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机械租赁行业分析范文
时间:2023-07-03 17:54:1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工程机械租赁行业分析,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近年来,随着我国基础建设规模的不断拓展,工程机械行业也进入了存量时代,机械设备都步入了“由买转租”的轻资产运营模式,这在为各企业解决资金压力问题的同时也为国内工程机械租赁行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但根据目前国内工程机械租赁业的发展现状来看,在信息化水平方面和其他发达国家相比仍然有待提高,当下互联网、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已经在许多行业中发挥着显著优势,而工程机械租赁业也要顺应时代的发展,积极引进信息技术,推动工程机械租赁业的长远发展,也促进产业的升级。对此本文便围绕国内工程机械租赁业的发展展开论述,探讨其信息化发展的主要趋势。
1国内工程机械租赁业的发展现状
1.1发展规模分析
我国工程机械租赁业于20世纪90年代开始发展,而当下则尚处于发展初期阶段,但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信息技术的快速进步,使得工程机械租赁业具有着非常强的发展潜力,近年来我国宏观经济政策对于工程机械租赁市场的发展来说也带来了强有力的支持,使其发展规模也处于不断拓展的现状。
1.2优缺点分析
(1)优点。工程机械租赁业具有投资较低、经营成本不高、占地较少、对人员数量要求不高、专业化水平高、经营灵活等特征,能够结合市场变化进行经营的扩大或缩小以及转业。此外,在地域上更加贴近客户,能够避免很多施工单位的管理环节。(2)缺点。首先,租赁方式不多,对于一些小型的租赁企业来说,只能进行简单的实物租赁,中型租赁企业可以提供司机或实物租赁,但不能提供全包租赁;其次,租赁公司实力不足,存在设备数量不足、设备种类不全、先进设备缺乏等现象,难以达到高标准施工的要求;最后,配套服务不足,维修水平难以跟进,很多情况下难以及时对租赁机械进行维修,可能会带来一定损失。
1.3影响工程机械租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1)管理。部分工程机械租赁企业存在着管理力度不足、管理工作不够系统化、权责划分不明等问题,导致租赁业管理工作一度陷入瓶颈。同时,很多租赁企业存在着政府主管部门或有关协会管理缺乏的现象,不能及时进行工程机械租赁企业的协调和管理,以及业务信息交流等。(2)法规建设。由于工程机械租赁业缺少完善的法律法规,导致租赁经营存在着无法可依的问题,租赁合同当事人存在着行事规范不够统一的现象,难以确保租赁合同双方的合法权益。并且在工程招投标、资质审查等方面,租赁企业的合法利益难以得到全面保护,这对于工程机械租赁行业的发展来说也带来了不利的影响。(3)政策。当下国内工程机械租赁业缺少可靠的财政税收政策,由于我国长时间将融资租赁视为贷款,因此在税收方面按照商业行为划分,通常情况下银行不会受理租赁业的抵押贷款和信用担保,保险公司也不参与租赁业保险工作,导致工程机械租赁市场的发展存在一定不足。(4)资金。很多工程机械租赁企业存在着资金流转困难的问题,租赁中承租方若拖欠租金,那么高昂的租金拖欠可能会让租赁企业陷入经济困难的境地。并且若租赁惬意自身的资力不够雄厚,也难以建立完善的租赁网络和连锁机构。
2国内工程机械租赁业信息化的发展趋势
2.1工程机械租赁业信息化的发展方向
目前工业经济逐渐向数字时代的方向转型,而工程机械租赁业也需要明确时展的方向,紧跟时展的步伐。运用互联网信息技术进行租赁业务的线上经营,在网络中进行资源配置以及信息交流。如物联网和大数据技术的应用能够建立全面性的网络服务平台,促进“互联网+租赁”业务模式的声线,推进工程机械租赁业的快速发展。
2.2工程租赁业信息化发展的目标
对于工程机械租赁业来说,需要积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汇集社会分散的设备租赁资源,促进资源数据的共享,实现租赁业务的零距离。实现竞争性选择和高效化的配置,从而提高生产效益的同时控制生产成本,提高资源利用率,促进租赁供求双方的互助共赢。积极应用物联网、大数据、3S技术,在确保设备稳定且高效运作的基础上应用技术参数分析设备,实现设备的风险控制,也为设备的管理和维保工作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在工作时间和位置、损耗等方面实现动态化监控。(1)运用电子商务简化设备租赁流程。对于工程机械租赁业来说,传统的设备租赁模式存在效率不足、信息不对称等问题,而信息技术的有效运用可以整合社会分散的设备租赁资源,建立完善的生态链,实现数据的自有共享。设备的在线租赁业务利用电子商务的形式开展,能够突破时间和空间的约束,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让交易过程变得更加便利且透明,能够节约出租以及承租双方的信息沟通成本以及交易成本,让设备租赁变得更加简单便捷。(2)运用智能撮合提高设备租赁实效。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够构建智能撮合引擎,利用特定的规则智能化匹配出租方与承租方的信息,进行快速准确的信息对接。同时也能够结合历史数据和需求信息,想承租方推荐可行的租赁方案,帮助承租方选择更符合需求的租赁选择方案。(3)运用物联网技术实现设备的动态化监测。利用物联网技术针对租赁设备进行智能化管理,提供工程机械的定位、状态监测、全景呈现、运行统计、数据分析等功能,可以解决设备租赁中面临的各种管理问题,实现设备的动态化监测,为设备管理和设备维护提供便利。
2.3工程机械租赁业信息化发展的意义
(1)汇集租赁资源,实现高效对接。运用互联网将零散的租赁设备信息进行汇总,将业务撮合并移至线上,开展线上的租赁业务,为出租以及承租双反提供信息撮合平台,保证信息交流的稳定畅通。突破传统设备租赁面临的效率问题,运用互联网实施线上经营,进一步提高数据信息流转效率,通过一定的匹配规则,将出租和承租业务进行高效对接。(2)构建信用机制,提高租赁规范性。利用用户数据分析的方式建立完备的租赁评价机制和信息评价体系,让出租和承租双方的信用情况能够透明化,而且经过长时间的积累,能够对出租方的服务质量进行监督,承租方能够降低恶意拖欠租金等现象,为租赁信息撮合过程的透明化予以保障,建立和谐健康的租赁市场环境。(3)加强比价竞争,科学控制价格体系。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够在实现线上租赁资源汇集的基础上建立科学的报价模式,加强比价竞争。运用租赁设备资源的分析,能够掌握指定区域某一类型设备的供需情况和价格情况,指导市场租赁价格行情,引领租赁市场定价权,避免市场出现价格混乱和恶性竞争等问题。(4)规避资源浪费现象。大数据分析技术的应用能够做到设备租赁双方信息的有效撮合,避免信息不对称等问题,也进一步实现了设备租赁的成本控制,避免资源浪费等问题,对于生产效率来说也起到了改善作用。将设备出租方管理归纳到信息化建设的目标之中,能够有效淡化传统租赁模式下的“关系网”现象,建立更加标准化也更公平的出租方管理体系。
3结语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目前我国工程机械租赁业也获得了广阔的发展前景,而互联网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够有效汇集设备租赁资源,并实现资源的高效共享,建立“互联网+租赁”机制,实现设备租赁的线上经营。信息技术的运用也解决了供需信息撮合和信息利用率不足等问题,完善租赁市场信用体系建设的同时促进工程机械租赁业市场的规范化运行。
参考文献:
[1]张冉冉,周伟,姚振强,胡永祥.“特护式”服务模式的工程机械租赁平台[J].工程机械,2011,42(03):69-73+9.
[2]雷智翔,王念丛,何平.工程机械租赁企业的信息化管理[J].工程机械与维修,2006(12):165-170+38.
[3]陈晓霞.工程机械租赁实施信息化势在必行[J].工程机械与维修,2005(02):28-29.
[4]章崇任.发展工程机械租赁业的思路[J].建筑机械化,2004(09):13-14.
