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货投资策略范文

时间:2023-07-04 17:23:1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期货投资策略,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期货投资策略

篇1

受益于火热的商品期货市场,管理期货策略今年以来的表现居私募行业各策略之首。管理期货策略2016年1~4月平均收益达5.10%,策略前1/4平均收益达到16.93%。2016年以来私募基金各策略表现情况见表1。

1 CTA发展67年规模超过3300亿元,与股市相关系数仅0.01

管理期货策略基金起源于1949年,美国海登斯通证券公司的经纪人理查德・道前建立了第一个公开发售的期货基金,并将移动平均概念运用于期货投资与基金管理中。1965年,唐与哈哥特建立了第一个著名的管理期货账户,并于1967年第一次将计算机交易系统试用于期货交易。

最初的期货投资者主要由小额资金客户构成,期货合约的种类也主要由农产品期货构成。之后,随着期货交易品种的不断扩展,管理期货策略在资产管理上的运用也越来越多。截至目前,全球管理期货基金的管理规模已超过3300亿美元。目前国际上规模较大的管理期货基金公司主要有Winton Capital、Aspect Capital、Transtrend B.V.等。

2010年,随着股指交易期货的出现,管理期货策略基金在国内的发展也逐步壮大,目前该类基金已成为私募行业的主流基金之一。

相较于其他策略,管理期货策略整体波动偏小,与股票市场的相关度较低。Barclay CTA 指数表现数据见下页图1。从Barclay hedge统计的Barclay CTA 指数历史月度数据来看,其与标普500指数的相关度极低,相关系数只有0.01,该指数1980年至今的月度最大回撤仅为15.66%,历年收益率的平均值为10.75%。

2 管理期货策略的细分类别及优劣势分析

在管理期货策略的分类上,主要分为主观策略和程序化策略。主观期货策略,顾名思义,主要由人主观判断投资机会。而程序化期货策略则会将投资逻辑编成模型,通过计算机来识别投资机会,进行投资交易。

截至4月底,主观期货今年以来平均收益为4.52%,程序化期货今年以来业绩达到5.25%。虽然从全球角度看,按管理规模计算,90%以上的管理期货策略基金采用程序化策略,但目前国内期货型私募基金中,运用主观交易的私募基金仍占大多数,数据显示,目前运行中的期货型私募基金中,主观期货产品数量占比高达63%以上。笔者对主观期货和程序化期货策略的优劣势进行了研究,结论如表2所示。

对于主观策略型期货基金来说,由于私募管理人投资精力有限,该策略难以做到全品种覆盖,故其业绩表现与所关注品种行情相关度极高。如凯丰投资成立初期主要专注于主观商品期货投资,其在农产品及黑色产业链相关品种上投资优势明显,后期由于管理规模逐步扩大,公司开始丰富产品策略,目前旗下基金多为宏观对冲基金。

而程序化期货策略一般可以做到全品种覆盖,能把握多品种投资机会。富善投资旗下的CTA基金目前已经做到了国内期货品种的全覆盖,黑翼资产也覆盖了期货中符合其程序化投资逻辑的绝大多数品种。此外,由于程序化交易主要根据模型发出的信号来进行投资,投资品种分散,故其产品波动一般较主观期货稍小。截取一段时间内某程序化策略基金和某主观策略基金的走势曲线,可以看出两只基金的波动情况有较大区别,如图2所示。

3 套利与趋势跟踪的获利来源及受限因素

从获利方式来看,趋势策略、套利策略在管理期货中应用较多,且主观与程序化均可操作。值得注意的是,为增加产品在不同市场环境下的盈利能力,目前不少管理期货类私募基金同时包含了这两种细分策略。

3.1 套利跟踪价差,受市场行情及资金规模限制

套利策略即以有利的价格同时买进和卖出等值的两种相关性较高的资产,赚取价格回归前二者之间的差价。套利策略主要是对相关度高的资产之间的价差进行跟踪,当二者之间价差较正常价差发生偏离时进行投资,待价差恢复正常后反向操作。

研究发现,套利策略的风险相对较小,产品净值走势也较为稳定,但由于价差偏离的机会不多且偏离度有限,故该策略获利能力受市场行情及资金规模的影响较大。目前期货套利策略主要包括跨期套利、跨品种套利、跨市场套利等。如目前倚天阁投资、盛冠达投资旗下均有套利策略。其中,倚天阁投资旗下套利策略涵盖境内外跨期、跨品种、跨市场等多种套利策略;而盛冠达投资旗下套利策略主要以跨期套利和跨品种套利为主。

3.2 趋势策略收益与波动挂钩,窄幅震荡行情获利难度较大

趋势策略即为市场走势的跟踪。与股市相比,商品期货由于可以进行双向交易,故趋势策略既可以用于上涨趋势的跟踪获利也可用于下跌趋势的跟踪获利。研究发现,趋势策略在市场处于单边上涨或下跌行情中时获利空间较大;若市场长时间内呈现小幅震荡走势,该策略获利能力有限,甚至出现小幅亏损,如附图3所示。

篇2

中美双边投资协定(Bilateral Investment Treaty,简称BIT)谈判自2008年启动以来,已先后开展了16轮谈判,双方在扩大投资领域、消除投资壁垒的“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等焦点问题上取得了实质性进展。2014年11月10日,与奥巴马在APEC会议期间会晤,双方表示希望达成高标准的中美双边投资协定。

技术获取型对外直接投资(Technology Sourcing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简称TSFDI)是指中国企业以获取国外先进技术、信息等关键知识为目标,以新建或并购技术先进国家的高科技产业或研发部门为手段来提升其全球运营效率的跨境资本输出行为。本文以IT、医疗与生物技术、自动化与航空、工业与电子设备、金融与商业服务行业为技术获取型投资的代表,分析中国企业在美国TSFDI的特征,找出现存问题及阻碍因素,并对如何使中国企业在BIT的护航下开展技术获取型投资进行了探讨。

一、中国企业在美国技术获取型投资的特征

(一)TSFDI规模日益扩大

根据中国投资监测站统计的数据显示,2000年至2014年第三季度,中国企业对美投资896起,总金额达431亿美元。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投资金额迅速增长,从2009年不足17亿美元增至2013年的141亿美元。在对美国直接投资总量大幅增长的同时,中国企业技术获取型投资也取得快速发展,2000年至2014年第三季度共投资431起,总金额达182.7亿美元。

由图1可以看出,2007年以前中国企业在美国TSFDI的投资金额微不足道(除2005年联想以17.5亿美元收购IBM的PC部),2007年至2009年,交易数量有所增加,但平均投资金额低于5亿美元,2010年至2013年,交易规模显著扩大,虽然交易数量及金额于2011年达到顶峰后有所下降,但由于平均交易额增加,使得此期间的平均投资额超过10亿美元。2014年有望取得重大突破,仅前三个季度公布的已经或即将完成的投资额便接近45亿美元,超过2009年至2013年的金额总和。

(二)TSFDI主体趋向多元

中国在美国实施技术获取型投资,大都是具备较强技术实力、具有全球化经营视野的大中型企业,但近年来,与政府关系不紧密的民营企业更受美国的欢迎,逐渐成为中国TSFDI的主力军。统计数据显示,2006年至2014年第三季度,中国国有企业在美国技术获取型投资金额为33.51亿美元,占投资总额的32.34%;民营企业投资金额为70.1亿美元,占投资总额的67.66%。其中,2014中国民营企业的投资金额占对美投资总额的76%,投资项目数占对美投资项目总数的90%。

