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房保障管理制度范文

时间:2023-07-03 17:54:2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住房保障管理制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住房保障管理制度

篇1

关键词:住房制度;保障性住房;中低收入人群

中图分类号:F2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3)32-0009-02

为了解决中低收入人群住房难的问题,1998年国务院出台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开始了保障性住房的建设。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之一的吉林省积极响应国家政策,1998年开始建设保障性住房至今十几年,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初步缓解了城镇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紧张问题,并进行了前所未有的创新,即“八路安居”工程,改变了吉林省城乡面貌,拉动了经济增长,带动了几十个相关产业的发展。

1 吉林省保障性住房制度发展历程

吉林省保障性住房制度大致经历了高度发展、质疑、转型发展三个时期。

高速发展期(1998年至2002年),此期建设部、全国总工会提出了《关于印发解决城镇居住特别困难户住房问题的若干意见》的通知,吉林省响应国家政策建设经济适用房50万套,但户型标准与销售对象没有限制。这种建设促进了住房制度的改革,扩大了内需,从而拉动了经济

增长。

质疑期(2003年至2007年),此期间从2005年4月国家先后出台了《城镇廉租住房租金管理办法》的通知、《城镇最低收入家庭廉租住房申请、审核及退出管理办法》的通知、《城镇廉租住房档案管理办法》的通知、《城镇廉租住房工作规范化管理实施办法》的通知、《廉租住房保障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经济适用住房管理办法》的通知等,吉林省均响应了国家政策。但由于土地、税收等优惠政策,许多项目出现了“经适豪宅”(面积达到200m2)或“开宝马住经济适用房”的现象。此期间吉林省各地陆续停批停建经济适用房。

转型发展期(2008年至今),2008年吉林省印发了关于《吉林省城镇廉租住房申请、核准及轮候管理试行办法》的通知,这是吉林省廉租房起步阶段,2009年我省开始全面实施林业棚户区改造、城市棚户区改造、煤矿棚户区改造、农村泥草房改造和城市廉租房建设“五路安居”工程。2011年,吉林省保障性住房制度创新,进行了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建筑公共租赁住房、国有垦区危房改造,实现了从“五路安居”到“八路安居”工程。

经过5年的调整,吉林省结合保障房工作初步形成了宏观指导与具体操作相结合的多层次保障房制度体系,执行标准也在不断细化,吉林省保障性住房工作确实取得了有效成绩。

2 吉林省保障性住房制度存在的缺陷

2.1 保障对象覆盖面窄

吉林省保障性住房虽然实现了从城市到农村,从矿区、林区到垦区的全覆盖的局面,但是其保障对象覆盖面仍然不够,《吉林省廉租住房使用管理暂行办法》、《吉林省公共租赁住房管理暂行办法》中明确规定其分配的对象主要是具有城市户口的低收入人群。事实上,非城市户口的低收入人群、刚毕业大学生、研究生以及外来务工人员同样需要这样的保障,他们都被排除到商品房市场外,形成了“两头不靠岸”的“夹心层”,高房价对这些人群产生了挤压效应,更有甚者其本身价值观出现扭曲,将为城市的发展带来阻力。

2.2 建设的资金来源单一

制约我国保障房发展的瓶颈问题为资金的缺乏。保障房制度上没有纳入到政府的公共财政中,而吉林省乃至全国各省的保障房建设的资金主要以政府为主。实践看来,这种方式资金供给单一,且不稳定。仅就2008年吉林省保障房建设中,廉租房建设成本约为1500元/m2,国家补贴300元/m2,省里补贴125元/m2,占成本的1/4多点。其余的资金则来自地方财政。而地方的配套资金迟迟不能到位,造成了廉租房推行十分的艰难。

2.3 保障形式有待进一步完善

《吉林省保障性住房实物配租与租赁补贴分配管理暂行办法》主要是针对廉租住房和公共租赁住房。实践证明,城市棚户区改造、煤矿棚户区改造、国有垦区危房改造、林业棚户区改造也需要同样的补贴制度来实施。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和国有矿区改造,人们生活水平都普遍较高,他们只属于搬迁户,能否算到保障性住房制度的考虑范围之内,需要我们重新调查认证和思考。同时,保障性住房实物配租分配主要是采取抽签、摇号和综合打分等方式,这明显会出现分配不公平的现象,应综合考虑保障对象的经济情况、住房状况等因素,就如何补贴、补贴多少等做出统一的规定。

2.4 相关法律、政策仍需要进一步健全

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甚至新加坡和我国香港地区,都形成了与市场化住房法律制度并行且非常完善的住房保障法律体系。而我国除《廉租住房管理办法》、《经济适用房管理办法》外,至今尚没有全国性的住房保障法律法规,不能够对住房保障制度进行有效的法律支持及保障。吉林省在响应国家政策的基础上,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制定权威性的保障性住房法律制度,使吉林省保障性住房在建设、申请、运行、退出等方面能更有保障。

3 完善吉林省保障性住房制度的建议

3.1 健全保障性住房准入审查制度,实施科学的轮候制度

制定详细的准入审查制度,增加高收入群体的机会成本,从而使其推出保障房购买的队伍,进而使符合条件的低收入家庭购房者能够切实地得到保障福利。这就需要实施全面的审查制度,由住房保障部门的独立调查系统进行调查,并实施多方位的调查制度,确保购房者家庭低收入的真实性。

3.2 强化政府资金投入制度,推行信息公开制度

加强政府对保障房投资的制度化,政府要以法规制度的方式明确保障住房建设资金的最低比例。同时应该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来吸引社会融资对保障性住房的建设,以保证建设资金来源的多元化。对于政策性融资机构与社会融资的制度要做出较好的安排,进而使政府政策性资金(公积金、住房储蓄)及社会资金杠杆功能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在保障性住房分配中推行信息公开制度,将申请人的申请材料、审核人的申请结果及分配的方案等信息通过网络公开化,任何单位及个人都可以在网上查阅,信息公开后,能够引入社会监督,实现分配公平,减少腐败

现象。

3.3 健全保障性住房退出制度,制定严格的法律处罚制度

保障性住房的准入难,退出更难,保障性住房的退出涉及到更多利益关系。需要制定严格的奖罚和法律制度,对那些坚决不退出的,可以借鉴香港经验,制定严格的法律处罚制度,在严格的惩罚制度下,违法者受到制裁的几率要高于其获得利益的几率,并追究其刑事责任,确保不再符合保证对象的人群能及时主动退出保障房,为更需要保障的人群提供更多的机会。同时对于保障房在分配中出现的虚假瞒报、行贿受贿等违规或违法的行为,也要根据该项法律制度予以严厉的惩罚。

4 结语

中低收入家庭住房紧张问题是我国乃至发达国家共同存在的一个问题。我国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方式为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吉林省从1998年开始保障性住房建设经历三个发展阶段至今,已取得一定的成绩,但相应的制度在运行时仍旧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进一步地解决。解决好保证性住房制度的问题有利于民生,利于安定和团结,并对推进我国社会进步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杨洋.经济适用房到底存在哪些问题[N].金融时报,2010.

