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的理由范文

时间:2023-07-03 17:56:4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传统文化的理由,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传统文化的理由

篇1

一.引言

文化管理在近年来越来越受到重视,旅游业在逐步的发展过程中,越来越贴近文化底蕴这一深层次的东西。而以传统文化为基础的文化旅游业发展较为迅速,并从多个方面得到了支持与发展。但是,发展就会带来相关的问题。文化的渲染逐步被商业化所取代,一些传统文化在旅游业的发展与带动下变得偏离了主旋律。这些现象表明,以传统文化为基础的文化旅游需要进行适当妥善管理,从而保证文化与旅游的双重保障。

二.结合传统文化的文化旅游发展

文化旅游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文化传播方式,结合传统文化的旅游模式能够在某种意义上带动传统文化的发展,从文化传播的角度上分析,其更好地传播了传统文化,以吸引游客的目的,让游客在游玩中了解了我国的传统文化底蕴与内涵。而从能动关系的角度分析,也正是因为作为游客身份的国民对于传统文化也有着非常大的兴趣,才促使了这一新兴文化旅游形式的发展。从基本形式分析,两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在文化旅游具体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可以很容易找到众多较为成功的文化旅游的案例。北京故宫作为封建王朝的历史遗产,对于我国国民而言,充满着莫大的吸引力。故宫是清代君王生活、从政的地方,人们都有一颗帝王之心,都憧憬着这一代表着权利与地位的圣地。因此,这一简单的理由,就足以吸引众多游客前来观赏鱼参观。如此,文化旅游的游客源就有了保证,对于其发展而言,有着非常重要的基础作用。

要真正发展传统文化的文化旅游,拥有了游客源这一基础后,还要进行文化的结合以及文化的旅游式传播演示。仍然以故宫为例,游客来到了故宫必然是有目的性的去探寻这里的奥秘。但是故宫的奥秘众多,如果没有一定的秩序性供游客参考,必然会如走马观花般毫无收获。因此,作为相关的文化旅游管理人员,应该从传统文化结合的角度进行分析,将故宫的整体脉络进行必要的划分。例如,将故宫的整体景致进行分块处理,在进行游览的时候就可以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游览。这样目的性较强,也能保证游客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了解最多的文化内容以及文化魅力。让游客真正有不虚此行的感觉,并在游览过程中体味其中的文化底蕴。

总体上可以这样总结,即文化旅游的发展首先要保证有值得游客游览的文化景观;在拥有了这一基础的情况下,再进行相关内容的搭建与设计,从而大力发展传统文化的文化旅游业。

三.结合传统文化的文化旅游管理

传统文化的文化旅游得以大力发展,在收获利益与效益的同时,却也伴随出现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是复杂而多样化,无法从单一的角度去分析其出现的原因以及解决的办法。但是,却可以从管理的角度去分层解析,避免一些弊端的发生,减少问题的出现,从而保证文化旅游的健康发展。

(一)文化旅游带来了文化的破坏。文化旅游的文化破坏主要体现在一些实体传统文化,例如洛阳的龙门石窟等这样的文化圣地,游客在游览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一些不正确的举动,造成文化古迹的损坏。很多传统文化的旅游景点经常会遭受一些有意或者是无意的破坏。因此,相关部门就要重点加强对文化古迹的保护。在一些重要的景区添加游客提示牌,提示以及警示游客注意对这些重点景点的保护。

(二)文化景区的自然环境遭到破坏。旅游出行游客必然会携带一些用品,而这些用品就成为了景区的主要污染源。游客往往在游览的过程中,会因为比较劳累或者一些其他的原因而随手扔掉这些垃圾,造成了文化景区的污染。对于此类问题的管理,相关部门应该重视景区内垃圾箱的分布密度,在各处路口以及不同的景区节点处安置垃圾投放设备。并采用一些劝导式话语,提醒游客要保护景区自然环境,注意环保。

总之,妥善合适的管理对于传统文化的文化旅游发展非常有利。

四.结语

篇2

【关键字】翰墨 学校 德育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2-0025-01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和血脉,一个国家如果抛弃民族文化,就会在国际政治中失去影响力。

我国优秀传统文化非常丰富,把所有的传统文化都教给学生是不现实的。我校是全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学校,是重庆市的书法示范学校。学校怎样找到一个切入点对学生进行教育呢?提高学校的德育管理水平,我校首选了书法艺术教育。我们认为:一、书法蕴含着丰富的爱国主义情感内容;二、书法饱含品德情操的精华;三、书法是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有效手段;四、我校有一批优秀的教师。我校一直以国家教育部《关于在中小学加强书法教学的若干意见》和、教育部《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为指导,深化学校书法教育工作,凸显学校翰墨育人的特色,谱写着德育管理的新篇。

一、提高师生认同度,保证活动生命力的延续。

学校特色,没有师生广泛的认同度,它的生命是短暂的。学校通过讲座和学习让全体教师达成了共识:书法教育是中华民族所特有的教育门类,作为书法教育的示范校,必须在重视学生掌握计算机汉字输入技术的同时,加强书法教学,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书法教育的实践已使我们感知,在博大精深的书法文化根基里,蕴藏着神圣的民族尊严和坚强不屈的人格精神,书法教育正是进行人格教育的宝贵素材。全体教师将这种认识转化为自觉行动,有机地渗透祖国优秀文化的学习,书法教育的“育人”功能得以彰显。

二、加强科学艺术的管理,规范书法教育活动的开展。

科学加艺术的管理,使活动既注重了人文性,也增强了规范性,显示了教育的系统性。学校管理工作目标要求“四全”:面向全体、全员参与、全程指导、全面实施;过程管理做到“四重”:目标定位与领导管理并重、技能训练与习惯培养并重、全体普及与部分提高并重、学生提升与师资打造并重;措施做到“五落实”: 计划制度落实、设备落实、人员落实、时间落实、评估落实。从校长到全校的每个老师,大家都积极参加到书法教育中来,形成全校师生都练书法的局面。教师“每周”有练习数量,每月一展评、每学期一检测、每学年一验收、每学年一总结,师生的书写质量不断提高。

