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的艺术性范文

时间:2023-07-03 17:55:1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文学的艺术性,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文学的艺术性

篇1

【关键词】小学语文;新课标;教学艺术;小学生;生活;教学情境

一、课堂教学艺术性的特点

对课堂教学进行改革,提升课堂教学的艺术性,其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进步,其基本特征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1)创造性。语文教学在于创造,因此创造性是课堂教学艺术的最主要的特征,主要体现在:首先,语文备课要从语文教学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着手,对课堂进行有目的的组织和分析,提高课堂教学的预见性。其次,要提升课堂的应变能力,对出现的突发事件进行有效的处理和借鉴。此外,还需要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最大限度的调动小学生的学习热情。

(2)表演性。表演性是小学语文课堂艺术的一个重要体现,因此就对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一方面教师要加强对仪表风度的塑造,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给学生留下较好的印象,另一方面,教师要掌握一定的表演技巧,做到生动形象的讲述、声情并茂的朗读、惟妙惟肖的模仿以及深入浅出的剖析,进而感染学生。此外,语文课堂教学艺术还要对学生形成一定的感召效应,即对学生的情感和理智进行培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审美性。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艺术还体现在审美性,一方面,要对学生进行情感的转移,使学生达到情感的共鸣,做到情理一体,另一方面要做到多样统一,加强对学生差异的关注,学会欣赏学生。

(4)技巧性。小学语文课堂艺术还体现在技巧性,即教师要将语文教活,真正的让学生做到爱学、乐学、会学、会用,包括多种技巧,如引导的技巧、批评的技巧和训练的技巧等。可见,教学技巧对课堂教学艺术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的实现途径

鉴于小学语文对学生的后期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教师要对小学语文教学进行改革和创新,从多个方面着手,提升课堂教学的艺术,进而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1)合理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语文课堂教学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这就需要借助合理的教学情境设置。教师在进行教学情境设置时,需要结合教材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心理特点,合理的组织教学,进行教学情境的设置,同时借助多媒体等教学技术和手段,从多个角度对学生的兴趣进行激发,引发学生的联想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使学生主动的学习。

(2)建立民主师生关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艺术,要求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这是课堂教学艺术的必然要求,只有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真正的发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引导作用,激发学生自己去发现去探索,充分的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学生的积极性更高,也是学生能力培养的前提条件,因此教师要加强对师生关系的建立,做一个民主的教师。首先,教师要把微笑带进课堂教学,加强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对学生的认知行为进行引导,运用生动有趣的教学设计去感染学生。其次要对学生一视同仁,特别是对差异性的重视,加强对实践操作活动的重视,让每一个学生参与其中,也可以开展相应的讨论,给学生提供发展自身才华的机会,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3)改革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提升课堂的艺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艺术性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需要加强对课堂教学的改革,摆脱传统教学理念的束缚,真正的实现课堂教学的艺术性。因此在课堂教学中,需要从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着手:首先要加强自身素质的修养,提升自身的艺术欣赏能力,开展灵活多样的教学活动。其次,学生要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发挥自身的创造性,并对问题进行质疑和反思,去探索和发现,真正的领悟到课堂教学的艺术。可见,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艺术需要教师和学生的通力合作。

(4)运用激励手段,进行科学评价。对课堂教学的评价是引导学生进行反思的关键,因此教师要加强对激励手段的应用,对学生进行科学的评价,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例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多运用激励的语言,这样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这对低年级的学生而言尤为重要,同时还注意非语言激励手段的应用,如当他们回答问题正确时,更喜欢教师点头赞许。回答问题遇到困难时,教师投去信任而期待的目光,更能坚定他们克服困难的信心。钱梦龙教师说过:“教育就是给人以积极向上的影响力。”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艺术主要体现在它具有的创造性、表演性、审美性和技巧性,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关系到教师自身素质的提升和学生的感受力和感悟力。为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充分发掘和利用教材中的文学艺术因素,为语文教学体现文学艺术之美,增强语文课堂教学的艺术性。

参考文献:

[1]王艳明.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思考[J].新课程研究.2008(10)

篇2

关键词:中职学校;语文教学;艺术性;研究

在中职学校语文教学中,教师应通过对课文的教学,陶冶学生的品德、情操,调节与挖掘学生的潜能,达到提高素质、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社会需求的目的。教师应在传授学生语文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激发起他们学国语言文字的兴趣,教育他们养成助人为乐、勤奋好学的良好品质,使他们平时和睦相处,为以后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打下基础。

一、欣赏文学精品,让学生提高审美能力

欣赏教学就是指导学生诵读、体味和感受文学作品,以陶冶情操、培养审美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在中职语文教学中运用欣赏教学法,既可以使学生富于感情,激发学生引起共鸣,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又可以培养审美观念,有利于增进对美丑善恶、优劣高下的鉴别能力。

语文课好比是戏剧的脚本,学生可通过阅读、背诵,进入角色,走进课文作者的感情世界,从而走向课文作者;通过体验、写作,进入现实生活中的角色,进行必需的语文实践活动,从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语文素质和文化素质。语文学科具有积淀丰厚的人文魅力,语文教学的人文化是义不容辞的,它可以贴近学生的心灵世界与情感世界。教学诗歌,是“对人类灵魂与命运的一种探讨或者诠释”;教学散文,是对语言所浸润的情感的体悟。学生同文本真真切切地畅谈,获得的是青春激情的勃发和对生命的感悟。人文熏陶传递出的“相看两不厌”的效应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这是语文学科得天独厚的魅力。

