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教育特色方案范文

时间:2023-07-03 17:54:5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劳动教育特色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劳动教育特色方案

篇1

春日的蔬香乐园阳光和煦,清风拂面。师生们徜徉其中,有的在饭后闲庭信步,交谈学习心语;有的在课余辛勤浇灌,耕耘班级的自留地;还有的带着纸笔欣赏景色,写写画画。漫步在这里,能够享受到班级园地的春意盎然,感受到师生的热情与自信。蔬香乐园里一片和谐,生机无限。然而,回首两年前,这里却是另一番景象。

一、尝试:把荒地变资源

2012年初,随着校安工程的顺利竣工,校园内多了一块两亩的空地,放眼望去,那里一片荒芜,杂草丛生,坑洼不平。是将这两亩地变成绿地,还是为学生开辟实验场所,打造成种植基地,使其成为开发课程资源的载体呢?我们在选择中思考着。机缘巧合,此时我校成为县首批小班化试点学校,部分教师参加了省小班化教育培训班,学习归来,我们决定把开发多样化的校本课程作为推进小班化教学改革的着力点,然而,当宣布把这块空地作为实验基地来开发劳动教育课程时,却听到了各种质疑的声音:

“土地与校本课程建设有何联系?在土地上能建出劳动教育教材吗?要提升教师的教育素养,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思想上的引导才是更重要的。”

“我校学生都是农村娃,让他们劳动岂不是画蛇添足?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加强个别辅导更迫切。”

“学生的成绩才是学校的立足之本,搞劳动教育课程建设对成绩有何益处?”

还有更多的教师言辞犀利:“课程建设对教师而言不切实际,我们的任务就是教好书,课程建设既高不可攀又徒劳无功。”

面对教师的质疑,我们在内心挣扎着:放弃还是继续。终于,我们决定直面挑战,迈出了试探性的一步:聘请当地农民,铲除荒草,平整土地,统一播种向日葵,然后像划分卫生包干区一样划拨给高年级学生,让他们负责浇水、除草。于是,校园内开辟出了第一块种植园区。

二、窘境:被“冷落”的向日葵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处于生长期的向日葵有着旺盛的生命力,校园里,学生们洋溢着青春气息的脸庞与朝气蓬勃的向日葵互相映衬,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然而,渐渐地,我们发现学生的热情并没有教师高涨,新鲜感过去之后,不是亲手播种的东西,那么对他们缺乏天然的吸引力,他们也缺少成就感,走过时很少停下来驻足观看,关注度渐渐降了下来。更尴尬的是,我们期待的“明艳的花盘对着太阳微笑”的情景并没有出现,因为向日葵的盛开期是七八月份,正值暑假,校园里空无一人,金灿灿的景象只留在了值班教师的相机里。强扭的瓜不甜,怎么办?

三、调整:尝到了“有机蔬菜”的甜头

带着这些问题和困扰,2012年秋,我们决定吸取上半年的经验和教训调整方案,如何调整呢?由于学生是学校教育的主体,学生的需求是学校教育的出发点,那么就应该听听学生的声音。在精心准备之后,我们对三至八年级的学生进行了关于劳动教育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学生认为自己参与劳动的机会太少,单一的课堂形式枯燥无趣,虽然生长在农村,但并没有接触过种植方面的劳动教育,他们普遍认为种植实践课程是锻炼自己、熟悉种植和开阔视野的机会,非常期待这样的实践学习活动。随后,我们明确了学校的基本思路,即以劳动教育为校本课程,由此辐射到学生课堂内外的学习中,形成有特色的学生喜爱的课程。

在确定方案以后,学校首先向全校师生发起了“为基地取名”的活动,师生们积极参与,最终确定了“蔬香乐园”这个名字,寓意“蔬果飘香、快乐成长、收获希望”。在完成取名之后,学校倡议让基地绿起来,即按照季节和时令种植瓜果蔬菜,师生们投入到了劳动当中,两个月后,学校食堂以高于市场价两倍的价钱收购了学生自己种植的蔬菜,收获的喜悦令学生的参与热情更加高涨。

就这样,“蔬香乐园”课程顺利启航。

四、学习:“风”从上海来

如何让更多教师利用“蔬香乐园”中的资源,进一步在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的课程目标呢?正当思索时,我们又迎来了发展契机,2013年,学校被推荐为省小班化教育典型学校,得到了去上海市虹口区教师进修学院培训学习的机会。在聆听了专家的讲座之后,教师们受益匪浅,在随后的半个月,我们走访了虹口区的多所名校,实地感受了区域内绿色生态课程建设带来的精彩。最吸引我们的是上海虹口区第六中心小学“趣乐园课程”的创新实验室建设,他们所建立的劳动基地既有露天土培基地,又有大棚暖房和水培基地,同时,学校还编纂了《水培蔬菜》《土培技巧》等相关教材,引导学生种植养护、观察记录、探究实验、采摘收获。此外,学校还把对种植的热爱渗透到其他课程领域,如花卉折纸、花朵面塑、蔬果国画、植物图案藏书票、植物角、野外观察等,形成了具有本校特色的劳动教育课程。理论洗礼和实地考察是一场“课程头脑风暴”,教师们有了柳暗花明、豁然开朗之感,这股风暴从上海滩吹到了德清的后花园。

五、前行:“蔬香乐园”成果初显

2013年秋,学校申报了“农村小班化教育典型学校劳动教育课程开发与建设”课题,计划用三年时间,将蔬香乐园实践基地打造成五块不同功能的实践区域,即劳动实践区、学生探究区、大棚实验区、地膜种植区和绿化园艺区。同时,我们在各功能区就种植内容进行了整体安排,如在劳动实践区种植蔬果,在学生探究区种植学生感兴趣的蔬果及乡镇特色作物,在绿化园艺区种植本地区的瓜果树木。同时,从管理、组织、开发等方面进行探索,成立了以科学组教师为主的种植指导小组,明确了种植方案,鼓励教师的研究与实践。

在学校的动员和支持下,多名教师展开了尝试与探索,教授高段科学的杨老师便是其中一位。她积极开发研究项目,把“蔬香乐园”劳动基地和学生的实验操作相结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今,她的科学课已不再是单一的课本陈述和教师一人的独角戏了。在章老师的劳技课上,他带领学生进行栽秧苗、盖膜、施肥、剪枝、采摘等劳动,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填写研究记录表。学生们在教师的带领下认真实践,收到了良好的实践效果,逐渐养成了爱观察、爱思考的习惯。

六、反思:“摸着石头过河”与“课程规划”

与课程建设接触已有两载春秋,我们欣喜地看到了师生们对蔬香乐园项目的认同,我们为师生团结一致、齐心协力的精神而感动,同时也收获着绿色教学的生机与成果。我们憧憬在新的一年,教师们能结合自己的学科开展课程延伸活动,为课堂寻找一片绿色,让教学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景象,为此,学校做了以下努力:

第一,科学教师成立编写组,编写以时令节气、现代农业、种植要求等知识为主要内容的种植教材。

第二,语文学科充分利用基地资源成立绿色写作小组,拓展学生的视野,让学生感受蔬香乐园带来的生机,增添校园的文化内涵。

第三,艺术组开展蔬果写生、瓜果国画、班牌设计、农民画等活动,从而丰富课程内容。

篇2

岁月不居、奋斗不止,来到**学校工作已近三年。三年来,在教育局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在班子成员的关心帮助下,在全校教职工的大力支持下,学校各项工作稳步推进,办学质量不断提升,特色发展愈加鲜明,特别是刚刚过去的2020年,它不仅是国家发展历史中极不平凡的一年,也是我校发展史上令人难忘的一年,我们在努力中一路成长,在拼搏中一路创新,取得了令人自豪的成绩,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坚持学习,常记岗位担当,提升校长管理水平

1、坚持做善于学习的校长。学习是智慧的源泉,一年来,坚持阅读教育教学和人文科技方面的书籍三十多本,经常翻阅教育方面的报刊杂志,关注主流教育媒体和著名教育人的微信公众号,参加校长智库组织的为期一年的校长高端研修班线长课程。通过学习及时了解国家教育政策法规,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管理经验,经常将好文章推送给中层干部和组长们、青年教师们。向全校教职工进行了《民法典》、《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精神的宣讲。

2、坚持做敢于担当的校长。软肩膀扛不起硬任务,领导干部一定要敢于担当。在学校发展的关键时期,面对困难和矛盾,我带领班子成员,凝聚全校教职员工,抢抓机遇,攻坚克难,真抓实干,着力推进学校内涵发展。多方争取资金,改造美化了读书长廊,建设了新的智慧录播教室,更新了26间班班通设备,构建了学校数字化管理平台。

3、坚持做有“人情味”的校长。校长是学校最具有影响力的人物,校长也是学校情绪最重要的管理者,为此,在各类活动中,既注重仪式感,又注重减轻师生负担,要求管理干部要站在学生和老师的立场上常想想,我们还能为他们做些什么;遇事敢于担责,不埋怨、不指责,让干部和老师敢于做事、不怕犯错;真诚团结同志、实心关爱同事,指导工会积极开展教师暖心工程和健康工程,努力营造和谐温馨的工作氛围和心理环境。

