族对于文化符号的运用都是不尽相同的,甚至会对一种文化符合的使用产生完全相反的含义。以此,在进行现代艺术设计时,就不得不考虑到这种状况。比如,许多国家是很喜欢绿色的,认为绿色是生命的象征,但是在日本、马来西亚、埃及等国家,人们认为绿色是不吉祥的,是灾难的象征。因此,在进行艺术设计时,这些文化因素都要被考虑在内,否则就不能实现理想范围内理想程度的传播。

三、民间美术与现代艺术设计的关系

民间美术与现代艺术设计在表现形式上看似毫无关联,许多人也认为民间艺术已经不能展现出当代人的生活状态和风采了,是一种过时的艺术。但是,只要对现代艺术设计稍有研究的人,便会明白一个亘古不变的道理,那就是现代艺术设计离不开民间美术艺术灵感上的激发,民间艺术与现代艺术设计有着共同的民族和心理起源,民间美术是对现代艺术设计的重要支撑。

1、民间美术与现代艺术设计关系的误区

有许多人认为,民间美术与现代艺术设计产生的经济背景、文化背景、政治背景和社会背景都不甚相同,因此民间美术是一种过时的艺术,并不能为现代艺术设计提供灵感上的支持,给予民间美术创作出的现代艺术设计也必将无法满足当代人们对于艺术的需求,必然是一种艺术上的失败品。这是一种对于艺术设计不甚了解的错误言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民间美术中蕴含的民族精神和民族特性不管经历了多长时间的演变,也不管社会主要形式发生了多少变化,只要是中华民族儿女,在民族心理认同感方面是有着无法改变的统一性的,民间美术相对于当今的现代艺术设计,也必然吸收了更多民族文化的精华。而且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现代美术设计还需满足国际上对于设计美感的接受度,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要想艺术设计在国际舞台上绽放不朽光彩,也一定要立足于民间美术,立足于民族的本源,只有这样,才能摆脱现代艺术设计无本之木的尴尬局面。

2、民间美术与现代艺术设计同源同宗

民间美术与现代艺术设计不管在表现形式上如何创新发展,其实两者都是由同一个艺术源头泛化出来的,我们暂时称之为原始美术。原始美术的产生最直接的目的是为了给其物质资料以装饰作用,在满足了物质需求的大前提下才会考虑到精神美感的需要。而且反观民间美术与现代艺术设计,都是将实用性摆在了首要位置,审美特性虽然是一个不可缺少的存在,但是它还是实用性的附属品。所以说,民间美术与现代艺术设计是有着相同艺术源头的艺术表现形式,两者同源同宗,现代艺术设计是可以从民间美术中汲取大量民族文化营养以增加自身文化积淀性的。

四、民间美术对现代艺术设计的启示

1、现代艺术设计必须走民族化的发展道路

在当今艺术设计领域流传着“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这句经典俗语,从这一观点中我们也可以得知民族文化对于现代艺术设计的中坚支撑作用,没有了民族化的东西融入设计中,设计就相当于没有归属,也自然无法使人们对此作品产生共鸣,那么这种设计产品也是五意义可言的。因此,现代艺术设计必须走民族化的发展道路。以服装设计为例,我曾经在日本一家高档百货大楼里看到过一件日本民族服饰与现代流行装扮有机结合的衣服,这件衣服充满了现代感,又可以使人在第一感觉上就能知道是融入了日本文化在其中的,为流行加入了沉重的民族文化积淀,这件衣服也吸引了众多人的驻足观赏,由此可见民族特点在现代艺术设计中的应用是多么重要。

2、现代艺术设计必须走人性化发展道路

民间美术十分讲究人性化,在情感表达与审美外形出现冲突时,其会不惜舍弃原定的审美外形,而力求将主要的情感表达完整展现出来。对于现代艺术设计者来说,人性化是必须遵循的一种设计理念,外形的表现力是掩藏不住其蕴含的真实情感传达的。

五、结语

篇5

作为民间艺术形式的剪纸集中体现了民间美术的造型观念、审美观念、和哲学观念,具有独特的艺术特点,释放着特有的艺术魅力。

一、点、线、面的优化组合

剪纸虽然流派纷呈,风格各异,但却有着一个显著的共同特点,它们都是有特定的点、线、面进行优化组合的结果。如:中国剪纸大师刘静兰的作品《福字鸡》,画面上的形全部采用以线为主并以线面结合的方法进行创作的。创作者将鸡的图案装饰进吉祥文字“福”中,细致刻画了不同形态的十五只鸡,画面上又以花样密集的装饰手段丰富整个画面,在展现我国民间古朴的吉祥文化的同时,也给观者带来了富足、饱满的视觉感受,散发着浓郁的中国吉祥气息。又如《勃朗宁夫人抒情十四行诗》中的剪影插图,人物的束腰长裙,鲜花缠绕的门口,以及写实的人物造型,都彰显了欧洲中世纪的人文风貌,同时也体现了当时人们的审美取向。

二、变形、夸张的风格特征

民间剪纸的变形与夸张,既有理有据,又大胆随意,并且有其比较规范的传承脉络。凭借自己对生活的强烈感受和意图,民间剪纸作者往往对选择的素材进行大胆的夸张描绘,在夸张中有不乏真实感的同时,还包含了丰富的装饰感。这些艺术家们,之所以能够将自然界的美转化成剪纸艺术的美,是因为他们对生活的理解,对美的观察,对剪纸艺术实践的积累,才得以使剪纸艺术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例如福建漳浦林桃的一幅作品叫做《捕虾》,她在表现的时候采用了夸张的、大胆变形的创作手法,去放大虾和水草原本很小的事物,反而将大的海浪变小,并把虾剪得比人还大,运用这种手法体现她的主题。

三、强烈的意象性表达

在世界各国剪纸艺术的审美特征中尤为鲜明的体现在强烈的表达意象性上。剪纸具有自己独特的构成方式,它强调按照作者主观意象进行造型设计,不受物象自然形态的制约,这是民间剪纸艺术在造型上非常独特的一面,也是其形成多种艺术特点的重要方面。

