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银行的发展范文
时间:2023-07-03 17:55:2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民营银行的发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加快发展民营银行是完善区域金融机构体系的需要
随着我国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清理整顿力度的不断加大,金融机构结构发生了不小变化。经过几年的整顿改革,四大银行县城分支机构被撤并三成,股份制商业银行基本上是国家控股或变相的国家控股,城市信用社被强制合并为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合作基金会全部关闭。金融机构的整顿改革固然带来了集约化效应,但同时也带来了基层地区金融机构体系不合理,基层融资出现真空现象等负面影响。而加快民营银行的发展步伐,将有利于完善区域金融机构体系和满足不同地区各类企业和农民的融资服务需求。
(二)加快发展民营银行是促进国内金融市场竞争机制形成的需要
经济理论和实践都反复证明,垄断性越强,竞争性越弱,而没有竞争的市场就没有活力。目前四大银行牢牢控制了绝大部分的市场份额。在表示市场集中度的几项指标中,除利润额指标外,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其它几项指标之和都超过了70%的水平。这表明国有商业银行在整个银行体系中的相对规模过大,市场集中度过高,而且市场集中度与资产利润率相背离,表现出了明显的规模不经济。笔者认为,打破金融这种垄断的要害就是在已设立的民营银行的基础上加快民营银行的发展,通过大量生机勃勃的民营金融机构来改善金融市场的竞争环境,给体制僵化和效率低下的国有商业银行施加强大的外部竞争压力,产生提高效率和进行机制转换的动力。
(三)加快发展民营银行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需要
可以说,近年来中国经济持续实现高速增长的主要动力就是中小企业的强有力增长,但中小企业在融资方面并没有得到金融机构的有力支持。一方面,因中小企业经营上的自身缺陷,其提供的经营及财务信息很难被大型金融机构经理人所接受,从而无法获得大银行的有力金融支持。另一方面,农村信用社受资金规模的限制,不能充分满足中小企业的贷款需求,于是中小企业在两难之下只好求助“地下钱庄”,从而面临着融资难、融资成本较高的困难。这不仅阻碍了中小企业的发展,也不利于借贷市场的健康发展。民营银行的出现则可以弥补这一点。民营银行以数量众多的中小银行为主,它们分散各地,对各地的中小企业情况比较了解,取得信息的成本低,运作比较灵活,可以补充大银行留下的死角,为中小企业开辟新的融资渠道,
(四)加快发展民营银行是加强国内外金融机构抗争的需要
根据我国人世时所作的承诺,加入世贸组织5年后,中国的金融业天门将向外敞开。截至2007年底,在华外资银行已达90家(不含下设分行),其中21家被银监会批准改制为内地法人银行。外资银行凭借其各方面的优势与我国银行展开激烈的竞争,从而不可避免地会对我国银行业造成巨大的冲击。而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相对缓慢,对内开放不足,在整个银行体系中占主体地位的国有商业银行机构庞大,历史包袱沉重,盈利能力不足,不良资产比率居高不下。这些不利因素都使其在与外资银行竞争中处于劣势,很难与外资银行抗衡。相反,具有“小、快、灵”体制优势的民营银行没有历史包袱,容易吸收外资银行的优点和长处,更容易适应环境,更具有竞争力,能增强国内金融业的活力和实力,最大限度填补国内金融业存在的市场间隙。因此,加快民营银行的发展,进而建立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民营银行,有助于金融业参与国际竞争,缓和加入WTO对国内金融业的冲击。
二、制约民营银行发展的因素分析
(一)缺乏明晰的产权制度
民营银行制度成熟的国家经验告诉我们,发展民营银行首先需要产权明晰的产权硬约束的制度环境。而我国在产权制度改革上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依然没有彻底实现政企分开,产权依然存在软约束问题。这一点在金融业中显得尤为严重。就拿最为接近“产权明晰”的民生银行来看,资金来源虽来自民间,但因按“民有、党管、国营”模式组建,银行的控制权、人事权其实不同程度地掌握在政府手中,那么银行就不能完全按市场机制开展业务寻求发展、形成严格的自我约束机制。这一状况阻碍着我国民营银行的规范化发展。
(二)缺乏充分和统一的金融监管规则
因我国长期实行民营银行阻入政策,对民营银行市场准入、退出及监管缺乏充分和统一规范的规则约束,行政管制色彩相对浓厚。一家银行能否组建及如何组建均无法可依,无规则可循,主要取决于行政指令,并由行政部门主持组建。退出方式也相类似。金融监管无论在法规、制度和措施方面,还是在基层监管机构设置、监管手段和技术方面都处于空白状态,这种状态使民营银行缺乏在规范规则条件下健康发展。
(三)利率尚未完全市场化
从存款业务来看,民营银行的资金主要来自民间,而这些资金偏好追求较高的风险收益率。如果民营银行按现行相对固定且较低的利率与国有银行竞争,要吸收这部分存款是不可能的。从贷款业务来看,民营银行的贷款客户主要是中小民营企业,这些企业存在管理不规范、财务状况透明度较低、可供贷款担保或抵押的资产不足等问题,民营银行提供贷款自然需要更高的风险补偿,收取相对较高的利率。这要求民营银行具有更大的自由度来决定存贷款利率。而这一点又与现行利率管制相悖。
(四)缺乏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民营银行赖以生存的一个重要前提,是要有一个高度市场化和相对宽松的金融环境,同业之间能够平等地参与市场竞争。而在我国,国有银行凭借特殊的产权性质;就享有国家的隐含担保,不用担心破产,所以公众对其信任百般。相比之下,民营银行没有那么幸运,它们一无国家信誉担保,二元存款保险体系,三无法律保护、政策的有力扶持,四无规模,必然影响公众对民营银行的信任度,从而形成不利于民营银行经营的制度环境。
三、加快发展民营银行的对策建议
(一)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就我国目前的民营银行政策环境来说,虽然民营银行是金融业的一个发展趋势,但目前国家并没有对民营银行释放出足够的官方信息,国家政策还不够明朗,缺乏力度。所以,民营银行目前并未享有金融业国民待遇,并没有被一视同仁。民营银行得不到国家有力政策支持就得不到大
的发展。因此,政府要高度重视民营银行的发展问题,给予更多的政策支持,取消各种不必要的歧视,使更多的民营银行尽快进入金融市场,发挥其对金融业的作用。
(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规范政府行为
我国银行企业存在严重产权约束软化的问题,这使民营银行难以规范发展。因此,办民营银行必须规范政府行为:一方面要求彻底实现政企分开,实现产权明晰,做到不能让政府控股,或者最好不让政府参股,以避免政府行为的干扰;另一方面要求政府行为必须实行公开、公平、公正原则,依法行使管理职能,以形成高效率的政府管理机制,减少民营银行在发展中不应有的政策性负担,使民营银行轻松上阵,稳健快速发展。
(三)在定价方面,应率先实行民营银行利率市场化
从支持民营经济发展、规范民间金融秩序的目的出发,应率先实行民营银行利率市场化,即允许民营银行在央行规定的浮动幅度范围内适当上调企业和个人的存款利率,允许民营银行自主地根据不同的贷款对象和贷款种类,适当确定不同的贷款利率。这样可以带来三种功效:一是适当提高存款利率水平,有利于增加民营银行的存款客户及资金来源,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二是相应调整贷款利率水平,提高盈利率,可扭转民营银行当前的竞争劣势;三是通过扩大民营银行利率决定权,可以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合法、合规的金融市场,使非法的地下资金转变为民营银行的合法运营资金,进而有利于金融市场的规范发展。
