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长期投资技巧范文

时间:2023-07-03 17:56:2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股票长期投资技巧,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股票长期投资技巧

篇1

巴菲特是全球公认的投资大师,但巴菲特的那一套价值投资和长期投资理念在中国是否行得通,却一直存有争议。

本书从巴菲特的投资理念出发,结合中国股市实际,尽可能多地引用巴菲特的原话来阐述他的核心理念和投资技巧、理论精髓,最终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巴菲特的投资理念完全适合中国实际,完全适合中国投资者。

在中国,如果说巴菲特是当今全球最受崇拜的投资大师,大概没有人会反对;可是,如果说他在中国也能取得同样的成功,则恐怕没有多少人会认同。尤其是我国1亿多股民中,三分之二是根据各种股评和消息面来炒股的,他们追求的是“不亏本,少赚点”。要想让这些人真心实意地去践行巴菲特的价值投资理念,嚯,还真有些难为他们了。

人们之所以怀疑巴菲特的那一套在中国行不通,是基于以下两点理由:一日中国股市不成熟,不规范;二日巴菲特的投资理念知易行难。其实,这两点理由根本站不住脚。

先说中国股市不成熟,不规范。可以说,越是不成熟、不规范的股市,巴菲特的价值投资理念就越奏效。在成熟、规范的股市里,上市公司的基本面与股价之间的结合度较高,即使你不怎么去关心基本面,仅仅把股票当作交易品种来看待,最终损失掉的也可能只是佣金,因为这些股票本身就值这个价;相反,在不成熟、不规范的股市里,股价偏离基本面太多,如果再不注重考察其内在价值,仅仅靠捕风捉影来投资,这样的风险就太大了。

再说巴菲特的投资理念知易行难。这固然有客观原因,但主要还是主观因素。客观原因是我国股市中缺少巴菲特价值投资所提到的两个重要元素:一是估值,二是盈利模式的可持续性。主观因素是绝大多数投资者没能真正掌握并运用巴菲特的投资精髓。

巴菲特的价值投资理念放之四海而皆准,在中国当然也不例外,这可以从他在全球范围内投资股票取得的成功中得到证实。

什么是巴菲特的投资精髓呢?1994年他在纽约证券分析师协会演讲时说:“我认为有3个基本的观念,如果这些观念牢牢根植在你的思维架构里,我想像不出你会无法在股市取得不错收益。这些观念没有一个是复杂的,没有一个需要数学天赋或类似才能,它们仅仅是:①你必须把股票看作是一份企业;②把市场的波动看作是你的朋友而不是你的敌人,从市场的愚蠢中获利,而不是参与其中;③投资中最重要的是安全边际。”

可以说,这3点就是巴菲特投资方法的核心。本书从巴菲特的价值投资理念出发,结合中国股市实际,尽可能多地引用巴菲特的原话来阐述他的核心理念和投资技巧、理论精髓。

诚然,本书并不认为巴菲特说的都对,也不保证运用他的投资理念就能在股市中战无不胜。因为谁都知道,中国股市中有许多国有企业是凭借政策利好盈利的,有许多民营企业离开了某个创始人很快就会陷入困境,这也是巴菲特头疼和忌讳的地方。但至少,好好理解并准确把握巴菲特的投资精髓,会有助于你用理性的眼光来看待投资。

书摘

精心选股是长期投资的前提

当我们考量投资的时候,这就是我们的原则。基本上,我们寻找那些打算永久持有的投资。那样的企业并不多。在一开始,我的主意比资金多得多,所以我不断地卖出那些我认为吸引力差些的股票,以便来购买那些新近发现的好投资。但这已经不是我们现在的问题了。我们现在不缺钱,而是缺好投资。

――沃伦・巴菲特

[巴菲特现身说法]

巴菲特认为,投资者买股票就是要投资该公司。所以,要坚持长期投资而不是快进快出,精心选股是前提条件。只有你选对了股票才能长期持股不动,否则这种长期持股说穿了就是长期套牢罢了。

巴菲特在美国佛罗里达大学演讲时说,他在考察投资项目的时候,目光主要是盯着那些准备永久持有的股票。而他知道,值得这样投资的股票并不多。在过去,他也不断地通过买入卖出股票来遴选好股票,但现在不这样做了。现在他手里缺的不是钱,而是好的投资项目。

巴菲特在同一次演讲会上说,当初他投资可口可乐公司的时候就不希望10年、15年之后可口可乐公司就弹尽粮绝。虽然未来难以预料,可口可乐公司不排除有这个可能,但在他看来,这种可能性几乎是零。巴菲特当初投资可口可乐公司,就是准备永久持有该股票的。

同样的道理,巴菲特也希望购买伯克希尔公司股票的投资者一辈子持有该股票。虽然并不是所有投资者都能做到这一点,他也不能说这就是购买股票的唯一方式,但他还是希望持有伯克希尔公司股票的都是一些老面孔。

巴菲特透露说,实际上,他对伯克希尔公司股东的变化情况是有过跟踪调查的,以帮助他反思自己做得怎么样。他的意思是说,如果投资者抛出的伯克希尔公司股票较多,他会把它看作自己工作没做好、给股东的投资回报率不够高的缘故。

如果你每天都要买卖股票搞短线操作,今天买了某股票,不管明天是上涨了百分之几还是下跌了百分之几,一概抛掉落袋为安或者割肉走人,看起来很忙,也很聪明,可是到最后却赚不到什么钱。相反,如果你绝大多数时间都在研究该股票、读财务年报、搞调查,然后看准了才买,经过这般严格考核的投资品种,当然就是值得你长期投资的了。

巴菲特就是这样来进行股票投资的。他说,在过去的1957~2006年这50年间,是12项投资决策决定了他今天的地位。简单算一算就知道,50年。12只股票,平均4年才选1只股票,这需要多大的定力呀!在中国股市中,难道连这样的机会也没有吗?中国股市的发展历史还不到20年时间,从中挑选出5只好股票还选不出来吗?

巴菲特一再告诫投资者,股票投资只需要关注3个问题:买什么股票、以什么价格买股票、怎样买股票。而在这其中,最能体现巴菲特投资理念核心的是怎么买股票。

篇2

我国证券市场从1990年诞生至今,经过20多年发展,我国境内股市已成为世界第三大市场,各项规则制度不断趋于完善,也正逐步同国际市场接轨,对我国经济发展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然而,由于我国股市的功能定位过于偏向融资,而缺乏对投资者的权益保护。

纵观2012、2013年股票市场,A股市场持续低迷,年涨幅只有2%,A股上市公司业绩相比2011年整体业绩几乎是“原地踏步”,沪市有110家公司出现亏损,占总数的11.53%。“毒胶囊”、“塑化剂”、“地沟油”等等一系列事件引起的市场混乱,让持有相关公司股票的投资者权益受损。据中国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有限公司公布的《2012年中国证券投资者综合调查报告》显示,2012年盈利的投资者占调查总数的28.38%,亏损的占71.62%。令广大投资者欣慰的是,投资者权益保护这一问题被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并初步取得一定成效。近几年,证监会开始将投资者权益保护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从源头上保护投资者利益,一方面不断制定新的法律法规来规范市场,另一方面加强市场参与者的监管力度,特别对违法违规行为坚持零容忍的态度,坚决予以查处。致力于投资者保护的专门机构中国证监会投资者保护局已经于2011年11月底正式成立,投保局主要负责证券期货市场投资者保护工作的统筹规划、组织指导、监督检查、考核评估。

为了了解我国上市公司投资者的护状况,笔者精心设计了调查问卷,并开通了中国股票投资者财务权益保护网(ivfip.com,2013年3月7日开通),通过腾讯微博、新浪微博等多家网络媒体公开该网站,面向全国股票投资者进行问卷调查。同时打印纸质调查问卷(内容与网络版相同)派专人发放并收回。问卷涉及的内容包括投资者的性别、年龄、入市时间、收入状况等,问卷的类型有多选和单选,其中多选6个,单选51个。

