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经营管理的认识范文
时间:2023-07-04 17:23:1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企业经营管理的认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煤矿企业经营管理存在的问题
第一,在成本管理方面。传统观念认为主要是加强成本的计划、 控制和考核管理。这种观念遗漏了一个首要的也是最重要的环节,就是生产技术设计环节。
第二,在努力提高产量方面。传统的认识主要是增加工作面的个数与长度来广种薄收,这种方式是可以确保产量,但却忽视了如何在同等的条件下多产煤,即提高采煤效率这一环节。
第三,在确保经济总量方面。传统观念认为主要以增加工作面的生产能力,正常组织生产、多产煤为主。这种传统认识忽视了提高采后回收率这一环节,一般很难做到产销平衡。
第四,在营销管理方面。传统观念认为主要以提高市场占有率,确保运力,实现供、产、销平衡为主。这种观念忽视了产品销售的价格管理环节,在销量确定的前提下,价格是影响销售收人的主要因素, 根据市场的行情,不失时机地变动产品的价格,才能为企业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
第五,经营管理的主要职能方面。经营管理的主要职能通常是由主管部门承担,材料成本由供应科负责,工资成本由劳资部门负责等,这种传统的认识主要是通过计划及控制手段来实施的,但作为成本发生的主要环节在基层往往与实际情况脱节。
二、现阶段煤矿经营管理应注意的问题
第一,经营决策方面。一个企业经济效益的高低主要取决于经营决策是否正确,要综合市场变化、内外部条件、自身基础和实力等多方面的因素,优化工作思路;把握经营决策的科学性、可行性和战略性。要在企业内部建立民主化、科学化的经营决策体系,召开矿经营例会等形式减少或避免经营决策失误。
第二,财务管理方面。煤矿的经营管理一定要以财务管理为中心,牵住资金管理这个牛鼻子。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有市场才有效益,煤炭产品只有进入市场,通过销售收回资金,才算完成商品生产的全过程。
第三,目标成本管理方面。众所周知,企业是以产品生产经营为主的经济实体。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是企业进行各种经济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任何决策失误、管理目标的不明确及经营管理意识的单薄,都会对企业的生存和长远发展产生不好的影响。实行目标管理是控制成本的有效手段,一定要把握住成本目标确定的科学性、合理性和考核措施的严密性。要抓住构成成本的几大要素,充分挖掘内部潜力,群策群力,节支降耗。
第四,产品营销管理方面。煤矿企业要从以生产为中心转向以市场为中心,由“以我为主”转为“以客户为主”,重视客户价值,围绕客户推进营销机制创新,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以销售为龙头,带动煤矿的经营链条按市场机制良性运转。要重视了解市场、研究市场、预测市场,按市场需求调整。同时,注意营销策略的研究和销售队伍的培训,在当前认真执行国家政策的同时,不要忽视与客户的密切联系,并要加强煤炭的售前和售后等服务,从而提高本矿煤炭产品在市场上的占有率。
第五,质量管理方面。尽快由产量效益和速度效益型的战略转移到品种质量效益型的经营战略上来,这是当前煤矿经营管理的一个主攻目标。煤矿企业加强质量管理主要是两个方面,即产品质量和工作质量,要以各个生产环节,各个工种岗位工作的质量保证产品质量,保证经济增长的质量。
第六,人本管理方面。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必须注重人这一最活跃的生产经营要素,将传统管理由以物为中心转向以人为中心,突出人在企业各项管理之中的主体地位。这些都要求企业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构建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彻底改革煤矿企业现行的人事制度,创新用人机制。煤矿企业内部应普遍实行竞争上岗、末位淘汰制度,使上岗员工有压力而努力工作,下岗员工努力学习新知识,组成重新上岗预备队,形成岗位竞争态势。煤矿基层各单位领导和职能部门负责人实行竞聘上岗,定期考核,末位淘汰制。同时,相应改革分配制度,对有特殊贡献的煤矿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班组长等提高职务津贴标准,拉开收入差距。
第七,信息技术方面。在信息化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诸多企业管理层对信息化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重要性给予了足够的重视,且能够积极地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实现企业管理方式、管理思想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有机结合。创新煤矿经营管理手段,煤矿企业要充分利用信息网络技术,建立功能齐全的企业信息资料库,管好用好各类信息。要用信息技术实现煤矿企业经营管理的集成化。要实现企业信息集成化管理,需要进一步投入人力、物力,改革现行业务自成体系的流程,再造以市场链为重点的业务流程,统一规范,确保企业信息的一致性和有效性,为煤矿企业经营服务,促进煤矿企业的改革和发展。
三、煤矿经营未来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第一,以信息技术促进煤矿经营发展。煤矿要实现发展战略目标,当务之急是在生产技术中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技术。一是加强产学研究的联合,二是加强联合攻关,三是加强地质科技成果的转化,形成实际生产力。通过科技创新提高煤炭资源的保有程度,研究开发深部矿产的勘察和开发技术,大幅度提高煤炭资源保有程度,大力提高采矿回采率。发展煤矿产品深加工技术,新能源、新材料技术,节能、节材、节水降耗技术和工艺,降低资源消耗水平。同时推进洁净煤技术的开发,优化能源结构。加快煤矿技术和装备设备的更新步伐。
第二,以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煤矿企业经营。煤矿企业要积极参与市场竞争,发展集约型增长方式,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尽快改变传统的靠增加资金投入,拼设备、拼人员、拼能力,改变单纯追求产量优势,而过度消耗资源,污染破坏环境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模式,建立起依靠科技进步,科学合理开发煤炭资源,提高煤炭产品质量,改善区域环境集约型的经济增长模式,努力提高煤炭资源的利用效益,以最小的资源消耗和环境破坏,换取最大的经济效益。
第三,更新经营管理手段。煤炭企业要从企业发展的现实需要出发,积极推进管理信息化建设,采用先进的电子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改造、淘汰落后的生产和管理方式,实现重点领域动态监控监测,逐步延伸到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不断提高企业管理现代化水平,为煤矿企业经营实现效益最大化提供有力保障。
篇2
【关键词】食品连锁企业;人本管理;薪酬设计;激励机制;企业文化
一、公司人本管理存在的问题
人才是公司发展的不竭动力,然而现实中,企业在进入高速发展时期,忽略了人的因素,只是单纯的将员工看成赚取利润的工具,看不到员工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不够重视员工,这种情况尤以食品连锁企业突出。此次调研的某食品连锁企业,企业主更是将企业发展完全寄托于一两个人身上,期望依靠他们获得企业效益;此外,企业管理者喜欢根据自己的主观意识来评价人,依据亲疏关系来任用人,这样容易引起其他员工的不满,使员工觉得他们在企业中没有发展机会。
与外资企业及一些大企业相比,连锁企业的工资处于平均水平,福利待遇较少,员工又没有什么地位,受到不公平对待,这种情况使员工无法认同企业文化,缺乏归属感,不能为企业创造价值。员工被聘用到企业后,最初考虑的是薪酬待遇问题,然后是考虑自己的发展机会与企业发展前景。在连锁企业中,员工的晋升通道只有有限的几条,而且员工在工作初期并不能有完整的职业规划,个人发展空间狭窄,不能施展自己的才华,员工的需求无法被满足。而且这样的企业会让员工觉得没有发展前途,致使员工离开企业而去寻求更好的发展机会。
二、公司人本管理现状的原因分析
(一)企业管理者缺乏人本管理意识
企业主往往习惯于将经营权紧紧地掌控在自己手中,绝对不会轻易地让其他人插手,这样就使得许多想实现自我价值的优秀人才离开了企业,导致企业内出现了人才短缺现象,威胁到了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由于连锁企业对人本管理的真正内涵缺少深入地了解和认知,使得连锁企业在追求人本管理的过程中即使是制定了一些让员工无所适从的政策,缺乏独特性,没有个性,无法使企业的管理水平得到提高。不少连锁企业主受自身文化素质的影响而无法正确理解人本管理理念,也就更不可能建立人本管理制度了。连锁企业主素质不高是我国连锁企业建立人本管理的瓶颈。
(二)薪酬设计不合理,激励机制不健全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现今,虽然人们的生活水平已经得到了显著地提升,但是物质需要仍然是作为人类的第一需求而存在着,它也是人们从事一切社会活动的基本保证。所以连锁企业主应该将满足员工的物质需要排在首位,只有满足了员工的物质需求才能保证员工的其他需求。
