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镇银行的发展方向和前景范文

时间:2023-07-03 17:56:3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村镇银行的发展方向和前景,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村镇银行的发展方向和前景

篇1

(一)农村金融环境特性所导致的风险

1.农业生产自身风险。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金融市场供需不平衡的矛盾更加显现。作为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村镇银行自成立以来,以其独特的经营机制、高效率的贷款审批优势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农村地区多元化的金融需求。但囿于农副产品的生产周期长,农民的文化程度比较低,加之农业生产极易受到自然灾害的影响等农业生产的高风险性因素,以及农民对农业市场运行机制缺乏了解,跟风现象比较严重,一旦农产品价格大幅波动,则严重影响农民收入等外部因素,直接影响到农村金融贷款的归还风险较大。农民风险意识的欠缺以及农村尚处于起步阶段的金融环境,必然决定村镇银行较之城市银行体系而言要面临更高的信用风险。随着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和发展,农村金融市场的潜力无疑是巨大的,然而发展相对滞后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使得现行法律法规对农村金融债权保护不力,市场风险自然很大。

2.农村信用监管薄弱的风险。一方面,农村金融市场上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农村企业财务会计制度不健全,信息披露不真实。银行和企业、个人信息不对称的现象无法避免,使得贷前调查难、贷时审查难、贷后跟踪难。这样不但增加了存在银行的运营风险且易产生贷款资金无法收回的危险为银行埋下了不良贷款风险隐患。另一方面。中国目前还没有建立起覆盖广大农村地区的征信体系。虽然中国人民银行建立了“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但覆盖范围只局限于银行、企业的金融信用信息,没有形成统一全面的覆盖众多农村企业和农户的征信体系,以致于村镇银行很难了解和掌握中小型企业及农户的资讯状况,为村镇银行有效地防范和化解风险带来了困难。

3.农村金融体系不健全的风险。目前中国农村经济发展中存在着严重的行业集中问题,村镇经济往往集中发展一、两个优势产业,而村镇银行的业务也高度集中于这些客户;中国农民多数还是以种植业为主,平均收入较低,没有城镇职工的稳定收入;同时农村融资缺乏可担保的财产,抵押客体不足。中国法律、法规规定农村土地所有权和农村土地使用权不能进行抵押,农户承包的土地和宅基地不能拥有贷款抵押。农村不动产的流通性也受到一定限制;另外在农户联保业务中,即使联保小组成员自己按时还款,也可能由于某个组员的违约而承担违约责任,联保贷款的缺陷也随之暴露出来。

(二)村镇银行自身建设中所面临的风险

从目前情况来看,各地城镇化建设还款来源主要是地方财政和土地出让收入。受到经济下行压力影响,部分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增长放缓,但政府支出刚性增加,地方政府过度负债,新型城镇化建设融资过程存在的问题与风险不容忽视。

1.地方政府融资风险。由于各地城镇化建设融资的主体主要是类融资平台的政府背景公司,随着地方政府负债全面审计的深入推进,此类平台公司的表外融资行为必将受到更为严格的监管,由此而产生的监管风险应当高度重视。同时,地方政府的还款资金来源主要是土地出让收益,在当前国家调控房地产市场的宏观环境下,二三线城市的土地收益后继乏力,存在有土地无市场、抵押物变现能力不强等现实问题都可能影响还款来源。从目前情况来看,各地城镇化建设贷款主体多为县(区)级和更低层级乡镇平台,可支配的财权相对较少,财政实力和协调能力较弱。

2.银行自身建设风险。《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第2条规定“:村镇银行由境内外金融机构、境内非金融机构企业法人、境内自然人出资。”决定了村镇银行人员进入渠道较为复杂,靠人情关系进入村镇银行的较多;村镇银行为了便于开展业务,一般在当地招聘,尤其是在村镇银行刚成立时,对其工作人员的要求不高。而真正的金融专业人才较少,因此人员素质不高,合规操作意识差,业务操作流程相互制衡的规章形同虚设,极易导致操作风险发生,对村镇银行日后业务发展埋下风险隐患。

3.银行经营风险。商业银行在支持城镇化建设中,还会面临诸如流动性风险、法律风险等。城镇化基础设施建设周期长、见效慢,目前缺乏必要的风险分担机制,商业银行的资金投入面临着较大的经营风险。中国大部分农村土地为完成土地确权,即使完成确权的农村集体所有土地,土地抵押也与物权法相冲突。商业银行在开展与集体所有土地相关的业务时存在一定的法律政策风险。而地方政府在城镇化建设中,为了加大招商引资加快特色园区建设,导致在部分地区出现了重复建设问题,园区利用率不高或是园区企业盲目扩张导致产能过剩,这些都为商业银行的信贷投入带来了较大风险。

二、对村镇银行发展的几点建议

城镇化发展所带来的基础设施、居民住房、社会保障、工业产业发展和农业现代化等诸多领域的金融需求,对于村镇银行的发展而言具有无限潜力可以挖掘。村镇银行要紧紧围绕城镇化发展过程中所亟需的经济、社会和人口三大领域来对城镇化的建设提供综合型的金融服务,要坚持“分类指导、逐步推进”的原则,结合自身发展定位把握好重点支持领域,制定差异化的资源配置方案,从产品研发、渠道建设、资源配置以及服务模式创新等方面来对城镇化的发展提供系统的支持。

(一)加强政府宏观政策研究

建立配套政策支撑体系一是密切关注政府宏观政策,以此为导向调整创新村镇银行信贷政策。政府宏观政策往往关系到城镇化进程的重大发展战略,村镇银行要着力在宏观政策研究层面下功夫,结合城镇化过程中的信贷需求特点,及时调整原有信贷政策和信贷投放结构。要牢牢把握城镇化建设带来的发展机遇和市场空间,有针对性地制定支持城镇化建设的区域性信贷政策,把握好贷款投放时机。强化对城镇化建设重点领域特别是县域经济、园区经济、产业升级与转移等项目的信贷支持力度。二是主动跟进各区域城镇化发展规划,抢占发展先机。重点支持国家级城市群区域城镇化,适度调整对重点区域的业务授权,扩大其业务自,提升其市场竞争的主动性。三是紧紧围绕城镇化进程和各级政府城镇化规划与决策,以经济发达、产业支撑有力、绿色环保的城镇化区域为重点目标,系统分析城镇化进程中不同主体、不同环节、不同主题的金融需求及内在联系,通过产品、流程、制度和营销方式的创新,构建起全方位一揽子的金融服务体系,在更好地充当地方经济发展服务者、政策导向参谋者角色的同时,也要注意构建金融风险的防范体系。

(二)迎合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方向

建立综合型的城镇化金融服务体系一是要把握城镇化经济发展方向,对各类物流园区、产业园区以及大型的商贸市场建设项目进行重点支持,全面规划消费金融、工业园区、基础设施融资等方面的金融产品,以完善城镇化建设的产业支撑。二是结合城镇化发展中的人口分布特点,从个人助业贷款方面来对进城创业的农民进行重点的支持,对网点的布局进行调整优化,要研发适合新农村建设、农业现代化等多样化融资需求的金融产品。优化对城镇的资源配置,调整区域布局,将营业机构和服务链条延伸至新型城镇化区域,并加大对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信贷投入。通过加强与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合作。如村镇银行、信托机构、股权投资基金公司等,通过不同金融机构的合作进一步渗透对城镇化建设的支持。三是结合城镇化的社会发展层次,要对普通商品房的开发、经营性基础设施项目以及新型农村集中社区的建设项目提供支持。四是充分发挥移动金融的优势。通过移动终端提供账户管理、转账结算、投资理财、代收代缴等多种金融服务,通过手机银行提供现金管理、消费金融等便捷服务。以电子渠道弥补商业银行在中小城镇网点不足的劣势,优化渠道服务能力。

(三)注重产业和区域发展定位

篇2

小额贷款公司(以下简称小贷公司)为小微企业融资做出了显著的贡献,但在经营中资金来源渠道单一,面临着资金不足的实际困难,其未来发展方向值得探讨。本文认为小贷公司可发展为格莱珉式的乡镇银行,为此,政府应加大支持力度。

【关键词】

小贷公司;资金来源;乡镇银行

一、小贷公司的现状及问题

小贷公司是由自然人、企业法人与其他社会组织投资设立的不吸收公众存款、经营小额贷款业务的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

在近几年的时间内,小贷公司发展迅速,为三农、小微企业融资做出了显著的贡献。央行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6月末,全国共有小贷公司5267家,贷款余额4893亿元。

虽然小贷公司数量发展迅速,但是在实际经营中也遇到一些困难。作为贷款公司,资金最为重要。现阶段小贷公司的资金来源主要是注册资本金、捐赠资金和商业银行贷款。按照银监会的要求,小贷公司能够向银行业金融机构融资不超过资本净值的50%。捐赠资金又及其有限,因此大部分贷款资金是公司自身的注册资金。

为解决小贷公司资金来源问题,目前主要有两种意见:一是小贷公司应该转制为村镇银行,二是应该成为金融公司。

如果小贷公司能够转制成为村镇银行,那么资金压力就会减轻很多。转制村镇银行之后,就能够吸收存款,进行放贷,而不是仅仅依靠注册资金。同时,转制以后,就成了银行业金融机构,能够享受到一些政策优惠,目前小贷公司是工商企业,没有类似优惠政策。

虽然小贷公司转制村镇银行有着许多好处,但是并不是唯一选择,也存在一些缺陷。如果只是成为一般的乡镇银行,小贷公司很难避免会走农村信用社等一些金融机构的老路,会逐渐偏离服务三农、服务小微企业的宗旨,而成为以营利为目的的银行机构。我国不缺少全国性的银行,缺少的是踏踏实实在社区为群众、为小微企业服务的金融机构。一旦转制为乡镇银行,很难确保其不走资本、规模扩张之路。为获得更多回报,单笔小额贷款的规模也会逐步扩大。偏离小额贷款的宗旨不可避免。

此外,小贷公司转为村镇银行面临着存款公信力、贷款的掌控能力和产品的创新能力三个方面的挑战。国有大银行是国家的信誉,股份制银行有实力,农信社有几十年在农村的积累,如果没有银行入股的背景,让一个农民到新设立的村镇银行存款困难可想而知。另外,小贷公司能够分析财务不规范企业的资产负债情况,测算它的现金流量,但却未必能够测算好一个财务规范的企业的财务状况和未来发展前景。再次是产品的创新能力,让小贷公司与全国范围的银行之间竞争,并非易事。

因此,有人认为村镇银行并非小贷公司出路所在,而应该发展为金融公司。认为我国应建立多层次信贷市场体系:包括不吸收公众存款的小贷公司借贷市场;吸收大额存款的金融公司;吸收小额存款、且能够办理结算的商业银行。小贷公司应定位为非公众金融机构,其次应定位为非金融机构。然而,这虽然有利于三农和小微企业发展,但资金来源问题仍不能得到有效解决。

二、格莱珉式的小贷公司

格莱珉银行也即乡村银行,是尤努斯教授创立的致力于向穷苦人民提供小额贷款的银行。该银行与一般银行一样有存贷款业务,待偿贷款全部由自有资金与存款储蓄提供,大部分存款来自银行的贷款者。仅存款储蓄就达到代偿贷款的97%,如果加上自有资金,则达到代偿贷款的130%。并且自从成立以来,除有三年国家发生较严重的自然灾害外,每年都盈利。

虽然我国的小贷公司与格莱珉银行有众多不同之处,但仍有许多地方值得借鉴。

(一)吸收存款,解决资金来源问题

小额贷款机构如果要自负盈亏,首要条件是可以接受存款。对于格莱珉存款人来说,他们定期偿还小额贷款,同时存入金额更小的存款,这是改善其财政状况的重要环节。贷款还清时,他们可以借更多,同时又有一笔存款可以动用,进一步改善信用状况。

因此,小额贷款公司也可以吸收存款。客户可以分多次定期小额偿还贷款,每次偿还贷款时存入一定的小额存款。既不会对贷款者造成资金压力,又可以帮助小贷公司有充足的现金流。并且对于贷款者和一般存款者的存款利率可以区别对待。贷款者可以有较高的存款利率,鼓励贷款者同时成为存款者。这就产生一种相对制衡关系,有利于促进贷款者积极偿还贷款。

(二)贷款者可以成为小额贷款公司的股东

格莱珉银行鼓励贷款者成为持股者――他们可以购买格莱珉银行的股份,成为一名股东。每一股的价格大概是1.5美元,只要他们有这笔钱,就可以购买一股――每个人限买一股。

作为股东,他们可以投票选董事会,也有资格成为董事会成员,这会使贷款者觉得银行是属于自己的。如今,格莱珉的贷款者拥有银行94%的股权,另外6%为政府所拥有。

这有利于解决小贷公司转制为乡镇银行出现的股权争夺问题,即原有股东与大型商行谁做大股东的问题。地方政府及民间资本希望小贷公司的股东做主发起人和大股东,银监会则希望银行业金融机构做主发起人及大股东。如果银行机构做大股东容易使转型后的小贷公司成为一般意义上的商业银行,从而使其转型变得毫无意义。

借鉴格莱珉银行的作法具有一系列好处。首先,避免银行机构成为大股东从而小贷公司转型为一般商业银行。其次,相对分散的股权可以限制小贷公司规模的快速扩张,有利于小贷公司专注于地区服务而不是致力于规模的扩张。此外,贷款者大部分持股,对贷款者到期还款是一种有效激励。最后,有自有资金在里面,小贷公司会更谨慎更小心地去规避风险。

(三)减少对抵押品的依赖程度

格莱珉银行充分信任穷人的信用,认为银行界可以不借助抵押品、法律手段、团体担保或连带责任而借款给穷人;建立银行的基础应该是对人类的信任而不是毫无意义的纸上合同。这样,省略了抵押品这一环节就大大缩短了贷款时间。

虽然格莱珉的这种思想有些极端,但小贷公司可以相应减少对抵押品的依赖程度。做好小额信贷,不能与正规金融的程序一样。抵押品机制并不是万无一失的,而且操作起来复杂繁琐,大大降低了贷款效率。此外,对于农民和小微企业而言,找到合适的抵押品是阻碍其贷款的主要原因之一。小贷公司可以指定较灵活的贷款策略,减小抵押品在贷款中的重要程度。就会更加便于农民和小微企业进行小额贷款。

(四)人性化的不良贷款的处理方式

若贷款者不能及时归还贷款,或遇到自然灾害,格莱珉银行不会划销旧的坏账,而是把它们转为长期贷款。以便贷款者能够更缓慢地以更小额的分期付款来偿还。这样既不会给贷款者带来过大的压力,又有利于不良贷款的归还。小贷公司也可以采取这种方式,不要因为一时不能归还贷款就不给贷款者任何机会。人性化的贷款规定会大大提高还款率。

(五)建立小组基金

格莱珉的贷款者在贷款时会拿出一定比例组建小组基金,以备不时之需。对于农业来说,天灾带来的经济损失是不可避免的。小贷公司可以成立类似的农业基金,农民在贷款时拿出一定比例组建基金,遇到自然灾害时基金可以用来经济重建,并且规定如果贷款者信用出现问题会取消其运用基金的权力。这相当于农民自己建立了灾难保险,有了遇到灾难时的必要重建资金,对其还款也是一种有力的约束。

三、政府应加大支持力度

除了上述小贷公司自身的改变之外,政府也应加大对小贷公司的扶持力度,规范运作方式,使其更好地发展。

(一)减轻纳税负担

格莱珉银行有低于政府利率的贷款利率和极富吸引力的存款利率,并且大量无偿援助贫困人群,最后仍然能够营利。原因之一就是政府免除所得税,有较轻的纳税负担。现阶段我国的小贷公司并不属于金融机构,因此经营税负比较高,既不能享受一般企业的税收优惠,也不能像金融机构一样享受利率优惠。应改变其高税负的现状,以增加留存收益,提高内部融资的速度。

(二)控制小贷公司的规模及数量

虽然格莱珉银行是全国范围的银行,但对于我国的小贷公司并不适合。因为我国可以在全国范围内成立小贷公司,但应控制单一的公司规模。小贷公司应该在一定区域内服务,这有利于与当地的农民和小微企业建立长期良好的合作关系。一旦规模和数量增加,就会降低与小客户的接触力度,而倾向于大额贷款,发展为格莱珉式的村镇银行也就不再符合实际。因此,有必要统一规定小贷公司的规模数量以及单笔贷款的额度上限,使其不会偏离小额贷款的宗旨。

