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教育特色案例范文

时间:2023-07-03 17:55:4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劳动教育特色案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劳动教育特色案例

篇1

在新的社会条件下,我们需要探索教育与生产相结合的途径。当前高校教育存在重理论而轻实践的问题,尤其是劳动实践,而后勤为大学劳动教育课提供了实践平台,学生通过每个学期必要的劳动实践或者勤工助学进行管理与服务,感受服务和劳动的艰辛,和不同层面的人打交道,感受后勤工作、接受后勤环境氛围熏陶,为今后走上社会,更加贴近实际、更加贴近岗位需求做好充分准备。

2后勤环境发挥育人功能的实践与探索

2.1加强后勤物质环境建设

高校后勤致力于为学生创建安全、文明、干净、和谐的物质环境。后勤部门在高校“标准化”建设的前提下不断完善基础设施。通过在食堂内安装实时监控系统,从源头上监控原料的采购、清洗、烹饪、售卖各个环节,保障学生拥有健康的饮食环境;在学生公寓硬件建设方面,通过安装门禁和监控系统保证学生人身和物品的安全。在宿舍楼的活动室安装电视机和DVD,创建大学生创业基地,丰富了学生的公寓文化生活;在校园内开辟桃李园、在公寓园区种植花草树木,创造了干净、优美、整齐的学习生活环境。硬件设施的完善为后勤发挥环境育人功能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学生食堂和学生公寓成为大学生学习、娱乐,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重要阵地。

2.2加强后勤学生队伍建设

加强后勤学生服务队伍的建设是发挥后勤环境育人的有益探索,通过开展后勤文化活动以及学生队伍成员在同学间宣传,将学生平日看不见的后勤服务工作提升到可以看见并亲自参与的层面上,切实感受后勤工作的艰辛。根据后勤维修、绿化、餐饮、宿舍、保卫的工作类别组建义务维修队、绿化小分队、伙食管理委员会、宿舍管理委员会、学生义务消防队等学生组织。经过量化的考核和筛选,这些学生委员会在信息传递、卫生检查、评比活动、校园美化、日常安保等方面发挥重大的作用,他们是广大同学和后勤服务部门沟通的纽带和桥梁,也在工作的过程中锻炼了协调能力、劳动能力。健全的组织环境较好的实现了后勤和学院师生的良性互动,达到了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的目标。

2.3加强后勤文化环境建设

打造“文化后勤”是高校后勤改革的趋势,也是发挥后勤环境育人作用的关键。以宿舍文化节、美食节为载体,将与学生联系密切的生活文化优化组合,组成良好的后勤育人的文化环境。在食堂开展“我在后勤的一天”、“学生厨艺精英大赛”等活动让学生自行到市场采购食材、比对价格,穿上工作服到食堂工作间亲自操作,增加对食堂菜价的理解,了解校园周边无证摊点快餐存在的安全隐患,提高饮食安全意识,更让学生体会到后勤、食堂工作的艰辛,养成热爱劳动、珍惜别人劳动成果的良好习惯。在学生公寓开展气排球比赛、手绘报比赛、走廊创意大赛,鼓励学生结合专业特色、发挥专业优势,重点开展宿舍文化内涵建设。创建品牌活动、精品活动,树立后勤文化旗帜是后勤文化建设的重要途径。后勤开展优质服务品牌活动,内容涵盖维修、宿舍管理、医疗、保卫、食堂、员工礼仪多个方面,同时深入各个教学部门开展座谈会、下发问卷让师生提出工作意见和建议;通过邀请专业的礼仪老师讲解工作礼仪,邀请领导、师生参与到岗位练兵等精品活动,让师生体会后勤基层服务人员工作的辛劳,学会互相理解、互相关心、互相爱护。这些文化活动使后勤成为融思想教育、行为指导、生活服务为一体的育人场所,培养了后勤员工、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也大大提高了学生自主参与后勤、培养劳动意识、参与劳动实践的积极性。

2.4加强后勤制度环境建设

根据管理的需要,后勤部门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如《学生宿舍管理规定》、《食堂食品卫生管理规定》、《员工培训管理制度》等,这些制度为日常的工作制定了详细的准则和依据,奠定了以制度办事、以制度管理的工作基础。在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大背景下,引进物业有限公司,与这些物业公司制定《物业服务量化考评细则》,奖惩分明,划拨出专项奖励资金,根据员工的综合表现施行奖励提高后勤物业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服务质量;学生公寓有严格的管理制度和检查制度,将学生在公寓的表现纳入个人综合素质考评体系。这些制度让后勤的工作人员、学生能够增强自律,达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的要求。

3后勤环境育人在大学生德育教育工作中取得的初步成效

3.1后勤文化环境建设营造了良好的德育氛围

通过开展活动、将社团引进公寓等形式学生接触后勤工作的机会逐渐增多,“优质服务”品牌活动的推广和宣传使学生能够零距离体验食堂、保洁和维修等工作,以文化建设为载体吸引学生参与后勤活动、调动学生积极性,其产生的效果往往大于被动的劳动教育课,营造了良好的德育氛围。

3.2服务队伍凝聚力和协作能力增强

在员工队伍建设中注重专业技能的考核,以小组为单位对员工进行管理,奖惩制度分明,促进后勤员工相互督促、相互鼓励,形成良性的队伍发展模式,为学生服务队伍树立良好的榜样。在学生队伍之间召开座谈会、素质拓展等活动,增强后勤学生服务团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提高后勤学生服务队伍的工作效率,培养大学生团结协作意识,学生服务队伍的凝聚力和协作能力都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

3.3后勤制度环境趋向完善化和科学化

高校后勤针对食堂、公寓管理、校园安全等方面制定了详细的规章制度,确保学生生活环境安定和谐。通过调查问卷、草案试行等方式施行某项规章制度,再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作出相应调整确保制度人性化、科学化,使学生充分享受后勤各项制度为生活带来的便利,激发学生感恩之情。

4充分发挥后勤环境育人作用的启示

4.1把实践性教育纳入必修课程,理论和实践相结

合培养学生劳动意识古语有云:“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这种轻视劳动的观念深深地影响着人们。这促使学校和家庭在对孩子的教育观念上一味地追求文化教育,理论成绩至上,不鼓励甚至不让孩子参与家庭或者学校的实践教育。部分高校已经在后勤劳动教育方面做了一些改革和尝试,但大都只是单纯的进行简单的劳作,没能发挥好劳动课的德育功能。高校应该重新审视后勤实践性教育对于培养大学生劳动意识的重要性,重视后勤实践性教育的育人功能,将劳动教育课纳入必修课程,把理论考核、实践性教育和大学生在学生公寓的表现纳入个人操行评价系统,把它作为考察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一项重要依据。

4.2挖掘后勤德育教育平台,加强教学部门与后勤的良性互动

后勤在高校中秉承着为教学、科研、师生服务的宗旨。长期以来教学、科研和后勤的关系是一种“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高校应当改善后勤与教学、科研和师生三者的关系,挖掘德育教育的新平台,将部分全校性的后勤工作任务分派到各个教学部门或者院系,促使师生一起参与后勤服务和建设校园的活动中来。第一,组织毕业班学生种植“毕业树”将班级的格言制作成牌匾置于亲手栽种的树木前,美化环境的同时也表达了对母校的感恩之情,将单纯的劳动提升到德育教育的高度;第二、在学生公寓施行“辅导员进公寓”制度、设立“学生党员宿舍先锋示范岗”、“社团进公寓”,加强后勤部门与各系部之间的良性互动,共同参与、共同建设,发挥环境育人的最大功效。第三、全校学生签订《创建安全文明宿舍》协议书,承诺平时保持宿舍、走廊的干净整洁,毕业离校时将宿舍恢复原貌,文明离校,给学弟学妹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这些都是可以挖掘的且全校学生能共同参与的后勤德育平台,能较好的体现后勤工作的人文关怀,激发学生互相关心、感恩母校、感恩社会的正能量。

4.3培育优质服务队伍,找准后勤环境育人的关键点

后勤服务人员的素质高低直接影响到后勤服务质量的高低,要对后勤基层工作人员开展礼仪培训、入职培训,不定期检查各个岗位工作人员的工作态度、建立奖惩机制,激发员工竞争意识,强化后勤人员服务理念。从心理学角度剖析,无意识的教育是教育的一种有效途径,后勤基层工作者良好的服务表现会在潜移默化中给大学生起到良好的教育作用,这些良好的表现会引起学生内在的需要和感情上的共鸣,从而达到了人文环境育人的目的。后勤社团的成员定期开展后勤宣传活动,发挥学生队伍的舆论力量,让更多的学生自主参与后勤工作、自觉遵守食堂、公寓各项细则,提升自我约束力。

4.4加强后勤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后勤环境育人氛围

“文化后勤”要构建以学生为主体,以公寓文化和食堂活动为载体的积极、健康、向上的文化平台,开展具有后勤特色的德育教育活动。以“优质服务”活动为依托在学生间开展义务维修、宿舍安全知识竞赛、气排球比赛、厨艺大赛;在后勤员工间开展培训、“我能为学生做什么”演讲比赛、岗位技能大赛,营造良好的后勤文化氛围。后勤工作者在长期的实践中也积累了很多财富和经验,高校后勤工作者应积极主动将典型的后勤服务案例整理、汇编成册为以后的后勤改革提供借鉴经验。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创办了《后勤工作简报》内容涵盖了后勤新闻、工作动态、安全保卫、医疗保健等内容,学生参加后勤活动的心得也刊登在报,丰富了简报的内容也激发了学生参与后勤活动积极性,该形式让学生更能够从后勤工作者的角度出发去思考问题。

4.5完善管理制度,用后勤制度保障德育功能的实施

篇2

一、围绕道德教育的主题探索具有本校特色的德育教育方式

每一所学校都有自己的文化传统,也都有自己的办学风格,所以,在道德教育方面也要探所出一条自己学校特色的道路。例如,可以从校本课程入手,逐渐地形成独具本校特色的道德教育传统。在课程研发的时候,需要反复实验等问题,这些巨大的难题和阻碍的出现,都是正常的,但是一旦成型之后,教学就具有很大的灵活性。这也保证了后续道德教育效果的延续。

二、让教师认识到德育工作的重要价值,转变德育工作理念

传统的德育工作,教师和学生是在一种不平等的情况下进行的,教师高高在上,向学生宣讲一些道德的标准和理论,要求学生如何做,为荣;不怎样做,为耻。这样一种不平等的关系,给学生会带来一种压力感。而且,这样的一种教育模式,也会让学生发现教师如果做了一些违背道德标准的事情的时候,内心产生极大的不协调,从而干扰道德教育的效果。所以,作为小学德育工作者,教师要认识到,教师和学生是平等的,教师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这样言行一致才会让学生真正受到教育。所以,德育工作不是只要学生学会了就可以,这是一种从教师向学生方向的流动。德育教育的效果是自然发生的,而不是强加给学生的。所以在日常的学校生活中,学生所接受的道德教育是潜移默化自然发生的。德育工作不落痕迹自然渗透,让学生内心无声无息中,不知不觉中就接受了教育和熏陶。

三、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教师要关注到学生的情感体验

道德教育工作面对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是带有思想和情感的小学生,他们的思维能力正在迅速发展,他们对这个世界的认识也越来越多。对这个世界的认识,对这个社会的认识角度也逐渐变得多元化。所以,在这样的工作关系中,教师和学生也在发生着情感上的互动和交流。可以说,道德教育要想发挥作用,首先,需要在情感上让学生有所触动,当学生有所触动之后,自然的就能够透过情感了解到背后的态度。而态度的内容实际上反映出来我们对周围的人,世界和自己的认识和看法。所以,道德教育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能够从中有所触动。让学生在体会情感的过程中,能够更加个性化地认识个人与集体、与社会的关系。

