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的成就范文
时间:2023-07-04 17:22:5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土木工程的成就,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创新;探究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的建筑业也逐渐的发展起来,土木工程是人类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技术之一,为社会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技术支持,但是由于社会发展的需要,对土木工程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近几年,土木工程技术在实际的施工中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一、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的创新
土木工程施工技术贯穿于整个工程,在工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例如设计人员在进行设计时,要根据施工技术情况选择施工的设备、材料和施工方式等,在施工的过程中,施工现场的施工工序和施工工艺也取决于土木工程施工技术。但是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在具体的施工实践中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例如天气条件、工程地址、资源条件等,因此在实践中要克服种种限制,不断创新和突破施工技术,在实践中取得一定的成就,本文以土木工程中深基坑支挡技术、钻孔灌注桩基础施工技术、预应力技术为例,对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的创新进行探究。
1.深基坑支挡技术
由于在现代社会中,高层建筑越来越多,由于高层建筑对抗震和地下空间的发掘利用的要求更高,因此土木工程中对深基坑支挡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深基坑支挡技术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满足人类的需要,已经有了较大的创新和改进,主要就是在深基坑支挡技术中应用了桩锚支挡体系,桩锚支挡体系的应用有利于对深度较深的土建工程的挖掘,特别是工程的地质条件较差、坑壁土的密度不高以及土质酥松等情况有较好的作用,如果是地下水位不同的土层要采用引进的套管水冲法成锚工艺。
在土木工程的具体施工中,永久的支撑挡、临时支挡的加固桩和地下支撑墙等在起到支挡作用之外,同时还能起到承重的作用,形成了一体化的承重与支挡系统,这种一体化的承重与支挡系统能够有效的节约资源、能源,提高工作效率,增加工程的社会经济效益。
2.钻孔灌注桩基础施工技术
钻孔灌注桩基础技术也是随着高层建筑的发展逐渐发展起来的,工程的设计人员对钻孔灌注桩基础技术会进行一定的设计,并且充分体现在图纸上,但是在实际施工的时候,钻孔灌注桩基础的材料、施工设备和施工工艺还是要由施工单位自己决定,决定选择什么样的材料、设备和工艺直接影响了钻孔灌注桩基础技术的应用,施工材料的质量和工程施工操作的规范性得不到保障,就会对工程的质量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对于这样的问题,施工单位要积极的采取相应的措施,重视钻孔灌注桩基础施工技术的应用,特别是对钻孔灌注桩基础施工技术的施工材料、施工设备的质量要进行严格的把关,明确操作的规范性,逐渐完善和发展钻孔灌注桩基础施工技术。
3.新型预应力技术
在土木工程中,体外预应力是后张预应力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在原有预应力体系的基础上逐渐创新和发展而来的,属于新型的预应力技术。体外预应力与传统的预应力不同,体外预应力就是在土木工程建筑施工中,预应力筋在混凝土截面以外的预应力,而传统的预应力是预应力筋设置在混凝土截面内部的预应力,这两种不同的预应力实现了无粘结或者有粘结的预应力相对应。体外预应力由于自身的特点,目前主要应用在土木工程建筑中结构特殊的建筑、预应力混凝土桥梁以及跨度较大的土木工程建筑中,体外预应力在应用的过程中主要形成了以下几种体系:
首先是有粘结体外预应力体系,这种体系的优点主要是预应力的摩擦和损耗较小,这是因为管道孔的分布位置主要在结构体的外部,这样的分布特点有利于人员进行检查,并且能够有效的控制管道的水密性以及管道的铺设质量;其次就是无粘结体外预应力体系,这种体系的优点是可以在土木工程施工时使用单根张拉工艺,操作起来比较简单,也比较容易控制,并且单根无粘结筋的摩擦损耗较小,总之体外预应力技术与原有的预应力技术相比有很多优点,能够提高土木工程的经济效益。
二、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创新策略研究
1、开展新型预应力施工技术创新研究
从土木工程现阶段在预应力方面的技术来看,应建立科学的预应力技术体系。从传统的预应力运用情况来看,主要是将预应力筋放置于工程混凝土内部,但是在某些建筑工程跨度大、结构情况相对来说比较特殊的情况下,预应力筋的放置非常重要。而对于新型的体外预应力的研究正是对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的一大创新之处。在研究中要注意划分为两种主要体系来进行,也即是体外预应力有无粘结体。这两种结构体系都具有良好的价值,在工程施工中都具有自身重要的意义。其中在有粘结体的体系中,其预应力生成的摩擦程度比较低,造成的损失很小;而无粘结体的体系所使用的是单根张拉技术,其操作起来一也相当容易,同时摩擦造成的损失也不大。
2、加强信息技术的运用程度
在网络时代迅速发展的今天,土木工程现行的施工方法显得相当落后,为适应时代要求,提高工作效率与质量,必须将计算机技术引入实际工作当中,通过从单位中选择具有网络技术的人员,进行专门的信息化技术培训,强化其专业方面的知识,让这部分受训人员成为工程施工中的骨干力量,在其带动之下,逐步实现施工技术的智能化、多样化与自动化,只有在现代化先进科学技术的指导下,土木工程施工技术水平才能够得到更进一层的提升。
3、健全管理体制实现技术创新
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的发展要具备健全的体制,因为科学合理的体制是施工技术得以发展的基础,在建立健全体制的基础上,才能实现技术方面的不断创新与发展。采取科学的管理方法有助于提高施工技术。通过对现有的技术知识充分掌握的前提下,要致力于发掘土木工程的深基坑技术。例如,就深基坑的支挡方面分析,可以逐步建立起桩与锚、支挡与承重的一体化结构体系,因为在以往的施工过程中,传统施工技术效果不明显,达不到令人满意的效果,其效率方面也比较低,通过对新技术的研究可以有效缓解这一现象,对于提高工作效率,加强工程质量,减少工程投入,实现效益最大化具有极大的创新意义。
4、以人为本,注重对施工人员的培训
虽然现在我国的高级工程设计人员的业务能力和国外相比并不弱,但广大施工人员基本的业务素质都很低。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施工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施工人员是工程建造的实施者,他们业务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影响着工程的完成质量。所以,注重对施工人员的培训,使每个劳动者都能感受到自身的重要性,提高施工人员的基本素质,这对土木施工技术的改进会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
结束语
我国的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同时我国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在诸多领域也已经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但是因为由于研究起步的程度较晚,所以我国土木工程事业的发展至今仍要面对一些难题。土木工程质量的好坏将关系到国计民生,同时也是保证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若要想使土木工程相关产业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建设,就必须迅速了解土木工程发展中的现有问题,同时采取针对性的创新和发展对策,并且不断提高土木工程管理水平与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翁钊.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的创新及发展探讨[J].门窗,2013.04:109
篇2
关键词:土木工程;特点 ;发展方向
1 土木工程的涵义
土木工程是指建造各类工程设 施的科学、技术和工程的总称。土木工程的含义可从两方面去理解。一层含义是指与人类生活、生产活动有关的各类工程设施,如建筑工程、公路与城市道路工程、局坝水电和水利工程、铁路工程、桥梁工程、隧道工程、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工程等。另一层含义是指为了建造工程设施应用材料、工程设备在土地上所进行的勘察、设计、施工等工程技术活动。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土木工程的实践和研究己取得显著成就,无论是结构的力学分析,还是结构设计的理论和方法以及结构的施工手段,都有了非常大的突破;特别是近若干年,在高层、大跨结构和钢结构方面成绩尤其惊人。但展望未来,土木工程领域中仍然有许多课题需要我们进一步探讨。
