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基础理论范文

时间:2023-07-03 17:55:4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中医护理基础理论,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中医护理基础理论

篇1

1 基础医学的重要性

1.1 基础医学的组成

基础医学主要包括《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人体生理学》、《病原学》、《微生物》、《免疫学》、《病理学》、《药理学》等课程。医学基础课是护理学专业的必修课,课程之间存在着广泛的联系,是护理学专业课和临床课学习的基础。

1.2 对于专业课学习的重要性

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只有学习了基本的概念、理论和知识,才能进一步的专业学习和思维的开发,才能对知识融会贯通,灵活运用。例如护士做肌肉注射时,需要解剖学知识,找到准确的位置,才能避免医疗事故,起到准确治疗作用;运用生理学知识才能在注射时减轻病人痛苦。病理学让学生学习疾病的病理变化,才能理解疾病的临床表现和转归,才能把握预防方法和护理措施。病理生理学让学生学习疾病发生的机制,才能理解如何进行检查和治疗。

1.3 对职业发展的影响

高级护理人才应该不仅掌握护理操作,更重要的是要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并且需了解相关领域的知识,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具有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疾病的恢复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只有将所有知识融会贯通,才能够具备认同感,增强护士的责任感和自信心,基础医学是培养高级护理人才的必备内容。

2 忽视基础医学教学的结果

忽视基础医学教育,会给护士以后的发展埋下巨大的隐患。从疾病的发展规律来讲,在医院内疾病三分靠治疗,七分靠护理。所以在临床上护士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除了基本的常规护理以外,还要进行心理护理,健康教育,病情观察,与医生讨论病情,制定治疗和护理方案,执行遗嘱等。片面的减少基础医学的学习,一味地增加操作,会使得护士的临床思维能力受到严重局限。

3 基础课目前开设状况

3.1 基础课受到挤压,课时数普遍偏少

中职及高职护理专业均是3年制,三年期间学生需学习思想政治课,体育课以及英语计算机等公共课,同时还必需保证8个月的临床实习期。在繁重的教学计划的挤压下,留给专业课学习的时间明显不足。护士执照考试通过率是衡量医卫类学校教学质量的最直观标准,同时也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就业率。在这样的环境下,基础护理课的学习时间必需保证,那么就只能压缩基础医学的课时。

3.2 各个职业院校选取教材不统一

编写教材是教师们必需面对的一个问题,职称评定对老师有教材编写的要求,于是大量教师前仆后继地加入教材编写的大军,市场上出现了大量良莠不齐的教材。各个出版社出版的教材对于编写教师都有包销任务,使得教师们在选取教材时受到了一定的制约,不能选用符合教学需求的教材。

3.3 培养计划制定不科学

护理专业学生就业形式良好,护理专业的招生优势让很多高职高专类院校大量开设护理专业,部分新开设的护理专业教学经验不足,培养计划制定不科学。例如,在最新版的护士执照的考纲中将原本属于病理生理学的酸碱平衡紊乱这个教学内容放到了外科护理学,那么如果没有及时衔接的话,可能出现两个课程都讲述或者都没有讲述酸碱平衡的情况,导致教学效果不佳。

4 关于基础课改革的几点想法

4.1 课程之间的融合

现在基础课课程多且细,忽略了学科之间的联系。有效的课程融合可以节约课时,其知识连贯性能更好的保持。目前几种呼声比较高的融合方法有:解剖学和生理学合成为正常人体结构和功能;病理学和病理生理学合成为异常人体结构和功能;病理学,病原学、微生物及免疫学一起合成为疾病基础学。

4.2 讲述内容为临床教学服务,应适当取舍

高职高专类院校在教授基础课时,受到传统医学模式的影响,很多时候不自觉的追求知识的完整性和深度,而忽视基础知识要为临床教学服务这一基本原则。如解剖学的教学中,神经系统的内容即晦涩又难懂,尤其是神经传导部分,让很多学生头疼不已,但其实对于护士的临床工作作用不大,可以考虑将这一部分课时,用于与护士临床操作相关性强的内容。

4.3 教师交叉授课,提升授课水平

教师多数只负责本教研室的课程,对于其他专业知识不甚熟悉,对于学科之间的知识联系和衔接不够。于是就有一些观点认为可以让教师交叉授课,提升授课水平,那么如何交叉呢?有些学校已经尝试基础课老师之间交叉授课,还有一些人提出可以大胆尝试让基础教师去兼上一门临床课,让临床课老师兼上基础课,促进临床和基础之间的联系。这样的交叉基础课老师更加能够理解临床课上需要哪些基础课的铺垫,以后再讲基础课就能更好的把握重点和难点,更好的为临床课教学提供扎实的知识铺垫。

篇2

【关键词】中医医院护士;中医临床知识;需求

随着国家对中医护理的高度重视,在《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05―2010年)》中,明确指出了中医护理发展的目标和任务:以提高中医护理技术,发挥中医护理特色和优势为主线,注重中医药技术在护理工作中的作用【1】。所以为了突出中医整体观和辨证施护,加强中西医护理技术的有机结合,促进中医护理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本研究旨在对中医医院护士对中医临床知识需求情况进行调查,以便更好的制定科学合理的中医医院护士继续教育计划提供参考依据,进一步提高中医护理质量,使中医护理保持持续、稳定、协调的发展。其调查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选取黑龙江省三所中医医院护士为研究对象,采取方便抽样的方法,以经验法确定样本量为600人。其中年龄20-25岁99名,25-30岁158名 ,30-40岁 253名,40岁以上65名。平均为34±4.5,已婚450名,未婚125名。文化程度,中专150名,大专及大学以上425 名。护士(师)315名,主管护师212名,副主任护师 48名,主任护师无。其中黑龙江省中医医院(300份)、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0份)、附属第二医院(100份)。入组标准:(1)工作年限超过1年的临床护士;(2)自愿参加本研究者。

1.2调查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单向选择题型作为问卷,内容包括两个部分,即一般资料问卷,中医医院护士对中医临床知识需求情况调查问卷,此量表共三个维度,中医基础理论,中医护理操作技能,临床实际应用。调查时间为为2010年6月至2011年12月。指导护士匿名填写,讲解目的及注意事项。全部调查问卷共发放600份,剔除填写不完整的问卷25份,有效问卷575份,有效回收率为95.8%。

1.3调查所收集的资料数据全部经SPSS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统计分析方法采用百分比,均数,标准差等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以及X2检验等统计推断。

2 结果

2.1不同职称中医医院护士对中医临床知识需求

表1不同职称中医医院护士对中医临床知识需求(名)(%)

