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业发展前景范文
时间:2023-07-03 17:54:5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银行业发展前景,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引言
随着近几年国有商业银行以及国有企业的股权的改革,2005年以来国内商业银行加快了上市的步伐。2005年6月交通银行在香港上市,2005年10月中国建设银行在香港上市,2006年6月中国银行先后在香港和上海证券市场上市,2006年10月,中国工商银行实现了在香港和上海两地同时上市,并创下了全球融资规模最大的IPO。(杨德勇和曹永霞,2007)中信银行、兴业银行在也于06年在香港上市。至此,我国现共有14家上市银行 ,无论从股权结构还是整个银行业的面貌,中国的银行业发生了显著地变化。
纵观国内已有的关于股权结构的论文,基本都停留在05年以前的实证研究,忽略了近两年国内国际的大环境的变化,以及国有银行上市以后的表现;同时它们的研究的角度也不够全面,因此笔者认为进一步全面地对中国商业银行进行比较分析是十分有必要的。本文将选取9家已上市商业银行,分别对银行的效率表现和股权结构的相关作用进行深入地分析,找到当代银行业的发展特点。
二、我国商业银行的绩效分析
(一)财务指标分析法
1.财务指标体系。按照商业银行资金“三性”平衡原则和商业银行经营目标要求,从反映被测度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费用控制能力、资产质量与安全性、资产流动性和发展能力五个方面设立财务指标,建立财务指标体系,测度商业银行效率(Berger A N, Harman T H. 1998)。根据财务指标的重要性确定财务指标体系中各项指标的权重如下:盈利能力方面占60%,费用控制能力方面占10%,资产质量方面占10%,资产流动性方面占10%,发展能力方面占10% 。
(二)中国商业银行财务效率的测度和评价
本文主要测度9家上市银行(4家股改后的国有商业银行和5家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效率水平。利用有关财务指标数据,经过计算得到2000~2009年中国商业银行的财务效率值、平均值及排名;由于国有银行与05年前后实行了股改,因此其测算的数据标准有变化,笔者按照三种情况进行了排名:05之前十五家银行的效率排名;05年之后9家银行的排名;00-09年股改后的国有银行与股份制银行的整体排名。
在05年股份制银行改制以前,前五名的银行全部为股份制银行,而国有银行的财务效率值相比而言极低;尽管国有银行实行了股改,但由于极强的股权垄断性特征,国有控股商业银行的排名已久靠后;改制对国有银行带来了部分好转的迹象,但由于高度垄断性,这种迹象还有待改善。第四部分将对股权结构与商业银行的效率进行进一步地实证分析。
三、上市商业银行绩效与股权结构的实证分析
(一)单因素模型的构建与分析
1.变量的选择与定义
(1)被解释变量:S ―衡量上市银行绩效的综合指标
(2)解释变量:
Fl:第一大股东的持股比例
F5:前5名大股东的持股比例之和
F10:前10名大股东的持股比例之和
HERF10:公司前10名大股东的持股比例的平方和,表示公司大股东持股的集中度和公司前10名大股东持股的分散程度
2.单因素模型的构建及实证分析
其中i代表不同的银行,t代表不同的年份。 表示i银行在t年度的绩效,依次类推。
模型估计结果说明:
1)从 的估计值来看,在假定其他变量不变的情况下,最大股东的持股比例、前五大股东的持股比例和、前十名股东的持股比例、前十名股东的持股比例的平方和对上市商业银行的效率都具有负的相关关系;第一股东的持股比例过大,不利于银行的充分监督和控制以及市场化经营;而前五大股东持股比例和与商业银行效率之间的关系,通过研究股权比例数据笔者发现,由于国有银行的特殊性,前五大股东的持股比例和的高低完全由第一大股东的持股比例决定,并没有起到股权的相互制衡作用,这说明股权过度集中不利于银行的效率。
2)t检验值:分别针对 ,给定显著水平 ,自由度为n-k=54临界值 , 对应的t统计量的绝对值大于2,所以应拒绝原假设。同时可以从修正的拟合优度大小看出, 的检验效果最好。
(二)加入控制变量的多因素模型的变量设置及计量分析
由于上面的单因素模型分析中,笔者担心解释变量并不能充分地解释银行效率(很可能存在异方差性),并且为了进一步考察银行效率的印象因素,笔者将引入多个控制变量对银行效率进行更完整地解释。
1.多控制变量的设置
结合银行效率研究的国际经验和我国商业银行的实际特点,我们从规模、创新、稳定性、盈利能力、配置、公司治理、股权结构以及营业范围等八个方面去构建解释银行效率的模型,重点考察其中股权结构的作用。我们选取了分别反映银行规模、创新程度、稳定性、盈利能力、资产配置5个变量以及股权配置这一解释变量。
2.模型设置及计量分析
通过共线性的检验,笔者发现总收入的对数与股权配置的各指标有很强的相关性,同时与银行稳定性之间也有很强的相关性,为了消除多重共线性的影响,笔者舍去LNTA这一控制变量,减小相关性影响,进而得到计量模型如下:
对该模型进行回归分析,回归结果显示,控制变量的解释性不显著,解释变量F5、F10具有较好的解释作用,方程的拟合优度不是很高,尤其是F1 和HERF10的解释力不是很好,另外模型不具有明显的异方差性。
从回归结果发现,笔者发现以下几个问题:
(1)LD、INO对S的影响作用不显著。但系数仍可说明总存款占总贷款的比例与银行效率成正比、非利息收入(总收入-利息收入) 占总收入的比例却与商业银行的效率成反比这与前面的猜想有所背离。通过考察银行现阶段的发展程度,笔者认为是由以下几个原因造成:
由于社会主义社会这一基本的国家性质,我国银行业监管十分严格,总存款占总贷款的比例都有着严格地控制,不存在明显的市场化波动,因此对银行的效率影响并不显著;2、我国的金融市场化进程还不够完善,我国的银行业尽管在不断地改革中,但银行业务依然以存贷款业务为主,因此银行业的创新度尽管有所提高但起作用还很小,尤其是资产证券化程度还不高,对资本市场和银行业的发展还未起到显著作用。
(2)STA与S有一定的相关性,但由于t检验值较低,其相关性不显著,即资本充足率对商业银行的效率有正的相关性,资本充足率大小代表银行系统的稳定性强弱,对银行的效率具有一定的影响力;ROA的系数非常高,可见其对银行效率的相关性很高,ROA越大,银行效率越高。
(3)观察解释变量的系数值和t检验值发现:F10在模型中的解释力度最高,说明其它四个变量对F10有较好的控制力,也得到了前面分析的结果,其负的系数说明股权分配的垄断性越高,银行效率越低。整个模型的拟合度较之前的单因素模型有所提高。F5也有一定的显著性解释,负的相关系数说明前五名股东的持股比和越大,银行效率越低,这与前面的假设相背离。
前五、十大股东的持股比例之和与银行效率呈负相关关系,他们的持股比例和越高,商业银行的效率越差。笔者认为这是由于在中国特有的国情下,前五大股东和前十大股东的股权分配不具有明显的差异,股权主要集中在第一、二大股东手中,股权的流动性越差,垄断性越高,这既不有利于股东之间的相互制衡,也不利于银行在资本市场上的竞争以及银行内部高效率的管理控制。另外,通过观察国有银行的现有股权情况可以发现,国有商业银行尽管通过了上市、以及股权改革,但由于很强的垄断型股权结构的存在,依然对公司内部治理的有消极作用。
四、商业银行效率分析的政策挑战及建议
本文首先从我国银行业的发展历程探讨了股权结构模式对商业银行绩效的影响及其发展趋势;结合国内外已有研究,发现股权结构的影响主要在于前十大股东的股权结构作用。本文进一步运用我国银行业的数据进行实证考察, 结果显示股权结构对我国商业银行绩效具有显著的影响,其中前五大与前十大股东的持股比例和对银行效率均有显著影响,并且持股比例越高,效率越低,呈负相关关系。
股权结构作用于银行公司治理和行为方式, 进而对经营绩效产生影响。完善的股权结构是商业银行公司治理体系有效运转的基础部分, 能够促进商业银行效率的提升。但是, 完善的股权结构并不愈味着我国商业银行绩效的自动提高, 只有通过借助市场机制的力量, 尤其是资本市场对产权的争夺机制、信息监控和投票机制, 才能推进银行经营机制的科学转换, 进而提升银行的公司治理整体水平与经营绩效市场竞争能够提高商业银行效率, 但只有在逐步完善股权结构的过程中, 市场机制才能发挥作用。总而言之, 股权结构对商业银行效率的影响与市场竞争程度有关, 而市场竞争对商业银行效率的影响与股权结构的完善程度相关。
参考文献:
[1]帕特里克丁•哈克,斯塔夫罗斯•A.金融机构的绩效――效率、创新和监管.泽民奥斯,徐诺金等译.中国金融出版社.2005:85-96.
