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本理论基础范文
时间:2023-07-03 17:54:0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中医基本理论基础,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基础会计 理论教学 融合实操
在以往教学中,教师习惯以自己为中心,将自己的知识按自己的理解灌输给学生,学生被动接受知识,效果欠佳。有大量的实践和数据证明,被动学习的效果是远远劣于主动学习的,所以现在教学改革倡导以生为本,强调以学生为中心,高度尊重学生,发挥学生自我学习的主动性,就要求教师在授课时必须站在学生的角度,想办法让学生主动去理解、记忆知识点。
基础会计在整个会计课程体系中,是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一门课程。这门以理论为中心的课程,虽然也融合了很多实操部分,但是其中的难点还是理论知识的学习,这些理论知识的理解、记忆奠定整个会计学习的基础。下面我就结合我的教学经验浅谈一下关于基础会计课程一些理论知识点的理解与记忆。
一、简化并通俗化知识点――方便理解与记忆
中专类学生的学习特点是理解能力较差、学习主动性较差,基础会计是一门入门课,对于刚从初中升入高中的学生而言,理解这些文绉绉的书面用语是有一定难度的,教师需要用简化的语言和生动通俗的描述降低这些理解难度。
1.简化语言。重要的知识点尽可能简化一点,归纳出要点,方便学生去背诵记忆
例如,记忆资产、费用等六大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动方向的时候,我给学生归纳成九个字:资费借增,负所收贷增,然后让学生像背歌谣一样背熟这句话。这样学生在写会计分录时随时可以对照这句话分析某个会计科目该记哪个方向。
2.归纳知识点。难记容易出错的地方,就想办法找出规律,帮学生来记忆
例如,在学习日期大写规律的时候,学生老是分不清大写日期什么时候要加零。为了使他们能清楚的记住,我让他们自己来归纳知识点。我先在黑板上这样写出小写的日期:日期:01-09、10、11-19、20、21-29、30;月份:01-09、10、11-12。加下划线的是大写时前面要加零的,有什么规律。学生自己七嘴八舌的总结出来:小写有零的,大写就在前面加零。这样学生一次性就清楚的记下来了。
3.知识点通俗化。难理解的地方,就想办法用通俗化的语言来降低难度,或者用生活化的语言来讲解
例如,在讲解资产与负债、所有者权益的关系时,我以购买单车为例来讲解。学生想买一辆金额为200元的单车,父母给了150元,找同学借了50元,然后买回来了这辆单车。假设学生自己就只有这一项资产。分析:资产金额为200元。资产是如何来的呢?其中150元父母投资的,不用还,就是所有者权益;50元是借的,要还,就是负债。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是用来描述资产的来源。这样,不仅讲解了资产与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关系,也练习了其中的平衡关系。
二、精选针对性练习――强化记忆
基础会计课程中理论知识点其实不多,但是必须要清楚的理解并记忆,因为这个直接关系到后续的学习。但是练习题不是贪多就好。对于中职学生而言,他们学习积极性不强,练习多了反而混乱,甚至都是抄抄了事。所以在授课时首先要精选练习,通过有代表性的练习把知识点弄通。
例如,在基础会计中会计科目非常重要,为了让学生记住它们,除了把基础会计中的几十个会计科目制定阶梯背诵计划外,还制作了类似名词解释的练习题来加深记忆。具体如:价值为3000元的办公桌椅;尚未缴纳的2000元税金;销售产品取得的10000元收入……让学生分析是属什么会计科目。
学完会计科目紧接着就学习复式记账,可以在会计科目练习的基础上,继续深化练习:用现金购买价值为3000元的办公座椅;用银行里的存款支付尚未缴纳的2000元税金;销售产品取得的10000元收入存进银行……分析这些业务涉及些会计科目,是增加还是减少,分别记借方还是贷方。
下一步学习会计分录的时候,还可以让学生根据上面的业务写出会计分录。
通过这样层层递进的练习,学生对会计科目的应用能比较熟练,也能快速从会计科目过渡到会计分录的学习。
三、融合实操――深化知识的应用
理论知识的学习最终还是要应用到实操过程中,而通过这个融合过程,能降低理论知识的枯燥性,也能深化知识的应用。除了常规的填制凭证、登记账薄的实操练习外,还可以做一些生动有趣的练习,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例如,在讲解关于原始单据的审核与传递时,这个知识单纯靠讲解是比较抽象难懂的,可以实际动手做一做才能理解和深化。可以两个同学为一组,一个买东西一个卖东西形成一个对应企业,然后一个开发票一个开支票,填完单据传递并审核,审核时如果发现有单据填错了,就要求退回去重开。审核无误才可以开始填制记账凭证。这样一个练习能加深对凭证填制和传递的理解。
还可以把课堂的实操拓展到课外去。讲解发票的时候,可以要求周末学生和家长外出购物时索取发票,索取时注意:1、对方是如何开具发票的;2、收到的发票具体的填制项目。讲解账簿类型的时候,可以要求学生周末逛街时,注意看看哪儿可以买到账簿,商店里的账簿有哪些类型,和课堂上讲的有没有不同;讲解银行单据和填写规范时,可以建议学生和父母去办一次银行业务,观察一下这些单据的填制项目和填制要求。
总之,会计知识的学习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而基础会计作为入门课,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学习兴趣,为后续的进一步学习奠定了基础。在教学过程中,要多从学生的角度思考,分析如何去让学生主动积极并高效的学习知识。
作者简介
篇2
1 中医美容发展历史回顾
中医美容的历史可追溯到两千年前, 其发展轨迹大致如下[1-2]:第一阶段为远古至先秦时期(公元前221年前),是中医美容起源时期;第二阶段为秦汉三国时期(公元前221年至公元264年),中医美容的萌芽时期;第三阶段为两晋南北朝至隋唐五代时期(公元265年至960年),此期是中医美容理论体系逐渐成形时期;第四阶段为宋金元明清时期(公元960年至1911 年),中医美容的拓展时期,在理论及技术方面都有了较大发展;第五阶段为20世纪初(1911年起) 至20世纪80年代前,中医美容被冷落,停滞不前;第六阶段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此期中医美容如沐春风,发展壮大。各级医院相继开展中医美容服务项目,学术论文、著作纷纷发表,各级学会、学术团体相继成立,学术水平逐级提高,科研院所积极进行中医美容方面的实验及临床研究,中医美容人才培养方兴未艾。
2 中医美容理论基础及技术运用
2.1中医美容的含义:关于中医美容含义的界定,杨智荣[1]五年前提出,目前根据中医美容的目的和方式,可以将中医美容分为广义和狭义两大类。广义的中医美容,研究的内容广博,其以整体观念、形神合一、天人相应、阴阳五行、脏象经络等中医学说为理论体系的核心,不局限于颜面局部的美化,突出与防疾治病,养生健美、抗老防衰、延年益寿紧密结合,运用中药、针灸、按摩、气功、食物、养生等手段补益脏腑、通调气血、扶正祛邪、综合调理,从而改善人体机能、形态与容貌,达到形体美和容颜美的和谐统一,最终实现容悦形美、延缓衰老、健康长寿的目的;狭义的中医美容,重在研究美化、养护容颜及损美性皮肤病的预防和治疗,同时以中医医术与方药为手段,消除个体容貌上的某种缺陷或改善容貌现状,达到中医所言之“驻颜”、“美颜”、“留颜”、“益容”的目的。杨素清[3]指出中医美容是在人体审美的理论原则指导下,运用诸如辨证论治、中药方剂、针灸、按摩、中药护肤品等中医药手段所进行的美容。中医美容四种服务方式,即“维护”(美容保健)、“修复”(损容性疾病诊治)、“改善”(修饰、掩饰容貌缺陷或暇疵)、“塑造”(美容整形术)。中医形神美的定义用语反映了中医学特色,“形”即指人的形体及其形象,“神”即指人的神机、神明、神志、神色,也就是西医说的人的生理、心理现象或谓生命活力,形神美即指形体、容貌和生命活力之美。刘宁[4]对中医美容学给予了定义即中医美容学是一门在中国传统美学和中医基本理论指导下,结合现代美学,运用以自然疗法为主的方法,研究健康美丽容颜、形体的养护,损美性疾病的防治和损美性生理缺陷的掩饰和矫正,以达到防病健身、延衰驻颜、维护人体形神美为目的的学科。从以上我们可以对中医美容的含义有较清晰的理解。