由上表可以看出,中医医院临床护士对中医知识的临床实际应用需求比较大,随着职称的增加,对中医基础理论,中医护理基本技能,临床实际应用需求较少。经X2检验,P

2.2不同学历中医医院护士对中医临床知识需求

表2不同学历中医医院护士对中医临床知识需求(名)(%)

由上表可以看出,中医医院临床护士对中医知识的临床实际应用需求比较大,随着学历的增加,对中医基础理论,中医护理基本技能,临床实际应用需求较少。经X2检验,P

3讨论

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不同职称,不同学历中医医院护士对中医临床知识需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他一般资料对结果无影响。

由于全国中医医院在建立之初,护理人员来自西医中专护校的比较多。护理学生在校期间开设的中医药教育课程较少,普遍感到难以适应中医临床护理工作,这就导致中医护士尚不能完成全部护理任务,同时现有中医护士中医护理知识及技能的不足,导致了中医护理工作不完善。这就提示护理管理者应该在中医护理基础理论,中医护理基本技能,特别是中医护理理论知识的临床应用方面对临床护士进行继续教育,以便完善各项中医护理操作如刮痧,耳穴压豆,拔罐,毫针刺法等,提高护理质量。通过完善中医基础理论知识,运用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护理论,利用传统康复护理的方法,配合医疗手段,传统康复训练和养生方法,使其临床护士对病人进行辩证施护,从生活起居,饮食情志,用药等方面进行整体护理,使患者感到舒适,进而缩短病程,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促进疾病的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篇3

1 中医护理的教师培养 

现如今,高职学生的专业知识基础薄弱,学生专业成绩较低,同时,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日益明显降低。高职教师面对学生这一发展现状,应采取有效措施改变现状。首先,教师应从自身做起,端正自身的教学态度和教学行为,潜移默化的感染学生,并实施鼓励性的教学评价,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不断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将学生发展优势不断扩大。教师不仅要传授丰富的护理知识,还应主动与学生交流,做学生学习路上的引领者和帮助者,以此增进高职生和教师之间的友谊[2]。此外,在中医护理课堂中,教师应将学习主动权赋予学生,为学生理论知识时实践提供机会,促使学生通过实践巩固护理基础知识,掌握职业能力。教师还可以借助实际病例鼓励学生尝试病例分析,即以赋予学生角色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丰富学生的临床体验,促使学生学习目标以及护理教师的教学目标及时、顺利完成。 

由于高职院校大多数中医护理教师学历水平普遍不高,医学院校毕业生占较大比例,尤其是护理专业和医疗专业,这类中医护理教师的专业知识储备较匮乏,且临床实践经验较少,知识结构也略显单一,进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做不到理论知识的全部传授,对于学生所提出的中医护理问题,教师也只是敷衍了事,并不能深入讲解问题,由此不利于打造高效的中医护理课堂。因此,教师应与时俱进地强化自身的专业知识储备,丰富自身的临床实践经验,积极主动参加学术交流研讨会,有条件的教师还可以申请外出学习,以此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强化教师的中医护理素质[3]。此外,教师还可以借助西医相关知识引导本专业知识点的理解和深入研究,通过二者的有机结合提升自身护理水平。例如,为了减轻胃肠手术患者的疼痛,缩短患者胃肠功能的恢复时间,提升患者治疗的满意度,可以应用合谷穴位按摩方法;大量不保留灌肠练习中结合中药保留灌肠以减轻患者的痛苦;艾灸或激光照射至阴穴矫正妇产科胎位异常等;在注射法练习中结合中医的穴位进行穴位注射等。这不仅会巩固中医护理教师的理论知识,丰富高职院校教师的实践技能,而且这对中医护理事业进步能够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2 中医护理的教学实践 

在高职院校非中医专业中开展中医护理的课程困难很多,中医学本身就是一门较为深奥的的学科,加之受学时少、内容多、教学方法单一等不良因素的影响,部分高职学生在学习中会遇到较多阻力,如果这时护理知识的学习阻力不能及时消除,那么以后的护理知识学习也得不到良好铺垫,最终导致学习环节脱节,不利于学生中医护理知识的系统性学习,并且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积极性也会慢慢减弱,学生中医护理的成绩会呈下滑趋势发展。为了能够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应全面掌握学生学习特点,结合教材内容,创新教学方式,调动学生学习中医护理知识的积极性,提高中医护理学教育的教学质量。 

2.1 整合中医护理教材 

对中医护理教材进行合理优化、重新整合,更加突出中医护理的核心内容。加强现代与经典的结合是指学习中医护理学要更加重视现实,着重适应现代的护理模式、吸收现代先进的护理理念[4]。对中医辨证、中医基础理论这些课程时,高职护理学生应把它作为选修,不仅可以维持知识结构的完整,同时可以缩减学时。 

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医护理学中以现代护理程序为基础,灌输以人为本的理念,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内容,结合辨证施护与中医理论的传统内容,这正是结合了现代与经典的内容。 

2.2 好的开篇内容是成功的一半 

中医护理学的教学中好的开篇内容是成功的一半。应对中医护理学的绪论篇章精心设计,综合采用讲解小故事的形式充分介绍中国传统医学在世界上与历史上在医学史所作出的突出贡献,以及我国传统医学源远流长的光辉历史。目前,不论是在卫生防疫、临床治疗上,而且在中医药的科研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对人民群众的卫生保健贡献了无可替代的重大作用,需促使学生乐学、好学,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为学习中医护理学课程增添动力[5]。 

2.3 完善课程体系 

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尊重中医护理学生的学习要求的根本理念,同时需要与人才市场的现实需要相结合,既要凸显中医特色,又要强调整体,达成此目标可通过以下几条途径。

       首先,丰富中医护理教材内容,补充并更新临床实践教学实例,提供临床实践的机会。对于临床护理的所需医疗用品、评分细则、具体操作流程、注意事项、操作的目标等均需要完整的编写,同时严格监督使护生的中医操作水平更加规范性和系统性,在课堂传授的时候更加条理分明,更能掌握临床护理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6]。其次,根据整体护理这一概念重新设置课程内容,鼓励学生学习人文护理内容,同时,重点引导学生学习现代护理知识和操作技能。然后,加强中医护理、西医护理的理念有机统一,即现代护理与中医护理的有机统一、护理程序与辨证施护的有机统一、整体护理与整体观念的融合。最后,严密结合人才市场需要,着重培养护生的临床综合能力,强调中西医结合,加大就业范围。 

2.4 充分发扬中医特色 

目前不管是学科建设还是市场需要,中医护理正以这样的趋势在发展,即中西医结合。在实际治疗的过程中,实施中西医特色巧妙融合,更好地凸显中医护理的独特之处,更能提高实际的临床疗效,同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另外,亦可以教授学生积极应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式对患者的饮食合理控制和调整,这不仅会促进患者较快康复,而且还会促进中医护理应用范围不断扩大,进而促进中医护理教育与实践的可持续发展[7]。 

