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资本战略范文

时间:2023-07-03 17:54:3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企业资本战略,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企业资本战略

篇1

Abstract: Using capital operation mode could rapidly realize the scale economy benefits of enterprise,strengthen the ability of capital expansion could reduce the cost for entering a new field,new market and quickly expand market share and form the more competitive advantage,pushing enterprise transferring system,transferring mechanism and establishing modern enterprise system. The paper analyses the capital operation function and mode of petroleum enterprise and puts forward China's petroleum enterprises how to develop and expand through capital operation in the new century and improve the competitiveness so as to gain a place in the increasingly fierc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

关键词:石油企业;资本运营;战略

Key words: petroleum enterprise;capital operation;strategy

中图分类号:F4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27-0146-01

1实施资本运营战略的必要性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人们对资本范畴有了新的认识,越来越多的企业正在按照资本运营的思想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寻找现代企业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尽管资本运营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但是在西方市场经济发达国家,却已成为非常普遍的经济现象。因此,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如何认识资本运营,怎样实施资本经营,既是我国理论界关注的焦点,也是整体提高我国企业资本运营效率的重大问题,它对于提供国家主要能源的石油企业也同样非常重要。

1.1 通过资本运营培植大石油企业,是提高国际竞争力、确保国家石油安全的迫切需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我国加入WTO以及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石油企业参与国际竞争已处于无可选择的地步。目前,世界大石油跨国公司纷纷进入中国市场,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后一块尚未完全开发的消费市场,国际竞争国内化的趋势已越来越明显。而我国的石油企业受传统计划体制的束缚,长期走的是一条封闭式自我积累的扩张道路,发展缓慢,规模过小,目前还没有一个石油企业可以和外国的跨国石油公司的实力相抗衡。在这个关键阶段,研究制定中国石油资本运营战略以及能源政策,既直接关系到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关系到增强我国的国家竞争力。因此,要在世界经济舞台上占有一席之地,让一批大的石油企业脱颖而出已经刻不容缓。

1.2 通过资本运营培植大石油企业,是实现规模经济、保持石油企业长期成长的需要。在大部分制成品生产中存在着规模报酬递增的现象,即规模经济。规模经济来源于大规模生产的好处,如分工深化所造成的生产率的提高、市场交易费用的内部化等。保持企业长期成长的基本条件是企业所占有的市场份额。企业市场份额越大,企业的长期成长就越可靠。一个能够阻止竞争者进入的市场份额有赖于企业雄厚的实力,而相当的规模是企业自身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

1.3 通过资本运营培植大石油企业,是我国石油公司实施全球战略的需要。世界各大跨国公司冲破国界,把整个世界看作是一个统一的经济单元,将其产业链上的各增值环节定位到最能实现其全球化战略的目标上。20世纪90年代特别是1993年以来,在石油市场竞争加剧的新形势下,西方许多跨国石油公司如埃克森、英荷壳牌石油集团、莫比尔、英国石油公司等正在向全球化阶段迈进,从跨国公司演变为全球公司,着眼于全球战略。采用“联盟”、“联合”、“兼并”、“收购”等方式增收节支、提高公司经济效益,已经成为各跨国石油公司发展战略的首选。我国的石油公司正在艰难地向国际化迈近,通过资本运营培植大石油企业,制定国际化、全球化战略已成为必然。

2石油企业实施资本运营的方式

2.1 盘活资产的合理流动。一是变无效资本为有效资本。要通过严格的清产核资,对经营性、非经营性、闲置性资产进行划分归类。对非经营性资产要尽量压缩,控制其投资规模;对闲置性资产采取调出、租赁等方式发挥其效益;或将资产运营效率不等的资产整体,按照高效、低效和无效进行分离,对低效和无效资产或转让、或租赁,使资产最终全部进入高效或有效运营状态。二是以存量资产吸引增量资本。用存量资产(闲置的土地、厂房等)吸引增量资本(或外资等),企业可以把原有的存量资产折成股份,拿出一定的比例作为资本进行投资入股、控股、参股中小企业,改组成股份有限公司,实现企业资产构成的多元化。

2.2 通过招商引资实现资本运营国际化。与外国经营者共同投资、共同经营管理,按股权享有相应的利益分配并承担风险,能够使企业实现产品结构的优化组合;提高产品的水平使其达到世界一流,企业管理跨入国际先进水平行列;同时获取政策优惠,扩大高技术含量产品的出口量,这是“引进来”与“走出去”的最佳途径。

2.3 实现无形资产有形化。资本运营有利于石油企业充分利用无形资产、开展无形资本运营,使无形资产实现有形的市场价值。一是要利用石油企业良好的社会信誉和产品优势进行筹资,加快筹资速度,拓宽融资渠道。二是要利用自身的名牌效应、管理优势和营销网络等无形资产盘活有形资产,通过联合、承包、租赁、参股、控股、并购(M&A)等形式实现资本扩张。

2.4 下决心调整结构,实现产业优化升级。解决结构性矛盾有两种方法,一是消除企业亏损,二是消灭亏损企业。对资不抵债、扭亏无望的企业,它的最后出路就是破产或被兼并。因此,我们要敢于建立优胜劣汰机制,劣汰就是建立破产机制,对救治无望的企业实施破产,防止国有资产的再流失,转移残留资产,使丧失竞争力的企业退出市场。如何将破产与结构调整、转机建制与“三改一加强”相结合。具体方法有:分立破产、“活一块、死一块”;“先破后股”;整体破产、整体出售;整体破产合股收购、整体破产分块出售等。

3我国石油企业实施资本运营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3.1 应构建母子公司管理体制。建立层次分明的母子公司管理体制,明确母子公司的职责,建立规范、高效、有序的投资中心、责任中心、成本中心、利润中心等管理机构,保证资本经营的有效运转。

篇2

[关键词]资本结构;市场战略;实证研究

[中图分类号]F03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670(2006)03―0077―04

一、文献回顾

融资是现代企业经营决策的一项重要内容,企业融资方式的选择和资本结构的建立与企业的经营发展能力密切联系在一起。1958年,Miller&Modi-giani在美国经济评论上发表的《资本成本、公司价值和资本结构》开创了现代资本结构理论的研究,在最初的经典MM理论研究中,存在严格的假设,即没有企业和个人所得税,没有企业破产风险,资本市场充分有效运作等。另外将资本市场结构简化,主要有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因此企业的资本主要由权益资本和债务资本构成。Miller&Modigiani分析比较两种融资方式的资本成本,提出“不相关理论”,认为权益资本和债务资本的成本收益大致相当,因此,企业资本结构与企业价值无关。当然,这个结论和现实是不符的。在MM定理的基础上,现代资本结构理论研究了当MM定理严格的假设条件被逐步放松并且更接近于实际时,债务融资和权益融资在成本和收益方面存在差异,因此,存在最优资本结构的选择,它将有效决定企业的市场价值。那么,企业的资本结构是否对企业的产品市场战略有影响,影响力又有多大呢?

早在1966年,Telser的深袋理论就研究指出,由于资本市场是不完善的,因而在产品市场上相对于已经存在的企业而言,新进入的企业其资本结构较为脆弱。在这种情况下,资金丰富的企业就可以采用掠夺性定价的战略以降低新进入企业的利润甚至将其驱逐出市场。20世纪肋年代以来,对一问题的研究蓬勃发展,许多经济学家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的方法分析了企业的融资决策与其产品市场竞争之间的关系。Brander&lewis(1986)从企业资本结构对产品市场竞争的战略效应出发,分析了一个在双寡头垄断市场上进行产量竞争的两期不同企业模型,认为假如公司经理仅代表股东权益,并且市场上所有公司都是竞争的,则债务能使公司扩大产量。原因在于:资产替代效应的存在使经理有生产比利润最大化条件下的产量更多产品的动机,因为超高的产量使公司的风险加大,从而增加股东的收益,所以他们认为债务水平的提高会使企业在产品市场竞争中处于战略优势。1995年,Showalter也在战略效应方面进行了研究,他的研究表明,在不完全竞争市场上,企业进行价格竞争时其资本结构对产品市场竞争的影响来源于产品市场上的不确定因素,如果不确定因素来源于市场对企业产品的需求方面,那么企业债务的增加具有正的战略效应,如果不确定性因素来源于企业自己的生产方面,则企业债务的增加并不会使其在产品市场竞争中处于一种战略优势。