(一)情感寄托的形象

民间剪纸是作者对生活的认识、寄托和希望的表现。作者借助于不同的形象来传达其主观的感受,同时还受到不同地域的传统文化影响。如:在中国,剪老虎,作者就将原本凶猛可畏的老虎处理成两种截然不同的形象:一种是长方形的下山猛虎,张贴于室内用来镇宅;另一种是温顺可爱、憨态可掬的“艾”虎,用来陪伴娃娃。两种不同形象的老虎,表达了作者两种不同的主观情感。再如:墨西哥,具有原始形态的图腾剪纸,作者将原始崇拜的自然生物赋予人形,体现了作者对自然质朴的情感,以及强烈的主观意识。

(二)借音抒情、借物抒情

人们为了表达那些难以用具象表达的内容, 还往往借助于事物的形象来抒感,或者借助于自然物象的名称谐音进行表达。从剪纸的纹饰寓意中, 我们能够体会到艺术家们在进行创作的时候对当地民众的了解,对他们生活、心理、审美情趣的充分领悟。同时也可以感受到一种信仰的传承,这是对民族文化的继承和发展的有力证明。

篇6

关键词:民间艺术 现代设计 传承 创新

从汉代起,中国的艺术开始沿着四条不同的渠道向前发展,它们分别是:以帝王、贵族、达官为对象的宫廷艺术;以文人自娱、互相应酬为目的的文人艺术;以宗教宣传、表现信仰为内容的宗教艺术;以农民、牧民、手工业者、城镇市民为服务对象的民间艺术。民间艺术作为一种文化的载体,集材料、功能、形式于一体,集时空观念于一体。广义的民间艺术包括民间习俗、民间美术、民间工艺和民间戏曲、舞蹈、音乐、民居建筑等各种艺术形式;狭义的民间艺术特指民间美术与工艺,也可简称为“民艺”。它含有某种文化传承的意味,除了产生于民间、服务于民间的特征,民间艺术还特指有一定程度的历史传承基础的艺术形式。民间艺术给予我们的是艺术本原精神,是千百年来民众创造并享受的文化艺术,是民众智慧的创造,充分体现着他们对生命的真诚颂扬,对幸福、信念和希望的热情追求,对吉祥、正义、真、善、美的热诚歌颂,对美好生活的无比向往。民间艺术色彩热烈、喜庆,造型夸张、幽默,艺术形式生动活泼,表现技法质朴无华而又大胆鲜明,劳动人民的情感在民间艺术中得到淋漓尽致的表现。其题材内容十分丰富,不仅表现群众所熟悉的事物,也反映他们丰富的艺术想象力。

当下的中国正处于历史上重要的转型期,在经济全球化、国家现代化的大背景下,民间艺术正在面临前所未有的冲击,其生存环境发生了急剧、深刻的变化。将民间艺术与现代设计结合起来,重新寻找民间艺术在现代生活中的定位,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对于民间艺术来说,最好的保护应该是充分强化和利用其在当代社会和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使用功能,而不仅限于收集、研究和展示。民间艺术要保持其生活、使用功能,就应该参与到现代人的生活中,参与到设计领域、创作领域、教育领域,而不仅限于收集、研究和展示。也就是说,有些民间艺术不能将其文物化,而更应该生活化。民间艺术的源泉和生命活力本来就来自于人民生活,同时在使用中对社会政治、经济等方面和人本身发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越是生活功能强的民间艺术,越具有生命力。

中国现代设计在这20多年的发展中具有跳跃性的特征。我们应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设计,目前,具有中国传统文化品位的设计作品还较少,无法与整个中国现代设计的“西化风”抗衡。但是,正是有了这些先驱者的努力,才使中国现代设计的一潭死水中泛起了微澜,中国香港设计师靳棣强就是其中之一。他不仅有着一流的设计水平,而且有着一流的设计意识和头脑。其设计中加入了许多中国化的元素,如中国古钱币、水墨文化、儒家文化等,将五千年的中国文化通过现代设计的形式呈现出来,形成自己独特的设计风格,一步步地跨向了世界设计大师的行列。

忽略传播对象的文化背景和审美习惯,简单地模仿与盲目地移植西方的视觉设计语言,这已经成为中国现代设计的普遍现象。中国传统的图形与审美趣味被抽象的、几何的视觉符号所代替。中国现代设计评价的标准也大多欧美化,这似乎成为许多专业人士判断和评价设计作品的标准和准则。以上诸多问题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现实。对现代设计的发展来说,当下的中国潜在着更多、更新、更具文化包容性的创造机遇。跳出西方现代设计的思维模式,回到自己民族真实的生活状态,多看看为了民众生存而创造的“根性艺术”――民间艺术,体验其本原的生命活力,是中国设计师的文化自觉性的表现,也是创造“中国设计”风格的方式之一。

中国现代设计要体现出中国传统文脉,体现中国式的智慧、意境和精神,即要有民族性。真正的“中国设计”应该试图去发现一种既根植于我们民族根性,又对整个设计语言具有意义的东西,将潜在于我们意识深处的本土记忆翻腾出来,寻找表现某种可以识别分析解读我们传统艺术的中国特性。

中国传统文化中圆满、完整、对称、偶数、硕大等审美因素,表现在中国设计风格上,以形式上的完整性、对称性和平稳性、寓意性为特点。例如,中国传统图形“盘长”,源于佛教八宝的“八吉祥”之一,在民间它常结合“方胜”图案来使用,并以此表达人们四环贯彻、一切通明的美好意愿。中国联通公司的标志就是采用了“盘长”的造型,无论从对称讲还是从偶数说,整个标志都洋溢着古老东方流传的吉祥之气。

现代设计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时代的。一个民族在漫长曲折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其文化分别会表现出不同的时代性特征。设计文化首先是一个历史发展的过程,是该民族各个时代的设计文化的叠合及承接,是以该时代的现实物质社会为基础。设计文化的时代性特征,很自然地使设计活动和产品不能用一个绝对的标准去衡量。

