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艺术的分类范文

时间:2023-07-03 17:54:2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现代艺术的分类,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现代艺术的分类

篇1

网上的电子文献primaryliterature,也叫原始文献,是没有出版的比如照片或者手稿等等。最近几年通过扫描编补把原始文献数据化,因为数量非常庞大,在对有些文献不知如何入手的情况下,会把部分先放在网上,做一种介绍。比如最简单作品图片,在这个网站上就可以看到。

网站上会对所举办活动进行介绍,如资料、图片和录像等。主办活动都是与文献库的资料和研究方向有关,比如2010年在中国北京、上海、香港、纽约合作举办的一系列讲座,地点不局限在香港。当然在香港,会做大量的活动比如一些教育性和实验性比较强的项目,因为艺术家和研究者会有不同的视角,邀请当代艺术家来用他们的方法来解释这个图书馆的时候,用不是非常学术的眼光,反而会带来新鲜的观念,变得非常有意思。还有大型学术会议的举办,未来十月份的时候在上海会有一个国际学术会议举办,课题是“展览怎样构成亚洲当代艺术史”。

另外一个项目,是我本人负责的,关于中国80年代的当代艺术。网上有一个列表,是跟90多位艺术家、学者的全部的访谈,很多关于80年代他们读书、活动的细节,有许多现在想象不到的事情。关于顾丞峰老师的介绍,像他80年代在做什么,最近在做什么,访谈文字稿在网上很方便就可以看到,录像需要到图书馆里看。因为有的访谈会长达2-3个小时,很少有人花时间看完整个访谈,我们就把所有文字打出来,然后将录像精华的部分剪辑成16-20分钟,配上中英文字幕。

访谈的录像经过剪接,加上收集来的图像等等的文献编成一部电影,纪录片的形式能比较生动比较活泼的把文献用起来,引起大家的兴趣,但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金钱。还要做很多判断,进行取舍,目前只有一部主题是关于香港对广东的影响,八十年代的广东当代艺术,大概是1个小时。

专题网站的建设,中国八十年代艺术研究计划,重点文献选登比如:1989年北京的中国现代艺术展,“不准调头”的标志,北京青年报当时比较大篇幅的报导,网站的集中展现省去了图书馆查阅的繁琐。类似这样有很高历史价值的资料有很多,都呈现在专题网站。在南京,在上海也好,大家都可以方便查阅,这是网络最伟大的地方。

篇2

【关键词】装置艺术;装置设计;产品设计;影响

一、引言

在众多的艺术手法中,装置艺术的现成品创作元素和产品设计之间具有天然的联姻关系,经分析和研究发现,装置艺术的创作思想和方法对产品设计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性作用。对产品设计与装置艺术进行有机的融合的探讨,将是通往设计高境界的很有价值的研究方向。

文章从装置艺术这样一种十分具有生命力的艺术形式作为切入点,阐述了装置艺术与产品设计的密切关系,分析其对产品设计的启示,并将装置艺术的观念性,观众的参与方式等作为重点,引入到产品设计中。

二、装置艺术对产品设计的影响

2.1 装置艺术对产品设计的影响

在20世纪70年代早期,很多艺术家离开工作室和画廊,走上街头,走进环境,用新的表现形式拓宽了他们的疆域,创造了新的艺术派和门类。装置艺术就是其中之一,它通常激发设计中批判性的、常常引起争议的社会方面的问题,将设计实验性的边界向外拓展,为设计师们提供了探索快乐的机会――这常常蕴含于挑战之中。在这样的实验作品中所积累的经验,有时候可以被吸收、整合到后续的产品项目设计过程之中。装置艺术和产品设计之间就有着这样一种辨证统一的哲学关系,它们既被划分为不同的门类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本文以装置艺术这样一种全新的艺术形式作为切入点,立足于梳理装置艺术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价值与意义,剖析两者共同的融合现状,展望新世纪的发展趋势,最终上升到设计方法层面的相互启示,以获得装置艺术与产品设计在新时代的全新突破。

现代衣食住行和生活环境在不断的提高和变化着,人们要求创造多彩多样的文化生活。在注重物质层面的同时,人们更既注重精神层面的提高。当然一件生活中的产品,在功能性相同的情况下,人们更在选择它的外观特殊性和美观,然而,因此在产品设计中,不断融入了更为综合的艺术形式和新的媒介,包括将装置艺术融入产品设计之中。另一方面,设计与艺术从来就是不可分割的两个部分,特别是在进入现代以后,他们更是如孪生兄弟一样互相借鉴并肩前行。因此,对传统艺术分类挑战的装置艺术,不受限制的综合使用很多门类的表现形式来表达创作者强烈的情感和观念,以及对现代艺术的广度深度和强度的追求,成为了时代的必然产物。

在现代产品设计的多元艺术风格中,可以很明显看出装置艺术从各方面对现代产品设计的影响。

装置艺术自身人文性的本质主导着其美学价值。装置艺术既是产品与艺术品之间的桥梁,又是观念、主题的载体,具备将这种思想运用到产品设计中去的最便利的条件,也是使产品具有文化内涵的便捷之路。产品设计融合装置艺术的人文性理念之后,能更准确的把握产品内涵,展现产品的魅力。

2.2 装置艺术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

从审美意识上讲,我们今天称之为艺术的已不再是我们所知的艺术,它是另一种艺术,具有新的功能和含义。”装置艺术也是这样,它虽然与所有的艺术门类都有亲缘关系,但它却是另一种东西,它或许显示了人类艺术活动的本质,那就是满足人类的精神需要,满足人类表达和交流的基本需要,并作为人类自我探索的手段。至于它是什么艺术并不重要,人们已经放弃给艺术下精确定义的企图,装置艺术也不例外。装置艺术特征的开放性、游离性、模糊性,决定了我们只能在它运动、发展和变化中认识它,研究它。

装置这种艺术模式在人类经验里出现,然后被大家逐步地归纳和分类,形成一个真正的艺术门类,这是人类对艺术认识的一次巨大变革。以前任何三维的作品都被认为是雕塑,但是当毕加索用自行车把和坐垫装配成一个神似的牛头,杜尚把小便器拿到美术馆去展出引起轩然大波,这两件事情发生之后,人们形成了对现成品的认识。其实小便器是带有工业美感和形式美的,而且符合产品设计的创新原则,美观原则,可行原则和合理原则。只要你有一个看美的眼睛你就可以发现日常用品也是有美感的。现成品进入艺术,是现代艺术的再现,也可以说是当代艺术最初的缘起。