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国有企业投资金额迅速增长,2010年投资金额达到8.77亿美元,在自动化与航空、金融与商业服务行业所占的份额较高。民营企业在2009年之后投资规模迅速扩大,2014年前三季度,仅在IT行业的投资金额就高达26.86亿美元,超过国有企业2006年至2013年技术获取型投资的总额,几乎完成了IT、医疗与生物技术、工业与电子设备等其他行业的所有交易。中国企业在美国实施技术获取型投资的主体日趋多元,且大部分企业已在其他临近地区设立了海外运营部门。

(三)TSFDI区域分布依据产业优势

根据联合国贸发组织(UNCATD)统计,2000年至2014年第三季度,中国企业对美国技术获取型投资存量中排名前三位的分别是北卡罗来纳州、加利福尼亚州、密歇根州,紧随其后的有纽约州、德克萨斯州和伊利诺伊州。

北卡罗来纳州是接受中国企业技术获取型投资的主要地区,仅IT行业的投资金额就达到42亿美元,占投资总额的93.3%,联想、华为等公司均在北卡罗来纳州建立研究中心和销售办事处。排名第二的加利福尼亚州是中国企业在美国TSFDI的前沿阵地,虽然投资总额低于北卡罗来纳州,但投资数量达到132起,位居第一;IT行业是中国企业投资加州的首选行业,投资金额占总投资额的65.79%。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和中国移动率先在加州进行绿地投资,腾讯和百度等互联网巨头也已在加州设立研发中心和其他相关的运营部门。此外,医疗与生物技术、自动化与航空行业也紧随其后,成为中国对加州TSFDI的集中行业。排名第三位的是密歇根州,中国企业对其投资几乎全部集中于自动化与航空设备行业,仅这一行业的投资金额就占投资总额的81.3%。中国企业根据美国各州不同的行业领先优势开展技术获取型投资,区域分布依据产业优势。

(四)TSFDI进入模式趋向并购

据美国经济分析局统计的数据显示,从总量来看,2000年至2014年第三季度,中国企业在美国技术获取型投资中绿地投资的数量为238起,投资金额55亿美元,跨国并购168起,投资金额105.08亿美元,跨国并购的投资总额是绿地投资的近两倍,呈现出绿地投资以数量取胜,跨国并购以金额取胜的特征。

从趋势来看,从2006年至2014年第三季度,绿地投资金额的变化比较平稳,除2014年前三季度达到4.16亿美元外,其他年份的平均金额仅为1.71亿美元;而跨国并购的投资金额增长迅速,2010年达到11.55亿美元,是2009年的5.5倍,2014年仅前三季度的投资金额就高达40.53亿美元,是2006年至2013年绿地投资总额的3倍,跨国并购投资金额远远超过绿地投资,日益成为中国企业TSFDI的主要进入模式。

(五)TSFDI行业开始向先进服务业转移

中国企业在美国技术获取型投资一直以制造业为主,近期有向高端服务业转移的趋势,通过收购其先进技术、品牌、分销渠道等战略性资产,提升企业的全球运营效率及国际竞争力。根据中国投资监测站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企业对美国金融与商业服务产业的投资占其对美国技术获取型投资总额的比重为2.52%,2012年这一比重则上升至20.02%。2012年5月,万达集团斥资26亿美元收购了全球最大的IMAX和3D屏幕运营公司——美国AMC影院公司,成为中国企业进军美国文化产业的标志。2012年7月,中国工商银行正式收购美国东亚银行80%的股权,是中国银行对美国银行业机构的首次控股权收购。

二、中国企业在美国技术获取型投资的现存问题及阻碍因素

(一)中国企业在美国TSFDI占对美投资总额的比例较小

根据联合国贸发组织(UNCTAD)统计数据显示,中国企业对美国技术获取型投资所占份额由本世纪前十年中期的70%下降至2009至2013年的不足20%,尽管2014年前三季度中国企业在美国TSFDI的投资金额激增,但占总投资额的比例仍然较小,原因在于中国企业对美国非技术获取型的投资项目在增加。比如,2013年5月,双汇集团斥资71亿美元收购美国食品巨头史密斯费尔德公司,是迄今为止中国企业赴美最大的投资案;2014年10月6日,安邦集团以19.5亿美元收购华尔道夫酒店,是中国企业投资美国优质不动产的标志性事件,有利于中国企业实现长期稳定的投资收益。

过去两年技术获取型投资比例的下滑反映出中国企业当前自主创新能力较弱,欠缺技术吸收与整合能力,而且有时引进的技术与自身业务不匹配,给企业带来重大损失。比如2001年华立集团收购飞利浦位于美国的码分多址(CDMA)项目,由于其主业电能表行业所积累的技术资源无法为CDMA项目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撑,华立集团为此损失惨重。

(二)中国企业在美国TSFDI进程中缺乏有效沟通

当前,中国企业在美国技术获取型投资发展相对较快,但是熟知美国投资市场环境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复合型国际人才严重匮乏,使得一些企业派出的人员无法胜任境外管理任务,导致技术获取型并购后的跨文化整合能力也较弱。

此外,有些企业认为在美国进行TSFDI“钱多为王”,只要出价高,就能成功获取先进技术,这种“不差钱”的错误思维方式使得有些企业“走出去”时不善于与美国政府及公司管理人员沟通,不善于说服目标公司所在的社区及国会议员,因此不受海外尊重,被当成“土豪”。例如,2005年中海油收购优尼科时,虽然斥资185亿美元,远高于其竞争对手美国雪佛龙公司的出价,但由于其未能与优尼科公司保持真诚有效的沟通,未明确表明并购后的管理观念与模式,因此被认为是敌意的收购。

(三)中国民营企业在美国TSFDI的优势未得到充分发挥

在对美国实施技术获取型投资的进程中,中国民营企业在市场准入方面占很大优势,但仍面临众多阻碍因素导致其自身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其一,大多数民营企业资金实力有限,我国逾60%的金融贷款贷给了占GDP30%的国有经济,民营经济长期面临差别性待遇和限制性约束,融资困难且渠道单一;其二,中国民营企业在美国技术获取型投资起步较晚,对美国相关政策法律研究不充分,对其市场环境及政府管理的认知较为有限;第三,虽然2004年我国投资体制就由审批制转向核准制,但许多程序并未简化,而且对民营企业在通信、航空、电力、能源等高科技行业的准入门槛较高。这些阻碍因素,都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中国民营企业在美国进行技术获取型投资。

(四)美国国家安全审查机制不透明

2008年美国颁发条例规定,扩大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CFIUS)的审查范围和自由裁量权,加大审查频率,但由于CFIUS在国家安全审查过程中不受公众问责监督,并强调个案处理,因此高度不透明,使原本有限的对正当国家安全顾虑的界定标准扩大。

例如,2011年5月,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要求华为剥离收购3Leaf Systems所获得的高科技资产;无独有偶,中兴也曾在2011年被美国移动运营商Sprint Nextel拒绝参与50亿美元的采购投标;2012年,中国企业对美国飞机制造商Hawker Beechcraft的收购也遭受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的调查。特别是中国国有企业,因其与政府关系紧密,易给美国政府造成威胁国家安全的负面形象,而且BIT新增了关于“被授予政府职权的国有企业及其他人”的解释,使得中国国有企业如果由于政府授权影响其行为时,会受到BIT管辖。