2.5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选择带教教师着重思考的是其中医临床护理操作步骤是否娴熟,是否拥有教师的责任心与职业道德,中医基础理论知识是否牢靠。此外,构建中医基础理论培训系统,促进中医护理事業更加系统化。在进入临床实践之前,任何在职护理人员均应接受相应的课时培训,并且不少于90个培训课时,在培训的过程中,重点强化培训对象的中医护理理论知识,以此提升培训护理对象的护理能力和职业素质。在评估中医临床护理的教学质量,必须采取多向评价法,即教师之间互评、护生与教师之间互评[8]。 

2.6 优化教学方法与科学评价 

在中医护理的临床教学实践中必须以调动高职生学习热情、激发学生学习动力为主,同时,教师应创新中医护理的课堂教学方式,发挥学生学习中医护理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在中医护理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使中医护理教学方法更加注重多样化、系统化,更加积极地培养高职生的学习热情,增进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友谊,促使高职生主动配合教师教学活动,并且,教师还应坚持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锻炼高职生的学习创造力和创新能力,促进中医护理生个性化发展。 

同时,中医护理临床实践考核以高职生对中医护理知识的掌握情况,学生对知识的消化吸收能力、问题解决能力为主,以此提升学生的学习交流水平和创造能力。 

2.7 提高重视力度 

中医护理教学的实践性操作性较强,且要求标准较高。因此,应为学生提供较多的实践机会,锻炼学生的护理实践能力,鼓励高职生主动参与实践活动,以此提升学生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 

综上所述,在高职护理专业学生的中医教学中,要着重增加实践实训课程,教师应正式中医护理培训,并主动参加培训活动,以此强化自身的职业能力;另一方面要通过加强相关理论学习提高自身的知识结构,以此来打造“双师型”的中医护理学教师。研究组在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有效的解决措施,希望能够促进中医护理事业有序发展、持续进步。 

[参考文献] 

[1] 李晓静.浅议高职护理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J].科技信息,2009(23):647-769. 

[2] 程敏辉,王琳.高职医学院校《中医护理》课程教学改革之探讨[J].教育论坛,2008,98(10):73. 

[3] 胡桃英.中等专业学校护理专业中医学教学方法的思考与实践[J].中医教育,2007,26(4):73. 

[4] 申惠鹏.中医护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5] 范新六,赵唯贤.中医护理学教学探讨[J].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2008,20(4):398-400. 

[6] 袁志坚.中医护理学课程中针灸模型教学和真人教学的体会[J].教育论坛,2009,109(9):69. 

[7] 吕明.中医推拿学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25(4):643. 

篇4

1.1医生对中医护理缺乏认识中医院虽然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但医生热衷开中药汤剂内服,或是中药制剂输液,而忽视中医传统的穴位按摩、刮痧、拔火罐、中药熏洗、耳穴压豆等操作简单,疗效确切,且副作用小的治疗方法。即使护士想使用中医传统疗法,也要有医嘱护士才能执行。一些医生还认为,按摩、刮痧等有专门的康复理疗师,护士没有这种资格,导致中医护理人才无用武之地,中医护理技术越来越生疏,最终被忽略甚至淘汰。

1.2科研薄弱由于中医护理起步晚、学历偏低、课程设置不合理、师资力量薄弱[2],尤其基层护理人员临床应用中医的机会不多等,导致中医护理人员科研意识淡薄,能力不强,质量不高。加上护理科研耗费人力、物力、财力,且产生的经济效益并不明显,故而难以得到相关支持,从而阻碍了中医护理科研水平的提高。

1.3中医护理业务开展受到制约中医院校护理专业的毕业生进入临床后,其所学的中医护理知识和技能没有实践的机会[3]。因为医院有专门的康复医生和康复技师,且他们有国家颁发的资格证,而护士没有。医生和护士也想使用一些简、便、易、廉的中医疗法,但却怕承担无资质操作的责任,造成不必要的医疗纠纷,导致尽量采取其他方法替代。

1.4中医护理缺乏法律法规的支持中医护理的发展要给护理人员一颗定心丸,要得到法律的保障和医疗行为规范的许可。然而《中医药条例》和《护士条例》都没有中医护理方面的内容[4,5]。尽管《中医护理学》教材有中医护理基本技术操作规程,但中医护理人员的从业资格没有得到相关法律法规的保护。同时国家护士资格考试几乎全部为现代护理教育的内容,涉及中医护理的很少甚至没有,导致中医院校护生的知识不断西医化,这将阻碍中医护理队伍的建设与发展[6]。

1.5护理队伍自身原因由于中医理论深奥、抽象、枯燥难懂,记忆起来比较困难,加上护士资格考试基本为现代护理内容,导致中医护理人员缺乏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在护理操作实训方面,多数中医院校购进了现代护理技术所需设备,而中医护理技术设备则很少购进,甚至根本没有[6]。护理操作技能竞赛也大多是现代护理操作项目,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很难体现,导致中医护理人员逐渐走向西医化。

2对策

2.1加强继续教育针对中医护理人员缺乏和中医理论基础薄弱的现状,护理部应制定继续教育分层次培训计划,通过多种渠道进行强化学习。①邀请本院多名老中医分批授课,学习中医基础理论知识。②开展中医护理师承教育,资深中医护理专业人员带徒,每半年组织一次师承教育考核,对出色完成师承教育计划的老师给予奖励。③选送护理骨干到上级中医院进修学习。④运用视频,反复观看穴位讲解和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规范等。⑤请理疗科的医师进行手把手教学。⑥情景模拟,互做模特,相互演练,共同交流。⑦科内应以《中医专科专病护理常规》[7]为标准,制定培训计划。⑧护理部应对培训效果进行考核与评价,不定期深入科室现场指导和考核,使全院护理人员形成爱中医、学中医、用中医的氛围。

2.2积极开展中医护理服务充分发挥中医的护理特色和优势对防病治病、预防保健具有重要意义。各科室应根据本科的优势病种,对疾病进行分型辨证,提供具有中医特色的护理,如腹部术后腹胀患者,取足三里、支沟等穴进行按摩,以通经活络,调理脾胃,生发胃气,从而减轻腹胀[8]。对睡眠质量差的患者,取神门和皮质下耳穴进行压豆,以改善患者睡眠状况。通过传统疗法,不仅可以体现中医护理优势,还可以使护患关系得到改善,调动护士的工作积极性。