(三)企业文化的缺位,致使员工缺少归属感
与外资企业及一些大企业相比,连锁企业很少注重企业文化的建设,在这里,员工很难以认同企业文化,同时,由于员工的工资待遇缺少竞争优势,致使其缺乏归属感,不能为企业创造价值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实施人本化管理的措施
(一)提高管理者的素质,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连锁企业若是想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跟脚,那么就必须尽最大的努力去最大限度的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企业活力。而且领导者的管理思想必须从以生产技术为中心转移到以人为中心上来,从人与人的关系之中去调动和激励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重视管理沟通的作用,注重人们较高层次的需求。连锁企业要正确看待员工与企业之间的关系,只有将原来的雇员靠老板转变为老板靠雇员,才能够接受先进的管理理论和现代化管理方法,从而更愿意了解、尊重和满足员工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把实现员工的自我价值作为老板任用人才的出发点,真正地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二)建立行之有效的激励制度及考核制度
由于连锁企业的激励手段大多数都是建立在薪酬上的,因此,薪酬制度的合理性将会严重影响到企业的人本管理问题。在公平理论看来,企业员工是会将自己工资收入与其他相关企业的员工进行比较的,只有当企业员工认为自己的工资收入与他人相差不多甚至超出其他人时,才会愿意继续留在企业里。因此,连锁企业在设计薪酬体系时要调查清楚同行业的薪酬水平,从而设计出具有竞争力的薪酬体系。同时,企业还要科学地评估各个岗位,设计薪资标准时要具有内部公平性。只有当员工认为薪酬支付公平时才会产生激励效应。当然,对于高级管理人员、高级技术人员以及企业急需人才,在制定薪酬政策时可以给予适当的倾斜,使薪酬体系更具有弹性。
(三)尊重和重视人才,鼓励员工参与管理,构建良好的企业文化
连锁企业的中层管理者一般都是企业内的技术骨干和生产的组织管理者,分布在连锁企业的各道工序或各个生产过程中,这些人的素质高低将会对企业的生存发展产生决定性的影响。人本管理原理要求连锁企业的中层管理者必须在决策层的领导下,自觉地接受各类教育和培训,努力地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构建良好的企业文化对员工能产生极大的激励作用,能够形成企业发展的内聚力。企业文化首先是由少数人倡导和实践,通过长期的宣传和实践探索而逐步产生和完善,然后再有意识地倡导发扬,使这种文化根植于企业员工中,从而激发人们的工作激情。连锁企业要在尊重人才和重视人才的基础上,积极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氛围,使员工能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到工作当中去。
参考文献
[1]斯蒂芬・P・罗宾斯,等.管理学[M].北京:中央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2]申明,李剑著.以人为本[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6.
[3]柳杨.从海尔的人力资源管理看人本管理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作用[J].价值工程,2005,(7).
[4]张萌物.走出人本管理的误区[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5.
[5]王彩梅.正确对待员工是民营企业人本管理的关键[J].宜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6,(3).
篇3
摘 要 在企业党务工作开展过程中,要想提高党务工作质量,就要将党务工作与企业经营管理相结合,使党务工作能够在工作内容、工作目标和工作措施上能够与企业经营管理相适应,保证企业党务工作能够与企业经营管理形成合力,最终提高企业党务工作质量,满足企业经营管理需要。因此,我们应认识到企业党务工作的特点,认真做好企业党务工作与企业经营管理的结合,提高企业党务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推动企业党务工作发展,为企业经营管理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 企业党务工作 企业经营管理 相结合
基于对企业党务工作的了解,企业党务工作是企业的基础工作之一。虽然企业党务工作具有一定的独特性,但是在企业党务工作开展过程中,也要与企业党建经营管理相结合,既要突出企业党务工作,同时也要与企业的经营管理环境相适应,使企业党务工作能够与企业经营管理在内容和形式上相统一,最终达到提高企业党务工作质量的目的。因此,我们应当认识到企业党务工作特点,并认识到党务工作与企业经营管理的联系,重点做好二者的结合,推动企业党务工作与经营管理共同发展。
一、企业党务工作与企业经营管理结合的必要性
在现代企业的管理以及经营之中,企业的管理理念有所改变以及提升。在新的形势下,良好的经济发展势头,给企业带来比较大的发展空间。在现代企业经济经营工作中结合党务工作是现代企业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在经济经营工作中发挥党务工作的积极作用,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由此可见,企业党务工作与企业经营管理相结合,是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效益的关键,也是满足企业营管理需求的重要措施。
(一)企业党务工作与企业经营管理结合,可以形成共同促进的工作局面
在企业管理工作中,党务工作与企业经营管理有着紧密的联系。企业党务工作对企业经营管理有一定的影响,企业党务工作质量间接的决定了企业经营管理工作质量。因此,企业党务工作与企业经营管理工作结合,可以形成共同促进的工作局面。
(二)企业党务工作与企业经营管理结合,可以提高党务工作实效
企业党务工作在开展过程中,虽然专业性较强,但是与企业的发展形势和经营管理形势也息息相关。基于这一认识,企业党务工作在开展过程中与企业经营管理相结合,既可以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同时也可以提高党务工作实效,满足企业发展实际。
(三)企业党务工作与企业经营管理结合,可以更好的推动企业经营管理工作发展
从企业党务工作的开展情况来看,与企业经营管理结合之后,能够将两项工作融合在一起形成合力,对企业的发展和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有着直接的促进和帮助。因此,企业党务工作与企业经营管理相结合,可以更好的推动企业经营管理工作发展。
二、企业党务工作与企业经营管理的具体措施
(一)在党务工作中融入企业经营管理工作内容
基于企业党务工作的重要性,在企业党务工作与企业经营管理工作结合过程中,应以企业经营管理为导向,根据企业经营管理需求制定党务工作计划,并推动党务工作目标的落实,更好的为企业经营管理服务,满足企业经营管理的实际需要。
制度的建设是一个全局的、根本的、稳定的长期工作。每一个企业都需要用制度来管人,没有优秀的制度,企业内部就不可能有良好的经济经营,企业中的制度有经济经营工作的制度,同时也要有党务工作的制度,党务工作中的制度是保障企业党务工作稳固化、规范化、长期化的根本。在党务工作制度中,要建立基础的、根本的制度。应该健全民主管理、坚持民主集中、评议制度,对于重大的事项,要通过集体讨论决策、民主测评才能决定。党务工作的制度要融入经济经营工作中,深入群众,广泛听取普通员工的心声。
对于企业党务工作而言,做好制度建设并根据企业经营管理的实际需要合理选择党务工作内容并建立完善的工作制度,既是提高企业党务工作质量的重要措施,同时也是满足企业党务工作需要的重要手段。因此,我们应对企业党务工作及其与企业经营管理的关系有正确的认识。做到根据企业的经营管理实际有针对性的开展党务工作。
(二)将党务工作作为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辅助手段
企业党务工作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在实际开展过程中可以成为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辅助。为了提高企业党务工作实效,可以在具体的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夯实党务工作基础,根据企业经营管理需要强化党务工作质量及其针对性,使党务工作更好的为企业经营管理工作服务。
企业在招聘员工或则管理人员的时候,要从实际出发,聘用思想素质过硬、专业技术超群的优秀人才。吸收优秀员工以及管理人才进入党务工作队伍。然后通过党务工作更加有效的促进企业经济经营工作。在企业的经济经营中把队伍壮大是非常重要的,壮大了队伍才有能力扩大经营,对企业才有新鲜的血液注入,才能使企业呈现蓬勃的生机。企业在发展壮大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注重队伍的质量。在企业的经济经营工作中,积极发展员工以及管理人才加入党的组织,不断壮大企业的经济经营队伍以及党务工作队伍。
