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艺术专业范文

时间:2023-07-03 17:55:4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影像艺术专业,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影像艺术专业

篇1

传承“红线”实力,实现高品质影像从输入到输出的无缝对接

在此次的imagePROGRAF PRO系列新品中,十二色的imagePROGRAF PRO-520和imagePROGRAF PRO-540沿袭了佳能专业影像产品的“红线”设计,也传承了“红线”产品的影像技术实力,使象征佳能专业实力的“红线”家族从EOS数码单反相机、EF镜头、A2幅面打印机和投影机等产品线拓展至专业影像输出这一生产领域。佳能EOS数码单反相机和EF镜头所捕获的高分辨率画质,可通过imagePROGRAF PRO系列新品实现商业打印输出,逼真还原画质、再现生动色彩,实现高品质影像从输入到输出的无缝对接。

打印技术的三大核心全面升级,兼顾高品质与高生产力

在大幅面打印设备中的众多技术中,打印头、墨水技术和图像处理技术是其中最为核心的三大技术。作为全面升级换代的大幅面打印设备,imagePROGRAF PRO系列新品对这三大核心技术进行全面升级,实现高品质与高生产力的兼顾与平衡。

首先,imagePROGRAF PRO系列新品采用的是佳能自主研发的FINE打印头技术。FINE技术可以使墨滴达到4微升的最小颗粒,确保图片输出效果更加细腻;而佳能纳米级的生产工艺则让高精度的喷嘴布局得以实现。通过高精度微小喷嘴和高密度排列的打印头,imagePROGRAF PRO系列新品可确保微小墨滴能够精准地打印到介质表面,带来精细度更高的图像表现。

其次,imagePROGRAF PRO系列新品配置了新的LUCIA PRO微胶囊墨水系统,实现图像的“晶彩再现”。与以往的墨水系统相比,微胶囊形状的LUCIA PRO墨水可增加纸张上的颜料密度,提高图像的色彩表现度和清晰度。十二色的imagePROGRAF PRO-520和imagePROGRAF PRO-540中还加入了晶亮色墨水,这也是佳能首次在大幅面打印设备中引入晶亮色。晶亮色墨水表面有透明图层,可实现均匀的光反射,使打印作品在保留原有色彩的同时实现更丰富的暗部细节表现、提高整体图像的光泽度、大幅提升打印作品的耐磨性。

另外,imagePROGRAF PRO系列新品搭载了新的L-COA PRO高速影像处理引擎,由之前的单芯片升级为三芯片,可以高速、精确地处理海量图像数据,生成打印数据、优化墨水布局,轻松实现高分辨率、高速打印。与现有产品相比,imagePROGRAF PRO系列新品在打印同样精度的图片时,可以更好地提高生产效率,节省墨水消耗。

高易用性,人性化体验升级

篇2

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结合为了提高学生实际应用能力和职业素质,使培养的影像技术专业人才能够更好地满足当前和未来市场的需求,学生必须有持续发展的能力,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加强学生通用能力的培养。通用能力培养要求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密切结合,让学生拥有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这样,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才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才干。同时,要积极引导学生树立艰苦朴素、吃苦耐劳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以及价值取向。充分保护和发展学生的个性由于生源质量逐年下降,学生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而且越来越明显。面对这些差异,任何“整齐划一”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都是不利于人才培养的。为了体现“以人为本”,注重个性发展,学校、教师、管理人员应强化“以人为本”的意识,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和工作能力,下大力气探索新的教育方法。特别是在专业教学管理中,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并及时加以引导和培养,对他们实行“因材施教、因材施管”的方法,激励他们主动学习、努力向上,坚持面向人人、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2.科学的课程设置和评价机制

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高校人才培养最突出的问题是专业建设与市场需求和专业服务产业发展相脱节,主要原因是我国高校采用的是从学科基础、师资力量和办学条件来决定专业建设,而不是积极回应社会需求的“学科-专业-课程”式的专业建设模式。因此,地方高职院校影像技术特色专业建设必须以市场为导向,始终坚持市场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我们就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的办学方针,特别要培养能够在不同工作环境中发挥潜能,满足工作要求,并且具备有效地解决临床不同影像技术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影像技术应用型人才。这就要求课程设置要有弹性。一方面,要适应经济社会和医学影像学科的发展需要,便于学生在课程体系范围内具有职业迁移能力;另一方面,要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增加选修课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修,使学生获得必要的知识广度,实现个性化培养。同时,要建立“校外评价”机制,尤其是用人单位和社会公众对学校及学生的评价,及时反映专业与市场所需人才的契合度,努力增强人才培养的适应性。

3.校企合作制定课程标准,建设特色教材

由临床一线专家组成影像技术专业建设委员会,按照课程教学改革的需要和校内实验实训条件,结合临床一线工作环境,制定课程标准,有针对性地编写教材。目前,本专业要重点建设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医学影像设备学、CT摄影与诊断技术、超声诊断技术四门优质核心课程,形成课程建设标准;与医院企业合作共同开发1~2部专业特色教材,完善2部专业特色实验实训讲义;校院合作共同建立教学资料库,完善和健全人体各系统正常结构影像与临床典型病例影像电子图片和传统胶片等教学资料库。

4.优化实践教学环节

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本着技能操作的规范性、先进性和实用性的基本原则,我院进行校企合作,共建真实职业环境的“医学影像技术实训中心”,强化学生实践技能训练。临床实习前要求每位学生技能训练都能过关,不合格的学生再进行辅导强化训练,合格后方可进入临床实习,以实现本专业与临床实际岗位工作的“零距离”。在逐步完善校内实训中心,全面提升实训教学水平的医学影像技术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同时,要进一步完善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在我院覆盖长三角的16所教学实习医院的基础上,再扩充建设2~3所教学实习医院,形成教学、实训等功能齐全的校外实训基地,保证本专业学生分组完成X线、CT、MRI、超声诊断技术等专项顶岗实训及综合项目顶岗实习,确保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学生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逐步建成一批融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技术研发于一体的实习实训基地。

5.构建一支以临床影像检查技师为主体、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

师资队伍建设是特色专业建设的根本保障,也是学校生存与发展的关键,没有合格的师资队伍就无法建设特色专业。因此,实施特色战略,就必须坚持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始终把师资队伍建设摆在突出位置。(1)我院采用“外引内培”模式,加大经费投入。对紧缺的教师岗位,有计划地引进具有较高学历或较高职称的专业人才,同时鼓励青年教师攻读硕士学位,努力提高教师的科研与教学水平,逐步构建高素质的师资队伍。(2)不断创造继续学习和专业深造的机会。每年我院都要求特色专业骨干教师到临床一线挂职锻炼至少2个月,积极组织他们参加各种学术交流活动,引导教师自觉学习和掌握最新学术动态,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3)专业课教师除了有教师证外,还必须取得专业技术资格证书,否则不予晋升。(4)建成一支与高职教育相适应的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经验丰富、学术水平高、创新意识强的“双师”素质教学团队。依托合作单位,从医院聘请在医学影像领域有较深造诣的专家1名作为专业带头人,培养专业骨干教师6名,引进专业骨干教师1~2名,重点培养兼职教师8~10名,实现院内外师资互动和互通,完善资源共享机制,组建一支由多名影像一线专家组成的兼职教师人才资源库。通过建设以“双师”结构和专兼结合为特征的专业教学团队促进特色专业发展,同时要建立“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激励制度。学院已制定相应政策鼓励教师向“双师型”发展,对“双师型”教师除了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外,还在外出培训交流、职称评定、聘任、考核和评优以及科研经费安排等方面给予政策上的倾斜;对没有完成“双师型”教师培养目标的教师及时给予批评,并限期达标;要逐步淘汰不合格教师,做到让教师既有动力,也有压力。在对兼职教师的管理中获得依托单位的大力支持,采用聘任制,并且纳入教师考核行列,对工作中缺乏责任心的外聘教师通报到依托单位,由依托单位做相应处理,并不再聘用。对专业建设有突出贡献且表现优秀的外聘教师给予相应的奖励和政策支持。

6.以就业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

依托职业鉴定机构,实行多证制教育模式我校依托有资质的职业鉴定机构实行多证书教育模式。目前,我校已经开展的有心理咨询师、妇幼保健员、按摩师、营养师等证书教育,操作过程中严格按照国家有关部门制定的职业资格等级标准进行培训和考核,鼓励学生在现有教育的基础上获取这些职业资格证书。目前,该专业多证书教育覆盖面近100%,对提高学生的素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增加了毕业生的就业机会和就业竞争能力。完善机制,创新载体,开展常态化的技能比武技能比武体现了“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育理念。通过技能比武,充分展示学生的才华与技能,有效地提升团队的协作能力,为较好地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起到了促进作用。通过比武,学生了解了自己的不足,找到了薄弱环节,同时也反映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起到了“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引领作用。为了充分发挥技能比武的引领作用,促进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密切结合,促进人才培养和岗位能力标准密切结合,要进一步完善机制,让大部分学生都有机会参加。目前,我校每年都开展相应的技能比武,比武项目以省级或国家级技能比武项目为蓝本,同时积极参加省级和国家级技能比武,努力打造品牌效应,创造社会效应。我校还成立了相应课程学习兴趣小组,这些兴趣小组由专门人员负责,开展常态化的活动。完善高职专科升本科的教育形式为高职专科学生升本科建设绿色通道。目前,我院有两种形式:一是和地方本科院校联合办学,二是引导学生参加自学考试,考试前给予必要的考前辅导。

