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把脉知识范文

时间:2023-07-03 17:56:0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中医基础把脉知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中医基础把脉知识

篇1

中医推拿师岗位职责

1、对病人的病情进行诊断,收集病史和一般患者的健康和生活方式的信息;

2、做好相关疗前准备和预防措施;

3、运用点、技、捏、滚、叩、捋、顺、散、切、揉等推拿按摩手法,配合中药等药物,整体治疗人体软件组织疾患、骨骼疾患及其他疾病;

4、进行人体保健及运动后恢复推事件按摩;

5、指导或实施人体运动系统疾患的预防、预后护理,耐心解答客人的疑惑;

6、做好针灸工具的清洁和保存;

7、做好治疗资料的整理和保存。

中医推拿师岗位要求

1、中医学相关专业大专以上学历;

2、具有中医推拿师职业资格证书;

3、熟悉中医按摩理论、正常人体解剖学知识、熟悉推拿按摩手法操作,能对临床病例进行辨证论治。

4、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良好的沟通能力;

5、具有严谨的工作态度、较强的综合分析能力和敏锐的洞察力;

6、具有一定的相关工作经验。

中医推拿师关键技能

专业能力推拿按摩手法康复知识中医把脉

个人能力耐心细致沟通能力认真负责

中医推拿师升职空间

助理中医推拿师 中医推拿师 高级中医推拿师

中医推拿师薪情概况

应届毕业生¥3300.00

1年经验¥3400.00

2年经验¥3800.00

3年经验¥5100.00

中医推拿师工作内容

1、在中医科主任指导下,负责完成按程序、个体化的推拿按摩等技术操作;

2、运用中医理论和中医推拿按摩的各种方法,为患者解除病痛;

3、明确疾病的中西医诊断,根据患者疾病确定推拿按摩等种类及疗程;

篇2

一、练习设计要有针对性

练习内容要以课标为统领,以教材为蓝本,针对教学三维目标,明确练什么,如何练,练到什么程度,使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落到实处。在吃透学情的基础上,确定练习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通常分为一般解题和特殊解题两类策略。一般解题策略遵循一般步骤,最著名的当属波利亚提出的“解题四步说”:理解题意、拟订计划、实施计划、回顾检验。特殊解题策略主要有:画图策略、列表策略、枚举策略、逆推策略、替换策略等。设计练习时,要深挖生活问题中所蕴涵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多进行巧妙的策略训练。如,我国古代《算法统宗》里有一道数学题:三百七十八里关,初行健步不为难,次日脚痛减一半,六朝才得至其关,要见每朝行里数,请公仔细算相还。大意是:到378里远的某地去,第一天走得很顺利,后来由于脚痛,第二天起,后一天走的路程总是前一天所走路程的一半,这样6天才到达。求每天走多少里。通过这个练习,学生可以感受到画图和逆推策略的实用性。

二、练习安排要有层次性

层次性是指安排练习要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技能到技巧,循序渐进。一般在授完新课后,要体现练习的三个层次:模仿跟踪练习(基本练习)——变式对比练习(提高练习)——综合拓展练习(拓展练习)。这种螺旋式递进,要求每次练习应有适当的难度提升。如,学习圆周长公式后,可以安排这样的练习:从正向思维出发,安排圆周长公式的内容和简单正运用练习;考察学生的逆向思维,以列表或图例形式,安排圆周长公式的逆运用练习;设计圆周长公式的综合运用练习题,考察学生思维的全面性。

三、练习形式要体现多样性

小学生好奇心强,有意注意力持久性比较弱。为提高学生对练习的兴趣,我们要力求练习形式多样化。一是客观性练习和主观性练习并举。从题型上看,可设计填空题、判断题、选择题等客观性练习,也要设计解决问题等主观性习题。从叙述方式上看,要减少纯文字叙述的枯燥题目,换之以图形、表格、对话等丰富的形式呈现,把对数学知识的巩固练习建立在生动有趣的新颖形式上。练习的设计除了考虑答案唯一的习题,也要考虑答案不唯一的开放性练习。二是增设实践作业。要引导学生做社会调查,多设计动手操作的练习形式。社会调查可以学生写数学日记的方式进行,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在生活中寻找数学模型,在数学中寻找生活原型。如调查商场在节假日及反季商品打折活动中商品的价格变化,城乡居民的年收入增长情况等。

四、练习选材要体现丰富性

练习选材应以书本为主,还要拓展学生身边的资源,力争题材丰富,激发学生兴趣。可以考虑下面三种题材。一是关注儿童故事、卡通人物题材。借助多媒体,利用图片,以儿童故事中的主人公及卡通人物等为素材,设计学生感兴趣的习题,提高练习效率。如,在学习“20以内的加减法”时,一位教师出示了喜羊羊和米老鼠的图片,当教师出示“喜羊羊有9本故事书,米老鼠有8本故事书”的对话框时,学生迫不及待地提出了两个问题:喜羊羊和米老鼠一共有多少本故事书?喜羊羊比米老鼠多几本故事书?学生不仅巩固了所学知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可见,学生在喜闻乐见的场景中挖掘出数学模型,开开心心地巩固新知,高高兴兴地解决数学问题,学习数学的兴趣被激发起来,综合素养得到了提升。二是聚焦时事、紧跟时代的题材。练习选材要与时代同步,时事新闻中蕴涵着丰富的数学信息,如,奥运会、世博会、国庆阅兵、送家电下乡等,都可以成为很好的数学练习题材。三是蕴涵地方文化的题材。在进行习题设计时,可以穿插一些家乡信息,让学生在阅读信息中了解地方文化。如,我们三门峡濒临黄河,有湿地、中流砥柱、甘山滑雪、店子漂流、张村地坑院等景观,这些都可成为习题设计的素材。这些习题联系家乡的实际,来自学生身边,贴近学生生活,学生感到亲切。做这样的练习,在注重综合运用知识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怀。

篇3

【关键词】中医文化 对外教育 比较 氛围

近年来,中医在世界范围内越来越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许多外国学生远渡重洋,来中国学习中医。中国人民第二军医大学外训系自1961年开始承担医学援外培训任务,是目前全军唯一的军事医学外军留学生培训基地。五十二年来,我系共培训中医学专业留学生近一百五十名,分别来自德国、奥地利、白俄罗斯、斯洛伐克、日本、朝鲜、柬埔寨、越南、哈萨克斯坦、南非、古巴、埃及、乌干达、津巴布韦等国。这些留学生中大部分接受一年或两年制教育,也有部分以短期学习为主,分别学习中医中药、针灸、推拿等课程。

我系接收的中医专业留学生,无论是汉文化圈的近邻,还是大洋彼岸的远朋,初来乍到中国,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留学生最多的疑问就是:中国人看病时更倾向于选择中医还是西医?中国人自己相不相信中医的疗效?大部分留学生都没有找中医看过病,也没有吃过中草药,所以他们缺乏对中医的直接感官认识,理性认识也就无从谈起,缺乏中国传统文化的浸润,中医对留学生来说是很难接受的。从小接受西医思维教育,他们当中普遍存在中医及中国传统文化理解障碍。因此,文化因素对中医对外教育来说至关重要。中医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最系统,使用最广泛的传统医学。要学好中医,需要有一定的中国传统文化基本功底。

1 中西医传统文化的比较

西医的学术结构起源于古希腊和罗马早期,是以西方文化为源头。西方文化侧重于斗争,把征服自然置于首位,西医注重和疾病作斗争,通过不同方法去消灭和清除病原体。西医学术体系的主要指导方法是传统的还原论,偏重结构、局部、静态分析,建立在构造型自然观基础之上。西医将去除局部病灶为首要任务,在此理论基础上将病与病人分割开来,在“理性”背景之下,大胆解剖人体结构,对人体外形和内部从宏观到微观的各个方面可视性结构进行精细的观察和测量,然后通过理性的逻辑推理形成结论。

中医学以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中国古代哲学为理论基础,阐释生命现象,揭示人体生理病理及诊疗规律。中国传统文化主张顺应自然,强调和谐,中医学注重顺应自然以养生,与自然相和谐以防病,讲求天人合一,调整阴阳平衡,视人为核心,崇尚以人为本。中医文化兼收并蓄,贯通古今,融合了儒、释、道等中国传统经典观点,同时借鉴了诸子百家合理内涵,吸取了自然、天文、历法、数学等社会自然科学知识,兼具人文、自然等多方面特性。无论是作为病理学、生理学基础的藏象学说、经络学说,还是作为诊断学、治疗学基础的四诊、八纲、证候、本标、正邪等学说,中医整体的各个学说是由思维形式的模型法如阴阳模型、五行模型等所贯穿。中医以为,和宇宙万物一样,人体也充满着“阴阳”对立统一关系。五行模型中,五行以五脏的配属为中心,纳入五体、五声、五志、五官、五时、五方、五化、五色、五味等,解释人本身的整体性和人与自然的统一性。然而西医虽以古希腊、罗马文化为基础,也有朴素辩证唯物观的烙印,但文艺复兴之后却受机械唯物论和形而上学思想的影响走上孤立、静态、结构、微观的实验医学道路。

鉴于中西医的差异,教学过程中有必要对文化背景知识进行阐述和介绍。例如,在介绍中医“气”这一概念时,首先应当解释“气”这一概念,它原本归于中国古典哲学,频繁见诸先秦诸子百家的经典中:“元气”(《春秋繁露》)、“气化”(《庄子》)等。随后中医学领域引入了此概念,用以表示生命的基础,不仅指人呼吸的气体等,还指人生命的活力。人的生命因气而活着,决定生命的是一个气脉流动的整体。在此基础上,“气”的含义又有了进一步的引申和发展:用来指代“功能”,如“胃气”; 表示药物属性,如中药“四气”;概括疾病发展的某一个阶段,如温病学中的“气分”。通过分析“气”的文化背景,学生们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对于“气”这样文化内涵丰富的术语。