2.3取得领导支持等级中医医院达标是领导最关心的问题,护理部应抓住机遇,向领导多争取、多汇报,赢得领导的支持。①引进中医护理人才,充实护理队伍。②每个护理单元建立中医治疗室,配备中医护理技术设备。③从经济上对中医诊疗项目进行倾斜。医院应按收费项目的30%给科室以补贴,提高护理人员的薪酬,调动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医院对各科住院患者开展中医辨证施护,中医操作开展项目有十余项,效果得到了患者的肯定,也为医院带来了可观的收入。

2.4依靠国家政策支持中医护理事业健康、快速的发展,必须依靠国家政策支持。①应提高中医服务项目价格,体现中医护理技术的服务价值。②应利用新农合和医保系统的惠民政策,适当提高中医医院中医护理诊疗项目的报销比例,促进中医护理服务的发展。③应给中医护理开辟“绿色通道”,将护士开展中医护理技术操作的权利与义务纳入《护士管理办法》和相关行政法规,也可采取考核、颁发护士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资格证等方式规范护士应用中医护理技术操作的行为[9]。④国家应对中医院的中医护理人员编制有强制规定,要求其达到一定比例。《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2011~2015年)》指出:大力发展中医护理,提高中医护理水平,发挥中医护理特色和优势,注重中医药技术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10]。这如同给中医护理打了一针兴奋剂,对中医护理的良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5重视护理科研各级管理部门在科研招标项目中,应设立中医护理专项,以鼓励中医护理科研。同时应设专职护理科研人员,深入开展护理科学研究,让中医护理科研成果进入西医院,走出国门。

2.6转变观念,加强护理队伍自身建设作为中医院的护理管理者,既要加强西医基础理论知识和技能培训,更要加强中医护理队伍建设,有责任和义务把中医经典文化深入挖掘、发扬光大,为病人提供具有中医特色的护理优势。①统一思想,对护理人员进行专业思想教育,让她们充分认识中医护理在医学领域中所处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提高中医护理人员的服务意识。②建立中医特色护理质量评价考核标准,完善监督检查机制。对中医特色护理内容也要作为护理的考核指标,护理部不定期深入病房,掌握中医护理实施进度,如询问患者生活起居、饮食调护等中医特色健康指导内容掌握程度,了解采取中医护理技术操作实施效果,使中医护理真正落到实处。③根据疾病辨证分型不同,各科室制定中医健康教育处方,发放给患者或家属,同时给予具体讲解,这样既有利于患者理解和重视,又有利于中医护理内容修订和完善。④开展现代护理知识与技能比赛活动,同时也要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中医基础理论、知识和技能的比赛活动,使两者结合起来,促进中医护理的可持续发展。

3结语

篇5

1临床资料

抽查我院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骨科出院病历护理记录按卫生部关于《病历书写基本规范》的通知和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印发《中医病历书写基本规范》为标准、进行质量评价、其中不合格的护理记录307份、占23.93%。

2结果

见表1。

3缺陷原因分

3.1对中医护理记录认识不足

中医护理首先要通过望、闻、问、切四诊,获得临床有关资料、并对有关资料进行归纳,分析,整理进行记录。现由于护理资源相对不足,在中医医院工作的护士大多数是西医专业的护士,对中医理论知识缺乏,对中医护理认识不足。

3.2对中医护理知识掌握肤浅

由于我院的护理人员90%是西医护士,对中医基础理论知识,中医辨证知识掌握甚少,从思想上没有认识到中医护理也要依据四诊八纲、节气变化及个体差异来进行辨证施护,有的只是生搬硬套一系列中医词句,结果有的措施并不符合患者病情,从而影响了护理效果。

3.3记录缺乏中医辨证施护内容

有的护理记录中从头到尾没有中医辨证施护内容,完全按照西医护理进行记录。

3.4记录缺乏真实性

主要表现在字迹潦草、简化、涂改、刀刮、修补,不按照规定修改等现象,为力求记录的整洁美观,存在一个人的笔迹完成多个人的护理记录等情况。如记录中描述“患者外出,病情不详”,而体温单相应时间内仍有体温、脉搏、呼吸的绘制。

3.5记录缺乏准确性和完整性

由于有的护士法律意识淡簿,有的记录不是以实际观察测量得来的信息进行记录而是凭主观的想象来书写记录,有的是提前记录,所以护理记录就会出现漏记,补记,与患者病情严重不符的现象。如一股骨骨折的患者,因卧床未解大便3天,而护理记录单上则是每日大便一次。护理记录不准确,不能为医师提供有效的治疗依据,为医疗纠纷埋下了隐患。

3.6记录缺乏功能锻炼的连续性

主要原因是护士只注重临床护理操作,未及时对患者进行功能锻炼的指导记录或记录中未体现功能锻炼由被动至主动循序渐进的锻炼过程。

3.7记录缺乏一致性

由于护理人力不足,护理人员承当着大量的治疗护理工作,加之护士专业水平有限,经验不足以及医护双方在收集患者资料过程中信息来源的误差[2],特别是在抢救患者时医师下达口头医嘱,抢救结束后未及时记录,医护之间缺乏沟通交流导致医疗记录与护理记录不一致.护士与护士之间记录也存在不一致性。

4干预对策

4.1加强中医基础理论及技能操作培训

首先对全院护士进行中医相关基础知识培训,采取中西医护理相结合使全院护理人员从观念上转变,从思想上重视,行动上落实以点带面,从理论到临床,请中医医师和中医护士指导西医护士,正确运用中医术语,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辨证施护,提高业务水平,通过学习,目前我院护理人员的辨证施护水平已有明显提高。

4.2注重培养护士的法律意识

在法制日益健全的今天,护理有人不仅要有熟练的操作技术,还必须有依法施护的法律意识,因此,为强化护理人员的法制观念,我们在继续教育中广泛开展法律知识的宣传教育,举办讲座,请医务科进行医疗纠纷事故案例分析,从法律角度来认识纠纷事故发生的原因,并用法律手段进行解决。

4.3加强护理记录质量管理

护理部组织护理质量控制组人员每月定期、不定期下科室抽查运行中的护理记录或通过夜查房检查危重患者的护理记录,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措施。对全院出院患者的病历进行系统的考核,杜绝不合格的病历归档。对考核中发现的问题分类归纳、总结分析,查找原因,及时反馈给责任护士,并制定出相应的整改措施进行整改。