二、坚守初心,常讲立德树人,打造五精教师团队

1、着力强化师德师风建设,落实精诚团结、精修师德、精湛教学、精心育人、精锐卓越的“五精“教师团队精神,强化团队建设,树立共享共成共荣的意识,通过团队互助赛课机制、“大家好才是真的好”的教学共享机制、班主任为核心的班级团队建设、年级组文化墙建设等形式,增进教师情感,形成育人合力。通过开展“图书漂流”、“教师百日读书”活动、“班主任共读一本书”、青蓝学院经典共读及读书分享会、青年教师沙龙活动以及举办 “教研论坛”、“德育论坛”,评选师德标兵、我最喜爱的老师、线上教学先进教师等形式,引领影响教师观念转变、思想提升。通过法律法规学习,师德模范事迹学习、师德违纪案例通报等形式,增强教师的纪律意识和底线意识。

2、着力推进主题教研,提升教师课堂教学素养。这一年,继续深入推进三段式教研,采用课例研修的方式,围绕课堂教学实效提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教研教学活动,线上线下培训相结合,校内校外教学观摩研讨相融合。教研组近二百个教研美篇,形象生动地记录了一年来教师成长的印迹。借助一体化、第五片区牵头校契机,搭建教师成长平台,一年来举办了三次市级层面的教育教学研讨活动。以研促教,引导教师将问题转化为课题,本年度有10项课题结题,10项课题立项,二十余篇。教师教学竞赛获奖丰硕,先后有94人次教师在国家、省市级教育教学比赛中获奖。学校以名列前茅的成绩连续15年获得**市教育质量优秀奖。

3、着力推进外语教学发展,学校办学特色更加突显。以**市初中英语基地校为依托,积极开展外语教学教研活动。承办全市英语阅读教学研讨活动,有二百多位英语教师现场观摩。借助市教科所英语教研员驻校的有利时机,深入课堂、专注教学、专业评课、扎实推进、成效明显。和高中联合开展多语种同课异构活动,有效促进初高中语种教学的交流互鉴。多语种教学在小初衔接领域首开先河,在**小学开设了四个小语种班,学生报名踊跃,一学期的教学成效得到校方和家长的高度认可和一致好评。校园外语文化节成功举办,多家媒体持续报道,集中展示了我校外语教学的成果。

4、着力强化班主任专业培养,提高育人管理水平。通过师徒结对的形式,请班级管理经验丰富的老教师担任指导班主任,针对性培养青年教师。通过工作坊、团体辅导、案列研讨、经验分享、主题班会观摩、德育论坛、线上线下班主任培训等多种形式,提升班主任专业能力。通过班级管理评价方式改革,推行德育示范班申报评选制度,提供自我展示、相互交流的平台。

三、坚持创新,常抓质量提升,落实五育并举方针

1、创新育人机制,树立正确的质量意识。学生能否成才从初中毕业并不能完全看出,为此我们树立了为学生终生发展奠基的理念。提出“分数是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升学率是素质教育的副产品”的思想。着力落实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面育人要求。扩大改造了“润心苑”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积极落实“三预”心理工作要求,校园心理剧获得全市初中一等奖,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全市会议上做经验交流。强化全员安全意识,常念安全底线,将安全教育和教育安全有机结合,将安全管理和安全考核相挂钩,将安全物防、技防、人防相统一,确保校园安全、师生健康。注重音体美工作,专项培训学科教师,提升教师专业素养。认真落实音乐素质新体系项目推进工作,积极开展全市范围内的学科教学研讨活动;通过学生展示、统一测评等形式,检测学科教学成效;通过举办音体美教研论坛,学校领导和学科教师专题研讨学校专项工作的推进。

2、创新德育评价体系,落实五育并举方针。进一步细化完善文化育人、课程育人、活动育人、评价育人、协同育人、环境育人的“六大育人”工程,践行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面育人方针,推行“尊重差异、缩小差距”的教学原则,创新育人模式,“成为更美的自己”是我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目标。学校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构建三级评价激励体系和星级增值评价办法。将综合素质评价五个维度细化为24项目指标,设立台阶式的评价标准,让学生突破自我,见证成长。推进劳动教育,制定实施《学生劳动教育课程手册》,将校园劳动、班级劳动、家庭劳动、社会劳动等有机结合,在七年级学生中开展线上“叠被子能手”、“美食比赛”等活动,在八年级学生中以项目式学习的方式,开展劳动职业体验活动,对项目成果进行评选,有23个项目获得一二三等奖,有15位教师获得优秀辅导奖。

3、创新班级文化特色,激励榜样示范引领。为推进班级文化内涵发展,促进班主任专业化发展,我们将班级管理各方面工作梳理为九大方面,出台了《**学校德育示范班评选方案》,鼓励班主任对照评选条件积极申报,学校经过评选程序,对通过班级进行挂牌并实行动态管理,形成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育人氛围。

4、创新管理手段,着力打造数字化校园。学校乘势而为,抓住教育信息化2.0发展关键契机,积极申报并获评甘肃省智慧教育标杆校、兰州市数字化校园示范校等荣誉。以项目管理的方式,成立了智慧课堂项目组、校园数字化管理中心、科技创新教研组等专职部门,有力推进了学校信息化发展。加大教师信息化素养提升,通过线上专家培训、线下课例研讨、微课比赛等多种形式,有效提升了教师的信息化素养。利用钉钉系统的管理、直播等功能,创新学校办公管理新模式,多次开展教师、学生、家长直播会议、直播课堂和线上讲座。以“AI教室、STEM课程、优学派课堂、名师在线”等项目为抓手,通过完善政策机制、创新教育服务模式;借助大数据分析,重塑评价方式、创新资源供给模式,全面加快了学校自身、片区一体化办学及对口帮扶学校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和教师的专业发展。

四、坚定信念,常思廉洁自律,保持党员干部本色

1、坚持群众路线,强化民主作风。 作为一校之长,在工作中,严于律己,以身作则,恪尽职守,带头干事。在学校事务管理中,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不独断专横,始终以集体利益为主,从大局利益出发,秉公办事,求真务实。坚持走群众路线,推行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树立团结和依靠广大教职工,同心同德,齐心协力办好学校的思想意识,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埋头苦干。通过“我为学校献一策”网络问卷、“金点子评选“等活动,聚民心、汇众智,增强了教师的主人翁意识。

2、强化纪律意识,自觉做到廉洁自律,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廉洁从政有关规定,实行校务公开,财务公开,不以权谋私。注重把宣传教育、制度建设、监督检查工作有效结合起来,具体做到“四个结合”,即把教育活动与工作学习相结合,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把教育活动与教师喜闻乐见的活动结合,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把教育活动与干部廉洁自律工作相结合,增强学习效果;把教育活动与完善制度建设相结合,积极探索建立长效机制。“四个结合”为学校抓好党风廉政建设,打牢了思想基础。

五、存在不足和努力方向

1、随着学校办学品质的进一步提升,面对新时代学校发展的使命担当,深感自身学习不够、能力不足。今后还需强化校长学习力、决策力和实践力,抓住十四五开局的关键时机,带领班子、依靠教师做好学校发展规划、实施路径的思考和制定,持续推进学校内涵发展。

2、学校的办学愿景已然清晰,但实现愿景还缺乏整体性、系统化的推进方案,在学生、教师、学校三个主体发展方面还需有效整合、有机统一。

篇3

作为一所以科技教育为办学特色的省一级重点中学,台州市第一中学积极探索普通高中技术教育的新路径。自2010年以来,学校依托仅一墙之隔的椒江职业中专的教育资源开设“职业技能实践课程”,“试水”普通高中职业技能教育,开创了普职优势资源整合实施普通高中技术教育的崭新模式。

一、普职资源整合的动因

普职资源整合,即通过一定的方式、政策和机制,整合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学校的资源,以实现普职学校的携手合作、资源共享和人才共育。在实施此项活动过程中,职业学校和普通中学建立结对关系。其中,职业学校负责向结对的普通学校无偿提供特色专业实验、实训场地、图书馆,为普通学校学生开展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提供物质条件,为普通学校师生开展职业教育政策解读、职业意识培养、特色专业介绍活动,为普通高中的通用技术课程提供兼职专业教师和必要的教学设施。此种普职资源整合源于台州一中开展的“学一门生活中的技术”活动,是台州一中分别于2010年和2011年暑期由校团委、学生会组织实施的实践活动,目前已成功举办两届。活动以即将升入高二年级的高一学生为对象,安排4天时间在职业中专集中进行职业技能实践课程学习。活动过程如图1所示。

经过两年多的磨合与发展,该活动已逐步向规范化的选修课程体系发展,派生出多个项目设计类和学科拓展类课程,在课程的开发、实施、评价、师资配备及教学管理制度等方面初步形成了一定的操作范式。

从新课程以及普通高中技术教育的角度分析,台州一中尝试普职资源整合基于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一)为了增加普通高中技术教育的比重,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能力是人们成功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个性心理特征,是人的综合素质在行动中表现出来的实际本领和能力。它包括人应具有的一般能力——认识能力、实践能力和社交能力、专业技术能力或职业技能、创造能力。实施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其实质就是解决“高分低能”“重知轻能”的问题,故必须确立“能力为本”的观念。由于高考的压力和认识上的误区,长期以来,普通高中在科技教育中偏重于科学教育,而对于技术教育则相对忽视,即使开设了信息技术、通用技术、研究性学习以及综合实践活动等技术教育课程,也往往理论讲得多,动手做得少,“应试”痕迹非常明显。由于缺乏必要的实践操作机会和实际技术体验,学生难以将技术课程真正学好,并且导致了动手能力的弱化。物理实验会考时发现,有些高二学生竟弄不清螺旋灯泡(或卡口灯泡)的两个接线端在哪里,能自己连接或修理家庭照明电路的学生不到5%。这与新课程的要求不相符合。职业高中虽然在办学体制、培养模式、教育目标、生源基础等方面都与普通高中存在着巨大差异,但是它注重实践操作,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成熟的技术教育模式。借鉴职业高中的技术教育经验,无疑是增加普通高中技术教育的比重、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捷径。