2 中西医思维文化的比较

各个民族有各自所独有的思想文化,不同的思想文化影响着相异民族的思维方式。中西医学各自迥异的渊源和特点充分显示它们的发展深刻地受到各自民族思维方式的影响,或是各自不同的思想文化的影响。中医学的理论体系渗透了汉民族的思维方式:整体思维、辨证思维及悟性思维;然而西医学则体现了客观、精细、科学的西方客体思维、理性思维、科学求实的思维方式。

2.1中医学的整体思维。作为中国传统文化思维方式的根基和精髓,整体思维是古代中国具备的特殊的思维形式,也是中国传统文化异于西方文化的一个关键因素。整体思维即以整体性的视角观察事物。世界上的任何事物皆不会孤立存在,它们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形成一个整体。而且这个整体是本原的、先天的、不可分解。由整体分化出的个体则是后天的、继生的,整体产生和决定着部分,部分影响着整体; 新事物是由个体之间内部矛盾的相互作用产生,不是外力的创造;整体与个体,个体与个体之间是靠着气的运化相互联系在一起的。中医学认为,人体内脏、体表、组织、器官之间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与此同时四时气候、地土方宜、环境等因素如果发生变化,人体生理、病理也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既强调人体内部的协调、完整性,也重视人体和外界环境的统一性。 中医开方遣药不是针对疾病的局部,而是重点从整体上调节人体机能,恢复阴阳整体平衡,认为“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西医所认可的是欧洲的传统思想文化,从而形成还原论思维方式。认为本原粒子是人的健康与疾病的根本实质和最终成因,只有分解、还原到微观的物质颗粒,才能说明健康与疾病的本质和终极原因。西方文化强调逻辑思维、分析思维,使其注重个体。根据分析思维,对象被分解为各个部分来研究,这样部分、个体就被突出并置于首要位置。逻辑思维重视分解、分析,也就是把事物由整体分解成各个部分,然后对各部分加以研究。在定性与定量分析中,逻辑思维更强调定量分析,注重于对事物进行量化研究。西方文化在这种量化研究下便带有精确性、严密性、惟一性、缜密性。

2.2中医学的“取象比类”思维。中医学的发展成形取决于形象思维,用“取象比类”的方法,将人体与自然和谐统一,例如五行概念,它将自然界五音、五色、五时、五方、五味与人体五体、五窍、五脏、五志等依照取象的方式形成独特的以五脏为中心的大五行体系。中医各科广泛地应用形象思维,在辨证论治的各个环节,形象思维的踪迹处处可见。某些记载如《内经・痿论》中“肺热者色白而毛败,心热者色赤而络脉溢,肝热者色苍而爪枯,脾热者色黄而肉蠕动,肾热者色黑而齿槁”,生动说明了辨证论治中“取象比类”方法的应用。中医学中阴阳五行、四气五味及整体观、辩证观、功能观等都以取类比象为基础。采用形象思维的方式描述人的平脉、病脉和死脉等脉象,把脉寄富于具体的形象之中: 正常的脾脉,和柔相济,和缓犹如鸡足落地; 有病的脾脉,充盈而频数,急疾如同鸡举足; 脾的死脉,呈坚硬锐利之状,就像乌鸦的嘴,鸟的爪子一样; 又像屋漏一样点滴不断,像水流一样去而不返。在写这段话的医家头脑中,脾脉的不同表现,是与具体的物象密切联系在一起的。

与中医不同,看待人体及疾病时,西医采用还原主义,认为如机械一样,人体是由各种部件组成(器官、组织、细胞) ,疾病必须有“形”(病灶) 可循,然后用相应的物质(营养素、化学物及工具) 去修补这些部件。近代以后,西医在获取事实方面越来越偏重实验,运用观察为主要借助于仪器的间接观察;而中医基本没有近代科学意义上的实验,观察则也全部依赖于直接观察,同时,中医还运用某些非理性方法来获取事实;在整理事实方面,西医强调逻辑思维方法,而中医注重非逻辑思维;在形成理论方面,西医采取公理化方法,而中医则采取思维模型方法。

在对比中西文化背景后,中西文化的差异即展示在留学生的面前,与此同时,将中西医联系起来,阐述两者差异,强调中医的学科长处和思维特色。经过这样的学习后,留学生会对两种文化尤其是中西医两者思维方式等方面有所了解,明白了其不同的特质。再进行中医课程的学习时,明显更容易理解和掌握中医的思维方式和特点,很少产生疑惑,对于提高留学生学习中医的效果有着显著的作用。

3 营造中国文化氛围

营造中国文化的氛围,留学生置身其中时能够被一种浓郁的中国文化气息所感染,经过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领略中医药理论的精髓,在对中医药理论的学习过程中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笔者认为,文化氛围的营造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学术氛围。从各种类型的人文图书期刊和中医药相关专业的学术杂志和网站上摘抄一些内容,提供有关文献书目,播放相关视频,引导其有目的性地学习中国文化。管理者可陆续组织一些学术讲座和交流活动,邀请中国专家教授或学生和留学生进行交流,使留学生在人文和专业知识的氛围中不断地受到熏陶。第二,语言氛围。以我系为例,留学生入学后第一个月接受适应期教育期间,我系开设了生活汉语课,教授日常生活交流必需的简单汉语,鼓励他们走出校门,和中国当地居民进行大胆沟通,在最快的时间内了解中国,融入中国。第三,传统节日氛围。留学生在华生活学习期间,要经历我国的各种节假日。通过对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的介绍,让留学生了解传统中华文化。在这些节日期间,可以通过参观旅游让留学生进一步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风俗和国情,更增添了学好中医的兴趣[5]。第四,生活氛围。留学生如果有慢性病或偶尔身体不适,管理者可建议其前往中医科就诊,服用中药调理或接受针灸推拿疗法。在亲身体验中医药的神奇疗效后,他们就是中医学最有说服力的代言人。

通过中医文化传播及中医文化教学,以文化带动中医药对外教育的发展,促进中医药在世界的推广,使留学生真正学到中医中药的精髓,服务于世界人民,把中医文化的种子洒向世界各地,中医文化才可能长盛不衰,中医才能实现伟大的复兴!

【参考文献】

[1]增. 弘扬祖国医学,搞好中医外教[J]. 医学教育探索,2006,5 (9):810-811.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中药新药治疗中风病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3:10-14.

[3]唐乾利. 中西医学的本质差异及方法论比较探析[J]. 大众科技,2008( 2) : 135-136.

[4]陈明华. 试论儒家思想对中国传统医学伦理思想的影响[J]. 医学与哲学,2008,29(4):50-51

[5]顾家柱. 保证教育质量是留学生教育的生命线[J]. 中医教育,1996,15(3):15-16.

篇4

脉诊是中医重要的诊法之一,具有完整、系统的理论体系,长期以来,在中医理论体系及诊疗实践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中医一直把脉诊作为探测病因、病位、病性及预测疗效的根据之一,在临床诊病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几千年来,中医一直依靠手指触觉来体会患者动脉搏动时所提供的脉象信息,在判别脉象的属性方面仅停留在一些形象化的概念上。对某一脉象的认识,是以医生指下的体会结合该医生对脉象概念的领会来加以鉴别,缺乏客观指标作为判定脉象的标准,所谓“心中易了,指下难明”,因此,脉诊的客观化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1 概述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记载:“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脉象就像一面镜子,可以反映患者脏腑气血的盛衰和邪正消长的情况。历代医家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和总结,形成了多种用以表现生理、病理信息的脉象种类,有据可查的就达80余种,目前各种中医书籍上只讲述常用的27种或28种;而且,中医的每一种脉象均有其名称,通常至少有5年以上的经验才可能掌握这种诊脉的基本方法。长期以来,众多医家对诊脉的部位、取脉的方法以及病脉和常脉等做了深入论述,但对脉象客观化的研究一直没有重大进展和突破。

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为疾病脉象的客观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手段。如果能在中医理论指导下,采用现代信息技术等对疾病的脉象信息进行提取,并将脉象信息与疾病的生物信息进行关联研究,从而形成开放的脉象理论系统,真正实现发展创新中医脉象理论的最终目的,将为现代中医学理论体系提供新的理论思想和认知系统。

2 脉象信息获取的测量学分析

从测量学的角度来看,传统脉诊中普遍采用的“独取寸口诊法”是医者以自己的手指作为传感器,依靠指端的触觉、压觉、振动觉,对被诊者的脉速以及左、右掌后桡动脉寸、关、尺三部的脉动压力及其分布情况进行检测,并通过指法的变化来检测桡动脉管在受到各种干扰力的情况下的动态变化。由于诊脉以手指为工具、以经验作为判断依据,因此,医者用手指测得的脉象并非是各个被测量的一个精确的数值集合,而是医者在不同的指法下对被测者脉搏搏动时其皮下桡动脉管的各种运动形式的感觉和总体印象。手指脉诊中所采用的传感器性能是不统一、不标准、不恒定的,这个特点从根本上决定了手指脉诊带有主观性,是一种模糊的、不准确的测量。此外,由于被诊者的人体差异以及医者师承经验的不同,使得脉象的辨认和识别缺乏统一、精确的标准,但若从各种不同的疾病中去仔细分析和研究,一定能体会到脉象的复杂分类与不同类型的疾病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从信息提取的角度看,传统的中医脉诊是采用柔性感传器装置(医生的手指),通过阻尼系统(患者的表皮及皮下组织)对柔性管路(患者桡动脉)以及其中的脉动液体流(患者血流)进行复杂的动力学分析后,经医生比较、综合,最后得到的脉诊结论。事实上,脉诊是一套完整的有机信息提取、处理和分析过程,这也是目前中医脉诊客观化遇到障碍的根本原因之一。现有检测人体中医脉象信息的装置,或是信息量不足(常见的单点式脉象换能器的脉象仪),或是所得到的信息与中医脉诊理论不直接相关(如光电容积脉搏波、阻抗容积脉搏波),或是信息的提取有别于传统方法(如现有的刚性多点阵脉象检测装置)[1]。