(四)建立、完善民营银行金融监管法规
1、建立并严格执行完全市场化的市场准入原则。对申请开业的民营银行进行严格审批是实现有效金融监管的起点,也是民营银行稳健发展的基石。因此,要求申报单位必须提交各种详细而真实的文件资料。
2、应按市场化的原则建立经营监管法规。为了入市后的民营银行有一个正常经营的保障,除了靠银行自律、自控之外,监管部门要备一套经营监管法规。而经营监管的基础在于信息的及时性与真实性。因此,监管部门必须设计出一套机制来快速准确获得银行运行的真实信息,以便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应按市场化的原则建立退出法规。为了保证整个金融体制的稳定,必须有民营银行的退出法规。应当建立明确的金融纪律和对违纪行为的处罚规定,特别是要有一整套金融机构破产清算的程序,必须非常清楚地规定由谁来执行银行的破产清算,必须在破产程序中保证广大储户的利益,防止把民营银行的风险集中到中央银行,避免在金融业出现道德风险。
(五)加强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
良好的社会信用是市场经济和现代金融的基石。由于民营银行服务对象主要集中于中小企业,而中小企业数量多、分布广,信誉度偏低。民营银行在获取信息的手段和渠道、分析信息的能力均有不足。由于信息不对称民营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面临较高的风险。解决这一问题需要企业自觉的诚信意识与诚信行为。在我国,守信氛围还没有形成,单靠企业本身自觉是不可能的,所以需要政府在其中发挥有效的监督和管理作用。政府应组织成立专业机构,建立一个真实可靠的信用评级制度,向银行提供有关企业信誉的信用资历和信用证明;同时建立严格的违信惩罚制度、增强企业守信意识、树立守信形象以增强民营银行贷款信心。
(六)加强国家投入,增强民营银行的市场竞争力
篇2
一、民营银行促进中小民营企业融资的理论分析
民营银行在促进中小民营企业融资方面与国有商业银行相比应具有如下优势:
1.经营模式相匹配
中小民营企业由民间资本所有,难与现存的国有商业银行发生直接的市场行为。现在的做法是依靠政府的介入;而民营银行由民间资本控股,按照市场原则运行,是完全市场化的金融,有完全独立的、自主的市场化行为,它没有所有制约束,完全凭效率和信用来支配资金流动,所以它还有助于提高市场效率,更好地发挥金融对实体经济的作用。
2.资金供求相匹配
我国现存的国有商业银行在贷款的发放上优先满足国有大企业;中小民营企业由于其规模小、资金需求量小,因而很难进入国有商业银行选择和支持的视野;而民营银行规模虽小,但是服务高效快捷,特别适合为中小民营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因而是一个天然的贷款零售商,可以很好的满足中小民营企业贷款周期短、贷款量小、需求紧急等融资需求。
3.信息方面存在优势
大型国有商业银行由于强化以及法人管理,信贷审批权上移,以及长期以来和中小民营企业缺少业务往来等原因,造成了信息的极度不对称,这是中小民营企业融资难的主要客观原因。而民营银行数量众多,且多为中小银行为主,他们分布在各地,扎根基层,最能了解地方企业的经营状况、项目前景、自信状况和企业家素质,最能低成本地搜集当地信息存量,最容易克服“信息不对称”和因此而产生的交易成本偏高的障碍。
二、民营银行发展的障碍因素分析
设立民营银行的目的在于解决中小民营企业的融资难题,上面论述的民营银行在这方面的作用只是在外部环境成熟,民营银行自身发展相对完善的理想状态下的结果,而实际上民营银行由于自身的不成熟、外部环境的制约及现实的选择等原因并不能实现上述优势。
1.民营银行的生存危机
民营银行是一个严格按照市场机制来运作的银行,因而需要一个完善的外部金融环境。但就目前情况来看,民营银行需要的外部环境尚不具备。首先是缺乏一个公平的竞争机制,由于受长期以来传统观念的影响,对于民营银行能否享受与国有商业银行一样的“国民待遇”尚是未知数。其次,目前在我国还存在着严格的金融管制,即在严格的利率管制和银行业务的管制。在这种情况下,民营银行不可能真正实现以价格(利率)为杠杆的市场经营。
在2006年12月11日这一天,中国入世5年保护期结束,中国金融业全面开放,中国向外资银行全面开放人民币零售业务。一项调查显示,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后,仍愿意选择国内银行的人占72.7%,明确表示将选择外资银行的占10.8%,此外还有16.4%的人在观望。金融业的全面开放,为普通百姓提供了更多选择,而国内的金融机构面临的则是更大的挑战、竞争和机遇。我们不难想象,即使是经历了两轮洗牌,做了充分准备的国有银行都难以担此重任,更不用说既缺乏经验和优秀人才,又缺少完善规章制度的小规模的新兴民营银行了。有例为证:泰隆城市信用社是一家公认的经营不错民营金融机构,其1993年成立是资产近100万元,到2003年12月底存款余额达到了33亿元,贷款余额达到了22亿元,这样的增长速度是其他银行所不能及的。但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这样的增长泰隆用了10年的时间。而这样的规模不用说在国外,就是在国内银行业中也只能处于银行金字塔的最底层,其对国有银行的冲击力小到可以忽略不计。
三、现存民营银行的完善
从主观上讲,适合民营银行发展的合理的策略应该是对现存的民营银行进行改革,并设计好民营银行的经营框架,既能保持银行业市场对民营资本的开放渐进有序,又能保证民营银行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1.加强内部控制
由于民营银行具有先天的民间经营、资产结构多样的特点,股东之间能够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关系,这样有利于加强内控,提升民营银行的竞争力。特别要提到的是应严格限制关联贷款的额度,严防民间资本进入金融领域为自身非法捞取进一步扩张的本钱,这样不仅完善了民营银行的内控机制,保证了民营银行运行的安全性,提升了自身的信用水平,有利于整个金融业形成健康的竞争环境。
2.建立存款保险制度
民营银行要想生存和发展必须有存款保险制度作为支撑。银行属于高风险行业,在缺乏存款保险制度和没有政府信用作为保障的情况下,民营银行的安全性无从保障,而这将使民营银行的信誉无从谈起。泰隆和银座城市信用社是浙江公认的两个民营银行标本。但2001年下半年,两家城市信用社发生了挤兑风潮,最后还是由当地政府出面调集资金帮助解救,这样就违背了市场化原则。民营银行不是没有生存的可能,关键是要有一套制度保障存款人的利益。
3.为中小民营企业建立信用平台
篇3
关键词:民营银行;市场定位;发展方向
一、发展民营银行的必要性分析
民营银行是相对于国有银行而言的,只要这个银行的产权为民间所有,由经理层独立自主经营,以盈利为目的,资产的所有者享有对净利润的分配权,这样的银行就是民营银行。
1.构建现代金融组织体系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
现代金融组织系统应该是包括国有制、股份制、合作制和民营机制在内的多层次、多元化的体系。市场经济的深化发展,促使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客观上要求发展民营银行等非国有金融机构。
2.推动金融体制的创新,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
民营银行的发展将对促进中国金融业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民营银行完全按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发展,彻底打破经营上受政府干预的障碍,从产权结构上和经营制度上充分保证银行的经营自主。民营银行的发展将有利于打破现有的金融垄断,形成合理的市场结构。
3.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规范地下金融
