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公司的风险管理范文
时间:2023-07-03 17:55:5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保险公司的风险管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汇率风险,外汇资产,外汇业务,偿付能力,资金运用
目前保险业有超过100亿美元的外汇资产,主要来源于保险公司海外上市融资,外汇保单业务收入,少量外资、合资保险公司的资本金和外汇运营资金,以及中资保险公司股份制改造中吸收的外资股份等,其中以人保财险、中国人寿和中国平安三大公司的海外融资为主。自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保险公司外汇资产面临严重的汇率风险。至2005年末,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上升了2.5%,由此造成中国人寿、人保财险和中国平安13.6亿元人民币的汇兑损失。在人民币预期升值的情况下,保险公司若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损失还将进一步扩大。因此,尽快提高汇率风险管理水平已成为各保险公司的当务之急。特别是保险公司海外投资政策的放开,对保险公司的汇率风险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保险公司汇率风险的类型及特点
汇率风险,又称外汇风险,是指经济主体在涉外业务中因汇率波动而蒙受损失的可能性。保险公司所面临的汇率风险通常是由于汇率波动的时间差、地区差以及币种和期限结构不匹配等因素造成的。汇率变动带给保险公司的风险可以概括为三种类型:交易风险、折算风险和经济风险。其中,交易风险是指以外汇计价成交的交易因汇率波动而引起收益或亏损的可能性;折算风险是指公司为了编制财务报表,将以外汇表示的资产和负债换算成本币表示的资产和负债时所面临的风险,它会影响企业向股东和社会公开财务报表的结果;经济风险是指由于意料之外的外汇汇率变化而导致公司未来经营收益增减的不确定性。
以上三类外汇风险的不同特点,见表1。
由于持有外汇负债、存在对外支付需求以及经营外汇相关业务的要求等方面的考虑,保险公司需持有一定数量的外汇;同时,由于保险公司所持有的外汇资产的数量是动态变化的,因此,保险公司所面临的汇率风险既包括编制财务报表时面临的折算风险、汇兑交易时面临的交易风险,也包括潜在不确定性导致的经济风险。
二、汇率风险对保险公司造成的潜在影响
在保险公司经营管理过程中,汇率风险对保险公司的外汇资产和负债、外汇业务、偿付能力以及投融资活动产生重大影响,形成潜在威胁。
(一)在外汇资产和负债方面
汇率变动对保险公司的影响主要取决于外币净敞口是在资产方还是在负债方,主要体现为外币资产和负债不匹配带来的重估风险。
一方面,保险公司所持有的外汇资本金会因为汇率的变动而影响其实际价值。人民币升值会给持有美元资产的保险公司带来负的财富效应,导致以本币计算的外汇资本金缩水。
根据亚洲开发银行和德意志银行的预测,2006年人民币可能升值3%-4%,摩根士坦利则认为,到2006年底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将达到7.5。分析汇率改革以来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走势(见图1)发现,在今后一段时期内,人民币将继续保持稳中有升的趋势,而且这一趋势将持续较长时期。如果不采取汇率风险防范措施,保险业现在所持有的外汇资产将遭受更大损失。
另一方面,对外汇负债来说,保险公司的外汇负债主要是应付外汇赔款。人民币升值将使保险公司在支付等额的外币赔款时所对应的人民币实际价值降低。
总之,如果外币资产多于外币负债,净敞口在资产方,人民币升值虽然会导致外币资产和负债在折算成人民币时都有所减少,但资产减少的更多,从而对保险公司造成不利影响;如果外币净敞口在负债方,人民币升值则会带来正面影响。
(二)在外汇业务方面
汇率变化对保险公司业务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影响外币保单的实际人民币收入。外币保单与国内一般保单最大的差异,是外币保单是以外币定价。保户用外币缴纳保险费,保险公司在给付满期金或理赔金时,也依保户指定的外币支付。人民币升值将使保险公司外币保单的实际人民币收入下降。
2.影响保险公司的再保经营。由于保险公司的直保业务通常是用人民币计价,如果在再保业务中再保摊回赔款以美元计价,那么在人民币升值的情况下,再保实际摊回赔款的人民币价值将会下降,保险公司所承担的实际自负赔款额度上升,从而增加了保险公司的业务经营风险。
3.影响保险外汇业务需求。长期持有外币资产的民众在汇率风险意识提高后,会主动寻求规避汇率风险和分散投资风险的措施,从而大大增加对长期型的外币保单,如外汇储蓄类保险(外币的教育金保险)、外币投资类保险等投资理财性质的保险产品的需求,这将为保险公司拓展保险业务创造出巨大的市场空间。尽管当前外汇保险业务范围,仅限于人身意外险和财产险等短期险种,不包括投资理财性质的保险产品和长期寿险,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境内居民购买外汇人身保险的限制将会逐步放宽,境内保险公司将逐渐可以经营长期型外币保单、甚至是投资理财类外币保单业务。
(三)在保险公司偿付能力方面
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是影响公司经营的最重要因素。影响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的因素主要有资本金、准备金和公积金、业务规模及保险费率。除此之外,保险资金的运用、再保险业务等情况也会对偿付能力产生影响。
人民币升值会引起保险公司外汇资本金的实际人民币价值贬值,也会给公司的业务经营带来重大影响,进而,会影响到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在外汇资金投资方面,由于政策的限制,中资保险公司不能进行外汇衍生品交易,这使得保险公司无法利用金融衍生产品作为对冲工具来规避汇率风险。在保险外汇资金投资收益不高的情况下,如果未来人民币升值幅度过大,所获得的投资收益将无法弥补汇率变动所带来的损失,也会对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带来一定影响。
(四)在引进战略投资者方面
汇率变动也会对国际商业资本的进入产生影响。从积极因素看,对于已进人中国的外国直接投资,其利润汇出因人民币升值而实实在在地获得增加,其所获得的人民币收益的国际购买力也得到了提高,汇兑收益将促进已进入外资的扩张。在此示范效应下,如果海外预期人民币继续升值,将有利于增强我国保险公司在引进战略投资者时的谈判地位;
从消极方面看,初始资本门槛提高将对新资本的进入产生抑制作用。一国货币升值后,就会使该国成为更昂贵的投资地。人民币汇率升值将导致中国对外资的吸引力下降,减少外商对中国的直接投资。
(五)在海外并购方面
海外并购是我国保险公司实现国际化的主要途径。汇率变动会影响国内保险企业的并购成本,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保险企业的对外投资能力。一方面,人民币升值,企业进行对外投资时,一定数量的人民币兑换的外币数量就会相应增多,这将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中国保险企业的海外扩张欲望。另一方面,人民币升值后,保险公司外债本息还付压力减小,可以在外国向当地金融机构贷款,适时进行海外并购。
三、保险公司汇率风险的防范与化解
随着国家外汇政策的逐步开放,保险公司的业务范围和投资领域也在逐步扩大,这对保险公司汇率风险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保险公司应增强紧迫感,学习运用先进的汇率风险管理工具和方法,尽快提高汇率风险管理水平。
(一)树立汇率风险防范意识
长期以来,中国的人民币汇率水平保持相对稳定,这使得一些保险公司的汇率风险意识较弱,把为防范汇率风险所付出的成本看作是额外负担。现在随着人民币汇率灵活性的逐渐增大,各保险公司必须要增强汇率风险意识。保险公司必须要在公司内树立全面、全员、全过程的风险管理意识,培育公司统一的风险管理文化,依靠最高管理者到基层员工各个层次的相互配合,把风险管理贯穿到业务的每个环节。
(二)完善汇率风险管理体系
为了更加系统、有效地管理汇率风险,保险公司要改善公司治理结构,完善风险管理的组织架构,建立分工合理、职责明确、关系清晰的组织体系,制定汇率风险管理方面的相关制度,为汇率风险的有效控制提供必要的前提条件。应建立科学、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建立风险调整后的绩效考核标准和激励制度,激励经营管理人员不断提升汇率风险的管理水平。要建立风险责任制度和检查制度,明确各岗位的义务和职责,并通过风险管理部门、合规部门和审计部门的监督,促进汇率风险管理相关制度的有效执行。
(三)加强保险外汇资金运用管理
保险公司可以通过加强保险外汇资金的运用管理,提高保险外汇资金的经营效率等途径,减弱甚至抵消汇率浮动带来的损失。
1.加强资产负债管理
加强外汇资金的资产负债管理是加强外汇资金运用管理的前提。保险公司应在充分考虑外汇资产和负债特征的基础上,制定外汇资金投资策略,使不同的外汇资产和负债在数额、期限、性质、成本收益上相匹配,以便有效控制汇率风险。
2.扩大保险外汇资金运用规模
某保险集团公司海外投资收益率扣除汇兑损失后,依然高于国内投资,从一个侧面说明扩大保险外汇资金的运用可以从一定程度上减少汇率损失。因此,保险公司和监管机构应共同努力,扩大外汇资金运用规模,实现外汇资金有效益的流动,以收益冲抵汇率风险带来的损失。
3.提高保险外汇资金投资绩效
即使在人民币存在预期升值的情况下,选择适当的投资渠道、提高保险外汇资金的投资绩效依然有可能抵消汇兑损失的影响。根据《保险外汇资金境外运用管理暂行办法》及实施细则的规定,保险公司的外汇资金可投资于银行存款、外国债券、银行票据、大额可转让存单以及中国企业海外上市股票等投资工具。但目前,保险外汇资金的投资领域主要集中在境内银行存款,投资品种比较单一,收益局限性较大。因此,保险公司应拓展外汇资金的投资渠道,优化投资组合,以提高外汇资金的投资收益,减弱汇率风险的消极影响。
4.充分利用专业投资管理公司
根据规定,保险外汇资金的境外运用应该实行托管制,并委托境内保险资产管理公司或境外专业投资管理机构管理。同时,由于各保险公司单独进行外汇资金投资的成本较高,因此可以选择委托资产管理公司投资的方式,通过外汇资金投资专业化来提高投资绩效、降低汇率风险带来的损失。
(四)使用金融产品交易
管理汇率风险是保险公司面临的严峻挑战,这有赖于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完善,尤其是外汇衍生品的丰富。对远期、掉期业务等金融工具的有效使用有助于保险公司防范汇率风险。由于目前市场上缺乏人民币汇率衍生工具,所以,通过资金管理的方式,即资产负债方式来管理汇率风险比较适合保险公司。保险监管机构应逐步放宽避险工具的使用,切实做好对冲方面的制度安排,并取消对保险资金投资金融衍生品部分限制,以便保险公司能够更好地规避风险。
(五)合理配置外汇资产币种
由于外汇市场上,各外汇对人民币的汇率波动情况不一样,为分散外汇波动风险,可以考虑对外汇资产的币种及相应的持有量进行调整,使一币种外汇资产升值所带来的影响与另一币种外汇资产贬值所带来的影响产生抵消效应,从而从一定程度上缓解汇率风险,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例如,在当前时期内,根据汇率走势,可以适当减少美元资产持有量、增加欧元资产持有量。但是,由于各外币之间以及外币与人民币之间存在多重关系,影响汇率波动的因素增多、也更加复杂,所面临的风险也相对较大,因此,现阶段不宜过多进行外币间的对冲。
篇2
一、构建专业风险管理框架
1、公司成立负责风险管控的专业部门(如风险管理委员会),明确风险管理委员会及各专业委员会,风险管控部、各渠道部门,后援部门和资源部门等在风险管理工作中的角色及工作职责,通过不断修订和完善风险管理制度、流程、加强分公司风险管理体系建设,保证风险管理目标的实现。
2、公司各部门结合部门的风险类别,建立并完善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实现风险管理的制度化,标准化,推动分公司风险管理制度建设。各部门要通过对日常业务进行风险监控,收集风险管理信息,对风险点提出整改建议并及时报送风险管控部。依据风险管控部下发的风险管理建议书完成整改。
4、公司明确将风险管理纳入各部门日常经营的各个环节,各部门负责人为本部门风险管理第一责任人,对于违反相关内容的部门和个人,依据公司下发的规定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给予追究和处罚。
二、公司各部门有效配合风险管理工作
1、风险管控部牵头组织,定期收集整理各部门上报的各类风险信息,以及外部监管信息,通过分析汇总,由公司风险管理委员会审批后发放至各部门遵照执行。该部在年度风险识别和评估的基础上,对“内险分类标准”、“内险识别和评估方法”不断进行补充和完善,建立公司风险管理库。制定年度计划,组织开展风险排查和制度执行检查工作,对各部门、各机构的风险管理和内控合规效果进行评估,对需要整改的事项下达风险管理建议书。风险管控部年中、年末组织召开风险管控工作建议,总结公司风险管控工作开展情况,并提出改进建议上报风险管理委员会。
2、人力资源部负责建立绩效考核制度,对各级管理人员的考核,薪酬、奖惩、晋升等决定与风险管理和内控合规成效相挂钩。配合风险管控部每月定期组织开展风险排查和内部审计检查工作,对检查中发现的各级人员的违规情况报备人力资源部,人力资源部记入人员档案并纳入各层级绩效考核。
3、计划财务部根据下发的会计制度进行日常会计处理;依据预算体系,完成预算的编制、执行、调整、分析与考核的工作;建立财产日常管理制度和定期清查制度,确保财产安全,配合风险管控部进行财务数据相关调查。
4、销售管理工作由营销业务部,培训部、银行业务部、团体业务部、健康保险部、保费部、财富管理业务部、各机构共同完成,主要负责建立并保持书面程序,对销售人员的甄选、签约、薪酬、考核、档案、品质管理、宣传材料管理等进行控制;定期对销售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建立销售人员失信惩戒机制;对于销售过程中已识别的风险,建立并保持控制程序;执行公司的风险管理制度。
5、运营管理部和法人运营部主要负责核保核赔,单证管理及保全管理,建立明确有核保,核赔标准,实施权责明确、分级授权,相互制约,规范操作的承保理赔管理机制;明确核保核赔人员的适任条件,定期对核保核赔人员进行培训,确保核保核培人员具有专业操守并勤勉尽职;对单证的印刷、保管、领用、作废和核销及档案的保管实施控制。