党务工作既是企业的重要基础工作,同时也是辅助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手段。通过有效的开展企业党务工作,可以提升党务工作质量,为企业的经营管理奠定良好的组织基础和管理基础,确保企业的人才队伍建设质量能够得到提高,保证企业的经营管理进入新局面。所以,加强对党务工作的认识是十分重要的。
(三)按照企业经营管理工作目标开展党务工作
从企业经营管理工作开展过程来看,企业党务工作应与企业经营管理工作拥有共同的工作目标,并且在这一目标的指引下,通过明确工作目标和工作内容以及夯实工作基础的方式,有效开展党务工作,使党务工作能够落到实处,更好的为企业经营管理服务。
企业党政组织应根据企业干部和员工的学习效果对企业党务工作的培训、教育方式和体系进行合理、科学的优化和调整,提升教育培训的质量和效率、加强培训和教育力度,同时注重对企业成员思想道德、观念作风等方面的教育,促进企业成员综合素质的养成和提高。应引导企业干部和员工认真学习与日常工作和党政工作的相关知识,对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的知识广泛涉猎,深入探索和研究不同行业、领域的课题和知识,扩大知识面、开阔眼界,更好地适应当前社会各行业逐渐融合的形势,更有利于对企业发展战略和企业党政工作的开展提出创造性、建设性的建议,为企业发展和党的领导注入新鲜的活力。
企业在党务工作中,要坚定不移的按照党务工作目标开展工作,既要突出党务工作重要性,同时还要根据党务工作的实际特点和具体内容,与企业的经营管理相结合,使党务工作在开展中能够更好的与企业经营管理相适应,寻求二者的共同l展,满足企业党务工作需要,提高企业党务工作的开展质量。
三、企业党务工作与企业经营管理结合的重要影响
(一)企业党务工作与企业经营管理结合,使得两项工作都取得了积极效果
企业党务工作与企业经营管理结合之后,不但明确党务工作目标,同时还形成了企业党务工作与企业经营管理的共同目标。形成了工作目标一致的良好局面,为企业党务工作的开展以及企业经营管理工作的深入提供了良好的契机,满足了企业发展需要。
(二)企业党务工作与企业经营管理结合,形成了良好的工作氛围
虽然企业党务工作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但是与企业经营管理结合之后,企业的整体工作氛围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无论是企业党务工作还是企业经营管理工作,都在整体目标和工作内容上得到了强化,对于二者工作质量的提高有着较大的贡献。
(三)企业党务工作与企业经营管理结合,开创了新的工作思路
企业党务工作与企业经营管理结合之后,对原有的工作思路进行了创新,使得企业党务工作反向性更强,并且在党务工作开展中,能够对企业经营管理形势予以更全面的关注,最终达到推动企业发展的目的。因此,企业党务工作与企业经营管理的结合,对开创新的工作思路大有裨益。
四、结语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知,企业党务工作对企业的经营管理形势有着重要的影响。基于对企业党务工作的了解,将党务工作与企业经营管理相结合,既是一种有效的工作手段,同时也能形成发展合力,对推动企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我们应认识到企业党务工作与企业经营管理结合的重要性,并在党务工作开展中,重点做好与企业经营管理的结合,满足企业发展需要。
参考文献:
[1] 赵明敏.浅析国有企业基层党建工作创新[J].东方企业文化,2014(06).
篇4
关键词:企业财务管理;管理会计;职责和职能
一、前言
企业管理会计与企业的一般财务会计有一定的区别,二者在管理内容管理职责上都存在差异。其中管理会计是一种融合管理学知识和会计知识的新岗位,其主要职能是为企业管理层提供专业的会计管理知识,并对特定的会计问题进行分析研究。例如成本管理就是企业管理会计的重要职能。基于管理会计的特殊地位和作用,在企业财务管理中,我们应对管理会计的主要职责和职能进行全面分析,并把握管理会计工作原则,推动管理会计工作不断进步,为企业的经营管理提供有力的支持。
二、企业管理会计的主要职责
(一)为企业内部管理提供资料
从企业管理会计的职责来看,其中最主要得职责就是对企业内部管理的支持上。由于管理会计与普通财务会计不同,管理会计主要针对企业的宏观管理,并对内部管理工作有一定的支持作用。具体表现在管理会计为企业内部管理提供基础资料,并推动内部控制和内部管理工作不断深入开展,使企业内部控制和内部管理能够取得积极效果,最终满足企业发展需要。因此,明确企业管理会计职责,对发挥管理会计作用和做好管理会计定位具有重要意义。
(二)对企业的经营管理结果进行评价
由于管理会计更多得关注宏观层面,在对企业经营管理的关注中,主要对企业的经营管理结果进行有效性评价,使企业在发展战略制定喝实施过程中,能够获得有力的支撑,进而满足企业经营管理需要。所以,管理会计的职责更多体现在对企业经营管理结果的评价上。只有理解这一点,才能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效果,更好的推动企业发展。基于这一认识,在企业管理中,应合理安排管理会计的岗位,充分发挥管理会计的支持作用,保证管理会计能够正常工作。
(三)利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对企业的经营管理状况进行分析
在企业经营管理中,要想实现对企业经营管理效果的统计分析,管理会计提供了新的方法支持,实现了对企业经营管理状况的全面分析。在这一过程中,管理会计主要利用了数理统计的方法对企业的经营管理现状进行全面分析,并把握正确的分析原则,提高统计分析质量。由此可见,管理会计的工作重点在于对企业经营管理状况的分析,并在分析结果的基础上为企业提供发展战略支持,使企业能够在整体发展效益上获得全面提高,推动企业快速发展。
三、企业管理会计的主要职能
(一)为企业经营提供参考
结合企业经营管理实际,管理会计的出现为企业的经营管理提供了良好的手段支撑,既满足了企业的发展需要,同时也提升了企业的发展水平。在具体的发展中,管理会计注重对基础条件的分析,主要为企业的经营管理提供了经验参考和思路指导。因此,对于企业经营管理而言,管理会计的职能作用主要表现在对企业经营管理经验的支持上。只有重视这一作用并根据企业实际需要设定管理会计岗位,才能更好的为企业经营管理服务。
(二)为企业经营管理提供战略指导
管理会计的另外一个职能就是对企业经营管理提供战略指导,保证企业能够在长期发展战略上获得有效的帮助,对提高企业战略制定的合理性喝有效性,以及企业战略的制定和实施都有较强的促进作用。按照企业的发展需求,以及企业的管理特点,管理会计为企业经营管理提供的战略指导是非常有效的,对企业长期发展和中短期发展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所以,对于企业经营管理而言,管理会计的职能更多的体现在对企业的战略指导上。
(三)对企业的经营策略进行评价
基于对企业经营管理过程的了解,以及企业经营策略制定的实际需要,管理会计的出现对企业的经营策略的制定有着较大的影响,既影响了企业经营策略的制定,同时也影响了企业经营策略的落实。同时,管理会计还能对企业的经营策略进行有效评价,使企业的经营管理能够在整体水平上有更高的实效性。为此,我们应对企业管理会计的职能有较为深入的认识,认识到其对企业经营策略的评价作用。
四、结束语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知,在企业管理会计工作中,明确其主要职责和职能,对提高企业管理会计工作质量和满足企业财务管理需要具有重要作用。经过了解发现,企业管理会计的主要职责表现在为企业内部管理提供资料、对企业的经营管理结果进行评价、对企业的经营行为进行管理以及利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对企业的经营管理状况进行分析。同时,企业管理会计的职能主要表现在为企业经营提供参考、为企业经营管理提供战略指导、对企业的经营策略进行评价。所以,掌握管理会计的主要职责和职能情况,对企业经营管理工作有着重要影响。
作者:祁保华 单位:天津物产集团财务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周峰.企业财务会计提升为管理会计的途径[J].工程设计与研究;2015年01期
[2]乔宇庆.探析经济效益与财务会计之间的联系[J].经济师;2014年07期
[3]王淑清.关于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区别和设置两种会计机构的探讨[J].交通财会;2015年01期
[4]孙晓阳.浅谈企业财务会计与财务审计的关系[J].辽宁经济;2015年11期
篇5
一、前言
考虑到企业会计管理的重要性,企业除了要对会计管理工作引起足够的重视,还要结合企业经营管理的实际形势,认真分析会计管理工作特点,并制定具体的会计管理工作措施,保证会计管理工作能够取得实效,达到满足企业经营管理需要的目的。从这一点来看,企业会计管理工作应在管理目标上进一步明确,并加强会计管理机制的建设,实现对会计管理工作的有效监督,同时还应发挥会计管理工作的积极影响,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确保企业会计管理工作能够成为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手段。
二、会计管理工作应明确目标,并不断加强会计管理的适应能力
随着经济形态的转型和社会进步的不断推进,会计管理的目标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在企业要明确会计管理目标,在知识经济的今天,企业不能单纯地将追求经济利益作为唯一的财务管理的目标,要更加重视企业知识资产在企业总资产中的作用。
基于这一认识,企业会计管理工作必须要明确工作目标,同时还要不断加强会计管理工作的适应能力,具体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企业会计管理工作目标应与实际经营管理工作相结合
