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险公司风险管理范文

时间:2023-07-03 17:55:2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财险公司风险管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财险公司风险管理

篇1

保险公司是经营风险的公司,其所面临的风险管理问题,特别是公司财务风险的识别、防范以及控制必然成为其管理的核心。从对A公司财务风险管理评价情况看,A公司风险管理体系逐步完善,财务内部控制体系合理有效,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健全,资本结构合理且偿付能力稳定,需要注重的是投资风险的识别及防范与控制。A公司财务风险管理对我国保险企业来说,应构建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加强财务内部控制,建立健全财务风险预警体系,从优化资本结构的战略高度来规划再融资行为,积极提高保险资金的使用效率。

[关键词]

保险企业;财务风险管理;A公司

对保险企业而言,通过财务分析可以感知风险、分析风险。因此,保险公司应利用财务分析加强财务风险管理,对其财务风险进行有效的管理和规避。[1]

1、A公司财务风险管理实践

一般保险公司的财务活动可分为筹资活动、投资活动、经营活动等,这些财务活动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公司在日常经营中的支付能力、盈利能力及运营状况。基于财务分析视角,本文从筹资风险管理、投资风险管理、运营风险管理三个方面分析A公司财务风险管理情况。

1.1筹资风险管理对于保险公司来说,资金的主要来源是资本金以及保险费收入。在保险公司的资金来源中,负债所占的比重较大,其筹资风险主要来源于保险费收入带来的债务。基于财务分析视角,保险公司的筹资风险可以从公司的偿债能力方面来衡量。具体的评估指标主要有:资产负债率及偿付能力充足率。根据表1所示,2015年A公司的资产负债率较前几年有所降低,说明其债务负担有所减轻,长期偿债风险减小。高负债率通常会给公司造成较大的财务风险,A公司适当削减了债务资本比率,优化了公司的财务结构。偿付能力方面主要是分析其偿付能力充足率,具体指标的分析如表2所示。根据表2可知,2015年A保险公司偿付能力充足率为205.1%,相比前几年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原因在于2015年A公司进行了权益融资,进一步补充了资本金及营运资金,使集团的偿债风险有所减小。

1.2投资风险管理投资风险是投资效果偏离收益目标的可能性。结合财务分析,公司的投资风险可以用盈利能力来衡量,衡量指标主要有:总投资收益率、净投资收益率、总资产报酬率。A公司投资收益指标的分析如表3所示。2015年,A公司的总投资收益率为5%,与上年持平,但净投资收益率有所增加。2014年和2015年的收益水平较2013年有大幅度的提升,但收益的提升往往伴随着风险的加大。A公司近两年在投资方面获得了较大收益,说明它在投资方面承受的风险也较大。

1.3运营风险管理保险公司作为一个经营“风险”的公司,现金流量在其日常营运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对于A公司这个企业来说,更要有足够的现金流作为保证,因此,基于公司现金流量表的分析可以对公司的运营风险作出较好的识别。主要衡量指标为:资产的经营现金流量回报率、经营现金净流量与净利润的比率、经营现金净流量对负债比率。A公司营运风险指标分析如表4所示。由表4分析可知,2015年A公司资产的经营现金流量回报率较2014年有较大幅度的下降,说明A公司集团资金的经营收现水平有所下降,其资产综合管理水平降低。同时,2015年A公司经营现金净流量与净利润的比率较2014年也有所降低,说明公司盈利质量降低,利润的实现程度低。另外,A公司2015年经营现金流量对负债比率也有所降低,说明公司短期偿债风险有所增加。总的来说,2015年A公司集团受业务发展的影响,本期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减少,短期运营风险有所增加。

2、A公司财务风险管理评价

据上述分析可知,A公司财务风险管理水平较好,在公司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逐步加强了财务风险管理,取得了一些成效。

2.1风险管理体系逐步完善A公司成立二十多年来,一直将风险管理视为经营管理活动和业务活动的核心内容之一,逐步建立起与业务特点相结合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根据上文的分析,可以看出A公司的资产负债率一直较高,超出理论的合理水平,但是最近几年A公司的发展势头强劲,说明A公司注重风险管理与发展并举。而先进全面的风险管理机制为公司持续稳健发展提供了保障,为公司战略有效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除此之外,公司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对公司财务风险管理理念的关注和认知始终保持明确清晰,并通过自身的影响力将其渗透到公司的各个层面,有效做到上传下达,为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建设和完善起到了激励和领导作用。

2.2财务内部控制体系合理有效A公司注重财务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并以公司的风险管理体系为基础,以现代化的风险监控系统为辅助,将财务内部控制理念渗透到员工的日常经营活动中,从而基本建立了合理有效的财务内控体系,使得A公司内控管理中心各部门形成目标统一、高效配合的合作模式,同时,也有效促进了风险管控三道防线之间的联动与运作,减少或规避了公司的财务风险损失。另外,在A公司的财务内部控制体系的推动下,A公司的财务风险管理文化进一步加强,尤其是对于地方子公司,更是加强了对各个环节的控制,提高了员工的应对风险的素质。

2.3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健全在逐步完善的财务风险管理体系的指导下,A公司建立了较为健全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即以公司财务信息化为基础,利用财务指标度量其财务状况偏离预警线的强弱程度并发出财务警戒信号。在健全的财务预警机制的指导下,A公司以公司的财务报表、经营计划以及其他相关的财务资料为依据,选择重点检测财务指标并确定财务危机警戒标准,并采用比例分析法、数学模型法等对财务指标进行综合分析及预测,监测财务状况的变化及可能发生的财务危机,并及时警示有关负责人员,分析和报告本公司发生财务危机的原因,对公司财务运行存在的潜在问题,提出有效的防范措施。[2]健全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帮助A公司有效规避了潜在的财务风险,保障了其经营活动的健康发展。

2.4资本结构合理,偿付能力稳定A公司在业务迅速发展的现阶段,在不断调整业务结构的同时也在不断调整资本结构,从而做到了有效合理配置资源并保持偿付能力稳定。在当前激烈竞争的市场经济环境下,保险公司生存的空间更为狭窄,此时充足的偿付能力首当其冲地成为其生存和发展的必要保障。[3]因此,充足的偿付能力是保险公司自身所要追求的目标与方向之一。另外,A公司在再融资的同时注重了资本结构的优化,保持了偿付能力的稳定性,从而促使其实现公司价值的最大化。

2.5注重投资风险的识别、防范和控制保险公司的投资风险主要存在于保险资金的运用过程中,正确的投资决策是投资风险管理的关键所在,而合适的投资决策准则是重中之重。基于此,A公司首先确定了保险资金投资决策准则。然后结合资金的来源、运用特点,按照负债类型要和相应类型的资产相匹配的原则来制定投资方向、选择投资工具、确定投资比例,以此减少业务开展的盲目性,增加了投资的安全性。[4]另外,通过恰当的投资组合,利用投资资产的多样化,分散了非系统风险,并且保证了投资的多元化,同时提高了随时满足短期债务以及应对解决突发事件的能力,加强了对投资的事前、事中、事后控制。

3、A公司财务风险管理对我国保险企业的启示

A公司形成了较为完善的财务风险管理组织体系,我国其他保险企业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借鉴。

3.1构建全面的风险管理体系构建全面的风险管理体系可以促进保险公司稳定经营和持续发展。通过制定全面风险管理战略、营造风险管理的文化氛围和建立全面风险管理流程,能进一步优化风险管理体系。

3.1.1制定全面风险管理战略制定全面风险管理战略是构建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第一步。风险管理战略包括风险管理的风险偏好设置与目标定位。风险偏好设置决定了公司在风险决策中的行为特征。而全面风险管理目标定位并不在于完全规避风险,而在于与风险共存,特别是作为保险公司,承担一定的风险是其存在的前提。

3.1.2营造风险管理的文化氛围,实施全面风险管理公司文化是公司持续发展的人文力量,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离不开风险管理的文化氛围。先进的风险管理文化对于风险管理体系作用的发挥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滞后的风险管理文化则会呈倍数缩小风险管理体系的作用。营造风险管理的文化氛围,才能不断提高公司全面风险管理的水平。在此基础上重视公司文化的评估结果,巩固和发扬公司文化的建设成果,并针对评估过程中发现的问题,确定影响公司文化建设的不利因素,分析其更深层次的影响因素,及时釆取相应措施加以应对。