6、客户服务部主要负责客户的咨询投诉管理、客户的回访、客户服务及柜面管理。建立并保持咨询投诉处理程序,对咨询投诉处理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核实、分析、反馈、进行整改和跟踪监督,并对公司业务品质管理进行原则确定、统一管理;建立并实施业务操作标准和服务质量标准,对柜面活动的服务质量进行规范管理,并建立客户服务质量考评机制;按照有关规定确定客户回访范围和内容,对客户反馈信息进行分析整改并定期跟踪。
7、信息技术部主要负责信息安全管理、建立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对硬件、操作系统,应用程序和操作环境实施控制,确保信息的完整性,安全性和可用性;出入计算机机房有严格的审批程序和出入记录;对系统数据资料采取加密措施,建立健全网络管理系统,对网络安全,故障、性能、配置等进行有效管理;对完络设备,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应用程序等设置必要的日志。
8、办公室主要负责行政管理,负责建立并保持书面程序,对公司的印鉴,合同档案,职场管理,招标投标、文件、品牌宣传、固定资产及物料管理等环节进行控制,定期对固定资产及物料进行清查,保证财产的安全,对工作当中已经识别出的风险保持控制。
9、企划部主要根据公司的战略规划,统一制定分支机构组织设置,职责权限,建立健全分支机构管控制度,实现对分支机构的全面、动态、有效管理、包含公司经营目标,经营计划的督导追踪、分支机新设、撤销、变更、晋级等业务。
三、树立良好的企业风险管理文化
篇3
关键词:社会平安建设保险公司风险管理需求分析
一、前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保险业发展迅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十一五”规划纲要对保险业发展的阐述,对我国保险业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也为保险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目前经济发展全球化、市场化的大趋势,用竞争促发展,用改革求生存,创造更大的生存与发展机遇,也使得社会的各方面面临的风险越来越大,越来越复杂。民众出于投资与增值的考虑,以及面临着经济发展过程中生活的压力必将产生风险管理,获得一定的保险服务的需求,现对此课题进行探究。
二、 当前湖南社会平安建设的现状及风险管理服务需求分析
在我国社会平安建设大背景的影响下,全国各地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支持地方社会平安建设,争创“两型社会”。民众生活水平也提高了,其自身的人生财产安全也有了新的需求。下面将从几个方面对湖南社会平安建设的现状进行介绍与分析:
1、从湖南社会经济等各方面发展现状分析
第一,居民收入稳步增加。2011年全省城镇居民均可支配18844元,比上年增长13.8%;农民人均现金收入6567,增长16.8%;
第二,民生投入力度加大。全省为民办实事共投入各类资金543.18亿元。改造县乡公路3290公里。城市低保对象月人均补差185元,农村低保对象月人均补差70元,农村五保户分散供养标准达1556元;
第三,社会保障进一步完善。全省城镇新增就业71.6万人,城镇零就业家庭实现动态就业援助,农村新增劳动力转移就业82.67万人。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1306.25万人,居民医保门诊统筹的县市区达115个,统筹地区新农合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平均补偿率73.2%。
2、从政府的管理与服务的角度进行分析
社会平安建设是新形势下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新举措,政府加大补贴商业保险和强制商业保险,从重点工程、进出口贸易、工业、农业、服务业、巨灾到社会医疗养老、低保等,使社会受保的范围逐步拓宽,保险深度逐渐加大。良好的政策支持对于保险行业的发展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也推进了保险公司风险管理服务的完善与推进。
3、从保险行业的发展状况进行分析
目前我省保险行业再次迎来新一轮扩容潮。作为现代金融的主要支柱、市场经济前提下风险治理的主要手段以及社会保障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保险在全球经济金融中阐扬的作用和意义不断凸起和强化。
近年来,湖南保险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人们对保险功能与作用的认识,从初期注重经济补偿和保障“单一功能论”到经济补偿、资金融通和社会管理的“复合功能论”,有了较大的提升,也就是说风险管理服务有着很好的发展前景。
4、从保险公司的风险管理服务工作与社会平安建设关系角度分析
第一,保险公司的风险管理服务与湖南社会平安建设间的关系。当前保险公司的风险管理是伴随着民众对自身安全风险管理所产生的,目的在于保值与增值以及保障人生财产的安全,而这种需求正顺应了社会平安建设的大趋势。
第二,保险公司的风险管理服务与其自身发展间的关系。当前各大保险公司力求改革创新,实现风险管理服务的专业化与智能化水平的提高,与其本身的发展是一脉相承的,创新风险管理服务是在市场经济中取得突破性发展一个新方向。
第三,保险公司如何加强自身的风险管理服务工作,积极参与湖南社会平安建设。在“两型社会”建设的背景下,保险行业在实现自身经营发展的同时更应当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这也体现了企业经营与管理的最高层次是实现社会效益,加强风险管理服务对社会平安建设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 充分认识在湘保险公司风险管理对社会平安建设重要作用
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保险业的发展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进一步大力发展保险业,对我国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宏伟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在湘保险行业的壮大,来源于该行业的专业技术与服务水平的提高,更来源于民众的需求。
1、风险管理服务具有经济补偿能力
保险业的发展可以增强社会整体的抗风险能力,大大消除社会不安定因素,降低社会交易成本,提高社会运行效率。
第一,当前,湖南社会保险公司的规范化、专业化发展使得整个保险行业的实力得到了壮大,同时保险公司之间的竞争也是比较激烈的;
第二,民众选择的范围广了,抵抗风险的能力也增强了。如果我们充分的运用保险这种市场化的风险损失财务转移机制,对风险进行有效的管理,有助于预防大量事故的产生,减少灾害事故给人们带来的不利影响,保障生产发展,维护社会的稳定,这正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需要。
2、风险管理服务承担部分社会管理功能
保险公司风险管理缓解了社会矛盾,推动了社会管理模式的创新。在湘保险公司开创了促进平安建设的新思想,加大了社会服务功能发挥的力度。其中商业保险联手社区医院,参与新农合、城镇基本医疗和健康险。根据发展农业强省、保障服务民生促进社会平安建设的需要,加大农业保险的参与范围,做好农村养老保险的政策扶持。
3、风险管理服务在 “三农”问题中大有作为
保险业风险管理可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挥重要的作用。湖南是农业大省,也是较容易受自然灾害袭击的地区,为帮助广大农民化解自然灾害风险、增强农业抗风险能力、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商业保险公司介入农业保险业务,对于改变湖南省救灾模式、放大救灾资金、加强风险管理,有着积极意义。
4、商业保险是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支柱
社会保障体系所包含的范围、广度和深度是比较广阔和深入的,但这更需要商业保险公司的介入,需要风险管理服务的推广,同时,商业保险就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支撑。保险业风险管理服务承担着社会“稳定器”的职责,有利于稳定民众对不确定的未来预期,减轻精神焦虑,增加即期消费,把潜在的消费需求变成实际支出,推动整个经济的长期发展。
5、风险管理服务的发展有利于完善现代金融体系
社会平安建设包括两个方面:第一,社会公共环境的安全;第二,社会经济发展的安全。保险业风险管理服务可以优化金融资源配置,促进金融行业的均衡协调发展,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此外,这主要体现在金融安全,规避金融次贷风险,就国外之前所面临的金融问题所引起的一系列次贷危机,我们不能忽视金融风险的危害,只有良好的风险管理作为保障,才能更好地促进金融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四、 新时期,湖南社会平安建设对风险管理服务的需求
社会平安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社会协调发展的保障工程,是维护广大群众根本利益、为人民所期盼的民心工程。社会平安建设对风险管理服务到底有着怎样的需求,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1、风险管理服务在现代保险的社会管理功能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第一,社会的和谐、平安对风险管理服务工作有大量的、迫切的需求。生产中的安全事故居高不下、社会治安形势的严峻及自然灾害的频繁,这些对我省的社会平安与和谐构成了致命的威胁,特别是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依据国民生产总值的变化幅度这一衡量标准,造成了企业及个体经营者认为“GDP的增长能以牺牲人命为代价”的错误思想;
第二,相对于其他社会管理功能(如社会信用管理)而言,风险管理服务短期内取得较好成效的条件更为成熟。社会信用管理主要产品是:风险报告、普通企业资信报告、消费者风险评级、工业规范、国家风险分析报告等,其功能远远没有保险行业风险管理服务全面、专业,民众购买偏好必将朝向风险管理服务;
第三,风险管理服务既能有效提高保险公司的经营效益,又能对改变保险公司的外部形象产生深远影响。整个社会以及在湘民众对风险管理服务需求及偏好在于保险公司自身风险管理服务的实力及专业化水平,以及其公司品牌形象的塑造,一方面保险公司通过做大做强风险管理服务,另一方面也将感染民众对其的偏好,最终推动公司的发展,以致实现整个社会平安建设。
2、加强风险管理服务是当前保险公司必然的战略选择
第一,风险管理服务工作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中国保监会2011年9月正式《中国保险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到2015年,全国保险保费收入争取达到3万亿元,保险深度达到5%,保险密度达到2100元/人,保险业总资产争取达到10万亿元。保险公司发展前途光明,仍将得到民众在风险管理服务方面的亲睐,同时整个社会的平安建设也将起到一定推动作用;
第二,创新改革,发挥风险管理服务的特性成为趋势。当前,我省保险业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还不能很好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的需求。做大保险业,必须在做大规模、拓展覆盖面、提高服务程度、强化功能和作用,增强全社会保险意识五大环节。而创新点就在于风险服务管理服务,社会平安建设的需求也在此处。就我省而言伴随着私家车数量的急剧增加,建筑施工的面积逐步扩大,交通安全、建筑施工等方面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其社会平安面临着挑战。
3、加大风险管理服务的宣传,满足民众趋利避害的需求
第一,保险公司风险管理服的范围、重点取决于我省的社会需求,就目前而言主要存在交通(公交、地铁建设等),但总体上应是帮助民众分析风险、对付风险及处理与风险相关事宜,其中,风险不能局限于纯粹风险,服务对象也不必局限于保户;
第二,“现代保险的功能”理论落实。中国原保监会主席吴定富一再提起“现代保险功能”的讨论,其中“现代保险的社会管理功能”是讨论的重中之重。而在国际上,随着风险管理研究在半个多世纪以来的快速发展,有关保险公司的风险管理服务工作的理论与实务也发展迅猛,如,日本富士火灾海上保险公司在此方面就保持着世界领先水平。国外先进的经验值得学习,也有待中国化,对中资保险公司风险管理服务水平的跨越式提升与中国社会的平安、和谐意义重大。
4、社会平安建设对风险管理服务的需求有着理论和实践基础
“实践出真知”,根据湖南社会平安建设的现状调查与分析,我们发现社会平安建设对保险公司风险管理的需求有着理论和实践的基础:
第一,规范保险公司风险管理服务有利于丰富平安、和谐社会建设,又能发展和深化现代保险功能,特别是现代保险的社会管理功能。还能为保险竞争中的差异化经营理论添砖加瓦。
第二,在实践上,风险管理服务既能为湖南社会的平安建设、为我省经济社会的发展出谋划策,又能为保险公司的风险管理服务工作提供指导,还有助于改善保险公司当前的经营业绩及长远的经营环境。
5、在湘保险公司应自觉投入湖南平安建设
在湘保险公司需要积极工作,大胆开拓创新,应用创新发展观加强自身建设的同时狠抓风险管理工作,提高社会责任,积极参与湖南平安建设,达到双赢的目的。首先,规范保险公司的风险管理服务范围,重点取决于湖南省的社会需求,真正为促进社会平安建设提高良好的风险管理服务。其次,保险公司的风险管理服务工作需要必要的组织保证,但其形式可以多样化,也可以专业化经营。专业化的服务才能获得民众的长期需求与购买欲望。
五、 结束语
湖南社会平安建设的发展既有机遇,也将面临挑战,如何加强社会平安建设,推动“两型社会”建设与发展实为重要。在湘保险公司只有加强自身的风险管理服务工作,积极参与湖南社会平安建设,才能实现发展自己和构建平安、和谐湖南这一双赢目标。新时期,我省保险公司仍将面临新的挑战还需要保监会、保险行业专家学者给与支持与帮助。
参考文献:
[1]周延礼.维护保险产业促进经济金融发展[J].中国流通经济.2010,(02)
[2]刘春燕.增强保险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能力[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4)
[3]王柯敬,尹婵娟.关于我国保险业生存和发展基础的几点认识[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9,(10).