中国99%的企业是中小企业,在目前非国有企业对GDP的贡献已达到63%的情况下,却遭到“金融服务缺失”的待遇,仅得到信贷资源的30%,“地下钱庄”的存在是中小企业金融需求难以得到满足的具体反映。民营银行以数量众多的中小银行为主,它们分散各地,对各地的中小企业情况比较了解,取得信息的成本低,运做比较灵活,因此可以补充大银行留下的死角,为中小企业开辟新的融资渠道,并以此规范地下金融。
二、民营银行的市场定位
从我国现实来看,目前银行业传统的大宗业务绝大部分仍由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办理,而新兴的股份制商业银行中心城市,确定了“大城市、大企业、大客户”的服务重点。因此,民营银行在客户群的选择上应避开这两类银行,将地方中小企业作为自己的主要服务对象。中小企业户多面广形式多样,对信贷的需求具有要得急、数额小、频率高的特点,要求民营银行为其提供高度灵活的专业化服务。
民营银行定位于中小企业是具有其自身优势的。在现在经济生活中,企业的资金来源主要是靠融资(尤其是外部融资),但是随着民营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断加强的同时,与之相配套的金融支持却远远落后,中小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面临着严重的融资困境。所以,在改变中小企业融资困境方面,民营银行更能显现出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所不具备的优势。
三、民营银行发展的方向
1.打出品牌,加大宣传力度
要得到社会的认可,不仅要有过硬的产品和服务,更要打出自己的品牌,无论采用哪种形式,首先要使人们对自己的银行有一个清楚地了解,把民营银行的观念切实打入百姓的心里,使人们明确民营银行与私人银行的本质不同,民营银行是现代企业制度的产物,是一种新型股份制商业银行,有其自身严格的规章制度和大量的配套工作,并允许国有企业和股份制企业的进入,并明确规定最大股东不得超过8%,以防止大额股东抽调资金,造成银行运营出现风险。所有这些,都是为了消除人们对民营银行资金实力或信用方面的疑问,增加银行的知名度和可信度。
2.全方位、多元化拓展业务范围
国际银行的发展趋势是混业经营,全能化定将成为未来我国金融业的发展方向。以全新理念建立起来的民营商业银行在业务发展之初就应该走全能化发展的道路。积极拓展业务范围,把商业银行职能与投资银行职能相结合,在开展一般商业银行业务之外,开展资信调查、决策咨询、财务顾问、资本金融贸易等投资银行业务;开展与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的合作,建立战略联盟,大力寻求业务创新、制度创新。
3.加强内部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与其他银行相比,民营银行有其自身的特点,它没有国家资金,不会出现政企不分的现象,内部管理比较严密。作为现代企业制度的产物,它的经营运作节奏较快,易于采用先进的经营管理理念和方法以及吸收国外先进的金融产品和技术。此外,民营银行还应该积极吸引大批有真才实学,能力突出的优秀人才,对于壮大民营银行队伍,促进相互竞争相互学习的企业文化起到很好的作用,进而使民营银行得到全面发展,这是民营银行在中国顺利发展的关键。
4.最终应办成“上市商业银行”
上市对民营银行来讲可以迅速扩充资本金,增加市场的约束力,防止一股独大,完善期权激励机制。因为随着业务的拓展、资产的增加,民营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有可能下降,上市及增发新股是筹集资本的有效途径,而且上市后的透明度要求将使得民营银行成为真正的“公众银行”。民营银行上市,投资者可以自由买卖股票,便于吸引更多的投资者,使得股权适当的分散,有利于建立分权监督机制,防范风险发生。
参考文献:
[1]林江鹏 唐齐鸣:民营银行公司治理结构框架研究 [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7年(01).
[2]斯琴塔娜 李立莉:加快发展民营银行的对策研究, [期刊论文]北方经济,2008年(23).
篇4
关键词:民营银行;产业互补;路径选择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市场化程度的逐步提高,改革开放力度的进一步加大以及中国与世界经济联系的日益紧密,民营经济在我国经济发展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过程,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与发达国家的民营经济相比,我国民营资本在作为市场经济核心的金融体系中,存在参与程度较低,金融压抑现象较突出等特点。加入WTO后,外资银行将广泛进入,国有商业银行在短期内也要转换经营机制,实行战略性市场退出,在此背景下分析完备、安全的金融体系的构建,探讨民营资本进入银行业有较大的现实意义。
1.发展民营银行的必要性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金融业将逐步对外全面开放,面临的全球金融自由化的冲击将更加猛烈,发展民营银行并非权宜之计,而是深化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战略性步骤,从我国当前情况看,发展民营银行的必要性体现在:
1.1构建现代金融组织体系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
现代金融组织系统应该是包括国有制、股份制、合作制和民营机制在内的多层次、多元化的体系。市场经济的深化发展,促使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客观上要求发展民营银行等非国有金融机构。当前个体、民营经济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增长点,客观上要求金融机构为个体和私营经济提供良好的金融服务。国家也要求金融机构加大对个体、私营经济服务力度,但由于体制等方面原因,政策效果并不明显,个体、私营经济的融资环境并未得到改善,缺乏金融支持是制约个体、私营经济进一步发展的突出问题。要想有效改变这一现状,关键在于我国金融业要按照生产决定流通、经济决定金融的规律调整经营战略。
1.2提高我国银行业的产业互补性优势
金融市场中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使大企业容易得到低成本贷款,同时有利于股票、债券等直接融资方式的进行。在信息处理固定成本的分摊方面,大银行为大企业提供贷款是理性经济人的行为。相对应的是在信息处理固定成本分摊原则下,中小企业难以得到低成本融资。发展民营银行,可以在比较优势分工原则下,与大银行在产业分工上形成协作与补充。大银行获得中小企业的信息成本高,缺乏灵活性。而民营银行分散在各地,对中小企业情况较熟悉,获取信息的成本较低,运作灵活。这样民营银行的出现将弥补大银行服务的遗漏,为中小企业开拓新的融资渠道。
1.3解决三农发展金融需求的问题
由于国有商业银行脱胎于计划经济时期,在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中,存在着角色转换滞后的问题。在原有机制下形成的信用机制,非公有制经济被排除在社会经济制度之外,无法获得国有经济得到的信用安排。截止到目前的金融改革,并没有突破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信用关系,国有商业银行仍然很难向三农发展提供金融服务。发展民营银行,可以优化现行金融体系下的信用机制,改变对三农发展金融服务短缺的现状,促进三农的健康良性发展。
1.4发展民营银行,是实现积极财政政策逐步退出的最优选择