3.1.3建立全面风险管理流程全面的风险管理流程主要包括风险的识别、防范和控制。首先,风险识别是风险管理的基础。只有正确判别出自身所面临的风险,人们才能够更加主动地采取适当有效的方法对风险进行防范和控制。其次,风险防范则是采取预先防范措施,得以减小损失发生的可能性以及损失程度。全面的风险管理流程离不开风险控制,即采取各种措施减小风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或者减少风险事件发生时带来的损失。

3.2加强财务内部控制保持合理充足的现金流不仅需要健全的财务风险预警体系,更需要健全的财务内部控制。

3.2.1财务内部控制是保险公司生存与发展的基石财务内部控制是强化保险公司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保险公司的筹资、投资、营运活动都离不开财务内部控制。在复杂多变的市场条件下,保险公司处于风险旋涡中,更需要合理的组织、安排和控制好资金的流动与安全,因此需要一套系统的财务控制体系。财务内部控制作为强化管理的一种手段,必然在经营管理中得到体现和发展,从而使得保险公司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以生存求发展,以效益为本,更好地防范风险。

3.2.2加强财务内部控制有利于提升财务风险管控能力作为保险公司生存和发展的基石,财务内部控制为财务管理提供组织保证、体系保证、方法保证以及质量保证,从而有效降低保险公司财务风险。同时,保险公司应当根据其保险业务流程以及财务内部控制的需要,建立合理、有效的财务组织架构,科学设置公司内设机构、分支机构以及岗位职责,明确各岗位的责任分工,建立安全实用、能够覆盖所有业务环节的信息系统,尽可能使各项业务活动自动化、流程化、信息化,减少或消除人为干预和操作的失误,为财务内部控制提供技术保障和有效的系统支持。财务内部控制制度是公司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机组成部分,财务内控制度的完善能够有效提高公司财务管理能力,提升财务风险管控能力,进而促进保险公司的持续健康发展,推动公司竞争力和经济效益的显著提升。

3.3建立健全财务风险预警体系合理的现金流是一个公司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而健全的财务风险预警体系更有利于公司及早识别保险公司的资金流风险,从而降低公司的营运风险。作为保险公司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建立健全财务风险预警体系。

3.3.1正确选择财务预警指标在财务预警体系选择的关键问题上,保险公司对于财务预警指标应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考虑。一方面,定性指标可以直接反映公司生产经营的变化,主要受经济环境、本行业特征、国内外市场状况、公司经营方式以及管理水平等方面的影响,是影响公司稳定发展不可忽视的因素;另一方面,定量指标主要反映的是公司的财务状况及其发展状况,其中包括公司的偿债能力、资产运营能力、获利能力以及发展潜力等方面。[5]因此,保险公司在指标选取时需要综合考虑各指标之间的相互关联性,特别应注意的是定量指标与定性指标之间的相互补充,以便使其更好地反映公司财务状况。

3.3.2加强公司信息化管理建立财务预警体系主要在于它的及时性,因此大量准确及时的信息为财务预警体系的有效运行提供了基础,所以公司应不断加强信息化管理。通过建立财务风险预警的计算机辅助管理体系,配备专业人员进行信息的收集和处理,以此确保公司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和有效性,从而实现公司财务风险管理智能化,提高公司财务风险预警的科学性,并为公司财务预警体系的构建提供技术支持。

3.4从优化资本结构的战略高度来规划再融资行为在中国保险市场快速发展的阶段,基于实现金融综合化经营的战略需要,在满足保险资金投资股权、上市公司再融资规范的前提下,保险公司更应从优化资本结构的战略高度提前规划公司的再融资行为。[6]

3.4.1确定最优资本结构作为经营风险的金融机构,保险公司存在其特殊性质。一方面,保险公司是负债经营;另一方面,保险公司的股权资本有自身的获利要求。此类特殊性使得保险公司的资本结构受到了监管机构和股东利益最大化要求的双重限制。[7]因此保险公司需要根据自身实际确定最优的资本结构,使其既能够维持保险公司的财务稳定性、满足监管要求的偿付能力,同时又能够实现股东的利益最大化。

3.4.2合理选择再融资方式我国上市保险公司在选择再融资方式时所考虑的主要是融资额大小、门槛高低以及融资的难易程度等因素,因此股权融资成为我国上市保险公司再融资的首选。虽然股权融资对改善股权结构确实具有一定的作用,但是单一的股权融资并没有考虑到公司在资本结构方面的差异,不符合财务管理理论关于最优资本结构的融资原则。再融资对公司的持续发展有着极大的推动力,因此,我国保险公司应合理选择再融资方式,从优化资本结构的战略高度来规划再融资行为,有效提高公司偿付能力、优化资本结构,从而实施有效的风险管理。

3.5积极提高保险资金的使用效率保险公司投资风险的控制工作中,比较常见的控制策略包括对建立合理的投资比例、拓宽资金运用渠道这两个方面。

3.5.1建立合理的投资比例在现阶段的条件下,保险公司应引入合理的投资比例,以一定的风险水平为前提条件,从而实现投资回报率的最大化。[8]保险公司自身属于经营风险的公司,组合模式下的投资对保险公司的财务风险进行抵消、对冲处理能够有助于整个收益水平的均衡发展,从而实现收益要素与财务风险要素的均衡。因此,建立合理的投资比例有利于保险公司降低自身投资风险,从而降低财务风险。

3.5.2拓宽资金运用渠道目前我国保险资金仍主要运用在银行存款、债券等领域,资金的增值主要通过国债利息收入以及银行存款利率为途径来实现,抵押贷款、股票投资比重仍较小。因此,面临我国现阶段的市场经济条件,保险公司应该扩大投资渠道,在现行政策允许的投资条件下,合理分配国债、抵押贷款以及股票投资等的投资比例,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保险公司财务风险管理是一个连续的动态过程。我国的保险公司在经历了市场化改革之后,呈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面对不断发展成熟的保险市场,我国保险公司更应注重财务风险的识别、防范、控制,不断提高抗风险能力。A公司的财务风险管理有一定优势,我国其他保险公司可借鉴A公司的实践,从财务分析的视角入手,构建风险管理体系,进一步提高公司财务风险的管理能力,以促进我国保险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和繁荣。

参考文献:

[1]肖云莹.保险公司财务风险管理相关问题研究[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11.

[2]霍真.金融危机下的企业财务策略[J].经济师,2011(2):163.

[3]杜司赢.我国上市寿险公司偿付能力影响因素研究[D].兰州:兰州大学,2013.

[4]王玉波.新时期我国保险资金投资风险管理分析[J].中国商贸,2013(22):125-126.

[5]李静,国有大型建筑施工企业集团财务集中管控探索[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10.

[6]蔡颖.保险公司偿付能力与资本结构优化问题研究[J].保险研究,2010(11):8-19.

[7]崔浩雄.浅析保险公司发展养老社区现状及策略[J].中国保险,2013(6):31-33.

篇2

关键词:财务风险 风险投资公司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在市场中面临的风险也越来越大。尤其是08年兴起的全球金融危机更是加大了很多企业的经营风险与财务风险。而风险投资公司自然也面临着巨大的风险。研究风险管理公司的财务风险,企业可以规避因财务风险太大而导致破产的可能,使得这些风险投资公司可以长久的存活于资本市场,为中小企业筹资提供优质的资金。所以,研究风险投资公司的财务风险管理是一项重要的课题。

世界上有很多著名的风险投资公司,比如说投资过蒙牛的摩根史坦利,进行互联网高科技投资的红杉资本投资公司,就成功的投资过思科等著名企业。当然,并不是这些企业发展壮大了才进行投资,而是在他们的初创期进行投资。这就涉及到风险投资公司的运作模式。风险投资公司主要投资于一些起步公司,这些公司大多数是增长性强的高科技公司。风险投资公司主要是进行资金支持,也会进行一些意见的提出。等到投资的公司做大做强,达到可以上市的程度,风险投资公司就会“撤场”,出售其所持有的股份给大众,转向下一个企业。投资成功率比较低,一般投资一百个公司能成功一个。但是也会发生这样的情况,这成功的一个公司会把之前的所有损失都弥补回来。所以说关注风险投资公司的财务风险显得尤为重要。