企业会计管理工作目标的制定,既要满足会计管理工作的实际需要,同时也要与企业实际经营管理工作相结合,保证企业的会计管理工作能够更好的为企业服务。
2.企业会计管理工作应能有效解决企业的财务问题
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如何解决财务问题是企业会计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从这一点来看,企业会计管理工作在制定工作目标过程中,应注重对财务问题的解决。
3.企业会计管理工作应满足企业经营管理的现实需要
企业会计管理工作是企业经营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对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效果,促进企业经营管理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基于这一认识,会计管理目标在制定过程中,应以满足企业经营管理需要为主。
三、会计管理工作应加强管理机制建设,实现有效监督
企业内部出现的众多问题,就必须由企业内部来解决,这也是企业内部进行生产发展的重要环节。因此,企业必须建立起一整套完整的符合国家法律固定的内部会计管理体制和监督体制。
考虑到企业会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在会计管理工作中,加强管理机制建设,实现有效监督,是提高企业会计管理工作效果的重要措施。为此,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会计管理工作应认识到加强管理机制建设的必要性
会计管理机制的建立,是会计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对提升会计管理工作质量,满足会计管理工作需求,促进会计管理工作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为此,我们要认识到加强管理机制建设的必要性。
2.会计管理工作中管理机制建设应结合企业实际需要
会计管理机制建设,要想保证机制建设取得积极效果,就要使管理机制建设与企业的实际需要结合在一起,使会计管理机制的作用能够得到充分发挥。所以,会计管理机制建设应与企业实际需要相结合。
3.会计管理工作中管理机制的建立应实现有效监督
从企业会计管理工作实际来看,建立会计管理机制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对会计管理工作和财务管理工作的有效监督。为此,监督职能应在会计管理机制中得以明确。
四、会计管理工作应加强信息管理,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
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做好风险管理是会计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对提高企业会计管理实效性具有重要作用。从这一点来看,我们应对企业存在的财务风险有全面正确的认识。
在现实中,企业总追求最大限度的经济利益,但在这一过程中,还要注意对风险的控制,要运用各种财务指标分析企业的负债融资和权益融资的最佳比例。为了防范财务风险,企业在进行决策中,要全面考虑企业各方面的因素,运用科学的经济模型进行合理的全面的评估。
基于企业的这一现实需求,企业在经营管理中应从会计管理入手,全面加强信息管理,从会计管理角度为企业经营提供全面的财务信息,使企业在经营策略制定,管理手段优化和管理模式选择上能够做到切合实际。同时,会计管理还应从财务角度有效分析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通过对财务风险的及时预警,达到改变企业经营管理策略,降低企业经营管理风险和财务风险,使企业的经营管理能够有效满足企业需求,为企业的经营管理提供手段支撑,保证企业的经营管理能够取得实效。为此,企业会计管理工作应加强信息管理工作,应重点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满足企业财务管理需要。
篇6
直接反映了企业的价值和外在形象。在企业日常经营、管理过程中,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性逐渐显现出来。企业的经营管理主要立足于基础性管理,而基础性管理体现了企业的内在价值,所以,企业经营管理实行的就是基础性管理,而基础性管理的重要内容就是精细化管理。精细化管理在现代管理概念中的意思就是,以专业化为基础,采用技术性的手段将管理模式标准到数据化和信息化,在管理过程中,将焦点放在服务人员的需求上,进而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将精细化管理细化可以看出,“精”其实就是所谓的精益求精,在企业经营管理中追求最优价值,标准化地解决问题;“细”就是在管理中注重细节问题,在问题执行中处理好各项事务;“化”就是采用科学、合理的手段处理好企业经营中的各项事务,将解决问题的方法当作一种习惯。在企业经营管理的过程中,只有加强基础性管理,有效地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才能在“微利时代”下为企业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精细化管理模式有助于企业做好相应的战略管理、资源管理,进而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企业在实行精细化管理的过程中,要以基础性管理为前提条件,有效地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进一步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
2精细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国市场经济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许多,但是,个别企业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同样受到了限制。创造经济效益的空间在逐渐缩小,而在应用精细化管理的过程中也逐渐体现出了一些问题。笔者认为,“微利时代”下精细化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2.1企业员工认识不到位
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员工是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的正常运行离不开员工的努力。而企业管理人员在经营管理企业的过程中,往往采取的是硬性管理模式。这种模式产生的最直接的结果就是员工对企业相关事务的布置存在疑惑,甚至会产生错误的认识。出现这种情况的直接原因是企业管理人员在应用精细化管理的过程中没有充分体现该管理模式的重要作用,所以,使得企业员工对其产生了错误的认识。
2.2职责分配不合理
从企业发展历程来看,它们都是从基础性事务逐渐发展而来。各阶层的员工在日常工作中都有不同的工作任务,工作内容的不同使得精细化管理的对象也不相同。企业的基础性工作主要是临时性、阶段性和基础性的工作。这些工作在处理过程中都具有一定的复杂性,这样便使得企业基础员工在处理事务中不能很好地分清主次事务,为了完成任务而应付处理。
2.3管理规划和预案不健全
现如今,在市场化、经济化和知识化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企业经营中的人和决策事项都需要与时代同步。如果企业能够实行安全管理,有效识别各项事务中存在的风险,就能够很好地治理其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同时,如果遇到突发事件,必须要有补充计划和预案,这将对企业的发展产生重要的意义。但是,从目前企业的发展历程来看,在“微利时代”下,精细化管理在管理规划和预案方面还不健全,严重影响了企业的管理水平。
2.4精细化管理的执行力度不够
企业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能够创造出相应的经济效益,是因为企业在处理各项事务的过程中执行力较好。从目前各企业精细化管理的实际情况来看,虽然员工意识有所强化,在学习和考核中让企业员工逐渐认识到了执行的重要性,但是,从企业事务完成的情况来看,其执行效果并不是非常乐观。
3加强精细化管理的措施
在“微利时代”下,精细化管理是企业在市场中得以长期发展下去的重要措施和保证。在企业经营管理的过程中,只有实行精细化管理,才能为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因此,笔者认为,加强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措施主要概括为以下几点。
3.1建立健全管理制度
在企业实行精细管理的过程中,应当按照“分级管理”的原则,联系企业的实际经营管理情况,建立健全、执行到位的管理制度。在制度中,将具体业务的重要事项列入其中,同时,还应当梳理各项工作,规范企业经营中的各项事务,精确到投资、调运、营销中,真正实现精细化管理。结合企业的长期发展规划,建立稳定、持续的改进机制,同时,企业还应当科学考评制度执行的具体情况,将该制度的执行真正落实到实际工作中。
3.2完善预算预案