[4]李玉英,陶四海,赵力.风险管理下保险公司内部控制建设研究[J].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1,(13)
[5]胡永正.论和谐社会构建中的安全文化建设[J].中国集体经济,2008,(05)
篇4
【关键词】 担保 融资 风险
一、当前担保公司存在的主要问题
1、监管不到位,融资担保乱象频出
近年来,与担保公司数量和业务快速增长相比,政府监管资源严重不足,日常监管不到位,加上有些担保公司诚信缺失,利用政府监管的空白点违规经营,导致融资担保乱象频出。目前有些担保公司出现的违规经营,大部分不是由于担保业务出了事,而是这些公司在担保之外做了其他不该做的事情。在利益驱动下,这些公司超越其风险控制能力和代偿能力盲目扩张业务,明显缺乏承担保证责任的意识。由于业务偏向“异化”,违规经营增多,存在较大的风险隐患,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违规挪用或占用客户保证金和客户贷款的风险;资本金不实,股东直接或变相抽走资本金,或担保公司违规运用资本金,偏离担保主业从事高风险投资的风险;实际控制人和关联交易的风险;非法集资、高息发放贷款以及以委托贷款等形式掩盖代偿风险。近期陆续爆发出问题的担保公司,有的涉及金额高达数十亿元,严重破坏了担保公司的成立之本和社会声誉,如果再不进行有效监管,将会威胁担保行业的安全防线。
2、担保公司规模偏小,担保放大倍数低
担保行业是高风险的行业,公司的规模及经济实力直接影响到公司的抗风险能力。我国担保公司的规模大都偏小,据统计,全国担保公司目前的户均资本金还不到3000万元。有的担保公司的注册资金仅几百万元,由于规模小,担保收益非常有限,一旦发生一笔代偿,需要几十笔担保收入才能弥补损失。
此外,部分地区审批设立的融资性担保机构数量过多,加剧了担保市场的过度竞争和乱象,而担保放大倍数又难以提高,不利于担保机构的可持续发展。担保机构是从事风险经营的机构,其所承担的风险相当大。作为中小企业的融资桥梁,担保公司在中小企业担保贷款中承担了连带还款责任,银行在风险转嫁,或者说通过第三方介入风险把关的基础上降低贷款风险后,中小企业取得融资。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担保的放大倍数为5―10倍,但实际上我国担保机构的平均放大倍数只有2.5倍左右,远低于国家规定的标准。由于信用杠杆作用不能得到有效发挥,造成了担保资源的浪费。根据初步测算,正常情况下,担保公司放大倍数在3倍的,利润率在5%左右;放大倍数在5倍的,利润率大致在10%左右。总体上看,担保公司的经营即使不出现风险,利润还是非常微薄的。
3、缺乏必要的风险分担机制
根据国际惯例,担保公司承担责任的比例一般为70%左右,其余部分由合作银行承担。我国的担保业虽然起步较晚,至今只有十多年的时间,但发展速度非常快,社会效益很明显。担保公司与各银行的合作关系日趋紧密,但在与银行的合作中还是处于弱势地位,缺乏必要的风险分担机制,大部分银行不愿意与担保公司分担风险比例,不少担保公司被迫承担100%的信贷风险。如果按照目前多数担保机构的运作模式,由担保机构承担中小企业的市场风险、信用风险甚至银行的信贷风险,将严重制约担保机构的发展和担保业务的开展。不仅如此,银行为了控制贷款风险,往往要求担保公司按照担保额的一定比例交存担保责任保证金,以便在发生损失时可以得到有效补偿。交存担保责任保证金的比例一般为10%,甚至个别的需要交20%的保证金,且有的保证金存款没有利息,造成担保公司成本过高。
4、缺乏有效的信用信息共享平台
至今为止,我国缺乏集中统一的征信系统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担保公司查询担保客户的信用信息非常难。通过查询各部门的信用信息是担保公司掌握担保对象信用状况的有效途径,但由于各部门的信息大多不对担保公司开放,各担保公司只能采取各自的方法收集客户的信息,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效果也不太明显。人民银行于2004年建立了全国集中统一的企业和个人基础数据库,将企业和个人的信贷等信息纳入数据库,公安、税务、工商、环保等各部门也建立完善了各自的信息系统,但除少数实现共享外,由于缺乏统一的接口标准,各部门基本未实现信息共享。由于统一的社会信用体系尚未完全建立,有关中小企业经济行为的基础信用资料不规范,信息不完整、不真实,担保公司无法全面掌握和监督企业、个人的真实资信状况,担保风险加大。
5、缺乏健全的内部管理制度
内部管理是担保公司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担保公司生存之本。随着越来越多担保公司的成立和发展壮大,担保公司之间的竞争也日益激烈。与此同时,担保公司中许多内部管理方面的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在风险管理方面,担保公司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突出问题:一是缺乏全面正确的风险管理理念和法律意识,风险管理不到位。二是尚未建立完整独立的风险管理体系,包括严谨的内部治理机构及科学有效的担保风险评价体系。三是缺乏必要的风险预警和监督机制。四是缺乏识别和控制风险能力的专业人才,担保行业从业人员良莠不齐,流动性大。
二、加强担保公司风险管理的对策
1、制订和完善与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相配套的法律法规
由于担保公司在性质上带有较强的中小企业的扶持责任,在经营上呈现出高风险、低回报的特点,因此政府有必要制订和完善与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相配套的法律法规,通过立法形式对担保机构的准入与退出制度、业务范围和种类、担保各方的权利和义务、人员从业资格、财务内控制度、风险防范与损失分担机制、扶持政策、行业监管与自律等方面做出明确的规定。通过立法,可以从法律法规方面加强对担保市场的监督管理,防范风险的发生。
2、建立风险共担或风险转移机制
担保公司不是承担风险的最终载体,也不应完全担此重任。在银行向中小企业贷款这一链条中,以下各个主体均获得了利益:担保公司及再担保公司收取了保费,贷款银行赚取了利息收入,贷款企业获得了资金支持,政府取得了税收和稳定了市场经济。既然各个主体均获得了利益,就应当相承相应风险。建立风险共担或风险转移机制,可以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实行担保代偿共担机制。担保公司、银行应该建立风险共担、互利共赢的长效机制,扩大担保公司担保贷款的份额,通过信用担保模式创新提升行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同时,对于担保公司提供担保的贷款利息不上浮或少上浮。二是全面建立不同层次的再担保体系。由政府牵头在全国范围内设立省级、市级再担保机构,依靠再担保体系来分散风险,降低单笔担保损失的实际代偿率。三是建立信用担保机构的资金补偿机制。按照各国的同行做法,政府每年都从预算中安排一部分的风险补偿基金作为资本金注入担保机构,用于弥补风险损失。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应加大对担保机构的支持力度,如免税、补助、贴息、贴保费等。
3、建立完善中小企业信用体系
如何构建一个良好的信用环境,对促进担保业健康发展至关重要。一是建立统一的信息共享平台,并授予担保公司一定的权限,在完善一定手续的前提下,只要录入担保对象的资料就可以提供担保对象在工商行政、税务、环保、公检法等方面的信息,依法实现互为查询、互为共享,实现行业内的全国联网和数据集中。二是人民银行应完善征信系统建设,征信系统应增加担保代偿信息,并向担保公司开放,简化担保公司查询人民银行征信系统的手续,鼓励担保公司合法合规查询人民银行征信系统。三是推进守信激励与失信惩戒机制建设。对于信用记录良好,信誉高的市场主体,在行政监管、银行信贷、税收方面给予一定倾斜,而对于信用记录不好的市场主体,采取一定的惩戒措施。
4、规范担保公司的风险管理
担保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是风险管理能力,担保公司要提升管理风险的能力,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大力气,形成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
(1)坚持完善的风险管理制度,规范操作行为。担保行业是一个高风险的行业,坚持完善的风险控制制度,规范操作行为举足轻重。为此,在担保公司内部要树立全员风险意识,将风险防范意识贯穿于公司的整个工作流程中,增强识别、控制、化解风险的能力。在拓展业务过程中,业务人员要对项目实行认真调查、分析、筛选,坚持双角色调查制度、初复审制度、集体决策制度、双人保后监管制度等,力求为每一个环节建立牢固的“防火墙”,杜绝风险的发生。
(2)建立科学的风险评价体系。在担保公司的经营宗旨中,追求平稳运作一直是第一位的,在风险与稳定发展这一矛盾中,担保公司就是要寻找一个平衡点,因而风险评价体系的建立对担保公司来说是十分必要的,它可以对申保客户的风险进行量化评价,不依靠项目人员的主观判断,减少人为的误差。对客户的信用风险评价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健康的日常货币资金持有量水平;二是第一还款来源有保证;三是适度第二还款能力补充。在考核企业货币资金持有量方面,首先根据客户的行业情况、业务特点和经营规模等要素,测算出企业合理日常货币资金持有量水平,然后与反映客户现金活动的账户、银行账单等相关资料分析出企业的实际现金持有量,从而判断出企业货币资金持有量的充足程度及贷款动机合理性。在考核第一还款来源方面,主要是对企业提供的资料进行书面核实及现场核实,对企业的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营运能力、资产质量、资金结构、未来发展潜力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选择出合适的目标客户。第二还款能力为前两者的补充,主要包括客户的反担保财产、有代偿能力的企业和自然人承担连带责任的反担保。
(3)形成完善的内控机制与业务制衡机制。公司建立制衡的内控机制,通过集体智慧、集体廉洁来防范风险的发生。担保岗位的设置做到分工合理、职责明确,岗位之间能够相互配合、相互制约,从而有效地控制信用担保经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制度风险和道德风险。
(4)完善法律手续,重视法律问题。为了从法律上保障公司的权益,主要应做到了以下几点:一是注意客户资料的完整性,包括基本资料、法律文件、反担保物的权属凭证。二是加强合同及法律文件的管理。三是充分、及时了解最新法律、行政法规、规章的规定,防止业务中的法律漏洞。
(5)依法提取未到期责任准备金、风险准备金。担保公司应该严格按照《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机构风险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提取未到期责任准备金、风险准备金,比例分别是:按当年担保费的50%提取未到期责任准备金、按不超过当年年末担保责任余额的1%提取风险准备金。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融资性担保公司;商业银行;风险导向审计
中图分类号:F27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31(2012)12-0059-03 DOI:10.3969/j.issn.1003-9031.2012.12.13
近几年,为鼓励中小企业发展,各级政府高度重视担保体系建设,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担保机构发展的政策和措施,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然而,随着担保行业的快速扩张,竞争日益加剧,部分融资性担保公司出现违规经营现象,潜藏的风险隐患不容忽视,对商业银行信贷资金安全以及区域金融稳定也造成了不良影响。本文基于商业银行风险导向审计的视角,从融资性担保公司存在的主要风险点入手,探讨如何审计与商业银行有合作关系的融资性担保公司的经营行为和担保能力,并提出管理建议。
一、融资性担保行业概况
融资性担保是指担保人与银行业金融机构等债权人约定,当被担保人不履行对债权人负有的融资性债务时,由担保人依法承担合同约定的担保责任的行为。
截至2011年末,全国融资性担保行业共有法人机构8402家,同比增长39.3%。在保余额19120亿元,同比增长39.1%。净资产总额7858亿元,同比增长63.8%。担保贷款余额12747亿元,同比增长39.8%。其中,中小企业担保贷款余额占比达77.3%。与其合作的银行业金融分支机构总计15997家,同比增长32.6%。