小贷公司的成立和发展健全了我国的金融体系,对三农和小微企业的发展做出了显著的贡献。格莱珉模式虽然对现在存在的问题有很好的借鉴意义,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还要根据我国国情,对原有模式进行改良,不能照搬照抄,使其更好的与现阶段的小贷公司模式相结合,促进其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尤努斯.穷人的银行家[M]

[2]彭丛丛.浅谈小额贷款公司的资金来源问题及解决方案[J].企业管理,2011(07):8081

[3]陈传红.小额贷款公司的发展与思考[J].青海金融,2010(11):3638

[4]杨文悦.小额贷款公司发展制约因素及其可持续发展研究[J].农村金融,2012(05):7577

篇3

一、社区银行的概述

(一)国外对社区银行的认识

对于社区银行这个名称,现在学术界也没有统一的解释,每个国家对于它的称呼也有所不同。比如在日本就把社区银行叫做地方银行,在德国叫做区域性银行。公认的社区银行一词最早出现在美国,美国词典给出的解释是在特定地区范围内,按照市场化原则由地方自主建立和运营的商业银行。随着金融体系的不断升级,美国对于社区银行的看法也存在多种变化,不过总体呈现三方面特点。其一在于投资规模小,大多数都是总额小于10亿美元的商业银行;其二在于定位比较准,主要的服务范围在当地家庭、农户以及中小企业之间;其三在于成本低廉,社区银行的服务费与其他的大银行相比低15%[1]。

(二)我国对社区银行的认识

我国的社区银行还处于初级阶段,仅仅建成两年,很多规定和体制都不够完善,也没有深入性的理论研究。最早建立的声音,应该在2002年,由巴曙松提出的,他在书中指出,社区银行应成为放松银行的突破口。紧随其后,国内的很多学者对社区银行进行了系统的研究,通过借鉴的形式给出了不少合理建议[2]。

2005年,王爱俭也在出版的作品中提到了社区银行的概念,并指出我国在当下对于社区银行的建设,应该本着良好的监管力度为基础,再加上外部资金作为支撑,走一条以改造为主的社区银行发展路线。直到2012年,各地银行才对社区银行的探索达到如火如荼的地步,2013年底,银监会声明支出,社区银行是定位于服务社区居民和小微企业的简易型银行网点,属于支行的一种特殊类型。对于概念的界定众说纷纭,不过大方向是从服务对象、资产规模、区域经营方面进行讨论的。

二、社区银行的发展现状

(一)我国社区银行的现状

在当下,社区银行的发展还处在初级阶段,主要研究的对象有三个方面:第一,是以龙江银行为代表的股份制商业银行的社区支行,这个银行是在2009年由黑龙江政府组织的社区银行,不到几年的时间里,银行的经营规模就显露成效,规模增长了近三倍,资产也达到1500亿元。在金融领域竞争激烈的今天,龙江银行能够有如此的成绩,靠的就是定位准确、机构设置边缘化、贴近百姓以及与社区紧密融合的特点;第二,是以村镇银行为代表的农村社区金融,这样的社区银行最接近银行本质,是当下社区银行的主要发展趋势,重点在于它能够把市场地位转向农村,在国家政策的号召之下,更好的完成对于“三农”的服务;第三,是以民生银行为代表的金融便利店,其主要特点在于延长了人工服务时间,方便了用户随时办理业务的需求,让社区银行发挥了便捷性的优势进行运作,受到了广大社区群众的欢迎[3]。

(二)社区银行的监管现状

现阶段,我国对于社区银行的监管进行了调整,逐步加强了对银行内各项业务的监管。中国银监会在2013年底就监管层面发出通知,要求监管部门对社区银行的牌照范围、风险管理以及业务模式进行全面监督,不允许出现业务外包,或者是展开许可经营之外的业务。总体而言,监管部门对社区银行的发展持支持的态度,只是禁止了经营过程中的不合理渠道。

由于我国对于社区银行的管理还处在摸索阶段,很多银行的具体做法与政府的规定不一致,对于规定之前的中小银行,在成立之初没有领取许可证的机构,也要纳入之后的发展计划当中,应通过转变为自助银行的方式进行调整。银监会出台的规定使得很多社区银行都放开了拳脚准备大干一场,纷纷通过人工与自助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运作,有了监管机构的保障,降低了投资风险,加大了投资力度[4]。

三、我国社区银行的发展前景

(一)就社区银行的建立途径而言

在我国现阶段的经济条件下,应该本着“改造为主,新设为辅”的发展思路,首先要把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的小银行进行系统的改变为社区银行,这样能够解决农村小银行安全系数低、管理能力差的问题;其次应该通过民营企业资本来建设社区银行,通过民营资本的介入,无疑为社区银行增添了新的活力,其优势在于能够得到政府的支持同时还卸下了之前的历史包袱,让产权保护的情况更加深入人心,更有助于防止风险问题的发生;最后应积极引导民间众多的非正规金融机构进行重组,让他们积极发展成为社区银行,以解决这些机构积攒多年的问题,加入到有序、合理的组织中来。

(二)就社区银行的经营原则而言

社区银行想要有可持续的发展,必须要本着定位准确、稳步发展、突出特色、强化合作等特点,社区银行应该结合自身实力,准确的做出市场定位,因为一旦盲目做大,就会增加贷款的风险,导致资源配置出现问题。还应在集体的大浪潮中走出来,结合自身所处的位置发挥自身的长处,走一条特异化道路,同时应该有选择性的进行合作,通过合作可以加快产业链的融入,对于国际化经营的推动有积极意义。

(三)就社区银行的监管体系而言

篇4

关键词:区域经济;农村银行类机构;面板数据;综合经营

文章编号:1003-4625(2009)02-0048-04中图分类号:F830.6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现代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农村金融的支持。从已有的发展经验看,发达国家均普遍构建了相对完善的农村金融体制,农村金融业务经营趋向综合化,经营管理趋向专业化。另一方面,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水平的不断提升和发展,区域农村市场经济发展更为迅速,农村经济结构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三农”,产业结构已实现了从以第一产业为主向以第二三产业为主的转移,非农产业在农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现代农村经济需要的是全程式、综合性的金融服务,而现行农村银行类机构功能单调,局限于单一的存贷款服务,难以充分满足“三农”的多元化需求。

本文的农村银行类机构特指具有法人资格的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农村信用社、村镇银行及小额贷款公司等;选择长三角地区作为本文研究的区域经济一体化背景选定地区;通过93家农村银行类机构发放问卷486份并全部收回,搜集93家法人农村银行类机构2001―2007年的财务数据合计651个,其中可供模型使用的有效数据584个。

二、长江三角洲地区农村经济金融发展现状及金融服务需求

(一)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较高,金融结构仍然存在缺陷,农村信用社是农村银行类机构的主体

长江三角洲作为经济相对发达地区,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远远超过全国平均水平。从产业结构看,长江三角洲地区二、三产业在地区生产总值中的占比较高,对金融服务的规模、结构、方式有着更高的要求,农村产业结构已基本实现了以第一产业为主向以第二三产业为主的转移。农林牧渔业在整个农村社会总产值的比重较小,且呈下降趋势,农村非农产业在农村经济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另一方面,长江三角洲地区经过多年发展,已经形成了包括商业性、政策性、合作性金融机构在内的,以正规金融机构为主导、农村信用合作社为核心的农村金融体系,初步改变了农村金融功能混淆、利益冲突、机构单一的局面(详见表1)。

表12007年长三角地区农村银行类法人金融机构构成单位:个、亿元

注:江苏省小额贷款公司正处于筹建期,预计资产规模不低于1亿元;浙江省村镇银行正处于筹建期,资产规模尚未统计。

然而,长江三角洲地区农村金融结构依然存在着不少缺陷,如:缺乏为农村经济金融进行广泛服务的保险、担保、信托、租赁、证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贷款仍然是农村金融服务的主要形式;市场垄断程度高,竞争不充分,活力不强等。据统计,长江三角洲地区共有农村银行类法人金融机构共172家,资产规模1227.94亿元。分机构类别看,农村信用社是农村银行类机构的主体,占长江三角洲地区农村银行类机构总数的59.3%,农村合作银行的占比是24.42%,农村商业银行、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的占比则分别是5.81%、1.74%和8.72%。从资产规模来看,农村信用社、农村合作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呈现三分天下的态势,分别占长江三角洲地区农村银行类机构资产规模的35.50%、33.30%和31.19%。

(二)贷款依然是农村地区客户的主要需求,但其对中间业务的需求不容忽视,绝大多数农村银行类机构认同综合经营的发展方向。

通过对长江三角洲地区93家农村银行类机构486位客户问卷调查显示,仅有极少数客户(3.3%)从事传统农业(种、养殖业),现阶段客户的主要需求仍然是贷款(占比47.1%),但其对理财、结算等中间业务有需求的客户超过了15%。另一方面,调查结果显示,超过一半的客户认为,农村银行类机构提供证券、保险、信托、金融衍生等产品很有必要,并会首选农村银行类机构办理相关业务。

农村银行类机构拓展业务范围不仅能带来新的利润来源,也可以为改善产品结构、实现资产多元化、增加金融服务种类、提高综合竞争能力创造条件。调查显示,88.17%的农村银行类机构认为“综合经营是未来发展的方向”,有13.98%的机构表示“有迫切的需求”。对于综合经营的方式,62.37%的农村银行类机构表示“将与保险或证券公司进行战略合作”,20.43%的机构表示“将自身打造成金融控股公司”,还有16.13%的机构表示“将在法律障碍破除后,直接从事证券或保险业务”。值得一提的是,有45.16%的农村银行类机构认为,实现综合经营对“三农”的支持力度会加大。另一方面,对农村银行类机构而言,高层次复合型人才稀少(85%)和业务操作系统等开发成本高、难度大(77.4%),是当前拓展业务范围的主要障碍;中间业务(93.6%)和小额信贷业务(63.4%)是农村银行类机构拓展业务的主要需求。其中,对于开展中间业务,农村银行类机构的需求主要集中在理财业务(92.5%)、网上银行业务(76.3%)、开展基金托管和代销基金业务(58.1%)。

三、长三角地区农村银行类机构赢利可持续性的模型分析

农村银行类机构的综合化经营既是经济发展水平和市场主体的金融诉求,也是利率市场化程度不断加深背景下的必然选择。此次问卷调查显示,86.02%的长三角农村银行类机构认为,随着利率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存贷款利差将逐步缩小。由此,运用面板数据模型测算利差变动和中间业务收入对农村银行类机构净利润的影响,完全可以印证这样的判断:在并不遥远的未来,农村银行类机构的生存与发展,必须寻找新的方向。

(一)面板数据(Panel data)模型的构建及说明

1.变量选取。选取净利润(profit)作为因变量,实际利差①(rate)和手续费收入占比(fee)作为自变量。其中,实际利差=(利息收入/贷款余额―利息支出/存款余额)×100;手续费收入占比=(手续费收入/总收入)×100,用来衡量机构中间业务的发展水平。

2.数据说明。本文采用2001―2007年93家机构(上海1家,江苏38家,浙江54家)的年度数据, 合计为具有651个数据的面板数据集合。

3.方程设定。采用面板数据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为减少异方差的影响,对每个变量取对数(lprofit为净利润的对数值、lrate为实际利差的对数值、lfee为手续费收入占比的对数值),不计算原始值为负数的变量,实际可用数据共584个。回归系数反映了各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弹性关系,即自变量每变动1%,因变量响应变动的百分比。方程式为:

ln(profit) =i+ 1ln(rate)+ 2ln(fee)+it,

i = 1, 2, …, N;t = 1, 2, …, T

4.计算方法。分别采用随机效应和固定效应两种计算方法估计模型系数,结果互为对照,并通过Hausman检验来确定哪个结果更优,计算软件为Stata8.0。

(二)面板数据模型回归结果

1.长三角地区

(1)样本描述性统计:此样本中包含93家机构(上海1家,江苏38家,浙江54家),每家机构有7年的资料,因此对于每一个变量共有651个数据,模型有效数据584个(详见下表)。

(2)面板数据模型回归分析

1)随机效应模型结果

Random-effects GLS regression Number of obs =584

Number of groups =92R-sq:within=0.4663

Random effects u_i~GaussianWald chi2(2)=383.06

corr(u_i, X)= 0 (assumed)Prob > chi2=0.0000

2)固定效应模型结果

Fixed-effects(within) regressionNumber of obs=584

Number of groups=92R-sq: within=0.4765

F(2,490)=223.04 corr(u_i,Xb)=-0.298Prob>F=0.0000

2.江苏地区

(1)样本描述性统计:此样本中包含38家机构,每家机构有7年的资料,因此对于每一个变量共有266个数据,模型有效数据248个(详见下表)。

(2)面板数据模型回归分析

1)随机效应模型结果

Random-effects GLS regressionNumber of obs=248

Number of groups=38 R-sq:within=0.4666

Random effects u_i~GaussianWald chi2(2)=167.36

corr(u_i, X)=0(assumed) Prob>chi2=0.0000

2)固定效应模型结果

Fixed-effects (within) regression Number of obs=248

Number of groups=38R-sq:within=0.4843

F(2,208)=97.66 corr(u_i,Xb)=-0.2252Prob>F=0.0000

3.浙江地区

(1)样本描述性统计:此样本中包含54家机构,每家机构有7年的资料,因此对于每一个变量共有378个数据,模型有效数据336个(详见下表)。

(2)面板数据模型回归分析

1)随机效应模型结果

Random-effects GLS regressionNumber of obs=336

Number of groups=54R-sq:within=0.4685

Random effects u_i~GaussianWald chi2(2)=233.18

corr(u_i, X)=0(assumed) Prob>chi2=0.0000

2)固定效应模型结果

Fixed-effects (within) regression Number of obs=336

Number of groups=54R-sq:within=0.4714

F(2,280)=124.86 corr(u_i,Xb)=-0.2054Prob>F=0.0000

(三)回归结果检验和分析

1.描述性统计结果显示,长三角地区农村银行类机构的实际利差的均值为5.03%,手续费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平均只有0.5%。其中,江苏辖内机构实际利差的均值为4.43%,手续费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平均为0.55%;浙江辖内机构的实际利差的均值为5.45%,手续费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平均为0.48%。这说明:目前长三角地区农村银行类机构的实际利差比名义利差平均高出1.7个百分点,机构的利润主要来源于利差收入。

2.计量模型的整体表现较好,无论是随机效应模型、固定效应模型,还是各个自变量均能够通过显著性检验,说明模拟结果相当稳健。同时,分别针对长三角、江苏、浙江三地的随机效应模型和固定效应模型进行Hausman检验,检验结果显示,固定效应模型和随机效应模型的参数估计方差的差是一个非正定矩阵,因此sqrt(diag(V_b_V_B))一项均为缺失值,由此可认为三个随机效应模型的基本假设均无法得到满足,固定效应模型优于随机效应模型。

固定效应模型显示:实际利差对净利润的弹性为3.66,中间业务水平对净利润的弹性为0.46,即实际利差对净利润的弹性为3.66,中间业务水平对净利润的弹性为0.46。模型的结果和前面的描述性统计分析是一致的,即自2001年以来,实际利差每下降1%,净利润会下降3.66%;而中间业务规模每下降1%,净利润只下降0.46%,从这个结果看,中间业务目前对农村银行类机构利润的贡献度还相当小。

3.利差变动的远期影响:从前期对93家农村银行类机构的调查显示,有86.02%的机构认为在逐步实现利率市场化的过程中,竞争会越来越激烈,利差将逐渐缩小。因此,运用模型结果对实际利差变动对净利润的影响做定量估计(详见表2)。

表2苏浙两省农村银行类机构实际利差变动对净利润的影响

从估计结果可以看出,如果实际利差在现有基础上下降4个百分点达到1%左右,那么农村银行类机构的净利润要下降200%以上,也就是只有目前水平的28%左右。江苏地区农村银行类机构的利润对利差的变动更为敏感,是因为当前江苏辖内农村银行类机构的实际利差平均较浙江辖内低,因此,实际利差变动一个绝对量时其相对量的变动更大。