装置艺术的概念也就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深入人心。大家不再觉得装置艺术只是偶然为之的巧合,或者是偶发。装置艺术应该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艺术门类,可以与摄影、绘画、雕塑这些艺术门类并列。装置艺术还包括行为、表演与装置的结合。

装置艺术的“美”不仅仅指视觉形式的优美,这种美具有更为深刻的内涵。比如,幽默的艺术语言,对社会现象独到的见解,对创作元素的大胆选择,对观众参与的引导等等,都体现了一种独特的“美”。而无论是视觉形式的美,还是更为有韵味的含蓄的美,装置艺术这种自身的“美”的本质辐射到产品设计中,使产品的美学价值得到更为充分的体现。

2.3 小结

本章从艺术的研究角度出发,结合装置艺术和产品设计的基本特征,从审美意识、表现形式、社会功能三个方面阐述了现代产品设计中装置艺术风格的体现。明确装置艺术对现代产品设计发展的有益促进,并由此引发对中国现代产品设计的一些思考。

三、结论与展望

本课题针对产品设计与装置艺术进行研究,分析了装置艺术的变化发展,并总结了变化发展的原因。通过对装置艺术逐渐深入的了解及探索,阐述了装置艺术对产品设计的影响,研究概括了装置艺术在产品设计中的具体表现形式。

本课题主要涉及的工作有如下几个方面:

1、学习装置设计和产品设计的基本概念及设计的基本原则

2、了解装置设计对产品设计的影响

3、探究装置设计和产品设计的辩证关系

【参考文献】

[1]原研哉.设计中的设计[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6.

[2]王受之.世界现代设计史[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

[3]装置艺术的当代性:顾振清访谈录[Z].2008.

篇3

传统艺术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它具有丰富的种类、深厚的内涵、悠久的历史,是我国最普遍和单纯的民族艺术。所以传统艺术从形式、内容以及内涵上都推动和丰富了现代设计的发展。

一、中国传统艺术和现代设计

(一)现代设计以及现代艺术

设计从人类文明初期就出现了,人类生活本身就是设计的结果,人类的发展也是不断完善一个个设计的过程。现代艺术设计起源于19世纪末的英国工艺美术运动,传统手工时代的作坊主和工匠在工业革命之前是设计者和制造者,也是销售者和使用者。在工业革命之后,出现了标准和机械化的大批量生产,促使设计脱离了制造,成为独立职业。而现代美术的出现对艺术设计产生了影响,促使设计发展为现代设计。

(二)我国传统艺术的设计思维

我国传统艺术随着我国文明的发展而发展,除了反映客观的现实,也和设计观念息息相关。在分析我国传统艺术和设计之后,我国传统艺术设计的思维可以分为:意境的设计、艺术程式的设计、艺术语言的设计。

首先是意境的设计。中国艺术的意境美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结晶,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哲学思维。中华民族以儒、道、禅为核心,具有自然、虚静、空灵的阴柔品格,纵贯古今,吐故纳新,也吸收和借鉴外国文化,形成了包容大气的传统文化。艺术家的心灵映射万象代山川而立言,他所表现的是主观的生命情调与客观的自然景象交融互渗,成就一个鹫飞鱼跃,活泼生动,渊然而深的灵境,这灵境就是构成艺术之所以为艺术的意境。这种意境具有很强的主管意境,通过构建意境体现中国艺术精神。这种对意境的设计和处理促使我国艺术创作更加自由。

其次是艺术语言的设计。我国艺术是具有创造性的精神产物,而艺术语言就是艺术家主管设计的结果。我国设计者的内心澄净,设计语言是虚灵;如果设计者内心敏锐,设计语言是多情;如果设计者内心广博,设计语言是空明。艺术设计体现除了设计者内心的真实感悟,也升华了设计者的思想和情感。

设计作品成败的关键是艺术构思,我国传统艺术营造的意境、表达的语言是一种理性分析和设计理念,积淀了一定的民族文化精神,并且和我们的生活、思维以及观念息息相关。因此从现代设计来说,分析和借鉴我国传统艺术是重视本土文化的一种体现,体现出了新的设计理念。在现代设计中应用我国传统艺术理念促使设计更具创新性。

二、中国传统艺术对现代设计的启迪作用

(一)现代设计中艺术美的应用

美有三条原则。首先是立意,也就是意念先行,以形取神;其次是创新,承先启后,破旧立新;再次是活用,适身合用,灵活生动。意境既是我国美学的本质,也是我国设计的一个审美趋势。艺术创作人员在对大自然和社会进行观察时,产生了一定的思想和情感。以新的意念为基础,创作出有意义的作品,表达出一定的意境。“中国式”的创作思维独具中国味道,并且其深远的意境为现代设计发展提供了一个重要方向。

(二)现代设计中程式美的应用

我国艺术的程式是美的搭配,是经过深思熟虑和高度提炼得来的,利用笔、勾线、应调墨都有一定的规矩,程式的美感是特殊的,没有了程式,我国艺术就会缺乏韵味。我们在实际生活中用的素材都是经过提炼布置,促使这些素材相互穿插、映衬以及搭配,形成流畅的线条,合意的色彩,巧妙组合了绘画和设计元素,促使设计水准提高和开拓市场。现代设计和我国传统文化有效融合在一起,用新的手段继承了发展了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表现出了探索和创新的勇气。

(三)现代设计中艺术语言的应用

设计自身就是一种语言,它可以为人理解认同具有说服力,这是现代设计的初衷。用现代的审美理念改造、提炼和应用传统艺术语言,增加传统艺术的时代特点,并且应用于设计。例如,凤凰卫视中文台的台标,利用彩陶上的凤鸟图形,并应用我国特有的“喜相逢”的结构形式,表现出了深厚的文化和现代媒体的特点。我国传统艺术语言文化底蕴深厚,具有长久的活力和生命力,并对现代人产生深刻影响。

三、现代设计对中国传统艺术的继承和发展

我国传统艺术的发展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首先脱离了科学,其次排斥科学,忽视了自身的发展,我国传统艺术仍然在沿袭和继承古人,到现代为止,很少从艺术的本质深入研究我国传统艺术中合理的、有价值的、有生命力的规律,促使我国传统艺术还没形成一套科学完善的理论体系。而现代设计学理论科学完整的归纳了我国传统艺术,表现出了我国传统艺术的特点以及思维方式,也提供了新的处理手法和方式,所以有关人士可以利用现代设计中对我国艺术的归类和借鉴建立我国现代设计体系。

