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总结范文

时间:2023-07-04 17:23:0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中医基础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中医基础总结

篇1

时间过的好快啊?转眼间到了2019年末,那么厨师个人年终总结以及来年计划该怎样写呢?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厨师个人年终总结以及来年计划范文,但愿对你有借鉴作用!

【范文一】:厨师个人年终总结以及来年计划范文

时间过的真快,茫茫碌碌中已近年末,转眼间我在食堂工作已经一年半了。

回顾过去的每一天,我作为食堂的一名厨师,深感责任重大,工作压力之沉重。因为我所从事的工作质量,很有可能会影响到全体职工的身心健康,所以为了扬长避短,今后的工作能做到更好,我对一年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首先我要感谢个位领导对我工作的认可和支持,其中包括在工作中给我指出问题并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如:菜咸了,太油。颜色偏重等等。同时我也很快深刻的认识到了工作中的不足给予及时纠正。

其次在工作上我严格遵守食堂卫生制度,认真执行卫生“五四”制。严格执行《食品卫生法》,防止“病从口入”,防止食品污染和有害物质对就餐者的危害,保障就餐者的身体健康。同时成品存放实行“四隔离”;生与熟隔离;成品与半成品隔离;食品与杂品、药品隔离;食物与天然冰隔离。环境卫生采取“四定”办法:定人、定物、定时间、定质量,划片分工,包干负责;个人卫生做到“四勤”:勤洗手、剪指甲;勤洗澡、理发;勤洗衣服、勤换工作服。放置食品的橱柜、货架时刻保持清洁,无霉斑、鼠迹。每天定时冲洗操作间灶具和地面,认真擦拭餐厅地面和《钵灰》,严格保证操作间地面、门窗、玻璃以及周边环境卫生。

在这一年中,我努力学习文化、业务、技术知识。按时上下班。遵守劳动纪律及食堂的一切规章制度,努力完成本职工作。工作上,服从工作调配,爱护集体财物,做好集体和个人卫生,严防食物中毒。在饮食烹调上,我严格按食品操作规程进行工作,保证安全、卫生。做到制作的主食,合乎质量要求,大小均匀,掌握火候。副食要做到拣、洗干净,切菜认真,丁、块、丝分明。配菜美观,色型好看,炒菜味美,咸淡适中。在服务上,做到优质、高效,对就餐人员态度和蔼,说话和气。不说粗话,不骂人,团结一致,做好厨房工作。

总结这一年,在工作上我勤勤恳恳,认真负责,任劳任怨,积极履行自己的工作职责。展望新的一年我会以更加倍的努力和更大的热情严格在领导的指导下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

【范文二】:厨师个人年终总结以及来年计划范文

回首这一年,自己在厨师生涯中曾走过不少“弯路”,耗费了不少时间和尽力,现对20__年个人工作总结如下;

一、过于迷信平台大小

之前的我心比天高,总想找到一个大的平台,总以为大树底下好乘凉。选择大平台就可以前程无忧。于是一次次在寻找。然而事实却不同,发现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优势和某方面还不健全的地方,无论身处大企业或小企业我们都要去学习他们的优势,从而与企业一起面对困难,因为工作是靠自己努力坚持去做的。总是坐这山看那山,永远都会一事无成的。平台的大小,绝不是影响一个人成功的绝对因素,关键是自己在现处的平台中怎么去努力,怎么去做好自己本职工作和永无止境的学习钻研。现在我坚信,选平台不如做好自己。

二、遇事不淡定

想想自己最大的缺点就是不够成熟。自己做事有点感情用事,常把生活中的情绪带到工作中来。易冲动,不够淡定。喜欢在冲动时做决定。以至于做出后悔的决定。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自己在以后道路上改掉这个致命的臭毛病,凡事三思而后行。

三、适应能力差,不坚持选择

环境适应能力差。不坚持选择。常被外界因素所干扰。不好意思和刚认识的伙伴打成一片。自己思想过于沉重,种子春天播撒,秋天才有收获。只有在一个地方长期好好干下去,公司才会重用你,自己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如果工作就像打游击战一样,这里工作一个月那里工作一个月,是不会得到很好的结果的,那样纯属于缺钱打零工。所以告诉自己要坚持选择。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总结本年度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我将以更端正的态度和更高的热情去迎接下年度工作的到来,争取在下年度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

【范文三】:厨师个人年终总结以及来年计划范文

作为一名从事餐饮工作十几年的厨师,我为自己树立的工作目标:一定安安心心工作,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努力做好每一顿饭肴。让大家吃的舒心,放心。我坚持不懈,一直都在严格要求自己这样做。

__年2月3日,刚过正月初六,大家都沉浸在喜气洋洋的新年里,我便风尘仆仆的赶回来上班了。被安排到公司采场食堂工作。换刘师傅回家休假。我尽快的适应山上的工作和气候环境,每天20几人就餐,我不断调剂饭菜花样,每天中午6菜1汤,下午,包子,稀饭,扯面,饺子,小菜等,天天变换。2月20号,叶师傅回来了,大部分休假的职工也陆续回矿上班了,我们的炊事后勤服务工作也渐渐步入正轨。3月26我被抽调到选场,配合刘师,侯师,一起。圆满完成了,公司职工吴远近和石博,两对新人的结婚喜宴。

4月5月份,就餐人数越来越多,开始有外来拉矿司机上灶就餐。每天5个餐桌,桌桌爆满。我和叶师傅,紧密配合,努力工作,天天忙忙碌碌,加班加点。5月10号,叶师傅休假回家。办公室及时安排了帮灶人员,食堂工作顺利进行着。叶师傅休假回来后,6月4号,我休假回家。

7月份,我和_师傅,团结一心,继续努力工作。

8月12日由于我身染恶疾,口眼歪斜,不能正常上班,被安排_治病回家了。经过70悉心治疗,我的病情逐渐康复。于10月23日回来上班。

10月26日,我被抽调选场,和刘师,侯师一起顺利操办了同志的结婚喜宴。11月,我和叶师傅,工作热情高涨,紧密配合,天天变换花样,用心做好每一顿饭。顺利接待了巡山武警_人的就餐。和公司董事长,朱总一行的招待工作。12月份,我们天天按时上班,准点开饭。每天看着大家吃着,香喷喷,热腾腾可口的饭肴,我们也露出会心的笑颜。

回首__年,工作中我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今后,我愿坚持锻炼身体。更加努力工作,努力提高自己的烹饪技术,用心做好每一顿饭。为矿山事业,多做贡献。

【范文四】:厨师个人年终总结以及来年计划范文

时间过的好快啊?转眼间到了__年末,这一年里有欢笑有争吵,有开心有烦恼,重要的是更有进步和成长,应该总结一下今年一年的收获,本人自从踏入厨师界以来一直在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地提高自己的各方面的能力,以便使自己更快地适应当今社会教育发展的形势,勇于解剖自己,分析自己,正视自己,提高自身素质,厨师个人工作总结。在学习“厨政目标”中,自己深刻理解“厨政目标”的,并能够主动配合上级,利用老师们的传播做好工作。

一年来,本人认真履行自己的岗位职责,出色完成领导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在自己平凡而普通的工作岗位上,努力做好本职工作。在工作中我端正态度,积极主动,做到“眼勤、嘴勤、手勤、腿勤”,无论是接听一个电话、传达一个指示,汇报一项工作,都力求做到准确无误,较好地完成上传下达工作,充分发挥了中心小学的纽带作用、窗口作用。来人接待、上下沟通、内外联系、资料打印等大量的日常事务,我都能分清轻重缓急,安排合理有序,按时、按质、按量完成领导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力求把工作做得更好,树立酒店的良好形象。

一年来我对自身严格要求,始终把耐得平淡、舍得付出、默默无闻作为自己的准则,始终把作风建设的重点放在严谨、细致、扎实、求实、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上。在工作中,以制度、纪律规范自己的一切言行,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尊重领导,团结同志,谦虚谨慎,主动接受来自各方面的意见,不断改进工作。