四、农村银行类机构综合经营的路径分析和前景规划

(一)短期规划:中间业务是综合经营的基础和起点

首先,继《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暂行规定》实施后,《商业银行服务价格管理暂行办法》也已正式出台,这对农村银行类机构发展中间业务给予了政策支持。其次,农村银行类机构开发的中间业务,关键是要适应农村、农民、农业经济的特点,要注意做好市场调查和研究工作,不断开发真正满足市场需要的中间业务品种。再次,农村银行类机构要未雨绸缪,加强对中间业务的营销宣传,要在利差没有降下来之前,提前准备、积蓄力量,通过各种渠道宣传中间业务,提高整个社会的认识,刺激社会需求,进而带动中间业务发展,争取主动。

(二)中长期规划:走综合经营之路是可行选择

首先,金融创新是农村银行类机构走综合经营之路的主要途径。而金融业的综合经营一般是通过业务经营形式的融合、组织体制创新这样的方式,在法律界定的空白点上进行突破。如银行控股公司、金融控股公司的发展过程,就是金融机构为了规避美国联邦法律限制商业银行经营范围和地域限制而采取的组织创新过程。农村银行类机构应大胆借鉴这一经验,积极探索政策法规没有禁止的开展。比如产品融合、战略合作和股权投资等,同时还可以凭借实际效果的取得,以争取进一步的政策支持,从而实现对法律与政策的逐步突破。

其次,组建战略联盟是农村银行类机构走综合经营之路的重要途径。通过设计统一产品和技术网络、发挥各自比较优势、打造战略联盟实现综合经营,在国外已经得到快速发展。与金融控股公司和全能银行模式相比,组建战略联盟具有明显的优势和现实可行性,不仅受法律限制少,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而且也有利于银行在实现资源互补的同时,更专注于金融核心业务、提高核心竞争力。从2000年开始发展的长江三角洲地区银保合作业务证明,农村银行类机构完全可以通过银证联盟、银保联盟以及与外资金融机构联盟的形式,从低层次联盟着手,由低至高,逐级推进,最终实现综合经营。

再次,金融控股公司模式将会是农村银行类机构实现综合经营的长远选择。在打造战略联盟的基础上,农村银行类机构要实现进一步的综合经营,有三种模式可供选择:一是全面修改相关法律限制,发展成综合性银行;二是允许金融机构投资新公司,从事其他金融业务;三是允许跨行业金融机构共同组建金融控股公司。以上三种模式各有优势,但从微观层面来看,金融控股公司可以规避管制,具有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优势,可以获得协同效应、分散金融风险优势;从宏观层面来看,金融控股公司更有利于维护金融市场竞争环境的公平性,提高金融监管的有效性,通过“防火墙”制度的有效隔离,防范金融业的系统风险。因此,部分有条件的农村银行类机构,可以率先向金融控股公司方向发展,成为此类机构今后发展的龙头和样板。

参考文献:

[1]蒋定之.继续推进农村合作金融改革发展[J].中国金融,2007,(20).

篇5

关键词:小额贷款公司;正规金融;中小企业;融资

中图分类号:F832.44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4392(2008)03-0064-03

一、廊坊市小额贷款公司的运作模式分析

(一)廊坊市小额贷款公司的设立情况

河北省廊坊市地处京津之间,依托京津,接受京津辐射和产业转移,民营经济发展基础好,民间融资活跃,然而融资难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制约了当地经济发展。据人民银行霸州市支行测算,霸州市中小企业资金缺口每年都在10亿元以上,这个市的民营企业及个体工商户中和银行有信贷关系的不到20%。县域中小企业及个体工商户融资难,导致民间融资十分活跃。有关部门估计,霸州市民间融资每年都在5亿元以上。

在学习山西平遥试点经验的基础上,2006年8月,霸州“万利通”小额贷款公司在政府主导下挂牌运营。一年时间,累放贷款5.8亿元,接待客户4000多户,重点支持了中小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农户的应急资金需求。在“万利通”模式引导下,廊坊辖内小额贷款公司已发展到15家小额贷款公司。截至2007年9月末,这15家小额贷款公司(见下表)注册资金6.37亿元,累放贷款1672笔,9.7亿元,有力地支持了1121个企业、农户及个人。

(二)廊坊市小额贷款公司运作模式

1.霸州“万利通” 小额贷款公司模式。霸州市“万利通”小额信贷公司于2006年8月开业,由个人出资5000万元,经霸州市工商局批准,实行“只贷不存”,一般贷款执行月利率1.5%,但对贷款不到10天的客户,执行1.8%的利率。据企业主反映,因其贷款办理快捷,能够帮助企业抓住商机,1.8%的利率也可以接受。在廊坊,类似模式的有银邦、琨博2家小额贷款公司。

2.三河“中安信业” 小额贷款公司模式。“深圳市中安信业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安信业)是深圳市第一家面向个人、私(民)营小企业主提供小额贷款服务的金融服务公司。只要按规定交纳一定费用,便可获得贷款支持。虽然融资成本比银行抵押贷款高,但其快捷、方便,手续简单的方式很受市场欢迎。2007年3月,中安信业在廊坊三河市设立分公司,开展小额贷款业务。中安信业主要是针对上班族的“薪”贷业务,贷款不需抵押,额度跟个人固定工资收入有关,最低1000元,最高10万元,只要在职工作6个月以上的人便可申请,最长可贷18个月。申请时,个人需提供身份证明即身份证或户口本、工作证明(名片或工作证或劳动合同)和住址证明,同时提供缴纳3个月以上的水电费、燃气费、物业管理费、电话费、网费等清单中的一种,以及近6个月以上的银行工资清单。

3.三河“兴达” 小额贷款公司模式。兴达小额贷款公司也设在三河市,注册资金1亿元,2007年3月10日开业。其支持对象以兴达集团的中小客户为主。据了解,兴达集团下辖房地产、建筑、服务业十余个子公司,其日常业务往来的中小客户约200多个。这些中小企业与兴达集团有多年的业务往来,他们的资信状况、资金实力兴达集团都比较熟悉,因此,在为这些企业融资时,可以做到方便快捷。类似模式在廊坊还有汇欣、华泰两家小额贷款公司。

(三)廊坊市小额贷款公司主要特点

1.个人出资,只贷不存。这与央行试点的小额贷款公司一致。只贷不存,是小额贷款公司建设中必须遵守的游戏规则,这是央行总结过去“基金会”大量吸收群众存款、引发社会风险的经验作出的。廊坊的小额贷款公司都遵循了这一原则,所以没有引起任何社会问题。

2.廊坊市小额贷款公司在借鉴央行小额贷款组织试点经验的基础上,把服务目标锁定在本区域的中小企业,在财务上追求可持续发展。如霸州“万利通“小额信贷公司的45笔贷款中,只有两笔是贷给了用于农业生产的农户,其余43笔都贷给了农民创办的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这是与央行试点的小额贷款组织模式不同的地方。我们认为,央行试点的小额贷款公司适用贫困地区弱势群体,廊坊小额贷款公司模式适用发达地区形成规模的企业。央行试点小额贷款组织服务对象是农民,贷款额度小,一般几千元到1―2万元;廊坊小额贷款公司服务对象是中小企业,额度在几万元到几百万元。

3.在贷款方式上,廊坊市小额贷款公司主要有信用贷款、抵(质)押和担保等形式。中安信业以小额、信用贷款为主,但其利率加上手续费、管理费,利息较高。其余已开业的13家小额贷款公司则主要是抵押和担保贷款。

4. 廊坊市小额贷款公司是自负盈亏、市场化运作。一般是救急型、短平快的融资,也向有特色、有潜力的产业和龙头企业发放贷款,单笔贷款金额不得超过注册资本金的5%,在基准利率4倍以内运作,在经营范围上不准跨县(市)经营。

二、廊坊市小额贷款公司的经济作用

(一)促进县域经济发展

以霸州市为例,霸州市中小企业资金缺口每年都在10亿元以上,而霸州“万利通”小额贷款公司成立以来投向个体工商企业的贷款占到资金缺口量的73%,有效缓解了部分个体工商企业及农户的资金需求压力,促进了县域私营企业及“三农”的发展,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及经济效益。

(二)弥补了正规金融服务的不足

小企业融资往往时间急、周期短,由于正规金融的各种规定,很难如愿以偿得到贷款,因此失去了很多商机。有了小额贷款公司,这样的问题就迎刃而解。如某金属有限公司经营铝锭,急需购进铝锭30吨,但资金差100万元,在任何一家金融机构都无法当天取得贷款,万利通公司了解情况后,当即给予100万元贷款支持。

(三)有助于防范贷款风险

由于借贷双方同处一地,地缘和业缘的优势使放贷人对贷款对象的信息了如指掌,能把握放贷机遇,并在贷中和贷后进行不同程度的持续动态跟踪,可将风险控制在最小。

(四)有助于社会诚信体系建设

小额信贷公司完全用市场机制从事金融活动,集中体现在以信用关系为基础,以充分利用市场机制为导向,方便、快捷、服务灵活和动态的跟踪、监督等方面。诚信是企业的生命线,这些贷款可以使不能得到银行贷款支持的企业得以成长壮大,逐步积累信用,在企业达到一定规模后,及时进入国有商业银行信用评估体系,顺利得到银行支持。

三、廊坊市小额贷款公司存在问题

(一)合法身份和有效监管问题

由于小额贷款公司不属于金融机构,由试点成立的地方政府各部门联席的管理办公室监管,但这个管理办公室不具有行政主体资格,监管也容易形式化。最近央行和银监会正在达成共识,七家试点小额贷款公司有望“转正”,并将试点扩大到全国31个省、市,廊坊小额贷款公司不是央行试点,能否纳入金融监管部门监管还没有政策依据,可能造成实际监管的乏力。

(二)新成立的农村微型金融机构占尽天时、地利,小额贷款公司前景不容乐观

随着银监会《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和《贷款公司管理暂行规定》的出台, 6个试点省(区)共核准36家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开业,由于业绩良好,银监会决定将试点向全国31个省份推广。2007年3月,拥有3.6万个储蓄营业网点的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揭牌,村镇银行、邮政储银行相对于小额贷款公司具有三大优势:机构设立具有明确的法律规定,身份明确;比小额信贷公司准入门槛更低;可以吸收公众存款。这三大优势可能对小额贷款公司产生冲击。

(三)正规金融业务和基础设施不能惠及小额贷款公司,制约了小额贷款公司业务的发展。

因为不属于金融机构,按照行业规则各种批发资金、同业拆借再贷款业务都不能享受,公司资金来源方式单一,后续资金严重不足,难以扩大贷款覆盖面,进而影响其应有作用的充分发挥。

(四)风险控制能力较弱,极易诱发暴力还贷等其他社会问题

在设立小额信贷公司时,央行试点和已经开始实践的地方都明确要求贷款公司建立准备金制度和风险保障基金等风险控制措施,但目前小额贷款公司仍然没有建立具体的规章制度和实施办法。特别是部分试点公司单笔贷款金额较高,这将进一步加大小额贷款公司的信贷风险。虽然公司资金主要为民营企业家所有,产权明晰,发生信贷风险不至于造成挤兑风波,也不会由此引发更大的社会风险。但是从广义角度看,任何形式的信贷风险,都是社会风险,这是政府和民营企业都不愿看到的。而防止信贷风险的发生,可能诱发暴力还贷等新的社会问题。

四、发展小额贷款公司的对策建议

(一)尽快制定相关法律,明确小额贷款公司的法律地位

国家应针对小额贷款公司发展的实际情况,尽快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小额贷款公司的法律地位,给予其发展的法律环境,使其合法化、公开化和规范化,并纳入到农村金融体系中加以监管。

央行和银监会已经达成共识,对于央行试点的小额贷款组织可以转正,目前进入行文阶段。而不是央行试点的小额贷款公司,建议比照央行小额贷款组织试点转正的条件,纳入国家金融机构监管系统。在国家没有出台办法之前,已经进行试点的地方政府可以先出台地方性法规。

(二)将小额贷款公司发展纳入到规范化轨道

发展小额贷款公司可分两步走。第一步是给予从业资格先发展,小额信贷组织由于不吸收公众存款,受信贷风险影响最大的就是组织本身,不会引发诸如挤兑等公众事件,所以在市场准入方面,可以相对宽松一些。建议针对业务范围、风险特点以及对公众影响的不同,合理确定小额贷款公司的市场准入条件,包括注册资本金、高级管理人员、会计财务制度、内部控制等方面。第二步是待发展起来后规范,经过几年发展,对经营良好的小额信贷公司可从正规金融机构审请批发资金,以维持其发展,待进入成熟阶段,逐渐放开其在本区域的存款业务,并接收金融机构的审慎监管。目前要探讨把小额贷款公司纳入人民银行的金融统计体系,并接入人民银行征信系统,使其逐步步入正规。

(三)加强小额贷款公司风险控制意识教育

目前,小额贷款公司经营管理的风险意识还比较薄弱,容易因偏好贷款规模的扩张和市场份额的增长而忽视资本占用和风险管控。这种状况必须给予高度重视,有关部门要采取有效措施,帮助小额贷款公司建立健全以资本管理为核心的约束机制,树立“成本可算、利润可获、风险可控”的经营理念,实现由外延扩张为主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向以内涵提高为主的集约型增长方式转变。坚持商业化、市场化的发展方向,以较高的利率去覆盖贷款的交易成本和交易风险。严防因初期对风险预期不足,诱发暴力催贷从而影响社会稳定的事件发生。

(四)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地推广小额贷款公司这种融资模式

廊坊小额贷款公司的融资模式有效满足了当地正规金融所不能覆盖的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县域资金缺口问题。这一做法已得到省政府的充分肯定。建议在经济基础较好、较发达的县域地区,鼓励有实力的个人出资组建小额贷款公司,弥补正规金融的不足。应当注意的是,为了防止信息不对称而引发贷款风险,小额贷款公司只能在自身基础上滚动发展,不能通过外部力量(例如吸收存款、集资等)做大做强。同时,应严格把小额贷款公司的服务对象限定在本地域。

篇6

[关键词] 开发性金融;新型城镇化;瓶颈制约;建议

[中图分类号] F620 [文献标识码] B

新型城镇化是未来十年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步骤,对促进“三化”协调、扩大内需、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都具有重要意义。由于投融资体制机制的不健全,我国的城镇化道路受资金瓶颈制约,这也是发展中国家在城市化进程中绕不开的问题,因为资金资源的配置一方面存在明显的市场失灵,需要政府的干预支持,而另一方面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财政资金不足及体制机制的不健全也使政府力不能及,因此这就要求探索一种新的金融体制或者新的融资模式来解决这些矛盾,用新思路、新方法来缓解城镇化发展中的资金约束。开发性金融的内涵与功能与新型城镇化发展正相契合,如何发挥开发性金融的优势,建立为新型城镇化发展提供长期稳定和有效的融资机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新型城镇化发展遭遇资金瓶颈制约

新型城镇化要着力提高城镇化质量,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公共服务均等化和基础设施建设将是城镇化投入的两个重点,这两个方面的投入都是巨大的、持续性的,因此,没有资金的保障,新型城镇化难以推进,钱的问题是制约新型城镇化进程加快发展的首要因素,其中原因与我国经济发展的现实条件以及新型城镇化发展的特点有关。

(一)政府财政支持不足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城镇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各级政府都不断加大对城镇化建设的相关财政投入,但总体来看与城镇化建设的需求还相距甚远,这主要有几个方面的原因。一是资金需求量大,持续时间长。新型城镇化将从以前过度追求“量”的增长向“质”的提高转变,更加注重解决已经转移到城镇的农民工市民化的问题。这也意味着随着城镇化及农民市民化过程的加快,廉租房建设、养老金支付、义务教育支出、公共卫生和公共安全支出等基本公共服务需求增加,城市道路、供水、供电、交通、管网、绿化以及与生态环境相关的城市污水和垃圾处理等设施建设投资和后期维护投资等都势必增加,财政供给能力将受到考验。据有关方面研究,近年来每增加一个城镇人口,至少需要10万元以上包括城镇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等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就河南来说,按此计算,2015年河南实现48%的城镇化目标,每年需要1700亿元的城市建设投资,如果再加上教育、医疗、社保等方面的投入,需要的资金更是惊人。二是地方政府财政能力有限。新型城镇化的建设最终主要由各级地方政府来完成和实现。长期以来,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常常是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农村人口多的地方,城镇化率也较低,需要加快提升城镇化的速度和质量,从而也需要更多的资金投入加快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建设,并以此撬动社会资金进入城镇化领域,但是这些地区的财政税收水平却很低,难以满足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需求。三是随着国家对土地转让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以及土地补偿制度的不断完善,原来由土地财政带来的收入会大幅减少,地方政府债务又很重,所以仅以地方政府财政投资将难以完成城镇化这个巨大任务。