篇2
国有商业银行企业年金业务
一、国有商业银行在企业年金中的定位
在现行制度框架下,各金融机构在企业年金市场上的角色定位如下表:
表中:A=商业银行;B1=保险公司;B2=养老金公司;C=证券公司;D=资产管理公司;E=基金公司;F=信托公司等。目前,根据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资格认定,商业银行在企业年金制度中承担受托人、账户管理人和基金托管人三项职责。
二、国有商业银行企业年金业务发展现状
(一)国有商业银行企业年金业务行业现状分析
1、政策层面的制度机遇
2013年,我国企业年金的政策制定管理部门陆续出台了有关扩大企业年金投资范围、信息披露、合同备案、数据交换等多个文件,对推动企业年金市场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与此同时,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障改革及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基金市场化投资运营均在深度推进中。
2、经济层面的支持保障
(1)居民收入持续增长,推动企业年金需求。经过三十多年改革开放与发展,我国人均可支配收入呈现稳定增长态势,以北京市为例,从2007 年到2012 年社会平均工资从4 万元增长至6.3 万元,涨幅57%。
(2)税收优惠政策支持企业年金业务发展。2013 年12 月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了《关于企业年金职业年金个人所得税有关问题的通知》(财税[2013]103 号文),标志着我国企业年金税收制度与国际惯用的EET 模式接轨。
(二)、国有商业银行企业年金市场情况分析
1、受托市场分析
随着我国企业年金市场的快速发展,2009 年至2013 年3 季度,受托管理基金规模从907.44 亿元迅速攀升到3413.87 亿元,增量超过2500 亿元,增幅达到276.2%。
2、账户管理市场分析
2009 年至2013 年3 季度管理个人账户从1116 万户增长到2002.3 万户,增长886万户,增幅79.4%。2009 年至2013 年3 季度国有商业银行管理个人账户数也呈现稳步增长态势。国有商业银行管理个人账户数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7.3%,略高于全行业的复合增长率1.6%。
3、托管市场分析
2009 年至2013 年3 季度托管基金规模从1974.89 亿元增长到5793.87 亿元,增长3819 亿元,增幅193.4%。2009 年至2013 年3 季度国有商业银行托管基金规模也呈现直线增长态势。
综合以上分析,国有商业银行在企业年金账户管理市场领先优势明显;在企业年金托管市场始终占据领先地位,但必须时刻警惕股份制商业银行挖转存量优质客户才能继续保持目前的优势。
三、商业银行年金市场主要竞争对手的竞争力分析
商业银行在企业年金市场的竞争对手主要包括:保险公司、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和信托公司。
(一)保险公司
保险公司可能是商业银行在企业年金市场中最强有力的竞争对手之一。因为保险公司以年金保险的方式最早进入了企业年金业务领域,已经积累了大量的客户资源。保险公司所具有的优势还包括:强大的机构网络和商业营销能力;雄厚的精算及成熟的长期资产负债匹配管理技术;较强的帐户管理优势。
(二)证券公司
证券公司的主要优势首先在于投资领域。一方面,证券公司对股票、可转换债等产品一直有较为深入的研究,在争取投资管理人方面具有较为突出的优势。另一方面,由于大型综合类证券公司拥有完善的信息系统和众多的营业网点,因此在争夺账户管理人方面也具有一定的优势。
(三)基金管理公司
基金管理公司的优势主要体现在:首先是基金管理公司有较为完善的治理结构、严格的风险管理、内控机制,这使得基金运作透明度相对较高;其次是基金管理公司具有以投资组合方式管理巨额资金的能力和经验。
(四)信托公司
信托公司在我国信托型的企业年金市场中可以承担企业年金受托人、账户管理人、投资管理人甚至是托管人的职能,基本不存在担任角色方面的政策限制。
四、国有商业银行企业年金业务的发展建议
(一)积极参加职业年金业务
商业银行开展职业年金业务可采用“统一管理、集中操作、属地服务“的经营原则,做好组织推动工作,促进业务平稳发展。结合企业年金业务运作经验,构建职业年金业务组织架构,为机关事业单位职业年金业务提供各项金融服务。
(二)进一步加强竞争情报工作
在银行业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竞争情报已成为继资金、人力资源、产品之后的第四大生产要素,“控制情报就是控制企业的命运,失去情报就会失去一切”已成为银行业的普遍共识。包括掌握企业年金业务竞争环境、掌握同业竞争对手和客户信息、构建竞争情报搜集渠道、对竞争情报进行整理加工并最终提出具体改进建议。
(三)要切实做好企业年金客户的维护工作
国有商业银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背景下要始终坚持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切实做好账户管理、资产保管、资金清算、估值核算、投资监督、托管报告基础服务工作,加强托管系统建设,认真细致的办理每一笔业务,加强风险控制,为客户提供高效、快捷、安全的服务。
参考文献:
[1]杨燕绥.企业年金理论与实务[M].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3.
[2]邓大松,刘昌平.中国企业年金年度研究(修订版)[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篇3
关键词:新媒介 流行音乐产业 共生共荣 发展创新
引言
大众传播媒介的发展与流行音乐产业间的关系可以说是互联共生的,因为大众传播媒介的广泛应用,使得现代流行文化得以产生和发展。以互联网和手机媒体为代表的新媒介的出现,令传统的流行音乐产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由于盗版光碟和网络免费下载这些渠道的出现,新媒体的出现既对流行音乐产业带来了几乎毁灭性的打击,但同时,也正是新媒体又给日渐衰落的流行音乐唱片公司指出了一条发展的光明之路。
麦克卢汉和波兹曼都指出每一种重要的新媒介的产生都创造出来新的话语符号,同时也改变了我们的话语结构,大众传播媒介技术的更替,带来了文化上的变化,特别是新媒介的出现更加使流行文化产生了巨变。作为流行文化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流行音乐产业的发展与新媒介的传播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改变了流行音乐的发展方向
什么叫新媒体,比较全面的解释是:以计算机为工具,以现代数字通信为手段,以网络交换为传播形态,以此构成对信息内容进行采集、加工、处理、应答传输和显示全过程,并应用于大众传播业,而从事这一行业的社会组织叫新媒体。新媒体传播工具主要有:覆盖手段有互联网、城域网、局域网以及含卫星通信的数字载波的无线网等;收发终端工具主要有电脑、手机、读报屏、数字电视等。新媒体传播特点主要有:无时差、无国界快速传播文字图片;信息量大;互动直播;多媒体直播及短信、彩信、动漫、博客、播客等灵活多变的传播手段。
数字化技术是新媒介的基础,而数字化技术正好也开启了流行音乐的数字化时代。真正的流行音乐产业的开端就是应该从数字化音乐的诞生开始。根据传播技术转折性发展,现代流行音乐产业与新媒介的相互关系,应该从激光唱片(CD)媒介的产生,成为流行音乐产业的数字化的开端,随后是至今繁荣发展的网络媒介并且出现了在线音乐,再接着的就是第五媒体手机的出现,并且产生了无线音乐――流行音乐产业未来发展的方向。
“激光唱片(CD)是数字技术在音乐产业中的最早体现,CD带来的不仅仅是高品质的音效、数字化的清晰效果,更加重要的是改变了人们对流行音乐的收听习惯,人们可以随时选取自己喜欢的一首播放,还可以任意编辑组合,这在以往都是很难办到的。”所以说数字化技术才真正开启了流行音乐产业的大门。但是近几年来,CD唱片的需求不断下降,销量也不断下降,随着网络的出现,越来越多的音乐爱好者采用MP3的格式来保存音乐,从网上直接下载或在线收听也成为很多人的首选。
网络媒介作为新媒介中发展最为兴盛的一员,已经在慢慢向主流媒介靠拢,而依托计算机技术产生的网络媒介恰恰也正是新媒介的最佳代表。流行音乐产业与网络结合的产物就是在线音乐,网络音乐又称在线音乐,在线音乐销售是在CD盗版猖獗、网络免费下载盛行这一大环境下不得不走的一条发展之路。在中国大陆,唱片公司拥有流行音乐版权,可以作为内容提供商(CP)向专门音乐销售网站或者是电信运营商(SP)提供流行音乐商品,而服务商主要是对内容提供商所提供的音乐产品进行继承,并通过网络平台卖给用户。网络媒介的出现也极大地改变了音乐产业的格局,和以往传统流行音乐产业的格局相比,网络除了令以往唱片公司赖以为生的正版销售这一利润链断裂,还使得网络运营商成为从中分得一杯羹的竞争者之一。
作为最新的新媒体,手机媒体一出现就被冠以了第五媒体的美名,可见受重视的程度。手机媒介作为新传播媒介与流行音乐产业的交融,主要体现在手机下载铃声与播放歌曲方面的功能。这也是与无线网络发展分不开的,随着制造和操作技术日渐趋于成熟,手机功能也不断完善。无线音乐下载和彩铃成为手机媒介与流行音乐产业合作的最成功的两项业务。
无线音乐出现前,传统唱片公司的收入来源主要是唱片销售、商业演出和艺人经纪生存。但是由于盗版光碟和网络的挤压,唱片业处于不断萎缩中,直到《两只蝴蝶》彩铃的火爆情况才有所改观。2003年,中移动首次提出彩铃的增值概念,推出不久即受到手机用户的追捧,此后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也相继开通此项业务。
中国唱片产业2004年的正版唱片收入仅为2亿元,而在彩铃业务按照内容提供商(唱片公司)与SP(无线增值服务商)五五分成后的收益,唱片公司分到了16.7亿元的版权收入。正因为移动通信服务对版权有着严格的保护,这对流行音乐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手机媒介平台在推广流行音乐的传播上有着巨大的影响力,北京奥运会主题歌《我和你》在开幕式演唱后1小时内就通过中国移动无线音乐平台首发,26小时内下载次数就达到573万,突破了汉城奥运会主题歌《手拉手》用了9年在全世界发行唱片500万张。可见新媒介对中国流行音乐产业的巨大推动作用。
当前国内无线音乐产业链已经初步形成,这对流行音乐产业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价值链主要分为几个层面:内容提供商(唱片公司为主)、服务提供商(SP)和电信运营商(中移动和联通)。中移动占据了中国无线音乐80%左右的市场份额,霸主地位不容撼动。其实,与唱片公司合作,更大程度是一种无奈,中移动建立中央音乐平台的目的,就是想通过自己的渠道,建立庞大的数字音乐曲库,做中国乃至全球最大的数字音乐分销商,一旦模式成熟,强势的运营商将使唱片公司失去讨价还价的能力。而目前,很多唱片公司已经有一半以上收入来自无线音乐,那么唱片公司越对运营商依赖,一旦运营商调整收入分成模式,那么唱片公司的日子就越不好过了。
扩大了流行音乐的传播范围