7.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

建立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教学资源库是为了整合优秀的专业教学资源,一方面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另一方面变封闭教育为开放教育,并且实现教育资源的广泛共享,凸显本专业的优势地位。教学资源库建设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必须调动广大专业教师积极参与建设,也可以与相关院校共同研制开发教学资源,形成共建共享的良性循环机制。教学资源库建设又是一项系统工程,学校领导要有足够的重视,教学团队的每位教师都要积极参与,网站维护人员要有良好的技术和技能。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构建精品课程体系,通过精品课程建设逐步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目前,本专业主干课程有两门已经建设成精品课程,其他主干课程正在逐步地精品化。精品课程建设的同时要建立精品课程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及标准,制定相应的保障政策和激励机制,加强对验收和评审等重要环节的监管,切实以精品课程提升特色专业建设水平。提升特色专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高职院校要重视对特色专业的宣传,争取使之成为品牌专业。特色专业不是自封的,必须为社会广泛熟知和认可。虽然不能照搬工厂宣传产品的做法,但可借鉴企业的营销理念,通过一系列载体和必要的包装进行宣传。我校为了加大宣传力度,印制了特色专业宣传册,放假前一个学生一本,让他们带回去给家长和周围的人看;加大学院网站对特色专业的宣传力度;通过技能比武平台进行宣传;再加上特色专业本身具备的核心竞争力,一定能够形成品牌效应,扩大其社会影响和知名度。

8.加强教学过程管理

为了加强教学管理,高职院校应逐步完善院、系、教研室三级管理,健全教学管理规章制度以及特色专业建设管理运作机制,建立教学质量保证与监控体系。在此基础上,我院成立了“特色专业建设督导组”,该组成员主要负责督促检查:(1)特色专业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提出建设性的整改意见,并及时把这些意见反馈给相关责任人。(2)对专业带头人的管理要制度明确,责任落到实处,保障有力。特色专业带头人在特色专业经费使用上拥有自。(3)对教学各环节进行监控,包括课程监控、人员监控、制度监控及考评监控等。我院每个教学单元都设有以学习委员为成员的教学反馈信息员,实行周报制,通过这些信息员能够及时发现、真实反映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教学信息员通过反馈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参与到教学管理中来,在教师与学生沟通中起到桥梁作用。通过教学信息员反馈的问题,使我们从另一个方面了解到课堂教学的真实情况。(4)每周三下午为教研活动时间,督导组成员不定期参与。建立特色专业研究促进和保障机制针对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建立特色专业研究促进和保障机制,并依托合作单位和专业资源开展本专业教学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着力提高教师专业教育教学水平,逐步形成专业优势和特色。同时,要建立应用技术研究的导向和保障机制,鼓励专业教师积极参与应用技术研究,增强为行业或区域经济建设直接服务的能力。还要注意“重科研、轻教学”的误区,不能以科研代替教学。高职院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高职院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学。

9.结语

篇3

【关键词】数字媒体艺术专业 应用型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2-0250-01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在我国的发展时间相对较晚,但已有十余载。近年来,国家对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人才有着更高的要求,因而培养应用型专业人才尤为重要。就目前专业本科教育现状而言,不能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需求。对此,高校有必要促进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向应用型专业的快速转变和过渡,推动教学改革的发展进程。

一、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本科教育现状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本科教育虽然成为独立学科,在高等教育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但其发展时间相对较短,存在不成熟之处,可能阻碍教育发展进程。首先,教师队伍建设水平相对较低,高校专业未能为教师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导致教育存在缺失。其次,在专业人才培养中,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传输,忽视培养和提升专业人才的实践技能水平,导致教育教学模式与社会岗位需求相脱节,难以为学生营造美好的未来。最后,高校开设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时,对实践教育平台的构建较少,对应用型教学改革带来消极影响[1]。

二、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向应用型专业教育转变的必要性

实现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向应用型专业教育的转变,具有必要性。首先,伴随社会的发展,对应用型专业人才有着更高的要求,只有实现应用型教育的过渡,才能为培养应用型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条件。其次,应用型专业教育转变,是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本科教育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教育转变,可进一步培养和提升专业人才素质,充分激发人才潜能,为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更好发展指明方向。由此可见,加快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向应用型专业教育的转变是必要的。

三、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向应用型专业转变的教学改革

(一)加快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是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教学的实施者,决定着教育教学的成败,所以,在促进该专业教学向应用型专业转变的教学改革中,加快师资队伍建设十分关键。“双师型”、“复合型”教师团队建设,是对该专业教师的要求。首先,学校应组织教师定期深入企业,进行顶岗实习或参与各工程项目。其次,学校聘请资深的专家及专业技术人员,莅临学校指导,针对高校师资队伍建设中的不足问题加以指正[2]。

(二)确定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培养应用型人才时,应确定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引导学校人才培养活动的深入开展。该专业培养应用型人才时,必须培养计算机专业和艺术设计专业的应用复合型人才。首先,高校可采用“3+1”的人才培养模式,即专业学生大一至大三年级时,在校内学习既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基础技能,大四年级时,深入企业或专门的校外实践基地而参与实习,跟进相关项目,既积累经验,又能提高应用能力,为专业教育实现应用型教育的过渡创造有利条件。其次,根据该专业的职业岗位定位而确定人才培养模式,以满足应用型专业教育需求。

(三)构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体系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是计算机和艺术的结合,因而在应用型专业教学改革进程中,应构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体系。首先,在创设理论教学体系时,相关教育工作者应进行全面的市场调研,以了解社会职业岗位需求,并力求理论知识与技能的联系性。其次,创设实践教学体系时,相关人员应增设实践课程,以提高学生的实践水平,满足社会岗位需求[3]。

新时期,高校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发展中,应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标准,既加快教学改革进程,又能为社会培养一批批合格的应用型人才。在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本科教育向应用型专业教学改革的转变中,必须加快师资队伍建设,确定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和构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体系。

参考文献:

[1]鲍枫,王以宁.英国高校数字媒体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及其启示[J].外国教育研究,2011,12:44-49.

[2]苗苹,程显峰,吴乃群,等.新媒体与数字媒体专业产学一体化的多维探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2,21:147.

[3]杨祥民,王平.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建设与教学培养模式探析[J].创意与设计,2016,01:79-84.

篇4

【关键词】网络信息 艺术设计 利弊

如今是一个网络信息纵横的时代。网络以其前所未有的迅猛之势深入到社会各个领域,对于高校大学生而言,网络已成为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网络信息对大学生的影响早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据笔者调查,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同其他院校学生不同,他们有专业自身的特点,在网络学习上有其独特的一面。本文主要从网络信息对艺术设计学生的影响谈起,通过发现问题,提出措施和对策,深化对这一问题的认识。

一、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特点

笔者通过调查,发现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特点大致表现为文化基础相对薄弱,但实践能力强,动手能力强;视觉反应力强,视觉接受信息的能力即感悟能力强;思想较敏锐,想象力丰富,个性张扬,不受束缚,比较容易接受新鲜事物;专业特色性强,创新能力强。

二、网络信息对艺术设计学生学习的影响

从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特点我们了解到,大多数学生不满足于传统教育的单一模式,容易接受新鲜事物,更渴望接触和掌握艺术设计的前沿思想。而网络本身有着开放、互动、信息丰富、动态更新的特点。因此,学生在应用网络时不可避免地会主动或被动接受这些信息,而网络信息对学生而言,有的是“雨后甘露”,有的却是“洪水猛兽”,这些海量信息对学生产生的影响,笔者试从利弊两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一)有利影响

网络提供了快速汲取知识的平台。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往往要进行设计创作和论文写作。传统的资料搜集一般是在图书馆查阅相关书目,通过摘抄获得。这种方式不仅费时费力,而且信息更新速度慢。而网络信息具有方便、快捷的特点,学生可以轻松地获取最新的学术动态。同时可以与其他人资源共享,有效地保证了信息的多元化,提高了学习效率,拓宽了知识面。通过网络,学生可以多学多看,看到他人好的设计作品可以激发自己的设计灵感,进行设计创作。

网络给学生提供了宽广的交流平台。利用网络,学生与他人之间的交流更为频繁。通过微博、QQ聊天、E-mail等网络工具可以及时留言,教师也可以通过网上信息平台进行及时有效的反馈。教学模式更加生动、丰富,教师的指导作用通过这种方式得到了体现和加强。同样,在与其他院校进行学院动态、学术成果等方面的交流也变得轻松自如。

学生与社会的交流更为紧密,受专业特色的影响,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在做设计的同时需要及时与市场和客户进行沟通,网络就成为不可或缺的工具。学生还可以利用网络参加设计大赛,通过“设计竞赛”在网上投稿,通过“设计对话”可以与全国乃至世界的设计精英进行隔空对话,更容易获得国内外的学术动态,接触到学术最新的信息。

但是事情总是具有两面性。网络也是把“双刃剑”,在享受网络带给我们便捷的同时,网络的负面影响也悄然而至。

(二)不利影响

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由于文化基础相对薄弱,自我意识强,约束能力相对较差,因此思想容易迷失在网络不良信息的海洋之中,容易忘记自己的学习目标,转而关注其他信息,造成时间和精力的浪费。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选择艺术类高校时并非出于对专业的热爱,而是由于艺术类院校文化课分数低,更容易进入大学。这一部分学生进入大学后,思想上较易放松对理想的追求,上网就成了他们的精神寄托。

网络传输速度比较快,信息量大且全面,给一部分学生抄袭他人的作品和论文带来了便利的渠道。由于网络上的信息可以轻松下载和拼凑,这就使得抄袭现象更加严重。很多院校都遇到过这样的情况,举办一次设计展览会发现似曾相识的作品很多,创意抄袭现象不在少数。创意是艺术作品的灵魂,抄袭一方面是对原创者的损害,另一方面是对艺术的玷污。长此以往,学生对网络便产生依赖,失去了主动创作的热情和动力。