1.保证有效的阅读时间

为打破教材局限,我尽量保证一个月有两节阅读课,要求学生到图书室去多看一些文学精品,扩大自己的阅读量。在面向就业的前提下,知识面对于学生来说总是首要的。而我们的学生在校有各科课堂作业,在家有各科回家作业,没有空余时间;并且学生毕竟自控能力差,他们怎么可能自觉去课外阅读!这就需要我们语文老师挤出些时间给孩子们。一些机械的抄写、背诵作业少一点,即便所谓的一些活题,也无非是根据要求写句子、改病句等!细想:学生在课外阅读中,难道不是在复习词语,接受新词、好词、佳句的过程吗?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不也能看到正确的陈述句、反问句、转述句、双重否定句吗?况且阅读与做其他事情一样,都有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因此,在校期间我们语文老师应提供时间给学生看书,有了看书的氛围,每个学生都积极投入,一双双眼睛充满了对知识的渴望……

2.创设欣赏文学作品的适当情境

文学作品是生活情境的反映,欣赏教学就要引导学生创设适当情境来感受作品中反映出的情境。为达到这一目的,可结合不同文体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如对浅显易懂的诗歌和散文,可采用朗读法和记诵法,使学生在熟读课文的过程中欣赏作品中反映出的意境美、语言美乃至技巧美等;对较含蓄难懂的诗歌和散文,教师可引导学生共同理解诗意和文意,共同体味诗歌和散文的含蓄美、艺术美。像我在讲《琵琶行》第一段时,先让学生诵读,接着自己范读和适当点拨:“现在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和感受一下,作者在这一段描绘出了一幅怎样的景物图?其中又蕴含着怎样的感情?――你们看,茫茫江头,秋夜送客,枫叶飘零,荻花萧瑟,寒江浸月,客船待发,这是一幅怎样的图景?你们能用文中三个字概括出这景物的特点和给我们的感受吗?”同学们自然会随着我有声有色的引导欣赏到一幅萧瑟的秋景图,也会抓得很准,立刻回答:“秋瑟瑟。”而对待小说和戏剧,除了生动地陈述作品最吸引人的地方和作者的生活经历之外,可以组织学生根据不同的内容进行相应的分角色朗读或登台表演,这样就能使学生直接参与其中,在欣赏的同时再创造,既欣赏到作品原有的内容,又培养了学生创造思维的能力。这样学生便会在一种欢乐愉快中欣赏到文学作品的魅力,也是寓教于乐的一种体现。

3.诵读古典诗歌

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更是一个闻名遐迩的礼仪之邦,应该说这和古代语文教育是密不可分的。而中国最正统的文学是诗,中国古典诗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在这些古典诗歌中,有的蕴涵着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发展、兴旺发达的重要精神支柱――爱国主义精神,有的描写祖国大好河山,在他们的字里行间无不饱含着作者热爱伟大祖国的热情。通过古诗文教学,能使学生对祖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和杰出的科学成就加深认识,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激励他们为振兴中华而勤奋学习。

4.课前三分钟演讲

作为一名中职生不仅需要知识面广,面对就业的他们还要有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所以,我在语文课上很注重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平时上课,我都会在正式上课前组织学生进行演讲,朗诵自己喜爱的诗歌、散文以及其他文学作品,只要他们能迈出第一步,那就算是很大的进步。在课堂上,我也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以及组织学生进行各种形式的讨论,久而久之,学生们胆子变大了,敢于表现自己的才能。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学习兴趣也浓厚了,这也给他们以后就业带来了很大的自信。

学生在艺术享受的心醉神迷中,灵魂不断得到了净化,感悟力、理解力、鉴赏力等种种掌握运用语言的能力就次第走上了一个又一个新台阶,素质教育的目标也就功到自然成地逐步实现了,语文教学的育人本位也就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二、中职学校语文教学应重视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

语文教学除了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外,还应对学生的普通话加以训练。能否说好普通话关系到学生毕业后的前途,所以学生们学得也很起劲。但是普通话训练是难点。随着南来北往的经济贸易交流和全民素质的提高,很多用人单位尤其是金融业、服务业都要求员工使用普通话接待顾客,因此职高生过好普通话定级关,语文教师责无旁贷。我也会在早读时亲自督导学生普通话的练习,纠正他们的发音,指导他们把握正确的语速,培养他们的语感。练好普通话是学生就业的必备素质,每一个财经专业的学生都不能例外。面向金融业的他们,更应该练好自己的基本功。

篇3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艺术

所谓教学的艺术性,不是单纯地追求形式,更不是搞“花架子”,而是在遵循教育的客观规律、保证科学性的前提下,采用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更好地获得知识,提高能力,发展智力。语文是学好各类学科的基础,语文教学的任务在于帮助学生培养与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一个语文老师,如能调动学生的思维,把课教“活”,达到课堂艺术的佳境,那就是一位出色的教师。因此我认为教师应当从如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使学生能够享受快乐的语文课堂

