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设施投资策略范文
时间:2023-07-03 17:55:2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基础设施投资策略,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策略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6年11月1日
城市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经济活动的中心,基础设施是城市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城市正常运行的基本保障,是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物质载体和标志。城市基础设施是为了保证城市的生存发展和满足居民的物质生活需要而向各单位和城市居民提供最基本的公共设施与无形服务的总称。城市基础设施包括提供有形物质基础的工程性基础设施和提供各种无形资产的社会性基础设施。城市基础设施是城市物质生产、社会发展和城市居民生活的基础性公共设施,是国民经济基础设施在城市地域的集结和延伸,完善的城市基础设施系统可以改善城市居民的生活条件,促进城市经济发展,提高城市的竞争力。
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问题关系到整个城市建设、居民生活和经济发展。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活动是指政府运用多种手段筹集资金、经营资金、回收资金和完成城建项目的过程,可分为投资活动与融资活动。投资活动是指投资者将资金投入到特定的项目而最终获得城市建设的社会、环境或经济效益的过程,它包括投资决策、实施投资以及回收资金获益的整个过程。融资活动是筹资者在特定条件下通过一定的融资渠道筹措一定量资金的过程。融资活动是以投资活动为目的,投资活动需要通过融资活动获得资金,融资制约着投资,投资需要融资相配合。长期以来,我国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主要依靠政府投资,由政府统包统揽,政府扮演了投资、建设、管理使用“三位一体”的混合角色,政府既是投资主体,又是资金的供给者,民间资本、企业资本和国际资本很难进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导致政府投资比重过高,投融资主体单一,投融资渠道狭窄。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城市建设规模的扩大,城建投融资需求快速增长,资金供给短缺矛盾加大,必须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运用多种融资方式,拓宽投融资渠道。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应当尽量减少政府干预,转变政府角色,从参与项目建设管理的经营者转变为项目建设引导者、监督者和协调者,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实行投资、建设、运营三分离,既要突出政府主导作用,又要充分发挥民间资本、金融资本、企业资本以及国际资本等投资主体作用,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推进城建投融资市场化,拓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渠道,提高经营城市服务质量和经营效率。通过基础设施存量资产划转、授权、专项资金注入和资产运作等方式,转变为以建设性投资企业集团向融资为主的方式,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形成规模优势,提高融资信用度,组建城建企业集团,积极吸收民营资本和国际资本等参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投融资效率,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进程。
一、建立多元化投融资主体
随着我国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张,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呈现多元化与市场化的格局,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工程投资期长、投资金额大,必须拓宽投融资渠道,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资主体,大力推行委托经营、特许权经营、租赁经营和承包经营等多种方式引导民营资本投资于城市建设,加强结构调整,合理配置资源,打破政府行业垄断格局,将原来依靠行政手段经营的城市基础设施项目,交由市场经营,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走市场化与产业化的道路,按照市场规律办事,坚持“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的原则,由城投集团进行项目投资服务并收费,政府购买服务。
逐步开放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市场,把市场竞争机制引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运营,不同投资主体在同一平台上公平竞争,各个投资主体平等参与市场竞争,积极引导民营资本和国外资本进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市场。完善各项财政投融资管理制度,加大地方财政对城市基础设施项目的投资比重,适当调整财政性投资支出结构,增强政府对城市基础设施投资的调控能力,加强财政监管,防止投资决策失误和损失浪费;民间资本资金数额投资巨大,积极倡导民间资本进入公共基础设施领域,按照资本市场的规则,完善市场化运作,为民间资本参与投资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和经济环境,吸引民间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国际资本市场投融资,我国作为世界快速发展的经济体,对国际资本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应当积极创造平等竞争条件,尝试采用中外合资、中外合作等方式参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引入多种新兴的融资手段,使项目的资金投入和产出、收益和风险相互结合,形成政府、国有企业、民营企业以及外资企业等多元化的投融资主体,提高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的效率,维护社会公众利益,确保城市物质生产和人民生活稳定。
二、利用资本市场融资
我国资本市场的迅猛发展,拓宽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空间,利用资本市场强大的融资功能为城市基础设施提供建设资金。城市基础设施都是大型项目,投资巨大,回收期长,把政府城建投资与资本市场融资结合起来,利用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融通资金,扩大资金供给渠道,健全资本市场运行机制,发挥资本市场的融资作用,有利于减轻地方财政负担,降低贷款风险。股票融资是城市基础设施项目资本市场主要的融资方式,成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融资的有效途径。股票直接融资是通过资本市场进行城市建设融资的一种方式,是民间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建设的最高形式,股票融资对于企业业绩要求较高,且在信息披露、程序申报和监管等方面严格要求,可以将资产质量良好、收益稳定的基础设施组建上市公司,运输、通信、能源、城市道路等基础设施项目都可以考虑通过发行股票筹集资金,通过购买股票实现控股和参股的目的,从股市上进行融资,实行城市建设市场化与社会化投资营运。推动基础设施利用资本市场另一个重要途径是债券市场融资,发行城市建设债券是政府利用财政信用直接向社会融资的一种方式。我国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居民存款数额不断攀升,存在着旺盛的民间投资需求,积极发行城市建设债券吸引民间投资,增加地方政府城建投入的资金来源,发挥民间融资作用。实际上,债券融资额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额中所占比重很小。我国债券发行主体要求很高,必须要有良好的经济效益,我国众多的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施工方基本上都处于亏损经营状态,难以满足债券发行要求。
三、成立城司融资
成立城市建设投资公司目的在于搭建政府投融资平台,扩大政府投资的放大效应,整合城市资源,盘活存量资产,可以统筹管理财政性建设资金,广泛吸收各种资本参与城市建设,发挥城建资金的规模效应和积聚效应,有效地缓解城建融资瓶颈制约,有助于提高政府投资效率,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可以缓解政府投资分散和缺乏监管的问题。成立城市建设投资公司,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与运营由政府各行政职能部门的分散投资、松散管理的政府行为转变为集团公司投融资、经营以及债务偿还相结合的市场行为,按照市场化运营,实现经营城市战略,加速城市化进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公司是政府授权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平台和载体,代表政府行使投融资职能,负责投资项目管理与监督,项目收益上缴到财政部门,城司依托政府的财政支持和城建存量资产,加强政府主导和社会参与,通过合作、合资等方式吸引外资和社会资本进入城建领域,按照“投资多元化、经营产业化、管理一体化、服务社会化”的服务宗旨,实现投入―产出―再投入―高产出的良性循环,形成“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投融资格局。地方政府应当做大做强城司,扩大城司的资产规模,提高城市建设运营效率,改善居民生活公共设施,实施民生幸福工程建设,将城司打造成为城市建设主要的投融资平台和最大的“投资民生公司”,考虑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体现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为民服务的宗旨,实现政府对城市整体发展的战略意图和长远发展规划。
四、经营城市土地融资
土地融资作为地方政府财政资金的重要来源,推动城市化进程,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地方经济快速增长。土地是经营城市最基础性的自然资源,供给量是有限的,是城市发展的“财富之母”,土地资源是不可再生资源,是人类生存的基本资料和劳动对象,城市化发展进程中土地使用价值日益凸现,是国民经济生产要素中最活跃、最有潜力的资产,实行土地与资本相结合,土地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日益密切,土地经营收益是进行城市建设和扩展的资金来源。经营好城市土地是进行城市开发和建设的重要环节,健全土地市场体系,增强政府调控土地的力度,地方政府应当合理经营土地,盘活土地资源,实现资本运作,有计划地控制城市土地的供应总量,按照市场规则配置土地资源,合理征用和开发利用土地,获取土地增值收益,利用土地的出让和批租、土地置换、土地招商等形式进行市场化交易,为城建基础设施建设筹集资金。推行土地有偿使用制度,实现“征地―土地收益―城市建设―城市扩张―征地―土地收益―城市建设”的不断循环过程,以地生财,滚动发展,把土地使用权拍卖和建设项目建设项目融合在一起,形成土地经营与城市建设良性互动的局面。实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与城市区域规划相结合,实行城市区域规划与产业布局调整相结合,实行收益项目与公益项目相结合,统筹考虑到城市建设项目与周边生活设施相配套,实行居民小区建筑与商贸中心等公共设施捆绑式系统开发,提升周边地区居民小区建筑与商贸中心价值,提高城市土地溢出价值,使土地出现增值预期,促进土地融资可持续发展,使得土地开发和利用成为城市经济腾飞的动力源泉。
综上所述,城市基础设施是城市综合服务功能的物质载体,是城市居民生活和国民经济发展重要的公共设施,是城市经济发展和提高人民群众生活保障的物质基础,是衡量一个城市经济生活水平的重要指标。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有助于促进国民经济发展,保障城市居民生活,提高城市竞争力。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迅速增加,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业供求不足,城市基础设施的巨大需求对投融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为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必须重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运用市场竞争机制,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投融资效率,拓宽投融资渠道,积极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吸引民间资本投入和国际资本投资,逐步建立适合我国特殊国情的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投融资结构体系,形成经营管理市场化、投资主体多元化、融资方式多样化的新格局,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可以保障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保证企事业单位生产活动和经营活动正常运营,实现城市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张洋海,尹兰香.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融资问题探讨[J].财会通讯,2015.17.