危害学生的身心健康。长期沉迷网络容易使学生产生记忆力下降、精神萎靡、人际交往障碍等不良后果。不健康网站的侵蚀还会导致学生学业荒废,有的滥交网友、离家出走,甚至走上犯罪道路,遗憾终身。

(三)措施和对策

综上所述,网络给学生的学习带来很大的帮助,但负面影响也随之而来。如何趋利避害,使网络更好地为学生服务,减少其带来的困扰呢?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针对这一问题进行对策探讨。

加强艺术类高校大学生自身修养。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个性比较强,自我监督能力不强,容易受到网络不良信息的侵蚀,应对其进行及时的教育和引导。首先,在思想上,应教育学生提高判断和甄别网络信息的能力。其次,要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激发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抱负。教师应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困难并适当鼓励,为学生树立信心。

加强艺术类高校学生道德素养教育,并对抄袭剽窃等行为给予相应的处罚,要提高学生的自制力。教师应认识和把握艺术设计学生的心理、性格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品德教育。笔者发现,大二下学期和大三上学期是学生容易滋生惰性和迷茫的时期,因此这一阶段的教育尤为重要。学校应针对这些情况特点多展开健康的校园文化生活,如设计大赛和设计讲座。将学生的兴趣爱好引导到艺术创新中去,分散对网络的注意力,使学生在活动中找到自我价值,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结语

本文主要从网络信息给艺术类高校学生学习带来的影响进行分析,肯定有利方面,找出不足影响。针对艺术设计学生的特点对症下药,加强网络德育教育,才能趋利避害,最大限度地降低网络带来的负面影响。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增值税转型;企业;影响

中图分类号:F810.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4-0-02

我国在1994年实行生产型增值税后,增值税一直是我国第一大税种。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生产型增值税的缺陷日渐显现,主要集中在生产型增值税不允许抵扣外购固定资产进项税额,这极大地限制了企业技术革新的积极性。而消费型增值税允许抵扣外购固定资产的进项税额,有利于提高企业扩大投资、更新设备的积极性,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2007年下半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在全世界迅速蔓延。为应对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的恶劣影响,振兴我国的经济,拉动内需,2008年12月19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下发了《关于全国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若干问题的通知》(财税[2008]170号),决定自2009年1月1日起,在全国所有行业统一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但是该转型是否真的能够起到预期的效果,这个问题一直是税务专家最关心的话题,国内对于增值税转型的研究主要涉及四个方面,下面分别对四个方面的文献进行回顾,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研究缺陷和未来研究趋势。

一、增值税转型对企业影响的文献回顾与分析

(一)增值税转型对不同行业的影响程度

王素荣,蒋高乐(2010),根据最新的数据资料,采用实证分析的方法,重点研究了增值税转型前后不同行业的受益程度,并且主要考察了增值税转型前后农林牧副渔业、采掘业、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供应业、信息业、制造业等五大行业可抵扣进项税额的变化,分析、揭示增值税转型对不同行业带来的巨大收益。王素荣、付博(2011)采用实证分析的方法,对比几年各个行业的投资比例,以及增值税抵扣额,对增值税转型的行业效应和微观效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采掘业、水电煤气供应业和制造业是增值税转型受益较大的行业。李建人(2010)认为除了融资租赁业以外,增值税转型对所有行业都应当是利好消息,重点对比研究了增值税转型前后对融资租赁行业的正负影响效应。

(二)增值税转型对企业税负的影响

柳建启(2011)运用理论以及简单的公式,论述了增值税转型对企业增值税和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的增减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增值税转型可以减少增值税和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的应纳数额。研究了增值税转型商业企业和工业企业所得税的影响,结果显示增值税转型对工业企业的影响程度大于商业企业影响程度。骆阳、肖侠(2010)以上海证券交易所公开披露的江苏省上市公司2008年年报为样本数据,分析了增值税转型后可能对江苏省沪市上市公司增值税税负、城市维护建设税及教育费附加产生的影响,同时还对高新技术企业和非高新技术企业税负进行了研究,分析其在增值税转型前和转型后的不同影响。结论是:一方面增值税的转型,将使高新技术企业增值税的应纳税额降低,并且无论是在应纳税额上,还是在税负率上,都远远高于非高新技术企业。另一方面增值税转型后江苏省沪市上市公司的整体税收负担将大幅度下降。蔡昌(2009)运用模型从理论上分析了增值税转型给企业及行业在税收负担方面产生的影响。结论是,增值税转型后,设备制造业和装备业将会成为税收负担受益最大的行业,而生产型出口企业、建筑安装业、金融业以及交通运输业等几乎没有变化。文章还分析了增值税转型对投资的影响以及对经济的长远效应。

(三)增值税转型对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的影响

聂辉华、方明月、李涛(2009)以全国所有的企业为样本数据,采用面板双重差分模型,研究了企业固定资产投资,雇佣和研发行为以及生产率在增值税转型前后发生的变化,同时还考察了企业行为对优化产业结构和就业形势的影响。最终发现增值税转型对促进企业固定资产投资产生了显著的影响,且提高了企业的资本劳动比和生产率,但是也产生了一个问题,即显著地减少了就业,引发就业问题。赵颖(2009)阐述了增值税转型对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的几种影响,然后针对这些影响提出企业在进行固定资产管理可以采取的措施。顾园(2011)探讨了增值税转型前后固定资产相关业务会计处理的变化,并在此基础上剖析了此次增值税转型对企业税负及利润的实质影响。郭红梅(2009)从增值税转型的背景出发,研究了在此背景下固定资产的税务处理,同时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朱娟(2009)采用定性和定量的方法分析了增值税转型前后,企业在固定资产投资时间、投资对象、投资金额、投资评价指标以及投资活动现金流量等五个方面产生重大变化。同时还提出了在增值税转型的背景下,企业在进行固定资产投资时应该注意的问题。卢锐、许宁(2011)运用理论模型以及2003-2009年增值税试点地区上市公司的年报数据对增值税转型给固定资产投资带来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一方面增值税转型一定程度上刺激了上市公司的固定资产投资;另一方面,增值税转型前企业因为该次转型的特点而推迟固定资产的投资行为以及企业对政策的预期效应等可能使得固定资产投资出现短期波动性。

(四)增值税转型对企业财务信息的影响

张欣(2009)采用案例分析的研究方法,通过对比两种增值税类型下税后利润、投资设备进项抵扣、投资净现值、投资内含报酬率、年平均投资报酬率等来阐述增值税转型对企业的财务影响。陆群(2009)从增值税转型的背景出发,结合案例重点分析了增值税转型对上市公司财务信息的实质影响,包括对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的影响。王秀果(2010)首先对增值税及增值税转型的概念进行了论述,其次从转型前的生产型增值税的弊端着手,比较详尽地阐述了此次增值税转型的原因以及实行消费型增值税的重大意义,最后重点剖析了新的增值税类型对营业净利润、企业利润表、资产负债表以及对现金流量表等在会计处理方面产生的影响。盖地、梁虎(2011)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增值税的费用实质及其会计目标为起点,借鉴所得税会计的有关原则,采用“财税适度分离”的会计模式和“价税并流、账内循环”的方法,设计了“消费型增值税”费用化处理的基本框架,旨在促进增值税会计的改革与完善。郭恒泰(2010)采用理论分析的研究方法,根据增值税转型中的优惠条例,阐述了增值税转型前后,企业在会计处理方面产生的变化,包括购进固定资产、销售自己使用过的固定资产、出口退税等方面。

二、研究局限及未来研究趋势

(一)研究局限性

首先,增值税转型自2009年1月1日开始实施,自今只有短短的三年多时间,文献数量较少,研究成果不多,导致研究数据量不足,影响结果的完整性。

其次,纵观增值税转型现阶段的研究成果,我们不难发现,在经营绩效和企业价值方面还未涉及,或是涉及较少。

再次,已有的研究对象一般是上市公司,因为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相对公开,取得数据较为简便,但是增值税并不仅仅是上市公司需要缴纳,一般的企业同样涉及增值税的缴纳问题,因此,增值税转型对非上市公司也存在影响,这样就使得研究数据存在可比性不足的缺陷。

最后,在研究方法上,现阶段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理论分析、案例分析,以及少数的实证分析。单纯的理论分析很难提供增值税转型对企业的影响的经验证据,案例分析虽然很具体,但是分析对象往往只是一个企业或者是几个企业,研究结果可能只是个别现象,不能推广到某个行业或者是其他行业,缺乏可比性。

(二)未来研究趋势

随着增值税转型实施时间的不断推移,增值税转型的研究成果将会越来越多,研究范围将会越来越广,研究内容将会越来越深入。根据对现有文献的总结分析,本文认为以下几方面将会成为增值税转型的在未来的研究趋势。

首先,增值税转型在对不同行业的影响程度、对企业税负的影响、对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的影响及对企业财务信息的影响四个方面的研究已经足够充分,但是增值税转型在企业经营绩效和企业价值的影响方面只有少量涉及,而这两方面对于企业来讲是非常重要的,从企业的角度出发,企业经营绩效和企业价值将会成为增值税转型的重要研究趋势。

其次,针对现阶段研究对象仅局限于上市公司的问题,随着各项制度的不断完善,非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将更易于取得,从而使增值税转型的研究从上市公司延续要非上市公司。

最后,在研究方法上,针对现有理论分析和案例分析研究方法的不足以及实证分析法在其他领域的广泛运用和逐渐成熟,实证分析法将成为增值税转型研究领域的主要研究方法。

参考文献:

[1]王素荣,蒋高乐.增值税转型对上市公司财务影响程度研究[J].会计研究,2010(02).

[2]王素荣,付博.增值税转型的政策效应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1(05).

[3]李健人.增值税转型与转型中的增值税[J].财经问题研究,2010(02).

[4]柳建启.增值税改革对上市公司企业所得税负的效应分析[J].税务研究,2011(08).