(五)中美两国尚未签署双边投资协定

中美BIT谈判自2008年启动以来,已先后开展了16轮谈判,谈判涉及内容广泛,远远超过了中国同其他国家签署的投资保护协定,且谈判目标不仅是双边投资保护,更是投资开放,谈判的艰难可想而知。虽然BIT谈判能在一定程度上为中国企业提供便利,但与之伴随的风险也很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一是现谈判的范本是美国BIT2012范本,很可能会造成谈判内容以美国范本为中心,最终在美国范本的基础上进行利益增减,从而弱化我国在利益方面的诉求;二是BIT生效需要美国参议院三分之二票数的同意,但参议院存在一些保守派,经常将我国以经济利益为目标的商业活动“政治化”,阻碍我国对美国的投资活动;三是在已与美国签署BIT的47个国家中,大部分国家为中小型经济体,对美国经济影响不大,若中美BIT签署,美国将担心中国作为签署国中最大的经济体制衡其经济发展。总之,中美两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及社会制度存在重大差异,中美BIT谈判不会十分顺利。

三、中国企业在美国技术获取型投资的策略

第一,提高中国企业技术吸收与整合能力,加强自主创新与研发力度。吸收美国的先进技术固然重要,但引进的技术要与中国企业的发展目标及长期技术战略相匹配,因此中国企业在进行TSFDI前要全面分析实际市场需求,在适合企业发展的基础上吸收与自身业务相匹配的技术。技术可以买来,但研发能力买不来,企业的自主创新仍是重中之重。政府应为企业搭建公共服务平台,完善中介服务机构,为企业的创新及研发提供专业服务及有价值的参考信息。企业自身要注重技术研发,在充分吸收与利用引进技术与现有技术的基础上再创新,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逐步摆脱过多依赖美国先进技术的被动局面,才能最终提升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第二,进一步提高人力资本质量,提升企业跨文化整合能力与沟通实效。中国企业能否成功实现对美国的技术获取型投资,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拥有高质量的国际化人才。我国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不断增多,但质量却未见提高,与美国的高质量人才存在较大差距。因此,我国要进一步提高人力资本质量,充分利用美国当地的人力资本优势,加快本土人才的培育。同时,在美国进行TSFDI时要入乡随俗,充分研究合作企业的商业规则,进行技术获取型并购时通过准备、导入、磨合、拓创四个阶段使双方企业文化得以充分融合。此外,中国企业要摒弃“我钱多,我怕谁”的思维方式,加强与美国政府、企业和民众的沟通交流,在进行TSFDI时突出其商事主体性质,并强化交易的商业属性,以便更顺利地应对可能发生的争议。

第三,逐步放开民营企业,结合BIT相关优惠政策为其投资提供便利。如今,中国在美国技术获取型投资多是民营企业在推动,民营企业需要更多样的融资渠道、更完善的法律环境以及更多的决策自由。首先,我国政府应建立国内非政府组织等多渠道的融资机制,创新金融服务体系,加快金融机构国际化步伐,给予民营企业必要的海外融资权。其次,BIT2012范本进一步强化了扩大投资活动范围、放松投资准入限制的要求,从投资运营阶段扩展至准入阶段都将应用“最惠国待遇”,我国民营企业应结合BIT相关政策为其进行技术获取型投资护航。再次,我国政府应给予民营企业更多的决策自主权,削弱政府在外资审批过程的作用,同时,民营企业要独立自强,而不是让商务部或媒体代表其利益,这不仅可以使民营企业更具竞争力和活力,也可以缓解美国对我国政府参与投资决策的担忧。

第四,结合BIT相关规定,敦促美国提高其安全审查的透明度。中美双边投资协定致力于达成一个互惠的协定,致力于便利和保护投资,并提高投资和监管的透明度与可预见性,能为中国企业在美国TSFDI提供法律上的保护,使中国投资者得到更公正的对待。BIT2012范本特别要求强化政府透明度,要求“缔约方应允许另一缔约方的自然人或法人参与其技术标准、法规以及合格评定程序的制定过程”,要求“公布的规章需要对其制定目的进行解释,最终形成的规章应充分反映公众评论”。因此,中国企业应充分利用BIT“透明性原则”等相关条款的规定,有效约束美国以安全审查为名实则阻碍中国企业TSFDI的行为,必要时要求美国公开拒绝中国企业技术获取型投资项目的审核依据,呼吁美国实行“监管透明化”及“公平待遇”。

篇3

由于期货私募投资品种广泛、投资策略多样,而且采用高杠杆,因此不依赖于单个市场的走势,基金经理的投资能力能得到更好的体现,高风险高收益的特征也吸引了风险偏好型投资者。

然而,诸多难题制约着期货私募的发展:净值难以避免大起大落、巨额回报可信度不足、投资模式和投资策略单一等。

“阳光化”困境

2012年以来,私募产品中涌现出回报率达到百分之几十,甚至100%的期货私募。如凯丰基金以约372%的收益率排名第一,颉昂商品对冲一期以117%的收益率排名第二。

但是高收益并没有带来规模的提升和市场的认可,因为面对高收益诱惑,人们反而有所疑虑。好买基金研究中心研究员李歆对《投资者报》表示,包括众多第三方研究机构在内,在谈论期货私募的风险收益特征之前,都会更多关心这类产品的运作公开度和净值可信度问题。

“可信度是我们首先关心的。国外的期货产品多跟行政服务机构合作,通过花钱雇行政管理人帮助核算和披露净值,最终通过第三方形式增加私募的可信度。国内也有这样的做法,但还不是很普遍。”李歆说,期货私募需要走向一个更为阳光化的途径。

可以说,当前期货私募是在夹缝中生存。受制于信托不能参与商品期货的规定,私募投资期货没有办法走信托的形式,部分产品采取有限合伙形式,有些甚至连有限合伙都不是,在整个国内私募业属于小众。资金来源也成问题,不少自有资金型的,规模只有几千万甚至几百万。

目前,我国投资商品期货的管理期货私募基金公司有颉昂、鸿鼎资本、元邦、上海久富、金顶等,只有个别产品采用了合伙制。

如成立于2009年11月的北京颉昂投资管理公司,首只产品颉昂商品对冲1期采用有限合伙的形式投资国内大宗商品期货,2011年9月成立后8个月就实现净值翻倍。为了增加净值的公信度,颉昂聘用工商银行为其估值进行核对。

由于有知名度和信誉度的软肋,期货私募得到信托、银行和客户的认可比较困难,其自发产品的募资规模也就比公募基金小很多。不少信托公司开始推动阳光化,如华润信托就和10多家期货公司合作“春雷计划”,意在打造优秀资产管理人孵化平台,推进期货私募阳光化。

第三方审慎

高风险偏好型的投资者是否可以投资期货私募?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李歆表示,会向客户适当推荐期货私募,但是对净值可信度会比较在意,不会推对净值不放心的产品。“毕竟,市场上的期货私募还很少,我们接触到的不到10家,而且大部分没有行政管理人的设置,我们会采取谨慎的态度。”

不少投资者一提到期货就想起高波动,其实并非如此。

李歆分析,期货投资并非一种模式,有的做套期保值,通过现货对冲掉风险,这样风险会更低。“不同期货品种、不同期货公司对保证金的要求可能不同,不过这类产品大部分会加3~5倍的杠杆,最大杠杆倍数通常在7倍左右。当然风险是取决于杠杆的倍数大小,并不是期货就一定风险大。”

杠杆倍数大,必然导致净值波动性会比较大,但波动大并不一定就不好。高风险高收益的期货私募,丰富了投资者的选择范围。

比如几百只股票型公募,近三年能取得正收益的很少,而期货双向投资,目前可以投资近30个品种,最近推出了玻璃期货,未来还将推出原油期货、国债期货等新品种,投资策略将更为丰富。

期货产品在国外拥有广阔的市场,原因之一是海外的产品可以投资全球的期货品种,发挥度更大,不受某一市场的牵连。李歆说,国外排名第一的CTA期货过去12年年化收益率达40%,净值已从1元涨到80元。