三、打造书法师资队伍,为活动的高质量开展奠定基础。

教师能走多远,决定学生能走多远。学校特色文化也只有通过老师整体素质的提高与群体特长的形成和发挥、教育教学经验的积累和升华才能得以实现。学校充分利用书法专职教师,在每周进行校本培训,让每位教师了解书法的基本常识和技能。有计划的选派专长教师参加师资培训班学习,邀请书法行家来校讲课指导等,帮助教师不断提高书法水平。通过各类的培训活动使老师们书法味足了,同时也产生了要提高自己书法水平的强烈愿望。学校工会创建“书画苑”,定期开展活动,定期进行展览,定期开展教职工书法大赛。要求教师积极参加考级活动,学校教师的参与比例达到了百分之八十以上。

四、营造浓郁的校园书法氛围,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

在校园环境建设中,增加书法教育以及书法艺术的成分,使整个校园充满浓郁的艺术气息。王羲之的雕像矗立在君子园,威严敬重,激励学子缅怀先辈,弘扬书法艺术;颜真卿、赵孟頫、米芾、欧阳询、张旭、坡等书法名家的画像、简介及代表作,悬挂在翰墨大厅,让师生们闲暇课余之时了解历代书法名家;翰墨大厅中央,摆放着古木镶嵌的学校赋和兰亭序,勉励我校大胆开展书法教育,传承文化,造福后代;翰墨大厅的窗户全部是实木雕刻历代名家书法碑帖,包括小篆、金文、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等,使得翰墨大厅的文化窗别致古典;教学楼每个楼层悬挂着师生的优秀书法作品;每班建设书法园地,为学生搭建自主成长的舞台;运动场的一角,修建了墨池、笔塚。学校这些显性的物质文化建设,都不同程度地融合了学校精神,彰显着办学思想,体现了人文内涵,发挥着隐性教育作用。

五、开展丰富多彩的书法活动,保证师生兴趣的延续。

1.以订阅书法报、外出参观等形式让学生得到美的享受,领略传统书写方法。

2.定期举办展览、艺术节、街头宣传活动、比赛活动,促使学生互相观摩、互相促进、开拓眼界、获益不少。

3.组织向有关的报刊杂志投稿,让学生在成功中感受书法的乐趣,信心倍增。

4.让学生利用节假日参与书法活动。如:写春联、参加假日雏鹰活动、宣传公益活动等,让学生在这些活动中增强兴趣,提高能力,得到社会的承认。2010年寒假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上街书写春联,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进行了报道。

六、利用课题引领,积淀办学特色。

篇3

除“以人为本”和“以和为贵”之外,旅游管理还需具备“以德服人”的管理魅力。中国传统文化里的儒家思想“内圣外王之道”就是指具有圣人之德的内在和王者之政的外在,其最重要的就是要做到“以德服人”的内在思想。旅游企业的管理人员要借鉴和发扬传统文化的精华,培养出独特的管理魅力,赢得企业内员工的支持与信任。

二、传统文化与旅游管理理论的建构

虽然我国的旅游管理理念在传统文化的影响下趋于完善,但还是有一部分地区由于在旅游管理上缺失,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和旅游业的发展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协调管理理念和中国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并促进双方和谐发展,成为旅游管理理念发展的重要课题。

1.挖掘旅游资源的精神文化内涵

随着旅游行业的发展壮大,现阶段的旅游活动不再局限于对自然景观的旅游观光,旅游行业开始转向高文化层次的旅游形式发展。人们在旅游过程中开始追求更好的文化感受和精神消费。因此,在旅游管理工作和管理理念中,必须开发和融入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旅游项目,以满足人们对旅游行业的需求。我国的旅游风景区要针对旅游者的需求和旅游业的发展趋势,结合自身文化资源特点进行分析和研究,对本景区的旅游文化不断的进行完善和创新,建立起出满足游客需求的优秀旅游文化。例如在旅游过程中经常提起的井冈山精神、精神和延安精神,旅游景点通过这些红色精神体现出自身的传统文化内涵,将其作为一种文化形式展现在游客面前,使游客在领略秀丽风光的同时也体会到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内涵。

2.合理规划和管理文化旅游地区

在文化旅游开发的过程中需要以城市在旅游、金融、商贸和居住条件上的功能差异为理论依据,合理规划和管理文化旅游区域,重点突出历史名城的历史文化底蕴。在扩建和改造历史古城时,将重点项目建设重点放在生态建设上面,在建设过程中按照预留要求改造生态用地,严格控制城市的绿化程度,提高区域内的城市绿地率和森林覆盖率。旅游行业具有的综合性特点使旅游管理面临着各种问题,因此,旅游管理需要在政府的引导之下对旅游地区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

3.做好对旅游管理理论的教育工作

通过传统文化的教育工作能够有效传承我国优秀的历史文化精髓,向人们普及传统文化知识,培养出国民对文化遗产保护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要将传统文化融入到旅游管理理念中,对文化遗产点的旅游者、居民以及遗产工作者及个部门干部领导进行宣传工作,向群众普及与我国传统文化相关的法律法规、价值功能和科学知识,从根本上提高民众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合理有效的利用、保存和传承我国的文化遗产。此外。各个文化旅游区域的相关部门还需要在旅游宣传中融入传统文化,将推广重点放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上。通过制作纪念光盘,开展旅游文化会等形式加大对旅游文化的推广。此外,还可以利用党建、国庆、中秋等重要纪念性节日组织游客参观旅游景点,深入发展具有我国传统文化内涵的旅游形式。

三、结语

篇4

关键词 网络游戏 中国传统文化 融合 推广 潜力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5.06.079

It's Potential of Online Games to Promote Chinese Ancient Culture

GUO Xiaobei, LI Ziheng

(Department of Politics and History, Ankang University, Ankang, Shaanxi 725000)

Abstract Online games not only intrinsically linked with China's traditional culture, but also has the potential to help push by extension. China's traditional cultural heritage of the company, which can provide adequate resourc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domestic online games; the other hand, we can also use the online game to promote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promotion. In today's hottest online games, especially sought after by young people receive, the transfer speed can be described as amazing culture, this article will spread online games as an innovative and efficient manner of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with an aim in order to enhance public for the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identity awareness.