(二)商业金融支持城镇化建设力度有限

长期以来,农村金融政策定位不明确,在支持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与改善、产业集聚升级以及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就业等各方面没有统一的规划和持续性的政策措施,缺乏对城镇化的导向作用,难以对促进新型城镇化发展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原因有几个方面,一方面,在目前的金融格局下,国有商业银行实行集团化的发展战略,信贷权力上收,分支机构基本上都从城镇特别是欠发达地区撤出,县级国有商业银行基本上没有信贷自,留下来的也仅仅是吸收存款,其结果就是小城镇的资金大量流出,而相应的金融服务需求却不能满足。城镇建设特别是小城镇建设中的金融服务需求主要是农村信用社来解决,而农村信用社其定位是主要面向“三农”服务,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得不到有力的金融支持。另一方面,城镇化发展中的金融需求相比较而言存在很多不利因素。一是城镇基础建设方面。在城镇化建设的初期,大量的金融需求来自于基础设施、公共设施和住宅建设,这些项目普遍具有超前性、公益性、社会性等公共产品属性,这种需求一般资金量大、建设周期长(大多是中长期投资),沉淀成本高、需求弹性小,而且还款来源受限制,对于商业金融而言利润低,风险大,一定程度抑制了商业性金融的信贷投入,尤其是在信用结构不完善的城镇建设初期,商业性金融不愿涉足。二是中小企业发展方面。世界各国的城市化经验表明,依附于现代化工业体系之下的为数众多的中小企业的发展将有助于吸纳和消化城市化所带来的就业压力,但这些中小企业由于缺乏必要的担保、信息不对称及信用基础薄弱等原因,在发展过程中却天然地存在着融资难的困境,商业金融本着规避风险和自身发展的需要不愿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支持,这些都制约了城镇化的发展。

(三)融资机制不完善

在商业性金融不愿介入的前提下,国际上还有两种成熟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融资模式:一种是美国模式,即由城市政府发行城市市政债券,信用担保公司担保,吸引广大个人投资者参与到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另一种是以中央或地方财政税收收入投资为主的日本模式,中央财政为每个地区制定发展蓝图,通过直接介入或补贴地方财政的方法参与。但这两种模式目前都不适用于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首先,目前我国还没有构建有效的地方市政债券发行制度,这就无法保障市政债券发行的融资及偿还中的代际平衡,即其可偿还性缺乏完善的制度保障,结果可能导致地方债务不断膨胀,债务风险不断放大。而由于我国债券市场不发达,也缺乏大量成熟的投资者群体,市政债券的流动性难以保证,所以市场环境的不完善抑制了投资者对长期债券的需求,制约了市政债券的发行。其次,以中央和地方财政税收投资为主的日本模式,必须以政府坚实的财政税收实力为担保,这对于我国地方政府也是很大的挑战。我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不平衡,农村人口多,中央和地方的税收收入来源有限,所以仅靠财政支出来促进新型城镇化健康发展是很困难的。所以创新投融资的体制机制,拓宽融资渠道是促进新型城镇健康发展的重中之重。

此外,资金利用效率不高也是我国城镇化发展中的一大问题。由于缺乏科学系统的规划、前期论证不充分或不科学导致的反复性建设施工(如路面的反复开挖)、项目建设失败或建成后不能充分发挥作用、项目建设预算过大、缺乏责任追究制度等造成了大量的稀缺的资金资源浪费,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新型城镇化的健康发展。

二、开发性金融与新型城镇化发展具有相适性

(一)开发性金融的内涵与功能

“开发性金融”在国外出现的历史较长,但对开发性金融的含义并没有统一明确的解释。一般将开发性金融视为政府干预经济的一种手段,以特殊的金融运作制度实现政策意图。在我国,大多数研究认为开发性金融与政策性金融存在差异,同商业性金融也有着很大的差别。开发性金融是一种独立的金融形态,是具有政府特定赋权和国家信用的法定金融机构,为特定需求者提供中长期融资,以市场化的运作方式和市场业绩为支柱,主动通过融资推动制度建设和市场建设以推动市场主体的发展和自身业务的发展,从而实现政府特定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的资金融通方式,是重点为支持基础部门及政府急需发展的相关领域提供长期资金支持等金融服务的总称。其重要运作模式为“政府入口、开发性金融孵化和市场出口”。即政府选择项目入口,由开发性金融进行孵化,最终实现信贷资金的安全退出。

开发性金融的功能体现为几个方面:一是对国民经济基础产业和战略产业以大量、持续的直接信贷扶植,解决它们发展中面临的资金约束问题;二是通过贯彻国家宏观政策,克服市场失灵,主动引导经济发展方向,最为突出的表现是提供公共产品,而在金融领域,可以对落后产业提供公共金融产品;三是对融资领域、行业或部门具有明确的反向选择性,在市场失灵,单靠市场自发作用得不到充足资金和发展时,政府通过开发性金融进行逆向选择,同时开发性金融对商业性金融具有很好的补充与辅助作用,如对技术性、市场风险较高领域进行引导性投资,对前景不明朗、不确定性较大的新兴产业或国家战略性领域进行倡导性投资,对回收期较长、收益率较低的项目进行补充性融资等等。

(二)开发性金融与新型城镇化存在相适性

国家开发银行董事长陈元指出,“政府大力发展、财政力所不及、资本市场无法覆盖、商业银行普遍不愿意做的瓶颈领域和薄弱环节,就是开发性金融发挥作用的地方”。正如前面分析,新型城镇化发展遭遇财政性资金不足、商业性金融不愿涉足等各种问题,而从开发性金融的内涵与功能可以看出,与财政融资和商业性金融相比,开发性金融在目标、功能、手段等方面更能够与中国城市镇化发展相适应。

首先,开发性金融肩负的重要使命之一就是突破经济发展的瓶颈制约。开发性金融肩负着重要的政策使命,不像商业性金融以赢利为唯一目标,单纯追求股东利益和机构利益,而是始终把握全局,从国家战略的高度出发,将自身发展目标与国家的发展紧密结合,其贷款投放的方向与力度,与政策导向密切相关。因此,开发性金融更有利于突破当前新型城镇化发展中的资金瓶颈制约,为新型城镇化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其次,开发性金融具有弥补市场缺陷及制度建设优势,对城镇化建设的融资起到支持与先导性作用。开发性金融“建设市场、建设制度”的业务运作模式已经起到了弥补市场制度缺失和加快市场形成与成熟过程的作用。它可以优化运用政府信用融资,在培育市场的过程中开拓业务,加强其在政府和市场之间的桥梁作用,通过与地方政府共同建立信用体系和制度体系,有效的弥补了我国现有金融制度的不足。同时,借助项目建设和制度建设,通过组织增信的合作方式构建了高效的融资平台、信用平台和风险分担机制,促进了市场主体的成熟,有效的控制了信用风险,优化了社会经济资源的配置,为商业性金融的后期介入起到“铺路搭桥”的作用。

第三,开发性金融强调规划先行,有助于解决中国城镇化发展中经济建设的无序性。开发银行与政府合作以政府信用为基础,以全社会的规划为前提制订融资发展规划,通过政策性贷款承诺,拉动地方规划先行,高效地推动项目前期工作,使固定资产投资的项目流和现金流得以共同开发,减少和消除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从而促进城镇化发展,实现城乡统筹、产业和消费协调发展,体现了开发性金融的国家性、战略性、长期性。

三、以开发性金融促新型城镇化发展

综上分析,开发性金融对我国的新型城镇化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目前,开发性金融正在向商业化方向改革转型,但其终极目标仍是服务国家战略,基本的业务特点仍然是开发性、中长期和债券银行,因此以开发性金融促新型城镇化发展,更多的是探索在商业银行框架下,如何发挥开发性金融的优势,将其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基础作用与引导效应充分发挥,更好地突破新型城镇化发展的资金瓶颈,促进新型城镇化健康发展。

(一)坚持规划先行,将“融资”与“融智”有机结合

规划先行是开发性金融理论的重要内容,是开发性金融的融资优势和政府组织协调优势相结合的最直接体现。开发性金融机构要积极支持和参与各级地方政府的城镇化规划编制工作,围绕城镇化发展中存在的规划、资金、体制和市场等方面瓶颈,把开发性金融服务理念植入地方发展规划和融资策划中,与政府、企业建立良好的规划合作关系,构建融资主体多元、投资方式多样、投资风险可控的投融资体系。积极开展相关课题研究,通过规划服务向政府提供融资平台及市场建设等方面的建议,为新型城镇化战略的实施出谋划策,既储备项目来源,又放大开发性金融对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支持作用。此外,城镇化进程中各级政府财力紧张,重大项目资金难以落实,针对这种现实开发性金融要积极开展市场化融资模式(核心是融资主体、融资项目、融资条件及融资工具的市场化),为重大项目规划提供市场融资方案,推动规划重大项目实施。

坚持规划先行必须区别对待。这是因为各地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不同,大中小等各级城镇的发展规划参差不齐,尤其是广大县城和小城镇由于经济基础薄弱、资金短缺及外资引入不易的客观现实还缺乏明确的发展方向和清晰定位。在省级层面上,由于城镇化建设的经济社会基础较好,开发性金融可以全面参与到省域内的城镇化发展的规划设计中,从整体上科学地规划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方向,如城镇体系的确立、城镇板块区域的划分及城镇间的联系协同等。在省辖市和县域中心城市层面上,要统筹考虑城乡统筹、城镇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产业发展及社会建设等实际问题,不仅介入宏观的城镇建设规划,而且要从微观操作中主动融入,对于一些热点、难点问题开展前瞻性的规划研究,并以中长期投融资保障规划落地实施。在小城镇和新农村建设上,要科学性、灵活性与合理性相结合,一方面将薄弱村镇建设规划作为重点,同时预留更大发展空间,另一方面要特别防止无序发展,努力构建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格局。

(二)创新融资机制,完善开发性金融支持城镇化的市场化运作模式

城镇化的资金约束瓶颈,表面上看是缺乏资金,实际上是缺乏资金进入的渠道、市场、信用和制度,需要开发性金融主动建设培育。因此要充分发挥开发性金融的各方面优势,搭建融资平台,创新融资机制,实现城镇化建设投资的多元化、市场化、规范化。

首先,发挥开发性金融的“先锋、先导、先进”作用,引导更多的商业资金和社会资金投入城镇化建设。作为连接政府和市场之间的桥梁,要发挥好开发性金融的“种子”资金作用,以融资为杠杆,把政府的组织优势和国家开发银行的融资优势相结合,利用政府组织增信构造开发性金融运行框架,促进项目建设、信用建设、体制建设和市场建设,变“输血”为“造血”,最大程度整合放大政府、金融、市场的力量,建立和不断完善支持城镇化建设的良性的运转模式,最终以市场的方法和手段帮助政府实现城镇化发展目标。其次,坚持金融创新,积极探索加强城镇化建设的综合金融服务模式。针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运用新思路、新方法促进财政资金和信贷资金、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的有机配合,如设立城镇土地开发基金,调动各类社会投资者、银团等多元金融要素共同参与新型城镇化建设。针对重点产业,积极探索产业链融资等服务模式,运用“投、贷、债、租、证”组合使用的新模式,提供综合金融服务。针对中小企业,充分利用开发性金融原理,加强机制建设,创建中小企业融资平台。第三,要积极参与地方投融资平台的规范运行建设。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对促进城镇化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运行中也暴露出很多问题,不断累积风险隐患,因此,国家正在对地方投融资平台进行清理和整顿。开发性金融应按照国家的有关精神,协助政府规范融资平台运作,积极支持地方政府建立和完善投融资平台,通过创新机制,使其做强、做大、做实,实现良性发展,从而为城镇化提供更为充足的资金支持。

(三)强化融资推动,全方位支持新型城镇化健康发展

一是合理引导资金流向城镇基础建设领域,同时向财政资金困难的小城镇和乡镇倾斜。通过搭建融资平台、创新设计融资模式,不断破解政府项目融资瓶颈。要加大支持城镇公共设施、道路、公共交通、供水、供电、生态环境建设等各类公共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不断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二是合理引导资金促进产业发展,不断探索开发性金融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有效模式。产业发展是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基石,通过提供就业岗位、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实现以产兴城,产城互动。要重点支持一些产业集聚区与城镇化整合发展,科学把握产业发展趋势,积极支持和发展那些符合产业政策,具有资源优势和发展前景的行业和企业,大力支持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都市农业建设,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夯实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基石。此外,要不断探索开发性金融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有效模式。中小企业是城镇化发展的支撑,是推动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的重要源动力。开发性金融应总结已有经验,进一步建立利益激励约束机制,整合社会资源,通过工商、税务、会计等领域专家及担保、小贷公司等合作机构全面收集金融决策所需信息,积极以批发方式解决零售问题,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三是积极为社会建设和民生领域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新型城镇化的最终目的仍是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所以开发性金融应当主动承担社会责任,把金融发展目标与社会发展目标结合起来,积极化解民生领域融资难问题。扩大助学贷款受益面,让更多的农村孩子接受良好的教育,力求实现教育公平,促进社会和谐进步,在医疗和养老领域要积极探索,对一些具体项目进行市场化、专业化运作和管理,提高医疗服务水平,为最终的社会化养老探索新途径。四是强化服务“三农”,为新型城镇化持续推进奠定坚实基础。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是相辅相成的。只有促进农业发展和粮食的连年增产才足以支撑新型城镇化、工业化和信息化的发展。夯实农业基础,保障粮食安全和食品安全,这是我国发展最基本的保障。作为开发性金融应当继续重点投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参与粮食核心区建设和水利项目规划,开展多层次、全方位的金融服务,加快农业产业化,促进农民增收,在城镇化进程中提高“人”的生活质量,造福百姓、富裕农民。

[参 考 文 献]

[1]林宪斋,王建国.河南城市发展报告:2012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实践与探索[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

[2]陈元.开发性金融与中国城市化发展[J].经济研究,2010

[3]李葆瑜.发挥开发性金融优势助力大连全域城市化[N]大连日报,2012-11-26

[4]甘海涛.我国开发性金融的理论与实践研究[J].中国农业银行武汉培训学院学报,2008(1)

篇7

2010年既是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一年,又是中国人均收入水平显著提高的一年。百年来国富民强的梦想一直萦绕在我们心间,如今梦想变成现实。金融兴,国家兴;金融亡,国家亡。在这个重要时刻,有必要回顾与展望我国金融业的角色,认真思考其所肩负的历史重任。尤其是金融机构在经济发展中要摒弃西方传统的唯股东论,而应主动承担社会责任之重托。2010年4月17日,《银行家》杂志在北京举办“中国金融营销奖”以搭建金融产品与服务交流平台,加强人和人之间的真诚沟通,更好满足投资者、企业及广大的消费者对金融盛宴的期待,为建设更加和谐社会贡献最大力量。

王松奇:2010中国金融营销发展梳理

值此“中国金融营销奖”颁奖典礼之际,我代表主办方《银行家》杂志和活动组委会,向光临颁奖典礼的各位嘉宾致以诚挚的问候!向“中国金融营销奖”的获奖机构表示热烈的祝贺!向为评选工作付出辛勤劳动的全体专家评委,向热情关心支持评奖工作的金融机构表示崇高的敬意!向鼎力支持本次活动的金融监管机构、行业协会、研究机构、合作媒体等各有关单位表示衷心的感谢!