2 现代土木工程的特点
2.1 建筑材料方面
高强轻质的新材料不断出现。比钢轻的铝合金、镁合金和玻璃纤维增强塑料(玻璃钢)已开始应用。但是这些材料有些弹性模量偏低,有些价格过高,应用范围受到限制,因而尚待作新的探索。另外,对提高钢材和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虽已取得显著成果,仍继续进展。
2.2 工程地质和地基方面
建设地区的工程地质和地基的构造及其在天然状态下的应力情况和力学性能,不仅直接决定基础的设计和施工,还常常关系到工程设施的选址、结构体系和建筑材料的选择,对于地下工程影响就更大了。工程地质和地基的勘察技术,目前主要仍然是现场钻探取样,室内分析试验,这是有一定局限性的。为适应现代化大型建筑的需要,急待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来创造新的勘察方法。
2.3 工程规划方面
以往的总体规划常是凭借工程经验提出若干方案,从中选优。由于土木工程设施的规模日益扩大,现在已有必要也有可能运用系统工程的理论和方法以提高规划水平。特大的土木工程,例如高大水坝,会引起自然环境的改变,影响生态平衡和农业生产等,这类工程的社会效果是有利也有弊。在规划中,对于趋利避害要作全面的考虑。
3 土木工程的发展趋势
3.1 高性能材料的发展
钢材将朝着高强、具有良好的塑性、韧性和可焊性方向发展。日本、美国、俄罗斯等国家已经把屈服点为700N/mm2以上的钢材列人了规范;如何合理利用高强度钢也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高性能混凝土及其它复合材料也将向着轻质、高强、良好的韧性和工作性方面发展。
3.2 智能土木结构理论的体系构成
传统的土木结构是一种被动结构,一经设计、制造完成后,其性能及使用状态将很大程度上存在着不可预知性和不可控制性,这就给结构的使用和维护带来不便。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发展出了在线监测结构,它赋予传统土木结构以在线监测机制,从而为探知结构内部性能打开了窗口,使人员可以方便地了解结构内部物理、力学场的演变情况,这就是结构智能化的第一层次。在在线监测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加了监测数据的智能处理机制,使得结构具有自感知、自诊断、自推理的能力,从而使结构实现了第二层次的智能化。进一步在结构中引入自适应及自动控制机制,即根据自诊断自推理的成果,由在结构中耦合的作动系统做出必要的反应,从而实现智能控制结构,这就是第三层次的智能化。比如,对结构的开裂、变形行为,结构的锈蚀、老化、损伤行为,以及结构的动力振动行为做出抑制性控制,在更高层次上对结构起到保护和维修作用。可见,在结构智能化演化过程中,按其智能化程度的不同可划分为如下三个层次:第一层次:自感知土木结构,它是智能结构的最低级形式;第二层次:自诊断智能土木结构,具有对前一层次结果的智能化加工处理,包括结构内部力学物理场的自我计算,对结构特定目标参数的自我诊断,以及以做出结构自身行为的应对策略为目标的自我推理等功能。第三层次:智能控制土木结构,它是智能土木结构的最高形式。
3.3 发展高新技术,应用结构健康监测,实现可持续发展
土木工程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或性能退化,这将影响起承载能力和耐久性,甚至引发严重的工程事故,带来重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产生严重的社会影响。因此,从建筑建成的一刻起,就要做好健康监测、修复和加固的准备。
随着现代传感技术、计算机与通讯技术、信号分析与处理技术及结构动力分析理论的迅速发展,人们提出了结构健康监测的概念,给土木工程的发展带来革命性的变化。
结构健康监测系统通过在结构上安装各种传感器,自动、实时地测量结构的环境、荷载、响应等,对结构的健康状况进行评估,科学有效地提供结构养护管理的决策依据,确保结构安全运营,延长结构使用寿命。
近年来,大型土木工程特别是大跨度桥梁结构的健康监测技术成为国内外工程界和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通过科研和工程技术人员的努力取得了卓有成效的研究成果。国内外近年新建的许多大型桥梁都安装了结构健康监测系统,如我国的上海徐浦大桥、江阴长江公路大桥、东海大桥、香港地区的青马大桥,韩国Seohae桥和Youngjong桥、美国Commodore Barry桥和加拿大Confedration桥等。
像这样,通过发展结构健康监测与安全预警,在第一时间发现建筑可能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修复与加固,既避免了可能出现的建筑事故,也基本解决了建筑过快老化损坏,不得不拆去重修的尴尬局面,及由此造成的大量经济、资源、时间上的浪费,实现建筑使用的可持续发展
4 结语
此外,由于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经济还不发达,基础设施还远远不能满足人民生活和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所以在基本建设方面还有许多工作要做。并且在土木工程的各项专业活动中,都应考虑可持续发展。这些专业活动包括:建筑物、公路、铁路、桥梁、机场等工程的建设,海洋、水、能源的利用以及废弃物的处理等。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检测评估能力;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TU-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2909(2017)02000904
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难与企业招工难的劳动力市场困境,2014年3月教育部提出建设应用技术类本科院校。在国家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思想指引下,上海应用技术大学的土木工程专业迫切需要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本位,以职业技能为核心,以市场需求为目标改革教育模式、教育机制,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如何有效巩固我校应用技术人才培养优势,成功实现转型,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义务。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在注重人文与工程素养教育,加强学科基础理论的同时,以施工技术领域的专业技术人才为主要培养目标,强调专业生产技术的实施能力、工程评价能力和综合管理能力等岗位能力的培养,强化实践技能训练,使学生成为具备创新精神和国际视野,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高级工程人才。土木工程专业发展定位是:与重点院校错位发展,培养以“本科水平、技术特长”为特征,上手快、后劲足、岗位忠诚度高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学校土木工程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就业去向多为建筑施工企业、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建设方等,有部分毕业生在检测类单位从事结构检测鉴定工作,也有一些毕业生在施工单位从事质检工作,在设计单位工作也会遇到加固改造工程,这些岗位均要求人才具备一定的检测评估能力。
检测评估能力是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工程应用能力培养的落脚点之一,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近几年来围绕检测评估能力的培养,土木工程专业建筑工程方向开设了结构试验、房屋维修与加固等课程,交通土建方向开设了道路检测、桥梁检测与加固等课程,成立了无损检测实验室,购置了先进的仪器设备,建设了大型结构实验中心,为培养学生的检测评估能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在教学方法上仍然以传统的“知识传递”为主要模式,在学生的能力培养方面注重程度不够,课程体系有待进一步优化。
一、以调研分析为基础,构建基于检测评估能力培养的“理论-实践”课程体系
(一)调研分析
笔者从毕业生走向、企业对人才的能力需求、同类院校办学理念三个方面开展了一些调研工作,得到了一些基本结论。
(1)学校土木工程专业绝大部分毕业生进入施工、房地产等一线企业,就业的第一岗位主要为施工或管理的“技术员”。
(2)生产一线的建筑企业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职业能力,具有扎实的力学基础、设计基本理论知识及其应用能力,掌握一定的施工技术,具备一定的管理能力,拥有较强的专业软件运用能力等。希望毕业生经过较短时间的岗位培训后就能独立承担工作任务。地方本科院校土木工程专业核心职业能力可以凝练为识图、制图、测量、建材识别与选择、试验检测、结构设计、施工设计、造价计算、工程软件使用、社会交往、组织管理、创新等 12 项能力[1]。试验检测能力是土木工程专业的核心职业能力之一,依据试验检测结果进行结构状态评估是综合运用专业知识进行分析、判断的过程,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试验检测评估能力是一种专业综合能力。
