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现状范文

时间:2023-07-03 17:56:2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传统文化现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传统文化现状

篇1

以前,中国传统文化在社会意识形态中占主导地位,爆发,随着西方列强入侵,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市场,也被动地遭受了西方文化的冲击,中国传统文化渐渐丧失其主导地位。20世纪两次大的文化运动——“”及“”给中国传统文化带来了一场严重的劫难,造成了传统文化的严重断裂。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在经济、文化全球化的背景下,西方文化大量涌入中国,中国传统文化再一次受到冲击,中国传统文化逐渐被边缘化。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中国传统文化虽然处于弱势,呈现出边缘化的尴尬现状,但在文化冲撞过程中,其正价值逐渐受到国内外的关注和重视。

1.中国传统文化受到冲击与挑战

1.1西方文化入侵,传统文化边缘化在对外经济、文化交流过程中,以文化多元化和价值取向多元化为代表的西方文化竭力传播西方价值观和生活方式,不断加重我国传统文化边缘化的趋势。西方文化冲击了中国人传统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存方式,西方节日及节日文化盛行,如感恩节、圣诞节、愚人节、万圣节等传入我国并逐渐流行,使体现我国传统文化的传统节日面临着挑战。一项针对大学生及小学生所作的关于传统文化的抽样调查发现: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观念淡薄,小学生文化品味比较西洋化,只有不到二成的小学生吃大餐会选择中餐,除了儿童节,孩子们最喜欢过的是圣诞节。现代西方文化的过度膨胀冲击民众原有思想观念,造成信仰缺失。陈慧敏通过对432名本、专科学生问卷调查发现,当代大学生普遍存在信仰缺失,传统文化的没落是其重要的形成原因。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英语作为国际常用交际语言,其影响范围日益扩大,近年来,国内出现了学习英语的热潮,大家用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学习英语、提高英语水平,而忽略了对汉语的读写要求。在城市建设中,现代城市建设追求“千城一面”,中国传统建筑不断被破坏,使我国的城市建设逐渐失去自己的特色,我们很难从城市的外观来辨别它的历史和文化。总之,西方文化的渗透及在我国的盛行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冲击是多方面的,加剧了中国传统文化危机,导致中国传统文化日益边缘化。

1.2传统道德观在当今社会显得薄弱传统文化是中国古圣先贤几千年经验、智慧的结晶,其核心就是道德教育。“仁礼道义”“修身养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之一。中国传统文化以修齐治平为人生导向,把道德的自我完善作为人生价值的第一取向。在当前传统文化缺失、物欲横流的大环境下,诚信已经形成了危机,孝道已经需要社会呼吁。目前社会上存在空巢老人无人赡养、留守儿童无人照顾等问题。由于市场经济的自发性和竞争性必然决定了它和中国传统文化的某些底线相悖,传统“义利合一”的价值取向被颠覆,“正其义以谋其利”被畸形发挥到“谋其利无所谓义”。一些人丧失了正义、善良、诚信,一味追求“经济为上”“利益第一”,自我享受和个人利益的最大化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味道和气息。甚至一些人利欲熏心,为了一己之利,完全放弃了自己的道德底线,给社会带来巨大的困扰和损失。

2.中国传统文化面临机遇与发展

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出现了一股强劲的传统文化复兴的潮流,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与当代价值的探寻也开始在各阶层、各地域活跃开来。同时,在与世界上其他各种文化相互交流的过程中,中国传统文化在国外也越来越被广泛认知和传播,受欢迎程度也有了显著提高。

2.1中国传统文化当代价值得到弘扬“十六大”以来,我国的文化体制改革已初见成效,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研究也不断深入,我国文化软实力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向世界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各种具有代表性的元素,表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扬和走向世界有重大意义。中国传统文化对建设国际化市场经济及建设和谐社会,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传统文化中“讲仁爱、讲信用、讲礼让”等伦理观念有助于信誉市场的建立。传统文化中的“仁”“义”“礼”“智”“信”“勤”“俭”“廉”“勇”“恭”等,对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具有一定的规范作用。在工业化高度发展的今天,人类与自然的关系走向了一条互相抵牾的道路,环境破坏、资源短缺,生态问题更是作为亟待解决的全球性问题受到了各个学科领域的关注。人们从儒家的“正德,利用,厚生,惟和”、“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中寻求解决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紧张关系问题的思路与方法。而《老子》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所主张的“天人协调”“天人合一”,则给我们研究和处理人与自然关系提供了一个重要视角。

2.2中国传统文化在国外得到推广在经济、文化全球化的背景下,借助于全球化的平台,中国传统文化得到了长足发展,世界范围内开始形成了“中国热”和“中国文化热”,首先是孔子学院在全世界的兴起。孔子学院作为国际汉语推广和中国文化传播的平台,把中国的文化和历史介绍到国外,将中国哲学、教育学、伦理学传输到世界各地,有力地促进了世界多元文明的交流。其次是外国人对中国传统文化中优秀经典的肯定,为中国人思考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提供了很好的借鉴。他们从《易经》中读出了当代计算机二进制的原理,一部《孙子兵法》更是成为世界军事院校的经典教材。源于中国传统的针灸学,在自发状态下,在海外热播,充分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也表明“东学西渐”作为一种趋势,产生了具有特殊意义的“文化逆流。

二、中医的发展策略

中医学是在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辩证法思想指导下,通过长期医疗实践逐步形成并发展为独特的医学理论体系。几千年来,中医学对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及人类的医疗、保健实践做出了巨大贡献,它之所以在科学发达的今天仍然保持极大的活力,其根本原因在于它深深地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医学发展的影响是“源”和“流”、“干”和“枝”的关系,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医保持生命力的根源所在,中国传统文化的盛衰决定着中医学发展的盛衰,近年来,在文化全球化、西方科学主义盛行的背景下,中医的发展出现了严重危机,但从根本上来说,中医的危机是文化的危机。在这种背景下谈中医的发展,首先是复兴中医文化,优化中医人才培养模式,注重中医药学术创新。

1.复兴中医文化

复兴中医文化,要认识到中医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中医文化是融合了多元素知识而形成的综合知识体,以阴阳五行为代表的哲学思想、以道家及道教理论为基础的养生学、以易学为旗帜的天文学和地理学、以儒学思想为指导的医学伦理学,以及各种传统学术相互融会而构成的其他理论,构成了中医学的文化背景和知识基础。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医文化的母体,中医文化则是组成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医学特色的重要成分。复兴中医文化,首先要确立中医主体地位,注重中医的思维方法和思维模式,在尊重中医自身的发展规律和自身价值的前提下谈发展。在西方科学主义盛行的背景下,以现代自然科学理论为准则,采用近代西方医学的技术与研究方法来研究中医学,是行不通的,只会造成传统中医及其文化的进一步丧失。第二,普及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医药基础知识。由于中医理论和中医药文献语言是以文言文为主,晦涩难懂,因此在学习过程中要加强中医古代文化知识修养,尽可能多地掌握传统思维方式,使知识结构传统化,做到原汁原味地学习、理解、消化中医理论。第三,要注重中医文化的传播,传播是文化得以保存与发展的首要条件,同时传播的过程中也必有文化要素的交流。在中医文化传播过程中,中医文化自身作为传播者必须树立一种文化主体的意识,高瞻远瞩,搭建平台,拓宽传播渠道,优化传播手段,营造爱中医、学中医、用中医的氛围。让中国及世界人民熟识中医文化背景、底蕴和作用,使赖以生存的中医文化土壤逐渐肥沃。

2.优化中医人才培养模式

中医人才的培养是中医发展的重要途径。在培养中医人才过程中,一要坚持院校教育,优化课程结构。目前,中医院校在中医西医课程设置上的不合理,中西医课程开设比例普遍达到了6∶4,有的甚至达到了5∶5。这种教学模式,将两种不同的概念术语、思维方式同时交替向学生灌输,导致学生对两套医学概念和术语相互混淆,容易降低学生学习中医的兴趣。要增加中医课程的设置,特别是加强中医经典课程的设置。同时注重中国传统文化、哲学的教育,通过开设《中国传统文化史》、《中国古代哲学史》等课程培养学生深邃敏锐的哲学思辩和触类旁通的医学灵感。另外,改革中医院校录取模式,不拘一格,中医院校的招生也可以从非中医院校的哲学、汉语言文学等专业中录取热爱中医的本科生。二要努力推广师承教学模式,师承教育是院校教育的重要补充,通过读经典、跟名师、做临床,不断提高中医药人才的中医功底和临床服务能力,提高中医理论、中医思维方法和临床应用能力。通过师承教育模式,让具有真才实学、有丰富临床经验的老中医或中年中医带徒。让师父传其真,让徒弟得其真,这样保证了学习上有个性、有深度、有细节、有诀窍,既有一定的理论性,又有独到的实践性。

