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把脉法教学范文

时间:2023-07-04 17:23:2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中医把脉法教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中医把脉法教学

篇1

关键词:幼儿园;卫生保健;管理

中图分类号:G6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7-0016-02

古代中医为病人看病讲究先把脉再诊断最后出处方,几年的工作经验让我发现,保健管理与医学把脉有相通之处。幼儿园卫生保健管理中经常需要我们及时把脉――发现问题,诊断――分析问题,处方――解决问题。这三步如同“三角原理”保障了卫生保健管理的稳定性。

一、把脉现场是提升卫生保健质量的基础

保健管理是为了有效提升保教质量,中国有句俗话: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其意思就是说,没有规则(即制度)的约束,人类的行为就会陷入混乱。因此,制度是把脉卫生保健的主要依据。开学初,我们上下结合,根据上学期的情况汇总和本学期的工作要求,明确制度,对一日活动常规与细则进行微调,然后民主、公开并逐条学习,让大家都明确自己的职责与任务。深入一线获取有效信息是把脉卫生保健的必要条件。明确制度要求后,保健教师采取深入一线的方式,巡视一日活动中各个环节,把脉制度的执行情况。针对教师,重点巡视幼儿餐前餐后管理、入厕组织、户外健康活动的活动量等;针对保育员,侧重两巾、茶杯的清洗消毒及午睡室、卫生间、包干区等卫生工作;针对食堂,重点把三关――进货关、烹饪关、消毒关。深入一线既让我对全局了然于心,又能对工作的每个细节心中有数,最终掌握管理主动权,求得工作效益的最大化。

把脉――发现问题。案例一:午餐巡视中的发现。中午进餐活动时段,巡视过程中发现部分教师喜欢面对电脑,背对幼儿,全体幼儿在无人管理的情况下开始聊天的聊天、等待的等待,体弱儿胃口不佳,将不吃的菜剔除在餐盘中,挑食者直接将不喜欢吃的菜扔到桌子底下……与教师沟通后,一般教师的回答是:“这些孩子不知道怎么回事,天天催都是老样子,很慢而且挑食,我们也没有办法。”

二、诊断分析是提升卫生保健质量的关键

诊断在医学上是对疾病进行分析判断。同理,“诊断”是对保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判断。针对日常管理中的问题,“诊断”有助于保健教师梳理日常管理,使其更具条理性、目的性,有助于保健教师及时自我反思管理中的问题,有助于保健教师进一步明确管理方向,把握工作重点。针对不同的管理对象,采取不同的管理方法进行分级管理,从而充分发挥每个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诊断――分析问题。案例二:教师的进餐管理意识淡薄,管理内容不明确。进餐活动是幼儿园一日活动的重要环节之一。这个环节往往容易被教师忽视,带着孩子经历了一上午的室内室外的教学游戏活动后,教师的精力明显有所消耗。当教师将饭菜盛好后,便开始松懈,随口提示几句:“快点吃啊!你怎么又磨蹭了?跟你说过多少次了,这个菜不能扔掉……”等等催促、不耐烦语气,疏于管理;或者因为忙于教学台账,无暇顾及孩子进餐。

陶行知曾说过:教育无处不在。尤其是幼儿园,每个环节都存在教育条件,进餐管理除了培养幼儿独自进餐的习惯,还需要关注孩子在进餐过程中的洁净度、进餐量,是否将所有按照营养计算的食物吃完?是否关注了班级肥胖儿或者当天身体不适的幼儿的进餐?是否关注了进餐完后的漱口环节?等等。种种现象表明,教师在进餐管理方面的意识淡薄,意识指导行为,由于不具备管理意识,也就不会关注孩子,不会拓展管理内容。

三、艺术处方是提升卫生保健质量的有力保障

通过前两个环节的把脉与诊断,处方是解决问题的最有效方法。本着“一把钥匙解一把锁”的原则,对不同的管理对象有了不同的解决措施。出示处方,讲究时效性、针对性、具体性、可操作性,也讲究方法与艺术。良好的处方,能促进管理的良性发展,反之,会使员工产生逆反、抵触情绪,反而不利于工作的开展。因此,管理处方主要坚持以下三点。

第一点:应该怎么做。无论是教师、保育员还是食堂人员,在巡视工作中发现问题后,要及时处理,讲究时效,针对不同的人员,以多种方式来让他们明确应该怎么做。如果是简单的问题可以是现场直接指导,明示工作要求,明确具体操作步骤。如果是共性、普遍性的问题,则可以结合考核制度,通过培训、会议上明确制度等方式,指导教职工应该怎么做。也可以直接采用榜样法,展示日常管理中做得好的案例,让彼此相互学习。

第二点:为什么要这样做。以不同方式培训教职工规范各个环节的操作,从幼儿的生理心理特点出发,明确每个环节的操作是为了幼儿的健康成长而设置的。管理者在明确怎样做的时候,可以是朋友式的交流提醒,也可以是沙龙式的相互研讨,从而不断提升教职工的保教能力。

处方――解决问题。案例三:多形式引导教师进行进餐管理。以学习交流形式帮助教师明确进餐管理内容,如对于肥胖儿要饭前先喝汤;进餐时,多关注身体不适的幼儿;对于挑食的幼儿进行逐步引导;对于全体幼儿的进餐,可以采用表扬、鼓励的手法;等等。以竞赛形式,促进教师巩固进餐管理,同时也提供交流机会,便于大家相互学习进餐管理亮点。

第三点:还可以怎么做。这是讲究工作的持续性,明确以上两点,掌握了实际操作方法后,贵在各个部门能够按照制度坚持执行。同时也可以提倡拓展式挖掘员工创新的、更有效的工作方法,相互学习效仿,以此提高工作效率。

把脉、诊断到处方作为卫生保健管理的三部曲,使管理者和工作对象零距离接触交流,富有人情味,能为教职工创设家园式的工作氛围,利于叫教职工找到归属感;也能促使管理者沉下心来,深入到一日活动的每个环节中。把脉、诊断、处方主要以指导工作、提升效果为主,以激励为主要手段,坚持做到标准的一致性和常态的持久性,最终让幼儿园成为孩子健康成长的乐园。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2]屈玉霞.幼儿园经营与管理(修订版)[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篇2

把脉考试评价——

培养能力搞题海战术没有用

“过去我们对孩子学业的诊断是用中医的方法——把脉。这个孩子学习情况怎么样?凭经验,给他下一个结论:肝气郁结。肝脏是有问题了,但不知道是什么问题。西医不这样,肝脏有问题,先区分是器质性的还是病毒性的。如果是病毒性的,我们看看它是否感染了甲肝、乙肝、丙肝,再一个一个地找出背后的原因。孩子的学业诊断也要做这样的体检,就像人体检测的血液全科检查,上百个数据,组合方式成千上万,帮助我们做各种诊断。”卢志文提出,全新考试的成绩呈现方式是多元的结构数据,并能提供完整的立体解释和多元评估。比如在分数上,不是只提供一个原始分,而是有原始分、百分位、标准分,这样可以纵向横向比比看你有没有进步。

“培养能力搞题海战术没有用,但如果有科学的评价为引领,进行科学系统的、持之以恒的训练,能力会得到缓慢地增长,这就是素质教育的方向。”卢志文说。

高考考试大纲助长应试教育应当取消

“高考考试大纲助长应试教育,应当取消!”湖北省宜都市第一中学校长周朴华抛出一个大胆的建议。

周校长说,高中教学一个重要的参照是课程标准,规定了整个课程知识体系及相关内容要掌握到什么程度才比较全面。而考试大纲则列出了该课程要考的知识点,换言之,没列出来的就不会考。为了追求升学率,高中老师教学都是一门心思围着大纲转,大纲以外的内容蜻蜓点水甚至根本不教。

“比如语文,湖北省的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读40篇名著,而大纲规定只考其中5部名著。于是乎,中学教师只让学生啃这5部书,涉猎面很窄。还有政治学,如果根据大纲,老师就会放弃掉科学常识、经济常识等诸多内容不教,只盯着政治常识等规定的考试点下工夫。”周校长指出,高考考试大纲的存在,直接导致中学教学的功利化色彩,学生缺乏阅读、缺乏历史知识和科学常识,人文底蕴薄弱。因此,他建议取消高考考试大纲,让中学教学回归理性和全面。

奥赛不应成为名牌大学“通行证”

“奥赛应以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为主要目的,不应作为进入名牌大学的‘通行证’!”江苏省睢宁高级中学校长李本松说,当前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是,随着自主招生的升温,奥赛也进一步升温,甚至扰乱中学正常的教学秩序,原因就是自主招生报名的先决条件之一就是奥赛成绩和在校考试排名!

李本松认为,自主招生的初衷是扩大高校招生自,但优质生源并不一定只是高分考生。眼下的“掐尖”,基本上都是以“分数”作为唯一衡量标准。自主招生应该成为统一高考的重要补充,也应成为试行扩大高校招生自的重要突破。高校主要应该最大限度地利用自主招生的方式,寻找适合自己的优质生源,从而实现优质生源群体的多样化。“因此建议改进高校自主招生选拔学生的标准,不单纯以学生奥赛成绩为依据。”

把脉学校教育——

不能把大一大二变成高四高五

“2011年度我国出国留学人数达到创纪录的33.97万,其中自费留学人数达到31.48万。与2010年度相比增长了19.32%。可以这么说,只要家庭经济允许,内地的大多数家庭都愿意将孩子送出国门或送到香港就读大学。这种现象说明了什么?说明内地的大学真的出了问题,而且相当严重。”任欣伟说。

“今天的大学课堂还有多少老师的课有魅力,能吸引学生?不少高校的大一、大二已经演变成‘高四’、‘高五’,上课记笔记,考试考笔记。今天还有几个大学的老师有‘故事’?大学教师要有自己独立的人格、自己的思想和研究的专长,而不要面面俱到,要容忍教师一段时间内不出成果,甚至一辈子不出成果,只会教学,教学好的教授一定是好老师。今天还有几个大学本科教育真正重视教学?教授一定要给本科生上课,不给学生上课的教师怎么能成为教授呢?”任欣伟认为,大学要培养的应该是“健全”的精英,需要有自由独立的人格和思想、天马行空的创意、逆流而上的意志、推动社会进步的精神,及蓬勃的生命力。

大中小学都应开“责任教育”课

“我建议在全国大中小学开设‘责任教育’课程。”泰州中学校长蒋建华说,责任心是一个人品格和能力的承载,是一个人走向成功所必不可少的素养。一个没有责任心的人,你还能指望他对社会尽多少责任?但现在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每日从学校到家里“两点一线”,甚至越来越多的学校搞封闭式教学,导致学科知识的“教育过度”,而对学生道德品质养成、个性培养与社会责任感“教育不足”,这样势必会造成学生的责任感缺失。还有些学校以素质教育为名,宣称愉快教育,其实是放任自流,这也是一种不负责任。负责任的国家需要“负责任的教育”。应试教育是不负责任的教育,理想化的教育也是不负责任的教育,要成为负责任的国家和民族,必须依靠负责任的教育!