企业的预算方案主要是以市场和利益为主导,以计划引导、阅读分析、对标管理为主要方式,进而建立健全企业经营管理全过程的预算管理体系。在此过程中,企业应当加强预算管理,发挥月度预算协调、跟踪、计划、评价和激励等作用。这样做,不仅能够控制月度管理,还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有重要的意义。在企业经营管理的过程中,强化计划管理,从实际情况出发,不断提高企业对其后期事项计划、编辑的准确性。例如,在此环节中,企业要从上到下增强对相关事项的认识,进而提高管理各项事务的意识。3.3加强企业预算管理应用精细化管理模式的主要目的就是强化内控管理,提高企业防范风险的能力。在此过程中,要不断推进内控体系的建设质量、计量等相关事项,进而拓展与企业有关的业务。企业在实行精细化管理的过程中,要加强管理,这样不仅可以保证企业各项事务的实行,还能够有效推动各项事务的落实情况,同时,还可以及时发现企业经营中存在的风险,进而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当然,在此过程中,企业还应当加强成本化管理。成本管理对提升企业经营能力具有重要的影响——企业通过标准的成本管理和核算管理等方式,能够降低企业的成本费用。在企业运行过程中,加强预算审查的力度,进而缩减相关计费,扩大企业成本。加强企业管理并不仅仅体现在某一方面,它是针对企业经营整个模式而言的。将企业经营管理看成是一个整体,对其实行有效的管理,可以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能力。
4结束语
篇7
关键词:经营管理者胜任力 经营管理绩效 关系
在如今的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经营管理对人才综合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人才管理理论中对人才的“工作经验”以及“学历”的要求已经难以满足当前企业对人才的新要求,如何更好地评价企业经营管理者的胜任力,对于提高企业经营管理绩效具有重要意义。
一、企业经营管理者胜任力和经营管理绩效的有关理论
(一)对企业经营管理者胜任力的界定
就目前来说,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对于企业经营管理者都没有一个统一的界定标准,不同学者的界定标准各有不同。胜任力理论起源于上世纪七十年代,由于其合理性以及实际使用价值,在国外得到迅速普及,被广泛应用于企业、医疗、教育等各个部门。目前认同较为广泛的是将企业经营管理胜任力分为表面的知识、技能和内在的特质、动机、自我概念等。具体来说,知识是指管理者掌握的信息,技能是指管理者在处理事务时具有的能力,自我概念是指管理者自我的价值观、态度和认知,而特质是指管理者自身的特性,动机则是指管理者实现目标的意愿。总而言之,企业经营管理者的胜任力不仅可以判断其能否胜任某项工作,而且还关系着企业经营管理绩效的高低。
(二)经营管理绩效理论
从企业管理角度来看,经营管理绩效是企业追求的最终目的,其不仅体现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还可以很好地反映企业在市场中占据的份额以及存在的问题,因此目前经营管理绩效理论已经被大多数人所接收。但和企业经营管理者胜任力一样,目前关于经营管理绩效也没有一个统一的评判标准。就目前来看,对经营管理绩效理论的评判标准主要有三种,其分别为:主观指标和客观指标的评价标准、单一指标和多项指标的评价标准、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的评价标准。这些评价方式在实际应用中经常重叠,目前较为常用的评判方式是通过多项指标从主、客两方面来衡量企业的非财务指标和财务指标。
二、企业经营管理者胜任力与经营管理绩效的关系
(一)胜任力的特性
我们可以从对胜任力界定的不同标准中总结出一些相似点,也可以说是胜任力的特征,其主要有三点:(1)胜任力在不同的任务情境中其表现各不相同,具有一定的动态性;(2)胜任力与经营管理工作绩效有着密切关系,不可反映甚至预测经营管理的工作绩效;(3)可以通过胜任力将经营管理能力强的人员鱼经营管理能力弱的人员区分开来。
(二)经营管理绩效的影响因素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美国学者Boyatzis提出了高效工作绩效模型,其指出经营管理绩效是由经营管理需求、管理者的胜任力以及企业环境等三部分共同组成的,只有当这三个部分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时,才会使得经营管理绩效处于一个较高的水平。企业经营管理者本身所具有胜任力的种类较多,但在实际经营管理中一般不需要用到所有的胜任力,其所需要的胜任力要根据不同的企业类型具体评价,要努力使得能最大程度地将胜任力潜能激发出来,从而有效提升经营管理绩效。笔者认为,影响经营管理绩效的胜任力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自我管理能力
企业经营管理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是指管理者能对自己有正确认识,并通过自我学习和自我调节来实现自身发展的能力。自我管理能力的强弱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决定企业经营管理者的发展,以此来影响企业经营管理绩效,因此是一项十分重要的能力。
2、领导能力
企业经营管理者的领导能力是指管理者通过人际交流或自身行为影响来提升整个企业工作人员水平的一种能力,这种能力对企业其它工作人员来说起着领导作用。企业经营管理者的领导能力可以直接影响企业经营管理绩效,其在胜任力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3、任务管理能力
任务管理能力是指企业经营管理者可以通过自身经验来对团队进行指导,以此来完成任务的一种能力。任务管理能力的直接实施对象是任务,而只有保证团队任务的完成,才能提高企业经营管理绩效。4、创新管理能力
创新管理能力是指企业经营管理者根据企业发展背景的变化,对传统的管理方法进行合理改进,使得其更加符合当前企业发展需求的一种能力。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对经营管理者创新管理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企业经营管理者创新能力也变得越来越重要,管理者拥有较强的创新管理能力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
5、社会责任能力
在明确社会责任能力之前,首先必须要将其和经济责任区分开来,其不是以谋求经济效益最大化为目的。具体来说,社会责任能力是企业经营管理者履行对消费者的责任、对债权人的责任、对职工的责任、对环境保护的责任以及对社会公益责任等的一种能力,一个优秀的企业经营管理者必然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能力。
(三)企业经营管理者胜任力与经营管理绩效的关系
企业的经验管理绩效主要可以分为发展绩效、财务绩效、流程绩效以及市场绩效,研究表明企业经营管理者的领导能力、个人特质、管理能力都可以对经营管理绩效产生影响,而这些都是属于企业经营管理者胜任力的范畴。比如人事管理能力对企业的发展绩效和市场绩效都能产生显著影响,因为一旦企业经营管理者具备较强的人事管理能力,其就可以对企业的工作人员进行更好的组织,从而保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而社会责任能力也对发展绩效有着促进作用,因为若是企业经营管理者具备较强的社会责任能力,就会通过如社会公益等各种行为来为社会作出更多贡献,而这在无形之中提升了企业的知名度,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从而提升企业的发展绩效。
(四)企业经营管理者胜任力与经营管理绩效关系带来的启示
1、给选拨和考核企业经营管理者带来的启示
前面已经提高,企业经营管理的自我管理能力、管理创新能力、任务管理能力等胜任力对企业的经营绩效有重要影响,因此,在进行企业经营管理者的选拨或考核时,可将这些能力纳入衡量范围。比如,在进行企业经营管理者选拨时,可通过对其个人特质、自我学习能力、自我调控能力等胜任力的考察,来衡量其自我管理能力;通过对其人际交往能力、影响能力、指导能力等胜任力的考察,来评判其领导能力;通过对其解决问题能力、决策能力、绩效管理能力等胜任力的考察,来评价其任务管理能力。总之,在进行企业经营者和管理者选拨时,要考察其各方面的胜任力,以此保证其具有足够的资格进行企业的经营和管理。
2、给企业经营管理者的培训带来的启示
由于企业经营管理者的许多胜任力对经营管理绩效都有影响,因此在进行管理者的培训时,要依据不同胜任力的不同特点来制订相应的培训计划和方案。这样可以使得培训更有针对性,从而大大提升培训效果,使得企业经营管理者有足够的能力进行企业的经营和管理,从而保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结束语
在如今的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经营和管理者的能力变得更加重要,如何评价企业经营管理者能否胜任经营管理工作成为迫切需要思考的问题。各项研究表明,企业经营管理者胜任力与企业经营管理绩效有着直接关系,可通过胜任力评价将表现优秀的经营管理者和表现普通的经营管理者有效地区分开来。在进行企业管理者的选拨和培训时,要将之与胜任力结合起来,保证管理者有足够的能力进行企业的经营和管理,从而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周瑾,闫晓军.知识管理能力、管理决策与企业绩效关系实证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0;11
[2]肖剑科,赵曙明.基于情景分析的未来人力资源经理胜任力研究[J].南开管理评论,2010;01
[3]孔令志.基于胜任力的水利建设项目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0