Key words online games; Chinese ancient culture; mix; generalization; potential

网络游戏是玩家以互联网为载体与其他玩家进行互动的一个虚拟平台;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从表面来看,网络游戏似乎与中国传统文化并无关联,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一些游戏公司市场调查显示,中国传统文化与网络游戏结合的紧密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游戏的受欢迎程度。

另一方面,网络游戏经常被诟病成一种取向于“利”的产业,其原因是容易令青少年沉迷其中不能自拔。但我们也要看到,网络游戏也在以一种独特的方式推广着文化的传播,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网络游戏本身其实并没有什么特殊取向,会被亦褒亦贬的主要原因取决于主体采取的运用方式。

我们如今提倡弘扬传统文化,为此也运用了很多方法,而在网络游戏流行于世的今日,我们或许可以尝试将传统文化与其结合,从而另辟蹊径的让网络游戏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播载体,使两者得以相互促进和发展,让传统文化搭载时代科技重现活力。

1 网络游戏与中国传统文化融合的可能性与创新性

网络游戏的发展史虽然不长,但它现今的影响不可谓不大,网络游戏本身体现并承载着传播文化的使命,这也使得一些国家以网络游戏为媒介进行意识形态的传播。以目前影响力较大的游戏――《英雄联盟》为例,它是美国拳特公司2006年推出的网游,自出现之后,据著名游戏博客Kotaku所述,平均每天就有2300万玩家在玩《英雄联盟》,这个庞大数目的影响力不可小觑。文化本就具有潜移默化以及深远持久的特性,玩家们在游戏体验中日复一日的接受着英雄文化的影响,这些影响势必也会反映在个人的现实生活中,进而影响着人类社会。让我们继续将《英雄联盟》与其同年推出的我国国产游戏《完美世界》进行一个对比,资料显示《完美世界》最高日均在线人数为30万人,这一对比为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在线人数的差异从何而来?其实数据背后的隐含信息就是玩家对游戏的取向问题,也就是认同感。显而易见,绝大多数网游玩家为青年男性,他们普遍对于英雄文化更为推崇和认同,而《英雄联盟》彰显的正是美国式英雄主义风格,由此可见文化形态对网络游戏的影响还是很深的,反之,网络游戏也宣传和推广着文化形态。

我国传统文化积淀雄厚,我们完全可以借此在网络文化不断发展的今天和未来制作出大量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优秀游戏。早在2004年,国家新闻出版总署音像出版司副司长寇晓伟就要求启动中华民族网络游戏出版工程,在之后的5年内相继出版了100种优秀的原创网络游戏刊物。①而一个现实问题是,我国确实产出了大量网络游戏,但游戏的质量及其与文化融合的紧密程度,还有宣传力度等因素都注定了我国网络游戏发展不温不火的结果。我们需要的是画质优良并能够与传统文化紧密结合的网络游戏,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部分国民崇洋的心理,最终让我国的网络游戏产业成功走上“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这一康庄大道。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念,呼吁广大中国公民提升文化认同感与归属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弘扬渠道很多,而网络游戏不失为一个可以被利用的传播载体,网络游戏完全可以作为意识形态传播的有效工具,让中国传统文化及现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政府的督导与市场的运行下加入其中。此外,社会心理学对人类处理信息的接收方式速率做了如下研究:人类在面对信息时,一般对于图像的接收速率是最快的。由此可以看出,既然人对图像的接受程度很高,那么像网络游戏这种集图像、声音于一体的接收方式岂不更快?而对于广大热衷于新事物的青少年来说,网络游戏的被接受度更高,这是我们无法回避的事实,与其一味警示网络游戏的危害性,倒不如尝试利用其长处以利避害。我国也可以学习美国将网络游戏与传统文化相结合,因为这样的形式从信息接收速率上来看是很可观的。

中国传统文化在世界各地一直被广泛关注,孔子学堂比比皆是就是一力证。由此可知中国优秀的文化历史底蕴深受海内外人士肯定,我们完全可以并且应该抓住机遇,不仅通过影视和音乐这些常见的方式加大文化传播力度,也可以借助网络游戏这一创新方式进一步拓宽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播渠道,从而使我们的传统文化为更多的外国人所接受,特别是年轻的一代,激发他们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认同,这对我国的经济发展也有着可以预见的深远意义。

2 中国传统文化融入网络游戏开发的途径探讨

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网络游戏开发的途径有以下几种:

一是武侠类游戏。武侠类型的游戏一般改编于武侠小说,这是目前最流行的一种方式。玩家可以以主角扮演的形式体验江湖的爱恨情仇,这里的爱恨情仇虽是娱乐,但是其中可以设计很多融入主流价值观的情节。例如引入因果联系机制,像是惩奸除恶、恶有恶报,等等,让玩家伴随着游戏体验使自身的道德修养也有所提高,明辨是非善恶,游戏中养成的正确善恶观会最终影响到玩家的行为。国内的一款网络游戏《天涯明月刀OL》就是这样一例,该游戏秉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玩家在游戏同时提升了对于善恶观的辨识程度,去学习做一个扶危济困、胸怀天下的侠之大者。