蒋建华介绍,自2005年以来,泰州中学率先提出“负责任的教育”理念,并确立以“倡导负责任的教育”为办学理念,其内涵简而言之就是要办对学生、对教师、对学校、对社会、对未来负责任的教育。其根本宗旨是不仅要造就学生的责任感、使命感、担当精神,还得教会他们履行责任的本领。

台湾经验借鉴

“台湾的高中教育和大学教育也曾经不能很好地进行衔接,相互‘脱轨’。”台中市天主教私立卫道高级中学校长陈秋敏说,早期台湾的课程也比较死板、僵化,“只重视升学”,高考考什么高中就教什么,这样教出来的学生到了大学里就不能适应。

陈秋敏介绍,台湾1994年起进行教育改革,采取了多项举措。“比如,为了解决高中和大学的衔接问题,台湾推出了‘高瞻’计划,由大学的老师到中学,和高中老师共同制定教案,研发高中的课程。学生可以自主选择上这样的课程。这样,学生从中学起就可以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而且,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学习。”陈秋敏介绍,“高瞻”计划不需要学校自己掏钱。“中学只要提出申请即可,有关部门有专门支持这项计划的经费。”

据介绍,台湾的教育改革还在继续,到2014年,台湾的高中将取消入学考试,所有高中都将免费。

“升高中不再考试,学生初中的学习将更加多元。我们给每位初中学生建立‘多元学习档案’,里面除了包括学生平时各科的学习情况,还有参加各项社会活动、校外科技活动的情况。”陈秋敏说,这一举措也是希望缓解学生的升学压力、追求教育公平,尊重孩子的特质与潜能。“高中升入大学还有‘繁星计划’,每个学校前5%~10%的学生有机会进入最好的大学,这样一些名不见经传中学的学生也能有机会上名校读大学。”

如何决定上高中还是职校?

台南大学附中是台湾一所知名的综合高中。该校校长管志明介绍说,“通常初中毕业生有两个选择,要么读普通高中,要么读职业学校,但很多孩子在毕业时并不知道到底适合哪种。综合高中其实就是将两种教育模式综合在一所学校中,学生进校后第一年和普通高中课程一样,只是增加了一些生涯规划的探索课程,比如一周有两到四节‘职业学程’,如烹饪、食品加工、园艺、制图、机械等,这是一些试探课程,如果感兴趣,学得也不错,可在高二正式选择职业课程,并集中在某个专业领域;如果试过觉得不合适,则可以转入学术课程,也就是普通高中。”

篇3

且不说谁真谁假,也不论孰对孰错,但作为中西两种医学技术,自有其精妙之处。无论哪种医术,对于病人,最关键的是诊断病因。西医靠先进的仪器,中医则靠精妙神秘的“望闻问切”。作为国人,对西医很尊崇,但对中医却情有独钟。

“年华冉冉催人老,风物萧萧又变秋。”每个人都是血肉之躯,凡夫俗子,而非金刚之体,神仙之躯,在风霜如刀,泥沙俱下的岁月长河中,日销月铄,难免筋骨退化,体质下降,病魔入侵。这时,最需要的是有悬壶济世的名医出现,所谓名医,最让人心服口服的就是精妙准确的诊断,而诊断的手段最能让人叹为观止的是神乎其神的“望闻问切”。名医用如炬的眼睛,仔细观察患者的气色神态,初步判断病症。在“望”的基础上,有仔细地“闻”其声息,加以进一步判断。同时,还要仔细地询问患者的饮食起居心理感受等等,佐以诊断。当然,最神奇的定诊还是“切”,名医会用自己的三根指头,根据患者脉象的深浅强弱变化,最终确定患者的病因,然后加以辩证思索,对症下药。

同样的道理,作为一所学校,无论历史多么悠久,无论成绩多么辉煌,也无论影响有多大。也会像一个人一样,日积月累,轻者会偶染小疾,重者则会大病缠身,祸不单行。小病不治,违疾讳医,则会集小疾成大病,若大病缠身,再不及时治疗,及时对症下重药,红消香断为时不远。

所以作为一校之长,即是一个团队的带领着和构建者,也是这个团队的主治医生。这个主治不好当,他不是艺术低劣的庸医,应当是妙手回春的名医。要做名医,首先要大量阅读《黄帝内经》等医学经典,其次还要师从名师,当然,最重要的是要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在临床中仔细揣摩最基本最精妙的“望闻问切”医术。而校长这个名医所读的经典著作就是各种教育理论著作,所从名师就是功成名就经验丰富的校长、专家,丰富的临床经验就是多年在学校各阶层工作历练,“望闻问切”的精妙医术就是学校发展诊断的思路、方式、途径和方法。

那么,什么是学校发展诊断中的“望”?其实,“望”就是看,就是观察。作为校长,永远没有坐在办公室掌控一切的可能,永远没有闭门造车的可能。否则,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如果不经常性地深入师生,深入学校各个处室,就永远不会看到老师是否敬业,学生是否好学,后勤是否保障,物资是否节约,制度是否执行,令行是否禁止,结构是否正常运转。“望”的时候,要有一双“不畏浮云遮望眼”的慧眼,要有看穿一切迷障的火眼金睛,要能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常言道“百闻不如一见”,“望”是校长对学校发展诊断的首要技能。有一位名校长曾说,永远没有坐在办公室里的名校长,我的成功经验就是每天在学校各个地方至少走两遍,就当锻炼身体。

其次,何为校长的“闻”?常言道,耳闻目睹,有了目睹的感性和第一手材料后,还需耳闻。耳闻就要广开言路,虚心纳谏,对于各个层面的教师、学生征求意见。但兼听则明,偏听则暗。若两耳塞豆,即是雷霆万钧也充耳不闻。当然,对于所闻,也要有明细冷静的判断,最重要的是要用自己的心智滤掉那些阿谀奉承之音和狺狺之言。

再次,何为校长“问”?“问”是主动的,有目的的,在“问”的过程中,必须有不耻下问的态度,要深入师生,广泛征求意见,大量收集各种信息,汇集分析,理性判断。最忌漫无边际的滥问,无的放矢的乱问,敷衍塞责的随意问。“问”还要选对象,要向危言危行的人问,要向忧校忧教的人问,要向仗义执言的人问,若问的是蝇营狗苟或阿谀奉承的小人之言,不仅问不出病因,反而会误诊。自古忠言逆耳利于行,校长这个大夫要有礼贤下士的胸怀,更要有从谏如流的修养。

最后,何为校长的“切”?四种诊断技法,最为精妙神奇当然算“切”了。因为他是在前面三种诊断的基础上,触摸感知,盖棺定论。这就需要校长必须从校长的神坛上走下来,深入教育教学一线,与师生打成一片,亲自参与学校各种活动。只有这样,才会与学校的各个器官来个亲密接触,才会对学校某个器官的疼痛感同身受,才会准确定位,找到病原。

篇4

他的名字叫迪亚拉,来自西非的马里共和国,这是西非的一个内陆国家,距离中国有1万多公里。

阴差阳错遇见中医

迪亚拉的家里共有五个孩子,他排行老三。爷爷曾是当地的草医,父亲则是马尔卡拉医院的院长。

1984年,迪亚拉由马里政府选派到中国深造。到中国之初,他先在北京医科大学普外科学习,后却渐渐被中医的博大精深所吸引,于是决定弃“西”从“中”。“既然来到了中国,就应该学习有中国特色的中医。”他来到广州中医药大学,在那里读完了5年的本科。

“大学第一学期‘医古文’只考了40多分,好惨哦!”说起第一次尝到考试不及格的情景,迪亚拉笑着摇了摇头。学习中医需要大量古代典籍知识,不懂这些怎么能学好中医呢?为了迅速提升自己,迪亚拉不仅向同学请教,就连古装剧都是他的老师。课余时间,他看古装剧、听古戏、逛博物馆,通过各种途径了解中国文化。看到不认识的字就去翻新华字典,医学古汉语字典也被他翻得破破烂烂,甚至掉了页。迪亚拉几乎将所有的时间都用到了“研究”中国文化上。他认定,中医就是他一生的理想追求。

一展身手家乡认可

1990年暑假,迪亚拉回到了家乡,决定到医院一展中医之长。当时,毕业于广州中山医科大学妇科专业的师兄是医院的院长。师兄听说迪亚拉要来医院坐诊针灸,脸上露出了怀疑的表情,还把中医称为“巫术”。

一天,一个怀有四个月身孕的孕妇因打嗝到医院就诊。之前,师兄已经为其诊治过几次,并未见效。无奈,这次师兄将患者带到了迪亚拉面前。“你这个搞巫术的,来看看这个病人有没有办法治?”师兄脚都没迈进迪亚拉的诊室,说完话就要走。“你别走……”迪亚拉一边忙着将患者扶至病床上,一边对师兄说。