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道德教育氛围

校园环境是小学生在学校生活中所处的主要环境。走在校园中,校园文化的布置,校园的整体文化氛围,都会给学生带去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从生活化的策略来说,校园文化如何建设,如何打造,也是整个小学德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不仅要注重自然环境的干净整洁,优雅美感,也要注重文化环境的健康积极向上。充分利用校园的整体环境,进行道德教育的宣传教育活动。小学生所处的校园环境,也是他们每天的日常学习生活中所接触的环境。进入小学阶段,学生们白天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中度过,所以,文化环境的打造,要特别注重对学生良好道德素质熏陶的影响。尤其避免对学生产生负面的消极影响。在校园环境中,如果发现学生的一些非道德行为,甚至一些教职工的非道德行为,要及时地干预,避免扩大消极的影响。

五、日常生活中的道德教育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生活化的道德教育,强调学生作为道德教育接受的主体,学生思考并且实践道德标准,在自己的现实生活中感受道德行为给自己带来的影响。所以,道德教育的效果本身也要从学生主体感受上进行检验,通过学生内在的觉察和外在的表现,综合地进行考察。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的主体作用一直得到发挥。所以,作为教育工作者,要关注到学生的生活细节,要从学生的生活现实情况入手,进行道德教育。从道德产生效果的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入手,多与学生进行思想上的交流,了解学生的想法,并且有针对性地采取一些灵活的方式来进行道德教育。所以,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忽略学生学习主体的内心感受,关注学生的真实感受,并且做出回应,这也是生活化策略在道德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体现。

六、重视并加强劳动教育

篇3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 物流 教学方法

随着世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物流产业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和国民经济的新增长点。当前,中国物流业对相关人才的需求量旺盛,高职院校是培养这类人才的重要地方,其教育培养方法和教学质量直接影响着人才的质量,而现今的物流专业教学上却存在着一些问题,教学方法死板、不够形象化、缺乏实践等都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如何能够改善这些问题,我们试图对于一种重视实际操作的新的教学方法――项目教学法,进行了深入探讨。

一、物流专业特征及现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物流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它结合了许多专业概念、理论知识以及实际操作在里面,核心专业课为现代物流管理、供应链管理、物流信息系统、采购与仓储管理、运输与配送管理、物流成本管理等。这些课程内容往往概念性较强、比较枯燥、不够形象化,给教学及学习都带来一定困难。

(一)传统教学方法的缺陷

传统的教学方法就是教师依照书本讲解,偶尔结合一些案例分析,这样的教学方式让知识的传输显得过于死板、生硬,不便于学生理解甚至使其失去学习兴趣。有些教师在这一基础上进行了改善,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直接感知,如大量运用图片、图表、实物模型等,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教学内容,但却仍有不尽之处。对于物流这个实操性非常强的专业,许多知识口述不如直观,直观不如实操,也就是说如果教师能够带领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将会使得物流专业的教学有一个突破性的飞跃。

(二)物流专业教材上的缺陷

近年来,随着物流业的兴起,各大高校物流专业的发展,为了适应不断变化的教学需要,物流专业教材也逐步改进完善,但市面上的教材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由于不同行业,不同院校机构对于教材的不同需要,使这类教材种类繁多,甚至同一类教材就有许多种不同版本,质量更是参差不齐,再加上许多出版社、编著人为了盈利,生搬硬套、随意编攒,不负责任地出书,使得学校难以找到合适的、优秀的教材。另外,同样是物流专业,各高校都有自己的办学特色,侧重点各有不同,在教材的选用上都希望找到符合自己办学特色的、与实际课程相关程度高的教材,在这一点上,市面的教材也难以满足学校的教学要求,许多教材都有重叠交叉现象,毫无特色,这些都影响了学校编制教学计划,降低了教学质量。

(三)实践环节薄弱

物流专业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与其他文史、理工类科目不同,对于物流专业来讲,无论理论知识掌握得多么全面,多么牢固,没有经过真正的实战演练,就像是一个没有上过战场的兵一样,永远都是个不合格的兵。可见,实际工作经验对于物流专业来讲是多么重要。可现实中,各高校给予学生的实操课程往往只是做个样子、走个形式,最多就是安排学生下到企业去参观,听听工作人员的讲解而已,这样的形式化教学下,学生并没有亲身参与到实际工作中去,没有自己动脑运用所学知识的过程,也就收获不到好的教学效果。

(四)教师专业素质及职业能力缺陷

现今,各大院校的物流专业教师一部分是从其他专业,如管理、经济贸易、交通运输等转过来的,还有一大部分是直接从学校毕业的相关专业的年轻教师。前者是非科班出身,不够专业,后者是没有教学及实际工作经验。这就导致这些教师虽然能够很好地讲授理论知识,但一到具体的实践问题上却显得力不从心,更不要提理论联系实际了。这样的教学环境下,学生的学习变得迷茫、机械化,听教师讲课完全像是漫步云端、纸上谈兵,只能凭借自己的想象消化吸收,长此以往,知识将变得难以吸收,学习兴趣大大降低,学习成果收获甚微。

二、项目教学法的概念、意义及发展史

综合以上的分析,要想解决物流专业这些不足,我们试图引入一种新的教学方法――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将一个相对独立的项目交由学生自己处理,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设计、项目的实施及最终评价,都由学生自己负责,学生通过该项目的进行,了解并把握整个过程及每一个环节中的基本要求的一种教学方法。2005年,教育部高教司联合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举办的关于物流教学指导方案研讨会曾明确指出:“物流专业教学采用项目教学法,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高校应与企业联合,设立物流实习基地。”由此可见,项目教学法对于物流专业的教学十分重要。

项目教学法萌芽于欧洲的劳动教育思想,最早的雏形是18世纪欧洲的工读教育和19世纪美国的合作教育,经过发展到20世纪中后期逐渐趋于完善,并成为一种重要的理论思潮。项目教育模式是建立在工业社会、信息社会基础上的现代教育的一种形式,它以大生产和社会性的统一为内容,以将受教育者社会化,以使受教育者适应现代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统一的社会现实与发展为目的,即为社会培养实用型人才为直接目的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

三、项目教学法应用概述

物流专业的项目教学法,类似于校企结合,由学校组织学生与物流企业联合组成一个项目小组,让学生深入到企业中去,企业为学生提供实践和学习的平台,学生为企业工作。

(一)项目教学法的特点

实操性:项目的内容与实际工作密切相关,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更加形象便于理解记忆,更具有实用性。

独立性:教学过程更注重学生自我的实践和操作,教师讲解为辅,学生通过自身独立的活动,其创造性可以得到较充分的发挥。

篇4

关键词:幼儿 教育 加强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08.233

一、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叶圣陶曾说过,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习惯,“我们在学校里受教育,目的就在于养成习惯,增强能力。我们离开了学校,仍然要从多方面受教育,并且要自我教育,其目的还是在养成习惯,增强能力。习惯越自然越好,能力越增强越好。”在没有人看到的情况下,也能遵守道德规则,这是道德的最高境界,这种境界也是通过行为习惯逐步养成的。人没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等于缺失了积极而持久的影响人生历程的杠杆;丧失了道德信念素养,等于整个人生航程没有了方向;缺少了丰厚的人文素养,即使学识渊博也难以成为胸怀宽广、视野开阔、学养充沛的大家。长久以来,幼儿教育都一直都把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贯穿到每天活动的每个环节,比如饭前仔细洗手、餐后用纸巾擦净嘴巴、午睡前脱外套、鞋子放整齐、小椅子轻轻搬、玩具玩完整理好等习惯,这都是非常必要的。教师应关注幼儿的情感、精神、人文等方面的需要,通过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来使他们成为自身发展的主宰者,掌握采掘生活所需知识、发展所需智慧的本领,这是幼儿长进的大策,教师和家长应认识到这一点,“扶”幼儿走好人生的第一步。

二、增强对幼儿的安全教育

防拐骗教育是幼儿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项任务,少年儿童尤其是幼儿,自我辨别能力差,缺乏自我保护意识与技巧。为此,幼儿园应加大对这一方面的教育力度。与家长一起提高幼儿的警觉性与自我保护能力。幼儿园可设计一些有趣的防拐骗教育活动,包括情境表演、看图说话、讲故事、玩游戏等,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幼儿通过生动、具体的事例,能够牢牢记住陌生人惯用的骗人伎俩,从而积累一定的防范经验。与此同时,有条件的话还应组织一次防拐骗演习活动,并邀请公安民警、电视台及家长代表共同参与,组织家长和孩子一起观看影片,听民警现身说法与剖析真实案例,传授安全知识,共同增强防拐骗意识。

此外,消防安全意识的培养也一直是幼儿园应重点关注的话题。条件允许的幼儿园可与消防部门合作,组织一些消防演练活动,让幼儿通过观察消防车、参与消防演习等形式增加消防安全的生活经验,增强防火意识,获得简单的自我保护方法和技能。也可组织幼儿与家长一起听取消防员的讲解,掌握重要的逃生方法;还可以通过教师结合图片讲述的形式,为幼儿讲解安全消防的知识,告知幼儿园的逃生路线,示范讲解了灭火器的使用方法,从而进一步增强幼儿园教师及幼儿的消防知识和安全意识,及时排查安全隐患,;做好安全工作,为幼儿建立一个安全又温馨的家园。

三、让幼儿在玩中学

幼儿园要重视课间小游戏的开展,把课间游戏活动与课堂学习有机结合起来,让幼儿在玩中成长。游戏不仅能够促进幼儿同伴间的交往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也能促进幼儿个性的良好发展。教师可以就地取材,带领幼儿挖掘新的游戏,利用身边的玩具和材料,开动脑筋,创新运动形式,在不断探索中碰撞出新智慧,让幼儿在做中尝试,在玩中思考,在新、奇、趣中快乐健身。比如在我的班上,以“一物多玩”为切入点,以“团结协作”为宗旨,以“快乐健身”为目标,根据本班幼儿的年龄和特色游戏材料的特点,由师生共同创新游戏玩法,这既有丰富的趣味性,又锻炼了幼儿的体能,既挖掘了游戏材料的最大价值,又充分激发了幼儿创新使用材料的思维,如百变布圈、动感轮胎、花样沙包、快乐木棒、多样脸盆等游戏玩具和材料脱颖而出,成为了幼儿户外活动中追捧的新宠。

四、重视幼儿的礼仪教育

礼仪是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中的行为规范与准则,是一个人道德修养的外在体现,是一个国家文明的标志。我国自古就有“不学礼,无以立”的说法。然而现在很多家长和教育者却忽视了礼仪教育,结果教育出来的孩子存在着很多的问题,比如:傲慢、自私、没礼貌、贪心、懒惰、脾气大等,这些现象背后的原因值得我们去深思。现在很多幼儿都是独生子女,随着家庭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孩子成为家中的“小皇帝”“小公主”,他们在家娇生惯养,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根本不讲究什么是礼仪、礼貌。因此,礼仪教育迫在眉睫,不仅教师要教,家长也要时时抓住生活中细小的事情,对幼儿进行教育。3岁~6岁正是习惯养成的敏感时期,抓住这一时期对幼儿进行文明礼仪教育,能够使幼儿从小学礼、知礼、懂礼、用礼。

五、加强对幼儿的体能训练

目前很多家长与教师只注重幼儿的学习,一味地进行智力开发,很少重视幼儿作为一个个性健全的人应从小学会基本的生存技能。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对幼儿进行潜移默化的劳动教育,使他们知道劳动是光荣的。在学龄前期,幼儿身体的协调能力较弱,特别是体弱、老实的幼儿。据调查,体弱、老实的幼儿比健壮、好动的幼儿们意外受伤率高达72%。可见在幼儿园开展幼儿体能达标的活动,发展幼儿动作的灵敏性和协调性,有意识的增强幼儿的体能,是提高幼儿自我保护的有效途径之一。根据幼儿的兴趣,我们可以循序渐进、有目的地进行身体素质方面的锻炼,比如有条件的可组织幼儿去爬山、晒太阳等;通过拍球、投掷、翻滚等项目A练习,针对性地加强幼儿动作技能的培养;通过爬高、跳远等项目,培养幼儿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活性,并开展幼儿都喜欢的“趣味运动会”,以增强幼儿体能,使动作更灵活、更协调、思维变得更活跃,为幼儿的健康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赵双英.试论如何加强幼儿教育[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15).

