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知识培训范文
时间:2023-07-04 17:23:0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中医基础知识培训,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医院结构与护理人员现状
1.1我院是1所2级甲等中医医院,收治的以老年病、常见病及需长期治疗护理的患者居多,中医护理技术的开展对此类患者有着积极的作用,尤其是在非药物疗法如针灸、推拿、熏洗、贴敷和拔罐等方面,这些疗法具有操作方便,使用器具简单,使用范围广和见效快的特点[1]。护士直接参与开展的中医护理技术有8项,包括拔罐、刮痧、肛滴、耳穴,电针,熏洗,帖敷和磁疗[2]。
1.2我院护理人员中,中医护理专业的大中专院校毕业的护士8名,只占全院护士的5.7%。
2中医基础知识与中医护理技能的开展情况
2.1我院的护理人员大部分是西医院校毕业,在思想上深刻接受了西医理论体系,形成一定的思维模式,相比之下中医理论抽象、模糊,使护理人员倍感晦涩难懂[3],从而使护士缺乏学习中医护理技术的主动性,中医理论基础较差。
2.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机会少,护士工作性质约束了中医护理技术操作的应用。护士要进行中医护理操作,必须在有医嘱的情况下进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编写出版的《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范》一书要求操作均需先核对医嘱)[4]。从医院的调研中发现,医师很少开中医护理技术操作的医嘱,从而使护士应用中医护理技术操作受到约束,医嘱少、实践机会少也直接影响护士中医护理技术操作的准确程度、熟练程度,从而影响中医护理技能培训效果。
3培训方法
3.1理论培训
3.1.1护理部每个月组织2次中医护理基础理论讲座,请院内中医医师或中医护理专业毕业的高年制护师担任主讲,其内容为中医基础理论、常用穴位的定位、辨证分型、中医健康指导等内容,课后对重点内容进行考核,要求人人过关。
3.1.2科室每周2次晨间提问中医基础知识,每个月组织1次中医专科专病护理内容业务学习,强化护理人员的中医护理基础知识。
3.1.3实行护理查房中西医交替,每个月1次中医护理示范查房,由护士长或中级以上护师担任,内容涉及中医辨证护理、中医饮食和用药指导等。
3.1.4凡西医院校毕业的护理人员进院2年内分批次送入中医药大学参加100学时中医理论基础知识培训,保证医院西医护士有扎实中医理论基础知识。
3.2操作技能培训
3.2.1根据2级中医医院管理年活动检查评估细则,并结合本院实际工作情况选定了穴位按摩、中药熏洗、刮痧、耳穴压豆和艾条灸等共8项中医传统技术操作作为培训内容。
3.2.2护理部依据《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范》制订中医护理操作规程,操作考核标准。
3.2.3选择中医护理专科以上学历、责任心强,具有娴熟的护理技术、有一定的组织能力及教学能力的护师或主管护师担任操作示范老师。
3.2.4每个月组织1次集中操作授课的培训方式,由专职操作带教老师演示护理操作过程,讲解操作要领,适应证、注意事项等内容,培训对象为各科操作带教老师和护士长。培训结束后,考核组按照考核标准对每位培训对象进行考核,直至合格方可在科室传授。
3.2.5制作8项中医操作视频作为学习教材供科室带教老师传授辅导。
3.2.6每季度组织召开中医护理技术临床应用体会交流,探讨运用技巧,进一步提高中医护理技能培训效果。
4临床实践
4.1学以致用,医护加强沟通,医师根据患者病情积极主动开中医护理技术操作的医嘱,增加中医护理技术临床运用,使护理人员有更多的实践机会。
4.2护士长对科内西医护士中医护理技术开展情况进行统计,每个月发放调查表,征求患者意见,汇总反馈至护理部,护理部对影响中医护理技术开展的非护理因素进行分析,定期总结培训效果,及时调整培训方案,满足临床所需。
4.3培训计划实施8个月后由护理部对西医院校毕业护理人员进行考核。考核内容为中医基础理论及中医护理技术,理论以笔试为主,操作由院内操作考核小组按评分标准随机抽考8项中医护理操作中的1项。并分别对培训前后的理论与操作平均成绩进行比较。
5效果
我院西医护士培训前中医基础知识平均分为56分,培训后平均为78分;培训前中医护理操作平均分为68分,培训后平均分为92分;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6讨论
6.1国家目前针对中医护理人员培养、专业技能的继续教育机构较少,西医院校毕业护理人员在中医理论与中医技能操作上非常欠缺,且中医传统技术临床应用少,制约了中医护理技能的培训实施与发展。
篇2
关键词: 经络催眠术 本土心理治疗技术 发展
经络催眠术是由苏州大学马维祥主任医师在50年的临床实践基础上结合中医经络穴位和催眠技术而形成的真正本土化的心理治疗技术。经络催眠术是中医藏象、五行、经络学说与催眠术的创新性的结合。经络催眠治疗,是应用经络与气及暗示相结合的综合性催眠诱导技术导入催眠状态,施以藏象、五行和经络辨证论治的暗示治疗方[1],心理学家王效道老先生评价马维祥老师首创本土心理治疗技术——经络催眠术和首创“成长扭曲症”概念[2]。
当前,由于我国正处于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各种矛盾凸显,人们的心理问题高发、频发。为顺应形势的需要,国内心理治疗界大量直接引进应用西方治疗方法,这些在西方文化历史背景下发展起来的心理治疗方法可信度和可行性都有一定的地域限制[3],不能直接套用在中国人身上。正如加德纳·墨菲和约瑟夫·柯瓦奇在《近代心理学导刊》一书中所指:西方心理学的大多数问题只有在西方的历史、西方的地理的、经济的、军事的和科学的背景的范围内才是有意义的问题。[4]但是,心理行为问题是在一定文化土壤上形成的,心理与行为深受文化的影响,社会文化影响来访者或病人的精神病理的临床表现、求救行为、治疗方式等[5][6]。离开了其产生、存在的文化土壤再好的方法都不会产生较好的治疗效果,甚至水土不服,事倍功半。
马维祥教授将中医经络学说与催眠术相结合形成的经络催眠术是在中国文化基础上结合国人特定的心理行为特征形成的理论与技术,具有本土性和强大生命力。回顾过去几十年的发展,经络催眠术获得了广泛的赞誉,为中国的心理卫生事业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展望未来,我们认为应从教育培训、科学研究、临床实践、认证制度和组织宣传等方面广泛、深入展开,与时俱进,推动经络催眠术发展。
1.教育培训
“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许慎,说文解字)。教育是泛指一切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品德的活动。[7]经络催眠术作为中国本土的科学的心理治疗技术,应通过教育,让更多的心理学同仁分享其魅力,运用其帮助国人提高心理素质,解决心理问题。经络催眠术作为“心理治疗的一朵奇葩”(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教授郑日昌语)[1,绪言],我们应该大力推广,其最佳途径就是通过教育培训,让更多同仁掌握。
1.1教学内容
目前,经络催眠师培训主要由马维祥教授和胡宝伟主任亲自教授。内容较全面,难易适中,紧扣临床应用,但是,随着培训师资的多学科化和学员的多样化复杂化,作者认为培训内容应更加要求严谨、规范,学时随之延长,夯实学员基础,让学员真正理解掌握并且在将来的临床工作中得心应手、游刃有余地运用。
通过多年的学习和临床实践我总结出心理治疗师或咨询师的知识结构应包含两个层次:核心层知识(必须具有),如心理卫生及心理治疗技术;次层次知识(应该具有),如人格心理、发展心理、教育学等和知识(最好具有),如相关人文社科知识。相应地,经络催眠师培训内容应包括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两大部分,基础知识包括:中医基础理论、经络腧穴学、中医诊断学(当然,这三门学科可以结合重点作为一门课程来教学)、心理学基础知识(发展心理学、人格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精神病学(变态心理学);专业技能包括:心理治疗与咨询学、西方催眠术、经络催眠术、中国文化、教育学、人类学、社会学等作为补充知识。