3.注重中医药学术创新

中医药学术创新是中医药继承发展的方向。中医药学术创新,一要在发扬中医药传统特色优势的基础上,进行理论创新,平乐正骨作为我国著名的中医骨伤学术流派,具有完整的理论体系和指导思想,并随着时代进步和科学发展而不断丰富。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平乐正骨提炼出“平衡思想”并作为其指导思想,平乐正骨认为,人体是一个内外平衡的有机体。机体内在的阴阳、脏腑、气血及气机升降出入的协调平衡构成了人体的内平衡;人与自然、社会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和谐统一构成人体的外平衡。平衡是人体生命健康的标志,恢复平衡是伤科治疗的目标,健康之法本于平衡而守于平衡,治伤之要着眼于平衡而求于平衡。平乐正骨将平衡思想运用到伤科疾病的预防、治疗及康复过程中,并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探求出其哲学基础,进一步阐释了平衡思想的实质,发展了平乐正骨理论。

三、结语

篇2

关键词:江西 民俗体育 现状 发展措施

一、江西民俗体育的现状

江西的民俗传统体育内容十分丰富,主要集中在驱崇、禁忌和祈祷为活动目的的节庆中,这些节庆主要包括元宵节、春社、花朝节、寒食、清明节、端午节、重阳节、除夕和元旦等,主要内容有舞龙灯、放风筝、划旱船、荡秋千、踏春、竞龙舟、登高和舞傩等,表现了其自给自足,依靠自然,感恩自然的农耕文化的根本特色。民俗传统体育对于深入了解我省各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农耕生活习惯、家族宗教理念和文化心理内涵有重要意义。目前已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汉族的民俗传统体育项目,如龙舟、舞龙和风筝等几个项目,并未完全挖掘出我省优秀的民俗体育活动的文化精髓。

虽然江西的民俗体育文化资源丰富,历史悠久,但是与齐鲁文化、吴越文化和某些地区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相比,发展和建设的脚步相对缓慢,其在全国的影响力也不甚很大。以江西永新县的盾牌舞为例,永新盾牌舞是永新县传统的集体性民俗体育活动项目,团队合作精神丰富了其精神内涵,最原始最纯粹的凝聚力、团队精神和战斗精神体现得淋漓尽致。当地向来就有“不练盾牌舞,不是男子汉”之说,可是当城市化脚步的加快、社会转型期的到来以及老艺人的相继去世,盾牌舞正在面临失传的危险,抢救工作危在旦夕。当下在对其传承和整理的时候盲目地把其中的优秀内涵当作封建迷信的内容抛弃,就直接导致现在人们在表演盾牌舞的时候舍弃了习练前的仪式,直接从布阵开始表演,十分钟左右便完成了布阵、对阵、抢阵、破阵和抢花牌。大部分人现在只是从凑热闹和例行公事的角度来旁观或是参与这项活动,人们对于传统的民俗体育活动也就失去了原本应由的虔诚与崇拜。

从古代历史来看,正统宗教的繁文缛节让人们很难完全理解和接受,而民俗体育活动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带有趣味性且简单易行,比较能让民众接受和适应。随着社会转型的一步步深入,民俗体育文化的传播方式也呈现立体化的趋势,虽然供人们交流和学习的平台呈现多元化的状态,但是民俗传统体育中对宗族的崇拜正在削弱,其组织、协调和教育的功能也趋于弱化甚至是消失。现阶段,大多数的民俗传统体育项目都是采取面对面、手把手的传承方式,由教学者把自己的技术要领和直观经验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来传授给后辈,后辈则机械地模仿到熟练地操作之后就算是掌握了这一门民俗传统体育项目。从总体的存在形式和发展来看,民俗传统体育的发展仍处于一种自然的自生自灭的状态。

民俗传统体育面临的另一个发展的瓶颈就是整个民俗传统体育项目的发展十分不平衡,无论是理论研究、政策支持,还是传承方式、民众参与力度都较为集中在具有鲜明地域性的几个强势项目,如舞龙、龙灯、龙船和花灯等,小众和弱势的项目却显得十分冷僻和孤静。纷繁多样的民俗传统体育项目中,能真正广泛开展、吸引民众注意和取得经济效益的项目其实了了,表面繁荣的民俗传统体育现在正不得不面临发展青黄不接的尴尬境地。随着西方体育的强势扩张和侵入,以球类运动、田径运动、游泳运动和拳击运动为主体的西方体育项目不断冲击着我国的民俗体育,并不断赢得各年龄层民众的喜爱和参与,民俗体育在这样艰难的生存夹缝中艰难地生存着,其发展也难免靠功利和噱头来吸引民众注意和参与。

二、江西省民俗传统体育发展建言

1.加强民俗体育的理论研究

众所周知,文化自身具有两面性,变与不变的两个方面让文化处于不停地向前发展之中的,民俗传统体育文化作为文化的一种,也是一样。我们应当认识到的是,民俗传统体育文化现在所处的大环境是体育全球化,如果我们还是坚持僵化不变的固有环境便会禁锢住民俗传统体育的发展。所以,我们要在坚持其原时代性、地域性和民族性的同时,加强理论研究,探讨其正确的发展道路。

首先从理论研究者的角度来说,建议一支高素质的研究队伍迫在眉睫。我省民俗体育文化的爱好者众多,但是专业的研究人员尚少,其中大部分是从事基层群众文化事业的工作人员、从事编写地方史志的工作人员和高校的学者,而高校学者的比例较少,这也就直接制约了整个研究队伍的内在素质和质量。基层的研究人员受主客观的条件限制,主要进行的是一些地方民俗体育活动的采录和研究工作,或是利用当地民俗传统体育文化的现有成果来为行政和宣传服务,所以缺乏深层次研究的实力和动力。而大学里的在本领域的专家学者大多数来自于文学、社会学和民族学等其他学科,兼顾着研究民俗传统体育,这也继续导致着民俗传统体育研究的不够深入和具体。解决这个问题的最便捷也是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发挥高校人才的科研作用,提高研究队伍的质量和素质。高校师生是科研的一股不可忽视的中坚力量,随着近年来体育教育硕士点和博士点的增加,民俗体育文化的研究迎来了一股新鲜的力量,平时的学习中加强对我省民俗体育文化的钻研,在论文选题中多关注我省的民俗传统体育,这就加大了产出高质量理论研究的可能性,也能循序渐进地发展民俗体育的理论研究。另外,岗位培训、带薪培训等方式的发展和普及能够增加民俗研究领域的专业人才,并带动发展民俗体育运动的爱好者。

2.开发江西省民俗体育旅游娱乐项目

我省民俗传统体育文化底蕴丰富,均可以作为优秀的民俗体育旅游资源,而且形式丰富多彩,独具赣地特色,如果能对它们进行合理的开发和利用,不仅是可行的,更是对江西的发展具有巨大意义的。所以我们必须从源头上转变思想观念,加强对民俗体育旅游行业的产业化发展,深入实地去挖掘和整理江西民俗体育文化旅游资源。江西民俗体育文化资源的民俗性、观赏性、娱乐性特点使其极具旅游潜力而江西各地民风习俗的奇异神秘,赣文化的深醇熏陶,优秀的革命传统,导致了颇有特色的人文旅游景观、历史名胜和纪念地,而民俗体育文化就深蕴其中。民俗体育深刻融入老百姓的生活,通常在节庆时开展,集体进行,反映了江西的人民的生活、道德伦理、精神气质、价值取向和审美情趣。对旅游产业而言,这些更添民俗色彩,更富内涵和情趣。江西完全可以利用已有的潜在的民俗体育文化资源与旅游资源,进行联合开发,使人们在优美的自然环境中获得高品位的民族体育文化熏陶。以民俗体育旅游为主线全省各城市加强包括游客互送在内的旅游合作以南昌为圆心以九江、上饶、景德镇、吉安、宜春为外圆以井冈山、龙虎山、婺源为品牌打品牌战略形成点、线、网结合的格局。把历史文化旅游、自然生态旅游、人文景观旅游和民俗体育旅游精密结合构建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民俗体育旅游文化圈。其次,突出民俗体育特色、坚持市场导向。民俗体育旅游的开发要以民俗体育特色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坚持民俗体育项目的特色不动摇积极对民俗体育旅游产品进行新的开发和定位这是民俗体育旅游发展的根本而坚持市场导向是民俗体育旅游发展的动力和经济基础二者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统一规划、协调开发精品与普通兼顾。

3.开发和完善江西省民俗体育在学校中的课程设置

全球一体化的进程让西方体育在中国大地上如火如荼地疯狂发展,对民俗传统体育产生的冲击很大,在各个大中小学的学校课程里,西方体育文化占据了绝对的主导地位,而我们很少能够看到以学校体育的形式出现的民俗体育课程。早在2004年就明文要求体育课要适当增加中国武术的内容,以身体教育来体验民俗体育,并促进民俗体育文化的传播和民俗体育精神的弘扬。可是单单是要求体育课增加武术这一项的内容是远远不够的,正如刘三元先生所说:“弘扬民族文化的误区,最核心的最根本的在于我们不是缺少优秀的传统文化,而是缺少优秀文化的教育。”