截止到2015年9月20日,网站浏览量达到2000多人次。一共收回问卷737份,有效问卷624份。其中,网络调查问卷537份,有效问卷451份,有效率为83.99%。收回纸质调查问卷200份,有效问卷173份,有效率为88.5%。

二、调查结论

笔者经过对调查问卷的数据的整理和统计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一)参加股票投资的以男性为主,年龄一般在30岁到51之间,学历普遍较高。

表1  投资者的性别、年龄描述性统计量表

通过表5可以绘出以下饼形图:

图1  我国股民学历水平分布饼形图

从表1可以看出:我国上市公司投资者中男性居多,占61.54%,女性仅占38.46%。笔者认为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应该是:股票投资的风险比较大,而男性投资者更愿意冒较大风险,他们认为高风险往往能带来高回报。而女性往往以家庭为重,比较害怕投资失败,所以投资于比股票风险小的项目如购买债券、基金等。另外也不难看出我国的股票投资者年龄主要集中在30岁以上,占86.05%,30岁以下仅占13.95%。这与实际情况完全吻合的,因为股票投资需要资金,而30岁以上的人往往事业和收入都比较稳定,这就为股票投资奠定了经济基础。从图3-1可以看出我国股民70%左右本科及以上学历,本结果可能与全国实际情况不一定相符,与本次选取的样本有关,因为本样本主要来自网络,能主动在网上接受调查者往往学历较高。

男性比女性投资收益高,长期投资比短期投资收益高,入市时间长的投资者收益高,学历高者收益水平高。

表2 投资者的2014年股票收益水平按照性别分类表

表3  投资者的2014年股票收益水平按照投资习惯分类表

表4  投资者2014年股票收益水平按照入市时间分析表

表5  投资者2014年股票收益水平按照学历分类表

根据表2简单计算可得男性盈利百分比为22.91%(143/624),女性盈利百分比仅为9.78%(61/624),所以可以看出男性比女性在股票投资中收益水平要高。从表3可以看出我国股票投资者的投资习惯:34.62%(差不多三分之一)的人喜欢短期投资,即买入后很快卖出,57.19%(差不多三分之二)的人喜欢长期或较长期投资,即买入后等待一段或较长时间才卖出。从盈利水平看:短期投资盈利百分比为4.65%(29/624),而长期投资盈利百分比为25.80%((53+108)/624)。这说明长期投资盈利的可能性比短期投资大得多。从表4看出我国股票投资者的入市时间有长有短,而且比例也比较接近,比例分别为24.83%(1年以下),23.72%(2~5年),23.08%(6~10年),28.37%(10年以上)。但是从收益水平差看,入市时间长者往往盈利的比例大,即7.89%,20.94%,43.06%,54.24%。这说明入市时间越长,投资赔钱的可能性越小,而赚钱的可能性越大。根据理论假设:学历越高,股票投资赚钱的可能性越大。我们实际调查的结果完全证实了这一点。从表5看出专科及以下学历投资盈利的百分比为14.2%,本科学历投资盈利的百分比为33.33%,而硕士及以上学历者投资盈利的百分比为51.06%。说明高学历可能高收益,这一点不难理解,高学历者往往有一定技术或投资技巧,掌握的信息资源比低学历者多,这也是高智商和高智力在股票投资中发挥作用的一个表现。

(二)对2015年预期收益普遍不看好,股民投资满意度不高,认为中国股市存在大量违规操作,制度不够完善,2013年股市仍然会持续震荡。

表6 投资者的性别、投资满意度描述性统计量表

从表6的统计结果可以看出男性在总样本中的投资满意度为22.27%,女性投资满意度为32.38%,总体满意度为54.65%。说明我国股民投资满意度不高。通过简单计算,可以看出在男性样本中男性投资满意度为46.18%((49+46+44)/301),在女性样本中女性投资满意度为62.54%((67+72+63)/323)。通过以上数据不难发现女性投资满意度比男性高,笔者认为原因可能:一是女性投资者在投资中比较容易满足,二是女性投资者的预期收益水平比男性低。样本显示:有75.51%的股民认为中国股市存在大量违规操作,64.05%的股民认为我国投资制度不够完善,普遍(73.79%)认为2013年我国股市仍然会持续震荡,一半以上(57.33%)对2013年预期收益不看好。笔者认为以上结果均可能受到2014年股民投资收益水平的

影响。

(三)大多数股民风险意识差,不了解如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也不知道自己有哪些合法权益。当自己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大多数股民不知道如何维权。

股票投资是属于高风险投资,入市前应该有充分的认识。可以肯定的是入市前对股市有充分认识和了解的投资者投资时会更理智和更成熟。调查结果显示:只有58.79%的投资者对风险有充分认识,没有充分认识者占41.21%,说明我国投资者大多数还是比较理智的,但相当一部分人对股票投资还缺乏一定的风险意识,需要宣传和引导。

通过问卷计算分析:56.21%的股民不了解如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64.33%的股民不知道自己有呢些合法权益。45.07%的股民觉得应该听过向公司拨打投诉电话来维权,12.15%的股民认为应该向客户经理反映来维权,仅23.43%的股民认为一个通过向监管部门反映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这就需要我国相关部门应该加大宣传力度,加强投资者合法权益的教育。

三、对策建议

根据调查结果的结论及分析,为了更好地保护投资者的合法财务权益,笔者分别从政府、有关部门、上市公司、投资者的角度提出了以下对策建议:

(一)政府应该建立严格的外部行业监管,完善信用评级制度

证监会是依法对全国证券市场实行集中监督管理的合法监管机构,该监管机构应即时跟踪并总结证券市场经济活动的动态情况,掌握时事信息,为进一步建立健全《公司法》、《证券法》等法律体系提供相应的修正意见。同时还应该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借鉴经验,重视证券评级,进一步完善我国的信用评级体制,真正为投资者投资决策提供参考价值。

(二)政府和有关部门应该加大投资者保护的宣传教育

投资者教育是一项经常性、基础性、长期性的工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求越来越高,挑战越来越大。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需要各界的共同参与和大力支持。应该创建多元化的投资者宣传教育形式。如主题活动、媒体宣传、户外宣传、网上宣传、等多元教育形式,多渠道、多角度地覆盖不同类型的投资者。

(三)上市公司应该加大信息披露并不断提高信息披露质量

投资者经常利用上市公司披露的信息来进行投资决策的,所以上市公司应该尽可能多向投资者披露企业的重要信息,同时必须提高审计报告中会计信息的质量,确保会计信息资料的正确性和真实性。审计报告中列示的公司财务指标是广大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的关键。披露的信息质量越高,对投资者决策越有用,并且能很大程度上提高投资者财务权益的保护程度;相反,如果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不真实或不合规,可能给投资者带来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

(四)投资者应该加强自身修养,与证券机构订立合同契约书

首先,投资者应加强自身学习提高自身修养。我国中小投资者普遍存在的投机意识浓、投资理念存在偏差、投资决策不科学等固有因素,严重阻碍了投资者合法权益的有效保护,从而纵容了大股东和内部管理者掠夺中小投资者的行为频繁发生。为此投资者应该对相关证券知识和法律法规有一定的掌握,要熟悉自身的合法权益,当权益受到侵害时懂得如何依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其次,要求订立合同契约书。投资者应当从自身利益点出发,要求证券公司与其订立各项能充分保护自身合法财务权益的书面契约,以确保投资者可以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身的利益。