不同的时代都有自己的标准,不能把今天或昨天的标准当作唯一的标准。每个时代的设计文化都有这个时代的烙印,所以也都相应地具有时代的局限性。没有这些认识,我们就不能对设计文化的时代性有一个全面的把握。例如,汉代的荷花图形常常画在建筑物的梁上,是适应当时“五行”相生相克的观念。荷花为水物,所以用它代表水克火的观念。随着佛教传入中国并兴盛,荷花图案的形式与内容都有别于汉代的荷花,它是作为佛的庄严象征而广为传播的。宋代文人雅士则崇拜莲荷的“出淤泥而不染”,用其象征君子,故文人画里莲、荷甚多。明清时莲荷取其谐音“连”而形成“连生贵子”“连年有余”等吉祥图案,是当时世俗文化盛行的表现,与最初“莲族艺术”象征生殖崇拜的寓意相去甚远。可见随着时代的发展,莲荷图形从内容到形式已经发生很大的变化。

鲁迅在《论“旧形式的采用”》一文中认为:“旧形式的采用,必有所删除,既有删除,必有所增益,这结果是新形式的出现,也就是变革。”因此,联系到现代设计对民间元素的应用手法上,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首先,“旧形式的采用”可将民间艺术中的元素运用到现代设计之中。应该先学会从民间艺术中提取其“形”的元素,然后再结合构成课程中所学到的一些构成手段,如打散、切割、错位、变异等方法,将这些提取的“形”元素再进行新的设计重组,最后立足在民间艺术原形上,将对原形不断分解、转变和重构的衍生形揉合到设计之中。这样的设计既能够保留民间艺术的神韵,又能够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其次,关于“旧形式的采用”,设计师应从民间艺术蕴涵的文化精神中去思考消化,运用现代设计的技法,才能衍生新的创意。中国香港、台湾设计界在20世纪90年代大量活用民间题材的创作形式,或活用艳俗、或简化繁琐、或铺陈质朴、或升华率真,或综合运用上述手段,以达到创建新的视觉设计的目的。如凤凰卫视的标志设计,明显借用了民间传统图案格式“喜相逢”的造型。

在当今信息化时代,在东西文明相互影响和渗透的背景下,民间艺术蕴涵着创造力的潜能。我们如何将这种能量释放出来,为在世界设计舞台造就中国设计大师提供可能?21世纪的中国是一个智慧觉醒、智慧发现的时代,在农耕历史积淀下的文明和工业化文明、信息化文明的互补、冲突、混沌、交融中,我们需要寻找一个代表中国设计文化的发展模式。中国设计归根到底还是要从自己的根系出发,按照自己的生态条件创造适合自己的现代设计模式。一个有着自省精神的设计师,应该时时保持着清醒的文化自觉性,使设计成为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影响人类思想和生存的行动力。在当下的社会,设计所体现的不止是外在的物质形式,还是体现一个国家的整体文化形象和创造性的行为。每一位设计师都肩负着传承和创新中华文明的责任和使命,应该身体力行,在设计作品中保持着文化自觉性。我们在设计一件作品或表达某种信息之前,要对自身的文化构成有一个理解,在掌握其本质以后,才能从最根本的意义上开发并运用这些元素,创造新的价值。如果更多的中国设计师尤其是年轻的设计师,人人保持着一份自觉的“设计文化归属感”,那么“中国设计”就有可能在世界设计的舞台上大放异彩。

参考文献:

[1]左汉中.中国民间美术造型[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1992.

[2]张道一.中国民间美术辞典[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1.

篇7

(一)民俗性民俗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是人们对社会生活的一种独特理解,而这种理解,成就了民间美术另一种艺术特征。例如,民间美术中的风筝、年画等,早已逐渐脱离了其原有的功能与作用,成为了一种特殊的民俗文化形态,多活跃在祈福、祭祀等民俗活动中。人们用多彩的风筝释放一年中久积的晦气,用年画娃娃来祈福,这些都展现了浓厚的民俗风情。(二)实用性民间美术深深根植于民间文化,保持着民间生活最原始的形态。民间美术的“本元性”使之与人类在衣食住行上的实用功能息息相关,所以民间美术是生产者的艺术,是将生活中最真实的一面以艺术的形式进行展现。如在展现饮食文化方面,民间美术造型中的面花成为了典型,其用简单的面创造了形象丰富的艺术形态,彰显出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另外,在“住”方面,中国众多少数民族的建筑色彩也不尽相同。如藏族以白、红、黑三色为主,既展现了民族特色,又表现出质朴大气的风格。总之,民间美术以其独特的艺术特性徜徉在中华艺术领域中,并影响到了现代艺术设计。现代艺术设计只有不断汲取民间美术的艺术精华,才能使自身的艺术形式更加丰富,文化内涵更加深厚。