虽然我国目前财政赤字和债务规模均在国家可控范围内,但都达到历史最高记录,积极的财政政策必须相机退出。积极财政政策的逐步淡出,将使社会总投资减少,社会总收入也随之减少。目前我国正在实施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在这一背景下,发展民营银行,以利润最大化引导投资,可以弥补因投资减少所带来的社会总收入减少。从这个角度看,发展民营银行为当前紧缩性宏观调控政策的实施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2.发展民营银行的制约因素
我国具有发展民营银行的必要性和现实可行性,但现实中我国民营银行发展缓慢,是因为诸多制约因素(如民营银行设立方式的选择,各阶层利益关系的协调等)限制了民营银行的发展,分析制约因素并以期为民营银行发展政策制定者提供思路。
2.1设立形式的两难选择
篇5
1.立足为本地经济发展服务。民营银行在市场细分时考虑的主要因素应是地域,民间资本植根于当地经济“,草根性”“、本土化”的特点决定了其具有相当的人缘地缘优势。民营银行的从业人员大多来自辖区内,对辖区内的企业有一定的了解,可以降低搜集信息的成本以及贷款的风险,提高贷款的安全性。并且,由于当地居民企业对民营银行发起人的认知程度较高,也有助于降低民营银行的吸储难度。因此民营银行的服务目标首先是当地经济建设[3]。例如,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框架下,目前河北省已确定40个承接京津功能疏解和产业转移重点平台,京津的产业转移将带动大量企业落户河北,如果河北省未来设立的民营银行能够及时为产业园区各类企业提供创新型的服务,将能在金融机构的激烈竞争中为自己赢得一席之地。2.重点面向中小微企业。由民间资本设立民营银行,这些民营银行更了解中小微企业的发展规律,尤其在扶持企业创业及成长发育过程中,民营银行的创新空间应该会很大。另外,民营银行规模比较小,从银行服务经营特点上,小的和小的之间存在更强的耦合机制。因此,民营资本设立的民营银行天生就具有服务民营中小微企业的优越性。
(二)民营银行的产品定位
民营银行应根据自己的目标客户定位,在传统银行产品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商圈融资,开发中小微企业的供应链金融产品,发展降低实体网点成本和人力成本的互联网金融产品等[4]。1.大力发展商圈融资。“商圈”是指集聚于一定地域或产业内的商贸业经营群体,以商品交易市场、物流园区、电子商务平台等为主要形式。例如在河北省目前发展的各个中小企业示范产业集群:辛集皮革、高阳纺织、安平丝网等都属于商贸业集群。商圈的特点就是产业内的企业普遍规模较小,缺乏抵押物,信用记录不全,因此融资难的问题长期得不到很好的解决。商圈担保融资是指商圈管理机构利用对入驻商圈的中小商贸企业日常管理的控制力优势,根据信用程度对入驻商圈的中小商贸企业进行筛选,然后通过融资性担保机构为其中的合格者提供担保并获取银行信贷支持的融资模式。民营银行可以利用自己“草根化”“、本土性”的特性,增强主动营销的意识,与商圈管理机构、融资性担保机构等建立各种形式的合作,及时了解并满足商圈融资需求,提供低成本、差异化的金融服务。2.开发中小企业的供应链金融产品。民营银行应针对区域内企业的特点开发国内保理、商品融资、订单融资、预付款融资、应付款融资等供应链金融产品。为了更好地便利客户,衔接客户采购、库存、销售等各个环节的资金需求,可以对供应链融资产品交叉搭配,设计不同的产品组合,以“产品包”的形式向小微企业客户提供服务,增强客户黏性,同时简化申请和审批手续。3.发展互联网金融产品。中国银行业协会与普华永道联合的《中国银行家调查报告(2013年)》表明,近八成银行家表示将与电商合作开展互联网金融业务,超过九成的银行家认为信息科技对业务发展与经营管理有积极作用,移动互联技术也成为信息技术新发展中银行家关注的首选。可以说,未来金融业的最终归宿,就是在移动互联网等第三次科技革命浪潮中,完成从传统金融到互联网金融的彻底嬗变,传统银行如果不主动加入金融互联网的浪潮,肯定会在激烈的竞争中被淘汰。[5]作为新设立的民营银行来说,与其发展以后再发展互联网金融业务,不如设立之初就搭建好互联网金融平台,从而确定自己在竞争中的优势地位。
(三)民营银行的营销策略定位
篇6
【关键词】银行卡 消费 宁夏
金融危机的爆发导致全球实体经济不同程度的衰退,为了拉动内需,刺激经济增长,2008年12月30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搞活流通扩大消费的意见》中第15条明确提出要“进一步促进银行卡使用”,通过“加强银商合作,提升电子结算水平,扩大银行卡使用范围,方便刷卡消费”。银行卡产业发展对拉动居民消费的影响程度有多大,本文将以宁夏为例,从实证分析角度对此进行考证。
一、宁夏银行卡产业发展现状
(一)银行卡发卡量快速增长,信用卡发卡市场集中度较高
随着宁夏银行卡宣传推广工作力度不断加强,我区银行卡发卡量持续快速增长,2006年至2011年六年间银行卡发卡量增长约5倍,人均持卡量由2006年的0.53张增至2011年的1.71张,银行卡已成为我区社会公众使用最为频繁的非现金支付工具。从发卡类型看,借记卡依旧占据主导地位,而信用卡发卡市场集中度依然较高,国有商业银行仍然是信用卡市场发卡主体,其信用卡累计发卡达52.65万张,占全区信用卡发卡量的86.3%。
(二)银行卡受理环境不断改善,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成效显著
截至2011年末,宁夏银行卡特约商户15,197户,POS机具20,512台,ATM机1,549台,同比分别增加4,623户、5,379台和222台,增长43.7%、35.5%和24.3%;每万人对应ATM数量为2.45台,在全国排名第13位。自人民银行总行2009年提出改善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工作以来,经过近几年的建设,宁夏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得到了显著改善。截至2011年末,全区31个金融机构空白乡镇中,已有22个空白乡镇通过设立三农金融服务点、安装布放电话POS、“流动服务车”等多种方式,使金融空白乡镇群众享受到了最基本的金融服务;已在649个村实现小额助农取款业务,布放POS机具775台。宁夏农村地区每万人拥有商户量由2008年的0.1增长至2011年的6.5;ATM每万人拥有台数由0.52增长至1.42;POS机每万人拥有台数由1.2增长至6.9。
(三)银行卡消费逐年增长,网上无卡收单业务迅猛发展
随着发卡量的不断增加,受理环境的日趋完善,人们用卡消费习惯的不断改变,银行卡在拉动内需、提升即期消费意愿、促进社会消费品零售市场发展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011年,宁夏银行卡消费业务1,845.43万笔,金额523.78亿元(剔除房批类和汽车销售类交易),同比分别增长59.1%和49.7%,银行卡渗透率1达42.8%,较全国平均水平高出2.9个百分点,创全区历史新高。而网上支付作为一种新兴的支付手段,由于其不受时间、地点、方式的限制,业务发展迅猛,在电子支付中占据着主导地位。2011年,全区共发生网上支付业务5,064.71万笔,交易金额12,822.0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93.5%和43.1%,网上支付业务笔数和金额分别占电子支付业务总量的82.7%和98.9%。
(四)金融IC卡推广应用,金融创新惠及民生
2011年7月1日,工商银行宁夏分行联合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开发的芯片联名卡“工银医疗IC卡”在宁夏正式发行。该卡将借贷记应用、电子存折等金融应用以及医院内部的医疗应用集成到单一芯片中,真正实现了“一芯多用”的金融IC卡,为实现实名就诊,优化就诊服务流程奠定了基础,更为银行卡与多行业领域的联合应用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截至2011年底,工商银行宁夏分行已累计发放工银医疗IC卡25万张,其实用性受到社会的普遍欢迎。随着工银医疗IC卡的成功推广应用,宁夏其他银行业金融机构也在加快创新步伐,致力于发展金融IC卡业务,为政府、企业、客户提供安全、便利的惠民服务。