[2] 国家发展改革委投资所住房保障课题组.我国城镇住房保障制度主要问题和政策建议[J].中国经贸导刊,2008,(24):33.

[3] 赵振宇.我国住房保障制度改革探析[J].学术交流,2008,(3):140.

篇2

1.1全过程质量监管难度大

工程项目的质量管理都分为三步,即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因此,要想真正做好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管理,政府就必须要在前期的工程项目规划、开发建设队伍选择上下工夫,在施工过程中定期抽查,落实反馈,在整个过程只实现规划、房管、建设、公安消防、工商、质监等有关职能部门的联动,对工程项目进行全方位的质量监管,如果仅仅依靠质监部门的力量,管理工作是很难做好的。目前,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不完善,建材市场管理混乱,建材质量参差不齐,在建筑领域,建筑主管部门的质量监管意识不强,各种因素都给保障性住房建设项目的质量管理工作带来困难。

1.2后续维修管理监管不到位易引发社会问题

一个建筑项目的实施与开展,要涉及到很多的单位和个人,建筑工程质量会受到操作工人、环境、材料等因素影响,波动性大,质量问题的产生几乎是必然的。质量问题出现之后如果能得到及时的处理,就不会造成很大的影响,但实际上,由于后续交接工作的不到位,出现的质量问题往往得不到及时处理,这就会引发一系列的问题。

1.3建设部门质量监督工作越位、问责风险大

建筑施工项目本身就有着高风险和高难度,出现质量问题是很正常的,但是如果产生较大的社会影响,质量监管部门都会被问责。目前,由于监管机制不完善,建设部门被问责的风险很大,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因此,为保证保障性住房工程质量,建设质监机构需要加大工作深度与频度。

2、加强保障性住房施工质量的管理措施

2.1施工企业内部成立高效的保障性住房施工质量管理机构

施工单位要针对保障房建设,成立质量管理领导小组,实现责任的明确划分,避免因为职责范围的不明确而造成混乱。项目经理部要针对保障性住房特点建立质量保障体系,要形成具体的文件报告,对整个项目做一个规范化的部署,要成立一个质量管理小组,对每一个技术小组进行职责和管理区域的划分,方便管理,并且签订质量保证书。

2.2施工企业内部建立完善的保障性住房质量管理制度

要想保证施工项目整体的质量,施工单位内部首先要有一套良好的监管体系,保障整个团队的协调运转。施工单位内部要实行质量保障制度编制与报审,相关项目的负责人要制定保障性住房质量管理制度,特别要注意对施工技术和施工交接的控制与管理,还要完善施工材料和施工设备的管理储存办法。在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要详细进行各项检验与报审工作,对于关键的施工部位和施工环节,同时还要做到技术方案与质量保障制度的监督和落实,对施工质量和报审情况进行定期的检查,并对项目质量的监督管理工作进行评价。施工单位内部要建立质量责任实名制制度。在监管工作中,工作人员要如实填写操作人员的编号、姓名、验收标准、验收时间等,实现过程质量控制的可追溯性。

2.3施工单位内部要切实落实监督管理制度

在一个企业或者单位中,制度的制定是一回事,制度的旅行与实践又是另一回事,因此,在不断完善保障性住房项目监督管理体系的同时,施工单位要切实实践这些管理制度,不让这些制度成为摆设。施工单位要严格执行样板先行制度,不仅仅是大型的项目,小型的分项目也要实行这一制度,施工单位要保证在负责人审核签字之后才能进行大面积的施工。保障性住房建设项目的施工难度大,对技术的要求高,项目承建单位要成立专门的技术小组,集合多人的智慧,对技术难点和质量通病进行质量攻关,在施工过程中,要注意进行现场的考察工作,及时对已有的计划进项动态调整。质量监督管理是需要长期坚持的工作,施工单位要实行周、月质量综合检查制度,对于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给予足够的重视,由专业的团队,对问题逐一进行研究、分析和处理,形成周、月质量分析报告,编制出整改措施报告,这个报告要力求详细,包括质量问题的产生原因、分析过程、整改措施、整改效果、施工试验情况、经验教训以及总结等。单位要强化自检、互检和交接检制度,严格执行检查验收制度,保证现场质量受控。

3、结语

篇3

【关键词】 直管公房;管理和使用;转换

引言

直管公房向租赁型保障房(廉租房、公共租赁住房)的转换,是指河南省现有的直管公房政策和管理模式与当前河南正在实施的租赁型保障房在政策和管理模式上的衔接和转化。

国有直管公房是指由政府接管、国家经租、收购、新建、扩建,产权归国家所有并由房地产管理部门直接管理、出租、维修的房产。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一种社会公共资源,从建国初期开始,它为解决城镇居民家庭住房、维护社会稳定起过积极的作用。1993年《国务院关于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决定》(国发[1994]43号)的出台,使公有(直管)住房租金的改革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住房商品化程度不断提高。如河南省截止到2005年上半年,实行租赁管理的公有(直管)住房对现住户执行的租金标准由2000年前的建筑面积每平方米平均0.8元调整为185-2元,占当时工资收入的10%,个别城市达到了工资收入的15%。从全国来看,截止到2005年上半年,除新疆外大部分省市公有(直管)住房租金标准达到了建筑面积每平方米1.4-4.88元左右。这一时期公有住房的出租或使用,大大缓解了城镇职工家庭住房困难的紧张局面。

1. 直管公房向租赁型保障房转换的必要性

随着房地产市场的飞速发展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建立,直管公房原有的经营和管理模式出现了诸多难题:

(1)管理体制不明,模式僵化;

(2)政策、法规不建全,无章可循;

(3)长期不变的收费标准使 “租不养房”的局面日益严重;

(4)部分公房闲置或被无偿使用,使房屋的社会效益逐年下降。导致直管公房私下转租、转让、买卖等违法现象不断发生,也致使政府为住房困难家庭提供的社会福利制度遭到不同程度的弱化和破坏。因此,加快直管公房经营管理模式的转换已势在必行。

2. 直管公房向租赁型保障房转换的可行性

直管公房的租金是由政府确定、低于市场标准的福利性租金,它所供应的对象是城镇无房居民家庭。并且其对特困家庭或不同时期参加革命的离退休干部,还可经有关部门审核后实行租金减免。由此可见,直管公房是具有社会保障性质的公共产品和维持居民正常生活的保障品。它所具有的福利性、公益性、补贴性这种和保障性住房共有的特质和功能,决定了直管公房可以向目前政府积极倡导的保障性住房进行转换。

3. 转换的途径和措施

为充分体现政府实施保障性住房的惠民政策,确保直管公房转化后“保障”功能的可持续性,考虑到公平和效率的统一,转换时应采取以下措施:

(1)对直管公房现状在全省范围内进行一次彻底的摸底、清查

全面排查直管公房的使用状况和危旧程度,按户建立直管公房状况信息档案。对直管公房的数量、面积等情况进行一次全面的清查、核实,将未入账核算的直管公房进行重新估价入账,达到账目能够真实、全面反映房屋的现状和价值。同时,按房屋危旧程度制订维修养护计划,保证房屋使用安全。对那些可继续使用的成片公房小区,可用现行保障房建设中央投资奖补资金进行维修和整固,升级改造后纳入租赁型保障房供应范围。

(2)明确房屋产权,完善合同管理制度

直管公房的产权归属是其向租赁型保障房顺利转换的前提和基础。从直管公房的来源看,其所有权归政府。各地直管公房或保障房行政管理部门要依法与入住家庭签订房屋使用合同或协议。合同或协议中应载明房屋的地址、性质、使用方式、租金水平、使用年限、退出措施、违反使用规定的处罚、法律责任、合同或协议解除条件等事项,明确界定双方的责任和义务。这样既可以避免直管公房在转换过程中受到原有部门的阻挠,还可以让公房居住者明白公房产权归政府所有,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私自侵占。政府相关部门还可以根据需要,有权收回直管公房或对其进行整固改造。

(3)加快直管公房管理部门的改制,重新理顺直管公房经营管理体制

这里我们可以考虑下面两种模式:一是采取强化基层直管公房服务中心(房管所、保障中心)管理职能,将直管公房和租赁型保障房合二为一统一管理。市、区(县)国资委(局)、住房保障和房管局等相关部门协商配合,将直管公房产权按所在区域划转到直管公房服务中心(房管所、保障中心),代表政府授权该中心专职负责直管公房的行政、租赁和产权管理;二或是采取组建政府独资的公共资产管理公司。市、区(县)国资委(局)、住房保障和房管局等相关部门,将市、区(县)直管公房产权划转或授权该公司实行专业化、市场化或企业化管理。该公司在业务上接受市、区(县)住房保障和房管局等相关部门的业务指导;在资产处置、财务运作上接受国资委(局)的行业指导;直管公房或租赁型保障房出售后归集的资金、拆迁补偿款的管理按收支两条线的规定接受财政监督。

(4)制定配套政策,完善现行管理制度

即在原有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制定出相应的配套政策,构架起一套与租赁型保障房相衔接的房屋运营和管理、准入和退出、出租或出售、拆迁补偿、处罚和救助等为主要内容的经营管理体系。对于那些不符合租用条件的住户,必须明确退出政策和处罚规定;而对于那些承租直管公房的住户,如果承租人达到了房改房购买条件,而且其本人有意愿购买的,则可以给予政策上的优惠鼓励他们购买;对于那些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则可以按照其困难程度分别实行廉租住房、公有住房、公共租赁住房等政策进行住房保障。同时,要加强对直管公房的监管力度,针对那些欠租的承租户,可以通过法律手段来解决。

篇4

一、目标任务

年,全棚户区改造37765套;保障性住房4320套,其中,公共租赁住房1980套,新增廉租住房1100套,新增廉租住房租赁补贴240户,建设经济适用住房1000套。

二、具体安排

(一)公共租赁住房1980套

1.由政府投资在区集中建设公共租赁住房300套。

2.由各大企业、工业园区利用自有土地,自筹资金建设公共租赁住房680套,解决本单位职工住房问题。其中,由区负责协调油田完成公共租赁住房150套;由区负责协调华锦集团完成公共租赁住房100套;由沿海经济区负责协调工业园区内企业建设公共租赁住房430套。

3.对符合条件的公共租赁住房保障对象发放住房租金补贴1000户。其中,区发放400户,区发放300户,县发放150户,县发放150户。

(二)新增廉租住房1100套

由县完成150套,县完成350套,区完成400套,区完成200套。具体措施:对于拆迁区域内住房面积不足50平方米的保障对象,按50平方米面积给予政策安置;新建廉租住房。

(三)新增廉租住房租赁补贴240户

由、县区政府按资金承担比例(区补贴:、区财政分别承担70%和30%;县镇补贴:、县财政各承担50%)安排资金,对新增廉租住房租赁补贴对象发放补贴,全发放240户。其中,区发放补贴100户,区发放补贴70户,县发放补贴70户。

(四)建设经济适用住房1000套

由区负责协调油田利用自有土地,自筹资金建设经济适用住房1000套。

(五)棚户区改造37765套,其中:

县787套,区25728套,区11250套。

三、工作要求

1.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政府把保障性住房工作

开展情况纳入对各县区政府和直有关部门的目标责任考核之中。各县区政府、直部门要认真组织,落实好具体工作任务,充分认识到保障性安居工程工作重要性,把此项工作纳入工作日程。各县区政府要成立保障性安居工程领导小组,城建、发展改革、财政、国土、规划、民政等部门要明确职责,密切配合,将责任落实到个人,确保工作落到实处。

篇5

【关键词】金融自由化 有利点 弊端 影响

一、金融自由化的有利点

第一,金融自由化无疑增强了金融市场的竞争性,提高了世界金融市场的效率,促进了世界银行业的发展。金融自由化对所有的金融市场参与者,无论是借款者还是贷款人,都既形成了压力也提供了机会,使他们有可能,也有必要降低成本或提高收益。

第二,人们普遍认为在金融自由化的条件下,金融信息更具公开性,能够更为准确,更为迅速地反映市场的供求状况,亦即资金的稀缺程度,形成更为有效的价格信号体系。尤为重要的是,金融自由化减少了产品间、银行间的资金流动障碍,从而使资源配置更为接近最优化。

第三,金融自由化为金融企业提供了更多的盈利机会。一方面,金融自由化极大地推动了金融资本的形成,为金融企业提供了更广阔的活动空间;另一方面,分业管理制度的逐步解除为金融企业(尤其是商业银行)提供了更灵活的经营手段。

第四,金融自由化,尤其是分业管理制度的逐步解除,为商业银行在盈利性与安全性之间的平衡选择提供了条件和手段。分业管理制度的建立原本着眼于商业银行的安全性,然而在传统的分业管理制度下,由于商业银行一方面囿于经营手段的匮乏,另一方面却面对国内外同业的竞争,安全性并未真正得到保障,银行破产倒闭现象依旧层出不穷。在分业管理制度逐步解除之后,商业银行的经营手段大量增加,从而有可能将高风险高收益的产品与低风险低收益的产品合理地搭配起来,使商业银行从原有的两难局面中解脱出来。

二、金融自由化的弊端

第一,金融自由化在某些方面提高金融市场效率的同时.却在其他方面也有其降低金融市场效率的作用。例如.金融市场的一体化、数不胜数的金融创新构的出现降低了金融市场的透明度。银行客户面对极端复杂的衍生工具,只能听从银行的建议,从而使银行对提高效率的积极性下降。

