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就业范文

时间:2023-07-03 17:55:1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土木工程就业,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土木工程就业

篇1

土木工程就业调查报告:

此次调查的内容是:土木工程专业的就业前景及大学生就业应具有的素质,调查的地点在大学城附近的工地,通过调查及有关人员的讨论,使我们对土木工就业及自身的发展有一个清楚的认识。

土木工程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提供了重要的物质技术基础,对众多产业的振兴发挥了促进作用,工程建设是形成固定资产的基本生产过程,因此,建筑业和房地产成为许多国家和地区的经济支柱之一。我们通过上网及查阅有关资料发现:

建筑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国外,都有着悠久的历史,长期的发展历程,它伴随着科学的发展而发展,人们对居住环境越来越舒适的要求,又促使了相关科学的发展。

土木工程是一门古老的学科,它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未来的土木工程将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据更重要的地位。

理论的发展,新材料的出现,计算机的应用,高新技术的引入等都将使土木工程有一个新的飞跃。

大家集中反映出来的问题是:大家都很担心将来进入单位后不会被认可。施工单位的张经理这样对我们说:要树立正确的生活态度,吃苦在前,享乐在后,要有较强的自立能力,要热情积极,多到工地上看、学、听,要虚心向前辈学习,莫要心高气傲,要锐于进取,心理承受能力要强。这样就能学到知识,取得成绩,被单位认可。监理张工说到:要学会积极从自身找毛病,要搞好群体关系,要合群,积极参加单位里的各种活动,积极调整自己让自己适应环境,而不是让环境适应自己。当同学们问到土木行业的就业及发展前景时,张经理信心满怀的告诉我们:土木是国家的支柱产业,全国的土木行业都缺有用的人才,只要你有真才实学,到哪都会有人要,而且是高薪。当同学们问到怎样处理好与同事之间的关系,当工作中发现问题怎样处理时,费总说道:出现问题大家就要当面讲清楚,事后是不算数的,不论大家争的多麽面红耳赤都没关系,但是大家的共同目的都是想要把事情做好,并不存在像你们想象的事后打小报告的情况。你们不要把社会想象的那么险恶,社会并不像小说、电影描写的那样复杂。

我们通过上网及查阅有关资料我们又发现:最受招聘单位欢迎的毕业生应具有的素质有:

1:冷静、自信、应变能力强。

2:有较强的与人沟通能力。

3:有协作精神和协调能力。

4:有工作热情,能带动其他人。

5:思想品德端正,诚实可靠。

6:有一技之长。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招聘单位对个人综合素质的要求很高,不仅要求应聘者拥有优良的专业技能,更要求应聘者具有良好的品格和沟通合作能力。

在这次实践调查活动中同学们不仅了解了自己行业的情况,消除了对社会、工作的种种迷惑,而且深深的体会到:欲要做事,先学做人。正如李开复老师在给中国学生的第二封信《从优秀到卓越》中,说到如何提高个人素质时他强调到这几个方面:

1:诚信和正直。

2:培养主动意识。

3:客观、直接的交流和沟通。

4:挑战自我、学无止境。

可以看出李老师强调的亦是个人的品格。所以我们大学生应加强个人品格及素质的培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我们的综合素质。为服务两个率先,构建和谐社会,把握好在剩余的一年大学生活中应该发展的方向,培养语言交流与沟通能力,努力学习、积极锻炼,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构建和谐社会,为中华的和平之崛起积极准备。

热门分析:随着建筑材料以日新月异的速度更新,新型的土木工程师将站在该行业的前列。一些知识陈旧、老化的土木工程师们将不得不面临第二次学习的挑战。所以,这个行业是永远欢迎年轻人的,它对年轻的土木工程师们的快速成长非常有利。

土木工程专业就业率

考生类别:理工类。

就业前景:主要到房屋建筑、地下建筑、隧道、道路、桥梁、矿井等的设计、研究、施工、教育、管理、投资、开发部门从事技术或管理工作。

毕业生就业分布统计:

就业行业或部门百分率

其他事业单位 2.57%

高等学校 2.33%

科研设计单位 9.12%

中小学及其它教学单位 0.79%

录取研究生 5.47%

国有企业 44.85%

机关 2.46%

民营及私营企业 9.40%

部队 2.65%

金融单位 0.50%

三资企业 0.87%

出国 0.27%

篇2

一、毕业生就业基本特点

1.毕业生就业分布情况:*年我系毕业生就业表现分布广、涉及面大、受就业单位欢迎的特点。*届毕业生就业分布在21个省市,其中在北京、天津、广东等经济发达地区有44名毕业生,占毕业生总数的20.47%。在国有大型企业就业有62名毕业生,占毕业生总数的28.84%。如中国第九冶金建设集团公司、中国第十九冶金建设集团公司、中铁二十局集团、中铁十二局集团等。

2.考取硕士研究生、专升本效果明显。*年211人毕业生中,

仅有3人考取硕士研究生、1人专升被录取、考取公务员2人,合计6人;而在*年有3人考取硕士研究生、13人专升本被录取、考取公务员1人,,合计17人,占毕业生总数的7.91%。比例及人数明显提高。

3.宣传和激励毕业生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届毕业生赴边疆、基层单位就业的毕业生增多,今年赴青海、新疆等西北五省就业毕业生共有9人,这为前三届毕业生的总和。

二、特色和创新工作

1.领导机构健全:成立了系党政领导挂帅的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并在学院干部调整后,及时调整领导小组,确保*届就业工作的顺利开展。

2.开展专场就业讲座,做到早动员、早准备、早就业;毕业生实习回来系党总支书记组织了学生分别做了“正确认识自己,投身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就业政策和注意事项”、“就业状况分析及技巧”的专场就业讲座(*年11月),并要求毕业班班主任结合主题班会的形式先后开展就业指导。

3.在推荐毕业生就业的过程中,系部坚持做到“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以用人单位选人的标准为主,根据综合测评成绩高低依次推荐。为了准确掌握学生就业信息,我们对毕业生的基本情况分别以班为单位,把学号、姓名、出生年月、性别、籍贯、民族、政治面貌、生源地、综合测评分、专业分、名次、计算机过级、外语过级、获奖情况、联系方式等近20项学生情况进行分类,方便了推荐工作和用人单位选拔毕业生的需要。

4.为了及时传递就业信息,系部专门设立了就业信息公告栏,要求每个毕业班由负责任学生担任联络员,分别收集记录学院和系部公布的就业信息,同时上网查询有关硕士研究生、专升本考试、报名,供需见面会等信息,准确、及时传达到每一位同学。

5.对少数在就业过程中有困难的同学,我们充分发挥学院班主任、教师的积极作用,主动联系用人单位,并从业务上给予学生指导,千方百计为毕业生就业创造条件。

6.积极主动联系用人单位到学院来选拔毕业生:如陕西省中航建筑设计院,系领导积极邀请设计院到学院来,推荐毕业生,经过双向选择,先后有5位毕业升与中航建筑设计院签订了就业协议,为今后的就业工作奠定基础。由于系部的热情接待和服务,收到了良好的社会信誉和推荐效果。比如汉中安信工程咨询有限责任公司、陕西燎原航空实业有限责任公司、陕西中航工程承包公司等多家用人单位面向全校的招聘工作也选在土建系进行。