(3)从同类院校的办学理念来看,土木工程专业以“工程师”为人才培养的终极目标。培养过程中突出“应用性”和“技术性”[2],将掌握和应用工程技术作为教与学的基本立足点,以职业和岗位需求为导向,以“核心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来组织教学。这一人才培养模式符合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内在基本规律。
(二)能力模块―知识单元―课程体系
分解能力需求,形成能力模块,再逐一分析各个能力模块所对应的具体知识与技能单元,最后归纳出包含该知识与技能单元的课程。试验检测评估能力培养的“能力模块―知识(技能)单元―课程”对应关系见表1。
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验检测评估能力[3-4]可分解为基本实验检测仪器操作使用能力、试验加载与量测设备使用能力、土木工程检测技术、工程结构试验技术、房屋鉴定和加固技术、试验数据整理与分析能力、结构状态综合分析判断能力。这7个能力模块共对应31个知识(技能)单元,这些知识(技能)单元分布在8门课程之中,形成了贯穿专业学习全过程的“材料荷载与结构基本知识试验检测技术鉴定与加固技术”课程体系。
二、教学方法与教学改革实践
(一)推进理论结合实践的教学方式
检测评估能力的培养必须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了解仪器设备的构造才能讲清楚和学明白其使用方法和试验检测技术,在结构试验课的教学中应推进理论结合实践的教学模式(理论授课+实验操作)。学校新建的结构实验室配备了先进齐全的结构试验仪器和设备,为开展理论+实践的教学方式创造了有利条件,目前基本能做到讲完相关理论知识后组织学生在试验室参观和操作。
(二)建设校企合作的师资队伍
聘请企业专家参与课堂教学,讲授实际工程中的结构检测鉴定、评估加固等综合案例,专职教师与企业教师优势互补,建设校企合作的师资队伍,形成稳定的工程教学团队。专职教师的理论知识比较深厚但工程经验相对较少,企业教师具有丰富的专业实践经验,能教给学生一些非常具体的分析解决问题方法,有助于应用技术能力培养。
(三)实验内容工程化
模拟实际工程条件开展实验教学,进一步缩短实验室教学与实际工程问题之间的距离,实现“上手快”的人才培养目标。例如,“回弹法评定混凝土抗压强度”实验项目,是实际工程检测中最常用的无损检测技术,实验项目完全可以模拟现场检测的情况来设计,利用实验室的混凝土构件,学生分组协作,自行按要求布置测区和测点,操作回弹仪,记录检测数据,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最后在考虑碳化深度的基础上进行回弹值修正,评定混凝土强度。在“简支梁正截面受弯性能试验”进行时,让学生自行粘贴混凝土应变片,安装百分表,连接静态应变仪,试验加载过程中观察混凝土裂缝的发展,并使用裂缝测宽仪读取裂缝宽度,绘制裂缝发展图。这些实验细节的实施真正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现场应变能力,从而获得岗位能力和科研能力的初步训练。
(四)丰富完善课程资源
根据新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案,修订完善课程教学大纲,编写实验指导书。根据实验项目的需要,实施“实验室建设计划”,设计和购置设备仪器,促进教学条件改善。
多媒体教学课件中丰富的图片和视频,可以形象具体地再现工程现场,增加学生的直观感受,培养他们的工程意识。利用 “仿真教学软件”辅助教学更能动态展现立体三维空间的“工程技术”,给学生带来“身临其境”的感觉,达成工程教学预期效果。
三、工程导学,探索以“能力”培养为主导的人才培养方法与模式
“导学工程”是贯穿于专业学习全过程的一种教学组织方式与学生学习模式,是职业能力培养的重要路径。以一个具体工程(如教学楼、办公楼等)为载体,将其设计、建造、维护的每个环节循序渐进分解到每门理论课与实践教学环节之中,以知识的自然递进规律安排教学计划和教学进度。例如,从大二开设的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开始,指导学生进行“某工程”的建筑方案设计。建筑CAD课程指导学生进行建筑施工图绘制,再经过多门结构设计类课程的大作业或者课程设计逐步进行结构方案设计、荷载统计与计算、结构内力计算、部分构件的配筋计算和截面设计、抗震设计等结构手算内容。结构CAD课程指导学生运用PKPM软件进行结构建模和电算分析,绘制结构施工图,再通过施工与预算课程设计完成工程造价、施工场地布置、施工技术设计等环节,最后还可以虚拟 “某工程”的用途改变(荷载增加)或地点改变(设防烈度提高)等,对其进行虚拟检测、重新分析和能力评估,提出加固或改造方案。毕业设计阶段可以选择完善或深入该工程的全部或部分内容,或以此工程为基础进行科研选题。
在具体的课程教学中,教师应以“导学工程”为指引,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以解决“工程问题”为目标来组织教学。教学以完成分阶段的“工程任务”为目标,引入最新的技术与成果,促进“导学工程”的逐步完善。学生在逐步完成“工程”过程中获得职业体验和成就感,更加促进其学习兴趣和动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学校已在2013级、2014级土木工程专业本科教学中开展了“导学工程”的部分内容试运行,明显提高了本科生的学习兴趣,“教”与“学”的目标更加明确,专业能力的培养落到实处,毕业生综合能力的提高还有待进一步考察。
检测评估能力的培养为土木工程专业“导学工程”中的一个环节,我们以此为载体,将这种思路和方法推广到设计分析能力、施工技术能力等的培养过程,探索以岗位能力培养为主导的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法与模式。
四、结语
国内新建本科院校中有200多所院校开设土木工程专业,所有院校均面临“应用技术类大学”转型的挑战,这些院校均在探索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十多年来我校在“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方面积累了许多办学经验,文章以检测评估能力培养为载体,提出以能力模块为基础,以岗位需求为导向的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以期为社会培养高水平的土木工程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作出积极贡献。
参考文献:
[1]张厚先,何培玲,邵波等.论土木工程专业核心职业能力培养[J].高等建筑教育, 2012, 21(5):1-4.
[2]严欣平.应用技术大学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设计理念与原则[J].高等建筑教育, 2016, 25 (1):41-45.
[3]蒋田勇,田仲初,张中脊.结构试验课程教学大纲的建设与实践[J].高教论坛,2015(8):24-27.
[4]沈之容.浅谈建筑结构试验课程教学改革[J].教育教学论坛,2015(6):83-84.
Abstract:In order to meet the demand of civil engineering talents in society and businesses, training applied talents of vocational ability, this article taking the inspection evaluation training as an example explores the training method of the application of senior engineering and technical personnel. On the basis of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the correspondence between “post ability demand ability module knowledge (skills) unit curriculum” is analyzed to construct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curriculum system for the training of detection and evaluation ability. Teaching reform refers to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eaching, teaching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engineering experiment content, rich sound curriculum resources to promote the realization of ability. Guidance project explores the new talent training mode leading with the “capacity” trainingas.
篇4
关键词:土木工程;施工;项目管理
Abstract: using reasonable scientific project management theory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civil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has become an inexorable trend. Related industries to civil engineering projects of the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in these years come to know a lot of rising, this to the project management have laid a good foundation, its development also play a role in promoting.