篇4

关键词:艺术;艺术史;理论;终结

中图分类号:J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36-0253-01

一、艺术的终结

关于艺术的终结,可以概括为五个方面:艺术的终结、艺术史的终结、艺术家的终结、艺术审美的终结和艺术理论的终结。

艺术的“终结”,这个词来最早始于黑格尔。1817年,黑格尔在海德堡开始了后来被誉为“西方历史上关于艺术本质的最全面的沉思”的美学演讲。在这次演讲中黑格尔提出了一个令西方思想界为之惊叹的观点:艺术已经走向终结。黑格尔曾就艺术指出:“艺术对于我们现代人已是过去了的事。因此,它也丧失了真正的真实和生命,已不复能维持它从前在现实中的必需和崇高地位”。他认为艺术应该让位于哲学,由哲学来代替艺术接下来的任务。他列举了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在造型艺术作品里,精神和心灵要通过其中每一形象向精神和心灵说话。因此浪漫型艺术就到了它发展的终点,外在方面和内在方面一般都变成了偶然的,而这两方面也是彼此割裂的。由于这种情况,艺术就否定了它自己,就显出意识有必要找比艺术更高的形式去掌握真实”。精神内容超出物质形式,进一步的发展必然造成作为主体的精神的超越和作为客体的物质形式的决裂。依黑格尔看,这种分裂不但导致浪漫艺术的解体,而且也导致艺术本身的解体。于是,艺术由此“终结”。

二、艺术史的终结

丹托在1984年的《艺术的终结》里,也对艺术做出了独特的考察。与黑格尔有所不同的是,丹托不认为哲学会取代艺术,他所指的是艺术史的叙事终结,他通过对黑格尔式的艺术史模式的反思,批判艺术史的叙事结构。西方艺术史就是哲学剥夺艺术权力的历史,伴随艺术自我意识的到来,那种不断进步的、以叙事结构的艺术史终结了。艺术的叙事已经终结,但是被叙事的主体也就是说艺术没有终结,终结的是艺术的现代主义叙事。德国艺术史家汉斯·贝尔廷跟丹托一样也反对在艺术史领域那种已占据主导的“线性的进步观念”。他的著作《艺术史的终结?》指出“当代艺术的确宣称艺术史已不在向前发展,而且艺术史学科也不再能提出处理历史问题的有效途径”。贝尔廷的“艺术史的终结”并不是意味着艺术史学科的死亡而是指艺术发展作为一个有意、进步的历史连续性的一种特殊观念的终结。从某种意义上来看,艺术史学科今天正处在一种变动中。这些变化的原因,部分是来自对艺术史学科自身历史发展的反思和重新认识,部分是受到当代西方学术大背景的刺激和挑战的影响。艺术史学科的先驱温克尔曼、莫雷利、里格尔、沃尔夫林等人开创的学术研究和思想体系,在今天已经退化成为一种毫无创建的常规职业并在艺术市场和博物馆收藏的压力下逐渐变成一种碌碌无为的学术机器。在普莱茨奥斯的《反思艺术史》和汉斯·贝尔廷《艺术史的终结?》两书中就一再提醒我们艺术史学科正在出现危机。不只是因为年轻一代的艺术史家们在没有找到可靠的新方法之前,就急于摧毁过去的规范,艺术史学科自身确实不稳固。

我们可以透过现代艺术创作的流程看到现代艺术的躁动不安,拼命追求艺术新形式。面对指责,现代主义艺术家们宣称现代艺术是以自主性观念为前提的。这种观念为艺术摆脱工具理性的支配和日常生活的束缚提供了可能。但是,过分强调艺术的自主性又导致艺术脱离现实生活,成为与世隔绝的小圈子艺术。

三、艺术并未终结

艺术的终结,这一观点的提出是对当前艺术理论与实践的严峻挑战,产生这种观点有其深层次的社会原因和艺术现象的事实依据,同时也存在研究学者认识方法上的偏颇。

艺术曾被宗教、被法权、甚至被文学、被诗、被戏剧役使过,如同人对自由有渴望一样,艺术也渴望自主,不会容忍被谁役使。在艺术开始谋求以至实现了一些自主的权力时,黑格尔却想再一次以哲学役使艺术,甚至取代艺术,我认为这不是一个正确的理念。另外,艺术是由视觉接受的,视觉不只是获得观念的媒介,它本身也是一种需要,冷落以至蔑视视觉是无论多么堂皇的哲学都不能予以弥补的缺失。

艺术是人的感性存在的表现,美的艺术自人类社会产生以来就一直存在。即使艺术表现出来的是一种变形的、歪曲的形象,甚至艺术已不再反映美,但这并不表明审美和艺术真的消失或消亡了,它反映着现代人心中的忧虑、痛苦或者展示人们对新的生活和新的存在方式的体验,是艺术家对我们生存世界的表达,艺术与美只是转换了自己的存在形式。

最后,引用詹姆逊在《“艺术的终结”还是“历史的终结?》的话,后现代中美的回归必须被视为“艺术终结”系统的要素,艺术依然被从人的内心深唤起,艺术历史的审美维度依旧被人怀念,艺术作为装饰美化的功能依旧有效。对艺术的追求,全人类是相同的,这也就是艺术不会终结的保证。

篇5

关键词:现代艺术;美学锋芒;创新;自由

中图分类号:J0-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1)14-0074-02

在上世纪的50-70年代,苏联的现实主义思想主宰了整个中国的美术创作和美术教育领域。也是因为这样的束缚,具有“创新、自由、开放、变化和包容”的现代主义精神一直在中国难以行走,并被现实主义思想所批判和否定。美术界也从根本上产生了思想自由而形式变化多样的现代艺术。而到了今日,现代艺术不仅走入中国,并且成为了主流的思想,引导、影响着新一代的艺术家,同时也让他们迷失。

现代美学中有个部分是专门研究艺术独立理论的,我们可以参考一下,再研究到底艺术与现实是怎么样的关系,现代与我们的整体文化存在着独立性吗?是完全互动还是相互影响呢?