上述数据表明,融资性担保行业的自身实力确实有所提高,在支持中小企业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但随着行业的过快发展,加剧了担保市场过度竞争,监管政策的日趋严厉也提高了担保行业的准入门槛。在这种“微利+高门槛”的双重压力背景下,部分实力较弱的担保公司为了达到监管要求,追逐高额利润,不惜偏离主业、违规经营,如虚假增资、抽逃资本,甚至挪用客户保证金或利用关联企业套取银行信贷资金用于高息放贷和高风险投资,导致资金链断裂形成较大风险损失。随着担保公司与商业银行合作力度的加大,担保公司的违规经营将直接危及银行信贷资金安全,应引起银行内部审计人员的重点关注,并采取有效措施揭示问题,规避风险。
二、融资性担保公司存在的风险点及审计方法
(一)注册资本金不实,风险代偿能力不强
担保公司注册资本规模直接关系到其风险代偿能力以及所能开展的业务范围。2010年3月,七部委联合颁发了《融资性担保公司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对融资性担保机构的主体属性、市场准入、业务资格、风险控制、信息披露和监管等方面均做出了规定, 其中就明确提出了担保公司的注册资本金要求。同年,各省金融办公室、工商局、银行监管等部门联合出台了各省的细化实施办法,进一步规范强调了担保公司资本金与其业务开展范围的匹配关系,有的省份还明确要求不符合新办法规定的担保机构于2011年3月31日前整改到位,否则将不予颁发经营许可证。因此,部分实力较弱的担保公司要在短短半年时间达到以上要求,就存在虚增注册资本的嫌疑,应重点关注担保机构2010年及2011年一季度的增资。同时,《办法》明确指出,担保公司的注册资本全部为实缴货币资金。因此,担保公司虚假增资的主要表现形式就是抽逃注册资本或注册资本金来源不实。
针对以上风险点,应重点关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核查资金流向,看用于验资的资金是否来源于银行贷款或相关借款,并于验资后回流相关借款人或增资股东。二是分析企业财务报表。有些担保公司股东较多,增资时间长、增资金额零散,在此情况下通过资金流分析往往难以奏效,需要针对财务报表的相关科目,结合验资时点前后验资户资金状况,进行综合分析判断。其一,重点审查“其他应收款”或“预付货款”等科目,看其是否存在长期挂账现象,并要求担保公司出具银行询证函以证实相关科目余额的真实性。其二,看“存出保证金”科目金额是否与担保公司担保金额相匹配,如果该科目金额比担保金额乘以10%后的金额还多出很多,则需要担保企业提供该科目的明细及银行询证函,证明其账户余额的真实性。对于担保金额的确认,可结合人民银行征信报告的数据,以及通过财务报表中的“担保赔偿准备金”科目的提取额倒推得到担保余额(根据《办法》规定,担保公司应按不低于当年年末担保责任余额1%提取担保赔偿准备金),以确保担保金额的准确性。
(二)保证金管理不到位,风险缓释措施不力
按规定提取保证金是缓释信贷资金风险的重要措施之一。保证金的管理主要涉及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担保企业存入银行的保证金,这属于银行管理的内容,对应于担保公司资产负债表的“存出保证金科目”。另一方面是办理担保贷款企业存入担保公司的反担保资金,属于担保公司管理的内容,对应于担保公司资产负债表的“存入保证金科目”。
就担保企业存入银行的保证金而言,根据各商业银行内部担保管理办法相关规定,担保机构原则上应有一定数额的担保基金或担保保证金存在农业银行并专户管理,担保基金或保证金金额一般不低于法人融资担保余额的10%。因此,应重点核查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可通过商业银行内部的账户系统,直接查看担保公司在该行的各类存款状况。重点核查保证金户的存款状况,核查担保公司是否在银行开立保证金专户,是否存在以定期或活期存款替代保证金的违规行为。特别是对于一些业务范围为全省的担保公司,保证金账户往往分散于发放担保贷款的各分支机构,要重点核查保证金是否由专门部门进行牵头管理,保证金账户金额是否足值,是否存在担保公司的准入和贷后管理前后脱节的情况。二是对于担保公司整体保证金的存放情况,可请同业协助调查或结合财务报表“存出保证金科目”及担保企业的担保金额,测算其比例是否达到10%的标准。
就贷款企业存入担保公司的反担保资金而言,应重点关注以下几种情况:一是担保公司将被担保企业交纳的保证金纳入到“其他应付款”科目,而未在“存入保证金科目”中反映;二是将被担保企业交纳的保证金转为担保公司在银行的“存出保证金”科目;三是为了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担保公司向被担保企业收取保证金的随意性较大,存在少收、不收的现象;四是从被担保企业的贷款资金中抽取一定比例金额,作为担保公司在银行的保证金,这不但加重了被担保企业的财务负担,同时也弱化了担保公司的风险承担能力[1]。具体核查方法主要包含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核查担保企业“存入保证金科目”金额大小,看其与担保金额是否匹配。二是核查担保公司担保贷款的资金流向,看其贷款发放后,贷款金额是否存在按一定比例(如10%),回流到担保公司账户。
(三)未按规定提取风险准备金,风险补偿能力弱化
担保行业是高风险行业,健全有效的风险补偿机制是担保公司应对赔付风险、保障企业持续经营的基础。担保公司的损失风险补偿机制主要包括政府补偿、风险准备金。风险准备金主要包括未到期责任准备金及担保赔偿准备金,《办法》明确规定了提取方法。同时,《关于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有关准备金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政策的通知》(财税[2012]25号)对担保公司风险准备金税前扣除及转为当期收入也进行相关规定。部分担保公司错误理解了以上规定,直接将风险准备金的应提取金额作为风险准备金的当期余额,少提风险准备金,隐藏较大经营风险[2]。针对以上风险点,在实际审计核查过程中,根据财务报表,直接按《办法》规定进行测算,看其是否满足规定要求。
(四)超比例担保,集中度风险较高
担保公司担保的贷款行业、地区、客户集中度越大,越容易受到宏观经济波动和企业经营周期的影响,严重的情况下甚至可能出现系统性风险。《办法》规定:“融资性担保公司对单个被担保人提供的融资性担保责任余额不得超过净资产的10%,对单个被担保人及其关联方提供的融资性担保责任余额不得超过净资产的15%,对单个被担保人债券发行提供的担保责任余额不得超过净资产的30%”。值得注意的是,该条款不但有助于规避担保公司的单户及关联企业贷款的集中度风险,而且还能有效控制担保公司股东之间的关联担保规模。因此,在具体查证过程中,除核查单户及其关联方是否超额担保外,还应重点核查担保公司为其股东的担保金额是否超比例。同时,《办法》还规定了担保公司以自有资金进行投资的范围和额度,应核查担保公司“短期投资”及“长期股权投资”科目,看其是否满足相关投资范围,以及投资总额不高于净资产的20%的要求。另外,还应关注担保公司担保贷款的品种和期限,虽然《办法》并未禁止担保公司办理1年期以上的项目贷款或固定资产贷款担保业务,但商业银行对担保公司的准入一般都要进行年度复核。因此,固定资产或项目贷款的贷款期限与担保公司资格准入年度复核制之间就存在矛盾,一旦担保公司担保能力出现问题,年度准入复核达不到要求,将对银行贷款资金安全造成不利影响,因此应该控制担保公司担保的中长期贷款以及固定资产和项目贷款占比。同时,某些具有政府背景的担保公司,为扶持某一产业发展,其担保的贷款企业主要集中于某一行业,如林业、牧业等,其股东也主要来源与这一领域的企业,这本身就是一种较大的集中度风险,商业银行应审慎核定该类担保公司的担保额度。
(五)违规经营,参与民间融资或从事违规放贷业务
担保公司违规经营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资金的来源不合规,具体表现是注资不实,通过民间借贷、短期融资等手段筹集资金。另一方面是资金的使用不合规,具体表现是违规发放贷款或进行高风险领域的投资,偏离担保主业。如某些担保公司向部分企业发放“过桥贷款”或直接将资金借给股东或其他企业使用,以上这些行为不仅扰乱了正常金融秩序,同时也削弱了担保企业的风险代偿能力,影响了银行信贷资金安全[3]。针对以上风险点,应重点核查以下两个方面:一是重点关注担保公司注册资本金规模与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的匹配程度,看是否存在违规非法集资行为。一般来说,担保公司的流动资产主要来源于注册资本金,如果流动资产数额巨大,且在较大程度上来源于流动负债的话,这时就要引起关注,需要查看会计附注的应收及应付等相关科目,并调阅该担保公司在银行的资金账户往来明细,看其是否存在与企业及个人较大金额、较频繁的资金往来情况,对于往来较为固定的企业及个人账户,还应继续追查资金来源(有可能为过渡账户或用于非法集资的资金归集账户)。对于个人账户,还需留意其是否为担保企业法人及高管人员或是银行员工的账户,以此核查担保机构高管及银行员工有无参与非法集资行为。二是要对担保公司担保的贷款进行审计,重点关注与担保公司相关的“还旧借新”贷款的资金走向,审查还款资金来源和贷款资金去向,看担保公司是否存在向企业发放“过桥贷款”的行为,以此掩盖贷款企业经营风险,从中牟利。
三、源自融资性担保公司的风险及其防范
融资性担保公司存在的上述问题隐藏较大的风险。一是信用风险。担保公司抽逃、虚增注册资本,减少了自有资金,变相增加其担保放大倍数,降低了担保贷款的安全系数;向贷款企业发放“过桥贷款”,掩盖了贷款风险。二是法律风险。担保公司违规经营,参与民间借贷等行为严重违反了《融资性担保公司管理暂行办法》等法规,面临监管处罚,情节严重的可能被吊销经营许可证及营业执照,将对商业银行信贷资金安全及风险追偿造成不利影响。三是声誉风险。部分担保公司担保贷款被少数股东及高管人员操纵,有可能出现牵涉面广、额度巨大的冒名贷款和多人承贷一人使用问题,使担保公司沦为少数人从银行骗贷的融资工具,一旦资金链断裂,贷款集中形成不良,可能出现系统性风险。最终不仅会给商业银行带来重大经济损失,而且当商业银行向众多名义上的借款人采取强制手段追索债务时,可能引发群体纠纷,影响社会稳定和商业银行的声誉。四是道德风险。商业银行员工参与担保公司及贷款企业的资金往来,极易诱发道德风险,形成内外勾结骗贷案件。商业银行可采取如下措施,来有效防范上述风险。
(一)严格资格准入,优选合作对象
建议商业银行按照《融资性担保公司管理暂行办法》,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进一步修订完善行内相关担保管理制度。同时,要认真做好融资性担保机构的清理准入工作。认真调查、审查,从严把关,对违规经营的担保公司要求其限时整改,否则减少其担保额度,提前收回贷款,直至终止业务合作。优先选择成立时间较长、规模较大、资质和信用良好、管理健全的担保公司作为合作对象,并审慎核定担保额度。
(二)明确工作责任,强化动态管理
一是按照担保公司业务开展的区域范围,严格落实管理层级及职责。对经营范围为跨区域的担保公司应明确牵头管理机构,认真进行贷后管理,逐 户建立日常管理台帐,及时掌握担保公司的资本金、对外担保、单户贷款担保金额、保证金状况、担保贷款风险(下转第64页)
(上接第61页)形态、风险代偿等情况,严格按制度对关键指标进行监管,及时预警风险。二是建立信息沟通机制。加强与金融监管、政府金融办公室以及担保公司的日常联系,动态掌握担保公司的日常经营情况,加快信息传递,提高信息资源利用效率。同时,督促担保公司建立完善的风险控制机制,严格计提风险准备金。三是建立完善的担保机构评价制度。对担保机构实行动态名单制管理,若出现不利于商业银行贷款安全的因素可提前收回贷款,并终止担保合作。四是严格保证金账户管理。严格执行保证金制度,对担保公司担保的贷款要逐一落实保证金,按规定比例在保证金专户足额缴存。五是按规定严格控制单个被担保人及其关联方的担保金额比例降低集中度风险。六是在与担保公司的合作过程中要合理分摊风险,对担保公司分摊额度之外的剩余风险部分要求借款人追加抵押或其他担保措施。
(三)全面调查摸底,理顺债务关系
对于部分担保公司担保贷款资金流向异常,多次转贷、以贷收贷后,可能导致债权债务关系严重紊乱等情况,商业银行应对这类担保公司担保的贷款进行全面检查清理,逐户上门调查对账,摸清借款人真实借贷情况及生产经营情况。对冒名贷款、多人承贷一人使用、甲贷乙用的,与资金实际使用人重新落实债务。
(四)加大处罚力度,严防道德风险
对参与担保公司及担保贷款企业资金往来的商业银行员工,要进行认真排查,对充当资金掮客、直接或间接参与民间融资、掩盖担保企业经营风险等行为的相关责任人进行严肃处理,起到警示作用,严防道德风险。■
参考文献:
[1]张建明.担保公司担保贷款:业务风险与管理[J].中国农村金融,2011(21):52-55.