(二)为了在普通高中渗透职业技术教育,增强学生对未来职业的认知

基础教育阶段是学生择业观、职业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但是,不少学校把主要的精力放在对学生进行知识的机械重复训练和应对考试上,几乎没有开展真正意义上的职业认知教育。在这样的背景下,学生对什么是职业、对各种具体职业的认识基本上是模糊的,甚至是空白的,这会导致学生将来选择职业时迷茫、不安,更谈不上选择一个符合自己兴趣、爱好和特长的职业了。普通高中学生渗透职业技术教育是新课程改革的内在要求。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城市的普通中学要逐步开设职业技术课程。在开设职业技能课程方面,职业高中拥有如专业师资、场地、设施设备等普通高中所不具备的实践教育资源优势。普职资源整合是向普通高中学生渗透职业教育、增强学生对未来职业认知的一条重要途径。

(三)为了探索普通高中多样化办学的路子,满足社会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

高中阶段是学生个性才能显露、人生发展选择的关键时期,学生的个体发展已呈现出多元发展的趋势;同时,随着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产业转型速度的不断加快,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呈现多样化和全方位的特点。但一直以来,普通高中“一切为了高考”的倾向十分严重,“千校一面”,缺少办学特色,形成了高度同质化的格局。普通高中这种单一的人才培养机制和教育模式与学生、社会的多样化需求形成了尖锐的矛盾。普职资源整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技术素养。“技术素养的内涵十分丰富,不仅包括良好的技术知识结构,娴熟的技巧技能,更重要的是强烈的探究精神、丰富的想象力、富于建设性的批判和创造力,其核心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技术设计等活动,技术课程应能成为激发学生探究、批判和创造欲望的良好载体,使学生的创造潜能、批判思维得到有效开发,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这是高中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加强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学校间的合作,将职高的一部分专业技术课程引入普通高中,是探索普通高中多样化办学、更好地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有益尝试。

二、普职资源整合项目与课程的开发

普职技术教育资源各有优势,可以相互补充,相得益彰,这是普职资源整合的前提和基础。作为普通高中,台州一中拥有大量的理论教育资源,但是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和资源设备却相对较少。椒江职业中专则拥有大量的实践教育资源,从专业设置来看,有数控、化 工、电工与电子、机械加工、汽车维修、计算机等与生产生活紧密相关的专业;从专业实训设施来看,有数控机床、电工电子实验室、机电一体化设备、计算机软硬件设施等。这些实践教育资源与普通高中技术教育的相关学科构成了普职资源整合项目,比如:通用技术、物理课程可与电子、电工、机械等专业整合;信息技术课程可与计算机相关专业整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除了以上各专业外,还可与装潢设计、平面设计等专业整合。具体如表1所示。

表1

在分析上述项目的基础上,普职两校合作开发了面向普通高中的职业技术选修课程,如电工技能、钳工制作、电子商务、企业网站设计和制作、多媒体技术与动画制作、计算机安装与维修、汽车实用技术、快乐数控、局域网络搭建、艺术手工、创意广告设计等。这些课程突出了技术教育的生活性、趣味性、实践性,授课教师以高级技师、高级工、技术能手等具有专业技能强项的职高师资为主,能够较好地满足教学的需求,弥补普通高中技术教育的不足。与此相应,两校建立了菜单式与自主式相结合的选课机制,为学生提供每周4课时、一学期40课时的职业技术选修课程菜单,组织学生通过网络报名自主选课,以走校的形式加以实施。

两校还成立了校本课程领导小组、研发小组、实施与评价小组、审议委员会等组织机构,完善选课、学分认定、档案管理、教师考核、课程评价等管理制度,以确保普职资源整合的顺利开展。

三、 普职资源整合与普通高中技术教育相关问题探究

普职资源整合为普通高中更好地开展技术教育搭建了多元化的操作平台,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空间,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有许多问题需要作进一步探讨。比如,我们要认识什么是技术教育,在新课程背景下普通高中技术教育具有哪些特征,它与职业技术教育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在普职资源整合的框架下普通高中技术教育的目标定位是什么,等等。这是保证普职资源整合顺利实施的前提。因此,在普职资源整合中必须理清以下几组关系。

(一)“技术教育”与“劳动技术教育”的关系

“劳动技术教育”一直是我国普通高中进行技术教育的主导性概念,直到今天其概念影响依然十分强大。所谓“劳动技术教育”,人们通常将其理解为“劳动教育”和“技术教育”。不可否认,所有的技术都是各种形式的劳动的技术,因此,在劳动教育的过程中常常附着一定程度的技术教育。从这个意义上说,技术教育与劳动教育有着重合相通之处。但是,历史上人们对“劳动技术教育”的认识更多地倾向于对学生进行劳动态度、劳动观念、劳动习惯和劳动体验的教育,基本上属于德育范畴,即使涉及到其中的“技术”因素,也大多侧重于简单技能的培养。事实上,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普通高中的技术教育已不能也不可能停留于一般生产劳动教育的阶段,其范畴应包括技术本质、技术与社会、技术与环境等技术发展理念。我国高中新课程方案中不再设“劳动技术”科目,而设立“技术”领域,就是这种理念的体现。“技术教育”提倡的是一种思想,要求学生理解:技术是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只有技术的发展,才可能推动社会前进;而技术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技术的创新。这种认识可以使我们的学生去关注社会生活、学习、生产等一切社会实践活动,从中发现问题,明确问题的症结,去思考、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养成良好的习惯。因此,新课程背景下普职资源整合最大的意义并不仅仅是为普高学生敲敲打打练技术提供场地和资源设备,也不仅仅是通过实践活动的参与使学生树立起劳动的观念,而是在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基础上使学生获得技术体验,更好地培养其问题解决能力、技术探究能力、反思能力与创造能力,从而促进其对技术的理解,激发其创造的欲望,深刻理解技术对社会、环境和人类生活的影响。如果离开了这个立足点,普职资源整合就将失去其存在的基本依据。

(二)“技术教育”与“科学教育”的关系

由于在日常语言中人们常常将科学和技术混淆起来,这就容易导致误解,似乎科学与技术是同样的事物,技术教育存在于科学教育之中。实际上,科学和技术在本质上并不属于同一个概念。“科学教育是关注科学技术时代的现代人所必需的科学素养的一种养成教育,是将科学知识、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精神作为整体的体系,使其内化成为受教育者的信念和行为的教育过程,从而使科学态度与每个公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让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在现代文明中交融贯通。”[2]科学的作用在于理解,技术的作用在于做、制造和实施。但是,科学和技术又像一对连体双胞胎,既相互依赖,又相互促进。一方面,科学构成了当今多数技术产品的基础;另一方面,技术又为科学提供了探索世界所需的工具,促进了科学的发展,提高了人类认识世界的能力。因此,科学教育与技术教育既有合作,又有各自的独特品性。一般来讲,前者具有认识功能,后者具有应用功能。就普通高中技术教育而言,它是一个既要动脑构思、设计,又要动手操作的实践过程;是一个将高中的科学知识转化为技术应用的试验场;是一个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运用技术原理和工具手段解决问题的实践活动。技术教育活动使学生对于技术过程、方法和常见的技术设计、结构等具有基本的技术意识和眼光,形成技术思维。普通高中长期以来注重科学教育,技术教育则严重滞后,这为新课程背景下普通高中引入职业技能课程留出了空间。如果不能认清普通高中技术教育的独特品性,就不能准确、全面地把握普职资源整合对于普通高中技术教育的意义。

(三)“普通高中技术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关系

职业教育,顾名思义即传授某一职业所需的知识和技能的教育,它的突出特点在于它不是以传递原理性知识为主,而是以传授技能、技巧、技术性知识为主。由于技术与职业的紧密联系,技术教育成为职业教育的主要内容,成为职业教育的特色与标志,因此职业教育也常被称作职业技术教育,但它的目的是应对职业的需要。虽然普通高中的技术教育也具有职业入门教育的意义,但在普通高中开设职业技能类选 修课并不等同于职业教育的职业定向,即它不是为了让学生学到系统的专业知识,也不是为了掌握专业技能或通过技能等级考试,更不是为了学生就业,而是要通过普职资源整合这个平台来转换普通高中技术教育的学习模式。“技术课程不是单纯的技能训练课程,它着力发展的是以技术设计与应用为基础的技术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它力图使青少年的知识、技能和对科学的理解结合在一起,注重的是学生对技术思想和方法的领悟和运用,对技术的人文因素的感悟和理解,其核心是‘提高技术素养’。这一课程目标的确立,突破了传统的以‘单纯劳动’或‘技能培训’为主要取向的目标模式,以全新的内容体系实现了我国技术教育课程目标的根本转型。”[1]一方面,要通过“做中学”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成就感,提升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要拓展学生的学习视野,找到生发学科兴趣的研究点。因此,普职资源整合不能单纯地将普通高中技术教育和职业教育机械地叠加在一起。