笔者认为,要实现脉诊的客观化,首先要求我们必须根据中医药基础理论对脉象进行本质研究,然后采用现代生理学的方法来阐明脉象的形成机制,进而用各种相关的物理指标来量化地描述脉象的特征、分析脉象的信息结构,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脉象的数理模型,最后采用相关的物理传感器来实现脉象信息的检测。总之,针对中医脉诊客观化的研究,应在符合传统中医脉诊方法学的基础上,提取更多、更直观的信息,通过更完善的信息分析与处理,在与中医脉诊实践的相互印证中,逐步实现中医脉诊的客观化。

3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分析

关于脉象的客观化研究现状,一些学者从不同侧面进行了分析与总结。谭氏等[2]认为,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结合现代科学技术的最新进展,对脉诊学的理论、诊脉方法、临床诊断和实验研究等方面均开展了大量工作,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对人体脉搏系统的信息检测和建立人体心血管系统的动力学模型,一直是生物力学和生物医学界所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心脏有节奏地间歇性射血引起主动脉内的压力和流量脉动,由心脏沿动脉向外周血管传播,其传播的波形随心血管系统性能的变化会发生敏感和显著的变化。国内学者根据中医脉诊的原理,研制了种类繁多、性能各异、工作原理不同的脉象传感器[3-7]。利用这些传感器基本上可检测出中医诊脉的各种脉象。另外,在理论方面也作了较深入的研究,对脉搏波的特征信息提出了各种不同的分析方法,取得了一定的进展[8-11]。有学者认为,脉象研究要突破上述经验性表象描述的局限、真正与现代数理科学相结合,就必须从心脏运动和动脉管道运动的生物力学特征入手,建立脉象的生理、数理模型[12-13]。

另外,生理学研究表明,脉象主要综合了心脏和血管的舒缩运动、血管管道的弹性振动以及在手指压力的干扰下血流和血管运动的变化所产生的多种信息,是这3种主要运动在寸口处使医者的手指产生的连续时间的空间立体感觉[14]。据此,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学者们对脉象的信息构成进行了研究。李氏[15]概括了脉象的信息特征,认为切脉时浮取、沉取所感受的脉管运动形式是不同的,浮取时感知的主要是桡动脉管壁的位移,而沉取时感知的是压力脉搏波;并在此基础上对中医27种脉象各种指感的物理因素作了分析,对脉象的函数表达和曲线族进行了研究,得出了各种脉象与相应的物理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综合地反映了脉象在时间、空间上的分布形态。对脉象的一系列生理、物理研究以及实践都表明,上述各物理量的集合能够较为全面地表征指感脉象的特点。然而,这种表征方式存在着局限性,采用这些物理量只能建立脉象的经验性表象描述,并不能从生理机制上刻画脉象的内在本质。当然,也有学者开始思考利用相对成熟的检测方法进行脉象研究,该研究参阅相关资料,从理论上对脉诊与心电图QRS波的相关性进行论证,结合临床对实际操作进行可行性分析,得出了“心电图QRS波与脉象的联系有密切相关”的结论,认为参考心电图的变化,尤其是QRS波的变化,结合临床辨证施治,有助于脉诊学的研究与发展[16]。

但是,脉象客观化研究举步维艰,不仅仅表现在脉象信息获取技术的局限性上(现有检测人体中医脉象信息的装置,或是信息量不足,或是所得到的信息与中医脉诊理论不直接相关,或是信息的提取有别于传统方法)。由古代中医从全方位对整体脉象的动态描述可以看出,脉象描述参数是多元的,是从整体着眼的,它不仅包含空间函数,还包含着时间函数,是一个综合了时间和空间的多维概念。另外,古人对脉象的论述是与病证结合起来,是熔医、理、脉、法于一炉的。因此,这些研究还是简化的、局部的,在反映系统整体性和规律性方面与实际应用还有较大差距。主要表现为:①对脉象特性缺乏统一的认识,对脉象的表述没有一致的方法。②脉图特征及其分析方法研究多为单一的时域分析方法。由于脉象形成极为复杂,它与血管结构和特性、管外肌肉和皮肤组织、血液特性等多种因素有关,反映的是一个综合的结果,若用单一的时域分析方法来处理采集到的非线性、非平稳的脉搏波信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寻找新的脉搏信号提取方法来研究脉象是非常必要的。③关于脉象、脉图形成机制研究,目前多限于血液流变学、微循环障碍、血流动力学、心功能4个方面,但能够反映心血管状态的病理指标(如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心脏和颈动脉超声、炎症指标、血脂异常等)和脉象、脉图参数的相关性研究报道较少。脉象和心血管状态的关系有待进一步探索。④目前脉象客观研究还尚未从脉象基本要素的角度进行量化研究,也就是说,还没有学者去探索有哪些生物信息指标或脉搏参数对判断患者的脉位、脉力、脉长、脉宽、脉流利度、脉紧张度等基本要素可以起到量化作用。

4 方法探析

笔者认为,开展中医脉象客观化研究必须具备以下2个基本前提。第一,坚持以中医药学基本理论为指导。确立以中医学基本理论为指导并贯穿研究过程始终的研究思想,是中医脉象理论现代研究不走弯路并能正确开展的前提和保证。只有坚持以中医药学基本理论为指导,才能使脉象理论现代研究的最终成果既能实现现代语言的科学表述,又能在确定自我主体价值的前提下进行传统与现代的渗透与融合,从而形成脉象理论的开放系统,真正实现发展创新中医脉象理论的最终目的。第二,合理界定脉象理论体系和具体脉象的描述体系。中医脉象理论是历代医家在长期医疗实践过程中,对脉象特征及脉证关系了解与认识的不断深化,进而加以概括和总结,逐步形成的,是由经验上升为理论的科学模式形成过程。要想验证经验科学所形成结论的正确性,必须回到经验科学的原始材料中去,对其进行系统梳理和整合,理出中医脉学的理论思想体系,确立具体脉象合理的特征标识,正本清源。

目前,国内外脉象客观化的研究往往是个案式的考察,没有对古代文献的脉象描述进行全面的大规模研究。本研究拟以“中医药文献保障系统”为基础[17],对实验脉象进行穷尽式全面排查,编历出古代文献中与其相关的词语与概念,建立脉象描述体系(脉象特征)。该研究可以基本理清中医脉象构成各要素及其关联关系的基本轮廓。

5 相关探索

利用自然语言处理(NLP)技术与方法,开发研究关键技术,针对中医药传统脉证知识,构建古代脉象数理模型,将该数理模型运用到现代生物医学及现代中医药文献中,并结合多知识源融合的脉象数理模型分析器,挖掘现代生物学、生化学相关关联指标,进而构建现代脉象数理模型,实现脉象的现代数理量化描述,从而形成脉象理论的开放系统,真正实现发展创新中医脉象理论的最终目的。

本课题组现已进行了大量的基础性研究工作,具体包括以下几点:①开展针对专业文献文本理解的数据基础研究。研制开发中医药文献自动分词和词性标注系统,开展行文架构研究,研制中医药语义词典,为基于大规模真实语料的中医药各项研究奠定了数据基础[17-18]。②研制开发非相关文献知识发现辅助系统,并利用专业语义词典提供的多种词法及句法结构,进行词性、语义类以及共词排除等多种控制,这在国际上尚未见到相关报道,是对非相关文献知识发现理论本身的一种创新与发展[19]。③将非相关文献知识发现应用到中医药脉象客观量化研究领域,为中医药研究提供新的理论、方法,注入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 沙 洪,赵 舒,王 妍,等.中医脉象多信息采集系统的研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7,22(1):21-24.

[2] 谭延亮,游开明,陈列尊,等.脉诊客观化研究新思路[J].四川中医,2007, 25(8):21-23.

[3] 凌志远,杨大本.一种新型脉搏换能器的研制[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2,20(3):79-85.

[4] 黄献平,李冰星.BYS14型心电脉象仪与MX811型脉象仪的比较[J].湖南中医学院学报,1999,19(1):66-67.

[5] 曹玉珍,张力新,王超文.三导脉搏波传感装置[J].仪表技术与传感器, 1996,(11):42-43.

[6] 梁中庆,阮晓声.光闸式桡动脉搏传感器的研制[J].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1996,13(1):55-57.

[7] 王国力,赵子婴,白金星.PVdF压电薄膜脉搏传感器的研制[J].传感技术学报,2004,12(4):688-692.

[8] 罗志昌,张 松,杨文鸣.脉搏波波形特征信息的研究[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1996,(3):71-79.

[9] 胡家宁,阎述池,王秀章,等.脉象人工神经网络分析系统模型[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1997,26(2):134.

[10] 王炳和,郭红霞.人体脉搏系统传递函数模型的参数估计与脉搏波仿真[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4,40(8):193-195.