7.全面了解、关心毕业生,向用人单位反馈毕业生的情况,分管毕业生就业的老师,能深入了解毕业生情况,至少面向全体毕业生谈话一轮,掌握毕业生综合情况,就业意向以及能否顺利取得毕业证、学位证等情况。用人单位需要进一步了解时,能提供真实信息,在这方面,学院全面、准确的推荐工作受到了用人单位的肯定。

8.适时召开全系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会,向班主任、毕业生传达学院、系部签约情况,新的就业动向、政策等。特别是对那些在就业过程中目标过高、期望值较高、就业表现不积极或信心不足、与多家用人单位有过面试而久拖不定、轻易解除就业协议等同学要分别谈话,帮助毕业生树立“先就业,再择业,后创业”的思想和意识。

四、就业工作中的主要问题

通过*届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完成,我们认识到,尽管我系毕业生就业情况良好、社会需求较大,但在今后毕业生就业工作还要加强以下方面的工作。

1.社会需求市场影响毕业生就业;

2.毕业生择业观念和志向影响就业工作;

3.加强就业工作队伍的专业化和信息化建设;

篇3

本文通过对土木工程专业核心竞争力的研究探索建立专业教学新模式,通过创新实践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对贯彻落实十和十二五规划,提升就业创业能力,推动应用型高校本科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实现更高质量就业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关键词】

应用型高校;土木工程专业;核心竞争力;人才培养

1国内外土木工程专业核心竞争力与人才培养模式对比

国外在土木工程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方向上,主要都是集中在追求宽口径就业上,具有非常突出的特征。岑艺璇在《美国新职业主义教育思想探析》一文中提到,最早在2O世纪70年代就有英国教育学者就提出过培养高校学生核心能力的新职业主义,并在后来的实践中被逐渐发展和完善。美国新职业主义重点强调要培养毕业生的实践适应能力,对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指明了方向,提倡强化实践教学,制订了相应的国家职业技术标准。顾祥林等在《中美英德加五国土木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比较研究》一文中在对国内外众多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研究后指出,各高校都应该将培养工程师作为培养方向,并且要针对不同专业各具特色。同济大学则提倡培养的毕业生必须要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在校学习期间专业课的学时数占总课时数的百分比应有所提高。德国塔姆斯塔特工业大学对专业培养的要求就非常明确,表现出德国的高等教育专业、务实的特点。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使大学生普遍认为在校期间的考试成绩与将来就业情况相关性不强,因此导致在就业形势如此严峻的大环境下,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出现明显下降现象,导致他们的就业与实践能力都有所降低。相关调查显示:2013年全国本科生毕业后平均月薪还达不到3000元,而据2010年12月23日中国文化传媒网《北京建筑工人日薪300元,不输国贸上班白领》一文计算农民工一个月工资至少能达到6000元。如此现状使学生对成绩越来越不关注,对理论学习越来越抵触,以致使大量大学生仅满足于及格毕业,也变得越来越现实、功利,可见我国高校应用型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能力结构培养已经远远落后于时代的发展。因此,本文通过对土木工程专业核心竞争力与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深入了解本科应用型高校土木工程专业教学模式现状,为科学预测未来应用型高校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创业就业的发展趋势提供依据,同时还可以为应用型高校土木工程专业核心竞争力的培养与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2土木工程专业核心竞争力与人才培养研究和目标创新

2.1实践能力培养、综合素质提高是专业核心竞争力培养的目标在高等教育改革背景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着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研究能力,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是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最应该做和最急需做的一件事,所以应用型高校土木工程专业核心竞争力的培养与研究则显得更加重要。当代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应具备的能力应该是施工管理和实际操作能力,而实践性教学环节对于土木工程专业的教学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环节,是提高专业人才创新管理能力、实践能力和专业素质的关键途径与手段。因此应用型高校土木工程专业核心竞争力的培养与研究是确定人才核心能力培养和研究的初始阶段,是培养高校核心竞争力、提高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障。

2.2实践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改革对土木工程专业核心竞争力培养的影响土木工程专业的教学应强化实践教学的内容,它不仅能对理论教学内容进行补充,更能使其理论教学内容得以强化和延伸。所以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内容应加以改革并完善,以适应当今市场的需求。诸如室内外实验、现场实习、模拟实训、社会实践、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等,也包括军训、系列创业大赛以及纳入教学计划的社会调查、科技制作、学科竞赛活动等。这些内容既要符合现实社会需要,又应该体现出专业特色,逐渐形成科学、合理的教学体系。因此,改革实践教学方法,优化课程体系,选用优秀实训教材,并结合应用型高校学生培养特点、新的教学模式和学生具体现状组织编写适用教材和实训指导书,借以提高实践教学质量。这对实现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有着及其重要的作用。

教学方法的更新必须根据学科的最新发展对课程教学方法进行必要的筛选、补充、更新和重组,使其既能反映该学科领域最基本核心的技能,又能反映该学科最新实践环节的进展和动态。实践性教学是掌握专业技能的关键环节,是理论知识与实践的桥梁,是提高学生适应社会、服务社会等基本技能的必要途径。应用型高校土木工程类专业的毕业生对实践能力往往要求极高,如果只靠他们在毕业之前在工程单位的短暂实习是远远不够的,因此要求高校要在教学全过程中合理地结合不同专业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践性和实践动手能力。实现对教学过程的合理优化整合,强化学生在校期间自我学习、自我管理和创新创造的能力,提高专业的实践教学效率和效果,同时提高专业的核心竞争力。对应用型高校教学尤其是土木工程类专业的实践教学来说:考核方式的改革势在必行,在考核的内容上转变传统的考试观念,采取单独计算成绩的方式,强化以“实践能力测试”为重点的现代教育理念、人才培养理念和考试模式转变的要求,通过独立考试的引导作用,进一步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运用能力、实践技能操作能力、自学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

3优化教学资源、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应用型高校的专业教学对实践教学内容没有高度重视,很多应用型高校对实验人员重复使用多、系统培养少,不能形成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实践教师队伍。所以,为优化教学资源,应用型高校就要把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点来抓,逐步实现数量、结构的合理性,最终实现整体优化。对土木工程专业而言,强化实践教师的培训研究显得尤为重要,如:系统安排教师进入到一线施工企业参加专业技术培训、甚至直接参与工程施工、参观访问、学术交流、教学研讨等,借以提高实践教师的业务水平。还可以采用专兼职结合的方式,定期安排理论授课教师去一线施工企业实践并担任相应实践教学课程,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实现有机的结合;也可以采取引进与培养相结合的方式,同时把实践经验丰富、具有一定实践背景的一线管理或技术人员充实到实践教学队伍中来;在校内外招聘引进学历层次高、工作经验丰富与实践能力强的教学与管理人员;引进成功创业的企业家和在本职岗位上兢兢业业的各级各类的管理人才来充实教师队伍,加强实践教学的师资力量。借以实现土木工程专业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熊仕勇,张亚丹等.推进实践教学改革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

[2]岑艺璇.美国新职业主义教育思想探析[J].外国教育研究,2009,6(6):58-61.