[2]任宇航,肖靓.PPP项目要创新融资模式[J].中国投资,2015.8.
[3]王景超.市政基础设施项目融资结构优化问题研究[J].中国总会计师,2015.4.
篇2
本周计算机行业微涨0.02%,市场出现了明显的风格转换,在目前阶段的风格切换,一方面有利于行业估值的调整,缓解过高的估值压力,另一方面,随着年底到来,行业也将进行估值切换,估值基准从2015年向2016年将会带来行业继续上行的动力。
我们认为,目前阶段行业的操作策略要一分为二,从短期来看,基于目前的市场环境,资金仍然关注小市值题材股,我们上两周一直推荐的小市值题材公司表现较强,湘邮科技上周涨幅30%,涨幅行业第一,也说明了当前市场对行业的偏好,短期我们仍然建议关注这类公司,小市值公司的年报行情也是主推因素。
另外,世界互联网大会于12月16-18号在乌镇举行,届时将有包括俄罗斯总理等重要国家首脑参与的重大活动,将吸引全球的目光,对行业的短期刺激作用比较明显,尤其是信息安全、互联网基础设施、创新技术等方面值得关注。
从中期来看,十三五规划在即,互联网+在2016年只能是有更大规模的发展,互联网+的相关行业前景依然看好,我们具体看好,信息安全、信息基础设施投资、大数据、云计算、IDC、互联网金融、工业互联网、智慧城市等。
投资策略及组合:
上周投资组合收益-0.82%,行业指数表现为0.20%,组合跑输行业指数1.02个点。后市我们依然看好当前投资组合,组合为数字政通、创意信息、绿盟科技各占权重34%、33%、33%。
行业动态:
谷歌2016年2月正式重返中国
国务院24条措施加快培育新供给新动力
公司动态:
篇3
关键词:企业;财务投资;财务投资策略
一、企业财务投资策略的概述
一个企业的财务策略包括筹资策略、投资策略和分配策略三个主要部分,这三个部分由筹资开始,经过投资到分配行成一个有机完整的整体。对于一个企业来说,财务筹资是研究资金的流入及其资金流入结构的问题,是企业经营的源头;而财务投资和财务分配则是研究资金的流出,财务投资在流出资金的同时相应的获得了资产或者收入补偿,财务分配是在投资者投入资金保值增值的基础上做出的资金流出。对于一个注重长远发展,以建立持续的企业竞争优势为目标,并能持续为股东创造价值的任何一个企业来说,财务投资策略毫无疑问是最为重要的,因为财务投资是将企业蛋糕做大的根本,要实现企业财务的总目标,财务投资策略的选择是根本所在。
二、企业财务投资的策略选择
既然企业财务投资策略对企业财务目标的实现有着极大的支持作用,企业就必须从整体上对财务投资策略进行宏观把握,不能仅仅局限于一些零散的财务决策方法之中,而缺乏对企业整体的认识,要避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片面观。在具体选择企业财务投资策略的时候,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入手。
(一)寻找投资机会的策略
1、关注国家和地方各项政策的调整
政策的调整能够使国内的和国际的经济环境产生不同程度的变化,企业要善于从国家和地方各项政策及其变化中分析有利因素,发现投资机会。重点分析国家和地方的经济政策和方针,关注各项政策方针的出台或调整,否则可能会造成被动,尤其是在改革快速推进的时期。税收政策的改变、投资政策的改变、经济结构的调整等等,都将直接影响到经营环境。比如,企业可以从这些政策中领会国家和地方在今后几年内优先、重点发展何种行业,何种产品,有哪些优惠政策措施。弄清国家和地区将控制、限制何种行业,何种产品,有哪些限制手段。又比如,较易取得银行贷款的行业或产品,是国家鼓励发展的,或投资效益好的;而较难取得银行贷款的行业或产品,则是国家限制发展的,或投资效益差的。另外,由于税收对一个企业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因此在进行投资选择式,应该格外关注各个国家或地区的税收政策及优惠政策,比如可以利用税法中对投资有关减税优惠的规定,选择不同的投资方案,达到减轻税收负担的目的。
总而言之,企业应结合自身的条件和优势,从国家和地区的经济政策方针中寻找契机,一方面大胆地作出政策允许的、既有利于社会又有利于本企业的投资决策,减少风险、增加收益;另一方面,可以从国家和地区的优惠政策中获得多方面收益。如果不研究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政策,主观片面地决定是否投资以及如何投资,十有八九是要失败的。
2、研究市场状况及其变化
对于市场状况的研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研究产品的市场容量。产品市场容量越大,企业投资的机会也越多,企业投资成功的把握就越大;反之,则不利于企业进行投资。第二,研究市场上的竞争对手情况。包括其数量、经营规模、市场占有率、销售渠道、网点设置、价格策略等。第三,研究消费需求变化。比如,现在人们对住房改善及家庭汽车需求旺盛,这不仅拉动房地产和汽车工业的加速发展,同时还带动了建筑、钢铁等相关产业的发展。第四,研究产品的市场价格。市场价格的高低是直接决定企业投资收益的重要因素,研究内容不仅包括该产品最近几个年度的价格,还应该国内外市场的价格,从而整体把握所投资生产的产品的价格走势,以此决定投资的力度和时间。第五,研究原材料市场及交通运输条件等。这些对于企业的投资的顺利进行有着重要的作用,直接影响着投资的成败。
总而言之,企业在作出投资决策时既要立足于眼前,又要对将来有所预测,既要立足于国内市场,又要放眼于国际市场,重视差异性,在大量调研的基础上,对市场状况及其变化作出综合分析,形成准确的市场定位,从而使自身的优势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做到扬长避短。
(二)选择投资地区的策略
选择投资地区时应遵循的总原则是:第一,选择企业的产品或项目有比较优势、进去后有市场的地区,这需要结合上文所提的市场状况分析来做出决策。第二,应该充分利用各国或地区的税收优惠政策。例如选择低税负的国家地区或者避税地进行投资。又如国家对于高新技术行业有一定的税收优惠,这个在进行投资项目的选择上也是考虑的因素。第三,考虑各生产要素的可获得性以及成本,例如该项投资需要投入较多的劳动力,就应该选择在劳动密集型的地区。又如某地虽然各种生产要素价格都比较低廉,但是交通运输却很不方便,这个时候企业就需要慎重对待了。第四,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可以选择在企业密集区或产业集群区,这样可以有效实现基础设施共享、加强相互信息技术人员交流等,从而达到节约成本、提高效率、增强竞争力。第五,考虑各地的文化差异。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文化差异,会对项目竞争力产生不同的影响,虽然同一国家内部文化的差异性小于不同国家间文化的差异性,但不同地区的文化差异,仍旧会对项目的竞争力产生影响,特别是我国的国土面积较大,各地的文化差异较大,对项目竞争力的影响也较为显著。
(三)选择投资方式的策略
1、直接投资方式的选取
直接投资方式是指企业将资金直接投入生产,流通领域,并参与其生产经营活动的一种投资活动,它有新建、改建、扩建、技术改造、设备更新等形式。科学地进行直接投资,要注意考虑到以下几个因素:首先,进行直接投资时,投资企业是坚持原来的行业产品、经营模式等,还是进行新的开拓,这需要结合行业发展态势、企业自身的优劣势、被投资地区的具体情况等进行综合比较和分析。其次,进行直接投资时,投资者可以选择的投资方式主要有合资方式、独资方式和并购方式等。这个时候,投资企业就需要根据自身财力和投资领域的不同而选择不同的投资方式。总而言之,企业需要将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用,应该尽量选择那些投资少、见效快、效益好的,或者是有良好发展前景的行业项目,同时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进行综合考察和分析。
2、间接投资方式的选取
间接投资是指企业用资金购买股票、债券等有价证券,而不直接参与企业生产经营的一种投资活动。 第一步,企业在进行投资决策时,需要通过一系列财务指标的比较,例如投资收益率、净收益、现金流量等,来分析和选择是从事间接投资还是直接投资。第二步,如果比较分析结果证明还是进行间接投资划算之后,那么就需要对间接投资的工具进行选择,选择标准包括有家证券发行单位的资信等级、经营状况以及发展前景、财务状况及其变动趋势等,要注意投资证券期限、收益率的合理搭配,要注意风险的分散,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面。
总而言之,企业做间接投资决策的时候,应该选择那些收益高、风险小、期限短、变现性好的证券为投资对象,同时还必须由投资者根据自身的条件制订相应的目标,权衡利弊做出恰当的决策。
(四)增强风险承受能力的策略
1.提高投资决策能力