迪亚拉在患者手腕的内关穴和脚上的公孙穴进针,行针5分钟后,患者症状缓解。紧接着,他又在患者背部定喘穴行针。约半个小时后,孕妇打嗝的症状完全消失了。“太神奇了!”师兄感叹道。

拒绝了师兄的盛情挽留,迪亚拉再次回到中国深造。在广州学了中医的“岭南派”,又去四川拜在“神针杨”杨介宾门下学习“峨眉派”。2012年他还进入了湖南中医药大学博士后流动站开展临床科研。11年苦读,他最终成为全球第一位获得中医博士学位的外国医生。

日久生情有了真爱

博士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迪亚拉在成都一家中医院坐诊。“没有一个人找我看病。”他对着空荡荡的诊室守了三天,与他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隔壁诊室排着长队。终于在第四天,一个患者推开了大门看到他,惊慌地叫了一声就跑出去,诊室总算是有了一点动静,他也没觉得委屈,直接推门追到了挂号台。

“我是来看中医的呀,怎么黑黢黢的呢!”患者对着护士用四川话抱怨了一番。迪亚拉都听懂了,他说:“这样吧,我给你扎针,如果没有效果,我不收你一分钱。”他就这样争取到了第一个病人。把脉、看舌头、分析、扎针,迪亚拉细致而熟练。第二周,这名患者给他又带来了自己的朋友,这样的口耳相传之中,迪亚拉成为了一个小有名气的黑人中医。

事业步入正轨,爱情也悄然而至。迪亚拉信奉基督教,常到成都顺城街的一家教堂去,他在那里认识了当时27岁的杨梅。她由于长时间操作电脑,眼睛日渐近视。迪亚拉为之扎针,止住了视力下滑。他又建议她戴耳环:“对防近视会有作用。”

接触多了,双方都有了一定好感。小心谨慎的杨梅刚开始对迪亚拉心怀芥蒂,但她发现迪亚拉有着强烈的事业心和渊博的知识,慢慢地,她从心里接受了这位非洲黑小伙。

杨母有风湿,杨梅邀请这位黑人朋友为母亲治疗。第一次来串门的迪亚拉不像别人一样称呼二老为“伯父”“伯母”,而是叫“爸”“妈”。杨梅的父母一听很是恼火,要赶迪亚拉走。迪亚拉连忙解释,在马里,一般称呼上年纪的熟人为“爸”“妈”,才化解了危机。迪亚拉给杨母扎针,杨梅热情地端茶递水,俩人亲密得很,杨梅的父母很快就看出了端倪。杨父坚决反对女儿与之来往――马里有相当一部分人还实行着一夫多妻制。最终,迪亚拉以真诚打动了杨家父母。

1997年8月,迪亚拉、杨梅在成都天主教堂举行了结婚仪式,不久有了一对可爱的儿女。

术德兼备培训村医

迪亚拉的第一份工作还没做多久,院长找到他:“你的病人是最多的,但是你的奖金是最少的,你不能多开一点药吗?”迪亚拉拿来工资条,奖金是172.5元,还不足他读书时补助的零头,院长第三次找他谈话的时候,他也递上了自己的辞职报告。

辞职后,迪亚拉加入无国界医生组织,担任协助麻风病和大骨节病项目的医疗官。

迪亚拉来到云南,他发现那边的乡村医生状况不容乐观。“这支队伍(乡村医生)曾经为中国的医疗发展奠定了不可磨灭的基础,但如今却得不到重视,所以我要帮助他们。”迪亚拉向当地政府申请,让乡村医生来免费学习,他包揽他们的路费、住宿费、伙食费,毕业之后还要送他们三大件(听诊器、血压表、体温表),除了这些,还有工作服、一些药品和书籍,让他们回去安心开展工作。

坚守乡村行医17年,迪亚拉仅在云南红河州就培养了村医3000多名。红河6个老少边穷县,90%的村委会都有了自己的乡村医生。

未雨绸缪内外开花

每当有人把中医看作伪科学,迪亚拉比中国人还着急,他说他和中医同行要做的最重要事情,就是把中医整套w系推广到西医世界,而不是改变中医自身向西医妥协。中医在众多质疑声中,依然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不仅仅是因为国家政策的支持,更多的是中医这个整体医疗体系的效果为世人所见证!

他正打算把在非洲学过中医的人联合起来,成立一个集科研、教学、医疗于一体的中医诊疗中心。“像在中国培养乡村医生一样,在非洲开展此项培训。同时用中医的方式,研究、开发非洲草药。”

篇5

多年之后,孔医堂创始人、孔伯华中医世家医术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孔令谦依然将这句话牢记于心,学以致用。

孔令谦说:“中医具有完整的理论体系,其独特之处,在于‘天人合一’、‘天人相应’的整体观及辨证论治。从中医学本身来说,时代在变、气候在变、饮食结构在变、人也在变,处方用药也一定要根据这些实际问题而发生变化,这正是中医学有所继承、有所创新和发展的体现。”

儿时的一碗酸梅汤

孔令谦祖上原籍山东曲阜。据《孔子世家谱》载,其祖父孔伯华为孔子第74代孙。而孔伯华的祖父孔宪高乃光绪八年进士,“既精于文,又精医理”。孔伯华秉承家学,钻研医道,26岁时到了京城,任外城官医院医官之职。民国初期,遭遇疫情,孔伯华亲身参与防治疫病,并与同仁编写了《传染病人种证治析疑》十卷书。此后,孔伯华辞去官医院医官一职,在京悬壶应诊,并名噪京师。到了上世纪中叶,孔伯华与萧龙友、汪逢春、施今墨被并称为“北京四大名医”。

孔伯华曾为主席把脉诊病。1955年,孔伯华逝世,亲自担任治丧委员会主任委员,亲往寓所吊唁。

1961年,孔令谦出生,虽然从未见过祖父,但是从家里摆放的祖父和主席、总理的合影,他知道祖父是德高望重的名医,而父亲和伯父也常常用祖父制定的家训严格要求他。

说到对中医的启蒙教育,孔令谦直言不讳,他说:最初那是一种自豪和炫耀。我不能说从小就喜欢中医。幼时,家里总是有很多人找父亲看病,那时孔令谦关注的不是父亲怎么给别人诊疗,而是一些患者出于感谢会带来一些糖果等礼物。他兴高采烈的拿着糖果去和院子里的小伙伴换弹球,而当有小汽车来接父亲出诊的时候,小伙伴们都会跑来围观,看父亲坐着小汽车远去的刹那,孔令谦幼小的心中充满了自豪。

那个年代,一到夏天,有条件的家庭都会拿着暖瓶灌上汽水,而孔令谦的父亲会用中草药和乌梅配制酸梅汤,满满一缸,里面加上冰糖,再放上些许冰块,那酸甜的味道至今留在孔令谦的记忆中。“我会分给所有的小伙伴,自己留上一碗。当时,我只知道好喝,并不懂其中的奥妙,但街坊邻居经常要我回家再弄一点的时候,我觉得父亲很是了不起的。”孔令谦长大之后,才真正明白为什么每到换季的时候,父亲便会配制这样好喝的饮料:因为它不仅祛暑湿,还可以用来进行食疗,所谓“以御天地不正之邪”就是这个道理。而对中医奥秘的兴趣,也许就在那时萌芽了。

这样的好日子在父亲被打成“黑五类”,发配到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公社进行劳动改造后戛然而止。孔令谦在那些年里和母亲过的颇为辛苦,小小年纪就辍学打工,只要能挣钱,再苦再累都咬着牙坚持着。

“”之后,父亲回到家的第一件事就是让孔令谦继续学习。出身中医世家,孔令谦理所当然地传承了家学。一直跟着四伯父学习的他在宣武中医院临床实践。“中医主要是经验医学,更加贴近人文,因此必须深入基层,与患者多打交道,父亲从没有手把手教我什么,但他总让我有时间观摩他看病抄方。”

当所有人都以为孔令谦会继承衣钵,在中医的道路上走下去的时候,他来了一个“急转弯”,喜欢挑战新事物的他和朋友创业搞起了互联网,而且做的风生水起。为此,父亲有很长一段时间“不愿搭理他”。最终因为各种原因,归根到一点,还是对中医的难舍情怀,他在1993年辞去厚薪高职的IT公司工作,成立了中国孔伯华学术研究会。除了普及、推广中医文化,孔令谦还利用休息时间去中医研修班继续深造,并开始尝试研制中药。

“中医不是故弄玄虚”

2004年,孔令谦开设孔伯华医馆后,一方面聘请京城四大名医后裔、传人及京城众多名老中医专家出诊,一方面做起了学术传承的工作。将父亲的经验整理出版,建立北京市中医药薪火传承3+3工程项目“孔伯华名家研究室”;并且成功列入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单位。孔伯华医馆在他有步骤、有规划的经营下,很快就声名鹊起,成为当时北京最知名的私营中医医馆。

现在,医馆已更名为“孔医堂”,在京城已经设立了四家,宁波一家、曲阜一家,并将在深圳、江苏、云南等地设立分馆。按照孔令谦的解释,孔伯华之孔是“小孔”,而孔医堂之孔是“大孔”,孔医堂内不分门派,但存在流派和各自擅长,大家应该在这里相互交融,而非排斥,中医的内涵和实质是大中至正,更加贴近孔子的思想。目前,孔医堂兼做两项服务:诊疗和顾问。患者既可以来这里求医问药,也可以作健康咨询,因为中医有别于现代医学的疾病医学模式,中医是健康医学模式。就像找律师,有帮客户打官司的,也有为客户当法律顾问的。此外,针对不同需求的患者孔医堂还实行会员制,为会员提供健康咨询、健康管理档案、健康度斟查、养生保健建议、名老中医预约诊疗等多项服务。他们赢得顾客的方式就是不靠广告,而是疗效和口口相传。