[3]顾祥林,林峰.中美英德加五国土木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比较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06,15(1):50-53.

篇4

关键词 土木工程;实习基地;专业人才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16-0165-02

人才,就像木材,培养它贵在因地而改,依时而变,这样才能用其所长。因此,不同区域的土木工程高校对人才的培养模式也应因时因地做出相应的改变。只有确立正确的人才培养模式,才能顺应历史的潮流和社会的发展。这样才能使学校和学生实现“双赢”,为国家的血脉里注入新鲜的血液。可见,地方性高校土木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尤其重要。

首先,要明白地域之间的差异。比如,我国东西部的土木工程高校的人才培养就有很大不同。西部地区虽然高校比较多,但土木工程起步晚,这是因为西部地区的经济长期不发达,信息较落后,思想比较保守,人才缺乏等。现在随着西部经济的发展,找到了与其经济发展需要相匹配的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其土木工程专业的毕业生能很快适应工程实际需要,从而解决了就业难的问题。东部地区则集中了我国大部分人口,与西方人口规模形成鲜明的对比,对土木工程人才提出更高的要求,强调培养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优良的综合素质以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专门人才。

笔者认为每个地方性高校都应该根据自身的地域特点以及办学优势和办学经验,面向区域产业确定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如果一味地去模仿,去走别人的老路,只会走向死胡同。

其次,要确立自己高校土木工程人才培养模式,要时刻关注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及时了解相应信息。因为土木工程是指建造各类工程设施的科学技术的统称,它既指所应用的材料、设备和所进行的勘测、设计、施工、保养维护等技术活动,也指工程建设的对象,所以土木工程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因此,需要了解更多的前沿信息和问题。在这个信息迅速发展的时代,这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及时地对本校的土木工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进。

同时,每年也要对土木工程人才的就业方向进行调研,分析土木工程人才主要流向建筑、公路、桥梁等施工企业,还是工程质量监督站、工程建设监理部门,进一步确定人才培养模式的侧重点。因为这样能使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得到保证,就业才是人才培养模式的王道。

而且土木工程专业大体可分为道路与桥梁工程、建筑工程两个不同的方向,如果是新开设土木工程专业的高校,可以根据自身的办学历史和师资力量选择一种方向进行对口培养。

近年来,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迅速发展,高校对土木工程专业发展的热情与日俱增。需要注意的是土木工程专业培养体系存在很大的问题。

第一,许多高校存在教学内容丰富、课时受限的现象,在课程设置方面有许多弊端。如土木工程专业的测量学,课程教学内容繁杂,它需要大量的课时才能讲好,而不少高校将测量学时压缩至54个学时,课时受限就无法实现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并且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手段存在很大局限。

第二,理论课程多,实践课程少。土木工程许多课程是专业课的基础课,其实践意义远大于理论知识的掌握。目前大部分高校的教学活动一般以教学大纲为教学目标,然而教学大纲提供的教学内容复杂,实践操作忽略,教学重点没有集中突出,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虽然现在许多高校开设了多媒体教学,但是没有实践教学内容作支持,学生对理论知识只会觉得枯燥乏味,大大降低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更有的学生经过一学期的学习,还不会操作经纬仪、水准仪。

第三,教学内容陈旧,没有新意。土木工程专业课程一般包括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的内容。在教学活动中,陈旧的教学方式非常不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应该把实践性教学精神融入日常教学中,给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科学思维的环境。适当加入一些合适的案例让学生进行分析总结,联系课堂所学内容,活学活用。

由此可见,土木工程专业教学是土木工程人才培养模式中重要的一环,同时也是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手段。

最后,要认识到地方性土木工程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是与社会需求相接轨的。为了培养一批又一批适应社会需求的精英,必须要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不断提高教师素质。建设的教师队伍要有崇高的师德,科研能力和创新精神较强,年龄、职称结构搭配合理。教师是深化教学改革的基本保证,只有具备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才能不断提高土木工程人才的水平;只有综合素质高的教师队伍,才能胜任人才的培养。但是,目前大多数从事土木工程专业的教师并没实际工程经验,他们往往是毕业后从一个校门迈进另一个校门。而且一些高等院校过分看重教师的学历,对求职者的学历要求比较高,但是对教师的实践能力培养则自动忽略了。

为了符合现代社会对人才的实践能力要求,土木工程专业应该注重教师的实践能力。只有教师的实践能力较强,才能以岗位需求为基础设计教学体系,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改革,才能不断扩展教学内容的知识宽度,最终培养出实践能力较强的复合型人才。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信息时代的到来,应该注重教育方式的多样性,在传道授业解惑的同时,帮助学生塑造相应的职业精神。

地方性高校还应建立实习基地来巩固培养模式。只有这样才能增强学生土木工程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参加土木工程建设的能力,从而增强民事工程实践能力。组建土木工程实践团队,培养学生深入工程实践,进一步为学生的工程建设实践能力的提高做好铺垫。

为了加强学生主修土木工程专业实践能力理论课程和检测技能,培训项目应包括工程测量、结构检测、道路检测和桥梁检测技术等方面。这些都是在工程建设过程中保证传统的工程技能素质的重要手段,是工程技术人员应具备的。这就使学生毕业后避免由于缺乏工程经验,不能上岗工作的情况。

与此同时,通过实践基地可以提高学生工程测量的实践能力,为其打下坚实的基础。实践基地可谓学生和社会之间的桥梁,具有不可磨灭的作用。

以社会的需求为主要前提,培养土木工程专业人才是一个复杂而又漫长的过程。其培养模式在各个方面还有待于不断地改进和完善。虽然大部分土木工程高校的实际情况不同,但是都应当以社会需求为主要的导向,转变教育思想,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优化教学课程体系,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构建完善的实践基地,来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土木工程人才。

参考文献

[1]翟安英,成建平.创新人才培养的概说与思考[J].北京人民警察学院学报,2007(4).

[2],刘冰峰.地方工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多样性与统一性[J].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2007(2).