一、什么是现代艺术,现代艺术的作品独立性体现

现代艺术的本质是创造。可以这么说,现代艺术就是专门以创造、创新作为它的原动力的艺术。我们都知道,艺术和科学都需要创造精神,但是对于现代艺术而言,它的创造旨在突破现有的局限,是一种纯粹、单一的创造。艺术家必须创造才能成就艺术,不创造不行。超常、奇特,创造的价值就越大。这些在很多外行人的眼睛里看,现代艺术作品充满着奇巧古怪、不合常理。世界上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行业、职业,只有一种职业是为了练习而设立的,并且能够激发人的的创造力的,这就是现代艺术。

可以想到,现代艺术有着很神奇的一点,就是用奇异的形象反映不正常的社会现象;常用寻常人不注意的角度和深度来体现人问题和社会问题;用常理不能解释的方式来展示宇宙和人生的意义与内涵。现代艺术可以刺激观众的自觉性。过去传统艺术常把影响、感动观众作为成功的标志。电影、小说,都期望让他人为之热泪盈眶。但是人类文明的发展在逐步加深,每个人都是自觉、独立的人,现代艺术就是一个人对一个人的互相印证,可以这么理解,在现代艺术中,没有人是艺术家,也没有人不是艺术家。因为现代艺术是一种具有互动性的艺术,能够直接诉诸人类的感觉境界。单独地看一件作品,可以把这件作品认定为独立的现代艺术风格的作品,也可以只创造性地揭示某一个现象,但是要把这个作品放入现代艺术的潮流中去,就可以感觉出,这件作品既带有独立的一面,又展现着现代艺术的精神――互动性。

前年上海双年展的题目就是“海上・上海具有一种特殊的现代性”。展览很快就过去了,那些作品也渐渐的被淡忘,而现代艺术的精神却一直在上海这块土地上,在这群人中孕藏,这种精神的依靠是科学技术所难以达到的,科技的发展会让人分工更细致,但是也极大的限制了人性的完整,使人在职业化中忽视了心灵的慰藉。这就是艺术的作用,也是现代艺术的独立性和与人类社会的互动性。

二、现代艺术真正所蕴含的互动与独立性

我们可以肯定的说,现代艺术代表着自由。现代艺术与自由是同义语。提起自由,我又不得不简单的表述一下现代主义的兴起过程。我希望从介绍现代主义背景的基础上让大家明晰现代艺术的互动性是不够强的。

美国越战的失败,直接导致着反战情绪的增长,冷成格局下的国际环境等大量原因使得人们对于人类社会的现状和现实生活的惨状有着很大的悲伤感,对未来不抱有希望,并且开始蔑视已有的人类生活。体现在在文化领域中则是出现反主流与否定永恒价值的倾向;工业发展的副作用也是造成现代主义出现的一个根本原因。工业的进步曾一度为人类社会带来了美好的前景,但随着社会发展,副作用也越来越明显,核武器危险,能源紧缺,环境污染,有毒废料等一切,让人们逐渐清醒地看待工业进步的利弊得失;社会问题突出,战后“垮掉的一代”出现使得我们发现丰富的物质生活并解决不了精神的匮乏。1968年间,欧洲、美国出现了学生运动热潮,并伴随着新思想。这些原因最终导致了现代主义的产生与发展。同时也可以导出一点,就是现代艺术也是具与互动性的,被社会所影响,同时也是影响着社会的。虽然不如后现代主义一样具有很强的互动性,在各个领域都能体现互动性,但就现代主义本身的特质而言,现代艺术的互动是伴随着现代主义的产生而产生。

三、从洛特曼的美学思想中猜想现代艺术的生命构成

西方美学对文艺的研究有着比较明显地两大思路:一个是比较注重文艺与社会生活的研究,这种思想强调世界中的各种条件、因素都对艺术家的创作有影响和制约;另外一个则比较注重艺术自身的独立性,强调出作品本身存在客观的特性,而这种存在才是艺术自身价值的所在。美、英“新批评”的代表人物韦勒克把它们概括为外部、内部研究两部分。这两部分都具备充分的证据来证明自己的正确和对方的缺陷,可同时却又都无法否认对方存在的合理性。所以要转换思路化解外部研究与内部研究之间的对抗;因此,克罗齐在理论上所确立的艺术独立地位,就很难在实践的意义上得到认可。

由此可以看出,艺术想要独立于社会中还是需要很强的理论支持的,尤其是现代艺术,现代艺术包容很多自由、开放的东西,比起其他年代的艺术形式而言,更加复杂、多变。可以这么说现代主义的成就在于把极少共同性的国家和文化联系在一起。随着现代艺术观念的传播,现代文化的膨胀而超越了国界。

洛特曼对于此有着清醒的认识,他创造性地实现了西方美学史上有重大意义的思想转换。他借鉴生物学理论,把作为人类创造性脑力劳动结晶的艺术,当作活体生物来看待。艺术的生命是什么呢?艺术文本的生命就体现在“艺术语言能以极小的篇幅集中惊人的信息量”[2](p23)。正是这种生命的特质,使得艺术成为一个无尽的信息源,其它任何类型的文本都无法与之相比,这也正是艺术文本的魅力所在。信息也即意义,一部作品所包含的信息量越大,意义就越丰富,它的审美价值就越高;相反,它包含的信息量越少,意义就越小,它的审美价值就越低。因此:“美就是信息”[2](p144)。因此可以断定,现代艺术的生命就是信息量大,内容丰富,表现简单。

所有的艺术思想都是有强大的学术理论支持,现代艺术也是一样,没有理论支撑的艺术一定如镜中花、水中月,给人不够真实的感觉,并在艺术史的洪流中昙花一现。罗曼特对于艺术的理解洽洽帮助我们真正认识到现代艺术中的独立性与互动性,在所有的艺术活动中,没有完全的独立也没有单一的互动。

参考文献:

[1]柏拉图.理想国[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5.

[2]洛特曼.艺术文本的结构[M].密歇根州:美国密歇根大学出版社,1977.

[3]黑格尔.美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

[4]黑格尔.精神现象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7.

[5]赫尔曼・沃克.战争风云[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

[6]李斯托威尔.近代美学史评述[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0.

篇6

纵观世界,哲学在柏拉图时代涵盖了大量的学科,随着时代和技术的进步,人类对其研究的深入,单一学科逐渐从哲学中分离出来。艺术也在随着时代和人类的进步在发展,具体而又有实用价值的设计逐渐形成自己特有的艺术门类。

鲁道夫•阿恩海姆在艺术与视知觉中是这样定义视觉艺术的:“关于主体:‘视觉是高度选择性的,它不仅对那些能够吸引它的事物进行选择,而且对看到的任何一种事物进行选择。’关于客体:‘表现性是视觉对象的一种最基本的性质,这种表现性就在于视觉对象的结构之中,造成表现性的是一种力的结构。’关于主客体关系:‘表现性其实并不是由知觉对象本身的这些‘几何-技术’性质本身传递的,而是由这些性质在观看者的神经系统中所唤起的力量传递的。不管知觉对象本身是运动(如舞蹈演员或戏剧演员的表演)。还是静止不动的(如绘画和雕塑),只有当它们的视觉式样向我们传递出‘具有倾向性的张力’或‘运动’时,才能知觉它们的表现性。’”艺术正像其中所说,“这些性质在观看者的神经系统中所唤起的力量传递的”,设计便可理解为,利用“几何-技术”唤起神经系统的力量传递,从而达到的一种表现性,这不正是艺术的繁衍和进化嘛?