学员如果没有基础知识和基础专业知识,拥有再好的治疗技术可能也无法很好应用。我们具有了形神(心身)一体观、辨证观,经络循行路线及所属络脏腑,疾病在经络上的表现,经络循行上的穴位,穴位的治疗作用等中医基础知识,为临床应用做好铺垫。要了解人的心理行为,我们应该学习心理学基础知识,如正常人的心理发展,各发展阶段的特点,正常发展受阻会产生什么后续影响,等等,人格心理学对于我们理解正常人的心理与行为、人格特征和发展是必需的知识。社会心理学主要是中国古代人的心理特征和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心理变化,而不是作为学院派教学的死板无生气的社会心理学教材,这对于了解人们的心理与社会变化的相互影响,了解当下人们心理状况是必需的知识。精神病学知识或变态心理学知识是心理治疗师一定要掌握的基础专业知识,在临床中我们才能较准确筛选出自己的工作对象和理解来访者甚至病人的心理行为问题之所在。心理治疗与咨询学知识是任何从事心理咨询或治疗行业的人员必须掌握的专业知识,在经络催眠治疗及其他任何形式任何流派的治疗方法中都要用到心理治疗与咨询中的一些基本技术方法。这些基本技术与方法是把基础知识与专门治疗技术方法应用在临床中的基础与桥梁。西方催眠技术作为学习经络催眠术的过渡和比较,毕竟经络催眠术有很多地方与西方催眠术相同,如催眠的本质、治疗过程等。经络催眠术是在前述的各种基础知识和基础专业知识基础上形成的具有本土特色的心理治疗技术,通过前面的知识铺垫后理论依据充分,临床实践效果明显。
当然,由于目前经络催眠术还处在半官方半民间状态,没有作为独立的一门学科发展,更不是在学院里作为专业课程开设,而是作为独特的一种心理治疗技术来推广。所以,如果在相关心理专业学生中推广或在心理学院校传播就容易得多了;如果作为非医学、非心理学专业人员来学习,我们适当增加教学内容和延长教学时间,学员们在课外多努力也完全能够弥补先天不足,同样可以掌握好这门对国人量体裁衣而创造的技术。
1.2教学时间
经络催眠术教学课时设计:中医基础理论、经络腧穴学、中医诊断学,小计16课时;心理学基础知识(发展心理学、人格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小计24学时,精神病学(变态心理学)小计8学时;心理治疗与咨询学小计10学时,西方催眠术小计8学时,经络催眠术40学时;中国文化、教育学、人类学、社会学等自学。
1.3教学方法
图为参与经络催眠术学习的学员大多数是成年人,学习自觉性较强,目的明确,但是时间紧,所以可以灵活安排。对于基础知识主要以课堂老师讲授为主,学员课后自学为辅,以PBL教学法,小组讨论等为方法,以多媒体教学为手段,在短时间内教授大量知识。对于专业技能部分以老师讲授为主要形式,学员课堂模拟练习为重要途径,课后严格要求操练为补充。
1.4临床实习
学员通过学习掌握了经络催眠术后,要在相关心理服务机构进行临床实习,在临床中运用、体会经络催眠术的精髓,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发展自己的治疗技术,成长为合格优秀的心理治疗师或咨询师。
1.5临床督导
督导是培训心理治疗师的一种重要形式,它贯穿于一个治疗师的整个职业生涯。其主要的目的是教学生一些必要的知识与技能,以便学生尽可能好地完成治疗工作[8]。目前,西方心理咨询与治疗中要求咨询师或治疗师不断接受临床督导,为了行业的规范和帮助低年资治疗师的成长,我们也可以且应该效仿西方心理治疗师培养模式,引进督导环节。
2.科学研究
任何学科的发展都离不开基础研究,虽然经络催眠术是一种本土的心理治疗技术,但是其治疗疗效机制是什么,效果如何,是否有副作用,临床应用中的禁忌问题是什么,与其他治疗技术相比有什么特点等问题我们都可以也应该展开科学研究,以便更好地为国人服务,发展该技术。通过科研,写出高水平的学术论文论著与业内外人士交流探讨。
2.1论文撰写
到目前为止,没有任何期刊媒体刊载经络催眠论文,也许能够说明我们还没有这方面的学术研究,而任何学科、任何一种技术要发展,要获得世人的知晓和认同都需要有事实根基。我们要鼓励同仁做相关科学研究,并且在相关学术刊物上公开发表,让经络催眠术不仅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而且具有深厚学术思想基础;不仅成为一种技术被广泛应用,而且可以成为一门学科得到深入研究和发展。
2.2教材编写
从1980年代以来,关于经络催眠术的专著有马维祥编写由中国科普出版社于1989年5月出版发行的《催眠术》;2010年由厦门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的由马维祥教授编写的《中华经络催眠术》及由卜文智和吉红两位老师编写知识产权出版社出版发行的《心解催眠》(2011年)。在教材编写内容与形式上可以创新发展,增加最近理论研究、实验研究及临床实践新成果。关于教材的内容多样化,如催眠师素质要求,督导要求,行业伦理规范,技术基本要求,等级达标要求,经络催眠术历史,等等。在形式上,可以文字与图案相结合编写教材,增加催眠操作图片,便于读者理解和操练,改变一味的文字描述形式,提高阅读兴趣。针对不同的读者群体,我们可以编辑出版经络催眠术科普书籍和专业书籍。在层次上,编写入门书籍、高级经络催眠师用书、经络催眠师师资用书等。
2.3学术会议
迄今,中国大陆没有一个催眠师组织,大家都是通过媒体吹捧自己,甚至有的人还诋毁他种技术方法。这种现象既阻碍行业正常健康发展,又损害自己人格。我们呼吁国内外的催眠同仁团结起来,携手共进,为中国心理卫生事业献计献策共谋发展,促进人类心理健康事业的发展,为人类心理健康事业作出应有的贡献。
2012年7月30至31日即将由经络催眠师推广中心携手国内外同仁在太原市召开中国首届催眠师大会。这是催眠界大事幸事,我们可以通过会议了解催眠当前在国内外的发展形势,加强学术交流,相互切磋技艺,互相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共同发展。我们呼吁把召开国家级催眠会议制度化常态化,使催眠治疗得到健康快速发展,减少业内误解,达成共识,促进中国心理治疗与咨询行业的发展。
3.临床实践
心理治疗在美国作为“医学必需(治疗必需)”,按照行为卫生服务机构(MBHOs)所说:“对于满足个体的健康需要而言,心理治疗是恰当且必需的,并与卫生服务的诊断和临床标准相符合。”[9]任何理论及学科如果不能服务社会和人民,迟早会遭到淘汰。经络催眠术作为心理治疗的一种手段,必须在临床中得到验证和发展。心理治疗强调临床疗效,疗效是生命。经络催眠师应把理论应用于临床,在临床中验证理论提升理论发展理论。
4.认证制度
催眠心理治疗在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颁证的心理咨询师和卫生部负责的心理治疗师技能考核中都作为一种心理治疗手段。催眠师在美国已经成为新职业[10],在中国大陆,经络催眠师职业技能培训认证是我国目前唯一获得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认可的合法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证书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三个等级,在高级基础上可以申请经络催眠师师资资格。
这些年来,我们严格遵照培训时间,按照培训后方能参加考试申请资格证书模式。经过中心培训的学员都能在各自工作中得心应手地应用该技术。今后,我们要逐渐增加临床操练时间,不同等级的催眠师要求临床操作时长不同,严格把控申请高级催眠师的条件和资质,对于催眠师师资更是要严格把关,宁缺毋滥。经过经络催眠师推广中心多年不遗余力努力与上级管理部门沟通,加大宣传和无私奉献在全国各地培训,经络催眠术越来越得到社会认可,学员越来越多,社会经济效率都比较明显。我们更要珍惜来之不易的成绩,并且不断发展壮大。经络催眠师培训认证项目于2007年8月23日正式启动,先后培训了大批心理教育医疗领域人才。现在,学员遍布全国各地,为了行业规范和提高学员的水平,我们应设置催眠督导师,主要负责学员后续教育,为学员解疑释惑,保障学员身心健康和业务素质的提高。
5.组织机构
任何学科要想获得独立都需要有自己的组织机构。我们期盼成立全国性的催眠师组织机构,如经络催眠师协会,以便团结催眠界同仁,便利学术探讨与交流,促进行业健康发展,持有经络催眠师资格证书的同仁自然成为协会会员。协会负责起草行业发展规划,制定行业伦理规范,对外学术交流,组织学术大会,直接负责与国家相关管理部门的沟通及汇报工作,争取国家对行业的政策资金技术等支持。协会先试创办内部学术会刊(电子版和纸质版),然后正式创办学术期刊,以便学术交流和传播知识;协会创办专门网站,便于及时行业信息和宣传知识。设专门办公机构,专人负责管理日常事务,负责网站维护和运营,负责协会会刊。