篇5

关键词:农业院校;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422(2015)11-0027-03

一、前言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是一所以农学和工学学科为优势,农学、工学、理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艺术学和法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省属本科大学。城市建设学院是仲恺农业工程学院于2005年6月创办的二级学院。学院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以教学工作为中心,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队伍建设为核心,开拓创新、锐意进取,扎实推进各项工作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使学院的办学水平和办学质量不断得到提升,为学院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城市建设学院现有土木工程、城乡规划、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三个本科专业。现有在校学生1056人。学院拥有一支教学经验丰富、工程经历丰富的教学科研队伍。现有教职工34人,其中专任教师28人,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的9人,具有博士学位的4人,75%以上专任教师拥有硕士以上学位。学院师资队伍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合理,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占专任教师的78.6%,4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占专任教师的60.7%。学院现有校级“师德标兵”1人,4人次获校级“优秀青年教师”称号,多人次获校级教学质量优秀奖,现有3门校级优秀课程。学院下设三个实验室:土木工程实验室、城乡规划实验室及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实验室,具有多个教学实践生产基地。(以上数据统计截止于2015年4月)

作为未来工程师的摇篮,学院秉承“立德树人,求实创新”的办学理念,坚持“重人品、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人才培养指导思想,实行产学研一体化的培养模式,突出强调实践能力,紧密结合社会需求,根据自身拥有的办学资源及主要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特点,着力培养服务城乡建设的高素质复合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目前中国的基础建设正在逐步兴起,大跨结构、超高层的工程纷纷立项建设,这就需要大量高素质的建设人才参与其中。同时我国目前的建设管理水平相对来说比较落伍,当前急需一批能够提高建设管理水平的人才。土木工程属于基础学科,建国初期在许多学校就已开设了土木工程专业。国家对土木工程专业一直很重视,1996年国家教委把建筑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地下工程等合并成为一个大的专业,合称为“土木工程”,简称“大土木”。每年高考,土木工程专业大幅度增加招生人数。就业范围也比较广泛,设计院、建筑公司、铁路、科研、公务员、教学及房地产都是很不错的就业岗位。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城市建设学院土木工程专业2007年7月首次招生,属于新办学院的新专业,截至今年(2015年8月)一共招生9届,毕业了5届,每年招生场面十分火爆。以2012年招生为例,仅第一志愿报我校土木工程专业的上二本A线的就有近千人,按照从高分到低分仅录取了133人,但也远超过计划名额70人。从已经毕业的五届毕业生在工作单位情况反馈信息来看,目前土木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还不够完善,一些重要专业课未开设,一些内容相同的课程必须精简,学生动手能力还需加强。目前土木工程专业在校生有400多名,共3个年级(12个班级),已远超过每年招生计划规定的名额,今后招生还是扩招的趋势,今年暑期又已招生142名土木生,这更增加了在农业院校创办土木工程专业的难度。为了使毕业生毕业后具备最基本的工程设计能力、较强的工程施工组织管理能力及一定的工程项目管理能力,使农业院校走出来的土木工程学生能和重点理工类高校毕业生一样得到社会的肯定,从专业申办至今,我们不断修改和完善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对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方向进行调研和探讨,对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实践课进行合理分配,目的就是为祖国的建设培养出学以致用的应用型人才。

农业院校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究

我们参考一些重点院校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根据现有师资力量和硬件设施,以《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013版)》为基础,结合学校办学特色,在以下几方面对农业院校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创新探究。

二、通识必修课程(公共必修课)教学进程计划表

总学时: 513总学分:33

备注:《形势与政策》分散在第一至第六学期内进行,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统一安排,学分计入第六学期。

通过比较各大高校不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易发现公共必修课的课程名称、学分安排及学期安排都差不多,但通过对学生的调研,了解到很有必要增加一些文化素质课、心理学、世界发展趋势、文献检索、土木与生态等相关课程作为限选课,建议学生必须修满10个学分。

三、学科基础课程平台教学进程计划表

学分要求:学分:(47 其中必修40.5学分, 选修6.5 学分)

由于房屋的建设和计算离不开力学基础,我们强烈建议在学科基础必修类别里面增加两门重要课程:《弹性力学及有限元基础》,32学时,2学分;《结构力学(下册)》,32学时,2学分。学科基础选修类别里面增加:《建筑灾害及其对策》,16学时,1学分;《卓越工程师培养》在前四个学期都可以安排。

四、专业课程平台

学分要求:学分: (46 其中必修32 学分, 选修14 学分)

由于师资力量有限,目前无法分方向教学,专业课有点散而不精,建议增加:《混凝土结构:中册》,32学时,2学分;《多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24学时,1.5学分。《砌体结构》16学时,可以并入《混凝土结构:中册》后阶段学习,不必单独开设,增加《砌体结构课程设计》1周,1学分(后续实践教学平台会再提);去除《道路勘测设计》,对于“大土木”来说,《路基路面工程》和《桥梁工程》这两门课的课时可以适当减少。

近两年城市建设学院飞速发展,学校对我们学院越来越重视,学院领导积极鼓励年轻教师申请各种各样的省级科研项目,随着校区大迁徙,实验室建设也紧跟步伐,随着师资队伍的日益强大,预计未来三五年,土木工程专业可以采取“平台+模块”的培养模式,即头两年半时间学习土木工程专业的基础课,后一年半时间分三个方向开展专业课的学习:建筑工程方向、道路与桥梁工程方向、建筑管理,专业得到细化,学生学得更精更细,更有利于毕业后工作上立即上手。

不管是现有“大土木”的笼统教学,还是未来“平台+模块”的教学,建议都必须开展以下专业选修课,供学生根据自己兴趣扩宽多方面知识面:《建筑设计》《PKPM结构设计》《工程结构事故分析与处理》《结构可靠度》《城市规划与交通》《工程监理》等。

五、实践教学平台

思想政治理论课集中实践学时共38学时,其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承担德育实践16学时1学分;其余22学时由各学院结合入学教育、诚信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志愿服务等,在思政部的指导下以讲座、参观、社会实践等多种形式主动组织完成

课外

课外实践要求学生至少完成2学分,根据学校《课外创新学分实施细则》认定

合计

篇6

关键词:土木工程;生产实习;教学改革;实践能力

作者简介:覃荷瑛(1972-),女,湖南邵阳人,桂林理工大学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副教授;邢心魁(1964-),男,河南舞阳人,桂林理工大学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教授。(广西 桂林 541004)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1年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项目编号:桂教高教2011JGA056)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10-0190-02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化,为培养适用的土木工程应用型人才,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建设,桂林理工大学在专业培养方面进行了较系统的改革,实施了以“全程互动”为主线的培养方案,即在专业培养全程范围内,实现校企共同培养。生产实习在整个土木工程专业教学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它是土木类学生专业基础知识在施工现场的综合性动手实践,其中包括施工图的识别与应用、测量放线、施工工艺、材料检验、工程监理、工程组织管理、工程安全管理等技术的综合应用,其教学目的在于通过生产实习培养学生的工程技术综合应用能力。

本文对桂林理工大学土木工程专业生产实习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实践进行了分析与探讨,以期供同行借鉴。

一、生产实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指导教师实践经验和能力缺乏

随着我国建设事业的发展,社会对土木工程专业人才需求急剧增长,各高校为满足社会需求纷纷扩招,随着学生的扩招,高校也加大了引进教师的力度,教师队伍中青年教师队伍比例大幅提高,而刚引进的青年教师多数是从高校毕业后直接走上教师岗位的,大多缺乏工程实践经验,因此指导学生实习的效果不佳。此外,由于生师比扩大,教学、科研任务繁重,教师数量相对不足也是直接影响生产实习效果的重要因素。

2.传统实习模式的弊端

长期以来,生产实习模式均是在专业课基本学习结束后,统一安排6~8周的集中实习,实习的目的是使学生全面了解建筑工程施工方法、工序、施工机械和施工组织管理,相对于施工周期而言,实习时间相对较短,学生无法见习施工全过程。