在学者们对企业资本结构对产品市场竞争的战略效应进行详细的研究的同时,Bohon&Schaffstein(1990)从企业的资本结构对产品市场竞争的成本效应出发进行了不同的研究,他们认为Brander&lewis(1986)的模型只考虑了企业资本结构对产品市场竞争的战略效应,而未考虑企业不同的融资决策对企业内部问题的影响。他们在对两个不同时期的企业模型分析后得出:企业最优负债水平的决定必须在降低企业的内部问题以及减轻掠夺性定价的激励两者之间进行权衡,成本使债权人认为经理人有采用具有较高风险的行为动机,从而使债权人付出高昂的代价,或者是经理想把资本保存下来移做它用,以谋私利,从而导致实际投资过少,所以Bolton&Scharfstein(1990)认为,企业债务水平的提高使企业的产品市场战略更加保守。

基于上述的理论研究,20世纪90年代学者们又进行了经验研究。Opler&Titman(1994)对经济衰退期中的美国企业进行了大样本调查,得出债务水平较高的企业相对来说竞争处于劣势。Kovenock&Phillips(1997)研究了集中度较高的行业,认为债务水平的提高导致企业在产品市场上较为保守,处于劣势,企业债务的运用具有一种策略效应。Chevalier(1995)选用了1985和1991年85个大城市统计区的超市数据进行了回归分析,结论为企业的杠杆收购决策提高了其竞争对手的未来预期利润,杠杆收购企业的存在鼓励了其竞争对手的市场进入和扩展行为。这些研究都认为债务使企业在产品市场中处于竞争劣势。

该领域的研究,国内相关文献很少,只有唐建新和陈刚(2004)、贾婕和虞慧晖(2004)对企业资本结构与产品市场战略进行了研究。唐建新和陈刚、虞慧晖和贾婕都是通过两个企业模型或双寡头博弈模型,证明了在考虑企业产品战略情况下,企业最优资本结构会有所变化。但贾婕和虞慧晖的研究不是针对中国企业的。那么,在我国这个特殊的经济环境中企业的资本结构究竟是怎样影响其产品的市场竞争性的呢?本文试图在这一方面进行一些探索。

二、研究设计和样本选择

1.研究假设

企业资本结构的破产成本权衡理论认为,公司债务的增加使公司陷入财务危机甚至破产的可能性也增加,而同时信号传递理论认为由于企业的外部人和内部人具有信息不对称的特征,企业的外部人只能依靠企业经营者从企业内部传出的信息来判断企业的经营状况,所以当企业负债增加时,外部人会认为这是企业积极经营的信号,认为企业对自己的未来发展一定是充满信心的,所以企业的外部人在同类产品的选择上会增加对该企业产品的偏好,从而增加对该企业产品的消费。另一方面,根据激励理论,经理的效用依赖于他的经理职位,从而依赖于企业的生存,一旦企业破产,经理将丧失他所享有的一切任职好处,也就是说,经理必须承担破产成本,因此,当企业增加负债融资时,经理人为了避免企业破产所带来的损失,必然会努力工作、减少在职享受并减少无效率的投资支出,这样就降低了由所有权与控制权分离而产生的成本,经理人可能会把更多借来的钱用在更新生产设备、生产技术上,加大生产规模降低生产成本,增加产品种类满足更多消费者的需求,从而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因此我们得出假设:企业负债和产品市场竞争力正相关。

2.变量选择

本文研究的关键变量是公司资本结构和产品市场竞争力。资本结构方面我们选择公司的负债比率和长期负债比率为研究变量,因为本文经过回归发现短期负债对产品市场竞争力的影响很小,所以在此没有把它加入模型中。因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通

常是用销售量和销售额来描述的,但因为销售量的数据很难得到,而且销售额完全可以代表企业的强度,所以在这里我们选用公司的主营业务收入来代表公司的产品市场竞争力。为了结果的准确性,我们对其他影响产品竞争力的因素加以控制。因此,除负债以外,本文还假设产品的竞争力受资产有形性、盈利性、公司规模等公司特征因素的影响。表1对这些变量进行了定义。

3.数据来源及处理

本文的主要数据来自于巨潮互联资讯网和天同信息网上公布的上市公司年报数据。并经过如下处理:

(1)为获得2002-2004连续三年的年报数据,本文选取1999年以前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上市公司。

(2)由于ST公司已经连续两年亏损或存在重大异常,公司为了保住上市公司壳资源,通过关联方交易增加公司利润,年报数据的可信读相对较低,本文的数据不包括ST公司。

(3)考虑到不同行业之间在市场结构、资本结构、赢利水平等方面存在的差异,为了消除行业差异,我们选择制造业作为研究对象。

经过上述处理后,共得到124家上市公司。表2是对样本公司研究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由统计量可以看出,我国制造业的负债水平并不很大,平均为34.75%,长期负债平均仅为9.258%,下面我们将进行具体分析。

三、实证结果与分析

(一)研究方法和模型

本文研究企业资本结构与企业产品市场战略之间的关系采用的是相关分析方法和回归分析方法。相关分析方法是通过计算变量间的相关系数来衡量变量之间线性相关程度,它只能确定变量之间的统计关系,而利用回归模型可以通过回归系数等来确切了解企业负债和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的具体关系,如果有关系,关联的程度是怎样等。

在以上假设的基础上,本文建立以下的回归模型:

PET=a+β1DEBT+β2LDEBT+y(controlvarible)+ε

其中PET为市场竞争力的代表变量(主营业务收入),DEBT(负债)和LDEBT(长期负债)为资本结构的代表变量,controlvarible为控制变量(包括TANG、FIT和SIZE)。

(二)数据分析结果(本文的所有结果均是用SAS软件分析得出的)

1.相关分析

由表3可知,盈利性、公司规模都和主营业务收入成正相关关系,而负债、资产有形性均与主营业务收入成负相关关系,但他们的相关系数并不是很大,所以排除共线性的可能。

2.回归分析

为了更清楚的了解企业资本结构与产品市场竞争力的关系,根据模型进行了逐步回归分析,得到以下回归结果:

由表4可知,模型通过了显著性水平为0.05的检验,说明企业负债与主营业务收入之间存在线形关系,而且企业负债和长期负债与主营业务收入之间的关系均通过了显著性水平为0.05的检验,并且与主营业务收入成负相关关系,具体来说就是当企业负债增加一个单位时,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将减少12.904个单位,当企业长期负债增加一个单位时,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将减少20.704个单位。该结果说明企业债务水平的提高将会使公司在产品市场中陷入困境,减弱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这个结论支持了Bolton&Scharfstein(1990)的理论分析成果,也支持了郎1er&Titman(1994)、Kovenock&Phillips(1997)和Chevalier(1995)等人的经验研究结果。

得出上述结论,应该是反映了目前中国企业的客观现状。这是因为:

第一,外国研究结论是基于完善的资本市场假定,企业融资是选择负债,还是选择增加资本金完全是根据企业自身需要决定。如果企业在产品市场的竞争力不够大,或产品市场竞争力下降,企业通过银行融资或发行债券,就会面临更高的市场利率,从而加大资本成本。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往往被迫选择通过扩大资本金融资,从而降低企业负债率,达到降低企业风险的效果。这样,企业的资本结构在一定程度上与产品市场战略存在因果关系或互为因果关系。而中国目前的资本市场是欠发达和不完善的,企业发行债券存在较大障碍,企业直接融资成本也较高,融资主要依赖银行贷款,因此,企业融资难以根据自身的需要来决策,企业往往是在产品市场战略实施不顺利的时候,采取银行贷款。因此,有关企业负债率高会使企业在产品战略竞争中处于优势的结论,可能难以适应中国目前情况。

第二,我国公司治理不够完善。我国公司、特别是上市公司,大多由于国有股比例过高,加上激励机制不完善,是导致我国公司治理缺陷的主要原因。在这种状况下,经营者拥有企业更多的控制权。因此,企业追求规模扩张的动机要大于追求企业绩效的动机。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有理由认为,企业负债的动机更多是为了扩大企业规模,而不是为了企业产品战略。

第三,企业资本结构与产品市场战略的关系是基于不完全市场形态的假定。现有一些研究结论是针对寡头市场、甚至是双寡头市场模型得到的。如Brander&Lewis(1986)、贾婕和虞慧晖(2004)等。而寡头是市场在中国不具有代表性,因此,基于寡头模型、特别是双寡头模型得出的结论是难以符合中国实际。

篇3

世界各国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国有企业,而国有企业的低效率也是一个世界性的普遍现象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国家拥有像中国这样数量众多行业分布广泛资产规模庞大的国有企业,这种情况既与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发展要求有关,同时也是与我们长期以来对国有经济如何占主导如何发挥优势的认识偏差相联系的因而在改革战略上,必须根据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并参照西方国家的有关经验,对国有企业的数量界限以及行业分布进行重新选择和定位,以为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明确重点选定目标