经络催眠术经过马维祥教授、宋大涵主任等高贤的努力与无私奉献,现在已经成为国内很有影响的本土心理治疗技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我们通过上述改进,一定能使经络催眠术的发展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马维祥.中华经络催眠术[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出版,2010,48.
[2]杨艳.危机事件心理干预策略[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序言,8.
[3]李黎.试论心理咨询的理论和方法的本土化[J].绍兴师专学报,1994:155.
[4]加德纳·墨菲.近代心理学历史引导[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19.
[5]曾文星.华人的心理与治疗[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4,6-8.
[6]曾文星.文化与心理治疗[M].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2,10-11.
[7]章荣庆,吕福松主编.教育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28.
[8]http://.cn
篇3
1.1教师培训不够
PBL教学模式要求教师由“知识的提供者”向“学习的促进者”转化,指导教师的主要任务是监控和引导学习过程,这一点在实际执行过程中还有相当的难度。临床学科的教师仍习惯于其在教室内的掌控和主导地位,基础学科的教师缺少引导技巧,这对于长期从事传统教学方式的教师来说是普遍存在的现象,需要对教师进行强化培训,在不断的实践中把握好干预的尺度。
1.2硬件设备不足
PBL要求很多学生需要同时使用图书馆及电脑网络资源,需要有适合于PBL教学的教学场地,我国大多数中医院校图书馆、网络和教学场地等硬件设备不足,没有足够资金购置完备的信息查询设施,客观上影响了PBL的全面实施。如何实现教学资源配置满足PBL教学的要求,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2改革中医PBL教育的初步设
2008年开展中医PBL教学实践之初,首先尝试设计制作了第一个中医PBL教学案例《人生之前回头路》,以“胎位不正”为主题,通过所提出一系列“问题”的讨论,了解异常胎位的种类、形成原因、确定时间与诊断方法,掌握艾灸至阴穴矫正胎位的操作技术,探讨矫正胎位的机理,明确应用中的注意问题,使简便、安全、有效的转胎方法得以普及应用。在此基础上,2010年又成功申报了河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探索适合中国实情的高等中医PBL教学百病案例研制》,共设计制作了100个中医PBL案例,使PBL教学法在中医教育中全面推广。与传统模式的PBL教学方式的最大不同,就是在每个病案中设立了“主导内容”和“辅导内容”两种结构。
2.1主导内容
问题讨论主导内容部分是把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案例,分层递进展示给学生,让学生根据所学过的基础知识和实践经历,重新整合多学科知识,查阅文献资料,解决问题,从而得出结论。
2.2辅导内容
点评指要辅导内容属于创新设计,在主导内容每一幕提出的“问题”经学生充分讨论之后,针对争议较大或难点问题进行启发、分析。所讨论的重点也就自然突出了。需要注意的是授课教师不能对讨论细节参与太多,不能重新返回教授模式;学生也不能过分依赖于教师的讲授,要善于利用各种学习资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由于在PBL经典模式的基础上增加了辅导部分的内容,使每个病案在论证时的信息量增大数倍,并不局限于导致这个病例发生所涉及到的单个病因、单个病型,同时可以和导致本病的多种原因、多种类型相互比较和鉴别,从而对本病有较为全面的了解,使获取的知识更具有系统性,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整合能力。学生将以前所学的基础知识揉合在临床案例中,并从生理病理、解剖结构、诊断鉴别、中西医各种治疗方法、调养护理乃至环境、气候、社会、人文各方面综合起来真正解决实际问题。
3结语
篇4
关键词:新招护士;培训模式;培训
我院自2010年至今已担任三期新招护理工作人员的培训任务,由于新招护士曾在院校接受过护理大专教育,已取得护理大专学历并有一定的临床操作技术,而她们在校学习的是西医护理知识而对中医护理知识较为陌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新招护理工作人员知识结构特点及中医治疗手段的工作性质,确定教学目标,调整教学内容,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探索适合中西结合医院护理工作特点需要的教学模式。
1资料与方法
1.1确立适合中西结合医院护理需要的教学目标根据中西结合医院护理工作特征,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加强对学员综合能力的培养,以适应中西结合医院需要为目的,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1.1.1注重培养实践能力注意强化护理专业理论与中医护理的特殊性相结合,充分发挥学员知识的结构性调整,提高知识任用临床的 实践能力。
1.1.2注重培养综合能力加强对学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心理适应、自我管理以及应急能力的培养。
1.1.3注重培养爱岗敬业精神通过学习南丁格尔的先进事迹,积极引导学员树立坚定的专业信念,热爱护理工作。
1.2结合中西结合医院的工作实际工作实际,调整教学内容根据需要,我们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使之区别于西医护理技能教学。常规三基教学,我们增添了中医护理基础理论和中医护理常规操作等内容使教学内容更加适合中西结合医院护理工作的需要,同时避免了重复教学,调动学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3加大集中培训技能训练教学的力度选择临床工作中的实用性强的护理操作项目,加大实践能力培养的力度。在练习课中以"示教-练习-再示教-讲评-再练习"为循环模式,培养学员的观察能力、实际动手能力、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能力,提高练习效果。操作完成后教员逐一进行讲评,通过信息反馈,加深学员对理论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提高实施护理操作的能力[1]。
针对中西结合医院护理工作的特点和临床护理工作的需要,组织学员参加操作演练,在模拟的环境中,学员通过对病情的分析,分类和紧急救护、后送,提高学员在危急情况下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训练项目中增加了中西结合操作技能训练。使学员把中西结合护理知识更好应用临床。
1.4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力度,注意培养学员的自学能力为使学员更好地掌握知识,并提高运用知识的灵活性,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指导学员开展自主学习,拓展知识面。
1.4.1循序渐进,注意知识的积累使学员以快捷的方式掌握知识要点和运用理论知识指导护理实践[2],指导学员做好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注意教员课堂讲授重点内容、关键字记忆及加强知识间的相互联系,运用护理理论指导护理实践,并在实践中强化记忆护理理论的知识点,使学员达到熟练掌握知识并能运用知识分析、解决护理问题。
1.4.2强化知识点的记忆在授课中指导学员采用理论概念关键字记忆、相近内容对比记忆、操作步骤流程记忆、操作用物口诀记忆、操作技巧归纳记忆,并指导学员将课后复习、阶段复习与学科总复习相结合,扎实、有效地掌握所学知识。
1.4.3进行自学导读根据教学学时少、内容多的情况,将部分教学内容列为自学内容,通过加强自自学指导扩充学员的知识面。