由于学生人数众多,因担心实习期间出现安全事故,乐于接受实习学生的施工单位较少,施工单位要求实习时间尽量短,这使得实习内容大打折扣。学生在实践教学过程中的动手机会相对减少,不能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使实习效果不甚理想。

3.实习教学过程管理不规范

生产实习一般采取指导教师联系实习工地分组派出实习与学生个人自行联系实习单位进行实习相结合的方式,指导教师只能对本地实习学生定期巡查,而工地实习管理更多的是靠学生的自律与自觉。现场工程师、施工员往往出于工程进度与安全考虑不能认真指导学生,更不愿意让学生参与具体的施工过程,为了确保不出问题,往往让学生少进工地,大多安排学生在办公室看图纸,抄写、整理资料等文职工作,很少主动安排学生动手操作,实习在很大程度上成为了参观。生产实习的深度不够,难以达到实纲的要求。

由于缺乏有效的指导,许多学生到了工地后感到无从下手,不清楚自己该干什么、该学什么,初到工地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会很快消失,使得实习主动性降低。另外,学生对生产实习重视程度不足,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吃苦耐劳精神和毅力;实习时间与复习考研时间相冲突,部分备考学生无心实习,等等,这都是影响实习效果的常见原因。

4.实习成绩考核评定方法不科学

生产实习一般根据考勤、实习日记、实习报告或论文、面试、施工单位鉴定材料等综合评定,但因考勤表、工地鉴定材料的真实性较难鉴别,其结果无法反应学生的真实情况,实习报告雷同或抄袭现象比较普遍,这种只重结果不重过程的评价方法,导致成绩评定存在不公正性。

二、生产实习的改革与实践

桂林理工大学土木工程专业是广西区重点专业,以培养土木行业应用型人才作为自己的办学定位,随着国家基础建设事业和土木工程教育的发展,近几年来学生就业后从事施工行业的比例逐步加大,2008年已达到46%以上,至2011年已达到60%以上,并且这种趋势还在继续。为适应这一变化,土木工程专业从培养计划到课程设置都进行了相应的调整,从以培养设计型人才为主转变为以培养建造型人才为主,大幅度增加了实践环节的教学内容,如生产实习由过去的5周调整为10周,另外还增设了校内施工实训环节等,并根据过去实践环节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开展了教学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特别是生产实习环节,效果比较明显。

1.校内“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提升教师的实践能力是保证生产实习教学质量的基础。近年来,在引进人才方面,学校不仅引进了理论知识丰富、学术水平较高的学术型人才,同时也从一些知名企业中引进了一批工程经验丰富的高级工程师以上的优秀工程技术人才充实到教师队伍中来。

对新引进的青年教师在获得讲师职称前,学校和学院指定学术水平较高、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效果好的骨干教师作为青年教师的指导教师,负责他们学术水平和教学水平的培养;同时学校设立了专项基金,资助他们积极参加科研课题研究(包括教学研究)和参加实际工程的实践锻炼,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增强实践教学能力。另外,学校还选派部分青年教师深入企业进修,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工程对接,提升应用能力,改变青年教师强理论、弱实践的不足,增强了他们的综合实践能力。

经过几年的建设,教师队伍中“双师型”教师比例大大增加,土木工程专业57名专职教师中,国家一级注册结构师8名、注册岩土师8名、注册监理工程师3名、注册建造师6名、二级注册结构师3名。

2.校外实习基地和企业导师队伍建设

学校在加强现有工程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基础上,依据行业对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充分利用桂林理工大学行业优势和资源,同各类工程公司、设计院、施工单位等优秀企业建立校企共同培养基地,聘请企业工程技术人员作为企业教师,采用“双师”团队制度对实践教学环节实施共同培养,校内教师主要负责学生理论知识的讲授,而校外教师则主要负责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

企业共同培养基地和企业教师队伍建设使实习学生-学校-企业建立了责任利益关系,企业支持实习不再是一种“帮忙”关系,而是分内的责任。学生在基地内实习,企业指导教师都是一线的技术人员,熟知施工全过程,对学生的指导系统而全面;企业项目众多,实习小组之间可以实现“跟踪”实习,以克服实习实践工程周期相对偏短的问题;企业指导教师与学生吃住行都在一起,可以更加有效地对学生进行管理,实习成绩的评定也逐渐由以结果为主转变为以过程为主。

目前桂林理工大学已同广西区内外十多家企业签约为共同培养单位。学校充分利用校企合作平台,为土木工程人才培养构筑了一个开放式的系统,实践教学效果大幅提升;校内外教师从学生培养方案制订即开始合作,对实践环节的培养实行“全程”互动,根据“双师制”培养方案,学生在不同的学习阶段将实践能力的培养更加系统化。企业在学生共同培养的过程中,通过科研合作、技术咨询、员工培训等方式提升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竞争能力,经过几年的实践,企业的合作意愿更强烈了。

3.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为克服校外实习场所受项目制约的不足,创造“全天候”的实习基地,桂林理工大学在大力建设校外共同培养基地的基础上,积极建设校内实训基地,包括岩土标本展示室、建材展示室、砌筑工程和钢筋工程实训中心等。通过实训项目的实施起到“以小见大”的作用,通过亲自动手使学生对设计、施工、造价等内容形成整体工程概念,对砌筑工程、模板工程、钢筋工程及混凝土工程等工艺流程有一个系统学习。同时,实训项目的实施也锻炼了学生热爱劳动的良好品德。

三、结束语

生产实习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对培养能力强、素质高的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通过校内、外实习基地的建设,教学过程的管理以及双师型指导教师的培养等方面的综合措施,进行土木工程专业生产实习等实践课程的教学方法改革;通过严抓实习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办法,加强实习指导与监管力度等措施,大大提高了土木工程专业实习实践教学环节的质量。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很多方面都需要与时俱进。

参考文献:

[1]周济.大力加强教学工作 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在第二次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中国大学教学,2005,(1).

[2]邹昀.土木工程专业生产实习教学探讨[J].高等建筑教育,

2005,(12):82-84.

篇7

关键词:独立学院土木工程实验教学

为“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土木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获得工程师基本训练并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级专门人才” [1];为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科学素养的优等生。实验教学是其重要实践性环节,具有理论教学不可替代的作用。

独立学院是我国适应我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兴办学模式,其土木工程专业在人才培养层次上的定位应是能够面向基层,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高等工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面对独立学院生源的特殊性、专业建设的市场性及就业区域的局限性,从理论教学向实践能力培养的实验教学是转变的必然趋势。

1、 目前高校土木工程实验教学的基本现状

(1) 实验教学隶属于理论教学

大部分实验课隶属于理论课,实验内容各自独立,为强调其实验课的系统、完整性,片面追求小而全,又往往与相关实验教学发生内容上的重复,综合运用能力差也造成了专业知识能力的不足。比如材料力学与土木工程材料中的钢筋的拉伸实验就基本完全一致,造成实验室设备及师资的极大浪费。另外,理论教学顺序的安排欠妥,导致学生实验课积极性不高,理解困难,影响教学效果[2]。