第二,银行致力于金融创新的动力明显下降。在实行严厉金融管制条件下,金融机构(尤其是商业银行)被迫不断推出新的金融产品,以便绕开金融管制,增强自身竞争实力。而在金融自由化已成气候的今天,当世界各国普遍实行利率、汇率自由化.分业管理的藩篱已基本拆除.金融创新的必要性也就不再那么突出。近些年,金融创新的势头减缓.传统业务的比重逐渐回升,便是根源于此。

第三,最为明显的是,也是最少争议的是.金融自由化加大了客户和金融业自身的风险。利率和汇率管制的解除导致市场波动幅度剧增。解除分业管理制度实行商业银行全能化之后,商业银行大量涉足高风险的业务领域,风险资产明显增多。资本流动障碍的削减以及各国金融市场的日益对外开放,加快了资本的国际流动。

第四,由于银行客户面对极端复杂的衍生工具、茫然不知所措,只能听从银行的建议.由此而生的银行员工诈骗案件频频出现。而与此同时,在竞争加剧的条件下,为了追求效益.银行普遍出现了忽视风险追求利润的倾向,放松了客户审查,客户违约率不断上升,银行遭到诈骗的事件也屡见不鲜。

第六,在实行金融自由化之后.尽管商业银行获得了更多的赢利机会,但垄断地位的丧失和竞争的加剧、却又导致商业银行利润率出现下降苗头上述情况都表明,金融自由化绝非有利无害。金融自由化在增强金融市场效率的同时,往往在其他方面又具有降低金融市场效率的作用;在提供了提高安全性的金融工具的同时又是增加风险的因素,切不可把金融自由化理想化。即使是在金融体系相当完善的西方国家,金融自由化也是权衡利害之后的抉择,有时甚至是不得已而为之。

三、金融自由化对我国住宅价格变化的影响

以金融改革事件的属性归类,本文首先把我国金融自由化归类为三个方面:一是以利率市场化的推进、同业拆借与票据市场的发展、国有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产权改革、信贷管制条款的放松或废除、放宽机构准入等为代表的信贷市场自由化;二是以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基金市场、融资租赁市场等发展为代表的国内资本市场的开放;三是以我国外贸结售汇制的改革、外资进入的放松管制、汇率体制改革、国际热钱的流动等为代表的国际资本流动的开放。在此基础上,得出以下主要结论:

第一,我国金融自由化对总体住宅价格变化正向冲击效果明显。其中,国内资本市场自由化对住宅价格变化影响最大,其次是信贷市场自由化和国际资本流动自由化的影响。

第二,金融自由化对普通住宅价格变化的正向冲击效果最为明显。普通住宅是我国居民住宅需求的主体,国内资本市场的开放、信贷市场自由化以及国际资本流动自由化的更加通畅使得普通住宅投资融资条件得到改善,投资、投机需求旺盛。

第三,金融自由化对经济适用房价格变化具有较弱的负向冲击效果。保障性住房具有公共属性,不完全按照市场定价,金融自由化不能促使资金流人保障性住房市场,因此放任金融自由化不利于保障性住房的供给。

第四,金融自由化对高档住宅价格变化的冲击波动较大,比较复杂。说明高档住宅市场资金进出不稳定,而全球流动性过剩、政策对物价上扬的打压以及国内外不确定性因素频发的情况会使高档资产成为投机的重点。

总之,金融自由化对我国住宅价格变化起到了直接的推动作用,规范好我国金融自由化各方面的进程对调控房价意义重大。根据本文结论提出政策建议如下:一是稳步、有序地推进金融自由化,做好住宅融资的审慎监管,管好信贷闸门,这是稳定国内住宅价格最t可控也最为有效的办法;二是密切关注信贷、证券、外资流人住宅市场的规模,特别是在当前全球流动性过剩和我国外贸外资双顺差情况下更应加强游资监管,引导外资流向,避免外资对国内资产的过度冲击;三是加大保障型住房的供应,完全的金融自由化不能促使资金流入保障性住房市场,不利于保障民生,因此在目前房价居高不下的情况下,加大保障性住房供给既有利于保障民生,也有利于弥补市场资源配置功能的不足。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城镇廉租住房;档案管理;现状;措施

随着城镇廉租住房建设保障工作的实施,由此产生了大量的城镇廉租住房保障档案,这部分档案作为民生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能够真实对廉租住房政策的落实情况进行记录,而且还能够对廉租住房保障家族的状况进行有效反映。而且通过对城镇廉租住房保障档案进行管理,能够为住房保障动态管理提供重要的依据,有效的维护了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因此住房保障部门的档案人员需要充分认识到廉租住房保障档案管理的重要性,做好廉租住房保障档案的积累工作,并科学对其进行开发的利用,加快推动城镇廉租住房保障档案管理的规范化和现代化进程。

一、城镇廉租住房保障档案管理的现状

(一)档案业务基础薄弱

城镇廉租住房保障档案管理作为城市住房保障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日常工作中,需要收集、整理和保存廉租住房的所有档案信息,这就对档案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技能,而且还要具备强烈的责任心和实事求是的精神。但当前城镇廉租住房保障档案数量呈逐年增长的态势,但相对的基础设施却没有随之增加,档案业务基础十分薄弱,档案信息化建设较为缓慢,部分地区仍然采用纸质档案,这对城镇廉租住房保障档案管理工作带来了较大的难度。

(二)缺乏健全的管理制度

近年来,随着我国保障制度的不断完善,廉租房建设的数量不断增加,针对于保障性住房方面的政策和条例不断完善,但对于廉租住房保障档案管理方面的制度还处于空白状态,这也导致档案管理人员在实际工作由于机制和制度缺乏及无法有效衔接,从而导致工作效率下降,达不到预期的工作效果,存在许多重复性工作。

(三)档案管理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在廉租住房档案管理工作中,部分管理部门没有设立专职档案管理人员,而兼职人员不仅没有系统学过档案管理知识,而且精力有限,这就导致廉租住房保障档案管理工作十分混乱,存在着空白档案和死档的现象。这对档案规范性管理及档案工作质量的提升带来了较大的影响。

二、加强城镇廉租住房保障档案管理工作的措施

(一)建立健全的廉租住房管理档案制度

廉租住房档案管理机构应当有针对性的建立一套完善的辅助档案管理机制,这才能对档案管理人员有更有效的约束,从而让他们的专业能力得以提升。长期以来,廉租住房档案管理机制都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如人员配置不合理、缺乏流动性,加上职工岗位长期固定单一,很容易让职工产生倦怠感。因此,在档案管理制度的构建上首先应当建立合理的用人机制、培养机制、竞争机制、流动机制,让其更有效确保员工能更好的为用户群体服务。档案员的工作本来就单一而枯燥,久了容易产生倦意,这时就需要管理人员对馆员给予充分的信赖、尊重及对其日常工作的充分支持。这样档案员才能更积极的工作,对于自己的工作也更有责任心。