国有企业的改革原则和改革战略是,以市场和产业政策为导向,立足存量资产的调整,把优化国有资产分布结构企业组织结构同优化投资结构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国有经济必须进入的领域,依托新的体制和机制,加大力度发展国有经济,在国有经济不必进入的领域,坚决地退出来,即国有企业改革要遵循“有所为有所不为”和“有进有退”的基本原则,推动和促进国有企业优胜劣汰机制的建立和整体素质的提高根据这一原则,国有企业不应该也不必要遍布国民经济的各行各业,而是应该在适合并需要其存在的领域和行业壮大发展,即区分不同的行业和不同的领域对国有企业进行分类调整改组和改革

我们知道,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的全部产权归国家所有,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表现在国有企业在数量上的绝对优势,国有经济覆盖社会的每一个行业每一个领域,这就造成了国家投资的分散和国有资本运营的低效率事实证明,国有经济战线太长,布局过于分散化,必然造成投资浪费和国有资本运营效率的低下,导致国有企业亏损严重改革开放以来,虽然竞争性行业的非国有经济有了较大的发展,但从计划体制下承接过来的国有经济格局并没有发生实质性的变化,暴露出很多的问题,如企业的管理者和职工没有积极性企业无生机和活力国有资产配置不合理资源配置重点不突出产业结构趋同等

对于一般竞争性行业国有资本的退出问题也不能一概而论,退出并不是硬性地规定国有企业必须一下子退出某些竞争性行业和领域,而是要允许其他所有制企业进入竞争性行业和领域,并与国有企业展开公平的竞争,由市场决定各种所有制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在赢利水平比较高的个别竞争性部门,只要国有企业有竞争优势,同样可以存在,一旦失去竞争力,就应该退出

二一般竞争性领域国有资本退出的方式

国有资本从一般竞争性行业退出是国有企业产权制度的根本性变迁,这种变迁是用一种较高效率的产权制度来代替低效率的产权制度,这是一个宏观范围内的国有资本的大转移我国的国有资本数量庞大分布广泛,国有资本如何选择适当的方式退出,将决定着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的成效关于国有资本退出的方式,从微观上来研究:

1.通过证券市场实现国有资本退出这是在所有退出模式中,市场化程度最高最能够真实反映市场供求关系所决定的市场价格的一种退出模式但由于受到我国证券市场国有股不能流通的历史遗留问题的影响,使得国有资本通过证券市场退出的模式在目前看来尚不具备现实的可操作性不过,从长远来看,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不断发展完善,流通股和非流通股在同一市场中人为分离的界限终究要被打破,股票全流通是大势所趋,国有股流通是迟早的事,证券市场必将在国有经济布局的战略调整中显示出无可替代的优越性

2.产权交易市场竞价退出方式通过产权交易市场公开竞价转让国有产权,其转让价格和转让对象完全由市场决定这种模式能够有效地避免黑箱操作可能带来的诸如国有资产流失等问题的产生这一模式以其市场化程度高公开透明的优点,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同我国产权交易市场发育还很不成熟很不完善,全国统一的产权交易市场尚未形成,各地产权交易市场还在各自为战,分割现象比较严重,产权交易方面还存在一些法律空白,产权交易行为也还有待进一步规范

3.转让信息出去,约有收购意向的投资者前来,通过协议的方式转让国有资产,对于效益好竞争力强的企业可以实行资产变现,对于效益不好负担沉重的企业实行资产对冲,对于那些亏损严重负担太重的国有企业可以实行资产补贴,对于那些发展无望的国有企业可直接宣布企业破产,从而实现国有资本退出这种模式的优点在于,交易的灵活性比较大,为交易双方提供了多种选择的可能但是,与前两种模式相比,这一模式的公开性和透明度要差些,特别是“一对一谈判”容易导致一些腐败现象的产生,黑箱操作的危险性增大4.国有企业内部人员收购退出方式其最主要的表现形式是管理层收购(MBO),即管理者通过收购部分或全部国有净资产,从而取得企业的控制权虽然企业的一般员工也会参与到这类收购中来,但基本上都是由管理层“控股”或“相对控股”这种模式的优点是国有资本退出带来的社会震荡比较小,能够有效地调动企业经营管理者的积极性,提高企业经营决策的效率,有利于保持企业生产经营的连续性正是因为有这些优点,这种模式颇受一些政府官员和企业经营管理者的青睐,并在国有中小企业改革中得到广泛推行但是收购完成之后,处于“控股”或“相对控股”地位的管理者往往绝对控制企业,处于弱势地位的小股东的利益得不到有效保护,容易产生新的“内部人控制”问题

三一般竞争性领域国有资本退出的微观对策

1.在国有资本退出问题上采取更加灵活的方式和更加积极的措施

国有资本的退出可以采取多种灵活的方式,这些方式分别适用于不同情况的企业,国有资本退出应该根据企业的不同情况来区别对待首先,某些国有企业的退出可以采取资产对冲的方式其次,某些国有企业的退出可以采取资产补贴的方式7;对于那些亏损严重,而且负担过重的国有企业,如果在资产与负担对冲时资产不足以偿还负担,对冲后还留有较大的负担,可以采取资产补贴的方式转变为非国有企业资产补贴可以用实物资产或货币资本补贴,也可以采取给以某种优惠政策的政策补贴大力推进企业破产这种自接退出的方式对于那些亏损严重资不抵债发展无望的国有企业,应果断地实施破产,通过破产的方式使其非国有化,达到国有企业退出的目的

2.合理处理下岗职工劳动关系,调整下岗职工分流和再就业政策

下岗职工劳动关系问题的处理,需要一系列的配套政策,要从法律上处理好下岗职工与原企业的劳动关系,该解除的要解除,该变更的要变更,以实现职工身份的转变对已确认为实现再就业的,要及时解除劳动合同对于下岗职工提前与企业解除劳动合同之后从事个体经营或创办私营企业的,除了落实现有的优惠政策之外,还可以给予安置费扶持和社会保险交费支持对组织起来就业或从事个体经营的,银行应提供贷款予以扶持,并由当地劳动保障部门提供信贷担保或贷款贴息

3.针对国有资本退出的规模,目前应大力推动国有股减持

我国目前非国有资本尚未成长到能够收购大企业的程度,因此,大型国企在整体上从竞争性行业退出需要分步骤分阶段进行国有股减持是推动大企业国有资本退出的一个重要步骤,是大型国有企业在一般性竞争领域退出的一个必要的前提条件大企业减持国有股可以有以下多种选择:一是通过与国际上的跨国公司合资合作减持国有股要研究在企业规模不扩大的情况下通过外资进入实现国有股的减持和变现二是通过与国内的非国有大企业合资减持国有股三是通过企业上市减持国有股企业上市可以直接与社会广大投资者沟通,通过国有股的流通使之得以减持,以解决不上市时个别投资者实力不足的局限

4.采取多种措施,切实解决国有企业的过度负债问题,建立企业坏账退出通道

我们首先应当认识到,国有企业债务负担可以分成两类,分别是自主性负债和非自主性负债,它们与国有企业和政府的投融资行为紧密相关其中,非自主性负债是指企业的对外负债中,一部分属于外部因素的强制,迫使国有企业用负债资金替代所有权资金,或者用高成本债务替代低成本债务,而这些资金的使用不能偿还债务本息以理性负债人的角度衡量,这种容易导致债务累积的负债融资是国有企业的非自主性负债在我国国有企业目前的债务负担中,属于非自主性负债的部分居于优势,它会形成企业的投融资障碍,必须尽快消除

篇4

一、企业投资战略的特点

(一)企业投资战略服从于企业的总体战略 作为企业总体战略的分战略,企业投资战略应该与总体战略协调一致,并保证总体战略的实现。企业投资战略制定的依据是企业的总体战略,投资战略只能是在企业总体战略所给定的框架内进行投资方面的谋划,包括投资方向、投资重点、投资组合、投资资金的来源与使用、投资的具体方案管理等方面的内容。企业投资战略也是总体战略在投资管理方面的分解与落实。

(二)企业投资战略受经营单位战略和职能战略的制约与影响 企业投资战略虽然统帅和制约着企业的各经营单位战略,各经营单位的战略要服从于企业投资战略,但企业投资战略的制定也需要考虑各经营单位战略的现状、战略发展方向与目标。此外企业投资战略还受企业产品战略、竞争战略、技术发展战略等方面的具体战略的制约与影响。