[收稿日期]:2011-6-28

[作者简介]:张胜利,男,汉族,山东兖州人,广西工学院鹿山学院教师,硕士,研究方向:新材料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 。

(2) 实验教学内容及方式陈旧,缺乏创新性

与土木工程材料加速更新换代相比,实验教学中的,仍以普通水泥、砂浆及普通混凝土等常规土木工程材料就略显陈旧,另外在教学方式,老师为了按照教学要求完成实验内容,过多的参与学生指导,使其学生在严格的方框之内被动达到实验的统一要求,这种实验只是对学生操作能力的训练,并没有锻炼学生的独立性和创新性,同时缺乏探索性和挑战性,必然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3) 实验教学考核方式缺乏科学性

实验教学目前在大多数范围内定位与辅助教学,隶属于理论课,教学考核成绩自然只是理论课程中的一部分,未能单独考核;实验内容缺乏创新,实验过程和结果常年不变,决定了考核方式的单一,实验教学设计、过程、分析中缺乏整体性和研究性,不利于学生综合专业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一种模式的考核方式,也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

2、独立学院土木专业实验教学的目标

土木工程人才培养目标应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考虑社会近期需求与长远需求的协调发展,应对各层次、各类型工程人才提出明确的培养目标,转变观念,调整重心,科学定位,端正办学指导思想,摆脱目前重视理论教学,轻视实验教学的格局,培养具备良好专业技能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应用型人才,确立创新能力为核心的工程人才质量目标。

3、 实验教学改革

(1) 实验教学与时俱进,脱离理论教学,独立开课

全面修订和完善实验教学大纲,实验内容与时俱进,在保留经典实验的基础上,更新实验材料和实验方法,以社会应用性为基础,增加实验内容的设计性、综合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实验过程由“被动验证”向“主动研究”转变,实验老师不要过多的参与学生实验的具体操作中,实验方案和验算方法由学生自行制定,实验仪器独立调试,学生在实验教学中的角色需要翻天覆地的转变;对实验课程进行优化组合,实验科目分门别类,单一、独立的实验转化为综合性应用型实验,实验教学脱离理论教学,独立开课;同时为帮助学生独立思考、分析,综合运用已学知识,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思维,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力学、材料、结构及测量比赛,以赛提高学生学习效果。近年来,从上自下,我校各个层面对实验教学要求极为严格,不但不惜巨资把多位老师送去工程单位锻炼,而且从校外请来工程专家为学生授课和指导,现在学校又在紧锣密鼓的对实验室进行基础性建设。

(2) 考核模式科学性

考核的目的是检验学生的掌握效果,不仅仅局限与实验操作,更多是考察学生实验技能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通过考核使学生在综合能力上有个提高,而不是学分的及格。在追求这种先进的教学考核模式时,要特别注意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体现“以人为本”,注重个性发展。为了使考核成绩具有系统性、准确性和全局性,必须建立实验考核测评体系。实验测评体系不仅能更好的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而且避免在评定成绩时出现的主观印象分。长期以来,由于实验内容和实验方法的单一造成考核方式的单一局面,考核模式的创新必须增加考核内容的层次性及考核方式的多样性,考试内容可从验证、设计、综合、研究出发,考核方式的多样性可体现在笔试、口试、操作、报告、答辩、论文等形式上来,要在学生的动手能力、设计能力、知识运用能力、创新能力及个人素质等方面上重点培养和提高。总之,考核模式的科学性就是要要对原来的改革,实现学生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协调发展[3]。

(3) 实验室走开放之路

为了培养学生在实验教学中的综合能力,互相渗透学科间的交叉内容并增加其相互联系,充分利用实验设备及师资,弥补实验教学中学时及内容上的不足,提高工程实践能力,实验室开放是必由之路。在教师有限的指导下,让学生自己独立去设计实验内容,有步骤、有计划的去学习相关内容,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实验室开放也有利于整合资源,让实验室直接参与社会建设,为实验室设备的更新换代扩大经费来源。 当然对初入实验室的大学生来说,主要以实践教学为主,确保新生掌握实验的基本理论、实验方法及仪器的基本操作技能,为将来进入开放实验室打下良好基础。由此可见,实验室的开放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提高实践教学成果,更有利于缓解经费短缺,促进实验设备的更新换代[4]。

(4) 构建合理的实验教学队伍

建设高素质的实验教学师资队伍,满足人才培养方案,是搞好实验教学的基础,师资本身的综合素质、知识结构及能力结构很大层面上影响土木工程人才培养的目标。实验教学课程的教师更是如此,其自身应保证处于开放状态,及时吸收教学研究中的新成果,鼓励教师到施工、设计、监理等单位锻炼,制定优惠政策吸引专业教师向“双师型”转化,积极参加工程实践,勇于接受实践中的新知识,抵消自己陈旧的思维方法和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方式。为进一步加快师资队伍建设,我们可以采取“培养、引进和聘用”相结合的措施,加大教师在职培养力度,提高教师学历、学位和专业水平,加强对全体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教育教学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师德师风的培训。

篇8

【关键词】成人高等教育 创新能力 教学改革 土木工程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2)06-0036-01

我国的成人高等教育事业迅猛发展,办学规模不断扩大,为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了令人瞩目的贡献。成人高等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体系结构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大部分高校忽视了成人函授教育的质量管理,导致普遍存在教育观念落后、课程内容陈旧、教学手段单一、教与学脱节、教师辅导环节不到位、考核制度不合理等问题,[1]使得成人函授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的发展相对滞后,竞争力和影响力急剧下降。国外对成人教育比较重视,这是因为社会的不断进步,科技的发展导致了产业结构不断变化、产品技术含量不断增加和所需产业工人素质的不断提高,这对成人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土木工程是一门非常注重工程实践的学科,土木工程专业成人教育生源正好具有丰富的工程经验,特别是施工实践经历。如果能在成人教育函授的过程中培养这些学生的科技论文写作能力,这对学生自身的成长发展很有帮助,而且对土木工程这门学科的发展也具有深远意义。

一、土木工程专业成人教育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师资力量薄弱

为了充分利用和发挥高校普通教育学科优势以及在降低教育投入成本的情况下,成人教育师资力量主要为兼职教师。他们的专业水平毋庸置疑,但其时间和精力有限。甚至有部分院校临时聘请离退休教师或在读研究生代课。这些因素的存在使教师素质亟待提高。

2.教学内容滞后,结构不合理。

成人教育一般借用普通教育本、专科教材,套用普通本、专科的教学计划、培养模式,理论的东西较多,实际操作、可行性的东西少,极不符合成人教育应变能力强、灵活性强的特点要求。[1]

3.教学手段陈旧,考核方式单一。

目前成人教育的教学过程多是分为自学、集中授课和考试三个阶段来实施的。成人教育的学生平时都要上班,自学的时间少;集中授课时,短时间内要给学生灌输这么多的教学内容,学生接受起来较困难,课堂上教师“一言堂”,学生被动地接受“施教”;考试时仍然是采用“教考合一”的闭卷笔试形式,这种考核方式在面向学习目的性和主动性更强的在职成人学生存在诸多弊端,学生为应付考试主要靠死记硬背,对所学知识印象不深刻,学得快,忘得快。