[5]骆阳,肖侠.增值税转型对江苏省沪市上市公司税务影响的实证分析[J].税务研究,2010(05).

[6]蔡昌.增值税转型后的税负变化及其影响[J].税务研究,2009(05).

[7]聂辉华,方明月,李涛.增值税转型对企业行为和绩效的影响[J].管理世界,2009(05).

[8]赵颖.浅谈增值税转型对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影响和对策[J].财会研究,2009(01).

[9]顾园.新增值税制度下固定资产的会计处理及财务影响[J].税务研究,2011(03).

[10]郭红梅.增值税转型背景下固定资产的税务处理[J].财会研究,2009(01).

[11]朱娟.增值税转型对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决策的影响[J].财会研究,2009(02).

[12]卢锐,许宁.增值税转型对上市公司固定资产投资的影响研究[J].会计研究,2011(06).

[13]张欣.全球金融危机中消费型增值税对我国经济的影响[J].经济研究导刊,2010(05).

[14]陆群.增值税转型对上市公司财务信息的实质影响[J].财会研究,2009(11).

篇6

【关键词】 三维重建;医学影像;解剖学;教学

医学图像三维重建技术,就是指用一系列二维切片图像重建三维图像模型并进行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技术[1]。该技术可以从二维图像中获取三维结构信息,能够提供更逼真的显示手段,能够提供具有真实感的三维医学图像,便于从多角度、多层次进行观察和分析。

三维重建技术应用数字化和可视化的方法,发现生命现象的变化规律,在诊断、手术规划及模拟仿真等方面均广泛应用,并为影像的应用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持和广阔的应用前景[2-3],因此,三维重建技术在医学领域得到了广泛关注了和学者们的大量研究,已出现多种图像的三维重建方法。由于三维重建模型具有很强的直观性,且医学影像专业的解剖学与其他科目相互渗透、相互结合[4],如果人体结构的三维模型可以用到解剖学教学中,那么教师和学生们都将获益匪浅。本文将重点介绍利用三维重建软件对影像资料进行重建,并阐述其在医学影像专业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Intel3处理器,1G以上内存,1024*1024分辨率,WindowsXP操作系统,人体CT影像数据,扫描层厚为0.625mm。Mimics13.0软件。

1.2 三维重建方法 采用图像三维重建软件Mimics13.0对图像进行三维重建。利用软件的阈值设定选择拟重建部分,软件中以不同颜色显示各种拟重建结构;用图像编辑功能对图像边界进行“添加”或“擦除”操作,这样可使重建图像更准确;利用区域增长功能可对选定的结构进行图像分割,再现细小结构的形态,还可利用布尔运算可对图像进行逻辑运算。最后采用软件的三维计算功能对图像进行重建,清楚地再现不同结构的三维形态结构。

1.3 教学应用 讲授我校2011级高职医学影像专业学生的解剖学理论课时,使用三维重建软件导入重建的三维模型,对照三维模型讲授各解剖结构的形态及毗邻关节。

2 结 果

将断层影像导入Mimics13.0软件后,软件可再现水平面、矢状面及冠状面的影像。通过软件中阈值设定、图像编辑、区域增长、布尔运算及三维计算等功能对CT断层数据进行图像分割、重建,既可清楚地再现整体的三维结构,也可单独显示各器官的三维形态。在我校2011级医学影像专业解剖学教学中试用,学生普遍反应三维重建模型可以清楚显示人体的空间结构和毗邻关系,增进了学生对医学影像专业的认识,大大降低了学习的难度,理解了空间位置关系,提高了学习兴趣。与2010级医学影像专业学生成绩相比,2011级成绩有了显著提高,见表1。

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使用三维重建技术运用于教学的2011级学生比2010级学生及格率,平均分均有显著提高(P

3 讨 论

3.1 各种三维重建方法的比较 李鉴轶等[5]通过三维扫描仪获得骨表面点的空间信息,并通过相应的图像拼接软件快速地建立骨外形的三维模型,它只能对骨的外形进行重建。目前普通使用的三维重建方法大多是通过CT、MRI影像进行重建。本研究采用三维图像重建软件对CT或MRI数据在普通计算机上进行图像重建,不仅可开展整体器官结构的三维重建,还可显示相邻结构,将此三维图像用于解剖学教学直观、立体。

3.2 三维重建模型在解剖学教学中的作用 在安装了适当的图像软件后,重建的三维模型可以在普通的个人计算机上使用,可以大大方便老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对老师而言,首先可以很方便地进行解剖理论课的教学,各解剖结构一目了然,不用再辛苦而且枯燥地描述各解剖结构的空间位置,使枯燥难懂的断层解剖学变得形象易懂。培养了学生立体、空间的医学影像专业解剖思维,从而达到了全面、多方位理解知识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田捷,包尚联,周明全.医学影像处理与分析.电子工业出版社[M].2003:117-158.

[2] Jin Seo Parka,Yong Wook Junga,Jun Won Lee,et a1.Genera-ting usefu1 images for medical applications from the VisibleKorean puter Methods and Programs in Biomedi-cine,2008,3(92):257-266.

[3] 饶利兵,侯发忠,谢正兰,等.医学三维重建技术的应用研究进展[J].怀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8(2):55-57.

篇7

关键字:日语专业;一级证书;就业;影响

中图分类号:G64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01-0001-01

1.日语一级证书的广泛认同

日语能力考试目前已成为世界范围内检测日语学习者水平的重要工具,在考查母语非日语的日语学习者语言水平方面有着不可动摇的权威性。2011年,全球有62万余人参加了日语能力考试。

首先,对于一个日语专业的学生来说日语能力考试最具有说服力的无疑就是日语能力一级了。2006年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在中国部分高校日语专业学生中就学习日语目的做了一项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如下15 项, 要求从中选择5 项。

(1)为获得有关日本文化知识 (2)为获得有关政治经济社会知识

(3)为获得有关日本的科学技术 (4)为获得参加大学入学考试资格

(5)为去日本留学 (6)由于现在工作的需要

(7)为将来求职的需要 (8)为去日本观光旅游的需要

(9)为与日本进行友好交流的需要 (10)为使用日语进行交流

(11)为了不忘母语或者父母方的母语 (12)处于对日语的兴趣

(13)作为国际理解和异文化交流的一环 (14)为了不辜负父母的期望 (15)其它

调查结果表明,我国高校日语专业学生的首要目的就是要将来求职需要,而日语一级成为日语专业学生证明自己学习能力的唯一手段。当然,如果日语专业学生想要进一步深造,无论是国内院校还是日本的一些相对有知名度的学校,几乎全部要求求学者持有日语一级证书。

其次,在招聘过程中80%以上的日资企业会要求应聘者必须持有日语一级证书,部分日语要求没那么严格的企业也都会要求求职者通过日语能力二级考试。而这只是想要获得有面试资格的第一步。对于学校而言,日语一级过级率无疑成了学校就业率的砝码,以及和其他相关高校竞争的有力说明。于是,学校在学生过级问题上也同样重视。

2.日语人才与企业需求的矛盾

笔者通过对智联招聘,应届生求职网等大型应届生招聘网站进行调查,分析了50个招聘日语人才的职位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种:(1) 日语翻译; (2)日语培训老师;(3) 日销售、管理、技术人才; (4) 日语软件工程师等。从调查结果中可知,有85%的企业要求日语能力一级水平,要求毕业生或者无需工作经验的站40%,要求有工作经验的达到67.8% 。但是有100%的企业要求日语沟通能力良好,能够和日本人进行畅通的沟通,同时要求应聘者会运用日语之外,会英语,或者具有会计、贸易、会计、计算机等等技能,简而言之,日本企业最需要四类人才分别是; 具有日语能力的营销人才、懂日语的IT人才、会日语的财务人才、日语同声翻译。

但是,再看看我们的日语专业的毕业生,令人失望的是他们当中一部分手持一、二级证书的专业毕业生在实际工作中运用能力较低。在与日商的交流和谈判中难以听懂和表达自己的意图, 甚至连最基本的日常交流都难以进行。甚至不得不从事其他与日语无关的工作,有大量的日语人才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大量的企业招聘不到理想的日语毕业生,这样就产生了"企业无人才可用,日语人才就业难"的尴尬局面。

3.导致日语人才与企业需求的矛盾的原因

首先,日语专业学生对于市场需求认识不足。部分学生认为只要通过日语能力一级考试,拿到证书就万事大吉。于是以此为目标,再次进入应试教育的魔掌。特别是日语能力测试本身的局限性,并没有设置口语方面的考核。同样也导致了日语专业学生一心只为考试,忽略了语言学——应用。毕业生整体呈现出持有证书,但是交流能力上严重不足的矛盾。

专心于证书的取得同样也忽视了自身综合素质和技能的培养以及提升。如果日语专业学生能够认识到日本企业最需要四类人才分别是; 具有日语能力的营销人才、懂日语的IT人才、会日语的财务人才、日语同声翻译,并且以此为目标,相信会有很好的施展自己才华的舞台。

其次,一些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过于功利化。为了追求能力考试的过级率,打乱教学安排,不惜牺牲优秀的教学资源,把宝贵的时间花在应试教育上,忽略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忽略了学生全面发展的必要性, 偏离了设立日语能力考试的初衷。传统的日语人才培养模式,已经滞后于社会的需求,不能满足于学校、企业等对于日语人才的要求。培养出适合社会需要的高层次复合型日语人才,必须在原有的人才培养目标基础上有所突破才行。

并且过多的强调证书的重要性,形成不良的社会影响。尽管证书是一个人语言学习能力的重要证明,但是并不代表全部。作为一个语言学习者更重要的是熟练应用语言的能力和与人交流沟通的能力,以及对对象国文化社会习俗等等一系列方面的了解。大部分企业以日语一级证书为面试的敲门砖,否则连面试的机会都没有,这样无疑也会加重社会对于证书的推崇,而忽略了实际运用的重要性。