(二)强化档案管理的“软、硬”件建设

针对于当前廉租住房保障档案管理工作基础薄弱的问题,需要从硬件和软件入手,加强廉租住房保障档案基础建设工作。充分的利用计算机技术,加快推进廉租住房保障档案的信息化建设。利用现代化手段来对廉租住房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并建立相对应的电子档案,针对廉租住房保障档案信息的变化情况及时对相关数据进行更新。并针对当前廉租住房保障档案数量不断增加的新情况,及时购置设备,并做好档案的保管工作,做好档案信息的备份,建立廉租住房保障档案检索系统,为档案查找工作带来更多便利。

(三)确保归档内容齐全完整

在廉租住房档案管理工作中,需要确保对所规定的全部档案资料进行收集,具体档案内容包括保障机住房数据信息、住房保障对象详细信息、住房保障管理信息、住房保障房源信息及住房保障资金信息等,这些信息要及时进行收集,确保归档内容的齐全和完事。而且要从廉租住房实施初期就要抓好建档工作。廉租住房建设作为我国住房保障体系的重要内容,需要长期落实下去,这就需要从廉租住房建设初期就要扎实的做好建档工作,有效的提高廉租住房档案管理水平。

(四)提高廉租住房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

档案管理的工作是专业性较强的,需要档案员具备良好的专业素养与专业技能,然而,很多廉租住房档案管理人员在这方面却十分缺乏。从实际情况中不难看出,大部分廉租住房档案管理机构招收的档案员文化水平并不高,也没有经过专门的职业培训,很多档案员工作经验也很浅,这会使得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及专业技能都很缺乏,在实际工作中产生诸多障碍。因此,应当让档案员在专业技能上不断得到提升。一方面很有必要加强对于档案管理人员的职业培训,可以通过定期组织相应的学习课程对于他们的专业化水平、专业化素养以及服务态度等展开训练。另一方面,在后期的档案管理人员招收及录用上应当相应的提升门槛。应当尽量选取那些有关相关工作背景或者教育背景的人员,在人员入职前应当给予他们相关的入职培训,让他们对于廉租住房档案管理的特点、工作流程等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并且要加强他们服务意识,这会在后期实际工作展开中起到很大帮助。

三、结束语

城镇廉租住房保障体系的实施是一项惠民的大事,因此需要针对当前城镇廉租住房保障档案的多层面性、动态性及双轨制等特点来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提高我国城镇廉租住房保障档案的管理水平,将这些惠民政策的重要作用充分发挥出来,更好的维护好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篇7

【关键词】 保障性住房项目 成本控制 存在问题 解决方案

一、引言

我国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城市化脚步加快,因而,建筑行业的竞争变得激烈。保障性住房是现阶段的一种经济产物,是由政府提供的,针对中低收入家庭住房难的问题,提供廉租住房。保障性住房项目的实施是城市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关系到“衣食住行”四大民生问题中的居住问题,引起社会广大的关注。保障性住房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公共租赁住房,是新时代背景下的一个特殊需求。其中,保障性住房的项目一般在工期上比较紧张,同时对于住房的造价上要求低廉,而在房屋质量水平上,又要求的比较严格。在保障性住房项目的开发过程中,如何对成本控制进行有效管理,实现企业的经济效益,是当代房地产开发商需要慎重考虑的问题。

二、保障性住房项目成本控制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成本预算不科学及成本控制目标不合理

保障性住房项目需要开发商在全部的过程中进行预算管理。进行规划设计,在规划设计之后,将项目进行招标,并对房屋的施工,竣工等进行监督管理,这些过程中部分保障性住房项目开发商,没有进行合理的预算管理。同时在经营管理过程中,由于大部分的公租房、廉租房为政府回购,核定了开发商的固定利润率,造成成本控制的项目不合理,在资源的利用上比较浪费,在资金的花费上比较随意性。

2、管理制度存在缺陷,责任分工不明确

保障性住房项目的开发商企业,在项目成本控制的制度上比较粗糙,只对工程预算、合同管理与工程招标三个方面进行了一些指引性材料的制定,但是对开发商的管理层人员,没有将责任明确化,也没有设定责任问责制。当事故发生时,各管理层人员相互推卸责任,对成本控制管理造成了危害。同时,对于能够影响到成本控制管理的一些具体问题,不能做到及时地发现,从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使得保障性住房项目的成本消耗增加,影响到了项目的经济效益。

3、成本控制管理混乱,资源利用率比较低下

在保障性住房项目的成本控制管理,缺乏对成本项目的具体分析。在保障性住房项目成本控制中,进行成本预算时,时常把以往同类型保障性住房的成本作为重要参考依据,停留在项目表面,而没有针对具体的项目进行分析,造成了成本控制管理系统的不完善。保障性住房项目成本控制效果与项目成本管理人员的薪资待遇没有挂钩,使得成本管理人员不会重视该项目成本控制,造成了对资源使用和资金花费上的随意性,并降低了成本的有效利用率,最终对保障性住房项目的成本控制造成了损害。

4、成本控制管理模式静态化,缺乏对动态成本的控制有效性

保障性住房项目中缺乏检测、分析与纠偏,同时采用的成本控制管理模式属于静态管理模式,无法对动态的成本的控制状况进行真实的反映,不能为企业对成本的后续控制提供必需的数据依据。保障性住房项目的控制成本的标准具有一定的经验性,比较墨守陈规,不能推陈出旧,缺乏实际的可操作性。当企业保障性住房项目成本控制出现偏差时,无法对其产生原因进行追究审查,也没有分析成本控制的合理性及科学性。最终,保障性住房项目中进行的成本预算,缺失了严肃性以及合理性,导致成本控制管理差错的产生。

5、成本支出随意,追求企业的面子

在保障性住房项目的房地产开发商中,有部分企业对面子比较看重,在一些不必要的花费上的支出造成了成本的增加。例如,公司将汽车作为固定资产并为员工配备等。保障性住房项目房产的销售上,与其他的一些房地产销售,存在一些不同,它是需要进行精准销售的,而部分开发商在市中心建立豪华的售楼处,增加了成本,对资源造成了严重的浪费。

6、外部因素对项目成本控制管理有一定的影响

保障性住房项目不仅有房地产业投资比较大、周期时间长等基本特点,还拥有一些工期紧、价格低以及质量高等个性特征。因而,其项目成本控制管理会受到国家政策的一些影响。在这个过程中,受到难以预测的人为因素、环境因素以及市场因素的影响也就比较多。前几年,房地产行业出现泡沫经济,对市场经济造成了一定的冲击。之后,国家通过宏观调控,对这个现象进行了制止。国家政府所出台的限购政策,使得保障性住房项目的财务成本以及融资难度得到了极大增加。同时近几年,人工工资的大幅提高给开放商对保障性住房项目的成本管理增加一定的难度。