新媒介本身具有的一些媒介特性使得流行音乐的传播范围大大增强,在传统媒介时代,流行音乐的传播必须依赖电台或电视等媒介,但这些媒介都是有一定的地域性的,这使得流行音乐也只能局限于小范围内。但随着新媒介例如网络的发展,资讯做到了真正的全球共享,那么流行音乐就没有了先前鲜明的地域特征,而是变得国际化,影响力更大了。流行音乐以数字化音乐的格式在新媒介的帮助下传播变得异常迅速。
新媒介带来的另一个优势是,随时随地的人际传播。网络中的人际传播是非常有效的,由于新媒介的互动性特征,无论是流行音乐生产商与消费者间的互动,还是消费者间的互动都是频繁进行的,这一优势是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拥有及时的反馈与沟通,流行音乐产业必将更贴近大众,发展得更好。
影响了流行音乐受众的消费行为
网络音乐的出现,体现了消费者追求个性化的特点,通过自主选择的下载行为,人们不需要听电台、电视台主持人的唠叨,不受播放时间的限制,可以随时随地选择自己喜爱的音乐。任何人只要拥有一台电脑就能上网,可以尽情享受新技术所带来的方便和快捷。
但是伴随着下载的方便而来的就是免费下载这一盗版侵权行为对流行音乐产业的打击。更为严重的后果是,免费下载行为除了使正版音乐销售下降之外,还使得正当的运营商在音乐产品的售价上不断作出下调,甚至在新式的传播模式上提供免费下载以保证听众数量。这种免费听歌的趋势,使人们对流行音乐产生了一种新的价值观:承认音乐具有价值,并用各种渠道收听,但是缺乏一个价格标尺加以量度,甚至慢慢会默认它的价格为零。从全球范围看,在2006年中,合法音乐下载总量达到7.75亿首,比2005年同期上涨了89%。网络上提供正式下载服务的音乐数量已经接近了400万大关。当歌迷从网络上免费下载数字音乐时,已经默认对该音乐制品的付费是零。这是数字化网络所倡导的共享精神吗?当然不是,当人们对音乐商品的价值认为是零的时候,流行音乐产业也走到了尽头。所以说新媒介的出现对流行音乐产业的发展既是机遇更是挑战。
改变了流行音乐产业的销售模式
数字音乐出现前,人们主要通过购买各类特定存储媒介通过播放设备欣赏音乐产品,而音乐商品数字化后,计算机成为音乐播放、获得和存储的综合性设备,网络存储使海量音乐内容提供成为可能。在数字时代,音乐载体媒介物质已经从唱片实物变成计算机数字音频文件。流行音乐商品形态已经从过去的有形而转向无形了,音乐商品也从物质财富转化为信息财富。现在的流行音乐商品已经无形化,根本不需要特定的物质载体,而且更方便分享和交流。作为音乐格式存储的音乐商品一般存储在数据库里,没有占用实物空间,使商品的成本下降,有利于降低音乐商品的售价。
以前,购买音乐商品需要到销售渠道亲自购买,而新媒介出现后,特别是网络和手机媒介提供了各种手段来消费数字音乐商品,使信息获取、销售都更加快捷。在线音乐销售和无线音乐销售慢慢成为流行音乐产业两条主要价值链。
传统音乐产业的产业链,从创作到最后听众消费经历了创作、生产、宣传推广和销售等环节,每个环节都可以盈利,但是数字音乐造成的最大颠覆就是每个环节都存在无法盈利的状况。
在新媒介繁荣发展的今天,流行音乐产业传统的运营渠道已经受到严重的破坏。以往唱片公司最主要的利润来源就是产品的销售,唱片公司将音乐复制到CD上,交给音像公司销售,消费者在音像市场购买实物CD。在新媒介时代,流行音乐产业链中工业制造环节消失了,音乐商品直接进入网上销售,传统商品的分销商、批发商和零售商都被淘汰,同时以往音响设备的制造商也与计算机设备、网络设备等新媒介设备制造商相融合。
不断创新是新媒介与流行音乐产业共生共荣的基础
要想成功发展数字音乐必须做好以下四个方面:一是要有成熟的网络平台:这需要强大的用户资源和用户黏性。当今中国的各大门户网站都已经在这方面初露端倪,例如新浪乐库的免费视听加广告盈利的商业模式。新浪乐库2007年年初上线时打出的“一站式服务”、“海量、正版、免费”等口号相当有吸引力。这一模式其实与百度和百代的广告换版权的合作模式类似,新浪创立了广告换版权的模式。用户可以免费试听授权歌曲,然后与唱片公司进行广告分成。这些新模式都需要规范网络版权保护条例,打击网络非法免费下载,加强唱片公司与音乐网站的合作,才能实现双赢。
二是要有成熟的无线营销平台:除了各大门户网站的手机网页外,中国移动和联通是无线音乐销售上最大的平台。中国移动2007年10月推出了全曲下载业务,为3G时代提前布局。中移动的中央音乐平台经过不到两年的运营,已经彻底改变中国数字音乐的原有格局。联通也在2007年推出自己的整曲下载业务,并大力推广“10155音乐门户”。中国电信“爱音乐”音乐平台也在2007年11月8日推出。从此,中国几大运营商全部参战音乐平台业务,备战3G时代。
三是要有成熟的消费渠道:这个在目前国内发展得相对缓慢,除彩铃业务外,暂时还没有比较先进的渠道产生,同时也说明国内的前景巨大。在国外,流行音乐产品网上销售占据了主要地位,美国苹果公司2003年开始的ITUNES音乐商店,在第一周就卖出了100万首音乐作品。而在中国,这一领域的发展还是障碍重重。
四是要有强大的内容资源:在各大唱片公司与传播媒介对接后,传播平台内容的丰富会逐渐得到保证,但是唱片公司也需要逐渐适应市场,生产出更多迎合消费者口味的内容,需要流行音乐制作出多元化的产品。新媒介给了大众更多元的表达方式,给了普通人成名的机会,也促成了草根文化的普及,这就给新媒介时代下的流行音乐提供了更丰富的素材,开拓多元化市场。
参考文献:
1.互联网实验室Chinalabs:2004年中国音乐产业收入结构。
2.杨加猛、蔡志坚:《中国数字音乐产业发展思路探析》,《当代经济》,2008(1)。
3.艾瑞咨询集团:《2007年中国在线音乐简版报告》,http//down.省略/Graphs/Content/9570.thml
篇4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国内金融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同业竞争不断加剧,并由价格竞争向服务竞争转变,我国商业银行“以银行为中心”的传统经营模式已无法满足客户日益增长的多样化需求。实施内部再造,积极推行“以客户为中心”的客户经理制营销模式,成为商业银行适应市场竞争,转变经营方式,提高自身综合效益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必然选择。我国银行业推行客户经理制还存在许多障碍与不足,如何完善我国银行客户经理制成为银行业发展的当务之急。
【关键词】
商业银行;客户经理
一、我国银行业现有客户经理制的不足
(一)机构设置和职能划分存在局限,缺乏整体协调
目前我国大多数商业银行主要以业务种类为标准进行内部机构设置和职能划分,不同部门间缺少协调且沟通困难,客户经理需要向不同业务部门进行反馈和请示,横向与纵向的协调冗杂繁复,严重影响了客户经理的工作效率。同时,管理人员的审批效率、操作人员的工作热情与客户经理提交的客户需求常常无法达到一致,客户经理面临行内、行外双重营销,不仅行内营销缺乏整体协调,而且行内协调工作的难度甚至大于行外客户,不利于新客户的开拓与客户关系的维护,使客户经理制在现有框架下面临实际操作上的困难。
(二)相应的培训、考核、激励机制不够完善
由于缺乏完善的任务分配原则与绩效考核制度,绩效增加必须伴随着新的业务增长的业绩分配原则,使客户经理面临质量与数量的两难抉择,再加上业绩的考核和衡量存在着权责利不对称的情况,使相应的激励机制难以发挥效用。另一方面,银行对客户经理的培训主要集中在对本银行金融产品的介绍培训上,对客户经理的科学管理和有效支持上的不足,成为了银行实施客户经理制所面临的普遍障碍。
(三)管理层关注度欠缺,客户经理定位不准确
由于我国银行业还处在初步发展阶段,管理层对银行可持续发展与银行再造的重要性认识不清,经营理念比较滞后,“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观念尚未真正确立。这使得现阶段我国客户经理制的应用处在局部改革甚至是仅浮于表面形式。
(四)客户关系管理工具匮乏,技术手段落后,营销层次低
目前国内银行普遍缺乏客户信息搜集机制和高效的客户分析工具,同时还存在客户信息部门化的问题。共享机制的缺少造成客户经理手中无法及时辨认好客户,无形中损失了大批潜力客户。而成本收益核算与考核绩效核算的薄弱,加大了客户管理成本和客户管理难度。
二、改善客户经理制的建议
(一)重组组织结构,实施业务流程再造
首先,为克服机构设置和职能划分上的不足,实现各部门间的整体联动协调,我国银行业应积极响应银行机构扁平化的发展趋势,精简过于庞大的中间管理层。其次,以客户经理为服务载体,实施业务流程再造,前台客户经理和柜员主要负责销售与客户服务等核心业务,提供定制化服务,而市场调研、风险评估和贷款审批等由后台集合承担,非核心业务外包给专业化公司,达到合理有效地配置资源,提升核心竞争力,稳定效益,从而推进银行再造进程的目的。再者,加大对综合人才素质的培养。首先,应提高入行门槛,注重对应聘人员的学历和工作经历的考察;其次,注重客户经理综合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再者,将客户经理定位为客户与商业银行各部门之间的中间桥梁,以期为客户提供多层次、全方位的服务。
(二)完善配套机制,构建日常监管体系
科学合理的考核激励机制是推行客户经理制的中心环节,按照科学化、制度化、全方位、重实绩的考核原则,从德、能、勤、绩四个方面对客户经理进行考核。可以配备科学严密的考核机制,构建一套以EVA为核心的完整的绩效评价体系,或是借鉴国外银行经验,采用风险调整后利润考核体系。同时,设置与考核体系相适应的权、责、利相匹配的激励机制,将个人业绩与收入增长、职位晋升相联系,按劳取酬,亏损淘汰,绩效挂钩,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并重。再者,根据客户经理特点、级别的差异,有针对、有计划地对客户经理进行有关业务、营销、服务技巧、道德修养等的系统化持续培训,建立客户经理准入与退出机制,实行竞聘上岗,离岗审计。
另一方面,可以建立客户经理稽查审核制度。在明确银行内部各自岗位责任,定期召开工作例会,实行客户互调、岗位互换、强制性休假等制度,重视客户经理对客户的定期拜访以及相关的访客报告审查,建立客户反馈机制,注意防范客户经理的道德风险,全面地加强对客户经理的日常监管。通过检查考核,督促客户经理基本职责的落实。
(三)加强队伍建设,提升客户经理素质
客户经理直接面向客户,其综合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业务营销的成败。首先,健全客户经理录用机制。采取公开竞聘、资格考试、岗前培训、持证上岗的方式,采用“自愿申请、公开竞聘、基层审荐、上级核准”的方式,面向内部员工和外部人才选聘足够数量的客户经理。
其次,加强客户经理培训。有计划、有目的、有重点地加强对客户经理的业务培训,提高其业务素养,营销能力和敬业精神,是增强客户经理队伍活力的首要措施。客户经理培训是一项持续的系统工程,应制定适合自身特点的客户经理中长期培训方案,从而提升客户经理的综合素质。
(四)更新经营观念,建立整体营销战略
客户经理制包含着全新的经营理念。银行必须引导广大员工破除旧观念,牢固树立以下经营理念:
首先,用“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代替传统的“以银行为中心”的经营观念,注重客户开发与客户关系维护,利用客户经理的创造性和所掌握客户信息的丰富性,开展严密的市场细分,开发客户和市场内在的、核心的、真实的深层次需求,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定制服务,使服务更具创造力与竞争力。