[4]胡健.企业高层管理人员胜任力与工作绩效的关系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
[5]田云.企业经营管理中激励决策优化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12
【作者简介】
篇8
关键词:金融管理;企业经营管理;价值应用;问题措施
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金融是衡量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因而金融管理如何更好地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得到运用,并实现金融管理的最大化效用,成为企业经营发展中需要重点关注的课题。企业经营中的信贷问题、融资问题、保险问题、结算问题等都是在金融的范畴之内,所以金融管理的成效直接影响企业的发展。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发展,我国金融行业的发展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金融资源和金融信息铺天盖地,企业应该利用这些信息资源为己所用,并通过金融管理来提升自身的经营水平。在金融市场的不断变化中,金融管理模式也要适时进行创新,以实现金融管理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价值,助力企业的腾飞。
1 金融管理与企业管理概述
1.1 企业经营管理内涵分析
企业经营管理,即企业利用相关管理模式、管理手段、管理制度等各种资源,围绕提升企业经济效益这个目标,而进行的一系列经营活动。企业的经营管理与日常管理有一定的差别,企业日常管理是针对于企业的内部和外部环境为基础进行的分析,而企业经营管理则是侧重于对企业经营活动等相关环节进行的管理和控制。
1.2 金融管理内涵分析
金融管理是对货币资金所实行的管理活动,目的是为实现货币供求平衡,稳定货币值和促进经济增长,因此金融管理更偏向微观金融。也可以将金融管理简单理解为是对货币资金的管理,它的目的就是实现对企业经营资金的管理工作。金融管理与企业日常管理之间的关系相辅相成,关系密切,有效的金融管理能够提高企业日常管理水平,而企业的日常管理也离不开金融资金的帮助,所以金融管理得有效与否,直接关系着企业的发展命脉,是企业进行管理的核心组成内容。
2 金融管理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作用
2.1 金融管理是企业经营管理的基础
企业的经营必须有足够的资金,只有拥有充足的资金,企业才能开展业务和进行生产,企业的发展才能正常推进,而如果企业的资金短缺,企业的生产和经营就会被迫叫停。通过利用金融管理,对企业资金进行严格的管理和约束,同时企业设置专门的金融管理机构,并配备专业的金融工作人员,对企业资金的流通和结算等进行高效和优质的管理,提高资金的使用率,发挥资金的最大化价值。企业的经营发展,与有效的金融管理息息相关,企业在发展中应该主动关注我国金融的法规政策,发挥金融管理的价值性,以金融市场的发展为根本,不断对金融管理模式进行革新,以符合市场需求,为企业经营管理奠定坚实的基础,最终推动企业的发展。
2.2 金融管理是企业日常经营活动有序进行的保障
企业日常经营活动所涉及的范围众多,内容有财务、生产、业务、销售、人力资源,等等,这些内容共同构成了企业的日常主要经营活动,缺一不可,而除此之外的一些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等也称之为企业日常经营活动。而在企业财务、供应、生产等各项活动中,都会产生资金的流通,在这个过程中,金融管理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科学有效的金融管理,帮助企业健康、持续地发展。企业中的金融管理,能够在无形中提升企业竞争力,使企业在变幻莫测的金融市场中能够更加稳健、良性和健康地发展。
2.3 金融管理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企业的发展以追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为目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经济效益。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金融管理是其重要的内容,而高质高效的金融管理能够从根本上推动企业的发展,无论是对于企业的内部结构还是企业的资源整合方面,都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与此同时有效的金融管理,能够无形中提高企业的资金利用率,完成企业的效益目标。另外,金融管理的高效性,不仅能够提升企业在行业中的竞争力,同时对企业品牌以及信用等级的提升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3 企业金融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3.1 企业资金回收困难
企业资金回收困难表现在:企业缺乏对欠款单位信用评估的认识,前期的风险评估工作(对资金流向和信用等级的评估)几乎没有,有的欠款单位的信用等级较差,而由于出资企业没有在前期对其进行风险评估和信用评估,所以导致出资企业的资金无法收回,更有的欠款企业是虚假冒名顶替的,这对出资企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企业的资金收不回,资金链断裂,企业各项业务无法正常开展,企业面临着较大的风险。
3.2 企业对银行信贷过分依赖
现阶段,企业的融资形式较为单一化,主要依赖银行的贷款,而对于银行贷款而言,对企业的信用度、企业的经营状况等都有较高的要求,而我国大型国企以及一部分中小企业能够符合条件,但是对于一部分经营状态不理想的中小企业而言,很难通过银行进行融资。国企以及符合银行信贷条件的中小企业,由于其较为偏重银行贷款这一种融资的形式,所以如果经济政策发生了改变,企业会受到牵连,所以企业在进行融资时要能够不断拓宽渠道,以提高企业的应对能力。
3.3 企业金融管理手段落后
企业在进行金融管理工作中,要有专业的金融人才来操作,这是企业开展有效金融管理工作的前提基础。但是在现阶段,企业中专业的金融管理人才少之又少,企业金融管理手段也比较落后,金融资本结构设置得不科学不合理,完全凭借以往经验而没有对行业市场以及项目进行科学的分析和判断,这对企业的长远发展而言是非常不利的,同时也容易发生资金问题。
4 企业金融管理的强化措施
4.1 成立专门的金融管理机构进行专职管理
在企业经营管理中,要发挥金融管理的重要作用,这其中必须要成立专门的金融管理机构,对金融管理中所遇到的问题能够开展有效的解决对策,同时管理机构要配有专业的金融工作人员,并设置专人专岗,负责相应的金融工作,要对欠款单位展开信用评估,以及前期的调查分析,对其财务情况和经营情况进行仔细考查,并了解其真实的资金流,综合多方面的信息,制定有效的回收资金的方式。对企业投资而言,需要金融管理机构中的相关工作人员对投资风险进行评估,并结合投资市场的相关政策,以最大程度地降低风险。对企业经营项目而言,要开展科学的预算工作,以确保资金的高效使用,实现资源的优化整合。
4.2 规范化企业的预算编制工作
企业在经营管理中,对于生产经营活动必须要做好预算,只有科学合理地做好预算工作,才能保证企业的各项工作有序的开展,因此,要不断规范企业预算编制工作。在实际工作中,要遵循以下四个原则:第一,要对企业中各项经营业务活动进行实际的调查和研究,确保活动的真实性,在此基础上开展的预算编制工作会更加规范和科学;第二,企业预算编制工作,并非是由企业财务工作人员执行,而是由专业的预算人员来制定,要在结合实际情况的基础上,综合多方因素,预算确定以后,一般情况下不能随便修改,如果因为某些特殊的原因需要修改的,必须提供相应的说明和证据,经多方验证后才能进行修改;第三,严禁虚报预算,一经发现,必须惩处,预算工作要始终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任何人不得以任何理由进行虚报预算;第四,在预算的项目中,要尽可能的详细和具体,以确保对企业各项经营活动开展行之有效的考核。
4.3 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技术水平
企业财务管理与金融管理两者之间的关系非常紧密,企业的金融管理渗透到企业财务管理的方方面面,所以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下,要善于利用信息技术的先进手段,以此来提高金融管理的水平,不断创新金融管理模式,使金融管理在企业财务管理中发挥最大化的效用。另外,对于企业财务融资方式而言,要不断对其进行创新,以调整银行贷款的相关比例,提升企业资金的利用率,使更多的资金投入到企业的核心业务中,为企业的经济效益护航。
4.4 完善企业的现代信息化建设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各项新技术不断涌现,如大数据技术、云计算技术、人工智能技术、通信技术,等等,这些技术已经广泛应用到了生活和工作中。在现代化企业的经营管理中,要善于借助新技术,并将其融入到金融管理中,实现企业的智能管理和大数据管理等,不断完善企业现代信息化建设,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最终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杨调连.金融投资管理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运用效果分析[J].现代营销(下旬刊),2020(12):200-201.