投资风险往往在投资决策阶段就已经形成,因此企业的投资决策必须要慎重,要格外注重投资决策阶段的风险控制尤其重要,这关系到企业的投资能否成功,甚至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必须保证决策程序的严密性、科学性和合理性,要在有关部门凭借科学的预测手段,掌握投资过程中的大量信息,进行全面系统的技术经济论证的情况下,对投资风险进行科学的预测,包括对企业内部的资金风险、计划风险、经营风险及企业外部的政治经济环境风险等的预测。只有对各种风险进行全面而周密的分析,才能找出避免风险的相应措施,从而避免和减少风险损失,取得较好的投资效益。
2、建立投资退出机制
公司通过投资、再投资壮大规模后,往往面临着如何退出已有投资的问题。不少公司正是由于没能在投资的进入与退出之间取得较好的平衡,因而在市场竞争中陷入被动。建立投资退出机制,具有实现投资资金的良性循环、优化资源配置、改善财务状况、培育核心业务等优点。当出现投资项目与公司发展目标、产业导向或核心业务不相符,公司难以取得投资项目的管理控制权和发展主导权,公司根据目标负债及自身现金流量需要对投资总量进行控制等情况时,企业就应该选择主动退出。投资退出其实也是一种资产经营活动,因此需要借助资本经营手段来完成。一般说来,公司退出投资的主要手段包括通过转、售、并、停、关等,在企业的实际操作中,如果项目整体退出有难度,可分阶段、分项目进行,又如直接转让、出售有难度,可通过以股换股、以资换股、资产置换、托管、股转债等方式间接退出,或将部分资产通过资产管理公司进行融资性租赁、抵押后间接退出等。这些资产退出手段并不是相互独立的,而是紧密联系的,企业应当注意综合运用这些手段,实施符合企业自身情况的投资退出策略和方案。
3、实施企业内部审计
在企业内部实施投资决策审计是规范投资决策行为,完善和强化投资决策自控系统,预防投资决策失误,保障企业自身利益的重要措施。企业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确立投资决策审计评价标准。应以国家财经法规和对投资管理的规定及行业标准、企业内部制度作为评价标准,同时结合企业的具体情况,做到效益优先。其次,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内部审计由于其特殊性,往往受到企业内部高层的影响而使其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因此,维持其应有的独立性是相当必要的。最后,注重审计人员的素质。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应该具有丰富的知识,而不能只局限在财务这一块,应该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内部审计队伍。
4、建立风险准备金
如计提跌价损失准备金或长期投资减值准备金,以备不时之需,可以达到防范风险、补偿损失等目的,但需要注意的是,风险准备金只能覆盖预期损失,而不能覆盖非预期损失和极端损失。这个时候企业可以引入外部保障机制,例如向保险公司进行投保,转嫁风险损失。
三、结语
企业投资策略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公司的前景和公司发展的健康程度,足见投资策略的制定在公司及其决策中的重要地位。而实践证明根本不存在唯一正确的财务投资策略,一项有效的财务策略应当是以财务投资总体目标为核心,以企业财务资源为基础,与变化的外部财务环境相适应的、相协调的,不能孤立静止地看待投资策略,而应该从全局把握。
参考文献:
[1] 吉全贵:现代财务策略与策略[M]. 北京: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7.
[2] 张延波:企业集团财务策略与财务政策[M]. 北京: 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
[3] 张光科:论中小企业的投资策略[J]. 经济师,2009,(3).
篇4
不妨将问题不断细分,聚焦到更具体的领域进行讨论。以基础设施建设为例,目前对高速公路建设的争议很大:一方面,消费者对高速公路收费过高普遍不满;另一方面,有些地方政府却认为,高速公路投资回报率太低,因此要进一步提高收费。
例如2012年11月21日,云南举行经营性高速公路通行费收费标准调整听证会。在云南省物价局所提出的两套调整方案中,云南30条收费公路的费率均有较大幅度提高。云南省物价局的解释是,当地特殊的地形导致高速公路建设成本奇高,所以要提高收费。目前单一的高速公路收费标准,并不能充分体现经营主体和不同路段的差异,因此导致目前云南绝大多数高速公路运营公司亏损。投资回报率过低的高速公路,又难以调动公路投资积极性,因此要适当调整收费标准。
一个简单质疑是,既然成本那么高,为何还要在这些地方修建高速公路?地方政府的积极性从何而来?
要知道投资是一连串的事情。高速公路作为经营性资产,赢利是其第一目标,在目前的制度下,收费标准是由全国统一制定,相关公司在投资相关路桥之初,就应该充分考虑这些大型基础设施的投资回报率。换言之,最终运营的亏损应该是由路桥公司承担,而不应该将其成本转嫁给使用者。
如果投资者真的觉得依照目前的收费无法盈利或者收回成本,事先就应和政府协商价格,而不是事后调整收费。否则,一旦经营亏损就转嫁成本,那么投资建设高速公路就成为一项只赚不亏的生意。市场经济的各个领域中都有亏有赚,为何高速公路就要全部盈利?换言之,假如造高速公路无法盈利,就不应该建。
经过前十几年的投资,经济发达地区的路网已经初步建成,目前新开工项目绝大部分集中在中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但如果基础设施经营不善都可以通过提高运费来解决,那么承担这些成本的企业就会用脚投票,将资源集中到投资回报率更高的区域。如此就难以产生投资拉动需求的效应。
其实,面对城镇化带来的人口集聚,一个好的投资策略是将资源集中在人口多的城市,这样既可以降低单位投资成本,又可以让更多的人受益。当然,这样的前提就是要让人口自由流动。换句话说,我们需要在“人走出来”和“路修进去”之间做一个选择。
篇5
海外房产权威机构澳信市场部负责人指出,据最新研究数据统计显示,目前布里斯班的国际留学生中,有四分之一来自中国。而且,中国对澳大利亚的投资中,有28%集中在布里斯班所在的昆士兰州。无独有偶,近期《澳洲人报》报道中国首富、大连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与澳大利亚昆士兰州及澳洲有关机构会面,计划大手笔投资布里斯班、黄金海岸等昆州东南地区。
澳信市场部负责人还透露,布里斯班经济的快速发展,从房地产市场的火热即可看出。而布里斯班房产在市场受到热捧并非近期才开始,相对悉尼、墨尔本,布里斯班更显低调,从2013年底澳大利亚成为G20峰会主席国、布里斯班获得G20峰会举办地开始,布里斯班的房产市场就被有敏锐嗅觉和洞察力的精明投资客户看好,包括澳洲各大顶级开发商,纷纷在布里斯班抢地,澳信不断有布里斯班全新精品项目推出,国内富豪也纷纷出手投资昆州或布里斯班,从而给了投资客户一个明确的信号,布里斯班将迎来房产增值和租金增长的新一轮高峰。
来自澳洲房地产协会昆士兰州研究所(REIQ)的研究数据显示,布里斯班房产销售势头越来越猛,2013年第2季度,布里斯班房产销量增长了约10%,这一增长态势在今年第2季度得以延续。这也是布里斯班房产销量自1991年―1992年之后的首次连续增长。
8月,澳信特邀了澳大利亚权威机构Urbis首席经济学家来华,举办了以“透析布里斯班房产投资”为重点的讲座,场场爆满。经过权威经济学家的全面分析和深入讲解后,客户对布里斯班房产市场的信心大增,澳信推出的布里斯班房产项目,如市中心Metro集团开发的豪华公寓Central Village、Mirvac集团开发的临水观景公寓Unison等也大获好评,引发国内客户的集中抢购。种种迹象表明,布里斯班正成为海外房产投资市场的“一匹黑马”。
在澳信全球投资策略分析师看来,布里斯班楼市“爆发”的原因是多元的,并不难理解。
坐拥地利人和
布里斯班被伦敦金融时报旗下的《FDI》评为“亚洲十大未来之城”之一,这得益于其战略性的地理位置、开放包容的人才吸纳、创新和多样化的经济发展潜力。
首先,布里斯班北缘阳光海岸,南邻黄金海岸,是澳洲连接亚洲与太平洋地区的交通要塞,在海运交通上具有无与伦比的优势。布里斯班港口是澳大利亚唯一一座特建的、位于首府城市的联合运输港口,早在19世纪中叶就被作为重要港口。布里斯班也是大型资源和能源公司的聚集地,正因如此,有超过170余家海内外能源资源公司落户布里斯班。除此之外,布里斯班“南北借力、左右逢源”的旅游业资源引人瞩目,财富阶层的频频造访催生了对高端酒店、住宅的强烈需求,每年也为布里斯班创收不少。
其次,布里斯班是一个具有国际胸襟的城市,是无可争议的高新人才聚集中心。它以在广泛的领域(包括能源与资源、数字产业、食品与农业综合企业、物流配送、创新制造业、清洁技术和基础设施)向投资者提供机会,被评为澳大利亚最为亲善投资者的城市之一。