其次,构建客户经理、产品经理和网点“三位一体”的整体营销战略,设置公关部负责专项宣传营销,采用公益宣传与营销宣传、自我宣传与客户宣传、广告宣传与公关宣传等相结合的营销手段,加强对客户的宣传和解释,以赢得客户的支持与忠诚,实行全员营销制,促进营销层次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陈岱.我国商业银行推行客户经理制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J].引进与咨询,2005(2)
[2]邓泓.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实施和推广客户经理制的对策和建议[J].科技广场,2007(8)
篇5
【关键词】商业银行;多业务综合化;范围经济;发展方向
一、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现状
目前,我国银行业实行的是分业经营,各商业银行主要靠传统的存贷业务获取利。传统单一的获利方式,已经不适应银行经营发展的需要。银行必须开拓新的利润源泉,改善盈利能力差的现状。随着我国经济市场化程度的加深,银行的各类客户对服务的需要也呈现出多元化,多业务综合化经营是成为银提高银行竞争力、争取优质客竞争发展的必然要求。
业务多元化经营已经成为国际银行业的发展趋势。由于兼并之举盛行,金融活动全球化和经营规模的巨型化,必然引起业务经营混合化和服务功能全能化。借助于高科技和信息技术,国际银行业早已渗透资本市场和金融衍生产品市场。大量的非传统金融产品及其衍生产品蓬勃发展,推动商业银行的服务功能朝综合化全能化的方向发展,并且为银行业的利润提高找到了新的增长点。
二、商业银行综合经营的范围经济性
1 银行业的范围经济
范围经济是研究经济组织的生产或经营范围与经济效益关系的一个基本概念,指利用单一经营单位内原有的生产或销售过程来生产或销售多于一种产品而
产生的经济。具体来说,它是指企业生产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产品而引起的单位成本的降低,或由此而产生的节约。对商业银行而言,范围经济效应指的是随着银行经营范围的多元化,即银行增加产品的种类或拓宽经营范围,单位经营成本是否呈下降趋势,或同样的投入是否能产生更多的产出。因而对于商业银行这种金融企业而言,范围经济的大小决定了其实现多元化经营以节约成本及提高效益的空间与机会。
2 范围经济与综合经营
对于商业银行而言,范围经济很大层面上是与多元化经营即综合经营联系在一起的。实行综合经营更容易出现范围经济。这是因为实行综合经营能够带来下列好处:
①进入成本与营销成本的节约。金融各行业相互进入的成本较低,这主要是由金融业的资产专用性低这一特征决定的。银行实行综合经营,服务更周全,提高了银行的企业形象,节约了广告成本。此外,范围经济还可以使商业银行充分利用品牌优势和营销网络。
②改善银行的内部资金结构,拓展资金的运用渠道,提高银行盈利。实行综合经营,能极大地扩展银行的投资渠道,使银行内部的资金结构的匹配更合理,银行的资金得到充分的运用,从而提高银行的盈利能力。
③规模管理效应。范围经济扩大效率管理的覆盖面。若银行的管理者具有很强的管理能力,扩展企业的经营范围,增加其金融业务,可以使管理者的潜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而且还不必增加新的投入。
④降低银行的经营风险。综合经营能够改善银行的资金结构,使银行具有相对合理的资产组合,银行的资产质量提高,降低了经营风险。
三、商业银行的发展方向
上文从范围经济角度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实行多业务综合化经营的重要性。因此,扩大银行业务范围,允许商业银行适度综合经营,可以更好地利用范围经济带来的好处。
1 宏观发展战略
(1)树立正确的竞争理念。
这对我国商业银行拓展业务领域和实现自身发展是十分必需的。我国商业银行在确立自己的发展目标时要针对我国具体国情,大力发展中间业务,同时积极拓展其他业务领域,在此过程中必须进行审慎的强项和弱项分析,避免仓促上阵,
(2)确定竞争优势,制定发展战略。
银行必须研究和掌握自己的资源优势,才能在优势资源基础上发展超过竞争对手的业务能力。出色的发展战略是银行应对激烈竞争的利器,即银行的资源如何让银行区别于多业务多领域的其他竞争对手,如何协调与控制才能有效地利用资源,从而占有在某项业务中的领先地位。银行应注重把重要资源部署在对各项业务创造竞争优势至关重要的地方。业务多元化的决策,不能只建立在对业务范围有宽泛了解的基础上,而必须通过对与竞争对手差距和自身优势进行的严谨而细致的分析,从而做出开展某一新业务的决策。
(3)合理部署优势资源,形成综合化优势。
银行在明确知道其具备的优势资源和能力,从而开发或引进所缺少的优势资源和能力,并在现有的优势资源和能力基础上将它们进行整合,形成一个共生的、互相加强的整体。通过这种优势互补、强强联合的部署,拓展多业务领域才更有把握获得成功。银行应该谋求在新业务领域具备长期的竞争优势,而不是一时的获利能力。为了实现银行在新业务领域长期立足和领先,保持可持续增长,进行多业务综合化的银行必须创造一些独创性的产品。要成为最终的成功者,银行应塑造该行特有的反映其经营特色并对客户构成吸引力的能力,这是决定银行占有市场份额和发展趋势的关键因素。
2 具体的业务发展方向
(1)探索银行业综合化经营,允许适度混业经营。
我国金融业已经开始在不违背现行法规的基础上,寻求银证、银保合作的途径,探索混业经营。在改革商业银行产权结构的同时,适度发展混业经营。从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范围经济的特征来看,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应该努力扩大表外业务和其它非主营业务,积极寻找恰当的分业与混业的交汇点,充分利用当前的政策环境,探索分业条件下的业务交叉经营,为日后的混业经营做准备。
(2)构建具有明显范围经济特征的多功能银行。
篇6
关键词:民营银行 机遇 挑战
1民营银行概念及特征
1.1民营银行概念
我国对民营银行的界定主要有三个角度:第一种是界定产权角度,民营银行就是民间资本占主要地位的银行;第二种是资产结构角度,民营银行指为民营企业提供资金支持等服务的银行;第三种是公司治理结构角度,民营银行是采用市场化经营的现代股份制商业银行。
1.2民营银行特征
民营银行的建立旨在打破中国商业银行业单元国有垄断,实现金融机构的多元化。同国有银行比较,民营银行具有两个突出特征:
一是自主性,民营银行完全自主决定其经营管理权,包括人事管理等不会受到任何政府部门的干涉和控制;
二是私营性,民营银行的产权结构主要以非公有制经济成分为主,并且以此尽可能最大限度防止政府干预。
2民营银行现状
1996年民生银行的成立标志我国首家民营银行的诞生。多年来我国银行业市场一直以国有商业银行为主导,民营银行的资本规模在整个银行业体系中所占比例极小。2012年以后民营银行才迎来“井喷”发展。2013年7月提出“推动尝试民间资本发起设立自担风险的民营银行、金融租赁公司和消费金融公司等金融机构”。2014年两会表示年内启动由民间资本依法设立民营银行的新一轮金融改革措施。2015年两会提出“成熟一家、批准一家、不设限额”开放政策。2015年首批5家民营银行全部相继开业。
目前,金融体制改革深化大背景下,民营银行的发展探索阶段是一个挑战与机遇并存的黄金发展时期。
2.1民营银行面临的挑战
2.1.1金融制度不完善
2015年《存款保险条例》公布并于5月1日施行,该机制有助于银行抵御利率市场变化过程中存在的风险;我国尚未形成成熟的银行退出机制,因此系统性风险的概率很低;银行利率的市场化程度较低,金融市场调控效率低,不能及时且准确反映出资金供求情况等有效信息,这使得各金融机构资金流动不稳定。国家政策对民营资本进入银行尚缺乏一套系统而完备的审核体制,监管金融机构体制缺乏科学有效的管理方式,常使银行陷入“一放就乱、一打就死”怪圈,制度的不完善制约银行业发展,也决定民营银行未来的命运。
2.1.2行业竞争日趋激烈
多年来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在业内占据主导地位,积累了丰富的财力、物力等资源,垄断着金融市场。银行业内存在的城市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邮政储蓄银行、外资银行等对于民营银行已构成压力。而互联网正逐步向金融渗透,腾讯,阿里巴巴等参与民营银行投资,强大的大数据支持下民营银行间也竞争激烈。随着改革深化,银行业内的竞争必然会日趋激烈。
2.1.3信用劣势制约
公众意识中,民营银行在局部地区的探索试点中,其初期规模较小,安全系数低,当将其与当地城市商业银行、农信社等比较,广大储户自然更愿选取资金实力,人力资源强大的资信度高的银行。对于银行,银行的受信业务先于授信业务,信用是生存之本,信用的建立是民营银行吸收存款、扩大资产规模的必要前提。而民营银行的信用劣势导致其在吸收公众存款时难度较大,使得民营银行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2.2民营银行面临的机遇
2.2.1国家政策大力支持
发展民营银行打破国有银行“一统天下”的格局,开创了国有金融与民营金融、外资金融机构竞争共存的新局面。民营银行能提升金融资源的利用效率,迫使国有金融机构改革发展,为金融业引入真正的市场竞争机制。纵观众多利好,随着党的“十”的顺利召开,“加快发展民营金融机构”的方针第1次写进了党的报告,这表明发展民营银行绝非口号,其包含有深刻的社会经济内涵。发展民营银行基于当前银行业良好发展的基础,同时它是我国推进金融体制改革的重要环节之一。国家鼓励民间资本发起设立民营银行,引导民间资本参股、投资金融机构。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健全金融机构风险处置机制,实施政策性金融机构改革为民间资本有序进入银行业金融机构创造了积极条件。
2.2.2发展民营银行是时代的呼唤
我国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亟待解决,大部分中小微企业因不能满足传统银行设立的信贷条件,企业资金不足。随着经济发展,民间资金存量增加,目前投资产品种类有限,导致各种高风险的民间集资滋长。创建民营银行可带来“鲶鱼效应”,倒逼传统银行改革,激发市场活力,降低融资成本,更好服务于实体经济。“互联网+”理念和大数据支持,使民营银行清晰了解客户的需求和动因,积极沟通客户从而满足客户需要。民营银行可充分利用自身优势抢占空白市场。当下,民营银行拥有良好发展空间,泰隆银行的成功也为民营银行的发展提供思路。发展民营银行的客观需要和广阔发展空间,以及可借鉴的成功经验,发展民营银行实为时代呼唤。
3中国民营银行的发展前景
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处于金融体制改革重要时期,仅2015年重大金融改革举措就频频推出――民营银行发展“不设限额”,五家民营银行开始营业,存款保险条例实施等。中国利率市场化的步伐明显提速,存款利率浮动上限已扩大至基准利率的1.5倍,面向企业和个人的大额存单正式发行,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不断健全。总之,新常态下发展民营银行充满机遇与挑战,其拥有巨大的发展空间,中国金融改革的前景良好,同时需要做好迎接各种困难的长期准备,各层面人士共同协作,包括顶层制度设计,正确领导以及法律体系有效保障,从而迎来中国民营银行新的的发展春天。
参考文献:
[1]刘长雁.新常态下民营银行发展前景探析[J].财经界(学术版),2015(13):24.