篇6
保险公司是经营风险的公司,其所面临的风险管理问题,特别是公司财务风险的识别、防范以及控制必然成为其管理的核心。从对A公司财务风险管理评价情况看,A公司风险管理体系逐步完善,财务内部控制体系合理有效,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健全,资本结构合理且偿付能力稳定,需要注重的是投资风险的识别及防范与控制。A公司财务风险管理对我国保险企业来说,应构建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加强财务内部控制,建立健全财务风险预警体系,从优化资本结构的战略高度来规划再融资行为,积极提高保险资金的使用效率。
[关键词]
保险企业;财务风险管理;A公司
对保险企业而言,通过财务分析可以感知风险、分析风险。因此,保险公司应利用财务分析加强财务风险管理,对其财务风险进行有效的管理和规避。[1]
1、A公司财务风险管理实践
一般保险公司的财务活动可分为筹资活动、投资活动、经营活动等,这些财务活动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公司在日常经营中的支付能力、盈利能力及运营状况。基于财务分析视角,本文从筹资风险管理、投资风险管理、运营风险管理三个方面分析A公司财务风险管理情况。
1.1筹资风险管理对于保险公司来说,资金的主要来源是资本金以及保险费收入。在保险公司的资金来源中,负债所占的比重较大,其筹资风险主要来源于保险费收入带来的债务。基于财务分析视角,保险公司的筹资风险可以从公司的偿债能力方面来衡量。具体的评估指标主要有:资产负债率及偿付能力充足率。根据表1所示,2015年A公司的资产负债率较前几年有所降低,说明其债务负担有所减轻,长期偿债风险减小。高负债率通常会给公司造成较大的财务风险,A公司适当削减了债务资本比率,优化了公司的财务结构。偿付能力方面主要是分析其偿付能力充足率,具体指标的分析如表2所示。根据表2可知,2015年A保险公司偿付能力充足率为205.1%,相比前几年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原因在于2015年A公司进行了权益融资,进一步补充了资本金及营运资金,使集团的偿债风险有所减小。
1.2投资风险管理投资风险是投资效果偏离收益目标的可能性。结合财务分析,公司的投资风险可以用盈利能力来衡量,衡量指标主要有:总投资收益率、净投资收益率、总资产报酬率。A公司投资收益指标的分析如表3所示。2015年,A公司的总投资收益率为5%,与上年持平,但净投资收益率有所增加。2014年和2015年的收益水平较2013年有大幅度的提升,但收益的提升往往伴随着风险的加大。A公司近两年在投资方面获得了较大收益,说明它在投资方面承受的风险也较大。
1.3运营风险管理保险公司作为一个经营“风险”的公司,现金流量在其日常营运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对于A公司这个企业来说,更要有足够的现金流作为保证,因此,基于公司现金流量表的分析可以对公司的运营风险作出较好的识别。主要衡量指标为:资产的经营现金流量回报率、经营现金净流量与净利润的比率、经营现金净流量对负债比率。A公司营运风险指标分析如表4所示。由表4分析可知,2015年A公司资产的经营现金流量回报率较2014年有较大幅度的下降,说明A公司集团资金的经营收现水平有所下降,其资产综合管理水平降低。同时,2015年A公司经营现金净流量与净利润的比率较2014年也有所降低,说明公司盈利质量降低,利润的实现程度低。另外,A公司2015年经营现金流量对负债比率也有所降低,说明公司短期偿债风险有所增加。总的来说,2015年A公司集团受业务发展的影响,本期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减少,短期运营风险有所增加。
2、A公司财务风险管理评价
据上述分析可知,A公司财务风险管理水平较好,在公司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逐步加强了财务风险管理,取得了一些成效。
2.1风险管理体系逐步完善A公司成立二十多年来,一直将风险管理视为经营管理活动和业务活动的核心内容之一,逐步建立起与业务特点相结合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根据上文的分析,可以看出A公司的资产负债率一直较高,超出理论的合理水平,但是最近几年A公司的发展势头强劲,说明A公司注重风险管理与发展并举。而先进全面的风险管理机制为公司持续稳健发展提供了保障,为公司战略有效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除此之外,公司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对公司财务风险管理理念的关注和认知始终保持明确清晰,并通过自身的影响力将其渗透到公司的各个层面,有效做到上传下达,为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建设和完善起到了激励和领导作用。
2.2财务内部控制体系合理有效A公司注重财务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并以公司的风险管理体系为基础,以现代化的风险监控系统为辅助,将财务内部控制理念渗透到员工的日常经营活动中,从而基本建立了合理有效的财务内控体系,使得A公司内控管理中心各部门形成目标统一、高效配合的合作模式,同时,也有效促进了风险管控三道防线之间的联动与运作,减少或规避了公司的财务风险损失。另外,在A公司的财务内部控制体系的推动下,A公司的财务风险管理文化进一步加强,尤其是对于地方子公司,更是加强了对各个环节的控制,提高了员工的应对风险的素质。
2.3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健全在逐步完善的财务风险管理体系的指导下,A公司建立了较为健全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即以公司财务信息化为基础,利用财务指标度量其财务状况偏离预警线的强弱程度并发出财务警戒信号。在健全的财务预警机制的指导下,A公司以公司的财务报表、经营计划以及其他相关的财务资料为依据,选择重点检测财务指标并确定财务危机警戒标准,并采用比例分析法、数学模型法等对财务指标进行综合分析及预测,监测财务状况的变化及可能发生的财务危机,并及时警示有关负责人员,分析和报告本公司发生财务危机的原因,对公司财务运行存在的潜在问题,提出有效的防范措施。[2]健全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帮助A公司有效规避了潜在的财务风险,保障了其经营活动的健康发展。
2.4资本结构合理,偿付能力稳定A公司在业务迅速发展的现阶段,在不断调整业务结构的同时也在不断调整资本结构,从而做到了有效合理配置资源并保持偿付能力稳定。在当前激烈竞争的市场经济环境下,保险公司生存的空间更为狭窄,此时充足的偿付能力首当其冲地成为其生存和发展的必要保障。[3]因此,充足的偿付能力是保险公司自身所要追求的目标与方向之一。另外,A公司在再融资的同时注重了资本结构的优化,保持了偿付能力的稳定性,从而促使其实现公司价值的最大化。
2.5注重投资风险的识别、防范和控制保险公司的投资风险主要存在于保险资金的运用过程中,正确的投资决策是投资风险管理的关键所在,而合适的投资决策准则是重中之重。基于此,A公司首先确定了保险资金投资决策准则。然后结合资金的来源、运用特点,按照负债类型要和相应类型的资产相匹配的原则来制定投资方向、选择投资工具、确定投资比例,以此减少业务开展的盲目性,增加了投资的安全性。[4]另外,通过恰当的投资组合,利用投资资产的多样化,分散了非系统风险,并且保证了投资的多元化,同时提高了随时满足短期债务以及应对解决突发事件的能力,加强了对投资的事前、事中、事后控制。
3、A公司财务风险管理对我国保险企业的启示
A公司形成了较为完善的财务风险管理组织体系,我国其他保险企业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借鉴。
3.1构建全面的风险管理体系构建全面的风险管理体系可以促进保险公司稳定经营和持续发展。通过制定全面风险管理战略、营造风险管理的文化氛围和建立全面风险管理流程,能进一步优化风险管理体系。
3.1.1制定全面风险管理战略制定全面风险管理战略是构建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第一步。风险管理战略包括风险管理的风险偏好设置与目标定位。风险偏好设置决定了公司在风险决策中的行为特征。而全面风险管理目标定位并不在于完全规避风险,而在于与风险共存,特别是作为保险公司,承担一定的风险是其存在的前提。
3.1.2营造风险管理的文化氛围,实施全面风险管理公司文化是公司持续发展的人文力量,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离不开风险管理的文化氛围。先进的风险管理文化对于风险管理体系作用的发挥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滞后的风险管理文化则会呈倍数缩小风险管理体系的作用。营造风险管理的文化氛围,才能不断提高公司全面风险管理的水平。在此基础上重视公司文化的评估结果,巩固和发扬公司文化的建设成果,并针对评估过程中发现的问题,确定影响公司文化建设的不利因素,分析其更深层次的影响因素,及时釆取相应措施加以应对。
3.1.3建立全面风险管理流程全面的风险管理流程主要包括风险的识别、防范和控制。首先,风险识别是风险管理的基础。只有正确判别出自身所面临的风险,人们才能够更加主动地采取适当有效的方法对风险进行防范和控制。其次,风险防范则是采取预先防范措施,得以减小损失发生的可能性以及损失程度。全面的风险管理流程离不开风险控制,即采取各种措施减小风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或者减少风险事件发生时带来的损失。
3.2加强财务内部控制保持合理充足的现金流不仅需要健全的财务风险预警体系,更需要健全的财务内部控制。
3.2.1财务内部控制是保险公司生存与发展的基石财务内部控制是强化保险公司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保险公司的筹资、投资、营运活动都离不开财务内部控制。在复杂多变的市场条件下,保险公司处于风险旋涡中,更需要合理的组织、安排和控制好资金的流动与安全,因此需要一套系统的财务控制体系。财务内部控制作为强化管理的一种手段,必然在经营管理中得到体现和发展,从而使得保险公司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以生存求发展,以效益为本,更好地防范风险。
3.2.2加强财务内部控制有利于提升财务风险管控能力作为保险公司生存和发展的基石,财务内部控制为财务管理提供组织保证、体系保证、方法保证以及质量保证,从而有效降低保险公司财务风险。同时,保险公司应当根据其保险业务流程以及财务内部控制的需要,建立合理、有效的财务组织架构,科学设置公司内设机构、分支机构以及岗位职责,明确各岗位的责任分工,建立安全实用、能够覆盖所有业务环节的信息系统,尽可能使各项业务活动自动化、流程化、信息化,减少或消除人为干预和操作的失误,为财务内部控制提供技术保障和有效的系统支持。财务内部控制制度是公司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机组成部分,财务内控制度的完善能够有效提高公司财务管理能力,提升财务风险管控能力,进而促进保险公司的持续健康发展,推动公司竞争力和经济效益的显著提升。
3.3建立健全财务风险预警体系合理的现金流是一个公司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而健全的财务风险预警体系更有利于公司及早识别保险公司的资金流风险,从而降低公司的营运风险。作为保险公司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建立健全财务风险预警体系。