现代金融服务业,机构间竞争已日趋白热化,金融产品所特有的同质性、易模仿、虚拟化等特征则更加彰显金融营销在金融企业竞争中的重要性。因此,传统的营销理念及方式略显跟不上竞争时代的步伐,在风险可控之余,差异化定位、精准营销并尽快占据市场份额是其提升业绩的不二法门。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各金融机构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营销意识、理念不断深化、强化,营销实践也日渐丰富。2010年,在收紧银根的情况下,各大上市银行均取得增长20%以上的优异成绩。除了其精准的市场定位,金融营销能力的大幅提升也功不可没。

四年来,《银行家》杂志始终坚持跟踪把握国内外金融业发展脉络,致力于不断完善、改进评选工作,力求全貌展现我国金融业的实践、发展趋势及学界的最新发展成果。本届“金融营销奖”,在奖项的设置上秉承了上一届的传统,但在评选标准上做了一定的调整且更为严格,而且在网上进行了相应的问卷调查并将其结果做为最后评选的参考标准之一。此外,我们还参考了北京数字100市场研究公司关于“金融产品与服务营销”的市场调研报告。这一系列举措的目的在于确保评选结果更专业,更公正,更科学,并进一步提升“中国金融营销奖”的影响力。本次评选中,我们一共收到各种案例200多份,绝大多数参评案例均秉承前几届案例的“写作规范、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等传统特点,堪称我国金融企业年度营销的精品教程和集大成者。此外,从这些案例可看出我国金融营销发展的端倪:

首先,“金融营销的地位日趋提升”在各大金融机构中已达成共识。例如,有的参评案例集企业定位、自身形象、社会责任、金融产品等于一体,将金融营销的思想渗透至各分支机构,甚至是员工的日常行为准则和工作实践中。

其次,金融营销的理念越来越成熟。“以人为本”、“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已经根植于银行员工心中。交叉营销、整体营销、服务营销等理念始终贯穿于金融营销的全过程,并有效带动了金融产品与金融服务的创新。

第三,金融营销向纵深化发展。从参评案例来看,其基本秉承“以客户为中心”的原则,产品覆盖范围广泛,热点多样化。例如,服务民生、服务中小、低碳经济概念、节能减排概念、各种理财产品等。此外,很多金融机构开发出针对特定客户群的特定产品,也彰显了金融机构细分市场的强大功力,这其中相当一些具有标本意义的优秀案例,均来自于规模较小、营销经验相对薄弱的城市商业银行。从总体来看,我国金融产品开始呈现差异化定位,金融营销进入深耕细作时期。

在取得上述让人欣慰的成绩之余,我们也应看到我国金融营销的不足。由于我国金融营销起步晚,基础薄,金融营销整体仍处于粗放发展阶段,未来的路更为艰辛,需立志于推动我国金融业发展的耕耘者们蹈厉奋发,不断进取。

各位来宾,中国金融营销奖反映我国金融营销的卓越成就,将伴随我国金融业的深刻发展而不断壮大。基于金融业的发展潮流,《银行家》杂志举办“中国金融营销奖”活动,就是要“给先进者以鼓励,给成功者以荣誉”。

感谢金融营销的卓越实践者们,在你们前进的道路上,我们不仅是呐喊助威的观众,不仅是忠实的见证和记录者,我们更希望通过我们的劳动,搭建金融营销交流平台,成为我国金融服务质量提升的积极推动者,为我国金融业的整体发展贡献力量。

曾俭华:建设银行履行社会责任的经验

我愿意结合建行近年来的探索和实践,就银行业如何履行社会责任谈几点看法,与大家探讨交流。

第一,企业社会责任实际上是一个企业道德观的问题。

一个好的企业,应该是一个讲道德、讲诚信、讲责任的企业。对银行来说,追求利润最大化、创造价值、为客户提供更好服务、努力回报股东和社会,是本质属性和基本要求。但是,作为社会的一员,作为企业公民,赚钱的同时要考虑到社会和公众,赚钱后还要积极回馈社会。银行要兼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短期利益和长远利益很好地统一起来,否则,就不可能可持续发展,也不可能基业长青。因此,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主动履行对社会及公众应该承担的责任和义务,不仅是国有控股大银行开展业务应遵从的基本准则,也是提升核心竞争力、降低信贷风险、构筑良好品牌形象和信誉优势的有效途径,应该把它提升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战略层面来认识。

第二,将全面履行社会责任融入银行的日常经营管理之中。

作为金融改革的先行者,建行股改上市以来,坚持稳健经营、科学发展,在兼顾国家、客户、股东和员工利益的同时,努力立足自身实际,积极支持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为广大客户提供一流的金融服务。

一是稳健经营,为国家和社会多创造价值。自股改上市以来,建行加大战略转型和结构调整,着力提升客户服务能力、业务创新能力和风险控制能力,盈利水平和经营业绩持续提高,累计向国家缴纳税金、分红等合计6912.33亿元。2010年实现净利润1350亿元,平均资产回报率、平均股东权益回报率为1.32%、22.61%。

二是履行大行责任,促进经济增长、产业升级与民生改善。近年来,建行自觉执行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把支持国民经济增长与自身业务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以自身发展方式的转变促进国民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努力为促进经济发展做出贡献。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主动服务“三农”,积极支持新农村建设。截至2010年末,涉农贷款余额7707亿元,比年初增长了39.18%;中小企业贷款余额15852亿元,比年初增长了28.65%。

三是推行绿色信贷,大力支持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建行积极推行绿色信贷,

加大对低碳经济、环保产业的支持力度,根据国家节能减排、保护环境的有关政策要求,制定了54个基本涵盖高耗能、高污染以及产能过剩行业的审批指引;严控对钢铁、水泥等行业的信贷投放。2010年,建行绿色信贷项目贷款余额1958亿元,比上年增长8.12%;退出不合要求的高耗能、高污染及其他高风险或限制性行业贷款的累计金额达到1045亿元。

第三,支持公益事业是金融企业回报社会的重要途径。

上市以来,建行深切地感受到,建行重组改制的成功离不开国家和各方面的扶持,良好经营业绩的取得也离不开广大投资者、客户和社会各界的关心和支持。我们始终不忘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努力教育广大员工了解国情民意,增强社会责任感、使命感,为建设和谐企业、和谐社区、和谐社会做出贡献,并通过多种形式积极回馈社会。

杨再平:向企业家营销社会责任

金融营销奖与其是奖励企业家在社会责任方面的贡献不如说是在向我们的企业家营销社会责任,这是非常值得肯定的。就银行业的社会责任我想做三点点评。

一是我们的银行家,在社会责任方面应该说这些年来,做出了很积极的工作。有统计以来银行业的社会慈善捐赠每年都是以翻番的速度在增长。2009年中国银行业协会的银行扶贫帮困项目一共是1647个项目,金额是34.82亿元,涉及人数是61万多人,由此可以看到我们银行业在社会责任方面这些年来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二是我觉得我们的银行业金融机构也应该在社会责任方面要做得更好,它应该在所有的行业中做得最好,为什么呢?因为银行就是靠公众存款,公众信心支持的,所以银行或多或少是准公共机构,其行为活动直接关系到社会利益,关系到公共目标,所以银行业具有特殊重要性。

三是我们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对社会责任的认识还应进一步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我们每一个人、每一个机构,应该既要对自己负责任,也要对社会负责,反过来社会要对每一个人、每一个机构负责,这叫做双向双重责任。社会责任过去讲的是社会慈善捐赠、社区行动、帮贫扶困等,但是更重要的在于我们应该把社会责任纳入我们的股东利益最大化目标当中,不能以牺牲社会利益为代价,来追求股东利益最大化。银行做每一件事情都要考虑到社会后果。比方说,是有利的我们就应该多做这样的事情,有些可能是有损社会利益的,那这样我们就不应该去做,或者说既有利又有损,我们两者之间要权衡,看它对社会的净福利是不是最大化。社会责任不是简单的这种外在的东西,应该是拿到我们的目标函数中间成为我们内在的追求,而不是一个外在的好像是政治任务做表面文章。树立企业形象,不应该停留在这个层面,而应该成为我们内在的追求,就是我们每一项行动,都要考虑到它的社会后果。银行要对利益相关者做出贡献,比如说首先是客户,然后社区及你的员工,最后更大的就是社会范围。总之我觉得对我们的社会责任应该有更深入的认识,使我们的金融机构的社会责任更加自觉,更加内在,作为一种内在的追求。

李卫平:工商银行品牌建设和品牌价值提升的经验

品牌经济已经成为现代市场经济的主流,国际品牌的竞争,实际上是国家间经济综合实力的竞争。一个国家是否拥有国际著名品牌,拥有多少国际著名品牌,已经成为衡量该国经济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品牌作为一家企业最宝贵的无形资产,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集中体现。中国民族品牌能够在强手如林的国际品牌竞争中异军突起,充分展示了中国企业的成熟和壮大,折射出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华丽转身。工商银行作为其中一员,也在由一家本土银行成长为全球市值、盈利、客户存款和品牌价值第一的商业银行的过程中,探索出了一条品牌建设和品牌价值提升的成功道路。

第一,以雄厚实力奠定品牌地位。实力铸就影响力,作为中国最大的商业银行,工商银行一直凭借其超群的实力,吸引着全球的关注。截至2010年末,工商银行的总资产近13.5万亿元人民币,客户存款余额已超过11万亿元人民币,银行卡发卡量已达3.5亿张,个人网上银行和企业网上银行客户总数分别增至9600万户和240万户,托管资产净值达到2.9万亿元。

第二,以稳健经营夯实品牌基础。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商业银行是经营风险的企业,信誉是银行的生命,也是银行品牌的基础。一家银行品牌价值的高低,首先取决于公众对银行的信赖程度。在这次肆虐全球的国际金融危机中,不少国际著名的金融机构由于深陷金融衍生产品交易风险,导致品牌的根基发生动摇,百年老店在一夜之间轰然倒塌。而工商银行却始终恪守稳健经营的原则,秉持对存款人、客户和股东负责的理念,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不断夯实品牌基础,巩固了“可信赖的银行”品牌形象。

第三,以优质服务提升品牌价值。决定品牌价值的关键因素,除了信赖,还有消费者对品牌的认同和推荐程度。这与工商银行将品牌建设定位于一个与消费者“心灵对话”的过程,“以客户为中心”不断提升服务来为客户创造价值,进而提升品牌价值的做法不谋而合。

第四,以科技创新支撑品牌创建。产品和服务是银行品牌的最重要载体,缺乏有竞争力的产品和服务也就意味着品牌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壤。正是因为产品和服务不断地推陈出新、丰富和完善,才使得消费者的品牌忠诚能够永远地延续下去。而在当前的信息社会中,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创新如果没有强大的信息科技平台作为支撑是不可想象的。

第五,以跨国经营推进品牌延伸。打造国际知名品牌,需要时刻关注客户的走向和需求,提供全球的服务。只有坚定地走出去,主动参与国际竞争,中国的企业才有成为国际主流品牌的机会。

第六,以回报社会丰富品牌内涵。工商银行的愿景是成为最盈利、最优秀、最受尊重的国际一流的银行。其中,建设最受尊重的银行就是要赢得更加广泛的品牌公信与美誉。因此,工商银行始终将履行企业社会责任作为加强品牌建设的一项战略举措,以回报社会丰富自身的品牌内涵。

品牌的创建没有捷径,优秀品牌的建立,必将是一个长期积累的漫漫征途,幸运的是在当前中国经济崛起所带来的全球经济格局的调整中,中国企业面临着实现品牌跨越式发展的良好机遇。天道酬勤!相信在未来的全球品牌中,能够看到越来越多中国金融企业的身影。

吴念鲁:企业形象引领银行整体素质的提升

金融业作为一种为社会提供金融产品服务的行业,打造品牌竞争优势,越来越受到业内人士的重视。企业品牌,是企业在长期经营的营销中,让消费者熟悉企业的价值特征。金融企业重在价值的传播与沟通,强调产品服务以外的感情和心理认同,在企业品牌的统领下推出的,各具特色的产品在标志上、内涵上,有显著特

色,逐渐被市场所熟悉、认同。随着企业的定位,产品的出台,尤其是能提供特色的优质服务,使之成为名牌产品,为客户乐于接受并树立良好的形象。可见企业的品牌和形象,就意味着信誉、质量、服务、安全和效益。下面,我分别就获奖银行作简要点评。

工商银行2007年末,成为全球最大的银行,2008年首次获得全球最赚钱银行的桂冠,2009年,2010年至今保持全球盈利最多、客户存款第一、品牌价值最高的上市银行。工行在品牌锻造中,真正的落实了“以客户为中心,始终注重强化公司治理和风险管理”这一宗旨,打造出成熟、稳健、透明、值得信赖的品牌形象。

招商银行2002年以来,在国内推出第一个面向高端客户的金融产品――金葵花理财,发展至今势头良好。2010年发卡50万张,成为零售银行业的重要品牌。在专注为客户提供服务同时,还提供多元化的非金融增值服务,举行了“金葵花杯”少儿钢琴比赛,这一赛事为客户和子女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

中信银行多年来在体育领域频频出手,遵循创新的发展战略,收获影响有目共睹。这次提供的中信银行与中国网球公开赛的案例,获得了公众认同和认可。通过精彩的体育赛事,吸引了国内网球体育爱好者的广泛关注。中信在网球项目上的投入不仅取得良好的经营效果,也使中信银行的品牌形象大大提升。

富滇银行业务定位为零售银行,我十分赞赏它“做大小企业业务、做实个人业务、做强公司业务”的战略目标。该行在业务定位和客户定位上,目标明确有追求,但又很务实。富滇银行的“心至远,富泽滇”的形象用语,寓意该行志存高远,以惠泽云南造福百姓为己任,既立足云南,又面向全国,展望国际的视野和雄心,因此富滇银行的品牌形象越来越被云南大众所知晓认同。

上海银行是国内首家以城市冠名的商业银行,自1995年以来快速发展,在银行体系当中,充满着生机和活力。在2010年11月,上海银行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中心正式成立,服务更趋专业化、精细化、品牌化,并出现了质的飞跃。与此同时,上海银行积极倡导市民银行的经营特色,努力开通个人业务,满足广大市民对金融服务的全方位需要。随着上海银行业务多元化快速发展和以后公开上市,上海银行的企业形象,上海银行的品牌形象,以及它在业内和国际的知名度将会大大提高。

北京银行是一个上市的城商银行,该行秉承了“为客户创造价值,为股东创造收益,为员工创造未来,为社会创造财富”的宗旨,15年来获得了迅速的发展,树立了良好的企业的品牌形象和企业形象,北京银行始终坚持服务地方经济,服务中小企业,服务市民百姓,鲜明的市场的定位,凭借着差异化、特色化、精细化的营销服务和管理理念,大大提升了企业品牌形象。

湖州银行建行13年来,秉承“立足地方,面向中小,服务市民”的市场定位,提出“富达五湖,诚信九州”,“立足湖州,辐射长三角”。富达五湖,是蕴含着为服务大众共同创造财富的价值为己任的共赢的文化;诚信九州,则是诚实守信,真诚服务为客户的为主旨的信用文化,这体现了遵纪守法、稳健经营的合规文化,因此,该行的经营理念值得赞许。

天津滨海农村商业银行始终坚持服务三农,树立社区零售银行的市场定位,“立足滨海,面向全市,辐射我国的中西部服务三农”,该行提出五创新,三年来取得很大的进步,企业的形象品牌也大大提升。在这里,我建议把农村商业银行改为农商银行,据统计,北京的一产农业产值不到GDP的1%,三产服务业占了70%,基本上跟西方发达国家都持平,二产制造业也很发达,约占30%。我想天津情况大致相同,因此,农村商业的农村内涵和外延就小,但农商的外延和内涵就大,名称更改后,服务三农的经营方向不变,但是,更多的客户应该是非三农,而且应该进一步推进和促进滨海农村城镇化的发展。

桂林银行,它的企业定位是“打造地方政府企业市民最满意的银行,广西最有特色的银行,和最具竞争力的银行”。围绕“‘走出去’发展、管理提升、特色经营”的三条主线,强化“风险就是生命线,效率就是竞争力”的经营理念,着力打造“中小企业的伙伴银行”、“市民银行”、“三农服务的特色银行”、“旅游服务的特色银行”,提出“立足桂林,根植八桂,花开全国”,2010年又提出,“漓水春风”服务行动,借漓水来比喻服务要像漓水那般清澈,春风一般和熙亲切,我也借此送给桂林银行一副对联:桂林山水喜迎八方宾客,桂林银行荡漾漓水春风。

柳州商业银行更名以来,重新塑造新的企业品牌和形象,该行定位为“市民银行,社区银行,中小企业的伙伴银行”,潜心“服务市民,服务地方经济,服务中小企业”,坚持“心服务,诚相伴”的服务理念,立足柳州,服务广西,面向全国。我也很赞赏该行提出“内外兼修,提升打造品牌形象的行动”,内就是内在的银行创新精神,积极的社会观价值观,外就是对外的形象。易经里面曾讲:柳者,易生之木也,我祝愿柳州银行像柳树那样,落地生根茁壮成长,提高综合实力,打造成为有特色的城商行。