篇7
摘 要: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俄罗斯银行业发展面临诸多挑战。为防止国际金融危机冲击进一步蔓延,同时推进俄罗斯区域性国际金融中心建设,预计俄罗斯将按照《2020年前俄罗斯金融市场发展构想》,通过实行非通胀型信贷扩张政策、建立银行系统资源配置的有效机制、把卢布打造成国际储备外汇和主要国际结算外汇、加强银行业监管等措施,利用5~7年时间,初步建立起区域性国际金融中心,提高俄罗斯银行业的国际影响力。
关键词:国际金融危机;俄罗斯;银行业
中图分类号:F835.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0961(2008)06-0015-04
自从2007年下半年美国次贷危机以来,国际金融市场就一直处于风雨飘摇之中。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全球银行业借贷利率上升、资本流动性骤减,俄罗斯银行业也陷入困境,外债总额过大、短期外债所占比例过高成为俄罗斯银行业发展的软肋。到2008年10月,俄罗斯银行和企业外债总额达到5 100亿美元,其中2 100亿美元(约合5.5万亿卢布)要到2009年底前还清,超过银行体系总资本的20%、贷款总额的1/3。更加严重的是,国际金融危机造成资本大量从俄罗斯外逃、国际能源价格大幅回落,给俄罗斯经济带来致命性打击。面对严峻的金融形势,俄罗斯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拯救金融体系的措施,防止金融危机的冲击进一步蔓延。在这样一个金融动荡的大环境下,俄罗斯银行业的发展将何去何从,是值得关注和深入研究的问题。
一、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俄罗斯银行业发展态势
俄储蓄银行报告认为,2007年俄罗斯银行业保持了较高的发展速度,其原因是俄罗斯经济加快增长,对银行服务需求上升;俄罗斯银行业具有抵御外部冲击的稳定性,全球流动性危机只对俄少数银行产生负面影响,这些银行因对外借款而形成了很大的债务。但我们看到,进入2008年以来,国际金融危机对俄罗斯银行业的严重冲击正日益显现。
2007年,俄银行业总资产达到20.13万亿卢布(有材料认为是20.24万亿卢布),比2006年增长44.1%。银行总资产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61%,这一数字比2006年上升了近9个百分点。到2008年9月末,俄银行业总资产达到24.57万亿卢布。
对银行服务需求的增加和日益激烈的竞争,导致俄银行系统资产进一步集中,2007年归属于俄20家最大银行的资产上升了0.8个百分点,达到63.7% 。到2008年9月末,归属于俄20家最大银行的资产达到64.7%。
外国信贷机构对俄罗斯银行的兴趣已进一步提高。2007年,外资资产在俄罗斯银行业的比例达到17.2%,比2006年提高5.1个百分点,而到2008年9月末,外资资产在俄罗斯银行业的比例则进一步上升为19.2% 。
俄居民收入的持续增长导致了消费市场信贷的高速发展。2007年,俄银行业个人贷款余额增加57.9%,达2.96万亿卢布。其结果是,个人贷款在俄银行业所占份额由13.4%上升为14.7%。俄罗斯借款人进入全球资本市场已经证明,对外国信贷者的限制是很难的。这刺激了俄罗斯企业对这些国家信贷资源的需求。由俄银行系统提供给法人和个人的未偿还贷款余额在2007年增加50.5%,达到8.8万亿卢布。
2007年,银行信贷在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中所占比例为9.4%,比上年上升1.1个百分点。2007年信贷高增长,导致信贷债务占银行资产71%(2006年为67.8%)。俄银行系统发放的贷款占俄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由29.9%升至37.2% 。
2007年,俄罗斯各银行对国家有价证券的投资增加了8%。俄银行吸收居民存款增加了35.4%,达5.6万亿卢布。俄罗斯总统普京签署法令,将公民在银行存款保险费从19万卢布提高到40万卢布。
2007年,俄储蓄存款为1.35万亿卢布,其中个人储蓄存款为1.1万亿卢布。俄以美元计算的外币存款增加了13.5%,个人存款中的外币存款比例从16.5%下降到12.9%。俄银行吸引企业客户资金(以银行债券和票据计算)增速为42.6%,达7.9万亿卢布。俄银行税前利润达5 080亿卢布,比2006年提高36.7%[1]3-5。
2007年俄银行资本额为26 715亿卢布,占GDP的比重为8.1%;对非金融机构和自然人的信贷额为122 883亿卢布(2006年为80 314亿卢布),占GDP的37.3%(2006年为29.9%),占俄银行资产总额的60.7%(2006年为57.2%);吸收机构资金67 691亿卢布(2006年为45 709亿卢布),占GDP的20.5%(2006年为17%),占俄银行业负债总额的33.4%(2006年为32.5%)[2]97。
2007年,俄信贷机构数量由2006年的1 189家降为1 136家,延续了2002年(1 329家)以来的逐年下降态势。俄信贷机构的分支机构数量为3 455家,比上年增加174家。其中,俄罗斯第一大银行俄储蓄银行的分支机构数量下降至809家,比2006年减少50家,自2002年以来已减少353家。到2008年9月末,俄信贷机构数量为1 126家,其中中央联邦区631家,远东联邦区36家。
2007年,俄地方银行数量由2006年的582家降为568家,但其银行资产增长速度(49%)高于俄银行业总资产增长速度(44.1%),因此,俄地方银行资产占俄银行业总资产的比重略升为14.9%(2006年为14.4%)。2007年,俄地方银行资本额增长45.6%,达到4 001亿卢布,占俄银行业总资本额的比重降为15%(2006年为16.2%);俄地方银行业务实现利润753亿卢布,比2006年增长41.1%。
2007年,俄前200家大型信贷机构的资产额占俄银行业资产总额的91.6%(2006年为90.6%);而排名前五位的俄大型信贷机构的资产额占俄银行业资产总额的42.3%(2006年为42.5%)。到2008年9月末,俄前200家大型信贷机构的资产额占俄银行业资产总额的92.8%;排名前五位的俄大型信贷机构的资产额占俄银行业资产总额的43.3%。俄前200家大型信贷机构的资本额占俄银行业资本总额的89.7%(2006年为87.4%);而排名前五位的俄大型信贷机构的资本额占俄银行业资本总额的43.2%(2006年为35.9%)。
2007年,俄资本额折算后超过500万欧元的信贷机构数量由2006年的676家上升为726家,增幅为7.4%;其资本额增长59.1%,占俄银行业资本总额的98.9%(2006年为98%)。而在2002年,资本额折算后超过500万欧元的信贷机构数量不足450家。
二、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俄罗斯银行业主要风险
(一)信贷风险
2007年,俄银行业逾期贷款额为1 841亿卢布,占贷款总额的1.3%。其主要原因是,2007年俄自然人逾期贷款额为上一年的1.9倍,而贷款总额为上年的1.6倍,自然人逾期贷款额增速快于贷款总额的增速。2008年以来,俄银行业逾期贷款额呈现上升趋势(参见表1)。2007年逾期贷款的机构数量由2006年的743家上升为769家。2007年俄银行信贷占银行资产的70.9%,到2008年9月末,这一数字上升为77.4%。
2007年,逾期贷款率超过8%的俄信贷机构数量由2006年的45家降为27家。对非金融机构来说,信贷质量在俄银行信贷风险中排在首位,有信贷质量风险的信贷占全部信贷规模的63.4%。2007年,俄非金融机构逾期信贷为861亿卢布,占非金融机构信贷额的0.92%;2008年6月末,相应数字为1 118亿卢布和1%;2008年8月末,为1 215亿卢布和1.03%;2008年9月末为1 414亿卢布和1.18%。
2007年,俄自然人逾期信贷为965亿卢布,占自然人信贷额的3.25%;2008年6月末,相应数字为1 193亿卢布和3.32%;2008年8月末为1 235亿卢布和3.17%;2008年9月末为1 314亿卢布和3.27%。2008年9月末,俄自然人卢布逾期信贷率升为3.4%,外币逾期信贷率升为2.5%。
(二)市场风险
俄罗斯银行业市场风险主要包括利率风险、储备风险、汇率风险,到2008年9月末这三种风险分别占70.1%、16.5%和13.4%(参见表2)。俄方研究认为,在汇率风险方面,卢布升值20%不会对银行业带来实质性的损失,绝大部分银行的损失不超过资本额的2%;在储备风险方面,俄信贷机构的储备风险敏感度下降,2007年储备损失约占其资本额的1.4%(2006年为3.2%);在利率风险方面,俄信贷机构对利息风险的敏感性下降,2007年利率变化给信贷机构带来的潜在风险约为其资本额的3.6%(2006年这一数字为5.3%)。2008年以来,俄信贷机构债券投资与证券投资有所下降,但利用各种金融机构资金额增加。2008年9月末,俄信贷机构利用各种金融机构资金达89 832亿卢布,是2007年的1.27倍;债券投资15 772亿卢布,比2007年减少975亿卢布;证券投资2 093亿卢布, 比2007年减少772亿卢布。
(三)流动性风险
2007年,俄罗斯银行业资金流动性保持较高水平,高流动性资产规模达14 779亿卢布,是2006年9 773亿卢布的1.5倍,占银行资产总额的8.8%(2006年为8.5%)。相对而言,大型私人银行的流动性更好,2007年为10.2%。流动性降幅最大的是莫斯科地区中小型银行,从2006年的21.7%降为2007年的19.2%。受金融危机影响,资本外流,同时俄方严格限制对外借款,导致了银行流动性的急剧下降。这样,2007年第三、四季度,无论是流动性资产额还是其比例都有较大降幅,分别为14 476亿、14 007亿卢布,分别占8.2%和7.4%。
2007年,俄罗斯银行资产中一年以上清偿期限的(列入一类资产)占19.2%(2006年为19%),银行负债中,一年以上清偿期限的由2006年的21.7%上升为22.3%。一个月以内期限的,由50.6%降为48%。流动抵偿金赤字占22.2%(2006年为18.2%)。2007年储户存款的抵偿系数有所下降,由上年的71.3%降为67.8%。
2007年,俄罗斯银行对国际银行市场的依赖程度由5.9%略升为8.3%。具体地说,依赖度小于8%的银行由1 003家降为957家(占比由68.6%降为57.9%);依赖度在8%~18%的由99家降为91家(占比由15.7%升为29%);在18%~27%之间的由37家(占12.8%)降为26家(占4.3%);27%以上的由47家(占2.9%)升为57家(占8.7%)。
2007年,俄国有银行资本充足率由2006年的12.7%升为15.6%;有外资参与的银行由2006年的15.9%降为14.1%;大型私人银行由14.8%降为14.5%;莫斯科地区中小银行由29.3%降为28.1%;地区性中小银行由21%降为19.9%;非银行类信贷机构由100.9%上升为117.3%。
不同类别信贷机构资本充足率不同,2007年俄资产额前5位的信贷机构由2006年的12.5%上升为14.9%;第6~20位由13.5%降为13.1%;第21~50位由15.7%降为14.2%;第51~200位由17.1%升为17.4%;第201~1 000位由25.7%降为24.6%;1 001位以后的由59.6%升为60.3%。整个银行业由14.9%升为15.5%。