艺术的产生背景及价值实现

艺术的产生和发展是伴随着人类劳动和大脑思维的成熟产生的。在原始社会,当人类满足了生存需要这一前提后,人类的各种活动就被称之为和目的性的人类活动。不同的劳动带来了不同而又丰厚的生活回报,捕鱼的惊喜、围猎的收获和种植的丰收让原始人类欣喜若狂,表情的夸张,肢体语言的交流是他们传递快乐和祝福的最直接方式。当然,艺术是一种有心而生的“内容意义”,当原始人类尝试用图像把这些内容意义都记录下来时,艺术的外在表现便展现在人类面前了。从此也便开始了艺术美以及审美意识的产生。因此,正像黑格尔所说“因为只有到了人成为精神方面的自觉者,摆脱了生活的直接性,从而获得了自由,认识到客观世界是外在的,和自己对立的时候,人才会对客观世界有散文性的看法。”但原始社会艺术美的产生是依附于使用功能上的,也正是通过这种使用功能奠定了精神的独立,从此真正的艺术美和审美意识得以更有基础和更有空间的展现和发展。

原始社会时期的绘画艺术表现最多的题材是狩猎活动,因为这是他们主要的生产活动。在法国拉斯科和西班牙阿尔塔米拉洞窟中的洞壁画上画满了大量红、黄褐色的野牛、鹿、马、猛犸象等动物的壁画,这些遗迹均产生于旧石器时代,其中阿尔塔米拉窟顶画中有两只负伤的野牛堪称经典之作,野牛的身躯抽搐成三角形状,头部、尾部及四肢均采用了“寓动于静”的表现手法,原始艺术家生动而准确地将野牛出于垂死时刻的姿态与精神状况表现得惟妙惟肖,“体现出原始艺术家敏锐的观察力和高超而熟练的艺术表现手法。”而这种艺术表现手法正是是人类精神境界和社会生活的真实反映。

设计的产生背景及价值实现

设计被定义为实现某种特定的目的而进行的创造性思维与活动,是为满足人们物质需要而进行创作的科学。没错,工业革命后,真正意义上的现代设计从艺术中分离出现,尤其包豪斯的出现更是现代设计出现的孕育体,艺术与设计在教学及创造过程中完美结合。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也曾说:“任何一件东西如果它能很好地实现它在功用方面的作用,它就同时是善的又是美的。真正的优秀设计作品正是完美的艺术与实用价值的完美结合。设计扩大了艺术在大众生活中的价值性,也让艺术美的方面衍生到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

前国际工业设计协会联合会主席奥古斯托•摩尔曾说:“设计是从人类生活的开始而不是工业革命之后才产生的。”或许有他一定的道理,可以这样试想,没有人类对生活的追求、没有对精神的更高要求会有艺术和技术的结合吗?艺术的产生正是源于人类对生活中美的追求和对善的渴求。

设计是艺术的繁衍

众所周知,从18世纪60年代英国爆发工业革命,到19世纪初,欧洲各国先后进入了或者完成了这场人类文明史上的伟大革命。这场革命不仅标志着西方从封建社会进入到了资本主义社会,而且引发了社会生产、生活方式及思想观念的巨大变革。现代派美术的出现结合了工业革命中的技术,人类生活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品位提升。提到艺术和设计不得不提到“包豪斯”,在《包豪斯宣言》中有这样一句话,“建筑家、雕塑家、画家们,我们应该转向应用艺术。”孕育设计的人们应该被称作世界艺术进步之父!“包豪斯的创造者格罗皮乌斯认为从本质上讲美术(艺术)与工艺(技术)并不是两种不同的活动,而是一件事情的两种不同分类。”从此设计真正地从艺术中脱胎出来了。

当时艺术中的抽象主义转变了包豪斯的表现主义观念,并且对它的教学方法和设计风格也起到了决定性的影响。在这期间,俄国现代主义大师康定斯基、德国表现主义画家克利、施莱莫和挪威画家蒙克等在此执教。这些人的先进教学观念和设计理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包豪斯的设计。包豪斯在基础教学实践上的成功的证明了美学元素在设计中的基础地位,它源于设计对艺术的追求。艺术孕育了设计,艺术给了设计灵魂和美善,也给了设计更广阔的空间。“……通过艺术的美唤起和激发人的情感,设计就通过借用、解构、装饰等手段不断地从艺术中吸取这些美学元素。”包豪斯真正意义上使设计脱胎于艺术,并且指导了设计在生活空间中的快速成长。

现代艺术与现代设计在现实生活中的新的生命力价值

“现代艺术的发展是在西方人文主义有了深厚社会基础之后才发展起来的,现代哲学主体意识的突现,在两个不同方向为现代艺术开拓了道路,一方面强化了感性本质,开拓了现代人的内心层次,一方面强化了理性本质,发现了人本体的语言、符号信息结构的世界;科学技术的革命诸如心理学、符号学的拓展,又从心灵与符号的对应关系上直接启发了现代艺术;工业革命促进了现代设计的发展,而设计意识是现代艺术语言的重要内核。”

社会的飞速发展使脱胎于艺术的设计也经历了突飞猛进的成长。后现代主义设计在20世纪80年代后便应运而生,它反对设计形式单一,主张设计形式多样;反对理性主义,关注人性;强调形态的隐喻、符号和文化的历史,注重产品的人文含义;关注设计作品与环境的关系……设计继承了艺术最精华的,便开始了它所特有的功能价值的体现。

设计是艺术的子体,是艺术的繁衍和价值增长的最闪耀的“后代”之一。随着社会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影视艺术也像设计一样,开始自己的成长,带着艺术精神灵魂,在人类生活文化中发挥着自己特有的价值。

参考文献:

[1]朱和平.《世界现代设计史》

[2]高等艺术院校《艺术概论》编写组.艺术概论,北京:文

化艺术出版社,1983

[3]贡布里希.《艺术的故事》,广西美术出版社

[4]【英】弗兰克•惠特福德.《包豪斯》,北京:三联书

店,2002

[5]尹定邦.《设计学概论》,武汉: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9

[6]黑格尔.《美学》第二卷,商务印书馆,2009年

篇7

关键词:陈设艺术;现代室内设计;地位;作用

一、陈设艺术的发展特点及分类

1、陈设艺术的发展

自近现生工业革命以来,人们的生存环境就发生了基本的变化,房屋结构组成受到工业革命的影响,开始向混泥土构造发展,这种表面的变化使得人们的居住环境开始向冷单调发展,由于人们长期以来习惯了混居和暖色调的居住状态和环境,所以人们试图去改变这种单调的环境,陈设艺术就是从这时开始兴起并且逐渐发展的。陈设艺术的提出使得人们渴望改变钢筋混凝土建筑带来的冷漠单调的居住氛围,所以人们开始想要通过在室内环境中加一些色彩和有趣的元素来改变这种氛围,这就导致陈设艺术理念开始应用于建筑的室内设计中。陈设艺术主要是通过对房屋内部环境的设计和改变来对房屋的整体效果进行美化,陈设艺术可以展现室内空间的个性,主人可以通过对陈设艺术的不同应用来表现自己的喜好以及兴趣,将自己喜欢的元素加到室内设计中,并且搭配上不同的色彩,使得室内设计开始变得张扬,这样可以很好地表现主人的性格以及个性,是建筑室内设计的一大进步。

2、陈设艺术的分类

陈设艺术主要可以分为两类,一种是装饰性陈设艺术,还有一种是功能性陈设艺术。装饰性陈设艺术主要是指利用室内装饰品对室内进行装饰,来增加室内美感,表现出室内设计的独特性。可以将观赏性的绿植和工艺品进行摆放,首先可以了解主人的喜好,然后将主人喜爱的物品进行挑选,选出一些风格独特又具有美感的物品,摆放在室内的各个地方和角落,增添室内的生机,给房屋建筑带来一些新鲜感。功能性陈设艺术主要就是指一些有实际功能的家具和工艺品,在家具的选用上,首先就是要选择实用性能好的,其次要考虑其在室内设计中的合理性并且考虑它的装饰性能,独特具有美感的家具除了具有实用性能以外还可以成为室内设计的重要装饰元素,设计师可以在室内设计的过程中通过对室内建筑的考察,在室内空间中摆放茶具、屏风等既实用又具有装饰效果的物品,这是陈设艺术的一种重要体现。

二、陈设艺术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作用

1、加强空间的层次感

很多时候一些室内空间过大就会使得空间整体显得很空旷,没有层次感,可以利用陈设艺术对其进行室内设计。一般来说,要体现空间的层次感就是在空间中放置屏风等可以对空间进行分割的物品,这样可以解决空间过大的问题,让空间看起来有更多可以利用的部分,这种设计在陈设艺术中又叫做二次空间设计,因为这样的分割可以将空间划分出多余的空间,实现二次空间的利用。二次空间是陈设艺术在室内设计中的一种具体变现形式,可以使得空间富有层次感,给人的视觉感受带来不一样的体验。

2、营造良好的室内环境

当前建筑物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总是表现出一种冰冷的气息,给人们在日程生活中的氛围带来了一定的影响,而陈设艺术的利用可以通过对室内设计的装饰来改变这种氛围。室内环境的营造可以改变室内空间的整体构造和建筑主人的整体心境,陈设艺术通过对物品的装饰可以表达出主人的喜好以及平常的兴趣爱好,这在室内设计的情感表达上是一种很好的衬托,很多室内设计都会在其中加入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元素,古典的室内装饰可以营造出一种高雅富丽的气氛,给人一种古朴的气息,所以说,陈设艺术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对营造环境来说具有很大的作用。

3、改善室内装饰环境

在室内设计中,装饰品是一个很重要的部分,对装饰环境的改善也有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经济和文化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室内环境中表现的文化内涵开始有更高的追求,在室内环境中加入一定的元素不仅能够起到改善室内环境的作用,还可以对室内的装饰环境起到一定的点缀作用。在室内环境中最明显的陈设艺术应用就是对文化元素的利用和色彩的使用,色彩在很大程度上能够给人视觉上的冲击和美的感受,文化元素的利用能够让室内装饰环境表现出独特的个性,对于室内环境的的改善来说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4、美化空间效果

传统的的建筑室内空间所表现出来的空间效果并没有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而在室内设计中加入陈设艺术则可以在很大后才能度上对室内空间进行美化,在室内环境中加入一些陈设艺术的相关物品可以增强空间的美化效果,比如在室内环境中加入工艺品可以增强空间的美感,陈设艺术中对装饰品的合理运用能够在极大程度上表现出空间的立体感以及美感,而空间效果的最好体现就是对陈设艺术相关物品的利用,所以陈设艺术在现代室内设计中对空间效果的美化有很大的实际作用。

5、陶冶个人情操,反映民族特性

在室内设计中不同的室内装饰和文化元素体现的特性有很大的不同,不同地区的文化不同在室内设计中应用的元素也不同。中华民族中表现的文化色特有很多类型,都可以在室内设计中有充分的体现。很多室内设计师会将主人喜欢的文化特色表现在室内设计中,在进行室内设计的过程中,会将具有文化特色和艺术表现的装饰品进行不同程度的利用和摆放,这对于名族特色的反映有很大的作用,还可以陶冶个人情操,是陈设艺术的良好体现。

三、结语

在室内设计中应用陈设艺术进行建筑的装修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表现出室内环境的风格以及文化体现,在文化不断发展的当今时代,室内设计风格也有越来越大的变化,但是不管怎么变化,体现的还是一代人的文化素养和内涵。我们要充分认识到陈设艺术在室内设计中的地位和作用,将其在室内设计中完整地体现出来,以推动陈设艺术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应用以及在时代中的发展。

作者:漆波 单位:四川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滕宏伟.陈设艺术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地位和作用[J].低温建筑技术,2009(06)

篇8

关键词:地方戏曲艺术;动漫课堂教学;融合;教学案例

一 研究目的

金华的地方戏曲蕴藏着大量的历史文化信息,其历史渊源、艺术形式等方面剧都有教高的研究价值。婺剧因能在一个剧种中原汁原味的保存高腔、昆曲、乱弹、徽戏、等声腔而被戏曲界公认为“徽戏的正宗,京剧的始祖”。