Keywords: civil engineering; The construction; Project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TU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经济的发展直接促进了我国对基础建设的投入,使其有了很广阔的发展空间。土木工程项目作为整个工程中极为重要的部分,对工程的施工质量、施工进度、施工管理以及施工控制都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如何利用科学合理的现代管理手段提高对土木工程施工项目管理的水平成为目前相关管理部门首要考虑的问题。本文针对土木工程项目施工的具体特点,从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作为出发点,对土木工程项目的施工成本以及施工进度等进行科学合理的施工,从而使项目工程顺利开展,保证施工单位的经济效益。
一、现代土木工程项目管理工作的分析
现代土木工程施工项目是从事土木建筑施工的单位或者企业,使其内外部资源例如项目施工过程需要的生产要素等能够合理配置,实现项目的预期目标,取得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现阶段,能否对现代土木工程项目进行科学的管理,是决定能否使工程顺利进行的重要因素。所以,近些年以来,我国对土木工程项目管理的理论研究以及对其的实践都积累了很丰富的经验,为其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现代土木工程项目管理工作的重点主要包括项目施工的质量控制、成本控制、进度控制以及安全管理等几个方面。下文将对这些工作重点一一阐述。
二、现代土木工程施工项目管理的重点分析
⑴土木工程施工项目管理的基础。土木工程施工质量的控制是工程项目管理的重要基础,也是工程项目施工最基本的要求。整体工程的施工质量也受其严重影响。由于土木工程本身的特点,对其施工质量控制主要是需要对项目中所需材料、施工设备以及施工工艺等多个方面控制和管理,这样才能够从根本上保证土木工程项目的整体质量,进而为其管理提供方便。其中企业或者单位的技术力量、项目工程要求以及施工设备的状况和项目所在地区的地理条件等是土木工程施工项目管理的基础,在此基础上相关单位或企业构建并且完善土木工程施工项目管理的质量控制体系。现阶段,我国对项目管理这方面工作的开展上能采用比较科学的方式,大多都是以工程技术作为基础,比较有针对性的对一些影响施工项目工程的因素进行改进,进而对项目进行质量控制以及管理,即对项目进行全面控制,确保项目的施工质量。
⑵现代土木工程项目管理的关键。很多土木工程施工企业由于没有合理科学的控制施工进度,造成其因为工期延误而不得不给甲方支付一定金额的赔偿,直接损害到了施工企业的经济利益。当然也直接导致很多企业不想因为工期延误造成的损失而进行不合理的赶工,使得对施工过程中质量的控制放松,进而使土木工程的施工质量存在一些隐患,严重影响到项目的质量。这只是影响工程项目质量因素的其中之一,还包括其他很多因素。例如在尽享项目进度规划过程中没有充分考虑到土木工程项目所在地区的气候条件以及气候因素在施工过程中对施工的影响,进而造成了工期的延误,也是造成施工单位不能够控制施工进度的重要因素。另外,施工企业对土木工程中所需的机械设备的养护不到位或者设备不充足,进而在施工过程面临设备故障和设备短缺等因素而影响土木工程施工进度。为避免这种人为的情况,土木工程项目管理的有关部门在进行项目设计和对项目施工进行规划时,要充分考虑到施工项目所在的地理位置以及气候状况,并且认真分析这些因素对项目进度以及质量的影响,找出能够解决地理气候条件对施工进度影响的方案,使施工企业能够合理控制土木工程施工项目的施工进度,进而保证项目的顺利进行和施工企业的经济利益。
⑶现代土木工程施工项目管理的重点。在土木工程项目中要以科学合理的理念来管理其施工成本。要想有效的控制土木工程施工项目的成本,相关管理部门必须要有完善的成本管理体系。而且能够针对现代土木工程施工项目管理的具体情况,对项目成本进行科学的控制和管理,做到有效的降低工程施工成本,提高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例如,严格执行国家制定的费用标准,发挥工程监理的积极性;并且把监理法贯穿于项目的设计、生产招标、施工质量控制以及工程进度等各个环节中。并且相关部门要制定成本预算机制,在开展施工前,要对施工项目的成本进行预测、规划、分析、考核等。可以通过对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做出科学的规划,能够有效的减少施工设备以及施工材料的再运输,进而减少施工项目的运输成本,控制项目的总体成本。还可以通过科学有效的控制各个因素对施工过程中的影响,提高对工程成本的控制,降低成本等。
三、加强对土木工程施工项目的安全管理,保证施工的安全性
现代土木工程项目施工企业针对施工安全管理的问题,加强了相关安全设置的投入以及项目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管理工作的进行。这些措施降低了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了施工人员的安全,提高企业的社会以及经济效益。不过在整个工程项目施工全过程中,要做到针对土木工程施工的特点,对设置的安全防护要加强检查,确保设施的安全,从根本上保障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
结论
土木工程项目管理是现代的一项系统的贯穿于整个项目施工总过程的工作,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工程。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繁荣发展,国际化程度的加深,土木工程施工项目有着很好的发展空间。所以,在目前的良好形势下,土木工程建设应该增加吸收消化科技以及管理等方面的先进理论以及实践成果,来促进自身进一步的发展。不过,在土木工程项目管理中也面临着很多问题,但是只要相关人员在工作中善于发现并解决问题,就会对其发展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朱思武.论土木工程施工项目管理[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34).
篇5
关键词:土木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发展趋势
1混凝土施工技术要求
1.1混凝土施工的技术要点在混凝土的施工过程中,有几个十分关键的措施,这些关键措施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①在混凝土施工前,要对模板和支架进行充分的检查,内容包括模板和支架的形状、尺寸大小和标高等方面。特别要针对模板的稳定性、模板裂缝和孔洞的封闭情况等要有具体的把握,这样才能避免模板在混凝土的浇筑过程中位移或者松动的情况发生。②在使用模板时,要特别注意清理模板里面的杂物,并在使用前对模板进行浇水,保证模板的湿润度,模板在吸收水分之后会出现膨胀现象,这能有效避免漏浆现象,但是要严格防止模板多吸收水泥浆带来混凝土保护层的疏松。③要对钢筋的种类、数量、规格等进行认真的检测,为了从根本上保证施工的质量,还要对钢筋保护层的厚度以及预埋件的规格和数量等进行严格的检查。
1.2混凝土施工的过程管理在整个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相关的施工人员要对工人的技术交底进行足够的重视,严格把握好对踩筋现象的控制,钢筋工要对板筋移位、松绑、踩筋以及保护层进行及时有效的整改。另外,还要对钢筋工程的验收工作进行强化,以保证混凝土强度和楼板的厚度,确保上下层钢筋之间的高度和下层保护层厚度负等符合设计的具体要求。另外,在施工过程中要保证混凝土浇筑后一次性压平磨光,并尽可能少留施工裂缝。
2土木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
2.1土木工程混凝土原料的控制技术
(1)对水的要求。在混凝土施工的各用水环节里,不能使用没经过处理的沼泽水、工业污水、工业废水。预应力混凝土以及钢筋混凝土不得应用海水。拌制混凝土要符合下面的要求:水中不得有影响混凝土硬化凝结的糖类与油类,PH值必须大于4,硫酸盐含量不得超过1%。
(2)对水泥的要求。使用水泥时一定要区别水泥强度等级,掌握正确的使用办法。由工程基础情况为标准,选择合适的水泥种类。
(3)对骨料的要求。混凝土中最基本的骨料成分是砂石,根据砂石掺入比,我们知道,它的需求量是非常大的。在土木工程施工时,应该进行统筹规划,仔细研究砂石质量、力学指标、开采储存办法等。对于骨料应当从经济、优质、就地取材等几个原则出发,进行合理选择。可以用天然骨料,可以用人工骨料,也可以用混合骨料。
2.2混凝土的配制和搅拌技术
(1)配制
混凝土的制备就是把水泥、砂、石、矿物掺合料、水等原料按照比例进行搅拌。这个比例我们通常称为配合比。为满足技术指标和施工要求,配合比必需经过试验、适配等程序对原料进行配备,不得采用经验配合比。若出现砂、石的实际含水量与配合比存在差异,也应该在混凝土搅拌前测定用量,以达到最佳配合比。
(2)搅拌
首先,要确定搅拌制度,对于一次性的投料量、搅拌时间以及投料顺序经过事先的确定,方能制出均匀优质的混凝土。同时,对于搅拌机的合理选择、一次投料量不宜过多也是保障混凝土质量的必要前提。另外,混凝土的搅拌最短时间应该满足规定。
在进行第一次搅拌时,要充分考虑砂浆的流失,对于搅拌好的混凝土要尽量卸载干净,在全部混凝土卸除之前不能再次投入拌料。要严格掌握配合比,确保混凝土的强度达到标准以及混凝土的均质性。
2.3混凝土浇筑技术
在混凝土工程施工时,应以先自然流淌、水瓶分层,再斜向分段、持续推移,最后一次到顶等工序顺序为浇筑流程。在工程实施混凝土浇筑的过程中,不可对已搅拌好的混凝土进行加水,而混凝土分层的厚度需要把握准确,在进行新一层的混凝土浇筑时,需确认上一次是否已被覆盖,由此两层浇筑的间隔,才能控制在混凝土的初凝时间的范围以内,从而防止因间隔的时间过长而产生的裂缝。同时,在浇筑时应考虑天气因素,尽量避免在天气变化频繁、剧烈时施工。