2007年,俄信贷机构资本充足率达到12%的有97家,比上年减少16家;达到12%~14%的有126家,比上年减少8家;达到14%~28%的有432家,比上年增加20家;超过28%的有477家,比上年减少47家。另外,资本充足率在14%~28%之间的信贷机构资本额在资本总额中的比重为53.6%,比2006年(23.8%)有了很大升幅。2008年9月末,资本充足率为10%~12%的信贷机构有75家,资本充足率为12%~14%的有126家,资本充足率
14%以上的有922家。
三、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俄罗斯银行业发展前景
2008年以来,为抵制通胀,俄罗斯央行四次提高再贷款利率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导致俄贷款利率高出国际利率平均水平近30%。因此,俄罗斯商业银行和企业大举外债,出现了国外融资困难、商业银行之间惜贷的窘境。面对严峻形势,俄罗斯政府从2008年9月开始出台了一系列拯救金融体系的措施。
2008年11月,普京签署了《恢复金融和其他经济部门局势的行动计划》。根据此项计划,将会出台一揽子法案,涉及完善金融市场和银行体系的基础设施,扩大内需,保护劳动市场和对居民的社会支持。俄政府划定了具体的优先救助领域,将对其提供国家订货、信贷利率补贴、限制进口、获取银行贷款等救助措施。通过储蓄银行、外经银行和地方项目向中小企业扩大贷款,向高新技术设备的购买提供补贴贷款,以优惠措施支持国防工业和高新技术部门,支持建筑业、能源部门、原料部门和零售企业。杜绝资金外流,特别是从国家支持的部门外流。国家将收购俄罗斯企业的优先股和可转换债券。
应该说,国际金融危机对俄银行业的冲击是显而易见的。同时,这次金融危机也给俄罗斯银行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国际机遇,就是建立俄罗斯区域性金融中心。2008年9月5日,在俄罗斯索契举办的国际银行论坛上,俄地区银行协会主席阿克萨科夫提出了《2020年前俄罗斯金融市场发展构想》。考虑到银行业发展正面临诸多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有俄罗斯学者提出建立俄罗斯区域性金融中心需用5~7年时间[3]。
《2020年前俄罗斯金融市场发展构想》认为,建立一个强大的俄罗斯金融中心,只有汇集金融家、经济学家等多方面力量才是可能的。必须建立一个现代化的法律框架作为突破的基础,利用非货币性资产,规范和保护知识产权,吸引私人银行投资重大国家基础设施项目;为金融部门提供投资,增加金融机构在金融市场上承担风险能力,增加金融机构为国际公司进行扩张和竞争发放贷款的能力;改善信贷对经济的杠杆作用,积极为企业和个人提供金融服务;在全球范围内建立金融创新,制定适用于世界各地的交易标准和规则,政府和机构要加强金融监管等。
《2020年前俄罗斯金融市场发展构想》提出,到2020年俄罗斯银行资产占GDP的210%~230%;银行资本占GDP的25%~27%;外国投资者资产占GDP的60%~90%;对自然人信贷占资产的30%~35%;对小企业信贷占资产的15%~20%;抵押贷款占GDP的40%。而在2005年,俄方在《2010―2020年国家银行体系计划》中提出,2008年、2010年、2015年和2020年俄银行业资本总额分别达到23 000亿、33 320亿、79 500亿和166 320亿卢布;俄银行资产额分别达到177 000亿、248 680亿、546 000亿和1 039 460亿卢布。
建立俄罗斯金融中心面临着许多困难,一是长期性金融资源不足,不能够对银行业提供长期信贷支持;二是银行资本高度分散化,不能为银行业的金融大项目蓄集所需资金;三是缺乏银行资本化的国内来源,应对危机的脆弱性增加。
在长期金融不足方面,俄罗斯银行业贷款中的长期贷款份额过低,只有15%(未含俄储蓄银行);非金融公司对长期贷款的引进需求急剧上升,用于中长期投资项目计划,最近五年增长超过3倍;俄银行长期负债,使其不能在不增加损失的条件下增加长期信贷。目前,俄银行业超短期资金(一年以内)超过60%,长期资金(三年以上的)只有5%,预计在未来五年长期负债占GDP的比重将由2%提高到5%。
在银行资本的高度分散化方面,超过80%的银行没法给出任何一笔超过1 000万美元的贷款;在存量流动资产占资产总额的比例中,资产超过1 000亿卢布的银行占5.5%、100亿~1 000亿卢布的占9.5%、少于100亿卢布的占16.8%。俄银行流动资产仅占总资产的约10%,银行对企业和居民的贷款仅占GDP的约30%。
在缺乏银行资本化的国内来源方面,银行资本的增长速度持续落后于资产的增长速度;外国控制银行的总资产份额经过三年由15%上升为40%是可能的。除俄储蓄银行、俄外经银行、俄天然气工业银行外,俄罗斯银行资本占资产的比重由2004年的16%下降为2007年的约11%。
为此,《2020年前俄罗斯金融市场发展构想》[4]提出了银行业发展措施:调整国家货币政策,实行非通胀型信贷扩张;改革再拨款体系,建立银行系统资源配置的有效机制;卢布应转变为主要国际结算外汇等。
综上分析,要实现《2020年前俄罗斯金融市场发展构想》中提出的俄银行业发展目标,一要看国际金融危机的发展态势,二要看国际能源价格何时回升到应有的价格水平。对俄罗斯经济来说,能源价格仍起着主导性作用。
参考文献:
[1]Утвержден Наблюдательным Советом Сбербанка России.Годовой Отчет Сбербанка России ОАО за 2007 Год[J].Протокол,2008,(89).
篇8
摘要:本文以我国的股份制商业银行面临的问题作为出发点,具体分析了股份制商业银行与国有商业银行相比的优劣之处,探讨了国外大型银行的成果做法,提出了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路径选择,为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指出了其发展过程中和可能出现的误区。
关键词:股份制商业银行 可持续发展 发展模式 发展战略
关键词:股份制商业银行 可持续发展 发展模式 发展战略
1 股份制银行面临的问题
1 股份制银行面临的问题
我国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兴起于80年代末,成长于90年代,发展于2000年以后。在这短短的时间内,股份制商业银行已有长足的发展,其在金融业领域所作出的卓有成效的探索,对中国的金融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但是近几年在发展中却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问题:
我国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兴起于80年代末,成长于90年代,发展于2000年以后。在这短短的时间内,股份制商业银行已有长足的发展,其在金融业领域所作出的卓有成效的探索,对中国的金融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但是近几年在发展中却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问题:
1.1 同行之间竞争加剧。股份制商业银行,由于其灵活的机制使其在发展之初获得了很大的发展空间,但是近年来,由于众多的股份制商业银行的设立,国有商业银行、外资银行以及其他银行业金融机构规范化和规模化,使其在发展中遇到了同业竞争的压力越来越大。
1.1 同行之间竞争加剧。股份制商业银行,由于其灵活的机制使其在发展之初获得了很大的发展空间,但是近年来,由于众多的股份制商业银行的设立,国有商业银行、外资银行以及其他银行业金融机构规范化和规模化,使其在发展中遇到了同业竞争的压力越来越大。
1.2 准确定位、科学管理、优质人才使其发展遇到瓶颈。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缺少特色,差异化的战略定位不够准确;②管理和运行机制更多的复制了国有大型银行的模式,缺少创新;③金融产品和服务缺少创新点;④人才储备和利用不足制约了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发展,其机制灵活的优越性在国有大型商业银行改制的今天已失去了竞争的空间。
1.2 准确定位、科学管理、优质人才使其发展遇到瓶颈。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缺少特色,差异化的战略定位不够准确;②管理和运行机制更多的复制了国有大型银行的模式,缺少创新;③金融产品和服务缺少创新点;④人才储备和利用不足制约了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发展,其机制灵活的优越性在国有大型商业银行改制的今天已失去了竞争的空间。
1.3 金融环境变化,根本上冲击盈利模式和能力。近年来,我国经济金融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利率市场化继续加快,微观经营主体呈现多元化融资模式,金融改革继续向纵深推进,投融资模式发生根本改变,居民理财观念也迅速提升。这些体变化使商业银行传统的经营方式和盈利模式面临挑战,并对其盈利能力产生深远的影响。
1.3 金融环境变化,根本上冲击盈利模式和能力。近年来,我国经济金融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利率市场化继续加快,微观经营主体呈现多元化融资模式,金融改革继续向纵深推进,投融资模式发生根本改变,居民理财观念也迅速提升。这些体变化使商业银行传统的经营方式和盈利模式面临挑战,并对其盈利能力产生深远的影响。
2 股份制商业银行与国有商业银行相比的劣势分析
2 股份制商业银行与国有商业银行相比的劣势分析
股份制银行因其灵活和创新而快速发展,但是随着规模的不断扩大,由于缺乏先天经验,其不断借鉴了大而全的全功能国有银行模式。产品和服务的创新力度减小,则服务客户的能力和水平就会下降,尤其是随着国有银行的上市,部分国有大行已经在机制灵活、产品创新等方面已然走在了股份制银行之前。尤其是近两年来,国有大型商业银行成为服务和产品创新的领军。在股份制银行快速发展之初,曾利用优厚的待遇,挖掘大型国有银行优秀人才,但是随着国有银行盈利能力的增加,员工的收入在逐渐获得了提高,加之,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国有单位在中国公民心目中的地位及社会认同感,使得跳槽至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员工越来越少了,因此,也就使股份制商业银行面临了人员储备不足、专业人士缺乏的发展瓶颈。其和国有商业银行相比劣势显而易见主要表现在一下两个方面:内部条件方面表现在:产品更新能力不足;缺乏准确的市场定位;发展质量较低;营业网点分布不足等。外部条件方面表现在:市场竞争激烈;国家监督力度的加大;巴塞尔新资本协议III的约束。