(五)投资者应该树立长期、理性、价值投资的理念

随着监管的逐步完善和监管机构积极推动上市公司以分红等形式回报投资者,引导长期资金入市等举措的逐步实施,理性投资将具备更加坚实的基础,其优势必将不断显现。脱离上市公司基本面的炒新,无论其股价在短期内如何爆涨,始终要受其内在价值的约束,最终会回归理性价值。中工国际、吉峰农机等股票的爆炒及随后的大跌都验证了这一点。股票的价值受公司业绩、企业成长、行业行业定位、市场状况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投资者应该仔细阅读上市公司相关公告或报告,尽量获得最直接、最可靠的信息,据此对公司经营业绩、行业特点、发展前景、潜在风险等进行分析,也可以参考专业机构的评价分析。投资者应该“以史为鉴”,牢记理性投资。

篇3

香港有股市名谚:存汇丰不如买汇丰。汇丰银行这只股票,只有买贵不会买错。事实也是如此。20年前,汇丰银行刚上市时,虽经拆细和合并,其股价相当4港元左右,2007年初,汇丰股价维持在136港元上下。有人做过统计,20年来,汇丰银行股价涨了20倍。也就是说,如果当年投入10万港元买了它,今日就是百万富翁了。如果当年不是买入汇丰股票,而只是当个汇丰银行的储户,即使利息生利息,也一定不会有20倍的收益。这就是投资的魅力。

香港财经界做过一个统计,与当年汇丰银行同时在市场交易的银行股有七八只,除两家退市外,其余五六家包括内地不太了解的廖创兴银行等,20年来,大体上也有20倍左右的涨幅。

作为“百业之母”的银行,只要不遇上像巴克莱那样的坏小子,在狂赌日经指数上惨败,一般均会有稳定、持续的增长。因此,当你把养老钱、子女教育钱、结婚成家钱,以十分信任无风险的心理,存入这家银行,不如留出6个月的流动资金后,时不时地拿余钱买入这家银行的股票,让银行帮你打工。

当然,股票有风险,银行股也有涨跌。但与潜在的收益比较――20年可能带来20倍收益相比,重要的已不是“套牢”而是“踏空”的风险了。与存款衍生出来的那一点点利息相比,就收益而言,踏空岂不是更大的风险吗?

有台湾财经人士曾写过一本投资专著,开宗明义地告诉投资人,有钱不要存银行。因为事实早已证明,存款的利率水平大多小于同期的通胀率,存得越长,实际购买力可能越低。因此,银行不是收益平台,仅是保管平台。就以目前银行的存款利率为例,一年定存利息扣除利息税后,收益不如货币基金。此外,定期存款哪怕提前一天支取,利息就成活期了。

当然,买银行股是有技巧的。因为是长期投资,就不要被一时的涨跌所牵制,也不一定选“小盘优质”。这里不妨引进美国《财富》杂志刊登的一批投资顶级高手告诫全球投资者的2007五大投资箴言:1.市场是有风险的;2.要均衡、分散投资;3.放眼世界;4.大就是美;5.高质素就是平。其中第4条“大就是美”,意思是要选活得比自己更长的银行。一般而言,银行越大,风险越小。因此,在香港定投买股的业务中,入选的股票,汇丰总是榜上有名的。如香港的花旗银行,可做定投的仅有5只股票,其中银行股仅汇丰一家;又如中银国际证券,可做股票定投的有全球近10个品种,而港市入围的仅两家,一个是汇丰,另一个是香港盈富基金。而在香港股市中,银行股远不止汇丰一个。这说明以投资为主旨买入股票,安全是第一位的。

股票总是有涨跌的,世上没有只涨不跌的股票。因此,一旦定下存银行不如买银行的投资理念后,也有如何投入的技巧。比如不要一次投入;即使已有一笔可投入资金,也应分成6至12份,在一年中分期投入。这就是成熟市场比较普遍采用的投资性买股方式,也就是所谓的月供股票。

篇4

【关键词】投资股票基金黄金

近几年,我国的通货膨胀率越来越高,按现在银行3.5%左右的一年定期存款利率来看,一万元定存一年要亏损190元,所以我们现在考虑的是如何让现有的资产保值或增值。

一、股票

我们国家的股市建立20年来,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现已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国的经济发展,亦为我国的现代企业制度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可以说没有股市的支撑,就没有我们国家今天第二大经济体的地位,股市已是经济的命脉。

股市的涨跌受各种因素影响,比如温总理提出有关加强股市方面的讲话时,股市就连续涨停,全线飘红,但仅仅坚持了几天,之后又开始继续下跌,这映证了“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这旬老话。

目前股票整体行情不好,早已从06、07年的大牛市逐步转变为熊市了,近一两年的股票一直处于较低水平,投资风险较大。我认为现在的股票市场已经经过了大幅下跌,风险已经被充分释放出来了,现在可能不是最低点,但绝对是底部区域。现在股市仍然存在结构性风险,部分中小盘股题材股仍然没有跌透,但金融等大盘股确实已经跌无可跌。对投资者来说,投资股票需要随时盯盘以及具有较强的分析技巧,因此在现在的大盘低迷的环境下不具备良好的投资技巧的人不建议投入股市。

二、基金

相较于股票而言,基金的风险则较小,可以不时刻盯盘,固然低风险就意味着低收益,基金的收益明显不如股票好。投资者进行基金投资也要关注行情,基金的波动受股市波动的影响,具体来说,行情好的时候可以做股票型基金来增加收益,行情不好的时候则可选择债券基金。

这里重点讨论一下基金定投。投资者选择投资基金定投只有两个目标:第一,以积蓄为基本目的的定投;第二,以投资为目的的定投。从基本的低风险产品基金开始定投,可以逐步培养一个良好的投资习惯;其次,一级债基定投,是指只可以投资股票一级市场的非纯债型债券基金,这类债券基金的股票投资部分不可以投资股票二级市场,这种基金就可以同风险较高的股票二级市场风险绝缘。以这两类基金为定投标的时,投资者要注意选择绩效表现较好的基金,虽然总体收益相差不是很大,但需要考虑机会成本。

第二,以投资为目的的定投。这类定投可分为两种:一是为了长期投资所做的定投,二是出于择时目的所做的定投。这类定投的投资对象主要是具有高风险、高收益特征的品种,即各类股票基金。

需要注意的是基金定投需要制定计划,而不是头脑一热的去选择。此外,基金定投同样有风险,有风险就意味着有损失。虽然说基金定投在长期来看能够起到平滑市场波动的作用,但是如果基金定投时间比较短,且恰逢经济周期的低迷期,那么基金可能会面临亏损的风险。第三,基金定投也可以转换。基金定投并不代表始终如一的投资一只基金,投资者也可以将购买的份额进行转换。例如在经济高涨的时期选择一些偏股票型的基金,而在经济低迷的时候选择一些债券基金,进行这样的转换可以随行就市,紧随市场的变化改变投资方向,可以给整体收益带来益处。

但是结合三年来的大盘来看,做基金定投的大部分投资者是亏损的,而证券公司在劝说客户投资基金时也一再强调“长线投资”,即至少投资5年,所以,基金定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投资者要在综合考虑之后慎重选择。

三、黄金投资

相较于其他的投资,黄金是一个较好的选择。黄金现货投资即通常所说的纸黄金。是通过银行采取契约形式委托买卖,实际中并没有见到或拿到黄金。其优点是便于交割,免去验货、保存、损耗、再验货的麻烦和保证交易的即时性。

黄金价格的变动,主要是受到黄金本身供求关系的影响。因此,作为一个投资者,应尽可能了解影响黄金供给的因素,从而进一步明了场内其他投资者动态,对黄金价格的走势进行预测,以达到合理投资的目的。其主要的因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黄金供需关系。金价是基于供求关系的基础之上的。如果黄金的产量大幅增加,金价会受到影响而回落。但如果出现矿工长时间的罢工等原因使产量停止增加,金价就会在求过于供的情况下升值。此外,新采金技术的应用、新矿的发现,均令黄金的供给增加,表现在价格上当然会令金价下跌。一个地方也可能出现投资黄金的风习,需求量大幅度增加,则必然导致价格上涨。