三、保障性住房项目成本控制管理的优化措施

1、完善成本控制管理的监理制度

在保障性住房项目的成本控制的管理授权制度上,仍然存在许多不完善之处。这种现象的解决,可以通过制定法律法规,对房地产的成本控制管理进行严格的约束。首先,相关部门对立法工作的加强进行督促。现在,我国的一些相关施工现场的管理行为的法律法规体系并不完善,必须要对立法工作做足,行业才能够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最终完善施工成本控制的管理制度。其次,应该加强对保障性住房项目的成本控制管理力度,通过对管理人员的成本控制效果进行考核,根据考核结果,进行评价,及早发现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及时解决,同时将问题的职责进行明确化,落实责任问责制,以保证保障性住房项目成本控制管理制度的合法高效。同时,对于一些成本控制效果良好的管理人员,应该建立激励制度,对其进行有效激励。最后,完成对保障性住房项目成本控制管理的奖惩力度的完善。

2、加强保障性住房项目成本控制管理的规范化

我国虽然已经出台了一些对保障性住房项目的成本控制管理进行规范化要求的法律法规,但是它只能对其进行宏观把控,无法适应一些地区的实际情况。在地方上的保障性住房项目成本控制管理中,开发商应该根据本地的地方特色,对制定出与其发展实际相适应的地方性成本控制管理条例。应该将市场利益作为根本出发点,对成本进行合理控制,以期对行业的良性竞争和行业的整体水平有所促进,并积极地将外地的优秀资源引入当地市场。在对成本控制管理权的授予过程中,应该做到公开、公正,并选择那些有能力的高素质管理人员。对于成本控制管理而言,应该对成本的降低进行积极争取,对自身进行不断的完善。同时,成本控制管理中应该增强竞争意识,重视人才的引入和培养,进而促进我国保障性住房项目成本控制管理水平的提高。

3、提高成本控制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与道德素质

保障性住房项目成本控制管理工作的实际实施者,应该是与工程的各个环节有密切接触的存在,成本控制管理的水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的素质。一个优秀的成本控制管理人员能够做到对成本控制问题的及时发现,并能够在与各方人员接触的基础上,对问题的解决提供切实有效的方案;而一个素质较低的管理人员,则可能会利用职务的方便,和其他环节人员进行互相的包庇,以牟取非法利益,最终造成行业风气的败坏,甚至严重影响到保障性住房项目成本控制。对保障性住房项目成本控制管理人员的培养应该从道德和专业两个方面的素质来进行。在道德素养培养上,成本控制管理人员要达到不、不向承包方进行非法利益的索取、避免和承包方相互包庇等目标。在专业素养的培养上,应该加强对成本控制管理人员的培训,并将岗位的审查制度进行严格化。对成本控制管理人员要进行岗前培训,同时,应该在考核合格之后方能上岗。

4、减少保障性住房项目的不必要外包

开发商主要是通过对土地进行购进,然后将房屋建筑的规划设计、策划以及营销等全部进行对外承包。固然具有一定的优点,比如集合了各专业的优点,但是每一次的外包都会提高开发商的成本,最终影响到保障性住房项目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目前的市场态势下,减少不必要的外包是极其重要的。许多开发商企业设立了设计部、策划部,该部门员工仅作为联络员去和规划、设计、策划机构合作,造成了企业人力资源的浪费,进而增加了人力资源成本。

5、优化开发商企业的人力资源结构

人力资源成本,主要包括五个成分:第一,取得成本,指招募、选拔、定岗过程中发生的支出。第二,开发成本,指岗前培训、在岗培训、脱产培训的支出。第三,使用成本,指对人力资源的维持、奖励、调剂所发生的支出;第四,保障成本,指建立人力资源的更新换代以及工伤等基金的支出;第五,离职成本,主要是空职成本、离职低效成本、离职后的补偿支出、重新招聘的取得开发成本。

保障性住房项目的开发商中对成本的控制,必须要做到对人力资源成本的控制。企业可以通过聘请综合型人才,实行一人多职或者一职多能的方式,将支出有效减少,并达到对人力资源结构的优化,最终将成本进行最大化的降低。

四、结语

保障性住房项目的成本控制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的具体实施必须考虑到实际的情况,进行灵活的应变。保障性住房项目成本控制管理的模式、方法、人员不同,会对其有效性造成影响。保障性住房项目开发商企业的的发展,需要对这个问题进行深度的研究以及考虑,企业应该向科学管理的道路前进,促进项目经济效益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刘亚臣、姜依岑、牛思琦:非信息对称下的保障性住房项目委托激励模型研究[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

篇8

关键词:住房公积金;管理措施;发放贷款

中图分类号:F29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3-0-01

住房公积金指的是国家的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以及在职职工缴存的长期的住房储金。实施住房公积金的管理制度,能够有效深化住房制度的改革,改善职工的生活条件,实现社会的建设,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实行住房公积金的制度能够转变住房分配的机制,把住房的分配通过公积金的形式转换成为资金分配的形式;有利于积累住房基金,可以解决住房问题的筹资机制。住房公积金制度能够建立政策性的抵押贷款的制度,使得住房贷款的资金来源更加可靠,通过贷款的方式,可以降低职工购房的经济负担,还能够提高职工购房的能力。通过长期积累住房公积金,可以提高住房的消费,增强职工购房的机率。我国的住房公积金的事业虽然有了发展,但是发展的不够平衡,一些政策不能够严厉执行,所以应该把制度规范化。

一、住房公积金制度存在的问题

1.管理制度不完善

当前我国住房公积金的管理制度不够完善,管理委员会也只是一种形式。我国有规定:要实行中心运作、管理委员会决策,并且进行日常的监督。但是在实际的工作过程当中,管理委员会名存实亡,管理中心把所有的职责都包揽了过来。我国各个地区的住房公积金的管理中心的上下级管理比较复杂,有些地方的管理中心是属于财政局,还有一些地方的管理中心是属于房地产管理局的。所以,这就造成了管理机制不够统一,也不完善,不能够做到统一管理和统一进行监督,在执行相关政策的时候也会遇到很多阻碍,各个地方的标准不同,这使得住房公积金出现了很多的问题。

2.贷款手续复杂,员工素质不高

公积金的贷款手续很复杂,有很多的步骤和流程,而且拖延的时间也会比较长,具有一定的风险,包括欺诈的风险、运作的风险以及法律风险等等。而且,企业对于住房公积金的管理方式比较传统,员工的素质也不高,很多企业在管理工作当中实现了现代化信息管理,但是软件的功能不全,尤其是一些不发达的地区,远远落后于现代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在各个地区的住房公积金的管理当中,有些员工的综合素质比较低,而且人员的职称和学历等也不合理。所以,管理干部要转变传统的观念,加强金融的意识,还要给自己充电,多多学习新知识,了解新法律和政策,拓宽自己的思维。