2.2 中医美容的特点:关于中医美容的特点,许多专家、学者有很深刻的理解和阐释。例如杨素清[3]提出中医美容的基本特点,一是以整体观为指导原则,二是以辨证论治为施术方法,其作用安全长效,措施防治并举;杨智荣[1]在2006年出版的规划教材中提出,对中医美容的特点进行高度概括,即:整体调养,标本兼治,辨质施调,因人而异;历史悠久,方法多样。可以归纳出中医美容所具有的优势及特点,其核心突出整体观念,标本兼治,辨质施调。
2.3 中医美容理论基础
2.3.1 中医学基本理论是中医美容的理论核心:中医的整体观念、阴阳五行理论、藏象理论、气血津液理论、经络理论等与美容、人体养生保健有着密切关系,这些理论是中医美容基本理论形成的基础,对中医美容技术的运用起到指导作用。
2.3.2 人体体质学理论应用于美容保健实践:1996年,匡调元编写了《人体体质学》。2007年,杨智荣编著了《美容保健技术》,将体质学理论发挥和运用,对人体体质保健理论及技术进行了高度概括和阐述,丰富了中医美容理论体系,对中医美容理论创新起到重要作用。2009年中华中医药学会了《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5],使体质分类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对体质辨识及在中医美容保健方面的应用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2.3.3 中医人体美学理论促进中医美容学科发展: 李红阳提出构建中医人体美学理论体系,促进中医美容学科发展。中医整体审美思想为“形神统一”、“天人相应”。“大医精诚”是中医美学理论的精髓,即强调善是美的前提,不善不美的美学思想[6]。
2.4目前常用中医美容保健技术与方法
2.4.1 中药美容保健:美容保健中药及方剂在内在体质调养及外在容貌美化上有着独特优势。中药美容保健法是指在中医中药基础理论的指导下,运用中草药提高或恢复机体的生理功能,美化人体,保持青春健美的一种方法[1]。一般选用补益气血、活血化瘀、祛风清热、凉血解毒、消肿散结等类药物,以内服或外用,平衡脏腑阴阳,调和经络气血,提高生理功能,达到整体美容保健目的[7-8]。本法的最大特点是在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理论指导下,因人而调,辨质施调,充分发挥中药美容作用,它是临床上运用非常广泛的一种中医美容方法。中药内服即是依据辨证论治、辨质施调原则,以内养外,达到美容保健目的,体现中医治病求本的思想;外用则是以不同剂型采取不同外用方法针对不同病症施治,达到局部治疗效果,体现治标;两种方法常同时使用,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常用美容的中草药有补气驻颜的黄芪,抗衰美容的人参,驻颜去皱、悦泽润肤的茯苓、麦冬,延缓皮肤老化、减少色素沉着、养血悦容的地黄,另有黄精、桃仁、杏仁、柏子仁、川芎、芦荟、、冬瓜仁、白芷、防风、辛夷、 五味子、苍耳、桃花等,不胜枚举。
2.4.2 经络美容保健:经络美容保健是指在中医理论指导下,通过经络、腧穴刺激,疏通经络、调理脏腑、平衡阴阳、滋养皮肤,达到美颜润肤,防病保健目的的一种中医美容技术。其技术方法多样,效果显著。包括针灸、推拿、刮痧、拔罐、耳穴疗法、经皮给药等[10]。
2.4.3 中医膳食调养:膳食调养以中医学基本理论为指导,采用食物或药食同源的中药通过日常饮食而达到防病治病、美容保健目的的一种方法[1]。其特点是简便易行,经济实惠,易于坚持,适用范围广。
2.4.4 体质调养技术:体质调养是依据中医体质学理论,以辨质施调为原则,运用中医综合美容调理技术内外结合,标本兼治,改善偏颇体质,对亚健康状态进行美容保健及皮肤养护,达到美容延年目的。在预防、调理亚健康状态方面突出中医药优势,体现中医“不治已病,治未病”思想[1]。现代体质学将人的体质分为九种[5],并科学建立了体质评判标准和方法,经过体质评定后,辨质施调,运用药物、膳食、经络、情志等综合调理,达到全身阴阳的平衡,健身延年,驻颜防衰。
2.4.5 其他中医美容相关技术:音乐调养及情志调节也是中医范畴的美容技术。中医尤其重视情志对美容的影响,根据五脏配五音、五志,以中医五行生克制化理论为指导,即能发挥音乐和情志的美容保健作用[9]。
2.5 运用中医美容技术防治调理的常见损容性疾病及亚健康:常见的损容性皮肤疾病有黄褐斑、雀斑、痤疮、白癜风、皮肤角化病、皮肤衰老症、营养不良症、日晒伤、皮炎、湿疹、斑秃、白发、甲病等,全身疾病有失眠、头痛、月经不调、肥胖症、妇女脏躁等。
关于亚健康,孙涛在《亚健康学》中进行了系统阐述,结合多学者理论,提出亚健康状态是指人的身心处于疾病与健康之间的一种健康低质状态,是机体虽无明确的疾病,但在躯体上、心理上出现种种不适应的感觉和症状,从而呈现活力和对外界适应能力降低的一种生理状态[11]。世界卫生组织将亚健康定义为反映人在身体、心理和社会环境等方面表现出不适应,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临界状态。以下 3~4个征兆可诊断为“亚健康”:浑身乏力、易疲倦、头脑不清爽、思想涣散、头痛头重、面部疼痛、眼睛疲劳、眩晕、立起时眼发黑、耳鸣、声音有异常、郁闷不快、早晨起床不适、失眠、早醒、手足发凉、便秘、心悸 、坐立不安 、肩颈僵硬。亚健康状态调理就是以中医基础理论及体质学理论为指导,辨质施调[1,12]。
3 在科学研究及技术开发方面的建议
3.1应加强中医美容学、中医美容理论、中医传统美学理论的研究。
3.2注重专科专项的深入研究。在专科专病的防治、调理技术、方法、手段方面推陈出新,临床实践中确有疗效的美容中药、方剂、手段等积极立项、借助学术会议宣传,扩大影响,促进中医药优势的发挥。
3.3学术研究水平避免低层次,应在分子、基因层面上加大研究力度。
3.4善于吸纳经方验方,挖掘古方效方,并利用现代科研手段,通过基础实验研究或临床疗效研究,开发中医美容药方及技术,为中医美容可持续发展奠定理论基础,古为今用。
3.5注重现代美容技术与传统中医美容技术相结合,将成熟有效的美容技术应用于美容实践,西为中用,中医美容才得以长青不衰。
3.6中医美容要国际化[13],中医美容理论要现代化、国家化,中医美容诊断手段现代化,中医药研发和运用现代化,中草药美容制品现代化。
4 展望
未来人们对中医药美容保健会有极大的需求和渴望,中医美容的临床研究与实践会更加深入、系统、规范,达到更高层次的学术水平;随着学术研究水平的提高,中医美容技术将推陈出新,最大发挥中医药美容保健的特色及优势,给我们提出严峻的挑战;中医美容高等教育将得到良性发展,专业人才培养体现校企联合培养的优势,共同培育中医美容复合型、应用型专业人才,美容业从业人员的素质将得到提升,人们美容保健的需求会得到专业技术人才的优质服务和科学保证。
[参考文献]
[1]杨智荣.美容保健技术[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5.
[2]吴慧金,何智健. 中医美容的历史、现状及未来思考[J].亚太传统医药,2009,5(8):1-2.
[3]杨素清.浅淡中医美容学的特点[J].中医药高教研究,2008,36(3):112-113.
[4]刘 宁.中银美容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6:11.
[5]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体质分类与制定[S].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9.
[6]李红阳.构建中医人体美学理论体系.促进中医美容学科发展[J].辽宁中医杂志,2007, 94(1):103-105.
[7]金宏柱.中医美容临床研究近况[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5,21(2):131-133.
[8]吴 宁.中药外用法在治疗美容上的历史与现状研究概况[J].江西中医药,2007, (11):79-81.
[9]陈景华.美容保健技术[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6.
[10]黄藜珊.论皮肤针在针灸美容治疗中的作用[J].福建中医药,2008, 39(3:25-27.
[11]孙涛,王天芳, 武留信.亚健康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6.
[12]许明辉.论中医美容与亚健康状态的诊疗[J]. 临床进展中国社区医师,2009,23(11):13-14.