2.4混凝土梁柱节点箍筋施工技术
当今我国建筑工程多数采用的箍筋施工方法为,将全部梁板模板安装完毕后,再安装梁板钢筋并整体沉梁。其有着让钢筋运输、捆扎、堆放等较为安全的有点,并较差作业少。绑钢筋与支模不冲突,功效相对较高。可此施工方式存有箍筋间距难以保证、节点箍筋少放等问题。其解决方式是,在下料时将所有节点增设纵向短筋,柱节点区其箍筋现场焊接在纵向短筋上形成整体骨架。在柱纵筋上套入整体骨架,并搁置在楼板模板面上,进行穿梁钢筋、捆扎,为防止柱纵筋与附加纵同短筋的位置冲突,而导致的套箍困难。附加纵向短筋需偏离其箍筋角部大约5厘米。由此,可保证柱节点箍筋的数量和间距。在实际施工时应根据情况而使用,对于结构较为复杂的工程,采用此方法较为困难。
2.5混凝土养护技术
混凝土的凝结与硬化是水泥与水产生水化反应的结果,在混凝土浇筑后的初期,采取一定的工艺措施,建立适当的水化反应条件的工作,称为混凝土的养护。为使混凝土中水泥充分水化,加速混凝土的硬化,防止混凝土成型后因曝晒、风吹、干燥、寒冷等自然因素的影响出现不正常的收缩、裂缝破坏等现象。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及时洒水养护保持混凝土表面湿润。混凝土表面的养护要求:
(1)塑性混凝土应在浇筑完毕后6~18h内开始洒水养护,低塑性混凝土宜在浇筑完毕后立即喷雾养护,并及早开始洒水养护。
(2)混凝土应该连续养护,养护期内必须确保混凝土表面处于湿润状态。
(3)混凝土养护时间不宜少于28d。
3土木工程未来新技术的发展趋势
为了更好的解决.我国木土工程建设过程中的问题和抓住良好的发展机遇。我国土木工程建设,在不断采用新技术、开发新材料并积极开拓新的开发空间。在这种情形下,我国的土木工程建设也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同时广泛应用微电子技术与信息技术,完善计算机辅助驾驶系统、信息管理系统及故障诊断系统;采用单一吸声材料、噪声抑制方法等消除或降低机器噪声;通过不断改进电喷装置,进一步降低柴油发动机的尾气排放量;研制无污染、经济型、环保型的动力装置;提高液压元件、传感元件和控制元件的可靠性与灵敏性,提高整机的机―电―信―体化水平;在控制系统方面,将广泛采用电子监控和自动报警系统、自动换挡变速装置;用于物料精确挖(铲)装、载、运作业的工程机械将安装GPS定位与重量自动称量装置;开发特种用途的“机器人式”工程机械等;转向变速集成控制系统和命令控制系统,总线技术;计算机控制的发动机管理系统,计算机管理及故障诊断、监控系统,电子自动换挡变速控制系统,转向变速集成控制系统和命令控制系统。
4结语
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国内土木工程的种类将越发复杂,而混凝土施工作为土木工程的基础,要适应社会发展需要,要不断研究、创新,从而提高混凝土的施工技术水平,既而让工程项目的质量更安全。
参考文献:
[1]唐红霞.浅谈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08)
[2]李平.浅谈建筑施工深层搅拌法的技术要点及应用[J].科技致富向导,2010,(27)
篇6
关键词:土木工程;发展趋势;重要性
1现代土木工程的特点
1.1设计理论科学化和精确化
现代力学、数学分析方法以及计算机科学的快速发展,使得土木工程学科的理论基础得到了极大的发展。由最原始的手算到利用计算机进行辅助设计、计算机优化设计;由最初的线性分析到后来的非线性分析;由简单的平面分析到复杂的空间整体和共同作用分析;由简单的单项分析到科学合理的系统的综合比较;由经验定值分析到随机甚至随机过程分析; 由静态分析到动态分析;由使用荷载下的反应到建造全过程的反应等等。
1.2结构功能多样化
现代土木工程已经超越了传统意义上挖土盖房、架桥为梁的范畴,而是以“以人为本,绿色环保”作为其设计理念。对于住宅建筑和公共建筑来说,尽量要求与周边环境融合一体。 就建筑的结构布置来说,尽量与水、暖、电、气的供应,室内温、湿度的自动控制等现代化设备相结合。而对于工业建筑来说,则是要求从恒温、恒湿、防微振、防腐蚀、防辐射、防磁、无微尘,向大跨度、空间分隔灵活、工厂花园化的方向发展。
1.3施工过程的工业化
土木工程是一个系统工程,各个施工工序错综复杂。但是在工厂成批生产房屋、桥梁的各种构配件和施工物件的组合体,在现场进行拼装的方式极大地加快了施工速度,减少了野外工作。此外,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各种先进的施工手段也得到了日新月异的发展, 为复杂、大型、高耸的建筑物的实现提供了条件。
2未来土木工程的发展
2.1保证工程整体质量
建筑行业是一个关乎民生的重要行业,是整个社会正常运行的一个非常重要组成部分。我们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都离不开相关的建筑。而土木工程作为建筑工程的主体,它的施工的好坏会直接影响着整个工程的质量,所以它也是整个施工工程项目质量控制当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一般情况下,土木工程在施工的过程当中,非常容易受到天气和气候因素以及许多其他的偶然因素的影响。如果不能进行合理有效的控制和管理,就不可避免的会影响到整个施工的质量。因此,在土木工程的施工过程中,要加强施工管理的各项工作,严把施工工序和施工材料的质量关,努力做好施工过程当中每一个细节的管理工作。
2.2保证工程施工和使用安全
土木工程的安全与质量是息息相关、密不可分的。如果土木工程的质量不达标,那么它的安全也就无从谈起。因此,加强土木工程的管理工作,可以杜绝在施工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保证土木工程的施工安全。同时,还能及时发现土木施工过程当中存在的质量隐患,然后及时的进行解决,从而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因此,相关的施工和建设单位应对土木工程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这样可以保证土木工程的顺利施工和安全施工。
2.3促进建筑企业的发展
土木工程的施工质量,是建筑企业在建筑行业的竞争中实力的体现。一个良好的建筑工程,可以直接体现出该建筑企业对于工程施工的态度,以及该建筑企业的施工技术水平。如果一个建筑三天两头出现各种各样的质量问题,那么这个建筑企业在建筑行业中的信誉就会下降,自然不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而如果建筑造价合理,质量良好,这就会大大提高企业在市场中的核心竞争力,从而有利于实现企业的长远发展。
3未来土木工程发展的方向
土木工程未来的发展趋势必然是随着科技快速发展而日新月异。在新的快速发展时期,土木工程将引进更多的高新技术,促进土木工程施工技术提高、创新和发展。
3.1交叉学科的渗入
在科学技术日益发展的将来,更加专门化的数学将在未来土木工程的施工中发挥着重大的作用,用以处理土木工程技术中遇到的复杂数值问题。此外还可利用更先进的电子计算机模拟施工中遇到的复杂的情况,这样能减少施工的难度和提高施工的效率。另一方面,土木工程学科将和其他学科进行交叉应用,与环境学,材料学,环境,电子信息学,化学,机械学,城市规划学等相关学科进一步的交叉和融合,进而保证土木工程的施工质量。
3.2全过程信息化
未来的土木工程中,信息化是一种重要的发展方向。其发展的重点不仅是在于CAD方面,也在于对土木工程施工进度的各项管理和运行当中的数据资料的收集,分析以及整理;还在于对建筑物的各种结构,强度情况,可靠性的分析和相应对策的决策等。整个土木工程的全过程信息化对今后的土木建筑构造物的维护和修复有很重要的意义。例如,在对建筑全方位的实时的监控时,可以采用植入的传感器配合电子计算机来实现这个过程,从而能及时掌握整个建筑物的使用状态。
4结语
土木工程是整个建筑工程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土木工程施工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整个工程质量。因此,要明确土木工程的重要性和掌握土木工程的特点,这样才能更好的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进而保障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李健男.浅谈加强土木工程管理的重要性[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12)
[2]张浩.浅析土木工程管理的重要性及发展趋势[J].城市规划,2013(09)
[3]方从严.苏明庆.土木工程的现状与未来发展的趋势[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2013
篇7
混凝土的内部缺陷也就是说混凝土不够密实,在使用的过程中很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侵袭,主要由以下几种形式:
第一,混凝土的抗渗性。混凝土的抗渗性指的就是混凝土抵抗压力水渗透的能力。混凝土外的液体流向混凝土内部的时候,由于受到混凝土的阻碍,不容易流向其内部,这就说明混凝土的抗渗性很好。简单地说,混凝土的耐久性与水和其他的一些液体流向混凝土内部的数量以及范围有直接的关系,所以说,混凝土的抗渗性越高,混凝土的耐久性也就越高。当混凝土的强度不高以及密实度不够的时候,由于受到水和其它化学物质的侵入,在化学的反应下,使得混凝土受到了严重的侵蚀,从而影响了混凝土的耐久性。
第二,混凝土的冻融破坏。当混凝土的结构在零度以下的环境的时候,混凝土孔隙中的水就会结冰,然后体积膨胀,在过冷水的压力下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会,导致混凝土的破坏。混凝土的抗冻性能与混凝土内部的孔隙中气孔结构和气泡的数量有关。在气孔少和小的情况下,破坏的作用就会越小,封闭气泡越多,就说明抗冻性越好,影响混凝土的抗动性除了这些因素外,还与混凝土饱和度、水灰比、混凝土的龄期、集料的空隙率及其间的含水率有关。当混凝土的强度不高和密实度不够的情况下,就会有很多的水进入到混凝土的体内,在温度低的情况下,混凝土体内的水就会结冰,然后体积膨胀从而产生压力,使得混凝土的内部结构发生循环破坏,降低了轻度,从而导致混凝土的耐久性能不好。