回顾一年来的学习和工作,我在思想作风、个人素质、业务水平等方面都得到了进一步提高,工作上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我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理论知识水平还比较低,现代科技能还不强,距县如今社会的要求还相差很远,在今后的工作中,还要继续努力,发扬成绩,取长补短,尽职尽责地做好各项工作。

学厨师几年了,距去息县也一年多了,这是我第一次进私人宾馆做事,也是我进的一个私人宾馆,“第一个”教会我东西的应该是最多的,不管欢笑还是争吵挨骂都是我的收获,都是为我的成长和进步做准备

来这里的时候我只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来的,当时想不合适就走,没什么的。来了之后我才知道,选择这里选择这里是对的,就打消了离开的念头,刚来的时候我做配菜的员工,不是很适应,也不是很积极效率不高,站板老大和厨师长都没有责怪我,只是说没有把握安排到合适的位置上。后来我调到了打荷,渐渐喜欢上了打和的工作,也受到了鼓励于是我踏实做事,仔细认真的做好自己的工作,虽然做的不是很好,我觉得自己很尽力在自己的事。

我本来就是不怎么积极的,有点自卑,总是抱怨身边的事情和人,所以对上司安排的事情也很难服从,我觉得安排不合理,就不服从顶撞上司,曾经有段时间厨师长都很头疼,说我再这样下去,他们也没办法只能放弃我了。那时候厨师长经理找我谈话,给我做思想工作,经常开导我,我总算是听了进去,开始反思自己的问题和对待工作的态度,之后我有了很大改变,这都归功于我的上司对我的耐心,那种不放弃不抛弃的执著让我重新做回了快乐的自己。

后来有打荷头子的职位的空缺和上司极力的推荐,于是我有了做荷王的机会,扮演了荷王的角色。息州宾馆给我提供了发展的平台和提升的空间。做荷王以后我自己就觉得自己已经不是普通的员工了,不能再已普通员工的行为来要求自己了。于是我在做好员工工作的同时我开始考虑荷台的工作进度了,这就是我做荷王的最大的进步,也是自己的一次突破,站在更高一层看待问题。这都是在钟老师的带领下和指点不断的犯错,不断的碰壁中慢慢的到提升。

现在我最主要的问题还是在安排上,对自己下属的员工做事效率不是很了解,没有做到心理有数,安排工作的时候也不是心理有数,时间把握不好。还是员工的本分作的较好,组长的没做好,有时候还是把自己当员工来工作,拼命做事而忽略了总体的进度,自己做事而没有跟踪,导致总体出问题。

现在我觉得我们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我们的生产流水线不循环,总是被卡在一个位置没有流下去,就在那里断掉了,卡住的位置有问题不上报,没解决而导致流水线断裂,所以提醒下每位荷王在自己范围出现问题的时候,能解决的第一时间解决,解决不了的第一时间上报,做出补救的决策,在最有效的时间内处理好问题。

息州宾馆致力于培养每一位员工,让每一位员工都有发展的可能,为每一位提供学习和发展的机会,息州宾馆经常组织我们学习和培训,让我们一起进步,有更大的发展空间。五一的时候王总为我们组织了一次全封闭培训,这种培训是我们打多数没有听说过的培训,这次培训我受益颇深,震撼心灵,这次培训让我懂得做人要做一个负责任的人,做事就要做踏实的事,凭心做事自己做事要做到自己满意。

同时我明白要珍惜身边的每一个人和事情,珍惜现有的工作和每一次学习机会,珍惜身边的亲人和同事,不要在以后的日子里让自己留有遗憾和内疚,所以我要认真的生活努力的工作,我的成长和进步是对家人和上司最好的回报。“把简单的事千万次的做好就是不简单,把平凡的事千万次的做好就是不平凡”这是我在之后的工作中最大的心得。

___即将过去,我将会带着我这一年的经验教训迈入___,优点发扬光大缺点一点一点改正,努力的做好自己的本分,努力学习管理能力,为酒店贡献自己的力量,与酒店同进步,共繁荣。给自己多一点进步的机会,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立于不败之地。

【范文五】:厨师个人年终总结以及来年计划范文

一年的时间马上随着地球的转动画上了完美的句号,在这一年里,接受了国家四级公共营养师的培训,前赴上海和北京两地和全国各地的营养师交流,和中国的科学家面对面的学习,取得了实质性的成果。在厨房间,和师傅们学习烹饪的工作流程和餐饮的基本知识,和同事们探讨工作的上不足。

在20__年这一年里,个人的交际上迈出了主动与人沟通,也愿意和别人交流自己的内心感受和对某个问题想法。实际操作上,熟悉了各个工作流程,工作细节。在工作速度上比前一年有了明显的提高。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工作上的不足,比如:人际关系上面临共同语言的缺乏,没有一个闪光点去吸引别人,工作上细节上还要需注意,反应能力还要进一步的加强。实践操作上更要拿出胆识和魄力来去突破还停留在原来的工作层面上。展望20__年,对于个人而言,做出以下的办法来解决今年工作上的不足。

食品和个人卫生

食品安全问题是当下中国老百姓所关心的话题,做好食品安全卫生工作是做一名厨师义不容辞的责任。20__年,食品卫生,餐具卫生,食品储存会按照一定的工作要求落到实处,至于厨房的卫生包干区,我会采取具体的办法保持整洁干净。

个人卫生方面,将会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培养自身的身体素质,做到“四勤”:勤洗头,勤理发,勤洗澡,勤剪指甲。在此基础上,要勤洗手,勤洗衣物。个人卫生和食品卫生实行良性的互动,有助于降低食品安全问题的发生风险率。有助于提升部门的形象和素质。有助于推动中国的食品安全向着一个科学,健康的道路去发展。

实践操作工作

菜肴的出品工作,是实践操作工作的重中之重,保证菜肴的分量,数量,质量根据工作要求来确定,保证出菜顺利不乱套,按照正确的出菜顺序把菜肴出品出去。保证调料不多领,不少领,以满足师傅们烧菜的需要。领料时间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一次性领完。大单期间,领料比平时要多领,淡季时间,库存要保持平时状态。保证小料满足烧菜师傅之需的同时,小料的新鲜度要给予保持。

菜肴的制作工作,明年我会深入基层学习一些基本的烹饪技法,融合自己平时学习的理念和知识,和大家一起交流和分享。

人际关系

在今年学习营养学的同时,忽略了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建立,是我今年工作中最大的遗憾,而这个遗憾会在20__年一年里得到解决。

在分配菜肴的过程中,不然避免与师傅们出现意见分歧的情况。那我们要把握处理问题的一个基本大原则:“先解决问题,后追究责任,不计较,不抱怨,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问题”。在工作以外的人际交流方面,在原有的基础上做出突破,积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沟通平台:

成果分享:愿意和大家交流一些共同的话题,分享好的一些食材。在身体保健方面做出积极交流和探讨。

兴趣爱好:会和大家培养共同的兴趣爱好,比如:唱歌,旅游,逛街购物,穿着打扮,体育活动。

户外活动:会和大家交流聚餐,邀请老同事去自己的家乡游玩。

20__年是一个取得成绩同时又留下遗憾的一年,我实现了理想成功的第一步:得到了老师们的培养,得到了领导的帮助。我会以实际行动来感谢他们,用学习的知识来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人际关系问题,是我今年留下的最大问题。

20__年相信自己是展现自己才华的一年,课后我会和老师们积极主动交流,来帮助大家共同解决现实中存在的问题。相信自己在明年会表现的更加出色,在原有良好的基础上做出重大的突破!