[2]梁丽芳.加强文明礼仪教育培养幼儿良好习惯[J].甘肃教育,2010(17).

[3]强文仙.关注幼儿安全关爱幼儿健康――对加强幼儿安全教育的分析与思考[J].云南教育,2004(2).

篇5

[关键词]校本培训;农村教师专业发展;校本课程开发;校本教研

一、校本培训是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现实选择

1.校本培训是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现实趋势

20世纪七八十年代,西方一些国家倡导中小学教师在职培训回到校园,形成了教师校本培训模式。“校本”就是以学校为本,以学校为基础,旨在满足学校每个教师工作需要的校内培训活动[1]。上个世纪末以来,校本教师培训作为一个新兴的教师培训形式,以其灵活性、针对性、突出学校和教师的主体性等特点逐渐为我国教育者所认识和接受。校本培训特点决定了它是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现实趋势。

2.校本培训是教师自主专业成长的要求

长期以来,我国农村教师在职培训主要是以高校模式为主。但是高等院校在倡导先进教育理念的同时,依然采取传统的教学模式,轻视了农村教师的需求和已有的知识结构,忽略了农村教师的主体参与性。高校模式“把持”教学的主动权,学习者只能根据预设的课程结构进行学习,参与机会很少。对于教师来说,参不参加培训,参加什么样的培训,“一切都是地方教育行政机关做出的选择,而非教师自主做出的判断”[2]。总的来说,高校培训模式依然是一种外控式模式,学习者只能被动接受,很难发挥自主性。而成人教育是“一种没有权威的合作探讨加非正规学习”[3]。教师是有自主能力的成人学习者,在校本培训中,教师是主体,结束了他们以往培训中的被动局面,教师可以根据自身的成长需要选择培训内容,有利于教师的自主发展。

3.校本培训有助于节约学习成本

院校集中式培训学习成本较高。首先,从时间上来看,农村教师教学任务繁重,有的教师包班,有的教师跨年级兼任多门课,偏远学校教师甚至要从事复式班工作,任务更重,可以说是“一个萝卜一个坑”,很难分身参加离职培训。其次,从经费上来看,农村教师的收入较低,一次培训下来培训费、交通费、食宿费等让他们不堪重负。很多农村教师不愿意参加这种培训的主要是经费问题。有调查显示,农村教师自己负担培训费用的为79.3[4]。农村学校教师培训经费紧张,教师工作任务繁重,无论是“请进来”还是“走出去”接受培训都有一定困难,而校本培训正好避免了这些问题,有助于节约学习成本。

二、农村教师校本培训存在的问题

自上个世纪末,校本培训在全国农村中小学校逐步展开,但目前的校本培训活动并没有得到农村教师的广泛认同,校本培训的实施陷入困境。

1.现代教育理论难以深入

适应教师需要是校本培训的一个重要特点。“需要”一词反映了校本的灵活适应性,但是到底什么样的需要适合呢?是不是所有的需要都可以拿来选题培训?有些学校在开展培训是注意到了教师的需要,于是就围绕着所谓的“需要”展开了:基本功差了,就组织教师读、写、画;理论不足了,就安排集体阅读教育书刊。当然,不能否认这些活动具有一定的意义,但是现代教育理论依然无法深入其中,农村校本培训总是在这个层次徘徊,理论水平难以提高。

2.形式化校本培训难见成效

校本培训以实际应用为目的,以教师素质的提高为目标,培训内容适用于本校实际,并且以教师的实际工作状况来评价培训的效果[5]。然而,有些农村学校将校本培训当作上级下达的任务来抓,为了应付检查,学校将一些日常活动统统划在校本培训的名下。校本培训成了教师的“作业”,因为上级要来检查,学校就要求教师“交作业”,有些老师也就随便抄抄了事。笔者曾就校本培训的实施情况对某地农村中学进行了调查。其培训内容是教育局发放指定教材,每位教师85元;培训形式是教师自学;评价方式是开卷考试。学校有关负责人根据教师的读后感,撰写校本培训报告会记录等材料(有些活动实际上根本没有开展,负责人只能闭门造车),以备上级检查。这样的校本培训已经退化成一种形式,有其名而无其实,培训效果可想而知。

3.农村教育教学资源缺乏整合

农村优质的师资资源、教育资源有限,可是这些有限的资源也没有能够充分利用起来。同一区域内不能针对本地教师、学校的实际情况,整合优质教育资源灵活机动地开展培训。甚至有些学校认为校本培训就是在本学校,由本校教师组织学习,于是,关起门来读读报纸书刊也算组织了一次校本培训。

4.不同区域农村教师差异性难以关照

培训教材没有取舍,不考虑城乡教育的差别,不结合当地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及农村学校的实际情况来选择培训内容,不管合不合适拿来就用。有的培训内容与农村学校的课堂实际距离太远,与教学工作脱节;有的培训内容没有充分考虑教师的具体需求,忽视了不同学校、不同学科、不同年龄阶段、不同专业发展阶段的教师之间的差异性,采取大一统的模式,缺乏针对性。

5.农村教师主体意识丧失

确立教师在学习、培训中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培养一支高素质的自主发展型教师队伍。校本培训应该充分依赖教师群体的力量和智慧。然而,很多农村教师主动参加培训的热情不够,主体意识严重缺失。某学校为体现和巩固校本培训的成果,要求全体教师参加培训之后精心设计并上交一份优秀教案。一个多月过去了,竟没有几位教师主动上交。负责人督促了几次,效果甚微,结果学校按照相关规定对教师进行了扣分与批评后,很快全部交齐,但是内容雷同,相互抄袭的痕迹明显。

三、农村教师校本培训的发展与完善

1.加强校本培训研究,提高培训的理论性

首先,高等院校应深入教育一线,加强理论引领。无论是教师职前教育还是在职继续教育,高等院校都应该成为培养和造就教师的摇篮。校本培训减轻了高校在教师培训中的负担,但并不等于高等院校在校本培训中没有责任。这种责任不是单纯理论的演绎,而是要竭力实现理论与实践的联姻。高校教师应深入到教育第一线,关注教师的需求,真正走进教育的天地去研究教育。要把高深的教育理论以潜移默化、乐于接受的形式,展现在农村教师眼前,使其逐步理解、接受,进而实践先进的教育理念。

其次,教育管理部门要总结经验,推广优秀案例。对于学校(或者学区),如果能够鼓励教师对自己的实践知识不断进行反思、转化,通过共同体在学校组织机构传递,基于共同系统价值观的专业知能将得以建立起来[6]。在校本培训的引导、管理、评价的过程中,教育管理部门起着重要作用:一是不能将校本培训当成文件下发,当成任务下达;二是应及时发现优秀案例,总结经验;三是要宣传优秀成果、推广有效的校本培训模式。目前,一些地方已经积累起丰富的农村校本培训经验,值得借鉴。农村乡镇区域“大校本”培训就是一种有益的尝试。所谓乡镇区域“大校本”培训,是在乡镇教育管理部门的统筹规划下,有效地开发和利用本乡镇中小学校本培训的资源,实现各种资源因素在校本培训中的整体优势[7]。

第三,教师即研究者,应提高自身理论素养。“没有个人的思考,没有对自己的劳动寻根究底的研究精神,那么任何提高教学法的工作都是不可思议的”[8]。由于自身的知识基础较为薄弱,农村教师教育科研能力一般较差,对教育科研多抱有一种敬而远之的态度。其实,教育科研不是教育专家的专利,每一个从事教育实践的教育工作者都有从事教育研究的可能,农村教师更应该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践行教育理论,提高理论素养。

2.结合校本课程开发和校本教研,增强培训实效性

一是校本培训和校本课程开发相结合。基础教育课程政策改革正从原来单一的国家课程模式走向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模式。但是,农村教师普遍缺乏课程开发的能力。中老年教师的本土知识较为丰富,但是教育科研能力不足;青年教师虽然很多出身于农村,可是本土知识缺乏。农村校本培训应有效地结合本地区特色,对教师进行本土化知识培训,这样才能够提高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

二是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相结合。随着我国教育研究的不断发展以及新课程改革的兴起,校本教研逐渐成为热门的教育研究核心理念[9]。对于很多农村教师来说,对教育研究很陌生,针对教师畏难情绪,校本培训可以结合校本教研选择培训内容,以逐步提高教师的科研意识、科研知识,从而促进校本教研的有效开展,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

3.整合区域教育资源,提高培训针对性

第一,要实现优质师资共享。农村优秀教师缺乏是有目共睹的事实,农村骨干教师、高级职称教师的比例很小。我国农村小学教师中,中学高级职称教师的比例是0.3%,小学高级职称教师的比例是38.9%,城市的平均水平是0.9%和49.6%;我国农村中学教师中高级职称教师的比例是3.5%,城市的平均水平是15.6%。即使是这些有限的优秀师资也集中在乡镇中心学校,在偏远的村级学校和教学点,优秀师资严重缺乏。挖掘本地区的优秀教师资源,让骨干教师担当起培训重任,有利于培养和造就大批优秀教师。

第二,要推行优质教学资源共享。随着现代农村远程教育日渐普及,网络也走进了农村教师的生活。外面的世界并不遥远,一根网线就可以将五彩缤纷的大千世界展现在农村人的眼前。2004年9月,教育部《关于加快全国教师网联计划,组织实施新一轮中小学全员培训的意见》出台,加快了我国农村教育信息化和网络化的步伐[10]。如今,很多农村地区已经建立起了多媒体教室。“教师网联计划”要求中小学相互沟通,为校本培训提供快捷便利的平台和优质课程资源。如中欧甘肃基础教育项目为本省农村中小学教师搭建了集学习、研讨、交流、合作等功能为一体的平台——教师学习资源中心[11]。广大的农村教师亲切而形象地把中心比喻成自己专业成长的加油站、获取信息的资源库、交流合作的俱乐部。教师学习资源中心本着“合作学习,共享资源,交流经验,共同发展”的原则,在当地农村教师的专业发展过程中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值得推广。

第三,要实施区域联片培训。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的学校较为分散,很多村级学校规模较小,只有几名到十名左右教师的学校为数不少,甚至在我国中西部农村尚有一人一校现象存在。由于学校规模小,经济承受能力有限,学校在教师学习资源上投入较少,教师学习条件较差,自然很难满足教师的需求。在这样的情况下,可以实施区域联片培训,以充分利用本地区的优质资源。

4.注重教师差异,办农村特色校本培训

一要合理选择教学内容。农村校本培训应针对农村教师和学校的实际情况开展,不宜盲目设置培训内容。农村教师群体差异性较大,不同年龄段的教师有着不同的需求。在培养造就年轻教师的同时,不能忽视中老年教师的专业发展。乡镇为中心的学区在校本培训的管理和引导中,应从不同群体的特点出发,合理安排培训内容。

二要实施农村本土培训。农村校本培训要有农村特色,将农村教育资源纳入校本培训内容体系,是走农村特色校本培训之路的有效途径。苏霍姆林斯基在指导本校教师的成长与学生的活动时,总是充分利用农村教育的资源,不忘与农村社会的联系。他带领师生在荒芜的土地上开垦出一块葡萄园,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引导学生和一位失去老伴的乡村大叔交朋友,潜移默化地进行品德教育;在学校空地上选择一片贫瘠的土地进行小麦实验,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12]。农村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都可以成为教育教学资源,这一片广阔的天地等待师生共同认识、共同开发。鉴于中老年教师农村乡土知识丰富,青年教师科研能力较强的优势,可以鼓励中青年教师合作,开发优秀的本土课程融入到校本培训内容体系中去。

5.完善学校激励措施,激发教师主体性

首先,应满足教师需求,增强培训的活力。校本培训的一个重要特征是需求导向的培训内容。但是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需求,一所学校有多少老师也可能就有多少不同的需求,在开展校本培训之前要充分调查教师的不同需求,然后有针对性地设计培训计划。保证每一次培训都能适应一部分教师的专业发展需要,只有如此,才可以保证培训活动的活力。

其次,要在培训中培养教师,激发参训的动力。要使校本培训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摇篮,让每一位教师通过培训体会到教育事业的创造性,体会专业成长的快乐。在校本培训中应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模范带头作用,塑造教坛新秀,让教师在主持培训、接受培训的同时看到专业发展的前景,以此调动教师参加培训的动力。

第三,应完善评价制度,提高培训吸引力。目前,很多校本培训活动的考察类似于考勤,只要参加就行,参加后只要上交规定的“作业”即可,不管培训是否取得了实效,教师是否有收获。这种做法挫伤了教师积极性,使校本培训失去了吸引力。应让教师参与到校本培训的计划、实施、总结、评价等各个环节,让教师真正成为校本培训活动的主人,并实施参与式管理和发展性教师评价机制,以充分培养教师校本培训的主体意识。

[参考文献]

[1]郑金洲.走向“校本”[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0,(6):12.