篇3
在高职教育护理专业所有的课程设置中,中医护理是一门相对独立的课程,它有独立的理论体系、思维方式及临床操作技能,是现代医学无法替代的一门学科。
关键词:
中医护理;临床研究;临床护理
笔者从事西医高职院校中医护理教学已有数年,现简要总结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1思维方式的转变
中医护理学是在中国传统医学理论指导下,运用中医护理方法和独特中医护理技术的一门实践性、理论性很强的综合性应用课程。中医药基本理论内容有很强的抽象性和思辨性,对初学者来说,尤其是对于已有一定基础的西医院校的学生来说,这时学生已经学完西医基础课程和部分临床课程,形成了固定的医学思维模式。当学生们首次接触中医学的时候,由于中医的思维方式和辨证原则与西医截然不同,对中医这种源于生活实践的直观并在此基础上带有形而上学抽象归纳推演的整体思维特征不能理解,不同的理论体系造就了截然不同的思维模式,学习尤其不易,尤其是初学者。在教学中强调思维方式的转变尤其重要,在中医教学中,尤其是基础理论的教学环节,需善于引领学生走出形而下的思维,从生活中、实践中引导学生初步掌握形而上的思维方法,这样才有助于帮助学生从日常实践中体会到中国古代哲学中最为朴素而又生动的思维方式,从而接受中医的理念。
2搁置争议,区别对待
中医的历史已有数千年,中医理论中的某些命题,不但抽象玄奥,而且从现在的观点看来,部分观点已不符合现代科学。对于这些观点,笔者认为需区分对待。第一,对于阴阳五行这类中医基本理论构建框架这类已被证实行之有效的基本理论,在讲述中需告诉学生,古人在最初认识事物时朴素而简洁,采用的也是形而上的思维方式。第二,对于中医中与哲学紧密结合的观点,如天人合一、运气学说,哲学性强,但具体到某些细节上过于机械和理想化,甚至脱离了实践,有臆测的成分。第三,诸如“格物致知”的方法在中医学中多有体现,牛膝似膝骨,因此补益关节;豆似腰子,所以益肾,诸如此类的推理在中药药理中随处可见,很显然,这是由药物表象到药物疗效的直接跳跃,中间加以毫无根据的意会,这种分析方法只能用于对已知药性、药效的药物自圆其说,不能用于新药物的临床疗效探索。
3理论联系实际
高职护理专业招收的学生年龄大多在20~24岁。大部分学生由于多年现代科学的教育,基本具有推理演绎能力,但还不能熟练地使用逻辑思维的方式及科学的方法判断和解决问题。中医药学是一门古老的学科,理论基础和思维模式与西医有很大不同。中医学以形而上学的方法,从最原始的形象思维到以抽象思维为主导,重视辨证思维和归纳演绎,因此大多数学生在学习时难免感到内容抽象、枯燥乏味,理解、记忆困难,导致学生对这门课的学习普遍感到吃力,产生畏惧情绪[1]。
4重视直观教学
中医中的部分理论讲解时虽然较为艰难晦涩,但在教学中,若是重视直观教学的应用,有时可事半功倍,例如经络部分,可采用多媒体技术,将经络的走行及其循环规律,以动画的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既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起到直观教学的作用,从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2]。
5加强临床实践
中医护理学的课程设置是30个课时,但在课程分配中,主要的课程安排集中在基础理论的教授,临床课程不足50%,临床实践课程更少,主要集中在针灸、穴位的教学安排上,对于基础用药等部分内容,基本上属于了解的对象,对于学生日后临床实践帮助不大,除了个别对中医有浓厚兴趣的学生,大多数学生在考试过后,就将抽象枯燥的中医基础理论置于脑后,在临床实践中根本应用不上。
6强调具体病症的教学
通过几千年的积累,中医在某些病证中有着确切的临床疗效和丰富且简单易行的治疗手段,有着良好的群众认知基础,因此,在教学时应侧重于此类病证的教授与实践。就笔者的临床经验而言,例如上呼吸道感染、小儿及成人的脾胃功能调理、女性月经疾病的调理、孕产前后的中医调理、冬病夏治、脑血管意外后期的康复,中医都有独特的优势和确切的临床疗效,因此,在教学中,可结合教学者临床经验,对于这类疾病重点教授,不但有助于学生日后的临床工作,还有助于学生从实践中真正理解和认识中医,从而引导其对中医产生继续学习的欲望和动力。
7加强中西医结合
由于中西医对疾病的认识方法不同,中医学与西医学有明显的差异,对疾病的论述有固有的特点。西医高职护理专业毕业的学生日后大多数会从事西医临床护理工作,因此讲授中医护理学时要注意授课时紧密结合西医知识,让学生能体会到临床治疗方法、手段的多样性,更深刻地理解中西医各自的优势和特点,这有利于学生将来在临床更好地应用、推广和发展中医。同时注意在教学时客观地评价中西医学各自的优缺点,如对脑血管意外的治疗,在疾病初期,中医没有明显优势,但对于后期的恢复,中医能起到主导作用。教学时实事求是,不妄自菲薄,不妄自尊大,才能使人信服[3]。
8总结
总之,在目前以西医为主的医学教育中,中医作为辅助和从属的教学地位已基本不可改变,但对于临床工作者而言,终身教育的观点早已深入人心,因此,作为一个中医教学者,笔者认为教授的重点应在于提高学生的认可度和学生的积极性,在有限的课时中引领学生了解中医学的奥妙,掌握中医的思维方式,领略中医临床疗效和治疗方法。
作者:徐一慧 单位:江苏大学附属昆山第一人民医院老年医学科
参考文献
篇4
1联系中医药学基本理论
中医药学理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中药基本理论是中医理论中富有特色的一部分,在理法方药辨证论治体系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与中医医理密不可分。因此,在中药学实践训练中,必须注意中医理论对中药用药的指导,在具体药味讲述中适时复习中医理论,强化学生对理法方药体系的理解,增强其对理论的灵活运用能力。例如,川芎为治头痛要药,请学生讨论头痛有哪些常见证型,病因病机分别是什么?川芎治各型头痛的机理是什么?结合川芎的性能特点,思考川芎最适宜治何种头痛,不适宜治何种头痛?可否及怎样通过合理配伍扩大川芎对头痛的治疗范围?通过从各个角度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2以识药带动基础知识学习
传统的临床中药学教学是按照大纲及教材的要求,讲解药物的来源、药性、功效、临床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等,其结果是学生容易产生大脑疲惫,厌倦本课,以致课堂教学收效不佳。我们在学生进入临床实习前,开设中药实训课,设计“模拟药房”带动中药性能的复习巩固,提高了学生识药的兴趣,进而增强了其辨证用药的能力,为学生在走出校门后很快适应工作打下坚实基础。“模拟药房”按中药功效分类建立常见饮片辨认区、真伪中药识别区、毒性药物警示区、中成药样品区。“模拟药房”作为实验教学的一种载体,相当于学校的一个“实验室”,模仿药房的格局,设立柜台、货架、药品,供学生学习实践;配套计算机软件系统,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考核评价。学生看到一种常用饮片,要能够识别,并回答其药性特点、功效、适应范围;给出一种常用中药的性能描述,能够回答是哪味中药,并到药柜中找出对应饮片。“模拟药房”以生动直观的中药饮片引出问题———是什么药,有什么性能,如何应用,注意什么?即以饮片辨识带药性功效[5-6],巩固中药基础知识,强化用药能力训练。百闻不如一见,通过视觉记忆、感性认识引导理性思考,是“模拟药房”的价值所在。我们根据“模拟药房”中药饮片编号制作“中药饮片辨识及双向考核系统”,建立中药实训与考核评价体系,为学生识药用药提供保障。
3区别同类药物功用异同
功效相似药物的鉴别是临床中药学的重要内容,亦是临床合理用药的关键问题。然而学生在这方面学习中往往掌握不好,对同类药物的性能特点差异、临床应用区别难以建立深刻的认识。因此,有必要在实践训练中强化学生对药物功用异同的把握[7]。本部分训练可以与上部分训练同时进行,在“模拟药房”中给出两味及两味以上功效相近药物的饮片,要求学生回答是什么药,分别有什么性能,功效应用有哪些区别,临床上如何合理应用。可以结合临床案例,引导学生思考。例如给出石膏和知母的饮片,首先让学生辨认,思考温热病气分实热,壮热、烦渴、大汗出、脉洪大如何用药?肺经实热,发热,喘咳,如何选药?肺热燥咳,干咳无痰如何选药?阴虚火旺,骨蒸潮热,如何选药?并以药性功效特点解释不同情况下区别用药的理由。通过强化训练,使学生深刻理解和重视临床用药的合理性。
4熟知常用药味配伍内涵
临床上中药更多以复方形式应用,配伍则是用药的基本方法,因此有必要强化训练学生掌握常用药味配伍的法度和内涵。可以在“模拟药房”中,给出常用配伍药味,让学生回答是什么药,分别有什么性能,配伍的目的及原理,配伍后适应病证的变化。例如给出苍术、厚朴、枳实3种饮片,要求学生辨认并回答各药性能功效,三者之间常用的药对配伍,不同配伍的目的和适应病证分别是什么。进而结合病例,湿阻中焦,脘痞呕恶,舌苔厚腻,选用哪两味药配伍?食滞胃肠,腹满胀痛,大便不通,选用哪两味药配伍?给出选择依据。通过这样的强化训练,使学生真正理解中医临床用药的法度,形成法随证立,方从法出,因证选药,灵活加减的思维。
篇5
关键词: 中医院校护理本科 病理生理学 教学效果
病理生理学是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转归规律和机制的一门科学,其研究重点是研究疾病中功能和代谢的变化。病理生理学作为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间的桥梁课程,是一门涉及多项基础与临床学科知识的综合性课程[1]。中医院校护理本科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系统掌握现代护理理论与技能,掌握中医特色护理理论与方法,成为有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护理基础知识扎实,实践能力强的高级专业护理人才。护理专业学生学习病理生理学的目的在于掌握护理临床工作中常见病理过程的理论知识,正确认识疾病时患病机体出现的各种变化、并初步学会临床思维方法,为进一步学习护理学的临床课程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2]。但是由于病理生理学这门课程的理论性强,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和科学的归纳推理性,对于很多中医院校来说其教学时间有限,短时间内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这门课程的教学效果。为了实现护理学专业的培养目标,每一位病理生理学教师都需要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笔者结合近几年在护理学专业讲授病理生理学的经历,谈谈增强护理本科专业病理生理学教学效果的体会。