民俗传统体育文化作为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和教育意义,其包含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和伦理道德都影响着人们的行为规范和行为模式。现阶段学校在课程设置中要多利用好民俗传统体育运动所带来的正面的教育意义,用民俗事象里表现出来的物质需求和精神生活来进行有针对性的德育教育,这应该成为一种新的耶是不能被忽视的教育方式。学校如果能够重视民俗传统体育课程的建设并将其利用好,不仅能有助于德育教育的建设,也能够促进学生思想的正确培养,对于整个学校的学风校风具有很好的正面引导作用。从另一个侧面来说,在学校中开设民俗体育课程的意义更多时候会以一种隐性的表现形式出现,而这种隐性通过学生表现出来之后必定能够改变当下我省教育相对落后的情况,甚至能推动我省教育教改乃至整个体育事业的向前推进。

开设了民俗体育课程的学校要进行科学的管理,更要注重高效率地利用这样的课程,对纷繁的民俗传统体育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梳理和分类,在教学方式上应该做到与时俱进,利用先进的教学设施和方法进行备课和教学。而且不能流于表面,要在教学中向学生教授民俗传统体育文化的内在和精髓,让其在锻炼身体的同时了解到民俗传统体育的技术原理和悠久历史,让其在陶冶性情的同时感悟到民俗传统体育的文化精神和独特魅力,让学校民俗体育课程合理发展的同时扩大民俗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队伍。

5.结论

只有加强对我省民俗体育的理论研究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研究队伍,才能用正确的理论来指引民俗传统体育的发展,才能让民俗体育的形式与精神更好地传承;而重点扶持开发我省民俗传统体育旅游娱乐项目能够让拥有民俗传统体育项目的地区的群众享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并壮大民俗传统体育项目的传授和传承队伍,其次也能形成以民俗传统体育资源为核心的体育旅游产业,为其长久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而开发和完善江西省民俗体育在学校中的课程设置才能为民俗传统体育的研究提供和壮大更完善的科研队伍,为其技艺的传承和精神的弘扬提供人才保障。

参考文献:

[1]张鲁雅.论民间体育的内涵、外延与作用[M].贵阳:贵州民族出版社,2001

[2]郎勇春等.江西民俗体育文化的现代流变—以江西永新盾牌舞为例[J].体育学刊,2009

篇3

论文摘要:现代的“装潢”一词的内涵范围十分广泛,它泛指对一切建筑物、艺术作品、产品包装、商业广告等进行美化装饰.而其中的现代包装装潢是与现实生活紧紧相连的装潢设计。在包装中将我国的传统文化进行融和,会更加容易的让产品得到人们的认同感,从而使设计能达到更好的效果。不管是从实用性、审美方面,还是从文化价值方面来讲,在现代包装装潢设计中融入我国的传统文化元素,都有着十分不错的前景.

我国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它们就是一个未被开发的巨大的宝藏,在许多的行业中都可以有效的应用。如何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民族特色与现代的包装装演进行完美的结合是值得进行长期的研究。

一、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包装装演设计的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各种外来文化对我国的传统文化造成了很大的冲击,但这些冲击并没有影响到我国传统文化对现代包装装满设计的影响。装演设计的过程中离不开哲学思想的支持,同时也离不开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文化传统和当今文化的发展。哲学思想来源于悠久历史的沉淀,我国的儒、释、道三家思想无一不是经过了数千年的积累,其博大精深不言而喻。中国许多著名的设计都体现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子。而香港著名设计师靳棣强就很善于将传统的东方特殊融人到他的设计中去。

国内很多包装设计中都含有我国传统文化的影子。例如中国联通公司的标志设计采用了中国红和同心结,让人一看到就觉得该图案洋溢着古老东方民族流传已久的喜庆与祥和的气息,亲近之意油然而生。

在如国内许多电视合的台标的设计。香港凤凰卫视的台标是一对交汇的凤凰,凤凰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代表着吉祥如意、和平安康。而一凤一凰交汇,则又体现了我国的道家特有的阴阳八卦。黑龙江电视台是一个草书的繁体“龙”字,有着浓厚的传统文化的气息。还有河北电视台的台标中的标注图案是万里长城。这些电视台的图标无一不受到我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书法是我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其在我国的包装装演设计中的应用也十分的广泛,例如在书籍封面、商品包装设计、台标设计等方面都有着比较的应用。很多书籍都是采用的文字封面,用书法字体来表现封面上的文字字体自我国很早的时候就开始使用了。如宋元时就有一部分书籍的封面采用的书法字体。将传统的书法艺术应用到现代装演不但可以丰富设计元素,同时还可以为古老的中国书法的应用开辟出了新天地。书法的应用也为其他的传统文化元素的应用提供了一个新思路。

二、传统文化在现代装演设计应用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虽然在现代包装装横设计中融人传统文化元素是对于发展具有我国独有特色的装演设计有着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但是有一些需要注意的问题,例如设计的过程中应该将实用性与美观性进行结合,设计应该体现出民族特色。 包装装演设计不能仅仅是讲究所设计出来的东西的美观,同时还应该注意其实用性。一件产品或者是产品的商标都是要直接与公众进行接触的,人们的第一印象就是这个商品或者产品的包装是否精美,所以美观性在装演设计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在讲就美观性的同时,不能够忽视包装装横设计的实用性。例如一件产品的包装和商标不仅是需要精美,同时还必须向公众传递出一些信息。这些不同的信息就体现出了装演艺术的实用性。

对于其本身所具有的美观性,则需要以实用性为基础。在所有的装演设计中的一条基本原则就是美观性要服务并服从于实用性。在很多时候设计的美观性也能够为实用性带来一定的好处,例如一个商标或者其它的包装在让人觉得美的时候,还要让人一眼就能读出其中的意识,同时还要能够传递出所包装的物品的一些功用。

包装装演设计中还有重要的一点就是需要有一定的民族性。世界上的所有著名的艺术都脱离不了其民族性,当失去民族性的时候就是失去其艺术灵魂的时候。因此,包装装演设计作为一门设计艺术也应该将民主性作为其设计原则中的重要一条。例如我国很多的包装设计中国都应用了书法艺术。同时还有前文提到到的许多台标也拥有着强烈的民族文化气息。在例如将一些民间图案运用到包装设计中去,传统图案具有很强的民族性、地域性,而且与现代图形造型方式都有着许多不同之处。运用了民间图案的包装设计都能够体现出一股强烈的民族性。

篇4

关键词:包装设计传统文化运用继承和创造

中图分类号: S611 文献标识码: A

一、市场营销对现代包装设计的要求

包装设计是为产品的包装而设计的。从市场营销的整合传播观念来看,包装设计已不只是产品销售中的一个环节,它已成为营销中一种不可替代的重要媒介,作为与消费者沟通的最后一关,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现代包装已由简单的保护、容纳功能,发展成为沟通生产与消费的桥梁,融和工业生产、科学技术、文化艺术、民俗风貌等多种元素为一体的包装,不仅可以保护、宣传商品,更可以促销商品和提高商品的附加价值。包装设计通过一定的概念定位、超乎寻常的艺术语言,最终让消费者因为产品的包装而对产品从心灵上达到共鸣,以满足消费心理的整体需求。正如经济学家杜森・佰瑞说:“在人类涉及的各种活动中,都可以找到文化的决定性影响,不管是产品的购买,还是产品的制造与销售;不管是提供物质上的途径,还是精神上的享受,都构成了我们的生活方式。”现代包装设计已不能只满足的产品信息传达,同时也要传播特定的消费文化。

消费文化日益影响着人们的文化生活,人们对产品包装艺术性、文化性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迫切。包装设计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已成为人类经济活动中的自觉行为,在其发展过程中应由过去的产品包装升华为更高层次的文化包装。美国心理学和行为学家马斯洛把人的各种需求归纳为五大类,这五大类需求是相互联系、层层递进的关系,按照它们的重要性和发生的先后次序,排成一个需求等级模式,依次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敬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说明随着需求的提高,人们对于文化和文化氛围的内涵要求也越来越高。而文化以特色著称,失去特色就会失去存在的价值,一个民族能否保持自己的文化个性是其能否在全球文明融合的过程中获得身份证的先决条件。由此可见,现代营销中只有独具文化风格的产品包装,才能激发消费者文化的认同和共鸣;只有在各种文化艺术潮流中,寻求具有中国特色的包装设计风格,才能最终促进产品的竞争与销售。