3.3.1正确选择财务预警指标在财务预警体系选择的关键问题上,保险公司对于财务预警指标应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考虑。一方面,定性指标可以直接反映公司生产经营的变化,主要受经济环境、本行业特征、国内外市场状况、公司经营方式以及管理水平等方面的影响,是影响公司稳定发展不可忽视的因素;另一方面,定量指标主要反映的是公司的财务状况及其发展状况,其中包括公司的偿债能力、资产运营能力、获利能力以及发展潜力等方面。[5]因此,保险公司在指标选取时需要综合考虑各指标之间的相互关联性,特别应注意的是定量指标与定性指标之间的相互补充,以便使其更好地反映公司财务状况。
3.3.2加强公司信息化管理建立财务预警体系主要在于它的及时性,因此大量准确及时的信息为财务预警体系的有效运行提供了基础,所以公司应不断加强信息化管理。通过建立财务风险预警的计算机辅助管理体系,配备专业人员进行信息的收集和处理,以此确保公司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和有效性,从而实现公司财务风险管理智能化,提高公司财务风险预警的科学性,并为公司财务预警体系的构建提供技术支持。
3.4从优化资本结构的战略高度来规划再融资行为在中国保险市场快速发展的阶段,基于实现金融综合化经营的战略需要,在满足保险资金投资股权、上市公司再融资规范的前提下,保险公司更应从优化资本结构的战略高度提前规划公司的再融资行为。[6]
3.4.1确定最优资本结构作为经营风险的金融机构,保险公司存在其特殊性质。一方面,保险公司是负债经营;另一方面,保险公司的股权资本有自身的获利要求。此类特殊性使得保险公司的资本结构受到了监管机构和股东利益最大化要求的双重限制。[7]因此保险公司需要根据自身实际确定最优的资本结构,使其既能够维持保险公司的财务稳定性、满足监管要求的偿付能力,同时又能够实现股东的利益最大化。
3.4.2合理选择再融资方式我国上市保险公司在选择再融资方式时所考虑的主要是融资额大小、门槛高低以及融资的难易程度等因素,因此股权融资成为我国上市保险公司再融资的首选。虽然股权融资对改善股权结构确实具有一定的作用,但是单一的股权融资并没有考虑到公司在资本结构方面的差异,不符合财务管理理论关于最优资本结构的融资原则。再融资对公司的持续发展有着极大的推动力,因此,我国保险公司应合理选择再融资方式,从优化资本结构的战略高度来规划再融资行为,有效提高公司偿付能力、优化资本结构,从而实施有效的风险管理。
3.5积极提高保险资金的使用效率保险公司投资风险的控制工作中,比较常见的控制策略包括对建立合理的投资比例、拓宽资金运用渠道这两个方面。
3.5.1建立合理的投资比例在现阶段的条件下,保险公司应引入合理的投资比例,以一定的风险水平为前提条件,从而实现投资回报率的最大化。[8]保险公司自身属于经营风险的公司,组合模式下的投资对保险公司的财务风险进行抵消、对冲处理能够有助于整个收益水平的均衡发展,从而实现收益要素与财务风险要素的均衡。因此,建立合理的投资比例有利于保险公司降低自身投资风险,从而降低财务风险。
3.5.2拓宽资金运用渠道目前我国保险资金仍主要运用在银行存款、债券等领域,资金的增值主要通过国债利息收入以及银行存款利率为途径来实现,抵押贷款、股票投资比重仍较小。因此,面临我国现阶段的市场经济条件,保险公司应该扩大投资渠道,在现行政策允许的投资条件下,合理分配国债、抵押贷款以及股票投资等的投资比例,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保险公司财务风险管理是一个连续的动态过程。我国的保险公司在经历了市场化改革之后,呈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面对不断发展成熟的保险市场,我国保险公司更应注重财务风险的识别、防范、控制,不断提高抗风险能力。A公司的财务风险管理有一定优势,我国其他保险公司可借鉴A公司的实践,从财务分析的视角入手,构建风险管理体系,进一步提高公司财务风险的管理能力,以促进我国保险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和繁荣。
参考文献:
[1]肖云莹.保险公司财务风险管理相关问题研究[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11.
[2]霍真.金融危机下的企业财务策略[J].经济师,2011(2):163.
[3]杜司赢.我国上市寿险公司偿付能力影响因素研究[D].兰州:兰州大学,2013.
[4]王玉波.新时期我国保险资金投资风险管理分析[J].中国商贸,2013(22):125-126.
[5]李静,国有大型建筑施工企业集团财务集中管控探索[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10.
[6]蔡颖.保险公司偿付能力与资本结构优化问题研究[J].保险研究,2010(11):8-19.
[7]崔浩雄.浅析保险公司发展养老社区现状及策略[J].中国保险,2013(6):31-33.
篇7
1.资金来源范围广。一般情况下,财产保险公司的资金主要来源于资本金和保费,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财产保险公司的项目也在不断更新。因此,财产保险公司的资金来源也是多样化,资金的来源也从投保企业到投保个人,财产保险公司的资金来源范围比以前要更广。2.资产分布集中。财产保险公司对于财务管理都采用集中管理的原则,集中进行收支,各个分布的保险费用的支付也可以通过现代的信息技术,如支付平台、支付宝、网银等方式直接把保费上交到总公司,便于总公司的集中化管理。总公司集中管理金融资产及对实物资产进行投资。所以,资产集中分布的情况下,企业的财务风险也具有很大的隐患。3.财务会计负债数据不准确。财产保险公司属于负债经营的公司,他们所收取的保费大部分是短期的负债资金,因为财产保险发生风险的时间的不确定性和保险公司需要赔付的金额的不确定性,这就影响财产保险公司负债的时间和付款金额。所以,也就增加了财产保险公司的财务风险。4.足够的现金流动。企业或者个人选择做财产保险的原因,是希望在发生意外和风险时能够及时获得赔偿,不至于变成一无所有。所以,保险本身也是一种分担风险和经济补偿的方式,一旦投保人发生风险,保险公司就需要有大额资金进行赔付。财产保险公司需要有足够的现金流动,这样才能够保证及时赔付支出,便于保障投保人的权利,也能够发挥财产保险公司促进社会稳定的作用。
二、财务风险管理的含义
财务风险管理是指公司在经营时的财务活动中,因为一些无法预知的原因而导致财务管理中存在风险,这种风险致使公司的财务管理结果与预期的结果相差甚远,有的导致公司的利润减少,有的给公司的财务造成损失。而造成这种风险的因素有市场原因、国家政策调控、公司内部原因等,由于公司的财务管理贯穿于整个公司的经营范围,所以不管是公司的资金筹集还是公司的长短期投资等,都会存在一定的财务风险。公司在一定财务目标的指导下,对公司资产的管理、资金的管理以及利润的分配管理等,都是财务管理的内容,而这些管理工作都会存在一定的风险。公司为了降低成本和提高资金运用效率而采取财务管理工作,虽然会有财务风险,但也需要公司积极应对,减少风险带来的损失。所以,公司更要进行财务风险的管理。
三、财产保险公司出现财务风险的原因
1.财产保险公司的赔付能力不足。财产保险公司的赔付能力指的是企业或者个人的财产出现事故以后,需要财产保险公司按照合约进行赔偿的能力,既包括一般情况下发生的事故,也包括特殊情况发生的事故。一个财产保险公司的赔付能力决定保险公司履行财务责任的能力,影响财产保险公司赔付能力的因素有资本金、公积金和保险费率以及保险资金的使用等。财产保险公司在经济发展的背景下也在不断扩大自己的规模,但很多财产保险公司扩大经营都是没有目的进行的,由于不重视经营方式,没有认清楚财产保险公司的实际情况,很多业务在不熟悉的情况下开展工作,就导致了一些公司出现亏损的现象。因此,最终的赔付能力就下降,伴随出现的就是公司的财务风险。2.财务管理中的信息失真增加了财务风险。财产保险中的财务管理信息失真现象存在于财产保险公司中,有的财产保险公司为了扩大自己的营业规模,盲目增加业务,放宽保险的条件,降低保险费用,或者开展违反协议的保险。这主要是为了增加保费,获得更多的保单,这种违规的财产保险,最终会造成财产保险公司财务风险的增加,影响公司发展。此外,有的保险公司存在虚假理赔现象,扩大自己的保险范围,一旦投保人发生相应的事故需要理赔时,保险公司所承担的责任就会很大。因此,不能以虚假的信息来套取投保人的钱,这些都是在财产保险公司财务管理中的信息失真现象,会造成资金损失,增加财务风险。3.财务风险管理的技术平台建设不完整。造成财产保险公司的财务风险出现的因素很多,市场、公司的信用、财务操作技术以及资产的管理等风险都是财务风险的内容,但是财产保险公司在这些方面还存在一定的缺失。由于不重视这些风险,在技术处理时没有严格的工作流程或者严密的处理方案,更没有完整的技术平台来解决这些问题,所以在出现风险时就不能及时作出反应,也不能及时应对。由于现在保险公司财务风险管理的财务风险认识不到位,公司在经营上自然漏洞。因此,财产保险公司的财务风险管理技术平台需要很好的完整的建设。
四、财产保险公司财务风险管控的对策
1.依据财产保险公司的实际情况制定财务风险管理措施。财产保险公司的财务管理要首先认清公司所处的内外环境,并且认真分析公司的市场动态,在变化的市场中不断寻找公司财务风险的管理的应对措施,及时发现问题,调整策略,提高保险公司的适应能力。财务风险管理应该与时俱进,不断创新,面对不同的财务风险管理作出不同的应对措施,并要不断完善和更新策略,做好人员的安排,依据财务人员的个人特点,安排岗位,明确责任。这样便于提高工作积极性,保证人才与岗位的对应,减少财务风险,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这种因地制宜的方式制定财务风险管理的措施是一种全新的方式,应该值得推广。2.建立健全财务风险预警体系。建立保险公司的财务风险预警体系,主要是对财务管理中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预警,监测公司即将要出现的财务风险,分析财务报表,这样可以和正常的财务工作一起多角度分析和反映保险公司的财务状况。同时,建立财务风险预警体系还能够约束财务工作,让财务工作人员在工作时能够完全按照制度和工作流程办事,减少期间出现的违规现象,帮助财务管理者认清保险公司的财务状况,提前预警到公司会遇到的财务管理的风险,并及时采取应对措施,为公司的发展减少损失,增加利润。3.增强保险公司的赔付能力,建立健全财务风险管理机制财产保险公司的发展需要拥有大量的资金作为支持。因此,保险公司应该想办法筹集更多的资金,不管是信用贷款还是依靠政府的宏观政策,都要缓解资金压力,这样才能在遇到财产赔付的状态下拥有能力赔付。同时,保险公司在发展时要依据客观实际情况,不能为了扩大经营而采取降低条件的签单,或者虚假信息来欺骗顾客,这是拿自己的信用来做赌注,必然会在市场中丧失信誉,影响公司的发展。因此,应该注重培养信誉,寻找合作伙伴应该找信誉好的企业,方便进行财务管理。建立健全风险管理机制要确定应对风险的方案和措施,制定企业财务战略和计划,优化财务决策和控制方法,建立财务控制信息系统,当出现风险时可以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五、结语
我们认识到在动态财务分析的背景下,财产保险公司财务风险工作存在的问题,结合保险公司的实际情况来看,我们要不断完善财务风险管理制度和监管机制,加强对公司的内部控制以及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强化风险的控制意识,有效规避财务风险,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为财产保险公司的可持续稳定发展作出努力。只有这样,才能够维持保险行业的秩序,促进我国财产保险事业的发展。
作者:孙继微 单位:中华联合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吉林分公司
参考文献:
[1]田玲,王正文,许潆方.基于经济资本的我国保险公司投资风险限额配置研究[J].保险研究,2011(11).