综上所述,在普职资源整合中,普通高中技术教育一方面要加强与职业技术教育的互动,打通使用职业技术教育资源的渠道,另一方面也应当保持自身的独特品性。作为普通教育的组成部分,普通高中技术教育是学生全面发展的一个独特知识领域,其主要目的不是要培养专门技术人才,而是要发展学生以问题解决能力为核心的技术素养,以便为将来进入技术的社会做好准备。虽然在普职资源整合中也渗透了劳动意识教育、职业技能教育等因素,而这些因素也可以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需要,但是其最终的目标在于通过这个多元化的技术教育平台,使学生获得一定的技术经历和技术体验,并以此为台阶促进他们技术思维的发展和技术素养的提高,而这正是普职资源整合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

参考文献:

篇4

幼儿园五一节活动方案1一、指导思想:

教育幼儿从小热爱劳动,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在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同时能为他人、为集体服务,培养幼儿的责任感和社会适应能力。让孩子们在劳动真快乐主题中亲身体验到劳动的快乐、劳动的光荣,从而萌发热爱劳动者、珍惜劳动成果的情感。

二、具体安排:

1.时间:20xx年4月26日~30日

2.地点:本园、各班

3.参加对象:全体教师和幼儿

4.活动负责人:各年级组长、各班班主任教师

5.活动内容:各班结合五一劳动节主题活动,进一步挖掘潜在教育资源,开展劳动真快乐的主题活动。同时对幼儿进行假期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并请家长协助进行安全教育。

小班活动:帮爸爸妈妈做一件事情,如:收拾玩具物品,拿拖鞋,倒垃圾等。

中班活动:为班级做一件事情,如:整理图书玩具,抹桌椅,浇花等。

大班活动:为幼儿园做一件事情,如:幼儿园公共场所捡垃圾,擦洗墙壁瓷砖、楼梯扶手、门、窗台等(安全的场所)。

三、注意事项:

1.各班活动要进行备课并在周计划中予以具体安排落实。

2.小班可结合帮爸爸妈妈做一件事情组织一节专门的谈话活动。

3.大班年级组长做好各班活动内容、场地的协调。

4.活动期间组织有序,注意幼儿的安全。

幼儿园五一节活动方案2一、活动背景:

在我们日常社会中,有着许许多多的节日。而在这些重要的节日、纪念日中,都蕴藏着宝贵的不可估量的教育资源,不同**质的节日能促进幼儿相应的社会**发展。

教师完全可以利用节日主题活动引导幼儿养成对他人、社会亲近、合作的态度,学习初步的人际交往技能,认识、体验并理解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学习自律和尊重他,了解自己的亲人以及与自己生活有关的各行各业人们的劳动,培养其对劳动者的热爱和对劳动成果的尊重。

各行各业对幼儿来说既熟悉又陌生,他们在游戏中,在与同伴交流中常会涉及到有关家里****的职业,自己长大后想做怎样的工作等话题,表现出对身边各行各业的好奇和关注。

但由于他们的经验有限,还不能真正了解****工作的辛苦及各行各业工作与人们生活之间的关系,因此经常会出现一些认识上的错位,结合五一国际劳动节,我们策划了各行各业的活动方案,让幼儿亲身感受、体验并体会(表现)劳动者工作的艰辛,从而萌发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情感。

二、活动内容:

1、通过参观、调查、谈话、绘画、歌唱、家长助教、采访等形式让孩子认识各行各业的人,了解不同职业的差异,培养孩子观察分析的能力;同时在玩游戏的过程中,体会社会生活中人与人之间存在的密切关系。

在我们的角色游戏中,孩子们尽情地扮演和表现心目中不同职业的角色。

2、让幼儿了解劳动者为社会作出的贡献,学说感谢的话、做力所能及的事情、送感谢卡片、寄感谢的信、表演手语感恩的心等方式尊重并感谢各行各业工作的人。

鼓励孩子们在家里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培养幼儿爱劳动的品质。幼儿园五一劳动节教案3、各班可邀请一位不同职业的家长与幼儿共同度过节日,让幼儿体验劳动的幸苦。

三、各年龄段:

小班:各行各业爱劳动

工人叔叔挥舞着手中的工具,在车装上紧张熟练的劳动着;农民伯伯手持锄头,在田间仔细的劳动着;警察叔叔不怕太阳晒,在马路中间认真的劳动着,还有很多很多各行各业爱劳动的劳动者都在自己的岗位上认真的劳动着,让我们为他们辛勤的劳动说声:你们辛苦了!

主题目标:

1、知道是国际劳动节,是所有劳动人民的节日。

2、了解各行各业人们的劳动,并体验劳动是件辛苦又快乐的事。

3、激发幼儿爱劳动的愿望。

具体活动:

1、认识五一节(谈话活动)2、劳动最光荣(语言活动)3、鲜花送给您(美术活动)4、快乐的劳动节(综合活动)5、寻找身边最可爱的人(特色活动)中班:做光荣的劳动者

主题目标:

1、关心周围人们的活动,了解常见社会成员的工作及与我们的关系,并尊重他们的劳动。

2、体验社会成员之间的互相关心和友好交往,愿意向他们学习。

具体活动:

1、建筑工人(谈话活动)2、送货员(数学活动)3、学做解放军(音乐活动)4、参观消防队(参观活动)5、寻找身边最可爱的人大班:寻找身边最可爱的人

主题目标:

1、采访身边以及周围的人的工作,激发对不同劳动人群的工作认识。

2、培养幼儿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树立良好的劳动意识。

3、探索尝试周围****力所能及的劳动方式,体验的劳动带来的快乐。

具体活动:

1、快乐的小帮手(谈话活动)2、劳动的计划书(社会实践活动)3、五一家庭劳动日(综合活动)4、歌曲《劳动最光荣》(音乐活动)5、慰问身边的劳动者(参观活动)6、寻找身边最可爱的人四、区域游戏:

1、数学区:小小理货员目标:根据自己的认知需要选择不同难度的按要求摆放。

材料:不同难度的货架底板。

指导要点:选择相应底板,并根据要求摆放不同价钱的物品。

2、科学区:小小水管工目标:和同伴一起合作接通水管。

材料:不同长度的pvc管若干,三通、弯头等若干。

指导要点:根据需要设计水管长度,弯曲方向,提醒幼儿接水时不要漏水。

3、语言区:他们的工作目标:和老师、和同伴、自己阅读有关各行各业的人们图书,并能与同伴交流。

材料:自制各行各业的人们图书若干。

指导要点:引导幼儿选择各行各业的人们图书阅读,并及时提出的问题进行回答。

4、手工区:服装加工厂目标:和同伴一起利用各种材料制作服装。

材料:各类美工工具、纸张、废旧材料、衣服式样底板等。

指导要点: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喜好制作服装并选择合适的材料进行装饰。

5、建筑区:小小建筑师目标:能和同伴一起搭建高楼,并用辅助物进行装饰。

材料:大型积木,树红绿灯塑料板等。

指导要点:指导幼儿利用各种搭建技能建高楼,创造**的使用辅助物丰富场景6、娱乐健身区:我运动我快乐目 标: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购买不同的运动项目卡进行游戏材 料:钓鱼、飞盘、布网接球、保龄球指导要点:指导幼儿有序地开展运动,注意调节活动量。

7、羊羊面条店:

目标:根据顾客的需要搭配不同口味的面条,服务热情周到。

材料:各类自制的面条、菜品、一次**的碗、盘子、纸杯等。

指导要点:幼儿根据顾客的需求向顾客推荐特色面条,态度亲切,服务周到。

8、魔发屋:

目标:熟练的使用理发用具热情地为顾客服务。

材料:各类理发用具,假发套,自制热水器等。

指导要点:幼儿熟练使用各类理发用具,学编三股辫子。

9、点点手机卖场:

目标:热情地向顾客介绍各类手机的功能,并能制作特色手机。

材料:模型手机、自制手机、双面胶、剪刀、彩纸等。

10、讨论:假如没有各行各业人士的工作,我们会怎样?

环境创设我长大干什么专栏,展示幼儿的绘画及自编儿歌。

五、家园互动:

1、学习运用采访、交流等方法,了解父母及周围人们的工作。

2、能清楚、连贯地表达自己对****劳动的感知,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并乐于补充。

3、理解各行各业劳动对人们生活的意义,学习xx认真、细心、负责的工作态度。

4、感受劳动音乐的有力,用歌曲及打击乐等形式表现音乐的力度变化。

三方互动:

家长:

1、带孩子到自己的工作场所看父母的工作,感受家长对工作的认真态度,激发幼儿对劳动者的热爱感情。

2、与孩子共同收集相关图片。

幼儿:在参观、交流中表达自己的想法,初步树立自己的理想,学习自我服务及为集体服务,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教师:与幼儿共同收集各行各业人们劳动的图片,共同设计并制作物品,布置图片、作品展览。

幼儿园五一节活动方案3一、活动目的:知道5月1日是国际劳动节。

2.知道身边的人都是劳动者,他们用劳动为大家服务,有尊敬和热爱他们情感。

3.在活动中培养劳动意识,学习劳动技能,体验劳动生活。

二、活动准备:

1.结合活动谈话:让幼儿懂得劳动的辛苦,尊重他人的劳动。

2.读报和收集关注社会新闻,关心身边的事。

3.大班幼儿积极参与制作宣传小旗。

4.创设环境:老师和幼儿共同收集材料,布置成人劳动成果展览会(可用实物也可用图片),预备一些成人劳动的照片和图片。

5.预备一些小水桶、抹布、小刷子等工具,供幼儿劳动之用。

6.选择人物(如商店售货员,汽车司机,厨房厨师,马路上的警察),带领幼儿观察成人劳动。小班活动:《环保小卫士》

1.通过晨间谈话、集体活动进行有关:我会自己洗手、我会自己脱衣服、我会自己吃饭等系列活动,让幼儿在日常的劳动中学会生活的自理能力,逐步培养他们的劳动意识。

2.通过我是环保小卫士的主题活动,为我们周围的环境进行捡垃圾活动。

中班活动:《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1.通过《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题开展我会自己叠被子、我会自己穿衣服、我会自己叠衣服、我能自己擦椅子、我会扫地等活动,以促进幼儿的自理能力,以及热爱劳动的快乐;

2.通过班级的各项活动后,进行年级组的自理能力竞赛活动,具体项目就是班级已经进行了的各项活动如:叠被子、穿衣服、叠衣服 、 擦椅子、 扫地。

大班活动:《我是劳动小明星》

1.进行关于五一劳动节的教学活动。

2.各班级充分利用五一劳动节的节日教育资源,进一步挖掘了潜在资源,开展从小做个勤劳人的德育活动,尊重并感谢劳动者,尝试体验成人的劳动。

3.以班级为单位包干院内、院外的不同区域进行灌溉花草树木、拔拔杂草等活动。

特别说明:

1.此活动为五一前后一天或几天以班级为单位进行;

2.此活动需要挖土和浇水的工具,请教师们提前做好收集的准备。

幼儿园五一节活动方案_幼儿园五一策划活动 幼儿园五一节活动方案4

参加人数:小小1班、小小2班全体宝宝

活动地点:小小1班教室

活动时间:4月30日下午3:004:00

活动目标:

1、相互学习穿鞋子、折手帕、穿裤子的生活技能, 提高宝宝动手习惯,培养宝宝的动手能力。

2、能愉快的参加集体活动,体验集体活动的丰富和有趣。

3、让每个宝宝都有展示的机会,获得成功感。

活动准备:

1、布置教室,感受五一节的到来

2、手帕、裤子、鞋子若干、奖状、奖品人手一份

3、音乐、照相机

活动过程:

一、 相互认识:

1、小小1班和小小2班相互听音乐找朋友。

2、老师告诉宝宝:五一节是国际劳动节

二、 宝宝分组比赛:

1、分组、贴牌。

2、教师示范活动的过程,宝宝倾听。

3、宝宝分组进行:穿鞋子、折手帕、穿裤子

三、 发奖:

1、分组进行奖状的领取和拍照。

2、领取奖品

【范例】

大班五一半日活动方案

活动目的:抓住五一劳动节的契机,通过课间活动的展示,与家长的互动、亲子游戏等形式增进幼儿园、家长、教师、幼儿之间的情感交流。同时对幼儿进行节日教育,也让家长了解本学期的工作重点。

亲子活动鼓励幼儿与家长的共同学习、共同游戏,增进幼儿园与家长之间的情感交流。活动进程:活动一:幼儿课间操展示活动活动目的:1.发展幼儿的动作协调性,2.培养幼儿的集体荣誉

感和竞争意识.活动二:

亲子美工活动------有趣的风车活动目的:1、鼓励幼儿进行探索,善于表现、幼儿能和家长共同的进行装饰画、剪贴等美工活动2、增进亲子之间的情感交流。3、活动准备:美工纸彩色笔范例活动进程:

观察范例教师讲解幼儿与家长共同制作教师分组进行指导作品展示送礼物

【范例】

一、指导思想:

教育幼儿从小热爱劳动,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在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同时能为他人、为集体服务,培养幼儿的责任感和社会适应能力。让孩子们在劳动真快乐主题中亲身体验到劳动的快乐、劳动的光荣,从而萌发热爱劳动者、珍惜劳动成果的情感。

二、具体安排:

1.时间:20xx年4月26日~30日

2.地点:本园、各班

3.参加对象:全体教师和幼儿

4.活动负责人:各年级组长、各班班主任教师

5.活动内容:各班结合五一劳动节主题活动,进一步挖掘潜在教育资源,开展劳动真快乐的主题活动。同时对幼儿进行假期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并请家长协助进行安全教育。

小班活动:帮爸爸妈妈做一件事情,如:收拾玩具物品,拿拖鞋,倒垃圾等。

中班活动:为班级做一件事情,如:整理图书玩具,抹桌椅,浇花等。

大班活动:为幼儿园做一件事情,如:幼儿园公共场所捡垃圾,擦洗墙壁瓷砖、楼梯扶手、门、窗台等(安全的场所)。

三、注意事项:

1.各班活动要进行备课并在周计划中予以具体安排落实。

2.小班可结合帮爸爸妈妈做一件事情组织一节专门的谈话活动。

3.大班年级组长做好各班活动内容、场地的协调。

4.活动期间组织有序,注意幼儿的安全。

幼儿园五一节活动方案5随着五一劳动节的临近,各大幼儿园都将以各种各样的方式迎接劳动节的到来。以下是结合不同年龄段幼儿的能力特意设计的幼儿园五一劳动节活动方案,通过专题教学、讨论谈话、比赛等渠道,来教育影响幼儿,使幼儿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懂得劳动最光荣的道理,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活动目的:

为了让幼儿在活动中培养劳动意识,学习劳动技能,体验劳动生活,幼儿园将结合每月一事,根据体验教育、创新教育的要求,以劳动最光荣为题,开展系列劳动教育活动。

活动对象:全园幼儿。

活动时间:5月1日--5月31日。

活动主要负责:各班正、副班主任、保育员。

活动口号:十个手指动动动,什么活儿都会干!

活动过程:

一、且歌且吟故事讲述篇

1、各班搜集各种有关劳动的图片在主题墙上张贴,进行宣传。

2、各班搜集适合本班幼儿的关于劳动为主题的儿歌、故事、歌曲,在活动中让幼儿念一念、听一听、讲一讲、唱一唱。

3、各班在家园栏里进行有关劳动内容的宣传,达到家园共育的教育目的。

二、小鬼当家劳动实践篇

(一)小班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开展 我会自己洗手、我会自己穿衣服、我会自己吃饭等系列活动,让幼儿在日常的劳动中学会生活的自理,逐步培养他们的劳动意识。

1、各班以劳动最光荣为主题,围绕我会自己穿衣服、我会自己洗手、我会自己吃饭等内容设计活动方案并开展活动。

2、每个人选自己认为做得好的一种劳动,参加班级组织的比赛,各班根据比赛结果,评选各种劳动之星。

(二)中班我是快乐小帮手

1、各班以劳动最光荣为主题,选择适合本班幼儿的活动并开展。

2、各班利用晨间谈话,给孩子讲解几种劳动技能。(擦桌子、扫地、叠被子、分餐点、分饭菜)

3、各班每天选出班级小值日,帮助老师、阿姨做好班级各项日常工作。(擦桌子、扫地、叠被子、分餐点、分饭菜、收发本子等)

4、各班每周评选出本周的值日之星。

(三)大班劳动最光荣

1、开展爸爸妈妈真辛苦调查活动。让幼儿调查自己的爸爸妈妈每天工作回家后所做的事情,利用晨间谈话进行交流,谈谈感受,让大家体会父母的辛苦,激发幼儿为父母分担家务劳动的激情。

2、通过调查,了解父母艰辛之后,想一想,如何去做,并与家长共同商量,定好家务劳动计划。

3、让幼儿根据自己订制的家务劳动计划,开展家务劳动小能手!的家务劳动实践活动。每天在家做一些家务劳动,家长把孩子当天所做的家务记录下来。(发记录表)

4、周末让家长对孩子在家的劳动进行评价。(在记录表上进行评价)

5、每周一各班评选出班级家务劳动之星,实现家园共育。

三、我能行 活动展示篇

我能行劳动技能大比武:(分年级组进行比赛、每班男女各10人)

小班:穿衣服比赛。

中班:剥毛豆比赛。

大班:上学准备。(整理书包)

篇5

关键词:课堂内外; 科技教育; 人文素养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02-029-001

结合学科教学,渗透科技教育是开展科技实践活动的一条重要渠道。教师们应按照“渗于其内,寓于其中”的教学思想,把科技教育贯穿到各学科课堂教学之中,形成学科科技教育目标体系。新形势下的教育是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科技教育是提高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它旨在提高学生的科学知识水平,使学生掌握科学理论和科学常识,从而提高学生动手动脑能力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目标的制订上,认真挖掘教学内容中的科技教育因素,把科技教育纳入教学目标之中;在教学内容上把科技教育和教材内容有机结合起来,找出最佳渗透点和结合点进行教育;在教学方法上教师按科技发展要求处理好认知与情感、基础与发展、教与学、全体与个体的四个关系;在教学手段上教师将多种媒体手段运用于教学过程中,使信息传递形成抽象与直观、音与形的统一。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教学整合学科教学的功能,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指导学生网络学习,拓宽学习渠道,组织开展网上读书、信息技术应用竞赛活动等,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方法,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知识技能和获取最新科技发展信息的能力。