4.对我们的启示

4.1 对于日语专业学生本身来说,改变观念,加强对于市场需求的了解,明确认识企业需要,弥补自身不足。可以通过网络报纸杂志等途径,加强对相关方面的了解,关注相关信息,明确相关需求。认清形势之后针对自身不足进行弥补和学习,拓展知识面,学好本专业的同时多涉猎其他知识。多参加培训讲座等,提升自身能力和竞争力,尽量学习出语言之外另外一门专业,来满足企业对于综合人才的需求。

4.2 对于高校来讲,要树立正确的人才培养观念,切记浮躁,追求功利化。在课程的安排上,应该本着培养学生应用语言能力为首要目的,加大听力和口语的课程量,切实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在师资配备上,招聘具有良好社会经验的老师与学生进行就业知识的交流,重点培养学生的对于社会的认识。同时多开展日本企业文化经济等相关的活动,增加学生对于日本企业文化的了解,以便其更好的于日本人交流。

4.3 对企业而言,要宣扬正确的用人理念,尽管证书是一个很好的测试应聘者语言水平的重要手段,但是过度的强调,反而不利于企业用人的通畅。通过宣扬正确的价值导向,减小企业与人才的矛盾。

5.结束语

当前, 高校毕业生就业已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日语专业的毕业生的就业情景也不容乐观。因此作为日语专业的学生,在努力考取日语能力一级证书的同时,千万不能忽视了日语应用能力的提升,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践行语言+专业的模式,这样才能避免就业尴尬局面,创造属于自己的美好未来。

此论文为2012年广西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项目《关于提高日语一级过级率的探讨》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 李爽 市场导向下的日语专业人才培养 [J] 《当代教育论坛》 2011年第1期

[2] 程玲 日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与分析 [J]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 2009年第10期

[3] 王佳 日语毕业生就业现状及对策_从招聘方的期待值看 《科技信息》2007年第32期

[4] 王晓明.从IT日语人才就业形势谈普通高校日语专业课程建设[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

作者简介:

张惠莲 (1992-) 桂林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 2012年为日语本科4年级学生

篇8

论文摘要:CAM课程作为中职数控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的核心模块,扎实的数控加工刀路编制能力、数控工艺设计能力和专业化的职业工作素养是CAM课程教学的目标。文章通过四步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在CAM课程教学的应用实践,剖析了CAM课程教学的特点及两种教学方法在教学中表现的互补性,为CAM课程的施教者在整合专业技能训练与职业能力培养的教学方面提供了新的视角。

一、引言

我国中职教育是以培养适应生产第一线需要的技能型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 CAM技术是模具行业必须熟练掌握的核心技术之一。在具体的CAM技术教学活动中,新的教学方法不断出现和引入,现在中职学校都热衷于以能力培养为本位的教学法,那传统教学方法应该抛弃,还是应该改良并继续履行其使命,这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本校开设的CAM技术课程是《mastercam软件应用与数控加工》,课程目标是掌握扎实的数控加工刀路编制能力,具备一定的数控工艺设计能力,具有机床实际操作技能,达到劳动部门考核的数控铣中级工的水平。采用的教材是笔者任副主编的《mastercamX2软件应用与数控加工》(2010清华大学出版社)。整本教材章节是按项目课程展开,以实际生产的工作任务为主线,由浅入深,从简单到复杂的一种由项目引导的课程形式。任何教学法都要与整个教学过程融合在一起,在基本知识培养阶段,在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中,宜采用四步教学法,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学习者对知识由认知到熟练的过渡。

二、四步教学法理论以及在Mastercam课堂教学中的实践

四步教学法以对具体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作为主要教学目标,遵循学生认知事物的心理规律,学习者对知识由认知到熟练的过渡,在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上进行适度改良的新教法。其由四个教学环节组成:①引入。教师在这一环节主要有两大任务,了解学生已具备的知识结构和专业水平等情况,展示新教学内容的实际功用,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兴趣。②讲解示范。教师要让学生理解新知识的应用原理以及重难点,向学生示范设计步骤、讲述涉及方法。③模仿。这一阶段主要由学生进行学习活动,即按照教师的示范自己动手操作与设计。④总结练习。教师对整个教学活动进行归纳总结,对教学重点、难点进行反复讲解。下面是四步教学法在课堂上教学实践的一个案例。

编制印章零件的外形铣削加工刀具路径(第三章第2节)。

1.复习导入

复习上节课的面铣加工刀路,接着播放外形铣削加工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出具体的学习目标。根据视频让学生回答以下四个问题,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学习课题中。

(1)进退刀方式。直线进刀还是圆弧进刀?

(2)外形轮廓加工方向是顺时针还是逆时针?顺铣还是逆铣?

(3)切削分层加工如何实现?

(4)底面外形轮廓切削深度是多少?

2.讲解示范——采用启发式教学

带着四个导入问题,教会学生设置外形铣削的加工参数。在讲解外形铣削的具体加工参数时,找出几个同学提出自己的工艺参数,让学生自己比较各种方案优劣,最后再综合起来提出一个合理的工艺参数。

3.模仿

这一阶段主要由学生进行学习活动,即按照教师的示范自己动手设置工艺参数。可采用传、帮、带的形式,让学得慢的学生跟学得好的学生进行学习,互相促进,共同进步。

4.总结练习

老师对整个教学活动进行归纳总结,对教学重点、难点,进行反复讲解。同时对一些学生的错误的参数设置进行点评,对错误加以纠正,因为别人出现的问题也能引起自己的注意。

四步教学法保留了传统教学方法中教师讲授占主导地位的传统,教师在讲课时会经常有意地将自己对解决某个问题的思路讲解出来,让学生从中学习、体会,从而在润物于无声之中对学生能力进行了培养,也有利于教师对课堂情况的把握。

三、项目教学法理论以及在Mastercam课堂教学中实践

项目教学法融相关理论知识于感性认识的活动中,便于偏重形象思维的学生接受。该教学过程以任务引领的方式,在真实的工作情景中完成教学任务。项目教学的理论基础以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情景学习理论和杜威的实用主义理论为支撑。学生利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来完成信息资料的搜集和整理,进而实现当前学习内容与已有知识经验的联系和思考,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下面是项目教学法在课堂上教学实践的一个案例。

肥皂盒铜电极的数控编程加工(第十章第5节)。

1.项目任务的引入

本项目的重点是编制并讲述肥皂盒铜电极的加工工艺,难点是肥皂盒铜电极加工刀具路径的编制。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自学相关知识。针对肥皂盒铜电极图,提出下列引导问题。

(1)前模铜电极加工零点?

(2)材料为ABS 时,缩水率?

(3)“避空位”的深度?

(4)“分中位” 的大小和高度?

(5)肥皂盒铜电极精加工方法?

(6)怎样设置肥皂盒铜电极精加工余量?

2.学生以组为单位,解决上述问题

组织学生分组

,自选组长,针对提出的问题,阅读教材中相关知识,查找资料,回答上述问题,每人将书面答案上交老师,小组派人讲述本组的答案,为制定肥皂盒铜电极加工工艺方案做准备。通过该方法,引导学生学会查找资料,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掌握将要加工的肥皂盒铜电极的相关知识点。

3.讨论制定加工工艺

要求每组推选组长,讨论完成肥皂盒铜电极加工工艺方案,并派人讲述方案。通过小组讨论,共同完成加工工艺的制定,可以充分调动同学的积极性。

4.肥皂盒铜电极加工编程的实施

通过编程实操,可以提高同学们的动手能力。讨论出来的工艺仍然是理论性的,只有在编程实践过程中,才能检验原来设想的正确性。同学们真正掌握了铜电极加工的具体实操步骤,反过来可对加工工艺进行修正,这样达到了举一反三的作用。

5.检查和评估

通过检查表,让学生、组长、教师对每一步的结果进行检查和评估。在规定时间内,学生通过对自己的完成状况进行评价,同时也是对自己已完成的步骤的一个回顾和总结。

项目教学其实就是让学生通过合法的边缘性参与来实现获得强调学习要“以经验和活动为中心”,强调在“做中学”。Mastercam课程的主要任务就是围绕数控专业的教学培养目标,让学生掌握数控加工的知识要点和基本技能。项目教学法给予学生是一个个项目的成就感,从而避免了“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教学模式给学生带来的满头雾水和一脸茫然的结局。

四、两种教学法的互补

在教学方法应用上,四步教学法在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授课中,往往效果显著。教师先讲解,学生根据教师的讲解和示范自己动手练习,课堂效果见效快,可有效节省课堂教学时间。在综合知识的训练项目上,选用项目教学法是合理和适用的。项目教学法,训练的是学生在已有的基础水平上进行一些新的知识探究,以及综合运用知识能力;其是以能力培养为本位的,培养学生知识的自我探究能力。

1.在教学模式上的互补

首先,在教学内容编排上,四步教学法有利于教师在教授某项具体知识或技能方面组织教学,项目教学法是运用系统的观点整合教学内容来开展教学,教师是从一个较高的高度来处理教学内容。从课程教学内容内部来看,四步教学法应用于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的学习,项目教学法则应用于综合知识的学习与融合,主要训练综合知识的运用能力,注重对知识的自我学习与探究能力,更有利于学生自我潜力的挖掘。其次,在课堂组织形式方面,四步教学法采取以教师为核心的课堂讲授教学模式,先讲后练,讲练结合,但长久使用单一的教学模式较易使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项目教学法是以学生为核心的探究教学模式,注重师生的互动。二者的结合可以丰富课堂教学组织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成就感。