上海农商银行在三年规划当中明确提出“做强郊区,拓展城区,立足上海,辐射周边的市场”定位,我觉得这也非常实在。该行是上海地区的小额贷款客户金额最多的银行,也是全国电子渠道最齐全的区域性银行之一。以世博理念打造便民银行,这里特别要提出它在人口密集的地方和社区,设立了“金融便利店”。最近我又去了台湾,台湾有个“seven店”,店里除了卖生活必需品外,还提供一些生活便利服务,这种便利店对老百姓很方便。上海农商银行的“金融便利店”24小时服务,建立了电子银行、现金、个人理财、个人贷款、小企业贷款、社区金融宣传等六大平台,也受到群众的欢迎。

青岛银行的愿景是“打造特色鲜明的服务领先有影响力的公众银行,做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的主要支持银行,以打造专业的中小企业为特色,成为经营区域内的中小企业的领军银行,成为青岛市民的首选银行”。青岛银行十分注重品牌建设,我认为在经济金融全球化的今天,市场经济在某种意义上来讲,是品牌的经济,消费者往往并不在意产品由哪个国家生产、哪个地方生产,而是在意它的品牌,因此,我觉得青岛市在品牌建设方面,就做出突出的成绩。比如说它有海尔,海尔就是青岛银行的大股东,此外还有青岛啤酒、海信、四方机车等国际知名企业的知名的品牌。

最后就是讲一讲石嘴山银行,石嘴山银行开业以来,在当今西北重工业基地,塞上湖泊水乡的热土上生根发芽,茁壮成长。该行提出“和谐共生,互助双赢”的经营理念,把石嘴山银行办成“地方经济发展的助推器,中小企业成长的好伙伴,市民依赖的金融超市,员工成长的温馨家园”,提出了“客户至上,用心服务”,即“爱心、真心、热心、诚心;眼到、心

到、口到、手到”的宗旨。重视产品的品质和质量,大大提升了企业的形象和品牌,是个很有朝气的银行。

郑新林:股份制银行与中小银行的合作与创新

近年来,我国逐步形成了包括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农村信用社、村镇银行以及外资银行、合资银行在内的多层次银行体系,各类银行机构在各自领域发挥优势、各显神通。例如广大的农村金融机构,以服务“三农”为主要职责,在广阔的农村金融市场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兴业银行等股份制商业银行,以经济中心城市为主战场,客户定位为中型企业与中高端零售客户。因此,可以说尽管商业银行的基本功能大体类似,但又存在着市场定位、客户定位、竞争策略的较大差异,这就为商业银行间突破恶性竞争循环、创新合作范围创造了空间。

另一方面,各类银行机构经营发展情况分化严重,城市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村镇银行等国内中小银行类金融机构在资本规模、资金实力、业务资格、管理能力、技术系统、网点布局、人才培养等方面与国有银行、全国性股份制银行均存在一定落差。同时,中小银行又具有独特的地域优势,在其所在地域有分布齐全的网点和大量终端客户资源。中小银行先天缺陷与独特优势并存,也为不同类型银行之间开展互补合作带来机遇。

从合作的方向来看,除了资金融通、资产转让等传统银合作领域外,股份制银行还可以与中小银行在以下四个方面开展创新合作:

第一,产品研发。中小银行在部分业务领域存在较高的准入门槛和资格限制,如第三方存管、基金、外汇业务、贵金属交易、理财产品开发等,同时,中小银行研发能力也普遍较弱。股份制银行可在监管机构允许的框架内,积极发展各项业务,中小银行也可借此弥补自身产品线不足,拓展潜在客户,巩固客户基础,改善银行自身的财务收入结构。

第二,IT系统建设。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商业银行信息系统建设投入所需成本巨大,研发难度较高,如核心系统、各类业务管理系统等,一般中小银行依靠自身力量难以研发,也难以承受研发成本,就连能跟上监管部门要求的系统都相当吃力。大中型银行可通过系统集成、软件租赁、接入等方式为中小银行提供服务。

第三,渠道网络。中小银行大多网络局限于其所在地域,服务难以延伸至所在地之外的区域,且服务渠道单一,以柜面为主,鲜有网银、电话银行等渠道,近年来众多中小银行纷纷开始跨区域设立机构,但仍然难以在短时间内形成健全网络。股份制银行可利用业已建成的全国各主要经济中心城市和省会城市的骨干网络与中小银行的区域网络相结合,形成覆盖全国的庞大服务网络,为本行客户和中小银行客户提供服务。

第四,先行样板。股份制银行在其成立初期也经历过地方性银行发展阶段,经过多年发展,已普遍在治理结构、机构建设、业务管理等方面走在国内银行前列,其在发展过程中积累的经验、教训、技术、文化、流程对于中小银行具有极高的借鉴价值,都可以作为可输出的产品向中小银行传导,中小银行在发展壮大过程中也需要吸收先进银行的成功经验避免走弯路和重复建设。

艾民:民生银行个人零售服务的经验

今天我用服务来做主题,跟大家一起分享,我讲五个主题:

一是服务定位。所谓服务的定位就是一家银行如何与别人区别开来。中国的银行界现处在后经济危机时期。在进行紧锣密鼓的宏观调控这么一个背景下面,金融机构原来的战略还有效吗?就民生银行而言,去年我们总行做出三大定位,第一就是做民营企业的银行,第二是做小微企业的银行,第三是做高端客户的银行,就是要解决银行提供金融服务是为了谁的问题。

二是服务理念。零售银行还包括很难归于个人银行,但是以个人形态经营的一大群企业。小微银行的理念就是两条价值定理,第一条就是大数定律,第二就是价格覆盖风险。小微企业就像大海,全国有3800万户,对我们的银行来讲,确实是非常庞大的一个客户群。小微企业就个体来讲,单笔小,风险大,生命周期短,但是它作为一个大的群体来讲,如果找对方法之后,它的风险实际上是可控的,个体的风险可以被大量的样本摊薄。

三是服务态度。服务态度就是金融机构准备在什么条件下给客户提供服务,或者说在资金非常充裕的条件下给客户提供服务,在情况不好的条件下还要不要提供服务;客户提供良好担保物的时候可以服务,在没有担保物的时候要不要给他服务。这取决于有三个条件,人质理论;蜜蜂理论;精装理论。

四是服务方法。民生银行的服务方法是一圈两链,紧紧抓住商圈这样一个核心,然后从价值链、产业链出发,做批量的开发、规模化的经营和标准化的运作。

五是服务的终极形态。其本质是超越服务,就是把服务变成一种伙伴,把我和你变成我们。

欧明刚:银行战略与产品创新

首先,本次金融产品奖案例的整体特点表现为:一是体现出“小”的特点。即小企业类(包括农户)金融产品案例成为热门。这反映了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融资的重视。银行对小企业以及“三农”融资不仅着眼于商业利益的考虑,而且着眼于社会责任的考虑。二是体现出“新”的特点。即在低碳金融、物流金融、企业年金、对公对私理财业务、网上银行、银行卡、个人授信业务等新型业务上进行产品创新。

其次,结合本次金融产品类获奖项目从产品创新角度提出如下看法。一是银行战略决定产品战略。银行的产品创新来源于产品战略。而产品战略受制于银行战略。银行战略是最高的指挥棒,决定银行的发展目标和路径。因为产品创新的成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银行决策层的态度,而决策层的态度取决于银行战略。产品创新是需要大量投入、是需要冒险的、是需要着眼于长远利益也就是战略利益考虑的。如果银行决策层觉得是未来的发展方向,从战略高度去重视,决策层在资源分配和考核机制上有所倾斜,显然结果将大不一样。二是差异化是产品创新成功的关键。战略定位的差异化决定产品的差异化。要做到差异化就要准确地了解客户、了解自身、了解对手。银行产品毕竟具有很强的模仿性,要在大同小异的产品中寻求竞争优势,需要了解对手和客户,更在于了解自身,根据自身的资源禀赋,推出扬长避短的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品。

最后,就我国金融产品创新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产品创新要解决好创新的机制设计问题;

二是产品创新的市场调研工作一定要做扎实;

三是产品创新要以客户简单便利为提前,不能搞繁琐哲学;

四是产品创新要有好的品牌和营销来实现最大价值。

张海涛:创新营销、整合产品,构建手机金融平台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为建设成现代金融企业的进程逐步加快,城市商业银行也

作为一支有生力量,纷纷提出经营战略转型的要求,其中尤以个人零售业务作为经营战略转型的产品研发方向和核心内容,银行零售业务已成为商业银行提供差异化零距离服务的主要途径,成为打造知名品牌的主要工具,成为创造核心竞争力的主要手段。鉴于此,我行高度重视零售业务的发展,积极拓展零售产品种类,先后推出了丰富的银行卡产品、个人理财产品、新型个贷产品、各类代收代缴类中间业务品种以及各类保险、理财产品的销售业务,在有效满足广大客户金融服务需求的同时,也为手机银行等电子银行产品的推出创造了条件。

手机金融业务的发展及其营销策略

作为拓展泰安市商业银行电子银行服务渠道和服务功能的又一新举措,泰山方付通手机银行自2009年11月面市以来,凭借其强大的功能、便捷的服务和安全操作性能得到了广大客户的推崇与青睐。在安全性方面,泰山方付通手机银行无需上网,采用超强加密方式有效保证了客户资金的安全。在兼容性方面,该产品不限制手机型号及操作系统,支持95%以上的手机类型。在移动性和随时性方面,手机银行卡由于采用了短信的交互方式,只要能够发送短信就可以操作手机银行。

在营销宣传方面,借鉴相关市场的成功营销经验,以内促外,以点带面,重点突出“服务营销”,不断创新营销模式,利用多种营销方式主动出击,依托核心业务寻找突破口,打造多维度服务体系。

手机金融业务未来展望

首先借助现阶段手机银行特点,进一步完善手机金融业务。安全至上的服务品质、便捷高效的服务方式使得泰山方付通手机银行产品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广大客户的金融服务需求,也为我行手机金融平台的构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具体为:增加支付种类,完善移动支付业务;发展互补产品,丰富手机金融产品功能;拓展增值服务种类,打造“移动金融助手”。

其次结合城商行特点,全力构建手机金融平台。作为一个城市商业银行,我们的手机金融产品品牌知名度相对较小,手机金融产品的营销、宣传及科技投入的成本相对较低,产品研发能力、创新能力及人员投入相对较弱。这就要求我们切实利用城商行自身灵活性的特点,加强手机金融平台功能建设,通过一个稳定的运营平台,将各项业务相互关联起来,使之能够相互支持,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将更多的资源投向手机金融产品整体的建设,保证整个产品体系能有一个统一的形象,从根本上提升手机金融平台的核心竞争力。

综上所述,发展手机金融业务是高科技背景下客户和银行的共同需要,是应对未来同业激烈竞争的必然选择。泰安市商业银行将继续立足自身特点,放眼未来前景,从多层次、多角度完善手机金融业务、整合手机金融产品,践行“移动银行改变生活”的产品服务宗旨。

罗威:银行转型与数据利用

我国银行正处于关键的转型时期,虽然我们目前正在经历宏观经济的调控,在未来的十年到二十年期间中国的GDP仍然会快速增长,同时我们会超越美国,成为全国第一大经济实体。在这种宏观背景条件下,意味着我国在未来很短的时间内,一定要建立起一个与我国的经济实力相匹配的,非常强建的心脏――金融系统,这决定了我国银行面对更加动态的市场,面向更多增值业务的市场,需要做到精细化管理,不能再凭经验,而是要依赖数据,需要依赖信息,在这里面有两个问题:一是数据利用在银行的转型以及我们的营销中发挥哪些作用;二是银行如何充分利用数据的这些作用。

首先数据利用怎么发挥作用呢?第一层面是宏观管理。银行跑马圈地的时代已经结束了,我们进入到精耕细作的年代。这时我们必须分析哪个产品、哪个业务、哪个行业板块占用最稀缺的银行的资源并且可以真正盈利。这些衡量就逼到我们要引入非常先进的概念――经济资本、经济附加值及包括风险调整后收益的概念。这些具体风险可计量的前提,就是需要利用到非常强大的历史数据,行业数据,以及我们银行自身的这种数据,因为数据是核心也是重中之重,只有在真正掌握了数据,真正利用到数据的时候,我们的银行才能真正地计量风险、规避风险、管理风险、运营风险。这个现代化的管理的理念成为可能。

第二层面就是微观管理。银行现在是一个服务业,要建立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营销理念一定要从4P理论发展到今天的31理论。只有形成一个信息系统,形成很好的回忆录,银行营销才能从推送营销发展到基于关系型的营销系统。

第三层面就是业务创新。数据对银行创新有什么作用,最简单的例子就是信用卡,信用卡是美国在1960年发展起来的,之所以发展起来就是背后有一个非常大的环境――数据挖掘技术的飞速进展,有了数据挖掘技术以后,银行可以用非常廉价的成本去解决一个大规模的数据不对称的问题,也就是说,我们能够以廉价的成本对客户公正、客观的评分与评级,区分出好客户坏客户,可以做到对风险客户不同的定价,带来真正的利润,所以数据可以帮助大家做到业务创新。简单说数据在银行的转型中,在宏观管理微观管理以及我们的业务创新中都可以发挥很强的作用。

其次就是如何做。银行经过电子化和目前的我们第二代数据大集中之后,可以处理更大的交易量,能够支撑更大的用户。如果不构建第三代的数据平台,也就是智能化平台的话,银行永远不能做到越来越明智的选择,所以数据的智能化平台,是我们提出的一个可以帮助银行从客户分群、客户细分、战略风险管理的一个解决方案。

黄升民:沟通――银行界的营销本质

银行界的营销奖是非常专业的一个评奖,我的感受是,在品牌宣传这一块,银行业的进步很大。最早的第一个广告是中国银行做了一次文化的一个广告,做了以后引起很大的轰动,银行业的人不太认同,认为我们不需要做这样的广告,上个世纪90年代出现大量的CI系统以后,银行业改换包装,尤其今年工商行的服务广告,的确很振奋,作为一个世界大行,背后是中国的经济和国家的实力,因此需要一个非常大气的广告来去做,以下我谈三点感想:

第一,做形象就是要往心里走。非常大气的形象宣传之后,我们的差异性在哪,我们的持续性的东西在哪,这非常关键。仅是一种外观上的美和力量是不够的,每个银行的宣传要落实到它的文化和历史,这个时候真正形象的差异化从现在才开始。我们看到中国各银行的形象,在整个气势建构方面都是足够的,但是我们再往前延伸,已经处在一个重要的十字路口上,没有一个重要的统领,没有一个精细的未来发展的规划,没有对自己整个历史延伸的回溯,那么要做出很有血肉的,很有力度的这个诉求的形象,是很难的,如果形象不能持续的话,这个形象就是简单的表面包装而已。

篇8

关键词:农业;专业合作组织;调查

中图分类号:F83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4392(2011)05-0026-04

一、基本情况

(一)农村牧区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

在全市农村新型经济组织中,正式登记的有1036个,其中工商部门登记的专业合作社有735个,民政部门登记的协会有301个。工商部门注册的占71%;民政部门登记的占29%;其中农业部门备案登记的占61%。农村牧区专业合作社是农村新型经济组织的主要形式,占比达71%,协会占29%。

调查显示,鄂尔多斯农村牧区专业合作社发展呈现以下特点:

1. 发展速度较快。在国家政策的鼓励和引导下,呈现快速发展的趋势。在工商部门登记的农村牧区专业合作社发展迅速,而在民政部门登记的大幅减少,说明农村牧区专业合作社的组织结构逐步规范。特别是《农村牧区专业合作社法》颁布以后,进一步规范了合作社的组织形式和行为方式,调动了农民兴办和发展合作社的积极性。2007年《农村牧区专业合作社法》颁布当年仅有301家,如今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的已达735家。截至目前为止,农村牧区专业合作社成员数达到5068人,带动户数达140000户人,注册资金达564977万元。

2. 形式多种多样。在组建形式上,既有各类专业合作社,又有各类协会;在合作内容上,既有以技术信息服务为主要内容的,也有产加销统一经营的;在牵头领办人员上,既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又有农产品经纪人、技术人员和镇村组织;在成员构成上,既有以农民个体成员为主,也有农业产业化企业、基层供销社等团体成员参加的组织;在经营门类上,既有传统的种养业,又有农机等服务业;在发展区域上,既有村域、镇域范围内的,也有跨乡镇甚至跨旗县的。全市正式登记的1036家农村合作组织当中,专业合作社763家,协会301家,经营范围涉及粮油、生猪、蔬菜、农机、农资等多个门类。合作的深度也已从单纯的生产环节扩展到产前、产中、产后等生产经营活动全过程,合作的广度正在从技术信息、销售服务为主日益扩展到实体经营,以及资产、土地股份合作等领域。