[2]时伟.当代教师继续教育论[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4.184-194.

[3][美]StephenD.Brookfield.批判反思型教师ABC[M].张伟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271.

[4]顾明远,檀传宝.2004:中国教育发展报告——变革中的教师与教师教育[R].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17.

[5]万福.校本教师培训模式研究[J].教育研究,2002,(1):25.

[6]顾小清.面向信息化的教师专业发展——行动学习的实践视角[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137.

[7]李水清.农村乡镇区域大校本培训的实施策略[J].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2007,(5):8.

[8][前苏]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杜殿坤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115.

[9]曹一鸣.校本教研实施方略[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5.6.

[10]教育部师范教育司.加强和改革教师教育服务基础教育——教师教育文件、经验材料汇编[R].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253-257.

篇6

1德国职业教育的特色德国职业技术教育以“双元制”为特征,为世界公认的成功模式,具有十分突出的特点。

1.1依法治教,法律保障体系健全

德国的职业教育法制比较健全,联邦德国的《基本法》中对教育的条款是最重要的法律依据。对职业教育的管理、监督、组织实施,也主要采用立法的形式来保证。先后颁布了许多职教法规,形成了一套内容丰富、互相街接、便于操作的法律体系,有力地促进了职业教育的发展川。德国于1969年颁布了《职业教育法》,对各级各类职业培训的组织、实施、考试制度等作了原则性规定,对职业教育研究工作也作了一定要求,这是德国关于职业教育的最基本的法令。这部法令的出台,体现了职业教育的全面制度化,进一步加强和稳固了职业技术教育的地位。之后,德国政府又相继出台了与《职业教育法》相配套的法律法规,诸如《企业基本法》、《手工业条例》、《实训教师资格条例》、《培训员资格条例》、《青年劳动保护法》等。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口变化,1981年12月,联邦政府又颁布了《职业教育促进法》,对《职业教育法》进行了补充与完善,将职业教育与培训位置需求挂钩,使“职业教育成为公共事业的责任和义务”「2口。此外,各部门、行业、地方也相继出台了相关的条例或实施办法,同时还设立了一套包括立法监督、司法监督、行政监督、社会监督在内的职业教育监督系统。以法律形式完善了职业教育的管理和运行,促进了职业教育的有序发展。德国联邦政府职业教育法及有关法律还对职业教育经费作出了明确的规定。企业内的职业教育经费完全由企业自己负担,但国家对承担职业教育的企业有税收等方面的优惠;职业教育学校的教育经费由国家、州政府、地方政府承担,通常是州政府负担教职工的工资和养老金等人事费用,地方政府负担校舍及设备的建筑与维修费用和管理人员的工资等人事费用。正是由于德国政府通过建立体制、机制、制定法规以及提供经费等来发展和规范职业教育,使参与职业教育成为企业义务并有利可图,为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了必需的外部环境与教育保障,从而保证了职业教育的顺利进行。

1.2优化配置,政府宏观调控力度大

德国是16个州的联邦制国家,每州都有自己的教育体系,为减少资源浪费,又使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能为国家通用,职业教育培训项目由国家订立。学校都培养国家认可的职业,而不能自己另立专业和培训项目。德国的职业教育在学校名称、培养目标、专业设置、学制长短、办学条件、经费来源、教师资格、教师进修、考试办法、管理制度等方面政府都提出明确而具体的要求叫。学校接受职业教育监督系统的监督,减少了学科建设、专业设置、实验实训设施建设方面的重复,形成了各有侧重、校校有特色的良好局面。学校既不需要为生源苦恼,也不需要为学生就业发愁。

1.3规范行为,行业协会职能发挥充分

德国十分注意发挥手工业协会和工业与贸易协会等行业协会的作用,由行业协会负责制订职业教育技能标准与培养方案,以及组织职业资格考试川,监督检查企业与学徒(学生)签订的合同是否合法、企业员工的培训和管理是否规范、各工种的劳动强度及给学生的薪酬是否合适等,同时接受企业和学生咨询、调解企业与学生的矛盾,并为学生提供就业机会。对中小企业因为设备不够先进、师傅水平不高,无法满足和涉及的实习实训内容,则由协会下属的职业学校(科技中心或培训中心)负责。协会下属的职业学校(科技中心或培训中心)除为学生提供培训外,也为企业工人进修和成为满师提供再培训。

1.4产教结合,“双元制”职业教育特色突出

“双元制”职业技术教育制度是德国职业教育最主要的特点,也是德国推行职业教育最成功的关键。所谓“双元制”职业教育,是指学生在企业接受实践技能培训和在学校接受理论培养相结合的职业教育形式。接受双元制培训的学生,一般在主体中学或实科中学毕业后,自己或通过职业介绍中心选择一家企业,经过考核得到一个培训位置,再按照有关法律的规定同企业签订培训合同,然后再到相关的学校登记取得理论学习资格。这样他就成为一个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下的学生。他具备双重身份:在学校是学生,在企业是学徒工;他有两个学习受训地点:培训企业和学校。学员或定期或分期在企业里接受实践教育,在学校里接受理论教育。企业的技能培训是“双元制”的主体。企业的培训按照联邦政府颁布的培训条例(包括教育内容、时间安排以及考核办法等)进行。各企业根据培训条例和本企业的特点制订具体的培训计划并付诸实施。作为学徒工,企业发给学生每月500一60。欧元的生活费用。学校只是企业的合作伙伴,学生的选择和最后的考核都以企业为主,学校的教学任务主要是以专业理论服务企业培训,辅导和提高学员在企业中的实践培训成果,并加深和补充普通教育的任务。因此,学校高度重视实践教学环节,侧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实训的比例大(如三年制职业学院学生前三学期n周在企业、12周在学校,后三学期15周在企业、8周在学校)。各行业协会负责双元制职业教育学生的考核、成绩认定及职业资格证书发放工作。考核内容分为书面考试和实际操作技能考核两种。通过考核的学徒工可以得到国家承认的岗位资格证书,成为该岗位上的合格工人。正是由于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强调将学校与企业、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教学与生产紧密结合,使学生能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产或工程实践中去,专业对口、学以致用,因而学习更有针对性,就业也更有保证。

1.5严格准入,教师任职资格标准高

德国教师是国家公务员,享有较高的社会地位。但对从事职业教育的教师有严格的规定,强调教师实践经验的积累。德国职业学校的教师是集理论、技能、师范于一身的复合型人才,他们必须在大学学习五年,获得相关专业的硕士学位。在大学学习期间除开设专业课程外,还要学习专业教学理论课程以及教育科学和社会科学课程;另外还要开设实践课,主要通过教育实习来完成,时间各州不一,有的州四至五周,有的州一周去对应学校实习专门学科一天。这些实习都有相关法律保障,职业学校或企业都要设置相应的实习岗位。教师毕业前要参加国家教师资格考试。考试由州教育部批准,大学教授或考试委员会商定,考试内容包括毕业论文、书面考试、试讲和教育实习。通过后进人第二阶段即教师准备期,共二年时间,由实习(录用)学校教师培训中心负责评定,准备期到期后要进行第二次国家考试,考试内容分为职业教育主修和副修两门。第二次考试主要考察准教师的教学经验和教学能力困。大部分州规定应用科学大学(faehhoehsehul-en)(相当于我国的高等专科学校)和高等职业学院(berufsakademien)教师必须具备博士学位和本专业实际工作5年以上的经历闲。有的州还规定专职教师任教满4年后脱产半年时间去专业对口企业进修,了解最新技术成果,或从事应用研究,以更新知识结构,适应新技术的发展和新产品开发的需要。应用科学大学和高等职业学院的教师中除专业教师外,还有实训教员。实训教员为既有经验又掌握职业教学理论的一线技术人员。只有教师拥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实际操作能力,才能从理论的角度对学生遇到的问题进行讲解和分析,保证职业教育的质量。

1.6行动导向,教学方法灵活多样

行动导向是指在教学中学生处于中心地位,教师是组织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互动,让学生通过“独立地获取信息、独立地制定计划、独立地实施计划、独立地评估计划”川,学生在自己“动手”的实践中,掌握职业技能,获得专业知识,从而构建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体系。德国教师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很多具体的教学法都是以行动导向教学法为蓝图和指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根据内容的特点和自身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进行各种各样的教学组织,如项目教学法、工作计划分析法、案例教学法等等,起到非常好的效果。

1.7目的明确,学生求知欲旺盛

“双元制”教育要求企业必须按规定设定培训岗位并在媒体上公布,学生向企业申请想获得的培训岗位,企业审查申请学生的资格,并将合格的经批准的学生名单交职业学校,接着企业与学校商定教学安排,并按教学计划组织教学。学生在上学的时候就已经知道自己将来于什么,现在学什么,对未来职业发展认识比较清晰,方向很明确,加上德国技工、技师的社会地位高,形成了尊重劳动的良好社会氛围,学生把大学毕业后当高级技工看作比当工程师更重要。因而学生在职业技能的学习、锻炼上表现出特别的主动、专注和刻苦,具有较强的敬业爱岗精神和求知欲望。

2德国职业教育对武汉市高等教育的启迪

德国职教的运行机制,教育和实训时间的分配,培养目标制定,课程方案、教学方法的运用等都体现出强烈的实用性、综合性、岗位性、技能性等特征,对武汉市高等教育特别是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2.1调整学科专业,服务武汉市的经济社会发展

双元制职业教育形式下的学生大部分时间在企业进行实践操作,而且所接受的是企业目前使用的设备和技术,培训在很大程度上是以生产性劳动的方式进行,这使得以培养生产第一线实际操作人员的职业教育真正成为受企业欢迎的教育。高等学校的一个重要使命就是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市属高校无论是本科高校还是高职院校,都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因此,市属高校必须坚持以服务地方为宗旨,主动适应地方经济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增强服务城市圈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对符合武汉市产业结构升级和产业发展战略的学科、专业,如光通信、移动通讯、激光、生物医药、新能源、环保、集成电路、软件、汽车及零部件、冶金、机械、电力、化工、光电子信息、钢铁及钢材深加工、船舶制造、纺织服装、金融、物流、会展等予以政策倾斜,加大经费投人。对社会需求少的学科专业予以调整、改造,甚至停招,从而保障教育资源的合理利用,实现教育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藕合,使市属高校为武汉支柱产业培养更多合格人才,为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实现武汉在中部地区率先崛起做出更突出的贡献。