1.根据中医院校护理学专业培养目标,修订教学大纲,整合教学内容。
中医院校护理本科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通过课程学习,系统掌握现代护理理论与技能,并掌握中医特色护理理论与方法,具有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能从事临床护理工作,且具有护理教学、科研和管理发展潜力的高级护理人才。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病理生理学教学时既要保证学生学到病理学的基本知识又要使学生将所学知识与以后的临床实践联系起来。当前护理本科专业病理生理学课时普遍被压缩了,这就使很多病理生理学教师在思考:如何在有限的学时内实现其培养目标;在教学过程中究竟有哪些内容需要讲授、讲多少内容比较合适;学生要自学哪些内容;什么内容是应该掌握的、什么内容是应该了解的等。因此,在现有情况下,我们对教材的选择必须以够用为原则,以适应需要为教学重点,选择适合护理本科专业的教材,并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选择。重新修订病理生理学的教学大纲,体现护理本科专业的特点。病理生理学的总体知识点包括总论、基本病理过程和各论三个部分内容,这三部分环环相扣,具有连贯性。在讲授总论即疾病概论时,学生初次接触病理生理学,因此,教师除了完成基本理论知识的教学外,还要培养学生对该门课程的兴趣,此时我们可以选择举例法讲解病理生理学的重要性。但应注意,此时学生只学习了医学基础课程,对临床还很陌生,教师在联系临床的时候,应避免过于专业和单调。比如,在讲病因学中的发病原因时,生物性因素涉及病毒、细菌、真菌等,我们可以2013年上半年的H7N9禽流感疫情为例,帮助学生更好理解这一病因,明确其是最常见的病因。基本病理过程,主要指的是在多种疾病中都可能出现的、共同的功能、代谢和结构的变化,像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休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发热,缺氧等都属于基本病理过程的内容,是后面各论学习的基础。因此这一部分我们不仅要重点讲述,而且要讲透彻,让学生充分理解、掌握。比如休克,休克是临床常见的危重病理过程,医护人员只有正确认识休克、掌握休克分期特点和各期表现,才能及早发现休克,争取最佳抢救时机,挽救病人生命。对于各论,即系统器官的病理生理学,它往往是前面基本病理知识的综合,所以在讲授时要结合临床实践特点,并兼顾之前基本病理过程知识的复习,讲授速度可以加快。
2.注重病理生理学与护理学的联系、注重中医理论与病理生理学理论新的结合。
病理生理学是护理本科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是学生由医学基础课向临床学习的过渡,由于该课程理论性强,知识内容较为枯燥难懂,对于学生来讲,他们不知道自己所学的知识在今后护理工作中应如何应用。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病理生理学时,应当注重病理生理学知识与护理专业知识的结合,使学生认识到通过学习病理生理学知识可以更好地认识和理解患者的临床表现,认识病情变化的本质和演变规律,从而及早发现问题,采取恰当的护理措施,更好地协助医生工作。同时,鉴于中医院校本身的特点,护理本科专业学生会学习中医基本理论知识,所以在病理生理学教学活动中,还应注意中医基本理论与病理生理学理论新的结合。如在讲到休克这一基本病理过程时,根据休克过程中微循环的变化可以分成:微循环缺血期、微循环淤血期和微循环凝血期。这三个时期,血压的变化情况往往是病人的主要体征,其次像尿量、患者的皮肤、患者的意识等症状和体征也会有所改变,这就强调护理工作者在工作中要密切注意患者血压,注意患者其他体征、症状的变化等,从而将病理生理学的知识与护理工作联系起来,令学生切实感受到病理生理学对护理工作的理论指导作用。与此同时,中医认为休克属于“厥证”、“脱证”等范畴,我们在讲授休克时,可以对学生讲述中医基本理论知识对其的理解,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中西医基本知识。
3.注重传统教学方法与新型教学方法的融合,积极引入现代化教学手段与设备。
传统的病理生理学教学模式,过多地注重传授病理生理学知识,多采用以教师和书本为中心的封闭式教育手段。这一教学模式,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知识运用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在现在的教学活动中,病理生理学教师更多地选择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应用,常用的教学方法包括图示法、启发式教学法、讨论式教学及PBL教学法等。教学方法的选择主要依据教学内容、学生的特点及教师自身运用教法的能力而定。如讲授休克之前,可以先放几张临床上常见的休克图片,给学生以直观认识;接着讲到休克概念时,可以从人们对休克的最先认识再到微循环学说等讲起,复习微循环的组成及其意义,强调其功能变化对人体的可能影响,从而明确休克的概念。PBL(Problem-Based Learning)“基于问题的学习”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它把学生置于混乱、结构不良的情境中,让学生成为该情境的主人,教师采用提问的方式,不断促使学生思考、探索、分析问题,学习解决该问题所需的知识,最终一步一步地解决问题。此教学法体现出了很大的时空开放性,突破了课堂教学的限制。在新知识认构过程中,可以有机地将课内外、校内外、直接与间接经验联系起来。在问题解决中,学生综合各部分知识,形成自己的解决方案,建构起与此相适应的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炼信息能力、综合分析能力、独立思考和逻辑思维能力、创新意识等[3]。结合病理生理学的特点,可以在很多内容讲授过程中应用该教学法,比如肝性脑病。讲授之前,我们可以给学生出示仿真病例及相关问题,授课过程中有意识地将知识点与病例结合起来。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更多先进的教学辅助设备进入病理生理学的日常教学中。目前多媒体教学设备的应用最为广泛,在病理生理学的授课前,我们需要制作符合护理专业学生特点的多媒体课件,同时切记不能把过多的信息引入课件,避免课件内容多而繁杂,而导致学生理解力下降。BB网络教学平台现在已被很多学校应用,通过BB平台可以定向而有目标地对某个学生进行辅导,实时交流,实现因材施教。在我校的BB教学平台创建后,我们放入部分病理生理学教学内容,同时利用其他功能如布置作业、在线练习等,有效增强了护理本科专业病理生理学的教学效果。
病理生理学教学效果的增强是一个需要不断总结、不断创新的过程。对于中医院校护理本科专业的病理生理学教学来讲,我们需要以专业培养目标为中心,从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改革,注重病理生理学基础知识与护理专业知识的联系,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为临床培养更多有知识有技能的专业高级护理人才。
参考文献:
[1]王淑秋.临床医学病理生理学课程改革的思考与实践[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09,25(11):2254.
篇6
摘要:从方证相关基本理论、客观化规范化、分子生物学水平、交叉学科理论与方法等方面对方证的现代研究进行了简要综述。认为方证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尤其与复杂系统理论结合有望取得突破性进展,并由此可以加快中医现代化的进程。
关键词:中医方证; 基本理论; 分子生物学; 客观化; 规范化
辨证论治是中医诊疗疾病的基本方法和原则,在辨证论治的理、法、方、药这个体系中,方证占据着核心地位。方证研究一直都是中医发展的重要命题,并且已经积累了大量知识。随着对中医研究的深入和现代科学理论和技术的日益发展,近年来方证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现作一简要综述。
1 方证相关基本理论
1.1 方证对应 《伤寒论》第317条曰:“病皆与方相应者,乃服之”。《伤寒论》第149条“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证具,而以他药下之,柴胡证仍在者,复与柴胡汤…… ”。唐・孙思邈在《千金翼方》中对《伤寒论》病脉证并治体系进行了整理,采用“方证同条,比类相附”的方法,建立了方证对应的“方证”体系。到清代柯琴“以方名证”思想和日本汉方医家吉益东洞“方证相对说”[1],说明方证相应理论在中医学历史上影响深远。方证相应说也为现代许多医家所推崇,现代名医胡希恕[2]也认为,临证有无疗效,决定于方证对应与否。著名医家邓铁涛[3]说:“证变则方亦随之变,证不变则效不更方。当然若对慢性病,服药时间较长,根据患者的证情,加减一二味,亦每每有好处,但治疗之大原则未变。”现代研究对方证对应的认识有:方证相应指的就是一个方剂的功效和方剂内的药味及其配伍关系与其所对应的“证”之间存在着高度的统一性和针对性,亦即解决问题的方法“方”与矛盾问题“证”之间的高度一致性[4]。方证对应是方剂与主证相对应;方证对应指证不变方亦不变,方随证变,随证加减 ;方证对应是方证间病势、病位、病情、病性相对应;方证对应是一个动态对应;方证对应中方剂是有证而为,无证而不为;方证对应可以是一方多证[5]。