篇2

下面对我本期的教学工作作一个比较细致的总结: 

    (一)学生初上路阶段 

    初一学生刚从小学升入初中,要使学生逐渐习惯自学方法,除认真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外,先要做好“领读工作”,通过示范性的领读,要逐渐教会学生按“三读”的要求去阅读、理解、掌握教材,在教材上作眉批,教会学生做练习和核对答案的方法和要求,并作出示范,在这一阶段中,我尽快认识、了解学生,掌握了学生的基本情况。 

    (二)逐步进入正常后的阶段 

我在教学中的主要环节是以下几方面: 

1、课前准备工作 

    除认真钻研教材,研究教材的重点、难点、关键,吃透教材外,还要深入了解学生,“启导·活动教学法”按学生思维类型的二个方面敏捷和踏实,将学生分成敏捷而踏实,敏捷而不踏实,不敏捷而踏实,不敏捷而不踏实四种类型的学生,了解学生就是要全面掌握学生的各方面情况,特别要了解学生属于哪一种学习类型。当然学生类型有它稳定的一面,但也要考虑到学生通过学习会有变化,我根据不同类型的学生拟定了课堂上辅导方案,使课堂教学中的辅导有针对性,避免盲目性,提高了实效。 

    在了解学生中还要注意了解每个学生的知识水平、智力水平和个性心理品质,考虑影响学生学习的各种因素,并研究相应对策。    把教材和学生实际很好地结合起来,确定课堂上要讲的主要内容,并拟定指导读书的读书提纲。 

    2、课堂工作 

    (1)首先搞好组织教学,这是顺利进行正常教学的保证。 

    数学“启导·活动教学法”的组织教学与传统的组织教学有明显的不同,我们知道,组织教学的任务就是把全班学生的注意力自始至终组织到当堂课的学习任务上来。传统的课堂教学,更多地是教师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教师的讲授上,但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一般地,初中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注意的集中是相对的,分散是绝对的,因此,组织教学应贯穿于全部教学过程之中。 

“在实验的初期,教师组织教学的注意力应把重点放在教会学生自学方法,养成自学习惯上,以后逐渐落实在每个环节中(特别是学生自学活动中)。对不同类型的学生,有针对性,有目的的具体指导、辅导,加强个别要求。例如:在学生根据教师布置的学习内容、要求,自学课文,完成练习这一环节中,教师就在善于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情况,注意力集中的程度,个别地、具体地有针对性的组织教学,并且常通过教学机智,采用暗示的手法去达到目的。 

在“启导·活动教学法”的组织教学中,教师要能真正起作用,达到目的,师生之间的感情因素非常重要,因此,教师的威信将起到较大作用。教师既要亲切又要严肃,要使课堂气氛活而不乱,尽量避免学生产生压抑和过度焦虑,使学生在和谐的气氛中发挥出正常的智力水平,高效地进行学习。 

    (2)其次是复习旧课,引入新课。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以及涉及本课的有关知识进行复习,要简明扼要,抓住要点,点穿实质,然后,自然过渡,引入新课,简述学习课题,布置学习内容,出示读书提纲,明确学习要求,以保证教学过程的计划性和完整性。充分地照顾了学生学习上的差异,这样学生可以快者快学,慢者慢学,达到了班集体与个别化相结合。 

    (3)再次是学生根据教师要求独立进行学习活动。先按要求“三读”即粗、细、精读教材,概括段意并眉批,在理解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做练习,每做一道大题或一个练习就核对答案,改错,及时反馈学习效果,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及时请教老师。 

    学生独立进行学习活动了,教师做什么呢?我们说自学,并不是不要教师,自学从来都不是无师自通的。在学生自学、自练、自检等独立活动中,教师一方面巡回辅导,另一方面根据备课时所掌握的学生情况,具体地,有目的地,有针对性地帮助指导每一个学生。具体地说,对于学习思维品质不踏实的学生,要注意用具体的事例,通过严格要求,逐渐培养他们的踏实品质;对于学习成绩优异者,应指导他们向深度、广度发展,向他们提出进一步深入学习的要求,并具体落实,让他们能够充分利用课堂上这段宝贵的时间,充分发挥其潜力,提高效率,超额超前完成学习任务,对于学习基础较差,思维不敏捷的学生,应加强重点辅导。我们的“启导·活动教学法”教学的特色不仅体现在“自学”上,而且还体现在“辅导”上,因此,我们提倡主动地“辅导”,积极的“辅导”,而反对那种等待学生举手,提问,教师帮助回答这种被动消极的“辅导”。在这里教师掌握每个学生的情况和把握整个课堂,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非常重要。  共2页,当前第1页1

篇3

“中风”历代医学称为“四大难证”之一。随着物质生活的不断丰富,饮食不节,劳逸不当,及环境影响使“中风”成为目前的高发病。但是在现阶段对中风患者的救治方面大都“出血止血”“梗塞活血”,把中医辨证论治的朴素维物主义变为机械主义,此项目的目的是继承和创新中医学,更好地为发挥中医学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特色优势。

技术力量:龙川县麻布岗中心卫生院是地处龙川县北部,是一所技术力量雄厚,医疗设备先进的二级综合医院。拥有先进的仪器,如经颅多普勒、彩超、全自动生化分析仪、X光、CT等。近年来我院深化改革,加强管理,协调发展,特别是成立中医科后,有院长和中医执业医师以及相关(中西医结合)人员加强和促进中医建设,已完全有能力实施这一项目。

技术来源:沿革于“反治法”和“活血止血”的中医学传统理论。我院成立中医科。以“中风”病为攻坚课题,在中医辨证论治的基础上运用活血化瘀药救治脑出血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已获得初步经验并取得确切效果。

技术先进性:针对中风脑出血患者运用活血化瘀药所具有的抗脑内血肿、脑水肿、脑组织变性坏死及其它作用。并具有具有快速、敏捷、无创、实惠等特点。从而降低致残、病死率,大大提高救治康复率。

实施方案

1、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以病人为服务中心,把救治中风脑出血患者的重要责任作为立项的指导思想。

2、坚持中医特色,立足中医传统理论的根基,着眼创新发展。

3、既要继承中医传统特色,又要尊重现代科学和实验依据。既要“四诊合参”,也要现代设备的诊查。此项目是“综诊合参”,是创新中医学辨证法。

4、发挥人力资源,组织中医和中西医结合的优秀人才承担项目,在管理上有领导负责,主要执业人员承担常务专项工作。

5、保证本项目的中医临床研究和实验基金。建设和完善中医药救治脑出血患者的专科病床,设置实验室,提供现代诊疗设备。

6、项目计划在2008年7月至2009年7月进行临床病例的收集,分组治疗,生存质量的观察与评价。2009年8月至2011年7月进行实验数据的处理,资料收集,病人治疗随访跟踪,撰写论文,结题。

脑出血属中医学的中风病范畴。中医学有“瘀血不祛新血不生”之说和“活血止血”之治疗法则。脑出血还选用活血化瘀之中药,近年来在中医药急诊探索中,以继承和创新的思维方法,并取得临床实践证明:活血化瘀药用于脑出血急性期治疗取得确切的效果。研究证明:这是因为活血化瘀药具有抗脑内血肿、脑水肿、脑组织变性坏死及其它作用。出血必成瘀血,必须祛瘀止血,瘀血除、出血止,病得救治,以突出中医特色。解除脑损伤部位血管痉挛状态,提高脑血管的自动调节功能,增强损伤脑组织对缺氧的耐受性,促进元明之府、神经功能恢复,缩小病灶范围,抑制血小板聚集,调节止血与解溶过程,使高凝状态上升。改善出血灶局部的微循环,增强吞噬细胞的作用。促进颅内血肿的吸收,降低血压改善脑损伤部位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减少渗出,降低脑组织含水量,使颅内压下降,调节血液流变学指标,控制和防止中风病程中血液高黏滞综合征的发生,通过对机体微循量元素的调节(活血化瘀中药多富含铜、锌、锰等多种微量元素),控制或消除中风病的危险因素,从而改善了颅内应激状态,使中风症状缓解。