[2]师畅婕.基于金融创新视角下企业金融风险管理研究[J].商场现代化,2020(20):103-105.
[3]杨调连.基于网络经济下企业金融管理模式的几点探讨[J].商讯,2020(30):98-99.
[4]王婷婷.管理者背景特征与企业投融资管理策略关系分析[J].商业经济研究,2020(16):135-137.
篇9
关键词:经营管理 企业文化 发展
优秀的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不朽的灵魂,是管理的生命线,也是企业重要的个性标志。好的企业文化可以加强员工的向心力,增强企业的凝聚力,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同时,进一步丰富企业的文化内涵,也是增强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一种方式和方法。本文将从加强企业文化建设角度浅析企业文化建设对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作用和意义。
一、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企业的长足发展是全体企业员工共同努力的结果,而这个能够让全体职员齐心协力,一往直前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便是良好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的形成需要长期的积累和沉淀,当员工将企业文化与自己的奋斗目标相协调和融合,并使之始终保持在一个积极向上的层面时就能够加快企业的发展进度,使企业能够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所以,不断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能够促使企业更加健康、科学、和谐的发展。
首先要结合企业当前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各种形势和问题,以及企业年度发展计划和任务等,不断加强改进企业发展的目标教育。不断提高企业员工的思想认识,抖擞精神,增强力量,使每一位员工能够将自己的思想和行动都不遗余力的自觉统一到企业发展的大局上来,与企业的发展目标始终保持着高度的一致。其次要不断加强企业员工的教育培训,不断提高员工个人素质,充分激发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积极而行之有效的教育培训,使企业员工树立起崇高的价值观和远大的人生理想。于此同时,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要时刻注意企业各项目标任务的完成情况,适当分解目标任务,使员工能够在感受到压力的同时又不失轻松愉快的完成好工作,从而养成强烈的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不断为员工创造实现其自我价值,充分表现其才能和能力的机会,从而有效激发员工的创造性智慧,结合不断提升的自我素质,实现人生理想。最后是要通过有效引导使员工将个人的发展目标同企业的发展目标统一起来。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优秀的企业文化,只有有了优秀的企业文化才能够使全员精诚合作、团结一致、积极奉献,在实现个人人生价值的同时也为企业的快速、长效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形成了双方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二、完善企业文化体系优化企业经营管理
优秀的企业文化能够有效弥补企业经营管理制度上的缺陷和不足。企业提倡科学化的经营管理模式,但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却有时过于强调制度建设,刚性的制度管理强调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毫无弹性空间,没有突出人本思想,忽视了人本管理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于是,这种缺乏柔性的经营管理理念在实施过程中就很容易制造出各种问题,比如劳资纠纷,管理冲突等一系列不和谐现象。而优秀企业文化的介入就能够很好的弥补这一点的不足。文化将理性和感性有机的结合起来,充分实施人性化的经营管理模式,在工作与生活、尊重与平等、奉献与回报中,把刚性的管理制度变成柔性的管理模式,从员工的角度出发,切实抓好热点问题的解决落实,通过关心、鼓励、表彰等相关的文化理念,用真心、真诚、情感等人性化的柔性管理模式,让全员能够在愉快、轻松、和谐而又自由的气氛中充分激发个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化压力为动力,化腐朽为神奇,逐渐形成一股凝聚力和向心力,为企业的发展奉献自我,推动企业向前发展,从而有效化解了制度建设过程中所形成的弊端和不足,弥补了企业经营管理模式上的缺陷。
三、深化企业文化建设创新经营管理模式
优秀的企业文化是企业取得成功的关键,对于如何深化企业文化这一课题,文章将其总结为"八要八不要",即要目标明确,不要盲目行动;要勇于创新,不要因循守旧;要别具一格,不要盲目跟从;要以人为本,不要本末倒置;要注重实效,不要流于形式;要贯穿始终,不要朝令夕改;要稳扎稳打,不要急于求成;要精益求精,不要滥竽充数。企业文化建设得到深化就能够有效推动企业在经营管理模式上的创新和进步。长期以来,西方欧美等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在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上过分强调对资本和技术手段的依赖,他们不断制造出先进的机械器具,智能化的操作流程,认为单凭技术手段上的革新就能够推动企业的长足发展,完全忽视了人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突出作用,更有甚者认为人只是一个会说话的工具而已,这种一味追求物的管理而无视人本管理的惨痛后果在历次的经济危机中发挥的淋漓尽致。其后作为新兴资本主义国家的日本则充分认识到了人性化管理对企业发展所带来的重大影响,一举打破了西方国家传统的经营管理思维方式,例如本田汽车、三菱重工等企业将诚信、感恩、责任、正义等人性化的内容有效融合到企业的经营管理中来,用企业文化丰富、发展、充实了企业经营管理的思路、内容、手段和方法,形成了独特的企业经营管理理论和技术创新,在国际市场竞争中不断战胜西方欧美企业,创造了日本的经济奇迹。因此,企业文化的建设对企业经营管理创新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是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从而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强有力保证。每一个成功的企业都会不遗余力地建塑属于自己的独特而优秀的企业文化不断加强员工的向心力,增强企业的凝聚力,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实现企业全面、快速、可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吉尔德.重获企业精神[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篇10
关键词:铁路企业;财务管理;会计成本管理;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2-0-02
一、前言
从目前铁路企业的经营管理实际来看,要想提高企业的整体效益,就要注重财务管理质量的提高。而在财务管理中,会计成本管理是重要内容。基于这一认识,我们应在铁路企业的财务管理中,积极推动会计成本管理,使会计成本管理能够符合铁路企业实际,能够最大程度地满足铁路企业的财务管理需求,达到促进铁路企业财务管理质量提高的目的。为此,我们应认真分析铁路企业会计成本管理实际,从建立健全的经营管理制度、强化成本管理意识、加强资金管理及控制和加强铁路运营成本控制入手,保证铁路企业会计成本管理取得实效。