二、民间美术对现代艺术设计的启示

(一)造型设计启示:道法自然造型和形象是艺术设计的第一大特性,现代艺术设计可以充分借鉴中国民间美术丰富的造型艺术。由于民间美术造型属于独立的视觉符号系统,其独特性就在于其取材和造型体系并不是单纯地取法自然,而是在师法自然的基础上,又充分发挥了主观想象,是一种自由的、随意的创造,借以使作者的观念暗寓其中。另外,民间美术的造型观念还深刻地体现了中国传统“天人合一”和“阴阳对称”等的人文思想,将人的生活与自然放置在了一个空间之内。如将葫芦、莲子、石榴等自然物作为多子多孙的象征,将梅、兰、竹、菊誉为“四君子”。现代艺术设计在造型上可以充分借鉴民间美术的造型。第一,在设计思想上,充分借鉴民间美术“不拘一格”的造型风格,生活中的种种事物都可看作形象设计的源泉,并借助主观审美对其进行再创造,以形成独特的风格。第二,在造型的取材上,可以充分汲取民间美术中寓意深刻的意象造型,为稍显冷硬的现代艺术设计添加人文情怀和生活气息。譬如现在艺术设计中龙凤纹饰的运用,将这些带有民族寓意的纹饰运用到现代感极强的现代艺术设计中,会增添更多独特的民族韵味,散发出独特的艺术幽香。(二)色彩运用启示:配色鲜艳色彩是艺术设计的灵魂所在,现代艺术设计在色彩运用上亦借鉴民间美术的色彩精髓。民间美术起源于民间生活,而民间生活在岁月的洗礼下形成了民族性的色彩观。如我国的木版年画、剪纸、皮影、木偶、风筝、彩印花布、刺绣、面具等,无不呈现出五彩缤纷的赋色体系和丰富的文化底蕴。首先是五色观的运用。这种五色观源于中国传统的五行观念,将“东、西、南、北、中”的空间观念搭配五色,形成了东方主青色、西方主白色、南方主赤色、北方主黑色、中央主黄色的独特五行色彩组合。其次,中国传统观念中对“吉祥如意”的追求可以延伸到色彩上,由文化观念导致的色彩审美取向在对“吉祥如意”的表达上可见一斑。民间美术多用鲜艳的颜色,诸如“红红绿绿”来表现“吉祥”。譬如装饰节日的民间年画作品,多以红色作为主调、黄色作为辅调,用以突出吉祥喜庆、红火热闹的气氛。这种将世俗愿望与艺术形式相交叠的形式,在感受吉祥喜庆的氛围之时,也带来了浓郁的艺术气息。民间色彩本身的现代化色彩倾向也为现代艺术设计提供了创作材料。在现代艺术设计中,这些色调鲜艳的配色得到了广泛的运用。譬如,在春节等中国传统节日中,红色等鲜明喜庆的色彩最适宜表达欢庆之情。因为纯度较高的红黄色调,与民间色彩的色彩特征——明快响亮、鲜艳绚丽等有着艺术上的相同点。这种主观性的色彩调配蕴涵着传统色彩观念对大众的精神需求,可以将现代艺术设计的独特艺术性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境界。(三)创作观念启示:保留民族性正所谓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在创作观念上,现代艺术设计可以充分利用民间美术民族性的精神理念。民间美术的审美性、民俗性以及实用性三重特性,无一不呈现着民间美术的民族性。它纯朴的风格、独具个性的形式、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真挚的审美追求,使其在日益发展的艺术领域中如老酒般越陈越香。尤其是民间美术的民族性,毫无矫揉造作之态,反映出了夸张的人文精神和鲜明的民俗意识。将这种民间的艺术创作理念运用到现代艺术设计中,势必带给艺术设计以启迪。具体而言,在现代艺术设计中,首先应该摄入更多原创性养料;其次要增加民族性元素的运用,在现在艺术创作中,使用具有传统文化色彩的图案、形象、纹饰等,将民族性与现代艺术设计的现代感相融合,有利于形成独具特色的、中国化的现代艺术设计。

三、结语

篇8

民间美术具有特殊的审美情趣和魅力,它往往是学生比较耳濡目染的内容,是人与物、用与美、形与神、心与手、材与艺的有机统一,具有较强的手工性、原真性,极大地区别于机器重复制作的方式,更容易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喜爱和探究。它率直、不拘一格的质朴特性与初中生在艺术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倾向有相通之处,因此,也更容易走进初中生的生活和创作。民间美术创作美的过程也是创造欢乐的过程,学生在赏析和参与民间美术的过程中也会因此而体验并感受美术的欢乐,实现身心的更加和谐发展。通过民间艺术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在亲身体验的制作过程中,体会到创造性地、富有成效地使用手和大脑的乐趣,是深受欢迎的在“玩”中学的教学方式。

将民间美术引进初中课堂,是初中美术教学模式的完善,也是初中美术教学内容的升华。初中生处于比较叛逆好玩的阶段,传统的美术教学有太多理论知识,课堂教学比较枯燥沉闷。让民间美术进课程,鼓励学生从最熟悉的东西入手,甚至是自己动手学习并完成美术作品,会使学生充满成就感,充分激发出他们对美术的兴趣,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对民间美术的兴趣。在学习民间美术的过程中,学生的审美能力会因此而得到提高,学习压力会得到一定的缓解,有利于他们放松心情,热爱生活。民间美术还具有很强的乡土特色。让学生在初中课堂上感知民间美术,可以很好地促进他们感受本土文化,领略民族、民间特色的艺术风格,理解民间美术的价值与深刻内涵,启发他们珍惜家乡宝贵的文化遗产,更加关注自己的家乡文化,增强对优秀民族民间美术的认同感和乡土情怀。

二、初中课堂民间美术教学的重点

民间美术内容繁多,难易不同。有的技术难度大、制作工艺复杂、工具材料要求高,如蜡染、织锦等,仅能给学生以欣赏为主,了解其基本特点。有的制作工艺相对容易、工具材料要求简单,但花时间较多,如陶艺、编织等,可以安排在课外活动中进行教学,鼓励有兴趣的学生掌握基本的技艺和方法。也有的工具材料简单、制作工艺不太复杂,而且贴近学生生活的内容,如剪纸、染纸等,可大量进课堂,让学生参与学习。因此,初中课堂上的民间美术教学,应该依次递进,实现三重目的。

(一)普及鉴赏知识民间美术是一种文化,具有丰富的知识内涵。要引导学生首先在知识层面上掌握民间美术,学会如何去发现民间美术的审美趣味、造型、色彩、材料,在通晓其知识的过程中感受、体会和鉴赏民间美术。中国民间美术种类繁多,首先要引导他们分清民间美术的概念和种类,了解每种民间美术的一般审美特征。民间美术作品大多是人民日常生活、节日活动或祭祀活动中的实用物品,具有强烈的装饰性,质朴率真、随意大方。要让学生了解民间美术作品的基本寓义、基本表达方式。

(二)掌握基本理论要引导学生了解我国民间美术的种类和特色,知道民间美术的创作题材源于生活,其作品大多是与生活有关的实用物品,多采用常见的材料,制作的技术相对简单,但实用性很强。要告诉学生,民间美术作品的作者大多是普通的劳动人民,他们在劳动之余,将自己的想法通过一件件工艺品或者其他作品表现出来,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美。劳动人民的生活是热烈而丰富的,反映在作品上是一种热烈的色调,夸张的造型。