综上所述,鄂尔多斯农村牧区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合作经营模式有以下几种:“龙头企业带动型”、“大户带动型”、“龙头企业+专业协会+专业大户联合带动型”、“服务型”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二)农村牧区专业合作社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

农牧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不仅发展了农村生产力,推动了农牧区经济发展,提高了农牧民的组织化程度,给农牧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得到了广大干部和农牧民群众的普遍拥护。而且围绕当地特色农业,通过产业组合模式和多样化的利益连接机制,提高了农牧业生产的规模效益,获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 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是产业化经营的“载体”。农牧民专业合作组织是从事生产、加工、销售等一体化服务的群众自治组织,同时也是经济实体,它长期活跃于市场与生产者之间,能及时捕捉市场信息,掌握市场动态,并通过为农牧民提供种苗、仔畜(禽)、技术和营销服务,传递市场信息,指导农牧民按市场需求进行生产经营。如鄂托克前旗城川镇的辣椒产业协会,2001年,该镇生产的辣椒通过了农业科学院测试研究中心检测,卫生安全指标符合NY5005-2001无公害食品标准,被评为“名牌农畜产品”,同时被国家工商总局授予“碧玉牌”品牌商标。启用印有“中国城川”字样的专用纸箱进行包装,有效提高了辣椒的商品性及我旗的社会知名度。大量订单种植辣椒、洋葱、黄瓜等反季节蔬菜,产品远销广东、湖南、江西、湖北、北京、西安等十多个省区,由于当地无工业污染,加上独特的水土气候条件,非常适合辣椒生长,生产出的辣椒绿色无污染、色泽好、外观美、营养丰富、耐贮运,深受广大客商和消费者青睐。农牧民依靠种植辣椒实现了连年增收,种植的积极性越来越高,面积不断扩大。2009年,辣椒种植面积再创新高,仅城川镇的辣椒面积就达20000亩,实现产值7680万元,种植户人均从中获得纯收入2300元以上。

2. 提高了农牧民种养殖技术,是农牧业技术推广的“引擎”。鄂尔多斯农牧业技术推广协会,主要以农业种植、牲畜养殖;农牧业生产资料购销、农畜产品销售;提供农牧业相关技术、信息、科技推广等服务为主的农牧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始终坚持走引进、开发、推广、服务相结合,科工贸一体化之路,积极有效对接市场,转变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加大科技推广力度,农牧业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充分遵循市场规律,发挥区位优势,在与山西、陕西、宁夏三省交界地带农牧民自发形成的农牧产品集散地的基础上,因势利导,加强管理,加大投入,兴建各类农畜产品交易市场。2009年,全市牲畜市场交易量达到646万头只,占全市牲畜出栏总量的80%,交易额达13亿多元,集市贸易成为全市农畜产品销售的主渠道。鄂托克前旗三段地集贸市场已成为三省区周边地区重要的活畜交易和集散地,被农业部认定为西部地区惟一的“国家定点活畜交易市场”。同时,依托市场建设了集科技培训、信息、技术推广、疫病监测等功能为一体的农牧民培训中心。在全旗范围内建立了完善的科技服务支撑体系,为农牧业经济健康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3. 拓展了农畜产品市场,是农牧民通向市场的“桥梁”。农牧民专业合作组织就像一条扁担,一头担着企业,一头担着农户,既解决了龙头企业与千家万户对接的问题,又解决了入社农户与龙头企业进行对话、协调,维护自身权益的问题。在市场竞争激烈的条件下,没有规模、没有“品牌”的农产品很难打开市场销路。鄂尔多斯一些专业合作组织由于经营的农产品数量大,质量好,已形成规模效应和品牌效应,且诚信水平相对较高,建立了比较稳定的客户群体,抢占了一定的市场份额。依托“熹里牌羊肉”打造商标品牌,提升当地羊肉知名度。“三段地土鸡”不仅在当地知名还销往陕西、宁夏等周边省市,成为当地农牧民发家致富的主要途径。

4. 促进了产业标准化生产,是培育新型农牧民的“课堂”。一家一户分散种植时,对农牧民素质要求不高,相反,合作协会把农牧民组织起来时,对农牧民的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农牧民专业合作组织是典型的社会化、专业化服务组织,能有效地解决一些集体经济组织“统”不起来,政府部门“包”不了,而农民单家独户又“办”不了的事。农村牧区各种合作组织通过发挥本组织成员的整体技术优势,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相互帮助,有力地促进了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普及和标准化生产设施的建设,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力发展水平。

5. 促进了农牧民收入的增加,是农牧民增收致富的“龙头”。在带动农牧民增收中,农牧民专业合作组织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专业合作组织是否有强大的生命力,关键是能否给参加合作组织成员增加经济收入,创办合作组织的出发点,也是广大农牧民加入合作组织的最终愿望。因此,政府部门在组建和引导农牧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同时,始终紧紧抓住增加农牧民收入这一主线,充分发挥专业组织助农增收的“龙头”作用。如鄂托克前旗大场则养猪协会从兰州引进新品种,分配到会员户。出售价格比当地每公斤多1元钱。每头猪多收入100多元。温棚种养技术协会为会员提前、产中、产后各种服务,户均增收2000元以上,全市各农牧民专业合作组织在提供市场信息、推广科学技术、提高农产品质量和竞争力,特别是市场销售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增加了社员收入。

(三)金融支持及服务情况

1. 农村牧区专业合作社获得金融支持多是间接性的。从调查情况看,占60%以上的农村牧区专业合作社没有法定的注册资金,还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法人经济体,因而金融机构对于农村牧区专业合作社的贷款不多。农村牧区专业合作社的贷款多数是间接取得的,通过龙头企业、农户、法人代表等取得贷款,由合作社使用。

2. 适合农村牧区专业合作社的贷款品种较少,差异化服务欠缺。目前鄂尔多斯只有农发行、农行、村镇银行和农村信用社4家涉农金融机构。以农村牧区专业合作社为特定对象开发信贷产品的仅农村信用社和村镇银行2家,且尚未全面推开。其他涉农金融机构依托农户、龙头企业向专业合作社社员提供服务,具有同质性,差异化服务欠缺。

3. 农村牧区专业合作社资金需求量大,信贷支持资金缺口大。首先是由于农村牧区专业合作社管理缺失,信用体系不健全,组织运作不规范,缺乏必要的约束和制衡,难以融合支农信贷资金;其次是由于农村牧区专业合作社组织结构形式较松散,部分农民入社的初衷是为争取优惠政策或项目支持,未能有效构建信用体系;再次是由于农村牧区专业合作社联保连带责任不清晰,主要表现在贷款承贷与使用主体不清,信用资质没有跟进,容易在贷款偿还时产生权利义务纠纷,极易出现违规。这些原因的存在导致农村牧区专业合作社贷款难,资金需求难以得到有效支持。

二、影响农村牧区专业合作社发展的主要问题

(一)制约农村牧区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外部因素

1. 农业基础薄弱,农村牧区专业合作社发展受制约。从鄂尔多斯农牧业的实际情况看,农牧业产业化、规模化水平都不是太高,农村牧区专业合作社发展缺乏农牧业基础的支撑。第一,分散经营严重,不利于规模化发展。在当前土地流转还未大规模开展的情况下,农牧业生产分散化程度高,限制了先进技术的作用发挥,也增加了农牧业成本。第二,农牧产品加工业落后,严重制约了农产品附加值的提高,难以改变初级产品的竞争劣势,不利于农牧民增收。

2. 政府引导作用有待进一步加强。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农村牧区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政策措施,国家只是从宏观上对合作社的发展起引导作用,从制度上为农村牧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搭建了运行的基本框架,要落实国家的惠农、支农政策,还需要政府部门出台具体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实施细则,促进合作社规范化运营,维护农民的切身利益。

(二)农村牧区专业合作社自身建设不完善

1. 农村牧区专业合作社组织不健全。目前农村牧区专业合作社中,在农业主管部门备案和民政部门登记的为非法人组织和非赢利性的社团法人,无营业执照,不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一般无法承担法律责任。在抽样调查的合作组织中,绝大多数属于松散型组织,组织不健全是主要问题。

2. 大多数农村牧区专业合作社不从事实体经营。在调查中发现,大多数农村牧区专业合作社不从事实体经营,而只是充当合作社内部龙头企业与农户成员间的桥梁与纽带作用,为农户提供一些技术指导或市场信息服务。这些合作社的成立一般是在龙头企业的倡导下,为其成员之间提供协作的协调机构,主要是为了便于管理和销售。合作社本身不具有稳定、连续的经营业绩。

3. 农村牧区专业合作社公司章程不规范。部分专业合作社没有工商登记注册,没有规范的公司章程。目前依附于龙头企业的合作社,“民办、民有、民管、民受益”的合作制原则不能很好的体现,这样既不利于广大农民利益的维护,也不利于合作社的长期稳定发展,信贷风险难以规避。当前农村牧区专业合作社还没有建立一套适应市场经济的管理机制,缺乏有效的民主管理与监督机制。专业合作社财务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收益分配和资金使用不规范。

4. 农村牧区专业合作社缺乏人才。人才的匮乏,尤其是管理人才奇缺。从调查情况看,农村牧区专业合作社的经营管理者主要由合作社内部人员担任,其文化知识、管理能力、技术水平等都相对较低,适应市场的意识和能力不强,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村牧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

(三)金融支持农村牧区专业合作社发展不够

1. 农村牧区专业合作社缺乏符合条件的抵押、担保物,制约了信贷的投放。对农村牧区专业合作社拥有的农产品、土地经营权、农房等资产认同度较低,有些还存在一定的法律障碍,导致农民合作社难以获得信贷支持。另外,由于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新型机构发展不足,信贷资金供求不平衡。

2. 农村金融机构金融创新动力不足,适应农村牧区专业合作社需求的金融产品供应不足。在调查中,很多农村牧区专业合作社都有贷款需求,但因为农村金融机构的贷款要求不符合农村现有条件,使得贷款难以满足。

3. 农村牧区专业合作社发展还很不规范,不具备承担债权债务的能力。大部分农村牧区专业合作社自身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差,难以成为合格的信贷主体。从目前合作社贷款主体的情况看,多是以农户、龙头企业、股东的名义取得银行贷款,合作社自身很难贷到款。

4. 农业保险不健全,农村牧区专业合作社的信贷风险的分担、补偿机制未建立。农村牧区专业合作社经营的是农产品,作为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都非常大的农业生产,决定了金融支持农村牧区专业合作社的风险大,需要建立风险补偿机制来保证金融机构加大对农村牧区专业合作社的投入。

三、对策与建议

农村牧区专业合作社是我国农村新型的经济组织,在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代表着我国农村的发展方向,前景十分的广阔。金融支持农村牧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是金融部门履行社会责任帮扶弱势群体的一种体现,也是建立普惠制金融制度让金融惠及民生的一种趋势。但金融支持农村牧区专业合作社是个系统工程,需要方方面面的努力。为促进金融更好地支持和服务农村牧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建议从以下方面做起:

(一)规范农村牧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

根据合作社法的规定,对农村牧区专业合作社实行严格的规范管理。要求所有的合作社都必须按照法律法规设立和管理。比如要有规范的公司章程和财务制度,配备专职的财务人员。明晰产权关系和管理制度,建立有效的组织架构体系,由合作社统一运作,使之具备独立承担债权债务的条件;保证社员股东的监督权得到有效的行使。

(二)鼓励融资多元化

规范统计台帐,全面核算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金融支持;金融机构,特别是涉农金融机构要积极拓展业务领域,方便涉农贷款。鼓励农村金融市场引入竞争机制,改变目前只有农村信用社一家的局面,壮大金融支持的力量。

(三)实行专业合作社的联合征信,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

建议各级政府加强社员联合征信方面的合作,以解决金融支持农村牧区专业合作社发展信息不对称问题。目前,农村适合银行贷款条件的抵押物十分匮乏,专业合作社可探索建立信用合作体。通过社员共同出资,设立贷款担保基金,或实行合作社内社员联保、互保,以达到银行贷款的准入条件。

(四)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真正落实优惠政策

设立专项贷款担保和风险补偿机制,并给予相关的贷款贴息。鼓励农村保险的发展。建立政策性保险和商业保险、相互保险的全方位保险体系;政府要加强对农业保险的财政补贴力度,加大对合作社的税收优惠。金融机构要大力开展金融创新。努力创新适合农村情况的金融产品。各级政府也要与金融部门实行合力,共同为开展金融创新提供政策优惠。比如尝试办理农房抵押,政府相关部门要对农户办理房产证实行政策优惠。

(五)完善担保和保险机制

支持发展具有担保功能的农村牧区专业合作社,探索建立农户、农村牧区专业合作社、农村企业和保险公司等各有关农村市场利益主体间的利益联结机制和互动合作机制。加强和改进贷款风险管理,防范贷款风险,完善内部控制和业务运作机制,严格执行贷款“三查”制度,确保新增贷款的高质量、信贷支持的可持续。加强对农村牧区专业合作社的信用等级评定和持续监测,建立健全农村信用体系。

篇9

[关键词]高效农业;设施农业;专业化;标准化;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

[中图分类号]F3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372(2013)01-0051-05

现代高效农业是以国内国际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运用现代工业提供的生产资料和科学管理方法,遵循生态平衡规律,充分合理利用资源环境,通过各种生产要素最优组合,从而实现最佳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综合的农业生产经营模式,是现代农业的组成部分和重要形式。其主要类型有生态农业、立体农业、有机农业、集约农业、设施农业、白色农业、蓝色农业、特色农业、绿色农业、订单农业、外向型农业、基塘农业、旅游观光农业等。产品特色化和生产经营的集约化、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品牌化是现代高效农业的七大显著特征。青岛市农业发展中人与资源环境的矛盾突出,积极发展现代高效农业,对于农业产业产品结构调整优化,充分挖掘农业自身潜力,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一、青岛市现代高效农业发展中的问题分析

近年来,青岛市通过实施“四百工程”,培育壮大特色主导产业,重视科技服务农业,实施“良种工程”、“百村千户科技行”、“农民培训”、“农业信息化建设”四项工程,积极调整农业产业产品结构,推进高效农业科技示范园区、设施农业、专业村镇、农业品牌建设,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举办各类农业节会等措施,发展现代高效农业的步伐逐渐加快。但实践中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是:

(一)农民整体科学文化素质较低,严重影响农业新科技在农业生产中的推广应用

从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情况看,青岛市乡村劳动力中初中及初中以下受教育程度所占比重高达93.21%。乡村劳动力受教育程度的具体结构分布是,文盲占0.52%,未上过学的占24.71%,小学占43.44%,初中占24.54%,高中占5.15%,大学专科占1.64%,大学本科占0.51%,研究生仅占0.01%。农民平均受教育程度低,掌握和运用农业科学技术的能力差,严重不适应现代高效农业的发展。

(二)科技支撑农业发展的能力较弱

一是对农业科技研究的重视程度不够,农业科技研究机构设施落后、条件差,科研人员待遇低,缺少吸引力,民间力量在涉农科技研究方面投入少,缺少强大的研发团队。二是农业科研体系条块分割,机构设置和研究的内容重复,缺乏联合协作。三是“模仿式”研究较多,而自主创新性成果较少。四是农业科学研究与农业生产的实际需求、与市场经营主体的现实迫切需要存在脱节现象,科研成果产业转化率不高。五是农业推广体系不健全,人员少、年龄老化、没有形成合理的梯队结构,知识亟待更新,服务手段落后,难以适应新形势下农业科技推广的需要。

(三)设施农业发展较慢

一是设施农业基地建设缺乏统一规划。全市几乎每个镇都有,但多为零星分布,没有形成区域化集中布局的格局。二是土地流转难度较大,连片设施农业发展缓慢。三是产业化、组织化、市场化程度偏低。由于涉足设施农业的龙头企业、农民经济合作组织数量偏少,且体制不健全,缺乏应对市场的能力和带动力。四是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不配套。五是虽然政府在温室建设时给予一定扶持,但由于温室大棚投入偏大,农民资金有限,银行又不敢提供大额放贷,导致农民因资金短缺而不能投入设施农业生产。