(三)企业投资战略决定企业资源配置的方向 企业投资战略对企业运用可支配资源起着指导作用。由于投资收益来源于使用资产而非拥有资产,在制定投资战略时,企业不仅要考虑自身拥有的全部资源,还应考虑企业可以支配和使用的资源。因此,企业要注意通过产权投资形式获得对更多资源的支配权。

二、企业投资战略类型选择

(一)发展型投资战略 发展型投资战略是以企业的总体战略为指导,将企业的资源配置到开发新产品、开拓新市场,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和管理方式来广大企业的产销规模、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发展型投资战略一般会取得远远超过社会平均投资收益率的收益水平。发展型投资战略又有集中发展型投资战略、同心多样化投资战略、纵向一体化投资战略、横向一体化投资战略和复合多样化投资战略等形式。

(二)稳定型投资战略 稳定型投资战略是企业在战略规划期内将企业的资源基本保持在目前状态和水平上的战略。其基本特点是企业满足于过去的投资收益水平,决定继续追求与过去相同或相似的目标,每年所期望的投资收益按大体相同的比率增长,企业继续用基本相同的产品或服务为顾客提供服务。稳定型投资战略的优点表现在可以避免开发新产品和拓展新市场所必需的巨大投资、激烈竞争和开发失败的风险;容易保持经营规模和资源的平衡协调;避免因资源的重新组合而造成时间上的损失等。因此稳定型投资战略对处于成熟产业和稳定环境的成功企业而言是极其有效的。此外,对许多产业和企业而言,稳定发展也是最合逻辑、最为适宜的战略。

(三)紧缩型投资战略 当企业的经营状况、资源条件不能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难以为企业带来满意的收益,以致威胁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时,企业常常采取紧缩型投资战略。一般而言,企业只是想在短期内实行这一战备,以使企业度过危机,然后转而采用其它战略方案。紧缩型投资战略按实现其战略的基本途径可以划分为抽资战略、放弃战略和清算战略。

(四)组合型投资战略 许多大企业并不局限于实施单一的战略,而是将战略组合起来,一些可能的战略组合如下:同时组合包括在增设其它战略经营单位、产品线或事业部的同时放弃某个战略经营单位、产品线或事业部;在其它领域或产品奉行发展战略的同时,紧缩某些领域或产品;对某些产品实行抽资战略,而对其它产品采用发展战略。顺序组合是指按顺序实行不同的战略,在一定时期内采用发展战略,而在另一个时间内实行稳定战略;先使用紧缩战略,条件改善后再采用发展战略等。

三、企业投资战略制定程序

(一)确定企业投资战略目标 企业投资战略的目标是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投资战略应围绕这个目标确定企业的产业目标、产品方向、技术目标和市场目标等。投资战略应尽量做到科学、合理。为此,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通过分析现状,把握企业现有的能力和水平,使战略目标建立在现实可行的基础上;通过预测未来,科学评估企业发展趋势,又可使战略目标具有超前性和先进性。

(二)战略条件分析 战略条件分析包括企业战略环境分析、企业内部条件分析以及战略态势分析。战略环境分析主要是对国家总体经济状况的分析,国家经济政策成尤其是货币金融政策、投资政策、产业政策的分析以及行业的分析。内容条件的分析主要进行企业资源的优势与劣势分析,以认清企业自身的实力。战略态势分析则是将战略环境分析与企业内容分析结合在一起,分析企业应采取的战略姿态。

(三)确定投资战略重点 企业的战略投资活动应该遵循企业成长的规律,通过战略投资活动调整企业的结构,使企业不仅获得量的增长,同时也使其结构得以优化。

(1)对经营资源的投资重点。在当今知识经济的条件下,企业最重要的经营资源是知识以及掌握这些知识的人才,因此企业应加大对企业产权的投资,同时由于知识存在于使用者身上,而知识劳动者的想象力、经验等无形资产比企业中的有形资产重要的多,因此企业应加大对人力资源的投资。

(2)对产品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投资重点。在不同的产品生命周期阶段,消费者的需求是不同的,因此不同阶段的关键成功因素是不同的,所以投资重点也是不同的。在产品的投入期,经营风险非常高,关键的成功因素是新产品的开发与投入,其投资重点应该是产品的开发,财务上要注意对可行性评价的审核决策。在产品的成长期,经营风险很高,关键的成功因素是市场份额的增长与全面市场开发,其投资重点应该放在建立销售网络、广告宣传、建立与销售商的伙伴关系等市场开发上,在财务上要注意对市场与市场份额的投资评价。在产品的成熟期,经营风险一般,关键的成功因素是在最小成本下维持市场份额,这一阶段发稳定的价格和利润以及竞争者的出现为特征,由于市场趋于饱和,新产品吸引力开始逐渐减少,从而销售额和利润率达到最高水平,在财务上要注意投资回报和投资增值。在产品衰退期,经营风险较低,在这一阶段关键的成功因素是要保持成本最小化和资产变现,财务上要注意从运行中回收现金流。

(四)制定投资战略方案 企业要根据战略目标的要求,制定可行的企业投资战略方案。制定战略方案一般分为轮廓设计、精心设计和前景预测三个步骤。

(1)轮廓设想就是从不同的角度和途径,设想各种各样的可行方案。这一步骤的关键在于冲破传统的思维定式,充分发挥创造力,大胆创新。

(2)精心设计是由于轮廓设想所得到的方案比较粗糙,需要进一步精心设计完善之后才有实用价值。精心设计主要包括两项工作即确定方案的细节和评估方案的实施结果。

(3)通过战略执行前预测,企业可以更加合理地规划战略执行预算,提高资本使用的效率,避免产生太大的资本损失和浪费。企业投资战略前景预测包括战略执行的结果、战略执行中可能遇到的意外情况、战略执行的费用等

(五)投资战略方案优选 企业投资战略的决策是一个多方案之间评价选优的过程。投资战略的选择是在若干个可行的投资战略方案中选出最优的方案。在企业投资战略的优选过程中必须考虑以下因素:企业的总体战略决定着企业投资战略的选择,它是投资战略选择过程中的起点;企业决策者对风险的态度会影响对投资战略的选择,有的企业决策者愿意承担风险,通常采用进攻性的发展战略,而回避风险的投资决策者则采取防御性的投资战略;企业在经营中需要大量的资金、人力和物力等一系列的资源,企业筹集这些资源的能力对企业投资战略的选择有重大的影响;决策者还应考虑竞争者对不同战略的选择可能做出的各种反应并制定出相应的对策。

为了对决策方案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选择最优方案, 必须设置适宜的评价指标,其指标体系应涵盖盈利性指标、风险性指标、战略的企业适应性指标和战略的社会适应性指标等。

(六)投资战略实施与修正 投资战略的实施是将投资战略方案付诸行动的过程。首先要将战略方案具体化,因为实施战略方案需要将其分解为可操作为具体方案。其次要建立实现战略的组织机构,因为方案是通过组织来实施的,适宜的组织机构将为企业战略决策方案的实施提供组织上的保证。企业要根据战略不定期的调整组织结构,确保实现战略所必要的活动能够有效的进行。同时还要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对企业的战略进行修正,以保证战略的正确性和有效实施。

参考文献:

[1]任淮秀:《投资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2]朱项平:《投资学基础》,首都贸易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篇5

表1 D公司主要财务指标(单位:百万美元)

上述指标的产生以及该企业近年来在国际市场如火如荼地迅猛发展并且长期占据行业第一的位置不动摇正是得益于该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成功地运用了营运资本管理的OPM战略。下面就OPM战略的经济内涵及其应用对国内企业发展的启示作出如下分析。

营运资本管理的OPM战略概述

营运资本管理的OPM战略的经济内涵。OPM是英文Overall(全方位的),Process(过程),Particular(精确细的),Management(管理)的缩写,是指全面的、全方位的、全过程的、精确细致的管理。营运资本管理的OPM(Otherpeople's money)战略是指企业切实发挥自身做大规模后在行业内的战略优势来进一步提高与供应商的议价能力,充分利用供应商在货款管理方面制定的商业信用政策,把自身占用在应收账款和存货方面的资金成本尽量转嫁给供应商,利用供应商的资金来运营自身的事业,以求达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战略。

营运资本管理的OPM战略认为保持资本的流动性并不意味着必然要维持较多的营运资本和很高的流动比率,只要企业能够对应收账款和存货加强管理,制定合理有效的信用政策,提高应收账款的周转速度;合理运用经济批量模型,科学制定进货批量,严控库存占用规模,提高存货周转速度;合理安排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的比例和规模,尤其是短期负债和长期负债的比例和规模以及股东权益和负债的比例,动态地保证企业的偿债能力。这是一种高风险、低成本的风险管理策略。