篇9

设计艺术是产品价值的再创造,是商品的脸面,“设计艺术的本质在于提高物质使用的价值与满足精神上的舒适,即‘用’与‘美’的统一。”(李龙生《艺术设计概论》,安徽美术出版社2000年10月版)发达国家凭借其强大的设计艺术实力和手段,使他们的产品更新换代特别快,新产品、新技术、新款式层出不穷。我们不能一味地仿效,还是应有所取舍,并结合本民族的特色来发展我国设计艺术事业。我们既要看到人家的优点,又要看到自己的长处,要不卑不亢地去发掘本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结合现代新技术来开发我们的设计艺术产品。鲁迅先生有句话说得很好,“有地方色彩的,最容易成为世界的,既为别国所注意,打出世界去,即于中国之活动有利”。我们以古代的中国陶瓷产品和丝织品为证,那时中国的陶瓷和丝织品的外观造型和服饰图案具有浓郁的中国民族特色,很受外国消费者青睐,这些产品或漂洋过海,或跋山涉水,千里迢迢来到异国他乡为我们中国赢来了巨大的经济利益,以至他们把陶瓷china作为中国代名词。我们再看日本,他们曾用最小的、性能最好的、最漂亮的盒式录音机席卷了世界,以此带动所有产业进入观念设计的时代。日本走自己本民族特色的设计艺术道路,他们不落窠臼地发扬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不仅显示日本过去的传统美学精华,而且能反映今天以及对未来的憧憬。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日本商品越出国境,散布到世界各地,其商品有的表面上的文字、图案十分明显有西方的味道,但仔细观察,商标、牌号的读音与图案形象都能感觉到大和民族性格,哪怕它上面没有一个日文,也知道它是日本货。这样做不仅能给消费者识别方便,而且一样也能突出日本商品的民族特色。

有着几千年文明史的古老中国,其灿烂的文化不仅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而且对世界文化也有着深远的影响。我们要深入地研究本民族的历史及文化艺术,就要溯其源、寻其流,并从中找到有规律性的东西,提取我们所需要的精华,为我们现代人所用。我们不仅可以从远古的彩陶,商周的青铜,秦汉的漆器,六朝的石画,敦煌的壁画,龙门、麦积山的石窟艺术,明清的版画中吸取营养;我们还可以从中国的文字以及民间艺术里找到非常丰富的美的矿藏,并领略到每一朝代的艺术风格,看到他们各自不同的美学观与造型特点。我们要研究各个朝代的时代背景,艺术风格,以及内容、结构、色彩、线条等,掌握他们的艺术语言特性,并赋予其现代艺术的生命力。

千姿百态的中国文字能使中国设计艺术增添浓郁的民族特色。它比画更精炼独到地传达一种古老、朴实的美感,其抽象的艺术感染力,就连不识汉字的外国人都能感觉到它的美的魅力所在。汉字的美是建构在字的结构、疏密、虚实、线条的软硬,笔划的静动,墨色的枯润基础上的。中国书法之所以有如此高的审美价值,在于它遵循内在美学规律,运用点、线、面的变化运动来构成一种形态美和动态美以表达书法家的思想感情,并反映现实生活。它虽非绘画,却有绘画之灿烂,虽非音乐,却有音乐之和谐,确实是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朵奇葩,是“抽象的符号艺术”。我们应掌握好书法的技巧,并很好地运用各种书法变体形式,巧妙地组合点、线、面,设计出千姿百态的文字图形来,以适应对现代商品的设计需要,以此来传达商品的信息。这样的商品即便把它放在国外洋货架上,也能招惹那些不识汉字的人注意。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运用本民族的“图腾”与传统的吉祥花边纹样来进行设计,也能突出中国设计艺术的民族特色,如在设计作品上装饰龙凤、福寿吉祥纹样,追求一种古色古香,让人一看的确是具有中国民族特色。这样做既能喻示商品悠久的历史,也显示出中国商品的特定记号,还可以给人新奇、怀旧的回味。这些图腾往往能与欣赏者个人以往的审美经验相吻合,并产生一种难以名状的内在意境和韵味,进而产生购买商品的欲望。

中国有着源远流长的传统思想文化,所谓传统,张授一先生解释为“传即传布和流传,统即一脉相承的系统。”艺术的成功在于有“根”。有根的艺术才能枝繁叶茂日益强大,否则只不过是昙花一朵,经不起时间的琢磨。中国艺术的根就应扎在传统思想文化的沃土中。同样,中国的现代设计艺术要走出一条自己的路,也应该找到一个赖以生存的根基。这个根基应该是中国本土的传统文化艺术。中国的传统思想文化博大精深,其中传统的宗教思想就给中国传统审美蒙上了一层神秘的东方色彩。在中国影响较为深远的两大教派,一个是道教,另一个是佛教。道教是我国土生的最古老的宗教,其崇尚自然,主张心灵关照,超现实功利的无为思想对我国的艺术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清静、无为、灵气、虚实的美学精神是人类历史上基本的美学精神。我们若能领悟道家精神实质,并吸取它那种神奇的概括力,非凡的想象力,把它的丰富色彩和图案巧妙地运用于我们现代设计中,定能设计出超然的作品来,也将会给设计带来一股清新之气。这方面,国外实际已走在了我们前面,曾最受推崇和肯定的艺术与设计教育典范德国的包豪斯(bauhaus),早在20世纪20年代,就对中国的老庄学说发生了浓厚的兴趣,并且应用到教学和设计实践中去。外来的佛教经历一段本土化过程,其思想也渗透到社会意识形态各个领域,它那一套内有体验的认识方法,对古典美学认识对象的审美特征,揭示审美活动的特点和规律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且看济公和尚行善惩恶、嗜酒成癖、落拓不羁的形象,给我们留下了良好的印象。再如源自佛学思想灵感而设计的“开口笑酒”品牌及包装容器,外观是一尊豁达大度的大肚和尚的塑像,大肚不仅体现了饮酒的海量,同时也喻示了“大肚能容天下难容之事”,敞怀大笑也暗示了“开口便笑笑天下可笑之人”的人生价值观,那种淡泊名利,追求祥和的襟怀,可以增添酒类文化的内涵,它告诉人们沮丧时不要借酒浇愁,酒应用来助庆喜事,或帮你变得旷达,忘记苦闷。这一设计为产品赢来了不少的顾客和赞誉,并成为中国的著名品牌产品。(见《99中国之星全国包装・标志获奖作品集》)所以说宗教思想在人们心中所形成审美观在我们现代设计中是不容忽视的,它能给我们提供广泛的设计素材。