2.2突出办学特色,走差异化发展道路

同德国职业院校资源优化、特色鲜明相比,武汉市市属高校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办学模式、培养目标趋同,专业和实验实训设施建设重复,教育资源浪费的问题,特别是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深人,高等教育的竞争日趋激烈。市教育局应引导市属高校根据各自的发展目标、师资水平、学科特色,妥善处理好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的关系,走差异化发展的道路,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牢固树立“人无我有,人有我强,人强我特”的办学理念,各有侧重,从武汉城市圈的区位特点出发,建设优势学科、品牌专业,形成学校特色学科专业群,强化自身的稀有性,减少同质化竞争的威胁,以获得持续竞争的优势,增强核心竞争力,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

2.3注重实践经验,加大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力度

在德国,大学工程技术领域里的教授和专家必须来自企业,来自工业界,不允许直接从高校毕业生或博士生中聘用。德国的这一措施保证了大学教育与企业界的紧密联系。所以,德国高校培养的毕业生懂得实践,了解企业,并掌握本专业的最新发展方向和关键技术,非常受企业的欢迎。市属高校应该向德国高校学习,加大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力度,一是要按市教育局要求,认真实施“高校教师企业锻炼计划”;二是从企业聘请一部分专家作为学校的兼职教授,达到既请他们讲课,又加强与企业界的联系,解决毕业生实习和就业问题;三是聘请身体健康的企业退休技师和工程师为学生实训实习指导教师,既保证教学与实践相结合,又可以减少学校的师资队伍,提高办学效益。

2.4强化技能培养,加大实验实训设施投入

德国职业教育校内实操实训设备先进、技术含量高。除企业非常关注“未来专业人才的培养”和“未来市场的占有”阁,主动向行业协会教育中心或职业院校实训室捐助最先进的机器设备外,德国职业教育经费比较充裕,有能力购置较精良的设备。为此,市属高校要加强与企业互动,寻求企业部门支,在学校或企业建设实验实训设施或工程实训中心,使学生能与生产一线紧密接触,增强学习目的性;同时,市政府和市教育局要加大对实验实训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重点支持建设市属高校共享、产学研一体的公共专业实训基地和工程实训中心,全面提升学生实践动手能力。

2.5满足岗位要求,推进市属高校教育教学改革

德国职业教育以岗位要求为培养目标并构建与之相适应的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体系,设置课程,编写教材。借鉴德国职业院校经验,市属高校一是要准确定位,将培养生产、管理、服务等一线的实用性、技能型专门人才作为培养目标;二是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大力实施“模块式教学”,实行“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积极探索产学结合的培养方式,走校企合作的“订单式”培养道路;三是改进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推进以职业工作为导向,以工作中主要任务或环节为对象,结合相应能力来设置课程和编写教材;四是强化实践教学,突出职业能力培养和素质教育;五是深化教学方法研究,开发和推广适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方法。

2.6加强思想教育,培养大学生尊重劳动的品德

劳动能对自我品行的养成、基本素质和能力的生成、价值认同和劳动观念的培养起到重要作用,为个人顺利走上社会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础。市属高校应把劳动教育作为每位学生顺利毕业的一门重要课程,并计算学分。在利用思政课、专业课对学生进行系统职业观教育的同时,要以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开展征文活动、演讲比赛、专题讨论,邀请劳动模范座谈或作报告,开展职业观教育,使学生明白在第一线工作同样能取得社会的承认,实现人生的价值,培育学生对职业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强化学生的劳动观念、劳动态度,热爱和尊重劳动。

2.7政府统筹协调,引导企业和行业协会参与职业教育

篇7

课程的建设与改革是在人才培养模式下进行的,要进行课程体系的建设和课程开发,首先要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2004年至今,为体现“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适应社会的发展道路”的高职高专办学理念,围绕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规格,进行了一系列的教学改革,采取对准市场办专业、对准岗位设课程、对准实践抓教学、对准就业育人才。2004年首先从课程建设上开始研究如何适应性形势下的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2005年正式实施“三层双轨2+1”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学生培养紧紧围绕工商管理专业所对应的岗位和相应岗位的能力要求展开,岗位能力分为岗位基础能力、岗位核心能力和岗位综合能力三个层次,三个层次循序渐进、相互映照、紧密联系;能力培养中学校教育与企业教育交替进行,做人与做事同步进行,即“三层双轨”。三年教学中两年主要在学校,一年主要在企业进行;校内教学以理论课程为主,辅之以实训等教学环节;校外实践以顶岗实习为主,兼学部分专业课程,结合实际岗位选择毕业设计题目,并在学校、企业指导教师的共同指导下完成毕业实践环节,即“2+1”。“三层双轨2+1”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不仅仅是时间上的概念,而是通过创设校企结合的内外环境,培养学生的岗位基础能力、岗位核心能力和岗位综合能力,在运作模式上有着更为深刻的内涵。

二、综合职业能力观下高职课程体系设计的基本原则

1.基于企业核心管理部门进行课程重组,以岗位驱动设置核心专业模块。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直接面向职业岗位,培养目标是企业管理一线需要的应用型人才。课程设置必须体现浙江中小企业的岗位需求,使培养出来的人才具备相关岗位所必需的基本知识与业务能力。这就要求课程设置必须从对中小企业职业岗位群的调查开始,然后对岗位群所包含的工作职责与任务进行逐一分析,确定本专业的职业能力结构,并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确定知识结构与课程体系以及能力培养的实施模块。

2.课程结构柔性化、综合化。为突出针对性我们将原来按学科划分的各门课按“企业需求与能力本位”的原则有机合理地综合成若干门主干课程,突出重点,重在应用。

3.注重隐性课程的开发。职业能力最重要的组成元素是专业知识和技能,它们含有很多经验性的隐性能力成分如职业所需要的态度、情感、思想、行为倾向、品质,无法直接把握并用显性的语言来确切表述,只能通过一个合适的载体来间接确定,如德、信、勤教育可融入思想品德课程、劳动教育;意志磨炼教育可通过军训课程实现。为帮助学生培养职业所需素养并将其转化为可实施的课程,我们增加一些如素质拓展训练、团对管理、管理沟通、商务礼仪等课程,进行这类能力的学习与养成教育。

4.加强实践性教学。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高技能人才,目标职位是浙江中小企业的一线岗位。这就决定了学生必须具备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践教学是培养实际工作能力的重要环节,是体现高职教育特色的显著特点之一。

三、以综合职业能力为导向的高职工商管理专业课程设计

1.理论课程体系。课程体系的构建按市场需求倒推法进行,就是基于对浙江区域经济发展与我专业的毕业生以及企业界的管理人员的调研与走访,针对工商管理专业什么都学,什么都不精的问题,进行课程体系的改革。课程体系的建设突出岗位能力,建立了以岗位技能为核心的“5W+群库”为支撑的课程体系,实施“精品课”的建设工程与群库的建设工程。具体的建设思想:围绕5W的思想WHAT(管理技能)、WHERE(就业岗位)、WHO(专兼教师)、WHY(职业能力)、WHEN(市场动态),满足“适岗”与“变岗”需求,逐步完善工商管理专业的岗位职能库、企业流程库、案例库的建设。

理论课程体系设置分为公共基础+岗位基础知识+岗位核心知识+素质拓展四大模块。公共基础按教育部规定必修课程进行设置。岗位基础知识模块课程设置基于企业基层管理人员所需基础知识及所必需具备的通用管理能力、经济常识而确定课程,主要有管理学原理、会计学原理、统计学原理、经济学原理和企业管理。岗位核心知识根据中小企业管理职能部门设置四个岗位领域教学模块,即销售管理、财务管理、生产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学生可结合自己兴趣和特长自愿进行选择,避免什么都学,什么都不精。每个岗位模块由校内专职教师和校外兼职教师共同进行开发,采取理论知识+案例研究+社会实践+就业岗位+职业证书等一体化模式设置课程和实践教学环节,强调人才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重视学生职业能力的形成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内容与实际的衔接性,强调岗位针对性,使学生毕业即能上岗。素质拓展模块主要考虑学生隐性知识需求安排一定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如创业学、潜能成功学、管理沟通、电子商务、经济法、团队管理等。

2.实践课程体系。实践课程设置主要围绕培养和提高管理技能,对所学理论与知识的深化,为缩短学生能力与岗位要求差距,立足于职业能力培养,在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目标中凸显实践性教学,调整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比例,按岗位基础能力、岗位核心能力和岗位综合能力构建实践课程。理论授课时间由原来五个学期改为四个学期,企业顶岗时间由原来一个学期调整为两个学期,增加沟通与礼仪、团队素质拓展、沙盘对抗、企业经营决策模拟等实训课程,理论与实践课时比例达1∶1,其中在企业顶岗的实践时间占总学时的20%。校外实践主要采取上岗、顶岗、企业参观实习三种方式;校内实践主要有专业通用技能的课程设计、单项岗位模拟实训、岗位综合模拟训练三种形式。

岗位基础能力主要为培养学生一般职业素质和通用管理能力,主要实践课程为劳动课程、思想品德、军训管理类专业基础性的课程如管理学原理、统计原理和会计学原理等对应的实训课程,主要培养学生具备良好劳动态度、人际交流和通用管理能力。

岗位核心能力培养是以企业对岗位能力的要求安排专业核心课程,实践教学基于岗位职责和技能要求,利用学校现有的实训条件(企业管理模拟室、销售管理软件、财务管理软件、人力资源管理教学软件、生产加工中心),各模块安排2~3周模拟实训,从而实现通用能力——岗位核心能力的提升。

岗位综合能力的培养主要通过两个途径:一是校内综合性实训,时间为6周。二是学生到企业进行顶岗实践,时间为30周。校内综合性实训有企业经营仿真决策、ERP软件应用、工商模拟市场、素质拓展训练。校外顶岗实践主要采取三种形式:一是学生根据自己的职业规划和兴趣爱好找实习单位;二是依托工学结合的教学基地的企业,为学生提供实习岗位;三是对有招人需求的企业,由学生和企业进行双向选择。

摘要:高职教育“以就业为核心”的教育定位所决定的,其本质是就业教育,学生毕业后能否就业是衡量教育质量的最重要指标。因此,课程设置必须适应职业岗位的综合能力与素质要求。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以适应社会需求为根本,以培养职业能力为主线,以适应浙江中小企业的职业岗位群为目标,对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进行重构。

篇8

一、经典育人―――从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中汲取德育营养

文化,是维系一个国家的精神纽带。中华文明绵延五千年,并始终保持着勃勃的生机,其巨大的包容性和自我修正能力是有力的保证。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民族精神和有价值的道德理念,至今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深入挖掘和利用传统文化中的道德精髓,对于加强学校德育工作、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作用。

在学校教育中,我们应该把中华传统文化纳入校本课程教学体系,可以通过举办中华经典讲座、古诗文诵读、戏曲欣赏、社交礼仪学习等形式,加强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和熏陶;也可以利用春节、清明、端午、中秋等重要民族传统节日,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和民族气节,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另外,学校还可以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加强对以下三方面内容的教育。

一是《三字经》。这是我国广为流传的道德经典,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自宋朝以来,流传了七百多年,可谓家喻户晓。其内容包括了中国传统的教育、历史、天文、地理、伦理、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等,广泛生动而又言简意赅。三字一句的韵文脍炙人口,极易成诵。“熟读《三字经》,可知千古事”,更重要的是,还能提高学生的道德认知水平。