篇2
融资租赁作为一种新兴的销售模式为我国工程机械行业的发展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显得尤为必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融资租赁在该行业的现实状况如何?在此,笔者以2012年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机械租赁分会联合《建筑机械》杂志社的调查数据为样本,系统归纳如下:
(一)融资租赁公司类型 在此次调查中,笔者发现我国融资租赁公司的类型呈现多样化、分散化的特点。现阶段,我国从事工程机械设备的租赁公司种类主要有:专业工程租赁公司、隶属施工企业的租赁公司、隶属制造商的租赁公司、隶属商的租赁公司以及其他设计租赁业务的公司。具体结果如下图1.1。
根据调查结果,专业工程机械租赁公司有66家,占样本总数的53.7%;隶属施工企业的租赁公司有24家,占样本总数的19.5%;隶属制造商的租赁公司有18家,约占样本总数的14.6%;而仅约2.4%为隶属商的租赁公司。从中可以看出,专业工程机械租赁公司则是我国工程机械行业的主要出租人,表明由于融资租赁的技术条件要求高,业务复杂化,更需要专业的租赁公司吸收专业人才开展专门的、卓有成效的租赁业务。
另外,隶属制造商的租赁公司也占有一定举足轻重的比例,这就表明主要工程制造商,发展租赁业务重要目标还是为了促进设备销售以及回收资金。如徐工、三一、中联、龙工、厦工、柳工等公司都开展了融资租赁业务。这类厂商一般都拥有强大的资金实力和过硬的设备维护能力,对厂家来说,融资租赁会扩大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对用户来说,厂商租赁最大的好处是设备维护能得到切实保障。
(二)融资租赁业务规模 在融资租赁公司的业务规模方面,主要呈现出规模参差不齐、以小规模为主流的趋势,一定程度上说明当前我国工程机械的融资租赁实力稍显薄弱,需要重点关注融资并有效监控租赁业务的若干风险。具体业务规模构成如图2所示。
从上图2可见,企业注册资金方面,1000万元以下的有57家,占46.3%;1000万~5000万元的有30家,占24.4%;5000万~1亿元的有18家,占14.6%;1亿元以上的企业有18家,占14.6%。结果显示,2012年近70%企业的设备保有量在100台以下,近50%受访企业注册资金不足1000万元,而这两个比例在2011年调查中均接近90%,注册资金过亿的大型企业,2012年占14.6%,而2011年仅占3.1%。这说明近年来我国工程机械的租赁公司规模呈现快速扩大的趋势,但是,现阶段仍反映为小型企业还是市场上的主力军,由于企业的规模普遍偏小,市场表现比较散乱,中国的工程机械租赁业需要规模较大的企业来引领行业的健康发展。
(三)融资租赁产品类型 在融资租赁的产品类型方面,调查结果表现为现阶段我国以土方机械、路面机械、起重机械和混泥土机械为主要租赁标的物的现实需求,而这与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大量投资趋势一致。
从图3可以看出,租赁企业中经营业务涉及最多的是土方机械,为51家,占总数41.5%;经营路面机械业务的有42家,占34.1%;经营工程起重机的有30家,占24.4%;经营混凝土机械的为27家,占22.0%;经营塔机的有21家,占17.1%;经营高空作业平台的有15家,占12.2%;经营压实机械的有9家,占7.3%;经营桩工机械的有6家,占4.9%;另外还有12家企业经营其他设备,占9.8%。这一数据比较合理地佐证了2009年国家对交通运输及公共设施行业进行了重点投资的政策,加之2009年房地产业的复苏升温,这些都为土方机械、路面机械、起重设备、混凝土设备等提供了广阔的市场。
(四)融资租赁客户类型 在融资租赁的客户类型方面,调查问题将客户类型分为国有大型施工企业、民营大型施工企业、个体施工企业和其他客户等四类;与此同时,问卷还搜集了融资租赁的营销方式,分别为销售人员直接上门、原有关系维护、网络营销、广告销售、投标以及委托他人经营等六类,具体结果如图4所示。
调研结果显示:绝大部分客户来自于施工企业,其中对工程机械租赁需求量最大的还是国有大型施工企业,这与前述的工程机械融资租赁的客户结构相当一致。但需要注意到,涉及到个体施工企业的占到46.3%,超过了涉及大型民营施工企业的43.9%,也高于2011年涉及的个体施工企业所占的33.8%,这说明个体施工企业虽然大多承接一些小型工程,但随着全国各地投资建设如火如荼的开展,个体施工企业通过量的积累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
在营销方式上,工程机械领域的融资租赁主要依靠业务人员直接销售以及原有关系的维护等方式,即利用原有的面对面销售渠道,仍然是主要的融资租赁市场来源,同时网络及广告销售也起到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五)融资租赁业务类型 在融资租赁的业务类型方面,随着租赁公司的不断数量及规模扩张,工程机械设备的融资租赁业务也不断创新拓展,很多租赁公司均开展了各自特色的租赁服务,特别是越来越多的出租人开始从事二手设备的租赁服务,并且取得较大的进展。
从图5可以看出,有84家企业表示已经或计划要从事二手机械业务,占样本总数的68.3%;而另外39家则表示没有这样的计划,占样本总数的31.7%,而2008年这两者的调查数据分别为52.3%与47.7%。另外,根据海关数据统计,1998年全国进口二手挖掘机总量仅为几千台,而2012全国每年入境的二手挖掘机就超过两万台,相当于国内挖掘机销售总量的三分之一。这表明基于工程机械的通用性特点,二手工程机械的租赁市场还将继续快速扩展。
二、工程机械行业实施融资租赁风险分析
现阶段众多的融资租赁公司,特别是隶属制造商的租赁公司在实施融资租赁过程中面临一些风险问题。下面,将分别从系统风险方面和非系统风险管理方面,重点解析目前我国工程机械行业融资租赁业务的若干风险。
(一)系统风险方面 具体如下:(1)利率风险――融资租赁的资金来源过于单一,过于依赖银行资金,从而使得出租人受制于银行利率的波动。理论上,融资租赁公司资金来源的多样性,一定程度上可以分散投资风险,有效锁定较低的经营风险。现阶段,我国工程机械融资租赁公司的资金来源比较单一,除了吸收股东投资必要的注册资本金外,主要依赖于银行贷款解决资金短缺,从而使得自身处于被动的局面。并且银行贷款审批手续较为繁琐,审查较为严格,融资成本较高,放款时间具有不可控性因素,从而给融资租赁公司的业务扩展带来资金瓶颈。(2)政治法律风险――融资租赁相关的政策和制度不够健全。我国工程机械租赁行业始于20世纪80年代,虽然经过20多年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是对比于国外融资租赁行业还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仍停留在小型、分散、独立经营的传统原始状态。笔者认为,其根本原因在于相关的政策和制度不够健全或滞后,现阶段关于融资租赁的法律保护仅停留在合同法以及相关的管理办法等司法解释层面。按照惯例,应该是法律法规指导业务发展,而实际上,融资租赁行业存在法律法规滞后于租赁实践发展的现象,即出现了两者的“倒挂”。从而,一定程度上使得出租人的合法权益保护不足或者出现“真空地带”。
(二)非系统风险方面 具体有:(1)信用风险――融资租赁的客户信用制度缺乏标准化。现阶段,国内尚未建立具有指导性的、标准的客户信用制度。众多融资租赁公司往往根据自己制定的信用体系对客户进行信用评估,而由于我国融资租赁公司成立时间不长,难以积累充分的实践经验,从而造成其信用评估体系不够科学全面,会导致对客户过于乐观的信用评估而同意融资交易。即客户信用制度的合理化缺失,将不可避免地给出租人带来由客户资信引发的信用风险。实践中,国内工程机械的融资公司一般给予客户较为宽松的信用政策,比如对于那些个体客户,由于其收入来源不确定,其信用实际上是难以保证的,但是为了促成销售,也同意为其办理融资租赁服务,甚至是零首付,从而无形中增加了租赁公司回收资金的不确定性。(2)操作风险――融资租赁实施过程中出租人缺乏系统的风险预警机制。融资租赁作为一种集融资、销售和信用为一体的经营活动,其本质上就充满风险和挑战。租赁公司如何完善其风险监控机制,保障融资收益的安全显得尤为重要。现阶段,国内工程机械的租赁公司普遍规模较小,连一般的客户信用评估体系都不尽完善,更高层次的风险预警机制则严重缺位。很多国内租赁公司为了生存,将工作重心放在融资业务的营销上,出于节约成本的考虑,往往无暇顾及融资租赁行为后续的风险监控,更多时候只是被动地疲于应付客户违约的事后管理上。其实,国内租赁公司的此种做法由于缺少事中监控,无疑增加了融资租赁的诸多风险。而一旦风险预警缺失造成客户选择的失误,必然导致企业高成本的补救措施。(3)经营风险――融资租赁的退出机制不够完善。由于租赁公司通常不匹配的资产与负债结构,使其陷入流动性不足的困境。特别是我国租赁公司的资金主要来源于银行贷款,一旦银行停止放款或房款不及时,租赁公司资金周转不灵,则会导致企业难以正常运营,而且一部分潜在的租赁需求也难以满足,使得租赁公司陷入双重困境。目前,常规的融资租赁交易只有待租赁期满后才能将租赁公司现行垫付的资金完全回收,才能再次用于新的租赁业务,这其中往往期限较长,而这也是现阶段我国租赁公司资金唯一的退出通道。如果租赁公司当前面临着资金不足的难题,此种单一的退出渠道使得租赁公司要么积极需求银行的贷款支持,要么等待先前融资租赁项目的资金回收,始终处于一个被动融资的状态。即出租人在开展融资租赁过程中,由于缺乏充分保障的退出机制,将使企业陷入经营困境,受困于融资租赁的经营风险。
与此同时,虽然我国工程机械行业现阶段的融资租赁公司快速发展,数量及规模均有所增长,一定程度上也刺激并促进了工程机械设备的销售增长。但是,目前国内各租赁公司相对于国外租赁公司而言,其开展的融资租赁仍显得业务种类单一,日常主要经营一手工程机械的租赁服务,对于二手设备,可能处于谨慎避险的战略考虑,尚未大范围实施此租赁服务。而国外知名租赁公司通过多年的经验积累了较为成熟的二手机械设备租赁服务体系,从中获取了较为丰厚的利润并优先占据了该类细分市场的份额。此外,国内融资租赁公司主要提供实物租赁,但无法提供成套式的整包租赁,以及配套的维修力量不足,一定程度上难以为客户租赁的设备提供全方位的日常保养服务。
三、工程机械行业实施融资租赁风险管理借鉴