兴趣是开发智力的钥匙。孔子就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比智力更能促进学生努力学习。兴趣是学生迈出成功的第一步。那么该怎样培养他们的兴趣呢?新课程提供了很多内容,这些内容大部分与现在的社会生活,尤其是学生所关注的生活相贴近,这就可能激发他们的兴趣。如好的导语、悬念的设置、课内外的衔接、实践活动等,都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使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意识得到长久的保持,做到乐意学,主动学,学有所得,越学越想学,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主动参与语文学习的积极性。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语文的主要阵地。要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首先要抓好语文课堂教学,我们要利用课堂上的四十分钟作为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突破口,坚持认真上好每一节语文课,努力营造和谐、快乐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在我们的引领下,能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学习去获得知识,尽情地享受学习语文的快乐。

二、讲课要不拘一格,一切从实际出发,灵活运用

语文教学不可能限于一种模式,一种方法。应根据语文的不同类型,不同内容、不同文体,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当代语文教学法正处在变革发展中,各类教学方法形式繁多。诸如讲读法、分析法、串讲法、评点法等。根据不同教材,不同教学对象运用不同教学方法。教学中有的应重于欣赏、如:文学作品中的精品、有的应重于知识的传授或基本技能的训练、有的应重于思想的开启,有的应引导学生寻根究底、有的以讲为主、有的以练为中心、有的以导读为重点。总之要从实际出发,善于变通。否则,即使运用最先进的教学法,亦不免流于形式,搞花架子教学,表面热热闹闹,其实空空荡荡,决不会取得良好效果。

三、运用课件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我思考问题时不只用语言进行思考,而是以活动的跳跃的形象进行思考。当这种思考完成之后,我要花费很大力气把它们转换成语言。”这表明在人们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离不开想象和验证的机会。利用课件创设情境,它是实现启迪思维、激感、丰富想象的最佳方式。教学《观潮》一课,恰当地运用课件,将滚动的涛声,万马奔腾似的巨浪,漫天卷地的余波等潮起潮落的画面形象和自然音响表现地淋漓尽致,把文字作品变成了可视形象,使学生亲眼目睹了“钱塘江”的雄伟壮观,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悟,扩大了生活视野,丰富了想象力,提高了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课件有多种益处,只要我们语文教师能以新的思维和创造性的劳动,去精心搜集选择适合教材内容,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电教手段,选择适当的教学时机灵活运用多媒体手段,我们语文课堂教学一定能求得最佳教学的效果,学生也能发挥潜能,求得最佳学习的效果。

四、教师的鼓励性语言的使用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鼓励性语言是教育的法宝,它们对于学生有着无穷的诱惑力,对学生的学习无疑是一剂兴奋剂,有了这种热情,课堂上才能充满生机与活力。但是教育心理学认为,过分的表扬能滋长学生骄傲情绪。因此,评价要以事实为依据,激发学生长久的内在的积极性,善于发现值得鼓励的地方,避免廉价的表扬,不能毫无根据地大加评价。因此教师的鼓励性语言要正确,要用心思去发现每个同学的优点并以此鼓励他们,每一次鼓励对每一位学生来讲都是那么重要,学生们都能感受到评价是真诚的,老师是了解他的,鼓励语言都是送给他们的,老师最爱的是他们学生。这样做可以使得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感受到学习的快乐,让他们都能自由、和谐的发展。

五、充沛的精神是提高课堂艺术的保证

篇4

    问题是思维产生火花的根源,是创新的基石,一切的学习都是从问题开始的,如苹果为什么会掉地上而不是掉天上?于是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因此,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提问策略的有效应用,能够不断的开启学生的心灵,激发学生的潜力,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效率。那么,如何进行有效的艺术性提问,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呢?以下,笔者就此话题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发表一些粗浅的见解。

    一、课堂提问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课堂教学离不开课堂提问,它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堂提问是指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知识经验,通过口头问答的形式,引导学生运用判断推理巩固旧知识,获取新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师提问的艺术水平越高,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和课文的掌握就越深,教学质量也就越高。

    二、提问内容要有思维价值

    如果所设计的问题过于简单,仅停留在简单的是非选择上,学生的思维能力便难以得到提高。因此,精心设计具有思维价值的问题,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思考兴趣,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提高思维能力。那些精于设问之道的名师常常能独具眼力,在易被常人忽视之处,捕捉到具有较大思维价值的问点。

    例如在执教《凡卡》一文时,以凡卡的信爷爷能否收到这个中心,我设计了这样一组问题:凡卡的信爷爷能不能收到?为什么?联系爷爷的处境想一想,如果爷爷收到了凡卡的信,能不能改变凡卡的处境?为什么?这又说明了什么?这些问题显然具有较大的思维价值,能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

    又如,在教学《我们家的大花猫》时,提问“为什么作者说猫的脚印像梅花呢?”很多学生说道是因为猫的脚印像梅花,其实通过老师进一步的引导,最终得出是因为作者对大花猫具有一种喜爱之情,不然怎么会把肮脏的脚印比成美丽的梅花呢?