“中医是一件极严肃的事情。不是故弄玄虚,更不是什么算命占卜。”所以,对于中医行业存在的害群之马,孔令谦认为,“要成为一个合格的医生,首先要成为一个合格的人。但现在好多大夫连人都不会做了,作为一个医生,如果人品出现了问题,你掌握再多再好的医术都没有用。”

“我们孔医堂欢迎所有有真才实学的医生来坐诊,但这里是单纯看病的地方,不是江湖,那些神乎其神的秘方、祖传、玄学、算命、乱用药的,我的大门永远不会为你打开。”孔令谦说。

在一些人看来,作为孔子后人,京城名医的嫡孙,孔令谦一定家藏秘籍,轻易不肯外传。孔令谦说,那是想当然,在这个世界上是没有什么秘方可言的。“作为现代医生,应该把寻找生命的物质基础作为发展目标。从这个意义上讲,治病就要实证。”所谓的秘方是“子虚乌有”。“当然也有偶然发现的‘秘方式’的药材,比如云南白药这种治疗外伤的药,但在内科是没有秘方而言的。”所谓的家传,也不是什么秘方、秘籍,而是一种获得知识的捷径,一种家风、一种精神。

所以,在孔令谦眼里,中医诊脉没有玄虚,必须结合四诊综合考虑,要始终结合自身,根植社会,根植过往经验。“记忆是思想,人类行为受思想指导,思想是种子。今天的思想实际上承袭了上一代的思想,思想来源于记忆,记忆来自于文字,来自于广大的人群。”那些来源于广大人类心智的东西,你一定要还给社会。“如果李时珍当时说这些东西是我的,那就没有今天的《本草纲目》。它是一种记忆,一种知识,一种思想,是广大的,无私的。”用孔子的话讲,“大同世界,大同思想,世界大同。”孔令谦说,“我称它为知识共享。一旦你认同这一点,‘秘方和玄虚’的谎言便不攻自破。”

而孔令谦自己,也是这样身体力行的。他出过两本书,其中一本叫《孔伯华中医世家医学传记录》。“它是我国第一部以知识共享协议来的著作。知识共享协议是美国哈佛大学和斯坦佛大学的学者发

起、成立的一个知识共享组,他们倡导将文学、艺术以及一些知识共享。”对于这本书,孔令谦主动放弃了版权,这一举动的意义非常深远。孔令谦倡导的中医开放式教育理念,还被收录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编写的《中国开放式教育报告》一书中。

“我们长年累月在做公益”

在孔医堂,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每个年轻大夫每天须拿出一个号做公益。

“掌门人”孔令谦在谈到公益事业时说:公益是一种传承,当年祖父孔伯华行医时,他每天的前十个号都是免费的,对象都是穷苦百姓,因为他知道只有穷人才会早早排队等候看病,遇上没钱抓药的,就在方子上写“药上达仁堂拿”,这样算下来,他的收入基本上都贴进去了。我也想把这个传统保留下来。

这一做就是十年,受益人数达到数万人。十年来,孔医堂专家团队投身公益,用中医培养了“千人家庭健康师”、创办了“公益中医学堂”……为了将中医事业更好地传承与发展,孔医堂开创了“中医文化献爱心”的一种公益新模式,义务培训了数十名临床医生、举办了各类中医讲座上百场。

为让中医走进更多百姓家庭,让“简、便、验、廉”的中医药惠及低收入群体,孔医堂建立了“爱心诊室”示范点,召集具有医师资格的爱心人士,与其周边社区医疗机构和中医诊所合作建立完全公益的“爱心诊室”,专门面向周边社区低收入群体提供公益服务。

“行医一生,行善一生。”这是孔令谦从小就铭记的祖训。在他看来,中国传承的是互帮互助,中医也是。“这不是我想出来的,是爷爷辈传下来的。”孔令谦做公益十分低调。他说,帮穷苦人看病,不计报酬,这是医生的“人德”。

“言德不言商,重益不重利。”这是中医的“质地”。孔伯华先生行医几十年,医术高明,病人大多非官即贵,应该说收入颇丰,据说最多一次挣了10万大洋,然而爷爷的存折上却没有积蓄。钱到哪里去了?办学!

1930年,孔伯华与萧龙友合力创办了北平国医学院,遴选一流国手任教。到1943年在日伪政权威逼下,毅然停办国医学院,也不与日伪合作。该学院已先后毕业了七百多人,分布在祖国各地,其再传弟子更是满天下。

篇6

一、“读”——解题的前提

阅读材料是解题的必要前提,读懂材料是解好题的第一步。怎样阅读材料,才能又快又准确呢?我认为应该“先读设问,后读材料”。因为经过不断苦练的学生只要镇定,单看设问对材料所指就已略知一二,并可以在头脑中锁定某一特定的历史空间或事件进行思考,大大增强答题信心,消除迷茫心理。所以,先读题目设问,带着问题阅读材料更显思路清晰明确。

阅读材料时,我认为可以这样做:首先,看两头,找信息。材料的首尾两头,往往包括材料的背景、时间、国别和作者,甚至材料的中心等一个或多个信息。这些说明性文字,给学生某种暗示和引导,有一定的启发作用,学生应该给予足够重视。其次,读懂、读透材料。对材料的阅读,一般情况下应读两遍:第一遍粗读,找核心内容;第二遍细读,获取有效信息,对有带解释的字词好好把握,往往是解题答题的突破口。

二、“思”——解题的关键

阅读材料的过程同时也是思考的过程,边阅读边思考应该注意下面四个方面的问题。

首先,注意材料内容的有效信息。在思考材料含义时,要注意抓取关键词语,它们是信息的集中表现,是解题的重点。当然,有时关键信息可能出现在材料的首尾,会给解题以一定的暗示和启发。

其次,注意材料与教材的联系。尽管材料解析题的材料、问题都体现了一个“新”字,但归根到底还是与课本有联系,“貌离神合”于课本知识。把材料中的重点信息与教材的史实、观点相对照,便将材料与教材挂钩,解题的大方向便明确,回答问题就不难,甚至有的设问还可以在课本中“对号入座”。

再次,注意材料与设问的联系。材料解析题,顾名思义是要求把对问题的回答建立在对材料的分析应用上,突出运用材料论证,坚持“论从史出”的原则,以充分实现材料在解题中的价值。所以读材料时要处处想着设问,把设问放到材料中互相对照,从材料中找出回答设问的信息,或从设问的行文中重新获得读材料时忽略了的重要之处,以纠正在答题时抛开材料或设问随意发挥、答非所问的错误倾向。

最后,设问间的联系也有玄机,特别是递进设问类材料题,每一设问逐步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层层推进,甚至下一设问是上一设问的直接或间接答案。

材料解析题的材料,从选取到编排都是命题者精心设计的。其中,材料与材料间有的是并列关系,比如同一时期不同行业的发展状况,材料间不存在先后顺序,目的是考查学生能否从不同的材料中归纳出中心。有的是以一定的逻辑顺序为排列依据,所以材料的先后顺序不能变换。学生要细心观察每一材料间的联系,明确为什么会变,变成怎样,变会产生什么影响,怎样评价它的变化。这就需要学生仔细思考,细心分析,明辨属于何种类型的材料。

三、“答”——解题的落脚点

解答材料题,可以说和中医看病一样,把脉辨症后,还要开药方下药。经过前面的读和思,答题的思路已清晰,最后一步是答好题,用文字清楚表达自己的意思,否则将前功尽弃。这要求做到“六个注意”。

第一,注意按问作答,根据具体要求回答问题,不多答不少答。看清设问指向,要求根据材料一回答的,就不要把其他材料内容也答进来。

第二,注意设问分值。每个设问后的括号里都有一定的分值,分值大,回答要详尽一点;分值小,回答要简单一些。

第三,注意审准设问。在很多设问中,往往有一些引导性、限制性词语,如“依据材料概括提炼”,“不得照抄材料原句”,“综合材料……得出结论”等。这些限制词语要给予充分注意,以防“南辕北辙”,造成“劲没使到点子上去”的局面。

第四,注意解析的完整性、层次性。材料题解答的完整性和层次性如何,直接决定着得分差别。不要东答一句,西答一句,让人摸不着头脑。

第五,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史论结合,论从史出,实事求是。一方面不要拘泥于课本;另一方面要准确辨别材料观点正误。按照正确的立场和观点进行辨析。

第六,注意答案的简明扼要,书写工整。对于文字表达能力,历年高考试题要求高,所以,答案不要长篇大论,贵精不贵多。

篇7

关键词:人文素质教育;医德培养;价值观

医药学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结合的综合学科,无论在中国或西方,无论医药学起源和发展如何多样,其内核始终体现着治病救人的理念。医药学无论是从自然科学的角度,还是出于人文关怀的功能,服务对象都是现实的“人”,所以人文理念也相应地成为其重要组成部分。当今医学院校在培养人才时不仅要注重专业知识的培养,也应注重人文素质的培育。通过教学手段的创新,把医药学的专业知识与人文精神有机结合,成为今后医药院校德育教育的重点研究方向。

一、医药学是关于“人”的科学

(一)“人文”精神的渊源

我国先秦时期著作《易•贲卦•彖传》中便有对“人文”的叙述:“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从周礼开始,人文就兼具了政治规范、道德准则和礼仪内涵等多重性质。孔子的教育实践和思想将我国的人文教育开始系统化、普及化,而以后历代的大思想家们更将人文的理念不断推向新的高峰。当代的人文科学包括哲学、史学、社会学、心理学、伦理学等众多学科,既是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发展基础,也在实践中集中体现出医者对患者的尊重和关怀,故在当代人文教育也成为一个医药从业者道德观形成的必备条件。