我国民间艺术也蕴藏着极为丰富的美学内容。古老的造型艺术语言已根深蒂固地扎在中国人的脑海中,源远流长的中国古典绘画艺术,可以追溯到五千年前仰韶文化时期,在数千年的发展演变过程中,融汇着中国古典哲学和文化的深厚背景,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美学理论和艺术表现形式与风格。这种艺术表现形式与西方的美术表现形式有很大的不同,前者是建立在抽象审美意识之上的,后者是以自然为准则,描摹现实为最高追求境界,一个着重写意,另一个注重写实,显示迥然不同的艺术风格。中国画以神写形,达到了很高的美学境界。中国画色彩层次虽然没有那么丰富,但它是通过高度凝练的点、线、面以及色彩来表达创作者丰富的思想内涵,这种高度凝练的点、线、面以及色彩有着很强的装饰性。西方画则不然,这就是我们中国画的优越性所在。

为了开拓我们现代设计的广阔思路,我们必须要掌握好中国民间美术这一造型艺术语言。中国民间绘画抽象的审美意识,正好符合设计艺术在商品形象中的表现,气韵贯通这一中国民间绘画特性能够很好地运用于设计艺术的各个领域。如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美术:滩头年画的造型观念;简练概括,夸张写神。滩头年画人物造型大胆、夸张、洗炼、神态生动。门神人物全身仅四个头长比例,人物重心低。身体左右横式 发展 。粗壮结实,有一种横向的张力。使整个画面显得特别稳重。构思大胆、谐音寓意。民间美术的造型都蕴涵着较深刻的象征意义,长期的文化积淀,逐渐形成了一系列的艺术意象符号,具有很强的设计性。像图形设计“天涯共此时――团圆”作品就采用滩头年画的形式进行设计,将少数民族的一家三口组成圆形图案,构图巧妙,寓意深刻,并充分表达我国人民在中秋节时的愿望:天涯共此时,民族大团结。

篇10

关键词:艺术教育;民间美术;教育资源

少数民族民间美术是民族文化传承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是少数民族艺术中群众性最广泛、与社会生活关系最密切、历史文化内涵最丰富、地域最广阔、民族地域特征最鲜明的文化形态。它源远流长是最具有代表性的历史文化的积淀,具有极其丰富的哲学、美学、考古学、历史学、民族学、社会学和人类文化学内涵,散发出无尽的原生、原创的本土精神,其浓郁的乡土味和地域特色最易使人产生情感上的认同和回归,成为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是人类的精神家园,属于全人类共同的文化成果。民间美术表达了民众的心理意愿和生活理想,在内容上保持着民俗化和世俗化的特点,其风格清新、质朴,并在以民俗活动为特色的造物活动中传承,其内容和形式被一种无形的力量所规范,它们所孕育的独特的象征性,无论是含义上的或是色彩上的都使得它们具有迷人的魅力,是中国古老文化的写照,反映了中国人独特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是民族历史文化的活化石和博物馆,他的继承和发展,不仅是民间艺术本身的继承发展,而且是对民族文化传统的继承和发展,它那无限的审美内涵,同样提供给时代艺术取之不尽的灵感。

少数民族民间美术本质上是原始艺术,各种不同地区、不同时代的民间美术都以其质朴、率真、自由的创造性,显示出一种生命力的共性。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地区,辉煌的文明史是各民族文化相互交流和碰撞的历史,这样的交流和碰撞曾激发出无数的灵感火花,为我们创造了丰富的民族文化艺术遗产。

新疆的13个少数民族以他们富有活力的创造精神延续着活的民族艺术史,为我们学习和研究提供着丰厚的土壤。认识新疆少数民族民间美术的哲学、艺术和造型的完整体系,认识其民间艺术特有的心理素质、感情气质和思维模式,认识民族文化的统一性和多源性,新疆各少数民族民间文化特征和它在历史发展中的相互交融,以及认识各个少数民族不同地域的生产生活、民间风俗和民间文化艺术的关系,从新疆的民间美术精神观念上和文化资源中吸取养分,并溶解在美术教育之中,才能呈现新疆本土美术教育的新的精神魅力。同时从色彩、结构、线条及其它造型要素中吸取新疆民间美术的方法,找到一种精神,在这种精神中提炼一种新疆本土文化独有的东西并与艺术教育相融合,是美术教育中表现民族文明的源泉。重视少数民族民间美术教育,己成为当代世界美术教育发展趋势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也已成为我国新时期高等美术教育中的一个热点。

目前,国内少数民族民间美术的研究,主要在于对现有资源的抢救性整理和对少数民族民间原生态美术的前期研究。一些知名专业美术院校,先后开设了民间美术系或民间美术专业,中国美术学院更鲜明地把弘扬民族艺术传统列为办学主旨。怎样使民族地区的高等美术教育融时代性、民族性、地域性为一体,形成美术教育探究实践的多元结合,是少数民族地区高等美术教育的重要内容,思考少数民族民间美术自身的发展与传承及其在当代美术教育中的转化与应用,将成为该研究领域发展的趋势。