二是《弟子规》。它根据《论语》等经典编写而成,集中了孔子、孟子、老子等圣贤的道德教育之大成,是传统道德教育著作的纲领。列述了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规范,对提高个人修养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是学生接受伦理道德教育、养成有德有才之人的上佳读物。

三是《道德经》。这是中国古代先秦时期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对于中学生而言,学习《道德经》就是要做一个有道德的人,树立培养理想人格,确定人生的信仰和价值观,以获得做人办事连绵不绝永不枯竭的动力和信心。

教学这些经典要努力达到“四化”:诵读化,即以诵读为主,强调熟读成诵;情境化,用优美的古典音乐、色彩鲜明的画面等,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故事化,用浅显的小故事来诠释深奥的哲理,帮助学生理解原文的主旨;生活化,是指编写的校本课程教材要贴近学生的生活,教学时要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

二、活动育人―――在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中培养德育品质

活动是育人的载体。学校德育工作要贯彻“寓教育于活动之中的原则”,把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及中华传统美德教育与主题教育活动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活动中进行主体育德,自觉提高道德认识,锻炼意志品质,提升德育素养。学校主题活动的开展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有序确立活动主题。学校应每月确立一个德育活动主题。可以根据我国传统的节日或纪念日确立,例如,每年的元旦、国庆等,开展主题鲜明的庆祝活动;可以根据学校的教育传统而定,例如,四月份读书节、五月份体育节、九月份的科技节、十一月份的艺术节等;还可以根据学校的教育特色设定,例如,开展多项体验活动、仪式教育活动、行为规范教育活动等。通过这些主题鲜明的德育活动,让学生开阔视野,陶冶情操,培养能力,锻炼意志。

不断创新活动形式。倡导开展“主体性德育活动”,促进学生的道德认知能力和道德情感能力协调发展,注重学生的主体觉醒与主体发展的过程。让学生在活动中进行自我教育、自我完善,自觉获得良好的道德品质。相关活动主题的确立与设计都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由学生自主选择,让学生充分参与,培养学生挖掘潜力、张扬个性、发展自我的意识和能力。

积极实行多元评价。努力转变“游击战式的临时教育”、“运动战式的应急教育”,而代之以扎扎实实的、贴近学生实际的“经常化生活化的活动教育”,并采用多元化的活动评价方式。有个人的自我评价,也有团体的小组评价;有师生评,也有家长评;有短期的月评,也有长期的学期评。广泛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注重学生的道德情感的评价、调节、信号作用,提升育人实效。

三、媒体育人―――从广泛关注的优秀节目中积累德育素材

所谓媒体,是指传播信息的媒介,通俗地说就是宣传的载体或平台。在现今的信息化时代,广大学生已经成为众多媒体的积极参与者和支持者,媒体的教育功能日益显现并不断提升。学校教育应善于发挥媒体的正能量,让学校的德育搭上信息的快车,使今天的德育工作更富有时代气息。可以开展以下活动。

“让‘感动中国’走进课堂”。央视的《感动中国》节目历时11年,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彰显国家荣誉的人文活动。那些“感动中国”的人物,以内涵丰富的事迹,呼应了国人内心深处的“善”,弘扬了向善向上的民族精神,树立了崇高的道德价值观。学校可以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根据现有的中小学德育课程要求,把“感动中国”人物故事纳入校本德育课程体系,加以编写,作为配套案例或课外阅读材料;可以将人物的颁奖词引入语文课堂,让学生在感受人物的同时学习“中国表达”;也可以在思品课或班会课中针对“感动中国”人物事迹,展开丰富而深入的讨论。

“寻找校园中的‘最美’”。近一个时期,各类媒体频现“最美”:“最美护士”不顾一切挽救跳楼患者、“最美教师”生死关头舍身救学生、“最美邮递员”敬业爱岗默默奉献30年……“最美”一词,一次次进入公众的眼帘,一次次触动国人的心弦,传颂“最美”,已然成为一种社会现象。“最美现象”是社会“最美精神”的体现,是真善美的弘扬,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典范的社会发现和互动传播。学校也可组织开展“寻找校园中‘最美’”主题活动,找到校园中“最美的身影”、“最美的声音”、“最美的微笑”……

“网络投票齐参与”。在组织观看电视节目中的“全国道德模范”候选人材料之后,动员学生,积极参与“全国道德模范网络投票”、“做一个有道德的人网络投票”等活动,引导广大学生更好地学习道德模范,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升自身的道德水准和文明素养,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四、环境育人―――在用心打造的校园环境中浸润德育元素

环境对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有着重要影响,人若被动地接受环境影响,环境就对人表现出较强的客观影响作用;人若主动地利用与优化环境,并注重开发环境功能,就可以让环境为人类服务,此时育人环境就与教育者一样具有积极的育人功能。良好的校园环境,具有默化行为、催人进取、开拓创新的教育力量,可以促使学生在积极向上的氛围中受到熏陶、激励与鞭策。

一要建造优美的自然环境。整洁优美的校园环境,可以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增强学生的自豪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具有不可忽视的育人作用。因此,校园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的建设,都要发挥其潜移默化的教育功能,努力凸显“小天地,大社会;小学校,大教育”的文化内涵,为促进学生成长发挥积极作用。

二要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教师严谨的治学态度、渊博的知识、良好的个人修养、规范的示教动作、科学的教学方法等都会给学生传递教育的正能量。另外,搞好教学保障工作可以强化学生的规范意识;营造严格、紧张的学习训练气氛可以促进学生良好学风的养成;设计艰苦复杂的施教背景,可以充分锻炼学生在各种情况下的心理承受能力、情绪控制能力、意志坚持能力等心理品质。

三要营造和谐的人际环境。校园集体生活可使学生在心理上产生相互激励和相互改造作用,学生的思想意识、道德品质、爱好追求、气质风度、组织观念与世界观都在于无声处相互交融。因此,学校要充分利用学生个体的从众行为特点,通过集体生活的规范导向确立其心理环境的良性趋势,引导学生心理健康成长。

五、合力育人―――从有机协调的三方力量中提升德育效益

教育是一个大系统,一般认为,学校、家庭、社会共同构成了对学生的教育影响。这三方面相互配合、相互补充、相互提高,形成教育合力,就能产生最佳的教育效益。

学校教育依然是主阵地,是整个教育网络的中心环节。学校是学生成长和发展的主要因素,在教育合力的形成中起到指向和引导作用。所以,学校要主动担当、主动作为,充分发挥主导作用,通过各种拓展活动的开展,积极协调好与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关系。例如,办好家长学校、建好校外教育基地、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定期开展教育开放活动等。

另外,还要发挥家庭教育的基础作用。家庭是道德教育的温床,建立一个感情融洽、生活和谐的家庭人际关系,是陶冶学生良好品德、促进其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学校要努力提高家长学校的办学效益,动员广大家长注重家庭德育影响,着力培养学生尊老爱幼、诚信正直、团结友爱、助人为乐等美德。引导家长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运用正确的方法和手段去引导和教育孩子。

篇9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生;和谐寝室;构建

大学生作为未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其成长成才和高校的培育环境密不可分,而高校寝室作为大学生日常生活、学习的重要场所,在大学生成长成才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探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寝室这一思想政治教育新途径,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大学生和谐寝室关系的构建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及其对当今高校和谐寝室关系的构建的指导意义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

2012年11月,党的十报告指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以为指导思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坚持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公正为先,以和谐为基,以民主为魂,以人本为源,以文明为柱。

2、令人堪忧的高校寝室关系现状

目前,高校寝室人际关系存在着不和谐的现象。笔者在走访某师范大学学生寝室的过程中,通过问卷调查发现,部分寝室关系比较和谐,和谐的寝室关系不仅为寝室争取到相关荣誉,如校“文明寝室”荣誉称号;而且寝室成员的个人成长也相当好,如同寝室四名同学都考上名校研究生,同寝室四名同学均在500强公司就业等。但也有部分寝室存在着不和谐的因素,笔者通过分析,他们存在共性的现状:如寝室人际关系淡漠、寝室突发性冲突、寝室成员矛盾难以调和等。在走访中,有些寝室出现矛盾,往往是“四个人建立一个群组,同在一个屋檐下互不说话,只靠网上交流”。这些现象在学生大一时比较少,到了高年级问题凸现出来。男生寝室和女生寝室人际关系不和谐现象在数量上和特点上存在差别,表现在男生寝室成员矛盾少于女生;二者处理矛盾的方式不同,女生更倾向于采取“冷暴力”解决问题,男生则会出现吵架甚至打架来解决。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高校大学生和谐寝室关系的构建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首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高校开展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我们在全社会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离不开高校的推动。大学生作为当代青年中的优秀分子,承担推动祖国未来发展繁荣的神圣使命,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更应做全社会的表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当前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契合紧密,是开展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

其次,高校和谐寝室关系的构建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谋而合。高校学生寝室关系的好坏,不仅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和个人发展,而且是衡量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准,更关乎校园乃至社会的和谐稳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文明、和谐”,这和高校学生寝室的建设目标完全一致。

再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高校和谐寝室关系的构建更有利于高校育人功能的充分发挥。笔者所工作的高校倡导“三全育人”新理念,即在全校范围内实现全员、全过程和全方位育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全体教职员共同的工作目标,对学生的教育和培养工作贯穿于学生在学的始终,倡导多途径、多层面育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于指导“三全育人”工作,更有利于内化学生和谐寝室关系构建的实践。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角下有效推动高校学生和谐寝室关系的实践

当前高校学生寝室存在诸多不和谐因素,这与家庭教育模式、“90后”大学生个人特质、学校的管理方式和水平、社会风气和评价体系等诸多因素密切相关。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寝室,可以从工作队伍建设、创新载体、搭建教育平台、推动校园文化建设等多方面开展工作,创新学校管理模式,营造良好校园氛围,建立“校”“家”“生”三位一体的工作模式,共同推进高校和谐寝室关系的构建工作。

1、高校学生寝室不和谐的成因

首先,“90后”大学生成长的家庭环境造就了其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特质。当前,大学生中多数为独生子女,他们是整个家庭的中心,长期的家庭成长环境造就他们以自我为中心,过分注重个人兴趣爱好和需要的满足这一特质。他们个人主义观念十分强烈,而集体意识淡薄。一方面,他们表现欲强烈,敢想敢做,积极表现自我;另一方面,他们很少顾及他人感受,许多大学生对他人缺乏必要的理解与同情,不能够站在他人的角度看问题。这就造成在寝室集体生活中,成员关系淡漠,大学生孤独感强烈。

其次,社会风气和评价体系的异化作用。当下我国处于社会转型的重要时期,社会上的不良风气也会影响看似平静的校园。大学是社会的缩影,在大学,同学之间的友谊不再那么单纯。如在涉及考研、就业这种关系切身利益的事情时,很多同学暗自努力,大家的交流也会减少。一旦涉及个人利益,寝室成员之间竞争加剧,矛盾凸显。作为“90后”的大学生,社会对他们的认可度不高,他们作为独生子女同时面临家庭的厚望和社会上激烈的竞争环境,他们压力巨大,心理脆弱。一旦出现矛盾,往往急剧激化。

再次,学校管理模式和管理手段不够完善。在很多高校,学生寝室硬件上了台阶,但其管理水平尚处于较低阶段,学生没有选择住宿地点的自,管理模式单一,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管理队伍不完善,出现寝室矛盾时不能及时处理,这些都是造成寝室关系不和谐的间接原因。