(四)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较低

目前青岛地区的农业生产仍然以农户的分散、粗放、小规模经营为主,农业生产劳动者主要是农村留守老年男性和妇女,且老年妇女占的比重更大一些,由于这些人缺乏向城镇二三产业转移的条件和意愿,农地是他们的主要生活来源和最后依托,他们不愿意把土地轻易转让出去,因此,以企业资本和优势种养大户为主推力量的规模化经营推进较慢。虽然这些年来各类农村专业合作社发展较快,但多数规模不大,平均会员不到30人,且管理不够规范和科学,效益不稳定,对农户的吸引力、带动力不强。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低,不利于农业新科技的推广应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品牌打造和市场竞争力的提升。

(五)农产品加工能力较弱,产品附加值较低,企业管理水平亟待提高

农业产业化发展离不开龙头企业的带动。虽然近几年青岛市政府大力扶持龙头企业的发展,培育了一批规模大、辐射带动能力强、外向度高的大型龙头企业,但与潍坊等市相比,青岛市的企业规模和实力总体还是偏小。全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的年销售收入前20位中,青岛市只有3家,年销售收入超10亿的6家。一些行业缺乏领军企业,整个行业的技术水平、产业发展与青岛市在山东的龙头地位不相称。企业科研人才不足,科技创新投入较少,研发能力弱,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相对薄弱。与国际水平相比,青岛市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在农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还很低,发达国家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了90%,其中深加工率达80%,而青岛市农产品加工率仅46%,且多为初级产品、粗加工、大路货,精深加工较少。农产品产后贮藏、保鲜、干燥等初加工环节方法落后,设施简陋,损失严重,造成农产品价格波动较大。从企业管理来看,青岛市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大多属于家族企业,多数企业家属于“实战型”人才,现代企业管理理论知识欠缺,管理水平亟待提高。

(六)名优品牌较少,市场竞争力不强

目前青岛市获得国家“三品一标”认证的农产品为296项,其中,无公害产品153项,绿色产品66项,有机产品42项,地理标志商标35项;大连市获得国家“三品一标”认证的农产品为877项,其中,无公害产品585项,绿色产品250项,有机产品38项,地理标志商标4项;潍坊市获得国家“三品一标”认证的农产品为1619项,其中,无公害产品505项,绿色产品707项,有机产品392项,地理标志商标15项。除地理标志商标拥有总量上青岛市占据明显优势外,在获得国家“三品”认证的农产品总量上青岛市与大连、潍坊两市均存在较大差距。

(七)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仍然比较突出

由于多数农民科学文化水平较低,科学用药知识缺乏,环保意识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差,相关部门对一家一户的农业生产很难做到统一有效管理,导致农业生产过程中滥施农药、农产品农药残留量超标的问题比较突出。从农资生产经营市场看,农药经营商家众多,进货渠道复杂,监管难度大。加之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可追溯制度不健全,严重影响我市农产品市场信誉度和竞争力。

(八)观光农业亟待拓展服务项目,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发展观光农业是充分挖掘农业潜力,以一产带动三产,扩大农村就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的重要途径。目前青岛地区的观光农业在各级政府的引导扶持下有了较快的发展,但农户自发的、粗放式的经营仍然占主导地位。基础设施配备不健全、环境卫生条件差、经营理念和管理方式落后、服务项目相对单一、从业人员缺乏专业培训、服务质量不高,缺乏对游客的吸引力,效益不理想。

二、加快青岛现代高效农业发展的对策

(一)大力发展农村教育和科技培训,努力造就新型农民

建国后长期实行的城乡分治导致城乡割裂的二元结构,使城乡之间在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差距不断扩大,虽然改革开放几十年来农村各个方面都有了很大的变化,但这种差距依然存在。一方面,农村条件落后,缺乏对有文化、有知识的人才的吸引力;另一方面,农村教育落后,使农村人均受教育水平低,农村经济发展缺乏智力支撑。要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均衡配置教育资源,改善农村的办学条件和师资状况,发展好义务教育,全面提高农村人口受教育水平。要采取优惠政策,创造条件,吸引农学专业、管理专业等各类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参加新农村建设,改变农村劳动力的知识、技能结构。尤其要通过“科技下乡”、“文化下乡”、短期培训、田间地头指导等方式,使农民掌握农业生产所必需的各种知识和技术。采取多种途径、形式,努力造就新型农民。

(二)加强农业科技研发和推广

要加大对涉农科技研发的支持力度,构建由政府农业科研机构、高校、企业、民间组织和个人公共参与的科研组织体系和多元投资机制。要坚持科研的市场化导向,尤其要鼓励龙头企业、农业示范园区、各类专业合作社和协会与科研机构联合,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提高科研成果产业化水平。要加强农业领域的重点实验室、改良中心、工程中心建设,改善农业科研机构设施条件和装备水平,着力打造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势品种,加强对高效栽培、健康养殖、疫病防控、农业节水等领域的科技集成创新,提高科技对农业生产的贡献率。

要改变农业科技推广网络“人少网破”的局面,改善农业科技推广人员的办公条件和工资待遇,充实人员,形成老中青结合的人才梯队结构,努力建设一支门类全、素质高的农村科技推广队伍。推进农技推广机构改革与建设,建立以农技推广机构为主导,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为基础,农业科教单位和涉农企业广泛参与、分工协作的多元化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全面提升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公共服务能力。要重点抓好基层农技推广中心站建设,使农技推广服务实现县(市)、乡(镇)、村三级全覆盖。

(三)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构建“四大农业发展带”

1.城郊高效农业发展带。由李沧东部山区、崂山区、黄岛区、城阳区和即墨、胶州、胶南邻近青岛市区部分区域组成。发展方向是,逐步减少传统农产品生产,严格控制并逐步压缩畜牧养殖业,重点发展以农业展示、交易、信息、服务等为主要内容的景观农业和会展农业。

2.远郊平原规模农业发展带。由即墨、胶州、胶南部分区域和平度、莱西全部的平原、山前地带组成。发展方向是,稳定粮油种植面积,提高单产水平,优化农作模式,大力发展设施农业,鼓励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优质高效种养业及农产品加工配送业和休闲观光农业发展。

3.山区生态农业发展带。由大泽山、大珠山、小珠山等山区组成。发展方向是,因地制宜,科学开发和合理利用低丘缓坡,重点发展特色农牧业、生态农牧业、现代林业和休闲农业等环境友好、资源节约型产业。

4.沿海现代渔业发展带。由沿海养殖滩涂、近海海域和海岛组成。发展方向是,以发展苗种渔业、生态渔业、休闲渔业为重点,构筑以“九大工程”为支撑、“五大产业”为主体的现代海洋渔业体系。

(四)扎实抓好现代特色高效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

紧紧围绕粮食、蔬菜、油料、畜牧、水产、林果、花卉等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突出高科技、高效益和生态型的特点,在全市选择基础条件较好的农业园区进行重点扶持,发挥示范引导作用,提高全市农业标准化、产业化、国际化和规模化水平。通过强化政策扶持、招商引资、企业化管理等有效措施,努力把现代特色高效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做大做强,以带动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优化、升级。

(五)因地制宜,积极发展设施农业

1.科学规划,优化布局。对设施农业的种类、品种等布局要因地制宜,科学合理。就设施栽培来讲,结合近几年建设的基础,可重点划定几个区域进行建设。如在平度市沽河以西、804国道以南、三城路以东区域,包括南村、郭庄、张戈庄、古蚬、仁兆、麻兰、云山镇,规划建设设施蔬菜和设施果树生产基地;在莱西市的沽河以东、南城路以西,包括店埠、院上、孙受、武备、沽河等镇规划建设设施蔬菜和设施果树生产基地;即墨西北四镇的设施蔬菜基地;胶州市里岔镇周围的设施蔬菜基地;胶南王台镇和海青南部、泊里西部和大场的设施蔬菜基地。

考虑到青岛的资源优势、土地制度、科技实力和经济条件,建议把设施栽培小区作为建设设施农业基地的突破口,在实际操作中,以村为单位进行重点突破,重点培育10个冬暖棚以上的小区,以多个小区形成设施栽培重点村,再以多个重点村形成设施栽培重点镇,进而形成设施栽培区域化布局。小区的建设可以是农户联合、合作社组织、企业流转土地建设等多种形式。

2.加大投入,政策引导。一是要继续实行冬暖棚政府补贴政策,对集中连片建设冬暖棚或者连栋温室的农户、合作组织、企业进行资金补贴扶持。适当提高对冬暖棚的补贴标准,由前几年的每个冬暖棚补贴5000元提高到10000元(按成本价的20%标准)。二是对重点小区实行水、电、路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议对集中连片达到20个以上的冬暖棚小区,由政府按照每个棚5000元的标准安排基础设施补贴资金,最高小区补贴50万元,以此调动农民和各方面的积极性。通过多个小区的连片布局,形成高水平的设施栽培基地。三是扶持新上高标准灌溉设施。对棚内新上喷、滴管设施进行政府补贴,补贴标准每标准棚500元。四是扶持工厂化育苗设施。青岛现有一批连栋温室,总面积约15万平方米,有的建设水平在全国都是一流的,但从总体上看没有发挥出原先建设时设计的作用。应抓紧就这些连栋温室的利用问题研究办法、出台政策,鼓励其在设施农业基地建设中发挥作用。建议由政府一次性投入启动资金,扶持其恢复蔬菜育苗功能。据调查,每1万平米连栋温室投入100万元,就可完善种子点播机、育苗穴盘、基质的配备,完善水、电和温、湿度调控设施的整修。五是储、运设施补贴。每年选择10个设施农业生产经营大户,对其新增储、运设施进行政策性补贴。其中新建冷藏设施按投资额的20%补贴,最多不超过100万元;新增运输设施按30%补贴,每台最多不超过5万元。六是蔬菜垃圾处理补贴。规模小区由政府投资建设蔬菜垃圾处理池,对蔬菜垃圾集中储存发酵变肥,用于沼气池辅助原料;或扶持新上蔬菜垃圾粉碎设备,直接粉碎加工成有机肥。七是建立农民创业发展基金。对农民和其他经营业主新建冬暖棚和连栋温室进行贷款贴息。

3.强化科技服务。一是种苗服务。充分发挥现有育苗设施的作用,提高育苗能力。对采用工厂化育苗中心繁育种苗的大棚生产者,实行种苗补贴。二是栽培技术服务。组织各级专业技术人员联系设施栽培小区,加强技术指导,推行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三是农资服务。根据设施小区的布局,设立农资专营店。由各级农业执法机构加强对农资专营店的监管,确保农资供应安全、高效、及时。

(六)重视发展特色农业,着力打造农业品牌

要按标准化要求抓农业生产全程,以商业化理念抓农业品牌,全力打造一批国内外知名的农产品品牌,增强品牌的带动能力。要挖掘地方特色资源优势,在全市选择一批如大泽山葡萄、胶州大白菜、崂山茶叶、马家沟芹菜、红岛蛤蜊、里岔黑生猪等具有地方特色且具有较高知名度的名优品种进行品种改良,规模化扩展,做优做强,加大加工、产品包装、市场营销等措施的综合投入,提高市场竞争力,将其逐步打造成带动农民增收的优势产业。

要按照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品牌化的要求大力培植大型农产品加工企业。从资金、设备、技术、人才等方面给予扶持,使现有小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在用地、道路、水电、税收等方面创造良好条件,吸引城市资本到农产品原产地建设大型农产品加工企业,通过产业链网的扩展延伸带动农村就业和农民增收。整合现有企业,成立农产品加工企业集团,统一生产标准、统一商标、统一品牌,提高整体竞争实力。鼓励企业资助研发或与科研院所合作攻关,本着高科技、深加工、系列化的思路,围绕国际国内两大市场的需求研发新产品。要通过在职学历教育、组织出国考察、短期培训等方式,提高企业管理者的管理水平,努力造就一支优秀企业家队伍。

(七)积极实施农业生产标准化,提高青岛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要将农业生产标准转化成农民可以掌握的生产规程,通过短期培训、现场指导等方式,让农民熟练操作。以专业村镇、示范区和专业合作社为载体,发挥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普及标准化生产技术。积极推进“三品一标”认证。

要加强农业、质检、卫生、工商等部门的联合执法,建立田间一市场一餐桌的全程监管制度,杜绝各种漏洞和隐患。要从源头抓起,建立农业生产投入品档案管理制度,企业生产质量安全管理常态化和权威机构定期抽查制度,市场准入制度,质量安全问题可追溯制度,不合格产品召回、销毁制度,生产经营主体追责(包括经济责任、刑事责任等)制度,生产经营资格认证和违规违法资格吊销制度以及对执法部门不作为实行行政问责制度等,编制一张覆盖所有环节的质量安全保障网,以质量树信誉,以质量铸品牌,以质量占市场,以质量赢效益。

(八)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体系建设

通过实施用地审批、产业化项目资金、技术创新扶持资金、信贷优惠等政策措施,重点培育一批技术含量高、发展前景好、规模大、市场竞争力和辐射能力强的加工企业群,逐步建立起完善的农产品加工转化体系。积极推广“九联”模式,大力推行“公司+基地+农户”、“订单农业”、“契约农业”等现代农业发展形式,建立企业的紧密化、规模化和标准化生产基地,规范利益联结机制,使企业与农民结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共同体,实现农企“双赢”。贯彻落实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制定相应的地方配套法规政策和实施细则,鼓励引导农民在生产、流通、加工、销售等各个环节发展专业合作组织,不断提高农业组织化水平。力争三五年内在全市形成以“村两委+合作社”为横向覆盖,以市、镇两级的各类专业合作协会,行业协会为纵向延伸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网络体系。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将有利于农业科技的推广、标准化生产的实施、品牌的打造和市场竞争力的提升。通过农业产业化经营体系建设,实现种养加、产加销一体化,不断提高市场竞争力和外向度。

(九)优化养殖结构,提升畜牧业竞争力

优化养殖结构,在稳定发展生猪、奶牛、肉鸡、蛋鸡等优势品种的基础上,加快发展高档肉牛、肉兔、肉鸭养殖,推进区域化布局、规模化养殖、产业化经营。以产品为单元,以产业为主线,以质量安全为核心,健全产业技术支撑体系、社会化服务体系和产品安全保证体系,推进“十强、十新、百区、千场”等重点项目建设,实施品牌战略,培育一批区域性的新型产业体系,全面提升畜牧业竞争能力。

(十)坚持“六化”要求,做强做优现代水产养殖业

水产养殖业的“六化”是指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组织化、高效化和安全化。扶持池塘标准化改造、抗风浪网箱养殖、工厂化集约节能养殖和藻类规模化养殖,推进集中连片、设施配套、集约高效的标准化健康养殖园区建设。加强水产良种研发、繁育和推广体系建设,推广高效、健康养殖技术,强化科技对水产养殖业的支撑作用。加强以资源增殖放流、发展人工鱼礁和渔业种质资源保护区为主要内容的海洋牧场建设,构建科学合理的渔业增殖业。完善“龙头企业+基地+渔户”的生产经营模式,培育起点高、规模大、带动能力强的渔业龙头企业,促进渔民增收。按照集约集聚集群原则,探索建立政府推动下的“龙头企业+金融机构+养殖渔户”的产业化新模式,解决养殖渔户融资难问题。按照“一个品种一个产业”的思路,稳定发展大宗鱼虾贝藻等常规品种,着力提高品质;重点壮大海参、鲍鱼等名优珍品,着力培育品牌,满足高端消费。为了保证国民健康以及应对国际农产品贸易中的“绿色技术壁垒”,水产品养殖中必须重视质量安全问题。要从源头抓起,实行全程监管,建立健全投入品档案管理制度、市场准入制度和可追溯制度,确保水产品质量安全。积极开展水产品“三品”认证及食品加THACCP、IS09000等质量体系认证,引导和支持渔业企业开展自主品牌经营,做强做大优势特色水产品品牌,提高水产品市场美誉度和竞争力。

(十一)积极促进果茶和苗木花卉业健康快速发展

推进果业区域化种植、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对老龄果园和郁闭果园进行更新改造,按标准化要求新建一批果园,构建苹果、葡萄、桃和樱桃、杏等小水果优势生产区域。引进繁育新品种,加大技术指导和科技推广力度,搞好果品的储存保鲜和加工,提高果品的品质水平和生产效率。实施品牌带动战略,积极创建和培育果品品牌。

(十二)搞好生态农业、旅游观光农业和农业节会经济,提高农业综合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