[11] 柳兆荣,徐 刚,陈 泳,等.动脉中血液脉动流的一种分析方法[J].应用数学和力学,2003,24(2):205-214.

[12] 李晓阳,曾衍均.动脉壁三维含残余应力因素的本构方程[J].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2002,21(1):28.

[13] 蔡绍皙,王贵学,欧阳克清,等.关于血管内皮细胞膜张应力累加效应的实验研究[J].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2002,21(1):9.

[14] 王东生,雷 磊,李新芳,等.从泊肃叶定律看中医脉象形成的机理[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1,7(6):5.

[15] 李景唐.中医脉象的客观描述和检测[J].中国医疗器械杂志,2001,25(6):318.

[16] 卢贺翔,李 冀.脉诊与心电图QRS波的相关性探讨[J].陕西中医,2007,28(2):181-183.

[17] 王振国,刘 耀.对古代科技文献信息构建的理论与文法——中医药古文献的开发与利用[J].情报资料工作,2005,(2):32-34.

篇5

(一)中医与西医人才培养界限不清我国中医人才培养的传统模式是以师带徒、师徒传承,现代中医学生接受的是大班式的教育,与西医学生无异。在中医课堂上,传统中医的脏腑经络理论被搁置一边,转而学习西医的病理生理及细胞等医学知识,中医课堂上大量讲授西医知识、理论,使得学生的中医理论知识匮乏。加之中医是一门重视实践经验培养的学科,缺乏实践经验、远离临床实践的结果便是中医学生毕业后看不懂舌苔、不会切脉,诊断疾病依旧是靠化验单、听诊器。

(二)中医与西医医疗服务界限不清中医采用从天到人的思维方式,借用阴阳五行学说去认识人体,中医相对西医疗效较慢,且大多数中药煎熬麻烦、制炒复杂。因此,大多数的患者倾向于选择西医,这只是中医药本身性质,更重要的原因是,中医医疗服务的主体———中医院的经营模式与西医院界限不清。这主要体现在今天之中医医院,乃是仿照西医医院的做法,抛弃了自己的发展规律,最终导致中医优势的丢失。甚至有学者断言,截止目前,我国已无一家真正意义上的中医院。一大批的中医院西医化,中医院的诊疗业务,主要靠西医仪器检测与化验来查病、主要靠化验单数据来断病、主要按西医思维与理论来治病、主要靠西医仪器来检验治疗效果,医疗机构普遍重西医轻中医。造成的直接后果是各类医疗机构中医药业务逐年萎缩、中医院门庭冷落。有学者调研统计,目前一些中医院的中医药收入仅占业务收入总量的40%,综合医院的中医药收入在医疗总收入中所占比例则更低。

(三)法律对中医药资格管理混乱首先,从中医药的资格准入来看,执业中医师资格考试所考内容有不少是西医内容,而在当前中医高等教育模式下,西医是中医专业者必修的课程,中医类职业医师考试中的西医、药理基础成分比重也在五成左右,中西医含混不清。其次是规范中医药的法律文件繁多,中医药管理缺乏统一主体。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医药立法取得磊磊硕果。既有如《中医药条例》、《中药品种保护条例》、《中医药继续教育基地管理办法》等专门规范中医药的法律文件,也有对中医药同样适用的其他医药类法律规范,如《执业医师法》、《药品管理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然而,也正是因为中医药立法繁多,从而导致中医药法律分散,多头管理、九龙治水的中医药管理现状的出现。

二、美国替代医学管理模式简介

从中央到地方,我国都有各级中医管理机构承担管理中医药事业的重要职责,但存在着职能分散,缺乏统一管理,表现在管理上、机制上、运营上缺少活力,难以实现中医药发展的统筹规划、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西方发达国家先进的管理方式、草药质量控制标准、传统医学知识产权的保护等方面对我国中医药的管理有很强的借鉴作用。近年来,西方国家已开始将主流医学以外的其他医学统称为补充和替代医学(ComplementaryandAlternativeMedicine,简称CAM)。在美国,西医以外的医学体系被称为综合医学(IntegratedMedicine)、替代医学(AlternativeMedicine)、补充医学(ComplementaryMedicine)以及非正统医学(UnconventionalMedicine)等,但以替代医学最为常用。我国传统的中医药学及针灸也被纳入这一范畴,而且是补充和替代医学中在世界范围内应用最广且最为辉煌的部分。除了中医药以外,美国替代医学体系中还包含有印度医药(Ayurveda)、顺势疗法(Biofeedback)等。

(一)替代医学的科研1992年,美国国会授权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NIH),成立了替代医学办公室(OAM),该机构成立之初科研经费只有200万美元,但到2005年已剧增为1.23亿美元。之后于1998年美国国会又将其升级为国家替代医学中心(NCCAM)。哈佛医学院已开设9年的CAM教育,并且每年招收2-3名替代医学博士,推进中医及其他替代医学的研究。

(二)替代医学的临床运用哈佛大学医学院的一项调查结果表明:42%的美国人用替代疗法,替代医学的就诊数和花费均超过自费看西医[11],而中医是替代医学最主要的组成部分。最常寻求CAM治疗的疾病为背痛、过敏和哮喘、关节炎、肠疾病,最常用的CAM为按摩、针灸、草药和脊椎治疗术。替代医学在美国发展的主要原因是大众对常规的治疗方法不满意,常规疗法对某些疑难病无效,价格昂贵,过于注重治病而忽视保健。

(三)替代医学的教育CAM在美国的教育可分为三个部分。1.CAM学院:目前大约有90所,学制一般为3~4年,主要为针灸、中药和脊椎治疗术;2.医学院的CAM教育:有64%的美国医学院开设CAM课程,哈佛医学院已开设了8年,美国医学院教育委员会成立CAM小组,并纳入每年年会讨论议题;3.CAM继续教育:已成为目前医学院校热门课程。此外,1996年NIH成立了CAM博士后项目,每年吸引大量的医生前来申请。

(四)替代医学的立法美国第一个中医法于1973年4月20日在内华达州诞生,该法案从正式提出到生效,仅仅用了5周的时间。目前美国已有40个州和哥伦比亚特区通过中医立法,其它州也正在讨论中。中国教育部所属中医院校的本科临床专业的毕业生都有资格参加中医的执照考试,美国90所替代医学学院中仅有大约30所被承认,各州的立法和执照不尽相同。

(五)替代医学的资格获取与执业美国政府和卫生界将中医针灸作为补充疗法和替代疗法,绝大多数州都承认中医针灸的合法使用,并将其列入医疗保险报销范围。对中医针灸的管理多由州政府委托针灸专业组织进行,但加州州政府卫生管理部门却设有针灸局,直接对中医针灸的考试执业进行管理。从1982年开始,美国国家针灸与东方医学委员会NCCAOM就建立了美国针灸/中医国家标准。NCCAOM在全美43个州和华盛顿特区提供执照考试。美国除加州外,各州的管理机构均接受NCCAOM考试成绩,是从事中医,成为美国针灸师的准入考试。从美国的规定可以看出,中医师在美国执业的规模大多较小,更多是以诊所的形式出现。他们就是利用中医自身的优势进行诊疗,如把脉、针灸、推拿、开中药的措施,而不是去开西药营利。据了解,一个中医针灸诊所的年业务收入可达20~30万美元,除去税收和各种成本,可能纯赚6~10万美元。因此,美国的中医师收入并不低。

三、我国中医药管理改革的具体途径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中医属于传统文化中的一家,它吸取了中华文化的精华,不仅是一种医疗技术,也是一种文化哲学。中医理论的建立首先是得益于古代哲学。先秦战国时期诸子蜂起、百家争鸣,其丰富的哲学思想中关于整体观、阴阳、五行、气、精、神等的论述及其概念成为中医理论之渊源。而西医学注重科学思维导向,注重分析局部病理组织细胞的改变,观察细微而准确。中医与西医分明就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医学体系,基本概念和名词术语都不一样。所以,中医执业资格和西医执业资格要分开管理,不能相互混合。我国的医学发展状况类似于美国。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除西医外尚有其他的民族医学,如中医、藏医、蒙医、壮医、维吾尔医、彝族医学、萨满治疗仪式等。而美国除了西医外,也有其他众多的非主流医学。如何处理好西医与其他医学的关系,成为了美国卫生行政当局极为头疼的一个问题。所幸美国发明了替代医学管理模式,这才平衡了美国主流医学与替代医学的关系。我国对中医的管理可以借鉴美国替代医学管理模式,将中医和西医分开管理,不再用一种评价体系去衡量两种截然不同的医学模式。根据中医的特点,正确划定中医与西医的界限,制定出适合中医发展评价标准体系。具体措施,笔者建议如下:

(一)人才培养方面将中医学生课程中的多数西医内容删掉,让中医专业的学生绝大多数精力放在中医知识的学习上。另外,根据中医需要丰富的实践经验的特点,可为中医学生多设置一些实践类的课程,比如可以去社区中心义诊、去医疗机构见习,鼓励中医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同时,参照中医传统的师徒授课模式,为中医学生安排“实践导师”,即中医学生除了学习课堂上的理论知识外,同时还有具备丰富医疗经验的“实践导师”指导学习,以填补中医学生实践知识欠缺的漏洞。