一、财务风险的定义

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不随人的主观意志而消失,存在于资本市场的角角落落。狭义的风险指的是企业遭受损失的可能性。即企业在经营上会面临利润为负或者破产等负面的很大的不确定性。而广义的风险则不只是强调损失的可能,还包含了盈利的可能,即盈利的不确定性。财务风险也分为广义和狭义。狭义的财务风险指的是企业因为负债的筹措不当,超过一定的资产负债率而导致公司丧失偿债能力而破产清算的风险。广义的财务风险是指涉及公司财务的风险。对于风险投资公司而言,包含筹资风险、投资风险和资本退出的风险。

二、风险投资公司的财务风险管理

风险投资公司面临的财务风险包括筹资风险、投资风险、资本退出的风险。下面就对风险投资公司面临的各个财务风险进行一一阐述。

1.筹资风险

风险投资公司要投资很多公司,需要其他的后续资金。风险投资公司的筹资风险与所筹集资金的来源与结构有关。而在我国,很多风险投资公司都是政府拨款组建,筹资的来源比较单一。这些资金主要来源于政府财政资金、私人资本、养老基金、银行和保险资金。由于筹资会产生稳定的现金流支出,而一旦公司没有持续的盈利,在某一环节上失误,就会发生公司丧失偿付能力,引发破产风险。

2.投资风险

这是指风险投资公司面临众多需要资金的公司时对哪些公司进行投资的风险。一些公司会投资失败,倾家荡产,另一些会投资成功,赚的盆满钵满。如何进行投资项目的选择,是摆在风险投资公司面前的一个难题。首先,风险投资人才的匮乏会产生较大的投资风险。很全面的风险分析人才很难找到,阻碍了风险投资公司的发展。其次,政策的影响也会加大投资风险。比如国家对新能源产业的扶持,会降低风险投资公司投资于新能源的风险。另外,投资项目的寿命也会产生投资风险。一个项目寿命越长,所面临的不确定性越大,政策的变更也越大,面临的风险越大。

3.资本退出风险

这是指当风险投资资金准备退出的时候,遇到的资金难以回收的风险。如果资本无法做到便捷安全的退出,那么风险资本就无法实现收益的最大化,也违背了风险投资公司的初衷,从而会限制更多的风险资金的流入。目前产权市场还不是很成熟,产权的流动性不足。再加上风险投资公司的资本退出机制不是很便捷,造成了很多风险投资公司的资本成为了投资项目的永久性股东,形成财务风险。

三 、风险投资公司财务风险的管理

1.对于筹资风险的管理

前文已述,我国的风险投资公司的筹资来源单一,筹集的资金量就不会太多。而拓宽筹资渠道可以降低风险投资公司的筹资风险。首先,要培育以上市公司为主导的风险资本供给机制。上市公司一般资金实力雄厚,治理能力以及风险投资的参与意识较强。其次,要适当放宽养老基金,商业银行以及保险公司的投资限制。在现行的法律制度下,这些坐拥大笔资金的机构还无法进行风险投资。最后,鼓励证券公司或者证券投资基金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进入风险投资领域。证券公司和基金公司都有着优秀的人才,可以利用这些人才的优势来培育风险管理人才。

2.对于投资风险的管理

首先,先要对所投资企业的价值做出一个评估,被投资项目预期的现金流能否达到预期。这就需要财务人员对于被投资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分析,包含对各项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真实性进行鉴定。其次,要有分阶段投资的方式,资本不宜一次性全部投入,可以考虑分步骤的投入。分步骤的投入既是对被投资企业的一种监督约束,也是一种有效的激励工具,可以促使被投资企业更好的发展。

3.对于资本退出风险的管理

风险投资的目的是适时退出以攫取高额超常利润,而非成为公司股东长期控制公司。最初时候的投资就遵循着分散投资的策略,将资本投资于不同行业,不同地区,不同企业的不同发展阶段上。在这些前提下,风险投资公司应该按照投资组合原理,根据项目的不同发展阶段,对资本退出的渠道、时机做出预期,形成风险项目组合退出方案。然后,在收益一定的情况下寻求最小的风险或者风险一定的情况下寻求最大的收益,从退出方案中选择出最合适的退出方案,即最有退出方案。

四、结论

综上所述,风险投资越来越成为资本市场的一个重要工具。如何利用好这个工具是摆在财务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问题。风险投资公司的财务风险管理也成为一个新的研究方向,需要结合国外的经验,促进我国风险投资行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篇3

(一)资产与负债不相匹配

本文选取2013年至2014年中国人寿保险公司财务数据,以此分析公司在财务中存在资产负债不相匹配的现象。资产负债不匹配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资产小于负债,这种就会出现无法偿还到期债务,出现偿债风险。二是资产大于负债,公司有能力偿还到期债务。通过表1和表2对比可知,在公司的投资组合中,近几年的变化趋势是银行的存款占比下降,债券、股票等利率敏感性产品的比例上升,因此,公司隐藏的财务风险也比较大,加深了公司资产负债的不匹配风险。

(二)内部控制与监督机制不完善

中国人寿保险公司虽然通过建立了各类信息系统保证信息传达的流畅,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依然在内部控制与监督机制中存在以下问题:1.缺少系统的评估机制。2.公司横向与纵向沟通效果较差。3.财务方面缺乏独立性。

二、中国人寿保险公司加强财务风险管理的措施

(一)加强内部控制机制,建立财务风险预警体系

内部控制机制是指在财务风险管理中形成的一种管控体系,可以降低公司的财务风险,也可以强化公司财务风险管理。加强中国人寿保险公司的内部控制机制,可以通过完善公司控制风险的环境,改变经营管理的观念和方法来实现,也可以通过建立良好的财务风险管理机制来进行全面风险评估,对已经发生的财务风险进行存档,并利用多种方法找出财务中的风险点,从而降低公司的财务风险。

(二)提高资金的运用效率

总体来看,中国人寿保险公司的资金运用效率仍然低于国外的一些保险公司,由于我国保险资金运用始终把安全稳健放在第一位,根据《保险法》规定,保险资金可用于银行存款、买卖政府债券、金融债券等形式,但目前我国保险资金仍主要运用在银行存款、债券等领域,以银行存款和国债为主,抵押贷款、股票投资比重较小。因此,可以借助一些投资渠道,提高投资收益率,降低利率的敏感性,从而达到提高资金的运用效率这一目的,有利于中国人寿保险公司的长远发展。

(三)对公司的险种进行科学定位和创新改革

中国保险行业的险种虽然数量较多,但从财务角度上来看,本质是差不多的,随着中国人寿市场的进一步扩大,公司应该对现有的险种进行定位,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改革创新,从根本上避开保险市场过分依赖于费率竞争和佣金竞争的状况根据自身的特点,减轻公司财务风险管理的压力,同时,在新产品退出后,为防止抄袭现象,公司可以考虑申请专利等保护措施来增加核心竞争力。

(四)规范公司的绩效考核制度

篇4

关键词:财产保险公司;分支机构;经营风险;问题;对策

一、财产保险公司分支机构经营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风险控制基础工作不足。在财产保险公司分支机构常规化运营过程中,由于自身基础工作效果不足,会导致整体工作漏洞频繁出现。其中,尽管承保管理机制和承保业务流程已经实现了有效的建立,但是,执行力度不足的问题较为明显。其一,基本文件和保险材料管理问题,包括投保单要素不全、费率管理失效、低价攀比、无原则费率折扣、批单不规范以及随意开具特约补单等。整个基础工作模型中,相关工作无法实现规范性和标准性。也就导致相关管理结构存在了严重的缺失。第二,核保技术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在风险控制方面,核保人的素质不足加之文化层次的问题,有些风险评估项目甚至只是依靠主观印象和主观判断。并且,由于粗放经营的理念,导致一部分分支机构只重视业务水平,确忽略了业务的实际质量,风险控制模型和核保结构无法得到有效处理。

2.运营管理水平不足。运营管理水平主要集中在财务管理方面,由于收费管理结构和相关运行维度存在缺失,就导致现金流管理模型出现了较为严重的问题。其一,财产保险公司分支机构经营管理体系建立过程中,管理模型较为松散,直到年底才开始进行盈余核算,就导致一部分分支结构出现赔款完成但是保费没有收齐的问题,加之营销服务部和部分银行账户结算的差异后者是时间前后,就会使得财务管理效果不佳。其二,在实际管理机制建立过程中,由于退费和手续费管理模型处在漏洞,就导致整体管理结构和管理模型失去实际效果。其三,银行未达账管理也会导致问题的出现,其中,为营销服务部和点开立的银行账户若是不能得到有效管理和调控,就会出现账务不符以及管理不善的问题。银行对账单或对账单不全也是较为常见的问题,需要结合数据参数和管理维度没有得到细化处理,未达账清理不及时等也导致整体运行维度和管控结构失去实效性。