篇8
金融业中最重要的支柱之一就是保险行业,保险行业的资本消耗比较快、比较高的一个行业。大多数的保险公司,都是因为发展的速度太快造成资金不足的现象,这是保险公司要面临的重要难题。伴随中国发展程度不断的加深,以及保险市场的更深层次的开放,国内保险机构即将面临的竞争越加激烈,保险金融方面的集团采用综合经营模式已经势在必行,因此其产生的风险管理显得非常重要。
一、风险管理的概述
风险管理除了防范风险之外,还有包括减轻风险带来的经济损失的一些措施。风险管理是一门具有前沿性的科学管理,使企业的分析管理形成一个新阶段的管理科学。与之前的风险管理相比较,新阶段的风险管理最显著特点是具有风险处理机制,出现转移风险、分散风险的保险市场和证券市场。
当前出现很多国际金融的机构利用经济资本这个工具对金融活动进行风险管理。国家的银监会已经开始探究“资本工具的创新”的相关问题,关于资本工具的创新配套对策进行一个前期的研究。在国际上,银行业和保险业都在这个领域展开了深入的探索和研究。所以,金融机构实行经济资本的管理已经成为主流的趋势。
二、平安保险公司的风险特征特点分析
(一)分析平安保险公司的经有状况
根据以上的分析,平安保险公司建立以保险作为核心,非保险金融的业务的单元增加了综合经营的模式,以此实现盈利多元化。再者,综合经营的业务板块间交叉的增多,保险公司资本的使用率开始不断提升。但因为企业新业务单元的增多,而总资本方面的规模不断膨胀,这使得经营企业的风险管理的难度必然增加。
(二)平安保险公司的风险特点
1.资金不足:我国的保险行业和发达国家相比较而言,投资的种类少,投资的组合复杂度低,因此保险企业在运用资金方式也较单一。而平安保险公司也一样存在这种类似的问题。
2.风险类型一般为投资风险:随着我国的保险业务不断在拓展,保险公司在经营方面不再只局限于保险,更多的都是走向投资,以此达到企业的最大价值化。但是企业也要面临的风险由保险的风险转向投资的风险。
3.风险管理方式落后:保险公司有关的风险措施依然是传统业务管理、资金管理、财务管理和信息管理。而传统的管理没有采取信息化管理方式,对风险的管理也缺乏有效性和时效性。
4.金融产品不断创新:保险公司要面临的困难是投资决策增多,这使保险公司在风险管理上具有很大的挑战性。
三、经济资本理论的风险管理运用
经济资本的管理已发展成包括资本充足率、资本回报率和整体风险度量三方面的管理体系,而经济资本的管理是先进管理工具。经济资本是作为风险评价的重要参照,这在风险管理的应用中主要概括成下面几点:
1.产品的风险评估。应用经济资本的评估保险公司的经营活动和保险产品,可量化保险企业所需要承担的风险.
2.公司的资本预算,经济的资本理论要确保公司的经营计划能够正常实施。
3.影响企业保险产品的定价。经济资本的水平能影响到产品的成本,间接地影响到了产品价格。
4.评估风险的限额。若经济资本计算对风险做出一定的回应时,评估的风险限额就会有效地进行风险控制。
5.绩效的评估。经济资本的应用能简化保险公司的绩效评估的流程,进而可以更好地区服务财务。
四、利用经济资本来管理保险金融的政策建议
(一)注重实现速度与效益的统一
过去的保险业务发展具有“轻效益、重规模”的特点,没有实现企业保险业务的速度和效益的统一,现在的保险公司更重视在保险业务方面的发展之路,业务速度被放缓,积极调整公司业务的发展结构,致力于提高盈利的能力水平,重视业务实现效益和速度的相结合。
(二)发展以保险业为核心的综合经营模式
加强企业的保险业务板块的建设,推动保险业务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升企业的产寿保险盈利的能力。国内外的案例说明,保险业务依然是企业盈利的重要来源之一。保险业务需要实现健康的发展道路:其一,自身贡献的利润比较高;其二,业务的快速发展为资产管理的业务提供了更多的运转资金;其三,提高盈利水平,以此提升企业集团资本的实力,对业务的板块扩展起到了支持的作用。
(三)加强后援集中化的建设
后援集中化的建设将会提高投资、保险和金融等板块间的信息资源共享度,以此促进交叉销售事业的发展,创新新的产品,创新服务,提高其余业务流程标准化,提升每个业务的板块运营效率,降低其余经营管理的成本费用,促进各个业务单元的协调效益的发挥。
(四)金融板块格局多元化
我国国内的保险公司在建立多元的盈利格局时,要注重金融业务的板块建设。基金、证券和信托等的金融机构在直接融资的渠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快速提高保险金融的集团贡献盈利、整体实力方面有其他业务不具备的好处。我国长久存在间接融资的金融市场,而直接融资比重的提高将是未来发挥的必然趋势。伴随着利率市场的改革是存款利率的市场化改革的深入,间接融资的比率下降,直接融资的比重必然上升,这将为证券业、保险业和基金业的发展带来更大空间。
总而言之,目前关于企业的风险管理的方法,总的来说,主要有资产负债的管理、经济资本的管理和经济偿付能力的管理,在这些类型中有想通之处,风险管理方面有殊途同归,而且许多方法都是可以间接或直接利用对风险管理的考核。保险金融企业集团可从自身发展的战略和每个阶段对企业风险的承受能力来出发,通过正确风险偏好的指导下,有选择地或者综合地使用一些相关的方法。同时,可以根据相关的专业技术方法和模型的要求,依照集团统一的机制运营系统,依靠现代技术的支撑。实现分析和监测各个资产负债的匹配状况,应及时采取有力的措施来进行管控工作,找到企业自身的风险控制和价值增值的契合点,实现企业资产管理的各个项目目标。
参考文献
[1]英晓燕,姚云良.基于经济资本管理的中国保险业风险管理研究[J].金融与经济,2012,43(4):74.
[2]易志刚,易中懿.基于经济资本管理保险金融综合经营风险研究[J].经济问题,2013,37(5):53.
篇9
[关键词]汇率风险,外汇资产,外汇业务,偿付能力,资金运用
目前保险业有超过100亿美元的外汇资产,主要来源于保险公司海外上市融资,外汇保单业务收入,少量外资、合资保险公司的资本金和外汇运营资金,以及中资保险公司股份制改造中吸收的外资股份等,其中以人保财险、中国人寿和中国平安三大公司的海外融资为主。自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保险公司外汇资产面临严重的汇率风险。至2005年末,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上升了2.5%,由此造成中国人寿、人保财险和中国平安13.6亿元人民币的汇兑损失。在人民币预期升值的情况下,保险公司若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损失还将进一步扩大。因此,尽快提高汇率风险管理水平已成为各保险公司的当务之急。特别是保险公司海外投资政策的放开,对保险公司的汇率风险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保险公司汇率风险的类型及特点
汇率风险,又称外汇风险,是指经济主体在涉外业务中因汇率波动而蒙受损失的可能性。保险公司所面临的汇率风险通常是由于汇率波动的时间差、地区差以及币种和期限结构不匹配等因素造成的。汇率变动带给保险公司的风险可以概括为三种类型:交易风险、折算风险和经济风险。其中,交易风险是指以外汇计价成交的交易因汇率波动而引起收益或亏损的可能性;折算风险是指公司为了编制财务报表,将以外汇表示的资产和负债换算成本币表示的资产和负债时所面临的风险,它会影响企业向股东和社会公开财务报表的结果;经济风险是指由于意料之外的外汇汇率变化而导致公司未来经营收益增减的不确定性。
以上三类外汇风险的不同特点,见表1。
由于持有外汇负债、存在对外支付需求以及经营外汇相关业务的要求等方面的考虑,保险公司需持有一定数量的外汇;同时,由于保险公司所持有的外汇资产的数量是动态变化的,因此,保险公司所面临的汇率风险既包括编制财务报表时面临的折算风险、汇兑交易时面临的交易风险,也包括潜在不确定性导致的经济风险。
二、汇率风险对保险公司造成的潜在影响
在保险公司经营管理过程中,汇率风险对保险公司的外汇资产和负债、外汇业务、偿付能力以及投融资活动产生重大影响,形成潜在威胁。
(一)在外汇资产和负债方面
汇率变动对保险公司的影响主要取决于外币净敞口是在资产方还是在负债方,主要体现为外币资产和负债不匹配带来的重估风险。
一方面,保险公司所持有的外汇资本金会因为汇率的变动而影响其实际价值。人民币升值会给持有美元资产的保险公司带来负的财富效应,导致以本币计算的外汇资本金缩水。
根据亚洲开发银行和德意志银行的预测,2006年人民币可能升值3%-4%,摩根士坦利则认为,到2006年底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将达到7.5。分析汇率改革以来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走势(见图1)发现,在今后一段时期内,人民币将继续保持稳中有升的趋势,而且这一趋势将持续较长时期。如果不采取汇率风险防范措施,保险业现在所持有的外汇资产将遭受更大损失。
另一方面,对外汇负债来说,保险公司的外汇负债主要是应付外汇赔款。人民币升值将使保险公司在支付等额的外币赔款时所对应的人民币实际价值降低。
总之,如果外币资产多于外币负债,净敞口在资产方,人民币升值虽然会导致外币资产和负债在折算成人民币时都有所减少,但资产减少的更多,从而对保险公司造成不利影响;如果外币净敞口在负债方,人民币升值则会带来正面影响。
(二)在外汇业务方面
汇率变化对保险公司业务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影响外币保单的实际人民币收入。外币保单与国内一般保单最大的差异,是外币保单是以外币定价。保户用外币缴纳保险费,保险公司在给付满期金或理赔金时,也依保户指定的外币支付。人民币升值将使保险公司外币保单的实际人民币收入下降。
2.影响保险公司的再保经营。由于保险公司的直保业务通常是用人民币计价,如果在再保业务中再保摊回赔款以美元计价,那么在人民币升值的情况下,再保实际摊回赔款的人民币价值将会下降,保险公司所承担的实际自负赔款额度上升,从而增加了保险公司的业务经营风险。
3.影响保险外汇业务需求。长期持有外币资产的民众在汇率风险意识提高后,会主动寻求规避汇率风险和分散投资风险的措施,从而大大增加对长期型的外币保单,如外汇储蓄类保险(外币的教育金保险)、外币投资类保险等投资理财性质的保险产品的需求,这将为保险公司拓展保险业务创造出巨大的市场空间。尽管当前外汇保险业务范围,仅限于人身意外险和财产险等短期险种,不包括投资理财性质的保险产品和长期寿险,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境内居民购买外汇人身保险的限制将会逐步放宽,境内保险公司将逐渐可以经营长期型外币保单、甚至是投资理财类外币保单业务。
(三)在保险公司偿付能力方面
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是影响公司经营的最重要因素。影响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的因素主要有资本金、准备金和公积金、业务规模及保险费率。除此之外,保险资金的运用、再保险业务等情况也会对偿付能力产生影响。