(2)美元走势。美元虽然没有黄金那样的稳定,但是它比黄金的流动性要好得多。因此,美元被认为是第一类钱,黄金是第二类。当国际政局紧张不明朗时,人们都会因预期金价会上涨而购入黄金。简单的说,美元强则黄金弱;黄金强则美元弱。

(3)通货膨胀。一个国家货币的购买能力,是由物价指数决定的。当一国的物价稳定时,其货币的购买能力就越稳定。相反,通涨率越高,货币的购买力就越弱,这种货币就越缺乏吸引力。如果通涨剧烈,持有现金没有保障,收取利息也赶不上物价的暴升。人们就会采购黄金,此时黄金的理论价格会随通涨而上升。

(4)本地利率。投资黄金不会获得利息,其投资获利全凭价格上升。在利率偏低时,投资黄金会有一定的益处;但是利率升高时,收取利息会更加吸引人,既然黄金投资的机会成本较大,那就不如放在银行收取利息更加稳定可靠,无利息黄金的投资价值就会下降。总之,利率与黄金有着密切的联系,如果本国利息较高,就要考虑一下丧失利息收入去买黄金是否值得。

篇5

她30岁,是个三岁孩子的妈妈,在外资银行任高管。在外人看来,是打出生开始就是顺风顺水的命。股市不好,停作投资,去国外留学,而2005年留学回国后,等到2006年闲来无事又再次入市,好像股市是按照她的变迁而发生变化,还是能大赚钞票,但和朋友相比,投资战绩却不是那么显赫,她不是投资老手么,到底是怎么回事情?

其实投资,是需要专业,技巧,还有….

投资就是理财么?股票上赚钱了,你的家庭理财就没有问题了么?按部就班地投资就可以实现家庭的财务自由了么?用她自己的话说,理财这条路还很长呢!

在外人的眼中, 我打出生开始就是顺风顺水的命。从小学、中学到大学,读的都是重点学校,大学毕业后,进入大型国企工作,薪水可观,各种福利一应俱全。干了几年,我觉得太闷,就跳到跨国企业从事项目管理工作,薪水翻几番之余,听了一位朋友建议,在1999年开始炒股。

炒股,我是听消息的,当初五万本金,在短短几个月内翻了番。到现在我也奇怪,那会怎么听来的消息都那么准确。但我买卖股票从来都是快进快出,从来不放什么长线,失手也很少,有时最差也就是少赚点而已。和同龄人比,当时我也算是个小富婆啦。

后来在留学风的带动下,我也辞职去了加拿大念书。学业重,也就在2001年离开股市。2004年,念完硕士,拿了绿卡,打了一年的洋工,国外也没有意思,2005年的我就回国了,没想到几年漫漫熊市在九月份又转为牛市,股市又好起来了。

我朋友们每次在聚会上,大家都会谈谈自己的投资,也都会重复同样一个话题,说我就是命好,“晓桐留学了,中国的股市就跌了,而她现在回来,股市就到底了。可能现在我们就可以投资了….”

经验教训:

1.我的薪水一直在同龄人中是较高的这和自己所受到的教育密切相关。其实投资自己是非常重要的,能让自身社会竞争力得到提升,更幸运的是,出国留学深造的决定在提升了自己能力的同时,也让我避开了中国的漫漫熊市。现在我拥有很高的收入,尽管当时为出国留学花了几乎所有的积蓄,但看看回报还是很值的。所以说,投资自己的人力资本,是一个风险很低、高回报率的决策。

回来后的我踌躇满志,早年在股票上的小试牛刀使我对自己的投资能力信心百倍,并且认为自己很有潜力。2006年五一后,我就把所有积蓄都拿来买股票。我直接上各大的股吧去捞消息,觉得某只股票很对眼,就抄下来,到交易网上看看市盈率、最近的量价情况,自己觉得没什么问题,就马上一口气买了。通常买了后,涨了一点点,就很开心,如果一两个月都不涨,心里就很焦急,又把股票卖了,结果股票却开始涨起来。开始后悔,又马不停蹄地追进去。经过几个来回后,虽然有盈余,但我觉得自己的投资回报明显比不上身边那些买基金的朋友,于是,又去买基金,但是基金净值的几厘涨幅,实在满足不了自己的快速涨升的要求,没到一个月,我还是全仓买股票。

看了很多书,学习怎么投资股票,我接受以前的买股票教训,作了相应的调整。前期我就是超短线投资才导致盈利不明显,首先要坚持长期投资,持股时间由原来的一到两个星期好歹延长到一个月,有的股票我还坚持了更长时间。说说我投资强生控股这只股票吧。

经一位朋友介绍,在2007年4月下旬我以10.60元买了强生控股(600662)47000股,理由是该股有整体上市的概念。买了后,我足足高兴了一个月,从4月24日买入开始到5月28日,股价从10.60元涨到20.50元, 接近翻倍。可是好景不长,过了一天,5.30让强生控股来了个跌停,再后来,连续的跌停,心情灰暗,每晚回家向老公报告,“今天我又丢了一个车轮”,“今天又不见了二分之一的车啦”……老公也劝我还是卖了算了,总是这样天天丢车轮还挺累的。

可是我坚持要扛着,一定要等股价升上去才卖。到了6月20日,股价回到18.75元,我的股票的收益率76.8%,但我却没有卖,从网上得知,该公司很快就有重要消息公布了,我又期待还可以有大涨。可是,强生控股的股票从此进入了跌跌不休的通道,我越想它往上涨,它越往下跌…….

最后每天在开车时,都总觉得今天可能不是跌掉了一个车轮,就是丢失了什么。那种心里的变化,真是可以用折磨来形容。最后又跌到10.6元以下啦,就在7月初以11.80元卖了,持有时间为两个月零两个星期,回报率在扣除手续费后仅为10%, 从几乎翻倍到10%,真是“坐了一回过山车呀”,充分体会那种跌宕起伏的心理。还好我那会儿天天开着自己的那辆奥迪A4,也没有什么损坏。

经验教训:

2.炒股票只是用闲钱来投资。由于短线是无法预测市场和踩对正确的买卖点的,既然不是投资的专业人士,真不应该频繁短线买卖,耽误了很多的时间,也耗费了许多的精力,如果天天太在意股市的波动,人的投资心理会受到很大的影响,有可能家庭的气氛也会变得不和谐。如果这种业余炒股影响到自己的工作及将来的个人或家庭的种种目标的实现,是不是得不偿失的事情?