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自拟加减运用“益气固摄活血汤”,重症者鼻输,相对轻者口服,对提高中风的急救成功率和治疗康复率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具体研究开发内容和要重点解决的技术关键问题:

研究内容

(一)中医辨证以活血化瘀药治疗脑出血的临床研究

1、研究对象的选择。2、病例纳入及排除标准。3、研究的分组。4、观察指标的确定。5、疗效的判定。6、安全性观察

重点解决的技术线路:

临床研究方面:1、活血化瘀用药的时间点。2、临床研究中病例的选择即纳入及排除标准。3、疗效的综合判断,结合安全性指标

项目的特色和创新之处:

目前有关活血化瘀治疗脑出血的临床研究比较散在,未有大样本的临床研究,而且对于临床用药的时间点也不是很明确。临床研究结合实验研究的文献报道也比较少。本项目临床结合实验研究,同时选择不同用药时间进行对照研究,以寻求最佳用药时间,并通过实验研究进一步探讨活血化瘀方法治疗脑出血的机理。本项目自拟益气活血固摄汤为主,在根据病症的具体证型进行辨证论治基础上加减运用,救治中风属脑溢血患者具有独特的功效。研究不仅要达到省内领先地位,而且此项目为我院的攻坚课题,突出中医特色。学科经济指标能提高到年增长率11%,经济效益能促进全院多增加六个百分点。更主要是能使大多数中风脑溢血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增进人民安康,提高我院的学术品位和声誉。都能产生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二)采用的方法、技术路线以及工艺流程:

临床研究方法:

1、病例入选标准:

诊断依据中医诊断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所有病例符合中风病中经络、中脏腑的诊断;西医诊断参照1995年全国第四界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要点,所有病例符合高血压脑出血诊断,并经CT确诊。纳入标准:发病48小时内入院,有明确的高血压病史,经头颅CT检查颅内有血肿,出血部位全为幕上,且出血量为中小量,中医诊断符合中风病中经络、中脏腑者,出、凝血时间正常,无昏迷(可有嗜睡、意识模糊)的患者均可纳入治疗观察对象。 转贴于

2、分组及治疗方法:

分为A、B二组,患者均接受西医综合治疗,A组、B组并于不同时间给予活血化瘀治疗,A组于发病24-48小时内、B组于发病1周时给予活血化瘀治疗。疗程30天。

3、观察指标:

主要观察二组病例治疗前后疗效,神经功能缺损积分、血肿吸收程度、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病死率等。

安全性观察包括治疗前后的出凝血时间、三大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胸片等。

4、疗效标准:

疗效标准拟定。基本治愈: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减少91%-100%。

显著进步: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减少46%-90%,病残程度1-3级。进步: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45%。无变化: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减少17%以下。恶化: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减少18%以上。死亡:两组患者在入院后立即进行头颅CT检查,分别于4周时进行头颅CT复查,比较血肿吸收情况。二组治疗后3个月、6个月再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本课题严格按照计划完成了相应的工作,论证了运用中医辨证论治以活血祛瘀方药救治中风脑出血病人具有抗脑血肿、脑水肿、脑组织变性坏死及其它作用。

以中医学瘀血不祛新血不生之说和活血止血之治疗法则指导下,辨证论治,以突出中医特色,发挥中医救治疑难重病的优势,在中医辨证论治的基础上自拟加减运用“益气固摄活血汤”,重症者鼻输,相对轻者口服。解除脑损伤部位血管痉挛状态,提高脑血管的自动调节功能,增强损伤脑组织对缺氧的耐受性,促进元明之府和神经功能恢复,缩小病灶范围,抑制血小板聚集,调节止血与解溶过程,使高凝状态上升。改善出血灶局部的微循环,增强吞噬细胞的作用。促进颅内血肿的吸收,降低血压改善脑损伤部位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减少渗出、降低脑组织含水量,使颅内压下降,调节血液流变学指标,控制和防止中风病程中血液高黏滞综合征的发生,通过对机体微循量元素的调节(活血化瘀药中多含铜、锌、锰等多种微量元素),控制或消除中风病的危险因素,从而改善颅内应激状态缓解。

篇4

关键词:中医基础理论;共同体障碍;优势与不足;研究路径及特点

【中图分类号】R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3-0002-02

引言:随着我国中医基础理论的正式建立以及着手研究,迄今为止60余年的甲子轮回、中医基础理论研究从最初的中医经典理论基础研究、梳理以及构建的中医基础理论体系到现在的多学科性的专题研究,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同时也取得了较大的成果。但是就目前中医基础理论的整体研究来看,其在理论研究的基本原则方面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也严重的阻碍了我国中医科学的发展。因此,应该加强中医与现代医学相关学科紧密联系,促进中医基础理论学科新内涵的建设,从而能够推进具有中医特点的新兴医学理论学科的发展。

1 清醒认识中医所遭遇的共同体的障碍

中医是我国特有的一种医学体系,在中医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在文化、方法论以及中医基础理论体系方面的原因,我国的中医基础理论在研究过程中存在前所未有的共同体的障碍,下面就共同体障碍的具体表现进行简单的分析:

1.1 科学共同体的障碍。中医基础理论研究中的科学共同体障碍,指的是中医学方面形成的理论、方法难以与目前的大科学体系相融合发展,直接导致了中医学的现代化发展缓慢,也使得中医学基础理论在实际的研究发展中难以形成理论、技术以及实践三者相结合的循环发展机制,从而影响了中医学整体的发展。

1.2 受众共同体的障碍。由于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的进步,目前我国的民众接受的医学理念和知识,基本都是建立在以先进的科学技术为基础的西方医学上,对以中国的传统文化为根基的中医学术却不是很了解。由于中医医学发展缓慢,而西医却在普及和发展,我国作为中医的发源地,民众对于中医的任课也兴趣不高,从而影响了中医学术研究的的社会地位,以及心理地位,进而对中医的发展以及潜能的开发造成了较大的负面影响。

2 正确评价中医基础理论的优势与不足

正确的评价中医基础理论的优势与不足,主要可以从三个方面,即从理论的分类、理论的发生以及理论的推演结果进行评价,下面就此进行简单的分析阐述:

2.1 从理论的分类评价中医基础理论。学科的理论主要是由科学理论、数学与逻辑理

论三部分构成,其中科学理论主要指的是系统化的科学知识,也即是对于事物的客观看法和评价,数学理论是是从数学的基础之上对事物进行规律性的认识,逻辑理论指的是对事物进行客观的逻辑认证。就中医基础理论来看,其在科学理论方面还是具有较大的优势,其本身具有中医,中药的基础性体系,而在数学理论以及逻辑理论方面则是较为欠缺,这是中医基础理论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

2.1 从理论的发生评价中医基础理论。通过对中医基础理论的构成的仔细研究分析,

我我们可以得知中医学的推理发生是以中国古代哲学、文化的思维模式为基础,这也可以说明中医学基础理论并不是以经验成分与模式推演所形成的非经验成分的混杂,而是以中国传统文化的哲学中运气学为基础,这也使得中医学从发生的角度来说,优势在于理论性较强,不足之处在于缺少必要实践,因此,在中医学基础理论的研究中,应对其中的模式与经验的成分进行判别,尽可能的应用现代实证科学方法进行研究。

2.3 从理论推演的结果评价中医基础理论。 任何的科学理论,都是具有解释、预见两项功能的,这也是科学理论对客观事物进行本质和规律性总结的基础。在中医基础理论中,传统中医学基本理论的形成主要是以中国古典的“运气学”为基础。中医学基础理论的形成不仅仅具有经验性的概括总结,同时还具有各种模式的推演,这是中医学基础理论研究的优势,但这也影响了中医基础理论对现代临床医学的指导。