二 传统文化在现代包装设计中的应用方法

(一)传统艺术在现代包装设计中的运用

国画、书法、年画、剪纸等是中国民间传统文化要素,也是是我们设计的源泉,可以协助设计出具有传统、民族特征的包装。其中书法和国画更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

书法以形写意,舍形求神,无论在构造、章法、力气,还是在心情上都与现代包装设计息息相关。由于书法有着高度的笼统性和艺术价值,在包装设计中应用中国书法作元素,能显现中国的民族作风和时期风貌。另外,文字是作为一种“ 形象” 来呈现的, 其位置也是非常重要的,能够说是整个包装设计的一局部或是全部,是其它言语方式无法替代的。而设计作品中若借助于书法艺术殊的黑白效果,更能表现其笼统、高雅的效果。因而,对书法这种笼统艺术的研讨和应用也是民族化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以现代茶叶包装为例,茶文化与书法都是中华民族的意味,从汉文字中的第一个“茶”字呈现,就是由书法字体书写,用书法字体作为茶叶包装的视觉元素是恰如其分。茶是最契合自然之物,它有长久的历史和深沉的文化底蕴。茶的包装运用这一重要的中国传统元素,使茶的幽香和高雅与中国书法的气韵圆满的相分离。

国画缘物寄情,物我两忘,以超然的意象,飞凌万象之上,境地与茶文化所欲传达的超然脱俗的意境正好吻合。古有诗云:“此物高傲世莫知”,“高傲”非国画莫属,因而在现代茶叶包装设计中,以国画作为主体图形的很多。当现代包装设计与传统的水墨走到一同时,其深入的意味所表现出的装饰性,表现了共同的视觉效果和文化底蕴。

(二)传统图形在现代包装设计中的运用

古往今来,中国人民以勤劳和聪慧发明出辉煌的民族文化,产生了许多的不祥图形,如动物纹样中的龙凤、麒麟、狮、虎、龟;植物纹样的梅、竹、菊、牡丹、莲花;人物纹样中的门神、财神;符号纹样中的万字、寿字、双钱、八宝等等,这些不祥纹样都表达了人们对美妙将来的神往和对生活的喜悦。

中国古代传统图形的外型办法,与现代设计有很多不同,它主要注重的是形的完好性和装饰性,关注形与形之间的照应礼让和交叉关系,也考究真假。在用运传统图案停止包装设计时,

要分离它外形观赏价值和内部蕴藏意义停止灵敏用运。如蝙蝠与寿桃代表着“福寿呈祥”,牡丹代表“雍荣华贵”,荷花代表“清明廉洁”,明月代表“花好月圆”等,运用这种传统的图案,用其肉体属性上的某种特征,来传达商品信息,更能不得人心。

在包装设计中运用传统图形元素停止表现,是表现传统文化的关键之所在。例如龙纹图案不断以其共同的艺术风貌和生气昂然的感染力而著称于世,是民族传统的标志和意味。将龙纹作为一种装饰和主题图案设计于包装之中,关于发明这种商品的艺术形象,构成某种意境,表达某种主题,能起很大的采购作用。其中酒包装装潢上龙纹的应用尤为突出。例如,板城烧锅酒的包装设计就很好的表达了该商品的理念,给人们带来追求向上、不祥的美妙愿望,具有激烈的艺术魅力。在颜色的处置上也是非常激烈大胆的,这在其他国度的包装中是少见的,把红色、黄色、金、银、黑白等很难调和的颜色搭配到一同,产生一种激烈的视觉效果,增强了中华民族传统作风的表达。

在包装设计中,如何能把握传统装饰图案关系及运用,我们不只需求控制图案颜色的的比照、统一及变化等根本规律,还要留意吸取中国传统民族图案艺术中的颜色精髓并加以发明性的发挥与运用,才干更好地表现出中国包装设计的民族作风。

(三)传统颜色在现代包装设计中的运用

假若站在离商品较远的位置,在没看到细节之前,包装的颜色是我们最能看清的元素,而颜色亦足以衬托整个商品的氛围。传统颜色在包装设计中的运用由于国度、时期、社会、天文环境、年龄、性别、宗教、政治、阅历的不同,人们对颜色的联想好恶也不同。所以在包装装潢设计中,用颜色来表现地域特征是很容易的。就传统颜色而言中国有着共同的颜色文化:青色,表现了表铜器古朴凝重的美;红色,代表着民族的喜悦心情;黄色,中国封建社会皇权的意味。

就目前国内现代酒类的包装而言,不管是资料、外型还是颜色大多都借助传统的元从来设计。比方“汾酒”的包装颜色就来源于民间青花的色彩,蓝色为主调,展现了酒的长远,还突出了传统元素特有的儒雅和广远;“金六福”酒的包装设计,大面积运用的红色,加之具有浓郁民间意味的剪纸,使之富有了浓浓的民族心意,充溢着浓郁的乡土气息,给人们带来了得意洋洋的觉得;2002年中国之星获奖作品“康雍乾御冕酒”,其包装颜色采用黄色为主色彩,突出了宫廷御用的主题。

在现代的包装设计中,合理地运用传统颜色,恰当地表现颜色的文化内涵,能够使作品分发民族的艺术魅力。

结语

时代在发展,包装设计运用中国传统文化,不是对传统文化直线性的继承,而是一种发展中的求舍,传统中的扬弃,是在民族传统中融入现代意识的再创造。只有植根于本土文化精华的土壤中,吸取外来先进设计理念和方法,兼收并蓄、融会贯通,才能创造出具有中国气派和时代风格的包装设计;进而才能引发消费者的认同和共鸣,促使消费者产生购买,真正起到促进销售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美)斯黛茜・金・高登。包装再设计――适应市场变化的平面再设计[M].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

篇5

目前,由于受就业等大环境因素的影响,很多高职院校变得过于功利,推崇应用性教育,一味地强调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恰恰忽视了学生的人文素养教育,导致了学生的人文素质、人格修养、道德意识等方面存在很大缺失,在学习、思想和人际交往方面都出现了很多的问题。诸多问题的出现无论对学生个人的发展还是对学校管理都存在很大隐患,加强高职院校传统文化教育迫在眉睫。

1 高职院校传统文化教育缺失的体现

在高职院校中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意义重大,但高职院校传统文化教育存在很大缺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传统文化教育缺失,导致学生人生理想和目标不明确 笔者对部分高职院校学生进行了调查,发现选择高职院校的学生一部分是由于自己的兴趣、爱好,另外很大一部分原因很复杂,有的是家长的要求和坚持,有的是随波逐流,还有一部分是误打误撞。由于缺乏优秀传统文化的引导,致使他们来到高职院校后自然不能够明确自己的人生理想和目标,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抱着混日子的态度,他们往往感到空虚、无聊、乏味,对职业生涯规划不清,对未来处于茫然的状态,很多学生学习态度消极,甚至不知道该学什么,旷课、迟到、早退的现象也时有发生。

1.2 传统文化教育缺失,导致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正确 现在高职院校的学生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在家中多是娇生惯养出来的,往往把个人利益看得比集体利益要高,很容易以自我为中心。加上当今社会竞争激烈,拜金主义横行,社会上难免会有一些不良因素影响学生的价值取向。在这样的大环境下面,由于高职院校缺乏优秀传统文化的引导,很多学生没有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1.3 传统文化教育缺失,导致学生道德意识不强 现在的大学生是伴随着市场经济长大的一代人,他们知道竞争的残酷性和重要性,有时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会做出损害他人利益的事情,没有养成良好的道德意识。再加上缺乏优秀传统文化的引导,一些高职院校的学生自身素质不高,往往表现出很多不良的行为,这将对学生以后职业生涯的发展埋下隐患。

1.4 传统文化教育缺失,导致学生心理素质不高 由于缺乏优秀传统文化的引导,很多高职院校的学生心理素质不高,他们在面对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困难和挫折时心理表现出极其脆弱的一面,没有很好的心理适应能力,往往表现出极端的做法,如伤害他人、自杀等现象时有发生,这样就很容易出现一些心理问题,这些问题极大地困扰了他们的正常生活,也给他们未来的发展埋下了很多隐患。

2 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特点,开展相关的传统文化教育

在高职院校中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意义重大,高职院校应该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大力开展传统文化的相关教育。

2.1 培养高职学生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 当今社会竞争激烈,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必须要付出很多的努力和代价,而很多高职院校学生对所学专业认知不清,甚至不喜欢自己所学的专业,对未来大多处于茫然状态,不知该何去何从。中国的传统文化包罗万象,是中华民族长期积淀下来的物质和文化的缩影,高职院校应该用优秀的传统文化引导学生,帮助和鼓励他们树立人生理想、明确人生目标,教育他们要以一种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奋斗精神对待学习和生活。