4.4规范护理记录书写标准

规范的护理记录是患者获得救治的真实反映,是评价治疗效果的科学依据,同时又是医疗护理纠纷处理中的法律依据。按照卫生部《病历书写基本规范》的通知和云南省卫生厅关于《云南省表格式护理文书书写的要求》的标准要求,进一步规范护理记录书写,遵照科学性、及时性、客观性、真实性、完整性、连续性,突出中医辨证施护的原则,要求护士病情有变化、发现护理问题、特殊检查、治疗用药及手术前后随时记,危重患者重点观察重点记。自相矛盾,含糊其辞的记录不能有[3],严格执行护理记录书写规范。

4.5加强医护沟通确保医护记录一致

要加强护士工作责任心,主动和医师沟通交流,掌握患者的第一手材料,医护信息得到及时交流,及时核对医护记录以保证记录中要求执行的准确性[4],确保护理记录和医疗记录一致。

篇6

关键词:高职;中医护理学;教材探讨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3)08-0156-02

在《中医护理学》教学过程中,笔者深深感到中医学的传承关键在于临床实际应用。做好高职中医护理的“教、学、做”,掌握技能操作,才能达到教学目的。因此,培养高职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是高职教学之重。笔者认为,首先教材的选择举足轻重,既要让学生了解传统医学的精髓,还必须激发学生学习掌握技能的热情。编写教材以及进行课程开发必须围绕职业能力这个核心,以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和岗位工作技能为主线,对课程进行优化衔接、有机整合和合理排序。课程整合要打破学科界限,本着强化能力、优化体系、合理组合、尊重规律、缩减课时的原则进行,不必考虑内容的系统性、完整性,而应突出课程的针对性、实用性、先进性和适应性。

以中医理论为基础,

掌握中医学的特点

中医护理教材首先要以中医理论为基础,突出中医学的特点。中医护理学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思想,用中医护理技术对病人及健康人实施调护,以促进健康、预防疾病、减轻病痛为目的。可以参照现代医学理论,但绝不能强搬硬套。中医概念要清晰、条理要分明。中医护理是以朴素的唯物辩证法的思维,分析人体的生理、病理,以藏象理论为中心,以功能现象为特征,辨证研究人体的功能现象。

真正让高职学生了解传统中医护理,就必须学习中医的基础理论,还要认真了解中医学几千年的发展史,体会到岐黄之术是我们祖先千百年来的经验积累和智慧结晶。当然,在临床上实施中医护理术也是对现代护理的补充。

以整体护理为纲要,

以点带面分解实施

中医护理学应该体现出整体观念理论,要以整体护理为纲要,结合自然界变化规律,建立人体脏腑有机一体的理念,杜绝“一症一护”的狭窄思维。脱离整体施护的单一护理不是中医护理学的精髓。

整体护理是在中医整体观念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它孕育着阴阳五行学说、藏象学说、经络学说的理念。整体护理体现在临床医疗、预防、保健、康复等多方面。

整体护理,既重视人体内在生理、病理的特点,又重视邪气与正气的关系;既重视疾病在临床征候表现中的辨证施护,又重视针对疾病本身特有的病因辨证地求因施护的特点。不仅注重局部病变,更强调从心理、情志、饮食、起居等方面调护。

以基础护理为准则,

完善急救手法措施

高职护理课程都是以基础护理课程为奠基,延伸到临床各专科护理。然而,医学护理学种类繁多,临床分科护理则有各自的特点,但都建立在基础护理之上,以基础护理为准则,把基础护理的原理、方法贯穿于临床各科护理之中。像护理职业道德、护理原则、护理规范等。中医护理学是在基础护理学的基础上,完善护理中的应急手法、护理手段,采取像针灸、推拿、拔罐、刮痧等特色治疗护理措施,弥补现代医学护理的缺遗,使几千年传统护理方法得到充分的发挥运用。

在急诊中,运用针灸、推拿等措施,能收到立竿见影的奇效。如针刺开窍醒神、针麻手术、手法捋筋整骨、刮痧放血泻火解毒等。再如康复过程中惯用的推拿手法,帮助病人调整气息、平衡气血阴阳、缓解病痛、恢复体力,都是一种不可替代的护理方法。通过运用有特色的中医护理方法,既弘扬了中医古老的岐黄之术,使之造福于人类,又弥补了现代医学护理的不足,古为今用,中西合璧。

以传统护理为特色,

实施传统护理手法

中医护理学的特点是辨证施护,以中医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念为理论指导,关注因人、因地、因时的护理准则,根据临床各科的特殊病人,实施传统护理手法。

中医护理学不同于现代医学护理,但并不冲突。二者相互为用、相互补充、取长补短、各尽其能。如骨伤科的康复推拿护理;中风病人后期的针灸康复;中药保留灌肠缓解腹胀、腹痛以及毒素的排泄代谢;妇科常用的中药离子导入。再如传统的刮痧法、放血法、熏洗法、拔罐法、冷敷法等,广泛应用于临床护理中,方便、实用、有奇效,可达到事半功倍之效果。

中医护理学重点在于技能操作。只有具有熟练的技巧,临床应用时才能得心应手。因此,理论与技能操作学时以1∶1为合适,只有多动手才能熟中生巧,尤其是针灸、推拿等,应经常训练、反复钻研、不断探索操作规律。

以强化技能培训为

重点,修正教材编写思路

高职护理人才培养除了掌握基础常识外,主要是对中医专科护理技能的培训。中医护理技术像针灸、刮痧、拔罐、推拿、药熏等种类繁多。多年来,这些技能只有中医师掌握,护理人员仅做配合。古往今来,中医临床医护是不分开的,因此,医护分家的体制不适合中医临床的需要。

高职中医临床护理学员必须掌握、应用传统的护理治疗技能技术,发挥传统中医的特色,更有效地完成护理工作。所以,培训高职中医护理学员的传统技能,必须打破医护分家的西方医学模式,真正让中医护理人员配合中医临床医生,共同解决治疗、康复、保健及愈后的问题。

学习中医护理技能,要以实际操作为主,手法练习应贯穿在学习过程始终。像针刺手法练习、推拿手法练习、刮痧拔罐工具的选择应用、中药透入操作、中药熏洗方法等等。教材中除了理论讲述外还要配合课件的应用,以增强直观印象。教师的演示操作与学生的操作练习相结合,这样才能达到贴近临床、贴近岗位、贴近实际,使高职护理学员缩短学习与实践的距离,有针对性地培养实用人员。

《中医护理学》教材具体应分为两大模块:一为中医常识,包括传统医学的发展及基础理论知识,让学生了解传统医学的精髓,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炎黄子孙的荣誉感。只有了解掌握了中医理论基础,才能应用和指导临床实践。二为技能培训练习。以演示、观摩、操作练习为主,让高职中医护理学员真正掌握中医传统的技能技巧,服务于临床应用。