1.2 方证从化学说及其研究 方证从化学说包括[6]:所谓“从方化证”即指“方”对“证”的授予、攻击作用过程;所谓“从证化方”即“证”对“方”的亲和选择作用过程。在方证这种“耦合过程”中,方证以互为主客体的“主体选择”和“引导”,构成不可分割的互溶、互化的交互关系。把一个辨证论治过程的对应方证,分解为从化前的“方证对应”,从化中的“方证耦合”和从化后的“方证符合”三个阶段,进行多元、多级化“方”“证”互补式的阶段研究,从而提出了“方药有效实体 成分组合模”的概念。一方可以多“模”,一“模”可以多方。方证从化学说理论框架的形成,无疑对阐明理法方药各个环节的内涵,提供了新的突破口[7]。又有研究认为[8]方证从化学说与受体学说有一致之处,中药有效成分在体内的分布是药物归经理论的重要依据。同一处方,施之于同一病人,应用时间有先后,其通过机体及证所授受的有效成分就不同;更由于证的从化递减,造成了方药的利用率的必然下降,形成了方变;同一个病证的不同患者,用同一方剂治疗也会发生同样的问题。
2 方证相关的客观化规范化研究
方证的客观化规范化研究也是现代中医研究的一个重点和难点,虽然研究起来有些困难,但近年来也取得了一些成就。如在妇科研究中发现[9],活血化淤法对妇科血淤证的治疗作用可能是通过以下诸多方面来实现的:雌激素相关作用;改善血液流变学的主要指标,消除血液浓、黏、聚的状态,改善子宫微循环;调节凝血系统、纤溶系统功能;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及其功能等。又如杨丁友等[10]研究显示冠心病心虚证患者血小板明显活化,血小板活化标志物CD62P 及CD63 表达明显较健康对照组增强(P
3 方证相关的分子生物学研究
分子生物学是生命科学的带头学科,应用分子生物学理论和技术在中医方证研究中也取得了一些进展。
3.1 对中药复方的研究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对中药复方的分子机理进行了探讨。如用细胞培养的方法研究发现[13] :复方补益剂(四君子汤、四物汤、八珍汤、十全大补汤)对细胞生长均有显著促进作用,而且不同补益剂对同种细胞的促生长作用明显不同,同种补益剂对不同细胞或同种细胞的不同生长时期作用也不完全相同。贺双腾等[14]运用Northern杂交检测到加入补肾醒脑解毒复方中药煎液后,感染神经元NGF和BDNF表达较正常海马神经元明显提高并且能持续增加,维持潜伏感染神经元存活达10周以上。凌云彪等[15]利用核素掺入试验、流式细胞术观察到通过两种不同途径制备的中药复方“肝纤方”可以抑制大鼠肝星状细胞(HSC)的增殖及其胶原合成量。孙饶鸿等[16]采用流式细胞技术发现消瘤饮(根据益气解毒抗癌的原则组成的中药治疗肿瘤方剂)具有明显的抑瘤作用,可促使bax基因表达,诱导肿瘤细胞凋亡。
3.2 对证的研究 蛋白质是人体功能表现的物质载体。当内外环境变化时,人体“应变系统”产生各种应变活动,包括各种症状表现,这些反应实质上是人体蛋白质正常或异常功能的宏观表现形式。证的初始内涵其实为各种症状归纳、综合而来,这些症状集中体现了证的功能性[17]。21世纪的生命科学将由人类基因组计划和后基因组时代、蛋白组计划、生物信息学、生命科学数字化等部分组成[18]。1990年人类基因组计划(HGP)开始启动,预计将在2005年以前完成人类基因组全部序列的测定,认识人类全部基因编码及功能[19]。所以理论和技术上蛋白质组学都可以用来研究"证"。如有实验利用基因芯片技术研究心梗后心衰心气虚证大鼠模型心脏梗塞区能量代谢功能基因表达谱的特征[20]。
3.3 对方证的研究中国的人类基因计划自1993年开始,1999年正式启动以来,已取得了显著成绩[21]。杨焕明在199101的中医学与基因组学术会上指出,弘扬具有特色的中医药,尤其是在已知中医疗效功能的基础上反推基因功能组,如“哮喘中药”的基因表达谱,利用人类基因组多样性探寻证的“遗传标记”,探讨“养生祛病”来修饰、改善基因功能的机理等[22]。王米渠等对中医“恐伤肾”与补肾药在基因水平作了研究[23],首先用SMART技术逆转录扩增,以分别获得各组同一只小鼠造模前后的血液总cDNA;通过抑制消减杂交(SSH)方法获得各实验组造模前后差异表达基因SSH 图谱。结果显示,造模肾虚组小鼠与药物治疗组同对照组的基因表达有较大差异,从所得到的l0个基因图谱,可以初步理解与肾虚证可能相关的基因,补肾药物治疗组在基因图谱与造模组的差异,显示补肾药治疗对基因表达的影响。
4 方证研究的新理论
4.1 熵理论与方证研究“熵”是19世纪60年代德国物理学家克劳修斯作为热力学的概念提出来的。爱因斯坦(A.Einstein)将熵理论在科学中的地位概述为:“熵理论对于整个科学来说是第一大法则。” 熵方法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研究中已经被广泛应用,它对具有随机性、多维数性、多关系性、多判据性以及定性描述多于定量描述等特点的因素处理具有信息全面、可靠性高、能进行定量比较等优点。研究证候与方剂的相关性,涉及到的信息也具有随机性、多维数性、多关系性、多判据性等特点。对于这么复杂的信息,可以尝试用熵理论分析。杨洪军等[24]对中风病证候进行了长期研究,积累了丰富的中风病中医证候学研究资料,量化标准基本成熟,因此,他们在病的框架内研究证、熵、方三者相关联的科学规律。研究思路分为三个步骤,第一,收集证候、中风病、方剂的临床信息,建立数据库;第二,基于熵方法的证候、中风病、方剂综合演化模型的建立;第三,证候、中风病、方剂三者相关科学规律的提取。以中风这样一个具体的疾病为模型,进行相关问题的探讨,证实熵理论是研究证侯与方剂的相关性的一个有效的理论工具。
4.2 复杂系统理论与方证研究复杂系统理论是21世纪最具有生命力的科学之一。耗散结构理论、协同论、混沌理论、人工神经网络和混沌同步与控制理论在复杂系统理论发展历史中都起了重要作用[25]。开放的复杂巨系统的研究方法其实就是把大量定性认识、点滴知识、专家意见汇集成一个整体结构,从不完整到完整的定性,完成从定性到定量的飞跃[26],通过大量积累,达到更高层次的认识和飞跃。辨证论治理法方药一致是中医治疗的根本,既然临床用方(药)离不开证,那么方证之间就会存在一种特殊的对应关系 。从科学发展及临床治疗要求来看,中医学的确需要构筑一种全新的方证论治体系。这个体系应是从宏观到微观,从抽象到具体,从定性到定量,从模糊到精确的辨证论治体系。这一要求,与复杂巨系统所特有的科学理论、专家经验(历代医家的临床有效治疗)和定量分析方法不谋而合[27]。复杂系统理论将会破解中医方证体系中目前尚未可知的系统。著名的复杂系统研究者、遗传算法的发明人霍兰教授认为,许多的复杂系统存在着杠杆支点一个小的输入会产生巨大的、可预期的直接变化,它提供我们改变系统行为的机会[28]。本项目组王建红等从肾阳虚引起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生殖内分泌功能改变入手,将典型方剂与证候右归丸与肾阳虚证联系起来,建立方证系统的动态模型,观察右归丸对肾阳虚时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生殖内分泌功能的影响,在这个动态模型中,分析中药复方中各组成药物在调整病证机体中的相互作用与地位,发现配伍规律,优化配方;又借助中药的信息载体作用,获得肾阳虚证本质的认识,通过“证”解析“方”,又通过“方”解析“证”,建立了中医方证研究的新方法。
5 小结
方证是中医辨证体系的核心问题,从古至今都是医家比较重视的理论。在现代科学理论和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背景下,方证研究取得了很大进步。方证相关性研究的基本理论在不断发展完善;随着现代医学的进步,在客观化规范化研究方面取得的成绩,使中医的方证更加具体明确,也丰富了中医辨证论治的内容;分子生物学理论和技术的日益进步使方证和生命科学更加有效地结合、促使尽快实现中医现代化;熵理论、复杂系统理论等理论的成熟将会为中医方证研究提供新的方法论的指导,揭示其深层次的科学内涵。以方证这样一个有着长期积累和深厚理论基础、有希望在新的条件下取得突破性进展的中医基本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将会加速中医药的发展和创新,为中医药现代化打开一个崭新的局面。
参考文献
[1] 俞雪如.柯琴 “以方名证”思想对吉益东洞“方证相对说”的影响[J].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01,15(2):12.
[2] 李国臣,王冠民,崔文艺.胡希恕方证辨证说略[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3,37(10):39.
[3] 邓铁涛.再论辨证论治[J].新中医,1999,31(4):8.
[4] 金海浩.中医学的方证相应论[J].黑龙江中医药,2005,1(1):45.
[5] 张兰凤,王 阶,王永炎.方证对应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5,20(1):8.
[6] 司端圣,尚海峰,石洪超.方证从化学说理论探索[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1,7(7):25.
[7] 司端圣,尚海峰.方证从化学说理论与实践探索[J].泰山卫生,2001,25(2):32.
[8] 刘丽娜.浅议受体学说与方证从化学说[J].光明中医,2004,19(2):42.
[9] 骆欢欢,邓高丕.妇科血瘀证治疗的客观化研究[J].中国医药卫生,2005,6 (1):64.
[10] 杨丁友,段学忠.冠心病心虚证不同证型与血小板活化分子CD62P及CD63表达的关系[J].中国中医药科技,2001,8(5):293.
[11] 徐 征,吴承玉.中医肺系证的规范化研究探讨[J].吉林中医药,2004,24(7):1.
[12] 李瀚曼,张六痛,梅家俊,等.“肝肾精血亏虚”大鼠动物模型的建立[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1,7(4):51.