(二)医疗服务方面首先,中医应该根据自身特点,正确定位自身发展方向。中医在提供医疗服务时,应当尽量少用甚至不用西医的检查设备、治疗方法。中医应集中精力发展自己的强项,而不是在辨病治病上与西医一决雌雄。自古以来,中医并不把关注的重点放在对疾病的研究及祛除上,而是放在调节人体内部及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如美国中医的做法,集中精力发挥中医自身的优势和特长。针灸、推拿、中草药在治疗某些疾病时具有非常好的疗效,可是有几个中医院的医师对这些中医诊疗技术运用自如呢?有些县中医院甚至连针灸科都没有开设。美国中医的医疗服务机构虽然规模不大,但却取得了较大的成功,就在于立足中医的自身优势,而不是效仿西医。

篇6

关键词:煤质目测;基本方法;作用

在煤炭入厂前,采取人工目测,对来煤进行初步检测,可以及时杜绝劣质煤炭入厂,减少后续环节的不必要的投入,提高检测效率,是机械检测的最有益的补充。煤质的目测是对来煤优劣的最先评价,其特点是速度快,操作方便,经济节省。目前,目测煤质是各电厂燃料验收重要的一环,根据本单位燃料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对目测的内容进行提炼后,总结出“煤质目测的‘望闻问切’”基本要素,以不断促进煤炭验收水平的提高。

大家知道,中医诊病有“望闻问切”四大要领,望指观气象,闻是指听声息,问是询问症状,切指摸脉象。这四下子过来就可以给病人下结论,开药方了,同样煤质目测后,煤异常不异常,合格不合格,如何处理,质检人员就可做出对煤的第一判断,迅速进入下一步工作流程。

一、煤质目测之“望”

所谓望,就是对来煤外部特征的判断分析,观察煤的气象。这好比是以貌取人,在我们的脑神经里存在一个判断美丑的标准,对人一望便知美丑。

先说煤的水分。这个应该比较好判断,干湿程度的东西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煤只是其一。例如,我们刚洗过的衣服,上来怎么样,晾晒一段时间又怎么样,衣服干了最后啥样,大家都心中有数。有的来煤车辆下部滴着水,那煤中水分一定大,煤黏黏糊糊的又是一个样;一碰就扬起煤尘,这煤水分一定很小,也有特殊的情况,在“闻”一栏介绍。另外煤的外部湿度一样的煤,粒度细的煤比粒度大的煤水分含量要大,因为粒度小的煤的表面积大,粒度的大小相信检质人员都会判断。水分的汽化潜热是影响煤的热值的,一样性质的来煤,水分大的煤,煤的热值就偏低。

再说灰分的判断。煤中的灰分是煤中的矿物质转化而来的,煤中的矿物质大体是煤中的含矸情况,矸石含量多,灰分就大,灰分与热值是反比关系,热值就越低,反之亦然。如何第一眼判断出矸石的含量呢?任何来煤都存在大小不同的粒度,观察煤的表面不同粒度的煤(要看里面就要挖了,有时我们逮“掺矸使假”就用里外对比的办法),粒度越大矸石含量越好判断,煤矸石形状比较有规则,多面体少,单侧面较明显,表面平滑,有明显的棱角,棱边比较锋利,多呈片状,比煤块薄;煤块表面体趋向球体渐变,表面粗糙,表面体多,没有锋利的棱角边沿,厚度相比矸石大,类似厚度长宽度比矸石小。如果将同一粒度的煤单独分析化验,不同粒度的煤灰分含量基本差不多,对明显粒度的煤进行含矸量判断后就可以按照可见的矸石含量进一步推断煤质的优劣。

第三是观察煤的颜色。质量差的煤一般颜色比较暗淡污浊,有的整体颜色不均匀,质量好的煤颜色正,发黑发亮,颜色比较一致。矸石和煤块的颜色区别也是明显的,大体按照含碳量的多到少,颜色由黑色向白色渐变或者黑色向土黄色渐变,在我们实际工作中,有的车辆来煤发生分层现象(掺矸使假、以次充好的一种形式),就是因不同性质的煤混装,颜色等不一样导致的煤有明显的分界。

二、煤质目测之“闻”

我们燃用煤种有气肥煤、贫瘦煤,有来自省内的,也有来自山西、内蒙古的,还有陕西的。陕西北部和内蒙煤和我们平时的来煤不一样,观察外表,水分不大,但实际测定出来的结果很大,原因是该煤的属性接近于褐煤,褐煤是变质程度比较浅的媒,这就要求质检人员必须掌握一定的燃料知识,所以煤质目测有“望”还不足够,还需要“闻”。

闻所未闻,就是没有听说过,对事物不认识、不了解。上面举例是因煤种差异导致的煤质差异,不了解煤种就会导致目测的失败,作为质检人员必须熟练掌握不同煤矿煤的煤质特点,根据企业来煤的特点和区域,来的煤什么特点,质检人员都需要掌握。不光知道煤种,还要知道煤品种不同的差异,原煤和洗煤的差别,水分灰分与发热量之间的关系,来煤合同要求等,掌握了这些基础燃料知识,更有利于我们目测的准确性。

三、煤质目测之“问”

大夫看病,要询问病人以前身体情况,最近的不良反应,以作进一步的准确诊断。所谓煤质目测的“问”,就是对来煤好坏做出自己的初步判断后,还要作进一步的询问。例如,矿方人员经常来我们现场监督,就可以向其询问,了解他们的煤质变化情况,核实自己的判断是否准确。有的矿点有我们的监发人员,他们掌握所发煤的第一现场资料,同监发人员沟通交流,了解发运情况,进一步做出正确判断。

我们与煤炭长期打交道,非常熟悉运煤的车辆。例如,挂斗车、斯太尔等,目前自卸重卡车比较多,对这些车装多少体积,有多重都比较了解,同样体积的煤,煤质差的煤质量就重,根据煤炭装车情况,询问下磅房人员该车辆拉煤净重,就可以大体判断煤质的优劣。

四、煤质目测之“切”

一说到中医,人们自然就会联想到把脉,,是世人所公认的中医的诊断方法之一,高明的中医几分钟就搞定病人的症状,非常省时省钱,可恨现在病人一进医院,又是抽血,又是CT,穷人看病难,医院看病成了仪器看病。同样道理,煤质目测特点快速方便,其准确度一定不如化验仪器准确,目测作为对来煤煤质的初步判断,质检人员如何对其把脉呢?

煤的灰分大小关系着煤的密度大小,煤的密度大小直接反映在煤块的轻重上,用手捡起煤块,看煤块的轻重,轻的灰分含量低,重的则是矸石,灰分含量高;用手抓一把来煤,煤质好的手感比较轻,相反,煤质差的手感就比较重。以前我们看到电视上展示“一把准”的绝活,讲的是卖菜的和卖糖块的吧,你要一斤,人员用不着称称,用手一抓,决不给你八两,要多少抓多少,质检人员通过长期的经验积累,谈不上“一把准”的绝活,能靠谱应该没问题吧。

再一个就是“水冲洗”。挖大约5公斤来煤,将煤放到淘洗煤的筛子里,通过水冲洗,去掉粘附在煤块表面的煤末,这时候煤的颗粒情况就明显地显现出来,是矸石还是炭汞子,是夹矸还是杂质就明显区分出来,根据他们含量的多少,推测煤质的好坏,为了精确计算,还可以将块煤单独分出来,用电子秤称量,然后估算煤的灰分和发热量。“水冲洗”是一项非常好的方法,在我们的工作中得到广泛应用,我们要求质检人员必须对一批来煤多次冲洗,对可疑使假车辆,里外前后分别冲洗,保证检质质量。

五、煤质目测在实践中的应用

练就过硬的目测本领,煤质的好坏就逃不脱我们的火眼金睛。案例:

某日本单位货场进来山西某矿煤62节,质检人员到货场进行采样,那里不具备“水冲洗”条件,根据以上目测判断煤质的方法,认为该批来煤热值约4500卡,得到随同监督的调运人员认可,最后化验结果是4370卡,与目测接近,证明目测方法比较实用。

一周后,该矿又来62节煤,采样人员到现场后,通过目测判断该来煤不如上次来煤质量好,立即通知货主。在共同监督下然后采样,最后化验结果为3795卡,比上次来煤低了500多卡。

篇7

关键词:阅读教学;望闻问切;读说悟情

中图分类号:G633.34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09-0104-02

《古今医统》记录:"望闻问切四字,诚为医之纲领。"当中"望闻问切"说的是中医诊病的基本方法,也是一个了解情况,收集材料的过程,在此基础上进行辨证论治,选出正确的治疗方法。这不禁引起笔者地思考:"读说悟情"或许可像"望闻问切"一样成为阅读教学的基本方法,它也是一个了解学生阅读学习情况,收集学生阅读信息的过程,教师可在此基础上再进行深入实践探究,选出更佳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阅读兴趣以及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于是,笔者结合"望闻问切",就"读说悟情"四方面的做法在阅读教学中积极进行实践探究。

1."望"--师生共读,期盼"读"中有"物"

"望"在中医学中指观气色,而笔者认为阅读教学中要"观气色"的最佳方法应为读,因为读是对认知规律的尊重与遵循,是为了让学生能透过语言"看见"其背后的内涵与意境,更是为了实现文本、学生与老师三者的动态平衡。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著名教育家张田若先生说:"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由此可见朗读在阅读教学中的重要性。因此,笔者在阅读教学中积极尝试师生共读的做法,期盼学生能在"读"中有收获。