1.5考试方法体现平时与综合评定相结合,注重信息反馈为了促进学员掌握技能,适应中西结合医院的中医护理工作的需要,我们组织练兵活动,加强操作技能考核。规范常规常规的生命体征观察、动态微光环境下静脉输液、吸氧、吸痰、插管、心肺复苏等操作标准,以及中医护理操作标准,使考核成绩客观地反映学员的实际操作能力。进行综合技能操作比武,并开展中医护理基础知识比赛活动,提高学员的训练热情和技能掌握的熟练性。
2结果
对学员进行综合考核,见表1。
3体会
直招护士具有一定的专业理论和操作技能基础,但缺乏中医护理相关知识和技能,要使她们经过培训适应中西结合医院的工作需要,必须探索一套有针对性的培训模式,以达到预期的培训效果。
3.1训练目标从中西结合医院护理工作需要出发培养学员掌握适应护理知识和技能,并能综合应用,注意加强学员的综合能力和素质的培养。
3.2教学内容、形式和考核方法体现护理工作需要充分利用人力、物力,发挥学员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积极性,为部队输送合格的护理工作人员,满足临床工作需要。
3.3技能训练注重培养学员的应急能力和技能应用能力从考核成绩看,学员对于以往接触过的常用护理技能,如:西医急救技能,中医适宜技术的应用掌握比较好,优良率达100.00%,而对于中医的基础理论有少数学员掌握程还存有欠缺,提示应在此方面加大训练力度。
为了提高培训效果,我们将对直招护士学员在医院的工作情况进行调查和信息反馈,进一步对教学计划、实施和考核方案进行改进,使教学更加贴近中西结合医院护理工作,更加实用、有效。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 《金匮要略》;探究式教学方法;多维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 G424.1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3)09(c)-0134-03
《金匮要略》是中医四大经典之一,中医学的主干课,亦是中医临床各科的基础课。该课程先后在湖北中医药大学(以下简称“我校”)本科中医、中西医结合和七年制中医、中西医结合、针灸、骨伤等不同专业开设。《金匮要略》具有“其文简,其意博,其理奥,其趣深”[1]的特点,对于广大大学生来说学习古文有相当大的难度。目前大多高校对于该课程的教学采用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参与的形式,经常会造成理论教学与临床实践的脱节的情况。近年来我校金匮教研室针对《金匮要略》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案例式-启发式-互动式”多维教学模式[2]。该教学方法[3]是在讲授基础知识及基本理论的同时,注重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一种基于问题的教学与学习,这种基于问题的教学与学习有利于学生中医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对拓展临床思路、提高诊治疑难病证的能力具有独特教学效果。从2011年11月~2012年11月,我校中医临床学院金匮教研室对学生采用“案例式-启发式-互动式”多维教学,取得较好教学效果,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校两个班共115名学生,其中2008级中医01班,学生58名为实验组;2007级中医02班,学生57名为对照组。两组学生男女比例、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教材选用张家礼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4版《金匮要略》。
1.2 教学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单盲的实验设计。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即由教师通过讲授、板书及教学媒体的辅助,把教学内容传递给学生。
实验组采用课程教学采用“案例式—启发式—互动式”多维教学,教学过程中配合多媒体演示和多种教辅资料的使用,运用递进式案例法,进行启发式提问,并且进行互动式情景模拟培训考核。
1.2.1 递进式案例法 通过临床案例的讲解及课堂讨论的实践教学形式,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际相结合,培养其辨证论治能力;而不同于传统案例教学法的“递进式案例教学法”的运用,更能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引导学生从原文内容的简单对应式运用(如将原文所载病名、主症与临床实际病患情况相对应进行治疗),过渡到活用《金匮要略》知识点,掌握其辨证论治思维的临床价值,极大的丰富了教学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中医临床思维能力,拓展运用《金匮要略》知识点的能力。
1.2.2 启发提问式教学法 在讲授基础的知识点、重点条文、理法方药、煎服调护及临床应用时,为了避免古文的枯燥感和生涩感,一方面有效的运用启发式、提问式、引导式教学法;另一方面配套使用直观形象,有声、动画的多媒体课件,吸引学生注意力。在组织过程中,注意紧密结合原文内容及授课对象设计问题、提出问题及制定问题的深浅。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较直观、系统、形象的促进学生融合前期学习过的基础知识,在互动中掌握仲景学术特色及辨证论治思维。
1.2.3 互动式情景模拟培训考核法 在课堂上选择2学时结合案例进行临床诊治过程的细化培训,然后利用课外时间,分多组(10~12人/组),选择体现《金匮要略》原文内容或原文辨治思维的案例,让学生分别扮演医生和患者,根据案例提供信息,设计四诊辨证及论治处方等临床全过程,并编制详细评分标准,由授课教师进行评分。学生通过实训,强化了课堂知识,加深了对《金匮要略》临床指导意义的理解。
1.3 教学效果评价
教学和教学效果评价者系同一教师。
1.3.1 基础知识,基本理论考核 两组学生均进行同一试卷的期末考试(满分100分),设定91~100分为优秀,81~90分为良好,71~80分为中等,60~70分为及格。
1.3.2 病案分析能力考核 两组学生均进行同一病例分析的考试(满分100分),设定91~100分为优秀,81~90分为良好,71~80分为中等,60~70分为及格。
1.3.3 学习感兴趣(有兴趣、无兴趣)问卷调查 两组学生均在教学前和期末进行问卷调查。调查表内设置5分量表,5分表示非常赞成,1分表示不同意。
1.3.4 主观临床回访调查 在学生大五时到医院实习1个月后,对两组学生的临床适应能力,临床医患沟通能力,病史采集、大病历书写,治疗方案确定等方面进行回访;每一项目均采取5分制,5分表示非常满意,1分表示不理想。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SPSS 17.0对数据进行分析,正态分布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独立样本的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学生客观理论考试成绩比较
两组学生客观理论考试成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在基础知识教学成果方面“案例式-启发式-互动式”多维教学方法优于传统讲授法。见表2。
3 讨论
案例教学[4]起源于哈佛大学,是沟通理论与实践、将认知性和感受性学习很好地融合起来的一种培养学习者初步具备职业技能的教学方法。病例教学即案例教学在医学中的使用,是指在教师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需要,精心策划和运用典型病例,将学生带入特定的现场,深入角色,分析病例,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5]是一种教学思想,一种教学原则。它以学生为本,通过了解学生的需要,积极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等方法,巧设疑问,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能力。