二是传说类游戏。传说类型的游戏一般依托于古人们所敬畏的神灵,玩家一般采取的是回合制方式来进行游戏,这种游戏的经典之处在于故事情节而非打斗内容,比如国内游戏《仙剑奇侠传》就是这样一个成功的代表作。该游戏画面与同级国外游戏相比略有逊色,但其情节构思巧妙,游戏语言唯美,就连场景设置也充满中国风的意蕴,让人仿佛徜徉在曼妙的古典世界里,享受着古风古韵带来的意趣,因此这一游戏一直经久不衰,并且衍生出很多相关影视和文学作品。这反映出中国玩家其实还是对于中国本土网络游戏怀有很大的兴趣,而我们的游戏开发商正好可以以此为契机,让玩家在游戏的推动中体验传统文化的恒久魅力。

三是战争策略类游戏。战争策略类游戏主要以中国历史上的割据混战为背景进行设定开发,通常是玩家处于游戏中主人公的角色时都能明白什么样的人格特质就决定什么样的结局。要想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玩家就必须在对主人公进行人物性格塑造时将中国传统文化美德应用到主体上,如礼贤下士以及爱民如子等,这无形中也培养了玩家自身的价值取向。战争策略类游戏一般属于长期类型游戏,因此玩家在进行角色扮演时,往往会受到长期而深远的影响。

以上三种题材的网络游戏归根结底还是基于中国雄厚的传统文化积淀和传奇的文化故事,正因为这些基础的存在才使得一些网络游戏值得反复把玩。

3 中国传统文化与网络游戏结合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首先是人物与环境美工精益求进。“真实才会引起共鸣”这是每位玩家的心声,因此当游戏开发商在制作游戏时应该在人物与环境的美工方面尽力做到极致,尽量采取游戏环境与中国地域特征相结合的手法,让玩家能够在游戏过程中体验到我国不同地域的建筑风韵。

其次,将中国传统文化设置为游戏主旋律。网络游戏既然影响甚大,那么对于其核心的主旋律就应把握到位,本文所主张的是将网络游戏与传统文化相结合,乃至人物美工及地域的中国化。相关调查显示有95%的玩家认为故事情节与人物特性是其选择某款游戏的主要动力因素,前文也提到过中国传统文化深受海内外人士青睐,那么运用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主旋律来设计游戏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是再适合不过的了,既符合玩家心愿,也能获得良好的文化传播效果。

最后,将中国传统文化与网络游戏结合时应把握好文化的中心。在如今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许多游戏厂商虽然生产出以中国传统文化为背景的网络游戏,但为了急功近利,有时往往去满足一些社会低俗情趣的需要,在文化设置中加入一些有害因素。这虽然在短期内可以收到哗众取宠的利益,但从长远来看无异于有违传播传统文化和自身利益双赢的要求,特别是如果该游戏的玩家中有儿童,就会使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产生扭曲,甚至误入歧途。为杜绝这一点除了游戏开发商要自律,还需要国家相关部门在审核时严把关口。

综上所述,网络游戏与中国传统文化不但具有内在的联系,而且还可以与之相得益彰,成为推广中国传统文化的一股潜在却有力的力量。

篇5

关键词:传统文化;企业管理;应用

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发展迅速,以市场经济为主题的竞争日趋激烈,一个企业想要在这种竞争下不被淘汰,好的管理方式是必要的基础。因此如何选择适合本企业的管理方法已成为企业兴衰的关键。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

我国古代诸子百家的理论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里面包罗万象,不同流派有不同的管理理念和方法,典型的流派有儒家、法家、道家、墨家。而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道德伦理思想从古至今被广泛推崇。儒家文化以追求人与人、社会、自然的“和谐”关系为目的,主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把个人、家、国、天下四者统一起来,在社会整体中建立个人的价值。强调培养个人对社会、对国家的使命感,以天下为已任:“天下者非一人之天下,天下人之天下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倡导“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人生价值追求。强调整体,并不忽视个性,主张“天生万物,唯人为贵”,治理国家以富民为本,“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崇尚“仁爱、礼仪、忠恕待人”,“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同时主张以信取仁,要真诚待人,诚实敬业,恪守信用,讲求信誉,“言必信,行必果”。

二、“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

“仁爱”思想是孔子思想宝库中的明珠,运用在企业管理中,就是要以“人”为管理中心,即把被管理者看作是有理智、有情感、有自尊心的对象,管理者所有的管理行为的出发点和终点都是“人”。现阶段提倡的“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是“仁爱”思想古为今用的灵活运用。

(一)“以人为本”应以员工为本。人作为最关键的要素,在企业管理中将“人”作为中心,是一个企业的基本要求。“以人为本”应注重以下四点:一是依靠人,充分重视“人”的价值,把员工作为企业发展最重要的资源;二是尊重人,尊重员工人格和尊严,并提供必要的物质、精神待遇;三是开发人,为员工才华和能力的发挥积极创设平台,提供条件;四是凝聚人,营造齐心协力、协同作战的氛围,形成整体合力。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员工的潜力,创造最大的效益,这是企业管理的核心和关键。

(二)“以人为本”应以客户为本。面对市场经济下的残酷竞争,商家想要占领市场并取得好的经济效益,“服务”是必不可少的,现如今越来越多的企业将精力花费在如何提高服务水平上,了解客户、尊重客户、服务客户来赢得市场,这就是“仁爱”思想在经营管理中的一种体现。国内外的很多企业的服务观点与儒家的“以民为本”是一致的。如:冠生园的创始人洗冠生说:“顾客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松下幸之助说;“经营的目的是为社会服务,利润是服务的报酬”,著名的国际商用机器公司(IBM)有一句闻名全球的口号,“IBM就是服务”。