如教学人教版第十册中《鲁本的秘密》一文时,为了让学生读好这篇文章,笔者先进行读前指导:读描写鲁本给母亲送胸针的语言时,第一个"看",要读得急促有力,喊"妈妈"的时候,要亲切自然,第二个"看",要读得重一些,声音稍长,表达鲁本急于让母亲见到胸针的心情。读描写母亲的语句时,要把母亲激动、感激的心情表达出来。然后由老师进行范读,学生注意倾听,初步掌握读文的技巧。紧接着为了进一步调动学生朗读的积极性,笔者把自己定位为参与者的角色,安排了一场师生共读的活动:先选取几个学生分别上台与老师配合表演读,然后由其他学生评价哪些学生和老师配合读得好,哪些学生和老师配合读时还有需要改进的地方,之后再分男生和老师读、女生和老师读、全班和老师再读直至师生能达到共同诵读的程度。如此的师生共读,不仅拉近了师生的距离,提高了学生的朗读兴趣和朗读能力,而且也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解读,取得了极佳的效果。

2."闻"--师生同说,期盼"说"中有"物"

"闻"在中医学中指听声息,笔者认为阅读教学中要"听声息"的最好方法是让学生说,因为教师只有认真倾听学生的说,才能发现学生在语言表达方面存在的缺陷,也只有这样才能找出解决的方法。古人言:"一言之辩重于九鼎,三寸之舌胜于百万雄师。"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高低,是决定学好语文学科的关键之一,是我们驾驭人生、改造生活、追求事业成功的无价之宝,是通往成功之路的必要途径。也是现代人才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在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学生说话指导,强调学生准确使用普通话,并创造条件让学生积极发言,乐于表达。笔者尝试在阅读教学中进行师生同说训练,期盼帮助学生提高"说"的能力。

如教学人教版第八册中《记金华的双龙洞》的这一段话:"一路迎着溪流。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笔者积极创设条件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出"从这段话中你们发现了什么?"并且针对此问题组织一场师生同说活动:先安排学生分组讨论,老师随机选择其中一组加入讨论。讨论完后,由各组派代表上台交流,老师坐在学生当中倾听。交流的学生中,有的说这段话中出现四个"时而",不但特别强调了溪流随山势而变的主要特征,同时与"宽"、"窄"、"缓"、"急"相组合,构成了四个并列短句;有的回答:"我发现宽与窄,缓与急各是一对反义词,它们分别表现出了溪水流经不同时段的不同特点,用词非常准确。"……在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后,笔者也充当起学生角色,上台补充指出作者描写溪声"时时变换调子",这里的"时时"一词不仅表现了溪声的多变,而且区分于前面表现溪流的"时而"一词,使得语言富有变化……如此的师生同说,使学生不仅没了紧张感,而且语言表达潜能也得到了发挥。之后教师又让学生进一步品读、研读、诵读这段话,并且布置学生进行句子仿写,学生所仿写的句子大多能较为准确地表达意思,而且整句话读起来也大多能语调明快,富有节奏,朗朗上口。

3."问"--师生协作,期盼"悟"中有"物"

"问"在中医学中指询问症状,而目前小学生的阅读感悟能力低下的现象仍然普遍存在,对于学生出现的这个问题,教师就应像中医师一样不断地追问、寻找原因,并"对症下药"。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又往往是多元的。"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更好地帮助学生提升感悟能力,笔者在阅读教学中积极采用师生协作方法,期盼学生在"悟"中有所得。

如教学人教版第十册中《田忌赛马》一课,笔者对教学环节进行了精心设计,提出了"你最喜欢谁?为什么?"的问题。之后安排学生分组讨论,笔者参与到讨论当中,及时掌握学生讨论情况,并适时进行启发引导。因为学生之前已在老师地指导下较为深入地阅读学习了此文,对文章中多个人物的性格、人品以及优缺点等方面也已了如指掌,因此讨论环节进行得比较顺利,发言特别踊跃。由于文中重点突出孙膑足智多谋,学识渊博,善于观察,又能帮助弱小打败强者等诸多优点,学生对他印象最深,于是大多数学生都说喜欢孙膑。在这种情况下,笔者引导学生再进行多角度思考,除了孙膑有这么多优点外,田忌和齐威王有没有值得学习的地方。然后让学生再次讨论,提出自己的见解,教师又加入其中,并进行巡视点拨。如此的师生协作,使学生灵感顿现。很快便有学生提出喜欢田忌,原因是他是齐国的大将,威风凛凛且能征善战,深得齐威王的信任。还有几位学生说喜欢齐威王,原因是他能遵守比赛规则,不会耍心计,直率大度,有帝王之相。学生回答后,教师及时给予评价,除了肯定喜欢孙膑的学生外,还特别赞赏喜欢田忌和齐威王的学生有另类的思路,并以此启发学生理解"条条大道通罗马"的道理。通过师生的协作,不仅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感悟能力。之后,笔者又进行了多次地巩固训练,取得了显著成效。

4."切"--师生共勉,期盼"情"中有"物"

"切"在中医学中指摸清脉象,它对中医师诊断病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情感教育同样在阅读教学中也占据着重要地位,也需要教师认真进行"把脉"。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也说过:"真的教育是心心相映的活动,惟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从他的话中,我们不难领会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是无源之水,更不要谈怎样才能教育好人了。为了在阅读教学中能有效地加强学生的情感教育,笔者积极运用师生共勉的方式,期盼能和学生的"情"得到进一步升华。

如教学人教版第十册中《最后的辉煌》一课,笔者采用合作探究的方式让学生针对"为什么要设立诺贝尔奖?从中反映诺贝尔什么样的精神?"展开讨论。之后统一了答案是诺贝尔生于瑞典,长在俄国,在美、法接受知识的启蒙,曾到过德国养病,又在意大利安度晚年。他始终认为追求幸福是人类的理想,享受幸福是人类的权利,因此他设立了诺贝尔奖。从中反映了诺贝尔爱科学、爱祖国、爱人类的博怀和无私奉献精神。就在得出结论的同时,教师马上抓住机会对学生进行深度的思想教育:不只是学生,连老师也应像诺贝尔一样,在人生的旅途中创造奇迹,实现自身的价值。紧接着,笔者举了自己从小认真学习、不畏艰难、立志成才,最终才能走上三尺讲台,成为一名优秀教师的事例来激励学生,同时又引导学生列举出了张海迪、钱学森、爱迪生等人的事迹,并从中感受到他们的高尚品质和人格魅力来与学生共勉。如此的师生共勉,不但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使学生的思想情感也不断得到熏陶和提升。

著名作家余秋雨曾说过:"阅读的最大理由是想摆脱平庸,早一天就多一份人生的精彩;迟一天就多一天平庸的困扰。"这句话再一次道出了阅读的重要性。可以说,在课程改革不断推进的过程中,阅读教学仍任重而道远,仍需要语文教师们像中医师一样认真地"望闻问切",并在"读说悟情"的基础上再进一步去探究、实践,摸索出更佳的阅读教学方法,也只有这样,才可能真正取得实效。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人文素质教育;医德培养;价值观

医药学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结合的综合学科,无论在中国或西方,无论医药学起源和发展如何多样,其内核始终体现着治病救人的理念。医药学无论是从自然科学的角度,还是出于人文关怀的功能,服务对象都是现实的“人”,所以人文理念也相应地成为其重要组成部分。当今医学院校在培养人才时不仅要注重专业知识的培养,也应注重人文素质的培育。通过教学手段的创新,把医药学的专业知识与人文精神有机结合,成为今后医药院校德育教育的重点研究方向。

一、医药学是关于“人”的科学

(一)“人文”精神的渊源

我国先秦时期著作《易•贲卦•彖传》中便有对“人文”的叙述:“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从周礼开始,人文就兼具了政治规范、道德准则和礼仪内涵等多重性质。孔子的教育实践和思想将我国的人文教育开始系统化、普及化,而以后历代的大思想家们更将人文的理念不断推向新的高峰。当代的人文科学包括哲学、史学、社会学、心理学、伦理学等众多学科,既是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发展基础,也在实践中集中体现出医者对患者的尊重和关怀,故在当代人文教育也成为一个医药从业者道德观形成的必备条件。

(二)医学观念中对“人文”的重视

医药界以救人为本,医生身上体现出的医德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纵览我国历代的名医大师,在他们身上无不体现出医术与医德并重的共同特点,如东汉名医张仲景在其著作《伤寒杂病论》中强调为医者要具备“众生平等”、“救人济世”、“淡泊名利”等医德思想。唐朝王勃的《黄帝八十一难•序》中将知医与否与儒家道德标准之一的“孝”道相提并论:“人子不知医,古人以为不孝”。唐代医圣孙思邈将人文观念进一步发展,他的著作被命名为《千金方》,意为“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1]在西方医学中,人文精神同样受到重视。被誉为“西方医学奠基人”的古希腊医生希波克拉底认为,医术是人类掌握的一切技术中最美、最高尚的。他指出医生不仅要有高超医术,还要具有热心、谦虚、冷静、利他等优秀品质。18世纪时的德国医生胡弗兰德在其著作《医德十二箴》中提出医生在面对病人时应该考虑的仅仅是他的病情,而绝不是他的地位和钱财。由此可见,医药学是一门关于“人”的科学,它的发展与人文的发展紧密相连。这就要求医生在具备精湛医术的同时,也要具备良好的人文素质,而人文素质也是良好医德的基础。中西方医者概括的医德大致可包括:仁爱救人、患者至上、不畏艰苦、不图名利、勇于创新等优秀品质。这些品质的核心体现都是对现实的人的关怀,所以医德本身即是人文精神的体现。要培养从医者的优秀品质,必然与医学院校的医德教育与人文素质的培养息息相关。

二、当前医学院校人文素质教育遇到的瓶颈

当代社会在经济大潮的浸袭下,功利主义和不良风气给不少医学生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医药的市场化、商业化倾向,也影响着医学生价值观的形成与人文道德水准,甚至影响了毕业后他们在医疗卫生工作中的具体行为。