3.风险管理环节模糊。在风险管理环节建立时,相关监管部门的建立模型和应用价值存在一定的缺失,不仅仅是法律体系还是经营管理维度,都不能完全贴合其实际需求,使得管理力度处在严重的落后状态,也会导致整体管理环节模糊,且管理力度不足的问题相继出现。另外,风险管理环节中信息化管理模型也存在不足,相关控制模型和控制维度之间缺乏实际管理效果,信息化处理机制不能完全贴合风险管理的具体要求。

二、财产保险公司分支机构经营风险管理优化措施分析

1.提升风险控制水平。在风险控制管理机制建立过程中,把防范和化解经营风险放在各项经营活动的首位,要积极践行切实有效的风险管理模型,提升风险管控机制和风险分散体系的运行维度,积极践行广泛性以及负债性管理模型,确保经营管理体系的完整度。在日常风险管理过程中,财产保险公司分支机构要结合实际情况积极践行有效的管理措施和控制维度,切实维护管理模型和管理要求之间的稳定性,并积极深化管控体系的综合价值,确保管理层级结构和管理要求之间的契合性。由于财产保险公司还担着承保项目的和自身经营双重风险,这就需要相关部门结合实际需求和管理模型,积极落实保险公司的相关规定和要求,从而实现持续经营,把经营风险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在实际管理机制中,践行可调控、可承受的管理行为以及风险控制维度,才是全部经营活动正常运作的必要条件。正是基于此,新时期财产保险公司分析分支机构要积极践行高效控制模型,实现有效益、有质量的健康发展,只有真正提升整体管理维度和管控措施的实际价值,才能达到业务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协调增长,建立健全更加系统化的产业管理良性循环。

2.提升全员经营管理水平。管理体系要将管理水平优化作为重要参数,也是整体管理效果升级的重要路径。在常规化管理体系建立和应用过程中,由于财产保险公司分支机构的常规化经营风险存在隐蔽性和滞后性特征,这就需要相关部门管理人员结合实际需求进行系统化分析,提升整体管理维护过程的实际效果,并且深度贯彻落实有效的处理措施和管理机制。因此,就要求保险公司分支机构在实际管理措施和管理范围建立时,确保经营风险管理的全员性和全过程化,从多元化角度分析,对不同项目进行区分处理和综合管控,真正将防范、化解以及控制措施落实到不同岗位的不同负责人身上。与此同时,相关管理人员和管理部门要结合外部经营环境以及企业内部运行体系,对相关维度进行细化处理和更新后,集中研究落实有效的处理措施,确保能进一步提高保险公司分支机构的经营主动权,落实经济发展的基本要求。

3.优化风险管理环节。其一,要积极防范承保风险,在实际管理机制和管理措施建立过程中,相关管理部门要高度重视业务的理性选择,结合其实际情况建构有效的管理条款和规范要求,并且深度强化对招投标的风险预测。将相关预测名目进行细化分析,进一步积极强化核保队伍的综合水平,提高核保技术的落实体系。其二,相关管理人员要积极践行更加有效的处理机制,规范理赔管理项目的同时,有效填补相关项目设计中出现的各种漏洞。管理人员只有从根本上升级和优化防欺诈工作水平,才能更加系统化的升级管理维度,提高财产保险公司的实际管理效果。其三,部门控制人员要重视防灾防损服务的综合质量,积极践行更加系统化的控制维度和处理机制,确保分保技术得以有效运用。值得注意的是,对于风险管理来说,要着重提防巨灾风险,降低风险发生的频率和程度。其四,相关部门管理人员要健全内控机制的具体要求和管理维度,切实维护管控体制,借助有效的处理措施和管控模型,完善管理体制和管理服务质量的基础上,建立严格的授权授信制度。只有综合提升整体管理模型,才能升级经营风险管理项目的实际效果。

三、结语

总而言之,我国财产保险公司分支机构要想从根本上提高整体管理效果,就要针对相关问题进行集中处理和高度管控,确保管理维度和管理模型的系统化升级和项目优化,提高管理效能的同时,强化业务水平以及业务经营项目的综合水平。相关部门要进一步深化信息化技术,规范经营活动的市场价值和应用价值,提高财产管理效果的严密性和科学价值,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郭洪川,杨培.财产保险公司分支机构未决赔款准备金区域市场监管机制研究[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3,22(11):82-86.

[2]刘凯.华泰财产保险有限公司交强险经营亏损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4.

[3]董淑珍,赵雅馨.在津中小财产保险分公司发展情况分析及对策研究[J].华北金融,2015,12(03):47-49.

[4]梅雪松.保险公司新商业模式创新探索——华安财产保险股份公司连锁营销门店创新实践[J].中国城市经济,2016,11(11):72-74.

[5]稳抓改革机遇实现跨越发展——记中国平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陕西分公司[J].西部财会,2015,28(04):78-80.

篇5

【关键词】 董事会治理 财务风险 影响 对策

现代企业管理认为,健全的董事会治理机制与完善的董事会治理结构能够促进公司绩效的提升,减少公司发生财务危机的概率。也就是说,董事会治理机制与结构的完善,能够提升公司的治理效率,降低发生风险的可能性,增强公司应对财务危机的抵御能力。那么,董事会治理究竟是怎样对公司绩效产生影响,进而又影响到公司产生一系列的财务风险?本文即从董事会治理机制的内涵为出发点,探讨董事会特征给公司的财务风险带来的影响。

一、公司财务风险

通常情况下,公司的财务风险可以解释为在公司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当中,受到各种内外部环境的影响,以及诸多无法控制、难以预料的因素作用,导致公司未来的财务活动结果与预期的财务目标有所偏离的可能性。该可能性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有可能给公司带来预期外的损失;二是有可能给公司带来预期外的收益。在具体的实践当中,第一种可能性更加受到公司所关注,因为它一经发生,就可能使公司陷入严重的财务困境。公司收益与财务风险是并存的,它们同时贯穿在公司财务工作的全过程当中,因为其具有不确定性与隐蔽性等特点,目前我国公司的财务风险通常较高。

二、董事会治理相关内涵

现代公司董事会指的是股东会授权之下的监督和决策委员会。董事会必须对自己的各项职责存在正确认识,并由称职的、适当的董事会成员所构成,通过一系列恰当、完善的程序,来完成股东会交代的任务,为了保障任务的高效、顺利完成,就有必要进行董事会治理。

董事会就是公司进行决策的核心组织,董事会治理就是以公司治理为基础,通过一系列的制度与规则体系,保障董事会拥有适当的成员,并要求每一个成员都能够以平等、信赖、负责、合作的精神与态度,来处理公司各项事务,从而保障公司决策的合理性与监督的有效性,并且最终实现相关利益者的利益最大化。

企业价值的最大化即为董事会治理所要实现的目标。公司属于社会当中的一员,存在很多与其有联系的人员,所以这里说的企业价值并不只是指股东利益的最大化,也包含有债权人、供应商、员工、顾客、社会、政府等相关利益者利益的最大化。董事会通过进行科学、合理的决策,对公司资产实现了高效利用,对各利益团体间的利益进行了协调,尽可能防止了由个人决策带来的风险。

决策与监督是董事会的两项基本职能,根据各国家具体情况的不同,以及公司发展情况的不同,其董事会的职责也都分别给出了详尽的界定。例如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在《公司治理原则》中明确董事会职能是制定公司经营目标,处理董事会、管理层成员、股东、以及公司间存在的诸多利益冲突;美国的商业圆桌会议,指明董事会职能是审核、批准重要的财务预算与战略发展计划,监管内部控制、财务报告、风险管理;我国《公司法》中也要求董事会制定公司各项重大决策,包含制定公司投资方案与经营计划,对公司内部各管理机构进行设置,有聘任、解聘高管人员(财务负责人、总经理及副总经理)的权力,并决定其所得报酬,对董事会决议的执行情况与管理人员的各项行为进行有效的监督与控制。