3 明确中医基础理论研究的路径及其特点

就目前我国的中医基础理论研究的路径来看,主要还是由理论研究、临床总结、实验研究这3种路径构成,下面就这三种路径及特点进行简单的分析:

3.1 理论研究。中医基础理论研究中理论研究路径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以中国古代相关的中医文献为基础,从演变的规律,体系结构以及病证论治用药规律等方面进行研究。该路径的特点在于难以形成中医基础理论研究的可持续性以及中医的理论、技术以及实践的循环机制。 二是以中医理论现代研究文献为基础,进而进行梳理、总结以及详细挖掘研究。该研究路径的特点在于局限性,难以对中医理论进行整合集成。

3.2 临床研究。临床研究是中医基础理论研究以及形成的重要途径,临床研究简单来说就是根据病情实际进行总结,该路径的特点在于因为现代医学的进步,导致临床研究

的实践机会越来越少,难以真正在中医的临床实践经验中总结提炼科学的中医基础理论。

3.3 实验研究。实验研究是当代医学理论研究的主要方法,实验研究简单来说就是通过实验,可以对一些医学理论进行验证,但是对于中医医学来说,中医理论是以“象”思维作为基础理论构建的基础,西方医学则是以还原论作为指导思想,因此,在实验之中如何融合这两种不同思维的思想,这是实验路径存在的最大问题,也是中医理论中的科学问题。

4 结束语

总而言之,中医基础理论的研究是我国中医医学学术研究中的重要部分,同时也是最为艰难的部分,因此,对于中医基础理论的研究而言,政府及中医相关的机构应该持着开放的态度,欢迎社会以及各个医学研究机构的参与。在中医基础理论的具体研究方面,应该在继承经典的中医基础理论科学的基础之上,努力创新,用中医现代化作为中医基础理论研究的思想,同时加强中医学术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加强多学科的交叉融合,以实事求是的态度进行研究,寻找中医基础理论研究和现代科学的结合点,从而加速我国中医的发展,推动中医科学的发展与更新。

参考文献

[1] 邢玉瑞. 中医自身发展规律的内涵探讨[J].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9(12). 2473-2474

[2] 林德宏,张相轮. 东方的智慧[M]. 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605.

[3] 王庆其. 黄帝内经理论与实践[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11.

篇5

    教学内容的设计①夯实中医基础,设立学习先行组织者。学生的学习进步,肯定不能脑袋一片空白,基础知识不扎实对新知识的影响是巨大的。所学的中医基础知识要及时回顾。②典型案例分析,学习问题背后的科学。学习基础知识,容易让学生产生迷茫感,感觉所学和具体疾病相互脱节,根本不能紧密结合。那么选择一个合适的案例就显得尤为重要,案例的选择要遵循教学设计原则,要能够反映疾病的主要特点。③归纳知识框架,促进知识迁移。

    牢记了基础知识,分析了典型案例,就要在学习过程中总结出相关规律,归纳出某个疾病的发生发展、病机和治疗原则等有关知识。在总结归纳的过程中,学生能够系统化记忆相关疾病知识,还能够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兴趣。

    教学方法的设计

    划分教学小组教学小组是教学方案实施的基础,为了保证小组整体的学习效果,小组成员的分配也要实现优势互补,使得学生的优势得到最大发挥。教师要学会转变自身角色,要从自身为“中心”转变为学生为中心,老师主要负责小组内的学习和相互协作,保证案例完成的有效性。

    学习步骤的实施首先,教师要首先指导学生对当次课程相关基础知识进行回顾复习,讲解疾病的发展史和容易混淆的其他疾病。然后教学小组组长要能够带领小组内成员进行分析讨论,发现隐含在学习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

    学生要能够带着问题去学习,每个小组都要对问题进行总结。这些具体问题在学习过程中都是可以解决的,教师要对学生进行逐步引导,提出最适合的解决方案。最后,老师要能够对学生的问题和相关总结进行点评,新的教学方法要有一个适应过程,老师在这一方面要特别注意,逐步引导很重要,主要能够让学生联系相关知识和学科,实现所学知识的系统化和规模化。

篇6

在中医人才培养过程中,“经典是基础,师承是关键,实践是根本”(朱良春)。重视中医继承能力的培养是中医药名家成才的共性规律之一,也是“学有根本”、培养中医专业思想的需要。通过研读经典、跟从名师,学习古人及导师的学术思想、临证经验、医道素养,是中医继承能力培养的重要内容[7],而创新意识、创新思维更是中医学术发展的内在动力。在目前中医长学制教育中,不仅缺乏中医经典课程的系统设置,对于跟师临诊亦缺乏相应的管理制度与动态、客观的考核评价方法,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培养平台有待进一步完善。

2中医学专业七学制应用型人才培养新模式的构建

面对目前中医学专业长学制教育中日益凸显的问题,遵循中医学科特点和人才成长规律,突破传统的“5+2”培养模式,将基础与临床、理论与实践、继承与创新有机融合,加强中医思维能力、传承能力、创新意识培养,积极探索并构建适应于中医学专业长学制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对于推动中医学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都将大有裨益。

2.1总结教改经验,找出存在问题

通过查阅大量文献资料,总结整理中医学专业长学制教育的特点、优势并进行现状分析;在全国范围内,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高等中医药院校10所,通过调研和发放问卷等方式,调查了目前中医长学制学生中医思维、中医临诊能力、创新能力等情况,中医经典、基础课程与临床课程的设置,临床实践情况,创新能力培养平台建设情况等,对目前中医长学制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梳理和总结。

2.2优化课程体系,实现七年一贯

根据中医人才培养需要,面向学生终身教育发展目标,科学规划和优化课程体系。按照“三个并重”,即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基础理论与临床技能并重;继承与创新并重的原则,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优化中医学、现代医学课程设置,强化基础理论和中医经典课程教学,夯实中医经典功底,提升中医传承能力,强化中医临证思维能力。

2.3强化中医思维,提高临证能力

2.3.1推行本科生导师制

建立优秀本科生导师制,鼓励学生跟师临诊,促进本科生早进临床。贯彻“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的原则,为学生配备“学业导师”“临床导师”和“技能导师”。在跟师学习过程中,不仅学习导师的临证经验,更要在导师的指导下着重研读中医经典著作及导师著作,撰写读书笔记,理解并掌握导师临床思维、学术思想和诊疗特点,并在导师指导下归纳整理收集到的病案,探讨有关理论渊源,围绕导师学术思想撰写论文。

2.3.2强化技能训练

建设实训平台,加强医、药、针、推相结合的中医技能实训,强化体格检查、心肺复苏、无菌操作、病案书写等临床医学基本技能训练,实现七年一贯,临床技能实训不断线。

2.3.3加强临床实习

强化临床教师带教能力,提高学生临床综合能力。安排学生跟随校内、附院教师,在随师侍诊过程中温习经典理论和学习方药运用,培养中医思维,深化中医理论理解,促进临床辨证感悟。

2.4搭建创新平台,培养创新意识

2.4.1增设科研创新类课程

结合中医研究特色,在本科阶段开设《中医药科研思路与方法》《中医实验技术》和《论文撰写与课题申报》等课程,培养具有科研意识、开拓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等中医人才。

2.4.2推进“三阶段渗透”教学模式

推进“课堂教学—阶段见习—科学研究”相结合的“三阶段渗透”教学模式改革,促进本科生早进临床、早进实验室、早进课题、早进团队。课堂教学,即着重阐述理论,使学生打好理论基础;阶段见习,即让学生在相对较短时间内针对某一专题或某一系统疾病进行门诊或病房见习,对中医临床辨证论治建立感性认识;科学研究,即通过参与导师科研课题等,在导师指导下,开展自主探索性研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和团队精神。

2.4.3完善“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

为保持创新教育的连续性,在课外设置“创新与实践学分”,将课外科技创新和社会实践活动纳入学业要求。以“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SRT)为平台,将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实践能力作为切入点,培养学生在学习实践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SRT项目不仅可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未知的兴趣,更为切实提高学生专业综合素质搭建了良好的平台。