一、高等艺术教育中开设少数民族民间美术课程的必要性

新疆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其民族民间美术具有宽广的研究领域,它涵盖了传统民居、建筑装饰、民族服装、图案纹样、生活器皿、民间工艺等丰富的内容。这些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既是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象征,也是世人眼里新疆魅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随着新疆经济社会发展步伐的加快,以及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思想价值观念的更新和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对这些传统民族艺术的传承与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少数民族人民的生存方式和生活、生产方式也都随之发生了变化,这也导致少数民族民间美术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和变化。许多民间美术的种类在生活中已不复存在,如维吾尔族的土陶和土印花布已退出生活中的实用功能而转变为工艺品和旅游产品,工业化生产和人们审美观的变化导致服装、家居装饰等产生了很大变化,人们已绝少使用民间生产的生活用品,使民间美术失去了生存的市场,随之而来的还有民间艺人的断代和手艺的失传等问题。因此对这份民族民间美术遗产的研究、保护与利用,是美术教育者不可推卸的责任。

在现有的高等院校美术教育发展中,长期以来精英文化占居主导地位,民族民间美术难登大雅之堂,少数民族的民间美术资源在课程中逐渐走向边缘化,对其独特的文化价值被忽略,本土民间美术资源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也没有被充分认识和研究;由于过分关注美术教育的通识性,没有照顾到地方文化的多元性和差异性,致使高等院校美术教育远离学生赖以生存的文化背景,难以适应不同地区的教育状况。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等艺术教育的现状,尤其是民族民间美术教育方面,是不能令人满意的。较长时期以来,我区等几所设有美术教育专业的高校,均未开设少数民族民间美术课,学生普遍缺乏民族民间美术方面的知识。少数民族民间美术教育的开展,对帮助民族学生了解民族文化,提高其精神境界和艺术素质及审美能力,有着积极重要的作用。它能使学生具有跨文化交际和适应的能力,跨文化交际一般指在两种文化之间,个体和群体之间进行的交流活动。在美术教育中,学习少数民族民间美术知识,不仅仅是针对本民族学生的教育,同时也能够使所有民族的学生有机会了解其他民族的艺术和文化,培养他们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和尊重,认识不同的文化观念和不同的文化表达方式,树立知识多样性的观念,使学生懂得平等对待不同文化,充实学生的精神世界,丰富其人性,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和人格的完善发挥积极作用。

因此,在高等艺术教育中,加强对少数民族民间美术的介绍、欢赏,分析各少数民族民间美术的共性、差异性与审美特征,不仅具有一般的审美教育意义,而且是增强各民族的向心力、凝聚力,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促进两个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同时,在少数民族地区,强化民族民间美术教育,提高民族审美意识,弘扬中华民族文化艺术上相互影响、相互保进的优良传统,对于加强民族团结、发展社会主义的民族关系,促进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加速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尤其具有重要的现实作用。

二、本土民间美术教育资源开发的思路和方法

在当今多元文化理念的引导下,少数民族民间美术教育资源日益受到重视,并在积极探索如何将本土丰富的民间美术资源纳入课堂教学中。如民俗文化、传说和典故在少数民族民间美术中

广泛存在,是美术教学中导入民间美术课程的绝好素材,它不仅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致,容易进入和理解课程内容,提高教学效率,同时又能够加深对民族文化的了解,值得美术教师充分开发,同时,研究新疆少数民族民间美术的学者和专家主要生活在新疆地区,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资源条件使其能够获得丰富的第一手资料,是开发新疆民族民间美术教育资源的极大优势。因此,通过对新疆少数民族民间美术发生地的考察,按照专题研究或分类等方法,进行采访、收集、分类整理,结合时代特征和地域文化进行分析,探讨新疆少数民族民间美术的发生原理与发展规律,寻找新疆少数民族民间美术的特点,并进而探究新疆少数民族民间美术纳入高等艺术教育的可能性和趋势。

1.从艺术教育的角度对新疆各少数民族民间美术进行全面地梳理,分析当代艺术教育与民间美术视觉语言的相通之处,总结新疆少数民族民间美术的艺术特色。

2.按新疆主体少数民族和特点突出的民族进行分类实地考察,首先是世居民族维吾尔民间美术较为集中的南疆地区,其次是草原文化影响着民间美术的蒙古族,最后是较为闭塞,受现代影响较少的塔吉克民族。采用实地调查、图片拍摄与艺术理论结合的研究方法,来真实反映新疆民间美术的全貌,以及从理论上分析新疆少数民族民间美术对今后艺术教育的影响和作用。

3.从新疆少数民族民间美术的艺术特点入手,对艺术手法、使用材料、制作手段,美术与原始文化、宗教之间的关系,美术与民间工艺品、服饰、图腾符号、地方陶器等方面展开研究,可采用整体式规划,分项完成的方法。

4.少数民族民间美术是人类以特殊语言和方式创造出的艺术形态。同时电是一门新兴的多边学科,涉及民族学、历史学、考古学、美学、民俗学、绘画、雕塑、建筑与工艺等学科,把少数民族民间美术研究与高等艺术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可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5.新疆是个多民族的省区,各民族都有其灿烂的文化艺术,如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塔吉克族的服饰、民居及农民画、伊斯兰建筑艺术:吐鲁番的柏孜克里克石窟和库车的克孜尔石窟等著名的壁画,阿勒泰地区及天山北麓的岩画艺术等等,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源泉与营养。我们利用这一有利条件,积极深入民族地区,体验生活,收集整理和积累民间美术资料,建立发展美术教育资料库和资料柜,并运用录像、摄影等现代化工具收集与保存原始资料,直接为发展民族美术教育服务。

三、在高等艺术教育中应用民族民间美术教育资源的现实意义

民族民间美术来源于少数民族同胞的生活,极易产生共鸣和亲切感,同时被人们喜闻乐见,这充分证明了新疆少数民族同胞有较高的文化底蕴和审美素养。然而优秀文化的继承并不是靠遗传而来,它需要世世代代的勤奋努力,并在继承中不断积累和创新发展。如果仅仅是照本宣科的纪录,很有可能民族文化就会脱节,并严重影响到民族文化的传承。新疆少数民族民间美术具有浓郁的地域文化特色。由于新疆特殊的地缘因素,其民族民间美术受中亚、南亚艺术的影响,在国内具有相对的独特性。其中与新疆毗邻的中亚不但现在属于多民族聚居区域,而且在历史上也经历了众多民族的迁移与融合,因此积累、沉淀、保存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美术遗产,在研究与保护传统民族艺术和继承与发扬优秀民族艺术方面,尤其是在不同民族以及跨境民族美术的比较研究上,我们还有许多的工作可做。随着新疆十二木卡姆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成功,政府和社会各界越来越重视对民族本土文化的挖掘、保护和研究。在这样的大背景之下,少数民族民间美术课教育资源的研究将更具重要的现实意义。