二、铁路企业要想提高会计成本管理实效,就要建立健全的经营管理制度
铁路企业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各项基础工作制度比较陈旧,当前,必须加强财务会计的各项基础工作,使企业制度进一步逐步建立和完善。原始记录、凭证、统计资料等基本数据必须完整、准确,能够及时、全面、准确地反映企业经营活动的全过程和各个方面、各个环节的基本状况。经济信息、市场信息、信息要能准确、及时满足企业各种决策的需要,企业劳动定额、资金占用定额、物资消耗定额、费用定额等要健全、合理,能充分利用企业的资源,最大限度地调动各个方面的积极性。要搞好工序管理、物资管理和环境管理,建立健全现场管理体制,完善现场管理办法,从源头上控制成本费用。基于这一认识,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建立健全的经营管理制度:
1.根据铁路企业的经营管理状况,建立健全的会计管理制度
为了满足铁路企业的经营管理需要,我们应根据企业的经营管理状况,建立健全的会计管理制度,使会计管理制度能够有效满足企业经营需要,达到提高企业经营管理质量的目的。
2.根据铁路企业的财务管理实际,建立健全的成本管理制度
在铁路企业的财务管理过程中,要对成本管理引起足够的重视,应从铁路企业经营管理实际出发,建立健全的成本管理制度,使铁路企业的经营管理成本能够得到有效的控制和管理。
3.根据铁路企业的运行实际,建立健全的过程控制管理制度
考虑到铁路企业的运行实际,在铁路企业的运行过程中,应建立健全的过程控制管理制度,满足企业运行需要,实现对企业运行过程的有效管理,促进企业会计成本管理取得实效。
三、铁路企业要想提高会计成本管理实效,就要强化成本管理意识
对于铁路企业而言,要想提高会计成本管理实效,就要强化成本管理意识,重点推行全员的成本控制:企业全员的成本控制,是指企业各部门和全体职工对成本所进行的共同控制。在铁路企业中要想达到强化成本管理意识的目的,就要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1.技术运营部门、财会部门和其他各部门之间,要互通成本控制信息,交流成本控制经验。企业上下级之间要相互支持,相互配合,形成纵横的成本控制网络,才能达到成本控制的预期效果。在铁路企业中,会计成本管理不应是财务管理部门自己的事情,而是企业整个经营管理链条中的重要任务。基于这一考虑,应在铁路企业中重点宣传会计成本管理的重要性,并不断强化成本管理意识,提高各个部门的参与热情。
2.领导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决策者、组织者,他们对成本控制是否重视,是否得法,直接影响到企业整体成本控制的效果。因此,企业领导必须重视成本控制,积极组织和领导全体职工做好成本控制工作。对于铁路企业而言,领导是会计成本工作的重要推动力量,要想提高会计成本管理实效,必须获得领导的支持。为此,应在企业中积极发挥领导作用,提高企业领导的会计成本管理意识,推动企业会计成本管理取得实效。
3.一般职工的成本控制。企业每个职工的劳动成果,每项费用支出,最终都要反映到成本之中,因此人人都有成本控制的责任和义务。从铁路企业的实际经营来看,普通职工是具体经营行为的执行者,要想提高会计成本管理实效,就要重视一般职工的作用,在一般职工中强化成本管理意识,提高一般职工对会计成本管理的认识,积极推动会计成本管理取得实效。
四、铁路企业要想提高会计成本管理实效,就要加强资金管理及控制
鉴于铁路企业的规模较大,涉及的资金量也较大,要想提高会计成本管理实效,就要从资金管理入手,只有制定合理的资金管理制度,并采取积极的资金管理手段,才能保证铁路企业的资金实现有效控制,发挥资金的积极作用,提高资金的利用率。目前来看,铁路企业在会计成本管理中要想加强资金管理及控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根据铁路企业实际,建立健全的资金管理制度
目前来看在,在铁路企业的会计成本管理中,应根据铁路企业的经营管理特点,将资金进行归类,并积极建立健全的资金管理制度,实现对资金的全面有效管理,满足铁路企业的经营管理需要,提高资金管理的整体效果,使铁路企业的资金能够发挥重要作用,实现会计成本管理的有效性,促进会计成本管理发展。
2.根据铁路企业的资金组成,优化资金管理手段
从目前铁路企业的经营管理来看,资金来源渠道较多,要想做好会计成本管理工作,就要加强对资金的有效管理,主要应采取优化资金管理手段,提高资金管理效益,发挥资金管理制度的作用,以此来满足铁路企业的经营管理需要。为此,我们应认真分析铁路企业资金管理特点,做好资金管理工作。
3.根据铁路企业的实际需求,制定资金使用计划,积极推进资金收支两条线的管理模式
考虑到铁路企业的经营管理实际,在铁路企业的会计成本管理中,应制定具体的资金使用计划,并实行预算制度,对资金使用进行合理规划。在此基础上,应积极推进资金收支两条线的管理模式,使铁路企业的资金管理取得积极效果,满足企业经营管理需求,达到促进企业发展和推动会计成本管理发展的目的。
五、铁路企业要想提高会计成本管理实效,就要加强铁路运营成本控制
通过对铁路企业经营管理过程分析可知,铁路企业的运营成本是会计成本管理的主要内容,为了保证企业会计成本管理取得实效,就要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努力加强铁路运营成本控制,为企业会计成本管理提供有力支持。目前来看,铁路企业的会计成本管理应从加强铁路运营成本控制入手,具体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1.根据铁路企业的经营状况,分析铁路运营成本情况
在铁路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应认真分析铁路运营成本情况,全面掌握铁路企业会计成本管理现状,并做到根据铁路企业的经营管理实际,制定具体的会计成本管理措施,保证会计成本管理能够满足铁路企业需要,达到促进铁路企业财务管理发展的目的。为此,在铁路企业的会计成本管理过程中,应对铁路运营成本情况进行分析。
2.按照铁路企业的经营管理需求,研究铁路运营成本管理模式
为了保证铁路企业会计成本管理能够取得积极效果,我们应按照铁路企业的经营管理需求,重点研究铁路运营成本管理模式,探索出适合铁路企业发展需要的会计成本管理制度,满足企业财务管理需要。为此,我们应从铁路企业的经营管理实际入手,研究铁路运营成本管理模式,提升会计成本管理的实效性。
3.根据铁路企业的经营实际,优化铁路运营成本管理手段
从铁路企业运行管理实际来看,要想保证会计成本管理取得积极效果,就要根据铁路企业的经营管理状况,积极应用新的铁路运营成本管理模式,并优化铁路运营成本管理手段,满足铁路企业会计成本管理需要。
六、结论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知,在铁路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应对会计成本管理工作引起足够的重视,应从铁路企业经营管理实际出发,从从建立健全的经营管理制度、强化成本管理意识、加强资金管理及控制和加强铁路运营成本控制入手,保证铁路企业会计成本管理取得实效。
参考文献:
[1]冯书飞.谈铁路施工成本管理的现状及对策[J].魅力中国,2009(34).
[2]张莉莉.基于投影寻踪模型的上市公司财务绩效评价[D].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2011.
[3]郭栋.论加强铁路施工企业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有效途径[J].价值工程,2011(36).
[4]张晋.施工企业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0.
免责声明
公务员之家所有资料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写作和网友上传,仅供会员学习和参考。本站非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