(二)医学观念中对“人文”的重视

医药界以救人为本,医生身上体现出的医德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纵览我国历代的名医大师,在他们身上无不体现出医术与医德并重的共同特点,如东汉名医张仲景在其著作《伤寒杂病论》中强调为医者要具备“众生平等”、“救人济世”、“淡泊名利”等医德思想。唐朝王勃的《黄帝八十一难•序》中将知医与否与儒家道德标准之一的“孝”道相提并论:“人子不知医,古人以为不孝”。唐代医圣孙思邈将人文观念进一步发展,他的著作被命名为《千金方》,意为“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1]在西方医学中,人文精神同样受到重视。被誉为“西方医学奠基人”的古希腊医生希波克拉底认为,医术是人类掌握的一切技术中最美、最高尚的。他指出医生不仅要有高超医术,还要具有热心、谦虚、冷静、利他等优秀品质。18世纪时的德国医生胡弗兰德在其著作《医德十二箴》中提出医生在面对病人时应该考虑的仅仅是他的病情,而绝不是他的地位和钱财。由此可见,医药学是一门关于“人”的科学,它的发展与人文的发展紧密相连。这就要求医生在具备精湛医术的同时,也要具备良好的人文素质,而人文素质也是良好医德的基础。中西方医者概括的医德大致可包括:仁爱救人、患者至上、不畏艰苦、不图名利、勇于创新等优秀品质。这些品质的核心体现都是对现实的人的关怀,所以医德本身即是人文精神的体现。要培养从医者的优秀品质,必然与医学院校的医德教育与人文素质的培养息息相关。

二、当前医学院校人文素质教育遇到的瓶颈

当代社会在经济大潮的浸袭下,功利主义和不良风气给不少医学生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医药的市场化、商业化倾向,也影响着医学生价值观的形成与人文道德水准,甚至影响了毕业后他们在医疗卫生工作中的具体行为。

(一)医生职业素养遇到的问题

当前一些医生在经济效益的压力下,迷失了自身的道德标准,例如在治疗过程中,不少医生只关注疾病本身,认为使用药物解除病痛就是合格的大夫,却忽视了患者的心理慰藉、人格尊重等其他要求,医患之间缺乏深入的沟通交流。一些医生则异化了本职工作,他们“从人的生物属性出发对待健康和疾病,把医学研究的对象仅仅看做是人体,而不是一个人。”[2]还有一些医务人员缺乏基本的职业道德,“把市场经济等价交换的原则当做处理医患关系的准则。”[3]目前,医药学学生中间存在着大量重专业课、轻人文课;重医疗技能、轻医德修养的认识误区。这造成了很多学生工作后常以自我为中心,忽视集体利益,缺少人道主义精神和社会责任感。作者在教学中经常发现,很多医学生不熟悉传统文化,语言文字功底不高,对政治漠不关心,对党和国家的重要会议及精神不清楚,不知道一些重大历史事件和人物,价值观出现偏差,甚至在一次课上,一个学生就宣称自己同情。而这样的现象在其他医学院校里也比比皆是。可见,人文素质教育在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下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作为学校和教师对此是有很大责任的。

(二)医学院校教师的短板和教育教学认识误区

高等医学院校思政、人文课程的教师多毕业于综合性大学或师范大学,他们具有较丰富的人文学科知识,但短板是缺乏基本的医药学知识,这样导致他们在实际的教育教学工作中难以将思政理论和人文知识联系到医学实际,故而很难指导医药学生更好地进行专业方面的学习或者是激发他们的人文兴趣和情怀。更有一些教师本身就认为人文学科与成为一名好大夫之间没有太多直接联系,这直接导致了相关人文课程只是走过场,完成教学任务就万事大吉,学生拿到学分就可以了;而有的教师虽然认真,但上课只是照本宣科,单纯进行理论说教,不注意教学方法,没有注意把人文知识学科和医药相关内容相结合,不能激起学生对这些课程的兴趣。医药科学涉及民生,对医药专业学生的综合培养也已成为世界各国医学院校研究的重点,这也是人类社会不断增长的实际需求。随着时展,疾病和健康的定义已不仅仅局限于生物因素,它与社会、环境、心理、行为等人的因素日益密切,这决定了当今的医生更要考虑到患者心理和精神上的健康。孙思邈曾言:“不读五经,不知有仁义之道;不读二史,不知有古今之事;不读诸子,睹事则不能默而视之;不读内经,则不知有慈悲喜舍之德。”[4]当代的医生不仅仅只需具备救死扶伤之能,更要成为一个全面的、高素质的健康守护者,较高的人文素质是必备的。思政课教师在这方面的教育必须要负起责任,自己也要学习一些医药基础理论,尤其是中医传统文化,这样才能更有效地与思政课联系,培养学生对现实“人”的服务意识。

三、医德教育要与人文素质培养相结合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要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转化为人民的自觉追求。医药专业教育应与人文素质培养紧密结合,“加强对医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培养医学生乐于奉献的高尚情操和价值取向”。[5]要实现此目标,应从以下几方面作出努力:

(一)医学院校要进一步加强人文课程设置和建设

前哈佛大学校长詹姆斯•科南特(JamesBryantConant)认为,在大学生的课程中“没有历史、没有艺术、没有文学、没有哲学是不行的。”[6]全面加强医学院校思政课建设和改革,对医学生的人文教育有着关键作用,人文课程的目标是使学生在掌握医学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继而养成较高的科学文化和思想道德修养,而反映一个人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社会人文精神更能在深层次上体现人才的综合素质。人文素质教育有利于培养一个人的理性思维,进而通过思维逻辑去揭开自然、历史和人生的本质与规律,能够将人类社会的高层次价值树立为理想,最终形成一种文化底蕴,从而在现代文明进程中抵御各种诱惑,坚持住医者仁心的品质。

(二)教师要树立德育为先的教学理念

很多医药学专业教师只重视本专业教育,往往忽略了思想道德教育,认为那是思政课教师的任务。而医学院校的思政课又往往是进行空洞的理论说教,缺乏专门针对医药学生特点的德育内容和方法。德育为先是中国社会主义高等教育性质所决定的,在医学院校中,这也是培养合格医学人才的基本要求。作为承担着传道、授业、解惑重要任务的专业课教师来说,树立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更是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作为医学院校的教师必须继承弘扬中国历代名医大家德术兼备的传统,将教书育人视为己任,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这一重要环节,切实加强医学生的医德教育。无论是专业教师,还是辅导员,甚至是学校里其他的管理人员,都要树立人人是德育工作者的理念,在每一门课、每一节课及校园生活的每一个细微之处都要注重对学生德育的灌输。

(三)医德教育与人文课程教育相结合

目前全国绝大部分高等中医药院校都已开设了医德教育课程,采用了专业教材《医学伦理学》系统讲授医学道德规范,再辅以其他思政必修课。但总体而言,我国的医学院校在对学生的综合培养上还有很大欠缺。如医学伦理学作为哲学的一个分支,还应进一步与其他思政课紧密相结合,形成立体的德育结构。这方面,我们应积极引用他山之石,如美国的医学院校十分重视人文与科学教育的渗透融合,“在临床实践能力培养的过程,通过与病患或者标准化病人的接触,整合融入人文素质(职业价值、态度、行为和伦理道德等)的培养。”[7]将学生对于医学的深入理解和人性思考,建立在临床实践中的感同身受之上,换位站在病人的角度来理解患者,进而加深对疾病的认识和提高病患心理的掌握程度。我国医学院校的教师可在专业课教学中渗透医德教育的内容,例如在讲述医家高超医技的同时可插入医家的生平历史和行医趣闻,例如穿插张仲景、孙思邈、李时珍等大家的相关视频、图片资料,让学生们能生动地感受古代医家的操守德行。同时可就医德案例开展讨论,使医学生们融入医德的情感体验之中。通过正反面案例的对比讲授,可帮助医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在解剖课中要突出介绍捐献遗体的崇高性,以培养学生献身医学的伟大情怀;我校建有生命意义教育展室,学生在入校后即会被安排瞻仰捐献自己遗体的老一辈医药工作者,实践表明,这些活动对学生们的心理触动作用是有很好效果的。实验课要注意培养学生们对实验用动物的仁爱之心;在临床课教学中要结合病例分析,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精益求精的职业态度,切身体会“性命相托”的内涵;思政课则要尽量避免单纯的理论说教,要努力将医药学同社会学相结合,然后让学生们去“把脉诊断、开出药方,”引起学生的共鸣。另外,学生实习期间,我校也会定期同实习单位联系,对学生的表现,尤其是人文素质的体现进行考察和反馈。总之,将各科专业教学与人文教育进行有机融合,能够更好地使医药学学生们在学习深奥专业知识的同时,深切感受到医家高尚的道德,进而在以后的学习和医疗工作中能够严格规范和约束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体现出一个医者优秀的人文素养。

作者:张大川 边育红 单位:天津中医药大学

参考文献:

[1](唐)孙思邈.千金方[M].刘清国,等校注.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88:8.

[2]彭红,李永国.中国医患关系的历史嬗变与伦理思考[J].中州学刊,2007,6:132.

[3]林大静.新时期医学生医德教育探索[J].医学教育探,2009(5):119-122.

[4](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1999.

[5]王海平.《医学生誓言》与医德教育[J].医学与社会,2007(7):62.