国外企业有效运用营运资本管理的OPM战略的成功范例。近年来,国外许多知名企业在经营上措施得当,在营运资本管理方面成功实践了OPM战略,企业的规模和效益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不仅很快发展成为行业翘楚,而且长期引导着本行业发展的潮流。

D企业(各项财务指标如表2所示)是扬名国际的著名IT企业,由于在营运资本管理方面成功运用了OPM战略,净利润和营业收入呈现出高速增长,特别是总资本收益率高得出奇。现金转化周期由2002年的.36天扩大至2006年的-44天,说明D企业占用在存货和应收账款上的资金不仅完全由供应商解决,而且还无偿占用了供应商提供的资金长达36—44天。由此可见,OPM战略不仅大大降低了D企业的利息负担,而且增强了其自身的财务弹性,这也解释了为何D企业营业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对流动负债比率偏低的情况下,依然能取得如此骄人的业绩。

表2 D公司主要营业指标

(单位:百万美元)

国内企业运用营运资本管理的OPM战略成功实践。近年来国内企业在营运资本的管理方面尝试运用OPM战略,也取得了明显的成效。S企业是在我国家喻户晓的家电销售企业,在运用了OPM战略后,该企业的现金转化周期从2004年的.3天扩大至2007年的-46天,说明该企业占用在应收账款和存货上的资金不仅完全由供应商提供,而且还无偿占用了供应商的资金长达46天。在财务状况和财务弹性都不十分理想的情况下,s企业就能依靠少量净资产(2004年末8.65亿元,2005年末12.38亿元,2006年末32.12亿元)分别维持了2004年91.07亿元、2005年159.36亿元以及2006年249.27亿元的销售规模,并分别实现了2004年3.72亿元、2005年7.56亿元和06年15.23亿元的净利润。

国内企业运用OPM战略的启示

综上所述,运用营运资本管理的OPM战略帮助许多企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的国内企业都可以模仿他们的先进之处来发展壮大自己。国内企业在运用营运资本管理的OPM战略时应慎重地考虑以下几方面的要求:

深刻理解营运资本管理的OPM战略的经济内涵。营运资本管理的OPM战略的核心内容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从存量管理方面看就是要保证企业的现金支付能力永远大于0。现金支付能力=货币性资产,货币性负债=营运资本.营运资金需求。营运资本大于营运资金需求,表明企业经营活动有资金保证,经营活动能够协调开展,营运资本小于营运资金需求,则表明企业经营活动不协调,表现为现金支付能力不足,必将依靠短期借款为生,提高了企业的偿债风险。

从比率管理方面看就是要要缩短企业的现金转化周期。众所周知,现金转化周期=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存货周转天数,应付帐款周转天数。要加强企业的现金支付能力并大大缩短现金转化周期,就应对应收账款、存货和应付帐款加强管理,降低企业在应收账款和存货方面的资金占用成本,而适度拖延对供应商的货款支付,合理享受供应商提供的商业信用。这就要求企业自身:要制定合理的商业信用政策,在促进销售快速增长的同时,降低企业应收账款的资金占用成本、坏帐损失和催收成本;合理运用存货的经济批量模型,权衡存货的自制和采购成本,有效降低企业在存货上的资金占用;加大应付帐款的管理,认真分析顾客的信用政策,权衡企业的资金成本和折扣损失,最大限度地利用客户提供的折扣收益。所以企业在运用OPM战略时并不一定要一味地拖延付款、完全减少应收账款和存货的资金占用,而是要考量企业在与供应商讨价还价中的优势以及企业本自身的业务性质而定。

合理确定运用营运资本管理的OPM战略的时机。一般来说,一个行业的发展,需要经过起步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四个阶段。在行业发展的起步期,企业的主要目标在于采取战略支持产品上市;在成长期,企业主要通过迅速扩大产销量来提高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同时积极采取措施降低成本为竞争者设立“进入壁垒”;在成熟期,由于行业增长率降低趋于稳定,竞争最激烈,行业集中度增大,这时企业重点关注的是效率、成本控制、市场细分和兼并机会;进入衰退期,由于市场增长率下降为负值,企业的主要策略是如何保持独特的优势。

D企业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神奇的现金转化周期,除了得力于在营运资本管理方面运用了OPM战略以外,还与其采用的订单制造法和战略联盟有关。S企业运用OPM战略之所以能够取得巨大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在行业中建立的渠道优势。这些特点和优势主要体现为资金上的强大和相对于同业的整体成本的降低,这与企业在行业中的长期发展密不可分。D企业和S企业在与供货商谈判中的优势地位、资金上的强大和整体成本偏低恰恰反映了行业发展的第二、三阶段的特征。所以国内企业在运用营运资本管理的OPM战略时不仅要充分权衡自身的实力,更要深入分析行业发展的阶段特征,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合理确定运用营运资本管理的OPM战略的营销策略。企业营销策略的选择对于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选择了正确的营销策略不仅可以迅速扩大企业的市场份额,提高企业的市场占有率,而且通过采取降低成本的措施,可以给竞争者设置较高的进入壁垒。通过对D企业和s企业所处行业的相关指标分析不难看出,上述两企业都采用了直销的模式。直销模式最大的优点在于可以直接面对消费者,减少中间环节,降低不必要的费用支出,增强企业的现金支付能力,从而为更加有效的运用OPM战略提供资金保障。

合理确定运用营运资本管理的OPM战略的资金保障。如同许多发达国家的企业一样,国内企业如前文所述的s企业在财务管理中运用营运资本管理的OPM战略也取得了较大的成功,但由于我国的国情所限,国内的资本市场发展还不够成熟,企业的融资渠道较为单一,大部分资金依然来源于银行贷款,这不仅提高了企业的资金使用成本,加大了企业的投资风险,而且进一步限制了企业调度资金的范围。可见,国内企业目前的融资现状很大程度上加大了企业运用OPM战略的风险,所以,国内企业在选择运用该战略时要充分考虑自身的财务状况,积极拓展融资渠道,合理安排有息负债、权益资金的比例和规模,适度降低资金风险,以求取得理想的效果。

根据自身的业务特点和产品特性合理确定运用营运资本管理的OPM战略。正如前文所述,许多国内外知名企业运用营运资本管理的OPM战略后取得了骄人的战绩,但并非所有的企业都可以选择运用营运资本管理的OPM战略,前述D企业和S企业生产和销售的都是日用品,市场竞争激烈,利润空间较小,只有不断降低成本、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才能保持和提高市场份额。但对于那些产品稀缺、专业化程度较高、长期居于市场垄断地位且用户单一独特的企业来说根本不存在这方面的顾虑,因此在选择和运用营运资本管理的OPM战略时应慎重考虑。

诚然,在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中,即使企业本身尚不具备相当的优势运用OPM战略,也需要在应收帐款、存货及应付帐款方面加强管理,这是企业财务管理在营运资本管理方面的基本要求。企业在营运资本管理中要加强应收账款、存货及应付帐款的管理,在满足现金交易型需求、投机性需求和预防性需求的同时,合理安排资金用途和资金存量,唯有如此才能提高企业的资金使用效率,减少资金使用风险。从某种程度上看,OPM战略恰是企业财务管理在营运资本管理方面的延伸和扩展。

篇6

关键词:国有企业;改组;国有资本;退出

一、国有企业的改革原则与改革战略

世界各国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国有企业,而国有企业的低效率也是一个世界性的普遍现象。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国家拥有像中国这样数量众多、行业分布广泛、资产规模庞大的国有企业,这种情况既与 社会 主义公有制经济的 发展 要求有关,同时也是与我们长期以来对国有经济如何占主导、如何发挥优势的认识偏差相联系的。因而在改革战略上,必须根据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并参照西方国家的有关经验,对国有企业的数量界限以及行业分布进行重新选择和定位,以为国有企业建立 现代 企业制度明确重点、选定目标。

国有企业的改革原则和改革战略是,以市场和产业政策为导向,立足存量资产的调整,把优化国有资产分布结构、企业组织结构同优化投资结构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国有经济必须进入的领域,依托新的体制和机制,加大力度发展国有经济,在国有经济不必进入的领域,坚决地退出来,即国有企业改革要遵循“有所为有所不为”和“有进有退”的基本原则,推动和促进国有企业优胜劣汰机制的建立和整体素质的提高。根据这一原则,国有企业不应该也不必要遍布国民经济的各行各业,而是应该在适合并需要其存在的领域和行业壮大发展,即区分不同的行业和不同的领域对国有企业进行分类调整改组和改革。