我国工程机械行业实施融资租赁过程中存在的各种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如何在一个可以容忍的风险管理水平下,充分发挥该业务在工程机械行业有的销售功效,已经成为我国众多工程机械企业迫切需要突破的瓶颈。本文以卡特彼勒租赁公司为例,系统阐述其在融资租赁风险管理方面的具体做法,为我国工程机械企业提供风险管理借鉴。
(一)卡特彼勒租赁基本情况 1997年,卡特彼勒建立了“卡特彼勒租赁店”,作为卡特彼勒的附属品牌,通过卡特彼勒在全球的商,为新老用户提供卡特彼勒的工程机械、发电机组以及其他联盟产品的出租服务。目前,卡特彼勒在全球40个国家拥有大约1600家租赁店(其中中国有50多家),构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工程机械专业租赁网络。其租赁店主要致力于为顾客提供多种灵活的租赁形式,构建了全面的一站式租赁服务模式,同时还提供配件服务、设备故障诊断、设备修理和设备救援服务。
(二)卡特彼勒融资租赁风险管理 具体有:(1)卡特彼勒为租赁业务配备了高质量的工程机械设备,并为租赁管理配备了高效率的服务团队。具体做法是,出租前维修工程师需要对设备维护和检查,在租赁协议中明确约定维护保养职责;租赁期间,维修服务团队随时为用户提供技术咨询和检修、更换、置换等租赁服务。(2)卡特彼勒针还研发了客户管理系统,对出租设备、合约、客户信息等进行详细登记。出租后,记录设备的运转和维修保养情况,并将设备记录与提供金融服务和二手设备的销售挂钩,充分做到有效的及时记录和租赁跟踪。后续保障上,卡特彼勒还创建全球金融网络的直达交易账户,承租人可以使用一个账户在全球范围内及时获得租赁、配件和维修服务。(3)卡特彼勒拥有先进的再制造技术。通过租赁设备的回收、材料清洁和再制造技术,能使再制造产品的质量和新品一样,从而有效提高了租赁设备的附加值。并且,卡特彼勒承诺,再制造产品能享受和新品一样的保修服务。具体做法是,卡特彼勒通过遍布全国的租赁店回收大量的二手设备,然后通过再制造中心进行再制造,随即输送至各租赁店,以及时满足客户需求。
各节点运营说明:节点1:经再制造的设备转至经营租赁,降低存货沉没成本,增加再制造环节盈利;节点2:制造商回购的设备二次出售,降低制造商风险,购入价格存在盈利空间;节点3:再制造的设备经二手交易销售到终端用户,盘活资产、实现二手交易盈利;节点4:为终端用户提供经营租赁,实现经营租赁收益;节点5:经营租赁的设备可随时通过二手交易销售到终端用户,实现设备更新和二手交易盈利;节点6:二手交易平台可供终端用户直接销售或置换,化解终端用户经营风险,置换实现二手交易盈利;节点7:为制造商或商提供融资租赁服务,实现融资租赁盈利;节点8:为二手设备销售提供融资租赁服务,为资产顺利变现提供资金支持,并实现融资租赁盈利;节点9:为终端用户提供融资租赁服务,实现融资租赁盈利。
总体上,卡特彼勒租赁业务的大体框架为:通过融资租赁、以租代售、以旧换新的多种方式购买卡特或山工设备;租用卡特及其联盟产品;选择卡特认证的二手设备;获得快捷、专业的维修保养服务;为客户提供高技能的操作手,他们经过专业的培训并已经获得卡特的认证,使设备能得到及时的维修保养,使客户得到最高的效能。
基于卡特彼勒的融资租赁业务,可以看到,卡特彼勒成功实现了“将融资租赁业务有序纳入公司运营的业务循环,有效降低业务风险,促进了市场的快速成长”。其设备维修和专业技术人员服务促使融资租赁业务稳定增长,锁定了较低的经营风险;同时通过有效回收及再制造,可以使得租赁标的物寿命延长,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客户的信用违约而造成较大的损失;操作层面上,由于专业化的技术团队以及完善的客户管理跟踪系统,融资租赁的操作风险也得以控制。基于以上三点,卡特彼勒融资租赁的风险管理卓有成效,使得租赁风险处于一个可接受的水平。
参考文献:
篇3
一、融资租赁概念内涵
融资租赁是指出租人根据承租人对租赁物件的特定要求和对供货人的选择,出资向供货人购买租赁物件,并租给承租人使用,承租人则分期向出租人支付租金,在租赁期内租赁物件的所有权属于出租人所有,承租人拥有租赁物件的使用权。租期届满,租金支付完毕并且承租人根据融资租赁合同的规定履行完全部义务后,对租赁物的归属没有约定的或者约定不明的,可以协议补充;不能达成补充协议的,按照合同有关条款或者交易习惯确定,仍然不能确定的,租赁物件所有权归出租人所有。
融资租赁通过“融物”的方式实现“融资”的目的,对于终端客户而言提供了一条门槛相对较低的融资渠道;而对于资金提供方而言,其通过融资租赁方式获取了终端客户租赁资产的法定所有权。租赁期内,若出现客户方破产的情况,出租人可直接收回和处置租赁资产,锁定了风险损失。
在当前国内工程机械市场,融资租赁类型主要包括直接融资租赁,也称简单融资租赁,售后租回融资租赁。直接融资租赁一般为终端购机客户,性质上属于消费者信用贷款;售后回租融资租赁一般为改善公司资产负债结构,缓解公司现金流,而将公司现有固定资产出售后再租回使用,性质上类似于“抵押”贷款。
二、国内工程机械融资租赁操作模式
在国内工程机械行业,融资租赁业务操作模式主要有厂商融资租赁服务模式与社会第三方融资租赁服务模式两种。
(一)厂商融资租赁模式
融资租赁公司一般由工程机械制造商出资筹建设立,其定位为为母公司制造商产品的销售提供金融服务支持。根据其设立的属性可以明确以下几点:其一、融资租赁公司为二级子公司,其业务发展依附并专注于母公司;其二、融资租赁通过其运作平台,筹集社会资金,全力支持母公司产品的销售;其三、融资租赁公司因其设立的使命,导致其风险防范的主观能动性欠缺。
1.在货物流层面:制造商与商签订销售协议,并将设备出售给商;
商在获取意向客户信息后,向融资租赁公司推荐,并签订《融资租赁合同》与《租赁物买卖合同》等相关文本,融资租赁获得设备的所有权并出租给终端客户(在实际业务操作过程中,租赁公司委托商直接将设备交付给终端客户)。
2.在资金流层面:租赁公司在融资租赁合同生效后,将设备款项放给制造商旗下的商,然后由商将设备款项扣除价差后支付给制造商(如制造商特别要求,融资租赁可将款项不经过商直接放给制造商)。终端客户按合同约定支付周期回款至租赁公司指定的账号。
3.在风险控制层面:租赁公司主要通过转移的方式来规避风险。首先商为终端客
户的违约行为向租赁公司提供连带责任担保;其次在商出现破产、倒闭风险时,制造商为商及其终端客户向租赁公司提供连带责任担保;商公司及其股东向制造商提供反担保。另外部分租赁公司要求在融资租赁模式中引入担保公司,为链条中的坏账提供担保。
从厂商融资租赁业务操作模式我们可以看出:①终端客户的违约行为的责任主体在于商。作为商,其生存与获利的条件在于最大化销售产品,而将风险远远抛在脑后,即使意识到风险控制重要性,但骨子里仍是销售,更何况制造商对其还有销售量化的考核要求;②制造商、融资租赁公司在业务模式框架中将风险进行了转移,其对风险的重视程度已大大弱化,并肆无忌惮的降低客户的准入门槛,助推商实现产品的销售;③最具备风险管理能力的融资租赁公司通过框架设定放弃了其终端客户管理职能,而将其客户界定为“商”而不是终端客户,其风险控制关注的焦点在于商风险承载能力,但对于部分“小打小闹”的商而言,其风险承载能力是及其有限的,但租赁公司一味的通过放大杠杆比例将风险进行遮隐,从而导致融资租赁链条上的风险敞口愈来愈大。
(二)社会第三方融资租赁模式
社会第三方融资租赁公司,尤其是外商投资系融资租赁公司,因其瞄准国内市场的融资需求而纷纷投资设立。因其设立的初衷在于风险可控前提下的盈利最大化。
相较厂商融资租赁模式,社会第三方租赁公司在货物流与资金流方面均一致,但不同的是缺少了风险控制转移手段,取而代之的是相对较高的管理费用。
1.社会第三方租赁公司在初始阶段切入工程机械市场难度较高。一方面是因为其较高的管理费用导致终端客户的购机成本提升;另一方面因为其承担了终端客户的违约风险,故其对客户的准入门槛相对较高,从而对制造商及商的销售存在一定的约束。
2.社会第三方租赁公司没有将风险转移至制造商与商,从而释放了商的销售热情,解除了商销售的后顾之忧,对欠缺客户管理能力的商而言存在较大的吸引力。
3.社会第三方租赁公司没有将风险转移至制造商与商,但其同样不具备消化风险的能力,故迫使其背后滋生一条或多条不良资产的消化通道,与之相对应的是其处置不良资产的成本越来越高。
4.社会第三方租赁公司作为风险投资者,其逐利的使命与对风险的厌恶,迫使其投资分散化,从而导致其一方面对项目进行优中选优,另一方面不会无额度限制的接项目。
从社会第三方融资租赁模式我们可以看出:①社会第三方能有效的对终端客户进行筛选,并承担了客户违约的风险,但其将客户筛选的成本与客户违约管理的成本转移至了制造商、商或终端客户;②社会第三方融资租赁模式承担终端客户违约风险,但其并不具备解决终端客户违约的能力,故迫使其将该业务进行外包委托管理(拖车、诉讼等)、资产整体出售等,从而确保其资金的快速回笼。
三、风险预警体系(客户信用履约指数)
风险不管如何转移,并没有在转移的过程中降低;如何有效的识别风险、预防风险,最后解决风险是我们从项目伊始阶段就要考虑的问题,因风险防范的成本要远远低于事后风险处置的成本,故本文将侧重论述融资租赁业务模式在工程机械行业的风险预警体系。
信用履约指数,它是衡量国内工程机械和商用车信用履约情况的“体温表”,是衡量在固定资产投资、信贷规模、设备采购及设备开工率四个方面状况的指数,是经济先行指标中一项非常重要的附属指标,对制造商、经销商有重要指导意义。信用履约指数以不断变化的四项指标进行综合后的加权指数,思想指标包括固定资产投资、信贷规模、设备采购、以及设备开工率。加权指数在某种程度上具有代表意义,显示出变化的趋势和程度大小。
信用履约指数各项指标的数据统计主要来源于终端设备的GPS工作小时以及中国国家官方相关经济数据数。该指标有利于制造商了解真实、宏观全面的市场履约情况,为下一步商务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有利于经销商的资产管理计划制定以及实施。
信用履约指数以50分作为履约能力强弱的分界点,当指数高于50分时,则被解释为客户收益增加,信用履约能力增强的讯号;当指数低于50分时,尤其是非常接近40分时,则被解释为客户收益骤减,客户管理难度加大,大面积违约的忧虑出现。
指数模型公式:
信用履约指数=开工小时指标*权重a+新增销量指标*权重b+信贷指标*权重c+固定资产投资指标*权重d(为了减小单个指标对综合指标的影响,故对单个指标的得分均设置上下限。)
(一)开工小时指标