2.2 塑造高职学生健康的人格意识 当今社会是市场经济,由于受“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个大环境的影响,人们越来越看重个人的利益和得失,他们往往忽略了自我人格的修养,职业院校中的传统文化教育就是要针对这个缺失来着重加强学生的人格修养。一个人只有首先让自我通过不断的学习和修炼成为一个相对完满的个体,才能真正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所以通过传统文化的学习和熏陶,培养和塑造具有传统文化品格的优秀个体,是利国利民的大事。

2.3 增强高职学生道德自律意识 当今社会飞速发展,我们往往关注的是某些“有用”的东西,恰恰丢掉了很多我们本民族最宝贵的优良传统,如当代大学生中存在的人际关系紧张、道德意识淡薄等等,这些都是我们的传统文化教育缺失造成的严重后果,这些现象不仅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对于整个社会的发展也会造成很多潜在的隐患。所以,我们应该通过多姿多彩、生动形象的传统文化教育,如通过传统文化中的优秀人物来影响学生,让学生自觉地用传统的道德规范来要求自己,从而使学生成为具有传统文化修养和道德自律意识的个体。

2.4 培养高职学生勇于面对挫折和困难的精神 高职院校学生毕业走出校园后面临的不仅仅是机遇,还有挑战和竞争,随之而来的就是压力和困难。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具备面对挫折和困难的勇气。当代很多大学生家庭环境相对优越,加上他们还没有真正步入社会,对社会的了解很少,残酷的竞争和生存的压力对于他们来说还很遥远,“他们像温室里的花朵一样还不能经受风雨的磨练和打击。”[2]高职院校要做的是用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典型案例来向学生展示,潜移默化地让学生认识到挫折和困难是人生必经之路,只有勇敢地面对挫折和困难才能让我们的人生更加的精彩和有意义。

3 高职院校加强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效途径

在高职院校中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可以采用很多丰富多彩的形式,有效途径主要有:

3.1 举办传统文化知识讲座,让学生形成自觉发扬传统文化的意识 高职院校应该经常举办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知识讲座,让学生对传统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从意识层面认识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这也是我们开展其他传统文化教育活动的前提。我们可以根据专业的不同有针对性地举办专题讲座,把传统文化教育与专业结合起来,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学习传统文化的同时,对自己所学专业也有更深入的了解。

3.2 举办校园传统文化竞赛活动,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 高职院校应该多多举办校园传统文化活动,如有关传统文化的知识竞赛、演讲比赛以及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的作品展示等等,这些都是激发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方式。比如笔者任教的市场开发与营销专业,学生的语言表达和人际交往能力在将来的职业生涯中是十分重要的,可以举办“学习传统文化与所学专业的关系”等为主题的演讲赛、主题班会或讨论会,让同学们充分参与进来,各抒己见,在活动中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意义的理解,激发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

3.3 举办以展示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文艺晚会,扩大传统文化教育的影响 高职院校要多举办以展示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文艺晚会,因为晚会表现形式很多样,通常情况下是大学生关注度很高的一项集体活动,会吸引很多学生的目光。通过举办晚会,既加强了同学们之间的交流,实践能力又得到了很大锻炼,同时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也更加深刻。

篇6

关键词:传统武术文化;现状;缘由

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6-1487.2016.06.022

1 前言

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历史文化悠远流长,而人文精神,更于其间特见其长。“周文” 已灿然可观,而孔孟老庄荀韩等先秦诸子更大略厘定此后一二千年中华文化发展基本格局,“言必称尧舜”、“行必分尊卑”已成为中华民主的印章,中国传统武术文化也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享誉世界,让世人称奇。然而近现代以来,随着欧美强劲的经济文化风暴来袭,中国传统文化无一幸免地遭到侵袭,中国传统武术文化也不免花果凋零。究其因,既有外来文明之横决,亦有自身后继之乏力。

2 外来文明之横决

当今世界,全球化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全球化就是人类生活的一体化过程,是越地区、尤其是民族国家的一种全球整体性发展趋势。或者说,它指的是“当代人类社会生活跨越国家和地区界限,在全球范围内展现的全方位的沟通、联系、相互影响的客观历史进程与趋势”[1]。全球化不仅仅是经济、政治的全球化,同时也是文化的全球化。

中国传统武术文化作为中华民族悠久文化代表之一,在这场声势浩荡的全球化竞争中,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在面对外来文明的入侵中,显得力不从心。外来文化入侵的优势体现在:

首先,全球化是国与国之间的博弈,利益至上,以美国为主导的新自由主义国家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不断对外强化其国际地位和价值观,不仅仅是经济侵蚀,更多的是文化的侵入,特别是对于有悠久历史文化的中华民族,是美国等资本主义大国视为主要的战略对手。因此,中国传统武术文化遭到威胁是自然而然的现象。

其次,中国传统文化是典型的内倾文化,而西方国家的文化是外倾的,西方国家的精神文化更注重外在的表现,将精神文化表现于物质形象上,这样的文化更具体,更具有感染性,更容易传播。而中国传统武术文化注重内在的修为,精神层面的修炼,这样的文化需要长时间的学习与修炼才能有所感悟与提高,很难让人在短时间内有所见长。因此,与高度物质形象化的西方文化相比,中国传统武术文化在传播与推广方面显得十分乏力。

第三,西方国家将自由主义、个人主义等所谓的“普世价值观”强加于中华民族,使我们国人,特别是年轻一代趋之若鹜,而对传统武术文化的存在与发展迷失了方向、不知何去何从,甚至丧失了信念。余英时先生指出中国传统文化有“反智主义”的传统,使人们缺乏对事物的正确判断,造成价值观上的迷茫,也造成了传统文化发展的停滞。

第四,西方文化是一股趋向无限的权利意识,任何“变动”都能导致不断超越与不断进步 [2]。而中国传统文化是“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静态文化,这种静态性造成了中国传统武术文化具有静态的“目的”意向性,整个系统都能长久保持相对平稳与不变的超稳定性,缺少变革的动力。

全球化引起的这样文化上的矛盾是社会发展多样性的必然,这些文化在矛盾、对立、悖论中发展是合理的,这也符合德国古典哲学家康德提出的二律背反哲学基本概念。因此,当今中国传统武术文化面临诸多外来文明之横决,使其发展和传承出现了停滞不前、断裂、甚至有部分消亡的状态也成为必然。

3 自身后继之乏力

中国传统武术文化有着久远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但时至今日,其发展显得后继乏力,一种文化传承受阻,除了外来文明的冲击,内因更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决定中国传统武术文化发展的内因有中国人强调稳妥的性格、保守的农耕文化、注重传承的家族观念和唯我独尊的大国心态,这几个方面对于中国传统武术的传承与发展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

3.1 中国人的性格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家思想成为文化的主体,“天不变,道亦不变”强调了社会的稳定性,而“礼、乐、射、御、书、数”六艺中,将具有创新精神的“数”排在最后,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重人际,而轻创新、轻科技的价值倾向,就像鲁迅先生在《申报・自由谈》中谈到:“外国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做爆竹敬神……同是一种东西,而中外用法之不同有如此”。

林语堂先生评价中国人的德行是“圆熟”,即平和、知足、镇静、忍耐四种品质,这是一种消极的性格,是一种静止的思想,体现的是容忍而少进取和争胜的精神,把“退一步海阔天空”作为人生信条。中国人性格保守,传统文化多因袭而少创造,这决定了国人先天缺少探险精神,缺少开拓与浪漫。使得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的发展更多的是采取妥协和自足,而不是及时地革新与发展,因此,传统武术文化的创新、发展举步维艰是可以预见的。

3.2 农耕文明

中国农耕文明有着几千年的历史,这样相对封闭、独立、平和的环境,使中国农业文明发展达到自然和社会条件所允许的顶峰,中国传统武术文化也得到了空前的繁荣与发展。“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老婆孩子热炕头”是中国传统农民的真实写照,这样缓慢、平和的生活方式,使人们对变革缺乏兴趣和变通能力。同时封建统治者强调的“重农抑商”的政策,虽然春秋时期管子曾提出农商并举的政策,但也仅仅是奇葩一朵,昙花一现。在中国农耕文明社会里,统治者虽然没有禁止商人,但绝对是不提倡的,这样就导致商业经济带来的活跃思想被牢牢的限制于萌芽状态,使人们缺乏对新鲜事物的敏锐感觉,缺乏灵活多变的变通能力,人们懒于行动,安于现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变革与创新起到了极大的阻碍作用。

篇7

论文摘要:包装设计是传统文化的承载体,传统文化也是包装设计朝着个性发展的内在驱动力。文章旨在通过对传统文化的挖掘和梳理,探讨包装设计如何找到发展之路,即在本土文化中知何构建现代包装设计的新语义、新生命。

现代包装设计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文明成果,是科学技术与艺术的结合,更是人类精神文化与物质文化的载体。它是以大众生活为基础,以文化为本位,以生产生活方式为导向,沿着历史的文脉一步一步发展起来的。