第三,混凝土的碳化。混凝土的碳化指的就是混凝土中的Ca(OH)2与空气中的CO2产生了化学反应,从而形成了中性的碳酸盐CaCO3。混凝土在没有碳化之前是碱性的,这时的碱度PH值为11.5,在经过碳化之后的混凝土的PH值为大约在8.5~9.5之间。可以比较出,混凝土在碳化之后碳度也受到的影响,降低了碳度。这时候,混凝土孔隙溶液中氢离子数量变多了,从而也降低了混凝土对钢筋的保护作用。在碳化超过混凝土的保护层时,由于受到水和空气环境的影响下,混凝土就完全的失去了保护钢筋的作用,这时候,钢筋就会开始生锈,受到锈蚀的体积会变大,从而对周围的混凝土产生膨胀力,最后导致混凝土裂缝的情况发生。在这中状态下,水和一些其它的物质就会渗入到混凝土的体内。
总之,当混凝土的强度不高以及密实度不好的时候,空气中的水和CO2渗入到混凝土的体内,形成了碳酸,再加上与氢氧化钙的化学反应,最终将钢筋锈蚀,这一过程就是混凝土的碳化过程。
二、提高混凝土耐久性的主要技术措施
1、掺入高效减水剂。掺入高效减水剂对于提高混凝土的抗渗性以及提高混凝土的抗冻性都起到了良好的作用,在特殊的情况下,还可以节省水泥的用量。
2、掺入高效活性矿物掺料。掺入高效活性矿物掺料之后的水泥结构更加密实,阻断了一些渗漏物质的路线。另外对于集料与水泥石的交界处有所改善,还能够改善交界面的性能,这些对于增加混凝土的耐久性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在进行混凝土搅拌的过程中,要搅拌得均匀,按照施工程序进行,这样可以保证混凝土的施工质量,同时还能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能。
4、控制混凝土的水灰比及水泥用量。控制好水灰比是决定影响混凝土的强度以及密实度的关键要素,同时,控制好水灰比的大小也是影响混凝土的耐久性的要素。
结束语
篇8
关键词:土木工程施工;教学方法;实例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5-2909(2012)05-0080-03
土木工程施工是土建类专业的重要专业课程[1],集中运用土力学、测量学等课程专业知识,直接服务于工程实践,具有很强的应用性。课程主要包括施工技术与施工组织两部分内容。施工技术部分主要讲解常见分部工程的技术流程、技术要点和相关原理,是学生毕业后从事施工技术管理与实践的技术基础;施工组织部分主要讲解施工过程组织方式、管理技术和施工组织文件编写,是学生毕业后从事工程项目管理的专业基础之一[2]。作为毕业生从事专业工作的业务类指导课程,将会对毕业生的技术技能和专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各高校对课程建设均给予了足够重视[3]。作为地方院校,学校大多数毕业生将直接服务于工程项目建设现场,从事施工技术和施工组织管理工作。为了切实提高课程教学效果,夯实学生专业基础,在综合考虑专业定位、课程特点及学生生源情况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实例化教学的系统课程改革方案。该方案以实例教学为纲,在教学资源建设、教材建设[4]、教学方法、考核方法等各个环节系统贯彻实例教学思想,以帮助学生掌握专业理论知识,并进一步促进与工程实践相结合,提高专业知识的实战性。
一、课程及教学现状
土木工程施工作为土建类专业重要的业务性课程,受到各高校普遍重视。从授课师资、课程教材、内容体系、教学方法等方面所进行的一系列改革,使教学效果得到了保障。但专业理论与工程实践脱节,一直以来成为课程建设的瓶颈,阻碍了教学效果的进一步提升。
(一)实习环节薄弱
工程建设项目安全管理的进一步加强,保障了企业安全生产和健康发展,但却给高校学生实习带来了不利影响。安全意识的淡薄和工程现场经验不足,工地实习学生成了工程安全生产管理的隐患,致使项目管理人员对接受学生实习普遍持谨慎态度。学生实习环节的欠缺和薄弱,导致学生对工程建设流程、工艺过程等缺乏初步感性认知。
(二)教材内容应用指向不明确
课程教学的目的是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够将课程专业知识与具体工程实践结合,有效进行技术选择和应用。其中,施工技术部分主要解决“不同分部工程采用何种技术,如何进行施工”的问题,施工组织部分则主要解决“不同类型的项目,如何进行施工组织”的问题,均有很强的工程针对性。但是,现行教材大多针对共性理论进行讲解,对技术思想的实践选择和应用解释不够,其结果是学生虽然掌握了技术理论,但对如何有目的地选择和应用理解不明确。
(三)教学资源缺乏系统性
目前,教学所常用的辅助教学资源为实例图片、工艺动画、施工录像等,来自不同渠道,针对不同工程项目及不同工艺环节缺乏系统性介绍,对课程教学辅助作用不明显。
二、基于实例教学的课程改革思想
在综合分析导致课程理论与实践脱节原因的基础上,提出基于实例化教学的课程改革思想。该思想主要包括实例化教学资源建设和教学过程中的系统应用两部分。预期通过实例化教学在课程建设各环节的实践,有效改善理论和实践脱节的问题,提升课程教学效果。
(一)教材编写
为达到切实改善教学效果的目的,组织编写了满足课程改革要求的《土木工程施工》[4]教材。在第一章中增加了一般建筑分类、工程开发程序、项目组成分解等内容,使学生系统掌握工程开发程序及工程项目组成,并准确认识施工过程在工程开发过程中的定位。第一章结束,给出实际工程案例,作为课程内容的索引。该实例工程的不同分部工程工作内容对应施工技术部分不同章节的内容。同时,给出工程实例关于工期、施工条件等方面的信息,作为施工组织部分内容的前提。在展开论述各章内容之前,首先提出实际工程问题,即把实际工程实例中对应部分的施工内容、要求、限制条件等进行详解,并明确提出需要在本章解决的实际问题,使学生能够带着问题进行专业知识点的学习。每章结束,针对章节开始提出的问题,结合所学习的知识点进行明确解答,并就涉及的常规知识点与实际工程实施中的差异、原因进行说明。如在钢筋混凝土工程一章,首先给出“本项目混凝土为自拌混凝土”的前提,继而提出需要在本章解决的问题:混凝土原材料如何选择?混凝土如何拌制?钢筋如何由钢筋毛料加工成结构设计的形状?混凝土如何浇筑?如何避免混凝土裂缝的产生?混凝土如何养护?混凝土的质量如何检验?提出的相关问题即为本章的内容框架,并在章节结束进行解答。同时,针对本章节内容与实际工程的差异,如目前实际建筑工程多采用商品混凝土、混凝土的浇筑因建筑工程结构对象体积小的特点多采用分层浇筑、实际养护多采用自然覆盖养护等进行原因说明。通过学习,学生在掌握共性技术理论的基础上,认识到具体工程项目的个性技术特征,增强了专业内容的适用性。
(二)实例资料室建设
建立课程实例资料室,展示从工程项目建议书到工程验收保修等实际工程建设全程的各个阶段、各个环节的实例资料。资料室展示各类完整性实际工程资料12套,并按照不同工程类别、不同阶段进行归类展示,使学生认知各种真实工程资料及成果标准,加强专业学习的目标性。
(三)施工技术模型室建设
建立施工技术模型室,展示不同工艺环节施工技术模型60余件。如轻型井点降水动态演示模型、基坑支护模型、塔吊模型等,供教学演示和观摩,加深学生对相关技术工艺的理解和掌握。
(四)辅助教学资源库建设
根据不同教学内容,分别采用不同形式的教学辅助材料。
施工工艺录像:针对施工过程集中、持续时间较短的施工工艺,现场录制施工录像作为辅助教学材料,给学生以直观工艺认知,如流砂现象、施工缝处理工艺、电闸压力焊、电弧焊、灰饼和冲筋、防水材料铺贴等。
施工动画:对于施工过程持续时间较长、不宜录像的工艺,制作动画作为辅助教学材料,如滑膜施工等。
施工图片:对于非工艺性环节或施工工艺成果,现场拍摄施工图片作为教学辅助材料,如基坑支护形式、施工机械、现场平面布置等。
三、教学过程实施
(一)加强课程宏观内容的讲解
利用实例资料室进行工程开发程序讲解,加深学生对工程建设程序、各阶段任务和成果标准的掌握。
加强对教材索引实例的剖析和讲解,重点说明实例工程的分解层次(单项工程、单位工程、分部工程),不同分部工程的工作内容,以及与本课程章节内容的对应关系。
重点掌握施工技术部分的主要工艺流程、工艺要点和重要技术原理,以及施工组织部分的原理性内容。学习方法是抓住重点,理论与工程实际结合。
(二)“工艺细化”授课法
结合施工技术部分内容特点,新编教材内容组织和授课均按照“工艺细化”思想进行。首先以流程图、简图或者文字总结主要工艺流程。如混凝土工程的主要工艺流程为:混凝土拌制混凝土浇筑混凝土养护。然后细化流程,对主要工艺流程的各个“步骤”,进一步细化展开,直至最小工艺单位。如混凝土拌制部分包括原材料选取、混凝土配合比、原材料添加、搅拌几个细部工艺(最小工艺单位)。针对最小工艺单位,进行工艺要点和原理讲解。如对混凝土材料的选取分别列出水泥、骨料、拌合水等选用要点,同时对相关原理进行讲解。如海水不能用作拌合用水,其对应原理为海水中含有大量有害的离子。
(三)“实例问题引申”授课法
施工组织主要包括流水施工、网络计划和施工组织三部分,工程实践性强,采用“实例问题引申”授课法,即在解决分析个性实例问题的基础上,总结引申得出共性原理。如对流水施工部分,首先通过实例工程不同组织方式比较、总结、引申得出顺序施工、平行施工和流水施工的特点及原理。
四、教学效果及结论
土木工程施工是一门业务性课程,对毕业生专业技能和职业发展影响深远。学校基于“实例化教学”的思想,在教材建设、课堂讲授等多个环节作了改革尝试。从6个学期(18个班级,学生1 080名)教学实践反馈看:新编教材通过选用实例工程作为课程内容索引,使各章内容有机融合于实例工程施工的各个环节,增强了专业内容的实践针对性;施工技术模型室、实例工程资料室及课程辅助资源库(录像、动画、图片)的建设,弥补了实习环节不足引起的现场感性认识缺乏的问题。通过合理运用这些教学手段和方法,学生的工程实践意识增强,学习的目的性更明确,有效解决了专业理论与工程实践脱节这一瓶颈,提升了课程效果。
参考文献:
[1]吴强.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教学思考[J].高等建筑教育,2005,14(3):54-56.