随着社会现代化程度的提高和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金华的地方戏曲艺术,急需以更多、更好的方式去传承和发展。作为本地一所高校的动漫专业,有条件、也有义务去学习并推动地方戏曲艺术的发展。让地方戏曲艺术与动漫专业的课程教学相融合,运用动漫的形式来再现地方文化的艺术精髓,也是弘扬与传承地方戏曲艺术的一种好方式。另一方面,民族的才是最好的,地方的才是最具特色的,对于求创新,求变化的动漫专业而言,古老的地方戏曲艺术可以为动漫专业的课程教学改革提供充足养分和思路,使金华的动漫教育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怎样使以唱为主的戏曲文化艺术,转化成可视性较强,镜头变换丰富的动漫形式?目前,国内的动画戏曲研究也初见成效,2005年,中国艺术学院开始研发“戏曲动画”这一全新的艺术表现形。《中国戏曲经典原创动画》将创作“中国戏曲经典原创动画”百集系列。

中国拥有许多历史悠久的传统艺术,戏曲艺术是其中的一种。中国古老戏曲一直以来为中国动画提供了充足的素材,使得中国动画有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运用动画的形式来再现戏曲艺术精粹,这无疑对戏曲艺术的弘扬与传承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 具体实践

现阶段动漫专业的课程教学以项目、案例教学为主,通过的一定的研究和分析,能将金华的地方戏曲艺术,作为具体的实际的,项目和案例,融入到教学中去,使金华职业技术学院的影视动画教学真正改革、发展为极具特色的专业教学。通过研究,在文化传播的形式上寻求创新和突破,使文化传播的艺术形式能够紧跟时代的步伐,不仅为金华地方戏曲艺术的“现代化形式”提供了值得思考和借鉴的方式。使地方文化更具活力和魅力,走入年轻人的生活。同时,对当前的高职动画教学拓展了新的思路,极大地丰富和深化了教学案例,推动动画教学的改革。使教学在地方戏曲艺术的支撑之下,能够更具特色。通过实地调查研究、文献资料研究和实验性研究等研究方法,通过对调查资料的记录与收集,以分析性角度整理、组织材料,归纳各要素间的关系与相互影响。

实施计划:第一步,制定具体的研究方案和工作措施。确定所需资料调查和收集的内容。第二步,资料的收集与整理。为了对金华地方戏曲艺术及其装扮、戏服、动作、音乐等各方面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课题组成员除了收集有关资料和文献外,还要从戏曲的剧本、文物、版画、历史文献、宗教文献、民俗文献、舞蹈等方面搜集资料,形成了详细的资料附表和附图;同时,对《中国戏曲经典原创动画》的其他地方戏曲的动漫形式进行收集与梳理,分类成各种不同的动漫类别,以便于借鉴与突破。第三步,资料的归类与整理,通过以上长时间的实地调查,通过获得以下材料:1)金华地方戏曲的行头,最具有代表性的服装及道具的实物照片、手绘效果图。2)金华地方戏曲的装扮,化妆造型素材的收集、照片拍摄、文字材料和调查笔记。3)特征问题:程式性、符号性、可舞性和装饰性材料的归纳。第四步,动漫形式的分类归纳,各种类型、各种材质的动画造型设计实践探索。第五步,根据已搜集并整理的材料,探讨地方戏曲艺术动漫专业课程教学的融合方法与进程。

三 研究的价值

(1)传承与发展

地方戏曲艺术与动漫专业课程教学融合过程的研究,首先要对金华地方戏曲艺术的历史和特征问题作系统梳理,对促进中国戏剧文化的研究有重要的认知价值和学术价值。同时,对地方戏曲的动漫形式的开拓与探索,为戏曲形态及其表演本质的研究开辟了新的途径。

(2)传播与推广

地方戏曲艺术与动漫专业课程教学融合过程的研究,从地方戏曲的形式上寻求创新和突破,使艺术形式和指导思想能够紧跟时代的步伐,不仅为地方戏曲在现代社会找到了一条生存发展之路,为地方戏曲艺术的“现代化形式”提供了值得思考和借鉴的方式。使地方戏曲走入年轻人的生活。有助于广大群众对戏曲文化的了解与欣赏,为弘扬传统优秀的地方戏曲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发挥其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 金华市艺术研究所:《中国婺剧史》,中国戏剧出版社,2006年8月.

[2] 孙颖:《剧装图案》编著,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2004年6月.

[3] 周懿:《戏曲动画的特征及传播途径研究》,中国美术学院【网络出版年期】2012年04期,2011年5月.

篇9

民间艺术是相对宫廷艺术、文人士大夫艺术而言的,也就是所谓的“生产者的艺术”,它以劳动人民为创作主体,为了满足劳动人民的生活需要和审美需要而创造,如年画、剪纸、玩具、服装及其他生活用品等。其艺术特点是朴素和壮美,表达了劳动人民内在的善良、热情、朴实的审美情趣。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民间艺术又会不断演化,其种类和形式日益丰富,与现代艺术相融合,继续服务于人们的生活,帮助人们表达和渲泄情感。

一 民间艺术的哲学基础

从哲学的角度看,我国传统的民间艺术应当属于“实用主义”,从文化的视角观察,则更多地是属于“乐感文化”。吉祥观念是我国民俗中最根深蒂固的观念,它与人们生命中的一切相联系,。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华文化的一切都是由以“福禄寿喜”为核心的吉祥观念生发,按照“融入寓意,传递精神,形成表意图像符号”的方式本文由收集我国民间的许多图形图案都由此而来。我国民间的吉祥观念是中国文化除儒、释、道之外的另一脉,在民间极具影响力,它以生命哲学为基础,对中华民族影响已经有了几千年,并且还将延续下去。因而,现代艺术设计要借鉴和和吸收民间艺术,就应当先深刻理解民间艺术的哲学基础。

二 民间艺术图形的意蕴

经过千百年的传承,许多传统民间艺术的图形已经有了约定俗成的含义,最常见的有蝙蝠象征福气,蝙蝠和桂花的组合象征祈求幸福富贵等。对传统民间艺术图形按其蕴含的意义进行分类,大致可以分成三种类型:生理安全型、文化寓意型和精神向往型,且这三种类型间是有层次的。生理安全型当属第一层次,通过谐音、借喻、暗示等方法,让人们心理得到满足和愉悦,如用蝙蝠、鹿、仙鹤、喜鹊象征福禄寿喜等。文化寓意型当属第二层次,图形多在具象和抽象之间,借助其中的褒义所在,利用其不同的文化和物化意义,传达人们祈求和平安康、生生延续等方面的念想,文化寓意型的图形虽然有具体的形象,但其抽象意味更为强烈,如“万字”、“云纹”、 “方胜”等等。精神向往型是最高层,通过诗意化的物品图形来寄托人们的内心追求和精神上的向往。精神向往型以德为美,如通过梅、兰、竹、菊等“四君子”传达精神方面的追求。这三种类型的图形之间也不是完全被割裂的,它们往往是交织在一起,通过具象、抽象及不同形态图形的组合,让人们获得视觉意识、社会心理、精神寄托等多方面的精神寄托。