二、银行卡产业发展对居民消费的影响分析
(一)影响机理分析
1.银行卡便利、快捷的特点,能有效地引导和刺激消费。相对于现金,便利、快捷的银行卡支付能为消费者带来不同的消费体验,民众的消费意愿会更加强烈、消费决策更加快速、消费行为会更加活跃。特别是通过信用卡循环免息的透支消费,人们可以将潜在需求转化为实际需求,进而有效的拉动内需。以美国为例,过去的2O年里,美国利用银行卡作为电子支付工具,使得居民的消费支出额外增长了6.5万亿美元。
2.银行卡多样化的增值服务,推动了网络购物的发展。随着银行卡的不断普及,特别是移动支付、互联网支付、电话支付等新型支付方式的兴起、应用,极大的推动了电子商务的发展。例如中国银行推出的“中银淘宝信用卡”,是国内首张为网络消费量身定制的信用卡,卡片直接和其所使用的支付宝账户绑定,消费者通过支付宝进行网上消费时,只需输入支付密码就能直接从该信用卡中进行支付;同时,还可以让买家直接升级为淘宝钻石VIP,享受特别折扣优惠。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网络购物规模达7,735.6亿元,较2010年增长67.8%,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4.3%。
(二)实证分析
1.模型的设定与数据的选取。我们利用2006~2011年的相关资料对宁夏银行卡产业发展情况与居民消费支出进行实证分析。计量的方程为:
篇7
一、初探民营银行
2013年民营银行试点之前,关于民营银行的含义学界一直以来有三种界定方法:产权结构论,资产结构论,治理结构论①。现在提起民营银行,首先映入脑海的便是文章开始提到的五家已经开业的真正的民营银行。因此对其定义也应该有所更新,作者在对现有民营银行特点的基础之上提出民营银行的新的含义:民营银行是银监会专门批复、由民营资本控股、有完备法人治理结构和独立区域性经营权同时以盈利为目的的股份制金融法人企业。
民营银行由民间资本组成,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目的是服务于中小微企业及个人的融资。另外民营银行具有区域化特征、区别化的经营模式。民营银行在新颖化、创新化的同时暴露了天生的弊端。
二、民营银行进行法律监管的必要性
(一)法律监管是法治社会的必然选择
法律具有稳定性,在法治社会里的民营银行坚持法律监管就是为自己的发展找到了一个稳定的坐标,使其在创新发展中能够始终做到有标准、有参照从而不至于随着时间的流淌逐渐偏离发展预测的轨道。
(二)法律监管是顺应国际发展趋势,与国际接轨的必然选择
在西方发达国家例如德国、美国等国家并没有民营银行的概念,因为其大部分银行都是民营的,且他们的发展都是在法律的引导下进行的,民营银行从出生到死亡都由法律来安排,然而结果显而易见。坚持法律监管可以参照西方发展模式,从而实现吸引外资、国际化运营发展。
三、民营银行发展中遇到的法律监管问题
(一)法律监管缺乏依据
由于法律的滞后性特征,目前针对民营银行的立法还没有出台,虽然关于银行监管的法律已经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银行业监督管理法》等规定,但其规范多在传统银行的发展,对于后来出现的民营银行的监管并没有特别的规定。在今年五六月份分别出台的《存款保险条例》为民营银行的风险防范起到了一定的保障作用以及《关于促进民营银行发展的指导意见》是专门针对民营银行的指导性规定,但是对于民营银行的经营、监管、退出条件的事项却没有做出具体的规定,规定的过于原则,因此,针对民营银行的立法刻不容缓。
(二)法律监管欠缺统一性
民营银行作为一种金融企业,其接受监管的主体、过程等都需要有个封闭的监管系统来对其进行规制,但目前对民营银行的监管大都集中在民营银行的设立程序及其监管原则,明确化、具体化尚有不足。具体而言,没有明确监管主体和监管内容,监管系统不闭合,市场退出机制等不够完善,对民营银行经营过程的法律监管并没有明确的规定。
四、民营银行行进中的法律监管措施
(一)明确监管主体,创新监管模式
三会、金融局、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等监管主体的监管权限需要进行明确及其划分,便于责任的追究,通过责任追究来提高监管的效率及力度,形成规制统一、权责明确、运转协调、安全高效的监管模式②。另外,创新监管模式是针对民营银行的特点创新监管手段、丰富监管工具箱,简化监管流程,提高监管透明度。目前较重要的监管是公众监管和互联网监管等。从民营银行经营特点来讲,比如深圳前海微众银行,它没有实体营业点,网上运营发展。此种情况下必须有针对性的进行适时评估和改进监管安排。作者认为,需要建立一个民营银行监管平台,由专人负责端口的对外接受信息及信息的审查,接受公众监管的投诉,平台内容为非改写的对外开放,作为公众投资的参照。在市场化的竞争下,民营银行的发展物竞天择,由其发展实质效益来决定其生存发展的长度。
(二)完善监管要素,构建法律监管框架
完善监管要素是从监管的客体和监管的方式来讲的。在发展过程中需要运用适当的监管方式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预见并予以规避,首先要构建法律监管框架:
事前监管,主要在于设定民营银行的相关标准。包括但不限于准入标准和退出标准。在准入标准中从股东资格审查到资金的监管就位、从形式审查到目的审查,从股东自愿接受监管到各位股东的信誉的审查,从其差异化的市场地位到特定战略的审查等都必须在民营银行正式设立之前进行法律规定的监管,把控好事前监管就把控好了一半的风险。
事中监管,在民营银行设立后到民营银行退出时的有关经营方面的监管。民营银行的经营模式从一出生就带着“差异化”的属性。为避免被“同质化”的宿命,必须始终坚持民营银行的设立初衷和目的,进行差异化的经营。另外,事中监管是防范其经营风险发生的主体部分,首先包括股东的信誉、资金、战略的持续性维持、股东在经营中的风险防范的法律规制等。其次,包括法律对民营银行贷款对象、客户资信、公司治理和内控体系的完善等问题的把控,事中监管中要始终和所产生的风险相照应来设计法律监管模式。
事后监管,在以上所述的法律监管模式对外在风险没有把控到位或者出现不可避免的风险落地时,从经营风险的救济到风险不可补救的处理的法律监管。前者需要运用法律的武器通过诉讼程序借助司法救济来渡过难关,后者需要启动市场退出机制,必须结合预先设定的民营银行退出标准配合监管主体的行权来设计民营银行的死亡。同时要及时发挥存款保险制度的优势,来尽可能使民营银行客户在民营银行启动市场退出机制时的权益得到保护。
(三)控制发展速度,保证民营银行发展的有效性
在20世纪九十年代末,台湾民营银行兴起并发展迅速,在一年之内由首次批准的15家到25家一直到2001年的53家,分支机构暴增到几千家,爆发了一系列的问题,不仅背离了初定的目的,还成为大资本家圈钱的工具,并且最终导致了最后的金融危机。台湾采用“法律先行”的措施度过危机。我们应该接受教训控制发展速度,实现脚踏实地发展。
总之,民营银行是银行乃至整个金融领域的一大突破,民营银行的有效监管是保证银行乃至整个金融市场安全有序进行的必要条件,民营银行行进中的法律监管规定的明确、统一、无缝对接将是民营银行取得突破性发展、持续经营的有效屏障。(作者单位:温州大学)
注解:
篇8
一、民营银行发展可行性探讨
(一)民营银行发展的必要性
1、民营企业从现存金融机构融资较少,制约其发展。2005年千户民营企业经营者问卷跟踪调查报告结果中看出,在关于“什么是民营企业发展中遇到的主要障碍问题”中,3/4的民营企业经营者选择了“融资困难”,是所有选项中选择比重最高的。中央银行和银监局虽制定了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信贷政策,但大银行从自身经营策略考虑,普遍对大企业“争贷”。据有关资料表明,国有股份制大银行把大多资金贷款给国有企业,而浦发、中信、民生等股份制银行也看中的是那些年产值1亿元以上,贷款额度在1000万元以上的民企,使一些有发展的中小民营企业望而却步。而我国99%的企业都是中小企业,而中小企业中绝大多数是民营企业。有关数据显示,我国GDP的55.6%、工业新增产值的74.7%、社会销售额的58.9%、税收的46.2%和出口总额的62.3%是由中小企业创造的。反观我的信贷市场对于这些非国有民营企业贷款却很少。(表1)