(三)“以人为本”应以管理人心为本。管理是一项系统的工程,管理的因素是人,管理人的思想(人心)是关键。管理好人心能够把握员工的思想,引导员工的思想向企业靠拢,创造出积极进取的企业精神。在市场经济大环境下,将传统文化的精髓与企业管理相结合,产生积极向上、和谐发展的影响,对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是十分重要的。

三、“以和为贵”的管理思想

“和为贵”是儒家的重要管理思想。“和为贵”在三纲八目的“齐家”中就是“家和万事兴”。儒家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礼之用,和为贵”,孔子把“和为贵”当作为人处世和管理的原则。其“和”包括待人以诚信、友善、宽厚,,“和而不同”。儒家管理思想的一大特点是讲究和谐,比如“和为贵”、“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这一儒家的重要思想,也是水教授凝练的“三和篇”要点之所在。

(一)以“和”来创造企业团结的氛围。在管理中,团队间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是很重要的,“和”是一个团队建设的要素,是一种协作精神,是一种团结一致、共同奋斗的精神。现在的企业中,企业工作职责分明,很多的工作需要员工之间合作来完成,T工之间的团队合作能力要比管理者的自身专业知识更加的重要。俗话说:“人心齐,泰山移。”只有将企业中各部门、各单位的工作关系和谐了,互相之间形成合力,才能将困难容易化、简单化,工作效率才会提高。“一根筷子易折断,十根筷子掰不断。”只有员工之间团结一心,企业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才能有发展可言。

(二)以“和”来营造企业和谐的环境。“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意思是说,自己所希望的,所欲求的,所要达到的某个目标,也要让别人去追求和实现。即要目标一致,共同努力。规矩之道:一个有道德的人,应推已及人,管理者应做到严于律已,宽以待人,以已度人,学会换位思考。在日常工作中,尽量消除人与人之间隔阂,化解矛盾,创造和谐的人际关系。

和谐的人际关系就像企业管理的“剂”,人与人和谐了,企业气氛才会和谐。管理心理学研究表明:员工身处在温馨友爱的集体环境里,彼此相互尊重,理解和宽容,使人产生愉快,兴奋和上进的心情,工作热情和效率就会大大提高;反之,工作热情大打折扣。

四、结束语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有许多是值得我们去研究、去开发、去付诸实践的地方,千年的文化经过历史的长河大浪淘沙,凝结的都是精华,我们相信企业家会将我国古代管理思想挖掘得更深入、更透彻,推动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

篇6

在企业价值观之中,以人为本为核心的理念是最根本的。以人为本原则能够促使中小企业站在顾客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思考如何为员工创造最大的发展空间,以人为本原则使中小企业形成战略眼光、全局眼光和长远眼光,将实现企业长远发展作为愿景。与此同时,企业还要坚持刚柔并济原则,一方面保障企业自身、员工和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另一方面则要对其进行约束和限制,预防员工做出损害公司利益的事情。当今中国社会飞速发展,企业面临的外部环境日新月异,中小企业将自身培养成为学习型组织是至关重要的。学习型组织能够激发员工的学习动力、学习兴趣,营造和谐的企业内部学习氛围,使企业能够紧跟竞争者和市场的变化,为企业的持久发展和长远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学习型组织更多的是一种企业文化,而不是一种具体的管理模式,代表的是中小企业与时俱进、开放进取的经营态度。

我国传统儒家思想一直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中小企业可以借鉴这种儒家思想,在企业内部树立修身、齐家、建功、立业的管理观念。这样的企业文化形成之后,企业员工将会自动自觉地提升自身道德修养,并加强道德理念,从根本上认识到自身的责任和使命,激励员工发挥自己最大的潜能。中小企业可以建立内部学习课堂,适时地宣传企业自身的文化、愿景、使命、制度和技术知识,将企业战略愿景和员工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结合在一起,并为员工建立一个相互交流、增进情感的沟通平台,在无形之中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二、制定体现企业文化的规章制度

儒家思想认为“道不同不相为谋”,坚持“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所以企业在用人和选拔人才的过程中,一方面要注重应聘人员的专业素养,另一方面则要注重应聘人员的思想道德素质,考察其行为习惯、道德素质和应聘动机,选择那些在价值理念和行为准则与企业长远发展战略相契合的员工,让员工在入职的时候就明白“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的做人道理,从一开始就拒绝那些严重违反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的人。

中小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应当具备创新意识。在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之中,员工大多秉承这样的意识: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人力资源管理者也仅以学历作为用人的唯一标准。中小企业要给员工自我展示的机会和职业晋升的空间,让每一个员工都能够在企业内部找到切实可行的奋斗目标,并形成坚持不懈的动力。企业可以从完善自身激励机制着手,从被动管理的局面中挣脱出来,进行积极主动的管理。传统中小企业的管理大多采取硬性管理,而以传统优秀文化为基础的中小企业管理应当采取软硬兼施的管理模式,让每一个员工都能够获得发挥自身潜力和能力的机会,使其能够积极主动地为组织贡献自己的力量。中小企业还要关注员工的心态,注重对员工责任感的培训,为员工提供管理和培训的机会,使员工具备居安思危的意识。

三、构筑基于企业文化的激励约束体系

对不同岗位、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员工,中小企业内部应当采取针对性的激励约束方式,即像制定菜单一样制定不同的激励方式和约束方式,这样员工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绩效激励约束方式,并和相应的奖惩结构融合在一起。针对性的绩效激励约束方式能够在尊重员工的基础上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使员工能够自觉接受企业制度的约束。