国内期货私募另一个问题,是投资手段和策略单一,导致风险较高,风险收益属性和海外CTA主流产品相去甚远。

篇4

量化对冲基金大量使用程序、模型来进行选股、择时等投资组合管理,实质则为采取量化投资策略的股票基金、混合基金或指数基金,特点为持股分散、数量众多、单一个股占比较小。

量化模型是核心竞争力

2004年国内首只采用该种策略的基金成立,到2011年市场存量超过10只。2015年四季度末,公募市场中52只量化对冲基金资产净值总额约550亿元,全部公募基金总规模占比0.69%,全部权益类基金总规模占比为2.21%,可见此类基金在公募行业中十分小众。

剔除2016年成立的新基金,公募市场中52只量化对冲策略产品的规模和业绩差异十分明显。截至2015年四季度末,规模居首的基金资产净值总额为76.08亿元,16只规模处于10亿至40亿元区间,规模均低于10亿元的35只基金中,约1/3为“迷你基金”。截至2016年3月11日,2015年成立的23只基金中7只获得正收益,其他均为净值损失。

量化对冲策略概念广泛,这可能是基金业绩表现差异大的原因之一。国内采用的主流策略有多因子模型、事件驱动模型和对冲等套利模型。各公司量化团队或基金经理会进行模型调整优化,模型构成的因子及权重不同,带来的投资收益也大相径庭。事实上。基金经理将各自的量化投资模型视为核心竞争力的很大构成,讳莫如深,具体用了什么模型,实际上是个黑匣子,投资者只能通过观察基金历史上的业绩、风险控制来判断其模型的有效性。

量化投资PK主动管理

对于量化投资策略产品,行情震荡,无论向上还是向下,均可以成为获得收益的机会,理想的情况是,市场上涨时,体现较其他类型基金更佳的超额收益能力,市场下跌时,表现出良好的抗跌性。

如图1,对比采取主动管理权益类基金同期收益率,今年以来,三类基金平均业绩整体为负,量化对冲策略基金净值损失程度最低;中长期角度,“过去三年”量化对冲策略基金的平均业绩表现未能跑赢股票基金和混合基金,“成立以来”的平均业绩较大幅落后于混合基金。验证抗跌能力,2015年股市曾出现过2次较大幅度向下调整,第一阶段为6月12日至7月8日,上证综指跌幅32.11%,第二阶段为8月17日至8月25日,上证综指跌幅26.70%。如图2,量化对冲策略基金平均业绩回撤幅度小于同期大盘指数,抗跌能力优于股票基金,但不如混合基金。

量化策略难以实行

一些量化投资策略需要构建空头头寸,利用股指期货双向对冲,但自2015年6月以来中金所对于股指期货交易规则进行多次调整,证监会加强高频、程序化交易监管,很多量化对冲策略无法实行,此类基金只能选择平掉头寸,以低仓位甚至空仓状态运行,基金经理则开始将仓位转做打新和配置货币市场基金。

篇5

(一)传统Alpha策略与资本资产定价模型Alpha的概念来自于二十世纪中叶,当时约75%的股票型基金经理构建的投资组合无法跑赢根据市值大小构建的简单组合或是指数。不少学者将此现象归因于市场的有效性:由于套利的存在,在一个有效的金融市场,任何寻找超额收益的努力都是徒劳的,投资者只能获得基准收益率。随着后半世纪衍生品的诞生,不少基金取得了令人眩目的收益率,这说明通过积极的投资管理是可以获得超额收益率的。高收益率基金的诞生使得投资者不再满足于消极投资策略带来的回报,投资者希望能够获取超越基准指数的收益率。而Alpha就是高于经β调整后的预期收益率的超额收益率。

Alpha策略源于资本资产定价(CAPM )模型,其最初是由William Sharpe在其著作《投资组合理论与资本市场》中首次提出,并指出投资者在市场中交易面临系统性风险和非系统性风险, 公式表达如下:

E(Rp)=Rf+β*(Rm-Rf)

其中β=Cov(Ri,Rm)/Var(Rm),E(Rp)表示投资组合的期望收益率,Rf为无风险报酬率,E(Rm)表示市场组合期望收益率,β为某一组合的系统风险系数。该公式表示单个投资组合的收益率等于无风险收益率与风险溢价之和。CAMP模型认为,在有效的市场里,只有承担系统风险才可以得到一定的收益补偿,非系统风险无法获得补偿,所以一种证券的预期收益主要由其β值决定。β值越高的证券,预期收益就越高,β值越低的证券,预期收益就越低。

经济学家詹森(Michael C. Jensen)在CAPM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著名的詹森指数,用以衡量基金产品的主动投资管理能力。1968年,詹森发表了《1945―1964年间共同基金的业绩》一文,提出了以CAPM为基础的业绩衡量指数―詹森指数(Alpha),通过比较考察基金收益率与由定价模型CAPM得出的预期收益率之差来评估基金的业绩优于基准的程度,具体公式如下:

α=HPR-Rf-βi(E(rm)-Rf)注:HPR为持有期实际收益率。

优秀的基金产品在于能够通过主动投资管理,追求超越市场平均水准的超额收益。将这一投资理念量化后贯彻到基金产品中来,就是要通过主动管理的方式,追求詹森指数(Alpha)的最大化,因此Alpha策略又称为绝对收益策略。其并不依靠对股票(组合)或大盘的趋势判断,而是注重研究股票(组合)相对于指数的相对投资价值。

(二)Alpha策略与股指期货 在传统投资中,投资者承担的积极风险和市场风险是匹配的,而要做到在不影响组合战略资产配置的条件下承担更多的积极风险,一个前提条件是市场风险与积极风险、市场收益与积极收益(即Beta和Alpha)要能够分离开来。而金融衍生品的一个重要功能就在于它通过对冲能够帮助实现Alpha和Beta的分离,只要找到能提供高额、稳定积极收益的投资品种,就可以利用Alpha策略对市场收益和积极收益自由组合,提高投资收益率。所谓的"股指期货可以将现货资产组合中Beta值与Alpha值分离"即是这个道理,利用股指期货对冲现货资产组合的Beta值,在有效规避市场系统性风险的同时剥离出超额的Alpha收益,从而将股指期货的对冲功能发挥得淋漓尽致。因此,Alpha对冲策略是股指期货的重要功能之一,海外的金融衍生品市场发展多年,其对冲基金利用多种衍生品工具对冲现货组合博取Alpha收益的投资策略已相当成熟。

2010年4月16日中国证监会推出了沪深300股指期货合约,为基金经理和机构投资者提供了对冲市场系统性风险、博取Alpha收益的有效工具。

(三)传统Alpha策略的实现原理 传统Alpha策略的实现原理并不复杂:首先是寻找一个具有高额、稳定积极收益的投资组合,然后通过卖出相对应的股指期货合约来对冲该投资组合的市场风险(系统性风险),使组合的β值在投资全程中一直保持为零,从而获得与市场相关性较低的积极风险收益Alpha。

二、可转移Alpha策略涵义及原理解析

随着金融衍生品的发展,提供了另一种获得Alpha收益的有效途径――可转移Alpha(Portable Alpha)策略。其产生的理论基点在于:证券市场中一些资产管理者并不追求绝对回报,它们追求相对回报,只要能战胜特定标的,它们就达到了设定的目标。这种情形下,运用可转移Alpha策略能达到资产管理者的目标。并且传统Alpha策略对冲了市场风险,无法享受到市场上升带来的收益,因此牛市中只依靠Alpha收益往往无法跑赢大盘,因此,2000年后可转移Alpha策略在海外被广泛使用。但因为该策略需要借助现货和期货(或互换)市场同时操作,因此在中国股指期货推出前,移动Alpha策略不得不面对无用武之地的尴尬局面。本文试图通过对可转移Alpha投资策略的原理从理论和运作思路的解析,提出具体的实施方略。