可见,面对这么大的资金需求,正规金融机构给予的资金支持还远远不够。市场经济存在这么一条规律:当供给和需求均衡时,市场实现均衡。对于金融市场也同样如此。随着经济的发展,金融市场要求有更多新的金融机构出现来满足民营企业对资金的需要。现如今,金融市场上存在着民间资本雄厚,而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现实矛盾,因此对民营银行的呼声也就越来越高涨,面对这种需求,民营银行的发展也就是理所应当的了。
2、地下金融渐具规模,对民营企业融资存在隐患。在江浙一带,民间资本的流动十分活跃,很多向银行借不到款的民营企业纷纷向地下金融借款,不可否认地下融资在某些方面刺激了当地的经济,但更多地给金融秩序带来了更多的隐患。例如,苏州盛邦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法人代表倪爱平,在太仓城市中心区开发“盛大花园”高档居民社区之安居工程,一二期已圆满完成,房屋抢购一空,但第三期工程因资金周转陷入困境,又向银行贷款不成,无奈之下,先后向民间借高利贷方式借款,但由于利息负担很重,最后公司不得不濒临破产。地下金融起源于民间信用,追求的目标更多地停留在“利”的层面上,靠道德约束,保障体制不完善,盲目追求利润自然会带来高风险,存在高隐患。从某种意义上说,我国民间融资活动盛行是现有金融市场规模小,缺少中小银行的必然结果。
3、民营企业通过股票、债券等直接融资仍有很大困难。我国股票市场的发展并非自发、独立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是政府强制性体制变迁的结果,建立的初衷是为国有企业提供资金的支持。虽然民营企业的实际经营业绩普遍高于上市的国有企业,但国企却占据着上市公司绝大部分,民营企业多靠“买壳上市”的方法上市融资,增大了成本,减缓了效率,再加之企业债券市场目前的发展远远落后于股票市场和银行信贷的规模,发行公司债券也不能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可见,建立并发展民营银行已势在必行。
(二)民营银行发展可行性分析
1、从微观上看,民间资本力量雄厚。民间投资在我国通常是指由集体、私人进行的投资活动,投资主体是个人,客体是民间资本,产权属于集体或个人,构成民营经济。亚洲开发银行(ADB)一份调查显示,我国的民间资本总量很大,已达11亿万元。有资料显示,我国地下钱庄自己至少有上万亿元,私募基金总额超过8000亿元。近几年来,“炒房团”、“炒煤团”、“炒油团”,都是私募资金“躁动”的典型表现。由此可见,我国民间资本容量是巨大的,这笔巨大的民营资本如果能正当使用,将成为发展民营银行必要的资金支持。
2、从宏观上看,政策法律日趋完善。民营资本进入银行业的政策法律规章也在不断细化,央行《2004年中国区域金融运行报告》指出:民间金融具有一定优化资源配置功能,减轻了中小企业对银行的信贷压力,转移和分散了银行信贷风险;原国家计委的《关于促进和引进民间投资的若干意见》指出:“除国家特殊规定外,凡鼓励和允许外商投资进入的领域,均鼓励和允许民间资本进入”;银监会主席刘明康2006年的工作会议上表示,银监会将积极引导民营资本等国内外资金参与银行业金融机构重组改造,并明确表示民营资本可以参与到银行重组中去。法律法规的颁布为民营银行的建立铺平了道路,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基础。
(三)我国民营银行发展制约分析
1、信用缺失问题仍然存在,制约民营银行发展。金融业是一个讲求信用的领域,作为融资的中介机构,自身要讲求信用外,同样要求服务对象有较高的信用。从我国的市场环境来看,信用缺失是普遍现象,人们的信用意识尚未建立,假冒伪劣、财务造假、逃废债务现象时有发生,特别是有些民营中小企业。在此情况下,人们很难将民营企业同信誉良好划上等号,而要为之服务的民营银行发展也会受到很大的制约。所以,对于整个社会来说,建立权威的信用评级机构是十分必要的。如美国有世界著名的穆迪、标准普尔等大的信用评级机构,为整个金融界提供了一个完整的信用保证。所以,我国社会信用问题也亟待规范,只有这样,才能为民营银行的建立扫除障碍。
2、金融监管制度不完善,无法成为保护民营银行的屏障。目前,我国金融监管力度还很薄弱,监管多停留在表面,不够透明,这也是造成之前国有银行大量不良资产原因之一。现在对金融机构风险的管理还只是一些简单分摊或独自承担,尚未形成风险分散与损失分担的补偿制度,同样缺乏后续的补偿机制。监管的范围应当全面,监管的手段应当合理,监管的权力更应独立,真正体现监管对金融的保证作用。建立的监管制度不仅应适用于大银行,也应同样适用于民营银行,给予同样的竞争空间,创造公平的外部环境。
3、市场化程度不高,无法为民营银行提供自由发展平台。为了让市场能够更有效地调控金融市场,市场自身就应更有效,市场这个外部环境就要能及时、准确反映各种信息,不对民营银行的决策有误导。其中,利率市场化就更为重要,作为金融市场上唯一的交易对象货币的价格,利率应更为真实地反映资金供求状况,这样才能让资金在不同金融机构的流动平衡,营造更为公平的外部环境。
二、民营银行发展效益分析
(一)民营银行发展的宏观效益分析
1、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拉动国民经济发展。民营经济已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发展的主力军,而民营银行的建立会大大拓宽民营经济特别是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解决一直束缚他们发展的资金“瓶颈”问题。现阶段我国产业结构基本上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而中小企业又绝大部分属于这种产业结构,发展中小企业有利于发挥我国产业结构的比较优势,所以民营银行必然以民营经济特别是中小企业作为其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及主要对象,民营银行在很大程度上把民间巨大的资本转化为对民营企业的投资,形成巨大的聚集效应,从而拉动国民经济的发展。
2、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安定社会。据统计,从一些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看,全部劳动力的65~81%在中小企业就业,每千人中小企业数量为40~55户,企业的平均人数在9~15人之间,中小企业就业方面的贡献很大。我国人口众多,就业形势不乐观,竞争很激烈,发展民营银行解决束缚民营经济的资金问题,民营企业才能更快速的发展,才可以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吸纳更多的劳动力,缓解我们现在的就业压力。只有人民安居乐业,社会才能安定,国家才能发展。
3、加快金融改革开放,有利于我国金融机构体系完善。按照国际上通行的提法,全面的金融开放包括:取消信贷控制、金融服务业自由准入、银行具有经营自、银行产权实现私有化、国际资本可以自由流动。民营银行的建立与金融服务业自由准入、银行具有经营自、银行产权实现私有化息息相关,在金融改革方面迈出了一大步,同时,还有力地推动了其他金融领域的改革开放。
(二)民营银行发展的微观效益分析
1、打破金融垄断,与国内银行分工合作,提高效率。我国金融市场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金融垄断,致使效率一直提高缓慢,高起点民营银行的建立对大股份制银行来说是一种挑战。在民营银行建立初期,民营弥补了大银行对民营企业资金支持小的缺陷。这种分工合作可以让金融市场更完善,提高了效率。随着进一步发展,在业务交叉的地方,同样也会有竞争,只要建立的民营银行产权明晰、组织治理结构有效、市场化运作,那么市场在大银行和民营银行之间优胜劣汰促使大银行也要改革创新,最终两者都会进步。