    三、充分做好提问设计

    有道是“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教学亦是如此。笔者认为,要做好语文课堂的提问,任课教师不能遇到问题再思考如何发问,而应当提前设置好本课的问题。例如,在教《回乡偶书》教学过程中,笔者首先围绕教学目标设置了一个主问题——“什么是乡情”,并围绕这一主要问题设计了其他几大分问题,首先,从诗文本身来讲,作者是如何写“自己老了”?作者的乡音没有改变是为什么、又说明了什么?儿童为什么会“笑问”?其次,从全诗的主题思想出发,向学生提问“中国人有怎样的故乡情结?”怎样看待中国人“叶落归根”的情怀?在这整组问题的设计过程中,主问题是经过提炼和概括之后着眼于全诗,整体的带动学生对课文进行理解的,而分问题则是着眼于细节和课后的深入思考,引导学生进行长时间、深层次的自主学习。通过着设计这种以主问题联动分问题,以系统的提问框架建构语文课堂教学,从而在实际教学应用中大大减少了那些一般性的、肤浅的提问,既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又加深了学生对于课文主旨的认识。

    四、提问要明确具体

    提问是为了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因此提的问题只有明确具体,才能为学生指明思维的方向。如在执教《穷人》一文时,我先问学生:“对课文用‘穷人’作题目,你们有什么想法?”学生回答:“因为桑娜是穷人,所以用‘穷人’作题目。”“因为桑娜收养的是穷人的孩子,所以课文题目叫《穷人》。”显然,学生在回答这个问题时存在困惑。于是,我接着提出这样的问题:“这篇课文着重写的是桑娜,为什么不用‘桑娜’为题,而是用‘穷人’呢?谁能从课文描写的人物和事件中去仔细想一想,找到答案呢?”这样的问点明确具体,学生经过思考后有所悟:“课文描写了三个人物,他们都是穷人。”“课文叙述的事情都发生在穷人之间。”在此基础上,我进一步追问:“作者描写这些穷人,叙述穷人之间发生的事,为的是什么?”学生恍然大悟:“为了歌颂穷人的高尚品质”。

    五、在教材的精华处创设最佳时机

    1、在内容的关键处提问

    在教材重要的地方即学生不易理解的词、句、段进行提问,可以加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从而更深刻地体会作者的感情。如学习《詹天佑》一文,教师可以围绕中心句设计一系列的问题:全文的中心句是什么?“杰出”是什么意思?课文围绕中心句写了哪些内容?重点写了什么?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詹天佑是杰出的工程师?詹天佑的爱国思想表现在哪里?弄清了这些问题,就能使学生理清文章的思路,把握课文的中心。

    2、在内容的变化处提问

    内容的变化处往往是作者匠心独运之处,是读者发掘其内涵的关键之处,也是学生由于受知识、阅历的局限容易忽略之处。教师应抓住这一特点设疑激思,引导学生的理解向纵深拓展。如《丰碑》一文,作者抓住将军错怪军需处长的一系列细节,从侧面雕塑。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提问:将军两次发愣有什么不同之处?将军的动作神态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学生带着这些问题深读课文,就能体会到军需处长的那种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高贵品质。

    3、在内容的空白处提问

    作者写作时为了行文简洁,会将文章的某一部分写得比较简略,给读者留下了思考的空间。文章的这些空白之处,正是训练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有利空间,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的思维以此为源点,辐射式展开,深层次发挥,在充分理解课文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思维的创新能力。

    六、提问要适度适量

    课堂教学中,提出的问题太肤浅,学生不用思考就能脱口而出,不易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对学生没有挑战性,诸如什么“对不对?”“好不好?”“行不行?”这样的问题提出来就是废话。反之,问题过难,学牛颦而却步,没有思考的兴趣,反而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问题的设计要由易到难,层层深入,要使学生“跳一跳才能够得着”。高频率提问不等于高效率提问,因为提问的数量不等于质量。一节课下来,教师提问的时间多,学牛思考的机会少。教师在吃透文章全部内容的基础上,经过深思熟虑,找出文章前后之间的关系并提问。

篇5

关键词:小学语文;朗读教学;艺术性;探索

朗读,是一种出声的阅读方式,它是小学生完成阅读教育任务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功,就语文学习而言,朗读是最重要的。朗读是阅读的起点,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它有利于发展智力,获得思想熏陶。朗读有助于情感的传递。

一、明确朗读的基本要求

1.首先要读正确。读正确就应该做到不读错字、不添字、不重复、不颠倒字词,还要做到“三到”,即心到、眼到、口到,集中注意力,防止有口无心。第二要理解句子的意思。我主要抓晨读和第一课时。对读得不顺嘴或与自己语言习惯不一样的地方就多练几遍,读到正确为止。第三,还要多读,读给别人听,并请人指正。

2.流利是在正确读的基础上才能达到的。流利地读主要是不断读,不读破句。要做到流利地读,关键在于扩大视读广度。不仅看一个词读一个词,而且能够嘴里读这个词,眼睛就看下一个词,迅速把几个词联系起来,做到停顿正确。这只能通过多朗读,多练习,才能达到。读正确、流利,要做到严字当头,就连标点符号也不要放过,逗号和句号要读出区别来,叹号和问号要读出不同来。第一节课我是逐段逐段地“过”的,必要时我作了示范,甚至于领读。尽管他们是四年级的学生了,但该领读的还要领读。

3.有感情地朗读是更高的要求,它是在正确、流利读,并对文章有深刻理解的基础上才有可能达到。因此要做到有感情地朗读,首先要深刻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读时能有身临其境之感,在眼前出现画面就能做到感情自然地流露。其次还要掌握一定的朗读技巧,如正确处理重音、停顿,运用适当的语调、速度和节奏。这两条中第一条是主要的,做到第一条,感情就会自然流露,就容易做到有感情了。

二、注重朗读的训练形式

1.创设氛围,进入情境

首先可以利用电教手段创设情景交融的氛围。这样,孩子们朗读时才能感情投入,真正感悟到语言美、意境美。如教《大海》一文,在一阵海鸥哨叫和波浪声过后,我放出了一首有关大海的钢琴曲。学生跟着悠扬起伏的琴声开始朗读。大海的宽阔、美丽、富饶都在他们动情的朗读中体现了出来。