而基金更不能用买卖股票的方式去投资,基金毕竟是中长期的投资工具,来回交易,费用不说,操作也是费时,总是要几天才能到账再决定买别的投资工具,可能那时市场又发生新变化,所以投资基金至少要放三年。

特别是赶上2007年下半年这起落不定的股市,我觉得投资股票似乎打破了家庭平静的生活,幸福的感觉每次都在和朋友聚会聊天中降低了很多,我生活中很多的经历都和股市相关,我的喜忧也和股市一般波动。只是在2007年无意看到了《钱经》杂志,我开始一直以为“投资股票,就是在理财”的观念,后来理财的含义,才慢慢意识到,理财是个多方面的概念,不仅仅包括投资股票、基金,还要考虑自身的投资风险属性,在作理财时还要考虑孩子的教育金、自己的养老金,家庭的保障计划、三到六个月的应急准备金等等的问题,

篇6

约翰·聂夫1964年成为温莎基金经理,并一直担任至1995年退休。在此期间,他将摇摇欲坠、濒临解散的温莎基金经营成当时最大的共同基金。

在聂夫执掌的31年间,温莎基金的总投资回报率为55.46倍,累计平均年复合回报率达13.7%,这个纪录在基金史上尚无人能与其媲美。

聂夫的成功之道,并不在于使用了高深的投资技巧及数学模型,而是广为人知的低市盈率投资法。

对于A股市场的投资者,聂夫之道完全可以复制,因为低市盈率投资法很容易做到量化选股,而且回溯检验的结果相当不错。

我们运用修正过的聂夫选股方法对2005年5月初至2012年12月底的A股市场进行了回溯检验,结果表明,聂夫之道在A股市场可以取得44.12%的年化复合收益率,而同期沪深300指数的年化复合收益率只有13.86%,聂夫之道投资法的年化超额收益达到30.26个百分点。

在24个分季度检验区间中,“聂夫之道”跑赢沪深300指数的次数达到16个,占比为66.67%,单季最高超额收益达到56.77个百分点;在8个超额收益为负的检验区间中,单季最高超额负收益只有10.69个百分点。

此外,我们还将“聂夫之道”与公募基金进行了对比。在全部公募基金中,排名第一的是华夏大盘精选,有“公募一哥”之称的王亚伟从2005年5月开始执掌该基金,直至其于2012年5月离开华夏基金。该基金在2005年5月初至2012年12月底的期间收益率达到1149.07%,即2005年5月初买入价值1元的大盘精选基金,在2012年12月底基金净值将达到12.49元。

作为比较,“聂夫之道” 在2005年5月初至2012年12月底的期间收益率达到1549.70%,即2005年5月初买入价值1元的大盘精选基金,在2012年12月底基金净值将达到16.49元。

如果“聂夫之道”是一只基金,那么其收益率战胜了以王亚伟所领衔“华夏大盘精选”为代表的全部公募基金;此外,与包括开放式和封闭式基金在内的全部公募基金相比,“聂夫之道”还有一个非常明显的优点,即投资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决定在任何期间买入和卖出。如果希望了解“聂夫之道”的更多详细信息,请关注本刊相关的电子产品:.cn。

10月16日-10月22日的五个交易日中,根据Wind统计,在其所覆盖的券商研究报告中,对沪深300指数的300家成份股公司,业绩调升39家,调降69家。

过去一个月,沪深300指数成份股业绩调升77家,调降136家。

截至10月22日收盘,沪深300指数成份股按总市值除以预测总利润计算的2013年PE平均值为8.69,按照总市值从大到小分为5个区间,同样按照上述方法计算的市盈率平均值分别为7.06、19.00、18.46、19.80、35.90。

相比一周前(10月15日),沪深300指数成份股预测总利润减少0.1%,由19280亿元变为19260亿元;市盈率平均值减少0.53%,由8.74变为8.69。

相比一个月前(9月22日),沪深300指数成份股预测总利润减少0.45%,由19347亿元变为19260亿元;市盈率平均值增加0.46%,由8.65变为8.69。

截至10月22日,过去一周(2013年报告期)每股收益预测上升和下降前10名、过去一周(2013年报告期)评级上升和下降前10名分别如左侧表格所示。

截至10月22日,过去一个月(2013年报告期)每股收益预测上升和下降前10名、过去一个月(2013年报告期)评级上升和下降前10名分别如右侧表格所示。 Wind评级的1分至5分,分别对应“买入”、“增持”、“持有”、“中性”、“卖出”。

创一年新高(新低)股票概况

10.17-10.23日期间,共计321只股票创一年新高,创新高个股数量位列前三位的行业(申万一级行业分类)分别是机械设备(60只)、医药生物(26只)和信息服务(23只)。上述股票的加权平均市盈率(2012年年报)为36.31,加权平均市净率(2012年年报)为3.40,期间最高股价的平均值为18.44元。

10.17-10.23日期间,共计3只股票创一年新低,创新低个股数量位列前三位的行业(申万一级行业分类)为食品饮料(1只)、建筑建材(1只)和医药生物(1只)。上述股票的加权平均市盈率(2012年年报)为12.00,加权平均市净率(2012年年报)为3.63,期间最低股价的平均值为36.20元。

本期创新高股票的总市值为23695亿元,创新低股票的总市值为1004亿元,两者之比为23.61:1。

胜券投资分析

第52期回顾

牛股通常具有相似的特征,也就是我们这里说的“牛股基因”。胜券投资分析揭秘的牛股基因通常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首先,牛股表现出良好的成长性。胜券投资分析通过个股的净利润评分、价格相对强弱评分以及两者相结合的综合评分为广大投资者提供了一种快餐化的基本面选股方式,经过历史回顾检验,牛股往往是综合评分超过80分的股票。只有这些股票有着表现优异的基本面,而优异的基本面往往是支撑其股价不断上涨的动力。

其次,发展前景良好的行业是孕育牛股的温床。关注胜券的投资者可以发现,胜券投资分析近期重点分析的股票往往集中于医药生物、信息服务等胜券行业排名靠前且整体强势的行业。牛股往往是这些行业中表现不俗的股票。

第三,牛股往往在跌跌不止的行情中具有抗跌性。胜券一度强力解读的牛股恩华药业(002262.SZ)和上海家化(600315.SH)等在去年大盘的颓势中股价逆市上扬并不断创出52周新高;在年底大盘回暖后再创佳绩。当然,这些股票也不是直线上涨的,在股价攀升的过程中不免有回调,此时正是对投资者心理的考验。

第四,在回暖的行情中不断的创出52周新高并伴随明显的放量往往是牛股启动的标志。这里的放量至少是当天的成交量相比于50日平均移动成交量上涨40%-50%以上。

神奇公式的核心是“低价买入优质股票”,所选用的两个指标是投资回报率(ROTC)和收益率(EBIT/EV),其中投资回报率筛选出来的是“好公司”,收益率筛选出来的是“好价格”。

“好公司”主要是对上市公司的相关财务指标进行衡量,即以基本面为导向的分析,所选出的都是一些“质优”的公司,这个指标相对容易确定。

在计算“好公司”得分时涉及的财务指标主要包括营业收入、营业成本、流动资产合计、流动负债合计、短期借款、投资性房地产等。

“好价格”的目标是“低价”股,但什么样的股价水平才算“低”呢,又该如何发现市场上被低估的股票呢?对此,以价值为导向的投资理论认为,低价是相对于企业的内在价值而言,但内在价值的确定又非常繁杂,神奇公式采用的是一种最便捷的方式,即观察股票的价格走势,通过股票的价格涨跌及市值变化筛选出符合条件的“质优低价”股。

在计算“好价格”得分时涉及的财务指标主要包括营业收入、营业成本、短期借款、应付票据、长期借款、少数股东权益等。

神奇公式的目标并不是单纯的寻找“好公司”或者“好价格”,而是寻找能够将上述两个因素进行最佳组合的公司,也就是“综合得分”占优的股票。

篇7

[关键词]QFII 价值投资 合理监管

QFII制度的全称是合格的境外机构投资者(Qualified Foreign Institutional Investor)制度,是指允许合格的境外机构投资者,在一定规定和限制下汇入一定额度的外汇资金,并转换为当地货币,通过严格监管的专门账户投资当地证券市场,其资本利得、股息等经过批准后可转换为外汇汇出的一种市场开放模式。作为一种引进外资,开放资本市场的过渡性安排,QFII的根本目的在于吸引国外的资金进入本国资本市场。允许外资直接投资国内证券,尤其是在我国资本项目没有完全开放,货币没有实现完全可自由兑换的情况下,允许一些具有较高资质和实力、无不良记录的外国机构投资者进入我国资本市场,无疑会有助于建立价值投资和理性投资的市场氛围,为我国资本市场走向最终完全开放并取得良好经验创造条件。