过去五年,布里斯班既是昆士兰州最大的经济产出地,也是澳大利亚抵御全球经济衰退、保持持续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目前,布里斯班的经济总值高达1350亿澳元,预计将于2031年达到2170亿澳元。布里斯班市长库尔克希望把布里斯班建设成为全球十大宜居城市、全球资源与能源中心、泛太平洋地区经济领导者,继续为澳大利亚经济持续增长添加动力。
毫无疑问,城市未来发展将凝聚更多的高端人脉,土地价值必然不断攀升,相关物业的需求也会随之增强。
年均投资回报11%
澳大利亚权威机构Urbis将房地产投资最重要的地段因素分解成“P.I.E”三个部分,即人口、基础设施和就业。
据悉,在截至2011年的过去十年里,包括黄金海岸和阳光海岸在内的大布里斯班地区,人口增长了25%,是悉尼、墨尔本及布里斯班三大首府城市中人口增长最快的,布里斯班市中心人口更是“爆炸式”增长,增幅达到229.7%。这主要得益于完善的设施基础、较低的生活成本、负担得起的房价,促使海外移民和跨州移民涌入。昆州财政和贸易部2011年预计,截至2036 年的 25 年间,布里斯班每年都会增加约1.4万人。为此,布里斯班大量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至2031年,昆州东南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总耗资将达到1342亿澳元,这是澳大利亚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人均高达3.7万澳元。
大量基础设施建设,促使布里斯班就业市场以人口增长率2倍的速度迅猛扩展。尽管过去十年里,布里斯班一直保持着澳大利亚所有首府城市中最快就业增长水平,但预测显示,到2021年,布里斯班还将增加34.3万个工作岗位,到2031年,总就业人数将在2013年100万的基础上达到约150万。
不可忽视的“人口红利”,使布里斯班房产市场直接受益。Urbis认为布里斯班是澳大利亚最好的房产投资城市之一。房产专家McGrath认为,“在未来五年内,除了布里斯班,我不可能想到其它更好的城市。”
在房产租赁市场,整个布里斯班的空置率为 2.8%,市场供应无法满足需求。2014年第一季度,布里斯班公寓毛租金回报率为5.2%,居三大首府城市之首。整体投资回报率方面,过去10年间,布里斯班公寓的年均投资回报为11%。这些客观数据表明,房产专家、投资者看好布里斯班并非没有根据。
投资门槛超低
布里斯班人口增长主要得益于完善的基础设施、较低的生活成本、负担得起的房价。其中,负担得起的房价是跨州移民的主要驱动因素。澳信认为,这也是吸引投资者的一大重要因素。
根据澳大利亚市场咨询公司RP Data 7月的房屋价值指数,作为澳大利亚第三大城市,布里斯班的房产中位价仅为45.5万澳元,明显低于悉尼的69万澳元以及墨尔本的56万澳元。在澳大利亚首府城市中,布里斯班房产价格仅高于阿德莱德和霍巴特。由于澳大利亚购买房产首付仅需10%,意味着按照房产中位价计算,仅需4.55万澳元(折合人民币约27万)就可以首付一套布里斯班的房产,难怪海内外投资者对其趋之若鹜。
篇6
【关键词】产业投资基金 风险 防范
一、产业投资基金的概念和发展
产业投资基金,是指借鉴国际创业投资基金的运作机制,结合我国实际,主要以非公开流通的股权投资方式直接投资于产业领域的一种集合投资制度(张东生,刘健钧,2000)。产业投资基金是与证券投资基金相对的概念,证券投资基金投资于可流通证券,产业投资基金则直接投资于产业领域。
产业投资基金在国外经历了三种形式的发展。首先是20世纪40年代末,美国经济由军工产业向民用产业转变,产生大量新兴中小企业,“创业投资基金”诞生。之前的创业投资是投资者个人直接投资于创业项目,或通过律师、会计师的介绍分散地投资于创业项目,而创业投资基金是一种组织制度化的创业投资。后来,“创业”的概念由“创造新企业”扩展到“创造新企业和老企业再创业”,创业投资基金的投资对象也由最初主要投资于新兴中小企业,扩展到参与老企业的并购和重组,这时就出现了“企业重组基金”这种形式;当创业投资基金在80年代传入亚洲地区后,在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又出现了专门投资于基础设施创业项目的“基础设施投资基金”。
二、我国产业投资基金发展情况简述
我国所要发展的直接从事产业投资的基金品种,比国外主要投资于创业企业的创业投资基金有更丰富的内涵,因而我国用“产业投资基金”来代替“创业投资基金”,更好地概括基金的内涵。
我国曾经成立过五支产业投资基金:中瑞合作基金,中国――比利时直接股权投资基金,中国――东盟中小企业投资基金,中国石油产业投资基金和渤海基金,基金的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总体上看,我国产业投资基金的发展刚刚起步,问题还很多:从政策环境看,目前我国虽然对产业投资持支持态度,并已将发展产业投资正式列入政府议程,但缺乏对发展产业投资的有效激励措施,也缺乏规范化的管理办法;从市场环境看,我国政府采购没有体现出导向性和政策倾斜;从法律环境看,目前我国有些法律法规的内容不利于产业投资的发展。
三、我国发展产业投资基金的风险分析
产业投资基金在我国是一项新事物,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可能引发风险,因此我们需要进行风险分析。
1、可能导致投资膨胀。我国的国情需要发展基础产业,搞基本建设,投资饥渴症、财政和企业财务预算软约束现象普遍存在,地方政府、有关部门可能利用在推荐、设立、审批产业投资基金中的权力,从地方保护主义和本位主义出发,挤占基金拥有的资金,搞固定资产投资。如果发起人和基金管理公司屈从这种压力或采取欠稳健的投资政策,将导致投资膨胀,这样就会与国家在一定时期内宏观调控的目标相冲突。
2、可能产生流动性不足问题。流动性不足是产业投资基金的固有特性,与预期的高收益率伴随。加上目前国民投资意识不够,投机意识过盛,很容易产生流动性不足问题。
3、短期收益目标可能难以实现。产业投资基金选择的投资项目建设期长,投资期长,投资的项目可能三五年不见效益,这样前几年分红低甚至不分红的情况有可能出现。对基金投资者来说,短期内收益可能不好,机会成本太大,短期收益目标和长期收益目标存在着冲突。
4、项目论证的风险。产业投资基金对项目论证的要求很高,如果国家项目计划或论证部门的论证程序出现失误,项目失败,则投资损失的影响可能很大。
5、对实业不控股,可能导致投资后被动。产业投资基金一般不谋求对企业绝对控股权,不对实业项目控股,实业项目一般规模较大,产业投资基金在其中的份额较小,基金管理公司的监督、决策能力弱,如果实业出现严重舞弊、亏损或倒闭状况,产业投资基金以及基金投资者在实业中的利益可能会受到侵害。
6、透明度不高,可能出现欺骗投资者的行为。由于产业投资基金采取封闭式,信息披露较证券投资基金差,产业投资基金极可能出现内部财务核算混乱、欺骗投资者的行为。而且,产业投资基金的投资项目一般工程耗资大、建设周期长,这样产业投资基金的资金使用效果情况常常由于项目工程本身的特性不能得到及时的公开披露,这也可能损害到投资者的利益。
四、产业投资基金发展过程中的风险防范
1、严格限定产业投资基金的规模、运作过程和投向,使之与国家宏观调控目标一致。国家基金管理部门可对基金管理公司进行引导、监督,同时加快投资基金有关法规的制定,使基金管理有章可循。
2、产业基金的流动性包括基金资产的流动性和基金本身的流动性两个问题。可以通过在基金封闭期满以基金上市、将股权转卖给其他合作方的方式结束基金以及允许基金公司保留一定比例的流动资产和对外融资的方式来解决基金资产的流动性问题,同时可以通过基金上市来解决基金本身的流动性问题。不过,以长远眼光看,流动性问题较好解决。产业投资基金发展到一定程度,投资者将会以机构投资者为主,机构投资者对投资的流动性要求并不高,他们拥有较大量的可供长期使用的资金,投资的动机也比较成熟,在作出投资决策前一般都会对基金的流动性作出合理的评估。
3、短期收益目标问题。当产业投资基金不断发展成熟之后,投资者对基金的回报周期会有一个较为合理的预期,即使前几年不分红,只要他们预期到了长期的收益,也不会在短期内质疑基金的运作。
4、采取分散投资策略。为防止计划或论证失误,对大型项目可采取分散投资策略,进行投资项目组合选择,对有关部门的论证资料,也只能作为一种参考,基金进行项目投资前必须进行独立的论证评估。
5、对实业不控股可能产生的对投资者利益损害的问题。较合理的做法是成立一个具有较高管理水平和专业素质的基金管理公司,基金管理公司在投资实业项目的股东大会中一般都占据咨询人的地位,加上众多基金投资者的压力,可以预防做出不利于投资者的决策。
6、增加透明度。通过建立投资者大会制度,增强基金的透明度,强化“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可以要求基金公司定期向投资者发送基金运作情况书,报送年度报表,接受投资者监督,接受投资者大会指定的注册会计师的审计。
【参考文献】
[1] 杨光、越国杰:我国发展产业投资基金风险浅析[J].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1).