篇8

另外,台湾大学生创业喜欢挖掘那些新奇的、有创意的项目,而且创业资金一般是自己打工的积蓄,网络创业是最受台湾大学生推崇的,目前台湾大学生中规模比较大的创业项目,基本都是网站。大陆的大学生创业团队偏向于技术含量较高的项目;台湾的创业团队则在营销、创意、财务管理等方面有自己的优势。

周月的“依甄美容馆”

关键词:原创・专业・大龄学生・中医美容

周月:依甄美容馆创始人

经历

四十多岁的台湾籍学生周月,目前在福建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专业学习。

1993年,周月从福建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临床专业毕业后,便开始接触美容行业,并先后去了上海、西安、香港、台湾、瑞士进修过。2000年“因为爱情”从老家福建平潭嫁到台湾桃园。如今,她已经取得了高级美容师执照,以及公共营养师资格证和台湾、香港美容师执照。学校毕业之后工作了17年的周月为了继续充电,试图更加系统地学习医学美容知识,2010年,她再次考入福建中医药大学。

再次回到母校的周月希望能够借助中医的美容理念,挖掘美容领域的创新点。所以,她一边学习,一边准备创办一家美容生活馆。2011年8月,周月带领6名针灸推拿专业的同学,创办了依甄美容馆。开业一周有余,才等来第一名登门的顾客,周月的记忆格外清晰:“是一个骨伤系的女生,脸上长了许多青春痘。”周月结合中医美容知识,设计排毒和祛痘护理疗程,并搭配研制的中药面膜和祛痘水,基本上消除了女生脸上的痘痘。周月很开心,不仅是再次创业获取的“第一桶金”200元,更是女生的父母后来还特意捎话来感谢她。

白天上课,晚上营业。带着的“同学”也学习、实践两不误。位于福建中医药大校园内的依甄美容生活馆的主要顾客是在校生,当然,顾客还有从其他地方过来的,一年的消费者达到两千多人。周月和同伴们通过对每位顾客肤质、肤色及皮肤厚薄程度等方面的分析,推荐最适合顾客的护肤方案,而且在收费上,比学校外面的美容院便宜很多。

同学们都亲切地称周月为“月姐”。周月说,希望用自己的经历鼓励同学们参与创业。在周月看来,对于在校创业大学生,所学专业与项目方向对口十分重要。依甄美容生活馆为同学们提供了一个实践的平台,同时,还可以解决一部分大学生的就业问题。

展望未来,周月说,下一步,她准备把创业项目继续做大,开设第三家、第四家分店,占领大学城周边市场。周月还告诉我,依甄美容生活馆的“依甄”也是她为女儿取的名字,她真心把美容馆当作自己的孩子一般,倾注心血,希望依甄美容生活馆能够茁壮成长。

经验

在中药美容方面,考虑到中药材磨制的细致程度,店内的中药材全部由台湾运来,而精油、痘痘水和中药面膜一类的用品,都由周月亲自选材和配制。“现在中药价钱不断上涨,我们的成本也提高了,但我们的美容院既然是在校内,就一定要贴近大学生的消费能力。”周月认为,对于在校创业大学生,所学专业与项目方向对口十分重要,她希望用自己的经历鼓励同学们参与创业。依甄美容生活馆采用月卡、双月卡、季卡优惠消费制度,确保固定消费客流量和营业额。

在一次点痣点斑的常规护理中,一名顾客误将结痂提前抠除,导致眼睑皮肤肿胀,生气之余甚至还打电话说了些不理智的话。周月说,虽然也很无奈,但对这样的意外状况也予以理解。后来,通过两次调理解决了问题,该顾客诚恳地表达了歉意。“我想,这是被我们的服务态度和专业美容技术所折服。”除了不断加强专业技术之外,一直秉持顾客至上的服务态度,让美容馆逐渐红火起来。如今,平均每个月护理超过210名顾客。

周月的美容生活馆创业项目获评为“2012年国家级大学生创业实践项目”,并入选福建省“干名大学生创业扶持计划”。美容馆定位准确,服务理念人性化、家庭化,应该能够赢得市场的认可。

陈伟仁的“乐善堂推拿馆”

关键词:花白头发・妙手・陈一捏・校园开始

陈伟仁:乐善堂推拿馆创始人

经历

福建中医药大学台湾籍学生陈伟仁,江湖人称其为“陈一捏”。某天,在福建中医药大学创业孵化中心二楼,其创立的“乐善堂推拿馆”内,陈伟仁正和他的团队在“现场教学”,只见一个头发花白的中年人正在给顾客做推拿治疗,旁边围着一群大学生在观看、学习。这个头发花白的中年人不时指着顾客身体的各个部位告诉同学们,这是什么穴位,要用什么手法来按,力道要掌握几分等等。同学们看得很仔细,还不断冒出各种问题来,有的同学问:“陈伯,这个穴位通哪里的经络?”这位被同学们称为“陈伯”的一边给顾客按摩,一边详细解说人体各个穴位和相应的推拿手法。

“陈伯”就是台湾籍学生陈伟仁,2010年,44岁时考进福建中医药大学中医本科专业的陈伟仁,一头白发,很有“老中医”的范。上课时,他和所有的学生一样,坐在课堂上认真做笔记;下课后,他则摇身变成一家乐善堂推拿馆的按摩师,并给100多名学生传授推拿手法。

陈伟仁的想法是,趁着在福建中医药大学学习的5年,尽量多读书、多找老师学习。他每天除了上课之外,主要时间都在看书,近50岁了,“更要珍惜时光”。

陈伟仁选择中医之路,是有原因的,在他看来也是缘,“我生过两次怪病,第一次是1990年,那时候泌尿系统出过问题,看西医没有效果,后来自己去找中医看,去了就把脉,后来就看好了。然后过了几年,不到三十岁的时候我半身麻痹,在西医没有办法看好的情况下我去看了中医,治好了。”

中医治疗在自己身体上奇妙的成功“实验”后,陈伟仁对传统中医文化打心底佩服,并决心学好中医。于是,陈伟仁开始在台湾学习经络按摩和推拿等中医技艺。后来,他自己在台湾开办了一家国术馆。

后来,他看到两岸交流日益热络,陈伟仁产生到大陆读书的念头,因为中医的根在大陆,大陆许多传统医书都很精妙,里面的不少方子可以直接用。2010年,陈伟仁考入福建中医药大学。谁想,一个小意外,反而让他在这个校园里把自己的推拿手艺给传授开了――

有一次陈伟仁看到一位同学打球扭伤了脚,一瘸一拐的,就帮他推拿几下,配了点自己的药膏,很快把他的脚伤治好了。就这样陈伟仁扬名了,开始有越来越多的师生碰到脚崴手扭、跌打损伤,都来找他“帮忙”。由此,陈伟仁重操旧业,想把曾经在台湾开办的国术馆复制到学校,这个想法得到了福建中医药大学校方领导的支持。他的创业项目获审核通过,并得到5000元人民币的福建省“千名大学生创业扶持计划”项目资助金支持,乐善堂推拿馆就这样水到渠成地开业。

经验

陈伟仁说,为善最乐,所以创业项目叫做乐善堂推拿馆。

在大约40平方米的房间里,放着6张按摩椅、3张按摩床,课余时间常有一百多名学生轮流在这里向陈伟仁学艺,相互练习手法,学习药膏调配。

老师们认为,陈伟仁是大学生创业模范,值得全校学生学习;同学们觉得,陈伯不仅是开玩笑中的“阿伯”,更是令人钦佩的学长。有位女生本是过去看病的,当时她感冒非常严重,经同学推荐来到乐善堂,陈伟仁帮她推拿完之后,感冒就好了。后来,她也追随陈伟仁加入这个创业团队。

每天,陈伟仁与他的同学们都忙得不可开交。来兼职学习的都是福建中医药大学的在校生,专业不同、兴趣相同,大家课余时间聚集这里,跟着陈伟仁学习推拿按摩,研究药膏调配,相互切磋手法。而看病的患者,有本校师生和家长,也有福州大学城周边慕名而来的群众。凭着精湛的技艺,来找陈伟仁看病的患者越来越多,陈伟仁说,准备在福州市区开一家门店,以满足不断增加的患者需求。

据福建中医药大学的校方相关负责人介绍,台生创业项目对在校大学生的创业探索和实践具有良好示范与带动作用。学校正在为在校创业台生及其项目制作系列创业微映像,并计划制作成在线视频、数码光盘,面向校内外进行积极推广,为学生创业打造“暖环境”。

詹明润的台湾甜柿

关键词:合伙・专业・农场・生态

詹明润:庆丰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

经历

来自台湾的詹明润、管逸纬,目前在福建仙游县的国家级台湾农民创业园里自主创业。詹明润和管逸纬在台湾是邻居,从小学到高中都在一块读书,后来分别考进台湾大学和台湾中兴大学,读的专业都是“农业经营”。大学毕业后,两人开始寻找出路,都试着从公司一线业务员做起。2007年,对果树有兴趣的两人来到大陆寻找就业、创业机会,进入福建莆田仙游农民创业园的一家农场当技术员。

“在金融危机背景下,我们都有一种危机感,不想等着哪一天失业,我们有学历,还有技术,不如自己当老板。”在一番考察后,詹明润与管逸纬2008年底决定自主创业,在仙游台湾农民创业园里合伙承包了四百多亩种有台湾甜柿的山地。詹明润担任庆丰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管逸纬则担任公司销售部经理,一起负责果场的所有事。

“自主创业不容易啊,要自己一步步地去摸索!”詹明润感慨。由于刚步入社会,资金不足,人手不够,两人承担起大部分的重活累活,单是为了寻找适合的肥料,他们就在当地走访了好多地方。他说,台湾同大陆一样,同学聚会时也会攀比,过去看到那些在电子行业给老总当秘书的同学,很风光,当初自己心里也很自卑、难受。金融风暴来了,搞电子的失业了去种草莓,另一位去养猪。所以,关键是靠自己的努力,付出了,干哪一行都一样。

平时,两位台湾大学生基本上都留在大山里照看果园,很少外出“潇洒”。由于山里生活单调,他们就在农场里搭起了简陋的台球室,自装了卡拉OK设备,还搬来了两三台电脑用于上网聊天。管逸纬说,心一定要守在创业项目上,不能老想着玩。

几年前,农业部、国台办正式批准设立福建莆田(仙游)台湾农民创业园;同年,在第七届中国-海峡项目成果交易会上,福建莆田仙游县与福建省农林大学签下协议,在仙游台湾农民创业园内联合创办大陆首个海峡两岸大学生创业园。詹明润和管逸纬两人承包的果园正位于创业园之内,而且两人还是台湾大学生,因此,他们的果园将享受到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和扶持。