一、境外QFII的成功经验及启示

(一)QFII在境外的成功

在一些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由于货币没有实现完全可自由兑换,资本项目尚未完全开放,货币体系比较脆弱,金融市场也不成熟,外资介入对其证券市场可能造成较大的冲击,因此,它们选择QFII制度作为一种过渡性措施逐步开放证券市场,控制外来资本对本国独立性的,抑制投机性外资对本国经济的冲击,推动资本市场国际化,使其健康发展,例如韩国、印度、巴西和我国地区,均在20世纪90年代初利用QFII制度成功推动了其证券市场发展[1].以我国台湾地区为例,台湾作为QFII制度的发源地,在利用这一制度发展岛内金融、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实行QFII制度之前的台湾,股市低迷,证券市场投资主体结构不合理,投机活动盛行,与内地今日的证券市场很相似,通过引入QFII制度,建立了证券市场上“价值投资”的理念,调整了证券市场主体结构,有效地重建台湾的证券市场。台湾股市能避过1997年的亚洲金融风暴,QFII制度功不可没,正是由于国外机构投资者的长期、理性投资对中小散户的影响,才使其对持有的证券保有信心,没有盲目地去买涨杀跌,保持了股市的基本稳定,从而力挺岛内经济避开了东南亚诸国的遭遇。

(二)QFII对内地证券市场建设的意义

2002年11月8日证监会和中国人民银行联合下发《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境内证券投资管理暂行办法》(简称《办法》),标志着QFII制度在我国内地的确立和实施。在此前提下台湾实行该制度的371得失成败,对我国的证券市场建设不无裨益。就我国的现状而言,资本项目尚未开放,国内证券市场尚不完善,资本市场的完全开放尚不现实。此时,援引GATS中的特定义务逐步市场化,分批吸收境外资质良好的投资机构进入我国证券市场,是我国开放全部资本市场的一条必由之路。近几年我国证券市场特别是股票市场行情低迷,股民结构畸形,以中小散户构成股民的主体,而机构投资者比例过低,股票的盈利率偏高且股价易受政策影响,同时投资风险较大。这些都反映出我国股票市场的不成熟,这样的股票市场如果突然全面放开,外国游资大量涌入,就像一座排水泻洪系统不健全的水库突然被洪峰涌入一样,结果可能是全面崩溃。但我国已经加入WTO,按照其逐步开放金融市场的规定,是迟早要迎接国外资本尤其是国际游资冲击的,当务之急就是把自己的吞吐资本的能力和抵御风险的能力提高。而要达到这一目的,仅仅靠自身的慢慢调整和积累是不行的。采用QFII制度,先引进少数资本雄厚、经营久远、操作经验丰富、富有理性投资战略的外资机构进入我国的证券市场是大有裨益的。

(三)QFII所带来的积极作用

1.激发投资者的信心,稳定证券市场的局势 以我国台湾为例,除了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期间外,QFII对台股都是买超。由于他们被认为是经验丰富且富于理性的投资者,其购买的股票往往受到其他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的追捧和青睐,从而激励了岛内外对持有台股的信心。在1997—1998年的金融危机中,由于大部分QFII投资者坚持长期投资的理性观念,在危机中没有太大的买卖动作,才使台湾股市大体上保持了稳定,躲过了席卷东南亚的金融风暴。2000年以后,尽管台湾股市熊市绵绵,股指点数屡创历史新低记录,QFII的资金流出也很少,而且还是持续买进,对市场起到了持续稳定的作用[2].

2.引入QFII利于调整我国证券市场的投资主体结构 我国内地证券市场上的投资者仍以中小散户为主体。大部分中小散户在买卖证券时的特点是:缺乏理性,爱跟风起哄,投机心理严重,很少长期投资,大都抱着赚一把就走的心理。因为散户的资金投入很小,要想迅速获利最好的办法莫如做短线投机。同时,散户缺乏对市场的有效分析能力,对买入的证券潜力到底有多大没有准确的认知,所以只能去跟风。散户占主体的证券市场必定是一个稳定性差、极易波动起伏的市场,而这样的市场对整个经济是没有好处的。实力雄厚的机构投资者由于资本雄厚,经得起证券价格升降的折腾,拥有专业的证券分析家,能从长计议作出最优的选择。台湾证券市场在引入QFII制度前与内地相仿,散户交易额占97%,机构投资者只有3%,引入QFII制度后,机构投资者交易额在10年间提高到15.6%,提高了4倍多[3].这些实力雄厚的机构投资者就成了台湾证券市场的中流砥柱,也成了广大散户的风向标。可以想见,QFII制度在我国内地证券市场也可能带来同样的效应,QFII机构投资者和国内机构投资者同样会理性指引散户的投资方向,形成较为稳定的市场,而不是大起大落后熊市绵绵的市场。

3.可以建立“价值投资”理念,活跃市场交易 股票价格说到底是上市公司价值的反映,价值决定了价格不可能长期偏离价值。股票价格一涨千里和一落千里都是一种不正常的、病态的现象。作为一个新兴市场,我国内地证券市场长期以来一直呈现“双高”的特征,即高市盈率、高换手率,市场投机气氛浓厚,炒作之风盛行。QFII实施之后,这种资本市场的“双高”症状将逐步降温,证券市场将逐步趋于理性。从周边情况来看,台湾在QFII实施后,股票市盈率和国际逐渐接轨,从1991年的32.05倍的市盈率(几乎是当时纽约和伦敦市场的2倍)降到2001年10月与纽约和伦敦的市盈率十分接近的水平,而换手率也在1991年实施QFII制度后迅速降低。此外,随着上市公司市盈率的降低,国内市场的整体投资价值将会凸现,市场长期向好的格局将逐步确立。从韩国、中国台湾、印度在实施QFII制度后的情况看,证券市场对此制度均显现出积极反应,三地市场在实施QFII制度16周后股价显著推高。而韩国股市在引入QFII制度5年内暴涨了5倍之多[4].

4.提高与国际证券市场关联度,推动我国证券市场国际化 我国目前的证券市场与国际证券市场的关联度并不高,尚不能够成为反映国际经济的晴雨表。这与我国经济日益融入世界的大形势是不相匹配的,有鉴于此,笔者认为,将在国际证券市场上纵横驰骋多年、实力雄厚且操作经验丰富的QFII引入我国第3期证券市场,使其在此做长期投资,有利于我国投资者熟悉国际资本运作的游戏规则,积累应对各种风险的经验。引入QFII,等于找到教学经验丰富的优秀教师,在与其交流中可迅速发展自己的操作技巧和经验理念。等到资本市场全面放开,国外资本蜂涌而入之日,已可从容应对,游刃有余。台湾在引入QFII的初期,即1991—1995年期间,与纽约、伦敦证券市场关联度还是较低的,到了第二阶段,即1996—1999年,关联度有所提高;而使用2001年的各月指标,台湾与纽约市场的关联系数达到0.682,与伦敦市场则达到0·785[4].这表明台湾市场越来越多地受到纽约和伦敦市场的影响,其证券市场的国际化程度加深。由是而观,QFII制度可谓是一剂良药,其上的各种特点能有效地克服我国证券市场目前的各种缺陷。但无论如何,QFII制度现在仍然是一个新生事物,需要在实际运作中改进、丰富和发展;并且除了它的正面效应外,还要看到它的负面影响并及早预防。

篇8

近日,王健林的“小目标”燃爆网络平台。与此同时,网络段子手开始讨论。

1狗家庭的小目标:“每天一睁眼就有一串奇异数字蹦出――房贷六千,吃穿用度两千,人情往来六百,手机话费二百,还有煤气、水、电费二百……”

城市工薪家庭,如何制定自己的理财“小目标”防止资产缩水?又有哪些理财技巧可供借鉴?