根据经营设备的成本与收益考量月工作小时数成本收益的平衡点,以某品牌挖掘机为例:
工作小时 80 120 180 240 280
收入 22400 33600 50400 67200 78400
油费 9600 14400 21600 28800 33600
人工 5000 5000 5000 5000 5000
配件 800 800 800 800 800
净收入 7000 13400 23000 32600 39000
贷款 23000 23000 23000 23000 23000
收益 -16000 -9600 0 9600 16000
对应指标 30 40 50 60 70
30(a
30 + (a-80)/4(80
开工小时数指标得分= 40 + (a-120)/6(120
(a为当月开工小时) 60 + (a-240)/4(240
70 (当a>280)
(二)市场销量指标
根据设备当月国内市场销量、当月进口量、以及当月的更新需求,计算确定当月新增需求。如果当月新增需求为小于或等于零,则表示市场一致认为未来环境会更加糟糕,设备报废后不再投资新设备。
30(d
30+d/100(2000
市场销量指标得分= 40+(d-3000)/150(3000
(d为当月新增销量) 60+(d-6000)/100(6000
70(当d>7000)
(三)信贷指标与固定资产投资额指标
信贷指标选取各项贷款余额同比值作为指标得分判断依据,固定资产投资额指标选取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作为指标得分判断依据。
信用履约指数为滞后反应趋势分析指数,信贷指标与固定资产投资宏观指标的影响传导至市场需要一定的时差。根据信用履约模型分析,6月份指数得分为43分,低于50分的临界点,并且接近于40分危险信号点,表示未来2-3个月工程机械终端客户收益继续呈下降趋势,客户回款管理难度加大,并存在大面积违约的风险。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在我国信用体系逐步完善的大环境下,信用履约保险业务将逐步恢复启动,届时可能在工程机械行业再次掀起大风潮,也是市场专业化分工的大势所趋,我们拭目以待。
参考文献:
[1]中国租赁蓝皮书,2013年上半年中国融资租赁业发展报告.
[2]中国人民银行网站,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网站,中国融资租赁资源网站.
篇4
摘 要:机械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机械管理的成效对企业生产和经济有着直接关系。由于企业和工程的运作中的机械种类繁多、性质不同,如何运用高效的管理模式,提高企业的生产速度和质量,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是当前企业关注主要问题之一,笔者就自身的管理经验结合参考文献,对工程企业机械管理的管理模式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机械管理;管理模式;重要性;策略
一、 前言
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对企业生产技术和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的老农历手工生产已经不能满足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工程机械在工程企业的广泛应用,工程机械的管理问题也日益突出,建筑工程企业要想提高工程机械的使用效率,就必须提高工程机械的管理意识,不断加强和完善工程管理中机械管理的制度和机制。打破传统的机械管理模式,采用创新型和适应建筑行业发展的管理模式,提高建筑企业的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
二、 机械管理模式对机械管理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加快了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工程机械在建筑工程的广泛应用取代了农动力生产的传统工程建筑。也促进了工程机械租赁企业的发展,但随着租赁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演越烈,导致租赁企业的利润也呈下降趋势。要提高企业机械设备的带来的经济效益,就必须加强对机械设备管理,采用科学合理的机械管理模式,提高机械的使用寿命和使用效率,降低和避免机械设备在使用和管理过程出现不必要的资金浪费。
经过多年的时间和探索,很对租赁企业采用了经营承包还礼制度,经营承包制度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本公司的经济效益,也为施工企业提供了更丰富的渠道。但随着社会市场的变化和发展,经营承包制中的一些内在隐患和问题也逐渐暴露。如在项目结算时的租赁价格与市场上的租赁价格有差入,给结算带来了很多问题和困难。一些中小型的租赁企业的租赁价格普遍低于市场价格,租赁的价格还不够机械的维修费等问题,因此,企业如果不及时改革和创新机械管理模式,不少租赁企业面临着严重的发展问题,甚至倒闭。
三、机械管理模式的分类管理
(一)机械管理内部经租管理模式
内部经租管理模式打破了施工企业打破了传统的机械管理模式,受到很多施工企业的推崇。内部经租管理主要是利用经济的手段解决机械的核算、管理以及使用上的问题,同时内部经租也能够满足和适应工程项目的多变性和复杂性。同时促进了机械租赁行业的发展,并且机械租赁的市场非常丰富,施工企业在进行租赁时可以货比三家,大大降低了机械租赁的成本。因此,内部经租在施工企业中具有可行性。机械管理采用内部经租的管理模式把机械的管理和维修交由专业的租赁企业统一管理,不仅节约了机械管理的时间和经费,还能是机械得到更专业更优质的管理。施工企业还可以根据工程项目的变化和大小来选择机械设备的数量,避免机械设备出现闲置现象。
(二) 机械管理固定配属管理模式
固定配属管理模式主要是根据传统管理模式的理念,将机械“大而全”或“小而全”的管理形式将机械设备固定的配属在施工队或者项目部中,机械设备很少出现有调动现象。从而保证了工程机械的稳定性,机械设备本身的管理、维修以及使用都具有长期性,固定配属模式对机械的技术管理具有一定的优势。但“项目法”的推出,固定配属管理模式在经济体制和工程任务不断改革和变化中,已经难以适应市场发展的需求。造成机械设备过于的浪费或过少跟不上施工节奏等问题。
(三) 机械管理综合型管理模式
综合型管理模式主要是将机械管理中的价格动态和固定配属管理模式相结合,从而保证机械使用和应对市场的稳定性和灵活性。在当前和多施工企业中采用综合型管理模式的相对较多,施工企业需要成立机械工区,将机械设配固定配置在机械工区中,将机械的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联系在一起,方面机械设备的使用和维修检测,将一些大型的闲置机械交由租赁公司管理,施工企业需要时可以及时的调回来,不需要时又可以租赁出去,避免了大型机械的浪费和闲置。
四、提高机械管理模式的策略
(一)提高企业机械管理意识
要提高机械设备的使用效率,让机械设备得到一个统一的规划和管理,施工企业就必须提高对先进机械管理模式的宣传,提高决策层的管理意识,让其管理模式有一个正确的定位和认识。虽然很多企业实行了综合型的机械管理模式,机械的维修保养都得到了一定的保证,机械的使用效率也能得到充分的体现和发挥,但综合型管理模式在施工企业实施的时候还是有很多困难,比如机械工区在上了项目之后,就必须交由项目管理处进行统一管理,机械管理的制度就会收到项目生产管理的影响而进行重新组建。但进行工业机械工区管理,使机械管理更加规范化和统一化,将大型和闲置的机械交由租赁公司管理,节约了机械维修费用的开支和节约了大量的机械我管理人员和成本投入,提高了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
(二) 加强企业机械设备维修管理工作
机械设备不仅关系到工程的施工进度和质量,还影响着对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因此,施工企业应该将传统“轻使用,重保养”的机械管理模式转变为“勤保养,重使用”。施工企业应该组建专业的机械维修管理团队,提高机械设备的检测和维修技术,对机械进行定期的检测和维修,注重机械设备的日常保养和长期维护,避免机械在是公共过程中出现超负荷或带病工作等现象。加强机械设备维修工作的管理,确保机械安全正常的运作。
(三) 改革创新机械管理模式
随着机械设备和机械类型在施工企业中增加,施工企业机械设备的管理也越来越复杂,传统的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和施工企业机械设备的发展。施工企业必须在机械管理模式上不断的改革和创新,寻求突破。施工企业可以引进国内外先进企业的机械管理模式,在继承传统管理模式的优点和精华,结合企业自身的特定和实际情况,打造出具有企业特色的创新型机械管理模式,从而提高机械管理的水平。
五、结束语
随着市场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我国建筑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演越烈,再加上国外建筑企业的不断涌入,给我国建筑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在这种情况下建筑企业必须加大先进机械设备的投入,转变机械管理理念,不断给个和更新机械管理模式,在强大的竞争中实行建筑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作者单位:武昌工学院)
参考文献:
[1] 常捷. 机械管理工作中的管理模式研究[J]. 山东工业技术,2015,04:287.
[2] 陈乃健. 机械管理工作中的管理模式研究[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4,12:47-48.
[3] 李佳. 机械管理工作中的管理模式[J]. 科技与企业,2014,02:28.