课程的开发必须围绕职业能力这个核心,以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和岗位工作技能为主线,对课程进行优化衔接、有机整合和合理排序。课程整合要打破学科界限,本着强化能力、优化体系、合理组合、尊重规律、缩减课时的原则进行。

笔者在《中医护理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先后研读读了几个版本的《中医护理学》教材,感觉在讲授时都很不适应,为什么不适应呢?笔者认为,首先,教材的格局较乱,既有中医印象,又有西医痕迹;既有基础护理内容,有掺杂着临床护理知识;只有个别病案的护理,缺少整体护理的常识;基础护理理论要求太多(像护理道德、护理准则、护理规范等),技能护理操作太少(像针灸、推拿、拔罐、刮痧等具体练习)。其次,教材与《大纲》相脱节,高职护理学员将面临着国家“执业护士考试”,而考试大纲内容是其重点。再次,课时分配缺少实用性,理论知识与实践练习的学时比例失调,还是安排为1∶1为佳。基础护理课内容也不应出现在专科护理学中,要减少不必要的重复。

《中医护理学》是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程教材,培养高职学生中医护理的技能技巧。以实际、实用出发,按照中医的基本特点和原则,传承传统医学的精华,使中医护理更加贴近生活、贴近社会、贴近岗位,为护理工作拓宽思路,充实临床护理业务。

参考文献:

[1]张春明.老年中医保健[M].长春:吉林科技出版社,2009.

[2]周琦.中医护理基础[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3]郭靠山.中医学基础[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4]金玉忠,李云端.中医学基础[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5]姚军汉.中医护理基础[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6]周萍.中医基本常识与针灸学[M].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

[7]奚中和,俞大祥.中医学概要[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

篇7

一、加强临床护理质量管理管理

加强病区护理管理,在我院护理部的领导下以创“二甲”医院护理要求为目标,保障护理安全,为病人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同时做好我科护士的量化和绩效考核工作,加强增收节支,创造护理经济价值。

2、加强护理安全管理,完善护理风险防范措施,有效地回避护理风险,为病人提供优质、安全有序的护理服务。

3、将各项规章制度落到实处,定期和不定期检查,监督到位,并有监督检查记录。

4、加强重危病人的管理,把重危病人作为科室晨会及交接班时讨论的重点,对病人现存的和潜在的风险做出评估,达成共识,引起各班的重视。

5、对重点员工的管理,如实习护士、轮转护士及新入科护士等,对她们进行法律意识教育,提高他们的抗风险意识及能力,使学生明确只有在带教老师的指导或监督下才能对病人实施护理。同时指定有临床经验、责任心强的护士做带教老师,培养学生的沟通技巧、临床操作技能等。

6、完善护理文件记录,减少安全隐患。重视现阶段护理文书存在问题,避免不规范的书写,如漏字、涂改不清、前后矛盾,与医生记录不统一等,既要体现综合护理问题记录,又要体现专科护理的特殊性,使护理文件标准化和规范化。

7、完善护理紧急风险预案,平时工作中注意培养护士的应急能力,对每项应急工作都要做回顾性评价,从中吸取经验教训,提高护士对突发事件的反应能力。

二.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推进“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的开展

1.组织新入科护士学习相关文件,领会文件精神和工作要求,正确理解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的目的、意义工作实质和具体措施等。

2.进一步完善分组责任制整体护理的工作流程,发挥责任组长作用,真正落实床位护士对分管病人的治疗性护理、病情观察、健康教育、心理护理和生活护理,为患者提供全程、连续、个性化的护理服务。改善服务态度、提倡文明服务、增强主动服务意识。主动为病人提供基础护理和生活护理,落实健康教育工作。提高病人满意度、促进医患关系和谐。

3加强护士分层管理,明确各层责任护士的任职资格与职责,根据患者病情、护理难度、技术要求等要素对护士进行合理动态分工,实行人人分管病人,确保责任组长在内的每位护士分管病人≤8人;既强调高年资护士对危重病人的管理,又强调人人参与生活护理,做到护士分层不分等。

4结合专科特点,进一步优化服务流程,完善服务细节,开展特色,确立优质专科护理服务品牌。

5完善内科常见疾病健康宣教资料,逐步推行健康宣教病人或家属签名确认制。

6每月召开工休座谈会一次。广泛听取病人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意见,不断改进护理服务工作

三、规范开展中医护理工作

1、完善、健全、实施中医护理常规。积极开展专科专病护理,提供具有中医特色的健康指导。

2、以《中医医院中医护理工作指南》为指导,制订中医知识技能培训计划,抓好护士中医“三基”培训,重点是西医毕业护士的中医基础知识、技能培训,中医文化学习,提高护士中医理论及技能水平,为中医特色护理服务的开展扎实基础3、开展中医特色护理质量评价

四、加强护士业务培训

1、严格落实三基三严培训计划,提高护理人员整体素质,按护士规范化培训及护士在职继续教育实施方案抓好护士的“三基”及专科技能训练与考核工作,重点加强对新入院护士、聘用护士、低年资护士的考核,加强专科技能的培训,强化她们的学习意识,具体措施:

1)、组织学习医院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护理核心制度。

2)、制定我科常见病中医护理常规并组织学习。

3)、制定中医业务学习计划,中医技能操作计划,基础理论和技能操作计划,并准备好课件,组织全科护理人员学习并进行考核,记录成绩。

4)、护理查房时提问护士,内容为中医护理常规,基础理论知识、专科理论知识、院内感染知识

5)、利用科晨会提问医院护理核心制度及常见病中医护理常规,,使每个护士都能熟练掌握并认真落实更好的为病人服务。

6)、每月举行一次中医护理查房,指导做好危重病人的中医护理,提高护士的业务能力。

7)、熟练掌握急救器材及

仪器的使用,加强急救设施的常规检查意识,平时加强对性能及安全性的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维修,保持设备的完好。

2、抓好实习生的带教工作:对进入的每一位实习同学,都要给予科室的岗前培训,并制定实习生带教计划,予以专科知识讲课,进行专科理论和操作考核,护理体温单的绘制及护理记录的书写,合格后方可离科。

五、今年护理工作目标

1.基础护理合格率100%

2.特级、一级护理合格率≥90%

3.护理“三基”“三严”检查质量合格率100%

4.护理技术操作考核合格率100%

5.护理三基理论考核合格率100%

6.急救药械管理完好率100%,

7.急救药械质量检查合格率100%

8.消毒隔离质量合格率100%

9.一人一针一管一用灭菌执行率100%

10病区管理合格率100%

11、住院后患者压疮发生率0(难免压疮除外)