股份制银行因其灵活和创新而快速发展,但是随着规模的不断扩大,由于缺乏先天经验,其不断借鉴了大而全的全功能国有银行模式。产品和服务的创新力度减小,则服务客户的能力和水平就会下降,尤其是随着国有银行的上市,部分国有大行已经在机制灵活、产品创新等方面已然走在了股份制银行之前。尤其是近两年来,国有大型商业银行成为服务和产品创新的领军。在股份制银行快速发展之初,曾利用优厚的待遇,挖掘大型国有银行优秀人才,但是随着国有银行盈利能力的增加,员工的收入在逐渐获得了提高,加之,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国有单位在中国公民心目中的地位及社会认同感,使得跳槽至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员工越来越少了,因此,也就使股份制商业银行面临了人员储备不足、专业人士缺乏的发展瓶颈。其和国有商业银行相比劣势显而易见主要表现在一下两个方面:内部条件方面表现在:产品更新能力不足;缺乏准确的市场定位;发展质量较低;营业网点分布不足等。外部条件方面表现在:市场竞争激烈;国家监督力度的加大;巴塞尔新资本协议III的约束。
3 国外银行的成功做法
3 国外银行的成功做法
3.1 花旗银行是全球商业银行中影响力较大的商业银行,其之所以能够运筹帷幄,原因当然很多,笔者认为,归根结底还是其运用其所建造的庞大营销网络以及凭借其多样化的产品,遵循市场发展的规律,以及利用市场的优势,参与全球竞争,在战争中学习战争,增强了其实战的经验,同时,对其他银行的进入设置了障碍,增加了其进入市场的难度。
3.1 花旗银行是全球商业银行中影响力较大的商业银行,其之所以能够运筹帷幄,原因当然很多,笔者认为,归根结底还是其运用其所建造的庞大营销网络以及凭借其多样化的产品,遵循市场发展的规律,以及利用市场的优势,参与全球竞争,在战争中学习战争,增强了其实战的经验,同时,对其他银行的进入设置了障碍,增加了其进入市场的难度。
3.2 东方汇理银行凭借其为一些大型项目提供融资服务,如英吉利海峡跨海隧道工程、欧洲迪斯尼乐园、Tares Cairn隧道(香港),使其扩展了业务范围,增强了融资能力和开拓了广阔的发展前景。使其成为了世界五大船舶融资银行之一。
3.2 东方汇理银行凭借其为一些大型项目提供融资服务,如英吉利海峡跨海隧道工程、欧洲迪斯尼乐园、Tares Cairn隧道(香港),使其扩展了业务范围,增强了融资能力和开拓了广阔的发展前景。使其成为了世界五大船舶融资银行之一。
4 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发展战略选择
4 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发展战略选择
4.1 开拓创新。尽力开拓出适合自身发展的新型业务,笔者认为新业务大致包括金融市场交易业务、债券承销、并购融资、银团贷款、贸易融资、资产管理和理财业务等非传统银行业务。股份制商业银行应当尽量的在创新中确立新业务的发展思路,使其收入在总收入中的比重逐渐提高。这一选择是适应利率市场化趋势的必然要求,也是适应监管机构资本约束的需要,同时也是赶超国际先进银行而加强自身发展的必由之路。
4.1 开拓创新。尽力开拓出适合自身发展的新型业务,笔者认为新业务大致包括金融市场交易业务、债券承销、并购融资、银团贷款、贸易融资、资产管理和理财业务等非传统银行业务。股份制商业银行应当尽量的在创新中确立新业务的发展思路,使其收入在总收入中的比重逐渐提高。这一选择是适应利率市场化趋势的必然要求,也是适应监管机构资本约束的需要,同时也是赶超国际先进银行而加强自身发展的必由之路。
4.2 提高电子银行业务。电子银行业务是银行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其服务的快捷性和延展性是其他手段无法比拟的。因此,股份制商业银行应当加大力度提高电子银行业务的发展和创新,要配备相应的专业人员,提供研究开发的经费,提高认识,用发展的眼光来解决影响以后银行业发展成效的这一快捷方式,可以说,电子银行业务发展的好坏直接决定了银行业以后在竞争中成败。
4.2 提高电子银行业务。电子银行业务是银行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其服务的快捷性和延展性是其他手段无法比拟的。因此,股份制商业银行应当加大力度提高电子银行业务的发展和创新,要配备相应的专业人员,提供研究开发的经费,提高认识,用发展的眼光来解决影响以后银行业发展成效的这一快捷方式,可以说,电子银行业务发展的好坏直接决定了银行业以后在竞争中成败。
4.3 大力开展零售银行业务,增强可持续发展的后劲。当前,零售银行业务已经成为跨国银行的主要利润来源。调查表明,国家越是发达,零售银行业务的收入所占的比重越是大,大致在50%以上。譬如,美国、日本、英国、法国、德国以及我国的台湾地区和香港地区,成功的商业银行的收益中零售业务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都占到了50%以上,而我国的股份制商业银行,不管是从负债结构、资产结构、中间业务结构、风险管理的角度还是从品牌建设需要来看,加强开展零售银行业务,都是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内在客观需求。也是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强劲的推动力。
4.3 大力开展零售银行业务,增强可持续发展的后劲。当前,零售银行业务已经成为跨国银行的主要利润来源。调查表明,国家越是发达,零售银行业务的收入所占的比重越是大,大致在50%以上。譬如,美国、日本、英国、法国、德国以及我国的台湾地区和香港地区,成功的商业银行的收益中零售业务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都占到了50%以上,而我国的股份制商业银行,不管是从负债结构、资产结构、中间业务结构、风险管理的角度还是从品牌建设需要来看,加强开展零售银行业务,都是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内在客观需求。也是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强劲的推动力。
5 结束语
5 结束语
综上,我国的商业银行目前还处于发展期,同时也是挣脱发展瓶颈的关键时期,其如若想在未来的经济发展中分得一杯羹,那么,务必摒弃传统观念,增强自身的创新能力,扩充业务范围尤其是要提高金融零售收入在总收入中的比重,注重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以及人才的储备,不仅如此,还要吸收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发展中成功的做法,总结国有商业银行发展中曾经失败的教训,走出制约其发展的发展误区,勇于探索,科学发展,不断增强其盈利能力,不久的将来,其必将成为为中国经济发展,尤其是金融业的发展提供经验积累和推动经济发展的动力。
综上,我国的商业银行目前还处于发展期,同时也是挣脱发展瓶颈的关键时期,其如若想在未来的经济发展中分得一杯羹,那么,务必摒弃传统观念,增强自身的创新能力,扩充业务范围尤其是要提高金融零售收入在总收入中的比重,注重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以及人才的储备,不仅如此,还要吸收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发展中成功的做法,总结国有商业银行发展中曾经失败的教训,走出制约其发展的发展误区,勇于探索,科学发展,不断增强其盈利能力,不久的将来,其必将成为为中国经济发展,尤其是金融业的发展提供经验积累和推动经济发展的动力。
总之,我国的股份制商业银行由于发展的时间较短,仍然会并且将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将一直会存在或多或少的制约其发展的问题,当然,有问题也未必是坏事情,笔者建议,股份制商业银行在发展过程中要以谦虚好学的态度向外国的跨国大银行学习其发展和管理经验,要向我国国内的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学习其成果转型的经验,吸取他们的教训,总结其成功的法宝,在管理和服务上要上台阶、上质量,不断的开发零售银行业务,扩张其网点数量,进而提高其经营效益,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国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必将有成为跨国银行领域的佼佼者出现。
总之,我国的股份制商业银行由于发展的时间较短,仍然会并且将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将一直会存在或多或少的制约其发展的问题,当然,有问题也未必是坏事情,笔者建议,股份制商业银行在发展过程中要以谦虚好学的态度向外国的跨国大银行学习其发展和管理经验,要向我国国内的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学习其成果转型的经验,吸取他们的教训,总结其成功的法宝,在管理和服务上要上台阶、上质量,不断的开发零售银行业务,扩张其网点数量,进而提高其经营效益,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国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必将有成为跨国银行领域的佼佼者出现。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张淑芳.商业银行经营管理.[M].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
[1]张淑芳.商业银行经营管理.[M].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
[2]李培煊.管理学[M].中国铁道出版社,2009.
[2]李培煊.管理学[M].中国铁道出版社,2009.
[3]高明华.再论中小金融机构发展与中小企业融资[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8年第10期.
篇9
Abstract: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and the birth of first financial leasing companies, financial leasing industry experienced a boom period, also experienced a sluggish period. With the new "Measures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financial leasing companies," What new opportunities will the implementation bring to the leasing industry? In this paper, combining the status of our financial leasing companies with the analysis of the unique business advantages of the leasing companies, the writer believes that under the environment of increasing prosperity market, the financial leasing industry faces enormous historical opportunities for development.