二、住房公积金的管理措施

1.加快住房公积金的法律建设

针对我国住房公积金的现状,我国企业要规范住房国家级的管理,要严格按照法律法律来进行检查,并且有违纪的现象就要进行处理。只靠几次的拨款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要想彻底解决问题,就要加快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用法律的措施来保障制度的顺利实施,所有部门都要按照规章制度来处理各种事情,确保住房公积金在使用的过程当中有法可依。

加强和改进住房公积金管理,是维护职工合法权益要求,要坚决查处和纠正住房公积金管理和使用过程中出现的违法违纪行为。对已被违规挤占、挪用的住房资金,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大追缴力度限期收回,确保公积金安全。对因违规使用住房公积金而造成资金损失的,要依法追究直接责任人及有关领导的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2.加强管理和监督

要加强规范化管理,住房公积金具有保障性和互的特点,各个地区要严格按照法律条文执行,要进行规范化管理,还要能够充分利用银行等各种资源来降低管理成本。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要加强监督的力度,明确管理中心职工的责任以及权利,资金的流向一定要通过委员会的签字,还要能够及时给财政部门汇报财务情况。要充分发挥住房公积金管理委员会的作用,让全社会来监督住房公积金的具体使用情况。住房公积金是征服强制实行的长期住房储备金,是关系到职工利益的,所以职工一定要有知情权。如果不能妥善管理住房公积金,就会损害职工的利益,影响地方的财政,造成很大的风险。

3.加强宣传

凡用人单位招聘职工,单位和职工个人都须承担缴存住房公积金的义务。对不办理住房公积金缴存登记或不为本单位职工办理住房公积金账户设立手续、不缴或少缴住房公积金的单位,住房公积金管理机构要根据有关规定进行处罚,并可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要严格执法和监督,采取多种措施,努力提高住房公积金的归集率,督促有关单位按时足额缴存住房公积金,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实现大众化。要扩大公积金使用方向,除用于房屋购买、自建和维修外,还应加大对低收入家庭的支持力度,包括按月按年支取支付房屋租金等。降低公积金贷款利率,或实行差别利率,对于购买自住、小户型、低总价的低收入家庭,应提供更加优惠的贷款利率,要进一步创新、丰富贷款品种,使其充分发挥政策性、保障性金融的作用。要简化贷款手续,提高服务水平,提高住房公积金运营效率和服务水平,加强宣传,用足用好住房公积金。加大公积金抵押贷款力度,重点支持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着重解决广大中低收入居民的住房困难。

参考文献:

[1]顾爱怡.中国现行住房公积金制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J].商场现代化,2008(06).

[2]颜哲.论我国住房公积金制度的完善[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社科版),2000(01).

[3]曹彤.中国住房公积金贷款制度完善的路径选择[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3).

[4]赵国宸,洪冬青.规范管理指标 提高管理绩效――住房公积金管理指标设计刍议[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5(24).

篇9

关键词:住房公积金 制度 对策

二十世纪末上海借鉴新加坡住房公积金制度的成功引发我国大城市普及住房公积金的浪潮。住房公积金的制度作为当前城镇改革住房融资的重要举措,推进了我国住房改革进程。但是在运作住房公积金的实践过程中发生了很多违法的现象,有些案件影响恶劣。因此,我国的住房公积金制度迫切的需要完善和规范,以便保证我国城镇居民的生活便利。

一、住房公积金的内涵

(一)住房公积金及其制度

我国的住房公积金是我国学习新加坡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改革我国城镇住房制度的一个举措。住房公积金是为我国的职工与职工单位办理一种长期性、义务性的住房储蓄。这种储蓄制度是住房分配的货币化、法制化以及社会化。城镇的职工参加工作以后按照规定必须上交一定的个人住房的公积金,职工的单位也要按照规定以一定的比例给职工缴纳住房公积金的补助费,两者属于职工个人所有,归计到职工账户,作为住房公积金储蓄专款,用于职工自己对个人住房的返修、建造,或者购置。

住房公积金制度对保障住房公积金具有重要意义。属于我国的法律体系,具有强制性、长期性、保障性、互等特征。

(二)住房公积金的作用

(1)由于每月都需要职工按时缴纳一定的住房公积金,有利于个人储蓄行为的推广

(2)日积月累的住房公积金是职工储蓄中一笔专用于住房的稳定的社会保障资金

(3)住房公积金的购房贷款比商业银行较低,具有社会保障的性质,能够提高职工自身的购房能力

(4)有利于国家为廉租住房建设集资筹资,进一步保障我国公民的住房,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政策的重要举措

(5)住房公积金具有保值性,可以防止通货膨胀时的货币贬值

二、住房公积金制度中存在的问题

(一)住房公积金覆盖的范围有限,资金的来源比较单一

我国的住房公积金的缴存的覆盖率非常低下,能够实现的整体保障的范围很小。虽然在国家机关以及事业单位中推行顺利,但是我国很大一部分企业无法真正的履行相关要求和规定,就业者不能正常的享受住房公积金制度的优惠政策。因此,事实上只有一小部分城镇人口能够享受住房公积金优惠政策的群体。其他人因为企业规模小、执法力度不够、住房公积金的保值增值工作的不足、贪污挪用等原因无法真正实现住房公积金的储备。

(二)住房公积金管理制度不完善

住房公积金在缴纳过程中个人和企业缴纳的比例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与制度的规定有较大差距。正规企业应该将所有应税福利算在计缴的工资基数中。但是效益一般的公司中难以保障,计缴基数的标准是基本工资。另一方面缴存的额度也不能保障,无法保障和规范缴存额度。

由于住房公积金制度上存在的缺漏,经常会导致住房公积金在使用过程中经常发生一些不公平的现象。比如贷款人并不匹配对应的存款人;真正需要解决住房问题的中低收入家庭不能申请住房公积金的贷款,而高收入家庭却能获得住房补贴等,这样造成不同阶层收入距离增大;住房公积金的申请过程手续繁琐、限制较多,非常不便利,但是事实上根据调查表明我国的住房公积金有一半闲置在银行里面,没有实现有效的利用;银行不能按照公积金制度规定操作、效率低下,缺乏一定的积极性。

(三)缺乏应对和防范风险的能力

由于住房公积金机制和监管体系的不完善导致住房公积金缺乏应对和防范风险的能力,同时,和商业银行是委托关系的住房公积金的管理中心由于不是专业的金融机构,所以缺乏金融机构具备的相应的业务能力,在应对复杂的贷款业务的时候,无法实现对金融机构的有效监督,造成委托关系的工作效率非常的低下,导致我国住房公积金相关的犯案数量以及涉案金额都呈现整体的上升趋势。