2.教学效果上的互补

这两种教学法在教学效果上可以起到互补的作用。四步教学法教学效果在短期较明显,通过教师的讲解,学生能快速掌握本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能迅速建立起学习成就感。项目教学法的教学效果更注重能力的培养。这需要经过长时间的训练和积累。在课程教学实践中,四步教学法较依靠于教师的讲授,在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学生会对问题缺乏主动思考。项目教学法的教学目标重点是能力培养,因为在项目教学中,每个学生会根据自身的知识与技能,会给出不同的解决任务的策略与方案,学生通过探究行动学会实践知识、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等。但是,在Mastercam加工课程中毕竟存在一些比较深奥的、经验型的知识,单纯依靠项目教学法开展教学,靠学生自己去摸索,未必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而四步教学法正好可以弥补其不足之处,二者相辅相成,能收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五、结论

任何教学法都是为教学内容服务,跟教学过程紧紧融合在一起。Mastercam加工课程的教学主要有基础知识和综合知识应用能力两个培养阶段。基础知识培养阶段是学习者对基础知识的认知到掌握运用的过程。综合知识应用能力培养阶段主要是对学生整体知识的运用能力与职业能力的培养。在Mastercam教学中应注意两方面平衡的把握:一是编制刀路技能培养目标要定位准确,课堂教学不仅是注重单项知识的讲解与训练,更要有整体知识的运用训练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训练;二是专业技能教学要为职业关键能力培养服务,以企业的工作模式来设计教学组织形式,在教学设计上把握整体知识与单项知识的关系,灵活应用各种教学方法与手段优化教学。

参考文献:

篇9

论文摘要:随着信息化教育的发展,教育技术能力已成为街量教师专业水平的一个重要方面,现代教育技术在为体育教学提供了现代化手段的同时,也加快了体育教师专业化的进程,现主要从体育教师专业化的涵义入手,探讨了体育教师专业化与现代教育技术的关系,分析了现代教育技术对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要求。

20世纪80年代以来,教师专业化形成了强劲的世界性潮流,极大地推动了许多国家教师教育新理念和新制度的建立。就目前的发展形势来看,教师专业化已经成为国际上促进教师教育发展和提高教师社会地位的成功策略,今后,教师专业化发展必将是教师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取向,必将成为教师教育实践的主流话语。

1体育教师专业化涵义

体育教师专业化可以看作是一个长期的动态发展的过程:首先,体育教师个人在正式从事体育教育之前,应该具有较好专业的知识,受过一定的专业训练;其次,作为正式体育教师进人体育教育事业后,在整个教育实践过程中能坚持学习,与时俱进地不断更新专业知识,掌握先进的教学方法,更为重要的是,教师在实际教学活动中要形成勤于反思、善于反思的习惯,能不断积累丰富的、个性化的教学实践经验,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科研能力,并且重视形成正确的体育观和体育教育观以及各种先进的教学观念;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教师在每一次的教学活动中,追求最优的教学效果,能根据特定的教学内容、教学环境、教学对象,灵活地、创造性地实施自己的教学工作。

2现代教育技术与体育教师专业化的关系

2.1现代教育技术素养是教师专业化的一部分

“素养”是人所具有的相对稳定的心智能力、实际操作水平的基础性因素,具有稳定性与基础性的特点。现代教育技术素养,就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情境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理论、思想、方法和手段辅助教育、教学时所必须具备的知识、技能、情意、美学等各方面素质的综合。

2.2现代教育技术促进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

2.2.1强化专业发展意识

现代教育技术在体育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使教育技术环境下的体育教学无论从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等方面与传统教学都有较大的差别,这对教师提出了很多新的更高的要求,使体育教师职业更加专业化。

2.2.2提供专业化发展的理念支持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传播理论作为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对教师专业发展具有一定影响和理论指导意义。学习理论是涉及到人的学习发展的理论,教师专业化正是教师不断学习发展的过程;传播理论则是涉及信息社会中知识的传递、接受的理论,教师的专业发展必以媒体为中介,以传播理论为支持。在强调体育教师专业化的个体价值实现与主动发展的今天,体育教师发展模式也必然由行为主义所支持的被动培训转向利用教育技术,实现主动知识建构。

2.2.3提供专业化的“物化技术”支持

人作为一个开放的系统,只有技术与个人能力的结合,才能应对信息社会的挑战。而在教育领域,这种技术即教育技术。媒体技术作为教育技术中的物化技术,既可以用来加强传统的教学方式,也可以用来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

2.3现代教育技术是体育教师优化教学的手段和方法

2.3.1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激发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是认识的兴趣,人们在满怀兴趣的状态下所学的一切,常常掌握得迅速而牢固。

2.3.2有利于学生建立正确的运动表象,有效提高运动技能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通过计算机制作的多媒体课件,把教师自己很难示范清楚的技术环节,用课件中的动画或影像采用慢动作、停镜、重放等教学手段,结合讲解、示范表现出来,就能够帮助学生看清楚每一瞬间动作的技术细节,进而抓住动作的关键部分,突出重点、难点,更快、更全地建立起动作表象,提高了认知阶段动作学习的效率,缩短了教学过程。

2.3.3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互动教学

多媒体和网络等技术,拓宽了学生接受知识的范围与途经,也能提供界面友好、形象直观的交互式学习环境,有利于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进行协作学习;形象生动的教学信息能刺激多种感官,有利于创设情境和知识的获取与保持;符合人类思维习惯的超文本信息组织方式,不仅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主动发现和探索,还有利于发展联想思维和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因而,对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与发展,即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意义建构非常有利。 3现代教育技术对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提出的要求

在教育信息化环境下,教育技术从多方面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而相关的教育技术能力又成了教师专业素质的必要组成部分,这使体育教师专业发展表现出一些新的能力要求。

3.1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力

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是指在先进的教育思想、教学理念与学习理论的指导下,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作为学生自主学习认知工具和情感激励工具,改革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创新新型的既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充分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主导一主体”教学结构,在此前提下实现体育教学内容、手段、方法的整体改革,从而达到培养创新人才的目的。

3.2信息素养及知识管理能力

教育信息化成功与否,教师是一个关键的影响因素。不论从教师自身发展需求或专业化要求而言,教师都必须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信息素养不仅仅包括运用当代信息技术获取、识别、加工、传递和创造信息的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在当代信息技术所创造的新环境中的独立学习能力、创新意识、批判精神及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意识。

3.3合作交流能力

在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中“学会合作”被列为信息社会中人的必备素质之一,学会与人相处、合作、交流是自身发展的基础。教师作为一个身处信息社会的人在现代社会中生存必须具备这种能力。一方面,从教师自身的知识结构看,教师知识有很大一部分属于隐性知识,隐性知识是个性化的,隐性知识的传播与学习需要一定的环境和条件,即让有共同兴趣的人能够围绕感兴趣的话题进行讨论,以分享对方的观点,并能够相互帮助,这些都需要合作交际的技能。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无论从教学的角度还是专业发展要求看,都要求教师具备较强的协作交流能力。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为这种合作与交流提供了多种可能性,并且这种交流越来越便捷,学会在技术环境下的交流、合作可成为其快速发展的新的手段。

篇10

(1.华中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武汉 430070;2.湖北省农村发展研究中心,武汉 430070)

摘要:对品牌导向如何影响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的收入水平进行探索性分析与实证检验,基于文献分析提出理论模型:品牌导向通过影响组织公平性、产品竞争力和销售风险,来影响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的收入水平,并受到市场成熟度的调节。通过问卷调查,对假设进行实证检验,得到了验证。最后根据所得结论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和社员分别提出了可行性的建议。

关键词 :品牌导向;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收入;层次回归

中图分类号:C9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5)06-1511-06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5.06.059

The Effects of Brand Orientation on the Income of Farmers′

Professional Cooperative Members

FENG Jiao-jiao1,2,QING Ping1,WU Li-li1,2

(1.College of Economic Management,Huazh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Wuhan 430070, China;

2.Rural Development Research Center of Hubei Province, Wuhan 430070, China)

Abstract: The exploratory analysis and empirical tests were made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brand guide on the income level of farmers' professional cooperative members. A theoretical model was established by analyzing literature. In this model, brand guide affect the fairness of organization, the competitiveness of products, the marketing risks, and the income level of farmers' professional cooperative members. The maturity of the market played a regulating role in the process. The first-hand materials by questionnaire survey were used to verify the hypothesis. Some feasible advices were put forward.

Key words: brand orientation; farmers' professional cooperative; income of the members; hierarchical regression

收稿日期:2014-04-17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073064);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基金资助项目(2013SC38)

作者简介:冯娇娇(1988-),女,湖北当阳人,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战略营销和消费者行为学,(电话)15172318607(电子信箱)

fengjj@webmail.hzau.edu.cn;通信作者,青 平(1967-),男,湖南汉寿人,教授,博士生导师,(电话)13016417612(电子信箱)

qingping@mail.hzau.edu.cn。

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是中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当代经济现状表明,农民收入与中国经济发展存在着紧密的联系。据国家统计局公布,2006年中国大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1 759元,农村人均纯收入为3 587元,二者比例为3.28∶1(2005年为3.22∶1),可见城乡收入差距之大。解决农民增收问题是研究“三农”问题的重点。农民收入的增加是缩小贫富差距、实现社会公平的必要条件,也是实现中国经济长期持续增长的根本保证。

农产品在生产过程中易受到自然环境条件和市场波动等各因素的影响,使得农业成为具有高风险的产业[1]。改革开放以来,受制于中国农村实行的,单一农户抵抗市场风险的能力低下。

此时,农民专业合作社应运而生。农民专业合作社解决了单家独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之间的矛盾。随着2007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实施,各地农民专业合作社更是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来。据统计,截至2010年6月底,全国注册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已超过31万家,实有入社农户2 600多万户,约占全国农户总数的10%[1]。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迅猛发展,为农民增收带来了新的希望。