[13] 刘红林,程牛亮,赵建滨,等.中药复方补益剂对不同细胞生长影响的实验研究[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05,36(3):312.
[14] 贺双腾,蒋士生, 蔡光先,等.补肾醒脑解毒方对培养神经元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后NGF和BDNF基因的调节[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00,4 (6):22.
[15] 凌云彪,邱万寿,褚忠华,等.不同途径制备的中药复方“肝纤方”含药血清对大鼠肝星状细胞的不同影响[J].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04 ,10(21):1165.
[16] 孙饶鸿,蔡 宇.消瘤饮的抑瘤作用及其诱导凋亡和b a x基因表达影响[J].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3,3(16) :1152.
[17] 余宗阳,杜 建.蛋白质组学与中医证实质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24(9):844.
[18] 谭文斌,朱定尔.迎接21世纪生命科学的新时代基因组与蛋白组计划时代[J].医学与哲学,1998,19(9):499.
[19] 植瑞东,何夏怡.人类基因组计划简介[J].中国检验医学与临床,2004,5(1):35.
[20] 于成瑶,王硕仁,赵明镜,等.心梗后心衰-心气虚病证大鼠模型梗塞区能量代谢功能基因差异表达谱的特征研究[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5,11(6):422.
[21] 骆建新,郑崛村,马用信,等.人类基因组计划与后基因组时代[J].中国生物工程杂志,2003,23(11):87.
[22] 王米渠,许锦文,林 乔.中医研究与基因组学及基因芯片技术[J].江西中学院学报,2002,14(3):1.
[23] 王米渠,许锦文,林 乔.分子生物学新技术在中医学研究中的运用[J].成都医药,2002,28(5):293.
[24] 杨洪军,赵亚丽,刘艳娇,等.“熵”在中医方证研究中的运用[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4,10(9):17.
[25] 刘曾荣,李 挺.复杂系统理论剖析[J].自然杂志,2004,26(3):149.
[26] 钱学森,于景元,戴汝为.一个科学新领域放的复杂巨系统及其方法论[J].自然杂志,1991,13(1):3.
篇7
关键词:中药学;综合性实验;教学改革
中药学是中医临床专业学生必修重点课程,是中医四大基础课程之一,它起到了承接《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并为《方剂学》及各门中医临床课程奠定基础的桥梁作用。中药学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中药的来源、炮制方法、性味、归经以及功效主治。其中功效主治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因此教学模式的选择决定了教学质量,从而直接影响中医临床专业的人才培养。在以往《中药学》教学模式中,因受课时和实际条件限制,大多以课堂讲授为主,辅以少量实验课。即使有实验课,也主要是安排学生到野外采药、到药房参观实习等,虽然增加了学生对鲜品中药及中药饮片的识别能力,但对学生理解药物的功效没有太大的帮助,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当今教育的先进理念是"以学生为中心",我校中医基础教研室开展了《中药学》综合性实验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1],具体汇报如下。
1 开展《中药学》教学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背景和方式
传统《中药学》的教学多以老师为核心,由于中药学记忆和理解知识点繁杂,老师在讲课时希望尽可能详细,面面俱到,导致很多学生跟不上老师的讲课节奏。追本溯源主要是教学互动少,教学设计存在缺陷,知识点之间联系不紧密。与传统教学实验相比综合性实验实施过程中,带教老师只根据教学内容提出选题和提供实验器材等,具体实验实施由学生单独完成。这种自我创造,自我实现的教学模式能够激发学生从事科学研究的热情,调动其主观能动性,达到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强化培养的目标[2]。
2 综合性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
2.1教学对象的选择 实验组选取我系2009级本科中医专业1班16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对实验组的学生实行理论课+综合实验课的教学模式。对照组选取我系2009级本科中医专业2班158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对实验组的学生实行理论课+传统实验课的教学模式。对照组和实验组的中药学理论课学习时数同,实验课均由相同的教师指导,并进行过相同的实验基本理论和基本技术的训练。
2.2教学方法 对照组的学生在一个章节的理论课后安排一次实验课。实验课内容以药房参观学习,识别中药为主。这种安排学生实际动手的机会很少,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严重影响了学生们的学习热情,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实验组的教学不同以往"一边理论一边实验"的传统教学模式。而是在所有理论课结束后集中安排实验课。这样有利于学生在充分掌握中药理论基础的前提下,进行系统的实验。本次教改通过教研室查阅文献、反复讨论,共提供学生三份综合实验方案:①麻黄、桂枝、生姜对小白鼠的发汗作用比较;②大黄煎煮时间对小白鼠泻下作用的影响;③白及、仙鹤草、血余炭对小白鼠凝血时间的影响。
2.3实验操作、实验的具体实施 传统的中药学实验教学中,一般是教师先讲解实验课相关理论,然后带领学生认识实验室或药房里中药,最后由学生自行辨认,这种教学效果往往并不理想,因为学生人数太多,后面的学生往往看不清带教老师示范操作,听不清带教老师的讲解。
综合性中药学实验教学中,带教老师将提前确定的三种综合实验方案随机分配到三个小组,为各实验小组提供实验所需的药物、实验动物、器材等。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独立完成了从实验操作、实验结果分析、撰写科研小论文的整个过程。通过实验,可以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态度等。
3 教学效果的评价方法
为了客观地评价中药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教学效果,采用问卷调查分析和实验课成绩,两种方法综合分析。
3.1问卷调查分析法 由教师列出调查项目表,在中药学课程理论和实验课完全结束后发给实验组学生,请学生不记名如实填写,并收集统计处理,发出160份,回收160份,应答率为100%。
3.2实验课成绩分析法 实验课成绩评定标准:考查学生的实验理论、实验设计、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及实验总成绩。
4 结果与分析
见表1、表2。
5 综合性实验教学意义
本次实验教学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从学生反馈的意见看大多数学生体会到了实验成功所带来的成就感和满足感。这是学生在本科阶段进行科学研究的初步尝试,为他们今后科研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另一方面教师在实验过程中,虽然没有亲自动手操作,但对于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提出的各种问题,教师需要给予及时准确的解答。这不仅需要老师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更要求老师具有解决跨学科、跨专业领域的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必须不断学习新的方法和技术,拓宽知识面,真正做到教学相长。
6 结语
由于中医专业学生化学基础较薄弱以及实验条件及经费限制等因素,本次教学改革只在小范围内进行了尝试,没有形成完善的教学模式。但初步尝试与实践为本学科的实验教学构建了新模式和方法,并为今后在本科生范围内开展大的综合性实验课提供了思路和依据。
参考文献:
篇8
中医护理是在中医基本理论指导下的护理工作。它以整体观念与辨证施护为特点,以阴阳五行等中医哲学为指导思想,以中医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的生理与病理为基础。为适应现代护理模式的转变,在护理工作中充分发挥中医特色,围绕“以患者为中心”创建具有中医特色的整体护理,中医护理人员面临着新的课题和挑战。
整体护理
整体护理是在中医整体辨证观指导下的护理方法,中医整体护理思想贯穿于整体护理的始终。如口腔溃疡以补充维生素、口含消炎片等法治疗,往往收效欠佳。如以中医理论为指导,从整体护理的角度进行护理,就可以在疾病的初期收到良好的效果。中医认为,口舌生疮是心火上炎或小肠实热所致,治疗除选用清热解毒、导热下行的药物外,还应选取一些寒凉清火的食物,同时要避免情志过激,以免出现过喜伤心,急躁伤肝之弊。
辨证护理
所谓“辨证护理”,就是运用中医四诊收集的资料,加以分析,综合,概括,判断,对疾病进行症候定性;然后根据证定位的结果确立相应的护理原则和方法。辨证施护包括同病异护。异病同护两个方面。例如:同一肾病。若见发热,畏寒,水肿,小便不利时,诊为“风水证”,当选用宣肺发汗利尿的方法进行治疗与护理。若肿已消退,仅有腰酸,面白,肢冷,畏寒等主症时,证属肾阳虚衰,当以温补肾阳的方法进行治疗与护理,此即同病异护。
情志护理
所谓情志护理是指运用调解情志来治疗脏腑疾病的方法。《内经》云:“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思悲恐”正常和调的情志,可使脏腑之气舒畅条达。继而促进脏腑的功能活动。情志异常,就会导致脏腑气血功能紊乱,继而伤及内脏。例如:“喜”本来是一种良性的情绪变化,然而“喜乐无极则伤魄,魄伤则狂”。另外,中医在情志护理方面,还强调用五音(宫、商、角、微、羽)入五脏(肝、心、脾、肺、肾)的方法,来调节五脏的生理功能,相当于现代的音乐疗法。
饮食护理
《内经》里强调“毒药功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元,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这就是说药物配合饮食治疗,既可减少毒物对人体的损害,又能补精益气,从而提高治疗效果。适当的补充营养,对治疗有利,但进食过量,则反而有害,故在疾病过程中不可勉强进食。饮食的护理不仅要注意进食的数量,而且要注意食物的质量。如脾胃虚寒常因进食生冷硬而加重;血丑血者因进食辛辣而出血。中医患者根据辨证选择饮食非常重要,一般寒证宜温,热证宜凉,阳虚宜厚味温补,阴虚宜淡薄滋养,另外注意某些食物的医疗效果,如赤小豆有利水消肿作用;绿豆有清热解暑的功能;梨生津润肺;海带有软坚散结之力。感冒宜食姜葱;痢疾宜食大蒜;食积可用山楂;便秘食用蜂蜜等。这些需要我们多动脑筋,勤奋好学,掌握多方面的知识,才能更好的为患者解除痛苦。 转贴于