[2] 张东生、刘健钧:发展产业投资基金的几个问题[J].工作研究,2000(3).
[3] 孙建:我国产业投资基金发展环境有待改善[J].中国创业投资与高科技,2005(3).
篇7
一、社会保险基金基本投资策略评价
我国的社会保险基金由两部分组成,一是由用人单位和职工共同缴费形成的社会保险基金,二是由财政转移支付形成的全国社会保障基金。随着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不断完善,社保基金的积累规模会不断扩大。我国政府按照一定的基金管理制度和投资策略,对社保基金进行投资运作,取得了一定保值增值效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导致了社保基金投资的非理。
(一)投资时点选择论证不充分
社会保险基金管理是社会保险制度运行的核心,是社会保险制度的经济基础和物质基础。一国社会保险制度完善与否,以及是否具有支撑力和偿付能力,关键取决于是否有稳定的、可靠的社会保险基金筹集机制和有效的实现基金保值增值的投资机制。在社会保险运作中,缴费、投资和待遇支付是三个核心的环节,而这三者之间又存在着紧密的相互制约的逻辑关系。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到来,要保证社会保障基金的收支平衡和社会保障体系的稳健运行,必须对社会保险的参数进行调整,可以通过提高缴费率、提高投资收益率或降低替代率这三种方式来实现基金的增收节支。而降低替代率意味着待遇水平的下降,会引起公民的不满,降低社会保险的参保积极性;提高缴费率又会增加用人单位的人工成本和经济负担,使企业不堪重负。在此背景下,为了实现社保基金的收支平衡,唯一可行的办法就是提高社会保险基金的投资收益率,充实社会保险基金。[2](120)在社保基金投资与否这个问题上,投资无疑是理性的选择。但是还要根据国际经济形势和本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和金融市场的完善程度来最终决定是否要进行投资,怎样进行投资。例如,当经济下滑迹象明显,金融市场存在巨大泡沫的情况下,就没有必要去冒险投资高风险投资品种,而应选择固定收益类金融产品作为投资对象。当国际经济形势不明朗,而国内经济处于稳健上升期时,就没有必要进行海外投资。此外,还要处理好金融产品投资和实体经济投资的关系。
(二)投资原则间存在矛盾普通公共基金投资要遵循的三个基本原则是收益性原则、流动性原则和安全性原则。社会保险基金投资也不例外。但是,社会保险基金的特殊性质又决定其在投资中把握这三个原则的顺序上不同于一般的投资基金,应按照安全性、流动性和收益性进行排序。社会保险基金的安全关系到整个社会保险体系能否安全运行,影响着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关系到亿万人民的基本生活能否得到保障。因此,作为“养命钱”的社会保险基金必须把安全性作为投资的首要基本原则,不能为了追求高收益而让基金承担过高的投资风险,在投资组合中,应控制高风险投资工具的使用比例。在流动性方面,为了应付日常的社会保险支付,应在投资中保持足够的变现能力。要对社会保险基金未来的收支情况进行预测,留有一定的短期投资和现金存款满足短期支付需要;要对完全积累的中长期投资进行统筹规划,提高资金的效益和保证未来支付。社会保险基金投资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获得收益,以实现基金的保值和增值,这就要求社会保险基金的投资收益率要足够高,既能够抵消通货膨胀的影响,使基金能够保值,还需要使基金能够增值。除了以上三个原则外,社会保险基金投资还要遵循社会性原则,既要追求经济效益,还要追求一定的社会效益。社会保险基金的投资要符合国家的经济社会政策,投资于一些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房屋建设,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实际上,这四个投资原则之间是相互矛盾的,顾此失彼,难以形成能够统筹考虑四者关系的最优投资策略,实际操作中也很难做到完全理性。
(三)政府对投资工具和投资策略选择干预
过度从世界各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的实践来看,随着金融产品和金融衍生工具的不断创新,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品种也在不断增加,除了传统的银行存款和政府债券外,还有公司债券、公司股票、房地产以及其他实体经济投资等。各国根据本国资本市场的发育程度,对社会保险基金的资金投向采取不同的限制措施,规定各种投资工具在社会保险基金投资资产配置中的最高比例或最低比例,采用多元化的投资组合减少投资风险。在投资策略上同时兼顾安全性、流动性和收益性的基本要求,选择最佳的资产与负债的匹配模式,提高收益率并有效控制投资风险。相对其他国家而言,我国社保基金投资渠道和投资比例限制非常严格(表1),不利于提高投资收益率。[3]根据《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管理暂行办法》规定,全国社会保障基金银行存款和国债投资的比例不得低于50%,企业债、金融债投资的比例不得高于10%,证券投资基金、股票的投资比例不得高于40%。此外,对个人账户基金投资的规定更为严格,投资仅限于银行存款和购买国债这两种方式。尽管政府对投资工具选择的干预是必要的,有利于基金的稳健运行,但过多的干预势必影响社会保险基金投资的最优决策,影响投资绩效。一方面,投资手段单一和投资渠道狭窄,是导致社会保障基金投资效益低下的直接原因;另一方面,严格的投资限制使基金管理机构投资操作的灵活性受到限制,丧失了获得高投资回报的机会,最终导致基金投资不能实现保值、增值的目标。
二、社会保险基金非完全理性投资操作的行为金融学解释
社会保险基金理事会通过公开招标和严格的评审程序,选择并委托专业投资管理机构进行股票、债券投资。同时,社会保险基金理事会与选定的投资管理人签订委托投资合同,按照预先设定的投资原则和严格的监督机制来规范和约束投资管理人的投资行为。而作为投资管理人的基金管理公司,具有独立的研究团队,能够按照已经成熟的金融理论和投资策略来指导投资实践,并且会在其内部建立严格的投资决策和管理程序,对投资风险进行评估,选择适当的资产组合进行投资。既然有这么严密的管理程序,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一流管理团队的实战经验,那么其投资应该是“完全理性”的。但实际情况是,社会保险基金投资的收益率并不能保持一个很高的水平,甚至出现亏损。这需要运用行为金融学的有关理论来解释。
(一)社会保险基金投资管理人的行为理性
偏误作为行为金融学理论基石的前景理论分析了在不确定条件下投资者的行为理性偏误问题,认为在不确定条件下,由于行为的有限理性和投资者个人的社会经验、观念习俗、偏好存在差异,会导致在投资决策时受到决策参考点、损失规避心理、非贝叶斯法则预期和框架相依效应的影响,而使其未来的决策带有不确定性,会存在行为理性偏误。[4](36)在实践中,社保基金理事会对投资管理人依据法律法规及合同开展的投资管理操作不予以干预,管理人可依据市场判断,自主开展投资管理操作。而作为投资管理人的基金管理公司则会把投资交给具体的基金经理或操盘手来做。这样就难以避免由于基金经理或操盘手个人的心理偏差所导致的行为理性偏误,最终造成投资决策过程和未来投资收益的不确定性。
(二)社会保险基金投资管理人的过度自信
过度自信是指投资者往往过高估计自己的投资能力和获得成功的机会,不管是理性投资者还是非理性投资者,都不会怀疑自己行为理性的存在。这种过度自信并不仅仅表现于单个投资者身上,金融专业从业者和机构投资者也同样无法避免受过度自信的影响。社会保险基金的投资管理者一般都是实力雄厚的金融机构,经过严格的审批和认证程序才取得了社保基金投资的资格,因而对自己的投资能力十分自信。他们自认为比其他投资者掌握了更多的专业知识、投资技巧和市场信息,高估了自己投资获利的可能性,这种过度自信必然会产生行为认知误差,导致投资无法达到预期目标。过度自信还会导致过度反应和反应不足。过度反应是指投资者会更加关注市场和证券资产价格的近期变化,在股价上升时过于乐观,在股价下跌时又过于悲观,投资者的这种过度反应使资产价格产生过度的波动。反应不足是当新的重大消息到来后,对市场价格反应趋于滞后。[5](12)
(三)市场的套利限制与从众投资心理