科技兴趣活动是以学生自主性学习和实践性探索为主要形式的学习活动,是学校开展科技教育的重要载体,要打破校内外“壁垒”,立足学校,面向社会,拓宽渠道,精心设计开展各类科技活动。在科普周、科技节活动中开展科普专题讲座、参观访谈、实地考察等教育活动;学校、班级开展以科技教育为主题的黑板报、手抄报评比,积极开展科技小设想、科技小制作、科技小发明和科技小论文的“四小”活动,举办“科技节”,展示一年来师生、学校在各个方面取得的科技教育成果。健全网络,建立制度,保证科技教育特色活动正常开展有成效,以此来培养学生关注科学、关心生态环境、关心社会他人、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和义务的态度,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自我发展意识。其次在科技教育主题活动中不断创新活动内容与组织形式,赋予丰富的科技教育内涵,努力达到科学精神、人文品质和实践能力的同步提高。例如“珍惜生命”、“关注我们的家园――地球”、“节约用水”、“低碳生活、节能减排”等主题活动,帮助学生树立科学思想、科学态度,形成初步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让学生形成较强的创造型人格心理,在探究中遇到问题时,能实事求是,培养学生寻找生活中的自然现象和科学问题答案的意识,长大为科技创新作贡献的情感。科技教育必须依托社会,实行开放教学,让学生更多地走出校门,更多地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更多地为学生提供活动空间和条件。充分利用校外雄厚的科技教育力量和丰富的科技教育资源,较好地弥补了学校科技教育师资不足的弱点,解决了内容平乏的缺陷。积极开展身边科技小课题研究活动,我们以综合实践活动中专题性、特色性科技活动为研究重点,引导学生从身边生活实践中选择最感兴趣的可操作的科技实践活动小课题,进行研究性学习,遇到问题或困难时,寻求科技辅导员、社区科技人员和学生家长的参与和帮忙,并以展板的形式展示其研究成果,极大地培养了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篇6

美术教学大致分课前、课中、课后三大环节,提高中学生的整体素质必须紧扣这三大环节。

课前是准备阶段,应该改掉单纯传授技能或以技能为主增加一点知识的单一性备课思想,挖掘教材因素应该有主次、有重点的提高学生美术素质为备课思想,例如让学生临摹印象主义画家莫奈的《卢昂教堂》组画一课,以提高学生对色彩的初步认识改变用固有色概念去认识色彩现象的习惯。从而发现对象包含的丰富复杂、美丽多彩的环境色、达到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及相应的生理、心理素质为备课思想制定备课方案、准备教具做好课前准备。

课堂上首先要注意多渠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自觉求知、充分激发自身的多种感觉器官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活跃课堂气氛,科学证明一个人如果兴趣做某件事,他身心一旦受到激发,大脑及身体的诸多器官就积极活动起来,做事效率就高。素质教育面很广、特别是对教艺术课目来说,只有当学生的兴受到激况下,才有可能使更多方面的素质得到培养,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采用故事引趣,提问题,留悬念激趣,让学生在学中玩玩中求趣等手段激发学生兴趣,增强教学的愉乐性。当然我们还可以把美术中美而有趣的形象巧妙设计以多媒体式手段进行直观教学,提高学生的观察、想象的能力。

其次我们还要重视教与学的关系,有的教师在作示范画时,只是默默地画,学生听不到老师边画边讲解,这样教与学会脱节。教与学必须和谐一致,既要突出老师的主导,又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在有可能的情况下给更多的学生当主角有表现和锻炼自己的机会,例如:可以放一段轻音乐,调动学生听官积极参与边讲边示范,这样有利于开发学生的身心潜能,提高绘画技能。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更应注意因材施教,两者要紧密结合,针对学生各人的基本素质要区分对待,不能要求每个学生都成为美术家苗子,但须人人都有素质的发展,例:上素描课有的学生技能低可以重点突破,有的则可以提高鉴赏力的培养力度等等,采取多样性。

再次教学上还要注意循序渐进性,俗话说:饭总是一口一口吃的,各方面素质的提高不仅有知识技能还有心理素质、生理素质等,涉及面广、容量大,如水粉静物单元对前后的课题可侧重不同重点,如何组织色彩写生的静物,静物的构图,单色静物写生,关于色彩等等的提高要层次深入,否则会出现“欲速则不达”或“停滞不前”的弊病。

教学中还应加强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劳动教育的联系,寓德于美、以美辅智、以美促体、以美促劳,如:壁挂编织课,可渗透编织艺术优秀传统的教育和劳动人民热爱生活的美德熏陶,编织操作的技巧,作品的寓意等智能的提高,在编织制作中使学生动脑,动手得到锻炼促

进劳动观念形成和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课外要注意与课堂教学紧密联系,要注意及时小结、总结经验。另外还应加强美术兴趣小组组织建设,坚持把课堂教学中涌现出的美术素质较高的学生吸收到学校兴趣小组进一步培养,并以此为龙头,增加学生参观美术展览,参加美术展览的活动,形成良好的校园美育环境进一步发展学生美术素质同时树立榜样,这样反过来更有利于美术教学的开展。

除此之外,本人还力求美术教学的五个优化,即科学化、艺术化、精彩化、多样化、特色化。

教学结构科学化,美术教学课堂结构要合理安排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是学生感知、认识、实践,提高几个环节,应目纲清晰,结构谨严。美术教学要合理安排组织,导入新授课、练习巩固、小结等五个基本教学环节,要环环紧扣,使得教学内容多而不乱。有的老师过分追求教学形式变化,忽视教学内容,学生在玩中学不到什么,看起来热闹,实际上乱而不知所学,这是很不科学的。

教学形式艺术化,因为美术学科有其艺术性,所以教学形式更要美,美,才能引人入胜,学生在“意料之外,却在情理之中”的艺术形式中更利于高效地发展素质,享受美感的体验, 培养艺术情操,在强调结构科学同时理应加强形式的艺术化。

教学过程精彩化,教学整个过程要有高低起伏,力求迭起,要处理好动静,快慢,轻重变化与发展。有画龙点晴的闪光点,有遵循学生心理、生理的特点。一节绘画课如果只是单纯学生在画,没有评议,没有表演等精彩片断插入,只有平辅直叙,那肯定是枯燥无味,不符合学生的学习心理的,那必将会直接影响教学效果。

教学方法多样化,在教学手段上可以运用讲授、演示、谈话、观察、比较等方法,要灵活多变,不同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采取不同的教学手段,选择最好的去达到最佳效果,提高教学效率。

教学要特色化,在美术教学实践中,老师应努力使自己的教育有特色,力求突出学科特点,语言有特色,教学方法手段,技巧都有独特之处,逐步形成风格,这样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

篇7

[关键词]初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课堂教学;德育

初中阶段是青少年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在初中阶段抓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必然要求,是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现实选择,是广大教育工作者面临的紧迫任务。在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我校着重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一、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实现学科教学“三维”目标的统一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渠道。我校通过向课堂教学要效益,将三维目标统一落实在课堂教学中。

1.坚持各学科教学渗透

学校坚持将核心价值观教育渗透到各学科教学之中,做到“三维目标”有机结合。学期初,还制定了各学科教学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有机融合的标准,要求教师必须重视本学科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结合学科教学,重点发挥思品、历史和地理等课程的优势,结合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学校将此项内容作为课堂教学评价的重要依据,定期对教师课堂教学进行检查评估,使课堂教学主渠道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2.开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校本课程

在市教育局的统一安排下,抽调我校和其他兄弟学校的优秀教师,利用暑假开发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校本教材,供全市初中学校使用。学校抓住这一有利契机,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校本教材进课堂。在七八年级每周安排一课时,九年级间周一课时,对学生集中进行宣讲,做到有专人授课、有教学时间、有考核评估,通过校本课程教学,让学生明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懂得如何在学校、家庭和社会生活中自觉践行,真正将核心价值观教育落到实处。

二、以学校德育作为重点,不断丰富教育内涵

学校的德育工作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为了培养21世纪的合格人才,我们不断丰富思想品德教育工作的内涵,使德育工作常抓不懈,抓出实效。

1.加强理想信念教育

以中国梦教育为切入点,通过开展《中国梦,我的梦》主题读书、征文比赛、演讲比赛等活动,使学生了解中国梦提出的过程、内涵、实现途径,深刻理解个人梦和中国梦的关系,增强对中国梦和祖国的认同感,树立远大理想,明确肩负的历史使命。

2.加强学生文明礼仪教育

认真落实《中学生一日常规》和新版《中小学生守则》,强化学生文明养成教育。重点抓好学生的一日常规教育和新版中小学生守则的学习和落实工作,使学生养成文明健康的学习习惯、活动习惯和生活习惯。

3.加强中华传统美德教育

我校以重大节日、纪念日为契机,对学生加强中华传统美德和革命优良传统的教育。如:每年的国际妇女节、教师节开展感恩教育,国际劳动节开展劳动教育,清明节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国庆节开展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教育,宪法日开展法治教育等,逐渐形成制度化,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4.加强法制教育

以“六五普法”为契机,积极开展法制进校园活动。每年利用重大宣传日,如:消费者权益保护日、世界环境日、禁毒日、全国法制宣传日等,开展形式多样的法制教育实践活动。学校定期邀请校外辅导员到学校进行法制讲座,对青少年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使学生自觉做到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5.做好感恩励志教育

每学期通过开展主题班会、远足拉练、专题讲座等活动对学生进行感恩励志教育。学校定期聘请心理咨询师到校举办孝心感恩专题讲座,邀请家长参与其中,实行互动,让学生体会和理解家长的一片良苦用心,自觉弘扬孝亲敬长的传统美德。