生活起居的护理
病房是住院患者治疗和修养的场所,病房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治疗的效果,因此应该为患者创造一个舒适安静的医疗环境,病房物品摆放整齐,定时通风,保持室内卫生,空气新鲜,定时进行空气消毒,减少交叉感染的机会,使患者心情愉快,安心休息。经验是:医生、护士、患者密切配合。用辛勤劳动把不利于疾病恢复的不良因素消灭在工作之中,而不是问题发生了再去想办法解决。
患者住院以休息为主,这样可以保持体力,有助于患病的脏器恢复健康,但是根据病情护士可以指导患者做一些有利于疾病恢复的活动,使经络通畅,营卫气血调和,增强抗御外邪的能力。如肾结石、输尿管结石的患者,可安排跳跃式的活动,如打羽毛球、跳绳等,这样可以帮助结石的排出。一般无心衰的患者,可以打太极拳,做操等轻微运动。这样不但可以帮助疾病的康复,也可以活跃生活,使患者心情舒畅,才可安心养病。
精神的护理
中医患者的护理应注意精神护理,中医认为,精神状态对疾病的发生、发展与治疗都有很大的影响,无论是急性病还是慢性病,在精神上均可能有不同程度的改变,有的表现悲观丧气,精神忧郁,有的表现急躁不安,有的由于疾病的折磨丧失了信心。因此医护人员,必须密切配合病情,进行耐心细致的开导工作,安定患者情绪,减轻其思想负担。
中药的服用和注意事项:①汤剂一般日1剂,分2次服,危重患者应随煎随服;腹泻之剂,应随体质强弱而用之,对体质差者应在补的基础上用之,并注意适可而止。②驱虫药、泻下药及补药宜饭前服,安神镇静药应睡前服。③一般药物大多采用温服,发汗药更须热服,以助药力,温热药宜乘温服下,清热药又宜凉服。
服药后的护理:①服药后宜休息一段时间,使患者神情安定,观察药后有何不良反应。②服发汗药物后,一般应多饮热水、热汤。热可以助汗,并须观察出汗情况,只宜遍体微汗,不可大汗淋漓,且应避风。③服利尿剂后,应注意尿量排出之多少并记录出入量。④危重患者服药后,对其神志变化、唇面颜色变化、四肢寒温转变情况、气息出汗、二便情况均须详细记录。⑤服攻下泻药和驱虫药后,除应嘱患者服用药物后,可能出现轻度腹痛,还应观察大便情况有无寄生虫排出。
讨 论
中医关于喜、怒、忧、思、恐、悲、惊七情之说,是人体对各种事物产生的不同反映,这些情志变化如过于突然、强烈、长期持久,均可能成为致病因素,直接影响脏腑的功能及其相互协调,从而发生病理变化。《内经》说怒伤肝,喜伤心,忧伤肺,思伤脾,恐伤肾。因此我们护士工作时应语言轻柔,仪表端庄,安详镇静,使患者消除畏惧紧张情绪,感到情切温暖可以信赖。护士对患者要有高度责任心及同情心;关心体贴患者,经常询问病情,对住院患者必须了解病因诊断、疾病发展规律及其并发症,以便细致准确的进行病情观察,发现问题及时向医生反映,把握时机进行抢救,中医护士必须了解中医基础理论知识,掌握一定的辨证施护原则,因为中医护理是以中医基本理论作指导,充分体现了中医学整体护理观念和施护原则。如发热根据辨证分为实热与虚热,虚实不同,护理方法也不同。患者高热不恶寒,面红、有汗、口渴、尿赤黄、舌红,脉数者为实热,护理时可在室内放冰块或用温水加酒精擦浴降温;恶寒、无汗,舌苔白者为虚热,护理时则须加盖衣被,必要时还需加热水袋,温运阳气,使阳复而退热。中医护士除掌握西医护理技术操作外,还应掌握一些中医护理技术如:针灸、拔火罐、推拿等,如长期服用止痛药患者,容易产生耐药性,长期服用对胃也有不同程度的刺激,而且易成瘾,患者痛苦很大,改用针灸止痛,效果好,既经济又安全,患者易接受。如肩周炎患者,用推拿可舒筋活血,止痛效果很好,深受患者欢迎。
总之,中医护理是一个很有研究的一门科学,有待于中医护士不断学习和探讨。
篇9
【摘要】
双语教学是培养高素质双语人才的重要途径,也是制药工程专业发展的需要。该文章通过对《制药工程》双语教学的意义、存在依据、合理模式及存在问题的分析,为今后进一步深化双语教学改革提供策略建议和依据。
【关键词】 制药工程; 双语教学; 教学改革
双语教育是以两种语言作为教学用语的教育系统,即在学校教育中,同时进行学生的母语(第一语言) 和第二语言(外语)的教育,使学生达到两种语言的兼通并顾[1],其目的是让学生同时使用母语和第二语言进行思维,并能在这两种语言之间根据交际对象和工作环境的需要进行切换,使他们具有跨文化交流的能力,并树立跨文化的意识。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越来越多地运用双语教学,对《制药工程》课程实施的双语教学尝试也成为中医药类院校的一个重要课题。其他学科多年的双语教学实践证明,双语教学能大大提高学生运用不同语言进行学科交流的能力,教学成果显著[2]。
目前,一些中医类院校正在尝试针对《制药工程》实施双语教学,但有关《制药工程》双语教学的重要性和可行性还有很多争议,这与中医药类院校的专业的传统特色有关。我们近期在浙江中医药大学学生中进行了《制药工程》双语教学的尝试,下面是我们在双语教学过程中的一些经验和思考。
1
开展《制药工程》双语教学的意义
制药工程专业是生命科学、药学、工程学及相关管理法规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的一个新专业。它对提高人民医疗卫生保健水平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其相关产业已逐步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发展前景十分广阔[3]。
办好一个具有鲜明的中医药特色,适应我国制药产业发展需要的制药工程专业,加强对外交流合作是一个重要的手段。目前,我国制药工业的研发和生产与国外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国的制药工程学科的教育与国外相比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因此,为了更好地学习国外先进制药理念,加快我国中医药产业的更新换代,拓宽中医药类院校学生的制药工程专业知识面,对中医药类院校学生《制药工程》开展双语教学是十分必要和可行的。
双语教学的优点在于:①加强学生对《制药工程》课程的理解,养成国际性的《制药工程》科研思维习惯。《制药工程》科技的快速发展及与其他边缘学科的结合,使知识的更新越来越快,新理论、新名词不断涌现,这些新名词多数以英文定义,为了理解透彻,要求采用英文直接给学生讲解,并使学生形成直接的思维习惯。②培养学生的专业外语水平,使学生具备熟练进行英文学术交流的能力。通过双语教学过程,使学生掌握英文专业用语,并且能够独立进行阅读、应用英文原版科技文献,独立撰写英文科技论文,并能独立参加学术交流活动。③通过双语教学的努力,可以促使中医药走向世界,加快中医药现代化的进程。实施《制药工程》双语教学的目的,就在利用现代最先进医药科技理论的同时,把我国的传统中医药理论推向世界。因此,《制药工程》专业学生肩负着既学习,又应用,进而把祖国的中医药国粹以英文的形式传播到全世界的使命。
2
开展《制药工程》双语教学的方法探讨
目前我国“双语教学”是指除汉语外,用一门外语作为部分课程的课堂主要用语,属于“保持型双语教学”教学方法。在这里,第二种语言是教学的语言和手段,而不是教学的内容或目的[4,5]。我们不能一味的强调双语教育中第二语言的运用,而忽略了教学科目本身的传授。我们在教学中时刻强调制药工程双语教学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掌握制药工程理论,并尽可能多地掌握制药工程的英语翻译,增强学生运用英语进行制药工程交流的能力。此外,英文是双语教学一种重要的辅助手段,我们在《制药工程》理论和基础知识的教学中采用英语、中文交叉混合的教学模式。在学生没有明确英文意义的时候则用大量中文进行讲解,使学生在掌握制药工程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又提升了英文水平。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充分体会到在中医药院校学生中实施双语教学特殊性。《制药工程》实施双语教学,其主要教学基础应该是立足于制药工程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的讲解,由于中医药院校的制药工程理论植根于中国的传统文化,其内容博大精深,有较强的思辨性和抽象性,因此在采用双语教学授课时候,必须穿插中文进行讲解,尽可能多地让学生进行提问,增加双语教学的互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掌握制药工程理论的基础上锻炼英文翻译的技能。
3
开展《制药工程》双语教学的教学模式及体会
3.1 明确学习的意义和目的 在进行制药工程双语教学开始阶段,教师与学生共同讨论学习制药工程专业术语的英文表达是十分重要的,在我们的教学中发现相当多的学生,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而学习制药工程,这些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因缺乏对制药工程基本理论的认识,自始自终都没有产生学习制药工程的兴趣,对制药工程理论因缺乏了解而不能接受,这种情况下很难提高制药工程的双语教学效果。所以明确学习目的、培养学习兴趣是开展制药工程双语教学的关键。
3.2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寻找制药工程和中药学两种交叉学科的结合点。制药工程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其理论知识来源于制药生产和临床实践。我们要求教师结合个人经验及学生的课堂反应,制定灵活、合理的教案,因材施教、因地制宜地开展课堂和实践环节双语教学。在教学中巧用案例来说明讲解,这样可使抽象的内容更形象具体,深奥的内容更浅显易懂,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制药工程兴趣;同时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共同讨论制药工程的原理和生产实例,促使学生从理论和实践的联系中理解和掌握知识。实践证明,理论实践相结合是开展制药工程双语教学的有效手段。
3.3 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有研究表明在教学中采用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在课件中使用一些具有特色的设计将使上课更加生动、有趣,提高教学效果[6]。我们在教学中提前把中英文对照的教学提纲发给学生,让学生事先对所学的内容有所了解,在教学中适当地采用多媒体辅助手段,对教学内容尽可能地运用直观形象的表格、图像、动画演示,把讲授内容的中文注解在屏幕上清晰显示,并对相应的英文翻译进行标注,进一步提高多媒体双语教学的效果。
4 开展《制药工程》双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师资队伍的建设和相关教材的编写是目前制药工程双语教学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7]。在双语授课讲解过程中如何引导学生理解一些制药工程抽象的理论,如何与学生一起讨论在教学和实践中遇到的问题,需要教师能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有明确、清晰地理解,并能灵活运用制药工程的理论,结合中药学、制药学的知识对问题进行深入的讨论,因此培养既具有坚实的中医理论基础,同时又具有较丰富的制药工程学知识,并能熟练准确运用英语进行教学的师资队伍,是进行双语教学的基础。因此,在今后教师队伍的培养中要特别重视教师综合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 曲木铁西. 试论双语教育的概念及分类[J]. 民族教育研究, 1998,1: 32.