2.评读,促进发展

在多种读的形式中,评读是不可缺少的。课堂中,教师们常用“赛”的方式组织朗读教学,如小组比,男女生比等。既然有赛,就有评。评议时,教师应特别注意评价的理念和方法,充分地尊重学生,使每一个学生在评价过程中领略成功的喜悦。学生的主体意志是在具有真正主体地位之后而渐渐形成的,有了主体意志,才有了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发展,也才有了自己的思想。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经验世界,加上阅读材料本身内涵的开放性,不同的学生对文本会作出不同的“解读”。所以,教师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逐步养成欣赏学生看问题的不同立场、方式、方法的习惯。“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只要是学生读出真情实感的,能准确理解和表达朗读内容的,都应该给予肯定。教师不要只是强调某个字词该读大声或是读小声,以免造成形式化、表面化的指导。这就是新理念的最好体现。

3.创设情境,进行比赛

针对孩子好胜的心理,引入竞争机制,能收到较好的效果。不管是个人读、小组读、全班读,都给打分,在评分的过程中逐步养成了学生认真读书的好习惯。其次,经常利用早读课、读书课开展朗读比赛,每次评选出一名“朗读天使”,让得奖的同学尝到成功的喜悦,让失败者继续努力,争取夺魁。

4.提供示范,让学生模仿

学生的朗读水平与教师的示范朗读密切相关。因此,必须重视示范朗读的积极作用。示范朗读即通常说的范读。教学中,如果教师只是讲应该怎样读,而不应该怎样读,学生是很难学好朗读的。他们的认识还是很模糊的,并不知道怎样读才算表情达意了。但孩子们的模仿能力很强,如果他们亲耳听听老师是怎样读的,学起来就容易得多,读起来也就有情有意得多。因此,教师的范读及录音示范能让学生较快地掌握朗读的语气,并进行模仿。在朗读课文的同时,再配上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背景音乐,更能吸引住学生,给学生一种美的感受。教师在范读之前应认真“备读”,反复研究朗读的语气、语调,发挥出最佳的水平,让学生听了以后,产生强烈的想读好的欲望,达到以读促读的目的。

5.表演读

学生是积极地参与表演和模仿活动的,给他们营造一个情境,他们就会在情境中绘声绘色地进行表演,伴随着的朗读训练就会简洁高效。小学语文新教材中有许多故事性很强的文章适合于学生的表演。对于这类文章,可以让学生担当课本剧中的角色,进行绘声绘色的表演。学生通过对文中人物说话的语气和表情进行模仿,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有了理解,那么再回过头去朗读课文的时候,他们就能很好的把文中的感情表达出来。一开始,学生有可能顾此失彼,注重了演的形式,又忘了词。这时,教师应让学生自由地练习,充分地交流讨论,反复地比较和揣摩,不断地提高认识、加深理解。而学生一旦达到充分理解且又经过反复练习形成了技能技巧,确信自己有能力达到熟练自如的朗读时,自然会跃跃欲试。此时激发学生创造性地朗读,如表演读、诵读就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6.自由读

就是放手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与感悟,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形式,尽情诵读。可独自读,也可约伴读,还可邀老师一起读。

7.变换形式,常读常新

篇6

一.丰富学生感知表象,语文板书应讲究直观性

语文教学板书的设计应针对人体视觉器官较其他器官优先获取外界信息,能弥补教学语言表达不足的特点,可以及时的把抽象的、复杂的、学生难于理解的内容展示在学生的面前。如在教学《鲁迅自传》一文时,根据课文以时间为顺序,展现鲁迅先生人生道路上的三次重大转折,刻画其思想发展变化轨迹,表露出鲁迅先生一心为国为民积极的人生态度和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本文可采用表格式板书,设计如下

01

学生通过表格直观、清晰的体会,对于《鲁迅自传》一文的线索一目了然,进而把握了课文的中心,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除此以外,语文板书中如提纲式、对比式、线索式等设计都具备直观、简洁、实用的特点,都可广泛的运用于语文教学中。

二.精心设计和提炼,语文板书应讲究简洁性

语文教学板书讲究实用,既能够深刻地反映出教学内容的本质,又在学生大脑中留下清晰难忘的印象,这就要求教师在深钻教材的基础上,要精心构思和设计,力求简洁精练、准确恰当。如在教学《孔乙己》一文时,可这样设计板书:

孔乙己是一个特殊人物,正因为如此,他成了人们取笑的对象。他被笑声包围,这恰恰就是人物的可悲。人们不无恶意的取笑,正如一支支的利箭刺向他,造成人物悲剧命运的社会根源不言而喻。

三.启发学生思维,调动学生思考积极性,语文板书应讲究趣味

一节成功的语文课,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怎样才能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呢?板书可以起到重要的作用。教师在设计板书时就应做到语精字绝,富于趣味性,能充分启发学生思维,把握学生寻求问题解答的迫切性,调动其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让其置身于整堂课的教学环节之中,与教师思维同步,体验到一种成功的喜悦,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如在教学《愚公移山》一文时,面山而居的愚公率领儿孙毕力平险,智叟笑而止之,对比人物形象跃然纸上。板书如下:

精妙而富于启发性的板书自然而然让学生知晓了教学用意,得出了课文的主题,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而达到了教学设计的意图。