对合作社农民的收入方面的研究,极少有人从品牌角度开展,大多是从价格、渠道和生产资料获得性或成本节约和提高市场竞争力等角度开展的[2-4]。但在品牌制胜的当今时代,品牌的力量不容忽视。品牌可以提高竞争力,有利于农民专业合作社参与市场竞争。对合作社而言,品牌导向有助于建立合作社的形象;有便于生产管理;有助于合作社细分市场;有助于建立顾客偏好,吸引忠诚顾客;有助于广告和宣传;有助于监督合作社的产品质量,激发创业精神。对消费者而言,合作社建立品牌之后,购物者便于识别产品,提高购货效率;便于比较产品;便于消除对新产品的疑虑;便于购买后向有关合作社投诉、索赔[5]。因此,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品牌导向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旨在通过文献分析和实证分析的方法对品牌导向如何影响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的收入水平进行解答。主要研究:①农民专业合作社注重并发展品牌导向之后对合作社组织的公平性、合作社产品竞争力(议价能力和产品质量)、销售风险的影响如何,对合作社成员的收入水平影响如何。②其中是否受到市场成熟度的调节作用。根据实证结论,对合作社品牌导向提出有益的建议,为农民增收提供方向和依据,同时丰富了合作社成员收入的理论研究。

1 理论模型与假设

品牌导向(Brand orientation)最早是由Urde于1994年提出的,且截至目前,他的观点仍具有权威性。他认为品牌导向是指组织通过与目标群体持续互动的过程中进行品牌识别的创造、发展以及保护,以能达到品牌上竞争优势的一种组织运作导向。现在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定义,但都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如有学者表明品牌导向是以品牌作为理论和实践的指导程度及组织看重品牌价值和在建设品牌能力的执行力的程度[6]。

众多报道显示,品牌导向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建设和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如据刘日平[7]的报道,湖南嘉禾合作社品牌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的金字招牌;浙江省工商行政管理局的年鉴显示,截至2007年底,浙江省的农产品注册商标总数56 580件, 其中农产品中的中国驰名商标16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46件,占全国的20%。农产品的品牌建设在国内很多地方早已成为了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

然而,学术界关于品牌导向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研究尚少。陈玉光[8]针对制约农民增收的多重因素提出了要加强农产品的品牌建设,提高农产品的市场信誉度和竞争力的建议。史后波等[9]对云南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品牌提升问题进行了探讨,分析了在合作社中实施品牌战略的必要性。要以品牌化思路重构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健康发展规划,在农民专业合作社品牌化的过程中,需要正确处理好与农民利益的关系。陈训明[10]认为在农业品牌化竞争时代,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品牌培育将会促进其目标的实现。他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分析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品牌培育的优势:宏观上,增加农民收入、增进农业效率、增强农村活力,解决“三农”问题;微观上,增加合作社的吸引力,提高自身知名度。

已有的文献研究无疑对本研究具有指导作用,但是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发现,大多研究是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角度进行的,很少有从合作社社员的角度进行实证分析。本研究从合作社社员的角度对品牌导向如何影响他们的收入水平提出了所要研究的模型(图1)。

基于以上模型,提出如下相关假设。

1.1 品牌导向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组织公平性

品牌导向的程度越高,则组织目标完成率的可能性就越大,员工参与的成就感就越大。而Fahri Apaydin证实了员工参与对组织公平有正向积极的作用。在非营利组织中,组织策略的品牌导向会维持组织稳定持续增长和扩张[11]。农民专业合作社品牌导向越强,意味着合作社的长期导向越强,因此也更加注重组织的长期建设、生存、发展。而组织长期建设的关键因素之一便是组织公平,它通过提高成员的组织承诺直接影响成员的离职意向,从而进一步影响到组织的可持续生存、发展。基于以上叙述,提出假设1——H1∶品牌导向越强,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的公平性就越强。

1.2 品牌导向与合作社产品的竞争力

品牌导向决定公司竞争位置的策略选择,长期将加强组织未来生存能力[12]。品牌建设提高公司的竞争能力,为他们的成长和盈利能力产生很大的潜力[13,14]。奚国泉等[15]认为品牌是信息不对称条件下消费者对农产品质量识别的重要媒介和标志。知名品牌是高质量、高占有率、高认知度和高美誉度的综合体,但是支撑品牌的根本要素是产品质量,质量是品牌的基本保证[16]。此外,相关研究也证明,当今社会大规模生产的普及,同质产品过多,因此作为同类产品的企业来说,竞争主要集中在以产品质量为根本的产品品牌上[17]。此外,良好的品牌建设促使合作社产品具有良好的声誉,消费者会自主选择该品牌,这将提高合作社在交易过程中的地位,提升其议价能力和盈利能力,从而为产品质量的提升提供更好的物质条件,这也会从另一方面提高合作社的产品质量。所以有品牌导向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比没有品牌导向的合作社的产品竞争力更强。因此,提出假设2——H2∶品牌导向越强,农民专业合作社产品的竞争力就越强。

1.3 品牌导向与合作社的销售风险

奚国泉等[15]认为当前的市场,农产品销售方式正在发生着潜移默化的变化,具有品牌的农产品正逐步排斥无品牌农产品进入市场。Joseph[18]认为品牌对各种各样的商业组织来说都是强有力的工具,品牌所有者在其产品上正确地使用品牌将促进所得回报的稳定性。品牌在市场中具有信号作用,合作社越强调品牌导向,那么在商业网络中的声望权力(Reference power)、专家权力(Expert power)等就越大,因此选择优秀经销商、淘汰不守诚信的劣质经销商的可能性就越大,从而减少销售风险。另外,因为品牌建设起来很难但垮掉很容易,所以品牌建设得越好的合作社越珍惜自己的声誉,地方政府为了促进本地经济发展对具有品牌的合作社的支持和保护力度也会相应增加,因此降低了合作社经营风险。因此,提出假设3——H3:品牌导向越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销售风险就越低。

1.4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组织公平性与成员收入水平

组织公平性是指工作场所中的公平性,特别是指员工感觉中的公平性。科郎潘泽诺和福尔格认为企业学术界必须重视程序公平性和结果公平性对员工工作态度和工作行为的影响。组织相对公平时,成员的工作满意度就会较高。心理学和管理学的研究证明,如果成员感到不公,就会对他们的需要、动机和行为趋向产生重要影响,也会在员工之间、员工与组织之间出现矛盾冲突,进而影响其工作绩效和组织绩效。近年来,国内外企管者的研究表明,如果员工觉得自己受到公平的对待,就会对企业产生好感,并尽力做好自己的工作。合作社社员的满意度越高,社员的忠诚度越高,同时会带动合作社成员的工作积极性,促进工作敬业度,减少成员的浪费行为,从而提高了组织的劳动生产率,提高绩效,最终促进了收入的提高,增加成员的收入水平。基于上述叙述,提出假设4——H4∶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组织公平性越强,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的收入水平就会越高。

1.5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产品竞争力与成员收入水平

柯炳生[18]对农民收入问题进行思考时,曾指出当前农产品的经营规模小、质量低、价格低,是阻碍农民增收的重要原因。农民专业合作社产品的竞争力越强,意味着产品的质量越高,而理性的消费者更偏好质量高的产品,因此销售量就会大幅度提高;另外,合作社产品的竞争力越强。合作社社员在谈判和议价能力方面就越具有优势,不会受到收购商的低价打压,因此销售价格会得到保证。在销售量和销售价格都很好的情况下,合作社社员的收入水平自然会提高。基于此,提出假设5——H5:农民专业合作社产品的竞争力越强,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的收入水平就会越高。

1.6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销售风险与成员收入水平

销售风险是指由于推销环境的变化,给推销活动带来的各种损失。销售风险可以分为有形风险和无形风险,有形风险是指可按照一定的依据进行判断,按照一定的价值标准评估出其损失大小的风险。如商品削价处理,存货损失均属于此类风险。无形风险则指缺乏依据和价值标准,从而难以判断和评估其损失大小的销售风险。在销售风险较小的情况下,合作社的产品销售渠道稳定,农民可以根据市场行情随时调整农产品的种植和生产量;由于销售风险较小,销售价格波动不大,生产者也可以根据以往的售价来决定生产量,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和浪费。合作社销售风险较小,农产品的生产量会逐渐上升,生产规模的扩大又会反过来减少生产的边际成本,合作社的社员收入水平自然会增加。因此,提出假设6——H6∶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销售风险越小,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的收入水平就会越高。

1.7 市场成熟度的调节作用

市场成熟度在经济生活中起着不可小觑的作用。农产品供给数量明显受到市场需求的制约,市场不景气,物价持续走低,农民增收就缓慢[19]。当市场不够成熟时,合作社成员的收入水平一方面受到前三个假设因素的影响,一方面也会受到市场需求的影响,最终收入水平就会很难确定会否上升。市场发育程度越高,组织的管理优势、产品优势等经营要素越能够顺利转化为市场地位优势,从而获取更高利润;而如果市场发育程度低,虽然组织的管理优势、产品优势等经营要素也能够转化为市场地位优势,但转化程度必然受到非市场因素如不公平竞争、市场歧视、地方保护主义、人际关系的制约而降低,从而制约了企业取得优势市场地位,相应地降低了组织利润,从而也就降低了合作社社员的收入。所以,提出假设7——H7:相对于市场成熟度较低的情况,市场成熟度较高时,合作社的公平性、产品的竞争力和销售风险对成员收入的影响更大。

2 研究设计

2.1 样本选取与数据收集

1)样本选取。本研究主要研究的是品牌导向如何影响了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的收入水平,所以调查对象首先必须是参加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农民,即为合作社的社员,而且在调查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中部分要具有一定的品牌导向意识。综上所述,研究对象为参加了具有不同程度品牌导向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农民。本研究根据合作社发展水平选取湖北、河北、山东3省6市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社员为调查对象。