2、有效抵御外资银行进入的巨大冲击。加入WTO后,外资银行的限制逐步取消,外资银行的加入势必会引起新一轮信贷市场的竞争,而外资银行也声称,民营企业也是他们打开中国市场的一扇窗。面对咄咄逼人的外资银行的进入,有人担心国内股份制大银行都能否抵御住这场冲击,更不要说民营银行了。
其实,竞争力的强弱不取决于规模的大小,而取决于运营的机制,许多民营企业打败国企,外企的事例就是佐证。可见只要我们培育起的民营银行有先进的机制,就能与之一较高下,与国内其他银行共同抵御冲击。
三、发展民营银行的建议
篇9
一、建立民营银行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银行作为现代市场经济的重要主体,是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市场经济的活力和动力来源。在我国,银行由中国人民银行、商业银行、投资银行和政策性银行组成,并各自从事不同的业务。但是由于市场经济的改革,原本设计上为国有企业准备的国有银行明显呈现其不足之处。私营经济占我国经济比重的逐年增加,而国有银行对其资金的支持却很少,这不得不使人们重新思考建立什么样的金融体制才更有利于市场经济的发展,此时民营银行的产生就是顺应这个时代的产物。
什么是民营银行?笔者认为民营银行也就是私营银行,是指由民营资本控制的,以追求利润的最大化为目标的采用市场化运作的银行。民营银行与其他银行相比,它根本上的不同是其资本全部来自民间而非国有,在日常运作上最大限度地不受国家的控制,而实行市场化运作,以灵活的自主性和私营性为其最主要的特征。
(一)建立民营银行的必要性
首先,民营银行可以弥补和完善银行业的多层次、多元化的体系。在我国实际上因国有银行其特殊的身份与优势的地位占据了整个银行市场的绝对多数份额。随着市场经济地不断发展,私营经济在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不断增大。民营银行的发展必将使我国金融体系对经济发展的辐射面、渗透力和适应性日益增强。
其次,将民营银行引入我国金融制度可以有利于各类银行的竞争和发展。即使是民间借贷的利息高于国家银行上限仍然十分活跃于民间资本市场,这也是民营银行未来的巨大的市场。引入民营银行为银行业注入新鲜的血液,使得中小企业看到贷款的希望,这也促进了金融业更好更快的竞争发展,同时加快促进金融业的体制改革。
第三,现实状况也使得建立民营银行迫在眉睫。在温州等一些经济较为发达的城市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一些地下“钱庄”。这些“钱庄”长期存在必然是有它一定现实原因的,但地下“钱庄”是我国明令禁止的,虽然暂时起到了一些银行借贷的作用,但它带来的严重社会后果已远远超过了它所带来的益处。如果我们还是这样放任不管,就会使得地下“钱庄”愈演愈烈,例如温州和鄂尔多斯等城市,一旦出现资金断裂或者其他情况后果将不堪设想。然而如果我们使它正规化和合法化,就会使它的益大于弊,它似乎可以看作是民营银行的雏形。
(二)建立民营银行的重要性
民营银行在职能上的优势是国有银行所不具有的,它可以更加快速便捷地为中小民营企业甚至是个人提供贷款服务。使得民营企业得到更好的发展同时也使得民营银行自身在银行业更具有竞争力。在银行的功能上民营银行填补了国有银行的空白点,它可以设立在县、乡一级,这样在地域上可以说覆盖性更为广泛。而在这类地区往往很少有国有银行,也可以说是一项便民利民的措施。
随着我国加入WTO,外资银行的大量涌入,现有的银行体系不足以抵抗。而民营银行有着其自身的优点如:市场灵活性、自主性和私营性等特点,即可以自主根据市场情况调整和制定策略,最大限度的不受政府行政干预从而有效地辅助现有的银行体系一起抵抗外资银行的竞争。中国改革开放最成功的经验就是在国有经济之外有效的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笔者相信将这一经验运用到金融领域也是同样适用的,并且可以做到避免出现中国金融业企业非国有即外资的尴尬局面,做到对外开放与对内开放并重 。
二、民营银行设立的困境分析
我国民营银行的物质基础是有的,在今天的中国民间资本中不容小视,所以在一些垄断行业上,民间资本是有一定的实力和能力与之相竞争。而现代化的市场经济,也需要更多不同成分的资本的加入。
目前,民营银行的设立的最大困境是现阶段我国并没有专门的法律对其进行规范和监督。但这并不等于放松对民营银行的法律规范和法律监督,而是需要我们更加谨慎和严格地对其进行法律规范和法律监督。
(一)准入标准的困境
银行业因其自身具有高风险性、指标性、效益依赖性、高负债营业性以及明显的社会性和公共性的特点,所以为了使其能够长久的经营,对其实行严格的准入政策不仅是对民营银行负责也是对公众安全的重要保障。
第一,对民营银行准入门槛的设定。首先,不应对民营银行设定的注册资本过低,而应当比照《商业银行法》对商业银行的设定,但相对的可以适当降低。这主要是考虑到各个地方经济水平发展不均衡。如果对注册资本设定过低,就会使得一些不具备竞争能力的民营资本进入银行业,从而增加对公众的不安全性。反之如果对注册资本设定的过高,又会在很大程度上限制市场竞争,从而不能起到建立民营银行对银行业的积极作用。
第二,对民营银行发起人经营能力的考察。民营银行有其自身的私营性和资本的私有性,并且我国民营企业对聘用职业经理人或者职业金融师并不多见,这就要求我们的民营银行的负责人要有较高的金融知识和经营能力,并对其高层的管理人员也要进行严格的准入资格审查,防止一些不具备从业资格和有劣迹的人员进入,从而增加银行风险,造成不良后果。
(二)退出机制监管的困境
在市场竞争中,优胜劣汰一直都是企业生存的法则。我们不仅要为民营银行制定其准入的监管,更要为其有一个良好的退出机制,从保障其他权利人的利益入手,从而才能更好地稳定社会安定。对此我们不光要适用《公司法》中关于公司的破产机制,更要发挥政府的功能,任何一个机构都没有比政府具有更高的信任度,政府可以利用其管理优势对其进行重组等,使其稳着陆。对于此时的民营银行制定的退出机制一定要遵循两个原则,即一是维护社会稳定,避免金融机构的市场退出引发系统性风险;二是最大限度地降低处置成本,也就是说以成本最小化为处置目标。从以上两个原则出发,金融机构风险处置就有了两个途径:一是市场处置,即关闭、破产或被动并购;二是通过强力组织撮合,即政府参与金融风险化解。
三、民营银行的立法建议
由于民营银行主体的特殊性,使其不能完全借用《商业银行法》和《公司法》,但是还是可以借鉴其中很多规定和制度的,所以没有必要再专门制定一部《民营银行法》。笔者认为可以在《商业银行法》中加入对规范民营银行的规定,对二者有区别的对待,这样可以改《商业银行法》为《银行法》,在制定“民营银行”的规定时可以参考《巴塞尔协议》等相关法律法规。
篇10
1利率市场化下河南省民营银行的发展劣势
1.1资金实力不够雄厚相比于国有商业银行而言,河南省民营银行所受到的扶持明显不足,资金实力远远比不上那些国有商业银行。国有商业银行一般都有资金实力非常雄厚的集团企业资金做后盾支持,但民营银行却并没有这种优势,其资金来源主要来自于民间,与集团企业相比资金数量非常有限,这非常不利于民营银行应对利率市场化带来的影响与变化[1]。
1.2市场经验不足河南省民营银行起步较晚,发展历程较短,期间还并没有积累到足够的市场经验,其市场经营模式还远远不必国有商业银行成熟,而利率市场化下的金融市场又是瞬息万变的,如果没有足够的市场经验、经营模式又不够成熟的话,就非常容易出现各种危机,这也不利于民营银行发展。
1.3内部管理不完善对于任何一个金融机构而言,完善的内部管理,对于其发展来说都意义重大,尤其是在利率市场化的条件下,一套完善、成熟的内部管理机制,可以帮助金融机构有效抵御风险发生,确保自身在市场中的稳定与安全。目前,我国的国有商业银行都已经具备了非常完善与成熟的内部管理机制,但这确实河南省民营银行所欠缺的,这同样是由于市场实践与经营实践不足所造成的,其内部管理机制还略显稚嫩,无法有效抵御风险发生[2]。
2利率市场化下河南省民营银行的发展优势
2.1资金来源更加多元化虽然民营银行的资金不必国有商业银行雄厚,但是其资金的来源却更加的灵活、更加的多元。民营银行资金来源的灵活多元脱离了国有银行资金进入时的条条框框和国资经营的负面影响,极大程度上减少了资金进入民营银行的成本和时间,提高了民营银行总体运营效率。就这一点来说,是非常有利于河南省民营银行在利率市场化下的发展的。