(一)医生职业素养遇到的问题

当前一些医生在经济效益的压力下,迷失了自身的道德标准,例如在治疗过程中,不少医生只关注疾病本身,认为使用药物解除病痛就是合格的大夫,却忽视了患者的心理慰藉、人格尊重等其他要求,医患之间缺乏深入的沟通交流。一些医生则异化了本职工作,他们“从人的生物属性出发对待健康和疾病,把医学研究的对象仅仅看做是人体,而不是一个人。”[2]还有一些医务人员缺乏基本的职业道德,“把市场经济等价交换的原则当做处理医患关系的准则。”[3]目前,医药学学生中间存在着大量重专业课、轻人文课;重医疗技能、轻医德修养的认识误区。这造成了很多学生工作后常以自我为中心,忽视集体利益,缺少人道主义精神和社会责任感。作者在教学中经常发现,很多医学生不熟悉传统文化,语言文字功底不高,对政治漠不关心,对党和国家的重要会议及精神不清楚,不知道一些重大历史事件和人物,价值观出现偏差,甚至在一次课上,一个学生就宣称自己同情。而这样的现象在其他医学院校里也比比皆是。可见,人文素质教育在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下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作为学校和教师对此是有很大责任的。

(二)医学院校教师的短板和教育教学认识误区

高等医学院校思政、人文课程的教师多毕业于综合性大学或师范大学,他们具有较丰富的人文学科知识,但短板是缺乏基本的医药学知识,这样导致他们在实际的教育教学工作中难以将思政理论和人文知识联系到医学实际,故而很难指导医药学生更好地进行专业方面的学习或者是激发他们的人文兴趣和情怀。更有一些教师本身就认为人文学科与成为一名好大夫之间没有太多直接联系,这直接导致了相关人文课程只是走过场,完成教学任务就万事大吉,学生拿到学分就可以了;而有的教师虽然认真,但上课只是照本宣科,单纯进行理论说教,不注意教学方法,没有注意把人文知识学科和医药相关内容相结合,不能激起学生对这些课程的兴趣。医药科学涉及民生,对医药专业学生的综合培养也已成为世界各国医学院校研究的重点,这也是人类社会不断增长的实际需求。随着时展,疾病和健康的定义已不仅仅局限于生物因素,它与社会、环境、心理、行为等人的因素日益密切,这决定了当今的医生更要考虑到患者心理和精神上的健康。孙思邈曾言:“不读五经,不知有仁义之道;不读二史,不知有古今之事;不读诸子,睹事则不能默而视之;不读内经,则不知有慈悲喜舍之德。”[4]当代的医生不仅仅只需具备救死扶伤之能,更要成为一个全面的、高素质的健康守护者,较高的人文素质是必备的。思政课教师在这方面的教育必须要负起责任,自己也要学习一些医药基础理论,尤其是中医传统文化,这样才能更有效地与思政课联系,培养学生对现实“人”的服务意识。

三、医德教育要与人文素质培养相结合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要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转化为人民的自觉追求。医药专业教育应与人文素质培养紧密结合,“加强对医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培养医学生乐于奉献的高尚情操和价值取向”。[5]要实现此目标,应从以下几方面作出努力:

(一)医学院校要进一步加强人文课程设置和建设

前哈佛大学校长詹姆斯•科南特(JamesBryantConant)认为,在大学生的课程中“没有历史、没有艺术、没有文学、没有哲学是不行的。”[6]全面加强医学院校思政课建设和改革,对医学生的人文教育有着关键作用,人文课程的目标是使学生在掌握医学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继而养成较高的科学文化和思想道德修养,而反映一个人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社会人文精神更能在深层次上体现人才的综合素质。人文素质教育有利于培养一个人的理性思维,进而通过思维逻辑去揭开自然、历史和人生的本质与规律,能够将人类社会的高层次价值树立为理想,最终形成一种文化底蕴,从而在现代文明进程中抵御各种诱惑,坚持住医者仁心的品质。

(二)教师要树立德育为先的教学理念

很多医药学专业教师只重视本专业教育,往往忽略了思想道德教育,认为那是思政课教师的任务。而医学院校的思政课又往往是进行空洞的理论说教,缺乏专门针对医药学生特点的德育内容和方法。德育为先是中国社会主义高等教育性质所决定的,在医学院校中,这也是培养合格医学人才的基本要求。作为承担着传道、授业、解惑重要任务的专业课教师来说,树立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更是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作为医学院校的教师必须继承弘扬中国历代名医大家德术兼备的传统,将教书育人视为己任,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这一重要环节,切实加强医学生的医德教育。无论是专业教师,还是辅导员,甚至是学校里其他的管理人员,都要树立人人是德育工作者的理念,在每一门课、每一节课及校园生活的每一个细微之处都要注重对学生德育的灌输。

(三)医德教育与人文课程教育相结合

目前全国绝大部分高等中医药院校都已开设了医德教育课程,采用了专业教材《医学伦理学》系统讲授医学道德规范,再辅以其他思政必修课。但总体而言,我国的医学院校在对学生的综合培养上还有很大欠缺。如医学伦理学作为哲学的一个分支,还应进一步与其他思政课紧密相结合,形成立体的德育结构。这方面,我们应积极引用他山之石,如美国的医学院校十分重视人文与科学教育的渗透融合,“在临床实践能力培养的过程,通过与病患或者标准化病人的接触,整合融入人文素质(职业价值、态度、行为和伦理道德等)的培养。”[7]将学生对于医学的深入理解和人性思考,建立在临床实践中的感同身受之上,换位站在病人的角度来理解患者,进而加深对疾病的认识和提高病患心理的掌握程度。我国医学院校的教师可在专业课教学中渗透医德教育的内容,例如在讲述医家高超医技的同时可插入医家的生平历史和行医趣闻,例如穿插张仲景、孙思邈、李时珍等大家的相关视频、图片资料,让学生们能生动地感受古代医家的操守德行。同时可就医德案例开展讨论,使医学生们融入医德的情感体验之中。通过正反面案例的对比讲授,可帮助医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在解剖课中要突出介绍捐献遗体的崇高性,以培养学生献身医学的伟大情怀;我校建有生命意义教育展室,学生在入校后即会被安排瞻仰捐献自己遗体的老一辈医药工作者,实践表明,这些活动对学生们的心理触动作用是有很好效果的。实验课要注意培养学生们对实验用动物的仁爱之心;在临床课教学中要结合病例分析,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精益求精的职业态度,切身体会“性命相托”的内涵;思政课则要尽量避免单纯的理论说教,要努力将医药学同社会学相结合,然后让学生们去“把脉诊断、开出药方,”引起学生的共鸣。另外,学生实习期间,我校也会定期同实习单位联系,对学生的表现,尤其是人文素质的体现进行考察和反馈。总之,将各科专业教学与人文教育进行有机融合,能够更好地使医药学学生们在学习深奥专业知识的同时,深切感受到医家高尚的道德,进而在以后的学习和医疗工作中能够严格规范和约束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体现出一个医者优秀的人文素养。

作者:张大川 边育红 单位:天津中医药大学

参考文献:

[1](唐)孙思邈.千金方[M].刘清国,等校注.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88:8.

[2]彭红,李永国.中国医患关系的历史嬗变与伦理思考[J].中州学刊,2007,6:132.

[3]林大静.新时期医学生医德教育探索[J].医学教育探,2009(5):119-122.

[4](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1999.

[5]王海平.《医学生誓言》与医德教育[J].医学与社会,2007(7):62.

篇9

全国率先常年实行“先免费学习,用疗效说话”的培训学校,体验技术疗效真实可靠,觉得自己可以学会时再交学费。本广告常年有效。

“民族医师、康复科医师、针灸科医师”资格证书第八期考证班已圆满毕业,201 2年第一期2月10日、11日报名。12号正式上课。第二期开班时间是4月10日、11日。欢迎前来考察、体验、学习。

例1江西吉安县永和镇曾君华。身份证号:3624211971122604XX。原是做污水处理技术,9月1日前来考察学习时,正好碰上了中央电视台七频道“乡约”栏目的郑记者在县领导的陪同下前来学校摄制节目(郭老师绝技节目在央视七频道“乡约”栏目星期六晚21:16已经播出),郑记者因工作关系患下颈椎病,脖子疼痛,不能扭转伴有头晕。郭老师用开八锁,推天门,松筋正脊手法在悬钟、天宗、大椎等穴位给予治疗不到20分钟,郑记者的脖子立刻不疼了,也可以扭转,头也不晕了,当时央视两名记者和县领导都大开眼界,说:

“来你校摄制节目真的没有走错地方,疗法神奇,要大力推广。”曾君华看到央视记者都在这治疗,而且疗效那么神奇,决定留下学习。15天的圆满学习不但治疗好了他因长年工作关系得的风湿病,而且被郭老师的神奇技术和为人所感动。临走时依依不舍含着眼泪满载而归。

例2江苏启东市大兴镇施红健,身份证号:3206261970032608XX,寄来感谢信说:“首先非常感谢老师在学习期间的传授,您讲的颈椎、腰椎病、肩周炎等病理论解剖和实践课程,讲的十分仔细,很有水平,很实用的知识,一学就明白,一操作就能掌握,您的技术和品德让我们心服口服。现在我用您教的正脊手法和刺血针灸等技术,大大提高了我的疗效。您邮来的“民族医师资格证书”我已收到,特来信感谢老师。”