我们知道,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的全部产权归国家所有,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表现在国有企业在数量上的绝对优势,国有经济覆盖社会的每一个行业、每一个领域,这就造成了国家投资的分散和国有资本运营的低效率。事实证明,国有经济战线太长,布局过于分散化,必然造成投资浪费和国有资本运营效率的低下,导致国有企业亏损严重。改革开放以来,虽然竞争性行业的非国有经济有了较大的发展,但从计划体制下承接过来的国有经济格局并没有发生实质性的变化,暴露出很多的 问题 ,如企业的管理者和职工没有积极性、企业无生机和活力、国有资产配置不合理、资源配置重点不突出、产业结构趋同等。

对于一般竞争性行业国有资本的退出问题也不能一概而论,退出并不是硬性地规定国有企业必须一下子退出某些竞争性行业和领域,而是要允许其他所有制企业进入竞争性行业和领域,并与国有企业展开公平的竞争,由市场决定各种所有制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在赢利水平比较高的个别竞争性部门,只要国有企业有竞争优势,同样可以存在,一旦失去竞争力,就应该退出。

二、一般竞争性领域国有资本退出的方式

国有资本从一般竞争性行业退出是国有企业产权制度的根本性变迁,这种变迁是用一种较高效率的产权制度来代替低效率的产权制度,这是一个宏观范围内的国有资本的大转移。我国的国有资本数量庞大、分布广泛,国有资本如何选择适当的方式退出,将决定着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的成效。关于国有资本退出的方式,从微观上来 研究 :

1.通过证券市场实现国有资本退出。这是在所有退出模式中,市场化程度最高、最能够真实反映市场供求关系所决定的市场价格的一种退出模式。但由于受到我国证券市场国有股不能流通的 历史 遗留问题的 影响 ,使得国有资本通过证券市场退出的模式在 目前 看来尚不具备现实的可操作性。不过,从长远来看,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不断发展完善,流通股和非流通股在同一市场中人为分离的界限终究要被打破,股票全流通是大势所趋,国有股流通是迟早的事,证券市场必将在国有经济布局的战略调整中显示出无可替代的优越性。

2.产权交易市场竞价退出方式。通过产权交易市场公开竞价转让国有产权,其转让价格和转让对象完全由市场决定。这种模式能够有效地避免黑箱操作可能带来的诸如国有资产流失等问题的产生。这一模式以其市场化程度高、公开、透明的优点,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同。我国产权交易市场发育还很不成熟、很不完善,全国统一的产权交易市场尚未形成,各地产权交易市场还在各自为战,分割现象比较严重,产权交易方面还存在一些 法律 空白,产权交易行为也还有待进一步规范。

3.转让信息出去,约有收购意向的投资者前来,通过协议的方式转让国有资产,对于效益好、竞争力强的企业可以实行资产变现,对于效益不好、负担沉重的企业实行资产对冲,对于那些亏损严重、负担太重的国有企业可以实行资产补贴,对于那些发展无望的国有企业可直接宣布企业破产,从而实现国有资本退出。这种模式的优点在于,交易的灵活性比较大,为交易双方提供了多种选择的可能。但是,与前两种模式相比,这一模式的公开性和透明度要差些,特别是“一对一谈判”容易导致一些腐败现象的产生,黑箱操作的危险性增大。 4.国有 企业 内部人员收购退出方式。其最主要的表现形式是管理层收购(MBO),即管理者通过收购部分或全部国有净资产,从而取得企业的控制权。虽然企业的一般员工也会参与到这类收购中来,但基本上都是由管理层“控股”或“相对控股”。这种模式的优点是国有资本退出带来的 社会 震荡比较小,能够有效地调动企业经营管理者的积极性,提高企业经营决策的效率,有利于保持企业生产经营的连续性。正是因为有这些优点,这种模式颇受一些政府官员和企业经营管理者的青睐,并在国有中小企业改革中得到广泛推行。但是收购完成之后,处于“控股”或“相对控股”地位的管理者往往绝对控制企业,处于弱势地位的小股东的利益得不到有效保护,容易产生新的“内部人控制” 问题 。

三、一般竞争性领域国有资本退出的微观对策

篇7

关键词:中国企业家,资本市场

在充分了解中国企业家参与资本市场的现状和问题的基础上,我们调查了企业家参与资本市场的战略选择,包括未来三年的融资战略、企业家实施资本市场战略的个人能力和组织能力、以及企业家规避资本市场风险的战略选择。

(一)未来三年的融资战略

1、企业家参与资本市场的意识明显增强

关于企业未来三年计划实施的重大融资方式,调查结果显示,总体来看科技小论文毕业论文范文,与过去三年相比,企业家参与资本市场的积极性有了非常明显的提高,“上市”(23.2%)、“引入私募股权/风险投资”(23%)、“发行短期融资券”(9%)、“已上市公司增发股票”(4.5%)、“银团贷款”(20.8%)、“发行可转债”(4.4%)等几种融资方式被选的比例都有较大幅度地增加;尤其是“上市”,作为企业家参与资本市场最主要的方式,其增长比例达到8倍左右,表明资本市场战略在未来三年中受到更多的重视(见表29)。

2、企业家对民间借贷的依赖程度呈下降趋势

调查发现,与过去三年企业选择的融资方式相比,“长期银行贷款”和“民间借贷”仍然是大多数企业未来三年计划利用最多的两种融资方式,选择比例分别为72.2%和41.2%。但是,和过去三年相比科技小论文毕业论文范文,选择“长期银行贷款”和“民间借贷”的比重都在下降,“银行信贷”下降的幅度较小,仅为1.3%,而“民间借贷”下降的幅度较大,为14.1%(见表29)。这表明,未来三年,银行信贷仍是企业最重要的融资方式,但是作为“非正式融资”的民间借贷却在企业未来三年的融资计划中呈下降趋势。结合企业融资时遇到的困扰来看,可能是因为企业强烈地感受到民间借贷成本高、规范程度低(3.92),因此更多的企业正准备摆脱对民间资本市场的依赖性。

表29企业未来三年计划实施的融资方式(%)

 

 

 

总体

长期银行贷款

72.2

民间借贷

41.2

上市

23.2

引入私募股权/风险投资

23.0

银团贷款

20.8

发行短期融资券

9.0

已上市公司增发股票

4.5

篇8

关键词:集团企业 资本运作 应对策略

所谓城市发展集团企业,就是由市政府出资,由市政党委机关出任董事局主席及其他董事的国有独资公司。成立城市发展集团企业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够更好的为本市服务,更好的旅行城市的开发建设智能,推动城市建设及持续性发展。

对于城市集团企业而言,实际生产经营活动以及资本运作活动是两种最为主要的经营活动。两种活动在关系上是密不可分的,同时两者又在企业做大做强上面肩负着不同的责任。具体生产经营活动能够加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实力,资本运作则能够将企业进一步的做大,扩展企业规模。而在现代集团企业发展各要素分析中,资本运作的重要性正在逐步显现。资本运作已经成为促进城市发展集团企业健康发展和进一步强大的最主要推动力。

1. 城市发展集团企业资本运作的必要性

城市发展集团企业的发展目的是为了促进本市的经济建设水平以及社会公共服务水平提升。因此,资本运作对于城市发展集团企业的发展而言,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必要性,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1需要资本支持

城市发展集团企业不同于一般的形式的企业和集团企业,它是以城市为单位,以促进城市全面发展为目的的。因此在运转的项目上是多元化的,同时在运转过程中也具有相当的复杂性与对资金的巨大需求。尤其是资金问题关系着集团企业在城市建设开发过程中的力度与速度。如果缺乏足够资金,不仅城市发展会受到诸多影响,就连集团公司自身的生存与维持就将成为一个大问题。

1.2 需要运作平台

城市发展集团企业不像一般性质企业,只是进行简单的产品生产或服务提供。城市发展集团企业是以城市建设和社会公共服务质量提升为工作目标。所以想要实现城市建设及企业发展的双赢就必须建立自己的企业运作平台。通过平台建立实现城市环境建设、城市旅游开发、城市住宅建设、构建和谐城市、营造宜居环境的多重目的。而这些目的想要最大限度的切实达成就离不开对资本的有效运作。