2.2运作效率更高我国的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虽然各方面的制度、机制都非常健全,但是其运作却显得较为复杂,过于臃肿的体系结构降低了其自身的运作效率。而河南省民营银行却正好与之相反,民营银行的体系结构更加的精巧,其内部的制度、机制相比国有大型商业银行更加的精简,这其实就有效提高了其自身的运作效率,非常有利于其应对快速变化的利率市场。
2.3与小微企业的互惠合作我国的小微企业数量非常多,河南地区也不例外,但众所周知融资贷款是阻碍小微企业发展的一大难题,国有商业银行由于各方面的运营制度约束,无法向小微企业提供有效的融资贷款服务。而河南省民营银行在这方面的约束就非常少,它能够与当地的小微企业建立起长期的合作关系,为小微企业提供及时、快速的融资服务,实现双方共同发展、互惠互利。这不仅有利于河南省民营银行在利率市场化下的发展,也有利于河南省当地市场的整体发展,能够有效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2.4内部管理机制灵活河南省民营银行为产权制,其优势是决策链非常清晰,内部管理机制灵活,在利率市场化下,这完全可以被看作是河南省民营银行的一大优势。而且,河南省民营银行还可以根据自身的运营特征和运营需求,构建一套完全适合自身的高效管理机制,打破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内部管理机制、管理规律,这非常有利于河南省民营银行吸引思想理念更加先进的金融人才,对于有效应对利率市场化所带来的影响来说意义重大。
3河南省民营银行的发展策略探讨
3.1满足市场各方需求利率市场化对整个金融行业带来的影响都是非常大的,尤其是对于银行业而言,这种影响更为明显。在我国,民营银行就相当于是市场的“初生儿”,其发展需要尽可能考虑到市场中的各方需求,这样才能快速占领市场,真正获得可以生存与发展的空间。民营银行的出现,给我国的银行业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这对于我国整个金融市场的发展来说都是具有积极意义的。因为民营银行对我国此前相对单一的金融结构体系起到了补充作用,可以进一步推动我国金融行业朝着市场化的方向发展,可以促进我国金融市场的资源配置优化,有利于形成健康、良性的金融市场竞争机制。但从微观的角度来讲,民营银行自身要生存、要发展,还是要尽可能追求利润最大化,否则的话民营银行在市场中的地位就将是岌岌可危的,所以民营银行必须要尽可能满足市场各方需求,这样才有可能追求到自己所需的利润[3]。首先,民营银行应当抓住小微企业这一主要的客户源,因为从市场量级来讲,民营银行应当有能力为小微企业提供贷款融资服务,而且目前河南省小微企业的数量较多,民营银行可以借此发展许多小微企业客户,拓展自身的客户数量。截至2013年9月底,河南全省共有小微企业单位数大约249万户,占全省企业总数比例超过98%,贡献了全省约53%的GDP、60%以上的出口、70%以上的科技创新、80%以上的新增就业。近年来,河南省小微企业持续快速发展,在推动全省经济发展、创造就业岗位、增加财税收入、促进市场繁荣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发展小微企业客户的过程当当中,民营银行必须要处理好与小微企业之间的关系,争取能够形成一种相互发展、相互促进的合作局面,尤其要抓住那些被国有商业银行所“抛弃”的小微企业,为他们提供发展所需求的资金保障。其次,民营银行还需要抓住普通的市场客户,这也是民营银行应当主要发展的客户群体。在国有商业银行强大的资金支持以及良好的市场信誉背景下,很多的普通市场客户都选择了国有商业银行,在这样的情况下,河南省民营银行应当如何发展这些普通的市场客户呢?最好的办法就是走与国有商业银行异质化的路线,因为目前各个国有商业银行在产品和服务上都基本趋同,没有什么特点,同质化的现象严重,没有给普通的市场用户更多的选择空间。河南省民营银行应当尽可能避免在产品的种类和服务上与国有商业银行趋同,否则就难以与国有商业银行进行竞争。河南省民营银行应当基于对市场的广泛调查,加强对产品与服务的开发,尽可能贴近普通市场的客户需求,体现出自身的经营特色,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客户,获得与国有商业银行竞争的机会。
3.2扩大资本补充方式从整体来看,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民营银行在主流商业银行体系中仅占5%。从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规模来看,大型国有银行与政府控股商业银行占商业银行资产总规模的95%,民营银行仅占商业银行资产总规模的5%,其中“工农中建交”占商业银行资产总规模的60%以上,过低的资产规模非常不利于民营银行发展。利率市场化下,金融市场的变化非常快速,民营银行要想积极、安全的应对市场变化,有效抵御市场风险,就必须要扩大资本补充方式,增加自身应对市场变化的有效筹码。河南省民营银行应当提高自身的盈利能力,这是民营银行充实核心资本的关键途径。除此之外还应当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增资扩股、上市融资,以自身的扩大资本补充方式,这可以帮助民营银行有效增强自身资本。其他的次级债、混合债以及提留盈余公积也可以成为民营银行的资本补充方式。
3.3完善风险控制机制要想有效抵御利率市场化所带来的外部市场风险,河南省民营银行还应当完善自身的风险防控机制,以及时、准确地识别风险,积极地应对和防范风险,使自身受市场风险的影响降到最低。首先,河南省民营银行应当向我国的国有商业银行进行相关做法的借鉴,从中吸取一些对自身风险控制有益的经验,这对于民营银行自身的风险控制体系建设来说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意义。因为我国的国有商业银行发展历程长,相关的做法成熟、经验丰富,可以为民营银行提供宝贵、有效的参考,也值得民营银行学习。其次,河南省民营银行还应当根据自身的组织结构特点、业务运营特点等,来构建具有针对性的风险控制机制,提高自身风险控制措施的操作性,这样才能真正有效地防范与抵御利率市场化带来的外部市场风险。
3.4大力发展中间业务现代的银行业务早就跳出了存贷款业务的限制,业务发展非常的多元化,但从目前河南省民营银行的业务发展情况来看,主要还是以传统的存贷款为主,其他的中间业务数量种类少,收入也较低,这是河南省民营银行应当尽快改变的现状。据统计2011全国94家民营银行共发售银行理财产品20270款,2012年则上升为28239款,较2011年上涨39.31%,而发行规模更是达到24.71万亿元人民币,较2011年增长45.44%,这说明民营银行的中间业务发展空间非常大。所以,河南省民营银行应当加强对中间业务的开发与创新,丰富自身的中间业务种类,尤其要走与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相异质化的路线,通过对市场的调查与分析,来了解市场的需求情况,并利用自身决策链短、市场活动灵活的优势特点,来快速开发中间业务,及时满足市场需求。但在中间业务的开发过程当中,必须要考虑到自身特点的体现,不能与国有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严重趋同,否则就会丧失自身的优势,尤其要专注于对微小企业的中间业务开发,除了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融资服务之外,还可以为中小企业提供财务顾问、金融理财、市场咨询、增资扩股等方面的服务,尽可能满足微小企业以及自身在发展过程当中的各种需求。
3.5谨慎对待快速扩张发展初期,民营银行的市场扩张速度可能非常快,关于这一点民营银行必须要谨慎对待,否则的话民营银行就可能会不堪运营负荷,出现多种问题。民营银行必须要有节制、有控制地发展,适度地扩张自身的市场规模,期间主要应当做好对客户的维护以及对风险的防控,不断适应利率市场化下的市场变化形式,以实现稳步、长远的发展。
4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