设计与文化从来都是同呼吸共命运的共同体,紧密而不可分割。论文百事通设计将人类的创造性思维付诸实现,丰富发展了人类的物质生产与生活,同时物质生产与生活也作为人类文明的承载体而存在。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文化逐步成为设计的内在驱动力,而设计自身也演化为一种独立的文化形态,包装设计正是在历史的演进中展现出它特有的文化意蕴与精神境界。包装设计植根于人们的生活,体现了一个国家与民族的科学技术水平和物质文明程度,也表现出特有的民族文化面貌和审美水平,它是名副其实的文化综合体。

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大碰撞的今天,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民族都面临着机遇和挑战:既要保护本土文化,又要发展民族文化,即如何解决好民族化与国际化的关系。世界在日新月异地变化着,新的文化形态也在不断地涌现,古老与现代、传统与时尚不断冲撞更迭,在历史的洪流中一些古老的事物渐行渐远,新事物纷至沓来,在纷繁的变化中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冲击。然而,人们的内心深处依然荡涤着悠然而温婉的民族文化情结,人们想尽力保持住本民族悠久的文化传统,在全球化的激流中树立起民族化的旗帜。中国现代包装设计正是面临着这一严峻课题。设计师如何在包装设计中重树传统文化的新生命,如何在传统文化中找到包装设计的新生命,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当今社会留给我们责无旁贷的使命。面对浩瀚丰富的中国本土文化,本文将分门别类地进行概括性地梳理,探讨其对现代包装设计的实践应用与现实意义,以期探寻出新语义,发展一条适合现代包装设计的民族之路。

1.中国传统美学观对现代包装设计的影响

在中国历史上,自先秦诸子以来,如汉魏的王充、刘怨,清代的王夫之、叶燮等,美学思想家人才辈出,形成了丰富完备的美学思想观念。由于我国的传统文化主要受到儒、道、佛三教的影响,形成了“宁静致远”、“恬静淡泊”、“大象无形、大音希声”等审美理论。这些理论对现代包装设计有着深刻而明确的指导意义。如:我国传统文化倡导的“天人合一”,是指自然、人与世间万物相互照应,形成一个完备的、生机勃勃的有机整体。古代的粽子包装就恰如其分地体现了这一哲学观念;而现代绿色设计也是对这一古代思想的新解读、新诊释。可见,传统的美学思想还有待于我们深人挖掘、完善与创新,它必然以势不可挡之势融人到现代人的思想意识中去,融人到现代包装设计之中,并将开启人们精神与视觉领域的新生命、新语义。

2.中国画在现代设计中的运用

中国画历史悠久,它在本土文化中生根开花,在立意、构思和技法等方面都有着独特的风格。中国画带着它的哲学思想和笔墨意趣为现代包装设计注人了一股激流。中国画的情境讲求“情景相生气韵生动”、“无画处皆成妙境”、“计白当黑,用墨微茫,以一当十,虚实相生,寥寥数笔意尽形全”,在包装设计中纳人这些文化精髓,将会使包装设计在表现手法上呈现“超以象外”的民族视觉形态,设计语境也将在审美层面上达到一个全新的文化境界。新晨

3.书法文化与印章文化的运用

中国书法文化源远流长,历经岁月磨砺,已达到了形神兼备、笔法与精神高度统一的艺术境界,其中包括甲骨文、篆书、隶书、楷书、草书、行书等几大类型。它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支奇葩。书法文化为现代包装设计提供了更为广泛的艺术平台。尤其在带有传统特色的产品包装设计中,选择主体文字为书法的设计形式确为明智之举。

中国的书法形态万千,是包装设计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资源,是创造视觉语境的重要元素。中国书法中的不同门派、风格,为包装设计提供了很多可以感受发掘的空间。书法与印章关系紧密,大多印章均以篆文字作为组合元素,在位置经营上有相当的美学意境。印章的图与地、阴与阳、方与圆、多与少、粗与细、疏与密、简与繁、刚与柔等等形式美的要素,对今日的设计师在元素与概念的运用上会大有裨益。

4.民间艺术的应用

根植于民间沃土的民间艺术,承载着深厚的民族历史文化,折射出多彩的民俗民风,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希冀。这些民间艺术散发出浓浓的乡情,流淌出淡淡的世故人心和烟火气。从民间艺人老百姓的生活中生发出的艺术,在包装表现上有着灼灼的、浓烈的心理效应。

民间美术中的图形装饰感极强,简洁单纯、朴拙生动,具有强烈的“原生态”艺术魅力,如剪纸、皮影、年画、蜡染、扎染、织染、脸谱等,这些都是极丰富充沛的包装视觉元素。民间美术中常用谐音来表达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祈望。“年年有鱼”中“鱼”与“余”同音,表达生活富裕、家境殷实。蝙蝠图案中,“蝠”与“福”同音,表达幸福长寿。对于民俗食品和器物的包装,尤其在旅游产品的整体包装设计中,民间美术元素是不容忽视的巨大资源,它们散发着浓郁的地域色彩与温暖的思乡情,突破了语言与文字的局限。新晨

5.传统图案

中华文化上下五千年,无论是宫廷艺术还是民间美术,经过历代画家、艺人、工匠、百姓的创作实践,积累了大量丰富多样的艺术表现形式,逐步形各具文化内涵的表现特色,体现了整个民族的生存观念和审美情趣。如阴阳太极图、易经中的八卦图、古代器物上的图形、古代服饰上的图案等,这些构思巧妙的传统图形都是包装设计可借鉴的资源。

6.原生态的材质的应用

篇8

关键词:传统建筑;生存现状;商业运营

1引言

自研究生阶段,跟随导师研习传统建筑艺术与文化的应用与传播工作。协助导师完成“太和自在城-大藏阁”、“麓湖四合院”、“武鸣壮楼”等传统建筑艺术实践项目,并取得社会的认可。学生自硕士研究生后阶段开始致力于研究传统建筑和传统建筑艺术在现代社会的生存现状与发展经营模式,力图探索传统建筑在现代和未来的发展方式。在此期间,学生走访长江以南大部分省市,着力观察不同地域、不同时期、不同功能用途的传统建筑的存在和使用方式。收获颇大,同时也增加了疑惑。

2研究课题论证

2.1拟开展研究的方向

《西城文庙建筑群概念性方案》及《桂北地区传统文教建筑的继承与发展》获得了学院优秀毕业设计及优秀毕业论文的肯定。这从一个侧面印证,将传统建筑艺术形式赋予更多现代化功能需求与导向的研究,或许是可行。

2.2国内外研究现状及选题意义

国内传统建筑老八校之中。各方专家学者对于传统建筑文物保护、古村落保护与改造、传统民居建筑发展、建筑防火防灾、传统建筑现代化等等方向均进行了深入详细的研究。学生读研之时,曾有幸参与导师负责的“南宁青秀山凤凰塔”塔楼建筑的保护与重建项目,从2003年至2007年,反复更易8稿,数代研究生生涯倾注其中。但是最终却与项目失之交臂。学生对于导师展现的传统建筑变化无穷的艺术魅力所折服,亦深深思考其项目得失与定位问题。如此丰富多彩且精妙绝伦的传统建筑艺术,究竟缺失哪一块未被社会所认可?可惜穷尽学生硕士三年跟随恩师进行实践与探索,仍未能找到明确答案。但是传统建筑艺术文化并未在现代社会受到冷落,社会对于传统建筑艺术的市场需求十分庞大。

3研究的主要思路

分析和研究现代社会的传统艺术文化的存在方式入手。通过实地调查与研究,分析传统建筑艺术文化在现代社会的消费热点。探索如何将传统建筑艺术赋予更多的社会职能。基本内容:首先对传统建筑进行以社会使用功能为依据的分类研究和调查:

3.1高大型地标建筑物——南昌滕王阁、武汉黄鹤楼、南宁邕州阁、南宁畅游阁、桂林逍遥楼

上述建筑形体高大,建筑年代跨度大。在城市中起到地标性建筑物作用,兼具一定的观景、会展等职能。其主要功能为城市或者地区的建筑文化艺术形象。

3.2商业步行街业态——桂林东西巷、桂林袭汇世界、南宁恒大苹果园

以传统建筑民居艺术与形式作为经营卖点,突出民居地域特色与人文风情。

3.3人文旅游景点——长沙岳麓书院、广州陈家祠、大理张家花园、丽江木府

传统建筑失去原有职能,所谓地区旅游景点对外开放,并且得到很好的修葺与保护。

3.4娱乐体验场所——杭州宋城。完全仿制古代宋朝街市进行复刻,经营模式纯粹娱乐化

将古代市井文化生活进行还原,鼓励交互性体验,并且包容各种演艺、户外、猎奇、游乐等项目与设施。

3.5延续原有职能——无锡灵山梵宫、珠海普陀寺、桂林牺霞寺、厦门普陀寺、上海静安寺、恭城文庙、广州光孝寺

继承和发展原有建筑职能,作为地区重要人文历史风光和文化载体存在。

3.6博物馆及会展职能——恭城周渭祠(反腐倡廉博物馆)、南京夫子庙(科举博物馆)、玉林谢鲁山庄(名人故居)