标准金融理论认为,由于理易者能够正确评估证券的价格,非理性投资者的非理性投资行为会相互冲抵,因此,短期的价格偏离会很快得到修复,不会影响到市场的有效性,行为理性偏误投资者在市场上难以长期存在,市场存在套利的可能性。行为金融理论认为,从长期来看,套利无法消除非理对理的实质性影响,行为理性偏误投资者甚至可以在金融市场上占据统治地位,从而排斥理性投资者。[6](3-4)由于金融市场上的个体投资行为普遍是非理性的,所以套利是存在限制的。在中国的证券市场上,机构投资者和散户投资者的关系就表现为理性投资者和非理性投资者的关系。中国股民的数量近些年在快速上升,形成了规模庞大的个人投资者群体。一些股民并不具备投资知识,只是受利益的驱使而进入股市进行投机性的短期交易,他们是典型的非理性投资者。而作为机构投资者的社会保险基金是相对理想的投资者,奉行长期投资和价值投资理念,但有时也很难摆脱散户非理的影响,完全按照有效市场理论进行操作。社保基金与散户之间的博弈造成彼此间投资决策和投资策略的相互影响。套利的有限性使投资者的非理对证券资产的价格产生影响,而套利本身又无法对非理性投资者的行为进行控制。因此,社会保险基金投资也不能真正做到理性。此外,行为金融理论中的羊群效应理论可以很好解释社会保险基金投资的从众心理。一般认为从众心理只会出现在个体投资者身上,这是由于其自身信息匮乏而受其他投资者的影响,故采取与多数投资者相同或相近的投资策略。其实机构投资者也难以避免从众心理的影响。机构投资者为了保持自己的声誉,确保其自身的投资绩效不比别的机构差,在投资策略选择上往往要参考其他投资者的投资策略和资产配置情况,采取相对一致的投资策略。这种从众心理会导致证券定价偏离均衡价格,成为套利限制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最终影响市场的有效性。
三、基于行为金融学的社会保险基金投资策略
社会保险基金投资意义重大,其投资成败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保险体系的稳定运行,进而会影响到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因此,需要从投资策略和投资技术两个层面进行创新,综合运用标准金融理论和行为金融学的最新理论,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保险基金投资策略,减少行为理性偏差,正确处理风险与保障、安全与收益、理性与非理性的矛盾。
(一)调整社会保险基金投资策略的政策限制政府制定的社会保险基金投资策略会对投资产生根本性的影响。为了让投资更加科学有效,政府应只做原则性的规定和把握投资方向,并对投资进行严格的监管。首先,在投资时点的选择上,要以对市场环境的把握为基础,来决定投资与否,以及将多大比例的基金用于投资,避免承担的风险与未来可能的收益不匹配的非理性投资。其次,在投资原则的制定上,不要只强调安全性,而忽视其他原则,因为无风险则无收益。应相对降低社保基金短期收益率的重要性,把提高长期资本投资总收益率作为投资的核心目标,建立一种可以测度的投资原则组合,将安全性、收益性、流动性和社会性置于同一分析框架来解决彼此之间的矛盾,这也有利于在实际操作中去权衡和把握。最后,在投资工具、投资组合与投资风格的选择上,政府应逐步放松管制,实行有效的多元化投资组合,更好地分散系统风险,逐步将投资领域扩展到资本市场之外的实体经济领域。不同投资风格的基金在相同的市场环境中会表现出不同的风险收益特征,因此社保基金投资风格的选择要与社保基金风险偏好的特征相适应,相对稳定的投资风格可以降低投资选择成本,便于准确评价基金投资业绩。[7]
(二)规范社会保险基金投资管理人的决策程序社会保险管理部门和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要通过公开选拔,委托专业投资管理机构进行股票、债券等投资。这就存在两个层次的委托关系,一是基金理事会和基金管理人之间的委托关系,二是基金管理人和基金经理之间的委托关系。[8](240)为了规避投资风险,社保管理机构要与受托基金管理机构签订委托投资合同,并制定投资方针来指导、约束投资管理人的投资行为。投资管理人依据法律法规及合同开展投资管理活动。投资管理人需要在社保基金战略和战术资产配置框架下对基金经理的具体操作进行规范,建立严格的决策程序,对市场行情判断、投资组合设计、投资风格选择等具体操作策略进行决策。通过集体决策和责任分担机制来避免投资权力过度向基金经理和操盘手集中所导致的行为理性偏误,避免由于投资管理人过度自信所导致的对市场信息的反应过度和反应不足所引发的市场价值偏离。社会保险投资管理机构还要正确认识资本市场的套利限制对投资策略和投资行为的影响,重视理性投资者与非理性投资者共生关系的相互作用机制,坚持价值投资和长期投资,避免受短视行为和羊群效应的影响而进行的非理性博弈。
篇8
基础设施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和社会发展的先行资本,对推动经济和社会进步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近年来我国基础设施投资快速发展的同时,由于投资决策缺乏科学性和正确性导致了投资的混乱和无序,基础设施建设出现了不平衡和不协调性,具体表现为,为了投资而投资,缺乏明确目标的投资,重复建设投资等[3][7][8]。
关于基础设施投资的研究,现有文献中多以基础设施投资经济效应的显著程度来判断基础设施投资规模的适度性.在实证研究中,大多数学者以基础设施投资的经济效应是否达到最大化作为评价投资规模适度性的标准[2]。例如,认为拉动GDP增长是基础设施投资的最主要作用,并以对GDP是否表现出正向的拉动作用作为基础设施投资是否过度的判断标准。其他有关基础设施投资规模适度性评价的研究参见[1][3][4][5][8][10]。
另外,基础设施投资作为促进经济发展和城镇化过程的重要手段,其投资规模具有很强的政策性,所以近年来一些学者开始通过基础设施的投资效率比较研究来探讨其投资规模的适度性[6]。例如,建立了基础设施投入和产出的综合指标体系,并应用二阶段数据包络法对我国各省份的基础设施总体投资效率进行了比较与评价。
综上所述,以往对于基础设施投资的研究具有以下缺陷。首先,绝大多数研究均针对基础设施投资的总量或总体存量,只有少数文献着眼于具体部门或行业,但仅涵盖了交通,电力等对经济增长作用明显的行业;从而就不能对改善基础设施投资效率提出全面的建议。其次,对基础设施投资规模适度性的研究,通常只考虑了其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而忽略其社会发展效应。
为克服上述缺陷,本文采用DEA方法,以基础设施投资相关数据作为投入变量,以经济增长和城镇化增长的指标作为产出变量,利用我国31省市2004-2013年的数据综合评价基础设施投资的效率,并将该效率值作为衡量整个基础设施投资对社会综合产出影响大小的指标;其次以该效率值作为因变量,以各类基础设施投资额作为解释变量,运用Tobit模型进行回归,分析各类基础设施投资对该效率的影响,通过回归系数的符号对其投资规模适度性做出判断。
二、基础设施投资概论和基础理论分析
(一)基础设施的界定
在关于基础设施的研究中,学者对于基础设施的内涵和界定并没有统一,精确的定义,往往根据自己的理解和研究的需要自行定义:国内外的相关研究多从两个角度来界定基础设施,第一,从行业部门角度将其分为交通,通信,电力,供水,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等;第二,从职能的角度将其分为经济性和社会性基础设施。本文主要研究基础设施投资效率和各类基础设施投资结构及规模适度性问题,结合本文内容,世界银行的报告以及我国《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本文中关于基础设施的界定如图2.1所示。
(二)基础设施投资规模适度性判定
基础设施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和社会发展的物质载体,其综合承载能力决定着一定时期社会的综合产出水平。这里,综合产出水平涵盖经济和社会发展两个方面,各类基础设施对整个系统社会综合产出的影响如2.1式所示:
G=Min{MaxGi}
MaxG1=f(I1)……MaxGi=f(Ii)……MaxGn=f(In)(2.1)
这里,Ii为第i类基础设施的存量水平,Gi为由其确定的最大社会综合产出,G为整个基础设施系统所决定的最大社会综合产出水平;若G1=G2=…Gn=G,则达到最理想情况。然而,在现实情况下,各类基础设施中,有些处于短缺状态,而另外一些处于过度状态,这种不平衡就造成了资源浪费,导致基础设施系统的综合产出不高。此时,基础设施投资的目的就是作为增量部分,优先投资短缺的而减少对相对过度的基础设施的投资,尽可能平衡各类基础设施的水平。
本文以各类基础设施投资对整个投资效率的影响在模型中的正负作为判断投资规模适度性的标准。若某类基础设施对整个投资效率的影响为正,则说明其投资规模相对不足,应增加其投资规模来提高整体效率;若某类基础设施对投资效率的影响为负,则说明该类基础设施投资过度,应降低其投资速度。
三、我国基础设施投资效率实证分析
相比于应用参数方法的单一产出指标评价体系,应用非参数方法的数据包络分析法从多产出角度研究基础设施投资的效率更为全面。为分析规模适度性问题,我们首先应用DEA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对2004-2013年我国31省市的基础设施投资效率进行计算和评价。
(一)基础设施投资效率评价的理论框架
1、DEA方法的原理与评价模型。DEA方法是一种用来评价同类性质的决策单元之间相对效率的非参数方法,该方法是通过数学规划模型来计算各个决策单元之间的相对效率,并据此来进行相对有效性评价。与参数方法相比,DEA方法无需构造具体的生产函数就可以对决策单元的效率进行评价,而且能够对分散的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并且不必知道它们之间的关系。因此DEA方法被广泛应用于计算各种研究领域的投入产出效率,DEA方法有基于输入导向(Input-DEA)和基于输出导向(Output-DEA)两类,其中前者是在输出固定时最小化输入,而后者是在输入固定时最大化输出。