3改革体会与展望

篇7

【关键词】 PBL教学法;中医基础理论;教学

PBL(problem based learning)是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是由美国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于1969年在加拿大的麦克马斯特大学医学院首次提出的,目前已成为国际上较为流行的一种教学方法。PBL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有很大不同,它是一种强调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导向的启发式教学模式,是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教学目标的。这种教学模式与医学的学科特点非常符合,即强调理论必须与临床实践有机结合,并且还要同现实问题密切相关。

1 PBL教学法应用于中医基础理论教学中的必要性

中医基础理论课程是中医院校中医药各专业均开设的专业基础课。学好这门课可以为学习中医临床各科打下坚实的基础。中医基础理论是从《黄帝内经》发展而来的,集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于一身,其理论深奥,范围广阔。而中医基础理论的授课对象是刚刚迈入大学的新生,他们在以往的学习中已经形成了根深蒂固的现代思维模式,而中医具有其独特的传统的思维模式,因而学生在学习之初,面临的困难是可想而知的。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了解到学生普遍反映中医的概念过于抽象,难于理解;还有的学生质疑经络理论的真实性;还有的学生认为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强调教师的主体地位,学生难以参与进去,加上学习内容的深奥难懂,慢慢会失去学习兴趣等。针对这种情况,我们中医基础理论课程组尝试将PBL教学法引入到教学之中,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2 PBL教学法应用于中医基础理论教学中的具体情况

从2008年起,我们中医基础理论课程组开始尝试将PBL教学法引入中医基础理论的课堂教学之中,并取得了比较不错的教学效果。我们将传统教学组与PBL教学组的教学效果进行比较,发现PBL教学组的教学效果要优于传统教学组。现将具体研究情况介绍如下:

2.1 研究对象 我校2009级针灸推拿专业(康复治疗方向)1班和2班。前者作为对照班,采用传统教学法进行授课。后者作为试验班,采用PBL与传统教学法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进行授课。两班学生的年龄及入学成绩没有明显差异。

2.2 选用教材及学时 均选用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的全国普通高等教育中医类精编教材《中医基础理论》进行授课。试验班与对照班的学时数相同,均为72学时。试验班安排20学时的PBL教学,52学时的传统教学;对照班72学时均为传统教学。

2.3 研究方法 对照班采用传统的教学法进行授课。试验班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加入PBL教学。具体步骤如下:

2.3.1 教师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设计问题。所提出的问题要兼顾综合性、启发性和趣味性,同时考虑到授课对象是一年级的新生,所以还不宜过于复杂。既可以选择名家或医学杂志上的典型病案,还可以结合生活实际自己设计病案,同时要贯穿综合性论述题。如讲授藏象时,为了让学生明确中医脏腑的名称虽然与西医解剖学中脏器的名称相同,但是含义不同,设计具体问题“中医称脾为后天之本,缺之不可;为什么在某些情况下可以进行脾的摘除术呢?”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在每个问题后要给学生留下可以查阅资料的参考书目,且教师要指导学生如何查阅资料,寻找答案。

2.3.2 具体步骤 ①将学生随机分组,每组10~15人;②引导各小组同学对老师所给出的病案进行讨论,找出要解决的问题,并确定解决问题需要查阅的相关资料和需要了解的知识范畴;③各小组进行分别讨论,每次讨论前要选出主持人和记录员,由主持人最后汇总归纳讨论意见;④在各小组充分学习和讨论的基础上,组织全班同学进行课堂讨论,由各小组选出代表汇报本小组的讨论结果,并提出讨论和研究过程中所遇见的疑难问题。本组同学可以随时补充,其他同学可以自由提问、回答问题或者发表意见,但要注意秩序;⑤教师在学生的讨论过程中,要善于引导,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引导他们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注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⑥在讨论的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总结的重点要放在学生讨论过程中所遇到的难点疑点问题,同时要指出不足和下一步的修改意见。

2.3.3 教学效果与评估方法 从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实际技能的应用情况以及学习兴趣的增长情况三个方面,评价试验班和对照班的教学效果。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主要通过试卷的方式进行考核;实际技能的应用情况主要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等表现情况进行衡量;学习兴趣的增长情况则需要对学生下发调查问卷进行调查。

2.4 研究结果 试验组学生的考试成绩平均分为78.4,而对照组学生的考试成绩平均分为71.2;从课堂表现来看,试验组学生较对照组学习更加主动,课堂气氛非常活跃;而调查问卷的结果也显示,学生更喜欢PBL教学法,而且通过这种教学方法学生学习中医的兴趣明显提高。以上结果显示,相较于传统的教学方法,PBL教学法能够更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3 讨论

篇8

一、中药和西药的概念划分

中医药和西医药,在十八世纪以前,是难于区分的,都可称作民间医药或民族医药。十八世纪以后,西方各国随着科学技术和工业生产的发展,尤其是化学、化学工业和现代生物学的发展,相继形成了现代的西医药学。西医药学,它是由于传入我国以后,相对于原来的中医药学而言的。西药,就是相对于我国的传统药物—中药而言的。这种按起源或地域来源划分中药和西药,在西药刚刚传人我国的初期,是可以理解的,在现代,随着我国药物科学研究和制药工业的发展,我国不仅能制造和生产外国人最先制造和生产的药物,同时也研制和生产了很多为我国首创的药物,这些药物再按地域来源划分,称之为西药,显然是不合适了从中药本身来看,随着科学研究和生产的发展,也在起着一定的变化和发展。那么,到底何为中药,何为西药呢?有的将人工合成的药物称作西药,而树皮草根等天然药物称作中药(或中草药),这种划分,并不确切,因为也有些中药是人工合成的,如砒石即为雄黄(硫化砷AsS)氧化后所得的三氧化二砷(As2O3),冰片即是人工合成的龙脑;有的将现代剂型如片剂、针剂等称作西药,传统的丸、散、膏、丹、汤剂等称作中药,这种区分,也不合适,因为西药也有散剂和类似汤剂的合剂等,同时现在有些中药也制成了针剂、片剂等现代剂型;有的将成分结构清楚的药物称作西药,成分结构不清楚的混合物药物称作中药,这种划分也不合适,因为西药的某些格林制剂及一些天然药物如大黄扮等,其成分结构也不完全清楚,而中药也有好多是成分结构清楚的,如冰片(龙脑),?砂(氯化铵)等。中药和西药的概念,就目前实际情况来看,应当结合不同的医药学体系来划分:以中医药理论体系的术语表示药物的性能和功效,从而能按中医药理论体系来使用的药物,称作中药;以现代科学术语来表示药物的性能和功效,从而能按西医药理论体系来使用的药物,称作西药。据此,即使一些常用中药,若只考虑其西医药理论体系下的性能和功效,并按西药来使用,则亦应称之为西药。同理,若将西药按中医药理论指导,以中药的特性和功效为内容,进行研究,总结归纳出它们的中医药理论体系木语所表示的中药特性、功效及使用规律,从而能按中医药理论体系来使用,那么,就成了中药。