2)数据收集。问卷主要包括两个部分,量表主体和个人基本资料。量表主体测量了品牌导向、组织公平性、产品竞争力、销售风险和市场成熟度。量表主体的选项主要采用李克特7点量表,1代表“非常不同意”,7代表“非常同意”。本次调查总共发放了600份问卷,回收的问卷为567份,剔除这其中的无效问卷后剩下542份有效问卷,有效率超过了90%。

2.2 信度和效度检验

2.2.1 信度分析 Cronbach’s α信度系数是目前最常用的信度系数,值越大证明信度就越高。根据Joseph,Rolph 和 Ronald的研究,如果Cronbach’s α 值大于0.7表示信度相当可靠;如果Cronbach’s α值介于0.35和0.7之间表示信度尚在可接受范围内;如果Cronbach’s α值小于0.35表示信度偏低,应当拒绝。

本次研究问卷各变量因子分析的信度如表1所示。

表1显示,本研究变量的信度均大于0.65,在可接受范围内。

2.2.2 效度分析 由于本研究的变量部分为自主发展,因此需进行效度分析。本研究采用spss 17.0对数据进行因子分析,以检验问卷的效度。KMO值等于0.851,Bartlett的球形度检验分析结果中的近似卡方为6 416.461,df=105,sig.=0.000,可看出,说明数据适合作因子分析。

首先对本研究的数据进行因子分析,将问卷的显性因子的数据归纳为隐形的变量。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提取,运用了具有最大方差法的正交旋转法进行旋转,旋转在5次迭代后收敛,结果见表2。各条目在各自维度下的因子载荷均大于0.65,没有出现显著的交叉负载,说明量表的辨别效度较好,而且各因子的方差贡献率均大于60%,说明问卷的聚合效度较好,问卷量表的结构效度良好。

3 假设检验

3.1 品牌导向对组织公平性、产品竞争力和销售风险的影响

首先对每个隐形变量的各题项取均值,作为该变量的值。然后对均值做相关分析,对每两个变量做Spearman相关性检验。检验结果见表3。由表3可知,品牌导向对组织公平性、产品竞争力和(降低)销售风险具有正向的相关性,而且在0.01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所以H1、H2和H3均成立。即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品牌导向越强,组织的公平性越强,产品的竞争力越强,而销售风险越低。

3.2 组织公平性、产品竞争力和销售风险在市场成熟度调解下对成员收入水平影响

以组织公平性、产品竞争力和销售风险为自变量,以市场成熟度为调节变量,以合作社成员的收入水平作为因变量,以每个变量的均值采用层次回归对假设进行检验[20]。

1)层次一∶对自变量(组织公平性、产品竞争力和销售风险)和因变量(合作社成员收入水平)做线性回归Y=a×X1+b×X2+c×X3+常数项。

线性回归模型的检验∶F=61.265,P=0.000(<0.05),表示自变量对因变量的解释非常显著,说明回归拟合度良好(表4)。

Durbin-Watson值为1.556,接近于2,残差满足正态分布。综上所述,模型符合统计要求。上面的模型系数表表明,三个自变量即组织公平性、产品竞争力和销售风险都通过了假设检验(P<0.05),表明H4、H5、H6假设成立。

2)层次二∶对自变量(组织公平性、产品竞争力、销售风险、市场成熟度、组织公平性×市场成熟度、产品竞争力×市场成熟度、销售风险×市场成熟度)与因变量(合作社成员收入水平)做线性回归。

线性回归模型∶F值为6.985,回归模型显著性Sig.为0.000(<0.05),表示自变量对因变量的解释非常显著,回归拟合度良好。Durbin-Watson值为1.609,接近于2,残差满足正态分布,模型符合统计要求[21],见表5。

由表5可以看出,市场成熟度的调节作用对市场竞争力和销售风险的调节作用显著,但是对组织公平性的调节作用不显著,因此H7部分得到验证。可能是因为市场成熟度只是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外部环境有影响,对于组织内部的公平性影响程度较低,因此不显著。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本研究主要探索的是品牌导向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成员收入水平的影响,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收入的影响因素进行推导和验证。由实证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品牌导向越强,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的公平性就越强,农民专业合作社产品的竞争力就越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销售风险就越低[22]。品牌导向性越强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越注重合作社的长期持续发展,组织的公平性就越强。品牌导向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会更加注重质量管理,竞争力当然越强。而且,良好的品牌能为合作社产品建立良好的声誉,吸引广大的消费者,从而提高合作社在交易过程中的地位,提升其议价能力,加强合作社的竞争力。随着合作社的品牌建设得越好,声望越高,就越能选择更优秀的经销商,从而降低销售风险。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组织公平性越强,农民专业合作社产品的竞争力越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销售风险越小,合作社社员的收入水平就越高[23]。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组织公平性越强,就越能够吸引更多社员的加入,使得规模更进一步扩大,降低成本,因此社员收入水平就会提高。合作社产品的竞争力越强,销售量就越多,销售价格越高,社员收入就会增加。合作社的销售风险越小,生产量就会增加,而售价持平,因此促进社员收入水平提高。

相对于市场成熟度较低的情况,市场成熟度较高时,产品的竞争力和销售风险对社员收入的影响更大。而需要说明的是,市场成熟度的高低并不能显著调节组织公平性对社员收入水平的影响,可能是因为组织公平性属于组织内部环境因素,而市场成熟度是外部大环境,只能对合作社外部因素产生调节影响。市场发育程度越高,产品的优势越能体现出来,从而导致社员收入水平的提高。

4.2 建议

为了解决农民“增产不增收”的问题,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长期持续健康发展,根据实证分析的结论分别针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及政府提出以下建议。

农民专业合作社应该注重组织的品牌建设,以品牌导向作为发展的战略基础,将品牌导向融入到生产加工和管理的各个环节。根据本研究的假设1、2和3可得以下结论,合作社应该在管理上鼓励社员的共同参与,做到决策公平;在产品上,以品牌导向的质量要求来指导社员的生产加工,在统购统销的过程中,严格控制产品的质量,良好的质量才能建立好的品牌效应,不可因体恤社员生产艰辛而收购销售不合格的产品,砸了自己的招牌;在销售过程中,应具有充分的信心与买家处于同等的谈判地位,使合作社产品的品牌定位清晰,降低销售风险。

由本研究的假设4、5和6可见,合作社的社员若要提高收入水平,就应严格按照合作社品牌导向的要求和管理来生产加工。社员间要相互沟通,互相帮助,应积极参与合作社的决策和响应合作社的号召,对合作社忠诚;生产合格标准产品,提升自我产品的竞争力;参与合作社统一销售,减少销售风险。只有合作社社员团结一致才能更好地面对大市场的竞争。

假设7的被证实,说明当地政府应规范经济市场,对优秀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奖励,对良好的产品进行宣传,对经营不善的合作社进行有效指导和管理,使市场日趋成熟。

参考文献:

[1] 陈晓华.农业部陈晓华副部长2010年9月27日在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经验交流会上的讲话[R].农业部情况通报,2010.

[2] 李钟帅,刘青青,毛 轶,等.参加农业合作社行为对农户收入的影响——以丹阳市丹徒区为例[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0,21(7):52-53.

[3] 李曼琳.农民专业合作社对农户收入影响的研究——基于浙江省仙居县杨梅产业的分析[D].杭州:浙江大学,2008.

[4] 刘艳菊,宗义湘,张月辰,等.农民专业合作社对于农民增收的效果研究[J].乡镇经济,2009(12):77-80.

[5] 葛松林,杨 菁.关于多品牌策略的几点思考[J].商业研究,2003(12):18-19.

[6] Hankinson P. Brand orientation in the charity sector: A framework for discussion and research[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onprofit and Voluntary Sector Marketing,2001,8(3):231-242.

[7] 刘日平.湖南嘉禾合作社品牌成农民增收金招牌[J].农村经营管理,2009(12):29.

[8] 陈玉光,多重因素制约下如何增加农民收入[J].探求,2011(5):95-102.

[9] 史后波,孙 玉,秦 穆.云南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品牌提升探讨[J].云南科技管理,2008(4):81-83.

[10] 陈训明.农民专业合作社品牌培育影响因素实证分析——以福建省25家农业部示范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例[J].东南学术,2011(4):62-71.

[11] FAHRI APAYDIN. A proposed model of antecedents and outcomes of brand orientation for nonprofit sector[J]. Asian Social science,2011,7(9):194-202.

[12] HANKINSON P. Brand orientation in charity organizations: qualitative research into key charity Sector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onprofit and Voluntary Sector Marketing, 2000,5(3):207-219.

[13] 何玉静.商业银行组织公平性、组织承诺与离职意向的关系研究[D].杭州:浙江工商大学,2008.

[14] URDE M. Brand orientation-A strategy for survival[J]. Journal of Consumer Marketing,1994,11(3): 18-32.

[15] 奚国泉,李岳云.中国农产品品牌战略研究[J].中国农村经济,2001(9):65-68.

[16] 李 然.以企业品牌为导向的品牌战略实施路径[J].企业导报,2011(3):134-135.

[17] 皮永生,宋仕凤.产品设计的品牌导向[J].江南大学学报,2005(8):118-120.

[18] JOSEPH A. Branding: A trend for today and tomorrow[J]. Journal of Product & Brand Management, 1995, 4:48-55.

[19] 柯炳生.关于我国农民收入问题的若干思考[J].农业经济问题,2005(1):25-30.

[20] 李艳军,赵 军.绿色农业对农民收入的影响研究[J].生态经济,2009(10):111-113,117.

[21] KELLER K L. The brand report card[J].Harvard Business Review, 2000, 78(1):147-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