结合本文研究内容,运用基于输入导向的方法进行分析更为恰当,本文使用DEA方法的经典模型――B2C模型进行效率的计算和评价。B2C模型的原模型和对偶问题如(3.1),(3.2)所示。
(PBC2)max(μTyj0+μ0)=Vp,s.t.ωTxj-μTyj-μ00,j=1,2,…nωTxj0=1,ω0,μ0.(3.1)
(DBC2)minθ=VD∑nj=1yjλj+s-=θxj0,∑nj=1λj=1,s-0,s+0,λj0,j=1,2,…n(3.2)
2、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在用DEA方法进行基础设施投资效率计算和评价时,投入产出指标的选取直接关系到评价结果的准确性。为了尽可能反应实际情况并且便于获取数据,我们以基础设施投资总额和该行业部门总就业人数作为投入指标,以地区生产总值的增加值和城镇人口的增加值作为输出指标,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如图3.1所示。
(二)基础设施投资效率实证分析
1、模型的建立与数据处理。引入松弛变量和非阿基米德无穷小量ε的Input-BC2模型如(3.3)所示:
(P-ε)max(μTyj0+μ0)=Vpεs.t.ωTxj-μTyj-μ00,j=1,2,…nωTxj0=1,ωε,μεe.(3.3)
其对偶问题如(3.4)所示:
(D-ε)min[θ-ε(Ts-+eTs+)]s.t.∑nj=1xjλj+s-=θxj0∑nj=1yjλj+s+=yj0∑nj=1λj=1,s-,s+0λj0,j=1,2,…n(3.4)
其中ε为无穷小量,线性规划(D-ε)的最优解为λ0,s-0,s+0,θ0若θ0=1,则决策单元j0为弱DEA有效的,若θ0=1,且s-0=0,s+0=0,则j0为DEA有效的。
综合考虑我国投资策略,我们选择新世纪以来基础设施投资投入产出作为分析对象,由于2002年国家统计局对我国《国民经济行业分类》进行了调整,为了保持数据的统一性,本文中选取我国31省从2004-2013年间的基础设施投入与产出数据作为评价对象进行效率分析。其中为排除价格因素对投入与产出数据的影响,在基础设施投入方面,用各省市历年的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对基础设施投资数据进行平减,对各省市GDP同样利用相应的价格指数进行调整。
2、求解与结果分析。应用输入导向的Input-BC2模型,对我国2004-2013年期间31个省市基础设施投入产出数据进行效率计算和分析(数值结果由DEAP2.1软件计算得出)。为了保证各地区10年间的基础设施投资效率在时间序列上的可比性,我们将31个地区从2004-2013年间的310组数据放在一起组成一个生产可能集进行分析比较,各省市计算结果见表3.1。
表3.1表明,从整体上看我国基础设施投资效率呈递减趋势,说明基础设施投资整体上的效果在降低,其对经济增长和城镇化的促进作用在降低,在投资过程中可能存在结构的不均衡和不合理,阻碍了其对社会综合产出的影响。北京、天津、上海、江苏、山东、广东、西藏、青海、宁夏这些省市10年间的基础设施投资效率处于较高水平,直辖市和东部沿海经济发达省份投资效率高说明在投资配置过程中结构合理;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投资效率也处于较高水平,说明这些地区的投资对城镇化进程和经济增长都产生较大的促进作用,体现了我国近些年通过政策支持优化基础设施资源配置,促进较为落后的偏远地区共同发展的政策落实情况较好。相比这几个省市其他地区的投资效率表现出不同的特点,需要进一步进行分析以对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率提供一定的有益指导。
四、基于Tobit模型的各类基础设施投资适度性实证分析
本节中,我们通过Tobit模型对各类基础设施投资规模的适度性进行检验。
(一)Tobit模型介绍
第3节中通过DEA方法计算出来的基础设施投资效率的取值范围是[0,1],是截断数据,若以这种效率值为被解释变量,采用普通最小二乘法(OLS)进行回归分析,得到的参数估计值是有偏的。
故我们选择基于最大似然估计法的Tobit回归模型进行分析,Tobit模型的基本形式如(4.1)所示。
y*i=βxi+εiyi=y*i,0
εi?N(0,σ2),xi为解释变量向量,yi为被解释变量向量,β为参数向量。
(二)各类基础设施投资规模适度性实证结果分析
1、适度性评价模型的构建与数据说明
基于2.2中提出的基础设施投资规模适度性的评判标准,本节选择各个类别的基础设施投资规模作为解释变量,应用Tobit模型分析每一类基础设施投资对整体效率的影响从而分析其投资规模的适度性,建立的回归模型如(4.2)所示。
Yef=β0+β1Xny+β2Xjt+β3Xtx+β4Xky+β5Xsl+β6Xjy+β7Xwh+β8Xws+ε(4.2)
其中Yef为上一章中通过DEA方法计算的各省份基础设施投资效率值,Xny为能源设施,Xjt为交通设施,Xtx为通信设施,Xky为科研设施,Xsl为水利设施,Xjy为教育设施,Xwh为文化体育设施,Xws为卫生和社会保障设施。β0,β1,β2,β3,β4,β5,β6,β7,β8为待估参数,其正负反应了各类基础设施投资对基础设施投资效率的影响程度和投资规模的适度性,ε为随机扰动项。
2、适度性实证结果分析
首先,我们使用我国31省市2004-2013年10年的面板数据从整体上分析我国各类基础设施投资规模的适度性问题。由于各类基础设施投资数据量很大,而且被解释变量投资效率的取值范围为[0,1],故我们首先对各类基础设施投资数据取对数处理,再通过Stata软件进行Tobit回归分析,计算结果如表4.1所示。
表4.1反映了在各个解释变量中,能源,通信,科研,文化基础设施投资与投资效率呈负相关关系,交通,水利,卫生社保,教育基础设施投资与投资效率呈正相关关系.其中,能源,通信,科研基础设施,文化基础设施投资分别在1%和5%水平下与投资效率显著负相关,水利,卫生社保基础设施投资在5%水平下与投资效率显著正相关,而教育和交通基础设施投资与整体效率的正相关关系并不能通过显著性检验。于是我们有如下分析:
首先,能源、通信、科研和文化基础设施投资对整个投资效率的影响是负向的。即在目前的基础设施存量水平和结构下,这几类基础设施投资规模已经过度,增加其投资会对整个社会综合产出的增长产生抑制作用,降低整个基础设施投资系统的效率。故在接下来的基础设施投资中,应减缓这几类行业部门投资的速度,使各类基础设施投资协调发展。
其次,水利、卫生社保基础设施投资对整个投资效率的影响是正向的。这表明水利和卫生社保基础设施投资规模不足,增加其投资能够较大的促进社会综合产出的增加。故在后继基础设施投资中应增加这两个行业部门投资的规模,提高投资速度,来促进基础设施投资效率的提高和社会综合产出的增长。
再次,交通和教育基础设施投资与整个投资效率呈正相关,但并不显著。这在一定程度上显示了我国交通和教育基础设施投资规模不足。
(三)分区域基础设施投资适度性实证结果分析
在第三节中对我国基础设施投资概况的介绍表明,由于我国各地区地理环境,经济发展情况以及国家政策支持程度不同,各地区基础设施投资情况差异显著,因此在分析基础设施投资规模适度性问题时,要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具体分析,才能对各类基础设施投资情况做出更为真实的判断,进而对提高投资效率提出更有效的政策建议。
所以,下面我们根据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状况以及基础设施投资情况的特点,将中国31个省市划分为四个区域,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部(如表4.2所示)进行分析。
表4.2我国各省市区域划分
东部地区北京 天津 河北 上海 江苏 浙江 福建 山东 广东 海南
中部地区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
西部地区内蒙古 广西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东北地区辽宁吉林黑龙江
利用相同的模型(如(4.3)所示)对各地区进行分析,其中被解释变量为各地区的基础设施投资效率,解释变量为各地区内不同种类基础设施投资数据。
YRef=β0+β1XRny+β2XRjt+β3XRtx+β4XRky+β5XRsl+β6XRjy+β7XRwh+β8XRws+ε(4.3)
利用各地区省份10年基础设施投资和效率面板数据分别对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部地区进行回归分析,回归结果如表4.3所示。
从表4.3可知,不同区域基础设施投资情况差异明显:同一区域内不同部门基础设施投资规模适度性存在很大不同,同一部门基础设施投资在不同区域亦表现出不同的适度性。
具体来看,在东部地区,能源、交通、文化体育基础设施投资与整个基础设施投资效率显著负相关,教育基础设施投资与整个投资效率显著正相关,而其他行业部门投资与投资效率的相关性并不显著。这表明在东部地区能源供给,交通运输和文化体育基础设施规模已经过度,而教育基础设施规模存在不足。