四.避免板书的随意性,语文板书应讲究示范性

教学板书往往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会对老师板书中的如字形字迹、书写笔顺、设计技巧、板书态度等进行模仿。为此,教师在板书时必须精心设计,认真准备,做好表率。在我上小学时,我们班来了一位年轻的美术老师,他上课谈吐自若,出口成章,特别是写一手漂亮的黑板字,板书设计新颖美观,为此,他很受学生的喜欢。我们班有大部分同学在悄悄地模仿这位老师的字。经过一段时间,许多同学都能写一手好字,这都与这位老师写的漂亮的字及新颖美观的板书分不开。

五.追求形式与内容的统一,语文板书应讲究审美性

教学板书应追求形式与内容的统一,给学生以美的感受。这就要求教师在板书设计时要讲究设计的美观、语言的精练、内容的完善、字体的俊秀等。运用美学的理念和美术技巧,在教学中起到引人入胜、激发思维、活跃气氛的效果。如在教学《死海不死》一文时,我是这样设计的:

篇7

【关键词】数学教学;人文性;艺术性

【Abstract】Now of the mathematics teaching theories emphasize mathematics teaching to not only have to have science, but also return and should have humanities and art.The humanities performance of 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teaching is corpus, emotion and movable sex, but art performance for appreciate beauty sex, harmony.At this text inside, I try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teaching, shallow talk the humanities and art of 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teaching.

【Key words】Mathematics teaching;Humanities;Art

小学数学教学不但要强调数学教学结构,教学方法,教学媒体的作用,而且要强调教学双方的价值取向情感,即强调数学教学的人文性和艺术性。但是,如何体现小学数学教学的人文性和艺术性呢?

1.坚持小学数学教学的主体性

要坚持小学数学教学的人文取向,就必须注意数学教学的主体性。小学数学教学的主体性是指: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必须发挥教师和学生的双方主体作用,有效地使师生主动地参与教学实践,成为教学实践的主人。主体性的发挥和发展,是与学生的学习动机有内在联系的,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创设激发学生内在动机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处于一种主动的、活跃的能动状态,唤起学生需要,激发学习动机,进而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如上《三角形三边的关系》这课,我设计有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课件能灵活展示出三角形三边的关系,你们能把你们准备好的木棒摆出三角形来吗?想不到一下子就把课堂变活跃起来,这种由静――动,又动――静的互动是教学中精彩的环节。学要法,教也要法。

据此,我认为创设激发学生学习内在动机的教学情境,教师要做到设计成功的数学学习情境。小学生的求知欲是相当强烈的,学生学习数学就是为了获得成功,享受成功的喜悦,而成功的喜悦又会转化为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强大动力,因此,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做到:一是分层教学,即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目标和要求,给予不同的学习任务,使他们都有获得成功的机会。二是教师对学生成功的期待。教师在教学中要始终给予学生成功的期待。这种期待具有巨大的感召力和推动力,能激发学生的潜在力量,激发学生奋发向上的学习主动性。三是教师在教学中,提出一些启发性的要求。小学生的好奇心一般都是比较强烈的,他们经常希望在学习中发现一些新的东西,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多考虑启发的作用,提出一些启发性较强的要求,让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四是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激励性教学评价(如很好;那是好的主意; 不错;掌声鼓励等),所谓激励性评价,就是充分发挥教学评价的激励功能,使教学评价在正确判定教学状况的前提下,给学生一种促进和激励,激发其向更高的目标前进。因此,教师在教学评价时,要注意体现学生的差异性,要承认学生之间在知识基础,认知能力,意志水平,兴趣爱好,学习态度等方面存在着差异,同时,评价应以鼓励为主,表扬为主,一旦学生在学习上取得新的成绩,就应给予肯定,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激发起更高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2.坚持小学数学教学的情感性

要坚持小学数学教学的人文取向,就必须坚持小学数学教学的情感性。比如在上课时,我们做老师的有时会听到“狗叼”,“含家产”,“电灯炮”……之类不堪入耳脏话,老师如何做到让课堂淡然不乱?又如何让捣乱的学生怯而悔之?我想情感可做一剂感人凉药。情感性是指: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师生、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营造和谐、民主、合作的教学气氛,促使学生有效学习。坚持小学数学教学的情感性,教师要求做到:一要师生互爱,对学生个性的尊重,对他们的信任与鼓励,以及教师自身所具有的丰富知识和精淇的教学艺术都会激发学生产生健康的情感,产生积极向上,刻苦学习的学习动机。二要以情激情。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运用教学内容中的情感因素来激发、感染学生的情感,渲染教学课堂气氛,使学生在积极的气氛中学习数学。三要教学民主。小学数学教学的实质是交际,是师生之间信息及情感的双向交流。唯有在民主型的师生关系中,交际双方的情感表露才是最好。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情感和谐,彼此尊重,交际双方才互相促进,教学才能相长。