科学决策与有效的监督协调是董事会治理目标能够实现的重要保障。首先,董事会通过科学合理地决策,可以抓住机遇,获取到更多的市场资源,并且对资源进行充分利用,提升资源利用率从而提升公司的利润率,保障公司财务工作的稳健性,促进公司资产保值增值,给公司的相关利益者带来利益最大化。其次,董事会应该积极发挥好监督作用,完善对管理层人员的监管,防止其利用自身职权做出危害其他相关利益者甚至是危害公司的违规违法行为,同时还要平衡与协调好各相关利益者间的利益分配,从而不断提升公司整体价值的最大化。

三、董事会特征给财务风险带来的影响

1、董事会规模给财务风险带来的影响

董事会即公司进行决策与监督的机构,是最终做出决策与执行监督职能的人,其规模通常以董事会的人数表示。在公司章程里对董事会具体的人数予以规定,公司可定期进行调整,各国法律都没有对董事会的规模给出强制性的规定。

规模较大的董事会能够容纳与吸引更多相关利益者的代表,这样一来,董事的知识、专业能力、经验等会更为丰富,可以群策群力,集思广益,同时各董事间能够相互监督与制衡,其相互间的分工也更为明确,各司其职,不断提升公司运作效率,也在很大的程度上克服了“仅代表少数人的利益”、“专权独断”等问题,更为有效地保护了相关利益者。但是,规模较大的董事会与小规模的董事会比较而言,其管理工作更加复杂,管理起来更为困难,董事会成员间交流容易出现问题,可能有小帮派形成,影响集体的共同意志,同时,各董事分配任务有限,他们相应的责任也是有限的,就可能导致搭便车现象的发生,对公司缺少责任心。就目前情况而言,很多公司都倾向于设立小规模董事会。规模大的董事会则说明其代表的利益团体更多,各利益团体为了获取自身的利益,可能篡改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导致董事会决策有效性降低。同时各董事对公司财务担负着较小的责任,从而造成大规模的董事会董事对本公司的财务情况重视程度不足,也可能导致财务舞弊等现象的发生。综上所述我们不难看出,董事会规模过大或过小都会提高公司的财务风险。

2、独立董事的比例给财务风险带来的影响

虽然独立董事不直接参与本公司运营,但该制度的存在,也导致独立董事在其公司运营的过程中发挥着咨询与监督的作用,他们利用自身的经验与独特技术,使公司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他们带来一系列的新变化、提出很多新的方向与思路,帮助管理经营人员把握与辨别机遇,找出潜在的隐患,及时制定出正确的战略等,有利于公司树立自身的良好形象,提升运营管理水平,提高了公司与股东价值,减少了财务风险的发生。在独立董事的制度设计下,如果独立董事可以充分发挥出其应有的积极性与独立性,那么公司的会计信息质量就会得到改善,公司的财务活动也会得到更好的监督与协调,财务控制制度也会变得更为规范、有序、合理,能够更好地更为有效地实现财务目标。综上所述我们不难看出,独立董事的比例与财务风险存在负相关的关系。

3、董事长和总经理的二职合一给财务风险带来的影响

在董事长和总经理的二职合一的前提下,董事长(即总经理)同时担负着决策监督与决策执行的两种职权,在经理层与董事会都有着一定的影响力,这类高管人员的结构设置,会使经理层与董事会之间的联系变得更为错综复杂,就很容易造成内部监控机制的失效,在董事长(即总经理)利用自身双重职位对公司的决策给予重大影响时,就有可能出现“被少数人决定”的现象,从而增加了风险。此外,同时担负着两个权力的职务,很容易使人产生浮夸膨胀、骄傲自大的情绪,再加上监督体制的不尽完善,就有可能实施较为激进冒险的财务政策与经营政策,通常就会造成公司的经营不善,加剧财务风险。倘若董事长和总经理两个职位相互分离,那董事会和管理经营层的独立性就更强,高管人员各司其职,通过权力机制,董事会可以更为有效地对经营层决策进行监督与制约,保障公司决议的合理科学,促进公司运转更加稳健,降低财务风险,使得公司的经营业绩更为优秀。综上所述我们不难看出,相对于董事长和总经理二职分离的公司来说,二职合一的公司具有更高的财务风险。

四、基于董事会治理的公司财务风险防范对策

1、董事会的规模应适度

适合全部公司的统一的董事会规模标准是不存在的,并不是规模越小就代表越好,构建多大规模的董事会最为适宜,是要看在该规模下,其给公司带来好处能否大于其存在的弊端,通常来看,公司董事会的规模应该持有一个“既能快速准确进行决策,又能议论充分”的人数。

若董事会的规模过小,董事会在监督经营层与战略决策层的作用与能力会受到限制,这时适当增加董事,能够集思广益,加大董事会决策的有效性与科学性,保障董事会可以维护与代表多方利益,同时更好地监管经理层;伴随董事会规模不断扩大,就很有可能出现相互扯皮、人浮于事的现象,增长的治理成本已经超出了公司增长的业绩时,我们就应该考虑缩小董事会的规模。所以我们得出结论,董事会的规模应该适度,规模的过大或过小都会导致公司业绩的降低。

2、适度提升独立董事比例

内部董事与独立董事皆为公司董事,当独立董事发表自己独立意见时,就有可能产生一定的冲突。只有适当提升独立董事的比例,才能更好地在董事会当中形成这种独立的力量,从而能够维持独立立场,做出公正客观的评价。

权利与义务的履行是独立董事作用得到发挥的根本保障,所以,相关部门应该尽快出立董事法,站在法律的高度,明晰独立董事的权利与义务。同时,还应该设立独立董事的市场评价和市场披露机制,将独立董事各种信息及时、准确、客观地公之于众。

3、领导权结构实现两职分离

董事长领导董事会对全体股东负责,公司经营层对董事会负责,经营层执行董事会的各项决策,董事会与经营层间是监督和被监督的关系。倘若经营层的工作不能使董事会满意,那么董事会就可以解除CEO职务。同时,CEO也希望能够俘获董事会,来稳定自身工作。因此,为了避免CEO有可能对董事会进行控制,公司董事长不应担任CEO,也就是说,公司CEO不可以做董事长。领导权结构必须实现两职分离设置。

五、结语

综上所述,完善的董事会治理机制有助于提升公司的绩效,降低公司财务风险发生的概率。面临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我国公司应该积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采取一系列的有效措施,健全董事会治理机制与结构,从而不断提升经营绩效,以求得公司的健康、持久发展。

【参考文献】

[1] 乔欢:公司治理结构对财务风险的影响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

[2] 陈莎:公司治理结构对财务风险的影响研究[D].苏州大学,2010.

篇6

关键词:公司财务风险;财务管理

一般来讲,在基金公司,财务风险依旧主要存在于财务活动的三大领域中,即筹资活动、投资活动和营运活动。本文将通过对以上三种财务活动中财务管理所面临的风险进行识别分析,并提出防范措施。

一、基金公司财务风险的分布

(一)筹资活动中的财务风险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筹资活动是一个公司生产经营活动的起点,管理措施失当会使筹集资金的使用效益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由此产生筹资风险。公司资金主要来源于两个途径,即权益筹资和债务筹资。所以,筹资风险实际上是基金公司资本结构存在的风险以及偿债能力方面的风险。

根据监管要求,基金公司的资本结构一般以权益性资金为主,公司的资产负债率往往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公司在经营过程中,除日常业务会发生少量负债外,债务主要来自于公司在固有资金投资正回购业务过程中产生的负债,产生这项负债的目的在于通过正回购业务吸收同业资金,从而实现杠杆收益。所以,基金公司筹资活动方面的风险相对较低。

(二)投资活动中的财务风险

基金公司的投资活动主要分两部分,一部分是公司固有资金日常投资活动,主要通过证券买卖、银行存款等方式实现。基金公司在进行固有资金投资时,首先要确定投资业务在政策允许的投资范围之内,其次要考虑投资事项的审批流程,严格执行风险控制制度。在这部分活动中,财务风险主要体现在利率市场风险、对交易对手信用风险、合同条款合规风险以及操作风险。基金公司投资活动的另一部分指其进行的项目性投资,主要是对子公司或联营企业的投资。在这一活动过程中,公司需要从战略发展的角度出发,认真分析公司的现金流,通过NPV模式分析投资方案的可行性,从而确定最佳的投资方案。如果投资方案不合理,公司将面临流动性不匹配的风险,并进而导致资产负债结构失调的风险。