篇5
傍上“大款”的山工由此驶入发展的快车道。2005年6月山工与卡特彼勒召开了技术项目启动大会,拉开了山工与卡特技术中心合作开发技术项目的序幕。山工开始不断推出创新型产品。2006年山工试制卡特三菱结构件成功,开始具备世界级零部件的制作能力;集中在2011年,山工多款新产品下线,首次向美国卡特工厂供货,产品开始走出国门,除了美国卡特,山工还在阿尔及利亚拿到了海外市场第一单;2012年5月顺利完成第一台湿地型推土机的试制;2013年2月第一台LNG装载机试制成功…… 和世界500强企业的顶尖技术团队合作,山工技术进步的速度越来越快。
对于成立于1958年、发轫于古九州之一青州的山工机械来说,当国外的先进基因嫁接到深厚的文化积淀上,源远流长,文化积淀深厚。这座位于山东半岛西部的小城,见证了海岱文化,也见证了山东山工机械有限公司50多年的发展之路。从简单的修修补补到今天多元化的产品体系,从中国第一台定轴装载机到中国人民总装备部装载机定点生产厂,从一个小小农机修理队到卡特彼勒的亚太区工程机械生产基地,位于青州的山工机械一直是“探路者”。
山工机械财务总监王强认为,技术的创新是应对危机的最好利器。他表示当今多元化和全球一体化背景下,竞争越发激烈,而要想赢得机械领地的先机,技术创新是占领先机的重要引擎。
搭乘信息快车
工程机械产品由于其系统复杂,工作环境恶劣,通常高负荷、长时间运行,因此系统常出现各种故障,必须得有完善的服务支持系统,才能应对巨大的售后维修需求。山工在全国设有60多个办事处,130个授权维修服务中心,在同行业中第一家提出“质保一年,保修二年,24小时服务到位”的承诺。是什么让山工能轻松破解机械维修的难题?
随着微电子技术的渗透,归于卡特彼勒麾下的山工机械搭上了智能化和机电一体化的现代信息化便车。高层建筑增多,建筑施工规模难度的扩大,对工程机械的可靠性、维修性、安全性和燃油经济性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为进一步提高故障诊断准确性,有必要实现在线工作状态的监测以及常规故障机理的综合分析研究,以便对其故障进行事先诊断分析。传统的事后维修已变为故障预报和整机在线维修。卡特彼勒新开发的系列装载机都安装有电子计算机监控系统(CMS),用以取代E系列装载机上安装的电子监控系统(EMS)。监控系统具有故障诊断能力,向司机提供三级报警。利用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监控系统可以密切监视机器的健康状态并诊断故障,同时还能把这些信息数据作为履历记录下来,无线传送到办公室用计算机进行分析,从而使远在山工机械的维修人员用笔记本电脑就能迅速而容易地诊断和排除故障。
在今天的山工,古老的结绳式管理因为有了现代的信息引擎而发挥了极致。每台设备都告别大一统,而有了自己的台账和信息卡,利用分布全球的现代信息技术,轻松点击鼠标就可以知道库存的多少以及分布世界各地的售后跟踪情况。固定资产的高效与实时管理,使得山工机械摆脱了“一管就死、一放就松”的陈旧模式。王强说,“单台管理不仅运用到公司内部,使这些信息与经销商共享,经销商对于自己的库存和需要购进的设备及已经卖出设备一目了然,库存得以限制到最低点,为企业节约了大量资金,而透明化管理打通了和经销商的隔阂,提高了经销商的财务管理和售后服务水平,也防止了经销商挪用资金,可谓一箭三雕。”
中国机械行业的财务管理已经走到了大数据的关口,更凸显技术引擎作用。“我们有一个完整的商售后服务网络,利用先进的GPS卫星定位和ERP系统,可以第一时间知道包括零件的供应和迅捷诊脉,实时为客户提供一个最优最佳的技术支持。提前预知故障,不仅为客户减少了不必要的经济损失,也为公司降低了大量的维修成本和往返的交通费。从开挖、装运、施工的设备,包括后期的养护设备,卡特彼勒有一个完整的现代信息化和设备化产品线与精准的服务流程,这也是山工机械利用技术降低成本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利用现代化的高科技手段,我们在国内着手打造的数字化维修方案,不仅打消了经销商的顾虑,也为我们赢得了更多的稳定客户群。”王强这样总结先进的信息技术和财务管理体系相结合带给山工的价值。
引入融资租赁
今年第一季度,工程机械工业产值滑铁卢式同比下降12.59%。如果由追求扩张而跌入一种失控的状态,为比拼市场占有率不惜以效益为代价,那么曾在白色家电业发生的惨剧,会不会在工程机械行业重新上演呢?早在2008年金融危机后,政府即已着手治理产能过剩,采取的手段包括淘汰落后产能和提高重点行业集中度等,但成效并不乐观。工程机械行业同样在承受着产能过剩的苦果,僧多粥少越发导致恶性竞争不可避免。
为企业增值开拓利润增长点,对于掌管企业资金的财务总监而言,要比简单的解决资金饥渴严峻得多。除了研发人员的技术创新之外,财务管理的创新在跨国公司中尤为重要,财务理念的创新同样有助于企业赢得先机,渡过危机。
融资租赁是工程机械中常用的对企业、客户和经销商三方有利的营销模式。作为中国商务部批准成立的建筑设备行业内首家融资租赁企业,2004年卡特彼勒(中国)融资租赁进入中国,通过网络为不同类型的企业缓解资金压力,利用融资租赁灵活的融资方案解决企业购买价格昂贵的工程机械所遇到的挑战。中美合资山东山工机械有限公司成立之后的2005年6月份,卡特彼勒便开始启动为山工提供融资租赁战略。这是卡特彼勒扭转山工机械命运,赢得市场的一招新棋。
随着国内信贷紧缩,企业在采购、更新设备时,往往会遭遇资金不足、资金回收风险较大、融资困难等一系列问题,融资租赁的出现恰似及时雨,既解决了不少企业采购大型机械设备经常碰到的难题,迅速成为山工帮助企业或个人购置设备所采用的全新融资手段之一,同时也使得山工机械的回款速度大大提升、降低了回款风险。
王强强调,“这不是双赢,而是三赢,以融资租赁的灵活方式,山工机械与卡特融资携手帮助经销商解决贷款难的融资瓶颈,拓展了经销商的生存空间。如今经过八年的打磨,融资租赁的运作模式日臻完善,更为难得的是让公司和经销商成了孪生兄弟,通过为客户绑定从售前、售中到售后的每个模块的精细化服务,给合作伙伴也是给自身打通了另一条生路。”
改变基因
卡特彼勒在2008年全面收购山工机械,目的是想在中国及其他发展中国家庞大无比的中低端市场分一杯羹。而对于山工机械来说,成为卡特彼勒全资公司后仍保留自我品牌试图涅重生。山工机械全面引入卡特彼勒管理体系,通过6Sigma、变革管理、精益制造、文化重塑等来自卡特彼勒的先进经验改变着自身的基因密码。
囿于全球经济的衰退,截至今年5月底的近三个月,卡特彼勒全球设备销售额同比下降7%,其中北美销售额同比下降16%,亚洲销售额下降14%,欧洲、非洲和中东区销售额下降2%,拉美销售额增长22%。业绩的暂时下滑,并没有阻挡卡特彼勒研发的脚步,卡特彼勒公司将推出眼部与脸部追踪技术,以防止司机疲劳而产生事故。卡特彼勒虽然看似对业绩的下滑不温不火,实则却是在危机谷底以超常的技术积聚再次出发的能量,而这对山工机械来说也是无声而有力的改变动因。
2009年起卡特彼勒加大了对山工的再投资和建设速度。在当地政府支持下征用周边土地,扩大山工机械各种主机产品及零部件业务的产能。如今山工机械已成为国内最先进、最专业的装载机制造商之一。山工品牌也成为卡特彼勒主机品牌之一,以支持其在中国工程机械行业不断增长的客户群。为支持山工技术进步,卡特彼勒在青岛投巨资建立了世界领先水平的研发中心,汇聚全球顶尖科研人员和山工研发中心共同组建了一支拥有高级工程师、研究生在内的强大的研发队伍,建设了五个大型计算机工作站,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制造,把设计和生产过程融合在一起,针对社会各类企业需求不断研发出创新型产品。
随着山工机械在海外销售市场份额的不断扩大,海外商对山工的整体服务也有了新的砝码和衡量标尺。2013年3月,山工机械产品支持团队携手外贸团队在山工培训中心举办了首期为期两周的全球海外商培训,来自俄罗斯、南非、越南、蒙古等15个国家的22人参加了本次培训,培训主要针对山工平地机、压路机、C系列装载机等山工新产品展开。培训采用课堂与现场拆装相结合的方式,让海外商对160变速箱 、SI桥等山工利用卡特技术自主研发的产品有了全新了解,学员既能学习构造原理又能亲自动手实践,培训效果非常好。一位来自越南的学员表示,“这次到中国学习收获很大,我以后面对山工产品时,有很多问题就能够自己解决了。”
篇6
1.1部分企业太看中经济效益
机械设备作为一种重要的施工工具,其实与经济价值相辅相成。一项工程的施工,离不开机械设备的运转,在机械设备进行运转的同时,也促进了经济上的收益。可是由于有些建筑施工企业为了眼前的利益,只讲究施工的进展和技术,对机械设备的管理及更新重视不够,甚至有些施工企业,低价买进一些即将报废的机械设备,这些设备不仅毛病百出,还埋下了安全隐患,而部分企业对机械设备的反复使用以及在管理上存在很多不足,只单纯为了降低企业的资金投入,在机械的使用和管理上重视不够。
1.2安全设施管理的现实
建筑施工公司较多的机械设备管理机关变弱,专业技术人才流失严重的建设机械操纵价格下跌和设施管理制度,而是吉、机械维修设备机械设备和资料不足、机械设备安全事故上升的趋势。出现的征兆,部分建设施工公司的缓解设施管理、安全事故的可能性,经营企业的生产的人员伤亡损失的发展带来影响。
2建筑行业设备管理技术水平的现实
机器的管理技术人员在没有经过专业性很强的桌子宇管理业务的系统训练、装备的管理者基本项目派遣的单位。机械设备、原材料的使用情况一目了然的记录、尖端技术的电算网管理不使用的技术。1、技术(原机械设备、技术的状况下降或人力运用组复杂技术修理下的资质脆弱修理配件的质量和毫无关系。2、管理水平来说,“机械装备租赁的重要性的认识不足、机械装备租赁市场扭曲着,建设机械装备租赁缺乏专业人才。
3加强提议建筑行业设备管理
3.1正确选择,合理安排