制定理财配置“混搭”方案,防资产缩水

在资产价格的高波动时代,不要过于眷恋高收益,平淡是真,安全为上。

工薪阶层输不起,所以在没有把握的时候一定不要尝试去做高风险的投资。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放弃投资,投资面虽然窄,但风险性相对较少的理财产品和投资方式还是可以尝试的。

工薪族应根据自身情况,做好资产配置,拓展多元化的理财渠道。现在1年存款基准利率是1.5%,2016年7月份全国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1.8%,也就是说按这个物价上涨速度,10万元存银行一年净亏300元。

尽管收益率相对较低,但定期存款仍是最传统、最稳健的理财方式。在注意预留好合适的现金、存款用于不时之需外,其余的家庭资产则可拿来进行投资。备用的资金量,大致可按月开支的6~12倍来计算。

投资者可考虑国债等稳健的理财方式。比如,2016年第七期储蓄国债期限为3年,票面年利率3.8%,第八期储蓄国债期限为5年,票面年利率为4.17%,都比定存利率来得高。不过,国债的弊端是可购买额度少且资金流动性较弱,提前支取需要支付相应费用。

大额存单并不适合此类工薪家庭。据我观察,大额存单起点高,收益优势弱,对于个人投资者而言并非最好选择。而且能够购买得起大额存单的投资者往往是高净值人群,他们更看重收益,这恰是大额存单的一个痛点。

除了存款等稳健理财外,工薪家庭可适当配置中长期的固定收益类理财、基金定投、贵金属等,通过“混搭”,尽量让资产不缩水。

建设清晰的保障体系

是家庭理财的应有目标

姜晓龙(招商银行济南分行理财经理)

家庭月入2万元,怎么生活,要看住在哪里。

如果是在二三线城市,那还是有一定的抗风险能力和应付财务危机的能力。如果是在北上广等一线城市的工薪家庭,则需要有一定的投资意识,进一步优化投资结构,提高资金利用率。

首先,家庭应留出相当于6个月支出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作为满足家庭短期需求的备用金,以防突发性支出。

其次,可以做一些稳健型的投资,如银行理财产品,这其实也可以说是一种基金,其主要的投资方向是货币市场工具。银行理财产品的特点是安全、收益稳定,一般给的收益率在4%~5.5%左右,投资门槛较低,一般5万元即可。

不过,一些给到6%左右收益率的银行理财产品可能不属于货币基金,更有可能属于结构型的理财产品,这些不保本,需注意。

还可以购买商业保险。根据保险“双十原则”,商业保险缴费额度以家庭税后年总收入的10%为宜,另需将保额做到家庭税后年总收入的10倍,保额的分配上应与家庭的收入贡献相匹配,并优先考虑成年人风险保障的原则。

如果家庭已育有子女且年幼,建议子女教育规划本着目标合理、提前规划、定期定额、稳健投资的原则进行。在投资工具的选择上,应以风险适中的投资为主,如国债、债券型基金、银行理财产品、股票型基金组合投资。

至于退休养老规划,如果是相对年轻的工薪家庭,因为准备时间还长,建议选择投资工具时可以适当投资风险、收益都相对较高的项目。如以定期定额投资的方式,投资于中长期债券基金、股票型基金和成长型股票等投资组合,分散单品的投资风险。

有清晰规划,

哪怕从零起步

张博(金融理财师)

对月收入2万元的家庭而言,买股票意味着跌宕起伏,玩的就是心跳。如果在特大城市生活,除去必须生活成本,以不啃老为前提,哪怕攒上三五年也很难付房子首付,拿什么理财?

我觉得如果有清晰规划,哪怕从零起步也能积累起为数不小的可投资资产,比如定投基金。这是一种起步门槛低、容错率高、可复制性强的方式。

投资理财时,如果资金量很少、投资年限也还很短,却仍眼睛盯着年化收益率,其实是一种无用的奢谈。这一阶段的最大功能是能帮助你建立一套投资逻辑。所以先买买买,别管短时间内的涨跌,等到一波不错的涨幅,收获就有了。

基金主要分成两大类,偏债型和偏股型。偏股型基金的波动更大,但如果将投资时间拉长到一个5年以上的周期,那么偏股型一定会优于偏债型的。

没有历史业绩作为参考,人们很难判定基金的优劣。基金业绩很大程度上受到整个市场走势的影响,因此好基金并不意味着每年都可以有20%以上的增长,而是大行情好的时候涨得更多,不好的时候跌得更少。

所以,投资时最好选择成立时间3年以上、最好达到5年的基金,因为我们需要历史数据来体现其相对于同行业绩的稳定性。

已经总结出来的定投逻辑是,投资波动大的偏股型基金类别,但在具体选择基金时要挑选稳定性高的,前者保证了周期性的不错收益,后者则基本确保收益可以超过平均水平。

这是一次性的功课,第一次筛选完成后,就可以制定定投规划,每半年或一年调整一次。

与经济基本面相关性较低的资产

更宜作为长期投资目标

管清友(民生证券研究员执行院长)

资产价格与经济基本面的背离越大,市场对于这个痛点越敏感。美联储加息带来的无风险利率上行,尤其在目前市场对于加息预期不断推后的情况下,对于不断创新高的股市与不断创新低的债券收益率来说都将是致命的打击。

现在我们又有了更多风险痛点,英国退欧、地缘政治紧张、美国大选,任何一个都有可能成为股债价格趋势逆转的稻草。资产价格波动率的上行正在反映市场的投机心态。

工薪家庭重视保值,从保值的角度看,与经济基本面相关性较低甚至负相关的资产更加具备长期投资价值。

首选的就是黄金。负利率下货币竞相贬值的结果就是价值锚的缺失,从而使黄金这种供给有限、价值稳定、流动性强的传统价值锚重回主流投资视野。另外,负利率也极大降低了持有黄金的机会成本,各种风险“痛点”频发又给了黄金一定的价格弹性。

篇9

一、直接作为企业理财的工具

期权作为一种金融商品具有以下显著特点。第一,期权的交易对象是一种权利,即买进或卖出特定标的物的权利,但并不承担一定要买进或卖出的义务;第二,这种权利具有很强的时间性,超过规定的有效期限期权自动失效;第三,期权具有以小博大的杠杆效应,期权和约的买方和卖方的权利和义务是不对称的。这表现在买者拥有履约权利而不负担义务以及风险与收益的不对称上.对买者来说,他在价格有利的情况下行使期权可能获得无限的收益,而他所承担的最大风险只是为购买期权所支付的权利金.对卖者则相反.这意味着期权投资能以支付有限的权利金为代价,而购买到无限盈利的机会.上述特点使得期权很适宜成为有效规避风险、增加收益的手段。企业可以把经营中闲置的资金投入期权市场,或者同时投资于股票和期权,在投资时即可预知风险(最大损失权利金),却有成倍获取回报的可能性。

二、以期权作为激励手段

在财务管理中股东与经营者之间的冲突总是客观存在的,由于二者的目标函数不一致,往往产生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等问题。原则上,股东可以监督经营者。但监督成本高,缺乏效率,而且许多行为是不可预测的。因此,激励就成为解决冲突的主要手段,而“经理股票期权”正是一种有效的激励措施,他授予经理人未来以一定价格购买股票的选择权。其激励逻辑是:提供期权激励——经理人员努力工作,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企业股价上升——经理人员行使期权获得利益。反之,经理人员利益受损。这就使经理人员的个人收益成为公司长期利润的增函数,使他们象所有者一样思考和行事,从而有效地降低了成本,矫正了经理人员的短视行为。可以看出,期权在解决冲突方面有其独特作用,其最大优点就在于将公司价值变成经理人收入函数中的一个重要的变量,实现了经理人与股东利益实现渠道一致性。