[2]余群舟.土木工程施工理论教学与现场教学相结合的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08,17(5):128-130.
[3]李雄威,詹云刚.“动态教学”在“土木工程施工”课程中的应用与分析[J].常州工学院学报,2009,22(6):93-96.
[4] 石海均.土木工程施工[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Reformation of civil engineering course based on instantiation thoughts
SUN Fuxue1, ZHU Yunhui2, SHI Haijun1, RUAN Changfeng2
(1. College of Architecture and Civil Engineering, Wenzhou University, Wenzhou 325035, Zhejiang Province, P. R. China;
2. Wenzhou University of Oujiang College, Wenzhou 325035, Zhejiang Province, P. R. China)
篇9
关键词: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对策
建筑工程是一项集合多个复杂工序于一身的工程,虽然我国政府对建筑领域的关注程度日益升高,出台了许多对建筑工程现场施工的安全管理的制度,并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效果,但是还应清楚的认识到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安全管理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需要各个部门与施工人员的共同努力,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安全施工管理的模式。建筑业是一个易发生安全事故的行业,也是国家安全生产专项治理的重点行业之一,所以加强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并加以控制预防具有重大意义。
1.建筑工程的施工特点
从业人员和机械设备及整个项目一般都不会相对固定,会随着工程所处的位置的变化而变化,从业人员和机械设备又要随着施工部位的不同而沿着工程进度流动。比如高处作业、悬空作业、上下交叉作业、临边洞口作业、带电作业、露天作业等会一直伴随着施工全过程,造成了很多不安全因素。比如钢筋的加工及绑扎、模板支架的搭设、模板的拼装、脚手架的搭设、混泥土的铺设及修整等等工作都需要大量的体力劳动。建筑工程的从业人员以农民工为主,他们较多未经过系统培训,安全意识不强,缺乏基本的安全知识,自我保护能力差。一般大型工程的施工时间都较长,施工中要长期占用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建筑工程的这些特点决定了建筑业是危险性较大的行业,也是安全技术含量相对较低、高风险的事故多发性行业。因此必须加强施工过程的安全管理、提高施工过程的安全技术措施,切实保障广大职工及农民工的生命财产安全。
2.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当前建设中存在着诸多安全隐患,例如相关企业施工监管体制不完备,监管的认知更是匮乏,再加上在建筑行业中,普遍会有只重视效益,不关注质量、安全的状况。这些问题的出现,原因在于业建筑某些体制或机制,在我国还达不到很高的水平,因此部分建筑企业投机取巧,会通过私自降低报价,来提升投标的成功率,这样就导致了施工单位会相应地减少在安全监管方面的成本。即便是企业达到目的后,也只会将资金投入到再一次的生产当中,对安全监管的投入总是会有空缺。相关建筑业员工自身的安全认识很匮乏,在上岗之前没有接受正式的安全方面的教育或培训,由此就导致现在我国施工的现场人员缺乏专业的技术水准,并且在工作中安全意识淡薄,特别当使用机械设备时,常常会发生违章操作的情况,从而就诱发了事故的发生。由于建筑工地中存在着多种工种,每个工种都有其各自的工作程序,但是操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差,经常使不同工种的作业出现交叉操作的现象,由此就容易导致安全事故的产生。有时还有一些工人在工作期间,缺乏施工安全知识,对工地中设置的安全设备随意破坏、或是胡乱拆卸,极易诱发安全事故产生。
3.建筑施工安全问题的应对措施
3.1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施工安全管理制度,首先就要提高管理人员的管理意识,积极进行安全管理,保证施工质量。同时还要不断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制定严格的施工安全行为,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在施工的过程中能够保护好自身的安全。同时企业还需要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从而使各个部门都能够树立强烈的安全责任意识。对于相应的部门要建立相应的安全考核制度,根据每年的考核数据尽心奖励或者惩罚,提高相关领导的重视程度,从而形成施工的安全管理体系,保证每一项工作的质量和每一位施工人员的安全。还要强化项目经理施工现场的安全责任制度,加大管理人员对施工现场安全的检测,及时排除施工中存在的隐患,最终保证施工安全。
3.2加大施工安全监督管理
监督管理可以有效的减少施工安全事故的发生,可以提高企业自身的责任意识。所以加大施工安全监督管理要从外部和内部两方面进行。外部监督即政府和上级部门的监督,政府要对建筑施工单位的审批手续以及招投标状况进行严格核对,从而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同时还应该对企业的安全措施进行相应的监督,发现问题时要及时给予施工单位警告,并要求进行整顿,确保施工安全。定期要对施工单位的施工环境进行查看,监督施工状况,提高整体施工质量。内部监督就是指企业内部的监督,即建立企业内部从上到下的监督体系,发现安全问题要及时上报,及时解决。这就需要树立全体员工的监督管理意识,积极参与监督管理。要积极监督管理施工中的每一个施工项目,并且还要提升自身的施工安全意识,保证施工质量。
3.3加大施工人员安全培训
建筑施工安全培训关系施工人员的生命健康以及建筑自身的安全质量,所以在进行建设时,企业自身应该要加大对施工人员的安全培训。在培训时首先要树立员工的安全意识,施工过程中时时保持高度警惕,发现安全问题要及时进行解决,从而减少事故发生的概率。同时企业在安全培训上还应该要提升员工的应对风险能力,针对不同的安全问题采取不同的安全措施。不同的施工环境下也会存在不同的安全风险,所以在施工前,培训人员要根据施工的具体情况,对施工人员进行对应培训,提升他们的安全意识,并且做好相应的保护工作。也要加大对员工设备检测的培训,使他们能够掌握设备检测方法,提高设备运用效率,对于问题设备能够及时发现,及时修复。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安全生产关系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危,是社会健康和谐发展的需要。安全生产也关系到企业的经济效益,安全事故的发生会给企业造成直接的财产经济损失。有时甚至会使企业陷入困顿,不利于企业的正常生产进行,产生不利影响,并且会给企业造成漫长的负面影响。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建筑工程;基坑支护技术;建议与措施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alo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ity high-rise building, the foundation pit engineering support project is growing and foundation pit supporting technology also gradually mature. Foundation pit engineering is the difficulty of building foundation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is key, at present the engineering environment is complicated, increasing of quantity engineering, foundation pit supporting technology had been unprecedented development.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deep foundation pit supporting technology in architectural engineering application, and puts forward some effective Suggestions and measures.