3.支持小学数学教学的活动性

要坚持小学数学教学的人文取向,就必须坚持小学数学教学的活动性。所谓小学数学教学的活动性,是指教师在教学中,把活动贯穿于教学状态,能积极主动地动手、动口、动眼、动脑,使教学成为学生自已学习的活动。小学数学教学的活动性,不仅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掌握知识,关注学生的能力,而且要关注学生对知识发生过程的理解,及学生能力形成的过程,要强调教学过程中师生的合作与互动,注重学生领悟能力及形成数学知识的科学方法和科学态度,从而使小学数学教学更多地渗透人文性。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运用多种方式,途经和策略,引发和激励所有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实践,使学习成为学生自己的活动,使学生学会选择、学会参与,给予学生更多的自己设计、自作及交流、评价的机会。此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鼓励学生开展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生生互动最有效的学习形式,它有利于扩大学生参与面,给学生提供更大的自由空间和更多相互交流的机会,大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交际能力,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合作精神,融合学生感情,促进学生的社会化。

4.坚持小学数学教学的审美性

篇8

关键词:文学语言 艺术 音乐性 拒阻性 形象性

首先,文学语言具有的形象性,也是文学语言最基础的,更是文学语言写作的基本要求。这和理论上的语言相对比有很明确的区别。

1.理论语言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和逻辑性,而文学语言却是具有很强的形象性,它以形象的描写为主,与人们的感知比较亲近。所以,利用文学语言写作出的艺术,都具有很强的表象性,能非常形象地刻画出所有人物事物,惟妙惟肖。

2.我们所说的文学,其实是在用感性的手段反映理性的概念。所以说,我们的文学创作都是要非常形象的,多运用我们的形象思维,这对于一个好的文学作品的形成无疑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形象思维也文学问题,也是语言问题”。形象思维其实就是让我们少用抽象的词语,多利用实际存在的,人们容易感知的词语,少出现让人们费解的抽象词,这就是巧妙之处,它为我们很好地感知文学提供了明确的方向。

其次,文学语言具有优美的音乐性,这是文学语言的又一个特点。文学语言和音乐语言是有着极大的联系的,像作曲家一样,他们在创作歌曲时,也能像文学家写书一样,有着属于自己的一套表达情意的体系,这就叫做音乐语言。而文学语言,虽不直接感触人们的感官,也不直接应对人们的情感,但文学语言它始终依靠的是读者在欣赏过程中大脑的感知,正是这样,文学语言才给了人们更大的空间,与音乐语言一样,让人们遨游在这个空间内,体会文学语言给大家带来的无限精彩。

再次,强大的“情感性”又是文学语言的一大审美特点。文学也是艺术,艺术本身是这样,文学也是这样,我们的文学作者也是时刻在通过自己的文学作品,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刻画内心,以此以文学语言的形式呈现给大家,让作者和读者产生共鸣。我国著名的当代文学家梁实秋说过“文学是发于人性,基于人性,也是止于人性的”。其实我们所看到的文学作品中的文字语言所包含的情感,才是人类最真实的情感,最基本的情感。通过文学作品,我们可以感知人类数千年以来的精神成长过程,在这些知识的不断感化下,我们可以努力培养自己的良好品质。“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也是文学语言情感性的生命力所在,文学语言正是通过自己富有的强大的情感性来感知人类,呼唤人们散发出人性的真善美。

第四,与理论语言不相同的是文学语言具有鲜明性、生动性和准确性。文学语言与理论语言不同,理论语言只在于用标准的普通话语将事实说清楚,弄明白,不需要太多的修饰,华丽的修饰反而会让理论语言失去它原本的意义。而文学语言不同,它一定要具备一定的鲜明性,生动性和准确性,这三者相结合,才能让文学语言发挥其作用,文学艺术不只是可以让人们明白道理,它更重要的还要照顾到人们的情感,人们的接受能力,于此同时,它还要很好地“娱乐大众”!

第五,“阻拒性”又是文学语言的一大特点。文学语言的“阻拒性”其实就是特殊的修辞手法,只是不想让人们一眼就能看出这句话的意思,而找到类似的语言来表达。特别是针对现代的人们,一些比较常见的普通文学语言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人们现在需要有“趣味”的文学语言,例如:一些车标语“我怕羞!”实际上表示的是“我怕修”!这样的语言比比皆是,这只是人们不想现在的话语都那么的普通化,所以带点儿“游戏”的形式表达出相应的意思。俄国形式主义者认为,具有文学性的作品相对于普通话语比较特殊化,文学语言在一定程度上扭曲了普通语言。在他们看来,我们已经对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东西早已经习以为常,早就感觉不到它们所具有的独特气质,所以,这样的习惯也让人们早就已经以熟悉的眼光看待一切,对身边的事物几乎没有了任何感知能力,而文学艺术的作用就在于,让人们对已经司空见惯的东西产生新奇感,这就是“陌生化”技巧所产生的文学效果。其实,文学语言的阻拒性和其陌生化还有常规性都是相对的。开始陌生的文学语言,在人们不知不觉接受后,也会由原来的阻拒性逐渐的变为自动化,久而久之也就成了常规的,普通的了。

最后,我们所说的文学语言不只具有很强的形象性,生动性和音乐性,而且还具有间接性,内指性和心理蕴含性,这些我们先不讨论。

篇9

关键词:激趣 荡趣 寻趣 得趣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达到启发智慧的目的,这是教学中一门很重要的艺术。

心理学告诉我们,兴趣是个体对某种事物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与情绪状态。它是人们获得知识和技能的一种力量,是启发人们认识积极性的重要心理成分,也是激励人们去进行艰苦探索、创造的一种力量源泉。学生对某一学科有兴趣,那么他就会持续地专心地钻研它,从而提高学习效率。无怪美国的教育家布鲁纳这样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

那么,怎样才能把课上得有趣,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被兴趣激发突破课本约束,焕发出智慧的光芒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作一些尝试。