可转移Alpha一词随个人理解的差异而有着不同的定义,但我们可以按照它的一般特征界定可转移Alpha策略是指“在维持组合系统风险的前提下,获取其余与系统风险相关度较低的Alpha收益的金融工程方法”。 可转移Alpha策略都会使用衍生品来达到所需资产或是市场指数头寸暴露,这称之为“β”。因此,经风险调整后的“α”可以来源于其它资产类别或是通过积极管理策略。“固定收益(alpha 来源)+股票衍生品(beta 来源)”的策略模式是海外市场应用比较多的可转移alpha 模式。如图1所示,在该策略中,Alpha是移动的,附加于Beta之上的,该策略的目的是将市场的Beta收益和Alpha收益分开,通过低成本获取Beta收益的同时,亦充分发挥管理者投资管理的能力,追求Alpha收益,以达到整体收益的最大化。

三、可转移Alpha投资策略构建与应用

(一)可转移Alpha策略构建思路 传统的Alpha策略首先是建立一个包含无风险资产(比如债券)的投资组合,然后添加Beta(即市场风险)资产,最后才是试图添加Alpha(来自于投资技巧的收益)。然而,可转移Alpha策略的顺序正好与此相反。投资者首先选择一个跟踪指数的衍生产品,这些合约使得投资者投到市场中的资金大大减少,让他们能留出多余现金投向其他投资工具中,为投资者带来Alpha收益,实现在不影响组合战略资产配置的情况下,利用金融衍生工具将一种投资战略产生的积极收益转移到另一种投资战略的基准收益之中。

(二)可转移Alpha策略应用方案假如一家养老基金拥有1亿美元的资金,其战略资产配置为:6000万美元配置给以标准普尔500股票指数为基准的大盘股,4000万美元配置给以雷曼综合指数为基准的债券。根据实证分析,由于大盘股市场效率较高,投资经理获取的积极收益远远小于小盘股市场。但由于养老基金的战略资产配置只包括标准普尔500股票指数范围内的大盘股,这就极大地限制了养老基金的获利能力。运用“可转移的阿尔法”投资策略可以解决这一难题:假如我们打算从配置给大盘股经理的资金中转移出大约2000万美元,配置给以拉塞尔2000股票指数为基准的小盘股投资经理,则我们可进行如下操作:

首先,买入名义值为2000万美元的标普500股指期货合约(假设需要10万美元的保证金)。该项操作使我们对大盘股的市场暴露依然保持为6000万美元(4000万美元的大盘股投资加2000万美元的股指期货);其次,将剩余的1990万美元配置给小盘股投资经理,并将该经理买入的股票抵押给期货经纪商,作为履约保证金使用;第三,卖出1990万名义值的拉塞尔2000股指期货合约,对冲掉小盘股投资的市场风险。

以上操作的最终结果是,我们既保持了原有的资产配置不变,同时又获取了小盘股投资经理的积极收益。 由于该积极收益完全来自于投资经理的选股技能,与市场趋势无关,所以不论小盘股市场是上升还是下降,“可转移的Alpha”策略都可以增加组合的收益(或减少组合的损失)。

相比于传统的Alpha策略,可转移Alpha策略有更强的风险偏好和收益预期,与共同基金一样,此类产品主要面向富有的投资者和机构。

(三)历史绩效检验 Thomas Schneeweis、Hossein Kazemi 和Raj Gupta(2006)检验了Eurex期货合约在可转移Alpha策略中作为β部分覆盖的运用效果。作者检验了多种Alpha来源,包括可转换套利、新兴市场、股票多/空头、股票市场中性、事件驱动、并购套利、全球宏观以及期货管理等策略。作者采用了1992-2005年DAX指数和1998-2005年Dow Jones EURO STOXX 50指数的数据。结果表明,大多数情况下组合绩效得到了提高。一个分散化的对冲基金组合,利用DAX指数期货,可以得到11.66%的年化回报,这比DAX指数8.54%的年化回报高300多个基点;可以发现,可转移Alpha策略有较高的收益和较低的风险。

四、可转移Alpha策略实证设计与研究

(一)构建步骤构建可转移Alpha策略的一般步骤如下:第一,依据一定模型,确定可能产生Alpha的资产类别;第二,在不同选择期内,依据优选模型动态构建现货组合;第三,在不同持有期内,建立优选组合的现货头寸,通过“现货部位+合并后期货部位”构成,以获得Alpha。

(二)实证方法 本文实证研究以符合样本条件的开放式基金作为现金池,采用国内优选开放式基金组合+沪深300股指期货多头策略构建,并留有5%现金仓位;实证样本区间选择为2003年4月1日至2007年11月30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将样本区间动态划分为两个阶段:选择期、持有期(分别为3个月、6个月、12个月)。持有期现货组合的构建依赖于选择期模型测算的结果。选择期以信息比率作为评价标准,进行基金组合的优选。

(三)实证结论 我们通过“开放式基金组合+股指期货”构建可转移Alpha策略,其中Beta部位期货保证金按照计提全部投资的30%模拟现货指数收益率,另外65%用于Alpha部位及其套保,剩余5%现金以应付不时之需。经过实证研究发现:可转移Alpha策略获得了成功,各不同选择期和持有期的组合均获得了持续且显著的可转移Alpha超额收益,对优组合来说,一般选择/持有期越长,超额收益率越大,见表1。

五、可转移Alpha策略应用中需注意的问题

虽然Alpha收益存在较大的吸引力,但是我们也要提醒投资者注意,这种方法并不能保证投资者按照某种方法就一定可以持续获利。 应注意以下问题:

(一)α与β部位资产类别相关性波动的风险 转移Alpha策略要求α部位与β部位的资产具有低相关性的特性。尽管根据历史数据检验得出α部位与β部位的资产具有很低的相关性,但未来α部位与β部位的资产相关性有可能存在陡升的风险,此时可转移Alpha策略会偏离本意,而是通过更高的β部位暴露市场风险而提升组合的收益率。

(二)β系数变异 β值也是影响投资者获取Alpha收益的重要因素。对于基金而言,如果前期用历史数据测试的β值进行实际对冲,但现实中的β值与之前计算的相差很大,那么对冲效果就达不到理想状态。因此,能否准确预测β值在对冲中具有重要意义,它是Alpha收益和系统风险收益得以分离的关键。

(三)Alpha收益变动 Alpha收益反映的是基金经理的选股能力;基金经理对股票价值的判断、资产配置、时点把握等因素将对整个基金组合构成较大影响。也就是说,较高的Alpha要求基金经理的股票挖掘能力和基金管理能力必须超越平均水平,而且更重要的是能够稳定地发掘有Alpha收益的股票。

(四)投资者的容忍度对于历史数据来说不同的容忍度对于可转移Alpha策略的收益率影响重大,如果投资者的容忍度较高,也就是能够承受下跌风险的能力较强,我们构造的可转移Alpha策略可以明显地跑赢大盘。另一种情况是,投资者容忍度较低,可转移Alpha策略在某一个时间触发了平仓股指期货合约,将所有资金全部投资于α的策略。这种情况下可转移Alpha的收益不如全部投资于Alpha的策略。因此,只有当行情波动较小,或处于牛市或者投资者能够承受一定的容忍度时,可转移Alpha策略才能显现出其优越性。