三、期权理论在定价方面的应用

企业所发行的许多证券都有明显的期权特征,如购股权书、认股权、可转换债券等。他的规定持有人有权利(但无义务)在特定条件下以协议价格买进或转换为企业股票,这就形成了一种买权,也具有时效性。企业股价上升较大,则持有人行使买权获取收益较多。如果忽略他们的期权特性,显然会低估这些证券的成本,高估了企业的利润,从而歪曲了企业的财务信息,不利于财务决策,因此必须考虑其中含有的期权价格。

四、辅助长期投资决策

众所周知,财务管理发展到今天,资本预算已形成一个较为成熟的体系。净现值法(npv)与内含报酬率法(irr)是企业进行长期投资决策时常用的方法。尤其是净现值法,更加符合股东财富最大化目标假设,在实务中通常是接受(npv>0)或拒绝(npv<0)某个项目的决定因素。这种传统的决策方法假设投资是不可推迟的,即在npv>0时,要么现在投资,否则以后就不投资。

篇10

年轻人没有必要储蓄

观点:错误

王先生在一家合资企业工作,收入不菲,并且他有较强的理财意识,把家里的积蓄全部买成了投资于国家重点项目信托和银行票据的人民币理财产品,这种投资方式的稳妥性和银行储蓄差不多,关键是理财产品的年收益率比同期银行储蓄高1―2个百分点,并且不用缴纳利息税,所以,他对自己的理财思路非常满意。

但是,前段时间,住在老家的母亲突发急症,需要马上缴一笔不菲的住院费,由于他把所有的积蓄全部买成了理财产品,而按照银行的规定,理财产品不能提前赎回,所以,后来他不得不四处借债,差点耽误了母亲的治疗。

理财专业人士建议:从应对日常生活来说,一个家庭能够随时变现的金融资产数额应当是每月支出的五倍,比如你家庭每月支出为2000元,那你就应当准备1万元活期储蓄,这是家庭日常生活准备金。另外,很多人除了要保障日常生活之外,还必须有应对家人突发疾病以及其它一些意外的家庭应急准备金,这部分资金要比日常生活准备金大一些,具体金额应根据个人的收入、年龄、家庭负担状况等情况确定,对于一般家庭来说,这部分资金应占家庭资产的20%左右。这部分资产的要求是首先考虑流动性,也就是首选银行储蓄,可以多存几张存单,遇到急事提前支取的时候,可以选择存入时间最短的存单,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提前支取带来的利息损失。

2. 我有养老保险,

晚年生活一切都会有保障

观点:错误

应当说,国内的社会保障制度不断完善,几乎所有的退休人员都会按月领到一笔养老保险金,因此很多人认为,我有养老保险,所以我的晚年生活没有什么可担忧的。其实,养老保险是“基本养老保险”的简称,也就是说,这种保险只能维持退休者基本的生活保障。据估算,一个目前拿5000元月薪的职工,缴纳社会养老金15年后,退休时能够拿到的养老金每月只有区区的1000元左右。如果考虑通胀因素,15年后1000元不知道能不能解决一个月的温饱问题。

理财专业人士建议:大家千万不能觉得有了养老保险就万事无忧了,每个人都应建立自己的“补充养老保险”,比如每月从工资中拿出一定资金去进行一项稳妥的投资。当然,既然是为养老准备资金首先考虑的因素是安全,其次是保值增值,最大限度地减少通货膨胀的侵蚀,在此基础上再考虑收益的最大化。打理养老保险资金的渠道有很多,保守型的投资者可以购买稳妥型人民币理财、国债、企业债等等,激进型的投资者可以适当进行基金定投,但要求选一只好的基金,因为目前基金操作水平良莠不齐,业绩分化现象比较严重。另外,为了省事的话,也可以购买商业型的养老保险。

3. 不卖出股票就不算赔钱

观点:错误

小张2004年大学毕业后找到了一份不错的工作,看到身边的朋友都在炒股,便开始对股票投资感兴趣。刚开始的时候,在朋友的指点下,很轻松地小赚了一笔,2006年小张追涨买了几支股票,但之后便一直跌,情急之下小张便卖掉股票。结果等来了2007年中国的大牛市,小张非常后悔当初过早地抛售。从此,小张暗地里总结出一条经验:只要我不抛,早晚会赚大钱。后来,他把大部分积蓄全买了股票,经过股市一年多的狂跌他损失惨重。

理财专业人士建议:长期投资的理念无疑是对的,但一定要看持有的股票是不是具有长期投资价值,小张的股票账面损失较大,所以他一味地等待股票上涨,但是如果手里个股不好,即使股指再重返涨势,他的股票也永远无法解套。因此,大家炒股首先要有止损的观念,在理财师的指导下,如果超过设定的止损价格,一定要坚决抛出。

4. 买商业保险是富人的事,

穷人不用买保险

观点:错误

许多人在保险上存在误区,认为有钱人才适合买保险,穷人只要身体好,买保险纯属浪费。其实这种观点是错误的。收入低的家庭抗风险能力较低,万一遇到意外,保险所起的作用是相当大的,因为它可以帮家庭度过难关。

理财师建议:越是穷人越应当买保险,当然买保险的额度应当适量,并非保额越高越好,也不是覆盖面越广越好。有些客户倾向于购买两全险等储蓄型险种,却忽略了保障型险种,结果就是,虽然缴纳的保费一大堆,但最基本的保障却相当匮乏。投保时应以保障为优先,储蓄与投资是次要的目标。在各险种中,寿险、意外险、医疗险应是保险组合中不可或缺的保障型保单。一个家庭的年保费支出一般占家庭收入年收入额的10%为宜,所保保额,即出险后保险公司的赔付额一般为不低于年收入的10倍为宜。

5. 活期存款利率都是0.72%,

没有什么打理的技巧

观点:错误

受股市下跌的影响,很多人由于暂时找不到合适的投资方向,便把闲置资金放在了活期储蓄上。张先生是一个股民,因为卖出股票后的资金一直放在活期存折上,他认为各家银行执行的统一0.72%的年利率,所以活期存款没有什么打理的技巧。一个偶然的机会,他了解到目前很多银行推出了一款叫做“周计划”的理财产品,这是一项以7天为一个周期为客户自动循环理财的人民币理财业务。这种产品只需到银行填写一份理财协议,此后账户资金的打理就全部搞定了。比如活期账户上有20万元存款,在签订理财协议时,可以选择3000元的“账户预留金额”,以备日常之用,这样从次日开始,账户上剩余19.7万元就会自动转成七天通知存款,并按1.71%的年利率进行计息,并七天一个周期循环理财。以张先生日均存款额20万元、存期两个月计算,单纯存活期存款的利息仅为270元,而理财“周计划”的收益却为580元,这样每两个月张先生就可多得310元,一年下来可多得利息1860元。

专业人士理财建议:随着银行理财产品的完善,打理活期的方式越来越多,除了这种周计划理财之外,还有货币基金,选择一只好的货币基金,年收益能够达到3.5%左右,收益是活期储蓄的5倍,货币基金的变现也非常方便,一般次日就可实现资金到账。

6. 外国老太太比

中国老太太聪明

观点:错误

说起中国人和外国人理财观念的差距,多数人会想起中国、外国两个老太太买房的故事。外国老太太贷款超前消费,居有定所,生活质量高;中国老太太省吃俭用,靠一生的积蓄,最终买下房子,却已是风烛残年,无福享受了。总之一句话:外国老太太的理财方式科学,中国老太太的观念落后。这个故事向中国人传递的潜在信息是:贷款买房、超前消费是最好的!但是,这种投资理念并非适合任何人,更不是在任何时候都适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