一、设悬念以激趣

悬念,就是给人们的心理上造成一种强烈的想念和挂念。对学生而言,我们作为教师的就是要善于巧设悬念,给学生的心理上造成一种期待的情境,使他们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

笔者在教学《论雷峰塔的倒掉》一文时,有意识地将第八段的“吃蟹和取蟹和尚”的描写编成故事,绘声绘色的告诉学生,然后提出问题:为什么法海和尚会在蟹壳里呢?这时学生们的好奇心被激发起来,急于想知道原因,于是我就趁势引导他们去看课文。结合教学目的,指导学生步步深入下去,取得良好效果。

象以上例子,只要能结合课文内容的情节,精心设计问题来引起学生心理上的悬念,给他们的心理造成一种诱惑力,就能吸引学生很好地钻研课文。

二、创情境以荡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上课要有趣。课上得有趣,学生就可以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面前展示的真理感到惊奇甚至震惊。……”语文教师若是能够把课上得感情充沛、趣味盎然,那么学生就会情绪高昂、印象深刻,这样我们的语文课才会获得很大的成功。

那么,怎样创设情境来调动和激发学生的情趣呢?我们可以从教材的潜在内容去寻求教学的情趣,也可利用教师本身的内在因素去寻求教学的情趣。教师在教授课文时,其内心一定要充满激情,某些课文,能进入角色的,要进入角色;另外,教师的语言要风趣,富有感情,要用精言妙语来拔动学生感情的琴弦,激发他们的情趣。如《七根火柴》一文,可抓住主人公无名战士在恶劣环境之中的表现,由教师牵线用满怀崇敬的声调带领学生去体会他的对革命事业无限忠诚的崇高品质,使学生置身于其境,从而达到激发学生继承先烈遗志,奋发学习的目的。

激发学生的感情,还可以抓住课堂开讲的时候,教师精心设计导入语,用充满激情的语言,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如教授《有的人》这一课,一开始,我在黑板上大书“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一句著名诗句,向学生们展示鲁迅先生勤勤恳恳的一生,然后用对比的语调朗读全诗,一下子就把同学们的情感攫住了,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很自然的学生们情绪被调动了起来。

三、好质疑以寻趣

俗话说:“学贵质疑,而思又生于疑”。不错的,学会质疑可以不断地刺激学生的思考,从而开拓他们的思路、开启他们的智力。在教学《春》时,讲到“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的“钻”字,有学生提出这个字不好理解,为什么不用别的如“探、长”而要用“钻”字?这个问题一经提出,马上引来了学生们的思考和探讨,大家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经过一番争辨,学生们最后达成了共识:“探”和“长”都不能表现出小草在经历严冬之后破土而出的那种挤劲和它的顽强的生命力。这样的质疑,学生喜欢老师也爱,它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使学生从中找到了乐趣,更是教师启发学生智慧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四、求发现以得趣

篇10

一、有效设计问题,通过问题的结果带领学生

切入课时主题

例如,在讲“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时,教师可以提出问题:一艘轮船在沿直线返回港口的途中,接到气象台的台风预报:台风中心位于轮船正西80km处,受影响的范围是半径长为50km的圆形区域,已知港口位于台风中心正北60km处,如果这艘轮船不改变航线,那么它是否会受到台风的影响?然后引导:怎么判断轮船受不受影响?给学生时间讨论、交流,再利用学生总结的结论归纳:这本质上是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问题,从而引出课题.提问意义:让学生感受台风这个实际问题中所蕴涵的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体会生活中的数学,并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案,突出研究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意义.

二、善于知识延伸,提出新旧知识相关联的问

例如,在讲“函数的概念”时,教师可以提出问题①:同学们在初中学过“函数”,请举出几个有关函数的例子.然后根据学生的例子,引导学生分别用解析式、图象、表格表示对应关系的函数.对于用解析式举例的学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再举一些用图象或表格表示对应关系的函数.提问意义:这个过程举一反三,让学生通过举例来复习“变量与函数”的内容.教师继续提出问题②:(选几个学生的例子)你有什么理由证明自己举的例子表示一个函数吗?其他同学也思考一下,他们举的是函数的例子吗?为什么?提问意义:让学生用概念口述解释,了解学生对函数本质的理解状态,要注意突出“两个变量x,y”,对于变量x的“每一个”确定的值,另一个变量y有唯一确定的值与x对应,“y是x的函数”,特别要求学生指出对应关系是什么?x取哪些数?即取值范围,感受数集A的存在,y值的构成情况,为引入两个数集作好准备.

三、设计提问情境,打造新颖的课堂氛围

例如,在讲“圆的基本方程”时,教师可以这样进行课题引入:圆是平面内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定点就是圆心,定长就是半径,在现实生活中也有很多圆的模型,大家知道或者有人去过河北省赵县的w州桥吗(问题1)?赵州桥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圆形石拱桥,跨度约为37.4m,桥拱高约为7.2m,它是著名匠师李春在1500年前建造的,它的建造应该说是中国古代数学、物理学、工程学的结晶,体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与力量.建桥这么辛苦的事情,古人都做得这么完美,那么同学们能不能帮他们确定一下桥拱所属圆的大小和圆心呢(问题2)?学生积极投入到计算中.提问意义:情境引入,导入新课,让学生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并引出圆的标准方程这一课题.

四、改变提问模式,把主动权交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