参考文献:

篇6

在《华盛顿邮报》的专栏作家塞巴斯蒂安•马拉比的《富可敌国》一书中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对冲基金经理不但是当今世界上最富的人群,其创造力和欲望还代表着美国精神,是美国新精英的代表,也是不少人的职业新偶像。

对冲基金产生于上个世纪50年代的美国,主要是采用各种交易手段(如卖空、杠杆操作、程序交易、互换交易、套利交易、衍生品种等)进行对冲、换位、套头、套期来赚取巨额利润。举个例子,在另一类对冲操作中,基金管理人首先选定某类行情看涨的行业,买进该行业中看好的几只优质股,同时以一定比率卖出该行业中较差的几只劣质股。如此组合的结果是,如该行业预期表现良好,优质股涨幅必超过其他同行业的劣质股,买入优质股的收益将大于卖空劣质股而产生的损失;如果预期错误,此行业股票不涨反跌,那么劣质股跌幅必大于优质股,则卖空盘口所获利润必高于买入优质股下跌造成的损失。

正因为如此的操作手段,早期的对冲基金可以说是一种基于避险保值的保守投资策略的基金管理形式。 经过几十年的演变,对冲基金已失去其初始的风险对冲的内涵。对冲基金已成为一种新的投资模式的代名词,即基于最新的投资理论和极其复杂的金融市场操作技巧,充分利用各种金融衍生产品的杠杆效用,承担高风险,追求高收益的投资模式。

1997年东南亚金融风暴,让国人熟悉了索罗斯和对冲基金,但这种熟悉仅仅是停留在人们的视觉和听觉层面。但在2011年,中国的首支对冲基金即将问世,投资者给予高度的关注。

国泰君安证券资产管理公司2月15日表示,将推出一项采用做空股指期货对冲的方式来规避大盘系统性风险的新型理财产品。该款产品将成为国内证券公司发行的第一款对冲基金,业内人士认为,该产品的成立或许将正式拉开国内对冲的序幕,引领对冲基金业发展。

“一个新的多元化投资策略的时代即将到来。”国泰君安相关人士表示。

国泰君安表示,在国内没有做空和对冲机制以前,没有一款对冲基金是名副其实的。2010年4月16日,沪深300股指期货诞生后,拥有对冲和杠杆属性的真正对冲基金才有了用武之地,国泰君安资产管理公司此次推出的对冲基金产品名为君享量化,正是在此背景下酝酿出炉。

据了解,此次国泰君安资产管理公司推出的对冲基金产品名为君享量化,是A股首支对冲基金。将主要利用市场中性策略进行投资。国泰君安证券资产管理公司总经理章飚表示,利用股指期货对冲市场风险,保证收益率,是其主要特点。“还有一个特点是,可以回避股市的系统新风险,原先的产品,一般情况下股市涨了才能赚钱,股市跌了就得赔钱,但是自从有了股指期货以后,就可以拿股指期货来管理风险,赚钱和牛市、熊市没关系了。第二是风险较小,因为现在买股票的风险百分之七十或者八十来自于大盘波动的风险,对冲基金就可以用股指期货对冲掉大盘的风险。另外,这样的产品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收益率较低。”章飚解释道。

无论何种投资产品,收益率是投资者永远要摆在第一位的,尤其是对一项新的投资产品。

章飚表示,期望这款新的理财产品的年均回报率在10至15%间。先期可能会在现货组合中加大小盘股的权重,从而与沪深300期指对冲获得更高的收益。将于3月7日起开始发售,销售渠道限于国泰君安各营业部,上限为200位投资者,该理财产品在推广期的目标规模为3亿元。适合的投资者主要是拥有一千万元以上金融资产的大户。

“适合有一千万金融资产的人群。而中小散户是不适合的。因为中小散户要求的收益率较高。对冲基金在未来将有很大的市场,这次君享量化的风险性很低,主要目的是希望能有尽可能多的投资者来接触了解这种产品。”章飚表示。

篇7

【关键词】阳光私募基金 借助信托公司

一、阳光私募基金的起源和发展历史

1993年-1995年:萌芽阶段,这期间证券公司与大客户逐渐形成了不规范的信托关系;1996年-1998年:形成阶段,此期间上市公司将闲置资金委托承销商进行投资,众多的咨询顾问公司成为私募基金操盘手;1999年-2000年:盲目发展阶段,由于投资管理公司大热,大量证券业的精英跳槽,凭着熟稔的专业知识,过硬的市场营销,一呼百应;2001年以后:逐步规范、调整阶段,其操作策略由保本业务向集中投资策略的转变,操作手法由跟庄做股到资金推动和价值发现相结合转变;2004年,私募基金开始与信托公司合作,推出信托投资计划,标志着私募基金正式开始阳光化运作;2006年,证监会下发了有关专户理财试点办法征求意见稿,规定基金公司为单一客户办理特定资产管理业务的,每笔业务的资产不得低于5000万元,基金公司最多可从所管理资产净收益中分成20%。由于专户理财只向特定客户开放,且有进入门槛、不能在媒体上具体推介,事实上就如同基金公司的私募业务;2007年,《合伙法》颁布,私募基金开始建立合伙企业,标志着私募基金的国际化步伐明显加快。

二、中国阳光私募基金的发展现状

自2004年赵丹阳设立“赤子之心”成为首个阳光私募以来,由各路人马会聚而成的中国阳光私募基金运作团队,短短8年时间资产管理规模超过2226亿元,已经成为中国证券市场中的重要力量,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基金经理加入这一行业,各种新型的投资策略和投资模式层出不穷,阳光私募基金也从默默无闻变成现在的耳熟能详,在证券资本市场上起到举足轻重的地位,甚至在股票市场叱咤风云。

三、阳光私募基金的特点

阳光私募基金是一种特殊的投资基金,主要是相对于公募基金而言的;私募基金一般只在“小圈子里”(仅面向特定的少数投资者)筹集资金;私募基金的销售、赎回等运作过程具有私下协商和依靠私人间信任等特征;私募基金的投资起点通常较高,无论是自然人还是法人等组织机构,一般都要求具备特定规模的财产;私募基金一般不得利用公开传媒等进行广告宣传,即不得公开地吸引和招徕投资者;私募基金的基金发起人、基金管理人通常也会以自由的资金进行投资,从而形成利益捆绑、风险共担、收益共享的机制;私募基金的监管环境相对宽松,即政府通常不对其进行严格限制;私募基金的信息披露要求不严格;私募基金的保密度较高;私募基金的反应较为迅速,具有非常灵活自由的运作空间;私募基金的投资回报相对较高(即高收益的机率相对较大)。

四、阳光私募基金与公募基金的比较

图1

五、阳光私募基金与对冲基金的比较

1949年,世界上诞生了第一个有限合作制的琼斯对冲基金。在当时,做的对冲宗旨是利用期货、期权等金融衍生产品以及对相关联的不同股票进行实买空卖、风险对冲,在一定程度上可规避和化解投资风险。对冲基金创始人琼斯为日后的对冲基金定下了四个基调,首先,琼斯和他的团队收取基金盈利的20%作为业绩提成;其次,有意识地避开监管,他从来不为基金做广告,融资也全凭口碑;再次,积极做空,在上世纪50年代,判断公司会经营失败最终倒闭而采取做空的投机获利行为曾被认为是有点“叛国”的意思,但在琼斯看来,做空是鲜为人知的投资行为,做空可以对冲其他“多头”投资的风险;第四,运用高杠杆,因为对冲基金有能力承担更多的个股风险,于是可以通过借贷来放大投资的收益,这就是“杠杆”产生的由来