Keywords: building engineering; Foundation pit supporting technology; Suggestions and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TV551.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土木工程施工中的基坑支护技术是一门从实践中产生并发展起来的技术。当今,大城市的高层建筑风声云起,由于施工场地的道路、地下管道等不能因为施工而造成破坏,导致施工环境极为复杂。因此,基坑支护技术不仅关系着建筑施工的质量,更严重影响着建筑工人的生命财产安全,一旦失事,势必会造成巨大的损失。
一、土木工程施工中的基坑支护类型
1、自立式支护。自立式支护通常用在地质条件相对较好的施工场地,这种支护方式基坑内没有支撑,有利于机械化挖土与地下工程的施工,但是其支护桩顶的水平位移比较大,如果基坑较深或者地质条件较差,那么工程造价将是相当高的。
2、排桩内支撑支护。排桩一般都是冲或钻孔灌注桩,也有的工程用的是地下的连续墙或者是预应力管桩。根据平面的形状的不同,内支撑系统的布置方式也有所不同,譬如水平拱圈式支撑系统、角撑对称式支撑系统等。
3、桩锚支护。桩锚支护方式主要用于土层性较好的施工场地。对于一些基坑深度较大的建筑工程,岩土锚杆要有固定的参数,比如轴向抗抜力不能大于等于600kN,采用二次高压注浆等。
4、喷锚支护
喷锚支护是一种联合支护型式,它将钢丝网、喷射混凝土和锚杆结合在一起。这样的支护方式主要用于人工填土和粘性土的施工场地,切不可用在含水丰富的细沙层和卵石层。基坑深度要小于12米。
二、避免发生极限状态
极限状态多发生在深基坑工程支护结构中,这样的支护结构必须要保证挡土结构的稳定,而且不能对附近的建筑物或者是建筑设施造成破坏。在土木工程施工中,基坑支护工程具有破坏性的极限主要包括:整体性的土体失稳,挡土结构基础的承载力失效、基底滑移、结构性破坏或者失稳等,管涌或者地下冲刷,还有锚杆抗拔失效等。当然,由于挡土结构局部变形导致附近建筑或者设施的结构性破坏也属于具有破坏性的极限状态。
极限状态除了具有强大破坏力的一部分以外,还有一部分是能够正常使用的。比如挡土结构的变形只影响了附近建筑的外观,不影响整体的质量,承受水头压力的挡土结构发生渗漏等。
就目前城市的高层建筑来看,这些建筑的地下室一般多是一到三层,只有个别的能达到四层,基坑深度一般为一层5米,二层9米,三层12米。悬臂石挡墙结构一般用在深度在7米以内的基坑;如果基坑深度较大,通常采用的是单只点或者多支点的基坑支护结构。
三、深基坑支护结构的构成
深基坑支护结构由抗壁挡墙和支撑锚杆两部分组成。
(一)深基坑支护的挡墙类型
1、钢筋混凝土排桩式挡墙。排桩式挡墙通常是用人工挖孔桩或者是钻孔桩组成的。如果边坡土质很好,地下水位又较低,那么就可以通过土拱作用来稀疏排桩;如果是软土边坡,那么支档桩就要连续地密实地排在一起,防止水流。这种钢筋混凝土排桩式挡墙的刚度大、抗弯性能好,如今已经成功地用在基坑深度8米以内的悬臂挡土上了。
2、深层搅拌水泥土桩挡墙。这种挡墙的形成过程是这样的:首先得使用能够进入图层的叫搅拌机,搅拌机将把喷出的水泥浆固化剂和地基土进行强制性搅拌,做成水泥土桩,等水泥土桩硬化以后就形成了水泥土排桩挡墙。
3、旋喷桩挡墙。这种挡墙的形成过程与深层搅拌水泥土桩挡墙的形成过程大致相同,先在钻杆上用钻机钻孔,然后将钻杆从地基土里上提,与此同时,林丽莹旋转喷嘴将水泥浆固化剂喷入到地基土中,最终形成水泥桩,水泥桩与水泥桩相连在一起,便形成了帷幕强。
4、地下连续墙。地下连续墙是在机械成槽后放入钢筋笼,然后浇筑混凝土形成的。这种墙刚度大,透水性差,不影响周边环境,适应性强,墙体长度任意,是永久性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地下连续墙不能单纯地做深基坑支护结构,否则费用过高,最好施工完成以后便成为了地下结构的一部分,则是最为理想的土木工程。
(二)深基坑支护的支撑
深基坑支护结构是由挡墙和支撑两个部分组成的,挡墙的形式是多种多样。近年来支撑也取得了非常大的发展,其中圆形支撑、拱形支撑、角撑和对撑都是非常常见的支撑形式。
由于基坑的横竖方向的尺寸都比较大,为了保证建筑的安全,避免支撑过长,造成建筑失稳,需要在基坑中间立柱,即所谓的“支撑”。支撑杆的杆体多是直径相当大的圆钢管,也有的是H型钢。中间立柱要保证埋进基坑底一定的深度,避免建筑上方有重量较大的承载物时,中间立柱不下沉,不倾斜。
四、深基坑施工注意事项
(一)做好工程勘察工作
在建筑施工的准备阶段不仅要根据岩土条件进行初步勘察,而且要对需要支护的工程做专门的勘察工作。由于每个场地的岩土条件不同,所以勘察的范围也要视情况而定,要根据地层结构,科学地提出土的有效强度,并且要对施工的应变条件、地下水位等对土体的影响做客观的评价,提出有效的应对措施。当然,工作人员更要查清施工现场附近的建筑物的现状,以及对施工震动的承受能力等。
(二)保护深基坑四周地面
在建筑施工的挖土工程中,要及时做好施工场地周围的地面保护工作。当地面水沿着基坑裂缝渗漏时,支护结构可能产生位移。在这种情况下,必须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堵塞,疏导地面水流向其他地方,减少水进入基坑的可能性。
(三)保证深基坑支护系统的施工质量
基坑支护系统的质量通常表现在支护系统的材料、构造尺寸等方面。施工质量的好坏直接决定了整个支护结构的稳定性的强弱,一个科学合理的基坑支护系统不仅能够保证整个系统的工作状态正常,而且能够有效避免因施工问题造成的安全事故的发生,最大程度地降低了安全隐患。
(四)避免地下水的影响
地下水位是影响基坑支护工程施工的重要因素,地下水渗透地区会产生地面下沉事件。如果周围环境许可,可以采取适当的降水措施,通过采取降水措施,可以减轻基坑支护结构的压力,改善土质条件,非常有利于施工的进行。如果周边环境不允许采取降水措施,则可以建立止水帷幕,起到挡水的作用,提高土木工程施工的质量。
(五)做好检测与监测工作
在基坑支护系统的施工过程中,如果由于客观条件的影响,支护的主要结构或者是尺寸等不能与设计相符合,那么施工人员要与设计人员协商解决,必须按施工顺序进行。地下水的监测工作要有固定的周期,在地下水控制装置安装好以后开始监测。施工现场要有专门的负责人巡视施工状况,巡检也要有周期,而且巡检要有完整的记录。
总结:
随着城市高层建筑的发展,基坑工程项目会越来越多,基坑周围环境复杂,地面建筑云集,地下设施众多,甚至地质条件多变,基坑支护技术的难度越来越高。尽管这项从实践中发展起来的技术越来越成熟,但仍然容不得半点疏忽,一旦失事,后果不堪设想。因此,根据需要研究新的基坑支护技术是非常有必要的,基坑支护技术急需进一步改善,进而促进建筑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吴晓恩等.桩锚支护结构在湖南运达广场深基坑工程的应用[J].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2008(12)
[2]陈井龙.论土木工程施工中的基坑支护技术[J].中华民居.2011(8)
- 上一篇:运筹学在工程管理中的应用
- 下一篇:教师职业倦怠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