1.3 调整业务结构

城市发展集团企业在项目建设及服务项目研发过程中,必然存在主要的核心业务和次要的非核心业务,企业在不同的时期所关注的业务也有所不同。这就需要为非核心业务的重组或者退出寻找好的出路。通过城市发展集团企业的资本运作,能够很好的实现非核心业务与核心业务的相互转化,同时能够为非核心业务的转让、出售、核算清算等寻找科学合理的途径。因为集团企业的发展不可能实现所有项目和业务的平衡发展,这样不仅不能为集团企业带来更大收益,反而会因为增加不必要的资金和经营成本而拖住了企业发展的后腿。想要实现集中更大力量发展核心产业,就离不开对非核心业务的重组与结构调整,想要实现这些目标,同样离不开对资本运作的有效操作。

2. 资本运作的目标

资本运作能够给城市发展集团企业带来更多的经济收益,能够为集团企业进一步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但是不同的企业在资本运作的目标选择上仍然有所不同,因为不同的企业有着自己特有的发展目标。

对于城市发展集团企业而言,资本运作的目标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为了维持集团企业自身的生存发展与继续壮大,另一方面,也是最重要的方面,就是通过集团企业对资本的有效运作,发挥城市发展集团企业在城市建设及服务品质提升方面的积极作用,实现城市发展集团企业的存在价值。

3. 资本运作方式探讨

资本运作不是一个简单的投资概念,它需要在不同情况下做出不同的运作处理,才能实现资本运作的积极目的。一般来说,资本运作分为交易形式资本运作以及非交易形式资本运作。这两种方式不存在孰优孰劣,只是根据集团企业的具体情况加以选择。

3.1 交易形式的资本运作

在交易形式的资本运作过程中,可以分为上市资本运作以及非上市资本运作两种。

上市资本运作,城市发展集团企业的上市资本运作主要是通过企业股权在股市上的充分流动,实现对其他民间企业的积极收购以及兼并,从而起到优化集团企业资产结构,实现重组、扩大集团企业规模及业务范围的目的。最大限度的积极吸收社会资金,壮大集团企业自己的资金储备数量,加强对社会资金的使用效率。

非上市的资本运作,首先是对无形资产的资本化运作,无形资产主要包括企业品牌、信誉、服务标准、各种研发专利以及企业经营权等等,运作好这些无形资产能够帮助企业实现品牌、技术以及资本的再次扩张,能够让企业的无形资产活起来,突破企业销售瓶颈,筹措资本。非上市的资本运作方式除了对无形资产的有效运作之外,还包括对企业在资本、债务、破产等方面的重组。以及实施企业在股权、资产、承债等方面的并购,或者通过海外并购、合资经营以及海外上市等方式实现资本运作的国际化,提升集团企业在全球经济中的竞争实力。

3.2 非交易形式的资本运作

非交易形式的资本运作方式主要有企业资产租赁、企业资产托管等。企业资产租赁可以是全部资产租赁也可以是部分资产租赁,承租人通过享受企业较高的市场地位、较为完善的经营机制等便利促使自己的不良资产得以盘活,恢复企业活力。企业资产托管的前提是不改变产权归属并且要能够实现企业资产的保值和增值。资产托管要签订严格的托管合同,被委托人要有一定的经济实力或者抵押担保资产。在资产托管运作中,同样有全部或者部分甚至单项托管的区别,根据不同的类型,被委托人享有不同的权利经营权利,通过积极的转让、转租等资本运作手段,建立起积极的国有资产经营管理及约束机制,从而提升国有资产的运营效率。

4. 结束语

资本运作对于城市发展集团企业来说,意义重大,资本运作得好能够帮助集团企业在获得进一步的发展与提升的同时加强城市建设及发展步伐。反之,如果资本运作的不好,可能会让城市发展集团企业陷入经营和发展困境,从而无法发挥出城市建设作用以及社会服务价值。所以资本运作对于城市发展集团企业而言是企业与城市获得双重发展的重要前提。

参考文献:

[1]王永鸥.国有资产经营公司的企业改制和资本运作[J].特区经济.2011.4.

篇9

【关键词】完善 企业资本 运营 策略 研究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当前大众群体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企业发展受到社会高度重视,企业改革步伐迅速加快过程中,资本市场得到日渐完善与整改,企业资本运行方式日趋多样化,其目的就是为了进行企业有利扩张,在此基础上凸显企业内部基本战略目的。应该了解到,当前我国部分企业资本运行流程中均会出现诸多弊端与不足,资本运行对企业而言较为新颖,应用误区和应用问题也会相继出现,所以需要进行资本运营完善以至有效提升企业价值。

一、当前企业资本运营现存问题要点分析

(一)资本运行孤立状况严重

通过数次分析和调查可以看出,资本运营有时会形成孤立运行态势,部分专家和学者普遍认为资本运行是独立于企业生产经营环节下而存在的,其存在目的即为提升企业资本运营效率和企业资本运营质量,以经济行为模式和经济活动模式产生,内部具备一定高智力性特点和非生产性特点以及高收益性特点等,生产经营模式落后与此种企业经营模式。此种观点是错误的,因为实践阶段,资本运用极易出现操作偏差,由于资本运行是指企业并购产权资本运作和企业资产重组产权资本运作,除此之外,还相应的涵盖了生产经营基本内容,后者目的即为有力达成企业资本增值与企业股东价值提升。假设剔除企业生产经营资本运营要素,那么最终企业主业便会被抛之脑后,企业经营风险会随之产生,后果不堪设想。

(二)过度注重资产扩张

企业兼并重组环节中,资产规模扩张被视为重点,此项内容是达成企业经济规模效益增长的主要方式之一,但并不意味着与企业资产规模扩大和企业经营规模扩大等同。从实际角度而言,其并不是企业资本运行的过程,企业规模与企业经济相连概念中,不单单有了企业规模就会产生企业绩效。需知,企业运用兼并重组阶段,但企业资产总额增加不是主要目标,实际目的即为且整体战略形成,需要遵循保护企业核心竞争力原则,以此类要素作为企业资本运营前提,盲目投资模式并不可取。

(三)多元化经营弊病

企业多元化经营过程中,会由主企业风险合理分散,有力掌握盈利机会,以至有效提升企业资本具体运营效率。但是在企业多元化经营过程中,企业资金短缺状况时有发生,同时也会相继出现企业经济效益降低现象和企业本体投资膨胀现象等,企业会将精力过多放在外行业发展之上,此时企业成本便会大幅度正价,企业内在主业竞争力度便会有所缺失。我国多数企业多元化经营能力均相对较低,多元化经营过程中,需要深度明确企业发展目标,随后在目标指引之下进行企业核心竞争力综合保障,新型企业产品滋生,企业应学会利用,单纯技术开发难以达到预期企业发展标准要求。

二、企业资本运营完善策略要点分析

(一)企业资本运营理念创新

作为企业自身,应树立较为正规的资本运营理念,随后建立科学策略。企业资本运营过程中具备系统化特点和复杂化特点等,企业资本运行所涉范围较广,会波及企业管理不同环节,企业领导者与企业管理人员群体需完成系统规划工作,不能应付了事。企业本体财务资源配置优质策略就是要求企业能够观察市场形势,反其道而行势必会丧失有力投资时机,企业因此会造成倒闭。企业家应该正确认识公司战略要素与公司资本运营要素间的主要关系,将资源优化配置作为战略指导,企业资本运营操作策略执行应基于企业发发展战略,而后才能进行正规企业资本运营方案制定。

应按照企业外在环境中发展实情信息进行综合考虑与利弊权衡,企业发展阶段资产特性内容和企业融资项目资本结构内容以及企业融资项目资本成本内容等均是其中重点,需合理筛选适合自身发展的企业资本运营模式。通过正确资本运营理念创新来深刻认知资本运营本质,资本运营并非目的,实际上是一种发展方式,企业资本运营是以培育和发展企业竞争能力为主要前提的,应与基本企业经营战略要素之间保持一致。

(二)企业资本运营机制创新

较为正确的做法是,应进行优良企业资本运营机制高效创建,此时应合理规避各类企业金融风险,旨在有效提升企业资本运营效率和企业资本运营质量。广义之上的资本运营机制主要分为四种,即为资本运营风险机制内容、资本运营效率机制内容和资本运营调节机制内容以及资本运营发展机制内容。企业资本运用过程控制与科学决策均依赖于上述要素,主要涵盖了前期风险评估内容和前期风险机制预测内容以及前期企业并购重组内容,可进行资本运营绩效分析评估结构体系构建与完善,对企业资本运营机制加以创新整改,以至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企业经营目标。

企业管理中,人治化管理与法制化管理势在必行,通过科学管理制度建立与科学操作程序建立来实现企业管理决策优化,有效降低企业资本运营风险。再者则为人力资本运营模式创新,通过管理技能完善和管理方法完善以及管理手段完善来促进资本运营理念创新,关键点即为企业家队伍建设,需进行综合式企业人力资本运行模式执行,随之进行优质企业人才筛选制度建立和优质人才录用机制建立等,更好更优的丰富企业人才创新机制与管理机制,将人力资本开发战略付诸于实践。

三、结束语

我国企业资本运营研究时间相对较短,当前资本市场不完善状况仍旧存在,加之部分企业无法正确理解企业资本运用含义,一味追去资产规模扩张。此种现象出现势必会带来严重操作后果,消极多元化经营和企业低成本扩张策略执行只会带来反面效应,所以只有适时进行企业资本运营策略完善才能达到预期资本运营效果。

参考文献:

[1]刘平安.资本运营十大观念[J]. 企业管理,2010,(04).