(三)营运活动中的财务风险

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经营活动及行为由中国证监会负责监督管理,公司的主要业务是基金募集、基金销售、资产管理以及监管机构允许的其他业务。在基金销售过程中,财务风险主要体现在对基金销售过程中所发生的费用的预计不准确,导致基金销售费用超出财务预算或者为了控制预算导致基金销售任务无法完成。这两方面的风险都会直接影响公司期末的利润及现金流,从而导致公司的资产状况无法达到预期结果。另外,基金公司在基金募集、销售以及其他活动中出现违法违规情况是,公司受到监管机构的处罚,甚至向公众公告。这种情况也会导致公司出现损失,并体现在财务结果中。

二、基金公司财务风险的防范措施

(一)提高财务风险意识

任何风险的控制都是以具备风险意识为前提的。在基金公司中,全体工作人员都应当具有一定的财务风险控制意识,并在公司范围内形成一种财务风险控制文化。

财务风险不能狭隘地理解为财务部门的风险或财务人员的风险,而是从业务发生到财务结果整体的风险。在基金公司,全体员工都是财务活动的参与者,只是参与的阶段不同。财务工作人员作为财务工作的牵头部门,应当及时梳理各环节存在的财务风险,及时与相关部门进行沟通,力争将风险消除在前期阶段,尽可能避免造成财务损失时研究弥补方案。

(二)严肃风险控制纪律

财务风险防控意识作为风险防范的基础因素,需要依靠员工的主动性来实现。在公司财务风险管理过程中,仅依靠员工的主动意识来控制风险是远远不够的。公司应当建立起一整套的制度规范及操作流程,供员工执行,并对风险制度执行不力的员工进行相应的处罚。只有严肃风险控制纪律,提高违规操作成本,才能达到公司全员控制财务风险的目的。

(三)优化财务管理流程

财务管理活动是一个综合的管理过程,其范围涉及公司经营的各个方面。在财务管理过程中,财务人员需要区分财务管理的不同业务范围,并针对各类业务制定相应的管理流程,使不同参与公司财务风险控制的员工能够得到相应的制度指导,避免依靠个人判断来进行财务工作的运行。

同时,财务人员应当尽力使财务管理流程简单高效,避免过多无效的审批或流转。无效的审批或流转会造成财务风险控制点过于分散,财务管理人员淡化自己在财务管理过程中的职责,从而造成财务风险的控制失效。

(四)提高系统管理效率

在现代财务管理过程中,仅仅依靠人工进行财务风险控制已不现实。基金公司作为投资性企业,其数据量相对较大,必须通过先进的财务管理系统来实现财务风险的控制。如果没有先进的系统作为工具,公司的人力将过多地将精力投入在数据的整理和记录中,无法投入足够的精力进行分析性工作。

篇7

(1)股权结构不合理

公司治理不仅需要去改善公司的业绩和公司的价值,同时还需要有风险与抗风险的意识,充分发挥董事会、高管激励、股权机构和监事会的作用,进行公司治理和财务风险控制,但是中国公司大部分对股权没有合理的标准,部分股权过分集中,导致公司治理存在缺陷。

(2)公司经理层激励不够

从公司的治理结构和财务风险的影响来看,中国公司的治理结构对于公司财务风险有着非常大的影响,但是现在中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并不十分完善,其治理的效率也不是很显著,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影响了公司实证的结构。所以要想完善公司的治理结构,能够有效地约束整个公司的高风险,以及能够保证控制公司的财务风险,基于公司治理的角度控制对于中国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的措施。

(3)资本市场混乱

随着经济的发展,资本市场开始陷入一个市场经济的竞争中,由于太多公司经营不善,公司的不合理兼并,公司的声誉受到意外事件的重创,持散股的人们对公司缺乏应有的信任感,导致资本市场过度混乱,公司容易陷入危机。

(4)董事制度不规范

上市公司采用董事制度是国际通用的作法,但是中国的企业并没有真正领悟董事会的作用,而是盲目模仿,流于形式,董事制度过度混乱,企业没有设立监事会,公司的没有合理的监督机制,导致公司无法按照上市公司的标准去展开相应的工作,公司的经营就会陷入混乱。

(5)没有金融机构支持企业的发展

大部分的金融机构并不重视于中小型企业的合作,只重视一些大型集团、国有企业的合作,导致中小型企业无法得到相应的金融支援,在市场竞争中完全处于劣势,很快就接近死亡。

二、基于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对公司财务风险控制

(1)不断优化股东结构

股权的集中和分散,本身是不可能作为判断公司股权结构是否合理的标准,有效的股权结构主要具备以下几个特征:一是可以提高公司的市场绩效,同时也能够保障公司的绩效更加地稳定,调节与适应非股权结构当中的因素,让公司能够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同时,公司的治理风险的产生还需要优化公司股权的结构,避免出现过度集中或者股权过度分散的现象,除此以外,还需要建立股权制衡,从而实现公司治理的良性循环,或者是通过转让国有股,增加社会的公众股或者进行良性的资产重组,保证公司股东结构合理化。

(2)经理层长期的激励

长期以来,中国公司对于公司经理层与管理层只是注重业绩的报酬激励,但是由于长期激励当中存在不足,公司的经理层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发展战略过于短期化,所以现代公司需要建立长期的激励政策,把公司的经理层的报酬与公司的长期发展紧密地联系起来,这样才能更加符合公司股东的长远利益,保证实现股东的利益最大化。以苏宁电器为例,它正在采用经理层的激励机制,激励中高层管理人员去为企业的发展谋福利,同时采用股东分红制,对于表现好的经理给予高额奖励。

(3)不断完善公司的资本市场

在公司管理过程中,分散的股东监督和制约管理一般需要采用三种手段,也就是收股、兼并、用手投票和用脚投票,如果资本市场效率能够更高,股票的价格就能正确反映公司盈利的能力,如果股东的监督和制约的成本更低,那么股东的监督积极性也会提高,这就会导致管理层更加地理性,保证公司治理的有效性。所以,资本市场理性的丧失,会使公司的治理陷入混乱,这时就需要加大对于资本市场的监管,保证资本市场的公平、公正、公开。

(4)不断完善公司的董事制度

只有强化监事会的监督管理职能,提高公司决策机构的效率和制定出更适宜的决策,保证能够强化独立的董事会制度,充分解决董事会和经理层之间的冲突方面的问题,从而建立良好的监督机制,保证监督秩序能够有效地运转起来。同时还需要规范公司治理结构当中的治理权力制衡的发展机制,进一步完善公司董事制度,并通过独立董事的提名、激励约束和选聘等手段,发挥董事在公司治理当中的积极作用,这样可以通过外部董事,真正改变董事会的结构,避免董事长与经理职权独断,增加内部人员的监督控制,强化相互持股公司之间的相互联系,切实强化监事会的监督职能,并给予监事会一定的实质性权力,董事会的重要决策需要通过监事会,并且能够赋予监事会对于董事和经理解决建议权力。

(5)找到和企业相匹配的金融机构

基于目前我国金融体系和金融体制改革的实际情况,大力发展金融机构,主要在以下几方面做工作:一是加快整合和改造城市商业银行与农村信用社的步伐。虽然在大多数城市信用联社已经按照股份制的形式进行了整改,但是还应该进一步地加大改制的力度,进行产权改造或者重组,充分引进民营的股份,完善公司的结构治理,充分明确其为城市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的定位。二是尽快制定与颁布实施《中小金融机构法》,对金融机构的退出、设立、管理体制和经营范围等方面要做出详细的规定,使其在责、权和利在法律上得到明确。三是尽快建立金融机构的存款保险制度,实行和金融机构经营风险挂钩的差别保费率,实际上是要从制度上强化金融机构公信力,以转移经营风险。四是积极探讨和组建邮政储蓄银行,并且力争通过制度的设计,以使得邮政储蓄银行服务于企业。另外,还要加大对我国其他和企业融资相关的非银行性的金融机构(比如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和风险投资机构等)的改制力度。

三、总结

篇8

关键词:投资公司 财务管理 财务风险

前言

投资公司我国金融行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投资公司作为一种金融中介机构。投资公司的运作过程是将个人投资者的零散资金进行有效整合与集中,并寻找合适的投资项目进行投资,投资公司再从中收取管理费、手续费以及其他方面的费用,从而实现投资者、投资公司、市场及企业的多方共赢。投资公司运作的最重要支撑力是资金,因此在财务管理方面也就存在着较高风险。所以,作为企业管理者来说,如何有效降低企业的财务管理风险、实现企业效益及投资效益的不断提升就应该成为当下最重要的工作课题。