二、构建土木工程专业成人教育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新体系

1.培养目标定位明确,充分挖掘创新能力。

发达国家的成人高等教育培养目标虽然在表述上存在差异,但大都将其特色定位在素质与能力的培养上。他们都是通过受训有工作经验的成人,提高其职业技能、自我发展能力和适应社会的技能来满足国家的需要。[2] 因此,成人高等教育目标应定位于创新能力和适应能力的培养上,让其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

2.培养制度灵活

成人高等教育的培养制度应灵活多样。培养制度可以像研究生的培养那样采用导师制,重视导师和学生沟通,要求导师负责成人学生的入学指导、课程学习计划的修订和职业生涯设计等方面的工作;导师也可以根据学生平时的工作内容,推荐其阅读一些与其工作相关的文献,并指点学生按科技论文的写作要求写一些工作过程中遇到的一些较特殊的施工方式或技术手段,如果学生写的内容很有意义又具有创新性,导师还可以指导学生投稿发表,为日后学生的职称评审提供良好的条件。这种方法有效地拉近了学生和老师间的距离,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工作和就业技能的提升。

3.教学考核方式多样化

土木工程专业成教学生的职业方向很多,有工程造价、施工、监理,还有房产开发等。理论课和基础课可以采用传统的教学考核方式,而在一些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程里,应该设计一些具有很强职业针对性的课程设计,考核方式也可以多样化,让学生根据自身的工作经历写一些工作中的体会或一些较特殊的工程案例,并上台给其他学生讲解,这个过程学生会查阅大量的资料,并把它们搞清楚,这本身也是一个很好的学习过程,同时也向其他的同学传授了知识,这种互相学习的效率很高。

三、结束语

通过以上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的改革,建立针对土木专业的面向工程建设全过程的新型课程体系,对提高成人教育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其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培养模式;课程体系;考核机制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3-0080-02

1991年,我国即开始了专业学位教育。与学术型学位不同,专业学位旨在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并适应具体实践工作需要的应用型高层次专门人才。就建筑与土木工程全日制专业学位而言,其作为一种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与学术型硕士和在职专业学位工程硕士相比存在较大差别,过去对学术型及在职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经验不能够完全照搬过来。目前,针对本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许多高校仅仅是在既有学术型培养方案基础上进行学位课程设置的改动,忽视了实践环节,致使专业学位特色不鲜明。现有的培养方案及培养环节并不能适应实践需求,以提高研究生解决问题和实际操作能力。针对具体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授予学位的标准和要求等方面,现行的培养方案并没有突出两种学位的差异性,针对性不强。针对建筑与土木工程全日制专业学位,其培养方案应着重强调培养研究生的科研实践能力,以及在实践工作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基于土木工程行业需求及土木工程学科特点,明确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定位与目标。通过优化课程体系、创建创新实践基地、设立创新基金、实行校企双导师制、强调企业参与质量评价等举措,以完善培养环节、优化培养流程,进而提高研究生知识层次、理论水平、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达到提升教育水平和教育质量的目的。

一、制定明确合理的培养计划

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旨在培养土木工程专业领域具有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在制订本专业学位培养方案时,应面向工程实践,突出理论教学与科研实践的紧密结合。基于土木工程专业特点,以某一具体建设工程为例,包含了建设工程的前期决策、工程勘察与设计、工程项目的建造、工程投入使用与后期维护等重要环节。针对上述不同环节,需要具备不同专业技能的土木工程专业技术人才。如在工程建设的前期决策阶段,需要有工程造价、工程项目管理等专业背景的技术人才;在进入工程具体建设期,则需要具有土木工程施工背景的技术人才;在工程投入使用及后期维护阶段,则需要工程检测评估、工程结构维修加固等专业背景的技术人才。因此,有必要针对土木工程结构设计、建造、使用三个阶段的特点,制定相应的培养定位及目标。

二、建设面向工程实践的学位课程体系

本专业学位的课程体系建设应考虑理论学习与工程实践相结合,根据学科研究背景与企业实际生产需求,开展校企合作,一方面可培养实践应用型人才,另一方面可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在确保本专业学位课设置基本标准的前提下,结合创新实践基地,针对不同企业实际工程需要,由校企双方共同确定选修课程内容,突出因材施教和差异化特点,充分体现本学科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体系的前沿性与实践性,培养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全日制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学位课程体系如下图所示。

根据培养目标,面向工程实践,专业特色课程的设置如下图所示。

三、创建研究生创新基地

基于学科特点,研究生创新基地的建设可与施工企业、设计院或工程检测企业合作,实施产学研合作模式,创建研究生创新基地。依托设计院,研究生可参与设计方案制定,熟悉大型分析软件的使用,学习复杂结构的计算分析,了解设计规范的应用与工程表达;依托施工企业,研究生可参与施工企业的生产、科研和管理工作;依托工程检测企业,研究生可参与工程检测方案制定,对检测结果进行计算与评估,对工程病害进行分析与处理。通过上述专业实践,培养面向社会需求的土木工程设计师、土木工程建筑师、土木工程检测师。

四、实施“校企双导师制”

健全与完善导师遴选与考评制度,实行导师退出机制。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为核心目标,解放思想,淡化“唯科研成果论”的做法。一方面,基于校内导师现有科研项目、经费等情况,合理选聘专业学位校内导师。加强对导师的遴选与考核,并实施导师退出机制,确保专业学位校内导师的质量。另一方面,从合作企业中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高级工程师作为企业导师,以充实导师队伍,弥补校内导师实践经验不足的缺点。以“导师负责制”为基础,努力推进“双导师制”,实现校内、校外导师共同负责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模式。

五、建设研究生培养评价体系

根据本专业学位培养目标,从专业学位研究生生源质量抓起,制定合理培养方案并严格执行,切实实施实践基地建设和研究生工作实践,严格论文选题与实践相结合,严把中期考核环节,细化考核指标,对培养过程进行全程跟踪与考评。在培养评价体系中,引入校外企业评价机制,结合校内、校外评价结果,完善培养评价体系。与此同时,对本专业学位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和职业发展进行跟踪与回访,建立就业发展数据库,为调整和完善培养环节提供参考依据。

综上所述,针对土木工程学科特点,结合企业需求与本学科发展方向,明确全日制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学位培养定位与目标,从培养方案的制定、课程体系的建设、创新实践基地的建设、培养评价体系与考核机制的建设等方面,完善专业学位培养环节,优化培养模式,进而提高培养质量。重点突出课程体系建设与创新实践基地建设,全面实行校企双导师制,不断提高研究生解决实际技术问题的科研攻关能力与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常宝英.对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几点思考[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1,(1):170-172.

[2]邓松.关于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的若干思考[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10,(12):91-93.