三、完善住房公积金制度的措施

(一)增强和加大住房公积金宣传力度,扩大住房公积金覆盖和影响范围

加大宣传的力度,让住房公积金的制度能够深入人心,使我国公民能够知法懂法,不断的扩大住房公积金影响的范围和覆盖的面积,在这个过程中,政府和企业应该严格的执行国家住房公积金归集,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有计划的按照步骤将住房公积金向非公有制的经济领域稳健的推进,最后扩大到民营、外资、私企,甚至可以实现个体经营户和自由职业者,以及农民都可以加入城市住房的社会保障体系当中。建立并完善我国住房公积金制度,对高收入群体的住房公积金具体的缴存额度实行相关的封顶政策,以此防止不同的阶层之间进一步扩大公积金的缴存差距。

(二)规范住房公积金相关的机构设置,健全住房公积金相关信息的资料库,保证住房公积金制度的推行和完善

建立健全住房公积金的履行单位与个人的信息资料库对于推进和完善我国住房公积金制度的落实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我国有关部门应该加强信息资料库的规范性、系统系、完整性,对履行住房公积金制度的相关单位与职工的具体情况进行全面详细的调查,核对缴纳单位与职工的数量,并广泛的征集住房公积金的新型征缴体系的建议。

(三)积极提高住房公积金的利用率,创新关于住房公积金的使用、提取以及贷款的办法和管理方案,是提高我国住房公积金使用率的有效手段

我国目前的住房公积金的普遍使用率十分的低下,因此在住房公积金的使用、提取以及贷款方面积极的集思广益、改革创新方法具有重要意义。应该适当的房款我国住房公积金的提取条件,尤其是中低收入家庭,应该允许按月或者按年来提取相应的住房公积金,保证他们的租房等用途。尽可能的简化住房公积金的贷款程序,如果职工需要进行住房公积金贷款,只需要和贷款银行签订有效的房屋贷款委托书,然后按照房屋贷款委托书的细则定期在职工的住房公积金的账户中自动的扣除,发展网络注册和操作技术,促使住房公积金贷款的程序易行、方便。

(四)完善当前我国与住房公积金相关的法律法规,建立完备的法律体系,是住房公积金制度得以完善的关键

进一步完善我国相关的立法体系,逐步形成住房公积金管理制度完整的法律体系,使住房公积金管理做到有法可依,为住房公积金管理提供必要的法律保障。在具体操作中,要明确住房公积金的缴存范围,使住房公积金的管理从缴纳到使用有法可依,依法办事。

四、结束语

我们应该在完善住房公积金制度的同时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坚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变革,加强实际调查的力度,开拓进取,不断的探索研究适应新形势发展要求的措施和方案,积极的研究新情况,有步骤有计划的解决新问题,创造性的发挥全社会各个阶层的智慧和力量,集思广益,保持我国住房公积金制度健康、可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何欣华.解放思想历程艰辛,改革开放成果丰硕——从住房公积金制度的建立看坚持改革开放的必要性[J].宝鸡社会科学,2008

[2]许绍基,周治平,彭昆仁,蔡穗声,潘蜀健,徐雪莹.缓解广州住房供求矛盾的新尝试——关于住房公积金制度的对话[J].开放时代,2009

篇10

一、健全制度,全力推动机关后勤管理的规范化

做好机关后勤工作,必须把制度建设作为一项长期性、根本性的工作来抓。为此,我们注重吸收外地先进的后勤管理经验,先后健全和完善了35项后勤管理制度,其中行政管理和机关事务方面10个,文明卫生和城管创建方面9个,安全保卫和综合治理方面16个,形成了一整套针对性强、操作性高、实效性好的后勤保障制度体系,为后勤管理的规范化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健全制度严格管理上,我们主要突出了四大重点:一是规范财务管理。认真制订和严格执行《县委办公室财务管理制度》,坚持“一支笔”审批和廉政审核制度,切实做到了办事有计划,拨款有预算,收支有标准,监督有机制,有效杜绝了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特别是我们从20__年起着力推行了经费包干制度,即根据各组室的工作性质和任务,区别确定电话费、接待费和用车费等业务经费的补助标准,实行切块包干,定额到人,节约留用,超支不补,有效解决了以往因“吃大锅饭”带来的种种弊端,促使各组室把有限的经费用在了刀刃上。近三年来,我办办公经费与过往相比平均减少了20%以上。二是规范小车管理。重点加强油料、修理等主要开支项目的管理。对小车用油坚持在跟踪测试的基础上确定合理的油耗标准,实行定量考核,超过部分全赔,节约部分奖励20%,严格兑现。20__年有4名司机共节省油料2052升,领取节油奖2090元,其中最多的节省了油料1060升,得奖1080元。有2名司机因超定量耗油按规定全赔,分别扣款560元、210元。由于县委领导工作繁忙用车较多,小车行程和司机费用难以准确及时地核算和把握,针对这一问题,我们结合实际坚持和创新了一种小车费用先由司机实行逐日登记,再由用车领导核实签字的管理办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得到了领导的支持和肯定。小车维修严格按照“司机申报、管理员鉴定并报行政组拟定计划、分管副主任批准、凭通知单定点维修”的程序进行,堵塞了管理漏洞,节省了运行成本。据统计,与往年相比,近三年来县委办平均每年节省小车费用4万元以上。三是规范宿舍房产管理。为切实解决前些年公房市场化改革过程中出现的产权不清、手续不全、交易不规范等问题,我们制定和完善了《县委机关宿舍房产管理制度》。该制度明确规定:县委大院的宿舍房产由行政组统一归口管理,住房从规划、建设、产权登记或变更、改建扩建、出售出租都要经行政组书面批准;对拥有全部产权的住房出售预先要到行政组申报、公示,优先售给院内机关干部,然后是其他单位工作人员。购房住进机关的人员必须由行政组核定身份。房产过户须经行政组参与,否则不承认其机关住户身份,不享受机关“三通”福利,并可向其征收投资补偿和有偿服务费;对仅有部分个人产权的住房,行政组负有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义务,有权对其实行监管,对违规出售出租或改建扩建者,要严格实行处罚。从20__年至今,机关内有7户住户因工作调动等原因出售住房,我们严格按照该管理办法操作,克服各种阻力,维护了机关房产管理秩序。四是规范物资财产管理。如对机关车辆、空调及大宗办公用品的采购严格实行公开招标、政府采购。对大宗废旧物品的处理坚持实行公开拍卖制度,既抵制了来自各方面的人情干扰,又有效促进了物品增值。如20__年我办2台旧车通过面向社会公开拍卖,成交价高出底价近4万元,比我们期望的效果还要好。通过以上规范管理措施,较好地堵住了办公室费用开支的三个“无底洞”,即以领导名义办事开支的“无底洞”,出差办公事的“无底洞”和办公用品开支的“无底洞”。

二、深化改革,着力促进机关后勤保障的社会化

近年来,我们紧扣机关后勤改革与发展实际,始终坚持用市场经济的观念来审视机关后勤工作,用市场经济的办法来解决管理服务中的问题,用市场经济的规律来配置机关后勤资源,切实增强了机关后勤工作的活力。一是推行协议式管理。早在20__年,我们就与县恒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