在了任何一种机器本身的性能的结构等方面的特性,在一定程度上要求技术。严格限制进行合理的机械、低效率性充分发挥机器的减少、机械、使用寿命延长的使用费。掌管机器的分配问题早已掌握各项目的事业的珍岛、机械装备等的需求在退场的信息的斡旋下,机械装置运行的过程中出现的汽车保养维修工作顺利的使用和补水功能的矛盾的海上犀利的突破。
3.2正确使用及时护理
可以培养的结合意味着机械设备使用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和指挥家一定安全相关设备的运营规定是否使用得当观测装备。另外机器的人力运营保证的施工现场指挥者的正确使用机械设备的基础上,为了预防事故发生“管理领域的机器,好阳修理成套设备同时推进了危险评价工作。
3.3特殊装备进行安全检查
特殊装备及人身安全的财产,人体健康息息相关的压力和诱导总-成和生产过程中,通常的生产设备将会受到更大的潜在的可能性很大。特殊装备的游乐设施没有表现出本人和南崛起、机械设备、公共设施等项目的财产损失。因此,正常运行的巡回检验的定期检查,,,生产的安全和生命安全保障问题。
3.4人气颇旺投入培养人才
工作人员培训在内的功能的训练和人员的安全教育研修离开了。工作人员的培养教育的计划,正确的审查、检查项目:机器关门,运营人力的人将在接任仪式前一天3级的安全教育的工作,在正常;其次制定相应的安全生产的知识和安全手册和笔记本,现场的工作人员;3好机械设备的安全管理员研修业务。另外的有关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全部安全教育研修”的理念。即使怎样的人也直接或间接地介入了生产成套设备、安全教育行动应该接受训练,从上到下的指导,普通职员也要我的家庭,生产者的生产劳动安保的重要性、防护意识的自我保护意识和办法救的历史的源头安保的重要性,控制机械装备的安全事故。
4建设机械设备管理的发展方案
4.1建筑行业施工公司的设备管理体制改革
集中管理设备的中大型租赁公司设备的公共企业改革的深化大厦的身体条件费用的工作。装备租赁管理模式而形成的企业的经济,以此提高效率,一方面产品生产的增加和设备的使用率,提高劳动生产率;另外,减少消耗的成本。建筑工程的流动性,生产条件的变化等的特点是,机械装备出租的这些必须实施的要求建筑降低成本,产品的企业的经营效果”。①进行集中管理的出租设备,进一步加强后装备的专门管理、装备汽车状态良好还进一步,设备的利用率、设备的生产效率的提高。实行国内设备合理地筹集及加强管理宏观经济实力资源分配的实现共享装备反复设备如果具备充分游戏,减少现有设备的尽可能减少;巴士挖掘要消耗能源和原材料。零件修理费用支出减少,降低生产成本,各子公司的经营班子,统一(压缩管理水平、数理工厂和仓库的人数减少了分配资源。公共企业的设备,考虑到大工程管理非常严格的规范,而且因强有力的特征标准等,加强技术支援服务意识很强的竞争力提高使用率,提高设备、经济效果。
4.2完整的建设机械装备租赁市场
建设机械租赁业在海外已经发展的30年间,中国也在15年的发展时发生的事。然而,外国人租赁使用建设机械,总体的机械量的80%以上,中国的只占30%,建设项目管理的成熟和成本计算精密建设机械租赁的分析中国的萌芽,“建设节约型亲环境社会”的国家产业的趋势。实际上,各企业受到内外的租赁等市场上,深化,很难遵守建设公司和真正的改革推进事业本金管理业务真正意义上的设备租借公司的筑施工业者管理体制改革的道路。例如,建筑施工企业主动装备租赁公司一起多种资产束缚的经济条件相比,通过财产权次郎、虚拟主机单以租赁机的企业的融资的人,股票的股东等形式活性化的经营管理体制中摆脱出来,更进一步的活性化,导弹推进器是积极性的管理者大建筑发展的管理体制、深化国有企业改编。
5结语
篇7
关键词 机械设备;租赁;管理制度
中图分类号TH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1)39-0021-02
建筑机械设备不仅是建筑施工企业组织生产的重要手段,更是企业获取工程、降低工程成本、加快施工进度、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及经济效益的重要保证。目前建筑设备租赁市场广大,企业规模不等,信用情况参差不齐,设备生产厂家众多,质量状况难以保证,管理亟待规范。
1当前建筑机械设备租赁市场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建筑机械设备租赁行业混乱。租赁市场缺乏有效监管,出现违约事件后追究责任困难重重。小规模的私营机械租赁公司市场随处可见,部分公司管理不规范,技术力量也比较薄弱,还有些企业设备以次充好,一旦出现故障,技术因素导致不能及时修理,从而耽误工程工期。
2)出租设备方若为私营企业或建筑工程施工项目承包人,他们并无专业技术人员负责设备安装与拆卸,常委托安装单位安装以降低成本。这些安装单位大多资质较低,为了规避风险,往往采取先行安装设备,后审批安装方案,一旦发生重大安全事故就以未签订合同和只提供安装方案为由逃避责任。
3)租赁合同不规范,履行中经常发生纠纷,主要是因为目前尚无设备租赁标准化格式合同文本。另外,双方在签订合同时,由于对大型机械设备使用的风险意识认识不够,对设备完整程度和返还状况没有严格的规定,双方责任不清楚,合同缺乏严谨性,相关收费标准不一致,租赁期限和形式等说明含糊,合同实际履行中由于对双方的违约状况与索赔要求说明不清经常引起合同纠纷。
4)租赁前对企业了解深度不够导致租赁决策失误。由于对施工设备机械性能了解不够,使租赁设备变成了大马拉小车,从而增加了额外的费用;事前觉得租赁设备会比较合算,实际施工中由于某些不可控因素致使工作量增加,而不得不延长租赁时间,租赁费用比预计增加;租赁期限或形式等选择失误,导致租赁费用增加;由于客观原因影响,实际施工中租赁设备满足不了工程需要。
5)设备租管用脱节,设备操作人员随机而来,设备现场管理不善,合同中一般没有说明机械日常维修由谁负责,双方责任分不清而经常产生矛盾。租赁设备到达施工现场后,施工方案不完善或没有制定租赁设备现场管理办法,承租方对设备的使用管理不善等,致使设备大部分时间闲置,使用效率降低,后期没有进行良好的保养维修,操作人员与施工人员配合欠默契等等也会使得设备状况不佳。
6)大型设备的安装和拆卸方案通常是总工程师审批,但是到底由安装单位编写还是由承租方编写,目前尚无明确规定,由此造成管理上的错位。大型机械出租方的操作人员若发生重大安全事故,在合同中一般未作出明确界定来承担赔偿责任,所以造成纠纷发生。
2建筑机械设备租赁策略分析
1)大型设备的租赁决策。建筑工程规模较小,项目经理手头资金不充裕,大型机械设备使用率偏低,这种情况无论从经济性还是必要性考虑选择租赁都优于自购。建筑工程规模较大,项目经理资金富裕且工期较长,自购费用与租赁费用的2~3倍接近,且设备使用率较高时,从施工总体成本和管理等方面考虑选择自购设备会比较好。
2)建立合格的设备出租单位备选库。企业应建立适合本企业的设备出租单位备选库,运用招标方式进行比选,对设备出租方实行信用准入制度,从而确定项目最终使用的设备出租方及机型。设备准入的一般条件应是:出厂合格证;设备安全生产许可证;企业法人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机构代码证;机械设备使用说明书;全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特种设备生产许可证;设备管理和机况必须满足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令第166号《建筑起重机械安全监督管理规定》、《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1999》和《施工现场机械设备检查技术规程》JGJ160-2008及相关国际行业标准的相关要求。起重机械设备除满足以上条件外,还应包括以下条件:具备建设主管部门颁发的起重机械安装维修安全认可证,或附着式外墙脚手架专业承包资质证;起重设备出租单位必须具备建设主管部门颁发的起重设备安装工程专业承包资质证书;安拆操作人员必须具有建筑施工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此外,对出租管理的服务状况、财务能力、规模状况、技术管理能力、职员专业能力、业绩等也要进行综合考察,才可列入合格出租设备单位备选库。同时,通过对实际过程的评价与考核要淘汰不合格的出租供方,随时更新备选库。
3)租赁合同的签订。为了规范双方的行为,保证租赁合同能顺利履行,双方应明确责任,也可互相提供履约担保。出租方负责机械设备的大修、经常性修理,并包括修理费、材料费等费用。出租方向承租方提供设备使用保证金,若维修服务不及时或设备存在缺陷,该保证金可用于有关费用支出。承租方因保管不善造成毁损的,应当承担损害赔偿责任。承租方按照合同约定的方法使用施工机械而造成施工机械损坏的,不承担损害赔偿责任。承租方交纳履约保证金,且不抵租金。根据有关文件和FIDIC条款的规定,由于出租方设备原因造成承租方各种经济损失的,除减免租赁费外,还应赔偿承租方损失。由于地震等不可抗力造成的设备损坏,承租方不承担责任,期间不支付租金。由于承租方的原因而造成的设备故障,或施工方案不佳造成设备闲置以至机械难以恢复工作的,承租方应全额支付机械租赁费和修理费、材料费等相关费用。合同中还应约定出租方随机操作人员应服从承租方调遣、遵守承租方的管理制度等,特别是有关安全规定,承租方有权要求退回性能不良和安全性不可靠的设备以及不服从安排或不按规范作业的操作人员;明确规定租赁设备的技术指标,违约责任的处理等。也可模仿FIDIC条款,尽快制定各种设备租赁标准化格式合同文本。
参考文献
[1] 周进军.论建筑设备租赁合同中承租主体的认定[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9(2).