人民币升值会引起保险公司外汇资本金的实际人民币价值贬值,也会给公司的业务经营带来重大影响,进而,会影响到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在外汇资金投资方面,由于政策的限制,中资保险公司不能进行外汇衍生品交易,这使得保险公司无法利用金融衍生产品作为对冲工具来规避汇率风险。在保险外汇资金投资收益不高的情况下,如果未来人民币升值幅度过大,所获得的投资收益将无法弥补汇率变动所带来的损失,也会对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带来一定影响。
(四)在引进战略投资者方面
汇率变动也会对国际商业资本的进入产生影响。从积极因素看,对于已进人中国的外国直接投资,其利润汇出因人民币升值而实实在在地获得增加,其所获得的人民币收益的国际购买力也得到了提高,汇兑收益将促进已进入外资的扩张。在此示范效应下,如果海外预期人民币继续升值,将有利于增强我国保险公司在引进战略投资者时的谈判地位;
从消极方面看,初始资本门槛提高将对新资本的进入产生抑制作用。一国货币升值后,就会使该国成为更昂贵的投资地。人民币汇率升值将导致中国对外资的吸引力下降,减少外商对中国的直接投资。
(五)在海外并购方面
海外并购是我国保险公司实现国际化的主要途径。汇率变动会影响国内保险企业的并购成本,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保险企业的对外投资能力。一方面,人民币升值,企业进行对外投资时,一定数量的人民币兑换的外币数量就会相应增多,这将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中国保险企业的海外扩张欲望。另一方面,人民币升值后,保险公司外债本息还付压力减小,可以在外国向当地金融机构贷款,适时进行海外并购。
三、保险公司汇率风险的防范与化解
随着国家外汇政策的逐步开放,保险公司的业务范围和投资领域也在逐步扩大,这对保险公司汇率风险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保险公司应增强紧迫感,学习运用先进的汇率风险管理工具和方法,尽快提高汇率风险管理水平。
(一)树立汇率风险防范意识
长期以来,中国的人民币汇率水平保持相对稳定,这使得一些保险公司的汇率风险意识较弱,把为防范汇率风险所付出的成本看作是额外负担。现在随着人民币汇率灵活性的逐渐增大,各保险公司必须要增强汇率风险意识。保险公司必须要在公司内树立全面、全员、全过程的风险管理意识,培育公司统一的风险管理文化,依靠最高管理者到基层员工各个层次的相互配合,把风险管理贯穿到业务的每个环节。
(二)完善汇率风险管理体系
为了更加系统、有效地管理汇率风险,保险公司要改善公司治理结构,完善风险管理的组织架构,建立分工合理、职责明确、关系清晰的组织体系,制定汇率风险管理方面的相关制度,为汇率风险的有效控制提供必要的前提条件。应建立科学、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建立风险调整后的绩效考核标准和激励制度,激励经营管理人员不断提升汇率风险的管理水平。要建立风险责任制度和检查制度,明确各岗位的义务和职责,并通过风险管理部门、合规部门和审计部门的监督,促进汇率风险管理相关制度的有效执行。
(三)加强保险外汇资金运用管理
保险公司可以通过加强保险外汇资金的运用管理,提高保险外汇资金的经营效率等途径,减弱甚至抵消汇率浮动带来的损失。
1.加强资产负债管理
加强外汇资金的资产负债管理是加强外汇资金运用管理的前提。保险公司应在充分考虑外汇资产和负债特征的基础上,制定外汇资金投资策略,使不同的外汇资产和负债在数额、期限、性质、成本收益上相匹配,以便有效控制汇率风险。
2.扩大保险外汇资金运用规模
某保险集团公司海外投资收益率扣除汇兑损失后,依然高于国内投资,从一个侧面说明扩大保险外汇资金的运用可以从一定程度上减少汇率损失。因此,保险公司和监管机构应共同努力,扩大外汇资金运用规模,实现外汇资金有效益的流动,以收益冲抵汇率风险带来的损失。
3.提高保险外汇资金投资绩效
即使在人民币存在预期升值的情况下,选择适当的投资渠道、提高保险外汇资金的投资绩效依然有可能抵消汇兑损失的影响。根据《保险外汇资金境外运用管理暂行办法》及实施细则的规定,保险公司的外汇资金可投资于银行存款、外国债券、银行票据、大额可转让存单以及中国企业海外上市股票等投资工具。但目前,保险外汇资金的投资领域主要集中在境内银行存款,投资品种比较单一,收益局限性较大。因此,保险公司应拓展外汇资金的投资渠道,优化投资组合,以提高外汇资金的投资收益,减弱汇率风险的消极影响。
4.充分利用专业投资管理公司
根据规定,保险外汇资金的境外运用应该实行托管制,并委托境内保险资产管理公司或境外专业投资管理机构管理。同时,由于各保险公司单独进行外汇资金投资的成本较高,因此可以选择委托资产管理公司投资的方式,通过外汇资金投资专业化来提高投资绩效、降低汇率风险带来的损失。
(四)使用金融产品交易
管理汇率风险是保险公司面临的严峻挑战,这有赖于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完善,尤其是外汇衍生品的丰富。对远期、掉期业务等金融工具的有效使用有助于保险公司防范汇率风险。由于目前市场上缺乏人民币汇率衍生工具,所以,通过资金管理的方式,即资产负债方式来管理汇率风险比较适合保险公司。保险监管机构应逐步放宽避险工具的使用,切实做好对冲方面的制度安排,并取消对保险资金投资金融衍生品部分限制,以便保险公司能够更好地规避风险。
(五)合理配置外汇资产币种
由于外汇市场上,各外汇对人民币的汇率波动情况不一样,为分散外汇波动风险,可以考虑对外汇资产的币种及相应的持有量进行调整,使一币种外汇资产升值所带来的影响与另一币种外汇资产贬值所带来的影响产生抵消效应,从而从一定程度上缓解汇率风险,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例如,在当前时期内,根据汇率走势,可以适当减少美元资产持有量、增加欧元资产持有量。但是,由于各外币之间以及外币与人民币之间存在多重关系,影响汇率波动的因素增多、也更加复杂,所面临的风险也相对较大,因此,现阶段不宜过多进行外币间的对冲。
篇10
经济资本数量管理既可以在宏观层面发挥作用,也可以在微观层面发挥作用。宏观层面:通过对保险公司所有风险进行识别、计量,得到所需经济资本总量,就可以将基于风险的经济资本总量与实际持有的资本数量进行比较。比较结果无非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经济资本小于或等于实际持有的资本数量;一种是经济资本大于实际持有的资本数量。如果是前一种情况,则意味着保险公司承担的风险在它的资本承受范围之内,保险公司处于安全经营状态,但是大于经济资本的声誉资本没有发挥其最大的价值;如果是后一种情况,则说明保险公司的资本不足以覆盖保险公司资产的风险,一旦风险集中爆发,保险公司便有破产的可能。所以,经济资本不超过保险公司实际持有的资本数量便构成了保险公司的风险边界。微观层面:经济资本管理有一个自下而上的总的经济资本计量过程和一个自上而下的经济资本配置过程。某个分支机构或某条业务线在经济资本总量限额下分配到各自的经济资本量,他们都必须在所分配到的经济资本量来确定资产扩张边界,在经济资本允许的数量范围内进行业务行为。业务量过大,超过了经济资本可以支撑的风险量,则必须收缩业务,不可被收益的一时增加所诱惑。业务量过小,则是对经济资本的浪费,没有实现收益最大化;只有保险公司各个微观层面严格遵循资本的数量约束,保险公司在整体上才能实现资本——风险的科学对应,从而使可持续经营成为可能。
2、保险公司经济资本配置管理
经济资本数量管理通过风险的量化技术形成了保险公司经营的风险约束管理,但这只是经济资本管理的中心内容之一。经济资本管理的价值不仅仅在于为保险公司的资产扩张划定了一个风险边界,还在于使得保险公司绩效考核更加科学从而有利于整体资产效益的提升,而这主要是通过经济资本的配置管理来实现的。经济资本的配置是指在经济资本限额的情况下,以风险调整收益率为基础将经济资本分配到各个风险点(可能是分支机构也可能是具体的业务)。借助于资本配置,保险公司可以在事后就已经发生的风险承担进行绩效评估,衡量和比较现有风险的价值贡献,也可以在事前就是否承担某一风险、以什么样的条件承担风险等进行优化决策。这就是经济资本的配置管理——简而言之就是在经济资本的数量管理之内,力求实现保险公司资产收益最大化、股东价值最大化。这一管理机制落脚于在数量管理之内实现保险公司资产风险与效益的合理匹配。
3、对我国保险公司实施经济资本管理的政策建议
3.1积极培育理性的风险文化,树立经济资本理念。利润和规模是即时能够得到体现的指标,而风险却可能滞后爆发。如果没有一种平衡利润和风险的经营理念,并在激励机制中加以体现,一方面会容易鼓励过分追求高利益、高风险的行为;另一方面,由于存在着包括责任追究制度等的处罚措施,有的业务人员和管理者也可能过分强调风险控制,奉行“风险控制第一”、以“绝对不出任何问题”为目标,结果是没有抓住市场发展机会,导致不发展的风险。这两种行为都不利于保险公司的经营和发展。保险公司的经营不能够排斥风险,而要杜绝以风险控制为代价的盲目规模扩张行为,应该通过科学评价的方法鼓励保险公司更有利的扩张。
3.2确定识别风险的模型,提高计量风险的水平。经济资本管理的核心之一是对风险进行有效的识别和计量。公司要进行风险的识别,应建立一套完整的风险模型。在这一模型中,公司应考虑自身所面临的各种内外部风险,应根据一定的标准将风险进行分类,并用简单明确的语言进行描述,作为风险识别的基础。这一风险模型应定期修订,以反映随着实践变化企业所面临的风险的改变。在具体的风险识别过程中,风险管理部门应根据风险模型识别出风险,评估其发生的时间、可能性及其对企业的影响程度,以及随着实践的推移该风险的变化趋势等。风险计量是在风险识别后进一步用挂一些模型或方法对风险的大小进行量化,它依赖于大量的历史数据和信息分析统计技术。
3.3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系统。风险管理信息系统是经济资本管理中的一个关键组成部分。对于每个业务单位和顾客的风险管理应该是可信而及时的,并且有利于业务管理。由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和金融挂监管体系的发展还不完善,现代风险管理模型与技术在我国引进的总体环境并不成熟,存在不少制度和技术上的制约。在加强风险管理技术建设的过程的同时还要充分考虑我国的实际国情和现实条件。风险管理的整体效果不取决于任何现金的风险管理工具的单独运用,而是所有风险管理技术综合运用的结果。
3.4建立科学的绩效测定和奖励制度。长期以来,各金融机构普遍采用的股本收益率和资产收益率等指标来衡量业务的盈利能力,如果不考虑风险的因素,这两项指标已经可以满足最直观的绩效评估需求。但是,从金融机构的角度而言,获利主要来源是依靠风险的承担,所以金融机构运用资本以创造获利的同时,也面临着亏损的风险,这意味着绩效评估指标必须加入风险因素的考虑,才能正确反应经营绩效的优劣。同时通常绩效测定要有公司或经营单位的战略联系起来,并要实现由会计驱动向管理驱动转变。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保险学习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