经过几年的精心管理,他们的果园接连丰收,销售良好。从福建莆田的仙游城市区出发,沿着盘旋的山路行驶将近一个小时的车程,就来到了云雾缭绕的社硎乡庆丰农场,这就是台湾青年詹明润和他的伙伴管逸纬编织田园梦想的地方。

詹明润出生在台湾的水果之乡台中县,在家乡拥有一块30亩左右的农场,也是种植甜柿。他的父母都是农业的行家里手,父亲还是台湾“神农奖”的得主。2007年9月份,他以技术人员的身份应聘到莆田仙游钟山镇的一家名叫“汇丰生态”的台湾甜柿农场工作。经过考察,他觉得仙游的山区非常适合台湾甜柿的生长。后来他说服台湾的父母把家里的土地租给别人种,他自己准备在仙游开创一份新的事业。他邀请自己的邻居兼好朋友管逸纬和他一起创业,同样是农经专业毕业的管逸纬就这样也来到了仙游。

2008年7月,他们包下了社硎乡这块300多亩的山地,在2009年1月1日正式成立了自己的庆丰农场,开始了自己为自己打工的生活。做出这样的决定,当时他的心中有没有担心和犹豫呢?詹明润说,自己的选择是经过了深思熟虑的,而且有着农业世家的专业知识,他对自己相当有信心。小詹说,在台湾自己只能经营30亩的农场,在大陆,自己的农场规模达到了300亩,是台湾的10倍,可以真正大显身手,开创一番事业。

篇9

“水井必须提供水,才能接受新鲜的水。”

36岁时,医学博士夏爱克决定顺从内心,做一口水井。2001年,来自马克思故乡的他,带着词典,穿着凉鞋,骑着三轮车,在中国云南的大山里无偿提供医疗服务,一待就是15年。

36岁时,夏爱克想象着来中国后可能会面对的各种挑战。53岁时,夏爱克告诉朋友,他习惯中国了,回德国可能会不习惯。

“在中国的经历使我视野扩大,让我发现在自己的想法之外,也有别的一样好的想法。这叫‘殊途同归’吧。我对中国的看法改变了,对德国的看法也改变了。”夏爱克坦言。

他经常被戏称“德国白求恩”――但终于,人们发现,他就是“白求恩”。

洋医生入乡随俗

2001年夏天,当夏爱克夫妇带着年幼的孩子,走进群山环绕的鹤庆时,古老的中国向陌生人露出善意的微笑――“搬家的路上下雨了,刚到鹤庆坝子,突然彩虹出现。”

夏爱克夫妇把这视为一种鼓励和接纳。

从新加坡开始,原名“Eckehard Scharfschwerdt”的这位德国医学博士,开始使用中文名字“夏爱克”,决心“用爱去克服一切困难”。两年之后,夏爱克“出师”,但当他走进鹤庆人民医院时,却发现在大学学习的中文,跟鹤庆话完全不一样。

夏爱克先后服务于云南鹤庆、建水、红河三地,大都是少数民族聚居区,很多老人和孩子不懂普通话。

于是夏爱克一边翻词典,一边利用各种机会学方言。红河人民医院有哈尼族医生,夏爱克就跟他们说“我教你们英语,你们教我哈尼族语言”,午休时,他经常拉着年轻人一起玩三种语言的游戏。

“有些少数民族产妇,你不说哈尼族语言,她们不信任你。”红河人民医院麻醉科主任杨芳发现,“后来她们很信任夏医生,夏医生回国后,还有生二胎的产妇来医院点名找‘老外医生’。”

夏爱克安慰病人,喜欢握着对方的手说“不怕,不怕”,等离开中国时,他已经可以用普通话、建水方言、哈尼族语言来说“不怕,不怕。”

建水人民医院急诊科主任普雪骞注意到,“到后期,夏医生会说八种语言”,如果算上各种方言,那应该有十几种。 夏爱克在红河县进行新生儿复苏培训

夏爱克一边努力入乡随俗,一边试图身体力行改变一些东西。

15年后,当夏爱克被问及“为何能在中国坚持这么久”,他回答:“第一,中国朋友很热情地接受我们老外。第二,德国朋友的经济支持和鼓励。”

不过,融入云南的过程并不轻松。夏爱克第一次吃辣子想哭,第一次喝白酒想咳嗽,但他不想让别人看到。

鹤庆卫生局原副局长杨万泉提醒他,要学会吃辣椒,百姓家里没有更多东西,不吃辣椒的话,时间长了百姓也不方便。夏爱克下决心入乡随俗。他参加所有能参加的集体活动,为的是能尽快了解当地风俗,好顺利开展工作。

来中国前,夏爱克的父亲担心孙子凯诚、孙女凯乐的教育问题。夏爱克想出解决方案:上午让孩子去当地学校学中文,下午太太在家教德文,晚上睡前,夏爱克再为孩子讲英语故事。

夏爱克买了辆三轮车代步――因为同事都骑车。鹤庆人民医院麻醉科主任杜峰说,那是一辆从二手市场淘来的旧车。

每天,身高1米85的夏爱克,骑着三轮车,拉着两个洋娃娃,往返于幼儿园、学校和医院,被称为“鹤庆一景”。

细致入微的服务

他把别人的生命当成自己的生命来关心,对病人的关爱,细致到一种极致。

红河县城的街道多是起伏路,上坡下坡像爬山,红河县人民医院就建在一个斜坡上。夏爱克经常在夜深人静的时候,从家里跑出来,向医院手术室冲刺。 夏爱克和妻儿以及他工作、生活用的三轮车

夏爱克没有下班上班的概念。不管夜里几点钟,不管哪个科室叫他,他随叫随到。为方便第一时间抢救病人,夏爱克曾经在麻醉科值班室住了三个月,后来由于妻儿前来中国陪伴,他必须搬出去,就在医院对面租房子,离医院只有几分钟路程。

麻醉科在七楼,等电梯太慢,夏爱克喜欢爬楼梯。经常是手术还没准备好,他已经气喘吁吁地出现。

患者们喜g这位大鼻子老外,见到夏医生总是很开心。夏爱克喜欢对患者微笑,只有一次例外:一个新生儿早产,哭了声就没了动静。抢救过程中,婴儿父母出于某些考虑想放弃。夏爱克不同意,反复做父母工作,但最终婴儿父母还是决定放弃。那天,夏爱克是哭着离开的。

随后一个星期,夏爱克都没再进那个手术室。有几个晚上,夏爱克说他好像听到孩子哭。

“听到夏医生这么说,我们全科人都哭了。”红河县人民医院麻醉科主任杨芳说,从那天开始,她和同事们决定改变,绝不让一个孩子在自己手上走掉。

在中国15年,夏爱克刷新了很多人对医生这个职业的认知。他的白大褂里,经常装着两样东西:一次性筷子和气球。筷子是为病人救急用的。有些地区医疗条件不好,住院病人的导尿袋经常被压在身下造成不适,他每次碰见,都会拿出筷子插在床边,把导尿袋挂在床下。

气球是为小朋友准备的。他担心小孩子怕“老外”,所以碰见小病人,他会吹个气球送给孩子,有时还会调侃自己的大鼻子,跟孩子打成一片后,他就可以顺利了解病情。

跟随夏爱克实习的李正弈棋感慨:“他把别人的生命当成自己的生命来关心,对病人的关爱,细致到一种极致,深刻到一种极致。”

夏爱克一见危重病人就会扑上去。通常医生做完手术会先签字,有后续风险便于认定责任,但夏爱克不在乎这个,只顾抢救病人。

有次一个孩子溺水,夏爱克正好赶上,来不及换衣服,就跑过去给孩子插管。夏爱克个子很高,孩子比较矮,他就跪下来操作,结果浑身都是孩子呕吐物。夏爱克并没有停下来,继续埋头忙。

“他经常这样,他无所谓。”建水县人民医院急诊科主任普雪骞说。

面对病人,夏爱克总是最细心、最温暖的那个人。

夏爱克在鹤庆做麻醉医生,但手术前后几天都要到病房看病人,而且问得特别细。他经常拉着鹤庆县人民医院麻醉科主任杜峰跟他一起去,因为杜医生可以给他做翻译。

退休护士张素华说夏爱克有时会抢护士的活儿。病人手术后进病房,有时护士还没有进驻,夏爱克已经过去帮病人裹被子,保暖。张素华说:“他对病人的认真和关心程度,有时候我们都做不到。”

遇到大手术,鹤庆县中医院医生陈琼英经常求助夏爱克,夏爱克有求必应。有一次在临时手术室做手术,病人需要输血,但血液保存温度比较低,不能马上输。就在大家犹豫的时候,夏爱克拿过血袋放在自己胸口,硬是焐了十几分钟。

“他的举动很像他的中文名――夏爱克,用爱去克服一切困难。”陈琼英说。

平等对待每个病人

在夏爱克眼里,只有需要帮助的人,没有富人和穷人。

普雪骞与夏爱克密切合作多年,他认为夏爱克是个高尚的人。“做人做事做医生,都要向夏老师学习,对领导,对富人,对穷人,都一样。”

在鹤庆有个“一张字条”的故事。

夏爱克组织医生培训,会限定领导发言时间。因为国际专家都是请假自费来中国讲课,所以夏爱克想把时间价值最大化,把更多时间留给医生。但有一次,一位领导讲话滔滔不绝。夏爱克不好直接打断,就写了张字条放在领导面前。“但还是有人看见了,场面有点尴尬。”一个参加培训的医生说。

在建水有个“一张菜单”的故事。

夏爱克喜欢锻炼,有次骑车到邻县。吃完饭发现,饭店门外排了一队看病的农民。“里边有个残疾人,身上不太卫生,有皮肤病,但老夏不介意那个人身上脏,照常亲切地问‘您好,哪里不舒服’。”车友雷昆回忆,那次“坐诊”持续了一个多小时,找不到纸,就把药名写在一张菜单背面。

“奇遇”不止一次,尤其在鹤庆。村民一听他是医生,上来就让他把脉。夏爱克很看重村民的信任,所以尽管不懂中医,但还是会摸一下“让他们高兴”。

“我看每个病人都一样。富有贫穷、男女老小、社会地位高低,对我来说都需要一样好的诊疗服务。”夏爱克说。

陈琼英对此深有感触。手术前评估病人,夏爱克会笑着向病人鞠躬,握手,说“您好”,有些病人是从山里来的,卫生条件不太好,他不计较,照常握手,不戴手套。在夏爱克眼里,没有本职工作和非本职工作之分。如果非要有所取舍,他宁愿选择最艰苦的工作。

护士李红方记得一个场景――

一天夜里病人猝死,上了呼吸机但总报警,李红方求助夏爱克。“他并不是我们医院的医生,当时凌晨三四点,他穿着凉鞋,骑着自行车,飞快赶过来……看到那个场景,我的眼泪都快流出来了。”

夏爱克在建水遇到很多志同道合的医生,但初到建水时他很惊讶:“这么好的县医院,为什么要安排我来服务?”