篇8

中医历来医护不分家,强调“三分治,七分养”,其基本理论同样是护理工作的指导思想。《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05~2010)》明确指出,提高中医护理技术,发展中医护理特色和优势为主线,注重中医药技术在护理工作中的作用。要根据中医护理防重于治,注重养生的思想,发挥中医护理在老年病、慢性病防治和养生康复中的作用,突出中医整体观和辨证施护,加强中西医护理技术的有机结合,促进中医护理的可持续发展。中医护理技术的临床应用所占比例甚少,受多方面因素影响,中医护理技术正面临着继承和发展的危机,服务领域逐渐萎缩,特色和优势逐步淡化,从而明显影响了中医护理在疾病治疗康复中的作用,进一步影响了中医护理学科的建设发展和创新这一珍贵的历史遗产, 认识中医护理的特色护理, 为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作出更大的贡献。

1 护理整体观念是中医护理指导思想

中医护理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有两大特点, 一是整体观, 二是辨证施治。中医护理本身是中医治疗的一部分, 因而他必须在中医理法方药理论指导下进行。中医学认为人体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 并和自然环境, 社会环境同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它们既有各自不同的功能, 又互助互用, 互相制约, 维持了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 构建了系统的中医护理整体观念。

2 中医护理模式与整体护理有机结合

中医护理的框架结构, 是现代生物, 生理, 心理, 社会护理模式的一个有机整体, 系统化整体护理是以人为中心的护理活动, 在治疗护理中, 既要祛邪, 又要扶正, 通过调整机体功能状态, 达到防病治病, 增进健康的目的, 以人为本的中医整体护理, 辨证施护模式是中医护理的基本内涵。

3 中医护理技术, 特色, 优势

3. 1 中医护理的理论优势

动态平衡的整体健康观, 中医学认为, 人体的生命活动是机体在内外环境的作用下, 由多种因素相互作用而维持的一种动态的, 相对平衡的过程, 平衡失调就会导致器质性功能性疾病。所以在治疗护理时, 必须考虑影响平衡的相关因素, 通过调整机体功能状态,达到治疗护理疾病的目的, 同时预防、康复和养生保健。这些重视调动机体调节和康复能力的思路和方法, 体现了其科学性和先进性, 符合现代科学一体化趋势。

3. 2 中医护理方法优势

中医学对疾病的治疗包括药物和非药物疗法, 运用内治和外治进行整体综合调节和治疗, 中医护理技术操作具有器具简单, 操作方便, 适用范用广, 疗效快等特点, 在服药护理中根据人体气血盛衰变化, 八纲辨证确定服药的温度, 寒者热之, 热者寒之的服药原则, 以提高药力等等。非药物法即针灸, 推拿, 拔火罐, 刮痧, 热熨, 熏洗和气功等等, 针灸, 推拿既是治疗技术, 又是护理技术, 掌握针灸, 推拿疗法是中医护理专业技术人员的能力素质要求, 是现代中医的治疗护理的重要内容。

3. 3 中医护理养生保健优势

养护统一, 寓护于养的护理方式, 养生是中医学重要内容之一, 是研究增强体质, 预防疾病, 以达到延年益寿, 尽终其天年的理论和方法。中医学历经数千年的实践和积累, 形成了一套以天人合一, 形神统一, 动静结合为主的养生保健和延年益寿的理论。根据药食同源的理论, 开发食疗, 可达到祛病健身, 延缓衰老, 调节机制等多种功能, 针对老年人, 妇女以及亚健康状态人群, 采用气功, 太极拳, 自我按摩等中医养生保健方法, 提出重视养生, 调节精气, 防御邪气是中医学养生保健的主导思想, 也是现代人值得借鉴和维护的养生方法。

3. 4 中医护理的操作优势

中医护理的方便性, 实用性是其他护理无法比拟的, 因此就拥有更大的用武之地, 诸如针灸术, 推拿术, 按摩术, 拔罐术, 刮痧术, 敷药术, 贴药术, 冷冻术,熏洗术, 耳穴压豆, 太极拳, 五禽戏等方法很容易掌握和运用。

4 中医护理质量提高的前提与关键是护理人员素质

篇9

【关键词】多元文化;护理工作

1.多元文化的定义及特征

文化是对一定历史、地域、经济、社会等的综合反映。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背景产生不同的行为规范,导致不同的社会发展。多元文化即多地区文化,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各地区的文化交流,形成多元文化社会。护理学是以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的知识为理论基础的综合性应用学科,具有多元文化特征。

在护理工作中,工作的对象会来自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他们的文化背景包括教育程度、个人经历、、生活习俗等方面的差异,会导致对健康和生命观点的不同认识,对死亡的理解不同及对护理的不同需求。

2.现代护理文化的发展方向

现代医学教育模式、现代健康概念都对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由单一的疾病护理向的整体护理发展,护理不能仅局限于医院而要走进社会、社区及家庭。护理职能的范围包括治疗、预防、保健、康复等方面,赋予护士教育、管理、研究等多种任务,甚至提供高质量的临终护理等。因此要求护士文化知识要有全面性及多元性。

生物医学教育模式的直接产物是以疾病为中心的观念,目前,我国护理教育已纳入到现代护理模式的内容;部分医院都实施了系统化整体护理。传统的护理教育和护理模式仍占相当比重,要改变这种状况,就必须要更新观念,改变目前护理教育模式。将护理教育与治疗、预防、康复及保健有机结合起来,在对培养护理人才的标准、知识的结构、具备的能力提出新的要求。除了进行疾病护理,还要有社区保健、健康教育的意识并要求掌握其内容。也要具备心理咨询的技巧和方法,并且能用中西医结合手段为服务的对象解决问题。这就要求从多元文化的观念出发,对我们目前的护理教育模式、教学大纲、教学目标有一个较全面的改革。

3.我国护理文化现状

中医中药是我国的文化遗产,中医护理是其中重要组成部分。因为东、西方文化的背景不同,中医与西医的理论基础有着截然不同。中医护理与现代护理相结合的前提是要了解二者之间的异同点。中医护理有两个特点:整体观与辨证护理。其中整体观与系统化整体护理虽然表达的方式不同,但本质是一样的,都体现了对人类健康、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要从生物、心理、社会环境等方面进行综合研究的思想,可谓异曲同工。辨证护理是以中医理论为基础,根据中医的辨证所进行的的护理原则和方法。而辨证护理的有效完成离不开中西医结合,是二者互补的结果,包括利用现代仪器设备对病人生命体征的监护以及在护理程序过程中运用的中西医结合方法等。而中医的技术操作如穴位注射、拔火罐、按摩、针灸等简便易学又行之有效,既能减轻病人痛苦、也能解决实际问题,它是西医护理操作所不可替代的。将中西医护理有机结合起来并加以推广应用,对提高护理的质量和价值有很大影响。