互动式教学[6]又称交互式教学,指课堂上师生间发生的各种形式、性质、程度的相互作用与影响,也就是教师和学生这两类角色相互作用、影响的全过程,是一种相对新颖的教学模式。互动式教学把教育看做是师生间、生生间进行的一种生命与生命的交往、沟通,强调师生交流、生生交流。在这个过程中,通过优化调节师生关系及交互作用,形成和谐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习个体与教学中介的多边多向互动,产生教学共振,实现最佳教学效能,体现“以人为本”、“建构主义”的创新教育教学理念。
三种教学方法都有其优缺点[7],本课题在结合三种教学方法的前提下探讨“案例式—启发式—互动式”教学方法在《金匮要略》课程教学中的教学效果,通过比较发现“案例式—启发式—互动式”教学方法不但弥补了单一教学的缺点,而且在基本理论考核、病案分析能力考核、学习感兴趣(有兴趣、无兴趣)问卷调查、主观临床回访调查等方面,“案例式—启发式—互动式”教学方法的教学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教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金匮要略》课程不但理论性很强,而且实践性也很强,包含的疾病有四十余种,涉及临床内、外、妇、儿科。其教学历来是中医临床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目前国内外对此课程的讲授主要采取传统的教学方法,该教学方法注重基础知识、基本理论的系统讲授,虽有利于学生全面及牢固地掌握《金匮要略》知识,但对学生中医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略显不足。学生往往不能主动地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导致中医诊断思维能力的欠缺[8-9]。在《金匮要略》课程中运用“案例式—启发式—互动式”多维教学方法,各章节因内容制宜,突出了教学重点、难点,强化了中医辨证论治思路及病例分析能力的训练,避免了“一言堂”,提高了学生对于疑难杂病进行辨证施治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王冰.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序[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63.
[2] 刘英杰,凌志谦,刘德宽.中国教育大事典1949-1990下册[M].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1993-06.
[3] 李蓉,黄培春,李明勇,等.案例教学法在《病理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广东医学院学报,2010,28(5):590-591.
[4] 史美兰.体会哈佛案例教学[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5(2):84-86.
[5] 裴婷婷.创新教学方法,促进启发式教学[J].价值工程,2012,31(14):268-269.
[6] 李会平.以学生为主体推进独立学院互动式教学[J].教育与职业,2008,(18):171-173.
[7] 赵永旺,黄海涛,牛海雁,等.发现教学法在眼科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斜视与小儿眼科杂志,2012,20(2):90-92.
[8] 施春连,栾琰,严洁.以问题为基础的模式在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护理教学查房中的应用[J].医药杂志,2011,23(4):215-216.
篇6
一 课堂教学
推拿学是中医专业学生的专业核心课,具有很强的临床性特点,因为其治疗方法的特殊性,属于外治学科范畴,与《中医内科学》、《中医妇科学》等学科不一样,其死记硬背的东西少。该门课程的开设多是在相关基础课程学完以后,同学们有了诸如解剖、生理、病理、物理诊断、化学诊断等西医基础和中医基础理论、中药学、方剂学、中医诊断学等中医基础,疾病各论的学习多为各基础知识的综合。基于这一特点,我们在教学中采用老师讲授基本概念,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发病机理、临床表现,然后老师和学生一起分析治疗方法及预防措施。如此教学不仅使同学们在单位时间内掌握了某一疾病的基本知识,还使他们很好地复习了各科的基础知识,同时锻炼了同学们分析问题的能力。推拿学各论涉及内外妇儿各科疾病,其中以伤科疾病为多,由于同学们在学习推拿学之前已经学习了中医伤科学,采用老师引导、同学分析的课堂教学方式能很好地将中医伤科学与推拿学有机地融合,一方面节约了相同知识重复讲授的时间,同时又很好地复习了以往的知识,并能将两个学科进行对比,同学们能更加全面地掌握伤科疾病。
二 模拟练习
推拿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其教学最终目的是应用推拿手法解决临床问题,手法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治疗效果。在学习各论之前同学们虽进行了各类手法的系统练习,但缺乏综合性,而且不能随病、随症变化。因此各论的教学同样要强调练习。只是此时的练习不再是强调手法的动作要领、手法的注意事项,而更强调手法的组合、手法作用的先后次序、不同部位、不同疾病采用何种不同的手法以及手法的力量、频率等。基于以上特点,我们特意在往届工作于本市的学生中培养了几名疾病模拟者,将这些“标准化病人”引入课堂,让同学们在他们身上进行模拟练习。应用往届毕业生作为标准化病人与传统的标准化病人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模拟病人更加真实;(2)作为学长、学姐拉近了和学妹、学弟的距离,使同学们无所拘束;(3)作为以往模拟教学的过来人,他们更懂得整个教学规律,能给同学们更准确的评判,通过及时的反馈练习效果,有效地促进了教学。通过近4年的教学实践,我们基本形成了一套培训标准化病人、标准化病人模拟教学、对模拟操作练习作客观评判等体系,教学效果优良。
三 临床见习
推拿学是一门临床学科,其最终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走上临床岗位,应用所学知识解决临床问题。再好的模拟练习也不能取代临床见习。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发现有不少学生在学校模拟练习地很好,但一旦进入临床还是不知所措、害怕操作或是操作不当,形成了课堂和临床的脱节,适应临床的能力不强。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有效地利用附属医院的推拿科资源,利用同学们的休息时间将同学们带到医院进行见习,从观摩临床操作、接触病人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协助操作到在老师指导监督下操作,并给每一位同学分配带教老师,充分利用同学们的节假日休息时间进行临床见习,让同学们很快上手,激发同学们的学习激情。从过去几年的教学经验来看,绝大部分同学经过一学期的学习,基本能完成推拿的临床治疗并获得带教老师和患者的一致好评。
推拿学各论的教学是一个综合性教学过程,同时又是一个实用性很强的学科,传统的只注重理论讲授的单一教学方式已严重滞后,我们所总结的三位一体教学方法能促进基础学科和临床学科的有机融合,能发挥同学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有效地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使教学形式多种多样,并使教学效果优良。
参考文献
篇7
目前大多数中医院校的西医诊断学教学通常采用传统的灌输模式进行,而且教学内容陈旧,更新缓慢,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性较差,无法开发其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考试多以笔试为主,学生感觉学习的目的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而死记硬背所学知识,使得所学基础知识在临床实践中无法应用。
2提高中医院校西医诊断教学质量的对策
2.1转变观念,增加学时
中医诊疗源自丰富的哲学内涵和人体认识,西医诊疗则源于精细的人体解剖学知识,中西医诊断的共识都源自远古时代的对人体的基本认识[3]。西医诊断学是解决中医院校理论与实践分离、基础与临床脱节等弊端的最佳途径。因此,有必要加强认识,了解西医诊断学教学在中医院校教学工作中的重要性,保证足够的教学时数;转变学生观念,使其充分认识到学习西医诊断学的重要性。