篇8
【关键词】建筑机械 安全管理
1建筑机械施工常见安全问题 在施工过程中,建筑机械施工存在着不少问题,归纳起来,常见的安全问题主要有下面几项。 1.1 电气安装上造成的安全隐患问题 1.1.1 施工现场配电箱、设备电控箱上不装漏电保护器或漏电保护器不灵。目前,建筑施工现场都要求采用三相五线制供电,采用三级配电保护。正因为如此,目前在施工现场很少发生触电事故。但现场检查中发现,有的施工现场已出现安全隐患,一级配电箱上确实安装漏电保护器,而且工作可靠,然而,有的在二级或三级配电箱上不装漏电保护器,有的漏电保护器失灵,一旦一级配电箱上漏保出现问题,安全事故很难避免。 1.1.2 设备电控箱外壳不接地或接地不可靠。建筑施工现场采用三相五线制供电,接地线均要与施工机械的电控箱外壳连接,而且要求连接可靠。这是因为当电控系统某一相的绝缘损坏而与外壳相碰时,带电的外壳由于接地,就会形成单相短路,使该相电气保护装置动作,因而使带电外壳不再带电,达到安全的目的。其次,在漏电保护装置失灵的情况下,有了这外壳接地装置,当外壳带电时仍可使空气开关动作,切断电源,起到安全保护作用。现场检查检测发现,不少施工现场仍采用四芯电缆或五芯电缆的接地线不接地工作,留下安全隐患。 1.1.3 电控箱当配电箱使用,箱内乱接线这种情况在打桩机的安全性能检查检测中,发现较多。尤其是在一些自制的打桩机上,这类打桩机的电控箱不仅要完成打桩机本身的各项操作任务,而且还要承担打桩机以外的电气设备配电箱功能,例如电焊机、水泵、工地附近的照明,均从电控箱接出,使得电控箱内,接线混乱无序,电控箱内的漏电保护器无法起到保护作用,极易造成触电事故。 1.2 机械安装上造成的安全隐患问题
在现场施工机械安全性能检查中,这方面的问题相对来说较少,主要发生在打桩机械上。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些桩机的立柱、斜撑或滑轮与底座连接用的连接销没有加以锁定;有些桩机的立柱底座与桩机底架的连接螺栓常年缺乏保养,已经锈蚀不堪(有的螺栓用榔头轻轻敲击,螺栓即变得粉碎;立柱法兰的连接螺栓缺乏保养,生锈严重。或法兰连接时该用的螺栓数量没有全部用上,造成连接强度下降;一些关键的焊接(例如立柱底座与桩机底架的焊接),由于长期频繁的使用,造成脱焊和开裂,而又没有及时发现并修复加固;用于吊重物的钢丝绳,断丝相当严重,仍在继续使用。 1.3 安装调试上造成的安全隐患问题
安装调试上的问题主要发生在一些用机电转换器件作为安全装置的施工机械上。常遇到下列问题:塔机力矩限位器没有调整或调得过大;塔机最大力矩80%时变幅速度的控制开关没有调整或调得过大;塔机小车向内行驶时的极限位置没有调整;物料提升机门锁联动开关没有安装;物料提升机防坠器失灵。
2加强建筑施工机械设备管理 在建筑机械施工过程中,应当充分认识到对建筑施工机械设备管理,因为其直接影响到建筑机械施工。针对加强建筑施工机械设备管理,归纳出了下面几点建议: 2.1 从源头抓落实,严把采购关。建筑机械设备本身质量是影响设备安全使用的一个关键,许多建筑设备事故就是由施工单位使用性能不符合安全要求的设备而引发的。该类事故主要由于生产厂家的制造能力或制造工艺不过关造成的,事故隐患隐蔽性强,日常检修保养不易发觉,故危害性较大。施工单位应高度重视机械设备及配件采购工作。
篇9
关键词:桥梁机械 精细化 管理
1.桥梁机械设备管理现状
虽然国内桥梁建设行业取得了巨大的发展进步,但也面临着突出的问题,桥梁机械设备管理模式跟不上行业的发展速度,无法满足现代桥梁建设的技术规范与要求,已经严重影响了桥梁工程的施工质量、施工进度,甚至成为了阻碍桥梁企业发展的主要原因。
首先,在目前国内桥梁设备管理中,对桥梁机械设备宏观管理严重不足,机械设备在保证桥梁施工进度与施工质量方面的作用举足轻重,但是某些桥梁施工单位却仅仅重视对机械设备的使用,却不注意对机械设备的管理,造成机械设备管理混乱,对于出现损坏的机械设备不能进行及时的维修更换,对机械设备调度不及时导致工程进度缓慢。另外,施工企业的各个管理部门常常无法通力合作,各自为政,难以进行有效的机械设备管理,导致机械设备调度混乱,最终因为无法进行机械设备的统筹安排分配而阻碍机械设备的高效使用,最终影响工程施工。
其次,国内桥梁建设企业在机械设备维护管理方面常常进行粗放式管理,机械设备整体利用率低下,再加上施工设备配套不足,成为目前国内桥梁机械设备管理的另一个主要问题。在机械设备管理维修时间上,因为冬休的原因,工建指挥部会解散,出现一个时间上的真空期。在真空期内,一些大型企业因为工程项目种类繁多,项目建设复杂,项目建设所需的机械设备也相应的多,在项目建设的真空期期间,常常出现无法及时对机械设备进行管理维护,甚至机械设备丢失却无人管理查找的情况。通常,为了更好的进行设备管理以及查用,常将机械设备品牌、型号以及数量等信息进行登记归类,方便维护管理。
2.桥梁机械设备的精细化管理
由施工设备重大故障因素分解图可知,机械重大故障有一半的原因是维护保养不够造成的,还有一大部分原因是管理维修不到位造成的。国内在桥梁机械设备管理方面存在诸多问题,而现代化桥梁施工的要求不断提高,国内现有的桥梁机械设备管理维护方式已无法满足行业的发展,对桥梁机械设备的管理必须采纳国际通用的管理模式,即精细化管理模式。
2.1建立桥梁机械设备精细化管理组织机构、规章制度
一个桥梁建设项目的完成,受到工作环境、工作内容、工作人员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而这些因素在项目施工过程中千变万化,要想保证项目的安全稳定生产,就必须建立一套完备的管理组织机构以及规章制度,其中桥梁设备精细化管理组织结构以及规章制度的建立是重中之重。在规章制度制定过程中,首先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包括桥梁建设项目实际工程量、施工工期进度安排、施工环境影响因素等,按照机械操作安全边际范围、机械使用计划以及详细的机械使用流程顺序,编制相应的桥梁机械设备使用规范、制度,同时为了实现机械设备的经济合理化使用、控制项目设备总量,设立相应的机械设备管理机构保证机械设备在各个施工环节的高效使用。
机械设备管理机构的设立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按照高效精干的原则进行管理人员编排,管理人员不仅要有强烈的责任心,能够吃苦耐劳,而且要同时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以及现场经验,能够及时学习掌握新知识、新技术,保证机械设备管理操作规范的先进性、高效性。
2.2加强桥梁机械设备操作人员的管理
操作人员是机械设备的直接使用者与维护者,操作人员素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机械设备管理维护的优劣。在进行机械设备精细化管理过程中,应当按照实用有效的原则,对操作人员实施定岗、定机、定责任以及赏罚分明的管理措施。
首先要保证每台机械设备都由专人来操作,不得随便更换,同时,同一操作员负责该机械设备的保管与维修,实行定人定机的专人负责制,使操作者拥有强烈的责任感,充分发挥操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与设备认同性,保证机械的正常运转。当机械设备需要轮班操作时,一定要设定专人负责机械的领导,对机械设备拥有全权责任。
其次,要做好操作人员的奖惩工作,将专人专机的理念落实到具体的机械设备操作中,达到人人有岗位,事事有人管,台台机械有人负责的目的。在此基础上,按照公平公正、按劳分配多劳多得的原则,对机械设备管理维修与操作工效都优异的责任人进行奖励鼓励,对不负责任的差的操作员采取一定的惩罚措施,让每个操作员都能够认真做好本职工作,为公司机械设备管理水平的提升做出应有的贡献。
此外,还应该加强操作员的职业素质,做好操作员的职业技能培训。因为所有的机械设备操作都是由人来完成的,因此只有提高操作人员的职业素质,才能高效完成各项施工任务,保证施工进度。对所有的机械设备操作人员进行上岗培训,建立相关的培训档案,使得操作员既懂得设备操作技术,又懂得设备维修保养手段,最后经培训考核后持证上岗。
2.3强化桥梁机械设备的租赁管理
为了提高桥梁机械设备利用率,充分发挥机械设备的资源价值,多数桥梁施工企业会将桥梁机械设备进行租赁,因此,桥梁设备的租赁管理是桥梁机械设备精细管理的重要的一部分。
在进行桥梁机械设备租赁之前,要建立机械设备档案,包括设备库存档案与维修档案。机械设备的管理尤其是动态管理是个长期的工作,因此对每一台机械设备都要做好技术归档工作,记录好机械设备日常的工作记录、维修记录、交接班记录以及维修保养日志计划等工作。
在做好技术归档之后,便可以进行机械设备的租赁了。在租赁过程中,首先要确保待租设备与操作人员满足准人要求,并具有待租设备维修保养的相应资源,然后由主管人员代表单位与租赁机械单位办领租赁手续,签订《租赁合同》,租赁合同中要包括所有与待租设备管理维护相应的工作及意外情况处理意见,并做好退租交接工作的必要手续,避免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2.4加强桥梁机械设备的使用与保养
在机械设备使用与保养方面,除了要严格执行桥梁机械设备精细化管理规章制度之外,机械设备管理人员还必须了解项目施工情况,认真做好工程质量与施工进度工作,并随时对机械设备进行检查、保养与故障排除工作,对易损部件要多储备,尽量减少现场工作机械设备的停工情况,保证现场生产工作的有序进行,从而降低经济损失。在维修方面,要保证按照机械设备维修保养方案进行,随时检查更换设备易损部件,保证机械设备的安全可靠。
此外,还应该注意现场机械设备的安全管理,加强设备的安全生产教育,对操作人员进行专业技术安全操作训练,对危险设备区域设立显著标志,防止出现意外事故,保证设备安全防护装置的完整可靠。
3.总结
本文通过分析目前国内桥梁机械设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桥梁机械设备进行精细化管理的实施方式进行了研究探讨,充分认识到精细化管理在桥梁机械设备运行维护中的重要作用。桥梁机械设备精细化管理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涉及到多方人员、多个部门的相互合作,桥梁施工企业应该充分认识到精细化管理在桥梁施工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为国内桥梁机械设备管理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冷晨曦.桥梁工程机械设备管理 [J].科技传播, 2012,09:49-50.