篇10

【关键词】企业财务投资战略 合理应用 措施

引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经济发展形式逐步实现多元化的经济发展趋势,企业财务管理一方面将经济投资到企业生产中,保障企业主体经营;另一方面,企业内部实施科学的企业财务投资管理制度,合理应用企业财务资金,积极开发企业内部资源的应用,保障企业经济水平的稳步增长。

一、企业财务投资战略

企业财务投资战略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发展时期,企业应用内部资源进行金融投资,制定科学的经济管理体系,保障企业资本输出与资本收益间的协调运转,企业财务投资战略是企业进行资本积累的重要途径,在企业财务投资的整体中占有重要的管理地位。企业财务投资的主要特征有系统性、高风险性和复杂性。

二、企业财务投资战略的特征

(一)企业财务投资战略具有完整的系统结构

企业通过财务投资到不同子公司中,为企业形成一套完整的企业经济投资管理市场,保障企业内部经济管理战略与外部财务管理环境形成一个完整的财务体系,企业财务投资也能够为企业的生产运行提供充裕的资金保障,例如:某企业合理进行财务投资管理,将企业投资银行基金赚取的利息作为企业生产成本投资,企业不仅将财务投资获得的资金综合应用,同时也增加了企业的固定资金。此外,企业财务投资管理的前提是企业整体资金运行成本处于灵活状态中,企业才能够把多余的资金用于财务投资,企业实施财务资本分配时,管理者应当制定系统的管理财务分配依据,才能形成多元化的财务管理措施。

(二)企业财务投资管理存在高风险

企业财务投资管理是企业实现经济管理多元化的重要体现。但企业的财务投资管理依旧存在一定的管理风险,目前我国企业财务投资的种类主要表现为股票、债券、基金几种形式,这几种金融投资的资金流动性较低,风险性较大,但风险投资的经济收益也较高。企业为了进一步预防财务投资的稳健性,应当均衡分配投资比重。例如:某企业实施财务投资战略,为了降低企业财务投资对企业网财务收益造成的损失,企业分别对基金、股票、债券的投资比重划分为35%、35%、30%,均衡企业财务投资的风险,实现投资多角度,多重保障。

(三)企业财务投资管理结构复杂

最后,企业财务投资管理不是管理者一时冲动实施的经济管理措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金融资本运作管理的发展趋势,企业财务投资管理结构从资本投资管理的步骤分为资本融资、资本投资和企业利益分配三个主要环节。但每一个环节中都具有明确的管理目标和管理组织形式。最后有三部分组成企业财务投资管理战略的整体。例如:企业利益分配环节中需要依据企业管理者的股份比重进行管理者利益划分,企业员工依据不同部门实施利益比重规划。

三、我国企业财务投资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企业财务投资战略是现代社会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实施发展战略,合理安排财务资本的有效途径,如表1为2011年-2015年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的应用分配调查表。结合表1的调查数据,从我国企业发展趋势来看,2011年-2015年以来,我国企业固定资本投资分配在从2011年的30%下降到2015年的22%,而企业中金融资本的投资比重从2011年22%上升为35%,由此可见,企业逐步将财务投资战略转到资金灵活的金融投资中,提高了企业财务投资的科学性和灵活性,实施财务投资战略已经逐渐成为我国企业资本管理的重要发展趋势。

(一)投资管理的科学性较低

从表1中数据分析可知,企业实施财务投资战略逐渐成为企业资本管理的重要形式,但目前我国企业财务管理中依旧存在一些问题,对我国企业资本财务投资管理带来一定阻碍。第一,企业内部实施财务投资管理的科学性较低,当前我国部分企业的财务投资战略的投资存在较大的盲目性,造成部分企业的财务投资分配比重不合理,影响企业财务的正常运行。例如:某企业为了扩大自身发展规模,适应社会企业资本管理新方向,实施企业财务投资战略,但由于企业自身规模小,同时又缺少对金融投资市场的了解,造成财务投资比重不合理,影响了我企业生产中正常的资本运行。

(二)企业财务投资的资本管理制度不完善

第二,现代企业扩张发展的速率加快,但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制度更新速率较慢,企业,导致企业财务投资战略实施中缺少完备的投资管理体系,一部分企业管理人员对企业内部员工的财务投资分配科学性不高,企业员工的风险意识水平较低;另一部分,企业制定财务投资战略缺少对社会金融资本的把握程度较低,企业内部财务管理政策与财务投资实际情况之间存在差异,是企业财务投资战略实施的风险性提高。

四、企业实施财务投资战略的措施

(一)重视企业资本管理,降低企业财务投资风险

为了提高我国企业资本管理逐步实现科学化管理,提高企业资本收益,稳定我国国民经济收益。优化企业财务投资管理战略。第一,实施财务投资战略不仅能够为企业带来丰厚的经济效益,同时也会增加企业财务资本的运行风险,为了保障企业生产的正常运行,企业管理者应当重视企业资本管理的合理分配比重,制定科学合理的企业财务投资分配计划,严格按照企业财务投资投资分配计划进行投资实施,降低企业财务投资风险。例如:某企业处于扩张期,为了增加企业扩张的经济成本,实现企业管理制度与社会经济整体发展水平相适应,企业管理者决定利用企业内部财务资本150万实施财务投资战略。该企业通过对金融投资市场的考察发现,当前银行基金投资和国债投资的安全性较高,股票和保险的投资安全性相对较低,因此,企业管理者决定对银行基金、国债分别投资50万,而保险投资和股票投资分别为18万和12万,实施财务投资科学分配,降低企业财务投资的风险性。

(二)形成完备的企业资金运营管理程序

第二,现代企业实施企业财务资金运营管理时应当明确财务运行的管理程序,企业财务管理人员进行财务投资管理时,应当使企业财务投资的管理情况与企业发展的整体阶段相适应。一方面,为了适应企业财务资金投资战略逐步更新企业运行管理机制,实现企业内部资金管理程度与财政投资程序吻合;另一方面,企业实施财务资金投资管理应当严格按照资本投资管理的程序开展,避免企业实施“跳跃式”的投资战略,造成企业财务投资的风险性提高,稳定性降低。例如:某企业为了保障企业资本管理整体水平达到新高度,积极在企业内部开展企业财务管理措施创新办法探讨,为适应企业经济发展现状提供了新的管理措施。

(三)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不断完善

第三,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和管理水平逐步完善,为保障企业财务投资提供可靠的管理保障。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逐步完善主要包括财务分配制度和财务投资管理制度。例如:某企业为了保障财务投资战略的合理运行,最小化财务投资风险,经常对财务管理人员进行财务管理制度实施情况进行抽查,并且结合当前企业财务投资的发展现状,不断完善企业财务投资管理制度,为企业财务管理提供了完备的制度保障。

此外,提高企业人员在财务管理意识上的重视程度,是企业内部财务管理人员能够不断更新自身财务管理专业水平,依据我国企业财务运行管理相关法律发挥制定合理的企业财务投资管理战略,实现企业财务资本的综合管理,促进企业经济增长,也是优化我国现阶段企业财务投资战略的重要途径。

结论: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资本管理运行的发展水平逐步更新,企业资本运作的范围也逐步扩大,企业实施财务投资战略一方面提高了企业内部资源的综合应用;另一方面,财务资金投资能够增强企业金融运行的稳定性,为企业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经济资本。

参考文献:

[1]张知.企业集团母公司对子公司财务风险控制研究[D].武汉大学,2009.

[2]宗承刚.新要素资本、生产方式变革与财务关系创新[D].中国海洋大学,2012.

[3]王仁荣.跨国公司跨境并购法律问题研究[D].复旦大学,2012

[4]郭宇红.公司创业、知识资本与创业绩效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13.

[5]王怀庭.技术资本参与公司治理及其管理创新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