2.2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西医诊断学教学中引入情境教学法,有机结合问题式(PBL)与授课式(LBL)教学模式。情境教学是培养全面型人才教育理论的指导下的一种创新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多种手段,模拟或恢复教学内容情境[4]。LBL教学法以学生主动学习为主,将学生引入问题后激发其积极思考能力,通过自我讨论、探究及总结,在教师的引导下掌握知识[5]。PBL教学法则以问题为基础,学生为中心,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并在解决问题中学习[6]。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基础知识的传授采用PBL与LBL教学模式进行,临床实践中准备典型案例让学生模拟患者或选择标准化患者,教师让学生通过询问病情、采集病史、书面记录达到教学目的。学生通过对教学过程的参与,激发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从而提高临床实践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2.3教学与临床相结合
教学过程别是体格检查和症状学部分应尽最大可能地将书本知识与日常的常见病、多发病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学生自身患过或接触过某种疾病的患者,很快会将书本知识与实际认知相结合;讲完症状及体征后,可选择常见病例,包括患者病史、实验室检查、体格检查及器械检查等,以提问的方式让学生进行疾病判断等,不但巩固了学生的课堂知识,而且锻炼了其诊断能力。
2.4充分利用多媒体
多媒体教学技术是将网络、多媒体等计算机技术充分结合的综合教学技术,是理论知识最好的教学形式。具有内容丰富、直观、高效的优势,通过多媒体演示视频、图片及动画,将枯燥的理论知识变得直观、生动,对学生学习热情的激发、学习主动性的调动都具有重要意义。课堂上采取教师讲解一段后,再播放正确的及错误的操作录像,正常的及异常的体征对比,使学生加深印象。诸如,教师可以将心脏杂音和心脏搏动的动画、心电图利用多媒体同步播放,再与其他各类型杂音进行比较,帮助学生加深感性认识,提高教学质量。
2.5建立临床技能培训室
篇8
一、指导思想
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以党的大精神为指导,以做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及城市居民医保工作为目标,以维护健康,关爱生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科室宗旨,为把我科建设成为民众信赖、医院放心、医德高尚、医术高超的科室迈出坚实的步伐。
二、主要措施
1.医疗质量
要在巩固前两年急诊管理年活动成果的基础上,结合等级医院复审整改工作,围绕“质量、安全、服务、价格”,狠抓内涵建设。要进一步加强急诊急救专业队伍的设置,进行急诊医学知识的学习,了解急诊急救在当前社会的重要性,稳进急诊急救队伍。完善急诊、入院、手术“绿色通道”使急诊服务及时、安全、便捷、有效。完善24小时急诊服务目录、急诊工作流程、管理文件资料、对各支持系统服务的规范。协调临床各科对急诊工作的配合。对大批量病员有分类管理的程序。立足使急诊留观病人于24小时内诊断明确、病情稳定后安全入院。加强上级医师急救指导,加强三级会诊,加强与其他专科的协作配合,使急诊危重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提高到98%以上。
2.质量管理。
很抓“三基三严”,加强病史询问及规范查体、大病历规范书写、抗生素合理使用等专项培训力度。认真执行首诊负责制、交接班制度、危重病人抢救制度、各级各类人员职责、依据病情优先获得诊疗程序。加强运行病历的考评,重点检查与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相关的内容,完善定期检查、考评、反馈、总结的质控制度,坚持一周一小查,一月一大查,对环节管理、凝难病历讨论、三级医师查房对病情变化的处理意见要重点监控,促进基础质量持续改进和提高。
3.设备管理
要强化对急诊设备的定期维护、监测并专人管理,及时发现问题排除故障,使抢救设备的完好率达到100%。加强训练规范使用,使医护人员能够熟练掌握,正确使用,确保安全运行,以满足患者急救需求。严格院内感染。加强心肺复苏技能的训练,使心肺复苏技能达到高级水平。
4.服务态度
要抓优质服务工作。坚持以病人为中心,深入开展创建“优质服务示范岗”活动。规范服务行为,创新服务内容,注重服务技巧,落实医患沟通、知情告知制度,及时妥善处理各类纠纷,定期进行分析、总结,强化安全措施,防范医疗事故发生。延伸服务范围,保证服务质量,全面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提高患者满意率,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5.培训计划
要制定各级各类人员培训考核计划,加大在岗培训力度,有计划的开展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加大对各级医师培训效果的考核。采取多种形式,分层次、有重点地对全体职工进行职业素质、业务素质、管理素质的培训,强化全员职业责任意识。在院部的支持下希望能派出医生护士去上级医院进修心血管内科,神经内科,icu或ccu等相关专业,这样才能更好地开展业务。同时,树立一批医、德双馨的先进典型,促进人才的全面发展。
6.中医特色建设
要贯彻以“中医为体,西医为用”的方针,突出优势目标,加强中医特色建设。制定中医、中西医结合人员中医药理论、技术培训计划,加大中医基础知识培训和继续教育工作。按照二甲中医院急诊科建设要求,要有本科常见病、特色病种的诊疗规范与特色技术的操作规程,使本科规范性文件不少三种。提高中医药在急症救治中的使用率,急诊专业医护人员熟练掌握中西医急救知识和技能,提高急危重症的中医药使用率,使中医药参与率在30%以上。
7.推进医疗保险改革
要搞好医疗保险改革顺利推进,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各个环节更加明细化。同时针对特殊群体进行有针对性的宣传,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努力开创人民群众得实惠、医疗事业得发展的双赢局面。
8.重点研究课题
今年要着重学习和研究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急诊、感染及合理应用抗生素、无创和有创性正压通气治疗、严重创伤与休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等课题的研究,使我院急诊科急救水平更上一个台阶。
9.院前急救
篇9
坐落在山西省会城市太原坝陵南街的太原市中医医院,紧邻山西省儿童医院,往南不足200m是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这两所医院都是三级甲等医院,在医疗服务项目、设备、药品三方面都拼不过西医的医疗市场情况下,太原市中医医院如何走中医药特色之路求生存、求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
2004年,焦国梅任院长以来,每天门诊量由原来的几十人到现在的300多人,高时近500人,从这组数据便可看出,太原市中医院在焦院长的带领下正在走出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特色已路。近日,该院院长焦国梅接受了本刊记者的专访。
2009年10月19日是星期六,早上8点多记者便来到太原市中医医院,一楼门诊大厅里,熙熙攘攘前来就医的患者已经站满走廊。走廊两侧,各种中医药养生保健小知识和古代中医文化、中医名家的介绍吸引着不少患者顿足观看。
找准定位,中医院就应该姓“中”
见到焦院长,这位省城中医院唯一的一位女院长做起事情来还是那么雷厉风行。近一段时间,因为过度劳累,颈椎病折磨着她,本来准备去检查一下,听说记者采访便推掉了诊查。交谈中得知,焦国梅院长多年从事西医临床工作,曾在一家企业医院做院长10余年,此番在西医基础上搞中医,她的审视角度有何不同,她对中医又有何见解呢?