[2] 宋汉君,罗佳滨,苗 智,等. 关于医学教育中实施双语教学的探索和思考[J]. 黑龙江医药科学,2006,29(4):49.
[3] 景介文,陈 雷,闫基东.制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06,27(2):97.
[4] 吕卓人,薛小临,张 军,等. 走出误区稳步推进医学教育的双语教学[J]. 西北医学教育,2005,13(5):512.
[5] 罗育林,张阳德. 医学双语教学模式的探讨[J]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3,13(13):147.
篇10
【关键词】PBL教学;口腔医学;专升本;应用
一、PBL教学的优缺点
PBL教学的优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能够改变学生上课只听讲不思考、只接受不交流的被动学习状况,化被动为主动,由灌输变汲取,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二是能够通过一条主线吸引学生调动已储存的知识或查看资料,把各门课程的知识融会贯通,处理实际问题。三是使能够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熟练掌握所需掌握的知识,进而形成一种临床思维,能够用临床医生而不是学生的思维方式分析临床病例,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PBL教学的缺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要求学生有一定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基础,没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采用PBL教学不但达不到效果,反而容易让学生失去自信心和学习兴趣。二是PBL教学对教师的要求比较高,甚至需要不同研究方向的老师同时备课或参与课堂探讨,加大了课堂组织上的难度。
二、口腔医学专业特点与口腔医学专业专升本学生特点分析
口腔医学专业学生主要是学习口腔医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口腔及颌面部疾病的诊断、治疗、预防方面的训练,具有口腔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修复和预防保健的基本能力。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医学基础理论和临床医学知识,掌握口腔医学的基本理论和临床操作技能,能在医疗卫生机构从事口腔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修复和与预防工作的医学高级专门人才。毕业后主要从事与医学教育、科研、临床实践相关的工作。
口腔医学专升本学生的特点主要表现为:
(1)拥有一定的专业知识背景,但专业知识的理论和实践水平有待提高。专升本学生都经历过专科阶段系统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学习,对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较为熟悉,但由于学习时间较短,总体上,专业知识的理论和实践水平有待提高。
(2)熟悉传统教学模式,缺乏学习新鲜感。专升本学生都经历过系统知识和技能学习,对很多知识已经不是第一次听老师讲到,甚至对老师的教学设计、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及考试等非常的熟悉,缺乏第一次接触新课程的新鲜感。倘若老师一直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效果不一定会很好。
(3)心理年龄较为成熟,学习心智较高。专升本学生经历过实习和毕业,心理年龄比较成熟,非常了解什么知识对他来说是最重要的,但又很容易从感观上歪曲某些课程的价值,简单地认为学习某些课程是没有用的,但真正地在用到这些自己感觉没有实际价值的知识的时候又用不好。还容易产生骄傲、怠慢学习课程的现象,自以为老师讲的是在重复以前学过的知识,实际上还是一知半解。
三、PBL教学在口腔医学专业专升本学生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分析
1.专升本学生有一定的理论和专业知识基础,便于使用PBL教学
PBL教学是改变以往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师讲授学生听讲的传统教学模式,采用以问题为中心,教师引导学生,学生积极思考、讨论、解决问题的方式组织教学的教学模式。但这种教学模式需要学生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和专业基础,否则会施而起反,而专升本学生经历过专科阶段的学习正好拥有本专业的基础和理论知识,便于PBL教学的组织。
2.专升本学生的学习心智较高,便于使用PBL教学
专升本学生都经历过实习和毕业,对纯基础和理论知识的学习一般不敢兴趣,他们最希望学到的是实际应用和操作能力,PBL教学可以有效的将专升本学生所学知识通过问题讨论的形式贯穿起来,形成解决问题的思维,同时也有助于PBL教学的组织。
四、PBL教学在口腔医学专业专升本学生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分析
1.PBL教学可以调动专升本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专升本学生都经历过系统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对传统的教学方法未必感兴趣,而且容易错误地感觉到老师是在重复以前学过的知识,缺乏学习的新鲜感。通过PBL教学,让大家针对问题进行讨论,学生在运用自己现有知识解答的过程中容易获得成就感,同时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自学的兴趣。
2.PBL教学可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PBL教学过程中,教师作为一个引导者,不再是单纯的讲授,而是根据教学内容,摆出临床病例或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来听课、讨论、回答问题,重视学生分析、推理与解决临床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让学生站在医生的角度当场解决问题,诱发学生进行主动思考、积极分析,在解决问题的过程当中将相关知识印入脑中,留下深刻的影响,积累丰富的理论知识,当以后在临床实践中遇到相类似的病例时能够独立地、正确地诊治。专升本学生在本科阶段学习时间非常短,课堂教学要的就是这个目的。
3.PBL教学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教师自身素质
PBL教学在讨论的过程中,可及时发现和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利于教师及时调整课堂教学手段和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同时,PBL教学需要老师的知识已不光是专业方向领域了,可能需要多名多方向领域的老师同时参与讨论,这就可以再引导学生的同时也给自己以启发,可以促进教师自己知识结构的改善和师资水平的提高。
五、PBL教学在口腔医学专业专升本应用时应注意的基本事项
1.问题的设计要恰当
PBL教学的问题设计要涵盖教学大纲的内容和要求且难易得当有讨论空间的常见病例。这句话包含三层意思,第一是要能体现教学,就是说课堂所讨论的问题要能符合教学大纲的内容和要求;第二是要难易得当,专升本的学生有一定的基础但专业知识未必丰富,问题太难容易打消自信心,问题简单没探讨的必要。第三是要是常见病例,本科主要培养的是高素质实用型人才,先从常见病例开始,慢慢地再往不常见的和深层次的研究和挖掘。
2.课前准备要充分
PBL教学多部分需要教师的参与和最后的总结,一般情况都要使用多媒体教学工具,大量运用图片、动画、视频等,生动、直观、形象地把某个问题表述清楚,最后给学生一个满意的答案。有时还会应用的其他学科的知识,这就需要教师在上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需要请其他老师参与讨论的都要提前安排好,坚决不能出现在课堂上把某个问题探讨不出结果或是弄错的现象。
3.课堂时间把握要准确
PBL教学探讨过程中的时间把握非常重要,一个问题的展开,可能会应用到多门学科的基本理论,可能会有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方面提出不同的问题,这个时候就需要教师在解答问题和探讨问题的同时注意时间分配。达到及时完成预定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
六、结论
口腔医学专业要求学生能够拥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口腔医学专升本学生拥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和专业技能但还有待进一步学习,PBL教学在口腔医学专业专升本学生教学中应用,既可行又有必要。但在应用的过程中问题的设计一定要恰当、课前准备一定要充分、课堂时间把握一定要准确。
参考文献:
[1] 叶旭春, Carolyn Gibbon. PBL在英国护理高等教育的发展和现状[J].现代护理, 2006, 12(1): 13-14
[2] 王东,仲召阳. PBL教学模式在病理解剖教学中的应用[J],局解手术学杂志,2004,13(6):411
- 上一篇:保险公司内部审计管理办法
- 下一篇:失业保险服务