一、投资公司财务管理现状分析

当前大多数投资公司在财务管理方面已经从制度上、人员素质上等方面取得了许多进步,但是随着市场变化发展的加剧以及企业发展步伐的加快,在财务管理及风险防控方面所表现出来的问题也愈加明显。缺乏以财务管理工作为核心的企业文化体系,管理工作趋于机械、死板、僵化的问题仍然比较明显。其次,缺乏有效的市场分析及投资预测,从而让企业较易遭受财务管理风险的冲击,再次,人员队伍素质方面也仍然存在着未能真正达到具体工作要求及管理要求的问题,缺乏对新知识的及时学习、缺乏多投资活动的深入了解、缺乏工作的创造性、主动性与自律性,从而不仅降低了财务管理制度的执行效率,同时也增加了日常工作中财务管理风险发生的几率。最后,任何管理工作的切实开展都需要管理制度与辅助约束机制的双管齐下,但是就当前的情况来看,监督约束机制的缺失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财务管理工作无人监管、自行其是,从而大大增加了风险发生几率,为企业遭受经济损失埋下隐患。

二、加强投资公司财务风险管理质量的思考

财务风险是存在于每一种与资金管理相关的工作当中的,虽然财务风险的存在时客观的、 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但是只要寻找到科学有效的应对措施,也可以将财务风险的发生几率控制在最低范围内,实现企业经营效益的提升。

(一)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对于现代企业来说,加强管理工作具体质量不仅需要依靠科学有效的制度建设及人员团队建设,更加重要的就是要建立以管理目标为核心的企业文化体系。只有将制度渗透到文化建设当中,才能够在文化氛围营造过程中将管理意识、管理方法及管理理念融会贯通,让员工能够化被动遵守制度为主动配合管理。在投资公司的财务风险管理控制工作开展过程中,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也是不容忽视的。文化建设可以通过文体娱乐活动、知识讲座以及技能培训等多种形式开展,同时为了加强企业内部年青一代企业员工在思想上的沟通协调,还应该积极应用现代化的网络沟通手段(建立QQ群、Line群、微博官方账号、微信公共账号等)拉近彼此距离、进行财务风险管理意识及知识的有效宣传教育。

(二)加强前期市场分析及规划

投资公司的主要运作就是依靠科学有效的投资活动为企业自身以及投资者获取更为丰厚的投资回报。所以,投资公司的运作与市场变化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投资公司的财务风险也就与市场息息相关。前提市场分析及投资项目分析如果能够有效推行,就可以从源头上降低财务风险发生几率,降低投资损失几率。市场分析的主要内容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要将投资者进行有效归类,按照风险承受能力、收益心理预期以及投资周期预期等项目进行分门别类。其次,将可用于投资的运作项目按照收益高低、风险高低、周期长短以及其他要求进行归类。再次,为投资者寻找适合他们的投资项目,在确保投资风险降到最低的基础之上尽可能多的为其获取投资收益。最后,建立投资者风险信息披露制度,尽量做到事无巨细的向投资者进行各种风险的科普及预防手段宣讲,提升投资者的财务风险管理意识,从而形成在财务风险管控方面投资公司、投资者双管齐下的有效管理,最大限度降低财务风险发生几率。

(三)加强企业员工组织学习力度

组织学习的主要内容不仅要包括财务风险管控的知识及技能学习,同时也要加强市场投资方面的知识学习。加强财务风险管控知识学习能够确保企业员工更为及时的预测风险、感应风险与抵御风险,帮助企业及投资者避开最大财务风险。加强市场投资方面的学习能够让投资呈现出更为多元化的发展,能够更为灵活的进行投资活动,能够通过灵活多样的投资行为分散投资风险、降低企业及投资者遭遇风险的可能性。

(四)加强监督机制建设

财务风险管理除了需要具体的管理制度进行约束与规范之外,还需要有切实有效的辅助制度加以保证管理工作有序开展。监督机制建设就是必不可少的一环。监督机制建设应该分为内外两个方面,内部监督机制主要包括对企业管理层、领导层投资决策监督的监督理事会,以及加强财务管理部门及其他部门监督的内部审计部门。在监督队伍的人员选择方面应该采用内部财务管理及审计人员与社会专门审计机构人员公共参与工作的形式,内部工作人员对于企业的实际工作及操作比较了解,能够有效加强具体监督审计工作的可操作性与实效性,但是内部管理人员由于长期供职于企业内部,也容易因为利益的依附性以及管理视野的狭窄而产生管理意识上的偏差以及容易受到企业内部利益小团体的思想侵蚀,所以还需要加强与社会专门监督审计人员的协作,从而确保监督审计工作能够站在企业全局发展的高度以及市场的高度为企业的监督审计工作开展制定更为合理、科学的管理方法及制度。在外部监督约束机制建设方面,首先要加强与社会媒体的合作,加强对社会大众在履行监督权利方面的主动性与自觉性,同时加强信息收集及意见反馈渠道建设,确保信息的有效互动,为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营造一个严谨的、严格的外部环境,促进企业的管理工作有序加强。

结束语

投资公司的存在不仅为市场发展及企业发展注入了新的资金与活动,同时也进一步丰富了个人投资者的投资渠道及致富渠道。但是涉及资金管理及投资活动就必然会带来与之相对应的财务风险,所以加强财务风险的管理及控制就成为企业管理者的重要工作内容。虽然投资公司在财务风险管理方面仍然有许多不足,仍然需要更多的学习与实践,但是笔者相信只要不断探索、研究,在财务风险管控方面的工作质量必然能够不断提升,不断推动企业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任海霞.国有投资公司的财务风险管理探索[J].中国商业.2013.12.

篇9

关键词:上市公司 财务风险 管理 探讨刍议

一、财务风险及其管理

财务风险是在企业经营过程中的财务活动因为内部或者外部非人为控制及一些难以预料的因素所引起的,会对企业的财务状况产生不确定的影响,并且会使企业在某一时期内的财务目标产生与预期相偏离的结果,给企业带来一定经济损失的威胁。这种财务风险是客观的,伴随着财务管理活动贯穿于企业经营的整个过程,筹资、投资、利润分配等活动中都可能隐藏着财务风险。财务风险由于其客观性,完全消灭该种风险是不可能的,但是在企业日常经营活动和财务管理活动中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降低该种风险所带来的损害。

财务风险就其在企业经营活动中所处的不同阶段而言,可以分为筹融资、投资、收益的分配、资金的回笼、外汇等风险种类。具体来说,筹资风险体现为企业筹资活动中因为资本市场供需的变化及一些外部因素的影响给企业的经营带来的不确定性的影响,及其因为企业筹资行为的时间、期限结构等的失误都会给企业的经营带来一定的问题。投资带来的风险则是由于经营环境、资金的成本及时间价值等的影响会对企业的投资决策产生一定的影响从而使投资报酬与预期目标之间产生差异,带来企业盈利能力与偿债能力的风险。收益分配的风险在于分配方案制定过程中的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使得企业现金流出现不匹配的现象,从而影响企业的长远经营。资金的回笼和外汇的影响则是受到客户因素的影响给应收货款的到账时间带来一些不确定性以及外汇市场变化汇率因素给企业财务带来的不利影响。

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是在财务管理的过程中对于可能存在的各种风险进行事前的识别、度量、分析并且进行相应的防范和控制的过程。财务风险的管理是企业通过相应制度体系和风险防范措施的应用将风险降低到最小限度来获取最大化的收益。该种财务风险管理的实现是一种根据企业内部与外部环境建立其一种全面有效的风险防范体制,在该种体制确立的规则下通过事前、事中和事后的连续的监督管理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增加企业的投资收益。

二、上市公司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

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风险因素,上市公司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从客观方面讲,企业的外部环境会带来一定的财务风险。上市公司的投融资行为都离不开市场,而全球化背景下的市场经济会因为诸多外部因素的影响带来一些企业经营的风险。从外部环境方面讲,我国的上市公司因为宏观经济的变化及其所面向的市场状况的变化经受着越来越多的财务风险上的压力和考验。这种宏观的环境有市场环境、经济文化及其法律等,它们在给企业带来一定的效益增加的发展机遇外也可能会成为企业生产经营的制约因素。国家大的经济政策的调整、财政税收杠杆的应用、汇率的变化等都会对企业带来经营成本的增加或者融资成本的提高等,而这都会从某种程度上增加企业的财务风险压力。