二、西药中药化的内容

总的来讲,就是使西药学具备中药学的内容,即具备中医药学理论体系所表示的药物特性、功效和使用规律,能按中医药学理论体系使用。具体内容有:1.西药本身的中药特性:中药本身有其特有的药性。尽管对中药药性的范畴,各家看法不一,但比较公认的应包括性味(即四气五味—寒热温凉和酸苦甘辛咸)、归经(包括按脏腑归经及经络归经)和升降沉浮。这些内容是中医药学体系对中药本身性能的特殊表示方法,是中药本身所含化合物的功效规律表示,从而成为中医根据中医药理论体系的阴阳五行学说和整体辩证论治观点选用药物的基本依据。而上述特性,到目前为止,是西药所不具备的内容。那么西药,尤其是单体化合物的西药,是否同样具备如上特性,应当作为西药中药化研究、总结、归纳的内容。2.西药功用和主治的中药表示:中药的功用是针对机体的证而言的,如解表药(单味药)和解表剂(复方),是针对机体的表邪证而起治疗作用,即具解除表邪的功用。机体在大证下又分小证,如同是热证,则有胃热证、肺热证等,而针对小证又有相应功用的中药。至于主治,则是指用中医药学术语所表示的中药治疗效能,如知母可治肺咳骨蒸,黄柏可治阴虚亢热。中药的主治是在功用统帅下而表示的治疗作用的具体化,例如黄连,功用为清心火、燥脾湿、凉血、止泻、厚肠等,主治热病泻痢、心烦、胸痞呕吐、消渴、痈肿疗毒、目疾目赤等。这些用中医药学术语所表示的药物功用和主治,目前西药尚不具备,应当研究。3.西药配伍使用规律的中药化研究:药物的配伍使用规律,不论在中药学还是在西药学,都是比较重视的。但在不同体系,各自规律又是不同的。中药在配伍使用时,最突出的是中药学精华之一的复方使用。中医在使用药物时,按中医药学理论,根据机体状况,进行辩证论治,依辩理、立法、组方、选药(即理、法、方、药)的程序,层层深入,步步具体化。在组方选药时,又按君、臣、佐、使的要求来处理,主次分明,方中药物由其内在的规律性构成一个整体,使处方的整体性与机体的整体性相对应,从而更好的发挥治疗作用。西药以复方使用时,其方的整体性往往不如中药复方的整体性那么突出和严谨,通常是按每个西药的独立功效,针对机体的不同病症而应用相应药物,那么,西药在配合使用时,是否也有一定的类似中药的复方组成规律是?这也西药中药化的重要内容之一。药物配伍使用规律,还有另一种内容,即某些药物配合使用时使疗效或毒性有所变化,如中药的七情合和(单行、相须、相使、相畏、相恶、相杀、相反)以及在此基础上总结出的十八反、十九畏,同时还有配伍禁忌。西药虽无七情合和、十八反十九畏之说,但在配伍使用中的关系已包括了这方面的内容,如从生物活性考虑,有的药物配合使用可增强疗效或减低毒副作用,称作具有协同作用,有的药物配合使用能减低药效或增强毒付作用,称作具有拮抗作用。有时从物理和化学变化来考虑,如有的药物配合使用,增加溶解度,有利于药物的吸收,有的则产生沉淀,不利吸收;有的配合使用,使稳定性增强,有的则使化合物破坏等。西药在这方面的配合使用规律,比中药研究的深入,亦较准确,因此,在西药中药化时,可保留这方面的内容。4.西药制剂的中药化问题:西药制剂,更确切他讲,应称之为现代制剂。现代制剂的中药化,并不是要把现代制剂再改成中药的传统制剂,而是说,涉及到制剂的有关问题,再结合中医药理论进行一定的研究。中药剂型选择,是根据药物性能和临床使用要求而定的。如“元(丸)者,缓也”,“汤者,荡也”,就是说,急性病或者是为使药物尽快发挥作用而选用汤剂,慢性病或者为使药物作用缓合、持久而选用丸剂。这只能说大体如此,如补中益气汤、六君子汤,并非“荡也”;三物备急丸等,也并非“缓也”。在古代,由于科学技术条件的限制,中药传统剂型相对于西药剂型或者说现代剂型为少,适用范围也相对较窄,而近展起来的很多药物剂型,更能适合不同药物性能和临床使用要求,如注射剂,它往往起效更诀,又便于昏迷状态病人使用。这些现代的药物剂型,已逐渐应用于中药制剂。这些称之为西药制剂的现代制剂在中药中的应用,也带来了好多新问题的出现。例如中药的苦寒药,中医认为苦寒伤脾胃,能引起纳差(食欲减退)、完谷不化(消化不良)或便溏。这在古代仅能制成口服制剂,似可理解,但如果将苦寒药制成注射剂,采取非胃肠道给药,是否还伤脾胃,就是值得研究的了。5.其它:(1)西药的颜色、质地、性状等表观特性是否也具中药的特性和功效?按中医药学理论,中药的颜色也表现相应的中药特性和功效,如白入肺、属辛、能燥。也有质地坚硬为重镇之剂的说法等。这些很可能并非完全如此,有些亦可能为中药学的糟粕部分,但有的表观特性还是应给予一定的考察,如物理性状的挥发性等;(2)毒性。西药往往因有坚实的实验生物学基础,其毒住可以半数致死量、中毒剂量和具体毒副作用等表示,这比中药的大毒、小毒等表示,是具体而精确的。因此,这部分内容可保留;(3)剂量。中药使用时,所用剂量要考虑多种因素,如机体状况一证、配伍药的不同等,从而剂量变化较大,如附子一般用3~9克,但也有用几十克的,甘草剂量有用0.3~45克的,相差150倍。西药剂量往往从考虑浓度,即有效浓度出发,而对机体状况及药物配伍制约考虑不够(近年已开始重视),所以,也应从中医药理论对西药剂量进行研究。

三、西药中药化的基础

篇9

1.PBL教学法在中医基础理论课程中的应用

教学对象选择与分组:选择中我校2010级中医七年制专业不同方向(传统中医方向、中医方向)的教学班级,对七年制传统中医方向30人中医基础理论课程采用PBL教学方法,每5人一组,共6个小组;中医方向110人采用传统授课方法。两个班级所用教材均为孙广仁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的《中医基础理论》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

课程教学章节的选择:中医七年制传统中医方向在课堂讲授完绪论、中医学的哲学基础精气学说、阴阳学说后选择五行学说;藏象学说在讲授完藏象的概论及五脏中的“心”的前提下,进行其它四脏脏及其六腑;病因学说中讲授完风邪之后的其它邪气及其七情、痰饮、瘀血等内容,进行PBL教学法试用。于学期末进行理论考核和PBL教学法教学效果问卷调查评价分析。

编写新的教学大纲:应用PBL教学模式进行教学的成败关键是要尊重客观规律,制定适合于学生的PBL教学的教学大纲。根据教育部颁布的《中医基础理论》教学大纲的要求,列出难点、重点及必须掌握的知识点,针对学生的知识背景,拟定部分思考题与教学案例,并在应用前期提供少量辅导材料。

编写教学案例:为了使PBL教学达到预期的效果,与教研室的有关教师多次研讨,制定PBL教学的具体案例,病例中的问题具有劣构性。每个病例都有学习重点,且有不同的临床症状和检验结果,涵盖相应的课程内容。每个病例后面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提出了许多相应的引导性问题,以引导学生进行课外的自我学习、资料查阅和准备讨论提纲。

编写教师指南:因教师水平的差异可能会对案例的理解不同,为避免对问题理解的差异及其对讨论内容引导的不同,针对引导性问题和学生可能提出的疑问,编写教师参考指南,对每个问题提供了参考解决方案。

制定具体实施步骤:PBL实施过程要求各个学习小组针对相关问题自学教材,利用图书馆和互联网查阅相关资料,做读书笔记。讨论课前将教学案例及问题发给学生,让学生查阅资料,预习相关的知识点,自学总结,准备小组讨论提纲。小组成员之间可相互讨论;小组讨论后,推荐1名代表参加大班讨论。大班讨论时,由每组推选的代表讲解,本组其他成员可及时补充,其他组成员在该组讲解之后,可以进行提问。最后,教师搜集一些带有共同性的问题,总结讲解、概括归纳本次课的重点及难点。此外,课堂讨论前,教师应随机地检查学生的预习笔记,了解学生的主动学习情况。课后,教师根据学生讨论中的表现,实事求是、客观地做出评定。上述PBL教学法实施的步骤概括为:提出问题—学生自学—小组讨论—大班讨论—教师总结。