同时希望广大学友去任何一所学校、培训处学习,必须先考察,看上课老师有无卫生部的“执业医师证”和“医师资格证”,或出伙食费留校观察两天。了解学校及询问学习过学员的学习情况,然后体验广告刊登的技术真假。假如校方不愿意让你留校观察。不愿意让你单独与学习过的学生交流,就要注意了……

一、正脊疗法班:完全不同于市面上任何一家推拿正脊疗法,将传统八锁、十二门、二十四气、十八关、经血倒流法推拿正脊复位术变得简单,更容易学效果更好,一个星期的学习即可完全掌握并实际运用,针对损伤脱臼、急性腰足扭伤、落枕、头昏头痛、腹痛、咳嗽、中暑发痧一次即愈,适应于颈椎、腰椎突出、骨质增生、肩周炎、坐骨神经、胸椎错位、胸闷、脊柱侧弯、颈椎腰椎滑脱、膨出、生理性变直等脊柱错位造成的相关疾病,立竿见影,易学易懂、即学即用。面授:2380元。

二、中风偏瘫专题班:学习脑动脉硬化、脑梗塞、脑缺血、脑血栓、脑出血、高血压等病的形成,疾病形成的预像,中风偏瘫所致的半身不遂、语言不清、口眼歪斜、吊斜风、脑萎缩等症状,一次见效,治疗时间短,七十天保证康复到70%效果,需要上门治疗患者请与我们联系,本门诊长期接收颈椎、中风偏瘫等患者(先免费治疗待疗效确切后付费)。学费:2380元。

三、风湿(刺血针灸)班:主要对风湿关节红、肿、热、痛,游走性疼痛,功能活动困难及偏头痛、肩周炎、骨质增生、坐骨神经、颈椎、腰椎突出、滑脱、膨出症、内外伤、筋痛、腰肌劳损等病痛当场见效,7-15天治愈。安全特效,针到痛止,血出病愈,对肩周炎等病引起手不能抬举和脚不能行走等各种疼痛,可当即消除,该法不需要任何剌血针灸中医基础,2-7天学会并用于临床治疗,学费:1680元。

四、一眼便知疾病班:全面揭示中医诊断奇法,数秒种内做出精确诊断,传授不用病人开口、不把脉、不用设备等一眼就能准确地诊断出病人有什么疾病(能诊断出肩周炎、颈椎、腰椎、肾结石、胆囊炎、胆结石、高血压、胃癌、糖尿病、低血糖、中风、乳腺增生等近五十来种内外科疾病),简单易学,2-5天即可学会并运用。学费:2380元。

五、祖传秘方:1、骨消散:对颈椎、腰椎膝关节增生等症状,7天内使骨质增生部位变钝萎缩变小,15-20天治愈。2、经脉通:主治心脑血管疾病,如:心绞痛、脑血栓、血粘稠、痛经等10天1疗程。1-3疗程康复。3、痛风灵:用内服外敷药来排泄、降低、溶解、控制尿酸的生成,25-30天彻底根除。4、胃病速效液:对急慢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等疾病引起的食欲不振、面黄、消瘦等症状10天1疗程,两疗程治愈。5、糖尿病制剂:对临床上出现烦渴、多尿、多饮、疲乏、消瘦等症状10天一疗程,3-5疗程治愈。以上秘方全部学习3000元。凡患者前来先免费治疗,待疗效确切后付费,也可邮购药物治疗。

六、膏药制作班:本膏药贴上药力马上渗透骨膜,血液循环立即加快,经络中的风寒湿瘀迅速排出,正常的生理功能立即恢复,粘连部位松解,炎症消散,增生骨刺变钝,椎盘突出髓核慢慢萎缩变小,回纳到原来部位,疗效立竿见影。使用方便,不流淌,不留残膏,无须火烤加热,没有文化也只需要90分钟就可以学会。对颈椎、腰椎滑脱、膨出、椎问盘突出症、肩周炎、坐骨神经痛、风湿关节炎、骨质增生、跌打扭伤、腰肌劳损、网球肘、足跟痛等一个上午见奇效,结合手法12分钟对落枕、腰足扭伤治愈,对肩周炎引起手不能抬举的当场抬举,学友可以购买膏药试用效果。试验疗效好再学习,欲在各地县市开设膏药加盟专营店者,免收加盟费,并提供开店证书和治疗技术。学费3200元。

以上一至六班全部学习收费7500元(含考取康复科医师、针灸科医师证费,不考证收费6200元。也可单项学习),全面指导学员开康复苑、康复中心。欢迎考取“民族医师、康复科医师、针灸科医师”资格证书,网上查询,全国通用。详情登陆省略

报名地址:江西省万载正脊疗法培训学校

实习门诊:江西省万载两路巷路中段中医康复门诊

联系人:罗来新杨勤邮编:336100

电话:0795-8913654 15180579488

农行卡号:95599.8232.11625.92115

篇10

从学校走出去的学生,可能记不住老师,记不住校长,但很少有记不住班主任的。究其原因,是班主任高尚的人格、博大的胸襟、丰富的学识,高超的育人风格,在学生成长过程中镌刻着深深的烙印。因此,班主任要用心做人做事去感悟教化学生。

1、以宽容博大之心,欣赏同伴

“只有完美的集体,没有完美的个人”是班主任人格的底色。把自己融入定位在班级大家庭的角色中,以欣赏的目光看待每一位老师的付出,用奉献美好之心教育每一位学生是基础。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盛开春满园”是班主任人品的基调。把自己的行为置于共同育人的工作定位,以宽容的心胸对待每一个老师的工作,用生动美好之智启迪每一位学生是前提。

“团结就是力量,和谐成就梦想”是班主任崇高的信念。把自己的真情汇入师生共同的情感需要。把无私奉献给有所需求的师生,用和雅美好之行影响每一位学生是关键。

2、以真诚的心,对待学生

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好学生是有个性的,好人才是育出来的,我们说种菜还要“三分种,七分管”;这种“管”用在学生上就是“育”,怎么育?要花心思、要花时间、更要花气力,“育”要把握好三个“善于”:

(1)善于走进学生情感需要的深处:培养学生,就要让国家意识深入他们的心灵,让民族兴旺能够真正融入到他们的内心世界,更要让博爱成为他们日常行为。

(2)智慧型班主任首先源于学习:也就是说我们要注意提高自己的理论修养,在学习与实践的基础上,触类旁通地学习各种各样的知识,这样才能够在和他们交流时更加得心应手。此时班主任老师要注意:一是善于寻找学习资料,不可盲目为之;二是要有重点,不可平均用力;三是善于向学生学习,和学生交流、研讨;四是善于整理学习内容,善学善用。我们教师人手一台电脑,要利用好这一教学资源,更好地为教学服务。我们要从网络中把握时代的脉博,用在自己的教学上、育人上;关于学校教育的正反两个方面的案例、资料,网上层出不穷,要有选择性的与学生一起学习、思考,与学生一起分享。

(3)智慧型班主任其次源于了解:我们做班主任的只有准确全面的了解学生所想,才能够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要用心去揣摩学生行为背后的缘由,我们就不仅仅会指责其所犯的错误,而且会耐心细致的分析为何这么做的原因,让他们弄清其危害,给他们指明改正的方向,让他们心悦诚服。我们如果了解了他们的心理需要、年龄特点、性格特征、家庭情况、兴趣爱好等,就会找到更多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4)智慧型班主任再次源于反思:教育是一种双重影响,不仅是我们在教育、感动、改变着学生,而且学生也在影响着我们。多年的班主任经验告诉我,做班主任工作时,要三思而行:行动之前要深思,行动之中要多思,行动之后要反思。老师要有度量,不要因为其犯了错误,就认为是其品质的问题,我们要关心、体谅他们。可以把中医学上“望、闻、问、切”的理念运用到教育中来。我们一定要通过把脉询问确诊的方法,全面细致地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真正做到药到病除。老师有时候也不妨“呆傻”一点,延迟自己的反应,给学生留下自己反思、改正错误的机会。

(5)智慧型班主任最后源于师爱。我们总说爱学生,但是怎么爱他们?我们做老师的心胸是不是豁达和宽广呢?有这么一个案例:一位老师新接了一个班,进班第一天,班上的“淘气大王”就给老师来了一个“下马威”――老师转过去在黑板上写字的时候,“淘气大王”正好把一块橡皮弹到了老师的头部。老师转过了身子看着大家。同学们都心想:“淘气大王”今天肯定该倒霉了,看老师怎么处理他!谁知,这位老师说:“同学们,请你们都闭上眼睛,听我说一句话”。孩子们都闭上了眼睛听老师说:“刚才是谁的橡皮不小心走火了,请你举起手来”。“淘气大王”把手举了起来。老师说:“好,请你放下吧,你是个诚实的学生”。然后老师请你们坐好,就像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一样继续上课。后来这个学生跟老师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我认为对他们的爱应该是充满智慧的爱,只有让他们感受到的、接受了的爱才是有实效的爱。

(6)善于走进学生生活的深处,让他们养成高尚的道德品质,让他们养成富有情趣的生活态度,让他们具有良好的生活习惯,这样的老师才是称职的老师。对学生宽厚仁慈,充满激情,关怀备至,这一定是受学生爱戴的好老师。比如学生寝室:作为班主任经常走进学生寝室,问一问学生睡暖和了吗?睡眠充足吗?谁没有按时起床?是什么原因?寝室卫生状况怎么样?柜子整理了吗?洗漱池下的污泥铲除了吗?洗漱池清洗干净了吗?还有财产保管如何?安全设施怎样?………这既是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心,又是走进了生活领域,了解了情况,发现了问题,有目的性的对学生严格要求,严格训练,培养学生高尚品质和良好习惯的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