(1)阳光私募基金缺乏对冲基金的灵魂内涵――“对冲”。对冲基金创始人琼斯在其对冲投资策略中将卖空与股票买卖联系起来,从而起到对冲风险的作用:一方面用通俗的做长线的手法,低价买进几种有投资价值的潜力股票,同时,他又借进能够反映市场平均指数的股票,在市场上卖出。这样,只要买进的长线股票涨幅高于卖空的平均指数股票,就会赚钱;相反,假如股市下跌,只要买进的长线股票的跌幅小于指数的跌幅,也会盈利。其目的就是不管牛市熊市都要赚钱,追求绝对收益,所以经常会用到各种金融衍生产品进行风险对冲。而在中国,由于金融工具的缺乏,阳光私募基金一直都无法进入对冲领域一展身手。大部分的阳光私募基金都是以单向做多,低买高抛买卖股票来实现收益,与对冲基金差别甚大。当然,从本质上来说阳光私募基金也跟对冲基金一样以追求绝对收益为目的,但在具体的操作上却没有对冲基金常用的多空双向操作。

篇8

事实上,只要存在投资价值,任何一个能设计成指数的东西,都可能进一步开发出许多只指数基金。随着市场急速扩容,指数化投资明显的业绩分化,让投资者面临前所未有的选择难题。如何挑选适合自己的指数基金?

1

按资产类别:

股票指基、债券指基、不动产指基等

区分必要性:

投资策略差异度:

指基的触角已遍及股票、债券、房地产、黄金、期货、外汇、艺术品等各个领域。各类指基的风险程度与基础市场的风险密切相关。

对投资者而言,要把握住两个原则:一是不熟不做,二是要根据自己的风险承受度来做决策。

2

按市场区域:

海外市场指基、国内市场指基

区分必要性:

投资策略差异度:

海外指数是指国外指数公司编制的跟踪海外市场的指数。典型的跟踪海外指数的QDII基金,有国泰纳斯达克100指数基金、招商标普金砖四国指数基金和广发标普全球农业指数基金等。

海外市场指基为我们的资产配置提供了多元化的补充。当A股市场疲弱之时,把眼光放到其他地区或者资产类别的市场,对中短期投资来说是不错的配置。

3

按复制方式:

被动指数型与增强指数型

区分必要性:

投资策略差异度:

前者以完全复制跟踪指数走势为最终目的,后者在指数投资策略的框架内,将一定比例的基金资产采取积极投资的方式,以达到超越目标指数表现的目的。

被动指数型基金关键在选定跟踪的指数,在此基础上选择跟指数差异最小的基金。增强指数型基金,不能仅仅从指数这个特征去判断,还要关注基金公司的主动资产配置能力、行业配置能力和选股能力,要选择超额收益比较稳定的基金。

4

按是否存在杠杆:

无分级指基和分级指基

区分必要性:

投资策略差异度:

分级基金又叫结构型基金,是一种创新型基金。它是指在一个投资组合下,通过对基金收益或净资产的分解,形成两级(或多级)风险收益表现有一定差异化基金份额的基金品种,通常分为低风险收益端(约定收益份额)子基金和高风险收益端(杠杆份额)子基金两类份额。

分级基金能分别满足低风险偏好和高风险偏好投资者的需求。但由于设计较为复杂,对于普通长期投资者来说,并不是好的选择。

5

按市场代表性:

宽基指基与窄基指基

区分必要性:

投资策略差异度:

宽基指数是代表市场基准的指数,以沪深300、中证100、中证500、中小板指等为标的的宽基指基占据80%以上。

业内通常把行业、策略、风格以及主题类的指数划归窄基指数。

由于窄基指数之间的风格差别极大,不是专业投资者很难分得清。对普通投资者尤其是新手而言,选择宽基指基较为合适。

即使在宽基指数内部,也存在明显的风格差异。比如,希望获得相对均衡收益的,可选择覆盖面比较好的跨两市指数;喜欢高成长性的,可选择一些成长性高的中小盘指数;投资风格稳健的,可关注大盘风格指数。

6

按交易机制:

封闭式指基、开放式指基、指数型LOF、指数型ETF

区分必要性:

投资策略差异度:

开放式指基:这是最常见的指基,可以向基金公司申购和赎回,不能在股市交易。

封闭式指基:不能像其他基金那样申购和赎回,因此不适宜定投。它可以在股市交易,但存在封闭期,长期投资需注意到这一点。

篇9

关键词:黄金投资;价格波动;投资策略

一、黄金的属性和投资意义

黄金作为稀缺的自然资源,在金本位时代,作为货币存在已经有千年的历史。黄金具有商品和货币的双重属性,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和百姓投资方式的丰富,黄金作为一种贵金属投资品种,被越来越多的投资者所关注。黄金作为一种良好的投资资产,不涉及交易对手的信用风险,不成为任何人的负债,是金融市场中难得的避风港。

投资黄金的最大意义在于对资产的保值与增值,黄金具有的稳定内在价值,购买黄金产品是个人抵御物价上涨、货币贬值风险的最佳选择。

二、我国现有黄金投资渠道

(1)首饰黄金。只算为消费品,主要功能是装饰和佩带,非保值升值。加工和税收费用都比较高,所以价格比原料金价高出不少。

(2)实物金条、金币。销售银行:农业银行(奥运纪念币、熊猫金币)、工商银行(“如意金”金条)、建设银行(“龙鼎金”)。因为运保费、工艺费计算入成本,所以价格比上海金交所的原料金价格高。现在大部分的实物金有赎回机制,但也有一些银行如建行暂无法赎回。实物金最大的功能在于保值。

(3)纸黄金。纸黄金和纸白银一样,属于个人账户金交易。销售银行:中国银行(“黄金宝”)、建设银行(“龙鼎金”)、工商银行(“金行家”)。,特点是不提取实物黄金,投资者买入一定数额的黄金,可利用国际市场金价的波动,赚取投资收益,变现能力强,交易费用低,适于没有精力关注投资的理财者。现在很多金融投资入门者选择纸黄金作为投资增值方式。

(4)上海黄金交易所au(t+d)。以黄金现货为基础,分期付款方式买卖,交易者可以选择合约交易日当天交割,亦可延期交割,引入延期补偿费机制,平抑供求矛盾。au(t+d)最大的特点就是其采取与黄金期货类似的保证金交易,10%的保证金将收益放大10倍的同时也将亏损放大了10倍。适于热衷在金融市场上持续交易,投资获利的理财者,不适合初入门的投资者。

(5)黄金期货。标准化合约,采取的是保证金交易,投资者不能进行交割时将强制对冲平仓。黄金期货具有价格发现的功能,因而其价格的敏感度是最强的,也会影响到其他黄金投资产品的价格。因为具备杠杆效应,所以属于高收益、高风险的投资品种,适宜专业人士。

三、影响黄金价格波动的因素

(1)各国央行行为。央行吸纳或增持黄金,金价会上升;相反央行出售黄金,金价就会下跌。

(2)消费因素。经济环境景气,收入增加刺激消费,金价上升。相反,经济环境变差差,购买意愿下降,金价下降、回软。

(3)工业的需求。很多产业如电子技术、通讯技术、宇航技术、化工技术、医疗技术等对黄金需求增大时,金价会上扬。反之金价会偏软。

(4)投资的需求。以上因素对黄金有利时,投资者会相继入市,黄金价格走俏。

(5)黄金供需状况。如果市场持续担心美元前景,黄金的需求将上升。

(6)政治因素。如果政局紧张,战云密布,黄金价格会上升。正所谓“乱世存黄金”。

(7)经济因素。宏观经济环境对黄金需求会产生复杂的影响,比如一旦出现通货膨胀,投资者会选择买入黄金,拉升其价格。

四、投资黄金的入门策略

1.分析方法

黄金投资的原理和股票投资一样,都是低买高卖,要预测价格的变动,利用价格变动赚取差价。预测价格变动有两种基本的方法:基本分析和技术分析。基本分析指的是从政治、经济、市场等因素进行基本面的分析,然后采取不同买卖策略的方法。技术分析指的是利用数理统计模型进行定量的分析讨论,得出逻辑性更强的结论。两者角度不同,方法不同,但在实际操作中各有各的特色,因此建议结合使用。