2、通过“四结合”,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寝室,构建高校和谐寝室关系

第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高校学生社区工作模式创新相结合。良好的学生寝室管理机制是构建高校和谐寝室关系的重要保证,坚持创新工作模式意义重大。笔者所工作的高校近年来推行学生社区网格化,大力推进“数字化”社区工作模式。具体表吸在“数字化”迎新与新生入学教育。学校专门成立领导小组和工作组;开发网上报到系统,鼓励新生自主报到;搭建在线学习平台,引导新生自主学习;打造数字化校园,启迪数字化人生。数字化工作模式使得学生能够实现网上报到、网上选寝室床位、网上学习,方便快捷,而且学生的自主性大大增强,这一工作模式的创新有效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到学生自助服务、志愿者结对帮扶和学生网上自主学习中,为构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长效机制奠定了牢固基础。

第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高校学生社区工作队伍建设相结合。高校和谐寝室关系的构建离不开一支高水平的管理队伍。应当积极探索社区辅导员――楼栋长――楼层长――寝室长四级管理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选拔一批责任心强、综合素质高的学生组成“楼栋学生管理委员会”,加强对寝室的管理。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理应在学生宿舍社区化建设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辅导员入住学生宿舍已成必然之趋势,这就为学生宿舍社区化建设提供了重要的人员配备。

但目前在学生宿舍社区化建设中,专职的社区辅导员配备尚不完善,缺乏专门从事社区工作的专业人员。笔者工作的高校做了一些有益尝试,值得其他高校借鉴。首先,学校选拔了一批素质过硬的社区辅导员,形成一支强有力的社区工作队伍。其次,打造社区工作平台。学校在基础条件较好的楼栋试点,专门开辟了学生活动室,为社区辅导员工作的良好开展提供硬件支持。第三,形成合力,推动社区建设。依托社区辅导员、宿舍管理员和党员学生干部,形成三位一体的工作格局。在人才队伍培养上,需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武装他们的头脑,他们应当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寝室的宣传者和实施者。

第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高校寝室文化建设相结合。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点。高校是国家思想文化的高地,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础和先导,在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青年决定国家的未来,青年的价值观影响未来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高校作为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主要场所,是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阵地。高校学生寝室应当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开展系列文化活动,使之成为高校寝室文化建设的主要载体和有力抓手。寝室文化建设可以以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展开,比如开展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于文化活动,以寝室文化活动的“体”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魂”,力求以优秀文化活动的魅力吸引人、感染人、教育人。国内某些高校通过编排话剧、社团文化活动进寝室、寝室文化建设月等活动,吸引学生、感化学生、教育学生,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产生了显著的以文“化”人的了良好效果。

第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高校和谐寝室建设的实践相结合。高校和谐寝室建设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理论指导,同时建设过程本身也是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校和谐寝室建设需要优良的管理机制,更需要内化为广大学生服务。东南大学通过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活教育实践学园和耕读园,以学生寝室为依托,成立七大主题学园,通过开展绘画墙、主题展板、志愿服务、劳动教育等多种活动,形成知情意行四位一体的工作格局,达到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和自我教育相融合的良好效果。高校和谐寝室的构建可以通过有形载体和无形载体的有机结合,以服务来育人,建立长效机制,达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构建高校和谐寝室二者有机结合共同推进的目的。(作者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基金项目: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科研项目(思政专项)

参考文献:

[1]衣庆泳.对话大学生寝室人际交往问题[M].中国文献出版社.2014年1月出版.

[2]陈芝海.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M].光明日报出版社.2013年4月出版.

[3]郑承军.理想信念的引领与建构:当代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年11月出版.

[4]杨晓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的基本问题研究[M].人民出版社,2011年5月出版.

[5]罗国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核心价值体系研究[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年12月出版.

[6]杜杰,管祥兵.大学生良好寝室文化的教育功能及其建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2):61-62.

[7]林晓.大学生寝室和谐人际关系的构建[J].高校辅导员学刊,2009(2):50-53.

[8]刘军,程毅.大学生寝室矛盾化解与人际关系重建[J].教育理论研究,2009:151-152.

[9]刘春雷,李铁镔.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影响因素及应对方式的调查研究[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1):81-84.

[10]李忠军.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的重要作用[J].文化纵论,2012.9:58-61.

[11]熊晓春,韩菁.关于高校寝室文化建设的思考[J].江西教育科研,2007(6):47-48.

篇10

身为一名幼儿园教师,在每个学年里,都需要一份学年自我鉴定,鉴定自己在这一年当中的学习和生活,有利于改善自己帮助自己,那么自我鉴定该怎么写呢?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幼儿园老师年度考核自我鉴定五篇,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幼儿园老师年度考核自我鉴定1中班上学期立刻就结束了。经过一个学期,无论孩子还是教师都有很多的收获,也有一些不足之处。为了下学期工作能有效开展,下头将本学期工作鉴定如下:

一、班级现况分析

本班有男孩_名,女孩_名,男孩多女孩少。

经过了小班一学年及中班一学期的幼儿园生活,班级常规有了较好的提升。

本学期,我们经过周末小舞台、月末展示、冬季亲子运动会及期末展示等多种形式,为孩子供给自我展示的机会,让孩子更加自信和活泼。

进入中班,孩子的知识量有了必须的积累,语言表达本事、自理本事、交往本事、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我们班有两名代课教师,一名保育教师,我们三位教师分工合理、相处融洽,会根据自身优点及有限资源,完成园领导布置的工作任务。

二、安全工作

幼儿园安全是所有工作的基础,仅有安全工作做好了其他工作才有保障。

本学期我们班从楼下搬到了楼上,刚上楼时孩子年龄小、安全意识不够强导致有几起较小的安全事故发生。我们针对这种情景及时鉴定经验,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经过案例分析、讲道理、安全演习等多种形式,让孩子明白安全的重要性,到学期末孩子的安全意识有所提高。

三、教育教学

本学期我们在园长、副园长及教学中层的带领下,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也有了必须程度的提高,每节课能做到课前有准备、课后有反思,虚心理解评课教师的意见,并学习优质课件,使自我的教育教学工作有所提升。

经过上优质课,让家长走进课堂听取他们的宝贵意见和提议,反思自我的不足进行提升。由于我们的孩子还处于幼儿阶段,注意力不集中,理解本事、社会经验、知识的积累都不够丰富,在教学技巧上还需要再学习。

四、家园共育

我们经过当面沟通、家访、打电话、公开课、家长开放日等多种形式,与家长进行沟通,诚信对待家长,服务家长,赢得了家长的一致好评,在各项工作中也得到他们的大力支持。

工作中有甜也有苦,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意的落寞,我们都会乐观应对,努力改善。工作中,我们不计较自我的得与失,把班级工作放在第一位,把孩子的健康成长放在第一位,我们会不断地给自我充电,充实自我。

让孩子有更好的发展,下学期加油!

幼儿园老师年度考核自我鉴定2时间过得很快,转眼间,本学期即将结束,各项工作也接近尾声。经过这一学期的学习,本班幼儿在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各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为了在以后的工作中更好地开展工作,使幼儿在下学期取得更好的发展,特将本学期的工作作以下鉴定:

一、班级概况

本班本学期有两名插班生,都曾读过幼儿园,也具有一些基本的生活经验,所以也能较快地适应我们的教育教学活动,经过这一学期的学习,两名幼儿的各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本学期幼儿的身体发育状况良好,身高、体重都有了明显的提高。幼儿的体质状况也很好,出勤率较高。幼儿都能进取的参加各项体育活动,走、跑、跳、钻、爬、平衡、攀登等基本动作发展都较为协调。在体育活动中,幼儿能基本遵守游戏规则,并且也能学习一些基本的自我保护方法,注意安全。

升入大班,本班组织幼儿与家长一齐参加我园举办的“庆元旦——亲子同乐日活动”,我班还取得了两个二等奖、一个三等奖及一个优胜奖等奖项。

二、教学教育工作

1、在教学活动中,大班幼儿求知欲旺盛,知识面不断开阔,吸收新的知识也快。

在教育教学中,采用探索在前、讲解在后的教学形式,大大激发了幼儿学习的进取性和主动性,异常是在计算方面体现较明显。

幼儿从操作实物卡片到数字小卡片,掌握了加数、减数练习,到此刻能够完全脱离实物,用心算练习10以内的加法与减法、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等计算本领,幼儿的数学思维本事得到较大程度的发展。

有时,我也让幼儿互相检查作业,这样,幼儿等于又多了一次练习的机会,进取性也调动了起来。

本学期本班还学会目测和自然测量的方法比较物体的高矮、粗细、宽窄、远近、厚薄等。重要的是幼儿学会了将这些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能区分各种形体,学会等分,进一步理解整体与部分的包含关系,提高了幼儿对计算活动的兴趣。

2、本学期在音乐教学中,我异常注重师生之间情感的交流,努力创造一种平等、宽松、和谐的气氛,以此来激发幼儿对音乐活动的兴趣。

比如在活动中经常看着幼儿的眼睛讲话和示范。用表情、动作去调整幼儿的心理状态。例如当孩子们很兴奋时,我就说:“天黑了,小动物要睡觉了。”并带头假装睡觉。

同时,我还以各种不一样的身份与幼儿进行情感交流。在音乐活动中,我不仅仅是教师,还可能是其他主角,如兔姐姐、鸭妈妈、小鸟、风等,经过主角扮演把幼儿带入到音乐作品特定的情景中。

在学习歌曲《长大要当解放军》时,由于这首歌是坚定有力的进行曲风格。

教唱这首歌时,我请一名幼儿穿上小军装,背上小木枪,学习解放军走路的姿势出此刻活动室。

孩子们顿时嚷开了:“某某当解放军了!”“某某真神气!”

我说:“那我们一齐来做解放军吧。”

孩子们进取愉快地模仿着解放军走路、扛枪等姿势。

为了进一步引导孩子表现解放军英勇的形象,我边请幼儿观看解放军的图片,边问:“幼儿解放军是干什么的?”

孩子们纷纷表达自我的见解:

“解放军叔叔为了让人们过上幸福的日子,他们勇敢的消灭敌人。”

“解放军叔叔是保卫祖国的!”

为了使孩子的情感得到进一步升华,我启发幼儿边听音乐边用动作来表达音乐所包含的情感,抒发自我对解放军的热爱之情。使幼儿对音乐的审美本事、感受力、表现力,都有必须的提高。

三、安全教育工作

安全工作是重中之重。为了避免意外的发生,在日常生活中,我会经过常识课教给幼儿一些有关防火、防震、防洪、防电、防拐骗等安全知识。

例如:在本学期我园开展防火消防演习活动中,我们在幼儿事先不知情的情景下,在园内点燃小火种,并按响警钟,试探幼儿的应变本事及幼儿的自救本事。

本以为幼儿在遇到危险的时候会表现得很慌张,但事实证明我们的担心是错误的。当警钟响起,幼儿们都能服从统一的指挥,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听从命令一个跟着一个靠着墙走到空旷安全的地方。

在这次活动中,幼儿不仅仅学会了正确的防火意识,更提高了幼儿在危险发生时的应急本事。另外在日常生活中,我还会时时提醒幼儿要懂得保护自我,不要做危险的事,并在发现幼儿做出危险动作的时候做到及时教育。

四、保育工作

(一)常规教育

我班加强了对幼儿进行个人的卫生教育。如学习正确的洗手方法,严格督促幼儿用消毒皂洗手。平时勤洗手,勤洗澡,勤剪指甲,勤换衣服,坚持清洁的个人卫生。经过长时间的练习,幼儿的洗手方法有了很大改善,并且自觉性提高。

在晨检工作中,注意幼儿当天的身体状况,对一些身体不适的幼儿及早发现、及时处理。同时我们对幼儿也进行节假日期间的安全、卫生教育。经过教育,幼儿整体的卫生习惯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在个人卫生教育工作的同时,对幼儿其他方面的行为习惯教育也未放松。如经过本学期的督促教育,幼儿的坐姿好了很多,插嘴现象也明显减少,但仍然需要在下学期继续监督管理,加强幼儿的自控本事。