篇10

关键词:土木工程;双语教学;问卷调查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3-0088-02

双语教学(Bilingual Education)是指在课堂教学中以两种语言作为媒介,同时使用外语和母语进行教学的一种体系。教育部在2001年制定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其中明确指出:“高校积极开展以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努力使5%~10%的课程能使用双语授课。”因此,双语教学研究是土木工程专业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推进双语教学理论和实践方法的发展对于提高土木工程专业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本论文以《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路用性能试验检测》课程为例,对土木工程专业课程中行之有效的双语教学模式进行了积极探索。

一、课程简介

《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路用性能试验检测》是南京林业大学土木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和任务是通过理论和实验教学,学生能够较为深入地掌握道路工程中广泛使用的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以及沥青和沥青混合料的基本知识,熟悉材料主要性能参数的试验方法,为今后学习道路工程方面的专业课程和从事道路工程的设计、施工、检测以及科学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双语教学模式

两年来,本人在所讲授的我校2010级和2011级土木工程专业本科三年级课程《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路用性能试验检测》的部分课时内尝试进行了双语教学,并从下面几个方面对土木工程专业课程双语教学模式进行了综合考虑,从而为申请校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专项课题以及校级双语课程立项做好了充足的准备。

1.教材选用。按照双语教学要求,教材最好选用英文原版教材。但是就这门课程的具体情况而言,经过大量文献调研和搜索,没有发现可供选择的国外原版教材。主要原因是国外尤其是欧美国家主要采用柔性基层沥青路面结构,对半刚性基层路面结构和材料研究很少,专业教学体系和内容存在客观的差别。而且,国内外道路工程的相关规范存在较大的区别,并不能直接照搬照套。另外,目前也未见以国内规范为基础的道路工程专业课的自编英文版教材出版。因此,为了解决教材的问题,本人以在国外攻读博士阶段收集的英文教学讲义为基础,按照我校本科专业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自行整理和编写课程讲义材料用于校内教学。

2.课件制作。多媒体教学具有包含信息量大质优、呈现方式清晰直观、图文声像并茂等优点,在双语教学中被广泛使用。在本门课程的双语教学中,根据双语教学特点以及课程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多媒体英文课件制作。在课件形式上以道路工程图片和道路建筑材料性能试验录像为主,相关文字描述为辅,给学生以更直观的印象,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各种概念和方法,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和互动性。另外,在英文使用上重名词轻语法,可以消除学生因双语教学产生的畏难情绪,毕竟专业课的双语教学并不等同于基础的英语课程教学。在重点的概念、理论、试验方法等名词旁边一般还需要注上对应的中文解释,以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

3.授课方法。目前开展的双语教学一般是基于英文教材和课件,而讲授方式一般采用以下三种:以中文讲授为主、中英文交替讲授、以英文讲授为主。具体采用何种方式要根据师资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采用中文进行课程讲授,可以使学生更全面地理解所学的专业知识,减小学习难度,提高学习积极性,但是不符合双语教学的本质要求和目标,失去了双语教学的意义。纯英文讲授是双语教学的高级形式,可以使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国外教学模式,强化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但是对于任课教师的英语能力要求较高,还可能造成学生忙于思考语言本身而造成课程知识的理解困难,教学效果反而下降。对于本门课程的实际情况来说,采用中英文结合讲授是较为适宜的授课方式,可以做到提高英文能力和掌握专业知识这两个主要双语教学目标的平衡。在具体授课过程中,如何确定中文和英文的使用比例是一个关键问题。为了比较双语搭配模式对教学效果的影响,分别设定几种不同的双语使用比例进行实验性教学。通过观察教学效果和分析学生的反馈信息可以发现,对于一些重要的概念、理论以及方法应同时采用中英文进行板书和讲解,对于本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在采用英文进行详细的讲授后,还应采用中文进行简单的解释和强调,使学生可以更快和更准确地理解课程的主体知识。对于其他较为浅显的知识,例如工程背景、材料生产工艺、道路施工过程等可以采用全英文讲授,尽量在授课过程中给学生创造出更为真实的语言环境,调动其学习积极性。

4.考核方式。对于本门课程的考核应采用更灵活和多样化的方式,加大平时成绩所占比重。首先,在课堂教学中应加强使用英文与学生进行互动。进行课堂提问时,多鼓励学生使用英文作答,提供给学生更多的锻炼英文口语的机会,对于在该环节表现较好的学生给予适当的平时成绩加分。其次,在布置课后作业时,也应鼓励学生采用英文作答,在作业完成质量近似的情况下,对于采用英文作答的学生,其作业成绩应提高一个档次。另外,在课余时间还应布置适量的英文科技文献阅读任务,以同时达到了解本专业最新科研进展和巩固双语教学的学习效果的双重目的。对于期末考试,同时采用中英文进行出题,应有针对性地设置一些试题指定采用英文作答,其他试题可以使用中文作答,但对于使用英文作答的学生进行适当的加分进行鼓励。最终,综合考虑期末考试成绩、平时表现、作业和文献阅读情况以及试验报告给出课程总成绩。

三、教学效果评价

为了评价本门课程双语教学的授课效果,对我校2010级和2011级土木工程专业(交通土建工程方向)6个班130名同学进行了无记名问卷调查。问卷内容主要涵括学生自身的英语水平、相关专业知识背景、本文课程双语教学模式的接受程度和反馈建议等。从调查问卷结果可以看出,学生个人的英语基础对于双语教学效果有着显著的影响,通过六级考试的学生对双语教学表现出了更浓厚的兴趣,具有更高的学习积极性;通过四级考试的学生次之;英语基础较差的目前没有通过四级考试的学生对于双语教学存在一定的抵触情绪。另外,对于道路工程基础知识掌握较好的学生也更乐于接受双语教学,表现为与本门课程知识密切相关的《路基路面工程》课程成绩较高的学生对于本门课程的学习兴趣更高,学习效果和成绩更为理想;相反,其他学生表现出一定的厌学情绪。这意味着在双语教学过程中应该根据学生的英语和专业知识水平差异进行分层次教学,做到因材施教。通过教学效果调查,也得到了很多学生对于目前这种双语教学模式的反馈意见和建议,比如双语教学课时偏少、与《土木工程专业外语》授课内容缺少联系、任课教师英语口语的语速和口音问题、英文文献阅读存在很大困难、在上课过程中很难同时兼顾英语和专业知识的理解等。因此,在今后的双语教学模式研究中应重点解决上述问题。

目前,随着土木工程专业知识和教育体系的发展和革新,对于土木工程专业课程双语教学模式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要求也越来越高。本文结合笔者近两年的教学实践,从教材选用、课件制作、授课方法和考核方式四个方面出发,对于土木工程专业课程双语教学模式进行了探讨,并通过基于问卷调查的意见反馈对双语教学效果进行了评价,相关研究成果和经验可为全面提高大学土木工程专业教学质量提供一定的帮助。

参考文献:

[1]霍俊芳.土木工程专业双语教学初探[J].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4(1):93-94,119.

[2]李静,于述强,王积静.《土木工程概论》课程双语教学的新探索[J].科技资讯,2010,(3):147.

[3]陶庭叶,李晓莉,高飞.土木工程专业工程测量双语教学探讨[J].土木建筑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2010,(12):325-328.

[4]李新忠,薛文碧,谢媛芳.土木工程专业课双语教学探讨[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2,(1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