中小企业还要定期或者不定期地针对员工进行考核,根据考核结果对那些为企业作出突出贡献的员工进行奖励,并让失职的员工得到应有的处罚,做到考核公正、赏罚分明。如果一个团队能够超量或者及时地完成既定目标和任务,那么企业就可以将超出部分的净利润按照一定比例返还给团队;而超额完成任务部分还可以进行阶梯等级激励机制,超出利润部分越多就能够得到越多的利润分成。没有完成既定任务的团队,企业则要给予其一定的处罚,通过扣除奖金和减少带薪休假机会的形式对其进行惩戒,并在此基础上寻找未及时完成任务的原因,为今后减少出现同样问题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基于企业文化的绩效评价

中小企业如果依然采取定岗定工资的方式进行绩效评价,那么将和时展需求相背离,也不能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中国传统文化一直强调团队合作、力争上游的工作氛围。定岗定工资的绩效评价方式很容易在员工内部激发推诿、懈怠问题,难以对员工工作绩效进行客观和科学的评价。

首先,要采取量化绩效管理方式。对于岗位性质相同的员工,在绩效评价的过程中要尽量做到规范、标准和统一,对于那些岗位性质不同的员工则要制定针对性的评价标准,使员工能够获得自身绩效的客观评价。对员工的绩效考核要尽最大可能地做到量化,要真实准确地记录每一个员工的实际工作量,将绩效与企业的经济效益、个人对企业的贡献程度联系在一起。

篇7

关键词:传统文化 知识产权保护 建立与完善

传统文化是指某一特定的民族或特定区域的人群世代相传,反映该民族或该区域人群的历史渊源、生活习俗、心理特征及所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群体特征、等诸多内容的文化艺术表现形式的总和。“中华民族拥有丰富而宝贵的传统文化资源及品牌,它们承载的是一种地域文化的精神财富,凝聚了中国精神和中国风格,是区域族群在客观认识、反映自身文化进程的基础上持续分析、总结经验并不断走向进步的基础,是国家或地区文明及其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保护传统文化的方法和途径有很多,而知识产权保护是其中最重要、最有效,也是力度最大的一种保护方法。

一、知识产权保护与传统文化

知识产权通常是指“权利人对其所创作的智力劳动成果所享有的专有权利”,知识产权所保护的客体一般具有以下几个特点:非物质性、法定性、地域性、时间性和专有性。一般是经过创造性劳动和投资所获得,具有标志性,具有原创性、表达性。知识产权通常包括文学、艺术和科学著作或作品;表演艺术家的演出、唱片或录音片或广播;人类经过努力在各个领域的发明;科学发现;工业品外观设计;商标、服务标志和商号名称及标识以及所有其他在工业、科学、文学或艺术领域中的智能活动产生的产权。

中国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资源极其丰富,以儒家为内核,还有道教、佛教等文化形态。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主要包括民间文学艺术、民间民俗及传统工艺三类,如诗、词、曲、赋、民族音乐、国画、书法、古文、传统戏剧、曲艺、对联、皮影戏、灯谜等等,博大精深,数不胜数。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知识产权的客体范围在逐步扩大,一些本不符合知识产权客体要求的内容,也被纳入知识产权的保护范围,受到了知识产权的保护。为更好地弘扬和传承传统文化,理应将传统文化纳入知识产权的保护范围,只是传统文化有着不同于传统知识产权保护客体的特征,决定了对其进行知识产权保护,确实存在许多问题。

二、传统文化知识产权保护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传统文化的保护存在着许多问题,如过度商业化地滥用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传统技能或民间艺术面临着年久失传的危险;一些独特的民族语言、文字和习俗正在消亡;一些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代表物和资料难以得到保护等等,传统文化面临着快速流失、甚至消亡的危险。同时,发达国家可以任意获取某些传统文化,以盈利为目的,对其进行开发使用,并通过知识产权获得保护,而传统文化的真正所有者却得不到任何保护,甚至要被迫付出昂贵的使用费。民间故事“花木兰”被美国改编制作了电影、“端午节”被韩国一公司仅用280元人民币抢注了网络域名,种种此类让人痛心的案例,让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我们对传统文化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

(一)只有少数国家承认用知识产权保护传统文化

突尼斯是世界上第一个用知识产权法保护传统文化的国家。此后,大批的发展中国家通过版权法来保护本国的传统文化。2000 年, 为了进一步加强对传统文化的知识产权保护工作,WIPO 成立了“知识产权与遗传资源、传统知识和民间文学艺术政府间委员会”。

但民族民间传统文化通常被视为公有领域的信息,是否应给予传统文化以知识产权方面的保护,是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目前世界上的大多数发达国家都不承认对民族民间传统文化进行知识产权保护。理由是“公有领域内的一切成果包括传统知识是属于全人类共同所有的财富,人人皆可自由利用。”

(二)制度上的障碍

知识产权的保护规则多数都是由发达国家制定的,是发达国家之间利益分配的产物与结果。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无论我们如何按照入世的承诺,修改和制定知识产权方面的法律法规,始终赶不上发达国家制定的标准。为了自身利益的需要,我们必须通过可能的方式和途径,在进一步完善我国相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积极呼吁和参与国际上传统文化知识产权规则的制定,在国际舞台上争取主动。

三、建立与完善传统文化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建议

尽管用知识产权保护传统文化存在着很多障碍,但是对于一个传统文化资源极其丰富的大国,我们没有理由跟随发达国家的意愿,否认用知识产权来保护我们的传统文化,而必须采取措施,不断完善相关的法律和制度。用知识产权保护好我们几千年传承下来的宝贵资源。继承、发扬和保护传统文化,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更是全面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必然选择。

(一)制定相关的法律制度

为真正实现保护传统文化,应该采用知识产权特别立法的方式,把对传统文化的知识产权保护纳入法制的轨道。我们没有任何理由质疑知识产权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当务之急是必须制定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弥补法律和制度上的漏洞。有关部门应对此加强研究、尽快立法。