(二)保健教育

在幼儿开展活动中,我们不忘对幼儿进行劳动教育,培养幼儿爱劳动的习惯。首先我们培养幼儿的自我服务本事,如穿衣服、系鞋带、叠被子等。经过本学期的练习,幼儿穿脱衣物的速度快了很多,大部分幼儿都学会了整理自我的床铺,有一部分幼儿也能自我系鞋带,幼儿的自理本事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在培养幼儿自我服务本事时,我们还指导幼儿参与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如擦桌椅、拣垃圾。同时使幼儿明白要爱护自我所居住的环境,增强了幼儿的环保意识。

平时班级内实行值日生制度,为大家分发文具、翻椅子、擦桌子等,让每个幼儿轮流当值,使幼儿都能得到锻炼。

对于值日生的工作我们也给予充分的肯定,大大鼓励了幼儿的劳动进取性,班级内出现了人人争当值日生、当好值日生的好风气。家长也反映,幼儿回家后能主动帮忙他们做一些家务。

五、家长工作

对于家长工作,本学期更加注重了和家长的沟通,经过家访和利用幼儿入、离园时与家长交谈及家园联系手册,及时全面地了解每位幼儿的思想变化,并给予及时的提议和意见,组织了丰富多样的家园联谊活动,让家长参与到活动中来,如“庆元旦--亲子同乐日活动”。

同时,为了让家长了解幼儿的学习情景,我们还定期将教学进度告之家长,方便家长在家中的教育。

家长在配合我们工作的同时,也给了我们许多宝贵的意见,做到家园教育的一致,更好的促进幼儿的发展。本班家长对班级工作支持度高,能进取参与园里、班级的各项活动,主动要求多派任务,乐意为班级孩子多做贡献。

有了家长们的参与,本学期的教育教学活动真正做到了家园共育。

六、不足之处及努力方向

鉴定了这个学期的点点滴滴,在繁忙中我们的工作又向前进了一大步,不仅仅孩子们的各方面得到发展,我们也和孩子们一齐在提高,工作中我们取得了许多宝贵的经验。

在欣喜之余,我们也在反思不足。

如:

主题活动的开展预设教师干预的多,幼儿生成的少;

创设幼儿参与科学小实验的机会不够;

活动中教师的观察注重全面性、个别性、深入性不够;

创造性游戏的开展较薄弱,幼儿的自主性差;

个别幼儿的惰性强、依靠性强;

个别幼儿不够大方、胆小怕事等。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努力,不放松任何一个环节,扬长避短,将本学期做得不到位的工作加以改善,好的方面继续坚持。

相信经过我们三位教师的共同努力,本班工作将会做的越来越好,幼儿也将得到更好的发展,取得更大的提高。

幼儿园老师年度考核自我鉴定3一、班级情景

本学期,幼儿由于即将升入小学,所以我们根据这一特点,从班级的实际出发,鼓励幼儿自立、自理,使幼儿在生活、游戏中愉快理解新知识,从不一样角度促进幼儿的发展。

二、保教工作

本学期我们侧重于幼小衔接方面的努力:

学习上,大班幼儿求知欲旺盛,知识面不断开阔,吸收新的知识也快。在教育教学中,采用探索在前、讲解在后的教学形式,大大激发了幼儿学习的进取性和主动性。

生活上,本学期开始尝试按照小学的作息制度来执行:上课时不入厕、不去喝水;午睡逐渐缩短时间,晚上少看电视,准时上床休息,每一天整理好自我的书包,并练习保管好自我的文具盒、手工作品等物品,午时回去自我整理书包,以便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自理本事。

三、家园共育工作

应对即将降临的环境改变,孩子的身心会发生许多变化,会有许多不适应,所以家园的进取配合教育尤为重要。相对应的,我们对家长也进行了幼小衔接方面的知识拓展。在家长会上,向家长介绍幼小衔接方面的文章,做到发现问题及时沟通,充分培养幼儿的社会适应力。让孩子能够在教师和家长的关爱下,愉快地迎接新的生活,成为一名合格的小学生。

幼儿园工作一年的教师自我鉴定4时间飞逝,转眼间一学期又过去了。回顾这学期,既辛苦又欢乐。开学初的一幕幕还历历在目。孩子们从不愿上学到高高兴兴来到幼儿园;从不会自我吃饭到大口大口自我吃;从挑食到样样蔬菜都爱吃;从不会穿到学会自我穿衣服;从不敢参加团体活动到争相在团体面前露一手,这其中包含了本班教师许多的心血。

本学期我班在领导的关怀中,在家长们的大力支持与配合下,以团结协作、共同努力的工作态度,共同做好班内的各项工作。

具体体此刻以下几点:

一、班级概况

我班有_名幼儿,在新生刚入园时我们与家长进行了交谈,在交谈中,对每一个幼儿个性特征、兴趣、爱好、生活自理本事及各个方面都进行了调查。为幼儿入园后在很短时间内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幼儿入园以后,针对小班幼儿的特点,为了缩短幼儿的分离焦虑,和孩子一齐做游戏、玩耍,引导幼儿适应幼儿园的生活。

同时在“家园天地”中,指导家长做好幼儿入园的各项工作,经过一系列活动,我班幼儿很快适应了幼儿园的生活。

二、教育教学工作

本学期,我班根据大纲的要求和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制定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教育教学计划。

幼儿园是幼儿生长学习的场所,应为幼儿供给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的需要,使他们在欢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知识。

围绕这一《纲要》精神,我班开展了一系列活动:

本学期针对幼儿自理本事不强的特点,我班开展了"自我的事情自我做""穿衣服比赛"等系列活动。经过家长会、家长开放日、家园联系册及每日接送孩子入园、离园的时间,与家长建立沟通的桥梁,让家长不要包办代替,尽量让孩子自我的事情自我做,不会的事情学着做,得到了家长的支持与赞同。

在园里,经过正面教育、树立榜样、奖励等形式教育幼儿,放手让幼儿自我去尝试。一学期下来,孩子们有了明显的变化,人人会穿衣、穿裤、穿鞋、叠被子,还有一些孩子会系鞋带,更重要的是他们有了独立自主的意识。经过一系列的活动,我班的幼儿在各方面都有了明显的提高,家长们也都很满意。

环境服务于教育教学活动。

根据教学活动的需要和本班的特点,我们布置了与主题有关的"我上幼儿园""可爱的动物""好吃好玩好喜欢""亲亲冬宝贝"等主题墙。在布置中,我们让孩子们参与到其中,让他们看一看、摸一摸、玩一玩、做一做等。引导幼儿在宽松愉快的环境中去观察、发现、探索,培养了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动手操作本事。

三、家长工作

在幼儿教育中,家庭教育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一个好的班级,离不开教师们的密切配合,更离不开家长们的大力支持。

为此,我班把家园配合工作作为重点来抓。为了让家长们了解幼儿在园的情景,在早晚接待中,及时与家长沟通,取得一致的教育方法;经过"家长园地"宣传幼教新动态,介绍一些好的文章,让家长也从中学到不少育儿常识和理论经验;公布教学资料,让家长了解幼儿在园所学的资料,便于家长回家进行督促、辅导,对幼儿进行个别教育。

这学期,我班举行了家长会和家长访园日活动。经过一学期的家园联系,我们和家长之间建立了和谐友好的关系,赢得了家长的信任、赞誉和支持。

一个学期的工作已经结束,所取得的成绩也成为了过去,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的鉴定经验,脚踏实地,勇于挑战,进取开展工作。在班内教师的团结和共同努力下,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去迎接新学期的工作,争取取得更多更好的成绩。

幼儿园老师年度考核自我鉴定5进入中班我们发明幼儿在与同伴之间的合作方面有必定的欠缺,并且缺乏合作的才能,在游戏和区角活动中遇到问题不会协商、不会分工和交流,发生抵触时常以告状或攻打性行动来解决,所以我们两位教师意识到幼儿合作的重要意思,并针对这个问题我们也及时有效的进行了培养幼儿合作意识。

1、首先为幼儿树立配合的榜样

教师在幼儿心目中有很高的权威,先生的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幼儿。因而我们班上教师之间、是否能分工合作、彼此配合,会对幼儿产生直接的影响。如,一教师组织幼儿进行操作活动时,另一教师自动帮着摆放、披发材料;一教师在教幼儿唱歌,而另一位教师就弹琴配合,这在无形中都为幼儿供应了踊跃的举动模范。

2、其次教给幼儿配合的办法

教师教给幼儿协作的方法,指导幼儿怎样进行合作。比喻,搭积木或玩商店游戏前,应大家一齐商量,分工合作;碰到抵牾时,要协商解决问题;当玩具或游戏材料不够用时,可彼此谦让、轮流或共同利用;当错误遇到困难时,要主动用动作、语言去辅助他;当自我遇到艰难、一人无奈解决时,可能主动找小朋反帮忙等等。经过这些具体的合作情景,赞助幼儿逐渐习得合作的措施策略,在合作中学会了合作。

本学期我们根据《纲要》结合园本课程,开展了各种各样、丰富多彩的教诲活动,开展的主题活动有:我升班了、欢庆节日(教师节和中秋节)、我爱祖国(家乡)、金色的秋天、探索的乐趣、酷寒的冬天(庆圣诞节和新年)等活动;在这一系列的活动中幼儿从各各方面得到了不一样的发展,如在我爱家乡的主题活动中:我们首先让幼儿收集家乡的不一样的材料:家乡的风景、家乡的特产、故乡的名牌、家乡的变革等方面来懂得我们的家乡,在征集资料的同时也使幼儿学会本人主动查找材料、和过错的交流信息的才干,同时我们还发展了别开生面的秋游活动,这次秋游活动我们首先和幼儿一齐商讨秋游盘算,到那里去,去干什么?留心什么事项等都是先生跟幼儿一齐协商的结果,其次我们把协商的成果公布于家长,请家长再进一步确定,并且我们这次秋游活动把家长吸纳进来和我们一齐奇特加入,为方便家长的参与我们把时间定于周末,以便家长和我们独特活动……在活动结束后咱们将家长的反馈见解收集起来,发现家长对这次活动给予了很高的评估和帮忙支持,他们渴望当前多组织累似家园共育的活动;在十一月份我们还发展了家长开放日活动,请家长进来了解我们的工作进展和幼儿在这半学期的发展变更,以及让家长进一步了解我们班的特

色幼儿到底把持到什么程度,在那一天家长和孩子一齐下棋,有良多孩子都赢了自我的父母,而父母们诚然输了,但都很高兴、开心,他们看到了孩子的提高、看到了教师的辛苦、看到了幼儿园为孩子们创造的所有心田深处感到很大的快慰。

三、严格按照保教结合,确保保育工作的顺利进行

幼儿园的发展一向是以保教联合为主的,所有为了孩子是我们幼儿园的宗旨。所以孩子的保险问题、消毒工作及身心健康都始终是放在我们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我们结合新的卫生保健制度,认真做好晨检工作、检讨把关,认真做好幼儿服药工作,仔细核查姓名、药名、药量及服用时光,省得给幼儿造成危害;杜绝感染病的盛行及传播,以经发现即时隔离,并每周坚持用紫外线消毒,以便降落沾染率;做好卫生消毒轨制,防止病从口入。每一天对毛巾、口杯进行洗涤消毒,用消毒液擦拭幼儿易触摸的地方:钢琴、录音机、桌子、区角柜等,玩具每周消毒一次、图书每周暴晒一次,枕套每半月换洗一次,被褥半月一次及时曝晒;并配合保健医生做好查体工作,使幼儿健康快活的成长。

四、班级工作的顺利开展,离不开家长的辛劳帮忙

随着教育的一向改革,新课程的不断推进,吸纳家长介入我们的家园共育是闭不可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