焦国梅告诉记者,中医药文化的价值观念是中医药几千年发展进程中积累形成的文化精髓,是中医药文化的内在精神和根本。中医院与其他医院的根本区别就在于中医院有着深厚的中医内涵和鲜明的中医特色,这是中医院文化核心价值的具体展现。为此,中医院定好位是首要条件。
中医姓“中”,是中医界一直强调的一个问题。中医药是中医院生存和发展的支柱,中医院姓“中”是对市场经济体制下中医院发展的最基本定位,尽管中医院姓“中”并不容易。
但中医院只有保持发扬好“中”味,只有踏踏实实的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超越创新,只有不断强化自己的中医药特色优势,满足日益增长的医疗市场需求,进而不断赢得和开拓自己的市场,才能真正发挥出中医药强大的与两医一争长短的优势。
为此,太原市中医医院做了很多有益的尝试,每年有计划地加强对医务人员中医基础理论的深入学习和培训。由于护理人员多为护校毕业,没有系统学习过中医药基础知识,因此,该院每年组织开展护理人员的中医药知识培训。2008年内科护理站被评为“中华中医药学会护理分会全国中医特色护理优秀科室”。同时开展中两互学,鼓励西医人员学习中医药知识和技术,开具中药处方、应用和推广中医适宜技术。心脑科、肿瘤科就是两医学习应用中医的一个很好例子,这些科主任们都是西医出身,但她们深深为中医药的魅力所折服,积极学习中医药知识、应用适宜技术。目前开展了穴位贴敷、腹针、针灸、推拿、中药熏洗、足浴、药枕等10余项中医适宜技术。
从2004年以来,太原市中医医院将发展重点放在“中”、“特”二字上,按照院有重点、科有特色、人有专病、方有专效的发展思路,专科规模优势和特色优势已显现出来,据统计,年门急诊量年递增15%,业务收入以每年26%速度递增。
选名树专,打造中医院优势品牌
焦院长告诉记者,这些年来,太原市中医医院业务突飞猛进,主要是得益于名医、名科建设,并通过专病专利建设与发展,带动了医院整体业务水平的不断提高
名医带动专科,专科群打造出医院品牌,名医战略成为中医院品牌战略的重中之重,为了突出名医的带动作用,太原市中医院从中医内科、针灸推拿等具何浓厚中医特色的专业开始,选出有特长、有知名度的老专家、中青年学科带头人,担当重点特色专科的负责人,搭建出适合他们充分发挥出作用的舞台,对于这些特色专科,重点扶持,在人财物方面均给予倾斜。
在专科建设中,医院始终坚持“以人为本、道法自然”的中医文化精髓,打造医院的特色品牌。从人才的选育、培养、引导,到设施、设备的配备,形成中医院自己的“套路”。由于医院在2007年住院病种分析时发现,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占全院住院病人的11%,居第三位,并且有专门人员从事该病诊疗的研究。因此,2008年6月,医院决定筹建糖尿病科,由山两中医学院早期毕业、从事糖尿病诊疗研究的一名主任中医师担任科室主任。该科组建后,研制出“胰复散”、“肾康散”、“脂消散”、“红花四藤散”等超微粉系列方,并结合中药离子导入、中药熏洗、埋线等外治方法治疗糖尿病及并发症。目前,该科床位已从原来的10张扩展成20张,依然不能满足患者的需要。
专科特色突显之后,医院又根据情况扩大病区规模,拓宽诊疗项目,力求把特色科室做精、做细、做实,形成“品牌效应”,带动医院整体水平的提高。如,从综合内科分离出的呼吸专科、糖尿病专科、中风专科、肿瘤专科;从针灸科分离出来的特色针灸腹针室、疼痛病科等。焦院长介绍,这些科室自成立后,名医效益凸显,前来就诊的患者络绎不绝,床位使用率始终保持在80%以上。在专科专病门诊效益日显增长的同时,医院注重坚持简便廉验,专家看病,平民收费。据统计,2008年医院门诊病人平均费用为54元。
目前医院已有3个省级名医工作室、2个市级重点学科、10个研究室、特色门诊专病30多个,名医31位。这些名医名家技艺精湛,医德高尚,深受群众欢迎。作为山西省中医学院教学医院和太原市中医社区卫生服务指导中心,医院在师资队伍、教学条件、教学组织、管理方面已具备了相当水平,相继举办了多次适宜技术培训班进行中医文化交流。2008年,医院经山西省卫生厅中医管理局批准,成为省级中医药继续教育基地(基层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基地),被省卫生厅遴选为山西省健康教育促进会教育基地。
仁和精诚,树立良好医德医风
“‘医乃仁术、济人为本’、‘不为良相、即为良医’等传统医德都是古代人们对悬壶济世的医生崇高敬仰的表述,也是当代医务人员所应崇尚和奉行的道理准则。”焦院长告诉记者,良好的医德医风是医院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太原市中医医院在注重加强建章立制的同时还非常注重职工整体素质的提高,注重对职工道德理想教育的培训。医院把“大医精诚”作为医德建设的主导思想,作为医务人员应恪守的道德规范,医院通过召开各种会议、宣传当代医学楷模先进事迹、邀请本院名老中医专题报告等形式,大力宣传“仁、和、精、诚”等传统中医文化精髓。
“仁”,即“仁心”,就是要求医者像孝敬父母、友爱兄弟那样对待病人,只有“本为”才能“道生”,才能以医术救死扶伤。开展了以“人文关怀和仁慈、仁爱”为
核心的中医特色护理和“星级护理服务”,医院内科的中医特色护理被中华中医药学会护理分会授予“全国中医特色护理先进单位”就是很好的例子。
“和”,是“和谐、协和、致中和”,人体内外达到中正和谐的境界,人体才能健康;医患之间达到中正和谐的境界,医院才能生存和发展。医院在患者入院时,就由护理人员详细介绍入院的注意事项,并由院长签署“致病友的一封信”交到患者手中。每年春节和中秋节,院领导都会给患者送饺子、月饼等,定期召开医患座谈会和行风座谈会征求患者的意见和建议,融洽了医患关系。
“精”,即“精湛”,就是要精勤不倦,博极医源,在治学中强调“重经典、重临床、重师承、重流派、重亲求、重博采、重悟性”,开展了中医诊疗常规、中医经典、中医药相关知识等一系列活动,完善院内的医疗质量考核,使医疗技术和水平有了稳步提高。
“诚”,即“诚实、诚信”,要求医务人员提供诚信友善的服务。认真落实诊疗告知、价格公示等制度,强化对窗口科室的管理,不断提高服务质量。
通过一系列的医德医风教育,使职工整体素质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提升了医院的综合竞争力。
统筹规划,体现中医院特色文化
医院环境形象是医院中医药文化的物质载体,是中医医院展示传播中医药文化的重要途径。
太原市中医医院虽然没有林立的高楼和漂亮的外观,但注重在院内装饰上充分展示和体现出中医文化内涵。具体做法是:将“药王”孙思邈的《大医精诚》摘录制作成大型版面,利用庭院、大堂、走廊、候诊区、诊室等区域,从中医药的起源、基本知识、特色疗法、养生保健方法、名医名家介绍、就诊指南等方面广泛宣传中医药文化,并通过悬挂中医历史人物画像、建立中医养生书画廊来展示祖国传统中医的辉煌,全院形成了浓郁的中医药文化氛围,使前来就诊的患者和经过的人群都不禁驻足观看,充分感受到中医药文化的熏陶。
医院还本着“以人为本”的精神,对院内就诊布局不断进行调整。为了便于群众就医,满足患者对中医诊疗服务的需求,自2005年开始,医院根据业务发展需求对业务用房进行及时的调整,把行政办公楼1~3层腾出来全部作为诊疗室,行政后勤部门采取集中办公形式,不断增加业务用房,拓展了中医院的服务功能;同时根据建筑结构合理安排临床科室、医技科室和窗口部门的规划布置,尽量方便患者,解决病人排长队候诊问题;本着方便患者原则,专门购置自动煎药机,为住院和门诊患者提供煎煮中药服务;在每个住院病区均配置冰箱、微波炉免费供患者使用,为医护人员安装热水,处处体现了太原市中医医院的人文关怀。