篇10
【关键词】建筑机械租赁;租赁市场;租赁问题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逐步深入的同时,建筑机械设备的租赁市场却暴露出各种各样的问题,自律意识和自我约束的缺乏使得机械设备租赁市场处于一种涣散状态,尤其是在机械设备租赁的活动过程中,很多企业在建筑设备资源优化和共享时,片面追求自身的经济利益而违规操作,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设备租赁市场的经营和管理脱轨,缺乏有效的法律法规加以规范和制约。
1建筑机械租赁市场现存问题
1.1诚信租赁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应遵循公平、公正的原则和态度来建立合作,合作双方尤其要遵循诚实信用的原则,因为只有双方信守承诺才能愉快地合作,建筑机械设备租赁市场才能够健康、稳步发展, 施工单位才能保证自身的良好发展。租赁的活动双方作为合作伙伴的同时也形成了利益上的一致关系,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双方互相影响,协同共进,比如某建筑单位从机械租赁公司租赁塔机,双方存在一定的利益挂钩的同时也存在合作经验,租赁公司与建筑单位之间建立了合同关系。尤其在履行合同的行为过程中,当建筑单位以不正当理由逾期或者不付租金时,建筑设备租赁公司虽然可以将其到法院甚至胜诉,但租赁方转移资金法院将无法强制执行,这样一来,受害方依然是出租方。这个诚信缺失的典型案例提示我们,租赁方应全面、充分地了解和掌握承租方的实际经济情况,如银行帐号、资金等信息。需要强调的是:出租房和承租方二者是相互影响和相互依存的关系,机械设备出租单位离不开建筑施工企业,同样,施工企业的发展也离不开设备出租单位。
1.2租赁的经营管理问题现状
(1)租赁单位分散无法形成统一市场,租赁单位单独成体系,且管理模式和改革系统各异,很难形成完备的市场体系,但是需要强调的是机械设备租赁单位的管理制度是影响租赁市场的规范和和健康发展。(2)管理水平和技术条件受限,很难与现代化的施工行为同步发展,很多施工单位针对其现有设备对外出租设备,其中一种设备的型号单一,选择性很小,而同一家公司可能有多种设备,机械设备的安装、保养等方面很难做到擅长和精通。这样一来,租赁双方就很难形成互利互信的合作伙伴关系,建筑设备统一的租赁市场就很难形成和发展。(3)租赁市场难以形成的管理缺失极易导致不正当竞争,尤其腐败横行,原因就在于各租赁单位的设备重复和单一竞争,尤其竞争单位实力参差不齐,很多租赁单位的经营管理人员徇私压价从中获得回扣,还有很多设备租赁单位违规开支计入施工费用而造成施工单位的经济损失而损害集体利益。
1.3租赁合同问题
设备租赁合同明确出租企业和承租单位双方权利和义务关系的协议或合同文本,租赁合同中设备所有权和使用权分开管理,设备租赁合同就是对设备暂时使用权进行规定的合同文本。机械设备的租赁合同就是承租方和出租方双方当事人达成租赁协议的一种形式,既可是书面形式,还可是口头形式,以书面为主,口头为辅,没有合同或协议保护的租赁关系可能会引起一些纠纷,举例来说,某一建筑机械设备租赁单位出租塔机于一施工企业,双方当事人相互之间相识很久,碍于面子也就未能及时签订正规、正式的租赁合同,而施工企业的人动就有可能使承租方借口资金紧张而不付或者拖欠租赁费用,造成出租单位的经济损失。
由于口头的协议和约定都不具备正常的法律效力,无法规范和制约当事双方的行为,所以无论何种关系,何种背景,在租赁经营活动中都应按正规、合理的途径和程序进行,并积极签订正规、有效的协议或合同。签建筑机械设备的租赁协议或合同时,一是要周密地写出注意事项和详细的备注;二是当事双方要从合作共荣的角度出发才能保证共同利益,其实从长远来看,二者的经济利益应当是长远一致的,而不是片面追求个人利益的短期行为。
2机械设备租赁市场的规范性对策
从经济学角度讲,管理制度和先进技术作为社会发展的助推器是相互对应的两个概念,并且,从很大程度上来讲制度是根本,故此,《建筑机械租赁办法》的出台和落实建筑机械设备租赁市场健康发展的根本,是政策和方向。所以,对建筑机械设备租赁市场现存问题进行分析并结合实际情况制订管理办法和应对措施加以管理和规范,维护市场的正常秩序是十分必要的。
2.1控股公司为龙头发展联合控股
建筑机械设备的租赁市场应当其自身资产为纽带走出国有控股的制约和束缚,发展联合控股,联合构建大的建筑机械设备租赁集团或者联合控股企业,从而实现市场资源的充分合理的配置与优化,并有效发挥租赁企业间的联合经营与管理,打造品牌企业形成更大的影响。设备的持有者只有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客观规律,主要是价值规律和供需规律来进行市场行为就能够建立整体、全面的市场租赁体制和系统,从而促进机械设备租赁市场的长远稳定发展。
2.2健全租赁市场制度,实现资源优配
想要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建立、健全建筑机械设备租赁的市场制度,相关政府部门应当出台一些支持租赁行业稳步发展的财税方针或政策来促进建筑机械设备市场管理模式的转变,明确设备所有权和优化投资结构。法律法规和政府的相关政策支持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改善市场环境,促进中小型的建筑单位和个体、民营企业获得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
2.3建立健全租赁市场准入机制,实现健康运营
建筑机械设备市场准入机制的建立和健全是各层次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手段,另外,对建筑施工单位所持有的资产进行全面的掌握和评估有利于对租赁市场的经营准入许可和等级评定起到一定的规范和制约。尤其在经营资质考核与复核过程中应对综合素质薄弱、责任感较差的单位给以取消资格或者暂停营业,使租赁市场环境下各个企业间优胜劣汰从而淘汰管理涣散,道德缺失经营单位,从而建立一个公平、高效的市场环境。需要强调的是监管部门的对于租金价格的引导和规范能够使租赁行业得到更好的规范,形成良好的制约机制。
2.4建立和完善设备租赁行业规范
建立和完善建筑机械设备租赁市场的行业规范就要求政府应当出台一些有利于机械设备租赁市场经营和管理的法律法规,比如,建筑机械租赁法等等,原因在于租赁法规能够更加约束承租方和出租方双方当事人的经济行为,使合同双方当事人的合法权利得到最大程度的保证,同样也能够对不合理、不合法的违规行为起到一定的制约作用而加强了租赁市场的行业整顿和合法保护。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出租方和承租方二者从自身利益和长远利益出发都希望能够有个公平、公正、科学、规范的经营和发展环境,承租方希望能够租赁到优质的设备,而出租方希望通过设备的共享能够最大程度的获得经济利益,双方制定并履行规范的合同或者协议能够保证合作关系的合理合法,以及租赁市场的规范发展。另外,政府相关部门相关法律法规的制订和落实,相关部门的积极监管和规范,财政税收政策的大力支持,出租方和承租方素质的共同提升,企业要服务意识、管理意识和市场竞争意识的树立和提升等等各方面措施共同作用能够在最大程度上推进机械设备租赁行业的长期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工程造价预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