关键词:金融租赁;优势;前景
Key words: financial leasing;advantage;prospects
中图分类号:F83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20-0034-01
1金融租赁公司的发展及现状
金融租赁业在中国已走过了二十多年的曲折历程。从1993年前后行业发展深层次问题暴露出来,也有了十多年时间了。光阴似箭,这段时期来,经济全球化和信息革命的浪潮给不断深化的改革开放增添了新的动力和活力,中国的政治经济状况有了巨大的变化。与此同时,和金融租赁公司发展密切相关的外部状况也出现了新的变化和动态。2000年大部分租赁主体都会旧貌换新颜、于烈火中重生。与此相对应,法律、财务、监管等发展所需的支柱基本确立,税务政策也很快将取得局部改善。纵观横看,金融租赁业正以崭新的姿态处于优胜劣汰、继往开来的关键时期,其发展动因、发展压力、发展政策、发展环境、发展空间、发展机遇、发展条件、发展能力都处在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发展已成为金融租赁业的当务之急和第一要务。2007年3月1日,修订后的《金融租赁公司管理办法》正式施行。相较央行颁布的原《金融租赁公司管理办法》,中国银监会主导的修改稿最大的突破,是允许银行入主金融租赁公司。商业银行的进入,势必对实力孱弱的融资租赁业的发展带来新契机。修订稿出台后,得到银行业界的积极响应,民生银行等多家银行申请试点。先进国家中,融资租赁年租赁交易额往往能占到GDP的2%以上,租赁渗透率也达到两位数,高的如美国甚至可以达到30%左右。尽管缺乏准确的统计资料,我国的年租赁交易额一般认为还不到GDP的0.2%,而租赁渗透率也低于2%的水平。这种差距从另外角度来看,正说明我国租赁市场未来发展存在巨大的空间。同时由于影响租赁行业发展的会计准则、税收政策、法律制度等条件基本成熟,实现这一转变的过程并不一定需要很漫长的时间。
2金融租赁公司特有的业务优势
在企业通过外部融资取得固定资产时,有以下几种方式:股权融资、发行债券、银行借款和融资租赁。其中,股权融资和发行债券较难取得,对于多数企业来说,银行借款是最常见的选择。但金融租赁与银行贷款相比有其独特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企业避开了资金紧张时期和集中的开支。当企业需要引进大型设备的时候,通常需要筹措一大笔资金,这样势必造成企业资金需要上的紧张,流动资金的大量减少。由于租赁采用的是定期支付租金的方式,费用负担均匀,因此对于企业来说只需每段时间支付一笔小额的资金就可以顺利引进设备,迅速投入生产为企业创利。其次,一般企业向银行进行融资,要支付的手续费和利息费用比较高,而金融租赁的费用相对其而言就低了一些。而且也不要求承租人提供担保和抵押,对于企业的资产、净资产也不做严格的要求,融资条件相对比较优惠。再次,企业在整个金融租赁业务中处于主动地位,出租人须根据承租人的要求来提供相同规模、型号、功能的租赁资产。企业既融得了资金同时也引进了新型的设备。而且在整个金融租赁期满时,企业还可以自由的选择退出方式,既可以退租、续租也可以回购。最后,作为一种新型的企业融资渠道,金融租赁使得企业融资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融资渠道。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在不同的情况下采取不同的金融租赁方式来满足自身对于资金需求。因此,租赁业务所具有的独特性,决定金融租赁公司有着坚实的市场基础。
3金融租赁公司的发展前景看好
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的金融租赁形式逐渐从传统租赁向现代租赁过渡,金融租赁业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良好的市场前景。目前,随着招银金融租赁股份有限公司日前在上海的开业,我国首批五家试点商业银行全部完成了金融租赁公司的组建工作,这为金融租赁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历史性发展机遇。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的金融租赁形式逐渐从传统租赁向现代租赁过渡,金融租赁业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良好的市场前景。对银行而言,设立专门经营金融租赁的子公司,能够延伸其服务领域。工银金融租赁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高波表示,租赁业务将带动银行向资产证券化、产业投资基金、资产信托、理财产品等新兴业务发展。此外,租赁资产的流动性和可转让性都比信贷资产强,能帮助降低银行的坏账风险或资产处置风险。对于租赁公司本身而言,除了依托银行的网络发展客户以外,还可以吸取银行的经营经验,与之在业务上协同合作。对企业而言,金融租赁的出现使企业摆脱了单一间接银行融资的束缚,通过金融租赁进行融资,企业能够用较少资金投入,实现较大产出,加快其投资速度。对供货商而言,金融租赁则有利于他们增加销售,快速实现货款回笼,拓展下游用户,可以提高资产盈利能力,对生产型资源进行合理配置;还能改善资产负债比例,均衡现金流,提高资本金比例和利润。在发达国家,金融租赁是仅次于银行信贷的第二大融资方式。1981年我国正式引入金融租赁,但目前仍处于行业起步初级阶段。据统计,2006年我国全社会固定设备投资总额为10.99万亿元,如果金融租赁能达到10%至15%的租赁渗透率(指租赁额占全社会设备投资总额的比率),其规模应该在1万亿至1.6万亿元之间,而2006年底,市场实际规模仅有0.05万亿元,租赁渗透率不到2%,金融租赁业市场的发展前景可见一斑。
从上述几点看出,金融租赁业务对金融行业健康持续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完善投融资平台、利用多种金融工具、进行金融创新和防范金融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裘企阳.金融租赁公司管理办法(修订版)问答[J].租赁动态与信息,2007,(3).
篇10
关键词:P2P网络借贷;发展现状;治理
P2P网络借贷(Peer-to-Peer Lending)是指个体与个体之间,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达成的直接资金融通行为。2005年,世界上首家P2P网络借贷公司在英国成立。在传入美国后,P2P网络借贷得到了较大的发展。我国是2007年才出现第一家网贷平台“拍拍乐”。近几年,由于国家鼓励大金融创新,P2P网络借贷作为互联网技术和传统金融相结合的产物,在我国发展迅速,逐渐成为拓宽投融资渠道、发展惠普金融的中坚力量。但是较低的融资门槛、过度依赖借款者的信用资料等特征也使得P2P网贷风险不断积聚[1]。2015年,随着监管部门陆续出台《指导意见》、《办法》等规则,P2P 网络借贷的行业发展情况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行业显现新的发展特征[2]。
本文在分析国内外P2P行业发展情况的基础上,利用SWOT对我国网贷行业发展前景作出分析,并对推动我国网贷行业健康发展提出一些参考性建议,为投资者和监管者提供新的思路。
一、P2P行业发展情况
(一)国外发展情况
1.英国
英国是P2P借贷行业的发源地,其推出的一些保护投资者的工具,例如借款保险、安全基金等,对我国P2P借贷行业有着很大的借鉴作用。Zopa是世界上第一家P2P借款平台,借款人向平台缴付的手续费一部分组成安全基金,用来保障投资者的利益,一旦借款人出现风险,用安全基金来偿付。剩余的手续费由非盈利的信托机构来保管。
2.美国
P2P行业在美国取得了较为成功的发展,得益于政府完善的监管体系和企业内部严格的风控系统,美国P2P行业鲜有跑路事件发生。美国的借贷市场基本上被两大巨头所占领,Lending Club和Prosper,其中Lending Club采取一系列战略措施,例如和小型银行展开合作、收购传统借贷公司、开展小企业贷款服务等,在市场上站稳脚跟,超越了作为美国第一家网络借贷公司的Prosper。
3.其他国家
P2P网贷行业在除了美国和英国以外的国家,比如德国、南非、印度等国家也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各国的发展过程和模式有所不同,但值得借鉴的地方有:
(1)网络借贷平台和银行深度合作。在发展信用模式和审核贷款等方面,银行的经验和资源远远超过P2P网贷平台,而P2P网贷平台在运营成本和效率上要优于银行,两者合作可以优势互补、相互促进。
(2)保护借款人身份不透露,但投资者可以看到借款人的地理位置、借款理由、各种财务比率,增加对借款人的了解,从而增强风险控制意识。
(3)利用“同类借款人共同分担”原则分担损失。该手段是同一类型的借款人共同出资设立一个资金池,对加入该资金池且遭受损失的借款人进行赔偿。
(二)国内发展情况
根据网贷之家数据显示,2016年全年我国网贷行业成交量超过2万亿元,和2015年相比增长了100%。由于社会关注度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参与到P2P理财中。2015年网贷行业的投资人数近600万人,2016年投资人数突破了2000万人。由于缺乏相关部门的监管,在P2P网贷行业发展的同时,诸多问题平台层出不穷,给互联网金融行业带来负面影响。目前我国P2P网贷行业出现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商业盈利模式有待探索
目前网贷行业大多处于亏损状态,盈利性较差,线上线下企业都难以实现盈利。即使是美国最著名的两家企业Lending Club和Prosper目前也仍处于亏损的状态。该行业急需探索出一条可持续盈利的商业模式。
2.行业发展差异较大
由于发展初期行业准入门槛较低,很多公司涉足该行业,但行业发展差异较大。有些公司规范运营,引入了第三方担保、风险准备金等风控机制,得以健康发展。而有些P2P平台为吸引投资者,夸大收益率,弱化风险提示,诱导投资者盲目投资。甚至有些公司成立之初就已欺诈为目的,在骗取投资者资金后“跑路”。
3.金融配套设施尚不完善
和美国完善的监管体系相比,我国P2P网络借贷行业缺乏法律基础、征信体系等基础设施支持。我国直到2015年底,《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的出台,我国才有了正式的监管法律。
二、我国P2P行业SWOT分析
(一)优势分析
1.借款门槛低,效率高
和传统银行相比,P2P网络借贷可以为中小企业提供信用贷款,使得更多的普通大众享受到互联网金融带来的效益。同时P2P网络借贷流程没有传统银行业那么复杂,借款者很快就能得到贷款。
2.成本低,投资回报高
P2P网络借贷的流程大部分在网络上进行,平台只收取少量的手续费,这种轻资产的运营方式降低了借贷行业的成本,借款人所付出的利息可以更多地返还给投资人,因而P2P行业的投资者能够获得更高的投资报酬率。
(二)劣势分析
1.法律监管缺失,行业发展不规范
早期网络借贷行业监管主体不明确,监管的缺失导致大量P2P网贷公司游走在法律的边缘,行业发展不规范。
2.征信体系不完善
由于历史问题,我国整体的信用环境处于较低水平,中国人民银行征信系统尚未对P2P平台开放,P2P企业很难获得有效全面的借款人信息,无法准确评估借款人的信用情况,从而导致借款风险增加。
(三)机遇分析
1.政府和政策的支持
目前,国家已经认可P2P在推动我国普惠金融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对于P2P平台也有了清晰的市场定位,对于规范发展的P2P企业也是持支持的态度。随着互联网金融制度的完善,我国P2P网贷行业将会实现规范发展。
2.与银行互补
P2P与银行本质上不是竞争关系而是互补关系,P2P平台上的借款者大都不是银行的目标客户,如小微企业、学生、工薪阶层等。所以未来我国P2P行业的市场需求很大,发展空间广阔。
(四)威胁分析
1.平台间无风险套利的威胁
由于目前网贷行业没有一个统一的行业标准,各个平台的借款利率和投资收益存在一定的差异,有套利的空间存在。
2.技术风险
P2P网络借贷的发展依赖于互联网技术,很多互联网企业都会面临网站被攻击的风险,P2P平台也不例外。目前已有平台出现用户资金被盗取、个人信息泄露甚至平台的数据库遭到攻击的现象,严重影响P2P平台的正常运行。
总体而言,我国P2P行业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发展空间很大,但在未来还会出现更多的问题需要解决。如果P2P平台自身能够提升内控水平,并充分利用好自身的优势和机遇,那么未来我国P2P网贷行业的发展前景还是很理想的。
三、我国P2P行业健康发展的建议
(一)P2P行业监管方面
为了P2P行业健康平稳发展,防止P2P平台从事非法业务,管理当局应当对平台网站进行备案;提高行业的准入标准;加快落实实名制原则;要求平台充分披露各项信息。
(二)P2P平台自身
P2P平台首先要做到合法经营,坚定平台中介定位,明确目标市场和客户群,同时也要诚信经营,在行业中树立良好信誉的形象,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其次,P2P平台应当透明化经营,定期公布资产质量报告,在财务、交易及重大事项上做到合规和透明。最后,P2P平台应当在资本市场中争取支持,争取风投或融资,进一步壮大企业。
(三)投资者方面
投Y者应当多关注和了解问题平台的特征,提高风险防范意识,避免遭受不必要的损失。选择平台时,投资者应当选择运营时间较长、发展较稳定的平台;投资之前,对要投资平台的背景、业务和风险保障方式做个充分的了解。
参考文献:
[1]卢馨,李慧敏.P2P网络借贷的运行模式与风险管控[J].改革,2015(2):60-68.
- 上一篇:互联网营销策略及主要方法
- 下一篇:资金规划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