今年,医院还与同仁堂合作兴建了标准化大药房,大药房内装饰风格古朴庄重,体现出传统中医药特色,内部墙面有中医药基础知识、养生保健等方面的宣传知识介绍,大药房外装饰拟设计成悬挂有古代名医名言警句的文化墙。大药房的新建搬迁还为儿科提供出更加整齐规范的门诊就诊区,以满足越来越多儿童患儿就诊的需要。
与此同时,为把中医药文化与教育传承相结合,医院还开展了师承教育,实行“名老中医专家带徒战略”。曾隆重举行“拜师会”,当年拜师的12名弟子如今已成为医院中坚力量。自2005年开始,全院范围内开展“学习型团队、学习型个人”为主题的继承教育活动,包括中西互学和中医学经典等内容;建立了科教专项经费用于科室继教等工作,对新技术、新项目等给予经费支持,对突出的中医药优秀人才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勋。
中医院的发展是综合全面的发展,客观地说,在对疾病的微观认识上,在管理、服务、市场开拓等方面,借助两医及西医院的知识、方法和现代化手段,扬长避短,对中医及中医院在各个方面更进一步提高,绝对是一件好事。
篇10
辩证施护是通过分析四诊获得各项临床信息及资料,并进行求证,根据辩证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和护理措施,为患者提供最为合理的个性化治疗和护理的过程[1]。而小儿在生理上脏腑娇嫩、形体未充,发病容易且传变迅速,易虚易实、易寒易热。所以作为儿科新进护理人员除应掌握扎实的护理操作技术和良好的护患沟通技巧外,更应根据小儿生理、病理特点以及疾病的发展变化提供相应的辩证施护。
1学习中医基础知识,掌握小儿生理病理变化,指导日常护理工作
辩证是决定施护的前提和依据;施护是与施治结合的解决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是辩证的最终目的,辩证施护是中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体现,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运用的一个护理规范,因此扎实的中医基础知识和掌握小儿生理病理变化是做好中医辩证施护的根本保证,新进护理人员应规范化地学习中医理论知识,学习小儿生理病理知识,掌握辩证方法、常见疾病病因病机和疾病间的发展转归等理论知识,以丰富的理论知识指导日常护理工作,做好辩证施护。
2树立辩证施护理念,掌握中医辩证施护方法
2.1辩证施护是中医护理的精华和主要特色,在对患儿的护理工作中,我们要牢记辩证施护的理念,学习并掌握中医辩证施护方法,结合患儿病情提供相应的护理。
2.2辩证施护的一般方法
2.2.1运用四诊方法收集辩证资料 通过望、闻、问、切分析病因、病机、病位,了解脏腑的盛衰变化,为辩证提供依据。
2.2.2运用护理程序实施辩证施护 采取“四诊”“辩证”“实施”“评价”等步骤,对病人进行主动的、全面的、系统的、动态的、恰当的护理。
2.2.3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要勤于观察、勤于思考,善于总结和发现问题,累积护理知识和经验,提高护理质量。
2.2.4要培养整体护理统一性和整体性的思维方式,科室中建立中医护理的学习和应用氛围。形成科室护理前辈与新进护理人员一对一帮扶形式,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并更好地将辩证施护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应用于日常的护理工作中。
3掌握辩证施护原则,体现儿科护理特色
3.1辩证施护原则
3.1.1扶正祛邪 扶正用于虚证,祛邪用于实证;扶正不留邪,祛邪不伤正。
3.1.2标本同护 “标”与“本”是相对而言,根据病情的主次轻重,护理上遵循“急则护其标,缓则护其本”的原则,在标本并重的情况下,可采用“标本同护”的方法。
3.1.3同病异护、异病同护 同一种病,在病程发展的不同阶段,出现不同证候时所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为同病异护;而不同疾病在病程某一阶段出现相同证候时,采取相同的护理措施为异病同护。如感冒有风热和风寒的区别,在护理上也有辛温解表和辛凉解表的区别。腹泻和肺炎是两种疾病,但都会出现发热的症状,都可以给予发热的对症护理。
3.1.4辩证施护遵循因时、因地、因人制宜的原则。
3.1.5预防为主 护理中以“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为原则,掌握疾病传变途径,防止并发症,在疾病康复期防止病情反复。
3.1.6局部和整体护理结合 中医护理强调整体观念,认为人体是以五脏为中心,通过经络的联系,内外上下联络沟通的有机整体,而构成人体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在结构上不可分割功能上相互协调,病理上相互影响。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机体抗病力较弱,容易发病,病变的扩散较快,易轻病转重,重病转危。因此,儿科病护理也应以整体观念为指导,注重局部与整体护理的结合,注重内外环境统一的调节,根据儿科病证特点,制订局部和整体的具体辩证施护措施,以及病情观察、饮食宜忌、心理调护、对外界环境的调节等多方面的护理内容,使护理更具系统性和整体性。
3.2在生理上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腠理疏松、筋骨未坚、对外界环境的适应性和抗御邪气的能力较差;小儿生长发育迅速、生机蓬勃。在病理上具有发病较快,传变迅速、变化较多、易虚易实的特点[2],故儿科的辩证施护必须结合小儿病症特点,突出儿科特色,及时准确判断病情,使辩证施护准确无误。
4讨论
由于小儿在生理上具有“脏腑之气软弱”(《诸病源候论·养小儿候》),“五脏六腑,成而未全……全而未壮”(《小儿药证直诀·变蒸》),在病理上“易虚易实,易寒易热”(《小儿药证直诀·原序》)等特点,其形体柔嫩,气血未充,体质和功能较脆弱,不仅发病容易,且病后寒热虚实的变化,比成人更为迅速,所以,儿科病的辩证施护,更应体现小儿生理病理的特殊性。为使儿科病的辩证准确无误,护理及时有效,应该结合小儿独特的生理病理及病证特点,坚持儿科病辩证施护的总体原则。在临床中,新进儿科护士在对儿科患者进行护理时,不仅要熟练掌握中医理论知识,还要做到突出儿科特点,辩证施护及时准确;护理实施与疗效观察结合,随证辨护;局部和整体护理结合,护理系统完整,以提高辩证施护的实效。
总之,辩证施护是中医护理的精髓,小儿病情变化迅速,作为护理人员,应掌握扎实的中医理论知识,结合小儿生理病理特点,熟练应用辩证施护方法,对患儿实施及时准确、系统整体、形式多样的符合儿科疾病特点的护理方法,切实提高护理质量及护理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