我们国家是个多民族国家,不同民族有不同的文化体系,对健康与疾病、生死观、价值观等方面存在认识上的差异,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习俗、、饮食习惯等。因此,要对不同民族提供相应的护理,就要研究他们不同的民族习俗,了解他们的需要,以人文、地理等知识来缩短相互间的差距,达到有效的沟通。

4.加强多元文化教育,推动护理文化向纵深发展

目前用于指导我国护理实践和研究的护理理论大部分来自西方,像护理程序及整体护理模式等。而理论的产生是在一定的社会背景、环境及实践基础上发展而来。中国有着几千年的文明史,传统医学仍在不断地发展,对护理学也有着很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临床护理中,存在着我国特有的护理类型―中医护理和中西医结合的护理。目前,在我们国家中医院内,大多都是实行中西医结合护理,它充分体现了东方文化与西方的文化兼容性。

多元文化护理是现代护理的发展方向。要开展这一层次的护理,就要提高思想认识,加强护理教育。护理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必须打破狭隘的办学观念,更新传统的教育理念,树立国际型人才观,尽快与国际护理接轨。

【参考文献】

[1]计惠民,白小嘉,张媛.多元文化护理基础理论概述[J].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2012.10(4):322

篇10

 

辩证施护是通过分析四诊获得各项临床信息及资料,并进行求证,根据辩证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和护理措施,为患者提供最为合理的个性化治疗和护理的过程[1]。而小儿在生理上脏腑娇嫩、形体未充,发病容易且传变迅速,易虚易实、易寒易热。所以作为儿科新进护理人员除应掌握扎实的护理操作技术和良好的护患沟通技巧外,更应根据小儿生理、病理特点以及疾病的发展变化提供相应的辩证施护。

 

1学习中医基础知识,掌握小儿生理病理变化,指导日常护理工作

 

辩证是决定施护的前提和依据;施护是与施治结合的解决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是辩证的最终目的,辩证施护是中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体现,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运用的一个护理规范,因此扎实的中医基础知识和掌握小儿生理病理变化是做好中医辩证施护的根本保证,新进护理人员应规范化地学习中医理论知识,学习小儿生理病理知识,掌握辩证方法、常见疾病病因病机和疾病间的发展转归等理论知识,以丰富的理论知识指导日常护理工作,做好辩证施护。

 

2树立辩证施护理念,掌握中医辩证施护方法

 

2.1辩证施护是中医护理的精华和主要特色,在对患儿的护理工作中,我们要牢记辩证施护的理念,学习并掌握中医辩证施护方法,结合患儿病情提供相应的护理。

 

2.2辩证施护的一般方法

 

2.2.1运用四诊方法收集辩证资料 通过望、闻、问、切分析病因、病机、病位,了解脏腑的盛衰变化,为辩证提供依据。

 

2.2.2运用护理程序实施辩证施护 采取“四诊”“辩证”“实施”“评价”等步骤,对病人进行主动的、全面的、系统的、动态的、恰当的护理。

 

2.2.3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要勤于观察、勤于思考,善于总结和发现问题,累积护理知识和经验,提高护理质量。

 

2.2.4要培养整体护理统一性和整体性的思维方式,科室中建立中医护理的学习和应用氛围。形成科室护理前辈与新进护理人员一对一帮扶形式,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并更好地将辩证施护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应用于日常的护理工作中。

 

3掌握辩证施护原则,体现儿科护理特色

 

3.1辩证施护原则

 

3.1.1扶正祛邪 扶正用于虚证,祛邪用于实证;扶正不留邪,祛邪不伤正。

 

3.1.2标本同护 “标”与“本”是相对而言,根据病情的主次轻重,护理上遵循“急则护其标,缓则护其本”的原则,在标本并重的情况下,可采用“标本同护”的方法。

 

3.1.3同病异护、异病同护 同一种病,在病程发展的不同阶段,出现不同证候时所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为同病异护;而不同疾病在病程某一阶段出现相同证候时,采取相同的护理措施为异病同护。如感冒有风热和风寒的区别,在护理上也有辛温解表和辛凉解表的区别。腹泻和肺炎是两种疾病,但都会出现发热的症状,都可以给予发热的对症护理。

 

3.1.4辩证施护遵循因时、因地、因人制宜的原则。

 

3.1.5预防为主 护理中以“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为原则,掌握疾病传变途径,防止并发症,在疾病康复期防止病情反复。

 

3.1.6局部和整体护理结合 中医护理强调整体观念,认为人体是以五脏为中心,通过经络的联系,内外上下联络沟通的有机整体,而构成人体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在结构上不可分割功能上相互协调,病理上相互影响。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机体抗病力较弱,容易发病,病变的扩散较快,易轻病转重,重病转危。因此,儿科病护理也应以整体观念为指导,注重局部与整体护理的结合,注重内外环境统一的调节,根据儿科病证特点,制订局部和整体的具体辩证施护措施,以及病情观察、饮食宜忌、心理调护、对外界环境的调节等多方面的护理内容,使护理更具系统性和整体性。

 

3.2在生理上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腠理疏松、筋骨未坚、对外界环境的适应性和抗御邪气的能力较差;小儿生长发育迅速、生机蓬勃。在病理上具有发病较快,传变迅速、变化较多、易虚易实的特点[2],故儿科的辩证施护必须结合小儿病症特点,突出儿科特色,及时准确判断病情,使辩证施护准确无误。

 

4讨论

 

由于小儿在生理上具有“脏腑之气软弱”(《诸病源候论·养小儿候》),“五脏六腑,成而未全……全而未壮”(《小儿药证直诀·变蒸》),在病理上“易虚易实,易寒易热”(《小儿药证直诀·原序》)等特点,其形体柔嫩,气血未充,体质和功能较脆弱,不仅发病容易,且病后寒热虚实的变化,比成人更为迅速,所以,儿科病的辩证施护,更应体现小儿生理病理的特殊性。为使儿科病的辩证准确无误,护理及时有效,应该结合小儿独特的生理病理及病证特点,坚持儿科病辩证施护的总体原则。在临床中,新进儿科护士在对儿科患者进行护理时,不仅要熟练掌握中医理论知识,还要做到突出儿科特点,辩证施护及时准确;护理实施与疗效观察结合,随证辨护;局部和整体护理结合,护理系统完整,以提高辩证施护的实效。

 

总之,辩证施护是中医护理的精髓,小儿病情变化迅速,作为护理人员,应掌握扎实的中医理论知识,结合小儿生理病理特点,熟练应用辩证施护方法,对患儿实施及时准确、系统整体、形式多样的符合儿科疾病特点的护理方法,切实提高护理质量及护理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