1.新疆民间美术是各少数民族同胞在生产劳动中自然而然创造的一种文化,既包括了物质文化也包括了精神文化,并渗透在生活的各个方面,关系着人们的日常起居、风俗习惯、人生礼仪,在我们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中有着错综复杂的作用。它不仅起到美化生活、充实生活的作用,而且在丰富生活的过程中体现出“以人为本”,并以它与生俱来的富有哲理的智慧和意识,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鼓舞着人们的进取和开拓精神。研究新疆民间美术不仅有助于在新的土壤中恢复它的生命力,创造有中国民族性的现代物质文明,也有助于深入理解它的精神内涵,培植健康纯真的精神。因此,在我国社会主义的两个文明建设中,把民间美术作为具体内容,深入研究它的特点,使其在浓厚的民族艺术特色基础上健康地发展,不仅使传统的文明之花得以复生,也会使社会主义文明更加充实和提高,使民间美术更好地发挥它的积极作用。

2.新疆少数民族同胞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优秀的文化传统,有着本民族的美学观,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早已形成尊重传统审美观的自觉性,也懂得美育工作越有渗透力,就会越有接受力,越能达到目的。普及美育是当务之急,同时又是一项十分艰巨而任重道远的事情。艺术教育界应当通过各种渠道,通过民间美术的研究把美的渗透和美的接受统一起来,并使之在最大范围内产生实效,使更多的人理解并肯定最能代表民族美的伟大成就,爱护和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懂得劳动人民长期以来形成的传统审美观必须得到发扬。只有使群众认识到自己的艺术才能,肯定他们世代相传的那些代表着民族文化的优秀的民间美术成果,才会形成本体民族文化的自觉性,才会使美育得到真正普及。

3.新疆民间美术的审美特性所表现出的是以善为本的一种精神性的物化。其审美意蕴不是纯粹的艺术审美创造,而是假借艺术创造来表达人对生活真诚的渴望。它基于草根文明的历史背景以及所创造的精神内涵,较为突出地体现了一种艺术发生时期的造物观念与生活原型的意义,体现了对人类生命的价值的追求,是一种对人类情感的升华的集中体现。他们所创造的民间美术中,有的古朴粗犷,有的精美典雅,有的是对本民族图腾的怀念和崇拜,有的则是对未来的美好祈福,都是用以善为本来揭示或寄托对美的追求。因此学生在学习民间美术过程中除了获得技法外,还会有一种暖意的人文关怀和对本土文化的一种深刻认识,同时这种认识是对自身价值的一种肯定。所以说探索利用本土资源可以给我们的教育带来新的活力和新的空间。

4.民间美术教育这一学科的研究与设立,日益受到教育界、学术界的重视。许多发达国家曾为经济、文化发达后对民间艺术的冷漠、忽视而痛悔,随之采取许多措施加以抢救、扶植、发展,使民间文化与现代文明共荣共存。建立新疆民族民间美术的教学体系,将其纳入到艺术教育中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是一个重要的举措。新疆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非常重视这项工作,并积极开展民族民间美术教育教学研究,并于2001年成立了新疆师范大学民族民间美术研究所,还承担了多项像左力光的《中国新疆伊斯兰教建筑装饰艺术》、王征的《新疆古代佛教石窟美术风格技法研究》、吴世宁的《新疆民族美术教育五十年》、莫合德尔・亚森的《新疆当代画家资料库》、李群《新疆生土民居建筑形态研究》、张俊慧《艾德莱斯与中亚文化艺术交

融研究》、李勇的《建国60年新疆少数民族题材美术创作与民族文化传承研究》、乌云的《新疆佛教石窟中的古代民族服饰研究》等8项国家级科研项目,为促进新疆的经济社会发展和开发本土少数民族民间美术教育资源发挥了巨大作用。

综上所述,新疆民间美术是各族人民在生产劳动和社会活动之余,为满足精神生活需要而创作的,是一种自由而质朴的艺术表现形式,也是各族人民心灵深处的情感需要。随着民族艺术的全面继承和蓬勃发展,以及对民族民间美术研究的重视,我们要在美术教育的体制、教学结构上和培养人才的规格上不断改革、不断创新,以适应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需求,同时从民族民间美术的研究中总结出少数民族同胞喜闻乐见和民族风格、民族气派的内涵,贯彻到教学和艺术创作中去,为我国高等艺术教育体制改革提供对策。并通过新疆民间美术教育资源的运用来充分认识新疆少数民族民间美术的哲学、艺术和造型的完整体系,认识其民间艺术特有的心理素质、感情气质和思维模式,认识民族文化的统一性和多源性,新疆各少数民族民间文化特征和它在历史发展中的相互交融,以及认识各个少数民族不同地域的生产生活、民间风俗和民间文化艺术的关系。只有如此,才能真正建立起一个科学完整的并具有发展前景的新疆少数民族民间美术教育体系,为繁荣新疆的文化艺术事业、丰富各族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做出突出贡献。

参考文献

[1]王伯敏,中国少数民族美术史[M].福建美术出版社,1995

[2]露丝・本尼迪克特(美),文化模式[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8

[3]哈经雄.腾星主编,民族教育学通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4]茨克(德),跨文化交流[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5]罗伯特・欧文(英),伊斯兰世界的艺术[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6]耿世民.新疆历史与文化概论[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6

[7]宋生贵.当代民族艺术之路:传承与超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8]伊敏江・阿不都热依木,维吾尔族手工艺文化研究[M],乌鲁木齐,新疆美术摄影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