(二)全面落实《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的要求

《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中明确提出要建立健全传统知识保护制度,扶持传统知识的整理和传承,促进传统知识的发展,完善遗传资源保护、开发和利用,加强民间文艺的保护,促进民间文艺发展,深入发掘民间文艺作品等等,充分说明尽管用知识产权保护传统文化存在制度上的缺陷,但是我们已经在实际工作中承认了这种做法,并正在不断努力加大保护力度。各部门要按照纲要的要求,认真落实对传统文化的知识产权保护工作。

(三)加强行政保护

在法律制度不健全的情况下,用行政手段把传统文化知识产权保护工作落到实处十分重要。例如对传统文化作品的搜集、整理、研究、存档等工作,申请知识产权保护等工作,以及相应的财政和行政措施等等。

(四)合理确定保护对象

传统文化是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并不是所有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都适用知识产权法的保护。《关于保护民间文学艺术表现形式、防止不正当利用及其他损害的国内法示范条款》中就有相关的规定。不受私权机制保护的民间文学范围可包括: 世俗礼仪、、起居饮食等习惯行为本身;宗教礼拜的地点、祭祀物品;超自然现象;历法等,这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在传统文化应该受知识产权保护和合理确定知识产权保护范围的一个具体意见。我们亦应制定相应的具体规定,合理确定知识产权对传统文化的保护范围。

(五) 权利保护期限不应该受到限制

传统的知识产权保护是有一定期限限制的,比如对专利、商标、著作权等等的保护期限,法律均有明确的规定。而传统文化不同于传统的知识产权保护客体,它世代相传,不论在过去、现在和将来,将永久受到法律的保护,所以对权利的保护期限应该没有任何限制。笔者反对有学者提出的对传统文化进行有期限的知识产权保护的观点。

(六)权利保护内容应有特别规定

以营利为目的使用传统文化的,必须注明出处并缴纳相应的使用费,可以像有人建议的那样,将收取的使用费以基金的形式留存,用作保护和发展传统文化知识产权的专项经费。

(七)充分发挥地方政府在传统文化知识产权方面的重要作用

作为地方传统文化知识权利主体的地方政府,应积极发挥作用,主动承担保护传统文化的责任。对于不积极履行保护职能的,使传统文化知识遭遇毁灭的行为,应该追究主要责任人的行政甚至刑事责任;对传统文化遭遇侵权行为的,地方政府必须行使享有的权利,使其停止侵权行为并赔偿损失,如果无法解决,亦可通过诉讼解决侵权行为,采取多种措施,使传统文化享受全方位的保护。

参考文献:

①戴琳. 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知识产权保护[J].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2011(9)

②孙晓. 我国民间传统文化的知识产权保护论[J].中国商界(下半月) ,2010(11)

③陈彦均. 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知识产权保护初探[J].内蒙古电大学刊,2010(3)

④贺敏. 论传统文化的知识产权保护[J].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1(7)

⑤王焯. 传统文化品牌区域产业化解析与建构——以辽宁为例[J].中国商贸,2012(25)

篇8

《安徽省信息技术研究“十二五”规划》特色课题研究之:如何将传统文化的学习与现代信息技术有机结合起来

近几年,随着信息化课堂不断普及,国学启蒙教育越来越多地被社会各界人士所认可,而且各界仁人志士倡导了许多活动以弘扬我们的传统文化。众所周知,从小接触、学习并掌握本国的传统文化是必要的,是受益终生的。本期《视界》栏目将于读者一起探讨如何将国学与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有效整合。

中国文化经典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瑰宝,体现祖国五千年文明史中的精髓。一本本国学经典像滔滔黄河水培育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论语》、《老子》、《庄子》、《增广贤文》等作为国家中经典之经典,铸就“国学蒙学之最、中华不可或缺之魂”。

目前,国学启蒙的响应者遍及大江南北。时代在变,思维须更新,我们该如何做好传统文化的传播工作呢?

著名文化学者李银河说:“要使传统文化现代化,就需要载体,包括硬件上的载体和软件上的载体。”

具体到古典诗文的发扬传播,硬件上的载体可以是指中华孔子学会成立的“国学启蒙馆”、国外孔子学院……既有建筑本身也有它负载的意义的载体;软件上的载体,即如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推出的“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工程”、江苏省扬州市的“小学古诗文辅读实验”、济南市大明湖路小学开设“国学”诵读课等。这些活动的顺利开展,信息技术的采用应是必要的选择。

季羡林先生认为,中国可以成为一个经济大国,也可以成为一个科技强国,但最根本的,中国是一个文化大国,对于本民族文化的珍视是一个国家屹立千年的基石。

“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工程”正在将文化的种子撒播在孩子的心里,撒播在希望的田野上,春华秋实,它的作用在不久的将来必会凸现,为这项工程所做的任何努力,都会使安放我们灵魂的精神家园更加美好。因我们对传统文化的传播有深深的期望,可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的先进性来加速进程。纵观人类文化传播的进程,就让现代信息技术为传统文化插上美丽的“翅膀”,让它飞得更高更远吧!

王财贵教授说:“不读《老子》、《论语》,不算真正的中国人。”当传统文化携手信息技术,“靓丽”现身时,孩子们又怎么会不爱读经典呢?