几年后他被邀请去红河,一进县城,看见起伏的山路和衣衫不整的孩子,他兴奋地说:“这个地方需要我。”

“他不是安于享受的人,夏t生是哪里有困难就想去的那种人。”护士郭建梅说。

篇10

关键词:新课程;地理高考;地理图表;地理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2)09-0043-02

在新课程改革和新高考背景下,高考试题呈现基础性、综合性、开放性和时代性的特点,试题命制由知识立意为主逐步向能力和学科素养立意转变,注重与社会实践密切结合,凸显学习生活中有用地理的新理念[1,2]。备考过程中学生存在地理概念、规律和特征理解不清、区域定位不准、读图析图能力较差、复习脱离教材、不注重知识结构化等问题,致使复习效率低、成绩不理想和学习积极性不高。对此,笔者提出提高备考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的六点建议。

一、梳理知识,查漏补缺

学习的过程就是不断丰富和完善知识体系的过程,如何才能做到构建知识框架,梳理知识脉络,查漏补缺呢?首先要养成记笔记的良好习惯。知识网络应简明扼要,重点突出,梳理各地理要素与资源开发、环境整治、经济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相互制约关系,并不断积累、总结、提升,才能形成地理环境整体性观念,达到“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目的[3]。如描述气温高低特征——热、温、寒,表述降水多少特征——干、湿;对各种气候特征描述,如热带雨林气候——终年热湿,热带草原气候——夏季湿热、冬季干热,温带季风气候——夏季湿热、冬季干冷,地中海气候——夏季热干、冬季温湿,这些实质上是对气候要素特征进行的重新组合。

其次,建议建立错题笔记本,内容包括错题、错因、纠错、感悟,形式多样,适合自己。学生虽会背教材上知识点,但不能建立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不能宏观把握知识体系,不会灵活运用知识、迁移知识。记录一些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地理现象和规律,如同纬度具有相同的昼夜长短(不考虑地形),赤道上始终昼夜等分(不考虑云层反射、散射),南北半球季节相反(仅限于中纬度),暖流一般由低纬度流向高纬度(夏季索马里寒流除外),暖流流经海区盐度上升(日本暖流由于海水混合,盐度却下降)等。易错点平时要注意整理积累,纠错本要经常翻阅,温故知新,并定期归类整理,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二、突出主干,培养能力

主干知识为考试永恒中心。对地理主干知识进行归类,主要有:①影响因素类。如太阳辐射、气候、海水温度和盐度、地震烈度等因素;②区位因素类。如工农业、人口分布、城市分布和人口迁移等区位因素,如农业区位考虑自然因素(气候、地形、水源、土壤等)和人为因素(劳动力、科技、机械、市场、政策、交通等);③措施和意义类。如荒漠化、水土流失、盐渍化和雨林等环境问题防治措施,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等资源跨区域调配的作用和意义。

能力考查是不变的主题。综合性、区域性是地理学科的基本特性,分析问题要善于从地理要素角度进行逐个剖析和比较,对比分析区域特征和差异[4]。如人文地理试题创设情景新颖,开放性强,突出考查学生的图表解读技能、文字材料分析技能,考查归纳综合能力、反思与评价能力、运用学科术语进行表述能力。因此,建议学生复习时能牢记案例,如美国硅谷、意大利工业小区、德国鲁尔区等发展区位条件,做题时结合新材料、新情景和区域特征,具备知识迁移能力。

三、图文结合,活用图表

地图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是学习地理知识的最重要的手段和工具。区域地图是地理综合试题和空间思维的载体,各式各样的图表蕴含着丰富的地理知识和有用信息,“题题有图,无图不成题”成为地理学科的特色。读图、识图、析图并从图表中准确获取有用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通过分析、比较、综合,运用地理基本规律和原理,揭示地理事物、现象的空间分布和空间联系,把握事物空间变化的本质和规律,从而进行科学表述,成为考试能力的基本要求[5]。

建议:①掌握读图的基本步骤。如等值线图要“五读一分析”,即读数值范围、读极值、读疏密程度、读弯曲方向、读局部小范围闭合等值线,分析成因;②识记常见的图表,强化图图、图文转换训练,加强以图示文,以文释图能力培养。如通过变换横纵坐标,局部图转化为全局图,达到化陌生知识为熟悉、化抽象为具体的目的;③重视区域空间定位,建构心理地图。学生要求经常翻阅地图册,把相关的地理规律、原理、知识落实到图上,利用绘制简图的方式进行巩固,逐步培养空间概念、空间定位和空间思维能力,做到心中有“中国”、有“世界”。

四、文理交融,学法兼用

地理学科的综合性、区域性、空间性特征显著,既有理科的严密性与逻辑性,又有文科的形象性与灵活性,文理交融[6]。自然地理内容具有鲜明的理科特点,学习时首先要理解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其次,学会简单运算,如区时、地方时、太阳高度、昼夜长短、等值线等;再次,理解地理过程,进行推理判断,如晨昏圈摆动、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太阳视运动、水循环过程、大气受热过程、流水侵蚀和堆积地貌发育过程、滑坡和泥石流形成过程等。如流水地貌发育过程经历了幼年期、发展期和成熟期,在不同阶段发育典型V型谷、U型谷、宽浅槽型谷。

地理学科中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主要属于文科内容,适合采用偏重文科的学习方法,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记忆[6]。人文地理学习侧重于理论知识学习(如地租理论、中心地理论、比较优势理论、点轴发展理论、产品周期理论、梯度转移理论等)和观点、方法(辩证分析、社会经济生态效益统一等)的运用,并结合实际进行评价与反思。如青藏铁路、宜万铁路等工程建设的意义,从自然、经济、社会、政治等角度正反两方面考虑。区域地理侧重分析区域及其发展问题,这就要求从自然环境特征入手,分析区域发展优势条件和限制因素;从区域人类活动(人口、产业活动等)入手,分析区域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寻求可持续发展对策。

五、关注热点,轻松备考

地理高考试题选题新颖,贴近生活,突出地理学科特色,具有基础性、时代性和创新性的特点。试题以当前社会焦点问题和热点区域为载体,如重要资源分布区、重大环境问题发生地区、重大自然灾害发生地区、重大国际、中外关系焦点地区、地理科考区域等,侧重考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及知识迁移、分析综合能力,注重运用所学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凸显学习生活中有用地理的基本理念。

高考试题在引导学生关注人类生存与发展进程中重大问题的同时,更注重考查运用地理知识分析、阐释、评价、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注意引导、启发逻辑思维和创新思维[7]。热点区域主要有:地缘政治敏感区(中东北非、印度半岛、朝鲜半岛)、自然灾害多发区(中国鄱阳湖干旱、日本地震和海啸)、生态环境破坏区(非洲和中亚草场退化、墨西哥湾石油泄漏)、可持续发展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喀什经济特区等)。因此备考时要注重联系实际,尽可能把地理原理、规律与当前的热点问题或热点区域联系起来,注重知识迁移,提高空间思维、逻辑推理和综合分析能力,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甚至提出创新的见解。

六、掌握技巧,沉着应试

解题的技巧、方法和思路多变。如选择题解题思路,首先,要快速读题。地理的题目都是一个情境有三四个小问题,这就要求在审题时,把主题干和分题干都要读清楚;其次,寻找关键词。如季节、时间、变化等;最后,结合图表和所学知识,分析选项、寻求答案。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可采用如直选法、排除法、图解法、巧算法、逆向思维等方法。文综(II卷)简单题还要重视审清题干、规范作答、条理清晰、科学表达、卷面整洁等,争取高分[8]。

有人说良好的心态是考试成功的一半。因此,考试时要调整心态,发扬沉着、冷静的心态,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考试中去。如何调整好心态,概括为十六个字:强化信心,优化情绪,进入状态,充分发挥。中医讲究“望闻问切”,考生要能给自己把把脉,认真细致的复习,做到有的放矢,夯实双基,突出主干,查漏补缺,提高能力,轻松备考!

参考文献:

[1]孙 力.新课标高考地理试题的价值追求及教学启示[D].东北师范大学,2010:5~30.

[2]蒋江来. 2007年高考备考策略[J].地理教育,2007,(2):36~37.

[3]裴 亮,郭迎霞.水滴石穿 绳锯木断——浅谈高中地理学习方法[J].地理教育,2005(5):72~73.

[4]薛建宇.成人高考地理学科考生思维障碍剖析[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03,(4):24~26.

[5]张家辉,徐宝芳.2010年高考文综地理试题分析[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10,(12):96~98.

[6]孙为民.高中地理学习方略[J].地理教育,2004,(5):6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