其次,从企业自身讲,企业的管理模式和水平会给企业带来直接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企业利润是通过企业通过投融资活动获得发展的资本,并且在日常的经营活动中使该种资本变成活的利润。利润和收益的实现与企业的投资经营决策密切相关,而决策的制定和执行则是企业管理水平和管理者能力的集中体现。当公司缺乏科学有效的投资决策机制时便会产生投资行为的盲目性及过度投资等行为的发生,从而给上市公司的经营带来直接的经济损失或者巨大的财务风险。

最后,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体系的缺失或者不健全是造成企业财务风险的重要原因。上市公司实现财务风险的有效检测和预防的重要手段和措施是建立科学合理的财务风险管理体系,通过该种体系的构建明确财务风险预防的重点,及时的发现潜在的风险并且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从而降低企业的财务成本和风险。但是由于我国上市公司发展的历史相对较短,企业管理制度的不健全及对利润的过度追逐使得企业更多的将发展的实现和计划放在经营收益的获得和资金的取得上,风险意识的缺乏造成对财务风险管理系统的重视不足,从而直接影响财务风险监管体系的构建。由于上市公司缺乏该种风险监测和防范体系,使得相应的风险监控部门和职能无从实现或者打折实现,形成一种内部风险控制和防范制度的缺失,最终影响企业的风险防范能力。在风险来临时,企业无法及时有效的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从而最终影响企业的经营收益。

三、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的管理

为了改善上市公司财务风险体系建设的现状保证企业的经营收益,我们可以通过一定的措施来促使企业建立其财务风险防范制度体系,充分发挥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作用。这些措施有:

第一,要提高管理者的风险意识尤其是财务风险管理的意识。在企业管理中,管理者的意识会对其行为产生直接的影响,我国上市公司中的管理人员从传统经济体制下向极度开放的市场转化不可避免的存在管理意识和思想的相对滞后。对于上市公司而言,要对管理层加强风险意识的宣传和教育,使他们充分认识到企业发展中面临的各种风险,并且将这种意识传递到全体员工中。当风险意识成为一种思维的习惯时,企业的经营管理便会获得更多的风险关注,降低企业经营决策的风险,实现收益的保证。在财务管理中则体现为对于每个环节财务风险的认识和成本的考虑。这种意识的形成需要长时间的宣传和教育培养,使他们在耳濡目染中认识到风险的存在并具备相应的风险管理能力,这样便能真正有效的防止企业经营过程中的财务风险。

第二,努力提高企业经营管理的水平。上市企业的经营管理能力和水平直接影响企业的风险管理能力和经营收益,为了实现风险的最小化和收益的最大化必须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这种能力的提高表现为公司投资经营决策制定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在决策制定的过程中通过合理的论证和可行性研究,科学的分析投资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风险,合理预测投资收益,尽可能的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同时在投资的过程中根据企业的经营状况及市场环境利用合理的财务杠杆,保证企业流动资金的充足和发展的顺利。

第三,完善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体系。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的有效管理需要一定的制度和体系的保障,当公司具备这种系统化的风险管理制度时,便能对各种形式的风险进行合理的分析和有效的处理。具体而言,财务风险管理体系的建设要有明确的制度和统一的规范,同时还应该有明确的职能部门和负责人员,当具备这种制度和人员的配备后,便要明确具体的风险监测和防范程序和步骤。结合上市公司面临的负责环境,在财务风险管理时便要对上市公司经营的内外部环境进行合理的分析,在此基础上制定财务管理的具体目标,加强风险识别能力和分析能力,在对风险科学合理分析的基础上制定出具体的风险应对方案,并且按照规定的程序逐步实现。在财务风险管理的过程中,上市公司的财务管理制度也应进行相应的完善,同时还应该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保证财务风险监测的及时和管理措施的有效执行。

四、结束语

上市公司面临的财务风险是不可消除的,但是该种风险又是可以通过有效的管理来降低其消极影响的,因此,企业为实现其经营收益的最大化并应该采取多种措施来减少该种风险对企业的损害。财务风险管理的实现要从风险管理的意识入手,并且要提高企业的管理能力和水平,在此基础上配合科学完整的制度体系便能实现对风险的有效检测和防范。

参考文献:

[1]朱蓓芸.浅析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管理[J].财经界,2012(18)

[2]魏淑红.如何加强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管理[J].财经界,2011(10)

[3]林娜.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管理问题探讨[J].现代商业,2007(35)

篇10

一、融资担保公司财务风险概述

财务风险主要是指企业公司在日常的财务活动开展过程中,受到内外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造成了企业财务管理整体目标与预期计划之间出现了较大的差异,甚至是出现了严重的经济损失。企业公司只要在市场环境下经营,就势必会存在着财务风险问题,对于融资担保公司而言,按照担保公司财务管理中资金运作流程的不同,所面临的财务风险主要分为筹资风险、投资风险、资金回收风险以及收益分配风险等几种不同的形式;按照不同财务风险类型的成因,又可以将融资担保公司的财务风险分为政策变化造成的财务风险、法律因素带来的财务风险、市场变化造成的财务风险以及内部经营管理风险等几种类型。相比其他企业而言,融资担保公司的财务风险除了具有普遍的客观性、全面性、不确定性、共存性以及激励性以外,由于融资担保公司主要是以向借贷机构担保企业债务偿还能力,因此财务风险还具有明显的隐蔽性、爆发性、高风险性以及风险分担困难的特点。

二、融资担保公司财务风险成因分析

从外部以及内部两方面系统分析造成融资担保公司财务风险出现的原因,其成因如下:

(一)外部因素造成的财务风险

融资担保公司受到外部因素影响出现的财务风险主要是源自于所受保企业的风险,在担保过程中,由于具有连带清偿责任,因此所担保公司如果由于经营困难出现了违约,就必须由担保公司偿债,因而带来巨大的财务风险问题。外部因素造成的财务风险问题,产生的根源来自于担保公司财务风险识别管理不当,对于受保公司的财务报表真实性审核不全面,抵押物价值评估不当或者是业务操作不规范等造成的。

(二)内部因素造成的财务风险

内部因素造成的担保公司财务风险问题,主要是融资担保公司自身财务管理等造成的。如果融资担保公司为了实现自身规模扩展,不合理的对外筹集资金用于投资,或者是挪用客户资金造成资金链断裂等,一旦资金回收困难,则很容易出现财务风险问题。

三、融资担保公司财务风险防范措施研究

(一)强化对受保企业财务风险传递的防范

作为融资担保公司而言,防范财务风险,重要的工作就是应该在源头控制源自于受保企业的财务风险问题传递。首先,应该加强对受保公司的前期调查,尤其是对受保公司财务状况的审查以及财务风险问题的整体评价分析,对于会计报表应该全面审视是否存在粉饰报表的问题,并加强对受保公司资产负债表以及利润表的全面分析,在对受保公司的经营状况以及盈利能力进行全面分析以后进行决策。其次,在确定担保以后,应该加强对受保公司的财务风险控制,尤其是对受保公司的资金流向进行跟踪,并定期与受保公司进行业务咨询,及时发现财务工问题并进行提醒作出风险预警,以控制财务风险问题的发生。

(二)提高融资担保公司的风险识别评价与控制能力

风险控制管理的基本流程就是风险识别、评价与控制。因此,融资担保公司应该强化对风险的识别评价与控制能力。在风险的识别评价方面,重点是关注自身代偿能力情况与经营效率状况,以控制风险为基础来开展业务,并通过对公司自身的财务指标分析,发现经营管理中潜在的风险问题。在风险的应对上,可以通过合理安排担保项目或者是担保期限实现风险分散,可以采用内部补偿或者是外部补偿进行风险补偿,也可以通过反担保、与银行共担风险、建立再担保体系等方式进行风险的转移,通过这些措施提高融资担保公司对财务风险的应对控制能力,避免由于财务风险问题造成过大的经济损失。

(三)加强对融资担保公司的财务风险监管

对于融资担保公司的财务风险防范,除了采取主动的防范管理措施以外,还应该加强对财务风险的监管,通过强化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来规避风险问题。在内部控制管理过程中,应该重点加强对业务流程的规范化管理,并加强对投资项目的跟踪管理,确保各项业务工作运作都在标准规范的框架范围内。同时借助内部审计管理,对融资担保公司全面开展管理审计、项目审计以及风险控制审计,督促公司内部自觉强化对风险的识别、分析与控制,进而降低财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四、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