在中部地区通信,科研和文化体育基础设施投资规模过度,而交通和卫生社保基础设施投资规模不足。在西部地区能源,通信,科研和文化体育基础设施投资规模过度,而交通和水利基础设施投资规模不足。在东北地区科研设施投资规模过度,而其他部门基础设施与投资效率的关系并不显著。在今后的投资决策中要减缓对已经出现规模过度的基础设施的投资,而对规模不足的则要加快投资速度,使得各类基础设施投资均衡协调发展。
五、结论及政策建议
篇9
我认为当前市场从估值角度讲已进入可投资区域,但政策调控前景仍不明朗,预计下半年市场格局仍为震荡平衡市,投资上难以出现趋势性机会,投资策略仍以把握结构性机会为主。
接下来我将从政策、经济等宏观的角度来理清影响下半年股票走势的因素,另外从行业比较的角度来分析寻找下半年的投资机会。
预测下半年的市场走势,我认为,对于政策的观察与预判是一个前提条件。如何在经济“二次探底”与通胀风险之间作出正确的判断,进而在政策选择上采取微妙的平衡,这不仅是下半年决策者所面临的大考,也是市场投资者在策略选择上的必要前提。
经济二次探底的可能不大
目前很多人对于经济在下半年能否出现二次探底存有疑问,我认为目前的中国经济减速是政策主动调整的结果,目前看二次探底的可能性不大。中国经济前景一方面取决于外需,另一方面取决于政策调控下的内需。针对去年保增长中出现的问题,今年的主动调整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控制信贷、控制投资以及调控房地产。这些措施避免了经济过热,也降低未来经济大落的可能。一、由于信贷均衡投放,下半年信贷将比去年下半年明显宽松:二、保障性住房投资的加快将稳定房地产投资的增长;三、民间投资增速的加快将降低国有投资增速放慢对投资增长的不利影响。预计全年增长10.2%,从三大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看,外需增强,投资下降,内外需更加均衡。经济回落,仍属较快增长。年度CPI将呈现倒u型走势,高点在3季度(3.5%左右),从4季度开始,CPI涨幅将趋缓。从目前的情况看,经济正在朝宏观调控预期的方向发展,再出台更加严厉的紧缩政策的必要性不大。但由于调控目标并没有完全达到,经济二次探底的风险不大,政策放松的概率不大。总体上下半年主要以实施已经出台的宏观调控政策为主。伴随着调控政策的稳定,宏观政策重点将转向转型。节能减排、收入分配改革力度将明显加大。
城镇化进程加速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1996年以来中国进人城镇化加速时期,基础设施投资、住房市场化改革和入世三大条件促进了城镇化加速。从目前看新的城镇化条件已经具备:4万亿投资创造了城市化的基础设施条件,保障性住房建设和房地产价格调控将使得更多人能够在城市居住;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将提高居民支付能力,提高居民消费能力。加速城市化将极大地扩大市场需求、促进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以新的城镇化为标志,企业原有的经营环境将发生改变,只有在新的形势下生存的企业才能胜出。对于制造业而言,将加大新技术开发、新材料应用,降低物耗和排放、提高增加值;提高自动化水平,更多地实现机器对人的替代;对于房地产开发企业而言,过去的利润很大程度上来自地产增值,未来更多地来自自身经营能力提高,城镇化加速将为房地产开发企业打开新的发展空间:伴随着服务业的发展和人们对服务消费需求的提升,无论是生产和生活型服务业都将迎来大的发展。
下半年行业存在结构性机会
篇10
一、金融危机中的保险巨头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为中国保险业三巨头的中国平安集团带来了巨大的损失。2007年起,中国平安集团通过各种渠道购买欧洲富通集团(Fortis)的股票,逐渐成为其第一大单一股东,但是随着次贷危机和华尔街金融风暴影响的不断扩大,中国平安对富通集团的投资逐渐缩水。2008年10月20日,富通的股价是0.88欧元,按此计算,平安初始投资的238.38亿元已亏去228亿元,亏损幅度达到95%以上,平安首席投资官约翰•皮尔斯已经离职,吵闹着要“出海”的中国平安,投资富通集团终以铩羽而归收场。世界保险业巨头美国国际集团AIG也同样未能幸免。自2007年9月金融危机全面爆发以来,美国政府已向AIG提供了1500亿美元的救助资金。AIG公布的2008年第四季度财务状况,出现了近600亿美元亏损,已成为美国上市公司迄今出现的最大单季亏损,创历史纪录。2008年,AIG的累计亏损已达993亿美元。过去12个月以来,AIG市值已经大跌99%。2009年3月,美国政府宣布再向AIG提供300亿美元的救助资金,以帮助其渡过目前难关,并实现有序重组。一度徘徊在破产边缘的AIG,目前也只能依靠政府的援助资金和集团拆分勉强度日,昔日繁华难以为续。
二、保险投资须把握的特殊原则
1、对称性原则对称性原则要求保险公司在业务经营中注意资金来源和资金运用的对称性,也就是说保险投资时使投资资产在期限、收益率和风险度方面与保险资金来源的相应要求匹配,以保证资金的流动性和收益性。例如资本金、法定公积金、总准备金一般可作长期投资,各种准备金按照各险种责任期限的长短分别加以投资运用。
2、替代性原则替代性原则首先要求保险公司在制定投资策略时根据自身资金来源、保单的性质和期限以及保险金的给付情况对投资目标定位;其次是充分利用各种投资形式在安全性、流动性和收益性方面的对立统一关系,寻求与保险公司业务相适应的资产结构形式;最后,在某一投资目标最大化的前提下,力求使其他目标能在既定的范围内朝最优的方向发展或者牺牲一个目标来换取另一目标的最优化。
3、分散性原则分散性原则要求保险投资策略多元化、投资结构多样化,尽量选择相关系数小的资产进行投资搭配,以降低整个保险投资资产组合的风险程度。首先,保险公司在投资客体上要实现多样化,在保险法允许的范围内采取多项投资,尽量分散投资风险;其次,在投资的地域上尽可能分散,对股票和债券的投资风险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分散;再次,投资资产规模尽可能分散,投资于同一部门、行业的资金规模不能过大;最后,适度控制保险投资的结构和比例,即对投资于某种形式资产的最高比例限制和对某一项资产投资的最高比例限制。
4、转移性原则转移性原则是指保险投资时保险公司可以通过一定的形式将投资的风险转移给他方而降低自身的风险。最常用的风险转移方式有:一是转让,即通过契约性的安排让合约的另一方承担一定的风险;二是担保,如保单质押贷款、第三方保证贷款、以银行或信用机构为担保的贷款以及以不动产或动产为抵押的贷款;三是再保险或购买风险证券化的保单;四是套期保值,保险公司通过持有一种资产来冲销所持有的另一种资产的风险,从而达到降低自身投资风险的目的。
5、平衡性原则平衡性原则要求保险公司投资的规模与资金来源规模大体平衡,并保证一定的流动性,既要防止在资金来源不足的情况下进行投机性的买空卖空交易,增加投资的风险性,又要避免累积大量资金不运作或少运作而承担过高的机会成本,无法满足将来保险金赔付的需要。
三、我国保险投资的应对措施
借鉴国内外同业的经验,参考国际金融危机给我们带来的教训,建议我国的保险投资在今后的操作中采取以下的措施加以应对。
1、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度体系目前,涉及保险投资的规章和规定已经颁布和征求意见的有《保险资金运用风险控制指引》、《保险资金境外投资管理暂行办法》、《保险资金间接投资基础设施项目试点管理办法》和《保险资金运用管理暂行办法(草案)》,对于规范保险投资,保证资金安全,保护保户利益,维护社会稳定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目前尚无专门针对保险投资的法律出台,修改后的《保险法》虽说对投资渠道有所拓宽,但是还需要完善立法和相应的制度建设。
2、加强保险投资监管和外部审计作为保险监管机构,必须把握“三性”的统一与平衡,转变监管理念,创新监管模式。在放宽保险投资方式的同时,保监会应审慎控制保险资金运用比例。建立健全保险资金运用监管指标体系,对保险公司定期进行资产检查,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加强外部审计,完善保险资金运用的信息披露制度,实行资金运用的分类监管,建立科学的投资绩效评估机制以及保险资金非现场检查监督系统。
3、营造适合保险投资的市场环境有了相应的制度保障,更要有适合保险投资大展拳脚的用武之地。规范与成熟的证券市场、债券市场、期货市场和其他金融衍生品市场会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保险投资在金融领域的运作,而基础设施项目、企业股权投资的市场化运作和与国际接轨也必定能促进保险投资的良性发展。
- 上一篇:民营银行的发展
- 下一篇:保险公司续保管理办法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基础护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