2.PBL教学法教学效果的初步评价

理论考核评价分析:PBL教学方法组平均成绩78.4士9.8,传统授课法组平均分73.8士1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074,p=0.0289<0.05),说明七年制传统中医方向班成绩优于中医方向班,即提示PBL教学法在中医基础理论课程教学中教学效果优于传统授课法。

PBL教学法教学效果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问卷调查主要包括课堂气氛、学习态度、学习兴趣、理解接受、主动学习、沟通协调、团队合作等方面。结果显示,课堂气氛方面,PBL教学法组90.0%学生感觉课堂气氛活跃,较系统讲授法组(67.3%)明显改善;学习态度考评如听课状态、课堂纪律方面,PBL教学法组(83.3%)较传统教学方法(76.4%)有改善;学习兴趣方面,PBL教学法组(83.3%)较传统讲授法组(77.3%)学习兴趣有所提高;在知识的理解接受方面,PBL教学法组76.7%学生能较好地分析案例,较传统讲授法组(71.8%)有所增强。另外,PBL教学法组在自主学习、独立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等方面,分别为80.0%、87.0%和73.3%,较传统教学法组60.9%、72.7%和58.2%高。可见,PBL教学法较之传统授课法展现出了较大的优势。

3.讨论

中医基础理论是是阐释和介绍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思维方法的课程。由于中医学发展的历史跨度大,以及现代人文环境的影响,使得当代学生对中医基础理论相关问题的理解,或者在如何正确学习中医基础理论的认识上容易产生较大的偏差。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则普遍感到该课程概念多而陌生,内容抽象,理论深奥,信息量大,难以深刻领会所学内容。针对以上特点,采用PBL教学方法,可以使抽象的内容变得形象具体,深奥的理论更浅显易懂,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该门课程的兴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PBL教学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对师生的互动合作、探究学习及自身观念、态度和行为上的改变有着重要意义。当然为了更好的推进和实施PBL教学方法还需要不断地在实践中总计经验,如要更加深刻的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特点,为学生提供参与的机会;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鼓励与引导学生更多的参与其中;鼓励学生提问,及时指导学生在认识上出现的偏差;注重教学形式的合理运用,实现在参与中发展。通过PBL教学方法的应用与实践,我们已初步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且适合于传统型中医方向的中医基础理论课程教学模式与方法,初步建立了PBL教学方法中“教”与“学”的效果评价机制,这必将对PBL教学法在中医基础理论课程中的推广应用提供借鉴与参考意义。

参考文献:

[1]Chan LC.Factors affecting the quality of problem-based learning in ahybrid medical curricu lum[J].Kaohsiung J Med Sci,2009,25(5):254-257.

篇10

doi:10.3969/j.issn.1006-1959.2010.08.241文章编号:1006-1959(2010)-08-2214-01

中医基础理论是以中医经典著作《内经》为理论渊源,融会了历代著名医家的真知灼见和创新观点的一门课程,是研究和阐述中医学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的学科,是中医学的专业基础课。对刚入学的中医专业学生来说至关重要。中医理论形成于两千多年前,根植于中国的传统文化,文字古奥,内容博大精深,在认识论、方法论、思维模式、概念体系等方面均具有较强的思辨性和抽象性。中医基础理论所要面对的教学对象是已习惯于中学期间形成逻辑思维的大一新生。因此,要使学生们真正透彻领会抽象而古奥的中医术语、概念、学说并不容易,例如:五行学说、脏腑概念、气血津液等。调查发现,学生们普遍认为接受起来比较困难[1]。这就使得初学中医知识的学生们常常会产生畏难情绪。传统的中医基础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课堂上主要就是教师讲、学生听,“黑板、粉笔与教材”的满堂灌式教学模式,乏味枯燥,也不利于学生理解文字深奥的中医基础理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中医知识的热情和兴趣,是较快较好地掌握中医学的思维方法和基础知识的重要前提。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教学人员所面临的共同课题。笔者认为,在传统的中医基础理论教学模式中合理的引入相关教学病案和增加师生互动式教学,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

1.合理引入教学病案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课堂教学成败的关键;学习兴趣能有效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并且有助于挖掘他们自身的学习潜能。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学设计中的重要内容。现代中医高等院校普遍采用的是西医院校的基础理论为主的教学模式,容易造成课堂气氛沉闷,使学生失去对中医基础理论学习的兴趣。中医理论源于临床实践,并不断完善于临床实践。根据“先感知、后理解、再巩固、终运用”的学习基本心理过程,中医学习过程中的感性知识只能从临床中来获得,中医传统学习模式是“家传”和“师授”,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早期中医教育中的重要性[2]。因此根据目前中医课程的纯课堂教学设置情况,结合传统中医教育的“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的特点,在中医基础理论的教学中应用临床病案,通过模拟临床激发中医专业学习兴趣并强化教学效果。例:在病因“痰饮”章节讲解中,可以通过以下病案分析讲解:“王某,男,50岁。面部及双下肢反复浮肿时间6年余。因劳累导致双下肢再次浮肿,按之则凹陷。脸色暗淡无光泽,口淡乏味。形体消瘦,腰酸体倦。怯寒肢冷,减退。舌质淡胖,脉沉细”。问:“此患者的水肿症状,主要与哪些脏腑的哪些生理功能失调有关?为什么?”

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讨论和分析,学生明白了病为水肿,其病机为脾肾阳虚导致津液代谢失调。然后让学生回顾津液的生成输布过程以及参与津液代谢的脏腑的生理功能,这就启发性的加深了学生对广义痰之水湿痰饮的理解。当然,在应用病案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切合教学目标,浅显易懂并把握好教学时间,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2.采用师生互动式教学模式

传统教学中,往往以“满堂灌”的模式为主进行授课,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影响了教学效果。互动式教学法的特点是以学生为主体,用原有的知识结构去理解本学科的基本理论,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对相关问题的讨论、分析解答而掌握新的知识[3]。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从前苏联引入后,许多课程教学便广泛采用,师生互动式教学模式之中最常用的是课堂讨论法[4]。因此,笔者认为在中医教学中开设讨论课,采用互动式教学方法,有助于锻炼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以及表述能力。在讨论课中,把握阶段教学目标,要注重加强对学生思维方法的横向引导,并对相关知识进行强化训练。在进行专题讨论时,要精心选择讨论专题,最好选定横跨不同章节的专题内容:如“脏腑关系”部分。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组,讨论一对脏腑之间的关系,并派代表到讲台进行“演讲”,然后再由其他同学进行相关的补充。发言之后,老师和其他同学提出相关问题,由发言组的学生当场解答,最后由老师总结同时根据各组的表现予以细致的点评。引导学生透彻理解题意,明晰基本概念和相关原理,能将相关知识前后贯通,进行分析、总结,得出结论。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充分理解中医基础理论,在理解的基础上思考、巩固,从而能自觉运用和分析相关问题,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3.结语

总之,“学无定法,教无定规”,中医基础理论是构筑中医药学的基石,授课教师做好中医基础课程的教学能很好的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激发学生学习中医专业的动力。笔者通过自身的教学实践,深刻体会到在教学过程中合理运用教学病案和互动式教学方法的作用。不仅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活跃了课堂气氛,还培养了学生们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也锻炼了他们的表达能力等综合能力;既加深学生对中医基础理论的理解,又锻炼培养了他们的临床思维能力,也有利于培养学生适应社会需要的能力。因此,认真研究每一种教学方法的特点及与之相适宜的教学内容,并将教学方法融于教学过程,这样才能保证中医基础理论知识能较好的传授给学生,并为后期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l]王蕾,李春英,张炎,等.中医基础理论教学调查情况分析[J].中医教育,2000,19(6):23.

[2]吴鸿洲,程磐基.古今中医教育模式的比较研究[J].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00(12):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