三、把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作为主阵地,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和提升

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阵地。我校通过开展一系列的主题教育活动,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得到锻炼,提升自身的素质。

1.开展“三爱教育”

学校制定活动方案,把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与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活动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开展班级学习挑战赛、小组擂台赛、学法交流会等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开展文明中学生、文明班级、文明寝室等评选活动,树立学习榜样,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开展一日洒扫活动、参加家庭劳动和社区义务劳动等,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和能力;通过国旗下讲话、祭扫烈士墓、观看“开学第一课”和抗战胜利日大阅兵等活动,把爱国主义教育落到实处。

2.抓好“三节”主题教育实践活动

在全校开展“节水、节粮、节电活动”,大力倡导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各班级、各处室开展了自查自纠,针对长流水、长明灯、餐桌浪费等现象,制定整改方案,认真整改,树立先进典型,有力地促进了“三节”活动和节约型校园建设的开展,培养了学生的节约和环保意识。

3.深入开展学雷锋志愿者服务活动

学校成立青年志愿服务大队和学雷锋小组,利用课余时间广泛开展送温暖、献爱心志愿者服务活动,从中感受和体会到服务他人、服务社会的快乐。

4.开展“六个一”专题教育实践活动

“六个一”专题教育实践活动即开一个主题班会、读一本好书、为父母做一件表孝心的事、为同学做一件友善的事、为老师做一件感恩的事、为社区乡村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我校结合实践开展了系列主题实践教育活动,活动分为三个阶段:一是召开主题班会,做好宣传启动;二是践行“六个一“我在行动;三是举办一次主题演讲比赛。通过此项专题活动的开展,我们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落到了实处,引导全体学生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在弘扬真善美、追求真善美、践行真善美的过程中,传递正能量,以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四、把校园文化建设作为有效载体,坚持文化育人

校园文化在育人方面具有潜移默化、春风化雨的作用。我校注重提升校园文化品位,坚持以高雅的校园文化启迪学生的心智。

1.加强校风、教风、学风建设

学校坚持以办“民生教育”思想为指导,以“一切为了学生终身发展”为办学理念,倾情创建平安、绿色、人文、和谐和特色校园,形成了团结奉献、求实创新的校风;自强不息、和谐发展的校训;严爱相济、乐教善导的教风;知行合一、乐学善思的学风。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建设促进了校园文化的健康发展。

2.大力开展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活动

通过开展中华经典诵读、艺体活动课、汉字书写比赛、作文大赛和艺术节等活动,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了解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价值理念、地位影响,增强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并积极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

3.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为了弘扬主旋律,努力建设文明校园,学校结合争创省级文明单位活动,在全校开展了校园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在活动中,以校园广播站为宣传主阵地,大力宣传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重要意义,宣传先进人物的事迹,努力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同时,创新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有效形式,在全校开展学生最喜爱的教师、文明班级、文明处室、文明寝室、文明餐桌和文明中学生等争创活动,学校坚持周检查、月评比、学期表彰的制度,涌现出了一批先进集体和个人,为全校师生树立了学习的榜样,有力地促进了班风、学风、教风和校风建设。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扎实深入开展,将其贯穿于初中教育的全过程,将其融入学校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和方面,长期坚持下去,才会取得实效。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设计理念;文化;大学

1.建大概况:

沈阳建筑大学始建于1948年,原名沈阳建筑工程学院。历经50余年的建设和发展,它面临着与许多老校相似的问题,如学科设置发生变化,规模扩大,要建新图书馆、体育中心和校舍等。面对这些问题,学校做出了建设新校区的决定。

沈阳建筑大学新校区位于沈阳市浑河南岸的沈阳高新技术开发区内,为沈阳大学城规划用地的一部分,总占地面积1428.6hm²,总建筑面积38万m²。新校区规划设计从2000年6月招标开始至2000年9月确定由深圳中深建筑设计有限公司的资深建筑师汤桦主持设计的方案作为实施方案。新校区于2001年8月16日开工,一期工程于2002年12月16日竣工。

2.校园规划与设计理念解析:

气候、工业、村落、农耕文化、大学校园的叠加,新校区规划总设计师汤桦的设计初衷来源于此。

作为一个北方城市,沈阳每年有近半年的时间是0ºC以下的气温,寒冷的气候使人不愿在室外停留过多时间。于是一个特别理想主义的想法出现了:用一座平面尺寸超大的房子涵盖以往校园里各种不同类型的房子,使老师和同学可以在一个连续的空间里工作学习,从而减少冬天在室外的行动时间。同时,这样的一个大房子如同一个家,每个空间都有不同的功能,而且处在同一片屋檐下。这个想法不断发展,贯穿整个设计。

新校址南侧是沈阳至抚顺的铁路,不时有火车呼啸而过;新小区周边散布着传统的村落,这些村落功能叠合,形态统一。季节的变化、铁路与村庄、动与静、黑与白,构成了独特的风景;深厚的农业文明与强大的现代工业文化交织也引导了设计的前行。

大学具有教化的功能,因此,大学校园应该向学生传达一种明确的思想,如果一个大学没有了自己的精神和立场,则会带来思想匮乏的悲哀。校园特色与办学理念互相促及,共同成为校园个性化的构成要素。

新校区的建设中保留了一块稻田地, 将稻田做成景观。通过将稻田引入校园, 用现代景观设计的手法, 使大田稻作既有生产功能, 又能满足校园学习、美育和文化及农业劳动教育的等功能。这一做法既延续了当地文脉,同时稻田区一年四季的景观很不同, 是一种动态的景观, 具有趣味性,景观效果也很好。春夏秋冬, 稻田不断变换景观, 从稚嫩的秧苗到郁郁葱葱的秧秆再到沉甸甸的稻谷, 让学子们欣赏如画风景的同时, 更能领略到辛苦、收获和成功。稻田校园景观用当地的东北稻和荞麦等农作物为材料, 营造出富有独特的现代感和乡土气息的稻田景观, 让学生在一个现代城市环境中学习书本知识的同时,能感受自然。

结合以上因素,最初的方案诞生:结合中国自古院落围和设计的特点,主体建筑是重复的九个院落式建筑群,方院极为普通,功能容易安排。同时应用自相似的分形原理,进行九个庭院的设计,使每个庭院成为独具特色的空间,使用者可以通过庭院的平面和内容,感知所在的位置。每个庭院中都有一个用于标识所在教室专业特色的雕塑和小品。这些小品设计的灵感来源于各个专业的实验室器材、机械及其他相关特征,也是本土文化的深刻发掘。在建立起80m×80m的方形网格建立起基本的庭院结构之后 ,45º的旋转使方形院落四边房间的日照机会增加了一倍,同时也为场地带来了变化的生动和张力。更为重要的是为方院和堪称巨构的长廊建立了一个简单明确的几何关系。

一座756.31m 长的亚洲第一长廊“建艺长廊”将教学区、生活区、体育运动区等巧妙地连接在一起,形成校园一道独特的风景。长廊设置的初衷是功能性的,为了使在校园东侧的学生能够快速到达教学区,在生活区的最西侧和教学区之间建立了一个多功能的步行长廊,宽8m,两层高,底层架空,屋面上人,形成三个层次的交通流线。长廊宽畅明亮, 南向通透,一览校院四季风景,沐浴阳光。北向封闭, 抵御严冬的寒风。在设计时将长廊内定位成为学生服务的开敞空间,从学生的展览到休息茶座可随意调整改变和增加功能, 使其成为一个超越单一交通功能的容器。

此外,通过老校区的局部再利用,建立起新老校园之间的联系,将老校门、红砖、石磙、磨盘结合到新校园的设计中,更是校园文化的传承与再生。

3.校园规划与设计中的不足:

选址偏僻,使学生们很难有机会使用城市中心的文化资源;稻田位置过远,同时功能性较弱,很难吸引同学,尤其是大家对其失去新鲜感以后;封闭的庭院占教学区近一半的面积,虽然是基于冬季保温考虑,却使其成为无法进入的景观,造成了空间的浪费;大面积的开窗导致能源的浪费等等。

4.结语:

2000年8月,全国第一所大学城―东方大学城投入使用,一个全新的事物在非常短的时间中,迅速地发酵、催熟,直至形成大学城建设的热潮,各地大学城项目纷纷上马。沈阳建筑大学新校区规划设计从2000年6月招标开始至2000年9月确定方案,始终吸引了建筑界的广泛关注,它不仅仅是恰逢世纪之交的一场强者之争,而且从更深层次上激起了当代建筑师和规划师的思辨。不能不承认,沈建大新校区的建设纵然有诸多不足之处,但其对新世纪大学模式探索的成功之处,确是令人欣慰的,同时也必将引发我们关于中国大学校园建设的发展问题更深层次的思索。

5.参考文献:

[1] 陈伯超,张福昌,王严力。现代校园中的历史情结――沈阳建筑大学新校区文脉传承的实践[J]。建筑学报。2005.5。

[2] 汤桦。十一个半院落和建筑里的城市[J]。时代建筑。2007.6。

篇9

一、成立家长委员会

家长委员会成员由班主任提名推荐,每班产生家长代表一名,经本人同意后由学校颁发聘书。由各班产生的家长代表组成年级家长委员会,每个年级的家长委员会中产生二名代表组成学校的家长委员会。家长委员会主要职责为:与学校共同研究教育教学工作,参与学校各种重要教育、教学活动,对学校教育教学及各项工作实行监督和指导,提出意见和建议;负责联系家长,采用多种形式,运用社会力量,帮助学校改善办学条件;密切配合学校、班主任协助家长做好学生的家庭教育工作,提高家教水平;定期不定期地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知识的培训,把家长希望子女成才的迫切愿望,引导到正确的方向上来。帮助家长树立“为国教子”的家庭教育理念,形成“理性的”、“关爱的”、“民主的”家庭教育方法,引导家长重视孩子的“思想素质”、“心理素质”等非智力因素地培养,促进家庭形成良好的教育环境。