篇9

中华民族以其独特的精神文化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演绎了古老而悠长的民族历史,其圣人之道传承千古,享誉世界,作为子孙后代没有理由不继承和发扬民族文化的优秀成果,没有理由不去用古圣先贤的经典理论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和个人修养。由此可见,文化史教学对学生、对民族、对社会有着巨大的作用,也是历史教学不可轻视的重要内容。

在历史教学中如何渗透传统文化,提升学生的人文修养和文化内涵,是我们改变传统历史教学观念、转变传统历史教学模式的关键所在。

一、丰富课堂内涵,强化道德教育

传统的历史课堂主要以历史事件的发展为线索。虽然这样的教学方式能给学生展现一幅完整的历史画面,梳理一条系统的历史线索,却使教学显得生硬死板。教师如果能以自己丰富的文化知识、较高的人文素养浸润和浇灌历史课堂,将会使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在历史教学中得以传承和发扬。

初中阶段(13~15岁)是人的社会情感萌动的时期,这个时期正是对中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情感教育、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的关键时期,是矫正学生思想、端正学生品行的最佳时期。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全面、客观地发挥历史学科特有的人文教育功能进行教学。历史教学艺术就是要将活的感情和思想注入到死的知识中,让历史“复活”。因此,教师必须挖掘历史深处的文化内涵,将其与历史知识有机结合起来,用古人的思想、传统的文化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体现“落实德育为先,突出德育教育的时代特征”的新课程的修订原则。

二、转变陈腐观念,提升教师品位

初中历史课本在编排时主要体现了历史发展的时序性特点,着重强调社会形态的演变和经济发展的规律,对思想发展、科技成就、文史著作等文化现象只是一提而过,并未将文化真正纳入教学的范畴。在课标及考纲中,文化总是作为弱势环节呈现给学生。正如冯天瑜先生认为,“我国解放后的史学一度成为单纯的政治史,一方面是‘重政务,轻文化’的传统史学影响的结果”。课程编排的这一缺陷给教师在渗透文化史教学时提出了更大的挑战和压力,所以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为文化史的教学作出努力。

古人认为,人性的高雅与否直接体现在一个人的文化修养方面。基于此,传统中国才有“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之分,才有“文明之邦”与“蛮夷之地”之别。教师作为文化知识的传播者和品行习惯的践行者,其素养和品位直接体现在教师自身的知识结构和观念文化之中。因此,广大教师一定要勤于学习,努力提升自己的文化品位。

三、发扬民族传统,适应时代要求

中国素有礼仪之邦、文明古国的美誉,华夏民族栖身于黄河流域,肥沃的土地、温和的气候、和谐的环境孕育了古老而优秀的中华文明。正如近代学者杨度所言:“中华之名词,……,乃为一文化之族名。”文化与史实并非决然断裂的,一部文化史就是一部华夏民族自我塑造、自我保持、自我更新的过程。文化深深扎根于史实之中,而历史事件、铭文器物便充当了文化的记录者。发扬传统文化必须把民族精神与历史史实有机结合起来,使二者构成有机组成的生命体。

人文社会学科的历史学具有传承文化财富的社会价值。历史课程虽然具有很强的过去性,文化虽然是人类过去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成果的总和,但是一切优秀的文化成果皆具有很丰富的现代意义。十报告指出,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同时必须建立“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确,我们无法割裂现代与传统的关系,必须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批判继承”的原则,进而体现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继承传统文化的优秀成果。

四、克服功利观念,塑造美好心灵

篇10

语文是其它学科的基础,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素养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学生在语言文字学习的基础上,培养较强的听说读写能力,利于他们理解和掌握其他学科,并促进人格的形成和发展。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适当拓展知识面,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浓厚兴趣,以激发学生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的使命感。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用中国历史中动人故事打动学生,激起学习兴趣。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有许多动人的传说,其中不乏文人学士刻苦用功,终有成就的故事。这是我们传统美德的一部分,也是我们的宝贵财富。我们有理由让它发扬光大,在我们的子孙后代中引以为鉴。另外,学生对于这种的生动有趣的教学很感兴趣,比起枯燥说教来要更有实效。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些丰富的教材,把学生吸引到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文化上来。这不但可以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对他们进行形象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同时又使他们对我国的民族文化产生渴求心理,增强他们了解和掌握中华文化的决心和信心。

二、正确运用现代教学理念,培养正确学习方法。

现代教育正飞速发展,信息化正日渐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教学方式方法;新的教学模式正逐步取代落后的观念;现代社会对学生的熏陶使他们有可能更容易接受新的观念和方法。所有这些,都对我们教育工作者提出了崭新的要求。我们不能因为所达到的目是使学生接受古老文化而无所动,我们应努力运用新的教学方法来达到学生了解、掌握、运用传统文化,发扬传统美德的目的。

信息技术的普及,多媒体教学的广泛参预,使我们有可能与世界先进教学理论接轨。我们可以在进行信息技术教育的同时,运用综合手段来达到我们的教学目的。新的教育理念在召唤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把时间还给学生的呼声很值得我们思考,一些学校成功的范例也值得我们广大教师去借鉴。我们有足够的理由相信,对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的教育,在这样的教学方法下一定有出色的效果。

广大教师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没有摆正自己的位置,认为教师的任务是教书育人。殊不知,教师最重要的任务其实是教会学生学习方法和教会学生判断是非曲直并帮助他们找到相应的处理方法。那么,我们就可以采用适合本地的、有效的教学方法了。对于古人学习方法可取之处,我们还是让学生有针对性地拿来以为己用。更重要的还是在教学中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让他们能够独立行走,而不要老师步步搀扶。学习语文如此,其它学科亦如此。

三、教会学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搞好语文教学要有丰富、广泛的知识积累,同时还要有明辨是非,去伪存真的本领。这里,我们不妨重温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对于外来文化可以如此,对于中国传统文化亦可如此。那些好的,对学生形成美好心灵、美好品格的东西,我们尽可以放心交给学生;对于封建的,腐朽的文化,我们则要求学生寻其不是,以作反面教材。这是我们的目的之一,也是我们运用中华传统美德来规范学生,提高素质的手段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