在承担原有职能或者原有职能式微之后,进行职能变更或者兼职,以进行保护和发展。

3.7观光旅游体验——周庄、西江千户苗寨、丽江古城、镇远青龙洞

古民居古村落的现代化旅游开发建设与保护,以文化体验为主要特征。

4研究核心:传统建筑艺术文化在现代社会的消费热点分析

4.1新建建筑:南宁逍遥楼、南宁邕州阁

分析新建建筑的消费热点与成因。如传统建筑艺术形式所形成的独特地标性建筑风貌是社会的需求,也是出现的主要原因。如悦榕庄连锁酒店,其传统地域文化特征和地域性建筑艺术特征是其呈现的主要消费热点,也是影响市场供需关系的关键因素。优秀新建传统建筑形式的出现,必然符合其市场定位规律,也必然有将自身建筑特色与文化特色进行独特的创新与设计,其本身具有研究意义。

4.2传统建筑的保护与开发

最好的保护是对于建筑的合理的日常的使用。延续原有建筑职能的传统建筑物与失去原有建筑职能的传统建筑物,二者如何适应现代化的市场需求进行调整和发展。市场对于原有建筑物有哪些期待,如何针对市场的期待进行再次设计。

4.3古村落古民居与新建仿古步行街的总结与思考

在旅游和消费导向的大市场前提下,传统建筑艺术的供给关系如何。古镇旅游及古镇经济所带来怎样的思考。古镇是现实存在,在节假日古镇人满为患的前提下,传统民居建筑艺术市场前景可观。带动一系列仿古步行街的出现。但是电商网购的出现,使得实体店经济受到重创。在这样的背景下,仿古的商业形态及传统建筑空间体验形态应该如何调整。

5传统建筑艺术文化如何承担更多公共建筑职能

传统建筑的空间形态与空间体验所适应的建筑类型有哪些?有住宅建筑、图书馆建筑、商店建筑、旅馆建筑、剧院建筑等。思考和探究其在大型公共建筑中的发展方式与空间形态。首先,满足其现代社会使用功能和使用习惯的需求。符合建筑设计规范对于类型建筑的一系列要求;再者,提供传统建筑文化与空间的体验,在空间体验和文化传达方向进行研究与创新;其次,突出传统建筑艺术文化的原有时代特征风貌,还原特定历史时期的建筑特征。

6结语

篇9

一 中国传统文化的概念

文化是一定时期里人类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那么中国传统文化,则是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发展历史中,所形成和聚集起来的所有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这是一个十分宽泛的概念,包含着文学、戏剧、科学、教育等诸多门类,是这个民族对于客观世界认知和社会实践的一切文明成果,集中体现出了中华民族所特有的文化观和审美观,涉及到了各个领域。对于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不仅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一个国家现代文化发展的“根”之所在。传统文化也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既存在于历史中,也存在于现实中,渗透在现实生活中的各个领域。如今,我们在现代包装设计中,倡导对传统文化元素的体现和利用,本意就是用现代的文化艺术活动,使之得到更为多样和广泛的传承与发展。这也是在多元文化的背景下,国家和民族文化发展的迫切需要。

二 中国传统图案在现代包装设计中的运用

在中国丰富灿烂的民间文化和美术文化中,有着无数造型各异的图案,很多图案都流传到今天,成为视觉图像时代下所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现代包装设计艺术而言,传统图案的运用,已经不仅是对设计技法和设计素材的丰富,更重要的意义在于中国的传统图案,本身就是文化习俗的一部分,蕴含着民族所特有本文由收集整理的文化精神和风俗观念。这对于已经日趋完善的现代包装设计来说,是有着本质性的提升意义的。在诸多琳琅满目的商品中,如何能够仅凭借包装就能吸引消费者的目光?对于传统图案的运用就是一个最佳的手段,消费者一眼望去,如果发现一个熟悉的图形突然出现在了包装中,本身的民族认同感就会自然的被激发,然后在好奇心的趋势下,走进商品进行详细的了解,从而达到设计的目的。所以说,传统的图案和我们民族的文化心理结构、文化渊源以及情感表达具有天生的亲近性,表现为一种潜意识的认同。在包装设计中运用传统图形,是十分必要和可行的。

例如,香港著名设计大师陈幼坚为西武百货公司设计的商品包装袋。借助了传统图形中“连年有余”的双鱼图案,然后巧妙的予以简化,两条鱼收尾相接,寓意着源源不断,连年有余。同时,这个双“s”的双鱼图案,又和西武百货公司英文名字中的首字母“s”相契合,给消费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眼望去,就知道是西武百货公司,同时“s”型的排列,还隐含着一种循环利用的理念,充分体现出了西武公司大品牌的面貌。

又如,对于月饼的包装设计,近年来出现的“天价月饼”,意思是说很多月饼都是徒有其表,只是外在包装很华丽而已,月饼本身其实远不到所售出的价格。这里并不是提倡“天价月饼”,而是从中可以看出,包装对于产品的重要影响。尤其是作为月饼来说,中秋佳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在中秋节赠送月饼,在中国已有了上千年的历史,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每年的中秋节都被月饼厂家视为黄金时间,于是就客观地造成了一场月饼礼品包装展示秀。其中不乏一些优秀的包装设计,这些设计通常以自然界常见的物象和传统故事为题材,借助他们本身的寓意和象征,表达思乡之情、亲切之情和祝福之情。常见的图形有月亮、嫦娥、龙凤纹、吉祥童子等,不仅仅满足了人们的使用需要,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人与人之间情感交流的纽带。所以说,对于传统图形的利用,已经成为了现代包装设计师所必须掌握的技能之一,而且要在此基础上,不断地推陈出新,赋予这些图形以更多的含义,从而体现出当代人对于传统文化的丰富。

三 中国传统材料在现代包装设计中的运用

这里所指的包装材料,是指中国所特有的,可以直接用来作为现代包装所使用的材料。进入21世纪之后,全世界都对环境保护日渐重视起来,倡导可持续发展和绿色低碳的理念,各行各业都在努力减少污染,为环境保护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在包装设计界,也要倡导绿色包装的理念,这也成为了包装设计者的一份社会责任。在中国古代,有些商品也有包装,但基本都是绿色环保的。这就给我们以很大的启示,为什么现代的商品包装,不能使用古代的包装呢?特别是一些相契合的商品,不但能够达到绿色包装设计的目的,而且能够使包装呈现出特有的民族风情和古色古香的味道。近年来,一些包装设计者深入到传统文化中,收集和发现古代常用的包装材料,在分析这些材料在文化中所特有的含义,然后将其运用到现代包装设计中来,收到了良好的设计效果。

就拿日常见到的竹子来说,中国在竹子种类、竹子面积、竹子数量方面,都占世界第一位,从秦朝时期,中国人就有了利用竹子的历史。从材料价值上来看,竹子分布广、生长快,有着较好的稳定性和柔韧性,在木材资源日渐紧张的今天,竹子已经成为了缓解木材资源不足的重要替代者。从生态价值上来看,竹子本身就是一种植物,无疑是绿色环保的,能够净化空气,调节一定空间内的湿度和温度。从文化属性来看,竹子又具有秀、韧、淡、恒四个特征。这种文化属性在本质上是和中国传统的审美观相一致的。现代包装设计中,对于竹子的运用,一般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对竹子的直接利用,即用一些竹制的材料,直接作为包装的材料。例如,些竹制的笔筒、竹制的酒桶等。对竹筒的外表进行简单的打磨,使之呈现出一定的光泽,然后在外部描绘上一些传统的花草等,给消费者一种回归自然的感觉。另一种方式是在包装中借助竹子的文化内涵,如金河田机箱的设计,整个机箱上采用得都是中国画的风格,竹子是画中的主体,用简洁的水墨画法将竹枝和竹叶勾勒得惟妙惟肖,特别是那根苍劲的竹子,又分明给人以一种力量感。电脑机箱本身是一种科技品,给人以冷冰冰的感觉,而通过对竹子的运用,可以向消费者传递出一种返璞归真的生活感受,让包装体现出了一种人文关怀。