二、分层次召开家长会

召开家长会是学校、教师与家长联系的主要途径。学校可以根据不同的教育主题和教育目的召开不同层次的家长会,主要以年级家长会和班级家长会为主,以部分学生家长座谈会作辅助。要充分发挥家长会的有效性,必须把握召开家长会的时机和学生家长的层次。例如,根据毕业班学生的特点,学校在每学期开学后1-2周召开九年级学生家长会,上学期会议主题以总结上学年学校教学成绩,介绍学校教师情况,学校的教学计划安排,学生管理措施以及学生顺利毕业需要家长给予的配合等为主;下学期以如何给予学生鼓励和帮助,如何帮助孩子完成体育训练和中考冲刺等问题给家长一些合理化建议。根据新入学学生的特点,在新学年开学第一个月召开七年级学生家长会,首先让家长认识学校,掌握初中教学与小学教学的联系与不同。根据初二学生青春期的特点,在八年级上学期召开家长会,就如何帮助青春期的孩子克服逆反心理与家长面对面交流。大规模的家长会针对性不强,这就需要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召开不同形式的家长座谈会,这样与家长沟通交流就更具有针对性。例如,可进行优秀生家长座谈会,边缘生家长座谈会等,把学习习惯,行为习惯较接近的学生家长集中在一起交流。

三、让家长参与学校的活动,提高学校的认可度

在过分强调升学的今天,学校要办出特色,收到良好的社会效益,必须要有自己的办学理念,还需让家长认同学校的办学理念。我校作为一所农村初级中学,光靠突出升学来强化社会效益是远远不够的。学校始终把“教做人”放在首位来抓,针对农村孩子兴趣狭窄的特点,学校通过各种文娱活动,阅读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展示特长的平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近几年来,我校珍惜任何一次让家长走进学校,认识学校,宣传学校的机会。学校召开教代会邀请家长委员会,家长代表参与学校的规划、规章制度、管理措施的制定;教师节座谈会请村社干部、家长代表一同座谈,表彰优秀个人;每年一度的冬季运动会请部分家长共同参与;开学典礼、毕业典礼、艺术文化活动周请家长代表致辞表彰优秀生。家长代表广泛参与学校活动,增加了对学校的认识和理解,通过家长间的口耳相传,学校的认可度、知名度得到提高。

四、让家长走进班级,走进课堂

学校每学期把期中考后一周定为家长接待周(教学开放周)。教务处和政教处共同组织家长走进班级,对班级教师的教学作评价,全程跟踪学生学习,掌握孩子的学习状态,检查孩子的学习效果。各班有针对性地召开小范围的座谈会,对每个学生的情况分别与家长进行交流,共同制定措施办法。

五、把家访落到实处,真正构建家校连心桥

很长一段时间,与家长的交流慢慢变成“只闻其声,不见其人”的空间信息传播,教师与家长的信息联系虽然增多,心灵却疏远了。近两年来,学校把家访订成死任务,家访作为班主任和教师考核的依据,成为控辍保学的最有效措施。农村孩子厌学情绪较浓,家长无以应对最终心灰意冷,往往会选择放弃,流失率居高不下。学校2007年响亮喊出“留住一人是功劳,送走一人是成绩”的口号,要求班主任带领任课教师深入家庭,深入村社田间疏导学生厌学情绪,帮助家长想办法,选择合适的教育方式和策略,帮助孩子重回学校。

六、经常给家长一些建议

(一)建议家长与孩子建立心连心的沟通。教育好孩子,首先要了解孩子,了解孩子的长处,并尽可能积极地引导孩子。其次,要尊重孩子的选择,切忌打击孩子的自信心。第三,避免用专横的态度对孩子进行体罚。第四,尽量多与孩子共处。第五,让孩子多接触社会生活,包括社会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甚至是敌对作用的影响,父母应该指导他们去跟不良风气做斗争,从而增强孩子的抵抗力。还有给孩子的自由空间应该是有限的,不能一味地去溺爱孩子,盲目地去爱自己的子女,结果是害了自己的子女,这种溺爱,被比作是“送给儿童最可怕的礼物”。

(二)建议家长让孩子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适时对孩子进行劳动教育,帮助孩子形成切合实际的人生理想。让孩子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既可以培养孩子的劳动观念,还可以培养孩子的非智力情感,增进父母与孩子的沟通,使孩子体会父母的艰辛,从而促进孩子的学习。

(三)建议家长为孩子创设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学校加强文明建设,用学校和学生的“文明”带动家庭和家长的“文明”,增加家庭的文化教育氛围,为孩子创建“智力背景”。首先,建议家长为孩子提供足够的学习时间,即使在农忙时,也不要耽误孩子的学习时间。其次,要求家长督促孩子完成家庭作业,经常查看孩子的作业。再次,帮助孩子买一些参考书籍,订阅一些有益智力的杂志,培养孩子对读书的乐趣,增长孩子的知识面。这样,形成浓厚的家庭文化教育氛围,帮助孩子形成自觉学习的态度,改变家长对家庭教育的认识,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

七、探索校本课程开发,开展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

篇10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 艺术设计 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11.186

目前,在国内,我国的许多艺术类院校在进行环境艺术设计人才培养上仍采用传统的三段式教学――专业基础讲授、专业课分析、实践。

这种传统的授课方式培养出来的学生,走向社会后往往与企业的要求相差甚远。作为实践性、应用性极强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要做到以市场的需要为导向,加强理论讲解与专业设计及实践环节的联系,在实际案例中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项目教学法是比较适合环境艺术专业教学的。

一、项目教学法的理论背景

项目教学法最早萌芽于欧洲的劳动教育思想,雏形是18 世纪欧洲的工读教育和19世纪美国的合作教育,经过发展到20世纪中后期逐渐趋于完善,并成为一种重要的理论思潮。

所谓的项目教学法就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将一个相对独立的项目交由学生处理,包括信息收集分析、方案的设计、项目实施及最终评价,都由学生自己负责,学生通过该项目的进行,了解并把握整个过程及每一个环节中的基本要求。

“项目教学法”最显著的特点是“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具体表现在:目标指向的多重性;培训周期相对较短,见效快;可控性好并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项目教学法是师生一起完成项目,从策划到实施到完成,共同取得进步的教学方法。项目教学法的认知项目教学法是顾名思义就是以“项目”为纽带进行的教学任务分配。

项目教学法可以追溯到美国,但是该方法真正引起教学界人士的重视则是得益于德国对该方法的开发和运用。因为项目教学法是建立在工业社会、信息社会基础上的,因此它是以大生产和社会性的统一为内容,以将受教育者社会化,以使受教育者适应现代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统一的社会现实与发展为目的,即为社会培养实用型人才为直接目的的一种人才培养方法。

如果将项目教学法应用在环境设计专业的教学中,有利于培养学生与企业用人机制接轨。

二、项目教学法适应用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特点

环境艺术设计是一个新兴的、边缘的、综合艺术系统工程,是一个跨学科的综合性专业,无论在专业理论的广度,还是在专业技能的多样化上,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1.专业特色

环境艺术设计包含着若干子系统,集功能、艺术与技术于一体,涉及艺术和科学两大领域的许多学科内容,具有多学科交叉、渗透、融合的特点。如何能培养出知识面广,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强度,具有整体思维能力的环境艺术设计人才,是制定专业教学计划思考的重点。

就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而言,在采用项目教学法的时候,要教导学生,以建筑学为根本,同时兼顾建筑内环境设计、建筑外环境设计及公共艺术设计等方面,则较容易形成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独特办学特色,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2.社会适用性

从目前国内就业情况看,对专业人才的知识结构的要求正在逐渐提高,不同的岗位需要从业者有相应的能力来适应并担负起这样的社会角色和责任。社会的需求、企业的需求就是学校培养人才的方向。

根据当前以及未来对环境艺术设计人才的需求与评判标准来看,不难发现,环境艺术设计教育中的三段式课程设置已经落后于实际需要与现实设计市场要求人才技能的标准。

另外,专业内各课程的内容衔接不当,重复性较多,与实践的脱节,相关内容联系性不够,等矛盾,在环境艺术设计教育中也日益凸显。

三、项目教学法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的应用

项目教学法的应用需要满足以下几个条件:

1.项目教学法在应用中教师参与并做指导;

2.项目本身要体现教学目标;

3.实施项目教学法的项目,在实际生活中是有价值的;

4.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要有足够的能力来完成该项目。

由于环境艺术设计教育培养的是具备正确的专业理论知识,熟练掌握专业技能,能尽快适应本行业就业岗位的“准设计师”或“准人才”。所以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项目教学时,适合采用小班的形式――一位老师分带几位同学辅导,教师可带领学生参加实际项目设计或者参与设计竞赛。目的在于加强校际交流,促进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艺术教学思潮的撞击,让学生通过项目合作的方式,共同承担设计项目或设计竞赛,创造出有创意和丰富实践意义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