三 民间艺术的启示

民间艺术是一种生的艺术,即人生的艺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化,传统的民间艺术虽然有点没落,但民间艺术中蕴含的实用哲学和乐感文化精神还在,只要这种精神在,民众还是会喜爱这种渗透和反映精神寄托的现代艺术作品。设计师们应当从传统图形的图案和形象中领会其文化价值,并将其文化内涵在当代艺术设计中运用。但凡是艺术创作,寻根溯源,都能挖掘出其蕴含的文化和哲学。随着国人对我国传统文化重视程度的不断增强,诸子百家、二十四史等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学习和关注。但这些只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我国传统文化中,最为重要的部分应当是在民间,即民间的人生哲学和生活态度,这才是在我国文化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成分。国人的精神、性格和习惯,都源于此。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人生哲学和生活态度可以影响人们对新旧事物的取舍,影响社会发展的速度,通过对民间艺术的深入研究,就能了解民众的悲喜忧愁,启发设计师门该设计什么样的艺术作品,该怎样去设计艺术作品。计师们能从中得到很多技术方面得不到的启示,即文化和哲学层面上的启示。只有在这些方面有了突破,才会使我们的现代艺术设计成为有源之水。设计师们应当利用中国民间艺术图形图案这一广袤的田园,为当代的艺术设计提供丰富的营养。

四 现代艺术设计中民间艺术的运用方法

篇10

关键词:社会主义制度;行为艺术;中国当代行为艺术

中图分类号:J0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30-0248-01

一、当代艺术产生的背景

(一)当代艺术的起源及发展

从字面上理解,“当代艺术”就是发生在当代的艺术。所谓的国际当代艺术实际上就是“美国艺术”或“美国式艺术”

当代艺术从其有限的审美向度中塑性并挣脱出来,形成了以装置、行为、影像等形式的观念艺术,并以观念艺术为主导的当代艺术格局。在诸多的“观念艺术”形式中,“行为艺术”最具冲击力的,它以人或动物的身体作为创作的媒介,将其‘缩减’‘还原’到艺术家肉身化的“生存状态”。

中国行为艺术早在1985年前后出现。一些艺术家尝试着做“行为艺术”,一时间掀起东西方艺术的新时尚,也就是所谓的“85新潮”。至1999年威尼斯双年展首次大规模展览中国当代艺术以后,中国艺术家越来越多地在国际大展、双年展、博览会上露脸,形成了当代艺术的“中国热”。

二、社会主义制度下的中国当代行为艺术现状

80年代以后中国当代艺术中不乏优秀的且具有典型性的艺术活动。例如:就是之前网上疯传的一个行为艺术――“求存在”的黑衣人,由四川大学艺术学院一位学生突发奇想,简单而另类的打扮,不禁发人深省,我们是什么,我们该到哪里去?以人为本的社会恰恰让人们在社会中找不到内心真正的自己。但是,在这期间出现的另外一些令人费解的艺术,尤其是近些年来,各种媚俗,肮脏,且血腥的其位充斥其中,人们不禁要发问:“这还是艺术吗?”。社会主义中国提倡的尊重、平等、和谐等这些充满大爱的词汇不只是对我们中国、对整个人类,只要是生命本应得到尊重。

三、当代行为艺术在社会主义的中国推进的伦理困境

(一)不同体制的文化困境带来了当代行为艺术在中国传播的困境

中国当代行为艺术作为一种“舶来品”,它身上自然有着有别于甚至有些方面与中国社会文化相对的地方。毕竟每一种艺术的产生事实上都有其严格的地域界限。西方文化以情为中心,情是私人与私人之间的短暂的冲动,因此他可以凌驾于社会之上,也就是无所谓什么社会责任感。

当代行为艺术宣言的主题是反传统、,甚至是只剩行为,没有艺术。这在传统文化浓厚,审美独特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真的举步维艰。

(二)当代艺术本身的“个人伦理诉求”与“社会伦理规范”规范形成了中国当下行为艺术的伦理困境

当代艺术的这种“个人伦理诉求”与“社会规范”之间的冲突,从本质上说,是中国当代社会的现实造成的。行为艺术倡导和呈现的是现代性的个人伦理,而中国的“现代性”虽然在晚清时期就已经开始构建宏伟蓝图,但并没有真正实现。“包括已呈现的大都市后现代的影子,都还停留在前现代化状态。”因此,作为在一种冲在艺术最前端、引领未来潮流的当代行为艺术,与本国广大民众交流时必然产生众多的隔阂。

四、当代艺术的“中国性”从根本上制约着当代行为艺术在当今中国的传播

说到当代艺术的“中国性”问题,川大的查常平教授认为,“如果没有一个真正的公民民主社会,作为一种制度推进的当代行为艺术是不可能的。”首先,中国正当今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民的民主、法治的意识相对发达国家还有一段差距。 其次,当代艺术从某种程度上说是崇尚民间自主性、自由性、和自在文化力量的一种实践。但是这种自主性、自由性更强调的是个人完全的自由。中国几千年的华夏文化,尊重生命,崇尚自由的社会大同的大背景下实现的。中国当代艺术的核心价值是要适当地维护个体自由和民间公民的文化权利。

五、作为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公民,我们需要理性地对待当代行为艺术

当代行为艺术之所以成为社会新闻媒体的炒作对象,可能是因为它与当代社会关系、社会伦理道德等因素构成的一个社会大事件成为了一大看点。试想一下,如果行为艺术失去了社会新闻媒体对它的报道和吹捧,它的道路还能有多长?在我们国家(暂且不论其他国家),人们关注行为艺术更多的是,关注它的事件性而不是艺术性,而且至目前也是如此。要想真正发扬中国当代艺术不只是“形似”,更重要的是要适合我国国情,准确而生动地反映我国当代的社会这样才能引起国人的反思,提高国民素质,更好地为社会主义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