转贴于

四 中国传统色彩在现代包装设计中运用

中国的传统色彩观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本民族所特有的色彩观念,这种色彩观一个重要的表现就是色彩带有象征性和隐喻性,例如,喜红贵黄等,并且一直流传到今天。而色彩又是现代设计艺术中最为重要的因素之一,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在观赏一件设计作品时,最先产生心理反应的就是色彩,不但给消费者以强烈的视觉冲击,还能给人以更多意义上联想和感悟。拿蓝色来说,不同的国家对于蓝色有着不同的理解和界定,在中国的传统色彩观中,蓝色被称为“青花蓝”,包含碧蓝、浅蓝、藏蓝、宝蓝、藏青、淡青等十多种细分的颜色。从蓝色的生理效应来看。蓝色给人的感觉是收缩和后退的,对视觉的刺激较弱,属于冷色系,常常让人联想到天空、海洋等,给人以清爽、平静、信任等感觉。从文化属性上来看,不同地区和民族对于蓝色有着不同的认识观,但是总体来说,是尚蓝的,即蓝色是受到统治阶层和民众阶层普遍喜欢的。近年来,很多包装设计者都经常使用青花蓝作为设计的主打色彩,收到了较好的设计效果。一些白酒的设计,如汾酒,就采用了青花蓝的色彩,该设计巧妙的借助了“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的故事,整个酒瓶看上去更像是一幅山水画,让人有一种深入到意境中的感受,体现汾酒悠久的历史文化和酒本身绵长的历史韵味。此外还有洋河大曲、北京二锅头等,都采用了青花蓝和白色的色彩设计,让酒瓶本身就成为了一件设计品。

又如,在书籍的设计中,对于一些非现代书籍,采用青白蓝的色调,能够表现出书籍古色古香的味道,更好的与书籍内容相契合,从而给人以切题的审美感受。《周作人和俞平伯往来书札影真》这本书,就采用了这种色彩风格。一提到这两位人物,我们就会知道他们是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人物,那时候的书籍多为线状,蓝底白字,而现代包装设计中,也使用了这种色彩,与我们的心里感觉相契合,于是一种亲切的心情就油然而生了。再如,茶叶的包装,茶叶向来都是中国文人雅士的最爱,中国还有一门艺术叫做“茶艺”,可见,茶文化在中国的丰富,近年来,很多茶叶的设计,都采用了风景画的形式,即青色作为主色调,描绘出一张山水风景,体现出浓厚的地域风情和民族风情,仅从包装上来看,就给人以一种意境飘渺之感。青花蓝的审美特质和文化内涵,已经得到了充分的展现和挖掘,但是远远不是全部,随着人们审美观念的不断变化,也将会看到更多的青花蓝色彩在包装设计中的运用。

五 书法艺术在现代包装设计中的运用

书法艺术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支奇葩,其中有着深厚的传统民族文化内涵,和包装设计在艺术本质上有着高度的契合性。中国书法追求和谐、协调、均衡、飘逸和灵动,这在本质上都和包装设计的追求是一致的,不仅能够准确地反映出商品的信息,而且还能起到美化商品、增加商品文化属性和表达情感的作用。特别是书法的形式美法则,或者是一泻千里,或是曲折回旋,或是爽朗流畅,都能给消费者以强大的视觉冲击和审美感受。目前,书法艺术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包装行业所重视,除了两者本身艺术追求上的一致性之外,还能够通过书法艺术,增加商品的文化价值和文化归属感,先引起消费者的视觉注意,然后引起他们对文化的认同感,直至最后的商品购买。

篇10

 

关键词:包装设计 传统美学观 中国画 书法文化 印章文化 民间艺术 传统图案 原生态

现代包装设计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文明成果,是科学技术与艺术的结合,更是人类精神文化与物质文化的载体。它是以大众生活为基础,以文化为本位,以生产生活方式为导向,沿着历史的文脉一步一步发展起来的。

    设计与文化从来都是同呼吸共命运的共同体,紧密而不可分割。设计将人类的创造性思维付诸实现,丰富发展了人类的物质生产与生活,同时物质生产与生活也作为人类文明的承载体而存在。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文化逐步成为设计的内在驱动力,而设计自身也演化为一种独立的文化形态,包装设计正是在历史的演进中展现出它特有的文化意蕴与精神境界。包装设计植根于人们的生活,体现了一个国家与民族的科学技术水平和物质文明程度,也表现出特有的民族文化面貌和审美水平,它是名副其实的文化综合体。   

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大碰撞的今天,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民族都面临着机遇和挑战:既要保护本土文化,又要发展民族文化,即如何解决好民族化与国际化的关系。世界在日新月异地变化着,新的文化形态也在不断地涌现,古老与现代、传统与时尚不断冲撞更迭,在历史的洪流中一些古老的事物渐行渐远,新事物纷至沓来,在纷繁的变化中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冲击。然而,人们的内心深处依然荡涤着悠然而温婉的民族文化情结,人们想尽力保持住本民族悠久的文化传统,在全球化的激流中树立起民族化的旗帜。中国现代包装设计正是面临着这一严峻课题。设计师如何在包装设计中重树传统文化的新生命,如何在传统文化中找到包装设计的新生命,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当今社会留给我们责无旁贷的使命。面对浩瀚丰富的中国本土文化,本文将分门别类地进行概括性地梳理,探讨其对现代包装设计的实践应用与现实意义,以期探寻出新语义,发展一条适合现代包装设计的民族之路。

1.中国传统美学观对现代包装设计的影响

在中国历史上,自先秦诸子以来,如汉魏的王充、刘怨,清代的王夫之、叶燮等,美学思想家人才辈出,形成了丰富完备的美学思想观念。由于我国的传统文化主要受到儒、道、佛三教的影响,形成了“宁静致远”、“恬静淡泊”、“大象无形、大音希声”等审美理论。这些理论对现代包装设计有着深刻而明确的指导意义。如:我国传统文化倡导的“天人合一”,是指自然、人与世间万物相互照应,形成一个完备的、生机勃勃的有机整体。古代的粽子包装就恰如其分地体现了这一哲学观念;而现代绿色设计也是对这一古代思想的新解读、新诊释。可见,传统的美学思想还有待于我们深人挖掘、完善与创新,它必然以势不可挡之势融人到现代人的思想意识中去,融人到现代包装设计之中,并将开启人们精神与视觉领域的新生命、新语义。

    2.中国画在现代设计中的运用

    中国画历史悠久,它在本土文化中生根开花,在立意、构思和技法等方面都有着独特的风格。中国画带着它的哲学思想和笔墨意趣为现代包装设计注人了一股激流。中国画的情境讲求“情景相生气韵生动”、“无画处皆成妙境”、“计白当黑,用墨微茫,以一当十,虚实相生,寥寥数笔意尽形全”,在包装设计中纳人这些文化精髓,将会使包装设计在表现手法上呈现“超以象外”的民族视觉形态,设计语境也将在审美层面上达到一个全新的文化境界。

    3.书法文化与印章文化的运用

    中国书法文化源远流长,历经岁月磨砺,已达到了形神兼备、笔法与精神高度统一的艺术境界,其中包括甲骨文、篆书、隶书、楷书、草书、行书等几大类型。它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支奇葩。书法文化为现代包装设计提供了更为广泛的艺术平台。尤其在带有传统特色的产品包装设计中,选择主体文字为书法的设计形式确为明智之举。

  中国的书法形态万千,是包装设计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资源,是创造视觉语境的重要元素。中国书法中的不同门派、风格,为包装设计提供了很多可以感受发掘的空间。书法与印章关系紧密,大多印章均以篆文字作为组合元素,在位置经营上有相当的美学意境。印章的图与地、阴与阳、方与圆、多与少、粗与细、疏与密、简与繁、刚与柔等等形式美的要素,对今日的设计师在元素与概念的运用上会大有裨益。

    4.民间艺术的应用

    根植于民间沃土的民间艺术,承载着深厚的民族历史文化,折射出多彩的民俗民风,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希冀。这些民间艺术散发出浓浓的乡情,流淌出淡淡的世故人心和烟火气。从民间艺人老百姓的生活中生发出的艺术,在包装表现上有着灼灼的、浓烈的心理效应。

    民间美术中的图形装饰感极强,简洁单纯、朴拙生动,具有强烈的“原生态”艺术魅力,如剪纸、皮影、年画、蜡染、扎染、织染、脸谱等,这些都是极丰富充沛的包装视觉元素。民间美术中常用谐音来表达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祈望。“年年有鱼”中“鱼”与“余”同音,表达生活富裕、家境殷实。蝙蝠图案中,“蝠”与“福”同音,表达幸福长寿。对于民俗食品和器物的包装,尤其在旅游产品的整体包装设计中,民间美术元素是不容忽视的巨大资源,它们散发着浓郁的地域色彩与温暖的思乡情,突破了语言与文字的局限。

    5.传统图案

    中华文化上下五千年,无论是宫廷艺术还是民间美术,经过历代画家、艺人、工匠、百姓的创作实践,积累了大量丰富多样的艺术表现形式,逐步形各具文化内涵的表现特色,体现了整个民族的生存观念和审美情趣。如阴阳太极图、易经中的八卦图、古代器物上的图形、古代服饰上的图案等,这些构思巧妙的传统图形都是包装设计可借鉴的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