2.通俗易懂的投资策略

(1)根据个人情况选择适宜的投资品种。每个人的经济情况不同,承受风险能力也不同,所以切忌追风,要选择适合自己的投资渠道。中老年人承受风险能力较弱,适合长期持有实物黄金和首饰金。大学毕业的工薪阶层,有一定的经

济实力和投资愿望,可以投资纸黄金进行投资。高知识、专业化的投资者可以投资黄金现货au(t+d)或者黄金期货。

(2)合理理财,适度投资。切忌用生活资金做为交易的资本,资金压力过大会误导投资策略,增加交易风险,导致错误的产生。专家提醒投资最好是用闲散资金的三分之一,等做成功了后再逐步加入。

(3)充分掌握信息,让交易轻松。俗话说有备无患,影响黄金价格变动的因素很多,黄金市场的交易是24小时不间断的,因此投资黄金对于信息的要求是非常高的。在掌握投资理论之后,掌握信息成了一项必做的功课。银行网点、财经类报纸、杂志和网站都有相关的信息。

(4)小心谨慎做好风险管理。黄金价格受国家黄金炒家的炒作,时常显现大起大落,盲目进入一样会深度套牢,今年的中国大妈对战华尔街被套牢就说明,风险管理慎之又慎!投资者要谨慎防范市场风险,切身保护交易过程中自身权益。应确立可容忍的亏损范围,善用止损交易,防止出现巨额亏损,亏损范围建议设定在帐户总额3-10%,当亏损金额达到上限,应立即平仓。

(5)创建模拟帐户学习提高。初学者可以不开立真实交易帐户,而可以创建模拟账户练习演练。记录你的模拟交易数据,计算得失,分析成绩。在模拟交易的学习过程中,主要目标是发展出个人的操作策略与型态,当获利机率日益提高,每月获利额逐渐提升,就可以开立真实交易帐户进行保证金交易了。

(6)不易过度频繁交易。虽然黄金交易可以做短线,但大多数情况不宜在2-3元的范围内进行交易,建议的范围最少要在5元以上。也不要在亏损后急于翻本,应该冷静下来,仔细分析,然后再战。

参考文献:

【1】(美)孙永玲.中国黄金金融战略实施[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2】王秋影.我国黄金市场投资功能研究[d].北京物资学院.2011

篇10

最近一段时间,债市、股市接连走弱。截至2016年12月16日,上证指数累计跌幅为3.91%,创业板指累计跌幅为8.47%,如下图所示。在股市下挫的背景下,大部分采取主动管理的权益类基金净值纷纷走低,同期股票型基金平均净值损失幅度为4.17%,混合型基金平均净值损失幅度为2.82%,混合基金中股票投资仓位为0~95%,且主要进行股票投资的“高度灵配――相对业绩比较基准”类别的净值损失幅度为3.78%。由此可见,股市整体小幅震荡的格局下,各大类基金净值皆有所下滑,未有大类能够逆势上涨。

目前,市场基金存量较多,按照法定分类已不能充分体现基金投资方向的特性。因此,济安金信基金评价中心将公募基金按照投资范围、投资策略等维度进行特色分类。根据济安金信基金评价中心的特色分类统计,量化基金表现突出,该类基金2016年以来的平均净值增长率为1.64%,整体盈利能力较强,且最大回撤较小。

量化基金稳定盈利,各区间业绩优异

根据济安金信基金评价中心的统计,截至2016年12月16日,量化基金在过去1个月、3个月、6个月的平均净值增长率分别为-2.00%、2.38%、10.73%。可以看出,该类基金净值上涨的过程较为稳定平滑,这主要基于其投资策略。多数量化基金的股票选择行为都是基于投资模型而定,坚持数量化的投资策略,专注投资价值低估的股票。这种完全基于模型的数量化投资方法既能更加客观和理性地分析和筛选股票,还能保证不受外部分析师的影响,极大地减少了投资者情绪对基金投资运作的影响,从而保持投资策略的一致性与有效性,使其具有较强的盈利能力。

据笔者统计,现市场上多数量化基金的持仓特点是“持股数量多,重仓股集中度低”。根据基金半年报及年报的股票投资明细,大部分量化基金持仓股票数量在80只以上,且持有市值占基金资产比重较小,投资分散有助于增加抗风险能力,同时平滑了基金的收益,有益于基金净值的稳定,如选股模型较为符合市场形势,则实现较为稳定盈利的可能性较大。

具体来看,目前市场上共有54只采用量化投资策略的公募基金,其中2016年以来具有完整运作周期的共有34只,在2016年以来净值实现上涨的共有24只,占比70.59%。其中,净值增长率排名第1的为长信量化先锋混合,其2016年以来的净值增长率为15.05%。该基金管理公司旗下还有长信量化中小盘股票及长信量化多策略股票两只量化基金,这3只量化基金2016年的表现均较为突出,实现了逆势上涨,且都在量化基金排行的前10名中,3只产品均由基金经理左金宝管理,如表1所示。从其净值表现来看,长信基金管理公司的量化投资模型较为成功,赢得了市场的认可,投资者可对该管理公司旗下的量化产品多加关注。

资金面偏紧,债市承压,需谨慎看待债券基金

进入2016年12月中旬,银行间市场资金价格不断走高、信贷数据不及预期等因素使得银行间债市及5年期、10年期国债期货再度遭遇大跌。此外,银行间拆借利率、隔夜回购利率不断走高,这意味着短期内资金面承压较大,债券市场的走弱使得债券基金的净值走势呈下行趋势,即使新基金发行也频频延长募集期限的公告。海外方面,美联储加息落地,人民币贬值预期持续,年末期资金利率走高,跨年资金上涨尤为明显,逆回购利率品种多数上行,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继续全线上涨。尤其值得注意的是,Shibor3个月期收报3.1774%,为2015年10月末以来的高位,并已连续上行41个交易日,创下2010年年底以来最长的连涨周期。另外,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2017年货币政策定义为稳健中性,以防范风险为首要,预期2017年货币投放可能比2016年更为谨慎。因此,资金面偏紧的状况短时间内难以改善,此时投资者应对债券市场及债券基金谨慎看待。

2016年年底,债市持续下跌,国债利率平均上行28基点,AAA级和AA级企业债利率平均上行50多个基点,中证转债指数大跌3.86%。周内交易日国债期货多个合约开盘后迅速出现跌停,为国债期货上市3年来首次。纯债基金整w收益水平出现一定回撤,同类基金业绩分化程度也较大,仍处于建仓期内的新基金和部分次新基金短期收益持续好于一些运作周期较长的产品。据笔者的跟踪统计,近几周收益水平较高的产品多为委外基金,甚至出现若干次由于大额赎回所至的净值暴涨,周内收益率超过10%的现象。对于个人投资者,笔者建议回避此类基金,在选择债券基金时,应多关注具备历史中长期业绩,投资运作较为成熟的品种。固定收益类基金累计净值增长率统计如表2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